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内容提要1一、前言1(一)问题提出1(二)研究综述2(三)研究重点4二、安徽居民信息消费经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5(一)第一阶段:居民信息消费贫乏阶段6(二)第二阶段:居民信息消费觉醒时代7(三)第三阶段:居民信息消费多元化快速增长阶段7三、当前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现状11(一)居民之间信息消费差距大12(二)网络购物成为居民家庭消费的重要方式13(三)互联网金融服务正走向普通居民家庭19四、安徽居民信息消费增长的制约因素21(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21(二)居民收入水平决定信息消费支出22(三)居民对网上购物安全性认识不同22(四)网络信息消费风险大23五、促进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发展的对策建议24(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4(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信息消费能力25(三)创新信息服务内容,拓展信息消费空间25(四)打破信息市场的垄断经营,开展有序竞争26(五)加强监管,为居民信息消费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26(六)信息消费者要不断学习,提高信息消费技能27参考文献27内容提要本课题首次对安徽居民信息消费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论证,将安徽居民信息消费划分三个阶段.
详细分析了当前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制约安徽程序居民信息消费的因素及过程,最后提出对促进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消费信息化发展指数信息消费系数一、前言(一)问题提出在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之后我国传统产业投资需求相对饱和,在希腊危机不断发酵、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不断被调低的背景下全球总需求趋于走低,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渐渐丧失的情况下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模式不得不调整,净出口对GDP贡献几乎为0.
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为25年最低,12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
5%,连续第四个月在2%下方运行,生产价格下跌压力加大,通缩迹象有所显现,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少,经济结构调整在不断取得突破情况下出现阵痛,上次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刺激经济措施产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消化,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相对困难的新常态阶段.
如何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培育经济发展动力,厚植经济发展优势,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中之重的核心问题.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从主要靠投资、出口转变为"三驾马车"协同带动,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激发居民消费新增长点.
信息消费具有结构层次高、污染少、带动作用强的特点,近年来世界各国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信息消费能够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使潜在的经济增长变为现实的经济增长,推进经济在新常态下稳定增长.
2014年安徽的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69.
95,居全国第8位,仅次于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天津之后.
安徽居民的信息消费有着非常好的信息化基础.
但是,如何让潜在的信息消费基础转变为现实的信息消费并拉动安徽经济增长,发挥信息消费的作用,是安徽经济发展中必须思考的大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研究安徽居民信息消费变化、现状以及趋势.
(二)研究综述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消费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引起了社会关注.
研究安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文献也有一些.
沈小玲(2013)基于2000—2010年面板数据信息消费EIES计量模型,分析了安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地区差异和时期差异,比较了各类信息消费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揭示了安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特征.
张奎、李旭辉(2009)通过对典型问卷调查分析了安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优化和完善措施.
目前对我省居民信息消费研究不多,已经检索到文献表明当前安徽城镇、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快速增长,但是这种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基数低的基础上的.
尚未检索到有关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比较研究的报告.
综合看来,当前人们对信息消费概念基本形成了相对统一认识.
从消费对象角度,人们认为信息消费是指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对象的消费活动;从消费行为角度,人们认为信息消费是指在生产、生活中消费主体在信息需求引导下消费信息产品及服务从而得到满足的行为;从消费过程出发,人们认为信息消费是对信息感觉、理解和整合的复杂过程.
但是,目前人们对于居民信息消费统计范围尚无明确统一的理论界定.
已经的相关研究中主要有两种界定方法:第一,将居民消费中扣除衣、食、住以外的其它"杂费"总额作为居民信息消费额.
这一计算方法最早由日本电信与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提出,用于评价一国相对信息化水平的信息化指数模型(R1TE)中,该方法涉及到一国居民信息消费水平的度量问题.
该模型中的"信息系数"近似于居民信息消费额在总消费额中的比率,是指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以外的其它杂费消费在总消费额中的比率.
这相当于将居民信息消费额定义为: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以外的其它杂费消费.
这种计量方法把过多的与信息无关的消费也包括了进去,因此界定范围过宽.
第二,以居民的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3项消费支出额的加总数作为居民信息消费额.
该方法认为:这样计算得出的消费额虽然并不完全都是信息消费,但信息消费在其中占有绝对大的比重,而且随着科技进步,信息量比重将快速提高.
