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lamp什么意思

lamp什么意思  时间:2021-01-10  阅读:()

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4-11/26/2006第一章翻译概述翻译活动在人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随着民族文化、民族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翻译工作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它们不愧为各个民族之间的"友谊大桥",使得各民族之间的距离逐步缩小.
.
.
.
.
.
第一节翻译简介一、学科特点和性质(一)学科特点: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1,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2.
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
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
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
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
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翻译的性质:什么是翻译回答这个问题由于人们认识的角度不同,所以答案也就不一.
有人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也有人视翻译为一门艺术,因为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笔表现在画上;还有人将翻译认作是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1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
802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
10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5-11/26/2006的.
但是总的看来,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一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一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
由此可见,视角的不同可以导致对翻译性质认识的差异.
下面是部分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的定义:"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文本来替代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
"(J.
C卡特福德;JCCatford,1994)"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巴尔胡达罗夫;А.
С.
Бархударов,1985)"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自然的对等话语,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E.
A奈达;EugeneA.
Nida,1969)"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
"(沃尔夫拉姆.
威尔斯;WolframWells,1982)"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
"(吕俊,1997)哪种定义更准确、贴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翻译活动本身.
翻译的具体形式很多,有口译、笔译、机器翻译等,从翻译的物质形态来说,它表现为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组合,具体可分为四类:(1)有声语言符号,即自然语言的口头语言,其表现形式为电话通讯、内外谈判和接待外宾等;(2)无声语言符号,包括了文字符号和图象符号,其表现形式为谈判决议、社交书信、电文、通讯及各种文学作品等印刷品;(3)有声非语言符号,即传播过程中所谓的有声而不分音节的"类语言"符号,其常见方式为:说话时的特殊重读、语调变化、笑声和掌声,这类符号无具体的音节可分,语义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信息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以传播的,比如笑声可能是负载着正信息,也可能负载着负信息,又如掌声可以传播欢迎、赞成、高兴等信息,也可以是传递一种礼貌的否定等.

