(2016-2025)文本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建设基础与形势3一、发展基础3二、存在问题6三、机遇和挑战8(一)机遇8(二)挑战9第二章指导思想和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规划目标13(一)总体目标13(二)规划指标14第三章优化空间格局,做好"山.
海.
城"生态文章16一、严守生态保育底线,保护自然生态资源16(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守耕地红线16(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监测预警17二、完善生态屏障基线,打通生态联通脉络19(一)廊带为轴,构建生物迁育通道20(二)源区为基,打造生态功能核心区20(三)节点为媒,培育生物栖息战略点20三、优化生产生活空间,培育宜居宜业城区22(一)营造特色生活空间,塑造生态宜居城区22(二)优化产业分区调控,培育湾区宜业高地25第四章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湾区绿色经济门户27一、构建自主创新综合体,打造知识共享经济示范28(一)创新驱动,建设一流产学研智慧引擎28(二)品牌建设,培育一流知名高技术企业29(三)价值引领,打造一流独特科技文化30(四)环境为先,创造一流配套服务条件30二、推进协同集聚发展,打造湾区总部经济样板32(一)发挥优势,打造珠三角总部经济基地群32(二)开放共享,建设对外交流共建示范窗口33(三)质量提升,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制高点33(四)绿色带动,探索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中心34三、探索"绿色化+",打造低碳经济新增长点35(一)低碳发展,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集群35(二)挖掘潜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35(三)换道跨越,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发展36四、深化资源高效利用,打造集约发展新模式36(一)深挖潜能,加强能源集约利用36(二)重视再生,深化水资源集约利用37(三)严守三量,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38第五章保护生态环境,提供高品质民生福利40一、改善水体环境,构筑亲水空间40(一)完善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40(二)加强河流水环境治理40(三)保障饮用水源安全43(四)保护湾区近岸海域44二、提升空气质量,守住蓝天白云45(一)强化工业污染源废气治理45(二)加大机动车尾气与港口废气治理45(三)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治理46(四)全面推进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47三、严控声环境治理,营造宁静氛围49(一)加强噪声源头管控49(二)强化敏感区域保护49四、保护土壤环境,培育生存之基50(一)完善土壤质量监测体系50(二)加强土壤污染源监管50(三)强化未污染土地保护50(四)试点实施治理与修复51五、做好固废处置,加强综合利用51(一)推进生活垃圾安全与分类处理51(二)协助推进餐厨垃圾综合利用52(三)推进建筑废弃物减排和资源利用52(四)强化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53(五)严格危险废物安全处置54六、严格环境管理,提供安全支撑54(一)建立智慧环境管理平台54(二)探索建立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55(三)提高环境质量监测执法能力56(四)强化环境应急预警能力建设57第六章营造生态生活,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58一、加快设施建设,构建绿色交通体系58(一)提高轨道交通覆盖58(二)优化公交运输能力58(三)构建三级慢行网络59(四)完善配套交通设施60二、优化绿地布局,建设开放休闲系统60(一)构建三级公园体系60(二)推进道路景观建设61(三)强化城区立体绿化62三、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居民幸福指数63(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63(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63(三)加强医疗卫生资源供给64(四)完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64(五)打造特色都市生活圈64四、培育社会风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66(一)倡导绿色消费方式66(二)实施政府绿色采购66(三)鼓励公众绿色出行66(四)推进绿色建筑建设67第七章培育生态文化,谱写改革兴区新篇章69一、发扬敢为人先精神,勇立新时代改革潮头69(一)紧抓机遇,全面推进社会深化改革69(二)扩大领域,深入普及绿色发展理念70二、保护深港历史之根,争当粤港文化展示窗口71(一)整体保护利用,打响深港文化历史之根品牌71(二)强化载体建设,成为粤港生态文化展示基地72三、深化文化科技创新,构造国际创意文化高地73(一)文化+科技,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极73(二)文化+旅游,成为华南休闲文化新势力73(三)文化+海洋,造就滨海城海洋文化地标74第八章健全生态制度,打造新时期绿色引擎76一、创新考核方式,建立生态约束机制76(一)完善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76(二)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76(三)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76(四)完善生态补偿制度77(五)完善生态文明长效考核制度77二、建立管控制度,完善生态管理体系78(一)探索生态红线管控制度78(二)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78(三)深化污染物监管制度79三、强化多方参与,健全环境监督机制80(一)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80(二)严格环境信息100%公开80(三)深化公众参与机制81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83一、组织保障83二、资金保障83三、技术保障83四、社会保障84附表1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标体系85附表2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重点工程90附表2-1生态文明示范区近期(创建阶段)重点工程90附表2-2生态文明建设远期(巩固阶段、深化提升阶段)重点工程95附表2-2.
1空间格局优化重点工程95附表2-2.
2生态经济发展重点工程97附表2-2.
3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98附表2-2.
4生态生活建设重点工程102附表2-2.
5生态文化培育重点工程105附表2-2.
6生态文明制度重点工程107前言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系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总体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建设指明改革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全面绿色发展做出详细部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深入人心.
为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部将生态示范创建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总体部署、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主要载体,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示范市、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国迎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热潮.
打造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省和美丽广东已成为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奋斗目标,深圳市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成为"绿色、繁荣、创新、美丽、和谐"的绿色发展引领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南山区地处珠三角大湾区黄金入海口,拥有"特区+湾区+自贸区"三区叠加优势,是广东省、深圳市建设湾区经济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重要门户,经济总量全国领先,创新能力接近美、日发达国家,山海资源得天独厚,城区风貌日益提升,具备探索滨海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的最佳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南山区落实"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具备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深圳中心城区的重要支撑,更是破解自身人口经济与基础设施矛盾突出、环境保护压力大等发展难题的客观需要.
为科学指导南山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迈进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南山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以及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南山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为宏观指导性规划,是指导南山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的纲领性文件,由南山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为开放性规划,需定期评估实施情况,并不断补充与完善.
本次规划范围为南山区行政管辖范围,计187.
47平方公里.
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实施时限为2016至2025年,其中2016至2018年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阶段,2019至2020年为巩固阶段,2021至2025年为深化提升阶段.
第一章建设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生态创建硕果累累,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果.
广泛开展各类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区"、"全民环境教育实验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获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颁发的"杰出绿色生态城区"奖,并被环保部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示范区试点.
华侨城湿地荣获全国首个"自然学校","西丽街道366街区公共管理与服务项目"获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生态宜居示范项目奖项,南海意库、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中水回用项目分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辖区8个街道全部创建成为深圳市"生态街道".
经济发展优质高效,创新环境形成新优势.
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经济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201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3714.
57亿元,跃居全省区(县)第一,人均GDP近5万美元,超过香港接近新加坡水平.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高技术服务业占全区重点服务业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80.
6%、73.
6%和37.
5%,均居全市十区(新区)之首.
创新能力领跑全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4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5.
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75%,接近美、日发达国家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80件,居全国区(县)首位;拥有全国唯一的"一区三基地"双创示范金字招牌,孵化创新能力被评为全国第一,达到国际创新型城市水平.
绿色发展成效突出,每平方公里产出GDP20.
03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2.
3倍;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
428吨标煤,万元GDP水耗下降到6.
46吨,近5年分别累计下降20%和45%.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城区环境呈现新风貌.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治理能力,环境质量不断好转.
2015年,全区环境空气优良率92.
6%,PM2.
5年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保持优级水平;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持续保持100%稳定达标,大沙河水质持续改善,珠光桥断面水质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近岸海域水质显著提高,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同比下降20%以上;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计达到69个,总面积占深圳市绿色建筑总量的21.
6%;成功创建193个垃圾减量分类示范单位(小区),餐厨垃圾收运覆盖率达到40%.
城区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民生迈上新台阶.
拥有塘朗山、大小南山、羊台山等大型郊野公园和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欢乐谷等知名主题公园,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6.
6公里全线开工、大沙河生态景观长廊持续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的滨水慢行景观系统,累计建成公园11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
8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
23%.
交通条件不断改善,7、9、11号线、沿江高速公路建成开通,新建和改造荔园路等173条市政道路,实现公交站点500米100%覆盖,建成绿道总长157.
7公里,基本建成全市最大的慢行系统,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56%.
社区环境日益完善,83个社区获评"广东省宜居社区","里子工程"显著改善城中村面貌,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1.
44平方米,人均藏书量2.
4册,完成微实事项目446个,63个社区被评为省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社区.
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城市发展释放新动力.
作为"文化立区"、"教育强区"先行之地和珠三角重要高等教育基地,深圳市72%的高等院校和唯一大学城落户南山,区内拥有深圳大学、深圳虚拟大学园、深圳高职院、深港产学研基地等一大批教育科研基地,全区168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132人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国家级领军人才130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316名,人才总量全市领先.
文化资源与设施较为完善,建成深圳湾体育中心、南山文体中心、华夏艺术中心、何香凝美术馆等大型文化设施,拥有被誉为"深港历史之根"的南头古城以及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屋背岭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等30处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辞沙祭妈祖"大典、"开丁节"、"侯王诞祭典"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态制度改革先行,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
创新完善多项管理工作制度及办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推出26项区级重点改革项目和264项"微改革".
在全国率先探索"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全方位实施环保监督管理制度改革,全国首推环评备案制,推行环境信访调解制度,实行环境监督分类管理和抽查制,实行工程环境监理制度、重点企业监管专家参与制度、处罚案件律师把关制度,改革成果被誉为环保领域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获省相关部门高度评价,已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生态管理制度体系初具雏形,构建了南山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指标体系,编制形成了《南山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二、存在问题城市开发不断挤占生态空间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加剧.
目前,南山区受保护的国土面积占比超过35%,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十分稀缺,而作为全市湾区经济发展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点区域,南山正处在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
多年来,前海填海工程、留仙洞移山造地、滨海大道和西部通道修建、后海F1内湖开挖等一系列重大设施建设,已经造成了区内生物栖息地资源等要素不同程度破坏.
全区林地、植被、湖库坑塘、水面面积均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自然岸线及沿海滩涂湿地面积极速缩减,景观破碎度逐年升高,生态系统功能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短板.
全区水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已超限,纳入深圳市常规监测的16条(含前海桂庙渠和铲湾渠)河流均为劣Ⅴ类水体,后海河、白芒河、麻磡河左二支、大磡河存在黑臭现象,长岭皮水库水质近两年开始下降,深圳湾水质短期内改善较为困难;PM2.
5浓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污染源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占到全市的86%和58%,空气质量较国际发达地区仍有差距;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处置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
环境质量特别是水体环境改善,将成为南山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的主要短板,与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公众日益提升的宜居需求.
生态文化培育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仍在探索阶段.
南山区文化传统积淀深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也初具雏形,但目前南山已经发展为国内先进城区,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及政府的机制体制、制度体系建设在全国已经属于先进水平,但与国际先进城区及南山城市发展高端定位仍不匹配.
在未来发展中,南山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城区的发展目标,如何提升公众素质、生态文明意识,建立健全政府的制度建设、约束机制,与国际化接轨是南山区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
三、机遇和挑战(一)机遇1、生态文明的建设成为城区绿色变革的核心动力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治国理政方略的空前高度,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发展期,"天蓝、地绿、水清、土净"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
深圳市、南山区也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等重要文件,把生态文明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作为指导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建设重要依据,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城区绿色变革的核心动力.
2、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为区域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珠三角连通香港和国际市场的核心节点,南山区拥有"特区+湾区+自贸区"三区叠加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的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发展,将为南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在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下,南山区要占领湾区发展制高点,势必需要进一步优化配置海陆资源,提升城区环境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区发展模式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变,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协同推动特区、湾区和自贸区发展的有力保障,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新型和谐关系.
3、世界级创新之都的打造成为区域质量效益提升的有利推手南山区拥有媲美曼哈顿及硅谷的发展基础,区内科研机构及科研院校云集、高新技术企业及战略新兴企业集聚、金融业及现代化服务业发展迅速.
随着南山区打造世界级创新之都发展战略的实施,势必将推进产、学、研不断融合,促进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因此,自主创新核心区的打造,将推进南山区进一步聚焦区域科技资源优势,广聚全球创新人才,构筑高技术企业集聚高地,有利的推动城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升.
(二)挑战1、公众宜居诉求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标准目前,公众对区域人居环境、服务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政府践行环境治理、提高城区品质的职责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与公众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大气、水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公众最为关注、最为迫切改善的问题,也成为公众检验政府工作最为直接的标准,宜居已经成为公众最大的城市梦想.
与此同时,深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目标已明确,希望也要求南山区充分发挥滨海中心城区改革创新先行示范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尽快实现各项指标达标.
因此,全区生态环境与公众期望和上级政府要求均有一定差距,迫切需要提高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城市"二次开发"对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更大压力南山区水资源对外依赖性高达85%以上,人口总量预计将超过土地人口承载力50%以上,未来10到15年,全区将在前海、后海、深圳湾、留仙洞、高新区、大学城等片区新增7500万平方米建筑体量,全区建筑总量将达到1.
75亿平方米,几乎再造一个新南山.
大规模开发建设带来的对生态用地的侵占、大型裸露工地的出现、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将对提高城区绿化覆盖、控制颗粒物污染、全面改善城区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未来如何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平衡发展与生态矛盾,寻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道路任重而道远.
3、城市高标准发展定位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多挑战蛇口打响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南山区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及试验场,蛇口精神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影响了一代人、一座城.
目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及自贸区发展契机,南山区发展定位为具备"四个中心"功能的中心城区,建设目标为迈进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致力于打造为湾区经济之核、与国际接轨的发达城区.
而目前南山巨大的经济体量与较小的环境容量的矛盾、南部与北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资源消耗强度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推进自主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走向低碳、循环、绿色的发展之路,与国际接轨是南山面临的极大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国家和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为总纲,坚持节约优先、坚持保护优先,着力推进城区发展模式向节约集约型、质量效益型、绿色低碳型转变,不断提高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形成文化创新、制度文明的良好氛围,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创业基础,为加快完善"四大中心"功能,迈进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立足定位,统筹兼顾.
立足全局,紧扣南山区"四大中心"功能定位,围绕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建设目标,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充分衔接,统筹协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使规划成为全区全方位协调发展的有力指导.
绿色示范、科学前瞻.
实事求是,把握南山城区发展现状,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可持续,高标准打造一批绿色示范项目,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同时,要将最新绿色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保证规划任务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使规划成为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内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规范文件.
三生融合,区域协调.
重点突破,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空间格局、提升宜居宜业竞争力为重点,推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三生融合;同时把握好南部优化、中部提升及北部控制的关系,充分挖掘各区域资源、优势及机遇,促进南北良性互动,共同高品质发展,实现城区整体品质及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的全面提升.
对标国际、彰显特色.
引领带动,紧抓深圳市"双中心"机遇,发挥南山区位优越、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居民素质较高、景观风貌优美等优势,以纽约、新加坡等世界名城的中心城区为标杆,吸收世界优秀文明精华;同时以滨海城区为特色,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及特区改革创新文化特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着力打造高端品牌效应,助力建设现代化宜居之城和国际化魅力之湾.
三、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山.
海.
