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容量存储方案

大容量存储方案  时间:2021-01-13  阅读:()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桂政办发〔2016〕11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广西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9月19日—2—广西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区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我区未来五年创新型广西建设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建设创新型广西第一章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第一节"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十二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科技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强基础、提能力、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八大任务、十一个重大专项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一批重大产品和技术,多个研发平台上升为国家级平台,科技投入持续增长,专利年申请量突破4万件大关,全区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3—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到产业化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
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铝资源、非粮生物质能源、制糖等11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一批国内外领先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工业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在航空铝合金材料与加工技术、轨道交通高端铝合金材料等方面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研发出国内首台达到欧洲第六阶段排放标准的柴油发动机.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自主培育出通过审定的粮食、林木、水产畜牧等新品种576个,全区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0%,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总数达到5家.
——高新区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高地.
全区新增国家级高新区1个、自治区级高新区4个,国家级高新区达到4个,高新区总数达到8个,数量位居西部地区前列.
2015年,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395亿元、工业增加值1179亿元、出口创汇35.
81亿美元,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27.
24%、137.
54%、152.
18%,发展增速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2014年,南宁、柳州、桂林国家高新区首次全部进入全国50强.
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居全国第9位、西部第3位,增幅位居全国第1位.
高新区成为广西—4—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
——科技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区在资金、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取得显著成效.
财政科技投入对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引导作用明显增强,全区财政科技拨款年初预算安排年均增长超过20%,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由2010年的62.
8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11.
87亿元,增长了77.
92%.
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持续加强.
建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工程实验室3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13家,建设了23家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25家工程院、2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到2015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641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5%;创新型企业(含试点)163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49%.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由"十一五"期末的38家增加到78家.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在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台了近20个涉及科技改革创新的政策文件.
出台《关于深化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调整优化各部门管理的各类科技计划形成新的科技计划体系,建立健全统筹协调与决策机制、公开统一的自治区科技管理平台、公开统一的评估监管与动态调整机制.
制定《关于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暂行规定》,下放管理权限,明确规定研发团队和完成人可获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5—收益所得70%—99%的奖励,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推进科技行政管理改革,科技行政许可事项减少至3项,"科技计划项目审批"等办结时限缩减50%.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新格局.
加大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优秀团队的支持力度,采用特殊政策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先后建立了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八桂学者和特聘专家制度,选聘主席院士顾问117名、自然科学类八桂学者59名、特聘专家92名,建设院士工作站80家;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先后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形成了广西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格局.
——知识产权工作实现重大跨越.
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的决定》(桂政发〔2011〕81号)和《广西发明专利倍增计划》,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条例》,优化了专利发展的综合创新环境.
全区发明专利受理量、授权量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多项指标增长率连续多年排在全国前列.
发明专利申请量合计76692件,授权合计8781件,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13.
8倍和6.
6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是"十一五"期末的近7倍.
作品著作权登记886件,农林业植物新品种授权44个.
到2015年,有效注册商标达68258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9件、广西著名商标686件.
——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完善.
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不断健全,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52家(其中国家级7家),一批众创空间在—6—全区范围内开始建设.
南宁、柳州、桂林、北海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全区科技成果转化大行动深入实施.
"十二五"期间共签订区外技术引进合同13368项,交易金额352.
75亿元.
创新创业政策环境进一步健全,先后修订《广西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出台《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方案》,评选出760项广西科学技术奖,坚持每年举办广西科技活动周等大型活动,各类群众性科普主题活动覆盖全区,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
——科技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快,与泰国、柬埔寨等5个国家建立了双边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已覆盖国内和东盟各国,网络成员达1763家(其中东盟国家481家),开展技术对接项目429项,签约140项,合同协议金额达3.
1亿元.
国内科技合作持续加强.
重点与中国科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大院大所在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
与沿海发达地区省份在信息互通、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与推广方面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第二节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阶段,—7—正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将发挥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要求培育发展新动力,以及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中央对科技创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创新已经摆在了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已经成为了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和重要价值导向.
"十三五"时期,是广西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履行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关键阶段,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和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阶段.
自治区把创新驱动摆在"十三五"时期四大战略之首,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广西.
在新的形势下,广西既面临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又有后发展欠发达地区—8—的差异性特征.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投资增长乏力,三产增速缓慢,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深层次矛盾与短期困难交织.
经济增长旧的动力逐渐减弱,新的动力尚未形成,科技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广西的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且资金管理条块分割,使用效益低下.
广西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和制造业面临巨大转型压力,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0.
49%,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
广西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高校院所创新综合实力不强,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匮乏,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缺乏对全局具有整体带动作用的科技先导产业,难以拓展新的战略发展空间.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尚未形成.
第二章确立科技创新发展新蓝图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自治区四大战略、三大攻坚战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引—9—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集成创新,鼓励原始创新,按照"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开放合作、支撑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着力夯实创新基础能力,着力提高创新供给质量,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广西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综合实力,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深化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的规划、协调和引导职责,创新治理模式,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坚持支撑引领.
