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自助建站系统

自助建站系统  时间:2021-02-25  阅读:()

使命、挑战和创新:中国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报告一、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十二年1998年5月,教育部从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长远利益出发,在原有84个"理科基地"、51个"文科基地"和45个"工科基地"的基础上,根据"扶强保重,合理布局"的原则,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辽宁大学建立了13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经济学基地"或"基地").
教育部提出基地建设要达到"目标明确、改革领先、成果突出、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质量一流",即具有符合时代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并注重素质提高的各有特色的基础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具有较完备的、水平先进的、适应培养优秀人才需要的教学实验室和其他办学条件;拥有一支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高、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具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工作优秀,成果突出,成为本学科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师进修、提高的基地;教育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持续稳定地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经济学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建成我国高校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
各基地按照此建设目标,积极探索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及教学改革,经过2001年3月的中期检查和2003年12月的验收评估,从中评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十所学校的基地为"优秀基地".

进入新世纪,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及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创新,对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各基地建设学校坚持以"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载体,坚持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中国化,坚持立足中国实践和面向世界,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抓手,从夯实理论基础、激励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范式,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不断总结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新经验.

经过12年的建设,13个基地在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和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1、不断明确基地建设目标在经济转轨初期,经济学基础学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理论经济学相对于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遇到很大的困难,师资队伍人心不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很大的置疑.
在这种背景下,基地建设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根据教育部"目标明确、成果突出、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质量一流"的基地建设方针,各学校始终坚持基地建设的三大宗旨: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二是为国家、民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经济学基础人才;三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正确的目标导向的影响和带动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财经类本科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得以巩固,始终被列为全国经济学类8门核心课(后发展为11门)的首位.
与此同时,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一方面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坚持创新,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包括西方经济学在内的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对西方经济学不是全盘照搬,而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选择地的吸收.
尤其是经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基于新自由主义的西方经济理论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对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新变化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对于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经过多年的努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成果丰硕在经济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各基地努力加强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如积极推出政治经济学系列丛书,长期出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杂志,建立相关的学术网站,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规律的探索,部分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繁荣局面.
尤其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的理论研究;有对就业、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问题的研究;有对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理论研究;还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研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
仅2007、2009年第四、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中,就有12个基地的48项成果获奖,占全国的4.
5%、经济学类的24.
7%;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4项,分别占全国4.
7%、6.
7%和3.
5%;占经济学类的50%、34.
4%和18.
9%(见表1).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充分反映在教材体系中.
2001年,由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四位教授联合各基地学术力量,共同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政治经济学》.
这本教材融入了各基地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基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水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该教材出版后,受到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和广大一线教师的高度评价,并于2005年荣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教材.
由南开大学、辽宁大学联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资本主义部分,北方本)从1979年出版至今历经30余年不间断地修订出版,现在发展成为全国39所高校联合编写的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
2007-2009年,8个基地共获得经济学类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18部,占全国的2.
5%,占经济学类的51.
4%(见表2).
由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政治经济学评论》目前已发行15辑,2010年作为正式学术期刊出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经济中国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在全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表1基地院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情况统计表等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项数基地全国经济学类基地全国经济学类基地全国经济学类第四届12634108131329466第五届238317205481139261合计3646213136124686127比例%——4.
750——6.
734.
4——3.
518.
9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公告计算获得.
表2基地院校获得"普通高等学校精品教材"情况统计表年份全国数经济学类数基地数占全国的比例%占经济学类的比例%2007218952.
355.
620082891051.
750.
020092091683.
850.
0合计71635182.
551.
4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告计算获得.
3、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基地建立以来,曾多次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核心课教材编写会议,旗帜鲜明地强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地的《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学时比重逐步加大.
在开设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课程之外,还大量开设了反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最新动态的前沿课程.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基地组成实力雄厚的教学队伍,由资深教授为本科生主讲原理课程,引导本科生精读《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著.
经过努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课程已建成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体系,发挥着核心指导作用.
2003-2010年,全国10个基地拥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家精品课程13门,占全国的5.
0%,占全国经济学类国家精品课程的13.
7%(见表3).