城"生态空间格局全面优化,创新型生态经济塑造湾区前沿经济门户,高品质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民生新福利,国际化生态生活引领宜居新风尚,生态文化谱写改革兴区新篇章,生态文明制度成为绿色发展新引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城市国际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将南山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绿色创新、美丽和谐"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造超大城市主中心城区绿色发展的样板区、世界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区.
(二)规划指标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剔除5项不适用于南山实际情况的指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占比),增加6项特色指标(其中: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2项为《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指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病床数、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等4项为《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标),最终形成涵盖六大领域、共计39项指标的南山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详情见附表1.
专栏: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评估39项指标除6项特色指标外,33项示范区创建指标中,已达标指标19项,未达标指标5项,未统计指标9项.
已达标指标:"单位GDP能耗"等19项指标已达标,占创建指标总数比例为58%.
未达标指标:易达标指标:"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4项指标现状未达标,占创建指标总数比例为12%.
难点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1项较难达标,为约束性指标,占创建指标总数比例为3%.
未统计指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规划环评执行率"、"土壤环境质量质量改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政府绿色采购比例"、"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等9项指标现状不明,占创建指标总数比例为27%.
特色指标:共计6项,包括"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每千人病床数"、"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第三章优化空间格局,做好"山.
海.
城"生态文章紧紧抓住"深圳市城市主中心"战略定位及新一轮"城市更新"契机,以生态文明为指导,通过"严守生态保育底线、完善生态屏障基线、优化城区生产生活空间"建设,全面优化区域空间格局,提高城区建设品质,保障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6%以上,做好"山.
海.
城"生态文章,全力建设成为国际化魅力之湾.
严守生态保育底线,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守耕地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差异化管理.
严格落实国家生态红线划定工作要求,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协助深圳市开展全区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估、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在此基础上,识别南山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明确红线边界及差异化的管控措施,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要求,严禁有损主导生态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
切实确保将羊台山、塘朗山、大小南山、内伶仃岛、深圳湾红树林、西丽水库及长岭陂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区域纳入红线核心保护范围.
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推进生态种植.
积极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制度,协助深圳市加快推进西丽街道内耕地红线划定,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到实地,划定边界,设立标志,统一编号,加强管控,实施网格化监督,确保优质耕地得到永久保护.
同时加强优质耕地日常管护,注重推广生态种植,提高蔬菜、荔枝、桂圆等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避免过度开发、降低土壤危害,到2018年,确保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50%.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监测预警打造海陆一体的"三生"湾区岸线.
释放滨海岸线资源,提高生态、生活岸线比例,增强岸线的公共性与开放度,优化兼具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综合性活力湾区岸线布局,实现滨海栈道、都市绿道、滨海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居住商业休闲用地的互联互通.
落实深圳市关于开展湾区海洋资源基础调查及监测、开展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和滨海湿地建设的相关要求,及时掌握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重点开展湾区滨海湿地建设,加强前海湾填海区域生态岸线建设,提升华侨城湿地、大沙河入海口湿地功能,保护红树林等重要生物资源,协助推进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示范保护区建设.
实施以大小沙河为主线的水网生态系统修复.
以大、小沙河为主线,串联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长岭皮河、沙头坑、华侨城人工湖等形成生态水网,逐步改善两岸硬化设施,采取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在河岸两侧种植以本地物种为主的自然植被,建设沿岸带状林地,大沙河沿岸林带宽度不小于50米,其余河流不小于10米,并因地制宜的建设滨水开放空间;在保障行洪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恢复滨水植物、建设浮岛、外挂湿地等手段,进行水质净化.
重点加强大沙河、小沙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并提升大沙河及小沙河入海口生态湿地.
逐步推进西丽及长岭皮水库周边林地修复.
加强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水源保护区的林分改造和林种改造,重点对一级保护区及二级保护区坡度25度以上的果园,逐步实施休果还林,建成具有保水保土和改善区域小气候功能的优质高效生态公益林和景观优美的乡土阔叶、配套伴生树种和灌木于一体的优质混交复层林,提高库区周边林地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能力及物种多样性.
加快裸露山体生态修复及危险边坡整治.
加强区域裸露山体修复,严禁开发建设及采石等行为对山体的破坏,重点推进小南山、赤湾山、塘朗山采石场复绿工作.
加快推进危险边坡治理,排查重点隐患,重点排查建筑密集、居住人员较多的建成区和人员集中的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台账并制定治理计划,重点加强桃园塘朗区域、北环大道及留仙大道沿线、南头妈湾区域危险边坡整治.
做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核心区建设.
依托大小南山、塘朗山、羊台山、华侨城湿地、内伶仃岛等,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
重点开展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珍稀野生植物种群本底调查与评估,建立区域资源库,开展保护管理和种群恢复工作,抢救保护重要的生境和珍稀植物物种资源;做好薇甘菊、五爪金龙等外来物种防治,全面开展外来物种入侵情况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建立地区外来种数据库,确定危害等级,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
专栏:南山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能力建设南山区基本生态控制线内面积达到70.
9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8%,是深圳市生态保护体系的重要区域之一.
目前南山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因此,系统的开展生物物种资源保护能力建设工作对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推进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区域分级保护规划:根据区域生物物种资源的现状、分布、价值以及自然资源状况等,制定南山区生物物种分级保护规划及要求,营造适宜生境.
其中,一级保护区域主要包括内伶仃岛、滨海红树林湿地,大南山-小南山、羊台山-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塘朗山,该区域保存较完好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白桂木、野生荔枝、仙湖苏铁、土沉香、桫椤类、黑耳鸢、猕猴、虎纹蛙、穿山甲、燕凤蝶、裳凤蝶等为重点保护对象;二级保护区域主要包括荔香公园等市政公园;三级为城市绿地、道路绿化带等,二级及三级区域主要保护小型鸟类等.
建设1~2个救护及培育中心:依托深圳市野生动物园、华侨城湿地、大南山,探索建立动植物救护及保育园及配套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救助、物种资源离体保存、林地改造培训等工作.
建设1支物种监测及预警队伍:组建监测中心、专家委员会、巡查人员,同时配套建设监测站点,实施全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并定期对全区生物资源、外来物种入侵情况等进行定期跟踪预警.
完善生态屏障基线,打通生态联通脉络(一)廊带为轴,构建生物迁育通道加强廊带脉络建设,将羊台山、塘朗山、大小南山、滨海红树林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有机连接,打通动植物迁育通道,建立生态屏障,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以大沙河为依托建立连接南北的河流生态廊道,对内连接羊台山-塘朗山-大沙河-滨海岸带,对外衔接宝安铁岗-石岩水库、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区;以深圳湾公园为依托建立贯通东西的滨海生态廊道,对内衔接华侨城湿地、大沙河入海口湿地、大小南山,对外联通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宝安西部滨海活力带.
(二)源区为基,打造生态功能核心区加强生态源区建设,严格控制开发建设,维护现有生态系统完整性、保证生态服务功能的多样性,积极建立核心保护区.
对西丽水库-羊台山-长岭陂水库生态源区重点加强水源区生态保护,实施退果还林,改造林相,逐步腾挪区域内建设项目;对塘朗山生态源区重点做好现有生态多样性的维护工作,在南坪快速等割裂山体区域建设生物通道;对大小南山-赤湾山生态源区重点加强裸露山体修复工作,并对区域内旅游区域做好合理规划及管理;对沿海红树林生态源区,重点加强湿地及红树林保护,扩大生物栖息生境,同时加强华侨城湿地与海域的互联互通.
(三)节点为媒,培育生物栖息战略点加强生态节点建设,在留仙大道东段、大沙河入海口、赤湾山西部等区域生态节点修复及建设,修复源区及廊道等破碎区域生物生境,加强生态服务功能的连通性;在南山中心部建筑密度较大,生物扩散的累积阻力值较高的关键点上,依托已有的深圳大学、中山公园等建设生态节点,提高区域生物临时栖息地,为未来区域廊道贯通奠定基础.
专栏:南山区"一廊一带、四源多节点"生态屏障构建"一廊":指纵向的大沙河沿岸生态长廊,其为深圳市茅洲河-石岩水库-大沙河生态廊道的一部分,纵贯南山区密集连片建成地带,是串联南北重要生态源区的关键通道.
重点建设内容为:打通羊台山-塘朗山、塘朗山-大沙河滨河生态带2大区域连接:目前南北廊道在这两处出现较大生境破碎问题,区域间均为建设用地,无法提供动植物迁育通道,需选取合适地点建设绿地廊道作为区域生态连接点,破除因建筑物、道路等建设开发造成的生物生境破碎问题.
连接廊道绿地单侧宽度不小于100米.
高标准建设大沙河沿岸生态水系廊道,保障生物迁移功能.
大沙河作为南山区最为重要的水系通道,岸基防洪设施建设要考虑生态需求,保障水汽输送、生物迁移重要生态功能;河道内部要保护滩地,维持自然湿地,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觅食场所.
重点打造适宜生物迁移的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持续推进大沙河水系综合整治,深化入海口湿地建设,河道单侧廊道宽度至少大于30米.
"一带":指深圳湾滨海生态廊道,为深圳市西部沿海—深圳河生态廊道的一部分,是推动水陆生态系统互联互通,恢复自然岸线功能,优化滨海生态空间利用,实现"陆-海统筹"的重要生态廊道.
加强陆-海统筹,强化西部陆地廊道及湿地建设.
目前南山深圳湾区东部近福田区域廊道建设较好,但自蛇口区域开始西部沿海廊道建设较差,特别是陆地部分,沿海湿地、滩涂、绿地基本消失不见,为建成区、硬化地面,因此需加强陆地-海域互联互通,打造滨海生态廊道,重点加强后海-南山、南山-前海-宝安西部滨海活力带联通.
连接廊道绿地单侧宽度不小于100米.
强化湾区生态整体保护:开展湾区海洋资源基础调查及监测、排污口调查、水质检测等海洋环境质量调查及检测,提升华侨城湿地、大沙河入海口湿地功能,保护红树林等重要生物资源,逐步打造生态岸线.
提升廊道功能,保障多种生物生存及迁育需求.
目前滨海廊道多为满足居民游玩的生态景观建设需求,湿地、滩涂面积较小,陆域区域多为草地、灌木,需改造硬化地面,建设自然岸线,扩大滩涂及湿地面积,进行绿地林相改造,保障生物栖息功能.
"四源":指西丽水库-羊台山-长岭陂水库生态源区、塘朗山生态源区、大小南山-赤湾山生态源区及沿海红树林生态源区.
它们是南山区内自然斑块面积大、生态服务功能高、生态系统复杂的区域,具有生物栖息、净化空气、水源涵养、改善城区微气候、休闲娱乐、美化景观、防灾避灾等功能.
重点打通源区内破碎生境,对有道路、河流等穿越区域,建设生物通道,对荔枝等果林集中区域要逐步推进林相改造,以保障生物多样性.
"多节点":包括留仙大道东段、深圳大学生态节点、大沙河公园生态节点、大沙河入海口生态节点、中山公园生态节点、赤湾山西部生态节点,是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稳定性及连通性的重要节点.
重点加强节点内绿地建设,提高林地覆盖率,保障生物栖息功能.
优化生产生活空间,培育宜居宜业城区(一)营造特色生活空间,塑造生态宜居城区推进居住空间优化布局.
引导城区人口、建筑物、生态绿地优化布局,提升居住空间分片布局提升.
南部:对前海、后海、蛇口等城区核心地区、战略性增长节点、公共服务中心等实施高密度开发,以视线通透、临水的商务高层建筑群为主,以国际友人、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塑造配套设施接轨发达地区的国际化住宅区;中部: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留仙洞、南山智园等产业发展片区、轨道站点周边区域实施中高密度开发,建筑布局疏密有致;对华侨城湿地等大型城市公园、生态廊道周边采用中密度开发力度,保障适量绿色开敞空间;以高技术企业从业人员、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等为主要对象,打造文化科技信息浓郁的智慧化住宅区.
北部:对水源三村、生态控制线、山体临近区域,除必要市政交通设施外,限制大规模开发建设,重点以绿色产业从业人员、休闲疗养人员为主要对象的都市休闲住宅区.
湾区: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为依托,借助滨海生态休闲岸线,以金融、科技服务业商务人员为主要对象,建设一批生活便捷、环境舒适的现代商务公寓,打造高端商务住宅区.
加快城市绿色更新.
加快推动五个片区更新项目,以城市更新为依托,推动城区景观风貌和居住环境整体提升.
大沙河走廊片区:加快推进澳科10号工业园、茶光工业区域、科技工业园等旧工业区的改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加快大冲村、留仙洞村片区等项目更新改造,建立片区试点典范和城市门户节点.
华侨城片区:加快完成鹤塘小区—沙河商城、沙河五村等城中村项目,塑造符合华侨城形象的公寓型社区.
后海片区:加快推进南油大厦的更新改造,重新塑造后海片区地标建筑.
蛇口片区:引导蛇口片区旧工业区拆除和转型发展,加快南水工业村、海湾村、赤湾村改造进程,突出蛇口风貌特色,发展街坊式的综合居住区,塑造海上世界区级次中心.
南头-南油片区:加快推进马家龙工业区、永新工业区等旧工业区的改造,维护整治南头城村,推进大新北村、北头村、一甲村等重点项目的整体改造,改善老城区的居住环境,塑造城市门户节点.
打造街道特色风貌名片.
重视街道地域特色资源的保护,因地制宜的延续历史文脉、设计街道色彩、打造街道特色名片,建设城市天际轮廓线、打造城市地标景观、塑造城市建筑风格、建设主题中心等,形成城市特色名片,最终打造"一街一印象"的街道特色风貌.
专栏:"一街一印象"的街道特色风貌因地制宜的设计街道色彩、打造街道特色名片,最终打造"一街一印象"的街道特色风貌.
南头街道——"新安古韵、首善核心区".
依托南头古城等历史文物,挖掘城区历史文脉印象,形成新安古韵,同时结合行政中心特质,打造首善核心区.
南山街道——"贸易福地、绿色居住地".
依托妈湾港口及西部仓储货运基地优势,致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引领区.
同时依托大小南山打造绿色居住地.
招商街道——"改革先锋、国际化样板区".
积极融合国际化建设理念,引入国际学校、医院等高端服务资源,以沿山等6个社区为主体打造国际化样板社区,引领国际化社区新风尚.
蛇口街道——"海上门户、深港对话桥梁".
依托自贸区、深港对话窗口优势,建设集"旅游、金融、商贸"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功能新载体,打造深圳联通世界的"海上门户"新形象.
粤海街道——"创新高地、高新总部基地".
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总部基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进程,打造创新高地城区形象.
沙河街道——"滨海胜地、人文休闲城".
依托深圳湾滨海优势,深化"文化+科技+旅游"模式,促进世界之窗、欢乐谷、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主题公园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胜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和文化艺术高地,形成人文休闲城的街道印象.
西丽街道——"山水绿谷、科技环保城".
彰显"水源三村"的绰约风姿,打造山水绿谷景观风貌,同时依托现有资源,大力推进大磡村建设影视小镇,麻磡村打造环保小镇,白芒村建设创新小镇,形成山水科技环保城的街道印象.
桃源街道——"梦想摇篮、国际科学城"充分利用大学城院校的技术优势,培育学术氛围,建设产学研孵化基地,打造国际科学城,塑造街道梦想摇篮的城区特质.