聚焦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生态广西的重要支撑作用.
坚持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创新成果,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整合科技、人才、资金、信息、金融等创新资源,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在重点产业、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广西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科技惠民.
把科技创新和改善民生福祉相结合,发挥科—10—技创新在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促进高质量就业和创业,扶贫脱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广西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坚持人才优先.
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积极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优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坚持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国家对外开放新战略,主动融入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网络,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在研发活动、基地建设、资源共享、人才交流等方面建立健全区域创新合作机制.
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资引智规模,提升开放合作层次.
第三节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广西创新体系,全社会创新创业环境明显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力争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中等地区行列,建成创新型广西,为2030年跻身创新型省区行列、2050年步入创新型省区前列打下坚实基础.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吸引和聚集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创业投资家和创新型企业家.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明显,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11———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5%;现代农业科技取得重大进展,生物种业成效显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在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中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数字广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技术和人民健康科技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防灾减灾和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扶贫成效显著,创新成果更多为人民共享.
——科技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建成新型科技计划和科研项目管理新机制.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健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发展机制更加科学,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决策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合作开放程度明显提高,中国—东盟科技合作更加紧密,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技术合同成交额100亿元.
——创新环境显著改善.
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全民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创新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全社会创新活力有效激发.
—12—专栏1"十三五"期间广西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主要指标2015年2020年1.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
632.
02.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
6253.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54.
科技进步贡献率(%)48%55%5.
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人年)15256.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2.
067.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64.
97100第四节总体部署紧紧围绕自治区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脱贫三大攻坚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系统谋划和整体部署,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围绕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领军企业.
组织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一批新的科技重点项目,在若干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或取得重要进展.
发展海洋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拓展广西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
围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为引领的创新平台,培育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产业创新团队,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
—13—围绕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效能,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建设若干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创新示范区,推动高新区转型和创新发展,全面深化创新改革试验,构建更加高效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
围绕提高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促进创新资源双向开放和流动,加强与东盟、泛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和港澳台的科技创新合作.
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培政策,加大科技合作开放和改革力度.
围绕营造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发展专业化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构建低成本高效率创新创业服务网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全社会公民科学素质,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第二篇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三章实施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专项第一节专项部署以科技创新的局部跃升带动产业的跨越发展为目标,在若干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获得一批重大新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及示范性规模生产等标志性成果.
重大专项选择紧密结合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育能形成—14—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突出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第二节专项内容重大专项1: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研发大型智能化工程机械、数控加工中心以及核心智能测控装置等智能制造装备、大功率内燃机、航空航天应用装备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精准智能农机等,开发移动机器人工作系统以及工业、特种和服务机器人.
重大专项2:新能源汽车.
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重点发展纯电动公交客车、小型纯电动汽车、新能源专用车、混合动力客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增程式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总成与零部件等.
加强驱动电机及核心材料、动力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推广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
重大专项3:石墨烯新材料的应用.
发掘区内具有先进石墨烯制备技术的优秀团队,引进国内外领先的石墨烯研发领军人才和团队,以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高分子复合功能性材料等领域为重点,组织开展石墨烯粉体批量—15—化制备及大规模下游应用的研究开发.
重大专项4:金属基新材料.
开发铝基金属新材料,重点开发航空航天、高速动车组、船舶、汽车轻量化用铝合金新材料,攻克大规格、高精度板形、超纯净超均匀超细组织、高表面控制及热处理等关键技术,解决铝合金薄板、超厚板、大型复杂截面型材、大型锻件工程化问题.
加快推进新一代锡、锌、锑、锰、铜、镍基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铝电子材料等关键技术研发.
重大专项5:糖料蔗高效生产.
围绕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重点开展甘蔗种资源创新与优良基因挖掘、优良亲本引进利用、适合机收的糖料蔗新品种选育、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和健康种苗高效繁育技术示范,研发健康种茎快速检测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全程机械化关键装备,深入开展甘蔗及其加工副产物产业化综合利用.
重大专项6:非粮生物质能源.
以非粮能源植物(甘蔗、木薯和油料植物)、废弃生物质资源(秸秆、陆地养殖排泄物、高浓度有机废水、村镇垃圾等)为原料,培育有潜力的新型能源生物质资源,实现生物质能源多元化原料供给.
重点开展乙醇制氢、生物燃气制备与高效利用、生物液体燃料先进制备技术及应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化成套化生产与应用等技术研发,以制备生物能源(生物燃气、生物液体燃料、固体成型燃料)、生物基大宗化学品和高值生物基材料等产—16—品为重点,突破高效转化与高值利用的核心技术,实现转化过程的高效与终端产品的高值化.
建设产品多元联产和终端产品高值利用的示范工程,为发展生物质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重大专项7:粮食与生物种业创新.
围绕水稻、玉米、马铃薯、花生、大豆、油茶等粮油作物以及特色水果、桑蚕、蔬菜、薯类、花卉、畜禽、水产等产业,打造种质创新、基因挖掘、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科技创新链条,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源头创新人才团队,重点突破基因挖掘、品种设计和良种繁育核心技术,创造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种质,培育和应用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突破性重大新品种.
