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國文學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合編訂香港特別政區政府教育統籌局建議學校採用二七目錄引言i第一章概論11.
1背景11.
2課程理念11.
3課程宗旨21.
4與基礎教育及高等教育的銜接2第二章課程架構52.
1課程設計原則52.
2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架構72.
2.
1課程架構72.
2.
2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架構72.
2.
3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的中國文學科學習82.
3學習目標92.
4學習重點92.
5學習成果92.
6課程結構及組織102.
6.
1必修部分102.
6.
2選修部分122.
6.
3高中學習時間的安排15第三章課程規畫173.
1主導原則173.
2學習進程203.
3規畫課程213.
3.
1整體規畫的考慮213.
3.
2開設選修單元的考慮213.
3.
3學習時間223.
4課程統籌233.
4.
1全面考慮233.
4.
2各司其職24第四章學與教274.
1知識與學習274.
2學生與教師的角色274.
2.
1學生的角色274.
2.
2教師的角色284.
3主導原則294.
4取向與策略314.
4.
1教學取向314.
4.
2學與教策略334.
5優質的互動學習354.
6學習社群364.
7照顧學生的多樣性374.
7.
1照顧學習差異的原則374.
7.
2適當的課程設置384.
7.
3有效的教學策略394.
8日常課業414.
8.
1日常課業的類型414.
8.
2布置日常課業的原則41第五章評估455.
1評估的角色455.
2進展性和總結性評估455.
3評估目標485.
4校內評估485.
4.
1主導原則485.
4.
2校內評估活動515.
5公開評核535.
5.
1主導原則535.
5.
2評核設計535.
5.
3公開考試545.
5.
4校本評核545.
5.
5成績水平與匯報55第六章學與教資源576.
1學與教資源的作用576.
2學與教資源的選取576.
2.
1主導原則576.
2.
2資源類別586.
3學與教資源的運用616.
4學與教資源的發展和管理62附錄一建議學習重點65二指定作品篇目67三閱讀書目69四選修單元綱要73五選修單元與必修部分的關係95六必修與選修單元安排構思示例99詞彙釋義101參考文獻105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國語文教育委員會(高中)委員名錄i引言教育統籌局(教統局)於2005年發表報告書1,公布三年高中學制將於2009年9月在中四級實施,並提出以一個富彈性、連貫及多元化的高中課程配合,俾便照顧學生的不同興趣、需要和能力.
作為高中課程文件系列之一,本課程及評估指引是建基於高中教育目標,以及2000年以來有關課程和評估改革的其他官方文件,包括《基礎教育課程指引》(2002)和《高中課程指引》(2007).
請一併閱覽所有相關文件,以便了解高中與基礎教育的連繫,並掌握有效的學習、教學與評估.
本課程及評估指引闡明本科課程的理念和宗旨,並在各章節論述課程架構、課程規畫、學與教、評估,以及學與教資源的運用.
課程、教學與評估必須互相配合,這是高中課程的一項重要概念.
學習與施教策略是課程不可分割的部分,能促進學會學習及全人發展;而評估亦不僅是判斷學生表現的工具,更能發揮改善學習的效用.
讀者宜通觀全局,閱覽整本課程及評估指引,以便了解上述三個重要元素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
課程及評估指引由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聯合編訂.
課程發展議會是一個諮詢組織,就幼稚園至高中階段的學校課程發展事宜,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意見.
議會成員包括校長、在職教師、家長、僱主、大專院校學者、相關界別或團體的專業人士、考評局的代表、職業訓練局的代表,以及教統局的人員.
考評局則是一個獨立的法定機構,負責舉辦公開評核,包括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委員會成員分別來自中學、高等院校、政府部門及工商專業界.
教統局建議中學採用本課程及評估指引.
考評局會根據學科課程而設計及進行各項評核工作,並將印發手冊,提供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考試規則及有關學科公開評核的架構和模式.
課程發展議會及考評局亦會就實施情況、學生在公開評核的表現,以及學生與社會不斷轉變的需求,對學科課程作出定期檢視.
若對本課程及評估指引有任何意見和建議,請致函: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12樓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總課程發展主任(中國語文教育)收傳真:28347810電郵:secchinese@emb.
gov.
hk1該報告書名為《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下稱「334報告書」.
ii(空白頁)1第一章概論本章旨在說明中國文學科作為三年制高中課程選修科目的背景、理念和宗旨,並闡述本科與初中課程、高等教育,以及就業出路等方面如何銜接.
1.
1背景2004年10月,教育統籌局發表《改革高中及高等教育學制對未來的投資》文件,蒐集各界對設計藍圖、實施時間及財政安排等問題的意見;2005年5月,發表「334報告書」,為三年高中學制的實施,策畫未來的路向.
《中國文學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是根據以上兩份文件的主要建議而編訂,並配合和落實教育統籌局《高中課程指引》、課程發展議會《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2002)、《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2001)及教育統籌委員會教育改革報告書《終身學習全人發展》(2000)所提出的各項建議.
《中國文學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銜接《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2002)所訂定的課程發展方向,說明三年制高中中國文學的課程理念和宗旨,並就課程規畫、學與教、評估及學與教資源等方面提出建議.
1.
2課程理念中國文學科作為高中學生修讀的選修科目,設立的基本理念是:中文是香港大多數學生的母語,他們從成長的語言文化環境中,曾接觸不少優秀的中國文學作品,養成一定的語言品味.
文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文學課程要豐富學生的積儲,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發展他們的文學鑒賞和創作能力,鞏固和深化中國語文科的文學學習;讓學生通過學習祖國文學,提升審美、探究、創新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國民素質,弘揚民族文化.
選修科目包括:「中國文學」、「英語文學」、「中國歷史」、「經濟」、「倫理與宗教」、「地理」、「歷史」、「旅遊與款待」、「生物」、「化學」、「物理」、「科學」、「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設計與應用科技」、「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家政」、「資訊及通訊科技」、「音樂」、「視覺藝術」和「體育」二十科.
2文學反映現實,寄寓理想.
學習文學,可以探索生活和生命,感悟人生.
中國文學科為部分對文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提供深入而有系統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就個人性向,發揮所長,以規畫未來升學,或從事與創作、評論或研究有關的工作.
中國文學有數千年優良傳統,有豐富的文學瑰寶流傳後世.
學生透過本課程研習大量古今文學作品,加深對中國歷史、社會生活和思想文化的認識,促進社會協力承傳文學遺產.
本課程讓學生通過研習優美的文學作品,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和品味;透過探索作品的藝術境界,分享作品中獨特而共通的思想感情,促進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感互動,拓展生命領域.
1.
3課程宗旨配合中國語文學習領域的整體發展路向,本課程為部分對中國文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拓寬學習空間,讓學生通過文學的學習,以:(1)培養審美情趣,提升藝術品味;(2)提高文學素養,承傳文學遺產;(3)陶冶性情,美化人格;培養對國家民族、人類社會的感情;(4)發展個性,發掘潛能,發揮特長,為日後工作和進修作好準備.
我們期望透過本課程,培養出有文學鑒賞能力及創作能力、有審美情趣、有道德操守、能夠熱愛生命的新一代.
1.
4與基礎教育及高等教育的銜接2002年起實施的中學中國語文課程的學習內容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本課程讓學生在基礎教育初中中國語文課程的文學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藝術品味和文學修養,為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作好準備.
三年制高中與基礎及高等教育的銜接,主要體現於以下幾方面:在閱讀文學的能力發展方面,本課程專就基礎教育初中中國語文課程的文學範疇,作深入而較有系統的學習,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以備將來在高等教育學習階段就語文及文學作專門研習.
3在思想情意和審美教育方面,初中語文的學習材料有不少都是文學作品,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美,培養審美情趣和品德情意.
本課程在學生已有的思想情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學生文學閱讀的視野,廣泛閱讀古今不同類型的文學名篇,深入剖析歷代重要作家作品,在不斷積累中提高語感,並對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體會;同時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視賞析文學作品在形式和內容的整體美,並在文學創作的實踐中,學習對美的表達和抒發個人的情感,以提升藝術品味,美化人格.
在發展學習重點方面,基礎教育階段包括了有關文學體裁、名家名作的學習,本課程在這基礎上,進一步專就「文學學習基礎知識」、「文學賞析與評論」及「文學創作」三方面擬設學習重點,學習運用文學基礎知識,以幫助理解、分析、評論、創作文學作品,從而提升鑒賞和創作的能力.
在學習的方式方面,基礎教育已著重培養各項共通能力,學會不同的學習策略.
本課程在這基礎上,提供更多讓學生獨立學習的機會,進一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探究和創新方面都有所發展,例如本課程除了提供指定作品外,還鼓勵學生自讀其他文學作品,讓學生在自行賞析、評論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活動中,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各種探究的方法,從中建構知識和能力.
本課程又在不同的選修單元中創設空間,可讓學生就一些有興趣的文學專題自行研習,重視學生對所探究的課題有個人的體會、評論或創見,體現創造性閱讀和批判性閱讀的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為日後的工作或進修作好準備.
在課程設計方面,務求照顧學生全面和個性化的學習發展.
本課程配合各專上學院有關文學課程的發展,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透過閱讀古今文學名篇,培養研習文學的基礎知識和能力;又從不同的切入面,如作家、時代、地域、文類,設計選修單元,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奠定學生在各專上學院從事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基礎.
4(空白頁)5第二章課程架構中國文學課程架構設定學生在高中階段須掌握之重要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
學校和教師在規畫校本課程和設計適切的學、教、評活動時,須以課程架構作依據.
2.
1課程設計原則建基課程優勢本課程建基於2003年實施的中六中國文學課程設計的精神,採納該課程的設計模式,例如學習材料的組織方式、公開評核,均因承自該課程.
配合學制發展本課程配合2009年高中學制的改變,參照整體課程發展而設計;在必修部分的基礎之上,透過選修部分,提供多元的選擇,讓學生獲得開闊、深化的學習,以發展他們的特長.
本課程依以下原則設計:建基於基礎教育階段已掌握的知識為確保不同學習階段的課程能緊密配合和互相銜接,本課程的設計,是建基於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中國語文課程文學範疇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以及學習經歷.
求取廣度和深度之間的平衡課程針對本科的發展進程,因應學生的能力水平,設計必修部分與選修部分,讓學生研習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拓寬視野,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和品味;同時亦提供選修單元,讓學生通過對個人有興趣的專門課題作較深入的研習,發展個性,發揮所長.
求取理論和應用學習之間的平衡本課程包括理論和應用的學習,以助學生建構知識和掌握能力.
例如選修部分單元的學習,或從理論入手,或從實踐入手,讓有不同學習取向的學生,可以從不同途徑建構知識和掌握能力.
求取基要學習和靈活多元化課程之間的平衡本課程包括必修部分與選修部分,提供選擇空間.
在必修部分6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能力;而選修部分則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內容,以照顧學生的需要、能力、興趣、性向和特長.
讓學生學會學習和探究教學重視啟發學生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與教的觀念須由教師中心轉為學生為本.
在課程設計中,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掌握有效的學習技巧和探究方法.
規畫學習進程本課程的三年學習進程,務須能幫助學生在中四級透過課程必修部分的學習打好基礎,做好準備,進而探索自己的文學學習興趣和學習性向,然後在中五、中六年級透過課程必修和選修部分的學習發揮特長.
順利銜接不同出路和途徑本課程要為學生奠定紮實的文學根基,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驗,如追蹤作家,研習文學專題,閱讀古今文學名篇,選讀香港文學、現當代文學作品,嘗試創作不同的文類等,培養學生的賞析與評論,以及創作能力,並能學以致用,為他們接受專上教育,或投身社會工作做好準備.
加強連貫性本課程在文學知識、評賞能力的學習和價值觀的培養方面,與其他學科,例如英語文學、通識科、中國歷史科、視覺藝術科,均互有連繫,在學習上可以互相配合、互相促進.
本科的設計,拓寬學習文學的空間,透過不同課題的研習,如文學專題、戲劇文學,以加強本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連繫,幫助學生貫通不同領域的學習.
與評估緊密配合,同步發展「學、教、評」是課程實施的完整循環過程,課程與評估須同步發展.
三年制高中中國文學課程與評估的設計,須體現課程宗旨、學習目標及學習成果.
「香港中學文憑」中國文學科公開考試和校本評核的設計,亦應與課程緊密配合.
72.
2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架構2.
2.
1課程架構課程架構是幫助學校自行規畫和發展課程的組織框架,設定學生在高中階段須學習的知識內容、掌握的能力、培養的價值觀和態度.
這個課程架構給予學校和教師充分的彈性和自主,配合學生的需要,設計不同的課程模式.
課程架構由以下三個互有關連的部分組成:知識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知識、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三者的關係圖示如下:2.
2.
2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架構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架構由以下三個互有關連的部分組成:(1)本領域的學習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的學習內容,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語文自學等九個學習範疇的知識、能力、興趣、態度和習慣.
(2)共通能力共通能力是中央課程八個學習領域共同培養的基本能力,主要是幫助學生學會掌握知識、建構知識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在九種共通能力中,學校可先以培養學生溝通、創造和批判性思考這三種能力為起步點,但也不應忽略其他共通能力的培養.
同時,由於各學習領域的知識性質有所不同,各項共通能力在不同學習領域所佔的比重也有所不九種共通能力是: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
價值觀和態度知識共通能力8同.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主要透過讀寫聽說和語文自學培養學生的溝通、協作和研習能力,透過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批判性思考、解決問題等能力.
(3)價值觀和態度價值觀是學生應發展的素質,是個人行為和判斷的準則;態度則是把工作做好所需的個人特質.
二者是互相影響的.
中國語文教育重視學生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透過品德情意的培養、文學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培養積極的態度.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架構圖示如下:2.
2.
3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的中國文學科學習作為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的一個科目,中國文學科提供機會讓學生延伸中國語文教育文學範疇的學習,進一步提高文學素養.
中國文學科的學習內容,包括與文學賞析、評論和創作相關的學科知識、能力、興趣、態度和習慣,讓學生得到審美的體驗、思想情感的感染和文化的薰陶,並著重發展學生批判性思考、創造力等共通能力,培養他們對國家民族、9人類社會的感情,幫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
中國文學科與中國語文科同是中國語文學習領域中的科目,二者關係密切.
中國語文課程有九個學習範疇,其中包括文學範疇,而中國文學科為部分對文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提供深入而有系統的學習機會,可鞏固和深化中國語文科的文學學習,進一步提高文學修養和藝術品味.
2.
3學習目標本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中國語文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1)提高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廣泛閱讀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2)加強感悟,提高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3)培養創作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文學創作的能力;(4)比較有系統地掌握中國文學知識;(5)啟迪情思,滌蕩性靈,豐富生活體驗,拓展生命領域;加強對家庭、國家及世界的責任感;提高對人類的同情同感.
2.
4學習重點「學習重點」是課程建議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供學校作為課程設計和教學的參考.
本課程就「文學學習基礎知識」、「文學賞析與評論」、「文學創作」編訂建議學習重點.
(見附錄一)2.
5學習成果本課程預期學生有以下的學習成果:(1)能聯繫生活經驗,體悟作家的情懷,對作品有個人的感受;(2)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分析文學作品的內容及形式;(3)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及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並有個人的見解;(4)能創作不同文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的作品,表達思想感情,呈現個性;10(5)養成閱讀古今文學作品的習慣,能享受閱讀的愉悅,樂於閱讀,樂於創作;(6)養成個人道德情操,對家庭、國家及世界的責任感.
2.
6課程結構及組織本課程建議分必修及選修兩部分.
必修部分約佔本科課時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選修部分約佔本科課時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建議必修部分由中四貫串至中六;選修部分則由中五開始.
本科建議課程結構及組織圖示如下:2.
6.
1必修部分必修部分體現本課程的基礎性.
學生通過必修部分的學習,培養必須具備的文學素養,包括:審美體驗,讓學生感受文藝的愉悅,涵泳終身,具有藝術品味和情操;理解、分析、欣賞、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以探索作品中所呈現的時代精神、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創作文學作品,以藝術手法,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
必修部分的學習內容以「文學賞析與評論」、「文學創作」為主,「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為輔.
「賞析與評論」和「創作」二者可以互相促進,而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的研習,則有助提升賞析與評論,以及創作能力.
必修部分建議約佔本科課時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包括文學賞析與評論、文學創作、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的學習選修部分建議約佔本科課時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建議選修三至四個單元(其一可由學校自擬)每個單元約佔22小時建議選修單元作家追蹤——自選作家作品選讀名著欣賞文學專題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香港文學戲劇文學評賞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文學創作——原創或改編自擬單元中六中五中四選修部分中國文學必修部分11這三方面的學習分別說明如下:文學賞析與評論「文學賞析與評論」是對文學作品的內容與藝術形式的感受、分析、欣賞及評論.
研習文學作品可先從直觀入手,學生可對文學作品作整體感受,在感受過程中,體會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再由感性轉向知性,通過理解作品的字、詞、句、段,掌握作品的背景、內容、主題、結構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品與作者經歷、寫作背景的關係,以及作品的意蘊、藝術手法和風格;然後二者結合,欣賞作品的內容美和形式美,作品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思和創意,並評論作品的藝術手法,作家的文學成就及作品的文學價值等.
文學創作「文學創作」是人們對生活或外界事物有了獨特的感受,激發起表達意欲,運用語言文字表現出來的藝術形式.
個人對週遭人事的細緻觀察與深入思索,是文學創作的泉源.
創作文學作品,主要是將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經過選取、想像、虛構、提煉的過程,以概括、具體、生動的形式,運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現出來.
在創作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培養對生活敏銳的觸覺和深刻的反思;運用不同的寫作技巧,嘗試不同文類的創作,豐富創作經驗.
有了創作經驗,學生更容易感受、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判別作品的優劣與品評高下.
文學學習基礎知識「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的研習,有助學生理解、分析、欣賞和評論文學作品,並提升創作能力,對學習起輔助作用,但要結合適當的學習材料,不宜孤立地處理,作純知識的教授.
「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的內容包括以下四方面:(1)各種文類的起源、流變及作品的題材;(2)各種文類的基本特徵及主要的表現手法;(3)代表作家作品的風格特色及其主要影響;(4)文學評論及文學創作的常用術語.
本課程提供指定作品和名著選讀的閱讀書目,教師可按建議的學習重點,透過指定作品及文學名著,以及自選作品,組織學習單元,讓學生研習古今優秀的詩歌、散文、小說及戲劇作品,概略認識中國文學的12發展脈絡,了解中國文學的獨特性和創造性,提高賞析、評論和創作文學作品的能力,並培養研讀文學的興趣、態度和習慣.
指定作品課程提供28篇指定作品(篇目見附錄二),供教師引導學生通篇深入研習,以提高他們對中國文學的學習興趣,並增強賞析與評論能力.
自選作品教師可以因應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需要,自行選取適當的文學作品配合「指定作品」施教.
「自選作品」以文學名篇為主,亦可包括貼近生活的優秀作品,目的是讓學生大量閱讀,藉以拓寬學生的研習範圍,提高對文學作品的賞析與評論能力,鞏固所學.
名著選讀課程提供閱讀書目(見附錄三),教師須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不同文類(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的經典名著,讓學生擴大閱讀範圍,汲取優秀作品的精華,以提高他們對文學作品的賞析和創作能力,並拓展視野和胸襟.
2.
6.
2選修部分選修部分與必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
選修部分以必修部分的學習為基礎,是必修部分的延伸和發展,體現課程的選擇性.
高中課程要為不同需要、能力、興趣、性向和特長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內容,以激發潛能,發展個性,所以課程必須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多的選擇,為他們創設更寬廣的學習空間,促進日後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
(1)設計原則選修單元的設計,以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學習成果為依據,並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
選修單元的設計原則如下:貫徹以「賞析與評論」、「創作」為主,「知識」為輔的學習;體現與必修部分的延伸和互補關係;擴大閱讀面,拓寬視野,讓學生對古今文學、香港文學作品,有廣泛而均衡的認識;通過不同的切入面,如人物、作品、時代、地域,讓學生研習相關的作品;不同單元的設計,須針對該單元的學習目標和內容,訂定相13關的學習及評估活動;各單元的學習可從理論入手,或從實踐入手,讓不同學習取向的學生,都得以從不同途徑建構知識和能力;配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習動機和興趣;創設豐富多采的學習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文學的自覺性,促進全方位學習;設計實踐活動,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發揮創新精神.