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6-11/26/2006(4)无声非语言符号,即各种人体语言符号,表现为人的动作、表情和服饰等无声伴随语言符号,这类符号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性,比如人的有些动作,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所表示的语义信息完全不同,不仅如此,它还能强化有声语言的传播效果,如在交谈时,如果伴有适当的人体语言,会明显增强口头语言的表达效果.
这四大类符号既可以表达翻译的原码,也可以表达翻译出的译码,它们即可以单独作为原码或译码的物质载体,也可以由两种、三种、四种共同组成译码或原码的载体.
从翻译的运作的程序上看实际包括了理解、转换、表达三个环节,理解是分析原码,准确地掌握原码所表达的信息;转换是运用多种方法,如口译或笔译的形式,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组合,引申、浓缩等翻译技巧的运用等,将原码所表达的信息转换成译码中的等值信息;表达是用一种新的语言系统进行准确地表达.
翻译的形式和内容如此纷繁复杂,从中抽出一个具有哲学高度的翻译的定义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重任,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此作出了许多努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活动作出了概括和总结.
在众多的定义中,有些学者(如,吕俊,1997)将翻译纳入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将翻译学视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这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它更明确了翻译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充分注意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影响作用的其它诸多因素,如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目的、传播的不同对象等,它可以更广泛地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或对其它学科的研究起到影响和指导的作用.
上文的诸多翻译形式,我们可以归纳为一点,翻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传播.
整个翻译活动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关系.
与普通传播过程不同的是,翻译是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操纵者所选择的符号不再是原来的符号系统,而是产生了文化换码,但其原理却是与普通传播相同的.
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7-11/26/2006二、翻译的科学基础3人类的各种自然语言都是人们表达交流思想的工具,都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
这是语言总的特点.
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全人类所共有的.
马克思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人类的语言也同样有相似的地方.
因此,就为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对比提供了基础.
这是各种语言的共性,也是我们进行两种语言对比、翻译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这种基础,我们就无法对比和翻译.
(一)语言对比分析从语法来说,各主要语言都有词类.
各种语言的句子都有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句子都有单句和复句,只是句子形式有不同.
从人类的思维、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来看也有相通的地方,彼此可以勾通,互相能够了解.
各种语言,对同一客观事物都有一定的概念,汉语中的"树",日语中的"木"(き),俄语中的"дерево",越语中的"cy",这个词在四种语言里是一一相对应的,通过翻译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各种语言都有比喻的用法.
有些比喻相同或相似,中国人和越南人都以狐狸比喻狡猾.
各种语言都有成语,有些成语的意思相同.
例如:汉语越语有血有肉Cxngctht一朝一夕Métsímmétchiu大鱼吃小鱼Clínnuètcb但是,由于各个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以及文化内涵不同,语言各有各自的民族特点.
从语音、词汇、语法到修辞、用语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正是因为各种语言都有彼此相同的一面,我们的语言对比和翻译才有基础,翻译才有可能;也正是因为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我们的语言对比研究和翻译才有必要.
1、词类平面对比分析词汇的本质是人们对宇宙间的一切现象的分类、归纳和命名.
人们在客观世界里找到了认识的对象,就把它称之为名词,人类认识到主体对客体的支配关系,就用动词来表达,人类要判断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的区别,就用形容词等等.
这就出现了不同的词汇,而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都自成系统.
各种语言的词汇都有共性的特征.
这3参阅阮友求《翻译理论教程》1997年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8-11/26/2006是人类彼此能够沟通与交流的基础.
汉语的"吃"、越语的"¨n"、俄语的"кушать"和日语的"たべる"这个动词,不论它是什么语音形式,也不论它有没有形态变化,都指的是"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嘴嚼咽下去"这样同一个行为.
这就是各种语言词语的共同特征.
但由于每一种具体的语言都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产生和发展,所以其词汇在意义、用法、搭配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这些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4.
从汉越词类进行对比分析看,两种语言词类数量及名称有所不同:(1)汉语词类5:实词(名、动、形、状态、区别、数、量、代)八种和虚词(副、介、连、助、语气、叹、象声词)七种.
(2)越语词类6:实词(danht,éngt,tnht,sèt,it)五种虚词(nht,pht,quanht,trt,thnt)五种.
2、构词法平面对比分析要进行构词法对比分析,就要从语素着手.
语素是语音、语义相结合的最小语法单位.
据意义是否实在,可以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根据能否独用,可分为独用语素和非独用语素.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法单位(造句单位).
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基本原则有两条:复合法和附加法.
(1)复合法(词根+词根)有五种类型:(1)联合词:人民东西帮助开关伟大大小Nhcautcxinhp(2)偏正词:牛奶铁皮热爱闹钟Hépqutmttrêi(3)动宾词:出席出色司令到底Phngbnhlmduyn(4)动补词:推翻扩大改善缩小Bpmo(5)主谓词:地震自卫年轻面熟Tuitr(2)附加法(前缀+词根,如:老拳:词根+后缀,如:桌子:词根+叠音语素):汉语里头前缀很少,后缀在发展.
此外的词根产生新词能力往往较强(如:党性、周转率、足球热、体坛、知名度等)越语构词却没有附加法.
汉越两种语言构词法是大同小异的.
74《Kün¨ngdchcslthuytvphngphprnluyn》NXBGD04tr.
85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北大出版社1997年版6HéigingdytingVitphthng《TINGVITTIUHC》NXBgiodc19987词法对比分析必须跟句法联系在一起.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指: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9-11/26/20063、句法平面对比分析词法学研究词的组合规律、词的变化方式、词的语法类别等内容.
句法学研究短语、句子的组合规则,研究它们的组合类型、语法功能等内容.
现代语法学还研究大于句子的单位(句群、段落8、篇章9).
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语法范畴、句法连接手段等等.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词汇单位特点、语法特点和结构特征.
这些特点和特征在译成另一种语言是不容易保存下来的.
汉语和越语都属于孤立语类型,两种语言都分具有较强独立性的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比如,词本身没有表达附加的语法意义的可能性;语法意义只能用虚词和词序来表现).
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它们的个性,原因是翻译过程的困难常常出现在个性这个问题上.
众所周知,汉语和越语都重视词序,但就在这一点上,它们又各有具体的表现.
拿个例子来说,越语下面两个疑问句,尽管用的是相同的词,但由于次序不同,表现的意义就不大相同了:Mlócnov妈妈什么时候回来(还没回来!
)Mvlócno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的(已经回来!
)状语"lócno"放在动词'v'前边就表示将来,放在动词后边就表示过去.
在汉越两种语言里,虚词和词序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因此句子中使用的虚词不同或者句法成分的单位更换都可以引起意义或意义色彩的变化.
任何语言中都存在着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但又必须知道汉语里这个距离特别大.
这个特点是和汉族人的文字表意文字有密切关系的.
汉语里,很容易遇到与老百姓口头语言完全隔绝的语句.
对句法层级进行对比分析为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行句法对比分析必须考虑词的组合能力.
词的组合能力受到一定的语言系统语法与语义关系的制约.
哪些词语能搭配,哪些词语不能搭配:(1)要看意义上有没有联系,讲不讲得通;1、词的组合能力,即能跟什么样的词发生关系,不能跟什么样的词发生关系.
2、充当句法成分能力,即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能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分.
8on9bài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10-11/26/2006(2)要看意义上有没有矛盾;(3)要看合不合乎习惯.
合乎语言习惯也有在事理上讲不通的.
例如:一锅饭吃四个人→Bènngêichnhtnicm老头晒太阳→Cgiphinng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新词新语越来越多.
例如:Bolci→下流小报;Lutrng→绿林道皮包公司→Cngtychtrá;温情解剖→Phuthutncêi词组缩减构成新词,这也给翻译带来了不少困难.
例如:等待就业→待业;打击假冒伪劣品→打假NgnhngphttrinnhHNéi→HABUBANKCngtyintHNéi→HANEL汉语里词的音节数量特征也跟句法组合能力有一定的联系:进行+调查(研究、讨论、协商.
.
.
.
.
.
)进行+调查(研究、讨论、协商.
.
.
.
.
.
)加以+证明(控制、考虑、克服、推广.
.
.
.
.
.
)四语素(音节)组合方式也是汉越两种语言的典型.
例如:发生效力(生效)、投入资本(投资)、保护森林(护林)Vnéngphn÷→phvn;Vnéngnhndn→dnvn在翻译过程中,句子是最小单位.
现代语言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句子(结构、成分的位置、信息内容与目的、口语形式的语调、停顿、书面形式的标点符号),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句群、段落、语篇)在翻译时特别注意明确、完整的语义信息,语篇关联词语(连词、副词与其他词语),语义逻辑以及广义语境.
4、短语平面对比分析对短语作对比分析,应该从短语的结构和短语的功能着手.
必须注意的是短语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最简单的短语,由两个词直接组合或借助于助词、连词组合而成.
短语跟词一样,也是语法备用单位.
按功能分类,短语可以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和形容词性短语三类.
短语对比分析要注意语义的组合(义项的搭配,语义和语境).
(1)自由短语(自由词组/非固定短语)对比分析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11-11/26/2006固定短语以外的短语都是自由短语.
自由短语的组成成分可以自由更换,其语义就是其构成成分的语义组合.
正如词法对比分析所涉及的,汉越两种语言的名、动、形容词有时没有严格的区分.
因此,对比分析时短语的对应关系也比较复杂:汉语越语富有经验(动词性)Giukinhnghim(cmtnht)生命危险(名词性)Nguyhimntnhmng(cméngt)一个语言内句法成分的位置不同,语法关系也不同,但是语义却相等.
比如:Lmvictchcùctchcùclmvic;Tintngtuytèituytèitintng;非常热闹热闹非凡、十分糊涂糊涂透顶理解汉语短语语义时必须消除同形结构所产生的歧义.
如"热爱人民的军队"这个短语,可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分属两种不同的结构:·(热爱人民的)军队热爱(人民的)军队(Qunéiyuqunhndn)(Yuququnéicanhndn)偏正述宾述宾偏正汉语词在组成短语时,可能同邻近的词(人民)组合,也可能同邻近的短语(人民的军队)组合.
在越语里,这两种结构的表述是不同的,是两个不同的短语.
例如:¤tnhpkhu(偏正)—nhpkhut(述宾)理解越语短语语义时也必须消除同形结构所产生的歧义.
如:"thitbtèt"这个短语,可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分属两种不同的结构:·Thitb(tèt)(2)Thitbtèt(好)设备设备好正偏主谓(2)固定短语(固定词组,熟语)对比分析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12-11/26/2006固定短语组成成分不能随意变换,组合方式也固定不变,其语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语义的简单相加,整个短语在句子中像一个单词似的使用.
这种短语汉越语都有,而且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固定短语又可分为:A.
专用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定名称的,这种固定短语是人为的或有一定的人为性.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外、§ihcHNéi、BêH.
.
.
.
.
.
B.
非专用的:指语言中自然形成的固定短语(包括:汉语的成语、俗语、谚语10、惯用语、歇后语11、熟语12).
在这方面,汉、越语各有特色.
汉语非专用的固定短语里,有大量的四言词组.

