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sql挂起

sql挂起  时间:2021-04-05  阅读:()

目录计算机导论.
2数字电子技术16高等数学(一)4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9离散数学69C语言程序设计.
79计算机组成原理118操作系统149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162网页设计与制作173JAVA程序设计.
195软件工程208数据库系统原理21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230组网技术实训258网络管理实训270物联网概述282网络安全技术297IPV6概述315平面设计技术331非线性编辑技术344AUTOCAD348综合布线实训359嵌入式设计364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375OFFICE高级应用.
392LINUX系统.
4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404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专题)419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研究(专题)429计算机导论一、说明(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讲述计算机科学的特点,历史渊源,发展变化,知识组织结构和分类体系.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介绍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从专业特点出发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使本专业的新生初步建立起对计算机学科的本质认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为学习《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总学时数:60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40学时.
理论部分序号内容课堂学时数1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系统概论42操作系统概述23数据库原理概述24多媒体技术基础概述25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概述66计算机网络基础简介27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2合计20实验部分项目类别项目类型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基础/设计/综合必做/选做1Windows基本操作(一)4基础选做2Windows基本操作(二)4综合必做3常用办公软件(Office)操作基础12基础必做4常用办公软件(Office)综合应用20综合、设计必做合计40(四)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手段,实验通过大量案例引导学生注重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本文理论部分第1章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系统概论教学要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数据存储与数字逻辑基础.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
1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1学时)1.
1.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
1.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1.
1.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1.
1.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1.
2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1学时)1.
2.
1计算机发展历史1.
2.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
2.
3编码与数制1.
2.
4计算机常用外围设备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1.
3计算机系统(1学时)1.
3.
1计算机系统结构1.
3.
2计算机硬件系统1.
3.
3计算机软件系统1.
3.
4微型计算机的选购、组装及硬件配置1.
4数据存储与数字逻辑基础(1学时)1.
4.
1数据的定义及其存储1.
4.
2数字逻辑运算教学要求:1.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以及信息化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2.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范畴;3.
了解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4.
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包括:计算机发展的世界史,中国史,以及计算机代的划分);5.
掌握计算机工作原理;6.
掌握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7.
了解常见计算机外围设备功能,掌握使用方法;8.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9.
了解微型计算机硬件的配置、选购常识及组装方法;10.
了解计算机数据存储原理;11.
了解数字逻辑运算方法.
考核要求: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数制及其转换,数字逻辑运算方法.
第2章操作系统概述教学要点: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功能、定义和特征;操作系统接口;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及文件系统;常见操作系统(MS-DOS、UNIX、Linux、Windows系列)介绍.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2.
1操作系统概述(0.
5学时)2.
1.
1操作系统的产生、发展和现状2.
1.
2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定义2.
1.
3操作系统的特征2.
2操作系统接口(0.
2学时)2.
3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及设备管理(0.
4学时)2.
4文件系统(0.
2学时)2.
5常用操作系统简介(0.
7学时)教学要求:1.
了解操作系统的产生、发展和现状;2.
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特征与定义;3.
了解操作系统接口、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以及文件系统;4.
了解目前常用操作系统(MS-DOS、UNIX、Linux、Windows系列).
考核要求: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接口、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以及文件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知识与操作技巧、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第3章数据库原理概述教学要点:数据库的概念;关系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常用关系数据库介绍.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3.
1数据库基础(2学时)3.
1.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3.
1.
2关系数据库3.
1.
3结构化查询语言SQL3.
1.
4常用关系数据库教学要求:1.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2.
了解关系数据库;3.
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4.
了解常用关系数据库.
考核要求: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及应用.
第4章多媒体技术基础概述教学要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音频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动画处理技术.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4.
1多媒体概述(0.
5学时)4.
1.
1多媒体的定义4.
1.
2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4.
1.
3多媒体系统的组成4.
1.
4多媒体技术中的关键技术4.
2音频技术(0.
5学时)4.
2.
1音频数字化原理4.
2.
2语音合成与识别技术4.
3图像处理技术(0.
5学时)4.
3.
1图像数字化原理4.
3.
2数字图像处理技术4.
3.
3Photoshop简介4.
4动画处理技术(0.
5学时)4.
4.
1动画的产生原理4.
4.
2动画处理技术简介4.
4.
3Flash简介教学要求:1.
初步建立对多媒体系统的全面认识;2.
初步建立对多媒体处理技术的全面认识;3.
为更深入学习和研究多媒体技术打下基础.
考核要求:多媒体与多媒体系统的基本概念;音频数字化原理、图像数字化原理及动画的产生原理.
第5章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概述教学要点:数据结构概述,几种典型的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概述,算法,程序设计语言概述,软件工程概述.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5.
1数据结构概述(1学时)5.
1.
1数据结构课程的地位5.
1.
2基本概念和术语5.
2几种典型的数据结构(1学时)5.
2.
1线性表5.
2.
2栈和队列5.
2.
3树和图5.
3程序设计概述(1学时)5.
3.
1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5.
3.
2程序设计范型5.
3.
3程序设计语言5.
4算法(1学时)5.
4.
1算法的概念5.
4.
2算法的表示5.
4.
3常用算法5.
5程序设计语言概述(1学时)5.
5.
1程序设计语言的规范5.
5.
2程序设计语言的实现5.
5.
3程序设计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5.
6软件工程概述(1学时)5.
6.
1软件危机5.
6.
2软件工程5.
6.
3软件生存周期5.
6.
4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教学要求:1.
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几种典型结构;2.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范型和语言;3.
了解算法的概念、表示及常用算法;4.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规范、实现以及集成开发环境;5.
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6.
了解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考核要求: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与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简介教学要点:计算机网络概述;局域网;因特网;网络软件的应用;网络安全.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6.
1计算机网络概述(0.
6学时)6.
1.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6.
1.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6.
1.
3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6.
2局域网(0.
2学时)6.
2.
1局域网的组成及参考模型6.
2.
2以太网与IEEE802.
36.
3因特网(0.
6学时)6.
3.
1因特网发展历史6.
3.
2因特网的基本工作原理6.
3.
3因特网的地址与域名6.
3.
4因特网提供的信息服务6.
4网络软件应用(0.
2学时)6.
4.
1网络通信软件6.
4.
2上传下载软件6.
5网络安全(0.
4学时)6.
5.
1网络安全概述6.
5.
2网络攻击方法6.
5.
3网络防御技术教学要求: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拓扑结构;2.
掌握局域网的参考模型;3.
了解因特网的工作原理;4.
了解网络应用软件;5.
了解网络安全及防御技术.
考核要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拓扑结构;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因特网的工作原理;网络安全及防御技术.
第7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要点:计算机安全概述;数据加密技术;计算机病毒及防火墙技术.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7.
1计算机安全技术(0.
5学时)7.
2数据加密技术(0.
5学时)7.
3计算机病毒(0.
5学时)7.
4防火墙技术(0.
5学时)教学要求:1.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2.
掌握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有效措施;3.
了解数据加密技术;4.
掌握防火墙的使用方法.
考核要求:病毒的预防、加密技术以及防火墙的使用.
实验部分(一)基本要求1.
熟练掌握Windows的界面;2.
熟练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3.
掌握字处理软件(如:office之Word)的基本界面和基本操作;4.
熟悉利用字处理软件处理文档的制作以及编辑过程;5.
掌握常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如:Excel)的基本界面,窗口组成;6.
掌握电子表格工作表与工作簿的关系与管理,文件的管理;7.
掌握幻灯片制作(如:用PowerPoint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8.
掌握幻灯片的美化技术;9.
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完整课件的制作;10.
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实验1:Windows基本操作(一)主要内容1.
熟悉Windows的界面;2.
启动和退出Windows;3.
掌握Windows中鼠标和键盘的状态与操作;4.
熟悉窗口、对话框、菜单、工具栏、剪贴板的操作.
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Windows的界面;2.
熟练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
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人均一套)实验2:Windows基本操作(二)主要内容1.
熟悉Windows的基础操作;2.
熟练掌握窗口与对话框的操作;3.
熟练掌握控制面板中各项目的应用;4.
掌握个性化设置方法.
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2.
熟练掌握Windows系统各类项目的设置方法及个性化设置.
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人均一套)实验3:常用办公软件(Office)操作基础主要内容1.
熟悉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界面;2.
按照文档制作的流程制作一个新文档;3.
进行保存和打开等操作;4.
了解四个常用视图的作用;5.
熟悉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基本界面和退出;6.
Excel工作窗口的组成;7.
工作表与工作簿的管理;8.
Excel文件的操作;9.
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10.
幻灯片的多媒体设置;11.
幻灯片的美化方法;12.
幻灯片的放映设计.
目的要求1.
了解office办公软件的功能与特点;2.
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实验4:办公软件(Office)综合应用主要内容1.
字处理软件(Word)的综合应用;2.
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综合应用;3.
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综合应用;4.
以上三类文档的美化设计、特殊处理.
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技巧;2.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综合应用字处理软件(Word)的方法、技巧;3.
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技巧;4.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综合应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处理数据的方法、技巧;5.
熟练掌握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技巧;6.
通过具体课件的制作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技巧与方法.
7.
熟练运用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幻灯片制作软件独立完成复杂文档的设计与处理.
(三)实验教学要求本部分内容为实验,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实验项目的目的要求,严格实验步骤与内容,通过大量案例引导学生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技术、办公软件(office)的综合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考核要求考核内容:windows操作技术、办公软件(office)的综合应用.
考核方式:随机抽取考题,上机实践操作,以完成具体作品为主,指导教师从学生的态度、技能、效果三方面综合考核.
实验评价标准表成绩评价指标优良中差得分出勤率5432纪律5432态度积极性5432熟练程度20161310操作能力1512107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0161310按时完成情况10875效果完成质量20161310考核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技术,熟练运用办公软件(office)独立完成文档的综合处理.
三、参考书目1.
陶树平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金世双,计算机导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3.
袁方等,计算机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朱勇等,计算机导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5.
周苏,新编计算机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7.
萨师煊等,数据库系统概论[M](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9.
冯博琴,大学计算机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四、使用说明1.
课堂授课应具备Internet的使用环境;2.
实验部分要通过大量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3.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要恰当、科学合理;4.
该教学大纲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讲授《计算机导论》课程的教学纲要性规定,教师就理论讲授、实验、平时学习要求、作业、课外学习、考核等各环节,要求严格遵照执行.
五、课外学习(一)课外阅读1.
目标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很有限的,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至关重要,通过课外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以达到对该课程知识点更深入理解的目的.
同时,随着理论课程讲授的进展,为学生适时、适量的推荐与《计算机导论》课程相关的最新书籍、论文、专题学习网站及精品课程网站,并要求学生做好课外学习笔记.
2.
阅读书目(1)RobertaBaber,MarilynMeyer,《计算机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BehrouzA.
Forouzan,《计算机科学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3)安志远,邓振杰,《计算机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杨克昌,王岳斌,《计算机导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袁方等,计算机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朱勇等,计算机导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7)周苏,新编计算机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学习要求(1)复述性理解:理解读物所传递的基本信息和读物提供的内容;(2)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3)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做出自己的判断;(4)创造性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
时间安排课余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
5.
评价方式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记、阅读卡等书面材料,以量化的形式定时、定量甚至定主题地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
(二)课外讨论1.
目标通过组织课外专题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2.
讨论内容(1)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点.
(2)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素质和知识体系的要求.
(3)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范围.
(4)Internet和Web.
(5)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
(6)计算机可与技术学科学生的使命.
3.
讨论要求围绕教学中心制定讨论计划,通过有组织的课外讨论,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掌握小型讨论会的组织方法,并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种讨论技巧和方法.
4.
时间安排课外指导及自习时间.
5.
评价方式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会,并对学生讨论的综合能力做出客观评价,同时鼓励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三)实践活动1.
目标实践活动的教学安排,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
主要办法是强化实训教学的力度.
2.
实践内容运算器部件实验,内存储器部件实验,微程序控制器部件实验,串行接口输入输出实验,多级嵌套的中断实验.
3.
实践要求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与动手的能力;验证理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计算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4.
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及实验课5.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完成的实训报告及各项操作的质量等多方面综合评定.
(四)课外作业1.
目标课外作业是学生根据老师的布置,在课外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课外作业的完成,不但有利于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整个施教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该课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更好地发挥出课外作业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中的积极作用.
2.
作业内容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巩固,每章都应选择一定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另外,可增加一些综合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综合能力.
具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书面(纸质)作业,另一类是电子作业(要求学生按要求通过网络提交).
作业选题:(1)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素质和知识体系有哪些要求(3)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哪些(4)Internet和Web.
(5)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
(6)计算机可与技术学科学生的使命.
(7)说明RISC和CISC芯片的主要区别.
(8)定义3种类型的硬盘并说明他们的优缺点.
(9)描述POS中断的重要功能.
(10)上网了解Intel公司的CPU.
(11)上网了解USB.
(12)上网了解辅助存储技术.
(13)简述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
(14)UNIX的主要特色.
(15)Linux和UNIX的联系.
(16)访问微软公司网站.
(17)访问全球软件服务网站.
(18)什么是数据仓库它和传统数据库系统有何区别(19)什么是数据挖掘它和一般事务处理有何区别(20)什么是决策支持系统它有哪些子系统组成(21)设计一个班级通讯录.
(22)开发一个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23)为什么说压缩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24)请举出几个计算机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并作简要说明.
(25)上网寻找最流行的多媒体软件.
(26)访问Macromedia公司网站.
(27)讨论4种基本的网络拓扑逻辑.
(28)讨论3个常用的网络策略.
(29)列出影响数据通信的因素.
(30)建立一个小型局域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加入高年级学生学习网络组建的小组.
).
(31)浏览和搜索Internet.
(32)思考软件工程过程建模阶段和过程实施阶段活动的关系和内涵.
(33)软件工程中成熟软件组织和不成熟的软件组织的主要区别在哪里(34)软件服用的意义何在(35)请收集资料,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提出软件工程的理由.
(36)简要说明病毒产生的原因.
(36)计算机是怎样威胁个人隐私(37)计算机犯罪有哪些(38)熟悉计算机上安装的防/杀毒软件.
(39)了解我校校园网防御措施.
(40)上网学习一些信息安全技术.
3.
作业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组织作业,作业所包含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对每次布置的作业进行认真批阅,并可作为该课程平时成绩.
4.
时间安排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布置作业.
5.
评价方式根据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进行批阅,可作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来进行课程评价.
(五)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六)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作业或实验(实训)等方式对前期所学课程内容进行诊断性考试.
考核占课堂教学"五个环节"的20%,经过中期考核诊断一下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等;诊断老师在教学上存在什么问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密度、教学覆盖面等.
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与教学总结经验和教训、教与学相互沟通,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七)其它课程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含实验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两大部分,其中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为主.
总成绩按以下公式计算:总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执笔人:赵俊生审核人:孙辉霞校对人:苏富林)数字电子技术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为深入学习各种与数字系统相关的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分析和解决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和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
数制和码制1)掌握二进制、十六进制数及其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2)掌握8421编码,了解其他常用编码.
2.
逻辑代数基础.
1)掌握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定律和定理.
2)掌握逻辑关系的描述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3)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3.
门电路1)了解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
2)了解TTL、CMOS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典型TTL、CMOS门电路的逻辑功能、特性、主要参数和使用方法.
4.
组合逻辑电路1)掌握组合电路的特点、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掌握编码器、译码器、加发器、数据选择器和数值比较器等常用组合电路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了解组合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5.
触发器1)理解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2)掌握RS、JK、D、T和T'触发器的特性表、特性方法和触发方式.
6.
时序逻辑电路1)掌握时序电路的特点、描述方法和分析方法.
2)掌握计数器、寄存器等常用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了解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由它构成的单稳、施密特和多谐振荡器的典型电路).
7.
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1)理解ROM、RAM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扩展存储容量的方法.
2)理解用ROM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
3)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特征及编程原理;了解GAL的电路结构.
(四)教学时数教学总时数为9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为60学时,实验教学30学时.
理论部分学时数(90)序号内容课堂学时数实践学时数1数制与码制802逻辑代数基础1003集成逻辑门电路274组合逻辑电路1485触发器1276时序逻辑电路1087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40合计6030实验部分项目类别项目类型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基础/设计/综合必做/选做1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测试6综合必做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6综合必做3译码器及其应用6综合必做4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6综合必做5触发器及其应用6综合必做(五)教学方式基于本课程的特点,教学方式应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情况加大实验教学的比例.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基本工作原理,宜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通过动画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本文理论部分第1章数制与码制教学要点:数字信号,数制及其转换,二-十进制代码(BCD代码),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1.
1概述(2学时)1.
2数制和码制(6学时)考核要求:1.
了解8421BCD码、2421码、余3码.
2.
领会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各自的特别和差别.
3.
掌握不同码制的数的相互转换.
4.
能领会数字波形图.
第2章逻辑代数基础教学要点: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逻辑代数、逻辑函数的化简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2.
1概述(1学时)2.
2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法(2学时)2.
3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规则(3学时)2.
4逻辑函数的代数法化简(2学时)2.
5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2学时)考核要求:1.
能简单应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恒等式,以及逻辑代数的三个基本规则.
2.
能综合应用三变量和四变量的逻辑函数填写其相应的卡诺图,并应用卡诺图将其化简,求出最简逻辑表达式.
3.
能综合应用任意一个逻辑函数表达式变换成最小项表达式,变换成与非一与非式,或非一或非式,与或非式.
第3章集成逻辑门电路教学要点:TTL门和COMS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特性.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3.
1分立元件门电路(1学时)3.
2TTL集成逻辑门电路(0.
5学时)3.
3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0.
5学时)考核要求:1.
了解二极管与门电路、二极管或门电路、三极管非门电路的典型结构2.
能识记TTL非门的电路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能领会TTL逻辑门电路的技术参数,并领会这些参数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4章组合逻辑电路教学要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内容:4.
1概述(1学时)4.
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4学时)4.
3编码器(2学时)4.
4译码器(2学时)4.
5数据选择器和分析器(2学时)4.
6加法器和数值比较器(2学时)4.
7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1学时)考核要求: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2.
能综合判断组合逻辑电路中存在的竞争与冒险现象及消除方法第5章触发器教学要点:基本触发器、钟控触发器、主从触发器、边沿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触发特点,触发器的异步置"0"、异步置"1",触发器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状态转移真值表、特征方程(状态方程)、状态转移图、激励表和时序图,触发器类型转换.
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5.
1概述(1学时)5.
2触发器的基本形式(5学时)5.
3边沿触发器(2学时)5.
4触发器的应用举例(4学时)考核要求:1.
识记基本RS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主从RS触发器、主从JK触发器的电路结构.
2.
识记RS、D、JK、T和Tˊ触发器的功能表和特性方程.
3.
在理解各类触发器的功能表、特性方程以及触发器的工作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触发器输入信号波形和CP脉冲画出相应的输出波形图.
4.
能够简单应用JK触发器转换成D触发器、T触发器或者Tˊ触发器.
5.
能够简单应用D触发器转换成JK触发器、T触发器或者Tˊ触发器.
6.
能够识记和领会各类触发器的状态转换图.
第6章时序逻辑电路教学要点: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驱动方程、输入方程、状态转移方程、状态转移表、状态转移图和时序图,常用时序电路: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同步计数器、异步计数器、序列信号发生器.
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和一般步骤,采用小规模集成器件设计同步计数器、异步计数器.
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6.
1概述(1学时)6.
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4学时)6.
3计数器(3学时)6.
4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2学时)考核要求:1.
领会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2.
应用新学知识写出已知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方法、驱动方程和状态方程.
3.
领会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设计步骤第7章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教学要点:重点是掌握不同存储器的存储的特点、使用方法、扩展技术和用ROM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特点、适用范围、编程方法,熟悉软件开发系统进行PLD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7.
1只读存储器(ROM)(1学时)7.
2随机存储器(RAM)(1学时)7.
3可编程阵列逻辑PAL(1学时)7.
4通用阵列逻辑(GAL)(1学时)考核要求:1.
能识记RAM电路的基本结构2.
能识记只读存储(ROM)的电路结构.
3.
能识记基本的PLD电路结构图实验部分(一)基本要求《数字电子技术》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和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
数字电路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验证所学的集成门电路逻辑功能表的正确性,而且能使学生根据给定的逻辑问题、分析并设计出满足功能要求的数字电路来.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集成逻辑门逻辑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方法.
2.
掌握用与非门组成其他逻辑门的方法.
3.
掌握Multisim元器件库中查找常用元件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元器件1.
PC人计算机及仿真软件Multisim10.
2.
虚拟元件:与非门7400N、74LS04N、异或门7486N、三态门74LS125N.
3.
虚拟仪器:万用表XMM1、信号发生器XFG1、测量元件中的指示灯X1等.
三、实验内容1.
测试与非门的逻辑功能(1)单击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真实元件工具条的"TTL"按钮,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取一个与非门7400N,将它放置在工作平台上;单击真实元件工具条的"电源"(Source)按钮,将电源和底线调出放置在电子平台上;单击真实元件工具条的"基本"(Basic)按钮,调出单刀双掷开关"SPDT"两只并将它们的key设置成"A"和"B";单击真实元件工具条的"指示器"按钮其中调出红色指示灯一盏并把它放置在工作区中作为输出指示.
搭建后的电路如图3.
1.
1所示.
输出表达式Y=A·B.
图3.
1.
1(2)点击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右侧虚拟仪器工具条"万用表"按钮,调出虚拟万用表"XMM1"放置在电子平台上,将"XMM1"仪器连成仿真电路.
(3)双击虚拟万用表图标"XMM1",将出现它的放大面板,按下放大面板上的"电压"和"直流"两个按钮,将它用来测量直流电压如图3.
1.
2所示.
(4)打开仿真开关,按照表3.
1.
1,分别按动"A"和"B"键,使与非门的两个输入端为表中4种情况,从万用表的放大面板上读出各种情况的直流电位,将它们填入表内,并将电位转换成逻辑状态填入表3.
1.
1内.
图3.
1.
2(5)同样的步骤完成门电路7404N、7402N、7408N的功能测试,实验步骤自拟.
表3.
1.
1输入端输出端ABY电位(V)逻辑状态000110112.
用与非门组成其他功能门电路(1)用与非门组成或门:①根据摩根定律,或门的逻辑函数表达式Q=A+B可以写成:Q=A.
B,因此,可以用三个与非门构成或门.
图3.
1.
3②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真实元件工具条的"TTL"按钮中调出3个与非门74LS00N;从真实元件工具条的"Basic"按钮中调出2个单刀双掷开关,并分别将它们设置成Key=A和Key=B;从真实元件工具条的中调出电源和底线;并调出万用表将所有的元件和万用表连接成如图3-3所示的电路.
③打开仿真开关,按表3.
1.
2要求,分别按动"A"和"B",观察并记录万用表的值,将结果填入表3.
1.
2中.
表3.
1.
2输入端输出端AB指万用表值逻辑状态00011011(2)用与非门组成异或门①按图1-4所示调出元件并组成异或门仿真电路.
图3.
1.
4②打开仿真开关,按表3.
1.
3要求,分别按动"A"和"B",观察并记录指示灯的发光情况,将结果填入表3.
1.
3中.
表3.
1.
3输入端输出端AB指示灯状态(X1)逻辑状态00011011③按照图3.
1.
5调出7486N门电路输出端连接万用表.
打开仿真开关,将表3.
1.
3要求,分别按动"A"和"B",观察结果,并把结果与将表3.
1.
2进行比较.
图3.
1.
53.
三态门电路功能测试图3.
1.
6(1)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真实元件工具条的"TTL"按钮中调出非门74LS04N和三态门74LS125N;从"指示器"按钮中调出指示器、仪器仪表库中调出信号发生器.
将它们大建成如图3.
1.
6所示电路.
(2)A端输入调解为1Hz的脉冲信号,然后打开仿真开关,按照表3.
1.
4进行仿真实验.
输出指示灯观察输出端F1、F2的值并它们填入表3.
1.
4中.
将F1与F2用导线连接,实现一根信号线分时传送多组数据的总路线结构,用实验加以验证.
表3.
1.
4B控制输入输出EN1=0AF1(X1)=0EN2=1AF2(X2)=EN1=0AF1(X1)=1EN2=1AF2(X2)=四、预习要求1.
复习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逻辑代数运算.
2.
熟悉门电路的管脚排列.
3.
复习数字万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报告要求1.
根据测量结果,说明7486N或74LS125N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2.
根据要求填写仿真实验报告.
3.
说明不同功能的门电路闲置端的处理办法,如: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等.
4.
根据图3-4和3-5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说明共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一、实验目的1.
学会用仿真软件Multisim10进行半加器和全加器仿真实验.
2.
学会用逻辑分析仪观察全加器波形.
3.
分析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律.
4.
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5.
验证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元器件1.
PC人计算机及仿真软件Multisim10.
2.
虚拟元件:与非门7400N、异或门7486N.
3.
虚拟仪器:万用表XMM1、指示灯、电源等.
三、计算机仿真实验内容1.
测试用异或门、与门组成的半加器的逻辑功能(1)按照图2-1所示,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真实元件工具条中调出所需元件:其中,异或门74LS86N、74LS08从"TTL"库中调出;指示灯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右列虚拟元件库中调出,X1选红灯;X2选蓝灯.
图3.
2.
1(2)打开仿真开关,根据表3.
2.
1改变输入数据进行试验,并将结果填入表内.
表3.
2.
1输入输出ABSCi000110112.
测试全加器的逻辑功能(1)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真实元件工具条"TTL"库中调出异或门74LS86D,与门74LS08N和或门74LS32组成仿真电路如图3.
2.
2所示.
图3.
2.
2(2)打开仿真开关,按照表3.
2.
2输入情况进行仿真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内.
表3.
2.
2输入输出ABC1iS(X1)Ci(X2)0000010100111001011101113.
用逻辑分析仪观察全加器波形(1)先关闭仿真开关,在图3.
2.
2中删除集成门电路以外的其他元件.
在右侧虚拟仪器库中的"字发生器"(WordGenerator)按钮,调出字信号发生器图标"XWG1",再点击虚拟仪器库中的"逻辑分析仪"(LogicAnalyzer)按钮,调出逻辑分析仪图标"XLA1",将它门连接成3.
2.
3所示的电路.
(2)双击字信号发生器图标"XWG1",将打开它的放大面板如图3.
2.
4所示.
它是一台能产生32位(路)同步逻辑信号的仪表.
按下放大面板的"控制"(Controls)栏的"循环"(Cycle)按钮,表示字信号发生器在设置好的初始值和终止图3.
2.
3值之间周而复始地输出信号;选择"显示"(Display)栏下的"Hex"表示信号以十六进制显示;"触发"(Trigger)栏用于选择触发器的方式;"频率"(Frequency)栏用于设置信号的频率,将它设置为1kz.
图3.
2.
4(3)按下"控制"(Controls)栏的"设置"(Set…)按钮,将弹出对话框如图3.
2.
5所示.
选择"显示类型"(DisplayType)栏下的16进制"Hex",再在设置缓冲区大小"BufferSize"输入"000B"即十六进制的"11",然后点击对话框右上角"接受"(Accept)按钮回到放大面板.
