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I
绪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V
第1章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产品调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1市场调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2鼠标外壳设计的初步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1 3现代注塑模具设计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1 2产品的工艺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1 2 1注塑材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1 2 2塑件制件设计的工艺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1 3模具设计流程介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1 3 1注射模人工设计流程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1 3 2塑模CAD流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1 3 3人手设计与CAD设计的比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1 3 4模具设计环境与工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第2章CAE有限元与MOLDF LOW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2 1有限元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2 2 MOLDFLOW分析与Pro/Engineer塑料顾问工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第3章模具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3 1模具设计与参数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3 1 1本塑件制品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3 1 2注塑机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3 1 3模具结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3 1 4注塑机参数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3 2浇注系统设计、关键零部件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3 2 1浇注系统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3 2 2分型面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3 2 3排气系统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 2 4成型零件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3 2 5型腔的侧壁和底板厚度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3 2 6导向机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3 2 7脱模机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3 2 8冷却装置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第4章模具装配图与爆炸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第5章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5 1模具设计的创新与特色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5 2论文存在问题与解决设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附录一 鼠标产品设计说明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摘要这次论文主要描述了一个塑料产品鼠标的设计过程包括市场调研工艺分析产品外形设计对塑件进行CAE分析后进入模具的结构设计及有关参数计算接着进行浇注系统及模具的有关键零部件设计最后把关键零部件的二维图和立体图还有模具的装配图和爆炸图以图纸形式展现出来。
关键词 鼠标、塑料、注塑模、 Pro/Engineer
绪论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 德国则认为是所有工业中的“关键工业” 日本模具协会也认为“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 同时也是“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 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 日本模具产业年产值达到13000亿日元远远超过日本机床总产值9000亿日元。如今世界模具工业的发展甚至已超过了新兴的电子工业。
现化模具工业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转变为一个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加入WTO后模具企业为了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培训广泛使用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模具技术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起来的现代模具企业其重要特征表现如下
1)以计算机为中心。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现代模具企业的首要特征是以计算机为中心。计算机是整个企业最活跃、最核心最需要投资以及更新最快的部分(其软件每2-3年、硬件每3-5年更新一次) 。以计算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以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E/CAM)是企业的生产主线并向集成化、 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模具设计水平高。现代模具企业都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设计决策、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同时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使设计师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设计资料、信息、资源和展开合作使其现代模具设计的总体水平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高度。
现代模具有的还要求有控压、控温等功能甚至要求提供某些测量元件。在模具标准化、通用化、典型化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各模具企业都利用自己的某些专长设计制造模具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发展。
(3)生产设备先进。现代模具的加工更多地依靠各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精度、高效率机床。从模具粗加工、热处理到各种精加工、光整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必须设备齐全配套合理。其中数控加工设备所占比重比较大以适应单件或小批量复杂模具的生产。同时数控加工设备也是模具CAD/CAE/CAM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模具制造的全自动加工。
(4)供货期短。现代模具对短交货期的要求日益迫切模具的交货期限已从传统的几个月向几十天、十几天甚至数小时发展这些是传统制模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模具设计已从人工经验设计方式转化为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式。广泛采用模具CAD/CAE/CAM技术使模具设计、计算机分析、生产装备、数控加工、检验、试模等工作一体化设计数据直接经过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传递到各个生产部门大大缩短模具生产周期。此外成形过程计算机模拟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快速原型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以及模具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等也为缩短供货期起了重要作用。
