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Android程序设计

winserver2008下载  时间:2021-01-12  阅读:()

-1-CCNA网络工程师概论-7-FPGA概论-12-Internet技术及其应用-16-LINUX操作系统-22-Oracle数据库-26-Web编程与设计-31-WindowsCE程序设计-37-编译原理-44-操作系统原理-49-程序设计语言C-55-单片机原理与应用-61-电子商务案例分析-66-电子商务概论-71-电子商务营销写作实务-76-电子线路CAD-82-动漫设计与制作-87-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9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95-计算机多媒体技术-101-计算机接口技术-105-计算机局域网技术-110-计算机控制技术-115-计算机密码学-120-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124-计算机图形技术-128-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134-计算机网络原理-139-计算机组成原理-143-计算机组网技术-148-科技文献检索-153-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157-离散数学-16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172-嵌入式系统基础-179-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183-人工智能技术导论-187-软件工程-192-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198-数据结构-203-数据库系统原理-209-数值分析-216-数字电子技术-220-算法设计与分析-224-图形图像处理技术-229-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234-网络程序设计-239-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244-网络通信开发技术-249-网络营销实务-254-物联网技术及应用-259-项目管理教程-263-信息工程管理-269-信息工程监理概论-274-虚拟现实技术-280-学科概论-284-云计算概论-288-专业英语-293-《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AndroidProgramming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顾艳春、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Android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Android是谷歌(Google)发布的一个开放源代码的手机平台,由Linux内核、中间件、应用程序框架和应用软件组成,是第一个可以完全定制、免费、开放的手机平台.
Android不仅能够在智能手机中使用,还可以用在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终端、上网笔记本、便携式媒体播放器和电视等电子设备上.
本课程包含了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有:集成开发环境搭建、用户界面设计、后台服务开发、数据存储、组件通信、地图应用、Widget和AndroidNDK等.
本课程包括如下内容:包括Android的简介、开发环境、第一个Android程序、Android生命周期和用户界面、组件通信与广播消息、后台服务、数据存储与访问、位置服务与地图应用、Widget组件、AndroidNDK开发以及综合示例设计与开发.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理念、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Android应用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计算机学科学生进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有助于提高信息素质;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养成规范的软件代码编写习惯;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移动开发基本理论和概念、资源访问、用户界面、组件使用、数据存储、多媒体程序设计、图形处理、互联网应用、GPS定位服务等.

(二)熟悉开发环境的安装和配置,能够从事移动APP和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工作,熟悉Android程序的发布流程等.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一)运用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调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二)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程序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的能力.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学生考试情况和平时学习情况,其中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出勤考核、平时作业各占15%).
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Android简介(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手机操作系统;(二)Android起源;(三)Android特征;(四)Android体系结构.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Android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二)熟悉Android的系统架构;(三)熟悉Android的平台特性和平台架构.
重点:Android平台的特征,Android体系结构.
难点:Android平台的特征.
第二章Android开发环境(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安装Android开发环境;(二)AndroidSDK.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Android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方法;(二)了解AndroidSDK的目录结构和示例程序;(三)掌握各种Android开发工具的用途.
重点:理解Android模拟器、Android调试桥和DDMS三个工具的用途.
难点:模拟器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第一个Android程序(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第一个Android程序;(二)Android程序结构;(三)命令行创建AVD;(四)命令行创建程序.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使用Eclipse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的方法;(二)掌握Android虚拟设备的创建方法;(三)理解Android的程序结构;(四)了解使用命令行创建Android应用程序方法.
重点:Android的程序结构.
难点:Android虚拟设备的创建方法.
第四章Android生命周期(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程序生命周期;(二)Android组件;(三)Activity生命周期;(四)程序调试.
基本要求(一)了解Android系统的四大基本组件;(二)理解Activity的生命周期中各状态的变化关系;(三)掌握Activity事件回调函数的作用和调用顺序;(四)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和工具.
重点:Activity生命周期.
难点:Activity事件回调函数的作用和调用顺序.
第五章Android用户界面(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用户界面基础;(二)界面控件;(三)界面布局;(四)菜单;(五)界面事件.
基本要求(一)了解各种界面控件的使用方法;(二)掌握各种界面布局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三)掌握选项菜单、子菜单和快捷菜单的使用方法;(四)掌握操作栏和Fragment的使用方法;(五)掌握按键事件和触摸事件的处理方法.
重点:各种界面布局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难点:按键事件和触摸事件的处理方法.
第六章组件通信与广播消息(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Intent简介;(二)Intent过滤器;(三)广播消息.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使用Intent进行组件通信的原理;(二)掌握使用Intent启动Activity的方法;(三)掌握获取Activity返回值的方法;(四)掌握Intent过滤器的原理与匹配机制;(五)掌握发送和接收广播消息的方法.
重点:Intent过滤器的定义和功能.
难点:Intent解析的匹配规则.
第七章后台服务(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Service简介;(二)本地服务;(三)远程服务.
二、基本要求(一)理解Service的原理和用途;(二)掌握本地服务的管理方法;(三)理解线程的启动、挂起和停止方法;(四)掌握远程服务的绑定和调用方法.
重点:Service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难点: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应用技巧.
第八章数据存储与访问(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简单存储;(二)文件存储;(三)数据库存储;(四)数据共享;(五)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SharedPreferences的使用方法;(二)掌握各种文件存储的区别与适用情况;(三)掌握SQLite数据库的特点、体系结构、建立和操作方法;(四)理解ContentProvider的用途和原理,创建与使用方法.
重点: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SQLite数据库.
难点:SQLite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九章位置服务与地图应用(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位置服务;(二)Google地图应用.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位置服务的概念;(二)了解地图密钥的申请方法;(三)掌握获取位置信息的方法;(四)掌握MapView和MapController的使用方法;(五)掌握Google地图覆盖层的使用方法.
重点:熟悉Android中的GPS编程.
难点:Google地图覆盖层的使用方法.
第十章Widget组件开发(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Widget简介;(二)Widget基础;(三)Widget配置;(四)Widget与Service.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Widget的概念及特征,设计原则和开发步骤,调试方法;(二)掌握使用Activity配置Widget的方法;(三)掌握使用Service更新Widget的方法.
重点:Widget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难点:使用Service更新Widget的方法.
第十一章AndroidNDK开发(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NDK简介;(二)NDK开发环境;(三)NDK文档和示例;(四)NDK初级示例;(五)NDK高级示例.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AndroidNDK的用途和不足;(二)掌握AndroidNDK编译环境的安装与配置方法;(三)掌握AndroidNDK的开发步骤;(四)了解动态检测CPU类型的方法.
重点:AndroidNDK的开发步骤.
难点:分析NDK对提高程序运行效率的能力.
第十二章综合示例设计与开发(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需求分析;(二)程序设计;(三)程序开发;(四)文件读写;(五)文件定位.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思路;(二)掌握使用多种组件进行Android程序开发的方法.
重点:Android应用程序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思路.
难点:使用多种组件进行Android程序开发的方法.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理论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听课.
要求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编程的思路与方法,指出常见的错误,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

(二)作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作业以掌握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为主,题量不易过多.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Android简介2222Android开发环境2223第一个Android程序2224Android生命周期2225Android用户界面4436组件通信与广播消息2227后台服务4438数据存储与访问4449位置服务与地图应用22210Widget组件开发22211AndroidNDK开发22212综合示例设计与开发442合计323228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应在学完《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Java语言程序设计》之后开课.

十、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1]王向辉等.
《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
ISBN:9787302283164.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二)教学参考书柯元旦等.
《Android程序设计》.
ISBN:9787512401136,7512401132.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郝玉龙.
《Android程序设计基础》.
ISBN:9787512107564.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肖云鹏等.
《Android程序设计教程》.
ISBN:978730231262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CCNA网络工程师概论》课程教学大纲TheIntroductiontoCCNANetworkEngineer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罗海天、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在局域网和广域网(LAN和WAN)的多协议网络中安装和配置思科交换机和路由器,提供一级故障排除服务并改善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本课程还提供了关于正确应用网络软件工具和保养、维护硬件设备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是思科职业认证的重要课程.
该课程的重点是解决在科学、通讯和社会研究等领域的网络应用中的问题.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将学习如何在局域网和广域网(LAN和WAN)的多协议网络中安装和配置思科交换机和路由器,提供一级故障排除服务并改善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还要学习正确应用网络软件工具,学会保养和维护硬件设备的相关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网络技术基础(二)掌握路由及路由技术基础(三)掌握交换机的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四)掌握实施IP编址以及IP服务(五)掌握路由及路由器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六)掌握网络安全(七)理解实施、验证WAN链路(八)理解ISDN和DDR、理解I帧中继、理解IPPP、理解I网络管理协议基础、SNMP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
本课程已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课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参考资料等内容可以全部发给学生.
也可逐步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网络课件、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如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方式独立出题.
试题主要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
具体如下:(1)客观题,占60%:分为填空、选择、简答等.
(2)非完全客观题,占40%:分为回答问题、复杂程序编程等.
成绩评定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网络技术基础一、基本内容(一)不同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二)选择网络组件(三)使用OSI参考模型以及TCP/IP模型的相关协议解释数据如何在网络进行传输(四)描述基本的网络应用,包括WEB(五)描述OSI参考模型以及TCP/IP模型中相关协议的功能及其基本原理.
(六)描述VoiceOverIP以及VideoOverIP对网络的影响.
(七)理解网络拓扑图(八)确定主机间数据传输的路径(九)描述网络以及Internet通讯的组件(十)确定并处理网络中1层、2层、3层以及7层故障(十一)区别LAN与WAN重点:OSI参考模型以及TCP/IP模型中相关协议的功能及其基本原理难点:理解网络拓扑图;网络以及Internet通讯的组件;确定并处理网络中1层、2层、3层以及7层故障第二章交换机的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一、基本内容(一)选择正确的介质、线缆、接口和连接器来完成交换机与其他网络设备以及主机的连接(二)解释Ethernet网中MediaAccessControl技术(三)解释网段以及基本的流量管理概念(四)解释基本的交换概念以及Cisco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五)完成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包括对交换的远程管理(六)使用基本的工具(ping、traceroute、telnet、SSH、ARP、ipconfig)、SHOW以及DEBUG验证网络以及交换机(七)分析、确定并解决交换网络中介质问题、配置问题、自动协商以及交换机硬件故障(八)描述增强的交换网络技术(VTP、RSTP、VLAN、PVSTP、802.
1q)(九)描述VLAN如何创建逻辑上隔离的网络,VLAN间通讯需要进行路由(十)VLAN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十一)Cisco交换机Trunk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十二)VLAN间路由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十三)VTP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十四)RSTP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十五)理解SHOW以及DEBUG命令显示的信息,并根据信息验证Cisco交换网络的工作状态(十六)实施基本交换机安全(portsecurity、trunkaccess等)重点:使用基本的工具(ping、traceroute、telnet、SSH、ARP、ipconfig)、SHOW以及DEBUG验证网络以及交换机;分析、确定并解决交换网络中介质问题、配置问题、自动协商以及交换机硬件故障难点:Cisco交换机Trunk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VLAN间路由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VTP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第三章实施IP编址以及IP服务一、基本内容(一)私有地址以及公有地址使用优点以及工作原理(二)解释DCHP以及DNS的优点以及工作原理(三)路由器上DHCP以及DNS配置、检查以及故障排查(四)在LAN中,为主机实施静态以及动态地址分配(五)实施IP编址,包括VLSM地址分配(六)在LAN/WAN中实施VLSM以及地址汇总(七)描述IPv6与IPv4的共存技术(包括协议、双栈以及隧道等)(八)描述IPv6编制(九)分析并解决基本IP地址分配问题重点:路由器上DHCP以及DNS配置、检查以及故障排查难点:在LAN/WAN中实施VLSM以及地址汇总;IPv6与IPv4的共存技术(包括协议、双栈以及隧道等);IPv6编制路由及路由器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一、基本内容(一)描述路由概念(二)描述路由器工作原理(三)选择正确的介质、线缆、接口以及连接器完成路由器与其他网络设备和主机的连接(四)RIPv2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五)访问路由器并进行基本配置(CLI/SDM)(六)路由器接口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七)验证路由器配置、使用ping,traceroute,telnet,SSH或其他工作验证网络的连通性(八)实施并验证静态路由以及默认路由配置(九)管理IOS配置文件(十)管理CiscoIOS(十一)比较不同的路由技术以及路由协议(十二)OSPF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十三)EIGRP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十四)排查路由问题(十五)使用SHOW以及DEBUG命令验证路由器硬件和软件工作状态重点:路由器接口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难点:OSPF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EIGRP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第五章WLAN管理和网络安全一、基本内容(一)描述无线介质相关标准(二)描述小型WLAN中组件的功能(包括SSID、BSS以及ESS等)(三)在WLAN配置基本参数,确保设备连接到正确的访问点(四)比较WALN安全特性以及WPA安全的功能(五)分析并解决在WLAN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六)当今网络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并解释实施复杂的网络安全策略以应对网络安全的需要(七)解释缓解对网络设备、主机以及应用安全问题的通用技术(八)描述基本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安全应用的功能(九)描述推荐的实施安全的做法,包括最初的步骤,以确保网络设备安全重点:网络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并解释实施复杂的网络安全策略以应对网络安全难点:小型WLAN中组件的功能(包括SSID、BSS以及ESS等)NAT以及ACLs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一、基本内容(一)描述ACLs类型以及功能(二).
配置ACLs以实施数据过滤(三)配置ACLs以实施对于Telnet以及SSH的访问限制(四)实施、验证WAN链路(五)描述不同的WAN链路技术(六)HDLC配置、验证(七)Frame-relay配置、验证(八)PPP配置、验证重点:HDLC配置、验证;Frame-relay配置、验证难点:PPP配置、验证;排查WAN实施中的问题七、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网络技术基础442-62交换机的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666-103实施IP编址以及IP服务668-124路由及路由器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664-65WLAN管理和网络安全664-66NAT以及ACLs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444合计323228-40八、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完《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后开设,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字电子技术知识,应具有网络编程能力.
本课程后续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等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控制的有关课程,也是学生毕业设计、计算机开发的基础.

九、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十、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MarkA.
Dye(美国).
思科系统公司译.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标准书号(ISBN978711519062-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1第一版(二)教学参考书[1]ToddLammle程代伟等译.
CCNA学习指南.
标准书号(ISBN978712105675-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2月,第六版.
《FPGA概论》课程教学大纲SystemDesignBasedonFPGA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杨定安、职称副高)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本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当今电子系统的设计已不再是利用各种IC进行PCB板级的设计和调试,而是转向以大规模FPGA为物理载体的系统芯片的设计.
由于集成电路工艺的成熟和EDA工具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子系统的设计者并不需要过多地关注半导体集成工艺,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成熟工艺,在EDA工具的帮助下完成这个系统从行为算法级到物理结构级的全部设计,并最终在FPGA上实现.
利用Quartus软件一方面可以克服实验室各种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目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EDA技术的思想,能够利用Quartus软件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介绍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的集成环境、开发流程和软件处理技术,了解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开发工具、开发流程(ALTERA)和开发中常见问题,要求学生以VerilogHDL语言为设计基础,并较深入地分析数字系统的工作原理,从集成化的视角去理解系统的结构优化、时序、速度、面积和功耗等物理性能的设计优化理念,通过对上述多重物理性能的折中分析,实现VerilogHDL描述方法的高级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FPGA系统或者硬件系统开发知识,并能够进行成熟的基于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结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的概念.
(二)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系列及特点.
(三)熟悉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软件.
(四)熟悉第三方工具软件.
(五)熟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编程与配置.
(六)了解FPGA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七)学习基本的FPGA电路设计范例.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讲课以及实验课,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QuartusⅡ的应用方法和设计流程.
本课程要求在机房上课,讲课与实验穿插在一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理解FPGA的设计思想;掌握利用QuartusⅡ软件进行电路的开发和设计;在实验中能够正确地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基本上每章都有一定量的练习题需要学生完成.
第一章要求学生了解FPGA的综述,因此不布置作业.
第三和六章也没有书面作业,但要求学生课外上机练习.
第二、四、五部分是该课程的核心部分,因此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习题量在5-7题的范围内.

课外要求学生熟练利用QuartusⅡ设计电路的各种方法;并能应用该技术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考试一般采用开卷笔试的形式.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于FPGA系统设计的掌握情况.

(二)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FPGA概述(2学时)FPGA概述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概念简单可编程器件的(SPLD)结构高密度逻辑器件基于FPGA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重点:FPGA的设计流程与设计方法.
难点:高密度逻辑器件.
第二章Verilog设计入门(4学时)一.
组合电路Verilog描述二.
时序模块及其Verilog表达三.
二进制计数器及其Verilog设计重点:用VERIOG表达和设计电路方法.
难点:区分组合逻辑电路好时序电路的语法规则.
QuartusⅡ开发软件(7学时)硬件逻辑电路的一般设计和测试流程引脚锁定与硬件测试嵌入式逻辑分析仪使用方法原理图编辑输入设计流程功能块ChipPlanner应用Synplify的应用及接口方法LPM计数器模块调用流水线乘法累加器设计LPM_RAM模块的设置LPM_ROM的制定和使用示例在系统存储器数据读写编辑器应用FIFO制定重点:原理图编辑输入设计流程.
难点:嵌入式逻辑分析仪使用方法.
第四章VerilogHDL设计深入(7学时)过程中的两类赋值语句过程结构总结移位寄存器设计乘法器设计及相关语句应用if语句一般用法三态与双向端口设计模可控计数器设计半整数与奇数分频电路设计Verilog的描述风格重点:乘法器设计及相关语句应用.
难点:半整数与奇数分频电路设计.
第五章有限状态机设计技术(6学时)一.
Verilog状态机的一般形式二.
Moore型状态机及其设计三.
Mealy型状态机的设计四.
SystemVerilog的文举类型应用五.
状态机图形编辑设计六.
不同编码类型状态机七.
安全状态机设计八.
硬件数字技术排除毛刺重点:MOORE型有限状态机的设计难点:综合优化、毛刺信号的克服、控制速度以及状态编码方式等问题第六章SOPC系统开发技术(6学时)一.
32位NiosⅡ嵌入式核二.
SOPC系统设计流程三.
SOPC系统设计示例四.
SOPC系统接口设计五.
SOPC系统综合设计重点:SOPC设计流程.
难点:SOPC系统综合设计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结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的概念.
(二)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系列及特点.
(三)熟悉可编程逻辑器件开发软件.
(四)熟悉第三方工具软件.
(五)熟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编程与配置.
(六)熟悉MAX+PLUSⅡ开发软件中宏模块及其应用.
(七)了解FPGA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八)学习基本的FPGA电路设计范例.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FPGA概述22Verilog设计入门43QuartusⅡ集成环境74VerilogHDL设计深入75有限状态机设计技术66SOPC系统开发技术67合计323220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应该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微机原理之后开设.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先修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微机原理等课程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潘松,黄继业.
《EDA技术实用教程——VerilogHDL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杨晓慧,杨旭.
《FPGA系统设计与事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刘皖,何道君,谭明.
《FPGA设计与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赵峰.
《FPGA上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例》.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教学参考书[1]张志刚.
《FPGA与SOPC设计教程——DE2实践》.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2]范丽珍,薛宁,薛小刚.
《AteraFPGA/CPLD设计(初级篇)》.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
[3]吴继华,王诚.
《AteraFPGA/CPLD设计(高级篇)》.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
[4]谭会生,瞿遂春.
《EDA技术综合应用实例与分析》.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5]VolneiA.
Pedroni.
《VHDL数字电路设计教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Internet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TechnologyandApplicationofInternet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韦庆清、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Internet技术及其应用本质上是一门应用性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体系结构等.
)2.
Internet技术基础(Internet浏览技术,IE浏览器使用技巧与常见疑难解答.
Internet信息搜索技术和资源上传下载等技术.
)3.
网络应用服务器创建技术(利用IIS6.
0和Serv-U创建FTP服务器、利用IIS6.
0创建Web服务器以及创建论坛、应用WinWebMail软件和POP3与SMTP服务创建电子邮件服务器技术.
)4.
网上娱乐(网上游戏、聊天等技术.
)5.
电子商务技术(网上银行、购物、炒股等技术.
)6.
网页设计技术基础(HTML语言基础、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等.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学生今后在学习、工作中使用Internet及制作多媒体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建立起Internet的应用意识,全面了解Internet提供的信息服务及其原理,熟练掌握获取Internet各种信息服务的方法,至少掌握一种网页创作技术.
并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基本的多媒体创作工具.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着重讲述基本服务的应用技术和使用方法:(一)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Internet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的基本概念,熟练使用浏览器、电子邮件、FTP、搜索引擎等软件工具.

(二)了解并掌握Web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和流媒体服务的构建及其管理;掌握HTML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

(三)熟练掌握一种网页制作工具及网站构建.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实际应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着重讲述基本服务的应用技术和使用方法,注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Internet技术的实际应用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闭卷考试(笔试)结合的方式.
成绩评定平时作业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难点和重点第一章Internet概述(1学时)一、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Internet的发展历史、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几大骨干网、"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Internet的未来、Internet的应用、Internet对社会的影响.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二)Internet的概念(三)Internet的由来与发展(四)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五)关于Internet的相关组织机构(六)常用术语二、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以及Internet发展的历史、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应用.

重点:Internet的应用及对社会的影响.
难点:无第二章Internet技术基础(2学时)一、基本内容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参考模型、TCP/IP协议、域名与DNS、IPv6与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的接入技术.
(一)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二)参考模型(三)TCP/IP协议(四)域名与DNS(五)Ipv6与下一代互联网(六)Internet的接入技术二、基本要求了解Internet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参考模型、TCP/IP协议族中若干个协议的作用;、了解什么是IP地址和域名系统及其分类;了解Internet的若干种接入技术;学会如何利用Windows2000上网.

重点:TCP/IP协议、IP地址、域名系统、Internet的接入技术.
难点:Internet网络是如何组成和运行的.
第三章Internet应用技术(4学时)一、基本内容信息浏览与搜索、论坛与博客、文件压缩与`解压、文件传输、收发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与网络电话、电子商务、在线学习、网上求职求医等.

(一)信息浏览与搜索(二)论坛与博客(三)文件压缩与`解压(四)文件传输(五)收发电子邮件(六)网络聊天与网络电话(七)电子商务(八)在线学习(九)网上求职求医二、基本要求了解WWW的原理和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浏览器的使用、信息浏览及搜索方法、网页保存与收藏;了解并掌握Internet基本服务(www、FTP、Telnet和E-mail)的应用、了解论坛与博客、网络聊天与网络电话、电子商务、网上求职求医等网络应用.

重点:IE浏览器的使用、BBS、FlashGet、CuteFTP、eMule、OutlookExpress等软件的下载、安装与使用.
难点:OutlookExpress和CuteFTP的配置.
第四章构建和管理Web服务(3学时)一、基本内容Web服务的概念、IIS6.
0的安装和Web网站的标识方法及设置、虚拟目录的创建、Web网站的测试及远程管理、论坛的构建.

(一)概述(二)Web服务的实现方案(三)安装IIS6.
0和Web网站技术方案(四)标识Web网站的方法(五)设置Web网站(六)创建虚拟目录(七)测试Web网站、远程管理Web网站(八)构建论坛二、基本要求了解Web服务的实现方案、了解并掌握IIS6.
0的安装、掌握标识Web网站的方法、熟练Web网站的设置、虚拟目录的创建及Web网站测试、Web网站的远程管理;了解论坛的构建.

重点:IIS6.
0的安装、配置、Web网站的设置、虚拟目录的创建及Web网站测试.
难点:Web网站的设置和论坛的构建.
第五章构建和管理E-mail服务(2学时)一、基本内容E-mail概述:E-mail的原理、E-mail的协议、E-mail收发过程;构建E-mail服务器:安装FoxmailServer、调试邮件服务器、配置和管理FoxmailServer邮件服务器.
(一)E-mail概述(二)构建E-mail服务器二、基本要求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协议,熟练使用基于WWW的电子邮件系统及OutlookExpress和FoxmailServer收发电子邮件;了解并掌握FoxmailServer的配置、使用和管理.
重点:E-mail的工作原理,FoxmailServer的配置、使用和管理.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FoxmailServer进行配置.
第六章构建和管理FTP服务(4学时)一、基本内容FTP协议、FTP的权限、常用的FTP命令、FTP软件的使用、断点续传、构建和管理IISFTP服务器、构建和管理Serv-UFTP服务器.
(一)FTP概述(二)构建和管理IISFTP服务器(三)构建和管理Serv-UFTP服务器二、基本要求了解FTP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FTP命令和一种FTP软件的使用;学会从Internet下载软件并安装使用、掌握Serv-UFTP服务器构建、使用和管理.
重点:常用FTP命令、IISFTP服务器和Serv-UFTP服务器的构建、使用和管理.
难点:如何在没有安装任何FTP客户端软件的Windows系统中使用FTP功能.
第七章构建和管理流媒体服务(4学时)一、基本内容流媒体概述、流媒体的传输技术、流媒体的通信协议、流媒体播放方式、流媒体文件的常用格式、流媒体网络结构及实现方案、构建WindowsMedia流媒体服务、构建RealSystem流媒体服务、流媒体服务的应用.
(一)流媒体概述(二)流媒体的传输技术(三)流媒体的通信协议(四)流媒体播放方式(五)流媒体文件的常用格式(六)流媒体网络结构及实现方案(七)构建WindowsMedia流媒体服务(八)构建RealSystem流媒体服务(九)流媒体服务的应用二、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流媒体的基本概念、流媒体文件的常用格式、传输技术、通信协议以及使用方法、了解WindowsMedia流媒体服务的构建,了解并掌握RealSystem流媒体服务的构建,掌握流媒体服务的实际应用.
重点:流媒体的传输技术、流媒体服务的实际应用.
难点:RealSystem流媒体服务的构建:服务器设置和客户端设置.
第八章HTML语言基础(4学时)一、基本内容HTML语言的语法规则、常用的HTML语言标记及属性.
二、基本要求掌握HTML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学会使用HTML的常用标记来编辑网页.
常用的HTML标记有:、、、、、、、、、、等.

重点:常用的HTML标记.
难点:、、、、、等标记.
第九章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8学时)一、基本内容网页和网站、页面的组成元素、网站的分类、网站建设的一般步骤、网页制作的一般原则、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使用:加入文字、文字格式设置;加入图片、动画、声音、背景;插入、修改超级链接;加入表单;使用表格进行版面布局设计、网页的动态效果设计、网页导航设计、使用框架组织网页、网页的总体美化和发布.

(一)网页和网站(二)页面的组成元素(三)网站的分类(四)网站建设的一般步骤(五)网页制作的一般原则(六)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介绍(七)网站建设实例二、基本要求掌握各种基本的网页元素的加入和修改,能够进行网页的美化、版面设计、导航设计等,掌握Web站点的创建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重点:静态及动态网页的制作、网站建设.
难点:动态站点的创建.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作业以掌握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为主,题量不易过多.
(二)考试环节的基本要求题型多样化.
其中基本概念以填空、选择、简答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Internet技术基础的掌握程度.
注重Internet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与笔试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1章Internet概述112第2章Internet技术基础223第3章Internet应用技术443第4章构建和管理Web服务332第5章构建和管理E-mail服务222第6章构建和管理FTP服务442第7章构建和管理流媒体服务442第8章HTML语言基础442第9章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882合计323220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学习方向注重实际应用.
先修课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

先修课程先修课:《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洪家军,林荣.
《Internet技术与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教学参考书[1]曲大成等.
《Internet技术与应用教程》(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李琳等.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孙印杰,夏跃伟等.
《Internet技术及应用教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4]杨小平等.
《Internet应用基础教程》(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LINUXOperatingSystem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胡小生、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Linux作为一个日渐流行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有着开放、稳定、安全、费用低廉等许多其它操作系统无可比拟的优势,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讲授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知识,使学生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维护、主要网络应用等技能,对Linux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奠定在Linux系统上作进一步开发的基础,以摆脱作为操作系统简单使用者的禁锢,为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一在科研和市场应用方面非常重要的Linux操作系统平台及其技术.
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基本原理的学习,通过对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知识,使学生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维护等技能的学习,对Linux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奠定在Linux系统上作进一步开发的基础,并可以使学生掌握在Linux操作系统上程序设计的方法,为将来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基础应用;(二)培养学生操作Linux和在Linux下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三)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熟练的、综合应用Linux及其编程技术编写程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四)通过理解和掌握Linux平台下的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掌握标准程序和小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了解基于Linux的嵌入式开发.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1、课堂讲授:因为本课程作为专业限选课,授课内容对原理性的知识涉及较少,主要偏向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
授课过程中要求带有网络环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现场演示各种服务的配置过程,使用大量的例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后实验:根据课程进度,理论课之后会安排一些实验上机操作内容,要求学生在宿舍或者学校机房完成.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闭卷笔试成绩评定总成绩=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5%)+平时作业(15%)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Linux系统概述一、基本内容:(一)Linux系统发展史、现状和特点(二)Linux主要应用、主要发行版本(三)Linux系统安装注意事项、系统安装过程及基本配置(四)使用VMWare虚拟机重点:开放源代码运动与Linux,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及基本配置.
难点: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及基本配置.
第二章Linux常用命令一、基本内容:(一)Linux系统基本操作(二)简单命令(三)文本概念和文件类型(四)文件操作命令(五)目录及其操作命令(六)联机帮助命令重点:使用shell与终端对Linux进行管理,相对路径与绝对路径,命令的各种参数,grep命令,硬链接与软链接,文件权限.

难点:硬链接与软链接,文件权限.
第三章文本编辑一、基本内容:(一)vi的工作方式(二)进入和退出vi(三)文本输入(四)移动光标(五)文本修改(六)编辑文件(七)字符串检索(八)ex命令重点:vi的输入方式与命令模式,vi的光标移动方式,ex命令.
难点:vi的输入方式与命令模式.
第四章LinuxShell程序设计一、基本内容:(一)shell概述(二)命令历史(三)名称补全(四)别名(五)shell特殊字符(六)shell变量(七)参数置换变量(八)算术运算(九)控制结构(十)函数(十一)作业控制(十二)shell内置命令(十三)shell脚本调试重点:bash的控制语句与控制流程;bash函数;shell脚本的调试.
难点:shell脚本的调试.
第五章Linux系统管理一、基本内容:(一)用户管理、用户组管理(二)文件系统的创建、磁盘空间管理、文件系统的安装与卸载、文件系统的维护(三)系统引导过程、运行级与init、系统开机服务、服务的启动与配置(四)进程与作业的概念、进程启动、进程查看、进程调度(五)Linux下的软件安装重点:用户与用户组管理;系统开机服务;作业控制;二进制发布包、源代码包软件安装.

难点:系统开机服务;作业控制;源代码软件安装.
第六章常用开发工具一、基本内容:(一)gcc编译系统(二)GDB程序调试工具(三)程序维护工具make二、基本要求:掌握GNUC与GNUC++的编译系统gcc;掌握GDB调试工具;了解程序维护工具make.
重点:gcc命令选项,gdb中调试程序的方式与方法,make的工作机制.
难点:gdb中调试程序的方式与方法,make的工作机制.
第七章网络应用及管理一、基本内容:(一)TCP/IP网络(二)常用网络命令(三)网络配置文件(四)网络配置工具(五)Web服务器、FTP服务器、xinetd重点:Linux下的常用网络配置命令.
难点:Linux的Web与FTP服务器管理与配置.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课后实验环节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涉及的技术面较宽,需要通过课后实验使学生熟悉和掌握Unix/Linux操作系统常见命令,通过课后上机实验,使学生了解Unix/Linux操作系统的管理、配置等日常维护命令,并对使用各种命令过程中遇到的错误情况给予正确处理.

(二)作业的基本要求:根据每次讲课内容,课后都留适当的作业或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及方法.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一章Linux系统概述442第二章Linux常用命令444第三章文本编辑222第四章LinuxShell程序设计666第五章Linux系统管理10104第六章常用开发工具220第七章网络应用及管理442合计323220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涉及的技术面较宽,要求学生在学此课程之前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故应放在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开设此课.

十、先修课程前修课或同修课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孟庆昌,牛欣源.
《Linux教程》(第3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主)杨云,王秀梅,孙凤杰.
《Linux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教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
(二)教学参考书[1]王刚.
《Linux命令、编辑器与Shell编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2]NeilMatthew,RichardStones.
《Linux程序设计》(第4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ORACLEDATABASE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任朝晖、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12月一、课程简介《Oracle数据库》课程主要介绍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及组成,包括Oracle数据库实例结构,Oracle数据库结构和Oracle网络结构,介绍Oracle网络配置及Oracle数据库管理工具,介绍SQL语言,PL/SQL编程及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型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技术,掌握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Oracle数据库》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系的一门选修的专业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型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技术,掌握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Oracle数据库是应用最广泛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掌握和了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维护和开发大型数据库系统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Oracle数据库的实例结构,Oracle数据库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及数据字典;(二)掌握Oracle数据库网络结构及配置方法;(三)掌握数据库管理技术,包括数据库启动与关闭,空间管理,数据文件管理,控制文件管理,(四)日志文件管理,安全管理,对象管理;(五)学习使用SQLPlus工具,熟练掌握关系数据库语言SQL及PL/SQL程序设计基础;(六)掌握数据库Oracle数据库备份及恢复技术.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业+学生课外学习.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开卷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占70%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Oracle系统概述(2学时)1.
1Oracle系统简介1.
2Oracle系统的特点1.
3Oracle系统的应用1.
4Oracle的体系结构1.
5如何得到Oracle产品基本要求:了解Oracle数据库的发展,掌握Oracle数据库结构.
重点:Oracle的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
难点:Oracle的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
第二章Oracle系统的安装(2学时)2.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2.
2安装数据库服务器2.
3安装客户机2.
4查看安装结果基本要求:掌握Orale数据库的安装.
重点:Orale数据库服务器及客户机的安装.
难点:Orale数据库服务器及客户机的安装.
第三章Oracle系统实用工具(4学时)3.
1SQLPlus简介3.
2SQLPlusWorksheet简介3.
3企业管理控制台---独立启动的数据库管理器3.
4企业管理控制台---集成的管理服务器3.
5数据库配置助手3.
6网络配置助手基本要求:掌握SQLPlus简介,设置SQLPlus,企业管理控制台的使用.
重点:SQLPlus的使用,SQLPlusWorksheet的使用.
难点:SQLPlus的使用,SQLPlusWorksheet的使用.
第四章管理数据库(2学时)4.
1创建Oracle数据库4.
2查看数据库信息4.
3启动和关闭数据库基本要求:掌握创建Oracle数据库,启动和关闭数据库,查看数据库信息.
重点:创建Oracle数据库,启动和关闭数据库.
难点:创建Oracle数据库,启动和关闭数据库.
第五章管理表空间(2学时)5.
1创建表空间5.
2修改表空间5.
3删除表空间5.
4管理数据文件基本要求:掌握创建表空间,管理数据文件.
重点:创建表空间,管理数据库方案对象.
难点:创建表空间,管理数据库方案对象.
第六章数据库方案对象(2学时)6.
1方案6.
2管理表6.
3管理索引基本要求:掌握方案,创建表,管理表,管理索引.
重点:方案,创建表,管理索引.
难点:方案,创建表,管理索引.
第七章SQL语言基础(4学时)7.
1SQL的概念7.
2SQL函数及操作符7.
3用SQL查询数据7.
4用SQL录入数据7.
5用SQL更新数据7.
6用SQL删除数据基本要求:掌握SQL的概念,SQL函数及操作符,SQL查询.
重点:SQL函数及操作符,SQL查询,嵌套查询.
难点:嵌套查询.
第八章PL/SQL编程语言(4学时)8.
1PL/SQL语言概述8.
2PL/SQL语言的基本语法要素8.
3PL/SQL控制结构8.
4PL/SQL复合类型8.
5游标8.
6异常处理基本要求:掌握PL/SQL语言概述,PL/SQL语言的基本语法要素,PL/SQL控制结构,PL/SQL复合类型,游标.

重点:PL/SQL的基本语法要素,PL/SQL控制结构,PL/SQL复合类型,游标.
难点:PL/SQL复合类型、游标、异常处理.
第九章管理高级方案对象(3学时)9.
1管理视图9.
2管理同义词9.
3管理序列9.
4管理PL/SQL存储过程9.
5管理PL/SQL存储函数9.
6管理触发器基本要求:掌握管理视图、创建视图的方法,同义词的概念,存储过程,触发器.
重点:管理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
难点:存储过程.
第十章管理安全性(2学时)10.
1安全性概述10.
2Oracle数据库的权限10.
3管理用户10.
4管理角色10.
5管理概要文件基本要求:掌握安全性概述、数据库的权限,管理用户,概要文件.
重点:数据库安全性,权限管理,概要文件.
难点:概要文件.
第十一章数据库的保护(2学时)11.
1事务的基本概念11.
2日志文件11.
3数据库工作方式11.
4回滚段11.
5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方法基本要求:掌握事务基本概念、日志文件,数据库工作方式,回滚段,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重点:事务,回滚段,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难点:回滚段.
第十二章Oracle高级技术及应用(3学时)12.
1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12.
2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12.
3OracleWeb程序设计基本要求:掌握对象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概念、OracleWeb程序设计.
重点: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
难点: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课堂教学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新内容讲授32课时,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教材负担起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任务.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尽量使用启发式教学.
要求学生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二)作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布置的课堂作业.
建议学生课余自觉完成除布置外的所有课后练习.
作业题量参见"八、学时分配"表.

(三)课外学习要求学生们课外至少不得少于24课时的实验自学,训练自己熟悉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各环节.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其他小计1Oracle系统概述2212Oracle系统的安装2213Oracle系统实用工具4424管理数据库2225管理表空间2226数据库方案对象2227SQL语言基础4468PL/SQL编程语言4449管理高级方案对象33210管理安全性22111数据库的保护22112Oracle高级技术及应用332合计323226九、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学习前,学生需要先学习完"十"中的先修课程,必须至少掌握高级语言编程和数据库系统基本原理.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李卓玲等编.
《Oracle大型数据库及应用》.
ISBN:978704013904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次1(二)教学参考书[1]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
ISBN:978704019583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次1[2](美)西尔伯沙茨等,杨冬青等译.
《数据库系统概念》(原书第6版).
ISBN:978711140085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版次1[3]孙风栋等.
《Oracle数据库基础教程》.
ISBN:9787121046315.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版次1[4]秦靖,刘存勇等著.
《Oracle从入门到精通(视频实战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版次1《Web编程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WebProgrammingandDesign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李娅、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了基于java的Web编程技术,主要内容包括:Web技术基础;Servlet技术模型和Servlet容器模型;JSP的各种元素、声明周期、作用域对象等;Web应用开发中组件重用技术;表达式语言的使用,标准标签库和自定义标签文件的使用等.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按照学校的定位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应用java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了解当前应用广泛的开发规范;掌握WEB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熟悉主要的Web开发工具,具有较强的实战技能.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在校期间和毕业后能够直接上手从事相关研究,程序难度应达到专业级水平.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应按教学大纲具体要求,掌握基于java的Web编程技术,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计算机项目的分析和判断,完成编程设计,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熟练掌握Web应用开发的基础知识、Tomcat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以及Servlet与JSP的入门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Servlet模型和Servlet容器模型,包括常用的ServletAPI、Servlet生命周期、分析请求和发送响应、Web应用程序与部署描述文件、ServletConfig接口与ServletContext接口、会话管理等.

(三)掌握Web应用开发中组件重用技术,其中包括JSP的各种语法元素、JSP页面的生命周期、page指令及属性、JSP的隐含对象、页面作用域、include指令、动作以及JavaBeans的使用等.