图3.
2.
5(4)点击放大面板右边8位字信号编辑区进行逐行编辑,从上至下载栏中输入十六进制的00000000~0000000A共11条8位字信号,编辑好的11条8位字信号如图3.
2.
4所示,最后关闭放大面板.
(5)打开仿真开关,双击逻辑分析仪图标"XLA1",将出现逻辑分析仪图标"XLA1",将出现逻辑分析仪放大面板如图3.
2.
6所示.
将面板上"时钟"(Clock)框下"时钟s/Div"栏输入1,再点击面板左下角"相反"(Reverse)按钮使屏幕变白,稍等片刻,然后关闭仿真开关.
将逻辑分析仪面板屏幕下方的滚动条拉到不同的位置,见图所示.
图3.
2.
6(6)拉出屏幕上的读数指针可以观察到一个全加器各输入、输出端波形,在图3.
2.
6中读数指针所在位置分别标示输入/输出信号为A=0、B=1、Ci-1=0、S=1、Ci=0和A=1、B=1、Ci-1=1、S=1、Ci=1;.
(注:屏幕左侧标有"8"的波形标示A;标有"9"的波形标示B;标有"4"的波形标示Ci-1;标有"1"的波形标示S;标有"6"的波形标示Ci.
)(7)按表11.
3要求,用读数指针读出4个观察点的状态,并将它们的逻辑状态和逻辑分析波形填入表11.
3中.
表3.
2.
31234状态波形状态波形状态波形状态波形A1110B0101输入Ci-10011S输出Ci四、预习要求1.
复习半加器和全加器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
复习逻辑分析仪和数字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完成仿真实验全部过程并实验结果记录在表3.
2.
2和3.
2.
3中.
2.
总结设计全加器实验的分析、步骤和体会,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
测点变量实验三译码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进行译码器的仿真实验.
2.
掌握3-8译码器74LS138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
掌握七段显示译码器7447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元器件1.
PC计算机及仿真软件Multisim102.
虚拟仪器:万用表、字符信号发生器.
3.
虚拟元件:3线-8线译码器(反码输出)74LS138、BCD七段显示译码/驱动器7447N、七段显示器、指示灯、双掷开关等.
三、计算机仿真实验内容1.
3-8线译码器74LS138实验74LS138是用TTL与非门组成的3-8线译码器,它有3个附加的控制端S1、2S和3S.
挡S1=1、2S+3S=0时,GS输出高电平(S=1),译码器才工作,否则译码器禁止所有的输出端被封锁在高电平.
(注:3-8线译码器74LS138N中的G1(S1)、~G2A、~G2B(2S、3S)为图3.
4.
1表3.
4.
13-8线译码器真值表输入输出G1AG2BG2ABC0Y1Y2Y3Y4Y5Y6Y7Y0****11111111*1***1111111110000011111111000110111111100101101111110011111011111010011110111101011111101110110111111011011111111110控制端).
这3个控制端也叫做"片选"输入端,利用片选的作用可以将多片连接起来以扩展译码器的功能,A、B、C输入端Y0-Y7是输出端.
74LS138N引脚排列如图3.
4.
1所示,真实芯片引脚排列基本相似,逻辑功能表如表3.
4.
1所示.
(1)在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真实元件库中调出"74LS138D"3-8线译码器、J1-J6双掷开关、X1-X8红色指示器,电源和接地等元器件把他们搭建成如图3.
4.
2所示电路.
图3.
4.
2(2)接通仿真开关,根据表3.
4.
2操作双掷开关验证74LS138D芯片的逻辑功能,将仿真结果填入表10.
2中,验证3-8线译码器74LS138真值表是否与理论相符.
表3.
4.
2输入输出G1AG2+BG2ABC0Y1Y2Y3Y4Y5Y6Y7Y0*****1***1000010001100101001110100101011011010111(3)关闭仿真开关,在电路中删除全部输入用双掷开关,输入信号换成字符发生器作为输入,搭建的电路如图3.
4.
3所示.
(4)字符发生器XWG1频率设置在50-100Hz之间这样指示灯的亮灭比较缓慢好观察,数据循环设置在0-9之间(选用十六进的制).
然后根据3-8线译码器74LD138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表自拟实验步骤.
图3.
4.
32.
BCD七段显示译码器7447实验(1)在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基本工作界面相应的库中调出七段显示译码器"7447N"、七段显示器"SEVEN_SEGCOM"、J1~J4四个单刀双掷开关、X1~X4四盏红色指示灯,把他们搭建成如图3.
4.
4所示电路.
图中LT为灯测试输入(低电平有效);RBI灭零输入(低电平有效);BI/RBO为灭灯输入(低电平有效)/灭零输出.
这3脚均接高电平;译码输出端为OA~OG.
图3.
4.
4(2)打开仿真开关,分别按动各单刀双掷开关,使输入4位二进制码"DCBA"分别为0000~1001,这时对应输入的每个二进制码,经译码器7447译码后直接推动共阳LED数码显示出十进制数0~9,同时也可以接在输入端的4盏指示灯知道输入的二进制码.
(3)将输入D、C、B、A变化使得,输出OA、OB、OC、OD、OE、OF、OG与数码管显示的数字填入在表3.
4.
3中.
表3.
4.
3输入输出DCBAOAOBOCODOEOFOG数码管现实的数字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四、预习要求1.
复习3-8译码器74LS138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
复习七段显示译码器7447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完成仿真实验内容的全部过程.
2.
实验波形图保存实验结构记录下来.
3.
总结实验过程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数据选择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2.
掌握用数据选择器设计全加器.
二、实验设备及元器件1.
PC计算机及仿真软件Multisim10.
2.
虚拟元件:与非门74LS153D、异或门7486N、单刀双掷开关等.
3.
虚拟仪器:字符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或测量元件中的指示灯.
三、计算机仿真实验内容1.
数据选择器验证(1)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D做为仿真实验器件,使用其中的1个选择器,74LS153的逻辑功能表3.
3.
1所示,表中A1,A0为选择控制变量;D0~D3为数据输入变量;Y为输出函数.
表3.
3.
14选1数据选择器逻辑功能表A1A0Y功能00D0选择D0作输出01D1选择D1作输出10D2选择D2作输出11D3选择D3作输出(2)"字符发生器"XWG1作为产生数据选择器所需的各个数据输入变量信号;"逻辑分析仪"XLA1作为显示的输入变量及输出函数信号.
将数据选择器的数据输入端接"字符发生器"、选择控制端接双掷开关,数据选择器的数据输入端及输出端接逻辑分析仪.
搭建之后的电路如图3.
3.
1所示.
(3)双击"字符发生器"图标XWG1按下"控制"栏的"设置"按钮,将弹出对话框如图3.
3.
2所示.
选择"显示类型"栏下的16进制"Hex",再在设置缓冲区大小"BufferSize"输入"000F"即十六进制的"15",然后点击对话框右上角"接受"按钮回到放大面板.
图3.
3.
1图3.
3.
2(4)双击"逻辑分析仪"XLA1图标,打开逻辑分析仪放大面板.
接通仿真开关观察逻辑分析仪显示结果.
逻辑分析仪放大面板显示波形如图3.
3.
3所示.
图中,1为D0数据输入变量的波形;2为D1数据输入变量的波形;3为D2数据输入变量的波形;4为D3数据输入变量的波形;5为Y输出函数的波形.
由图3.
3.
3分析可知,A1A0=00时,Y输出函数的波形和D0输入变量的波形相同,实现选择D0作为输出.
(5)改变A1A0输入,01、10、11时,观察Y输出函数的波形变化,并分析波形变化规律.
图3.
3.
32.
设计一个用数据选择器74LS153组成的一位全加器(1)根据题意进行逻辑分析、设定输入输出变量、状态赋值.
(2)根据全加器的S和Ci得逻辑表达式,将它们写成标准最小项表达式,最简与或表达式.
(3)根据标准最小项表达式将全加器电路画好.
(4)根据画好的电路图在Multisim10电子平台调出有关元器件,其中输出端指示灯从虚拟元件库中调出,用红灯显示全加和输出;用蓝灯显示向高位输出,便于观察.
(5)根据全加器真值表输入端的要求进行仿真实验,观察输出端的状态,并填入表3.
3.
2中.
验证全加器真值表是否与理论相符.
表3.
3.
2ABCi-1SCi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四、预习要求1.
复习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和分析方法.
2.
复习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的应用.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完成仿真实验内容的全部过程.
2.
实验波形图和实验结构记录下来.
3.
总结实验过程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实验五触发器功能测试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
掌握D型、JK型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及功能转换.
2.
掌握用示波器观察触发器输出波形.
3.
了解触发器之间的转换,并检验其逻辑功能.
二、实验设备及元器件1.
PC计算机及仿真软件Multisim10.
2.
虚拟仪器:4通道示波器、脉冲信号源、红绿指示灯.
3.
虚拟元件:JK触发器74LS76N、D触发器4013BD_5V、4锁存D触发器4042BD、双4输入端与非门4012BD、四-2输入或非门4001BD、六同相缓冲/变换器4010BC1、单刀双掷开关、电源和地线等.
三、计算机仿真实验内容1.
JK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1)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真实元件工具条"TTL"元件库中调出触发器74LS76N;从"基本"元件库中调出单刀双掷开关SPDT五个;从"指示器"库中调出"X1"为红、"X2"为绿两种颜色指示灯各一盏;从"电源"元件库中调出电源VCC和地线,将它们放置在电子平台上,搭建成如图3.
5.
1所示的电路.
图3.
5.
1(2)打开仿真开关,按照表3.
5.
1要求进行试验,并将结果填入表3.
5.
1中.
注意:要使初态Qn=0,可用CLR置低电平进行复位,复位后J4仍然回到高电平;同样要使初态Qn=1,可用PR置低电平进行置位,置位后J1仍然回到高电平.
表3.
5.
1Qn+1JKCLK即CPQn=0Qn=10→1001→00→1011→00→1101→00→1111→02.
异步置位PR(即DS)及异步复位CLR(即DR)功能的测试(1)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真实元件工具条"TTL"元件库中调出触发器74LS76D;从"基本"元件库中调出单刀双掷开关SPDT两个;从"指示器"图3.
5.
2库中调出"X1"为红、"X2"为绿两种颜色指示灯各一盏;从"电源"元件库中调出电源VCC和地线,将它们放置在电子平台上,搭建成如图3.
5.
2所示的电路.
表3.
5.
2PR(即DS)CLR(即DR)QQH→LHL→HH→LL→HH(2)打开仿真开关,按照表3.
5.
2分别按A键或B键,观察X1、X2的变化情况,并填入好表3.
5.
2中,(注:红灯亮标示Q=1;蓝灯亮标示Q=1).
3.
D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1)从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元件工具条的"CMOS"元件库中调出D触发器4013BD_5V;从"基本"元件库中调出单刀双掷开关SPDT4只,并分别双击单刀双掷开关,将它们的"KeyforSwitch"栏设成A(代表SD)、B(代表D)、C(代表CP)、D(代表RD).
图3.
5.
3(2)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右列虚拟元件工具条的指示器元件列表中选取红色(接Q端)和蓝色(接Q端)指示灯各一盏;从基本界面左侧左列元件工具条的"电源"元件库中调出电源VCC和地线,将它们搭建成如图3.
6.
1所示的电路.
(3)打开仿真开关,按照表3.
6.
1要求进行仿真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内.
表3.
5.
3CPRD(CD1)SD(SD1)DQnQn+1****↑↑↑↑***Qn4.
JK触发器转换成D触发器(1)从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元件工具条的"TTL"元件库中调出JK触发器74LS76N和非门7404N以及指示灯两盏;从"基本"元件库中调出单刀双掷开关SPDT1只;从仪器库中调出信号发生器一台;将他们搭建成如图4.
6.
2所示的电路.
图3.
5.
4(2)打开仿真开关,按照表3.
6.
1要求进行仿真实验,并将结果与3.
6.
1比较,并验证JK触发器转换成D触发器的功能.
5.
JK触发器转换成T触发器(1)请同学们自拟JK触发器转换成T触发器的实验过程,并搭建的仿真电路图和相应波形图记录下来.
6.
JK触发器的计数器应用:(1)将JK触发器接成计数状态(即J=K=1),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真实元件工具条"电源"(Source)库中调出脉冲信号源V1,并将它设置成500Hz.
图3.
5.
5(2)在Multisim10基本界面右侧虚拟仪器工具条中调出4通道示波器"XSC1",连好如图3.
5.
3所示仿真电路.
其中:4踪示波器的A通道接输入端用来观察脉冲信号;B通道接Q端;C通道接Q端.
图3.
5.
6(4)打开仿真开关,双击示波器图标"XSC1",打开4通道示波器的放大面板如图3.
5.
6所示.
先将放大面板左下角"时基"框内"刻度"栏选取成"1ms/Div",然后用鼠标点击圆形旋钮的"A"位置,当白线指向"A"时,这时可以用鼠标调整圆形旋钮左边"刻度"和"Y位置"两栏数据,即先调整A通道的波形大小和在屏幕上的位置;然后用鼠标点击圆形旋钮的"B"位置,当白线指向"B"时,就可以对B通道的波形进行调整;用以上相同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对C、D通道的波形进行调整.
本实验只调整A、B、C三个通道波形就可以了.
放大面板上其他各栏可参照图中所示.
调整后屏幕上同时显示出A通道的500Hz脉冲信号波形(上);B通道显示的是JK触发器Q端输出的方波(中);C通道显示的是JK触发器Q端输出的方波(下).
从屏幕上红色读数指针所在位置可以看出:当输入脉冲信号下降沿到来时,Q端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同时Q端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屏幕上蓝色读数指针所在位置可以看出:当输入脉冲信号上升沿到来时,Q端仍保持高电平不变,同时Q端也保持低电平不变.
(5)将图3.
5.
3中波形描绘下来,并说明JK触发器的触发、翻转和计数情况.
7.
D触发器构成的移位寄存器(1)D触发器组成的四位移位寄存器电路如图3.
5.
7所示.
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真实元件工具条的"TTL"元件库中调出74LS74四只、基本元件库中弹出的对话框中栏中选取开关字库"SWITCH",再在"Component"栏中调出"SPST"单刀双掷开关2只放置在电子平台上.
图3.
5.
7(2)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左列真实元件工具条中"Source"元件库中调出VCC电源和地线,将它们放置在电子平台上.
(3)从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10基本界面左侧右列虚拟元件工具条的指示器元件库中调出红、绿、蓝、黄指示灯各一盏,将它们放置在电子平台上.
(4)经调整元件位置并将它们连成如图3.
5.
7所示仿真实验电路.
(5)打开仿真开关,根据表3.
5.
4操作并把结果记录在表中.
表3.
5.
4X1X2X3X4D=0D=1CLK=0CLK=1四、预习要求1.
复习JK型触发器逻辑功能及应用.
2.
复习D型触发器逻辑功能及应用.
3.
复习4通道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报告要求1.
完成仿真实验内容的全部过程.
2.
将仿真实验所测数据整理填入各表中,并将4通道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描绘到实验报告上.
3.
整理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过程.
(三)教学要求《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基础课,其实验在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将数字电子技术分析和设计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使学生能自行设计简单单元电路,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利用所学理论,通过分析找出内在联系,从而对电路进行调整,使之符合性能要求.
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作风.
通过做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数字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操作技能;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测试的波形图;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的目的和要求.
实验中要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和勤于思考.
(四)考核要求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实验课成绩的考核尤为关键.
其考核办法是: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单元的实验后,必须经过实验指导老师的验收登记予以认可.
实验课全部结束后,每人提交一份实验报告(要求独立完成,坚决杜绝抄袭),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平时表现、遵守实验实规章制度的情况、实验报告完成的情况、有无违章操作而损坏实验设备的记录等,按完成情况予以综合评定.
实验成果和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60%;实验考试采取单人形式,占总成绩的40%.
三、参考书目1.
杨志忠、卫桦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2.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3.
张志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4.
华成英,《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5.
余孟尝,《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6.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四、使用说明1.
本课程理论授课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习题课、课外作业、辅导答疑、实验课交互进行.
2.
实验单独开设,实验项目及要求见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
五、课外学习(一)课外阅读1.
目标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
阅读书目(1)《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方法与解题指导》.
2版张健伟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辅导及习题精解:清华第五版》马德高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2011(3)《数字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教程》李学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指导》杨志忠卫桦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2版)》余孟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第五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学习要求选择阅读书目所列教材两本或两本以上,并做好读书笔记.
4.
时间安排每学期第一周至第十五周完成阅读.
5.
评价方式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读书笔记,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二)课外讨论1.
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
讨论内容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数字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数字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以及集成数字电路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3.
讨论要求将学生分组,安排学生在课外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4.
时间安排每学期第一周至第十五周完成讨论.
5.
评价方式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分组讨论,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三)实践活动1.
目标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通过指导学生的电路设计,使学生提高对本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
2.
实践内容(1)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测试(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测试(3)译码器及其应用(4)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5)触发器及其应用3.
实践要求通过实验验证所学数字电路的正确性,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逻辑问题,分析并设计出满足功能要求的数字电路.
4.
时间安排每学期第一周至第十五周完成实践活动.
5.
评价方式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实践活动,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
(四)课外作业1.
目标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内容从每章的自测题和习题中选择一定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3.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书面或电子稿作业,并按时提交.
4.
时间安排每学期第一周至第十五周完成书面或电子作业提交.
5.
评价方式对每次提交的作业,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五)课前预习预习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参考网上学习辅导,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写好预习笔记.
(六)中期考核每学期期中布置一次综合性作业,要求提交书面或电子作业,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七)其它考核形式可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出勤情况、课堂互动及平时表现.
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执笔人:张安生审核人:孙辉霞对人:苏富林)高等数学(一)一、说明(一)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数学基础课.
在培养高级专业技术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实用型、开拓型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运算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打下较高的理论水平基础,使学生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20学时,分上、下两学期,各学期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如下表:学时数(120)序号内容课堂学时数实践学时数1函数、极限与连续152导数与微分113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14不定积分125定积分116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47多元函数微分法168二重积分149无穷级数16合计120(四)教学方式《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讨论、习题课和学生自己上机实验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由于本课程思想性与理论性较强,且与相关专业课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贯彻少而精原则,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上,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概念的背景思想,理解重要概念的思想本质,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各教学环节的有机联系,特别是强化习题课环节,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
(五)考核要求1.
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考核为闭卷方式,成绩评定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5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
2.
考题设计(1)考题设计原则:考题内容既要符合大纲考核要求,又要覆盖面广,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还要做到考核知识点能够反映分析问题能力的功能、语言表达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功能,但不过分强调综合.
(2)考题的难易程度:基础约35%、中等约50%,稍有难度15%范围内.
(3)考题题型结构:填空、判断、选择、解答(包括证明)四种题型.
二、本文高等数学(一)Ⅰ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学要点:函数概念与特性;反函数与复合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及初等函数的概念;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左右极限的概念;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与间断点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类型的判别;连续函数运算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时数: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函数(2学时)1.
集合与区间2.
函数的概念3.
函数的几种特性4.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5.
初等函数第二节数列极限及其性质(2学时)1.
数列极限的定义2.
收敛数列的性质第三节函数极限(2学时)1.
函数极限的定义2.
函数极限的性质第四节无穷小与无穷大(1学时)1.
无穷小2.
无穷大第五节极限运算法则(1学时)第六节函数的两个重要极限(1学时)1.
函数夹逼定理2.
两个重要极限第七节无穷小的比较(1学时)第八节函数的连续性和间断点(1学时)1.
函数的连续性2.
函数的间断点第九节连续函数的运算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1学时)1.
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的连续性2.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3.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第十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1学时)1.
有界性与最值定理2.
零点定理与介值定理习题课2学时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重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清基本概念和方法,适度淡化对极限的ε-N与ε-δ定义、极限的收敛性质与存在性准则及连续等难度较大理论的论证推导,可作直观解释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理解函数概念,了解函数的简单特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
2.
了解反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掌握初等函数的复合过程.
3.
了解数列极限的ε-N定义;知道收敛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不等式性质)及极限存在性准则;掌握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4.
了解函数极限的ε-δ定义;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5.
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与无穷大之间的关系.
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掌握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6.
理解函数连续性概念,会判断间断数点的类型.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知道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值定理,有界性).
考核要求: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有界性和周期性,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和左右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理解函数在自变量趋向于无穷大时的极限,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概念及无穷小性质,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与间断的概念,掌握判断简单函数(含分段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方法,了解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理解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上性质,并会利用函数连续性求极限.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要点:导数定义与几何意义;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导数四则运算和复合函求导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高阶导数概念;隐函数求导法则,参数方程确定的函数求导法则,对数求导法,反函数的导数;微分定义与几何意义,微分四则运算法则,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1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导数概念(2学时)1.
导数的定义2.
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第二节函数的求导法则(2学时)1.
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2.
反函数的求导法则3.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第三节高阶导数(1学时)第四节隐函数的导数(2学时)第五节函数的微分(2学时)1.
微分的定义2.
微分运算法则习题课2学时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重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清基本概念和方法,适度淡化对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导数等难度较大理论的论证推导.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理解导数概念,会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的求法,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会反函数导数的求法.
3.
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求初等函数高阶导数的方法.
4.
掌握求隐函数的一阶导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的计算方法,会使用对数求导法.
5.
理解函数的微分概念,掌握微分运算法则、会一阶微分的求法.
考核要求:理解导数的概念,会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的求法,掌握导数的基本公式、四则运算法则以及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掌握隐函数的求导法,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函数的二阶导数的求法,理解微分的概念,会一阶微分的求法.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教学要点: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则,函数极值概念,函数最值求法;导数判断函数凹凸性,函数图形的拐点,水平铅直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
教学时数:1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微分中值定理(2学时)1.
罗尔定理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3.
柯西中值定理第二节洛必达法则(2学时)第三节函数的单调性与曲线的凹凸性(2学时)1.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法2.
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第四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2学时)1.
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2.
最值问题第五节函数图形的描绘(1学时)实践课2学时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重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清基本概念和方法,适度淡化对柯西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等难度较大的论证推导.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理解并会用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中值定理.
2.
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3.
会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理解曲线凹凸性的概念,会判定曲线的凹凸性,会曲线拐点的求法.
4.
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极值的方法,会解简单的最值应用问题.
5.
会曲线的水平渐近线与垂直渐近线的求法,会作简单的函数图形.
考核要求:掌握微分中值定理,能运用中值定理证明常用的不等式,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的极限方法,掌握利用导数判定函数的单调性,会函数单调增减区间的求法,会利用函数的增减性证明简单的不等式,理解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求函数的极值、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方法.
且会解简单的应用问题,会判定曲线的凹凸性,会曲线拐点的求法.
第四章不定积分教学要点:原函数与不定积分概念及不定积分性质;凑微分法和第二换元法求不定积分;分部积分法求不定积分;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等.
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学时)1.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2.
不定积分的性质第二节换元积分法(4学时)1.
第一类换元法2.
第二类换元法第三节分部积分法(4学时)习题课2学时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重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清基本概念和方法,适度淡化对有理分式函数的积分、三角有理式的积分、无理式的积分等难度较大理论的论证推导.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
2.
掌握不定积分的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限于三角代换与简单的根式代换).
3.
掌握分部积分法,会简单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的求法.
考核要求: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限于三角代换与简单的根式代换),掌握常见类型的不定积分分部积分法,会计算简单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第五章定积分教学要点:定积分的概念及其性质,积分中值定理;变上限定积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反常积分,定积分元素法,平面图形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教学时数:1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2学时)1.
定积分定义2.
定积分的性质第二节微积分基本公式(2学时)1.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2.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第三节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3学时)1.
定积分的换元法2.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第四节反常积分(2学时)1.
无穷限的反常积分*2.
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习题课2学时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重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清基本概念和方法,适度淡化对微积分基本定理与反常积分等难度较大理论的论证推导,加强直观解释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
2.
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并会求导数,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3.
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
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
5.
理解定积分的微元法;会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绕坐标轴旋转所成旋转体的体积.
考核要求:理解定积分的概念与几何意义,掌握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理解变上限的定积分是变上限的函数,掌握变上限定积分求导方法,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掌握直角坐标系下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高等数学(一)Ⅱ第六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教学要点: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概念及其的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直线的平行垂直,相交;曲面方程的概念,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空间曲线的参方程和一般方程.
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向量及其线性运算(4学时)1.
空间直角坐标系2.
向量概念3.
向量的线性运算4.
向量的坐标表示5.
向量的模和方向余弦的坐标计算公式6.
向量的投影第二节向量的乘法运算(1学时)1.
数量积2.
向量积第三节平面与直线(4学时)1.
空间平面及其方程2.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3.
空间中点、直线及平面的位置关系第四节曲面与曲线(3学时)1.
空间曲面2.
常见二次曲面及其方程3.
空间曲线习题课2学时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重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清基本概念和方法,适度淡化对平面方程与直线方程的位置关系、二次曲面方程及空间曲线方程等难度较大理论的论证推导,加强直观解释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法,会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在坐标轴上投影的求法,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二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
2.
会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与一般式方程的求法.
3.
会判定两平面的垂直、平行,会点到平面距离的求法,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会直线的标准式方程与参数式方程的求法.
会判定两直线平行、垂直,会判定直线与平面间的关系(垂直、平行、直线在平面上).
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
4.
了解9种二次曲面的方程与图形,了解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
考核要求:理解并熟练有关向量的概念及运算,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方程,能熟练地根据不同条件导出直线和平面的方程,了解特殊的二次曲面及空间曲线的方程、图形、性质.
第七章多元函数微分法教学要点:多元函数及其偏导数和全微分;偏导数运算法则和复合求导法则;隐函数如何求导.
教学时数:1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多元函数(3学时)1.
平面的点集2.
多元函数概念3.
多元函数的极限4.
多元函数的连续性第二节偏导数(2学时)1.
偏导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法2.
高阶偏导数第三节全微分(2学时)1.
全微分的定义2.
可微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第四节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4学时)1.
复合函数的中间变量均为一元函数的情形2.
复合函数的中间变量均为二元函数的情形3.
其他情形第五节隐函数的求导公式(3学时)1.
一个方程的情形*2.
方程组的情形习题课2学时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重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清基本概念和方法,适度淡化对复合函数求导、多元函数极值等难度较大理论的论证推导.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了解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的概念,理解有界封闭区域上二元连续函数的性质,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与高阶偏导数的概念,会计算多元复合函数一阶、二阶偏导数,理解全微分的概念.
2.
会求全微分,会用链式求导法则求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会计算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了解多元函数极值的概念,掌握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会计算二元函数的极值.
考核要求: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理解二元函数一阶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掌握二元函数的一阶偏导数的求法,会计算二元函数的二阶偏导数,掌握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求法,掌握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偏导数求法.
第八章二重积分教学要点: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4学时)1.
二重积分的概念2.
二重积分的性质第二节二重积分的计算法(8学时)1.
利用直角坐标计算二重积分*2.
利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习题课2学时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重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清基本概念和方法,适度淡化二重积分公式的推导与技巧性较高的积分计算.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及其性质,会计算较简单的二重积分(直角坐标、极坐标).
考核要求: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直角坐标系下的二重积分计算方法.