(二)优化产业分区调控,培育湾区宜业高地充分利用南山区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重要门户优势,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依托"前海-后海"城市主中心及六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实施"南优、北控、中提升"分区调控策略,加强空间开发管制,严格规划环评执行率达到100%.
南优:发挥湾区溢出效应,发展滨海服务业.
对接"一带一路",着力推动发展蓝色经济和涉海产业,依托西部港口片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海岸周边山海资源和体育设施发展邮轮、游艇、球赛、高尔夫等滨海休闲产业,利用岸线优质资源推广高端地产开发,以后海为中心发展都市商圈和金融业,依托前海蛇口自贸区打造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中国自贸区标杆,充分发挥湾区的溢出效应及带动效应,成为深圳市发展湾区总部经济的前沿地带.
同时,重视石油开采、海工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电力热力等产业的绿色化提升工作,重点推进园区及行业的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适时探索电厂搬迁方案.
北控:调控北部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依托北部西丽湖、羊台山"山、水"资源及长源、田寮等客家村落资源,推进文化旅游、森林疗养、影视演艺等生态文化旅游业.
依托荔枝世界等开展生态种植,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打造兼具开放、体验的综合性生活式旅游集聚区.
充分利用水源三村改造机遇,加快西丽水源三村周边家具生产、电子元件制造等低端产业淘汰与转移,实现高端产业置换,依托深圳市环保产业园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低碳、环保、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中提升:提升中南部发展,打造新兴产业承载基地.
加强原有老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重视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补链建设及清洁生产工作,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同时适度提升土地开发强度,重点打造一批新兴产业载体.
依托留仙洞、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总部基地,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华侨城和南头古城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和都市人文休闲产业,使该片区成为深圳市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中心,加快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第四章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湾区绿色经济门户绿色经济强调"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
随着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实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的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发展机遇,全区应依托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战略定位,立足各片区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差异化发展,全方位统筹,按照"南优、北控、中提升"的分区控制策略,在南部以曼哈顿为范例打造湾区总部绿色经济样板、中部以硅谷为范例打造知识共享绿色经济示范、北部结合地域特点探索"绿色化+"新经济增长点,全力推进南山经济跨越式发展,打造湾区绿色经济门户.
专栏:南山区建设绿色经济门户经验借鉴硅谷——构建高技术综合体美国硅谷是当今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也是高科技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
其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四点:一是毗邻斯坦福、伯克利一流科研机构及大学,为硅谷提供了先进技术及优秀人才,很多大学毕业生也是优良的创业人员.
二是拥有IBM、苹果等知名高技术引领企业,奠定了硅谷的高科技领导地位,吸引更多的高新企业不断集聚.
三是鼓励个人发展,崇尚跳槽及创业,提供了一种有利于良性竞争的发展氛围及创新活力.
四是风险投资基金活跃,消除了政府注资的弊端,全美约有三分之一的风险投资基金在硅谷运作,且风险投资在投入资金的同时也提供优秀的管理运作方法,大大提升创业成功率.
南山区特别是中部区域腾讯、大疆、中兴等高科技技术企业云集,且全市大部分科研院校,如深圳大学、深职院、大学城也均布局在深南大道及留仙大道区域.
因此,南山区具有与美国硅谷相似的发展条件,十分有利于发展"以大学、科研机构为核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生态共享经济,打造高技术综合体.
曼哈顿——打造中央商务总部经济中心曼哈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是纽约市中央商务区所在地,世界上摩天大楼最集中的地区,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
其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模式,其中,以华尔街为中心云集大银行、金融、保险、贸易公司;以第五大道为中心云集了世界一流的名店等商业服务业.
二是拥有先进现代的配套设施及优良的就业、消费群体,曼哈顿不断加大资本投入,保持先进和现代的配套设施,为现代服务业集群、企业总部入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曼哈顿的居民多为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文化及收入水平均较高,提供了优良的就业、消费群体.
三是政府积极规划、适时调控起着关键作用,纽约政府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改善投资环境,颁布了曼哈顿南部规划,解决曼哈顿CBD因产业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
南山区特别是南部滨海区域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均有较好基础,拥有前海-蛇口自贸区、中信金融中心等现代金融、物流服务业,也拥有海上世界、欢乐海岸、深圳湾游艇会、希尔顿南海酒店等一批商务娱乐服务业.
因此,南山具有与曼哈顿相似的发展条件,且现代服务业种类比曼哈顿更多元化,十分有利于发展总部经济中心.
一、构建自主创新综合体,打造知识共享经济示范(一)创新驱动,建设一流产学研智慧引擎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智力优势.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孵化优势,以大学、科研机构为核心,推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研发人员承接企业研发项目,带动科研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居民社区融合发展,促进"政、产、学、研、资"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创新发展,促进大学城的教育科研资源与创新企业、金融机构的结合,重点打造国际科学城、支持虚拟大学园发展,到2018年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
1%.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释放人才红利.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人才发现、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依托千人计划、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领航计划等,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来南山创业创新,大力推动人才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吸引海内外创新人才及创新团队,加快推进人才红利释放,打造国际化创新人才高地.
(二)品牌建设,培育一流知名高技术企业依托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通过培育一批一流的知名高技术公司,提高经济质量.
重视现有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补链建设及清洁生产工作,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依托中兴等高新技术领域内的优势企业,补强薄弱环节,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吸引国内外优质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南山,加速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进程;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前海蛇口自贸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契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依托腾讯等龙头企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发展,力争到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2%.
价值引领,打造一流独特科技文化加强创新、创业文化理念培育,创造有利展、进取的环境和氛围,鼓励个人发展、鼓励挑战权威、鼓励开放心态、包容失败,营造多元化而且积极互动的独特科技文化氛围.
依托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以专业技术人员,高校科研人员在内的群体为主体,吸引海内外创新创业者集聚发展.
鼓励开展创客主题论坛、专业展会、创客市集以及创客大赛等活动,鼓励社会各界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开展创业大赛等创业活动.
鼓励创意型创客发展,重点支持创业型创客发展.
(四)环境为先,创造一流配套服务条件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及扶持.
健全创新机制体制,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及绿色化建设、维护法制公平、绿色金融引导、强化激励机制方面加强引导,引导并管控企业在入驻同时注重自身绿色化建设;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设施中节能节水技术的投入,提高企业发展环境绿色化水平,为高技术企业入驻创造一流低碳发展条件;完善创客服务站建设,建立绿色采购平台、咨询服务平台、产品销售平台、节能环保发展平台、生态文明宣传平台,为企业提供专门的服务,提高企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
加强专业风险投资公司引入.
拓展多元化都融资渠道,引入专业风险投资公司,提供充沛的风险投资资本,鼓励风险投资公司将投资转化为股本,降低企业贷款还息风险及负担.
鼓励专业风险投资公司为高科技公司的运作管理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避免高技术研究人员创业缺乏管理经验的弊端,促使其尽快走上正轨.
加强创新研发载体建设.
积极引进国际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创办产学研实体,发展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和共性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孵化器、加速器与科技创新园的集聚发展.
力争每年新增各类孵化器3个,孵化企业100家,区内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载体50家.
专栏:南山区共享知识经济示范打造共享知识经济是在共享经济、知识经济概念上衍生出来的概念,是指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且走向一种开放的、共享的、社会化的经济形态.
具体到南山,衍生为将南山的高科技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进行技术、人才、资源共享,致力于打造企业-学校-人才高技术综合体的一种绿色经济形态.
自主创新高技术综合体重点打造片区大沙河创新走廊:串联西丽大学城、华侨城旅游区、深圳市高新园区、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等创新集聚区,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平台、孵化器的建设,打造创新资源高度集聚、自主创新能力领先、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文化氛围浓厚、景观风貌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型创新走廊.
西丽大学城-留仙洞创新区:主动承接高新园区、大学城的辐射带动效应,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珠三角教育科研集聚区,高标准建设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端产业示范园区.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园区中区和北区城市更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总部企业高度聚集、创新资源快速流动的现代化国际化总部基地.
南山智园:"三区融合"下的深圳乃至全国第一个"国际知识创新村",一期已建成,二期正在推进中.
园区主要引进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领域企业.
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虚拟大学园:依托现有的53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继续引进国内外一流院校和研发机构,进一步集聚优势名校、优秀人才、优良成果,加快创新平台、孵化基地建设,形成国际一流的创新集群.
国际科学城:以大学城为核心,提升大学城教育科研规模和水平,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和基础学科建设,积极引进国际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创办产学研实体,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孵化器、加速器与科技创新园的集聚发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二、推进协同集聚发展,打造湾区总部经济样板(一)发挥优势,打造珠三角总部经济基地群重视南部区域石油开采、海工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电力热力等产业的绿色化提升工作,推进老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示范建设;积极培育本土企业总部,支持本土先进制造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将总部做大做强,重点支持符合南山产业发展方向、市场潜力巨大、规模效益明显的企业,加速形成一批优势总部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企业总部,鼓励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和投资公司等总部在南山设立投资中心和交易结算中心,支持物流总部企业在南山设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和仓储保管等职能型总部;加快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后海经融商务总部经济区和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绿色化建设,注重低冲击开发、综合管廊、绿色建筑、智能信息等绿色技术应用,打造珠三角绿色总部经济群.
(二)开放共享,建设对外交流共建示范窗口依托对外国际交往中心发展定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总布局,发挥湾区经济引领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实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鼓励以招商局、华侨城、中兴通讯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走出去,吸引国际跨国公司、500强企业来发展;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香港的交流合作,加大人才合作示范、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深入推进港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
重点推进"三城一港"(前海蛇口自贸新城、前海国际金融城、香港现代产业城、蛇口国际枢纽港)建设,注重沿海休闲生态景观绿道、绿色公共开放空间、绿色低碳公共设施的建设,营造符合世界潮流的商务和绿色宜业环境.
(三)质量提升,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制高点创新发展新兴服务业态,以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端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推动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绿色化转变,增强服务业辐射力.
以前海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深化深港金融合作;以互联网为核心,推进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智慧旅游城区建设,强化华侨城片区主题公园生态化改造,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生态旅游发展名片;建设前海现代化绿色物流园区和绿色物流商务中心,推动西部港区发展从集装箱集散地向航运中心转变,构建绿色物流产业链.
(四)绿色带动,探索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南山建设经济中心契机,实现错位竞争,积极发展新兴金融业态,通过金融与产业的互动发展,实现金融业弯道超车,积极引进引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入驻,引导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
积极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在全市率先探索建设绿色金融服务中心,重点研究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利用经济杠杆效用,支持经济绿色、低碳、高效发展.
专栏:南山区湾区总部经济打造重点前海城市主中心:借助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海自由贸易区双重战略机遇,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其他专业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引领区,成为中国"曼哈顿".
后海城市主中心:围绕深圳市金融副中心、城市主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山区综合服务中心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华润、阿里巴巴等企业总部项目建设,积极拓展现代金融、商务信息、高端商贸、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建成珠三角重要金融商务总部经济区.
深圳湾活力滨海带:串联前海蛇口自贸区、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湾口岸、西部港区、红树林保护区、华侨城主题景区,打造适宜休闲、旅游、观赏、亲水、健身的活力滨海岸线.
加快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设,完善会议、展览、文化传播、信息交互及商业、公寓等配套功能,塑造中国智慧城市和立体城市的标杆.
蛇口转型升级示范区:搭建"三+N"平台(国际枢纽港口大平台、金融创新发展大平台、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大平台),全力打造"一区一港两带三心"(深圳西部港区,太子湾邮轮母港,网络信息与科技服务产业带和滨海文化产业带,花园城、海上世界、太子湾邮轮城等三个高端商业和商务中心),加快老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成为深圳西部转型升级示范区.
三、探索"绿色化+",打造低碳经济新增长点(一)低碳发展,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利用南山节能环保产业部分领域技术国内领先优势,依托水源三村现有基础,加快周边家具生产、电子元件制造等低端产业淘汰与转移,重点发展工业节能技术、节能建筑材料、污染监测与控制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力争在关键技术方面实现率先突破.
积极培育碳减排服务业,鼓励发展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推进科技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进一步推动华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环保技术研究院(简称"一园一院")项目建设,打造"南山第二智园",引导中小环保企业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二)挖掘潜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充分依托北部片区山水生态资源,推进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产业向北部转移,力促南北平衡发展.
发挥世界"设计之都"的城市文化品牌聚集效应,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文化软件、文化旅游、森林疗养、影视演艺等文化创业产业.
深化文化创业产业与旅游业、科技跨界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借鉴华侨城创意旅游区建设经验,深化"生态+文化+科技+旅游"模式,依托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主题公园,打造文化旅游胜地.
(三)换道跨越,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趋势,推动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发展,以航空航天产业、海洋产业、生命健康产业为重点,实现产业换道跨越.
其中,航空航天产业以大疆为龙头企业,优先发展航空电子、无人机、卫星导航等;海洋产业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海洋金融为核心的高端海洋服务业;生命健康产业依托区内高新技术资源,重点推动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等.
四、深化资源高效利用,打造集约发展新模式(一)深挖潜能,加强能源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
鼓励重点企业实施用能总量控制,严格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的应用推广,落实国家"电机能效提升计划".
强化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确保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
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加强港口生产节能.
鼓励商用和民用节能,开展商业、旅游业、餐饮等行业能源审计,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和高效照明产品.
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纳入区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高能耗的大型公共建筑建立楼宇能源管理系统BEMS,每年创建1-3个省市节约型机关示范项目.
加大清洁能源利用.
加大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配合垃圾分类活动,扶持餐厨和有机生活垃圾制备生物气体技术转化.
加大利用光伏分布式能源,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采暖制冷示范工程,推行分布式光伏发电.
推广地源和水源热泵技术.
以深圳市妈湾城市能源生态园项目为重点,探索城市能源再生利用新途径,建设一批新能源利用示范项目.
确保2018年单位GDP能耗不高于0.
407吨标煤/万元,且能耗消耗总量不超过市控制目标值.
(二)重视再生,深化水资源集约利用深化工业领域节水.
深入贯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淘汰现有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与企业,改良生产工艺,实施循环用水、一水多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建立工业节水激励机制,制定各行业用水定额,以用水定额为基础,制定合适的奖惩措施.
强制推行城市高耗水项目节水改造,洗浴业必须安装智能型节水设备,游泳场所、水上娱乐等直接耗水行业必须安装使用循环用水设施.
推进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
加大城市再生水利用,尽快完善南山再生水厂一期管网等配套设施;推进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推动妈湾电厂和南山垃圾电厂淡水冷却系统改为海水冷却,鼓励赤湾、妈湾、蛇口等港区采用海水作为码头冲洗水;大力推广低影响开发技术,以城市更新和重点开发片区为试验区,建设一批雨水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确保2018年单位GDP能耗不高于5.
6立方米/万元,且用水总量不超过市控制目标值.
(三)严守三量,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加强建设用地管控.
严格"控制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要求,统筹安排发展用地.
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投放时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原则上在近期城市建设用地未使用完之前,不得提前使用远期用地.
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建设强度,针对不同性质确定最大的合理容积率,重点提高工业用地密度和容积率.
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用于鼓励类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用地原则上通过盘活存量和土地二次开发解决,禁止对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能项目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供地.
至2018年,提高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至1000万元/亩以上.