从广义的信息消费角度来说,这样处理误差不大,并且由于统计数据能够在统计年鉴中获得,所以采用这一方法计量我国居民信息消费额的可操作性强.
(三)研究重点本课题认为,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支付上网流量、下载付费软件、为信息交流发生的电话通信费、学习和文化娱乐以及网购等支出属于信息消费的范畴.
我们认为居民用于医疗保健和交通等方面的支出与信息的取得、消费均没有直接关系,不应该计入信息消费的范畴;通讯支出显然是信息消费支出的一部分,文化娱乐消费也是直接的信息消费,教育支出既是直接的信息消费过程,同时又是为提高信息消费技能和能力的过程.
所以本课题将通讯消费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额的加总数作为居民信息消费额,以反映安徽居民信息消费的历史变化,鉴于网上购物、购买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因为住户调查中缺少网上购物数据,我们在2014年1月和2014年12月开展了两次专题调查以研究安徽当前网上购买物品和服务的现状.
二、安徽居民信息消费经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居民用于信息类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人们评价居民信息消费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人们将这一比重称之为信息消费系数.
理论上信息消费系数越高,表明居民食物等基本需求消费比重相对比较低,满足发展需求的信息消费所占的比重大.
根据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系数的不同,可将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居民信息消费贫乏阶段1985年之前,是居民信息消费的贫乏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由于信息产业尚不发达,提供信息服务手段相对落后,使居民获取信息途径相对狭窄,居民信息消费的手段主要维持在书信、电报、收音机、黑白电视及书报杂志等传统的消费形式上.
安徽省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1985年安徽城乡居民信息人均信息消费支出仅为14.
5元,信息消费系数仅4.
4%,与1981年相比,4年间城乡居民人均信息消费增加了13.
1元,年平均增长78.
2%,信息消费系数上升了3.
7个百分点.
这一时期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特点表现为消费水平低,信息消费资源贫乏,居民信息消费支出中,人均通讯消费支出仅仅0.
1元,占0.
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4.
4元,占99.
4%.
分城乡居民看,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显著地高于城镇居民.
1985年安徽城镇居民人均信息消费44.
9元,4年信息消费累计增加了40.
3元,年均增长77.
1%,信息消费系数达到7.
9%;这一时期安徽农村居民人均信息消费则由1981年的1.
0元增加到1985年的9.
0元,增加了8.
0元,平均年增长75.
1%.
从信息消费的结构看,在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中,通讯费人均为0.
4元,占0.
9%,其余均为文化教育及娱乐支出,人均44.
5元,占99.
1%;农村人均通讯费仅仅0.
04元.
城乡居民信息消费资源非常贫乏,普通人家打电话都要到电信局排队等待工作人员接通之后方能通话,一般居民家庭与异地亲友的信息交流一般都是通过书信往来实现.
(二)第二阶段:居民信息消费觉醒时代1986-1997年是居民信息消费的觉醒时代.
这一时期固定电话增容、寻呼机和移动电话上市,大大丰富了信息消费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人口流动的较快,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根据城镇住户调查、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测算,1997年安徽城乡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209.
3元,是1985年的14.
4倍,年平均增长24.
9%;信息消费系数达到了11.
3%,比1985年提高了6.
9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受技术水平限制和价格水平影响,这一时期的信息消费方式仍较为单一,居民家庭信息工具拥有量较低.
(三)第三阶段:居民信息消费多元化快速增长阶段1988年以来是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快速增长的阶段.
由于移动电话、互联网普及,消费方式逐步多元化,使居民家庭信息消费的快速增长.
在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家庭步入了信息时代,家庭中的固定电话从稀罕高贵走向了饱和,移动通信从BP呼机转换成了移动手机并从单一的通话功能实现了多功能智能化.
老百姓家中的电脑也从无到普及并不断提高上网速度.
居民信息消费向着传播网络化、信息多媒体化、通信移动化、服务个性化方向发展的阶段.
信息消费正在改变着城乡居民的生产经营方式、生活方式、教育学习方式,信息消费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一切.
2014年安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96元,比1997年增长了5.
6倍,年平均增长11.
8%.
收入增加、信息通信产品日益丰富以及信息产品价格下降推动了居民家庭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居民信息消费方式逐步多元化.