第九章无穷级数教学要点:常数项级数、绝对于收敛,条件收敛,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根号判别法,比值判别法,交错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和一般级数收敛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幂级数,收敛域.
教学时数:1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3学时)1.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2.
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4学时)1.
正项级数及其审敛法2.
交错级数及其审敛法3.
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第三节幂级数(4学时)1.
函数项级数的概念2.
幂级数及其收敛性3.
幂级数的运算第四节函数展开成幂级数(3学时)1.
泰勒级数2.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习题课2学时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重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讲清基本概念和方法,适度淡化对正数项级数的审敛法,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幂级数的展开法等难度较大理论的论证推导.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
理解级数收敛、发散的概念,知道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了解级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几何级数、调和级数与p级数的敛散性.
2.
会用正项级数的比值判别法和比较判别法.
掌握交错级数的审敛法,了解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会使用莱布尼茨判别法.
3.
理解幂级数的概念,会计算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收敛域,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和、差、逐项求导与逐项积分.
4.
了解将函数展开成麦克劳林级数的直接展开法,并能利用这些展开式将一些简单的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考核要求:掌握各类级数的有关概念、性质以及常用的收敛级数,掌握判别级数敛散性的常用方法,了解幂级数的特性,并能用幂级数的性质进行简单证明或计算,掌握幂级数的四则运算,掌握函数的幂级数展开法.
三、参考书目1.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六版.
2.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第六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第六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
吴赣昌,《线性代数》(理工类·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四版.
四、使用说明1.
本大纲中带有"*"号的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酌情决定取舍.
2.
本大纲对教学要求划定了"理解"、"掌握"、"了解"、"会"以及掌握等方面内容,执行时应注意.
3.
本大纲中习题课包括课堂练习、习题解答.
4.
本课程教学应注意板书、多媒体和计算机穿插使用,以板书主要反映公式推演过程,以多媒体主要反映结论和形成过程,以EXCEL,SPSS,MATLAB等软件使用反映计算机求解过程.
5.
在本大纲执行中应注意突出少而精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可对其中的学时及教学内容的次序可作适当调整.
五、课外学习(一)课外阅读1.
目标深化对所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自学能力.
2.
阅读书目[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六版.
[2]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第六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习题全解指南》(第六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吴赣昌,《线性代数》(理工类·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四版.
3.
学习要求教师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程度,在上述所列的参考书目中指定2~3本书籍作为课外阅读书籍或自行指定.
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采用选读、精读、摘录批注等方法阅读内容,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读书笔记).
4.
时间安排课外读书时间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
5.
评价方式根据读书笔记的完成质量按百分制评价,计入平时成绩.
(二)课外讨论1.
目标通过课外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能够用本课程所学内容解决所提出和发现的简单问题.
2.
讨论内容教师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程度,围绕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书籍,事先指定一个讨论题目,再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然后给学生三周左右的时间,阅读有关资料获取更多信息的领域,制作收集信息的计划,进行必要的研究,形成书面报告.
3.
讨论要求讨论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将教学班级按五到十人分成若干个小组,花一定的时间在小组内分享、总结学到的新知识,介绍他们的结论(他们也许获得一个最终结论,也许没有),进行反思.
第二阶段在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他们的结论,汇报时要求思路开阔,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
第三阶段由教师评价本次讨论成果.
4.
时间安排讨论时间一般安排在中期前后利用课余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5.
评价方式根据课堂讨论情况或书面报告的完成质量按百分制评价,计入平时成绩.
(三)课外作业1.
目标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题,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达到掌握所学知识之目的.
2.
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根据每节课的内容及教学目标,布置一定量题的课外书面作业或其它形式作业.
3.
作业要求作业要求按时完成,并且解题过程规范,语言表达准确、书写工整简明.
4.
时间安排一般安排一周或一章结束交一次作业,利用自习或课外时间完成.
5.
评价方式教师每次批阅时按百分制评价,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四)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对每节课内容利用业余时间事先进行预习,主要了解讲解内容结构.
(五)中期考核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一种考核方式,对教学班级组织过程性考核,按百分制评价,计入平时成绩.
(执笔人:陈信审核人:李跃武校对人:陈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严谨,应用广泛,并且有独特的概念和方法,同时与其他数学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近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它不仅形成了结构宏大的理论,而且在很多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领域里有愈来愈多的应用.
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列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数学专业素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近代科学技术知识、考研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运用概率统计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运算技能方面得到比较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考研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该门学科的大部分例题和习题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通过对这些例子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该门学科的一些主要概念和方法产生的背景和思路,是从直观分析入手逐步过渡到严格的数学表述,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的逻辑思维以至数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随机试验、频率、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等概念,使学生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
通过统计量的推断、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通过该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如随机事件、概率、条件概率、两个事件相互的独立性、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连续性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密度、联合分布函数、联合分布列、联合分布密度、边际分布、随机变量的相互独立性、数学期望、方差、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它学科,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工作提供必备的随机数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本课程总学时为45学时,其中讲课约为45学时,课外讨论1次(不占课堂教学时数),各章节教学时数分配如下:学时数(45)序号内容课堂学时数实践学时数1第一章随机事件和概率82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63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64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65第五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46第六章参数估计47第七章假设检验68作业及疑难解答5合计45(四)教学方式以讲练结合为主,并结合适当的多媒体教学、课外讨论、课外阅读.
(五)考核要求1.
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考试采用笔试,按平时成绩,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分.
本课程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按照数学系关于平时成绩的评定细则执行.
2.
考题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考试命题各学期各章内容及不同层次所占的比例参考下表.
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合计随机事件和概率446418随机变量及其分布446418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4461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44614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44412参数估计44412假设检验4812其中了解层次可以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考察,理解层次可以用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考察,掌握可以用填空题、计算、证明题考察,灵活运用可以用比较开放的应用性题目考察.
客观题不能超过45分(选择、判断、填空).
二、本文水平层次所占比例(%)内容第一章随机事件和概率教学要点: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定义、古典型概率、概率的基本性质、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贝努利概型.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随机事件及其概率(2学时)1.
随机现象、随机试验、随机事件、样本空间2.
事件间的运算关系3.
频率4.
概率的统计学定义第二节古典概型(1学时)1.
古典概型的概念2.
古典概率的计算第三节概率的性质(1学时)1.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2.
有限可加性、减法公式、加法公式第四节条件公式与全概率公式(2学时)1.
条件公式2.
乘法公式3.
全概率公式第五节事件的独立性与贝努利试验(2学时)1.
事件的独立性2.
贝努利试验3.
二项概率教学要求: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概念的引入和背景的讲解.
2.
教师讲授本章时应致力于讲清楚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和方法,一些复杂而冗长的证明可以适当省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概率统计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考核要求:1.
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2.
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
3.
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学要点: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2学时)1.
随机变量的概念2.
分布函数第二节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学时)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其性质2.
常用的几种离散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分布)第三节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学时)1.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及其性质2.
常用的几种连续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第四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2学时)1.
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2.
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教学要求:在讲授本章时,教师应多讲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要求:1.
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事件的概率.
2.
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泊松分布及其应用.
3.
了解泊松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会用泊松分布近似表示二项分布.
4.
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及其应用.
5.
会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学要点: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与边缘分布列、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密度与边缘分布密度、边缘分布函数、两个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常用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二维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2学时)1.
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2.
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3.
联合分布函数及其性质4.
联合分布列及其性质5.
联合分布密度及其性质第二节边缘分布(2学时)1.
边缘分布函数2.
边缘分布列2.
边缘分布密度第三节随机变量的独立性(2学时)1.
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2.
二维随机变量独立性的判定教学要求:在讲授本章时,教师应多讲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要求:1.
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边缘分布列,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边缘密度,会求与二维随机变量相关事件的概率.
2.
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掌握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
3.
掌握二维均匀分布,了解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理解其中参数的概率意义.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教学要点: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与方差、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学期望(2学时)1.
期望的概念2.
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3.
期望的性质第二节方差(2学时)1.
方差的概念与计算公式2.
方差的性质第三节协方差与相关系数(2学时)1.
协方差及其性质2.
相关系数及其性质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阐述各数字特征的直观意义,阐明各种数字特征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注意利用数字特征解决随机问题,明确各种数字特征的具体作用.
考核要求:1.
理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的概念,会运用数字特征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2.
会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第五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要点: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矩、三大抽样分布、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总体与样本(1学时)1.
总体2.
样本第二节统计量(1学时)1.
统计量的概念2.
样本数字特征3.
重要结论第三节抽样分布(2学时)1.
2c分布2.
F分布3.
t分布4.
抽样分布(单正态总体的情形)教学要求:在讲授本章时,教师应强调各统计量的原理和使用,明确各种统计量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考核要求:1.
理解总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概念.
2.
了解2c分布、F分布、t分布的概念及性质,了解上侧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
3.
了解正态总体的常用分布.
第六章参数估计教学要点:点估计的概念、估计量与估计值、矩法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量的评选标准、区间估计的概念、单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区间估计.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参数的点估计的方法(2学时)1.
矩法估计2.
极大似然估计法3.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第二节单正态总体的参数区间估计(2学时)1.
区间估计的概念2.
单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教学要求:在讲授本章内容时,教师应阐述清楚点估计的方法,明确单正态总体情形下的区间估计适用的范围.
考核要求:1.
理解参数的点估计、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
2.
掌握矩法估计(一阶矩、二阶矩)和极大似然估计法.
3.
了解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概念,并会验证估计量的无偏性.
4.
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会计算单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
第七章假设检验教学要点:显著性检验、假设检验的思想与两类错误、单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想(2学时)第二节单个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4学时)教学要求:教师应阐述清楚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想,强调假设检验的原理.
考核要求:1.
理解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2.
掌握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三、参考书目1.
同济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
2.
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10月第一版.
3.
谢国瑞,汪国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4.
马润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四、使用说明1.
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
2.
以案例为载体采用课堂讨论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能力.
3.
板书和多媒体穿插使用,板书以反映推演过程,而多媒体反映结论和形成过程.
4.
以案例为原始资料,使用数学应用软件,通过计算机计算求解,培养学生计算机编程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
5.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章节内容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6.
教师在进行考题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五、课外学习(一)课外阅读1.
目标深化对所学概念的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阅读书目[1]丘成桐、杨乐、季理真,《女性与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奠宙、王善平,《数学文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马凤才,《质量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霍华德·伊夫斯,《数学史概论》,哈尔滨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5]AlexanderJ.
Hahn著、李莉译,《建筑中的数学之旅》,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
[6](美)罗森塔尔著、吴闻译,《神奇的概率事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
[7](韩)郑玩相著,陈西玲译,《帕斯卡讲的概率论的故事》,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
[8]王雪华,《管理统计学——基于SPSS软件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9]何国民,《应用统计学案例教程:以SPSS为计算工具》,2013.
[10]张良,《应用统计学:基于SPSS运用》,2013.
[11]邹庭荣、夏静波,《数学文化赏析》,2013.
[12]魏立力、马江洪、颜荣芳,《概率统计引论》,2012.
[13]郭民之,《概率统计实验》,2012.
[14]薛留根,《概率统计问题与思考》,2011.
[15]曹菊生、魏国强,《概率统计与数据处理》,2011.
备注:以上目录中10—15在我校的电子图书馆都有,11、15是必读书目.
3.
学习要求(1)阅读与课堂上所讲内容相关的内容,学有余力者还可阅读其它内容,并根据书中习题进行课外练习.
(2)通过阅读提出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
4.
时间安排利用课余和自习时间,每次课后至少阅读4学时.
5.
评价方式利用课余或课堂教学时间提问,抽查,定期检查读书笔记,以百分制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
(二)课外讨论1.
目标通过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合作交流能力.
2.
讨论内容课内布置的思考题和学生通过阅读书目所提出的问题.
3.
讨论要求在课外自愿结成三到五人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与其他同学随机讨论,经讨论研究而未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任课教师.
4.
时间安排利用课余时间.
5.
评价方式形成书面报告或小论文,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抽查,以百分制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
(三)课外作业1.
目标掌握基本概念,深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内容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布置适量的习题,结合课外学习布置少量的思考题.
3.
作业要求根据学科特点要求解题规范、书写简明、工整,按时完成.
4.
时间安排利用自习及课外时间.
5.
评价方式教师按章批阅,以百分制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
(四)课前预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提前预习下节课所讲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五)中期考核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检查作业、小论文、提问、读书笔记、随堂测验、期中考试等方式至少进行1次中期考核.
(执笔人:张振花审核人:李跃武校对人:陈信)离散数学一、说明(一)课程性质《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迫切需要适当的数学工具来解决计算机科学各个领域中提出的有关离散量的理论问题,离散数学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建立的一门数学学科,它综合了计算机科学中所用到的研究离散量的各个数学课题,并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从而为研究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工具,是学习高级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编码理论、操作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等后续专业课程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也是研究自动控制、管理科学、电子工程等的重要工具.
因此,离散数学被列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现代数学关于离散结构的观点,掌握处理离散量的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从事计算机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描述工具和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本课程主要讲授集合与关系、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图论等内容,共计45学时.
学时数(45)序号内容课堂学时数实践学时数1集合与关系1402命题逻辑1103(一阶)谓词逻辑804图论120合计450(四)教学方式离散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研究探索法授课,因本课程的内容庞杂且概念与结论较多,讲授内容时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
(五)考核要求1.
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笔试,成绩评定100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其中平时成按数学系课堂"五个环节"评分细则进行评定.
2.
考题设计(1)考题设计原则:考题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按照教学的三个不同层次,并能够反映出离散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基本问题能力的知识点来安排,不过分强调综合.
(2)考题难度比例:基础知识(或基本概念)约35%、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中等难度知识点约50%,稍有难度知识点15%范围以内.
(3)考题内容结构及比例:第一章考查约占30%,第二章考查约占25%,第三章考查约占20%,第四章考查约占25%.
(4)题型设计:题型主要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和证明题等,其中主观题约占总分的45%,客观题约占总分的55%,小题量在17~21道以内.
二、本文第一章集合与关系教学要点: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法;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中元素的计数;序偶与笛卡尔积;二元关系;关系的运算;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与划分;偏序关系.
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法(1学时)1.
集合的定义;2.
集合的表示法;3.
元素与集合:(1)集合的元素具有的性质:无序性、互异性、确定性、任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或者.
4.
集合与集合:(1)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2)注意∈和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5.
空集和全集;6.
幂集.
第二节集合的基本运算(2学时)1.
基本运算:并、交、相对补、对称差、绝对补2.
文氏图3.
集合的运算律第三节集合中元素的计数(1学时)1.
集合的基数2.
有穷集和无穷集3.
有穷集合元素的计数方法(1)文氏图法;(2)公式法:包容排斥原理.
第四节序偶与笛卡尔积(1学时)1.
有序对2.
笛卡儿积第五节二元关系(2学时)1.
二元关系的定义2.
从A到B的关系与A上的关系3.
关系的表示(1)关系矩阵(2)关系图第六节关系的运算(2学时)1.
关系的基本运算(1)定义域、值域与域(2)逆关系与复合关系(3)限制与像2.
关系运算的性质3.
A上关系的幂运算4.
幂运算的性质.
第七节关系的性质(1学时)1.
关系的五种性质(1)自反性与反自反性(2)对称性与反对称性(3)传递性2.
关系性质的等价描述3.
关系性质三种表示方法的等价条件4.
关系的性质和运算之间的联系第八节关系的闭包(1学时)1.
闭包定义2.
闭包的构造方法:(1)集合表示(2)矩阵表示(3)图表示.
3.
闭包的主要性质第九节等价关系与划分(2学时)1.
等价关系的定义2.
等价类及其性质3.
商集与集合的划分4.
商集与划分的对应关系第十节偏序关系(1学时)1.
偏序关系;2.
偏序集与哈斯图;3.
偏序集中的特殊元素:(1)最小元、最大元、极小元、极大元;(2)下界、上界、下确界(最大的下界)、上确界(最小的上界).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包含集合和关系两部分内容,由于集合这部分内容在高等数学中已经详细讲解过,这里我们适度淡化集合与集合的基本运算内容的讲解,重点讲解有穷集合元素的计数方法,序偶与笛卡尔积,二元关系及关系的运算、性质,闭包的构造方法,等价关系与划分等内容.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法,集合的运算,集合中元素的计数,序偶与笛卡尔积,二元关系,关系的运算,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闭包,等价关系与划分,了解偏序关系.
考核要求:掌握集合的概念及表示法,集合的运算,集合中元素的计数;掌握序偶与笛卡尔积,从A到B的关系与A上的关系;会关系的运算,理解关系的五种性质;会构造关系的闭包,会根据划分给出相应的等价关系;了解偏序关系.
第二章命题逻辑教学要点:命题符号化与联结词;命题公式及分类;等值演算;范式;推理理论;自然推理系统.
教学时数:1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命题符号化与联结词(2学时)1.
命题及其分类2.
联结词与复合命题(1)否定式与否定联结词""(2)合取式与合取联结词"∧"(3)析取式与析取联结词"∨"(4)蕴涵式与蕴涵联结词"→"(5)等价式与等价联结词""第二节命题公式及分类(1学时)1.
命题变项与合式公式(1)命题变项(或命题变元)(2)合式公式(简称公式)(3)合式公式的层次2.
公式的赋值(或解释)与分类:(1)公式的赋值(2)公式的类型(3)真值表第三节等值演算(1学时)1.
等值式与基本的等值式2.
等值演算与置换规则3.
等值演算的应用举例第四节范式(3学时)1.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2.
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1)极小项与极大项(2)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3)用等值演算法求公式的主范式的步骤(4)主范式的用途第五节推理理论(2学时)1.
推理及证明2.
推理的形式结构及证明方法(1)推理的正确与错误(2)推理的形式结构(3)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方法(4)推理定律第六节自然推理系统(2学时)1.
形式系统2.
自然推理系统P(1)字母表(2)合式公式(3)推理规则3.
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证明:(1)直接证明法(2)附加前提证明法(3)归谬法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解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概念多、公式多,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应用实例的讲解,适度淡化定理和公式的证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理解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掌握永真式、矛盾式与可满足式及其判定方法,理解并掌握主范式的求解方法,掌握命题的等值演算和推理演算的主要思想和方法以及常用的推理规则.
考核要求:掌握命题符号化,公式的赋值;掌握等值式与基本等值式,等值演算与置换规则;会计算公式的范式与主范式;理解并掌握自然推理系统的推理规则,会在自然推理系统中构造证明.
第三章(一阶)谓词逻辑教学要点:(一阶)谓词逻辑基本概念;(一阶)谓词逻辑合式公式及解释;(一阶)谓词逻辑等值式与等值变换规则;(一阶)谓词逻辑的前束范式;(一阶)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一阶)谓词逻辑基本概念(2学时)1.
谓词逻辑命题符号化的三个基本要素:个体词、谓词、量词2.
一阶逻辑中命题符号化3.
否定式的使用第二节(一阶)谓词逻辑合式公式及解释(2学时)1.
(一阶)谓词逻辑合式公式2.
封闭的公式(简称闭式)3.
(一阶)谓词逻辑中的解释第三节(一阶)谓词逻辑等值式与等值变换规则(1学时)1.
等值式与基本的等值式2.
置换规则、换名及代替规则第四节(一阶)谓词逻辑的前束范式(1学时)1.
前束范式2.
命题公式的前束范式3.
如何求公式的前束范式第五节(一阶)谓词逻辑的推理理论(2学时)1.
推理的形式结构以及推理正确与错误2.
重要的推理定律3.
量词消去或引入规则4.
构造证明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解(一阶)谓词逻辑的内容,概念多、公式多,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应用实例的讲解,适度淡化定理和公式的证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掌握个体、谓词、量词的概念;掌握量词的辖域、(一阶)谓词逻辑公式的解释,掌握(一阶)谓词逻辑公式类型的判定方法;掌握(一阶)谓词逻辑的等值式与等值变换规则;掌握求公式的前束范式的方法;掌握(一阶)谓词逻辑的自然推理.
考核要求:掌握个体、谓词、量词的概念;掌握(一阶)谓词逻辑命题的符号化;量词的辖域;(一阶)谓词逻辑公式的解释;掌握(一阶)谓词逻辑公式类型的判定等;理解并掌握量词消去等值式,量词辖域收缩与扩张等值式,量词分配等值式,置换规则、换名及代替规则;会计算公式的前束范式;掌握(一阶)谓词逻辑公式的推理定律、推理规则,会在(一阶)谓词逻辑中构造证明.
第四章图论教学要点:图的基本概念与矩阵表示;欧拉图与哈密顿图;树;平面图.
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图的基本概念与矩阵表示(4学时)1.
图的基本概念2.
通路与回路3.
图的连通性4.
图的矩阵表示第二节欧拉图与哈密顿图(2学时)1.
欧拉图(1)欧拉图的定义(2)欧拉图的判别法2.
哈密顿图(1)哈密顿图的定义(2)无向哈密顿图的一个必要条件第三节树(4学时)1.
树的相关定义2.
生成树3.
根树及其应用第四节平面图(2学时)1.
平面图的基本概念2.
欧拉公式3.
平面图的判断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解图论的基础知识,概念和定理较多,在讲解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应用,淡化定理的证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理解图的概念以及图的同构和图的分类、子图、图的运算、顶点的度以及特殊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图的关联矩阵和邻接矩阵的求解方法;理解途径、路、连通图、连通度等的概念以及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掌握树的特性,生成树的求法;理解有向树,树形图与二元树的基本概念;掌握最优二元树的计算方法.
理解Euler图、Hamilton图的定义,了解Euler图与Hamilton图的判别准则;掌握平面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欧拉公式、平面图的判断.
考核要求:掌握图,子图,图的运算,顶点的度以及特殊图的基本概念;会计算图的关联矩阵和邻接矩阵.
掌握途径,路,连通图,连通度等的概念;会判断图的连通性;理解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掌握树的特性,生成树的求法;会计算最优生成树与最优二元树;掌握Euler图、Hamilton图的定义;了解Euler图与Hamilton图的判别准则;掌握平面图的基本概念;了解欧拉公式;平面图的判断.
三、参考书目1.
张忠志,《离散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1版.
2.
耿素云,《离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第5版.
3.
邱学绍,《离散数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第2版.
4.
周生明,《离散数学》,科学出版社,2010,第1版.
四、使用说明根据离散数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对本大纲做以下几点说明:1.
本大纲设定的章节、内容顺序代课教师可根据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作适当调节;2.
大纲中的教学时数作为指导意见,代课教师可适当调整;3.
由于本课程讲授内容信息量大,建议教学过程中板书和多媒体穿插使用,其中板书以反映定理及计算的主要推演过程为主,多媒体以演示概念、定理、图表及应用举例内容为主.
五、课外学习(一)课外阅读1.
目标通过课外阅读来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概括、消化吸收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
2.
阅读书目[1]张忠志,《离散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1版.
[2]耿素云,《离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第5版.
[3]邱学绍,《离散数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第2版.
[4]周生明,《离散数学》,科学出版社,2010,第1版.
3.
学习要求教师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程度,在上述所列的参考书目中指定2~3本书籍作为课外阅读书籍或自行指定.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学习离散数学各章节的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掌握概念的外延,由表及里,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领会离散数学的精髓,在阅读过程中采用选读、精读、摘录批注等方法阅读内容,做好读书笔记.
4.
时间安排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外阅读.
5.
评价方式依据学生的读书笔记的完成质量按百分制评价,计入平时成绩.
(二)课外讨论1.
目标通过课外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深入钻研问题的思维模式,提高发现新问题并提出多种思路进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讨论内容教师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程度,围绕教学内容与课外阅读书籍,指定一些讨论题目,如最短路径的应用,赋权图的应用,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在自然推理系统中的应用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必要的学术研究,最后形成书面报告.
3.
讨论要求将教学班级随机分成四到五个小组,小组所有成员在小组内分享、总结自己学到的新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最后每个小组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汇报该组讨论的结果,报告中要求思路开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4.
时间安排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外讨论.
5.
评价方式根据课外讨论书面报告的完成质量按百分制评价,计入平时成绩.
(三)课外作业1.
目标通过离散数学作业,进一步理解离散量的概念,会用离散数学的方法和思路去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2.
作业内容本课程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定理证明和应用有一定难度,为了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每堂课以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主,难度适中,拟布置3至4题的习题为宜.
3.
作业要求作业要求按时完成,并且解题过程规范,语言表达准确、书写工整简明.
4.
时间安排每章教学内容完成后,交一次作业.
5.
评价方式作业成绩按百分制记分,历次作业成绩的平均分数计入平时成绩.
(四)课前预习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代课教师提前布置课前预习内容,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做好课前预习.
(五)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学生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进行的用于检查学生学习完成结果的考核行为.
考核形式可灵活多样,可采用随堂测验、试卷考试、小论文等组织形式.
代课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笔答、阐述、操作、比赛等答题方式完成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按百分制评价,计入平时成绩.
(执笔人:马庆媛审核人:李跃武校对人:陈信)C语言程序设计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同时也是第一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一般数值计算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一般问题进行分析和程序设计,编制出高效的C语言应用程序;同时了解进行科学计算的一般思路,培养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计算机程序语言发展史,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函数,数组,指针,位运算,文件.
本课程共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5课时,课内上机15课时.
由于本课程内容涉及较广,建议学生课外上机30学时.
理论部分学时数(60)序号内容学时数理论讲授时数课内上机时数1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2112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8623结构化程序设计10824函数与预处理10825数组121026指针8537结构体与共用体4318位运算2119文件431合计604515实践部分项目类别项目类型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学时数基础/设计/综合必做/选做1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1基础必做2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2设计必做3结构化程序设计2设计必做4函数与预处理2设计必做5数组2设计必做6指针3设计必做7结构体与共用体1设计必做8位运算1设计必做9文件1设计必做(四)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二、本文理论部分基础篇第1章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学要点:C程序的基本结构.
上机环境,进行简单C程序的编写.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
1概述(1学时)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C程序的基本结构.
1.
2开发环境(1学时)上机环境,进行简单C程序的编写.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C的运行机制与开发环境的基本操作,达到熟练操作程度.
考核要求:1.
掌握编写C语言程序的基本步骤.
2.
掌握上机调试过程.
第2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教学要点:数据类型.
表达式.
输入输出函数.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2.
1数据类型(1学时)整型、实型、字符型、枚举型、构造类型、指针.
2.
2常量与变量(1学时)2.
3运算符与表达式(3学时)算术运算符及表达式、关系运算符及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及表达式、逗号运算符及表达式、条件运算符及表达式、赋值运算符及表达式.
2.
4标准输入/输出(2学时)scanf()函数、printf()函数.
2.
5数学函数(0.
5学时)数学库头文件.
2.
6随机数发生器函数(0.
5学时)rand()和srand()函数,对应的头文件"stdlib.
h".
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求教师:讲清楚数据类型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必须掌握:1.
数据结构、常量、变量的概念;2.
掌握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及结合方向;3.
熟练掌握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4.
了解其他数学函数及随机函数的使用方法.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运算符的优先级,输入输出函数.
第3章程序控制结构教学要点: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3.
1程序的基本结构(1学时)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3.
2顺序结构(1学时)3.
