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品正知与正念《入行论讲记》(二十六)摘要:1、略说和广说护心是护戒之方便方法:(1)分析未护心的过患,阐述护心之理由.
(2)分析护心的功德,阐述护心的理由.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戊二(正知正念)分三: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
所谓的正念,指忆念自己所承诺的所断与所修这些学处,时时忆念一切学处不忘掉,要小心谨慎地取舍.
"学处"指菩萨的学处,其实菩萨的学处无量无边,但是总结起来就是六波罗蜜.
所谓的正知,指精通该断与该修的一切事宜,一点儿都不糊涂,很明白,很了知,但仅限于了知也不行,一定还要小心谨慎地取舍.
什么叫正知什么叫正念比如,我们现在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这里面有很多我们该做的、不该做的,自己精通了、了知了该做的都有什么,不该做的都有什么,这叫正知.
这是我们受持善法或者守持戒律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果没有正知,自己什么也不明白,那怎么受持善法,怎么守持戒律呢现在社会上很多所谓的学佛人都是这样,不精通佛理,对这些学处一无所知,却整天在那儿忙着受戒——今天受居士五戒,明天又受菩萨戒,后天又受密乘戒.
"受居士五戒很好吧,对我肯定有利吧""受菩萨戒肯定很好吧,对我肯定有利吧""受密乘戒肯定很好吧,对我肯定有利吧""我受这些戒,最终一定能成就吧"不一定.
佛讲,戒对有些众生来说是快乐的因,对有些众生来说是痛苦的因.
如果能如理如法地守戒,就是快乐的因——今生快乐,来世也快乐,最终一定能解脱.
如果不如法守戒,就是痛苦的因——这样受戒不仅对你没有利,反而还有害;不仅不能让你解脱,反而还会让你堕落无间地狱.
自己看看,你受戒了会变成何种因是快乐的因,还是痛苦的因现在,如果我们要如理如法地守护戒律,就要靠正知正念.
首先是正知,必须要明白取舍之处——要了知该做的事宜,了知不该做的事宜;要了知所要修持或要具备的事宜,还要了知所要断除的事宜.
然后小心谨慎地去取舍,将该断的障碍统统断掉,令该具备的功德统统圆满,那么你今生能快乐,最终能解脱.
其次,正念也很重要.
明白、了知了以后,内心专注,时时忆念,一刹那也不忘掉,小心谨慎地去取舍,小心谨慎地去修行.
这样,快乐就在当下,解脱就在眼前!
我们学佛这么多年,修行这么多年,为什么内心里还没有真正的快乐呢为什么还没有获得解脱呢就是因为没有正知正念,自己也不精进.
虽然我们也在受戒,也在修法,但是因为没有正知正念,所以统统变成了烦恼的因,变成了痛苦的因,给自己的今生与来世带来的都是灾难,都是痛苦.
无等塔波仁波切讲:"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因.
"如果大家不如法修行,学佛也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现在有的人就是这种状况,整天有事,今天生病了,明天又出事了.
这都是业力现前,都是自己修行不如法造成的,都是自己的原因,不要怨天尤人.
不是上师三宝不慈悲,更不是上师三宝没有加持力,是你自己不够诚心,不够清净,才给自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这还不算什么,将来还要下地狱,要遭受无穷无尽、不可想象的痛苦,那个时候才是更惨的!
所以正知正念很重要啊!
小心谨慎地精进修行很重要啊!
这都是学佛修行的基本条件,是解脱成佛的根本资粮,是根本的因缘,是根啊!
己一(护戒之方便方法——护心)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庚一、略说: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
如果不想失坏这些戒律,真心想守护这些戒律的学处,就一定要集中精力,防止这颗心动摇在颠倒的外境之中,不让内心在外境中散乱.
当你守护了这颗心,才能守护戒律,才不会失坏这些学处.
"学处"指的是菩萨戒,包括断恶行戒、行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断恶行戒,是指不该做的,要想尽一切办法断除的;行善法戒,这里讲的是六波罗蜜,是指要竭尽全力地修持和践行的,是该做的、要具备的功德;饶益有情戒,是以各种善巧方便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若要守护戒律,就要守护住这颗心.
因为言行是由心来主宰的.
《功德藏》中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讲,若树根是毒,树枝和树叶也是毒;树根是药,树枝和枝叶也是药.
同样,若心地是善,语言和行为也是善;若心地是恶,语言和行为也是恶.
若是你想断恶行善——断除恶业、守护善法,就要守护这颗心.
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不清净则一切不清净.
一切都在于心,所以要守护好这颗心.
庚二(广说)分四:一、需护心之理由;二、护持方法;三、如是护持之功德;四、需精勤护持之理.
辛一(需护心之理由)分三:一、未护心之过患;二、护心之功德;三、摄义.
壬一、未护心之过患: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
我们的心像疯狂的大象,若不去驯服它,对我们的危害非常大,可以让我们一下子堕落无间地狱遭受痛苦.
以前古印度人特别爱骑大象.
当时,印度有很多野象,人们把这些野象捉住以后,交给专门驯象的人来驯服,然后才可以骑着它逛街等.
之前不能骑,野象很疯狂,很凶恶,会伤害很多众生.
若是发生战争,就会用野象来作战.
人们先捉住野象,在它的鼻子上绑上各种各样的兵器,带到战场上,然后给野象灌酒,让它疯狂起来,这样会杀掉很多很多人,即使再有威名的英雄也抵挡不了.
野象疯狂起来对众生的伤害非常大,所以它是很令人害怕的.
我们的心就像疯狂的野象,若不去降伏它,它对我们的伤害、对众生的伤害都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野象在战场上疯狂起来,会伤害几个人、几十人,最严重的伤害就是让人失去生命.
但若是我们的心如野象一般疯狂起来,无论是以贪心、嗔恨心等任何一种烦恼去造业,今生来世的果报都是无法想象的啊!
我们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灾难因为心啊!
因为我们没有降伏心,所以才造成了这么多的灾难.
我们以后要下地狱,遭受地狱的痛苦,也是因为没有降伏心造成的.
今生来世中一切的危害、损害,都是由这颗心造成的.
所以,我们应该像降伏野象一样,降伏这颗心.
壬二(护心之功德)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癸一、略说: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
用正念的绳索将心之野蛮大象,紧紧地拴在善法的柱子上,不让它乱跑,不让它乱动!
这样,今生来世的一切畏惧都将烟消云散,一切畏惧再也没有了,一切善果都自然现前,快乐幸福将垂手可得.
今天担心这个,明天担心那个,整天患得患失,多累啊!
多苦啊!
没办法,这都是自找的.
今天求这个,明天求那个;今天想得到这个,明天又想得到那个.
求,求不得苦.
难道还感觉不到累吗其实,你不用患得患失,只要用正知的绳索将自己的这颗心紧紧地拴在善法的柱子上,一切当下就圆满,一切当下就获得,这是唯一的办法.
否则,总想逃避,内心总想得到这个、得到那个,包括想获得解脱、想获得神通,内心里有欲望,就有求不得苦啊!
这真的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啊!
你能用正念的绳索紧紧地将这颗心拴在善法的柱子上,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佛讲,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心是根!
若心坚定、内心专注,一切当下就清净,一切当下就圆满.
癸二(广说)分二:一、遣除怖畏;二、修持善法.
子一(遣除怖畏)分二:一、真实宣说;二、依据.
丑一、真实宣说:虎狮大象熊,蛇及一切敌,有情地狱卒,恶神并罗刹,唯由系此心,即摄彼一切,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
人都害怕外在的这些危害.
当时印度的野兽特别多,老虎、雄狮、大象、马熊、猛蛇等,它们对人类的伤害也非常大,人们都特别害怕这些.
其实,若内心调伏了,这一切自然也就驯服了,不会伤害你.
我们也都害怕怨敌来伤害我们.
如果我们能调伏内心,这些怨敌也自然就被驯服了,自然就会消失,不会伤害你的.
我们还害怕阎罗王和狱卒们.
我们死了以后,要面对阎罗王,面对狱卒们,他们的形象都非常凶猛,非常恐怖,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内心调伏好了,这些阎罗王、狱卒们自然也就驯服了,不会对你那么凶,也不会伤害你.
我们都怕凶神恶煞等这些鬼神来伤害自己.
"我昨晚做了个恶梦,是不是鬼神要来伤害我啊是不是冤亲债主来找我了"这个时候知道害怕了,想逃避了,但是你害怕也没有用,想逃避也逃避不了.
若是你把自己的心调伏好了,这些鬼神是不会来伤害你的.
若是你把自心调伏好了,内心里有无伪的慈悲心了,这些凶猛的动物都会跟你和睦相处.
大家都看过很多大成就者的故事吧,他们住在山洞里,跟那些最凶猛的动物在一起生活,一起生存,互相都非常恭敬,非常和谐.
因为他们的内心有无伪的慈悲之心,所以感染了这些众生,它们的心里也就没有仇恨和恶念了.
对于怨敌,若是你真的把内心调伏好了,以真心对待他们,这些怨恨是最容易化解的,这样也就没有怨敌了.
具有慈悲心的修行人、成就者,是不会有怨敌来伤害的.
阎罗王和狱卒们也是一样.
若是自己内心清净、调柔,阎罗、狱卒对你也会非常客气、非常恭敬的.
你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们就会来接引你,阎罗王会招待你一下,然后让狱卒们把你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畏惧、伤害啊!
这些凶神恶煞等鬼神更会这样.
我经常讲,心魔不起,外魔不现.
外境上没有鬼神,主要是自己的心.
所谓的魔王波旬以及他的眷属、邪魔等,都是指自己的内心.
魔王波旬就是指自心的我执,他的这些眷属、手下即所谓的八十万邪魔等也是自己内心的分别念与烦恼,都是自己的心.
心魔不起,外魔不现.
心不清净,外境上才有不清净的显现;心清净,外境上不会有不清净的显现.
所以,大家不要神神叨叨的,今天说这里有鬼,明天又说那里有魔.
你觉得"这里有鬼、那里有魔",这样很不好.
"是不是要制止,是不是要降伏啊"其实,这些都是你自己.
若是要制止、降伏,就要制止你自己,降伏你自己,就是降伏你的内心,压伏你的内心.
若是你真想降伏或压伏这些鬼神,就从心地入手,先压伏自己的内心,先降伏自己的这颗心.
这样才能压伏外在的鬼神,才能降伏外在的恶魔.
能系住心就等于系住了一切,能降伏心就等于降伏了一切.
都是自己的心在作怪,都是自己的心不清净造成的.
所以你在外境上消灭不了这些敌人,在外境上消除不了这些危害.
那怎么办就要征服内心!
对一个智者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
因为不需要在外境上下功夫,只需要在自己的内心上下功夫就行了.
以正知正念去守护自己的内心,以正知正念去调伏自己的内心.
自己的内心守护好了,一切学处也就圆满了;自己的内心调伏好了,一切外在的危害就会烟消云散.
我经常讲,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自己怎样才能主宰命运、改变命运就是去把握这颗心,这样你就能主宰自己,就能主宰命运.
改变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这样你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命运不在神的手里,改变命运不要靠神.
伟大的佛陀讲,命运在自己的手里,改变命运要靠自己.
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要靠自己,不是要靠神,否则就是外道.
我们学佛学的是自性的善良,我们成佛要成的是自性清净的佛,不是学另外一位佛,更不是要成另外一位佛.
否则就变成外道了.
所以大家要明白,在这里讲一切都是心,一切的根是心,一切都由自己的心来造作.
这是个根本的问题!
丑二、依据: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
佛所说的话是没有欺诳的语言,是真正的真言、实语.
真言才有力量,实语才是最究竟的.
佛说:"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
"我们在轮回的过程中所遭受的无量痛苦,均由自己的颠倒心产生,都是从自己的迷茫心中产生的.
我们的内心颠倒了,所以有那么多的恐怖,有那么多的畏惧.
我们的内心迷茫了,所以要遭受那么多的痛苦!
我们为什么时时痛苦因为内心迷茫了;我们为什么处处畏惧因为内心颠倒了.
一切都是自己的心造作的.
伟大的佛陀在《宝云经》中说:"心性若自在,则于诸法皆获得自在.
"心自在,一切都会自在.
很多人经常念《大自在祈祷文》,就想自在这个,自在那个,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都想获得自在.
难啊!
若内心不自在,不会有真正的自在啊!
佛陀金口所说:心自在,一切皆获得自在.
如果你心自在了,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利益当下就自在了.
所以,我们无论念修《大自在祈祷文》,还是念其他这些能够让我们自在的法或者咒的时候,应该内观,应该调伏自己的心.
佛又讲:"善或不善业,乃由心所积.
"善业或不善业,都是由心来积累的.
你积累善根,靠的是心;你累积恶业,靠的也是心.
我在前面讲过,心善一切皆是善,心恶一切皆是恶,都是由心来决定的.
《摄正法经》中讲:"诸法皆依赖于心.
"诸法依自心,一切都由心来造.
心清净一切清净,心圆满一切圆满.
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无数有情众生在地狱里遭受痛苦,狱卒们手里拿着铁锤、刀、矛等各种各样炽热的兵器,应有尽有,这些都是谁制造的这些都是谁买来的地狱里到处都是烧红的铁板,这些都是谁铺的地狱的烈火是谁燃起来的还有铁柱山的这些铁女,是从哪儿来的佛经里讲,破戒的人将来要堕入铁柱山地狱,那里山上山下都有铁女、铜女等.
这些都是谁造的能有这样的女人吗没有人制造这些,这些都是众生自心的一种显现.
如果心恶、心里不清净,自然就会显现这些,在他的境界里就会出现这些恐怖的形象.
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业力所现,业力所感,也都是自己心的一种显现.
心里不清净、心恶,就会显现这些境界,还要遭受这些痛苦,这都是唯心所造.
所谓的地狱,是自心的显现;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心的显现.
心不清净,不清净到极点的时候,显现的就是地狱;心清净,清净到极点的时候,显现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人类属于中道,内心不是特别清净,也不是特别不清净,还没有达到最不清净的边,所以我们现在是有机会解脱的.
一旦堕入三恶道,连解脱的机会都没有.
在三恶道里,心已经恶到极点,心已经不清净到极点了,根本就没有机会修持善法,根本就没有机会解脱!
所以,大家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成办解脱.
这是机会,难得的机会啊!
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佛在《念住经》里讲:"心乃敌中最大敌,除彼之外无怨敌.
"自己的心是最大的敌人.
若除掉了"心"这个敌人,就再也没有敌人了.
所以,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来造的,一切的痛苦都是自己的心造作的.
对自己来说,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人最难的就是战胜自己.
若是你能战胜自我,你一切就能圆满;若是你无法战胜自我,一切都徒劳无益.
"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在三界中没有比心更可怕的了.
所以,我们理所应当调伏内心,这是最重要的!
因为一切痛苦,包括地狱的痛苦,都是由它来造作的.
所以一观察,真的太可怕了,在三界里没有比它更可怕的了!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地调伏内心.
思考题1、怎样理解"若心调伏了,一切作害者皆能调伏"2、若要圆满六度,以心里圆满才算圆满,请说说其理由.
《入行论讲记》(二十七)摘要:1、广说护心是护戒之方便方法:(2)分析护心的功德,阐述护心的理由.
①一切怖畏皆源于颠倒心,故当调伏内心.
②依靠心才能圆满六度波罗蜜,即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精进度、静虑度、智慧度.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子二(修持善法)分六: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安忍度;四、精进度;五、静虑度;六、智慧度.
前面讲过,修行的成就要靠心,我们学修六波罗蜜也要靠心,这样才能圆满.
若是只在外境上修,不会有圆满的时候.
丑一、布施度: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身财及果德,舍予众生心,经说施度圆,故施唯依心.
所谓的布施波罗蜜要依靠心才能圆满.
成佛的时候,布施波罗蜜已经圆满了.
要圆满布施波罗蜜,不是在外境上修,而是修这颗心.
若是在外境上修,在外境上达到圆满,是不可能的.
比如,若是具足广大圆满的财布施就应遣除三界一切众生的贫困.
若是以此为标准来看,那么往昔的诸佛,包括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布施波罗蜜肯定也没有圆满.
为什么因为现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有很多贫穷者.
这样就存在一个很大的过患:往昔那些诸佛也没有圆满布施波罗蜜.
而事实上往昔诸佛断证的功德已经圆满了,而且已经示现成佛了.
这样就违背了教证和理证,所以这种观点、说法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如法的.
怎样才能圆满布施波罗蜜比如财布施,主要是对身体、受用、善根等,都能从心里施舍给众生,并且对这些没有丝毫的贪着,这样就能圆满布施波罗蜜.
这种境界、状态叫做圆满布施波罗蜜.
这样修布施波罗蜜,最后才能达到圆满.
重要的是要有施舍心.
若是心里没有舍掉、没有放下,即使在行为上、表面上做再多的布施和供养,也只能积累一点点善根和福德,无法圆满布施波罗蜜.
布施波罗蜜要达到圆满,首先要有施舍心,要断除贪着,同时,还必须要有智慧的摄持.
否则,只是布施,不是波罗蜜.
布施波罗蜜要达到圆满,必须要靠智慧,具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才能彻底断除对身体、受用和善根的贪执.
所以,要到达圆满布施波罗蜜的境界,必须要有智慧的摄持.
内心必须要断除贪着,根本还是在于心!
如果心里没有放下和舍弃这些贪着,布施波罗蜜也不会圆满.
若要达到圆满,必须要有这种施舍心,从内心里施予众生,这样布施波罗蜜才能圆满.
虽然世上还有很多贫困者,还有很多受苦的众生,但是修行人自己的布施波罗蜜也可以达到圆满.
若是在外境上修,在外境上圆满,这是很难的.
因为众生自己的业感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很难解决.
观音菩萨依靠他的愿力与威德力,曾经将整个轮回度空了三次,但是回头一看,众生仍然还在六道轮回里受苦.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佛菩萨是有度化众生的能力,但若是众生自己没有善根福德,佛菩萨也度化不了.
众生自己若是不去消业,自己有业的话,佛菩萨也很难救度.
因为有业就肯定有业感,就会受业力的牵引,佛菩萨也没有办法.
这不是佛菩萨度化众生的能力和威德力有限.
佛菩萨度化众生的能力是无限的,但若是众生没有善根福德,就无法度化.
犹如阳光虽能普照大地,但是小黑屋里却没有阳光.
这不是阳光的问题,而是小黑屋自己的问题,因为门窗没有打开,阳光就很难照射进来.
若是把小黑屋的门窗打开了,阳光就能照进来了.
所以,我们要解脱、要成就,都要靠二力——既要靠佛菩萨的力量,更要靠自己的力量.
所谓"自己的力量"是指自己要修善,要积德.
这样才能真正感觉到佛菩萨的加持,才能获得佛菩萨的救度,这是很重要的!
丑二、持戒度: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
持戒波罗蜜也是要依心才能圆满.
不恼害众生就是持戒.
持戒波罗蜜若要在外境上修,在外境上达到圆满,那就要把这些鱼、龟、牛、羊等可怜的众生都迁移到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在世上再没有一个受害者,再没有一个受难者,这样才不会再恼害众生,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以这个标准去判断,就会存在一个很大的过患:往昔诸佛的持戒波罗蜜肯定也没有达到圆满.
因为现在这个世上还有很多受害者、受难者,很多可怜、愚笨的众生还在受伤害,还在受难.
而教证和理证都能说明,往昔的诸佛断证功德已经圆满,包括持戒波罗蜜已经达到了最圆满的境界.
因此这个观点违背了事实,也违背了教证和理证,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是不如法的.
所以,圆满持戒波罗蜜也要靠心.
心里清净,不恼害众生,断除对一切众生的害心,对人与非人等一切众生都没有害心,这叫持戒波罗蜜.
若要圆满持戒波罗蜜,主要是心里要清净.
若是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清净,尤其是意之门能保持清净,持戒波罗蜜也就圆满了.
心主宰身和语,身和语是心的奴隶,也可以说是意在引导身和语.
若是心清净,身和语也是清净的;若心不清净,身和语也是不清净的;若心是善的,身和语也是善的.
所以,如果心善、身语清净了,持戒波罗蜜也就圆满了.
若要心清净,也需要靠智慧.
若是没有空性智慧,心不可能清净.
所以持戒波罗蜜必须有智慧的摄持.
如果没有智慧的摄持,只是持戒,不是波罗蜜.
有无我或空性智慧的摄持,心地才能清净,这样持戒波罗蜜才能圆满,这种境界和状态也叫持戒波罗蜜.
不恼害众生,这很难做到.
虽然有时你没有去伤害他们,但是很多时候对方把你作为对境而生起嗔恨心、而造业.
再者,我们在行住坐卧的时候,无意中都会伤害很多众生.
我们要尽量不恼害众生,但是在无意中,或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恼害了众生,也没办法.
佛在世时讲过,学佛人、沙门决不允许恼害众生.
当时大家都很重视佛的话,都很注意.
有一次,一个僧人要打扫浴室,但却不敢打扫,因为浴池里有许多小虫,于是就去问佛陀,若是打扫,肯定会伤害很多众生;若是不打扫,也不行.
到底是打扫还是不打扫佛回答他,我们不是去杀害众生,而是去打扫浴室.
可见,事是可以做的,但是要特别小心谨慎,不能恼害众生.
如果在无意当中或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恼害或杀害了众生,也没有办法.
这样,我们的持戒波罗蜜是不是就不能圆满了我们是不是犯戒了不是的.
若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恼害了众生,在无意中杀害了众生,这是不会犯戒的,也不会有什么罪过.
我们要生存在世上,就必须要行住坐卧,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恼害一些众生.
此外,因众生自己的业力所致,即使我们不去恼害众生,但很多众生都会把我们作为对境而造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持戒波罗蜜不是只在外境上修,也不是在外境上要达到圆满,主要是要修这颗心.
心里清净了,行为就清净了,一切都清净了.
要圆满持戒波罗蜜,也是要依靠心态的.
丑三、安忍度: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
安忍波罗蜜也要依心才能圆满.
安忍波罗蜜不是只在外境上修,不是在外境上要获得圆满.
若要在外境上消灭所有的怨敌,心里就没有嗔恨,这是不可能的,是无法实现的,这是第一.
第二,你要求没有人来伤害自己,希望没有人来给自己制造障碍,这也是无法实现的.
要在外境上圆满安忍波罗蜜,是不可能的!
你无法将外在的敌人一个个消灭掉.
往昔诸佛没有去消灭所有的敌人,他们成佛以后,也有人伤害他们,给他们制造各种障碍.
比如说佛祖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提婆达多和很多外道大师经常给他制造违缘,想伤害伟大的佛陀.
所以,不能要求没有人来伤害我,没有人来给我制造障碍.
即使你成佛了,其他的人、非人以及无形的众生可能仍然会来伤害你,会给你制造障碍.
若是你自己的心不动,谁也伤害不了你,谁也障碍不了你啊!
比如,虽然你的东西或钱财被人偷走了,但是如果你的心没有动,你丢东西时的心和没丢东西时的心是一样的,他就没有伤害到你.
若站在因果的角度来讲,他拿走的东西或钱财,应该是属于他自己的,肯定是你前世欠他的,今生该还他.
这样想,你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如果有人来伤害你、骂你、打你也一样,如果你的心不动,也伤害不到你.
骂就骂吧,只当是呼出的一口气,没有什么;打就打吧,也是在帮你消业.
这时候若是你的心不动,并且转为道用了,心里还会高兴、快乐,这些就都变成了助缘,变成了快乐的因,他就伤害不了你.
恶魔鬼神给我们的修行制造违缘,这也是好事,这都是稀有难逢的对境啊!
不能总在顺境当中,必须要有逆境,这样心才能锻炼出来,才能成长起来.
只要都能这样当成好事,转为道用,他们就障碍不了你,你的内心会更坚强、更坚定、更快乐.
所以,我们自己要有智慧,无论何种境遇都要做到心不动.
心不动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有定力,不被外境动摇;要有智慧,将一切对境转为道用.
这里既有定也有慧,这叫圆满安忍波罗蜜.
当众生来伤害我们的时候,当我们遇到违缘障碍的时候,心里不动,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和接受,这叫安忍.
如果有人说你或是有人给你制造违缘,你想"我不能说他,也不能以牙还牙",但是心里还是很不舒服,很难受,就这样忍着.
这也行,最起码没有造口业,也没有造身业.
但是心动了,心里很难受,甚至已经影响到晚上的睡眠了.
表面上是忍了,但心里还是忍不了,所以心里还是不舒服,这样还是智慧不够.
如果你明理、有智慧,今天有人说你或者伤害你,你心里应该高兴:能有这样的一个对境和机会,多好啊!
心里乐融融的,很舒服,很快乐.
这叫忍辱波罗蜜,这样才能圆满忍辱波罗蜜.
所以,自己有智慧很重要.
若是你勉强忍,难!
忍一次,再忍第二次,若是再忍第三次就完了,肯定会爆发,这样解决不了问题.
大家要有智慧,有人说你骂你,都不会伤着你,确实是这样的.
若是说你的过失,那你就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过失,如果有就改,如果没有就让他说去吧!
没有什么.
同时心里也要明白:他骂我好啊,我前世肯定骂过他,今生就有这个报应,这也是消业的机会.
因此就会把这当作好事,当作修行殊胜的对境.
若是有人打你、伤害你,那就更好了,这是在帮你消业.
心就是这样磨练出来的,最后怎么都行,赞叹我、诽谤我、离弃我、伤害我,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心都如如不动,这才叫安忍.
其实这些都应该忍,人在一生当中,生活的酸甜苦辣都要有,这样才圆满.
如同我们吃饭一样,若总吃甜食一定会腻,所以酸甜苦辣都应该有.
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内情众生的生老病死,顺境与逆境,这些都是自然规律.
这些显现、缘法本来就是这样的,你要认识它们的本面,然后从中保护自己的内心.
自己的内心不烦恼、不痛苦,这叫成就.
这样才能圆满安忍波罗蜜.
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
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这是用比喻来说明前面的真理.
走路的时候怕扎脚,就想把整个大地都铺上牛皮,这种想法很愚痴,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你肯定收集不到那么多皮革,即使收集到了,也没办法完成这样一项工程.
其实,根本不用这样做,你用一块牛皮给自己做一双鞋,只需几个小时的功夫,然后穿上走路,一样能解决问题.
在这里用这个比喻说明:外在的敌人是消灭不了的!
你不用这样做,只要断除嗔恨心,降伏内心的怨恨,外在的敌人自然就没有了.
你内心没有了嗔恨,怎么会有敌人呢这个比喻用得很好.
凡夫想改变命运,却在外境上下功夫,这就如同刚才想用皮革把整个大地都铺上一样,这是很愚痴的想法,根本不可能实现.
凡夫就是这样,想摆脱痛苦,想获得安乐,却在外境上下功夫,想通过钱财、权力、名誉改变命运.
这是一个愚痴的做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用一块牛皮给自己做一双鞋穿上,这多容易呀!
一块牛皮好弄,一双鞋好做,一样能解决问题,一样能达到目的.
修行人、智者改变命运的方法和这个比喻一样,他们不是在外境上下功夫,而是从心地上入手,在心上下功夫.
在前面讲过,心自在了,则一切自在;心清净了,则一切清净.
若是你肯按这个方法去做,改变命运很简单.
对一个智者、一个有修行的人来说,改变命运太容易了!
今天一无所有,也许到明天就什么都有了;今年要什么没什么,也许到明年就要什么有什么了.
真的,太容易了!
要获得解脱,要达到圆满,也是非常简单的事.
但是对一个愚者或普通的凡夫俗子来说,改变命运太难了.
如果没有智慧,真正要获得解脱,要达到圆满,真是太难了!
无论是人间还是天界的众生,有势力、有神通的比比皆是,但是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他们寻求的是什么就是解脱,就是永恒的安乐,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达到目的,始终没有实现这样的愿望,真的太难了.
再聪明也没有用,再有势力也没有用.
所以,修行的成就不是要靠势力,也不是要靠学历,而是要靠信心,要靠智慧.
那学历是智慧吗不是.
但学历可以变成智慧.
为什么讲转识成智呢识可以转成智,学历可以变成智慧,但是学历不是智慧!
因为你靠学历、靠文化解决不了内心的烦恼,解决不了内心的痛苦.
所谓的科学家、学者等,他们依然有烦恼,依然是痛苦的.
所以,学问和知识都解决不了问题,都解决不了烦恼,解决烦恼要靠智慧.
但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知识,也不一定有文化.
所以,大家不要再愚痴,不要再颠倒.
佛在经中把痛苦与轮回的原因已说得一清二楚.
轮回与痛苦的根是什么就是我执,就是烦恼.
现在就要断我执,断烦恼.
佛把断烦恼的方法也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我们,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些方法.
想学佛吗想做一个智者吗"佛"是智慧,若是真想学佛,一定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这样才算是学佛的.
若是你没有智慧,只搞神通,即使你神通再大,也不是学佛的.
因为真正的佛不是神通而是智慧.
佛是觉悟、智慧的意思,真正的佛是觉悟,真正的佛是智慧,不是神通,不是神变.
你学神通、修神变不是学佛,也不能成佛.
那怎么才是学佛就是学智慧.
那怎样才能成佛智慧圆满了、觉行圆满了,你就成佛了.
所以,大家要有智慧.
若是具有智慧,改变命运太容易了,就如怎样才不扎脚的比喻一样,找一块牛皮给自己做好一双鞋穿上就可以了,很容易啊!
若是一个没有智慧的普通凡夫,因为怕扎脚,想把整个大地铺上牛皮,那不是痴心妄想吗不可能实现,也不可能达到目的.
为什么将整个大地都铺上牛皮,哪有那么多牛皮即使是弄出来了,你哪有这个工夫、时间去铺啊即使调动再多的人力与财力也无法实现.
所以,大家不要再愚痴!
企图在外境上,通过钱财、权力、荣誉、神通等来获得解脱,获得永恒的安乐,那是白日做梦,不可能!
若是你的心真的自在了,一切就都自在了.
你真的把握了这颗心,就把握了一切;你改变了这颗心,就改变了一切.
可以改变工作环境,也可以改变家庭状况……什么都能改变.
有的人说:"家人对我不好,领导对我不好,在家里也烦恼,在单位更烦恼.
怎么办我是不是要换个伴是不是要换个单位啊"这都不是好方法.
这个时候应该以正知正见改变自己的心态,心态改变了,一切当下就改变了.
你的心态一改变,有智慧了,懂得换位思考了,家庭也会好了,单位也会好了,一切都会圆满了.
我们现在整天患得患失,想逃避一些不顺与不幸,想获得一些暂时的利益等等.
但只想没有用,首先你要让心自在,心自在了,一切就自在了.
那时就什么都有了,痛苦自然会远离你,顺境自然会到来,一切就都圆满了.
所以,这个比喻意义很深,大家要好好地思维.
这是安忍度.
丑四、精进度: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
精进波罗蜜也是要以心来圆满.
"明定心"就是清净的善念,比如说,你没有私心杂念,真心希望某某众生能获得安乐,仅仅这样一个心念就不得了啦,将来你所得到的果报是升天做梵天王.
你不用跟他作战,也不用通过各种手段欺骗,就能把梵天王的果位夺过来.
一个清净的善念,就能获得梵天王的果位,这是佛说的,千真万确,因为佛是真言者.
也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精进波罗蜜,是对正法有强烈的希求心和欢喜心.
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心相续,有没有欢喜之心,有没有强烈的希求之心"唉,要上课了;唉,要打坐了……"在外面转来转去,东看看西看看,根本就不想进大殿,不想进禅房.
即使晃晃悠悠地进来了,在那儿也是愁眉苦脸的,没几分钟就开始打瞌睡、打呼噜.
这就是对正法没有欢喜心.
这样的人没有希求正法的心,没有精进,更没有精进波罗蜜.
每天都很勉强自己,勉强来上课,勉强去打坐.
虽然没有落课,没有落作业,但是内心里没有欢喜心.
这样,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没有用.
通俗地说,欢喜心就是喜欢,喜欢善法,喜欢正法,喜欢得不得了啊,像喜欢钱一样地喜欢,像喜欢心爱的人一样地喜欢.
像喜欢一个人一样,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相见;像喜欢人民币一样,为了它怎么都行,哪怕七天七夜不吃饭、不睡觉也能忍.
因为我们太喜欢人民币了,即使人民币再脏也不嫌脏,感觉永远是干净的.
人民币从来不会传染疾病,也不用做什么防护,没有人会给人民币消毒吧因为我们太喜欢了,这是欢喜心的力量.
若是我们像喜欢人民币一样地喜欢佛法,喜欢善法,这才叫精进.
喜欢出世间的这些功德,叫信心;喜欢世间的这些东西,叫贪心.
虽然都是喜欢,但一个是清净的,一个是不清净的;一个是出世间无漏的,一个是世间有漏的.
你喜欢人或喜欢钱,这叫贪心.
你喜欢这些无漏的功德,喜欢清净的戒律,喜欢无伪的慈悲心,喜欢广大的智慧,喜欢度化众生的种种善巧方便,这叫信心.
若是非常喜欢善法,喜欢做功课,就会期盼着做功课.
"什么时候开始做功课怎么还不到时间啊"如果我们能像喜欢人民币一样地喜欢做功课、修善法,七天七夜不吃饭、不睡觉都可以,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地盼着上课,急不可待,就可以说"这个人太精进了!
"这才是精进.
大家有没有这种希求正法之心,对正法、对佛法有没有这样的欢喜之心若是有,才是精进.
精进波罗蜜也要有智慧的摄持.
有智慧是什么意思就是明理,有因果正见,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
若是你有因果正见,哪怕能发出一颗善心,能积累那么一丝一毫的福德,你将来得到的福报就是梵天王的果位,就是财宝天王的果位.
几千万人民币、美元不算什么,那都是纸;而财宝天王的宝库里都是摩尼宝、如意宝等各种金银珠宝等,应有尽有.
今天若是你能生起一个善念,能积累一点点的福德,将来都会得到这样的果位,这个利润多大啊!
但是我们没有因果正见,根本就没有相信这些真理.
若不修善根、不积累福德,只努力工作与奋斗也没有用.
积累善根福德是因,努力工作奋斗是缘,没有因只有缘是没有用的,有因有缘才可以产生果.
"我努力了,我奋斗了,为什么还这么贫困,还一无所有""我也很有能力啊!
我也很有才华啊!
人家赚那么多钱,我怎么赚不到呢"只会在那儿怨天尤人.
其实,这是你自己的问题.
他有福德善根啊,所以稍微努力一下,就产生果报了——发财、升官……什么都有了.
而你虽然努力了,奋斗了,但是只有缘没有因,所以发不了财,升不了官.
别人升官了,你应该随喜才对.
"人家升官了,这是他前世修来的福报啊!
随喜啊,我也应该多修点福报啊!
""人家发财了,随喜啊!
这是人家前世修来的福报啊,我也应该多积累点福德啊!
"应该这样想,不应该嫉妒别人,不应该说别人.
这就是精进波罗蜜,这也是靠心圆满的.
不仅要有清净的善念,而且要对正法有强烈的欢喜心和希求心,这样就能圆满精进波罗蜜.
若是没有这种欢喜心,没有这种希求正法的心,即使在表面上再刻苦、再努力,也没有用.
若没有这颗欢喜心、希求正法的心,精进波罗蜜是不会圆满的.
真正生起这种欢喜心,真正能在心里生起这种清净善念,是要靠智慧的.
明理很重要!
要有轮回正见、因果正见,要有证悟缘起性空的智慧,你才会生起欢喜心,才会真正地精进起来,否则很难.
一个精进的人在修行时,就如同饥饿的牦牛吃青草一样.
在一头饥饿的牦牛面前放青草,它肯定很用心很急迫地吃.
若是我们没有希求正法之心,肯定不会精进,再殊胜的法摆在面前也不会珍惜.
藏传净土法门是临终往生的方法,大圆满法是即身成佛的方法,这么殊胜的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已经做担保了,绝对是有保障的,但是你们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么清净的法门都没有兴趣学,就会给自己找一千、一万个理由,能不做课就不做课,实在找不到理由了才勉强地做;能不上座就不上座,实在找不到理由了,才勉强地上.
这种状态就像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样,根本没有兴趣.
我们应该观察自己,对照自己,现在该醒悟了!
"心弱"是什么意思若是没有欢喜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对正法没有希求之心,即使表面上再精进,身口的善业做得再多,也不会成就;即使昼夜不停地磕头、绕塔、念佛、念咒,也没有用.
仅靠身和语是不能成就的,主要靠心.
我们表面上也很精进,也念了很多经啊、咒啊,为什么没有什么收获、改变呢就因为只在表面上做,没有信心,没有希求正法的心.
佛在经里讲,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上等的,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上等的修行人;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中等的,你可以成为一个中等的修行人;若希求正法的心是下等的,你只会成为一个下等的修行人.
如果你根本没有希求正法的心,那你根本不是修行人.
丑五、静虑度: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
"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有些人就喜欢念咒,一说念咒力量大,念咒能出现神通,都去念啊念;有些人喜欢打坐禅修,打禅七、佛七,七天七夜不停地打坐禅修、念佛绕佛等.
但若是心里没有明白,也没有智慧,是很艰难、很痛苦的.
这里的许多人也是如此,天天这样闻法、修法,也是很紧张、很痛苦的,没有一点法喜.
"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若是心散乱、游走了,身语再精进也没有用.
嘴里念咒,心里打妄想,想这个想那个.
想山上的事,想山下的事;想家里的事,想单位的事,总在外境上散乱.
虽然在那里打坐禅修,身体、姿态挺好,但是心早就跑了,没有思维、观想修法的内容,更没有安住于本觉当中.
这样没有用啊!
大家虽然身在闻法的行列中,但是心早就跑了,甚至下山了——到家里,到单位,看看这个家人,看看那个同事,在那胡思乱想,在那散乱.
佛说了,这样修行没有意义了,想获得成就,如同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
佛在《摄等持经》中云:"诸比丘,心散乱于欲妙之苦行及讽诵等无有果也.
"心散乱于外界、对境当中,尽管身体在苦修,嘴里念诵佛号咒语,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和成就.
又在《般若经》中云:"心散乱者自利尚不成……"若心散乱,想利益自己都不可能,更不能成就解脱和利他事业,学法和修法都是徒劳无益的.
丑六、智慧度: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
智慧度要圆满也要靠心.
智慧波罗蜜要到达圆满,必须要了知心之奥秘.
什么是心之奥秘《大疏》中讲:"心之本性不是凡夫的行境,所以叫奥秘.
"《释论》中讲:"无我之真如隐藏于自己的心中.
"心之自性就是无我空性的真理,也就是真如.
无我、空性就是奥秘,不是凡夫的行境,不是我们眼耳鼻舌身识的范畴,这是超越的.
眼耳鼻舌身识的范畴都是世间的,属于世俗谛.
心之奥秘——无我、空性是胜义谛.
"无我"是大无我,包括人无我、法无我,不仅破除了人我执,还破除了法我执.
这是究竟的无我,和大空性是一个意思.
小乘阿罗汉证悟的无我和这个大空性是不同的.
这里讲的无我和大空性是一个意思,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才是真正的空性,其他的统统都不是真正的空性——单空不是真正的空性.
心之奥秘,也是心之自性,就是无我、空性.
若你了知了无我与空性,证悟了无我与空性,自己认识了心之自性,这叫见性.
只有见性了,智慧波罗蜜才能圆满,一切才能圆满,才能成佛.
不见性是不会成佛的.
其实六波罗蜜(六度)都不离智慧,有智慧的摄持才是波罗蜜,没有智慧的摄持就不是波罗蜜.
所以智慧非常重要!
有智慧的摄持,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才可以成为波罗蜜,才可以成为菩提之因、解脱之因.
比如你今天布施,若是没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只能成为世间福报的因,只能得到暂时的利益.
持戒也是一样,今天受了居士五戒、比丘(尼)戒,若是没有智慧的摄持,只能成为人天福报的因,将来只能得到人天的果报,不可能成为解脱与成佛的因.
无论你受持的是别解脱戒还是菩萨戒,尽管很严格、很精进,但若没有智慧摄持,统统都是世间的因,根本就不能成为解脱与成佛的因.
安忍、精进、静虑(禅定)也都是一样,若没有智慧摄持,将来只能成为神或仙,可以升天,根本不可能解脱、成佛.
我们修禅定的时候,寂止和胜观必须要双运.
胜观指的是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寂止是指四禅八定等.
有禅定的功夫,也必须要具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
只有智慧,但是没有禅定不行,有禅定但没有智慧也解决不了问题.
一般情况下,都是定中修慧,但也有慧中修定的,看看自己是哪种根基、福报.
一般情况下是定中生慧,这个比较难;也可以慧中修定,这个比较容易.
大家自己看.
若是对大圆满具有信心,真正能证悟大圆满法,那就是慧中生定,成就非常快,即身可以成佛,当下就能圆满.
其他的都是定中生慧,即先有定,再产生智慧,这是比较慢的.
总之,要圆满智慧波罗蜜也要靠心,依心才能圆满!
思考题:1、怎样才能圆满安忍度用什么比喻来说明安忍度2、什么是心之奥秘《入行论讲记》(二十八)摘要:1、广说护心是护戒之方便方法:(3)分析护持方法、功德及护持之理.
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1)劝请大家护持正知正念.
(2)阐述未护正知正念的过患.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辛一(需护心之理由)分三:一、未护心之过患;二、护心之功德;三、摄义.
壬三、摄义:若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这颗心,因为六波罗蜜都是依靠心才圆满的,所以护持心是非常重要的.
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门,任何时候都是以心(意念)为主的.
在大乘佛法里,语言和行为上没有真正的善恶,是善还是恶,是善大还是恶重,都是要看心的.
故吾当善持,善护此道心,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若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心;若想护持心、护持自己的意念,就要靠正知正念.
所谓正知,主要是了知、精通所断的学处和所修的学处,然后非常小心谨慎地取舍、进退.
前面也讲过的,正知犹如哨兵,他要看清来人是己方,还是敌方.
若是敌人真的来了,会通知大家.
这个任务很重.
要分辨是敌人,还是亲人;是敌方的人,还是己方的人.
分辨清楚了以后,还要非常认真地取舍.
所谓正念,就是时时忆念,不忘掉,不忘失.
犹如用绳子把马拴在柱子上一样,马无论是往东走,还是往西走,都不会离开绳子所圈的范围,绳子有多长,它就走多远.
时时忆念,心思只在学处上、在取舍上,一点儿都不忽略,一点儿都不错过,这叫正念.
有如是的正知正念才可以护持这颗心,心才不会散乱于外境,心才不会在取舍上颠倒,这叫护持心.
在所有的禁戒里,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
这里讲的,"除了护心戒以外其他的许多禁戒有什么用呢无有实义".
"其他"指身和语.
若是不去护持这颗心,内心散乱、颠倒、迷茫,即使身和语再认真取舍,再严格修行,都没有意义.
那么,身(行为)和语(语言)方面是不是不用取舍或不用断恶行善了不是.
此处强调的是"根本是心",并不是说身体和语言上没有取舍,也不是不要取舍身和语的善恶.
若是你没有护持心,一切所做所行都是徒劳无益的;若是你没有护持好心,即使在语言和行为上比较认真,善恶取舍比较严谨,也没有什么意义.
心善一切善,心正一切正.
心善一切善,要培养善心,最后要圆满善心;心正一切正,主要是提起正念,要保持正念,正念要达到究竟,达到圆满,你才能真正地解脱成就.
你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这颗心,因为心是根本.
你把根本抓好了,一切都圆满了.
语言和行为上也有善恶,也要取舍善恶,但根本是心.
若是心里没有远离恶念,没有提起善念,只是在语言和行为上去断恶行善,没有多大意义.
即使再精进,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和暂时的利益,与解脱无关,不会成就的.
所以,心善,一切才可以变成善;心不善,一切都不会变成善的.
尽管表面上看似很如法,很善良,但若是心里不善良,统统都是不善的.
我们护持戒律也一样,主要是守护这颗心.
心净,一切才净.
所谓的戒律,指的是净.
若是心不清净,就不会有戒学的功德.
若是你心里不清净,没有保持清净,表面上持戒再精进,对自己的要求再严格,也没有意义.
有的人行为上看似很如法,表面上很有威仪,但是内心里不是贪,就是嗔;不是嫉妒,就是傲慢.
稍微有一点点戒律清净的功德的时候,稍微精通一点点学处的时候,就傲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其实这什么也不是啊!
什么叫功德戒定慧三学才是我们所说的具有功德或积累功德.
"我今天受戒了,受居士五戒了,受比丘尼戒了,是不是就具有功德了"不一定.
你受戒了,那你的心相续有没有变清净心里变清净了,才有戒学的功德.
"我天天在打坐观修,是不是有功德了""我能打坐一个小时,我能打坐两个小时,我能打坐三个小时……我很有功德啊,我很了不起啊.
"这些都没有用.
你这个肉身是没有动,若是物质不动就是所谓的"有功德",那外面石头不会动,也应该有功德,前面的柱子也不会动,也应该有功德.
在任何对境当中,心不散乱,心态能够保持稳定、不动摇,这叫定学,就有定学的功德了.
在对境前内心不动、不散乱.
比如有人侮辱你的时候,你心里不知道什么叫生气,也不知道什么叫怨恨,这是有定学的功德了.
什么是智慧呢"我现在明白很多佛理了,我还能给别人辅导了,我是不是很了不起了我还能讲经,讲解这些论典,还能开导别人,这是不是智慧"不一定!
虽然你懂了一些道理,增长了一些知识,但是否有智慧还需要观察.
若你的烦恼减少了,习气减少了,人变得越来越圆融,内心越来越调柔,这是有慧学的功德了;若是你在任何环境中,面对任何人、事、物都一样,心里都很欢喜,很快乐,这也是有慧学的功德了.
只有具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才可以说具有功德了,之前没有功德.
若是没有功德,肯定就有过失,肯定有很多毛病.
所以应该多去认识自己的过患,多去改变自己的缺点,这是很重要的!
若是傲慢,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过患,就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缺点.
所以傲慢的人是不会有功德的,有功德的人是不会傲慢的.
大海跟小河不一样,小河声音很大,而大海几乎没有声音.
真正具有功德的人就像大海,不会贡高傲慢.
如果有傲慢,就没有变成大海,还是小河流,不能与大海比.
所以,作为学佛人,认清自己是最重要的!
任何时候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辛二、护持方法:如处乱众中,人皆慎护疮,置身恶人群,常护此心伤.
比如一个身上有伤口的人,当他进入了人群(这些人心思外散、不护威仪)中的时候,他肯定会小心谨慎地看护伤口,怕伤口被碰到了会疼痛.
同样,我们在世间,尤其现在是末法时期,身边很少有善知识、善友,却有很多恶知识、恶友,在这样的环境里,更要非常小心谨慎地看护自己心的伤口.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的心已经被贪嗔痴等烦恼伤害了,而且伤势很严重.
尤其是山下的同修,助缘很少,违缘重重,更要注意.
在这样的环境下,身边有几个好人有几个善人在这样的人群中,要非常小心地看护心的伤口啊!
若惧小疮痛,犹慎护疮伤,畏山夹毁者,何不护心伤"若惧小疮痛,犹慎护疮伤":身上有疮伤的人,在人群里会非常小心地看护自己的疮伤,怕别人碰到会疼痛.
但即使被别人碰到了,也就是疼一会儿吧;再严重一点,也只是伤口会恶化而已,这也没有什么.
身体的疮口带给我们的痛苦仅此而已,我们尚且小心翼翼地护持,而心的疮口带给我们的痛苦却无法估量,我们为什么还麻木不仁呢我们在世间,尤其在末法时期,周边处处都是恶知识、恶友,处处都是违缘、障碍,若是不小心谨慎地看护心的伤口,将来就要下地狱,在众合地狱里遭受痛苦.
众合地狱也是由自己的业力所现,相对的山都会变成自己曾经杀害过的动物的头,把无数众生夹在中间,当两座山互相碰撞时,众生就会死在那里;当两座山分开时,众生又会复活;当两座山又互相碰撞时,众生又被夹在中间死去……就这样要在众合地狱里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既然如此,现在我们为什么不小心大家想想这个后果啊,比较一下,我们若是不注意,心散乱了或者造业了,将来就要下地狱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所以,我们应当去小心谨慎地护持心的伤口.
辛三、如是护持之功德:行为若如斯,纵住恶人群,抑处女人窝,勤律终不退.
"行为若如斯,纵住恶人群":若是时时都能以正知正念护持这颗心,守持内心,即使是处于恶人群(身边全是坏人、恶人)中,也不会造业,也不会染污自己的相续.
《二规教言论》里讲,作为一个正直者或学佛人,即使整个大地都遍满了坏人,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恶人,自己也一样要正直、善良,要做个好人、善人.
"抑处女人窝,勤律终不退":所谓"女人窝",是针对男众而言的.
若是针对女人而言,就是"男人窝".
一个修行人,尤其是一个出家人,与异性接触要注意.
但若是能以正知正念守持内心,守护意念,在任何一个环境中,即使身边全是异性,也不会出现失坏戒律的现象.
若是没有以正知正念守护内心,即使在寂静处,在佛跟前,照样会犯戒,照样会造业.
为什么会造业呢为什么会犯戒呢因为你驾驭不了自己的内心,守护不了自己的意念.
只要胡思乱想、非理作意,烦恼就像烈火一样在心里燃烧起来,很难阻挡,只能去犯戒,只能去造业.
所以守住这颗心,守护自己的内心是很重要的!
若是你能守住这颗心,能守护自己的意念,即使到处都是恶人,到处都是违缘,你也不会出现失坏戒律的现象,也不会造恶业.
你看,以前伟大的佛陀在世的时候,身边的很多比丘也犯戒、造业.
所以,犯戒造业不能说跟身边的人没有丝毫关系,但是没有太大的关系.
若是你守不住这颗心,处处都会犯戒,处处都会造业.
若是能守住这颗心,在哪里都一样,都不会犯戒,不会造业的.
辛四、需精勤护持之理:吾宁失利养,资身众活计,亦宁失余善,终不损此心.
守护内心,守持心太重要了!
我在前面讲过,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正则一切正,心善则一切善,心圆满则一切圆满,根本都是心.
"我可以舍弃吃穿等所有受用与财产,我可以舍弃他人的恭敬、供养、权力、地位、名气、荣誉等,我可以舍弃以自私自利而修的善根、福德,但是绝不能舍弃守持这颗心的行为.
"《教王经》中云:"舍我此财护身体,财身皆舍护生命,财身生命此一切,悉皆舍弃护正法.
"首先,可以舍弃自己的财富去保护身体,因为身体比财富更珍贵.
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为了钱财,却可以舍弃身体.
其次,为了保护生命,可以舍弃财富和身体.
因为生命比财富和身体更珍贵,所以可以舍弃财富、身体,但是不能舍弃生命.
但是现在的人都拼命地赚钱,拼命地获取受用等这些暂时的、小小的利益,连生命都不要了,也不知道赚的钱是给谁用的.
再次,为了护持正法,也就是为了护持善念,可以舍弃身体、生命、财富等一切.
因为正法最重要,善念最重要,善根最重要.
所以,我经常给大家讲:善根第一,生命第二,钱财第三.
这个次第不能混乱,不能颠倒.
现在大家观察观察自己,是不是颠倒了对你来说,是善根重要,还是生命重要对你来说,是善根重要,还是钱财重要为了赚钱,为了那么点工资,就可以不参加共修,可以不参加闻思修行.
你们自己看看,这都是钱财重要!
其实,你可以生活,也可以工作.
若是能把这些变成修行,在哪里都一样;但若是你没有这个能力,就应该选择善法,应该精进修行.
大家要懂得哪个珍贵,要懂得哪个重要.
刚才讲,为了护持正念,为了护持这颗心,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身体、受用、财产,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舍弃.
所以,守持这颗心,修持正法是最重要的!
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
若你精进修行,如法地行持善法,自然就有平安、健康、钱财、名誉等,不想要也会有,想躲也躲不掉,真的躲不掉.
你看很多大德高僧,他们要的不是这些,但是如同火点燃了,即使不想要灰,觉得灰麻烦,但是灰自然就有,没有办法.
同一个道理,即使你不要这些,但到时候都会有.
不用求健康,自然就健康了;不用求平安,自然就平安了.
心态好了,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就好了,自然就健康了;心平静了,心态保持平和了,当下就平安了,绝对平安.
一切心想事成,这在世间仅是一种祝福、愿望,是无法实现,无法成就的,但是通过佛法是可以实现的,通过修行是绝对能成就的,真的是心想事成.
己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分三:一、教诫护正知正念;二、未护之过患;三、护持之方法.
庚一、教诫护持正知正念:合掌诚劝请,欲护自心者,致力恒守护,正念与正知.
寂天菩萨急得没有办法了,在那儿跪着,双手合十,劝请大家.
这都是为了谁啊是为了我们.
我们不去守护这颗心,不去守护正知正念,佛菩萨有什么损失寂天菩萨有什么损失你看,菩萨慈悲到什么程度了!
跪在那里,双手合十,诚恳地劝请大家:若是想守护这颗心,就要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地守护正知正念.
因为有正知有正念,才可以守护这颗心.
守护心太重要了!
这都是为了我们这些众生啊!
若是能守护正知正念,就能守护这颗心;你能守护心,就能守护一切学处,就能彻底解脱,彻底圆满.
这些太重要了,这是关键之"点"啊!
庚二(未护之过患)分三:一、未护正知正念之过患;二、未护正知之过患;三、未护正念之过患.
辛一、未护正知正念的过患:身疾所困者,无力为诸业,如是惑扰心,无力成善业.
疾病缠身的人,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躺在床上,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得靠他人伺候.
同样,若是内心没有正知正念,任何善法都不能行持,任何善法都修不成.
没有正知,内心是愚昧的;没有正念,内心散乱、不稳定,就没有任何力量.
大家学佛是不是想积累善根、福德啊如果你内心是愚昧的,内心是不定的,什么善法都修不成,什么善事都做不了.
真的,大家不要天天在这儿虚度光阴,认真一点!
自己能不能行善,能不能积累福德,这里讲得很清楚,说得很肯定.
这是佛所说一切法的精髓啊!
《入行论》是佛法的精髓啊!
你想积累善根、福德吗若是想修善,若是想积福,必须要有正知正念.
就像刚才说的,一个人若是有病了,就什么也做不了,连自己也保护不了.
同样,如果你没有正知正念,不要说修善、积累福德,就连自己也保护不了,只能落得堕落恶趣的下场.
辛二(未护正知之过患)分二:一、失毁智慧;二、失毁戒律.
壬一、失毁智慧: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
若是你失去正知,即使你的相续中稍微有一点点闻慧、思慧、修慧,也都保存不了.
就像漏着的容器里的水一样,都会流出去的.
"闻",听得都很明白;"思",思维得也很明白;"修",也稍微有一点点觉受、领悟.
若是没有正念的护持,这些统统都会消失.
若是没有正知,所通达的意义不会留存在记忆当中,终会忘失无余.
我们学佛修行这么多年了,一直在闻思修,但是为什么相续没有一点儿变化为什么到现在没有一点儿成就呢就是因为没有正知,所以都忘失了.
可见,正知多重要啊!
若是没有正知,会失毁智慧.
可能暂时明白一点儿,但是会忘掉.
即使明白了,也不会深刻的.
壬二、失毁戒律: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
"纵信复多闻":纵然广闻博学,知识面很广,好像懂得挺多,信心十足.
现在有的人就是这样,刚学佛的时候,信心特别足,内心特别虔诚,但时间越久,学得越多,明白得越多,就越没有信心了,越不相信了.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没有正知.
虽然博学,看似懂得很多,看似知识面很广,但是没有正知,最后都是不行的.
"数数勤精进":纵然百般精进,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很精进,昼夜不停地念经、持咒,在那迫不及待,等着解脱,等着成就.
有时候你们的心态就像小孩儿一样,解脱哪有那么快若是修几天就成就了,那也太容易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几人可以顿时成就的.
刚受大戒回来的人,刚开始也很精进,很注意护持戒律,行为很如法,慢慢就不注意了.
就像世间的一句谚语,新媳妇刚嫁到婆家的时候,都特别好,但是时间越久,就越不像话了,婆媳关系也越不好了.
"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如果没有具备分别、观察自己行为的正知,那么以这种过患所致,终将染上堕罪的污垢.
刚开始广闻博学、信心十足、百般精进、恭敬学处的人,最后却破戒了,相续染污了,造业了,就要堕落了.
为什么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因为没有正知,不具备分别、观察自己行为的正知.
辛三、未护正念之过患:惑贼无正知,尾随念失后,盗昔所聚福,令堕诸恶趣.
"惑贼无正知,尾随念失后":若是这个人没有正知,烦恼盗贼就紧紧尾随在丧失正念的人的后面.
若是有正知正念,这些烦恼盗贼就很难出现在你的相续当中.
如果你没有正知,这些烦恼盗贼就会出现在你的相续中.
当你丧失了正念以后,他们就能找到机会,紧紧地跟随着你.
"盗昔所聚福,令堕诸恶趣":往昔所积累的一切善根、福德都会被一扫而光,统统都被偷走了,还会令人堕入恶趣之中.
犹如世间的这些盗贼,不但把人杀了,还把东西都拿走了.
同样,这些烦恼盗贼会偷走你的善根、福德,摧毁你的解脱之命,让你堕入恶趣,这都是因为你没有正知,没有正念.
如果有正知,就如同家里有人;如果有正念,就如同家里有保安.
这些烦恼盗贼看你没有正知正念,又很脆弱,内心不勇敢,就来了,杀害你的解脱慧命,让你堕入地狱,把你往昔所积累的善根、福德统统偷走了.
此群烦恼贼,寻隙欲打劫,得便夺善财,复毁善趣命.
"此群烦恼贼,寻隙欲打劫,得便夺善财":这群烦恼贼如同世间的盗贼,紧紧盯着你,一旦有机会就会打劫你,把你所有的财产都夺走,把你所有的善根、福德都盗走、抢走.
"复毁善趣命":同时也毁坏了你获得善趣的命根,你再也得不到善趣的福报,人天的福报.
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善法的路粮资本,所以到达不了善趣,得不到人天的福报.
可见,正知正念太重要了!
若是没有正知正念,即使是稍微有一点点智慧,最后也会失去;即使戒律再清净,最后也会被染污.
你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根、福德,统统都会被这些烦恼盗贼抢走、盗走.
这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没有正知正念.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如果没有正知正念,就不会有善根,也不会有福德.
所以大家看看,若不积累善根、福德,不用说解脱,连人天的福报都得不到,将来还会堕落恶趣,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包括我在内,我们都应该认真思维一下.
思考题:1、正知与正念有何差别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2、书中讲"除了护心戒以外其他的许多禁戒有什么用无有实义.
"对此应怎样理解《入行论讲记》(二十九)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3)护持正念的方法.
(4)护持正知的方法:①行事之初观察内心.
②观察三门之状态:观察身体所做.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庚三(护持之方法)分二:一、护持正念之方法;二、护持正知之方法.
辛一(护持正念之方法)分三:护持方式;二、生起之因;三、护持之果.
壬一、护持方式:故终不稍纵,正念离意门,离则思诸患,复住于正念.
在前面讲过,要护持心就要有正知正念.
若是失去了正念或者没有用正念护持心,一定会造业,将来就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这里主要讲的是起心动念都会造业,即使行为上没有骂人,没有打人,没有说粗语,也没有做坏事,但是只要有不好的起心动念,生起邪见或恶念了,就会造业.
所以不能失去正念,意念不能离开正念.
也可以说,正念相当于哨兵或门卫,不能让它离开意之家门,由它来看护意之家门,这样心态才能保持清净,才不会造恶业.
正念很重要,如果没有正念,烦恼的盗贼会把往昔所积累的善根都偷走,一扫而光.
平时应该多思维这些过患,自己也要注意观察,一旦失去了正念,要立即让它恢复.
壬二、生起之因:下面讲正念生起之因,不仅是正念,正知也是通过这些因生起的.
恒随上师尊,堪布赐开示,畏敬有缘者,恒易生正念.
"恒随上师尊,堪布赐开示":应当恒时依止上师善知识,不是一两年、几年、十几年,而是长期依止,上师善知识、堪布才会给你开示取舍之道,让你安全通过每一个关口.
"畏敬有缘者":"畏"在这里主要指怕造恶业,怕遭受恶果.
你恒时依止上师善知识,他们给你开示这些取舍之理,让你明白善恶因果,让你懂得如果造了恶业,不行持善法,将来就要遭受恶果;如果你没有好好地守持戒律或犯戒了,将来一定会堕落的.
这样我们对此就会产生畏惧心.
虽然我们现在也依止了上师,天天听闻佛法开示,但是却没有畏惧感.
"哦,犯戒了,犯戒就犯戒了呗!
"没有一点畏惧感.
"哎呦!
我犯戒了,将来要堕落的!
""我造业了,怎么办将来要遭受痛苦啊!
"你有没有这样畏惧过若是没有,就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因果.
如果你犯戒了、造业了,将来一定会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如果你今天得了绝症,其实也没有什么,不过是疼痛一段时间,最后失去这条烂命而已!
这对我们来说伤害和损失不大.
但如果我们造业了或者犯戒了,这件事就大了.
这种伤害太大了,将来要堕落恶趣,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个损失太大了,我们会因此丧失慧命,失去解脱的机会!
即使你今天损失了一亿美元或一亿人民币,损失也不大.
但如果你失去了解脱的机会,丧失了殊胜的慧命,这对我们来说才是最大的损失!
真的,因为解脱的机会非常难得,慧命非常珍贵!
如果你丧失了慧命,就等于失去了解脱和成佛唯一的种子、唯一的因.
解脱是永恒的快乐啊,成佛是究竟的功德圆满啊!
这个损失多大呀!
若是你真正深信因果,就知道造业、犯戒对自己的伤害和损失是最大的,就会小心谨慎啊!
所以,要有畏惧感!
所谓"敬",是指恭敬.
你依止上师善知识,要有恭敬之心.
什么叫恭敬之心说几句花言巧语,表面上磕几个头,简单做一下供养,这不叫恭敬.
真正的恭敬就是依教奉行,没有二话可说.
上师善知识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这种意念、心态叫恭敬!
你要完全相信上师善知识说的话,没有为什么,不需要理由.
上师说什么都是法,指向何方都是东,你以这种心态去依止,这叫恭敬!
你应该对善恶因果有畏惧感,对上师善知识有恭敬心.
若是造业、犯戒了,就要遭受很多的灾难,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对此要有畏惧感.
如果对上师善知识有恭敬心,当观察自己内心的时候,就会在上师善知识的面前抬不起头,感到很羞耻.
和一位具德的上师善知识相比,和佛菩萨相比,自己还是人吗要有这种羞愧心.
在上师善知识面前,不敢抬头,这不是害怕,而是恭敬.
以前,我们若是要去见上师,在楼下就开始发抖了,但这不叫害怕,这叫恭敬.
有的人说"我不怕上师",好像自己很有胆量.
你不怕上师,就说明你没有恭敬心,若是有恭敬心,能不怕吗除非你是个大成就者,心里没有任何羞愧,否则就是没有真正的恭敬心.
这叫害怕吗上师不会打你,也不会杀你,怕什么啊就像上师如意宝,他不会说大家,但就是心里怕,这种怕叫恭敬.
"恒易生正念":上师善知识们都具有智慧之眼,他对我的所做所行、所思所想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所以自己很羞愧,到他面前不敢抬头,这叫恭敬心.
应该有这种心,这样很容易产生正念,自然就具有正念了.
佛及菩萨众,无碍见一切,故吾诸言行,必现彼等前.
如是思维已,则生惭敬畏.
心里一想到诸佛菩萨具有时刻无碍照见一切万法的慧眼,心里就很惭愧,害怕他们耻笑,所以畏惧、羞愧、害怕.
实际上是这样的,我们所有的言谈举止、起心动念,恒时都会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一清二楚.
其实,佛菩萨们具有慈悲之心,是不会耻笑你的,但是你自己要有敬畏和惭愧之心.
想到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犯戒,佛菩萨、上师善知识们会不会耻笑我啊自己造了这些恶业,将来要遭受痛苦,心里应该感到害怕.
真的,我们应该好好地观察观察自己,有没有这样思维啊我们也依止过上师善知识,我们也经常在祈祷佛菩萨.
其实即使你不祈祷,他们也都知道,主要是你自己有没有惭愧之心.
有的人不但没有,还觉得什么事都没有一样,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似的.
真的,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颠倒的.
上师善知识指出我们的一些问题和缺点时,心里还想不通,甚至还生气.
你看,颠倒到什么程度了,还不知道反省.
嘴上经常说"忏悔,忏悔",这都是鹦鹉学舌!
也可以用一个更恰当的比喻:"鹦鹉说法"——鹦鹉一边抓杀昆虫,一边说"别杀生,别杀生".
同样,内心不知道反省,却在口头上说"忏悔",还劝别人忏悔,还在说别人的过患,就好比"鹦鹉说法".
藏地有一句谚语:看不到自己脸上走的牦牛,却找别人脸上的虱子.
意思是:自己的过患更大,自己的毛病更多,却还在批评别人.
《本生传》中云:"未被见中造诸罪,然如食毒岂有乐.
天众以及瑜伽士,清净慧眼必现见.
"你认为佛菩萨看不到,上师善知识看不到,同修道友看不到,亲朋好友也看不到,就什么事也没有似的.
在背后、在暗中造恶业,甚至犯戒,就如同吃了有毒的食物,能不痛苦吗看看吧,也许过几分钟、几个小时就要疼痛了,甚至要失去生命了.
"天众"指的是佛菩萨和善神护法.
"瑜伽士"指具德的上师善知识.
他们有清净的慧眼,将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事实就是这样.
若自己能这样忆念,正念自然就产生了.
壬三、护持之果:循此复极易,殷殷随念佛.
为护心意门,安住正念已,正知即随临,逝者亦复返.
"循此复极易,殷殷随念佛":我们皈依佛门以后,时时要忆念佛陀.
你经常在心里这样思维:佛菩萨有智慧之眼,对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一目了然,一清二楚.
若能这样思维,也是在忆念佛陀.
我们应该时时忆念佛陀,时时忆念佛的功德.
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佛观在心间;走路的时候,把佛观在右肩;吃饭的时候,把佛观在喉间;安住的时候,把佛观在头顶.
若是能像前面讲的那样思维,也是在忆念佛陀,也是在忆念佛陀的功德.
同时,也是在时时忆念上师.
我们学佛,尤其是学无上密法,一切成就和悉地的根本是上师.
在无上密法中,上师即是佛,佛即是上师,上师与佛是一体的.
因此,我们也要时时忆念上师.
走路的时候,把上师观在右肩,作为绕佛的对境;吃饭的时候把上师观在喉间,作为供养的对境;安住的时候把上师观在头顶,作为祈祷的对境;睡觉的时候把上师观在心间,作为梦境变成光明的所缘.
要时时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上师的功德,然后对佛和上师的功德生起欢喜之心,这是信心.
佛和具德的上师有很多无漏的功德,你若是忆念这些无漏的功德,对这些无漏的功德生起欢喜心,那么不久的将来,你的相续当中也会产生这些无漏的功德.
如果想要精进修行,乃至最终要获得成就,就要靠这样的心态.
这种欢喜心也叫信心,是精进的根本,也是成就的根本.
精进要靠这样的心态,成就要靠这样的信念.
若是没有这样的心态与信念,即使你表面上再刻苦、再努力,也不叫精进;即使你读的经再多,念的佛再多,最终也不会有成就.
所以,忆念佛、上师和他们的功德,意义非常重大啊!
这不是随便要求或顺口而说的,这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为护心意门,安住正念已":正念一直在你心的门前站岗,防止烦恼乘虚直入.
若是不以正念防护烦恼,烦恼就会入侵你的内心,然后把你所有的善根福德都抢走、偷走.
"正知即随临,逝者亦复返":若你时时能忆念佛陀,忆念上师,正念一直在站岗,守在你心的门前,防护这些烦恼入侵,这时正知也会毫不费力地到来,而且以往已经离开的也会再度返回.
你不用特意修正知,若是有这样一个正念的时候,正知自然而然也就有了.
为什么因为如果没有正念,正知也没有办法生起.
如果有正念,自然就能了知这些取舍之处,自然就能明白一切所行所断的学处.
若是有正念,正知自然就会有,而且对以前不明白的学处自然就会明白,以前没有做到的学处自然就会做到.
这都是生起正念和保持正念的方法.
大家有没有明白正念的重要性对渴望解脱的人来说,正念太重要了!
在前面讲过,若要护持学处就要护持心,要护持心就要护持正念.
我们不能失去正念,不能让正念离开意的家门,意念的家门.
大家要注意,正念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有的,不是想有就可以有的.
若要做到不失去正念,确实很难!
若想具有正念,也很不容易!
此处讲的都是生起正念和不失去正念的方法.
依止上师、善知识后,经常听闻他们的佛法开示,听闻他们讲经说法;然后时时忆念佛陀,忆念上师,忆念佛、上师的功德,这些都是在相续中生起正念、保持正念的唯一方法.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无数劫中寻找,最后只找到了这个方法,对此你承认也得承认,不承认也得承认.
也许你可能不太承认,"不能吧,也许有别的方法吧,我这样散乱,这样随便也挺好的,也挺有正念的.
"不可能!
大家想想,自己要不要采取这些方法,要不要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正念要不要时时保持这样的正念修行是个人的事,解脱是个人的事.
要修行的是你自己,最终解脱的也是你自己.
虽然现在是我给大家讲,但是这些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修行是你自己的事,解脱是你自己的事,需不需要这样做,你自己选择.
尽管我现在在讲正念,但是我们都是这个法的对境,个人的因缘要个人了,解脱是要自己解脱,修行是自己要修行.
现在是末法时期,真正对正法有信心、有兴趣的人很少.
很多人都是在名义上学佛,跟着别人在那儿瞎折腾,自己没有主见,没有见解.
风往东边吹就往东边跑,风往西边吹就往西边跑,这叫漂浮不定.
这种情况很多,比如看到朋友学佛了,"我也学……"也不知道什么叫学佛;看到身边有一两个人出家了,"我也要出家……"也不知道什么叫出家.
学佛就要学觉悟,学智慧.
因为"佛"代表觉悟,代表智慧.
若是你真的要学佛,就不要跟着别人瞎跑,应该学觉悟,让内心觉悟;应该学智慧,要转识成智.
如果你要在佛门出家,就要当沙门.
所谓"沙门"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难道剃个头、穿个袈裟,就算是沙门了你看看自己,有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有没有息灭贪嗔痴三毒"现在我还没有做到,但是我在争取.
""现在我还没有彻底息灭贪嗔痴,但是我在努力.
"这样也行.
你把做一个合格的沙门的果位作为目标,作为方向而去努力奋斗,这也算是沙门,算是出家人.
若是心里一点儿这样的意识都没有,就觉得"光着头挺好看的,我也要剃头;穿法衣、穿袈裟挺好看的,我也要穿法衣、穿袈裟".
仅仅对剃头、穿法衣好奇,这是不行的.
很多人出家就是因为好奇,可出家以后没几个月、没几年,就开始嫌麻烦,觉得不好看,又开始留头发,留的越来越长;开始脱掉法衣,穿着俗服到处跑.
若是你发心出家,剃头不重要,穿法衣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以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的决心.
如果有这种决心,你就是个出家人;如果这个决心不动摇,你就算一个合格的出家人.
有的人出家以后,事儿反而更多了,"我已经出家了,我已经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了,是不是别人都应该恭敬我啊是不是别人都应该供养我啊"如果对方不恭敬自己,甚至没有什么供养的时候,就开始烦了,要跟别人吵架了.
无论他人对你恭敬还是不恭敬,做供养还是不做供养,这都是对方自己的选择,你有什么可埋怨的很多人出家,尤其是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就是为了戒牒.
拿到戒牒,就像拿到身份证一样.
受完大戒后也不学戒律,也不认真护持戒律,而是到处跑.
真的,大家应该慎重考虑,自己为什么要剃头,为什么要穿袈裟,剃头、穿袈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辛二(护持正知之方法)分三:一、正知之前行;二、一同趋入;三、略说护持之法相.
壬一、正知之前行:心意初生际,知其有过已,即时当稳重,坚持住如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等任何时候,都要观察自己的内心.
比如行走、安坐、躺卧、吃饭、喝水的时候,如果发现心里不清净,有恶念、烦恼,这个时候内心要稳重,要调整心态.
否则,若是以恶念、烦恼去做,这都是造业.
因此,内心要稳重,不能被烦恼动摇,不能随顺恶念;然后要重新调整心态,重新发心,把恶念变成善念,及时提起正念,去降伏烦恼.
"如树"就是指如大树一样稳重,不动摇.
自己应该及时改正心态,及时去对治烦恼,然后以善念和正见的摄持去做.
这样,所做的一切都会变成修行,都会变成善法.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有家,有工作,没有时间修行,也没有时间做善事.
"修行还用单独抽时间吗修行在于意念,念一转就行了.
刚才讲了,做任何事情,首先观察自己的内心,如果发现是恶念,就立即对治,然后重新发心,提起善念再去做,这些事不就变成善事了吗任何时候都要观察自心,如果发觉意念不对,是邪见、烦恼,就要及时对治,再重新调整心态,保持正知正见,再去生活、工作.
这样,生活和工作都会变成修行,都会变成善法.
一个大乘行者,一个真正合格的密宗弟子,不分身份,不论环境,在哪里都一样.
因为他有调整心态的能力,有降伏恶念、邪念的能力,内心绝对是坚强的,内心绝对是智慧的.
即使身边都是恶人,都是坏人,自己仍然是清净的.
壬二(一同趋入)分四:一、观察三门状态;二、观后当控制;三、控制后作修心之行;四、成圆满学处之支分.
癸一(观察三门状态)分三:一、观察身体所做;二、观察心之动态;三、开许放松之时.
子一、观察身体所做:吾终不应当,无义散漫望,决志当恒常,垂眼向下看.
作为一个学佛人、修行人,在毫无意义的情况下不应该散乱观望.
任何时候,尤其是走路的时候,不能随便东张西望.
你的身不稳重,说明你的内心肯定也是散乱的,心散乱才会东张西望.
一个修行人应该一门心思地专注在取舍的道理上,自己心里应该时时忆念该做和不该做的一切所断所行的学处.
目光恒时垂视一木轭许的地方,也就是约一米的范围.
如果自身很有威仪,身态很稳重,说明内心也是很专注、很坚定的.
若走路时东张西望,说明内心是散乱的;若目光恒时垂视一米内的范围,小心谨慎地走路,说明内心是专注的.
这里主要是强调内心,若是你内心散乱,身态怎样都不行;若是内心专注,怎样都可以.
当外在的景象影响不到你内心的时候,当你的内心已完全获得自在的时候,什么样的身态都无所谓,但这个时候还要表法,身体上也要有这样的表态,有这样的行为.
若是在毫无意义的情况下,不能东张西望.
需要看时可以看,而毫无意义地东看西看,说明内心是非常散乱的,这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允许的.
这里主要讲的是内心要专注,不能散乱.
苏息吾眼故,偶宜顾四方,若见有人至,正视道善来.
若经常这样小心谨慎地行走,有时候内心会疲劳,眼睛、身体也会疲劳,这个时候可以休息一下,也可以眺望四方.
若看到对面有人来了,应该很有礼貌地问一句:"您来了,还好吗需不需要帮助"这不是装的,而是用真心说的.
看到来人了,心里要这样想:这是我宿世的父母,是我成就的助缘.
内心就会很感恩,觉得很难得,心里自然就欢喜了.
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因为来的这个人,无论有钱没钱,长得好看不好看,都是宿世的父母,都是未来佛,都是修行的助缘、成就的根本,因此不应该有分别.
尽管我们有时候也很客气,"来了,需不需要帮助啊"但是目的和心态与前面所讲的不一样,或是因为他有钱有势而喜欢,或是因为他长得好看、看着顺心而问候.
我们见到每一个众生都应该这样想:这是我宿世的父母,是未来的佛;这是我成就的助缘.
我们无论是修忍辱还是修布施,必须要靠这些众生,若没有这些众生,怎么修忍辱、修布施啊若是不修这些,怎么成就啊如是思维时,就会心生欢喜和感恩.
在这样的心态下,你的问候都是真心的、清净的.
为察道途险,四处频观望,憩时宜回顾,背面细检索.
"为察道途险,四处频观望":我们启程上路的时候要观察.
以前,比丘或比丘尼都住在山洞或者森林里,到城中化缘要经过的路途,都是山沟和森林等,可能会遇到猛兽、土匪等危险,这时需要观察.
平时走路都要注重威仪,但需要观察的时候也可以停下步伐,仔细观察一下四方,没有危险的时候,再继续前行.
"憩时宜回顾,背面细检索":不能只观察前方,还需要观察后面,这时要停下来,向后面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危害,如果没有,再向前走.
此外,"憩时"指休息之时.
也可以这样解释:走累了,要坐下休息的时候,也要先观察,以防伤害众生.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包括走路、吃饭的时候都要小心谨慎,内心专注,不能散乱.
很多人走路根本就不看路,前面有水、有坑,一脚就踩到水里,掉到坑里了,鞋也弄湿了,这个时候才知道不看路的结果.
吃饭也是,呼噜呼噜地吃,也不观察饭菜里有没有昆虫之类,囫囵吞枣地吃下去.
这都是不如法的.
走路的时候要认认真真,若你所迈的每一个步伐都有正知正念的摄持,就会不断地提高你内心的境界.
吃饭的时候也要谨慎,打饭要不多不少,放在口里的饭要适量,细嚼慢咽.
若每一口都以正知正念去摄持,吃一口就会增长一分智慧,吃一口就会提高一分内心的境界,这样进步才快.
睡觉的时候也是如此,若能保持正知正念,打呼噜也是在提高境界,打一声呼噜就提高一个境界,增长一分智慧.
每一件事都用心做、认真做,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最后才能真正圆满.
除了行住坐卧,哪有修行啊在佛堂里坐着诵经才是修行在禅房里打坐才是修行不一定.
除了行住坐卧、吃喝拉撒,若另外有"修行",另外有"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不会承许的;若是真有修行,真有成就,行住坐卧、吃喝拉撒肯定都会变成修行.
前后视察已,续行或折返,故于一切时,应视所需行.
前前后后作了详细审视以后,才可以继续前行或者返回.
不仅行走的时候要这样,其他一切行为都要这样,都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
欲身如是住,安妥威仪已,时时应细察,此身云何住.
"欲身如是住,安妥威仪已":今天要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慎重考虑再做决定,而决定了以后,必须要去做,而且要坚持到底.
我们学佛修行也是如此.
首先,自己要定下目标.
如果你是为了世间的福报学佛修行,这是下士道;如果是为了自我解脱,这是中士道;为了救度众生,这是上士道.
如果没有目标,一切努力都徒劳无益.
大家上山参加百日共修,天天起早贪黑地闻法、修法,如果没有目标,一切努力都毫无意义.
所以,各位首先应该把目标确定下来,明确自己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人天福报,是自我解脱还是普度众生.
"我对解脱、普度众生都不懂,就想求点福报和平安,没有别的.
"那也行.
佛法也讲人天道,你想修人天道,首先要在相续中建立起因果、轮回正见,这都属于世间的正确见解.
在此基础上断十种恶、行十种善,这是受持世间的戒律.
最后,在这些基础上上供下施,多做善事,多积福德.
若是这样做,将来一定会得到人天的福报,今生也一定能得到相应的果报,这就是修人天道.
"修人天道没有用,有人天福报也离不开痛苦,佛说'三界轮回处处都是痛苦,没有一处安乐',我不求世间福报,我也没有普度众生的能力,我要求自我解脱.
"这样也可以.
你可以修小乘法——声闻乘、缘觉乘.
首先,要有出离心的基础,一定要从心里跟世间、跟红尘划清界限.
如果你还留恋红尘俗世,就不可能得到自我解脱.
在这个基础上,你要有无我的智慧和见解,这样才可以彻底断除烦恼.
否则,怎么能断除烦恼呢烦恼的根是我执,若要破除我执,必须证悟无我;只有证悟了无我,才能断除我执.
没有我执了,你就没有烦恼了;没有烦恼,你就不造业了;不造业了,你就可以不轮回了,这就是自我解脱.
"自我解脱也不行,还是堕在寂灭边了,我还要普度众生!
"这样也可以,这是上士道的发心.
但是要有菩提心的基础,还要有证悟空性的见解,然后再去断一切恶、行一切善,才能普度众生.
正如伟大的佛陀所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无论是修世间福报,求自我解脱还是想普度众生,都要断恶行善,这是唯一的道.
这个道成为世间的道、解脱的道,还是成为成佛的道,取决于你内心的见解.
如果你只有世间的见解,你断恶行善了,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可以不堕落恶趣;如果你有出离心的基础,有无我的智慧,断恶行善就会成为自我解脱的道;如果你有菩提心、利他心的基础,有证语大空性的见解,断恶行善就会成为成佛的道,成为菩提果的因.
所以,大家不要再糊里糊涂地学佛、念佛,应该先把目标确定下来,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达目标绝不放弃.
内心应该有坚定的信念:无论过程多么艰苦,无论要经历多少艰难和坎坷,不达目的绝不放弃!
以这样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最后一定能成就.
"时时应细察,此身云何住":目标确定下来了,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言谈举止是不是在轨道上,是不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一定要想好,不能随意立下誓言,不能轻易发愿.
一旦立下了誓言,一旦发愿了,绝不能舍弃誓言,绝不能发空愿.
你首先要观察,慎重考虑,最后再做决定.
若是盲目做事,后果绝对是严重的!
无论是选择法门还是依止上师善知识,首先要观察,自己要慎重考虑,然后再做决定.
你是修小乘的自我解脱,还是修大乘的自度度他、普度众生;你选择哪个法门,你依止什么样的上师或者善知识,都要先观察.
观察好以后,内心做决定了,愿发出去了,内心里立下了誓言,就不能再舍弃誓言,不能再让愿变成空愿,否则就是罪过,缘起也不好.
我们学佛就是要学智慧.
决定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不能盲目,不能糊涂,一旦下了决心,做了决定,必须要做,必须要完成!
这就要靠稳重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这也是成就的根本!
思考题:1、生起正知和正念的方法是什么请详细说说.
2、书中讲"在四威仪的任何时分,都应当了知必要而行".
怎样理解试举例说明.
《入行论讲记》(三十)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②进一步观察三门之状态.
③观后应断除贪执散漫、无义之事等.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子二、观察心之动态:尽力遍观察,此若狂象心,紧系念法柱,已拴未失否要用正知正念的绳索,将心拴在正法的柱子上,不让它跑到颠倒的歧途上去.
这是观察心的动态.
凡夫的心就像疯狂的大象,因此要仔仔细细地观察:这颗心是否被正知的绳索紧紧地拴在正法的柱子上若是没有以正知正念来守持心,会害己害他.
自己要观察:心是在造恶业还是在行持善法是在邪见的状态中还是在正知的状态中时时刻刻让心安住于修法当中,时时刻刻保持善念,提起正念.
在前面也讲过,除了修心,没有其他可修的.
心善则一切善,心恶则一切恶.
要观察这颗心,调整这颗心,心态调整好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
本来就没有什么事,但是我们不明白,总是自己找事.
正知就是明白,正念就是让自己保持清醒的状态.
我们自己要明白,我们总有很多烦恼的事,有很多不愉快的事,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不明诸法的真相,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调整这颗心而导致的.
我经常讲,都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都是自己的事,心一改变,一切都将改变.
只要有正知正念,就能护持这颗心;若能护持这颗心,就能护持一切学处.
换句话说,若要护持学处,就要护持心;若要护持心,就要护持正知正念.
所以,应该用正知正念的绳索将自己的心紧紧地拴在善法的柱子上,不让它跑,不让它动.
精进习定者,刹那勿弛散,念念恒伺察,吾意何所之"精进习定者,刹那勿弛散":竭尽全力精进修持一缘专注善法的等持.
心里要有善念、正见,在这个状态当中,保持善念,保持正见,即一缘专注.
所以,要明白什么叫善,然后再去保持这个善;要明白什么叫正见,要有正见,然后再去保持这个正见.
我们要提起善念,要保持善念.
谁都会说"行善积德",但什么叫善什么叫行善什么叫积德什么是真正的功德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些道理,即明理.
善有世间的善,有出世间的善;有小乘的善,有大乘的善;有显宗的善,有密宗的善.
你懂得这些善恶的标准,然后以这些标准去衡量自己:自己有没有行善有没有提起善念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正见,所以没有正见.
我们既没有轮回正见,也没有因果正见,更不懂缘起性空的这些道理,所以相续中基本上没有正见.
既然没有正见,怎样去保持正见如果自己能提起善念、保持正见,就会把心专注于善念当中,把心安住于正见当中.
"念念恒伺察,吾意何所之":念念细致观察我的这颗心,到底在享用善与不善的何种对境这颗心是在行善还是在造恶,它处于哪种状态这是时时刻刻都要观察的.
心不能散乱,那怎样才能不散乱若是你能提起善念、保持正念,就不会散乱,心刹那也不会散乱于颠倒的对境当中.
对你来说,这一切的见闻觉知都有,但是在这当中不愚痴、不迷茫,明明了了,这就行了.
什么是迷茫不知真相,也就是愚痴.
什么是颠倒颠倒有四:所谓无常视为恒常,苦视为乐,无我视为有我,不净视为清净.
比如,六道轮回里没有安乐,只有痛苦,但是我们却把苦当成乐了,这就是颠倒.
这样迷乱又颠倒,即使你没有想那么多的事,也没有散乱到一些粗大的外境上,自认为心很专注,自认为心很清净,其实都是散乱的.
心不能这样迷乱,不能这样散乱.
我们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处于迷乱的状态当中,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在散乱.
若是发现自己在散乱,或者内心在迷乱的时候,就要时时提醒自己,及时转变,这是很重要的.
前面讲过,即使你言谈举止上没有什么,只要有不如法的起心动念,也是造业,将来也要感受痛苦.
其实,当下的这种状态也是痛苦的.
子三、开许放松之时:危难喜庆时,心散亦应安,经说行施时,可舍微细戒.