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
重点推广留仙洞、白石洲等城市更新大型商圈的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无缝衔接等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重视地下商业开发,推动地下空间向城区公共空间的转化,培育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地下产业综合体.
科学编制《南山区地下空间发展规划》并科学实施,将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与城市更新融合进行,强调市政管线综合走廊系统,构建规模化、整合化的地下市政设施.
第五章保护生态环境,提供高品质民生福利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树立严守"绿水青山"理念,深入推进水、大气、土壤、噪声污染防治,解决黑臭水体、PM2.
5控制困难、噪声扰民等突出环境问题,健全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实现环境质量获公众满意,高品质生态环境成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优势.
一、改善水体环境,构筑亲水空间(一)完善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完善污水管网.
持续推进"正本清源",对新建区域严格实施雨污分流体制,对城中村等建成区实施合流制系统改造,至2017年完成全区300多个住宅小区排水管网改造,至2020年实现全区雨污分流.
加强老旧管网维护管网,扩容蛇口老工业区、龙珠片区东、大磡麻磡等区域容量不足管网,修复沙河东路等区域污水倒流外溢管道,疏通留仙大道大学城路段等区域堵塞管道.
新开发区域配套建设污水管网.
改造污水处理厂.
推进污水厂提标改造,至2017年完成南山污水厂和蛇口污水厂提标改造,将出水标准分别从一级B、二级提升到一级A.
完成西丽再生水厂提标改造,使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
(二)加强河流水环境治理严控点源污染物.
开展印染、电镀、农副食品等行业及生产工艺调查并实施专项治理.
逐步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或环保不达标重污染企业,促进重污染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清理、依法取缔无牌无证排污企业.
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开展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实施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淘汰、限制、替代.
实施面源污染管控.
建设海绵城市,在居住小区、旧城改造、公共建筑、市政道路、水体修复、公园绿地建设中因地制宜推广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模式.
清除重点河流、重点河段两岸1公里范围内生活垃圾堆放点.
加强垃圾、粪渣等城市面源污染物收集、运输、处理处置全流程监管整治,大幅削减入河入湾面源污染.
专栏:南山区各类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要点和重点试验区域居住小区类规划要点:雨水以下渗为主,包括绿地入渗、道路入渗、道路广场入渗;屋面雨水收集处理会用于小区绿化、洗车、景观、杂用等,如不收集则应引入绿地入渗.
重点试验区域:全区所有新建住宅小区.
旧城改造类:规划要点:以道路广场绿地雨水入渗为主,改造中尽可能推广屋顶绿化.
重点试验区域:大冲村、赤湾村等城市更新项目.
公共建筑类:规划要点:屋面采用屋顶绿化的方式蓄存雨水,溢流雨水收集回用;绿地建设为下凹绿地,并在适当位置建雨水滞留、渗透设施.
重点试验区域: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前海自贸区、后海金融总部区、留仙洞超级总部基地大型公共建筑.
市政道路类:规划要点:雨水以入渗和调蓄排放为主,视道路类型不同,可设置不同的雨水入渗及调蓄排放设施.
重点试验区域:前海自贸区配套市政道路建设.
水体类:规划要点:以恢复河流自然生态方式为主,结合湿地、初期雨水处理设施等提高水体对洪峰和污染物的控制能力.
重点试验区域:小沙河、双界河、前海水廊道等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公园绿地类:规划要点:充分利用大面积绿地和水体,以入渗和调蓄为主;适当位置可建雨水调蓄设施和雨水湿地等雨水处理设施;部分不能入渗的建筑屋面雨水、绿地雨水和路面雨水进行收集回用.
重点试验区域:后海公园、科技公园、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建设.
加快推进河流综合整治.
以治水提质工程为依托,统筹推进辖区河流水环境治理,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加快推进以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工作,逐步消除辖区劣V类水体.
到2017年,完成后海河、白芒河、麻磡河左二支、大磡河、小沙河、双界河综合治理,以及大沙河中下游综合治理后续工程;到2018年,完成龙井河、老虎岩河综合治理;到2019年,完成新圳河南山支流综合治理工程;到2020年,建成前海水廊道,完成新围村排洪渠、茶光渠、沙头坑河、白石洲排洪渠、下白石排水渠、关口渠、郑宝坑渠沿河排污口调查与截污.
专栏:河流综合整治龙井河、老虎岩河、新圳河南山支流:整治重点为防洪排涝、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生态修复四个方面.
小沙河:整治整治河道长度约2.
40公里,整治重点为防洪排涝、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生态修复等.
完善小沙河与华侨城湿地交汇口上游河道内设潜水排污泵,将旱季混流污水截至市政污水干管中.
大沙河:整治长度为13.
2公里,包括整治主要措施为河道近自然改善,园林景观绿化、河道补水及河道生态修复.
双界河:整治长度为2.
53公里,整治重点为防洪排涝、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生态修复等.
后海河:六座闸门改造(工业八路、工业七路、渔村路、南河箱涵挡潮闸、登良路、北河箱涵挡潮闸)、南河清淤及北河河口钢闸坝截水.
前海水廊道:环状水廊道、双界河水廊道、桂庙渠水廊道、铲湾渠水廊道等共4条水廊道建设,总计长度约12公里.
白芒、大磡、大磡、牛成入库支流:流域内建成区雨污分流、沿河强化截污、污水截排转输、河口生态提质、清水绕排入库等工程措施.
(三)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加强水源保护区封闭管理.
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封闭管理,完善隔离围网建设,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及人类活动对饮用水源带来的潜在隐患,重点完善区内一级水源保护区隔离围网工程建设.
至2017年前完成西丽、长岭皮等2座供水水库隔离围网建设.
实施入库支流综合治理.
实施一系列水源区内入库支流综合治理工程,对麻磡河、大磡河和白芒河实施上游清水绕排入库、建成区雨污分流、沿河强化截污、河口生态提质、水质净化厂功能调整等工程.
至2020年前完成麻磡河、白芒河和大磡河综合整治工程.
消除水源保护区污染源.
全面梳理水源区污染源,对无环评审批的工业企业予以取缔或者整改,对未纳入管网的排污单位提出限期纳管要求,杜绝污水直排、漏排的情况发生.
清理流域内的非法养殖、农家乐、违法种植、违法搭建、地下作坊、暴露垃圾等,最大程度削减入库污染负荷.
至2017年完成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果地征收工作,至2020年完成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果地征收工作.
(四)保护湾区近岸海域加强入海排污口整治.
建立湾区水环境质量提升联合工作机制,统筹入海排污口调查及整治,推进深圳湾应急工程与管网工程建设,逐步开展赤湾、妈湾、前海片区排污口调查,建立入海排污口自动监测系统,对所有排污口建立规范化执法监管制度.
至2016年完成南海玫瑰园二期应急处理设施、海斯比南等漏排污水口整治等工程建;至2017年完成南山污水厂应急排海系统完善工程,将深圳湾污水通过南山污水隧洞转输至南山污水厂处理.
加强港区污染监管.
做好港区含油污水(船舶含油污水和港区生产工作中产生的含油污水)的联防联控工作,建立船舶含油污水监督监控系统,对过往船只船用油水分离器进行严格检查,严防外来船只在港区偷排漏排含油污水.
对港区机修车间、码头设备、集装箱、加油设施等产生的含油污水处理设施严格管理、严格检查,建立处理设施登记系统.
落实深圳市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相关要求,强化海上环境事故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建设.
二、提升空气质量,守住蓝天白云(一)强化工业污染源废气治理全面开展燃气电厂低氮燃烧器升级改造或烟气脱硝改造,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20毫克/立方米以下.
推广集中供热及余热利用,鼓励四大发电厂实施冷热电联项目,进行发电机组余热综合利用.
全面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工业锅炉,完成燃油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清洁能源替代.
探索区内大型电厂的整体搬迁和生态化改造.
(二)加大机动车尾气与港口废气治理加快淘汰黄标车,严禁黑烟车上路.
落实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做好黄标车台账管理和路面禁行、限行等工作.
强化机动车路检和场检,严禁未取得有效环保标志车辆、未进行环保定期检测车辆和冒黑烟车辆上路.
加强机动车尾气监测力度,逐步配备移动式遥感监测车;大力开展道路交通污染监测,在月亮湾大道、深南大道等重点道路设立6-10个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点,逐步建立道路固定式机动车排气遥感监测系统.
提高油品质量,推广清洁能源.
率先推广供应国Ⅵ车用燃油,试行国Ⅵ机动车排放标准,工程机械用油标准提升到国欧盟IIIB排放标准.
制定公共交通新能源替代实施计划,全面推广新能源公交大巴和纯电动出租车,使公交车、出租车应用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
提前规划配套充电站、桩,鼓励购买家用新能源汽车.
严控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控制.
全面限制限制未加装颗粒捕集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禁止销售,并逐步淘汰.
鼓励使用LNG或电动机械,新增5吨以下叉车全部使用电能驱动,全区政府工程项目中,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转载机选用LNG或电动工程机械比例不低于30%.
强化岸电使用,建设绿色港口.
总结和推广蛇口集装箱码头建设低碳港区的成功经验,强化清洁能源使用,打造南沙低碳绿色港区.
全面推进船舶泊岸使用低硫燃料及岸电,优化港口能源结构,港区新增泊位配建岸电设施,到2018年全区80%以上的集装箱泊位、游轮专业泊位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集装箱船舶靠港期间岸电使用比例不低于15%.
推动辖区珠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建设,推进各港口"RTG"油改电技术、液化天然气(LNG)车辆在港区中的应用、船舶岸电供应,鼓励远洋船舶使用双燃料船只.
(三)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控制道路扬尘发生.
加大深南大道、沙河西路等全区主干道路清洗频次,每天至少清洗一次;提高道路保洁保准,确保路面无明显积尘;强化重点道路TSP在线监控装置安装,定期开展道路尘土量检测和责任考核.
加大泥头车管控力度,完善泥头车禁行、限行区域划定,全面推广全封闭环保泥头车,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大力推广车辆自动喷淋冲洗系统,新开工工地出入口必须安装车辆自动喷淋设施;加强对泥头车运输环节的执法检查,严防运渣车辆冒装撒漏、带泥上路,加大对泥头车带泥上路、违规行驶的惩处力度.
加强施工扬尘控制.
规范"绿色施工"作业,扬尘防治措施列入文明施工检查重点内容,对违规施工单位予以曝光并责令整改;强化建设用地大于5000平方米单位安装TSP在线监测装置和视频监控设施,推进砂石建材堆场、混凝土搅拌站的料仓与传送装置密闭化改造和场地整治;推广建设工地临时绿化制度,加强场地覆盖,多渠道降低扬尘排放.
完善扬尘监督和检查机制,扬尘污染源检查列入环境监察计划,每月检查一次,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联合执法;完善扬尘污染严重区域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建设工程环境信息平台,让市民共同监督施工单位落实防尘措施.
抑制裸露土地扬尘.
加快推进采石场、裸露土地复绿工作,及时制定复绿方案,整体覆盖,优先进行小南山及赤湾山片区山体破坏复绿工作;对西部通道后海填海区、前海填海区裸土地,采取洒水抑尘、不定期检查等措施控制扬尘污染;规划期内应逐步消化存量裸土地.
(四)全面推进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动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
加大排查力度,全面关停辖区内无牌无证及未经环保审批的喷涂生产线.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塑胶、涂料生产、印刷等行业落后产能.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对家具、电子喷涂等重点行业开展涂装生产线水性化等专项整治工作,降低挥发性有机溶剂使用.
制订严格的有机废气收集和净化标准,强化废气处理设施安装督查工作.
加强石化行业储运分销过程废气治理.
推动油码头、加油站等的油气回收改造工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油气回收能力.
定期开展油气回收装置维护与检查工作,确保回收设施正常运转,不断强化油气回收处理水平.
严格餐饮油烟污染控制.
全区6个灶头以上的餐饮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
重点整治学校等环境敏感区的餐饮企业,加大监管力度,严惩餐饮油烟不达标排放.
强化对露天烧烤等无油烟净化设施的污染行为的环境监管,将餐饮企业纳入全区清洁能源替代计划,提高餐饮单位清洁能源使用率.
建立配套总量管理制度.
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普查工作,编制排放清单,建立重点企业名录.
建立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管理制度,对挥发性有机物新增排放量实行现役源削减替代,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报批时,需附挥发性有机物削减量来源说明.
三、严控声环境治理,营造宁静氛围(一)加强噪声源头管控推进道路综合改造.
引进国内外先进路面降噪改造技术,加大对区主干道和车流量较大的次干道完成低噪声路面改造.
重点对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至东滨路段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修缮,对南海大道北段等噪声超标路段开展路面综合改造、声屏障加装等综合治理.
优化月亮湾等大型车辆密集区域的货柜车、泥头车、泥罐车运输路线,合理避开居住生活区.
强化生产噪声监管.
严厉查处噪声超标施工项目,优化施工时间安排,避免午间休息时间施工,打桩、挖掘及装卸等易造成高噪声的作业应安排在白天进行,严禁在加工场所以外的地方和园区集中休息时间进行废物的切割、剥锯等.
鼓励企业引进和采用低噪声设备及工艺,加强高噪声的机械设备维修改造,限期整改高噪音设备.
严厉查处生活噪声.
不定期抽查KTV、舞厅、商业促销卖场等易产生高噪声的文化娱乐场所,禁止夜间商业经营活动采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及时处理居民投诉,严格要求噪声扰民的娱乐场所现场停止或限期整改.
(二)强化敏感区域保护合理规划布置居民区、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空间位置,避免紧邻步行街、交通干道,周边已有生产企业原则上应不在原地扩大生产规模.
强化噪声敏感区声屏障加装,建设高密度、多层次、物种丰富的植被带,划定全区车辆禁鸣路段.
四、保护土壤环境,培育生存之基(一)完善土壤质量监测体系合理布设土壤环境监测点位,构建覆盖全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南山区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并动态更新.
重点强化西丽水库等水源保护区、南山垃圾发电厂等重点污染源、大型土石方开挖工地周边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价,关注重金属等污染因子,摸清全区土壤环境质量.
(二)加强土壤污染源监管确定南山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
加强点源污染控制,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加强南山热电、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废水、废气排放管控,强化平山垃圾填埋场等已封场垃圾填埋场防渗透设施检查.
严防线源污染,加大学校、饮用水源、医院等环境敏感区域周边道路机动车流量限制,严防路面轮胎磨损造成土壤污染.
做好面源污染防治,在西丽果场等种植基地推广低毒农药、化肥,推广杀虫灯、防虫网等绿色防虫设施.
确保2018年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不降低并达到考核目标.
(三)强化未污染土地保护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严查向滩涂、草地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
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
(四)试点实施治理与修复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
建立土壤污染数据库,严禁将污染土地作为种植基地、医院、学校等涉及公众安全的建设用地,并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
开展水源三村、西丽果场土壤污染修复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建设1个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程.
五、做好固废处置,加强综合利用(一)推进生活垃圾安全与分类处理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体系建设.
探索建立垃圾减量化激励政策、垃圾分类质量的梯度价格制度;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垃圾分类减量知识,定期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继续创建垃圾分类减量达标小区,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垃圾分类投放精准度,将垃圾分类减量达标小区创建推广至机关事业单位等.