第1章概述
1 1产品调研
1 1 1市场调查
鼠标的发展
鼠标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发明的 当时Douglas 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该研究所是斯坦福大学赞助的一个机构 DouglasEngelbart很早就在考虑如何使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用什么手段来取代由键盘输入的繁琐指令。 60年代初他在参加一个会议时随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可不是笔记本电脑哦) 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型。到了1964年 Douglas Engelbart再次对这种装置的构思进行完善动手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品。因此Douglas Engelbart也被称为“鼠标之父”。
当时还没有“鼠标”的名称这个新型装置是一个小木头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如图11所示) 。
由于该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连线(象老鼠的尾巴) 因此Douglas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把它戏称为“Mouse” 他当时也曾想到将来鼠标有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所以在申请专利时起名叫“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 只是人们觉得“Mouse”这个名字更加让人感到亲切于是就有了“鼠标”的称呼。
鼠标被发明之后首先于1973年被Xerox公司应用到经过改进的Alto电脑系统中但是遗憾的是当时这些系统都是实验用的完全被用于研究工作并没有向大众推广所以鼠标一直都默默无闻。
1979年 Apple公司创始人Steve Jobs被邀请观看Alto以及执行在该系统上的软件。 Steve Jobs被自己所看到的电脑技术所震撼他意识到这些技术代
表了电脑未来的发展潮流。这些技术就包括使用鼠标作为指点输入设备和操作系统使用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 图形用户界面) 。 Apple公司立即将这些功能加入自己的系统中准备开发新型的家用电脑并且高薪挖到了十几位Xerox公司的技术人员。
1981年 Xerox公司推出了使用鼠标并应用GUI操作系统的Star 8010电脑这是大众首次了解鼠标可惜由于这种电脑价格过于昂贵销量很小。尽管如此 鼠标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并开始为人们所掌握。
1983年 Apple公司正式推出LISA电脑这是Apple公司自己的第一台使用鼠标的电脑进一步把鼠标介绍给了广大用户让用户认识到了鼠标的作用。1984年 LISA的升级产品--Macintosh问世这是Apple公司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Apple公司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让鼠标走进了前家万户。之后 由于OS/2 Windows系统的广泛使用更进一步推广了鼠标和GUI的应用使得鼠标逐渐流行起来并最终成为了电脑的标准配置从此每台电脑旁边都有了一个忠实的伴侣那就是“Mouse” --鼠标。
鼠标的分类
鼠标主要有两种分类标准。按定位方式和按照和电脑的连接方式来分。冲定位方式分主要有四大类机械式、光机式、光电式、和光学式。机械式和光电式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现在市场上主要都是光机式和光学式。
光机鼠标
光机式鼠标的内部结构是由机械传动装置、位移传感器、按键、编码电路和连结线组成。
鼠标的按键数量及种类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而变化不过基本都包括左右两个键。当我们点击鼠标按键是会听见清脆的响声这是微动开关发出的声音实际上鼠标按键功能是靠微动开关闭合编码电路根据微动开关闭合后电位变化进行信号转换实现的。有的鼠标根据不同需求还增加了中键侧键和滚轮滚轮的结构原理和圆盘光栅差不多上面布满了光栅通过阻挡红外线发射管的光线来控制屏幕上页面的移动。编码电路将光电转换装置传来的讯号进行对比产生横、竖两个方向的移动讯号再将各个按键和滚轮送来的讯号通过编码处理芯片进行编码最后通过连接传输线将讯号送到电脑的主机进行处理。
图12光机鼠标 图13光机鼠标内部结构
经过多年的发展光学机械式鼠标成为了目前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种鼠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到现在仍然是市场上的主流。
光学鼠标
光学鼠标的内部使用了一个很精密的光学传感器optical sensor也就是俗称的光眼。 目前高档的光学鼠标都采用安捷伦公司的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包括由光学组件、 CMOS成像元件和专用图像分析处理芯片DSP即数字信号微处理器。光学组件由棱镜和透镜组成。
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结构微软采用interllieye技术的自有品牌光学鼠标实际上就是将控制芯片、 DSP、 CMOS集成在一起 因此内部结构和其他鼠标有所差异。还有一点 CMOS成像只是一种比喻实际上鼠标上的CMOS器件和我们一般所说的数码相机的CMOS器件不同他只会捕捉简单的动态物体 以单色点作为固定参考物。
鼠标的控制芯片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协调光学鼠标中各元器件的工作并与外部电路进行沟通桥接及各种信号的传送和收取。我们可以理解成光学鼠标的管家。
另外要实现滚轮带按键功能只需在滚轮中轴任一端的下方增加一个微动开关即可。 由的滚轮还带有发光功能实际上也就是在滚轮旁边增加一个LED。光电鼠标如图14
图14光电鼠标
鼠标按照与计算机的接口形式分可分为COM串行接口,PS/2接口,USB接口.早期的鼠标并不是电脑的标准配置因此和现在的鼠标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必须外装电源之外还要安装特殊的适配卡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后来出现了一种转接盒通过它可以把鼠标连接到Parallel接口上。 Parallel接口成为了鼠标与电脑连接的第一种接口。
随着鼠标被广泛使用在加上技术的发展 COM接口(串口)成了鼠标使用的第二种接口与其它设备一样 鼠标也是使用9针连接接口。 由于电脑的COM口本来就少还要连接其它设备所以很容易造成资源占用的问题。如图1-5。
目前广泛使用的鼠标都是使用的PS/2鼠标这种接口是IBM公司于1987年在PS/2系统上推出的这也是被称为PS/2鼠标的来由。虽然PS/2系统最终没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其中的一些优秀设计还是被保留下来 比如它的PS/2鼠标接口现在已经成了ATX主机板上面的标准配置如图1-6。
另外一种接口是USB口USB接口的出现为外设提供了更加简便额连接方案由于它符合PNP规范可以实现热插拔因此使用起来很方便而鼠标自然不会放过这一装备自己的机会 USB接口的鼠标也适时推出不过价格要稍贵一些
。如图1-7。
图1-5 COM接口鼠标
图1-6 PS/2接口鼠标
图1-7 USB接口鼠标
除了以上的介绍之外市场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鼠标。比如无线鼠标。轨迹球鼠标。手提电脑上的触摸屏。 以及IBM的触点鼠标等等。
鼠标外壳的设计
webhosting24决定从7月1日开始对日本机房的VPS进行NVMe和流量大升级,几乎是翻倍了硬盘和流量,当然前提是价格依旧不变。目前来看,国内过去走的是NTT直连,服务器托管机房应该是CDN77*(也就是datapacket.com),加上高性能平台(AMD Ryzen 9 3900X+NVMe),这样的日本VPS还是有相当大的性价比的。官方网站:https://www.webhosting...
官方网站:https://www.akkocloud.com/AkkoCloud新品英国伦敦CN2 GIA已上线三网回程CN2 GIA 国内速度优秀.电信去程CN2 GIALooking Glass:http://lonlg.akkocloud.com/Speedtest:http://lonlg.akkocloud.com/speedtest/新品上线刚好碰上国庆节 特此放上国庆专属九折循环优惠...
由于行业需求和自媒体的倾向问题,对于我们个人站长建站的方向还是有一些需要改变的。传统的个人网站建站内容方向可能会因为自媒体的分流导致个人网站很多行业不再成为流量的主导。于是我们很多个人网站都在想办法进行重新更换行业,包括前几天也有和网友在考虑是不是换个其他行业做做。这不有重新注册域名重新更换。鉴于快速上手的考虑还是采用香港服务器,这不腾讯云和阿里云早已不是新账户,考虑到新注册UCLOUD账户还算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