"危难"是指在生命有危难,对生命有损害的状态下,"喜庆"是供养三宝等欢庆节日的时候.
在有损生命等的危难情况下,或者供养三宝等欢庆节日,尤其是与众生重大利益等息息相关的时候,假设实在无法做到严格约束自己的威仪,则开许相应场合举止酌情而为,诸如在布施时,某些戒律可以搁置.
在对生命有危害、有大灾难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则开许相应场合的举止酌情而为,行为上可能有一些不如法,也有犯戒的情况,但是实际上是不犯戒的.
暇满的人身太难得了,解脱的机会太难得了,不能轻易放弃、失去,不能错过.
所以,为了保护生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虽然看似在造业、犯戒,但也是允许的.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保护自己的生命,是为了修行,为了解脱,而解脱是为了普度众生,所以最终是为了众生.
如果你真正能精进修行,最后能获得成就,那么你就可以利益和帮助更多的众生.
到那个时候,你真正有弘法利生的能力了,这对众生的利益更大.
所以,我们保护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这样的事情,看似犯戒,实际不犯戒;看似造业,实际不造业.
在供养三宝等欢庆节日中,可以唱歌跳舞.
一般情况下,唱歌跳舞是不允许的.
比如说一个在家修行人受八关斋戒的时候,是不能载歌载舞的,否则会犯戒;出家人平时也不能载歌载舞,但若是为了供养上师三宝,也是可以的.
不是自己想唱歌,也不是自己想跳舞,不是在放逸的状态下,而是为了赞扬上师三宝,这是可以的.
表面上看是犯戒,是相似犯戒,但实际上不犯戒.
为了保护众生的生命,这种情况下也是允许的.
比如说今天有人追杀动物,动物往东方跑了,若是猎人问你动物往哪个方向跑了你可以说往西边跑了.
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打妄语的,但是为了保护众生的生命,这是允许的.
在大乘佛法里,身三种恶业、语四种恶业都有允许的时候.
在生命遇到危害的时候,或者为了供养上师三宝,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这些情况下都是允许的.
第一,必须没有自私自利之心,这是根本.
小乘里身三业、口四业都没有允许的时候,因为小乘修行人没有断除自私自利之心,所以不允许.
而大乘佛法不一样,一位大乘修行人必须要断除自私自利.
前面讲过,发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是进入大乘的标准,若是没有发菩提心,就无法进入大乘法门.
若进入大乘法门,就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要去除自私自利,这是基本的要求.
第二,既然没有自私自利,那就完全是为众生的.
但是还要看对众生的利大还是害大,在对众生的利大弊小的情况下是允许的.
如果对境是个人,就看这样做,对他是利大还是害大.
如果暂时利大,最后还是害大,就不能做;若暂时有害,但最终有利,就可以做.
如果是在个人和众生之间做比较,就要看对众生的利大还是害大,在对众生利大害小的情况下可以做.
现在很多人也说:"我喝酒是为了众生,我做某某事是为了众生……"你要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没有自私自利,然后看对众生是利大还是害大.
如果对众生只有害没有利,这是伤害他,不是利益他,所以不能做;如果暂时有伤害,但究竟上有利益,就可以做.
比如,有些人信佛,但是家人不信佛,很反感,还会说一些难听的话,这是在造业.
但是你自己要坚定信念,要坚持如理如法地学佛修行,这是绝对没有错的.
若是自己的信念坚定,就非常有力量,慢慢地家人都会理解,甚至会跟着学.
跟他们硬碰硬是没有用的,自己好好表法,尽量不让他们反对.
同时,自己的意愿不能改变,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为什么我们在这些众生面前总遭遇障碍为什么总影响不了这些众生呢因为自己信念不够坚定.
如果你信念非常坚定,谁也没办法,只能跟随你.
我们要恒顺众生,但是该随顺的时候要随顺,不该随顺的时候不能随顺.
为了某人某事而舍弃自己的信念,放弃自己的修行,这是错误的.
思已欲为时,莫更思他事,心志应专一,且先成办彼.
如是事皆成,否则俱不成.
随眠不正知,由是不增盛.
我们做任何事情,包括修法,首先一定要仔细观察,慎重考虑,然后再决定,决定了以后就要做.
做的时候,一定要按程序、按次第,一步一步来.
我们现在修的大圆满法,分前行和正行.
前行分四外加行和五内加行,先修四外加行,再修五内加行.
大圆满正行也有正行的前行和正行的正行,我们讲的三特加行也有共同的和不共同的.
目前我们所学的这些内容都是显密共同的,此外还有大圆满正行特有的三种加行,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修.
如果不按次第学修,学这个又学那个,修这个又修那个,最后什么都学不成,什么都修不成.
我们选择法门、学修经论也要按次第.
你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法门,然后要死心塌地地修.
现在很多人都是,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盲修瞎练,东跑西颠,最后什么也修不成.
自己可以选择法门,主要是选和自己的相续相应的法门.
因为法再殊胜、再高深,但若是和你的相续不相应,你是不会得到利益的.
那怎样才是相应的法门自己能受到法益,能消化,说明这个法对你来说是殊胜的,就是和你的相续相应的法门.
其实法门是平等的,都是殊胜的.
所谓的殊胜与不殊胜主要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每个人的根基和意乐不同.
此法门若和自己的相续相应,对自己来说这个法门就是殊胜的;若是和你的相续不相应,得不到这个法的法益,对你来说就不殊胜.
你的内心改变了,烦恼减少了,这叫受到法益.
选择法门时,不必区分这个法是高还是不高,主要对自己而言是最相应、最殊胜的.
不同的根基和意乐,就有不同的方式方法,这叫法门.
自己选定了法门,就要一心一意地学修.
依止上师善知识也是有次第的,首先要观察,然后再依止.
你可以观察,找到一位具德的并且与自己有缘的上师善知识.
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们本身都是平等的,但是众生的缘分不同.
寻找和依止上师善知识,是要靠缘分的.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有缘分",有的人说自己梦到的,有的说一见面感觉很好……这都不一定,梦是假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什么是"和自己有缘分"他能调伏你、引导你,甚至能让你开悟,让你见性,这就是和你最有缘分.
他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你有没有这样的收获你自己可以判断.
通过观察,他是具德的上师善知识,是和自己有缘的上师善知识,你选择好之后,就要好好地依止.
做任何事情都一样,自己首先考虑好,然后再去做,做的时候一定要按程序、次第去做,这也叫具有正知.
若是具有正知,心里的烦恼不会增长.
若是自己没有这样明确地进行选择,也没有按程序去做,就是失去了正知.
如果失去了正知,随眠烦恼将随之而来,随之增长.
现在很多人今天跟这个活佛学,明天又跟那个活佛学,像无头的苍蝇一样.
癸二(观后当控制)分三:一、中止非事;二、行持应事;三、修未如是行之对治.
子一(中止非事)分三:一、断除贪执散漫;二、断除无义之事;三、断除烦恼引发之事.
丑一、断除贪执散漫:无义众闲谈,诸多赏心剧,临彼境界时,当断意贪著.
无有意义的众多闲谈,种种精彩动人的戏剧,如不得已遇到这些场合,自心应当断除贪着而谨守正念.
很多人常聚在一起说闲话或者看赏心悦目的影视剧的时候,作为修行人,尽量不要去这种场所.
若是必须要去,一定要以正知正念守持自己的心,不能散乱,不能生起贪心等烦恼.
若是到很多人聚集的场合,有人在说闲话,自己也跑过去一起说,会跟着他们一起造业.
其实,一个修行人尽量不要去这些地方,也不能去这些场所.
但一些在家修行人可能有时候不去也不方便,必须要去,这个时候要观察自己的内心,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内心,不要散乱,不要生贪心、嗔恨心等烦恼,内心不能被染污,时时刻刻都要这样.
一个在家修行人难免要面对世俗之人,要经历很多世间的琐事.
但任何时候都要观察自己的心,要保护自己的内心,心里不能起烦恼.
一旦内心生起烦恼,相续就被染污了,当下也是痛苦的,过后这个果报更严重,所以要保护好内心.
我们现在无论是学法还是修行,都是为了观察和守护这颗心.
前面已经讲过,若是有正知正念,就能保护这颗心.
以什么保护以正知正念来保护.
不让心里的烦恼生起来,不让这些烦恼把自己所积累的善根、福德偷走、抢走.
当面对违缘、出现对境的时候,要保护自己的内心,先稳定下来.
若是心不动,什么事都没有;心一动,就开始有障碍了.
本来没有什么事,自己的内心一动摇,就有事了.
内心如如不动,是很难做到的,也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这要通过长期的修行,最后才能做到.
你的内心如如不动的时候,一切都是安然无恙的,什么事都没有.
我们有一句法语:把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把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
这几天都在讲这颗心,应该怎样去守持这颗心,这很重要,这是根啊!
在前面讲过,若是你真正把握了你的心,就把握了一切;你改变了你的心,就改变了一切.
其实,问题不在外境上,解决问题也不是要到外境上去解决.
现在很多父母都很操心:"孩子不好管,怎么办啊"这是你自己内心太贪着了,内心不稳定造成的.
以前一个家里有好几个"债主",现在都集中成一个债主来讨债了,这个债主肯定很厉害,你必须要采取措施.
因果是不虚的,一切恶业都集中在一个孩子的身上,以这个身份来讨债,这个力量肯定很强大.
现在一个家庭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令父母非常烦恼、辛苦.
怎么办就是自己的内心要稳定,心态要改变.
首先你要明白,心里要有数,这是大债主,你要还债.
"哎哟,我这次必须要把债还清!
"以这种心态去面对.
他不听话、折磨你,这都是你自己造的业.
很多人还问这个问那个,甚至到算命先生那里去算命.
我讲过,算命不如认命.
这就是你的命,你只能认命,这是你自己造的业.
这种心态很重要,若是你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些境转变得也非常快.
若想在外境上解决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有些家庭花了很多钱,请了很多老师给孩子辅导,让孩子参加很多讲座,这都没有用,甚至对父母的折磨更厉害了.
了缘、还债,都要靠心.
怎样才能了缘"哦,这是我前世欠的,今生一定要还.
"你只是心里这样想,嘴里这样说不管用,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深信这个道理.
如果你明白和深信了这个道理,无论他对你怎样,你的内心都是平静的,这样才能了缘.
怎样才能还债呢"自己欠的债要还啊,这是理所应当的.
"你真正明白和深信了这个道理,你的心是不会动的,任何时候都是平静的,在这样的状态下,你才可以还债.
现在我们这些学佛人也会说"欠债还债"的话,但只是嘴上这样说说而已,心里不是这样想的,心里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更没有深信这个道理.
若是嘴上这样说,但内心还在动,这样就还不了债.
了缘了债才可以了生死,了一切痛苦.
生死指什么指轮回.
轮回指什么指一切痛苦.
了缘了债才能了一切痛苦,这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
在外境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作为学佛、修行人,应该从心地入手,从自己的心里面下功夫,外在的这一切看似违缘障碍,看似痛苦烦恼,到时候都会迎刃而解.
真的,这是真正的秘诀啊!
丑二、断除无义之事:无义掘挖割,于地绘图时,当忆如来教,惧罪舍彼行.
无有意义挖掘土地、割砍草木,或于地面绘图时,应忆念如来的教诲,畏惧罪业而舍弃这些行为.
在无意义的情况下,在放逸的状态下,不应该挖土地、割草、在地上随便画画等.
其实这里主要讲的不是这些行为,而是内心.
内心不能放逸,不能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
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时时不放逸,做任何事情,包括吃喝拉撒都应该有意义.
吃饭要有意义.
若是以贪嗔痴的心态吃饭,就是造业.
尽管没有以贪嗔痴等烦恼的心态吃饭,但若是在放逸的状态下吃饭,也是无意义的.
"怎么能是无意义的呢我吃饭了就不饿,不吃饭就饿,吃饭解决了饥饿的问题,这就是吃饭的意义么.
"这不叫意义.
所谓有意义,是指要变成修行,要变成暂时或究竟快乐的因.
也就是说,吃饭时要提起正念,先把饮食做供养,然后当加持品吃.
你供养的时候已经忆念佛菩萨的功德了,同时也生起了信心,有信心就有加持,所以这个饮食里就有力量,就有加持了.
把它当加持品吃,这样能治病,还能消业.
尤其是在家修行人,经常说自己没有时间修行.
也许你工作很忙,但是饭肯定还要吃吧吃饭也可以变成修行,也可以消业啊!
念一转就可以消业了.
现在很多人都担心食品不健康等.
即使食品不健康也没办法,也得吃,别的你也吃不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内心健康、心里清净的话,这些饮食自然就变得清净了,能治病,能消业,还能积福,这样吃饭多有意义啊!
行住坐卧、吃喝拉撒都一样,都可以变成修行,这样才有意义.
这叫佛法,这叫修行!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无意义的事情.
若内心不放逸、不散乱的话,就能做到时时都有意义,也就是任何时候都在消业积福.
刚才是以吃饭为例,依此类推,吃喝拉撒都一样,言谈举止等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变成修行,都可以消业,可以积福.
若是内心散乱,做这些事情就都失去意义了,也就是说都没有变成修行.
这时候要立即改变心态,心要专注,把一切都变成修行,这样就有意义了.
丑三(断除烦恼引发之事)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寅一、略说: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
"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应先观自心":无论是身体要行动还是口中要讲话,首先应该观察内心,观察发心和动机.
我的身要行动了,首先要观察心,它的发心和动机是什么我的口要说话了,这时也要先观察心,它的发心和动机是什么"安稳如理行":通过观察,若发现内心是烦恼或恶念,这时自己要稳重,不能被烦恼所转,不能被恶念所转,要立即对治这个烦恼,断除这个恶念,然后建立起正念,继而保持善念,再去行动,再去跟别人谈话.
言谈举止都要观察自心,心若是善,都是善;心若是恶,都是恶;若心处于不善不恶、无记的状态,言行也是不善不恶的.
若是不善不恶,言行就没有意义;若是恶的话,将来就要遭受痛苦,后果更严重.
所以,我们务必要保持善念、正念.
寅二、广说:吾意正生贪,或欲嗔恨时,言行应暂止,如树安稳住.
如果心生贪着或嗔恨了,这个时候言行就应该中止,了知一切法无作,而如大树般安住于无作的状态中.
"吾意正生贪,或欲嗔恨时,言行应暂止":如果生贪心、嗔恨心了,自己知道了以后,言行要先中止.
若是带着贪心去说话、做事,都是造业;若是内心存有嗔恨,说话也是骂人、伤害他人,这个时候做任何事都是扰害众生的,所以要中止,先不做.
"如树安稳住":这时就如外边的大树一样,安住于无作的状态当中,不允许去做,然后重新调整心态.
时时观察心,真的很重要!
也许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是恶的、邪的,但若能时时观察,就可以及时改变.
第一,我们在言谈举止上就不会造恶业,不会犯戒.
第二,我们很多人都是凡夫,由于无始劫来的串习,恶念、邪念自然而然就会生起来,但是只要我们能及时改变,它就不会再继续下去.
这很重要!
我们现在要做到时时观察,也许也难,但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
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小时观察一次,慢慢地一分钟观察一次,然后一秒钟观察一次,这样坚持下去,最后一刹那能观察一次,那就不得了了,就已经成就了!
我们的修行应该有进步,最好时时都有进步!
掉举与讽刺,傲慢或骄矜,或欲评论他,或思伪与诈,或思勤自赞,或欲诋毁他,粗言并离间,如树应安住.
心思旁骛,口中冷嘲热讽;心生傲慢,骄傲自满,对自己的财富过分贪着喜爱;总想评论他人的过患,总想欺骗、敲诈;很自私地常常赞叹自己,时常想诋毁他人;比如,菩萨戒里有自赞毁他,即为了获得一些利益而赞叹自己、诽谤他人,企图阻止他人得到这个利益,而使自己获得此利;恶口骂人,挑拨离间.
这些都是造业之门,通过它们会造恶业.
因此,自己要观察自己的三门,若发现三门中有这些恶的时候,就要立即对治,不能再继续这样,要断除这些恶业,就如大树一样稳定、安住.
或思名利敬,若欲差仆役,若欲人侍奉,如树应安住.
如果自私自利,为贪图名闻利养、恭敬爱戴而让别人伺候自己,这个时候应该如树般安住,心不动,不能让自己这样想,更不能这样做.
现在有些家庭雇保姆来伺候自己,有些夫妻让对方做家务伺候自己.
很多人很得意、很开心:"我在家里什么也不用做,都是他在做.
"你在那享受,是消耗自己的福报.
这时应该抢着做:"我来,我来……"自己想消业,想积累资粮,这个机会不能让给他.
你让对方来做,无论是雇人来做还是让自己的家人来做,如果能有这样的发心也行:"我的福报消耗了就消耗了,我下地狱就下地狱,主要是他们能积累福报,不下地狱就行.
希望我能成为他们消业的对境,成为他们种福报的良田,我忍.
"如果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找借口,而是自己真心实意这样想,这也是利他心,也可以.
但有些人不是,就是自己不愿做而让别人做,自己为此还很得意.
因果是不虚的,今生他来伺候你,下辈子你就要伺候他.
今生今世他伺候你一天,你来世要伺候他五百天,要翻五百倍,这是佛讲的.
就像今天你杀了一条命,来世要还五百条命,二者是一个道理.
当自己有这些贪念和行为的时候,要去对治,要么改变心态,要么改变行为.
欲削弃他利,或欲图己利,因是欲语时,如树应安住.
贪图自私自利而希求眷属,想放弃利他,并且想说自利方面的语言时,一旦心里有这样的念头或想法的时候,也是要如树般稳定,不能再继续这样想,不能这样去做,立即要对治,要改变.
不耐懒与惧,无耻言无义,亲友爱若生,如树应安住.
当不能忍耐对境,或懈怠懒惰,或生起恐怖,或厚颜无耻,或废话连篇,以及对于自方生起过分贪爱之心时,一定要做到如树一般安住.
"不耐懒与惧":不能忍耐对境,懈怠懒惰,有时心生恐怖.
尤其是在修法的过程中,当生活艰难、路况危险时就害怕,因此放弃共修,失去修法的机会.
"无耻言无义":厚颜无耻,不知道羞耻,也不知道忏悔;闲话多,废话多.
前面讲过,佛菩萨对我们所作所行的一切都一清二楚,但是我们自己却没有一点羞愧心.
还有,很多人经常说一些闲言碎语.
"亲友爱若生":对自方生起过分贪爱之心.
无论是自己贪爱家亲眷属,还是家亲眷属贪爱自己,只要有过分的贪爱,就要对治.
无论是你贪爱这些人,还是这些人贪爱你,这都是互相伤害.
"他爱我,他喜欢我……"其实这都是染污你的相续.
爱是可以的,但要有大爱,小爱变成大爱才不会造业.
小爱是烦恼,一定会染污你的相续;大爱是无分别的,所谓"大爱无疆".
小爱是有分别的,所以叫贪心,是一种染污,这是要对治的.
"那我是不是不能爱我的家人是不是不能爱我的儿女啊"不是,能爱,但是不能自私地爱,心胸不能狭隘,要无自私地爱,无分别地爱,那才是真爱,才叫大爱.
大爱才是真爱,之前不会有真爱,都是虚伪的.
若是真爱的话,它是不会变的,任何时候都不会变;若是小爱,它是会变的,过几个月、几年就变了,就不爱了,这不是真爱.
现在有的人说"我是真爱……"你这不是真爱,真爱是无分别的,是不变的.
所以,世间的这些爱变了也没有什么,很正常.
世间法就是这样,一切都不可靠,都是无常的.
寅三、摄义:应观此染污,好行无义心,知已当对治,坚持守此意.
我们应该时时观察,是否出现了具有染污性、勤于无义之事的心态,如果出现了,那么菩萨勇士即刻就要对治,不要让心动摇,而要稳固地受持这颗菩提心.
总的来说,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让这颗心不要放逸,不要勤于做无意义的事情,时时刻刻都应该小心谨慎,让一切所做都具有意义,也就是说时时刻刻都将一切变成修行,这样,一切所做才具有意义.
思考题:1、为什么说心导致身、语意念、语言和行为三者到底有何关系2、在什么情况下,为了布施等善法可以舍弃持戒《入行论讲记》(三十一)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④观后应以九种方便行持善法.
⑤若未做到观后控制,当思维暇满难得来对治.
⑥若未做到观后控制,当思维身体无有所贪之处来对治.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子二、行持应事:深信极肯定,坚稳恭有礼,知惭畏因果,寂静勤予乐.
在前面讲了十七种造恶之门,今天讲九种行持善法的方便.
第一,深信:我们要行持善法、积累功德,不是那么容易的,平时大家也都会说"行善积德",但行善不是谁都能做到的,积德就更不容易了.
怎样才能行持善法、积累功德呢首先就是要深信.
深信是从明理中产生的,首先要明白这些佛理,这是十分重要的.
明白了佛理,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
你在不明理的情况下,盲目地信仰,这叫迷信.
我们学佛不能迷信,迷信是一种愚痴、迷茫的状态.
什么是真正的佛,什么是真正的魔,都在于你的心态.
若你有智慧,你的心是觉悟的,这就叫佛,这就是佛;若你的心是愚痴的、迷茫的,这就叫魔.
在不明理的情况下盲目信仰、盲目崇拜,这都是着魔了,这样下去最后就会变成魔.
所以不能迷信,要明信,要明明白白地信.
所以明理很重要,闻思很重要啊!
有足够的闻思才能明理,才可以产生真正的信心,才会产生深信.
这是我们行善积德的一个基本条件.
第二,肯定:你信佛学佛,包括依止善知识、学修法门等,心里应该都是非常肯定的.
也就是说,首先经过观察,经过慎重考虑,最后下决心、做决定:"我要信佛!
我要学佛!
我要依止善知识,我要好好修持所选择的这一法门!
"心里是非常肯定的.
我们无论是依止上师,还是修持法门,首先都要仔细观察、慎重考虑.
前面也讲过,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去做、随便去做,因为这都是涉及到我们今生解脱、即身成佛的大事.
你自己仔细观察了,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内心里很肯定自己所做的选择:"我信仰佛教绝对没有错,我向佛学习绝对没有错!
我依止某某上师、某某善知识绝对没有错!
我修持大圆满法、净土法绝对没有错!
"因为这都是通过仔细观察、慎重考虑后确定的,内心非常肯定.
现在很多人都不肯定.
比如,今天信佛,明天又去信教;今天说要学佛,明天又开始学别的去了;依止上师、学修这些殊胜法门也是如此,今天在这里皈依、依止,明天又跑到那里皈依、依止.
这都没有经过观察,没有慎重考虑,自己很随意.
我不是讲过吗这都不是闹着玩的,这不是在搞什么活动,没有什么事了,去参与参与,看看热闹.
我们可不是闹着玩的,因为这都涉及到你的解脱,涉及到你生生世世的慧命.
如果你太随便了,对自己的修行缘起不好,这是造业.
所以,首先要仔细观察、慎重考虑,最后再做决定.
选择法门也是这样.
如果心里没把它当回事,抱着"不学也没什么,学一学也可以"的心态,这样不行!
如果观察好了,心里就一定要下决心:"我绝对要修这个法!
"决定了以后,就必须把这个法门学好,学好以后再说.
如果你没把这个法门学好,就去学别的法门,最后什么都学不成.
今天学这个,明天又学那个;今天修这个,明天又修其他的法——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对这些法门不肯定.
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事先没有仔细观察就草率作出决定而导致的.
做任何事情,应该先观察,然后再学修.
比如,依止上师,应该是先观察,后依止;学修法门,应该是先观察,再学修.
但现在都是颠倒的,都是先依止,再观察;先学修,再放弃.
这都是造业!
所以,大家要肯定地立下誓言,肯定地发愿,不能随便立下誓言,不能随便发愿.
现在很多人发愿、立誓言都太轻松了,听说要传戒,都来受戒,一会儿一出门就开始犯戒.
今天发这个愿,明天发那个愿,"我要将身口意供养给佛,供养给上师.
"其实都是假的,过后还是自以为是,没有按佛的要求去做,没有按上师的要求去做.
尤其是关键的时候,还是自作主张,那个时候不认上师了,"啊!
这是我的事,我要做什么我自己知道.
"彻底变卦了,自己曾发过的愿也不认了.
"不对吧你不是已经把身口意供养给佛了吗供养给上师了吗"表面上无话可说了,但是心里还是不认,仍然自以为是.
"家里有事,我要下山了;身体不舒服,我要下山了……""没有事,等几天就好了……""不行!
不行!
"自己就跑了,根本不听.
一定要慎重考虑!
然后自己内心很肯定地立下誓言,自己非常肯定地发愿.
不要顺口就发愿,不要动不动就立下誓言:"我要怎么怎么,我要怎么怎么……"一个智者是不会轻易立下誓言的,他先通过仔细观察、慎重考虑,最后才会立下誓言.
一旦立下誓言了,失去生命也不会舍弃自己的誓言,这叫智者.
发愿也是,你们看看往昔那些诸佛也不是随便发愿的,一旦发愿了,绝对要实现、要完成.
第三,坚稳:就是心里要坚定,身和语要稳重,不能随便.
比如,有人在那儿说他人的是非,自己也跟着说是非,这叫不稳重.
一个人在那儿杀生或者做坏事,自己没有主见,也跟着做.
一说要去娱乐场所造业,自己也跟着别人跑,身和语一点都不稳重.
一个人要稳重,要有自己的主见.
你是学佛的人,必须守持戒律.
戒律有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自己要稳重,一定要做自己的主.
内心不能轻易地随着外境动摇,随便跟着别人瞎跑,这是不对的.
我们学法修行也是,今天有人说这个法门好,就跟着这个人跑,明天有人说那个法门好,又跟着那个人跑,这就是不稳重.
身和语有该说的、该做的,有不该说的、不该做的,也有很多时候必须要做或不能做的,自己要以佛法、以戒律去取舍行为的进退,不能随便跟着别人跑.
每个人的根基、意乐、缘分都不同,自己有自己的缘分,自己有自己的福报,要看自己的意乐、根基在哪里,然后去修符合自己根基和意乐的法门.
不要跟着别人跑,不能让别人牵着走,否则不要说学佛,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总是由别人牵着走,自己没有主张,就像狗随着主人一样.
所以,信念一定要坚定,言行一定要稳重.
各位若是想学佛,想做智者,就要这样;若是不想学佛,不想成为具有智慧的人,就不说了.
所谓"佛度有缘人",若是无缘的众生,佛也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第四,恭敬有礼:内心处处有恭敬心,言行上处处有礼貌,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每个众生都是未来的佛,都有佛性,未来都会成佛.
所以,不分好坏善恶、贫富贵贱,内心要感恩、恭敬,言行上要有礼貌.
什么叫感恩感恩是心里的东西,不在言谈和举止上;感恩也是内心很明了的,知道别人利益过自己、帮助过自己,想去报答,现在自己要去帮助他、利益他,这样的心就是感恩.
仅仅知道别人利益过自己、帮助过自己还不够,内心里还要有"我要利益他、我要帮助他"的意念,要有这样的感觉,这叫感恩.
"感恩"在字面上理解很容易,但是含义很深.
对方有功德,喜欢对方的功德;自己有过患,心里很愧疚,这样的心态叫恭敬.
把对方放在上面,自己在下面跪拜,这是一种恭敬的表现.
为什么要把对方放在高处,自己放在低处呢这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对方有功德,自己没有功德,自己内心里有很多过患.
比如,上师三宝没有过患,只有功德;自己没有功德,只有过患.
自己对有功德的人生欢喜心,很羡慕、很崇拜,就像我们羡慕、崇拜明星一样.
你羡慕、崇拜明星是属于世间的,这是贪心,不是信心,也不是恭敬心;而佛菩萨有很多无漏的功德,我们对此很羡慕、很崇拜,心里很欢喜;同时,因为自己相续中没有这些无漏的功德——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清净的戒律、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等,于是觉得很惭愧,这样的心态叫恭敬心.
若是有了恭敬心,跪在他们面前礼拜,这才真正是表里如一.
否则,心里没有恭敬,只在行为上做,这是装模作样.
我们处处在欺骗他人,欺骗自己,现在开始欺骗佛菩萨了.
我们已经习惯了欺骗,甚至已经感觉不到自己在欺骗.
有感恩心、恭敬心,在佛法里就是顶礼、礼拜,在世间叫礼仪.
心里要对一切众生有恭敬心,有礼貌,有感恩心,因为他们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未来的佛,都是我们解脱的助缘、成佛的资粮,所以我们对他们很感恩,很恭敬,很礼貌,很客气.
一般情况下应该对众生客气、礼貌,但有必要的时候态度和方式上也要强硬一点,这是在特殊情况下.
前面讲的是一般情况,特殊情况时就不一样了,学佛的人就是学智慧的人,应该要随机应变.
第五,惭;第六,愧.
"惭"与"愧"是圣者七财中的两种,在此处二者是分开的.
所谓"惭者羞人,愧者羞天".
"惭者羞人":就是不敢造业,不敢犯戒,一旦造业、犯戒了,怕上师善知识、同修道友们耻笑自己,心里很不好意思,很在意,这个心叫惭.
这样的心态对于不造业、不犯戒起到很大的作用,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心态,既不怕上师善知识耻笑,也不怕同修道友耻笑.
"愧者羞天":佛菩萨、空行护法都有智慧之眼,一切都知道,怕佛菩萨,怕空行护法耻笑自己,怕他们惩罚自己,在他们面前心里很不好意思,心态很低落,这叫愧.
自己要有惭愧之心,知道自己造恶业了,犯戒了,心里很不好意思.
但现在我们很多人自己犯戒了,还不承认,还找一百个、一千个理由来替自己辩护,这种人容易造业,一定会犯戒的.
第七,畏:即畏惧,对业因果有畏惧感,害怕自己造业、犯戒,将来要堕落恶趣,要感受痛苦.
为什么你现在事事不如意,内心烦恼重重因为你自己造了业,犯了戒,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而且将来你还要继续遭受痛苦,甚至堕落恶趣,遭受恶趣的痛苦.
当想到这些时,心里应该很害怕.
我们还是没有深信因果,也没有仔细思维过这些.
讲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深入地仔细思维啊没有吧!
如果仔细思维过,心里肯定会有畏惧感.
如果对业因果没有一点畏惧感,造业、犯戒都理所当然似的,真的就不可救药了!
第八,寂静:任何时候自己的言谈举止都要具备威仪,寂静、调柔、如理如法.
第九,给予乐:也就是给予众生快乐.
把众生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精力,让众生生欢喜心,给予众生快乐.
尤其是要让身边的众生开心、快乐.
"那不行吧让他们开心快乐,会不会造业啊"不会的,若是你没有丝毫的私心,完全为了让众生开心、快乐,让众生生欢喜心,然后再慢慢度化、引导他们进入佛门,这样是可以的.
一共有九个行持善法的殊胜方便道,通过这些才能真正修持善法,真正积累功德.
就要这样行善积德!
愚稚意不合,心且莫生厌,彼乃惑所生,思已应怀慈.
前面讲我们要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地让众生生欢喜心,让众生快乐.
但是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意乐,有各种各样的根基,真的是五花八门,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根基、意乐都是不同的,因此有时候难免生烦恼,甚至要来伤害我们,这个时候自己要明白这个道理:伟大的佛陀在世的时候,尽管功德圆满,完美无缺,但是众生因自己的业力所感,有时候看佛也不顺眼,不喜欢佛,甚至想伤害佛.
我们就更不用说了,有人不理解我们,甚至想伤害我们,也是正常的.
凡夫就是凡夫,很多人都会这样想:"我是全心全意地为他,在利益他,他怎么还恩将仇报,还不理解我,还来伤害我……"就开始动心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舍弃众生.
若是大家都喜欢你、恭敬你、很听话,一切都顺着你的时候,有什么难的呢这个时候不会舍弃众生.
但是,当你内心真的是为了他,所作所为也是利他的,但是对方还不理解,甚至反过来伤害你的时候,你心不动,这才是不容易的.
这时应当思维:这事不怪他,怪贪嗔痴等烦恼敌人.
的确如此,对方也是被烦恼控制了,如果他心里没有烦恼,没有被烦恼所控制,他不可能这样做.
现在他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有嫉妒心、嗔恨心等烦恼.
比如,有的人学习好了,或者得到利益了,就会被人嫉妒,这很正常.
因为我们身边有很多凡夫,凡夫具有嗔恨、嫉妒等这些烦恼是很正常的.
应当思维:我不怪这个众生,他的的确确是我宿世的父母,对我有恩;他也的的确确是将来的佛,因为有一天他一定会醒悟的,也一定会跟这些烦恼敌人作战、抵抗,他也可以摆脱烦恼,也可以成佛.
他今天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贪嗔痴等烦恼藏在他的心里,利用他的口来骂我,利用他的手来打我.
这些宿世的父母众生,他们也是不自由的呀!
若是我们能理智一点,能深信佛讲的这些真理,就会更慈悲他.
确实就是这样,他们生嫉妒心和嗔恨心的时候,心里也难受;他们以嗔恨心、嫉妒心造业,将来也要遭受痛苦啊,我们应该更慈悲他们.
你要这样思维:这些烦恼敌人不仅伤害我,还伤害我的父母,要恨就恨烦恼敌人,对烦恼、嗔恨心发怒,绝对要对抗,要跟烦恼对着干.
这个时候众生更需要我的帮助,需要我利益他们.
我要帮助他,让他清醒,让他知道烦恼在利用他,我们必须站在一起,跟烦恼作对抗,我一定要让他们清醒.
对众生应该更慈悲,想拔出他们的痛苦,想给予他们安乐.
我们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最根本的戒律就是不舍弃众生,任何时候都不能舍弃众生.
当菩萨不容易啊!
真的不容易.
你全心全意地为他、利益他的时候,他反过来还嗔恨你、伤害你.
这个时候,若是你能保护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心态,才叫真正的修行人.
在丰衣足食、肚饱被暖的时候,大家都像个修行人,你慈悲我也慈悲,你是好人我也是好人,大家在这儿都像佛、像菩萨似的;但是一旦遇到对境,"狐狸的尾巴"就露出来了,就不一样了.
这时,佛和凡夫绝对不一样.
平时我们都说能做到不舍弃众生,但真正遇到对境的时候,看看你能不能守护誓言难啊!
真的难啊!
现在我也在弘法利生,很多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对境,这个时候心里总有想放弃的念头.
一个菩萨若是这样想、这样做,一切都完了!
其实,这个时候更要坚强.
强忍没有用,你要明理,明白这些道理:"不怪他们,他们的本性是善的,自性也是清净的,但是烦恼在作怪啊,这些烦恼隐藏在他们的心里,操纵他们,所以我们不怪他们,要怪烦恼.
"对烦恼可以嗔恨,"这些烦恼真可恶啊!
我绝对要断掉这些烦恼,消灭这个烦恼敌人!
"这样的心是可以有的,就要这样!
为自及有情,利行不犯罪,更以幻化观,恒常守此意.
为了利益自己与一切有情而行持无罪之事,或者按照《释论》中所说,分别从自己与众生的角度而说知惭、有愧.
倘若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所作所为再进一步观如幻化,无有傲慢而恒时守护此心.
子三(修未如是行之对治)分二:一、思维暇满难得;二、已得当取实义.
丑一、思维暇满难得:吾当再三思,历劫得暇满,故应持此心,不动如须弥.
"吾当再三思,历劫得暇满":我应当反反复复思维:人身难得,解脱的机会更是难得,这是我数劫当中积累的福报,今生今世才得到了暇满的人身.
不是谁都可以遇到正法,不是谁都有这个幸运修持正法的.
真的,大家今天能到这里听闻正法,这是数劫中修来的福报,要珍惜这个福报啊!
怎样珍惜就像前面讲的那样,小心谨慎地取舍善恶,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这样你就能成办解脱,就可以获得究竟的利益.
这是人身特有的价值,这是今生要做的最大的事,这叫珍惜人身,珍惜福报.
若是不依靠暇满的人身,谁也做不到,只有依靠暇满的人身才能做到,如果你能做到了,这叫珍惜人身.
"故应持此心,不动如须弥":一旦出现烦恼,相续中出现恶念的时候,心要稳定,不能随着烦恼和恶念跑;内心要坚定,言行要稳重,不能造恶业.
前面讲了造恶业的十七种堕罪之门,今天讲了九种行持善法的方便,大家要明白这些,要通过这些去断恶行善.
将十七种造恶的方便统统断掉,这叫断恶;尽心尽力地去学修九种行持善法的方便,这叫行善.
这样断一切恶、行一切善,才能真正珍惜暇满的人身,不会虚度光阴.
丑二(已得当取实义)分二:一、身体无有所贪精华;二、依身当修法.
寅一、身体无有所贪精华:秃鹰贪食肉,争夺扯我尸,若汝不经意,云何今爱惜我们都执着和贪爱这个身体,所以首先要观察这个身体.
为了它,我们造下了无数的恶业,也遭受了无尽的痛苦,这都是因我们执着、贪爱这个肉身而导致的.
我们仔细地分析、观察,这个身体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没有一处值得贪爱和执着.
谁在贪执这个身体就是我们的意识.
所以,我们就跟意识进行一下对话:"意识,请问你为什么保护身体呢"若回答说:"如果不加保护,它就会不高兴.
""那么,死亡时,鹰鹫由于贪肉而互相争夺、撕扯你的尸体,那时你心里并没有不高兴啊,为什么现在这般珍爱身体而任其指使呢"我们应该跟自己的意识对话,跟自己的心对话:"意识啊,你为什么要这么执着这个肉身,为什么这么贪爱这个肉身呢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能把它带走啊,你的肉体变成尸体的时候,会被拿到尸陀林、天葬台喂鸟、喂狗.
那些秃鹰撕扯你的尸体,抢你的肉,那个时候你也没办法,也没有这么贪爱啊!
神识、意识总有一天要离开肉体,离开它的那个时刻,你对它一点感情也没有.
"我们做超度破瓦法时,为什么不能把神识勾回肉体里呢因为那个时候神识(意识)已经离开肉体了,他一看到自己的尸体,心里就特别害怕,觉得很脏.
所以我们做超度破瓦的时候,直接观为金刚瑜伽母,然后把神识勾到金刚瑜伽母的体内进行超度.
在以前,也有仪轨是把神识(心识)勾回他的尸体里做破瓦的,但是我们的祖师们讲这样做不如法,因为神识已经离开了肉体,他觉得脏,若是再把他勾到肉体里来,对他来说是种伤害,所以不能这样.
应该对意识这么说:"这个肉体变成尸体了,被拿到天葬台,由天葬师拿着刀等各种器具割、砍,然后喂老鹰,喂狗.
那个时候,神识你也不在乎啊那你现在为什么这么执着这个肉体呢现在和那个时候一样啊!
现在这个肉体能动,你不怕;那个时候这个肉体变成尸体了,变成像石头一样的物质了,不会动,你怕什么现在这个肉体臭气冲天,你不觉得脏;到那个时候,你才开始醒悟了,觉得脏.
无论怎样,这个肉体最后的下场就是喂狗、喂鹰,这样的一个东西有什么可值得贪恋的有什么可执着的你要想想.
"确实也是如此,到那个时候,无论尸体被埋在地下或者被火化,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值得贪恋的.
若是放在棺材里,让人害怕,不敢接近;若是拿到火化场火化,最后变成灰,什么也没有了;若是埋在地下,慢慢地只剩下骨骼,最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融入大地了.
这样的一个身体,有什么可值得贪爱的有什么可执着的最终必须要离开这个身体,必须要舍弃这个肉体.
意汝于此身,何故执且护汝彼既各别,于汝何所需心意啊,你为什么将这个身体执为我所而加以保护呢既然你与这个身体二者是各自分开的,那么身体对你来说又有什么用途呢"意识(神识)啊,你和这个肉体没有任何关系,你们的关系是异体(多体)的,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身体就是旅店,心(神识)就是游客,神识只是出差,暂时住在旅店而已.
到时候神识是要走的,肉体是要留下来的.
就说明它们两个是异体,不是一体.
你为什么把这个肉体视为"我"呢这不是颠倒吗死并不可怕,死是肉体死,灵魂是不会死的.
换个旅店,换个地方旅游,有什么不好的就像你到某个地方旅游,逛完了以后就要走了;再如你出差到某个地方办事,办完事以后就要走了.
那些大德高僧们就是这样的.
你为什么把这个肉体视为"我"呢为什么要去执着它呢如果你执着它,把它视为"我",对你的伤害特别大.
你看,一会儿冷了,一会儿又热了,心里就会很难受.
这个肉体的各个部位有一点点不适应的时候,心里就开始烦恼了,"完了,我有病了,要死了.
"不要这样,这个心(神识)和肉体是有区别的,你们两个没有关系.
"怎么没有关系呢有密切的关系,身体就是我.
它疼的时候,我不是也疼了吗它衰老的时候,我不是也衰老了吗"这都是你执着的缘故,因为你把它视为"我"了,所以它疼的时候你就疼了,它衰老的时候你就衰老了.
若是你不把它视为"我",不执着的时候,即使它疼痛,你也不会疼痛;它衰老,你也不会衰老.
给大家打个比喻,比如我们执着这座房屋,认为"这是我买的,是我的",不让别人进.
若别人一进来,你心里就不舒服;若别人进来了,在里面碰这个碰那个,把这个碰倒了或那个弄坏了,你心里就烦恼了,生气、痛苦得不得了.
当你把房屋卖给别人了,这个时候就不是"我"的了,就不视为"我的"了.
这个时候随便进人,一天一百个人、一千个人进进出出也没有事,因为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心里一点不会动,更不会烦恼.
即使把里面的东西弄坏了,你也不会烦恼,还在那儿笑:"这东西很好啊,怎么弄坏了呢嘿嘿……"你看,当你将它视为"自己的"时候,你肯定会哭;现在你没有将它视为"自己的",认为是"别人的",你就会在那儿偷着笑.
什么叫执着就是将它视为"自己的",把它视为"我的"东西.
这个时候它就会伤害你,因为跟你有关系啊,所以就有伤害;当你后来舍弃它时,"不是我的,归别人了.
"这个时候又跟你没关系了,尽管房屋还是那个房屋,进进出出的还是那些人,但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你都不会受到伤害.
再做个比喻,若今天你看中了一个人,把他视为自己的爱人了,就会执着得不得了,"是'我的'了,'我的'爱人……"他的一举一动对你的触动非常大,一旦他有一点点反应,你的喜怒哀乐都会随之变化无常.
如果过几天闹离婚了,两人分开了,这时候无论他走到哪,说什么,吃什么,做什么,跟你都没有关系了,你也不会动心.
肉身也是如此.
刚生下来的时候,我们不是把这个身体视为"我的",而是视为"我",这就更严重了.
刚才那两个例子里,是把人或者房屋视为"我的"了,不是"我",而是"我的",这还是有一点差别的.
而对这个肉体就不一样了,一下子把它视为了"我",所以它对你的影响和伤害就更大了.
而一旦你放下它,不再执着身体是"我"的时候,它是不会伤害到你的.
你们两个本来就是多体的,它本来就和你没有关系,只是你自己执着而已.
如果你不执着,它就跟你没有关系.
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伤害你;你执着得越厉害,它对你的伤害就越大.
就如同我们执着财产或身边的人一样.
你没有执着,没有视为"我的"的时候,他做什么与你有什么关系痴意汝云何,不护净树身,何苦勤守护,腐朽臭皮囊"痴意汝云何,不护净树身":意识和肉体是多体的,到临终的时候,意识要离开肉体.
意识说:"尽管如此,但是现在我需要所依处啊!
""你需要所依处,为什么非要找这么个不净的东西呢为什么不去找外边那些里里外外都很干净的果树啊如果你需要所依处,可以把它们作为你的所依处啊!
你看这个肉体多不干净,多可怕啊!
""何苦勤守护,腐朽臭皮囊":何苦你要这样执着啊为什么你要全力以赴地保护这样一个腐朽的臭皮囊外边的树,花园里的花多好看啊,若是你必须有一个所依处,你就去找它们;如果必须要将某一个东西执着成"我"的话,那你就把那些干净的树、花执着成"我"吧.
这个肉体腐朽了,就是个臭皮囊,里里外外没有干净之处,没有能用之处.
我们自己看看,这个肉体不能冷,不能热,还要吃饱穿暖、休息好,总得伺候着它,还得为它洗啊、刷啊……现在你自己寻找一下:从头发尖到指甲尖,有一处干净的吗头发干净吗若是你觉得干净的话,就到天葬台上去,那里有很多头发,你拿回来一把抱在怀里.
再看看,头割开给你,你要吗可能一下子就把你吓死了.
然后将胳膊、肚子、脚割下来给你,你要吗现在你在皮肤上割一刀,观察一下,里面有干净的吗皮肤要不要人皮会吓死人.
肉你要不要骨骼好不好看内脏——心脏、肺、大肠、小肠,要不要再剥开内脏,里面是血、脓,处处都是不净物.
既然身内身外都没有一处干净的,没有一处能用的,你为什么要找这样一个所依处为什么要把这样的一个臭皮囊视为"我"呢首当以意观,析出表皮层,次以智慧剑,剔肉离身骨.
我们以智慧观察一下,皮肤里面是肉,一直到骨骼,这中间是脓、血,有没有洁净之处值得贪爱没有吧,就是个不净袋!
我们有时还总觉得这个脏、那个臭,你不看看自己,自己这个身体就够脏够臭的了.
我们一到厕所旁边就捂着鼻子,觉得太脏了,实际上你自己就跟这些脏东西形影不离啊!
到处都是不净,哪有干净的啊!
复解诸骨骼,审观至于髓,当自如是究,何处见精妙.
再进一步,把所有的骨骼都割开,一直详细观察到骨髓,自己有一处干净的地方吗有一处可值得贪恋的吗佛说我们愚痴、颠倒,我们随身带着一个不净袋,还觉得这个脏那个臭,这就是愚痴、颠倒.
为了这样的不净袋,你造下了无量无边的恶业,将来就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如是勤寻觅,若未见精妙,何故犹贪著,爱护此垢身如果通过一番辛苦寻找,结果你并未见到精华妙用,如此不净的垢身,为什么要那么爱护、养育它呢大家能不能不这么执着啊!
现在大家千里迢迢来到山上,但心总是定不下来,学法也学不进去,就是执着这个肉体.
"我有高原反应,我头疼,我这个、我那个……"这就是执着肉体!
很多时候还没事找事,觉得自己很聪明似的,"不能那样,对胃不好;不能这样,会着凉的……"这都是增加分别念,都是增加自己心灵上的障碍.
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灵健康则一切健康.
我们的历代祖师们没有刻意讲究"卫生"、"营养",他们是通过修清净心而最后修成了金刚不坏身.
你们事儿太多了,都是执着,所以总有这事儿、那事.
都是自己太贪爱这个肉身了,太贪爱这个臭皮囊了,所以招致了很多的烦恼、疾病.
我们以前在山上修炼的时候,吃穿都非常艰苦,但是也没有感冒,没有生病啊!
现在有时候我也有感冒,这是跟你们学坏了,你们总提醒我:"别着凉,别感冒;别那样,会生病的.
"我也就随着这些心动了,时不时就感冒了.
我以前在山上,在喇荣的时候,没有感冒、生病的意识,所以从来没有感冒过,从来没有生过病.
那时候我们的条件特别差,也不会注意春夏秋冬这些季节都要穿什么,哪有那么多衣服啊,一年四季基本上都穿一件衣服.
而你们现在口里说"我要出家修行",到屋里看看,一个人有好几十双鞋,冬天穿的、夏天穿的,屋里穿的、屋外穿的,上山穿的、下雨穿的……衣服也是这样多,哪有这样的出家人!
当时我们在山上修行时,能买到一双鞋就是大福报啊!
哪有这些啊没有那么多事,其实都一样.
佛讲,心自在则一切自在,心清净则一切清净.
所以,不要增加自己的分别念,不要给自己压力,活得轻松一点,活得快乐一点,这是根本.
你要的太多了,这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
你们就是事儿多,吃也讲究,没熟不能吃,只吃米饭或馒头不行,还要搭配吃,挑这个挑那个.
不调整自己的心态,总找外在的因素,这就是没事找事.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饮,肠胃不适吮,身复何所需贪身唯一因,为护狐鹫食.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饮,肠胃不适吮,身复何所需":你执着这个肉体、保护这个肉体,有用吗它的肉不能吃,血不能喝,肠胃也不能吮吸,都用不上啊!
对自己有什么用处啊哪一处能利益你啊有你所需要的吗这个肉体没有一处干净的,没有一处有用的,我们却还把它执着为"我",还这样贪心、爱护,这就是我们烦恼痛苦的原因.
"贪身唯一因,为护狐鹫食":贪爱和养育这个身体的唯一用处,就是将来施给那些狐狸、鹰鹫、豺狼、野狗,它们能吃,它们能用.
你现在如此贪执而养育它,就是为了它们,是吧你真"慈悲",就像养猪一样地养着身体,将来留给那些野狗、鹰鹫、豺狼们用吧!
思考题:1、此处所讲的行持善法的九种方便有哪些2、意识与身体之间有何关系《入行论讲记》(三十二)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⑦若未做到观后控制,当进一步思维来对治.
⑧观察行为寂静、随顺他众.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寅二、依身当修法:故应惜此身,独为修诸善,纵汝护如此,死神不留情,夺已施鹫狗,届时复何如实际上,人们之所以要爱护这个身体,本应当是唯一为了修行善法.
其实,就算你百般精心保护,然而死神却不会有仁慈心肠,他会毫不留情地抢夺过去而施给鹫鹰等飞禽以及饿狗,到那时你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为什么烦恼、痛苦呢主要是因为我们执着身体、贪爱身体.
为了身体的所需,我们遭受了各种各样的痛苦.
一切烦恼也是来自此贪着.
其实,身体没有什么值得贪爱的.
因为它是一个四大的结合,不是一个实质性的东西,所以没有什么可执着的.
身体完全是无常的、虚假的,刹那也没有停留,在刹那刹那当中生灭.
昨天的身体和今天的身体完全是各别体,不是一体.
这样仔细一观察,身体在刹那当中生灭,没有恒常性,不离无常的自性.
所以我们变老、变丑都是正常的,因为身体是无常的,时时刻刻都在变,变化是它的自性.
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即使变老了、变丑了,也不会痛苦和烦恼.
因为这是一个自然现象.
我们就要明白诸法的实相,明白了以后,就不会因此而烦恼和痛苦了.
否则,我们变老了会痛苦,正所谓"老苦"么;以前长得很漂亮,现在变丑了,脸上有皱纹了,头发开始白了,也会痛苦.
其实这些都没有什么,一切都是自然现象.
为什么我要讲无常呢你能将一切都看得很自然,看得很平常,这叫开悟,也叫成就.
心没有动,没有受到影响,这叫解脱.
明白了诸法的究竟实相,真正知道了这个本性,这叫智慧.
我经常给大家讲,学佛不是要学神通,而是要学智慧.
因为有智慧才能解决问题、解决烦恼.
你明白了无常以后,即使变老了、变丑了,也会觉得很正常,很自然.
在这个对境当中,心能够安住、能够稳重起来,心态始终是平静的,这叫解脱.
我们都怕有病,一旦生病了就害怕.
其实生病也是自然现象,不用说由骨骼、肌肉结合的身体,连现在最先进的机器也会变旧,旧了自然就会坏.
一个肉体有什么可靠的啊你用智慧里里外外观察一下:哪一处是坚固的哪一处是干净的从头发尖一直到脚趾尖,从皮肤到内脏,有什么可执着的书上讲,晚上我们睡觉了,早上能安然无恙、完好无损地醒过来,这真的是令人很惊讶的一件事,也是很稀奇的一件事.
因为生命就在呼吸之间,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
生病有什么都是正常的事.
如果你能这样看待,就不会去执着了,也不会痛苦了.
什么叫生病你明白了,原来生病就是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一件事.
就像天亮了又黑了一样.
天亮了,没什么可高兴的;天黑了,也没什么可伤心、害怕的.
一切都自自然然,能这样看待,这就是见性了,就是成就了.
我一讲"见性""成就",你们都觉得很深奥、很神秘.
其实也没有什么,一切都看得很自然.
在一切对境中,任它怎么变化,你的心不受影响,这叫解脱.
有病很正常.
其实有病也没有什么,但是我们心里都执着、害怕有病.
稍微有一点点不舒服时,心就开始慌张,心情一下子特别低落,于是病情就会恶化,甚至可能会失去生命.
其实癌症是死不了人的,很多得癌症的人都是被吓死的.
有的人说:"现在的社会科技发达了.
"的确如此.
但是我们的分别念也越来越多了,内心越来越不得安宁,身体也就越来越不健康了.
以前的社会哪有这么多事,哪有这么多病啊现在的人事多、病多,这都是自己造成的.
所谓的"讲究科学",很多就是增加分别念,使人们心灵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佛法里讲,心清净则一切清净.
若是你内心清净,就没有不清净的.
身体也是无常的、虚假的,我们以智慧观察,里面没有一处干净的.
你自己观察一下,哪有一处干净的哪里有一处是你所需要的头发你要吗头盖骨你要吗不敢要吧.
但是我们把不净的视为净,这就是颠倒.
身体是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一个不净袋,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自己脏,反而还觉得这个脏、那个脏.
身体没有什么可执着的,也没有什么可贪恋的,就是一个臭皮囊,就是一个不净袋.
我们的生命也是非常脆弱、非常无常的,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
面对死亡时,谁也救不了你.
你在一生中所积累的钱财能不能救你不能,这么多钱你一分也带不走.
到阎罗王那边,你还是一无所有,你拿财产给阎罗王,他是不要的.
面对死亡的时候,你的家亲眷属、亲朋好友都紧紧地围绕着你,但是他们也无能为力,也救不了你、帮不了你.
到时候你一个人也带不走,只能独自离开这个世界.
面对死亡的时候,你连自己百般爱惜的身体也带不走.
那时你能带走的是什么什么能帮助你就是你的善根和福德,这些是可以带走的,是可以帮你、救你的.
虽然身体是一个臭皮囊,又是那么脆弱,仔细观察时,它一点儿价值都没有,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利用这个人身成办解脱,成办究竟的利益,这才是它真正的价值,这才是人身真正的意义.
大家现在拼命地去赚钱,拼命地去争名夺利,其实都毫无意义.
一旦你面对灾难、面对死亡、面对中阴身、面对来世的时候,钱和权都没有用.
所以,应该利用自己的人身,利用这个机会,成办解脱,成办究竟的利益.
多修善法,积累福德,这是不会浪费的.
我们能利用人身修持善法,这是人身的特点.
和人身相比,动物不能修善,天界的众生也不能修善.
为什么说人身超越了天身呢是指人身的价值超越了天身!
若是论世间的财产、神通神变等,那些神仙、天人比人要好.
人哪有那么大的福报,哪有神通神变若论物质条件和享受,人比不了天人.
我们通过人身,可以成办解脱.
所谓解脱,就是永远地摆脱烦恼,永远地摆脱痛苦,再也没有烦恼,再也不会痛苦,这种状态叫解脱.
谁不想解脱啊如果你想解脱,就要利用人身修持善法,这样你可以成办解脱大事.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认为自己上学、工作、成家立业很有意义.
其实如果没有智慧,这些只能增加烦恼,增加痛苦.
你上学的时候,烦恼不少;将来工作了,内心的烦恼更多;成家立业时,事就更多,内心的痛苦更多.
"既然如此,是不是我不能上学,不能上班,不能成家立业啊"不是这个意思.
你可以上学、上班,但是你要修持善法,具有智慧是最重要的.
若是有智慧,怎样都是快乐的;若是没有智慧,怎样都是痛苦的.
所以,其他的都不重要,智慧最重要!
"佛"是智慧,佛法就是开启智慧的方法.
你成佛了,就有智慧了;你有智慧了,就不会再烦恼,不会再痛苦.
有智慧的人,无论何种身份、条件,都一样会快乐,正所谓"天堂与地狱没有差别".
若是你内心清净、有智慧,哪里都是圆满的、清净的,甚至地狱也是清净的、圆满的;若是你自己内心没有智慧,内心不清净,你到天堂甚至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处处不圆满、不清净.
这里讲的是境界.
若自己有修行,内心有智慧,哪里都是清净的,哪里都是圆满的.
若没有修行,没有智慧,哪里都是不清净的.
在山下看有很多不清净的,到山上看也有很多不清净的,为什么觉得不清净呢都是自己的业障!
这种人到哪里都一样,不会有清净的;到哪里都一样,不会有快乐的.
所以,大家学佛就要学智慧.
智慧很重要,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否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虽然在表面上看,暂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似的,但这只是扬汤止沸,实际上没有解决,烦恼还是一个接一个,事情还是一件接着一件.
这件事看似没有了,但是又有其他事了;这个烦恼看似没有了,但是又出现新的烦恼了.
没完没了,没有结束的时候,这叫轮回.
今天你选择了学佛,就是为了开启智慧、具有智慧.
现在有的人觉得:"我也挺有智慧,我也懂很多道理,明白很多世间的知识.
""我是大学毕业,我是研究生毕业,我是出国留学的……"这都没有用,这不是智慧,只是知识.
知识和智慧不一样,知识是烦恼,智慧是不烦恼,所以你学历再高也没有用,技术再高也没有用.
很多所谓的科学家、哲学家也都有烦恼、痛苦,因为他们只有知识,没有智慧.
我们很多学佛人中也有这种情况,虽然字面上都明白了,表面上都会做了,很精通似的,上课、讲法都很娴熟,但是内心有没有智慧不好说.
如果你没有通过这些方法开启内心本具的智慧,即使你精通四续五论(四续五论包括了显宗、密宗,所有的佛法都包括在四续五论里),即使你能读、能讲,仍然都只是知识,不是智慧.
"佛"指智慧,所以佛是平等的.
知识是分别的,这样解决不了内心的烦恼,解决不了内心的痛苦.
"佛"翻译过来是觉,即觉悟、智慧的意思.
为什么没有翻译过来呢怕引起误会.
因为这个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超越的;这个觉悟不是普通的觉悟,而是超越的.
所以,大家要明白什么叫智慧.
我们见闻觉知的范畴是世俗谛,而所谓的胜义谛是超越的,不是我们见闻觉知的范畴,不是我们言思的对境,而是远离言思的.
通过语言能表达的不是智慧,通过意识可以思维的不是智慧.
智慧是超越的,就像哑巴吃糖块一般.
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没有知识却可以有智慧.
在藏地和汉地也有一些人,虽然只会念咒或一句佛号,别的什么也不会,但是他们内心很快乐,很自在啊.
这种人虽然没有知识,没有学问,没有文化,但是有智慧.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你们到藏地看看,很多老太太在绕塔、绕寺院,七八十岁了还满面红光,内心没有烦恼,整天都是开心快乐的,但是他们都住在土房里,又黑又脏,家里一无所有,吃的哪有什么卫生、营养啊你们总讲究这些,怕不卫生,怕没有营养,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自己给自己增加烦恼,整天愁眉苦脸的.
你看人家多开心,这叫有智慧.
虽然没有知识,但是有智慧.
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成就者不知道在何处,很难判断.
所以,具有智慧很重要!
这段偈颂中讲"修诸善",善有有漏的善和无漏的善,我们要修的是无漏的善,这才是解脱的因.
我们偶尔也会做一些好事、善事,但这都是有漏的.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慈善家、志愿者,他们的言谈举止也很让人感动,但是他们内心有没有智慧不好说.
这里可能也有佛菩萨化现的,也有真正的成就者,他们的内心肯定是清净的、圆满的.
若不是这样,即使你慈善做得再大,再怎样帮助别人,都还只是修世善,积世间的功德,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和安乐,无法解脱烦恼,无法解脱痛苦.
真正的功德是智慧!
所谓的慈善家、志愿者,请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
如果心里还有烦恼和痛苦,那么你修的善法、所做的功德都是属于世间的.
我们要修出世间无漏的善法.
什么是无漏的就是没有掺杂自私烦恼,没有私心杂念,这是纯善,这叫无漏的善,这才是真正解脱的因.
今天在座的各位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就是想解脱,所以大家不能糊里糊涂地来,糊里糊涂地走啊!
大家要明白:既然我是要解脱、成佛的,那我要做什么就要利用人身行持善法,而且不能行持有漏的善,要行持无漏的善.
只有这样,你今天在这里听法,包括一会儿回到自己的禅房里打坐、念咒等,都可以变成解脱的因,变成成佛的因、菩提的因.
如果你自私自利,掺杂着烦恼去行善,还是轮回,还是痛苦,没有多大意义.
大家干脆一点儿嘛!
你是不是想解脱你求的是解脱还是世间的福报先观察一下:我上山来参加共修,是为了世间的福报,还是为了解脱如果你是为了健康平安,这是求世间的福报.
如果你真是为了解脱、成佛,就必须要种下解脱的因、成佛的因,你所做的一切都要变成无漏的善根,不能掺杂私心等烦恼.
其实,如果你能修无漏的善根,能无私地做利他的事,身体自然就健康了,家庭自然就平安了,一切自自然然就能圆满了,这多好啊.
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利用人身这个臭皮囊去行持善法、多做善事.
为什么当阎罗王到来时,虽然你很执着这个身体,满它的愿、养育着它、伺候着它,但是死主阎罗王是无情的,他不会说:"你还年轻啊,你很漂亮啊,你这个身体保养得挺好啊,那暂时放一放,过十年或二十年我再来接你啊!
"不可能有这种事.
阎罗王来了,你就得跟着他走.
这个时候,只有你的神识跟着阎罗王走了,你带不走肉体,它变成了一具令人恐怖、作呕的尸体,甚至连你所谓最亲最爱的人都害怕,不敢接近,都躲着你的肉体.
以前你活着的时候,亲朋好友们都来问候你,给你这个东西,给你那个东西,对你很好啊!
一旦阎罗狱卒们来了,你就像个犯人似的被带走,这个肉体在那儿没有人管,变成了一具尸体,动也动不了.
亲朋好友们都捂着嘴,觉得可怕,觉得恐怖,觉得肮脏,赶紧跟火葬场联系:"快来快来,把这个尸体抬走.
"最多留存一天两天,然后就把你的肉体火化了.
若是在以前的印度或藏地,就直接把你拉到天葬台喂鹰喂狗.
这个时候,这个身体有意义吗平时你总惯着它、伺候它:是不是冷了多穿点;是不是饿了多吃点;是不是营养不足啊是不是生病了……别人碰一下也不行,看一下也不行,还说:"有什么可看的"其实,就是一个不净袋、一个臭皮囊,看一下又怎么了,看一百遍也行,没必要这么执着.
现在你应该好好主宰它,利用它多做善事,成办解脱的大事,这样才算聪明、智慧.
我们要好好利用人身成办解脱的大事.
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通过有限的生命,可以做无限的事情.
解脱是永恒的,成佛是永恒的,这都是无限的.
大家通过一个有限的生命,去成办无限的利益吧!
这叫真正的聪明,这个人叫真正的成功者.
若仆不堪使,主不与衣食,养身而它去,为何善养护身体若是修持善法,能积累善根,我们就可以给它吃的、穿的、用的;若是它不听话,不去做善事,不去积累善根,就什么都不要给它.
你应该时时观察,它有没有做善事,就像主人看仆人似的,它有没有干活,不干活就不给钱.
现在社会上,有的领导对员工说:"我不要过程,我只要结果!
"若是结果好、业绩好,给公司带来了很多利益,就可以多开点工资,让他出去玩玩:"公司出钱,你可以出去旅游,多花点钱没有事.
"若是业绩不好,不但没有给公司带来利益,还带来损害,那就要惩罚了,不但不给工资,还要让他加班,让他多干活.
我们也要如此对待身体.
这个身体也有利用价值,就是多行持善法,多做善事,成办解脱.
虽然它很脏,是一个无常的东西,但是它也有用处,若是用好了,可以成办解脱.
应该让它多积累点善根.
我们以智慧之眼观察肉体,看看它有没有修善法,有没有积累一些善根.
如果做得还行,积累了很多无漏的善根,就对自己说:"好,你可以出去旅游了,可以多穿点,可以多吃点.
"所以我们也可以爱护这个身体,但不是为了贪着、贪爱它.
你可以让它吃好,可以让它穿好,也可以让它出去旅游,但是你要看它有没有做善事,有没有做利他的事.
如果它没有修善法,没有给自己或众生带来利益,为什么要爱护它身体没有给我们带来利益,反而去做其他的恶事,造恶业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伤害,将来要下地狱的.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辛辛苦苦养育、爱护它呢即酬彼薪资,当令办吾利,无益则于彼,一切不应与.
我们已经酬谢了这个身体,也给它薪水了,给它吃的、穿的、用的……你就必须让它去做善事,让它去成办自他的利益.
之所以说人身难得,是因为我们利用这个身体可以成办解脱.
既然已经得到了人身,意义重大,我们可以以此成办解脱的利益.
学佛的人一样可以吃好、穿好、休息好、玩好,但是你要看它是否行持善法了.
若是它能成办自他的利益,我们就要这样奖赏它.
否则,就不应该给它这些.
它若还造业,就是给"公司"带来了损失,会令我们将来堕落恶趣,后果非常严重,相当于"公司"要倒闭了,难道你还要给它发工资休想!
大家就要这样对待它,该对它好的时候对它好,不该对它好的时候就不能对它好.
我们若是真正发了菩提心,吃喝玩乐都是在修行,所以可以吃好、穿好、休息好.
我以前讲菩提心的时候讲过:我们吃好,穿好,休息好,这都是为了什么为了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是为了什么为了解脱成佛.
解脱成佛是为了什么为了利益众生.
最终利益众生的都是善.
有时候我们出去旅游、玩一玩也可以,这是为了什么为了调节心态、心情.
有好的心情与心态,就可以更好地学佛修行;学佛修行是为了解脱成佛;解脱成佛是为了度化和利益众生.
最终都是利益众生的.
这样你可以吃好、穿好,怎样对自己好都可以.
此处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你能发菩提心,才能真正利益众生,这叫行善.
因为这个时候你没有私心杂念,只有真正的纯善.
念身如舟楫,唯充去来依,为办有情利,修成如意身.
身体如同船只.
要渡过江河与海洋,就要靠航船;同样,我们要摆脱轮回,就要靠人身这艘航船.
"如意身"就是佛!
我们通过肉身可以学佛修行,最后可以回归自性,可以成佛,自己可以到达解脱的彼岸,将肉身修成佛身,这样一个臭皮囊就变成了金刚不坏身,变成了佛身,这多有意义啊!
癸三(控制后作修心之行)分三:一、一切行为中当具正知;二、主要宣说修心;三、净除成为心之障碍.
子一(一切行为中当具正知)分四:一、总说一切时分所作之行;二、尤其趋入善法之行;三、断除成为世间不信之行;四、护持睡眠对境之理.
丑一(总说一切时分所作之行)分三:一、平时行为寂静;二、必定随顺他众;三、善行自己之事.
寅一、平时行为寂静:自主己身心,恒常露笑颜,平息怒纹眉,众友正实语.
"自主己身心":指自己已主宰了自己的身心.
"恒常露笑颜":自己主宰了自己的身心之后,要常常面带笑容,不能怒容满面.
当你看到别人、遇到别人的时候,要常常面带笑容,不是一次两次,更不能怒容满面.
这样你就可以给众生带来欢喜,这多好啊!
众生欢喜,自己也欢喜.
若是你怒容满面,对方一看你这样,他也会跟你一样内心不愉快.
于此同时就结下了恶缘,将来还要遭受痛苦.
你现在为什么处处都有那么多的违缘为什么处处都有那么多人不喜欢你、看不起你,甚至伤害你、损害你的利益这都是因为你自己在往昔结下了这些恶缘,所以现在感受到了这样的果报.
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现在你去结善缘、种善根,将来你就会得到善的果报.
我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有什么恶缘,没有人来伤害我,我的东西从来没有人来偷,这就是因为没有结过这些恶缘,没有种过这些恶因.
而你处处都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有那么多人来伤害你,这就是你自己结过恶缘、种过恶因的缘故.
所以,你现在要明白:"哦!
今生我这么不顺利,有这么多的违缘,这是我前世结的恶缘,是自己种的恶因.
"你明白了这个道理,这叫相信因果.
如果你深信因果了,自然就害怕了,再也不敢对他怒容满面了.
因为若是这样,将来你还要遭受痛苦.
若是你结善缘、种善根,将来处处都是善缘,处处都会有人来帮助你、利益你.
现在互不相识的人都这么喜欢你,这么愿意帮助你、利益你,这就是你自己过去世中种的善根、结的善缘,这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啊!
这里没有彼此利用的关系,彼此也不会互相伤害,你看这多好啊.
该聚聚,该散散,聚也开心——快乐地聚,散也开心——快乐地散,缘聚缘散,自然而然,这多好啊!
这里互相没有利用、没有伤害,都是善缘.
不像世间的那些人,彼此互相利用,互相伤害.
今天爱得不得了,一到明天就恨得不得了;今天还在利益,一到明天就开始伤害,这都是恶缘.
如果你身边全是债主,全是冤家,你还能开心吗你还能快乐吗"这是我的家人,这是我的儿女……"自己还觉得很开心似的.
其实这些都是债主、冤家,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所以,大家要多结善缘,不要种恶因.
如果说话时,要说好听的话,要说真实语,为什么非要开口就骂人呢为什么非要开口就说假话啊开口就骂人,就说假话,这都是自己往昔的习气,这也是造恶业.
既然我们今天已经下决心开始学佛修行了,就要开始改变——改变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行为.
我们的思想行为都不在轨道上,都已经出轨了,学佛修行就是要回归——回到轨道上.
因为自己往昔造下了恶业、结下了恶缘,所以今生要感受种种果报.
如:有的人尽管自己没有说什么坏话,但是对方也不高兴;有的人尽管能说会道,但说话没有威力,没有力量;而有的人虽然说话不那么好听,但是别人听起来却很悦意,心里不生烦恼.
这就是不一样的果报.
所以我们的言谈举止都要改变.
移座勿随意,至发大音声,开门勿粗暴,常喜寂静行.
水鸥猫盗贼,无声行隐蔽,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
"移座勿随意,至发大音声":我们在移动床榻、座椅或搬运物品的时候,都要先观察,然后再轻轻地挪动,不能随随便便、粗心大意或用力过猛,以至于发出很大的响声.
观察是什么意思呢主要是心不能散乱,时时在专注.
做任何事情都要很用心地做,很专注地做,这叫修行.
比如,我们在搬床或挪椅子的时候,内心不能散乱,要专注;也不能太用力,发出很大的声音,这样会影响别人.
也就是说,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为别人着想.
现在你们总是跟邻居吵架,就是因为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晚上邻居睡觉了,自己还在挪东西或在地板上蹦蹦跳跳的.
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能影响对方,不能恼害众生,尽量要保护他人的内心.
挪东西时,也要悄无声息的.
因为一些无形的众生,尤其是孤独地狱的众生,大部分都在门、床、椅子等这些物品里,它们把这些东西视为自己.
如果用力开门或关门、随便挪动床和椅子等,它们就会感到非常痛苦.
我们都是学佛人,要相信鬼神的存在,这是绝对的真理.
我们信佛不是信鬼神,学佛不是学神通,但是我们要相信鬼神的存在.
佛讲了六道轮回、十法界,我们要相信,这样才能打开心量.
而我们现在只知道有人类,只知道有身边的这些动物,却不知道还有其他的生命存在,所以我们的心量没法打开.
佛宣讲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佛的心量是完全打开的.
世间有六道,除了人道,还有地狱道、饿鬼道和旁生道等无量无边的众生存在.
我们现在也能看到一些,比如在动物世界里能看到很多海居旁生和散居旁生,海居旁生就是海里的众生,散居旁生就是这些野生动物等.
除了三恶道,还有三善道,包括人、阿修罗、天界.
佛讲的六道众生是属于世间的,佛还讲了超越我们见闻觉知的出世间的境界,包括声闻、缘觉、菩萨和佛四种,一共是十法界.
我们现在只相信自己的见闻觉知,不相信其他不可思议的东西,这是错误的.
不可思议的东西数不胜数,现在科学家发现点什么,都觉得很奇怪、惊讶.
其实没有什么可奇怪和惊讶的,这很正常.
他们所发现的还只是一部分众生而已,而佛已经讲了十法界.
在时间上,佛讲的是三时——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佛讲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
有限的空间与有限的时间都是不究竟的,所以很难研究明白.
科学界也没有找到真相,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点.
今天确定这个,明天又推翻了;明天说是这个,后天又推翻了.
佛讲的这些时间和空间,任何时候都没有人能推翻,因为这是最究竟的、超越的.
如果不相信不可思议,就无法思维什么,智慧也就无法打开.
所以要相信不可思议的存在,要相信鬼神的存在.
现在发现所谓的奇迹时,很多科学家们都说长道短的,真的很可怜.
我从七岁到现在研究佛法,虽然佛法没有融入我的相续,但是我明白佛讲的这些道理,其他的解释无法让我找到究竟的答案,所以我从来不看.
佛讲的才是究竟的,我们通过佛的智慧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若是一个真正的学佛人,就要完全相信佛的智慧.
佛讲"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要依智慧,不能依意识.
现在我们很多学佛人,包括我们这边很多研究因明的人,也有这样说的:佛讲的前世、来世与轮回等道理,通过逻辑似乎很难说通,很难明白.
其实没有必要,通过逻辑推理,只能抉择相似的,不可能抉择到真实的.
胜义谛是通过修行才能达到的,我们最后明白要靠心,否则无法明白心的自性.
所以,大家要相信佛讲的道理,相信鬼神的存在,相信不可思议.
在这里,大家看着好像就只有几百个人在听法似的,其实还有很多无形的众生在听法,这是绝对的.
这不是我在说神话,而是佛讲的.
因此我今天讲法没有失去意义,几百个人中肯定会有人听明白的,即使大部分人都没有听明白,但是还有很多无形的众生在听,它们能听懂.
所以我经常给大家讲,如果自己有讲经说法的发心,无论是否有人来听,都可以讲.
因为会有无形的众生来听,也许他们的根基更好,跟你的缘分更深,更能够获得利益.
"开门勿粗暴,常喜寂静行":我们要相信很多无形众生的存在,尤其是孤独地狱的众生,他们没有固定的地方,没有固定的生命,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各种各样,所以做事情时要慢慢的,不要伤害到它们.
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出家人,开门和关门都要注意.
我们的门都是铁门,有的没到一年就坏了,这是怎么弄的啊还有在挪动床或椅子等物品的时候,也要先观察,内心专注,非常小心翼翼的.
"水鸥猫盗贼,无声行隐蔽":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经常带着欢喜心,身和口要寂静调柔,如水鸟、猫、盗贼等都是悄声潜行.
猫要抓老鼠,它就在那儿很隐蔽,慢慢的、悄悄的,否则就抓不到老鼠.
水鸥要抓鱼,它也是慢慢的,轻轻的.
这些都是比喻.
"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能仁"指佛、菩萨,还有我们这些学佛修行人.
我们的言谈举止都应该这样小心翼翼,轻轻的,要寂静调柔,不恼害众生,也不影响他人.
我们现在学佛修行也要做到这点.
共修的力量很大,但是在共修的时候,不能影响社会,不能影响周围的邻居.
你们住的都是楼房,上下楼时,一定要注意,轻轻上去,轻轻下来,不要一点都不注意,上楼时发出"咣咣咣"的声音,下楼时又不顾一切地跑下去.
邻居已经休息了,这样会影响他们,让他们起烦恼,如果他们来闹,就会出现违缘.
而这一切都是由自己的行为造成的.
所以,平时在任何时候,内心都不能散乱,要专注.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恼害众生.
有时候众生因自己的业果,恶业的感召,他们自己也会烦恼,但我们自己要尽量不恼害众生,不跟众生结恶缘.
寅二、必定随顺他众:宜善劝勉人,未请饶益语,恭敬且顶戴,恒为众人徒.
一切妙隽语,皆赞为善说,见人行福善,赞叹生欢喜.
对于善巧劝勉他人弃恶从善之类的忠告并且未受委托也心甘情愿利益他众的诸位大德的语言要毕恭毕敬顶戴,无有我慢,恒常作为众人的弟子.
无有嫉妒,对一切讲经说法的妙语均赞为善说.
如果见到有人积功累德之事,则先赞扬此为善举并生起欢喜心.
暗称他人功,随和他人德,闻人称己德,应晓知德者.
"暗称他人功":在暗处称赞他人的功德.
不是在表面上称赞他人的功德,不是见面了就说别人的好话,而是在背后说别人的优点、功德.
当面不说什么,背后说他人的功德,这才是真实的.
所以我们不能当面说功德,背后说过患,要在暗中称赞别人的功德.
"随和他人德":他人在赞叹别人功德的时候,自己要随喜,要跟着随和他人的功德:"是的,这个人修行好,智慧很高……"当听到有人宣说别人功德的时候,自己也要随声附和,欣然赞同.
"闻人称己德,应晓知德者":在别人称赞自己如何好的时候,你要观察自己的内心到底有没有这些功德.
若是有,也不能傲慢,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师三宝赐予的,都是父母众生赐予的.
不能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我小时候就很聪明,我能力很强,我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这样的.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这是上师三宝和父母众生赐予的.
如果没有上师三宝,自己哪有这些福报啊!
如果没有这些父母众生,自己哪有这个功德啊!
无论是福报还是功德,都是自己前世修来的.
因为前世修善、积福了,所以今生才有这么大的福报.
而这些善根、福德是怎样来的因为上师三宝的存在!
否则哪有善的存在哪能行善啊若是你不懂善法,没有行善,怎么能有这些福报呢所以一切都来自于上师三宝,都来自于佛菩萨的加持,因此我们时时要忆念上师三宝、佛菩萨的功德和恩德.
这些也是父母众生赐予的啊!
比如,今生的父母生养我们,我们才能长大成人.
若是他们把我们生下来就丢在那儿不管了,也许我们早就死了,哪有今天啊!
不仅是今生的父母,生生世世的父母都这样生育我们、养育我们,对我们都有恩德.
所以,若是没有上师三宝,没有父母众生,不会有今天的我们,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功德、善根和福德.
有的人会想:"我是凭我自己的能力赚来的,我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的.
"不能这样想.
虽然你拼命努力,但这都是缘,不是真正的因.
真正的因是你前世种的善根,修的福德.
有因有缘,才能产生果.
有些农民、牧民很辛苦,为了生存也很努力,但为什么发不了财呢就是因为只有缘,没有因.
所以只靠努力,只靠奋斗,这是不行的.
现在大城市里也是这样的,有的人没有怎么努力,没有怎么去拼命,但是也发财了,过得也很好;而有的人拼命了,不择手段,但是最后依然一无所有.
为什么这都是因果啊!
真的,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因缘的.
所谓的因果奥秘,就是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没有什么可奥秘的,当下就是,现在就是.
你们今天能到这个寺院,能听闻佛法,这是你们前世修来的福报啊,这就是因果么!
有的人想来但是来不了,而有的人连来的想法都没有.
今天你们能在这里听闻佛法,这就是你们极大的福报,是宿世修来的福报,大家要珍惜.
今天,如果没有什么恶意,没有什么不清净的想法,即使在这里没有听明白,没有懂得特别多的佛理,但也是很有意义的.
因为在你的相续中,已经种下了解脱的种子.
现在你就像上钩的鱼一样,早晚都会被捞上来,绝对的.
但如果你有不好的发心,有不好的想法,为了世间的种种目的,就不好说了,你所种的就不是解脱的种子,而是轮回的种子,甚至是下地狱的种子.
如果没有恶念,没有其他不好的念头,但是没有听得很明白,感受也不是那么深,这不要紧.
若是你今天真的听明白了,开悟了,这个利益就太大了.
一个臭皮囊就变成了金刚不坏身!
刚才进来的时候还是凡夫俗子,出去的时候就是佛子了,佛子就是菩萨,你和观音菩萨一样了.
"不能这样说吧,和观音菩萨一样,能吗"是,你就跟观音菩萨一样了.
但是,如果没有明白也没有事,已经种下了解脱的种子,已经种下了成佛的菩提种子,成佛是早晚的事.
今天虽然你内心里没有太多的喜悦,没有感受到特别多的法喜,但是也有意义.
一切行为喜,此喜价难估,故当依他德,安享随喜乐.
"一切行为喜":应该生欢喜心.
我们都会说"随喜,随喜……"要观察一下:是真的随喜,还是假的随喜你的内心是真的欢喜吗若是真的欢喜,这叫随喜.
虽然没有说随喜,但是内心里很欢喜:"人家多有智慧、多清净啊!
人家闻法闻得多好啊!
人家明白的真多啊!
"心里好欢喜啊!
在单位,同事得到加薪了、突然升官了,你很欢喜,"太好了!
"因为给予众生安乐是你的职责,现在你还没有给他,他就得到了,能不高兴吗若是你真正发菩提心了,真正想利益众生,那么当看到众生不依靠你,自己就能得到利益时,你心里一定会高兴的,这叫随喜.
否则,虽然嘴上说"随喜,随喜……"但心里嫉妒,不快乐,你嘴上所说的"随喜"就是假冒伪劣"商品".
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随喜也是假的.
"此喜价难估":时时都能随喜,尤其是看到对方有功德,对方得到某种利益的时候,心生欢喜心,这是世间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这才是真正的如意宝,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和轻松啊!
你的内心多轻松,多快乐啊!
为什么要嫉妒别人呢嫉妒别人,你的内心多不舒服啊!
拿人家的功德让自己不舒服——为什么要拿人家的功德作为对境,让自己造恶业呢佛讲了,他人得到利益了,有功德了,你心里若是能随着欢喜,一样能得到功德.
为什么虽然你没有这个利益,虽然你没有这个功德,但是你跟着他随喜了,内心的欢乐是一样的,你也一样欢喜,一样快乐.
佛讲的都是内在的东西.
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佛说'随喜功德,一样能得到功德;随喜善根,一样能得到善根'能吗我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心里随喜了一下而已.
"佛讲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就像现在很多人所说的"我不要过程,只要结果",因为结果重要啊!
他做了、经历了,他内心快乐;你做了也行,没做也行,内心一样欢乐,结果不是一样的吗!
这样就达到目的了.
"故当依他德,安享随喜乐":要依靠他的功德而欢喜、快乐.
不要嫉妒,你嫉妒他人,你的内心是痛苦的,将来是要遭受果报的.
若是他自己有这个福报,有这个因缘,你是影响不了他的,你嫉妒甚至伤害他,也没有用.
所以,有人嫉妒,有人伤害,这都不用怕.
若是自己有这个因缘,怎么都是逃不了的;若是自己没有这个因缘,别人怎么想、怎么说,都没有用.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个权力不要交给别人,这多好啊!
如是今无损,来世乐亦多,反之因嗔苦,后世苦更增.
"如是今无损":你今生没有什么损失.
如果你随喜他,跟着他欢喜,你没有损失.
这个时候,若是要失去或抛弃你的利益的话,也许你就不能做.
不是,这样做对你的利益和功德是没有什么损失的.
"来世乐亦多":你随喜功德,不仅今生没有损失,来世也能获得安乐,获得解脱.
当下不但没有损害,甚至内心快乐,多好啊;来世会更快乐.
所以,随喜很重要.
大家用不着做更多的,"哎呦,我没有能力啊,我做不了啊.
"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做不到,可以不做,但是你要随喜,随着别人欢喜.
随喜别人的快乐,将众生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啊,好啊!
众生快乐,我快乐;众生欢喜,我欢喜.
"这多好啊!
"反之因嗔苦":若是你嫉妒他,心里嗔恨他,这是痛苦.
有嗔恨了,心里还能有安乐吗心里这么嫉妒,堵着,还能轻松吗因为傲慢,主要是因为嫉妒,堵着内心,所以心脏就不好.
你心里有怒、有恨,内心是不会愉快的,同时你会生病.
三毒是一切疾病的根,病就是这样造成的.
"后世苦更增":来世你要堕落恶趣,下地狱,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那就更惨了.
所以,大家智慧一点儿吧!
作为修行人,不要再自寻烦恼,自找痛苦.
烦恼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也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没有人让你烦恼,没有人让你痛苦.
你觉得有人伤害你,有人让你烦恼了,给你带来痛苦了,这都是错误的观点,从今天开始要改变.
思考题:1、如果不依靠身体,意识能单独存在吗2、身和语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善恶《入行论讲记》(三十三)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⑨作修心之行:说话的智慧,并具清净观.
⑩作修心之行:自己如何修持善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寅三、善行自己之事:出言当称意,义明语相关,悦意离贪嗔,柔和调适中.
在前面讲过,我们要以正知正念守护心.
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心都要专注,都要如理如法.
偈颂讲,我们跟别人交谈的时候,说话要契合对方的心意,要深得对方信任,要真心实意.
这样说话,语言就有力量.
我经常讲,所谓的加持,就是你是真心实意的,不是虚情假意的.
这样说话才有力量,才能说服对方,才能感化他人的内心.
有的人说话没有威力,有的人说话没有人听,即使说真话也没有人听,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自己内心不真,是虚的、假的.
我在前面讲过正知正念,内心有正知正念,说话才有力量.
说话要有顺序,意义明确,符合当时的场合,当时的情景;说话要有逻辑,井井有条,令人悦意,令人欢喜;说话也要注意场合,哪个场合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内心没有贪嗔,语言上没有粗语.
不说不悦耳的话,要说悦耳、悦意的话,要说真心话.
我们跟别人交谈的时候,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自己要以真心说话——真心才有力量,而且要说好听的话,说有意义的话.
作为学佛人,不能说恶语、绮语、离间语、妄语,这都是口的四种恶业.
妄语,说假话;离间语,挑拨离间;恶语,说他人不爱听的话;绮语,说没有用的话.
我们不是要断十恶吗断十恶就要断这些口恶业.
与人交谈的时候,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有这些语言,不能造恶业.
但是我们现在很多的时候说的都是妄语、绮语,也有恶语、离间语,但主要是绮语和妄语.
还有一种是方便语.
什么叫方便语看似妄语,实际不是妄语,主要看说话人的发心.
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众生;不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而是为了究竟的利益,这样说的非真实语就是方便语.
比如说今天我们为了学佛修行,为了解脱成佛,需要说一些假话、打一些妄语,这是可以的,是允许的.
我们不是为了世间的利益,而是为了究竟的利益,也就是解脱成佛.
