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老庄职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模
拟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青山行
季宇
①初秋的一天我们乘车来到马鞍山开始向青山进发。车窗外江南的景色一一掠过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安静的集市宁静的原野就连秋日的阳光也暖洋洋的飘浮着令人向往的闲适。当涂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可就在这一片安宁恬淡之中却充满了令人心动的喧哗。
②这都是因为李白啊
③这位“千古一诗人”与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据考证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此地埋骨青山。可以说 当涂的山山水水印满了李白的足迹也一次次激荡起诗人奔放的情怀和灵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当涂才使我们备感不同寻常踏上这块土地就连我们的呼吸也充满了浓郁的诗情。
④渐渐地青山出现在了眼前。秋天的青山是丰盈的也是朴素的。这是一个绿的世界到处草木盛开一片葱茏。据说 以前这里曾经长满了枫树和野菊每到秋天漫山红遍野菊怒放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李白就常来这里登高望远饮酒作诗消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
⑤今天的青山墓园掩映在一片松柏苍翠之中显得古朴而肃穆。屹立于墓前的石碑高五尺有余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 据说出自杜甫之手笔。 山风轻拂着仿佛在轻声诉说墓园上芳草萋萋树影婆娑远处偶有鸟鸣传来 四周一片宁静。置身在这样的幽静中极目远眺李白笔下的山水宛如一幅水彩画缓缓展开──呵 山与水水与天紧紧相连融为一体迷迷蒙蒙的景色带着些许梦幻。在这梦幻之中历史仿佛向我们走来„„
⑥青年李白第一次踏上当涂的土地只有25岁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那时的诗人气宇轩昂踌躇满志抱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梦想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一路上他飘飘若仙豪情万丈南下江陵游洞庭溯湘江之后抵江夏继而登庐山下金陵并来到了当涂。那也
是一个秋天啊艳阳高照或清风明月诗人沿着长江泛舟而下一路上美景如画诗酒当歌。
⑦天宝六年这是李白政治上最失意的时期。长安三年他屡遭谗毁饱受打击。离开长安后他带着满身伤痕再次来到了当涂。
⑧此时的李白 内心充满了太多的苦闷他不理解为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而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难更使他忧心如焚。天宝六年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李白很想为国家出力可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只能寄情于山水与诗酒并从中得到些许慰藉 以抚慰自己痛苦的心灵。
⑨至德二年李白一生中最严重的政治打击降临了。就在这一年 隐居于庐山的李白不幸卷入了永王李璘事件。他原本抱着一片救国热忱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宫廷之争流放夜郎。这是李白生命中最灰暗的时期。 “夜郎万里道西去令人老” 、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⑩晚年的李白再次滞留于当涂。此时的他已是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在致其族叔李阳冰的信中 当年“散金三十万” 、一向豪放潇洒的李白只能徒唤无奈发出“英雄气短”的哀叹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宝应元年一代大诗人李白在当涂寓所离开了人世。
⑾雨果在巴尔扎克追悼会上曾说过一个伟大的死会给我们带来宗教上的震撼。 “那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那不是虚无而是永恒那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我想李白的死也是如此。在青山凭吊时我们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李白一生以诗名他的诗登峰造极不可逾越。所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有人说有诗歌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从这一点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 中国知识分子向来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人生的最高理想。李白的不幸就在于时运不济报国无门。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悲痛。在这大悲痛的深处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对人民的伟大忠诚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不朽的伟大精神。
选自 《散文选刊》
12为什么说李白与当涂有着“不解之缘” 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然后分条作答。 4分
13第五段在全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李白是幸福的但他又是不幸的” 请概括作答。 4分
15本文在运用艺术手法方面特点鲜明选取其中的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2.①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于此这里布满了他的足迹②当涂的山水激发了李白的诗情使李白因诗而名③正是因为李白的存在 当涂的山水才显得不同寻常。 答对一条给1分两条给3分三条给4分。