(2)開設單元學校開設選修單元時,可以開設課程建議的選修單元,也可考慮按實際的情況自行擬訂單元.
學生可在學校開設的單元中選修三至四個,其中一個可以是學校自擬單元.
建議選修單元選修單元一:作家追蹤——自選作家作品選讀透過選讀一位作家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作品,體味作家的情懷,探索他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在不同時期的創作特色,了解作品與作家生活和時代的關係,提高學生賞析、評論作家作品的能力.
選修單元二:名著欣賞透過選讀一本名著及其相關的材料,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和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藝術價值、社會和時代意義,提高學生賞析、評論文學名著的能力,並培養審美的情趣.
選修單元三:文學專題可按時代或主題,選取一個專題,研讀有關的文學作品.
以時代作專題,可選取一個朝代或年代的不同作家、流派的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懷,就其內容、風格作深入探討,以了解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探討文學與時代的關係,提高學生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以主題作專題,可透過研讀同一主題的文學作品,體會作品的意蘊,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鑒賞作品的表現手法及藝術特色,提高學生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
14選修單元四: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透過研習現當代優秀文學作品(包括內地、台灣、香港、澳門及海外),體會作品的時代精神及現代人的語言和感情,比較不同地域的文學作品在思想內容與藝術表達技巧方面的特色,提高學生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及創作文學作品的興趣.
選修單元五:香港文學透過研習香港文學作品,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香港文學的特色,體會文學與個人、地域的關係,豐富學生創作的素材,並培養他們對香港的歸屬感,提高他們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及創作文學作品的興趣.
選修單元六:戲劇文學評賞透過研習戲劇文學作品,觀賞演繹這些作品的戲曲和話劇,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戲劇文學的特色,比較原著及演繹這些原著作品的戲劇表演,提高學生賞析、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
選修單元七: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透過探討不同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探究作者的創作用心,剖析人物的性格、行為、命運,以及作品中人物的關係等,並學習塑造人物的技巧,提高學生賞析、評論及創作的能力.
選修單元八:文學創作——原創或改編讓學生選取一至兩種文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研習相關的寫作理論和經典作品,嘗試文學創作;或選取若干文學作品加以研習,將作品改寫或以其他文學形式加以改編.
通過創作或改編,讓學生享受創作的愉悅,抒發個人的思想感情,並發揮創意,提高賞析和創作能力,發展個人風格.
(選修單元綱要見附錄四)自擬單元為讓學校及教師能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選修部分並為學校提供開設自擬單元的空間.
學校若考慮開設自擬單元,須注意:15依據選修單元的設計原則;學習內容為課程建議的選修單元所未能涵蓋的,如「神話與文學」、「傳記文學」、「流行文學」;發揮學校優勢和教師的特長,切合學生需要和具校本課程特色;因應時代社會的發展,富時代精神,引進新的知識、技能和正面價值觀;參考本課程提供的建議選修單元示例,務使自擬單元與建議選修單元的質量和水平要求相若;根據學習單元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對應本課程的學習成果,擬訂該單元預期的學習成果;學習單元的水平要求,除配合課程目標、學習重點和學習成果外,可參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標準.
在課程的選修部分,教師可讓學生按興趣和能力,有選擇地就必修部分的某些課題作深入的研習,例如學生在必修部分已涉獵多個重要作家的作品,可在選修部分的「作家追蹤——自選作家作品選讀」單元,專研一位喜愛的作家,廣泛閱讀該位作家在不同時期的作品,探索作家創作的心路歷程,了解他在不同時期的創作特色,並掌握文學反映人生、寄寓理想的特質,進一步提升賞析及評論的能力.
(選修單元與必修部分的關係見附錄五)2.
6.
3高中學習時間的安排高中三年課程總課時約為2,700小時.
本科佔總課時10%,即270小時.
課程建議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佔全科學習時間的比重如下:學習時間的比重(約合課時)必修部分2/3-3/4(181-202小時)選修部分1/4-1/3(68-89小時)(學生在選修部分修讀3至4個選修單元,建議每個選修單元約22小時;以每課節40分鐘計算,約合33課節.
)16(空白頁)17第三章課程規畫本章就第二章所介紹的課程架構,列述有關原則,以協助學校與教師因應學生需要、興趣和能力,以及學校實際情況,從而發展出一個靈活而均衡的課程.
3.
1主導原則規畫本科課程時,須考慮以下各項:(1)配合課程宗旨和學習目標課程設計的方向,須以課程理念為大前提,貫徹課程宗旨.
在教學實施上,依據課程架構下的學習目標,具體布置學習重點,有機組織和編排教學計畫,編選學習材料,進行教學,使學生建構知識,掌握能力,養成應有的態度、興趣和習慣.
(2)分階規畫學習進程學校課程編排和學習時間安排,要做到在中四級先讓學生透過課程必修部分的學習打好基礎,了解自己的文學學習興趣和性向,然後在中五、中六級透過課程必修和選修部分的學習發揮個性和特長.
例如在中四級先研習一些課程指定作品,涉獵多個重要作家的作品,掌握賞析及評論作家作品的能力,對作家作品產生興趣;然後在中五或中六級選修「作家追蹤——自選作家作品選讀」單元,透過專研一位喜愛作家的作品,深入探討作家的作品風格,提高文學素養.
(3)依據中央課程架構,發展校本課程學校須依據中央提供的課程架構,透過本科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均衡而全面的文學學習;同時盡量善用課程架構提供的彈性和空間,因應學生的需要、性向、興趣、能力,以及教師的準備程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校本課程.
為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和掌握學習重點,學校可靈活選擇或調整學習內容的組織方式、學與教的策略和進度、對學生課業的要求、評估的模式和準則.
(4)設計均衡的課程規畫本科課程時,學校要同時顧及五種基要的學習經歷、九種共通能力和本科學習內容橫向的平衡,使學生在高中階段,在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掌握、態度和習慣的培養等各方面都能獲得均衡和全面的發展:18基要的學習經歷教師應有機地規畫學校課程,根據文學學習的特質,設計多元化的文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文學的同時,直接或間接、均衡地獲得「德育及公民教育」、「智能發展」、「社會服務」、「體藝發展」和「與工作有關的經驗」五種基要的學習經歷.
例如透過討論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賞析能力,同時進行德育及公民教育;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學習各種賞析方法,運用所學知識,為慈善機構或社區服務機構朗誦、表演話劇,讓學生嘗試參與社會服務、接觸不同的工作行業;通過參與不同形式的文學、文化藝術活動,欣賞文學、藝術作品,以及文藝表演,提高學生的文藝素養.
共通能力共通能力是學生終身學習、全人發展的基礎.
教師要安排適切的文學學習活動,均衡地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例如透過誦讀、分享、探討、評議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的溝通能力;透過文學創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透過小組討論、座談會,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等.
學習內容中國文學科的學習內容以「文學賞析與評論」、「文學創作」為主,「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為輔.
規畫本科課程,要確保學生的學習均衡而全面.
(5)連繫中國語文學習領域、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的學習中國文學科與中國語文學習領域、其他學習領域,在學科知識、能力、價值觀的學習上,均互有關連,在學習上可以互相照應.
為了更有效地運用教學的時間及資源,並增加學生學習和應用本科知識的機會,同時,又讓學生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促進本科的學習.
學校在規畫課程時,須關顧本科與中國語文學習領域、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之間知識、能力的滲透和遷移,並從以下各方面靈活而有計畫地組織學習內容,使學生的賞析、評論、創作的能力得以充分發展,同時促進共通能力:與中國語文學習領域的連繫本科與中國語文科同是中國語文學習領域中的科目,學校在規畫本科的學習內容時,宜考慮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況,與中國語文科九個範疇、特別是文學範疇的學習作緊密的配合,讓學生應用從中國語文課程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提高學習效能,同時通過適當的教學安排,避免兩科之間學習內容及學習材料不必要的重複,更經濟而有效地運用學習時間,使兩科的學習,互相促進、19互相補足,提升學生的賞析、評論和創作能力.
例如詩歌的學習,在中國語文科已認識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在中國文學科中則可進一步分析文學作品意蘊、藝術手法和風格.
與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的連繫本科教師應透過整體規畫,與其他學習領域、跨學科的教師溝通、協作,共同訂定相關的學習重點,靈活組織學與教的活動,從而擴闊學生的視野,建立廣闊的知識基礎,以提升學習效能.
以下舉例說明中國文學科和其他學習領域、學科的連繫:學習領域/學科連繫不同學習領域或學科的學習活動/設計示例英國語文教育以本科與英語文學科所學習的文學賞析與評論、審美的能力評論中國或英語文學作品通識科剖析作家的人生觀,了解中國知識分子的價值觀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透過中國歷史科的學習,了解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特徵與發展,以幫助學生賞析不同時代作家作品的內涵科學教育應用物理科或生物科的知識,了解文學作品有關宇宙、自然的描寫,如屈原《天問》、《詩經》中草木、鳥獸的名目等科技教育運用多媒體及資訊科技,設計作家、作品網頁,建設文學作品欣賞討論區藝術教育與「視覺藝術科」合作,在戲劇的學習中,以主題串連文學作品,設計戲曲欣賞、話劇表演、專題研習等活動與應用學習課程的連繫若學校提供應用學習課程,教師亦宜配合學校所開設的課程設計本科的學習內容,以幫助學生掌握相關職業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如學校開設「創意學習」範疇(如「戲劇藝術入門」)的課程,可在本科加入更多戲劇作品的閱讀材料,並開設「戲劇文學評賞」的選修單元,讓學生具備戲劇文學的理論基礎,對戲劇表演藝術這行業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認識.
(6)循序漸進、酌量取材學校擬訂全面而長遠的計畫,可建基於現有的優勢,因應本身的條件、學生的特點,決定發展的步伐.
學校可以計畫從小步子做起,並分階段及時段逐步開展.
在實施過程中,須按實際情況適時進行檢討,並就內容、進度、數量等方面作適度、及時的調整.
例如設計單元教學時,可參考學習單元設計示例或坊間的設計,作校本課程調適,並從學生需要出發和衡量教學實效,進行修訂,逐步發展20校本的中國文學課程.
又如在課程實施初期,每學年可開設2至3個選修單元,其後再按學校及學生的條件,逐步增加選修單元的數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
學校設計校本課程時,可參考有關課程文件及資源,按學校發展進程,酌量取材:中國文學科課程及評估指引提供課程架構及學習目標,作為學校設計校本課程的依據.
只要能達到本課程的學習目標,學校可以靈活地使用各種學習策略和方式,以切合不同學生的需要.
課程資源例如因應所需,參考學習單元設計示例、課程指定作品參考資料選編、名著選讀簡介、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等;推行課程發展計畫,如協作研究及發展(種籽)計畫;舉辦教師培訓課程、研討會、經驗分享會等.
(7)建基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優勢學校須確保學生能在初中階段(中一至中三)為三年制高中課程的學習作好充分的準備.
而三年制高中中國文學課程,應建基於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優勢,讓學生展現個性、發揮所長.
(8)根據實際,靈活調整課程內容及課時學校在規畫課程時,應預留發展和調整課程的空間和時間.
在課程實施時,可因應實際需要、學生能力、社會環境的變化等,靈活調整課程內容和課時,如調整單元的數量,增刪課題、學習材料和活動,設計不同的自擬單元等,並配合校本評核的設計及安排(詳見第五章),使課程更切合學生的需要,充分發揮校本課程的精神.
3.
2學習進程本課程建議必修部分由中四貫串至中六;選修部分則由中五開始.
教師應就高中三年課程的必修和選修部分作整體的規畫.
中四時,學校須安排必修部分的學習,為學生中五、中六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師可配合本科的學習目標,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並因應學生的需要、能力、興趣、性向和特長,編擬整個學年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通過這部分的學習,培養文學賞析與評論,以及創作的能力.
同時,教師也要發掘學生的興趣、潛能和特長,幫助學生及早規畫個人在中五、中六的學習,選讀最適合自己的單元.
21中五、中六時,學校可按校本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必修與選修部分的學習,例如在中五時,選修單元與必修部分可同時進行,亦可先完成必修部分,然後才進行選修單元的學習.
在開設選修單元之前,教師須擬訂周詳的教學計畫,協調必修和選修部分的學習內容,例如開設選修單元六「戲劇文學評賞」之前,教師可在必修部分,預先安排有關戲劇文學的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戲劇文學的特色,並具備賞析、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備在選修單元作延伸學習.
至於選修單元的學習,也可靈活處理,既可逐一完成,亦可將單元的學習內容分成若干環節,安排在不同的學習時段施教.
(必修與選修單元安排構思示例見附錄六)3.
3規畫課程3.
3.
1整體規畫的考慮每個學生都具備學習能力,亦各具獨特性.
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各有不同,學習表現亦因而有異,教師宜因應學生不同的性向和能力,規畫課程,以協助他們有效地學習.
教師在必修部分設計學習單元時,可預留若干課時,作拔尖保底之用;如有需要,更可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學習材料,安排多元化的賞析和創作活動,使他們的學習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此外,教師在設計選修單元或自擬單元的學習內容時,亦須提供各種機會,使學生能各展所長,如設計選修單元「文學創作——原創與改編」時,宜考慮學生在不同文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創作的能力,讓他們就擅長的文類創作.
評估是學與教的組成部分.
學校應整體規畫校內評估(InternalAssessment)和校本評核(School-basedAssessment(SBA)),以促進學與教.
評估的方式不應限於紙筆測試,可靈活採用不同的評估方式,如觀察、提問、課堂討論、專題報告、閱讀報告等.
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評估的頻次和份量須有合理的安排,以免對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3.
3.
2開設選修單元的考慮學校開設選修單元時,須考慮以下各項:22(1)銜接必修須考慮必修部分與選修部分之間的銜接,讓學生在必修部分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能力,然後在選修單元中可以有較深入的探討或更大的發揮.
(2)學生需要須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和能力,並須就他們的興趣、性向和特長,提供各種機會,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使學生能各展所長.
(3)校本特色須按實際情況,充分估計所具備的現實條件,如教師的專長和興趣,學校具有的特殊條件、資源配備,開設具有校本特色的選修單元.
(4)自擬單元學校開設自擬單元時,須注意單元應具特定的針對性;訂定單元的學習內容,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不宜單取決於學校的行政考慮,或教師個人的專長和喜好.
(5)選課指導在指導學生選修單元時,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所開設選修單元的主要內容特點,並且要幫助他們判斷選修部分中哪些單元最適合自己的需要、能力、興趣、性向和特長,配合未來的個人學習發展需要,以作出選擇.
3.
3.
3學習時間(1)學習時間的成分學習時間不單指學生在課室上課的時間,因為學生的學習經歷可以發生於任何時空.
學習時間包括上課的時間,上課以外的在校時間(例如小息、午膳、課後時間),以及校外時間,包括假期.
作為學生學習的促導者,教師須布置環境,營造氣氛,讓學生自然投入學習,養成持續學習的態度、習慣和興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全方位學習」擴大了文學的學習時間及空間.
周遭環境、時空人物都是文學的學習材料,教師只要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便可以在學校以外的廣闊生活天地中,主動、積極學習文學.
(2)校內學習時間的安排學校規畫課程,要整體考慮學生在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學習時間的分配和銜接;例如在寫作方面,可安排片段寫作在課堂上進行,文學創23作則在家中進行,以配合不同的訓練目的;又如在賞析方面,教師在課內指導學生通過指定作品學習一些賞析的技巧,然後安排學生在課外自行研習其他文學作品,鞏固所學,教師再在課堂上跟進.
教師應配合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生的能力和需要,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學習時間,例如安排連堂的寫作課;在同一課時安排同級的課節,以便進行協作教學;安排一個短課節進行誦讀或閱讀分享會.
此外,教師應充分利用學校時間表中可供彈性處理的時間(各學習領域建議分配課時以外的課時),以進行文學學習活動,例如安排文學作品座談會、戲劇欣賞、創作經驗分享會等.
3.
4課程統籌3.
4.
1全面考慮科組規畫課程時,宜考慮以下各項:(1)了解課程及學生了解課程:了解中國語文教育中中國文學科的課程理念、宗旨、學習目標、學習範疇、學習重點、學習成果、課程結構及組織、課程規畫、學與教、評估等.
了解學生:因應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並建基於初中三年的語文學習,編擬高中三年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學習成果.
掌握情況:了解學校的優勢、社區的文化,以及社會轉變中的需要,規畫課程的學習內容,組織豐富而多元化的學習活動.
(2)科組協作加強科組聯繫:科主任與任教各級的教師,須就高中三年的課程作整體規畫,有需要時可與其他學習領域的教師共同商議,以配合跨學習領域的學習.
此外,科主任要培訓任教不同級別的教師,以協助教師掌握課程理念、教材、教學法等.
(3)全面規畫課程整體規畫:考慮學校整體課程的發展,與中國語文科和其他學科的學習協調.
訂定範圍:因應課程特點、學生需要等,訂定高中三年的學習範圍.
編訂單元:因應學習目標和重點組織學習單元,設計靈活而有效的學習及評估活動,編選校本的學習材料.
24布置評估:設計校內評估,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因應學校的情況和學生的學習,訂定預期學生可達到的學習成果,透過學與教的回饋,提高學習效能.
編排課節:按課程規畫和學校情況,靈活編排上課時間,如安排較長或相連的課節、安排課外延伸學習活動、針對選修單元的設置作特別安排.
介紹課程:於高中學習階段之初,向學生介紹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模式、評估措施等,讓學生能了解高中學習的梗概,並盡早規畫個人的學習進程.
(4)加強專業發展建立團隊:調協人力資源,凝聚專業力量.
定期舉行會議,讓科組成員協作、分工,共同討論和檢討學習內容、教學策略、學習材料和評估措施等;鼓勵成員間互相交流,分享學與教的心得.
編配教師:因應課節的安排、學生學習需要及教師的專長,靈活編配教師任教必修和選修部分.
如有需要可考慮利用校外專業力量,協作選修部分的教學.
專業發展:因應學校、科組的情況和個別教師的需要,幫助科組內成員擬訂專業發展計畫,推動參加培訓、建立師徒制、同儕觀課、共同備課、專業交流等,以助教師專業發展.
(5)資源發展匯聚資源:發展「教學資源庫」,儲存教學的材料,以支援教學;建立「學習材料庫」,鼓勵學生自學.
例如在學校的內聯網絡提供各種主題的範文、參考資料,供學生瀏覽或下載;亦可建立網上平台,供學生自學或互相交流.
(6)持續監控調節檢視進程:定期分階段檢視各級、各班的教學進度和檢討學與教策略的成效,包括課堂教學、聯課活動和自學等學習活動;利用學生於課堂學習、課業、測考等評估表現所得之數據,結合教師於教學研究、共同備課、同儕觀課等專業交流的心得,評鑑、反思及調整課程內容和學與教策略.
3.
4.
2各司其職為有效推動本科的課程發展,校長、科主任和教師等,各有不同的職能,需要衷誠合作,齊心協力,以提高學與教的效能:25(1)校長領導發展:領導學校整體課程發展,充分了解中央課程架構,考慮學生的需要、學校的優勢和教師的特長,規畫校本課程,並加強各科教師之間的溝通、協作和聯繫.
調配資源:善用資源、根據優次,分配時間、人力、撥款等資源,以取得更大的學與教效益.
營造環境: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提供充分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以外,能學習和運用語文,如設立校園電台、創作園地等.
開發空間:培訓科主任和課程領導人員,為教師創造時間和空間,例如安排共同備課節,並鼓勵他們參與各種專業發展計畫,以及支持他們在教學方面的新嘗試.
建立網絡:建立專業交流網絡,與其他學校、大專學院及有關機構交流教學經驗.