主要看发心、动机,如果我们没有想欺骗对方的心,也没有想伤害对方的心,就不是假话,也不是妄语,这时叫方便语.
恶语也是,为了调伏众生可以说.
父母打骂儿女,完全是为了儿女好,但是现在父母也不敢说儿女了.
其实儿女是要从小严格管教的.
你们看看以前的父母是怎么管教儿女的,你们再看看现在的父母又是怎么管教儿女的.
现在的儿女,在家里都不是儿女了,都是皇帝、公主了,其实这样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父母训斥、骂儿女不叫恶语,因为他们没有恶意,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儿女,所以不叫恶语.
是不是恶语,还是看发心、动机.
待人要真心实意,以这样的心态跟别人说话才有力量.
比如说我们现在讲法也是这样的.
尽管你能讲会说一些道理,但那是没有用的,你要有发心,而且发心必须要清净,这样才有力量,才可以入人心,才能真正感化人心.
所以说话要说真心话,说好听的话,说有意义的话.
另外,说话声音要柔和,多少要适度,话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若是会说好话,会说善巧话,就可以多说,就要多说.
若是不会说话,自己内心还不够真诚,不够清净的时候,还是话少好.
若是你内心很清净,可以多说一些,这样不但不会伤害对方,而且还能利益对方.
眼见有情时,诚慈而视之,念我依于彼,乃能成佛道.
我们现在一看到众生,一看到别人的时候,就去观察对方的过患,一下子就发现了对方的一些缺点,你这样观察是错误的.
因为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具有两面性,有正面也有负面.
我们不能看负面,一切要观清净、观圆满.
我们现在一看到对方的过患,心里就生烦恼,这样自己的相续就被染污了,所以不能观察对方的过患.
其实也没有过患.
刚才讲,什么事情都有正面和负面.
负面是什么意思主要是你心不清净.
若是自己内心不清净,特意去观察对方的缺点,去找过患,你就是在佛的身上也能找到过患.
以前伟大的佛陀在世的时候,身边的很多众生也是看佛不顺眼,看佛也有很多毛病,很多人生起了邪见,甚至想伤害佛陀.
佛的断证功德已经圆满,是不会有过患的.
但是众生以自己的业感,也可以说以自己不清净的心去看,在佛的身上也能看到一些不清净.
这不是佛的问题,而是个人的问题.
所以要看对方的优点,要观察对方的功德.
"眼见有情时,诚慈而视之":内心丝毫不虚伪,以诚挚、慈爱的表情而目视,就要这样看.
这里主要讲的是表情,看到众生,看到他人的时候,要带着笑容,用慈爱的表情看,这是为什么"念我依于彼,乃能成佛道":我要解脱,我要成佛,是要靠这些众生的.
若是没有这些众生,我怎么能解脱呢若是没有这些众生,我怎么成佛呢若是没有这些众生,我怎么积累善根呢若是没有这些众生,我怎么积累福德呢若我自己不去积累善根,不去积累福德,我怎么能解脱,怎么能成佛呢比如我们今天要修忍辱,若是没有这些众生,尤其是没有这些怨敌,没有这些恶人,没有伤害我们的这些众生,怎么修忍辱啊我们要修忍辱,要圆满忍辱波罗蜜,就要靠这些众生,尤其是靠这些恶人、怨敌来圆满的.
我们修布施也是如此,若是没有这些众生,我们怎么做布施呢我们不做布施,怎么能圆满布施波罗蜜呢我们要解脱,要成佛,要靠这些众生.
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些众生是我们宿世的父母,也是未来的佛,都有佛性.
我们都是信佛的人,信佛就要相信轮回.
佛讲,无始劫以来我们在六道中轮回,每个众生都不止一次地、无数次地做过我们的父母,他们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这样一想,除了感恩,还是感恩,不会有别的.
我们都是信佛的,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每一个众生都有如来藏,如来藏是真佛,我们要恭敬.
在印度金刚座下示现成佛的释迦牟尼佛是不是真佛也可以说不是.
那什么是真佛呢如来藏才是真佛.
释迦牟尼佛也有如来藏,站在这个角度去讲,释迦牟尼佛也是真佛.
但是在示现上,从化身佛的角度去思维,释迦牟尼佛也不是真佛.
这是佛亲自讲的,色身佛不是真佛,法身佛才是真佛.
法身佛指什么法身佛是指我们的自性.
自性才是真佛.
最后我们要成佛,就要成真佛.
我们回归自性了,就成真佛了.
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都有如来藏.
这样一想,除了恭敬,还是恭敬,不会有烦恼、分别等.
我们现在已经下决心、做决定了,要向佛学习,要成佛.
我们看到这些众生的时候,心里想到的应该是父母,这样我们就有轮回正见了.
有轮回正见、因果正见,才是真正信佛的人.
不相信六道轮回、三世因果的人,就不是信佛的人.
佛所讲的缘起性空的道理,也是建立在轮回和因果的基础上的.
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缘起性空这个真理不离因果,不离轮回.
佛真正的特点、不同之处主要是能讲三世因果,能讲六道轮回.
这也是佛所讲的时间和空间.
科学家、哲学家们所讲的时间和空间,与佛讲的时间和空间,二者是不一样的.
科学家所讲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佛讲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佛讲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佛讲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
这里面讲的也是因果的奥秘,佛讲因果轮回的时候,是站在这个角度讲的;佛讲缘起性空这些道理也是这样讲的.
其实佛讲的因果轮回和佛讲的缘起性空是一个道理,因果轮回是在相上讲的,缘起性空是在体上讲的,就这个差别,其实是一个道理.
所以,信佛就要信因果,信轮回.
若是你真深信因果、轮回,你一看见这些众生的时候,一看到他人的时候,"这是我宿世的父母,对我有养育之恩!
"这样一想,内心只有感恩,不会有别的.
内心里有感恩,这叫功德;内心里有感恩,同时也就有快乐.
一看到别人,一见到众生的时候,心里明白他们都有佛性,都有如来藏,这样你才能真正明白如来藏的含义,才有真正的平等.
之前你没有真正明白如来藏的含义,根本不可能有平等的感悟和境界.
这里讲的不是指刻意这样看、装笑,也不是装有礼貌.
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培训班,专门培训.
虽然他们面带笑容,看似很有礼貌,但都是在表面上做的,都是假的,不是发自内心,所以没有力量.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因果、轮回,真正明白了空性、如来藏这些道理,那么一看到这些众生,心里就会感恩或欢喜,.
这样不仅给对方带来欢喜,也能给自己也带来欢喜.
丑二(尤其趋入善法之行)分二:一、自己修行之理;二、饶益他众之理.
寅一(自己修行之理)分三:一、宣说所修有力善法;二、修行方法;三、宣说胜劣取舍.
卯一、宣说所修有力善法:恒依强欲乐,或依对治引,以恩悲福田,成就大福善.
我们修持善法、积累福德的时候,要靠一些方法.
第一,"恒依",即连续不断地这样做.
比如,我们现在上早课、晚课,每天修法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如果你连续不断地这样做,持之以恒地这样做,这个力量非常大.
修善的力量大,就能积累广大的福德.
这里强调的是要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地这样做.
现在有的人磕头,刚开始的时候每天能磕几百、几千遍,几天后就放弃了;说要念咒,一开始猛念,一天念几万、十几万遍,过几天又放弃了;然后又说要打坐,开始时能坐半个小时、一两个小时,但也是坚持不了,过几天又放弃了.
这样是不会有成就的,也不会有力量的.
无论做什么都要持之以恒.
磕头也是,你一天磕几个或磕几十个都可以,坚持磕,天天这样磕,力量就不得了.
比如晚上睡觉或早上起来的时候都先磕三个头,这样连续不断地坚持磕头,去做善事,虽然一天的数量没有多少,似乎没有积累多少善根,但是日积月累,量就大了.
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是积累起来,再大的容器也能盛满.
打坐也是如此.
一上来就坐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会感觉很难,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
开始时,我们可以只坐几分钟,然后再安住几分钟,再不断地安住几分钟.
这样连续不断地修,连续不断地这样做,慢慢就能积累广大的善根和福德.
若想积累广大的善根和福德,就要持之以恒、连续不断地坚持修行.
我们无论是做善事,还是修法,都要有广大的发心:"直到成佛,直到轮回界尽,烦恼界尽,我的学修也不尽.
"就要以这样一种心态、毅力去修持.
我们天天在念《普贤行愿品》,里面就是这样讲的:"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同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持戒、修善乃尽,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持戒、修善无有穷尽.
有些人认为,我们现在参加了一百天的共修,参加了几次法会,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可以了,是不是就要成佛了不可能!
所以,就要连续不断地修行.
第二,"强欲乐",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欲求心.
我们希求正法的心越强烈,所积累的善根与福德量就越大.
有些人对佛法没有什么意乐,没有希求正法的心,这种人很难得到佛法.
希求正法的心有多大,就能得到多大的成就,所以我们要有强烈的欲求心.
比如说我们今天闻法、修法要有那种特别迫不急待的心情:"是不是快要上课了是不是快要闻法了"很多人有这种心,非常愿意做这些功德,也很愿意修法.
但是还有些人就不是很愿意,没有那么强烈的意乐,为什么根本问题就是不明理,不知道学佛修行会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利乐,还是没有明白和深信.
佛法是如意宝啊!
你看,今天你为了钱,为了一千万人民币,怎么都行.
而今天你到这里来闻法,如果你真正听明白了一句佛法,对你的利益是非常大的.
远非一千万人民币可比.
一千万人民币算什么啊能给你带来什么只能给你带来精神上的压力,只能给你带来很多的灾难.
你有钱了,精神上就有压力;你真的有一千万了,很多的灾难也会随之而来.
这时,你的内心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吗不会有的,甚至离家破人亡不远了,自己的生命也快要结束了.
死了以后,你一分钱也带不走,心里还放不下,所以非常痛苦.
大家现在对佛法有没有意乐呢自己观察一下.
如果你今天为了一千万人民币,怎么都行,七天七夜不吃饭、不睡觉都可以,都没问题.
那么,今天为了学法、为了修行,七天七夜不吃饭、不睡觉,你能做到吗如果你能做到,今天就开始做吧!
自己得观察观察,哪个重要,哪个是真正的如意宝.
我们现在还是没有明白,还是没有相信,所以没有太大的意乐,没有强烈的欲求心.
第三,"对治引",有一些对治力特别强的修法.
比如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证悟无我和空性的智慧,以这些修法很快就能积累很多的善根和福德,而且所积累的这些善根、福德都是无漏的,都是真正解脱成佛的因.
我们现在每天晚上都在修金刚萨垛除障法,以四种对治力消除无始劫以来的罪障,以此修持善法,能积累广大的善根.
第四,恩田.
恩田是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指的是一切父母众生,尤其是现世的父母.
其实过去世中的父母和现世中的父母是一样的,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也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现在对过去世中的父母要生起真正知恩、报恩的心是很难的.
对现世的父母,我们知道是他们生育我们、养育我们,所以容易产生知恩、报恩的心,以这种感恩心去孝顺父母,也能积累广大的善根、福德.
我们对现世的父母要孝顺.
什么叫孝顺父母让父母高兴叫孝顺,让众生高兴叫行善.
你给父母拿点吃的、用的,有时偶尔去看看,这不叫孝顺.
不让父母伤心,不让父母失望,让父母高兴,让父母满意,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但是有些父母反对我们学佛,更反对出家,怎么办没有事.
你学佛或出家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众生,也是为了这些父母.
现在他们由于无明,不懂这些,更不明白这些道理,这时你不能跟他们一样犯糊涂,你就要自己做主:我一定要学佛;若是有机缘,我一定要出家.
然而,你只口头上说要学佛,只在表面上做是不行的;你只口头上说要出家,不精进也是不行的.
应该知道我学佛是为了度化我的父母,度化一切众生.
因此,你学佛或出家以后,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去学修,让自己早日成就,然后去度化他们.
你们看看《百业经》,里面有很多这样的公案:以前佛在世的时候,很多人出家时父母不同意,但是自己决意出家,精进修行,最后成就了阿罗汉的果位,具有广大的神通,然后到父母面前示现神通,父母被折服了,也跟着一起学佛修行.
我们也是一样,在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也可以学佛,但是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学修.
若是你自己真有这样的因缘和发心,也要出家修行.
即使父母暂时不同意也没有事,只要你精进修行,自己将来有所成就,好好现身说法,再到父母跟前好好表法,甚至还可以给他们示现一点神通,去度化他们.
其实,父母不让你出家也是为了你好,因为他们不了解出家的利益.
等你出家了,有那么大的成就了,那么好,父母自然也就高兴了,什么事也没有.
所以这不叫不孝顺,这叫大孝.
这样不仅能度化自己,还能度化一切父母众生.
第五,悲田.
悲田是非常可怜的众生,比如说长期疾病缠身、在床上瘫痪的人,还有残疾人等.
如果对这些众生特别悲悯,能去帮助他们、利益他们,也能很快地积累广大的善根和福德.
第六,福田.
福田就是佛菩萨、具德的上师善知识,或者是僧众(合格的僧团或僧宝).
以这些福田作为对境而修持善法,能立即积累广大的善根和福德.
比如说僧团,四位以上的比丘(尼),这是小乘里讲的僧团.
在大乘里,具有胜义谛菩提心的修行人,不分出家和在家,都是僧宝.
我们要把这些人作为对境而修持,这样能快速地积累资粮.
朗措玛寺实修中心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非常清净,没有被染污.
这里有所谓的灵气,这里有真正的加持,这里建立了僧团.
从小乘的角度,四位以上出家修行的比丘(尼)是僧团,我们具备了这样的僧团,这是非常殊胜的.
从大乘的角度讲,具有胜义菩提心者都是僧宝.
今天在这里肯定有很多具有菩提心的修行者,肯定有很多真正的佛菩萨再来者,肯定有很多成就者.
也许有的人左右看看,感觉没有啊:"我也不是,你也不是,他也不是,那个也不是,肯定都不是.
"是你自己看不出来,其实确定有.
以前有这样一个说法:四个修行人中就有一位菩萨.
在真正的修行人里,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位菩萨,这是肯定的.
若只在表面上看,你是看不出来的,你要知道他的内心,而且自己要有更高的境界,才能了知.
比如你要知道他人的内心,最起码你要有他心通,这是第一.
然而,即使有他心通,一个凡夫也看不到一个圣者、菩萨的内心,他只能看到与他境界等同之人的内心,他看不到境界比他高的人的内心.
因此,只有他心通还不行,你还要有更高的境界,才能真正看到他人的内心和境界.
所以,不能认为"这个肯定不是菩萨,那个肯定也不是菩萨".
这样一看,也许在你眼里一位菩萨也没有,这是你自己的问题.
佛亲自讲,个人的力量像火星,众人的力量像火焰.
若是你想种善根,想积累福德,这是个机会.
这个道场很清净,这个僧团很清净,这是真正的福田啊!
你很难遇到真正的福田,真的很难!
大家在这里应该好好地珍惜这个机会.
不管你懂得是多是少,不管你信心大还是不大,你都要珍惜这个机缘,应该多参加这些活动.
尽管你自己所修的功德和善根如同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但是大家的功德与力量就是大海,你把自己这一滴水的功德与善根放到众人的福德大海里,大海未穷尽,你的功德与福德也不会穷尽,所以这是机会啊!
因此,大家无论是在修法的时候,还是在外边为寺院、道场、为法会的举办做一些事情的时候,都要积极参与.
大家要多种些善根,多积累些福德,这样你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才有意义.
真的,大家既然来了,就是缘分;既然来了,就是福报.
大家应该珍惜这个机缘与福报,尽量把一切都观为清净,把一切都观为圆满.
不清净的是自己的心,不圆满的是自己的智慧.
若智慧不圆满,就不会有圆满;内心不清净,就不会有清净.
当发现一些不清净的时候,就观自己的内心:"哦,我的内心不清净了,所以才有这些不清净的显现.
"当遇到一些不圆满的时候,还是要观自己的内心:"我内心的智慧不圆满,所以才有这些不圆满的显现.
"为什么佛讲,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由自己的心来显现,由自己的心来造作的,都是自己的心,没有别的.
所以,大家到这里来,不要无事生非,没事找事;不要自己造业,不但没有积累善根,甚至还造了很大的恶业回去,这样真的是得不偿失啊!
这个福田很殊胜,大家要珍惜.
你到这里来了,你在这里的一举一动,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要么是在种善根,要么是在造恶业.
所以大家应该小心谨慎,应该以正知正见好好地保护自己的三门,尽量种善根,不要造恶业.
大家来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发心很好,有的人可能发心没有那么好.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的是自己很自愿地来,很欢喜地来;有的可能是父母勉强带来的,自己很不愿意来.
无论你是怎样的发心,既然你已经到这里了,你的一举一动,包括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在做事.
做什么事要么种善根,要么造恶业.
所以,大家在这里不要放逸,不能放逸啊!
卯二、修行方法:善巧具信已,即当常修善,众善己应为,谁亦不仰仗.
"善巧具信已":我们修持善法,不但要有信心,还要有善巧方便,这样成就特别快.
善巧方便很重要.
比如,显宗和密宗没有什么差别,主要是密宗里方便法门多.
因为善巧方便多,所以积累善根与福德非常快.
通过密宗一些殊胜的方法,可以在一刹那当中圆满你须在四十劫、六十劫等多劫当中要积累的善根、福德,当下圆满.
我们这次万盏法会有很多积累善根与福德的方法,各种各样,应有尽有,大家真的好好珍惜吧!
再过两天,法会就要开始了.
法会期间有很多项目,每个项目都非常殊胜与方便,这些很重要.
若是没有那么多善巧,很难成就啊.
显宗里讲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我们密宗里讲,不用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今生今世定能成就.
若你能真正修持大圆满法,甚至随时随地都有成佛的可能.
也许你刚才从大殿进来的时候还是一个凡夫,一会儿从大殿出去的时候就已经成佛了,真有这个可能.
为什么大圆满是立断法、顿超法,立即断掉所有的妄念,顿时超出三界.
所谓"顿时超出三界",超出三界以后,你达到的境界是什么就是佛的境界.
所谓"立即断掉所有的妄念",妄念断掉了,真心自然就显现.
"妄心不死,真心不活",什么时候这个妄心死了,真心才会显现出来.
通过修行、通过智慧把妄念断掉了,不打妄想、不去分别的时候,本具的佛性、本具的光明自然显现,成就特别快.
所以,善巧方便很重要.
具有信心也很重要.
要有想解脱、想成佛的心,非常渴望解脱,非常渴望自己能够成佛,这种信心很重要.
有信心、有善巧方便才能成就.
若能够认真修持密宗里讲的这些方便法门,今生今世定能成就.
"即当常修善,众善己应为,谁亦不仰仗":我们修持善法、积累福德的时候,完全要靠自己的力量,不能总是想靠佛菩萨的力量.
"阿弥陀佛来救救我吧,观音妈妈来看看我吧,我完了……"不能这样.
我们都是佛菩萨的孩子,但是我们不能太依赖佛菩萨.
我们自己总是要长大的,不能总靠父母,否则什么时候能自立啊什么时候能成家立业啊我们是佛菩萨的孩子,但是我们一定要长大,我们要继续佛的家业,我们要弘法利生.
不能依赖,依赖的心不行,内心太懦弱了.
不能总想"佛菩萨来救我",应该替佛菩萨想:"哎哟,佛菩萨够辛苦的了,我要去做一些弘法利生的事业,让佛菩萨休息、休息,让所有的佛菩萨都休息,我一个人来做弘法利生的事业.
"内心要坚强,若是有这种大愿力,成就会特别快.
若内心不强大,没有大愿力,什么事都做不了,你无法战胜自我,也无法战胜烦恼.
所以,如果你想战胜自我、战胜烦恼,你的内心就要特别强大,愿力要超越业力.
如果愿力大,内心的正念强大,邪见还有机会生起吗若是愿力大,业力怎么显现没办法显现.
哪个力量大,哪个就显现.
如果愿力大,显现的就是你的愿.
我们现在有时候也发愿,但是愿力超不过业力,计划没有变化快.
虽然我们发的愿很好:我要精进修法.
但是一旦出现违缘、障碍,修法就间断了,传承也间断了,计划没有变化快.
原因何在愿力没有超过业力!
业力先现前了,我们就只有跟着业力走.
有些人说得挺好:"我要修行,我要坚持百日共修,我要出家修行.
"一旦出现违缘或障碍的时候,百日共修也放弃了,袈裟也不要了,跑得无影无踪.
内心如此懦弱的人什么也做不了,不要说弘法利生,连自己的利益都无法成办.
我们不能总依靠他人,不能总靠佛菩萨的加持.
大家总说:"佛加持加持我,菩萨加持加持我,上师加持加持我.
"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有信心就有加持,没有信心就没有加持.
信心有多大,加持就有多大;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
所以应该培养自己的信心,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
这样,所谓的加持和力量自然就有.
我经常给大家讲,佛菩萨和上师善知识等都只是个所依而已,主要是自己一心的力量.
坚定信念的这种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一心才有力量.
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但若是你心一慌、一散乱,力量就会散掉,就没有力量了.
所以要一心,当变成一心时,力量就有了,智慧也开了,这就是定中生慧.
内心不动摇,变成一心,智慧也就有了.
因为你心不动的时候,妄念就生不起来,本具的功德和智慧自然就显现了.
为什么智慧显现不出来为什么没有福德主要是妄念太多,有妄想、分别,所以遮蔽了本具的福德、智慧,如同灿烂的天空被云彩遮住一般.
天空本身是灿烂的,但是如果有云彩,就显现不出天空灿烂的本面.
我们的福德、功德都是本具的,但是因为分别、妄想而无法显现.
当没有妄想、分别的时候,本具的福德和智慧自然就会显现.
所以,一心很重要.
我们现在做不到一心,总是求这求那:"佛菩萨加持我""上师加持我".
自己的心还总在动:"能不能加持啊有没有加持啊到底能不能行啊"无论遇到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祈祷.
若是我们深信佛的力量,深信菩萨的加持,自己心里能肯定、确定,就没有事.
但是我们的心是动摇的,总在怀疑:"能不能有加持啊能不能行啊"内心怀疑,最后还是自以为是、自作主张.
要达成一件事情时,刚开始去拜佛了,但是内心不坚定,最后还是去走后门、找关系去了,认为这样好使.
生病时做祈祷,也是在求加持,但还是想到医院看看.
并不是说到医院看不好,而是到医院看的时候,应该想:"我要到医院,这也是佛的一种安排;我要接受治疗,这也是佛的一种加持.
"作为一个学佛人,就要这样.
你可以到医院看病,但是要观想:医院、医生、药物、治疗方式等,这些都是佛的事业,都是药师佛的事业.
必须要这样想!
因为这样想才能够真正治病,才能消业.
卯三、宣说胜劣取舍:施等波罗蜜,层层渐升进,勿因小失大,大处思利他.
菩萨的学处无量无边,但是都可以总集在六波罗蜜里.
修持菩萨的学处,就是要修持六波罗蜜——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安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静虑(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
"施等波罗蜜,层层渐升进":一般的情况下,持戒比布施还殊胜,安忍比持戒还殊胜……一个比一个殊胜.
一般情况下,它们是有层次的.
如果没有布施的基础,持戒也是很难圆满的.
怎样做才是布施是不是要把很多东西都拿出来给别人啊不是.
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
所谓的财布施,是要对治甚至要断除对财物的贪着.
所谓的法布施,就是要断除对自己的功德、善根的执着.
自己稍微有一点点功德的时候,会生起执着:"我很了不起啊,我有功德!
我很了不起啊,我积累了很多善根!
"这种对善根的贪着也是要断掉的,这叫法布施.
你只给别人讲,不是法布施.
对自己的善根、功德没有贪着,这才是圆满的法布施.
所谓无畏布施,主要是断除对生命的贪着,你只爱护自他的生命也不行.
你对财产、对善根、对生命不贪着、不执着的时候,内心才能清净.
所谓戒,就是净.
"今天我受居士五戒了,我受比丘(尼)戒了……"这是否叫持戒波罗蜜不是.
虽然你受了居士五戒,或是受了比丘(尼)戒,但若是内心不清净,持戒波罗蜜也不会圆满的,所以布施是持戒的基础.
不贪着善根、受用乃至生命,内心才清净,才有持戒波罗蜜.
安忍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等都是如此.
内心清净就是内心不动摇,所以有持戒波罗蜜的基础才有安忍波罗蜜.
有安忍波罗蜜才有精进波罗蜜,内心清净了,才能对善法、功德等有真正的欢喜、喜悦.
静虑(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也都是如此.
六度波罗蜜中,前前是后后的基础,后后比前前还殊胜.
一般情况下是这样,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勿因小失大":一般情况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要按次第、按程序这样学修.
但是也有殊胜情况.
比如,为了广大的布施,可以舍弃一些持戒波罗蜜.
若是能利益更多的众生,一些戒条也有开许的时候.
不应该为了一些细微的戒律而放弃广大的布施,"我不能做,这是犯戒",然后放弃广大的布施,放弃广大众生的利益,这是不正确的.
以此为例,想说明的是在特殊情况下,有特殊的修持方法.
一般情况下,六波蜜要这样按次第来修.
现在我们根本没修六波罗蜜,即使修了,也不按次第去修.
很多人学修都不按次第、不按程序,这样就是错谬、混乱的.
很多人都好高骛远,想一步登天,这是不可能的!
"大处思利他":众生的利益高于一切.
主要强调的是能利益众生,只要对众生的利益大,为了众生的大利益,怎么都可以.
思考题:1、书上讲"暂时和究竟的一切成就都靠众生",怎样理解2、哪些是成就广大福德善事的因缘《入行论讲记》(三十四)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11]作修心之行:略说为何要饶益他众,即三门清净是利他的基础;无私奉献、无私付出才能了缘了债;衡量大乘行者的标准.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寅二(饶益他众之理)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卯一、略说:前理既已明,应勤饶益他,慧远具悲者,佛亦开诸遮.
前面讲了很多律仪,主要是要求我们不仅要保持心的清净,在行为、言谈举止上也要小心谨慎,要如理如法.
保持身口意三门清净,然后再去利益众生.
身口意三门若是不清净,就饶益不了众生.
如果你想真正地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必须要身口意三门保持清净.
若是身口意三门不清净,尤其是心里不清净,有贪心、嗔恨心、自私自利,这样就很难利益他人.
比如说讲经说法,虽然你能讲经,能说法,但若是内心不清净,以贪心、嗔心或是以自私自利的心态去做这个事情,就很难真正利益和帮助到众生.
因此内心清净是很重要的!
我们要发愿,并且所发的愿要清净.
我们去利益众生或是去帮助他人,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内心,是不是有贪心、嗔恨心等烦恼,有没有自私自利的想法,这都是很重要的.
若是没有贪嗔等这些烦恼,没有自私自利之心,即使你不会讲那么多道理,不能做那么多事情,但你的所作所为也能真正感化众生、利益众生.
我们现在不论是在家里做家务,还是在单位工作,都要发清净心,不能有贪嗔等烦恼.
现在很多人都是仅仅为了工资等这点小小的利益去做事,这样你很难成功.
我们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家人,也是自私自利的,这样最终还是利益不了众生,感化不了众生.
我们在家里做家务时也要发心:"我是为了了缘,为了了债,我是为了利益和帮助众生.
"这样你才能真正感化这些众生,才能真正利益这些众生.
否则,虽然你是在照顾家人,为家人付出,但内心若是自私自利、不清净,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就是轮回.
我们现在想了缘、了债、了生死,想了脱轮回,就不能再这样自私自利.
我们身边的众生是与我们最有缘的众生,也是最需要我们的众生啊!
只有以这样的心态去帮助他们、利益他们,才能真正地了缘、了债.
若是你想了缘、了债,就要这样.
家人大都是冤亲债主,我们怎样才能了缘、了债呢就是要无私地奉献,无私地付出.
其实你在家里做家务、照顾家人,这本身就是修行,不用再去做另外更多的事情,这样就能了缘、了债,就能了脱生死.
若能了脱生死,就不用再流转轮回了,这叫解脱.
不再轮回的时候,你就没有烦恼和痛苦了.
虽然你在人间,还在六道里,但是你不属于人道众生,也不属于六道众生,就如《普贤行愿品》里所讲的"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虽然在六道,虽然在人间,但是不会遭受这些痛苦,不属于轮回.
你在某个单位工作也是缘分,你的领导和同事可能都是你的债主,你应该为这个单位努力付出,你必须要把这个缘了了,把这个债还了.
那怎样才能了这个缘、还这个债呢同样也是付出,无私地付出.
要有这种心态:因为这些都是与自己有缘的众生,这些就是自己该做的事、该还的债,不管是否有回报,不管在这个过程中是快乐还是痛苦,都应无怨无悔.
如果还想着"对自己有没有利益,在这里能不能获得快乐",这样的出发点和发心都是错误的.
应该明白这就是你的缘,这就是你要还的债,无论怎样,自己都要这样去付出.
其实,如果你能这样去付出,自然就有回报,你根本就不用考虑工资、薪水的问题,到时候自然会有.
若是你用心去做,真正无私地去奉献,能没有回报吗你自己自然就解脱了.
家里或单位的这些众生都是与你最有缘分的众生,是最需要你的众生,你要真心地善待这些众生,了缘,了债.
其实也不是特意为了了缘、了债,不能这样去想,而是就这样真心地去对待,无私地去奉献,缘自然就了了,债自然就还了.
这就是修行,这样才能真正地解脱.
所以,内心一定要清净,不能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是一种狭隘的心态,它会让你遭受很多痛苦.
当你的内心不自私、不自利的时候,心量就打开了.
这时你就不会遇到那么多事,也不会有那么多烦恼.
自私自利是一切烦恼、痛苦的根.
佛不让我们自私,不让我们自利,这也是为了我们能解脱,为了我们能圆满,这是一种方便.
一个具有智慧的人,不会有自私自利,他在全心全意为众生、利益众生的时候,自己的内心自然就快乐了,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利益自然而然就来了;他既有智慧,又有方便.
有智慧才有方便,有方便才不会给自己带来烦恼.
如果你的内心清净了,身和口自然也就清净了.
如果你内心不清净,即使在表面和形式上做得很好,也一样无法解脱.
我们刚开始成家或立业的时候,表面上做得都很好,但是最后狐狸尾巴终究会露出来,还是不行.
装是不行的,只有你明白了是自己要解脱烦恼,不是内心勉强地去做,而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地去做才行.
如果要证得圆满,就应该这样做,这是唯一的方法.
我们要保护身口意三门清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利益众生.
首先自己的身口意三门要变得清净,这很重要.
现在有的人很着急:"我皈依佛门了,也出家了,我是不是要开始度化众生了"所谓"自度度他",什么叫自度就是先要修好自己的身口意三门,三门变得清净了,到时候自然而然就能度化众生.
在度化众生、利益众生的过程中,身恶业和口恶业都有允许的时候.
比如,你今天若是真正为了保护众生的利益,可以舍弃一些其他的利益.
诸如杀生、偷盗、邪淫等身业,以及恶语、绮语、离间语、妄语等口业,这七种业是可以舍弃的.
这样做是有前提的:第一是要没有自私自利,第二是对众生的利益大,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进行.
小乘里对身恶业与口恶业没有允许的时候.
因为小乘学人还没有断除自私自利,他是求自我解脱的,还是自私的,所以对他来说,身三种恶业和口四种恶业没有允许的时候.
为什么不允许呢比如说杀生、偷盗、打妄语、绮语,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利他心,你做这些肯定都是为了自己,而为了自己是不允许的,所以小乘对这些没有允许的时候.
大乘佛法里有允许的时候.
因为大乘里已经彻底断掉了自私自利,发菩提心的同时进入大乘法门.
既然已经发了菩提心,你就真正进入大乘法门了,你就没有自私自利了,不是为了自己暂时的利益,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究竟解脱,这个时候完全是为了众生.
即使是为众生,也要比较一下,对众生的利大还是弊大如果对众生的利益大,就可以做.
比如大悲商主杀害了短矛黑人,表面上看他杀生、造业了,实际上他不仅没有造业,还圆满了七万劫的成佛资粮,《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是这样讲的,《入菩萨行论》引用《大密善巧方便经》中的教证说是一下子圆满了十万劫中要积累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一个讲七万劫,一个讲十万劫,虽然说法不同,但是意义没有矛盾和冲突.
为什么大悲商主要这样做呢他也是发菩提心的菩萨.
短矛黑人要杀害五百个商人,大悲商主知道了这个情况,杀掉了短矛黑人,同时保护了五百商人的生命.
若是短矛黑人杀害了五百个商人,将来是要下地狱的;现在虽然他失去了生命,但是造的恶业没有那么重,来世不用感受恶趣的痛苦,避免了这样的一个果报.
所以,大悲商主看似杀害了众生,实际上他圆满了在七万劫中要积累的资粮,这是个例子.
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为了众生的利益.
在对众生利益大的情况下,可以去做.
所谓"佛亦开诸遮",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如果有自私自利,身三种恶业、口四种恶业都没有允许的时候;若完全是为了众生,身三种恶业和口四种恶业都有允许的时候.
而贪心、害心、邪见这三种意恶业(也就是贪嗔痴三毒)没有允许的时候!
因为以贪嗔痴所做的一切都是恶,无论在大乘还是在小乘都一样,密宗里也一样.
密宗里虽然有很多方便的修法,但是以贪心、嗔恨心,在愚痴的状态下做也是不允许的,这样所做的一切都是恶,将来要遭受果报的.
这是小乘和大乘、显宗和密宗共同的观点.
很多人找借口:"不是有允许嘛,不是说为众生可以吗"然后随意去做这些事情.
的确是有允许的时候,但那是在为了众生的情况下.
你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内心,自己先观察自己的内心,是不是贪心、嗔恨心是不是在愚痴的状态下如果是的话,这样是不允许的.
你说是为了众生,但是自己的相续还是污染的,内心还是不清净,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真正利益众生,因为自己还有贪心、嗔恨心等烦恼.
所以,若是在贪心、嗔恨心、愚痴的状态下,都没有允许的时候.
有人还是有疑惑:"是不是为了众生都可以啊是不是为了家人都可以啊是不是为了工作都可以啊"比如今天出去应酬,若是你真正为了对方,为了众生,自己不愿意喝酒,也不想喝,发自内心不喜欢,觉得很恶心,但是一看对方不高兴,为了让对方高兴,然后喝点.
其实对方高兴与否不重要,主要是为了自己能办事顺利.
为什么要办事顺利呢我们工作顺利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生活.
生活是为了什么为了更好的修行.
修行是为了什么为了解脱.
解脱是为了什么为了度化众生.
最终还是为了众生,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找借口.
现在很多人是自己想喝,然后找借口:"我是为了工作……"这样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因为你的内心还是贪,还在散乱.
刚才讲的,为了众生的利益,语言和行为上的一些利益是可以舍弃的,但内心是要完全清净的,在不自私、不自利的情况下才可以.
贪心、嗔恨心、愚痴,也就是贪心、害心、邪见,这三种意恶业没有允许的时候.
有些人认为自己是修密的,行为就很随便,吃肉、喝酒什么都做.
你为什么要喝酒、吃肉若是为了众生,那你看看自己内心里有没有贪心、嗔恨心,内心是不是愚痴的你说是为了众生,那你这样做,对众生有什么利益,怎样能利益众生若是你内心清净,完全为了众生,对众生也有很大的利益,才可以这样做.
在小乘里,身恶业、口恶业没有允许的时候;在大乘里,无论是显宗还是密宗,都有允许的时候,但是要在前面所讲的那种情况下才可以.
佛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要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这是显宗、密宗,大乘、小乘共同的要求.
凡是学佛修行者,都要断一切恶、行一切善.
你为了世间的利益,为了健康、平安这些暂时的福报,而断十种恶、行十种善,这叫世间道,也叫人天道.
今天在座的各位,真的应该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世间的福报,还是为了什么若是为了世间的福报,就是求健康平安、升官发财等,有这样的发心也可以,但是你只求是不行的.
在佛法里,佛也讲了人天道,就是世间的福报、人天的福报.
你可以修这些福报,但是也需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
若是你不断恶行善,虽然你做了一些善事,积累了一些善根,但是来世连人天的果位都得不到,你做的这些善业会在三恶道里成熟.
那些恶道的众生,比如空游饿鬼里,有些也是特别有权力,特别富裕的;旁生如龙宫里的龙王这些龙族等,也特别有权力,特别富裕.
这些都是前世做了一些善事,积累了一些善根,但是没有断十种恶的修行人转生的.
前世做布施帮助别人了,这个果报会不会浪费不会浪费的,但也许在恶道里成熟果报了.
你看他们虽然特别有权力,特别富裕,但是都属于恶道的众生.
今天到这里来的人,都是对佛法有信仰的,都是有善根的.
你们平时也肯定会做一些善事、好事,但如果像刚才说的那样,不断十种恶业,不修十种善业的话,那么将来连人天的果位都得不到.
你们现在求平安、求健康,只是临时烧柱香、拜拜佛,然后向佛求,这样能不能健康能不能平安能不能实现这样的愿望很难.
不是佛不灵,不是佛没有加持,是你自己没有断恶行善啊.
你修人天福报也可以,但是佛只能教你修人天福报的方法,你只有按这个方法去做,才能得到人天的福报.
佛不能给你人天福报,但是他可以教你这个方法,你按这个方法去做,就能得到人天的福报,这叫人天道.
大家看看自己,观察观察自己的内心,自己是不是求人天福报的.
若是求人天福报的,我今天也不勉强你,也支持你,但是你也得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布施等善事,将来能得到人天的福报,会很富裕,很健康.
如果是求自我解脱者,也同样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
对世间已经看破了或看淡了,对世间法没有丝毫的贪恋,然后日日夜夜求自我解脱,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有出离心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就可以得到自我解脱.
大家观察、观察自己的内心,是不是求解脱的"我不懂怎样利益众生、普度众生,我就是要自己解脱,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也不回来了.
因为轮回太苦了,人间太苦了.
"现在很多念佛求往生的人都是这种心态,就是觉得人间太苦了,轮回太苦了,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也不回来了,这是求自我解脱最标准的想法.
这样能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
若是觉得人间太苦了,对人世间没有丝毫的贪恋,真正求解脱的话,这个人可以说是有出离心了.
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若精进修行的话,也许能得到自我解脱,但是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也许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他不属于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大乘菩萨、大乘比丘.
什么是大乘比丘虽然是比丘,但他是有菩提心的.
如果没有菩提心,就是小乘比丘.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都是具有菩提心的大乘比丘,都具有菩提心.
如果是求普度众生者,也是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
若说:"我要普度众生,利益众生.
"这就是大乘修行人,因为他有利他心.
求解脱者是不是大乘行者求成佛者是不是大乘行者不是!
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乘行者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就是看发心是否为众生.
无论是解脱还是成佛,都是为了众生.
这样的大乘修行人,也要求解脱、成佛,但是他解脱、成佛的目的是为了度化众生.
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解脱,就无法帮助众生解脱,所以他先求自我解脱;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成佛,就无法帮助众生成佛,所以他先求自我成佛.
最终都是为众生,这就是大乘行者,这样的发心很伟大.
大家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开始要修法了,这个时候应该首先观察一下,自己到底为什么学佛,到底求什么.
是求人天福报,求自我解脱,还是求普度众生今天在座的各位都应该是大乘修行人,因为我们都是对大圆满法有信心的.
大圆满法是大乘佛法,是九乘之巅,必须是大乘行者才能达到大圆满法的境界.
当我们真正有利他心,真正能利益众生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利益,比如这些人天的福报、自我解脱等,自然而然就得到了,就像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一样.
你不用特意求健康,不用特意求平安.
如果你真正有利他心,真正能利益众生的时候,你自然就健康,自然就平安了.
因为你的内心健康了,身体也会随着健康;你的内心平安了,一切也会随着平安.
所以,把自己的心放平,一切都风平浪静.
真的,别没事找事,一点儿都不用顾虑.
尽量把自己的心放平,保持平静,保持如如不动,一切都会风平浪静,不会有事.
即使家里、单位、公司有再多让人纠结的事,也都会迎刃而解,也都会一了百了,这才是真正的一了百了.
尽量地把自己的心放正,一切都会一帆风顺,根本不用顾虑:"这个会不会顺利,会不会成功"考虑这些都是多余的,这叫妄念、妄想.
妄想是由自己打的,所以也要靠自己才能放下,解铃还须系铃人么,就要靠自己.
心态很重要!
心态若调整好了,一切都会有,包括世间的这些福报也自然而然就会有,想躲也躲不掉.
那些大德高僧们要的是不是名闻利养不是,但是他们把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了,没有办法,躲不掉啊!
比如我们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他躲到喇荣沟里去了,但是也没有躲掉啊!
大家若是真心想跟佛学,真心想跟上师学,就要这样学,最后世间的福报躲也躲不掉.
自我解脱也是一样.
如果你真正有利他心、真正能利益众生,一切烦恼和痛苦自然就会烟消云散.
大家现在是不是有很多烦恼的事,有很多痛苦的事那就发菩提心,真正地去利益众生,那个时候不会有任何的烦恼.
烦恼是怎么生起的,也许你不明白,也不用弄明白.
只要你发菩提心,放下自私自利,烦恼自然就没有了.
我们是不是因为没有吃的、穿的、钱财、地位等而烦恼不是,这都不是真正烦恼的因.
自私自利、我执我爱才是一切烦恼、痛苦的根.
若有一天你真正放下了我执我爱,放下了自私自利,就再也不会有烦恼、痛苦了,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具备什么条件都是如此.
所谓"地狱和天堂没有差别",就是这个意思.
到那个时候,不分身份,无论你是街上的乞丐,还是宝座上的国王,都是一样的快乐,一样的幸福,不会有烦恼,不会有痛苦.
其实,是烦恼还是快乐,和钱没有关系.
在没有看破放下之前,乞丐有乞丐的烦恼,国王有国王的烦恼,都一样烦恼、痛苦.
站在不同的角度,感受不同的痛苦.
有钱、没钱都一样烦恼.
若真正看破放下了,也都是一样的快乐、幸福.
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很深,不明白也很正常.
这就是平等.
我们既然遇到了大乘佛法,应该好好地发菩提心,这很重要.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在山下,多发菩提心,多发利他心——利益众生的心,去对治我执我爱,去对治自私自利,这个是根本.
此前我们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烦恼、痛苦的根,所以很难解决问题.
你们今天到这里来了,找到了问题的根本,一切就好解决了.
今天我给大家讲明白了,烦恼的根、痛苦的根就是自私自利.
现在我们就要放下自私自利,要发菩提心、利他心.
如果你能明白,甚至能深信不疑,那你今天到山上来,尽管很辛苦,但是意义重大而深远.
闻法或修法时,发心、动机很重要!
我们平时讲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三种修行人,首先要看看自己属于哪种修行人是下士道、中士道,还是上士道下士道是求人天福报,中士道是求自我解脱,上士道是求普度众生、利益众生.
现在你自己可以调整.
"之前我求的是人天福报,现在我明白了,人天福报不用特意求,我若是能发菩提心,真正能利益众生,人天的一切福报自然而然就圆满.
""之前,我是求自我解脱的,今天我明白了,自我解脱不用特意求,我若是能发菩提心,能利益众生,一样能解脱.
"从现在开始可以调整心态,可以改变思想.
思想是要改变的!
既然你要学佛、要修行,就要改变思想、改变行为.
因为我们的思想、行为都已经出轨了,现在就要回归,就要改变.
今天,大家通过这堂课已经明白了,就要在心里重新立志: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我要发菩提心、修菩萨道.
你看,下了这个决心,就有菩提心了.
真的,大家不能糊里糊涂地上山,糊里糊涂地下山,不能这样啊!
今天一定要明白,并且一定要重新对治、调整,应该发菩提心、修菩萨道.
为了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了成佛而精进认真修持六波罗蜜!
这就是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如果你今天发了这个心,就真正进入了大乘法门.
大家只在口头上说:"我是修净土的,我是修禅宗的,我是修密宗的,我是修大圆满的……"没有用.
皈依三宝是入门,发菩提心是入道.
你皈依三宝、踏进佛门后,有好几条路可以选择.
既有解脱的路,也有成佛的路.
如果你选择的是成佛的路,这是最殊胜的、最有利益的选择.
我们今天选择了成佛的路,发菩提心的同时,我们就进入了大乘妙道;进入了大乘妙道以后,再选择法门.
净宗、禅宗、密宗、大圆满都是大乘法门.
目的是一个,就是成就佛果;道也是一个,没有两个.
但是工具可以选择,有汽车、火车、飞机,还有火箭,你自己可以选择.
看看兜里的钱够不够,若够,可以选择坐飞机;若有条件就坐火箭.
比如说大圆满就是坐火箭,但这不是人人都能坐得起的,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了的,这要具备自身条件等很多资粮.
大圆满法是立断法、顿超法.
火箭虽然很快,但是有过程,而大圆满法没有过程,比火箭还快.
大家真的不能再糊涂,应该先皈依三宝,进入佛门;然后再选择道,小乘是解脱道,大乘是菩提道——成佛的道.
我们应选择大乘佛道.
你选择大乘佛道以后,再选择法门,选择净宗、禅宗、密宗或者是大圆满法.
大圆满犹如坐火箭,你有没有这个条件如果你有,对大圆满有信心,坚定不移,这就是票!
你手里已经有票了,也许还要排队,但这是早晚的事.
你自己手里有票,然后到火箭场,在那儿排队,就可以坐火箭了,就可以即身成佛了.
大家到山上、到这里修法,心里要明白,自己一定要这样下决心,做决定,这个很重要!
所谓的"受戒",就是指你要下决心、做决定,这样才能有戒体.
有戒体了,就有力量,这很重要!
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内心,请观察一下自己上山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有的为了儿女或其他世间的利益.
如果你今天能发菩提心,儿女自然能好,孩子自然就不淘气了,真的能感化他们.
因为人心是肉长的,是可以感化的.
即使是外边的木头、石头,如果你用真心,尚且能感化,更何况人心呢!
今天在座的各位,也许人人都有事——不是这个事,就是那个事!
虽然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苦恼的事,但是在佛法面前,在修行面前,这都不是事,都不是问题.
如果你今天真正能发菩提心,真正能修持大乘佛法,这都是小事.
真的,我们自己都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的.
"哎哟,天塌了!
哎哟,地陷了!
"天没有塌,地也没有陷,这都是你自己的心!
大家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很不容易.
希望今天大家都能听明白,都能发菩提心.
为什么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发菩提心的同时就改变了命运.
真的,这是根啊!
若想在外境上做改变,不可能.
你换个单位、换个工作,解决不了问题;你找再一个对象,同样会烦恼;你换一个地方工作,也不会顺利.
因为这都是自己的业感——业力所招感的,在哪里都是一样,所以不要在外境上去找问题,应该往内心找.
如果想解决问题,就从心里面去入手,心改变了,一切就改变了.
很多同修都会这样说:"我一学加行,家庭也变了,单位也变了.
以前家里人对我都不好,单位的领导、同事对我也不好,但是现在对我都好了,家人对我好了,领导同事也对我好了.
"因为你的内心改变了,所以一切都在改变.
对一个修行人来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改变命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只有改变心态,才能改变一切;只要掌握了心态,就能掌握一切.
大家若是真的明白,若是真正这样去做的话,你今天上山在这里听了一个小时的课,这个意义真的是太大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观察内心,然后要好好发心,改变心态!
思考题:1、六波罗蜜有次第吗修持六波罗蜜时,必须要按次第吗《入行论讲记》(三十五)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12]作修心之行:广说如何以财饶益他众,即施衣食和施身的方式.
[13]作修心之行:广说如何以法饶益他众.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卯二(广说)分二:一、以财饶益;二、以法饶益.
辰一(以财饶益)分二:一、施衣食之方式;二、施身之方式.
巳一、施衣食之方式:食当与堕者,无怙住戒者,己食唯适量,三衣余尽施,这个主要是针对出家人讲的.
从自己所拥有的斋食中拿出四分之一,布施给堕入邪道的众生,就是布施给饿鬼;四分之一布施给乞丐;四分之一供养给同修,比如说修梵净行的同修;四分之一自己享用.
比如说以前是到城中化缘,把化到的食物分成四份,一份给恶道众生,一份给乞丐,一份给其他需要的同修,一份给自己.
三法衣也是,自己要有一套,多余的都要布施给其他众生.
这里主要讲的是布施,应该以这些财物利益众生,帮助众生.
这里主要讲的是出家修行人.
若是在家修行人,更要布施.
布施和持戒,布施主要是在家修行人修的法,持戒主要是出家人修的法.
在家修行人有家有孩子,自己也需要一些财富等,可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在能吃饱、穿暖的情况下,要多做布施.
布施包括上供下施.
我们都不做布施,都舍不下.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我们为什么不做布施.
原因是怕没有,怕再也得不到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不仅不会没有,反而会得到的更多.
在前面讲过,我们做布施也同样如此,一定要从心里舍!
无论是上供还是下施,都不能在表面上做!
否则,如果还是没有从心里舍掉,就不会有太大的功德,不会得到什么利益.
其实做布施的功德、利益特别大,但是这样表面上布施,不一定能得到功德和利益.
布施是从心里做,能舍多少舍多少,这是要发自内心的.
布施就是能放下,能断掉对自己的身体、受用或善根的贪着.
若是你真正能从心里放得下,对这些没有贪恋,那么在表面上做不做都一样.
在众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要做布施.
做布施的时候要发自内心.
我们现在做供养或布施,不是发自内心地做,都是在表面上做,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
照顾孩子也是如此,应该照顾孩子,但心里要真正能舍下贪执,不是因为是"我的"孩子,而是因为是"与自己有缘的众生"而去照顾.
其实,你不用做别的,只要从心里想"这就是众生,众生需要我,我就要为众生付出",要以这种心态去照顾孩子.
家里的孩子,必须要给他们钱花时,也这样发心去做也是布施.
布施主要是心里要舍掉,尤其是在家修行人.
布施主要是在家修行人修的法,持戒是出家修行人修的法.
大家都要多做布施,利益众生.
比如将斋食四分之一布施给恶道的众生,四分之一布施给乞丐.
但是,我们不这样做也可以,比如我们经常有一些剩饭、剩菜,包括洗碗的水等都可以布施给恶道众生,他们也需要这些.
有一个公案:一个饿鬼手里握着一口痰,尊者问他这是什么时候得到的他说有位比丘发心比较清净,在吐痰的时候做布施了,他就得到了.
你看,我们若是以慈悲心去做,吐痰也是布施,包括洗澡水、洗脸水都可以做布施,我们就发慈悲心,念一两遍观音心咒,同时心里发愿,恶道的众生就能得到这些.
我们舍弃的东西,恶道的众生是需要的,以清净心做布施,这些众生是能得到的.
我们现在处处会遇到违缘和障碍,和这些恶道的众生也有关系.
若是你经常保持善念,经常给恶道的众生做布施,恶道的众生也能得到利益,这样你就能还清往昔欠的债了.
其实恶道的众生找你也是有原因的,若是你没有欠他们,他们是不会找你的,他们找你也是因为你前世欠他们的,所以现在要还.
以这种方式可以还债,可以了缘.
你可以这样随时随地给恶道的众生做布施,利益他们.
这些无形的众生也是如此,若是你去善待他们、利益他们,他们也可以成为你的朋友,成为你的护法.
要饭者难,给饭者易.
如果遇到乞丐要饭,我们也应该布施一下,不应该说什么"都是假的""诈骗"等话,也没有必要想太多,做一下布施就可以了.
你看,你给他一块钱,他就能满意,非常高兴;若是你以身边的这些债主为对境,你给他一万块钱,他们也不一定高兴.
让众生高兴就是善事,不要说"这都是骗人的""这是众生造业"……我们更应该可怜他们,不应该恨他们,更要发慈悲心,对这样的众生做布施.
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众生,无论是善人还是恶人,他到你面前要钱,你有这样的条件、能力,但是却不给,就违反了菩萨戒,违背了菩萨的学处.
所以,大家要尽量做布施,这样也能利益对方,让他高兴一下,也是一种善事;同时自己也种下了善根、积累了福德.
如果你还跟他说"这是假的、是骗人"之类的话,对方就不高兴了,就会恨你,这样你就跟他结上了恶缘.
有必要跟他结恶缘吗你可以不多给,只给几毛钱或一块钱也可以啊,让他高兴一下、快乐一下.
有的人说:"这些乞丐会拿这些钱交给他的老板,老板又会拿这些钱去做坏事……"如果大家都这样想,那么我们什么善事都不能做了,因为随处都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这样想,没有必要这样做,而应该尽量善待、帮助这些乞丐.
刚才我讲过,还有一些修梵净行的苦修者和修行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要看他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如果是,我们就要通过供养等方式给他们一些帮助.
这里主要讲需要布施的三种人:第一是乞丐,第二是恶道的众生,第三是苦修者.
其实所有的众生都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的布施,我们都应该帮助他们,都应该给他们做布施.
这是以财物饶益、帮助众生.
巳二、施身之方式:修行正法身,莫为小故伤,行此众生愿,迅速得圆满.
对于一个大乘菩萨、大乘修行人而言,如果众生需要,自己的身体,包括生命也要舍弃,但也不能随便舍弃生命.
前面讲过,我们的肉体就是由36种不净物组成的不净袋,它也是个很无常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身体成办解脱和究竟的利益,若是我们利用好了,它的价值是非常大的,所以不能随便舍身.
尤其在密宗里讲,自己的身体也是圆满的坛城,所以不能轻易伤害自己的身体.
同样,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也是,一说苦修,就不吃不穿,折磨、伤害自己的身体,这种做法不管在显宗还是密宗里,都是不允许的.
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身体,可以通过它来成办解脱,成办究竟的利益.
若是你不好好利用这个身体,用它去造业,它也会成为堕入三恶道的坠石.
如果我们通过身体去造业的话,将来就要堕落三恶道,要遭受三恶道的痛苦.
若是我们利用这个人身去做善事,去修行,我们就可以到达解脱的彼岸,就可以成办究竟的利益.
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人身了,那应该怎样利用若是你用这个人身去造恶业,那你将来要堕落,要遭受痛苦;若是你利用这个人身去修持善法,去学佛修行,那你就可以解脱.
你是上去还是下去,怎样利用人身是关键.
若是你利用好了,你就可以上去,甚至可以彻底解脱;若是你利用不好,就要下去,一旦堕落到地狱,就很难出来.
大家好好利用人身,它很有价值,所以不能随便舍身.
我们要保护好这个身体,利用这个身体去行持善法,我们不仅自己可以解脱,还能帮助众生解脱,这也是为了众生的利益.
为什么我们通过人身成办自己的解脱,然后还可以帮助众生解脱.
如果众生暂时需要我们的肉体,倘若我们布施给他们了,对他们的利益不会有多大;若将来我们成佛了以后再去度化他们,对他们来说,利益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
我们利用这个人身无论是成办解脱,还是成办究竟的利益,都是为了众生.
我们解脱了,可以帮助众生解脱;我们自己的觉行圆满了,可以帮助众生觉行圆满.
为此,如果有人需要你的身体或者生命,你可以拒绝布施给他,暂时看来,这对众生是一种伤害,但是从究竟来看,对众生却有很大的利益.
对于修密法者而言,身体是一座坛城,要好好地保护.
我们吃、穿等都是供养坛城,这也是极为殊胜的积福对境.
身体是一座坛城,吃是供养坛城,穿是供养坛城.
显宗里讲,可以将吃穿等都当成药物去享用;但是在密宗里就更殊胜了,吃穿等是供养坛城.
密宗里讲,如果你伤害自己的身体、舍弃自己的身体,这是破坏坛城、破坏佛身,是一种罪过.
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舍身的.
那什么时候可以舍身悲愿未清净,不应施此身,今生或他生,利大乃可舍.
登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施身.
比如说你今天要布施身体的话,一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这样做.
现在也有燃指供佛等,登地以上的菩萨可以做这些,之前是不允许做的,因为你还没有证悟空性,没有真正放下对身体的贪着.
在前面也讲过,身体对我们内心的影响和触动是非常大的,若身体冷了,我们就会感觉不舒服,心里就不愉快;身体热了,也会感觉不舒服,内心也不愉快.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我们贪着这个身体,把这个身体视为"我"了.
比如说今天你买了一间房子,你知道这是归你自己的,所以这里面不能随便进人,东西也不能随便碰.
若是有人随便进出、随便碰东西,你会不高兴,甚至会生气.
因为你把它视为"我所"——我的房子,这个时候你执着了,你一执着,它就跟你有密切的关系了.
一旦你把这个房子卖给了别人,不是"我的"了,而是属于"他的"了,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里面的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但是这个时候可以随便进出,可以随便碰里面的东西,都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也不会因此而不高兴或生气,因为这个时候你没有把它视为"我所有".
你把它视为"我所有"了,这叫执着.
我们对身体更是这样,一说"我",就指着自己五蕴的综合体——身体,把它视为我了.
你什么时候真正放下了这种执着、贪着,就可以舍身了.
之前你会受影响,刚开始说可以舍,但是之后容易后悔.
比如说燃指供佛或者把手指布施给众生,刚开始想"众生需要,我可以舍掉",然而当手指真燃烧起来了或者割断了,你肯定会非常疼痛,心里会非常难受,这样就容易灰心,容易后悔.
一旦你后悔、灰心,你所做的这些都没有用了,一切都徒劳无益了.
所以,没有登地之前不能轻易舍身.
若登地了,就能现量见到诸法的实相,这个时候对自己身体的执着就放下了,不会再这样贪着.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为利益众生,是可以舍身的.
但是,登地之前也有舍身的,就是慈悲心特别强的人.
以前,阿底峡尊者有一位上师,他当时还没有现量见到诸法的实相,还没有登地,是一个凡夫地的菩萨.
有一天,一个众生向他要血肉,他就将血肉施舍给这个众生了.
尽管当时特别疼痛,但是他的慈悲心特别强烈,所以一直没有后悔.
他通过这样的行为圆满了资粮,当时就见性、成就了.
悲心特别强烈的人可以施舍,但是这种人很少,一般人都没有特别强烈的悲心.
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佛子,在众生最需要的时候都要舍,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舍身的.
一般来讲,要舍身或者做燃指供佛等,应该是一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做的.
辰二、以法饶益:有讲经说法的能力时,就要给众生讲经说法.
无病而覆头,缠头或撑伞,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说法.
但是,对这些人不能说法,因为这样对法不恭敬.
佛法是从恭敬心当中求,从恭敬心当中得.
恭敬心很重要,若没有恭敬心,就得不到法.
今天闻法的人很多,但若是没有恭敬心,就得不到真正的法.
今天,我坐在高处,你们坐在下面,这也是对法有恭敬心.
佛讲,讲法的人要坐在高处,要坐在法座上,因为这是对佛法的一种恭敬.
无论讲经说法者是谁,都要这样.
听法的人就要坐在低处,恭敬地听.
因为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了,真正放下自我了,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正法,真正得到法益.
闻法和听世间讲课不一样.
世间的课讲的是知识,你可以随便,爱听就听,不爱听就不听,趴着、躺着听都可以,除了得不到知识,你不会受到别的伤害.
但是听佛法不行.
这不是佛不慈悲,而是因为佛法要从恭敬心中得到.
如果众生没有恭敬心,就得不到法,对他们不但没有帮助,甚至还有损害.
所以如果只有害没有利的话,就不允许对这种众生讲.
你到这样的场合讲法,若是有不恭敬的行为或者心态,就会造业,对你自己的今生来世都不好.
若是没有病,听法时缠头、蒙头,手里拿着手杖、刀等东西,打着伞,伸着脚,身姿歪歪曲曲,这些都是不如法的.
听法者心里必须要有恭敬,行为上也要非常恭敬如法,这样才可以讲法,否则不允许讲法.
莫示无伴女,慧浅莫深言,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
"莫示无伴女":是指出家法师,在没有人的地方,单独给女人讲法,这是不允许的.
若是要讲法,必须要有伴.
尤其是出家人,异性之间要保持距离.
否则容易犯戒.
比如说你有讲经说法的能力,众生需要讲经说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没有人的地方,单独给异性讲法是不允许的,男女之间要保持距离.
"慧浅莫言深":"慧浅"指智慧浅薄的人.
对智慧浅薄之人,不能传讲大空性、大光明这些深广法门.
比如,今天有一个小乘根性者,就不能给他讲大空性等道理,不能讲大光明、大圆满等法义,怕他消化不了,甚至会生起邪见.
现在有的人虽然是大乘根性,但是对显宗有信心,对密宗没有信心,对这种人也不能直接讲大光明、大圆满的境界.
我们现在强调加行,就是让众生的相续成熟,才可以讲甚深的法义,比如大圆满的境界等,《大圆满愿文》里说无修无证,没有什么可修的,也没有什么可证的,若是一下子给大家讲这些,很多人就会误入歧途.
密勒日巴尊者刚开始依止了一位上师,这位上师说:"大圆满法是最殊胜的法门,若是一个具缘者,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甚至不修也能成佛.
"密勒日巴认为自己是个具缘者,因为他之前学了很多法术等,学得特别快,也都有了成就,所以他觉得自己的根基肯定非常好,不修也能成佛,所以就没有修.
他的上师发现他没有修,也没有成就,就问他原因,他对上师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位成就大圆满的上师就说:"可能你不是我所化的众生,和你宿世有缘的上师叫玛尔巴,你应该去找他,他能度化你.
"一听到玛尔巴的名字,密勒日巴的心里就有非常强烈的感应,然后就去找玛尔巴.
这个例子说明,对不具缘者也不能直接讲甚深法义.
现在很多人想一下子成就,也有这样问的:"有没有捷径呀"意思是:能不能直接传给我大圆满法其实,不是历代祖师们吝啬不传,主要是你现在的相续不成熟,若给你传这些,对你只有害没有利.
我们现在修加行非常重要,要获得大圆满境界,必须通过加行.
我觉得修加行就是修大圆满,加行修好了,自己的相续成熟了,瓜熟蒂落,一下子你就会开悟.
大圆满法是立断法、顿超法,没有过程,你一下就能明白,一下就能见性,一下就成就、圆满了.
但是必须要瓜熟蒂落,瓜怎么才能熟就要修加行.
现在是末法时期,你选择修大圆满是正确的,是智慧的.
因为在末法时期,大圆满法才能真正地度化众生、利益众生,大圆满法真的是最殊胜的法门.
若是你真想修大圆满法,真想即身成佛,就把加行修好,要反复修.
比如,你要真正证得胜义谛的菩提心,要真正证悟大圆满,就要有福报大、业障小、获得上师的窍诀这三个条件.
首先通过修四外加行,生起出离心;再以五内加行的皈依和发心作基础,发菩提心;然后修除障法、供曼茶罗和上师瑜伽,消除业障、积累福报以及获得上师的加持,最后才能圆满.
大家必须按这个次第进行.
"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对小乘根基的人,先讲小乘法,再慢慢引入大乘,再引入密乘,一步步地来.
法都是平等的,不能分别法门.
佛在经中讲:"文殊,有者于善逝所说之法,作有者善妙、有者恶劣之想,则彼已舍正法.
""善逝"就是佛.
佛亲自讲,若是分别法门,比如说小乘法不好大乘法好,显宗不好密宗好,这就是舍法罪.
于诸利根器,不应与浅法,不应舍律行,经咒诳惑人.
"于诸利根器,不应与浅法":若对方是个利根者,就要讲这些甚深法门.
比如若他真正能接受大空性这种法义,就讲大空性.
再如现在我们修三年期加行,需按要求认认真真地修,然后就可以传大圆满正行了.
若是相续成熟了还不传,这也是过失,到时候了就要传.
"不应舍律行,经咒诳惑人":有一个人听了上师讲大空性以后,回去就抓了一只羊,思维"没有我杀,也没有所杀",然后就把羊杀了.
莲花生大士讲过:"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要比面粉还细.
"大空性和善恶因果都是不矛盾的,诸法的本性是空性,但是善恶因果是不虚的.
再如,若是一听到上师讲"大圆满",一说"无修无证",自己就不修行了,也不去领会这些内容,这也是错误的.
现在用经咒诳惑人的情况也多,说什么只念一些经、一些咒就能开悟、见性;自己不明白佛理,不去学这些佛理,也不去思维佛理,只靠念经、念咒就想成就,甚至还这样去引导其他众生.
有人告诉别人"只念《金刚经》就可以了",也有的说"念准提咒(或其他咒)就能开悟,就能解脱,就能成就"……这都是欺诳众生、伤害众生!
这都是错误的!
我们是要念经、念咒,但是你必须要领悟它的内容,懂得它的含义,然后再念.
我们现在念的这些仪轨是持咒、念咒的方法,若没有这些方法,没有这些仪轨,只念咒是不可能成就的.
除了一些上上根器之人,他靠什么都能见性,即使只吃饭或只在那儿睡觉也能成就,也能开悟.
除此之外,不可能只念经念咒就开悟.
明白佛理是很重要的!
你明白了这些佛理以后,才会产生真正的信心;有了真正的信心,才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有了不可思议的加持,才会有不可思议的成就!
这都是有次第的.
这里讲的是要依法饶益众生,帮助众生.
如果自己有讲经说法的能力,就要讲.
若有人听,就给人讲;若没有人听,就给无形的众生讲.
如果自己现在没有讲经说法的能力,也可以给他们念一些佛讲的偈颂、咒语,给他们种下善根,这也是一种依法饶益众生的方式.
思考题:1、凡夫菩萨可以舍身吗2、为什么为了众生出家菩萨自己的三法衣也不能舍弃《入行论讲记》(三十六)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14]作修心之行:断除让他人生起邪见、毁坏他人相续的一切行为.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前面讲的是"趋入善法之行",今天讲的是"断除成为世间不信之行",就是断除让他人生起邪见,毁坏他人相续的一切行为.
丑三、断除成为世间不信之行:牙木与唾涕,弃时应掩弊,用水及净地,不应弃屎尿.
"牙木"是以前印度人净牙用的,相当于现在的牙刷.
不能随便扔牙木、吐唾液.
在公共场所,随便扔垃圾,吐唾液等,都是破坏他人相续的行为.
作为修行人,尤其是作为大乘行者,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能让他人起邪见.
公共场所和自己的家一样,你在家里会随便扔垃圾,随便吐唾液吗不会,这是我的家,不能随便吐唾液,不能随便扔垃圾.
同样,公共场所也不能随便扔垃圾、吐唾液.
若是一点都不在乎,随便扔,随便吐,这叫自私.
一个大乘修行人,要断掉的就是自私.
在自己家里没有这样做,而在公共场所就这样做,这种行为就是自私!
这些公共场所都是我们要保护的,大家不能这样,尤其是在寺院里、大殿里,不能随便扔垃圾、吐唾液,这都是将来堕落三恶道的因.
虽然藏地没有那么多讲究,卫生条件也没有那么好,但是以前我们在喇荣的时候,上师特别强调不能在大殿随便扔垃圾、吐唾液,这都是污染坛城,也叫破坏坛城、污染道场,都会变成堕落恶趣的因,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你保护坛城的清净、道场的清净,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
我们学佛就要积累功德、积累福德,你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染污道场,不要破坏坛城.
这是佛菩萨所在的地方,我们应该要保持干净,保持庄严!
如果大家随便放衣物,随便扔垃圾,道场就不清净了,坛城也不庄严了,这就是不恭敬,就是造业!
这说明没有以正知正念守持自己的内心,内心是散乱的、不恭敬的,这样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不好.
现在有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一些怪味(如狐臭等)、身体不庄严等,就是自己破坏公共场所、破坏道场的结果.
如果你能保护坛城的庄严,保护公共场所的清净,将来长得也特别漂亮,生下来就有香味,这些福报就是这样修来的.
这都是要注意的,这本身就是修行.
为什么这些会成为"世间不信之行为"你很随便地把垃圾扔在那里,或者吐了唾液后就走了,这是公共场所,很多路过的人都能看到,心里就会不舒服.
你反省一下自己,你看到这些的时候觉得舒服吗觉得愉快吗别人也一样,看到这些后心里就不愉快、不舒服,所以这也是恼害众生、伤害众生.
现在有的人有唾液的时候就自己吞下去,我们就觉得这个人太不干净了,其实这有什么不干净的你体内原本都是脏的东西,再把脏的东西放在脏的东西里,这并没有什么!
自己好好思维一下,周围环境里的花草树木等原本多可爱、多清净啊!
你随便吐唾液,就把这些都染污了!
若是吞下去了也没有什么,最多就是伤害自己呗,其实也没有伤害,又没有毒.
但是若你吐出去了,别人看到了不舒服、不愉快,这样就伤害了他人.
我们要讲究卫生,佛是特别讲卫生的.
以前古代的印度人也不是特别讲究卫生,但是释迦牟尼佛是特别讲卫生的,出家人有很多戒律都和卫生有关.
现在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学佛人、修行人,不用讲这些.
吃的也不好,穿的也破破烂烂的,自己觉得自己是个瑜伽士、很有修行的人似的,到处瞎跑.
今天跑这个寺院,明天跑那个寺院,自认为在做功德,自认为在修行.
弄得家不像个家,人不像个人,如同藏地一句谚语所说的"一个人看到,让一百个人伤心".
不应该这样修行.
佛说过,自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佛当时在印度恒河边上跟五比丘一起苦修,后来佛发现,这样修行是绝对不行的,不能成就.
然后,佛离开了五比丘,在路上得到了一些食物,享用了这些食物后,之前特别疲劳的身体才得以恢复,然后来到印度金刚座下安住,最后才成道.
佛第一转法轮时,主要眷属是五比丘.
所以,我们不能堕入两边,生活既不能太奢侈,也不能太艰苦,要保持中道.
我们应该吃好穿好,让自己干净利索,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也是一种表法.
同时,对自己的修行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你堕入简陋和疲惫这个边,对自己的修行不但没有帮助,还会对成就造成障碍.
作为修行人生活应保持中道,不能太奢侈,但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尤其是在家修行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庭,照顾好家人,这是应尽的责任,这叫了缘了债,最后才能了脱生死.
这样对自己的修行才有帮助,同时也是一种表法.
你家里干净利索,自己也干净利索,别人看到了就会生起欢喜心,甚至会对佛法生起信心.
若是家不像家,人不像人,甚至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让社会上的人看到了,谁还敢学佛啊作为修行人,尤其作为大乘佛子,要好好表法,要让更多的众生接触佛法,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
我在前面也讲过,好好表法,就是让大家生起欢喜心,让大家生起信心.
即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大小便,也不能随便.
草原上是没有厕所的,但藏地的人也不会随便,也会找一些破败的地方解决.
你们都是城里人,更应该讲卫生、讲文明.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要注重自己的威仪,让众生生欢喜心,不要让众生生烦恼、生邪见.
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坐时勿伸足,双手莫揉搓.
"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进餐时,口中的食物不能过满,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嘴巴也不要张得过大.
吃饭的时候,也要保持威仪.
若是嘴里装得满满的,别人看到了会不庄严;若只夹一点点放进嘴里,也不庄严;若吃饭的时候发出"加加"等大的声音,别人听起来就更不庄严了.
这些都是要断除的行为.
"坐时勿伸足,双手莫揉搓":安坐的时候,不能伸足,尤其是在大殿里,不能伸着脚坐;也不能搓双手,这样对上师三宝不恭敬,也不如法.
这里虽然只是以吃饭、安坐为例,但其实,我们在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威仪、保持庄严,让他人生起欢喜心,同时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要让他人生烦恼,生邪见.
尤其是学佛人,到哪里都是代表佛,代表佛教的.
若是你的行为不如法、不庄严,他人不会说你,而会说"学佛人怎么怎么样","佛教怎么怎么样"……这样,他就诽谤了所有的学佛人,也诽谤了佛教,这个众生所造的业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我们要尽量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要让他人生起这样的邪见.
这里强调的是要让对方不生邪见,心里没有烦恼.
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
"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车",以前指的是马车,现在指的是汽车等.
在幽静隐蔽的地方,不要与他者的女人坐在一起.
尤其是作为出家人,切莫与任何女人坐在一处.
在没有第三人在场的地方,两个异性不能坐在一个车上或者床上.
出家人有戒律,比如传法的时候,也必须要有第三人,不能单独与异性接触或者讲法,都要保持距离的.
若是在这样一个隐蔽的地方,近距离地与女人在一起,自己容易犯戒.
即使自己有把握不犯根本戒,但也会犯一些支分戒,所以没有必要这样.
在家人也是,若与他人的女人坐在一起,也容易犯邪淫戒.
明明是属于他人的女人或者男人,你跟他在一起,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的结果.
若是出家人,更不能跟任何女人在一起,这样容易犯戒;即使不犯戒,别人看了也不庄严,不如法.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若是这样做,别人心里会有想法,会生起邪见.
我们要注意保护他人的相续.
这些都是仁义道德,都是基本的要求.
我们是学佛人,尤其是学大乘佛法的人,做人是学佛的基础.
连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做菩萨呢连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成佛呢仁义道德是学佛修行的基础,刚才讲的都是基本的仁义道德.
即使社会再乱,人的行为变得再恶劣,作为学佛修行人,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相续,同时还要保护好他人的相续,一定要保持清净,保持正道.
这里讲的主要是要保护他人的相续,避免他人生起邪见.
若是自己不犯戒,他人也不会生起邪见.
所以,事事把握好适度是应该的.
菩萨的学处有很多,虽然主要的都是心,但行为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能伤害他人,甚至要利益他人,因此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有些人就是爱挑剔,爱胡思乱想,但是我们自己不能随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保护他人的相续,这是我们应该要做到的.
大乘佛法里讲的是心,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善则一切善,主要是心要清净,但若是行为不清净,也会伤害他人.
若行为不清净,这个时候你的心也是不清净的,因为它没有以正知正见来守护.
若是没有以正知正见守护的话,内心一定是散乱的,这样绝对不会是清净的.
所以,如果行为上不如法,内心肯定也不清净,不坚定.
若是内心清净、坚定、不动摇,行为上也不会有这些差错或不如法之处.
"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学处有很多,在此处仅讲几个例子而已,没有详细讲.
自己明白的,就去做;自己不明白的,就去问智者,然后尽心尽力、如理如法地做.
单指莫示意,心当怀恭敬,平伸右手掌,示路亦如是.
比如有人问路,要到某个地方,这时候不应该用左手或单个手指来指示,应该恭敬,有礼貌.
父母众生或有缘的众生来了,你应该面带笑容,很有礼貌地告知.
给别人递东西也是如此,用左手递是不恭敬的,应该是用右手或者双手递.
要断除对他人轻视或不恭敬的行为,那么如何断除呢面带笑容,心里欢喜,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真心地这样做.
对方是宿世的父母,也是有缘的众生,你心里很欢喜,面带笑容,满怀恭敬之心,伸展右手指点道路.
这种行为会令人生起信心.
克主杰和贾曹杰是宗喀巴大师的两大得意弟子.
宗喀巴大师刚开始是学习萨迦派的,后来他自己创立了新的教派,就是现在的格鲁派,也称黄教.
当时,克主杰和贾曹杰都是萨迦派的学者,他们到宗喀巴大师处是来辩论的.
在尚未见到宗喀巴大师的时候,就对宗喀巴大师生起了无比的信心.
因为他们见到了宗喀巴大师的侍者,他们问侍者"宗喀巴大师在哪里的时候",侍者没有说话,而是到屋里点燃了一柱香,然后特别恭敬地进行礼敬.
他们看到宗喀巴大师身边的人都有这么大的恭敬心,便断定他是位大成就者.
他们通过侍者的行为,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就没有和宗喀巴大师辩论,而是直接依止了宗喀巴大师,后来成为宗喀巴大师的"左膀右臂".
侍者对宗喀巴大师有恭敬心,不敢用手来指宗喀巴大师所在处,而是点燃了一炷香,以香指处,这是何等的恭敬啊!
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恭敬心.
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若有人来向我们询问,我们也应该这样,很恭敬、有礼貌地指点.
若只是在表面上做,没有多大意义;若是能发自内心地这样做,你才有真正的功德,而且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有些人对身边的人总是不服气,总觉得对方不如自己,自己是最聪明、最有能力的,这叫傲慢.
如果一个人心里有傲慢,这个人就不会有任何功德,因为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
作为凡夫,我们怎么会没有缺点和毛病呢只有成佛的时候,才没有毛病缺点.
所以我们应该时刻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这样的人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变化.
我们无论是面对家人还是面对其他任何人的时候,都应该看对方的优点和功德,看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心里应该想"我的毛病和缺点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断掉"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功德,我们要看他们的优点和功德,不能只看他们的缺点和毛病.
现在有些家庭,父母只看儿女的缺点和毛病,儿女也是只看父母的缺点和毛病,然后就互相指责和嗔怨.
这样的家庭怎么能和睦呢所以要互相恭敬.
儿女要看父母的功德和优点,"若是没有父母,我怎么能生存呢怎么能长大呢"父母也要看儿女的优点和功德.
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所以都有功德,都有优点.
尤其是夫妻之间,更应该多看对方的优点和功德.
夫妻就是冤家,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刚才在外边还很开心,一进家门,一看到对方,就开始生气,心里不愉快,愁眉苦脸的.
你看到他的一举一动时,心里就不舒心,这就是"冤家".
尽管他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但是你就是听不进去,就是看他不顺眼,这就是"冤家".
有人还说:"我对别人挺好,但是对家人不行.
"你对家人不行,才是真正的不行!
你对别人好,那是装的,只是在外面装好人而已.
你可以装一时,但是在家人面前要装一辈子,这个很难.
你对别人好不叫好,这叫装;对家人不好,才是真正的不好.
因此,我们应该多看看对方的优点和功德,对彼此都会有利益和帮助,这样家庭自然就能和睦.
既然双方走到一起成立了家庭,虽说这也是暂时的,但是佛法里讲,这叫缘.
我们一定要好好了这个缘.
总之,我们在一切行为当中都应当有恭敬、有礼貌.
肩臂莫挥摆,示意以微动,出声及弹指,否则易失仪.
如果为了区区小事而打手势时,肩臂不能大幅度挥动,应轻轻摇动,微微出声,要么就弹指.
如果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声喧哗,猛力挥手,令人看来都不庄严,有失威仪,所以这些行为都是要断掉的.
这里主要讲的是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能破坏他人的相续.
若是通过你的行为或言谈举止,让他人生气,进而生起邪见,这就是破坏他人相续.
这是一个大乘行者必须要注意的.
在小乘里,尚且要求要断除害他及害他因.
一个小乘修行人不能有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伤害他人的行为之因都要断掉.
哪些是伤害他人的行为呢主要有身业:杀生、偷盗、邪淫,都是伤害他人的行为;口业:妄语、恶语、绮语、离间语,也是伤害他人的行为.
杀生、偷盗都会伤害他人;邪淫也会伤害他人,破坏他人的家庭、感情;四种口业也对他人有伤害.
这些都是彻底要断掉的.
伤害他人行为的因是什么呢就是贪心、害心、邪见,这是小乘要求断除的,一个小乘修行人都必须要做到这点.
我们现在都发了菩提心,都是大乘行者,我们不仅要断除伤害他人的行为以及伤害他人行为的因,还要有利益他人的行为以及利益他人的因.
什么是利益他人不但不杀生,还能爱护、保护众生的生命.
我们放生或平时遇到一些小含生等动物,也要保护他们的生命,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最珍贵的.
对我们来说,自己的生命是很珍贵的;对这些动物来说,生命也同样是最珍贵的.
所以,我们要保护众生的生命.
佛法里说众生平等.
为什么因为生命是平等的,都值得保护.
有些动物比我们强大,我们就怕它们;有些动物比我们弱小,我们就把它捉过来杀了.
这公平吗比如打蚊子,"啪"的一声,一条生命就没有了,这公平吗蚊子咬你,只是为一顿饭;你打死它,伤害的却是一条命.
你可以不想做布施,你可以不要让它咬你,但是你不应该打死它.
假如说今天你饿得不得了,那里有一碗米饭,你偷偷地把它吃光了.
结果主人来了,他很强大,把你抓过来,"啪"地一下打死了.
你心里一定会怨恨他的,因为这太不公平了,不就是一顿饭,一碗米饭么,至于要你的命吗你肯定会怨恨他.
蚊子也一样,它也是有思想的,它也会怨恨你的,将来会找你的.
你这样残杀众生,它一般会变成饿鬼,然后来找你算账.
所以要保护众生的生命,尽量不要故意杀害众生,否则就是造业,将来要遭受果报的.
不偷盗,做布施.
自己尽量做布施,力所能及地去做就行了,不要有压力.
"是不是要布施了难啊.
"不难,佛没有勉强你,你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就行了,这不难吧多做布施,给自己积累福德.
不邪淫,还受持戒律.
能出家受戒,这是最好的.
不能出家也没事,你要受持好在家的戒——皈依戒、居士五戒等.
不打妄语,说谛实语;不说绮语,精进念诵佛号、咒语;不恶口骂人,说悦耳语,说好听的话;不说离间语,甚至化解他人的怨恨.
这些是身的三种善业和口的四种善业,都是利益众生的行为.
什么是利益众生的因就是指心(意)没有贪心,有施舍心;没有害心,有饶益心;没有邪见,有正见.
断除伤害他人以及伤害他人的因,这是大乘小乘共同要做的.
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我们要断掉伤害他人的行为以及因,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利益他人的行为和利益他人的因.
所谓利益他人的因,就是指施舍心、饶益心和正知正见.
要保护他人的相续,尽量不要让他人生起邪见,这样自己不但能积累功德,还可以利益他人.
平时我们讲一些功德利益,不管是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还是放生的功德利益,也许大家当时看不到、得不到什么功德利益,所以就有点不相信,但因果是不虚的,无论是消业还是积福,慢慢地做,最后会彻底清净业障、达到圆满,不可能立即就会得到利益功德,不可能立即就成就.
什么是修行就是这样慢慢地积累功德,慢慢地消除业障.
犹如一面落满灰尘的明镜,如果慢慢擦,就会越擦越亮,最后就会彻底擦掉,彻底明亮了.
有些人想得太简单了,一听说能消业,就认为病应该立即就能好,如果看不到什么效果,就会失去信心,这是不符合因果规律的.
比如农民种庄家,春天时播种,秋天才可以收.
哪有早上播种,下午就收获的哪有今天播种,明天就收获的因果有现世现报,有来世再报,也有生生世世以后才报的.
善恶因果是不虚的,如果你造恶业了,就要遭受恶果.
但是我们现在真的很幸运啊!
我们有忏悔的方法,我们都懂得怎样去忏悔.
我们烦恼重、习气重,经常造恶业、犯戒、犯错误,但我们通过忏悔可以忏掉.
若是不忏悔,业障没有清净,将来一定要遭受痛苦的,这个果报是不会浪费的.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不信佛、不学佛的人,他们造了业,将来一定要感受果报的,一定要堕落的,即使得到了人身,也要遭受痛苦.
但是我们遇到了佛法,有了忏悔的方法,我们通过佛法里的这些方法,可以消除、清净这些业障,将来就不用遭受痛苦了.
那么因果会不会浪费不会的.
比如一粒青稞种子,若是不去破坏它,它一定能长出果实;若是破坏它了,它就不能长出果实.
它是有产生果报的能力的,你现在把这个能力破坏了,它就不结果了.
同样,恶业的力量通过善业破坏了,它就不结恶果了.
我们行持善法,这个功德利益也是不虚的,但这也要靠积累,还要具足一些因缘,这时候它才会显现这样的果报.
如果大家不能马上看到结果,也许就会想:"我造业了,但是什么事也没有啊!
"不能觉得没有事,不能觉得安然无恙.
"我做善事了,我做功德了,但是什么也没得到啊!
"也不能这样失去信心,这些善恶业果都不会浪费的.
所以,无论是消业还是积累善根福德,大家都要坚持.
有一天业障彻底消除了,善根和福德圆满了,那个时候就见性成佛了,圆满了,请大家相信吧.
思考题:1、什么是害他及害他之因什么是利他及利他之因2、请说说所要断除的毁坏他人相续的行为有哪些《入行论讲记》(三十七)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15]作修心之行:让睡眠也变成修行.
[16]作修心之行:修心的要点,即菩萨行的根本是保持心地清净,发心清净.
[17]作修心之行:净除罪障.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丑四、护持睡眠对境之理: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正知并决志,觉已速起身.
"睡如佛涅槃,应朝欲方卧":今天讲睡觉的姿势.
晚上睡觉时的行为也可以变成修行.
睡觉的时候,心里要保持正知正念,保持善念,保持清净,守护心.
睡觉的姿势,要做吉祥卧.
若是随便睡,脸朝下俯卧,容易产生嗔恨等烦恼;脸朝上仰卧,容易产生贪心等烦恼.
有的人睡觉就像死亡一样昏沉,有的人睡觉常做恶梦.
究其原因,第一是心里不清净,第二与睡觉的姿态有关系.
睡觉的时候做吉祥卧,右侧下卧,以足压足,右手放在右耳下,左手搭在左腿上,头朝北,脸朝西,这种姿态叫吉祥卧,也叫狮子卧式.
以吉祥卧的姿势入睡,心里容易产生善念,保持正念.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以这样的姿势趋入涅槃的,我们这样睡觉,同时可以忆念佛陀的功德.
莲花生大士也讲过,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临终中阴),若是能保持这种姿态,最起码可以不堕落恶趣,能获得人天的福报;若是还有一些其他更高的修法或者境界,能当下解脱或者成佛.
我们也可以以此帮助其他众生,比如一些家亲眷属或一些动物等,面对死亡,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虽然他们自己做不到,但是我们可以帮他们摆这种姿势,让他们以这种姿态面对死亡.
我们慢慢习惯了以这样的姿势入睡以后,将来面对死亡的时候,不用别人帮助,自己就能保持这种姿态,这样不会堕落恶趣.
现在很多人都有各种不好的习惯,随便躺着睡、趴着睡、仰着睡.
我们应该把这些不好的习气都改掉,可能刚开始改起来有些难度,因为这都是无始劫以来的串习,但若是我们下决心改,也能很快改过来.
若是习惯了以吉祥卧的姿势睡觉,是很自然、很舒服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一直保持这种姿态睡觉可能有难度,但是可以以这样的姿势躺下,同时忆念佛陀的功德.