13.过渡或承上启下。 1分第四段描写青山第五段接着写青山上的“墓园” 这是承上 1分 由对青山墓园的描写引出了下文对李白多次来到当涂生活、创作情况的叙述这是启下。 1分 语句通顺给1分
14.李白的诗歌成就登峰造极不可逾越他的一生是与诗歌相伴的一生所以他是幸福的 2分李白虽才高出众但时运不济没有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所以他又是不幸的。 2分
15.答案示例 1虚实结合1分 本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描写了眼前所见的“青山墓园” 也写到了由现实的景物触发的联想李白在当涂的经历以及这里昔日的景物等 。 2分这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李白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 1分
2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1分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中既有对当涂秋景的生动描绘也有对李白一生的概括和评价还抒发了对李白的缅怀、仰慕、叹息之情。 2分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使文章感情充沛、 自
然 内涵丰富感染力强。 1分 评分标准指明手法1分、具体描述手法2分、表达效果1分
略
2.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鳗鱼灯 杨祥生
秋天的大江风平浪静宛如一马平川正是捕鱼的佳期。
渔人和大黑猫正不遗余力地追捕受伤的鳤鱼几天来的飞船击水累得他气喘吁吁。
这条鳤鱼真大真猛呵是渔人打渔几十年碰到的头一遭。他清晰地看到这条鳤鱼体长如蟒,鳞白似雪,头尖像刀,腮红比火。眼看鱼已经困在网中可惜他动作稍缓, 收网时慢了半拍。捕渔者谁不贪图擒只大鳤鱼这是高超技术的象征,也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谁拥有了它,谁就是渔王他怎能不心狂意乱呢然而鳤鱼非等闲之鱼, 它身陷罗网, 闷劲大发,奋不顾身朝前猛冲, 网破鱼逃。他急中生智,拔出鱼叉从天而降, 只见水面泛起一团红水, 一股白浪划成一条线疾飞而去, 受伤的鳤鱼就这样遁人大江。为此,他急得在小船板上跺了几脚,后悔了好大一阵。
凭多年来的打渔经验,他知道大凡受伤的鱼只管往前冲,不会往后退。他不气馁,竟下定不逮到大鳤鱼誓不罢休的痴劲。他迅速收网,一只小鲥鱼缠在网眼里,他悄悄地放到水里,职业道德告诉他这是国家放养的鱼苗, 严禁捕捉。啊一条鳗鱼他一把捉住放到鱼篓里。据说渔人最忌空手而归,如果打不到一条鱼就返船, 你将永远抬不起头来。有了这条鳗鱼垫底,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追捕大鳤鱼了。
渔人大口大口抽了支烟, 顿觉神清气爽,他用江水洗了把脸吐了口痰, 拍拍麻木的双臂, 强挺胸脯,稳捺舵把, 瞄准目标驰去。小船突突驶了几个小时, 突然颠了颠开始往下沉。他大叫一声不好,鬼滩
渔人说的鬼滩是江夹口淤积混泥而成的暗滩稍有负重物压上就下陷。他仿佛进了鬼门关,从头凉到脚。
小船渐渐陷到船帮。他犹豫了片刻,背起鱼篓,搂住大黑猫跳下水,靠娴熟的水性爬上岸。
眼前的情景令他傻了眼。 白茫茫的芦苇密密匝匝分辩不出东南西北。江风吹拂发出哗哗巨响,揪人心肺。天黑乎乎的,犹如一只大黑锅笼罩地面, 阴森森悚人。露水簌簌从芦叶上落下,凉得他直打战。 渔人筋疲力尽却没有一丝睡意,他反复想到的就是充饥,
可是眼下干粮早已被鬼滩吞没,打火机也丢了, 唯一剩下的就是条鳗鱼,他将鳗鱼从篓里取出,牢牢地夹在手指里。没有火煮熟怎么办看来只有生吃人饿急了吃什么都是香的。
大黑猫也饿得没有力气,双眸半闭, 紧紧依在主人身旁。它看到鳗鱼,一下睁开眼,伸出长长的舌头, 咪咪地叫着, 声音低哑而凄婉。
他一惊大黑猫几次救他于险境的场面又在眼前闪现。一次他躺在沙滩上睡觉,一条毒蛇爬到他身上,大黑猫用舌头舔了他一夜,靠睡沫将他弄醒。
渔人心头一热,便将鳗鱼递给大黑猫。大黑猫咪咪叫了几声咯嘣咯嘣嚼着鳗鱼,他仿佛欣赏一曲美妙的乐曲,慢慢地进入梦乡。
渔人被一声呼喊声惊醒, 身旁站着几位陌生人,打着手电筒,大黑猫咪咪呼唤着。
陌生人告诉他,他们都睡了只见床头站着只大黑猫,不停地叫唤。他们知道有人遇到困难就跟着大黑猫摸来。
打那以后,渔人不打渔了,在芦滩搭了间小棚大黑猫守候在他身旁。每晚,鬼滩旁有只马灯亮着渔民们齐说这盏灯是指路的鳗鱼灯。
节选自 《小说界》 2012年第三期有删改
17、题目是“鳗鱼灯” 文末也以鳗鱼灯结尾。说说“鳗鱼灯”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8、文中的渔人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
19、渔人误入芦苇滩一段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20、大黑猫多次就渔人的性命而渔人在最饥饿的时候将鳗鱼给大黑猫吃这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亲密的关系。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现实进行探究。 6分
参考答案
17、答案要点文章题目是鳗鱼灯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文章末尾些渔人不再打鱼在芦
滩点亮鳗鱼灯。鳗鱼灯并不是普通的灯它象征的是互助、感动等真挚而美好的情感。
18、答案要点技术高超经验丰富 遵纪守法有职业道德 坚定执着 心地善
良知恩图报。
19、答案要点景物特点芦苇密密匝匝茫茫一片江风呼啸黑夜阴森悚人。
作用 要点 渲染阴森恐怖的氛围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 为下文做铺垫。
20、 【答案示例】 小说中大黑猫与渔人之间的关系让人感动大黑猫对主人非常忠诚
而渔人也对它不离不弃颇有感情。生活中我们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社会需
要和谐人与自然更需要和谐和谐会让每一个生命获得爱与尊重。
略