(四)掌握使用JDBC访问数据库的传统方法和使用数据源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五)掌握表达式语言的使用.
(六)掌握JSP的标签技术和标准标签库(JSTL)与标签文件.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课程类型,本课程教学以讲授课程内容为主,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启发式、案例、项目、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笔试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Web应用概述一、教学内容(一)Web应用体系结构(二)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三)HTTP基础(四)动态Web文档技术(五)Servlet与JSP入门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Web应用体系结构.
(二)了解Servlet与JSP的基础知识.
重点:Web应用体系结构,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Servlet与JSP的基础知识.
难点:URL和URI的区别,Servlet与JSP的比较.
第二章Servlet技术模型一、教学内容(一)ServletAPI(二)Servlet的执行过程和生命周期(三)分析请求(四)发送响应二、教学要求(一)掌握Servlet的执行过程和生命周期.
(二)掌握分析请求,发送响应的方法.
重点:Servlet的执行过程和生命周期,分析请求,发送响应.
难点:分析请求,发送响应.
第三章Servlet容器模型一、教学内容(一)Web应用的结构和部署(二)部署描述文件(三)ServletConfig接口(四)ServletContext接口(五)Servlet的多线程问题(六)一个综合实例二、教学要求(一)了解Web应用的结构.
(二)了解部署描述文件.
(三)掌握ServletConfig接口、ServletContext接口的使用方法.
重点:Web应用的结构和部署,部署描述文件.
难点:ServletConfig接口,ServletContext接口.
第四章会话管理一、教学内容(一)会话管理(二)通过Cookie支持会话(三)URL重写与隐藏表单域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会话管理的相关概念.
(二)掌握HttpSession接口的使用方法.
(三)掌握Cookie的使用方法.
重点:会话管理的相关概念,HttpSession接口,通过Cookie支持会话.
难点:HttpSession接口,通过Cookie支持会话.
第五章JSP技术模型一、教学内容(一)JSP语法概述(二)JSP页面生命周期(三)理解page指令属性(四)JSP进阶(五)JSP隐含变量(六)理解作用域对象二、教学要求(一)掌握JSP的相关语法.
(二)了解JSP页面生命周期.
重点:JSP语法,JSP页面生命周期.
难点:作用域对象的区别.
第六章Web组件重用与JavaBeans一、教学内容(一)静态包含(二)动态包含(三)在JSP中包含JavaApplet(四)JavaBeans概述(五)在JSP中使用JavaBeans(六)在Servlet中使用JavaBeans(七)在JSP脚本中使用JavaBeans(八)MVC设计模式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静态包含,动态包含的概念.
(二)掌握在JSP和JavaBeans中使用JavaBeans的方法.
重点:静态包含,动态包含,JavaBeans.
难点:静态包含,动态包含,JavaBeans.
第七章JDBC数据库访问一、教学内容(一)PostgreSQL数据库简介(二)Java数据库技术概述(三)传统的数据库连接方法(四)JDBCAPI介绍(五)访问数据库元数据(六)预处理语句(七)使用数据源连接数据库(八)DAO设计模式介绍(九)可调用语句(十)数据库事务处理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传统的数据库连接方法.
(二)掌握使用数据源连接数据库的方法.
(三)掌握DAO设计模式.
重点:传统的数据库连接方法,使用数据源连接数据库,DAO设计模式.
难点:使用数据源连接数据库,DAO设计模式.
第八章使用表达式语言一、教学内容(一)理解表达式语言(二)使用EL运算符(三)使用EL访问数据(四)在EL中使用函数(五)在JSP页面中禁用EL二、教学要求(一)掌握EL运算符的相关概念.
(二)掌握EL运算符访问数据的方法.
重点:EL运算符,EL访问数据.
难点:在EL中使用函数.
第九章自定义标签的开发一、教学内容(一)简单标签的开发(二)理解TLD文件(三)几种类型标签的开发(四)传统的自定义标签(五)IterationTag接口与TagSupport类(六)BodyTag接口与BodyTagSupport类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简单标签的开发方法.
(二)掌握带属性标签,带标签体标签,迭代的标签,动态属性标签和协作标签的开发方法.

重点:简单标签的开发,几种类型标签的开发.
难点:几种类型标签的开发.
第十章JSTL与标签文件一、教学内容(一)JSP标准标签库(二)核心标签库(三)其他JSTL标签库(四)使用标签文件二、教学要求(一)了解JSP标准标签库.
(二)了解核心标签库.
(三)掌握使用标签文件的方法.
重点:核心标签库,使用标签文件.
难点:核心标签库,使用标签文件.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本课程以上课为主,讲授内容参见(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二)作业题量参见(八)学时分配表;(三)成绩评定方法为:期末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一章Web应用概述222第二章Servlet技术模型444第三章Servlet容器模型444第四章会话管理222第五章JSP技术模型465第六章Web组件重用与JavaBeans442第七章JDBC数据库访问442第八章使用表达式语言222第九章自定义标签的开发222第十章JSTL与标签文件222复习22合计323227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java程序设计》等前导课程的预备知识.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java程序设计》.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沈泽刚.
JavaWeb编程技术.
9787302215400.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1]丁跃潮.
Web编程技术JSPXMLJAVAEE.
9787030207357.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第一版.
[2]刘甫迎.
Web编程实用技术教程.
704017895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一版.
《WindowsCE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WindowsCEProgrammingDesign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吴臣、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基于目前流行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CE平台,以WindowsAPI程序框架技术为支撑,以完整的程序实例为导向,详细介绍编写WindowsCE应用程序的方法和技巧.
主要内容包括WindowsCE嵌入式操作系统下的WindowsAPI程序设计框架技术、WindowsCE设备的绘图操作、设置字体与子窗口编程、菜单与触摸屏事件的处理、与运算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通用控件与对话框编程技术、常用的文件管理与数据库操作以及WindowsCE设备辅助输入面板等内容.
本课程将WindowsCE应用程序依靠事件消息驱动的工作机制,结合完整程序实例对窗口过程及消息处理进行实质性的论述,力求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知识点,在项目中灵活运用知识点.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它是一门基于硬件平台的软件开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WindowsCE进行中断、驱动程序开发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WindowsCE程序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过程,各种程序与设备的开发方法和技巧.
主要涉及内存管理、文件管理、系统输入等,以及中断处理、驱动程序模型、流驱动程序开发等,要求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对硬件和开发环境都有较好的掌握,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学习WindowsCE的基础理论和特点,以及相关的程序设计方法;(二)掌握WindowsCE开发工具、内存管理、文件管理、系统输入等;(三)掌握中断处理、驱动程序模型、流驱动程序开发等.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实践操作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对系统开发有进一步了解,对硬件和开发环境有较好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模式教学法:理论课的学习采用3W1H教学法,而且要合理安排一定的课外实践任务,让学生掌握理论,学会操作,并能在实践后进行总结反思.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方式采用:考试成绩(70%)+平时作业(20%)+考勤(1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嵌入式系统简介(1学时)一、教学内容(一)嵌入式系统特点、分类、组成;(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三)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重点:认识WindowsCE、Symbian、PalmOS、嵌入式Linux、VxWorks等嵌入式操作系统.
难点:嵌入式系统组成及其特点.
第二章WindowsCE.
Net简介(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WindowsCE的发展历史、功能简介、电源管理功能、多任务功能、图形界面、通信能力、多媒体和扩展功能、实时功能等;(二)WindowsCE.
Net的体系结构;(三)WindowsCE的应用领域.
重点:认识WindowsCE及WindowsCE.
Net的体系结构.
难点:WindowsCE.
Net的层次架构、内核模块、文件系统、网络与通信模块、GWES模块等.

第三章WindowsCE.
Net开发基础(1学时)一、教学内容(一)WindowsCE.
Net的启动;(二)WindowsCE设备的电源特性;(三)WindowsCE.
Net程序开发环境;(四)WindowsCE.
Net目录解析.
重点:WindowsCE.
Net程序开发环境.
难点:PlatformBuilder、EVC和EVB、VisualStudio.
Net、ActiveSync等.
第四章WindowsCE.
Net开发工具简介(1学时)一、教学内容(一)PlatformBuilder;(二)EmbeddedVisualC;(三)VisualStudio.
Net等工具.
重点:VisualStudio.
Net工具的认识与理解.
难点:Win32API、MFC及ATL三种程序设计方式;使用VisualStudio.
Net2003构建SmartDevice工程.
第五章WindowsCE.
Net中的内存管理(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WindowsCE中RAM和ROM77,虚存,堆,栈以及静态数据块的使用;(二)WindowsCE下的Bootloader.
重点:RAM和ROM在实际设备中的体现,虚存,堆,栈以及静态数据块的特性难点:Bootloader的结构.
第六章WindowsCE.
Net中的进程和线程(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WindowsCE.
Net中的进程,线程;(二)WindowsCE.
Net中进程间通信.
重点:线程的优先级;线程等待与互斥、互锁的处理.
难点:进程间通信的处理方式.
第七章WindowsCE.
Net中的文件系统和注册表管理(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WindowsCE.
Net文件的输入输出,内存映射,文件管理等;(二)注册表及相关API函数.
重点:内存映射文件,注册表相关API函数.
难点:内存映射文件的理解.
第八章WindowsCE.
Net中的屏幕绘制函数(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HelloWindowsCE的建立;(二)文本显示相关的函数;(三)字体;(四)图形绘制;(五)使用Win32API编程方式在WindowsCE中显示文本、绘制图形.
重点:各种常见图形的绘制;使用API编程实现文本的显示及图形的绘制.
难点:使用Win32API编程.
第九章WindowsCE.
Net系统中的输入(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键盘输入;(二)鼠标输入;(三)WindowsCE中的触摸屏;(四)通过鼠标点击的方式进行屏幕绘制;(五)在WindowsCE中实现鼠标移动轨迹的绘制.
重点:触摸屏认识,屏幕绘制.
难点:鼠标点击,移动轨迹的绘制.
第十章WindowsCE.
Net中的中断处理(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中断基础知识:(二)汇编语言与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中断处理程序,保存和恢复上下文,中断禁止和中断延迟,共享数据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三)WindowsCE.
Net中断的组成;(四)WindowsCE.
Net中断处理机制的特点;(五)WindowsCE.
Net中断发生和处理的过程;(六)Netarm2410-S设备中断简介.
重点:WindowsCE.
Net中断的组成,中断处理机制,及中断发生和处理.
难点:中断发生和处理的过程.
第十一章WindowsCE.
Net中的驱动程序(1学时)一、教学内容(一)WindowsCE.
Net的驱动程序模型;(二)驱动程序的组成及单体/分层驱动程序在WindowsCE.
Net中的集成;(三)WindowsCE.
Net中的类型驱动程序;(四)WindowsCE简单驱动开发实例.
重点:单体/分层驱动程序的理解.
难点:WindowsCE简单驱动的实例开发.
第十二章WindowsCE.
Net中的流驱动开发和相关注册表项(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流驱动程序简介;(二)设备文件名;(三)流驱动的标准接口;(四)样本流接口驱动程序;(五)WindowsCE.
Net的注册表的结构、设置及访问等;(六)流接口驱动程序的加载和卸载;(七)ADC流驱动程序.
重点:流驱动的标准接口的原型与调用,文件操作和设备操作函数参数间的对应关系,单访问和多访问等;ADC流驱动程序的设计.

难点:ADC流驱动程序的设计与操作.
第十三章WindowsCE.
Net中的总线(1学时)一、教学内容(一)总线的分类和主要参数;(二)内部集成(IIC)总线;(三)PCI总线;(四)USB总线.
重点:内部集成总线(IIC)与硬件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USB总线及USB设备的软件设计.

难点:WindowsCE.
Net下USB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
第十四章WindowsCE.
Net下的PS/2键盘驱动程序设计(1学时)一、教学内容(一)PS/2电气接口概述;(二)键盘及键盘协议;(三)键盘驱动程序的工作流程.
重点:键盘驱动程序的工作流程.
难点:PDD层的开发.
第十五章WindowsCE.
Net下的触摸屏(1学时)一、教学内容(一)触摸屏概述;(二)触摸屏的工作原理;(三)电阻类触摸屏;(四)触摸屏与WindowsCE.
Net系统.
重点:触摸屏设置函数、使用函、坐标转换函数、采样坐标点函数.
难点:无.
第十六章用PlatformBuilder进行内核定制(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PlatformBuilder简介、主要功能、用户界面;(二)定制嵌入式系统平台主要包括的内容;(三)使用PlatformBuilder建立操作系统镜像;(四)使用PlatformBuilder生成操作系统镜像;(五)把操作系统镜像下载到模拟器.
重点:定制嵌入式系统平台;使用PlatformBuilder建立操作系统镜像.
难点:选择操作系统的核心服务.
第十七章用EmbeddedVisualC进行WindowsCE程序设计(3学时)一、教学内容(一)EVC特性、模拟器、远程调试工具等;(二)用EVC编写俄罗斯方块;(三)游戏程序界面的设计;(四)源代码分析.
重点:用EVC编写俄罗斯方块.
难点:源代码分析.
第十八章用VisualStudio进行PocketPC程序设计(3学时)一、教学内容(一)各种PocketPC的简介;(二)PocketPC的发展;(三)VisualStudio.
Net2003简介;(四)程序的构建过程;(五)源代码的添加与分析.
重点:用VisualStudio.
Net2003进行程序设计.
难点:源代码分析.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本课程主要以授课为主;(二)安排1个学时进行讨论与习题讲解,作业题量见学时分配表,考试采用闭卷考试;(三)授课时可以适当安排一定的课外学习任务,让学生每4-5人为一组,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系统开发,与程序设计,最终形成系统开发报告及可运行的应用系统,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系统开发的能力.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嵌入式系统简介1112WindowsCE.
Net简介2213WindowsCE.
Net开发基础1114WindowsCE.
Net开发工具简介1115WindowsCE.
Net中的内存管理2226WindowsCE.
Net中的进程和线程2237WindowsCE.
Net中的文件系统和注册表管理2228WindowsCE.
Net中的屏幕绘制函数2229WindowsCE.
Net系统中的输入22210WindowsCE.
Net中的中断处理22211WindowsCE.
Net中的驱动程序11112WindowsCE.
Net中的流驱动开发和相关注册表项22213WindowsCE.
Net中的总线11114WindowsCE.
Net下的PS/2键盘驱动程序设计11115WindowsCE.
Net下的触摸屏11116用PlatformBuilder进行内核定制22217用EmbeddedVisualC进行WindowsCE程序设计33218用VisualStudio进行PocketPC程序设计3143合计3113230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等课程.
这些课程是本课程的基础.

十、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姜波.
《WindowsCE.
Net程序设计》(ISBN:978711120121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二)教学参考书[1]何宗键.
《WindowsCE嵌入式系统》(ISBN:7810777939).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傅曦,齐宇.
《嵌入式系统WindowsCE开发技巧与实例》(ISBN:9787502548544).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CompilingPrinciple学时数:40其中: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0学分数:2.
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吴臣、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编译的基本过程,重点理解并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代码生成等相关技术,并对相应的算法实现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还要了解各个编译阶段的功能与常用的一些设计方法和技巧.
通过各个编译过程的分析,认识编译器中各阶段在计算机语言的编译中所起的作用,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底层与上一层的交流执行方式,更进一步把应用层中的程序、数据的过渡到更深一层的算法、编码中去,更好地把握程序编译执行的实质.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实验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编译的基本过程,各个编译阶段的功能与常用的一些设计方法和技巧.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编译器的基本结构;(二)文法与语言的基本知识;(三)自动机的相关理论学习与应用(四)各个编译过程的设计方法与技巧;(五)编译器实现中所用相关算法及编码、分析.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教学手段,首先介绍编译原理的基础理论,然后按章节的内容讲授,包括自动机的构造,词法的分析技术,语法的分析技术,以及中间代码的生成和优化等.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通过例子引出问题,然后,从理论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通过例子进行巩固.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理论知识方面采用闭卷考试.
实验操作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并附上关键实现代码.

(二)成绩评定按下表比例进行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期末考试三大部分考核办法描述占总评成绩的比重(%)备注考勤+课堂表现+作业20%实验与实验报告10%期末考试成绩70%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第一章编译概述(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翻译与编译程序;(二)编译过程概述;(三)编译程序的基本结构;(四)编译程序的组合;(五)编译技术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重点:了解什么是编译程序,了解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各阶段的基本任务,熟悉编译程序总体框架结构.

难点:编译过程和编译程序的结构.
第二章文法和语言的基本知识(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文法的概念;(二)符号和符号串;(三)文法和语言的形式定义;(四)文法的类型;(五)上下文无关文法及其语法树;(六)句型的分析;(七)有关文法实用中的实用限制与变换.
重点:上下文无关文法及其语法树和文法的类型以及二义性.
难点:上下文无关文法及其语法树;文法的类型以及上下文无关文法中ξ规则和二义性判别.

第三章词法分析与有穷自动机(7学时)一、教学内容(一)词法分析程序的功能;(二)单词的描述与输出形式;(三)正规表达式、正规文法与有限自动机,以及三者的相互转换.
重点: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形式,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设计方法,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

难点: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状态转换图及化简.
第四章语法分析(1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确定自顶向下分析思想;(二)LL(1)文法的判别;(三)不确定自顶向下分析思想;(四)确定的自顶向下分析方法(递归子程序和预测分析法);(五)自底向上优先分析法概述;(六)算符优先分析法;(七)LR(0)分析;(八)LR(1)分析;LR(1)分析;LALR(1)分析.
重点:LL(1)文法的判别;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分析器的设计思想;简单优先分析法的形式定义、算符优先分析法,算符优先表的构造和优先函数;LR(0)分析、活前缀、LR(0)项目族的构造以及LR(0)项目集规范族的构造.

难点:算符优先表的构造和优先函数;正确理解自上而下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掌握递归子程序和预测分析法;非LL(1)文法的转换;活前缀、LR(0)项目族的构造以及LR(0)项目集规范族的构造.

第五章语法制导翻译技术和中间代码生成(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语法制导翻译的基本思想;(二)中间语言的形式;(三)算术表达式与布尔表达式到四元式的翻译;控制语句的翻译;数组元素引用和赋值,过程调用的处理.

重点:正确理解语法制导翻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熟悉常见的几种中间语言的描述,掌握各种语句到四元式的翻译,以及各种语句适应语法制导翻译的产生式及相应的语义子程序.

难点:表达式、控制语句、和数据元素引用的翻译.
第六章符号表的组织与管理(自学)一、教学内容(一)符号表的作用和地位;(二)符号的主要属性及作用;(三)符号表的组织;符号表的管理.
重点:符号表的组织和使用.
难点:符号表的组织和使用,尤其是层次管理.
第七章代码优化(自学)一、教学内容(一)优化概述;(二)局部优化;(三)控制流分析和循环优化;(四)窥孔优化.
重点:了解代码优化的含义、作用、掌握利用DAG表示进行局部优化的方法;数据流分析.

难点:DAG表示及其应用和数据流分析.
第八章运行时的存储组织与管理(自学)一、教学内容(一)数据空间的三种不同使用方法和管理方法;(二)简单的栈式存储分配的实现;(三)堆式存储分配;(四)临时变量的存储分配.
重点:目标程序运行时存储空间的使用和组织管理方式,了解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的基本思想;掌握嵌套过程语言目标程序运行时动态运行栈的内容、组织和变化过程.

难点:目标程序运行时存储空间的使用和组织管理方式、栈式存储分配的实现.

第九章目标代码生成(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代码生成重点考虑的问题;(二)假想计算机模型分析;(三)简单代码生成器分析;(四)代码生成技术简介.
重点:代码生成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理解待用信息、寄存器描述和地址描述等概念,掌握简单代码生成器的生成算法、寄存器分配策略.

难点:一个简单代码生成器的算法.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本课程主要以授课为主;(二)上机实践操作8学时,是一个综合性实验,名称为"PL编译器设计",具体内容为编译器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代码生成等三个阶段实验组成;可以参考教材中附录进行.

(三)作业题量见学时分配表,考试采用闭卷考试.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编译概述2222文法和语言的基本知识21333词法分析与有穷自动机7211044语法分析12411745语法制导翻译技术和中间代码生成4436符号表的组织与管理0007代码优化0008运行时的存储组织与管理0009目标代码生成224210并行编译技术基本常识000合计29834018九、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学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是本课程的基础.

十、先修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选用教材胡伦骏,徐兰芳等.
《编译原理》(ISBN:712101454).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第二版.

(二)教学参考书[1]陈意云.
《编译原理》(ISBN:978704023963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二版.

[2](美)阿霍(Aho,A.
V.
)等著,李建中等译.
《编译原理》(ISBN:978711126929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第二版.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ofOperatingSystems学时数:56其中: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0学分数:3.
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顾艳春、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11月一、课程简介本门课程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特征、功能以及操作系统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深入地阐述了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同步与通信、调度与死锁.
为了支持进程这一基本概念,先后展开讲解:1)连续和离散存储器管理方式及虚拟存储器;2)对众多种类外部设备的管理方式,并对I/O软件的层次结构作了较深入的阐述;3)文件的组织和管理,并讨论了文件共享和安全保护;4)设计更为人性化的用户接口;5)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以及Internet;6)对保障系统安全的各种技术和计算机病毒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必修课.

目的:通过操作系统原理的学习,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及种类,掌握操作系统设计中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构造中涉及的资源共享、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等各方面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在发展过程及将来引入的新技术与方法.

任务:阐述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等,其中资源管理还包括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与安全等方面内容,并将操作系统的一般原理与实际操作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有机地结合.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及主要功能(二)掌握进程概念、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死锁的预防与检测(三)掌握处理机的调度层次划分与调度、调度方法评价以及调度基本策略(四)掌握存储管理目标与几种存储管理策略(五)掌握设备与处理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缓冲技术以及设备管理基本手段(六)掌握文件系统的物理及逻辑设备的空间组织与管理、多级目录结构、文件东共享实现以及文件系统的安全与防护(七)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了解一些病毒与黑客的常用手段以及一些基本应对措施(八)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操作系统必须实现的一些基本技术(九)通过实验环节具备一定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技能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方式包括案例式、项目式、参与式以及启发式教学.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采用期末考试、出勤考核和平时作业综合评定方式,其中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形式.

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操作系统概观(二)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三)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与用户接口(四)流行操作系统简介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理解资源共享观点是现在操作系统的基本观点.

(三)掌握操作系统的功能结构.
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多道程序;分时技术难点:多道程序特征第二章处理器管理(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中央处理器(二)中断技术(三)进程及其实现(四)线程及其实现(五)处理器调度(六)低级调度二、基本要求(一)了解单处理器系统于多处理器系统、处理器状态.
(二)回顾中断概念与技术.
(三)掌握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进程与线程的特性,掌握进程状态.

(四)掌握处理器调度层次与层次划分.
(五)掌握低级调度的功能与调度算法.
(六)了解实时调度与多处理器调度.
重点:进程的基本概念;进程的特性;进程的状态及状态转换;处理器调度的层次划分;低级调度算法难点:进程的概念及特性;进程与线程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并发进程(1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并发进程(二)临界区管理(三)信号量与PV操作(四)管程(五)进程通信(六)死锁二、基本要求(一)掌握顺序程序与并发程序各自不同的特性.
(二)掌握临界区与临界资源的定义.
(三)了解临界资源管理的一些常用的软件和硬件方法.
(四)了解通过信号量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
(五)掌握利用PV原语解决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的方法.
(六)了解管程实现进程的同步与互斥的方法.
(七)了解进程之间通信的几种通信方法.
(八)掌握死锁的概念及产生的基本条件.
(九)了解如何预测、检测和消除死锁.
重点:顺序程序执行的特点;并发程序执行的特点;进程的同步与互斥;临界区与临界资源;信号量与PV原语;死锁及产生条件难点:P、V原语解决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的方法;死锁的判断与解除第四章存储管理(10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存储器(二)连续存储空间管理(三)分页式存储管理(四)分段式存储管理(五)虚拟存储管理二、基本要求(一)了解存储器层次,掌握地址转换与保护.
(二)掌握连续存储空间管理的单用户连续存放、固定分区、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

(三)掌握分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数据结构、地址变换过程,特性等内容.

(四)掌握分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数据结构、地址变换过程,特性等内容.

(五)掌握虚拟存储管理的支持技术.
重点:分页式存储管理;分段式存储管理;虚拟存储管理难点:动态地址变换;虚拟存储管理第五章输入输出管理(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I/O硬件原理(二)I/O软件原理(三)具有I/O通道的系统管理(四)缓冲技术(五)驱动调度技术(六)设备分配(七)虚拟设备二、基本要求(一)了解并回顾I/O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
(二)了解具有通道的I/O系统管理技术.
(三)掌握缓冲技术中的单缓冲、双缓冲与多缓冲技术.
(四)掌握驱动调度技术关于存储设备的物理结构、循环排序、优化分布、交替地址、搜索定位等技术措施.

(五)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数据结构.
(六)掌握Spooling技术.
重点:缓冲技术;驱动调度技术;设备管理;spooling技术难点:虚拟设备实现及管理第六章文件系统(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二)文件的逻辑组织与基本方法(三)文件的物理结构(四)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五)文件目录(六)共享与安全(七)文件操作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文件与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文件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与相应的组织与存取方式.
(三)掌握文件的目录结构组织方式.
(四)掌握文件系统中文件共享文件的技术策略.
(五)掌握文件的安全与共享的基本手段.
重点:文件与文件系统概念;文件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的联系与区别;存储空间组织;目录结构;文件共享难点:共享文件的组织形式;文件保护第七章操作系统的安全与保护(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二)安全威胁及其类型(三)操作系统的保护(四)入侵者(五)病毒(六)保护机制、策略与模型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相关基本概念.
(二)了解系统的安全威胁来源及分类.
(三)了解操作系统保护的层次划分以及在不同层次上的应对措施.
(四)了解入侵者常用的一些入侵方法.
(五)了解计算机病毒特征、类型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六)了解利用身份认证机制、授权机制、加密机制和审计机制提供对操作系统的保护.

重点: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层次保护难点:操作系统的认证机制及机理第八章网络和分布式操作系统(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计算机网络概述(二)网络操作系统(三)分布式操作系统二、基本要求(一)了解并回顾计算机网络相关内容.
(二)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三)了解分布式操作系统基本特征、资源管理手段、进程通讯机理、死锁处理等内容.

重点:网络操作系统及其特征;分布式操作系统及其特征难点:分布进程的并发;分布进程的死锁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本科教育的主要专业课程,进程作为现代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管理的基本对象,对进程概念更好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现代操作系统的构造机理以及各种管理手段的设计.

设计完成后,要求上交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设计题目·设计主要思路·主要数据结构·主要算法流程·自己对设计情况的分析具体实验内容如下:实验(设计)名称实验学时实验属性实验者类别开出要求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模拟进程调度2设计本科必开存储管理2设计本科必开文件管理2设计本科必开多道程序调度转换2设计本科必开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与笔试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1章操作系统概论224第2章处理器管理6284第3章并发进程122148第4章存储管理102128第5章设备管理666第6章文件系统6286第7章操作系统的安全与保护442第8章网络与分布式操作系统222合计4885640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的系统软件,它是应用程序使用计算机硬件的接口.
本课程的学习,既要有程序设计的基础,又要有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理论知识.

《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程是讲述程序设计方法的课程,是学习本门课程的软件基础,可以为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相关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讲述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及底层实现技术的一门课程,是学习本门课程的硬件和底层基础,只有了解了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才能理解操作系统的算法设计思想.

十、先修课程先修课:《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汤小丹.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二)教学参考书[1]张尧学.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屠祁.
《操作系统基础》(第三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孙钟秀.
《操作系统教程》(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程序设计语言C》课程教学大纲ProgrammingLanguageC学时数:56其中:实验学时10课外学时0学分数:3.
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周燕、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程序设计语言C》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采用算法基础、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三大层面的内容框架.
要求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C语言的语法、语义和用法,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式和用计算机解题的基本算法,能够用C语言描述算法及编写小型的应用程序.
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阅读能力,学生能够以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进行本专业后续课的学习、研究和工程应用,为专业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包括如下内容:C语言概述,基本算法,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顺序、选择、循环程序设计,数组,函数,预处理命令,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以及枚举的应用,文件的建立和使用.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也是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先导课.
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上机实践编程,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理念、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软件工程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计算机学科学生进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有助于提高信息素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熟练掌握C语言的语法、语义和用法;(二)深刻理解数组、函数、动态存储、指针、结构体、链表、文件等重要概念;(三)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的思想和编程技巧、用计算机解题的基本算法;(四)能够用C语言描述算法及编写小型应用程序.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一)运用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调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二)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的能力.

(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学生考试情况和平时学习情况,其中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实验成绩占15%,出勤考核+平时作业占15%).
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C语言概述(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C语言的历史背景、简况及其特点;(二)简单的C程序介绍;(三)C程序上机的基本步骤.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C语言的主要特点,C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单位;(二)C程序上机的基本步骤.
重点:C程序的基本结构;C程序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下的上机步骤.
难点:C语言是函数式语言的概念.
第二章程序的灵魂——算法(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算法的概念和特征;(二)表示算法的各种方法;(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二、基本要求(一)深刻理解算法的概念,至少会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方法表示一个算法;(二)熟练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即: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控制结构;(三)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重点: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算法表示方法的应用.
难点:算法的应用.
第三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C的数据类型,整型数据,浮点型数据,字符型数据;(二)常量与变量;(三)各种运算符与表达式.
二、基本要求(一)熟悉C的各种数据类型;主要掌握"基本类型"的应用;(二)掌握整型、实型、字符型的应用;各类数值型数据的混合运算;(三)熟练使用各种运算符和相应的表达式.
重点:C运算符及应用特点,基本类型变量的定义.
难点:自增、自减运算符.
第四章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C语句概述,赋值语句;(二)标准的输入输出函数;(三)简单程序举例.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C语句的语句类型,掌握赋值语句;(二)熟练掌握标准输入输出函数的应用;(三)会编写简单的C顺序程序.
重点:顺序结构中赋值语句,数据输出、输入.
难点:格式的输入和输出.
第五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3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二)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三)实现选择结构的控制语句;(四)选择结构程序举例.
二、基本要求(一)熟练掌握以上各种语句的使用,会编程序;(二)掌握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的适用及混合逻辑表达式的优先次序.

重点: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if语句,switch语句;难点: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技巧.
第六章循环控制(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goto语句;(二)while语句;(三)do-while语句;(四)for语句;(五)break、continue语句;(六)几种循环的比较.
二、基本要求(一)熟练掌握以上各种语句的使用,会编程序;(二)熟练掌握循环的嵌套,了解几种循环的区别与特点.
重点:循环结构的概念及使用.
难点:循环的嵌套.
第七章数组(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二)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三)字符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二、基本要求(一)熟练掌握一维、二维数组以及字符数组的定义和引用;(二)掌握字符串处理函数的应用,并理解利用字符串处理函数对简化编程的重要作用;(三)掌握用数组编程的基本方法.
重点:数组的概念;一维、二维数组以及字符数组的区别和特点.
难点:二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应用技巧.
第八章函数(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函数定义与函数说明;(二)函数调用与参数传递;(三)变量类型与变量的存储类别;(四)递归函数与递归调用;(五)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几个重要概念:函数、函数参数和函数值、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类别、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二)熟练掌握函数调用的三种方式:函数语句、函数表达式和函数参数;(三)熟练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函数的递归调用.
(四)掌握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的区别,并根据需求定义它们;(五)掌握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
重点:函数定义及函数调用;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应用.
难点:函数递归及调用.
第九章预处理命令(略去)第十章指针(8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地址与指针的概念;(二)数组与指针;(三)字符串与指针;(四)指向函数的指针;(五)返回指针值的函数;(六)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二、基本要求(一)深刻理解指针的概念.
(二)熟练掌握各种类型指针的定义形式和应用,如:变量的指针、数组与指针、字符串与指针、函数指针、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以及返回指针值的函数等.

重点:指针的概念;数组指针、字符指针和函数指针的应用.
难点:区别不同数据类型的指针.
第十一章结构体与共同体(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结构体类型与应用;(二)共同体类型与应用、枚举类型;(三)用指针处理链表;(四)用typedef定义类型.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结构体与共同体类型的概念、定义和应用;(二)熟练掌握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和应用;(三)掌握用指针处理链表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四)了解枚举类型和用typedef定义类型的基本用法.
重点: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共用体类型和变量的定义及其引用,用指针处理链表.

难点:指向结构体数组的指针、用指针处理链表.
第十二章位运算(略去)第十三章文件(3学时)一、基本内容(一)C文件概述;(二)文件指针;(三)文件打开与关闭;(四)文件读写;(五)文件定位.
二、基本要求(一)理解ASCII码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概念和区别;(二)理解缓冲文件系统与非缓冲文件系统;(三)文件指针、文件打开与关闭的重要概念;(四)能熟练使用文件操作函数编写程序.
重点:文件指针;文件读写和文件定位函数的应用.
难点:随机文件的应用.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理论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听课.
要求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编程的思路与方法,指出常见的错误,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课:实验课是培养学生上机动手能力,从而提高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能力的主要手段.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设置5个单元,共计10学时.

实验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验二: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验三: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验四:数组实验五:函数说明:①以上上机实验的内容可参照《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三版)谭浩强编.

②根据以上指定的实验内容和时数,教师可根据上课进度灵活安排每次实验的时数.
因课时少,要求每次实验前,给学生明确基本任务,预先准备待调试程序.

③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关C程序的综合练习与应用将在程序设计语言强化课程设计中安排.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C语言概述2222程序的灵魂——算法2223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4444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22445选择结构程序设计32546循环控制42647数组62868函数628610指针88611结构体与共用体66413文件334合计46105646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是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软件工程等的前导课程.

十、先修课程无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1]谭浩强.
《C程序设计》.
ISBN:978-7-302-10853-5.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
(二)教学参考书[1]苏小红.
《C语言大学实用教程》.
ISBN:9787121037825.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2版.
[2]巫家敏.
《C语言程序设计》.
ISBN:704021490978704021490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梁栋等.
《C语言程序设计》.
ISBN:75083843349787508384337.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SingleChipMicrocomputer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雷晓平、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课程主要讲述单片微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原理,以及在单片微机检测与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接口芯片的原理、功能与应用;详细地讲述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源程序的设计方法,讲述单片微机控制系统的扩展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与调试步骤.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微机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汇编语言源程序的设计方法以及单片微机内部接口部件的功能与应用等基本基础知识,具备运用单片微机设计微机控制系统和用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的技能,为微机在工业控制领域,家电领域等的应用、开发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以MCS-51单片机为主要讲述对象.
课程的任务是讲述单片微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原理,以及在单片微机检测与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接口芯片的原理、功能与应用;详细地讲述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源程序的设计方法讲述单片微机控制系统的扩展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与调试步骤.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微机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原理,汇编语言源程序的设计方法以及单片微机内部接口部件的功能与应用等基本基础知识,具备运用单片微机设计微机控制系统和用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的技能,为微机在工业控制领域,家电领域等的应用、开发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单片微机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结构.
(二)掌握单片微机存储器空间构成及其内部RAM中各功能区域的地址分配.

(三)理解单片微机的中断系统及其管理.
(四)掌握单片微机内部各功能接口的特点、应用和编程方法.
(五)掌握单片微机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源程序的设计方法.
(六)掌握单片微机最小系统的组成及扩展单片微机系统的一般方法,了解接口扩展的常用芯片功能及其与单片微机的连接方法.

(七)熟悉单片微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掌握微机接口在工业技术,家电中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
本课程已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课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参考资料等内容可以全部发给学生.
也可逐步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网络课件、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如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试题主要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编程能力为主,采用闭卷方式独立出题.
具体如下:(1)客观题,占60%:分为填空(基本计算、基本指令、基本原理)、分析程序、执行结果、填空完成指令功能.

(2)非完全客观题,占40%:分为回答问题、复杂程序编程(二)成绩评定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单片机概述一、基本内容单片机的基本概况、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和单片机应用的特点,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和MCS–51系列的最新发展.

二、基本要求(一)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二)单片机的发展趋势(三)MCS-51系列及其部分兼容机简介重点: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难点: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第二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一、基本内容MCS-51单片机的主要功能、内部总体结构、引脚功能,微处理器、存储器配置;输入/输出接口的功能;串行接口的模式设定与使用;中断系统的设定与使用;复位方式.

总体概况微处理器存储器定时器/计时器并行输入/输出接口串行输入/输出接口中断系统特殊工作方式二、基本要求理解MCS-51单片微机主要性能特点,内部总体结构.
了解MCS-51单片微机的振荡器、时钟电路和CPU时序.
理解并掌握MCS-51单片微机的引脚功能、存储器的配置、输入/输出端口的负载能力与接口要求.

理解并掌握MCS-51单片微机的定时器/计时器的设定与功能.
了解MCS-51单片微机的串行接口的模式设定与使用.
理解并掌握MCS-51单片微机中断系统的设定与使用.
理解MCS-51单片微机的复位操作.
重点:存储器配置,并行输入/输出接口的负载能力与使用,定时器/计时器、中断系统、串行接口的模式设定与使用.

难点:定时器/计时器、中断系统、串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第三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示例一、基本内容MCS-51系列单片机的寻址方式;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操作类指令;逻辑操作类指令;程序转移类指令;位操作类指令;算逻处理程序;数制转换程序;多分支转移程序;延时程序;定时器、外部中断等应用程序.

汇编语言与指令系统寻址方式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操作类指令逻辑操作类指令程序转移类指令位操作类指令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格式和伪指令算术逻辑处理程序数制转换程序多分支转移(散转)程序延时程序定时器/计时器应用程序外部中断应用程序串行接口应用程序二、基本要求理解MCS-51单片机的寻址方式.
熟练掌握MCS-51的数据传送类、算术操作类、逻辑操作类、程序转移类共111条指令.
熟记MCS-51指令系统的42种助记符.
理解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按功能、助记符、字节、机器周期来区分的意义与用途.

了解指令的机器代码,并能根据指令助记符查出其相应的机器代码.
掌握一些简单的算逻处理程序、数制转换程序、多分支转移程序、延时程序的编程方法,能正确地注释程序,扼要说明其功能,画出流程框图.

掌握典型的应用程序.
重点:熟练掌握MCS-51的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
难点:定时器/计时器、外部中断、串行接口的应用程序.
第四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扩展一、基本内容最小系统与程序存储器的扩展;数据存储器的扩展;输入/输出口的扩展.

最小系统与程序存储器的扩展数据存储器的扩展输入/输出口的扩展二、基本要求了解外部程序存储器及外部数据存储器的操作程序.
理解锁存器74LS373,程序存储器2716及数据存储器6116集成件的引脚功能.
掌握外扩RAM及EPROM的方法.
能正确画出单片微机MCS-51分别与2716或6116扩展的连接图.

了解多功能芯片8255、TTL芯片74LS377、74LS244扩展输入/输出口的方法.
重点:掌握单片机扩展存储器和I/O口的方法.
难点:并行芯片8255的工作原理,编程方法.
第五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接口与应用一、基本内容扳键开关、拨盘开关、按钮、键盘与单片机的接口;显示器与单片机的接口;A/D、D/A转换芯片与单片机的接口.
扳键开关、拨盘开关、按钮、键盘与单片机的接口显示器与单片机的接口A/D、D/A转换芯片与单片机的接口应用实例二、基本要求掌握扳键开关、键盘、显示器、行程开关、继电器、晶闸管元件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掌握A/D、D/A转换芯片与单片机的连接方法,编程方法.
重点:掌握A/D、D/A转换芯片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难点:连接方法,编程方法第六章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一、基本内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
硬件电路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应用系统开发步骤二、基本要求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和研制步骤.
重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
难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本课程教学环节除讲课外还有作业和考试等.
(二)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在IBM-PC机上开发汇编程序的方法.
掌握在IBM-PC机上调试汇编程序的方法.
在MCS-51单片机开发系统上设计接口实验的能力.
作业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完成各章的习题,巩固和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各章题量见学时分配.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为考试(80%)++作业加平时考勤(20%).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单片机的基本概念212-62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686-103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示例688-124MCS-51系列单片机的扩展684-65MCS-51系列单片机的接口与应用684-66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644合计323228-40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完《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后开设,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电子技术知识,应具有C语言编程能力.
本课程后续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使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有关课程,也是学生毕业设计、计算机开发的基础.

十、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雷晓平,李晓东.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标准书号(ISBN7-111-20304-6)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二)教学参考书[1]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
标准书号(ISBN7-302-02107-4/TP.
987)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第5次印刷.
[2]马忠梅,籍顺心,张凯等.
《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
标准书号(ISBN7-81012-835-3/TP.
312)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E-commerceCaseAnalysis学时数:1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1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范灵、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一门建立在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网络、网络营销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要求培养学生独立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任务是:可以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和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对当今众多电子商务案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能够为进一步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一个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电子商务产生更为实际的感性认识,能够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能够对各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能借鉴电子商务应用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实际运用.
本课程通过建立案例分析的基本框架,系统分析案例的电子商务模式,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掌握电子商务案例的分析模式和教学模式.