伟大的佛陀就是以这种姿态趋入涅槃的.
什么叫涅槃就是彻底息灭了烦恼,永远摆脱了痛苦.
佛通过修行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我们应该忆念佛陀的功德,同时也可以发一个愿:"将来若我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我要利用这个人身学修佛法,息灭一切烦恼,摆脱一切痛苦.
"忆念佛陀的功德,同时发心发愿,这就是保持正念.
这样,睡觉也有功德,也是在修行.
若是没有正确的姿态,容易引起烦恼,也容易造业.
所以,睡觉的姿态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刚学佛的人,要保持威仪.
通过这些威仪,我们才能保持善念,提起正念.
心善则一切善,心净则一切净,但是要保持善念、保持清净的心态也是很难的.
心和姿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是身体姿势没有调整好,也会影响心的清净.
"正知并决志":以这种姿态睡觉,然后把佛陀或上师观在心间,这叫梦光明的修法,晚上做梦也可以变成光明.
梦光明的修行有很多种,而我们把佛陀或者上师观在心间而入睡,这属于梦光明修法的一种.
我们现在在梦里总造恶业,经常做一些乱七八糟的梦,甚至还做恶梦,这说明心没有保持清净,此外与睡觉的姿势也有关系.
若是姿势没有摆正,也容易引起一些烦恼.
如果你姿态摆正了,心里这样忆念佛陀或者忆念上师而睡,就不会昏沉或做恶梦了.
"觉已速起身":一个修行人,可以将夜间分成初段、中段、末段三个时段,初段修法,中段休息,最后时段里也要修行.
睡觉的时候,心里要下决心:为了行持善法,为了修行要早起.
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这样到时间就会醒过来.
比如,早上四点、五点要起来修法等,晚上睡觉的时候,心里这样下决心,或者这样忆念,早上就能准时醒过来.
必须要这样,不能"一睡睡到自然醒".
有的人太阳出来了,还在那儿呼呼大睡,有的人甚至睡到中午,这样怎么修行啊若是你能把睡觉变成修行,把梦变成光明,有这样的窍诀,有这样的修行,可以睡.
若是没有,就不能睡太久,应该早起,养成习惯就好了.
早上特别静,对背诵、打坐,都特别有帮助.
现在闻思班要背很多偈颂,如果早起背诵,特别容易背下来,大家要利用这样一个良好的时段精进学修啊.
根华仁波切在解释里讲过:把一天当作一世忆念.
意思是,早上醒来的时候,观想自己重新投胎了;太阳出来的时候,观想自己诞生了;上午的时候,观想成自己的童年;中午的时候,观想是自己的壮年;下午的时候,观想自己已到中年;晚上的时候,观想自己已经老了;临睡的时候,观想自己快要死了;睡觉的时候,观想自己已经死了;进入梦境的时候,观想自己进入中阴界了;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观想又重新投胎了.
我们要利用一生一世来行持善法,精进修持佛法.
一生一世的过程还是有点长,但若是你把一天当成一世去把握,去精进修行,很容易把握,也很容易精进起来,这样对自己的修行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常说一生一世都要学修,但是总觉得:"今天还有时间,明天吧!
"明天又觉得:"没事,还有时间,后天吧.
"……这样一拖再拖,最后面对死亡的时候,两手空空.
我们应该深知,面对死亡的时候,只有你所积累的善根、福德才能帮助你、跟随你,其他都不会利益你.
比如,你所积累的财富不会跟随你,你一分钱也带不走.
尽管你心里放不下,但是也没有用,还是被别人分了、拿走了!
如果你有几个儿女,他们就会在那儿抢你的东西,你在那儿生气也没有用,他们根本不会顾及你的感受,也不会在意你的想法,那时,你所积累的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再如,你的儿女、亲戚朋友在你临终的时候也都不能跟随你,无法帮助你.
即使他们都围绕着你,也没有用,你还是要孤单单地离开这个世界,谁也不能跟你走.
他们也是很无奈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所以,儿女帮不了你,亲朋好友也帮不了你.
临终时,能帮助你、跟随你的只有自己的善根、福德.
如果你没有积累善根、福德,没有修好无常,死亡在任何时候都是突然来临的,到时你都会束手无策、惊慌恐怖.
即使你老了,到八十岁了,也一样,死亡也会突袭你,让你在惊慌、无奈、痛苦中离去.
若是你修好了无常,死亡在任何时候来临时,你随时都有迎接或者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不会有任何畏惧.
所以我们不能一拖再拖,要把一天当作一世来精进地修行.
现在,我们应该多积累点善根,尤其是在万盏法会期间,无论是在修法组、供水组,还是在供灯组,都能积累无量无边的善根与福德,真的,但有的人好像不太明白似的.
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机缘,这个机会,精进修行,别错过了!
前面讲的都是行住坐卧的时候要保持的威仪.
心里要时刻保持正念,保持清净;行为也要保持威仪,尽量好好表法,让众生生起欢喜之心,否则容易伤害他人,也容易引起自己内心的烦恼,这样是害己害他啊.
所以,言谈举止等行为都很重要.
子二、主要宣说修心:菩萨诸行仪,经说无有尽,然当尽己力,修持净心行.
"菩萨诸行仪,经说无有尽":关于菩萨的行为,在经中进行了无量无边的分类.
佛在经中讲了很多种菩萨的行为,菩萨戒有很多条,分根本戒和支分戒,若是都要了解、行持,也是很难的.
菩萨的学处无量无边,但都可以总集在六波罗蜜里.
"然当尽己力,修持净心行":对大乘经典里讲的所有这些行为,如果都要了解或实行,是有很大难度.
但最根本的是修持净化心地的行为,保持心地清净,发心清净,这是最重要的.
这里主要强调发心清净,没有自私自利.
若是有自私自利,就是染污,心就不清净.
大乘佛法里主要强调要断除自私自利,然后在言谈举止上尽量去表好法,保护他人的相续.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心是好的,是清净的,然后就不顾行为,不在意言谈举止,这样也不行!
这本身就是一种放逸,心是不会清净的.
心不放逸,才能保持清净.
若是心在放逸和散乱的状态下,怎么能保持清净呢所以要尽量保持威仪,在言谈举止上尽量表法,保护众生的相续.
当然也会有些烦恼粗重的众生,无论我们怎样对他们,他们都会反感,起烦恼,那也没有办法.
众生的根基和意乐不同,所以摄受众生应该有各种方便,应该有利益众生的能力.
我们说心地要清净,也就是说要有智慧.
有智慧了,心地自然就清净了,自然就不放逸了.
圆通灵活,随机应变,这种能力叫智慧.
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表法,对不同的众生应该有不同的接引方法,不能总用一种方法.
因为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根基,各种各样的意乐,所以我们要有相应的善巧方便.
前面讲了,对大部分众生要面带笑容,但是对少部分众生就要示现愤怒与厉害的形象.
佛菩萨也是既有寂静相,也有愤怒相,总是慈祥、微笑也不行,该愤怒要愤怒,该严厉要严厉.
表情上可以有愤怒,但是心里不能愤怒.
对有些人直接讲一些佛法或道理,就能利益他;而对有些人讲佛理或道理,他听不懂,也不接受,但是如果跟他说些好话,有礼貌地对待他,他会很高兴,甚至会跟你学佛;还有一些人就只能用严格、愤怒的方法才能调伏.
每个家庭都有孩子,管教孩子也应该用这三种方式:对特别听话的孩子可以讲道理;给有些孩子讲道理,也许他听不懂,也不接受,但是可以表扬、奖励;还有一种孩子,要严格管教,就得打.
现在为什么孩子不好管呢就是不敢打.
现在我们寺院里也有很多小喇嘛,我们用什么方式把他们培养长大这三种方式都要有,该严厉就严厉,该表扬就表扬,该讲道理就讲道理.
以这三种方式去接触众生、利益众生才是圆满的.
佛法句句是智慧,句句是真理,但是有些人没有感觉,感应不到,认识不到,度化他也很难.
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度化他,应该通过其他的渠道、方式,先把他引进来,然后再慢慢引导.
子三、净除成为心之障碍: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
"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白天三次,夜晚三次,念《三聚经》.
这是显宗里讲的消业的方法.
所谓"三聚",指忏悔罪业、随喜功德、善根回向.
佛陀非常慈悲,我们还没有受菩萨戒,没有得到菩萨戒的戒体的时候,佛教我们受菩萨戒的方法;我们得到戒体以后,佛教我们怎样保护戒体;若是一旦破坏了戒体,佛就讲恢复清净的方法.
佛讲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都完整地讲了这些内容.
若是要保护戒体,要用以下方法:第一,要长期依止善知识;第二,心里要保持正知正念;第三,一定要明白所受戒律的学处,了知该做的,不该做的、该断的,该证的.
所谓"戒律","戒"是指不该做的,"律"是指一定要做的.
比如,我们要断烦恼,证菩提,有很多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一定要明白这些学处,然后去取舍.
其实若是真正想解脱、成佛,我们都能实现这个愿望.
但是我们有烦恼和习气,难免犯戒、造恶业.
一旦犯戒、破坏了戒体,这时佛讲怎样忏除罪业,怎样恢复戒体.
若是造恶业了,通过忏悔可以清净恶业,恢复戒体,都是有办法的.
我们现在已经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要守持很多学处,这个过程中,难免也会犯戒.
一般我们犯戒、造业有四种情况:第一种,不明白.
自己不知道学处,糊里糊涂地犯戒、造业;第二种,知道这些学处,也明白这些道理,但是没有深信.
很多人就是这样,明白是明白,但是没有深信,一点儿都不在乎,甚至犯根本戒比吃饭还容易.
你明白不应该这样做,也明白应该那样做,但是你没有尽心尽力地取舍,说明你还是没有深信;第三种,虽然自己也明白,并且深信,但是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等烦恼一生起来,无法对治、控制,因此而犯戒、造业.
很多人都是这种情况;第四种,因为习气重而不知不觉地犯戒、造业.
我们现在已经明白了这些学处.
有些人认为,自己犯戒、造恶业了,而且非常严重,甚至处处都在犯戒,是不是不可救药了是不是没法解脱了也不是.
因为这些业障,你通过忏悔都可以忏除,都能清净.
但是可能也有这种情况:忏悔以后又犯,又忏悔,又犯……虽然我们烦恼重、习气重,但是也要克制、注意,尽量少犯,甚至不犯.
犯戒了,造业了,尽管通过忏悔能清净,能恢复,但是你离解脱或成佛的目标还是很远,因为你往前迈了一步,但是一旦犯戒了,等于又退了回来.
如果永远这样,想解脱、成佛是很难的;如果能及时忏悔,没有继续往后退,没有彻底堕落,也可以.
大家要尽心尽力地去忏悔,尽心尽力地不再犯这些错误.
难免有再犯的时候,你可以再忏悔.
忏悔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虽然犯根本戒了,但是有忏悔的方法.
前面讲过,受菩萨戒时,利根者可以受十八条根本戒,中等根基者可以受四条根本戒,下等根基者可以受一条根本戒.
若是犯了这些根本戒,各有各自的忏悔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去忏悔,然后再重新受戒.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念受菩萨戒的仪轨,天天受菩萨戒.
若是犯了根本戒,每天念仪轨的时候,可以通过仪轨重新受戒;若是没有犯根本戒,通过念仪轨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令内心的菩提心和受菩萨戒的功德不停地增长,有这样的作用.
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念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仪轨,即使犯了根本戒,也可以重新受,同样能得到戒体;若是没有犯根本戒,也可以令功德增长.
"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堕罪余"是指犯一些支分戒.
我们肯定会犯支分戒,可能时时都会犯支分戒,一旦犯戒了怎么办显宗里念《三聚经》,也就是《三十五佛忏悔文》,白天念三遍,晚上念三遍,通过这种方式去忏悔.
我们现在修持密法,密宗里有《金刚萨垛除障法》,我们天天修除障法,念百字明.
金刚萨垛佛是一切坛城的主尊,是三宝的总集,我们念金刚萨垛佛就是念一切佛,修金刚萨垛佛就是修一切本尊.
百字明是咒中之王,念百字明等于念一切佛号、一切咒语.
有的人很疑惑:"只念百字明,不念佛号,不念其他本尊的心咒,能行吗能往生吗"其实是可以的,你有时间可以多念,没有时间不念其他心咒也可以,一切佛号、咒语都包括在百字明里,所以心里不要有顾虑.
有的人念点儿这个,念点儿那个,每天忙得不得了,最终没学到什么,也没有修到什么.
不要这样分别,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
比如,我们念金刚萨垛佛的时候,他就是一切坛城的主尊,是三世诸佛的总集;我们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阿弥陀佛是一切坛城的主尊,也是三世诸佛的总集;我们念莲师心咒的时候,莲花生大士是一切坛城的主尊,也是三世诸佛的总集;若是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上师是一切坛城的主尊,也是三世诸佛的总集.
这是什么意思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
必须要有这种见解,有这种境界,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在相续中产生这种境界,也没有生起这种见解,但是我们要相信这样的真理,心里要这样观想或忆念,这就是相似的见解和境界,也是可以的.
通过相似的境界,最后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我们讲空性时也是如此.
我们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可以抉择大空性,但是这样只能抉择相似的空性,不可能抉择真正的大空性.
我们先抉择相似的大空性,然后再通过修炼,最后就能达到真实的大空性的境界.
现在讲的也是一样,通过相似的见解,最后也能达到真实的大光明的境界.
有些人到寺院里各个佛都拜,各个佛都供,面面俱到.
若是你有时间、有能力也可以,但若是没有时间,也不要太执着、分别.
有的人心里想:"不能落下这个,否则,恐怕他会不高兴的.
"尤其是看到护法就害怕了:"护法可不能落掉,必须得供一下,否则护法生气了,会惩罚我.
"其实,不会有这些事,不要这样分别.
我以前也讲过,什么叫专修什么叫专念就是一切就是一,一就是一切.
无论你念什么都一样,心里不要有障碍.
今天让你念阿弥陀佛,你就念阿弥陀佛;今天让你念金刚萨垛佛,你就念金刚萨垛佛;今天让你念莲花生大士,你就念莲花生大士;今天让你念药师佛,你就念药师佛.
都是一体的.
比如说你的本尊是阿弥陀佛,但是今天让你念金刚萨垛佛,也是一样的,金刚萨垛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现,念金刚萨垛佛实际上也是在念阿弥陀佛,都是一,不是二,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
想要修成佛,若是你心里没有平等的见解,不去保持平等的状态,怎么能修成佛呢佛是平等的,平等才是佛,分别不是佛.
所以我们念心咒时,也必须要这样念.
比如说你的本尊是金刚萨垛佛,今天我让你念阿弥陀佛,你应该很高兴、很欢喜、很有信心地念,因为阿弥陀佛也是你的本尊金刚萨垛佛的化现,和金刚萨垛佛是无二无别的,你念阿弥陀佛实际上也是在念金刚萨垛佛.
其实都是在一个法身中显现的,都是一体的,只是显现不一样而已,所以不要分别;若你的本尊是莲花生大士,我让你念药师佛,也是一样的,药师佛也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
什么叫本尊你的本尊是一切佛的总体,三世诸佛的总集,三世诸佛都是他的化现.
比如说将莲花生大士视为本尊,一切佛菩萨都是他的化现.
如果今天你要往生,你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为什么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化现,也可以说阿弥陀佛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
其实彼此可以互相化现,因为都是一个体.
莲花生大士是阿弥陀佛的化现,是从阿弥陀佛的法身当中幻化的;阿弥陀佛也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也是从莲花生大士的法身中幻化的.
二者是一个意思,没有必要去分别.
你可以念阿弥陀佛,他也是莲花生大士,到时候也可以来接引你.
也许你会想:"我念的是莲花生大士,应该是莲花生大士来接引我,不应该是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啊!
"其实是一个意思,西方极乐世界的主持是阿弥陀佛,应该由他来接引,他也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都是一体的.
也许有的人又有疑惑了:"既然万法一心,都是一个自性,为什么有很多清净与不清净的显现呢"这些清净的显现都是通过佛菩萨自己的愿力而显现的;这些不清净的显现,比如我们这些众生,都是通过我们的业力显现的.
都是从自性中显现的,是以什么方式显现的呢佛菩萨是以愿力显现的,众生是以业力显现的.
若都是一体的,会不会混到一起不会的.
佛菩萨的愿力不同,所以不会混;众生有不同的业力,所以也不会混.
就如双胞胎长得再像,也不会完全相同,他们都有个业与共业.
双胞胎虽然是一个父母生的,在一个家庭里长大,这是共业.
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个业,再像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福报不同.
有的因缘很好,遇到了好的事情,过得挺好;有的过得却不如意.
这里有个业,所以是不会混的.
佛菩萨是以自己的愿力而显现的.
如果你身体不舒服,有病了,你可以念药师佛,因为药师佛发愿治愈众生的疾病.
若是有人生病了,念一千遍其他的咒语,不如念一遍药师佛,因为这是他的愿力所在.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念药师佛,可以修药师法,即使你的本尊是莲花生大士,那么药师佛就是莲花生大士的化现,既是药师佛,也是莲花生大士的一种示现,是他的一种事业.
我们就要这样想,一即是一切,这才叫专修专念.
其实真正的专修专念,修本尊的人才有.
他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总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他的化现,以这样的方式修,这叫修本尊,这才是真正的专修专念.
有些人说:"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该只念阿弥陀佛,不能念药师佛,别的什么佛也不能念.
"这叫分别,不叫专修专念.
专修专念,完全是智慧的,心里完全是开放的、轻松的,没有约束.
比如,若你今天生病了,觉得念阿弥陀佛不管用,必须要念药师佛,这样就有分别了.
这时之所以要念药师佛,是因为在一个患者面前显现的就是药师佛.
"我现在是患者,虽然我的本尊是阿弥陀佛,但他显现的是药师佛,他是以药师佛的形象度化我的,所以我要念药师佛.
"这样念就没有分别了,这叫专修专念.
我们修除障法时,这时候要消除业障,金刚萨垛佛就是以这个愿力显现的,所以在罪业深重的众生面前,佛菩萨的显现就是金刚萨垛佛.
金刚萨垛佛当时发愿:帮助众生消业,若是忆念他的人不能消业,他就不成佛.
他是这样发愿的,最后他示现成佛了,说明他的愿也实现了.
所以现在我们念金刚萨垛佛,再深重的业障也能消除、清净.
这个时候,金刚萨垛佛是三世诸佛的总体,也是一切坛城的主尊,忆念金刚萨垛佛就会一切圆满,修金刚萨垛佛就是修一切本尊,所以没有必要再去分别.
"我是不是还要念别的什么……"有时间念,没有时间不念其他也是可以的.
我们现在通过修金刚萨垛除障法、念金刚萨垛百字明消业,具足四种对治力是最重要的.
我们念《三十五佛忏悔文》(又名《三聚经》)、百字明,或金刚萨垛心咒,最好有大光明、大圆满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念是最好的.
若是在大圆满的境界中念,一瞬间、一刹那当中业障就能清净;中等的是通过两个次第来念,即具有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下等的是通过四种对治力来念.
比如,念《三十五佛忏悔文》也可以具足四种对治力.
第一,所依对治力.
外在的对治力是三十五佛;内在的所依对治力是发利他心、菩提心.
第二,厌患对治力.
对自己所造的恶业、所犯下的错误有强烈的追悔之心.
我们经常讲知错、认错,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错误和毛病,这是最重要的.
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所造的恶业有猛烈的追悔之心,如不小心服毒药一般.
刚才犯戒了,造恶业了,知道将来是要堕落的,是要遭受无穷无尽痛苦的,现在心里又害怕,又后悔:"我为什么造恶业呢我为什么犯戒呢"有这种猛烈的追悔之心.
这就是厌患对治力.
第三,返回对治力.
下决心纵遇命难,再也不犯戒,再也不造恶业.
当下忏悔的时候,必须要有这种决心,才可以恢复原状.
若是没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永不再犯的决心,业障只能减轻,不能彻底清净.
要彻底清净,必须要有"纵遇命难也不再犯,纵遇命难也不再造"的决心.
这叫返回对治力.
所谓返回,就是恢复原状.
若是能彻底忏悔,业障就能彻底清净,我们也就回归当初了.
月亮从云彩中出来,显现出来的这轮月亮与没有被云彩遮蔽时的月亮没有区别,还是一样圆满、明亮,丝毫不差.
你回归当初、回归原状了,这叫返回对治力.
第四,现行对治力.
我们念《三十五佛忏悔文》,一心祈祷三十五佛,这些佛发光普照我等众生,消除了众生的业障,身口意得以清净,这叫现行对治力.
我们忏悔业障的时候要具足这四种对治力.
现在很多人通过读诵《地藏经》消业,如果具足了四种对治力,也一样能消业.
现在通过金刚萨垛除障法消业,同样要具足四种对治力.
第一,内心有菩提心,这是内在所依对治力;观想金刚萨垛佛,这是外在所依对治力.
第二,我们在金刚萨垛佛前发露忏悔,有猛烈的追悔心,这是厌患对治力.
第三,对自己所造下的恶业有纵遇命难,也不再犯的决心,这是返回对治力.
第四,现行对治力,即上师金刚萨垛佛降下甘露沐浴自己的身心,消除了自己的病障、魔障、烦恼障、习气障等一切障碍,自己的身口意得以清净,上师金刚萨垛佛化成光,融入自己的体内,自己身口意清净了,就和金刚萨垛佛无二无别了.
其实本来就是无二无别的,金刚萨垛佛融入自己体内的时候,就像水融入水一样,自己也变成了金刚萨垛佛,心间有月轮,月轮上有六个字"嗡班匝萨垛吽",六个字发光作二利:首先向上发光,光端上有各种供品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很满意,给自己加持,自己也得到了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样的成就;然后向下发光,普照六道众生,消除了一切众生的业障,一切众生得以清净,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金刚萨垛佛.
这个时候,外器世界变成了现喜刹土,内情众生变成了五颜六色的金刚萨垛佛,一切色相都是佛身金刚萨垛,一切音声都是金刚萨垛心咒、真言,一切起心动念都是佛圆满的智慧.
在这样圆满的状态中念,才是密宗的修法.
最后,外器世界融入五颜六色的金刚萨垛佛中,五颜六色的金刚萨垛佛融入自己,自己最后融入空中.
虚空代表大空性,最后都不离大空性.
既保持这种空性见解,在空性中又可以幻化.
在小乘里所讲的一些忏悔方法,无法能够清净犯菩萨戒或密乘戒的罪业.
在密宗最高的层次里也有忏悔方法.
我们每天都有晚课,晚课的内容就是金刚萨垛除障法.
我们通过金刚萨垛修法,无论你犯的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是密乘戒,统统都能忏掉,统统都能清净,所以非常殊胜,大家要珍惜啊!
"晚课天天都在上嘛,上不上都行啊!
"不能这样想,晚课很重要啊!
我们应该每时每刻都念金刚萨垛佛,修除障法忏悔.
若很难做到每时每刻,一天一次必须要做到吧!
通过这样去忏悔,所有的业障都能忏除.
有的人说:"我以前造的业太多了,罪业太深重了,是不是我不能解脱啊"你是业障重,但若是你能以佛法进行忏悔,都能消除.
佛经里有一些公案:有一个人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最后遇到了佛陀,修持了正法,也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还有一位妓女跟了九个男人,最后九个男人都死了,她彻底失望了,想到天葬台自杀.
这时佛陀显现了,告诉她这么做不是好方法,既帮助不了他们,也无法解脱自己,所以应该进入佛门,好好修持佛法,这样自己能解脱,还可以度化那些众生.
最后她信佛、学佛了,成就了阿罗汉果位.
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学佛,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成佛.
以前你是个恶人,是个罪业深重的人,今天若是你能真正断掉这些恶念,能真正提起善念,精进修持,你还是个善人,还可以成菩萨、成佛,都没有问题.
今天你到朗措玛寺,若是能提起一刹那的善念,也值得我们随喜,值得我们恭敬.
不管以前再怎样恶劣,若今天你能真正皈依佛门、修持佛法,一发菩提心,就都变成了人天的供养处,哪怕是天界的梵天王、帝释王等都要向你礼拜.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是指放下了刀,而是指放下了心里的恶念、邪念,放下了心里的妄想、分别,然后就可以成佛了.
大家要好好忏悔,所有的业障都能清净,这样都能解脱,都能成佛.
思考题:1、睡觉时,应该像怙主佛陀示现涅槃时的吉祥卧一样.
那什么是吉祥卧2、忏悔时应具备的四种对治力是什么《入行论讲记》(三十八)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18]圆满学处:精勤修学佛陀教言;应修学世出世间一切学处,并发愿所学能成为利益众生的方便.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癸四(成圆满学处之支分)分五:一、精勤修学学处:二、修学多种知识:三、刻意修学利他:四、依止善友善知识方式:五、为了知学处而参阅经典等.
子一、精勤修学学处:为自或为他,何时修何行,佛说诸学处,皆当勤修习.
我们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不管在何时何地,一切所作所为必须要按照佛陀所说的学处精进学修,都应该不离佛的教言,不违背佛所讲的这些学处.
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讲的学处和教言是解脱成佛的唯一方法.
我们无论是自己解脱、成佛,还是帮助众生解脱、成佛,都要按照佛的教言去做,不能违背佛所说的这些学处.
我们为什么皈依佛,而不皈依世间的天神呢因为虽然这些神仙有神通、神变,但是也解决不了烦恼,摆脱不了痛苦,更无法让自己的福德和智慧达到圆满,无法成就佛果.
所以我们唯一皈依佛,而不能皈依其他的神仙、邪魔外道.
我们要想解脱、成佛,首先要明白什么叫解脱、成佛.
也许很多人觉得解脱、成佛只是宗教的一种说法,是佛法里讲的一种术语而已,和自己的生活与人生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佛法讲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人生.
什么叫解脱就是永远地解脱烦恼和痛苦,而不是暂时没有烦恼和痛苦,这样的境界和果位叫解脱.
我们上学读书,成家立业,辛苦工作等,都是为了摆脱烦恼和痛苦.
但是,我们现在所想和所做的都是背道而驰的,不但摆脱不了烦恼和痛苦,反而又增加了烦恼和痛苦.
很多人都想自己办企业或者有自己的事业.
其实,人有这样的追求和梦想是对的,但若是缺乏智慧,当你真正有了自己的事业时,你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会更大.
那么,我们是不是不能成家立业了是不是不能上学和工作了不是,而是说我们必须要具有智慧,这样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都是快乐的.
成家立业也是一样,你可以成家,可以有自己的事业.
若是你具有智慧,成家也快乐,有自己的事业也快乐,怎么都是快乐的;若是你不懂佛法,没有智慧,你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会更大.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了摆脱烦恼和痛苦,而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背道而驰,给我们带来的只有烦恼和痛苦.
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皈依佛以后,要按佛的教言和要求去做.
比如,佛教我们为人处事时不能有自私自利,心量要完全打开,这样去做就没有烦恼和痛苦了.
我们都想解脱,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脱.
解脱不只是在宗教里讲,也不只是佛教里讲的术语,讲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而解脱的方法唯有佛才有,所以我们一定要按佛的要求去做.
佛一共转了三次法轮,讲的都是摆脱烦恼和痛苦的方法.
佛就是引导你,开启你的智慧,让你明白真理.
我们皈依佛以后,就要按照佛的要求和教言去做,这样我们可以开启智慧.
只要有智慧,就没有烦恼和痛苦了.
为什么不能皈依世间的这些神仙等因为通过神通、神变解决不了烦恼和痛苦.
解决烦恼和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智慧.
"佛"就是智慧.
所谓"修行"就是要修智慧,所谓"成佛"就是要成为具有智慧的人.
内心的智慧圆满了,这叫成佛.
我们的身体状况不用改变,当我们内心的智慧圆满了,我们就成佛了.
人为什么总是烦恼和痛苦呢就是因为缺乏智慧.
若是有智慧,有钱没钱都一样,有家没家都一样,怎样都是开心、快乐的;若是没有佛法和智慧,无论怎样都是痛苦.
有钱痛苦,没钱也痛苦;有家也痛苦,没家更痛苦,因为感觉很孤独.
人都是这样的.
我们还会为自己的痛苦找很多的理由和原因,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和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缺乏智慧.
所以,我们一定要具有智慧,所作所为都不应该离开智慧.
如果你离开了智慧,给你带来的只有烦恼和痛苦;如果你不离开智慧,给你带来的都是快乐和幸福.
因此,我们不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要离开佛的教言,不要离开智慧,包括我们的行住坐卧,以及一切的一切.
我们在安坐、行走、吃饭或喝水、睡觉的时候应该怎样想、怎样做,这些内容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若是我们按照佛的教言去做,就没有离开正知正见,没有离开智慧,这样你的内心就不会有烦恼,一定是快乐的.
之所以说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能离开佛的教言,就是这个原因.
一旦你离开了佛的教言,结果就是烦恼和痛苦,这是很确定的.
我们现在始终脱离不了烦恼和痛苦.
目前我们所感受和觉察到的还只是一些粗大的痛苦和烦恼,而对那些细微的烦恼和痛苦根本觉察不到!
无始劫以来,我们在六道中轮回,已经遭受了无穷无尽的痛苦,现在已经麻木了!
就如同烧热地狱的众生,他们在感受痛苦时,被狱卒们拿着炽热的铁锤击打头部而昏迷过去,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幸福、最轻松、最快乐的时刻!
因为他们平时所遭受的痛苦太严重了,所以当被击昏而感觉不到这些苦时,就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刻了.
同样,现在我们稍微有一点点福报和快乐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很有福报,觉得自己很快乐,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福报和快乐.
你看,现在有些人经常说:"我没有什么事,我很快乐啊!
"有些人还洋洋自得地觉得:"我太有福报了!
我不用照顾家人,都是家人照顾我;我不用照顾老公,都是老公来照顾我!
"因为你把这些当作了"幸福"嘛,所以觉得自己很幸福似的;当家里不缺吃,不缺穿,稍微有一点点受用时,就觉得自己很有福报似的.
实际上,这些不是福报,不是真正的快乐!
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行苦、苦苦、变苦三大根本苦,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但是我们觉察不到,把这些都当成快乐,当成福报了.
我们这些凡夫就是把假当成真,把苦当成乐.
其实,世间的福报不是福报.
以我们拥有的世间的财富、权力、神通神变等为例,若是有智慧的摄持,这些福报都会变成无漏的福报,这才是真正的福报;若是你没有智慧的摄持,这些福报都是有漏的,都是属于世间的,都是无常的,不离痛苦的本性,所以都不是真正的福报.
众生能认识苦、觉察苦,是很难的.
如果你真正能认识到苦、觉察到苦,这叫开悟,这样就能见性.
佛第一转法轮的时候,首先讲的就是苦谛,也就是告诉大家要认识苦,要了知苦.
既然世间都是痛苦的,怎么还要了知苦啊虽然世间不离痛苦的本性,但是大家都没有认识到.
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生起出离心,还没有真正下决心解脱,就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苦,还没有觉察到真正的苦.
若是你真正认识到了苦,觉察到了苦,你一定会求解脱的,一定会有出离心的.
我们学佛修行,认识苦是最基本的,这是刚开始所要修持的.
弥勒菩萨讲:"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
""五趣"就是指六道.
"不净室"指的是公共厕所.
你在公共厕所里,即使找最干净的地方闻一下,也根本闻不到香味.
以这个比喻来说明六道里没有一处安乐,包括天界.
很多人想知道家人去世后的去处,若有人说:"没有事,挺好的,升天了啊!
"就觉得太好了.
其实,升天有什么好的也离不开痛苦的本性.
在人世间,很多人都很羡慕和崇拜明星,甚至自己还想当明星.
其实,明星也离不开烦恼和痛苦,他们的内心更烦恼,人生更不自由.
天界、人间等六道都不离痛苦的本性,一处也没有安乐,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现在要摆脱烦恼、痛苦,了脱生死,了脱轮回,怎么办这里指的是一般的生死,都是由业力牵引的.
生与死都不离轮回,生是一个生命的开始,死也是一个生命的开始,死亡并不是如灯灭,而是要重新投生,所以都是轮回.
其实,生死是一体的,生既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也是一个旧生命的结束;死既是旧生命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前几天有人问鸡和蛋的关系:"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既不能说先有鸡,也不能说先有蛋.
轮回就是如此,无始无终.
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说不清楚的,已经远离了言思,是已经超越的,这叫胜义谛.
一般而言,死是生命的结束,生是生命的开始,这样讲也可以,但这是一个很粗大的现象.
若是再进一步细致的讲,生也就是死,死也就是生,二者是一体的.
你抉择到最后,就是一刹那当中生灭,所谓有过程的说法根本是不成立的.
那么,生死怎么能是一体的呢那到底是生,还是死呢是否是矛盾的在我们的言思里,这似乎是矛盾的;但是在诸法的实相当中,无论是空性,还是缘起,都是不矛盾的.
这些都是超越我们的言思的,所以不要过度地去思维和计较.
若是过度分析、计较和分别,就会生起烦恼,生起分别念,毕竟我们的语言和思维的范畴都是有分别的.
其实,若是我们再仔细研究和分析的时候,就说不清楚了,这个时候已经超越了,不能再分别.
若是你继续去分别、执着,就是错误的.
对有些事,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和思想进行说明与分析;但是有些事是超越的,是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言、不可喻的.
比如,我们通过逻辑推理抉择胜义谛,最后只能抉择到相似的,不是真正的.
因为真正的实相已经远离了言思,没法说,没法想.
凡是属于言思的范畴,都是世俗谛,不是胜义谛.
胜义谛是超越的,是远离言思的.
所以我们现在只研究佛理,只明白这些道理还不行,一定要实修实证.
胜义谛是要通过戒律和禅定来证得的.
首先要受戒,相续保持清净.
此外,还要有禅定,心不散乱.
通过定才能产生慧,才能真正领会胜义谛,才能真正证悟胜义谛.
这时,如同哑巴吃糖块一样,他知道糖块的味道,但是说不出来.
我们通过修行,通过定学的功德,最后才能产生慧学的功德.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心定不下来,没法安住.
若是自己守戒守得不好,三门不清净,这个心能定下来,能静下来吗不可能的.
只有相续清净了,你的这个心才能定下来;心定下来了,才能产生智慧.
当你真正领悟、证得胜义谛时,就如同哑巴吃糖块,虽然说不清楚,但是自己心里很清楚.
现在有的人问:"我是不是已经开悟了是不是已经见性了"你若开悟、见性了,还用问吗这是你自己内心的觉受,像哑巴吃糖块一样,自己最清楚、明了,还用问我吗你现在还要问,就说明还没有开悟,没有见性,还要继续努力.
很多都是超越的,所以大家不要自作聪明,觉得自己逻辑推理的能力很强,只通过逻辑去做推理,遇到不明白或者想不通的,就开始怀疑.
不能这样!
佛说,依智不依识,真正想通达无碍,就要靠智慧,不能靠知识.
知识是分别的,智慧是无分别的、平等的.
靠智慧才能真正通达诸法的实相,否则是不可能的.
六道轮回里只有痛苦,没有安乐.
什么是六道轮回就是由业力的牵引,在六道里不自由地流转,这叫六道轮回,这是痛苦的.
还有一种情况,虽然身处人间或地狱等六道里,但是他没有业力的牵引,他不是不自由的轮转,这是不是六道轮回不是.
他是不是也有痛苦没有.
这就如同《普贤行愿品》里所讲的"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日月在空中运行,但是它不会住在空中;莲花虽然从水里长出来,但是它不沾泥水.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这些佛菩萨、大成就者们为什么在六道里呢所谓"佛法不离世间",尽管他们都在六道里,但是他们不属于六道轮回,因为没有业力的牵引.
他们是怎么来的是以悲心和愿力而来的.
这个悲心是自己发的,这个愿是自己发的,所以他们是自由而来.
大家总说:"我要自由,不自由是苦.
"不自由的确是痛苦的,而六道轮回就是不自由的.
若是摆脱了轮回,摆脱了烦恼,摆脱了业力,你就自由了.
你在六道中轮回,有业力的牵引,有烦恼在控制,还能自由吗不可能的.
烦恼在控制你,当贪心一上来,你就没自由了;当嗔恨心一上来,你就没自由了;当嫉妒心一上来,你就没自由了;当傲慢心一上来,你也没自由了.
此外,还要受到业力的牵引:"我要找一个好伴侣;我要找一个好工作;结婚了以后我要幸福;为了幸福要生个孩子……"自己想得都很美,但是结果往往都是相反的,这些都将成为痛苦的因,越来越不自由,越来越不幸福,这就是业力的牵引.
佛菩萨再来时是自由而来的,看看自己的所化众生在哪里,应该靠什么样的父母在人间投生,都是有选择的.
他们也有自己的任务,完成任务以后,想走就可以走,来去自由.
而我们这些凡夫,来去是不自由的.
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给大家讲讲中阴界的内容.
我们投生的时候,都是由业力的牵引,是不自由的.
投胎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投生了,那时显现的只是自己现在所喜欢的景象.
若你喜欢花园,在你面前就会显现一座美丽的花园:"我要到那个花园看看.
"然后就投胎了.
若你喜欢超市,这个时候可能显现的就是一座超市,自己要进去看看,然后就糊里糊涂地投胎了……若投生为人,长大以后,都想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但是结果往往相反,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都很痛苦.
成家立业的时候也是如此:"我要成家!
我要找个什么样的人……"心里想得很美,但结果往往又是相反的,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人,没办法,只能凑合.
生孩子的时候也是如此:"我要生一个特别听话、特别聪明的宝贝.
"把孩子生下来以后,才发现哪有那么好啊尤其是现在,尽管只有一个孩子,但是压力和负担都特别大.
为什么这都是业力,逃避不了的.
以前每家孩子多,好几个人来讨债,而现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来讨债了,"债主"肯定是厉害的,所以你自己心里要有数,生孩子之后肯定要受很多罪,肯定要付出很多.
但是也没有事,我们都是大乘行者,勇敢一点儿,这都是该还的债,该了的缘.
六道里只有痛苦,没有安乐,都是不自由的,都是受业力的牵引.
我们现在若是要摆脱烦恼、摆脱痛苦,就要按佛的要求去做,自己要具有智慧.
所以,不能离开佛的教言,不能违背佛讲的学处.
为什么要按照佛的教言为什么不能违背佛讲的这些学处这不是在要求或指示你什么,而是因为这是摆脱烦恼和痛苦的唯一方法.
真的,如果你按佛的教言去做了,你的内心就有智慧了,无论何时何地,你都不会烦恼,不会痛苦;若是你不按佛的教言去做,你的内心就没有智慧,无论何时何地,做任何事情,都摆脱不了烦恼和痛苦.
子二、修学多种知识:佛子不需学,毕竟皆无有,善学若如是,福德焉不至"佛子不需学,毕竟皆无有":作为一个大乘佛子,若是有条件、有能力,要学修世出世间的一切学处,比如大五明、小五明这十明.
大五明包括工巧明、医方明、声明、因明、内明;小五明包括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
大家应该尽心尽力地学修世出世间的一切学处.
比如佛法,有些人信佛、学佛很多年了,但是却不通佛理.
你要学习四续五论,精通显密经续.
显宗是"经",密宗称"续".
"四续"指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五论"指戒律、般若、因明、俱舍和中观.
我们去年开始讲五部大论,中观的论著中讲了《定解宝灯论》、《中观根本慧论》,其他的还没有讲.
戒律也讲了一点,最近在讲《三戒论》.
你精通了显宗、密宗的教理,才有分辨和取舍的能力.
自己要能分辨出是小乘里讲的,还是大乘里讲的,是显宗里讲的,还是密宗里讲的.
比如,现在受持了别解脱戒,这是小乘里讲的戒律;又受持了菩萨戒,这是大乘显宗里讲的戒律;又受持了密乘戒,这是大乘密宗里讲的戒律.
你应该了知如何取舍这些戒律,有些情况下以别解脱戒为主,有些情况下以密乘戒为主,有些情况下要鉴别.
如果你什么都不精通,怎么分辨、取舍啊你们都有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能力,应该多学点儿.
你只有精通显密佛理,才能生起坚定的信心,这是不会动摇、变化的.
即使今天释迦牟尼佛亲自降临,说自己以前讲的因果、轮回、空性、缘起等都是假的,你也不会相信.
因为这些都是真理,都是事实,都是实相,只能这样讲.
即使释迦牟尼佛自己说这些是假的,你也只会想:"佛陀之所以这样说,肯定是有密意的.
"你只有精通了显密一切佛理,才会生起真正的坚定不疑的信心.
无论社会、人类变成什么样,哪怕是天塌地陷,自己内心的信心也是不会变的,这叫坚定的信心.
大家还应该学修世间的这些学问,但都不能是为了自己学.
但你们现在学这些世间的技术,都是为了自己:"我要找一个很好的工作,我要好好享受生活.
"大家不能这样想.
你可以学这些知识和技术,但是不能为了自己,必须要发菩提心:"我不能成为社会的垃圾,我一定要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拯救社会,我要奉献社会.
"若是能这样想,就是有菩提心的摄持.
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一个佛子,就应该多学,比如世间的各种语言、文字、技术等,但是必须要有菩提心的摄持.
为什么要求一个佛子、一个大乘修行人要学这些这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摄受众生而学的.
我们现在无论是学习佛法,还是学习世间的这些学问,都应该好好发心.
学的时候好好发心,愿学成之后成为利益众生的工具.
你发心用这些学问、知识、技术去利益众生、接引众生,这样你出去学跳舞、打游戏等等,都是可以的.
你打游戏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接引众生.
有些众生特别喜欢玩,你为了度化他,也可以先陪他玩一玩,但是不能跟他一起混.
比如说家里小孩子特别爱玩,你也可以陪他玩,然后慢慢地引导他,逐渐让他学修佛法,让他明白这些道理,他自己明白了以后,自然就不玩了,自然就不会浪费自己的生命了.
我们利益众生也需要有善巧方便.
比如,你们照顾家人,管教孩子时,也应该有各种善巧方便.
你不能一味地溺爱、喜欢,还要有善巧方便,让他健康地成长.
小孩子不懂事,他自己没有什么主见,都是要靠大人引导的,所以大人应该好好地管教孩子,软的措施和硬的措施都要有.
有些父母太溺爱孩子了,碰都不敢碰,打也舍不得,怕他会爆炸了似的,你就这样惯着吧!
将来一定会很痛苦的.
作为家长,管教孩子也是饶益众生,既然你想让他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你就要运用智慧,以善巧方便去引导啊!
我们寺院培养小喇嘛也是这样的,寺院、道场是佛菩萨的加工场,这里要加工菩萨、佛,所以把这些孩子聚集起来,我们也希望他们将来都成为佛子,都成为弘法利生的人才,所以要有善巧方便.
小孩子不懂事,大人不能也跟着他犯错误啊!
你们这些家长经常跟着孩子犯错误,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跟孩子学,大人都变成小孩子了,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生气.
你自己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应该是小孩子跟大人学,不应该是大人跟小孩子学,你已经颠倒了,知道吗无论学什么,都要发愿,这非常重要.
以前我到汉地学汉语的时候,我经常发愿.
我学汉语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汉人,连一句汉语也不会说,学汉语的过程也是很艰难的,但是我真的发愿了:若学会了汉语,可以用来利益众生,以讲经说法的方式利益众生.
真的,愿力不可思议.
我是个凡夫,没有什么能力,虽然普通话说的不好,但是我以汉语给大家传讲佛法,也利益了无数众生.
虽然我是个凡夫,但是我所讲的是佛法,也是智慧啊!
所以大家若是能学,一样能得到利益.
佛法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谁能听进去,谁就是受益者.
你们现在不论学什么,也都应该好好发愿,将来都能用上.
现在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的知识和技术,但是大学毕业了,研究生也读完了,连工作都找不到,两三年后,就把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成为社会的负担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发愿.
大家应该发自内心地发心、发愿:"愿我所学的这些东西都能成为利益众生的一种方便.
"如果这样做,将来你们所学的这些知识都能用上,而且一定能利益和帮助很多众生.
我们学修佛法也是如此,无论是学五部大论,还是学佛,学知识,都要发愿为了接引众生、度化众生而学,这样将来都能用上.
愿力不可思议,大家不要靠别的,只靠愿力.
愿要清净,不能有私心杂念.
我当时发愿的时候,也是很害怕的,怕有私心杂念,所以我发愿说:"祈请上师三宝加持于我,相续中不要生起刹那的自私与自利.
"我就是怕自己生起自私自利的心,这样愿就不清净了,就有染污了.
你们现在有时也发愿,但是里面有染污,有自私自利,所以愿不清净.
愿若不清净,就没有力量.
有些人发愿完全是模仿,这样更是假的;有些人稍微有一点点信愿,里面也有愿力,但是掺杂了别的东西,不是纯的,也不是真的,就没有力量.
所以发愿要发清净的愿,这样才有力量.
我们学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和学处时,一定要好好发愿.
并不是都必须要学,在有条件、有能力的情况下,尽心尽力地学.
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云:"若未通五明,圣者不成佛,为制服摄他,自知而学之.
"若是你不精通五明,不精通这些世出世间的学问,即使是登地的菩萨,也很难成佛.
"善学若如是,福德焉不至"作为大乘修行人,若要利益众生,就要有各种能力和学问,通过这些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
如果能尽力地学这些世出世间的学问和知识,自然就能成为大福报之人.
一个广闻博学的人怎么会没有福报呢所以,大家要多学世出世间的这些学处.
思考题:1、大五明、小五明指的是什么2、大乘、般若乘里讲的善知识的法相是什么应该怎样依止《入行论讲记》(三十九)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19]圆满学处:刻意修学利他,包括暂时利他和究竟利他.
暂时利他,即以自己现有能力与方便按次第修学利他;究竟利他,即弘扬教法与证法.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癸四(成圆满学处之支分)分五:一、精勤修学学处;二、修学多种知识;三、刻意修学利他;四、依止善友善知识方式;五、为了知学处而参阅经典等.
子三、刻意修学利他:直接或间接,所行唯利他,为利诸有情,回向大菩提.
我们无论是以直接的方式还是间接的方式,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利益众生,并且为了有情的利益而将所有善根回向大菩提.
我们已经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就要全力以赴地用自己的身体、受用和善根利益众生.
如果有众生需要帮助,若自己有能力,在方便的情况下,要去帮助众生,为众生做事.
若是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没有这个方便的情况下,也不要勉强.
所谓"佛度有缘人",我们都是大乘修行人,应该帮助、利益他人,但是自己要有这个能力和方便,这是很重要的.
有的人自认为是大乘修行人,应该帮助他人,然后就不顾自己,也不顾家庭,去做一些事情,最后给自己和家人都带来了烦恼,这是不如法的.
在没有能力,也不方便的情况下,若你还勉强去做,会给自己带来烦恼,自己的相续就被染污了,会障碍自己的解脱与成就;而你的家人等身边的这些众生都是与你最有缘分的众生,一般情况下,你应该先照顾和利益他们,然后再去帮助别人,若是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了烦恼,这也是不如法的,在自己有能力和方便的情况下,一定要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众生,要为他们做事.
这是在身体上利益他人.
我们也应该以吃、穿、用等受用利益他人.
在自己有能力和方便的情况下,去做布施,去帮助他人.
若是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这个方便,也不能勉强地做.
否则,在表面上看是利益和帮助他人了,但实际上是造业.
佛法主要强调的是智慧,佛法的根本是智慧.
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智慧,这样就不会做错事情,不会给自己及家里最有缘分的众生带来烦恼.
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帮助别人,利益众生.
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第一要把握自己,第二要帮助他人.
如果把握不了自己,无法保护自己相续的清净,只是在表面上帮助他人,这是不如法的.
我们要在能把握自己的情况下,再去帮助别人.
先自度,再度他;先自觉,再觉他.
对善根也应如此,我们要将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给与我们最有缘的众生以及所有的众生.
众生无量无边,你的善根也会变得无量无边.
若是将善根回向给这些有缘的众生,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帮助和利益.
总之,我们要将自己的身体、受用和善根都用来利益众生,帮助别人.
要断掉对善根、受用和身体的贪着,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修炼,也可以以这种方式去利益众生.
但这些还不是最究竟的,若想究竟地利益众生,就要弘法.
只有弘法,才能利生.
佛陀发菩提心后,很急迫地想成佛,这是为了什么佛陀要做利益众生的事,他求的不是解脱,也不是佛果,但是为什么会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地要解脱、成佛,甚至仅仅为了四句法语而经历了千辛万苦因为佛陀发现了一个问题:若是自己不解脱,不成就佛果,无法在究竟上利益和帮助众生.
佛陀为的是众生的利益,他要做的事就是利益众生.
他知道仅仅给众生吃的、穿的和用的,或者帮助众生做一些事情,都无法在根本上解决众生的问题.
比如,今天有个乞丐,你给他吃的、穿的、用的,解决了他生活上的基本问题,他再也不用为这些发愁了,甚至他需要的一切你都可以给他,这是不是真正地利益他不是,他还是一样会烦恼和痛苦.
他当乞丐的时候,我们觉得他很可怜,但是当他满足了物质需要以后,内心仍然充满了烦恼和痛苦.
所以,佛陀知道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成佛以后就转法轮,弘扬正法,告诉众生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这样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众生为什么会烦恼、痛苦呢就是不明真相,不懂真理,缺乏智慧.
所以,要做心灵上的引导,要开启众生内心的智慧,当众生自己明白了道理、拥有了智慧,自然就不会烦恼和痛苦了,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成佛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转法轮.
他们转法轮是为了什么为了让众生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
两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佛陀在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证悟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缘起性空等道理,这才是真正的诸法实相和真理.
佛陀讲法有的是在相上讲,讲的是显现;有的是在体上讲,讲的是空性.
六道轮回与三世因果的道理是在相上、在显现上讲的,无我与空性的真理是在本体上讲的,这都是诸法的实相和真理.
其实,因果和轮回,以及无我和空性,这些道理都是相融的,也可以说是一体的.
只有你真正明白了无我、空性的真理,才能对因果、轮回生起真正的信心;如果你真正懂得了因果、轮回的真理,立即就能通达无我和空性的道理.
这些道理彼此都是不矛盾的.
一讲无我,一讲空性,就像什么也没有一样,似乎都是不存在似的,其实这个"不存在"不等于任何时候都不存在.
在相上,仍然有轮回和因果,轮回事实存在,善恶因果丝毫不虚.
这二者是不矛盾的.
所以,莲花生大士讲: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应该比面粉还细.
你越了解空性,真正证悟大空性的道理时,应该会越深信因果,越详细地取舍因果.
一讲空性,一讲无我,有些人好像觉得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用做了似的,这就是堕落空边了,这叫断灭法.
这个"空性"不是大空性,而是单空,单空就是灭法.
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说什么:"我是修大圆满法的,不用受戒,也不用取舍因果.
""我是修禅宗的,不用受戒,也不用取舍因果.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都是找借口,意思是跟济公学,但是济公这样表法也是有其甚深含义的.
佛讲的空性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基础上的,它是不离因果的.
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从体上讲没有不空的,但是一切法是由因果来摄持的.
"万法皆空"是一切空的意思,"因果不空"是一切不空的意思,这是不是矛盾的不矛盾,前者是在体上讲的,后者是在相上讲的,这二者是一体的.
有的教派只讲因果,讲不了空性;有的教派只讲空性,讲不了因果.
他们都是脱节的,无法圆融,而佛说胜义谛和世俗谛二谛是双运的、一体的,这也是佛法的特点.
这个"一体"不是"一"和"他"之间的"一",而是远离"一体"与"他体"的一体.
我们现在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只能说是一体,其实既不能说一体,也不能说多体,它是不可思议的,是超越的.
这都是诸法的实相与真理.
佛到人间转法轮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了,之间出现过很多学者,但无论是内道的学者还是外道的学者,都无法推翻这个真理.
将来也是如此,无论到什么时候,真理都是不可能被推翻的.
世间的一些科学家们所讲的学说就不一样了,今天确定了,明天又被推翻了,因为都站不住脚.
就像研究"心"一样,刚开始说心脏是心,后来又说不是,没有心脏的人也可以活,灵魂还可以有,心还可以有,知觉还可以有.
后来又说大脑是心,大脑也不是心,没有大脑的人也可以生存,也有知觉.
那怎么办最后找不到心.
像这样去找心,根本找不到.
心是无处在、无处不在的.
刚才我讲的就是,心即是空性,空性即是心,这是无处在又无处不在的.
大脑不是心,心脏也不是心,在一个方向上找不到心,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找不到心.
真心是没有方向,没有固定位置的,它远离了时间和空间,这就是诸法的实相真理.
佛法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
如果大家明白了诸法的实相真理,不分身份,不分条件,心里自然就没有烦恼了,自然就可以远离痛苦了.
所谓成佛,就是福慧圆满了.
一说"福慧圆满",有的人就认为,是不是我成佛的时候,这些知识、技术不用学就都能懂是不是我可以发大财,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富翁不一定!
什么叫福慧圆满呢所谓的智慧圆满,就是你内心没有烦恼了;所谓的福报圆满,就是具有一切善巧和方便.
有人认为,智慧圆满了,但福报不一定圆满,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最终讲的福慧圆满,福报和智慧是一体的.
"福报"指的是善巧方便,若有善巧方便,就不会有烦恼;若有智慧,才有善巧方便.
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说是一体的.
若智慧圆满了,福报一定圆满.
但是这个福报是指善巧方便,该有的机缘都会有,该有的方便都会有,这就是福报圆满.
我们讲"福慧圆满",密宗里讲"方便和智慧圆满".
我们讲"福慧双修",密宗里讲"方便和智慧双修",都是一个意思.
在此处,福报就是指方便,方便就是指福报.
若你的智慧真正圆满了,福德自然圆满,也就成佛了.
到那时,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没有做别的,就是直接转法轮.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和释迦牟尼佛一样,他们示现成佛以后,唯一做的就是转法轮.
佛说,弘法才能利生.
若是你真正想利益众生,就要弘扬正法.
什么叫弘扬正法你建的寺院规模很大,你塑的佛像是世界第一高,这是不是弘法不是.
法只有两种:教法和证法.
教法指经、论、律三藏;证法指戒、定、慧三学.
弘法就要弘扬教法和证法.
三藏是为了三学.
通过传讲三藏的内容,让大家了解诸法的实相真理,但最终是要通过传讲三藏的内容,在众生的相续中能够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才叫弘法,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所谓的戒,就是净.
当明白诸法的真相真理了,众生就不愚痴颠倒了,这样心相续自然就能清净,这是戒学.
"我受居士五戒了,我受菩萨戒了,是不是有戒学了"不一定.
你受居士五戒、菩萨戒了,虽然心地还没有彻底清净,还不圆满,但是比以前清净了,烦恼减少了,习气减少了,这就是有戒学的功德了.
若相续、心地彻底清净了,戒学的功德就圆满了.
所谓的定,就是在任何对境、任何情况下,心不动、不散乱,有定力,能保持平静.
外在的这些显现都会变,但是你的心不变,这叫解脱.
心没有随着境动,这叫自在.
现在我们的心是随着境动,随着境转的.
若遇到了顺境,心里就很高兴、快乐;若遇到了逆境,心里就很烦恼、痛苦,感觉不愉快、很难受、不舒服.
心不随境转时,虽然外在的显现、对境会变,但内心仍然能保持平静,这就具足了定学的功德.
"我现在打坐可以双盘了,能盘三四个小时,是不是已经有定学的功德了"不一定.
尽管你的身不动,但是心动了,那就没有定学的功德.
否则,若是物质不动就叫功德,那么外面的大树、大殿前的柱子等也是不动的,难道它们也有定学的功德了所谓定学的功德,主要是心不动.
尽管你现在做不到完全不动摇,但是能稳重一点,会转念了,虽然还不圆满,但也可以说你有定学的功德了.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心慌意乱、手忙脚乱;现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把心稳定下来了,然后再去想办法,能转变一下,这样还是有些定学的功德.
所谓的慧,是智慧,即彻见万法的究竟实相,对此通达无碍.
若心里不起烦恼,一点疑惑都没有,这就是智慧.
断惑就是断烦恼.
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一体的.
若戒学功德圆满了,定学和慧学的功德也会圆满;若定学功德圆满了,戒学和慧学的功德也会圆满;若慧学功德圆满了,定学和戒学的功德也会圆满.
刚开始时,三者不一定是一体的,因为你还没有彻底圆满,没有达至究竟,这个时候三学可以分开;当达到最究竟的时候,三学的功德就是一体的了.
弘扬教法就是为了弘扬证法.
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不是无缘无故就可以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的.
以什么方式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呢就是通过讲经说法,传讲三藏的内容.
比如,我们现在正在讲《入行论》,它是大乘一切经典的精华.
以讲经说法的方式,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这叫利益众生.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建寺院、建道场这都是弘法的需要,尤其是以前特别需要.
现在通过互联网、高科技也可以传讲佛理,传授三藏的内容,不是必须要建个大寺院或者大道场.
现在我们这些学佛人真是太有福报了!
但是就怕大家不珍惜.
若是自己真正懂得珍惜,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还可以跟同修道友一起共修,同证菩提,这是大福报啊!
以前哪有这样的福报啊以前若要找一位善知识,想学修这样的法门,多难啊!
以前求法难,得法更不容易.
现在求法太容易了,得法太容易了,人们反而都不珍惜了.
若是真正能珍惜,解脱还能不快吗成佛还能不快吗真的.
以前求法的过程非常艰难,得法非常不容易,需要去寻找善知识,然后依止,哪有现在这么便捷的交通啊非常难!
正因为求法和得法难,所以一旦求到、得到了,都一定会珍惜的,所以成就的人多.
你们看看历代祖师们的传记,他们是怎么依止上师、依止善知识的他们求法难,即使找到了一位与自己有缘的具德上师、善知识,也要跟随他十年、二十年才能得到法.
以前哪有光盘、手机等这些方便,若是想出一本书,要费多大的力气,简直是太难了!
所以都是要亲口传的,但也不可能一下子都传给你,所以求法和得法都难.
正因为难,一旦得到法以后,都会非常珍惜,所以成就也比现在容易.
现在求法容易,得法容易,但是都不珍惜!
在家时,通过网络不可能精进修行;现在到山上来了,可以天天闻法、修法,做很多的善事,一切的助缘和条件都具备了,但还是懒懒散散,晃晃悠悠,东游游西转转,东瞅瞅西看看.
有什么可游的有什么可看的就是不懂珍惜!
你不懂珍惜,就不可能有成就.
现在虽然是末法时期,但我们传的是正法,而且大家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若能珍惜,成就太容易了.
但是都不珍惜,所以成就的人非常少.
以前成就的人多,就是因为人们懂得珍惜.
为什么以前和现在成就不同,就在于此.
若是我们能珍惜,我们解脱成就会比以前那些大德高僧和历代祖师们还快,还容易!
我们建道场或建寺院等,都是弘法的需要.
建了道场、寺院以后,就要弘扬教法,通过教法弘扬证法.
也就是说,要利用这个场所讲经说法,让大家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让更多的众生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
其实,从最究竟意义上讲,戒定慧三学的功德都是众生本具的,是本来就有的.
我们的自性、佛性本来都是圆满的,都是本具的.
"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这些功德"是什么意思众生有业障,要消除业障;众生有很多妄想分别,这些都要统统放下.
现在我们没有找到真心,我们所认定的这个心叫妄心,是假的.
所谓"妄心不死,真心不活.
"若是不断掉妄心,真心就显现不出来;妄心断掉了,真心自然就会显现.
真心显现了,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也自然就圆满了.
大家要明白,只有弘法,才能利生.
所谓弘法,就是弘扬教法和证法.
不分身份,无论是国王还是乞丐都一样,若是相续中有佛法,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绝对有安乐;若是没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相续中就没有佛法,就不会有安乐.
哪里有佛法,哪里就有众生的安乐;哪里有教法和证法,哪里就有众生的安乐.
既然大家都已经发菩提心了,没有其他选择,就要饶益众生.
只有弘扬佛法,才能真正饶益众生.
要做众生的心灵导师,开启众生心底的智慧,众生才会有安乐.
你是不是不愿意感受痛苦想获得安乐,获得快乐如果你不愿意遭受痛苦,想获得安乐,获得快乐,学佛是唯一的选择,修行是唯一的选择.
若是你不学佛修行,不会有安乐,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若你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你的选择没有错,学佛没有错,修行没有错.
现在很多人都将佛道和神道混为一谈了.
佛道和神道不同,佛道是修智慧,而修神通神变是神道.
佛是智慧,是觉悟.
你修佛,就要修智慧,修觉悟.
如果你的内心没有智慧,没有觉悟,你就没有学佛,你修的就不是佛道.
学佛就要做具有智慧的人,你的智慧圆满了,就成佛了.
在一切对境中,心如如不动,就是具有智慧,就成佛了.
成佛以后要转法轮.
只有转法轮,才能真正利益众生;只有具有真正讲经说法的能力,才能利益众生.
现在社会上有所谓的佛学研究,很多研究佛学的学者们也能讲一些佛理,但是不一定能真正利益众生.
转法轮——讲经说法也要靠清净的愿力,只靠知识、学问是不行的.
传授佛法和讲世间其他的学问或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不仅讲的时候不一样,听的时候也不能一样.
今天,大家到这里听闻佛法,若是心里没有感恩心和恭敬心,就得不到佛法,也许你也能明白很多道理,但这是知识,不是智慧,二者是不一样的.
真正的佛法是智慧.
得一分佛法,就得一分智慧;得一分智慧,就减少一分烦恼,减轻一分痛苦,这叫得法.
如果你仅仅在理上明白了,若对你内心的烦恼和痛苦没有丝毫的对治和改变,这样还是没有得到佛法.
得法哪有这么容易啊今天你进大殿了,在下面这样听一下,就可以得到佛法了不可能的!
真的,得到佛法是要靠福德和缘分的.
若是没有这个福报与缘分,怎么能得到佛法呢不可能的.
也许你能明白和掌握一些知识,但是知识和智慧是不一样的.
知识是分别念,对治不了烦恼.
现在世间有很多学者,他们的内心也是烦恼的.
他们那么广闻博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烦恼呢因为没有得到佛法,没有转识成智,即知识没有转成智慧.
如果你没有恭敬心,佛法也会变成知识.
若是佛法变成了知识,那就变味儿了,就不是真正的佛法,看似佛法,实际是假的.
佛法和智慧是捆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一体的,这是绝对的.
得一分佛法,得一分智慧.
若是你没有恭敬心、信心,用心专注地听,也能明白很多道理,也能掌握很多佛法里讲的知识,但是佛法已变成了知识,变味儿了.
佛法里讲的道理和很多哲学家讲的一些道理是相同的,但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哲学家讲的是知识,佛讲的是智慧,这是二者的差别.
前者不能对治烦恼,而后者能对治烦恼.
若是没有真正得到佛法,内心没有真正产生智慧,即使你明白得再多,也没有用,甚至会成为修行、成就的障碍,这叫增加分别念.
你们当中很多人都有一点儿文化,所以信心既容易生起,也不容易生起.
因为你有点儿文化,可能就会思维得多,考虑得多.
当然,你可以思维,你也可以以自己的分别心去观察,没有人勉强你,但是就怕你自己烦恼,无法从痛苦中走出来.
若要利益众生,就要转法轮,要讲经说法.
转法轮、讲经说法都要靠愿力,这个愿很重要,有利他心、菩提心很重要.
我在前面讲过,这个利他心、菩提心还要清净,不能有私心杂念,这样才能真正转法轮,才能讲经说法.
否则,讲经说法和讲世间的文化知识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所以,发菩提心、发清净的愿是很重要的.
现在,有些人着急转法轮,有些人着急讲经说法,大家不要着急.
有的人心里可能会想:"不是说'只有转法轮、讲经说法,才能真正利益众生'吗我已经发菩提心了,我要利益众生啊!
现在却说'不要着急',这是什么意思啊我现在能不着急吗"的确如此,既然你已经发菩提心了,就要利益众生,而真正要利益众生,就要转法轮,要讲经说法.
但是转法轮、讲经说法要靠清净的愿力,不能有私心杂念.
也许你会想"我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怎么办啊"若是你现在还有种种私心杂念,就不要着急.
既然你已经发菩提心了,只要你能精进学修,这就是利益众生.
你可能又会问:"这怎么是利益众生呢你不是说转法轮、讲经说法才能真正利益众生吗"是.
当你真正转法轮、讲经说法的时候,那是直接地利益众生.
你现在能够精进学修,这是间接地利益众生啊!
只有通过精进地学修,才能解脱、成就;只有解脱、成就了,才有转法轮的能力,才能真正地讲经说法!
你现在刻苦、精进地学修,是为了解脱成佛,而解脱成佛又是为了转法轮、讲经说法,所以,这就是利益众生.
表面上,你没有利益众生,只是在那儿昼夜不停地学修,像个阿罗汉一样,但实际上和阿罗汉不一样!
阿罗汉之所以精进刻苦地学修,是为了自己的解脱,他的发心、出发点是自利;而我们已经发了菩提心,我们精进刻苦地学修则是为了解脱成佛,解脱成佛也是为了将来转法轮、讲经说法度化众生.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和小乘修行人没有差别,但二者是不同的.
尽管都在精进地学修,但是二者的出发点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前者是为了自己,后者是为了众生.
所以,为了将来成佛度化众生而精进学修,也是间接地利益众生.
大家不要着急,不要盲目地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否则最后就是害己害他.
你根本影响不了他,他却会影响你,你让自己也陷进去了,将来会一起下地狱,只能是这个结果!
大家都可以利益众生,都可以转法轮,但是首先要把自己修好,要让自己有这个能力.
有的人总想:我是不是不能利益众生啊利益众生有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两种,现在你精进刻苦地学修,就是间接地利益众生.
我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不能离开利益众生的宗旨,一切所行唯一利益他众.
那我们现在要怎么做就是发菩提心.
我们现在虽然还在学修阶段,但最终是为了利益众生、度化众生,这也是间接地利益众生.
我们的吃喝拉撒也都可以变成利他的行为,通过什么方式能使其变成利他之事呢就是发菩提心.
我们平时吃喝拉撒都是为了生存、生活,生存、生活都是为了更好地学修佛法,学修佛法是为了解脱成佛,解脱成佛是为了度化众生,最终还是为众生.
可见,一切行为都可以变成利他之事.
当你发出菩提心时,有条件可以吃好,吃好是为了更好地修行,修行是为了成就,成就是为了度化众生.
你可以穿好,穿好是为了更好地学修,学修是为了成就,成就是为了度化众生.
如果没有条件,也不要勉强,差不多就行.
在前面我们讲过,身体有时候需要吃好、穿好、休息好,也可以出去散散心,玩一玩,心情是要放松的,刚开始可以通过外在的因素放松内在的心态.
这个身体若是能用来精进修行、利益众生的话,可以保护它,可以多给它一些奖励.
如果身体好了,心情好了,对自己的学修也有帮助.
你还要随顺身边的众生,照顾身边的家人,不能太自私.
你照顾家人等身边的这些众生,让他们高兴,让他们满意,这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修.
以前讲过,把自己的家变成寂静处.
所谓寂静处,就是指学佛修行的一个殊胜场所或助缘.
若是为了遣除学修上的违缘障碍,你可以随顺一下他.
比如,如果他爱聊天,你就陪他多聊聊;若是他爱出去散步或者游玩,你可以陪他出去玩一玩.
这都是修行,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有个好的家庭,有学修的这些助缘,违缘少了,就可以更精进,这样可以更顺利地成就,可以更快地利益众生.
若是能发菩提心,能存利他心,一切所行都可以变成利他之事.
发誓为众生解脱成佛,为解脱成佛而精进修行,这两种决心是愿行菩提心.
如果这两种心不是虚假的,而是真正在相续中产生了,则一切所行都可以变成利他之事.
所谓学佛,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佛法是圆融的,佛法是智慧的.
违缘障碍都是自己造成的,烦恼和痛苦也是自己招来的.
大家不要往头上扔石头砸自己.
小孩子不懂事,玩耍的时候往头上扔石头,结果掉下来砸了自己的头,这个时候才知道疼,知道哭.
但是没有用,这都是自找的.
我们不能犯孩子犯的错误吧!
现在有的人学佛修行,处处有障碍,处处有违缘,这都是自己缺少智慧的缘故,也可以说是学佛修行不如法造成的.
无等塔波仁波切说过: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因.
大家不要这样!
既然自己有这个缘分学佛,任何时候都应该以智慧摄持,如理如法地修行.
好!
今天就讲到这里.
思考题:1、自己的一切所行怎样才能成为直接或间接的利他之事《入行论讲记》(四十)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20]圆满学处:正确依止善友善知识.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子四、依止善友善知识方式:舍命亦不离,善巧大乘义,安住净律义,珍贵善知识.
应如吉祥生,修学侍师规.
我们已经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了,就要守持戒律.
若要守持戒律,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明白这些戒律的取舍之处,然后如理如法地进行取舍和进退.
"戒"是不允许做的,"律"是一定要做的,也可以说是所断和所行.
在很多经典和论典里都讲了许多戒律的学处,我们要仔细地学修这些经典和论典,好好地去掌握这些取舍之处,然后如理如法地取舍和进退.
第二,内心里必须要有正知和正念.
在前面也讲过,若远离了正知和正念,很难守持内心,若内心散乱或放逸,一定会犯戒律的,所以正知正念很重要.
我们应该以正知正念去守护心.
若要守持学处,就要守持心;若要守持心,就要守持正知正念.
我们通过正知正念来守持心,通过心来守持学处,所以正知正念很重要.
第三,依止善知识.
我们是依止善知识而得到戒体的.
比如说我们今天要发菩提心,得到戒体是要靠善知识的;得到戒体以后要守持戒律,也要依靠善知识.
依止上师、善知识,这是至关重要的.
佛陀在经中讲,在修行的过程中,一切成就皆来自于善知识.
佛在密宗的续部里对此也有很多讲述.
没有上师之前没有佛,贤劫千佛都是依靠上师而成就的,所以没有上师就不会成佛,依止上师和善知识是很重要的.
我们修持大乘佛法,真正想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即佛的果位,一定要依止上师善知识.
在这里主要讲的是菩萨戒,其他的如别解脱戒和密乘戒等也是一样,你要守持戒律就要具备这些条件.
我们依止上师和善知识不能盲目.
在《功德藏》里讲:"首先善巧观察师,中间善巧依止师,最后善巧学意行,此人必将趋正道.
"这里讲了依止上师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观察上师善知识.
我们不能盲目地依止和跟随,观察很重要.
一位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他的密意非常深奥,他的功德无量无边,因此我们真正想要了知他的功德也有难度.
但佛在经中讲,若是你仔细去观察,也能观察出来.
犹如对面的山上冒着烟,虽然我们看不见山后的火,但我们可以依此判断山后有火,若是去寻找,也肯定能找到火.
看见远方有很多水鸟飞来,我们虽然看不见远处的河流,但是通过这些水鸟,也可以判断远方有水,若是去寻找,也能找到水.
同样,一位具德的上师善知识,我们通过他的言行举止也可以判断他的智慧和内心的境界,也能判断出他是位具德的上师善知识.
现在是末法时期,魔师和邪师特别多,若是依止了一位魔师或邪师,你就毁坏了自己的相续,将来要跟着他一起下地狱,结果非常严重.
现在有很多普通人冒充上师善知识,若是你依止了这样的人,不会得到任何的加持与成就,白白地浪费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观察很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呢我们是学佛人,任何时候都要有智慧.
在小乘、大乘和显宗、密宗里,都有很多上师善知识的标准——法相,我们就要以这些标准要去衡量和观察.
佛在经典与续部中也讲过,要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和判断.
上师善知识最根本的法相有两个:第一,精通大乘教义.
要精通大乘佛法里讲的这些道理,即精通三藏.
只是精通词句还不行,重要的是要精通意义.
那若巴是精通三藏的班智达,但是后来智慧空行母告诉他:"你精通的是词句,不是意义,你还要依止上师.
"他后来去依止了帝洛巴上师.
可见,仅仅精通词句不行,还要精通意义.
要精通大乘经、律、论三藏,只明白不行,还要有讲解的能力.
第二,清净受持菩萨戒.
菩萨戒有很多,这里指的是根本戒.
根本戒也有很多,有十八条戒,有四条戒,但是最根本的是一条戒:纵遇命难也不舍弃众生.
一位大乘的上师或修行人必须要有这个心,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一切众生还是一个众生,都不能舍弃;无论是善人还是恶人,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不能舍弃.
即使是再大的恶人或所谓的邪魔,也不能舍弃.
若是舍弃了,就破菩萨戒的根本戒了.
"净"是指不自私、不自利.
清净受持菩萨戒,任何时候都不舍弃众生,哪怕有些众生我们无法直接度化,但也要间接度化他,最后也不能放弃他.
"舍命亦不离,善巧大乘义,安住净律义,珍贵善知识":在这里讲了两个标准:第一个是精通大乘教义,第二个是清净受持菩萨戒.
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人叫"珍贵善知识".
哪怕今天要舍弃生命,也不能舍弃这样珍贵的上师善知识.
首先要以这些标准去观察、衡量.
我们经常讲上师善知识的标准包括:具有广大的智慧,无伪的慈悲心和摄受弟子的能力等.
"广大的智慧"就是精通教义,不是精通词句,而是精通甚深的意义.
精通三藏的意义,这叫具有智慧;若是你只精通词句,这叫知识.
善星比丘精通三藏,但是他对佛陀生起了邪见,最后离开了佛陀.
他精通的只是词句,不是含义.
现在有些人也是如此,能听懂佛法的道理,也很精通教义,但是内心却一点修行和智慧都没有,烦恼依旧,习气依旧.
所以,我们要精通教义,即精通三藏的真正意义.
"无伪的慈悲心"就是没有自私自利,纵遇命难也不舍弃众生.
应该平等地想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虽然我们心里视一切众生平等,但是行为上肯定有分别.
首先要帮助和利益身边的众生,然后再慢慢扩大范围.
因为身边的这些众生是最有缘的众生,是最需要你的众生,所以我们要从这些做起.
一说要平等地对待众生,有些人就不管家人,也不照顾家人了,意思是"我要去利益众生,我应该利益外面的众生".
这是错误的!
所谓平等,是内心的境界.
我们内心里知道:众生都做过自己的父母,做过自己的儿女.
那么,现世的父母和过去世的父母有什么差别现世的儿女和过去世的儿女有什么差别真的,若是你懂得和深信佛所讲的三世因果,你的平等心就能修出来.
刚才讲,众生过去都做过我们的父母,都做过我们的儿女,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去利益或者度化众生的时候,要从身边的众生做起.
这不是分别"这是我家的""这是我的亲人",而是因为他们都是与我们最有缘分的众生,是最需要我的众生,所以先利益他们,度化他们,然后再扩大范围,这叫无伪的慈悲心.
"摄受弟子的能力"就是四摄法:布施、爱语、同行、共事.
摄受弟子时,要用各种善巧方便,应该软硬兼施,因为众生的根基和意乐不同,你要有各种善巧方便,才能真正接引众生、摄受弟子.
布施:刚开始可以给他一些加持品等,通过布施接引他;爱语:如说一些好听的、和他的意愿比较相合的话;同行:为了接引他、摄受他而做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比如,他喜欢念什么,就让他念什么,他喜欢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共事:与他做同一种事情,比如,一个大成就者或乘愿再来的菩萨已经圆满了,也不用再去做消业积福的事情,但是为了接引众生、摄受弟子,表面上要跟他们一起精进地消业积福.
所以,即使真正成就那天,消业积福的行为也不能断,也不会断的.
有些人觉得"若是成就了,是不是就不用再这样学修了"意思是成就了以后,什么都不用学、不用修了,自己在那儿舒舒服服地坐着就可以了.
不是这样的,即使成就了,为了众生还要做,但那完全是轻松的、自在的.
你们现在修法为什么没有意乐其实,念经或修法等都应该是种极大的享受,世间的任何享受都比不了这种享受.
现在我们上早晚课或法会期间每天四座修法时,多数人都没有意乐,都不想来,都不想念,这就是因为法没有融入相续,没有进入状态.
如果你从念"加持咒"开始就进入状态了,边念边思维,边念边观想,将注意力都放在学修的内容上,这就是进入状态了.
若是心和口能完全一致,这真的是最大的享受,一个小时就是一瞬间.
就像有一个人谈感受所说的:每天晚上到这里来听法,一个多小时,他感觉就是一瞬间,觉得太快了.
这是因为他有法喜,进入状态了.
你们闻法和修法的时候,若是真正能进入状态,真正内心里有法喜,就不会有压力.
有人说每天四座修法坚持不了,这就说明你根本没有进入状态.
若是心真正能专注,进入状态,一个小时就是一瞬间,很快就过去了,那是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身心都是放松的、清净的,怎么会难受呢怎么会坚持不了呢若觉得难受,说明你没有进入状态,心和口不一致,仅仅在口头上念了,心里没有安住.
将来为了接引众生、摄受弟子,可能会和他一起修除障法、做一些善事,那时你还会觉得勉强或心里有压力吗不会的.
那个时候,修法或念佛的过程都是极大的享受.
大家能不能感觉一下否则,真的很难.
学佛修行要持之以恒,不是一天两天或一年两年的事情.
如《普贤行愿品》里讲的,众生界尽,烦恼界尽,我之学佛修行界尽;而众生无有界尽,烦恼无有界尽,所以我们的菩萨行也无有界尽.
作为大乘的善知识或菩萨,必须能够通过各种善巧方便摄受弟子,有接引众生的能力,否则就无法利益众生.
这些是上师善知识的法相,首先要通过这些标准仔细观察,慎重考虑,不能盲目依止,不能盲目跟随,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你们总说"这个是终身大事""那个是终身大事",其实都不是终身大事.
我们依靠人身在今生要成办解脱、获得成就,这才是人身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这才是真正的终身大事.
大家一定要仔细观察,慎重考虑,然后再去依止也不迟.
不能盲目依止,不能盲目跟随,不能盲目结缘.
第二阶段,中间善巧依止师.
"应如吉祥生,修学侍师规":"吉祥生"是指吉祥生童子,也就是《华严经》里讲的善财童子.
他拜见了104位善知识,依止了吉祥圣子和吉祥慧女,他们给善财童子讲了很多依止上师善知识的方式方法,善财童子也给他们讲了自己依止善知识、参拜善知识的过程,吉祥圣子和吉祥慧女对此非常赞叹.
通过自己仔细观察与慎重考虑以后再依止.
现在很多人都是先依止,然后再观察,这是错误的,这样做会造业.
依止了上师善知识以后,就要听从他们的教导.
善财童子依止了那么多的善知识,那么我们是不是必须要依止这么多善知识也不是.
这里讲的主要是依止善知识的方式方法.
善财童子依止的善知识里有屠夫、妓女等各种各样的形象,但是他没有生起过邪见,都是以恭敬心依止的.
所以,我们依止了上师善知识以后,他的一切行为都要观为清净.
一位具德的上师、善知识是佛菩萨的化现,也是一种示现.
比如,他示现为人,表面上看肯定和人是一样的,这样才能度化这些人道众生.
那若巴依止帝洛巴的时候,帝洛巴给示现的是一个钓鱼的乞丐,在那烤鱼、吃鱼.
密勒日巴依止玛尔巴的时候,玛尔巴给他示现的是一个种地的农夫,在那儿耕田种地.
《华严经》中讲了善财童子依止善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方法去依止善知识.
一、不厌承担一切重担如大地之心.
一个具德的上师或善知识只有弘法利生之事,不会有其他事务.
他要做的事业就是弘法利生,他给你安排的一切重担,你应该不厌烦地承担,如大地之心.
我们在大地上面做什么都可以,挖坑、盖楼、行走、蹦跳,怎样都行.
我们就要以这种心欢喜地承担上师安排的一切重担.
二、意乐不退转如金刚之心.
"意乐"是指信心,信心永不退转,犹如金刚.
金刚是不坏的,以此比喻我们依止善知识的这种意乐、对善知识的这种信心,不会被任何违缘障碍所摧毁,永不动摇.
三、不为一切痛苦所动如铁围山之心.
现在有些人不用说受苦,稍微有一点点不太顺心,立即就抛弃了、离开了,这种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无论是依止善知识的过程中,还是自己修法的过程中,可能要经历很多困难,这些都是好事.
你依止上师、善知识后,他就会对你提出种种要求,其实这些不是要求,而是磨练心态、降伏自心的一种方法,这也是令你放下自我的一种方式.
那若巴依止帝洛巴上师的时候,他遭受的看似都是苦难,其实是帝洛巴通过这种方式消他的业、炼他的心.
帝洛巴上师没有给那若巴讲更多的佛理.
若是讲佛理,也许那若巴比帝洛巴还厉害.
那烂陀寺有五百多位精通三藏的班智达,他是经过与外道多次辩论后,被推选出来的.
而且他也有一些世间的神通,可以面对面得到智慧空行母的指示.
护法告诉他,"你精通的是词句,还没有精通意义,你宿世有缘的上师叫帝洛巴.
"当他听到帝洛巴上师的名字时,心里就很激动,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他动身去寻找上师帝洛巴,但是问遍整个地区,也没有找到.
后来他想"具德上师的行为是不定的,也许没有以上师的形象来度化众生",于是他就问"有没有其他身份的人叫帝洛巴的",有人说,"河边有个钓鱼的人叫帝洛巴".
他见到帝洛巴时,他正在河边烤鱼、吃鱼.
帝洛巴并没有给那若巴讲太多的大道理,主要是通过一些苦行的方法让他消业,磨练他的习性.
最后,有一天帝洛巴拿着鞋击打那若巴的额头,那若巴昏过去了,醒来的时候已经开悟了,获得了与上师无二无别的境界.
所以,要放下自我,要对治傲慢心,这是很重要的.
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若是在心相续中有傲慢,这个人不会有功德;即使有功德,也都是世间的功德,不是真正的功德.
以前讲过,我执就是一种傲慢.
傲慢心有粗大的,也有细微的.
比如,认为"我很了不起,我很好.
"这是粗大的傲慢;我执则是细微的傲慢.
若是你内心当中有我执,就不会有真正的功德.
真正的功德是无漏的功德,是具有智慧的功德.
所以,佛法里讲的戒、定,都必须要有智慧的摄持,才可以成为功德.
尽管你能够守持戒律,或者你已经有一定的禅定境界,但若是没有智慧的摄持,这些都是属于世间的,只能得到人天福报等一些暂时的利益而已,根本无法能够解脱.
我经常给大家讲,佛法里讲的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它必须要有智慧的摄持.
这和其他宗教中所讲的戒律不同.
佛法里讲的戒律是活的,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众生,应该有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表法.
比如,在真正能利益众生、真正有必要的情况下,身和口的恶业都有允许的时候.
禅定也是如此,若是没有智慧的摄持,四禅八定也是投生到色界、无色界的因;只有具智慧的摄持,才会成为解脱、成佛的因.
功德也是必须要有智慧的摄持.
若是有傲慢、我执,这个人的相续当中不会有无我的智慧.
佛法里的智慧只有两个:一个是证悟无我的智慧,一个是证悟空性的智慧.
若是相续中有我执,那么连无我的智慧都没有,所以根本就没有智慧.
若是没有智慧,哪来的功德所以说,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
放下自我,对治傲慢,成就就在眼前,一切当下圆满.
无论大家对此明白与否,这都是真理.
四、不放弃一切所行之事如奴仆之心.
上师善知识吩咐你、安排你的一切所行,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如奴仆之心.
奴仆知道这都是自己该做的,然后会无怨无悔地去做.
五、远离贡高我慢如笤帚之心.
没有贡高傲慢心,如扫地的笤帚.
六、担负一切重担如乘之心.
七、不嗔不怒如犬之心.
在任何时候,无论对你怎样,心里都没有嗔恨心,不会发怒.
八、不厌来来去去如船筏之心.
船是运载人的,"来来去去"指今天让你做这个,明天让你做那个.
无论怎样吩咐,都没有二话,只是去做.
九、承侍上师如孝子之心.
"孝子"指孝顺的孩子.
这些都是《华严经》里讲的,是善财童子依止善知识的方式方法.
现在为什么成就的人少为什么总是得不到所谓的加持、力量呢就是心里傲慢、我执特别强.
如果有傲慢心,有我执,就不会有功德.
既然没有功德,怎么能得到加持呢其实,所谓的加持和力量都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自己要有这个功德、智慧才能觉察得到,才能感觉得到.
你们到处求加持,但若是自己没有福德、没有功德,怎么能得到加持呢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你这里没有水,怎么能照出月亮的影子呢有水才能照到月亮的影子,有信心才有不可思议的加持.
你通过仔细观察和慎重考虑,一旦依止了上师以后,就不能再观察了,要将上师的一切所行都观为清净.
有一句谚语,"即使自己的上师变成了狗,也要顶在头上".
依止上师善知识以后,就要这样,这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一种磨练习性的方法.
现在有些人认为,依止上师善知识以后,身口意都要献给上师,这是密宗特有的一些修法或说法.
这是不正确的.
这九种依止上师的方式是《华严经》里讲的,是显密共同的教言,不是只在密宗里这样讲.
显宗里尚且如是要求,密宗里的要求就更高了,尤其是大圆满,要时时刻刻把上师善知识视为法身佛,视为色身佛都不行,这个意义很深.
以前讲上师瑜伽的时候给大家讲过,我们修上师瑜伽时,最后要和上师相应,和上师融为一体.
若是你把上师视为色身佛,无法融为一体,两个物质怎么能变成一个呢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讲的是法身佛,也就是自己的自性.
你融入上师的体内,和上师无二无别的时候,就是回归自性,和自己的自性融为一体.
其实,上师的自性和你的自性、上师的法身和你的法身,本来就是一体的,真正的上师瑜伽就是回归自性.
我们修佛的过程,就是认知佛的过程.
刚开始时,佛在十万亿国土之外,离我们很远.
对有些人就要这样讲,就要这样"骗":在离你很远的十万亿国土之外,有个地方叫西方极乐世界,那里很美啊!
地上都是珍宝.
那里有一位阿弥陀佛,功德圆满,身边还有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两位菩萨都具有神通、智慧……"这时,净土离我们很远;阿弥陀佛也离我们很远.
刚开始时,我们就要这样引导众生.
接下来,就如前几天灌顶法会时给大家讲的,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上师善知识就是阿弥陀佛.