重大专项8:生物技术与创新药物.
支持生物发酵新品及新型酶制剂的研发、以及绿色生物工艺、工业微生物基因组及分子改造、工业生物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开发;糖生物工程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生物过程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及其他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
加强广西特色、道地、大宗和珍稀药材的种子种苗繁育和质量标准规范化等研究;开展中间体、原料药和中药饮片的生产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新技术、工艺技术规程及质量标准研究,推进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原料药等中间体的研发;开展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新药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推进传统优势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
针对广西常见重大疑难病症诊治,开发重组蛋白药物、基—17—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多肽类药物、分子诊断试剂/试剂盒等生物技术产品.
围绕北部湾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开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及生物制品研究开发.
重大专项9: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治理.
重点开展黑臭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示范,强化生态产业发展支撑和装备产品研发,完善环境质量检测网络和预警预报系统的构建实施技术,推进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核安全保障和辐射环境管理技术应用;开发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提升技术,创新研发环保新兴产业的产品和服务.
重大专项10:海洋工程装备.
研发节能、安全、环保型运输船舶技术,开发智能环保型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及关键零部件、高速天然气发动机、中速双燃料发动机,推进高性能和特种规格船板、海洋工程装备用特种钢材及合金的研发和产业化.
第四章构建强有力的现代产业科技支撑体系第一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瞄准世界产业发展趋势,落实《中国制造2025》,紧扣广西经济发展重点,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加大项目支撑力度,促进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18—保、海洋、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在云计算及大数据、北斗导航、石墨烯、机器人、氢能源、增材制造等相关领域,集聚创新资源,超前布局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大产业项目,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获得一批重大新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及示范性规模生产等标志性成果,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广西制造"向"广西智造"和"广西创新"转变.
专栏2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先进制造产业:重点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形成市场竞争优势显著、专业化程度高、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比较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
新一代信息产业:重点发展大容量存储设备、电子节能、汽车电子和数字化装备,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及信息技术(IT)服务等,加快发展信息消费产品,大力实施新一代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两化深度融合、三网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家庭等工程,开展云计算及大数据技术在电子政务和产业、特别是在科技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研究,推广应用射频识别网络和传感网络技术.
大力开展智能终端研制与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发展物美价廉的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平板电脑等多种形态的上网终端产品.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河湖环境综合整治、污染场地修复等技术、黑臭水体治理、节能工程设计、太阳能技术、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方面的新技术.
—19—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大规格高性能铝合金中厚板、航空航天、船舶及轨道交通用铝合金型材、汽车用铝合金、铟金属半导体材料、锡电子焊接材料、新型特种钢、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稀土发光及抛光材料、超硬非金属合金、纳米材料、钨基合金、钙基非金属材料、铝电子材料等新材料技术.
加强建材行业的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循环再生材料制备技术、现代化控制技术研发;推进印染在线检测控制技术、制革和毛皮加工主要工序废水循环使用技术;高速造纸机高端自动化控制技术.
新能源产业:积极发展核电、生物质能发电、光伏发电、风电等,重点开发沼气分离纯化技术、非粮生物质液体和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太阳能发电集热系统、逆变控制系统、智能电网技术等.
海洋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活性多肽、糖氨聚酸、膳食纤维功能成分技术、海洋生物药品和保健品、海洋生化制品和海洋工程装备等技术.

研发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海洋再生能源、海洋运输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海洋环境、地震、海啸、气象等监测.
开展海洋装备制造业战略性产品研发;海洋工程节能环保技术研发.
加强深海鱼类规模化育苗及养殖技术、深远海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农业和生物医药.
大力发展中药民族药(含中成药、中药饮片与提取物等)、化学药、生物技术药物及医疗仪器设备技术;积极开发现代中药新品种、化学药新品种、海洋生物药品和医疗器械设备新产品等.
大健康产业:重点发展养生养老保健食品、护理用品、康复辅助器械、功能食品、功能日化用品等技术与产品,加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第二节加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支撑在传统制造业、资源型产业和消费品工业等领域建设一批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研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大产业关—20—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形成一批核心技术标准,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冶金、石化、建材、轻纺、造纸与木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扎实推进糖业、铝业二次创业,加快推动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和机器换人的应用,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扩展和延伸产业链,加速形成核心产品优势,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支撑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专栏3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汽车工业:加大能环保、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面研究和开发能力.
研发以石墨烯为材料的新电池,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
机械工业:开展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加强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工程机械用和船用柴油机、农业机械、石化通用机械、冶金机械、食品及包装机械和环保通用机械等领域的技术开发.
钢铁工业:开展提升高速线材、连轧棒材、冷轧板带、热轧宽带板、中厚板和全连轧型钢质量的新技术研发,开发钢铁合金新材料技术.
石化工业:发展炼油以及乙烯、芳烃等炼油产品链延伸技术研发,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技术.