3选择结构(2学时)单分支语句,双分支语句、多分支语句3.
4循环结构(5学时)while循环、do-while循环、for循环及goto构成的循环;3.
5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1学时)自顶向下、逐步细化及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教学要求:要求学生:1.
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及语句;2.
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利用三种基本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
第4章函数与预处理教学要点:函数及参数、返回值的概念,函数定义及调用方法;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4.
1函数的定义与声明(1学时)函数的定义和声明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函数的定义是指依照函数定义的格式,编写若干程序语句以实现函数的功能.
函数的声明是指在函数定义好之后,在调用之前对函数的类型和参数的类型进行说明.
4.
2函数调用(1学时)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为:函数名(实参表列).
4.
3函数返回类型与返回值(1学时)4.
4函数的参数(2学时)4.
5递归(2学时)在调用一个函数的过程中又出现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该函数本身,称为函数的递归调用.
4.
6变量作用域(1学时)全局变量、局部变量.
4.
7变量存储类别(0.
5学时)静态变量、动态变量4.
8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0.
5学时)如果一个函数只能被本文件中其他函数所调用,称为内部函数,又称静态函数.
如果在定义函数时,在函数首部的最左端加关键字extern,则此函数是外部函数,可供其他文件调用.
4.
9预处理(1学时)C提供的预处理功能有以下三种:1.
宏定义2.
文件包含3.
条件编译.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强调教师:1.
讲清楚形参和实参的区别和作用;2.
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要求学生:1.
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调用的方法;2.
理解变量的作用域、存储类别等概念;3.
会用编译预处理.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1.
利用函数编写程序的能力;2.
顺利的读出不同作用域和存储类别的变量在程序运行结束后的值.
第5章数组教学要点:数组变量在内存中的存放形式;一维数组、二维数据的定义和引用;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5.
1数组概述(1学时)数组变量在内存中的存放形式;5.
2一维数组(5学时)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变量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区别;5.
3二维数组(6学时)二维数组变量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强调教师:讲清楚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要求学生:1.
熟练掌握数组变量在内存中的存放形式,数组中数据的处理方式;2.
熟练掌握数组与循环结构的配合使用,解决一批数的处理.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数组的应用.
第6章指针教学要点:指针的概念,指针变量的定义与引用方法,握数组指针、函数指针等基本用法.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6.
1指针的概念(1学时)将地址形象化地称为"指针".
6.
2指针与函数(3学时)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函数返回指针,指向函数的指针.
6.
3指针与数组(3学时)字符指针,指向数组的指针,指针数组,指向指针的指针.
6.
4动态内存分配(1学时)使用内存动态分配,通常用到四个内存管理函数:①calloc()函数用于动态申请内存空间.
②malloc()函数用于动态申请内存空间.
③realloc()函数用于重新改变已分配的动态内存的大小.
④free()函数用于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1.
熟练掌握指针的含义与使用,函数之间的地址传送;2.
理解动态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方法;3.
掌握数组指针、函数指针等基本用法.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指针的应用.
第7章结构体与共用体教学要点:结构体、共用体的定义方法及该类型的变量的定义和引用,链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7.
1结构体类型与结构体变量(0.
5学时)结构体类型定义的语法形式茹下:struct结构体标识符{成员变量列表;};类型和变量是不同的概念,如以上定义的struct"结构体标识符"是结构体类型名,它与int、char等一样是类型名.
只能对变量赋值、存取或运算,而不能对一个类型赋值、存取或运算.
编译时,对类型不分配内存空间,只对变量分配内存空间.
7.
2结构体数组(1学时)数组元素是结构体7.
3结构体与函数(1学时)结构体也可作为函数的参数,有三种形式:(1)结构体变量的成员作函数的参数.
(2)结构体变量作函数的参数.
(3)用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作函数的参数.
7.
4动态数据结构(1学时)链表技术:(1)链表的定义(2)链表的特点及操作原理(3)动态链表的建立(4)链表的删除操作(5)链表的插入操作7.
5共用体(0.
5学时)使几个不同的变量共享同一段内存的结构,称为"共用体"类型的结构.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1.
了解结构体、共用体的定义方法及该类型的变量的定义和引用;2.
了解结构数组的定义及其应用;3.
了解链表技术;考核要求:重点考核结构体数组和链表的创建及使用方法.
第8章位运算教学要点:位运算符.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8.
1位运算符和位运算(1学时)各种位运算,运算规则和优先级.
8.
2位运算举例(1学时)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位运算符和位运算;考核要求:重点考核位运算的应用.
应用篇第9章文件教学要点:文件的概念,文件操作的标准函数.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9.
1文件的基本概念(1学时)C语言中的文件是逻辑的概念,除了大家熟悉的普通文件外,所有能进行输入输出的设备都被看做是文件,如打印机、磁盘机和用户终端等.
9.
2常用文件操作的标准函数(3学时)fopen()函数,fclose()函数,fgetc()函数,fputc()函数,fprintf()函数,fscanf()函数,fgets()函数,fputs()函数教学要求:要求学生:1.
了解文件的基本概念;2.
掌握常用文件操作的标准函数;考核要求:重点考核文件的读写操作.
实践部分(一)基本要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骨干课,而本实践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熟练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
通过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掌握编写程序的思想方法,体会编程的技巧,加深编程语言的应用能力.
(二)实践内容实践1:数据的存储与运算【实践目的】1.
掌握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数据的常量表示、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2.
掌握常见格式控制字符对输出结果的控制作用.
3.
掌握C语言算术、赋值、自增、自减运算符及相应表达式.
4.
掌握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赋值规律.
5.
了解强制数据类型转换以及运算符的优先级、结合性.
6.
学会根据表达式,编写相应程序,验证表达式结果的方法.
【实践内容】1.
已知:a=2,b=3,x=3.
9,y=2.
3(a,b整型,x,y浮点),计算算术表达式(float)(a+b)/2+(int)x%(int)y的值.
试编程上机验证.
提示编程要点:(1)先判断结果值类型,可设置一个此类型的变量用于记录表达式结果,本例用r存放结果;(2)程序先给几个条件变量赋初值,然后将表达式赋值给变量r;(3)最后打印变量r的值就是表达式的值.
您分析的表达式结果:.
2.
已知:a=7,x=2.
5,y=4.
7(a整型,x,y浮点),计算算术表达式x+a%3*(int)(x+y)%2/4的值.
试编程上机验证.
您分析的表达式结果:.
3.
已知:a=12,n=5(a,n整型),计算下面表达式运算后a的值.
试编程上机验证.
(1)a+=a(2)a-=2(3)a*=2+3(4)a/=a+a(5)a%=(n%=2)(6)a+=a-=a*=a您分析的表达式结果:(1)(2)(3)(4)(5)(6).
4.
分析下面程序结果,并上机验证.
main(){inti,j,m,n;i=8;j=10;m=++i;n=j++;printf("i=%d,j=%d,m=%d,i=%d\n",i,j,m,n);}您分析的表达式结果:.
【实践要求】1.
实践前认真预习,自行分析程序题的结果,体会本次实践的目的并了解实践要求.
实践时仔细对比程序实际运行结果,认真思考并回答实践小结和思考中的问题.
2.
在VisualC++下完成"实践内容"中规定的程序题.
编辑、编译、运行程序并获得程序结果;如果程序有错,记录编译、连接遇到的提示错误.
仔细思考出错原因,并更正之.
3.
编制的程序必须保存在D:\用户目录中.
注:用户目录可以用学号或姓名拼音简写.
4.
学生可以对实践程序进行修改、补充,以便上机完成自己需要的程序验证和测试.
在完成实践要求的工作外,要学会创造性的工作.
实践2: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践目的】1.
掌握:使用标准输入/输出函数进行常见数据类型的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
2.
初步培养编制程序框图和源程序、准备测试数据以及实际调试程序的独立编程能力.
【实践内容】在TurboC下完成程序题:(1)根据商品原价和折扣率,计算商品的实际售价(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2)根据圆柱体的半径和高,计算圆周长、圆面积、圆柱体表面积、圆柱体体积(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3)输入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求三角形面积.
(4)已知分期还贷款的计算公式为p=d*r*(1+r)m/(1+r)m-1编程:输入贷款数额月利率准备多少个月偿还清贷款,计算每月偿还的数额P[提示]方法与上题类似,求指数运算时调用系统的pow数学函数注:变量名可以自由选择,以易于理解为原则;数据由键盘输入.
【实践要求】1.
实践前编制程序框图、编写源程序、准备测试数据.
2.
实践测试数据要求从键盘输入.
应尽力追求程序的完美.
比如要求输入数据,应当显示提示字符串,提示用户输入;输出时要求有文字说明.
3.
在TurboC下完成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获得程序结果.
如果结果有误,应找出原因,并设法更正之.
4.
编制的程序必须保存在D:\用户目录中.
注:用户目录可以用学号或姓名拼音简写.
实践3: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一)【实践目的】1.
掌握关系、逻辑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正确使用.
2.
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
3.
了解TurboC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
【实践内容】在TurboC下完成程序题:1.
有如下函数,要求输入x的值,求y的值.
|X|,Xworld,输出helloworld3.
编写程序:对从键盘任意输入的字符串,将其中所有的大写字母改为小写字母,而所有小写字母改为大写字母,其它字符不变.
(不调用任何字符串处理函数)例如:输入:HelloWorld!
输出:hELLOwORLD!
4.
编写程序:从键盘输入4个字符串(长度world做测试.
3.
编辑、编译、运行程序题3.
使用数据:HelloWorld做测试.
4.
编辑、编译、运行程序题4.
使用数据:SpanishChinaAmericaJapan做测试.
实践10:指针【实践目的】1.
进一步理解指针概念.
2.
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初始化以及通过指针变量对数据的访问.
3.
掌握指针与一维数组的关系.
【实践内容】1.
运行下面程序,理解指针的概念.
main(){inta[10]={1,2,3,4,5,6,7,8,9,10};int*p;for(p=a;p对象,组合生成某一进栈序列所对应的所有的出栈序列)表达式树(扩展二叉树模板BinTree,实现表达式树的构造、求值算法)过河问题(基于二叉树递归/非递归遍历的算法,求解过河问题的所有解)皇后布局问题(基于二叉树递归遍历的算法,求解八皇后布局的所有解)迷宫问题(基于二叉树非递归遍历的算法,求解迷宫问题的所有解)幂集问题(基于二叉树递归遍历的算法,求解管材切割问题的最优解)最短路径Dijkstra和Floyd(基于邻接矩阵类Mgraph,实现Dijkstra和Floyd算法)拓扑排序(基于邻接表模板ALGraph,实现拓扑排序算法)关键路径(基于邻接表模板ALGraph,实现关键路径算法)二叉排序树的应用(基于二叉排序树模板BSTree,实现了单词的频率统计功能)二叉平衡树(定义二叉平衡树模板BSTree,并实现了平衡因子的计算等功能)通用哈希表(基于线性探测法,定义了哈希表模板Hash,哈希函数可以指定)文章类逻辑堆与树排序综述性:基于二叉树的位排序算法Dijkstra的一种改进算法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一种高效率实现改进最短路径算法在最佳航线选择中的应用公交最短路径算法与网络通达性指标的计算基于城市道路网的最短路径分析解决方案最短路径的求解算法最短路径算法的比较3.
讨论要求根据上课进度和学生情况,有针对的选择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4.
时间安排课余时间5.
评价方式可通过书面作业或以总结、提问、论文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实践活动1.
目标实践活动的教学安排,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
主要办法是强化实训教学的力度.
2.
实践内容运算器部件实验,内存储器部件实验,微程序控制器部件实验,串行接口输入输出实验,多级嵌套的中断实验.
3.
实践要求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与动手的能力;验证理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计算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4.
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及实验课5.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完成的实训报告及各项操作的质量等多方面综合评定.
(四)课外作业1.
目标为了深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的利用,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2.
作业内容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巩固,每章都应选择一定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另外,可增加一些综合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综合能力.
具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书面(纸质)作业,另一类是电子作业(要求学生按要求通过网络提交).
3.
作业要求任课教师根据采用具体教材安排作业,作业所包含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对每次布置的作业进行认真批阅,并可作为该课程平时成绩.
4.
时间安排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布置作业.
5.
评价方式根据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进行批阅,可作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来进行课程评价.
(五)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六)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作业或实验(实训)等方式对前期所学课程内容进行诊断性考试.
考核占课堂教学"五个环节"的20%,经过中期考核诊断一下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等等;诊断老师在教学上存在什么问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密度、教学覆盖面等.
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与教学总结经验和教训、教与学相互沟通,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七)其它无(执笔人:孙辉霞审核人:孙辉霞校对人:苏富林)操作系统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代码为0809107zb.
总计90学时,其中理论部分75学时,实验部分15学时.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常用操作系统(Dos,Windows,Unix)会进行基本的操作使用.
(三)教学内容及数时数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引论、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器和虚拟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磁盘存储器管理,中断、死锁等方面的概念和技术方法等.
理论部分学时数(90)序号内容课堂学时数实践学时数1操作系统引论612进程的描述与控制2043处理机调度与死锁81.
54存储器管理1025虚拟存储器91.
56设备管理627文件管理618磁盘存储器的管理629操作系统接口4合计7515实验部分项目类别项目类型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基础/设计/综合必做/选做1实验环境的使用0.
5基础必做2操作系统的启动0.
5基础必做3进程的创建1基础必做4线程的状态和转换1基础必做5进程的同步2设计必做6时间片轮转调度1.
5设计必做7物理存储器与进程逻辑地址空间的管理2基础必做8分页存储器管理1.
5基础必做9串口设备驱动程序2基础必做10磁盘调度算法2设计必做11读文件和写文件1基础必做12扫描FAT12文件系统2设计选做(四)教学方式(1)讨论式互动教学方法.
(2)示范设计教学方法.
(3)开放式教学方法.
(4)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5)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6)现场演示教学方法.
二、本文理论部分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教学要点:掌握操作系统的模型、特征、功能和服务;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功能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1.
1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1学时)1.
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2学时)1.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1学时)1.
4操作系统的功能(2学时)考核要求:主要考核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区别、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服务等,可用填空或选择题等题型考核;第二章进程的描述与控制教学要点:掌握操作系统中不同实体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操作系统进程控制各环节流程;了解进程、线程、进程控制块的概念和组成;掌握操作系统处理同步和互斥的方法;理解经典问题的处理方法并具备处理和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理解进程通信的方法;掌握p、v操作的技术;教学时数:20学时教学内容:2.
1前趋图和程序执行(1学时)2.
1进程的描述(2学时)2.
2进程控制(3学时)2.
3进程同步(2学时)2.
4信号量机制(3学时)2.
5经典进程同步问题(6学时)2.
6进程通信(2学时)2.
7线程的概念和实现(1学时)考核要求:主要考核引发进程状态转变的条件、因素和结果;进程的案例分析和解决能力;各种实体的特点、区别与联系等内容,可用填空或选择题等题型考核;考核学生的理解和设计能力,可利用1-2个案例考核,概念等知识点可用填空或选择题等题型考核.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教学要点:掌握不同调度算法的原理和实现;理解死锁的概念、产生的条件、预防和避免的方法;掌握银行家算法的原理.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3.
1调度的层次和调度算法的目标(0.
5学时)3.
2作业与作业调度(0.
5学时)3.
3进程调度(2学时)3.
4实时调度(0.
5学时)3.
5死锁的概念和预防(0.
5学时)3.
6死锁的避免、检测和解除(4学时)考核要求:考核对调度算法的理解,可用分析解决案例考核;考核对银行家算法原理的理解,可用应用题加以考核.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教学要点:掌握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分页存储管理方式和分段存储管理方式的的原理、数据结构、地址转换技术、内存保护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理解局部性原理.
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4.
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1学时)4.
2程序的装入和链接(1学时)4.
3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2学时)4.
4对换(2学时)4.
5分页存储管理方式(2学时)4.
6分段存储管理(2学时)考核要求:不同内存管理方案的特点、原理和优缺点,可用填空、判断和应用题型考核;不同内存管理中地址转换方法,可用计算题型考核.
第五章虚拟存储器教学要点:理解虚拟存储器的概念;掌握动态地址转换的方法;掌握不同页面淘汰算法的原理并可根据条件找出页面淘汰的次序;理解抖动现象的成因.
教学时数:9学时教学内容:5.
1虚拟存储器概述(1学时)5.
2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方式(2学时)5.
3页面置换算法(2学时)5.
4"抖动"与工作集(1学时)5.
5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3学时)考核要求:不同内存管理中地址转换方法,可用计算题型考核;页面置换(淘汰)算法的实现,可用调度序列表考核.
第六章设备管理教学要点:了解I/O系统的组成;理解I/O控制方式、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的技术;掌握缓冲区技术实现的原理;掌握磁盘调度的算法.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6.
1I/O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接口(0.
5学时)6.
2I/O设备和设备控制器(0.
5学时)6.
3中断结构和中断处理程序(1学时)6.
4设备驱动程序(0.
5学时)6.
5I/O软件(0.
5学时)6.
6缓冲区管理(2学时)6.
7磁盘存储器的性能和调度(1学时)考核要求:I/O系统的组成、不同控制方式的特点、缓冲技术的原理、设备分配和处理的方法,可用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和判断题型考核;磁盘调度算法可选用分析和应用体型考核.
第七章文件管理教学要点:了解文件、文件系统、物理结构、逻辑结构的名称和概念;理解目录、索引等技术;掌握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技术;理解文件保护、共享和保密的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7.
1文件和文件系统(2学时)7.
2文件逻辑结构(1学时)7.
3目录管理(1学时)7.
4文件共享(1学时)7.
5文件保护(1学时)考核要求:文件、文件系统;文件的结构和组织等概念,可用填空、选择等题型考核;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可用案例分析题型考核.
第八章磁盘存储器的管理教学要点:掌握外存分配的方法;掌握不同存储空间管理的原理;了解磁盘容错技术、高速缓存、数据一致性控制.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8.
1外存的组织形式(0.
5学时)8.
2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8.
3外存分配方法(1学时)8.
4磁盘容错技术(1学时)8.
5数据一致性控制(0.
5学时)考核要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可用案例分析题型考核;磁盘寻道算法原理,可用应用题型考核.
第九章操作系统接口教学要点:了解不同操作系统接口的概念、特点;了解不同操作系统各自接口的形式、命令和特点等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9.
1联机命令接口(1学时)9.
2程序接口(1学时)9.
3图形接口(1学时)9.
4图形用户接口元素的基本操作(1学时)考核要求:联机命令的接口的概念、类型和格式等;程序接口的概念、类型和实习等;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类型和格式等,可用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选择等题型考核实验部分(一)基本要求本课程实验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系统的初步分析能力和使用操作系统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应学会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平台,掌握操作系统工作原理;学会涉及操作系统的基本算法编程;并具备一定的针对EOS操作系统的综合开发的能力.
每个实验均应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参照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大纲要求,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独立或分组完成实验.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实验环境的使用【实验目的】熟悉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基本使用方法;练习编译、调试EOS操作系统内核以及EOS应用程序.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实验要求】启动OSLab;学习OSLab的基本使用方法;新建Windows控制台应用程序项目,生成项目;执行项目;调试项目实验二操作系统的启动【实验目的】跟踪调试EOS在PC机上从加电复位到成功启动的全过程,了解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查看EOS启动后的状态和行为,理解操作系统启动后的工作方式.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实验要求】调试EOS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查看EOS启动后的状态和行为实验三进程的创建【实验目的】练习使用EOSAPI函数CreateProcess创建一个进程,掌握创建进程的方法,理解进程和程序的区别;调试跟踪CreateProcess函数的执行过程,了解进程的创建过程,理解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单位.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实验要求】使用控制台命令创练习通过编程的方式创建应用程序的多个进程建EOS应用程序的进程;通过编程的方式让应用程序创建另一个应用程序的进程;调试CreateProcess函数;调试PsCreateProcess函数;练习通过编程的方式创建应用程序的多个进程实验四线程的状态和转换【实验目的】调试线程在各种状态间的转换过程,熟悉线程的状态和转换;通过为线程增加挂起状态,加深对线程状态的理解.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要求】调试线程状态的转换过程;调试线程由阻塞状态进入就绪状态;调试线程由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线程由就绪状态进入运行状态;调试线程由运行状态进入阻塞状态;为线程增加挂起状态.
实验五进程的同步【实验目的】使用EOS的信号量,编程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理解进程同步的意义;调试跟踪EOS信号量的工作过程,理解进程同步的原理;修改EOS的信号量算法,使之支持等待超时唤醒功能(有限等待),加深理解进程同步的原理.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要求】使用EOS的信号量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调试EOS信号量的工作过程;修改EOS的信号量算法.
实验五时间片轮转调度【实验目的】调试EOS的线程调度程序,熟悉基于优先级的抢先式调度.
为EOS添加时间片轮转调度,了解其它常用的调度算法.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要求】阅读并学习掌握控制台命令"rr"相关的源代码;调试线程调度程序;为EOS添加时间片轮转调度;修改线程时间片的大小.
实验七物理存储器与进程逻辑地址空间的管理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查看物理存储器的使用情况,并练习分配和回收物理内存,从而掌握物理存储器的管理方法;通过查看进程逻辑地址空间的使用情况,并练习分配和回收虚拟内存,从而掌握进程逻辑地址空间的管理方法.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要求】阅读控制台命令"pm"相关的源代码,并查看其执行的结果;分配物理页和释放物理页;阅读控制台命令"vm"相关的源代码,并查看其执行的结果;在系统进程中分配虚拟页和释放虚拟页;在应用程序进程中分配虚拟页和释放虚拟页.
实验八分页存储管理器实验【实验目的】学习i386处理器的二级页表硬件机制,理解分页存储器管理原理;查看EOS应用程序进程和系统进程的二级页表映射信息,理解页目录和页表的管理方式;编程修改页目录和页表的映射关系,理解分页地址变换原理.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要求】查看EOS应用程序进程的页目录和页表;查看应用程序进程和系统进程并发时的页目录和页表;查看应用程序进程并发时的页目录和页表;在二级页表中映射新申请的物理页.
实验九串口设备驱动程序实验【实验目的】调试EOS串口驱动程序向串口发送数据的功能,了解设备驱动程序的工作原理;为EOS串口驱动程序添加从串口接收数据的功能,进一步加深对设备驱动程序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要求】了解串口控制器8250工作方式;练习使用EOS应用程序向串口发送数据;调试EOS串口驱动程序向串口发送数据的功能;为EOS串口驱动程序添加从串口接收数据的功能.
实验十磁盘调度算法【实验目的】通过学习EOS实现磁盘调度算法的机制,掌握磁盘调度算法执行的条件和时机;观察EOS实现的FCFS、SSTF和SCAN磁盘调度算法,了解常用的磁盘调度算法;编写CSCAN和N-Step-SCAN磁盘调度算法,加深对各种扫描算法的理解.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要求】验证先来先服务(FCFS)磁盘调度算法;验证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磁盘调度算法;验证SSTF算法造成的线程"饥饿"现象;验证扫描(SCAN)磁盘调度算法;改写SCAN算法;编写循环扫描(CSCAN)磁盘调度算法;验证SSTF、SCAN及CSCAN算法中的"磁臂粘着"现象(选做);编写N-Step-SCAN磁盘调度算法(选做).
实验十一读文件和写文件【实验目的】了解在EOS应用程序中读文件和写文件的基本方法;通过为FAT12文件系统添加写文件功能,加深对FAT12文件系统和磁盘存储器管理原理的理解.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要求】编写代码调用EOSAPI函数读取文件中的数据;调试FAT12文件系统的读文件功能;为FAT12文件系统添加写文件功能.
实验十二扫描FAT12文件系统【实验目的】通过查看FAT12文件系统的扫描数据,并调试扫描的过程,理解FAT12文件系统管理软盘的方式;通过改进FAT12文件系统的扫描功能,加深对FAT12文件系统的理解.
【实验设备】安装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的计算机一台.
【实验要求】阅读控制台命令"sd"相关的源代码,并查看其执行的结果;根据BPB中的信息计算出其他信息;阅读控制台命令"dir"相关的源代码,并查看其执行的结果;输出每个文件所占用的磁盘空间的大小.
(三)教学要求配合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模拟实现操作系统的功能,目的是加深对操作系统理论的理解.
用户为了开发应用程序必须与操作系统打交道,编程时要借鉴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算法.
通过操作系统实验,使学生从单纯理论学习向与实践应用结合转变.
(四)考核要求(1)考核方式:考查(2)评分标准:实验态度、考勤纪律占20%,预习及实践操作占40%,实验报告占40%;(3)每次实验按评分标准100分制记成绩;(4)总成绩由各次实验成绩综合后按总分100分计入课程总成绩;(5)实验课无故缺席一次,扣除当次实验成绩,缺席两次取消其考试资格.
三、参考书目1、计算机操作系统,刘乃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72、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张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4四、使用说明本课程实验大纲是参照操作系统集成实验环境OSLab制定,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藏汉双语)学生,受学生生源和知识水平影响,教师在授课中,可适当降低实验难度和要求.
五、课外学习(一)课外阅读1.
目标通过安排课外阅读,复习巩固课堂知识或检查课堂效果;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补充和完善对《操作系统》知识结构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迁移、激发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2.
阅读书目1.
[美]WilliamStallings,陈渝等译.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
JamesL.
Peterson,OperatingSystemConcepts(SecondEdition),Addison-WesleyPublishingCompanyInc.
,1985;3.
[荷]特纳鲍姆,现代操作系统(英文版.
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
[美]AndrewS.
Tanenbaum&AlbertS.
Woodhull,王鹏等译.
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二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5.
[美]LarryL.
Peterson,BruceS.
Davie著,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英文.
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
张尤腊,仲萃豪等,计算机操作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7.
孙钟秀,费翔林,骆斌,谢立,操作系统教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何炎祥,李飞等,计算机操作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陈向群,向勇等,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
左万历,周长林,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孟庆昌,操作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2.
蒋静,徐志伟,操作系统-原理.
技术与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3.
张尧学,史美林.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4.
盂静.
操作系统原理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5.
冯耀霖,杜舜国,操作系统(第2版),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16.
李学干,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三版),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17.
曾平,曾慧.
操作系考点精要与解题指导.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8.
徐甲同,网络操作系统,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19.
DavidA.
Rusling,TheLinuxKernel,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0.
陈莉君,Linux操作系统内核分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
阅读要求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撰写读书笔记,字数不少于2000字.
4.
时间安排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选读书目中的3-5本5.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提交的阅读笔记,教师根据学生阅读和撰写情况,划定阅读成绩,并计入平时成绩内.
(二)课外讨论1.
目标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这个授课环节中,教师可根据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适时进行课堂讨论或课外讨论.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或某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形成学生之间团队合作,协调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2.
讨论内容教师可依照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需要,设计相应的讨论内容,亦可依照以下内容进行选择:1)操作系统的最新发展(学生可利用幻灯片完成,选取优秀作品在课堂内演讲);2)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命令特点及安装使用(可利用幻灯片完成,在上机实验时对自我体验进行介绍);3)Windows2000/xp的配置实验(学生自主在试验机上完成)4)进程管理和进程通信(学生自由组队,自选典型案例,形成分析报告)5)内存管理(自主学习,形成学习心得);6)类UNIX系统管理与远程通信(自主学习,形成学习心得);7)类UNIX的网络配置和管理(自主学习,形成学习心得)3.