表3基地院校获得"国家精品课程"情况统计表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合计基地数2311321013全国数1272502532684114004004382547经济学类数41210111314131895基地占全国的比例%1.
61.
20.
40.
40.
70.
50.
305.
0基地占经济学类的比例%5025109.
123.
114.
37.
7013.
7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告计算获得.
(二)中国特色的理论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1、课程体系建设特色突出经过不断的实践,基地在课程体系上主要强调三个结合:一是论史结合,即把论史课程放在突出位置.
开始时,很多经济学专业很少上史类课程,讲完理论后就是一些应用性课程.
在南京会议上,基地确定了8门核心专业课,把很多学校停开的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等课程明确保留下来.
二是通专结合.
各基地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能力培养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素质教育,普遍开设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修养等方面的课程,强调为低年级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各基地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构筑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
在本科一、二年级增加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程的学时,帮助学生建立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到三、四年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志愿,设置专业选修课.
其中,有些课程侧重反映当代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追踪学术前沿,目的在于为学生进人研究生阶段学习和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些课程则侧重面向实际经济工作部门,为学生本科毕业后直接走向就业市场提供专门知识.
大部分学校还把社会调查、实践作为必修课,强调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对中国国情特别是中国经济问题的了解.
这样的培养模式既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又有利于人才分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

2、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是注重将科研成果和经济学前沿领域的重要理论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学科前沿成果以合适的方式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注意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避免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切实做到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构建起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2年来,基地教学内容改革成果丰硕,先后有14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分别占全国的1.
1%和0.
8%,占经济学类的40%和48%(见表4).
在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改革的同时,基地还从多方面入手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教学方法上,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实施"名教授执教核心课"工程,鼓励知名专家、教授走上讲台为本科生讲授核心课;二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导师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科研、思想素质进行指导;三是普及双语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国际学术前沿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4年来共有5所基地院校11门课程被评为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占全国的2.
2%,占经济学类的22.
4%(见表5).
与此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实践基地,深入各地广泛调研,增强学生对国情、对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了解,普遍采用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积极开展读书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精读学术原著,进行学术探索,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设立科研基金,出版学术刊物,为学生搭建科研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
在教学手段的创新上,各基地都实现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积极建设基地网络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7-2009年,8个基地建立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占全国的1.
9%,占经济管理类的21.
6%(见表6).

表4基地院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情况统计表类别等级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合计全国一等595964182二等4345375851556经济学类一等1225二等126725基地院校一等0112二等34512基地占全国的比例%一等01.
71.
61.
1二等0.
70.
70.
90.
8基地占经济学类的比例%一等0505040二等2566.
771.
448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告计算获得.
表5基地院校获得"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情况统计表年份全国数经济学类数基地数占全国的比例%占经济学类的比例%20071001066602008100132215.
420091521310.
77.
720101511321.
315.
4合计50349112.
222.
4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告计算获得.
表6基地院校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情况统计表年份全国数经济管理类数基地数占全国的比例%占经济管理类的比例%20071351321.
515.
420081411453.
535.
720091421010.
710合计4183781.
921.
6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告计算获得.
3、教学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各基地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建立了完善的基地管理制度和培养制度.
例如,实行"双辅导员"制度,向各年级学生指派一位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一位学习辅导员,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方面的困难.
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实行基地和非基地学生之间的双向流动.
实行"本科、硕士、博士连读制度",以经济学本科生为主要培养对象,逐步扩大本硕博连读比例,向研究生教育拓展,实现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培养高精尖的经济学基础人才.
另外,经济学基地之间以及基地与其他重点高校之间还建立了优秀毕业生交流网络,实现理论经济学研究生生源优化.
经过12年建设,各基地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12个基地建立了14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占全国的3.
33%,占经济学类的60.
9%(见表7).

表7基地院校获得"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情况统计表年份全国数经济学类数基地数占全国的比例%占经济学类的比例%20072201483.
657.
1200810076685.
720091012000合计42123143.
360.
9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告计算获得.
(三)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通过基地建设,有效地稳定了师资队伍,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普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根据2001年的中期检查,13个基地博士层次的教师比例都在60%左右,部分基地达到了75-80%,远高于其他学科专业,也超过全国高校的平均水平(7%左右).
近年来各基地普遍重视从海外引进人才,同时从国内其他院校挖掘优秀的经济学人才充实教师队伍,部分基地外本校毕业和教师比例达到80%,教师的年轻化程度不断提高,教学名师不断涌现.
2003-2009年,在五届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中,8个基地共评选出1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占全国的2.
4%、占经济学类的47.
6%(见表8).
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各基地纷纷出台倾斜政策,建立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特别是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学位、出国留学深造、做访问学者和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对基地教师获得国家级课题、出版高水平学术著作、发表高水平论文和获得全国、省部级奖励给予重奖,对基地内教师在评职、评优给予重点倾斜,对急需人才和高水平人才采取特殊政策,实行特事特办.