现在离得近了,我们随时都能看见佛,如同《金刚歌》里的一句歌词:上师与本尊的面貌,不用观想自然见到.
最后,自身是圆满的坛城,自身是佛.
这时让你认识到:你自己是佛,你自己的身体就是圆满的坛城.
除了你的身体以外,没有净土;你自己的心就是佛,除此之外没有佛.
所以,你自己就是净土,你自己就是佛.
这是最终要认识到的真理,这叫回归自性.
这个时候,你就成佛了,就回归自性了!
你现见这样一个本具的光明与功德,就是成佛了.
上师瑜伽也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让你认识自己,让你回归自性.
阿底瑜伽中,要求不能把上师视为色身佛,要视为法身佛.
若能将上师视为法身佛,上师就和你一体了.
法身只有一个,万法一心,本来就是一体的.
当你真正明白了,真正回归自性了,这就是成就.
所以,密宗里对依止上师要求更严.
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即在《华严经》里所讲的"四想".
佛陀讲:"善男子,汝当于自己作病人想,于善知识作医生想,于正法作妙药想,于精进修行作医病想.
"一般情况下,要将自己作为病人想.
我们为什么痛苦就是因为有贪嗔痴等烦恼的病.
因此我们将善知识为明医想,正法为妙药想,精进修行为疗病想.
正法就是妙药,你要治疗贪嗔痴等烦恼的病,就要服用正法妙药.
但是,正法妙药也不能随便服.
现在有一些学佛人,自己在那儿东学西学,盲修瞎练,虽然依止了上师善知识,但是没有按要求去做,尤其到关键的时候,都是自以为是.
比如,我讲了很多为人处世与面对对境的方法,大家照做了吗没有吧,统统都是自以为是!
闻法、修法也是自以为是.
我们现在建立了网络道场和实地道场,给大家提供了学修佛法的助缘,创造了学修佛法的方便条件.
但是很多人稍微有一点点事,心情稍微有一点点不好时,就不来了,还找种种借口"我今天心情不好……"都是自以为是.
以这种心态、行为去学修佛法,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
如果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的因,它也会给你带来烦恼,但这不是佛法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
很多人都没有得到法益,甚至学佛了以后还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烦恼和痛苦,这都是盲修瞎练的结果.
这不是佛法的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
给大家举个例子.
如果今天你患上了胃病、糖尿病等,到医院去接受治疗,你必须要听医生的话,不能自己抓药.
如果你看这个药好,吃一把;那个药也好,是进口的,又吃一把.
若是这样做,后果非常严重!
你有病,吃药没有问题,吃进口药、吃好药也没问题,但是要有正确的方法.
你必须要听医生的嘱咐,他让你怎么吃,你就怎么吃.
他让你早晚服用两次,一次两粒,你必须要这样吃.
否则,他说"吃两粒",你却吃十粒,这样是治不了病的,甚至会使病情更加恶化.
这都是你自己造成的,这不是佛法的问题,是你个人的问题,大家要明白.
《华严经》里讲的四想特别重要.
具德的上师善知识就是明医,你必须要听他的,他会给你对症下药.
佛法是法门平等,句句都是真理.
你现在的烦恼习气需要何种对治方法,他都会告诉你.
然后你按他的要求去做,精进修行,最后才能治好贪嗔痴烦恼的病.
这也是依止上师善知识的方法.
如果大家真正想解脱、想成佛,不是要靠权力与势力,也不是要靠神通与神变,而是要靠智慧!
若要开启智慧,唯一的方法就是消业积福,最后通过上师的引导或者窍诀,你才会见性,才会开启真正的智慧.
之前是不可能的,即使你学修得再精进,也只是增长点知识,只能得到一些暂时的利益而已,不可能解脱,不可能成佛.
今天在座的各位,若你是我说话的对境,若你是真心想解脱、想成佛,就要这样做;若不是这样,那就随你自己了.
所谓"佛度有缘人",佛从来不勉强任何人.
如果你有这个意乐,有这样的愿望或需求,你皈依佛门、走进佛门都是自由的,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走进佛门以后,你就要按照佛的要求去做,这不是在勉强你.
依止上师善知识也是如此.
这也是你自己的选择,是你通过仔细观察、慎重考虑而做的决定.
依止了上师善知识以后,你就要一心一意、死心塌地,不能三心二意.
如果以三心二意的心态依止上师善知识,不会有任何成就.
只有通过一心,才有力量,才能成就.
若是没有成为"一心"的话,你不会有成就的.
只有成为一心,才能超越一切的显现,超越一切的对境,之前是不可能的.
依止上师、善知识,也是让心成为一心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心若总是动摇,漂浮不定,不会有任何成就.
因此,心要定下来,要稳定.
真的,一个智者和凡夫,表面上的吃喝拉撒都是一样的,而遇到对境的时候就会有所不同.
佛在世的时候,也一样吃喝拉撒,在表面上跟凡夫一样,但是他内心的境界是不同的,他内心的智慧是超越的.
一个智者在面对对境的时候,心是如如不动的,不是心随境动,而是境随心动,这叫大自在.
心自在了,才有真正的自在.
现在的小孩子、年轻人经常说"我要自由,我要自在.
"自由和自在不是只说说就可以做到的.
如果真想得自在,就要让心如如不动.
心不随境转,外境动摇不了你的内心,影响不了你的心情,你的心永远是那么平静.
当内心不动摇的时候,外在的显现才会随着你的心转,这个时候才有真正的自在,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自由的.
为什么这个时候,你没有被烦恼控制,没有被业力牵引,这叫自由.
如果你想自由,就要这样做.
如果你想自在,就让心自在,那么一切都自在了.
上师如意宝讲过:自在了自己的显现,也自在了他人的显现.
也就是说,你的心自在了,才能自在一切.
如果大家想做一个大自在的人,就要这样.
外境的一切变化都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起烦恼或者动摇自己的内心.
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会变,如同空中的云彩,云卷云舒,很正常.
我们有一句法语:你觉得一切都应该、都正常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悟.
当你觉得一切都应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因果正见,当你觉得一切都正常的时候,才有真正证悟诸法实相的智慧.
第三阶段,最后修习他的意行.
通过观察依止了上师以后,就要一心一意地依止.
所谓依止,就是学习他的意行,身口意都要模仿他.
上师说什么你就说什么,上师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上师想什么你就想什么,这叫身口意相应.
他有广大的智慧,你也争取自己具有智慧;他有无伪的慈悲心,你也应该让自己的相续当中生起无伪的慈悲心;他有摄受弟子、接引众生的各种善巧方便,你也应该跟他学.
要让自己的身口意三门跟他相应.
大家天天都在修上师瑜伽,最后阶段要融入到上师的法身当中,也就是回归自性,这是最究竟的相应.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明白上师瑜伽的涵义,"我和上师融为一体,是不是两个肉体、两种物质成为一体"那是不可能的!
修上师瑜伽时,特意强调要把上师视为法身佛,这里有甚深的含义.
一切成就的来源和根本是上师,一切加持的来源和根本是上师.
这些道理也许你现在不会明白,但是当你修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你会对此有甚深的感受,慢慢来吧!
思考题:1、《华严经》里讲的依师四想是什么2、最终和上师怎样相应,能成为一体吗《入行论讲记》(四十一)摘要:2、护心的方便法即护持正知正念:(4)护持正知的方法:[21]圆满学处:为了知学处而参阅经典等.
[22]略说护持正知的法相.
3、法和相续应结合.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子五、为了知学处而参阅经典等:此及余学处,阅经即能知,经中学处广,故应阅经藏.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里讲了很多菩萨的学处,但很多内容还不够详细、全面.
佛陀在大乘经典里,对菩萨的学处讲得非常仔细和全面,所以如果有条件、有能力,应该多阅读一些经典.
首当先阅览,虚空藏经部,亦当勤阅读,学处总集论,佛子恒修行,学集广说故.
最先要阅读《虚空藏经》,此经里讲了很多菩萨的学处,以及堕罪与还净方法.
尤其是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若是利根者,要受持十八条根本戒,这部经对这十八条根本戒以及很多支分戒讲得非常详细.
比如,若是犯了支分戒,应该怎样去忏悔、弥补;若是犯了根本戒,应该怎样去忏悔、恢复戒体等.
此外,还应该反复阅读寂天菩萨所造的《学集论》.
此论对菩萨的学处讲得比较广且详细.
《入菩萨行论》是从《学集论》里摘录下来的.
也可以说,《学集论》是一切大乘经典的精华,《入行论》是《学集论》的精华.
所以,只是看一看《入菩萨行论》还不够,还应该反复阅读《学集论》.
或暂阅精简,一切经集论.
亦当偶披阅,龙树二论典.
《经集论》是寂天菩萨所造的另一部论典,是总结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句义的,我们有时间也可以反复阅读.
总之,我们要阅读所有的大乘经典,尤其是《虚空藏经》,也要反复阅读寂天菩萨造的《学集论》和《经集论》.
此外,还要勤奋研读龙树菩萨所造的《学集论》和《经集论》.
因为这些经典和论典对菩萨的学处宣讲得都比较详细.
关于戒律方面,《入行论》中只是在第四品"不放逸品"和第五品"正知正念品"里讲了戒律,但是对于受持菩萨戒以后怎样去守持根本戒和支分戒,并没有具体详细地进行宣讲.
这些内容在《虚空藏经》里有详细的说明,寂天菩萨的《学集论》和《经集论》,以及龙树菩萨的《学集论》和《经集论》中对此也讲得比较详细,所以我们也要去阅读和了解.
比如,根本戒有十八条根本戒、四条根本戒和一条根本戒;也有很多支分戒.
你受了菩萨戒以后,要了解和守持这些戒条.
《入行论》里对此没有详细和具体地宣讲,只是告诉我们这些后学者应该看其他的经典和论典,去了解大乘菩萨的戒律,再去取舍和进退.
如果想守持菩萨的学处,就要护持心;若是要护持心,必须要守持正知正念,还要不放逸,这样才可以护持心.
只有护持了心,才能守持学处.
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以后如何守持学处,我们昨天讲了三个要点:第一,要长期依靠、依止善知识;第二,了解和明白菩萨的学处,然后去取舍.
第三,寂天菩萨在这里讲要不放逸,要有正知正念,这是最重要的.
虽然我们长期依止善知识,但若是内心里没有做到不放逸,没有保持正知正念,仍然会犯戒、会造业.
虽然你精通大乘经论,也能辨别所有取舍之处,但若是内心没有做到不放逸,内心里没有正知正念的话,也一样会犯戒、会造业.
所以最根本的是自己的内心要做到不放逸,要小心谨慎.
所谓"正知",就是时时观察自己的三门是对还是错,是行善了还是造业了.
所谓"正念",是时时忆念这些学处,内心不放逸、小心谨慎.
正知正念是很重要的.
比如,今天你要做任何事情,谈论任何话题,都要小心谨慎,"我这样做、这样说,会违背教言,会犯戒吗我这样做、这样说,是否符合一个大乘修行人的要求是否如法"如果能这样小心谨慎,这叫内心不散乱、不放逸.
什么是正知就是了知该做或不该做的事宜,时时能观察三门,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起心动念,有没有违背佛法,有没有违背戒律,该做还是不该做,能做还是不能做.
就像门卫一样,必须看好、看清楚,这个人该进去还是不该进去,能进去还是不能进去.
什么是正念就是任何时候都不忘记学处,根据学处取舍.
就如同用几米长的绳子把马拴在柱子上一样,无论马向哪个方向走都一样,绳子有多长,它就只能走多远,超不出这个范围.
如果走远了,绳子就会把它拽回来.
我们的意念和一切思想都在学处上,根据学处取舍,这叫正念.
寂天菩萨讲戒律的时候就讲这三点:第一是不放逸,第二是正知,第三是正念.
这些是守持戒律的根本.
在其他论典里,如在《三戒论》里讲菩萨戒的时候,讲了根本戒、支分戒;若犯了根本戒,应该怎样忏悔、恢复戒体;若犯了支分戒,应该怎样忏悔、还净.
但是,寂天菩萨没有站在这个角度讲,也没有强调这点,而是站在不放逸、具有正知、具有正念的角度讲的.
大家要明白,这些是保护戒律、守持戒律的最好方法.
有正知正念,不放逸,才能守持戒律.
如果你内心放逸、散乱,没有正知正念,无论你守持戒律有多清净、多圆满,也一定会被染污的,一定会犯戒的.
《入行论》中,先讲了布施,然后讲的是戒律.
只要护持了心,就能护持学处;若是不去护持心,这些学处和戒律也是很难守持的.
不放逸、正知、正念这三点是护持心的方法,寂天菩萨认为这些很重要,所以站在这个角度讲戒律.
关于具体的根本戒、支分戒等,在其他经典和论典里都讲得很详细,大家仔细阅读就能明白.
造论或宣讲的方式,可以分理论型和窍诀型两种.
比如,寂天菩萨所造《学集论》,其内容广,属于理论型的;而《入菩萨行论》则属于窍诀型的.
经论所未遮,皆当勤修学.
为护世人心,知已即当行.
"经论所未遮,皆当勤修学":"经"指经典,即佛亲自讲的;"论"指论典,是后来的大德高僧们所造的.
在经典和论典中,关于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能做的和不能做的,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以及佛所开许做的,这些内容都讲得很清楚了.
这些也就是所行、所断和佛所开许的,"所断"是指不能做的,"所行"是指要做的,佛所开许的就可以做了.
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标准,尽量去行所行,即做该做的;尽量去断所断,即不做不该做的.
造论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在佛法里,若是你要造论、写书,要具足三个条件:第一,最好是现量见到诸法的实相,达到登地以上菩萨的境界;第二,亲见本尊;第三,精通五明.
所谓"班智达",通达五明之义,"班"是五,"智"是通达.
最起码要通达五明,才有造论的资格和能力.
什么是真正的论典佛法里讲了两个要求:第一,能对治烦恼,甚至能断尽烦恼,有这样的能力与作用;第二,能从恶趣乃至六道中解救众生,有这样的作用.
只有具足这两个要点或条件,才可以视为真正的论典.
现在市场里著作多、书籍多,谁都写东西,但这些都不一定是真正的论典.
"为护世人心,知已即当行":大乘佛法里讲,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能轻易让人起烦恼,毁坏他人的相续.
学佛人要受持很多戒,也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相续,更是为了保护众生的相续.
所谓戒律,第一个是保护自己的相续,第二个是保护他人的相续.
为了这个目的而制定了这些戒条,所以大家也要这样做.
大乘佛法里主要是强调保护他人的相续,尽量不让他人起烦恼,不让他人起邪见.
如果你毁坏了他人的相续,让他人起烦恼,这就是伤害众生.
小乘里主要是保护自己的相续不被染污,其次是保护他人的相续.
而大乘佛法里主要是保护他人的相续,主要是为众生着想,利益众生.
若你真正有了这种利他心,自己的相续自然就会清净,自己的福德和功德自然就会圆满.
这不是只在嘴上说,也不是只在表面上做,而是在心里真正有利他心,有想帮助他人和利益他人的心,这是很珍贵、很重要的.
这种利他心是出发点,所以我们讲戒律的时候,也强调主要是维护、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能毁坏他人的相续,这是很重要的.
大乘佛法里主要讲的是利他心,这种利他心是暂时和究竟一切成就的根本.
我们有很多需求:暂时的健康平安、升官发财等,也有究竟的解脱、圆满的佛果.
这一切都来自于菩提心,来自于利他心.
这个利他心不是普通的利他心,而是没有自私自利,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的这种心念.
这个利他心,第一是没有自私自利,第二是想利益和帮助一切众生,想度化一切众生.
此处所讲的利他心和菩提心是一个含义.
怎样才能利益众生首先要自己获得解脱、获得佛果,然后再去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成就佛果.
大乘佛法里讲戒律的时候也是强调利他心,主要是要保护他人的相续.
在众生相续中能产生一丝一毫的善根与正念,真是太不容易了.
在座各位的相续中至少有一点善根和正见,这都是菩提的芽,我们要加以培养和保护.
我之所以天天给大家这样苦口婆心地讲,也是为了保护众生的相续,为了保护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善根.
壬三、略说护持正知之法相:再三宜深观,身心诸状态,仅此简言之,即护正知义.
这里讲的是正知的法相.
"再三宜深观,身心诸状态":要以明晓取舍的智慧再三观察自己的身体、语言以及心的状态.
也就是说,要以智慧再三观察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心的状态.
"仅此简言之,即护正知义":略而言之,这就是护持正知的法相,这就是正知.
要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正知就以刚才讲的这个标准来衡量,具有这样的法相叫正知.
己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法应恭谨行,徒说岂有益唯阅疗病方,疾患云何愈我们修学佛法,就要在实际中去做,否则,只在口头上说,一点儿用都没有,没有任何意义.
就如同读一读、看一看药方,能治愈疾病吗一个患者天天不吃药、不扎针、不去实际治疗,只看药方,疾病能痊愈吗只是听一听或说一说,没有用.
如果我作为说法者,只是这里说一说,过后就没有了;而你们作为听法者,也只是听一听,出门后就没有了.
这样就没有意义了.
现在很多人对佛法越来越没有信心,越学越糊涂,问题就出在这里.
佛法是光明大道,既然你修行的是光明大道,应该是越学越明白,越修越有信心.
很多人刚学的时候很有意乐,刚修的时候很有感觉,信心也很强烈,听得很用心,还经常泪流满面,而现在却越听越没有感觉,越学越不明白,这就是问题,这样很容易变成佛教的油子.
真的,历代祖师们讲:不怕别的,只怕佛教油子.
所有的大德高僧及历代祖师们都害怕佛教油子,用正法可以感化人、改变人,但是没法感化、改变佛教油子.
什么是佛教油子表面上都明白,并且都会做,但是佛法和相续、修行和生活脱节了.
我经常强调,佛法和相续要相结合,修行和生活要相结合,这样才会受益.
法和相续要相应、相结合,法要融入相续,也就是说,要用佛法对照自己,改变自己.
人都有毛病,都有很多过患,但发现自己真正的过患和毛病是很难的.
我们有一句法语:"发现错误叫开悟,改正错误叫成就.
"你自己真正要发现和觉察到自己的这些毛病、缺点和过患,就要依佛法.
只有以佛法当镜子照自己,才能照出真正的毛病、缺点和过患.
当你发现了以后,就要去对治和改变.
但是,并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想断掉就能断掉的,这也是完全要靠佛法的.
其实.
我们现在觉察到的毛病和缺点,都不是真正的毛病和缺点.
什么是真正的毛病和缺点就是佛讲的四种障碍:业障、烦恼障、习气障、所知障.
业障和烦恼障主要障碍解脱,所知障和习气障主要障碍成佛.
这是根,其他的都是枝和叶.
若去除了根,枝和叶自然就没有了.
但是,若要发现和改变这些,也是要靠佛法的.
第一,如果不依佛法这面镜子对照自己,你根本发现不了这些毛病和过患;第二,断除这些障碍也要靠佛法,靠智慧.
如果没有佛法和智慧的力量,你根本没有办法对治这些业障和烦恼.
烦恼一生起来,你没法降伏和对治它,只能随顺它.
只有依靠佛法、依靠智慧的力量,才能对治它,才可以降伏内心的烦恼.
若要消除业障,也是如此.
现在有的人比较年轻,身体也比较健康,各方面都比较顺利,心里似乎很得意、很自在.
然而,一旦业力现前了,你真的是很无奈、很痛苦的.
业力现前时,就像洪水一样,谁也拦不住.
我们看看身边的这些众生,当业力现前的时候,都变成什么样子了即使你再有势力和权力,再有神通和神变,但身体和寿命都是无常的,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也是很短暂的.
大家看看自己,不要以为自己有高学历,有多大多大的势力.
即使你有再高的学问,再大的势力,你的生命也一样是脆弱的、无常的.
不用说发生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哪怕是突然生病了、得绝症了、瘫痪了,这也都是业力现前,这时你一样无可奈何,还有什么办法呢难道癌症会因为你是高学历的人而特殊照顾你吗难道海啸会因为你是有学问的人而不淹没你、让你飘到空中去吗佛讲的这些都是诸法的实相,在这个世上,都一样是无常的,没有恒常的.
真的,业力现前的时候就是这样.
你现在学习成绩不好,你成家了又要离婚了……这都是业力,你没有办法.
如果你没有佛法和智慧的力量,在业力面前就是无能为力.
任由业力牵引着你走,任由烦恼控制着你走,你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若要去对治和改变所知障和习气障,也是一样要靠佛法、靠智慧的.
我们每天都做早晚课,很多人现在基本上都能背诵下来,背诵得很流利,感觉自己好像很了不起似的,东看看西看看,觉得身边的人都不会念,只有自己会念.
修法时,也只是在表面上做,虽然表面上会打法器、打手印、磕头,但内心却依然是烦恼依旧,习气依旧.
这就是法没有融入相续,法和相续脱节了.
所以,不管你明白得多还是少,重要的是要拿佛法来对照自己、改变自己,这叫实修,即真正地在实际当中修持与运用.
法要融入相续,相续要变成法.
法是圆融的,当相续变得圆融时,法和相续就融为一体了,这个时候你就成就了.
我们不能拿这些学佛人来衡量佛法,应该是拿佛法来衡量这个人.
所谓"依法不依人",应该拿佛法来衡量这个人是如法还是不如法,而不应该拿所谓的学佛人来衡量佛法.
若是一个法和相续完全融为一体的人,可以拿他来衡量佛法,除此之外,都不可以.
我经常讲,要将修行融入生活.
所谓的修行就是要改变生活,改变为人做事的方式和方法,应该懂得以何种心态去面对人、处理事.
修行要融入生活,将生活变成修行,生活本身就是修行.
只有将修行和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会受益.
有些人的修行和生活脱节了,"这是我修行的时间""那是我生活的时间".
对这些人而言,修行就是修行,生活就是生活,修行的时候没有了生活,生活的时候也不能修行,就像水和火一样矛盾.
佛法和相续脱节了,佛法是佛法,相续是相续,相续没有一点变化,这叫佛教油子!
我们什么都不怕,就怕成为佛教油子.
有人说自己业障重,有人说自己烦恼重,也有人说:"我学佛好多年了,但是业障还这么重,烦恼还这么重"这些都没有事,业障重不是问题,烦恼重也不是问题.
我们遇到佛法了,有佛法就有办法,有佛法就有方法,慢慢来.
若是依靠佛法和智慧,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再重的业障也能消除,再重的烦恼也能断除.
比如,当你生起菩提心的同时,所有的业障就都会消失.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比喻:猫来了,老鼠立即就无影无踪了.
以此比喻说明,当菩提心生起来时,业障会立即消除.
业障重不怕,烦恼重也不怕,因为你有佛法,你有智慧.
得一分佛法就得一分智慧,如果你有佛法,相续中就一定会有智慧.
智慧和烦恼是矛盾的,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不会有智慧.
以智慧对治烦恼时,有的人可能消除得快一些,有的人可能消除得慢一些,但是如果你能修持佛法,精进修行,业障早晚都会消除,烦恼一定能够断除.
但是,佛法却没有办法调伏佛教油子.
他表面上都会都懂,但就是没法入心,始终是这样的.
这种人不会有成长,不会有进步,不可能改变.
所以,就怕大家成为佛教油子.
自己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快要变成佛教油子了我没有说别人,我说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不用看别人,只看我们自己.
有的人在刚接触佛法的时候还很有意乐,在刚进入佛门的时候还很有信心,现在却越来越没有意乐了,越来越没有信心了,这种状态很不好.
我经常给大家讲:无论是上课还是打坐的时候,要边念边思维,要心口一致,要进入状态,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刚开始念修的时候,心里不要有杂念,就想这些修法的内容,边念边思维,边念边观想.
通过口中念诵,把自己的心带到这样一个境界中,这样一个小时就如同一瞬间,内心的喜悦也是不可思议的.
所谓的禅悦、法喜,是世间的任何喜乐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所以,你可以少学点、少做点,但是一定要发自内心.
我们经常讲发心,就是指心要到位.
若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若心不到位,一切都不到位.
我们做任何事情,无论是修法还是工作的时候,都应该首先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态,发一个善念,然后再去做.
修行在于心,不在于相,善恶大小随心不随相,所以发心很重要.
你只在口头上说、在表面上做没有用,要有实际行动,这是很重要的.
大家学佛应该是越学越明白,越修越有信心.
万事开头难,也许开始的时候难一些,一旦学进去了、修进去了,一点儿都不难.
给大家传授皈依,这是入门;给大家传授菩萨戒,这是入道.
尽管大家皈依了这么多年,修行了这么多年,是不是还在门外啊是不是还没有真正入门啊是不是还没有真正入道啊是不是还在门外东学西学,像只无头的苍蝇,最后没办法就退出了,坚持不住就放弃了真的,我们都在学佛,都想解脱,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大家应该好好反省一下.
我没有讲故事,也没有讲别人,讲的就是我们自己.
大家要好好地对照和反省,看看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修行人!
思考题:1、我们学佛修行若是心口不一致的话,会是什么样的结果2、破了菩萨戒的根本戒,彻底破坏了戒体,还能重新受戒吗第六品安忍《入行论讲记》(四十二)摘要:1、嗔恨过患:未见之果,即毁坏善根.
2、嗔恨过患:已见之果,即毁坏身心.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今天讲第六品:安忍.
丁二(安忍)分二:一、当修安忍;二、修持方法.
戊一(当修安忍)分二:一、嗔恨之过患;二、安忍之功德.
己一(嗔恨之过患)分三:一、未见之果;二、已见之果;三、概述.
庚一、未见之果: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我们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前面讲了布施和持戒,今天讲安忍.
安忍是很重要的,因为嗔恨心的罪过是非常严重的,尤其在大乘佛法里,特别要对治嗔恨心.
在所有的罪业当中,嗔恨心是最重的罪业.
我们讲因果不虚的时候讲过,在一般的情况下,以愚痴所造的恶业是堕落畜生道的因,以贪心所造的恶业是堕落饿鬼道的因,以嗔恨心所造的恶业是堕落地狱的因.
尤其对一个大乘修行人来说,若是有嗔恨心,直接会破坏慈悲心或利他心,所以在大乘佛法里特别要对治嗔恨心.
小乘里主要对治的是贪心,但是大乘里主要对治的是嗔恨心.
因为一刹那嗔恨心的罪业,会超过一百次贪心的罪业,所以大乘修行人特别要对治嗔恨心.
对治嗔恨心就要修安忍.
若是不修安忍,内心里有嗔恨心,对我们的危害非常大.
嗔恨心能毁坏善根.
以贪心等烦恼所造的恶业和以嗔恨心所造的恶业是不同的.
其他烦恼,比如说,以贪心所造的恶业,是堕落恶趣的因,但是它不会毁坏自己以前积累的善根.
而以嗔恨心造恶业或者内心里存有嗔恨心,就会毁坏自己所积累的善根.
对一个修行人,尤其是对一个渴望解脱的人来说,善根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珍贵的,应该是善根第一,生命第二,财产第三.
在前面也讲过,一个智者为了生命可以舍弃财产,为了善根、福德可以舍弃财产,也可以舍弃生命.
我们有幸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我们学佛这么多年,修行这么多年,能积累点善根是非常不容易的,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也许在表面上、在形式上做了很多善事,但若是心里没有生起真正的善念,没有生起真正的正念,即使在表面上做得很多,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真正的善根是随心不随相.
我们应该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相续,自己的相续中有没有产生真正的善根,或者自己到底有没有积累善根,是很难说的;即使在我们的相续当中有时候偶尔积累了一些善根,或者有时候生起了一些善念,但也都是非常短暂、微不足道的,也是非常脆弱、不稳定的.
所以,我们有了一点善根或者积累了一点善根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善根,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如意宝,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我们今生来世一切的安乐都来自于它.
我们的今生来世只能依靠善根,别的都是不可靠的.
财产是不可靠的,亲友是不可靠的,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命也是不可靠的,都是非常无常的,随时都会有失去的可能.
为什么说只能依靠善根呢因为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善根是不会浪费的,善根不会欺骗我们.
"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
"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都不会浪费,所以我们所积累的善根也不会浪费,不会欺骗我们.
"果报还自受",自己做了善事,这个果报会成熟在自己的相续里,成熟在自己的蕴界当中,不会成熟在外在的山河上,也不会成熟在他人的相续或五蕴中.
所以,自己所积累的善根,才是如意宝,它才能给予我们一切,救度我们,哪怕我们要获得人天的福报,都要靠它,解脱成佛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想得到人天的福报,想得到人天的安乐,不是靠神,也不是靠佛,而是靠自己的善根.
解脱成佛也是一样,什么是解脱的因就是善根.
什么是成佛的因也是善根.
所以,大家真的要明白善根的重要,自己要尽量地积累善根,更要尽力地保护自己的善根,因为积累点善根太不容易了.
一般来说,善根有随福德分善根、随解脱分善根和大乘善法.
随福德分善根就是普通的善根,没有智慧的摄持,是将来获得人天安乐的因;随解脱分善根有无我智慧的摄持,是解脱的因;大乘佛法里讲的善根是将来成就佛果的因,是智慧和方便双运的善根.
大家要对照自己,有没有积累这些善根大乘佛法里讲的善根是我们将来成就佛果的因,是智慧与方便双运的.
这里讲的"智慧"是指证悟大空性的智慧,"方便"是指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
大家要看看自己有没有智慧和方便双运的修法,有没有这种善根.
我们要有证悟大空性的智慧,如果你现在没有真实的证悟空性的智慧,但是有相似的证悟空性的智慧也行,虽然它不是真实的,但也是相似的,我们不能连相似的智慧也没有.
所谓相似的智慧,是指通过逻辑推理而领会或真正了知了大空性的真理.
我们通过修行而自己亲自体验的智慧,则是真实的智慧.
这两种智慧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相似的,一个是真实的.
我们要有大空性的智慧,再加上摄受众生、度化众生的善巧,这种智慧和方便双运的善根是大乘佛法所特有的善根.
随解脱分善根是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有证悟无我的智慧的摄持.
虽然没有真实的智慧,有相似的智慧也行.
你做善事时,若是有这种智慧的摄持,则属于随解脱分善根;如果没有这种智慧的摄持,就是随福德分善根.
随福德分善根是属于世间的善根,是将来获得人天安乐的因,但这也要有因果正见和轮回正见的基础,然后断十种恶、行十种善,才有这种随福德分善根.
大家自己要反省、反省.
有的人学佛很多年,现在已经在修大圆满法或者禅宗等法了,心里很傲气:"我现在在修禅宗,我现在在修大圆满……"但是,你要看看自己有没有积累善根,有没有行持善法,如果自己在行持善法、积累善根,那么你所积累的善根是属于哪一种是随福德分善根、随解脱分善根,还是大乘佛法里特有的智慧和方便双运的善根你应该这样思维、反省,不要认为:"我在修禅宗,我在修大圆满……"就很了不得.
你所行持的善法、所积累的善根都包括在这三种善根里,无论你修的是禅宗,还是大圆满,你积累的善根不会超过这个范畴.
还有一些人学佛很多年,修行很多年,但没有任何收获,没有任何变化,心里也很失望,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好像无路可走了一样.
虽然你学佛很多年,修行很多年,你看看自己到底修的是什么,学的是什么这样糊里糊涂地学修,能改变吗能获得利益吗不可能的.
现在若是以这些标准去衡量,自己虽然这么多年在学佛修行,但是到底有没有行持善法,所行持的善法到底是哪一种也许你就会明白:自己根本就没有行持善法;或即使行持善法了,但所积累的善根都只是随福德分善根.
我们很多人根本没有行持善法.
"我怎么没有行持善法我念了好多经,我念了很多咒,我也做了很多好事.
"这不一定是行持善法.
在有因果正见、轮回正见的基础上,断十种恶、行十种善才是行持善法.
因果正见,轮回正见都是世间的正见;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属于世间的戒律,在这个基础上上供下施,积累福德,才能得到人天的安乐,才能得到人天的福报.
虽然自己学佛修行了很多年,表面上很精进,也做了不少所谓的善事,但是仔细地一观察,自己积累的所谓的善根根本就不是善根,连随福德分善根都不是,连得人天安乐的因都不是.
积累点儿善根真的很难.
善根只随心不随相,若心里没有真正生起这些正见,没有真正生起这些智慧,很难成为善根,很难积累善根.
这不是佛法的问题,主要是你自己学修不如法、不明白而已.
如果你现在明白了,以后按这个标准去做,你就能积累善根,就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利益.
积累善根、行持善法固然重要,但保护善根、爱惜善根更重要.
积累善根太不容易了,所以要爱惜、保护善根.
若是要保护善根,就要对治嗔恨心.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劫"指大劫,外器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二十个中劫,八十个中劫就是一个大劫.
若是生起一霎那的嗔恨心,能摧毁在一千个大劫当中所积累的善根.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施"指布施,有上供,有下施.
这里以布施、持戒两个为代表,也包含了其他善根.
此处为什么这样讲首先,这是按六波罗蜜的次第而讲的.
六波罗蜜里,首先是布施、持戒,然后是安忍等.
安忍是对治嗔恨心的,若安忍修好了,就能对治嗔恨心.
安忍所摄持的善根是毁坏不了的,因为安忍是对治嗔恨心的,二者是对立的违品.
在安忍的基础上,然后才有精进、禅定、智慧.
一般而言,六波罗蜜是有次第、有程序的,虽然有时候也不一定按这个次第修,但一般情况下都是按这个次第修的.
站在这个角度讲,若安忍波罗蜜所摄持的善根毁坏不了,在这个基础上再修持精进、禅定、智慧,那么这三个所摄持的善根也是毁坏不了的.
但是这也是不一定的,如果安忍波罗蜜没有修到位,没有修到圆满的时候,善根不一定毁坏不了.
但有智慧摄持的善根是毁坏不了的,这是一定的.
无论是有证悟无我的智慧,还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只要有智慧的摄持,这样的善根是毁坏不了的.
前面讲了三种善根,一般情况下所毁坏的善根是随福德分善根,因为它是没有智慧摄持的善根.
有智慧摄持的善根是不能被毁坏的.
布施或持戒若是有智慧的摄持,所积累的善根也是毁坏不了的;若是没有智慧的摄持,所积累的善根就会毁坏.
按六波罗蜜次第的角度讲,若安忍没有修到位,还没有达到圆满,其他禅定、精进等所摄持的善根也是会毁坏的.
还有一种是回向菩提的善根,这里有很多辩论,以前上师特意强调过:以真正回向所摄持的善根是不能被摧毁的.
真正的回向包括三轮体空的回向和与愿菩提心一致的回向.
三轮体空的回向是有智慧摄持的,以这种回向所摄持的善根是毁坏不了的.
此外,还有一种是和愿菩提心一致的回向,即虽然没有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回向,但是具足两个条件,或具足二利.
以前讲过,愿菩提心是在善根的前面,回向是在善根的后面,但这两个都是具足两个条件的,也就是具足二利的.
若以这种回向所摄持的善根,也是毁坏不了的.
但是这个回向必须要如法,一定要到位;若是不如法或是不到位,善根也会被毁坏的.
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也没有证悟无我的智慧,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具足两个条件,做具足二利的回向.
将善根回向给众生,愿众生获得佛果,也就是把自己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成为一切众生成佛的因,这样就具备了两个条件.
"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是第一个条件;"愿成为一切众生成佛的因",这是第二个条件.
也可以将善根回向给自己成佛的因,自己成佛以后要度化众生.
"回向给自己成佛",这是自利;"自己成佛后度化众生"这是他利,二利都圆满了.
所以,大家尽量回向,只要具足两个条件,具足二利就可以了.
这样的回向所摄持的善根是不会毁坏的,其他的都是会毁坏的.
嗔恨心能摧毁善根,从所毁、能毁和摧毁方式三个方面阐述.
一、所毁:一般而言所毁的是三种善根的第一种,即随福德分善根,但是有回向摄持的善根是不能毁坏的.
二、能毁:缘殊胜对境而生起十分猛烈的嗔恨心,后来也无有后悔等对治法.
这是针对"嗔恨心能毁坏一千劫当中所积累的善根"而言的.
"殊胜对境"是指已经获得授记的菩萨,菩萨登地的时候就会得到授记,所以这里是以登地以上的菩萨作为对境.
如果有十分猛烈的嗔恨心,并且没有及时忏悔,那么在一千劫当中所积累的善根立即会被毁坏.
这个对境是登地以上的菩萨,嗔恨心程度也是十分猛烈的,并且没有立即忏悔,这样就会毁坏一千劫当中所积累的善根.
《曼殊室利游舞经》和《入中论》中则讲,嗔恨心能毁百劫当中所积累的善根.
这里的对境也是菩萨,但他是处于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菩萨,虽然他已经发菩提心、入大乘妙道了,但是他没有真正的得地,还是个凡夫位的菩萨.
若是以凡夫菩萨为对境,嗔恨心也不是特别的强烈,也不是很彻底,这样就会毁坏一百劫中所积累的善根.
可见,前文虽然是两种说法,但都是不矛盾的,二者对境不同,嗔恨心程度不同.
前者是非常猛烈的嗔恨心,后者则不是很猛烈的嗔怒.
此外,还有很多具体情况,比如对境不是菩萨,而是普通凡夫,嗔恨心也很微弱,还能立即忏悔,这样就又有不同了.
此处有很多辩论,但是实际上都是不矛盾的,因为对境不同;所生起的嗔恨心程度也不一样,有的特别的强烈,有的不强烈,有的是粗大的,有的是细微的;情况也不同,有的虽然当时很强烈,但是立即就后悔,并且忏悔了……有很多不同种情况,所以也会有不同的说法,这也是很正常的.
三、摧毁方式:这里也有很多种说法.
有的认为:"是压服顺次生受业的能力后转为顺后生受业.
"意思是本来应该是现世现报的善根,但是通过嗔恨心变成了来世再报;本来是来世再报的,通过嗔恨心变成了生生世世以后再报的.
我们宁玛派的大德根华仁波切讲:嗔恨心毁坏的是善根的能力,而不是善根的种子.
善根本来可以产生善果,但是因为生起嗔恨心把这个能力毁坏了,不是毁坏种子,而是毁坏这个能力.
犹如我们通过四种对治力去忏悔业障时,所破坏的是恶业的力量,而不是种子.
若是有无我或空性智慧的摄持,就可以彻底毁坏种子.
同样的道理,生起嗔恨心所毁坏的是善根的能力,而不是毁坏善根种子.
如果不是仅仅生起了嗔恨心,还有强烈的邪见,则不仅会毁坏善根的能力,还会毁坏善根的种子.
此处有很多辩论,有的大德说:"毁坏的是善根种子.
"有的大德说:"毁坏的是善根能力.
"有的大德说:"既不是毁坏种子,也不是毁坏能力,但是时间变了,原来是业果可以很快成熟的,但是一生起嗔恨心就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可以成熟.
"我觉得这些说法都不矛盾,这三种情况都可能有.
若承许毁坏善根种子,则不仅仅是嗔恨心的能量,还必须带有邪见,这样肯定会毁坏种子,也有这种情况.
所以,这都是不矛盾的.
以上讲的是嗔恨心的过患,即它会毁坏善根.
保护自己的善根尤为重要.
怎么保护最好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用智慧来摄持的善根是最安全的;若是没有这样的智慧,就要好好做回向.
回向也要具足两个条件,或者具备二利.
"两个条件"的回向和"二利"的回向不太一样:前者是回向给一切众生,愿此善根成为一切众生成佛的因;后者是回向给自己,要通过这个善根成佛,度化众生.
必须要这样回向.
做回向的时候,若是仅仅回向给自己的亲人或儿子,愿他们健康顺利等等,这个善根就不行了,太不安全了,很容易毁坏.
如果仅仅愿此善根成为自己解脱的因或成佛的因,这也不行,因为都不具足两个条件,也不具备二利.
前面讲过,自己成佛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要度化众生,自己就要成佛,因此"愿此善根成为我早日成佛的因.
"这样回向才可以.
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罪恶莫过嗔":在所有的罪恶里,没有比以嗔恨心所造的恶业更严重的了.
因为嗔恨心会直接毁坏慈悲心;嗔恨心不但能让我们堕落恶趣,还会毁坏我们所积累的善根.
"难行莫胜忍":外道、内道都有很多的梵净行,在所有的梵净行里,安忍是最殊胜的.
也可以说,在所有的修法里,安忍是最殊胜的,也是最难修的.
只在表面上忍不行,心里能忍才是安忍.
"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虽然安忍难修,但安忍是必须要修的.
若是能修安忍,这种修法是最殊胜的.
前面讲的是嗔恨心的过患,即毁坏善根.
我们积累点儿善根太不容易了,特别是对真正渴望解脱的人来说,善根是最珍贵的,所以首先讲嗔恨心会毁坏善根这个过患.
一个真正渴望解脱、真正学佛的人一定会重视善根,他也非常明白积累善根太不容易了,真的是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积累点儿善根.
能积累点善根,能行持点善法,这是很难、很难的.
所以,他非常重视善根,他能为善根而舍弃生命,乃至一切.
伟大的佛陀首先拿什么来"吓唬"我们就是拿这个过患来"吓唬"我们:你可不能生起嗔恨心啊,若是生了起嗔恨心,哪怕是一刹那的嗔恨心,也会毁坏你百千劫中当中所积累的善根.
若是一个真正的智者或是学佛求解脱的人,听后肯定吓坏了:"啊那可不得了!
损失可太大了,伤害太大了!
"在座的各位是不是没有什么感觉一听说"生起嗔恨心会立即毁坏百千劫中所积累的善根",你是不是很害怕啊是不是内心很有触动啊如果是,那还算可以;若是自己什么感觉都没有,甚至也不知道什么是善根,心里想:"毁坏就毁坏呗.
"那就没办法了.
这种不知道什么是善根的人,与不知道善根有多珍贵的人,二者差不多属于同一种类型.
不知道善根的人也不知道善根有多珍贵,不懂得珍惜善根的人也不懂得什么叫善根.
庚二、已见之果:若心执灼嗔,意即不寂静,喜乐亦难生,烦躁不成眠.
"若心执灼嗔":若是你心里有嗔恨心,有愤怒.
"意即不寂静":你的内心一下子就不寂静了.
"喜乐亦难生":不要说那种禅悦,连一般的喜乐都没有,无法能够生起喜乐.
"烦躁不成眠":心里烦躁得很,吃不香,睡不着.
这些都是你生起嗔恨心,心里发怒所导致的,嗔恨心对你身心的伤害多大啊!
恶魔、敌人伤害不了我们,也没有伤害我们,而是我们自己伤害了自己.
若是你不嗔恨,心里没有发怒,心始终是平静、快乐的,这些恶魔、敌人障碍不了你,伤害不了你!
你还可以当作好事,转为道用.
所有的恶魔都是自己心的显现,所有的佛也都是心的显现.
心清净了,显现的就是佛;心不清净,显现的就是魔.
魔可以转化成佛,通过转念,魔就化成佛了;通过魔也可以认识佛,因为所谓恶魔的自性也是空性,你通过它找到了空性,证悟了空性,这样你就找到了佛,也就认识了佛.
我们经常说:"修行的成就不离善知识的摄受.
"什么是善知识的摄受真正的善知识是帮你消业的,也是磨练你的习气的.
玛尔巴上师是怎么对待密勒日巴的帝洛巴上师是怎样对待那若巴的……善知识就应该这样对待弟子,才可以使一个凡夫成为佛,真的就要这样.
但是现在,很多所谓的上师善知识都做不到这点,为什么呢当时玛尔巴对密勒日巴讲过:"以后很难有你这样具有信心的弟子,所以你将来不要用我这种方式摄受弟子.
"这是什么意思因为玛尔巴知道,到了末法时期了,众生哪有这样具足的信心啊我们所谓的敌人也是,如果你把他视为善知识,他就是来帮你消业,来磨练你的习性的.
你在这发慈悲心、行菩萨道,突然有敌人、坏人出现,这就是来考验你的.
没有对境的时候,你的内心很慈悲、很寂静,他们就来考验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
没有对境的时候,谁都能做到;有对境的时候,看看是不是也这样如果对境一出现,你就完了,狐狸的尾巴就露出来了,这就是考验.
"这是考验我的啊!
"这个时候应该心里更要忍.
什么叫安忍真正的安忍是心平气和.
有人骂你、打你,甚至伤害你、欺骗你的时候,都能心平气和.
安忍不好修,什么时候才能做到这点呢就是明理了,深信了这些道理以后才能做到.
若是没有智慧能行吗不明理能行吗心里那么忍,难受得脸色都变了,这样至少没有造口业,但这不叫忍,因为你内心已经受到了伤害,相续已经被染污了.
真正的安忍,是没有影响到你心的平静,相续也没有被染污,仍然是清净的,心平气和,这叫忍.
只有在你明理、深信这些道理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这点,所以智慧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不明白这些真相、道理,能做到吗不可能.
你知道发生的这些都是好事:"是啊,是帮我消业的,是来磨练我的习性的,都是我的善知识.
"只有你真正明白、深信这些真理时,你才能做到安忍.
现在我们有时候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但心里总是想不通:"他为什么无缘无故这样跟我说话,这样对待我呢他怎么恩将仇报加害我啊"这就说明你还没有深信因果.
"如是因,如是果.
"谁造谁受,哪有无缘无故的啊!
都是有因缘的.
你说这是"无缘无故"、"恩将仇报",哪有啊!
你只相信今世了,根本没有相信生生世世的存在,没有相信我讲的六道轮回.
"我今生没有骂过他,也没有伤害过他.
"你讲的只是一生一世,还有很多生生世世啊,你怎么知道过去世中你没有伤害过他你怎么知道过去世中你没有对不起过他如果你生起了嗔恨心,心里就没有喜乐了,吃不好,睡不好,身体也会受到伤害.
人一发怒,整个身体的结构就不正常了.
人是怎样生病的就是这样生病的.
你一生起嗔恨心,身体就不健康了,寿命也会缩短,身心都受到了伤害,这是自己伤害自己.
现在的人都求健康长寿,若是你想健康长寿,就要修安忍.
否则,你总是发怒,总是嗔恨,你的身心是不会健康的.
纵人以利敬,恩施来依者,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弑害,嗔令亲友厌,虽施亦不依.
"纵人以利敬,恩施来依者":世间的老板或主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鼓励员工或佣人把事情做好,就以财产利益员工,给他们吃的、穿的、用的,给他们发工资,还很有礼貌的对待他们,经常说一些好听的话.
"施主若易嗔,反遭彼弑害":但是如果这个主人或老板是个嗔恨心很重的人,经常发怒,经常辱骂下属、批评他们,即使给他们再多的财产,平时对他们再好,也会遭到他们的反抗,甚至杀害.
这是嗔恨心重、总发怒所导致的结果.
"嗔令亲友厌,虽施亦不依":你容易嗔恨,经常对别人发怒,亲友也会生起厌烦心,变成你的敌人.
即便你平时对他们再好,最后也会遭到他们的反抗和伤害,这都是嗔恨心造成的.
可见,嗔恨心对身心带来的暂时的伤害也是非常多的.
庚三、概述:若心有嗔恚,安乐不久住,嗔敌能招致,如上诸苦患.
总而言之,嗔怒将导致今生来世都不会有安乐.
嗔恨的敌人会带来诸如上述今世以及其他的痛苦过患.
在今生,嗔恨会使我们的身心都受到伤害,还会使亲朋好友都变成敌人;善根能使我们来世获得安乐,嗔恨心却能毁坏善根,使我们来世不得安乐.
可见,嗔恨心在今生来世都会给我们带来祸害.
尤其是对大乘行者而言,嗔恨心还直接毁坏了慈悲心、菩提心,让我们失去道心,其过患非常大.
所以,大家要多修忍辱,修忍辱也要从明理上入手,这样才能真正修出忍辱.
"忍辱"也是安忍的意思,之所以叫"忍辱",因为侮辱是最难忍的,所以用"辱"来说明.
若能忍辱,就能忍一切.
思考题:1、嗔恨心会毁坏什么样的善根2、嗔恨心毁坏善根时,毁坏的是善根的种子,还是毁坏善根的能力《入行论讲记》(四十三)摘要:1、安忍之功德.
2、略说与广说与修持方法:(1)略说:思维嗔恨心之过患,分析应当遣除嗔恨心的道理.
(2)广说: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首先遮破于我造四罪者:①忍受痛苦之安忍:痛苦是轮回之自性.
②忍受痛苦之安忍:痛苦是出离轮回之因.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己二、安忍之功德:精勤灭嗔者,享乐今后世.
前面讲了嗔恨心的过患,也讲了修安忍的功德.
作为修行人,尤其是大乘行者,应该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地毁坏嗔恨.
内心深处没有嗔恨心,这就是安忍.
若是能修安忍,今生来世都可以享受安乐,今生能健康长寿、幸福快乐,来世能解脱、成佛.
所谓解脱,就是永远解脱烦恼,解脱痛苦,再也不烦恼,再也不痛苦了;所谓成佛,就是福德和智慧达到最圆满的层次.
若是能精进修安忍,就能对治嗔恨心,同时也能对治其他烦恼,这样我们可以获得解脱,可以获得佛果.
若是你不去修安忍,总是怀有嗔恨,今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快乐,自己的身体也不会健康,寿命也会缩短,身心都不得安宁,嗔恨心还是来世下地狱的因.
若是怀有嗔恨心,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灾害,这样的人不可能解脱,更不可能成佛.
我们都想解脱,都想即身成佛,那么就应该好好地对治烦恼,对治嗔恨心,应该毁灭烦恼,毁灭嗔恨心.
我们应该多想嗔恨心的过患,多想修安忍的功德,应该通过修安忍来毁灭嗔恨心,让自己的相续当中不要生起嗔恨心,这样今生来世都可以享受快乐,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益和功德.
戊二(修持方法)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己一(略说)分二:一、思维所断因之过患;二、理当遣除.
庚一、思维所断因之过患: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得此不乐食,嗔盛毁自己.
"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嗔恨心强制性地给我们制造不幸,百般地阻挠我们所希求之事.
我们不愿意遭受不幸和痛苦,但是嗔恨心强制性地让我们遭遇不幸、感受痛苦;我们想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益,想获得暂时和究竟的成就,但是嗔恨心会阻碍、扰乱我们所希求的事情.
若是怀有嗔恨心,我们无法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益,也无法获得暂时和究竟的成就.
当嗔恨心一上来时,我们就以嗔恨心去造恶业,心里没有了安乐,将来还要下地狱,要堕落恶趣,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得此不乐食,嗔盛毁自己":"不乐食"即不悦意之食物,这里指的是嗔恨心.
一有嗔恨心,心里就不会快乐.
心里生起烦恼、嗔恨时,喜悦和快乐二者会同时消失,所以叫"不乐食".
"嗔盛",我们还去非理作意,让嗔恨心增长.
当生起嗔恨心时,我们往往找很多借口去纵容它,令它的力量强大,甚至足以毁灭自己,破坏自己的相续,毁坏自己所积累的善根,让自己今生来世都不得安宁,不得快乐.
这里讲的是嗔恨心的过患.
若是有嗔恨心就有其他的烦恼,有嗔恨心肯定会造恶业,今生和来世的一切痛苦的根本是嗔恨心,一切痛苦的来源也是嗔恨心.
若是真想获得解脱和安乐,就要对治嗔恨心.
一旦有对境的时候,我们不能犯傻,不能自寻烦恼,自找痛苦.
如果在对境中生起了嗔恨心,身心都痛苦,这就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
有嗔恨心,统统都是不欲临苦,统统都是求不得苦.
其实,这些对境主要看你自己怎么看待,以什么心态去面对.
若是你当它是好事,它就是好事,比如,有人伤害你,侮辱你,你也许会觉得不应该,其实不是这样的,这只是你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觉得不应该,是因为你还是没有明白为什么这样.
我们讲过因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都是应该的.
而且,你若是当它是好事,它就是好事.
是佛还是魔,就看你的心.
若是你把它看成佛,它就是佛;若是你把它看成魔,它就是魔.
若是自己心里不清净的话,它就是魔;若是心里清净的话,它就是佛.
比如,刚才所说的这种对境,自己若是真有智慧的话,它可以变成好事,可以变成成就的助缘;若是自己内心里没有智慧的话,那它就是坏事,因为你通过这样的事情生起了嗔恨心,毁坏了自己的相续,这是堕落恶趣、下地狱的因.
它会产生哪一种结果,主要看你自己.
作为学佛人,一个佛子,遇到对境的时候,一定要以佛法、以智慧去面对和处理,不能犯傻,不能犯错.
如果你能以佛法、以智慧去面对或处理的话,一切都是清净的,一切都是圆满的,没有不清净的,没有不圆满的.
庚二、理当遣除:故当尽断除,嗔敌诸粮食,此敌唯害我,更无他余事.
"故当尽断除,嗔敌诸粮食":理所应当断绝自己的嗔恨敌人的不悦意食物.
在前面讲过,烦恼、嗔恨心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我们为什么痛苦因为有嗔恨心.
我们为什么六道轮回因为有嗔恨心.
一切痛苦都来自于它,一切灾难都是由它造成的,所以它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这个嗔恨心也叫"不悦意的食物",若心里有嗔恨,就不会快乐,也不会悦意了.
"此敌唯害我,更无他余事":为什么说理所应当断绝这个嗔恨心因为它只会害我们,没有其他的事.
只要它一到来,我们就会遭受痛苦,就会遭受损害,自然就会破坏我们的相续,毁坏我们的善根.
今生来世它都会让我们痛苦,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灾难,除此之外没有用处.
所以,我们一旦发现它的存在,一旦发现它的到来,通过修安忍或者修智慧,要立即毁灭它,立即断除它.
有的人非常容易生气、发怒,在你生起嗔恨心的时候,心里开始发怒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想想嗔恨心的危害我们现在知道了嗔恨心的危害,为什么还去纵容它,加强它的能力呢它一旦在我们的相续中出现,我们就不会有快乐,也不会得到任何的利益,所以要立即断除它.
当烦恼生起来的时候,嗔恨心生起来的时候,要立即对治它.
有的人甚至还喜欢记恨,还说要报复等等,你这样相当于抱着个炸弹,若真这样的话,一定会失去慧命,一定会失去解脱的机会.
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
"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对境,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应该扰乱自己欢喜的心情,不应该给自己造成不愉快,而要保护自己这种欢喜与平静的心态.
若能如此,再多的敌人或再大的灾难都伤害不了你.
一个修行人应该有这样的境界:突然地震来了,海啸来了,心里没有不安与恐惧,仍然是平静的,仍然可以为众生祈祷,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你看看自己,不用说别的,假如今天你身边有一个人态度不好了,或是说话没有注意,你的心情是不是就不好了,或开始嗔恨了若想做一个修行人或想成就的话,就要保持稳定的心态,就要达到如如不动的境界.
在任何对境面前,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对.
若要面对,就要无有恐怖.
若心里有恐惧或是心慌意乱,那就没有修行,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喜怒哀乐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你身处人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喜怒哀乐是不可避免的.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一会儿快乐,一会儿痛苦……这些都是正常的.
缘法就是如此,显现就是如此,但是心不能动.
也就是说,在这当中,心没有受到影响,心里没有喜怒哀乐,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或是出现了什么意外,甚至得了绝症等等,若是你忧愁、苦恼,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
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若是心慌意乱,事情就会变得更乱.
这样对于解决问题无济于事,所以没有必要去忧愁、苦恼.
比如你得了绝症,如果你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恐惧,病情就会更加恶化,这就是害自己.
一个智者不应该这样,而是应该先把心稳定下来,之后再去想办法,办法总会有的.
倘若你心里不断地烦恼或嗔恨,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毁坏自己所积累的一切善根.
所以,我们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应该忧愁和烦恼.
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如果这件事情能及时地扭转或补救,就不应该不愉快,不应该烦恼和痛苦.
既然这件事情能有扭转的余地,能够补救,为什么不欢喜呢犹如不小心将青稞洒在地上,但是还可以捡起来一样,我们不应该忧愁和苦恼.
"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若是事情已经没有扭转的余地、不可补救的话,犹如不小心而打碎的碗一样,你忧愁和苦恼也没有用.
我们所遇到的事情可能就有这两种情况:若是能扭转、补救,就不应该苦恼、忧愁;若是没有扭转的余地,已经无法补救,即使你忧愁、苦恼也没有用.
当我们遇到事情或对境的时候,自己应该观察一下:若是能扭转、补救的,就不应该烦恼、痛苦;若是已经不能扭转、补救,也不应该烦恼、痛苦,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你烦恼也没有用.
因此,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烦恼、痛苦.
己二(广说)分二:一、总说嗔恨对境之分类;二、遮破嗔彼.
庚一、总说嗔恨对境之分类:不欲我与友,历苦遭轻蔑,闻受粗鄙语,于敌则相反.
此处讲的是我们生起嗔恨心的因,也可以说是生起嗔恨心的对境.
"不欲"即不乐意.
如果遭遇不乐意的情况,就容易生起嗔恨,一共有十二种情况.
首先是对自己的四个不欲:我自己不乐意遭受痛苦,不愿遭受轻蔑与侮辱,不乐意听到粗语、恶语,也不乐意听到鄙语和毁坏名誉的刺耳语言.
如果自己遭遇这四种情况,就容易生起嗔恨心.
比如自己遭受痛苦了,或者遭受侮辱等,或者听到有人恶口骂人,或是听到毁坏自己名誉的语言,自己心里就会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
对自己的亲朋好友也是如此:不愿意让自己的亲友遭受痛苦,不乐意让自己的亲友遭受侮辱,不乐意让自己的亲友听到不悦耳的语言,也不乐意让自己的亲友听到毁坏名誉的鄙语.
如果自己的亲友遭受痛苦了,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若自己的亲友遭受侮辱了,自己心里也会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有人恶口骂我们的亲友,自己也非常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有人诋毁或毁坏我们的亲友的名誉,自己心里会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
对敌人则是相反的,也有四种情况:若我们所谓的敌人没有遭受痛苦,我们心里就会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因为这是我们不乐意看到的;若我们所谓的敌人没有遭遇侮辱或利益受损,我们心里也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我们所谓的敌人避免了他人恶口谩骂之类的事情时,我们心里也会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我们所谓的敌人没有被以卑鄙的语言毁坏名誉,我们心里也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
"所欲"也就是我们乐意的,与前面讲的"不欲"的那些情况相反,比如安乐、尊者、爱语、敬语等.
如果我们的所欲被阻碍,也容易引起嗔恨,一共十二种情况.
我们希望自己获得安乐,当受到阻碍或得不到安乐的时候,我们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希望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若达不到这样的欲望,甚至有人不尊重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愿意听爱语、悦耳语,若听不到,甚至听到相反的话语时,我们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想听到敬语,即恭敬、赞叹之类的语言,若是没有人恭敬、赞叹自己,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
对自己的亲友也是如此:我们希望自己的亲友获得安乐,如果他们得不到安乐,我们心里就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希望他们都获得尊重,若是他们没有得到尊重,我们心里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希望自己特别喜欢的亲友能够听到爱语、悦耳语,若是他们听不到,我们心里会不舒服,也容易生起嗔恨心;我们希望他们获得他人的恭敬、赞叹,若是得不到时,我们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
对敌人则相反:敌人没有得到安乐的时候,我们乐意;敌人没有得到他人的尊重的时候,我们乐意;他们没有听到爱语的时候,我们乐意;他们没有得到恭敬的语言的时候,我们乐意.
当这些所欲之事受阻时,我们就容易生起嗔恨.
比如,若我们的敌人得到了安乐,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我们最恨的人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得到了利益,我们心里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我们所谓的敌人听到了他人的爱语,得到他人的爱戴等,我们心里就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若我们所谓的敌人听到了敬语,我们心里也不舒服,容易生起嗔恨心.
遭受"不欲"有十二情况,"所欲"受阻有十二种情况,一共是二十四种情况.
这些还可以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来分,这样共有七十二种.
我们内心的嗔恨心就是因为这些而产生的,所以这些都是生起嗔恨心的因,都是生嗔恨心的对境.
庚二(遮破嗔彼)分二:一、遮破于令遭不幸者生嗔;二、遮破于障碍所欲者生嗔.
辛一(遮破于令遭不幸者生嗔)分三: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者;三、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
壬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分二:一、破嗔令我痛苦者;二、破嗔轻侮我等三者.
癸一(破嗔令我痛苦者)分三:一、忍受痛苦之安忍;二、定思正法之安忍;三、忍耐作害者之安忍.
子一(忍受痛苦之安忍)分四:一、作意轮回之自性;二、作意出离之因;三、以修习观察安忍;四、作意功德.
丑一、作意轮回之自性: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
我们在六道中轮回,苦因多,乐因少.
什么是乐因就是享受快乐的因,即善业.
但是这个善业是偶尔产生的,可谓少之又少.
不用说其他众生,我们现在都在学佛修行,很多时候还自认为很了不起,觉得自己很有修行似的,但什么是真正的善,怎样才能积累善根,若以这些标准衡量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积累过什么善根,自己行持的是否是真正的善法仔细一观察,真的很难啊.
虽然我们现在有幸得到了人身,遇到了佛法,但是我们有没有真正行持善法啊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善事啊享受快乐的因是善业,积累点善根特别不容易,所以我们得不到安乐是正常的,享受不到快乐是正常的.
因为我们没有做过什么善业,既然没有这个因,哪来的果啊有的人还怨天尤人:"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我怎么这么痛苦啊人家多有福报,多自在快乐啊!
"你应该问自己,这是因为你没有做善事,你没有积累善根啊,没有别的.
人家有福报,因为他积累善根了;人家快乐了,因为他肯定行持善法了.
有因才会有果.
什么是痛苦之因就是不善业.
不善业等却多之又多,无勤中就存在.
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这些思想、行为,不用特意,不知不觉地就造恶业了,处处都造恶业,这都是痛苦之因.
你应该思维和比较快乐的因与痛苦的因,快乐的因少,痛苦的因多,所以苦多乐少是很正常的,有什么可怨天尤人的我们都在六道中轮回,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范围,所以有苦是正常的,受苦是正常的.
你觉得正常,能面对痛苦,痛苦就会变成快乐,这叫解脱,就是一个转念嘛!
为什么说"轮回即是彼岸","轮回即是涅槃"就是一个转念.
涅槃指的是快乐,轮回指的是痛苦.
若念转不过来,就是轮回,就是痛苦的;若念转过来了,就是涅槃,都是快乐的.
念没有转过来,说明智慧还是没有打开,所以处处遭遇痛苦,处处遭遇灾难,这是正常的,因为你在六道中轮回嘛!
轮回就是痛苦的意思,你离不开痛苦的本性,所以不要怨天尤人.
我们很多时候会找很多其他的理由,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理由.
痛苦本来就是轮回的自性.
既然现在你没有转念,还是属于轮回的,所以苦多乐少,处处遭受痛苦,不离痛苦,这就是轮回的自性,因此应当安忍.
丑二、作意出离之因: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
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吾今求解脱,何故反畏怯六道轮回不离痛苦的自性,但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如果感受不到痛苦,就不会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如此也就不会有出离轮回的念头.
因此,你这颗心要好好地思维而坚定不移地承受痛苦.
佛为什么一开始就讲苦谛呢就是让大家认识苦,让大家觉察到苦,然后才可以产生出离心,才真正会希求解脱.
只有希求解脱了,才会修解脱的因,这是很重要的.
尽管轮回离不开痛苦的本性,但是我们不明白,无始劫以来在六道中轮回,现在已经麻木了,很多时候觉察不到痛苦了.
所以,觉察苦、认识苦,这是很重要的,这是修法的根本,也是解脱的根本,这样才可以产生出离心,之前是不可能的.
我们现在为什么总是精进不起来就是没有出离心.
为什么没有出离心就是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苦.
有些人还煞有其事地讲:"人世间三分是苦,七分是乐.
"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这样想,这个人就是彻底糊涂了.
即使你把这句话反过来:"人世间七分是苦,三分是乐.
"这也是错误的,人世间连三分的乐都没有,只有痛苦,没有安乐.
为什么因为你在六道中轮回.
若是没有烦恼的控制、业力的牵引,不叫轮回.
只要有烦恼的控制,有业力的牵引,就是在六道中轮回.
六道轮回只有痛苦,没有安乐,但是我们没有明白,没有认识到苦,所以没有生起出离心啊!
既然没有生起出离心,所以精进不起来啊!
大家现在在百日共修,在修加行,但也总是丢三落四的.
一天要求有四座观修,你们看看自己坐了几座还有一些晚课、闻法等其他的修法,也是如此,今天落这个课,明天缺那个课,还为自己找很多的借口和理由,说"没有时间",能没有时间么实在不行,你就少睡一个小时,少吃一顿饭.
每天三餐好像谁都没有落,晚上睡觉好像时间都掐得很准.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没有认识苦啊!
如果你真的认识到了苦,觉察到了苦,能这样吗遭受痛苦、遭遇灾难是好事,因为它可以让你产生出离心,让你走进佛门,让你精进修行,让你究竟成就.
现在我们身边很多学佛的人也是因为遇到一些痛苦、烦恼的事,才走进了佛门,开始修持佛法的.
我们就是要遭受一些痛苦,尤其是学佛修行的过程当中要遭受一些苦难,这都是应当的,都是好事.
"苦行伽那巴,无端忍烧割":"苦行"和"伽那巴"指的都是外道.
天女俄玛是自在天王的王妃,她反对自在天王苦行.
天女俄玛的很多信徒为了令她欢喜,为了能获得她那样的果位,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如往火堆里跳,忍受焚烧的痛苦;或者割断自己的身体,忍受这些痛苦.
伽那巴是以前印度信奉梵天王的一种外道,他们为了令梵天王欢喜,为了获得梵天王的果位,也进行苦修,在一些如日食等特殊的日子里,他们就会砍断自己的头,割断自己的四肢等.
这些外道通过这种极其残忍的方式去修梵天王、天女俄玛,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解脱,为了获得这样的果位.
但是他们能不能得到解脱,能不能获得这样的果位不能.
这些都是外道,都是邪道,他们尚且会这样忍受种种苦行.
此外,世间一些人为了国家或者个人暂时的利益,也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要了,尽管这些都是无意义的,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但是他们仍然会这样做.
这些众生为了获得天人的果位,为了让天王等欢喜,竟然愿意遭受这样极大的痛苦,尽管这些痛苦都是无有意义的,但是他们还是不顾一切;而我们是为了解脱、成佛,即便遭受点痛苦和灾难,又有什么不应该的呢有些人说:"在山上吃不好,住不好……"怎么吃不好,怎么住不好以前佛陀在世的时候,都住在森林中、山洞里修行;而我们现在都住在楼房里,睡在床上,还说"吃不好,住不好"你们到山上来参加百日共修,是来享受的,还是来修行的每天只有四座观修,但是有些人已经不耐烦了,一听到下座的引罄声就高兴.
刚打第一声下座的引罄,他好像早就准备好了似的,一下子就从房间里出来了;打第二声引磬的时候,他已经冲出大门了.
但若是开始入座的引罄声响了,甚至其他人都已经入座了,他还在那儿晃晃悠悠……这种人还想解脱还想即身成佛做梦去吧!
甚至有的人还在这里用佛法造业,这样将来要下地狱的,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那个时候别喊"救命"啊!
那个时候,谁也解救不了你,都是你自己咎由自取!
大家能上山参加百日共修,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若你在山上虚度光阴,和在山下虚度光阴有什么差别啊若你在山上造业,和在山下造业有什么区别啊山上有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你还虚度光阴,罪过不是更严重了吗!
在这么清净的道场中,能够和这样一个清净的僧团一起修法,自己却不知道珍惜,还去造业,这个罪过不是更严重了吗!
这样的人还不如不参加共修,还不如不学,最起码也不会以僧众作为对境来造业,不会用佛法来造业.
"吾今求解脱,何故反畏怯":我们为了解脱,为什么反而经常畏缩、怯懦呢且不说用身体和生命来求法、修法,就那么一点点痛苦都忍受不了.
你想舒舒服服、快快乐乐地成佛,没有这样的事!
历史上没有舒舒服服、轻轻松松成佛的!
自己看看吧!
大家应该先问问自己:想解脱,想成佛的心是不是真的如果想解脱、成佛的心是真的,你为什么不去种解脱的因呢为什么不采取一切手段去种成佛的因呢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发心有问题了,我们想解脱、想成佛的心不是真的.
大家应该仔细观察一下,若你是真心想解脱、成佛的话,你还需要有人督促你吗还需要别人安排你吗修法、行善都是你应该做的事,自己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做啊!
这还要让人给你安排吗还会这样勉强吗大家自己真的要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的发心是不是有问题了.
如果自己想解脱、想成佛的心不是真的,还是惦记着世间这些所谓的安乐,还想到社会上混,那就干脆点儿,做个决定,没有人阻拦你!
脚踏两只船是不行的.
佛是从来不勉强人的,因为修行是自愿的,要靠自己发心,做善事也要靠自己发心,一切都要靠自己发心.
如果你不发心,不是自愿的,而是勉强地做,就没有功德,没有善根;只有发心了,才有善根.
所以,一定要重视发心.
思考题:1、为什么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2、七十二种嗔境都是什么《入行论讲记》(四十四)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1)遮破于我造四罪者:破对令我痛苦者生嗔恨.
③忍受痛苦之安忍:逐渐修习而能安忍.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丑三(以修习观察安忍)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寅一、略说: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
"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处处要学会忍受.
什么都是习惯,若习惯了,就不难了.
所谓熟能生巧,熟悉、习惯了就好了.
久经串习,还不变得容易的事,无论在哪里都必定不会有.
我们现在是凡夫,解脱、成佛是我们的目的和愿望.
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遭受着痛苦,现在要摆脱轮回,解脱痛苦,但只在嘴上这样说不行,只在心里这样想也不行,要怎么办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的思想、行为都已经不正常了,已经出轨了,这就是迷失了自性!
现在就要改变思想和行为,回归自性.
现在我们的内心是无明、愚痴的,如果想成佛,内心就要变成智慧、觉悟;现在我们的行为是处处为自己着想,如果要成佛,行为就要变成处处为他人着想,做对众生有益的事情.
现在和以前不能一样,以前的思想和行为是错误的,现在就要改.
所以,如果你真想学佛修行,想解脱成佛,心里就要有所准备.
所谓擐甲精进,就是心里要明白,要有所准备,思想和行为都要改变,不能再和以前一样.
既然你不想做凡夫,想做佛;既然你不想六道轮回,想摆脱轮回.
既然你已经决定了要解脱成佛,要学佛修行,就不能再一意孤行了,不能再跟着自己的烦恼、习气走了.
你以前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凡夫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轮回的因,所以现在就要彻底改变,要把自己以前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抛弃.
所谓转识成智,就是要重新建立观念.
以前的观点等都是错误的、愚痴的、迷乱的,所以都要抛弃,都要断除.
"我是这么想的,我应该怎么、怎么……"这都是错误的.
现在就要以佛的教言、上师的教言指导自己,因为佛的教言、上师的教言都是智慧,要依止智慧,以智慧去指导自己.
虽然我们现在学佛了,但很多时候还是自以为是、自作主张,这都是要改的.
这种改变也有难度,不容易啊!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自以为是,总是自然而然地自作主张这就是习惯.
我们无始劫以来轮回于六道,对这些已经习惯了,现在要改这个习惯.
从此,我们要听佛的教导,要听上师的教导,依佛法、依智慧去指导自己、为人处世,这就是学佛、修行,这样才能解脱,才能成佛.
大家要老实一点.
为什么伟大的佛陀说"依智不依识"就是这个意思.
任何时候都要依智慧,不能依意识.
只有依智慧,才能看透这个世界,才能看清诸法的究竟实相.
只有依智慧,才能改变现状,才能转变这一切.
唯一依靠的只有智慧.
"识"是我们的思想、概念,是我们的想法、意乐.
所谓依智不依识,当你真正去落实的时候,才会发现这是有难度的.
改变习惯是很难的,比如有的人几十年中习惯抽烟了,一下子要改掉是非常难的.
想改掉几十年的习气尚且如此困难,更何况要改变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啊!
所以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下功夫,要勇敢地去做、去改.
行为也是如此.
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不如法的,都是造业的,从现在开始就要改了.
不能觉得新的要求对自己是一种约束、控制,这些如法的行为也是要习惯的.
比如,现在我们开始吃素,习惯就好了;现在每天打坐,刚开始不习惯的时候,连散盘都很难,若习惯了,几个小时的跏趺坐都不难了;我们刚开始念一个稍长的咒语都难,慢慢的习惯了就不难了,很顺口就可以念出来;以前不戴念珠,现在开始要习惯戴念珠;以前嘴里不念佛号、咒语,现在开始就要习惯持咒了;以前一到睡觉的时间就直接睡了,现在要习惯先磕头、忏悔,然后再睡觉;以前一起床就先跑到洗手间去了,现在要习惯提前醒,先做上师瑜伽,发愿,再起床;以前饭端过来就吃,现在要习惯先做供养,然后当加持品享用;以前我们一看见漂亮的衣服就迫不及待地穿上,前后左右地照镜子,现在要习惯先做供养,然后当加持品穿,也是庄严坛城;以前说话大声喧哗,现在说话要寂静调柔;以前走路是蹦蹦跳跳的,现在就要改了……任何事情若习惯了,就不难了.
我们再不能和以前一样,现在要向佛学,向善知识学,思想上要改变,行为上也要改变.
主要是将根本的问题弄明白,这样改掉过去的习惯就不难了.
既然我们想学佛修行、解脱成佛,思想和行为就要改变,要向佛学.
当你的思想和行为都回到轨道上,都正常了,这叫回归自性,这个时候你也就成佛了.
否则,你的思想和佛的智慧是相反的,你的行为和佛的事业是相反的,你怎么能成佛呢和佛相反的是魔,那你就不是成佛,而是成魔了.
你自己知道并且心里也有所准备:"虽然习气难改,虽然烦恼不好对治,虽然学佛修行的过程是千辛万苦的,但是我也要改,我也要成佛!
"有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才可以,这就是擐甲精进.
现在很多人是抱着尝试的心态进入佛门的,看看舒服不舒服、好玩不好玩.
若觉得这地方舒服、好玩,就学;若觉得不舒服、不好玩,就退失道心,甚至彻底舍弃佛法僧三宝.
哪有这样学佛的!
哪有这样修行的!
有些寺院的所谓的"善知识"也总是顺着这些凡夫众生,发现你不舒服,就想尽办法让你舒服;发现你觉得不好玩,就想尽一切办法让你觉得好玩,哄你开心.
刚开始为了接引众生可以这样,但是不能经常这样,否则,无论是寺院,还是这些所谓的"善知识",也就都随顺凡夫的习气和烦恼了.
这不是要把这些众生扭转过来,而是害他!
刚开始为了接引他,为了让他稳定,可以先通过这些方法把他接引进来;然后就要制止他了,要让他改掉这些习气、毛病,不能总顺着他,惯着他.
这时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依佛法,依佛的教言、智慧去制止和改变他.
若是一说要恒顺众生,你就去顺着他,那你就是害他,不能这样.
大家要明白:什么是学佛,什么是修行,怎样才能解脱,怎样才能成佛.
为什么佛说"要破除我执,放下自我"因为你的思想、行为都是错误的,都是要放下的.
若是放下了,这叫破除我执,也叫放下自我.
为什么说"皈依佛以后,要依教奉行,听佛的话""皈依上师后,要依教奉行,听上师的话"因为你不能再一意孤行,依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依自己的习惯去做事.
现在我们都是依自己的观点进行观察,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这个要看我愿意不愿意.
"若愿意了,就去做;"这个我要观察、观察.
"若觉得行,就去做.
这都是错误的,以后不能这样!
你可以观察,但是要依佛的教言去观察,依教证、理证去观察,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自己的观点去观察和判断.
若是你内心里有正知正见:"这对我的解脱有利,对众生有利,我愿意做.
"这样也可以;若是认为"这符合我的条件,符合我的想法,我感觉很舒服、很开心,我愿意做.
"这就错了.
观察和判断的时候,要看是否有利于解脱,是否有利于众生.
如果因为它对解脱有利,对众生有利,因此而愿意去做,这是可以的,这不离佛法,这叫修行.
但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根本没有考虑众生,根本没有考虑能否解脱,考虑的只是自己.
无论做什么,都只看自己舒服不舒服,习惯不习惯.
"我习惯,行!
""我不习惯,不行!
""我不愿意扫大道.
""我不愿意扫厕所.
"……你看,这还是依自己的想法做事.
无论做什么,应该想:"让我怎么都行.
"让我扫地,我就扫地;让我扫厕所,我就扫厕所;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才叫修行!
为什么你做这些事情的同时,放下了自我,对治了内心的傲慢、烦恼,这就是修行.
如果都是随顺自己的习惯去做的话,这不叫奉献,也不叫真正的付出.
真正的奉献是无私的,真正的付出是无求的.
"无论是暂时的还是究竟的利益,我什么也不求,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若能这样的话,做事情的同时就在对治自己的我执和烦恼,这叫修行.
如果没有对治你的我执,没有对治你的烦恼,就不是学佛修行.
你所做的这些事也许是对部分众生有利的,也许也算是一些好事,但这只是一般的修福、行善,都是属于世间的,根本不叫学佛修行如果你真正想超越世间,真想解脱或成佛,就要对治我执,对治烦恼.
尽管对治烦恼和习气、改变自己的言谈举止都是有困难的,自己也依然要坚定地去改.
虽然秉性、习气难改,但是我们依佛法、依智慧可以改;如果不依佛法,不依智慧,你的习气是改不了的,烦恼是没有办法断的.
为什么说"若修习外道,不会有真正的解脱,不会有真正最终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没有依智慧.
若是依智慧的话,不分外道、内道,都是解脱道.
如果能以无我、空性的究竟智慧去指导自己、改变自己的内心的话,都是解脱道,都是成佛的因、圆满的因.
任何事情都是,习惯了就好了.
停止和断除那些不好的习惯,养成好的习惯,这就是学佛修行.
比如,我们天天上早课、晚课,这都是应该做的,现在就是要习惯这样做;我们天天打坐、闻法,这些也都要变成习惯.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我今天不上课可以吧""今天不打坐可以吧"这一切都要变成自己的习惯.
大家要牢记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所发的愿:众生界尽,烦恼界尽,我之修法才尽;而众生无有穷尽,烦恼无有穷尽,所以我之修法、我之利众的事业也无有穷尽.
有的人认为:"我打坐观修,再过三年或再过几年就可以了吧.
""我闻法,再过三年或再过几年就可以了吧.
"不能这样想,修行都要变成永恒、变成习惯.
如同吃饭、睡觉一样,这些都是习惯,已经变成自然了,到时候就要吃饭,到时候就要睡觉.
其实,这只是习惯,有的人可以不睡觉,也可以不吃饭,但是我们为什么到时候必须要吃饭、睡觉啊就是一种习惯,现在变成自然了.
同样,修行也要成为习惯,变成自然,到时候就上课,到时候就打坐.
"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无论是修法的时候,还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通过逐渐修习而安忍小小的损害,到最后就能忍受巨大的灾难了.
大家要从忍受一些小的痛苦或损害做起,要练习安忍.
你们现在经常说:"哟,凉的不能吃,对胃不好!
哟,不能坐地上,容易着凉,对身体不好……"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
怎么不行啊身体就是一个臭皮囊,这样一个脆弱又短暂的生命,有什么可在乎的给自己带来那么多不便,带来那么多烦恼,都是咎由自取!
若总是这样,事就越来越多了.
你看,你们动不动就感冒了、着凉了,然后就躺下去了.
这都是因为自己内心懦弱,不够坚强!
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光着脚在草坪上跑,夏天全身都被雨淋湿,冬天冻得手脚都会裂开,但从来没有感冒过.
后来我到喇荣学习的时候,经常吃凉的,包括听法的时候都是坐在地上,也从来没有生过病,没有那么多事.
后来接触你们了,总提醒我"别感冒,别感冒.
"结果我很容易就感冒了,就是执着嘛,跟你们学"坏"了,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用,事太多了.
虽然现在科学发达了,但是我们内心的顾虑、烦恼也增长了,所以我们的身心也越来越不安康了.
我不是不相信科学,但是差不多就行了.
一切都是无常的,虚假的,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以一杯水为例,地狱众生看它是铁汁,饿鬼众生看则是脓血,人看是水,天人看是甘露,哪有什么是固定的、实有的啊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都是自己的业力所现、业力所感.
很多藏民胃不好,有风湿病,似乎是因为他们吃饭不注意,随便在草坪上坐着而着凉的缘故.
但是现在一观察,也不是这些原因,其他的藏民也有着一样的生活习惯,却没有这些毛病.
我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业力所现,自己的业力所感.
佛法里讲因缘和合而生,若没有因,只有缘,也不会有结果.
一切都是自己的内心所现,还是自己的业力所导致的,所以无论面对什么,都要学会忍受.
所谓的苦难,所谓的损失、伤害,都可以变成快乐,都可以变成成就的助缘.
如《父子相会经》里所讲的"诸法变成安乐",一切都可以变成安乐.
将这些所谓的苦难、伤害、不幸、灾难都变成安乐,这是一个学佛修行人应该做到的.
在一切对境当中,要学会忍受.
有的人天凉了不行,天热了也不行,修法时间稍微长点儿就开始厌烦……我们不能像水牛一样,应该跟牦牛学.
牦牛身上的毛多且厚,无论天气热一点还是凉一点,它都没有事,照样在那儿吃草.
水牛就不一样,身上的毛少,天气稍微一热,它就跑到河里;天气稍微一冷,它又跑回院子或房子里去躲避.
什么都没有事,忍一忍就过去了.
修法过程中,腰酸、腿疼都要忍,不能因为腿稍微疼了就不行了.
从百日共修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了,有些人连盘腿都做不到,这个习惯还没有养成.
自己总惯着自己,腿稍微疼了就伸开,不能这样,这时应该忍!
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可以缓解一下,再忍.
其实,腰酸腿疼都是消业啊.
若是为了修行这样做,能消多少的业啊,能消多少的灾啊!
平时大家还特意做消灾免难的佛事,其实根本不用,你在闻法、打坐的时候,腿疼了、腰酸了就转念,这就是消业,就是消灾.
尤其作为一个修行人,内心要坚强起来,勇敢起来,学会安忍,什么时候都要稳重.
若能这样修炼、养成习惯,最后,即使巨大的灾难来临了,也能忍受.
一旦海啸来了,地震来了,也一样稳重,一样如如不动.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当死亡来临的时候,内心应该更稳重,内心应该更安住.
慌乱有什么用一切都是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可恐惧的.
现在天气热了,你们有些出家人就把法裙、披单都脱了,有些居士就把居士服都脱了.
哪有这样随随便便的这是道场,是清净的坛城,是要庄严的,是要保持威仪的!
大家要学会忍受,热就热点儿呗!
当天气稍微冷的时候,很多人又开始穿这个,穿那个,带这个,带那个,穿着五六件衣服,一进大殿的时候,全身变得那么庞大、那么臃肿,穿得太多了,都快认不出来了.
大殿的地毯这么厚,上面还铺了一层座毯,你自己还用带那么多东西铺在上面吗这些人怎么这么爱惜自己呢是不是认为"这是暇满的人身,是解脱的根本,所以必须保护好"如果你能这样想也行,不管行为如何,至少观点是对的.
但恐怕不是这样想的吧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习惯.
很多人风不能刮,太阳不能晒,那你怎么办啊干脆就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吧,没办法了!
刮风是正常的,太阳晒也是正常的,尤其这里是高原,阳光特别足.
有些人听说这里冬天冷,现在就想往山下跑了,心里开始顾虑:"虽然觉得学佛很重要,山上也能学很多,但是冬天冷……"到时候,肯定有好多人会找很多理由:家里有事了,身体不行了……找借口,要下山了.
你们都想享受,不想修行,那就这样修吧,也许将来会成为"舒服佛",到时候你值得恭喜啊,因为这样的佛从来没有出现过.
一旦真的出现了一位"舒服佛",我们真的就要恭喜了.
其实,这些都是一些小困难,我们要学会安忍,通过逐渐地练习,即使再大的灾难、损失也都能忍受了.
哪怕今天有人把你所有的财产都盗走了,你也能忍;哪怕今天有人要杀害你的生命,你也能忍;哪怕今天地震来了,海啸来了,你也能忍.
这个时候,你就成功了.
在闻法或修法的时候,大家也要学会稳重.
身直则脉直,脉直则心直.
也可以说,若身能稳住,心就能稳住.
你们现在闻法、修法、拜佛、供佛的时候,心一点都不稳定,总是东张西望,东看西看,本来还在很认真地磕头,身边有人喊了一下,转身就跑开了.
哪有这样磕头的啊这个时候应该将一切的注意力都放在这样一个对境中,一切的注意力都放在这样一个所依上,这叫顶礼、拜佛.
你们拜佛时,东看看,西看看,边磕头边锻炼,边磕头边跳舞.
这不是闹着玩么!
以这样的心态拜佛,你能成就吗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要磕头不是做样子,摆造型,内心要专注、虔诚,要一心一意.
连外道都有这样的要求:做礼拜的时候,即使身边有炸弹,有人向你射毒箭,你也要拜,不能散乱.
外道徒尚且能做到这一点,更何况我们这些学佛人无论做什么,内心都要稳重,意念要坚定,这都是成就的根本啊!
有些人今天说要出家,明天就开始动摇决心了;今天说要学佛,明天就开始舍弃誓言了.
为什么说"犯戒会下地狱,破坏誓言会下地狱"如果你的心总是动摇,心态总是不稳定,怎么能成就呢你通过慎重考虑所决定的事不能再放弃.
若是放弃了,就是罪过,是成就最大的障碍.
自己慎重考虑后立下的誓言,宁可失去生命,也不能舍弃.
什么叫成就就是内心了了分明,如如不动.
在相上,一切随缘而作;在内心,始终保持一种状态.
一切随缘而作,没有逃避,也没有闭着眼睛忍受,在对境当中内心很明了、很到位,但是始终没有动摇,始终是平静的.
成就要靠这种稳定的心态,将来弘法利生也要靠这种稳定的心态.
若是内心不安住,内心不坚定,现在不可能有成就,将来也不可能弘法利生.