讨论要求教师向学生提出讨论内容,组织学生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自行讨论4.
时间安排根据授课进度和具体教学安排,教师适时安排讨论活动5.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专题讨论或分组讨论的具体表现,也可依据学生撰写的讨论记录,划定学生的讨论成绩,并计入平时成绩评定内.
(三)实践活动1.
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和管理功能的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学习的水平和能力2.
实践内容结合课程实验,教师可组织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如案例分析、算法融合、管理融合等),可以分组或独立完成.
3.
实践要求把握实践活动时机.
要结合课程教学进度,结合专业知识,适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把开展活动与课程教学、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重视实践活动后教学内容的延伸.
应充分运用各类教育手段,采用学习小组、网上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来深化实践效果,丰富教学实践的内涵,并扩展其外延使其达到更好的效果.
4.
时间安排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具体教学安排,在教学周期内可安排2-3次实践活动5.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能力,划定学生的实践成绩,并计入平时成绩评定内.
(四)课外作业1.
目标通过学生完成各类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动手水平,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2.
作业内容本学期学生必须完成第一至第八章课后的部分习题,作为本课程的作业,作业要求学生全部完成.
作业参考答案会以电子稿形式发放给学生并进行讲解.
3.
作业要求数量要求:全学期总共布置八次作业,按照作业要求全部完成作业,电子稿形式等作业报告可利用网络提交;质量要求:班级指定统一实验纸、实验报告书,书写格式要求字迹工整清晰,页面整洁.
4.
时间安排贯穿本学期整个教学过程.
5.
评价方式教师需对学生每次提交的作业进行等级等次的划分,并统计出每个学生每次的作业成绩,并依照"课后五个环节"要求,确定学生作业成绩(五)课前预习教师在每节课结束时,对下次授课内容和要点需对学生进行说明,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前对新授课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可在新课授课之前抽查提问学生对新课的预习情况,并根据表现划定相应成绩.
(六)中期考核在学期中期安排学生进行测试.
测试方式可以小测验,书面报告和小论文等形式.
(七)其它教师要严格考勤制度,对课堂出勤情况要进行统计,并依照学生出勤情况划定学生考勤得分.
(执笔人:华丹多吉审核人:孙辉霞校对人:孙辉霞)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发展课.
本课程以实例为主,由浅入深地讲解Flash动画的操作知识,从最基础的绘图到较高级的交互动画,再到更深入的动作脚本编写,均需有丰富详细的例子.
全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引导,通过对各个实例的学习,全面掌握Flash的各种功能和制作技巧.
(二)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常用计算机二维动画设计软件Flash的功能和特点,熟练掌握Flash的应用技术,并且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逐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动作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引导路径动画等五种基本动画制作原理及方法,能制作动画短片、广告、课件、QQ表情、MTV等,学会文件发布.
初步掌握动作脚本的基础知识、语法结构、事件处理机制、影片剪辑、控件、影片播放控制等知识,学会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二维动画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二维动画设计软件Flash的使用方法.
课程课堂讲授及练习共计60学时.
关于Flash软件版本,根据目前二维动画发展的状况,可以是Flash8,也可以FlashCS3、FlashCS4、FlashCS5、FlashCS6.
系上可根据具体情况指定教材版本.
本课程采取机房上课形式,边讲边练,对下表规定的"课堂学时数"和"实践学时数",教学过程中可不严格区分,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做适当调整,自主安排课堂教学时数和实践时数的分配,但特别注意要加强课外练习任务的安排,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
学时数(60)序号内容课堂学时数实践学时数1第一章动画基础与Flash软件基础112第二章常用对象的编辑、绘画基础知识683第三章简单的Flash动画8104第四章Flash动画实例445第五章ActionScript编程556第六章交互式动画实例44合计2832(四)教学方式1.
互动讨论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对于实践性强的内容,如Flash网站建设,安排专题让学生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解,教师学生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2.
演示性教学在讲课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形象、生动、直观,增强教学效果.
并提供部分视频教学录像、短片在课堂上播放,学生也可在机房或寝室等其它地方观看.
3.
动静结合式教学课程安排在微机室进行讲授,一边听一边随时进行操作练习,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4.
课内外结合式教学教师布置若干题目,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并按要求写出报告.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五)考核要求1.
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由五部分构成:作业成绩、出勤成绩、课外讨论、课外阅读、期中考核.
作业成绩:根据学生完成布置的作业情况、提交及时程度、完成水平、创新程度等进行考评.
出勤成绩: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等进行考评.
课外讨论:组织专题讨论,根据讨论情况,综合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手段等进行考评.
课外阅读:包括课前预习和参考书目的阅读.
根据课外阅读任务和自主阅读情况,检查读书笔记,综合进行考评.
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一般安排第7至10周进行,做一次阶段性测试.
可笔试、可口试、可上机操作、小作品设计.
综合进行考评,按20%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X60%+期末成绩X40%平时成绩=作业成绩X20%+出勤成绩X20%+课外讨论X20%+课外阅读X20%+中期考核X20%2.
考题设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为主要目的.
因此,期末考题重点考察内容也应侧重于实践能力的考核.
本课程采用开放考试形式,即"作品设计".
教师于课程讲授结束前3周布置作品设计题目,给学生预留足够时间进行作品设计时间,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品和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装订留存,作品刻盘保存.
一般要求:(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完整的MTV短片(或故事短片),提交作品为fla格式,片长3分钟左右.
(2)作品内容必须健康向上,有积极意义.
并能充分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不违返国家的政策法规和社会公德.
(3)作品应体现以下特点:新颖性:提倡个性化风格,有独特的创造力和较强的吸引力.
艺术性:内容、形式生动活泼,观赏性强.
独特性:能反映地方风情或个性特征.
(4)作品必须附设计报告,内容包含两部分,封面(见样例)和详细制作过程.
详细制作过程可图文并茂.
(5)音乐、声音和画面配合要恰当.
(6)作品必须为学生原创,如有抄袭,一经发现,成绩以零分记.
评阅指标一、作品内容(25分)分值作品主题鲜明,是否充分表现了设计要求的主题10作品积极向上,是否表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的精神风貌5动作和谐流畅,节奏明快,制作精细,具表现力5倡导明确,内容清晰,具有说服力5二、作品创意(20分)分值FLASH创意是否新颖10FLASH创意是否以设计要求的主题为中心10三、技术实现(10分)分值1.
整体技术实现难度52.
技术的应用是否适合内容的表达5四、代码设计与实现(10分)分值1.
代码精准简约程度,性能和效率52.
FLASH中复杂脚本的使用5五、平面设计(20分)分值界面美观、和谐,设计风格一致、协调10FLASH的美工设计含量10六、音效设计(15分)分值1.
声音的一致,不干扰主题的表达52.
声音特效是否有趣53.
音效后期处理技术5二、本文第一章动画基础与Flash软件基础教学要点:中文Flash的常用工具及绘图工具箱的基本操作.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Flash概述(了解)第二节使用Flash的配置要求(了解)第三节安装Flash(了解)第四节Flash工作环境(了解)第五节Flash的常用工具及绘图工具箱(掌握)第六节Flash能够处理的图像性质(掌握)第七节在Flash中绘图(重点掌握)第八节填充颜色及填充转换(重点掌握)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Flash的常用工具及绘图工具箱的基本操作,达到熟练操作程度.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Flash的常用工具及绘图工具箱的基本操作,达到熟练操作.
以上机操作考核方式为主.
第二章常用对象的编辑、绘画基础知识教学要点:重点掌握Flash中文字、图形、声音、元件、实例、库、图层与帧的处理、编辑.
了解"三面五调"、"几何透视"和"空间透视"原理,初步学习卡通人物、动物、场景的绘制方法.
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字的处理(重点掌握、1学时)第二节编辑图形对象(掌握、1学时)第三节使用外部图片(掌握、1学时)第四节导人声音与编辑声音(掌握、1学时)第五节元件、实例、库(掌握、1学时)第六节图层与帧(掌握、1学时)第七节绘画基础知识(掌握、8学时)教学要求:"绘画基础知识"主要讲授绘画基础常识,要求学业生掌握"三面五调"的概念和运用方法;掌握"几何透视"中的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斜角透视(三点透视)的原理及运用方法;"空间透视"原理,初步学会卡通人物、动物、场景的绘制方法.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Flash中文字、图形、声音、元件、实例、场景、库、图层与帧的处理、编辑.
考核平面构图能力.
考核方式以上机实际操作为主.
第三章简单的flash动画教学要点:结合实例重点介绍介绍"五种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时数:1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计算机动画原理(了解、1学时)第二节逐帧动画(掌握、3学时)第三节形状补间动画(掌握、2学时)第四节动作补间动画(掌握、4学时)第五节引导层动画(掌握、4学时)第六节遮罩动画(掌握、4学时)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求:一、教师必须讲清楚"五种基本动画"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时间轴、图层、帧的概念,并学会运用.
二、大量引入实例进行讲解,关让学生首先能模仿出实例.
三、布置较丰富的课外作业和阅读内容,尤其是网上观模优秀作品.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Flash动画编辑方法.
考核方式以上机实际操作为主.
第四章flash动画实例教学要点:介绍Flash动画实例,掌握图形、文字与动画效果的制作制作方法.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图形类(2学时)由短变长的直线环绕矩形四条边伸长的直线旋转的三棱锥第二节文字类(3学时)线框文字、浮雕文字、文字的遮罩、图片文字、文字动画第三节动画类(3学时)百叶窗、水纹效果、行驶的汽车、旋转的地球、红星闪光芒海底世界、鼠标拖动、制作文字的电影序幕、制作贺卡教学要求:本章为实战演练,要求基本完成上述列出内容(不限课内课外).
可采用先演示动画效果,让学生思考,自己动手制作,教师最后点评和指导的方法进行.
也可先演示动画效果,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学生模仿制作的方法进行.
有意识引导学生开发创新思维.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Flash中编辑图形、文字和常用动画制作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五章ActionScript编程教学要点:介绍ActionScript编程基础和基本操作.
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关于ActionScript(了解、0.
5学时)第二节编程基础(了解、0.
5学时)第三节ActionScript编程的基本操作(了解、0.
5学时)第四节程序流程的控制(了解、0.
5学时)第五节解说常用的Action控制语句(了解、4学时)第六节键盘和鼠标控制(了解、2学时)第七节控制影片、控制声音实例(了解、2学时)教学要求:要求学业生了解ActionScript是什么面向对象编程、与其他编程语言的差异.
基本掌握编程基础中语法基础、数据类型、变量规范、运算符.
了解ActionScript编程的基本操作、一般模式(Normal)、专家模式(Expert)、自定义动作显示文本的使用方法.
了解顺序执行流程控制、条件选择流程控制、循环结构流程控制.
了解常用的Action控制语句以及键盘和鼠标控制、控制影片、声音控制的方法.
考核要求:考核以上机操作为主,通过实例设计考核ActionScript基本编程方法.
第六章交互式动画实例教学要点:使学生了解制作Flash交互式动画的操作技术.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字效果(了解、1学时)滚动文本(掌握)连续滚动的文本(掌握)第二节在课件中使用组件(掌握、1学时)组件介绍(了解)复选框、单选按钮、按钮、下拉列表、列表框、滚动条、滚动窗、修改组件的样式(掌握)第三节图形图像(掌握、2学时)显示与隐藏图片、显示大图片、浏览大图片、定位显示图片(掌握)第四节时间控制(掌握、2学时)时间对象及方法(了解)获取时间、自定义的钟、倒计时和制作MTV(掌握)第五节交互课件(掌握、2学时)随机取数四则运算、交互课件实例、填空题课件、选择题课件、判断题课件、连线题课件(掌握)教学要求:本章为实战演练,要求部分完成上述列出内容(不限课内课外).
可采用先演示动画效果,让学生思考,自己动手制作,教师最后点评和指导的方法进行.
也可先演示动画效果,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学生模仿制作的方法进行.
有意识引导学生开发创新思维.
考核要求:以上机操作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Flash交互式动画的操作技术.
三、参考书目1.
刘本军,主编,《Flash8动画设计与制作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1第1版.
2.
张王环,李安宗编著,《Flash基础与实例教程》,研究出版社.
2011.
3重印.
3.
缪亮,主编,《Flash动画制作基础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1第1版.
4.
文杰书院,《Flashcs5动画制作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1第1版.
5.
张佳丽,《FlashCS6中文版动画制作标准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
7第1版.
6.
唐国钝,《Flashcs5精品动画设计与制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6第1版.
四、使用说明根据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发展的现状,可以是Flash8,也可以FlashCS3、FlashCS4、FlashCS5、FlashCS6.
系上可根据具体情况指定教材版本.
五、课外学习(一)课外阅读1.
目标通过广泛而有序的课外读书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
2.
阅读书目(1)《新编中文Flash实用教程》,王环,李安宗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Flash导演创意大本营》,华严数码Flash跨媒体研究中心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3)刘本军,主编,《Flash8动画设计与制作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1第1版.
(4)文杰书院,《Flashcs5动画制作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1第1版.
(5)张佳丽,《FlashCS6中文版动画制作标准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
7第1版.
(6)唐国钝,《Flashcs5精品动画设计与制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
6第1版.
(7)http://www.
flash8.
net闪吧;(8)http://www.
enet.
com.
cn教学网站;(9)http://video.
banma.
com/flashpeixun/教学网站;(10)http://www.
webjx.
com/htmldata/2005-08-08/1123455369.
html《Flash2004实例制作视频教程(全集)》;(11)http://www.
flashempire.
com/闪客帝国;http://zyzx.
hbhgzy.
com.
cn/ec3.
0/C65/kcms-1.
htm,FLASH精品课程;(12)《设计色彩配色应用(平面)》,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群胆编著.
3.
学习要求(1)复述性理解:理解读物所传递的基本信息和读物提供的内容;(2)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3)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4)创造性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
时间安排课余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不定期安排指导课不少于8个学时.
5.
评价方式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记、阅读卡等书面材料,以量化的形式定时、定量甚至定主题地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
同时通过学生间的互相检查,来达到评价的目的.
使课外阅读能够趋于常规化,做到天天读、周周读、月月读,同时也充分挖掘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二)课外讨论1.
目标通过有组织的课外专题讨论、案例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2.
讨论内容(1)《Flash应用技巧》,案例讨论;(2)《动画创意》,专题讨论.
3.
讨论要求围绕教学中心制定讨论计划,通过有组织的课外讨论,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提高,掌握小型讨论会的组织方法,并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种讨论技巧和方法.
4.
时间安排全学期组织二次班级讨论会,可以设置兴趣小组,或者集体讨论.
5.
评价方式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会,并对学生讨论的综合能力做出客观评价,同时鼓励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评价成采用百分制作,按20%计入平时成绩.
(三)实践活动1.
目标实践活动的教学安排,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
主要办法是强化实训教学的力度.
在校内专业实验室,由辅导教师专门指导,进行二维动画设计练习,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2.
实践内容(1)Flash的常用工具及绘图工具箱的操作方法(机房内完成)(2)在Flash中绘图的基本方法(机房内完成)(3)Flash常用对象的编辑方法(机房内完成)(4)Flash动画实例(机房内完成)(5)ActionScript编程的基本操作技术(机房内完成)(6)交互式动画实例(机房内完成)3.
实践要求(1)掌握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2)培养创新能力,设计高品质动画作品4.
时间安排(1)实践项目1安排在第二周,4课时;(2)实践项目2安排在第五周,4课时;(3)实践项目3安排在第八周,4课时;(4)实践项目4安排在第十周,4课时;(5)实践项目5安排在第十二周,4课时;(6)实践项目6安排在第十四周,6课时;5.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完成的实训报告及各项操作的质量,实训小组的团队配合,个人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评定.
主要项目标准:(1)考勤、纪律、态度占10%;(2)实训报告占40%;(3)操作演练达标占40%;(4)其他综合占10%;(5)实践活动结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每一阶段的成绩综合给出最终评价.
(四)课外作业1.
目标(1)复习巩固上课所学的知识或检查课堂效果;(2)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提高信息素质;(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2.
作业内容(1)作业1Flash的常用工具及绘图工具箱的操作方法(2)作业2在Flash中绘图的基本方法(3)作业3Flash常用对象的编辑方法(4)作业4Flash动画实例(5)作业5场景设计(6)作业6卡通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等设计.
(7)作业7ActionScript编程的基本操作技术(8)作业8交互式动画实例(MTV、事故短片等)3.
作业要求(1)数量要求:全学期总共布置不少于6次作业,要求全部完成作业并通过网络提交.
(2)质量要求:完成基本要求,要求有创新.
4.
时间安排提交时间:约每三周布置一次作业,提交作业时间为布置作业的第二周.
5.
评价方式任课教师按照作业要求对学生作业给出最终评价;评价成绩按百分制计,占20%计入平时成绩.
(执笔人:马振新审核人:苏富林校对人:苏富林)网页设计与制作一、说明(一)课程性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发展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静态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进行网站的导入、规划、管理、发布的相关技术及网页制作的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HTML中的文字、链接、列表、表格、表单、图像、多媒体等设计出多窗口网页、动态网页;能够运用Photoshop或Fireworks设计简单的网页界面、处理图像;能够用Flash制作与网页相关的小动画.
从而能够承担网站制作的规划、设计以及制作;能够有清晰的思路和动手能力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从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动态网页技术和高级web程序设计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学时数(60)序号内容课堂学时数实践学时数1网页制作技术基础112创建和管理站点113制作简单网页224在网页中建立各种超链接445表格在网页中的应用446用表单收集数据227在网页中应用多媒体228框架在网页中的使用229CSS在网页中的应用3310行为在网页中的使用2211APDiv的使用2212模板和库1213测试和发布网站1114网页制作常用技巧1115公司网站制作案列116配置ASP开发环境117网页的优化1合计3129(四)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五)考核要求1.
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成绩组成=(课程作业*20%+中期考核*20%+课外阅读*20%+课外讨论*20%+其他*20%)*60%+期末考核*40%2.
考题设计采用作品设计的方式,综合考查学生对Dreamweaver(70%)、Photoshop或Fireworks(15%)、flash(15%)等软件主要技术的掌握情况.
二、本文基础篇第一章网页制作技术基础教学要点:1.
认识Dreamweaver;2.
认识Dreamweaver的用户界面;3.
获取帮助信息;4.
了解建立网站的基本流程.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了解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0.
25学时)1.
1.
1FrontPage简介1.
1.
2Dreamweaver简介1.
1.
3Dreamweaver和FrontPage的简单比较第二节了解美化网页的主要工具(0.
25学时)1.
2.
1图像处理工具Fireworks1.
2.
2动画制作工具Flash第三节了解网页中的脚本语言(0.
25学时)1.
3.
1JavaScript1.
3.
2VBScript第四节了解服务器端主要技术(0.
5学时)第五节认识Dreamweaver(0.
5学时)1.
5.
1Dreamweaver的用户界面1.
5.
2获取帮助信息第六节了解建立网站的基本流程(0.
25学时)教学要求:1.
认识Dreamweaver的用户界面;2.
了解建立网站的基本流程.
考核要求:1.
Dreamweaver的用户界面;2.
建立网站的基本流程.
第二章创建和管理站点教学要点:1.
定义本地站点;2.
搭建站点结构.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创建站点实例(0.
25学时)2.
1.
1设计目标2.
1.
2任务分析2.
1.
3制作步骤第二节建立本地站点(0.
25学时)第三节搭建站点结构(1.
0学时)2.
3.
1操作站点文件2.
3.
2设置网站首页第四节管理和维护站点(0.
5学时)教学要求:1.
掌握本地站点的定义方法;2.
掌握站点结构搭建.
考核要求:搭建站点结构第三章制作简单网页教学要点:1.
设置网页属性2.
编辑文字3.
处理图像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简单网页实例(1.
0学时)3.
1.
1设计目标3.
1.
2页面分析3.
1.
3实训引导3.
1.
4制作步骤第二节设置网页属性(1.
0学时)第三节在页面中插入基本的网页元素(2.
0学时)3.
3.
1在页面中插入和编辑文本3.
3.
2在页面中插入和处理图像3.
3.
3插入水平线3.
3.
4插入特殊符号教学要求:1.
掌握网页属性的设置方法;2.
掌握网页中插入基本网页元素的方法.
考核要求:1.
添加和删除中文字体2.
调整图像的对齐方式3.
制作一个简单网页第四章在网页中建立各种超链接教学要点:1.
创建内部、外部超链接;2.
创建E-mail链接;3.
创建锚点链接.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超链接应用实例(1.
0学时)4.
1.
1设计目标4.
1.
2页面分析4.
1.
3实训引导4.
1.
4制作步骤第二节创建超链接(3.
0学时)4.
2.
1创建内部链接4.
2.
2在新的浏览窗口中打开链接文件4.
2.
3创建外部超链接4.
2.
4创建空链接和脚本链接4.
2.
5创建E-mail链接4.
2.
6设置链接颜色第三节创建锚点链接(2.
0学时)4.
3.
1锚点链接应用实例4.
3.
2插入命名锚点4.
3.
3链接锚点第四节制作图像地图(1.
0学时)4.
4.
1热区链接应用实例4.
4.
2制作热区4.
4.
3为热区添加说明文字和制作超链接第五节制作导航条(1.
0学时)4.
5.
1导航条实例4.
5.
2制作导航条教学要求:1.
掌握内部、外部超链接的创建方法;2.
掌握锚点链接的创建方法;3.
掌握链接颜色的设置方法;4.
了解图像映射的设置方法,翻转图像、导航条的制作方法.
考核要求:1.
设置链接目标2.
创建锚点链接第五章利用表格设计和制作网页教学要点:1.
创建表格2.
合并与拆分单元格3.
设置表格属性4.
设置表格行、列及单元格属性5.
利用"布局模式"规划网页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利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的实例(1.
0学时)5.
1.
1设计目标5.
1.
2页面分析5.
1.
3实训引导5.
1.
4制作步骤第二节创建表格和表格的基本操作(2.
0学时)5.
2.
1插入空白表格5.
2.
2合并与拆分单元格5.
2.
3在表格中插入页面元素5.
2.
4利用CSS样式美化表格第三节设置表格属性(2.
0学时)5.
3.
1认识表格"属性"面板5.
3.
2设置表格设置第四节设置表格行、列及单元格属性(1.
0学时)5.
4.
1认识单元格"属性"面板5.
4.
2设置表格行、列及单元格属性第五节表格的高级应用技巧(1.
0学时)5.
5.
1利用表格制作水平线和垂直线5.
5.
2制作立体导航条表格第六节利用"布局模式"规划网页(0.
5学时)第七节表格的其他应用(0.
5学时)5.
7.
1表格数据的导入和导出5.
7.
2一个自动套用表格格式实例教学要求:1.
掌握创建表格的方法;2.
掌握表格的基本操作方法;3.
掌握表格属性的设置方法;4.
掌握单元格属性的设置方法;5.
了解表格的高级应用技巧.
考核要求:利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第六章用表单收集数据教学要点:1.
创建表单、表单属性的设置2.
下列表单对象的创建和属性设置:文本域(单行、密码、多行)、按钮、单选按钮组、复选框、跳转菜单、下拉菜单、文件域、隐藏域.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表单应用实例1——制作登录网页(1.
0学时)6.
1.
1设计目标6.
1.
2页面分析6.
1.
3实训引导6.
1.
4制作步骤第二节了解创建表单的基本方法(1.
0学时)第三节创建"登录"表单页面(1.
0学时)6.
3.
1创建表单6.
3.
2插入表单对象6.
3.
3为"登录"按钮添加检查表单的行为6.
3.
4插入"友情链接"下拉菜单第四节表单应用实例2——制作新闻编辑网页(0.
5学时)6.
4.
1设计目标6.
4.
2页面分析6.
4.
3实训引导6.
4.
4制作步骤第五节创建"新闻编辑"表单页面(0.
5学时)6.
5.
1创建新闻内容表单6.
5.
2插入新闻编辑表单对象6.
5.
3插入文件上传表单对象教学要求:1.
掌握创建表单和添加表单对象的方法;2.
掌握表单和表单对象的属性设置方法.
考核要求:创建表单、表单属性设置.
第七章在网页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要点:1.
文档中插入Flash;2.
文档中插入Shockwave动画;3.
在网页中添加背景音乐和音频;4.
在网页中插入视频.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多媒体应用实例(1.
0学时)7.
1.
1设计目标7.
1.
2页面分析7.
1.
3实训引导7.
1.
4制作步骤第二节插入Flash(0.
5学时)第三节插入shockwave动画(0.
5学时)第四节网页中添加声音(1.
0学时)7.
4.
1了解声音文件的格式7.
4.
2在页面中嵌入背景声音第五节在网页中插入视频(0.
5学时)第六节了解其他媒体对象(0.
5学时)教学要求:1.
掌握在页面中插入Flash及shockwave动画的方法;2.
掌握在页面中添加背景音乐和音频、视频的方法.
考核要求:插入Flash、shockwave动画和添加背景音乐、声音文件的方法.
第八章应用框架技术制作网页教学要点:1.
创建框架结构2.
框架页面导航的链接3.
保存框架文件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框架应用实例(1.
0学时)8.
1.
1设计目标8.
1.
2页面分析8.
1.
3实训引导8.
1.
4制作步骤第二节创建框架结构(0.
5学时)8.
2.
1插入框架集8.
2.
2增加/删除框架第三节保存框架集网页及编辑框架集页面内容(1.
0学时)8.
3.
1保存框架集网页8.
3.
2编辑框架集页面内容第四节修饰框架集网页外观(0.
5学时)8.
4.
1设置框架集属性8.
4.
2设置框架属性第五节设置框架中的链接目标(0.
5学时)第六节利用框架组织页面实例(0.
5学时)教学要求:1.
掌握框架的基本概念;2.
掌握创建框架结构的方法;3.
掌握编辑框架页面的方法;4.
掌握框架页面导航的链接方法;5.
掌握设置框架和框架集属性的方法.
考核要求:1.
创建框架结构2.
框架页面导航的链接第九章在网页中使用CSS样式教学要点:1.
类样式的创建、修改及应用;2.
利用"CSS样式"面板创建、修改、应用各种CSS样式;3.
利用外部样式文件统一网站风格.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CSS样式美化网站实例(0.
5学时)9.
1.
1设计目标9.
1.
2页面分析9.
1.
3实训引导9.
1.
4制作步骤第二节利用CSS样式美化文本(1.
0学时)9.
2.
1使用"CSS样式"面板创建样式9.
2.
2创建类样式9.
2.
3重新定义特定HTML标签9.
2.
4应用CSS样式9.
2.
5修改CSS样式第三节利用CSS样式改变超链接(1.
0学时)9.
3.
1创建外部CSS样式表控制整个站点的风格9.
3.
2使用高级样式9.
3.
3链接外部样式表第四节CSS样式综合应用(1.
0学时)9.
4.
1重定义HTML标签设置页面背景颜色及图像9.
4.
2利用CSS滤镜效果是想阴影文字9.
4.