家校協作:與家長保持溝通,讓他們了解學校辦學宗旨、校本課程理念、校本評核等,以促進子女的學習.
(2)科主任溝通協作:作為學校行政階層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橋樑,讓學校了解本科的需要,以求取資源;同時又培訓級聯絡人或級統籌員,讓各級教師能有效協作和溝通.
規畫課程:規畫校本課程,依據中央課程及評估架構,設計切合學生需要的校本課程;因應學校和教師條件,開設多元化的選修單元,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和個性化的發展.
課程領導:領導教師擬訂各級的教學計畫,確保各學習範疇、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得到適當的配合,而級與級之間的課程能互相銜接.
統籌科務:執行本科的科務,包括教學工作的分配、科務會議的籌備和召開、本科資訊的蒐集和報告、教科書的選用、聯課活動的安排等.
專業發展:關注科組內教師的教學表現,恰當地回饋教師,肯定他們的成果;因應本科的發展需要,為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擬訂計畫和作出部署,並協調科組內的人力資源,讓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和時間進修;推動共同備課、同儕觀課、地區教師交流等活動,以提高學與教的效能.
26(3)教師配應協作:根據學校的政策,協助科主任,並與其他中文科教師合作,發展校本課程,共同擬定合適的學與教和評估策略,檢討教學成效.
與時俱進:關注語文課程的最新發展和變革,樂意試行有創意的學與教策略.
交流互享:主動與其他教師交流、分享教學理念、知識及經驗,加強團隊協作,共同改善語文教學.
專業發展:訂定個人的專業發展及終身學習計畫,配合社會改變和課程發展需要,積極參與共同備課、同儕觀課、地區教師交流、教師培訓等活動,以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27第四章學與教本章就中國文學課程之有效學與教提供指引和建議.
本部分應與《高中課程指引》(2007)第三冊一併閱讀,以便了解以下有關高中課程學與教的建議.
4.
1知識與學習面對資訊發達、瞬息萬變的知識型社會,學習就是學生不斷主動汲取知識和建構知識的過程.
學生在文學學習中所汲取的知識,主要來自學科本身、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所以可包括與文學賞析、評論和創作相關的學科知識,與文學學習相關的知識如歷史、文化等知識,以及學生切身體驗的生活知識等.
這些知識主要透過學習古今名篇和經典著作,參與各種文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的體悟中獲得.
學生學習文學是從多元化的學習經歷中,透過理論、感受、想像、模仿、創造、潛移默化等途徑,掌握學習方法和建構知識的能力,提高個人的文學素養,激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同感和同情,加強情感教育.
4.
2學生與教師的角色4.
2.
1學生的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處於主導地位,規畫自己的學習方向,並為個人的學習負責.
高中階段的中國文學教學,著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文學學習的感性、自覺性和敏覺性.
為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使學生:規畫個人發展:認識文學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內容,了解學習文學對個人思想和感情發展的意義,根據個人的能力、興趣、性向、特長、抱負,確立文學學習目標,選讀最適合自己的選修單元、名著書刊,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潛能.
積極主動學習:主動投入文學學習活動,在課堂上透過對話、交流、討論等方式,切磋砥礪,引發感受和思考,探索文學作品的精妙之處,享受文學閱讀的樂趣;並積極參加課堂外的文學活動,如寫作比賽、投稿等,從實踐中學習,以聯繫、應用理論知識,體驗文學創作的成功感.
掌握學習策略:欣賞文學作品,先要整體感受,然後作理性的探究,玩味鑒賞,提出個人真切的體會.
除了與作品交感,學28習知識外,還要積極地學習掌握文學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按不同的目的,靈活運用誦讀、聯想、想像等方法研習文學作品,並能配合不同的學習情境,靈活運用,提高學習效果.
培養審美情趣:在學習過程中,除對文學作品有個人的感受外,並能分享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對生活和生命作深入的探索和體悟,從而發展思維、培養個性、提高審美能力、提升藝術品味.
4.
2.
2教師的角色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在學與教的過程中擔當不同的角色,包括傳授知識、促進學習、提供資訊、學生輔導、學習評估等.
教師既是學習社群中的領導者,又是富有學習經驗的學生學習夥伴.
教師在文學教學上須發揮專業自主的精神:根據第三章在課程規畫方面的建議,調適課程或編訂校本課程,為課堂或學習活動訂定清晰的學習目標;因應學生的程度和興趣,設計文學學習活動,照顧大多數學生對作品感受和鑒賞的能力水平,同時做到拔尖和保底.
利用學生的生活情境或創設真實而具挑戰性的文學學習情境,靈活運用各種學與教策略,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建立開放的文學學習環境,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內和課外的文學學習活動,敢於發問,勇於表達.
在學與教過程中,觀察學生的需要,並於他們個性和全人發展上給予適時的輔導,讓學生享受自主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功感,更有信心和更愉快地學習文學.
除了傳授知識外,更為學生提供資訊的來源,讓學生能掌握獲取各種學習資源的途徑.
清楚認識學習、教學、評估三者的循環關係,改變應試教學的觀念,善用評估,適時回饋,促進學與教.
幫助學生訂立適當的學習目標,兼顧感情和知性知識的學習,掌握文學學習策略,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習社群中,既激勵學生積極投入學習,又與學生共同學習,互相交流.
以教育專業研究者的心態進入課室,在文學的學與教過程中,重視情感教育,同時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更新教學理念,把文學教學與研究融為一體,促進教研文化.
294.
3主導原則教師須發揮專業精神,建基於以往成功的經驗,貫徹以下原則:(1)以學生為主角,促進自主學習最有效的教學,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角,在課堂及其他學習場合,盡量使學生主動經歷、積極參與活動,例如在文學作品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繫個人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對文學作品提出個人真切的體會.
此外,教師更要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訂定個人學習目標和學習計畫,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主動學習,並在學習的進程中,不時自我省察學習的方法、進度和表現,及時總結經驗,調節策略,以獲取學習的成果.
(2)建基現有優勢,掌握學生已有知識課堂教學的優化應建基於本科已有的優勢上,如文學科一直行之有效的教學法,文學教師豐富的學科知識,個人的專長及教學實踐經驗,都是教師建構優質課堂的有利條件.
此外,教師布置課堂教學時,須配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設不同情境和學習活動,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連繫知識,並利用評估促進學習,讓學生勤於學習和追求卓越.
(3)訂定清晰的學習目標教師不單要整體規畫教學,也應該為課堂或學習活動訂定清晰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任務,以及對學生的具體要求,讓學生明白要達到的目標和要完成的任務,並作出準備,以開展學習.
(4)促進理解,引發思考教師要協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學習的內容,教師的教學,不是讓學生熟記文學作品的內容、文學術語或理論等知識,而是要引發學生思考,理解不同知識之間的聯繫,同時結合已有學習經驗,以獲得新知,並能在課內外新的情境中適當運用.
當學生理解錯誤、產生疑惑時,教師須適時點撥,引導他們糾正、釋疑.
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廣博知識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分析、評論文學作品,並敢於質疑、打破成規,提出個人的見解.
(5)建立開放的學習環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態度和習慣.
因此,教師應營造開放、輕鬆、融洽的學習氛圍,利用文學作品的情境,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感情,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鼓勵他們從實踐中學習,30積極參與課內和課外的文學學習活動,例如朗誦、報告、座談、電影和戲劇(曲)欣賞、戲劇演出、作家專訪和學生作品觀摩,以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和體會;建立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敢於提出個人的看法,並在批改或評講學生的作品時,以開放的態度欣賞學生的作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盡量多給予鼓勵、讚揚,使學生樂於閱讀,善於感受,勇於創新,敢於發表,提高鑒賞及創作能力.
(6)拓寬學習空間,提供豐富多采的學習經歷教師宜充分利用中國文學課程提供的彈性,善用學校及社會資源,拓寬學習的空間,把學習由課堂延展至課堂以外更寬廣的天地,如與其他科目、學校、機構和人士合作,有計畫、有目的地安排適切及豐富多采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從生活體驗、群體活動和社會實踐中汲取文學的養分,並從與不同社群的交往中,相互學習,建構新的知識.
例如學校可舉辦不同形式的參觀、探訪、考察和交流活動,更可多鼓勵學生在網上學習.
又如選修部分,同區的幾所學校可就某一選修單元邀請專家、學者為選修相同單元的學生舉行座談會,或安排聯校比賽,加深學生對該課題的理解、拓寬視野和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
(7)重視個人的體悟文學作品是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的有機整體,要整篇學習,整體感受,才能體會作品的情感、精神和韻律、結構之美.
教學時宜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作整體感受,就內容、作法與學生討論、分析,並引發他們對作品產生共鳴,藉以思考人生,陶冶性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就作品中形象化的描述,展開聯想和想像,體會作品的意境,對作品作多角度、多層次的解讀,並以開放的態度,讓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悟,避免以個人的看法或專家學者的意見取代學生獨特的見解.
(8)適量背誦,豐富積儲欣賞文學作品以直覺的感受為先,誦讀是感受作品音節、韻律以至文氣的直接途徑.
優美的文學作品,大多聲情並茂,教師宜引導學生,誦讀吟詠,藉作品的音樂性與節奏感,體會作品中的意境情韻,並增強語感.
對於典範性的作品,特別是詩詞或某些琅琅上口的散文,教師可因應學生的能力和作品的特點,選取片段或全篇讓學生作適量背誦,以幫助深入領會,豐富積儲.
31(9)善用多種媒體以促進學與教教師宜因應學習目標和需要,適當並有效地運用多種媒體促進互動學習.
學校可利用內聯網建立平台,或以互聯網連繫其他學校,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交流協作,使校內校外師生組成互動的學習社群.
例如創作教學,教師可鼓勵學生把作品在個人網頁或學校內聯網上發布,與同學、教師、家長分享自己的作品;在分享的過程中,透過反思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拓展樂於接納他人意見的胸懷.
此外,教師也應培養學生善用多種媒體以獲取知識、篩選資訊,讓他們掌握處理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他們獨立自主地學習.
4.
4取向與策略4.
4.
1教學取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因應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需要、課室設備等,採取不同的教學取向,靈活結合多種學與教的策略,為學生布置互動、積極和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教學的取向,約可歸納為直接傳授式、探究式和共同建構式三種:(1)直接傳授式直接傳授式的教學取向,著重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
教師因應學習目標,設計合適的學習內容和課業,選擇合適的學習材料,以期學生在安排的課時內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果.
(2)探究式探究式的教學取向,重視學習過程,教師布置多元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積極思考和實踐中掌握知識和能力.
(3)共同建構式共同建構式的教學取向,視課堂為一學習社群,教師和學生都是學習者.
教師創設開放、平等的學習環境,在課堂組織學習社群,讓學生透過分組活動或合作學習的方式,根據事實、理據等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同學對話、交流和討論,從而達成共識,獲取或創造新知.
32學與教的取向學習是成果過程共同建構學習社群有意義的學習共通能力知識內容(來源、理解、結構及性質)教學是直接傳授探究共同建構上圖以指定作品《蒹葭》的教學為例,說明在課堂教學中三種不同教學取向的運用.
教師須配合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學習的需要,選用不同的教學取向.
怎樣學(教學法與評估)學甚麼(課程)探究教師請學生根據研習《蒹葭》的心得,以「詩經的愛情作品」為主題,作專題研習報告.
學生蒐集詩經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按興趣、能力,通過討論或徵詢教師的意見,擬定研習的範圍,訂定子題.
透過討論、對話,學生從不同角度,如題材、主題、表達手法,分析、比較所蒐集作品的特色.
歸納詩經的愛情作品的特色,向同學匯報.
共同建構教師提出《蒹葭》的主題,除了是愛情詩外,還有以下說法,包括:-《蒹葭》是刺秦襄王的政治詩-《蒹葭》是求賢之作教師請學生蒐集資料,分組討論三個說法,從中選擇最可取的一個,並說明理由.
在過程中,教師可加入各組,分享、交流自己的意見.
教師也可鼓勵學生把問題張貼在一些文學網站的討論區上,與校外文學愛好者對話、討論.
直接傳授教師朗讀及講解《蒹葭》,讓學生了解詩經的體制和詩經的表現手法:重章疊句賦、比、興的手法334.
4.
2學與教策略文學課程的學與教策略靈活多變,難有成規定法,教師宜因應不同的學習目標、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能力、興趣和需要,運用一種或結合多種教學策略,布置課堂教學,以提高學與教的效能.
在學與教的過程中,教師可靈活運用以下建議的學與教策略,並適時更新:(1)講授教師就不同的學習目標或一些特定的情況,可以講述或講解方式進行,例如直接講述一些文學作品的背景資料,可讓學生在最經濟的時間內掌握學習內容;又如對於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或較艱深的文言作品,通過教師深入的講解、精到的分析,可加深學生的理解和體會.
教師的講授,是要把最能體現內在規律的知識,以生動的語言,突出難點、突出重點的方式教給學生,而在講授的過程中,適時以提問、討論的活動或讓學生自己講述的方式,吸引學生投入課堂,掌握學習的要點,避免一講到底.
(2)示範引導在文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能需要示範引導,才能掌握一些學習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布置課堂教學,創設有意義的學習情境,透過預設的學習步驟和活動,引導學生學習.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上問題時,教師可作示範指導和回饋,讓學生從中掌握不同的學習方法,並提升自我監控和反思的能力,然後逐漸減少指導,讓學生自己學習.
例如處理文學作品的閱讀或創作,教師應透過身教言傳,把如何賞析、創作文學作品的方法,作出示範,以處理指定作品.
以指定作品《蒹葭》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先示範朗讀《蒹葭》的第一章,讓學生感受作品的情感、節奏,並就《蒹葭》第一章進行賞析示範,分析作品的意蘊及藝術手法,欣賞作品的意象、意境及作者的情思、創意.
然後請學生參照這種方式,分別朗讀、賞析其他章節,讓學生有實踐、應用的機會,並最後由教師補充、修正.
(3)營造情境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蘊含豐富的思想內容,要幫助生活閱歷不多的學生感受、體驗作品的情感世界,教師可從以下方面設計情境:設置情境:教師因應文學作品的內容,運用實物、圖畫、音樂、影像、實地觀察等方式呈現可觀可感的情境,將學習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展示作品的情調、氣氛,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迅速感知、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從中領會意境.
例如教授指34定作品《戰城南》,可要求學生想像作品中呈現的情景,然後出示一些現代戰爭生靈塗炭的照片或影像,幫助學生感受詩中蒼涼悲壯的氣氛.
切身體驗: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作品所描述的世界,揣摩作者的情感,透過朗誦、角色扮演、戲劇表演等方式,走進作品的特定情境中,如指定作品《進學解》的教學中,讓學生分別扮演旁述者、學生及韓愈的角色,朗讀作品,重現學生問難、韓愈解嘲的實境,領會作者的情感.
(4)探究學習在初中階段,學生已掌握不同的學習策略;在高中階段,教師宜在這個基礎上,多引導學生就不同的課題進行探究,使他們有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從而建構知識、掌握學習技能.
探究學習可以讓學生經歷以下過程:訂定目標:在學與教的過程中,教師設計問題情境或引發話題,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在特定的範圍,以個人或小組方式,自擬探究題目和探究的目標.
自主探索: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須透過資料蒐集、問題分析,或與教師、同學的討論中,自我發現問題的核心,並在掌握具實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嘗試尋找答案.
建構新知: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生須不斷反思,運用不同策略,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和相關資料,經考慮不同人的立場和論據,並評鑑不同的觀點後,作出判斷、修正,或衍生新的意念,然後嘗試以個人的創造力或與同學協商下解決問題、建構新知.
例如在研習選修單元「作家追蹤——蘇軾」時,讓學生自擬主題,作專題研習,如「蘇軾在黃州的日子」,教師在引導學生擬定題目的過程中,可提出問題或作提示,促使學生不斷反思,如「為何是黃州,而不是蘇軾第二次被貶的惠州、儋州黃州的生活對蘇軾的創作有何影響」.
學生透過蒐集和分析資料,對蘇軾的思想感情有更深、更新的個人體會,從而發現、提出新問題,以多角度分析,並透過與同學交流、討論,作出判斷,了解作品與作家生活經歷的關係.
(5)對話交流強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平等參與,師生在教學活動中共同探索、互相學習.
在文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至為重要.
例如在賞析文學作品的交流活動中,教師、學生之間應尊重各人因個別的經驗、際遇而對作品所產生的獨特體悟;又如在35小組討論中,探討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藝術特點等,學生要從不同角度思考同學、教師的不同觀點,才作出判斷,並修正、補充,形成自己的看法.
以指定作品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為例,在探討竇娥這個人物的性格時,教師可讓學生以竇娥臨行刑前要楚州「六月飛霜,大旱三年」這個誓言,就下列問題作分組討論:誓言反映竇娥是個怎樣的人你怎樣評價竇娥這個人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的閱讀體會,與同學對話、交流,尋求共識;也可參與討論,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或就學生的談話,補充自己的觀點;或請學生反駁自己的觀點,從而讓學生作出判斷.
討論後,教師可就學生的理據作回饋或總結,以提高學生文學鑒賞的能力.
此外,教師亦可鼓勵學生把問題張貼在一些文學網站的討論區上,透過與校外文學愛好者的對話、討論,形成個人的觀點.
4.
5優質的互動學習無論運用上述任何一種教學策略,課堂活動均應包括以下要素,以構成優質的互動學習:(1)有效提問有效的提問,可以拓寬學生感受和思考的空間,提升感性和知性思維的層次.
課堂上,通過師生的提問和討論,讓學生透徹理解學習的內容.
提問必須要有思考的價值,有一定的難度,以刺激學生思考.
(2)優質回饋優質的回饋,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對學習起正面激勵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持續地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的回饋,幫助學生釐清學習目標,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的優點和不足,適時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文字或口頭回饋,引導他們積極反思自己的學習成效,主動提出改進的方向和目標.
同時,教師亦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鼓勵性的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3)建構知識教師應運用不同的策略,聯繫學生的個人生活體驗,引發想像、聯想,加深學生對作品思想和感情的感受,持續建構知識的能力.
教師運用36直接講授、示範引導;或設計情境,讓學生深入感受,主動探究,以溝通、協作等方式學習;或營造開放氣氛,多向交流,互動學習,都是幫助學生交感互享,以至建構知識的有效策略.
(4)應用實踐知識必須經過實踐應用才能轉化為能力.
教師應該創設情境,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因應新的情境,遍歷不同的思想感情,激發新思維和深入感受,並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思考對策,解決問題,發揮獨立學習能力.
4.
6學習社群文學學習首重培養學生與人的溝通、交感和同情,學生要懂得如何在群體中共同學習,以群策群力的方式,透過思想感情的交流互動,創建新知.
學習社群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處境中,透過共同參與、討論商議、互相協作、交流反思,匯聚各人的專長,互補彼此的不足,共同解決困難,並分享成果.
在學習社群中,學生不僅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也要為群體的感受、認知和認同作出努力,例如在共同分享、解難時,群體擁有共同的學習目標,學生各自提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透過思想和感情的激盪,互相分享、討論,形成共識,激發創意.
在過程中,既可拓寬學生對周遭事物和人的感受、知識領域和視野,亦可幫助他們養成建構知識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自行組織或參與不同的學習社群,藉以提升學習效益:(1)課堂內的學習社群教師可按需要進行分組活動,如創作互評、閱讀分享,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透過平等的參與,以及與同學的互動交流、合作、協商中,汲取同學的長處,了解自己的不足,在互相補足、互相砥礪下,共同達成學習目標,分享學習的成果.
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反思、修正自己的觀點,或尋找支持個人觀點的論據,提升自我監控的能力,並養成接納別人不同意見的胸襟.
(2)課堂以外的學習社群學習社群的建立不囿於課室內,學生可參與和組織校內、校外舉辦的課外活動,如詩社、讀書會、戲劇學會、文學創作營,與不同學習社群中擁有共同學習目標和興趣的夥伴,包括教師、同學、家人、朋友、社會各界的專家、不同國籍的人士等,互相協作、交流,拓寬知識面,並將理論知識內化,藉實踐提升能力.