如:百花齐放、不约而同、大公无私.
.
.
.
.
.
越语的非专用固定短语中,有不少不符合造句的语法规则,但已约定俗成,大家都这样用.
如:nghorítmngti、rngléiaot、rnsnhramì.
.
.
.
.
.
总之,汉越两种语言大同小异,这给我们翻译工作者带来了许多方便.
(二)语义对比分析语言单位有语素、词、短语、句子等.
这些语言单位都有一定的语言形式,也都有与它们语音形式相对应的语素义、词义.
语素、词和熟语(固定短语)的语义称为语汇语义;自由短语、句子的语义称为超句语义.
句法语义和超句语义都是由语汇语义组合而成的更为复杂的语义.
1、语义平面对比分析(1)语义的性质(a)语义的社会性语义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某异种语言或方言社团共同拥有的财富.
语言化的过程,个人在理解语义时,必须遵从社会和规约,否则就不能进行语言交际.

语义的社会性还表现在不同社团不同时代的语义差异上.
"你吃饭了吗"汉语中可以作伪见面语来表达打招呼的语义,英语中类似的句子则不具有这种语义.
这10民间流传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11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12指常用的固定短语.
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13-11/26/2006是语义的民族差异.
"§ngchnhtr"、"mylnh"、"vitnh"、"cngty".
.
.
.
.
.
是古代所不可能有的词语.
语义的各方面差异导源于人们因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等不同所建构的"人化世界"的差异.
(b)语义的开放性语义是个开放的系统.
根据开放的需要,人们可以创造新的语义,从其他语言系统借入新的语义,原有语义更新造成补义.
人们可利用原有的语义单位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表达不同的交际内容.
语义不可能完全掌握,而要不断学习吸收.
因为语义的量几乎是无限的,而且语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较快地发展变化.
语义只有具有开放性,才能使语言更好地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
(c)语义的模糊性语义具有模糊性.
不仅语义本身具有模糊性,而且语义与语义之间的联系也具有模糊性.
比如,"青年"和"中年","蔬菜"和"水果"等人们是难以把它们清晰地区分开来的.
语义的模糊性虽然普遍存在模糊度存在着差异性.
科技述语的意义,度量衡词语的意义,模糊度要比一般词语低一些.
语义的模糊性来源于客观世界的模糊性,人们一般的语言交际都是带有一定模糊性的交际.
因此语义的模糊性提供了这方面的方便.
(d)语义的系统性语义有较强的系统性.
各语言单位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语义网络.
最典型的是语义联系,反义联系,语义场.
(2)语义的类型语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这里则从语义与客体、语义与语言使用者两个角度把语义分为:(a)理性语义(概念语义)理性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事务、现象的指称或者理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应,是语义的基础内容.
这种意义分为日常理性意义和科技理性意义两种.
(b)色彩语义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14-11/26/2006色彩语义是理性意义的附加意义.
色彩意义可以分为感情色彩(褒贬色彩),语体色彩(口语色彩、书面色彩和中性语体色彩).
要特别注意带有色彩意义(口语和书面语)的词语和句法格式.
语体色彩常常与感情色彩有联系.
(c)联想语义人们根据自己的阅历13和经验对语言通过联想而得到的意义称为联想语义.
联想意义分为:形象联想意义:是指通过联想而得到的各种感官14形象(词语、比喻、拟人、借代等是产生形象联想意义的重要手段).
时空联想意义:是指通过联想而得到的有关时空联想(历史词语、外域样货、各地的风土人情).
社会联想意义:是指通过联想而得到的有关社团身分等角色的联想.
文化联想意义:是指因文化传统而联想得到的语义.
如:"喜鹊"——好消息,"乌鸦"——不吉利,"猪"——肮脏、贪吃.
.
.
.
.
.
;có——hi,vt—thp,tin——p,bt——hin等.
2、词义平面对比分析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词义是确定的,通常能表示一个明确的概念.
语素义往往不明确、不稳定.
语素义只有在它构成的完整的词里才能确定,把它单独抽出来就不确定.
每个词都有固定的语义结构方式(即所含有语素及其组合方式).
词义比语素义概括,尽管词义有时跟语素义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可以通过语素分析来理解、掌握词义,同义词辨析也可以由语素义对比分析显示出来的.
比如汉语中~鬼、~虫、~蛋等语素都含附加意义.
语言系统中语义单位之间由于理性意义相关,相同或相反等联系而形成一种聚合体.
这是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现象.
科学述语、外来词、实物名词、人名、地名、名胜之类的专有名词都是单义的.
多义词是单义词词义发展的结果,其目的是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同时也使语言显得丰富而经济.
单义词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才能明确它的意义.
此外,两种语言对应的多义词义项间13Tngtri14Gicquan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15-11/26/2006源流派生关系也不尽相同,这反应了各民族不同的联想心里特征.
一个语言或者两个语言间的同义词也是选择词语翻译的难点.
3、句义平面对比分析仅仅对词义进行分析是不够的,因为交际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只有对句子作出语义解释,才是语义研究的中心任务.
句义分析与词义分析具有联系又有区别,词义对句义的构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句义不是组成具体句子的有关词义的简单总和(相加).
句子的意义不单纯由词来决定,还必须有结构来参加.
所以说任何一个句子的意义都离不开词和句法的规则,这两者是句义的基础.
由于多义词、同音词、同书词的存在,由于词语间的语义关系往往不只一种,以及人们为了某种需要而采用的特殊表达方式,口语、书面语中有一些句子存在如何把握句义的问题.
4、修辞平面对比分析修辞学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语言是以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组成的一个体系.
修辞是对语言所有组成部分的具体运用,它是把语言的三要素作伪材料,构成修辞手段的.
修辞学则是研究语言所组成的综合运用规律的.
修辞对比分析必须考虑:A、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些词除了表示一定意义以外,还能同时表示某种感情态度.
这种词语就带有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主要有褒贬两种.
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来源:1、词语本身固有的,如:果断、自豪(带有褒义);武断、伎俩……(带有贬义)2、是引申而来的:有些词语的基本意义不带感情色彩,但是它的引申意义却带有感情色彩,如:狭窄(中性词)心胸狭窄(贬义)Gaigc(中性词)Chgaigc;conngêigaigc(贬义)3、通过语素显示出来的.
(参看《词义对比分析-1》)4、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的.
有些词语没有感情色彩,如果把它运用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会临时带上某种感情色彩.
例如:他有什么了不起.
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16-11/26/2006值得注意的是词语的感情色彩主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褒贬色彩也有变化.
如"勾当"本来是中性词,现在只用于坏事情,成了贬义.
B、语体色彩语体一般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
口头语体中包括谈话(trchuyn)语体和演说语体;书面语体中包括事务(hnhchnh)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
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往往有联系的.
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如:"Hmnaysaouvmuénth""Cvicg*thvy""Th*uhngvotrongnh·no,uhngngilngiênglngicchnhchinci·no.
"(KimLn),或者以下这段对话:"CiNhmxinhlm,my.
Bènkhngchoniéithuliu.
""Tisaothnh""Bituy.
Conchimpngêitamuènnhèttronglngth*sao".
C、修辞格修辞格是语言艺术化的重要手段.
这使得词语既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又在美感上进一步加强和突出词语的表意作用.
必须掌握各种修辞格的基本格式及内容.
1、比喻用相似的事务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这种词格叫比喻.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例如:ChngchnhnhnnkhngquaiNhthuynkhngli,nhaikhngchng.
(Cadao)比喻的作用有三:①使深奥的道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③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其常见种类有:(1)明喻:明喻构成的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一类的喻词.
.
.
.
.
.
越文的"dêngnh,nh例如:人群像潮水一般涌向广场.
T*nhanhnhnícdngcaoT*nhemnhdilaotmhng(Cadao)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17-11/26/2006(2)暗喻:暗喻又叫"隐语",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用"是、变成、成为"等喻词.
这种比喻直接指出就是(或者成为)喻体.
例如:时间是金钱.
QuhnglchmkhngtChocontrohimingy.
(§TrungQun)(3)借喻:借喻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柔嘉到底是个女人,对于自己管辖的领土比他看得重.
(钱钟书《围城》比喻有各种灵活的用法,根据喻词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类:(1)没有喻词的比喻:泉边的花呀,有了春天才开放.
咱们贫苦牧民哪,有了共产党才得解放;(2)程度不等的比喻:汗珠亮晶晶,洒遍十三陵;一粒汗珠一颗星,星星不如汗珠明;(3)否定方式的比喻:困难不是铁,困难不是钢,困难是弹簧.
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2、比拟根据想像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词格叫做比拟.
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
拟体种类包括:(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以"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时雨点红桃千树,春风吹绿柳万枝.
V*sngnnnóibcuBinlaybigihoasuv*ma.
(Cadao)¤ngtrêinilangngBsnvnchickh¨nhngpthayChtrechitcbnaoNngmyotrngghvosoigngBcninghtbngboongBchilotqutlomkhomtrongnh(Buisngnhem9岁陈登科)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18-11/26/2006(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乙物写.
把人当物的,例如: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那不是水生吗(孙犁《荷花淀》)Gitovtng·mtnhiulóaqu.
(THoi)MétsoruéngngPhócmnhng·haisoruéngngTrócChun.
(THoi)3、借代不直说某人或谋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词格叫借代,也叫做"换名".
如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ochmabuiphnlyCmtaynhaubitnig*hmnay.
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借代的种类包括:(1)特征、标志代本体:用借体(人或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15",我们包圆儿了.
(刘绍棠《柴禾妞子》)(2)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16".
a、具体代抽象:用具体事物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17,打跨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代替本体事物.
例如:几千双眼睛都盯着你,看你穿上战士的衣服,看你挂着银质的奖章.
(李株《这样的战士》)1510元一张的人民币上印有表示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图案.
16三国时代历史人物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成了智慧的代称/代替有智慧的人17军需供应和武器装备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19-11/26/2006c、结果代原因:用某种事情所产生的结果代替本体事物.
例如:孔乙己一到站,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鲁迅《孔乙己》)句子中各义项组合时出现不能搭配的现象,这样就构成奇特句(语义奇特的句子),其句义据想像去体会.
例如:树叶们都轻轻地叹气.
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修辞格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每一种语言的形象联想意义有所不同.
如越语的说法:Trngnhcétnhchy.
(反语)Lmruéng¨ncmnmNuitm¨ncmng上述只是部分常见修辞格,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此外还有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因为篇幅关系省略不谈.