使学生熟悉不同类型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从而学会撰写电子商务的案例分析报告.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通过某个典型案例的研习,掌握一般课程原理和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课堂讲授应侧重电子商务模式的基本知识和电子商务案例的模式分析方法,同时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通过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的上网实践,帮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学习体会相关知识和实际经验,提高自己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课程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实际认识和理解,同时掌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教学手段;教师也可以板书讲解,结合面授辅导、面授或电子邮件答疑.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首先由主讲教师讲授案例分析模式,并对典型案例进行示范性讲授;然后由学生对给定的电子商务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和汇报交流.
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根据所选择的调查对象撰写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课程论文.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
(二)成绩评定课程论文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10%)、课堂讨论(10%)、作业完成情况(1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型一、基本内容(一)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二)电子商务模式;(三)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式的概念.
二、基本要求了解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掌握电子商务案例的模式分析方法.
重点: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分类难点:电子商务案例的模式分析方法第二章网络经纪模式案例分析一、基本内容(一)网络经纪的概念,基础知识;(二)携程旅行网的网络经纪模式;(三)华泰证券网的网络经纪模式等.
二、基本要求掌握网络经纪的定义、特征、分类和优势,以及相关典型案例.
重点:网络经纪的基本概念,典型案例难点:网络经纪的定义、特征、分类第三章网络广告模式案例分析一、基本内容(一)主要介绍网络广告概念;(二)新浪网的网络广告,百度的网络广告等典型案例.
二、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广告的定义、特性、优势、类型和效果,以及相关典型案例.
重点:网络广告的概念;分析典型的网络广告案例难点:网络广告的定义、特性、优势、类型和效果第四章内容经营模式案例分析一、基本内容(一)经营模式的基本概念;(二)分析艾瑞市场咨询的内容经营,中国知网的网络出版等典型案例.
二、基本要求掌握内容经营模式的定义、特征、分类和优势,以及相关典型案例.
重点:分析内容经营模式的典型案例难点:经营模式的定义、特征、分类和优势网上商店模式案例分析一、基本内容(一)理解网上商店的概念,;(二)分析当当网上书店,淘宝等网上开店的经典案例;(三)掌握网上开店的基本流程.
二、基本要求掌握网上商店的定义、特征、分类和优势,以及相关典型案例.
重点:分析典型案例掌握网上商店的基本业务流程难点:网上商店的定义、特征、分类和优势网络直销模式案例分析一、基本内容(一)介绍网络直销的概念;(二)分析雅芳的网络直销,戴尔的网络直销模式的特点;(三)分析掌握并体验网络直销模式的内在规律,找出案例中所使用的策略及内在原因.

二、基本要求掌握网络直销模式的定义、类型和优势;网络直销企业的功能定位;以及相关典型案例.

重点:掌握网络直销模式的概念、分类及特点难点:分析采用网络直销模式企业的营销策略、市场定位行业服务提供模式案例分析一、基本内容(一)行业服务提供模式;(二)分析搜房网的房地产服务提供,中农网的农业服务提供等典型案例.

二、基本要求掌握行业服务提供模式的定义、特征、分类和优势,以及相关典型案例.

重点:分析行业服务提供模式的典型案例难点:掌握行业服务提供模式的定义、特征、分类和特点虚拟社区模式案例分析一、基本内容(一)虚拟社区的概念;(二)分析百度贴吧虚拟社区,诺基亚论坛等典型案例.
二、基本要求掌握虚拟社区电子商务模式的定义、特征、分类、优势和盈利模式,以及相关典型案例.

重点:分析虚拟社区模式的典型案例难点:掌握虚拟社区电子商务模式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盈利模式企业整体电子商务模式案例分析一、基本内容(一)企业整体电子商务模式;(二)分析海尔整体电子商务模式,宝供物流整体电子商务模式等;(三)理解企业整体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二、基本要求掌握企业整体电子商务模式的定义、特征、分类和优势,以及相关典型案例.

重点:分析经典企业整体电子商务模式案例难点:掌握企业整体电子商务模式的定义、分类及解决方案新型电子商务模式案例分析一、基本内容(一)Web2.
0的概念;(二)移动商务、第三方支付等商务模式及其案例分析.
二、基本要求掌握Web2.
0、移动商务和第三方支付的定义、特点、类型和盈利模式;以及相关典型案例.

重点:掌握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分析典型案例难点:掌握Web2.
0、移动商务和第三方支付的定义、特点、类型和盈利模式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讨论教学的方法,辅之以网络信息查找,从而将分析的案例综合运用到实际;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电子商务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议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分组讨论教学,加强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具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独立从事企业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的能力;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
课程论文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10%)、课堂讨论(10%)、作业完成情况(10%).
教学建议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任课教师可及时调整、充实、完善有关的教学内容.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模型222网络经纪模式223网络广告模式224内容经营模式115网上商店模式116网络直销模式227行业服务提供模式228虚拟社区模式案例119企业整体电子商务模式2210新型电子商务模式11合计16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子商务务概论》等专业基础课之后开设.

十、先修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子商务概论》.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司林胜.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标准书号(ISBN):9787562432425.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二)教学参考书[1]桂学文,王伟军.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标准书号(ISBN):978704028381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2]杨坚争主编.
电子商务网站典型案例评析.
标准书号(ISBN):9787560623931.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3]陈德人.
电子商务案例及分析.
标准书号(ISBN):978704028951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E-commerceandapplication学时数:1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马莉、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电子商务是一门集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是许多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全面介绍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相关技术,在介绍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电子商务的特征和电子商务的系统框架基础上,系统、全面地介绍电子商务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客户端/服务器端技术、xml和web服务、数据库技术并给出了策划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主要解决方案和产品.

本课程系统阐述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吸纳和反映了近几年电子商务领域中的一些最新发展,精选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案例,突出了电子商务在现代商务中的具体应用.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
本课重点从技术角度向学生介绍电子商务,希望是学生能在宏观上把握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构成,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

课程的基本要求(一)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主要知识与理论: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组成及常用技术、常用加密技术、防火墙的类型与功能、认证协议与认证中心、常用电子货币与网上支付系统、电子商务物流技术和运作模式、网络营销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营销方法、电子商务法的概念及主要内容(二)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主要技能:商务信息的搜索、收集与处理技术;安全协议与认证技术在应用软件中的使用方法;电子商务交易的操作过程和后台处理流程.
(三)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主要能力与素质:综合应用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和网页制作技术等知识的能力;应用与操作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综合能力;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教学手段;教师也可以板书讲解,结合面授辅导、面授或电子邮件答疑.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大课题讨论、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二)成绩评定理论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占考核的70%;平时作业和考勤3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课程按内容分为相对独立的六个单元,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可根据具体的学时、学生的专业及对课程的要求选择每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2学时)一、理论知识:(一)电子商务基本概念.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三)电子商务对商务活动的影响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概念、特点,了解发展现状;列出网上商场购物流程图、网上购物与传统购物的区别.

重点:电子商务概念、特点难点:电子商务对商务活动的影响第二章电子商务技术(4学时)一、理论知识:(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TCP/IP体系结构、数据库技术、WWW技术及应用、Internet接入方法、EDI技术.

(二)网络系统和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威胁、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的原理在电子交易中的安全作用、SSL、SET协议的特点和工作步骤、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物流信息技术.

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接入技术、WWW的概念、IP地址与域名、网站系统组成;要列出各种技术之间的逻辑关系,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选择方案.

掌握加密协议、防火墙原理与类型、了解SET、SSL的特点与流程;实训要了解认证中心的功能和运作流程、证书的申请和更换、在应用软件中设置和使用安全协议.

重点:接入技术、WWW的概念、IP地址与域名、网站系统组成难点:加密协议、防火墙原理与类型第三章电子商务系统(4学时)一、理论知识:(一)电子商务系统的层次结构的含义和研究方法、电子商务系统组成要素.

(二)电子支付系统的概念、电子货币的类型、特点、信用卡支付系统、电子现金支付系统、电子支票支付系统、金融电子商务的内容、含义、特点、优势.

(三)物流的概念、发展历史、现代物流的概念和内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物流模式、物流配送的特点.

(四)商务网站分类标准和典型网站实例、网站的规划设计、内容设计、建站步骤.

(五)了解电子商务法律的主要内容.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电子商务物流概念与理论、物流模式,了解物流技术;(二)了解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和应用的技术,物流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三)熟悉电子货币的种类及特点,列出网上支付系统的特点,举例说明某一系统的使用过程.

重点:电子商务系统的层次结构的含义和研究方法、电子商务系统组成要素,电子支付系统的概念、电子货币的类型、特点、信用卡支付系统、电子现金支付系统、电子支票支付系统、金融电子商务的内容、含义、特点、优势.

难点:典型网站实例、网站的规划设计、内容设计、建站步骤第四章电子商务交易(2学时)一、理论知识:(一)理解电子商务交易流程的原理和设计的系统;(二)了解B2C、B2B、C2C电子商务交易的特点和运作流程.
二、基本要求:学习管理网上商店的商品和后台采购、网上竟拍的流程和方法重点:理解电子商务交易流程的原理和设计的系统、了解B2C、B2B、C2C电子商务交易的特点和运作流程.

难点:B2C、B2B、C2C电子商务交易的特点和运作流程第五章电子商务典型应用(2学时)一、理论知识:(一)全面理解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内容;(二)了解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模式和方法;(三)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基本架构;移动商务基本知识;(四)金融电子商务,了解银行、证券和保险应用电子商务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基本架构;(二)了解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模式和方法;(三)了解银行、证券和保险应用电子商务的基本方法和特点重点: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内容、基本架构、移动商务基本知识难点: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模式和方法第六章电子商务信息服务(2学时)一、理论知识:(一)网络媒体与传媒融合;(计算机专业可取消)(二)虚拟社区的概念和功能;(三)网络娱乐的内容、Web2.
0的概念及其相关社会软件应用.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电视、广播、报纸与网络融合的方式和信息获取方法特点;(二)了解虚拟社区的商务应用以及Web2.
0及其相关软件应用的方法和优势.

重点:虚拟社区的商务应用Web2.
0及其相关软件应用的方法和优势难点:Web2.
0及其相关软件应用的方法和优势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主要教学形式: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课堂讲述,辅以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讲解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占用每单元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实用案例或电子商务模拟软件的操作演示,占用每单元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学生通过网络教学系统了解更深入、全面的知识,并实际上网查看或使用相关内容,占用每单元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通过这种讲解、演示、实际操作和网络自学,使学生达到对各单元内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与要求:在使用本大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课程性质、学时数和对本课程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单元组合.

由于电子商务的技术和应用发展与变化的很快,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面要及时补充和更新新的理论与知识.

(三)教学用具主要有:主教材、主要参考书、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件、网站教学、上网设备和应用软件.

(四)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为主,也可以板书讲解;结合面授辅导、面授或电子邮件答疑.
本课程是考试课.
评分标准:平时出勤、作业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八、学时分配表教学学时分配如下:序号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小计讲课实验习题1电子商务概述222电子商务技术443电子商务系统444电子商务交易226电子商务典型应用227电子商务信息服务22合计1616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是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电子支付与安全》等.

十、先修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谈晓勇、汪斌主编.
《电子商务》.
标准书号(ISBN):978711134128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1月.
(二)参考书:牟彤华、汪治编著.
《电子商务应用》.
标准书号(ISBN):7810846345.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曾强.
《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实战》.
标准书号(ISBN):978750170801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3月.

吕廷杰编著.
《电子商务教程》.
标准书号(ISBN):9787505362710.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

《电子商务营销写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WritingofE-commerceMarketing学时数:1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顾艳春、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11月一、课程简介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营销文案的写作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营销调查文案、营销定位文案、营销战略与计划文案、新产品开发上市文案、营销价格文案、营销渠道文案、广告文案、营销活动文案、客户关系管理文案和营销策划合同文案等多种营销应用文的写作内容、格式和要求.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从事电子商务营销的人员在策划、组织、实施电子商务营销活动的各个阶段,每一个主要环节都需要写作营销应用文,能够写作合乎要求的各种营销应用文,是营销从业人员的基本、必备的技能.
本课程的开设,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求,通过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总体职业素质.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方向的一门技能训练课程,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营销文案的写作能力.
学好营销应用文写作,将使学生具备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写作能力及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学生的总体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为写好毕业论文和从事学术研究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本课程是一门自成体系,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也是面向当代的结合实际的课程.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有关理论和知识,把握不同文体的格式和要求,熟练撰写包括:营销调查文案、营销定位文案、营销战略与计划文案、新产品开发上市文案、营销价格文案、营销渠道文案、广告文案、营销活动文案、客户关系管理文案和营销策划合同文案等多种营销应用文.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是强调各种营销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方法,要求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注重开放性和实践性,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特色,恰当举例和实际动手写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一)在各种应用文体的知识教学和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遣词造句能力.

(二)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应用文体的基本构式和谋篇布局的技巧.
(三)要能根据不同的营销活动项目要求,准确地表情达意,有针对性地写出合乎规范的应用文.

(四)应用文写作,尤其是"市场调查报告"、"营销策划书"、"营销活动分析报告","广告文案"等写作,需要对相关的营销活动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写出的应用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推动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知识和一般方法,获取必备的专业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总体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为写好毕业论文和从事学术研究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方式包括案例式、参与式以及启发式教学.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子商务营销相关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规范的理解及写作技巧的运用.

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营销调查文案写作(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市场调查文案(二)市场调查问卷(三)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四)市场预测报告二、基本要求(一)重点掌握规范的调查问卷和预测报告(二)重点掌握调查分析报告的写作重点:调查分析报告的写作.
难点:调查分析报告的写作.
第二章营销战略与计划文案写作(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市场营销战略SWOT分析报告(二)产品分析报告(三)竞争对手研究报告(四)营销环境分析报告(五)消费者分析报告(六)市场营销计划书二、基本要求(一)理解产品、竞争对手、营销环境和消费者的分析报告写作技巧;(二)掌握市场营销计划书的写作.
重点:市场分析报告的写作.
难点:市场营销计划书的写作.
第三章营销渠道文案写作(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网站策划文案(二)网络营销策划书(三)营销渠道策略(四)媒体整合渠道文案(五)会议营销的策划文案二、基本要求(一)重点掌握网络营销策划书的写作.
(二)了解营销渠道战略的知识.
(三)理解网站策划文案和媒体整合渠道文案的写作.
重点:网络营销策划书的写作.
难点:营销渠道战略.
第四章广告文案写作(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广告策划书(二)广告创意策划(三)公益广告策划书(四)广告策划预算书(五)广告策划书的评估文案二、基本要求(一)了解广告文案的种类.
(二)了解各类广告文案的策划书写作技巧.
重点:广告策划书的写作.
难点:广告创意策划.
第五章促销文案写作(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促销计划书(二)积点有奖促销文案(三)抽奖活动促销文案(四)价格折扣促销文案(五)赠送礼品促销文案(六)免费试用促销文案(七)有奖竞赛促销文案二、基本要求(一)了解促销计划书的种类.
(二)掌握各种促销文案的写作要点.
重点:各种促销文案的写作要点.
难点:各种促销文案的写作要点.
第六章公关活动文案写作(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新闻发布会文案(二)新颖出奇事件策划文案(三)新闻策划文案(四)专题报道策划书(五)新产品上市公关促销活动(六)赞助策划书(七)商务谈判策划书(八)告示书二、基本要求(一)了解活动文案的种类和形式;(二)掌握与新闻相关的文案写作要点.
重点:新闻策划文案.
难点:商务谈判策划书.
第七章客户关系管理文案写作(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客户联谊会策划文案(二)客户服务工作标准(三)客户投诉处理规定(四)企业公关危机应对策略(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二、基本要求(一)理解客户服务工作标准(二)了解客户投诉处理规定(三)掌握企业公关危机应对策略(四)了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五)掌握客户联谊会策划文案的写作重点:客户联谊会策划文案的写作.
难点:企业公关危机应对策略.
第八章营销策划合同文案写作(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企业广告策划合同(二)广告策划的请战书(函)(三)销售代理协议书(四)产品经销合同(五)广告发布委托合同(六)委托销售合同二、基本要求(一)掌握各种合同的写作规范和技巧(二)了解广告策划的请战书(函)和销售代理协议书的写作特点重点:各种合同的写作规范和技巧.
难点:各种合同的写作技巧.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理论课:要求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堂上讲授相关理论知识点,并结合案例分析,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考试环节①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②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子商务营销相关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规范的理解及写作技巧的运用.

③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学生考试情况和平时学习情况,其中:考勤、平时作业占30%、期末笔试(闭卷)70%.
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其他小计1营销调查文案写作2222营销战略与计划文案写作2223营销渠道文案写作2224广告文案写作2225促销文案写作2226营销公关活动文案写作2227客户关系管理文案写作2228营销策划合同文案写作222合计161616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自成体系,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也是面向当代的结合实际的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以及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因此,《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营销实务》等知识和课程的学习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

十、先修课程先修课:《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营销实务》等基础课.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陈建中,吕波.
《营销策划文案写作指要》.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二)教学参考书[1][美]巴里·卡伦著,王玖炜,高兰凤译.
《完美销售和市场营销文案大全》.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张妍,唐实.
《实用营销文案范本全书》.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3]史常青,邹莉.
《营销文案写作:技巧与实例》.
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电子线路CAD》课程教学大纲ElectronicsCircuitCAD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陈俊健、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电子线路CAD是计算机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主要内容有Protel99SE基础、Protel99SE原理图、电路原理图设计、电气元件的制作和元件库的创建、报表的生成,印刷电路板PCB图的绘制.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限选专业课程.
它的内容与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制作密切相联,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实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线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从而使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面临电子线路的实际问题时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具有独立设计电子线路图和制板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绘制电子线路原理图和PCB制板图.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实际应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与学生动有趣而不枯燥,注意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通过精讲实例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一定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与笔试结合的方式.
(二)成绩评定平时(作业、考勤)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Protel99SE基础(2学时)一、基本内容Protel99SE的发展Protel99SE绘图环境Protel99SE的特点Protel99SE文件管理设计组管理进入设计环境设置Protel99SE界面环境二、基本要求了解Protel99SE的历史及概念.
重点:建立绘图设计文件及对设计组成员的管理.
难点:对设计文件的管理和系统参数设置.
Protel99SE原理图设计基础(2学时)一、基本内容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Protel99SE原理图设计工具设置图纸设置系统字体网格和光标设置二、基本要求了解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及Protel99SE原理图设计工具.
重点:绘图中主工具栏、绘图工具栏和布线工具栏的作用.
难点:建立自定义的图纸模板.
电路原理图设计(4学时)一、基本内容电路原理图元件库的装载放置器件编辑和修改各类元器件的属性设置原理图的环境参数和设计文件的保存.
二、基本要求了解电路原理图元件库的装载及设置电路原理图的环境参数.
重点:原理图设计中,各类元器件的放置方法和其属性的编辑与修改.
难点:环境参数的具体设置.
完整电路图的绘制(4学时)一、基本内容使用原理图布线工具绘制图形绘制电路原理图实例二、基本要求了解电路原理图布线工具及学习绘制电路原理图实例.
重点:使用原理图工具栏放置各种器件,并对这些器件进行设置和修改.
难点:电路原理图的完整设计.
制作原理图元件和创建元件库(4学时)一、基本内容元件库编辑器元件库的管理元件绘图工具制作一个元件产生元件报表二、基本要求了解元件库编辑器的使用及管理,熟练使用Protel99SE制作一个元件及产生元件报表.
重点:元件管理器内各部分的作用和正确使用.
难点:原理图元件的完整绘制及对元件的规则检查.
设计层次原理图(2学时)一、基本内容层次原理图的设计方法建立层次原理图不同层次电路之间的切换由方块电路符号产生新原理图的I/0端口符号由原理图文件产生方块电路符号生成层次表二、基本要求了解层次原理图的设计方法,熟练使用Protel99SE制作生成层次表.
重点:建立层次电路原理图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完整的层次电路原理图的设计过程.
生成报表(2学时)一、基本内容产生网络表产生元件表交叉参考表网络比较表原理图的输出二、基本要求了解报表的设计方法,熟练使用Protel99SE制作ERC表、网络表、元件表、交叉参考表、网络比较表.
重点:对绘制好的电路原理图进行规则检查和网络表的生成.
难点:对ERC检查出的错误和警告能深刻理解,并能改正直至通过ERC检查.
PCB印刷电路板基础(4学时)一、基本内容印刷电路板基础PCB设计编辑器设置电路板工作层二、基本要求了解印刷电路板布线流程及PCB板设计的基本原则,熟练使用Protel99SE设置电路板工作层.
重点:PCB板的布线流程和设计原则.
难点:PCB板工作层和电路参数的设置.
制作印刷电路板(8学时)一、基本内容PCB绘图工具单面板于多面板简介准备原理图和网络表规划电路板和电气定义网络表与元件的装入元件封装元件的自动布局添加网络连接手工编辑调整元件的布局自动布线手工调整布线手动交叉布线二、基本要求了解PCB绘图工具,熟练使用Protel99SE完成网络表与元件的装入、元件封装、元件的自动布局、添加网络连接、手工编辑调整元件的布局、自动布线、手工调整布线、手动交叉布线等工作.

重点:网络表的装载、元件的手动布局、自动布线规则的设置及设计规则检查.

难点:设计出一个规范化、通过了设计规则检查又比较满意PCB板图.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理论课本课程教学课堂授课要求使用计算机教室,直接在Protel99SE环境下授课,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能够绘制一般的电路原理图;能够绘制较为复杂的层次式电路原理图.
能够根据原理图的需要,创建自己的元件库,设计需求的原理图元件.
能自主的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PLC电路板(二)作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作业以掌握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为主,题量不易过多.
(三)考试环节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闭卷考试成绩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作业、考勤)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成绩占70%.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一章Protel99SE基础221第二章Protel99SE原理图设计基础221第三章电子线路原理图的设计442第四章完整电路图的绘制442第五章制作元件和创建元件库442第六章层次电路原理图设计221第七章生成报表221第八章PCB印刷电路板基础442第九章印刷电路板的制作884合计323216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偏应用的课程,学习方向注重实际应用.
先修课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十、先修课程先修课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清源计算机工作室编.
《Protel99SE原理图与PCB及仿真》.
ISBN:978711113225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二)教学参考书[1]孙江宏.
《Protel99电路设计与应用》.
ISBN:978790006606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夏路易.
《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程Protel99SE》.
ISBN:790010108X.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4.
《动漫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Animationdesignandproduction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张德丰、职称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培养社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主要面向本地区动漫行业和数字多媒体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一定的动画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从事适应广告动画和艺术动画专业岗位工作,并具备一定自我发展和创业能力的动画设计和制作职业技能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动漫设计是通过现代艺术之理念和现代艺术之能力实践的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理性思维和创作鉴赏能力;能使用三维动画软件工具进行三维影视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够独立完成动画设计、动画编辑、动画创作等创意任务.
培养影视动画领域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毕业生可在电视台、游戏角色进阶设计、影视后期特技、游戏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影视特技公司、数字媒体及多媒体设计公司、动漫设计制作公司等从事动画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后期合成等工作.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人物比例、人体结构等内容,再赋予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设计.

(二)了解3D的表现形式和掌握3D软件的应用;利用3D软件再加以原画创作构思制作3D道具与场景.

(三)利用3D软件再加以原画创作构思制作3D角色;利用3D软件制作动画,3D动画制作软件常见有的3Dsmax和Maya.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一)运用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调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二)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考核部分由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构成;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二)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如有参加实训活动,再根据比赛难易程度调整成绩评定比例.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动漫手绘工具(2学时)一、漫画绘制流程及工具二、动画前期制作流程及工具重点:漫画绘制流程及工具难点:动画前期制作流程及工具第二章基础技法训练(2学时)一、草图工具的选择和运用二、线的训练要领三、写生训练重点:草图工具的选择和运用难点:线的训练要领第三章人物造型设计(2学时)一、人物比例的掌握二、动漫创作中的夸张与变形三、依据故事创作人物造型四、人物造型的艺术对比五、整体风格与人物造型之间的互动重点:依据故事创作人物造型难点:整体风格与人物造型之间的互动第四章场景造型设计(2学时)一、透视法则二、动画场景三视图三、人与场景的结合四、道具与场景的结合五、场景为故事增添戏剧性和真实感六、聚散关系、节奏感、重叠.
重点:人与场景的结合难点:场景为故事增添戏剧性和真实感第五章动漫种类与其表现形式(4学时)一、漫画的种类二、动画的种类重点:漫画的种类难点:动画的种类第六章多重风格与其表现技法(4学时)一、女性动画和漫画的特点二、男性动画和漫画的特点三、写实类动漫的特点四、涂鸦类动漫的特点五、幽默动漫的特点六、黑白灰在动漫手绘中的应用与表现重点:涂鸦类动漫的特点难点:黑白灰在动漫手绘中的应用与表现第七章手绘创作与电脑软件的结合应用(4学时)一、电脑硬件与绘图软件的要求二、PHOTOSHOP的运用:漫画成稿的制作三、COMlCS的运用:精准的绘制线条与画框四、PAINTER的运用:用CG展现手绘特质五、3DMAX的运用重点:COMlCS的运用:精准的绘制线条与画框难点:PAINTER的运用:用CG展现手绘特质第八章动漫故事的创作(6学时)一、故事的构思方法二、故事的意味三、画面的无声性和有声性重点:故事的意味难点:画面的无声性和有声性第九章如何以专业眼光去分析学习优秀作品(6学时)一、漫画欣赏误区二、鉴赏故事漫画《圣诞快乐》三、鉴赏优秀动画《功夫熊猫》《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积木之家》重点:漫画欣赏误区难点:鉴赏故事漫画《圣诞快乐》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理论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听课.
要求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论案例相结合,使学生系统掌握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课:本课程无实验课.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动漫手绘工具2222基础技法训练2223人物造型设计2224场景造型设计2225动漫种类与其表现形式4426多重风格与其表现技法4437手绘创作与电脑软件的结合应用4638动漫故事的创作6639如何以专业眼光去分析学习优秀作品663合计323222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无十、先修课程计算机图形学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黄卢健.
动漫设计教程.
ISBN:9787807461074.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07,第1版.
(二)教学参考书(宋体五号)李璐等.
经典动漫作品赏析.
ISBN:978730231307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3-04,第1版.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TheoryofComplexFunctionsandIntegralTransform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应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胡小生、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复数与复变函数,解析函数,复变函数的积分,解析函数的级数表示法,留数及其应用、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
通过课程教学要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析函数、复积分、级数、留数、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理论和方法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解决诸如流体力学、电磁学、热学、弹性理论中的有力工具.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电工学、电子技术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是高等数学在复数域的推广,学好高等数学是学好本课程的前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复数和复变函数及有关理论的理解,能应用复变函数的积分理论、留数理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及相关计算,并以此为工具学会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中的一些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在课程的学习中,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复变函数中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了解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包含复变函数、解析函数、解析函数的级数表示、留数定理、以及工程上常用的傅立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等;(二)逐步培养利用这些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1、课堂讲授: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相关原理性的知识较多,定理、公式等相关推导过程非常多,授课过程中要求多媒体教室与黑板板书相结合,两者相结合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过程.

2、课后作业:根据课程进度,每次理论课之后会安排相应的课后作业来加深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二)成绩评定总成绩=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一、基本内容:(一)复数的概念及各种表示法(二)复数的四则运算(三)复变函数概念(四)复变函数的极限、连续性重点:复数的表示、复变函数的极限、连续性.
难点:复角、复变函数的极限、连续性.
第二章解析函数一、基本内容:(一)复变函数导数(二)解析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三)解析函数的充要条件(四)调和函数与解析函数之间的关系(五)初等函数重点:复变函数的导数,解析函数及其简单性质,柯西黎曼方程.
难点:柯西黎曼方程及其应用.
第三章复变函数的积分一、基本内容:(一)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二)积分的存在性及计算公式(三)柯西积分定理(四)复合闭路定理(五)柯西积分公式重点:柯西积分定理、复合闭路定理、柯西积分公式.
难点:柯西积分定理、复合闭路定理、柯西积分公式.
第四章解析函数的级数表示一、基本内容:(一)复数列收敛、复数项级数收敛的相关定理(二)幂级数的收敛情况(三)幂级数在收敛域的性质(四)复变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的条件、几个主要的初等函数的泰勒展开式(五)洛朗级数的概念及其收敛域、将一些简单函数展开成洛朗级数重点:幂级数的敛散性,收敛半径的求法,泰勒级数、洛朗级数.
难点:泰勒级数、洛朗级数.
第五章留数及其应用一、基本内容:(一)孤立奇点及其分类(二)留数定理(三)孤立奇点的留数计算(四)留数定理在某些类型的定积分中的应用重点:留数定理、留数定理在定积分中的应用.
难点:留数定理、留数定理在定积分中的应用.
第八章傅里叶变换一、基本内容:(一)傅里叶变换及其逆变换概念(二)冲激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三)傅里叶变换的性质重点: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难点: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第九章拉普拉斯变换一、基本内容:(一)拉式变换的概念(二)拉式变换的方法(三)拉式变换的性质(四)拉式逆变换及其应用重点:拉式变换方法、性质,拉式逆变换.
难点:拉式变换方法、性质,拉式逆变换.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的基本要求:根据每次讲课内容,课后都留适当的作业或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及方法.

(二)考试环节的基本要求:考试闭卷,侧重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
考核成绩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考试考查小计1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4442第二章解析函数5543第三章复变函数的积分6644第四章解析函数的级数表示5545第五章留数及其应用5546第八章傅里叶变换3307第九章拉普拉斯变换444合计323224九、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完高等数学课程,故应放在二年级或三年级上学期开设此课.

十、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选用教材李红、谢松法编著.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二)教学参考书[1]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
工程数学—复变函数(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进社,1996.
[2]张元林.
工程数学:积分变换(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ASSEMBLYLANGUAGEPROGRAMMING学时数:40其中: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0学分数:2.
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雷晓平、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Intel80X86汇编语言的基本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运行的基本原理及指令执行过程,掌握使用80X86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技巧以及控制和使用外设的基本应用技能.
基本任务是能使用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应用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开发汇编语言程序,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同时也为从事计算机与应用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它不仅是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其他核心课程的必要先修课,而且对于训练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技术、熟悉上机操作和程序调试技术都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Intel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汇编语言程序运行的基本原理及指令执行过程,掌握使用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技巧以及控制和使用外设的基本技能.
基本任务是能使用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应用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开发汇编语言程序,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同时也为从事计算机与应用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以80X86系列作为基础机型,要求:(一)掌握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况、80X86的寻址方式、基本指令以及指令对机器状态的影响.

(二)掌握汇编语言的程序结构、数据定义;掌握不同段内数据的使用方法,学会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

(三)熟练掌握程序设计基本方法,会使用汇编语言设计分支程序、循环程序,能够编写和调试较复杂的汇编程序.

(四)掌握宏汇编、重复汇编、条件汇编的使用技巧.
(五)了解中断的基本概念和中断处理的整个过程,了解硬中断和软中断的基本区别,会用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掌握DOS、BIOS的功能调用以及常用的中断调用,熟练掌握实际应用中的输入输出方法.

(七)掌握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的接口方法和模块化编程方法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
本课程已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课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参考资料等内容可以全部发给学生.
也可逐步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网络课件、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如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方式独立出题试题主要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编程能力为主.
具体如下:(1)客观题,占60%:分为填空(基本计算、基本指令、基本原理)、分析程序、执行结果、填空完成指令功能.

(2)非完全客观题,占40%:分为回答问题、复杂程序编程等.
(二)成绩评定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80X86CPU的结构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况、80X86CPU的结构、存储器和段式管理技术.
(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况(二)80X86CPU结构(三)存储器的分段二、基本要求(一)掌握微机的系统概念(二)掌握80X86CPU的基本结构(三)掌握段式管理的机理重点:本章重点是80X86CPU结构和段式存贮器.
难点:本章难点是存贮器分段,段式管理机理.
第二章80X86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80X86指令的寻址方式,80X86指令格式,80X86指令系统(一)与数据有关的寻址方式(二)与转移指令有关的寻址方式(三)80X86的指令系统二、基本要求(一)要求了解指令格式(二)熟练掌握80X86的寻址方式(三)熟练掌握80X86的基本指令运算和条件指令重点:本章重点是80X86指令系统中的运算指令和条件指令.
难点:寻址方式和条件指令是本章的难点.
第三章汇编语言程序格式一、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定义、段定义、数据类型定义和常用的伪指令.

(一)汇编程序的功能(二)伪指令(三)汇编语言程序的格式(四)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汇编语言的程序结构,会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二)掌握汇编语言的数据定义及伪指令(三)掌握使用不同段内数据的方法(四)能够调试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重点:本章重点是伪指令、汇编语言的程序格式,会调试汇编语言程序.
难点:伪指令,操作符的使用和DEBUG调试程序的使用.
循环与分支程序设计一、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循环与分支程序的例子,用例子说明汇编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一)循环程序设计(二)分支程序设计二、基本要求(一)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二)会用汇编语言设计分支,并用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三)会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循环程序,并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本章重点是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

难点:汇编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
子程序结构一、基本内容介绍模块化程序设计的重要工具——子程序,子程序嵌套和递归.
(一)子程序的设计方法(二)嵌套与递归子程序(三)子程序举例二、基本要求(一)会使用子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二)会使用嵌套子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三)会分析和理解递归子程序(四)能够编写和调试复杂的汇编语言程序重点:子程序的变量传递,子程序的设计方法.
难点:嵌套和递归子程序.
第六章高级宏汇编技术一、基本内容介绍宏汇编、重复汇编、条件汇编.
(一)宏汇编(二)重复汇编(三)条件汇编二、基本要求(一)掌握宏汇编的使用技巧(二)掌握重复汇编的使用技巧(三)掌握条件汇编的使用技巧(四)掌握涉及以上知识点的调试技能重点:掌握宏汇编的使用方法及调试技巧.
难点:理解宏定义和宏调用及其编程技巧.
第七章输入/输出程序设计一、基本内容输入/输出的概念,I/O接口、I/O外设、I/O地址、查询方式、中断方式、中断优先和中断的嵌套.

(一)I/O设备的数据传送方式(二)程序直接控制I/O方式(三)中断传送方式二、基本要求(一)了解中断的基本概念(二)掌握中断处理的整个过程(三)了解硬件中断与软件中断的区别(四)会用查询方式和中断方式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重点:中断的传送方式、中断向量、中断过程和中断程序的编写.
难点:中断程序的设计.
第八章BIOS和DOS中断一、基本内容DOS中断及BIOS中断调用及二者关系;基本的键盘、显示器、打印机、串行口中断功能调用.

(一)键盘I/O(二)显示器I/O(三)打印机I/O(四)串行通信口I/O二、基本要求(一)掌握使用各种DOS、BIOS功能调用的使用方法(二)熟练掌握常用的中断调用(三)熟练掌握实际应用中的I/O方法重点:常用的中断调用和实际应用中输入输出方法.
难点:键盘中断、显示器中断、打印机和串行口中断功能调用.
第九章单色及彩色图形显示一、基本内容CGA彩色图形适配器、文本显示方式、图形显示方式、显示存储区、显存与屏幕的对应关系,直接写屏,BIOS调用、EGA图形适配器.

基本要求:(一)了解彩色图形适配器的简单原理(二)了解文本显示与图形显示的机理(三)掌握CGA中文本方式下屏幕上字符与显存的对应关系(四)掌握CGA中图形方式下屏幕上字符与显存的对应关系(五)会用直接写显存的方法绘制简单的图形(画线、画矩形)重点:CGA彩色图形适配器的图形操作、单色和彩色绘图使用的一些常用方法.

难点:图形显示方式下显存与屏幕的对应关系和BIOS调用.
第十章多模块程序设计与混合编程一、基本内容理解多模块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汇编语言中多模块的链接方法,了解多模块之间的链接与模块之间的交叉访问;理解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混合编程的原理,掌握汇编语言与C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

基本要求:(一)了解多模块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二)掌握汇编语言与C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重点:汇编语言与C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难点:汇编语言与C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共有8学时实验,具体要求见实验大纲.

(二)作业课程每章有作业5~15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三)考试试题主要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编程能力为主.
具体如下:(1)客观题,占60%:分为选择题、填空(基本计算、基本指令、基本原理)、简答题、分析程序执行结果等.

(2)非完全客观题,占40%:分为回答问题、复杂程序编程、阅读程序说明功能等.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他小计第1章80X86CPU的结构443-4第2章80X86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8812-15第3章汇编语言程序格式448-10第4章循环与分支程序设计4266-8第5章子程序结构4266-8第6章高级宏汇编技术226-8第7章输入输出程序设计4265-6第8章BIOS和DOS中断4264-5第9章单色及彩色图形显示224-5第10章多模块程序设计与混合编程443-4合计40848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后续课:《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等十、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沈美明等编.
《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标准书号(ISBN9787302045403).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二)教学参考书[1]龚尚福等编.
《微型计算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标准书号(ISBN7-5606-1267-9/TP.
0665).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第一版[2]钱晓捷.
《新版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标准书号(ISBN7-121-02696-1).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第5次印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Multi-MediaTechnology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杨跃武、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的真实感结合起来,已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给人们的生活、观念及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从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技术、新学科.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的采集、获取、加工处理、存储和传播而综合为一体化的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涉及信息数字化处理技术、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高性能大容量存储技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系统软硬件核心技术、多媒体同步技术、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等,其中信息数字化处理技术是基本技术,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是核心技术.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和应用;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有极广泛的实用性.

本课程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认识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媒体及媒体处理技术,熟练掌握的数据压缩技术及相关的多媒体数据压缩国际标准,了解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硬件基础与软件基础,熟练掌握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
最终使学生既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又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具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的真实感结合起来,使其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
因此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多媒体软件开发和多媒体制造,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本课程以基础、新颖、实用为宗旨,以阐述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主,从多媒体数据与信息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多媒体硬件、软件系统,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同时也介绍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同时本课程还着重讲解多媒体应用技术,学习音频、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的编辑和制作方法和手段,突出使用特色.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多媒体、位图、矢量图、图像、图形、MIDI、图像文件的格式、信息压缩和解压、超文本与超媒体、动画、多媒体开发环境、多媒体开发工具、音频卡、视频卡、数据传输速度、多媒体项目开发;及有关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系统,并能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较简单的多媒体制造与制作.

(三)难点:信息压缩技术.
本课程通过在多媒体教室讲解,以案例的方式展开各知识点,做到"学与练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专业技能;使学生对于多媒体技术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学生了解有关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1、课程概念多、涉及面广,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多媒体辅助+答疑和讨论.

2、为加强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外学时保证实训机时不少于16学时.

3、关键环节实现方面的技术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4、课程概念多、比较抽象,算法分析有一定难度,为了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拟布置一定数量习题为宜,教师批改作业本的1/3,并安排时间上习题课.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学期期末安排考试,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期末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平时作业、测验等.
闭卷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相关软件的应用情况.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论一、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二、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四、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1、多媒体技术的基础2、多媒体硬件平台3、多媒体软件技术4、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5、多媒体界面设计与人-机交互技术6、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应用技术重点:多媒体的基本概念难点:多媒体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一、信息表示与编码.
二、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
三、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
四、运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
五、视听通信编码解码标准H.
26X六、声音压缩技术.
重点:图像压缩标准.
难点:运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
第三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一、多媒体存储技术.
二、多媒体功能卡.
三、多媒体信息获取与显示设备.
四、多媒体个人计算机.
五、CD–I交互式多媒体系统.
六、DVI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重点:多媒体光盘的存储技术.
难点:多媒体功能卡的原理和功能.
第四章多媒体数据制作一、概述二、音频数据的获取三、图像数据的获取四、图形和动画的制作重点:音频数据的编码原理,静态图像和视频数据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难点:音频数据的编码原理.
第五章多媒体数据库与基于内容的检索一、多媒体数据管理环境.
二、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
三、面向对象技术与MDBMS.
四、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
重点: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结构,基于内容检索技术的概念,特点.
难点:基于内容检索技术的概念,特点.
第六章超文本和Web系统一、超文本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二、超文本系统的结构.
三、超文本的文献模型.
四、Web系统的超文本标记语言.
五、Web系统的关键技术.
重点:超文本的概念,超文本的系统结构.
难点:Web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本课程教学环节主要以讲授为主,为传授更多的知识,课程设计上不安排实训环节,实训环节主要安排在课外.

(二)课外实训环节重点熟悉有关多媒体软件的应用,以加深对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

(三)本课程作业以掌握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为主,题量不易过多,主要体现学以致用.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章概论4262二章数据压缩技术6284三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622103四章多媒体数据制作424102五章多媒体数据库与基于内容的检索4263六章超文本和Web系统4483合计281648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高年级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学过《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等相关课程.