有色金属:发展延伸铝、镍、铜、铟产品链的相关技术,推进高铁三水铝土矿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培育再生资源利用产业.
建材工业:发展新型绿色环保建材新技术.
食品工业:发展制糖、食用植物油、果蔬、饮料、酒精、薯类、水产—21—及肉禽加工、经济作物、主食及方便食品加工和果蔬等休闲健康产品;开展食品工业物联网建设试点示范,培育食品工业互联网新模式.
造纸与木材加工:推动木(竹)材、蔗渣、桑杆、废纸等资源一体化利用及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延长产业链.
纺织服装与皮革:发展茧丝绸、棉纺织、麻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技术,以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为方向,通过技术、品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第三节加快发展高效安全生态现代农业技术围绕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以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为目标,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生物种业、高效种养、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加工流通、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拓展农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推进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节约型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支撑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
大力实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引导科研机构与种业企业联合研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粮食、水果、蔬菜、畜禽水产、中草药、林业、桑蚕、花卉、茶叶等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
推动新品种培育、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管理、产品分级处理、全程保鲜冷链运输、定批定量定时精准产品供应、农产品高值化—22—加工等关键技术创新.
强化农业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加强粮食、水果、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业产业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开展农业生产物联网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进一步提高广西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大幅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专栏4现代农业技术主要作物优质高产与提质增效:开展粮食、糖蔗、水果、蔬菜、茶叶、油料、桑蚕、薯类、食用菌、花卉等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加快先进农业机械和设施农业的应用示范,科技支撑特色作物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重点开展农业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新技术研发与示范,集成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轻简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本增效和标准化栽培等技术.
农林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开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农业、农林重大灾害防控、新型肥料农药及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与示范.
畜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开展主要动物和水产疫病防控与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饲料、草食畜牧业以及北部湾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科技研究与技术示范.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保鲜、贮运等流通支撑技术研发—23—与示范;开展粮食、水果、蔬菜、肉制品等食品的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林业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开展林业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强化速生用材林、珍贵用材林、经济林等的高效培育与绿色增值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轻简化智能农机与装备:研发适合丘陵和山地的高效多功能轻型农林作业机械,健康养殖精细生产与农产品产地处理技术装备,农机装备制造技术及智能化粉垄机系列产品等.
第四节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水平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环保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
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优先支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与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推动现代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等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加快环保服务业发展,推进环境监测、环保污染设施运行专业化.
专栏5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科技服务业发展: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和公共科技服务需求,加快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4—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科技服务集聚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促进面向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性科技服务业集聚,重点推进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等优势区域建设一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在南宁建设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
现代物流技术:开展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关键技术攻关,以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为重点,支持建设电子口岸、综合运输信息平台、物流资源交易平台.
加强物流装备的研发,强化物联网、北斗导航、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开展供应链第三方协同服务技术、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物流技术、区域多氏联运技术、跨境电子商务与网购物流服务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示范.
在农产品、医药、汽车等行业开展无线射频识别(RFID)应用,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货物自动分拣、自动引导车辆(AGV)等新技术,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物流系统.
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云服务技术与平台、电子商务可信交易技术与平台、电子商务支撑服务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以及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支持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电子商务与物流公共服务和集成平台,支持新兴业态电子商务发展与技术应用.
现代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开发田园生态保护技术,打造田园休闲生态旅游示范区.
推动旅游公共信息、旅游电子商务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搭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信息平台.
开展广西特色动漫旅游、软件外包、数字艺术设计、创意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发,建设现代旅游服务业标准化体系.
环保服务业发展:加快环境监测、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行专业化,通过加快发展环保服务相关产业,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25—第五章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体系实施创业创新行动计划,激发全民创新活力和创业潜能.
依托互联网载体,拓宽创业创新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对接通道,打造创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新创业与金融融合,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帮扶,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公益活动,倡导创业创新精神,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营造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
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实施新型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引领工程、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投融资扶持工程和文化培育工程等6大工程,积极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创新平台,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服务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推进大学密集园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在南宁、桂林等大学密集分布的区域建设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和综合性科技服务加强创业服务机构统筹建设与布局,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专利转化交易服务机构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构,鼓励大型企业设立技术转移和创新平台,向创业者提供技术服务.
构建一批新型"双创"载体.
大力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加快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社区等新型孵化模式,以高新区、文化创意聚集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及高校、—26—科研院所为载体,建设各类新型众创空间.
提升和新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国家级的中小企业科技孵化示范区.
加快柳州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项目建设,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建设创新飞地,扶持建设更多创新创业社区,搭建多种类型的"双创"载体.
完善创新创业政策.
制定扶持创业创新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服务.
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补助机制,积极鼓励市县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持力度.
发挥政府投资杠杆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和鼓励各类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与众创空间结合,完善投融资模式.
完善创业和再创业扶持政策,众创空间的研发仪器和研发经费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六章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第一节研发推广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保技术围绕生态经济发展要求,开展绿色GDP核算技术研究.