3.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①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②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做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 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③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鮓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粗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④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
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 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⑤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里各式的竹器村庄里饱满的粮食村庄里鲜艳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做羞涩 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做铺垫 当做背景。
⑥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 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 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⑦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
17 “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中“别的东西”指的什么4分
18、试分析文章第五小节的艺术特色。 4分
19、概括说明“我”对村庄的感情变化。 (6分)
20、联系全文说说文章以“带着村庄上路”为题的深刻意蕴。 (6分)
参考答案
17.参考答案 “别的东西”是指勤劳、淳朴、真诚、善良等美的精神品德。 4分
18.参考答案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我和村庄关系的亲近和村庄带给我的甜蜜和幸福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说法细致而全面地说明村庄与我如影随形
不可分离。 每点2分共4分
19.参考答案①“我”想离开村庄抛开村庄 因为离开才有出息
②“我”尽力掩藏村庄但村庄却像影子一样照看我我不断得到她的恩惠这使“我”开始懂得我们永远是村庄的骄傲对村庄心存感激之情
③“我”反省自己认为自己对村庄应当有所回报。 每点2分共6分
20.参考答案①“我”对村庄怀有深情厚意 已经和村庄融为一体村庄的精神将永远与“我”同 “我”要带着村庄去上路
② “我”不想再向村庄索取而想让村庄休息。 “新我”要带着对村庄的感恩之心更好地回报村庄。 答到其它角度意思对也可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 《书》 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泰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合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 《书》 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
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 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悻、 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 固也。
选自 《李斯论》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B.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C.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D. 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 “论”有两体一种为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 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日„„” 。第二种为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 、 《过秦论》等。
B. 《诗》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后删定为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C.荀卿 即荀子名况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世人尊称为“卿” 。 曾游学于齐三次出任祭酒后赴楚国为兰陵令著书终老于楚。荀子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D.三代文中的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 “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为了获得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恩宠他完全舍弃了自己老师荀子的学说焚烧《诗》 《书》 坑杀有学问的人实施了商鞅的学说。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本文指出秦行暴政完全是君王自身的原因秦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施行严峻的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