十、先修课程《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马华东著.
《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
ISBN:978730217675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10,第二版.
(二)教学参考书(宋体五号)[1]朱洁等编著.
《多媒体技术教程》.
标准书号(ISBN).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一版.

[2]陈明.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第一版[3]林福宗.
《多媒体技术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第二版《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InterfaceTechnique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6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朱玉玺、职称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近专业的专业课,其任务是研究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及器件的连接技术(包括硬件连接和软件驱动两方面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掌握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分析设计接口电路、使用接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能从硬件和软件编程两方面学会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接口芯片来构成实际应用系统.
其具体内容有并行接口、串行接口、A/D,D/A转换等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及软件驱动程序的编程方法、定时计数器的编程使用方法、中断控制器和DMA控制器的编程、类总线标准,存储器接口和系统资源软接口等.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近专业的专业课,其任务是研究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及器件的连接技术(包括硬件连接和软件驱动两方面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接口技术已成为直接影响微机系统功能和推广应用的关键.
因此,微机接口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应用及相近专业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掌握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分析设计接口电路、使用接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构成,要求能从硬件和软件编程两方面学会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接口芯片来构成实际应用系统.
对课程的具体内容的基本要求:(一)要求熟练掌握并行接口,串行接口,A/D,D/A转换接口等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硬件设计及软件驱动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要求掌握I/O端口地址译码电路设计及定时计数器的编程使用方法.
(三)要求基本掌握中断控制器和DMA控制器的编程使用,各类总线标准,存储器接口和系统资源软接口.

(四)了解人--机设备接口、多媒体设备接口等.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实际应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与学生动有趣而不枯燥,注意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精讲实例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程序代码、编写程序代码的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编程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实验与笔试结合的方式.
(二)成绩评定平时(作业、实验)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概述(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微处理机的发展概况(二)接口技术及基本概念(三)微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的基本功能及技术二、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接口功能、接口技术及接口设计概要.
重点与难点:分析与设计接口电路的基本方法微型机算机系统结构(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微型计算机机系统结构(二)处理机、存储器、I/O(三)I/O端口的编址方法(四)接口的分类(五)总线结构及类型(六)I/O端口及端口编址方式(七)I/O端口地址译码原理及电路设计二、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微型机系统结构、总线结构及类型、I/O端口编址方式及地址译码电路设计.

重点与难点:I/O端口的编址方法及地址分配、I/O端口地址译码原理及电路设计.

存储器接口(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存储器系统的性能和特点(二)存储器的时序结构(三)与主存器及高速缓冲存储器的接口(四)存储器接口地址译码方法及连接(五)静态存储系统接口(六)动态存储系统接口二、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存储器分类、指标、主存储器接口及设计连接、静、动态存储系统接口.

重点与难点:与主存储器接口及连接方法、高速缓冲存储器接口、地址映像方式及索引机制.

第四章并行接口(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并行I/O接口的基本功能与特点(二)简单并行接口(三)可编程并行接口外部特性、工作方式及应用(四)可编程计数定时器工作原理(五)可编程计数定时器外部特性、工作方式及特点(六)定时/计数器的应用二、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并行I/O接口、可编程并行接口、可编程计数及定时器重点与难点:可编程并行接口工作方式及应用、可编程定时/计数器、定时/计数器的应用.

串行接口(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格式及传送的特点(二)串行通信的信息的检错与纠错、串行通信的基本方式(三)数据的编码及串行通信标准(四)可编程串行接口芯片及接口电路的组成(五)典型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二、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串行接口、基本通讯方式与数据编码、可编程串行接口芯新片.

重点与难点: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可编程串行接口、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DMA技术(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DMA接口(二)DMA数据传送概述(三)DMA传送的过程、传送方式(四)DMA接口控制器(五)DMA系统的组成及控制器在系统中的地位(六)DMA传送的应用二、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DMA接口、DMA数据传送特点过程及方式、DMA控制器.
重点与难点:DMA传送的过程与方式、DMA控制器及DMA传送的应用.
人—机接口(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人机接口概述(二)开关与键盘接口工作原理(三)开关与键盘接口芯片(四)数码显示接口(五)CRT显示接口(六)CRT控制器接口芯片二、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典型人机接口工作原理、开关与键盘接口设计、数码显示接口设计.

重点与难点:开关与键盘接口工作原理、开关与键盘接口设计、数码显示接口设计.

第八章数/模(D/A)和模/数(A/D)及转换器接口(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数/模(D/A)工作原理(二)D/A转换器的接口方法(三)D/A转换器及其连接特性(四)D/A转换器与CPU的连接及接口电路设计(五)D/A转换器与CPU的连接及接口电路设计(六)A/D转换器接口基本原理和方法(七)A/D转换器及其连接特性(八)A/D转换器与CPU的接口及电路设计(九)数/模(D/A)和模/数(A/D)转换器接口芯片及器件选择二、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数/模(D/A)和模/数(A/D)工作原理、A/D和D/A转换器及芯片.
重点与难点:A/D、D/A设计方法,A/D、D/A通道接口电路连接及应用.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实验完成后,要求上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主要软件及相关工具主要理论及技术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具体实验内容如下: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学时实验者类别要求实验一8253定时计数器调用实验验证、设计2本科必开实验二开发系统操作、简单I/0实验验证、设计2本科必开实验三(8086)开发系统8255实验验证、设计2本科必开(二)作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作业以掌握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为主,题量不易过多.
(三)考试环节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实验与闭卷考试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作业、实验)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成绩占70%.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一章概述221第二章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221第三章存储器接口221第四章并行接口6282第五章串行接口及中断技术6282第六章DMA技术222第七章人-机接口2241第八章A/D,D/A转换器接口442合计2663212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之前,先修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具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的基本能力以及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可更好的完或本课程的学习.

十、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李大友.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二)教学参考书[1]裘雪红等.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2]张载鸿.
《微型机(PC系列)接口控制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3]邹逢兴.
《微型计算机接口原理与技术》.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计算机局域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LocalAreaNetworkTechnology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罗海天、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计算机广域网络的基础理论、实践知识,使学生掌握广域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广域网软硬件的选配、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安装配置、接入Internet的方法、常用的网络测试技术;熟悉局域网通信协议的配置以及局域网的典型应用;能够对局域网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了解广域网的综合布线等有关网络工程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网路组建、配置与管理技能,能够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网络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发挥作用.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局域网技术及组网工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局域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局域网软硬件的选配、局域网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安装配置、局域网接入Internet的方法、常用的网络测试技术;熟悉局域网通信协议的配置以及局域网的典型应用;能够对局域网的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了解局域网的综合布线等有关网络工程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局域网组建、配置与管理技能,能够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局域网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发挥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注重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一方面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掌握常用的局域网技术和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同时强调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进行组网设计,来完整理解书本内容并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中多结合实际典型组网案例进行教学,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介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资料进行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
本课程已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课件,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参考资料等内容可以全部发给学生.
也可逐步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网络课件、网上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如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学生讲授、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采用闭卷方式独立出题.
试题主要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
具体如下:(1)客观题,占60%:分为填空、选择、简答等.
(2)非完全客观题,占40%:分为回答问题、复杂程序编程等.
(二)成绩评定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述一、主要内容(一)网络系统集成基础(二)网络工程体系结构(三)网络规划及工程方案设计(四)综合布线技术重点:网络规划及工程方案设计,综合布线方法第二章局域网基础知识一、主要内容(一)网络的功能和分类(二)局域网的特点、组成及拓扑结构(三)以太网规范详解(四)ATM与FDDI(五)无线局域网技术(六)局域网中的硬件和软件重点:局域网的特点,组成及拓扑结构第三章局域网方案设计一、主要内容(一)虚拟局域网VLAN的系统方案设计(二)型局域网构建方案设计(三)中型局域网构建方案设计(四)大型局域网构建方案设计(五)局域网构建中的特殊问题重点:虚拟局域网、小型局域网和中型局域网的设计第四章组建和管理WindowsServer2003网络一、主要内容(一)安装WindowsServer2003(二)工作组网络的使用方法(三)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四)从工作站登录到WindowsServer2003服务器(五)网络资源共享的方法(六)服务器管理相关知识重点: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服务器管理相关知识第五章局域网与Internet的连接一、主要内容(一)局域网接入Internet(二)在Windows98下实现共线上网的方法(三)在WindowsServer2003下实现共线上网的方法(四)在WindowsXP下实现共线上网的方法(五)使用SyGate实现共线上网的方法重点:在Windows下实现共线上网的方法第六章网络服务器技术一、主要内容(一)网络服务器概述(二)服务器系统主要技术(三)服务器典型产品及选型(四)网络服务器系统方案设计重点:网络服务器系统方案设计第七章网络存储备份技术一、主要内容(一)网络存储技术概述(二)网络存储备份系统方案设计(三)故障恢复(四)大学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解决方案重点:数据备份与还原,故障恢复第八章网络安全技术一、主要内容(一)网络系统安全技术概述(二)信息防护技术(三)防火墙技术(四)电子政务的安全方案设计重点:防火墙技术第九章局域网管理与维护一、主要内容(一)网络管理技术基础(二)网络管理系统平台(三)网络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四)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的策略和步骤(五)事件查看器(六)网络监视器(七)系统性能监视(八)IP测试工具Ping(九)测试TCP/IP协议配置工具Ipconfig和Winipcfg(十)网络协议统计工具Netstat和Nbtstat(十一)跟踪工具Tracert和Pathping(十二)常见故障排除实例重点:故障诊断和排除的策略和步骤,常用软件工具的使用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课程每章有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二)考试试题主要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编程能力为主.
具体如下:(1)客观题,占60%:分为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分析结果等.
(2)非完全客观题,占40%:分为回答问题、复杂程序编程、阅读程序说明功能等.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第一章概述222-62第二章局域网基础知识446-103第三章局域网方案设计338-124第四章组建和管理WindowsServer2003网络224-65第五章局域网与Internet的连接554-66第六章网络服务器技术3347第七章网络存储备份技术338第八章网络安全技术(3学时)4428-409第九章局域网管理与维护661210合计3232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完《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路》,《操作系统》后开设,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网络编程能力.

十、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路》,《操作系统》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宋一兵.
局域网技术.
标准书号(ISBN7115250367).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年4月,第一版(二)教学参考书[1]苗风君.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标准书号(ISBN7302217440).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ControlTechnique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集中了控制算法实现、软件设计以及硬件设计等应用技术的课程.
着重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基本控制算法及软、硬件系统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技术.
主要内容以典型微型计算机(如工控机、单片机)控制系统为例,介绍一般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各组成部分,分别讲述输入/输出通道接口技术、顺序控制与数字程序控制、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模糊控制技术、多微处理器控制系统、控制技术中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内容.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技术应用专业方向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前面所学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计算机控制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基本结构.
应能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正确的控制算法,设计出完整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的常用控制算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软件对硬件控制的实现过程,能设计出一个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授.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为考试,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考试成绩点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出勤考核占10%,平时作业占2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一、基本内容:1、控制系统组成;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3、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点;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
二、基本要求:1、掌握一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作用及基本控制规律;2、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发展状况.
重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各部分组成.
第二章输入通道接口技术一、基本内容:1、信号测量与传感器技术;2、模拟信号输入通道接口;3、键盘接口技术;4、开关量信号输入接口.
二、基本要求:1、掌握输入通道的组成和功用,理解信号的检测、采样的基本过程;2、掌握模拟输入通道的设计方法以及与计算机的接口;3、掌握各种类型的键盘接口方法;4、掌握开关量信号输入接口设计方法.
重点:各种类型的输入通道接口设计方法.
难点:模拟输入通道与键盘控制程序的设计.
第三章输出通道接口技术一、基本内容:1、模拟信号输出通道接口;2、LED显示器及其接口技术;3、LCD显示器接口技术;4、开关量输出接口技术;5、电动机控制接口技术.
二、基本要求:1、掌握输出通道的组成和功用,理解输出控制信号的基本过程;2、掌握模拟输出通道的设计方法以及与计算机的接口;3、掌握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接口设计方法;4、掌握开关量信号输入接口设计方法;5、掌握电动机控制接口的设计方法.
重点:各种类型的输出通道接口设计方法.
难点:显示器控制接口与电动机控制接口的控制程序的设计.
第四章顺序控制与数字程序控制一、基本内容:1、顺序控制;2、数字程序控制.
二、基本要求:1、掌握微机顺序控制与数字程序控制的基本概念;2、掌握数字程序控制的基本控制原理和控制制算法.
重点:顺序控制和数字程序控制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控制算法.
难点:数字程序控制算法的软件实现.
第五章数字控制器的设计一、基本内容: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数字控制器的PID设计方法;3、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方法;4、控制算法的实现.
二、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工业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常规控制算法.
2、了解数字控制器的一般设计方法.
重点:数字PID控制算法及其编程实现,PID调节器的参数选取与整定.
难点: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
第六章模糊控制技术一、基本内容:1、模糊控制发展概况;2、简单模糊控制系统设计;3、常见的模糊规则及控制器类型;4、基本模糊控制器及设计.
5、模糊数学模型二、基本要求:1、掌握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类型;2、了解模糊控制器的一般设计方法.
重点:简单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难点: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模型建立.
第七章多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一、基本内容:1、多微处理器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2、多微处理器系统的数据通信;3、多微处理器控制系统总线.
二、基本要求:1、掌握多微处理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形式;2、掌握多微处理器控制系统数据通信形式;3、了解常用现场控制总线的形式与应用.
重点:多微处理器控制系统的构成与数据通信形式.
难点:多微处理器数据通信的实现.
第八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一、基本内容: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与方法;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技术;4、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举例.
二、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步骤;2、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可靠性技术设计、抗干扰技术设计.
重点: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难点:可靠性技术与抗干扰技术的掌握.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作业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题.
各章作业题的分配情况在"学时分配"中给出.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作业题主要以设计和编程为主,题量不多但每题的内容要求较多.

(二)考试考试以基本概念为主,重点考试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理解掌握情况.
考试题型安排为:基本概念点60%;综合应用占30%;具有一定难度的题占10.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简介11二输入通道接口技术442三输出通道接口技术552四顺序控制与数字程序控制442五数字控制器的设计82103六模糊控制技术33七多微处理器控制系统22八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33测验、复习合计302329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般不开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以在第五章中,适当地介绍计算机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

十、先修课程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通信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朱玉玺等.
《计算机控制技术》.
ISBN9787121100598.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第2版.
(二)教学参考书[1]潘新民王燕芳.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ISBN9787121120404.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第2版.

[2]于海生.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ISBN9787302033592.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赖寿宏.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ISBN9787111048916.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计算机密码学》课程教学大纲ComputingEncryption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吴臣、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学习计算机密码学中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协议,包括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分组密码原理计算法、序列密码、公钥密码计算法、数字签名及认证、安全协议、公钥基本设施,还讲述了必备的数学知识等.
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各种基本密码学算法,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等方法,运用所掌握的数据结构、离散数学以及编程语言对各种密码学算法进行学习、分析、研究和运用,加深学生对密码学算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进行算法设计与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程序设计、实现和调试能力,提高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网络技术Internet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真实性让每一个人关注.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密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密码算法的加密和解密原理.
使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要求,能够利用密码技术服务于社会.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学习加密学的概念和理论知识;(二)了解数据通信过程中的计算机加密方法的应用;(三)掌握一些简单密码体制的设计与它们的破译方法;(四)理解DES和RSA公钥系统的算法原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编写计算机加密程序.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理论教学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以及读书指导法等进行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多运用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方法.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方式采用:考试成绩(70%)+平时作业(20%)+考勤(1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简单密码体制及分析(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密码学系统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二)加密、解密、明文、密文、密码系统等;(三)一些简单密码体制的设计与它们的破译,其中简单密码体制包括:置换密码,单表代替密码,多表代替密码,代数密码,Hill加密算法;(四)常见地破译方法有穷举攻击,统计分析攻击,数学分析攻击.
重点:密码学的基本概念;一些简单密码体制与它的破译.
难点:理解几种简单密码体制地设计原则,从中体会密码系统的组成;理解几种常见的密码系统破译方法及几种常见的密码破译类型,会从中体会设计密码算法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分组密码(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常见分组密码体制:DES和IDEA的加密原理;(二)了解高级加密标准AES的加密原理及涉及到的多项式的运算;(三)分组密码的应用技术;分组密码的4种工作方式:电子密码本模式、输出反馈模式、密码分组链接模式和密码反馈模式;(四)短块加密的3种方法:填充法、序列密码加密法和密文挪用技术.
重点:DES数据加密标准分组;IDEA密码系统;分组密码的应用技术.
难点:掌握分组密码DES和IDEA的加密原理;理解分组密码的4种基本工作方式;理解短块加密的3种方法.

第三章香农理论(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密码体制的概率分布;(二)熵的概念,利用熵的概念计算密码体制各个组成部分的熵;(三)条件熵的概念,利用条件熵的计算给出多余度和唯一解码量;(四)完全保密体制.
重点:密码体制的概率分布;熵;多余度和唯一解码量.
难点:熵的概念;会用熵的概念及条件熵的概念计算密码体制各个组成部分的熵.

第四章序列密码和移位寄存器(6学时)一、教学内容(一)序列密码的一般原理;(二)移位寄存器的组成原理;(三)线性移位寄存器的特征多项式,线性移位寄存器的m序列,m序列的伪随机性和它的破译;(四)非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对线性移位寄存器进行非线性组合,利用非线性分组密码产生非线性序列,存储变换等.

重点:序列密码的一般原理;m序列的伪随机性;m序列密码的破译.
难点:m序列的伪随机性和它的破译;掌握利用线性移位寄存器进行非线性组合产生非线性序列的几种常用方法.

第五章RSA公钥密码体制(6学时)一、教学内容(一)计算复杂性理论简介,必备的数论知识包括同余方程和中国剩余定理,欧几里得算法,欧拉函数,平方剩余和Jacobi符号;(二)RSA公钥密码体制以及它的一种改进方案;(三)RSA公钥密码体制的实现包括大素数的产生,RSA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讨论包括因数分解和对RSA体制中小指数的攻击;(四)Rabin密码体制,RSA在有限域上多项式上的推广.
重点:RSA公钥系统;对RSA体制中小指数的攻击;.
Rabin密码体制.
难点:密码学中常用的一些数论知识;RSA公钥密码体制算法和关于它的安全性.

第六章其他公钥密码体制(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背包公钥体制,离散对数公钥密码体制,概率公钥体制,有限域Fq上椭圆曲线的公钥密码系统,双密钥公开钥密码体制;(二)这些公钥密码体制相关的一些数学知识:群论中有关概论和结果,离散对数问题的算法,关于Fq上的椭圆曲线;(三)公钥密码系统的应用:传送保密信息和签名信息,信息集合加密,秘密共管.

重点:离散对数公钥密码体制;Fq中密码体制与明文嵌入方法;双密钥公开钥密码体制.

难点:掌握离散对数公钥密码体制和有限域Fq上椭圆曲线的公钥密码系统;掌握公钥密码系统的应用.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要求重点对几种简单密码体制地设计原则;分组密码DES和IDEA的加密原理;完全保密体制;产生非线性序列的常用方法;理解并会应用这些公钥密码体制等几方面的强化练习.
详见学时分配中作业布置.

(二)考试环节题型多样化.
其中基本概念以填空、选择、简答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加密学中加密、解密、明文、密文、密码系统等概念的领会深度.
编程题、程序设计题目形式多样化,避免形成死记硬背的考试,包括简单加密算法的实现,一些简单加密程序的输出分析.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简单密码体制及分析31422分组密码4423香农理论41544序列密码和移位寄存器6655RSA公钥密码体制61746其它公钥密码体制41163合计27323220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学习方向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先修课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通信原理.
后续课与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相关联.

十、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通信原理》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选用教材孙琦编著.
《计算机密码应用基础》(ISBN9787030084361).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二)教学参考书[1]卢开澄.
《计算机密码学》(ISBN:978730202783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第二版.

[2]张仕斌等.
《应用密码学》(ISBN9787560623450).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graphicdesigntechnology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张德丰、职称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CorelDRAW软件、Photoshop软件的特点、作图工具、编辑菜单、处理方法和使用技巧.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制作出自己的创意设计作品,全面提高自己图形和图象处理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正是通过大量的典型范例,在图形处理和平面设计方面做了针对性的实战演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制作广告招贴、婚纱艺术照片、书籍装帧、网络底纹和特效文字等方面的技术.
初步熟悉广告设计和图像合成的设计理念和开发技巧.
本课程着重讲授工具软件PhotoShop7.
0、CorelDRAW11的使用方法及实战中的应用技巧,因此大量的实作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为原则,力求从实际应用的需要出发,尽量减少枯燥死板的理论概念.

(二)每课后面都配有一定数量的职业技能知识考核题,帮助读者巩固专业知识.

(三)通过项目分解产生任务,使具体任务实施过程中掌握实用操作技巧与基础知识,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一)运用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调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二)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考核部分由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构成;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二)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如有参加实训活动,再根据比赛难易程度调整成绩评定比例.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计算机平面设计概述一、计算机图形学概述二、矢量图像、位图图像与存储设备三、计算机图形设计的输入系统四、计算机图形设计的输出系统重点:计算机图形设计的输入系统难点:在具体设计内容上确立CGD-计算机图形设计的概念第二章Photoshop7.
0基本操作一、初识Photoshop7.
0二、Photoshop7.
0基本操作重点:掌握Photoshop7.
0提供的、经过增强的新功能难点:特别是要熟悉对图像窗口的操作和对图像文件的操作第三章Photoshop7.
0色彩和工具的使用一、图像色彩和色调控制二、工具和调板的基本使用方法重点:熟悉Photoshop7.
0基本工具的使用,特别是图像修复工具的使用难点:熟悉Photoshop7.
0常用调板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第四章广告与装帧设计一、装饰图画二、盒带包装三、摄影广告四、货币封面设计重点:摄影图片修饰和纪念币的设计方法与技难点:能熟练使用通道和蒙板,能自己创意设计广告招贴画第五章Photoshop高级使用技巧一、图形修补技术二、太空中的地球三、艺术照合成四、图形凹进按扭重点:要求掌握高级物件剪切和图形修补技术难点:学会使用印章工具、魔术棒工具、画笔工具第六章网页底纹设计一、墙壁底纹二、沙地底纹三、迷幻底纹四、彩色玻璃底纹重点:要求掌握在网页设计中经常用到的一些底纹设计难点:掌握滤镜效果的使用第七章文字特效(6学时)一、光芒字二、倒影字三、浮雕字四、熔融字五、沙土文字六、龟裂文字重点:要求掌握特效文字制作的方法与步骤难点:掌握文字的输入与变换第八章CorelDRAW基本知识(6学时)一、CorelDRAW11概述二、窗口和控制面板的操作三、文件的基本操作四、页面的基本设置五、图形颜色的填充重点:窗口和控制面板的基本操作难点:了解在使用CorelDRAW11软件时有关平面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第九章CorelDRAW的实战技巧(6学时)一、文字特效二、使用贝塞尔工具三、使用形状工具四、使用填充效果五、制作船帆六、波纹及文字效果重点:要求掌握CorelDRAW11的一些实际操作技能难点:学会特效文字的设计与创作.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理论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听课.
要求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论案例相结合,使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课:本课程无实验课.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计算机平面设计概述2222Photoshop7.
0基本操作2223Photoshop7.
0色彩和工具的使用2224广告与装帧设计2225Photoshop高级使用技巧2226网页底纹设计4427文字特效6638CorelDRAW基本知识6639CorelDRAW的实战技巧663合计323221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是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前导课程.
十、先修课程计算机图形学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周仲文.
计算机平面设计.
9787508458960.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10,第1版(二)教学参考书张辉.
Photoshop平面设计实用教程.
ISBN:9787302324140.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7,第1版.
《计算机图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GraphicsTechnologies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李晓东、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计算机图形生成、变换处理和显示等技术的一门计算机专业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硬件,基本图形计算机光栅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算法,图形标准,图形交互技术,二维及三维图形建模,真实感图形生成及算法,图形变换技术,图形二维及三维裁剪技术、图形消隐算法,光照模型及真实感图形显示技术等内容.
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图形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图形生成、处理和显示等技术.
其基本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图形建模、图形生成和光栅化、图形变换、图形裁剪、消隐、真实感图形显示等技术,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多媒体设计、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处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任务是培养能熟练掌握图形技术理论,能熟练应用图形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进一步学习能力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优秀人才.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图形系统的基本结构,输入与输出设备,图形技术的应用,图形学的发展历史及当前的研究动态.

理解图形光栅化技术,掌握基本图形生成算法.
掌握二维图形的生成与裁剪算法,二维图形变换;理解三维图形显示,三维图形变换技术.

掌握常见曲线与曲面的表示及生成技术.
掌握三维实体造型技术;理解常用光照模型;掌握真实感图形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了解图形系统中常用的颜色模型及颜色处理技术.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及课外编程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主要采样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结合课堂板书的方式进行.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二)成绩评定总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介绍计算机图形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图形学与数字图象处理、计算机视觉的关系;图形软件标准,计算机图形系统,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动态等.

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对象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动态二、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图形的概念,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它的应用领域;了解有关图形标准,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重点:计算机图形的概念,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它的应用领域.

难点:计算机图形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第二章计算机图形设备(2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有关图形输入设备,图形显示设备,图形绘制设备等图形设备;简单介绍OpenGL图形软件包等.

计算机图形系统图形输入设备图形显示设备显示子系统图形硬拷贝设备OpenGL图形软件包二、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图形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图形设备;了解OpenGL图形软件开发包.

重点:计算机图形系统的概念,计算机图形学常用图形设备.
难点:OpenGL图形软件包.
第三章用户接口与交互技术(2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计算机图形学中用户接口设计等内容,逻辑输入设备和输入处理,交互绘图技术等.

用户接口设计逻辑输入设备与输入处理交互式绘图技术OpenGL简介二、基本要求理解计算机图形系统中用户接口设计技术,逻辑输入设备与输入处理,交互式绘图技术;能应用用户接口有关技术实现图形操作.

重点:用户接口设计,交互式绘图技术.
难点:交互式绘图技术.
第四章图形表示与数据(2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图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常用表示方法,三维形体的常用表示方法等.

图形表示基本概念三维形体的表示非规则对象的表示层次建模二、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图形系统中图形表示方法,了解基本图形元素,理解三维实体,三维造型等概念,了解三维形体的常用表示方法及数据结构,能初步了解三维建模工作.

重点:三维形体线框模型与实体模型,多边形表面模型,八叉树,CSG树等.
难点:三维形体的表示.
第五章基本图形生成算法(8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直线和圆的扫描转换,多边形的扫描转换,区域填充,内外测试,图形的属性处理,反走样技术等.

图形生成的概念直线段的扫描转换圆的扫描转换多边形的扫描转换与区域填充属性处理反走样技术二、基本要求理解图形扫描转换的概念,掌握直线、圆及多边形的扫描转换算法,区域填充算法以及反走样技术.
理解字符生成技术,并能运用有关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直线、圆及多边形的扫描转换算法,区域填充算法以及反走样技术.

难点:多边形的扫描转换算法,区域填充算法以及反走样技术.
第六章二维变换与二维观察(4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方法,二维观察流程,直线段的裁剪算法,多边形的裁剪算法等.

基本几何变换与基本概念二维图形几何变换的计算复合变换变换的性质二维裁剪二、基本要求理解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的概念;掌握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的方法和二维裁剪算法.

重点: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矩阵,Cohen-Sutherland算法,中点分割算法,Liang-Barsky算法,Sutherland-Hodgeman多边形裁剪算法.

难点:Cohen-Sutherland算,Liang-Barsky算法,Sutherland-Hodgeman多边形裁剪算法.
第七章三维变换与三维观察(2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三维几何变换与三维裁剪的基本概念,三维基本几何变换,三维齐次坐标变换矩阵,投影变换,透视投影,三维观察流程,三维裁剪算法等.

三维齐次坐标变换矩阵三维基本几何变换三维复合变换透视投影观察坐标系及观察空间三维观察流程三维裁剪二、基本要求理解三维几何变换与三维裁剪的基本概念,理解三维基本几何变换,投影变换.
掌握三维齐次坐标变换矩阵,透视投影和三维裁剪算法.

重点:三维基本几何变换,三维齐次坐标变换矩阵,三维裁剪算法.
难点:透视投影,三维裁剪算法.
第八章曲线与曲面(4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曲线与曲面的基本概念,三次样条曲线,bezier曲线与曲面,b样条曲线曲面的性质和生成算法等.

曲线与曲面的基本概念三次样条Bezier曲线曲面B样条曲线曲面有理样条曲线曲面二、基本要求理解曲线与曲面的基本概念,三次样条曲线,bezier曲线与曲面,b样条曲线曲面的性质,掌握bezier曲线与曲面,b样条曲线曲面的生成算法.

重点:三次样条曲线、bezier曲线与曲面、b样条曲线曲面及生成算法.
难点:bezier曲线与曲面、b样条曲线曲面及生成算法.
第九章消隐(2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消隐算法.
消隐基本概念深度缓存器算法区间扫描线算法深度排序算法区域细分算法光线投射算法BSP树算法多边形区域排序算法二、基本要求了解消隐的概念及意义;了解常见的几种消隐算法:深度缓存器算法,区间扫描线算法,深度排序算法,深度排序算法和光线投射算法等.

重点:深度缓存器算法,区间扫描线算法,深度排序算法,深度排序算法和光线投射算法.

难点:区间扫描线算法和光线投射算法.
第十章真实感显示(4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真实感图形显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几种常见光照模型,纹理生成,透明与阴影等.

真实感图形的基本概念简单光照模型基于简单光照模型的多边形绘制透明与阴影模拟景物表面细节二、基本要求理解真实感图形的基本概念及意义,理解透明、阴影及纹理等概念,理解简单光照模型,整体光照模型,掌握纹理映射和光线跟踪算法.

重点:简单光照模型,整体光照模型,纹理映射和光线跟踪算法.
难点:整体光照模型,纹理映射和光线跟踪算法.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课堂教学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为了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理论,教学中需要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几种核心算法为中心,并通过课外编程实践和课外讨论课,弥补课堂教学课时不足,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巩固和加深计算机图形学的有关基本算法、技术、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作业布置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及时布置适量的、相应的课外作业或课外实践报告等.
作业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内容紧扣教学内容,难易适中,考查知识点分布合理,重视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绪论2二计算机图形设备2三用户接口与交互技术22四图形表示与数据22五基本图形生成算法84六二维变换与二维观察42七三维变换与三维观察22八曲线与曲面42九消隐22十真实感显示4合计3216九、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本专业和相关专业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课程的先导课程和重要基础.

十、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陆枫,何云峰.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ISBN:9787121070426.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第2版.

(二)教学参考书[1]孙家广,胡事民.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教程.
ISBN:9787302207115.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2版.

[2]唐泽圣.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ISBN:730202016001.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3]王卫东.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ISBN:9787560623405.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09月.
[4](美)施瑞奈尔,李军译.
OpenGL编程指南.
ISBN:978711129450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第7版.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IntegratedTechnologyofNetworkSystem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吴臣、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工程实现方法及技术.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集成的基本知识,一些目前比较流行网络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工程施工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所涉及的一般原理、数据通信基本知识,掌握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一些主流软硬件技术和工程实现方法.
并了解当前常用的数据库软件、典型的客户端开发工具,以及HTML、MSSQLServer和ASP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开发WEB数据库编程和大型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过程.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通过介绍同网络集成相关的基本知识,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软、硬件技术及工程施工技术,对网络集成系统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认识,掌握在开发、集成网络系统时所运用的一些网络技术与工具,并对开发WEB网络与数据库能进行规划与设计,提高对网络系统集成的本质认识,形成一定的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了解和掌握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所涉及的一般原理、数据通信基本知识;(二)掌握网络系统集成技术的一些主流软硬件技术和工程实现方法;(三)了解当前常用的数据库软件、典型的客户端开发工具,以及HTML、MSSQLServer和ASP的基础知识;(四)了解和掌握开发WEB数据库编程和大型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过程.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教学中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以及读书指导法等进行教学.
并适当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实践或练习.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方式采用:考试成绩(70%)+平时作业(20%)+考勤(1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网络系统集成概述(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网络系统集成概述;(二)网络系统集成基础;(三)项目管理以及网络系统集成体系框架.
重点:网络系统集成体系框架难点:无第二章网络基础知识(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网络组成与功能;(二)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三)TCP/IP模型;(四)网络交换技术以及局域网体系结构模范.
重点: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难点:OSI七层模型,TCP/IP模型.
第三章常用的网络技术(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几种典型的局域网技术;(二)常用以太网技术;(三)常用广域网技术.
重点:以太网技术.
难点:以太网技术.
第四章网络服务器技术(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网络服务器硬件技术;(二)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
重点:网络服务器硬件技术.
难点:WINDOWSNT操作系统的使用.
第五章网络存储备份技术(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网络储存技术概述;(二)RAID技术、DAS技术、SAN技术、NAS技术;(三)网络备份技术等.
重点:常用网络储存技术的做法.
难点:RAID技术、DAS技术.
第六章综合布线技术(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网络综合布线概述;(二)网络传输介质;(三)网络综合布线常用配件.
重点:综合布线常见做法.
难点:无.
第七章网络互联技术(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网络互联技术;(二)路由器技术;(三)交换机技术;(四)网络互联设备,局域网互联等.
重点:网络互联技术常见用法.
难点:路由器技术,交换机技术,局域网互联.
第八章网络管理技术(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网络管理主要功能;(二)网络管理结构模型;(三)网络管理协议;(四)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
重点:网络管理技术与相关协议.
难点:无.
第九章网络安全技术(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网络安全技术概述;(二)安全技术评价;(三)安全服务层次;(四)常用网络安全技术.
重点:常用网络安全技术及其评价.
难点:防火墙技术.
第十章基于WEB的应用系统开发技术(2学时)一、教学内容(一)WEB服务器的架设和管理;(二)ASP程序设计的脚本语言基础;(三)ADO基础;(四)ASP基础.
重点:ASP程序设计.
难点:ASP基础,ADO基础.
第十一章网络系统集成的规划与设计(4学时)一、教学内容(一)网络系统集成的需求分析;(二)拓扑结构规划分析;(三)资源子网规划分析;(四)通信子网的规划设计.
重点: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规划分析与设计.
难点:无.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本课程主要以授课为主;(二)安排2个学时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三)安排2个学时进行习题讲解,以扩充知识点及其应用(四)作业题量详见学时分配表,以加强授课内容的掌握与应用.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网络系统集成概述2222网络基础知识2223常用的网络技术4444网络服务器技术2225网络存储备份技术2226综合布线技术2227网络互联技术4438网络管理技术2229网络安全技术22210基于WEB的应用系统开发技术2114311网络系统集成的规划与设计41164合计28223228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网络技术应用的课程,学习方向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先修课程是计算机网络、WEB数据库,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十、先学课程《计算机网络》、《WEB数据库》,《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选用教材蔡立军.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ISBN:9787810822923).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二)教学参考书[1]斯桃枝,李战国.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ISBN:978730110463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兵义.
《网站规划与网页设计》(ISBN:9787121090974).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NetworkPrinciple学时数:5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3.
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执笔者:(姓名周灵、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数据通信基础、网络通讯协议、局域网络存取控制技术,典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连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等内容.
重点掌握部分是OSI/ISO参考模型及相关网络通讯协议、局域网络存取控制技术和典型计算机网络及技术,其余部分为一般性介绍.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门课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网络应用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为以后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高层协议、网络新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内容.

强化学生用分层次的体系结构来分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能力.
通过网上练习和实验,验证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安装、配置、调试、开发与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网络通信问题的实践技能.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实验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讲授.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数据通信基础、网络通讯协议、局域网络存取控制技术,典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连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等内容.
重点掌握部分是OSI/ISO参考模型及相关网络通讯协议、局域网络存取控制技术和典型计算机网络及技术,其余部分为一般性介绍.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一、基本内容:有关术语、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参考模型中重要概念、开放系统互连环境.

重点: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服务与协议和服务访问等.
难点: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第二章物理层一、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中物理层知识、有关术语、接口特性、传输媒体、信道容量、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常用的物理层标准等内容.

重点:有关的术语、接口特性、传输媒体、信道容量、数字传输与模拟传输、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难点: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一、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知识、有关的术语、协议、算法、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选择重传ARQ协议、滑动窗口概念、以及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等内容.

重点: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选择重传ARQ协议、滑动窗口概念、以及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

难点: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
第四章网络层一、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的有关知识、有关术语、协议、算法、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建立、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按级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法、帧中继、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OSI的互连网协议、Internet的互连网协议IP、IP数据报格式、IP地址及转换、ICMP协议等内容.

重点: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建立、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按级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法、OSI的互连网协议、Internet的互连网协议IP等.

难点:路由选择、结点查找表、最短通路路由选择算法、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

第五章一、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中运输层知识、有关术语、OSI运输协议、算法、运输层在OSI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UDP、TCP有关格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等内容.
重点:OSI运输协议、算法、运输层在OSI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难点:OSI运输协议、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第六章应用层一、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中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知识、有关层次的功能作用等,特别是应用层中各种协议的功能、对TCP/IP体系中DNS、FTP、TELNET、SMTP、TFTP、以及HTTP协议等内容应重点掌握.

重点: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的功能作用等以及应用层中各种协议.
难点: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的功能作用等以及应用层中各种协议.
第七章网络安全一、基本内容:本章介绍性略讲.
主要是网络安全在网络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其原理和详细内容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中讲解.

第八章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一、基本内容:本章介绍性略讲.
主要是介绍音频、视频等新型的网络应用业务,及在网络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其原理和详细内容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课程中讲解.

第九章无线网络一、基本内容:本章介绍性略讲.
本章介绍性略讲.
主要是计算机网络的新型发展方向:无线网络,及其在边缘网络接入中的重要作用.
其原理和详细内容在"无线网络"相关课程中讲解.

第十章下一代因特网一、基本内容:本章介绍性略讲.
主要是计算机网络的新型发展方向:NGN.
其原理和详细内容在"Internet技术及其应用"等相关课程中讲解.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题.
作业题主要是为了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熟悉掌握基本概念.
题量不多但以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主.

(二)实验本课程实验单独设置,参见实验教学大纲.
(三)考试考试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重点考试学生对原理、概念、规则、协议的理解掌握情况.
考试内容为:基本概念题60%;综合应用题30%;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10%.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考试考查小计1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222第二章物理层773第三章数据链路层884第四章网络层11115第五章运输层886第六章应用层12127第七章网络安全228第八章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229第九章无线网络2210第十章下一代因特网22合计5656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学习《数据通信原理》,掌握相关理论及其应用.
十、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选用教材谢希仁编著.
《计算机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二)教学参考书[1]ComputerNetworks(影印版).
AndrewS.
Tanenbau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樊昌信,曹丽娜.
通信原理(第6版).
ISBN9787118046076.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ofComputerComposition学时数:5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3.
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朱玉玺、职称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从课程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和后续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同时还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等特点,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各大部件组成结构、基本运算方法、工作原理及分析设计方法,并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从而形成较完整的计算机及系统的概念.

本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CPU、系统总线、运算器、控制器、存储结构、I/O系统、指令系统等主要内容,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各大部件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为学生将来设计制造、调试维修及计算机应用与各个领域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从课程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和后续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各大部件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为学生将来设计制造、调试维修及计算机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因本课程的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时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注重认真完成实验与作业,贯彻"厚基础重能力"的方针,掌握计算机的各大部件组成结构、基本运算方法、工作原理及分析设计方法,并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从而形成较完整的计算机及系统的概念.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本课程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同时还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等特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注重认真完成实验与作业,贯彻"厚基础重能力"的方针.

(二)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的各大部件组成结构、基本运算方法、工作原理及分析设计方法.
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从而形成较完整的计算机及系统的概念.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实际应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与学生动有趣而不枯燥,通过精讲实例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各大部件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为学生将来设计制造、调试维修及计算机应用与各个领域打下理论基础.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与笔试结合的方式.
(二)成绩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计算机系统层次、基本组成、主要技术指标、软、硬件.

(一)计算机的系统及层次结构(二)计算机的硬件(三)计算机的软件(四)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五)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二、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结构.
重点:计算机各大部件的关系与总体结构,计算机执行指令和程序运行的基本过程.