2014年安徽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达1713.
7元,是1997年的8.
2倍,年均增长13.
8%;信息消费系数也由1997年的11.
3%攀升至14.
6%.
这一时期信息消费显现的特点:1.
信息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信息消费的内容不断丰富.
在2014年安徽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中,人均通讯消费支出达到530.
0元,比1997年增加515.
6元,年平均增长23.
6%;2014年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183.
7元,比1997年增加1176.
7元,年平均增长35.
3%.
从居民信息消费的结构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信息消费支出1183.
7元,占69.
1%,人均通讯工具支出101.
9元,占5.
9%,人均通信服务支出428.
0元,占25.
0%.
在居民人均通讯服务支出中,人均上网费74.
9元,占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6.
3%.
2.
固定电话相对比较单一的信息功能已经开始被一部分家庭所抛弃.
90年代,代表通信业的固定电话还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稀罕物,拥有一部固定电话会使人刮目相看、令人羡慕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
固定电话初装费由过去的几千元发展至免费安装,促进了居民家庭固定电话拥有量迅速增加并日趋饱和.
2004年安徽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固定电话达到了历史上最大值的每百户96.
1部之后,城镇居民的固定电话用户逐步减少,到2014年已经下降到每百户55.
9部.
安徽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迟一年达到了百户拥有固定电话的最大值72.
8部之后,固定电话拥有量亦呈不断减少之势,2014年安徽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仅46.
1部.
3.
手机产品的智能化和使用的方便性,使手机用户呈几何级数增长.
手机已从单纯的通讯工具,逐步发展成拥有更丰富网络应用、甚至搭载了智能操作系统的商务、娱乐终端.
网络的快速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
人们利用互联网,足不出户"逛商店",不但省时、省力,价格比实体店更优惠.
互联网普及、手机上网、网络消费成为新趋势.
另一方面,移动电话资费的逐步下降,移动电话逐步取代传统的固定电话,成为城市居民主要通讯工具.
根据安徽调查总队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7年安徽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仅仅0.
44部,农村居民家庭几乎无人使用移动电话;2001年安徽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已经拥有移动电话24.
5部,到2014年增加到205.
1部,农村居民2001年每百户家庭拥有移动电话5.
8部,到2014年达到了每百户191.
4部.
安徽城乡居民家庭当前基本上每个家庭拥有2部手机.
4.
计算机拥有量攀升,互联网逐步普及,网络消费高速发展.
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徽城乡居民家庭计算机拥有量也快速提升.
1997年安徽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1.
1台增加到2014年的68.
2台,农村居民使用电脑要比城镇迟,1997年我省农村几乎没有家庭使用电脑,2009年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脑4.
1台,到2014年已经快速增加到18.
1台.
二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步普及,居民上网方式从拨号上网逐渐转向更加快捷方便的宽带上网.
电子商务借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兴起,人们开始网络购物.
三、当前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现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信息认识不断加深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居民的信息消费行为和信息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据国家工信部官网发布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2014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在对2013年评估体系进行优化完善的基础上,测算形成2014年我国及各省市信息化发展指数.
测算结果显示,安徽以综合信息化发展指数69.
95位居全国第八,其中信息通信技应用指数82.
27位居全国第6,应用效益指数74.
27位居全国第12位,网络就绪度指数55.
46位居全国22位.
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指标体系由信息通信技应用、应用效益指数、网络就绪度指数三个分类指数构成,具体监测指标包括企业应用指数、政务应用指数、居民应用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技术创新指数、节能降耗指数、人均收益指数、智能终端普及指数、有线电视发展指数、光纤发展指数、宽带普及指数、宽带速率指数等12项,是对各地信息化水平进行量化的综合评价.
在信息通信技应用指数中,安徽居民应用指数高达88.
48,位居全国第六,在拉动安徽信息化总水平指数进入全国第八位中起了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
(一)居民之间信息消费差距大从组成信息化综合指数之一的居民应用指数来看,安徽的信息化居民应用指数高达88.
50,居全国第6位.
信息消费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014年,安徽城乡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1680.
3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4.
3%,高于除了食品支出、居住支出以外的其它六大类支出中的任一项支出.