内心要变成一心,内心要坚定,这是一切功德的根本,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猴子摘了很多桃子,路过西瓜地时,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途中又看到了一只兔子,又扔了西瓜,去抓兔子.
结果没有抓到兔子,最后两手空空,哭着回来了.
我们无论是学佛,还是为人处世,都不能跟这只猴子学.
既然自己决定了、选择了,就要一心一意,就要坚定,不能总跟着别人跑,不能总在对境面前动摇.
现在有些学佛人,别人说东,就跟着往东跑,别人说西,就跟着往西跑,就像秋天时的一种草,风往东吹,它就往东倒,风往西吹,它就往西倒.
这种内心不坚定的人是不会有成就的.
大家平时要学会忍受,稍微有一些灾难是好事,要把它当作好事.
即便遇到大灾大难,心也要稳定.
我们现在却不是这样的,比如身边的人或家人遇到什么事情或者稍微遇到点儿灾难的时候,自己也跟着他们一样着急,也跟着他们一样犯错误.
他们在那哭,我们也哭;他们在那无奈,我们也跟着无奈.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好好劝他们:"没有事,没有事,一切都会变好的……"不应该跟他们一样犯错误,不应该跟他们一样无奈啊.
作为学佛人、修行人,自己应该先稳定下来,然后让身边的众生也稳定下来.
你要劝他们:"没有事,一切无常,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可执着的.
"其实,有一些灾难也是好事,这是消业.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啊风雨后面还会出现彩虹嘛,所以不应该跟他们一起心慌意乱,手忙脚乱.
自己在那边哭,哭有什么用,能解决问题吗自己在那边着急:"我要下山啊!
"你下山能解决问题吗断传承,又失去这样一个学修的机会,这不是雪上加霜吗这个时候,自己的心态应该稳定下来,应该一心祈祷佛菩萨的加持,佛菩萨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
有的人生病了,"身体虚弱,要补身体.
"然后就开始杀生,杀这个吃,杀那个喝,吃的是肉,喝的是血,你这样能好吗不会好的!
虽然因果错综复杂,非常奥秘,但是它是不会浪费的.
你用其他众生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用其他众生的血肉来补充自己的能量,这合理吗不合理!
这种人不会有好的结果.
同样的道理,如果因为家里有事了,你就不惜断传承、断修法下山回家,你下去也一样不能解决问题.
与其这样,还不如好好劝他们:"没有事,会好的.
"真的不会有事,一切都会好的.
要是不好,也是因为我们自己不明真相,心里觉得"不好",就开始烦恼、痛苦,这样就不行了.
如果当时心态能稳定下来想:"这也是件好事,也是成就的基础.
若想见彩虹,就要经历风雨.
没有事!
"你看,内心一样快乐、平静,没有受到伤害,过后事情很快就会好.
其实,好不好又有什么啊世间、轮回本来就是如此,本来就是这样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身体、生命都是无常的.
即使你再有权力、势力,再有神通、神变,也一样是脆弱、无常的!
一切都不离无常的本性,一切都不离虚假的本性,哪有什么可靠的哪有值得依赖的一切都在变!
大家的内心要坚定.
我们现在虽然口里说:"要出家,要修行.
"但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稍微有一点点对境时,就跑回家了.
如果你自己内心坚定,自己有定力,谁能阻碍你,谁能影响你啊都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决心,内心总在动摇.
在座有这么多出家人,没有一个人是我劝出家的,都是你们自己自愿出家的,当时我还不太同意,但是都非要出家不可.
现在看来,大部分人还可以,但是也有极少数人事儿多,要么这个事,要么那个事,总动摇自己的决心.
我说过了,你若是真想出家修行,就要跟红尘俗世彻底划清界限.
有的人动不动就往家里打电话,还要经常下山看看,有什么可看的有什么可聊的若是你真心想出家、想修行,就彻底点!
出家不是要身出家,而是要心出家,所谓心出家,就是要有出离心.
对红尘俗世彻底厌烦了,这叫出离心.
相对来说,我们的僧团还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一两个人内心总是不够坚定.
修行的成就要靠坚韧不拔的毅力,要靠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是成就的根本.
什么都要养成习惯,什么都要变得熟悉.
在一切对境当中修炼,最后变成习惯,这叫成就.
最后,你的心态要变成像橡皮筋一样,往上、往下,往东、往西,怎么拉都可以.
吃什么都行,住哪儿都行,做什么都行,怎样都行,一点我执我见都没有,一点"自我"的观念都没有,这叫成就.
习惯了一切环境,就能习惯一切对境,这才叫修行,才叫成就.
"我必须要一个人住,我必须要单独做饭……"哪有这样的修行人啊"我要住好的,我要吃好的……"你是要当国王,还是要当财主啊不要总挑这个、挑那个的,这些都是要去习惯的.
我们要在一切对境中锻炼自己,修炼这个习性.
所谓修炼,不是炼这个身,而是炼这个心.
身是随心的,若心态炼好了,行为自然就炼好了!
行为不可能炼不好,因为心主宰言行嘛.
今天所讲的这些,句句都是佛理,都是智慧,大家应该牢记在心里,应该当珍宝一样地珍惜.
思考题:1、凡事久经串习都会变得容易,那么我们应该串习什么《入行论讲记》(四十五)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1)遮破对"于我造四罪者"生嗔:破对令我痛苦者生嗔恨.
④忍受痛苦之安忍:进一步思维通过修习力而能安忍.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寅二、广说:蛇及蚊虻噬,饥渴等苦受,乃至疥疮等,岂非见惯耶我们在世间为了暂时的利乐也经常受到一些损害、遭遇一些苦难,但是我们也是在忍受着,尤其很多时候都认为这种忍受是理所当然的.
比如说,以前印度因为气候的原因,大森林里有很多毒蛇,经常咬人.
人被毒蛇咬了,也能忍受,觉得没有什么;还经常被蚊子、昆虫等叮咬,也能忍受,觉得没有什么.
我们还经常遭受饥饿、干渴等痛苦,特别是要忍受种种的病苦,比如疥疮(是一种皮肤病),人得了后,身上非常痒,不挠不行,一挠就非常疼,但是也要忍受着.
我们为了一些世间的利乐、暂时的利益,不知要忍受多少痛苦.
比如说为了能赚钱当牛做马都可以,就是为了世间这些暂时的利益,为了那么一点点所谓的安乐.
其实世间哪有什么安乐啊暂时的利益也都是害自己的,没有什么真正的利益.
但是我们这些凡夫都是愚痴颠倒的,为了这些世间的利益、暂时的安乐不顾一切地追求.
为了赚钱,为了所谓的感情,可以忍受饥饿、干渴等痛苦,也可以忍受百般侮辱、谩骂等痛苦,甚至连命都不要了.
钱是身外之物,感情是假的,但是凡夫就是如此颠倒.
为了这些世间的利益、暂时的安乐遭受这些痛苦是不值得的,但是我们很多的时候却心甘情愿,还觉得理所当然.
自己看看:我们在世间为了这些,曾经饱尝过什么样的痛苦啊曾经遭受过什么样的灾难啊我们为了赚钱,什么都做过,什么都忍受了;我们为了所谓的感情,什么痛苦都经历过了,难道不都是在忍着的嘛!
人真的是颠倒的,还觉得很应该似的.
世间人都会这么说:"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爱情,是要付出的,是要奉献的,是要忍受的.
"其实,这些都是不值得的,都是没有意义的!
你为了赚钱牺牲自己,什么都忍受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做了,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也遭受了.
你赚到钱了吗没有吧.
即使有的赚到钱了,但是赚到钱以后你真正得到快乐了吗没有啊,反而更烦恼了,更痛苦了.
有的为了感情,为了所谓的爱情,不顾一切,面子也不要了,什么都不顾了.
但是,这些所谓的爱情、所谓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假的.
你们很多人都经历过,刚开始感情好像挺好,过了几个月、几年就变味儿了,根本就没有感情了;当时也许喜欢得不得了、爱得不得了,过几年就完了,又开始恨得不得了、讨厌得不得了.
所以说,你付出的这些、遭受的这些苦都是不值得的,都是无有意义的.
现在的父母为了儿女也是不顾一切的付出,还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父母为了儿女,做什么都可以,什么样的灾难都愿意遭受、愿意承担,但是儿女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儿女的心是石头,始终是硬的;父母的心是水,始终是软的.
在这些儿女面前,你一辈子都要妥协,向他们投降,就要听儿女的、顺着儿女.
有些人还满怀指望:"我有病了,老了,儿女能管我,能利益我.
"能吗你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快要咽气了,这个时候儿女在哪儿没有在你身边吧.
等你老了,不能自理时,他们就会把你送到养老院去,这还算是最好的、最孝顺的.
父母的付出都是无有意义的.
有些人争名夺利,为了地位、名气也遭受了各种各样的痛苦,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不幸.
当你真正得到了这些地位、名气时,内心的压力、痛苦就更大了.
现在有些当官的、做领导的就是这样的,非常难啊!
所谓的名人、明星,也难啊!
很多人认为:"这个人太有福报了,成为名人了,成为领导了……"有什么啊!
我认为这都是业障,哪是福报啊看看他们内心的压力,看看他们内心的痛苦,值得吗有的人尽管拼命追求,还当不了官,活得很辛苦、很烦恼;有的人想成为名人,自己把自己毁了,最终还没有成为名人……这些人就更惨了,就更痛苦了,更没有意义了.
在世间,我们为了这些暂时的利益、世间的安乐,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甚至很多时候还心甘情愿、理所当然地这样忍受着、承担着,其实这都是不应该的,不值得的.
现在换个角度讲,为了学佛修行、解脱成佛,我们遭受一点痛苦和灾难是非常值得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修行的过程中,有一些磨难、艰辛是好事.
学佛修行的过程越艰难,你的业障消得越快,你成就得越快.
学佛修行的过程当中,越有磨难和所谓的违缘,你进步得会越快,层次提高得会越快.
承受这些磨难也是为了学佛修行、解脱成佛,都是值得的.
这不是为了暂时的利益,也不是为了世间的安乐.
实际上,暂时的利益不是真正的利益,世间的安乐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不是真正的安乐;而学佛修行、解脱成佛都是真正究竟的利益和安乐,都是永恒的.
为了这样的结果,为了这样的成就,我们遭受些痛苦和磨难是很值得的.
你自己比较一下:暂时的利益重要,还是究竟的利益重要世间的安乐重要,还是究竟的安乐重要世间的安乐是有漏的、无常的,而究竟的安乐是无漏的、恒常的,哪个好究竟的安乐是恒常的安乐,你为此奉献、付出一些,遭受一些痛苦和磨难,这都是值得的,是很有意义的.
在学佛修行的过程当中,遭受一些痛苦和磨难都是好事.
这不叫痛苦,这是消业;这不叫磨难,这是成就的助缘.
所以,这些都是有意义的,是非常值得的,是应该的!
为了学佛修行、解脱成佛,承受一些痛苦和磨难也是心甘情愿,觉得理所当然,这才是正确的.
我们原来一直在颠倒,现在明白了,就不能再这样颠倒了.
我们为了世间的利益尚且可以忍受痛苦,为了出世间的利益、永恒的安乐更应该忍受一些痛苦啊!
其实,我们学佛修行、做善事还没有成为习惯,若成为了习惯以后,这些都不难了.
我们还没有真正明理或生起信心,如果真正明理、生起信心了,无论是做课,还是打坐,这些都是享受啊,怎么能说是受苦呢怎么能变成压力了呢那是极大的享受,因为那时你能感觉到那种禅悦.
现在是不是你的状态不对啊一说要上课、打坐了,应该迫不急待才对,因为那个时候可以享受禅悦,可以享受无漏的快乐啊.
你现在是不是不太欢喜上课是不是心里对打坐有压力了是不是开始厌烦、觉得痛苦了若是这种状态,就不对了.
这说明你上课、打坐的时候,根本没有进入状态,这样的人想修行、想成就是很难的.
我们有时候讲轮回的过患、众生的苦难,有时候讲解脱的利益,有时候讲感恩,你听了,心里应该有感觉啊.
听到轮回的苦时,应该是汗毛竖立、热泪盈眶;一想到自己所造下的罪业和轮回或地狱的痛苦时,心里应该很害怕,很恐惧;听到上师三宝的功德时,应该生起信心、欢喜心,也是汗毛竖立、热泪盈眶.
但是,你什么感觉也没有,难道是石头或木块啊主要是法没有入心,没有用心来做.
心态的调整、内心的专注,这都是修行的根本,也是成就的根本.
若是仅仅在表面上做、在形式上做,时间久了肯定会厌烦的,肯定会退失道心的.
学佛修行三四年、七八年,就开始没有意乐了,没有信心了,这就是预兆,你快要灰心了,快要失去道心了,你很危险了,就快完了!
如果大家想学佛修行,就应该像个样子,虽然不可能一下子断掉所有的烦恼,也不可能一下子改掉所有的习气,但是我们也要有点进步,有点改变啊!
学佛修行这么多年了,一点儿变化都没有,一点儿进步都没有,甚至越来越不像话了,越来越没有信心了,这个状态不好啊!
虽然进步不大,但是有进步;虽然变化不大,但是有变化;虽然不是日日进步,不是日日变化,但是年年进步,年年变化,这也可以啊!
自己最清楚自己,自己最了解自己,自己对照一下吧.
有些人刚开始还很有信心,很有意乐,时间久了,越来越没有信心了,越来越没有意乐了.
刚开始做课的时候,很多人是有感觉的,基本上都是含着眼泪念诵的;现在你们上早课、晚课的时候,有这样的吗我没有看到.
在座的各位刚开始接触佛法、刚开始上早晚课的时候,尽管念得不太熟悉,但很多都是痛哭流涕、泪流满面啊,要么感恩,要么忏悔;现在对这些仪轨偈颂都念得很熟悉、很流利了,甚至都能背诵了,但是内心的这种觉受却没有了.
难啊!
内心慢慢地变成石头了,相续慢慢地变成木棍了.
石头是煮不开的,木棍是拉不长的.
你看看自己的内心是不是这样的自己的相续是不是这样的我天天苦口婆心地讲,大家天天念诵的这些仪轨、偈颂,都是显密一切经续的精华,无数大德高僧都是通过这些获得成就的,为什么到你们这里就不管用了呢怎么到你们这里就无济于事了呢我天天在这儿苦口婆心地讲,不厌其烦地重复.
没有这样讲的,我也想快一点把这些经典、论典讲完,为什么还不讲完呢就是为了让大家容易消化、容易吸收,让相续慢慢地成熟,所以,我反复地给大家讲一遍,再讲一遍,说一遍,再说一遍.
但是,你们的内心为什么就一点儿变化都没有呢相续为什么一点儿改变都没有呢这就快要成为石头了,快要成为木棍了,石头是泡不开,木棍是拉不长的.
学佛修行就是以佛法对照自己,以佛法来改变自己.
大家多多少少也得有点儿开悟,有点儿转变吧!
大家真的不能再继续这样了,否则很危险,最终就会成为佛教油子,到那个时候,即使贤劫千佛亲自降临给你传讲无比殊胜的妙法,也没有意义,也度化不了你.
一旦成为了佛教油子,就是这样的结果.
佛菩萨和历代大德们也都讲了:不怕别的,就怕成为佛教油子,佛法对佛教油子也没有办法.
哪怕你罪孽深重也不怕,通过佛法可以改变;哪怕你业障再大也没有事,通过佛法能立即消除;但是就怕成为佛教油子!
为什么说佛教快要隐没了呢因为快到像法时期了.
现在就已经有预兆了:无论在汉地还是在藏地,道场建得都特别大,寺院修得都特别壮观,但是道场里没有真正的道,寺院里没有正法,都变成旅游、赚钱的场所了.
虽然学佛的人越来越多了,出家穿袈裟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以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人少,没有几个.
在相上,法衣、袈裟都很漂亮,很值钱,"我的袈裟比你的袈裟值钱.
""我的法衣比你的法衣漂亮.
"……很多出家人就这样互相攀比、嫉妒.
什么叫出家人什么叫沙门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尽管现在在表面上有很多出家人,但是真正以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的人却很少.
穿上袈裟以后,傲慢心就更重了;成为法师以后,嫉妒心就更强了.
真的,我们应该好好反省、反省.
自己现在还出家,还在当法师,我的内心也很惭愧,但是没有办法,现在已经这样了,想一下子放下也放不下,一下子都抛弃也不好,无奈啊!
真的,很多时候就想:应该好好修一修自己的内心,应该好好降伏自己内心的烦恼,这才是真实的,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啊.
自己真的很惭愧,不是装的.
大家应该好好反省,多看看自己的内心.
我们自己的内心已经够肮脏、够恶毒的了,却还经常指责别人、说别人!
我现在在讲经说法,这个时候显得自己很了不起、很有修行似的,其实不是这个意思.
我是在讲经、在说法,讲的就是佛法,讲的就是真理.
这是以佛的教言、上师的窍诀讲诸法的实相真理,讲我们的相续、我们的境界,不是在讲我自己,也没有讲某一个人.
所以,我们都应该把佛法当镜子照照自己.
如果大家觉得学佛苦,觉得修行有压力,那就完了,从现在开始,应该改变观点,转变心态.
学佛修行是为了解脱成佛,学佛修行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怎么会变成压力和痛苦了呢如果你觉得学佛痛苦、修行有压力,这绝对是不如法的.
佛法是解脱痛苦的,是解除压力的,你内心没有痛苦和压力了,才有修行.
因为我们现在修行的境界不够,还没有达到最终成就的地步,所以做不到始终没有压力和痛苦,但是我们在做课、打坐的时候不应该有压力和痛苦啊,否则就完了.
因地菩萨有出定和入定之分,入定的时候没有烦恼,没有分别,但是出定的时候有分别;成佛的时候,在佛的境界里没有出定和入定的区别,始终都没有烦恼和分别.
大家现在虽然还没有成佛,但是也算是因地菩萨吧,因为大家已经发菩提心、修菩萨道了.
我们现在还有出定和入定的区别,但是入定的时候,正在修法的时候,不应该有压力和痛苦,不能打妄想,也不能总是分别这个、那个.
无论是拜佛,还是做课的时候,我们的内心里全是妄念、分别,妄念满天飞,这能行吗若是内心没有专注的话,不叫入定;若是没有入定,就没有出定的状态.
出定的境界叫后得智慧.
通过入定才会有出定的这种状态.
如果你根本没有入定的话,就没有出定,也不会有出定的这种状态,这样我们就还是个普通的凡夫,根本没有入门,没有上路.
大家要好好反省、反省啊.
如果你明理了,心里就没有压力,就不会痛苦了.
"喔,我受点苦,有一些磨难,这是很值得的.
"你这样一想,内心就欢喜了,当下就解脱了.
你当下就没有压力和痛苦了,当下就有禅悦和喜乐了,这应该是学佛修行的一个正确的状态.
怎么会有压力呢怎么会一听说"要上座了",还在那里晃晃悠悠、愁眉苦脸一听说"要上课了",就找成百上千个理由不来故于寒暑风,病缚捶打等,不宜太娇弱,若娇反增苦.
遇到严寒酷暑、狂风大作、重病缠身、遭受束缚、被人殴打等等,你自己心里害怕,内心不坚强,觉得天塌了、地陷了,觉得这是痛苦,是灾难.
其实,这个时候不能娇弱.
否则,越娇弱越会增加自己内心的痛苦.
我们平时遭受一些痛苦或是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不要把它当事,不要拿这些恐吓自己.
我以前讲过,得癌症是不会死人的,人是被吓死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个例子,但很多事都是这样的,本来不痛苦,是你自己让自己痛苦;本来没有事,是你自己把它变成事了.
如果你不把它当事,它就不是事;如果你不认为它是痛苦或灾难,它就不是痛苦和灾难.
这都是我们自己的一种执着,也是一种不好的串习.
你不把它当事,它就不是事了;你不认为它是痛苦,它就不是痛苦.
你遭遇这些所谓的痛苦和灾难时,心态应该稳定下来,内心应该坚强起来,不要把它当事.
我们应该这样思维:天气热就热呗,我也不是酥油做的,不可能化了;冷就冷呗,我也不是萝卜做的,不会冻坏的.
有些人经常说:热了不好,冷了不好……全是不好的,你眼里还有好的吗你嘴里还有好的吗这种人总是没事找事,说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这样坏了,那样坏了……这就是乌鸦嘴.
我们身边有很多乌鸦嘴:不能吃凉的,不好!
不能坐地下,不好!
不能着凉,不好!
晚上不能睡得太晚,不好……到底有什么不好以前那些大德高僧,喇荣的很多堪布,晚上基本上不睡觉,身体也没有垮掉,人家都修成金刚不坏身了,都虹身成就了.
我们这些人还觉得自己很聪明,还觉得自己很懂科学似的.
所谓的科学也是分别念,也是杂念.
虽然科学发达了,但是人内心的分别念也增长了,人的身心越来越不健康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佛说要"依智不依识",我们作为学佛人,不应该依赖知识,应该依靠智慧.
我是依佛的教导,尽量依智慧来讲、来做的,不可能相信那些所谓的科学家,也不可能依赖世间所谓的科学.
其实佛学才是最究竟的科学,佛才是最伟大的科学家.
我相信科学,但是我相信究竟的科学、圆满的科学;我相信科学家,但是我相信最伟大的科学家、最高级的科学家.
佛学是高级科学,佛陀是最伟大的科学家,现在的科学还达不到佛的境界,现在的科学家不可能有佛的智慧.
当然,科学家里也有佛菩萨的化现,这就不说了,但是普通的科学家根本不可能达到佛的境界.
即使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若是我们正确去理解的话,他讲的也是空性,但他是通过逻辑而讲的,无法得知他有没有真正达到那种境界.
佛讲过,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只能达到相似的境界,不可能达到真实的境界.
若是要达到真实的境界,必须要通过修炼.
真正达到那种境界的时候,就像哑巴吃糖块一样.
言思的范畴叫世俗谛,是不究竟的,而胜义谛是远离言思的.
以哑巴吃糖块做比喻,以此来说明真理.
当你真正达到胜义谛的境界,证悟诸法实相的时候,思维是思维不了的,通过言语描述是描述不了的.
所以我们传讲佛法也是有三种方式:最究竟的是如来密意传,然后是持明表示传,最差的是补特伽罗耳传.
"如来"是佛,佛与佛之间是密意传,心心相通,根本不可能用语言,连表示都不要.
"持明"是开悟者或是快要开悟的人,对他们用手势等表示一下就行了.
现在很多人不明白,我们拿铃和杵,包括打手印,都是有甚深含义的,这是表示,是让你开悟的.
"补特伽罗"是凡夫的意思,对凡夫就要口耳相传了.
这只能是相似的讲,不可能是真正的境界.
所以,很多大德高僧是怎样成就的不是通过言语一句句解释而开悟的.
既然如此,现在我们这样讲、听,是不是都没有意义了不是,这是基础,必须先这样做,慢慢让你的相续成熟;等相续成熟了,那个时候通过持明表示传,瓜熟蒂落,你突然就会茅塞顿开,自己没有注意到就开悟了.
通过持明表示传,也许就一个动作、一句话,或者遇到的某一件事情,你就彻底明白了.
可见,传讲佛法的方式有很多种.
给你讲这个道理,给你看我研究出来的东西,这都是属于世间的,是不究竟的.
我们研究佛法的时候,这叫补特伽罗耳传,是最差的,凡夫与凡夫之间只能这样,没有别的办法.
而持明表示传和如来密意传,都是超越的.
为什么六祖惠能突然听到那么一句就开悟了那就是持明表示传.
我们都想开悟,就使劲念《金刚经》,念了那么多遍,还是没有开悟.
你能开悟吗若是你相续成熟了,念不念都一样,修不修都一样.
修也没有修,没有修也在修.
所谓无修无得,无修而修,修而无修,得而不得,不得而得,这些像是闹着玩似的,是在开玩笑吧不是.
诸法的究竟实相就是这样,真理就是这样.
如果想不明白,这是你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有些人自己想不通的时候,就不接受;自己想不明白的时候,就觉得没有理.
靠这样的分别念,你能想通什么啊你能明白什么啊你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有智慧,是吧算了吧,你所得到的信息都是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的消息,它们能明白什么比如说眼识,连墙外这么近的东西都看不到,山后面的东西就更看不到了,若是用纸把眼睛挡住,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觉察不到了.
这样一个肉眼,能看到什么啊佛一共讲了五种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你的这个肉眼连天眼都不是,天眼是神通,离这一百里、一千里以外的东西都能看到,而且看得很清楚.
但是你想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你想真正了知真谛,就要靠慧眼、法眼和佛眼,连天眼都不行,更不用说肉眼了.
所以不要依自己的分别心,不要依自己的观点,这都是错误的.
为什么说要破除我执,放下自我呢就是这个意思.
你所感知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错觉.
所以大家应该依智不依识,我们应该相信法眼、慧眼、佛眼,我们应该相信持明表示传、如来密意传,那才是真正的真谛.
很多人不相信佛,就相信世间所说的"这是某位科学家通过多少年的心血研究出来的.
""这是某种尖端科技研究出来的.
"但这些都是错觉,没有什么.
同样,你认为自己所遭遇的是个事儿,这是你的错觉;你认为这是自己亲自感受着的痛苦,其实也是错觉.
犹如你觉得自己前方有毒蛇,吓得不敢再往前迈步,这就是对你起到作用了.
其实那不是毒蛇,而是绳子,这是你的错觉.
若是你没有把它看成蛇,而是知道那盘着的是一条绳子而已,就什么事也没有,你不会有恐惧心理,也不可能障碍你走过去.
有一个公案:一位老太太眼睛有病,吃饭的时候总觉得碗里装的都是毛发.
她经常对儿媳说:"你怎么给我吃这些东西"儿媳妇怎么跟她解释都没有用,她仍然认为这些食物是毛发,最后真的生病死去.
她是怎么死的就是这些毛发堵住了喉咙死的.
实际上有没有毛发没有,但是她眼睛有病,心里有障碍,所以就变成这样了.
现在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这是通过科学实验证明的:一个人根本没有得癌症,可研究人员对他说:"你得癌症了,而且是晚期.
"他心里总这样想,最后真就得癌症了,而且是晚期,就这样死了.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都是心的作用.
其实不是痛苦,但若是你自己认为是痛苦,那就真的会变成痛苦;其实不是灾难,但若是你认为是灾难,就真的会变成灾难.
所以,大家要学会忍受,学会坚强.
这样,再大的痛苦也不会难为你的,再大的灾难也不会恐吓住你的.
之所以结果会完全不同,取决于你的内心是否坚强.
有者见己血,反增其坚勇,有人见他血,惊慌复闷绝,此二大差别,悉由勇怯致.
"有者见己血,反增其坚勇":有些人在战场,看见自己流血了,会更坚强、更勇敢.
虽然自己受伤、流血了,但他的内心更愤怒、更坚强了,会冲上战场去消灭敌人.
"有人见他血,惊慌复闷绝":有些人胆子小,内心不坚强,即使是看见身边的人受伤、流血了,自己就会吓得昏倒在地,或者转头跑回去了.
大家内心要坚强.
一个菩萨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对境,肯定会有各种各样所谓的磨难,内心要坚强一点儿、勇敢一点儿,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难不倒你.
我经常给大家讲,作为修行人,尤其是大乘修行人,内心应该稳重一点,坚强一点.
不要稍微冷了一点就跑;稍微热了一点也跑;稍微有一点感冒,就在那吃药、输液.
感冒了以后,就算你吃药、输液了,一下也好不了,还不如不用这些呢.
内心要学会坚强,学会忍受,就不会有事.
遇到事情时,应该像没有事似的.
一旦家里面有事了,自己也在心里想:"完了,怎么办啊"然后就在那哭,跟家人一起着急.
作为一个学佛人,不应该这样,应该先将自己的心稳定下来,然后慢慢劝家人,让他们的内心也稳定下来,就不会有事.
有佛法就有办法,有佛法就有方法.
相信吧!
为什么说要相信佛法、相信佛呢通过佛法,通过自己对佛法的信心,主要是你自己的内心要稳定下来、坚强起来.
你的内心稳定下来了,坚强起来了,这就是加持.
但是,我们对佛、对法的信心是不足的,总是三心二意:"能管用吗能救度得了吗"还是怀疑的状态.
莲花生大士说过:"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
"没有信心就没有加持,内心有疑惑的话,就不能成就.
所以具有信心才有加持,内心没有疑惑才能成就.
"此二大差别,悉由勇怯致":这两种表现的差别,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差别造成的,一个内心勇敢,一个内心怯懦.
内心怯懦的人,若稍微有一点点感冒,就会怀疑:"我是不是得肺癌了,是不是得胃癌了"全扯到癌症上去了,然后恐惧、害怕.
若是这样瞎想,容易得病;若是怕死,也容易死.
寅三、摄义:故应轻害苦,莫为诸苦毁.
智者纵历苦,不乱心澄明.
"故应轻害苦":要轻视、小看这些所谓的伤害或者痛苦,不要把它当作事.
受到伤害了,不当事;遭受痛苦了,不当事.
这个时候就要跟它傲慢:"没有事,这点伤害算什么啊!
这点痛苦算什么啊!
"就要这样想.
"莫为诸苦毁":不要因为这些所谓的痛苦而毁坏自己.
诸苦毁坏不了自己,但若是你执着苦,就会毁坏你自己.
其实受苦是积福、消业,享福是消福.
苦不可怕,苦并不是坏事.
但若是你执着苦,甚至对苦有恐惧,这才是真正的障碍,才会真正毁坏你的内心,打击你的心态.
人的相续是这样被毁坏的,人是这样垮掉的.
所以,如果有伤害、痛苦,不要当事,不要去执着,也不要害怕.
若是去执着、害怕的话,通过这些苦和伤害,会彻底毁坏你自己.
"智者纵历苦,不乱心澄明":一位智者、具有修行的人,纵然遇到了违缘、磨难,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是他的内心仍然是清净的、明了的.
我们的历代传承上师们和那些大德高僧们,住在森林或山洞中,没有吃的、穿的,跟野生动物一起生活.
他们为了修行,为了成就,经历了千辛万苦.
再如,我们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仅仅为了四句佛法,在身上点燃了成千上万盏灯.
这些佛菩萨和大德高僧们,虽然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是他们的内心仍然是清净的、明了的,不受这些外境干扰,相续没被染污.
我们读密勒日巴尊者的传记,尊者表面上看是苦,其实内心没有苦.
现在一讲你们在山上修法的情况,山下很多道友吓坏了:"啊,太苦了!
"如果这都算苦,那密勒日巴等这些尊者们怎么办这些都不是苦啊!
表面上看是苦的,实际不苦啊.
其实真正的苦修是什么是降伏自己内心的烦恼,降伏自己的习性.
这不容易做到,很难啊,这叫苦;没有吃的、穿的,住山洞、森林,都不叫苦,也不叫苦修.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修行人也会装,在施主或居士面前装苦修,穿得破破烂烂的,吃剩饭、剩菜等不好的东西.
这些施主和居士就认为:"这个人肯定是在苦修啊,肯定有修行.
"再怎样装模作样也是装模作样,不是真的.
降伏自己的烦恼,降伏自己的习性,这才是真正的苦修,这很难做到啊!
思考题:1、在遭遇寒暑风、疾缚捶打等对境时,为什么说"若娇反增苦"2、为学佛修行、解脱成佛而遭受些苦难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此应怎样理解《入行论讲记》(四十六)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1)遮破对"于我造四罪者"生嗔:破对令我痛苦者生嗔恨.
⑤忍受痛苦之安忍:思维痛苦的功德.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丑四、作意功德:奋战诸烦恼,虽生多害苦,然应轻彼苦,力克嗔等敌,制惑真勇士,余唯弑尸者.
"奋战诸烦恼,虽生多害苦":与自己的烦恼、习气作战、斗争,这个过程也许是艰难的、痛苦的.
学佛修行也是场战争,与自己的烦恼、习气作战.
之前我们是顺从烦恼、顺从习气的,我们听从烦恼、习气的指挥.
我们现在要学佛、修行,就要造反,就要跟这些烦恼、习气作战.
以前是听从烦恼、习气的,它们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它们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再听从它们的,不能顺从它们.
你自己开始有正知正见、有智慧了,就以正知正见和智慧跟它们作战,甚至要消灭它们.
跟贪心、嗔恨心等烦恼、习气作战,跟我执我爱、自私自利等作战,这就是修行.
如果你真正敢造反,敢跟它们作对,那是真正的勇士.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脱离轮回,摆脱痛苦.
这些烦恼、习气是我们轮回的因.
我们为什么不得解脱呢就是因为这些烦恼;我们的福德、智慧为什么都达不到圆满呢就是因为习气.
所以,如果你想解脱,想成就,就要跟它们作战.
既然现在你已经下了决心、做了决定,就要造反、反抗,就不能再懦弱了,要勇敢.
降伏烦恼没有那么容易,对治习气没有那么简单.
战胜外在的敌人不难,战胜自我才是最难的.
这个过程也许是艰难的,也许是痛苦的,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降伏烦恼不容易呀!
大家首先要明白:这些烦恼和习气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是一切祸害的根源.
我们往往认为:"某某人侮辱自己.
""某某人伤害自己.
"我们把这些外在的人或众生视为了敌人,这是错误的.
他们不是真正的敌人,也不是一切祸害的根本.
什么是一切祸害的根本就是烦恼、习气.
谁是真正的敌人就是烦恼和习气.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开悟.
之前是迷,现在开始觉了;之前不知道,现在真正明白了.
你为什么要造反呢为什么要反抗呢就是因为你明白了.
之前你还不明白,也不知道,现在你明白了、知道了,这就是开悟了嘛,也可以说是觉悟了.
那么,现在要怎样做呢你要有正知正见的武器,要有智慧的武器,这样你才有反抗的能力,才可以消灭真正的敌人.
你已经发现了,真正的敌人就藏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一切祸害的根源就藏在我们自己的相续当中.
但是,降伏烦恼是要靠智慧的,对治习气是要靠正知正见的,若是没有智慧、正知正见,你很难对付它们,所以这个过程也许是艰难的、痛苦的.
真的,我们现在要战胜外面的敌人,要消灭外在的一些敌人都很难,要冒着很大的危险,要经历很多的艰难,更何况要战胜内在的敌人呢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这些藏在我们内心的真正的敌人一直在侵犯我们、控制我们.
我们为什么一直不得解脱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就呢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就不能再随顺它们,不能再乖乖地任由它们摆布了,而是要消灭它们、战胜它们.
也许这个过程很艰难,很痛苦,但是我们要把这些艰难、痛苦抛在脑后,内心不能怯懦.
如果我们要解脱、成就,就要跟它们作战.
我们什么时候降伏了这些敌人,消灭了这些敌人,什么时候才可以获得永恒的安乐,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圆满.
所以为了这样一个究竟的利益,为了这样一个究竟的解脱,我们要不顾一切艰难困苦.
"然应轻彼苦,力克嗔等敌":想想这些敌人对我们的伤害、危害,若是我们再不去降伏和消灭它们,它们还会继续伤害我们,继续让我们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也要想到,我们若是能跟它们作战,能消灭它们,我们就能获得永恒的安乐,获得究竟的果位.
当你在心里这样忆念时,所谓的艰难困苦就恐吓不了你,影响不到你了.
你不再把它们当回事,你的内心坚强起来了,信念坚定起来了,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所谓的苦就不是苦了,所谓的难也就不是难了.
现在有些人要解脱、成就,真的很难.
我们多幸运啊,已经遇到了大圆满法,即身就可以成佛;若是能精进修行,随时都可以成佛.
如果我们没有遇到大圆满法,还要经历很多劫的苦修.
所以,如果自己今生能解脱,即身能成佛,为了求法,为了修持佛法,即使吃点苦、受点累,也是应该忍受的,即使经历一些灾难,也是值得的.
虽然我们现在天天要上课、闻法,但是学修的环境、条件都这么好,还有什么难的,还有什么苦的啊怎么还叫苦连天呢若是你真正能精进修行一百天的话,也就差不多了.
若是你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按学修计划精进学修加行,获得大圆满的境界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精进修行三年或者一百天,这个时间够短的了.
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永恒的解脱、究竟的果位,这是多大的利益啊!
但是,自己看看,在这一百天的时间里,你没有精进修行啊!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你也没有按计划学修啊!
成就是很难的,是要靠信心的;精进是一种欲乐,一种欢喜.
如果你内心里一点欲乐都没有,一点觉受都没有,天天这样勉强地做,天天这样痛苦地做,那就难了.
不用说修一百天,修一万天也难;不用说修三年,修三十年也难.
大家好好想想:我们不用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也不用经历很多劫,今生就能解脱,即身就能成佛.
若是自己能精进修行的话,三年,甚至一百天就能圆满.
大家观察一下自己,不能这样虚伪啊,不能这样欺骗自己啊!
虽然参加了百日共修,也在学修加行,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丢三落四;虽然也闻法、打坐观修,但没有进入状态,根本没有保持心的平静,都在表面上下功夫,都在走形式.
这样是没有用的,这叫虚伪,也叫欺骗自己.
"百日共修参加了吗""参加了.
""加行修完了吗""修完了.
"在表面上是参加了,在表面上是都完成了,但是内心一点儿改变都没有,一点儿境界都没有,这叫虚伪,也叫欺骗自己.
谁也没有欺骗你,是你自己欺骗你自己.
天天在那儿上早晚课,天天在那儿打坐观修,表面上看很像个样似的,表面上看很精进似的,但心里全是妄念、杂念.
什么叫修什么叫念杂念不生,妄念不起时才叫念,之前没有念.
你们看看这个"念"字,上面是"今"字,下面是"心"字,就是当下的意思.
心安住在当下,心专注在当下,才叫念.
很多人学佛修行,说明白,也没明白;说没明白,也明白一点儿;说有修行,也没有修行;说没有修行,天天也在念佛、打坐、修行.
大家不要虚伪,不要欺骗自己嘛!
每天都在闻法、修法,明白了就是明白了,没明白就是没明白,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就是没做到,要分清楚一点.
死的就是死的,活的就是活的,要分清楚.
这样你才会有真正的修行,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以前的那些大德高僧们是怎样修的就是观察自己的心.
生起恶念的时候,放一粒黑豆;生起善念的时候,放一粒白豆.
刚开始时,全是黑豆,没有几粒白豆;但是通过修行,调整,再调整,最后全是白豆了,这时人家成就了,这叫修行.
尽管一下子不可能都做到,不可能彻底改变,但是善根、福德是要积累的,这就是修,最后才能达到圆满.
有的人一下子没有做到,没有改变,就失去了信心,失去了道心,这是愚痴的做法.
一个凡夫要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成佛,是有过程的.
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最后才做到了转识成智,才从一个凡夫变成了佛,也不是一下子就做到的.
一下子做不到不要紧,但是你应该有进步,有改变,然后才能制伏烦恼仇敌,消灭烦恼仇敌.
"制惑真勇士,余唯弑尸者":大家要去制伏烦恼仇敌,消灭烦恼仇敌.
当你真正战胜了烦恼怨敌时,才是真正的勇士.
若杀害其他有情之辈,就像杀尸体一样徒劳无益.
烦恼怨敌才是真正的敌人,才是一切祸害的根源,你要真正跟它们作战或者要战胜它们是非常困难的.
六道轮回里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而能获得成就,获得解脱的有几个人啊没有几个人,因为太难了!
跟烦恼作战,要战胜它们是很难的,若是你真正有勇气和能力战胜它们,才是真正的勇士啊!
一个国家若是战胜了其他国家,一个人若是成功地消灭了敌人,世人就会把他们视为勇士——勇敢的人.
其实,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对方都不是你真正的敌人;而且他们不用你去消灭,也不用你去破坏,因为他们都是因缘和合的,都是假象,都是无常的,都在刹那刹那当中生灭.
比如你今天做梦,你在梦里消灭了敌人,战胜了另外一个国家,这些有意义吗当你从梦里醒过来时,什么也没有了,毫无意义啊!
同样的道理,不用你去消灭,不用你去破坏,他们的本性就离不开无常,离不开生灭;再者,也用不着你让他们烦恼,你让他们痛苦,他们本身就离不开烦恼,本身就是痛苦的.
况且,即使他们遭受了痛苦、生起了烦恼,这也都是他们自找的,也可以说是因他们自己的业力所现、业力所感,与你没有关系.
可见,你认为是你让这些所谓的敌人痛苦了,你认为你已经消灭了他们,这是不正确的:第一,这是你的错觉;第二,这都是你自己的邪见,根本就不是事实,也不符合真理.
所以,你去破坏或者去消灭其他的众生或外在的敌人,就像去消灭一具已经没有生命的尸体一般,徒劳无益.
尸体已经没有生命了,你去杀它有什么用它已经变成尸体了,你拿刀去捅,拿炸弹去炸,难道这也是勇士吗若是你明白真理的话,的的确确就是如此.
为什么佛说世人愚痴颠倒我们所认为的敌人不是真正的敌人,我们自认为消灭敌人的行为也不是真实的,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不符合诸法的实相真理,这就是愚痴颠倒.
你把他们当成敌人,这是你自己在给自己增加烦恼和痛苦;你想去消灭他们,但是不仅消灭不了他们,自己还会造业,这就叫颠倒.
总之,你想消灭外在的敌人是消灭不了的,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
不是你去消灭他们,这是他们自己的业感;同时,你却破坏了自己的相续,在相续中种下了恶因,将来是要遭受恶果的.
在此处,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敌人,应该如何去战胜它们.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苦害有诸德":当我们受到伤害、遭受痛苦的时候,也许会很郁闷,甚至觉得天塌地陷一般地陷入绝望,其实这是错误的!
伤害或痛苦也有很多功德,这些是无价之宝.
第一,"厌离":通过这些伤害和痛苦,你可以对轮回、对世间生起厌离心.
大家看看公案,以前佛在世的时候,身边的那些弟子们是怎样接触佛法,怎样进入佛门,怎样获得成就,怎样成就阿罗汉的很多都是通过一些坎坷或挫折而成就的.
现在我们也是这样,很多人都是经历了一些坎坷或挫折后才接触佛法,走进佛门.
真的,我就是怕你们觉察不到苦.
若是你觉察或感觉到了苦,这是好事,这样你才会对世间、对轮回生起厌离心.
当你知道轮回苦、人间苦,当你遭受痛苦、受到伤害的时候,应该去找它的根源.
自己为什么痛苦为什么受到伤害因为自己在六道中轮回,由业力的牵引所导致的.
这样,你才会生起真正的厌离心.
"若是我继续六道轮回,还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若是我继续跟着业力走或是受业力牵引的话,还要遭受无穷无尽的伤害……"这样,你的出离心就发出来了.
"我要摆脱轮回,我要摆脱业力.
"这叫厌离心,也叫出离心.
这样,你才有真正渴望解脱、希求解脱的心.
我们很多人现在都还没有生起出离心,仅口头上说"我要解脱",这是假的!
因为我们还留恋着世间,我们还放不下世间的利益.
很多人脚踏两只船:既想学佛,又想做凡夫做的事情;既想解脱,又想搞轮回的事情;口上说要成佛,但做的都是凡夫做的事.
佛和凡夫是两个境界,解脱和轮回是两个地方,一个是此岸,一个是彼岸.
若是你想到达彼岸,必须要离开此岸;若是你真正想成佛,必须要断除凡夫的思想和行为.
为什么总是脚踏两只船,总想一心二用啊!
一心不能二用,脚踏两只船很危险,你哪里也到不了,只能掉进水下淹死.
若是你想搞轮回,就别想解脱;若是你想做凡夫,就别想成佛.
你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如果你想做凡夫,就不要说"我要成佛",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你要搞轮回,遭受痛苦也是应该的,因为轮回的本性不离痛苦,你想忍也得忍,不想忍也得忍,没有办法,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所以,受到伤害或者遭遇痛苦是好事,可以生起厌离心、出离心.
如果真正能生起厌离心或出离心,解脱就容易了.
若是脚踏两只船,难啊,难就难在这儿!
若是你能彻底一点儿,就不难了.
第二,"除骄慢":受到伤害、遭受痛苦是好事,可以遣除骄傲自满的情绪.
有的人觉得自己有文化,有势力,生活很好,家庭很好,就骄傲自满.
其实,即使你文化水平再高,知识再渊博,也都是分别念而已,不离烦恼;即使你势力再大,再有钱财,也都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心灵的负担.
有些人只追求物质的享受,不知道追求精神的享受.
其实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才有真正的快乐啊.
以前我在喇荣学修的时候,在物质方面真的是一无所有,一点儿物质享受都没有.
那里条件非常艰苦,环境、气候很恶劣,有时候又冷又饿.
尽管如此,但是天天能聆听上师的教言,天天能跟同修道友一起享受法喜.
现在的喇荣和以前的喇荣不一样,现在是天堂了.
那个时候,没有电,路也不通,房子都是草皮盖起来的,木板搭的火皮房在喇荣是最好的了,一下雨全是泥,我们上一堂课回来,下半身全是泥.
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生活、那段历史,那种精神的享受、内心的快乐是无比的,我自己有亲身的体验.
那个时候,我们虽然没有物质的享受,没有外在的、表面上的快乐,但是我们有精神的享受,有内心的快乐,天天法喜充满.
物质算什么啊!
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内心的快乐才是极大的快乐.
所以大家不要总是追求物质,总想享受物质的生活.
现在,家家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都相当好了,但是为什么人们内心的快乐却越来越少了说实话,这都是物质造成的.
物质的发达对大家有利,还是有害,主要取决于精神的发展能不能跟上.
若是精神能跟上,物质发达就是好事;若是精神跟不上,物质发达就是坏事!
很多大城市里的人都愁眉苦脸的,因为内心压力太大了.
虽然物质发达了,但是却变成了精神的压力.
所以尽管很多人有势力、有钱财,但这些都是无常的,这些给你带来的只是灾难和痛苦.
但是人往往都想不开,想不明白,所以受罪也是咎由自取.
你遭受痛苦,受到伤害,可以遣除傲慢心.
你之所以会遭受痛苦、受到伤害,是因为自己的烦恼重、业力重,若是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就能遣除自己的傲慢心.
你看,自己的烦恼那么重,内心那么肮脏;自己的业障那么重,还做了那么多的坏事……这样一想,就不会贡高傲慢了,心态就低了下来,自然就有惭愧心了.
自卑不叫遣除傲慢,遣除傲慢不离智慧.
你发现自己的内心肮脏、不清净,这是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觉察到了自己的毛病.
当你意识到自己业障重,做了很多坏事,伤害了很多众生,自己还是个坏人、恶人,自然就不会骄傲自满了,这样就降伏了傲慢心.
第三,"悲愍生死众":自己遭受痛苦、受到伤害时,观察身边乃至一切众生,发现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更大,所受到的伤害更严重,慈悲心自然就生起来了.
若是与六道中轮回的众生,尤其是与三恶道中的众生相比,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和伤害算什么啊不用说饿鬼道和地狱道的众生,旁生道的众生所受的痛苦都是我们亲眼能看到的,那些动物天天无缘无故地被杀、被吃,与此相比,我们受到的这点痛苦、伤害算什么啊大家想想这些众生所受到的痛苦和伤害,它们在挣扎中痛苦地失去了珍贵的生命,而这些人却一点不顾众生所遭受的痛苦,还要吃活的,怎么会这么愚痴呢!
我们还随意打蚊子,"啪"一声就把它弄死了,那也是一条命啊!
多冤枉啊!
我们在自己遭受痛苦,受到伤害的同时,可以思维身边的众生所遭受的痛苦,尤其是三恶道的众生所受到的伤害,自然就能生起慈悲心.
这样,我们遭受痛苦就有作用了,受到伤害就有意义了.
若是能这样思维和观察,多有意义啊!
前面讲过,若是一个智者,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的内心也不可能被染污,他的内心也不可能痛苦.
什么也伤害不了他,因为他明白很多真理,他能生起很多珍贵的正念、善念,这叫修行.
而我们每天却在自私自利地斤斤计较:"我要什么什么,别人对我怎么怎么了……"对境还都是同修道友,相互之间却一点儿都不让步.
这样还说要修行、要成佛算了吧,真是白日做梦!
第四,"羞恶":遭受痛苦、受到伤害,可以让自己忏悔,断除恶业.
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会去找痛苦的根,如是因,如是果,之所以遭受痛苦、受到伤害,这是自己造恶业、结恶缘的结果.
若想解决这个问题,想摆脱这样的痛苦,就要从因地入手,不能再造恶业了,不能再结恶缘了.
否则,若是自己再去造恶业、结恶缘,将来还会遭受更大的痛苦和伤害.
这样就可以断恶,再也不敢结恶缘了.
一个修行人,他想的不是果,而是因;他不会在果上解决问题,而是在因上解决问题.
学佛就要这样学,修行就要这样修.
我们现在学佛了,很多人还出家了,却仍然处处结恶缘,甚至跟这些同修道友结恶缘,这样你生生世世都会有障碍,生生世世都会是这样的.
你想离开是离不开的,已经结上了缘,生生世世都可能有如是的因果.
第五,"乐行善":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和伤害,还能帮助我们欢喜行善.
既然已经找到了遭受痛苦和伤害的根源,怎样才能摆脱这样的因缘,脱离这样的痛苦呢就是要行善.
如果自己能行持善法,能处处结善缘的话,将来就不用遭受痛苦,再也不会受到伤害了.
人和人的命运真的是不一样的,人和人的因缘真的各不相同.
有的人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痛苦,基本上没有遭受到他人的伤害,只有善缘,没有恶缘;有的人处处都是恶缘,常常要承受痛苦.
尽管都是在人间,都在同一个地方,甚至出生在同一个家庭,为什么命运各不相同呢一个是只有善缘,享受帮助和利益;一个却处处是恶缘,感受身边人的伤害和欺骗.
自己不想想原因,却还很受委屈似的:"怎么欺骗我呢怎么伤害我呢"这都是自找的!
哪有无缘无故的这就是佛和凡夫的差别,就是智者和愚者的差别.
尽管都在人间或者都在一个环境里,生活的条件也差不多,在外表上也许看不出来差别,甚至长得也差不多,但是却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不同之处.
如果你有智慧,会转变心态的话,所谓的伤害也是极大的利益,所谓的痛苦也是极大的快乐.
关键在于你怎么看,怎么面对.
所谓学佛修行,不是只念一部经、只持一个咒就可以了,无论是念经,还是念咒,都是为了开启智慧,都是为了指导自己的内心,没有别的作用.
有些人心态总是漂浮不定,今天跑到这儿,明天又跑到那儿,今天在这儿念经,明天又在那儿念咒,今天在这儿打坐,明天又不知道在那儿做什么……这种人还是受业力的牵引,想成就比登天还难啊!
法门平等,不分高低,主要是各有各的因缘,大家把心态放下来,当下就可以解脱,在哪儿都可以成就.
若是心态放不下来,心无法专注、安住,在哪儿都难,到哪个道场都难!
哪怕今天释迦牟尼佛亲自降临,也难度化你啊.
心不净则一切不净,即使释迦牟尼佛亲自降临,若是你自己的业力没有穷尽的话,也许也能找出很多问题,也仍然会造业的.
所以,大家把心态放下来吧,心态稳定下来,这是成就的根本!
总之,就是这个心嘛,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有这样的"一心"就够了.
若有一念真心,当下就可以解脱,当下就可以成佛了.
否则真的难啊!
我们为什么不得解脱,不得成就呢就是因为这个心态总是漂浮不定.
我们的心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你想直接抓它是很难的,让它自己停下来吧.
思考题:1、书上所讲的苦害有哪些功德请详细讲讲.
2、为什么说"跟嗔恨心等烦恼斗争,才是真正的勇士"为什么说"杀害其他有情,就像杀害尸体一样毫无意义"《入行论讲记》(四十七)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1)遮破对"于我造四罪者"生嗔:破对令我痛苦者生嗔恨.
⑥定思正法之安忍:思维作害者身不由己而不嗔恨对方.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现在我们要修忍辱,但若是强行去克制自己的内心、控制念头,这不是好方法,也不是真正的修安忍,不是真正的安忍.
真正的安忍是遇到对境、受到伤害的时候,内心仍然是平静的,没有被染污,没有被动摇.
修持安忍是要对治嗔恨心的,内心里不能有嗔恨心.
之前我们也讲了很多真理、很多实相,大家要经常思维这些内容,要明白事实真相.
如果你认真思维,真正深信了、明白了事实真相,嗔恨心就不会在相续中产生.
子二(定思正法之安忍)分三:一、遣嗔作害者;二、遣除除嗔不应理之邪念;三、摄义.
丑一(遣嗔作害者)分三:一、作害者身不由己故不应视为嗔境;二、遮破自主之作害者;三、摄义.
寅一(作害者身不由己故不应视为嗔境)分三:一、无有自主;二、无心;三、摄义.
卯一、无有自主:不嗔胆病等,痛苦大渊薮,云何嗔有情,彼皆缘所成.
如人不欲病,然病仍生起,如是不欲恼,烦恼强涌现.
"不嗔胆病等,痛苦大渊薮":为什么我们对所谓的敌人生起嗔恨心呢我们认为是他们让我们痛苦了,他们是我们痛苦的根源,然后我们就生气,因此而嗔恨对方的.
那么,你自己生病的时候,比如生胆病、胃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也让我们痛苦了,也成为痛苦的根源,我们为什么不去嗔恨自己或者这些疾病呢"云何嗔有情,彼皆缘所成":虽然这些疾病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痛苦,也成为了痛苦的根源,但是它们是不由自主的,是通过一些外缘而产生的.
我们自己也不愿意生病,但是当一些生病的因缘聚合的时候就产生了疾病.
这些疾病也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不由自主的,所以我不嗔恨.
那么,同样的道理,这些敌人生烦恼的时候,比如说当敌人生起嗔恨心、生起伤害我们的害心时,他们也不愿意生烦恼,也不愿意造业,但是没办法,他们也是不由自主的.
他们也是通过一些外缘而生嗔恨心的,然后就不由自主地伤害我们.
因此,你不应该嗔恨这些所谓的敌人啊.
谁愿意生起烦恼谁愿意遭受痛苦啊他们一生气,一嗔恨,内心也是很痛苦,很不乐意的.
他们虽然不愿意,但是没有办法,通过一些外缘,嗔恨心等这些烦恼自然就生起来了.
当生起烦恼时,这些所谓的敌人也是没有办法,就由烦恼来控制了,尽管自己不愿意骂人,但是也得去骂,尽管自己不愿意去伤害他人,但是也得去伤害.
当嗔恨心等烦恼一生起来,就不由自主了.
而这些烦恼是怎么产生的就是通过一些外缘不由自主地产生的.
我们生病的时候,为什么不嗔恨疾病或嗔恨自己产生了疾病因为"我不愿意生病,但是疾病通过外缘而自然形成,没有办法啊.
"同样的道理,所谓的敌人、仇人,他们也不愿意生起烦恼,但是通过外缘而产生了嗔恨心、害心等烦恼;当烦恼生起来时,他们也控制不了,只能顺从烦恼,他们也是不由自主的.
可见,我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敌人、仇人,对他们恨之入骨、非常愤怒,这是不应该的,而应该修安忍,不应该嗔恨和愤怒.
如果我们认为:生病是不由自主的,而敌人嗔恨、伤害我们是自主的.
这是错误的!
我们认为他们在嗔恨和伤害我们.
其实不是,他们也是不由自主的,这个时候他们也成为了烦恼的奴才,成为了嗔恨心的牺牲品.
"如人不欲病,然病仍生起,如是不欲恼,烦恼强涌现":对二者作一下比较:疾病是通过外缘产生的;嗔恨心也是通过外缘产生的.
我们不愿意生病,但是当遇到外缘时,疾病就会产生;敌人也不愿意嗔恨、烦恼,但是当遇到对境时,嗔恨心等烦恼就会强制性地涌现,没办法啊.
自己生病的时候,我们没有嗔恨;而他人因生起嗔恨心而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就生气.
其实,这二者是一个道理,都是不由自主的.
我们生病是不由自主的,而敌人生嗔恨心也是不由自主的.
自己生病是通过外缘而产生的,而敌人也不愿意嗔恨,但是通过外缘也就不由自主地生起了嗔恨心,甚至伤害我们.
疾病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但是它是不由自主的;敌人的嗔恨虽然也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但是他们也是不由自主的.
我们生病了,无可嗔恨,只能忍受,对艰难的治病过程也要忍;同样的道理,当敌人对我们生起嗔恨心,甚至让我们痛苦时,我们也应该忍受,不应该嗔恨.
我们要从道理上明白,这样才能做到安忍.
佛法里有戒律,"戒"是指不允许做的,"律"是必须要去做的.
有些是绝对不能做的,有些是必须做的.
佛亲口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是指不允许做的,"众善奉行"是指一定要做的.
但是,这些都不能勉强地去遵守,否则没有功德.
若认为"因为这是佛说的'不允许做',所以我不能做;因为这是佛说的'一定要做',所以我要做.
"这种观点和做法也是错误的.
你应该从道理上明白,从而自愿地去做.
佛说"诸恶莫作",为什么不能造恶业呢因为这是痛苦的根,若造恶业了,就要遭受痛苦.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这叫智慧;若是有智慧了,自己自然就能做到"诸恶莫作".
现在我们是很不愿意、很勉强地学佛,佛说"不能做",我们就很勉强地不做,这样没有功德.
佛法里经常讲发心,就是自己要发自内心地听从佛的教言.
因为我们都不愿意遭受痛苦,而痛苦的根源就是恶业,所以佛让我们断一切恶,不让我们去造恶业,这是为了我们.
如果你断恶了,就不用再遭受恶果了.
"如是因,如是果.
"你若造恶业了,将来一定要遭受恶果.
"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因果是不虚的,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都不会浪费的.
如果你今天造恶业、结恶缘了,这是不会浪费的,也许现世当中没有遭受恶果,但是不等于不用遭受恶果.
就像农民种地一样,有的几个月就可以收获了,有的要过几年、几十年才可以收获.
因果也是如此,有现世现报,有来世再报,也有生生世世以后再报的,这也是不会浪费的.
所以我们不能造恶业,不能结恶缘,否则若是造了恶业,不忏悔的话,将来一定要遭受恶果.
当你明白、深信了这个道理时,自然就不会造恶业、结恶缘了.
佛说"众善奉行",为什么要行善呢因为善法是快乐的因,解脱的因.
既然我们都想获得快乐,都想获得解脱,那么就要行持善法.
我们要明白和深信这个道理:你不是不愿意遭受痛苦吗那么就要断一切恶业,这样就不用遭受痛苦了;你不是想获得快乐吗那么就要行持一切善法,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永恒的快乐.
善恶因果是不会浪费的,这就是佛讲的基本的教理.
我们现在要修安忍,不能嗔恨,为什么你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所谓的敌人,他也不愿意生起烦恼、伤害他人.
因为一生起嗔恨心,他的内心也是很痛苦的.
他伤害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遭受灾难啊.
尽管他也知道结果,他也不愿意,但是他没有办法,当遇到一些外缘时,嗔恨心就无法控制地自然生起;一旦生起了嗔恨心,尽管他也不愿意伤害他人,但是也得乖乖地被嗔恨心支配而去伤害他人.
所以,我们要去思维这些道理,明白这些道理,这样就不会对敌人生起嗔恨心了,即使遇到了对境,内心也不会动摇.
若大家强行去控制,这是很难的!
若有人态度不好,说话带刺,自己心里就不舒服了,脸都已经憋红了,但还忍着,因为要修"安忍"嘛!
这样,还是没有忍啊!
这样也不是不好,最起码没有造身恶业和口恶业,但是你的内心已经动摇了,相续已经被染污了,心已经变得不平静了,心里已经很难受了.
前面我们讲过嗔恨心的过患:不仅使相续遭到破坏,内心发生了混乱,也会伤害身体.
可见,你还是没有真正修安忍,没有真正做到安忍.
也许你会想:"那怎么办啊我已经很尽力了,我已经很有进步了.
若是以前,我肯定会立即回骂他,甚至可能动手去打他了.
"是,这也是进步,但我们现在是讲安忍,你还是没有做到安忍啊!
真正的安忍是心里不生起嗔恨,内心不动摇.
怎样才能做到安忍呢你要去思维这些道理,当你明白了这些真理以后,自然就不会生起嗔恨心了,内心自然就不会动摇了.
因为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可嗔恨的.
卯二、无心:心虽不思嗔,而人自然嗔,如是未思生,嗔恼犹自生.
如果你认为:我们生了疾病,但是这些疾病没有作害我们的想法,所以我不嗔恨它们.
但是敌人就不一样了,这些敌人有作害我们的想法,所以我嗔恨他们.
其实二者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的内心也不愿意生病,这些外缘也不是故意想让我们生病.
我们心里绝对没有"我要生病"这个想法,这些外缘也没有"我要让他们生病"的想法,但是当内外的一些因缘聚合的时候,疾病就产生了.
也许刚才还很健康,现在身体就不舒服了:也许昨天还很健康,今天就生病了.
那么,敌人生起嗔恨心也是如此,他也不愿意生嗔恨心,没有"我要生嗔恨心"的想法;令嗔恨心生起的这些外缘也没有"我想让他生嗔恨心"的想法.
但是当内外的一些因缘聚合的时候,嗔恨心自然就产生了.
一切都是如此,当因缘和合的时候,它就会产生.
这个道理似乎不太好明白,为什么我们一直认为:这些敌人是故意嗔恨我们、伤害我们.
其实不是这样的.
尽管他们怀有嗔恨,有伤害的心,但这个嗔恨和害心是怎样产生的当遇到一些对境或是通过一些外缘就自然产生了,敌方也不愿意有这个害心和嗔恨心.
但因凡夫是烦恼的奴才,他们也是由烦恼控制的.
我们现在修行,就是要战胜烦恼!
当我们战胜烦恼和业力时,我们才是自由的,之前也是不自由的.
烦恼控制我们,业力牵引我们,这就是六道轮回.
只要是由烦恼控制的,就是凡夫;若是没有受到烦恼的控制,就是圣者.
所谓的修行,就是要战胜自我,也就是战胜烦恼.
若能战胜自我,就能战胜烦恼.
只要由业力牵引,那就是轮回;如果没有被业力牵引,虽然还在六道里,但是不属于轮回.
我们由业力牵引,是不自由的.
那些乘愿再来的佛菩萨虽然身处六道,但是不属于轮回.
如《普贤行愿品》中云:"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他们是依自己的愿力而来,愿是自己发的,这是自由而来的.
也许你会想,佛菩萨不是都在清净刹土里吗对他们来说,六道也是清净的刹土,因为心净则土净.
比如,乘愿再来的佛菩萨现在在人道度化众生,但是对他们来说,人间就是清净刹土,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就是清净刹土.
其实无论是轮回,还是涅槃,无论是佛,还是凡夫,就是一念之间.
念一转,就在涅槃,就在清净刹土;念不转,就在六道里,就在轮回中.
若是念转不过来的话,你就是凡夫;若是念转过来的话,你就是佛.
佛和凡夫的差别就在内心,迷而不觉的就是凡夫,觉而不迷的就是佛.
如果你的内心觉悟了、有智慧了,你也是佛.
就在一念之间:若是你念转过来了,当下就是清净刹土,你就是佛;若是你念转不过来,当下就是不清净的娑婆世界,你就是凡夫.
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我们为什么会视对方为敌人、仇人因为"他想伤害我,他嗔恨和伤害我都是故意的.
"他们的确有害心和嗔恨心,但这都是通过外缘产生的,没办法,这也不是他们的本意.
每个众生的自性是清净的,当通过一些外缘生起嗔恨心和害心时,他们也是不由自主的,也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
思维我们自身,也有很多无奈的时候.
为了生存,有人让你必须做一些事情,你不做不行啊!
那时,我们自己也希望别人能够体谅自己:"哦,这是身不由己.
"你自己也会想:"我这是无可奈何的.
"那么,你所谓的敌人也是这样的,所以你应该体谅他、理解他才对,为什么要嗔恨他呢当他通过外缘而对你生起了害心和嗔恨心时,他自己也不愿意有这样的想法,他的内心多不清净、多痛苦啊!
你只有这样仔细观察、思维,才能真正修安忍;修出了安忍,才能做到内心不动摇.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佛.
所谓"佛",就是智慧;佛法提倡的就是智慧.
大家应该要有智慧.
有智慧才不起烦恼,有智慧内心才不会被扰乱,有智慧才可以摆脱痛苦.
这也是佛教和其他教派的不同之处.
佛不是神,佛道不是神道,二者必须要分清楚.
现在很多人把佛当成神了,把佛道和神道混为一谈.
若是你修神通,最后修出神通来了,就是神道,最后就成神了;如果你修智慧,内心的智慧圆满了,你就成佛了.
成佛是觉悟的意思,最后要成自性佛.
现在我们迷失了自性,离开了本性,所以要回归自性,回归当初.
自性、当初就是觉悟的状态,是圆满的智慧.
成佛的时候是成法身佛,不可能成色身佛.
色身佛不是真佛,比如在印度示现成佛的释迦牟尼佛不是真佛,他的自性才是真佛.
他的自性和我们的自性是无二的.
他回归自性了,然后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回归自性.
"他教给我们回归自性的方法,按照他的方法,我们回归自性了,我们也可以成佛,我们成就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
这个时候,我们和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是一体的,但是我们不可能和释迦牟尼佛的色身成为一体.
信佛和信教是完全不同的,大家不能混为一谈.
其他有些教派也可以说是在引导众生,也让众生行善法,但是二者有很多不同之处,在究竟上是不同的.
所谓成佛,是要成智慧,让智慧圆满.
所以,大家要有智慧,明理很重要,明理才可以产生信心,明理了才有成就.
这段偈颂讲的就是因缘和合的道理.
其实无论是敌人,还是嗔恨心,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
若再去仔细观察,就是不生了,空了.
卯三(摄义)分二:一、不由自主之摄义;二、无心之摄义.
辰一、不由自主之摄义:所有众过失,种种诸罪恶,彼皆缘所生,全然非自力.
所有的大小过失、各种各样的轻重罪恶,它们都是因缘而生,完全没有自主的力量.
"所有众过失":指贪嗔痴等烦恼.
"种种诸罪恶":指通过烦恼造下的身口意的恶业.
"彼皆缘所生,全然非自力":生烦恼、造恶业,这都是在因缘和合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不是自主而生的.
它们是通过外缘而生的,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
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看似有生有灭,实则无生无灭.
这里讲的就是缘起性空的真理.
若是你真能明白和证悟的话,这是降伏烦恼最好的方法,也是消除业障最佳的方法.
为什么说"烦恼即菩提"为什么说"若生起菩提心,则一切业障都立即消除"也就是这个意思.
若是你觉而不迷,既没有烦恼的存在,也没有业障的存在;若是你迷而不觉,即使再精进,仍然有烦恼,仍然会造业.
所以,证悟空性是很重要的.
这里讲的是缘起.
所谓的烦恼、恶业,都是因缘和合而生,都是我们的错觉,都是自己的迷乱,实际上这些是不生不灭的.
我们观察过生死,最后生死只能成为一体,其实就是没有生死.
没有实质性的生死,只有因缘和合的生死.
无论是生烦恼,还是造业,就像水面上显现月影一样.
月亮没有想:"我的影子要显在水面上……"水也没有想:"我要让月亮的影子照在我上面……"它们都没有这样想,但是当水池、月亮等因缘和合时,月影就会显现在水池里,水池里就映出月亮的影子来.
同样的道理,对方的嗔恨心、害心等烦恼是通过外缘,在因缘和合的情况下产生的.
所谓的生死,在迷乱的现相里有,诸法的本体上是不存在的.
诸法的本体是空性,这里面没有实质性的生死.
这里讲的是因缘和合,讲的是大空性.
因缘和合而生,这就是缘起.
缘起即是空性,空性即是缘起,二者是一体的.
你若真正了知和证悟了缘起,就可以了知和证悟空性.
空而有,有而空;空即是有,有即是空.
所谓缘起,是和空不二的有.
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如果你真正明白和证悟了这个道理,烦恼、业障当下就无影无踪了,这是我们对治烦恼、消除业障的最佳方法.
所以,开悟很重要,见性很重要.
只有开悟、见性了,才能真正做到不起烦恼,才可以做到不造业.
有的人说:"我要见性,我要开悟……"然后去念《金刚经》,或只在那儿打坐,这样难啊!
若是要开悟、见性,就要消业积福.
业障消得差不多了,福报(成佛的资粮)积累得差不多了,才可能开悟见性.
你的业障越轻、福报越大,智慧(觉悟)也就会越来越显现出来,越来越圆满.
所以,要消业,要积福,然后还要通过这些观察量去观察诸法的实相真理.
虽然我们通过逻辑、观察量等,只能明白相似的境界,但是没有事,通过相似的境界才能达到真实的境界,所以这都很重要啊!
辰二、无心之摄义:彼等众缘聚,不思将生嗔,所生诸嗔恼,亦无己生想.
这些外缘不是之前就想"要去产生烦恼",内心的烦恼也没有想过"要通过这些外缘来令自己产生",这些都是因缘和合时而显现的.
所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不要去控制,这就叫随缘.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因缘和合的,都是自然而然的,都是自然的现象,不要去执着.
若是自己不去执着,什么事都没有,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
这就是"了了分明,如如不动.
"所谓了了分明,心里知道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所谓如如不动,内心没有因此而动摇,相续没有被染污.
这就是大自在!
一切都看得很正常,都觉得很自然.
万法就是如此,都是无常的,都是虚假的,有什么啊!
变化是正常的,不可靠是正常的.
证悟空性以后有什么意义都觉得正常,觉得很自然,内心不会动摇,不会受影响!
如昨天讲过的,一个智者纵然经历了千辛万苦,他的内心仍然是明了、清净的.
如果真想做一个修行人、一个成就者,就要这样.
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对.
逃避不是好方法,也是逃避不了的.
勇敢地去面对,坦然地去接受,什么事都没有,事是自己找的.
这就是修行,这就是成就.
思考题:1、为什么说敌人伤害我们时是不由自主的2、若了知"诸法因缘和合而生"的道理,对不生嗔恨心等烦恼有何帮助《入行论讲记》(四十八)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1)遮破对"于我造四罪者"生嗔:破对令我痛苦者生嗔恨.
⑦定思正法之安忍:遮破神我与主物: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所谓的这些敌人或仇人在嗔恨我们的时候,或以害心来伤害我们的时候,都是不由自主的,也是无意的.
我们为什么会把他们视为敌人或仇人呢因为我们认为,他们对我们生起嗔恨心了,他们伤害我们了.
其实,他们也不愿意生起嗔恨心,也不愿意伤害他人,但是在遇到一些对境或外缘的时候,他们是不由自主的,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以生嗔恨心为例,他们怎么会愿意生起嗔恨心呢但是在遇到对境或外缘的时候,这些嗔恨心等烦恼就会强行地涌现,所以他们也是很无奈的.
平时,他们也不愿意伤害他人,不愿意做坏事,但是烦恼一生起来,业力一现前,就会不由自主地去伤害他人,去做这些坏事.
由此而知,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被烦恼控制着,是由业力牵引的.
如果我们真正能这样认真地思维,其实没有什么可嗔恨的.
若是你很理智,若是你以智慧去观察,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生起悲悯心,应该可怜这些众生.
所谓的这些敌人或仇人也是被烦恼控制,由业力牵引,在六道中轮回,遭受着无穷无尽的痛苦.
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受害者,也是苦难的众生.
同时,我们还应该想到,他们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被烦恼牢牢地控制着,正在遭受着轮回的痛苦,我们应该可怜他们、悲悯他们.
可见,如果我们生起嗔恨心,甚至还想去伤害他们,这样是不理智的,也是没有智慧的.
因为你没有好好地去了知事实真相,也没有以智慧去观察.
作为一个学佛修行人,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不能盲目与冲动.
内心应该具有理性,以智慧去观察: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样的因缘当你真正了知事实的真相,不但不会生起嗔恨心,甚至还会悲悯这些众生,这样才能真正修出安忍.
你内心不混乱,心没有动摇,这叫真正的安忍.
如果我们只是强忍或控制,那不是真正的安忍.
本来就不应该嗔恨他们,本来就不应该去伤害他们.
站在佛讲的因果的角度去思维,也是如此.
我们之所以受到伤害、遭受痛苦,是我们自己所造的恶业导致的.
若是自己没有造恶业,能遭受这样的恶果吗不可能的.
有因才有果,如是因,如是果.
如果你懂得因果、深信因果,也就不会生起嗔恨心,也不可能再去伤害众生.
因为这都是自己造恶业、结恶缘的果报,若要怨就怨自己,要恨就恨自己.
真的,大家要懂得因果,深信因果!
这是根本.
很多人现在都修空性、无我,但根本都是因果啊!
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你把因果弄明白了,并且深信因果了,才会有真正的空性见,才会产生真正的无我的智慧,之前是不可能的.
当遇到有人伤害你等对境的时候,你应知道这是自己往昔造的恶业,这是你跟他结的恶缘,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这时你的心里不会有嗔恨,只会有惭愧.
若是你念一转,心里忏悔,这个缘当下也就了了,这个痛苦很快就会过去,这才是根本,这才是脱离烦恼、痛苦最好的方法!
否则,如果你也生起嗔恨心,再去伤害他,又造恶业,又结恶缘,你内心的烦恼也会越来越增长,内心的痛苦也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佛强调:众生不能再愚痴颠倒!
大家不能再犯糊涂,不能再继续制造痛苦啊!
此外,我们还可以思维:烦恼是怎么生起来的所谓的怨敌对我们生起嗔恨心,以害心伤害我们的时候,这些嗔恨心、害心也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
这讲的是空性的道理,因缘和合而生,实际没有生,它就是这样一个空性的法.
一切都是现而无自性,一切都是如幻如梦般.
如果你站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去思维,那就更不会生起嗔恨心了.
如果大家想修安忍,就要明白这些真理.
你要了知这些事实真相,要有这种正知正见,内心要充满智慧,才可以修安忍,才可以做到安忍,之前难啊!
遇到对境时,心能不动吗能不嗔恨吗"怎么这个态度啊怎么这样对待我啊怎么这样欺骗我、伤害我啊"总是这样怨天尤人,自寻烦恼,自找痛苦,这就是轮回,这就是凡夫啊!
寅二(遮破自主之作害者)分二:一、共破神我与主物;二、别破常我.
卯一、共破神我与主物:纵许有主物,施设所谓我,主我不故思,将生而生起,不生故无果.
昨天我们讲了,这些所谓的敌人以及他们对我们的害心都是不由自主而生、无意当中而生,都是因缘和合而显现的.
但是数论派、胜论派等外道则有不同的观点.
数论外道承许主物,胜论外道承许神我.
根据他们的观点,在世俗谛的角度,他们也承许都是无常的、变化的、依赖于它法的,不是独自存在的;但无论是主物还是神我,都是胜义谛,是恒常不变的,都是不依赖于它法而独立存在的.
之所以安立主物或神我,是因为他们认为一切清净与不清净,好或者不好的显现、缘法,都是由它们来造作,因它们而产生.
根据这些外道的观点,敌人、嗔恨心等都是由主物、神我特意造作、产生的,都是自主的.
现在怎样遮破或推翻这些观点呢主要是以他们自己的说法前后矛盾而遮破.
他们所安立的主物、神我都是恒常不变的,是不依赖于他法而独立存在的.
首先,主物或神我不能造作、产生果法.
第一,既然它是恒常不变的,不能有变化,那么或者它永远产生这些果,或者它永远不能产生这些果.
但是,实际上这些果法时有时无,有时候产生,有时候不产生.
若是果法有这样的变化,它就有变化了,就不是恒常的,这和他们自己的观点相违,所以是不能承许的.
因此,它不能造作这些法,不能产生这些果.
第二,若它是不依赖于他法而独立存在的话,也没法造作和产生这些果法.
它不依赖于他法的话,则这些果法或者是永远存在,或者是永远不存在.
若它是不依赖于他法的话,由它产生果也是不要依靠他法的,那么只要有它的存在,它所产生的一切法应该都存在.
然而,这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事实上,我们有时候快乐,有时候痛苦;有时候他是你的亲人,有时候他又变成了你的敌人;有的法有时候存在,有时候不存在……以上种种情形说明:一切法有种种显现,各不相同,因此无法由这样的主物或神我产生.
可见,这些外道承许主物或神我是"恒常不变"、"不依赖于他法而独立存在",若是这样,它们就不能造作,也不能产生果法.
其次,主物或神我的存在也是不合理的.
第一,若它们是恒常不变的,就不可能通过因缘而生.
因为若是通过因缘而生,就要先有因缘的聚合,然后才能产生这个果,这样就出现了"先没有而后有"的过程,而一个恒常不变的法是不能有这个过程的,所以这是不合理的.
若是它没有依靠因缘的话,就没有产生了.
若它没有产生,它就是不存在的,如同石女的儿子一样.
石女是不能生子的,所以世上不可能有石女的儿子.
既然神我或主物自己不可能产生,那么由它产生这些果也是不可能、不合理的.
若是没有通过因缘而生也可以说存在的话,那么一切都可以承许为存在了,兔角、石女的儿子也应该存在,可见这是不合理的.
若你仍然坚持认为"神我或主物应该是存在的",那么你有什么依据来证明呢仅仅是这样承许而已,根本就没有依据.
若是没有依据而只是这样承许就可以存在的话,那么任意想与任意说的任何事物也应该都存在了.
第二,根据他们的观点,主物或神我是不依赖于它法而独立存在的,若是依赖他法的话,就是不自在的,那就不是胜义谛了.
既然主物或神我是不依赖于他法的,那么它又怎么能产生呢它不产生的话,怎么可以说是存在的呢可见,他们承许主物或神我都是存在的,这是不合理的.
既然它们自己没有产生,也就不可能由它们来产生果法.
数论派外道承许"主物"存在,并由它来造作一切;胜论派外道则承许"神我"存在,由它来创造一切.
他们认为,敌人、嗔恨心等这一切法都是由主物或神我来造作的.
此外,有些外道也认为,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神创造或赐予的.
这些观点都是不合理的.
这些果法都是不由自主的、无意当中,以因缘和合而产生的.
卯二(别破常我)分二:一、破享用者;二、破能生果.
辰一、破享用者:常我欲享果,于境则恒散,彼执亦不息.
这是单独遮破"神我".
数论派也承许"神我",数论派认为由主物造作、创造一切缘法,然后由神我来享受这些.
主物只能造作,没有别的作用;而神我则感受、享受这些.
当这个"神我"去感受由主物给它造作的这些法的时候,能取是神我,所取是造物主所造作的这些缘法(造物主和主物在这里指的是一个意思).
数论派认为:"神我"是恒常不变的,是不依赖于他法而独立存在的.
所谓的"自在",就是指不依赖于他法、独自存在的.
下面对这些观点进行遮破.
第一,既然能取的神我是恒常不变的,那么当它去享受、感受这些对境的时候,对境也应该永远是一个,不能有多个;而且对境不能有变化,否则若是有各种对境,它也应该在变,不可能不变.
因为所取和能取应该是相应的,有多少种所取就应该有多少种能取,所取有变化的时候,能取也要有变化.
比如,当神我去感受敌人的时候,能取的感受只有一个对境,若是敌人,就应该永远是敌人,不能有别的所取,也不能有别的对境.
若是有别的所取、别的对境,能取就应该有变化.
但是,实际上它所感受的对境有各种各样,包括亲人与敌人,快乐与痛苦,好与坏,清净与不清净等等.
可见,如果神我不变,这不符合实际;如果神我有变化,却又违背了他们自己的宗规,这就不合理了.
第二,如果神我是不依赖于他法而独立存在的,那么它怎么能趋入对境呢它一旦趋入对境了,就是依赖于他法了.
当有这样的对境存在时,它就享受这样的一个法,这样它还是依赖于他法的.
若是不依赖于他法,神我就不能趋入对境;若是趋入对境,它就依赖于他法,这样就违背他们自己的宗规.
因此,无论怎么承认都是错误的,都是站不住脚的.
可见,这些外道的观点仅仅是自己这样承许而已,若是以理证去观察、去分析,都站不住脚,都可以彻底遮破,都是不合理的.
辰二、破能生果:彼我若是常,无作如虚空.
神我有两种:一个是数论派所承许的神我,还有一个是胜论派所承许的不可思议的神我.
尽管他们都知道世俗谛的显现法都是无常的、虚假的,但是他们认为这些法的产生必须要有一个依靠,或者一个因,因此承许主物或神我的存在.
根据佛教中观派究竟的观点,一切都是从空性中产生的.
诸法的自性是空性,所以可以无碍的显现.
但是外道达不到这个境界,包括内道有实宗等的观点也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外道就更达不到了.
此处遮破的是胜论派所安立的不可思议的神我.
若这个不可思议的神我是恒常不变的,它就不能有造作,也不可以产生这些法.
如果它有造作,能产生这些法的话,它就有变化了,就不是恒常了.
若它不是恒常,这就不符合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不可能这样承许,否则就违背了自己的宗规.
若它是恒常不变的,就不能造作,那么它怎么能产生这些法呢这是不可能的.
此处以"虚空"作比喻.
虚空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由虚空来产生、造作这些法.
同样,神我若是恒常不变的,它就没法造作,因此就不可能产生果.
若恒常不变的法还可以产生果,那么这些果或者永远产生,或者永远不产生.
既然造作者是恒常的,它所造作的法也必须变成恒常的.
这些外道也是在抉择胜义谛.
数论派、胜论派主要是承许主物、神我;还有一些外道信梵天王等,认为梵天王造作了一切.
内道也抉择胜义谛,小乘指有部和经部,大乘指唯识宗和中观宗.
小乘的有部和经部认为,这些显现都是无常的、虚假的.
但它们是通过什么产生的他们承许刹那心和极微尘,通过极微尘能显现物质,通过极微尘和刹那心能显现一切.
大乘唯识宗认为:能取所取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虚假的,但是远离能取所取的刹那心是存在的,是恒常的,由它来显现一切.
相对于有部和经部的观点,唯识宗的见解比较高,因为它不靠外在,它不承许外在的物质,不承许极微尘的存在.
他们认为,在最究竟的胜义谛上,所取和能取都不存在,但是远离能取所取,属于胜义谛的刹那心是存在的.
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因刹那心而显现、产生的.
我们也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根据麦彭仁波切的观点,这些缘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但是我们所说的刹那心之自性也是空的,而唯识宗则承许刹那心是实有的、实成的,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
大乘中观认为:物质与精神等一切法都是因空性而显现.
因为诸法的本性是空性,所以都可以显现;若是世上有一个实成法存在,那么一切事物都不可以显现.
各宗的观点是有差别的,中观派的观点是比较究竟的.
昨天讲了,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不观察的时候是存在的,通过智慧一观察,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性的.
因为都是空性的,所以可以产生.
今天也是在遮破外道的观点.
在抉择胜义谛时,中观派的观点是正确的、比较究竟的,这些外道以及除了中观之外的内道的其他观点都是错误的.
纵遇他缘时,不动无变异.
作时亦如前,则作有何用谓作用即此,我作何相干这是一个辩论之处.
对方认为:神我是恒常不变的,但是遇到外缘这些无常法的时候,它就可以产生果.
那么,这些外缘对神我有没有起到作用若是对神我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的话,"它通过外缘而产生果"就不合理了.
若是对神我起到了作用,它就有变化了,不可能没有变化.
只要对它起到了作用,就是对它进行造作了,这样它怎么能没有变化呢"纵遇他缘时,不动无变异":当这些外缘对它起作用时,它不能变化,否则就违背他们自己的宗规了,他们肯定不会这样承认.
"作时亦如前,则作有何用":若是它和以前一模一样,那就只是口头上说对它产生作用而已,实际上并没有对它起到作用.
若是实际起到作用的话,它就应该有变化;若是它有变化,就不是恒常的.
若是起到作用了,但它没有变化,说明还是没有起到作用.
"谓作用即此,我作何相干":作用和神我这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这样怎么能说对神我起到作用了呢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对方认为"神我是恒常的,但是当它遇到无常法这些外缘的时候就会产生果".
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的话,就会认为这种说法也是可以成立的;但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寅三、摄义: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知已不应嗔,如幻如化事.
因此说,所有万法均是依靠他力而生,一切外缘也是以前前之力而产生,所以它们都是不由自主的,而且前面的边际无穷无尽,自主的任何事都不可能有,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就不会再嗔恨无实中显现如幻化般的一切事物.
丑二、遣除除嗔不应理之邪念:由谁除何嗔,除嗔不如理,嗔除诸苦灭,故非不应理.
如果说:既然一切如幻化般,无有真实性可言,那么由何人或依靠何种对治来遣除何种嗔心呢遣除也是不应理的.
答辩:在世俗谛中,承许依靠去除嗔心而息灭依于嗔恨的所有痛苦,因此并无不合理之处.
这是善天论师及《释论》中解释的.
《大疏》对"一切若以缘生则遣除嗔恨不应理"的观点也作了答复.
丑三、摄义: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
"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当我们见到仇敌或者亲友做非理之事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怨敌或亲人嗔恨和伤害我们的时候.
"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这时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如理思维,从而能够心甘情愿地乐观接受.
前面讲了很多种道理.
第一,这些敌人、亲人生烦恼、伤害我们,也是不由自主的,也是无意的.
当遇到一些外缘而自然生起烦恼时,他们控制不了,然后就伤害我们.
其实,他们也是不自由的,也是痛苦的.
第二,他们之所以伤害我们,也是我们自己的因果,是自己造恶业的果报.
第三,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都是如幻如梦的.
如果你明白了上述这些道理,当他人嗔恨我们或伤害我们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不烦、意不乱.
为什么说还能欢喜地接受因为这些都是来帮我们消业的,也是来磨练我们的,是我们解脱和成就的助缘.
若是能这样思维,就能做到心平气和、心甘情愿、欢喜地接受.
大家是否觉得很难做到如果你真正明白、深信了前面讲过的这些道理,就不难了.
对一个普通凡夫来说,难;对一个修行人来说,不难.
不明白这些真理的时候,难;若明白了这些真理,不难.
其实,这些所谓的敌人也是不自由的,他们的内心也是痛苦的.
由烦恼来控制,由业力来牵引,他们也是这样在六道中轮回,遭受着无穷无尽的痛苦,有什么可恨的应该可怜他们才对,应该悲悯他们才对.
"如是因,如是果,不造不受,自造自受.