难点:计算机层次结构、计算机执行指令和程序运行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计算机发展及应用(2学时)一、基本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应用特点(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二)计算机的应用及特点(三)计算机及应用展望二、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发展、熟悉计算机在多个领域应用特点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应用及特点第三章系统总线(4学时)一、基本内容:总线的分类、总线性能指标、总线结构与控制(一)总线的基本概念(二)总线的分类(三)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四)总线结构(五)总线控制二、基本要求:掌握总线基本概念、熟悉总线基本结构和性能指标重点:总线基本结构和性能指标、总线控制.
难点:总线判优控制、总线通讯控制.
第四章存储系统(8学时)一、基本内容:存贮器系统,RAM,ROM,CACHE,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一)存储器概述(二)半导体读写存储器(三)半导体只读存储器(四)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五)存储器的校验与访存速度(六)高速缓冲存储器(七)辅助存储器二、基本要求:了解存储电路工作原理,掌握存贮器与CPU的连接、CACHE—主存地址映射.

重点:掌握存储器是如何分类的,熟悉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半导体存储器的逻辑设计方法.

难点: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CACHE—主存地址映射.
第五章输入输出系统(6学时)一、基本内容:I/O系统组成及与主机的联系、控制方式、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

(一)I/O系统的组成(二)I/O系统与主机的联系及信息控制方式(三)程序查询方式(四)程序中断方式(五)DMA方式二、基本要求:了解各种数据传送方式的原理和过程.
重点:了解I/O系统各种控制方式并掌握工作原理.
熟悉程序中断方式、DMA方式.

难点:程序中断方式、DMA方式.
第六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10学时)一、基本内容: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数的表示方法、定点四则运算、浮点运算、算术逻辑单元.

(一)数据在机器中的表示方法(二)定点加法、减法运算(三)定点乘法、除法运算(四)定点运算器的组成和结构(五)浮点四则运算(六)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七)算术逻辑运算单元二、基本要求:掌握定点加法、减法、乘除法和浮点运算,熟悉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重点:定点加减运算方法,快速乘除运算方法,浮点运算方法与过程,算术逻辑单元难点:乘法、除法.
第七章指令系统(4学时)一、基本内容:指令结构、操作类型与操作数、寻址方式、RISC技术.
(一)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二)指令格式(三)操作和操作数类型(四)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五)指令格式设计的基本问题(六)RISC技术二、基本要求:了解指令的分类,掌握指令的格式和寻址方式.
重点:掌握机器指令的格式,存储形式,主要的寻址技术及设计指令系统的基本要求.

难点:寻址方式、RISC技术.
第八章CPU的结构和功能(8学时)一、基本内容:CPU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功能、指令周期及指令流水原理、中断系统与技术.

(一)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和组成(二)控制单元和中断系统(三)指令周期(四)指令流水原理(五)影响指令流水的因素及多发技术(六)中断系统及相关逻辑线路(七)中断屏蔽技术二、基本要求:了解CPU组成和功能,掌握指令流水原理、中断系统及屏蔽技术.

重点:掌握中央处理器的结构和功能、指令流水原理、中断判优逻辑及相关技术.

难点:指令流水、中断判优及屏蔽技术.
第九章控制单元的功能(6学时)一、基本内容:微操作命令的分析、控制单元功能、多级时序系统及控制方式.

(一)微操作命令的分析(二)取指、间指、执行、中断基本周期及各自特点(三)控制单元功能及外特性(四)多级时序系统及控制方式二、基本要求:微操作命令的分析、取指、间指、执行、中断周期及各自特点重点:了解微操作命令的分析方法、掌握多级时序系统控制方式.
难点:多级时序系统控制方式.
第十章控制单元设计(6学时)一、基本内容:微操作节拍安排、组合逻辑设计步骤、微程序设计原理、微指令格式与编码方式.

(一)组合逻辑设计微操作节拍(二)组合逻辑设计步骤(三)微程序设计基本原理及控制单元(四)微指令格式与编码方式(五)静态微程序设计、动态微程序设计二、基本要求:微操作节拍安排、微程序设计原理、微指令编码.
重点:熟悉微操作节拍安排方法,设计控制单元.
了解微程序设计原理、微指令编码.

难点:微操作节拍安排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作业以掌握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为主,题量不易过多.
(二)考试环节的基本要求题型多样化.
其中基本概念以填空、选择、简答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组成原理的领会深度.
注重计算机基本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与笔试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222第2章计算机发展及应用22第3章系统总线442第4章存储系统884第5章输入输出系统662第6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10104第7章指令系统442第8章CPU的结构和功能884第9章控制单元的功能662第10章控制单元设计662合计565624九、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学习过《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等课程,这些课程是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又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及《网络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十、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或《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唐朔飞.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二)教学参考书[1]白宗英.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2]莫正坤.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蒋本珊.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计算机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NetworkTechnology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余智豪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论述计算机组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含计算机组网的技术标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特点,计算机组网的应用等主要内容,同时与时俱进,深入、系统、详细分析了各种计算机组网的新技术,使学生对计算机组网的技术的发展和演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计算机组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有极广泛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及有关协议的基础上,能够掌握网络的组网技术,实现设备选型、分析和组网规划.
通过系统学习,掌握综合布线、网络测试与维护,网络安全,以及各种服务器的安装和设置.
本课程学习后,学生能把网络的理论知识真正用到组网、网管和具体的网络使用中.
通过剖析组网技术,培养学生对网络的设计、实现与维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计算机网络是日益普及的计算机技术和飞速发展的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的应用领域日渐扩大,它的影响力已经波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平台.
计算机组网技术与工程课程也随之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开设它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出一批可以组建网络、使用网络、维护网络的应用型人才.

(二)本课程阐述计算机组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组网设备、传输介质的使用、连接器配置、综合布线技术、对等网络组建、客户/服务器网络组建等.
以Windows环境为例,讨论计算机网络的配置、管理与应用,涉及到网络软硬件的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DNS域名服务器、WWW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并结合Intranet的应用,讲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方法,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技术等组网技术和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课程类型,本课程教学以讲授课程内容为主,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启发式、案例、项目、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笔试(二)成绩评定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二、数据通信基础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四、局域网技术五、局域网的扩展六、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维护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难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第二章网线的制作一、双绞线和水晶头的结构二、剥线钳、压线钳和网线测试仪的使用方法三、5类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方法四、直通线和交叉线的排线特点和应用场合重点:剥线钳、压线钳和网线测试仪的使用方法,5类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方法,直通线和交叉线的排线特点和应用场合难点:直通线和交叉线的排线特点和应用场合第三章对等网的组建一、对等网的含义和特点二、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结构特点三、两台、三台及以上计算机之间组建对等网的方法四、对等网中计算机之间能否通信的测试方法重点: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结构特点,两台、三台及以上计算机之间组建对等网的方法,对等网中计算机之间能否通信的测试方法难点: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结构特点第四章网络命令的应用一、Windows环境下常用网络命令二、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三、应用ping命令来检测网络的连通性四、tracert命令的使用方法五、netstat、ipconfig、arp和nslookup命令的格式和使用方法重点: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ping命令来检测网络的连通性;使学生掌握tracert命令的使用方法难点:tracert命令的使用方法第五章Windows环境下的TCP/IP参数的配置一、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的含义和作用二、Windows环境下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的设置方法三、IP地址规划和设计的一般规则四、常用网络通断的测试方法五、掌握局域网条件下各计算机之间能否进行通信的判断方法重点: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理解IP地址的唯一性,并掌握Windows环境下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的设置方法;了解IP地址规划和设计的一般规则难点:IP地址规划和设计的一般规则第六章交换机及其基本操作一、交换机的端口交换技术、帧交换技术、信元交换技术二、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三、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各种工作状态及其含义四、交换机设置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步骤五、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的使用重点:交换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各种工作状态及其含义;交换机设置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步骤;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的使用难点: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的使用第七章VLAN的配置应用一、VLAN的工作原理二、VLAN的分类方法三、VLAN技术应用的特点四、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设置方法五、位于不同VLAN之间计算机进行通信的检验方法重点:交换机VLAN的工作原理;VLAN的分类方法,VLAN技术应用的特点,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设置方法难点: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设置方法第八章局域网共享Internet连接一、局域网共享Internet的原理二、局域网共享Internet的常用方法三、局域网共享软件的使用方法四、利用ICS实现共享Internet重点:局域网共享Internet的原理;使学生掌握局域网共享Internet的常用方法;掌握局域网共享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利用ICS实现共享Internet难点:局域网共享Internet的原理第九章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一、无线局域网的概念和作用二、无线局域网常用的网络设备三、两台和两台以上计算机组建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四、无线AP的设置重点:无线局域网的概念和作用,无线局域网常用的网络设备;两台和两台以上计算机组建无线局域网的方法;无线AP的设置难点:两台以上计算机组建无线局域网的方法第十章WindowsServer2003服务器的配置一、WindowsServer2003的安装与基本操作二、WindowsServer2003FTP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三、WindowsServer2003DNS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四、WindowsServer2003DHCP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重点:WindowsServer2003的安装与基本操作;WindowsServer2003FTP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WindowsServer2003DNS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WindowsServer2003DHCP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难点:WindowsServer2003DNS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第十一章计算机网络管理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功能及意义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工作原理三、运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重点: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功能及意义;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工作原理;运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的方法难点: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工作原理第十二章计算机网络管理故障的排查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分类二、计算机网络故障排查的流程与一般方法三、典型的局域网故障排查方法四、计算机网络排查的工具的使用重点: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故障排查的流程与一般方法;典型的局域网故障排查方法;计算机网络排查的工具的使用难点:典型的局域网故障排查方法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本课程对计算机组网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并对计算机网络组网的各种技术、组网的配置和管理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等逐一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在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结合Windows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的组网、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等典型的组网应用实例,对学生的实际网络应用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4422网线的制作2223对等网的组建2224网络命令的应用2225Windows环境下的TCP/IP参数的配置2236交换机及其基本操作4427VLAN的配置应用4428局域网共享Internet连接2229无线局域网的组建22210WindowsServer2003服务器的配置44311计算机网络管理22212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排查222合计323226九、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计算机组网技术》相关的主要课程包括《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原理》等.

十、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当具有《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原理》等先修课程的预备知识.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卢加元.
《计算机组网技术与配置》.
ISBN:9787302322993,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8,第2版(二)教学参考书[1]王相林.
《组网技术与配置》.
ISBN:9787302143482,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第2版[2]王宝智.
《局域网设计与组网实用教程》.
ISBN:9787302232988,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第2版[3]石硕.
《计算机组网技术》.
ISBN:9787111120889,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第1版《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LiteratureSearching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陈俊健、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根据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等多学科知识相融合旨在进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一门课程.
它着重介绍了信息、信息资源、信息社会、信息素养、检索方法、检索策略及计算机检索技术的基本知识,并运用大量实例,阐述了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对我院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文献数据库进行讲授.
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能力,掌握一些比较实用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更好地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限选专业课程.
其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提高查找文献资料的效率,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科技文献检索基础理论和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学会用手工方式查找文献,掌握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利用计算机查找文献,并懂得如何获取原始文献.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使用主题索引查阅近年有关课题文献,使用著者索引查阅近年有关专家文献引用情况,使用专用索引查阅特种类型文献;了解从学科分类途径查阅近年有关课题文献;了解使用《世界专利索引》中的四种索引查找有关专利文献;了解国际联机检索的一般过程及光盘数据库检索方法.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实际应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以利于学与用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与笔试结合的方式.
成绩评定平时(作业、考勤)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科技文献概述(4学时)一、基本内容科技文献的定义及其意义科技文献的分类及其特点二、基本要求了解科技文献的概念.
第二章《工程索引》及其检索(4学时)一、基本内容"工程叙词表"的使用《工程索引》的编排方法及其含义基本要求了解《工程索引》及其检索.
第三章《科学文摘》及其检索(4学时)一、基本内容"INSPEC叙词表"的使用主题词的正确选择《科学文摘》的编排方法及其含义分类目次表、主题索引、著者索引及专用索引二、基本要求了解《科学文摘》及其检索.
第四章《世界专利索引》及其检索(4学时)一、基本内容"专利权人索引"的编排方法及其含义按专利权人查找专利文献《国际专利分类法》的等级结构"登记号索引"的编排著录格式二、基本要求了解《世界专利索引》及其检索.
第五章计算机信息检索(4学时)一、基本内容国际联机检索的一般过程光盘数据库检索方法二、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信息检索.
第六章国外有关专业检索工具(4学时)一、基本内容机械类专业检索工具电气与电子类专业检索工具化学化工类专业检索工具二、基本要求了解国外有关专业检索工具.
第七章标准文献及其检索(4学时)一、基本内容标准与标准文献基础知识中国标准及其检索工具国际标准及其检索专利文献的网络检索工具二、基本要求了解标准文献及其检索.
第八章会议文献和科技报告等文献及其检索(4学时)一、基本内容会议文献及其检索科技报告及其检索产品样本及其检索二、基本要求了解会议文献和科技报告等文献及其检索.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理论课主要采取教师讲授法,学生动手实践法等,以达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二)作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作业以掌握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为主,题量不易过多.
(三)考试环节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闭卷考试成绩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作业、考勤)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成绩占70%.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一章科技文献概述442第二章《工程索引》及其检索442第三章《科学文摘》及其检索442第四章《世界专利索引》及其检索442第五章计算机信息检索442第六章国外有关专业检索工具442第七章标准文献及其检索442第八章会议文献和科技报告等文献及其检索442合计323216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偏应用的课程,学习方向注重实际应用.
十、先修课程无.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时雪峰,陈萍秀,刘艳磊.
《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ISBN:9787512104143.
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二)教学参考书[1]张明珍.
《网络信息检索原理与技术》.
ISBN:9787810656337.
合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ProgrammableControllerandApplication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李晓东、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可编程控制器助记符指令、梯形图的特点以及梯形图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三菱FX2N系列PLC指令系统(基本逻辑指令、定时指令、计数及比较指令、数据块及数据传送指令、移位/循环、转换以及数学运算指令等),PLC通信的通信协议、PLC网络技术,PLC控制系统设计技术等.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特点,理解和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设计方法,为以后实际工作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使用可编程控制器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和硬件结构,主要性能指标,循环控制原理及特点;了解可编程控制器与其它工业控制装置的区别.

(二)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系统特性及I/O地址设置,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及指标参数,了解常用的可编程控制器的扩展模块.

(三)了解可编程指令结构以及编程的基本原则.
掌握日本三菱公司FX2N系列PLC逻辑指令、定时指令、计数及比较指令、数据块及数据传送指令的功能及应用.
理解移位/循环、转换以及数学运算指令的功能及数据格式.

(四)了解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能够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完成PLC选型工作,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设计与现场调试的常用方法.

(五)了解PLC通信网络的特性,掌握常用的通信协议,能初步完成可编程控制器通信网络设计.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及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借助仿真软件和课外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主要采样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仿真软件演示和课堂板书的方式进行.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二)成绩评定总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可编程控制器基础知识(4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技术特点与分类,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及发展趋势,PLC的基本组成及结构特点,PLC的输入/输出(I/O)接口的特点,PLC循环扫描的工作原理及几种常见的PLC的编程语言.

第二节PLC控制系统与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第三节PLC的基本组成第四节PLC的工作原理第五节PLC的性能指标与发展趋势第六节国内外PLC产品简介二、基本要求了解PLC的技术特点、类型以及发展概况.
理解PLC的基本结构、各部分的作用和I/O接口电路,熟悉PLC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PLC在程序编制过程中所使用的几种编程语言,从而对PLC系统有一个基本和全面的认识.

重点:PLC的基本原理.
难点:PLC的工作特点.
第二章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及指令系统(10学时)一、基本内容(一)FX系列PLC硬件配置及性能指标(二)FX系列PLC的编程元件(三)FX系列PLC的基本逻辑指令(四)FX系列PLC的功能指令二、基本要求介绍日本三菱公司FX2N系列PLC的27条基本逻辑指令,PLC梯形图设计方法及基本逻辑指令应用举例.

(一)熟悉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配置,PLC的技术性能指标、各单元的功能、I/O点数、编程器及其他外围设备的使用等.

(二)熟练掌握FX系列PLC的基本逻辑指令及使用方法.
重点:PLC的基本指令.
难点:PLC的程序结构.
第三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程序设计方法(8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梯形图的编程规则(二)典型单元的梯形图程序(三)PLC程序的经验设计法(四)PLC程序的顺序控制设计法(五)PLC程序的逻辑设计法(六)PLC程序及调试说明二、基本要求(一)熟悉可编程控制器的梯形图的编程规则,典型单元的梯形图程序的设计.

(二)掌握几种常用的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设计方法.
重点:1、PLC的梯形图设计;2、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难点:PLC梯形图编程技巧.
第四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二)PLC的选择(三)PLC与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四)减少I/O点数的措施(五)PLC在开关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六)PLC在模拟量闭环控制中的应用(七)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措施(八)PLC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故障诊断二、基本要求(一)熟悉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PLC选型等.
(二)熟练掌握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
重点:1、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2、PLC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与系统开发.

难点: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
第五章可编程序控制器通信与网络技术(4学时)一、基本内容介绍PLC与PLC通信,PLC与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原理,PLC的N:N链接与并行链接通信协议、计算机链接通信协议、无协议通信方式.

(一)PLC通信的基础(二)计算机与PLC通信的实现(三)PLC与PLC之间的通信(四)现场总线技术(五)PLC网络应用实例二、基本要求(一)了解有关PLC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现方法.
(二)掌握FX系列PLC的通信协议、计算机与PLC通信协议.
重点:1、PLC与PLC通信,PLC与计算机通信的基本原理;2、RS232C,RS422,RS485等通信接口,常用通信协议.
难点:PLC网络的通信设置.
第六章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工具(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PLC编程器与编程软件的使用(二)PLC程序设计及调试技术二、基本要求(一)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工具及编程软件的基本知识;(二)熟悉并掌握常用编程软件FXGP/WIN、GXDeveloper的使用方法.
(三)能熟练建立程序、验证调试程序和程序下载上载.
(四)了解手持编程器的组成与操作面板,手持编程器的操作过程.
重点:1、FXGP/WIN、GXDeveloper的使用方法.
2、程序调试技术.
难点:PLC控制系统程序调试方法.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课堂教学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外上机操作、编程练习和作业.
通过习题作业,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借助三菱公司的仿真软件,加强进行课外编程练习,使学生能巩固和加深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作业布置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及时布置适量的、相应的课外作业或课外实践报告等.
作业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内容紧扣教学内容,难易适中,考查知识点分布合理,重视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第一章可编程控制器基础知识441二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及指令系统10104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程序设计方法883四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441五可编程序控制器通信与网络技术441六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工具220合计323210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学生开设《电工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之后开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工基础.

十、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是《电工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李建兴.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
ISBN:978711114611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06月(二)教学参考书赵燕,周新建.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ISBN:9787503844386.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李胜多,张还.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实训.
ISBN:9787512300170.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3月.

钟肇.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ISBN:9787562328926.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4版.

宫淑贞,徐世许.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ISBN:9787115292469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12月第3版.

日本三菱公司.
三菱FX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编程手册.
2008年.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DISCRETEMATHEMATICS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及技术执笔者:任朝晖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12月一、课程简介离散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数学系和计算机系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论、数理逻辑、代数系统、图论等方面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离散对象之间的数量结构和相互关系.

离散数学理论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广泛的应用实例.
它是学习后继专业课程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
该课程结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主要研究离散量结构及相互关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的课程.

离散数学对于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性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接受现代数学关于离散结构的观点.
从系统结构研究出发研究事物间的有关属性;同时要应用数形结合方法,使事物论证简洁直观,并培养学生具有这种论证能力.
同时通过描述方法和缜密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线性代》、《数学分析》.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离散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数学系和计算机系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等方面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离散对象之间的数量结构和相互关系.

让学生掌握集合论、代数结构与布尔代数、数理逻辑和图论等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学习计算机专业各后继课程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从事计算机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描述工具和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离散数学对于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性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接受现代数学关于离散结构的观点.
从系统结构研究出发研究事物间的有关属性;同时要应用数形结合方法,使事物论证简洁直观,并培养学生具有这种论证能力.
同时通过描述方法和缜密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数理逻辑(第一章~第五章)了解命题和五种逻辑性联结词的概念,掌握命题符号化的方法.
理解命题变元、命题公式、成真和成假的赋值以及公式的类型等概念.
熟悉掌握求真值表和判定公式类型的方法.

了解等值式和蕴含式的概念.
熟悉掌握基本等值式和基本蕴含式及其应用.

熟悉掌握求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的方法及范式的应用.
了解个体词、谓词、量词的概念,理解指定个体域与全总个体域,一元谓词与n元谓词的区别.
掌握命题在全总个体域的符号化形式.

了解谓词演算公式,辖域、自由与约束出现等概念.
掌握改名规则、代入规则的应用.
理解解释的组成及公式的类型.
掌握在给定解释下判断公式真值的方法.

熟悉掌握求已知公式的前束范式的方法.
(可选)了解推理、前提、结论等概念.
理解推理的形式结构,熟练掌握用已知的推理规则构造证明的方法.

掌握UG、US、EG、ES规则,并会构造简单的证明.
集合论(第六章~第九章,第九章略)理解元素与集合的隶属关系.
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不等、真包含关系以及空集、全集及幂集的定义.

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法及文氏图.
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能够证明简单的集合恒等式或包含关系.
了解有序对、n重有序组的概念,掌握笛卡儿积的运算和性质.
了解二元关系、X到Y的关系、X上的关系(包括空关系、全关系、小于等于关系、整除关系等).

掌握关系表达式、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表示法.
掌握关系的定义域、值域.
掌握关系的逆、复合、幂等运算.
熟练掌握判断五种关系性质的方法.
理解三种闭包的概念并求给定集合上关系的闭包.
掌握等价关系、等价类、商集、划分、偏序关系、偏序集、哈斯图和偏序集中的特定元素等概念.

理解函数、X到Y的函数和函数的像的概念.
熟练掌握判断函数单射、满射和双射性质的方法.
会构造双射函数.
会求复合函数和双射函数的反函数.
代数系统(第十章~第十三章,第十二章略,课外学习)了解一元和二元运算的概念.
熟练判断二元运算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幂等律、吸收律、单位元、零元、逆元等).
会求运算表.

掌握判断给定集合和运算是否构成代数系统的方法.
掌握判断映射是否为同态、同构、单同态、满同态的方法.
了解半群、单位半群、群、群的阶、群中元素的幂和阶、有限群与无限群、交换群等概念.

掌握判断半群、单位半群、群的方法.
了解格、分配格、有界格、有补格和布尔代数等概念.
掌握判断格和布尔代数的方法.
图论(第十四章~第十八章,课外学习)了解无向图与有向图的概念.
理解零图、平凡图、简单图、完全图、正则图、子图、补图和图的同构等概念.

熟练掌握握手定理的应用.
理解通路与回路、无向图顶点间的连通和有向图顶点间的可达等概念.

理解无向连通图的连通性,有向连通图的强连通、单向连通和弱连通的概念.

掌握判断有向连通图类型的方法.
熟练掌握判断通路与回路类型的方法.

深刻理解n阶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和可达性矩阵的定义,熟练掌握通过邻接矩阵求顶点vi到vj长度为1,2,.
.
.
,的通路数,vi到自身的回路数以及图中长度为的通路与回路数,其中1n.

了解无向树、森林、树叶和分枝点等概念.
掌握求对应于生成树的基本回路的方法.
熟练掌握求最小生成树的方法.

了解有向树、树根、树叶、分枝点、级数和家族树等概念.
理解二元树的概念,掌握用二元树表示有序树的方法.

了解欧拉通路、回路和欧拉图的概念.
熟练掌握判定欧拉图的方法.
(可选)了解哈密尔顿通路、回路和哈密尔顿图的概念.
会判定某些图是或不是哈密尔顿图.
(可选)了解平面图、区域和区域的边界等概念,理解欧拉公式及相关定理的内容.
会判断一个图是否为平面图.
(可选)了解二步图的概念和判定定理,会用二步图描述某些实际问题.
(可选)了解支配集、覆盖集、独立集与匹配(可选)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业+学生课外学习.
由于只有48课时,代数系统和图论由学生课外学习.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闭卷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占70%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4学时)1.
1命题与逻辑联结词了解简单命题、复合命题深刻理解五种常用联结词的涵义1.
2命题公司及其赋值深刻理解命题公式的赋值、成真赋值、成假赋值、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式熟练写出命题公式的真值表基本要求:了解简单命题、复合命题,熟练使用真值表,深刻理解五种常用联结词的涵义、重言式、矛盾式.

重点:条件式、相容或与排斥或、重言式和矛盾式、真值表难点:条件式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4学时)2.
1等值式深刻理解等值式的定义,了解公式之间的等值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熟练应用基本等值式及置换规则进行等值演算掌握重言式和矛盾式的判别方法2.
2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了解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深刻理解极小项、极大项的定义,名称、下角标与成真赋值的关系,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熟练掌握求主范式(析取和合取)的方法会用主析取范式求公式的成真赋值、成假赋值、判断公式的类型、判断俩个公式是否等值2.
3联结词的完备集(可选)了解真值函数和联结词完备集了解将命题公式等值地化成某种联结词完备集中地公式地方法基本要求:了解等值式、文字、简单析取式、简单合取式、析取范式、合取范式,牢记基本等值式,深刻理解极小项、极大项的定义,名称、下角标与成真赋值的关系,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熟练掌握求主范式(析取和合取)的方法.

重点:基本等值式、等值演算、主范式(析取和合取)难点:主范式第三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4学时)3.
1推理的形式结构了解蕴含式,牢记基本蕴含式,了解公式之间的等值关系具有自反性、反对称性、传递性了解推理的形式结构、判断推理(即蕴含式)正确的真值表法、等值演算法、主析取范式法3.
2自然推理系统P牢记P(前提引入)规则、T(结论引入)规则、置换规则(即基本蕴含式)熟练掌握P系统中构造证明(形式演绎)的直接证明法、附加前提证明法、规谬法熟练掌握命题符号化的方法基本要求:了解蕴含式、自然推理系统P,牢记基本蕴含式,熟练掌握命题符号化的方法、形式演绎法.

重点:基本蕴含式、P系统中构造证明的方法(即形式演绎法)难点:命题符号化、形式演绎法第四章一阶逻辑基本概念(4学时)4.
1一阶逻辑符号化了解个体、谓词、量词、特性谓词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给定命题符号化的方法,深刻理解特性谓词和量词的搭配方式4.
2一阶逻辑公式及解释(可选)了解永真式、矛盾式、可满足式的概念及判别方法了解对于给定的解释判断给定公式是否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的方法基本要求:了解一阶逻辑公式及解释,熟练掌握谓词逻辑的命题符号化的方法.

重点:一阶逻辑符号化(即谓词逻辑符号化)难点:谓词逻辑符号化第五章一阶逻辑等值演算和推理(4学时)5.
1一阶逻辑等值式与置换规则深刻理解并牢记一阶逻辑(即谓词逻辑)中的重要等值式并熟练应用熟练使用置换规则、换名规则、代替规则5.
2一阶逻辑前束范式(可选)了解前束范式定义及求前束范式的方法5.
3一阶逻辑的推理理论了解自然推理系统F熟练掌握一阶逻辑的推理定律(即谓词逻辑的蕴含式)及UI(US)、UG、EI(ES)、EG规则熟练使用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推理规则构造形式证明基本要求:了解前束范式、自然推理系统F,牢记谓词逻辑基本等值式和基本蕴含式,深刻理解UI(US)、UG、EI(ES)、EG规则,熟练掌握谓词逻辑的形式演绎法.

重点:谓词逻辑基本等值式、蕴含式、等值演算、UI(US)、UG、EI(ES)、EG规则、形式证明难点:形式证明、前束范式第六章集合代数(8学时)6.
1集合的基本概念了解集合、元素、子集、空集、全集、包含、真包含、不等、相等等概念及集合的表示方法深刻理解空集、全集、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之间的包含(子集)、相等关系掌握包含关系的证明方法6.
2集合的运算了解有穷集合的计数方法(文氏图和包含排斥原理);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幂集运算、普通运算、广义运算)并能化简集合表达式6.
3集合恒等式牢记集合基本恒等式熟练掌握证明集合等式的方法基本要求:了解集合、元素、子集、空集、全集、包含、真包含、不等、相等、幂集等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交、并、差、补及文氏图的概念.
掌握基本集合恒等式.
证明简单的集合恒等式和集合的包含于关系.

重点:幂集、集合的运算、集合恒等式难点:幂集、包含排斥原理第七章二元关系(12学时)7.
1有序对与笛卡儿积了解有序对、n重有序组、笛卡儿积的概念,掌握笛卡儿积的运算和性质.

7.
2二元关系了解二元关系、X到Y的关系、X上的关系概念,关系的集合表达式、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表示法.
关系的定义域、值域;7.
3关系的运算了解关系的定义域、值域;掌握关系的逆运算、复合运算、幂等运算7.
4关系的性质关系的自反性,非自反性,对称性,非对称性,传递性及其图示法.
熟练掌握关系具有某种性质的判别方法7.
5关系的闭包了解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运算7.
6等价关系与划分掌握等价关系、等价类、商集、划分等概念熟练掌握等价类及等价关系的证明和等价类的求取7.
7偏序关系掌握偏序关系、偏序集、拟序集,全序集,哈斯图和偏序集中的特定元素等概念.

熟练掌握偏序关系的证明、哈斯图的求取和偏序集中特定元素的求取基本要求:了解有序对、n重有序组、笛卡儿积的概念,掌握笛卡儿积的运算和性质;了解二元关系、X到Y的关系、X上的关系概念,关系的集合表达式、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表示法;了解关系的定义域、值域;掌握关系的逆运算、复合运算、幂等运算;了解自反闭包,对称闭包,传递闭包运算;掌握等价关系、等价类、商集、划分偏序关系、偏序集、拟序集,全序集,哈斯图和偏序集中的特定元素等概念;熟练掌握等价类及等价关系的证明和等价类的求取、偏序关系的证明、哈斯图的求取和偏序集中特定元素的求取重点:关系的运算、关系的性质、等价关系、偏序关系难点:闭包、等价关系、偏序关系第八章函数(4学时)8.
1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函数相等、特殊函数、像、原像的概念理解函数、X到Y的函数、X上的函数概念.
函数单射、满射和双射.
深刻理解像的存在性、像的唯一性,熟练掌握单射、满射和双射的构造和判断8.
2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理解复合函数和双射函数的反函数.
8.
3一个电话系统的描述实例(可选)基本要求:理解函数、X到Y的函数、X上的函数概念.
函数单射、满射和双射.
复合函数和双射函数的反函数.

重点:关系是否是函数的判别,单射、满射和双射的构造和判断难点:关系是否是函数的判别,单射、满射和双射的构造和判断第九章集合的基数(略)了解集合的等势与优势、自然数和自然数集合的定义、有关等势和优势的重要结果;了解基数的定义,会计算简单集合的基数第十章代数系统(0学时)10.
1二元运算及其性质了解一元和二元运算的概念,理解二元运算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幂等律、吸收律、单位元、零元、逆元等).

熟练掌握运算表的求取、给定函数是否是运算的判断、二元运算性质的判断和证明,从运算表判断运算的性质.

10.
2代数系统了解代数系统、子代数、平凡子代数、真子代数的概念.
补充:代数系统的同态了解同类型的代数系统、代数系统的同态、单同态、满同态、同构的概念基本要求:了解一元和二元运算、代数系统、子代数、平凡子代数、真子代数、同类型的代数系统、代数系统的同态、单同态、满同态、同构的概念,理解二元运算的性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幂等律、吸收律、单位元、零元、逆元等),熟练掌握运算表的求取、给定函数是否是运算的判断、二元运算性质的判断和证明,从运算表判断运算的性质.

重点:运算表、二元运算的性质难点:运算表、二元运算的性质、同态的判断第十一章半群和群(0学时)11.
1半群与独异点判断或证明给定集合和运算是否构成半群、独异点11.
2群的定义和性质了解群的阶和元素的幂和阶判断或证明给定集合和运算是否构成群,会运用群的基本性质证明相关命题11.
3子群掌握子群的判断定理,能够证明群的子代数是否构成群的子群11.
4陪集和拉格朗日定理(可选)了解陪集和拉格朗日定理11.
5正规子群与商群(可选)了解正规子群和商群11.
6群的同态和同构(可选)了解群的同态和同构11.
7循环群与置换群了解循环群熟悉循环群,掌握循环群的生成元及其子群的求取基本要求:了解半群、子半群、独异点、群、群的阶、群中元素的幂和阶、有限群与无限群、交换群、循环群等概念.
掌握判断半群、独异点、群、子群、循环群的方法.

重点:半群、独异点、群、子群、循环群的判断、运用群的基本性质证明相关命题、证明群的子代数是否构成群的子群、求取循环群的生成元及其子群难点:群、子群的判断和证明,求取循环群的生成元及其子群、陪集和拉格朗日定理第十二章环与域(略)第十三章格与布尔代数(略)第十四章图的基本概念(0学时)14.
1图理解与图的定义有关的诸多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理解并熟练应用握手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了解图同构、简单图、完全图、正则图、子图、补图、二部图等概念及其它们的性质和相互关系14.
2通路与回路深刻理解通路与回路的定义、相互关系及其分类,掌握通路与回路的各种不同表示方法14.
3图的连通性深刻理解无向图的连通性、连通分支、无向图的点连通度、边连通度理解有向图连通性概念及其分类,掌握判断有向连通图类型的方法14.
4图的矩阵表示熟练掌握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及各次幂求图中通路和回路数的方法掌握求有向图的可达矩阵14.
5图的运算了解几种图的运算(并、交、差)基本要求:了解无向图、有向图、零图、平凡图、简单图、完全图、正则图、子图、补图、图的同构、图中结点次数、多重图与带权图、通路与回路、无向图顶点间的连通和有向图顶点间的可达、无向图与有向图的各种连通性的概念;掌握握手定理及应用、判断有向连通图类型和通路与回路类型的方法、n阶有向图的邻接矩阵和可达性矩阵的定义和求法,通过邻接矩阵求顶点vi到vj长度为的通路数,vi到自身的回路数以及图中长度为l的通路与回路数,其中1n.

重点:图的通路和连通性概念,图的同构概念,握手定理的应用,图中长度为的通路与回路数,其中1n.

难点:图的通路和连通性、图中长度为l的通路与回路数第十五章欧拉图与哈密顿图(略)了解理解欧拉通路、回路和欧拉图及哈密尔顿通路、回路和哈密尔顿图的概念、判定欧拉图和哈密尔顿图的方法第十六章树(0学时)16.
1无向树及其性质深刻理解无向树的定义,掌握并灵活应用无向树的主要性质熟练求解无向树,了解阶数n较小的所有非同构的无向树16.
2生成树了解基本回路、基本回路系统、基本割集、基本割集系统及对给定生成树求出它们熟练应用Kruskal算法求最小生成熟16.
3根树及其应用理解根树及其分类,了解阶数n较小(1n5)的所有非同构的根树熟练掌握Huffman算法求最佳前缀码掌握波兰符号法和逆波兰符号法的算法基本要求:了解无向树、有向树、根树、森林、树根、树叶、分枝点、有序树和二元树的概念;掌握求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用二元树表示有序树的方法.

重点:最小生成树、最佳前缀码、根树的遍历难点:基本回路、基本回路系统、基本割集、基本割集系统及对给定生成树求出它们第十七章平面图及图的着色(略)了解平面图、区域、区域的边界等概念和判断平面图的方法、欧拉公式及相关定理的内容第十八章支配集覆盖集、独立集与匹配(略)了解支配集、覆盖集、独立集与匹配、二步图的应用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课堂教学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其中,新内容讲授44课时,习题课4课时,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教材负担起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任务.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尽量使用启发式教学.
要求学生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二)作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布置的课堂作业.
建议学生课余自觉完成除布置外的所有课后练习.
作业题量参见"八、学时分配"表.

(三)课外学习要求学生自学代数系统和图论两部分内容,为后续的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等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其他小计一命题逻辑基本概念444二命题逻辑等值演算446三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444四一阶逻辑基本概念444五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4155六集合代数8196七二元关系1211310八函数4153十代数系统00课外自学十一半群与群00课外自学十四图的基本概念00课外自学十六树00课外自学合计4444866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离散数学是数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它的先修课程是线性代数与数学分析.
离散数学课程本身虽然能自成系统,相对独立,但是数学分析课程的严谨分析训练,非常有助于本课程理解,离散数学的后继课程设有"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等,并与"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系统结构"等课程都紧密联系.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为数学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将为今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必要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离散数学课程的学习,将无法进行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线性代数》、《数学分析》.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
《离散数学》.
ISBN:798704023125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次1(二)教学参考书[1]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
《离散数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
ISBN:978704023964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次1[2](美)罗森著袁承义等译.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原书第6版).
ISBN:978711135950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版次1[3]左孝凌李为鑑刘永才.
《离散数学》.
ISBN:780513069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版次1[4]左孝凌.
《离散数学理论·分析·题解》.
ISBN:978780513138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版次1[5]B.
Kolman等著.
《离散数学结构》(第6版)(DiscreteMathematicalStructure).
ISBN:978704017576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次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课程教学大纲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C++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8课外学时0学分数: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韦庆清、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本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是吸收了软件工程领域有益的概念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
它集封装性、抽象性、继承性与多态性于一体,可以帮助人们开发出模块化、数据抽象程度高的,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性、易修改、易扩充等特性的程序.
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与思想.
以C++语言面向对象机制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逐步掌握C++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思想,从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借助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讲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进行面向对象思维、方法的训练.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设计及实现,使学生掌握其方法、原则与理论,具有一定的面向对象设计、开发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后续课程及大型应用软件的研究、设计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本课程的内容属于新一代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种围绕真实世界的概念来组织模型的程序设计方法,与传统的面向数据及数据处理过程的方法完全不同.

(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克服了传统设计方法的主要缺点,是软件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
并且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理解面向对象理论及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各种概念,全面、系统地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技能技巧.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实际应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与学生动有趣而不枯燥,注意训练学生的编程能力,通过精讲实例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程序代码、编写程序代码的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编程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实验与笔试结合的方式.
成绩评定平时(作业、实验)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内容在教学中需注意引导学生从现实世界的角度出发来设计程序,注重面向对象的概念,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概念.
不要偏离面向对象的主题.
同时亦不要将本课程与程序语言课程混淆.

第一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简介(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二)面向对象的概念.
二、基本要求了解面向对象方法学和面向对象的概念.
重点:面向对象的概念.
难点:面向对象的概念.
第二章基本数据类型(3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数据类型概述(二)保留字、标识符、常量与变量(三)基本数据类型(四)运算符与表达式(五)类型之间的关系二、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重点:C++中变量的定义、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的使用.
难点:运算符与表达式的正确使用.
第三章基本控制结构(3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二)选择结构(三)循环结构(四)简单程序设计举例二、基本要求熟悉和掌握程序的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程序结构的基本方法.

重点:选择和循环控制程序结构的基本方法.
难点:循环控制程序结构.
第四章函数(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C++语言的函数(二)函数的声明与调用(三)参数传递(四)作用域与生存期(五)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六)变量的存储类别(七)递归程序设计(八)预处理命令(九)C++语言的库函数二、基本要求熟悉和掌握C++语言中函数的声明与调用、参数传递、作用域与生存期、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和掌握变量的存储类别、递归程序设计、预处理命令及C++语言的库函数等基本知识.

重点:函数的声明与调用、参数传递、作用域与生存期、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的基本使用方法.

难点:作用域、静态变量的具体应用.
第五章类与对象(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类的引入(二)类的定义(三)对象的创建(四)对象的初始化(五)使用类与对象构造程序的实例(六)关于类与对象的进一步讨论二、基本要求熟悉和掌握类的引入、类的定义、对象的创建、对象的初始化方法.
理解和掌握类、对象以及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的实际应用.

重点:类的定义、对象的创建、对象的初始化方法.
难点: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的实际应用.
第六章复合数据类型(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指针类型(二)数组类型(三)字符串(四)指向对象的指针(五)指向函数的指针(六)结构类型、枚举类型与类型别名二、基本要求熟悉和掌握C++中指针类型、数组类型、字符串、结构类型、枚举类型与类型别名的基本语法,定义及具体使用的方法.
理解和掌握指针类型的实际应用.

重点:指针类型、数组类型、字符串、枚举类型的基本语法,定义及具体使用的方法.