在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制糖、铝业、钢铁、有色金属、林浆纸、水泥、碳酸钙等重点产业循环经济技术、大宗固体废弃物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应用推广示范,大力发展再生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推进梧州、玉林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园区向生态科技型产业园区—27—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缓解资源供需矛盾.
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环境资源为目标,积极推动生态环保技术发展.
加强北部湾、西江流域及桂西资源富集区不同特征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以及"三废"综合处置技术研发应用,完善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和评估的技术体系.
开展北部湾近海海洋环境治理与修复、西江沿岸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粤桂九州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大石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及抗旱综合技术等研究,继续深入开展金属尾矿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研究,深入开展化工、冶金、矿山等污染场地治理及安全修复技术研究,不断降低环境风险,为建设安全生态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节推动人口健康技术普惠于民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年轻化的严峻挑战,发展普惠精准的人口健康技术,加强地中海贫血等区域性高发疾病、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新发病、重点季节病、职业病防治及生育健康等技术研究.
探索推进预防控制与临床治疗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积极推进新型服务模式研究,引领构建医养康复一体化的普惠型健康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应用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新型健康产业技术.
重点围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养老"等特色领域,加强宽带—28—局域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专项领域大数据等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云计算平台等建设,培育广西微软创新中心等特色平台试点示范,支撑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
深入开展中医药及民族特色医药技术研究.
充分发挥广西中医药资源优势及防治重大慢病等的比较优势,开展广西中医药及壮医、瑶医等特色民族医药诊疗技术、疗效评价及标准等系统研究,加强中医药及壮瑶药材生产、饮片加工共性关键技术,以及制剂、新药及质量监控技术等攻关.
建立自治区级中医药及壮瑶药临床试验基地和医药资源数据库.
开发一批可供推广的特色民族医药养生保健方法与技术,开发大健康民族医药产品.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监测与预警、防范、应急处置及溯源技术和产品研发,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技术保障体系,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技综合应用示范,提升广西人民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
第三节发展适用智慧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技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着力推进城镇绿色、循环和低碳技术发展.
加强城镇转型发展的科学规划与布局、功能、标准和评估技术体系研究,大力发展生态城镇,打造海绵城市.
以城镇群协同发展与人居环境优化为目标,重点开展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信息技术支撑等大数据应用研究.
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
—29—围绕绿色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高效智能现代化建筑建造技术.
重点支持广西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建设绿色科技示范社区.
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数字广西"、数字互联网城市等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广播电视网,建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信息传输网络,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选择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城市建设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建设智慧社区.
围绕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高新技术集成应用,完善充电桩等配套新能源技术设施,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提高新能源利用比例.
开展新农村自然—人居—产业复合生态系统构建与示范.
聚焦左右江革命老区,以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生态产业的科技精准扶贫为重点,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和集成应用,推进新农村自然—人居—产业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示范.
第四节积极推进其他社会科技应用与发展针对广西气候、地域等特征科技需求,开展预防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等公共安全技术研究.
重点加强台风、风暴潮、赤潮、地震、干旱、洪涝、泥石流等气象地质灾害、极端天气以—30—及突发事件预警预报应急技术、救援装备和指挥系统的研发应用,开展国土云、国土资源大数据分析、智慧国土等关键技术应用和研究,城镇应急系统监测预警技术、灾害应急与治理、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围绕社会公共治理,重点研究社会安全基础信息综合应用技术、保密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以及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关键技术社会安全事件决策与指挥调度技术等.
开展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研发,积极推动"互联网+"智能化、可视化家庭安全监控与应用技术及产品社会化发展.
第七章强化科技开放合作第一节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学研合作,构建国际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
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建立中国与东盟创新合作的长效机制,积极争取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科技合作科技园等平台和项目落户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创新中心.
重点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全面提升中心服务功能.
建设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中心广西分中心、中国—东盟技术交易(所)平台和国际创新园.
—31—推动中国—东盟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集聚区建设.
推进与东盟国家共建双边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泛珠三角、西南中南地区等区域科技资源与东盟国家开展系列双边技术对接活动,拓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在现代农业、亚热带作物、水牛、生物靶向诊治等优势领域,环保装备、生态保护等东盟国家亟需的技术领域,打造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大力推动国家级园区与海外目标园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及产业协作配套关系,重点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和欧美、日韩、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
支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搭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合作平台.
支持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研发与交流.
探索推进友好城市科技合作.
第二节深化国内科技合作大力开展科技精准招商,深化科技合作与资源共享.
联合泛珠三角区域省份共建泛珠科技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地创建科技创新合作试验基地,引进打造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推进与先进省(区、市)在信息互通、人才培养、技术转移与推广等合作.
推动国家级科研机构、重点高校和科技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在广西设立分院分所、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和成果转移机构,加快推进与先进省(区、市)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港澳台地区等—32—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开发保护、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产学研和创新资源共享合作.
落实自治区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家部委的合作会商任务,为广西发展争取更多的国家创新资源.