學生更可透過網絡的學習平37台,發表個人的創作或文學評論,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向不同知識領域的專家討教,與志趣相投的學習夥伴交流,從而總結經驗和心得,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志向.
4.
7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每個學生都各具獨特性,各有不同的稟賦,性向、才情各有不同,智能、喜好也各有差異,而學習經歷、家庭、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都構成他們在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風格等的不同,並有不同的學習需要.
教師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亦應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元化的學習材料,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以配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學生的學習方式各有不同,如有些較善於從理論入手,有些則較適宜從實踐中學習,因此,教學時應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特性,因材施教.
在文學的學習方面,每個學生在賞析、評論、創作能力的發展各有不同,有些可能是創作能力特強,有些則評論的能力較高,教學時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強弱項,讓他們發揮所長,亦須及時彌補不足,以免造成學習的障礙.
總括來說,要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是要從了解他們的需要、能力、性向發展、學習方式等入手,利用課程的彈性,創設選擇和發展的空間,採取靈活而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途徑,讓學生各展所長,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全面和個性化的發展.
同時,教師更要照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差異,進一步在課程和教學上作出調適,使學習表現稍遜的學生及早改進,提升水平,而能力較佳的學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4.
7.
1照顧學習差異的原則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習差異是自然存在的.
照顧學生學習差異,並不是把學生差異視為問題,強要拉近學生之間的差距,而是把學生的不同稟賦視為促進有效學與教的寶貴資源.
教師應珍視每個學生的思想、感情、喜好和獨特才具,配合文學課程的要求,因材施教,幫助每個學生建立個人的文學趣味,了解自己的性向和才能,為他們創設發揮潛能、獲得成就的空間,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的文學賞析、評論、創作、審美和自學能力等得以提升.
(1)全面規畫教師應了解學生在中國文學科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的差異,並因38應學校的條件,從課程設置、學與教的內容及評估的設計等方面,作全面的規畫,讓不同能力、性向、興趣的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
例如學校在開設選修單元時,提供各種豐富他們學習經歷的機會,使他們能各展所長.
如照顧有志成為作家的學生,可在必修部分安排創作的延伸活動或增潤課程,拓寬學生的視野,並開設「文學創作——原創與改編」選修單元,讓他們有更多機會進行創作.
(2)態度積極每個學生都具備學習能力,教師應以積極態度指導他們學習,肯定學生的學習表現.
對在某些方面能力稍遜或表現欠理想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回饋,一方面讓他們知所改善,另一方面可肯定他們的其他成就,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激勵他們力求改進.
對於能力較佳的學生,適當地提高要求,加快學習進度,鼓勵他們向難度挑戰,促使他們追求卓越,並作持續發展.
(3)及早跟進教師應定期檢討學與教的成效,對持續未有改善的學生,多加關注,盡早找出原因,給予適切的指導,幫助他們改進;而表現特別卓越的學生,則可通過各種途徑,如調適課程、學與教方法、評估措施、聯課活動等,盡早幫助他們發展特長.
例如學生在賞析詩歌作品的表現欠佳時,可透過課堂觀察或提問,及早了解學生的難點;然後提供有關的輔助資料,幫助學生自習,及早改善.
4.
7.
2適當的課程設置中國文學課程應涵蓋文學賞析及評論、文學創作及文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全面及均衡的文學學習經歷,並讓他們有充分發揮潛能的機會.
然而,學生文學學習的表現各異,教師宜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規畫課程,以協助他們有效地學習.
規畫課程,可參考以下的方法:(1)布置課程的空間學校應根據學生在中國文學學習的表現和需要,並因應學校的條件,全面規畫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例如在規畫全級的教學時,預留課時,配合從進展性評估所取得的學生學習情況,安排增潤或延伸單元,以拔尖保底.
在選修部分,可根據學生在必修部分的學習表現和他們不同的性向、興趣和學習需要的發展,開設適合他們的選修單元或設計自擬單元.
如在必修部分課程指定作品「碗」的學習中,若學生對研讀作家西西的作品有興趣,可在選修部分,開設「作家追蹤——西西」,以提供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9(2)調適課程教師宜因應學生在文學學習的表現及需要,在教學內容、學習材料和課業等方面進行課程調適,例如配合指定作品,教師宜提供不同篇章,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可以選讀,並從數量上、課業設計上調節學習要求,提供更多的彈性,例如學生在賞析方面的學習表現較佳,但在創作方面的表現不理想,可考慮適量減少賞析課的授課時間和課程內容,而將騰出的教學時間用作創作教學.
(3)安排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教師宜安排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在課堂內外進行,給予學生不同的經歷、得以發揮所長的機會,以提高學生學習中國文學的興趣,加強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潛能,例如即席創作、文學散步、編選作品畫冊、舊曲新詞、戲劇表演、網上論壇、作家網頁設計.
對於學習表現較佳的學生,可安排延伸活動,例如配合古典詩歌的學習,安排學生參加相關的文學專題講座,讓他們精益求精.
4.
7.
3有效的教學策略因應學生的學習差異,教師可考慮採用以下的教學策略,提高學與教的效能:(1)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應透過不同的途徑,多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透過問卷、課堂觀察、與學生會晤、同儕分享、習作批改等,以了解學生的情緒、困惑、長處和學習方式,從而掌握他們的能力、興趣、態度及造成學習差異的原因,以便因材施教,或作額外的支援.
同時,教師亦宜與其他學科教師、學生家長協作和溝通,全面了解學生,並取得他們的協助,以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改善學習效能.
(2)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盡量為他們提供機會,參與不同學習活動,讓他們學得投入、主動,有機會認識自己的興趣和才能,並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習動機.
例如學生沒有創作興趣,教師可以舉辦創作學習營,或邀請作家現身說法,分享創作體驗,鼓勵學生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引發學習動機,再適時鼓勵他們多讀多寫,以幫助掌握創作策略和方法,從而提升他們的創作興趣.
學習表現稍遜學生普遍學習動機不強、信心不足,他們在具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容易遇到挫折,教師應多加鼓勵、關懷,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和維40持學習動機.
對於表現卓越的學生,教師則宜鼓勵他們訂立長遠的學習目標,將動機化為動力,逐步向更高的學術成就或人生目標邁進.
例如有志成為作家的學生,可以選修「文學創作——原創或改編」;希望作劇評家的可以選修「戲劇文學評賞」單元.
(3)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師宜配合中國文學科的目標和要求,運用靈活、富啟發性的教學方法,並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例如提問、討論、辯論、角色扮演、分組學習、比賽、遊戲等,加強學生的參與,讓他們從互動中學習,使他們學得更積極和主動,以增強學與教的效能.
此外,教師在採用探究學習或對話交流的學與教策略時,可根據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及學習方式等,靈活採用不同的分組方式,適當安排「協作學習」,提供同儕交流、互相砥礪、各展所長的機會.
例如處理「香港文學」的選修單元時,可按學習內容分由不同組別的學生提供資訊,如一些負責提供早期香港文學作家的圖片資料,一些負責報告香港抗戰時期居港作家的作品,使不同能力的學生在小組中都能就個人的強項有所發揮,有所貢獻,並能互補長短,提升學習的效益.
(4)布置適切的評估活動教師宜根據課程的學習成果,設計適切的評估活動,以了解學生在文學學習方面的強弱項,並根據評估結果分析他們的學習困難和需要,從而給予優質的回饋和適當的支援.
例如教師可使用閱讀名著歷程檔案,讓學生從課程提供的閱讀書目中,自訂閱讀書籍的數量和進程,記錄個人的評賞心得.
教師可個別回饋,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發展路向和步伐.
此外,教師可多設計不同內容或類型的評估活動,讓學生可按個人興趣、長處選擇,使他們的能力得以發揮.
以選修單元「香港文學」的單元評估活動為例,學生可按個人在賞析或創作的不同強項,或選擇一至兩位香港作家的作品,撰寫評論一則,亦可選擇一位香港作家的作品,模仿作家的手法創作或改寫作品.
(5)善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增強學習效果,教師宜善用多媒體的視聽教材幫助他們學習,以鞏固概念,加深認識.
如選取作家的圖片、作家演講的錄音帶、根據作家作品改編的電影等視聽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選修單元「作家追蹤」中有關作家的生平事蹟.
此外,教師也宜善用資訊科技為學生創造額外的學習空間,構建網上學習平台,透過網上教材和自學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個別化的學習機會,41以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需要.
如設置討論區,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就不同文學專題進行小組討論及協作學習;又如設計不同時代文學的「自學套」資料,供學生自學.
(6)特別的教學安排教師可透過具針對性的教學安排,例如協作教學、個別輔導、「小老師」、同儕互學、小組教學等,為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提升水平.
成績卓越的學生可以參加校內或校外舉辦的資優學生培訓課程、創作班、文學交流營等,精益求精、發揮特長.
(7)善用教學資源為充分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學校宜善用各種教學資源.
教師宜因應校本的情況及條件,妥善結合校內、校外資源,以策畫及發展本科「拔尖保底」工作.
例如研習戲劇文學,可與視覺藝術科的教師協作,由他們提供有關舞台藝術的資料,文學科教師則處理劇本欣賞的教學;此外,學校也可考慮從校外聘請導師,舉辦「創作工作坊」,或與其他學校共用教學參考資料和合辦學習活動等.
4.
8日常課業有效益的課業有助學生鞏固概念、建構知識、發揮特長、培養創意,提升學習能力,更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促進學生學習,教師宜因應學生的需要,根據必修及選修部分的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並考慮校本評核的要求及校內評估的目的,從質和量上布置適切的日常課業,避免加重學生的功課壓力.
日常課業要能兼顧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學習.
學校應充分運用不同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布置有助於學生學習文學的不同性質課業和學習活動,拓寬學習的空間,以貫徹和體現「全方位學習」.
4.
8.
1日常課業的類型必修部分及選修部分的日常課業,類型多元化,如預習、劄記、評論、隨筆、創作、資料搜集、背誦名句名篇、文學考察報告、文學專題報告、閱讀口頭匯報、粵曲欣賞、話劇表演、文學散步、舊曲新詞、作品選輯等.
4.
8.
2布置日常課業的原則為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宜因應學生的需要,根據學習目標及學習內容,可考慮採用下列原則,布置適切的課業:42(1)全面而均衡教師宜配合賞析、評論、創作能力的培養,安排多樣化的日常課業,不應局限於書面形式,例如蒐集資料、誦讀詩文、作家專訪、製作簡報、話劇欣賞、參與網上討論、創作等,以提供不同的學習經歷,全面提升學生評賞、創作不同文類作品的能力.
(2)份量適中布置課業要因時制宜,並要與其他學科教師協調,避免集中在同一時間安排過量課業,使學生不勝負荷,而教師亦應注意必修部分與選修部分日常課業的布置,要避免不必要的重複,甚至窒礙學習興趣的發展.
(3)具趣味性和開放性教師設計課業,應避免枯燥、呆板,宜新穎多樣,具趣味性,從學生的真切感受切入,以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享受完成課業的過程,例如配合指定作品《西施》,要求學生進行話劇表演,並由學生自己評出最佳演員、最佳編劇等獎項,讓學生體驗學習文學的樂趣.
此外,課業的設計宜具開放性,如在單元終結時,提供不同內容或類型的課業,供學生選擇;又多擬設開放題,讓學生表達個人的感受和見解;同時容許學生以多元的方式提交課業,不必局限於紙筆的形式,如在「戲劇文學評賞」單元以網上日誌方式撰寫觀劇心得.
(4)富創意和挑戰性教師宜布置富創意和挑戰性的課業,例如自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以現代人的觀點及角度,重新塑造人物的形象,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並培養自學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同時,教師應避免安排學生作無教育效益的機械化練習,如抄寫「標準」答案.
(5)有效背誦教師宜因應學生的能力和根據作品的特色,選取優美的作品或片段,讓學生背誦,以感受語言文字的韻律、意象之美,積儲材料,提高文學欣賞能力和培養語感.
(6)展示學習成果日常課業的布置應讓學生有機會發揮所長,並提供機會讓學生展示個人的學習成果,享受學習的成功感.
例如鼓勵學生把個人創作投稿,在學校的網頁展出學生的創作或評論文章;或讓學生建立個人43網頁,展示自己最滿意的文學創作或閱讀文學作品的評賞心得,並總結個人學習的經驗,設留言版或討論區,邀請同學、師友共同分享.
44(空白頁)45第五章評估本章旨在說明評估在中國文學課程之學與教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評估的主導原則,並闡述進展性評估及總結性評估的重要性.
此外,本章亦會提供中國文學課程的校內評估與公開評核部分的詳細說明,並闡述有關如何製訂和維持等級水平,以及如何根據等級水平匯報學生的成績.
有關評估的一般指引可參閱《高中課程指引》(2007).
5.
1評估的角色評估是學與教的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蒐集學生學習表現的顯證,具有診斷、回饋、促進學習、甄別和選拔等功能,為不同持份者提供資料.
就評估的功用而言,評估可分為「促進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forlearning)和「對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oflearning).
評估可讓教師蒐集學生學習表現的顯證,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確認學生學習的成果,檢討教學成效,以提高教學質素;亦可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表現,知所改進;同時也可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表現,作出適時的跟進和輔導.
適當的評估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態度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在高中階段,學生在公開評核的成績可以作甄別和選拔之用,所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是屬於一項高風險的評估.
香港中學文憑是學生完成中學階段的認可資歷,以便他們繼續升學、就業和接受培訓.
該文憑匯集學生在四個核心科目、選修科目(包括應用學習課程)的表現,輔以「學生學習概覽」中所記錄的資料,可以全面反映學生在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表現,讓不同的持分者,包括大專院校、政府、僱主了解學生的教育水平.
5.
2進展性和總結性評估評估是蒐集學生學習成果顯證的有效工具,既可判斷學生的學習表現,又可改善學與教.
評估可分為進展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
這兩種評估在學、教、評的循環中,不可或缺,學校應求取兩者之平衡.
進展性評估是學與教過程中恆常進行的,著重給予學生適時、優質的回饋.
教師可以根據所蒐集的學生學習表現顯證,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以及強弱之處,並給予回饋和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習效能.
進行評估時,教師須讓學生了解預期的學習成果,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顯證,給予他們具體、有針對性的文字或口頭改善建議.
本課程的評估,涵蓋46文學賞析和創作的學習,其中對學習文學的興趣、態度和習慣等,都需要運用多元化的評估活動作進展性評估,透過持續的觀察、師生對話和討論、不同情境的評估活動等進行評估.
總結性評估在一個學習時段結束,如在學習單元終結、學期或學年終結時進行,主要目的是要讓學校了解學生整體的學習表現,以助重新檢視教學計畫,調整學與教策略等.
進行評估時,教師須讓學生了解預期的學習成果和完成學習後所達到的水平要求.
例如在完成某個學習單元後,教師可利用評估課業,檢視學生是否已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果,有助教師調整下一個教學目標和學與教策略,布置增潤或延伸單元.
又如在中四級學年終結時,教師利用評估課業、測驗、考試等評估學生整年的學習表現,可以有助調整必修部分的學習內容和規畫選修單元的開設,以至安排拔尖保底的教學;家長亦可藉此了解子女的學習表現,以便協助他們選讀合適的選修單元.
本課程的評估分校內評估(InternalAssessment)及公開評核(PublicAssessment)兩部分.
相對而言,校內評估較著重進展性評估,而公開評核則較側重總結性評估.
在公開評核中引入校本評核(School-basedAssessment(SBA))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公開評核加入進展性評估的成分,既助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也讓他們在風險較低的環境中進行評估,減少考試的壓力,並確認他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47學校實施評估的理念架構總體評估進展性評估(回饋學與教)求取進步總結性評估(量度成績)學與教過程校內評估公開評核多元化-不同模式的評估(例如:筆試、專題研習、學習歷程檔案等)配合學習目標、學習成果和過程-多方參與(例如:學生自評、同儕互評、教師作評估、家長作評估)-以不同策略評估學習的質素(例如:除了賞罰之外,提供適合學生能力並富挑戰性的評估)利用測驗結果作為診斷及改善學與教(例如:篇章賞析、作品朗讀、片段寫作等)提供機會讓學生學習和改善,而不是要他們互相比較分數以測驗成績評定等級或級別(例如:期考、年終試)公開考試(水平參照)-紙筆考試以評核學生的賞析、評論和創作的能力讓學生理解學習的目標有效的提問(提供時間,讓學生思考及回答問題;不同類型的問題開放式問題和有固定答案的問題、由內容主導轉為學生主導)觀察(例如:身體語言、面部表情)同儕學習(例如:學生在班上留意及反思同學的答問)有效的回饋(例如:提供明確的建議,讓學生能有所改善或鞏固所學)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提高學生的自我形象記錄: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報告:優質回饋,減少依賴等級和分數回饋流程(取材自ShirleyClarke)校本評核由學校教師負責,能較全面地評核學生的學習成果.
透過不同的評核活動,提供-學生學習成果的資料-學生學習進程的資料485.
3評估目標本課程的評估目標是衡量學生:(1)對文學作品的感悟、理解和鑒賞的能力;(2)創作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能力;(3)對中國文學的認識;(4)學習文學的興趣、態度和習慣;(5)審美情趣和品德情意;(6)對家庭、國家和世界的責任意識.
5.
4校內評估校內評估是學校恆常採用的評估措施,是中國文學課程高中三年學與教策略的組成部分.
校內評估應著重進展性評估,以促進學生學習為主要目的.
學校宜因應本身不同的發展條件,重視學生學習多元化,設計三年制高中中國文學課程的校內評估.
校本評核是校內評估的一部分,並非外加的評估活動,學校在規畫校內評估時,應與校本評核的要求一併考慮,不宜分開處理.
學校可根據下列原則設計校內評估的活動,其中部分原則亦適用於公開評核.
5.
4.
1主導原則學校在規畫校內評估時,須考慮配合課程目標和內容,實際的學習進度,學生的能力、性向、興趣、態度和習慣,並運用多元化的策略和評估模式,多方面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給予學生適當的回饋,提高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
同時,教師亦可根據評估的資料,訂定下一個教學目標和調整教學策略.
(1)配合學習目標文學課程的評估以賞析、創作能力為主,同時,亦應重視學習態度和價值觀.
此外,在評估過程中,亦應關注學生的創造、批判性思考、溝通、協作和解決問題等共通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規畫教學計畫時,宜同時擬訂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的整體評估計畫.
在擬訂計畫時,教師可根據中國文學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預期的學習成果,並配合公開評核的校本評核要求,決定評估的內容、次數、時間、方式、各評估活動的佔分比重及記錄方式49等,使學、教及評估能緊密配合.
此外,評估時應讓學生清晰了解評估的目標及評估準則,並掌握學習的水平要求.
(2)重視學生學習多元化教師應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模式和設計難度不同的評估活動,以照顧不同能力和性向的學生,讓能力較高的學生盡展潛能,而能力稍遜的學生體驗成功,促進他們追求卓越和養成持續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設計選修單元時,多擬訂不同內容或類型的評估活動,讓學生可按個人興趣、長處作出選擇,使他們的潛能得以發揮.
此外,教師亦可因應評估的結果,作適當的教學安排,以照顧不同能力的學生,如配合從進展性評估所蒐集的學習表現顯證,利用在規畫全級教學時所預留的課時,安排增潤或延伸單元,以拔尖保底.
又如根據學生在必修部分的表現,按他們不同的性向、興趣、特長和發展需要等,充分利用課程的空間和學生可選修三至四個單元的彈性,開設合適的選修單元或自擬單元.
(3)跟進學習進程學習是持續改變的歷程,評估不是一次性的運作.
評估既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亦重視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的表現,了解他們發展的需要.
教師應充分利用進展性評估,跟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如學習歷程檔案,讓學生自行訂定各階段的學習目標,按照個人的學習步伐,循序漸進地達到本課程預期的學習成果.
以評估學生閱讀文學的興趣、態度和習慣為例,教師可使用閱讀名著歷程檔案,讓學生從課程提供的閱讀書目中,自訂閱讀書籍的數量和進程,並儲存自己閱讀不同作品的報告,包括作品賞析、評論、與人分享的心得.