总之,翻译要再现原作风貌,能否处理好修辞是翻译成败的关键.
如何将符合原文习惯的原著翻译成符合译文表达习惯的句式,是越汉互译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译者要运用修辞技巧来删减词语,进行词性转换,重排句子语序,以求得译文与原文在深层次结构上的对应,使得译文规范流畅而又忠实于原著.
译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修辞格,改变修辞格或更换比喻形象的办法,使译文保持生动形象、精练简洁、韵律优美、寓意深刻,保持原文的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
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20-11/26/2006三、国内外翻译理论史18在谈翻译理论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世界翻译理论史.
为此,这一节就介绍这个问题.
(一)世界翻译理论史世界翻译理论史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古代时期:从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的罗马帝国到十八世纪末,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翻译家们直接根据自己的实践对翻译作了初步的分析与论述(斯坦纳Steiner,1987:32),其代表人物有古罗马政治家和演说家西塞罗(Cicero前106~43)、古罗马诗人与文艺批评家贺拉斯、古罗马神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Augustine前65~8)、古罗马宗教作家、《通俗拉丁文本圣经》的主要译者杰洛姆(Jerome)和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路德(Rood1483—1546)等.
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翻译希腊文学典籍以及基督教《圣经》,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语文学的,主要注重原文的文学特征,热衷于讨论译者是该让读者向原文靠拢(直译)还是让原文向读者靠拢(意译)的问题.
标志着这个时期结束的是英国历史学家与翻译理论家泰特勒(A.
F.
Tytler1747~1814)于其中提出著名的翻译三原则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1791).
2、近代时期:从十九世纪初德国神学家和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
Schleiemacher1768—1834)发表题为《论翻译之方法》(1813)的论文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个时期翻译研究的重点是在语言与思想的大范围内讨论原文的理解问题,代表人物除了施莱尔马赫以外,还有德国文艺理论家与翻译家施雷格尔(E.
Schlegel1767~1845),以及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WilhelmvonHumboldt1767~1834).
他们力图通过一般的语义模式来说明理解一段话语的过程,所采用的是带有浓厚哲学色彩的阐释学方法(斯坦纳,1987:34).
18参阅郭建中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当代美国翻译理论》第39页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21-11/26/20063、现当代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这是一个翻译活动本身日益受到社会的注意与重视、翻译理论研究也在深度与广度两个方向上快速向前发展的时期.
二十世纪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两大思潮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由于受到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自然科学辉煌成就的影响,社会科学在整体上出现了自觉向自然科学靠拢的趋势,力图以纯客观的态度来研究对象.
从二十年代翻译理论的发展也已经开始并且正在沿着这条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路子走.
这个时期里出现了几个重要的流派:①语言学派:现代翻译理论是从语言学派开始的,该派兴起于五、六十年代,它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结构所作的严密分析为基础,研究原语和译语之间在词法与句法上的一系列对应和转换规则,追求原文和译文的等值,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卡特福德(CatfordJohnC.
1965)、早年的奈达19(A.
Nida1964)和前联邦德国的威尔斯(WolframWilss,1982).
由于翻译总是牵涉到至少两种语言,因此人们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是十分自然的;对于初习翻译者来说,语言学的翻译理论可能是最切近于他们的学习经验、因而也是最能够对他们提供启发与实际帮助的.
②交际学派:交际学派出现于七、八十年代(以Nida&Reyburn,1981为代表),其理论渊源是信息论(又称通讯理论或交际理论)和社会语言学.
该派认为:人类语言是一种复杂的信息系统;翻译则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活动,它同其他种类的信息传递一样,遵循着信息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交际学派深刻地分析了翻译中信息传递的种种困难,突出了接受者的重要性;它所提出的"翻译即交际"的命题已经广为人们所接受.
它的欠缺在于没有研究不同话语层面上语言符号的特点,也没有很好地分析语言和文化间的深层关系.
19尤金A.
奈达(EugeneA.
Nida/1914~),出生于美国中南部的俄克拉荷马(Oklahoma)城,从小信仰基督,并对语言有浓厚的兴趣.
193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洛杉矶加州大学.
1939年获希腊语《圣经.
新约》研究的硕士学位.
1941年,奈达进入密执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描写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古英语等课程.
1943年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
自1946年起担任圣经翻译部的执行秘书,专门从事组织和指导圣经的翻译,创造了富有自己特色的翻译理论.
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著作,260篇论文,可谓是著作等身.
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22-11/26/2006③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六十年代初,美国爱奥瓦(Iowa)大学首次开设翻译培训班,在其主任、诗人安格尔(PaulAngel)的积极倡导与推动下,耶鲁(Yaleschool)、普林斯顿(Princeton)、哥伦比亚、德克萨斯(Texas)、扬伯瀚(BrighamYoung)大学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等著名高校都先后设立了翻译培训班以及各种层次的翻译专业.
美国文学翻译协会也于七十年代后期成立,并出版了题为《翻译》的学术杂志.
一个围绕着翻译培训班的学派随之形成,其代表人物有诗人兼翻译家庞德(EzraPound)等.
该派以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兹(I.
A.
Richards,1929)的理论为依归,注重文学翻译实践,以及通过翻译研究来理解文学作品,其研究重点和方法与古代时期的语文学派比较相象.
④文学文化学派:包括两个有相似地理与文化背景的学派,即七十年代初发祥于低地国家(荷兰与比利时)的"翻译研究"派和七十年代末兴起于以色列的多元体系派.
它们都起源于地处当代世界主流文化边缘的小国家,且其理论渊源都是本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
"翻译研究"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荷兰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大学翻译教授霍姆斯(JamesHolmes,1972)、比利时学者、后移居美国并任教于德州(Texas)大学奥斯汀(Osteen)分校的勒费维尔(AndréLefevere,1978a)和英国学者、沃里克(Warwick)大学教授巴斯内特(SusanBassnett,1980).
该派认为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和主要方法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无助于增进人们对于文学翻译的了解,因而沿用了近代翻译时期的阐释学方法,从意义的传递开始,研究翻译的过程以及这种过程如何既影响到译文及其文化(如美学规范)的发展,又影响到原文及其文化的延续,试图以此将各种文学翻译的理论统一起来,建立一种能够指导产生译本的理论.
近年来该派更加重视考察译作与政治、历史、经济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⑤解构学派:产生于六十年代后期处于政治与社会动荡之中的法国,其思想积大成者为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Derrida,1978,1985b).
严格说来,解构学派并未提出具体的翻译理论,但是由于它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哲学,认为古往今来所有哲学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翻译这个概念,并且站在与西方思想传统完全相反的立场上,借助对翻译的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语言和哲学的重大问题,所以它在当代翻译理论研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我们在前面述及的所有流派的理论都是以一个基本的假定为前提的,那就是:存在着原文和它在译语社会里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23-11/26/2006的再现.