"你把这几句搞清楚、弄明白了,当面对痛苦和伤害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做到心平气和、心甘情愿.
如果你真正证悟了缘起性空的真谛,那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所谓的烦恼、痛苦,其自性也是清净的.
犹如冰是水,但水不是冰;同样,烦恼即是菩提,菩提不是烦恼.
若是你明白这个真理,当下就解脱,当下就圆满了.
若苦由自取,而人皆厌苦,以是诸有情,皆当无苦楚.
假设说痛苦是随意而成的话,那么任何有情众生都不希望自己痛苦,由此一来,一切众生都不应当有痛苦了.
我们所谓的敌人、仇人生起烦恼而伤害我们的时候,都是无意的,都是不由自主的.
对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思维清楚.
如果烦恼能随他们的意志或者能自主的话,那么谁愿意烦恼,谁愿意遭受痛苦呢谁都不愿意烦恼,谁都不愿意遭受痛苦,这样众生就不可能有烦恼,不可能遭受痛苦了.
他们之所以生起烦恼、痛苦,造业,也是不由自主的.
我们很多时候会说自己"身不由己",其实这不是真正的身不由己,这些敌人在嗔恨和伤害我们的时候才真正是身不由己.
他愿意烦恼吗在座的各位,谁愿意烦恼啊谁都不愿意烦恼!
谁愿意伤害别人谁愿意造恶业啊谁都不愿意,但是业力现前的时候,没有办法.
当遇到一些外缘的时候,嗔恨心等烦恼自然就会生起,因为你没有对治法,你也没有修行.
如果你有修行,有智慧,有对治法,你就可以不让烦恼生起,不让自己痛苦,这时才是真正自主的,才是真正的自在啊!
之前都是不自在的.
真的,我们这些凡夫众生,都是一样的,可怜啊!
所以,不要互相嗔恨,不要互相伤害吧!
应该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和利益.
为什么都互相雪上加霜呢为什么这样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呢佛讲了八万四千法门,都强调的是不要愚痴、不要颠倒.
痛苦是自找的,烦恼是自寻的,所以大家不要自寻烦恼,不要自找痛苦.
你修安忍、转念,对他人没有什么,但是你自己可以解脱.
这都是圆满自己、解脱自己的方法.
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能为自己为什么偏偏要为他人"你为自己,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你为众生,这是一切利乐的来源,这是解脱你自己、圆满你自己的方法.
自私自利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
你的福德和智慧为什么达不到圆满就是因为自私、自利.
如果你能利益众生,能为众生着想,你就可以解脱烦恼,圆满自己.
这都是方法啊!
为自己的时候就要去为他人,把他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这才是最大的快乐.
自私自利、我执我爱完全是一种狭隘的心态,什么也容纳不了,什么也接纳不了.
为什么处处都是障碍,处处都是违缘,处处都会让你烦恼,处处都会让你痛苦因为你心胸没有打开,心胸狭隘.
如果你能打开心胸,心胸不狭隘了,这些所谓的违缘障碍、烦恼痛苦等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以,大家真的想学佛、想修行的话,就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从心态上入手,不要总做这些形式上的东西.
为什么说要远离世间八法呢以痛苦和快乐为例,既要远离痛苦,也要远离快乐.
想逃避痛苦是逃避不了的,想追求快乐是追求不到的.
你不去执着快乐,不去寻找快乐,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当下就是快乐;你不去执着痛苦,不逃避痛苦,不害怕痛苦的时候,当下就是解脱.
如果你害怕痛苦,想逃避痛苦,这时你的内心是束缚着的,所以不可能自在,不可能快乐.
如果你执着快乐,追求快乐,这本身就是求不得苦.
佛法里讲,求本身就是苦,不求的时候才真正有乐.
当你不执着快乐,不追求快乐的时候,你的内心完全是解放的、轻松的、自在的,当下就是快乐.
其他如赞叹和诽谤等,也都是如此.
所以,所谓远离世间八法,就是超越它们的意思,不是要逃避.
其实没有什么事儿,当遇到这些对境的时候,不要心烦意乱,不要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先把心态稳定下来,然后再去面对,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是好事.
佛法里强调的就是坚定的意念、坚强的心态.
大家的内心要学会勇敢,学会坚强.
现在很多世人都会说:"我的内心要坚强.
"这没有错,但是很难做到!
这不是一说就可以、一想就OK的事,这需要通过修行,有智慧了,才能做到.
现在社会上的人都说:"我要自由,我要自在……"说得没错,但怎样才能做到当你没有被烦恼控制,没有被业力牵引的时候,才有真正的自由,才有真正的自在,之前不可能有的.
"我要自由!
我要自在!
"既不听父母的话,也不听师长的教诲,跑到酒吧里疯狂一下……这样你能自由吗最后大部分都走进了绝望.
若这是真正的自由自在,还能走进绝望吗不可能的.
思考题:1、真有造物主吗2、若承许"由造物主造作一切法",有什么过失应该怎样遮破《入行论讲记》(四十九)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1)遮破对"于我造四罪者"生嗔:破对令我痛苦者生嗔恨.
⑧忍耐作害者之安忍:作害者应是悲悯的对境.
⑨忍耐作害者之安忍:观察作害者之自性(本体、害法),作害者并非嗔恨之对境: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
嗔恨心对我们的伤害非常大!
若总是以嗔恨心伤害众生,不用说究竟的利益,连暂时的利益都很难得到.
嗔恨心不仅障碍了我们解脱成佛,还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了很大的伤害.
如果真正明白了生起嗔恨心的过患及嗔恨心对我们的伤害,我们才会产生想修安忍的心,才能忍受一些对境.
例如,有人骂你,你没有还口;有人打你,你没有还手;有人伤害你,你没有伤害他.
这是不是修安忍不一定.
如果你内心不愉快、难受了,尽管你没有以牙还牙,没有进一步地去造业,没有跟众生结恶缘,但这不是修忍辱.
所谓修安忍,就是内心不能有嗔恨.
当你心里有怨恨的时候,说明你还是没有安忍.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内心高兴、心平气和呢当你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弄明白、搞清楚了,心里才不会难受,才不会有怨恨,才不会动摇.
之前,不可能没有怨恨,不可能不动摇.
若你心里不愉快、心里难受,就是有怨恨了.
如果没有怨恨,心里不会是这种心情.
尽管有时候怨恨不是那么强烈,但只要是有怨恨,你就是没有做到安忍.
这时,心情立即就不愉快了,相续就被染污了.
寂天菩萨为什么讲这么多道理为什么站在各种角度去说明这样的真理就是为了让我们生起清净之心,能真正安忍.
大家是否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去思维这些真理其实,寂天菩萨讲的都是同一种道理、同一个论点,只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讲的.
我们只有这样多角度地反复去思维、观察,才能彻底明白.
虽然很多人现在也明白了一点,但是还不透彻.
闻思修是有次第的.
我们现在知道的这些仅仅是一点闻慧而已,后面还有思慧和修慧,它们一个比一个力量大,一个比一个力量强.
大家并没有这样去思维和观察吧,都是这样擦肩而过.
很多人仅仅听一遍就OK了,心里还觉得很明白似的,其实一点都没有明白,这就叫似懂非懂.
看似懂了,实际还没有懂;看似明白了,实际还没有明白.
若是彻底明白了,你心里的结自然就打开了,自然就解开了.
我们之所以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
我们为什么怨恨别人,甚至要去伤害这些可怜的众生呢都是因为愚痴,不明真相.
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颠倒的,与真相真理背道而驰.
只有遣除了自己内心的无明、愚痴,才会有智慧.
此处,寂天菩萨已经很详细地讲解了修安忍的方式方法,我们不能只这样听一下、看一下就完事了,而是要反复地思维、观察.
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讲经典,而是讲论典呢因为经典所涉范围特别广,窍诀非常分散,我们要想真正地掌握、领悟它的含义,是非常困难的.
而论典简单易懂,都是窍诀性的,都是直截了当的.
我们所选择的这些论典都是大德高僧们历尽千辛万苦研究经典、修持佛法,而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窍诀.
我们为什么不珍惜呢这都是做好的饭、铺好的路.
这个饭不好做,这条路不好铺啊!
虽然佛讲了八万四千等无量无边的法门,相当于把这些材料、方法都告诉我们了,但是我们自己要做的话,真的很难!
有的人还要在经典和论典之间进行选择,认为:"经典是佛亲口说的,论典是大德们造的,应该是经典好吧!
"好像对论典没有太大信心似的.
其实,不是什么著作都可以称为论典的.
首先,对造论者是有要求的:最好是现量见到了诸法的究竟实相,只有登地以上的菩萨才有造论的能力和资格;其次是面见本尊,已经得到了本尊的摄受,有这种能力也可以造论;最起码要精通五明,广闻博学,有这种能力和资格也可以造论.
若是具备以上条件的人所造的论典,都是非常珍贵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入菩萨行论》就是印度的大德寂天菩萨所造,包括了经藏、论藏、律藏三藏的内容,如同牛奶里提炼出来的酥油一般,都是精髓、精华.
这里面讲得非常详细、具体,字字锲入人心,句句都是窍诀,简单易懂,而且具有加持.
这里都是方法啊,希望大家能用心来学修.
烦恼是不能控制、压缚的,否则容易爆发,也容易出事.
烦恼就像水结的冰一样,是可以融化的.
所以,大家若是真心想解脱、真心想成就,就必须要反复思维,反复观察,一定要下功夫啊!
子三(忍耐作害者之安忍)分三:一、作害者理应是悲悯之对境;二、不应是嗔恨之对境;三、宣说嗔恨之颠倒理由.
丑一、作害者理应是悲悯之对境: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伤,或为得妇心,忧伤复绝食,纵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妄以自虐行,于己作损伤.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伤":这些所谓的怨敌、鬼魔等,都应该是我们悲悯的对境.
我们不应该嗔恨他们,更不应该伤害他们.
这些所谓的怨敌,由业力牵引,受烦恼控制,经常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总是不小心就伤害到了自己.
比如,不小心出车祸,因饮食不调而生病,甚至意外死亡等,处处遇到这些不幸,处处遭受着痛苦.
他们的内心、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如此愚痴、盲目.
谁不愿意自己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但他们却处处遇到坎坷和磨难,处处遭受烦恼和痛苦.
多可怜啊!
若是仔细观察,认真思维,只会对他们生起悲悯之心,不可能生起嗔恨之心.
我们不是要跟烦恼和嗔恨心作对吗那么就不要给嗔恨心产生的机会.
如果你能这样思维,嗔恨心根本就没有生起来的余地,心里全是慈悲.
这时,你的内心就是清净、平静的.
当我们思维对方这些众生是多么地可怜,多么地不容易,其实也是在保护自己的相续不被染污,这样内心就没有烦恼和痛苦了,这就是解脱烦恼痛苦的方法.
而且,你也不可能再跟他结恶缘,不可能再去造业,这也是了缘、了债,最后了的是生死.
可见,这才是真正自我保护的一个究竟的方法啊!
大家要明白,我们是为了众生,但更利益了自己;我们是为众生,但最后真正的受益者、解脱者是自己.
这也是智者和愚者的差别:愚者是自私自利的,最后伤害了自己,出脱无期;而智者是无私地利益众生的,最终身心得到了清净,得到了究竟或圆满的果位——解脱成佛.
大家要明白,不是"佛菩萨、上师在要求你、强迫你做什么",也不是"不要你解脱、成佛,只让众生解脱、成佛".
其实,不让你自私自利,不让你求这个求那个,这是令你最终得到解脱和圆满的方法.
按照这个方法,最终解脱的是你自己,最终圆满的是你自己.
大家要明白,一切都是给你自己做的,最终一切成就都是自己得到的,不能颠倒啊!
有的人想"这是不是佛要控制我、上师要控制我啊"怎么能是控制呢学佛修行是有条件的,首先的前提就是你要自愿,自己要有发心.
如果你真心想跟佛学、想修行、最终想获得成就,就必须按佛的方法、上师的要求去做.
只有你放下自我、战胜自我,才能解脱.
佛常讲"无我的精神""无私的奉献",大家是否明白你以无我的精神无私地奉献,才能获得成就,才能获得圆满.
自私贪婪是凡夫的本性、凡夫的状态,以这样的状态是无法解脱、无法圆满的.
所以,大家现在就要改变,不能再自私,不能再贪婪,一定要放下自我,抛弃自私.
很多人都不敢受戒,觉得受戒有约束,守戒不自在.
怎么会不自在呢怎么会是约束呢这是因为你自己不会守戒,不懂戒律;你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个发心,也根本没有这个根基.
这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很多人学佛修行有压力,一听说要上课、上座了,心里就不乐意,就觉得有压力了.
这种人真的离解脱太遥远了,若还想成就,是白日做梦!
因为你根本没有明白啊.
大家要好好反省,好好思维.
佛法里讲的都是真谛,都是真相,只有把这些道理都弄明白、搞清楚了,你的心才不会这么愚痴、颠倒,才不会生嗔恨心,才不会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
有人伤害你、给你制造痛苦,这是令你成就的机会,这是无价之宝!
比如说今天有人给你一百万、一千万,也无法和这个机会相比.
但是,凡夫是颠倒的.
若接受到一百万、一千万,会高兴得不得了,心里非常感恩,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在所不惜,甚至遭受怎样的侮辱和委屈都可以忍受.
而如果遇到他人打骂、伤害,不要说感恩,你根本不可能高兴,甚至还会嗔恨,立即就要去消灭、杀害对方.
其实,若是你深信佛、真正明白佛法,当有人打骂你、伤害你,甚至侮辱你的时候,你应该高兴得不得了,应该感恩得不得了,"这是我成就佛果的机缘,这才真是难得啊!
"自己比较一下,给你一百万、一千万也没有什么,若你真得到了这些钱财,也许就被迷惑了,不仅内心里没有产生多少智慧,还会拿这些钱去造业,导致将来出脱无期,这是害你.
享福是消福,受苦是了苦,但我们完全是颠倒的.
为什么就是不明真相,无明愚痴.
不明真相,不明真理,这种心态就叫愚痴、无明.
很多人看起来很有修行、很明白道理似的,处处评论别人,"某某行,某某不行""某某好,某某不好""某某人做得如法,某某人做得不如法"……你这样一个彻底颠倒的人,怎么还能判断、评价别人呢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好好反省反省自己,自我反省是最好的修行.
对一个懂得忏悔的人而言,解脱是有希望的.
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知错改错的过程,是一个忏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
此处讲:对伤害我们的众生,应该可怜他们才对,不应该嗔恨他们.
人们常说:"身在江湖,身不由己.
"其实,这些所谓的敌人、仇人才是真正的身不由己啊!
他们不是有意地想伤害我们,但是在业力的牵引下,他们也是迫不得已地嗔恨、伤害我们,没有办法啊!
尽管他们不愿意嗔恨、伤害别人,但是当业力现前时,他们无法控制自己;当烦恼生起时,他们只能任由烦恼来主宰,无能为力.
所以,他们之所以嗔恨、伤害我们,也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
而且,他们自己有那么多烦恼,内心有那么多痛苦,不断地造恶业,不断地跟众生结恶缘,将来还要继续六道轮回,还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啊!
这难道不是真相吗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佛所讲的不是神通神变,而是真相真理.
他们嗔恨我们,伤害我们,难道他们没有业力的牵引吗难道他们不是由烦恼来控制吗他们是那么地可怜,那么地无助!
"或为得妇心":不仅仅是这些所谓的敌人、仇人,包括我们都是如此,为了世间小小的利益,为了一些钱财,或者是为了自己所谓的爱人,而受尽折磨,受尽煎熬.
其实,你身边多了一个凡夫,多了一具臭皮囊,有什么好的!
自己的这副臭皮囊就够脏的了,还要再接受一副臭皮囊.
一个凡夫的身边肯定也是一个凡夫,他的思想肯定也是跟你一样复杂,内心也跟你一样肮脏.
自己的思想就够复杂了,内心已经够烦恼的了,还要再找一个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在身边,这就叫火上加油!
火本来燃得就很旺,若再加油就更旺了.
男人常常为了一个女人而活,女人常常为了一个男人而活.
世间人还很羡慕似的,"他们是为了爱情……"居然还把这当作一种荣誉,还说这是"勇敢"!
真是愚痴到了极点!
大家仔细观察观察自己,自己和这些世人差不多,好不到哪儿去啊.
世人为了得到财富付出那么多,结果却事与愿违;为了得到心爱的人煞费苦心,结果却大失所望.
哪有事事如意的心里忧愁、悲伤,吃不下,睡不着,自找烦恼,自寻痛苦.
这都是不明佛理、不明真相的人所做的蠢事.
财富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
自己若是有这个福报,自然就有财富;若是没有这个福报,再勉强也没有用.
如果自己多上供下施,自然就会有财富了.
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
姻缘也是如此,可遇而不可求.
若是有这个缘分,即使你不想走到一起,也必须要走到一起.
若是没有这个缘分,即使你再想占有对方,也没有用.
所以,何必要那么烦恼,何必要自己受折磨呢一切随缘就OK了.
若有缘分,到时候都会来的;若是没有缘分,怎么折腾都不会来的.
"忧伤复绝食":包括我们的怨敌在内的世间凡夫,为了世间小小的利益,为了这些没有用的东西,而绝食、不吃饭,甚至在外边跪三天三夜.
有些智者为了求法、忏悔而跪三天三夜,最终开悟了!
而这些凡夫世人为了得到所谓"爱人"的理解或者其他目的,跪三天三夜,最后自己病倒了.
暂且不说以后会怎么样,仅仅就眼前所看到的结果就有这么大的差别.
"纵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更有甚者,有的人为了这些事还跳悬崖(在汉地跳楼的特别多)、自尽、服毒药、吃过量的安眠药等.
这样的事情在汉地时有发生.
仅仅是为了这些世间的东西,为了这些暂时的利益而已,其实都不是利益,而是祸害!
"妄以自虐行,于己作损伤":这些人就这样虐待自己、伤害自己.
为了暂时所谓的"利益",这样伤害自己,值得吗这都是彻底的颠倒之举.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真是愚痴到极点了!
所以,我们应该悲悯,不应该嗔恨;应该同情,不应该伤害.
若是真正有智慧,真正理性一点,这时内心里只有智慧、悲悯,不会有嗔恨的.
偈颂里讲的这些道理,大家应该好好看看.
若是真能明白、认真去思维这些真理,还能生起嗔恨心吗若是想修安忍,就要这样修.
当遇到对境的时候,忍着不行,强忍着更不行,这样容易出事,真的会憋出病来啊!
若总是控制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内心,容易发疯啊!
你发疯了、生病了,或者倒霉了,这都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是佛法的问题.
大德们讲得很清楚: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因.
如果你彻底明白了这些真相、道理,真正生起了坚定的信心,即使遇到再大的对境,也会心甘情愿、心平气和,这才是真正的安忍.
若咬牙切齿地强忍,不是真正的安忍.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尽,况于他人身,丝毫无伤损.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尽":这些所谓的怨敌、恶魔和我们一样,都特别珍爱自己的身心性命.
但是,当业力现前、生起了贪嗔痴等烦恼时,不用说伤害他人,连自己都顾不上,伤害自己的身心,损害自己的利益.
这都是因为自己的愚痴导致的,都是颠倒的,否则不可能这么做.
无明愚痴彻底遮蔽了他们的本性,烦恼业力彻底夺走了他们的权力.
在轮回的牢狱里,他们被贪嗔痴等烦恼束缚,是不自由的.
这个时候,他们不仅顾不上他人,甚至连自己都顾不上了.
他们也非常珍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他们也想快乐,更想解脱,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无能为力啊!
他们连自己都顾不上了,在业力、烦恼的控制下,伤害自身,损害自己的利益.
"况于他人身,丝毫无伤损":我们应该如是思维:若是他们能自主,会这么做吗会伤害自己、损害自己的利益吗不会的.
但是当业力现前、烦恼生起来时,他们就伤害自己,甚至让自己堕入恶趣,令自己出脱无期,他们也没有办法.
既然他们连自己都顾不上,还能顾他人吗他们都没有办法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能考虑到我们吗也可以这样思维:他们伤害我们,给我们制造障碍,完全是不自主的,是无奈的.
这样你只有悲悯心,不会有嗔恨心的.
故于害我者,心应怀慈悯,慈悲纵不起,生嗔亦非当.
"故于害我者,心应怀慈悯":当我们明白了事实、真相,应该对恨我们、害我们的这些人怀着悲悯之心,甚至应该生起慈悲之心.
他们愚痴颠倒,自己害自己,令自己堕落恶趣的深渊,而他们都是我们曾经的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
我们现在发现、知道了这个事实,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全力以赴地拔除他们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让他们从无明的状态下醒悟,不让他们再继续颠倒.
"慈悲纵不起,生嗔亦非当":即使我们现在生不起慈悲心,没有悲悯心,也不应该埋怨他们、嗔恨他们.
为什么不应该埋怨呢因为我们之所以受到伤害、遭遇磨难,这是我们自己的业,是我们往昔造恶业的果报,是我们自己内心不清净、不智慧的结果.
为什么不应该嗔恨他人呢因为他们也是出于无奈,不由自主,也是很可怜的.
如果大家能这样思维,确实应该有悲悯心、慈悲之心.
如果没有生起慈悲心,连悲悯心也没有,也不应该埋怨、嗔恨.
佛给我们讲的是真理和真相,大家能不能用来对照自己,改变自己能不能醒悟过来丑二(不应是嗔恨之对境)分二:一、观察作害者之自性;二、观察受害者自己之过失.
寅一(观察作害者之自性)分二:一、观察本体;二、观察害法.
卯一、观察本体:设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嗔彼则非理,如嗔烧性火.
假设说损害他众是所有凡夫愚者的本性,那么就更不应该嗔恨他们,否则就像嗔恨燃烧本性的火一样.
"设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若是没有贪嗔痴等烦恼,就不是凡夫、愚者了.
若是凡夫、愚者,那么贪嗔痴等烦恼是他们的本性,损害他人、恼害众生是他们的本性.
若是让你修小乘法,也许你可以不去接触众生.
我们已经接触了大乘佛法,已经发菩提心了,在座的各位都是大乘佛子,你不是要度化众生吗你不是要利益众生吗这个众生是指凡夫,若是圣者,就不用你度化了.
既然你要度化、利益这些凡夫,就要接触他们、与他们共住.
否则,怎么度化和利益他们嗔恨你、伤害你,是这些众生的本性.
既然你已经发菩提心,要修六波罗蜜,那你就得接受他们的嗔恨和伤害.
如同暖热是火的本性,若你非要接触火,肯定会烫手;潮湿是水的本性,若你非要接触水,肯定会着凉的.
因此,你心里要有准备.
若没有嗔恨心,若是不伤害他人,那就是圣者,你不接近、不利益也可以.
比如,佛已经圆满了;菩萨已经修到不退转的果位了;阿罗汉等这些声闻和缘觉已经入灭了,到时候是佛令他们出定,度化他们,也不用你去利益.
你现在所要度化、利益的就是这些凡夫,而对这些凡夫的本性,你心里要有所准备!
如果你想接受凡夫,就要接受他们对你的嗔恨和伤害,这才叫真正摄受众生,才叫真正利益众生.
如果你只能接受他的优点、好处,那叫贪.
比如因为他有钱而喜欢、接受,或者因为他长得好看而想接近……这都是贪心.
"嗔彼则非理,如嗔烧性火":若是你生起嗔恨心,就像火会燃烧物质一样,嗔恨心会燃烧本性.
火能把东西烧坏,嗔恨心会染污你的自性,使你迷失本性.
所以,对自他都是有伤害的.
若过是偶发,有情性仁贤,则嗔亦非理,如嗔烟蔽空.
"若过是偶发,有情性仁贤":凡夫会生嗔恨心、损害他人,但是这些过失也都是偶然性的,是通过因缘而产生的.
凡是通过外缘而产生的法,都属于偶然.
无论是凡夫还是圣者,其本性都是善良的.
"则嗔亦非理,如嗔烟蔽空":佛、菩萨、声闻、缘觉和凡夫,都没有什么差别,本性都是清净的.
即使生起了烦恼、造恶业了,但自性都是清净的,自性都是光明的,只是被烦恼暂时遮蔽了而已.
如同烟云遮蔽了灿烂的天空一样.
天空永远是灿烂的,因为被烟云遮蔽,所以显现不出它本具的灿烂;同样,众生的本性不分佛和凡夫,不分自和他,都是清净的,都是光明的,但若是我们生了嗔恨心,造恶业了,本性就被遮蔽而无法显现,无法起作用.
所以,我们不应该嗔恨,不应该造恶业.
我们常常把这些所谓的怨敌、恶魔、仇人当作嗔恨的对境,总想以牙还牙,去伤害这些众生.
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就能知道,他们生嗔恨心等烦恼而伤害我们,造作恶业,这都不是他们的本性,他们的本性也是清净、善良的.
这些嗔恨心等烦恼都是通过外缘产生的,这个时候他们也是不由自主的,所以不应该嗔恨他们.
此外,也可以这样理解:他们之所以造恶业、伤害我们,是因为嗔恨心等业障遮蔽了他们的本性,导致善良的本性显现不出来,起不到作用.
所以,我们不能怪这些众生,也不能恨这些众生.
前一个偈颂讲"众生的本性是嗔恨、伤害",而这个偈颂说"众生的本性是善良的",这怎么理解呢二者所站的角度不同.
前者所讲的嗔恨、伤害之本性,是指一个愚痴凡夫的本性.
若没有嗔恨、伤害的话,他就不是愚痴之人,就不是凡夫了.
前者是从显现世俗谛的角度讲的,后者则是从空性胜义谛的角度讲的.
众生本性都是清净的,只是被烦恼业障遮蔽了,使这个善良的本性显现不出来.
所谓的烦恼、嗔恨、伤害他人,都不是他们的本意,因为众生的心性是光明的,众生的本性是清净的.
卯二、观察害法:棍杖所伤人,不应嗔使者,彼复嗔使故,理应憎其嗔.
"棍杖所伤人,不应嗔使者":有人拿棍棒、手杖抽打你的时候,拿刀等兵器砍你的头、捅杀你的时候,你心里很不愉快,很生气.
其实,你不应该嗔恨这些人,你应该恨棍棒、刀,"这个棍棒这么沉啊,这么硬啊,打在身上好疼啊!
""彼复嗔使故,理应憎其嗔":也许你会想,"棍棒它本身能打我吗,是这个人用棍棒来打我的;那个刀它本身也不可能来砍我,也是这个人拿这个刀来砍我的.
"即使是这样,你也不应该恨这个人.
因为他也是被嗔恨心的烦恼所控制的,若是没有嗔恨心、害他心,他能拿刀、棍棒来伤害你吗是不可能的.
其实他也不愿意拿刀来砍你,不愿意拿棍棒来打你,但是内心里生起嗔恨心了,内心里有想伤害你的心了,就不由自主、无法控制地拿刀来砍你,拿棍棒来打你.
也许你又想"嗔恨心不是他生起来的吗"不是.
难道他不想心情愉快、内心快乐吗但是没有办法,嗔恨心是通过外境而生起的,而这个外境也是因他缘而产生……前际是无边的,后际也是无边的,这就叫轮回,也是空性.
如果真正把轮回弄明白了,也就明白空性了.
如果真正把空性弄明白了,也就明白轮回了.
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学修"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只愿意学修"缘起性空"这些道理,这是痴人说梦,真的不可能!
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都是一个道理,这才是诸法的究竟真谛啊!
一通则一切通,一不通则一切不通.
大家不要妄想没有基础而直接证悟空性,这是不可能的.
在座的有人问过"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同问"先有父还是先有子"一样,我没有办法回答.
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谁能说不可说!
佛为什么讲"轮回无始无终"就是这个意思.
无始无终,其实就是不存在,不是事实存在,也就是空性的真理.
所有法都是缘起法,没有一个实质性的东西,最终都是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言、不可喻的.
所以,即使世上再聪明、再有学历的人,也不可能回答鸡和蛋的问题,谁都不可能说清楚啊!
这个问题从表面看很简单,很平常,其实这里的意义很深.
比如说,我们现在认为上面是头,下面是脚.
哪个在上面,哪个在下面这不是固定的.
在很多众生的眼中,可能你的脚在上面,头在下面.
再如,我们说水是湿性的,但是很多众生会否认,有的众生认为水是它的食物,有的众生认为水是热的;火也是如此,有些众生说火是它的食物,或者说火不是热的,不是能燃烧的东西.
以前在讲解《定解宝灯论》时讲过,同样一杯水,地狱众生看是铁汁,饿鬼众生看是脓血,人看是水,天人看则是甘露.
这都是不同境界的不同显现.
所以,大家不要太执着,差不多就可以了.
若你想要研究,是研究不透的.
思考题:1、为什么说怨敌才是真正悲悯的对境2、书中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又说"生嗔恚、伤害他人是人的本性",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入行论讲记》(五十)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1)遮破对"于我造四罪者"生嗔:破对令我痛苦者生嗔恨.
⑩忍耐作害者之安忍:观察受害者自己之过失,作害者并非嗔恨之对境.
[11]忍耐作害者之安忍:分析嗔恨是颠倒的.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寅二(观察受害者自己之过失)分三:一、说明以往曾害过他人;二、说明自身之过失;三、说明业力之过失.
卯一、说明以往自己曾害过他人:我昔于有情,曾作如是害,既曾伤有情,理应受此损.
我们之所以受到伤害、遭受痛苦,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往昔造业的缘故.
自己往昔也曾这样伤害过这些众生,也曾经这样让众生痛苦,因此今生今世才会感受这些果报,这都是自己的因果.
如是因,如是果,自造自受.
你今生为什么会遭遇这些违缘、受到这些伤害呢说明你往昔也造了这样的业,伤害过对方.
其实,这都是自己的事,都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没有造恶业,没有跟这些众生结恶缘,就不可能遭受这样的果报,这些众生也不可能来伤害你.
在遭遇违缘、感受痛苦时,我们总想逃避,其实这是逃避不了的.
若是因缘到了,谁都很难逃脱;有些可能因缘还没到,但也只是暂时逃脱而已.
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现在正讲安忍.
若是你真正明白因果、深信因果,内心就不会因此而动摇,也不会生起这些烦恼.
自己往昔种下了恶因、结下了恶缘,现在因缘成熟了,就会有这样的结果.
既然都是自己造的业,你就没有理由再去埋怨或嗔恨这些众生.
若是要怨就怨自己,若是要恨就恨自己.
此外,这也是了缘了债的机会.
这个时候,如果你真能心平气和地面对,甚至知道应该忏悔自己曾经造的业,你就不会怨恨这些所谓的怨敌等众生.
若是这样,你就不会再继续造业,也不会再继续跟这些众生结恶缘了.
否则,如果你嗔恨甚至去伤害他们,就又种下了恶因、结下了恶缘,又造恶业了,将来还要遭受果报……所谓的轮回,就是这样造成的.
我们都想摆脱轮回.
只有了缘了债,才能了脱生死.
在对境中,你能不嗔恨、不再造业,内心对往昔所造的恶业有追悔之心,也有不再犯的决心,保持心的平静,这就是了缘了债.
这个缘到此就可以了了,这个债从此就可以清了,再也不用遭受磨难和痛苦,这也是了脱生死.
大家应该仔细思维,这都是自己造的业,所以今生才有这样的果报,难道这不是真理、真相吗如果你真正明白、深信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再嗔恨了,也不会再造恶业了.
卯二、说明自身之过失:敌器与我身,二皆致苦因,双出器与身,于谁该当嗔当有人骂我们,甚至拿一些兵器打我们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遭受了痛苦.
其实,我们自己也是有过失的,为什么这些怨敌使用的是兵器,而我们则拿出了自己的身体,正因为自己有这样的一个臭皮囊、一具肉身,所以才导致了伤害.
如果没有这个身体,这些怨敌就无法拿刀砍,也无法拿兵器刺了.
既然如此,你到底嗔恨谁啊是嗔恨自己的身体,还是嗔恨兵器是嗔恨自己,还是嗔恨所谓的敌人我为什么会生起嗔恨心呢通过智慧观察:敌人拿这些兵器来砍我们、打我们,所以我们生气、嗔恨对方.
既然如此,我们自己拿身体去接受这样的伤害,所以现在也应该嗔恨自己.
如果自己没有使用这个身体或者根本就没有这个身体,也不会遭受这样的伤害.
正因为有兵器和身体,自己才受到了伤害.
兵器和身体都是导致伤害的因素,敌人提供的是兵器,而自己提供的是身体,那么到底应该嗔恨敌人还是自己啊是应该恨这些兵器还是这个身体啊身似人形疮,轻触苦不堪,盲目我爱执,遭损谁当嗔"身似人形疮,轻触苦不堪":我们的身体就像人形的脓疮一样,哪怕只是轻轻地碰触,也会苦不堪言、无法忍受.
若它是由钢铁般坚固的东西制成,也许就不会有这些反应了.
正因为这个臭皮囊非常脆弱,所以才会受到伤害.
"盲目我爱执":"盲目"指愚痴,不明真相.
因为我们愚痴,将肉体视为"我"而去执着,所以才遭受损害,感受痛苦.
"遭损谁当嗔":我们之所以会受到伤害、遭受痛苦,因为我们的身体太脆弱、太不坚固了,也因为我们自己太执着这个身体.
既然都是我们的过失,应当嗔恨谁呢即使是世间再珍贵稀有的东西,我们也没有视其为"我",而这个身体如此脆弱、肮脏,我们却视其为"我",所以才会遭受痛苦.
不用说碰一下或者刺一下,哪怕只是别人的一个眼色、一个态度,都会让我们生气、痛苦.
有人说你"脏",本来就是脏的,怎么了有人说你"不好",本来就是不好的,怎么了但若是今天真的有人这样说你,你肯定会很生气.
为什么要生气呢你难道不脏吗他们说的都是实话,确实是脏,确实是不好看,确实是不值钱,确实是没有用啊!
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臭皮囊,从外到里,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哪有干净之处哪有珍贵之处都是肮脏的,一个比一个肮脏,一个比一个恐怖.
先看看头发,天葬台有很多头发,也是令人害怕、心慌.
再看看皮肤、肉、血……当我们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地观察时,没有一处是珍贵、干净的.
我们真是愚痴到了极点.
若是不以智慧观察,谁都不知道,包括我自己都不知道,甚至还觉得自己很干净、很好.
现在以智慧观察,真的没有一处是干净的,竟然还觉得"这个脏那个脏",其实自己才是最脏的.
凡夫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干净的,所以大家都圆融一点、互相体谅一点吧!
有的人认为,"哪能一样啊你看我多干净、多好看啊!
他脏兮兮的,多难看、多脏啊!
"其实差不多,你哪有什么干净的都一样!
如果有人说"你这个人没有用.
"你又生气得不得了.
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觉得"我真的没有用!
"也许这个时候你就开悟了.
当别人说你脏时,你应该认同:"我确实脏啊!
"当他说你没有用时,你应该接受:"是啊!
我没有用!
"当他说你是个凡夫俗子时,你应该赞同:"对啊,我是个凡夫俗子!
"……不是装,而是发自内心地认同,这就是开悟.
但是,只说没有用,你要把这个道理弄明白.
什么叫"凡夫俗子"什么叫"没有用"如果你真明白了,就叫开悟.
也许有时候我们也会说自己没有用,也会说一些"很惭愧"之类的话,但都是假的,其实根本就没有明白.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自然就不执着这个身体了,也就不执着自己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自己"就是这个肉体,没有别的.
如果你真能放下对肉身的执着,同时也就放下了自己,放下了自我.
其实,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这个"我"是假的,真正的自己是你的佛性、自性,这才是真我.
我们迷失了自性,我们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我们现在所执着的这个"我"是假我.
佛说的没有错啊!
也许大家还不明白,"我"怎么是假的呢"我"怎么不存在呢执迷不悟,没有办法.
大家为什么要嗔恨因为你没有明白这些道理.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绝不可能生起嗔恨心,即使刻意想生起嗔恨也生不起来.
当你真正把诸法的实相真理弄明白了,怎么还会有非理作意呢怎么还会有这些分别执着呢若是没有这些非理作意、分别执着,烦恼怎么会生起来嗔恨心怎么会生起来不可能的.
如果大家想降伏嗔恨心、修持安忍,就要这样修.
强忍不行,你忍一次行,再忍一次也行,然后就不行了.
今天所讲的这些道理,都是针对我们自己而言的.
这些伤害都是受害者自己的过失导致的,这个结果和所谓的敌人等众生没有关系.
并不是敌人在伤害你、给你制造痛苦,而是你自己在伤害自己,自己给自己制造痛苦.
我们在世间工作、生活时,都要尽职尽责,了缘了债.
此处所说的"尽职尽责"与社会上通常所说的"尽职尽责"还不太一样,意义不同.
你心里要明白,一切的付出都是应该要付出的,一切的遭遇都是应该要承受的,心里有这样的一个见解,这才叫尽职尽责.
无怨无悔,只有奉献,不求回报,完全能做到心平气和、心甘情愿,这样才可以了缘了债,之前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会说"了缘了债吧,我尽职尽责啊!
"说得都容易,但若是你没有开悟,没有明白这些真理,无法了缘,还不了债,只会冤冤相报,还是六道轮回.
所以,大家应该弄明白这些道理,内心要有智慧、有正知正见,这很重要.
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过失,还说是别人伤害我、让我痛苦,这才是真正的冤枉啊!
若有人打你或者陷害你,这不是冤枉,没有人冤枉你.
而你不明白事实真相,还怨恨他们,这才是真正的冤枉!
不要冤枉众生,不要冤枉他人,都是自作自受,都是自己的问题.
这些伤害和痛苦都是自己带给自己的,将来可能会更严重,可能会更倒霉.
我们这些学佛人,尤其是现在在这里学修《入行论》的各位,若是大家还不懂珍惜这个法,不好好改变自己,还继续在这里造业、搞轮回,将来可能要遭受的灾难、痛苦会很严重,将来可能要堕落而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都是你咎由自取啊!
卯三、说明业力之过失:愚夫不欲苦,偏作诸苦因,既由己过害,岂能嗔于人譬如地狱卒,及诸剑叶林,既由己业生,于谁该当嗔"愚夫不欲苦,偏作诸苦因":凡夫愚痴,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偏偏造作痛苦的因——恶业.
你为什么六道轮回呢你为什么会遭受痛苦呢因为你执着这个身体,造了恶业.
若是你不执着这个身体,真正能放下自我,不造恶业,就不会六道轮回,也不会遭受痛苦.
你自己能保护自己,你已经摆脱了这些因缘,即使众生想让你烦恼痛苦,也没有办法.
大家看看佛菩萨和那些大德高僧们,也不是没有人伤害他们,也不是没有人给他们制造违缘,但是他们把这些都变成了修行的助缘,变成了成就的根本,都转为道用了.
面对这些对境时,他们的内心不但不烦恼痛苦,甚至增长了智慧,非常快乐.
与其用成千上万的兵士拿着各种武器对你进行保护,还不如你自己在内心里修习安忍,或者了知这些真理,这样才是自我保护,才能真正摆脱敌人的伤害.
若是因缘到了或者自己的业力现前了,这些士兵、兵器能不能保护你不能!
即使是至高无上的君主国王,当业力现前、死亡来临的时候,也逃避不了的!
如果大家不愿意堕落恶趣、遭受痛苦,就不要犯戒、造恶业,因为这些都是堕落恶趣的因,都是遭受痛苦的因.
凡夫都是背道而驰的,虽然都不愿意遭受痛苦,但是偏偏去造痛苦的因;虽然都想获得安乐,但是却不去做安乐的因.
包括在座的各位,谁不愿意获得安乐啊谁不愿意获得解脱呢但是,尽管自己已经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还有这么好的学佛修行的机会,却都不珍惜.
这都是解脱的因、快乐的因.
我们应该好好反省,应该好好观察自己:你愿不愿意获得安乐乐不乐意获得解脱既然你特别希求解脱和安乐,为什么不去种安乐的因呢为什么不去修解脱的方法呢得过且过,一切错过.
有些人动不动就不上课、不打坐,还为自己找很多理由.
其实,上课、修法都是安乐的因,都是解脱的方法,为什么不做呢大家还是没有明白啊!
若是真正明白了,应该迫不及待地上课、修法才对.
你们是不是这样非常欢喜、急切地期待上课、修法,有没有这种心态如果你想学佛,首先要深信因果.
八万四千法门都不离因果正见,这是佛法的基本教义,是佛法的根本理念.
若是没有这个根本,一切都免谈,一切都没有用!
昨天讲过,"轮回、因果"与"无我、空性"是一个道理.
若是你明白了无我、空性的道理,对因果、轮回就会深信不疑;若是你能对轮回和因果深信不疑,无我和空性的见解也就随之到来.
真的,大家不要颠倒!
"既由己过害,岂能嗔于人":凡夫、愚者是颠倒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行都是背道而驰.
若以因果正见进行观察,追根溯源,你之所以会受到伤害,都是自己的过失,是自己造恶业的果报.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嗔恨他人呢为什么还要把一切责任推到他人身上呢若是将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推给他人,这叫造业,这才是伤害众生!
如果你打骂对方,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在伤害他,但这不一定是伤害,而你心里的嗔恨对他才是真正的伤害,因为你跟他结恶缘了.
尽管都是自己造的恶业,但是自己不仅不忏悔,还无端地嗔恨和埋怨他人,这就是凡夫、愚者.
"譬如地狱卒,及诸剑叶林":我们在"轮回过患"中讲过,十八层地狱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并对地狱里的看守者、狱卒们,以及剑叶林、铁围山等地狱的景象都有详细的描述.
佛在《地藏经》里也对此也讲得很详细.
"既由己业生,于谁该当嗔":地狱里的这一切,既没有人安排,也没有人造作,都是因自己的业力所感而显现的.
一切都是因业力所现,业力所感,没有别的.
同样,敌人来伤害我们,这也是自己的业力,都是自己的事.
如果你看明白了,就不应该再嗔恨,不应该再伤害他人,应该忏悔才对!
我们现在是不是觉得自己在学佛,甚至很有修行、很有智慧似的当你遇到敌人或遭受痛苦的时候,如果内心没有怨恨,只有忏悔、惭愧,还算有一点儿修行,算是位真正的学佛人.
否则,你根本不算学佛人,根本不是修行人.
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是不是这样,能不能做到这样观察受害者自己的过失,这也是一种修安忍的方法.
这里讲的都是诸法的事实真相,如果我们能如是地思维,然后在自己的相续中生起定解,就不会生起嗔恨心,就能做到安忍了.
丑三、宣说嗔恨之颠倒理由:宿业所引发,令他损恼我,因此若堕狱,岂非我害他当这些怨敌来伤害我们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伤害到我们,而是我们伤害了他们.
为什么我们之所以会遇到违缘、受到伤害,都是我们自己往昔造恶业的果报.
因为我们自己往昔造作了恶业,才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与下场.
而这些众生对我们生起了嗔恨心,甚至伤害了我们,因此会堕落地狱中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所以,我们认为"自己没有伤害他们,是他们伤害了我们",这种观点是颠倒的.
其实,我们伤害了他们,他们并没有伤害我们.
如果我们能稍微有一点修行,能修安忍的话,他们就更没有伤害我们了.
当他们来伤害、嗔恨我们时,我们可以转为道用,利用这个机会来让自己成就.
为什么说要感恩一切,要感恩伤害我们的敌人呢就是这个意思.
对不修行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对境;而对修行人来说,这是精进修行的鞭策,是成就的助缘,是磨练习性最好的方法.
因此,他们不但没有伤害我们,反而利益了我们.
这些怨敌等众生对我们生起了嗔恨心并且伤害了我们,若是没有一定的境界或者修行,就可能会因此堕入地狱,要遭受地狱的痛苦.
所以,其实是我们伤害了他们.
为什么第一,我们之所以会感受伤害,都是我们自己造的业,这叫业力现前,不怨别人,不是别人的问题.
第二,若是我们能修安忍、能转为道用的话,这是利益、帮助我们,对我们恩重如山.
句句都是窍诀啊!
句句都是智慧啊!
大家若能如是思维,这也是一种修安忍的方法.
若是想修行,就这样修;若不想修,就干脆别修了,至少你也不会拿佛法造业.
我们应该思维:他们把我作为对境而生起了嗔恨心,并造了恶业,将来一定会下地狱,因此我们心里很惭愧啊!
既然我伤害了他,现在应该替他消业.
同时,要发慈悲心,发愿"若他将来下地狱,我要到地狱去救他""我成佛那一天,第一个要救度他".
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法的时候,有一世是忍辱仙人,专门修忍辱.
有一天,忍辱仙人遇到了恶人歌利王,四肢都被歌利王切割开了.
忍辱仙人不仅没有生起嗔恨心,还发愿"等自己将来成佛的时候,第一个要度化他".
歌利王听到这些,心里很惭愧,当下就忏悔了.
歌利王就是后来的乔陈如尊者.
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第一转法轮时就开始度化他了.
如果我们没有弄明白这些道理,也许会想:"有点太神奇了……"其实一点儿也不神奇,正因为他明白了道理,内心里有正知正见,所以就做到了.
当时,忍辱仙人肯定是这样思维的:他伤害不了我,但是我却伤害了他.
他把我作为对境而造业,将来肯定要下地狱的,因此我不能见死不救.
我现在在修道,肯定会很快成佛,那个时候我要度化他,绝对不让他下地狱.
我们现在修忍辱,也许会觉得很难.
《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我虽无有些微错,何人若断吾头颅,然以悲心将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当他人来砍我的头时,我要感恩他,还要度化他,真的很难啊!
对一个凡夫、愚者来说,很难理解,更不可能做到;但是对于一个智者、真正有修行的人来说,完全可以做得到,一点儿也不难.
依敌修忍辱,消我诸多罪,怨敌依我者,堕狱久受苦.
若我伤害彼,敌反饶益我.
则汝粗暴心,何故反嗔彼"依敌修忍辱,消我诸多罪":我依怨敌伤害我的机会,可以修忍辱,可以消除诸多罪业.
实际上,这些敌人利益了我,我要感恩.
"怨敌依我者,堕狱久受苦":但是这些怨敌把我作为对境而生嗔恨心,甚至造恶业,将来要下地狱,在无数劫当中遭受极其难忍的痛苦.
"若我伤害彼,敌反饶益我":我伤害了敌人,敌人反而饶益了我.
"则汝粗暴心,何故反嗔彼":我依这些敌人修安忍,能消除诸多罪业,这是成就的根本,是我成就的资粮.
所以,敌人利益了我,我的心里只有感恩,怎么会生起嗔恨呢但是,我的内心粗暴,愚痴又急躁,所以对敌人生起嗔恨心,还怨天尤人,难道这不是彻底颠倒了吗很多人会唱《感恩歌》:"感恩伤害过我的人……"但都是假的.
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才能真正感恩伤害过自己的人,那时唱出来的才是真言真语,是表里如一、心口一致的,之前都是假的,都是"鹦鹉学舌"而已.
我们经常讲,要感恩上师、感恩善知识.
为什么他们帮你消业,让你开悟,所以我们要感恩,他们有我们报答不了的恩情.
一位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他就是要帮你消业的,大家能明白吗怎样帮你消业就是让你受苦,让你遭罪.
其实,受苦是了苦,遭罪是消业啊.
但是,现在谁能接受啊若让你见性开悟,也是要靠打骂的.
大家看看历代祖师们的传记,他们是怎样开悟的都是打出来、骂出来的.
如果不打不骂,你不可能开悟.
这才是所谓的摄受、窍诀!
什么是真正的摄受什么叫真正的窍诀若对你说几句好听的话、送你一些加持品,也许你就觉得他"太慈悲了!
"好似摄受自己、给自己窍诀了,其实这些都不是.
所谓的怨敌才是你最殊胜的善知识,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你的毛病,他们不会顾及你的感受,肯定会毫不客气、想方设法给你制造障碍.
我们特别喜欢自己的亲人朋友,其实这些人才真正是害了我们,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我们的优点,即使他们看到了我们的毛病,也不会说的,这实际都是害我们.
如果我们真有智慧,这些仇人、敌人才是真正利益我们的,因为他们只看我们的毛病,否则我们自己很难发现这些毛病.
为什么我们要依止善知识呢因为自己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所以通过善知识让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
我们真的觉察到了自己的缺点或不足,这叫开悟,善知识就是起这个作用的.
但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善知识",都是顺着凡夫众生,顺着他们的烦恼习气.
若是这样,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成就不可能的.
这些敌人想尽一切办法给我们制作障碍,这些障碍都是我们修行路上必不可少的对境、助缘.
若是我们没有这些对境,怎么能生起出离心怎么修安忍若是没有这些敌人,没有这些痛苦,我们怎么修菩提心我们的嗔恨心都特别重,很多人总是怨天尤人,所以应该多思维和观察这些内容,对我们肯定有帮助.
大家不要再说"我在修本尊法""我在修大圆满法""我在修禅宗""我在修心中心法"……还是先把基础弄明白,搞清楚吧.
因为这些基础讲的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的心情,若是想提高、想改变,就要从这些基础入手.
佛菩萨的境界先别谈了,我们现在还达不到,所以对改变自己也是无济于事.
现在很多人只愿意谈空性、听空性这些大道理,觉得越神秘、越复杂,就越有兴趣似的.
其实,我们的自性、本面本来是很简单、很单纯的,是我们自己搞得复杂了,所以它们就离开了.
我们为什么会迷失自性为什么会离开了自己的本面就是这个原因.
众生为什么不开悟呢所谓的自性、佛性太单纯了,离我们太接近了,与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但是我们认识不到.
如同眼睛看不到眼睫毛,或者说眼睛看不到它自己一样,所谓的自性离我们太近了,所以我们看不到;所谓的自性太单纯了,以致于我们无法能够相信.
若我有功德,必不堕地狱,若吾自守护,则彼何所得也许有人认为:如果对方以我们作为对境而生起嗔恨心、造恶业,将来就要下地狱;而我们伤害了他们,那么我们是不是也造了恶业,将来是否也要下地狱"若我有功德,必不堕地狱":若是我们没有修安忍,不具有安忍的功德,我们也要跟他们一起下地狱.
但是我们在修安忍,有安忍的功德,有这个窍诀,必定不会堕入地狱.
"若吾自守护,则彼何所得":当我们修安忍时,能保护自己的相续,令自己的相续清净,因此对我们来说,地狱就不存在.
但是这些怨敌等没有遇到佛法,也不会修安忍,所以无法能够保护自己,最终要堕入地狱.
若以怨报怨,则更不护敌,吾行将退失,难行亦毁损.
也许有人想:这些众生实际上是利益了我,对我有恩.
若我自己可以修安忍,以安忍的功德可以不堕入地狱,但是却没有保护和利益我的那位怨敌,显然我已成为了一个不知报恩或没有悲心的人了.
"若以怨报怨,则更不护敌":若是我不修安忍,以怨报怨,跟他一起生嗔恨心,与他为敌或者去伤害他,这样我不但保护不了对方,甚至还会增长他的烦恼,增加他的痛苦,这是没有意义的.
若是我这样做能利益到对方或者能保护对方的话,我会心甘情愿地做,但是这样无法利益和保护对方,所以我要修安忍.
"吾行将退失,难行亦毁损":"难行"指的是安忍.
若是我嗔恨,伤害他们,我将失坏沙门四行,即"他骂不还骂,他怒不还怒,他打不还打,寻过不还报.
"同时,最殊胜的苦行安忍也会毁于一旦,损失多大啊!
我为了度化众生而希求解脱、成佛.
如果我跟着怨敌生嗔恨心、一起造业,就会失坏自己修持安忍的道心,也会毁坏自己内心的平静,同时也在障碍自己解脱、成佛,这样不仅伤害了我,也伤害了一切众生.
为什么如果我不解脱、不成佛,怎么能度化和利益众生如果我修安忍,就可以不失坏自己的道心,不破坏自己的相续,就能够迅速解脱、成佛,从而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如果我修安忍,不以怨报怨,不跟怨敌一起造罪业,当下能保持平静,通过这样的表法,可能对方也会像歌利王一样立即忏悔,也就不造业了.
可见,修安忍对双方都有帮助,所以我要修安忍.
修安忍,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利益对方,这叫两全其美啊!
这里讲的都是修安忍的方法,如果大家想修安忍,就要如是修持.
首先要思维、反复观察这些道理,然后以正知正见、智慧去对治嗔恨心等内心的烦恼,这样才能修出安忍来.
在座各位彼此都是金刚兄弟姐妹,都是一个坛城里的眷属,将来成佛时也都是一个坛城里的主尊,若经常互相怨恨,是很严重的罪业.
因此,大家要好好忏悔,好好修忍辱波罗蜜!
思考题:1、这些怨敌来伤害我们时,实际上是"我们伤害了怨敌,怨敌利益了我们",对此应怎样理解2、若我们自己不执着身体,当敌人来殴打我们时,我们是否也不会感受疼痛《入行论讲记》(五十一)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2)遮破对"于我造四罪者"生嗔:破对轻侮、恶语中伤及毁誉我者生嗔恨.
①轻侮等行为对我们没有损害,不应嗔恨.
②嗔罪严重且利养无有实质,不应嗔恨对利养造成违缘的对方.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癸二(破嗔轻侮我等三者)分三:一、轻侮等无害故不应嗔恨;二、不应嗔成为利养之违缘者;三、不应嗔令他人不信者.
子一、轻侮等无害故不应嗔恨:心意无形体,谁亦不能毁.
若心执此身,定遭诸苦损,轻蔑语粗鄙,口出恶言辞,于身既无害,心汝何故嗔所谓的这些怨敌等众生轻视、侮辱和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心里会生嗔恨心.
其实,对方无法通过轻视、侮辱等行为伤害我们,他们对我们没有任何损害.
若是对我们有真正的损害,也许我们会起嗔恨心,想消灭他们.
但是仔细观察,并不是这样的.
我们当时为什么会生起嗔恨心,甚至想以牙还牙、消灭他们呢主要是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我们有极大的损害.
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仔细观察,也不明事实真相的缘故.
我们若是以智慧去观察,真正能明白事实真相,就会知道他们对我们没有任何损害,也就不会生起嗔恨心了.
若是他们对我们有损害,所损害的或者是心(精神),或者是身(物质).
实际上,无论是心识还是肉身,都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
"心意无形体,谁亦不能毁":因为心是没有形体的,即使这些所谓的敌人拿棍棒或刀等兵器来加害我们,都无法能够损害它.
在《宝积经》中,佛跟迦叶尊者说:"此心者,于外不随有,于内不随有,二者之中不随有,若遍寻之无有可缘也.
"心于身内、身外,二者之中都不会存在.
若仔细观察,心脏不是心,大脑不是心,心是找不到的.
心可以说存在,也可以说不存在.
若是说心存在,也是以无处不在的方式存在.
若是说心不存在,通过我们的观察量去观察,去找它的本体是找不到的.
我们站在本体的角度来讲,心是不存在的;我们站在世俗谛、显现的角度来讲,心是无处不在的,哪里都有.
其实,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一切都是心.
心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固定的形状.
因为心是这样的一种法、一种东西,所以无论通过何种方法,它都不会有任何毁坏,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若心执此身,定遭诸苦损":有的人认为:由于心贪爱、执着身体,身体是能够以痛苦加害的,伤害身体的同时,心也会受到毁坏、伤害,身心都会受到损害.
这主要是因为自己贪爱、执着.
若是不贪爱、执着身体,对身体进行加害的时候,心不会痛苦的,对心不会有毁坏,不会有伤害的.
贪爱、执着是因为我们无明愚痴.
我以前也讲过,心相当于游客,身体相当于旅店,这就是心和身的关系.
你作为临时的客人,不执着旅店,对你来说不会有什么损害.
同样,若是自己不去贪爱、执着身体,心不会受到损害.
当有人对身体进行加害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内心有疼痛、痛苦这是因为贪爱、执着身体导致的.
若是不去贪爱、执着身体,不会有这些痛苦.
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越执着,对你的伤害就越大.
所以,一切显现都不会束缚我们,也不会伤害我们;执着才是束缚,才会造成伤害.
对身体进行加害的时候,内心贪执身体,所以烦恼痛苦.
为什么内心受到了伤害因为无明,然后执着身体,执着这些法,才导致受到了伤害.
"轻蔑语粗鄙,口出恶言辞":对方轻视、看不起我们,说一些粗语、卑鄙的语言,还有恶口骂人,或者说一些不悦耳的话题,这时我们心里也会生起嗔恨,并为之痛苦.
"于身既无害,心汝何故嗔":其实,别人有轻视的态度,说一些粗语、卑鄙的话题或者恶口骂人时,对你的身心都没有任何直接的伤害.
内心何故会生起嗔恨若是没有真正放下,没有这样的修行或境界,当敌人直接对你的身体进行加害的时候,比如拿刀或者兵器砍啊、杀啊、打啊,也许对你的身体有一些损害,你的身体肯定有疼痛的感觉,你的心里肯定会很不愉快,甚至很痛苦,但这是你内心的执着造成的.
如果你不执着,就不会有这些损害.
但是,这里主要讲的是语言的轻视、侮辱.
这些语言的侮辱,不用说对心,对身体都没有任何损害,那你为什么还这样嗔恨为什么心里还感到痛苦呢这些话仅仅是不悦耳或者无聊的一个话题,就是一个态度而已,对你的身体没有任何损害,对你的内心也没有任何损害,但是你仍然会嗔恨、痛苦,其实这是你不明真相导致的,不是因语言的侮辱引起的.
谓他不喜我,然彼于现后,不能毁损我,何故厌讥毁"谓他不喜我":也许你会说:对方轻视我、说一些不悦耳的话或者诽谤我,虽然对我的身心没有什么伤害,但是这样的态度造成周围的人慢慢就不喜欢我、不理我了,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不愿意接受的,所以我嗔恨,我不乐意接受.
"然彼于现后,不能毁损我":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有人不喜欢你,不会影响你的解脱或成就,也不会影响你的福德、功德的圆满,所以对你没有任何影响.
你周围有些人不喜欢你或不理你,其实对你也没有什么影响,对你也没有什么损害.
若是自己真正能做自己的主宰,不做烦恼、业力的奴隶,自己能好好地如法修行,能断恶行善,就能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
世上有喜欢你的,也有不喜欢你的;有想理你的,也有不想理你的.
这都没有什么.
既然有赞叹的,就肯定有诽谤的;既然有喜欢你的,就肯定有讨厌你的.
其实,无论是喜欢、赞叹还是诽谤、讨厌,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们不会因为他喜欢我而得到利益,也不会因为他讨厌我而受到损害.
也许你有所担心,"若是他赞叹我,我可能就会好一些;若是诽谤我,就会影响我,我就会不好.
"这些都不会发生.
我们的命运和这些众生的所作所为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我们自己要断恶行善、如法修行,以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谓的赞叹和诽谤,对你的成就没有什么影响.
你最终成就佛果的时候,可能身边有很多赞叹你的,也会有很多诽谤你的;有很多喜欢你的,也会有很多讨厌你的.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既有很多赞叹他的人,也有很多诽谤他的人,比如很多外道、世间的人都诽谤、指责佛陀.
在佛身边,有很多喜欢、追随佛陀的人,但是也有很多讨厌、远离佛陀的人.
我们成佛时,也会有这种情况.
大家不要在乎和执着这些.
一切显现法都是相对法,都不离相对的真理,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
佛讲过,哪里有吉祥,哪里就有不吉祥;哪里有佛,哪里就有魔.
就像我们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有人认为好,也有人认为不好.
我们的心情有顺心如意的时候,也有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
不顺心、不如意都是很正常的,这才叫圆满,所以没有必要烦恼.
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都是很正常的.
大家到一个道场或者亲近一个僧团时,会看到很多如法的,心里就很欢喜;也会看到很多不如法的,心里就很厌恶.
其实,这都是自己的问题,所有的显现都是正常的.
没有魔就没有佛,有魔才有佛.
若没有恶,哪来的善有恶才有善.
有好的,肯定就有不好的;有赞叹的,肯定就有诽谤的.
这些都是相对法,所以没有必要太执着.
一切都视作正常,当你的心不随境转,不被这些外境动摇的时候,你就成就了.
在一切顺境、逆境、好事、坏事当中,心都如如不动,保持一个平静的状态或本具的状态,这叫成就.
若是想一切都如意、顺心,在哪里都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其实都是你自己内心的问题,都是你自己分别、执着造成的.
你觉得这个好,就喜欢;你觉得那个不好,就讨厌;觉得这个有功德,就喜欢;觉得那个没有功德,就不喜欢.
其实,无论是佛还是众生,都是我们修行的所依,都是我们修行的对境,都应该恭敬,都应该是平等的.
本论里也讲过,若只敬佛不敬众生,这是错误的.
可能我们会看到一些好的,也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好的,但你要知道这些都是自己在分别、执着,都是自己的问题.
无论好与不好,都是无常;无论善与恶,都是如幻如梦,都没有什么.
"何故厌讥毁":若是自己不去分别、执着,这些所谓的不喜欢、不理你,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不会有任何的毁坏或损害.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讨厌、讥讽、诋毁他们呢如果我们以牙还牙,讨厌、讥讽、恼害他人,那是凡夫的境界,是凡夫所作的行为.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智者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命运.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改变命运要靠自己,和这些众生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些对境都是所依,关键取决于自己如何利用它.
若是没有利用好,就是造业的对境,下地狱的因;若是利用好了,就是成就的助缘,是解脱的因.
大家管好自己、改变自己,就OK了.
无论他人喜欢你还是不喜欢你,无论他人理你还是不理你,都无所谓.
有的人觉得别人不理自己了,心里就不舒服;要是别人都喜欢自己,心里就很高兴.
其实没有什么,喜欢是暂时的,不喜欢也是暂时的,理你是暂时的,不理你也是暂时的.
大家在寺院,尤其是在道场里,彼此保持不近不远的距离,这种关系是最好的.
有的人刚开始关系走得太近了,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不分彼此似的;过几个月、几年就不行了,这样是不好的.
有的人自己习惯一意孤行,根本不会顺从大家,不会圆融大家,这也是错误的.
彼此关系不近不远,既不太远,也不太近,这是最好的.
你是堕落还是解脱,是圆满还是毁坏相续和功德,都取决于你自己,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子二(不应嗔成为利养之违缘者)分三:一、嗔罪严重;二、利养无有实质;三、遮破有实质之妄念.
丑一、嗔罪严重:谓碍利养故,纵我厌受损,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
"谓碍利养故,纵我厌受损":若是他人轻视我、看不起我、诋毁我、诽谤我,这样会影响我周围的人.
有些人原本很信任我,对我很有信心,但是由于他这样说、这样对待我,使这些人不信任我了,对我没有了信心,这样一来,就会损害我的利养,所以我不愿意并且生起嗔恨.
这是不应理的.
你想获得一些利养,是要靠自己所种的善根福德的.
若是自己没有种善根,没有积福德,即使没有人轻视你、诽谤你,你也不可能获得这些利养.
若是你自己有这个善根福德,在因缘成熟时,你一样能得到利养和功德,谁也阻碍不了.
"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自己所获得的利养最终都会留在今世,不可能跟随到后世.
你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为了想继续获得这些利益,你就嗔恨他人甚至伤害他人,所造的这些罪业在未感受果报之前,紧紧地跟随着你,长久稳固地留存在你的相续、阿赖耶当中.
你得到的这些世间利养、福报,有的也许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就会失去,即使你一生当中都没有离开过这些财富,但是到临终的时候你也必须要离开财富,离开你所拥有的这些利养.
前面也讲过,在临终面对死亡的时候,亲朋好友帮助不了你,你一个人也带不走;再多的财富也无法能够利益你,你一分钱也带不走.
面对死亡时,即使你获得再多的利养,拥有再大的权威、再多的财富等世间的福报,死魔都不会对你客气的,不会饶恕你的,到时候还是会无情地把你带走.
你为了得到这些利养、保护自己的利益,造下了种种恶业.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所造下的恶业、所结下的恶缘都紧紧地跟随你,一个也不少,甚至还增加了.
因为这些都是寄存在你自己的阿赖耶、相续当中的,相续是不能毁坏的.
如果不通过忏悔,恶业会日日不停地增长,临终的时候,这个恶业可能更严重、更多了,会有这样的结果.
你造恶业了,就要堕落,就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他人不可能损害你的利养,但是你为了获得和保护自己的利养生起嗔恨心,甚至伤害他人,这样造恶业是不值得的,是不应该的.
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苟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
现在很多世人为了暂时的利养和世间的福报,都是不择手段.
他们认为:我得到了利益,条件好了、身体好了,就能长久存活,可以活很长时间.
于是,他们通过种种手段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试图让自己健康长寿,为了这个目的不择手段,边造业边得到一些利益.
其实,与其这样活着,与其这样延续生命,还不如早死.
"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我宁可迅速死亡,也不愿意通过损害他人的途径来邪命养活.
什么叫"邪命活"就是为了得到和保护利养,嗔恨他人,伤害他人.
试图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利益或保护利益.
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里讲了五种邪命.
第一,狡作,即伪装.
为了得到利养,没有功德伪装有功德,没有神通伪装有神通.
其前提条件是以得到利养为目的,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一些利养,以这样的方式生存,这是以邪命活着.
第二,谄媚.
为了得到利养,向对方说一些花言巧语、一些特别入他的心的话题,让对方高兴,企图获得恭敬、供养.
尤其作为出家人,不应该这样做.
有一些人特别会说:"你是大菩萨、老居士,你功德无量啊……"会讲很多很多好听的话,这样一说,对方就高兴了.
对方也是无明嘛,听到这些也很高兴,脑子一热,就拿出很多钱财来做供养,也不考虑家庭、自身的条件,也没有什么正确的发心.
其实,自己有没有功德,有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自己最清楚自己.
出家人是可以接受众生供养的,但这要众生自愿,所以不能通过这些手段得到利益.
假装有功德、假装有神通,这都是一些手段,因此而得到利益,这是不如法的.
有的人特别会说一些好听的话,还有些人特别善于抓对方的弱点,搞一些假神通(其实没有神通)骗人,这都是以邪命活着,通过这种方法接受供养还不如没有供养.
其实供养是不需要去求、去要的.
若是众生自己想做供养,内心真正生起了信心,这样做的供养才有意义,才如法.
其实,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成就者接受供养是为了对方,而不是为了自己.
这是为了给对方种善根、种福田.
对方必须要有这个意乐,必须具有这个发心,才能种善根,才能种福田.
真的,我特别希望大家有了这个发心,然后再去做,这是很重要的.
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哪怕你供养一分钱、一毛钱也是可以的.
只有自己发自内心这样做,才会种下善根、才会种下福田,否则是不可能的.
现在有的人是因为爱面子、不好意思而做供养,"有人在做供养,是不是我也要做啊"于是随着别人做,其实这都是不如法的.
有的人则是为了自己能获得一些加持,获得一些世间的福报,然后做供养,这也是不如法的.
若是想具功德,真正生起信心了,真正想修施舍心,以这样的心态去做供养是可以的.
作为一个出家人,有什么可担心的佛陀说过,这些世间人困难到了在指甲上耕地的程度,我的这些声闻们(出家的弟子们)也不会有任何困难,不会饿死的.
所以,大家不要考虑太多,诸如老了怎么办,病了怎么办……既然出家修行了,就不要考虑这些了,生病就生病了,没人看就没人看,死了就死了,没人管就没人管.
一个成就者死的时候,就要像街上的流浪狗那样的死,走到哪里就死在哪里,死时最好没人管,也没人看,这才是最好的.
一个修行人就要这样,不要考虑这些.
只要你自己好好修行,到时候福报就会来,自然就有人关心你,自然就有人照顾你,自然就有人喜欢你,现在不用考虑这些事情.
如果你自己具有功德、福报,能没有人恭敬你吗能没有人喜欢你吗若是自己有这个福报,在哪里都一样,一定会有人关心你、照顾你的,这都不用考虑.
作为一个修行人,世间的一切利益、世间的一切法都要放下,不为邪命活着.
第三,侧面乞求.
为了获得供养,尽管没有直接说自己要什么,但是以侧面的方式让他人明白这个意思,因此得到了一些利养,自己以此活命,这叫以邪命活.
比如,自己看中了对方的某样东西,或者自己想得到一些供养,不直接跟他说,而是侧面说:"我最喜欢这个东西了……"又说:"我在山上修法挺困难的,这里费用挺高的……"这里哪有费用啊就是想要点供养嘛.
说"冬天冷啊,我没有穿的"……诸如此类.
若是以这种方式要,都是不如法的.
其前提条件是为了得到一些利养,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仅仅是随便说说、闲聊而已,对方认为你困难或者需要这样的东西,因此来供养你,这没有事.
第四,方便研求.
为了获得利养,通过自己所拥有的权力、方便渠道去要物品、钱财等供养.
比如,以寺院的名义、上师的名义获得利养,自己也得到一点儿.
其目的首先是为了自己能获得一些利养、供养,然后通过一些方便或自己的权威而得到利养,以这种方式存活,也是以邪命活.
第五,以利求利.
给他人一些东西,是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现在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给他人一点加持品等,目的是想得到一点供养、一些利益.
其前提条件是为了获得利养,获得对方的利益,获得对方的恭敬,自己想得到更多,然后给他一点小的礼物等加持品.
如世间走后门、拉关系、送人东西一样,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这也是以邪命活.
《中观宝鬘论》中一共讲了五种邪命.
如果认为"他人轻视我、诽谤我就会障碍、影响我获得利养",因此而嗔恨、加害对方,以这种方式活着,这也是以邪命活.
若是以这些邪命的方式活着,还不如早死.
世间有一句谚语:"恶人早死,世人不受害.
"恶人应该早点死,因为他在人世间活得越长,造恶业的力量就越大,将来下地狱所遭受的痛苦就越严重,越不可思议,所以还不如早死.
我们心里也要下决心:若我以邪命活,还不如早死.
我宁愿迅速死、早死,也决不以邪命活.
"苟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以这种邪命的方式,也许能在世间长久地存活.
但是以这样邪命的方式活着,即使在世间活得时间再长,最终也离不开死亡,也一定要死,并且死后因邪命的果报还将受大苦.
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宁可早死,也决不能以前述这些邪命方式活着.
很多在家修行人有工作需要,这和邪命活是两回事.
邪命活是为了获得利养,这个发心是自私的.
如果你发了菩提心,为了众生而想获得一些利养,通过这些利养来影响更多的人、度化更多的众生,这样不会有罪过.
我们这些出家人,不要为了自己能生存或生活得更好去做这些事情.
作为出家人,从你出家的那一天开始,是可以接受供养的,但这是有条件的.
首先,戒律要清净,最起码没犯根本戒;其次,在戒律清净的基础上,自己尽心尽力地闻思修.
有戒律清净的基础,有闻思修的功德,即使你接受再多的供养也是可以的,哪怕是十方所有的供养都由你一个人接受,也是有资格的,这是佛陀亲口所说.
戒律有支分戒和根本戒,没有犯根本戒,这就是戒律清净.
只是戒律清净还不行,还要有闻思修的功德.
在闻思修方面,有的人精进,有的人不精进,无论精进或不精进,只要有闻思修的功德就行.
出家人若具备这两个条件,是可以接受供养的.
现在很多人不敢接受供养,自己可以按这个标准进行衡量.
若是觉得自己戒律不清净,或者自己没有闻思修的功德,接受供养就是不如法的;如果你只是戒律清净,但是没有闻思修的功德,这样接受供养,将来要拿自己的血肉来还的.
我们绝对不能以邪命的方式活着.
前面所讲的那些邪命方式都是我们很容易犯的.
比如,自己想得到恭敬和供养,然后在施主、信众面前说一些花言巧语,或给他们拿一些加持品等东西,这都是以邪命活.
还有的人看中了别人的电脑:"这个电脑挺好……"或看中了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很好……"自己想得到,就说:"这个东西太好了,我就喜欢这个东西,我现在就缺这个东西;我现在在寺院干活,没有好电脑,缺电脑……"这就是侧面乞求.
还有的人通过一些方便等渠道,想获得一些利益,这也是邪命活.
这些都是不如法的,大家真的不要这样做,这都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你这样做,就是造业,将来要遭受恶果的.
只要你自己守持清净的戒律,精进地闻思修行,人们都看到你有功德了,知道你值得尊敬,把你作为供养的对境,自然就会恭敬你、供养你.
丑二、利养无有实质:梦受百年乐,彼人复苏醒,或受须臾乐,梦已此人觉,觉已此二人,梦乐皆不还.
这是一个比喻.
有一个人梦里在一百年当中享受快乐,醒来以后,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还有一个人梦里只是顷刻间感受安乐,梦醒后,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很显然,对清醒后的这二者而言,梦中拥有的快乐在醒时都是一去不复返.
从梦境中醒来以后,梦中的快乐再也不复存在,再也不可能回来,两个人的内心可能一样空虚.
也可以说,在梦境中享受快乐的过程都同样是如幻如梦的.
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尽管一个是百年中,一个是片刻间,但是所享受的快乐和梦境没有差别,都是现而无自性的.
若是仔细去观察,快乐和梦境是没有差别的.
刚才在梦中享受快乐,现在醒来以后,梦境里的快乐都是假的,都不复存在.
无论是百年中还是片刻间,所享受的快乐都过去了,一去不复返,都是如幻如梦;若以智慧去观察,都是没有实质性的,都是显而无自性的,都是虚假的.
寿虽有长短,临终唯如是,设得多利养,长时享安乐,死如遭盗劫,赤裸空手还.
这也是比喻.
在世间,有的人寿命长,有的人寿命短,有的人享受所谓的快乐的时间长一些,有的人享受所谓的快乐的时间短一些.
到临终的时候,无论享受快乐的时间长还是短,这些快乐都是带不走的.
死了以后,对二者而言,快乐都一样过去了,内心都一样是空虚的.
尽管享受快乐的时间可能有长有短,但是都如梦境一样,都是现而无自性.
若是仔细观察,都是虚假的,都是无常的,所以没有什么可执着的.
仔细思维一下,自己为什么想获得利养呢也许你认为:"若是能得到利养,就可以在这个世间多活一段时间".
其实,生命有长有短,但是到临终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你所享受的快乐都如同梦境一般,是现而无自性的,都离不开无常.
到死亡的时候,你一分钱也带不走,一切都带不走.
这个时候,一切都过去了,不复存在,你空手离开这个世界,没有别的.
也许你在世时能得到一些利养,也能长时间地享受安乐,但是到死亡的时候,这些世间的安乐、利养都如遭受强盗抢劫一样,什么也不能跟随你,你带不走任何东西,只能自己赤手空拳、赤身裸体地离开人间.
这个时候,你在世时为了利养和世间的这些福报所造下的恶业,都会紧紧地跟随你,直到果报成熟.
什么时候果报成熟,什么时候果报才结束,之前果报是不会结束的,也不会离开你的.
大家真的好好思维一下,要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我们应该利用人身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选择,应该有正确的取舍,这是很重要的.
思考题:1、若心没有形体,那么心到底是什么样子请具体讲一讲.
2、《中观宝鬘论》中讲了哪五种邪命《入行论讲记》(五十二)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2)遮破对"于我造四罪者"生嗔:破对轻侮、恶语中伤及毁誉我者生嗔恨.
③进一步遮破利养有实质的妄念,不应嗔恨对利养造成违缘的对方.
④不应嗔令他人不信者;(3)遮破"于亲友造四罪者"生嗔:①因对境无害而止嗔;②不应嗔恨造罪之人:深思法理之安忍、不畏损害之安忍、修承受痛苦之安忍.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丑三、遮破有实质之妄念:谓利能活命,净罪并修福,然为利养嗔,福尽恶当生.
若为尘俗活,复因彼退堕,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谓利能活命,净罪并修福":若有人说:"如果有人诽谤或侮辱我,就会障碍到我,让我无法获得利养.
如果我获得了利养,就可以在世间长久存活,并且能净除罪业、积累福德.
反之,如果我得不到这些利养,可能在世间存活的时间会减短或者生活质量下降,这样就很难修行,难以积资净障.
既然对方障碍我获得利养,也就是障碍了我的修行,所以我会嗔恨他.
""然为利养嗔,福尽恶当生":但是,你嗔恨、伤害他人,不仅不能消业积福,反而会使福报很快穷尽,还会增长恶业.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生起嗔恨心,不应该伤害他人.
否则,只会消耗自己的福报,增长自己的恶业.
可见,你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若为尘俗活,复因彼退堕":若是为了世间的利益,为了自己能在世间长久存活而去造嗔恨、伤害他人的罪业,只会令福德退失、善根被毁坏.
前面讲过,仅仅生起一刹那的嗔恨心,也会立即毁坏你在百千劫等无数劫当中所积累的善根.
如果你生起嗔恨心,只会毁坏自己的善根,消耗自己的福报,增长自己的恶业和烦恼,将来要堕落恶趣中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生起嗔恨心,不应该伤害他人.
"唯行罪恶事,苟活义安在":如果你嗔恨他,唯一增长的就是烦恼、业障等.
如果是这样,你长久存活于世还有什么意义你曾认为:"若得到了一些利养,就可以在世间长久存活,这样就可以修行,可以积累福报、消除业障,对我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现在经过仔细观察、思维,最后得出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既然如此,你所说的意义在哪里没有意义!
子三、不应嗔令他人不信者:谓谤令他失,故我嗔谤者,如是何不嗔,诽谤他人者"谓谤令他失,故我嗔谤者":如果说:"有人骂我或者诽谤我,对我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本来世上有很多人对我有信心,很恭敬我,他这样轻视我或者诽谤我,可能会影响这些人对我的恭敬或者信心.
若是影响了他们的信心,也是在毁坏他人的相续.
我之所以会生起嗔恨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对我有信心的众生的相续.
""如是何不嗔,诽谤他人者":你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世上有很多上师或者其他有地位的人,虽然很多众生对他们有信心,但是也有很多众生轻视、诽谤他们.
这些众生对他们的这种诽谤或者不恭敬的行为,也同样会影响很多信众对他们的信心,也会毁坏他人的相续.
你若为了保护他人的相续,怕他人失去信心,那么你也应该同样嗔恨这些诽谤者,但是你并不嗔恨.
当有人说他人坏话、诽谤他们的时候,你不闻不问,甚至还在这里幸灾乐祸.
可见,你言不由衷,这种说法只是你的借口而已.
否则,若有人对他人进行诽谤的时候,你也应该很生气、很愤怒.
谓此唯关他,是故吾堪忍,如是何不忍,烦恼所生谤"谓此唯关他,是故吾堪忍":若说:"因诽谤他们而使他人对他们退失信心,这可能是由于他们自己的问题导致的,比如因为他们没有功德或者表法不好;也可能是因为诽谤他们的众生愚痴,被烦恼控制而导致这样的结果.
所以,我可以忍受,不会嗔恨.
""如是何不忍,烦恼所生谤":同样的道理,之所以对你诽谤,并因此影响了对你有信心的人的心态,让他们退失信心,可能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功德或者表法不好,也可能是因为诽谤你的这些众生愚痴、被烦恼控制,而导致这样的结果.
所以,你也不应该嗔恨这些诽谤你的人,更不应该去报复、伤害他们.
我们觉得"有人说恶语、诽谤我们,是在伤害我们".
其实谁也伤害不了我们,尤其是诽谤、恶语,对我们的身心都没有什么伤害,所以我们不应该为之生起嗔恨.
前面从多种角度讲了我们不应该嗔恨的原因,这些都是事实真相,大家应该明白这些道理.
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嗔恨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嗔恨的.
我们为什么会生起嗔恨心并遭受痛苦因为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这是自己愚痴而导致的.
壬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者)分二:一、因于对境无害而止嗔;二、破嗔于受害者造罪之人.
癸一、因于对境无害而止嗔:于佛塔像法,诽诋损毁者,吾亦不应嗔,因佛远诸害.
若说:"他人对我怎样都可以,我不会因此生起嗔恨心.
但是,如果有人诽谤佛法僧三宝,有人毁坏佛塔、佛像、佛经这些三宝所依,我心里就忍受不了,会因此生起嗔恨.
""于佛塔像法,诽诋损毁者":世上肯定有很多对佛法僧三宝有邪见,甚至诽谤的人,肯定也有很多对三宝的所依进行毁坏的人,但他们都是可怜的众生,我们应该悲悯他们,不应该嗔恨他们,更不应该去伤害他们.
"吾亦不应嗔,因佛远诸害":佛法僧三宝以及佛塔、佛像、佛经等三宝所依,都已经远离了一切损害.
谁也毁坏不了它们,谁也伤害不了它们,所以你不用因此而生起嗔恨心,反之应该悲悯.
若有人诽谤三宝、毁坏三宝的所依,作为三宝弟子,我们应该尽量地去劝阻——能劝就劝,能阻止就阻止.
若是实在劝不动、阻止不了,也没有办法.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暂时远离这种人,但心里不应该嗔恨这些众生,反而应该可怜他们,对他们发慈悲之心.
第一,心里默默发愿:将来成佛的时候,能度化他们;第二,把自己所修的善根都回向给他们,愿他们早日对三宝生起信心,能早日解脱.
我们应该这样默默发愿,不应该嗔恨他们,更不应该去报复或伤害他们.
癸二(破嗔于受害者造罪之人)分三:一、深思法理之安忍;二、不畏损害之安忍;三、修承受痛苦之安忍.
子一、深思法理之安忍:于害上师尊,及伤亲友者,思彼皆缘生,知已应止嗔.
若说:"无论是诽谤我还是伤害我,我都能忍受.
但若是对我的上师或亲人进行诽谤、伤害,我就忍受不了,心里就会生起嗔恨,就会很痛苦.
"这是不应该的.
这些行为都是因为众生无明、被烦恼控制所导致的,这些烦恼也是通过外缘而生的.
你应该思维这些道理,明白这些真相,去制止自己内心的嗔恨,不能因此而造业.
当有人诽谤上师或者对上师有一些不恭敬的行为时,你能劝就劝,能阻止就阻止;若实在劝不动或者阻止不了,应该远离这些恶友,这就是所谓的"远离恶友佛子行".
这些众生也是因为愚痴、由烦恼牵引才导致这种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发慈悲心,发愿将来要度化他们.
子二(不畏损害之安忍)分三:一、怨敌不应为嗔恨之对境;二、是故断除嗔彼;三、为断嗔而除贪.
丑一(怨敌不应为嗔恨之对境)分三:一、与无情损害相同;二、与嗔者罪业相同;三、害由业生故不应嗔敌.
寅一、与无情损害相同:情与无情二,俱害诸有情,云何唯嗔人故我应忍害.
"情与无情二,俱害诸有情":地水火风、自然灾害等无情世界对我们也有损害,也伤害我们;这些有情众生也有对我们进行伤害的.
这样一看,有情众生与无情世界对众生同样有损害.
"云何唯嗔人故我应忍害":既然如此,为何单单对有情众生怀有嗔恨呢我们不去嗔恨那些无情世界,仅仅对有情众生生嗔恨心,这也是不应理的.
既然对无情世界没有生嗔恨心,那么也不应该对有情众生生嗔恨心.
我们应当安忍损害,不仅安忍无情世界的损害,也应该安忍有情众生的损害.
寅二、与嗔者罪业相同:或由愚行害,或因愚还嗔,此中孰无过孰为有过者这些仇敌由于愚昧而对我等众生进行加害,而我们则因为愚痴而以怨报怨,那么二者谁无过失,谁具过失呢很明显,二者同等具有过失.
因为二者有相同的原因:他们对我们进行加害,是因为无明、愚痴;我们心里对他们生起嗔恨心,以怨报怨,也是因为无明、愚痴.
尽管我们经常这样想:"我没有过失,我没有错.
"实际上,双方都有错,都一样有过失.
若是要怨恨的话,双方都应该被怨恨;若是不怨恨的话,双方都应该不被怨恨.
寅三、害由业生故不应嗔敌:因何昔造业,于今受他害一切既依业,凭何嗔于彼我们今生为什么会遭受这些不幸和痛苦都是我们自己往昔所造恶业的果报.
如果我们没有造这些恶业,恶业的果报没有成熟,不可能遭受这些不幸,也不可能遭遇这些痛苦,所以这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感,都是自己的原因.
可见,我们不应该嗔恨这些仇敌,不应该以怨报怨再去伤害这些众生.
丑二、是故断除嗔彼:如是体解已,以慈互善待,故吾当一心,勤行诸福善.
"如是体解已,以慈互善待":前面讲了很多事实真相,现在我们都明白了这些道理,所以没有理由再对他人生起嗔恨心了.
其实大家都是由业力的牵引、烦恼的控制而导致这样的行为.
我们为什么会六道轮回呢因为有业力的牵引.
我们为什么会互相恼害呢因为有烦恼的控制.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彼此仁慈善待.
"我好、你不好","他好、他不好"……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分别、执着.
凡夫众生都是在六道中轮回,都是痛苦的,都有烦恼,都是受害者,都没有什么功德,所以应该互相恭敬、互相帮助、互相利益,这才是正确的.
"故吾当一心,勤行诸福善":为此,我应该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勤修福德、善根,不应该嗔恨.
否则,就会毁坏善根.
大家现在已经明理了,就应该在心里下个决心、做个决定:既然都是六道众生,都一样是凡夫,那么从今以后,不应该再怨恨他人,而应该利用自己的人身,一心一意地去修善根、福德.
只有善根才能真正跟随自己、利益自己,这才是英明的选择.
丑三、为断嗔而除贪:譬如屋着火,燃及他屋时,理当速移弃,助火蔓延草.
如是心所贪,能助嗔火蔓,虑火烧德屋,应疾厌弃彼.
这是一个比喻.
例如,房屋失火,当火势燃向其他房屋时,主人看到后应该将能助燃的草木等转移出去,这样火就燃不起来了.
否则,火势可能燃得更旺,并且蔓延至其他的房屋.
我们为什么会生起嗔恨心呢就是因为贪爱世间的名闻利养,当有人障碍时,我们就会生起嗔恨心.
如同草木等燃料会使火势蔓延一样,若是把这些草木转移出去,火就会熄灭.
同样的道理,我们应该先断除贪爱世间名闻利养的贪心,这样就不会为了利养而生起嗔恨心.
所以,先断除贪爱心,嗔恨心就不会生起来了.
我执和我所执都是贪心.
因为有贪心,就会生起嗔恨心.