第三篇增强创新基础能力第八章提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第一节建设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研发创新平台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在事关广西长远发展的重点学科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重点行业,部署建设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综合集成的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在能源、农林、新材料、先进制造、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领域,培育组建一批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到2020年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达到86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50家、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达到30家.
健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一批学科特色鲜明、领域优势突出的协同创新基地.
大力提升创新平台研发水平.
积极培育和重点扶持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组建国家级科技研发创新平台,鼓励—33—和支持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高技术企业到桂设立研发平台以及联合组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广西创新平台升级发展.
加强创新平台管理和支持.
修订与完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管理制度及扶植政策,鼓励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入驻科技企业孵化器,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模式创新,探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专业化研发公司.
强化创新平台能力建设.
在亚热带农业生物、有色金属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优势技术领域,不断提高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学装备建设水平.
依托高校院所、企业及其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加强高层次科研人才团队建设,提升科研平台核心竞争力.
强化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等各类科技创新园区专业化建设水平.
专栏6科技研发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重点建设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在中药药效研究、地中海贫血防治、空间信息与测绘、水牛遗传繁育、生物质酶解技术、生态环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新技术、岩溶动力学等领域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建设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国家土方机械、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制糖、汽车及零部件、生—34—物化工、生态环保、现代农业、水产品、食品、药品、特种电力设备、有色金属材料等领域培育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一批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重点建设西南濒危药材资源、玉柴高效节能环保内燃机、特色生物能源、甘蔗育种与栽培技术、免疫诊断试剂、抗肿瘤药物开发等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新一代技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健康等领域培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在恶性肿瘤、地中海贫血、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壮瑶医治重大疾病等领域建设一批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地中海贫血疾病等领域培育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协同创新基地:重点建设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广西基因组与个体化医学、蔗糖产业和广西肿瘤靶向等一批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以及优势学科协同创新中心.
其他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到广西建设分院、分中心、研究观测站等.
加快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大学科技园以及南宁等软件园建设等.
继续推进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广西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建设.
第二节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统一开放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网络管理平台.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衔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并将广西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国家平台管理.
完善全区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促进开放的激励引导机制,实行分类开放、资源共享,打破管理单位的界限,推—35—动形成专业化、网络化的科学仪器服务机构群.
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在线服务平台,公开科研设施与仪器使用办法和使用情况,逐步形成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服务体系.
加强开放使用中形成的知识产权管理.
发挥广西大型仪器网络服务泛珠三角等多区域、面向东盟等提供研发、检测、培训、咨询服务优势,打造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特色服务平台.
围绕国家和自治区重大部署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重大需求,完善已有的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科技文献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实验动物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
强化广西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南宁、柳州、桂林和梧州四大区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其他地区建设区域服务中心.
建设科技文献大数据中心和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开展科学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和二次开发.
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和知识服务需求的科技文献保障服务体系.
提高实验试剂、实验动物资源、生物标本资源和标准物质资源等科学实验材料资源收集保藏与共享利用力度.
第九章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第一节加大引进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与团队力度依托产业项目,采取联合攻关、项目顾问、技术咨询等方式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科技人才和团队;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36—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团队+技术+资本"的引智新模式.
积极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大力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高层次创新创业专家引才计划、科技创新人才梯队计划,形成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在政策制定、组织保障、资金支持、环境营造等方面积极为培养对象提供服务.
大力实施"522人才工程",以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为载体,到2020年,重点引进50名以上创新型尖端人才,200名以上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以及200名以上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并对其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支持.
第二节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专家引才计划,吸引风险投资和高技术企业来广西创业,带动各类拔尖人才、紧缺人才的集聚.
支持各类青年科技人才在产业基地和科技园区创新创业,推广"创业导师+服务平台+专业孵化"的培育模式,扶持基层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企业科技人员等青年创业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支持在国家高新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内建立"人才池",实现高校院所与企业—37—间的人才双向流动.
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并从职称评定、知识培训、科研经费等方面对创新创业科技人员给予倾斜支持.
通过建设人才公寓、人才俱乐部、开通就医及子女就学"绿色通道"等措施,打造创业人才引进及服务平台.
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人才孵化.
允许在校大学生创办企业,创业活动可视为参加实践教育内容,计入实践学分.
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强化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
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项目融资等创业咨询和服务.
第三节优化健全人才使用与评价激励机制改革人才使用与评价机制.
创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在用人上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一视同仁在科技和人才项目申报评审、成果奖励等方面对体制内外人才、中央驻桂机构和区内机构人才同等对待.
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职称晋升、科研补贴、兼职兼薪等方面给予事业单位充分的自主权.
对在重点产业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称和职业资格等级.
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实行—38—科技人员分类评价.
探索基础研究类科研人员的代表作评议制度,强化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科研人员的成果贡献评估,促进职称评价与科技人才聘用有效衔接.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鼓励企业经营者按管理要素、科技人员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
支持采取股权激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形式,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对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放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
建立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制度,对在创新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权激励.
完善科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方式,加快推进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改革试点.