难点:指针的实际应用.
第七章继承机制(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继承的基本概念(二)C++语言的继承机制(三)继承与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四)继承成员的调整(五)多重继承(六)重复继承二、基本要求熟悉和掌握C++定义派生类的语法,调整基类成员访问属性的方法.
派生类对象初始化的方法.
了解多重继承、基类与派生类之间的转换.

重点:C++定义派生类的语法,调整基类成员访问属性的方法,派生类对象初始化的方法.

难点:派生类对象初始化的方法,基类与派生类之间的转换.
第八章多态性(10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多态性的基本概念(二)函数重载(三)拷贝构造函数(四)运算符重载(五)虚函数(六)抽象类二、基本要求理解静态联编和动态联编,理解和掌握函数重载、拷贝构造函数、运算符重载、虚函数的声明和使用,理解纯虚函数的概念以及多态性带来的好处.

重点:函数重载、拷贝构造函数、运算符重载、虚函数的声明和使用.
难点:抽象类和动态联编.
第九章类属机制(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类属的基本概念(二)类模板(三)函数模板二、基本要求理解类属的类模板和函数模板,理解类模板和函数模板的声明和使用.
重点:类模板和函数模板的声明和使用.
难点:模板类和模板函数的使用.
第十章输入/输出流(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C++语言的输入/输出(二)C++语言的流类库(三)格式化输入/输出(四)常用成员函数输入/输出(五)设计自己的输入/输出操纵符(六)文件流二、基本要求了解C++流库,掌握预定义类型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自定义类型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文件的输入/输出的方法.

重点:预定义类型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自定义类型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文件的输入/输出的方法.

难点:自定义类型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文件的输入/输出的方法.
第十一章异常处理(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异常的概念(二)异常处理的基本思想(三)C++异常处理的实现(四)异常抛出与捕获的对应关系(五)标准程序库异常处理二、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C++的异常处理机制.
重点:异常处理的基本思想,异常抛出和捕获的对应关系.
难点:异常处理的实现.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2)利用封装技术,掌握类的定义及对象的创建.
(3)利用继承技术,掌握基类与派生类的定义及其应用.
(4)利用多态技术,掌握多态的具体应用.
实验完成后,要求上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主要软件及相关工具主要理论及技术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具体实验内容如下: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学时实验者类别要求实验一C++语言基础设计2本科必开实验二类的定义及对象的创建设计2本科必开实验三基类与派生类的定义及其应用设计2本科必开实验四多态应用设计2本科必开(二)作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作业以掌握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为主,题量不易过多.
(三)考试环节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实验与闭卷考试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作业、实验)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成绩占70%.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一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简介22第二章基本数据类型333第三章基本控制结构332第四章函数443第五章类与对象4263第六章复合数据类型4263第七章继承机制4263第八章多态性82103第九章类属机制222第十章输入/输出流442第十一章异常处理221合计4084825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软件应用课程,学习方向注重实际应用.
先修课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
后续课与《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工程》等相关联.

十、先修课程先修课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李师贤.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二)教学参考书[1]张海藩.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用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2]甘玲,邱劲.
《面向对象技术与VisualC++》.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孟威,刘慧宁.
《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大纲EmbeddedMicroprocessorSystem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任卫东、职称高级工程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熟悉典型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与开发过程,具备初步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为嵌入式系统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一般设计方法、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及指令系统、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平台设计、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系统的BootLoader设计、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基础、嵌入式Linux系统的驱动开发、嵌入式网络程序设计、嵌入式Linux图形用户界面编程.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性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熟悉典型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与开发过程,具备初步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为嵌入式系统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及发展、嵌入式处理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分类(二)掌握ARM嵌入式微处理器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及ARM汇编语言(三)掌握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结构及文件系统(四)掌握嵌入式系统的一般设计流程、典型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五)掌握基于ARM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典型接口设计(六)初步掌握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软件设计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及授课专业的特点,建议课堂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必修课,按学校相关规定本课程期末应采用考试方式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按学校相关规定,本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满分为10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一、嵌入式系统简介二、嵌入式处理器三、嵌入式操作系统重点:嵌入式系统定义、组成、嵌入式处理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类难点:无第二章嵌入式系统一般设计方法一、嵌入式系统的层次结构二、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三、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模型四、嵌入式系统的调试与测试重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嵌入式系统的调试难点:无第三章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及指令系统一、ARM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二、指令系统三、基于ARM体系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重点:ARM微处理器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基于ARM体系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难点:ARM汇编程序设计第四章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平台设计一、基于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二、存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三、通用I/O接口的设计四、人机交互接口重点:存储系统、人机交互接口、I/O接口设计、难点:I/O接口设计第五章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一、Linux及其应用二、嵌入式Linux内核三、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四、典型嵌入式Linux系统重点:嵌入式Linux内核、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难点:嵌入式Linux内核第六章嵌入式Linux系统的BootLoader设计一、BootLoader的基本概念二、BootLoader的具体实现重点:BootLoader的基本概念难点:BootLoader的具体实现第七章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基础一、嵌入式Linux开发基础二、Linux的常用工具三、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工具四、交叉开发环境重点: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工具、难点:交叉开发环境第八章嵌入式Linux系统的驱动开发一、Linux下的设备驱动程序简介二、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过程三、典型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分析重点: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过程、驱动程序设计分析难点:驱动程序设计分析第九章嵌入式网络程序设计一、嵌入式以太网基础知识二、以太网接口设计三、Linux网络编程实现重点:以太网接口设计、Linux网络编程实现难点:Linux网络编程实现第十章嵌入式Linux图形用户界面编程一、Linux图形开发基础二、嵌入式Linux图形用户界面简介三、嵌入式图形开发基础重点:嵌入式Linux图形用户界面、嵌入式图形开发基础难点:嵌入式图形开发基础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根据课程学习需要,安排适当课外作业.
作业题量不多,主要针对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及综合应用.

(二)考试重点考核基本知识及综合应用的掌握情况.
考试命题的题型比例为:基本知识题约占60%;综合应用题约占30%;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约占10%.

(三)本课程教学计划未安排课内实验教学环节.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221二嵌入式系统一般设计方法22三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及指令系统441四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平台设计441五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221六嵌入式Linux系统的BootLoader设计22七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基础44八嵌入式Linux系统的驱动开发441九嵌入式网络程序设计44十嵌入式Linux图形用户界面编程441合计32326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内容软硬件结合紧密且应用性强,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相关软硬件基础知识.
与本课程学习联系紧密的课程有《程序设计语言C》,《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程序设计语言C》、《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1]章坚武等.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ISBN978-7-5606-2298-9/TN.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8.
[2]黄智伟等.
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教程.
ISBN978-7-81124-337-6.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1.
(二)教学参考书[1]王田苗等.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第3版).
ISBN978-7-302-16467-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
[2]滕英岩等.
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
ISBN978-7-121-07425-7.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0.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EmbeddedMicroprocessorSystemDesign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任卫东、职称高级工程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熟悉典型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与开发过程,具备初步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为嵌入式系统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嵌入式系统一般设计方法、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及指令系统、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平台设计、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系统的BootLoader设计、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基础、嵌入式Linux系统的驱动开发、嵌入式网络程序设计、嵌入式Linux图形用户界面编程.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性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熟悉典型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与开发过程,具备初步的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为嵌入式系统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及发展、嵌入式处理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分类(二)掌握ARM嵌入式微处理器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及ARM汇编语言(三)掌握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结构及文件系统(四)掌握嵌入式系统的一般设计流程、典型开发环境及开发工具(五)掌握基于ARM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典型接口设计(六)初步掌握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软件设计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及授课专业的特点,建议课堂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必修课,按学校相关规定本课程期末应采用考试方式进行考核.

成绩评定按学校相关规定,本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满分为10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一、嵌入式系统简介二、嵌入式处理器三、嵌入式操作系统重点:嵌入式系统定义、组成、嵌入式处理器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类难点:无第二章嵌入式系统一般设计方法一、嵌入式系统的层次结构二、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三、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模型四、嵌入式系统的调试与测试重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嵌入式系统的调试难点:无第三章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及指令系统一、ARM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二、指令系统三、基于ARM体系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重点:ARM微处理器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基于ARM体系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难点:ARM汇编程序设计第四章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平台设计一、基于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二、存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三、通用I/O接口的设计四、人机交互接口重点:存储系统、人机交互接口、I/O接口设计、难点:I/O接口设计第五章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一、Linux及其应用二、嵌入式Linux内核三、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四、典型嵌入式Linux系统重点:嵌入式Linux内核、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难点:嵌入式Linux内核第六章嵌入式Linux系统的BootLoader设计一、BootLoader的基本概念二、BootLoader的具体实现重点:BootLoader的基本概念难点:BootLoader的具体实现第七章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基础一、嵌入式Linux开发基础二、Linux的常用工具三、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工具四、交叉开发环境重点: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工具、难点:交叉开发环境第八章嵌入式Linux系统的驱动开发一、Linux下的设备驱动程序简介二、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过程三、典型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分析重点: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过程、驱动程序设计分析难点:驱动程序设计分析第九章嵌入式网络程序设计一、嵌入式以太网基础知识二、以太网接口设计三、Linux网络编程实现重点:以太网接口设计、Linux网络编程实现难点:Linux网络编程实现第十章嵌入式Linux图形用户界面编程一、Linux图形开发基础二、嵌入式Linux图形用户界面简介三、嵌入式图形开发基础重点:嵌入式Linux图形用户界面、嵌入式图形开发基础难点:嵌入式图形开发基础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根据课程学习需要,安排适当课外作业.
作业题量不多,主要针对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及综合应用.

(二)考试重点考核基本知识及综合应用的掌握情况.
考试命题的题型比例为:基本知识题约占60%;综合应用题约占30%;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约占10%.

(三)本课程教学计划未安排课内实验教学环节.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221二嵌入式系统一般设计方法22三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及指令系统441四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平台设计441五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221六嵌入式Linux系统的BootLoader设计22七嵌入式Linux程序设计基础44八嵌入式Linux系统的驱动开发441九嵌入式网络程序设计44十嵌入式Linux图形用户界面编程441合计32326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内容软硬件结合紧密且应用性强,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相关软硬件基础知识.
与本课程学习联系紧密的课程有《程序设计语言C》,《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程序设计语言C》、《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1]章坚武等.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ISBN978-7-5606-2298-9/TN.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8.
[2]黄智伟等.
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基础教程.
ISBN978-7-81124-337-6.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1.
(二)教学参考书[1]王田苗等.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第3版).
ISBN978-7-302-16467-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
[2]滕英岩等.
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
ISBN978-7-121-07425-7.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10.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toArtificialIntelligenceTechnology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李晓东、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领域,状态图搜索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算法,包括: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启发式搜索、加权状态图搜索和A算法、A*算法等,遗传算法及应用,确定性及不确定性知识表示方法,产生式系统,确定性推理与不确定性推理,机器学习及专家系统等.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人工智能技术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理论.
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较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初步了解当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成果和发展趋势,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应用打下基础.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使用人工智能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对今后的学习或研究工作打好一定的理论基础,为社会培养能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合格人才.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了解人工智能的起源、发展及研究和应用领域.
(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三)理解谓词逻辑,产生式规则,框架,语义网络等概念,掌握各种知识表示方法.

(四)掌握常见推理求解技术.
(五)掌握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开发技术.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及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对知识和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主要采样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结合课堂板书的方式进行.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二)成绩评定总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2学时)一、基本内容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学习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和分析方法.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二)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和方法(三)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四)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五)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二、基本要求: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发展概况.
重点: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和方法,人工智能基本技术.
难点:人工智能基本技术.
第二章图搜索与问题求解(8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状态图搜索的基本概念,学习状态图搜索几种基本算法.
并通过举例介绍状态图搜索算法的应用.

(一)状态图搜索(二)状态图搜索问题求解(三)与或图搜索(四)与或图搜索问题求解(五)博弈树搜索二、基本要求(一)掌握状态图的基本概念、状态图搜索基本技术和状态图问题求解的一般方法,包括穷举式搜索、启发式搜索、加权状态图搜索和A算法、A*算法等;(二)掌握与或图的基本概念、与或图搜索基本技术和或图问题求解的一般方法;(三)理解一些经典规划调度问题(如迷宫、八数码、梵塔、旅行商、八皇后等问题)的求解方法;重点:1、状态图搜索常用算法和问题的状态图表示;2、与或图搜索常用算法和问题的与或图表示.

难点:问题的状态图、A算法、A*算法.
第三章基于遗传算法的随机优化搜索(4学时)一、基本内容介绍遗传算法基本概念和思想,学习基本遗传算法,并通过举例说明遗传算法的应用、特点及优势.

(一)遗传算法基本概念(二)基本遗传算法(三)遗传算法应用举例(四)遗传算法的特点与优势二、基本要求(一)了解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二)理解基本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重点:选择-复制、交叉和变异等三种遗传操作.
难点:遗传算法的应用.
第四章知识表示与推理(10学时)一、基本内容介绍几种常见的知识表示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各种知识推理方法.
(一)基于谓词逻辑的机器推理,包括归结演绎推理和非归结演绎推理.
(二)产生式系统与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机器推理(三)框架表示与基于框架的推理(四)语义网络与基于语义网络的推理(五)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与推理二、基本要求(一)了解知识表示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知识表示的特点及应用.
(二)理解和掌握常用知识表示方法,包括:一阶谓词逻辑、产生式规则、框架和语义网络的基本原理和语言实现;(三)理解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及其推理方法.
重点:1、基于一阶谓词逻辑和产生式规则的推理模式.
2、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及其推理.

难点: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及其推理.
第五章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4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学习符号学习和神经网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理论.
介绍知识发现的基本概念、任务和一般方法.

(一)机器学习概述(二)符号学习(三)神经网络学习(四)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二、基本要求(一)理解符号学习的基本原理,包括:记忆学习、演绎学习、类比学习、示例学习、发现学习等;(二)理解连接学习的基本原理,包括: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和类型、神经网络学习方法等;(三)了解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的概念、对象、任务和基本方法等.
重点:1、符号学习中的归纳学习;2、神经网络学习.
难点:BP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
第六章专家系统(4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及设计方法.
通过示例分析,学习专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过程.

(一)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二)专家系统的系统结构(三)实例分析(四)系统设计与实现(五)专家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六)专家系统的发展二、基本要求(一)理解专家系统的概念和结构;(二)初步掌握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三)了解专家系统的发展.
重点:1、专家系统的概念和结构;2、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难点: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教学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适当辅以课外编程实践和作业,通过习题作业,使能进一步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通过一定的课外编程练习使学生能巩固和加深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作业布置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及时布置适量的、相应的课外作业或课外实践报告等.
作业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内容紧扣教学内容,难易适中,考查知识点分布合理,重视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人工智能概述22二图搜索与问题求解886三基于遗传算法的随机优化搜索441四知识表示与推理10106五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442六专家系统442合计323217九、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本专业和一些相关专业课程如《模式识别》、《图像分析》、《机器人》等课程的基础.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离散数据》、《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廉师友.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ISBN:9787560618319.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3版.
(二)教学参考书蔡自兴,徐光祐.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ISBN:978730222042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05月,第4版王万森.
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
ISBN:7505353055.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王万良.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ISBN:978704017063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高济,朱淼良,何钦铭.
人工智能基础.
ISBN:978704011097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SoftwareEngineering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6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马莉、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0年9月课程简介《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软件工程是研究和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类学科,它以计算机科学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指导,采用工程化的概念、原理、规范、技术和方法进行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和维护,把经过实践证明正确的管理措施和当前能够得到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较少的代价获取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通过40余年的努力,软件工程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学科.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重点要求学生学习与软件开发和维护有关的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模型、方法与技术、工具与环境、标准与规范.
进而通过课程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软件工程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事复杂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

根据培养基层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软件与软件工程,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式,结构化分析、设计与编码,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编码,软件的评审、测试与维护,项目计划与项目管理.

(二)基本技能:能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参与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重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维护难点:需求分析、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教学手段;教师也可以板书讲解,结合面授辅导、面授或电子邮件答疑.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二)成绩评定本课程是考试课.
评分标准:平时出勤、作业占10%,实验报告占10%,实验考核占10%;期末闭卷考试占70%,统一命题,具体题型包括填空、选择、问答、项目分析建模等.

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论一、软件(一)软件的发展;(二)软件的定义;(三)软件的特点、软件的种类.
二、软件工程的概念(一)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的定义;(二)软件工程的目标;(三)软件工程的原则.
三、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基于四代技术模型、面向对象与组件模型、混合模型.
教学要求: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模型重点: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难点:软件开发模型第二章可行性分析一、可行性研究的任务二、可行性研究的步骤三、系统流程图四、成本/效益分析教学要求:可行性分析的步骤重点: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可行性研究的步骤难点:成本/效益分析第三章需求分析一、需求分析的任务与步骤(一)需求分析的任务;(二)需求分析的步骤;(三)需求分析的原则.
二、需求分析方法(一)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二)基本符号、基于数据流的分析方法、数据字典(三)面向数据结构的分析方法(四)Jackson系统开发方法、Warnier-Orr方法三、需求规格说明与评审教学要求:需求分析的方法,需求分析的任务和原则重点:需求分析的方法,需求分析的任务和原则难点:需求分析的方法第四章概要设计一、概要设计的任务与步骤(一)概要设计的任务、概要设计的步骤二、软件设计的概念与原则(一)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和局部化、模块独立性、结构设计的评价原则三、概要设计的方法(一)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二)基本概念、变换分析、事务分析、设计优化原则(三)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四)Jackson方法、Warnier-Orr方法四、概要设计文档与评审教学要求:软件设计的概念与原则,概要设计的步骤、方法,概要设计文档与评审重点:软件设计的概念与原则,概要设计的步骤、方法难点:概要设计的步骤、方法第五章详细设计一、详细设计的任务与原则(一)详细设计的任务、详细设计的原则.
二、详细设计的方法(一)程序流程图PFC、N-S图、PAD图、HIPO图.
(二)过程设计语言PDL、详细设计方法的选择.
三、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与评审教学要求:详细设计方法,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与评审.
重点:详细设计的任务与原则难点:详细设计方法第六章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一、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二、面向对象分析三、面向对象设计(一)面向对象设计概念、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程序构件及接口、细节设计.

四、UML方法(一)UML的发展与特点、UML的表示法、UML的开发步骤.
五、面向对象实例分析与设计教学要求: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及UML的开发方法.

重点: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及UML的开发方法难点:UML方法第七章编码一、程序设计语言(一)程序设计语言分类;(二)程序设计语言特点;(三)程序设计语言选择.
二、编程风格三、编程效率四、编程安全五、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教学要求:一般的编码原则,面向对象编程的特点.
重点:一般的编码原则,面向对象编程的特点难点:面向对象编程的特点第八章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一、软件质量的定义二、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三、软件质量保证策略四、软件质量保证活动五、软件质量保证标准六、软件评审七、结构化的软件测试(一)软件测试的概念和原则.
(二)软件测试技术.
(三)软件测试的步骤.
(四)纠错技术.
八、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九、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教学要求:软件质量保证的概念、策略和方法,软件评审或测试的方法和步骤,软件维护过程重点:软件质量保证的概念、策略和方法难点:软件评审或测试的方法和步骤,软件维护过程第九章项目计划与管理一、软件项目特点、管理的特殊性及软件管理功能二、确定项目的工作要求三、确定软硬件资源四、人员的计划及组织五、成本估算及控制六、进度计划七、软件配置管理八、软件管理方案教学要求:项目计划与管理的基本内容重点:软件项目特点、管理的特殊性及软件管理功能难点:软件管理的基本内容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为主,也可以板书讲解;结合面授辅导、面授或电子邮件答疑,进行必要的上机实验.
本课程是考试课.
评分标准:平时出勤、作业占10%,实验报告占10%,实验考核占10%;期末闭卷考试占70%,统一命题,具体题型包括填空、选择、问答、项目分析建模等.

八、学时分配表教学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1章绪论1第2章软件要求定义1第3章软件设计21第4章软件编码2第5章软件测试31第6章软件维护2第7章增量模型2第8章结构化方法22第9章Jackson方法2第10章面向对象基础3第11章面向对象的方法52第12章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3第13章软件工程管理技术2第14章软件工程环境2合计26632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十、先修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程:《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张海藩编著.
《软件工程导论》.
标准书号(ISBN):9787115112583.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五版.

(二)主要参考书:[1]朱三元等编著.
《软件工程技术概论》.
标准书号(ISBN):7030099400.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2]StephenR.
Schach著,袁兆山等译.
《软件工程Java语言实现》(美).
标准书号(ISBN):711107355X.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

[3]RonPatton著,周予滨等译.
《软件测试》(美).
标准书号(ISBN):9787111099253.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课程教学大纲DataWarehouseandDataMining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曾凡智、职称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数据仓库(DW)与数据挖掘(DM)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技术.
数据仓库用于决策分析,数据挖掘用于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结合为决策支持系统(DSS)开辟了新方向,它们也是商业智能(BI)的主要技术.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是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各类数据挖掘的分类、原理与方法.
介绍数据仓库的概念、特征、存贮结构及数据分析的手段.
重点介绍数据挖掘中的分类挖掘、聚类挖掘、关联规则挖掘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特征.
简单介绍WEB挖掘、空间数据挖掘、时序数据挖掘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同时,结合高级语言与SQL编写锻炼学习者在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提取与分析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是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程,主要介绍: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数据挖掘的分类、原理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仓库的概念、特征、存贮结构及数据分析的手段.
熟悉数据的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特征.
了解WEB挖掘、空间数据挖掘、时序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同时,学习结合高级语言编写在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提取与分析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了解数据及挖掘的任务与分类.
(二)熟练掌握数据仓库的概念、特征、存贮结构及数据分析的手段.
了解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区别与联系.

(三)熟悉数据挖掘中典型的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的概念、原理、方法及应用特征.

(四)了解WEB挖掘、空间数据挖掘、时序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五)针对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策略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一)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单位时间信息量,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对于重点算法进行课程讨论,需要学生进行精心的预习,强化对重点算法的理解.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期末考试闭卷笔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总成绩的评定按照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进行.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基本数据挖掘任务.
(二)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
(三)从数据库观点看数据挖掘及数据挖掘的未来发展.
第一节:基本数据挖掘任务第二节:数据挖掘与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第三节:数据挖掘问题、数据挖掘度量第四节:数据挖掘的未来发展二、基本要求:(一)熟悉数据挖掘基本概念(二)了解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要解决的问题重点:数据挖掘的基本任务与分类、数据挖掘度量.
难点:区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的差别联系.
第二章数据仓库与相关技术(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数据库与OLTP系统的定义.
(二)信息检索、决策支持系统.
(三)数据仓库的概念、原理,OLAP的应用.
第一节:数据库/OLTP系统第二节:信息检索、决策支持系统第三节:维数据建模第四节:数据仓库第五节:OLAP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数据仓库的概念、原理(二)熟悉数据库、OLTP、OLAP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数据仓库的概念、原理、基本应用.
难点:数据库、数据仓库、OLTP、OLAP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数据挖掘技术简介(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与数据挖掘有关的相关算法与技术概要.
(二)各种算法的应用与算法步歩骤.
第一节:数据挖掘的统计方法第二节:相似性度量第三节:决策树第四节:神经网络第五节:遗传算法二、基本要求:(一)掌握决策树的基本概念与算法(二)掌握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算法(三)熟悉遗传算法重点: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与算法.
难点:数据挖掘的各类统计方法.
第四章分类(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分类挖掘的定义及度量.
(二)分类挖掘的各类算法.
第一节:基于统计的算法第二节:基于距离的算法第三节:基于决策树的算法第四节: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第五节:基于规则的算法二、基本要求:(一)掌握分类挖掘的定义及基本概念(二)掌握分类挖掘的各种算法重点:基于距离的算法.
难点: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
第五章聚类(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聚类挖掘的定义、度量及应用背景.
(二)聚类挖掘的各类算法.
第一节:相似性和距离度量第二节:异常点第三节:层次算法第四节:划分算法第五节:大型数据库聚类第六节:对类别属性进行聚类二、基本要求:(一)掌握聚类挖掘的定义及基本概念(二)掌握聚类挖掘的各种算法重点:划分算法、层次算法.
难点:大型数据库聚类.
第六章关联规则(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关联规则挖掘的定义、度量及应用背景.
(二)关联股则挖掘的各类算法.
第一节:大项目集第二节:基本算法第三节:Apriori算法第四节:并行和分布式算法第五节:方法比较第六节:增量规则第七节:高级关联规则技术二、基本要求:(一)掌握关联规则挖掘的定义及基本概念(二)掌握关联规则挖掘的各种算法重点:基本算法、Apriori算法.
难点:高级关联规则技术.
第七章数据挖掘的高级课题(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数据挖掘的高级课题简介.
(二)数据挖掘应用前景.
第一节:WEB挖掘简介第二节:空间数据挖掘简介第三节:时序数据挖掘简介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数据挖掘的高级课题的基本概念(二)了解数据挖掘的高级课题的应用前景重点:WEB挖掘.
难点:时序数据挖掘.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教学环节除讲课外,还有自主安排的课外实验环节等,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技术能力与协调组织能力.

考试环节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基础题占20%,简答与计算题占60%-70%,综合运用题占10%-20%.

3、本课程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作业考查相结合的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八、学时分配章号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量(题)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概论222二数据仓库与相关技术443三数据挖掘技术简介443四分类663五聚类663六关联规则662七数据挖掘的高级课题443期中测验、期末复习、机动合计323219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应在学完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核心骨干课程之后开课.

十、先修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十一、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教材MargaretH.
Dunham著,郭崇慧等译.
《数据挖掘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二)教学参考书[1]范明等译.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DataStructure学时数:5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3.
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曾凡智、职称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最重要骨干课程之一,是学好其它专业课程前提.
本课程对线性表、栈、队列、数组、串、树、二叉树、图、文件等基本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及存储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讨论排序及查找的原理与方法;介绍算法的设计思路、设计技巧和算法分析的手段.
举例给出基本结构在计算机学科的应用案例,提升学习者使用高级语言编写合理算法的能力与熟练程度,为计算机其它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线性表、栈、队列、数组、串、树、二叉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及其应用;排序及查找的原理与方法;数据的存储结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数据结构的概念、特征、存贮结构及算法和算法分析的手段.
熟悉基本结构在计算机学科的应用,,训练学习使用高级语言编写合理算法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了解典型数据结构的逻辑关系,存贮结构,操作及算法的关系.
(二)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数据结构的概念、特点、存贮方式、算法及分析评估.

(三)掌握基本算法分析方法.
(四)熟悉查找及排序的典型算法.
(五)针对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数据结构及实现相应的操作.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一)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单位时间信息量,提高快速阅读与设计算法的能力.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对于重点算法进行课程讨论,需要学生进行精心的预习,强化对重点算法的理解.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期末考试闭卷笔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总成绩的评定按照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进行.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数据、数据元类、数据类型、数据结构.
(二)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
(三)算法的描述,评价标准及评估.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术语第二节:抽象数据类型第三节:算法分析第四节:性能分析与度量二、基本要求:(一)熟悉数据结构基本概念(二)了解数据结构要解决的问题重点:数据结构的三个要点.
难点:区分数据结构,数据类型,数据元素的差别.
第二章线性表(8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线性表的定义及抽象操作.
(二)线性表的两种存贮结构及算法.
(三)链表的应用举例.
第一节:线性表第二节:线性表的顺序表示与实现第三节:线性表的链式表示与实现链表二、基本要求:(一)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概念(二)掌握线性表的各种算法重点: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难点:线性表的抽象操作,链表应用.
第三章栈和队列(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队列、栈的定义及抽象操作.
(二)队列、栈的顺序存贮结构及相关算法.
(三)队列、栈的链式存贮结构及相关算法.
(四)多队列、栈的顺序存贮.
(五)栈的应用举例、栈与递归过程的关系.
第一节:栈第二节:队列第三节:栈与队列的实现第四节:栈与队列的应用举例二、基本要求:(一)掌握队列、栈的基本概念(二)掌握队列、栈的各种算法(三)熟悉队列、栈的各种应用重点:队列、栈的各种算法.
难点:循环队列的概念与操作.
第四章数组、广义表(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数组的定义及操作.
(二)数组的顺序存贮及规律.
(三)矩阵的压缩存贮.
第一节:数组的定义第二节: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第三节:矩阵的压缩存储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数组的基本概念(二)掌握矩阵的压缩存贮的各种算法重点:矩阵的各种压缩存贮.
难点:十字链表的结构与操作.
第五章串(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串的基本概念和抽象操作.
(二)串的存贮方式介绍.
(三)串的操作的实现.
第一节:串类型的定义第二节:串的表示和实现第三节:串的模式匹配算法二、基本要求:(一)掌握串的基本概念(二)掌握串的各种算法(三)熟悉求子串的序号算法的实现原理重点:串的存贮方式比较.
难点:子串定位算法实现.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8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树的定义及抽象操作.
(二)二叉树的性质及存贮方式(顺序、链式).
(三)二叉树的遍历:前序、中序、后序、线索二叉树.
(四)树的存贮结构:双亲表示法、孩子表示法、孩子兄弟表示法等.
(五)树、森林、二叉树的转换、树的遍历.
(六)Huffman树及其应用.
第一节: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第二节:二叉树第三节:二叉树的存储结构第四节:遍历二叉树第五节:线索化二叉树第六节:树与森林第七节:赫夫曼树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树、二叉树的基本概念(二)掌握二叉树存储结构及各种算法(三)熟悉树的存储结构及相关操作的实现重点:二叉树的概念与操作.
难点:二叉树的遍历算法与Huffman树.
第七章图(8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图的定义及基本操作.
(二)图的存贮结构:(邻接矩陈,邻接表存贮方法,十字链表法).
(三)图的遍历:深度优先搜索与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四)连通分量,生成树,最小生成树.
(五)拓扑排序,关链路径.
(六)最短路径.
第一节:图的定义和术语第二节:图的存储结构第三节:图的遍历与连通性第四节:最小生成树第五节:活动网络第六节:最短路径二、基本要求:(一)掌握图的基本概念(二)掌握图遍历的DFS和BFS算法(三)熟悉图的实现与应用重点:图的DFS与BFS算法,拓扑排序.
难点: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
第八章内部排序(8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概述.
(二)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三)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
(四)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五)归并排序:(六)排序各种方法比较.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折半插入、表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第三节:交换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第四节: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树形选择排序、堆排序)第五节:归并排序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掌握排序的各种算法(三)熟悉排序算法的比较与应用.
重点:插入排序、交换排序.
难点:堆排序、快速排序.
第九章查找(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概述.
(二)顺序查找算法: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分块查找.
(三)树表的查找、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
(四)哈希(Hash)表:概念,构造方法,冲突与冲突处理方法.
第一节:静态查找表第二节:动态查找树表第三节:哈希表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查找的基本概念(二)掌握查找的各种算法(三)熟悉HASH表的实现与应用重点:顺序查找算法难点:二叉排序树,哈希(Hash)表第十章文件(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基本概念.
(二)文件组织:顺序文件,索引顺序文件、哈希文件、链接文件、倒排文件.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文件组织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文件的基本概念(二)掌握文件的组织结构重点:文件基本概念,顺序文件.
难点:哈希文件.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教学环节除讲课外,还有专门后续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相配套,本课程只讲授数据结构的理论与算法设计,通过学习达到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目的,考试关节要求如下:(一)考试环节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基础题占20%,简答与计算题占60%-70%,综合运用与编成题占10%-20%.

3、本课程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作业考查相结合的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八、学时分配章号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量(题)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概论222二线性表883三栈与队列664四数组与广义表222五串443六树与二叉树888七图888八内部排序886九查找664十文件222期中测验、期末复习、机动22合计565642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应在学完《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之后开课.
而本课程后实验课程为《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其它后续课程有《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等专业课程.

十、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等十一、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教材严蔚敏.
《数据结构(C语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教学参考书[1]EllisHorowitz(朱仲涛译).
数据结构基础(C语言版)(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唐策善等.
《数据结构-用C语言描述》.
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7年.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ofDATABANKSYSTEM学时数:56其中:实验学时:10课外学时:0学分数:3.
5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任朝晖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12月一、课程简介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主要讨论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有关的应用.

主要内容包括:关系数据库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SQL语言、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维护、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等理论.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据库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八大核心课程之一.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有关的应用.

通过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数据库设计的理论知识以及设计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使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最新技术以及主要的发展方向,为学生熟悉DBMS,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基础篇(第一章~第五章)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组成部分.

了解掌握关系方法的理论与实现,即:关系运算、查询语言SQL、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
设计篇(第六章~第八章)掌握关系规范理论、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数据库概念结构的设计、逻辑结构的设计和物理设计,能够应用关系数据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并可进行数据库编程.

系统篇(第九章~第十一章)了解查询优化基本理论,数据库并发控制和恢复技术.
本课程的重点:掌握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系统的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及编程本课程的难点:关系的规范理论、数据库编程、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多媒体教学+作业+实验+学生课外学习.
由于只有56课时,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外学习.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闭卷(二)成绩评定试验+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占70%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4学时)1.
1数据库系统概述重点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
2数据模型重点掌握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概念模型、关系模型掌握数据模型概念了解层次模型、网状模型1.
3数据库系统结构重点掌握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二级映象了解数据库系统模式的概念1.
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
5小结本章内容综述基本要求: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全局结构.

重点:实体之间的联系、数据模型.
难点:数据库系统结构.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3学时)2.
1关系模型概述了解关系模型的组成2.
2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了解关系、关系模式的形式化定义及关系数据库概念2.
3关系的完整性掌握关系模型中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2.
4关系代数了解关系代数基本概念,掌握关系代数运算2.
5关系演算(课外自学)了解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2.
6小结本章内容综述基本要求: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关系模型的运算理论重点:关系模型及其运算理论.
难点:相关概念的形式化定义和专门的关系运算中的除运算.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8学时)3.
1SQL概述了解SQL的特点、SQL语言的基本概念3.
2学生-课程数据库了解本章示例中用到的实例数据库3.
3数据定义重点掌握定义、删除与修改基本表了解建立与删除索引3.
4数据查询重点掌握单表查询(选择表中若干列、若干元组、查询结果排序、聚集函数、分组)、连接查询(等值与非等值连接查询、自身连接、外连接、复合条件连接)掌握嵌套查询(带IN谓词的子查询、带比较运算符的子查询、带ANY和ALL谓词的子查询、查询结果作为查询的条件或查询目标集)了解集合查询3.
5数据更新重点掌握定义插入数据(插入单个元组)、修改数据(修改某个元组的值、修改多个元组的值)、删除数据(删除某个元组的值、删除多个元组的值)3.
6视图重点掌握定义视图、删除视图、查询视图、更新视图了解可更新视图和视图的作用3.
7小结本章内容综述基本要求: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
本章总的要求是:全面掌握,深刻理解,熟练应用.

重点:SQL语言、查询结果作为查询的条件或查询目标集.
难点:查询结果作为查询的条件或查询目标集.
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2学时)4.
1计算机安全性概论了解数据库安全标准4.
2数据库安全性控制重点掌握授权、回收权限,角色控制了解用户标识与鉴别、存取控制、自主存取控制、强制存取控制4.
3视图机制4.
4审计(Audit)4.
5数据加密4.
6统计数据库安全性4.
7小结本章内容综述基本要求:掌握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方法;重点: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方法.
难点: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方法.
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2学时)5.
1实体完整性5.
2参照完整性5.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5.
4完整性约束命名子句5.
5域中的完整性控制5.
6触发器5.
7小结本章内容综述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外码能否接受空值问题、在被参照关系中删除元组的问题、在参照关系中插入元组的问题、修改关系中主码的问题)、触发器;了解完整性规则的组成和分类、完整性的控制方法重点: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触发器.
难点:参照完整性、触发器.
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4学时)6.
1问题的提出6.
2规范化6.
3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6.
4模式的分解(课外自学)6.
5小结本章内容综述基本要求:本章理论性较强,学习者应从概念着手,搞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作用,重点掌握函数依赖的概念、码的定义、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了解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及其在数据库设计中的作用.

重点:函数依赖、范式.
难点: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
第七章数据库设计(8学时)7.
1数据库设计概述了解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关系、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设计方法重点掌握数据库设计基本步骤7.
2需求分析掌握需求分析任务、需求分析方法、数据字典7.
3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数据抽象和局部视图设计视图的集成7.
4逻辑结构设计重点掌握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化了解数据模型的优化、设计用户子模式7.
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掌握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重点掌握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了解评价物理结构7.
6数据库实施和维护了解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数据库的试运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7.
7小结本章内容综述基本要求:详细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重点是概念设计中ER模型设计方法,逻辑设计中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方法.

重点:概念设计中ER模型设计方法、逻辑设计中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方法.

难点:概念结构设计.
第八章数据库编程(5学时)8.
1嵌入式SQL重点掌握嵌入式SQL的一般形式及其与主语言之间的通信基本掌握使用游标的SQL语句、不用游标的SQL语句了解动态SQL8.
2存储过程重点掌握存储过程的编写及其作用8.
3ODBC编程了解ODBC基本原理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嵌入式SQL的一般形式及其与主语言之间的通信、存储过程的编写及其作用,了解ODBC基本原理重点:嵌入式SQL的一般形式及其与主语言之间的通信、存储过程.
难点:存储过程.
第九章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4学时)9.
1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9.
2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9.
3代数优化9.
4物理优化9.
5小结本章内容综述基本要求:了解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问题,理解优化的策略,掌握优化的方法.

重点:优化的方法.
难点:关系代数等价变换规则.
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2学时)10.
1事务的基本概念10.
2数据库恢复概述10.
3故障的种类10.
4恢复的实现技术10.
5恢复策略10.
6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10.
7数据库镜像10.
8小结本章内容综述基本要求:重点掌握事务的四个特性、故障的种类、恢复的实现技术(数据转储、登录日志文件)、恢复策略;掌握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了解数据库镜像技术重点:事务、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
难点:恢复的实现技术.
第十一章并发控制(2学时)11.
1并发控制概述11.
2封锁11.
3活锁和死锁11.
4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11.
5两段锁协议11.
6封锁的粒度11.
7小结本章内容综述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并发操作带来的三类数据不一致性(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解决三类数据不一致性的三级封锁协议;掌握活锁和死锁的概念、死锁的预防、死锁的诊断与解除;了解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两段锁协议、封锁的粒度重点:并发操作带来的三类数据不一致性及解决三类数据不一致性的三级封锁协议.

难点:死锁.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课堂教学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为辅,新内容讲授44课时.
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教材负担起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任务.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尽量使用启发式教学.
要求学生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二)作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布置的课堂作业.
建议学生课余自觉完成除布置外的所有课后练习.
作业题量参见"八、学时分配"表.

(三)实验参见《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实验大纲(四)课外学习要求学生们课外至少不得少于24课时的实验自学,训练自己熟悉MS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各环节,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其他小计1绪论4422关系数据库335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941354数据库安全性2225数据库完整性2226关系数据理论4427数据库设计8828数据库编程661249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44210数据库恢复技术22111并发控制221合计46105628九、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学习前,学生需要先学习完"十"中的先修课程,学生必须至少掌握(或随课程教学自学)一种DBMS的使用(如:SQLServer),以便完成上机实验.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软件工程》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
ISBN:978704019583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次1(二)教学参考书[1]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ISBN:978704024378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次1[2](美)西尔伯沙茨等,杨冬青等译.
《数据库系统概念》(原书第6版).
ISBN:978711140085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版次1[3]陈克力.
《SQLServer2005编程基础》.
ISBN:9787302166184.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版次1[4]秦靖,刘存勇等著.
《Oracle从入门到精通(视频实战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版次1《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大纲NumericalAnalysis学时数:40其中:实验学时:4课外学时:0学分数:2.
5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龙滩、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数值分析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介绍了数值理论、函数逼近、数值微积分、非线性方程求根、线性代数方程组、特征值问题的常用数值法.
它利用计算机使学生将已学的数学和程序设计知识等有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它要求学生能够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使用高级语言描述学过的算法并上机调试.
这对于学生从事数值软件的研制与维护是十分有益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充分理解数值方法的特点,熟练掌握使用各种数值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为今后结合计算机的应用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
它利用计算机使学生将已学的数学和程序设计知识等有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其主要任务是:介绍数值理论、数值微积分、非线性方程求根、线性代数方程组、特征值问题的常用数值法,要求学生能够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使用高级语言描述学过的算法并上机调试.
这对于学生从事数值软件的研制与维护是十分有益的.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充分理解数值方法的特点,熟练掌握使用各种数值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为今后结合计算机的应用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方法以启发式以为主.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了解占20%,理解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运用占20%.