构建高效规范的回收体系,严格落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及《南山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探索建立大件家具垃圾分类处理模式,逐步协调推进目前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逐步提高全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至90%以上.
完善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建设.
加快垃圾分类箱布设,做好标识引导;加大垃圾箱清理频次,就近转运至垃圾中转站,确保垃圾不过夜.
合理布置新的垃圾中转站,强化垃圾中转站管理,确保通过药物喷洒抑制蚊蝇滋生,减少垃圾转运站恶臭产生,确保全区所有垃圾中转站全部安装除臭设备.
提升垃圾终端处理能力.
积极引进国外垃圾焚烧发电污染防治新技术,高标准完成妈湾城市能源生态园建设;规范平山垃圾填埋场等封场后维护,定期检测填埋周围环境质量,确保全区生活垃圾稳定100%无害化处理.
(二)协助推进餐厨垃圾综合利用完善全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系统建设,结合《深圳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方案》,实现餐厨垃圾收运一体化.
开展餐厨垃圾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整治大中型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试点进行餐厨垃圾源头处理,探索将处理物(肥料)回用于小区绿化维护;强化餐厨垃圾收运执法检查,确保处理设施满负荷运行.
出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优惠政策,提倡多元化处理工艺,将多种资源化处置方式相结合,提高餐厨垃圾处置产品附加值.
(三)推进建筑废弃物减排和资源利用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出台本区建筑废弃物利用管理暂行规定,研究建筑废弃物分类收集与源头减量体制与机制,探索实施建筑废弃物排放收费和资源利用奖励制度,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市场化、产业化,形成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体解决方案.
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制定合理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
建设一批减排与利用示范项目.
借鉴茶光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南方科技大学项目,在北部片区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项目中积极推进建筑废弃物减排和资源利用工作,通过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先进生产工艺,对建筑垃圾进行科学分拣、分类、破碎、筛分,实现建筑废弃物就地绿色消化、再生利用,力争实现建筑废弃物零排放,建设一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示范项目.
推进塘朗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扩建工程,力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98%.
(四)强化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完善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建立固废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全面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确保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持续稳定达到100%.
积极发展工业固废再利用产业链,形成"收集-分拣-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产业链.
重点强化通信、电子行业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发展电子产品零部件的再制造和再利用产业,开展试点示范建设,鼓励中兴通讯、康佳等大型电子企业集团回收利用废旧电子产品零部件.
(五)严格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管理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许可、经营许可和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加强电子废物、医疗废物等有毒有害物品的监测、收集、控制和管理工作,严格监督和处罚医疗机构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处理的行为.
构建完善的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确保危险废物在运输、处置过程中不丢弃,不遗漏,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提高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实施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许可证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行业规模化发展,提高全区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适合回收利用的危险废物,采用先进的回收利用技术进行回收利用;不适合回收利用的,进行集中的安全填埋或焚烧处理.
严格实行医疗废物登记制度,根据就近处置的原则,由集中处置单位收集后集中安全处置,实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确保全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持续稳定达到100%.
六、严格环境管理,提供安全支撑(一)建立智慧环境管理平台集成全区现有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智能监控等数据,建设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环境数据的共享共用.
灵活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汇集环境质量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逐步纳入地理信息、环评、污染源监管执法、智能监控等数据,构建覆盖全区的智慧环境管理平台.
提高平台数据挖掘分析利用能力,实现由简单的环境质量分析向智能监测、智能预警、智能应急、智能决策等方面转变.
重点打造智慧环保网格化监测子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控子系统、智慧环保执法子系统、环境地理信息子系统和智慧环境数据中心.
专栏:建立智慧环境管理平台集成全区现有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智能监控等数据,构建全区智慧环境管理平台.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汇集环境质量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逐步纳入地理信息、环评、污染源监管执法、智能监控等数据,构建覆盖全区的智慧环境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平台数据挖掘分析利用能力.
智慧环保网格化监测子系统:利用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实现水、气、声、土壤环境质量的网格化监测.
气、声、土壤、地下水采用网格布点法均匀布点,适当增加河流监测点密度.
污染源在线监控子系统:对全区废水、废气等污染源实时在线监测,通过在线监测的数据采集、传输、统计、分析,实现污染源监测数据的统一管理.
治理设备监控子系统:在全区环境治理设备上集成物联网技术,对治理设备的运行状态、操作日志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自动上传至智慧环保管理平台,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二)探索建立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以电镀、线路板等重点行业监控为重点,排查关停搬迁企业场地,建立潜在污染场地清单.
出台污染场地管理工作方案,规范污染场地风险防范工作开展.
强化污染场地危害鉴别与分级分类管理,严控污染场地的开发利用审批.
开发利用的各类地块,必须达到相应规划用地的土壤风险管控目标;达不到的,经治理修复后方可开发利用.
暂不开发利用的地块,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划定管制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
到2018年,建立完善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
专栏:建立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建立污染场地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由区环水局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污染场地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明确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管理责任.
建设用地流转强制环境调查评估与备案制度.
强化全区土地流转管理,所有流转土地强制执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出具环境评估报告,并做好备案工作.
场地污染责任界定及责任追究制度.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明确有关责任单位或个人应承担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评估与修复责任;根据责任主体的划分,依法追究污染责任.
治理修复多元化资金管理制度.
遵循"污染者负担"原则,以"政府、社会、市场"为核心,推进场地污染防治的市场运作,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参与污染场地开发治理,建立稳定的场地修复资金筹措渠道,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管理制度.
强化修复方案管理,明确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目标,严格审查治理工艺、污染物去向等方案设计等.
监督修复工程实施,严格督促责任人按照方案实施治理修复工程,强化修复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固废妥善治理和处置.
严格组织验收,由环境管理部门严格审查验收监测、评估报报告,出具验收意见.
(三)提高环境质量监测执法能力逐步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现有区级环境监测机构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形成环境监测与环境执法有效联动、快速响应.
加大环保监测人员配置,强化监测人员技能培训,适当引进监测相关专业人才.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赋予环境执法机构实施现场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条件和手段,将环境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序列,配备调查取证、移动执法等装备,统一环境执法人员着装,保障一线环境执法用车.
(四)强化环境应急预警能力建设开展潜在突发性污染事故污染源专项调查,查清污染事故隐患类型与污染物名称、风险程度、所处位置及分布.
开展危险源风险评估,建立详实的潜在污染隐患源档案库,健全相关的事故处理和处置技术规范体系.
健全环境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应急人员信息库,应急物资、设备等设施库.
建立应急管理、应急监测、应急决策技术支持、事故应急处置等系统,健全环境安全事故应急系统,增加环境应急模拟演练,做到一年至少一次大型演练.
第六章营造生态生活,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构造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
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培育优质的生活品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将南山区建设为现代化宜居之城.
一、加快设施建设,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一)提高轨道交通覆盖按照"南北、成网、加密"的思路,全力推进轨道规划建设.
近中期南延5号线至太子湾片区、西延9号线至前海片区,新建12号线、13号线轨道线路,远期新建15号线、107线、南山龙华线,增加南山区南北、东西,以及与福田、宝安、龙华的轨道交通通达度,提高前海、蛇口、深圳湾、科技园、留仙洞、后海、大学城7个片区地铁站点密度至3至4个/平方公里.
(二)优化公交运输能力在科技园深南大道沿线等公交缺口较大的片区,利用路外绿化空间,设置临时公交首末站,或挖潜既有公交首末站潜能,新增始发公交线路.
通过配建、挖潜、"门厅式"等手段,提高公交集散能力.
在新批以及旧改用地中增加公交首末站,加快南山交通综合枢纽中心、珠光村公交总站、大冲公交总站、深圳湾口岸综合交通枢纽等公交首末站的建设,大力发展城区微巴.
革新站点布置模式及线路组织模式,实现港湾进楼宇、线路入社区,释放约6%~10%的道路资源.
(三)构建三级慢行网络构建三级慢行网络.
衔接串联重点片区,构建南山区三级慢行通勤网络,一级慢行网络以区域绿道为骨干,承担通勤集散、周边服务功能;二级慢行网络以城市绿道为桥梁,承担周边地块到发集散功能;三级慢行网络以社区绿道为补充,延伸和补充两级慢行网络.
规划期内重点打造大学城片区、留仙洞片区、深圳湾、后海片区、前海蛇口片区五大片慢行示范区,涵盖生态型、郊野型、都市型三类绿道的慢行网络.
提高自行车通道网络建设.
在茶光路-龙珠大道、学苑大道以及多条次干道、支路新建自行车绿道,服务公交接驳、短距离出行.
在深圳湾公园、高新科技园片区、华侨城片区、大学城片区以及沙河西路、沙河东路、学苑大道等路段加强公共自行车投放力度和租赁服务网点设置,优化公共自行车租赁设施和服务,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串联休闲步行网络.
加快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建设,东角头至海上世界段以望海路为基础,靠海一侧结合绿化适当布置步行系统,与深圳湾滨海休闲东段带和大南山郊野公园相连.
建设串联西丽水库至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大沙河沿河观光步行道,建设塘朗山森林公园——杜鹃山公园——华侨城景区——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步行道.
沿前海湾滨海岸线建设200米宽滨海绿化带,建成前海物流商务中心区的景观轴和区域步行和休憩带.
(四)完善配套交通设施优化公共停车场所建设.
利用重点片区的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学校空地等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库).
建设南山文化中心、深圳大学、塘朗山公园、西丽体育中心、华侨城生态公园、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海滨小学深圳湾部、大沙河公园、海岸城购物中心、蛇口学校等地下空间的停车场.
结合旧城改造大力兴建便民公益停车场建设项目,尽可能在居民区和办公区建设停车场,增加标准停车位.
增设临时缓冲停车场,引导具备停车位、场地等资源的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对外开放,部分路段可开辟夜间临时泊位.
建设"综合车场、保养场、停车场"三层次的公交停车场,加快推进月亮湾、安托山、中山园3处公交综合车场建设.
建设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以现代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智能公交App系统、交通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建设南山区智能交通管理平台.
二、优化绿地布局,建设开放休闲系统(一)构建三级公园体系建设自然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环绕、城市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均衡分局的"自然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
近期新建后海公园、科技公园、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4个公园,改造中山公园、四海公园,打造鸡公山特色主题公园,配合推动塘朗山郊野公园(北面)、羊台山郊野公园(南面)、大南山公园、华侨城生态广场、燕晗山郊野公园升级改造,新增公园面积185万平方米;中远期在科技园南、留仙洞、后海等片区规划新建一批公园,全面消除500米公园盲区,打造"十五分钟公园休闲圈",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建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屋在园中、人在景中"充满绿色生机的公园之城.
(二)推进道路景观建设推进沿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道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高标准推进广深高速、南坪快速、广深沿江高速等高速公路及兴海大道等城市快速道路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倡"乔、灌、草立体绿化,以乔为主",采用植物造景手法,使道路两侧乔、灌、草、藤植物组成形态各异的群落空间.
持续推进精品道路景观节点建设.
挑选城区重点路段、重要道路交汇处和道路端口,以留仙大道、东滨路、创业路、后海滨路等重点道路为中心,每年建设5个景观效果较好、特色鲜明的精品道路街景.
根据每条道路的地理位置及沿路建筑物的特点,因地制宜种植特色主体树,实现"一路一树"、"一街一景",形成森林、花带和花海效果.
(三)强化城区立体绿化开展创意屋顶绿化、墙面绿化.
选取合适楼栋开展屋顶绿化以及墙壁绿化工作,每年打造3个有效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的屋顶绿化或墙壁绿化示范项目;将立体绿化作为新建建筑设计中必备要素,鼓励在大型建筑侧墙、裙楼、住宅小区、居民家庭顶楼及阳台开展立体绿化,绿化材料采用爬山虎、薜荔与开花藤本有机点缀和结合使用,不断拓宽绿化领域、形式和空间.
开展人行天桥和立交桥的挂绿改造.
对辖区内人行天桥、立交桥进行花池、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改造,增加绿化层次.
启动全区人行天桥和立交桥的垂直绿化,因地制宜地推进桥体绿化美化,利用城市立面改造增种攀援植物,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渠道,全方位提升城市绿量.
每年完成5座以上人行天桥、立交桥的悬挂绿化建设工作.
专栏:塑造"一圈多核、一网多点"城区绿化系统一圈:推动塘朗山郊野公园(北面)、羊台山郊野公园(南面)、大南山公园、华侨城生态广场、燕晗山郊野公园、赤湾山的升级改造,形成环绕城区的绿肺圈.
多核:以休闲便利性为出发点,均衡布局综合公园与社区公园,做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近期新增公园面积185万平方米,形成绿斑组合式的城区绿核.
一网:以大沙河、小沙河水廊道,城市快速路、城市绿道等重要交通线路为重要依托,建设生态绿廊及景观林带,重点打造建设56万平方米的大沙河生态绿廊景观和6.
6公里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
同时依托主要道路节点具有特色的迎宾景观和人文景观节点,最终形成城区生态绿网.
多点:打造立体绿化风景线,推进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建设,每年打造3个有效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的屋顶绿化或墙壁绿化示范项目;人行天桥和立交桥悬挂绿化建设,每年至少完成5座人行天桥、立交桥的悬挂绿化建设工作,形成城市绿色呼吸点.
三、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南山区文化馆、粤海街道文体中心、蛇口街道文体中心、西丽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实现"一街道一文体中心".
推进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以区级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街道文化馆(站)图书馆(室)为分馆的总分馆体制.
推动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中小学体育场馆定时向社会开放.
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管理,吸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十分钟文化健身服务圈".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实施"增量扩优"工程,推进优质学校建设,新建望海学校等13所公办学校,增加学位3万个.
推动义务教育组团式、联盟式、集团化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集团,试点综合高中改革.
积极支持引进国际知名高校、联合举办高等院校、引入社会资源和国际资源参与特色学院建设.
发挥高等教育聚集优势,推进社区教育创新发展和学习型社区建设.
健全学生安全保障体系,平安校园创建率达到100%.
(三)加强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完成南山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慢病院改扩建以及蛇口医院内科综合大楼、西丽医院新大楼、区中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
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培育一批名医、名院、名诊所.
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广全科医生服务,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建立南山区区域卫生数据中心.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加强疾病与健康知识的科普宣教.
(四)完善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8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
鼓励社会投资新建、扩建养老服务机构,引导企业建设以养老为主要功能的新兴小区.
加快推进老年人托养中心建设,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升级改造为老年人托养中心,到2018年每个街道至少新建1家老年人托养中心.
在已建成的老年人照料中心逐步承建或按需求新建社区老年人食堂.
(五)打造特色都市生活圈依托现有蛇口、华侨城、南头—南油、西丽生活区空间分布,结合未来前海片区功能定位,形成"社区为核、片区为环"的综合生活圈.
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带动周边生活空间并向外辐射,配备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注重交通互连互通,整合工作、生活、休闲要素,形成安全有好、舒适便捷、特征鲜明的都市生活圈.
专栏:南山区都市生活圈打造前海国际商务生活圈:依托深港合作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发展与国际化合作人才和现代服务业相匹配的都市生活圈,建设国际化高端商务公寓、适宜的开放空间、国际学校及医院、免税购物综合体等,探索建设港式管理、服务标准的国际化社区.