但是安徽城乡居民之间、高低收入组之间、地区之间的信息消费差距很大.
从居民的常住地看,2014年安徽城镇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2391.
26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4.
8%,农村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1072.
2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
4%,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差距上比较明显.
不同行政区域的信息消费差距也很大.
2014年安徽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最高的铜陵市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2997.
3元,亳州市则只有1018.
6元,前者是后者的2.
9倍.
从收入五分组情况看,2014年安徽收入最低的20%调查户年人均信息消费仅仅904.
2元,而20%的高收入户人均信息消费近3063.
6元,高低比为3.
39:1.
方便快捷的宽带网络和功能不断完善的各种电子产品不断推出刺激着居民对信息产品的购买欲望,居民家庭信息产品拥有量不断攀升,为居民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安徽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资料测算:2014年安徽城乡居民人均通信消费支出523.
0元,比2009年增加245.
9元,年平均增长13.
5%.
其中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通信消费支出337.
0元,比2009年增加226.
1元,年平均增长24.
9%.
在2014年安徽城乡居民人均通讯支出中,移动电话费293.
0元,上网费74.
9元,分别占56.
0%和14.
3%,手机使用费和上网费占通信支出的绝大部分,而固定电话使用费支出占比相对比较小.
在城乡居民中城镇居民通信消费明显高于农村,2014年安徽城镇居民人均通信消费714.
0元,比农村高341.
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移动电话使用费380.
5元,比农村居民高162.
4元,城镇居民人均上网费122.
6元,比农村居民高88.
5元.
(二)网络购物成为居民家庭消费的重要方式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灵活快捷,价格亲民,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网络购物消费逐渐成为安徽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亮点.
安徽调查总队居民收支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安徽省全体居民人均网购支出85.
3元,比上年增长44.
9%.
分城乡看,2014年城镇居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支出人均176.
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
6%,是2008年的25.
6倍,2014年农村居民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支出人均7.
6元,比上年增长88.
9%.
近年来城镇居民通过互联网购物呈迅猛增长态势.
为了研究城乡居民网络购物的特点和趋势,安徽调查总队2014年1月和9月两次组织了芜湖、马鞍山、宣城、亳州、合肥等市级调查队开展网购专题追踪调查.
1.
参与者多多,以年轻人为主.
在2014年1月开展的调查中,国家统计局合肥调查队169份专项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4.
1%的受访者有过网络消费经历;芜湖调查队的123户信息消费家庭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有过网络消费经历的家庭占被访家庭的36.
6%;宣城调查队270户家庭网上金融服务专项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60.
0%被访家庭至少使用过网银等互联网金融服务进行网购.
生长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年轻人成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
他们消费欲望较强,注重消费的便利性,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强,有着较高收集信息能力.
合肥调查队2014年1月的调查数据显示,18-29岁、30-39岁的受访者中,分别有20.
5%和37.
1%的人月均消费四次以上,而在50-59岁年龄段,这一比例仅为11.
1%.
2.
网购频率高.
合肥调查队2014年1月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三成消费者月均网上购物四次以上;铜陵调查队2014年1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有网购的家庭中85%的被访家庭每月至少网购一次;宣城调查队2014年1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有网购的居民家庭里20.
3%的家庭月均网购4次以上,38%的家庭月均1次以上,41.
7%的家庭全年网购1至6次;芜湖调查队2014年1月的调查数据显示,调查户中一半以上的有过网购的家庭每月至少购物一次.
在2013年发生过网上购物行为的45户家庭中,全年网购消费1-6次的有21户,占总户数的46.
6%;月均购物1次的有12户,占总户数的26.
7%;月均购物4次以上的有12户,占总户数的26.
7%.
3.
网购消费水平高,增长迅猛.
芜湖调查队2014年1月的调查显示,抽选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家庭年网上购物支出超过2000元.
2013年发生过网上购物的45户网上消费总金额为240671.
4元,户均5348.
25元.
其中,全年网上购物支出超过10000元的有7户,占15.
6%;网上购物支出5000-10000元的有11户,占24.
4%;网上购购物支出2000-5000元的有19户,占42.
2%;网上购物支出低于2000元的有8户,占总户数的17.
8%.
芜湖调查队2014年12月的调查先在一体化住户调查样本名录库中随机抽选10户有着网购经历的调查户,然后采取滚雪球抽样法再抽选20户"一般网民".