3)试题合理安排难易度结构.
试题难易度可分为3个等级.
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30%,50%,20%.

(二)成绩评定本课程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作业考查相结合的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含实验)占30%.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一、基本内容:(一)B误差二、基本要求:了解掌握误差的基本概念,理解数值运算中误差的来源,并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与原则.

重点:算法及误差分析.
难点:误差分析.
第1章插值方法一、基本内容:(一)问题的提法(二)拉格朗日插值公式(三)插值余项(四)牛顿插值公式二、基本要求:(一)掌握Lagrange插值与牛顿插值这两种形式不同而实质一致的插值的概念及余项估计;重点: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
难点:拉格朗日插值,余项估计.
第2章数值积分一、基本内容:(一)机械求积(二)牛顿-柯特斯公式(三)龙贝格算法二、基本要求:(一)了解数值积分的基本思想和代数精度的概念,掌握插值型求积公式与高斯型求积公式,理解等距节点的牛顿-柯特斯公式及余项估计.

(二)数值微分的基本思想与运算.
重点:牛顿-柯特斯求积公式.
难点:龙贝格求积算法,高斯求积公式.
第3章常微分方程的差分方法一、基本内容:(一)欧拉方法(二)改进的欧拉方法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欧拉方法,特别是改进的欧拉方法的基本思想和计算过程;重点:改进的欧拉方法的基本思想和计算过程难点:改进的欧拉方法的计算过程.
第4章方程求根的迭代法一、基本内容:(一)迭代过程的收敛性(二)迭代过程的加速(三)牛顿法(四)弦截法二、基本要求:(一)了解迭代法的基本思想,熟练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非线性方程的近似解问题.
知道二分法是求方程实根的一种大范围收敛的方法.
若给定近似解的误差和二分区间,能预估二分次数;(二)掌握迭代过程的全局、局部收敛定理及会判断迭代过程的收敛阶;解牛顿迭代公式是如何推导的,理解牛顿迭代公式在单根附近至少平方阶收敛.

重点:牛顿法.
难点:迭代的收敛性第5章线性方法组的迭代法一、基本内容:(一)迭代公式的建立(二)向量和矩阵的范数(三)迭代过程的收敛性二、基本要求:(一)掌握雅可比迭代法、高斯-塞德尔迭代法的构造及计算过程;(二)掌握这二种方法的收敛性.
重点:雅可比迭代法,高斯-塞德尔迭代法及它们的收敛性.
难点:雅可比迭代法、高斯-塞德尔迭代法的收敛性.
第6章线性方法组的直接方法一、基本内容:(一)消去法(二)追赶法(三)平方根法二、基本要求:了解高斯消去法的思想,掌握不选主元的高斯消去法的及列主消去法.
重点:高斯消去法.
难点:高斯消去法.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要求实验名称学时要求1、Lagrange插值实验2掌握Lagrange插值算法设计2、高斯消去法解方程组2掌握高斯消去法算法设计(二)作业要求章节题量要求第0章1掌握误差的概念与计算第1章2掌握Lagrange插值与牛顿插值概念与计算第2章2掌握牛顿-柯特斯求积公式及应用第3章2掌握改进的欧拉方法的基本思想和计算过程第4章2掌握二分法、牛顿法等计算和算法第5章2掌握雅可比迭比法、高斯-塞德尔迭代法及它们的收敛性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0引论2211插值方法62822数值积分6623常微分方程的差分方法2224方程求根的迭代法6625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8826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426复习总复习答疑22合计34424011总学时40,各教学环节具体分配如下:九、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沟通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联系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先修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及数据结构.

十、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及数据结构.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王能超.
《数值分析简明教程》.
标准书号9787040128000.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二)参考书:[1]喻文健.
《数值分析与算法》.
ISBN:9787302266457.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冯有前.
《数值分析》.
ISBN:978781082495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李庆扬.
《数值分析》.
ISBN:978730218565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igitalElectronicTechnology学时数:56其中:实验学时10课外学时0学分数:3.
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任卫东、职称高级工程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知识平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信息时代的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和专业应用打好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字逻辑概论、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锁存器和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变换与产生.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性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是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适应信息时代的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和专业应用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数字逻辑基础知识及逻辑代数应用方法(二)掌握逻辑门、锁存器及触发器的外特性(三)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四)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及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五)掌握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换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根据本课程内容及授课专业的特点,建议课堂教学环节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必修课,按学校相关规定本课程期末应采用考试方式进行考核.

(二)成绩评定按学校相关规定,本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满分为100分,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数字逻辑概论一、数字电路与数字信号二、数制三、二进制代码四、二值逻辑变量与基本逻辑运算五、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重点:数制、二进制代码、基本逻辑运算难点:各种数制间相互转换第二章逻辑代数基础一、逻辑代数基本知识二、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三、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重点: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卡诺图化简法难点:卡诺图化简法第三章逻辑门电路一、MOS逻辑门电路二、TTL逻辑门电路重点: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难点:逻辑门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三、常用组合逻辑集成电路重点: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集成电路的应用难点: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第五章锁存器和触发器一、锁存器二、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三、触发器的逻辑功能重点:锁存器及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难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分析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一、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二、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三、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四、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五、若干典型的时序逻辑集成电路重点: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典型的时序逻辑集成电路的应用难点: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第七章脉冲波形的变换与产生一、单稳态触发器二、施密特触发器三、多谐振荡器四、555定时器及其应用重点:555定时器及其应用难点: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分析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根据课程学习需要,安排适当课外作业.
(二)考试重点考核基本知识、方法及应用的掌握情况.
(三)实验本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了10学时的课内实验教学环节,具体内容见实验教学大纲.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数字逻辑概论443二逻辑代数基础444三逻辑门电路628四组合逻辑电路104144五锁存器和触发器628六时序逻辑电路102125七脉冲波形的变换与产生66合计46105616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一般应在学完普通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之后开课,而本课程又是后续的与数字电路相关的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的前置课程.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一般为普通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1]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ISBN978-7-04-017790-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第五版.
(二)教学参考书[1]阎石.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ISBN978-7-04-019383-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第五版.
[2]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ISBN7-04-007986-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第四版.
[3]罗杰.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习题全解.
ISBN978-7-04-018668-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esignandAnalysisofAlgorithms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龙滩、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算法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限选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的核心.
它主要介绍了:贪心算法,动态规划,基本检索与周游方法,回溯法等几种常用算法.
设立本课程的是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学生设计和分析算法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计算机领域中常用的非数值算法的理解和应用,并可以对算法的复杂性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问题设计和优化算法.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限选专业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的核心.
设立本课程的目的是适应21世纪我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学生设计和分析算法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软件常用的几种算法,并可以对算法的复杂性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问题设计和优化算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计算机领域中常用的非数值算法的理解和应用.
这对于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兴趣、提高他们动手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要善于把算法设计的基本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现实结合起来.
通过学习和研究经典的数学、计算机问题,如何使用具体的算法进行求解.
为了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的算法,要勤于思考、联系实际,能够对比较经典问题使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求解,从中得到启迪和借鉴,提高算法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必要的时候要强化一些算法设计的模式和框架,以求达到对相关算法分析与设计的融会贯通.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方法以启发式以为主.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了解占20%,理解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运用占20%.

3)试题合理安排难易度结构.
试题难易度可分为3个等级.
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30%,50%,20%.

(二)成绩评定本课程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作业考查相结合的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1章算法概述一、基本内容:(一)算法与程序(二)表达算法的抽象机制(三)描述算法(四)算法复杂性分析.
二、基本要求:(一)理解算法的概念;(二)理解什么是程序,程序与算法的区别和内在联系;(三)掌握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算法在最坏情况、最好情况和平均情况下的计算复杂性概念;(四)掌握算法复杂性的渐近性态的数学表述;掌握用C++语言描述算法的方法.

重点: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空间复杂性.
难点: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空间复杂性分析.
第2章递归与分治策略一、基本内容:(一)递归的概念(二)分治法的基本思想(三)二分搜索技术(四)棋盘覆盖(五)合并排序(六)快速排序(七)线性时间选择(八)最接近点对问题(九)循环赛日程表二、基本要求:(一)理解递归的概念;(二)掌握设计有效算法的分治策略;(三)通过二分搜索技术、Strassen矩阵乘法、合并排序和快速排序、线性时间选择等范例的学习,掌握分治策略设计技巧.

重点:分治算法的设计模式、分治法的效率分析,运用递归与分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递归与分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第3章动态规划一、基本内容:(一)矩阵连乘问题(二)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三)最长公共子序列(四)凸多边形最优三角剖分(五)多边形游戏(六)图像压缩(七)电路布线(八)流水作业调度(九)背包问题(十)最优二叉搜索树.
二、基本要求:(一)理解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概念;(二)设计动态规划算法的步骤;(三)通过矩阵连乘问题、流水作业调度、0-1背包问题和最优二叉搜索树等应用范例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设计策略.

重点: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和运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难点:运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第4章贪心算法一、基本内容:(一)活动安排问题(二)贪心算法的基本要素(三)最优装载(四)哈夫曼编码(五)单源最短路径(六)最小生成树(七)多机调度问题(八)贪心算法的理论基础二、基本要求:(一)理解贪心算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贪心算法的基本要素;(二)理解贪心算法与动态规划算法的差异;(三)理解贪心算法的一般理论;通过活动安排问题、哈夫曼编码、单源最短路径和最小生成树等应用范例掌握贪心算法的设计策略.

重点:贪心算法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以及运用贪心算法解决具体问题.

难点:运用贪心算法解决具体问题.
第5章回溯法一、基本内容:(一)回溯法的算法框架(二)装载问题(三)批处理作业调度(四)符号三角形问题(五)n后问题(六)0\|1背包问题(七)旅行售货员问题(八)回溯法的效率分析.
二、基本要求:(一)理解回溯法的深度优先搜索策略;(二)掌握用回溯法解题的算法框架;(三)通过装载问题、批处理作业调度、n后问题和旅行售货员问题等应用范例掌握回溯法的设计策略;理解回溯法的效率.

重点:回溯算法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要素以及运用回溯算法解决具体问题.

难点:运用回溯算法解决具体问题.
第6章分支限界法一、基本内容:(一)分支限界法的基本思想(二)单源最短路径问题(三)装载问题(四)布线问题(五)电路板排列问题(六)批处理作业调度(七)0-1背包问题(八)旅行售货员问题.
二、基本要求:最优装载问题、单源最短路径问题、布线问题、0-1背包问题、旅行售货员问题和批处理作业调度问题.

重点:分支限界算法的设计方法和效率分析.
难点:运用分支限界算法解决具体问题.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要求章节题量要求12掌握算法的时间复杂性问题22掌握设计有效算法的分治策略32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设计策略42运用贪心算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52运用回溯算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62运用分支限界算法解决具体问题八、学时分配总学时32时,教学各环节具体分配如下: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算法概述2222递归与分治策略6623动态规划6624贪心算法6625回溯法6626分支限界法4262合计3023212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主要介绍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其先修课为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在掌握算法设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加深对计算机领域中常用的非数值算法的理解和应用.

十、先修课程先修课为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王晓东.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ISBN:9787121158391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4版).
(二)参考书:[1]王红梅.
《算法设计与分析》.
ISBN:9787302307525.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张军.
《算法设计与分析》.
ISBN:9787302254010.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3]屈婉玲.
《算法设计与分析》.
ISBN:9787302247562.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GraphicsandImagesProcessingTechnology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周燕、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它主要介绍: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图形的输入输出设备,其中包括计算机生成图形的算法分析和程序示例,数字图像的几何变换原理和编码与压缩算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字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生成图形、处理图像的原理和技术;同时,通过学习图形处理软件Illustrator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实用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图形图像作品的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专业化的图像处理软件来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创作新的图形、图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字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生成图形、处理图像的原理和技术;同时,通过学习图形处理软件Illustrator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实用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图形图像作品的制作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理解数字图像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对图形图像的处理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异同;(二)熟练使用专业化的图像处理软件来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创作新的图形、图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一)运用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调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二)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学生考试情况和平时学习情况,其中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出勤考核、平时作业各占15%).
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述(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二)计算机图形系统;(三)计算机图像处理.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概念;(二)掌握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三)了解图形软件和图形计算机平台.
重点: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难点: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计算机图形设备(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计算机图形输入输出设备;(二)图形显示器的接口标准.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计算机图形输入输出常用设备;(二)掌握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与接口标准.
重点:计算机常用的图形输入输出设备,显示器的工作原理与接口标准.
难点:DirectX技术.
第三章图形常用算法与图形设计(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点与直线;(二)圆与圆弧;(三)利用直线与圆绘制复杂图形.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点与直线的生成算法;(二)掌握各类画圆算法;(三)掌握绘制各类复杂图形的方法.
重点:点、直线、圆绘制的各种算法.
难点:绘制各类复杂图形.
第四章数字图像处理(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数字化图像;(二)数字化图像的色彩空间;(三)数字化图像的编码与压缩;(四)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二)理解数字图像的色彩模式;(三)理解各类数字化图像的编码与压缩算法;(四)熟悉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
重点: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数字化图像的编码与压缩算法.
难点:压缩算法的改进.
第五章图形与图像的几何变换(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二维图形变换;(二)图像几何变换.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二维图形基本和组合变换;(二)掌握各类图形几何变换.
重点:二维图形变换和图形几何变换.
难点:图形几何变换.
第六章Illustrator图形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Illustrator功能概述;(二)Illustrator的菜单与工具;(三)矢量绘图工具的使用技巧;(四)路径的使用技巧;(五)文字的处理技巧;(六)图像的映射与切片;(七)Illustrator图形处理示例.
二、基本要求(一)熟悉Illustrator工作界面的构成和基本操作;(二)掌握矢量绘图工具的使用技巧;(三)掌握路径的使用技巧;(四)掌握文字的处理技巧;(五)掌握图像映射的创建和图像切片.
重点:Illustrator图形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
难点:Illustrator图形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
第七章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Photoshop功能概述;(二)Photoshop的菜单与工具;(三)Photoshop的面板;(四)Photoshop的图层与蒙版;(五)Photoshop的通道;(六)图像与图形的转换;(七)Photoshop图像处理示例.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Photoshop工作界面的构成和文档的基本操作,常用绘图及编辑工具的使用;(二)掌握图层的创建、编辑操作和蒙板的操作;(三)理解通道的基本概念,掌握通道的基本操作;(四)掌握图像与图形之间的转换;(五)熟悉Photoshop图像处理示例.
重点: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
难点: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程,在讲授教学内容的环节中,力求精讲,做到重点突出.
而且学生必须要做一定量的习题,并进行一些上机实践加以理解.

(二)作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作业以掌握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为主,题量不易过多.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概述2222计算机图形设备2223图形常用算法与图形设计6644数字图像处理6645图形与图像的几何变换4426Illustrator图形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6647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664合计323222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应在学完《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等课程之后开课.

十、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等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何薇.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
ISBN:9787302156765.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二)教学参考书[1]柳青.
《图形图像处理实用教程》.
ISBN:978704012336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刘小伟.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ISBN:9787302083023.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NetworkSecurity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马莉、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网络的大规模全球互联趋势,以及人们的社会与经济活动对计算机网络依赖性的与日俱增,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
网络安全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为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需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应对网络安全原理有所了解和有所认识,为此开设"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在已有的计算机原理,通信原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理论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基本概念,了解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维护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面向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限选课,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强,目的在于使学生较全面地学习有关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掌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基本方法,培养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增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介绍一系列用于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和用于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协议、安全策略.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基本的术语、概念、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包括密码技术,实现安全服务的方法和策略,IDS技术,网络攻击技术和PKI技术;另一方面是一些典型的安全协议标准和技术标准的介绍,包括OSI安全体系结构和框架,OSI层安全协议,IPSec协议,TLS协议,IKE协议,OSI管理标准,SNMP协议和安全评估准则.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的安全、常见的系统攻击与防范方法,网络安全策略,网络防毒技术,internet/intranet的安全性.

(二)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方法;网络防毒技术,常用的常见的系统攻击与防范方法,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策略的应用与配置.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上,通过范例(包括正反面例程)引入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实践上,充分地利用Internet资源,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利用网络资源的积极性,搜集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了解最新的病毒原理和安全防范措施;了解最新的黑客攻击方式和防范方法;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及相应的补漏方法,并应用于实践操作之中.
紧密结合实际,及时讲解和防范最新的病毒和黑客程序和网络安全维护的工具,介绍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
本课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分析实例,学习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已有的知识,适当组织一些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平时实际操作、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二)成绩评定理论考试着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占考核的70%;平时作业和考勤3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概述(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二)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三)网络安全分类(四)网络安全的评价标准(五)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二、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安全分类,了解有关网络安全的评价标准,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

重点: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网络安全的层次结构、网络安全的评价标准.

难点:网络安全的层次结构.
第二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0学时)一、基本内容:(一)TCP/IP的体系结构(二)链路层协议(三)网络层协议(四)传输层协议本章内容在《计算机网络原理》及《TCP/IP协议》两门课中都有详细讲解.

二、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TCP/IP主要协议的概念,原理和关键流程,对TCP/IP协议在不同平台下的实现技术有一个基本的总体的认识和了解.
为下章讨论TCP/IP协议安全特性提供了基础.

重点:TCP协议,UDP协议,IP协议,ICMP协议难点:TCP协议,IP协议.
第三章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访问控制(1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安全级别(二)系统的访问控制(三)自主访问控制与强制访问控制二、基本要求:了解系统安全级别,理解系统的访问控制方式,理解自主访问控制与强制访问控制两种方式.

重点:系统安全级别,系统访问控制.
难点:自主访问控制与强制访问控.
第四章数据库系统安全(3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数据库安全特性(二)数据库安全的威胁(三)数据库的数据保护(四)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二、基本要求:了解数据库的特性,掌握数据库安全特性,了解数据库安全的威胁以及数据库的数据保护,掌握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包括数据库备份的评估和性能,了解制定数据库备份的策略.

重点:数据库安全特性,数据库安全的威胁,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难点:数据库的安全特性,制定数据库备份的策略.
第五章计算机病毒的防治(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计算机病毒及其分类(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破坏行为(四)传统病毒的工作原理及逻辑结构、木马的工作原理(五)传统病毒、木马、蠕虫的区别(六)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七)病毒防治软件二、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及传播,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了解病毒的工作原理,包括木马的工作原理和蠕虫的工作原理,掌握传统病毒、木马和蠕虫的区别,了解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了解病毒防治软件.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工作原理及逻辑结构,与木马和蠕虫的区别.

难点:病毒的工作原理,木马的工作原理.
第六章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8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数据加密的发展(二)传统数据加密技术(三)对称密钥密码技术与公钥密码体制(四)数字签名技术(五)密码认证技术消息鉴别二、基本要求:了解数据加密的发展,了解传统数据加密技术,掌握对称密钥密码技术与公钥密码体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掌握数字签名技术,包括Hash函数和数字签名的工作过程,掌握密码认证技术消息鉴别.

重点:对称密钥密码技术与公钥密码体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数字签名技术,密码认证技术消息鉴别.

难点:对称密钥密码技术与公钥密码体制的工作原理,密码认证技术消息鉴别.

第七章网络安全技术(10学时)一、基本内容:(一)防火墙技术(二)入侵检测技术原理(三)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四)VPN技术原理与实现(五)IPSec技术原理与实现二、基本要求:理解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与体系结构,了解防火墙在不同网络层次的应用;理解入侵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与防火墙的关系;了解VPN、IPSec技术原理与实现.

重点: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与体系结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VPN技术原理与实现.

难点: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与体系结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VPN、IPSec技术原理与实现.

第九章网络安全管理(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SOC管理框架(二)UTM(三)SNMP(四)安全审计二、基本要求:了解有关网络安全管理领域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重点:SOC管理框架,UTM,SNMP,安全审计.
难点:SOC管理框架,UTM,SNMP,安全审计.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的基本要求:根据每次讲课内容,课后都留适当的作业或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及方法.

(二)考试环节的基本要求:考试以问答题为主,侧重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概述221第二章网络安全协议基础000第三章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访问控制112第四章数据库系统安全333第五章计算机病毒的防治664第六章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10106第七章网络安全技术884第八章网络安全管理222合计323222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涉及的技术面较宽,要求学生在学此课程之前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故应放在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开设此课.
前修课或同修课为计算机网络原理、通信原理,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袁津生,齐建东,曹佳.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版).
标准书号(ISBN):9787115169150.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3月.

(二)教学参考书[1]石志国.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2版).
标准书号(ISBN):9787512104693.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年2月.
[2]李仁发,喻飞,朱淼良,周仪洲.
《计算机网络安全》.
标准书号(ISBN):7030140591.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3]贺思德,申浩如.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
标准书号(ISBN):9787030197115.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

[4]CharlesP.
Pfleeger,ShariLawrencePfleeger.
《SecurityinComputing》(ThirdEdition).
标准书号(ISBN):0136012965.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6月.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NetworkProgramming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龙滩、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在介绍各种基于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具体网络程序设计方法的同时讲述带有共性的网络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各种设计方法的原理以及各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它强调具体编程方法的实现与基本原理方法的结合,为有兴趣更深入研究网络程序设计的同学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系统掌握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特别要掌握套接字技术的原理、理解网络底层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编程通常的设计模式及学会利用套接字技术开发网络通信软件.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在介绍了网络程序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TCP/IP协议栈的套接字编程,以及基于Internet的Web编程的方法.
本课程强调具体编程方法的实现与基本原理方法的结合,为有兴趣更深入研究网络程序设计的同学打下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系统掌握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一方面,要掌握套接字技术的原理、理解网络底层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编程通常的设计模式及学会利用套接字技术开发网络通信软件;另一方面,要掌握适用于因特网的Web程序设计方法,学会开发实际的Web应用项目.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方法以启发式以为主.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了解占20%,理解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运用占20%.

3)试题合理安排难易度结构.
试题难易度可分为3个等级.
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30%,50%,20%.

(二)成绩评定本课程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作业考查相结合的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
期末考试闭卷笔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一、教学内容:(一)OSI模型及TCP/IP模型;(理解)(二)网络常识;(理解)(三)网络程序设计简介;(了解)(四)网络程序设计的技术;(了解)(五)选择网络程序设计语言的考虑;(理解)重点:了解网络程序设计的各种技术,理解如何选择适合的网络程序设计语言.

难点:选择合适的网络程序设计语言.
第二章套接字程序设计基础一、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套接字以及套接字的实现;(理解)(二)网间进程通信:网络字节顺序,端口,地址,连接,半相关,全相关;(理解)(三)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方式;(理解)(四)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模式;(理解)(五)套接字类型及方法调用:1、流式套接字;(掌握)2、数据报式套接字;(掌握)3、原始套接字.
(了解)重点:网间进程通信的相关概念和套接字类型.
难点:套接字类型及套接字的方法调用.
第三章客户机和服务器程序设计一、教学内容:(一)对现有服务编写客户程序;(掌握)1、利用流式套接字编写客户机程序;(掌握)2、利用数据报式套接字编写客户机程序;(掌握)(二)使用线程进行编程;(掌握)(三)编写新的服务器和客户程序(掌握)1、利用流式套接字编写服务器程序;(掌握)2、利用数据报式套接字编写服务器程序.
(掌握)重点:利用流式和数据报套接字编写客户机服务器程序.
难点:利用流式和数据报套接字编写客户机服务器程序.
第四章套接字的高级编程一、教学内容:(一)利用多线程技术开发服务器程序;(掌握)(二)通过Socket访问数据库;(理解)(三)对象序列化技术介绍;(理解)(四)利用序列化API通过套接字传送对象;(理解)重点:利用多线程技术开发服务器程序.
难点:利用多线程技术开发服务器程序.
第五章Web程序设计基础一、教学内容:(一)Web应用的系统结构:1、两层结构;(了解)2、三层结构;(理解)(二)J2EE技术简介:1、J2EE的结构;(了解)2、J2EE中的主要组件;(理解)重点:Web应用的三层机构,J2EE的框架结构和主要组件.
难点:J2EE的框架和主要组件.
第六章JSP技术基础一、教学内容:(一)JSP技术概述;(理解)(二)JSP基本语法;(掌握)(三)JSP标准动作;(掌握)(四)JSP的内置对象.
(掌握)重点:JSP的各种基本技术.
难点:JSP的标准动作和内置对象.
第七章JavaServlet应用技术一、教学内容:(一)Servlet介绍;(了解)(二)Servlet的配置;(理解)(三)Servlet常用接口的使用:1、Servlet实现相关的类和方法;(掌握)2、请求和响应相关的类和接口;(掌握)3、会话跟踪.
(掌握)重点:Servlet的常用接口,接收HTTP请求并返回响应的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难点:接收HTTP请求并返回响应的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第八章可扩展标志语言(XML)一、教学内容:(一)XML简介;(了解)(二)XML技术的主要特征;(理解)(三)XML语法:(掌握)1、XML语法规则;2、元素的语法;3、属性的语法;4、实体的语法;(四)DTD的语法.
(掌握)重点:XML语法和DTD语法.
难点:根据DTD写出有效的XML文档.
第九章可扩展样式XML编程一、教学内容:(一)XSL简介;(了解)(二)XSLT引擎;(理解)(三)XSLT样式表命令.
(掌握)重点:XSLT样式表命令.
难点:XSLT样式表命令.
第十章用Servlet与XSL结合开发Web应用程序一、教学内容:(一)什么是JAXP(了解)(二)XML解释器(理解)(三)Servlet与XSL配合机制(掌握)重点:用JAXP调用XML解析器,实现Servlet与XSL结合开发Web应用程序.
难点:用JAXP调用XML解析器,实现Servlet与XSL结合开发Web应用程序.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1)作业要求八、学时分配总学时32时,教学各环节具体分配如下: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网络有关课程联系紧密,其先修课为《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十、先修课程先修课为《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选用教材房晓溪.
《Java网络程序设计》.
ISBN:7113063772.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

(二)教学参考书[1]黄嘉辉.
《Java网络程序设计》.
ISBN:9787302058700.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汪诚波.
《网络程序设计JSP》.
ISBN:978730224569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3]鲁斌.
《网络程序设计与开发》.
ISBN:978730222918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课程教学大纲networkEngineeringdesignandthesystemsintegration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胡春萍、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解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详细探介绍了网络项目管理,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设计,局域网技术与系统集成,宽带网技术与系统集成,服务器技术与系统集成,网络存储与备份解决方案等热点问题.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网络工程设计和提供网络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理解和掌握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二)掌握网络通信系统的建构和网络资源支持平台(服务器、网络存储)的建构.

(三)掌握网络综合布线.
(四)掌握网络安全部署和网络性能测试与改进等问题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采用多媒体视听教室.
讲课采用PPT讲稿.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考试命题将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二)成绩评定本课程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作业考查相结合的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网络工程概述二、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三、网络系统集成体系框架重点:网络集成的内容和步骤,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IPV4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IPV6地址格式与结构,IPV4向IPV6的过渡.

难点:IPV4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IPV6地址格式与结构第二章网络设计与项目管理基础一、网络工程需求分析二、网络工程设计基础三、网络项目管理基础四、项目质量管理基础五、网络项目成本测算重点:网络项目管理,如何进行成需求分析、撰写网络系统集成描述书,网络项目质量控制环节,网络项目质量控制方法,网络项目成本测算,网络项目成本效益与风险.

难点:如何进行成需求分析,网络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第三章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设计一、综合布线系统标准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安装三、综合布线系统的保护四、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五、大功率长延时UPS的使用六、综合布线系统案例重点: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安装,UTP五类测试不合格的原因,电源保护与UPS的使用.

难点: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第四章高速局域网与系统集成一、以太网技术概述二、低层设备的性能及使用三、交换机基本技术与配置四、VLAN技术与路由配置五、大学校园网系统集成重点:以太网通信原理,交换机原理,工作模式,虚拟局域网的设计,交换机之间连接、安装与调试难点:以太网技术,多层交换技术与VLAN间的信息传递第五章网络路由技术与系统集成一、网络路由技术概述二、路由基本应用与配置三、OSPF路由应用与配置四、路由冗余与负载均衡五、策略路由配置与应用重点:路由器协议与技术,路由器的安装与调试.
难点:路由协议第六章服务器技术与系统集成一、服务器基本知识二、服务器配置与选型三、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四、服务器集群与数据保护五、服务器集群与备份案例重点:服务器的对称多处理器技术,SCSI宽带高性能存储技术,服务器的性能与配制,服务器集群的工作模式及原理,服务器集群与热备技术及方案,服务器集群整体构架解决方案难点:集群的工作模式及原理.
第七章IPv6技术与系统集成一、IPv6技术概述二、基于Windows的IPV6网络三、IPv6局域网路由配置四、IPv4/Pv6校园网系统集成重点:IPV6地址格式与结构,IPV4向IPV6的过渡,Windows的IPv6配置命令.
难点:IPV6地址格式与结构第八章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一、网络安全概述二、网络安全接入与认证三、操作系统安全设置四、Web系统安全设置五、保护网络边界安全重点:了解802.
1X协议及工作机制,基于RADIUS的认证计费,防止IP地址盗用,使用网络DMZ保护网络边界,Web系统安全设置难点:802.
1X协议及工作机制第九章电子政务网络设计案例一、电子政务概述二、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三、电子政务CA的建立和管理四、基于SSL的WEB安全机制五、电子政务VPN的建立方案重点:电子政务业务模型,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电子政务CA的建立和管理,SSL的安全机制,VPN的技术与方案设计,基于VPN政务网络互连难点:基于VPN政务网络互连第十章网络测试与运行维护一、网络性能测试二、网络性能改善三、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四、网络性能与安全评估重点:网络性能概念与标准及测试方法,改进网络性能的技术,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网络系统评估的原则和内容及流程难点:网络性能与安全评估.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授课计划,编写每次课的教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处理部分教学内容,制作好课件和电子教案;课前了解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情况和现在的学习态度,以便因材施教,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确定各章节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构思讲课技巧与方法.

(二)课堂教学应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相结合;对每章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穿插课堂讨论,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他小计第1章网络系统集成绪论22第2章网络项目管理与集成规划22第3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44第4章局域网通信系统集成44第5章广域网通信系统集成44第6章网络资源系统集成44第7章网络存储系统集成44第8章网络系统安全部署44第9章电子政务解决方案22第10章网络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22合计3232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网络工程的综合课程,需要有一定的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电工技术基础.
其前导课程主要有:"电工技术基础"及"计算机网络原理"等课程.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技术"、"Web网站组建与管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等课程.

十、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王云.
《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
ISBN:978711522127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
第2版(二)教学参考书[1]吴怡.
《计算机网络配置、管理与应用》.
ISBN:978704025636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第2版.
[2]陈鸣.
《网络工程设计教程系统集成方法》.
ISBN:978711123711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第1版.
《网络通信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NetworkCommunicationDevelopmentTechnology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范灵、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介绍了通信和网络的基础知识以及网络涉及的技术层面.
本课程按照通信协议层展开,将通信协议层和实际应用结合,以通信协议层的技术为主线,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网络分层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到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为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VisualC++为开发工具,主要介绍网络通信的开发技术.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讲解,从网络融合的角度讲述各类先进的通信技术,力争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和先进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网络通信及网络通信常用的开发技术获得较完整的概念,并掌握网络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相关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为从事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要求学生了解VisualC++网络通信基础,认识Windows编程模型;(二)掌握网络基本应用在VC++中的实现;掌握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串行通信协议及串行通信方式;了解应用层协议体系结构、应用层协议原理,掌握网络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
了解传输层协议,掌握基于TCP及UDP连接方式的编程实现;(三)了解网络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服务,掌握通信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掌握Internet通信原理;(四)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践环节.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教学手段;教师也可以板书讲解,结合面授辅导、面授或电子邮件答疑的方式.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开卷考试)的方式.
(二)成绩评定理论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10%)、作业完成情况(1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VisualC++网络通信基础一、基本内容(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体系结构;(二)初识WindowsSockets编程规;(三)WindowsSockets的相关概念;(四)利用MFC网络编程.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体系结构;(二)理解网络边缘、网络核心的概念及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三)了解WindowsSockets的相关概念;(四)掌握WindowsSockets的编程原理;了解MFC网络编程的相关概念.
重点:WindowsSockets编程规范及技术特点难点:Winsock编程原理认识Windows编程模型一、基本内容(一)Windows初级编程模型;(二)Windows应用程序剖析;(三)Windows高级编程.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Windows初级编程模型,匈牙利命名法;(二)理解重要的消息事件处理;(三)掌握Windows控件的应用;(四)掌握利用资源制作菜单及利用Windows菜单中的位图资源.
重点:认识Windows编程模型难点:重要的消息事件处理及Windows控件的应用网络基本应用在VC++中的实现一、基本内容(一)获取网卡的MAC地址;(二)获取网络中计算机的IP地址和计算机名;(三)超链接程序的原理与实现;(四)获取域名和网卡类型的原理和实现.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获取网卡的MAC地址的原理及实现;(二)掌握获取网络中计算机的IP地址和计算机名的原理及实现;(三)掌握超链接程序的原理与实现;(四)掌握获取域名和网卡类型的原理和实现.
重点:各种网络基本应用在VC++中的原理难点:各种网络基本应用在VC++中的实现第四章串口通信及其实例一、基本内容(一)串行通信原理;(二)MSComm控件;(三)WindowsAPI串口通信编程.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串行通信基本概念及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的定义;(二)理解串行通信协议及串行通信方式;(三)了解VC++中的MSComm控件;(四)掌握Windows串口通信API函数;了解VC++中的CserialPort类;掌握WindowsAPI串口通信编程.

重点: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及通信方式难点:串口通信的实现方式第五章应用层协议及编程实例一、基本内容(一)应用层协议体系结构;(二)HTTP协议;(三)Email协议及电子邮件;(四)FTP文件传输协议;(五)Telnet协议.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应用层协议原理;(二)理解网络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三)掌握应用层主要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式.
重点:应用层协议难点:应用层主要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式第六章传输层协议及编程实例一、基本内容(一)计算机网络传输层概述;(二)UDP无连接的传输;(三)TCP面向连接的传输.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传输层基本概念及传输层的作用;(二)理解UDP协议特点及报文结构;(三)理解TCP协议特点及报文结构;掌握TCP通信原理.
重点:UDP协议与TCP协议难点:UDP及TCP通信的实现第七章网络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一、基本内容(一)网络服务模型概述;(二)数据链路层服务;(三)ICMP协议.
二、基本要求(一)理解网络服务模型;(二)理解PPP协议及广播链路协议的划分;(三)理解ICMP协议数据报格式.
重点:网络服务模型及数据链路层服务难点:数据链路层服务的实现方式第八章Internet通信原理及编程实例一、基本内容(一)WinInet编程技术;(二)Web浏览器的实现;(三)从Internet上下载文件;(四)强制过滤弹出的窗口;(五)实时检测网络流量.
二、基本要求(一)掌握Internet通信原理;(二)掌握Internet主要服务的实现方法.
重点:当当实现"平台B2C"的战略转型难点:电子商务在流通业中应用的内容及电子商务流通组织类型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教学手段1、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方法,辅之以网络信息查找,文献阅读等方法,从而将分析的案例综合运用到实际;2、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3.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践环节.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相关的问题.

(二)考核方式理论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10%)、作业完成情况(10%).
(三)教学建议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任课教师可及时调整、充实、完善有关的教学内容.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VisualC++网络通信基础222认识Windows编程模型223网络基本应用在VC++中的实现664串口通信及其实例445应用层协议及编程实例666传输层协议及编程实例447网络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448Internet通信原理及编程实例44合计32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通信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十、先修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原理》.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李媛媛.
VisualC++网络通信开发入门与编程实践.
标准书号(ISBN):9787121073915.
北京:电子工业版社,2008年10月(二)教学参考书[1]张少军,谭志.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标准书号(ISBN):9787302278214.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2](美)菲兹杰拉德,(美)丹尼斯.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大学教程.
标准书号(ISBN):9787302174509.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3]代勇.
VisualC++网络通信编程技术详解.
标准书号(ISBN):9787111334576.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月《网络营销实务》课程教学大纲InternetMarketing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16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杨文茵、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开始改变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方针,通过网络营销活动,在网上寻找新的商机.
网络营销课程,对学生未来从事电子商务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课程主要介绍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以及网络营销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其中基本理论包括网络营销的含义、网络营销技术基础、网络营销环境、网络营销策略、网络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管理与评价等,基本方法手段包括营销型网站的策划与设计、搜索引擎优化、许可电子邮件营销、网络广告营销、Web2.
0营销和整合营销等,同时配以相关的网络营销实训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于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掌握基本的网络营销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使之成为网络营销方面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选修电子商务模块中的专业课程.
从实践角度讲,网络营销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营销活动;从理论角度分析,网络营销学是研究网上营销活动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以网络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对网络营销特点、网络营销实施、相关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配套等的研究,为盈利性组织进入及从事网上业务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目的:课程力求结合网络营销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对网络营销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帮助学生了解网络营销的一般流程和网络营销的具体实施步骤系统,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地选择网络营销技术与方法,制定网络营销实施方案,系统实施网络营销并取得实际效益.

任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胜任网络营销各岗位群工作的基本能力,并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开展网络营销的操作思路和相应的运作技巧,提高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实践的理论素养和营销工作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使之成为网络营销方面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市场信息收集和企业形象宣传,可以成功开展网络营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有关网络营销环境、熟悉网络营销流程,掌握网络营销基本实质.

2、掌握网络市场调研的内容与主要方法,以及商情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网络营销过程的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顾客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教学的基本要求1、具有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市场调研、收集处理商务信息的能力.
2、具有运用网络工具开展公关活动、进行公关策划的能力,如站点宣传策划、网络广告策划等.

3、具有网络营销策略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适应电子商务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具备一定的网络营销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的现代市场竞争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转换岗位职业后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与技能.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教学参考书、网络营销在线课堂等知识源,梳理提炼系统的理论知识点,结合现实中的网络营销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国内多种网络营销的实训、实战平台进行配套实验练习,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课程实验与课程大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平时考核由考勤、小作业和课堂表现组成;课程实验,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安排进行的实战训练;课程大作业,以综合报告或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及灵活运用各种网络营销工具的技能.

(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学生平时学习、实验和课程大作业,其中:平时考核占10%、实验成绩占50%、课程大作业4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网络营销理论基础(2学时)一、网络营销的发展历程二、网络营销研究的层次三、网络营销环境四、网络营销的市场表现五、网络营销的职能体现六、网络营销信息传递模型(一)信息传递模型介绍(二)网络营销信息传递特征(三)网络营销信息传递一般原则重点:网络营销的研究层次和职能体现.
难点:网络营销的研究层次.
第二章网络营销的常用工具与资源(2学时)一、网络营销的工具体系二、网络营销工具和资源的营销价值(一)网络营销的综合工具——企业网站(二)第三方网络营销资源平台及其网络营销价值1、B2B电子商务平台2、开放式在线百科3、网络社区4、微博平台5、网上商店平台(三)常用的第三方互联网工具1、搜索引擎及其网络营销功能2、电子邮件及其网络营销价值3、博客的基本要素及其网络传播特点(四)其他网络营销工具重点:网络营销工具和资源的营销价值.
难点:网络营销工具和资源的选用.
第三章企业网站建设与运营维护(2学时)一、企业网站建设流程及主要内容二、网站内容及功能规划三、网站运营维护的基本内容四、网站运营管理维护工作规范五、常用网站运营管理工具和文档六、网站改版的模式及原则重点:网站的内容及功能规划.
难点:网站的设计与优化思想.
网络推广方法及应用(4学时)一、网络推广方法概述二、网站内部资源推广方法三、搜索引擎推广(一)搜索引擎推广的五个基本要素(二)搜索引擎优化概述(三)影响搜索引擎搜索结果排名的主要因素(四)搜索引擎优化的作弊行为(五)搜索引擎优化指南四、交换链接推广方法五、许可E-mail营销方法六、关联网站推广方法七、病毒性营销方法八、网络会员制营销九、基于第三方网站平台的推广重点:各种网络推广方法的运用.
难点:搜索引擎优化方法.
第五章社会化网络营销应用(4学时)一、社会化网络营销简介二、企业博客营销方法与技巧(一)企业博客营销的基本条件(二)企业博客营销的常见形式(三)企业博客的平台选择及应用要求(四)博客文章写作方法与技巧三、企业微博营销基础(一)企业微博营销的定义及表现形式(二)微博营销与博客营销的比较(三)企业微博营销的一般步骤(四)企业微博营销的操作技巧(五)企业微博的运营管理规范四、百科平台推广(一)开放式在线百科的网络营销应用(二)在线百科词条推广的六大模式(三)在线百科词条推广的五大问题(四)在线百科词条推广的操作技巧五、Ask社区问答推广(一)Ask社区的网络营销价值(二)Ask社区推广的操作要点重点:企业博客和微博营销的方法.
难点: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的营销方法.
第六章网站访问统计分析(2学时)一、网站访问统计的主要指标及意义二、如何获取网站访问统计资料三、网站访问统计分析报告写作方法重点:获取网站访问统计资料的方法.
难点:网站访问统计分析的方法.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理论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听课.
要求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论案例相结合,使学生系统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网络营销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课:训练学生对网络营销工具的使用技能,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营销实践,从而提高网络营销水平.
本课程的实验内容设置6个单元,共计16学时.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他小计1网络营销理论基础2222网络营销的常用工具与资源22423企业网站建设与运营维护22424网络推广方法及应用461035社会化网络营销应用44836网站访问统计分析2242合计16163214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营销写作实务》同为电子商务模块的选修课程.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计算机网络原理》、《电子商务概论》等基础课和专业课.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冯英健.
实用网络营销教程.
9787302294054(ISB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第1版.
(二)教学参考书[1]商玮,段建,盘红华等.
网络营销.
9787302299011(ISB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第1版.