3利用CSS滤镜效果实现光晕文字9.
4.
4为图像添加边框第五节样式冲突(0.
5学时)第六节利用CSS与Div进行页面布局(1.
0学时)9.
6.
1CSS与Div页面布局应用实例9.
6.
2将网页主要内容包围在Div中并分配ID9.
6.
3利用CSS编辑每个Div的属性9.
6.
4利用CSS对Div元素进行教学要求:1.
掌握创建类样式、标签样式、高级样式的方法;2.
掌握利用"CSS样式"面板创建、修改、应用各种CSS样式;3.
掌握利用外部样式文件统一网站风格的方法.
考核要求:1.
类样式的创建、修改及应用2.
利用"CSS样式"面板创建、修改、应用各种CSS样式.
第十章行为在网页中的使用教学要点:1.
"行为"面板的使用2.
弹出信息、打开浏览器窗口、设置状态栏文本3.
显示-隐藏层;显示弹出式菜单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为页面元素添加行为实例(1.
0学时)10.
1.
1设计目标10.
1.
2页面分析10.
1.
3实训引导10.
1.
4制作步骤第二节认识行为(0.
5学时)第三节常见行为(1.
0学时)10.
3.
1交换图像10.
3.
2弹出信息10.
3.
3打开浏览器窗口10.
3.
4调用JavaScript10.
3.
5设置状态栏文本10.
3.
6播放声音10.
3.
7显示弹出式菜单第四节行为的综合应用(1.
0学时)10.
4.
1为页面添加综合行为实例10.
4.
2显示-隐藏层10.
4.
3设置层文本10.
4.
4改变属性第五节其他行为(0.
5学时)10.
5.
1跳转到URL10.
5.
2控制Shockwave或Flash动画10.
5.
3用行为控制时间轴教学要求:1.
了解行为的基本概念;2.
掌握"行为"面板的使用;1.
掌握常见行为的使用方法.
考核要求:1.
弹出信息、打开浏览器窗口、设置状态栏文本;2.
显示-隐藏层;显示弹出式菜单.
第十一章APDIV的使用教学要点:1.
激活层、选择层2.
调整层大小、移动层、对齐层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层应用实例(1.
0学时)11.
1.
1设计目标11.
1.
2页面分析11.
1.
3实训引导11.
1.
4制作步骤第二节层的基本操作(1.
0学时)11.
2.
1创建层11.
2.
2激活层11.
2.
3选择层11.
2.
4调整层大小11.
2.
5移动层11.
2.
6对齐层第三节层的管理(1.
0学时)11.
3.
1更改层的名称11.
3.
2改变层的叠放次序11.
3.
3改变层的可见性第四节层与表格(1.
0学时)11.
4.
1将层转换为表格11.
4.
2将表格转换为层教学要求:1.
掌握使用层排版的方法;2.
掌握创建层的方法;3.
掌握调整层大小、移动层、对齐层的方法;4.
掌握改变层的叠放次序的方法.
考核要求:改变层的叠放次序.
第十二章网页中使用模板和库教学要点:1.
Dreamweaver中站点的本地信息和测试服务器的配置2.
在Dreamweaver"文件"面板中实现网页上传下载.
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测试网页(1.
0学时)12.
1.
1检测浏览器兼容性12.
1.
2检查、修复链接错误12.
1.
3在浏览器中预览第二节Dreamweaver的站点设置(1.
0学时)第三节网站的发布(0.
5学时)第三节推广你的网站——加入搜索引擎(0.
5学时)教学要求:1.
掌握创建和应用模板的方法;2.
掌握编辑和管理模板的方法.
考核要求:模板中可编辑区的定义.
第十三章测试和发布网站教学要点:1.
Dreamweaver中站点的本地信息和测试服务器的配置2.
在Dreamweaver"文件"面板中实现网页上传下载.
教学时数:2.
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测试网页(0.
5学时)13.
1.
1检测浏览器兼容性13.
1.
2检查、修复链接错误13.
1.
3在浏览器中预览第二节Dreamweaver的站点设置(0.
5学时)张三节网站的发布(0.
5学时)第四节推广你的网站——加入搜索引擎(0.
5学时)考核要求:无拓展篇第十四章网页制作常用技巧教学要点:1.
网页制作要领2.
网页制作规范3.
网页设计色彩搭配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网页制作要领(1.
0学时)第二节网页制作规范(0.
5学时)14.
2.
1网站目录建立规范14.
2.
2注释规范14.
2.
3CSS样式表书写规范14.
2.
4表格代码书写规范14.
2.
5空格的使用规范14.
2.
6Width和Height使用14.
2.
7网页命名规范14.
2.
8图片命名规范14.
2.
9网页大小第三节网页设计色彩搭配(0.
5学时)14.
3.
1确定主体色14.
3.
2选择相近色14.
3.
3使用跳跃色14.
3.
4使用黑白色教学要求:1.
掌握网页制作规范;2.
网页设计色彩搭配.
考核要求:网页设计技巧第十五章配置ASP开发环境教学要点:1.
ASP的基础知识2.
ASP的基本语法3.
ASP常用的对象和组件4.
IIS的安装及配置5.
配置ASP的运行环境6.
创建和测试ASP网页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关于ASP技术(0.
5学时)15.
1.
1ASP基础知识15.
1.
2ASP的基本语法15.
1.
3ASP常用对象和组件、第二节IIS的安装使用、运行环境及创建和测试ASP网页(0.
5学时)教学要求:1.
ASP的基础知识;2.
IIS的安装及配置3.
配置ASP的运行环境考核要求:无第十六章网页的优化教学要点:1.
对网页代码进行优化;2.
网站结构优化;3.
针对搜索引擎优化.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对网站代码进行优化(0.
25学时)第二节网站结构优化(0.
25学时)第三节设置站内广告优化(0.
25学时)第四节针对搜索引擎优化(0.
25学时)教学要求:掌握网站优化的常用方法.
考核要求:无三、参考书目1.
刘艳丽,《网页设计与制作使用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第二次出版.
2.
王世军,《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次出版.
3.
刘艳丽,《网页设计与制作实用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2版.
4.
唐有明,《网页设计与制作(CS4中文版)从新手到高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四、使用说明本课程理论授课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习题、课外作业、辅导答疑、实验课交互进行.
五、课外学习(一)课外阅读1.
目标(1)认真阅读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学生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系统学习和重点深入结合.
学生应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应根据教学大纲所列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课外学习的参考书目中相应章节内容.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应自觉地边学习、边应用.
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应利用课外训练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学习问题.
力求使自己的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突破.
(4)保证必要的课外自学时间.
学生除学习教材的内容外,应用一定的时间做练习.
包括书后的练习题、测试题、思考题等.
(5)按时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2.
阅读书目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是选择一本《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教程》教材,提供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分析方法的良好学习环境.
要牢固掌握基本内容,必须认真完成课外作业,验证自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
为了帮助大家完成作业,该书对大量典型例题做了详细分析,给出了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做作业之前应认真阅读相关内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回答作业中提出的问题.
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掌握与该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
3.
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是选择一本《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教程》教材,提供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分析方法的良好学习环境.
要牢固掌握基本内容,必须认真完成课外作业,验证自己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的程度.
为了帮助大家完成作业,该书对大量典型例题做了详细分析,给出了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做作业之前应认真阅读相关内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回答作业中提出的问题.
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时掌握与该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
4.
时间安排每学期第一周至第十五周完成阅读.
5.
评价方式每学期检查读书笔记两次,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二)课外讨论1.
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2.
讨论内容网页设计与制作中表格部分,根据给出表格实例,分析表格结构,以及表格的使用情况;CSS样式冲突及解决方法;CSS+DIV中如何利用浮动定位法实现三列布局;网页中插入音频文件的方法及区别.
3.
讨论要求将学生分组,安排学生在课外讨论,课堂上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4.
时间安排每学期第三周至第十五周完成讨论.
5.
评价方式分组讨论,根据各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三)实践活动1.
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时间内容中的要求完成上机实践.
通过实践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设计有价值的实验,不断修改实验内容,不断改进实验平台,通过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课外活动有意识加强本课程知识的应用.
2.
实践内容实训一实训内容:制作一个介绍"信乐团"的网站.
实训目的:练习制作一个简单网页的制作方法实训要求:(1)创建本地站点文件夹,定义站点;(2)新建index.
htm文件,设置背景图像和网页标题;(3)插入基本的网页元素,包括文本、图像、水平线和日期对象;(4)对图像进行适当的调整,包括大小、在页面中的对齐方式,与周边对象的距离及环绕方式;(5)对文本设置相应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
实训设备:计算机、Dreamweaver8软件实训二(选做)实训内容:编辑HTML语言,实现图像、字幕滚动效果;实训目的:熟悉HTML语言,掌握相关标签的各种属性;实训要求:联系HTML代码中的标签的各种属性;实训设备:计算机、DreamweaverCS4软件实训三实训内容:在网页中建立各种超链接实训目的:练习内部链接、E-mail链接、锚点链接、热点区链接实训要求:(1)打开Index.
htm文件,设置超链接:为"个人档案"、"新闻讯息"、"作品介绍"、"返回首页"创立超链接;为"与我联系"文本创建E-mail链接.
(2)打开news.
htm文件,创建锚点链接;(3)打开members.
htm文件,将网页中额图像制作成图像地图.
实训设备:计算机、DreamweaverCS4软件实训四实训内容:在网页中使用CSS样式实训目的:练习创建类样式、标签样式、高级样式的方法;掌握利用外部样式文件统一网站风格的方法.
实训要求:(1)打开ex1.
htm文件,为页面元素设置CSS样式;(2)打开ex1.
htm,将其另存为ex2.
thm,利用Div+CSS对页面进行布局.
实训设备:计算机、DreamweaverCS4软件实训五(选做)实训内容:脚本练习—特效实现实训目的:了解在页面上显示分时问候语、当前日期与星期、鼠标移动时文字跟随的效果.
实训要求:(1)通过使用脚本语言,在页面上显示分时问候语;(2)通过使用脚本语句,在页面上显示当前的日期与星期;(3)通过使用脚本语句,当鼠标移动时文字跟随的效果.
实训设备:计算机、DreamweaverCS4软件实训六实训内容:应用表格设计网页实训目的:掌握创建表格的方法、表格的基本操作和表格属性的设置方法.
实训要求:(1)定义站点,新建Index.
htm文件,设置页面背景颜色,网页标题;(2)插入一个1行2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宽度为780像素,边框、间距、填充均为0,居中对齐;在单元格内插入图像、文本;利用CSS设置文本属性;(3)插入一个1行2列的表格,制作网页的主体部分,表格属性同上,并设置左边单元格背景颜色,右边单元格背景颜色;(4)在页面底部插入一个2行1列的表格,制作网页的底部信息.
实训设备:计算机、DreamweaverCS4软件实训七实训内容:应用框架制作网页实训目的:掌握创建框架结构和编辑框架页面的方法,设置框架和框架集属性的方法.
实训要求:(1)插入一个"上方固定,左侧嵌套"框架集,并将页面top.
htm、left.
htm、main.
htm分别装载在相应的框架中;(2)为左框架添加滚动条,使得左边导航条页面完全显示;(3)设置框架的边框,边框宽度为2,颜色设置;(4)为左框架的导航条目设置超链接,并在窗口的右边显示对应的链接网页;(5)设置网页标题.
实训设备:计算机、DreamweaverCS4软件实训八实训内容:应用层制作网页实训目的:掌握创建层和使用层排版的方法,掌握调整层大小、移动层、对齐层和改变层叠放次序的方法.
实训要求:(1)定义站点,新建index.
htm文件,设置背景图像,网页标题;(2)在index.
htm文档中建立5个层,并分别在不同的层中插入5个图像;(3)在文档中,将层转换为表格;(4)分别在文档顶部和底部建立一个层,设置层背景图像,并将这两个层设置成左对齐.
(5)利用层的可见性,实现当鼠标移动到图像上时,就会显示一段文字;当鼠标离开图像时,文字又消失.
实训设备:计算机、DreamweaverCS4软件实训九实训内容:为页面元素添加行为实训目的:掌握"行为"面板的使用以及常见行为的使用方法.
实训要求:(1)打开素材文件news.
htm,要求鼠标单击"改变背景颜色"时,层1的背景颜色发生改变;鼠标单击"改变文本颜色"时,层1中的文本颜色发生改变,颜色自定.
(2)打开素材文件ex1.
htm,为页面添加2个行为.
行为1:用户访问此页面时,弹出一个窗口,窗口显示的内容为news.
htm,窗口宽度和高度均设置为400px;行为2:用户访问此页面时,在浏览器的状态栏中显示文本"欢迎来到缥缈世界!
".
(3)在ex1.
htm中,创建变换图像效果,使得当鼠标移动到图像时,图像翻转成另外一幅;当鼠标移出时,又恢复成原始状态;(4)在ex1.
htm中,利用图像文件创建一个时间轴动画,并添加行为,使得鼠标移动到此图像时,图像停止移动;鼠标移出时,图像又继续移动;(5)打开素材文ex2.
htm,创建"显示—隐藏层"动作,要求当鼠标移动到"累"、"怒"、"拼"、"闲"时,在右边分别显示相对应的图片;(6)在ex2.
htm中,创建"拖动层"动作,使得用户可在网页上对图像进行任意拖动;并添加"弹出消息"动作,要求当打开网页时,弹出一个消息框"爬行的图片可以移动哟,用鼠标拖住我试试拉!
",移动图像后,释放鼠标时,又弹出一个消息框"爬得我好累呀!
!
".
实训设备:计算机、DreamweaverCS4软件实训十实训内容:设计和制作一个网站实训目的:略实训要求:略实训设备:计算机、DreamweaverCS4软件、Fireworks8或photoshop、Flash3.
实践要求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践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实践课程成绩的考核尤为关键.
其考核要求为: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实践内容后,提交指导教师的登记认可,并评定成绩.
4.
时间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数项目类别完成时间1实训一:制作一个介绍"信乐团"的网站1必做2实训二:编辑HTML语言,实现图像、字幕滚动效果;2选做3实训三:在网页中建立各种超链接2必做4实训四:在网页中使用CSS样式2必做5实训五:脚本练习—特效实现2选做6实训六:应用表格设计网页2必做7实训七:应用框架制作网页1必做8实训八:应用层制作网页2必做9实训九:为页面元素添加行为4必做10实训十:设计和制作一个网站必做5.
评价方式分组讨论,根据各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四)课外作业1.
目标课外作业是学生根据老师的布置,在课外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课外作业的完成,不但有利于巩固和消化课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整个施教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该课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更好地发挥出课外作业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中的积极作用.
2.
作业内容作业一简述用Dreamweaver创建网站的过程.
作业二设置网页的页面属性,主要设计到哪些特征作业三1.
在建立超链接时,有哪几种路径他们有何区别2.
如何设置图像热点链接如何设置电子邮件链接如何设置在新窗口中打开链接3.
如何设置锚点链接如何利用锚点链接来实现页面内的跳转作业四网站制作实例(一)、基本要求1.
网页个数不少于10个;2.
网页元素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3.
网页布局利用表格制作;4.
为整个网站制作统一的样式(用CSS样式表);5.
网页中至少有一个框架网页;6.
兼顾考虑800*600以及1024*768两种分辨率下的显示效果.
(二)、动态部分1.
通过HTML语言,如何实现图像、文本滚动;2.
通过脚本,如何实现在页面上显示分时问候语和当前的日期和时间;3.
作业要求任课教师根据采用具体教材安排作业,作业包含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对每次布置的作业进行批阅,并可作为该课程平时成绩.
4.
时间安排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布置作业.
5.
评价方式根据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进行批阅,可作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来进行课程进行评价.
(五)课前预习预习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参考网上学习辅导,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写好预习笔记.
(六)中期考核每学期期中布置一次综合性作业,要求提交书面和电子作业,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七)其它考核形式可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出勤情况、课堂互动及平时表现.
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执笔人:县小平审核人:苏富林校对人:苏富林)Java程序设计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发展课.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Java程序设计语言,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养成良好编码的习惯,为将来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一在科研和市场应用方面非常重要的语言及其技术;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Java技术的核心概念、编程方法;培养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思想和程序设计方法;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熟练的、综合应用Java技术和面向对象的思想编写程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时数Java程序设计语言概述;Java语言的关键字与标识符,基本数据类型,变量与常量,运算符,表达式和流程控制语句;java语言的面向对象特性,类的构成,类在运行时的顺序;类的继承性、多态性,方法的覆盖与重载,内部类;数组的创建,初始化,数组元素的访问,多维数组,数组的排序,数组的复制,枚举类型的定义,特点和使用;异常的定义,分类和异常处理;输入和输出流的概念,类层次结构,文件的输入输出操作;线程的概念,线程的创建,线程的同步,多线程编程;Java数据库编程技术JDBC的概念,数据库操作实例;Java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套接字及套接字编程;图形用户界面的结构,事件处理模型,可视化组件,布局管理器.
本课程总学时75,其中理论讲授60学时,课内上机实习15学时,由于本课程内容涉及较广,建议学生课外上机30学时.
理论部分学时数(75)序号内容学时数理论讲授时数课内上机时数1Java语言概述2112Java语言基础6513类与对象10824Java高级特性121025数组与枚举8626异常处理5417流式输入输出与文件处理8628多线程编程6519JDBC技术与数据库应用43110Java网络编程87111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651合计756015实践部分项目类别项目类型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学时数基础/设计/综合必做/选做1Java语言概述1基础必做2Java语言基础1基础必做3类与对象2基础必做4Java高级特性2基础必做5数组与枚举2基础必做6异常处理1基础必做7流式输入输出与文件处理2基础必做8多线程编程1基础必做9JDBC技术与数据库应用1基础必做10Java网络编程1基础必做11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1基础必做(四)教学方式理论讲授与上机实践相结合.
二、本文理论部分基础篇第1章Java语言概述教学要点:主要介绍Java的发展、Java的特点、Java的运行机制、Java虚拟机的作用、常用的开发环境、简单的Java程序开发方法,重点是Java的运行机制与开发环境.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
1程序设计与Java语言(1学时)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的由来和发展、Java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
1.
2使用Java编写第一个程序(0.
5学时)开始写程序、为程序添加注释、运行程序、修改程序.
1.
3Java开发环境(0.
5学时)JDK简介、搭建和配置JDK平台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Java的运行机制与开发环境的基本操作,达到熟练操作程度.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Java虚拟机的安装,环境变量的设置方法.
第2章Java语言基础教学要点:Java的基本数据、Java的运算符、常用的控制语句与转移控制有关的语句.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2.
1关键字和标识符(0.
5学时)关键字的概念,Java中的关键字及其含义,关键字与保留字的区别;标识符的概念,标识符的命名规则,标识符的命名建议及示例.
2.
2基本数据类型(0.
5学时)Java中数据类型的分类,基本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的取值范围和默认值.
2.
3变量和常量(1学时)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变量的命名规则,变量的声明与初始化.
2.
4运算符(0.
5学时)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赋值运算符,位运算符,移位运算符,三目运算符.
2.
5表达式(0.
5学时)表达式的构成.
2.
6流程控制结构(3学时)分支语句,if语句,switch语句;循环控制语句,for循环,while循环,do循环,特殊循环控制语句.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Java的基本数据、运算符和控制语句的基本内容,达到熟练应用程度.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Java语法要求.
面向对象特性篇第3章类与对象教学要点:类与对象的概念及关系,重点讲述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Java类的构成,类的类型转换,Java类的基本运行顺序.
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3.
1面向对象基础(1学时)类与对象的概念与关系,对象的构成,对象的抽象,抽象与实体对象的关系,Java中的类与对象.
3.
2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1学时)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
3.
3Java类的基本构成(5学时)类的定义,包的概念、作用,Java中的包,包的引入,访问修饰符,类的构造方法、析构方法、属性、方法,引用类型的定义与赋值,按值传递与按引用传递.
3.
4类型转换(2学时)强制类型转换,升级和表达式的类型转换,表达式的升级类型转换,基本数据类型的封包与解包.
3.
5Java类的基本运行顺序(1学时)Java的基本运行顺序.
教学要求:了解面向对象的基础知识,理解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Java类的基本运行顺序,掌握Java类的基本构成,类型转换.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类的基本运行顺序.
第4章Java高级类特性教学要点:Java类的继承特性,方法的覆盖和重载,多态性概念及相关知识,Java内部类的概念、特点、分类.
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4.
1Java中类的继承(3学时)extends关键字,类继承的初始化顺序以及类的初始化方法,Java类的单继承性,this关键字,super关键字以及父类方法的调用.
4.
2方法的覆盖与重载(3学时)方法的覆盖及规则,方法的重载及规则.
4.
3Java中的多态(3学时)多态的概念,多态与类型转换,instanceof运算符,static关键字及规则,final修饰符及规则.
4.
4内部类(3学时)内部类的概念,特点,分类.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类的继承、多态、Java内部类的种类等,方法的覆盖和重载等基本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Java类的单继承、多态,this关键字、super关键字,方法的覆盖,方法的重载.
第5章数组与枚举教学要点:数组的声明与创建,数组的初始化,数组的元素访问,多维数组,数组的复制,排序算法与数组排序;枚举类型的定义和使用.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5.
1数组的声明与创建(1学时)数组的定义,数组的声明,数组的创建,数组的初始化,数组的元素访问.
5.
2多维数组(2学时)多维数组的基础知识、示例、本质.
5.
3数组的复制(1学时)数组复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
4数组的排序(2学时)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5.
5枚举类型(2学时)枚举类型的定义、遍历、特点.
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求:一、教师必须讲清楚数组和普通变量之间的区别,让学生理解引用型变量和普通变量所占不同的存储区域.
二、要求学生掌握数组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
既数组的声明与创建,数组的初始化,数组元素的访问;掌握多维数组,数组的复制,基本的排序算法和数组的排序;理解枚举类型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掌握枚举类型的使用.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数组的应用.
第6章异常处理教学要点:异常的定义,分类,异常处理,学会使用try,catch,finally语句,throw和throws语句,自定义异常的使用.
教学时数:5学时教学内容:6.
1异常的定义(1学时)异常的基础知识、示例.
6.
2异常的处理(2学时)异常的优点,try块、catch块、finally块及其关系,throw语句,throws语句.
6.
3异常的分类(2学时)错误error与异常exception的区别,预定义异常,自定义异常.
教学要求:教学中要求:一、教师必须讲清楚异常和错误的区;二、要求学生掌握面异常的基本概念,能够处理的异常,还能自定义异常.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try,catch和finally语句.
应用篇第7章流式输入/输出与文件处理教学要点:流的概念,输入流和输出流的分类,从控制台读取字符和字符串,向控制台输出字节流和字符流,文件的输入、输出操作.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7.
1输入输出基础(2学时)流的概念,字节流和字符流,预定义流.
7.
2读取控制台输入(2学时)读取字符,读取字符串.
7.
3向控制台写输出(2学时)字节流输出,字符流输出,PrintWriter类.
7.
4文件的读写(2学时)文件类,文件输入流,文件输出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流的概念,了解流的分类,掌握从控制台读取字符和字符串,掌握向控制台输出字节流、字符流,掌握文件的读写.
流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掌握流的操作.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文件的读写操作.
第8章多线程编程教学要点:线程的概念,线程与进程的关系,线程的优先级,线程的创建,线程的同步.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8.
1Java线程模型(2学时)进程的概念,线程的概念,进程与线程的关系,线程优先级,同步性,消息传递,Thread类和Runnable接口.
8.
2线程的创建(2学时)实现Runnable接口,继承Thread类,主线程与子线程.
8.
3线程的同步(2学时)线程的挂起、恢复和终止,线程同步的方法,同步语句.
线程优先级的设置和获取.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线程的概念,线程与进程的关系,线程的优先级,掌握线程的创建方法,掌握线程的同步,线程的挂起、恢复和终止.
多线程的定义和运行方法,能够操作线程的同步、挂起、恢复和终止等操作.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1.
多线程的定义和运行.
2.
多线程的同步、挂起、恢复和终止.
第9章JDBC技术与数据库应用教学要点:JDBC的概念,数据库驱动程序,JDBC核心类与接口,Java数据库编程实例.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9.
1JDBC概述(0.
5学时)JDBC的概念,数据库驱动程序,JDBC的用途,JDBCURL,ODBC子协议,事务.
9.
2JDBC核心类和接口(1.
5学时)Driver接口,DriverManager类,Connection接口,Statement接口,PreparedStatement接口,ResultSet接口.
9.
3Java数据库编程实例(2学时)引用数据库Sql包,查询数据库记录,更新数据库记录,插入数据库记录,删除数据库记录.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JDBC的概念,掌握JDBC的核心类与接口,掌握Java数据库编程操作实例.
掌握JDBC的核心类与接口技术,掌握Java数据库编程操作.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Java数据库编程操作.
第10章Java网络编程教学要点:Java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java网络编程所需要的类与接口,套接字编程所需要的类.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10.
1网络基础(1学时)套接字概述,客户/服务器模式,保留套接字,代理服务器,Internet编址.
10.
2Java网络编程(3学时)网络类和接口,InetAddress类,URL类.
10.
3套接字(4学时)TCP/IP套接字,用户数据报,Socket,ServerSocket,DatagramSocket,DatagramPacket.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Java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套接字的概念,客户/服务器模式,掌握Java网络编程所需要的类与接口,掌握TCP和UDP编程时所需要的Socket,ServerSocket,DatagramSocket,DatagramPacket类.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java网络编程所需要的类与接口,套接字编程所需要的类.
第11章图形用户界面GUI编程教学要点:图形用户界面的结构,AWT和SWING的类层次结构,Java事件处理的概念,事件模型,事件处理模式,可视化组件的使用,布局管理器的使用.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11.
1用户界面的结构(0.
5学时)AWT的类层次结构,SWING的类层次结构,AWT与SWING的区别.
11.
2事件处理的概念(0.
5学时)Java事件模型,Java事件类型,侦听器界面,事件处理的模式.
11.
3可视化组件(3学时)菜单,框架,复选框,列表框,对话框,JOptionPane类,滚动条,文本框,文本域,按钮.
11.
4布局管理器(2学时)FlowLayout,BorderLayout,GridLayout,CardLayout,GridBagLayout.
教学要求:了解图形用户界面GUI的结构,AWT和SWING的类层次结构,掌握Java事件处理的概念,事件模型,事件处理模式,掌握可视化组件的使用,掌握布局管理器的使用.
考核要求:重点考核Java事件处理模式.
实践部分(一)基本要求能够独立完成程序的调试、运行,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二)实践内容1.
JAVA开发环境实践内容、目的、要求:安装JDK1.
8,熟悉开发环境,了解APPLICATION程序结构;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耗材:个人PC机,JDK1.
8开发包,MyEclipse软件.
2.
JAVA基础实践内容、目的、要求:掌握JAVA的数据类型,熟悉运算符和表达式,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耗材:同上.
3.
JAVA流程控制实践内容、目的、要求:掌握条件、循环语句的使用;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耗材:同上.
4.
方法实践内容、目的、要求:掌握方法的定义,形参和实参的传递,方法的嵌套和递归以及参数的接收;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耗材:同上.
5.