教師可從學生的紀錄中評估學生的表現,並讓學生選取最滿意的閱讀報告作校本評核.
(4)適時回饋與激勵教師可利用評估所得的資料,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優點和不足,適時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文字或口頭改善建議;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出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對學習產生正面激勵的作用.
例如在學生口頭匯報閱讀文學名篇的心得後,教師可以即時就學生在理解、賞析、評論等方面的表現給予口頭意見,並為學生下一次閱讀的目標作出建議.
此外,教師亦可考慮設計一些評估量表,作持續性的回饋,如文類創作的評分表,把分數歸納為上、中、下三個級別,並就內容、結構、技巧、創意等方面,簡述每級的具體表現,讓學生了解每一次創作所得分數的意義和50努力的方向,而教師亦可就每次評估所針對的重點加上批語,作較詳細的回饋.
(5)配合學校情況教師將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聯繫學生熟悉的情境,可以令學習更有意義.
教師設計評估活動時,宜配合學校的情況,如學校使命、地理環境、與社區的關係等.
如選修單元「香港文學」的評估活動,可要求學生蒐集反映個人居所或學校所屬區域或附近街道的有關文學作品,並自選其中一篇,就作品的內容和表現手法,撰寫短評一則.
(6)配合學生的學習進度評估的設計,應配合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免在學習上形成日積月累的障礙.
教師應利用評估促進學生的學習,讓他們掌握基本的概念和技能,奠定繼續發展的基礎,不斷求取進步.
例如新詩創作的評估,應配合學生學習新詩的進程,而作不同階段的評估.
教師可先透過改寫歌詞、古典詩歌等評估活動,了解學生對新詩特點(如意象、語言、節奏)的認識,待評估的結果顯示學生已掌握有關概念後,才要求學生進一步學習運用不同的手法創作新詩,以表達個人的情意,並從中評估學生創作新詩的能力.
(7)鼓勵自我評估、同儕評估教師在設計評估活動時,可與學生共同訂定評估準則,讓他們了解學習的水平要求.
同時,評估模式應包括學生的自我評估及同儕評估,讓他們互相交流、學習,並可認識自我,增強自信,促進反思,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完善,向更高的水平邁進,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個人的學業成績負責.
以創作的評估為例,教師可與學生在課堂上共同訂定評估準則,並選取一些學生的作品,透過提問、討論,與學生一起評改;教師亦可要求學生先自我評估,然後以一對一或小組的方式,邀請一位同學或組員,相互評估,並與自我的評估作比較、反思,從而了解個人的長處和不足.
(8)善用評估紀錄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宜透過持續性評估所蒐集的顯證,給予學生及時的回饋,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確立努力學習文學的目標和方向.
家長亦可得知子女的學習表現,並給予適時的指導和輔助.
例如教師可從學生不同文類的創作評估中,歸納學生常犯的錯誤,或發掘學生擅長某種文類創作的潛能,從而作出51改善或發展學生創作能力的建議,並與家長溝通、合作,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意見,幫助學生選讀最合適的選修單元.
學校應有系統地記錄學生的評估資料,以診斷和評鑑學與教的成效,並作為檢討教學進度的參考.
5.
4.
2校內評估活動校內評估並非外加的活動,而是與學與教緊密結合,融合於學習活動之中.
評估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需要和學習表現的工具.
為了掌握足夠的資料,作為教學安排的依據,教師宜透過不同的途徑,設計不同的評估活動,檢視學生各方面學習的情況和表現.
教師宜避免以紙筆測試為主要的評估模式,長期依賴這種模式會減低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成效.
除紙筆測試外,口頭答問、專題研習、課外閱讀報告、創作歷程檔案等,都是收集學生學習表現的有效方法.
(1)口頭答問文學的賞析或評論不一定要透過紙筆測試,教師可在課堂上從學生的設問或回應中,即時了解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深度,並可就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回饋.
(2)開卷測驗文學作品的閱讀評估,特別是課外閱讀的評估,是在於評核學生賞析、評論作品的能力,重視學生個人的體會,而不是對作品內容或文學基礎知識的識記;而文學賞析或評論的題目多沒有現成的答案,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採用開卷測驗的形式,擬設開放性的題目,容許學生翻閱書籍或辭書,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或回應問題的理據,以檢視學生獨立分析、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等能力的發展.
(3)劄記讓學生整理指定文學作品的背景資料、敘述題旨、摘記文類特色及作品風格、作簡單評論或撰寫讀後感等,目的是讓學生整理資料,形成知識系統,以評估學生學習文學的能力、態度、興趣和習慣.
(4)作品評論就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文體特點、語言風格、寫作手法的賞析、評論等重點擬題,讓學生以論文或短答題的方式,表達個人的看法或研習心得,從而評估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52(5)課外閱讀報告結合「指定作品」的學習,教師可指定課外閱讀的書目,或讓學生自選喜愛的書籍作賞析或評論,以口頭匯報或書面報告的方式,表達個人的閱讀心得.
(6)專題研習由學生自擬有興趣的專題,或由教師擬定研習範圍,讓學生自擬子題,以個人或以小組形式搜集資料進行探究、分析,如作家作品資料輯錄和簡評、文學流派的介紹等,並透過書面報告、口頭匯報或製作網頁等方式,展示學習成果,以全面評估學生的文學素養,以及溝通、解難、研習等共通能力的發展.
(7)文學創作學生可因應特定的題目,或教師提供的若干資料,運用不同的藝術手法,創作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不同文類作品,表達思想感情,以評估學生的創作能力.
此外,教師亦可配合指定作品的賞析教學,讓學生模仿、借鑒作品的表現手法,創作文學作品,以評估學生的賞析能力.
(8)創作歷程檔案建立創作歷程檔案,是為了展示學生的創作進程.
檔案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大致包括以下部分:內容清單:檔案的內容目錄學生作品:作品的來源,可以是學生自選一篇最好的作品,並加入寫作大綱、草稿、多次的修訂稿,以及最終的作品;也可以是學生把多篇個人較滿意的創作都收集在內;又或由學生把作品分類,如把個人最滿意、最重要和最不滿意的作品分別列入檔案.
學生自我評估或自我反思:學生對最佳或最不滿意作品的說明或列述作品入選的理由.
教師、家長或同學的評估意見.
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目標,與學生共同訂定檔案的形式、內容和評核準則,以全面評估學生的創作能力、興趣和態度.
535.
5公開評核5.
5.
1主導原則以下概述公開評核的指引原則,供教師參考.
(1)配合課程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所評核的內容配合三年制高中課程的宗旨、學習目標及學習成果.
為了提高公開評核的效度,評核涵蓋各項學習成果,而非只著重較容易以筆試來評核的項目.
(2)公平、客觀及可靠評核方式必須對所有學生公平.
要確保評核能做到公正、公平,評核的方式必須保持客觀,並由一個受公眾監察的獨立考評機構負責.
此外,公平評核也可增加考評的信度,能有效評核學生在本科的表現.
(3)包容性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是為一小撮期望升讀大學的精英學生而設計的;新的評核及考試則配合全體學生的性向及能力而設計,具備較大包容性.
(4)水平參照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會採用「水平參照」模式,即把學生的表現,跟預定的水平比對;該預定的水平說明了學生所能達到的各個等級的能力要求.
(5)提供有用資訊新的資歷和相關的評核及考試制度可為不同人士提供有用的資訊.
首先,它可以向學生就其表現,並向教師及學校就教學素質,提供回饋.
其次,它將學生的表現與有關的等級水平相比,令家長、大專院校、僱主和公眾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所及.
第三,它有助作出公平和合理的遴選決定.
5.
5.
2評核設計公開評核的設計會因應各有關方面的回饋和學生的進一步需要而不斷改進.
評核的詳情將刊載於相關考試年度的「考試規則及評核大綱」及其他補充文件之內;評核大綱如下:54部分內容比重評核形式考試時間公開考試卷一文學創作卷二文學賞析22%43%筆試筆試3小時3小時校本評核必修部分:創作習課外閱選修部分(三個單元):日常學習表現單元終結表現9%6%20%(呈交6個分)創作習4個分閱報告2個分每個單元呈交2個分,即日常學習表現及單元終結表現各1個分5.
5.
3公開考試本科僅在必修部分設公開考試,佔全科公開評核的65%,並將使用水平照模式匯報.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為三制的高中學生而設,本科的等級水平要求會因應學生的學習表現制訂.
公開考試會採用同型的試題評核學生各種技巧和能的表現,如資回應題、述題和抒發己題等,目的是測試學生賞析、評及創作的能.
公開考試的考核形式跟香港高級程會考中國文學科相似.
5.
5.
4校本評核在公開評核中,校本評核是指在學校進,並由任課教師評分的評核活動.
對於中國文學科,校本評核的主要是要提高整體評核的效,並較全面地評核學生的學習表現.
然而,中國文學科進校本評核還有其他原因.
其一是減少對公開考試成績的依賴,因為考試成績間或未能可靠地反映學生的真正能.
由認學生的任課教師,根據學生較長時段內的表現進評核,能各學生獲得較高信的評核.
另一個原因是為學生和教師帶好的影響或「倒效應」.
在中國文學科,校本評核要求學生多創作和閱文學作品,從而評核他們的表現,有助於激發他們的學習.
而對於任教中國文學科的教師,校本評核有助於達成課程宗旨,對好的教學實踐經驗加以肯定,並將日常教學的評核活動納入公開評核系統,同時提升日常課業的重要性.
本科在必修部分與選修部分均設校本評核,共佔全科公開評核的35%.
必修部分沿用2005香港高級程會考本科校本評核的模式,佔全科公開評核的15%;選修部分的校本評核,佔全科公開評核的20%.
55在選修部分,學校可因應情況,讓學生修讀三至四個單元,而只須向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提交三個選修單元的校本評核成績.
每個選修單元的校本評核成績包括學生日常學習表現和單元終結表現.
由於各個選修單元的特性和要求、教師的教學取向等均有所不同,因此,日常學習表現和單元終結表現的佔分比重,學校可根據各自的情況斟酌決定,於4:6、5:5、6:4三種模式中任選其一.
因應不同的選修單元,校本評核的課業可以有不同形式,包括閱讀匯報、專題研習、作品改編,以至作家專訪等.
校本評核並非課程的外加部分,評核的內容都是課程建議的課內課外慣常活動,而校內評估的課業成績,亦可用於校本評核.
校本評核的要求和實施將會照顧到不同能力的學生,並會避免不必要地增加教師和學生的工作量.
為了使校本評核之推行更順暢,本科校本評核將分階段推行:考試年份校本評核實施進程2012學校毋須呈交校本評核分數.
公開考試佔全科成績100%.
2013學校毋須呈交校本評核分數.
公開考試佔全科成績100%.
從2014開始,所有學校均須呈交校本評核分數,並佔全科成績35%.
5.
5.
5成績水平與匯報香港中學文憑會使用水平參照模式匯報評核成績,意思就是參照一套水平標準來匯報考生表現等級,這套標準是按有關科目的變量或刻度上的臨界得分所訂定的.
水平參照涉及匯報成績的方法,惟並不影響教師或評卷員對學生習作的評分.
下圖展示一個科目水平標準的訂定:臨界得分變量/刻度U12345圖示:按科目的變量或刻度上的臨界得分訂定表現等級香港中學文憑會以五個臨界得分來訂定五個表現等級(1至5),第5級為最高等級.
表現低於第1級的起始臨界得分會標示為「未能評級」(U).
56各等級將附有一套等級描述,以說明有關等級的典型學生的能力所及.
制定這些等級描述的原則是它們須描述體現該等級水平的典型學生所能做到的,而非不能做到的;換言之,它們須正面而非負面地描述考生的表現.
這些等級描述所說明的只是「平均而言」的表現,未必能準確地應用於個別考生.
他們在某一科目可能表現參差,跨越兩個或以上的等級.
各等級的學生習作樣本可以用來闡明預定學生達到的水平.
一併使用這些樣本與等級描述,有助釐清各等級的預定水平.
在訂定香港中學文憑第4級和第5級的等級水平時,將會參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A至D級的水平.
需要強調的是,參考以往高考的評級水平,可令香港中學文憑第4和5級的水平在不同年份也可維持不變,而非為了維持各級人數的百分比不變.
事實上,這些等級的百分比會就學生的整體表現而有所改變.
參照以往A至D級的水平來設定第4級和第5級的水平,其重要性在於確保跟以往的評核措施有一定程度的延續性,方便大專院校收生遴選,以及維持國際認可性.
考生的等級將由公開考試和經調整後的校本評核的成績組成.
中國文學科會用統計方法調整校本評核的成績,以調控學校間在校本評核評分上的差異,在有需要時,亦會參考校外評審員在抽樣審視學生習作後的意見,進一步調整校本評核的成績.
為了維持現時公開評核的區別能力,發揮更好的遴選作用,在考獲第五級的考生中,表現最優異的,其成績將以「**」標示,隨後表現較佳的則以「*」標示.
香港中學文憑將會記錄考生考獲的等級.
發給考生的成績報告表上,亦會提供各等級描述.
57第六章學與教資源本章旨在說明選擇和善用學與教資源(包括教科書)對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為支援學生的學習,學校須甄選、調適和在適當時候發展相關資源.
6.
1學與教資源的作用學與教資源的作用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經歷的基礎.
學習資源不僅是指教科書、作業等資料,不同類型的學習材料,甚或自然環境和人力的資源,都是寶貴的學與教資源.
有效運用合適的學與教資源,可以幫助學生擴闊文學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習策略、建構知識,並培養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為終身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
6.
2學與教資源的選取6.
2.
1主導原則在選取學與教資源時,教師宜考慮以下原則:能體現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
內容意識健康,具啟發性,除能夠增加知識和提高能力外,透過薰陶感染,提升學生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藝術品味、文化素養和道德情操.
貼近學生的生活,配合高中學生身心和認知的發展,難易適度,能引起學習動機和興趣.
重視學生學習多元化,配合學生的能力、興趣和特長,為不同性向的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和發展空間,讓他們發展個性和專長.
文字材料方面:藝術水平高,具典範性;具時代意義、歷久彌新;體裁、手法、風格多樣化;兼及古典和現代作品.
音像材料方面:資訊豐富,緊貼時代;音像多采,音效悅耳,畫面悅目;語音正確;語言生動、通俗而不鄙俗;呈現方式多樣化;互動性強,能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發揮創意.
學生作為學習者,也可自行選取合適的學習資源.
教師要培養學生選取資源的能力,讓他們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
586.
2.
2資源類別(1)學習材料文學的學習材料可以是文字、音像材料,乃至實物、環境,分述如下: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主要來自書籍和報刊.
學生需要通過研習文字材料,提高理解、分析、欣賞、評論及創作文學作品的能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培養審美情趣、道德情操及社會責任感.
音像材料音像材料主要來自錄像、錄音、光碟、電影、電台、電視台、互聯網等.
教師要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選取合適的音像材料,配合學習內容,例如與指定作品有關的錄像、錄音或電影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識.
其他材料除文字材料、音像材料外,教師可選用其他合適的學習材料,包括實物,例如畫冊、樂器、藝術品等;以及實地參觀等,進行文學學習活動.
除課程提供的指定作品(見第二章第2.
6.
1節)外,教師宜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自行編選合適及多元化的學習材料,例如古今名篇、經典著作、視聽材料等,靈活組織學習活動,以達學習目標.
(2)教科書教科書要能指導學生學會怎樣透過不同方法及途徑進行學習,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在選擇教科書時,教師宜注意以下各項:課程宗旨能夠配合課程指引所訂的宗旨、學習目標及主導原則,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培養文學鑒賞能力、創作能力和審美情趣,同時兼顧品德情意的培育和文學遺產的承傳.
學習內容內容主要包括指定作品(篇目見附錄二),自選作品及文學學習基礎知識.
學習內容以培養學生文學賞析與評論、文學創作能力為主,同時讓他們得到審美的體驗、思想情感的感染和文化的薰陶,並發展學生協作、溝通、創造力、批判性思考及解決問題等共通59能力,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
學習能力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要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例如透過專題研習、專題探討等探究性活動或參觀、探訪、考察和交流學習等體驗性活動,讓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培養自學的習慣,提高自學的能力,最終能做到獨立學習.
教科書除了指導學生學習文學的方法外,也要提供有助學生研習文學的學習策略.
學習活動要具備適量的學習活動,使學生有足夠的學習經歷,以達到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要能根據學習重點而設計,形式多樣化,多向互動,適當地運用資訊科技,具趣味性,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並能配合學生的生活和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透過創設的情境,從文學作品中汲取養份,豐富積儲,提升文學素養.
評估活動要具備適切的評估活動.
學習活動主要讓學生應用和鞏固課堂的學習,但部分學習活動亦可建議作為進展性評估,讓教師診斷學生學習的情況,並給予適當的回饋,以促進學習.
在單元終結時,宜根據單元的學習目標和重點設計評估活動,總結學生在單元的學習表現,讓教師蒐集學習的表現顯證,視乎需要進行增潤或延伸活動.
學習差異設計宜有增潤或延伸性質的活動,讓教師可以靈活運用,照顧差異,滿足不同能力、興趣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
組織編排內容的組織編排要恰當、合理,具備整體的教學規畫.
課程的必修部分與選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的組織編排必須互相配合.
教師可按建議學習重點,透過指定作品、自選作品及文學名著,組織學習單元.
組織學習單元的方式很多,可以文類、主題、作者等作為組織重心,也可綜合不同的方式靈活處理,讓學生的文學學習全面而均衡.
處理方式設計要具開放性.
教科書內容資料不宜過多,讓教師有開發的空間,學生有拓展的餘地,例如不必把課文的相關參考資料詳細列60出,而可要求學生到圖書館自行尋找,培養自學能力和習慣;多設開放式、沒有既定答案的問題,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
教育統籌局會就課程的必修部分提供教科書「適用書目表」,供學校參考,以選擇合適的教科書.
(3)學生參考資料學習材料不再局限於課堂所學,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學習參考資料,以鞏固、補充和延伸課堂所學,讓他們接觸廣闊的知識世界,拓寬視野.
教師可聯繫學習單元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推薦閱讀的參考資料,如相關的作家作品、文獻、作品評論、書籍、電影、網頁、工具書等,讓他們選取合適的參考資料,從閱讀中學習,提升自學能力.
(4)互聯網與科技隨著時代的進步、事物的變遷,學與教資源有很多均來自非印刷的資源,例如資訊科技軟件和互聯網.
互聯網上有豐富的文學資源,包括電子書刊、作家網站、創作網站、網上自學教材等,只要選取及使用得當,即可成為有效的學與教資源.
教師應配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發展,選取適當的網上或資訊科技資源,作為文學的學習材料.
例如文學賞析的教學,學生需要大量閱讀文學作品,才可以豐富積儲,提高文學素養,互聯網上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教師可因應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並配合學習進程,為學生提供參考網址,讓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畫的網上閱讀,以拓寬他們的閱讀面.
此外,教師更可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如何從網上選擇閱讀材料、搜尋相關主題、辨析有用的信息等,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這些資源的能力,從而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同時,教師可利用學校網絡建設超越時空的學習平台,讓學生隨時自學,而師生亦可共用網上聊天室或討論區進行交流.
(5)社會資源文學與社會生活關係密切.
教師宜多留意四周環境,善用社會資源促進文學學習,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社會資源方面,各種傳媒書刊、專業學報、時事圖冊、文化讀物、教科書、參考書、宣傳資料、音像材料以至名勝古跡等,都有助學校推展中國文學課程.
要幫助學生達到全人發展、終身學習的目標,教師必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幫助學生學習.
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專業團體、傳媒機構及各界人士,一直都大力支援學校推展校內校外的學習活動:政府部門:例如教育統籌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郵政署和有關的61基金組織,經常舉辦或贊助各類中國文學及文化活動.
非政府組織:例如社區組織、基金計畫,經常舉辦地區文藝交流活動、教師經驗分享會.