[2]江礼坤.
网络营销推广实战宝典.
9787121138522(ISBN).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第1版.

[3]冯英健.
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
9787302323938(ISB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第4版.

.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InternetofThingsTechniqueandApplication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物联网亦称为传感网,是基于互联网的物物相联网络.
物联网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联网基础知识、EPC基础、EPC编码体系、EPC射频识别系统、EPC系统网络技术、EPC实施指南、EPC的管理与应用等章节.
学习本课程目的是了解射频识别技术(RFID);掌握EPC(电子产品编码)的基本概念、编码体系、网络技术、实施方法;了解物联网系统的中间件技术,为物联网的相关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是网络技术与传感技术综合应用的具体体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物联网的实现方法、表现形式,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
针对物联网络的实际应用需求,具有基本系统方案设计能力,熟悉相关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应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学生掌握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了解射频识别技术(RFID);掌握产品电子编码(EPC)的基本概念、编码体系、网络技术、实施方法;了解物联网系统的中间件技术.
为物联网的相关应用打下基础.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授.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为考试,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考试成绩点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出勤考核占10%,平时作业占2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物联网基础一、基本内容:(一)物联网简介(二)智慧地球二、基本要求: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第二章EPC基础一、基本内容:(一)EPC的定义(二)EPC的产生(三)EPC系统的构成(四)EPC系统的特点(五)EPC系统的工作流程(六)EPC在国内外发展状况二、基本要求:(一)掌握EPC的基本概念(二)掌握EPC系统的构成(三)掌握EPC系统的工作流程重点:掌握EPC系统的工作流程第三章EPC编码体系一、基本内容:(一)EPC标准(二)GS1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三)EPC编码体系(四)EPC编码策略(五)EPC编码实现二、基本要求:(一)了解EPC的相关标准(二)掌握EPC编码体系(三)掌握EPC编码实现方法重点:掌握EPC编码体系,掌握EPC编码实现方法.
难点:掌握EPC编码实现方法.
第四章EPC射频识别系统一、基本内容:(一)EPC与自动识别技术(二)EPC与射频识别技术(三)EPC标签(四)EPC标签识读器(五)EPC射频识别系统的建设二、基本要求:(一)了解EPC的相关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掌握EPC标签及识读器的工作原理(三)掌握EPC射频识别系统的建设方法重点:掌握EPC标签及识读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掌握射频识别系统的建设方法.
第五章EPC系统网络技术一、基本内容:(一)EPCglobal网络与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DSN)(二)中间件(三)ONS工作原理(四)EPC信息服务(EPCIS)二、基本要求:(一)了解EPCglobal网络与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DSN)(二)掌握中间件的技术要求与工作原理(三)掌握ONS工作原理(四)掌握EPC信息服务(EPCIS)方法重点:掌握中间件的技术要求与工作原理、掌握ONS工作原理.
难点:中间件技术.
第六章EPC实施指南一、基本内容:(一)实施工具(二)实施考评指标体系(三)EPC实施指南(四)EPCglobal认证认可项目二、基本要求:(一)了解实施工具(二)掌握实施考评指标体系与EPC实施指南(三)掌握EPCglobal认证认可项目的方法重点:掌握EPC实施指南.
第七章EPC的管理与应用一、基本内容:(一)EPCglobal(二)EPC管理(三)EPC的应用展望(四)EPC应用案例二、基本要求:(一)了解EPCglobal(二)掌握EPC管理方法(三)了解EPC应用案例的实施过程重点:掌握EPC管理方法.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安排适当的课外作业题.
各章作业题的分配情况在"学时分配"中给出.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作业题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题量不多但要求熟悉相关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考试考试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重点考试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理解掌握情况.
考试题型安排为:基本概念点60%;综合应用占30%;具有一定难度的题占10.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物联网基础22二EPC基础44三EPC编码体系441四EPC射频识别系统662五EPC系统网络技术662六EPC实施指南441七EPC的管理与应用64测验、复习合计32326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数据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基础.

十、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张铎,张成海等.
《物联网与产品电子代码(EPC)》.
ISBN9787307074200.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二)教学参考书[1]宁焕生,张彦.
《RFID与物联网》.
ISBN9787121056437.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马建.
《物联网技术概论》.
ISBN978711133323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项目管理教程》课程教学大纲ThecourseofProjectManage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朱玉玺、职称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从课程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软件工程"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中,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项目的立项管理.
为学生将来应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及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应用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注重认真完成与作业,贯彻"厚基础重能力"的方针,学生应掌握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项目的立项管理、合同管理、信息(文档)与配置管理、风险管理等,而形成较完整的项目管理的概念.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从课程地位来说,它在先导课"软件工程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中,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项目的立项管理.
为学生将来应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及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应用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可实践性,同时还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等特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注重认真完成与作业,贯彻"厚基础重能力"的方针,学生应掌握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项目的立项管理、合同管理、信息(文档)与配置管理、风险管理等,从而形成较完整的项目管理的概念.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以及实际应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与学生动有趣而不枯燥,通过精讲实例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对项目的立项管理、合同管理、信息(文档)与配置管理、风险管理等项目管理的理念.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与笔试结合的方式.
成绩评定平时作业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论(1学时)一、基本内容:(一)项目与项目管理(二)项目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三)项目的定义及基本特征(二)项目生命期二、基本要求:了解项目的定义及基本特征、项目生命期.
重点:项目与项目管理定义难点:项目生命期第二章项目组织与项目团队(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项目组织(二)项目团队(四)项目经理二、基本要求:了解项目的组织和项目经理定义.
重点:项目的组织和项目经理定义.
第三章项目启动与计划编制(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需求分析(二)项目的选择与启动(三)项目启动的工具和方法(四)计划概述(五)项目计划的编制、(六)项目计划的工具和方法二、基本要求:熟悉需求分析过程及启动方法、掌握项目计划编制、项目的计划工具和方法.

重点:项目的需求分析、计划编制、项目的计划工具和方法.
难点:项目的计划编制.
第四章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不确定性分析理论与方法(二)项目融资二、基本要求:熟悉不确定性分析理论与方法.
重点:不确定性分析理论与方法第五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二)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四)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二、基本要求:熟悉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ITIL与IT服务管理.

重点: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第六章项目立项及整体管理(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立项管理内容(二)建设方的立项管理(三)承建方的立项管理(四)签订合同(五)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六)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七)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八)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九)监督和控制项目(十)整体变更控制(十一)项目收尾二、基本要求:熟悉立项管理内容、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项目管理计划、监督和控制、项目整体变更控制.

重点:项目整体管理活动和流程、项目管理计划、监督和控制、项目整体变更控制.

难点:项目管理计划、监督和控制、项目整体变更控制.
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二)编制范围管理汁划(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四)范围确认、范围控制二、基本要求:掌握编制范围管理汁划、创建工作分解结构、范围确认、范围控制.
重点:掌握编制范围管理汁划、创建工作分解结构、范围确认、范围控制.

难点:编制范围管理汁划、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第八章项目进度及成本管理(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项目进度管理概述(二)活动定义与活动排序(三)活动资源估算、历时估算(四)制定进度计划及进度控制(五)项目成本管理计划与成本估算(六)项目成本预算、项目成本控制二、基本要求:熟悉项目进度管理、活动资源估算、历时估算、制定进度计划及进度控制、项目成本管理计划与成本估算、项目成本预算、项目成本控制.

重点:项目进度管理、制定进度计划及进度控制、项目成本管理计划与成本估算、项目成本控制.

难点:项目成本管理计划与成本估算、项目成本控制.
第9章项目质量及人力资源管理(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质量管理基础(二)制定项目质量计划(三)项目质量保证(四)项目质量控制(五)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六)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七)项目团队组织建设(八)项目团队管理二、基本要求:掌握质量管理基础、制定项目质量计划、质量控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计划、项目团队组织.
重点:掌握制定项目质量计划、质量控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计划、项目团队组织.

难点:项目质量计划、质量控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项目合同及采购管理(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项目合同及分类(二)项目合同签订与管理(三)项目合同索赔处理(四)项目采购管理及编制采购计划(五)编制询价计划、询价、招标(六)合同及合同收尾二、基本要求:掌握项目合同及分类、项目合同索赔处理、项目采购管理及编制采购计划、编制询价计划、询价、招标、合同及合同收尾重点:项目合同及分类、项目合同索赔处理、编制询价计划、询价和招标、合同及合同收尾.

难点:项目合同索赔处理、编制询价计划、询价和招标.
第十一章变更与风险管理(3学时)一、基本内容:(一)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及组织机构(二)变更管理工作程序、工作内容(三)风险管理及计划(四)定性、定量风险分析(五)应对风险的基本措施二、基本要求:掌握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变更管理程序和内容、风险管理及计划、定性、定量风险分析、应对风险的基本措施重点: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变更管理程序、风险管理及计划、定性、定量风险分析.

难点:风险管理及计划、定性、定量风险分析.
.
第十二章项目收尾及知识产权管理(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项目收尾的内容(二)对信息系统的后续工作的支持(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四)知识产权管理要项(五)知识产权的滥用二、基本要求:熟悉项目收尾的内容、系统的后续工作的支持、产权管理范围和内容、知识产权管理要项.

重点:项目收尾的内容、系统的后续工作、产权管理范围和内容、知识产权管理要项.

难点:项目收尾的内容、系统的后续工作、知识产权管理要项.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作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作业以掌握基本常识和基本原理为主,题量不易过多.
(二)考试环节的基本要求题型多样化.
其中基本概念以填空、选择、简答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项目管理的领会深度.
注重项目管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作业与笔试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八、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其他小计第1章项目管理概论11第2章项目组织与项目团队22第3章项目启动与计划编制221第4章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221第5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221第6章项目立项及整体管理44第7章项目范围管理22第8章项目进度及成本管理441第9章质量及人力资源管理441第10章项目合同及采购管理441第11章变更与风险管理331第12章项目收尾及产权管理221合计32328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学习过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高级语言课程及相关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是本课程的基础.

十、先修课程先修课包括:《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高级语言》等课程.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柳纯录.
《系统项目管理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教学参考书[1]骆珣.
《项目管理教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2]杨小平,余力.
《项目管理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3]高懿.
《项目管理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信息工程管理》课程教学大纲InformationProjectManagement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吴臣、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理论及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交叉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工程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过程、信息领域的新发展.
本课程让学生能把已掌握的管理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加深对过去已修课程的理解,用本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解决工程管理领域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信息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针对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初步具有系统开发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信息工程管理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把已掌握的管理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工程管理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加深对过去已修课程的理解;(二)用本课程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解决工程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三)学会分析解决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信息工程管理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以及读书指导法等进行教学.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方式采用:考试成绩(70%)+平时作业(20%)+考勤(1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述一、教学内容(一)了解信息与信息系统的概念、分类,信息系统的发展;(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三)熟悉建设工程信息流程,建设工程信息模型,建设工程信息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沟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四)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系统.

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特点.
难点:建设工程信息流程,建设工程信息模型.
第二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教学内容(一)熟悉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条件与原则,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软、硬件要求;(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技术基础,包括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及网络等;(三)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包括原型法、面性对象的开发方法,信息工程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四)熟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

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技术基础.
难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方式.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规划一、教学内容(一)了解系统规划的重要性、系统规划的内容及框架结构,系统规划的步骤;(二)了解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包括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集合转移法,企业系统规划法;(三)熟悉系统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的定义和内容,可行性研究的步骤,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四)了解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企业流程重组的实施,企业流程重组与MIS的关系.

重点:系统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难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规范编写.
第四章系统分析一、教学内容(一)了解系统分析的任务与步骤,掌握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二)熟悉现行系统调查的原则,系统调查的内容,系统调查的方法;(三)掌握组织结构与管理的功能分析,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四)掌握系统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及数据流程分析的方法,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五)掌握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的过程,包括系统目标的确定,新系统信息处理方案,系统计算机资源配置,系统分析报告的编写.

重点:系统调查的原则、内容、方法;系统数据的收集;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难点: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
第五章系统设计一、教学内容(一)了解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二)熟悉系统的概要设计各环节,包括如何划分子系统,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平台设计;(三)掌握系统详细设计的各个步骤,包括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重点:系统的概要设计的各个环节.
难点:系统详细设计的各个步骤.
第六章系统实施一、教学内容(一)掌握硬件系统的建立方法,软件系统的建立方法;(二)掌握熟悉信息系统的测试,测试的目的、原则,测试的过程,测试技术及方法;(三)熟悉信息系统实现的方式,用户测试,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四)熟悉系统运行及维护的方法,系统评价指标的确定,系统评价报告的编写.

重点:熟悉信息系统的测试的目的、原则,测试的过程,测试技术及方法.

难点:信息系统实现的方式;系统运行及维护.
第七章房地产投资决策信息系统的开发一、教学内容(一)熟悉房地产投资决策的相关概念,房地产投资模型分析;(二)熟悉房地产投资决策信息系统的分析,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组织与业务流程分析,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数据流程分析与数据词典,功能与数据分析;(三)熟悉房地产投资决策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网络设计,代码设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模块处理过程设计;(四)熟悉房地产投资决策信息系统的实施,包括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系统应用说明.

重点:房地产投资决策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难点:投资决策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与实施.
第八章建筑工程预算软件设计一、教学内容(一)熟悉建筑工程预算软件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各个环节.

重点:建筑工程预算软件设计中的各个环节.
难点:无第九章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一、教学内容(一)物业管理系统概述、面向对象的建模与分析;(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分析、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设计、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实施、案例小结等.

重点:物业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难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的实施案例.
第十章建设工程常用管理软件一、教学内容(一)了解建设工程管理软件的分类,建设工程软件应用的意义;(二)了解概预算与投标报价类软件,包括工程量计算类软件,投标报价类软件,预算、决算类软件,工程预算管理类软件;(三)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类软件,包括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应具备的功能,国外较流行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国内工程项目管理软件.

(四)了解工程图档管理系统类软件,包括文档管理中心,国内一些工程图档管理软件的介绍.

重点:建设工程常用的管理软件及其使用.
难点:无.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本课程主要以授课为主;(二)安排4个学时进行讨论与习题讲解,作业题量见学时分配表,考试采用闭卷考试;(三)授课时可以适当安排一定的课外学习任务,让学生每4-5人为一组,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系统开发,与程序设计,最终形成系统开发报告及可运行的应用系统.
通过结合工程管理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系统开发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考虑课外撰写论文,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新进展、工程管理领域的系统应用等内容,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撰写论文,并做成演示文稿宣讲.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同时锻炼了学生写作与演讲能力.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概述2222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222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规划4444系统分析4445系统设计4436系统实施411637房地产投资决策信息系统的开发2238建筑工程预算软件设计2239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系统22310建设工程常用管理软件21143合计28223230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
这些课程是本课程的基础.

十、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选用教材李晓东等著.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ISBN:711113429X).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二)教学参考书[1]王要武.
《管理信息系统》(ISBN:9787121074035).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第二版.

[2]陈禹.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教程》(ISBN:978730212261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信息工程监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formationEngineeringConsultantConspectus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曾凡智、职称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信息工程监理人才是市场急需的计算机类人才,本课程是对信息工程领域有关建设项目及其活动的监督管理,其职责就是运用技术、科技、管理优势对信息系统工程全过程的质量、投资、进度三大目标进行控制.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信息系统工程分类与监理基本概念与方法;质量、投资、进度、变更控制的措施与手段;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的方法与能力.
本课程通过介绍各类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讲解把基本的控制手段加以应用的过程,以完成信息工程建设的生命周期.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信息工程监理是对信息工程领域有关建设项目及其活动的监督管理,是以严密的规范标准为特征,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综合管理行为,是一种技术服务性活动,贯穿于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监理方作为管理监督方,其职责就是运用自己拥有的技术、科技、管理优势对信息系统工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投资、进度进行控制.
信息工程监理概论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信息系统工程分类与监理基本概念与方法.
掌握质量、投资、进度、变更控制的措施与手段,掌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的方法与能力.
同时,结合各种不同信息工程的特点的,把基本的控制手段加以应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了解典型监理方、用户方、施工方的关系.
(二)熟练掌握质量、投资、进度、变更控制的措施与手段.
(三)熟练掌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的内容、手段与方法.
(四)熟悉掌握项目管理、组织协调的内容与方法.
(五)针对各类信息系统工程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手段与方法加以实现与应用,完成信息工程建设的生命周期.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一)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单位时间信息量,提高快速掌握监理技能的能力.

(二)采用互动式教学,对于重点算法进行课程讨论,需要学生进行精心的预习,强化对重点算法的理解.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期末考试闭卷笔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总成绩的评定按照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进行.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概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信息工程监理设立的背景.
(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概念.
(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监理区别.
第一节:信息工程监理设立的背景第二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概念第三节:设备监理第四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监理之区别二、基本要求:(一)熟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二)了解设备监理的作用重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概念.
难点:区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监理的差别.
第二章信息系统工程中的项目管理(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项目管理的定义及作用.
(二)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
(三)监理项目的组织与规划第一节:项目管理在信息系统工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14要素第三节:项目主建方、承建单位、监理单位与项目管理方法之关系第四节:项目管理的国际动态第五节:监理项目的组织与规划二、基本要求:(一)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与作用,监理项目的组织与规划(二)掌握项目三方与项目管理方法之关系重点:项目管理的定义及作用,监理项目的组织与规划.
难点:项目管理的国际动态.
第三章质量控制(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信息系统工程质量和质量控制的概念.
(二)信息工程阶段划分、分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
(三)信息工程质量控制基本手段.
第一节:信息系统工程质量和质量控制的概念第二节:质量体系控制第三节:分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第四节:质量控制手段二、基本要求:(一)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二)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重点: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难点:分阶段质量控制重点的细分.
第四章进度控制(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的概念.
(二)信息工程进度控制的任务、程序与方法.
(三)信息工程进度控制基本技术手段.
第一节:进度与进度控制第二节:进度控制的目标与范围第三节:进度控制的任务、程序与方法第四节:进度控制的技术手段二、基本要求:(一)掌握进度控制的基本概念(二)掌握进度控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重点:掌握质量控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
难点:进度控制的目标分析与范围确定.
第五章投资控制(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信息系统工程投资控制的概念.
(二)信息工程投资控制的方法.
(三)信息工程成本预估、控制与结算审核.
第一节:投资控制概述第二节:信息系统工程投资控制基础知识与方法第三节:信息系统工程资源计划、成本估算及预算第四节:信息系统工程成本控制第五节:信息系统工程成本结算的审核第六节:变更控制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投资控制的基本概念(二)掌握投资控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三)掌握变更控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重点:信息系统工程资源计划、成本估算、预算、审核.
难点:变更控制的操作与管理.
第六章合同管理(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分类.
(二)合同管理的方法.
(三)合同违约的管理及知识产权.
第一节: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的内容及分类第二节:合同管理的内容与基本原则第三节:合同索赔的处理第四节:合同争议的调解第五节:合同违约的管理及知识产权二、基本要求:(一)掌握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分类(二)掌握合同管理的基本手段与方法重点:合同管理的内容与基本原则.
难点:合同违约的管理及知识产权.
第七章信息管理(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信息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分类.
(二)信息管理的方法.
(三)信息安全管理.
第一节:信息工程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二节:监理单位的信息管理方法第三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信息分类与主要文档第四节:信息安全管理二、基本要求:(一)掌握信息管理的概念与管理内容(二)掌握信息管理的方法(三)熟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的主要文档重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相关的主要文档与主要管理手段.
难点:信息安全管理.
第八章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2学时)一、基本内容:(一)组织协调的概念与分类.
(二)组织协调的方法.
第一节:组织协调的概念与内容第二节:组织协调的基本原则第三节:组织协调的监理单位法二、基本要求:(一)掌握组织协调的概念与内容.
(二)熟悉监理单位法.
重点:组织协调的基本原则.
难点:监理单位法.
第九章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监理(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全过程.
(二)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监理手段与方法.
第一节:信息网络系监理基础第二节: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准备阶段的监理第三节: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设计阶段的监理第四节: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施阶段的监理第五节:信息网络系统验收阶段的监理二、基本要求:(一)掌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周期(二)掌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监理手段与方法重点: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施阶段的监理难点:信息网络系统验收阶段的监理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教学环节除讲课外,还有课外实验环节等,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技术能力与协调组织能力.

考试环节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
考试命题会覆盖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基础题占20%,简答与计算题占60%-70%,综合运用题占10%-20%.

3、本课程采取期末考试与平时作业考查相结合的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开卷笔试,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

八、学时分配章号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量(题)备注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概论222二信息系统工程中的项目管理442三质量控制442四进度控制442五投资控制442六合同管理442七信息管理442八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组织协调222九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监理442期中测验、期末复习、机动合计323218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应在学完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核心骨干课程之后开课.

十、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十一、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教材柳纯录编著.
《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二)教学参考书符长青编著.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大纲VirtualRealityTechnology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张德丰、职称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虚拟现实技术》主要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组成、发展状况,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设备、相关技术,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图形学、OpenGL图形程序设计接口,3dsMax三维建模工具以及Sketchup三维模型的建立与实例,介绍了虚拟现实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现状,虚拟现实系统应用于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虚拟现实是一项正在发展中的技术,它的目的是使信息系统尽可能地满足人的需要,人机的交互更加人性化,用户可以更直接地与数据交互.
虚拟现实技术用于城市规划,室内设计,文物保护,交通模拟,虚拟现实游戏,工业设计,远程教育等方面.
例如,电子实验时,利用虚拟现实虚拟技术可方便地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利用打印机可直接打印输出实验数据、测试曲线和电路原理图;实验不消耗器材,实验所需器材种类和数量不限制,实验成本低,实验速度快,效率高,容易开展各种设计性实验.
可极大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系统组成及应用领域.

(二)了解虚拟现实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有关的人的因素.

(三)结合上机实验,了解虚拟现实的建模技术,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一)运用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调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二)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板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考核部分由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构成;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二)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如有参加实训活动,再根据比赛难易程度调整成绩评定比例.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虚拟现实系统概述(2学时)一、虚拟现实系统的概念二、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三、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四、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现状重点: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特征难点: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第二章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设备(2学时)一、虚拟现实系统的输入设备二、虚拟现实系统的输出设备三、虚拟现实生成设备重点:三维定位跟踪设备难点:基于图形工作站的虚拟现实系统第三章虚拟现实系统的相关技术(4学时)一、三维建模技术二、绘制技术三、三维全景技术四、人机自然交互技术五、物理仿真技术六、三维虚拟声音技术重点:基于几何图形的实时绘制技术难点:面部表情识别技术第四章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2学时)一、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简介二、VRML概述三、VRML场景生成器CosmoWor1ds重点:VRML网络与应用难点:事件路由第五章虚拟现实的图形学基础(2学时)一、计算机图形学概述二、虚拟现实的图形学重点:智能CAD难点:三维建模第六章OpenGL虚拟现实图形程序设计接口(6学时)一、OpenGL简介二、OpenGL的程序结构三、OpenGL程序编写原理与方法四、OpenGL变换五、OpenGL光照及纹理处理六、OpenInventor重点:模型变换和视图变换难点:OpenGL光照及纹理处理第七章3dsMax三维建模工具(6学时)一、3dsMax的基础知识二、几何体建模三、二维图形建模四、高级造型技巧NuRBS五、材质与灯光六、3dsMax与VRML重点:建立NURBS模型难点:几何体建模第八章SketchUp三维模型的建立与实例(6学时)一、建模方法及工具二、SketchUp特点三、SketchUp与传统工具的比较四、SketchUp功能五、虚拟现实软件中三维模型建立的方法六、贴图的方法和类型七、虚拟校园模型重点:SketchUp中的主要工具难点:虚拟现实软件中三维模型建立的方法第九章虚拟现实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应用(6学时)一、工程领域的应用二、艺术与娱乐领域的应用三、科学领域的应用四、虚拟训练五、虚拟现实系统应用举例重点:分子建模中的应用难点:虚拟手术训练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理论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听课.
要求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论案例相结合,使学生系统掌握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课:本课程无实验课.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虚拟现实系统概述2222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设备2223虚拟现实系统的相关技术4424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2225虚拟现实的图形学基础2226OpenGL虚拟现实图形程序设计接口66373dsMax三维建模工具6638SketchUp三维模型的建立与实例6639虚拟现实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应用663合计323222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计算机图形学有关联十、先修课程计算机图形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张茂军.
虚拟现实技术.
ISBN:7030093658.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07,第1版(二)教学参考书陈怀友.
虚拟现实技术.
ISBN:978730226275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7,第1版.
《学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to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学时数:1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执笔者:(姓名杨跃武、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入门的引导地位,分为认识篇、系统篇、职业道德篇.
认识篇从专业的角度认知计算机和计算机学科,为学习计算机学科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系统篇以自底向上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系统,由内到外地讨论计算机可以做什么以及是如何做的,使学生了解学科富有智慧的核心思想;职业道德篇通过典型案例、道德选择、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指引.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学科概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先导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要求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整体有个初步概念;(二)了解计算机和数据的概念;(三)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计算机软件的构成、以及数据组织的结构和数据的安全;四、教学手段与方法1、课程概念多、涉及面广,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多媒体辅助+答疑和讨论.

2、为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全局概念,应充分保证课外学时不少于32学时.

3、关键环节实现方面的技术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4、课程概念多、比较抽象,算法分析有一定难度,为了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拟布置一定数量习题为宜,教师批改作业本的1/3,并安排时间上习题课.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学期期末安排考试,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
(二)成绩评定期末成绩由二部分构成: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平时作业、测验等.
闭卷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相关软件的应用情况.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一、计算机的概述;二、冯.
诺伊曼模型的概念.
重点:冯.
诺伊曼模型的概念.
难点:冯.
诺伊曼模型的概念.
第二章数据的表示一、位模式的概念;二、数据的表示;三、进制表示法及相互转换;四、数的表示法重点:数据的表示,整型数和浮点型数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难点:用位模式表示图像和音频数据,二进制反码格式;二进制补码格式第三章位运算一、算术运算;二、逻辑运算;三、移位运算.
重点: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应用.
难点:运算的综合应用.
第四章计算机组成一、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和组成;二、主存储器的概念和种类;三、输入/输出设备;四、系统的内部连接.
重点:计算机的三大硬件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工作方式.
难点:主存储器的地址空间;输入\输出设备的寻址.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二、OSI网络体系结构的七层参考模型;三、网络分类;四、网络连接设备;五、互连网和TCP/IP协议.
重点:OSI模型的七层结构及各层的功能;TCP/IP协议的分层结构及各层的应用.

难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七层参考模型.
第六章操作系统一、操作系统的概述;二、主流的操作系统.
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难点:主流的操作系统.
第七章算法一、算法的概念;二、算法的表示;三、基本算法.
重点:算法的概念及表示算法的方法.
难点:算法的应用.
第八章程序设计语言一、计算机语言的演化;二、计算机语言的分类;三、C语言的简介.
重点:C语言的语法结构.
难点:C语言是函数式语言的概念.
第九章数据结构一、数组的定义及其应用;二、记录的定义及其应用;三、链表的定义及其应用.
重点:数组、记录、链表的概念.
难点:对链表的应用.
第十章文件结构一、文件及其存取方法;二、几种主要的文件: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哈希文件.
重点:文件的概念及其存取方法.
难点:哈希文件.
六、课程各教学环节本课程为基础课程,在讲授教学内容的环节中,力求精讲,做到重点突出.
而且学生必须要做一定量的习题,并进行一些上机实践加以理解.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介绍了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算法与复杂性、信息管理、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网络计算、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人机交互、离散结构、数值计算科学、智能系统、社会和职业问题等知识.

(二)求使读者对所学专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树立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1绪论13422数据的表示25723位运算24634计算机组成22415计算机网络24626操作系统22427算法14538程序设计语言23529数据结构134210文件结构1232合计163248九、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引导和入门课,无需任何其他先修课程.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引导和入门课,无任何其他先修课程.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美)BehrouzA.
Forouzan著刘艺段立钟维亚等译.
《计算机学科概论》.
ISBN:9787302253600,7302253609.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1日,第二版.
(二)教学参考书[1]胡明.
《计算机学科概论》.
ISBN:978730217505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7-01,第二版.

[2]瞿中熊安萍蒋溢.
《计算机科学导论》.
ISBN:9787302219286.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3-12,第三版.

《云计算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toCloudComputing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李晓东、职称讲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云计算的主要特征,网格计算与云计算的关系,Google云计算系统体系架构、工作原理及应用,Google应用程序引擎(GoogleAppEngine)基本结构及其数据库,亚马逊云计算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及应用,微软云计算的基本结构及原理,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及主要研究热点等.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云计算概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比较新的专业选修课程.
主要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云计算的基本特点及应用,理解和掌握云计算的基本架构、原理,初步掌握云计算的实现技术,为以后实际工作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使用云计算的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新型实用性人才.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了解云计算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
(二)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异同.
(三)理解并掌握主要几种云计算系统的体系架构、工作原理.
(四)理解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优缺点等.
(五)了解云计算的典型应用.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及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对云计算的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对知识和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主要采样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结合课堂板书的方式进行.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
(二)成绩评定总成绩评定方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主要介绍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及网格计算与云计算区别.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二)云计算发展现状.
(三)云计算实现机制.
(四)网格计算与云计算.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发展现状.
(二)了解云计算的特点.
(三)了解网格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
(四)理解云计算的应用领域及意义.
重点:云计算的特点,云计算的意义.
难点:云计算实现机制,网格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
第二章Google云计算原理与应用(8学时)一、基本内容(一)Google文件系统GFS.
(二)并行数据处理MapReduce.
(三)分布式锁服务Chubby.
(四)分布式结构化数据表Bigtable.
(五)分布式存储系统Megastore二、基本要求(一)了解Google云计算基本原理.
(二)了解Google文件系统GFS、并行数据处理、分布式锁服务、分布式结构化数据表和分布式存储系统等技术.

重点:Google文件系统GFS、并行数据处理、分布式锁服务、分布式结构化数据表.

难点:并行数据处理、分布式锁服务、分布式结构化数据表.
第三章Amazon云计算AWS(6学时)一、基本内容(一)亚马逊平台基础存储架构:Dynamo.
(二)弹性计算云EC2.
(三)简单存储服务S3.
(四)简单队列服务SQS.
(五)简单数据库服务SimpleDB.
(六)关系数据库服务RDS(七)内容推送服务CloudFront.
(八)其他亚马逊云计算服务.
(九)AWS应用实例.
二、基本要求(一)了解亚马逊云计算的基本结构及基本原理.
(二)理解亚马逊云计算的主要服务.
(三)了解亚马逊云计算的应用实例.
重点:1、亚马逊云计算的基本结构及基本原理.
2、亚马逊云计算的主要服务.

难点:SimpleDB服务,MapReduce服务,RDS服务和CloudFront服务.
第四章微软云计算WindowsAzure(6学时)一、基本内容微软云计算平台.
微软云操作系统WindowsAzure微软云关系数据库SQLAzure.
微软云计算编程实践.
二、基本要求了解微软云计算平台和微软云操作系统WindowsAzure.
了解微软云关系数据库SQLAzure.
了解微软云计算编程方法.
重点:微软云计算平台与微软云操作系统.
难点:微软云计算编程实现.
第五章Hadoop:Google云计算的开源实现(6学时)一、基本内容Hadoop简介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分布式数据处理MapReduce分布式结构化处理表HBaseHadoop安装HDFS使用MapReduce编程二、基本要求理解Hadoop的相关技术及特点.
了解MapReduce编程技术.
重点: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及Hadoop分布式数据处理MapReduce.
难点:MapReduce编程实现.
第六章云计算研究热点(4学时)一、基本内容云计算体系结构研究云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编程模型研究支撑平台研究应用研究云安全研究二、基本要求了解云计算体系结构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了解云计算研究的关键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云计算编程模型与支撑平台方面的研究进展;了解云计算的应用和安全方面的研究热点.
重点:云计算体系结构的研究动态,云计算关键技术.
难点:编程模型.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新技术课程,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上机操作、编程练习和作业,上机操作及编程练习主要在课外完成.
通过习题作业,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关于云计算的感性认识;通过云计算仿真器CloudSim,进行课外上机练习,使学生能巩固和加深对云计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作业布置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及时布置适量的、相应的课外作业或课外实践报告等.
作业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形式,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内容紧扣教学内容,难易适中,考查知识点分布合理,重视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一绪论22二Google云计算原理与应用884三亚马逊云计算AWS663四微软云计算WindowsAzure663五Hadoop:Google云计算的开源实现662六云计算研究热点44合计323212九、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开设《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之后开设.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刘鹏.
云计算.
ISBN:9787121134098.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月,第2版(二)教学参考书[1]张为民.
云计算.
ISBN:9787030261281.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2](美)米勒著,姜进磊等译.
云计算.
ISBN:978711126618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9年4月[3]王鹏,黄华峰,曹琹.
云计算中国未来的IT战略.
ISBN:978711523005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6月[4]雷万云.
云计算——技术、平台及应用案例.
ISBN:9787302250807.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SpecialtyEnglish学时数:16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执笔者:(姓名杨跃武、职称副教授)审核人:(姓名崔如春、职称副教授、职务系主任)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英语作为计算机及IT业的行业性语言,有着其他语言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对计算机英语的熟练掌握.
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本课程将介绍最新计算机英语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合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科技资料的能力,为翻译专业英文资料打好基础,并在实际的应用中运用计算机的专业英语,更好、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专业英语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综合计算机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的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公共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本专业的常用词汇和习惯表达方法,可以为阅读计算机专业文献和书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以后工作中解决与计算机专业英语相关的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专业的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相关的英语表达,提高学生在计算机相关英语材料方面的阅读能力和词汇表达能力,为学生学习,理解和使用计算机技术提供便捷的途径.
目前,很多计算机相关的操作、指令和说明文档等没有汉化,所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任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1)计算机应用相关材料的阅读,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体系结构、语言设计、软件工程、网络通信等.
2)计算机英语的使用,主要通过翻译和写作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内化学习的内容,避免能看不能用的现象.
3)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理论介绍.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了解:英语表达的计算机简单概念;一部分计算机英语专业词汇.
理解:课文中的语法点,巩固基础英语已学过的语法知识,理解语法现象;对出现的科技英语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讲解;不再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而侧重于通过课文注释.
(二)能力要求掌握:较熟练的阅读专业文章;能借助词典笔译难度一般的专业文章,译文基本无误.

熟练掌握:掌握600个左右的专业词汇;学会使用科技英汉词典,能根据上下文比较正确地选择词义.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一)采用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范本分析教学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贯彻精讲的原则,注重三基内容的讲解,突出重点,照顾一般,图文并貌,重在基本知识要点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三)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技巧的深入理解.

(四)分析与总结相结合,对讲授内容及时总结,对重点内容深入分析,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及堂上表现等内容.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二)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70%.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ComputerandComputerScience(4学时)一、IntroductiontoComputer二、History三、Hardware四、Programming五、FutureDevelopments重点:科技英语中专业词汇的构成.
难点:科技英语中专业词汇的构成.
第二章ComputerArchitecture(4学时)一、IntroductiontoComputerArchitecture二、InputHardware三、OutputHardware四、StorageHardware五、HardwareConnections重点:科技英语的定语从句.
难点:科技英语的定语从句.
第三章ComputerLanguageandProgramming(4学时)一、IntroductiontoProgrammingLanguage二、LanguageTypes三、ClassificationofHigh-LevelLanguages四、LanguageStructureandComponents五、History重点:科技英语的倒装和不定式.
难点:科技英语的倒装.
ComputerNetwork(4学时)一、NetworkClassifications二、Protocols三、InterprocessCommunication重点:科技英语的虚拟语气.
难点:科技英语的虚拟语气.
七、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一)理论课: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听课.
要求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论讲解和堂上练习堂下作业相结合,使学生累积一定的词汇量,理解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提升计算机英语的应用能力,掌握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课:本课程无实验课.
八、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作业题量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他小计1ComputerandComputerScience4422ComputerArchitecture4423ComputerLanguageandProgramming4424ComputerNetwork442合计160168九、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大学英语》为本课程打下英语基础,其他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课,为本课程提供专业背景知识.

十、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学科概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大学英语》.

十一、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刘艺,王春生.
计算机英语.
9787111420385(ISBN).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第4版.

(二)教学参考书[1]吕云翔,杨雪,林珣.
计算机英语教程.
9787115270931(ISBN).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RAKsmart秒杀服务器$30/月,洛杉矶/圣何塞/香港/日本站群特价

RAKsmart发布了9月份优惠促销活动,从9月1日~9月30日期间,爆款美国服务器每日限量抢购最低$30.62-$46/月起,洛杉矶/圣何塞/香港/日本站群大量补货特价销售,美国1-10Gbps大带宽不限流量服务器低价热卖等。RAKsmart是一家华人运营的国外主机商,提供的产品包括独立服务器租用和VPS等,可选数据中心包括美国加州圣何塞、洛杉矶、中国香港、韩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和地区数据中心(...

Gigsgigscloud($9.8)联通用户优选日本软银VPS

gigsgigsCloud日本东京软银VPS的大带宽配置有100Mbps、150Mbps和200Mbps三种,三网都走软银直连,售价最低9.8美元/月、年付98美元。gigsgigscloud带宽较大延迟低,联通用户的好选择!Gigsgigscloud 日本软银(BBTEC, SoftBank)线路,在速度/延迟/价格方面,是目前联通用户海外VPS的最佳选择,与美国VPS想比,日本软银VPS延迟更...

HostYun(月18元),CN2直连香港大带宽VPS 50M带宽起

对于如今的云服务商的竞争着实很激烈,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国外服务商的各种内卷,使得我们很多个人服务商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看到这几年的服务商变动还是比较大的,很多新服务商坚持不超过三个月,有的是多个品牌同步进行然后分别的跑路赚一波走人。对于我们用户来说,便宜的服务商固然可以试试,但是如果是不确定的,建议月付或者主力业务尽量的还是注意备份。HostYun 最近几个月还是比较活跃的,在前面也有多次介绍到商...

winserver2008下载为你推荐
云主机租用云服务器(云主机)租用一年多少钱国内域名注册请问中国可以注册一级域名的是哪几个网站?国内域名注册国内最靠谱的域名注册商是哪个?英文域名英文域名与中文域名有啥区别网站服务器租用个人网站服务器租用一年多少钱美国vps主机我用的美国VPS主机429元/月,感觉好贵,请问有比较便宜点的吗?免费网站域名申请哪里可以申请到免费网站域名?国内ip代理全国各省代理IP台湾主机香港,美国,台湾,韩国,日本主机到底哪个好免备案虚拟空间免备案的虚拟主机空间,买了以后会强制备案不?
北京租服务器 最便宜虚拟主机 赵容 BWH 网络星期一 512au evssl证书 ibox官网 云全民 申请免费空间和域名 cloudlink 万网空间管理 电信网络测速器 独立主机 全能空间 免费蓝钻 阿里云邮箱个人版 zcloud ubuntu安装教程 blaz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