而解构派的理论却完全否定了这个假定,它认为原文并不存在,文本中并没有什么深层结构或预先决定的意义.
它拒绝任何类似于"原文"与"译文"、"语言"与"意义"的划分……(Gentzler,1993:145-149).
⑥社会符号学派:产生于八十年代末,其代表人物是奈达(见Waard&Nida,1986).
首先提出"符号学20"的名称以及第一个全面的符号学研究纲领的是美国哲学家皮尔斯(C.
S.
Peirce,1839~1914).
美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莫里斯(MauriceTaylor,1901)对符号学的发展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他区分了符号关系的三个方面,明确地指出:符号与其所指称或描写的实体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是语义关系,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是符号句法关系,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是符号用法关系.
在自然语言中,与这三种关系相对应的是语言符号(包括音素、字素、音节、词素、词、短语、分句、句子乃至话语)的三类意义,即指称意义、(语)言内(部)意义和语用意义.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活动的全过程牵涉到五个重要的因素,即:①原文信息、②原文作者、③原文接受者(包括作为原文第一读者的译者以及译文读者)、④沟通原文作者与原文接受者的交际渠道(包括具体的交际场景、交际媒介和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⑤语言代码.
二十世纪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领头羊是语言学.
语言学为翻译研究的系统化提供了理论和语言工具(Gentzler,1993:43).
近年来,中国译学界的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方法上的分析性思维属于西方文化,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方法是综合性思维;要建立中国的翻译学就要注重采用综合思维.
其实,分析与综合是两种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认识方法.
要建立一门严谨的学科,这两种认识方法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相信:该理论将对翻译实践产生可以把握的实际指导作用,同时也将对整个翻译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俄国的翻译理论史20Khiuhc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24-11/26/2006俄国的翻译理论在世界的翻译理论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俄国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十月革命后从文学翻译开始.
1918年高尔基21在列宁的支持下创办了文学出版社(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Всемирнаялитература》),任务是介绍世界名著,提高翻译艺术的水平,培养年轻的翻译工作者.
有近百名教授、作家参加了这一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文学出版社成了苏联培养翻译人才和研究翻译理论的摇篮.
1930年《文艺翻译的原则》被收入楚科夫斯基(Цуковский)的《翻译的艺术》(Искусствоперевода)文集.
其中提出了翻译工作者必须了解社会环境.
此外,还探讨了原文结构特点的传达问题,以及翻译的原则表达等等.
1934年翻译理论家斯米尔诺夫(СмирновA、A、)在《翻译》Перевод词条中,首次提出了"等同翻译"这一概念.
1936年洛金斯基(ЛозинскийМ、Л、)在全苏翻译工作者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译诗的艺术》(Искусствостихотворногоперевода)中指出:译诗应当使读者产生与原诗读者同样的感受,也就是说,诗应当在美学方面同原诗等值,突出了在文艺翻译方面同原诗等同性的美学功能.
20世纪30年代,某些高校教师和翻译工作者为了总结教学和翻译工作经验并将之传给自己的学生或同事,也曾致力于翻译理论的研究工作.
50年代起开始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理论的新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把翻译理论同对比语言学联系起来,在对比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语言相互对应的规律.
1953年费奥多罗夫(ФедоровА、В、)的《翻译理论概要》(Ведениевтеориюперевода)一书问世,这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较系统、较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翻译理论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翻译问题只能在语言学领域内求得解决,因为任何题材作品的翻译都要借助于两种语言的对比.
规定了"翻译"概念的内容,翻译理论研究的对象、内容等,分别论述了翻译的词汇问题,语法问题和文体问题.
21[MaksimGorky](1868—1936)前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下诺夫戈罗德(今高尔基城)一个木工家庭.
仅读过二年书.
1899年开始发表作品.
后期的主要作品有《母亲》、《我的大学》等.
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1936年6月18日因病逝世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25-11/26/20061970年科萨罗夫(Kосалор)的《翻译理论(语言学方面)》(ТеорияПеревода'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еаспекты')一书问世,该书在序言中明确指出,翻译理论是对未来的翻译工作者,外语教师,以及其他语言工作者进行一般语言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教科书,该书的目的是介绍翻译语言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1973年科米萨罗夫(КомиссаровВ、Н、)《论翻译》(Словоопереводе)一书中提出了其独特的有关"等值层次"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话语的意思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在内容上可以分出若干层次,即语言符号层次、话语层次、通报结构层次、情景描述层次和交际目的层次.
在翻译过程中,译文对原文的等值原则上应建立在这些层次上.
1975年巴尔胡达罗夫(БархУдаровЛ、С、)出版了《语言与翻译》(Языкиперевод)一书,这本书的问世,在苏联翻译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被认为是苏联70年代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一部代表作.
1976年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娅(ЧерняховскаяЛ、А、)发表了《翻译与语义结构》(Переводисмысловаяструктура)一书,这是苏联唯一一部论述翻译中传达句子逻辑终点和实义切分的著作.
1977年柳比莫夫(ЛюбимовН、М、)在《翻译是艺术》(Переводискусств)一书中突出强调了文艺翻译是一门艺术,它追求的应是艺术上的确切,而不是文字上的奴隶式的忠实.
与此同时还提出,词作为语言的单位只有在语言中,或通过语言才能体现,因此语言存在的客观现实是作品的整体——话语.
翻译的基本范畴是话语.
1978年维诺格拉多夫(ВиноградовВ、С、)在《文艺散文翻译的词汇问题》(ЛексическуевопросыПеревода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прозы)一书中提出,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同时也就是翻译过程的出发点.
1980年明亚尔、别洛鲁切夫(МиньярБелоручевР、К、)出版了《翻译通论与口译》(ОбщаятеорияПереводаиустныйПеревод)一书.
书中把翻译学视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理由是: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术语;认为翻译学的研究对象超出了语言学的范围,它是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社会学交叉点上的一门科学,探讨的主要问题适用于任何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提出了话语信息论、翻译的主要方法和翻译中的语言手段分类等等.
该书第一次把口译作为翻译理论的研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26-11/26/2006究对象.
20世纪80年代文艺学派在翻译理论探讨方面的突出事件是在《文学评论》(Лутературноеоборение)杂志上连续展开的关于翻译问题的讨论,内容涉及:翻译理论的必要性,如何克服逐词确切和过分自由两个极端,如何对待原作的美学、时代色彩,翻译能否传达"原文的精神"以及译者的创作个性等问题.