蛇口滨海品质生活圈:依托大小南山、深圳湾滨海生态资源,提倡社区周边布局适量的商业、商务及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绿地、公园等共享生活设施,以慢行步道串联公园、广场、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场所,构建开放、联通的品质休闲生活圈.
华侨城智慧生活圈:支持华侨城建设智慧城区、智慧景区、智慧社区示范项目,提倡在社区、公共设施周边大力建设智能终端设施,如WIFI、旅游购物智能指引地图、便民用具智能取用平台等,利用废旧空间发展嵌入式创新空间,打造集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文化艺术于一体的高端生活居住区.
南头-南油文化生活圈:依托现有较为完善的政治、文体设施,提倡在社区进一步更新现代化文体设施,增加文体设施密度及种类,吸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十分钟文化服务圈",成为全区的文化品牌中心区域.
西丽生态休闲生活圈:加快西丽老中心区及大沙河沿岸区域的整体更新,建设配套完善的商业文化核心区,完善片区功能配套,改善交通条件,提升环境品质,大力发展麒麟山庄、荔枝世界、羊台山、水土保持园等生态休闲项目,打造生态休闲圈.
四、培育社会风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一)倡导绿色消费方式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引导市民养成节约生活习惯.
强化资源回收意识,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费,提倡家庭垃圾分类投放.
引导公众改变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活习惯,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推广销售具有环保标识或环境认证的产品,广泛宣传并推广节能电器、节水器具,在大型商场设立低碳绿色产品专区或专柜.
以蛇口街道海滨社区、招商街道文竹园社区等已获得"宜居社区"称号的小区为重点,推进节水、节能型小区的建设.
至2018年,提高全区节能电器普及率及节水器具普及率至80%.
(二)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建立和定期发布《南山区绿色产品采购指南》,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平台及采购情况公示系统,建立统一绿色采购标准,引导各级政府部门优先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产品.
政府部门和新建政府投资项目强制使用节能节水节材产品,政府办公设备和用材采购优先使用可回收、再生材料、再利用的绿色办公用品.
至2018年,提高政府绿色采购比例至80%.
(三)鼓励公众绿色出行广泛宣传"绿色出行",开展"无车日"、"每天少开一天车"等活动.
加强资金补贴引导,鼓励居民在新购汽车时优先选择环保新能源小汽车.
号召社会公众减少乘用私家车和出租车,尽可能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结合轨道站点、大型公交场站、商住区等不同区域的慢行交通需求,完善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租赁设施.
至2018年,提高公众绿色出行率至60%以上.
(四)推进绿色建筑建设严格新建建筑绿色建设.
严格贯彻实施深圳市绿色建筑建设相关法规、办法,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制度、监管制度和激励机制.
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全面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国家二星级以上或深圳市金级以上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新建建筑100%执行节能建筑标准,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以五大城市更新片区为重点,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绿色建筑示范群.
力争每年选取1-2个项目作为高端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深入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以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进行绿色化专项改造、屋顶绿化、环境覆层、地面绿化等绿色化改造.
推广应用无功补偿、变频调速、互联网+电能管理、高效冷却塔、余热回用、高效换热器、LED灯、回馈发电装置等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围护结构和遮阳改造技术,包括建筑遮阳构件、绿化种植、建筑表面浅色处理等,统筹推动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
加强推进建筑绿色运营.
强化绿色运营认证,将绿色建筑运营标识认证纳入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的流程中,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运营标识认证奖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工作,并对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的绿色建筑运营情况进行复核.
加强建筑用能智慧化管理,对单体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用能分项计量装置的安装与能耗监测平台的联网传输,实现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实时监测及数据上网传输.
第七章培育生态文化,谱写改革兴区新篇章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特色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活力的动力.
发挥南山改革先锋、深港之根、文化强区优势,创新思路,拓宽绿色发展理念普及路径,传承传统文化,建设粤港文化展示窗口,强化创意文化品牌示范效应,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南山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一、发扬敢为人先精神,勇立新时代改革潮头(一)紧抓机遇,全面推进社会深化改革深化经济改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扶持政策,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建立创业投融资机制;激发龙头企业创新活力,实行"一企一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沿边开发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商事主体登记及许可审批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设,健全"一证式"商事登记许可制度.
深化社会改革,开辟社会发展新蓝海.
建立区、街道权责清单,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推进民生服务微实事项目建设;推行"三社联动",出台调整方案,解决社区管理幅度规模不合理问题;研究出台加强居委会建设的实施方案,强化居民自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卫生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推动文化体育等公共领域改革,加快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深化民主法治改革,凝聚合力助民生.
推进人大、政协工作实践创新,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探索推行各行政领域内部综合执法,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培育,努力提升居民法治素养;深入推进"一核多元"社区治理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在新型社区探索"一平台两中心"治理形式;培育并加大社会组织监管力度,组建市民评议监督团.
(二)扩大领域,深入普及绿色发展理念培育政府生态政绩观.
加大生态文明理念在行政机关的宣传力度,建立"南山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各级政府官员转变传统的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点.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党校和干部培训体系中,公务员任职培训应当安排生态文明理念、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定期召开全区党政干部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会议,确保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比例继续保持达到100%.
引导企业绿色生产观.
以电力企业、四大港口码头、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为重点,开展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相关知识培训.
在产业发展、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上,将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企业行为的全过程.
深化学校文明教育观.
强化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学科要求,制定差异化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把生态文明知识和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点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推行公众绿色生活观.
大力倡导节水、节能、节电等低碳生活方式,全面推广绿色消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随手拍"等活动,树立人人都是环保监督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全民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达到80%以上.
二、保护深港历史之根,争当粤港文化展示窗口(一)整体保护利用,打响深港文化历史之根品牌加强历史古迹保护.
以古迹本体保护为核心,文物保护宣传为途径,构建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
改善南头古城、汪、刘二公祠等文化古迹整体市政基础设施条件,控制整体的建筑风格;建设赤湾文博圈,推动赤湾申报"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十大文化地理坐标".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做好大冲村开丁节、南头醒狮表演、南水客家山歌、南山麒麟舞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妈祖文化的宣传教育,积极将"辞沙"祭祀大典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续推进"南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系列活动,打造岭南"天人合一"特色的民间生态文化;努力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个.
(二)强化载体建设,成为粤港生态文化展示基地建设多元化生态宣教基地.
建设以资源节约利用为主题的宣教基地,以深圳湾体育中心、田厦新村等旧城改造项目和塘朗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为主要阵地,开展提升区域环境和城市品质宣传、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设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宣教基地,将华侨城湿地、大沙河生态文化长廊、麻磡河口及双界河口生态湿地打造成集生态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区兼教育基地,将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打造成全国森林类型和野生猕猴种群保护的典型区域;建设以绿色理念人文教育为主题的宣教基地,将深圳大学、南山实验中学打造成"绿色教育"典范,建立生态环境教育教师培训机制,组织生态文明理论学习培训班.
注重文化设施整合提升.
提升文博资源服务功能,将图书馆打造成集沙龙、研讨会、阅读、观影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第三阅读空间",将文化馆打造成以文化为桥梁、互联网为助推器的国际化、持续性文化品牌,将博物馆打造成包含收藏、展览、研究、考古、教育、交流等功能的文化传播窗口.
加强绿色细胞创建,开展"建我绿色家园"系列活动,以辖区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和大型商场、星级酒店、规模企业为重点,每年创建10~20个绿色单位.
打造生态文明宣传阵地.
加大力度规范已有"深圳文化网"、"南山文化网"、电子政务网等网络平台建设,将其作为南山区对内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对话的阵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实践研究、传播普及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三、深化文化科技创新,构造国际创意文化高地(一)文化+科技,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极依托高新技术推动文化由传统模式向以数字、创意为特征的现代模式转变,以OCT—LOFT华侨城创意产业园一期、深圳创意产业园、深圳动漫园、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深圳大学3号艺栈文化产业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一条街等具有孵化器和集聚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中心,推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将南山打造成深圳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及文化产业"高地";继续推进南海意库二期、深圳大学3号艺栈艺术原创基地二期、深港动漫及网游产业孵化基地、华南数字音乐基地、雅昌艺术中心、深圳设计产业园等项目的升级建设.
(二)文化+旅游,成为华南休闲文化新势力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体系.
依托南头古城片区、南山博物馆、华侨城片区由南至北发展"历史古迹游—娱乐主题游"为特色的人文旅游体系;依托深圳湾滨海长廊片区、青青世界片区、大沙河文化走廊、深圳市动物世界由南至北发展"滨海休闲游—都市郊野游—运动休闲游"为特色的自然生态保护旅游体系,打造都市观光游、滨海风情游、历史古迹游、度假休闲游、郊野生态游等多种产品并存互补的旅游格局.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促进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欢乐谷等传统旅游品牌和欢乐海岸、海上世界、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新兴旅游品牌的升级改造,融音乐、电影、演艺、艺术馆、海洋馆等于一体,并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贯穿其中,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
(三)文化+海洋,造就滨海城海洋文化地标依托赤湾片区的海洋文化历史资源,以"赤湾核心区+南头古城+内伶仃岛"为主体,充分发掘海洋文化创意园、南山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区、妈祖文化节的海洋文化资源,打造"一园一区一节"文化地标;依托红树林、渔人码头、海上世界等滨海生态资源,加快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建设,设计望海之窗、阅海广场、亲水台、渔人码头等景观节点,注重海洋文化与休闲长廊的建设有机结合.
专栏:文化品牌建设构建"一核双翼三中心局"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打造科技园文化产业核心区,前海创意文化和留仙洞创新文化双翼,后海、蛇口、华侨城三大文化产业中心.
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教育、艺术、体育等联动发展,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
打造创意文化产业名片:依托OCT—LOFT华侨城创意产业园一期、深圳创意产业园、深圳动漫园、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深圳大学3号艺栈文化产业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一条街等具有孵化器和集聚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及文化产业"高地".
打造南海意库二期、深圳大学3号艺栈艺术原创基地二期、深港动漫及网游产业孵化基地、华南数字音乐基地、雅昌艺术中心、深圳设计产业园等项目.
打造旅游文化名片:"历史古迹游—娱乐主题游"为特色的人文旅游体系:南头古城片区→南山博物馆→华侨城片区.
"滨海休闲游—都市郊野游—运动休闲游"为特色的自然生态保护旅游体系:深圳湾滨海长廊片区→青青世界片区→大沙河文化走廊→深圳市动物世界.
促进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欢乐谷等传统旅游品牌和欢乐海岸、海上世界、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新兴旅游品牌的升级改造.
打造海洋文化名片:加快前海蛇口自贸区、太子湾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将蛇口赤湾片区打造成国际旅游集散地和国际交往中心,进一步筹划建设深圳"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加快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建设,设计望海之窗、阅海广场、亲水台、渔人码头等景观节点.
第八章健全生态制度,打造新时期绿色引擎一、创新考核方式,建立生态约束机制(一)完善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善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其作为衡量生态绩效的重要指标.
对大沙河及西丽水库等地表水资源、大南山等森林资源、深圳湾滨海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明确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思路,划定自然资源资产开发管制界限,建立统一行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对全区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进行统一监管.
(二)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落实深圳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和考核标准,以领导干部离任时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基准,对任期内辖区的自然资源资产变化情况、生态红线保护情况、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级变化情况、生态修复成效等内容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用生态环境质量来约束领导干部的政策决定,带动全区落实环境管理倒逼机制,从根源上防范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工程落地.
(三)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环境责任险,出台配套环境损害赔偿办法,根据全区行业特性,识别环境风险源及风险等级,明确各种环境风险及环境损害事故下,生态环境损害程度的等级划分标准、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成本以及公众健康补偿成本.
据此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由生态影响的责任者承担破坏环境的经济损失,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者和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受害者进行补偿.
探索出台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实现长岭皮水库、西丽水库、大沙河流域与受益地区的协商补偿,向受益地区收取补偿费,对保护环境方进行补偿,加大对水源三村的经济扶持力度.
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涉及到的需搬迁或清退的农贸市场、果场及企业等给以适当的补偿.
(五)完善生态文明长效考核制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在党政实绩考核中的比例,将表征绿色发展的指标(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纳入党政实绩考核的范畴,重点考核各领导班子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决策部署、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等方面情况.
同时探索试点将考核结果作为区域资金投入、项目审批和政策扶持的参考依据,以街道为单位,用考核奖惩机制激励引导生态环保建设工作开展,实现良性竞争.
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提高至20%.
二、建立管控制度,完善生态管理体系(一)探索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严格落实深圳市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对红线内生态环境、土地建筑、社会经济等信息调查,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设立红线保护标识,形成实际的空间范围.
落实生态红线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及分区管理制度,探索出台生态保护红线控制办法及配套的产业准入及环境准入政策.
明确生态功能基线、落实环境质量安全底线、理清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二)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
依据城市经济社会条件、生态重要性与生态脆弱性、资源储量及保障能力等因素,结合主体功能区划,探索建立一套系统完整规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更新改造情况,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产业规模、建设用地供应量、资源开采量、能源消费总量和污物排放总量.
在区域范围内所有敏感区、敏感点布设主要污染物监测网络,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数据库和预警响应系统,对水资源、环境容量、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超载区实行限制性措施.
协助全市构建水环境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流域水污染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开展企业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
按照人居委颁布的《深圳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全面对辖区内在管名单的重点污染企业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单位风险评估制度.
对高污染企业开展重点环境安全排查,建立全面监控体系;推进重点企业和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监控预警网络.
协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联合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和危险易燃易爆行业员工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并推动企业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制度,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及调查处理制度,逐步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机制.
(三)深化污染物监管制度完善污染物控制制度.
围绕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排污单位,适时调整主要污染物指标种类,纳入约束性指标;推进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量淘汰(置换)和减量淘汰(置换)制度,将污染减排与污染源监管执法有机衔接,推动环境管理由"单一浓度控制"向"总量+浓度双控"转变.
健全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
落实市排污许可证管理规章,将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完成辖区内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排放单位的摸排,统计全区重点污染物排放企业名单,核实排污许可证发放及排污情况,建立管理台账,明确排污许可的对象、范围,规范排污口,结合摸排情况,督促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办理排污许可证,对超量排放的,要求限期重新申领;对拒不申领的单位实施予以停业整顿或者关停.
实现对污染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确保到2018年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达到100%.
三、强化多方参与,健全环境监督机制(一)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第三方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第三方环境保护咨询、第三方环保管理、第三方环保宣传的基础上,加大金融、制造业等行业自律协会对各行业的环保管理力度,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第三方统计、环境卫生第三方巡查、政绩考核第三方评定制度.
落实市关于市政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及指引,坚持以市场化的手段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推动环境服务公司对污染企业进行第三方、专业化治理.
强化对第三方治理企业的整体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检查执法力度,实现环保产业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
(二)严格环境信息100%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利用南山区政府、政务微博等网络平台,依法全面推进大气和水等环境信息公开、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健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
通过绿色企业创建、环保黑名单、强制监管等手段,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排污信息、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信息的强制性公开,鼓励非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企事业单位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确保环境信息100%公开.
(三)深化公众参与机制强化公众参与监督机制.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环境信息,扩大公开范围,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健全举报、听证、舆论和公众监督等制度,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有关组织可提起公益诉讼.
在建设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有序增强公众参与程度.
引导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畅通环保信访投诉渠道,实行有奖举报,鼓励环境公益诉讼.