專業團體:例如教師聯會、協會、學術機構,經常舉辦文學教學研討會、文學創作營、徵文比賽等活動.
傳媒機構:例如電台、電視台、報館,經常舉辦活動,協助推廣文學教學的成功經驗.
各界人士:例如家長、校友,積極支持學校推行的文學活動,如與學生一起研讀文學名著,分享學習文學的經驗和心得.
教育統籌局將繼續與社會各界人士及機構加強協作,拓展文學課程資源,以供學校選擇採用.
6.
3學與教資源的運用本課程為學校提供指定作品,並建議具體的學習重點供教師參考,教師可以因應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需要,選取和運用不同的學與教資源.
教師在運用學與教資源時,宜注意以下各項:學與教資源豐富多釆,宜靈活運用,以創設文學實踐的學習情境,開展多元化的學習活動,讓不同性向和能力的學生,包括資優及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發展個性和特長.
從學生學習的角度運用學與教資源,讓他們體驗學習的過程,例如引導學生親身感受作品的情思,體會作品的意境,自行分析作品的主題思想等,以提升文學賞析的能力,以免學生過分依賴教師的講解或教科書的說明.
選用教科書作為主要的學與教資源時,宜注意:-教科書不是唯一的學習材料.
固有的「教科書」觀念必須拓寬為靈活多采的「學習材料」.
學習文學並不局限於教科書,學生可以在不同環境,透過不同途徑學習文學.
-沒有一套教科書適合所有學校.
教師在使用教科書時,須因應校內學生的學習需要,作校本的調適.
-教科書只是學習工具,並不等於課程.
教師在使用教科書時,應運用專業知識作判斷,挑選、刪減、增補所需的學習材料或62活動,讓學生學習,以達到文學課程的學習目標,並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6.
4學與教資源的發展和管理學與教資源的發展,以能加強學生學習及支援教學為最終目的.
課程指引及有關文件、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教學設施和人力資源等,都是寶貴的學與教資源.
課程發展議會和教育統籌局將繼續發展課程的學與教資源,以協助學校實施中國文學課程;而蒐集、發展校本的學與教資源,是文學教師教學工作的一部分.
學校發展學與教資源,宜採用以下策略:(1)衡量情況,製訂發展計畫教師須先檢視本科已有的資源(包括由教育當局、坊間或其他地方所提供的),根據實際需要,再考慮學校的經費分配等因素,製訂學與教資源發展的計畫.
學校如已有足夠資料,例如教科書、圖書等,教師可修訂、剪裁、刪削或增潤這些資料,並按需要自行發展有關資源.
(2)調動人員,共同開發開發學與教資源,除教師以外,教學助理、圖書館主任、資訊科技人員、學生及家長等均可以協作的形式共同參與,如循不同的途徑,獲取最新資訊,或有計畫、有目的地搜羅及添置各種資源.
(3)發展資料庫,適時更新隨著資源數量的增加,須建立資料庫以儲存資料,更須不斷更新、發展,以輔助學與教,例如:設置「資源角」教師可將各種資源存放於資源角,以便教師或學生取用.
此外,教師亦可鼓勵學生各自把曾閱讀的文學書籍存放於資源角,方便與人分享閱讀心得,或讓其他同學按個人興趣或需要隨時借用,從閱讀中學習.
發展「網上教學資源庫」教師可與校內的資訊科技組合作,把所有資源數碼化,方便儲存,並加以整理,編成有系統的資源庫.
教師宜先建立基本的資源素材庫,再因應資料內容的性質、形式、載63體類型等進行分類整理.
各文學教師則可在這資源庫的基礎上,因應教學的需要,繼續發展不同類別的資源系統,如根據單元主題、學生程度、學習內容等建立資料庫.
教師宜盡量利用學校的內聯網絡,達到交流、分享的目的.
建立「學習材料庫」教師除發展教學資源庫外,更可按必修部分各學習單元或開設的選修單元建立相關的學習材料庫,鼓勵學生自學;例如教師可收錄生動的圖片或錄像、各類主題的學習材料等,建立創作資料庫,供學生參考.
教師亦可準備網上字典、工具書、多媒體自學軟件、學習套等,讓學生隨時取用,作獨立的學習.
豐富學校圖書館資源文學教師應推薦優良的文學讀物,豐富圖書館資源,以幫助學生學習文學,並與圖書館主任協作,籌辦各種文學活動,如閱讀計畫、創作交流會、作家作品推介等,讓學生互相交流心得,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4)交流互動,拓展資源庫中國文學科與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科,特別是中國語文科,在學習上可以互相配合、互相促進,文學科教師應與其他學科教師加強協作,透過互動交流,共享學與教的資源.
此外,學校亦宜盡量利用互聯網的功能,建立跨校的網絡,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共同開發更多資源.
(5)著重培訓,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學校應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鼓勵文學教師不斷進修,積極參與課程規畫及教學研究,以提升教師的專業.
教育當局舉辦的培訓課程,如課程領導培訓課程、科主任或教師培訓課程、教學研討會、工作坊、教學觀摩、經驗分享會,各大專院校、教育專業團體、地區教育組織等所提供的文學培訓課程或計畫,均有助文學教師了解今後文學課程的發展方向,以及探討教學方法,提升學與教的素質.
64(空白頁)65附錄一建議學習重點範圍l閱讀詩、詞、曲、賦、文、小說、戲劇等古今不同的文類作品l創作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不同文類的作品l寫作評論、讀書報告、讀後感、隨筆等下列各表列述課程建議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
(一)知識學習重點說明l認識各種文類的起源、流變及作品的題材l認識各種文類的基本特徵及主要的表現手法l認識代表作家作品的風格特色及其主要影響文學學習基礎知識l認識文學評論及文學創作的常用術語(二)能力學習重點說明l感受作品的形象、語言、思想、感情l感受作品語言文字之美(如音聲諧協、字句勻稱、色彩豐富、形象鮮明)感受l體會作品的藝術感染力l理解詞語、句子、段落的意義和篇章的主旨l理解作品的背景、內容、主題及結構理解l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l分析作品與作者經歷、寫作背景的關係l分析作品的意蘊、藝術手法和風格l欣賞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及兩者相互結合的美l欣賞作品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思、創意l比較不同作家作品在主題、手法、風格、語言等方面異同l評論作家作品的思想感情(如思想深度、感情深淺、時代意義、道德情操)l評論作品的藝術手法(如藝術形象的典型性、創新性)鑒賞l評論作家的文學成就及作品的文學價值66l運用不同的策略創作(如聯想、想像、仿作)l運用創作方法(如體驗生活、實地觀察、搜集材料、孕育靈感、確定主題、構思謀篇、處理題材、提煉語言)l就不同文類的特點創作創作l運用不同的手法創作(如白描、誇張、象徵)(三)興趣、態度、習慣學習重點說明l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和習慣l培養創作的興趣,激發創作熱情l培養良好的創作態度(如尊重原創、不斷完善自己的習作、樂於接受別人對自己作品的意見)l培養良好的評賞態度(如實事求是、言之有據、勇於表達個人對作品的意見)樂於閱讀樂於創作l注重審美體驗,涵養心靈使用說明1.
「建議學習重點」從知識、能力和興趣、態度、習慣三方面分項列述課程建議學生學習的重點學習內容,作為課程設計和教學的參考.
學習重點的說明部分,旨在舉例說明學習重點的涵義,不作遍舉.
教師可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進程,靈活安排,並視實際需要加以調整.
2.
學校設計課程時,須特別注意:l知識的學習是能力發展的基礎.
學習「文學學習基礎知識」,目的在幫助學生學習賞析和創作文學作品,故教學時須結合學習材料施教,不宜孤立處理.
例如處理有關新詩的學習重點「認識新詩的基本特徵及主要的表現手法」時,宜結合指定或自選作品施教,不宜作純知識的教授.
而學生汲取了有關新詩的基礎知識,可以提升賞析及創作新詩的能力.
l有關能力的學習重點「感受」、「理解」、「鑒賞」、「創作」雖然分項列寫,但在學與教過程中是交織互動的,難以截然劃分.
例如研習文學作品,可以先作整體感受;然後進行理解、鑒賞;進而對作品有新的體會,或更深的感受,而鑒賞能力亦因而提升.
此外,鑒賞文學作品,又有助於創作,所以「鑒賞」和「創作」二者又可以互相促進.
67附錄二指定作品篇目1秦風蒹葭詩經2九章涉江楚辭3齊桓晉文之事章孟子4庖丁解牛莊子5蘇秦約縱戰國策(節選自《秦策》,由「說秦王書十上」至「蓋可以忽乎哉」)6鴻門會史記(節選自《史記.
項羽本紀》,由「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7戰城南佚名8短歌行曹操9歸去來辭(並序)陶潛10將進酒李白11登高杜甫12進學解韓愈13醉翁亭記歐陽修14前赤壁賦蘇軾15齊天樂(綠蕪凋盡臺城路)周邦彥16南鄉子(何處望神州)辛棄疾17雙調夜行船秋思馬致遠18法場(《竇娥冤》第三折)關漢卿19西湖七月半張岱20卻奩(《桃花扇》第七齣)孔尚任21接外孫賈母惜孤女曹雪芹(節選自《紅樓夢》第三回,由「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至「也就不生別論」)22死水聞一多23錯誤鄭愁予24書梁實秋25我的四個假想敵余光中26藥魯迅27碗西西28西施姚克(「西施」本事、第一幕獻美及第二幕第三景借糧)68(空白頁)69附錄三閱讀書目(一)詩歌古典詩歌1.
《唐詩三百首詳析》(喻守真編註)2.
《唐詩三百首新注》(金性堯編注)任擇其一3.
《唐詩三百首》(名家配畫誦讀本)4.
《宋詞三百首箋注》(唐圭璋箋注)5.
《宋詞選》(胡雲翼選注)6.
《唐宋詞三百首》(名家配畫誦讀本)7.
《中國歷代詩歌選》(林庚、馮沅君主編)8.
《青年必讀古詩手冊》(喬繼堂、葉桂桐主編)現當代詩歌1.
《中國新詩選》(尹肇池編)2.
《中國現代抒情詩一百首》(璧華編)3.
《現代中國詩選》(楊牧、鄭樹森編)4.
《新詩三百首》(蕭蕭、張默編)5.
《香港近五十年新詩創作選》(胡國賢編)6.
《香港新詩選讀》(關夢南、葉輝編)7.
《小詩森林——現代小詩選》(陳幸蕙編)(二)散文古典散文1.
《中國歷代散文選(上、下)》(劉盼遂、郭預衡主編)2.
《古文二百篇》(名家配畫誦讀本)3.
《古文名著串講評析(雜文編、論說編、書信編、史傳編)》(周振甫、張中行主編)4.
《歷代散文名篇》(影畫版)現當代散文1.
《雅舍小品》(梁實秋著)2.
《現代中國散文選》(楊牧編)3.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余光中著)4.
《豐子愷漫畫選繹》(明川著)5.
《林家次女》(林太乙著)6.
《時空之海》(陳之藩著)任擇其一707.
《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張曉風著)8.
《放風》(黃仁逵著)9.
《散文精讀:親情篇》(古劍編)10.
《我們仨》(楊絳著)11.
《中華散文百年精華》(叢培香等編)(三)小說古典小說1.
《三國演義》(羅貫中著)2.
《水滸傳》(施耐庵著)3.
《西遊記》(吳承恩著)4.
《三言》(馮夢龍著)(《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任擇其一)5.
《聊齋誌異》(蒲松齡著)6.
《儒林外史》(吳敬梓著)7.
《紅樓夢》(曹雪芹著)現當代小說1.
《吶喊》(魯迅著)2.
《家》(巴金著)3.
《邊城》(沈從文著)4.
《駱駝祥子》(老舍著)5.
《圍城》(錢鍾書著)6.
《半生緣》(張愛玲著)7.
《臺北人》(白先勇著)8.
《星雲組曲》(張系國著)9.
《芙蓉鎮》(古華著)10.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西西著)11.
《棋王樹王孩子王》(阿城著)12.
《鍾玲極短篇》(鍾玲著)13.
《長恨歌》(王安憶著)14.
《打錯了》(劉以鬯著)15.
《中國短篇小說百年精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現代及當代文學研究室選編)(四)戲劇古典戲劇1.
《西廂記》(王實甫著)2.
《牡丹亭》(湯顯祖著)713.
《桃花扇》(孔尚任著)4.
《中國戲曲選》(上冊)(王起主編)(按:本冊收錄元代雜劇作品)現當代戲劇1.
《日出》(曹禺著)2.
《茶館》(老舍著)3.
《南海十三郎》(杜國威著)4.
《香港話劇選》(方梓勳、田本相編)72(空白頁)73選修單元綱要選修單元一作家追蹤——自選作家作品選讀二名著欣賞三文學專題四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五香港文學六戲劇文學評賞七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八文學創作——原創或改編附錄四74選修單元一:作家追蹤——自選作家作品選讀(課時:22小時)一、學習目標選讀一位作家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作品,體味作家的情懷,了解作品與作家生活和時代的關係,提高賞析、評論作家作品的能力.
二、建議學習重點分析作品與作家經歷、寫作背景的關係;欣賞作家的情思和創意;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作家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比較作家不同時期不同類型作品的特色;評論作家的文學成就;廣泛閱讀作家不同類型作品的興趣和態度.
三、學習成果能聯繫生活經驗,體悟所選讀作家的情懷,對作品有個人的感受;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和分析所選讀作家作品的特色;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及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所選讀作家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並有個人的見解;樂於閱讀作家不同類型作品.
四、學習評估建議進行本單元的校內評估,宜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以進展性評估,透過適切的評估活動,察看學生的學習表現,並給予適當的回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習效能.
而在單元學習終結時,教師宜作總結性評估,安排適當的評估活動,查考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效,惟評估活動須多元化,不宜單一設卷測考.
有關的評估活動,舉例如下:進展性評估︰例如討論、專題匯報、製作「作家年表」、撰寫「作家訪問記」、參加作家作品研討會、自選一位作家,草擬追蹤這位作家的讀書計畫等.
75總結性評估︰例一製作作家專冊或網頁,內容可包括以下各項,如:(1)作家的生平經歷及代表作品簡介;(2)作家、作品或手稿等的照片資料;(3)訪問老師及同學對作家作品的印象及閱讀心得;(4)個人就作家作品所撰寫的評論;(5)有關作家的研究資料及相關網址.
例二自擬一研習題目,如「蘇軾在黃州的日子」或「張愛玲與香港」,將研習報告製成簡報,在課堂上匯報.
例三選取作家在不同時期的作品若干篇,撰寫評論.
五、參考資料教師參考資料:1.
呂慧鵑等(編)(1985)《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
林建法、徐連源(主編)(2003)《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尋找文學的魂靈》,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3.
康培初(1975)《文學作家時代》,香港:文學研究社.
4.
張廣飛、邵作彥(編)(2001)《中學語文作家傳略》,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5.
涂光群(主編)(2000)《走近名作家中國名作家生活寫真》,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學生參考資料:1.
王一桃(1991)《中國作家印象》,香港: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
2.
陳鐵君(2001)《中國歷代作家101》,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
馮明之(1973)《中國古典作家風貌》,香港:上海書店.
4.
黃念欣、董啟章(1996)《講話文章:訪問、閱讀十位香港作家》,香港:三人出版社.
76選修單元二:名著欣賞(課時:22小時)一、學習目標研讀一本文學名著,體會優秀作品豐富的內涵和藝術特色,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賞析、評論文學名著的能力,並培養審美的情趣.
二、建議學習重點整體感悟文學作品;理解作品的背景、內容、主題及結構;理解作品的豐富意蘊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評論作品的文學價值;培養研讀名著的興趣和習慣.
三、學習成果能聯繫生活經驗,感悟作家的情懷,對名著有個人的感受;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和分析所選讀名著的特色;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及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所選讀名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並有個人的見解;能提高閱讀名著的興趣,樂於閱讀文學名著.
四、學習評估建議進行本單元的校內評估,宜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以進展性評估,透過適切的評估活動,察看學生的學習表現,並給予適當的回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習效能.
而在單元學習終結時,教師宜作總結性評估,安排適當的評估活動,查考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效,惟評估活動須多元化,不宜單一設卷測考.
有關的評估活動,舉例如下:進展性評估︰例如朗誦名著的精彩片段、蒐集與名著相關的背景資料、撰寫讀書劄記、課堂匯報研習名著心得等.
總結性評估︰例一選取名著一個精彩片段,就其中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撰寫賞析文字,並評論其時代意義.
77例二就名著的內容或技巧特色,自擬一研習題目,作專題報告.
例三就各家對名著的不同評論,自設問題若干則,並以答問的形式,表達個人的看法.
五、參考資料教師參考資料:1.
周慶華等(2004)《閱讀文學經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張國風、孫勇進(1997)《中國古代文學名著趣談與索解叢書》,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3.
張德勝(編)(2001)《中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上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
4.
莫提默艾德勒、查理范多倫(著),郝明義、朱衣(譯)(2003)《如何閱讀一本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5.
《博覽群書》雜誌(主編)(2004)《讀書的藝術如何閱讀和閱讀甚麼》,北京:九州出版社.
學生參考資料:1.
中國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編)(2001)《中國中學生必讀文學名著導讀》,香港:智能教育出版社.
2.
吳宏一(1990)《文學常談》,台北:聯經事業出版公司.
3.
阿德勒等(著)、張惠卿(編譯)(1985)《如何閱讀一本書》(簡明版),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
鄧秋、李天英(編)(2001)《中外推薦書目一百種》,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78選修單元三:文學專題(課時:22小時)本選修單元可按時代或主題,任選一個專題,加以研習.
(一)時代一、學習目標研讀一個朝代或年代的文學作品,了解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感受作者的情懷,探討文學與時代的關係,提高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建議學習重點認識該朝代或年代作品的風貌;比較所選讀不同作家、流派的作品特色;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同一朝代或年代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和習慣.
三、學習成果能聯繫生活經驗,了解所選讀朝代或年代作品所呈現的時代精神,體悟作家的情懷,體會文學與時代的關係;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分析所選讀朝代或年代文學作品的特色;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及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所選讀朝代或年代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並有個人的見解;樂於閱讀不同作家、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
四、學習評估建議進行本單元的校內評估,宜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以進展性評估,透過適切的評估活動,察看學生的學習表現,並給予適當的回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習效能.
而在單元學習終結時,教師宜作總結性評估,安排適當的評估活動,查考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效,惟評估活動須多元化,不宜單一設卷測考.
有關的評估活動,舉例如下:進展性評估︰例如資料蒐集、讀書劄記、討論、專題匯報等.
79總結性評估︰例一從本單元所研習的作家中,自選數位作家,說明喜愛這些作家作品的原因,寫成專冊或製成簡報與同學分享.
例二就從本單元所研習的作品中,選取喜愛的作品編成選集,撰寫序文,說明喜愛的原因,並介紹作品的特色.
例三自選一至兩個主題,研習相關的作品,撰寫評論.
五、參考資料教師參考資料:1.
王星琦(1999)《元明散曲史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
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1979)《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中華書局.
3.
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1980)《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中華書局.
4.
四川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選注)(1980)《宋文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
李修生(1996)《元雜劇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6.
林庚(主編)(1979)《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中華書局.
7.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1981)《唐宋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8.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1981)《唐詩選》(上下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9.
段啟明、汪龍麟(主編)(2001)《清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
10.
陳文新(2003)《中國文學流派意識的發生和發展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研究導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1.
楊義(1998)《中國現代文學流派》,北京:人民出版社.
12.
錢鍾書(選注)(1982)《宋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學生參考資料:1.
朱東潤(主編)(1985)《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6冊),上海:上80海古籍出版社.
2.
劉大杰(1996)《中國文學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3.
錢伯城(主編)(1998)《中國詩歌寶庫》(13冊),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二)主題一、學習目標研讀同一主題的文學作品,體會作品的意蘊,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鑒賞作品的表現手法及藝術特色,提高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建議學習重點認識和比較同一主題在不同作品中的體現和表現方式;認識和比較同一題材在不同文學類型中的表現方式;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同一主題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培養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和習慣.