从以上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翻译理论的探讨,除了继续深入以外,还出现了专业化倾向,即按本题材和形式研究翻译理论.
如,文艺翻译理论,政治翻译理论,科技翻译理论,以及口译理论等等.
苏联的翻译理论就是这样从无到有,从零星到系统,不断丰富,不断深入一步步地发展起来的.
最近20多年來,翻译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向.
一是翻译理论深深地打上了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
这两种倾向的结合,就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
翻译研究领域中的这种文化转向可追溯到外语教学领域中的文化转向.
在美国,这一转向以罗伯特.
拉多(RobertLado)22在1957年出版的《跨文化语言学》(LingusticsAcrossCulture)为标记.
他的这本书是为外语教师写的.
这是一本比较语言学的著作.
作者认为外语教学应建立在本国语与所学外语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但罗伯特.
拉多的比较,不仅局限于语言特征方面,而且涉及该语言所属的社会文化特征.
罗伯特.
拉多把语言的社会文化特征称之为文化交流和外语教学中的《盲点》.
要学好外语,达到顺利的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必须克服这种《盲点》,而这正是一切语言教学的目的.
尽管拉多的这本书要谈的是外语教学,但他书中关于文化比较的部分,对我们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颇有启发的.
而且,我们认为,《跨文化语言学》为后来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
2322罗伯特.
拉多(RobertLado)是密执安大学的语言学教授.
23乔治.
斯坦纳(GeorgeSteiner)将翻译史分为:1、从古罗马的西塞罗(Cicero,106~43B.
C.
)到德国荷尔德林(FriedrichHoderlin,1770~1843),其译论主要是译家的经验之谈;2、从荷尔德林至泰特勒(AlexanderFraserTytler,1747~1814),是理论和阐释的探索期,具有哲学和诗学的特点,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3、从泰特勒到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理论发展的现代期;20世纪40年代末第一批机器翻译论文的发表,俄国和捷克学者和批评家继承了形式主义运动,把语言学和统计学应用于翻译研究.
奎因(WillardVanOrmanQuine,1908~)的《词语与对象》(1960)则描述了形式逻辑与语言转换模式之间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27-11/26/2006(三)中国和越南翻译理论研究简介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
在中国,佛经的翻译子后汉至宋代,历一千二三百年,这样历久不衰的翻译工作,在世界上是空前的.
晋代道安(314-385)主张质,即直译.
到了唐代,玄奘(602-664)是中国翻译历史上集大成的人,文质并重,但是以质为主.
明代末期,西学东渐,翻译工作更活跃起来.
但此时翻译的方向已经完全改变,不再是印度的佛经,而是欧洲的天文、几何、医学等方面的典籍,中国翻译史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翻译活动又逐渐兴起,在中国翻译史上形成又一个新阶段.
马建忠(1845-1900)强调译事之难.
梁启超(1875-1929)鼓吹佛典翻译之高明.
毕生从事西方社会科学翻译的严复(1853-1921)在几篇序文里申述了他在翻译中遵循的原则.
"五四"运动以后,第一个重视翻译的人是鲁迅.
鲁迅不主张译文完全中国化.
不完全中国化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
"他认为中国语法不够精密.
"这语法的不精密,就在证明思路的不精密,换一句话,就是脑筋有些糊涂.
"比较欧洲和中国翻译的历史,以及翻译的理论,可以看出,东西双方探讨的问题基本相同.
但是双方也有不同之处.
西方谈翻译理论,偏重于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程度.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文学翻译难,科技翻译易.
中国偏重于直译与意译之争,所谓文与质者就是.
中西双方的思维方式不同,在这里也表现出来.
汉译越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些时期曾经形成过所谓翻译的"黄金时代",不少典范的译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光荣地被流传下来.
这些译品一方面对我们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也为建立翻译理论科学奠定了实际基础.
公元头几个世纪,我们祖先除了汉语以外曾接触过梵语(Sanskrit/tingPhn)和爪哇(印度尼西亚)语.
当时的交州是佛教中心之一.
由于水道方便,不少印度僧侣早到这里进行传教并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如今,还没有充足的资料可以正确描述当时的汉语教学以及汉译越的实际情况.
但是马克思的论断外语初学者总的关系.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信息论被介绍进翻译研究的领域,在西方语言界和翻译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费道罗夫(A.
V.
Fedorov)的《翻译理论概要》在1951年发表.
而鲁本.
布劳尔(RubenBrauer)《论翻译》(1959)和威廉.
阿罗史密斯(WilliamArrosmith)和罗杰.
沙特克(RogerShattuck)《翻译的技巧和上下文》则代表了翻译研究的新方向.
4、从20世纪60年代起,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新的趋势,表现在对沃尔特.
本亚明(Walter)《译者的任务》一文的重新发现和海德格尔(Heidegger)等一批哲学家的加入,重新复活了阐释学,并对翻译和阐释进行了探索.
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28-11/26/2006要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外语翻译成本国语可以断言,早在我们祖先第一次同汉语相接触的时候就出现过汉译越的实践过程.
等到八、九世纪后,在一次又一次巨大胜利振兴了民族精神时,汉译越工作才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胡季离(HQuLy)主张把书经的一章以及诗经全部翻译过来当作侣女们学文化的教材.
这显然是那位具有雄心大意和强烈民族意识的政治家的意义重大的探索.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文化家阮(豸/Tr·i)对其后民族文化复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汉译越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从保存下来的可靠史料看第一个成绩卓著的翻译家.
他的译法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头几个世纪的主要翻译风格,即所谓"直译法"或"逐字翻译".
阮与的"传奇漫录"(Truynkúmnlc)译文是我国汉文翻译史上的另一重要标志.
十八世纪是我们民族文学史的重要阶段.
随着越语文学的日益成长壮大,它在整个民族文学舞台上取得了主导地位,翻译工作也获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成就.
"征妇吟"的译诗一方面是越语表达能力的空前提高,另一方面是译述思维的发展和进步.
"征妇吟"译诗标志着越南文学作品翻译史的"黄金时代".
通过许多著名译者的实际工作,对他们的译品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就可以总结出某些翻译经验,概括出某些理论命题.
正如其他各种活动一样,翻译活动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活动是盲目的活动.
理论的作用就在这里.
总之,翻译作为世间一事物,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从历史上看,翻译活动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
而从广义上说,翻译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
但翻译作为一个现代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与以前并不相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已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且这种演变现在仍没有停止.
要深入进行翻译研究、把握其精神实质,就有必要对翻译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追溯和梳理,并深入揭示其涵义.
这也是翻译科学研究以及翻译本体论研究的必然开端.
(四)翻译的学习与研究如果说外语学习的开始就伴随着翻译实践的话,那么,到高年级后翻译课的学习则是对以往所学知识(包括外文和母语)的一次总检查、总提高.
如果说外语学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29-11/26/2006习初期的自觉与不自觉的翻译实践还局限于对翻译的感性认识的话,那么,高年级的翻译课则是要把翻译作为一门科学,使大家对翻译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不自觉的学习转变为自觉的学习,由不系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系统的,并略带点研究性质的学习方式.
翻译课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初步具备的翻译才能发生质的飞跃,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外语工作者.
那么,应该怎么样去学习、研究翻译呢翻译本身又有什么特点呢作为一门科学,它是否拥有自己的体系呢下面我们从与精读、语法等课程的对比角度,谈几点看法:第一:我们应该搞清楚的是,翻译课不同于精读课,虽然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24的联系.
但是,在课程的性质上却有着不同的"个性",不能混为一谈.
精读课的重点是打好学生的外语基础,进行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全面训练,并比较系统地讲授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知识.
但是对精读课而言,翻译,无论是越译汉,还是汉译越,都不过是其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以帮助学生完成听说读写诸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而作为一门科学,翻译又有它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这首先体现在它是建立在宏观的基础上的.
它的特点是从大到小、从全局到局部,先见森林,后见树木.
也就是说,翻译学习与研究的着眼点应该是从全文到段落、从段落到句群、从句群到句子、再从句子到词组和单词.
第二:怎样学习、研究翻译,不仅是学生,而且是翻译课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翻译教程编者的一个关键问题.
这是精读课、语法课不可能去考虑的问题.