这次调查的人群集中在有过网购经历的人群中.
芜湖的这次调查显示,调查数据显示,使用网购后,超七成(73.
4%)消费者减少了外出购物次数,其中"有所减少"的占40.
0%,"明显减少"的占33.
4%.
使用网购后,购物商品(或服务)数量增加现象明显,其中选择"有所增加"占56.
7%,"明显增加"占6.
7%,"基本不变"占33.
3%,"有所减少"仅占3.
3%.
网购消费增加了消费者的生活消费支出,其中选择"有所增加"的占50.
0%,选择"明显增加"的占20.
0%,"基本不变"的只有26.
7%,"有所减少"仅占3.
3%.
5.
网购消费呈多元化趋势,衣着类是居民网上购物的重点.
居民家庭网上购物超过一半以上的开支用在购买衣着类上,其次是购买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产品,家用电器类消费支出也占一定比重.
完全采取滚雪球方法抽样抽取了15个样本进行调查的马鞍山调查队2014年12月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网购商品基本囊括了居民家庭吃、穿、住、行、用等各方面的需求.
从消费的金额占网购消费总量的比重看,通过网购的飞机票和火车票占网络消费的21.
03%,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消费占20.
60%、餐饮旅游和住宿消费占15.
74%,手机和手机配件的消费金额占13.
08%,这四项消费金额占消费总金额的70.
45%.
其中,飞机票和火车票、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类消费品的网上消费总金额和人均消费金额均居前两位.
2014年9-11月网购飞机票和火车票的消费总额为16092元,人均消费为1980元,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服装鞋帽及家用纺织品,消费总额为15760元,人均消费为1313.
33元,排在第二.
保险和演出票务、汽车用品等品类的消费均有发生,人均消费在1000元上下.
生活服务、其他商品服务类没有调查对象发生过网上消费.
宣城调查队2014年12月的20个有过网购的家庭问卷调查表明,在最近三个月消费中,20个消费者共购买商品和服务48045元,人均月消费金额为801元.
在我们调查的十八大类消费项目中,除了保险和家政服务没有消费之外,其他十六大类商品和服务均有涉及.
网上购买服装、鞋帽、家用纺织品的金额达16452元,占消费总量的34.
2%,排在第一位;购买计算机其他配套产品、数码产品等的金额为4470元,占消费总量的9.
3%,排在第二位;购买手机及手机配件消费的金额达4246元,占8.
8%,排在第三位;随后,购买个人护理用品占7.
7%,通讯充值游戏充值占7.
5%,购买家用电器占5.
0%,餐饮旅游住宿消费占4.
3%,购买家庭日杂用品占3.
8%,网购买机票车占3.
7%,购买汽车用品占3.
5%,购买食品饮料烟酒保健品占3.
1%,购买书报杂志音像制品占1.
7%.
亳州调查队2014年12月采用滚雪球抽样选取的25个调查样本中,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2014年9-11月的三个月中,25个消费者共购买商品和服务49952.
7元,人均消费1998元.
在列出的十八类消费中,除了家具和家政服务没有消费之外,其他十六类商品和服务均有涉及.
在个人消费总量中,通过网上购买服装、鞋帽、家用纺织品占40.
8%,购买食品饮料烟酒保健品占19.
6%,通过网络通讯充值游戏充值占19.
2%,购买个人护理用品占6.
4%,餐饮旅游住宿消费占5.
5%,购买手机及手机配件消费占4.
9%,购买家庭日杂用品占4.
3%,通过网络购买机票车票占3.
6%,购买家用电器占3.
0%,,购买汽车用品占2.
0%,购买工艺收藏品占2.
0%,购买书报杂志音像制品占1.
7%,购买其他商品服务占1.
7%,还有计算机其他配套产品、数码产品等.
6.
网购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网购使人们去实体店购物在减少.
在2014年12月的调查中,宣城和亳州均有20%的人认为网购使得去实体店购物明显减少,认为有所减少的占50-58%.
芜湖的调查样本中认为网购之后去实体店购物明显减少的33.
4%,认为有所减少的占73.
4%.
在马鞍山的调查样本中,66.
67%的受访者表示网购之后去实体店购物"有所减少".