数组实践内容、目的、要求: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数组的排序、查找等算法以及字符数组的使用;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耗材:同上.
6.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概念实践内容、目的、要求:类和方法的定义,静态和非静态变量的区别,类实例的创建;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耗材:同上.
7.
类的封装、多态和继承,接口和包实践内容、目的、要求:类的继承,类中成员变量和方法的访问,方法的多态性;接口的定义,多继承的实现;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耗材:同上.
8.
JDBC技术与数据库应用实践内容、目的、要求:JDBC的核心类与接口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耗材:同上.
9.
异常实践内容、目的、要求:异常的处理方法,常见异常的捕获;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耗材:同上.
10.
流实践内容、目的、要求:文件流的使用和操作;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耗材:同上.
11.
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实践内容、目的、要求:菜单的制作,事件的处理等;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耗材:同上.
(三)教学要求教师要对每一个实训内容都做必要的讲解,提出合理的要求.
才能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考核要求按课堂作业形式提交实践部分内容,包括程序清单和源码,并画出主要流程图.
占平时成绩的20%.
三、参考书目教材:耿祥义,《Java2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
参考教材:1.
李刚,《疯狂Java讲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2.
BruceEckel,《Java编程思想》,机械工业出版社3.
张跃平,耿祥义,雷金娥编著,《Java大学实用教程学习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4.
刑静宇,《Java程序设计》,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四、使用说明本课程属于讲授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是学生今后使用或开发应用程序的必备基础.
但是Java课程知识点非常多,我们列举的教材每本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系上可根据具体情况指定教材版本.
五、课外学习1.
学生的学习要求(1)课内、课外训练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强调实践能力,注重教学与学生课外实践过程的管理.
(3)网站互动学习.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教师保持联系和沟通.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扩充性教学资料,其中包括相关资料文章、多媒体课件、教程书籍、软件工具、电子教案等.
2.
教师的指导要求(1)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的课外自学进行认真的备课.
课外自学的内容,不能是课堂教学的重复,而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扩展.
所以,要指导学生学习那些内容,着重看哪些方向知识.
(2)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计划性是学生搞好课外自学的保证,所以要抓好学生自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
学期开学初,每位教师要向学生宣布学生课外自学计划的要求,课外自学计划应包括自学参考书、章节自学计划等.
(3)教师应适时督促检查.
教师应适时检查学生课外自学情况,根据自学书目的内容,安排一些习题,讨论项目等,定期检查学生对这些工作的完成情况,并有相应的督促措施.
(一)课外阅读1.
目标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
阅读书目(1)《21天学通Java》(第6版)[美]RogersCadenhead著,冯志祥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2)《循序渐进Java2教程》于红梅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Java2从入门到精通》明日科技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4)《Java大学实用教程学习指导》张跃平,耿祥义,雷金娥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5)《Java2编程指南》(美)豪顿等著李昭智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6)《Java核心技术》(美)霍斯特曼、(美)科内尔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7)《ThinkinginJava》BruceEckel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疯狂Java讲义》李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3.
学习要求选择阅读书目所列教材两本或两本以上,并做好读书笔记.
4.
时间安排每学期第一周至第十五周完成阅读.
5.
评价方式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读书笔记,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二)课外讨论1.
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
讨论内容类与对象的概念,使用JDK和MyEclipse调试程序技巧讨论,单例设计模式编程技巧讨论,多线程编程技巧讨论.
3.
讨论要求将学生分组,安排学生在课外讨论,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4.
时间安排每学期第一周至第十五周完成讨论.
5.
评价方式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分组讨论,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三)实践活动1.
目标如何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实践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
解决方法是通过各种管道向学生灌输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价值的实践,不断地修改实践内容,不断地改进实践平台;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来有意识地加强本课程知识的应用.
2.
实践内容(1)类与对象(2)类与继承(3)接口与实现(4)常用实用类(5)输入输出流操作(6)多线程编程(7)网络编程3.
实践要求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编写程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
时间安排每学期第一周至第十五周完成实践活动.
5.
评价方式每学期期中、期末检查实践活动,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
(四)课外作业1.
目标课外作业是学生根据老师的布置,在课外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课外作业的完成,不但有利于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整个施教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该课程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更好地发挥出课外作业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中的积极作用.
2.
作业内容从每章的自测题和习题中选择一定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3.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书面或电子稿作业,并按时提交.
4.
时间安排每学期第一周至第十五周完成书面或电子作业提交.
5.
评价方式对每次提交的作业,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五)课前预习预习时要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参考网上学习辅导,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写好预习笔记.
(六)中期考核每学期期中布置一次综合性作业,要求提交书面或电子作业,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七)其它考核形式可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出勤情况、课堂互动及平时表现.
根据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执笔人:买桂英审核人:孙辉霞校对人:苏富林)软件工程(一)课程性质《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软件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软件开发是建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环节,人们通过软件工程学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轨道,而软件工程学是用以指导软件人员进行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科学.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以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内容框架,注重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实践性应用,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语言作为核心,密切结合软件开发的先进技术、最佳实践和企业案例,力求从"可实践"软件工程的角度描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以及软件开发管理,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的方法和技术及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学生应能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以及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为学生参加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学时数(60)序号内容课堂学时数1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42第二章可行性研究43第三章需求分析84第四章概要设计85第五章详细设计86第六章编码47第七章软件测试128第八章软件维护49第九章软件配置管理410第十章软件项目管理4合计60(四)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五)考核要求1.
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综合评定.
其中,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为60%,期末考核成绩占40%.
2.
考题设计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各章内容比例如下:第一章10%第二章5%第三章15%第四章15%第五章15%第六章5%第七章15%第八章10%第九章5%第十章5%二、本文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教学要点:软件、软件危机、软件工程和软件生命周期等概念软件工程的目标、原则、原理和内容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原则和任务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及开发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软件与软件危机(1学时)第二节软件工程简述(1学时)第三节软件开发方法和理论(0.
5学时)第四节软件生存周期(1学时)第五节软件开发模型(0.
5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软件、软件危机和软件工程的有关概念,软件危机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途径,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学,软件的生存期,几种主要的软件开发模型等.
考核要求:①软件危机的产生、典型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途径;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软件工程的定义、特性、方法学;③二种主要的软件开发方法;④软件生存周期;⑤软件过程、几种主要的开发模型.
第二章可行性研究教学要点: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步骤可行性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系统流程图的符号及含义成本估算和效益分析的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步骤(2学时)第二节系统流程图(1学时)第三节成本—效益分析(1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任务,掌握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考核要求:①行性研究的任务、具体步骤、成本效益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②系统流程图.
第三章需求分析教学要点:需求分析的任务、步骤和原则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工具数据流图的基本成分、分层数据流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需求分析文档需求变更控制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需求分析(1学时)第二节需求分析的任务、过程和主要步骤(2学时)第三节如何开展需求调查(0.
5学时)第四节需求分析方法(0.
5学时)第五节结构化分析方法及工具(2学时)第六节面向对象分析方法(1学时)第七节需求分析的文档(0.
5学时)第八节需求变更(0.
5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需求分析的目的、任务、步骤和方法,掌握需求分析的工具以及需求分析文档的书写和验证,掌握系统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概念.
考核要求:①求分析的任务,需求获取、分析建模与需求规格说明;②系统流程图.
第四章概要设计教学要点:概要设计的基本任务概要设计基本原理概要设计的方法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要设计的基本任务、原理(2学时)第二节软件结构优化准则(1学时)第三节软件结构设计的图形工具(2学时)第四节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2学时)第五节概要设计说明书(1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软件总体设计的目的、任务,掌握软件总体设计的过程、设计原理和启发规则,掌握描述软件结构的工具以及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能够将具体的数据流图的转换为软件的结构图,即变换分析技术和事务分析技术.
考核要求:①软件概要设计的阶段和过程;②模块化、抽象、逐步求精、信息隐藏、模块独立性;③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SD方法).
第五章详细设计教学要点: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详细设计工具Jackson系统设计方法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详细设计的目的与基本任务(1学时)第二节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学时)第三节详细设计描述工具(2学时)第四节用户界面设计(1学时)第五节Jackson方法(2学时)第六节详细设计说明书(1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详细设计的目标、任务,掌握详细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描述算法的图形工具和详细设计的文档.
考核要求:①结构化程序设计;②人机界面设计的问题、设计方法;③程序流程图、盒图(N-S图)、PAD图、判定表、判定树、过程设计语言;④Jackson图、Jackson方法.
第六章编码教学要点:程序设计语言的性能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源程序的设计风格程序复杂性度量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程序设计语言选择(1学时)第二节结构化程序设计(1学时)第三节源程序设计风格(1学时)第四节程序复杂性度量(1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编码设计的目的、任务,掌握选择语言的原则,编码的风格及软件效率,软件复杂度的度量方法.
考核要求:选择程序设计语言、编码风格;第七章软件测试教学要点:软件测试的任务和原则软件测试的方法软件测试的步骤软件测试案例分析软件测试文档软件产品测试提问单调试的目的和技术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软件测试目的和任务(1学时)第二节软件测试的原则(1学时)第三节软件测试的内容(3学时)第四节软件测试方法(2学时)第五节软件测试步骤(2学时)第六节测试案例分析(1学时)第七节软件测试文档(1学时)第八节调试(1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目的和任务,重点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策略和技术,以及软件测试的文档的编制.
考核要求:①软件测试基础;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③白盒测试技术和黑盒测试技术;④调试.
第八章软件维护教学要点:软件维护的概念软件维护的传统方法软件维护的最新方法软件维护文档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软件维护的概念(2学时)第二节软件的可维护性(1学时)第三节软件维护的管理方法(0.
5学时)第四节软件维护文档(0.
5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软件维护的目的和任务,掌握提高软件可维护的方法、技术和文档的编制.
考核要求:①软件维护;②软件的可维护性.
第九章软件配置管理教学要点:软件配置管理的定义、作用软件配置项、基线、软件配置项标识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过程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2学时)第二节软件配置管理过程(2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掌握软件配置管理过程,重点掌握基线、版本和变更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考核要求:①软件配置管理;②软件配置管理过程.
第十章软件项目管理教学要点:项目干系人软件项目管理活动项目的团队组织软件度量及方法计划和跟踪软件风险管理的相关方法质量管理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软件项目管理概念(1学时)第二节软件项目的团队组织(0.
5学时)第三节软件度量(0.
5学时)第四节项目计划和跟踪(0.
5学时)第五节风险管理(0.
5学时)第六节质量管理(1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概念,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考核要求:①软件项目管理;②质量管理.
三、参考书目1.
刘金安,《实用软件工程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第1版.
2.
殷人昆、郑人杰,、马素霞,《实用软件工程》,清华大学出版,2010年11月第3版3.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5版.
4.
史济民,《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5.
PfleegershariLawrence,《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版.
6.
RogerS.
Pressman,《软件工程——实践者之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5版.
四、使用说明通过使用CASE工具,覆盖软件工程的各个生命周期,通过一个项目的开发,贯穿整个软件工程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软件工程中各个环节的知识点.
五、课外学习(一)课外阅读1.
目标了解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并且阅读国外软件工程精品教程,了解软件工程的前沿知识.
2.
阅读书目(1)《OutlinesofSoftwareEngineering》.
DaividGustafson.
Schau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SoftwareEngineering》,6thEdition.
IanSommerviUe.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5版)》.
RogerS.
Pressman.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4)《实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教程》,EdwardYourdon&CarlArgila著,殷人昆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5)《FundamentalsofSoftwareEngineering(软件工程基础)》CarloGhezzi,MehdiJazayeri,DinoMandrioli.
Prentice-Hall出版3.
学习要求了解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知识,了解软件工程方向的前沿理论知识4.
时间安排课后扩展阅读5.
评价方式集中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二)课外讨论1.
目标巩固学生对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扩展学生对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和前沿课题的探索.
2.
讨论内容软件工程各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开发.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的形式化方法3.
讨论要求基础知识,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
扩展阅读的知识,学生自由发言,互相交流.
4.
时间安排课后课余时间安排3-5次课外讨论5.
评价方式根据每个学生所讨论的内容的深浅和理解,给出相应的评价,比如优良中等.
(三)实践活动1.
目标通过一个实际项目(比如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使学生充分理解软件工程的各个开发环节,深刻理解各种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2.
实践内容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开发.
3.
实践要求使用CASE工具,项目的开发必须覆盖软件工程各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提交相应的文档或者相应的产品,最后必须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充分理解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
4.
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开发5.
评价方式以各个阶段所提交的材料和最后所开发的系统功能来评价.
(四)课外作业1.
目标通过课外作业,加深学生对每堂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2.
作业内容各章节课后作业以及补充题.
3.
作业要求每堂课都有相应的作业内容,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提交作业.
4.
时间安排每堂课结束后布置相关重点知识点内容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按时完成.
5.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五)课前预习在每章节讲授之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六)中期考核在学期中期,安排适当时间进行中期考核(七)其它无(执笔人:何振红审核人:孙辉霞校对人:苏富林)数据库系统原理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为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等众多学科提供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是计算机专业、管理专业等学科的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语言及数据库设计理论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具有开发和设计数据库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发和设计大型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时数学时数(60)序号内容课堂学时数1绪论62关系数据库系统63SQL语言104数据库安全性45数据库完整性46关系数据理论67数据库设计48数据库编程89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410数据库恢复技术411并发控制4合计60(四)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二、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数据库系统概述(2学时)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模型(1学时)两大类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数据库系统结构(1学时)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学时)硬件平台及数据库;软件;人员.
小结(1学时)考核要求:熟悉和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对数据管理进展情况的学习,了解数据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以及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本章介绍了组成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概念模型和三种主要的数据库模型.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教学要点: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关系操作、关系的完整性、关系代数、关系演算.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1学时)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
第二节关系操作(0.
5学时)基本的关系操作;关系数据语言的分类.
第三节关系的完整性(0.
5学时)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关系代数(2学时)传统的集合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
关系演算(1学时)元组关系演算语言ALPHA;元组关系演算;域关系演算语言QBE小结(1学时)考核要求:掌握关系数据库的重要概念,包括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的完整性以及关系操作.
了解用代数方式或逻辑方式来表达的关系语言即关系代数、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教学要点:SQL概述、学生-课程数据库、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视图.
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SQL概述(1学时)SQL的产生与发展;SQL的特点;SQL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学生-课程数据库(1学时)用学生-课程数据库作为例子来讲解SQL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查询和数据控制语句的具体应用.
第三节数据定义(1学时)模式的定义与删除;基本表的定义、删除与修改;索引的建立与删除.
第四节数据查询(5学时)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SELECT语句的一般格式.
第五节数据更新(1学时)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
第六节视图(1学时)定义视图;查询视图;更新视图;视图的作用.
考核要求: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
本章总的要求是:全面掌握深刻理解,熟练应用;要求掌握的技能是:SQL定义语句、嵌入式SQL语句的应用;要求熟练掌握的技能是:SQL查询语句、视图、SQL更新语句的应用;本章学习以后,应提供学习者上机的环境.
通过上机实习,学习者掌握SQL语言的使用.
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教学要点:计算机安全性概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统计数据库安全性.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计算机安全性概述(1学时)计算机系统的三类安全性问题;安全标准简介.
第二节数据库安全性控制(1学时)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自主存取控制方法;授权与回收;数据库角色;强制存取控制方法.
第三节视图机制(0.
5学时)第四节审计(0.
5学时)第五节数据加密(0.
5学时)第六节统计数据库安全性(0.
5学时)考核要求:了解和掌握管理数据的核心DBMS的一整套完整而有效的安全性机制.
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教学要点: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完整性约束命名子句、域中的完整性限制、触发器.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实体完整性(1学时)实体完整性定义;实体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
第二节参照完整性(0.
5学时)参照完整性定义;参照完整性检查和违约处理.
第三节用户定义的完整性(0.
5学时)属性上的约束条件的定义;属性上的约束条件检查和违约处理;元组上的约束条件的定义;元组上的约束条件检查和违约处理.
第四节完整性约束命名子句(0.
5学时)第五节域中的完整性限制(0.
5学时)第六节触发器(1学时)定义触发器;.
激活触发器;删除触发器.
考核要求:了解DBMS完整性实现的机制,包括完整性约束定义机制、完整性检查机制和违背完整性约束条件时DBMS应采取的动作等.
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教学要点:问题的提出、规范化、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模式的分解.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问题的提出(0.
5学时)第二节规范化(4学时)函数依赖;码;范式;2NF;3NF;BCNF;多值依赖;4NF;规范化小结.
第三节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0.
5学时)第四节模式分解(1学时)模式分解的3个定义;分解的无损连接性和保持函数依赖性;模式分解的算法.
考核要求:了解掌握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第七章数据库设计教学要点:数据库设计概述、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库设计概述(1学时)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各级模式.
第二节需求分析(0.
5学时)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方法;数据字典.
第三节概念结构设计(0.
5学时)概念结构;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视图的集成.
第四节逻辑结构设计(1学时)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数据模型的优化;设计用户子模式.
第五节数据库的物理设计(0.
5学时)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评价物理结构.
第六节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0.
5学时)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数据库的试运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考核要求: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掌握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的目标、方法、应注意的事项,其中的重点是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第八章数据库编程教学要点:嵌入式SQL、存储过程、ODBC编程.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嵌入式SQL(4学时)嵌入式SQL的处理过程;嵌入式SQL语句与主语言之间的通信;不用游标的SQL语句;使用游标的SQL语句;动态SQL.
第二节存储过程(3学时)PL/SQL的块结构;变量常量的定义;控制结构;存储过程.
第三节ODBC编程(1学时)数据库互连概念;ODBC工作原理概述;ODBCAPI基础;ODBC的工作流程.
考核要求:了解嵌入式SQL;熟悉存储过程;掌握ODBC编程初步.
第九章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教学要点: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代数优化、物理优化.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1学时)查询处理步骤;实现查询操作的算法示例.
第二节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1学时)查询优化概述;一个例子.
第三节代数优化(1学时)关系代数表达式等价变换规则;查询树的启发式优化.
第四节物理优化(1学时)基于启发式规则的存取路径选择优化;基于代价的优化.
考核要求:了解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熟悉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
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教学要点:事务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恢复概述、故障的种类、恢复的实现技术、恢复策略、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数据库镜像.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事务的基本概念(0.
5学时)第二节数据库恢复概述(0.
5学时)第三节故障的种类(0.
5学时)第四节恢复的实现技术(0.
5学时)数据转储;登记日志文件.
第五节恢复策略(0.
5学时)事务故障的恢复;系统故障的恢复;介质故障的恢复.
第六节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1学时)第七节数据库镜像(0.
5学时)考核要求:掌握事务的基本概念;了解故障的种类及恢复.
第十一章并发控制教学要点:并发控制概述、封锁、活锁和死锁、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两段锁协议、封锁的粒度.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并发控制概述(1学时)第二节封锁(0.
5学时)第三节活锁和死锁(0.
5学时)活锁;死锁.
第四节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1学时)可串行化调度;冲突可串行化调度.
第五节两段锁协议(0.
5学时)第六节封锁的粒度(0.
5学时)多粒度封锁、意向锁.
考核要求:了解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基本概念;掌握死锁和活锁的概念.
认识到并发控制机制必须提供适合数据库特点的解决方法.
三、参考书目1.
王珊,《数据库系统学习指导和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丁宝康,《数据库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3.
蒋加伏,《VisualFoxPro程序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
刘卫国,《VisualFoxPro程序设计上机指导与习题选解》,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四、使用说明课堂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室和实验设备,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综合练习的学习步骤.
通过课堂讲述,使学生对数据库有较全面的认识.
五、课外学习(一)课外阅读1.
目标(1)课内、课外训练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强调实践能力,注重教学与学生课外实践过程的管理.
(3)网站互动学习.
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教师保持联系和沟通.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扩充性教学资料,其中包括相关资料文章、多媒体课件、教程书籍、软件工具、电子教案等.
2.
阅读书目(1)王珊,《数据库系统学习指导和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丁宝康,《数据库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3.
学习要求强调实践能力,注重教学与学生课外实践过程的管理.
4.
时间安排课后扩展阅读5.
评价方式检查读书笔记(二)课外讨论1.
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分组,适时进行课堂讨论或课外讨论,如安排学生在课外讨论,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讨论过程中其他同学也可自由发言,这样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
讨论内容数据库的实现技术使用5个范式设计数据库数据库的完整性技术3.
讨论要求基础知识,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
扩展阅读的知识,学生自由发言,互相交流.
4.
时间安排课后课余时间安排3-5次课外讨论5.
评价方式根据每个学生所讨论的内容的深浅和理解,给出相应的评价,比如优良中等.
(三)实践活动如何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实践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
解决方法是通过各种管道向学生灌输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价值的实验,不断地修改实验内容,不断地改进实验平台;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来有意识地加强本课程知识的应用.
(四)课外作业1.
目标课外作业是学生根据老师的布置,在课外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课外作业的完成,不但有利于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整个施教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该课程知识结构精心设计,更好地发挥出课外作业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中的积极作用.
2.
作业内容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每章都应选择一定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另外,可增加一些综合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综合能力.
3.
作业要求任课教师根据采用具体教材安排作业,作业所包含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对每次布置的作业进行认真批阅,并可作为该课程平时成绩.
4.
时间安排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布置作业.
5.
评价方式根据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进行批阅,可作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来进行课程评价.
(五)课前预习在每章节讲授之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六)中期考核在学期中期,安排适当时间进行中期考核(七)其它无(执笔人:刘萍审核人:孙辉霞校对人:苏富林)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发展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8086至Pentium微处理器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及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同时通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进一步掌握利用程序设计充分发挥计算机效率的基本思想.
通过实验实践熟悉硬件连接和程序调试技术.
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微机硬件系统分析,微型计算机系统与接口设计、编程以及开发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之后讲授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加强实验教学.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基础理论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微机的组成及工作过程;通过对80X86系列高档微机的学习,深入认识微机的常用总线标准、输入/输出、中断、DMA传送等基本接口技术;同时对微型计算机及有关I/O设备的发展有一定了解.
在技能方面,通过对8255、8251等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学习,掌握有关概念及可编程器件的分析与设计等使用方法,牢固建立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能正确使用微机及其总线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理论部分学时数(45)序号内容课堂学时数实践学时数1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22第2章8086/8088微处理器623第3章8086指令系统84第4章微型计算机存储器及接口技术1245第5章输入/输出和中断技术1246第6章常用可编程数字接口电路357第7章总线技术2合计4515实验部分项目类别项目类型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基础/设计/综合必做/选做132位LED显示实验1基础必做2点阵显示实验1基础必做3保护模式下的存储器读写实验1基础必做4中断实验1基础必做58255模拟交通灯实验1基础必做68255扫描键盘实验1基础必做7步进电机驱动实验1基础选做8串行A/D转换实验1基础必做9串行D/A转换实验1基础必做10直流电机驱动实验2设计必做11LCD显示实验2设计必做128251串行发收实验2设计必做(四)教学方式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即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为一体.
课程大部分内容的讲授需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实施,即需要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大屏幕投影方式进行实时教学,以适应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从而保证必需的教学效果与质量,同时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本文理论部分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教学要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1.
1微型计算机简介(0.
5学时)1.
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1学时)1.
3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0.
5学时)教学要求:1.
了解微机系统的概念2.
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考核要求:熟练掌握微机系统的组成,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第2章8086/8088微处理器教学要点:8086的编程结构、8086的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8086的操作和时序、8086的存储器编址和I/O编址、80386的体系结构和三种工作模式.
课程学时:6学时教学内容:2.
18086/8088的编程结构(1学时)2.
28086/8088CPU的引脚功能(2学时)2.
38086/8088的存储器编址和I/O编址(2学时)2.
48086/8088工作时序(1学时)教学要求:1.
掌握8086/8088的编程结构2.
掌握8086/8088CPU的引脚功能考核要求:要求学生掌握8086CPU内部组成及引脚功能,最小工作模式的设计方法,自学最大工作模式.
第3章8086指令系统教学要点:8086指令编码、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课程学时:8学时教学内容:3.
18086指令编码(2学时)3.
28086寻址方式(2学时)3.
38086指令系统(2学时)3.
480x86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2学时)教学要求:1.
掌握8086的寻址方式2.
掌握8086指令系统考核要求:要求学生掌握8086指令编码格式及各种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第4章微型计算机存储器及接口技术教学要点:存储器的分类、微型计算机内存的行列结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存储器在系统中的连接考虑和使用举例、存储器的数据宽度扩充和字节数扩充、层次的存储器体系结构、16位32位微机系统的内存组织.
课程学时:12学时教学内容:4.
1存储器概述(1学时)4.
2随机存储器(2学时)4.
3只读存储器(2学时)4.
4存储器与CPU的连接(4学时)4.
5高速缓冲存储器(3学时)教学要求:1.
掌握RAM、ROM的工作原理与扩展方法2.
掌握存储器与CPU的连接的地址译码方法及总线连接3.
掌握存储器体系结构、16位32位微机系统的内存组织.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掌握RAM、ROM的工作原理与扩展方法,存储器与CPU的连接的地址译码方法及总线连接.
掌握cache的组织方式.
第5章输入/输出和中断技术教学要点:输入输出接口及电路,输入输出的控制方式,中断技术,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
课程学时:12学时教学内容:5.
1输入输出接口(1学时)5.
2简单接口电路(1学时)5.
3输入输出的控制方式(4学时)5.
4中断技术(4学时)5.
5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2学时)教学要求:1.
掌握三种输入输出的控制方式2.
掌握8086/8088的中断类型及处理过程3.
熟悉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内部结构、中断管理方式及响应过程.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三种输入输出的控制方式,掌握8086/8088的中断类型及处理过程,熟悉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8259A的工作方式,掌握8259A的初始化命令字和操作命令字并会利用8259A编程.
第6章常用可编程数字接口电路教学要点: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
课程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6.
1概述(1学时)6.
2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1学时)6.
3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1学时)教学要求:1.
掌握8253的工作方式及初始化编程、扩展设计方法2.
掌握8255A与8086的应用扩展设计方法考核要求:要求学生掌握8253的工作方式及初始化编程、扩展设计方法,掌握8255A与8086的应用扩展设计方法.
第7章总线技术教学要点:系统总线,外部总线.
课程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7.
1总线概述(0.
5学时)7.
2系统总线(1学时)7.
3外部总线(0.
5学时)教学要求:1.
熟悉总线类型及传送方式2.
熟悉几种常见总线类型考核要求:要求学生熟悉系统总线中的ISA总线EISA总线PCI总线和外部总线中的USB总线IEEE1394总线.
实验部分(一)基本要求使学生从应用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接口技术及硬件连接和汇编语言编程方法,建立微机工作的整体概念,培养学生具有进行软件和硬件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
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及接口技术,使学生毕业后能熟练地应用微机技术设计自动控制系统.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32位LED显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
使用32位汇编语言,掌握对32位的IO端口进行读写操作,并且体会8位与32位总线如何在同一系统中兼容.
体会32位指令的速度优势.
2.
学习使用74LS273来扩展输出端口.
二、实验要求根据配置空间的原理,通过编程将PCI卡开放给用户的IO端口读出.
分别编写32位与8位的汇编程序对4片74LS237进行操作,点亮32个LED发光管,体会32位程序的速度.