三、學習成果能聯繫生活經驗,體悟歷代作家的情懷,對所選主題作品有個人感受;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分析所選讀主題的文學作品的特色;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及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所選讀主題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並有個人的見解;樂於閱讀古今不同作家、不同流派的同一主題作品.
四、學習評估建議進行本單元的校內評估,宜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以進展性評估,透過適切的評估活動,察看學生的學習表現,並給予適當的回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習效能.
而在單元學習終結時,教師宜作總結性評估,安排適當的評估活動,查考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效,惟評估活動須多元化,不宜單一設卷測考.
有關的評估活動,舉例如下:進展性評估︰例如詩詞吟誦、同題作品座談會、撰寫讀書劄記、隨筆、評論等.
81總結性評估︰例一從本單元所研習的同一主題作品中選取數篇,就作品的表現手法加以評論.
例二自選兩位作家,研習相同主題的作品,將研習報告製成簡報,在課堂上匯報.
例三選取一主題,蒐集相關的作品及其評賞文章,編成專集,並撰寫序文.
五、參考資料教師參考資料:1.
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
王美春、郭志明(2001)《詩美的永恒——同題古詩佳作比較談》,陝西人民出版社.
3.
周啟成等(注譯)(1997)《新譯昭明文選》,香港:海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4.
徐同林(主編)(1999)《中國文學人文風景》,內蒙古: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5.
張秉戍(主編)(1992)《歷代詩分類鑒賞辭典》,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
6.
潘百齊(1991)《全宋詞精華分類鑒賞集成》,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
學生參考資料:1.
朱東潤(主編)(1985)《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鄭萬澤(選注)(1999)《中華國粹——詩》,香港:香港世紀出版有限公司.
3.
錢伯城(主編)(1998)《中國詩歌寶庫》(13冊),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82選修單元四: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課時:22小時)一、學習目標研習現當代文學作品,體會作品的時代精神及現代人的語言和感情,提高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及創作文學作品的興趣.
二、建議學習重點認識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認識現當代文學與時代、社會、生活、地域的關係;理解現當代作家作品的風格和特色;比較不同地域(內地、台灣、香港、澳門及海外)的文學作品;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現當代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創作文學作品;培養閱讀現當代文學作品的興趣和習慣.
三、學習成果能聯繫生活經驗,體悟作家的情懷,並有個人的感受;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和分析現當代文學作品的特色;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並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並有個人的見解;能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創作,表達思想感情,呈現個性;樂於閱讀現當代文學作品.
四、學習評估建議進行本單元的校內評估,宜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以進展性評估,透過適切的評估活動,察看學生的學習表現,並給予適當的回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習效能.
而在單元學習終結時,教師宜作總結性評估,安排適當的評估活動,查考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效,惟評估活動須多元化,不宜單一設卷測考.
有關的評估活動,舉例如下:進展性評估︰例如討論、撰寫評論、當代作家專訪、閱讀報告、課堂簡報、改編故事、文學創作等.
83總結性評估︰例一就某一主題或文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選取兩個地域的現當代作品,加以比較,並撰寫評論.
例二自選一本現當代作品選集,撰寫讀書報告.
例三選取不同地域的作家,以「現當代作家剪影」為題,作專題研習,將研習報告製成簡報,在課堂上匯報.
五、參考資料教師參考資料:1.
王德威(199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2.
王德威(2003)《現代中國小說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3.
李歐梵(著)、毛尖(譯)(2000)《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4.
洪子誠(1999)《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
陳思和(2003)《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6.
鄭樹森(1995)《藝文綴語》,香港:素葉出版社.
7.
蕭蕭(2004)《台灣新詩美學》,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學生參考資料:1.
仇小屏(2002)《放歌星輝下中學生新詩閱讀指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
唐金海、周斌(主編)(2003)《20世紀中國文學通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3.
唐弢(主編)(2001)《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
楊宗翰(主編)(2002)《台灣文學史的省思》,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
蕭蕭(2001)《中學生現代詩手冊》,台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6.
藤井省三(著)、張季琳(譯)(2004)《台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
84選修單元五:香港文學(課時:22小時)一、學習目標研習香港文學作品,了解香港文學的特色,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文學與個人、地域的關係,並培養對香港的歸屬感,提高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及創作文學作品的興趣.
二、建議學習重點認識香港文學的發展;探討香港文學的地域色彩;認識香港文學與時代、社會、文化、生活的關係;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香港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創作文學作品;培養閱讀香港文學作品的興趣和習慣.
三、學習成果能聯繫生活經驗,體悟香港作家的情懷,對香港文學作品有個人的感受;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和分析香港文學作品的本土特色;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及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香港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能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創作,表達思想感情,呈現個性;樂於閱讀香港文學作品.
四、學習評估建議進行本單元的校內評估,宜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以進展性評估,透過適切的評估活動,察看學生的學習表現,並給予適當的回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習效能.
而在單元學習終結時,教師宜作總結性評估,安排適當的評估活動,查考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效,惟評估活動須多元化,不宜單一設卷測考.
有關的評估活動,舉例如下:進展性評估︰例如討論、課堂報告、撰寫評論、香港作家專訪、文學創作、文學改編等.
85總結性評估︰例一自選一至兩位香港作家的作品,分析作品的本土特色,並就作品的內涵和藝術技巧作出評論.
例二自選一本香港作家的作品專集或香港文學作品選集,撰寫讀書報告.
例三自選一位香港作家,研習其作品後再作專訪,並編製「作家專輯」.
五、參考資料教師參考資料:1.
也斯(1996)《香港文化空間與文學》,香港:青文書屋.
2.
西西、何福仁(1995)《時間的話題對話集》,香港:素葉出版社.
3.
黃繼持、盧瑋鑾、鄭樹森(編)(1998)《早期香港新文學作品選》,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4.
黃繼持、盧瑋鑾、鄭樹森(編)(1998)《追跡香港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5.
黃繼持、盧瑋鑾、鄭樹森(編)(1999)《國共內戰時期香港本地與南來文人作品選1945-1949》,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6.
盧瑋鑾(1983)《香港的憂鬱文人筆下的香港(一九二五一九四一)》,香港:華風書局.
7.
羅琅(2005)《香港文學記憶》,香港:香港文匯出版社.
學生參考資料:1.
東瑞(1995)《我看香港文學》,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
黃念欣、董啟章(1997)《講話文章II:香港青年作家訪談與評介》,香港:三人出版社.
3.
葉輝(2001)《書寫浮城:香港文學評論集》,香港:青文書屋.
4.
劉以鬯(2002)《暢談香港文學》,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5.
盧瑋鑾(2004)《香港文學散步(新訂版)》,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6.
關夢南、葉輝(編)(2002)《香港新詩選讀》,香港:風雅出版社.
867.
香港文學資料庫http://hklitpub.
lib.
cuhk.
edu.
hk/8.
香港文學書評資料庫http://www.
library.
ln.
edu.
hk/lingnan/hklt/87選修單元六:戲劇文學評賞(課時:22小時)一、學習目標研習戲劇文學作品,觀賞演繹這些作品的戲曲和話劇,了解戲劇文學的特色,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賞析、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建議學習重點認識戲劇文學的特色;比較原著及演繹這些原著作品的戲劇表演;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培養研習與觀賞戲劇的興趣和習慣;培養良好的評賞態度(如實事求是、言之有據、勇於表達個人對作品的意見).
三、學習成果能聯繫生活經驗,體悟作家的情懷,並有個人的感受;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和分析戲劇文學作品的特色;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並有個人的見解;養成觀賞戲劇的興趣和習慣,樂於閱讀戲劇文學作品.
四、學習評估建議進行本單元的校內評估,宜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以進展性評估,透過適切的評估活動,察看學生的學習表現,並給予適當的回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習效能.
而在單元學習終結時,教師宜作總結性評估,安排適當的評估活動,查考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效,惟評估活動須多元化,不宜單一設卷測考.
有關的評估活動,舉例如下:進展性評估︰例如討論、角色扮演、人物對話、讀後感、撰寫短評、座談會、短劇改編等.
總結性評估︰例一自選一文學劇本,就「戲劇行動」、「主要角色」、「對抗角色」、「突轉」、「高潮」、「主題」等戲劇元素分析作品,並撰寫評論.
88例二自選一齣古典戲曲或現代戲劇,賞析作品的內涵和藝術特色,撰寫評論.
例三觀賞一齣改編自文學作品的戲劇,與原著比較,撰寫報告.
五、參考資料教師參考資料:1.
姚一葦(1992)《戲劇原理》,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
馬丁艾思林(MartinEsslin)(著),羅婉華(譯)(1981)《戲劇剖析》(AnAnatomyofDrama),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3.
馬森(1994)《西潮下的中心現代戲劇》,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4.
劉洪甲(主編)(1996)《中外名劇台詞鑒賞》,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教育出版社.
5.
盧偉力(2004)《香港舞台作為文化論述的香港戲劇》,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6.
譚霈生(1984)《論戲劇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學生參考資料:1.
李立亨(2000)《我的看戲隨身書》,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2.
黃美序(1995)《戲劇欣賞讀戲看戲談戲》,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3.
董健、馬俊山(2004)《戲劇藝術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9選修單元七: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課時:22小時)一、學習目標探討不同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探究作者的創作用心,提高賞析、評論的能力;並掌握塑造人物的技巧,提升創作的能力.
二、建議學習重點分析人物塑造與作者、時代、環境的關係;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從不同角度評論作品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手法的創新性;比較及評論不同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創作手法和藝術特點;探究作者的創作用心;運用塑造人物的手法創作或改編;培養閱讀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興趣和習慣.
三、學習成果從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豐富意蘊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能體悟作者創作人物的深意,加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和了解;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觀察力和想像力,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並有個人的見解;能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創作,以刻畫人物,表達個人對社會、生活、環境的感受與體會;能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改編作品,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體會;樂於閱讀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
四、學習評估建議進行本單元的校內評估,宜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以進展性評估,透過適切的評估活動,察看學生的學習表現,並給予適當的回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習效能.
而在單元學習終結時,教師宜作總結性評估,安排適當的評估活動,查考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效,惟評估活動須多元化,不宜單一設卷測考.
有關的評估活動,舉例如下:90進展性評估︰例如觀察練習、角色扮演、討論、評論、人物對話、讀後感、創作、改編故事等.
總結性評估︰例一自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運用本單元所學習,分析及評論人物的塑造技巧.
例二自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以現代人的觀點及角度,重新塑造人物的形象.
例三編寫劇本.
將本單元研習過的作品人物組合,嘗試設計一個古今共時的場合,讓他們穿梭往來.
五、參考資料教師參考資料:1.
林保淳(2003)《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台北:里仁書局.
2.
陳炳良(編)(1991)《香港文學探賞》,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書店.
3.
費勇(2003)《美麗蒼涼的手勢我看張愛玲》,台北:雅書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
楊牧(1979)《文學知識》,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5.
楊義(1993)《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
歐陽子(1976)《王謝堂前的燕子》,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7.
韓兆琦(主編)(2000)《中國古代文學名著人物形象辭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8.
羅志仲(2003)《英雄中國小說最具代表性的英雄典型》,台北:好讀出版社.
學生參考資料:1.
朱詮等(主編)(2001)《文學作品人物詞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2.
林翠芬(1999)《香港文化照相簿》,香港:明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3.
辜健(編)(2004)《香港記憶》,香港:文學世紀社有限公司.
914.
范紫江(1996)《中國古代十大美女》,台北:業強出版社.
92選修單元八:文學創作——原創或改編(課時:22小時)一、學習目標創作或改編文學作品,讓學生享受創作的愉悅,抒發個人的思想感情,並發揮創意,提高賞析和創作能力,發展個人風格.
二、建議學習重點認識相關的寫作理論;運用不同文類的特點自行創作或改編;運用不同的創作手法自行創作或改編,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培養修訂作品的能力;提高創作的興趣;培養認真創作的態度(如尊重原創、不斷完善自己的習作、樂於接受別人對自己作品的意見).
三、學習成果能創作或改編不同文類的作品,表達思想感情,呈現個性;能發揮創意自行創作或改編作品;養成創作的興趣和習慣,認真創作.
四、學習評估建議進行本單元的校內評估,宜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以進展性評估,透過適切的評估活動,察看學生的學習表現,並給予適當的回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習效能.
而在單元學習終結時,教師宜作總結性評估,安排適當的評估活動,查考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效,惟評估活動須多元化,不宜單一設卷測考.
有關的評估活動,舉例如下:進展性評估︰例如討論、評論、角色扮演、人物對話、讀後感、創作、仿作、續作、改寫等.
總結性評估︰例一創作詩歌、散文、小說、戲劇.
93例二自選一類文學作品,改寫為另一種文類的文學作品.
例三選取一篇文學作品,以嶄新的角度加以演繹.
五、參考資料教師參考資料:1.
仇小屏(2001)《下在我眼眸裏的雪:新詩教學》,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
白靈(1991)《一首詩的誕生》,台北:九歌出版社.
3.
曹其敏(1993)《戲劇美學》,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4.
陸志平、吳功正(1993)《小說美學》,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5.
鄭明娳(1989)《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6.
鄭樹森(2003)《小說地圖》,台北:一方出版有限公司.
學生參考資料:1.
余我(1999)《現代文學寫作技巧》,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2.
東瑞(1996)《寫作路上》,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3.
夏衍(1978)《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
張大春(2004)《小說稗類》,台北:英屬蓋曼群島商網絡與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5.
陳義芝(2002)《散文教室》,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6.
渡也(1995)《新詩補給站》,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7.
蕭蕭(1991)《現代詩創作演練》,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8.
蕭蕭(1997)《現代詩遊戲》,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94(空白頁)95選修單元與必修部分的關係單元選修單元與必修部分的關係一作家追蹤——自選作家作品選讀本單元主要是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的延伸,與必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學生在必修部分已涉獵多個重要作家的作品,並掌握賞析及評論作家作品的能力;選修部分透過專研一位喜愛作家的作品,深入探討作家的作品風格;同時,鞏固和深化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的學習,以提高學生賞析、評論作家作品的能力.
二名著欣賞本單元主要是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的延伸,與必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學生在必修部分對各種文類的基本特徵和發展,以及歷代名作名篇的名稱已有所認識,又曾選讀歷代代表作家的單篇或節選作品,並掌握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選修部分透過專研一部名著,掌握優秀作品豐富的內涵和藝術特色;同時,鞏固和深化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的學習,以提高學生賞析、評論文學名著的能力.
三文學專題(一)時代本單元主要是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的延伸,與必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學生在必修部分已對各朝代或年代較具代表性的作家、流派作品有概略的認識,又曾選讀歷代代表作家、流派的單篇或節錄作品,並掌握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選修部分透過比較、分析一個朝代或年代的作品,深入探討這個朝代或年代作品的精神面貌,體會文學與時代的關係;同時,鞏固和深化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的學習,以提高學生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
附錄五96單元選修單元與必修部分的關係(二)主題本單元主要是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的延伸,與必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學生在必修部分已對各類的較常見的主題作品有概略的認識,又曾選讀歷代不同主題的單篇或節錄作品,並掌握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選修部分透過比較、分析一個朝代或年代同一主題的作品或不同朝代或年代的同一主題作品,深入探討相同主題作品的意蘊、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同時,鞏固和深化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的學習,以提高學生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
四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本單元主要是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和「文學創作」的延伸,與必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學生在必修部分已研習有關現代及當代較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了解現當代文學的風貌,又曾涉獵不同文類的創作,並掌握賞析、評論和創作文學作品的能力;選修單元透過比較、分析內地、台灣、香港、澳門及海外較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探討不同地域作品的特色;同時,鞏固和深化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和「文學創作」的學習,以提高學生賞析、評論和創作文學作品的能力.
五香港文學本單元主要是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和「文學創作」的延伸,與必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學生在必修部分已選讀一些香港作家的作品,對本土文學有初步的認識,又曾涉獵不同文類的創作,並掌握賞析、評論和創作文學作品的能力;選修單元透過選讀大量的香港文學作品,探討香港文學作品的本土特色;同時,鞏固和深化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和「文學創作」的學習,以提高學生賞析、評論及創作文學作品的能力.
97單元選修單元與必修部分的關係六戲劇文學評賞本單元主要是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的延伸,與必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學生在必修部分已研習古典戲曲及現當代戲劇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了解戲劇文學的特色,並掌握賞析、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選修單元透過研習多個較具代表性的古典戲曲及現當代戲劇作品,並觀賞演繹這些作品的戲曲和話劇,深入探討戲劇文學的特色;同時,鞏固和深化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的學習,以提高學生賞析、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
七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本單元主要是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和「文學創作」的延伸,與必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學生在必修部分已認識作家創作人物的藝術手法,了解人物塑造和主題的關係;又曾涉獵不同文類的創作,並掌握賞析、評論和創作文學作品的能力;選修部分透過研習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評論人物的時代、社會和文化意義;同時,鞏固和深化必修部分「文學賞析與評論」和「文學創作」的學習,以提高學生賞析、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
八文學創作——原創或改編本單元主要是必修部分「文學創作」的延伸,與必修部分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補足;學生在必修部分已掌握不同文類的特點,並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創作,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選修單元讓學生選取一至兩種文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研習相關的寫作理論和經典作品,嘗試文學創作;或選取若干文學作品加以研習,將作品改寫或以其他文學形式加以改編.
通過創作或改編,讓學生享受創作的愉悅,抒發個人的思想感情,並發揮創意;同時,鞏固和深化必修部分「文學創作」的學習,以提高學生創作文學作品的能力.
98(空白頁)99附錄六必修與選修單元安排構思示例構思一年級節數學習內容中六5必修單元文學創作戲劇文學評賞中五5必修單元名著欣賞中四5必修單元必修單元構思二年級節數學習內容2文學創作中六3必修單元戲劇文學評賞2必修單元中五3名著欣賞中四5必修單元必修單元必修部分學習單元選修部分學習單元拔尖保底、延伸學習100(空白頁)101詞彙釋義用語解釋公開評核與香港中學文憑相關的評核和考試制度.
文學素養文學素養包括:審美體驗,讓學生感受文藝的愉悅,涵泳終身,具有藝術品味和情操;理解、分析、欣賞、評論文學作品的能力,以探索作品中所呈現的時代精神、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創作文學作品,以藝術手法,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
水平參照成績匯報水平參照是匯報考生公開評核成績的方法,意即參照一套水平標準匯報考生在每一個學科的表現.
共同建構學與教的「共同建構」取向與「直接傳授」及「建構」取向不同,強調課堂內的教師和學生是一個學習社群,各成員共同參與,從而創造知識,並建立判斷知識的準則.
共通能力共通能力主要是幫助學生學會掌握知識、建構知識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通過不同科目或學習領域的學與教,可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這些能力還可以遷移到其他學習情況中使用.
香港學校課程訂出九種共通能力,包括: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
兩文三語「兩文」指中文、英文書面語,「三語」指粵語、普通話和英語口語.
香港的語文教育政策,是以「兩文三語」為目標,期望學生兼擅中英語文,能書寫通順的中文、英文,操流利的粵語、普通話和英語.
其他學習經歷為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其他學習經歷」是在高中課程下三個組成部分的其中一環,以補足考試科目和應用學習(前稱職業導向教育),當中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藝術發展、體育發展、社會服務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知識建構這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當中,並非單純獲取知識,更能主動地連結到自己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從而建立及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香港中學文憑學生完成三年高中課程,參加公開評核後獲頒授的證書.
102用語解釋校內評估是校內恆常進行對學生學習表現的評估活動.
校內評估是校內學與教的一部分,以促進學生學習為主要目的.
教師可根據評估所得的資料,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學生適當的回饋,同時按所需修訂教學目標和調整教學策略.
校本評核校本評核是指在日常學與教中,由學校任課教師來評核學生的表現.
評核的分數將計算入學生的公開評核成績.
校本評核調整機制考評局用以調整學校提交校本評核分數的機制,以消弭教師給分時可能存在的差異,在調整過程中,教師所評學生的次第維持不變.