网购导致消费支出增长.
2014年12月的调查中,宣城的调查样本中10%的人认为网购明显增加了消费支出,45%的人认为消费支出有所增加,20%的人认为基本不变,25%的人认为网购使消费支出有所减少;在亳州的调查样本中52%的人认为明显增加或者有所增加,消费支出基本不变的占32%,有16%的人认为有所减少.
在芜湖的调查样本中,20.
0%的人认为网购"明显增加"了生活消费支出,50.
0%的人认为网购"有所增加"生活消费支出,3.
3%的人认为网购"有所减少"生活消费支出.
7.
居民对网上购物安全性认识不同.
在2014年1月的调查中,芜湖的数据显示,在回答网购安全性的问题时,被调查居民家庭中表示"安全"和"比较安全"的有42户,占总户数的93.
3%;只有3户回答"一般",占总户数的6.
7%.
合肥的被访者中认为网上购物支付安全的不到四成.
在合肥队对被访者问及网络消费的主要顾虑时,人们对商品服务质量、信息真实准确性、售后服务的认同率分别为79.
9%、66.
3%和56.
8%,对网上购物支付安全性的认同率仅仅为35.
5%.
(三)互联网金融服务正走向普通居民家庭1.
年轻人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程度比较普及.
2014年1月的调查中,合肥的调查数据显示,78.
7%的受访者使用过互联网金融服务;宣城的调查数据表明七成以上的家庭对互联网投资或贷款等金融服务有所了解.
调查数据显示,70.
4%的调查对象表示知道现在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投资或贷款,60.
0%的调查对象表示至少使用过网银等互联网金融服务,55.
6%的家庭使用过支付宝;6.
3%的家庭正在使用余额宝类理财服务;2.
2%的家庭在拍拍贷、人人贷等网站使用过网上借贷服务.
宣城的调查进一步显示,年轻人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程度比较普及,老人参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也占一定比例.
调查数据显示:30岁以下人群中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占97.
2%,31-45岁人群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占70%,46-60岁人群占54.
2%,61岁以上人群占17.
1%.
2.
主要以网银和电子商务等模式参与互联网金融服务.
合肥、宣城在2014年1月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城镇居民参与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以网银和电子商务等模式为主,一些家庭已经使用余额保进行理财,但是人们对以P2P形式为主的网上借贷款的接受程度还比较低.
合肥2014年1月的调查数据显示,78.
7%的受访者使用过互联网金融服务.
从参与服务的种类看,75.
7%的人使用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在线账户管理、投资理财,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71%的人使用过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易付宝等;18.
9%的受访者表示买过非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网络理财产品,如余额宝、理财通等,3%的人用过人人贷、拍拍贷等网络借贷服务.
3.
互联网金融取代了部分传统金融产品.
2014年1月的调查中,宣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互联网金融投资的家庭中,互联网金融产品占其全部存款的比重超过70%的家庭占6.
2%;互联网金融产品投资额占比达到50%-70%的家庭有2.
5%;投资额占比有30%-50%的家庭占6.
2%;投资额占比为10%-30%的家庭占19.
8%,投资额比中不足10%的家庭占65.
3%.
4.
人们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预期较好.
2014年1月在合肥和宣城分别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预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预期较好.
合肥市的调查数据显示,33.
7%的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光明;58%的人表示看好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只是还需一段时间推广和规范.
宣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65.
7%的调查户认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消费和金融市场,吸引力强,方便快捷,并相信互联网金融服务将来会更加普及和安全;5.
4%的调查户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服务可完全替代实体金融服务.
但是,有28.
9%的调查户认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安全性仍较低,不足以完全信赖.
5.
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担忧.
在2014年1月合肥的调查中就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人们对互联网金融隐藏的风险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担忧.
调查数据显示,人们对其安全风险隐患较大、监管还存在空白、产品服务有待完善的认同率分别为71.
6%、60.
4%和50.
9%.
四、安徽居民信息消费增长的制约因素(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根据《2014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安徽信息化综合指数位69.
95,居全国第八位,但是,组成信息化综合指数的三个指数之一的网络就绪度指数仅仅55.
46,位居全国第22位.
反映了安徽现有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比较差,虽然也在推进宽带普及提速,但受限于经济实力,用户规模没有跟上去.