保证科研人员合理工资待遇水平,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分配激励机制.
完善人力资本补偿机制,提高科研项目中的人员经费预算比例.
健全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间接费用中人员绩效支出管理办法,明确人员绩效激励支出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方式.
第十章加强战略和前沿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第一节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与重大科学前沿问题研究统筹学科布局,力争在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生命科学、土—39—木工程、农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学科学等优势学科的学术影响力达世界先进水平.
重点夯实机械工程学、电子与信息系统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园艺学、林学、畜牧学、生态学、民族医学、病理学、药学、中药学等学科基础,加强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鼓励和支持非共识创新和变革性研究,探索新的科学前沿和新的学科生长点.
依托研究基础、人才优势和大科学装置实验条件,结合世界重大科学前沿问题,重点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南海珊瑚礁演变,以及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基材料、动物定向遗传改良平台和主要农作物基因等技术.
第二节开展面向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围绕广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领域,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前瞻部署一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糖生物学与糖化学、功能材料、智能控制、生物质能源、天然产物开发、重要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及海洋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国土空间优化等科学问题研究.
—40—第四篇建立高效区域创新体系第十一章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第一节健全政府科技创新治理机制明确科技创新领域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建立科研管理权力清单,从政府主导创新向服务创新转变,全面提升政府创新治理能力和水平.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与决策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由自治区科技部门牵头,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参与的科技计划管理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审议科技创新战略规划、计划布局、年度重点任务、项目指南和专业机构遴选等事项,形成统筹协调与决策机制;建立完善广西科技决策咨询制度,不断提高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发挥好院士顾问和八桂学者等高水平专家在战略规划、咨询评估和宏观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
政府重点支持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前沿、社会公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加快推进市场准入、产业监管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和社会环境,着力营造创新生态,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
—41—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和企业为主体,以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及人才团队为支撑,建设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第二节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完善公开统一的自治区科技管理平台.
依托专业机构具体管理科技计划项目,通过自治区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受理科技项目申请,组织科技项目评估评审、筛选立项、过程管理和验收结题工作,对科技计划的需求征集、指南发布、项目申报、立项和预算安排、监督检查、结题验收等全过程统一进行信息管理.
建立健全专业机构遴选标准和管理制度、科技计划评估监督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科技报告制度等,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和责任倒查,主动向社会公开非涉密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在具体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推动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计划的全覆盖.
进一步整合优化各类科技计划,对应该以公开竞争方式安排、仍然分散在各部门的旨在支持科技创新的各类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等),通过撤、并、转等方式,优化整合形成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广西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探索稳定支持高等学校和区直科研机构创新的新方式,逐步将相关专项资金纳入自治区财政科技计划体系.
深化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
遵循创新活动规律和财政预—42—算管理制度,构建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新机制.
聚焦全区发展重大科技需求,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项目.
坚持管放结合,进一步完善项目经费预算调整审批制度,赋予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更灵活的财政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自主权;强化科研信用管理,建立覆盖全过程的科研信用记录制度,将间接费用核定和结余经费留用与信用评价结果相挂钩.
建立面向结果的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对科研活动综合效益和影响进行考核和评价.
第三节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完善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确立企业在产业导向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决策者、组织者和投资者地位,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项目由企业牵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具有科研性质的事业单位深度参与,形成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新机制.
改革自治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和运行机制,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进产业联盟协同开展标准化建设,掌握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
加强产学研结合的中试基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领域探索企—43—业主导、院校协作、强强联合、多元投资、军民融合、成果分享的合作模式.
拓展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创新路径.
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带科研项目和成果,在一定期限内保留身份和适当待遇到驻桂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
开展区内重点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流动岗位吸引企业人才兼职的试点工作,鼓励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
鼓励将企业任职或挂职经历作为高等学校新聘工程类教师的重要条件.
深化科研人员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与企业间合理流动.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推动军民深度融合,重点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和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打造军民整合创新服务平台.
第四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确立企业科技成果需求主体和转化运用主体地位,实施重点领域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支撑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行动.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44—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引进转化区内外重大科技成果,推动区内产学研合作成果就地转化.
创新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激励机制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给予绩效奖励性后补助.
鼓励创新型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采取股份制、委托开发、成果转让、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方式,建立产学研资介战略联盟,优先支持联盟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制定自治区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投资的科技企业,放宽股权出售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
加强对其他具有科研性质的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指导工作.
建立知识产权权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合作共享机制,按照合同约定依法享受利益和承担风险.
第十二章统筹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第一节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平台,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使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逐步形成"大企富业、中企振业、小企活业"的梯度创新格局.
继续推进自治区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培育和壮大.
鼓励和引导—45—企业找准技术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大研发投入和平台建设,积极自主开展研发活动和承担政府研发计划项目,加快成果转化,加快推动企业创新从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金融、管理、商业模式等综合创新转变.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
大力扶持高成长中小企业,通过贷款贴息、种子资金和天使基金等投融资支持方式,加快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推广科技企业创新券制度,支持企业与高等校院、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活动,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运用的主体.
