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中的元?!!!
说法1:古时候常用通假字,而“元”通“源”,解方程其实就是"追本朔源"。
说法2:康熙皇帝拜比利时的传教士南怀仁为师,学习数学。
他虽然聪颖,但是听南怀仁讲课并不轻松,因为老师的汉语和满语水平有限,日常会话还能够勉强对付,而要将严谨而高深的科学知识表达清楚往往就力不从心了。
南怀仁在讲方程时句子冗长,吐音又很不清楚,康熙常常被搞得晕头转向。
怎样才能让老师讲得好懂呢?经过冥思苦想,学生向老师建议,将未知数翻译为“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限整式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翻译为“根”或“解”……
南怀仁用笔认真地记下来,他发现,用这些新创术语换下自己原先使用的繁琐词语来表达,果然清晰多了。
这使他大为惊异。
康熙创造的这几个数学术语科学而简洁,便于理解和记忆,因此一直沿用到今天。
声明:答案非原创,来源于网络。
著名的数学家有谁啊
世界的:大卫 希尔伯特 (1862—1943)德国数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对数学的贡献是巨大和多方面的。
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代数不变式、代数数域、几何基础、无穷维空间和数学基础等。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2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38岁的大卫·希尔伯特作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讲演,提出了新世纪所面临的23个问题。
这23个问题涉及了现代数学的大部分重要领域,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第8个问题中的一部分。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各个数学分支的发展。
数学家的小故事?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
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三大女数学家
埃米?诺特(Emmy Noether,1882-1935),德国数学家,被誉为抽象代数之母。
诺特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她通往成功的道路,比别人更加艰难曲折。
年少的诺特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25岁时,她在哥尔丹教授的指导下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不久后凭借数学才能赢得了声誉。
1919年6月,她取得哥廷根大学授课资格。
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韦达等人的力荐,她终于在清一色的男人世界——哥廷根大学中取得了教授称号,从此诺特走上了完全独立的数学之路。
1921年她的经典论文《环中理想论》发表,标志着抽象代数现代化的开端;物理上,她导出了非常关键而且美丽的结果,称为诺特定理。
希特勒上台后对犹太人的迫害变本加厉。
1929 年,诺特竟然被撵出居住的公寓。
1933 年4月,法西斯当局竟然剥夺了诺特教书的权利,将一批犹太教授逐出了校园。
后来诺特乘船去了美国,1935 年4月14日不幸死于一次外科手术,年仅53岁。
爱因斯坦称赞诺特是“自妇女开始受到高等教育以来最杰出的最富有创造性的数学天才”,诺特的名字,已成为亿万妇女献身科学的象征。
希帕蒂娅(Hypatia,约公元370-415),她出生在埃及亚历山大,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
希帕蒂娅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数学家,一些有名的学者常到她家做客,在他们的影响下,希帕蒂娅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和热情,10岁时她应用相似三角形对应成比例的原理,首创了用一根杆子及其在太阳下的影子来测定金字塔塔高的方法。
19岁就读完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和阿基米德的《论球和圆柱》,同年,她乘商船去雅典求学,在求学期间她成为受人景仰的数学家。
学成归国后,她教授数学和哲学。
并对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论》作了详细的注释,这些研究直到 17世纪才重新引起数学家们的重视。
除此之外 ,希帕蒂娅还曾设计过观天仪、流体比重计和压力测试器等仪器。
公元415年,遭到宗教的残酷杀害。
虽然这样一位为数学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数学家一生短暂,但是她的成就,她高尚的思想之光为后来者照亮了前行之路。
柯瓦列夫斯卡娅?索非亚(Vasilyevna Kovalevskaya ,1850—1891),俄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家。
卡娅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天性安静温和。
17岁时就在彼得堡一位海军学校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微积分。
1870年到柏林求学,但当时柏林大学拒收女生,她只好慕名求见名重一时的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后者决定单独为她授课达四年之久。
哥廷根大学鉴于其出色的工作,未经答辨,便破格授予她博士学位,使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数学博士。
卡娅在38岁时由于对刚体绕定点旋转问题的研究而先后获得法兰西科学院和瑞典科学院的褒奖。
刚体旋转问题自欧拉、拉格朗日以来长期停滞不前,法兰西科学院已三次悬赏解决。
柯瓦列夫斯卡娅的获奖成为当时的报纸新闻,轰动了巴黎。
1889年圣彼得堡科学院选举柯瓦列夫斯卡娅为院士,为此还专门修改了院章中不接纳女性院士的规定。
卡娅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对偏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给出了更一般的结果,现称为柯西-柯瓦列夫斯卡娅定理。
不幸的是,一年多以后,她就因患肺炎而在瑞典逝世,年仅4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