组成安徽网络就绪度指数的智能终端普及指数为59.
01,位居全国第25位,仅仅略高于西藏、贵州、甘肃、云南、江西和湖南,有线电视发展指数为44.
69,位居全国24位,光纤发展指数为37.
04,居全国第17位,宽带普及指数为62.
39,居全国23位,宽带速率指数70.
60,居全国第8位.
(二)居民收入水平决定信息消费支出从全省住户资料看,2014年安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居安徽16个市之首的铜陵市的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最高.
2014年铜陵市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2997.
3元,亳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15位,其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则只有1018.
6元,居全省第16位.
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水平与可支配收入水平高度相关,居民信息消费系数亦高度与居民可支配收入高度相关.
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最高的铜陵市居民人均信息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高达16.
8%,居全省第1,;而居民人均可配收入水平居第15位的亳州市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仅仅有10.
4%,为全省最低.
(三)居民对网上购物安全性认识不同随着经济对信息网络和系统的依赖性增强,网络安全成为重要问题,而很多信息产品和系统,多使用国外技术,一些技术和产品的漏洞不可控,使网络和系统更易受到攻击,致使敏感信息泄露、系统停运等安全事件多发,网络安全状况堪忧.
在2014年1月的调查中,芜湖的数据显示,在回答网购安全性问题时,被调查居民家庭中表示"安全"和"比较安全"的有42户,占总户数的93.
3%;只有3户回答"一般",占总户数的6.
7%.
合肥的被访者中认为网上购物支付安全的不到四成.
在合肥队对被访者问及网络消费的主要顾虑时,人们对商品服务质量、信息真实准确性、售后服务的认同率分别为79.
9%、66.
3%和56.
8%,对网上购物支付安全性的认同率仅仅为35.
5%.
2014年12月亳州的调查数据显示,76%的网购消费者认为网络购物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52%的网购消费者认为商品展示能力有限,难以全面掌握商品的实际情况;32%的网购消费者反映网上的商品与网站宣传的不一致,商家存在欺诈行为;20%的网购消费者认为售后服务没有保障,退货换货存在一定困难.
(四)网络信息消费风险大许多居民时常会接收到一些垃圾广告,有些甚至是涉及违法的电话及骚扰信息,互联网网络销售市场鱼龙混杂,部分网购商品质量较差,仿制品、假货大量充斥网络市场,一部电脑加上网络,再采购些假冒伪劣产品就可以开个网店.
互联网金融可以为需求端多样化做出贡献,但是在各类泥沙俱下的p2p等业务之中,风险也是巨大的.
这种最终必然传导和转嫁给弱势的居民.
五、促进安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发展的对策建议与传统消费方式相比,信息消费是一种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物质消耗特点的新型的消费模式,它扩展性强、增值潜力大、带动的产业链长.
在当前经济低迷并反复探底的过程中,工业产品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居民信息消费市场刚刚启动,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和鼓励信息消费作为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安徽信息化综合指数相对较高但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信息产业是一个不断演进的产业,信息新技术的不断推出必将对现有信息网络条件提出更高要求,而且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人们对信息覆盖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无处不在、无时不通,时时高速"是公众对信息网络提出的普遍要求.
信息消费是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的,没有信息基础设施,就没有信息消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与否,决定了信息消费、信息产业发展的空间.
要加大政府对信息化的投入,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特别要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智慧城市、智慧农村建设,搭建电子云计算的各种公共平台建设.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信息消费能力收入作为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必然是信息消费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增幅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促进居民的信息消费的.
总体看,安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很大,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相对狭窄,来源于财产的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还比较低.
所以,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要稳定就业,建立工资性收入增长长效机制,保持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机制,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加大政策力度,提高创业环境,提高创业者积极性;要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多措并举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能力.
(三)创新信息服务内容,拓展信息消费空间信息内容创新是培育和扩大信息消费的关键.
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特点、消费者习惯和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支持和鼓励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家庭应用信息化,积极发展数字多媒体,推动居民家庭教育信息化,居民学习娱乐信息化,居民网上办事信息化,着力推进居民家庭信息化不断向高级智能化发展,拓展居民信息消费空间.