然而,由于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翻译经常成为解难释疑的重要手段,不仅课文的难点教师经常通过翻译来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同时,翻译在词汇学习、语法学习、句型及惯用语的学习中也充当着特殊的角色、起着发蒙解惑的作用.
但是,由于这种做法完全把翻译当作教学的辅助手段,无形之中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以为翻译不过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工具,没有内在的系统性、科学性.
因此,有的学生把翻译理解成语法的诠注(quan2zhu4)25、词汇的释义、混淆不同学科间的区别,认为翻译就是研究"Sd.
.
.
lv*"的翻译、"Tuy.
.
.
nhng"的翻译、"Sù"的翻译、"也"的翻译、"因为.
.
.
.
.
.
所以.
不但.
.
.
.
.
.
而且.
.
.
.
.
.
"的翻译以及各种句型、句式的翻译等24giymrm/chngcht25chógii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30-11/26/2006等.
其实,这些从词语、语法出发的学习与研究固然是翻译研究的一部分内容,却不是主要的部分.
如果始终局限这些微观问题的学习与研究,则不免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26之嫌,同时也不可能真正学会翻译,迅速提高翻译水平.
第三:与精读课、语法课等相比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对照阅读时,一定要摆脱译文对人的引导,不能被译文牵着走,而应该紧紧抓住原文,从原文的角度来考察、分析、研究译文,或欣赏或批评.
简言之,就是紧跟原作者,而不能追随翻译者.
然而,在学生中,有不少人被译文所左右,从译文的角度来看原文、来理解原文.
他们不是先说原文是什么意思,而是先说译文是什么意思,并由译文推导出原文的意思,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
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可以算作翻译研究中的一个误区,严重影响对原文的准确把握,使对照阅读失去意义、走上歧途.
翻译课与精读、语法等课程的不同还体现在对译文语言的高要求上.
由于课型的不同,精读等课程不可能多花时间去提高学生的译文文字水平.
只有翻译课,不仅需要,而且必须把学生的语文27水平(包括中越文)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认真对待.
译者和一般读者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从语言符号,从语汇的外形,或者用语言学的术语来讲.
译者同读者走的方向同作者写作原文时的走向恰恰相反.
译者和一般读者间有个明显的区别:一般读者领会了话语的内容,就算到达了旅程的终点.
而译者从一开始他就打定了注意不停留在这个地方.
他要接着再跋涉一段相反的路程.
这段路程和原作者的行进方向是相同的,只是进入的地域不同:是从原文的内容走向译文中能够表达这个内容的语言符号.
译者因为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译文转述出来,所以他的阅读要更加精细.
译者不能满足于一般读者的理解程度,而要力争尽可能接近于完全理解原作.
对译者来说,要想深入领会原文的内容,要非常细心地反复阅读原文;粗粗一读,是不能胜任翻译工作的.
人们在阅读的时候,总是一边阅读,一边不知不觉地、迅速地进行着语义分析,这样才能读懂.
这种语义分析包括三个方面:词汇形态分析,形态句法分26thamméta,bácmm/sailmlín27语言与文字2.
第一章翻译概述-31-31-11/26/2006析和超语言,或者叫语外分析(指话语所论及的事物和话语的背景情况).
一旦遇到障碍,弄不懂时,就要自觉地运用其中的一种、两种、甚至三种分析法.
这种语义分析在阅读外语时,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词、句的层次上,他还应该注意对全文总体上的领会.
为此,译者在动手翻译之前,至少要三读原文.
阅读与翻译是两种思维.
阅读应以段为单位,可以一目十行;翻译则必须以句为单位,遇到关键词还得查经据典确定其真正意义.
若目的仅仅是阅读,则不必考虑翻译,保持外语思维,定可提高速度.
若目的是翻译,阅读不可能很快,必须彻底读懂,完全理解,方可进入语言转换,并争取让译文读者达到等值感受;当然,在选材时应当速读.
当你发现曲解了外文意思时,说明你没有彻底读懂.
同样,当你发现你的母语译文不通时,一般来讲也说明你没有彻底读懂原文.