校本課程我們鼓勵學校和教師採用中央課程,以發展本身的校本課程,從而幫助學生達到教育的目標和宗旨.
措施可包括調整學習目標,以不同方式組織教學內容、提供科目的選擇、採用不同的學習、教學與評估策略.
故此,校本課程其實是課程發展議會所提供的指引和學校與教師的專業自主之間,兩者取得平衡的成果.
核心科目建議所有高中學生都修讀的科目,包括: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科.
等級描述是指在公開評核中某一個等級的典型學生能力的描述.
價值觀和態度價值觀是構築態度和信念的基礎,而態度和信念則會影響人的行為及生活方式;價值觀則是學生應發展的素質,是行為和判斷的準則,例如:人權與責任、承擔精神、誠信及國民身份認同.
與價值觀息息相關的態度會影響學習動機和認知能力.
由於二者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上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成為學校課程的主要元素.
審美情趣審美情趣是指人類感受、理解、欣賞和評鑑自然界與社會生活中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美而養成的一種獨特的情調趣味.
課程及評估指引由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製訂.
內容包括課程宗旨、課程架構、課程規畫,學與教的建議及評估方式等.
103用語解釋課程銜接課程銜接是指不同學習/教育階段課程(包括個別科目)的銜接,如幼稚園、小一(幼稚園與小學),小六及初中一(小學與中學),初中三與高中四(初中與高中).
本港學校課程架構以八個學習領域(不是個別科目)、九種共通能力,以及價值觀和態度來建構連貫各學習階段的課程,並以五種基要的學習經歷來貫徹全人發展的教育目標.
因此,學生在踏進高中學習階段時,他們應已具備各科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基礎.
教師在設計有關學與教的內容和策略時,亦應考慮學生在先前學習階段的已有知識和學習經歷,幫助他們適應新的學習.
學生的多樣性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各有不同的稟賦,性向、才情,智能、喜好也各有差異,而學習經歷、家庭、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都構成他們在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方式等的不同.
學生學習概覽除了香港中學文憑試和應用學習的成績紀錄外,「學生學習概覽」是一份補充資料,記錄學生在高中階段三年內參與各種學習活動的經歷、體驗和成就,以作為全人發展的佐證.
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學習目標涵蓋課程要求學生學習的重要範圍,包括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等,並訂定出課程學習的方向,以作為學校規畫課程的依據.
學習重點是根據學習目標發展出來的重點內容,作為學校設計課程和教學的參考.
學習重點具體地說明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習範疇所需學習的知識、需掌握的能力,以及需培養的興趣、態度和習慣等.
學習成果是指預期學生完成課程或某學習階段後的學習表現,是根據課程的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而擬定,可作為評估學習成效的依據,並反映學生在課程學習後應能達到的學習表現,以促進他們的學習.
學習社群學習社群是指一群有共同價值觀與目標的成員緊密合作,積極參與、協作及反思,從而孳生蕃衍新知識,並創建學習的新方法.
在學校的情境,學習社群除了學生與教師之外,往往更涉及學生家長及其他社群.
104用語解釋學習差異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存在的學習差距.
照顧學生學習差異,並不是強要拉近學生之間的差距,而是要充分利用學生的不同稟賦,並視之為促進有效學與教的寶貴資源.
在教學上應珍視每個學生的獨特才具,因材施教,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性向和才能,為他們創設空間,發揮潛能,獲取成就.
學習領域學習領域是組織學校課程的一種方法.
把主要知識領域中基本和相關的概念聯繫在一起,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均衡、連貫及涵蓋各種重要學習經歷的課程.
本港學校課程劃分為八個學習領域,即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教育和體育.
選修科目為配合學生不同的興趣、能力和志向,在不同學習領域內設立了二十個科目,供高中學生選擇.
應用學習(前稱職業導向教育)應用學習(前稱職業導向教育)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用學習以寬廣的專業和職業領域作為學習平台,幫助學生發展其基礎技能、思考能力、人際關係、價值觀及態度和與職業相關的能力,為未來進修、工作及終身學習做好準備.
應用學習課程與24個高中科目互相補足,使高中課程更多樣化.
105參考文獻文件1.
上海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委員會(1996)《全日制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學科課程標準》(試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3.
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
教育部課程規劃署(2002)《中學華文課程標準》,新加坡:教育部.
6.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製工作組(200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北京:語文出版社.
7.
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2003)《語文教育檢討總結報告:提升香港語文水平行動方案》,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8.
課程發展議會(2002)《中國文學課程指引(中六)》,香港:教育署.
9.
課程發展議會(2002)《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香港:教育署.
10.
課程發展議會(2002)《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小一至中三)》:教育署.
11.
課程發展議會(2001)《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初中及高中)》,香港:教育署.
12.
課程發展議會(2001)《中學中國語文建議學習重點(試用本)》,香港:教育署.
13.
課程發展議會(2000)《學會學習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諮詢文件,香港:教育署.
14.
課程發展議會(1992)《中國文學科課程綱要(高級程度)》,香港:教育署.
15.
課程發展議會(1991)《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課程綱要(高級補充程度)》,香港:教育署.
16.
課程發展議會(1986)《中國文學科課程綱要(中四至中五)》,香港:教育署.
17.
BoardofEducation(1995)CurriculumFrameworks:LanguageArts.
NewYork:BoardofEducation18.
BoardofEducation(1997)LanguageArtsContentStandards.
California:BoardofEducation10619.
BoardofEducation(1997)PerformanceStandardsforEnglishLanguageArts.
NewYork:BoardofEducation20.
BoardofEducation(1998)English-LanguageArtsContentStandardsforCaliforniaPublicSchools:KindergartenThroughGradeTwelve.
California:BoardofEducation21.
BoardofEducation(1999)English-LanguageDevelopmentStandardsforCaliforniaPublicSchools:KindergartenThroughGradeTwelve.
California:BoardofEducation22.
BoardofStudies(1998)EnglishK-6Syllabus.
StateofNewSouthWales:BoardofStudies23.
BoardofStudies(1999)EnglishStage6Syllabus.
StateofNewSouthWales:BoardofStudies24.
BoardofStudies(2000)CurriculumandStandardsFrameworkII.
Victoria:BoardofStudies25.
BoardofStudies(2003)HSCAssessmentinaStandards-ReferencedFramework:AGuideToBestPractice.
StateofNewSouthWales:BoardofStudies26.
CurriculumCorporation(1994)English:ACurriculumProfileforAustralianSchools.
Victoria:CurriculumCorporation27.
CurriculumCouncil(1998)CurriculumFrameworkforKindergartentoYear12EducationinWesternAustralia.
WesternAustralia:CurriculumCouncil28.
CurriculumCouncil(1998)ENGLISH:LearningAreaStatement.
WesternAustralia:CurriculumCouncil29.
MinistryofEducation(2000)TheOntarioCurriculumGrades11and12:English.
Ontario:MinistryofEducation30.
MinistryofEducationandTraining(1999)TheOntarioCurriculumGrades9and10:English.
Ontario:MinistryofEducationandTraining31.
NationCommissiononNAEP12thGradeAssessmentandReporting(2004),12thGradeStudentAchievementinAmerica:AnewVisionforNAEPAReporttoTheNationalAssessmentGoverningBoard.
America.
32.
NationalCouncilofTeachersofEnglish&InternationalReadingAssociation(1996)StandardsfortheEnglishLanguageArts.
Illinois:NCTE&IRA33.
NationalCurriculumCouncil(1988)NationalCurriculumandAssessment.
London:DES/WO34.
QualificationsandCurriculumAuthority(2003)ChangestotheKeyStage4Curriculum:GuidanceforimplementationfromSeptember2004.
London:QualificationsandCurriculumAuthority35.
VirginiaBoardofEducation(2003)EnglishStandardsofLearningCurriculumFramework:K-12.
Richmond:VirginiaDepartmentofEducation107其他36.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1997)《面向21世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見《課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6-7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7.
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課題組(編)(2000)《中外母語課程標準譯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38.
方智範(2004)《對文學教育問題的若干思考:學習試驗修訂版高中語文大綱的幾點體會》,http://www.
pep.
com.
cn.
39.
王文中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0.
王培光(1995)《語文能力與中文教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1.
王榮生(2003)《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
42.
王榮生(2004)《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容》,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43.
任長松(2003)《走向新課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4.
任長松(2005)《高中新課程與探究式學習》,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45.
任長松(2005)《探究式學習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46.
朱作仁(主編)(1992)《語文測驗原理與實施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7.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48.
吳效鋒(主編)(2002)《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藝術與實踐》,瀋陽:瀋陽出版社.
49.
吳維寧(主編)(2004)《新課程學生學業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50.
周軍(2003)《教學策略》,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51.
周慶元(1999)《中學語文教育心理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52.
林崇德(1999)《學習與發展中小學生心理能力發展與培養》,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3.
林彬暉、黃清(2003)《加強審美教育:展示文學課程的魅力》,湖南: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4期.
54.
波帕姆(Popham,W.
James).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發展與學生成長的評價研究"項目組(譯)(2003)《促進教學的課堂評價》,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10855.
威金斯(Wiggins,Grant).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發展與學生成長的評價研究"項目組(譯)(2005)《教育性評價》,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56.
柯華葳(主編)(2004)《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研究與實務》,台北:遠流出版業股份有限公司.
57.
倪文錦(1998)《語文考試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58.
倪文錦(主編)(2004)《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9.
唐秀玲等(編)(2004)《語文及文學教學:從理論到實踐》,香港: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
60.
祝新華(2005)《能力發展導向的語文評估與教學總論》,新加坡:中外翻譯書業社.
61.
高凌(主編)(2005)《普通高中新課程模塊學業評價》,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2.
高凌(2003)《關於高考改革的一些初步設想》,海口,海南專題研討會發言稿.
63.
區培民(主編)(2003)《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64.
崔允漷(2000)《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65.
張必隱(1995)《閱讀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66.
張永昊、周均平(1998)《感應與塑造:語文審美教育論》,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67.
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2004)《綴文創思:開展中國文學課程新路向》,香港:教育統籌局.
68.
教育署課程發展處中文組(2002)《涓涓江河:面向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新世紀》,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
69.
莫雷(1990)《語文閱讀水平測量》,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70.
荷克絲.
黛安(Heacox,Diane).
楊希潔(譯)(2004)《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71.
陳龍安(1995)《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出版社.
72.
程紅兵(1996)《語文教學的人文思考與實踐》,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73.
程翔(2001)《北大附中語文課程改革綜述》,北京,第四屆中國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研究會交流論文.
74.
黃顯華等(1998)《香港中小學中文科課程與教學研究及發展計畫報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
75.
董奇(主編)(2003)《教學中的測驗與評價》,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76.
雷實(2004)《談談"語文素養"》,見《課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12109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7.
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200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78.
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2004)《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79.
劉永康、翟啟明(主編)(2001)《中學語文教學論》,成都:天地出版社.
80.
劉國正等(編)(1995)《中國當代寫作與閱讀測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81.
歐陽汝穎、湯浩堅、梁慧霞(2003)《母語基本能力香港教育工作者的看法》,香港:香港大學.
82.
歐陽汝穎、湯浩堅、梁慧霞(2003)《母語基本能力對比研究:華語地區》,香港:香港大學.
83.
歐滄和(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84.
潘慶玉(主編)(2004)《語文新課程理念與實踐》,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85.
蔡敏(2006)《當代學生課業評價》,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86.
盧建筠(主編)(2004)《高中新課程教學策略》,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87.
鍾啟泉、崔允漷、吳剛平(主編)(2003)《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88.
鍾啟泉、崔允漷、張華(主編)(200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89.
韓雪屏(1998)《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90.
ArterJ.
,McTighe,J.
(2001)ScoringRubricsintheClassroom:UsingPerformanceCriteriaforAssessingandImprovingStudentPerformance.
CorwinPress.
91.
AssessmentReformGroup.
(1999)AssessmentforLearning:BeyondtheBlackBox.
Cambridge:UniversityofCambridgeSchoolofEducation.
92.
AssessmentReformGroup.
(2002)AssessmentforLearning:10principles.
Cambridge:UniversityofCambridgeFacultyofEducation.
93.
Bailey,K.
M.
(1998)LearningaboutLanguageAssessment:Dilemmas,Decisions,andDirections.
Boston:Heinle&HeinlePublishers.
94.
Biggs,J.
(eds.
)(1996)Testing:ToEducateorToSelectEducationinHongKongattheCrossroads.
HongKong:HongKongEducationalPublishingCo.
95.
Black,P.
&Wiliam,D.
(1998).
AssessmentandClassroomLearning.
AssessmentinEducation,5(1),pp.
7-74.
96.
Black,P.
&Wiliam,D.
(1998)InsidetheBlackBox:raisingstandardsthroughassessment.
London:KingsCollegeSchoolofEducation.
97.
Black,P.
etal.
(2003)AssessmentforLearning:Puttingitintopractice.
Maidenhead:OpenUniversityPress.
11098.
Bransford,J.
etal.
(2000)HowPeopleLearn:Brain,Mind,Experience,andSchool.
WashingtonD.
C.
:NationalResearchCouncil.
99.
Entwistle,N.
(1988)StylesofLearningandTeaching:AnintegratedOutlineofEducationalPsychologyforStudents,TeachersandLecturers.
London:DavidFultonPublishers.
100.
Marsh,C.
J.
(1997)KeyConceptsforUnderstandingCurriculum:Planning,Management&Ideology.
London:FalmerPress.
101.
Marton,F.
andMorrisP.
(Eds.
)(2002)WhatMattersDiscoveringcriticalconditionsofclassroomlearning.
Sweden:ActaUniversitatisGothoburgensis.
102.
Marzano,R.
J.
(2001)DesigningANewTaxonomyOfEducationalObjectives.
CorwinPress.
103.
Marzano,R.
J.
,Pickering,D.
J,McTighe,J.
(1993)AssessingStudentOutcomes:PerformanceAssessmentUsingtheDimensionsofLearning.
Virginia,ASCD.
104.
McNamara,T.
(2000)LanguageTesting.
NewYork:Oxford.
105.
Moseley,D.
etal.
(2003)ThinkingSkillFrameworksforPost16Learners.
AnEvaluationReporttoLearningSkillsDevelopmentCouncil:UniversityofNewcastleUponTyne.
106.
Oxford,R.
L.
(1990)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WhatEveryTeacherShouldKnow.
Boston:Heinle&HeinlePublishers.
107.
Riding,R.
&Rayner,S.
(1998)CognitiveStylesandLearningStrategies:UnderstandingStyledifferencesinLearningandBehaviour.
London:DavidFultonPublishers.
108.
Skilbeck,M.
(1994)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
London:Harper&Row.
109.
Smith,F.
(1992)ToThinkinLanguage,LearningandEducation.
London:Routledge.
110.
Stern,H.
H.
(1992)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
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11.
Stiggins,R.
(2004).
NewAssessmentBeliefsforaNewSchoolMission.
PhiDeltaKappan,86(1),pp.
22-27.
112.
TseS.
K.
et.
al.
(Ed.
)(1995)ChineseLanguageEducationforthe21stCentury:AHongKongPerspective.
HongKong:TheUniversityofHongKong.
113.
Watkins,C.
(2003)Learning:Asense-makersguide.
London:AssociationofTeachersandLecturers(ATL).
114.
Watkins,C.
(2005)ClassroomsasLearningCommunities:What'sinitforschoolsNewYork:Routledge.
115.
Watkins,D.
&Biggs,J.
(2001)TeachingChineseLearner:PsychologicalandPedagogicalPerspectives.
HongKong:ComparativeEducationResearchCentre,TheUniversityofHongKong.
116.
Wood,D.
(1998)HowChildrenThinkandLearn.
Oxford:Blackwells.
111附:參考網址1.
課程發展:中國語文教育http://www.
emb.
gov.
hk/cd/chi2.
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www.
pep.
com.
cn3.
中文教育網http://www.
chineseedu.
hku.
hk4.
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http://www.
k12.
com.
cn5.
中國文化研究院http://www.
chiculture.
net6.
中國基礎教育網語文http://www.
cbe21.
com.
cn/subject/chinese7.
中國教育信息網http://www.
chinaedu.
edu.
cn8.
中國教育學會http://cse.
moe.
edu.
cn9.
考試院(台灣)http://www.
exam.
gov.
tw10.
香港教育城http://www.
hkedcity.
net/main11.
國語推行委員會(台灣)http://www.
edu.
tw/mandr/index.
htm12.
教育部http://www.
moe.
gov.
cn13.
教育部(台灣)http://www.
edu.
tw14.
教育部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http://www.
xsj21.
com15.
教育部考試中心http://www.
neea.
edu.
cn16.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http://www.
ncct.
gov.
cn17.
博文網頁http://bowen.
chi.
cuhk.
edu.
hk18.
新加坡教育部http://www1.
moe.
edu.
sg19.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http://www.
cciv.
cityu.
edu.
hk112(空白頁)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國語文教育委員會(高中)委員名錄(自2003年9月起)主席:周國正教授委員:何偉傑博士唐歐燕文女士徐蔣鳳女士麥愛英女士曾謝潔芳女士湯浩堅博士馮祿德先生(自2006年1月起)潘步釗博士鄧成宙先生黎歐陽汝穎博士蕭寶珠女士謝耀基博士鍾肇新女士當然委員:李小達先生(教育統籌局)黎國偉先生(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自2005年9月起)馮祿德先生(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至2005年8月止)祕書:鄭文亮先生(教育統籌局)
官方网站:点击访问酷番云官网活动方案:优惠方案一(限时秒杀专场)有需要海外的可以看看,比较划算29月,建议年付划算,月付续费不同价,这个专区。国内节点可以看看,性能高IO为主, 比较少见。平常一般就100IO 左右。优惠方案二(高防专场)高防专区主要以高防为主,节点有宿迁,绍兴,成都,宁波等,节点挺多,都支持防火墙自助控制。续费同价以下专场。 优惠方案三(精选物理机)西南地区节点比较划算,赠送5...
想必我们有一些朋友应该陆续收到国内和国外的域名注册商关于域名即将涨价的信息。大概的意思是说从9月1日开始,.COM域名会涨价一点点,大约需要单个9.99美元左右一个。其实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也没多大的影响,毕竟如今什么都涨价,域名涨一点点也不要紧。如果是域名较多的话,确实增加续费成本和注册成本。今天整理看到Dynadot有发布新的八月份域名优惠活动,.COM首年注册依然是仅需48元,本次优惠活动截止...
HostKvm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国外主机服务商,主要提供基于KVM架构的VPS主机,可选数据中心包括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中国香港等多个地区机房,均为国内直连或优化线路,延迟较低,适合建站或者远程办公等。目前商家发布了夏季特别促销活动,针对香港国际/韩国机房VPS主机提供7折优惠码,其他机房全场8折,优惠后2GB内存套餐月付5.95美元起。下面分别列出几款主机套餐配置信息。套餐:韩国KR...
留言版为你推荐
音视频iphone重庆网络公司一九互联我重庆2013年7月毕业,报到证上写的是A公司,档案也在A公司,半年后我辞职,到B公司上班,档案也googlepr值seo谷歌pr值和什么有关系中国企业在线用什么软件查找中国所有企业名称重庆杨家坪猪肉摊主杀人昨天重庆九龙坡出了严重交通事故吗美要求解锁iPhoneiPhone连接Mac的时候出现提示需要解锁iPhoneflashfxp注册码谁有~FLASHfxp V3.0.2的注册码~~谢谢哦!!要现在能用的!!!!大飞资讯单仁资讯集团怎么样腾讯公司电话是多少腾讯公司电话是多少青岛网通测速家用电脑上网(青岛网通)512k网速算不算快,玩主流网游卡不卡
国外服务器 英文简历模板word godaddy 主机合租 gg广告 40g硬盘 域名转接 135邮箱 linux服务器维护 服务器监测 google台湾 腾讯总部在哪 服务器是干什么用的 vul 美国盐湖城 韩国代理ip 英雄联盟台服官网 学生服务器 江苏双线 火山互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