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
1.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这一表述包含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潜在意义:
1)一方面:资源形成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即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是在教学动态进行的过程中才生成的,它不是预先计划和设定的产物: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既不是教学前就安排好的,也不能够预先安排。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区别于教学中的传统资源如各种教学物质资源,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是可以在教学前安排选定并明确用途的。
这体现了人们在面对课程资源的开放性时所持有的创造性思维。
2)另一方面:资源作用的结果是生成性的、有生命力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能够转化为课程的因素来源,而最终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理解而产生的新知识,师生的体验,师生的行为,师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对之加以合理的利用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创造良好教学气氛,从而有利于教学生动活泼地展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注重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质和创生取向,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知识,获得发展。
2.课堂生成性资源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现场伴随着教学过程而产生的能推动教学进程得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能够推动教学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
3.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教学史上有关“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探究由来已久,在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述而》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时,教师才给予启发开导,教师举其一,学生应该“反”其三。
这里已经蕴涵了教师在“动态生成资源”中的作用,体现了“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资源”的观念。
而真正提出课堂生成理论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
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这一理论的提出,目的是为突破传统教学“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
虽然在此文中并没有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做出一个具体的定义,但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把生成性资源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
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
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简述project中的资源分类并举例说明
单击视图选项卡。
在资源视图组中,单击资源工作表。
在“资源名称”域中,键入工时、材料或常规资源名称。
如果您想要指定资源组,在资源名称,组域中键入组的名称。
指定资源类型。
若要指定该资源是工时资源,请在“类型”域中单击“工时”。
若要指定此资源是材料资源,请在类型字段中,单击材料。
在材料标签字段中,键入资源的标签 (例如,码、吨、 或框)。
若要指定该资源是成本资源,请在“类型”域中单击“成本”。
在最大值。
单位域资源,请键入此资源可对此项目的总单位数。
最大单位值指定此资源有多少可用此项目 — 例如,兼职或序列图。
例如,如果您有资源一周的两天可为您的项目,您可以输入40%的最大单位值。
您可以使用最大单位指定的资源将指定的多个可用性 。
例如,假设您有一个名为工程师,单个资源,表示您的团队三个工程师资源。
您可以将工程师最大单位输入为 300%。
资源过度分配,您可以计划所有三个工作日,一次。
可以使用百分数(50%、100%、300%)或小数(0.5、1、3)输入最大单位。
注意:
若要创建预算资源,请选择资源,右键单击资源名称,再单击“信息”。
选中“预算”复选框。
什么是素材资源?
一般就是你做一些文案,设计之内的东西时候没有灵感,这是需要借助别人的设计或者文案参考,借助的这个设计或者文案就叫做素材资源。
你可以上思维网可以下载到很多设计素材的
以家庭,社会资源整合为设计思路设计一则教育活动方案
以家庭、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为设计思路,尝试设计一则教育活动方案。
答案是:例如开展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中,超市、银行、邮局、医院等都成为了孩子们探究的对象,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逛超市。
在超市中幼儿通过购物活动来体验生活,提高对超市中各种工作人员的职业、商品流通、钱币等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参观邮局了解邮局的相关功能、信的相关知识,并开展亲自写信、设计信封、邮票等活动。
同时,利用家长的不同职业资源,如有些家长从事医疗职业,可以来到幼儿园,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提供服务。
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结合家庭、社区资源设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