开展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专项行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和支持大中型骨干和高新企业普遍建立企业研究开发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大力支持以高等院校优势学科为依托的创新团队入驻企业研发机构.
新培育建设若干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实现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各科学领域或行业更大范围覆盖.
引导有色金属、机械、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全区支柱、特色产业的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公共研发平台,提高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和研发层次,提高自治区行业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内生动力.
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公共平台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快专业孵化器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支持企业引进区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加强专业技术人—46—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积极培育创投市场,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实施专项计划,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节提升高校院所创新能力以提高高等学校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大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条件,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研究开发三位一体,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不断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
积极稳妥推进自治区直属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用人机制和内部分配制度.
坚持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转制方向,分类重组和优化结构布局,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提升共性关键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促进中直驻桂科研院所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引导其重大成果落地广西,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第三节培育区域创新优势实施高新技术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发展工程.
重点以南—47—宁、柳州、桂林、北海等国家高新区为依托,创建南(宁)柳(州)桂(林)北(海)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示范区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资源整合优化、优势特色产业集聚、人才激励、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试先行,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区域创新中心,打造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发挥好百色、北海、桂林、贺州、钦州等5个国家级和一批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新建一批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加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北部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打造珠江—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桂林、南宁、柳州、北海国家高新区加快建成创新型特色园区.
加大对梧州、钦州、来宾、柳州河西和贺州等自治区高新区建设的支持,力争进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
鼓励和支持创建一批新的自治区级高新区.
充分发挥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强与广东科技合作,支撑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
大力推进创新型市县镇建设.
实施创新型市县镇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南宁、柳州、桂林等创新基础好的城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支持城镇化基础好、科技资源丰富的县(市、区)率先进入创新型县(市、区)行列.
积极培育以高新技术、科技服务、产城融合为特色的"创新小镇".
第四节打造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科技服务体系优先发展研究开发及其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检验检测认证—48—及创业孵化服务,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学技术普及服务及综合科技服务,建设网上技术市场,整合创新资源,形成以沿国家高新区为中轴、辐射带动"两翼"("贺州—梧州—玉林—贵港—来宾"、"防城港—崇左—百色—河池")的科技服务业"一轴两翼"总体发展新格局.

TmhHost香港三网CN2 GIA月付45元起,美国CN2 GIA高防VPS季付99元起

TmhHost是一家国内正规公司,具备ISP\ICP等资质,主营国内外云服务器及独立服务器租用业务,目前,商家新上香港三网CN2 GIA线路VPS及国内镇江BGP高防云主机,其中香港三网CN2 GIA线路最低每月45元起;同时对美国洛杉矶CN2 GIA线路高防及普通VPS进行优惠促销,优惠后美国洛杉矶Cera机房CN2 GIA线路高防VPS季付99元起。香港CN2 GIA安畅机房,三网回程CN2 ...

Hostodo独立日提供四款特价年付VPS套餐 最低年付$13.99

前天,还有在"Hostodo商家提供两款大流量美国VPS主机 可选拉斯维加斯和迈阿密"文章中提到有提供两款流量较大的套餐,这里今天看到有发布四款庆祝独立日的七月份的活动,最低年付VPS主机13.99美元,如果有需要年付便宜VPS主机的可以选择商家。目前,Hostodo机房可选拉斯维加斯和迈阿密两个数据中心,且都是基于KVM虚拟+NVMe整列,年付送DirectAdmin授权,需要发工单申请。(如何...

Raksmart VPS主机如何设置取消自动续费

今天有看到Raksmart账户中有一台VPS主机即将到期,这台机器之前是用来测试评测使用的。这里有不打算续费,这不面对万一导致被自动续费忘记,所以我还是取消自动续费设置。如果我们也有类似的问题,这里就演示截图设置Raksmart取消自动续费。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上图,在对应VPS主机的【其余操作】中可以看到默认已经是不自动续费,所以我们也不要担心被自动续费的。当然,如果有被自动续费,我们确实不想续费的...

大容量存储方案为你推荐
虚拟空间购买我想办个个人网站,虚拟空间怎么弄?请推荐一个建站工作室。已备案域名查询如何查询已备案的域名是否在万网备案的?vps主机vps主机好吗?是不是垃圾?虚拟主机代理哪家虚拟主机商的代理比较好域名购买在网上购买域名 会受骗吗成都虚拟空间成都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如何?虚拟主机评测网怎么选一台好的虚拟主机100m虚拟主机100M的虚拟主机都能做些什么新加坡虚拟主机请问新网的虚拟主机靠谱吗?长沙虚拟主机长沙点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域名查询系统 域名备案号查询 电信测速器 国内免备案主机 56折 华为云主机 dropbox网盘 本网站在美国维护 天互数据 刀片服务器是什么 网站在线扫描 www789 电信网络测速器 php服务器 学生服务器 阿里dns 认证机构 cc加速器 nano 装修瓦工培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