在实验时实现控制32个LED左移、右移、交叉点亮.
三、实验原理使用8芯的扁平电缆按连线表将信号相连,这样在实验箱的32位总线上就有4片74LS273(地址00H)对应了32位LED,可用一条32位指令OUTDX,EAX将32位数据写入74LS273中,LED即显示出74LS273中锁存的数据.
当然也可以使用4条8位指令OUTDX,AL将32个LED点亮(4片74LS273的地址分别对应00H、01H、02H、03H).
四、实验程序例程及框图示例程序:LED32.
ASM框图:32位LED显示实验五、实验步骤1.
接线:用8位数据线对应连接32位CPU接口模块的JD1、JD2、JD3、JD4到32位LED显示模块的JD3B、JD2B、JD1B、JD4B.
2.
将ASM文件夹复制到FAT32文件格式的硬盘中,最好放在根目录下(方便实验),启动Win-masmv2.
2软件,关闭"noname1"文件,打开ASM文件夹下的LED32.
ASM文件.
3.
点击""按钮进行编译,编译成功时在可以在源文件路径下看到生成了相应的obj文件.
点击""按钮进行链接并运行,弹出一个DOS窗口,按窗口可提示退出运行(按PC任意键退出运行),此时在源文件路径下已生成了相应的exe文件.
4.
重启计算机,按上下键选择进入DOS环境,选择"StartcomputerwithoutCD-ROMsupport"后回车,进入A盘提示符"A:\>";输入"c:"后回车,进入C盘提示符"C:\>";输入"cdASM",进入C盘ASM提示符"C:\ASM>".
5.
输入"LED32.
exe"后回车即可运行程序了(注:".
exe"可省略).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从PC键盘输入1,32位LED显示,左移;从PC键盘输入2,32位LED显示,右移;从PC键盘输入3,32位LED显示,闪烁;从PC键盘输入4,程序退出.
实验二点阵显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锁存器(74LS273)的工作原理;2.
熟练掌握32位指令,操作PCI设备扩展的I/O端口.
二、实验要求根据空间配置的原理,掌握获得PCI设备配置的方法,并获得当前PCI卡扩展I/O的起始地址.
编写汇编程序,在LED点阵上显示"煌"字.
三、实验原理LED点阵模块由16*16个发光管组成.
每行16个发光管,每一行的发光管的阳极接在行线上.
每列16个发光管,每一列的发光管的阴极接在列线.
这样在行线上输入高电平,列输入低电平,相对应位置上的发光管就点亮了.
LED点阵模块的行和列分别由2片74LS273来控制,为了保证LED点阵模块的显示效果,增加了列驱动电路(三极管8550),这样行列都是以低电平来选通.
当控制行的74LS273的某一个输出为低电平时,点阵模块的某行就被选中,即显示控制列的74LS273的输出(低电片有效).
实验时使用实验箱上的模块F1中的4片74LS273的输入端与数据总线的D0-D31相连74LS273的起始地址为00H),使用D0-D15作为列选通(低电平有效),D16-D31作为行选通(低电平有效).
四、实验程序例程及框图示例程序:DOTLED.
asm框图:五、实验步骤1.
接线:用8位数据线将32位CPU接口模块的JD1、JD2、JD3、JD4连接到16*16点阵显示模块的JD1A、JD2A、JD3A、JD4A.
2.
将ASM文件夹复制到FAT32文件格式的硬盘中,最好放在根目录下(方便实验),启动Win-masmv2.
2软件,关闭"noname1"文件,打开ASM文件夹下的DOTLED.
ASM文件.
3.
点击""按钮进行编译,编译成功时在可以在源文件路径下看到生成了相应的obj文件.
点击""按钮进行链接并运行,弹出一个DOS窗口,按窗口可提示退出运行(按PC任意键退出运行),此时在源文件路径下已生成了相应的exe文件.
4.
重启计算机,按上下键选择进入DOS环境,选择"StartcomputerwithoutCD-ROMsupport"后回车,进入A盘提示符"A:\>";输入"c:"后回车,进入C盘提示符"C:\>";输入"cdASM",进入C盘ASM提示符"C:\ASM>".
5.
输入"DOTLED.
exe"后回车即可运行程序了(注:".
exe"可省略).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LED点阵显示"煌",从PC键盘输入"Q",则程序退出.
实验三保护模式下的存储器读写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模式与保护模式的工作原理;2.
通过汇编程序访问保护模式下的扩展存储器;3.
掌握实模式与保护模式切换方法;4.
掌握PC机内存扩充方法和外围接口方法,了解PC机内存分布.
二、实验要求根据空间配置的原理,掌握获得PCI设备配置的方法,并获得当前PCI卡的MEM空间,编写实验程序对实验箱上的4片SRAM(6246)进行读写操作.
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箱上扩展了4片SRAM(6264),共32k字节空间(32k*8位、8k*32位).
由于实验装置中映射的存储器地址空间大于实模式的1MB空间,所以必须进入保护模式才能访问高于1M的存储器地址空间.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数据的部件,SRAM是由MOS管组成的触发器电路,每个触发器可以存放1位信息,只要不掉电,所存储的数据不会丢失.
在实验箱上由4片8位的SRAM组成32位的SRAM.
片选信号、读写信号都由CPLD译码输出,WRITE0控制写D0~D7,WRITE1控制写D8~D15,WRITE2控制写D16~D23,WRITE3控制写D24~D31.
SRAM在实验箱上的起始地址为00H(存储器空间).
四、实验程序例程及框图:示例程序:MEM_WR32.
asmMEM_RD32.
asm读写32位RAM五、实验步骤1.
接线:本实验无需连线.
2.
将ASM文件夹复制到FAT32文件格式的硬盘中,最好放在根目录下(方便实验),启动Win-masmv2.
2软件,关闭"noname1"文件,打开ASM文件夹下的MEM_WR32.
ASM文件.
3.
点击""按钮进行编译,编译成功时在可以在源文件路径下看到生成了相应的obj文件.
点击""按钮进行链接并运行,弹出一个DOS窗口,按窗口可提示退出运行(按PC任意键退出运行),此时在源文件路径下已生成了相应的exe文件.
4.
重启计算机,按上下键选择进入DOS环境,选择"StartcomputerwithoutCD-ROMsupport"后回车,进入A盘提示符"A:\>";输入"c:"后回车,进入C盘提示符"C:\>";输入"cdASM",进入C盘ASM提示符"C:\ASM>".
5.
输入"MEM_WR32.
exe"后回车即可运行程序了(注:".
exe"可省略).
6.
接着运行MEM_RD32.
asm,步骤同MEM_WR32.
asm.
实验四中断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PCI设备中断相应的工作原理掌握操作PCI设备I/O端口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根据空间配置的原理,掌握获得PCI设备配置的方法,并获得当前PCI卡的中断号.
编写初始化PC机的8259初始化程序和中断响应服务程序.
用单脉冲作为中断源,要求每按一次按钮产生1次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显示"Igetainterrupt",共显示10次,退回DO三、实验原理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包含了两片8259A中断控制器,经级联可以管理16级硬件中断,但其中部分中断源已经被系统硬件占用,具体情况如下表格所示.
两片8259A的端口地址为:主片在020H-03FH,实际使用020H和021H两个端口;从片在0A0H-0BFH范围,实际使用0A0H和0A1H两个端口.
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中断中断源功能中断向量号中断源功能中断向量号主8259IRQ0定时中断08H从8259IRQ8实时钟70H主8259IRQ1键盘中断09H从8259IRQ9保留71H主8259IRQ2级联8259A0AH从8259IRQ10保留72H主8259IRQ3COM20BH从8259IRQ11保留73H主8259IRQ4COM10CH从8259IRQ12保留74H主8259IRQ5硬盘/并口2中断0DH从8259IRQ13写处理器中断75H主8259IRQ6软盘0EH从8259IRQ14硬盘控制器76H主8259IRQ7打印机0FH从8259IRQ15保留77H80x86微机系统中处理256个中断向量,其类型号为00H-0FFH,它们的中断处理方式及过程应根据CPU的工作模式加以区分.
在保护模式下,系统的中断描述符表,记录了所有中断/异常处理程序的入口.
在实模式下微机系统采用向量中断,无论是内部中断还是外部中断均对应一个相应的中断向量码.
每个中断向量占用4个字节,分别存放中断服务程序的IP和CS.
256个中断向量被放置于内存从0开始的1kB区域中,该区域称为中断向量表.
对于微机系统没有使用的中断向量,可以作为软中断被用户使用.
使用前,只要将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填入对应中断向量即可.
而微机系统已经占用的中断向量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填写或修改向量的方法:mov[中断向量*4],IP地址mov[中断向量*4+2],cs地址PCI总线的中断线只有四根,INTA#、INTB#、INTC#、INTD#,它们需要通过PNP的设置和某一个8259的中断源相连才能进行中断申请.
PCI使用的PCI90XX芯片,它只使用INTA#与8259的中断源相连,当PCI上产生了中断时,使INTA#向8259申请中断,然后进入中断服务程序.
由于PCI总线的中断是即插即用的,所以在使用中断前,必须通过读配置程序来确定此板卡的中断与哪个中断向量相连.
计算机的中断控制器8259的地址为20H、21H编程时要根据中断类型号设置中断矢量,8259中断屏蔽寄存器IMR对应位要清零(允许中断),在中断服务结束前要使用中断结束命令并且将IMR对应位置置1,以关闭中断.
在返回DOS时,可使用以下指令将IMR对应位置1,关闭中断.
MOVAL,20HOUT20H,AL在PCI卡的EEPROM地址68H存放着中断控制状态寄存器(INTSCR).
必须将其中相关的中断位置为有效才可响应中断.
PCI卡的EEPROM所对应的起始地址是PCI卡在PC中的I/O端口地址.
BITINTSCR(68H)功能81允许产生PCI中断0禁止产生PCI中断111允许用户中断送入PCI总线0禁止用户中断送入PCI总线由于PCI9054的中断为低电平有效,所以实验时将单脉冲的低脉冲输出端与32位CPU接口模块的PCI_INT相连.
在没有中断时PCI_INT保持高电平,按下单脉冲按钮后,单脉冲的下降沿,触发中断.
四、实验程序例程及框图示例程序:8259INT.
asm框图见下页.
五、实验步骤1.
接线:用实验导线将单脉冲的低脉冲输出端(绿色插座)与32位CPU接口模块的PCI_INT相连;2.
将ASM文件夹复制到FAT32文件格式的硬盘中,最好放在根目录下(方便实验),启动Win-masmv2.
2软件,关闭"noname1"文件,打开ASM文件夹下的8258INT.
ASM文件.
3.
点击""按钮进行编译,编译成功时在可以在源文件路径下看到生成了相应的obj文件.
点击""按钮进行链接并运行,弹出一个DOS窗口,按窗口可提示退出运行(按PC任意键退出运行),此时在源文件路径下已生成了相应的exe文件.
4.
重启计算机,按上下键选择进入DOS环境,选择"StartcomputerwithoutCD-ROMsupport"后回车,进入A盘提示符"A:\>";输入"c:"后回车,进入C盘提示符"C:\>";输入"cdASM",进入C盘ASM提示符"C:\ASM>".
5.
输入"8259INT.
exe"后回车即可运行程序了(注:".
exe"可省略).
关中断清除PCI中断标计数器+1显示提示信中断开始发出EOI结束中开中断中断返回开关中断查找9054设置PCI卡的中断使能保存原中断向量设置新中断掩开中断计数任意键恢复中断掩码恢复中断向量退NNNYY实验五8255模拟交通灯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8255芯片的使用方法;2.
学习模拟交通灯控制的方法;3.
学习双色灯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编写程序,以8255的C口作为输出口,控制4个双色LED灯(可发红,绿,黄光),模拟十字路口交通灯管理.
三、实验原理双色LED是由一个红色LED管芯和一个绿色LED管芯封装在一起,公用负端.
红色正端加高电平,绿色正端加低电平时,红灯亮;红色正端加低电平,绿色正端加高电平时,绿灯亮;两端都加高电平时,黄灯亮.
使用8255的端口C控制双色灯.
8255的CS由CPLD输出,决定了8255的起始地址为40H.
8255的A0,A1地址线分别接了32位总线A2,A3,决定了A、B、C和状态口地址分别为40H、44H、48H和4CH.
假设一个十字路口为东西南北走向.
初始状态0为东西红灯,南北红灯.
然后转状态1南北绿灯通车,东西红灯.
过一段时间转状态2,南北绿灯闪几次转亮黄灯,延时几秒,东西仍然红灯.
再转状态3,东西绿灯通车,南北红灯.
过一段时间转状态4,东西绿灯闪几次转亮黄灯,延时几秒,南北仍然红灯.
最后循环至状态1.
注意:LED灯亮灭的间隔时间是由延时程序来控制的,如果计算机的速度过快,LED灯亮灭的间隔时间就比较短,实验现象就不明显.
可通过调整延时程序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四、实验程序例程及框图示例程序:Traffic.
asm1.
五、实验步骤1.
接线:用8位数据线将8255模块的JD3D连接到32位LED显示模块的JD4B.
2.
将ASM文件夹复制到FAT32文件格式的硬盘中,最好放在根目录下(方便实验),启动Win-masmv2.
2软件,关闭"noname1"文件,打开ASM文件夹下的Traffic.
ASM文件.
3.
点击""按钮进行编译,编译成功时在可以在源文件路径下看到生成了相应的obj文件.
点击""按钮进行链接并运行,弹出一个DOS窗口,按窗口可提示退出运行(按PC任意键退出运行),此时在源文件路径下已生成了相应的exe文件.
4.
重启计算机,按上下键选择进入DOS环境,选择"StartcomputerwithoutCD-ROMsupport"后回车,进入A盘提示符"A:\>";输入"c:"后回车,进入C盘提示符"C:\>";输入"cdASM",进入C盘ASM提示符"C:\ASM>".
5.
输入"Traffic.
exe"后回车即可运行程序了(注:".
exe"可省略).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按PC键盘(任意键),启动交通灯,再按PC键盘任意键,则程序退出.
N开始先通第一行是否有键先通第二行是否有键是否有PC键显示1行键码等待键抬起显示2行键码等待键抬起返回DOSYYY实验六8255扫描键盘实验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学习8255的使用方法;2.
学习扫描读取键盘的编程方法及硬件结构.
二、实验要求编写程序,用8255可编程并行口做一个键盘、显示扫描实验,把按键输入的键值,显示在8255控制的七段数码管上.
8255PB口做键盘输入线,PC口做显示扫描线,PA口做显示数据线.
三、实验原理扫描法是对键盘上的某一行送低电平,其他行为高电平,然后读取列值,若列值中有一位是低,表明该行与低电平对应列的键被按下,否则扫描下一行.
PC0、PC1与键盘的行线相连,8列与PB口相连.
在读键时先将PC0置为低电平,从PB口读回键码,如果为FFH表示为无键,若0FEH表示'0'键被按下.
然后PC1置为低电平再读PB口,即读第二行的键码.
这样循环读取键码,再经判断,便可判定唯一的按键.
四、实验程序例程及框图示例程序:8255KeyD.
asm五、实验步骤1.
接线:用8位数据线将8255模块的JD1D、JD2D、JD3D对应连接到8279键盘显示模块的JD2F、JD1F、JD3F.
8279键盘显示模块的三只拔码开关(S21F、S22F、S23F)各路开关全部置位下方.
2.
将ASM文件夹复制到FAT32文件格式的硬盘中,最好放在根目录下(方便实验),启动Win-masmv2.
2软件,关闭"noname1"文件,打开ASM文件夹下的8255KeyD.
ASM文件.
3.
点击""按钮进行编译,编译成功时在可以在源文件路径下看到生成了相应的obj文件.
点击""按钮进行链接并运行,弹出一个DOS窗口,按窗口可提示退出运行(按PC任意键退出运行),此时在源文件路径下已生成了相应的exe文件.
4.
重启计算机,按上下键选择进入DOS环境,选择"StartcomputerwithoutCD-ROMsupport"后回车,进入A盘提示符"A:\>";输入"c:"后回车,进入C盘提示符"C:\>";输入"cdASM",进入C盘ASM提示符"C:\ASM>".
5.
输入"8255KeyD.
exe"后回车即可运行程序了(注:".
exe"可省略).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按实验机上的键盘(任意键),数码管低位显示键值,可重复输入.
按PC键盘"Q"键,则程序退出.
实验七步进电机驱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学习8255的使用方法学习步进电机的驱动程序;2.
了解步进电机的调试方法和工作特性.
二、实验要求利用8255的PC口输出脉冲序列,键盘输入控制命令控制步进电机转速(分9档),并控制步进电机转向.
通过改变脉冲信号频率,来改变步进电机的转速.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提供的程序是供四相步进电机使用.
本实验使用的步进电机用直流+5V电压,每项电流为0.
20A,电机线圈由A、B、C、D四相组成.
驱动方式为四相单四拍方式,各线圈通电顺序如下表.
顺序/相ABCD00111110112110131110表中首先向A相线圈输入驱动电流,接着向B,C,D线圈通电,最后又返回到A相线圈驱动,按这种顺序轮流切换,电机轴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若通电顺序相反,则电机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步进电机的负载转矩与速度成反比,速度越快负载转矩越小,当速度快到其极限时,步进电机即不能转动.
在每走一步后,程序必须延时一段时间.
在此实验中,使用8255的PC0-PC3来控制步进电机的A、B、C、D四个控制信号.
实验过程中通过按PC机的键'+'、'-'来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按PC机的'0'-'9'键控制步进电机的速度,'ESC'键退出.
注意由于PC机的速度比较快,在步进电机每走一步后,程序必须延时足够长的时间.
四、实验程序例程及框图示例程序:STEPM.
asm;框图:见下一页.
五、实验步骤1.
接线:用导线将8255模块PC0、PC1、PC2、PC3对应连接到步进电机模块A、B、C、D.
2.
将ASM文件夹复制到FAT32文件格式的硬盘中,最好放在根目录下(方便实验),启动Win-masmv2.
2软件,关闭"noname1"文件,打开ASM文件夹下的STEPM.
ASM文件.
3.
点击""按钮进行编译,编译成功时在可以在源文件路径下看到生成了相应的obj文件.
点击""按钮进行链接并运行,弹出一个DOS窗口,按窗口可提示退出运行(按PC任意键退出运行),此时在源文件路径下已生成了相应的exe文件.
4.
重启计算机,按上下键选择进入DOS环境,选择"StartcomputerwithoutCD-ROMsupport"后回车,进入A盘提示符"A:\>";输入"c:"后回车,进入C盘提示符"C:\>";输入"cdASM",进入C盘ASM提示符"C:\ASM>".
5.
输入"STEPM.
exe"后回车即可运行程序了(注:".
exe"可省略).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按PC机的键'+'、'-'可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按PC机的'1'~'9'键控制步进电机的速度,按PC键盘'ESC'键,则程序退出.
速度'1'~'9'由快到慢.
程序框图实验八串行A/D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八位串行AD转换器TLC549的性能及转换过程.
2.
掌握微机和TLC549硬件联接及软件编程.
二、实验要求使用TLC549实现微机模数转换.
模拟信号为0~5V电位器分压输出,微机读取模拟信号,并在数码管上用十六进制形式显示出来.
三、实验原理TLC549是一种采用8位逐次逼近式工作的A/D转换器.
内部包含系统时钟、采样保持电路、8位A/D转换器、数据寄存器以及控制逻辑电路.
TLC549每25us重复一次"输入——转换——输出".
器件有两个控制输入:I/OCLOCK和片选(CS).
内部系统时钟和I/OCLOCK可独立使用.
应用电路的设计只需利用I/O时钟启动转换或读出转换结果.
当CS为高电平时,DATAOUT处于高阻态且I/O时钟被禁止.
当CS变为低电平时,前次转换结果的最高有效位(MSB)开始出现在DATAOUT端.
在接下来的7个I/OCLOCK周期的下降沿输出前次转换结果的后7位,至此8位数据已经输出.
然后再将第8个时钟周期加至I/OCLOCK,此时钟周期的下跳沿变使芯片进行下一轮的AD转换.
在第8个I/OCLOCK周期之后,CS必须变为高电平,并且保持高电平直至转换结束为止(>17us),否则CS的有效高电平至低电平的转换将引起复位(其它详细资料看芯片说明).
四、实验程序例程示例程序:AD549.
asm五、实验步骤1.
接线:用导线将直流可调电源模块的0-5V连接到串行A/D转换模块的AIN;用导线连接串行A/D转换模块的DATA、CLK、CS_549到8255模块相应的PC0、PC4、PC5.
2.
将ASM文件夹复制到FAT32文件格式的硬盘中,最好放在根目录下(方便实验),启动Win-masmv2.
2软件,关闭"noname1"文件,打开ASM文件夹下的AD549.
ASM文件.
3.
点击""按钮进行编译,编译成功时在可以在源文件路径下看到生成了相应的obj文件.
点击""按钮进行链接并运行,弹出一个DOS窗口,按窗口可提示退出运行(按PC任意键退出运行),此时在源文件路径下已生成了相应的exe文件.
4.
重启计算机,按上下键选择进入DOS环境,选择"StartcomputerwithoutCD-ROMsupport"后回车,进入A盘提示符"A:\>";输入"c:"后回车,进入C盘提示符"C:\>";输入"cdASM",进入C盘ASM提示符"C:\ASM>".
5.
输入"AD549.
exe"后回车即可运行程序了(注:".
exe"可省略).
旋转电位器RW23E,调节输入电压,观察数码管显示转换值的变化.
按PC键盘'Q'键,则程序退出.
实验九串行D/A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LTC144612位串行D/A转换芯片的工作方法.
2.
掌握LTC144612位串行D/A转换芯片编程方法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要求使用LTC1446实现微机数模转换,输出正弦波.
三、实验原理LTC1446是一种12位双通道串行D/A转换器.
内部包含24位移位寄存器、参考电压、12位D/A转换器、电压跟随放大器以及控制逻辑电路.
器件有三个控制输入:DIN、CLK和片选CS.
当CS为高电平时,Dout处于高阻态.
当CS变为低电平时,DIN端依次输入A、B通道数据(高位在前、低位在后).
前次转换结果的最高有效位(MSB)开始出现在Dout端.
其它详细资料看芯片说明.
1.
LTC1446的功能框图功能框图2.
LTC1446时序图时序图四、实验程序例程示例程序:DA1446.
asm五、实验步骤1.
接线:用导线连接串行D/A转换模块的DIN、CLK、CS_1446到8255模块相应的PC0、PC1、PC2.
串行D/A转换模块的OUT接到示波器.
2.
将ASM文件夹复制到FAT32文件格式的硬盘中,最好放在根目录下(方便实验),启动Win-masmv2.
2软件,关闭"noname1"文件,打开ASM文件夹下的DA1446.
ASM文件.
3.
点击""按钮进行编译,编译成功时在可以在源文件路径下看到生成了相应的obj文件.
点击""按钮进行链接并运行,弹出一个DOS窗口,按窗口可提示退出运行(按PC任意键退出运行),此时在源文件路径下已生成了相应的exe文件.
4.
重启计算机,按上下键选择进入DOS环境,选择"StartcomputerwithoutCD-ROMsupport"后回车,进入A盘提示符"A:\>";输入"c:"后回车,进入C盘提示符"C:\>";输入"cdASM",进入C盘ASM提示符"C:\ASM>".
5.
输入"DA1446.
exe"后回车即可运行程序了(注:".
exe"可省略).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正弦波,按PC键盘任意键可退出程序.
实验十直流电机驱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硬件接口;2.
熟练掌握使用0832控制直流电机.
二、实验要求使用0832来控制直流电机的转动方向、速度.
'5'键使直流电机停止转动,'1'-'4'键正向转动,'1'最快.
'6'-'9'键反向转动,'6'最慢.
'0'退出程序.
三、实验原理在此实验中,直流电机是由输入的电压所决定的,当输入电压为0伏时电机停止转动,小于0V电机正转;大于0V电机反转.
输入电压的绝对值越大,电机速度越快.
用0832输出电压来推动电机时,对0832写入0H时,0832输出-5V;对0832写入80H时,0832输出0V;对0832写入FFH时,0832输出+5V,这样0832就可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了.

FBICDN,0.1元解决伪墙/假墙攻击,超500 Gbps DDos 防御,每天免费流量高达100G,免费高防网站加速服务

最近很多网站都遭受到了伪墙/假墙攻击,导致网站流量大跌,间歇性打不开网站。这是一种新型的攻击方式,攻击者利用GWF规则漏洞,使用国内服务器绑定host的方式来触发GWF的自动过滤机制,造成GWF暂时性屏蔽你的网站和服务器IP(大概15分钟左右),使你的网站在国内无法打开,如果攻击请求不断,那么你的网站就会是一个一直无法正常访问的状态。常规解决办法:1,快速备案后使用国内服务器,2,使用国内免备案服...

Vultr再次发布充值多少送多少活动

昨天我们很多小伙伴们应该都有看到,包括有隔壁的一些博主们都有发布Vultr商家新的新用户注册福利活动。以前是有赠送100美元有效期30天的,这次改成有效期14天。早年才开始的时候有效期是60天的,这个是商家行为,主要还是吸引到我们后续的充值使用,毕竟他们的体验金赠送,在同类商家中算是比较大方的。昨天活动内容:重新调整Vultr新注册用户赠送100美元奖励金有效期14天今天早上群里的朋友告诉我,两年...

易探云服务器怎么过户/转让?云服务器PUSH实操步骤

易探云服务器怎么过户/转让?易探云支持云服务器PUSH功能,该功能可将云服务器过户给指定用户。可带价PUSH,收到PUSH请求的用户在接收云服务器的同时,系统会扣除接收方的款项,同时扣除相关手续费,然后将款项打到发送方的账户下。易探云“PUSH服务器”的这一功能,可以让用户将闲置云服务器转让给更多需要购买的用户!易探云服务器怎么过户/PUSH?1.PUSH双方必须为认证用户:2.买家未接收前,卖家...

sql挂起为你推荐
xyq.163.cbg.com『梦幻西游』那藏宝阁怎么登录?同ip站点查询如何查看几个站是不是同IP广告法广告法有什么字不能用www.123qqxx.com我的首页http://www.hao123.com被改成了http://www.669dh.cn/?yhcww.66bobo.com这个www.中国应急救援网.com查询证件是真是假?ww.66bobo.com有的网址直接输入***.com就行了,不用WWW, 为什么?dadi.tv智能网络电视smartTV是什么牌子www.884tt.com刚才找了个下电影的网站www.ttgame8.com,不过好多电影怎么都不能用QQ旋风或者是迅雷下在呢?盗车飞侠请教:游戏盗车飞侠4怎么开飞机,怎么买枪,怎么开坦克啊?夏琦薇赞夏琦薇的人有多少?
广东虚拟主机 域名服务dns的主要功能为 谷歌域名邮箱 免费申请域名 骨干网 5折 java虚拟主机 52测评网 可外链相册 phpmyadmin配置 亚马逊香港官网 佛山高防服务器 电信主机 申请网页 万网主机 美国迈阿密 国外网页代理 register.com ipower so域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