建立政府相关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政府、企业和社团组织的环境保护参与互动机制.
完善环境投诉举报制度.
以重点突出、范围明晰、程序严格的环境举报和处理制度,实现环境信访投诉处理权责边界清晰、途径多元、便捷有效.
着力解决公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全面整治城市脏、乱、差,开展以"品质社区"为重点的社区环境综合整治.
对长期投诉、达标扰民的废气污染纠纷等案件,探索实施公益诉讼或普通民事诉讼;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列入环境违法黑名单并定期公开曝光,逐年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
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一、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任务分工.
建立责任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纳入各级领导及部门考核体系,逐级分解目标任,签定任期责任书,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
落实督办考核,成立协调督导组,定期汇总和通报任务、项目的进展情况,重点跟踪和督导地表水环境质量等重点指标相关任务及工程.
二、资金保障增加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对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要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资金的审计工作.
建立多元融资渠道,积极探索运用PPP等模式,推动企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主体和投入主体,形成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多方并举、合力推进的投入格局.
继续完善和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力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资金充足.
三、技术保障扩大统计口径,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数据纳入日常统计工作,保障创建指标的可知性.
推广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产业项目和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适用技术,予以享受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的有关优惠政策.
培养专业生态文明人才,强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培训,提高公务人员的生态文明专业知识和技能.
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培训机构,鼓励和资助企业员工参加技术再培训.
四、社会保障积极发动、组织和引导社会团体及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生态保护和建设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设立生态环境投诉中心和公众举报电话,鼓励公众检举各种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积极推行政府生态信息公开、企业环境行为公开等制度,扩大公民对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附表1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标体系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创建要求现状值目标值指标属性指标来源2018年2020年2025年生态空间(一)空间格局优化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并遵守未划定划定并遵守遵守遵守约束性指标示范区2耕地红线-遵守正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遵守遵守遵守约束性指标示范区3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①%≥16-≥16≥16≥16约束性指标示范区4规划环评执行率%100-100100100约束性指标示范区生态经济(二)资源节约利用5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0.
700.
428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0.
407≤0.
385≤0.
364约束性指标示范区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且能源消耗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6单位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6.
20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用水总量不超过控制目标值约束性指标示范区≤50≤5.
6≤5.
2≤4.
87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万元/亩≥80953≥1000≥1100≥1200参考性指标示范区(三)产业循环绿色发展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100100100100参考性指标示范区9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50-≥50≥55≥60参考性指标示范区(四)创新驱动发展1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5.
8≥6.
0≥6.
1-参考性指标特色指标1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0≥62≥65-参考性指标特色指标生态环境(五)环境质量改善12空气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示范区质量改善目标-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达标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优良天数比例%≥8592.
60≥93≥93≥93严重污染天数-基本消除无无无无13地表水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示范区质量改善目标-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逐步改善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70100100100100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89%基本消除基本消除基本消除14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100100100约束性指标特色指标15土壤环境质量质量改善目标-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不降低且达到考核要求约束性指标示范区16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达到考核要求达到市考核目标要求达到考核要求达到考核要求达到考核要求约束性指标示范区(六)生态系统保护17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5567.
9②≥68≥68≥68约束性指标示范区且不降低且不降低且不降低且不降低18森林覆盖率%≥1833≥33≥33≥33参考性指标示范区19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参考性指标示范区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执行执行执行执行执行外来物种入侵-不明显不明显不明显不明显不明显(七)环境风险防范2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100100100约束性指标示范区21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建立未建立建立并执行执行执行参考性指标示范区22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未发生未发生未发生未发生未发生约束性指标示范区生态生活(八)人居环境改善23城镇污水处理率%≥9596≥97≥98≥98约束性指标示范区24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100100100100约束性指标示范区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
23≥40≥40≥40参考性指标特色指标26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50100100100100参考性指标示范区(九)社会基础设施完善27每千人病床数张-2.
17≥2.
4≥4.
3≥5参考性指标特色指标28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0.
18≥0.
20≥0.
27≥0.
3参考性指标特色指标(十)生活方式绿色化29公众绿色出行率%≥5056≥58≥60≥60参考性指标示范区30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参考性指标示范区节能器具普及率%≥80-≥80≥90100节水器具普及率%≥80-≥80≥9010031政府绿色采购比例%≥80-≥80≥90100参考性指标示范区生态制度(十一)制度与保障机制完善32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实施制定中实施实施实施约束性指标示范区33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20-≥20≥20≥20约束性指标示范区34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编制动态更新动态更新动态更新参考性指标示范区35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100-100100100约束性指标示范区生态文化(十二)观念意识普及36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100100100100100参考性指标示范区37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80-≥80≥82≥85参考性指标示范区38环境信息公开率%≥80100100100100参考性指标示范区39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8084.
39③≥85≥86≥88参考性指标示范区注:①该指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按平原地区地貌对应指标进行考核;②数据为广东省环保厅公众网2015年公布的"广东省2013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③数据为深圳市2015年生态文明实绩考核公布的南山区2015年公众对环境质量满意率附表2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重点工程附表2-1生态文明示范区近期(创建阶段)重点工程序号工程名称工程内容进度要求牵头单位参与单位项目来源1划定区域生态红线工作协助深圳市2018年底前完成区域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并制定配套管理办法.
2016-2018区环水局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创建指标要求2耕地红线划定协助深圳市2018年底前完成全区耕地红线及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2016-2018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创建指标要求3严格落实规划环评工作严格落实深圳市推动规划环评工作的安排和要求.
2016-2018区环水局-创建指标要求4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协助全市完成大沙河生态廊道提升工作,串联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景观廊道.
2016-2018区城管局-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5水源保护地生态修复工程在西丽水库水源保护区、主要供水通道和重要集雨区进行水源涵养林改造提升,套种和间种乡土阔叶树种,面积约28.
3公顷.
2016-2018区城管局-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6河道自然修复工作沿大沙河建设带状森林5.
5公里,宽度不小于50m,提升防洪净化水体功能.
2016-2018区城管局区环水局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7湿地修复工作提升大沙河入海口湿地,建设大磡河、麻磡河河口生态湿地.
2016-2018区城管局、区环水局-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8生物多样性保育区建设协助全市建设塘朗山桫椤自然保护小区.
2016-2018区城管局区环水局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9推广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开展全区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发展情况专项调查,大力推广荔枝、花卉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将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提高至50%以上.
2016-2018区经促局西丽街道办、桃源街道办创建指标要求10水源一级保护区隔离围网完成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一级保护区网围建设工程.
2016-2017区环水局西丽街道办、桃源街道办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11水源保护区面源整治完成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果地征收工作,依法取缔和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实现区域污水100%收集处理.
2016-2017区城改办西丽街道办、桃源街道办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12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雨污分流工作,完成西丽水库库区雨污分流治理,建立持续有效管理机制.
2016-2017区环水局-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13入库支流污染综合治理开展麻磡河、白芒河、大磡河、牛成河等四条入库河流综合治理工程.
2016-2018区环水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建设局、区城管局、区城改办、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南山交警大队、相关街道办14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完成后海河、白芒河、麻磡河左二支、大磡河等四条黑臭河流的治理,配合市水务局完成双界河黑臭河流治理.
2016-2017深圳市治水提质指挥部关于加快全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通知[2016]1号15大、小沙河整治协助市水务局完成大沙河中下游段(续)、小沙河综合治理.
2016-2017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6其他河流整治完成龙井河综合整治工程,开展新圳河南山支流综合整治工程.
2016-2018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17加强新围村排洪渠、茶光渠、沙头坑河、白石洲排洪渠、下白石排水渠、关口渠、郑宝坑渠沿河排污口调查与截污,逐步实施综合整治.
2016-2018创建指标要求18住宅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完成全区住宅小区排水管网改造,督促非住宅小区类排水户完成雨污分流改造.
2016-2017区环水局、各街道办-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19污水管网建设协助市水务局完成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和留仙洞战略性新型产业总部基地周边配套管网改造、龙珠八路等16个污水管网完善工程.
2016-2017区环水局区住房建设局、区重点办、区城管局、区城改办、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南山交警大队、相关街道办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20污水厂提质工程协助市水务局开展西丽污水厂提标改造(再生水)工程,提高至规模6万吨/天,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协助市水务局开展南山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和应急排海系统完善工程;协助市水务局完成蛇口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提高规模至6万吨/天.
2016-2018区环水局-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深圳市基础环境设施提升改造工作方案21施工工地TSP在线监测装置和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建设用地大于5000平方米的采石取土场、房屋建筑及拆除工程的易起尘位置安装TSP在线监测装置和视频监控设施.
2016-2018区住建局区环水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22VOCs企业清洁化生产改造全面关停辖区内无牌无证及未经环保审批的喷涂生产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塑胶、涂料生产、印刷等行业落后产能.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对家具、电子喷涂等重点行业开展涂装生产线水性化、UV化改造工作等专项整治工作,降低挥发性有机溶剂使用.
2016-2018区环水局-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南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的决定23土壤环境质量提升构建监测网络,开展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摸底调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划定全区土壤环境保护的优先区域并开展详细调查.
2016-2018区环水局区土地整备中心、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圳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4完善生活垃圾垃圾处理设施优化垃圾中转站布局,配置完善密闭式垃圾收运设备,确保垃圾密闭化收集率达100%;高标准完成妈湾城市能源生态园(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建设.
2016-2018区城管局-南山区建设一流国际化城市环境行动方案、深圳市基础环境设施提升改造工作方案25建立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建立潜在污染场地清单,出台污染场地管理工作方案,到2018年建立覆盖全区的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
2016-2018区环水局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26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全区重点环境风险源分类档案、信息数据库,实施行业企业环境风险的分类、分级管理.
建立环境应急响应分级体系,增强应急专业化、信息化和特征化,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2016-2018区环水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27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推广推进低能耗和高星级绿色建筑,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全面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国家二星级以上或深圳市金级以上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
2016-2018区住建局区发改局深圳市南山区绿色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28轨道交通完善开展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9号线、12号线、13号线、15号线、107线、南山龙华线的前期规划和准备工作2016-2018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南山区交通规划研究29公交系统建设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梳理和分析轨道站点流量、流向等客流需求特征,新增或优化公交接驳支线.
开展南山交通综合枢纽中心、珠光村公交总站、大冲公交总站、深圳湾口岸综合交通枢纽以及月亮湾、安托山、中山园公交综合车场建设.
2016-2018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南山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研究;南山区交通规划研究30慢行系统构建打造大学城片区、留仙洞片区、深圳湾、后海片区、前海蛇口片区五大片慢行示范区,涵盖生态型、郊野型、都市型三类绿道的慢行网络,加密绿道网络建设,合理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2016-2018区城管局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南山区交通规划研究31节能节水器具配备在商场内设立低碳绿色产品专区或专柜,推广销售具有环保标识或环境认证的产品,广泛宣传并推广节能电器、节水器具,保证节能、节水器具配备率达到80%以上.
2016-2018区发改局、区环水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南山分局-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32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政府部门和新建政府投资项目强制使用节能节水节材产品;办公设备和用材采购优先使用可回收、再生材料、再利用的绿色办公用品;加强废旧办公设备的回收利用和资源化处置,实现政府部门80%以上绿色采购.
2016-2018区政府采购中心-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33培育政府生态政绩观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党校和干部培训体系中,公务员任职培训应当安排生态文明理念、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定期召开全区党政干部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会议,确保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比例继续保持达到100%.
2016-2018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局区环水局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34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定期举办生态文明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借助网络、传媒渠道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
2016-2018区委宣传部、区环水局、区教育局各街道办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35完善生态文明长效考核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在党政实绩考核中的比例,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比例提高至20%以上,将生态文明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2016-2018区委组织部-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36完善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定期开展南山区自然资源资产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及时更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将确权的自然资源资产纳入负债表.
2016-2018区环水局区审计局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37建立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完成辖区内各类污染物排放单位的摸排,统计全区固定污染源名单,核实排污许可证发放及排污情况,建立管理台账.
对超量排放的,要求限期重新申领;对拒不申领的单位实施予以停业整顿或者关停.
2018年固定源排污许可证覆盖率达到100%.
2016-2018区环水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38实行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保密审查制度,严格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项目审批、案件处理、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整治等信息100%公告.
完善企业行为公开工作机制,通过绿色企业创建、环保黑名单、强制监管等手段实现重点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100%公开.
2016-2018区环水局-创建指标要求附表2-2生态文明建设远期(巩固阶段、深化提升阶段)重点工程附表2-2.
1空间格局优化重点工程序号工程名称工程内容进度要求牵头单位参与单位项目来源1严格生态红线管理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严厉打击各类侵占、破坏行为,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区域,严守生态安全的底线.
持续推进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区环水局、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创建指标要求2遵守耕地红线严格遵守耕地红线保护要求,保护基本农田.
持续推进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创建指标要求3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加强"一廊一带、四源多节点"生态屏障构建,打通破碎生境.
重点完善大沙河沿岸生态长廊;推进滨海区域廊道建设,保护滨海生态资源和环境,兼顾休闲生活,宽度要满足本地区关键物种迁移.
2019-2025区城管局区环水局提升需求,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4生态水网及河流修复工程沿大沙河建设带状森林13.
3公里,宽度不小于50m,注重亲水空间打造,对支流,两岸营造宽度不小于10m的林带,同时恢复滨水植物、建设浮岛、外挂湿地等手段,提高河流净化能力2019-2025区城管局区环水局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5湿地修复工作在深圳湾及西部沿海区域,配合市开展沿海湿地建设工作,重点开展红树林修复工作及林相改造2019-2025区城管局区环水局深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6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快小南山、赤湾山裸露山体生态修复;开展外来物种入侵调查,建立地区外来物种数据库,确定危害等级并建立预警机制;推进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持续推进区城管局区环水局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附表2-2.
2生态经济发展重点工程序号工程名称工程内容进度要求牵头单位参与单位项目来源1共享知识经济示范打造工程建设高技术综合体,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大沙河创新走廊、西丽大学城-留仙洞创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山智园.
力争2020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
2016-2020区经促局区发改局、区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加强产学研孵化载体建设,力争每年新增各类孵化器3个,孵化企业100家,区内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载体50家,重点推进虚拟大学园、国际科学城建设.
2016-2020区科技创新局区发改局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湾区总部经济打造工程打造湾区总部集群,优先在前海城市主中心、后海城市主中心、深圳湾活力滨海带、蛇口转型升级示范区四大区域发展总部经济.
力争每年培育本土综合型职能型总部企业10家,新引进综合型职能型总部企业10家,力争引进1家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
2016-2020区经促局区发改局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建设对外交流共建示范窗口,重点推进"三城一港"(前海蛇口自贸新城、前海国际金融城、香港现代产业城、蛇口国际枢纽港)建设.
2016-2020区发改局区经促局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5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兴金融业态,建设中信金融中心、中投证券大厦等一批金融载体,力争金融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2016-2020区经促局区发改局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6"绿色化+"经济增长点建设项目深化"文化+科技+旅游"模式,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文化软件、文化旅游、森林疗养、影视演艺等文化创业产业2016-2020区文产办区经促局、区科创局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7能源集约利用项目推广新能源汽车,2017年底前公共机构公务用车全部达到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新购置的公务用车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占90%以上.