若是不断除贪心,也很难断除嗔恨心.
所以,首先要对治贪心、断除贪心,这样嗔恨心自然就会在相续中无影无踪.
怎样才能去除贪心大家要明白,愚痴是贪嗔痴三毒的根.
如果你断除了内心的无明愚痴,贪心自然就会无影无踪.
若没有了贪心,嗔恨心也就没有了.
贪嗔痴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根,若是断除了贪嗔痴三毒,其他的烦恼也不会存在,其他的分别执着也都会消失.
我们学佛主要是遣除无明,破除愚痴,这是很重要的.
若要遣除无明、对治愚痴,就要靠智慧.
所以佛法里讲,你若想解脱成佛,就要靠智慧.
只要你明白了事实的真相和真理,没有了无明愚痴,也就不会有贪嗔等烦恼了.
若烦恼没有了,就不会造业,这样轮回也就结束了.
大家要明白什么是"佛",学佛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学佛.
"佛"是觉悟和智慧的意思,学佛就是学觉悟、学智慧.
当你觉悟、有智慧时,就成佛了.
子三、修承受痛苦之安忍:如彼待杀者,断手获解脱,若以修行苦,离狱岂非善这也是比喻.
举个例子,一个将要遭杀的人,假设只是被砍断手就可以免于死亡,对这个人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吗尽管手被砍断了,但是通过这样的惩罚,就可以免于一死.
同样的道理,我们本来来要下地狱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但若是在今生能遭受一些痛苦,能忍受这种苦难,就能远离地狱,岂不是很好于今些微苦,若我不能忍,何不除嗔恚,地狱众苦因如果我们连现在这样一点点的痛苦都不能忍受,那为什么还不遣除地狱的痛苦之因——嗔恨心呢如果你不遣除嗔恨心,将来就要下地狱,遭受地狱的痛苦.
那个时候,你能忍受得了吗你连现在这么一点痛苦都难以忍受,将来怎么能忍受得了地狱的痛苦呢其实,我们在人间所遭受的痛苦都不算什么,若将来真的堕落了,地狱的痛苦才真的是不可想象、难以忍受.
如果你害怕伤害、痛苦,想避免或摆脱伤害、痛苦,那么现在就应该利用这个人身修持佛法,通过佛法遣除嗔恨心.
为欲曾千返,堕狱受烧烤,然于自他利,今犹未成办.
我们曾经因贪爱世间的名闻利养而造下恶业,并因此而成千上万次地堕入地狱,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虽然遭受过无量无边的痛苦,但是至今也没有成办自己或他人今生来世的一切利益.
在遭受今生那么短暂而又微不足道的痛苦时,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修安忍,就可以遣除无量劫的罪障,最终还能获得成就,可以成办自他究竟的利益,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安忍苦不剧,复能成大利,为除众生害,欣然受此苦.
我们现在所要承受的痛苦并不是很大的危害,而且依靠安忍还能成办广大利益,因此理应欢欣喜悦地承受能遣除一切众生损害的危难或痛苦.
我们现在有佛法,有智慧,可以轻而易举地修安忍.
若是没有佛法,没有智慧,谁都无法修安忍.
我们现在修安忍,虽然没有遭受太多的痛苦,即使有痛苦,也是瞬间的痛苦,但是却可以成办自他暂时或究竟的一切的利益,这是多有意义的事情啊!
作为学佛人,我们应该具有智慧.
当我们遇到对境或遭遇痛苦时,应该将其转为道用,好好地修安忍,这样就可以成办自他的一切利益.
这些都是殊胜的对境,也是良好的机会,我们不能错过这些机会,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些机会,去成办广大的利益.
作为学佛人,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无论任何时候,都应该有判断和分辨的能力,应该有取舍的能力.
思考题:有人诽谤三宝或毁坏三宝所依时,我们应该嗔恨还是应该悲悯2、为什么说"若这些恶果能在今生成熟,这是重罪轻报"怎样理解《入行论讲记》(五十三)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4)遮破对"于怨敌作四善者"生嗔:不应嗔恨赞誉怨敌者、令怨敌安乐者、成办怨敌利养者.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壬三(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分三:一、破嗔赞誉怨敌者;二、破嗔令怨敌安乐者;三、破嗔成办怨敌利养者.
癸一(破嗔赞誉怨敌者)分三:一、堪为自乐之因故当取受;二、是他乐之因故不应舍弃;三、宣说颠倒取舍之理.
子一、堪为自乐之因故当取受:人赞敌有德,若获欢喜乐,意汝何不赞,令汝自欢喜当有人赞叹这些怨敌时,我们心里就不高兴,甚至生起嗔恨心.
这是不应该的.
"人赞敌有德,若获欢喜乐":当有人随喜赞叹怨敌的功德时,这些随喜者及赞叹者的内心是欢喜的、安乐的.
当所谓的怨敌有了功德、做了一些善事的时候,有人会随喜赞叹.
这时,无论是这些怨敌还是随喜赞叹的人,内心里都充满了欢乐.
"意汝何不赞,令汝自欢喜":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的心:"为什么自己不去随喜,不去赞叹呢"若是我们也去随喜赞叹,我们的内心也会欢喜、快乐.
在大家都欢喜、快乐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却让自己的内心不愉快、痛苦呢以他人的功德、以他人的欢喜让自己烦恼,让自己痛苦,这是不明智、不应该的行为.
这个时候,我们自己也应该欢乐起来.
恰恰相反,这个时候我们的心里却生出了嫉妒、嗔恨,令自己烦恼、痛苦.
这正是所谓的"自寻烦恼"和"自找痛苦",我们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是这样产生的.
其实没有人让你烦恼,也没有人让你痛苦.
实际上,我们心里的嫉妒或嗔恨根本无法伤害到这些所谓的怨敌.
如果他们自己有功德、福报,即使我们再嗔恨、嫉妒,都无济于事,起不到任何作用.
再者,当有人看到或听到这些人得到了福报或做了功德的时候,心里就会欢喜、赞叹,即使我们不愿意,甚至想阻止,也是很难的.
若他人真正生起了欢喜心,真心地想赞叹,我们再想阻止也是无济于事的.
这个时候,我们嗔恨、嫉妒,甚至去阻止、诽谤、说一些坏话等,都不起任何作用,反而会让自己烦恼.
如果自己内心生起烦恼,还能有快乐吗只会让自己痛苦而已.
为什么佛说我们是愚者呢所谓的愚者,就是愚痴、无明的人.
谁不想欢喜谁不愿意获得快乐当所有的人都在欢喜、快乐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自寻烦恼、自找痛苦呢若是一个智者、一个明白真相的人,这个时候应该也随喜、赞叹,让自己的内心也快乐起来.
这样,自己既不会造业,又能积累功德.
之所以随喜有非常大的功德,就是因为它很难做到.
若是真正做到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功德!
自己在积累功德的同时,内心也是快乐的.
如是所生乐,唯乐无性罪,诸佛皆称许,复是摄他法.
"如是所生乐,唯乐无性罪":若是自己也可以随喜赞叹,那么内心也会快乐起来.
这才是真正的快乐,而且唯有快乐,没有罪业.
我们在得到一些所谓世间利益的时候,也许内心也会快乐,但这是暂时的,而且在快乐的同时,也在造业.
但若是在看到、听到对方有功德或者得到福报的时候,你能真正地随喜或赞叹,不仅能令内心得到了快乐,而且只有功德,不会有任何罪过,不会造恶业的.
"诸佛皆称许,复是摄他法":你以此获得欢乐,这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高度赞许的.
这也说明这些快乐没有罪过,只有功德;只会积累善根,不会造恶业的.
在世人看来,这些怨敌都是你的竞争对手或仇敌,频频跟你做对、攀比,如果你能放开心量,尤其能真正发自内心地随喜赞叹他们的功德,那么对方或身边的众生也因此而了知"这个人度量这么大,有这么大的功德",自然会对你生起信心,会跟着你学修.
所以,这也是摄受众生、摄受弟子的一个非常殊胜的方法.
如果你嫉妒、嗔恨别人,身边的众生也因此而知道"这个人嫉妒心、嗔恨心那么强",他所发现的和感觉到的都是你的过失、罪恶,这样他不可能对你生起信心.
即使刚开始对你有信心,最后也会退失的.
如果能发自内心地随喜赞叹他们的功德,你所得到的这些欢乐无有罪过,只有功德;诸佛菩萨也对此高度赞叹;也会令身边的众生对你生起信心,成为摄受众生的殊胜方便.
子二、是他乐之因故不应舍弃:谓他获乐故,然汝厌彼乐,则应不予酬,此坏现后世.
"谓他获乐故,然汝厌彼乐":当我们的敌人有功德、得到福报的时候,若有人随喜、赞叹并因此获得快乐,我们却因此而不愿意、不能忍受,甚至生起嗔恨心.
"则应不予酬,此坏现后世":如果我们为此而生气、不高兴,这是不应理的.
此处是以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
比如,付给员工或仆人薪水也会令对方快乐,那么也应该剥夺不给.
这样一来,他们会不高兴,继而抱怨你,不好好干活,这样就会影响、毁坏你眼前的事业,令你失去今生的利益;同时,你因为伤害人、造恶业,来世还要堕入恶趣,感受恶趣的痛苦,令你失去来世的利益.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就不敢拒付薪水、虐待他们.
同样的道理,有人随喜、赞叹这些怨敌,他们心里充满快乐,如果这时你影响他们,他们也会不高兴的,甚至会伤害你,你会失去今生的利益;同时,因为你生起嗔恨心、伤害这些众生,来世还要堕入恶趣,感受恶趣的痛苦.
我们现在不敢虐待和得罪我们的员工等.
否则,后果不堪想象.
同样的道理,如果怨敌得到了利益,有人赞叹并因此获得安乐,若你去阻碍、伤害这些众生,也会得报应的,会令你失去今生和来世的一切利益.
所以,不应该嗔恨、嫉妒、阻碍或者伤害这些众生.
子三、宣说颠倒取舍之理:他赞吾德时,我亦欲他乐,他赞敌功德,何故我不乐当别人赞叹我们的功德的时候,我们希望对方也能获得赞叹我们功德的快乐.
而当他赞叹别人功德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喜欢他获得赞叹别人的快乐呢若是有人赞叹我们的功德,对方内心有欢乐,这是我们喜欢接受的,我们希望对方也有这样的快乐.
若是有人发自内心地赞叹怨敌的功德时,内心应该一样也会有快乐,但是为什么我们却不能忍受,也不希望这样呢如果我们是真正希望他人获得因随喜赞叹而带来的这种快乐,那么在他们赞叹其他人,尤其是我们的怨敌时,我们应该一样能接受,也希望他们有这样的行为,并因此获得内心的快乐.
但是,我们往往不是这样做的,这说明我们还是自私的么!
为什么我们希望他们好因为他们赞叹了我们.
但是,这并不是真正希望他们好,因为这里面有分别执着、有自私的成分.
如果自己是真正希望他们好的话,应该也希望他们赞叹包括怨敌在内的其他人,并且愿他们因此而获得快乐.
我们自己要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做的如果不是,就说明我们还是自私.
这都是我们自己的过失,大家要明白.
癸二、破嗔令怨敌安乐者:初欲有情乐,而发菩提心,有情今获乐,何故反嗔彼"初欲有情乐,而发菩提心":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乘佛门,已经发了菩提心.
我们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安乐.
我们为什么要成佛成佛是为了救度众生,让这些众生能获得安乐.
这就是我们当初的发心,我们当初发菩提心就是这个目的.
发菩提心的前提是慈悲心,即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
我们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获得安乐,一切众生都能远离痛苦.
我们发愿要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在慈悲心的基础上,我们发了菩提心.
之所以要圆成佛道,就是为了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我们希望一切众生获得安乐,发愿让一切众生获得安乐,这就是我们当初的发心.
"有情今获乐,何故反嗔彼":既然如此,当有情众生今天自己能获得安乐时,我们为什么不高兴呢众生不需要我们帮助而自己获得了安乐,或是由其他众生给他们带来了安乐,我们为什么不高兴,甚至还嫉妒呢这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大乘佛门,还没有真正发出菩提心.
作为大乘佛子,无论众生与我们是否有关系,对我们是否有伤害,无论他是善人还是恶人,是富人还是穷人,是我们的亲人还是敌人,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安乐.
但是,现在我们还没有给他们安乐,他们自己就得到了安乐,或者其他众生带给了他们安乐,我们为什么要嫉妒呢为什么要去阻碍呢如果我们嫉妒、阻碍,就说明我们当初发的菩提心是假的,我们没有发菩提心,没有真正进入大乘佛门.
若是真正发出了菩提心,怎么会不高兴呢这时应该高兴、赞叹,应该尽力地去利益,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益,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安乐.
既然我们是发菩提心的人,利益众生、让众生安乐就是我们的愿望、任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我们自己没有做,有人去做了;我们没有让众生安乐,众生自己安乐了.
这是多好的事情啊!
就像今天我们要完成一项任务,我们自己没有做,有人就帮我们完成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应该发自内心、自然而然地欢喜、赞叹.
我们现在自诩是学大圆满法的人,但是,当身边的同修道友得到利益或者修行有进步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高兴,甚至还要障碍他们呢因为你发的菩提心是假的.
自己应该观察一下自己,还装什么啊"我是修净土的,修禅宗的……""我是修大圆满法的,修大手印的……"连菩提心都没有,连基础的修行都没有,怎么能谈得上修净土、修禅宗这些法呢怎么能谈得上修大圆满、大手印呢这些法都是在具有菩提心的基础上,才可以修持,才可以成就的.
请大家观察一下自己:当身边的这些众生得到世出世间的利益时,当他们得到一些福报或者具有一些功德时,我们是不是发自肺腑地欢喜、赞叹自己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内心不愉快了;自己虽然没有做什么,但是心里很难受.
即使你没有进一步地诽谤他们、给他们制造障碍,但是你心里不乐意了,心里难受、不愉快了,这就是嫉妒心.
有嫉妒心就是凡夫,有嫉妒心就是过患.
癸三(破嗔成办怨敌利养者)分二:一、不应以得利养等之因而嗔他;二、理当以未得之因而嗔己.
子一(不应以得利养等之因而嗔他)分二:一、因实现自之愿望故不应生嗔;二、因不加害我故不应生嗔.
丑一、因实现自之愿望故不应生嗔:初欲令有情,成佛受他供,今见人获利,何故生嫉恼"初欲令有情,成佛受他供":当初我们发愿令一切众生成就佛果,从而可以获得人天一切众生的恭敬和供养.
这是我们当初的承诺,当初发的愿.
你当初发愿就是令他们能获得究竟的安乐,也就是成为所有众生恭敬供养的对境.
"今见人获利,何故生嫉恼":既然这是你当初的承诺和愿望,那么今天这些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的时候,你为什么会嫉妒、苦恼呢现在有人利益他们、供养他们、赞叹他们、恭敬他们了,他们得到了利益和安乐,这个时候你为什么心里嫉妒和苦恼呢如果你当初所发的愿是真的,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不可能是这样的心情.
这就说明你当初所发的愿是假的,你当初的承诺是很草率的.
大家现在天天发愿:"祈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垂念我……"这太草率、太不忠实了吧!
你天天祈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以及具德的金刚上师们垂念自己,把他们作为见证者,在这样殊胜的对境面前发愿:"我要为众生成佛,我成佛要度化这些众生,让他们获得安乐……"这是妄语,而且是大妄语.
你发了愿,也许刚开始可能做不到,但是你尽量做也行啊!
可是,我们做了吗大家已经学佛这么多年,通过仪轨发菩提心也这么多年了,若是自己真的尽量去做了,现在相续里也应该有一点菩提心了吧.
而事实上,当我们遇到对境的时候,一点都没有顾虑,立刻就不高兴了,一下子就开始诽谤了.
这就说明我们的相续里一点儿菩提心都没有.
所应恩亲养,当由汝供给,彼今已自立,不喜岂反嗔"所应恩亲养,当由汝供给":为什么说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亲人因为他们都做过我们的父母,都养育过我们,都对我们恩重如山.
所以,应该是我们来养育他们,报答他们.
"彼今已自立,不喜岂反嗔":这些利益本来应该是我们给他们创造的,这些快乐本来应该由我们给他们带来的,而现在他们自己就能获得安乐,自己就能获得利益,我们为什么还要嗔恨、嫉妒他们呢大家是不是真正的信佛人是不是真正相信三世因果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现在我们要报恩,应该由我们来养育他们,给予他们快乐、利益.
现在他们自己得到了利益,内心里获得了欢乐,如果我们是真正的信佛人,真正深信因果,应该高兴、赞叹才对.
恰恰相反,我们却嗔恨他们,甚至去毁坏他们所获得的利益,这样做对吗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妒憎富贵者,岂有菩提心如果我们连众生获得暂时的这些利养都不愿意,又怎么能愿意众生获得菩提果呢根本不可能.
菩提果是功德、福德圆满的果位.
现在众生只是得到了这么点利益和暂时的快乐,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还嫉妒或嗔恨他们.
那么,当他们真正获得菩提果的时候,我们还能愿意吗还能随喜、赞叹吗不可能的!
即使你说"能",也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根本不可能的.
这说明我们所发的菩提心是假的!
丑二、因不加害我故不应生嗔:若已从他得,或利在施家,二俱非汝有,施否何相干这些怨敌从施主那里获得一些受用、利益,或者他们没有得到,那些受用仍然在施主家里,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你而言,都没有什么利害啊!
如果他们得到了利养,和你没有什么瓜葛;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利养,和你也没有什么关系.
你为什么要因此不高兴或者高兴呢扪心自问:若他们得到了这些利养,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不高兴若他们没有得到利养,和你也没有什么关系,你为什么要高兴的确如此,这些怨敌得到利益和供养了,这是他们自己的缘分和福报;这些怨敌没有得到利益和供养,这也是他们自己的缘分和所造的业.
其实这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和你没有什么瓜葛,和你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当你遇到这些对境的时候,应该先把心态稳定下来,保持内心的稳定和平静,然后再理智、智慧地去选择、取舍,这才是我们修行人应该做的.
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如果你要改变命运,要由你自己来改变,和你所执着的这些利害没有关系.
一切对境、缘法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助缘还是违缘,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内心.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如果你以智慧的心态去看,正确地去利用,这些都是你成就的助缘,都是好事;如果你没有智慧,没有正确地选择,而是盲目地接触,这些就会阻碍你成就,都是不好的.
我们学佛修行,就是心不随外境转,不被外境动摇.
无论何时何地,要做自己的主宰,去把握自己的心.
把握了自己的心,就相当于把握了自己的命运!
如果大家真想学佛修行、解脱成佛,这是唯一的方法.
子二、理当以未得之因而嗔己:何故弃福善,信心与己德不守己得财,何不自嗔责你嫉妒、嗔恨他人,甚至诽谤、伤害他人,这都是在毁坏自己的福德和善根,也是毁坏自己的信心,也可以说会毁坏对自己有信心的那些众生的信心,也就是自己失去自己的功德.
自己已经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这是多大的善根、福德啊!
况且,自己也学到了一点佛理,也可以说稍微有了一点功德,也有很多对自己有信心的信众.
这个时候,自己不仅不去保护,反而去破坏自己的功德以及暂时、究竟的利益,是不是疯了若是要指责,为什么不指责自己若是要嗔恨,为什么不嗔恨自己你不仅不好好珍惜,反而还毁坏自己的善根和功德,舍弃自己今生来世一切暂时、究竟的利益.
佛说众生是愚痴颠倒的,这样一观察,自己真的是无明、愚痴,真的是完全颠倒的.
自己为什么不清醒清醒,不把握这一切机会呢若是要指责,应该指责自己;若是要嗔恨,应该嗔恨自己.
于昔所为恶,犹无忧愧色,岂还欲竞胜,曾培福德者.
你今世所遭受的痛苦和磨难,都是自己往昔所造恶业的果报.
你不仅对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没有任何的羞愧和忏悔心,反而还怨天尤人,甚至跟这些有善根福德的人攀比、斗诤,这样做实不应当.
他人得到了荣誉,那是他自己修来的福报;他人修行有所成就,获得很多人恭敬、供养,那是他自己修来的功德.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随喜、赞叹,至少也不应该嫉妒、嗔恨.
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福报和功德为什么这么倒霉,处处没法跟他人相比这都是因为自己往昔没有积累福报和功德,反而造恶业、结恶缘的果报.
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看到单位的同事升职、拿奖金了,自己心里就不高兴:"我比他做得多,我比他优秀,我怎么没升职呢我怎么没有奖金呢"你为什么没升职这是你自己造业的果报.
你为什么没拿到奖金这是你自己没有修这个福报.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有的家庭比较平安、幸福、美满,有些人也嫉妒:"我怎么这么倒霉呢我怎么这么不顺呢"这是你自己造业的果报,好好地忏悔吧!
为什么自己的家庭不平安、生活不幸福呢这也是自己造业的果报.
别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而你为什么没有找到呢这是你自己的福报不够.
别人找到了相爱的人,而你为什么没有找到呢这也是你自己的缘分不好,自己造业的果报.
当发生了种种不幸时,自己应该忏悔才对,为什么还要跟他人攀比,为什么要嫉妒他们呢不应该啊!
在寺院里,有些同修学得好,有功德,戒律清净,也具有智慧,当上师给他们委派一些任务时,我们就算不愿赞叹他们,也不应该嫉妒、嗔恨他们啊!
但是,很多人心里就不高兴:"我也一样啊,我出家比他还早,我懂得比他还多啊!
"既然如此,那么请你讲一讲这些经典和论典给我听听,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比他懂得多.
尽管你出家很多年,却对戒律一窍不通,你是怎么出家的你是怎么受戒的你心里还没有一点惭愧心.
这时你应该思维:我出家这么多年,但是根本就不懂戒律,自出家以后,犯了多少戒,造了多少业啊!
自己应该如是忏悔.
之所以你没有这个机缘,是因为自己的福报不够,是自己的业障导致的,没有其他原因.
之所以他人能受到所有人的赞叹,包括上师的赞叹,那是他自己修来的功德和福报,你为什么要嫉妒呢为什么还要跟他攀比、斗诤呢你应该忏悔才对.
作为大乘修行人,要以众生的安乐和利益为自己的安乐和利益,这才是正确的.
如果能做到这样,你就有功德和福报了.
即使你不想被人赞叹,也有人赞叹你;即使你不想有人对你有信心或恭敬心,也自然就会有,没有办法.
就像我经常讲的,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这是你阻挡不了的.
同样,有因就有果,因果是不虚的,这也是你阻挡不了的.
大家经过仔细思维,现在应该彻底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自寻烦恼、自找痛苦.
攀比之心、嫉妒之心等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同时也会染污自己的相续.
我们应该保护自己相续的清净,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让自己的内心快乐起来.
思考题:1、当他人得到利养时,若心里没有欢喜和快乐,那么这个人还能有菩提心吗2、书上说"所有的众生都是亲人、恩人",请说说理由.
《入行论讲记》(五十四)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5)遮破对"于怨敌造罪作障者"生嗔.
(6)遮破对"于自己与亲友行善作障者"生嗔.
①不应对于世间法作障者生嗔恨:世间的福报无有意义,对阻碍我们获得世间的利益者心怀感恩.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辛二(遮破于障碍所欲者生嗔)分二:一、破嗔于怨敌造罪作障者:二、破嗔于自己与亲友行善作障者.
壬一(破嗔于怨敌造罪作障者)分二:一、敌人痛苦于己不利;二、愿敌痛苦之心有害.
癸一、敌人痛苦于己不利:纵令敌不喜,汝有何可乐唯盼敌受苦,不成损他因.
"纵令敌不喜,汝有何可乐":当这些所谓的仇人、敌人遭遇痛苦、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心里很高兴.
如果他们没有遭受痛苦或伤害,我们心里就会不高兴.
其实,当他们受到伤害、内心痛苦时,你有什么可高兴、快乐的其实,当他们受到伤害时,我们并不会因此可以免受伤害或者得到利益;当他们内心遭遇痛苦时,我们并不会因此可以获得快乐.
若是能够因此得到快乐或获得利益,也许我们会很高兴或希望他人能这样,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所以,这个时候,没有什么值得高兴和快乐的.
若是你幸灾乐祸,按世间的角度来讲,这是不道德的;按出世间的角度来讲,这是造业.
今生来世中,我们不仅得不到利益,还会受到伤害.
若是这样仔细观察,你就会明白: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可高兴、快乐的.
"唯盼敌受苦,不成损他因":对所谓的仇人、敌人,我们内心经常会不知不觉地希望他们遭受伤害,遭受痛苦.
但是,我们自己在内心里怀着这样的恶念、坏心,只是这样希望和欲求而已,根本不可能成为损害他人的因,他人也不可能因此受到伤害,遭受痛苦.
若他们受到了伤害或遭遇痛苦,则全是因他们自己造的业所致.
恶业成熟了,才会有这样的果报.
若是你怀着希望他人不好的恶念,并不会对他人造成任何伤害,只会对自己有伤害,如果相续中有这样的恶念,它就会成为你今生来世痛苦的因.
所以,我们不应该这样.
如果自己心里的这种想法能够令对方受到伤害、遭遇痛苦,你也许会有理由这样做.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你希望他遭受痛苦,这并不能成为他遭遇痛苦的因.
所以,心存这种恶念是没有任何利益的.
癸二、愿敌痛苦之心有害:汝愿纵得偿,他苦汝何乐若谓满我愿,招祸岂过此你希望这些怨敌受到伤害、遭遇痛苦,即使这个愿望如愿以偿了,他们真的遭受到痛苦或伤害,你又有什么可快乐的也许你会想:若是这样,我就如愿了,就会因此而欢喜或者快乐.
但是,你对怨敌有嗔恨心、害心,这样会给自己的今生来世带来更严重的祸害.
若为嗔渔夫,利钩所钩执,陷我入狱篓,定受狱卒煎.
嗔恨心好像渔夫一样,而伤害他人的心就像钓鱼用的铁钩.
鱼上钩了,渔夫就会把鱼杀掉,然后放在油锅里煎煮.
同样的道理,若是我们对这些怨敌生起嗔心,有嗔恨心就有害心,将来我们会因此而下地狱,那些狱卒们就会把我们扔在地狱的铁锅里煎煮,令我们遭受这种痛苦.
若是你生起嗔恨心,内心想"我希望他遭受痛苦,我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若是他真正遭受痛苦或者受到伤害,这正是我愿意看到的,所以我心里就会因此而欢乐.
"这样会给你带来非常严重、不可想象的灾祸.
如果内心存有嗔恨心、害心,而不去忏悔,将来一定会下地狱的.
虽然通过忏悔可以忏掉任何罪业,但是我们造恶业是很容易的,以后要还净却非常难.
虽然我们现在每天都念百字明消业,但是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这么多年我们天天忏悔,但还是没有什么成就.
一旦相续被染污了,一旦造恶业了,虽然通过忏悔可以清净,通过修行可以改变,但也是非常难的,尤其对凡夫来说,是非常难的.
所以,大家最好不要造业,不要让自己的相续染污,应该保护自己的相续,这是最重要的!
即使现在我们还做不到彻底不造业,但是至少不要造"不该造的业",否则过后要恢复清净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造了恶业,将来一定要下地狱的.
那个时候要感受无法想象的地狱之苦,若想解脱,根本就没有机会.
壬二(破嗔于自己与亲友行善作障者)分二:一、破嗔于世间法作障者;二、破嗔于福德作障者.
癸一(破嗔于世间法作障者)分二:一、阻碍赞誉者并非有害;二、将阻碍赞誉者视为有益.
子一(阻碍赞誉者并非有害)分二:一、赞誉无有利乐;二、不应喜之.
丑一、赞誉无有利乐:受赞享荣耀,非福非长寿,非力非免疫,非令身安乐.
我们现在都特别喜欢赞叹、名誉等所谓的荣耀,一旦获得了一点儿荣誉或他人的赞叹,就会欣喜若狂.
其实,所谓的赞叹、名誉都是虚假的,都是无有意义的.
这些荣耀不能成为有利于未来的福德.
所谓的"享福是消福",是指当你因这些荣耀而享受快乐时,实际上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
所以,你根本不可能因此而积累自己的福德,这对你来说只有损害没有利益.
这些荣耀也不能成为今生安乐之因——长寿.
我们特别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若是能健康长寿,也可以说是今生的一种安乐.
但是即使有人赞叹你、很多人认可你,这些并不能给你带来健康,更不能延续你的生命.
所以,所谓的荣耀对今生的安乐、福德也没有什么帮助.
获得他人赞叹或者拥有一些名誉,并不会使自己身强力壮,也不可能令自己健康无病,身体舒适.
可见,所谓的这些荣耀既不能增长你的福德,也不能让你健康长寿,更不可能对你的解脱成佛有任何的帮助.
这里主要讲的是世间的暂时利益.
世间的这些福报对我们的今生来世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也许我们认为,若拥有名气和荣耀,肯定会有利于自己获得今生的安乐或暂时的这些利益.
其实没有.
为什么如果你自己没有积累善根和福德,只靠这些荣耀是不可能得到安乐的.
而你通过这些,也不可能使你的福德和智慧增长.
赞叹、名誉等都是非常虚假的,对你没有任何利益,所以你不要去贪求这些.
若是你多种善根,多积累福德,你自然而然就会获得这些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若是你没有种善根,没有积累福德,只靠这些荣耀,不可能得到任何暂时或究竟的利益.
我经常给大家讲,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真正有功德或有成就了,赞叹、名气、荣誉都不用求,到时候自然就有.
世人往往认为:"今天有人赞叹我,明天也有人赞叹我,我就有名气了,然后人人都会喜欢我、赞叹我,我肯定会因此得到很多利益.
"于是很多人都四处打广告、做宣传,求得名誉,希望利益也能随之而来.
其实,这些所谓的利益不是因为你有名气就能得到的.
有的人广告打得很大,但是并没有获得什么利益.
这只是缘而已,还需要因,在因缘成熟的情况下才会有果.
你所种的善根、所积累的福报就是因.
所以,你要有善根福德,这是很重要的.
作为学佛人,不能和世间人一样愚痴,而应该有智慧.
佛所讲的一切道理和方法都是让我们行善、积德,若你能行善积德,世间的福报和暂时的利益自然而然就会有.
若是你不去行善积德,仅仅靠荣耀是不会获得世间这些利益的.
这些荣耀本身都是不可靠的,也是虚假的,所以不要去执着这些.
若吾识损益,赞誉有何利若唯图暂乐,应依赌等酒.
"若吾识损益,赞誉有何利":若是我们自己有智慧、能分辨,就能了知什么是真正的利益和真正的损害.
如果自己没有行持善法,没有积累功德,赞叹、荣誉等也不可能给我们带来任何利益.
佛法里常常讲,要远离世间八法.
若是我们真正获得了这些暂时的利益——所谓的称赞、荣誉等,也不能执着.
当我们越希望得到这些的时候,这些离我们越远.
当我们不去执着这些,也不想拥有这些的时候,这些世间的福报自然而然就会来,这是一种圆满的方法.
大家应该有智慧,懂得分辨取舍.
"若唯图暂乐,应依赌等酒":世间这些暂时的利益不是真正的利益,它们是无常的、虚假的,是不可靠的.
若是仅仅求没有任何真实意义的利益,你应该去赌博、喝酒、吃肉等,也许心里会暂时愉快一些,感觉会好一点儿.
赌博、喝酒等当下是一种刺激,根本不是真正的快乐.
喝上酒就发疯了,有快乐吗若是疯了就快乐,街上的那些疯子就是最快乐的人了.
事实并非如此.
世人偏偏要喝酒,觉得疯了就好,这就是颠倒!
赌博的时候,当下心里那么紧张,七上八下的,就是痛苦;赌来赌去,最后肯定会输光所有的钱,这个时候就更痛苦了.
为什么要让自己痛苦啊同样的道理,你所希求的赞叹、名气和这些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刺激,都是暂时的一些利益而已.
若是仔细观察,这些毫无意义,都是虚假的,没有一个是真实、可靠的.
作为学佛人,大家不能再犯糊涂,不能再愚痴啊!
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誉词何所为,死时谁得乐"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虚假的名声毫无意义,仅仅为了"慷慨布施"的虚假名声而舍尽自己的财物,仅仅为了"英雄"的称号而奔赴战场,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以保障,随时都有丧失的可能.
世间上有很多人搞慈善、做义工,但是很少人有正确的发心.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怀有很多其他的目的.
也许很多人会说"他是好人,能慷慨布施;他是英雄……"但其实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
为了博得一个虚名或者称号,丧尽了财物,受尽了折磨,甚至不顾生命危险.
即使被称为"英雄"、"大好人",又有什么用呢这样称呼你,你真的就能成为英雄吗你真的就能成为好人吗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在前面讲过,你能战胜自我,能降伏自己内心的敌人——烦恼,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佛法里讲的"英雄"是这样的人.
什么叫"大好人"不为自己,只为众生;不考虑自己,只考虑众生;不利益自己,只利益众生.
能成办众生暂时或究竟的利益,这才是大好人.
这是佛说的,也是寂天菩萨说的.
"誉词何所为,死时谁得乐":博得虚名,不仅对今生没有利益,对来世也没有用啊!
这些少许的名声、荣誉都是虚假的,难道你能将它带到中阴界、带到阎罗王那里吗阎罗王能认可这些吗若是阎罗王能接受、认可还行.
但是在阎罗王面前,你就是个罪人,哪是什么好人无论你曾拥有何种名声,你就是个凡夫俗子,就是个即将堕入地狱的可怜众生.
难道你拥有这些名声、荣耀,就不用面对死亡了吗即使你有再好的名声、再大的荣耀,也一样要面对死亡.
当面对死亡的时候,你一样是无奈的、痛苦的.
这几年出现了很多大灾难,无论有钱没钱,无论有名气没名气,都一样遭受灾难,一样无奈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然后还要面对中阴界、面对来世,那就更惨了.
大家要好好思维,要有智慧.
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真正的大好人怎样才能真正获得究竟的利益自己都要好好地观察、取舍.
沙屋倾颓时,愚童哀极泣,若我伤失誉,岂非似愚童这是比喻.
一群孩子用沙子建房子、修建筑,但是一碰就塌了,风一刮就倒掉了.
这些孩子看到这样的景象,就很伤心、痛苦.
其实,这有什么啊倒塌了就倒塌了,被风刮没了就没了,这些房屋等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但是那些幼稚的小孩子,却很伤心痛苦.
在智者的眼中,我们有时候就像个疯子,有时候就像个孩子.
若稍微有人赞叹,就很高兴;若稍微有人诽谤,就很伤心;若稍微被人喜欢,就很得意;若稍微被人讨厌,就闷闷不乐;若稍微得到了一点利益,就得意忘形;若稍微遭受一点所谓的灾难,就执着不已……其实,只要是在世间,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
大家都差不多,都在六道中轮回,都是凡夫俗子,互相还看不起谁、看不惯谁啊只要是凡夫,只要在六道中轮回,都一样在轮回的牢狱里痛苦着,被贪嗔痴等烦恼紧紧地束缚着,所以没有必要互相攀比、互相看不起.
当失去了所谓的名声、荣耀时,很多人既伤心又难过,甚至因绝望而走上绝路.
真是愚痴到了极点!
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没有了就没有了呗,本来就是无常的,本来就是虚假的.
作为修行人,就要明白这些真相.
一旦没有了,我们不动心;一旦有了,我们也不动心.
无论何时,内心都如如不动,没有什么可烦的,也没有什么可伤心哭泣的.
若是因此而伤心绝望,就像那些儿童一样,为失去了沙子堆砌的房屋而伤心哭泣.
这都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值得的.
其实,即使得到了世间的利益,也没有什么可高兴的;若有一天失去了这些,也没有什么可伤心的.
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缘来缘去,很正常.
若是想做一个修行人、成就者,无论行住坐卧,任何时候心都要保持平静.
有了,没什么;没了,也没什么;来了,没什么;去了,也没什么.
来去都是自然的,如天上的云彩一样,云卷云舒.
不可靠是正常的,无常也是正常的,这都不离自性.
丑二、不应喜之:声暂无心故,称誉何足乐若谓他喜我,彼赞是喜因受赞或他喜,于我有何益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
"声暂无心故,称誉何足乐":这些赞叹声原本无心,因此不可能有想赞叹我们的想法,也没有想让我们开心、快乐的想法,它们与冬天外面的风声、山谷里的回声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没有什么可欢喜、快乐的.
其实,所谓的"赞叹、声誉会令我们快乐",这只是我们自己的心理作用而已.
"若谓他喜我,彼赞是喜因":如果认为"赞叹我的那些人有想让我快乐的想法,他们喜欢我,这些人欢喜就是我欢喜的因.
"难道他人的喜欢、赞叹能成为我们欢喜快乐的原因吗即使他们心里因为喜欢你而快乐,也是他们自己的事,只关乎他们自己的内心,和你有什么关系难道他们内心的欢喜、快乐能转移到你的内心里吗其实,我们觉得他人很喜欢我、对我很真诚,这都是我们自己心的作用而已.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这样去想,内心还会因此开心快乐吗不可能的.
"有人喜欢我或者赞叹我的时候,我很开心快乐.
"这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心理作用.
这些赞叹的语言本身没有想赞叹我们的想法,无论是这个人所说的话,还是这个声音,都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开心、欢喜的,只是我们自己在执着这些而已.
这些显现法都是无常的、虚假的,但是我们自己却以假为真.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内心所谓的欢喜和快乐都不是真正的欢喜和快乐,实际上是一种痛苦,但是我们却没有明白这一点.
"受赞或他喜,于我有何益":无论是赞叹敌人还是褒扬我,赞者的欢喜对我又有什么利益呢"喜乐属于彼,少分吾不得":喜乐都是赞叹者所拥有的,若是自己没有福报,就不可能从中得到任何的欢乐.
因此,只靠这些外缘,自己不可能得到任何利益.
他乐故我乐,于众应如是,他喜而赞敌,何故我不乐若说"只要他的内心里有欢乐就行了,他的欢喜快乐就是我的欢喜快乐……"不要说这些假话!
若是这样,那你对任何众生都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当有人喜欢、赞叹你的敌人时,你为什么不高兴、不快乐呢若真如你刚才所说,他的欢喜快乐就是你的欢喜快乐,那么你现在也应该一样欢喜快乐,但实际上你并不是这样的.
故我受赞时,心若生欢喜,此喜亦非当,唯是愚童行.
所以,当我们受到他人赞扬时,若内心因此而生欢喜,也同样不合理.
这就如同喜欢无意义之事的幼稚儿童的行为罢了.
其实这里没有什么可欢喜的,也没有什么可快乐的.
也可以说都是无常的,都是虚假的.
因为一切显现法都是这样,所以没有什么可欢喜,也没有什么可快乐的.
我们不欢喜、不快乐的时候,与它相对的痛苦、伤心也就没有了.
这个时候心才是平静的,这个时候显现的是大喜、大乐,是真正的欢喜和快乐,那是无分别的.
之前的都不是真正的快乐,也不是真正的欢喜.
子二、将阻碍赞誉视为有益:赞誉令心散,损坏厌离心,令妒有德者,复毁圆满事.
拥有赞扬、称赞、名誉等这些荣耀,对我们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只有坏处.
我们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会受到伤害.
"赞誉令心散":我们的心本来就不定,当有称赞、名誉的时候,内心就更容易散乱.
若是你真正想解脱,当你的内心没有超越这些的时候,不要追求这些世间的福报.
否则,虽然你得到了世间的福报,但对你没有利,只有害;若是你真正超越了,这些世间的福报都影响不了你,这个时候有和没有都一样,才没有事.
即使拥有了也好,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来成办众生的利益.
"损坏厌离心":我们本来就快生起出离心了,对世间稍微有了一点点厌离心,但是因为得到称赞和名誉,又开始贪图和执着这些,破坏了厌离心,甚至会失去出离心.
"令妒有德者":当稍微得到一些称赞和名誉时,就会生起嫉妒心,开始嫉妒那些比自己更有功德、福德的人.
嫉妒心是成就最大的障碍!
"复毁圆满事":在一些解释里讲:"这样就毁坏了他人的圆满事.
"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这样就毁坏了自己的圆满事.
自己正在学佛修行,本来就要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利益了,世间也很圆满,出世间的解脱也有希望,世出世间可能都会很顺利、圆满.
但是,一旦有这些赞叹、名气等荣耀的时候,就会毁坏自己圆满的事业.
可见,这些称赞、名誉对我们来说,只有害没有利,而且危害性特别大.
以是若有人,欲损吾声誉,岂非救护我,免堕诸恶趣.
正因为前述那些理由,所以若是有人来阻碍他人对我的称赞,或者来毁坏我的名誉,这都是在救护我.
否则,我的内心会因此散乱,丧失出离心,还会生起嫉妒心,跟那些更有功德的人争名夺利,摧毁自己圆满的事业.
原本我得到了人身,闻到了佛法,今生暂时和究竟的利益都会圆满,但是现在都被毁坏了.
不仅今生无法得到安乐,来世还要堕入地狱遭受痛苦.
所以,若现在有人来阻碍这些赞叹或者损坏我的声誉,这都是来救护我的.
既是来保护我圆满的事业不被摧毁,又是来救度我免于堕落恶趣.
如果有人来阻碍他人对我们的称赞,或者来毁坏我们拥有的名气时,看似在伤害我们,其实是在利益我们,我们应该心怀感恩.
吾唯求解脱,无需利敬缚,于解束缚者,何故反生嗔我们是唯一求解脱的人,若是如果求解脱的话,就要彻底放下世间.
站在这个角度讲,如果我们去执着这些世间利益,对我们来说就是束缚,会将我们紧紧地束缚在轮回里,让我们无法解脱.
现在若有人来阻碍我们,不让我们得到世间的这些名利,甚至来毁坏这些名利,这都是来帮我们解开束缚的,都是对我们有恩德的,是来利益我们的.
我们为什么还要嗔恨他们,甚至想伤害他们呢难道这不是恩将仇报吗如我欲趣苦,然蒙佛加被,闭门不放行,云何反嗔彼我们希望获得称赞和名誉等世间的荣耀,但这些会毁坏我们的功德,令我们将来堕入地狱.
现在若是有人来对此进行制止,制造障碍,这就是佛陀的加被.
这些仇人、敌人都是佛的化身,通过这种方式来阻止我们,为我们紧紧关闭了恶趣之门,不让我们堕落恶趣.
我们处处求加持,处处想得到加持,这就是加持,这才真正是佛的加被啊!
我们对这些所谓的敌人、仇人恨之入骨,根本不知道他们都是佛的化身.
若是以智慧进行观察,他们给我们制造障碍,不让我们得到世间的利养,这其实是佛的加持.
佛以这种方式避免我们堕落恶趣,为我们紧紧关闭了恶趣之门.
因此,我们应该感恩这些仇人、敌人,应该将他们视作佛菩萨般地恭敬.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这些道理,还能生起嗔恨心、害心吗大家应该仔细思维、观察,真正有智慧了,才不会生起嗔恨心和害心,之前不可能没有,你再控制也没有用,仍然会有的.
若是我们要解脱,要对治烦恼,唯一就要靠智慧,而不是要靠神通等其他方法.
你明白了真相真理,这叫智慧.
若是有了智慧,就不会生起嗔恨心,也不会生起害心.
其实,对治贪心也是如此.
贪心和嗔恨心等烦恼是怎么生起来的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无明愚痴,是因为我们不明真相真理而生起的.
若是要弄明白真相真理,就要有智慧.
当我们没有无明愚痴,拥有智慧,真正觉悟的时候,就是佛.
内心觉悟的状态叫佛,智慧圆满的状态叫佛.
若是有这样的状态,不会生起烦恼,不会有非理作意和妄念等.
妄心没有了,真心就会显现.
如果大家想解脱、想成就,就要这样修.
否则,天天做形式上的事,天天在那儿盲修瞎练,这都是虚度光阴,徒劳无益.
大家能不能认真一点,实在一点尽管现在听闻和思维这些道理很明白似的,但是一会儿出去了,还是糊涂、愚痴,还是一切照旧,理所当然地随顺烦恼和习气.
若是这样,真的很难成就啊!
大家一会儿出大殿的时候,能不能继续想一想这些道理;到禅房坐下来修法的时候,能不能也继续想一想这些道理若是能一直坚持这样思维、观想,这样去修行、磨练的话,慢慢就可以了.
真的,我们犯的都是同一个错误:我在这儿讲的时候,很明白似的;你们在这听的时候,也很明白似的.
但是,我们一会儿走出大殿,还是个凡夫,仍旧跟以前一模一样.
不要这样嘛!
尽管烦恼习气不可能立即改掉,我们不可能当下圆满,但是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努力啊,应该以此为目标去奋斗啊!
这是一个学佛修行人应该做的事.
大家好好想想吧!
思考题:1、为什么说"即使获得荣耀,也不能得到任何利益"难道荣耀不是利益吗2、若说"敌人毁坏我们的荣誉时,实际上是在救护我们",应怎样理解《入行论讲记》(五十五)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6)遮破对"于自己与亲友行善作障者"生嗔:②不应对于福德作障者生嗔恨:嗔恨是福德的障碍,作害是顺缘.
③不应对于福德作障者生嗔恨:思维众生的功德而对众生生起恭敬.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癸二(破嗔于福德作障者)分三:一、嗔恨是福德之障;二、作害是顺缘;三、故当消除嗔恨而恭敬.
子一、嗔恨是福德之障:谓敌能障福,嗔敌亦非当,难行莫胜忍,云何不忍耶"谓敌能障福,嗔敌亦非当":若说"因为这些怨敌障碍我积累善根福德,所以我嗔恨这些怨敌,我想消灭这些怨敌.
"但这是不应理的!
因为如果你嗔恨这些怨敌,就会毁坏自己的善根福德——一刹那的嗔恨能毁坏在无数劫中积累的善根和福德,所以你不应嗔恨.
嗔恨不仅无法积累善根福德,反而会毁坏已经积累的善根和福德.
"难行莫胜忍,云何不忍耶":当这些怨敌伤害你的时候,你应该修安忍.
难道你不想积累善根和福德吗哪怕修一刹那的安忍,也能积累不可思议的善根和福德.
如果你真正想积累善根和福德,就应该修安忍.
我们有时候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当自己在听法或者在打坐时,若有人在旁边说话、干活,就觉得对方影响了自己修法,障碍自己积累善根和福德.
因为心里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就会生起嗔恨心,甚至开始吵架.
其实你听法、打坐、修法就是为了学佛修行嘛.
这时你应该这样思维:殊胜的对境来了,我应该修安忍,不应该嗔恨.
如果这时你能修安忍,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立即就能积累无量无边的善根和福德.
所以,我们真的不能颠倒,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若旁边有人在说话、做其他事情,我们应该修安忍,不应该嗔恨.
若是修安忍,能积累善根和福德;若是生起了嗔恨心,我们之前所积累的善根和福德会被立即摧毁.
大家要明白什么叫做学佛,什么叫做修行,怎样做才能积累善根和福德.
有的人认为:若是这个人不说话,不在旁边干扰,我应该能入定,应该能进入状态、进入境界……实际上,与其你那么执着地坐着修法,还不如修一下安忍,这样才能真正地积累善根和福德,才能改变、提高自己的境界.
"他影响我修法","他影响我打坐","他影响我闻法","他影响我考试"……这里是修法道场,同修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由此而引起的.
你为什么要闻法为什么要考试就是为了学佛修行,为了积累善根和福德.
这个时候你应该把眼前的学修放下,告诫自己:"哦,对境来了,我要把握住这个对境,我要利用这个殊胜的对境修安忍.
"若是这样,你的善根福德就会迅速增长,甚至可以立即圆满,这才是真正学佛,才是真正修行啊!
否则,即使你懂得再多、打坐再有境界,如果在对境中还是把握不住,还是不能修安忍,有什么用啊若我因己过,不堪忍敌害,岂非徒自障,习忍福德因如果我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不能忍受这些怨敌对自己的伤害,然后生起嗔恨心,这不是自己在障碍自己吗不是怨敌在障碍你积累善根福德,而是你自己忍受不了而生起了嗔恨心,这是你自己在障碍自己积累善根福德.
实际上,怨敌给你创造了机会,若是没有怨敌的伤害,你怎么修安忍啊若是你不修安忍,你怎样圆满善根和福德呢如果要令善根福德达到圆满,就必须要修持六波罗蜜.
而修持六波罗蜜就必须要修持安忍波罗蜜.
若是你不修安忍波罗蜜,安忍波罗蜜就不会圆满,其他的波罗蜜也不会圆满.
在修行的道路上,如果你想成就佛果,怨敌是必不可少的助缘.
如果没有怨敌,你怎么修安忍如果不修安忍,怎么能圆满安忍波罗蜜如果没有圆满的安忍波罗蜜,其他的持戒、布施等波罗蜜也不会圆满.
大家虽然口头上说"要学佛,要修行";"要解脱,要成佛",但却不想面对怨敌,不想受到伤害,妄想轻轻松松、舒舒服服地成佛,这是不可能的事.
这些怨敌真的是如意宝啊!
如果没有这些怨敌,谁来伤害我们这都是如意宝,这才是最有利于我们成就的助缘!
可是,我们为什么总想逃避,不愿意遭遇或者接受这样的事情呢如果你自己生起了嗔恨心和伤害众生的念头,就会障碍自己,不仅无法圆满自己的善根和福德,甚至一下子就摧毁了自己在无数劫当中所积累的善根和福德.
所以,你要忍受,面对!
子二、作害是顺缘:无害忍不生,怨敌生忍福,既为修福因,云何谓障福应时来乞者,非行布施障,授戒阿阇黎,亦非障出家.
若不存在因,就不会存在果;若存在因,就会产生果.
若要产生果,首先要种因;若是要结束、息灭果,首先要结束因.
一切法都遵循这样的因果规律,安忍和怨敌也是如此.
有怨敌才可以修安忍,没有怨敌就不能修安忍,怨敌是修安忍的因.
"无害忍不生,怨敌生忍福":安忍本身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安忍本身可以圆满不可思议的福德,但是怎样才能产生安忍怎样才能修成安忍呢就要靠怨敌.
只有出现和存在怨敌,才会修安忍,才能圆满福德.
"既为修福因,云何谓障福":既然如此,怎么还说怨敌障碍了积累福德呢怨敌是安忍的因,而安忍可以立即圆满不可思议的福德,所以怨敌就成为了产生这不可思议福德的因(缘),你怎么还说它是障碍呢"应时来乞者,非行布施障":如同乞丐不应该是做布施的障碍一样.
这里说的"乞丐"不仅仅是指街上的乞丐,而是指做布施的对境.
有乞丐才可以做布施,做布施才有福德.
若是没有这些众生,怎么进行布施啊这些众生是布施的因,而布施能积累福德,是福德的因.
"授戒阿阇黎,亦非障出家":如同这些堪布、阿阇黎不应该是出家受戒的障碍一样.
我们受戒要靠堪布、阿阇黎,有堪布、阿阇黎才可以得到戒体,才可以圆满持戒的功德,可以积累不可思议的福德.
这些堪布、阿阇黎是出家受戒必不可少的助缘,是必不可少的因.
乞丐等众生是布施的因,堪布、阿阇黎是出家受戒的因,而怨敌是安忍的因.
因此,这些都不是积累福德的障碍,而是最有利的助缘.
子三(故当消除嗔恨而恭敬)分三:一、以众生自之功德当恭敬;二、信仰佛陀故当恭敬;三、观察果当恭敬.
丑一(以众生自之功德当恭敬)分二:一、是成就我菩提之助缘故当恭敬;二、建立众生与佛相同.
寅一(是成就我菩提之助缘故当恭敬)分二:一、恭敬之因成立;二、断除于彼迷惑.
卯一、恭敬之因成立:世间乞者众,忍缘敌害稀,若不外植怨,必无为害者.
"世间乞者众,忍缘敌害稀":在世间,若我们要布施,乞丐等布施的对境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众生有很多,并不罕见,也不难遇.
但是,若要修安忍就不一样了,怨敌等安忍的对境非常罕见、难遇.
因此,一旦出现和遇到了怨敌,应该珍惜.
"若不外植怨,必无为害者":一般情况下,若是你不去惹这些怨敌,他们也不会主动来伤害你.
我们觉得怨敌带给我们的伤害是无缘无故的,其实不然,他们是我们自己曾经伤害过的众生,否则不可能来找我们的麻烦.
所以,如果自己不造恶业,自己没有惹他们、伤害他们,他们不可能主动来伤害自己,不会主动来跟自己作对,所以真的很难遇到啊!
现在我们处处都有对境,处处都受到伤害,这是因为我们自己业障重、烦恼重的缘故.
对于一个真正有修行、有善根的人而言,怨敌等对境就更少,更难遇到了.
因此,一旦遇到了,真是千载难逢啊,能不珍惜吗虽然内心非常渴望修忍辱,但是遇不到对境啊!
现在终于遇到了对境,真的是迫不急待啊!
肯定要好好地利用这个机会修安忍.
怨敌才是如意宝、恩人,这不是胡说的,都是有根据的,都是事实真相.
如果大家记不住那么多,也不明白那么多,那么就记住这两句话吧:怨敌才是最大的恩人,怨敌才是真正的如意宝.
大家把这两句话记住,然后回去思考,回去观察:怎么会是大恩人呢怎么会是如意宝呢若是真正思维明白了,观察透了,只念这两句就行了.
你不用念什么经啊、咒啊,也不用参"念佛是谁",只去参这两句就行了,绝对能开悟,绝对能成就.
现在我们在修忍辱,大家不用东抓西抓,仅这两句就够了,就都包括了.
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所以,怨敌非常难得.
若是遇到了,这如同极其难得的如意宝显现在自己的家中一样,应该珍惜.
对很多在家居士而言,若孩子不听话,身边的众生不老实,这都是如意宝啊!
在自己的家中发现了如意宝,在自己的家中出现了如意宝藏,好好珍惜,抓住机会吧!
真的,这都是好事啊!
不要苦恼,不应该烦恼.
有些人为此痛苦不堪,甚至要服药自尽了.
你遇到如意宝了,怎么还要去自尽呢你要转转念:哎哟,这是家中出现的如意宝啊!
这不是坏事,是好事,修忍辱的机会来了,修安忍的机会来了,殊胜的对境出现了.
因此,大家不要逃避,跟孩子好好相处;大家不要逃避,跟身边的众生好好过日子.
了缘了债才能了脱生死嘛.
这都是自己造的业,都是自己的问题.
现在身边的众生不老实,说明你自己以前也不老实;身边的孩子不听话,这就说明你自己以前也不听话.
真的,如是因,如是果.
大家应该忏悔:我往昔肯定也不听话,往昔肯定也是不老实的人,所以现在就有这样的果报,忏悔啊!
虽然这都是自己造的业,都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只要转念,也可以成为好事,也可以成为自己成就的殊胜助缘.
自己现在就要修安忍,要心平气和地接受.
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个业消除,才能把这个缘彻底了完.
了缘了债了,今生就可以解脱、圆满,以后再也不用烦恼痛苦了.
对在山上修法的这些人而言,若身边有人影响你修法、打扰你打坐,应该如是思维:如意宝出来了,好啊!
正好修安忍.
自己应该忏悔:我现在修法、打坐之所以受到干扰,说明我自己曾经肯定也这样影响过他人,也这样干扰过其他众生,这是我自己造的业,忏悔……若是仅仅嘴里说"忏悔"没有用,而是要心甘情愿地接受,任由对方在那儿闹吧、跳吧.
如果能从心里这样忏悔,也是了缘了债的一种方法,以后再也不会遇到这样的事了,以后修行再也不会有什么障碍了.
"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若你处处能这样转为道用,处处能这样观为圆满的话,还会有障碍吗还会有这些违缘吗不可能的事.
若是能修安忍,最后就能成就菩提果.
有怨敌才可以修安忍,修安忍才可以证得菩提果.
所以,我们应该喜欢自己的怨敌,应该感恩这些怨敌.
敌我共成忍,故此安忍果,首当奉献彼,因敌是忍缘.
若成就了安忍的功德,这是我和这些怨敌一起修成的,一起圆满的.
如果只有我而没有怨敌,不可能修成安忍,也不可能圆满安忍度;如果只有这些怨敌而没有我,也没法修成安忍,也没法圆满安忍度.
圆满安忍度既要靠怨敌,又要靠自己,所以修安忍所得到的善根福德首先应奉献给这些怨敌.
因为依靠这些怨敌,我修成了安忍度,圆满了安忍度,我才可以证得菩提果.
他们对我恩重如山,我要报恩,所以先把善根、福德奉献(回向)给这些怨敌,愿他们也早证菩提.
自己为什么要报恩因为他们对我有恩德.
这些怨敌是修安忍的助缘,若是没有怨敌,我怎么能修成安忍呢若是不修成安忍,我的善根和福德怎么能圆满,我怎么能成就佛果呢卯二、断除于彼迷惑:谓无助忍想,故敌非应供,则亦不应供,正法修善因.
"谓无助忍想,故敌非应供":如果有人说或自己心里想:虽然可以依靠这些怨敌修安忍,但是这些怨敌也没有想让我修安忍或者想让我积累福德的心啊,他们只有嗔恨心、害心.
所以,我不应该感恩他们,也不应该恭敬供养他们.
"则亦不应供,正法修善因":这种想法看似有道理,其实是不正确的.
举个例子,正法应该是你积累福德的因吧,但是它也没有这个心啊.
若是如你所说"若是没有这个心,就不值得恭敬",那么所谓的正法也没有想让你积累福德或者让你圆满的心,难道也不值得恭敬吗如果你承认:正法让我积累了福德,让我圆满了功德,所以我要恭敬.
那么,同样的道理,这些怨敌虽然没有这个心,但是也让你积累了福德、圆满了功德,所以也一样值得恭敬.
谓敌思为害,故彼非应供,若如医利我,云何修安忍"谓敌思为害,故彼非应供":可能有的人又会想:这些正法虽然没有这个想法,但是它也没有嗔恨心和想伤害我的心啊,所以可以恭敬;但是敌人就不一样了,敌人有嗔恨心和伤害我的心,所以不应该恭敬.
"若如医利我,云何修安忍":这些怨敌看似在伤害你,实际上是在利益你.
举个例子,如果你有病,医生要给你治疗,治疗的过程看似是一种伤害,看似给你带来了痛苦,但是医生通过这种治疗,最后让你解脱病苦,看似在伤害你,其实是在利益你.
敌人也是一样,看似以害心伤害你,其实是让你积累福德、令你功德圆满,也是在利益你.
如果你仍然坚持认为"他嗔恨我,有想伤害我的心,这让我忍受不了啊!
"这是你自己糊涂啊!
如果他不起嗔恨心和害心,他能跟你作对而成为怨敌吗难道他怀着慈悲心来伤害你吗既依极嗔心,乃堪修坚忍,故敌是忍因,应供如正法.
敌人若是不起嗔恨心和害心的话,不可能对你进行伤害,也不可能跟你作对.
如同医生给你做治疗一样,看似他们伤害了你,实际上是利益了你.
正法让你积累福德,令你功德圆满;同样,这些敌人也让你积累福德,让你功德圆满,我们应当像恭敬正法一样地恭敬这些怨敌.
所谓的"佛法难闻,佛法是如意宝",我们也可以说"敌人难遇,敌人也是如意宝.
"无论你能否接受这个观点,它都是事实真相.
你原来的所思所想都是邪见,现在就要建立正见.
如果大家想学佛修行,想解脱成佛,你就要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如果你不想解脱成佛,还想做凡夫,还想继续愚痴颠倒,还想在轮回中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也可以,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寅二(建立众生与佛相同)分二:一、安立教证;二、教义成立.
卯一、安立教证:本师牟尼说,生佛胜福田.
《真实摄法经》中云:"众生之田即佛之田,由佛田中获得诸佛法,颠倒修行不应理.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亲口说,众生和佛都是殊胜的福田,要种善根福德,就要靠这些福田.
成佛是要靠众生的,没有众生不能成佛,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依靠众生这个福田而产生;而依靠佛之福田,才能产生正法.
所以,众生是福田,佛也是福田.
众生要靠佛之福田,佛也要靠众生之福田,二者都是福田.
没有众生不能成佛,成佛要靠众生.
那么,成佛以后,佛还要不要靠众生佛的事业还要靠众生.
只有众生存在,佛的事业才存在;若众生不存在,佛的事业也不会存在;若佛的事业不存在,佛也不会存在.
所以,缘起不可思议.
什么叫妙不可思这就是妙不可思.
佛要靠众生,众生要靠佛,大家是不是听糊涂了这就是妙不可思.
佛讲:依智不依识.
不要仅靠意识去观察、思维,只有靠智慧才可以通达无碍.
所以不要经常自以为是:"我怎么怎么认为,我怎么怎么想……"有的人就是爱耍小聪明,自己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还似乎很不愿意接受.
没有办法!
卯二(教义成立)分二:一、真实宣说;二、遣除争论.
辰一、真实宣说:常敬生佛者,圆满达彼岸,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常敬生佛者,圆满达彼岸":佛说,若能经常恭敬佛、恭敬众生,这个人就能到达解脱的彼岸,就能圆满.
"修法所依缘,有情等诸佛":我们修法要靠"所依缘",无论是佛还是众生,都同等是所依.
修行还是要靠自己的.
若是要消业积福,既要靠众生,也要靠佛;若是要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既要靠佛,也要靠众生.
我们要学佛修行、解脱成佛,佛和众生都起到了一样的作用,都成了殊胜的所缘,完全是等同的.
"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既然如此,为什么"敬佛不敬众"呢哪有这样的道理很多人都是"敬佛不敬众",不顾家里身边的可怜众生,"他烦恼就烦恼,他痛苦就痛苦,我不管了……"觉得佛有功德,一个人恭敬佛去了.
这是没有道理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其实,你留在家里伺候家人,让他高高兴兴,这才是既敬众又敬佛.
佛最愿意看到的就是这个情景,这样做才是对佛最大的恭敬.
你拜佛、供佛、恭敬佛,不就是为了让佛高兴、满意吗不恼害众生,饶益众生,这是佛最大的愿望,也是佛最希望看到的情景.
如果你自私、贪婪地去拜佛、供佛,佛不一定会生欢喜心,也不一定会满意.
大家应该明白什么是修行,什么叫学佛.
辰二、遣除争论:非说智德等,由用故云等,有情助成佛,故说生佛等.
也许有这样的疑惑:众生和佛能同等吗佛有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样样功德都是圆满的,你怎敢说众生和佛同等呢"非说智德等,由用故云等":我没有说众生的智慧、慈悲和佛同等,这些怎么能跟佛同等呢众生哪有无伪的慈悲、广大的智慧和圆满的功德啊.
这里并不是从自心功德的角度将众生和佛安立为同等的,而是从依靠二者而成就佛果这一点而安立平等的.
"有情助成佛,故说生佛等":众生和佛都一样是我们学佛修行的殊胜所依、对境,是我们解脱成佛的助缘,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而言,众生和佛是同等的,都值得我们感恩和恭敬.
既要感恩佛,也要感恩众生;既要恭敬佛,也要恭敬众生.
怀慈供有情,因彼尊贵故,敬佛福德广,亦因佛尊贵.
若是心怀慈悲心去帮助和利益众生,我们可以积累无量无边的善根和福德,甚至可以解脱成佛,所以我说"众生尊贵".
若是以信心、恭敬心去拜佛、供佛,甚至能依教奉行,我们也可以得到不可思议的善根和福德,直至圆满佛果,所以我说"佛是尊贵的".
从这个角度说,佛和众生都是尊贵的.
助修成佛故,许众生佛等,然生非等佛,无边功德海.
众生可以成为我们成就的殊胜助缘,也可以成为我们种福德最好的良田.
从这个角度说,佛和众生是平等的.
若是说起二者的功德,就不一样了.
佛的功德无量无边,犹如大海般浩瀚无际,众生与佛能一样吗唯佛功德齐,于具少分者,虽供三界物,犹嫌不得足.
只有佛陀才是一切功德皆圆满的,哪怕众生只具有少分佛的功德,也可以成为三界所有财富的供养对境.
即使将三界所有的财富都供养给他,也是应当的.
有情具功德,能生胜佛法,唯因此德符,即应供有情.
佛所说的正法可以让众生的福德善根圆满,可以让众生解脱成佛.
包括怨敌在内的这些众生也能让众生的福德善根圆满,让众生解脱成佛.
仅仅凭借这一点,怨敌等众生都可以成为恭敬的对境.
虽然我们天天讲的都是正法,大家天天听的都是正法,但若是你没有把握住,没有拿正法来改变自己,对你来说,还是无济于事啊!
若是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因,你不但不能解脱成佛,甚至还要堕落恶趣,感受恶趣的痛苦.
同样,怨敌等众生给你殊胜的对境,给你难得的机会,若是你自己把握不住,若是你自己心生嗔恨,甚至以牙还牙,那就没有办法了,将来肯定要下地狱,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这都是你自找的.
也许有些人觉得:怨敌怎能和正法一样呢正法能利益我,怨敌能利益我吗其实,若是怨敌利益不了你,正法也利益不了你;若是正法能利益你,这些怨敌也能利益你.
如果你有智慧,有修行,都能利益你;如果你没有修行,没有智慧,都无法利益你.
也许有的人又想:正法至少不能伤害我,而这些怨敌伤害了我.
他们现在就让我生气了,将来我还会因此下地狱,难道这些不是伤害吗若是这样,那么正法也一样会伤害你.
如果你不如法修行,掺杂了烦恼,甚至利用佛法去造业,后果也是一样,不仅今生会给你带来很多的灾难,来世还要下地狱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难道正法也会伤害我这不是正法的问题,而是你个人的问题.
同样,这些敌人为什么能伤害你,为什么能令你下地狱这也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自己没有把握住,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相续,你自己咎由自取!
我在这里没有讲别人,也不是说某某人,而是包括所有的凡夫,我们都是咎由自取.
我们看似一生都在学佛修行,将来不但不能解脱,甚至还要下金刚地狱,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那个时候,我们只有自己忍受、自己承担,这都是自己造的.
佛不厌其烦地反复讲,通过各种渠道让我们开悟,如果我们不开悟,这是我们自己的事.
很多众生现在还很泰然自若似的,当灾难真的来临时,当你下地狱遭受痛苦时,看看还能这样吗即使你有学问或者有势力,即使你是大明星或者是大领导,那又能怎样在灾难面前,都一样!
包括很多像我这样的人,表面看似很明白、很有修行,自己高高在上、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大道理,但是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真的都一样.
虽然我真的没有遭遇过什么灾难,但是有时候在梦里,心里也是很害怕,也会很痛苦,这就说明了我的内心和境界.
真的是活该!
我七岁出家,一直在学修佛法,到现在还没有丝毫的成就,这都是自己的问题.
以前我也多次给大家讲过,这不是上师、善知识的问题,也不是佛法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怨就要怨自己,要恨就要恨自己.
都是自己不争气,自己不像话!
思考题:1、书上讲"怨敌和正法都同样能让我们解脱成佛",对此应怎样理解2、如果说佛和敌人都同等,都是我们种福德的良田,那么对我们来说,佛和伤害我们的敌人二者难道一点差别都没有吗《入行论讲记》(五十六)摘要:2、广说修持安忍之方法:分析嗔恨的对境,并进行遮破.
(6)遮破对"于自己与亲友行善作障者"生嗔:④不应对于福德作障者生嗔恨:因佛将众生作为我与我所而对众生生起恭敬.
⑤不应对于福德作障者生嗔恨:取悦众生是诸善之因而对众生生起恭敬.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丑二(信仰佛陀故当恭敬)分二:一、佛将众生作为我所;二、佛将众生作为我.
寅一(佛将众生作为我所)分二:一、当恭敬之理由;二、忏悔不敬之过.
卯一、当恭敬之理由:无伪众生亲,诸佛唯利生,除令有情喜,何足报佛恩"无伪众生亲":诸佛把一切众生都视为亲人,没有丝毫虚伪.
因为佛证悟了诸法的真理,他明白六道轮回的过程,在六道轮回的过程当中,一切众生都做过他的父母.
这也是诸法的真理.
佛陀已经证悟了这样一个真理,他亲眼看到了,亲身体会了,所以他对此深信不疑.
虽然我们现在口头上也会说"父母众生",但是很多人只是跟着别人说说而已,并不是真正彻底弄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真相,没有真正证悟这样的真理.
所以,尽管说是这样说,有时候也是这样想的,但若是再进一步地去观察、了解,就会产生怀疑.
产生怀疑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这不是自己亲身体验的;第二,对佛没有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认为"说是这样说,但是……"或者有时候会在心里这样想,还不是真正明白,如果再进一步地深入观察,就会变成怀疑.
虽然不是自己亲身体验的,但如果能完全相信佛陀,对佛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也可以.
佛陀是通过修行而自己亲身体验的,所以他对这个真理深信不疑.
为什么说佛陀是无有虚伪地了知所有的众生都做过自己的父母,都是实实在在的亲人因为这是他通过自己修行,亲自证悟的真谛.
一个凡夫若是这样想、这样说,也许是虚伪的,但是佛不同.
这不是我们在赞扬佛陀,而是佛陀已经证悟了真理,已经证得了真谛,所以他真正深信不疑,他把一切众生视为父母、视为亲人.
对佛来说,众生本来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他把一切众生都无有虚伪地视为最近的亲人.
我们现在把现世的父母视为最近的亲人,那是毫无疑问的.
对佛来说,三界一切众生都是他最近的亲人,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诸佛唯利生":诸佛唯一的愿望、唯一的事业是什么就是能利益这些众生.
在世间,现世的父母是我们最近的亲人、最有恩德的人,哪有比他们还亲的人哪有比他们对我们更有恩的人但是,当我们自己找到了一个所爱的人,跟对方结婚后,这个时候爱人可能就是最近的亲人了,父母就是其次的.
若再跟对方生个"债主",就更不行了,这个"债主"肯定是最近最亲的人了,爱人可能是第二位,父母能排到第三位,这就相当不错了.
有的人还要把朋友等排在前面,父母又得往后排了,可能是第四位、第五位……其实,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父母都应该是最近最亲的人.
对我们来说,他们也是最有恩德的人,是我们首先要报答、报恩的人.
无论你身边有多少人,无论有什么样的人,父母都应该是第一位的.
在世间,这是一个正常人、好人应该做的事.
佛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自己最近最亲的人,不仅做到了人规,还做到了佛规.
第一,他知道应该把现世的父母视为最近最亲的人,这是做人的规则;第二,在这个基础上,他知道所有的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和现世的父母一样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他能平等地对待所有的父母,把所有的父母都视为最近最亲的众生.
这就是佛!
有平等就有佛,没有平等就没有佛.
分别是凡夫,平等是佛.
所以,佛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利益众生,这是佛唯一的事业.
"除令有情喜,何足报佛恩":我们要报答佛恩,因为佛让我们明白了诸法的实相真理,遣除了内心的无明愚痴,让我们永远地解脱烦恼和痛苦,让我们的福德和智慧达到最圆满的层次、境界.
怎样才能报答佛恩呢佛最亲近的人就是这些众生,佛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利益众生.
如果我们想要报答佛恩,就要像佛那样善待众生、利益众生,这样才可以让佛欢喜,这样才能报答佛恩.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事情能让佛欢喜、能报答佛恩的,这是唯一的方式.
若是我们伤害众生,让众生苦恼,佛也是不会欢喜、满意的,这是恩将仇报.
也许有人会讲:"佛哪有快乐或不快乐,欢喜或不欢喜.
"在佛的境界里,的确是没有这些,但是在我们的境界里,还有这些分别,所以应该以我们的境界和方式感恩、报恩.
利生方足报,舍身入狱佛,故我虽受害,亦当行众善.
"利生方足报,舍身入狱佛":你能利益众生,让众生欢喜,才足以报答佛恩,这也是报答佛恩的唯一方法.
我们这样做,佛一定非常高兴满意.
因为佛把众生都视为最亲的亲人,佛唯一的愿望就是利益众生.
为了能利益这些父母众生,佛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从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和性命.
佛救度与悲悯众生的慈愿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无法言喻的程度.
他把众生视为亲人,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不顾一切,甘愿自己转生于饿鬼道、地狱道等恶趣.
既然如此,我们若是去伤害众生,让众生痛苦,佛还能欢喜、快乐吗"故我虽受害,亦当行众善":所以,为了让佛欢喜,为了报答佛恩,若有怨敌来伤害我,我受到伤害的时候,也应该忍受,而不应该嗔恨;应该行持善法,利益这些众生.
我们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式修炼心态,修习安忍.
我们应该深入观察自己的内心:对佛有没有感恩之心、报恩之心若是有,那么以什么方式才能报答佛恩虽然这些众生对我不好、伤害我,但是为了报答佛恩,为了让佛欢喜,我宁愿真正地修安忍、善待众生,因为这是唯一让佛欢喜、报答佛恩的方法.
我们天天在这里闻法、磕头、做供养……修持各种善法,也是希望佛能欢喜,能报答佛恩.
但这都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善待和利益众生.
诸佛为有情,尚且不惜身,愚痴我何故,骄慢不侍众佛陀是最值得我感恩和恭敬的对境.
佛把众生都视为最亲的人,他为了利益众生,可以当牛做马,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不惜自己的生命.
而愚痴的我却如此傲慢,轻视众生,甚至还去恼害这些众生.
连佛都这样对待众生、重视众生,而愚痴的我算什么啊身为凡夫的我,不仅没有把一切众生都视为最近的亲人,也没有将利益众生作为自己最大的愿望,反而还轻视这些众生,把这些众生视为敌人,伤害众生,让他们遭受痛苦.
我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就是因为自己愚痴.
最值得我感恩、最值得我恭敬的就是佛,而佛把这些众生看得那么重,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也要把一切众生都视为最近的亲人,视为最珍贵的人,甚至做这些众生的仆人.
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
众生安乐,诸佛就会欢喜;众生受伤害,诸佛就会悲伤.
所以,若是让众生欢喜,也就是让佛陀欢喜;若是伤害众生,也就是伤害伟大的佛陀.
佛本身没有不愉快,没有痛苦.
众生不愉快,佛就不愉快;众生痛苦,佛就痛苦.
所以,不能让众生不愉快,不能让众生痛苦.
众生欢喜,佛就欢喜;众生安乐,佛就安乐.
若是你真的想让佛欢喜,想报答佛恩,唯一的方法、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众生欢喜,利益众生.
若是你伤害众生,让众生痛苦,就是恩将仇报.
对佛来说,这是最大的不敬.
若是你伤害众生、让众生痛苦,即使你在佛前装模作样磕一千、一万个大头,甚至将身体、受用、善根统统都供养给佛陀,也报答不了佛恩.
所以,唯一能报答佛恩、令佛欢喜的方法,就是利益众生.
遍身着火者,与欲乐不生,若伤诸有情,云何悦诸佛这是比喻.
若一个人周身燃火,即使给他世间一切的欲乐,如好吃的、好穿的、金银财宝等,这个人的内心也不可能生起丝毫的欢乐.
全身燃火,多残忍、痛苦啊!
即使再给他东西,他的心里也不可能有欢喜和快乐.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伤害众生、让众生痛苦,无论给佛什么东西,即使给佛磕头供养、做任何事情,佛也不可能欢喜,不可能快乐.
你在这边恼害众生,却又在那边供佛,这是没有用的.
若是你真想供佛,就应该去利益身边的众生,让他们高兴.
对佛来说,这是最大的恭敬、供养.
卯二、忏悔不敬之过:因昔害众生,令佛伤心怀,众罪我今悔,祈佛尽宽恕.
我们曾经加害过众生,令大慈大悲的佛陀不悦、伤心;现在我又伤害众生,又让佛伤心.
我犯了重罪,将来要下地狱,遭受地狱的痛苦,我真的很后悔.
现在在佛面前,我诚心诚意地忏悔:伟大的佛陀,我诚心地祈求您原谅我,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去伤害众生,再也不让您伤心了.
忏悔就是要有追悔心,要有改过的心.
为令如来喜,止害利世间,任他践吾顶,宁死悦世主.
为了能令佛欢喜,从今天开始,我决心终止损害众生的行为,做众生的奴仆.
为了让佛欢喜,为了报答佛恩,哪怕是无量无边的众生践踏我头顶,让我死亡,我也不反抗,也不去伤害他们.
我要用这种方式让伟大的佛陀欢喜,报答佛陀的恩德.
寅二、佛将众生作为我:大悲诸佛尊,视众犹如己,生佛既同体,何不敬众生佛把众生都视为自己了.
为什么说佛和众生同等呢从本体的角度来讲,佛和众生是一体,因为万法一心.
伟大的佛陀证悟了法界等性,证悟了诸法的本体,知道佛和众生本来就是一体的,这是站在胜义谛上讲的.
在显现上,从世俗谛的角度讲,佛修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菩提心,把众生都视为自己.
众生受到伤害就是自己受到伤害,众生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众生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
无论在显现上还是在本体上,无论是在世俗谛还是在胜义谛上,佛都把众生视为自己了.
既然佛和众生是同体的,我怎么能只敬佛不敬众生呢怎么不敢伤害佛而敢伤害众生呢之前我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我应该如敬佛一样地敬众生.
自己应该下决心:如同不敢伤害佛陀一样,我再也不敢伤害众生了.
丑三(观察果当恭敬)分三:一、宣说取悦众生是诸善之因;二、以此方式教诫勤奋;三、摄义.
寅一、宣说取悦众生是诸善之因:悦众令佛喜,能成自利益,能除世间苦,故应常安忍.
"悦众令佛喜,能成自利益":只要取悦有情,就能令佛陀欢喜,就能成就自己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利益.
你只有能做到不嗔恨众生,不伤害众生,甚至能慈悲众生或是利益、救度众生,这样才可以令佛欢喜,才可以报答佛恩.
从暂时的利益来看,健康、长寿、升官、发财等这些都不算什么,但要有所谓的四禅八定等境界、天眼神足等神通是很难的.
现在有的人能赚钱、能养生,但是想修出点神通、玩玩神通,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对你这样一个既懈怠又懒惰的人来说,要修出来很难啊!
不可能,这都是白日做梦.
虽然财富、健康也是要修的,但是要修出来不难.
只要做些布施、放生等,福报就能来,不仅财源滚滚,还能健康长寿.
若是真正要修神通神变、四禅八定等,那是要下功夫的,要刻苦努力地学修,最后才能修成.
我们现在要坐一个小时都费劲,心要专注一分钟也难,怎么能轻易成就呢世间暂时的利益,如健康、财富等都是小菜一碟,天眼、神足等神通也能修出来,但究竟的利益,这可是一般世人做不到的.
究竟的利益是什么就是解脱成佛!
这都是超越的,是世间没有的.
"能除世间苦,故应常安忍":只要利益一切众生,就可以遣除世间的苦.
若想真正利益众生、度化众生,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能忍受一切艰难困苦,忍受一切坎坷磨难.
"常"就是恒常.
在一切时当中恒常修安忍,才能让佛欢喜,可以成就自己暂时和究竟的利益,还可以遣除世间的这些痛苦.
寅二、以此方式教诫勤奋:譬如大王臣,虽伤众多人,谋深虑远者,力堪不报复,因敌力非单,王势即彼援,故敌力虽弱,不应轻忽彼.
这是一个比喻.
有位具有权威的国王,他手下有很多大臣,这些大臣会伤害很多人,会得罪很多人.
被得罪的这些人,若是深谋远虑之人,虽然有能力报复或杀害这个大臣,但是他也不会这样做.
因为他知道大臣的背后有国王的势力,若是进行反抗或报复,也许当时能赢,但是后果不堪想象.
表面看起来,对方似乎只是孤身一人,无有兵旅,势单力薄.
其实不然,国王的强大势力就是他的援兵.
因此,作害者虽然力量薄弱,但也绝不能不屑一顾、等闲视之.
悲佛与狱卒,吾敌众依怙,故如民侍君,普令有情喜.
同样,这些所谓的敌人加害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报复.
虽然敌人的力量弱,你能消灭他,但是却不能这样做.
因为你知道他的依靠是佛陀!
何况他还有其他的依靠,就是他背后的狱卒们.
如果你嗔恨、报复他,将来就会下地狱,会受到狱卒们的惩罚.
虽然眼前的这些敌人力量弱,你有能力消灭他们,但是要想到:他们都是佛最亲的人,他们背后有佛.
如果我嗔恨他们,那伟大的佛陀会怎么看我,我怎么面对佛陀啊你还要想到:虽然我不怕他们,也能消灭他们,但是我不能这样做.
因为他们的背后有阎罗王和狱卒们,将来后果不堪想象啊!
若阎罗王知道了,就会派人把你抓去,审判你,让你下地狱,这些狱卒们在地狱里给你施用各种刑罚,惩罚你.
那是地狱而不是监狱啊!
那些都不是国王的士兵而是狱卒们啊!
那种惩罚非常严重,痛苦极其难忍!
我不能再继续愚痴颠倒.
无论是国王还是他手下的大臣,虽然他们有时候也伤害这些民众,但是民众也不敢反抗和报复,还要恭敬和伺候他们,做他们的仆人.
同样,虽然这些众生有时候不喜欢我、伤害我,但是我也不能报复和伤害他们,而是要善待这些众生,尽心尽力地让他们欢喜、安乐!
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和做法.
暴君纵生嗔,不能令堕狱,然犯诸有情,定遭地狱害.
如是王虽喜,不能令成佛,然悦诸众生,终成无上觉.
"暴君纵生嗔,不能令堕狱":这些国王、大臣很有势力,若是我去报复他们,令他们生气,他们就会找我的麻烦或者惩罚我.
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办法让我下地狱,令我遭受地狱的痛苦.
"然犯诸有情,定遭地狱害":但是这些敌人就不一样了.
若是我对这些众生生嗔恨心或者伤害这些众生,一切善根、福德就会立刻被毁坏,我死了之后立刻会下地狱,会遭受地狱的痛苦.
后果非常严重啊!
"如是王虽喜,不能令成佛":我令这些国王、大臣欢喜,为他们立大功,即使他们再满意,也没有办法让我解脱成佛.
"然悦诸众生,终成无上觉":反之,若我忍受这些众生对我的加害并能善待、利益这些众生,阎罗王、狱卒们就不会让我堕入地狱,感受恶趣的痛苦;同时,我令佛欢喜,佛就会加持我,会让我今生解脱,即身成佛.
所以,大家应该让佛欢喜,应该报答佛恩,这样不仅能关闭恶趣之门,甚至能永远地解脱烦恼,能获得圆满的佛果.
即使你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些所谓的领导或者朋友满意,他们能给予什么利益啊然而,若能让一切众生欢喜、安乐,你最终将能成就佛果.
寅三、摄义:云何犹不见,取悦有情果,来生成正觉,今世享荣耀.
生生修忍得,貌美无病障,誉雅命久长,乐等转轮王.
"云何犹不见,取悦有情果":为什么仍然见不到令众生欢喜、喜悦的果报呢"来生成正觉,今生享荣耀":"来生"是究竟之意,"今生"是暂时之意.
究竟上,可以成就佛果,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
暂时上,能获得一切世间的荣耀,诸如享受丰厚财富、美名远扬的快乐等.
"生生修忍得,貌美无病障,誉雅命久长,乐等转轮王":如果能修安忍,那么生生世世都能获得相貌端严、健康无病、名声荣誉、长寿百年等等,真正拥有与转轮王一样的圆满安乐,获得与转轮王同等的福报.
嗔恨心重、脾气暴躁的人长得也凶,长相也难看.
现在人都爱美,经常买一些化妆品、整容等,这都没有用.
应该好好修安忍,心态一变,长相也会随之改变,变得越来越仁慈,这是修安忍的功德和利益.
大家能不能认真一点本论所讲的修安忍的方法、窍诀真的是无穷无尽,哪怕能够利用其中的一个方法、一个窍诀,也足以让你获得圆满的果位.
安忍很重要!
若是你不修安忍,你通过布施、持戒等方法所积累的善根和福德,一下子都会被毁坏.
保护自己的善根、福德和相续的最佳方法就是修安忍.
佛陀慈悲,菩萨慈悲,给我们讲了很多修安忍的方法和窍诀.
如果大家真正明白了这些道理,搞清楚了事实的真相,嗔恨心就无法生起来,不可能再去伤害众生.
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嗔恨的,本来就不应该抱怨.
我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所行都是背道而驰的,这是我们不明真相、愚痴所导致的.
如果真正明白了真相,就不愚痴了,也就不会如此颠倒了.
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嗔恨的,本来就不应该伤害众生.
作为学佛人,不应该犯和凡夫同样的错误.
众生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们是愚痴颠倒的.
而我们现在遇到佛法了,内心有智慧了,为什么还跟他们一样愚痴颠倒呢在一切对境当中,自然而然就能战胜这些烦恼,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这是真正的安忍.
强忍不行,控制念头也不是好的方法,这些都还是表面上的东西.
遇到对境的时候,生不起嗔恨心,没有害心,这样才可以.
大家应该认真地学修这些内容,这都是修安忍的方法.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安忍自然就不难了.
有一段时间没有分享Gcore(gcorelabs)的信息了,这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国外主机商,总部位于卢森堡,主要提供VPS主机和独立服务器租用等,数据中心包括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个机房,商家针对不同系列的产品分为不同管理系统,比如VPS(Hosting)、Cloud等都是独立的用户中心体系,部落分享的主要是商家的Hosting(Virtu...
RepriseHosting是成立于2012年的国外主机商,提供独立服务器租用和VPS主机等产品,数据中心在美国西雅图和拉斯维加斯机房。商家提供的独立服务器以较低的价格为主,目前针对西雅图机房部分独立服务器提供的优惠仍然有效,除了价格折扣外,还免费升级内存和带宽,商家支持使用支付宝或者PayPal、信用卡等付款方式。配置一 $27.97/月CPU:Intel Xeon L5640内存:16GB(原...
ReliableSite怎么样?ReliableSite好不好。ReliableSite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老牌美国商家,主要经营美国独立服务器租赁,数据中心位于:洛杉矶、迈阿密、纽约,带宽1Gbps起步,花19美元/月即可升级到10Gbps带宽,月流量150T足够各种业务场景使用,且免费提供20Gbps DDoS防护。当前商家有几款大硬盘美国独服,地点位于美国洛杉矶或纽约机房,机器配置很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