享有云:美国BGP云服务器低至20元/月起,首月打折;香港2核2G2M仅50元/月起

享有云怎么样?享有云是一家新的国内云服务器商家,目前提供国内、香港及海外地区的云服务器,拥有多线路如:BGP线路、CN2线路、高防等云服务器,并且提供稳定、安全、弹性、高性能的云端计算服务,实时满足您的多样性业务需求。目前,美国bgp云服务器,5M带宽,低至20元/月起,270元/年起,首月打折;香港2核2G2M仅50元/月起,450元/年起!点击进入:享有云官方网站地址享有云优惠活动:一、美国B...

极光KVM美国美国洛杉矶元/极光kvmCN7月促销,美国CN2 GIA大带宽vps,洛杉矶联通CUVIP,14元/月起

极光KVM怎么样?极光KVM本月主打产品:美西CN2双向,1H1G100M,189/年!在美西CN2资源“一兆难求”的大环境下,CN2+大带宽 是很多用户的福音,也是商家实力的象征。目前,极光KVM在7月份的促销,7月促销,美国CN2 GIA大带宽vps,洛杉矶联通cuvip,14元/月起;香港CN2+BGP仅19元/月起,这次补货,机会,不要错过了。点击进入:极光KVM官方网站地址极光KVM七月...

MOACK:韩国服务器/双E5-2450L/8GB内存/1T硬盘/10M不限流量,$59.00/月

Moack怎么样?Moack(蘑菇主机)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商家,据说是国人和韩国合资开办的主机商家,目前主要销售独立服务器,机房位于韩国MOACK机房,网络接入了kt/lg/kinx三条线路,目前到中国大陆的速度非常好,国内Ping值平均在45MS左右,而且商家的套餐比较便宜,针对国人有很多活动。不过目前如果购买机器如需现场处理,由于COVID-19越来越严重,MOACK办公楼里的人也被感染...

lamp什么意思为你推荐
虚拟主机推荐虚拟主机哪个好100m虚拟主机万网和新网虚拟主机有100M的吗虚拟主机软件哪种虚拟机软件好用北京虚拟主机租用北京云主机租用哪家资质正规,价格便宜,服务好?要真云主机不要那种vps的假云主机,机房要在北京的!深圳虚拟主机深圳有哪些比较有名气的网络推广公司虚拟主机提供商虚拟主机必须与域名提供商在一家买吗?华众虚拟主机管理系统华众虚拟主机管理系统请问。华众 虚拟主机管理系统 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 。就是后台可以开通虚拟主机 没有问题,但是 删除虚拟主机 后台显示删除成功的,但是实际在服务器上 文件夹 ftp iis站点 都没有被删除 是什么问题域名邮箱邮箱域名是什么根域名服务器为什么最多13个根域名服务器 问过一次了,但没有人给出确切答案, 再问一次。cn域名com域名和cn域名有什么区别
中文域名 网址域名注册 qq云存储 仿牌空间 樊云 免费ftp空间 双11抢红包攻略 lamp配置 免费个人空间申请 me空间社区 183是联通还是移动 免费美国空间 t云 优酷黄金会员账号共享 双线asp空间 linode支付宝 英国伦敦 photobucket xuni 广东服务器托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