加快充电桩建设,平均每年新增100个,新建住宅停车场全部配备充电桩,现有住宅停车场增设10%有慢速充电装置的电动车停车位,公交车、出租车应用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100%.
2016-2025区发改局区经促局、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南山区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修改稿)、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8推行分布式光伏发电,每年建成1-2个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采暖制冷示范工程.
2016-2025区发改局-南山区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修改稿)9水资源再生利用工程协助推动妈湾电厂和南山垃圾电厂淡水冷却系统改为海水冷却,鼓励赤湾、妈湾、蛇口等港区采用海水作为码头冲洗水.
2016-2020区环水局-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送审稿)10南山再生水厂一期28.
87公里再生水配套管网.
2016-2025区环水局-深圳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附表2-2.
3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序号工程名称建设内容进度要求牵头单位参与单位项目来源1水源保护区违法用地清理清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种植养殖、违法搭建、地下作坊、暴露垃圾等,最大程度削减入库污染负荷.
持续推进区环水局、区城管局、区规划土地监察局西丽街道办桃源街道办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2水源保护区果地征收完成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内果地征收工作.
2018-2020区城改办西丽街道办桃源街道办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3入库支流污染综合治理完成麻磡河、白芒河、大磡河、牛成河等四条入库河流综合治理工程.
2019-2020区环水局区发改局、财政局、住房建设局、城管局、城改办、西丽街道办、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南山交警大队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4污水厂提质工程协助市水务局完成西丽污水厂提标改造(再生水)工程,规模6万吨/天,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协助市水务局完成南山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和应急排海系统完善工程.
2019-2020区环水局-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5污水管网建设配合市水务局完成白石洲泵站-福田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工程、南山工业村、方大等28个城市更新单元周边配套管网改造工程.
2016-2020区环水局区住房建设局、城管局、城改办、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南山交警大队、相关街道办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完成沙河西路(留仙洞至排海干渠)污水管网工程;新、改、扩建快速路、主干道时,按规划同步建设污水管网.
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6河流综合整治完成新圳河南山支流综合整治工程,逐步实施老虎岩河、新围村排洪渠、茶光渠、沙头坑河、白石洲排洪渠、下白石排水渠、关口渠、郑宝坑渠等河流综合整治.
2019-2020区环水局区住房建设局、城管局、城改办、市规划国土委南山属管理局、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南山交警大队、相关街道办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7前海水廊道建设建设双界河水廊道工程、桂庙渠水廊道工程以及环状水廊道工程.
2016-2020前海管理局-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8低影响开发技术推广在居住小区、旧城改造、公共建筑、市政道路、水体修复、公园绿地建设中因地制宜推广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模式.
持续推进区住建局-深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9西丽水库上游海绵社区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在白芒、大磡、白芒、麻磡建设生物缓冲带,规模500-20000平方米植生滞留池60个,总面积6.
55万平方米,雨水湿地5个,总面积12万平方米.
持续推进区住建局-深圳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10强化工业废气监管全面淘汰辖区污染工业锅炉,完成燃油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清洁能源替代.
持续推进区环水局区发改局、区经促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11燃气电厂技术升级改造协助市人居委退工推动燃气电厂低氮燃烧器升级改造或烟气脱硝改造,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20mg/m3以下.
2016-2020区环水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12建立珠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推动辖区珠三角船舶排放控制区建设,进入控制区的船舶必须使用硫含量≤0.
1%的低硫燃油.
持续推进南山海事局、蛇口海事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13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打造南山低碳绿色港区,重点推进各港口"RTG"油改电技术、液化天然气(LNG)车辆在港区中的应用、船舶岸电供应.
持续推进南山海事局、蛇口海事局区发改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14道路扬尘控制全面使用全封闭环保泥头车;加大对南山区深南大道、沙河西路、月亮湾大道等交通要道、泥头车运输线路及大型土石方工地周边市政道路清洗频次,每天至少清洗一次,提高全区整体机械化清扫水平至100%.
持续推进区城管局区环水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15油气回收改造推动油码头、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及有关管线的油气回收改造工作,定期开展加油站、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装置维护与检查工作,确保回收设施正常运转.
持续推进区环水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16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推进油烟在线监控设备安装,严格餐饮单位配套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到2020年,全区6个灶头以上的餐饮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
2016-2020区环水局-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17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在中心区和噪声敏感区推广使用低噪路面材料,实施破损道路降噪改造工程,推广多孔隙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强化对商业网点、娱乐场所等社会生活噪声源的管理;建立健全施工噪声治理协调联动机制.
持续推进区城管局、区工务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18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加快垃圾分类收件箱布设,做好分类投放标识;继续创建垃圾分类减量达标小区,将垃圾分类减量达标小区创建推广至机关事业单位等.
建立废旧电池、废荧光灯管、废弃织物、废旧大家电专项回收体系.
到2020年,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持续推进区城管局-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0)19餐厨垃圾综合利用试点开展餐厨垃圾源头处理项目建设,探索将处理物(肥料)回用于小区绿化维护;加快区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餐厨垃圾预处理中心建设,开展区餐厨垃圾执法收运试点执法工作;持续推进区城管局-深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深圳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监管办法20建设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示范项目在南山区城市更新项目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建设一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示范项目,加快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推进南山区塘朗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扩建工程.
到2020年,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98%.
持续推进区住建局-深圳市南山区绿色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21完善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机制研究出台本区建筑废弃物利用管理暂行规定,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推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市场化、产业化.
持续推进区住建局-深圳市南山区绿色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22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根据南山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结果,以及深圳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的计划与安排,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南山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
持续推进区环水局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23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控制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水源地及农产品种植区的风险,实施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不断减少污染物排放.
2016-2017区经促局、区环水局南山区治水提质行动方案24建立智慧环境管理平台集成现有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智能监控等数据,构建全区智慧环境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智慧环保网格化监测子系统、污染源在线监控子系统、治理设备监控子系统、智慧环保执法子系统、环境地理信息子系统、智慧环境数据中心等模块.
持续推进区环水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25提高全区环境监测能力定期组织监测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引进相关监测专业人才;配备技术先进、检测准确的污染物监测设备,重点加强土壤污染检测设备购置;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监测车、监测仪器.
持续推进区环水局-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附表2-2.
4生态生活建设重点工程序号工程名称工程内容进度要求牵头单位参与单位项目来源1建设城区公园推动塘朗山郊野公园(北面)、羊台山郊野公园(南面)、大南山公园、华侨城生态广场、燕晗山郊野公园的升级改造.
2016-2020区城管局各街道办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新建后海公园、科技公园、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4个公园,改造中山公园、四海公园,积极打造鸡公山特色主题公园.
2016-2020区城管局各街道办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推进道路景观建设以留仙大道、东滨路、创业路、后海滨路等主要道路为中心,增加道路的绿量和景观层次,分批次打造成"一路一景"、树隧道和林荫大道,每年至少营造2条(段)以上绿化景观大道(含新建、改造、养护提升).
持续推进区城管局各街道办南山区建设一流国际化城市环境行动方案4强化城区立体绿化选取合适楼栋开展屋顶绿化以及墙壁绿化工作,每年打造3个有效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的屋顶绿化或墙壁绿化示范项目.
持续推进区城管局各街道办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5对辖区内人行天桥、立交桥进行花池、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改造,增加绿化层次,每年至少完成5座人行天桥、立交桥的悬挂绿化建设工作.
持续推进区城管局各街道办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6优化地铁系统5号线南延、9号线西延、12号线、13号线轨道建设,远期新建15号线、107线、南山龙华线.
持续推进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7优化公共停车场建设建设南山文化中心、深圳大学、塘朗山公园、西丽体育中心、华侨城生态公园、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海滨小学深圳湾部、大沙河公园、海岸城购物中心、蛇口学校等地下空间的停车场.
2016-2020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南山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研究8构建三级慢行网络在茶光路-龙珠大道、学苑大道以及多条次干道、支路新建自行车绿道,以便服务公交接驳、短距离出行;在深圳湾公园、高新科技园片区、华侨城片区以及大学城片区等区域增设自行车公共停车设施,在沙河西路、沙河东路、学苑大道等路段每相隔一公里设置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2016-2020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南山区交通规划研究"9加快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大沙河沿线布置从西丽水库至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沿河观光步行道、塘朗山森林公园——杜鹃山公园——华侨城景区——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步行道建设.
沿前海湾滨海岸线建设200米宽滨海绿化带,建成前海物流商务中心区的景观轴和区域步行和休憩带.
2016-2020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南山区交通规划研究"10建设智能交通平台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重点推进智能公交APP系统、交通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智能交通科技应用,减少拥堵.
2016-2020市交委南山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11加快推动城市更新加快推动大沙河走廊片区、华侨城片区、后海片区、蛇口片区、南头-南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2016-2020区城市更新局区住建局南山区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12完善教育、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增量扩优"工程,推进优质学校建设,新建望海学校等13所公办学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集团,试点综合高中改革;积极支持引进国际知名高校、联合举办高等院校、引入社会资源和国际资源参与特色学院建设.
2016-2020区教育局区住建局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3完成龙珠医院二期、南山医院改扩建(2020年)、蛇口医院内科综合大楼(2020年)、西丽医院新大楼及改扩建(2017年)、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2020年)、区中医院建设(2020年)、区慢病院改扩建(2020年)、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亿元建设(2016年)、深圳市学府医院建设(2020年)、招商局集团国际医院(2019年)、前海医院(2020年)等项目建设.
2016-2020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区工务局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4完成南山区文化馆(2018年)、粤海街道文体中心(2018年)、蛇口街道文体中心(2019年)、西丽体育中心(2019年)、桃源文化中心(2017年)等一批公共文体设施建设.
2016-2019区文体局区工务局深圳市南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5推进绿色节能建筑新建建筑中推进系统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推广新能源和新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清洁能源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在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要求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低能耗和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
持续推进区住建局区发改局深圳市南山区绿色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16对于既有建筑,以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进行绿色化专项改造、屋顶绿化、环境覆层、地面绿化等绿色化改造.
持续推进区住建局区发改局深圳市南山区绿色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17加强建筑数据发掘和研究:加快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应用;推进建筑用能的智慧化监管和应用.
2016-2020区住建局区发改局深圳市南山区绿色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18鼓励公众绿色出行号召社会公众减少乘用私家车和出租车,尽可能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等方式出行.
持续推进区委宣传部区环水局深圳市南山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附表2-2.
5生态文化培育重点工程序号工程名称工程内容进度要求牵头单位参与单位项目来源1加强生态系列创建开展绿色家园系列活动,以辖区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和大型商场、星级酒店、规模企业为重点,力争绿色系列创建达标率50%;以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新建一批环境教育基地.
持续推进区委宣传部、区环水局;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城管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2提升图书馆文化气息按照国外最新图书馆经营理念,为居民营造"第三生活空间"来改造把南山区图书馆建设成集沙龙、研讨会、阅读、观影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第三阅读空间",把图书馆从"书"的空间转变为"人"的空间.
持续推进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3完善文化馆建设加强培养南山区文化馆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和引进现代化活动器材设备,使文化馆以文化为桥梁,推动社区经济、科技、教育、体育、青年、妇女等领域的交流,打造国际化、持续性的文化品牌.
持续推进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4加强博物馆建设树立博物馆品牌意识,根据"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拓展文化传播功能、深化终身教育功能,转变以往固定不变的展陈模式,"走出博物馆".
持续推进区委宣传部区环水局、深圳市南山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5引导企业绿色生产观加强对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生态文明培训,各企业每月至少组织1次生产服务与日常生活方面的生态文明宣传培训.
持续推进区环水局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6深化学校文明教育观把生态文明知识和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点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持续推进区教育局区环水局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7培育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在全区举办环保低碳相关的讲座、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知晓度.
持续推进区委宣传部区环水局创建指标要求8注重历史文化融合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南头古城、汪、刘二公祠等文化古迹的保护性开发利用过程中,以历史古迹本体保护为核心,构建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
持续推进区文体局区环水局深圳市南山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9努力申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个.
举行"南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三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区文体局区环水局深圳市南山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0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名片促进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欢乐谷等传统旅游品牌的升级改造;打造欢乐海岸、海上世界、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等新兴旅游目的地2016-2020区经促局、区文产办-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11打造创意文化产业名片重点打造南海意库二期、深圳大学3号艺栈艺术原创基地二期、深港动漫及网游产业孵化基地、华南数字音乐基地、雅昌艺术中心、深圳设计产业园等项目.
2016-2020区文产办-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12建成蛇口渔街、荔秀服饰文化街区、蛇口网谷特色街区,加强业态调整和管理维护,形成"有都市风范、有产业特色、有文化内涵、有市场需求"的特色文化街区体系.
持续推进区文产办-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附表2-2.
6生态文明制度重点工程序号工程名称工程内容进度要求牵头单位参与单位项目来源1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构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管理技术体系,推动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解决途径.
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实证研究,加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能力建设.
持续推进区环水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2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完善对生态基本控制线和水源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实施办法,确定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建立生态环境补偿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奖优罚劣的生态补偿机制.
持续推进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环水局-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3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探索建立一套系统完整规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更新改造情况,合理确定南山区人口规模、产业规模、建设用地供应量、资源开采量、能源消费总量和污物排放总量.
持续推进区环水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4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第三方统计、环境卫生第三方巡查、政绩考核第三方评定制度;落实市关于市政环境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及指引,坚持以市场化的手段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
持续推进区环水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5深化公众参与机制畅通环保信访投诉渠道,实行有奖举报,鼓励环境公益诉讼.
建立政府相关部门协作机制,完善政府、企业和社团组织的环境保护参与互动机制.
持续推进区环水局-深圳市人居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三五规划"6对长期投诉、达标扰民的废气污染纠纷等案件,探索实施公益诉讼或普通民事诉讼;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列入环境违法黑名单并定期公开曝光.
diyvm怎么样?diyvm这是一家低调国人VPS主机商,成立于2009年,提供的产品包括VPS主机和独立服务器租用等,数据中心包括香港沙田、美国洛杉矶、日本大阪等,VPS主机基于XEN架构,均为国内直连线路,主机支持异地备份与自定义镜像,可提供内网IP。最近,DiyVM商家对香港机房VPS提供5折优惠码,最低2GB内存起优惠后仅需50元/月。点击进入:diyvm官方网站地址DiyVM香港机房CN...
无忧云怎么样?无忧云服务器好不好?无忧云值不值得购买?无忧云,无忧云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老牌商家旗下的服务器销售品牌,现由深圳市云上无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是正规持证IDC/ISP/IRCS商家,自营有国内雅安高防、洛阳BGP企业线路、香港CN2线路、国外服务器产品等,非常适合需要稳定的线路的用户,如游戏、企业建站业务需求和各种负载较高的项目,同时还有自营的高性能、高配置的BGP线路高防物理...
LightNode是一家位于香港的VPS服务商.提供基于KVM虚拟化技术的VPS.在提供全球常见节点的同时,还具备东南亚地区、中国香港等边缘节点.满足开发者建站,游戏应用,外贸电商等应用场景的需求。新用户注册充值就送,最高可获得20美元的奖励金!成为LightNode的注册用户后,还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邀请链接。通过你的邀请链接带来的注册用户,你将直接获得该用户的消费的10%返佣,永久有效!平台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