(四)打破信息市场的垄断经营,开展有序竞争居民在信息消费服务中,消费规则、规范主要由运营商制定,签订的是营运商制订的格式合同,消费者处于从属地位,居民在信息消费过程中选择空间很小,在接受自己需要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要被强制接受运营商的相关规定,有时说得天花乱坠、看似优惠的各项措施、方式,实则是消费陷阱的捆绑服务,如安宽带送话费等.
要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允许除"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营运商外的其他民营资本参与信息市场,公平竞争,让居民在信息消费方面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也通过市场竞争来打破垄断经营的局面,降低居民信息消费成本,享受到更安全、高效的信息服务.
(五)加强监管,为居民信息消费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由于信息商品及其交易的特殊性,使信息市场呈现出多元性与隐蔽性,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健全而导致的"逃避责任"和"商业欺骗"情况较多.
作为新的交易形式,目前网络交易市场运行规范性也不强、监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行业的规范性难以和传统零售业相比,因此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信息交易的监管及维权方面的法律体系,规范信息交易行为,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一,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及配套的监管法规,对网络交易市场的信息发布、准入资格、买卖细节、电子支付、各方责任等方面都进行明确的界定和规范,网上的购物网站也应到所在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受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这样消费者遇到问题投诉和维权.
第二,加强工商、公安、质监等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大网上巡查力度,加大对购物网站销售假冒商品服务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依法查处网络购物的侵权假冒行为.
第三,应建立经营商信用档案制度,强化社会惩戒机制,凡是违法违规经营的商家一经投诉、举报并经市场监管部门确认事实后,要在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上公布,以便网民上网查询或验证,令其无可遁形.
(六)信息消费者要不断学习,提高信息消费技能信息消费是高技能消费,消费者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学习信息消费的基本能力并不断提高信息消费能力.
学习网络购买物品和服务的基本技巧,做到"四要":一要查证商家身份,选择知名度、信誉度好且拥有实体营运机构的网络商店购物;二要仔细阅读合约的条文,注意了解零售价格,货比三家;三要仔细检查购物网站有关送货和退货的规定,检查商品的"三包"条款;四要注意商家是否有可供快速、有效、公平而容易实现的消费争议处理程序,以便在消费者争议发生时,能够保障自己的权益.
参考文献[1]沈小玲.
安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ELES模型[J].
科技经济市场,2013,(09):28-33.
[2]张奎.
李旭辉.
安徽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问题研究——基于安徽省部分农村的调查[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99-100.
[3]吴钢华.
杨京英.
闾海琪.
信息消费系数及其测算方法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2007,(03):69-71.
[4]吴君格.
何宗辉.
中外信息消费比较[J].
经济师,2014,(06):11-14.
[5]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2014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R].
北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5,05-44.
最近看到群里的不少网友在搭建大数据内容网站,内容量有百万篇幅,包括图片可能有超过50GB,如果一台服务器有需要多个站点的话,那肯定默认的服务器50GB存储空间是不够用的。如果单独在购买数据盘会成本提高不少。这里我们看到腾讯云促销活动中有2款带大数据盘的套餐还是比较实惠的,一台是400GB数据盘,一台是800GB数据盘,适合他们的大数据网站。 直达链接 - 腾讯云 大数据盘套餐服务器这里我们看到当前...
Hostkey.com成立于2007年的荷兰公司,主要运营服务器出租与托管,其次是VPS、域名、域名证书,各种软件授权等。hostkey当前运作荷兰阿姆斯特丹、俄罗斯莫斯科、美国纽约等数据中心。支持Paypal,信用卡,Webmoney,以及支付宝等付款方式。禁止VPN,代理,Tor,网络诈骗,儿童色情,Spam,网络扫描,俄罗斯色情,俄罗斯电影,俄罗斯MP3,俄罗斯Trackers,以及俄罗斯法...
物语云计算怎么样?物语云计算(MonogatariCloud)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老牌国人商家,主营国内游戏高防独服业务,拥有多家机房资源,产品质量过硬,颇有一定口碑。本次带来的是特惠活动为美国洛杉矶Cera机房的不限流量大带宽VPS,去程直连回程4837,支持免费安装Windows系统。值得注意的是,物语云采用的虚拟化技术为Hyper-v,因此并不会超售超开。一、物语云官网点击此处进入物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