表8基地院校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情况统计表届别全国数经济学类数基地数基地占全国比例%基地占经济学类比例%第一届(2003年)10063350第二届(2006年)10032266第三届(2007年)100444100第四届(2008年)1005000第五届(2009年)10031133合计50021102.
047.
6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告计算获得.
(四)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根据教育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总体要求,各基地把培养一流人才、创新型人才作为首要目标,为此抓住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提高生源质量.
建立基地之前,填报经济学专业的高考学生寥寥无几,现在基地班录取分数线在各高校中名列前茅,有些基地甚至是零批次录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根本原因是基地班建立12年来所积累起来的良好声誉.
有了优质生源作保证,基地班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产生了品牌效应.
同时,品牌效应又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基地班,形成了基地班建设的良性循环.
二是提高教学质量.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基地建设中的中心地位,以一流师资、一流条件培养一流人才.
三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尤其是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显著标志就是学生的理论素养高,学术潜力大,科研实力强.
基地班学生连续几年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大赛中获奖,部分学生论文连续几年入选全国性学术会议,有的学生甚至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顶尖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论文.
经过长期的努力,基地班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100%、英语六级通过率达到60%,考研率达60%,就业率近100%.
同时鼓励基地班学生在读期间能到国外学习、短期交流,使学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国外学习经历,先后有多名学生到奥地利、德国、荷兰、日本、韩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和参加国际合作项目、"哈佛大学亚洲语国际关系年会"(HPATR),有的学生毕业后到国外著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五)办学特色凸显各基地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模式,真正体现了特色化办学理念.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积极探索面向21世纪的理论经济学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改革,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教学体系改革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北京大学强调"培养世界一流经济学本科生",加强经济学"理论、历史、现实和方法"的相互融合,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
南开大学实行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生实践有机结合,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努力培养"经济、管理和法律复合型人才".
辽宁大学将"基地"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基地负责人2009年还到中南海参加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被总理采纳.
吉林大学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开展重大攻关,在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复旦大学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跨学科培养的优势,致力于在"经济学一数学"、"经济学一哲学"等交叉学科方面作出努力.
南京大学经济学基地建设呈现出人才培养模式先进、骨干教师队伍年轻、人才培养质量高三大主要特色,进行"经济学人才培养集成创新模式"实验.
上海财经大学以经济学基础理论为支撑,强化数学教学,借助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优势,培养复合型经济学基础人才.
武汉大学以培养高"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方面的人才和"理论经济学高端人才"为目标,突出"发展经济学"这一优势学科的教育,力求成为中国"发展经济学"高级研究人才的培养基地.
西南财经大学形成了以基础理论教学、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开展"经济管理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西北大学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西部经济发展研究的强项,将教学科研与"西部大开发"和西部经济研究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西部"特色.
厦门大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主导,重视现代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教学与研究,努力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福建师范大学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如福建经济研究、闽台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六)基地建设和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各基地院校的学科建设也不断发展.
在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全部为基地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3个为基地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
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政治经济学4个,3个为基地院校(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各1个,均为基地院校(上海财经大学、辽宁大学);世界经济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为基地院校(南京大学).
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国民经济学2个,均为基地院校(北京大学、辽宁大学);财政学3个,1个为基地院校(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6个,4个为基地院校(辽宁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6个,1个为基地院校(复旦大学);数量经济学3个,1个为基地院校(吉林大学);金融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为基地院校(上海财经大学)(见表9).
截至目前,13个基地院校均拥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占全国全部23个博士点的56.
5%;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占全国全部23个博士点的47.
8%.
学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基地建设,形成了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表9基地院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设情况统计表学科名称全国基地数基地占全国的比例%理论经济学66100应用经济学4375政治经济学4(1)240经济思想史11100经济史(1)00西方经济学100世界经济1(2)266.
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00国民经济学22100区域经济学100财政学3133.
3金融学6(1)571.
4产业经济学6(1)114.
3国际贸易学200劳动经济学100统计学2150数量经济学3(1)125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有关信息统计获得.
注:()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七)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各基地高度重视开放式办学.
先后邀请国外著名大学教授及知名学者为学生举办讲座,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克莱因、格兰杰、蒙代尔等国外著名经济学家.
选派中青年教授到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著名学府学习、交流和做访问学者.
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邀请美国马萨诸赛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南伊利诺伊大学等学校到基地进行访问和交流.
与英国格林尼治大学联合开展合作培养研究生项目.
与比利时安特卫普经济学院、波兰华沙技术大学生产管理学院等签订协议,互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聘请美国富尔莱特基金教授为基地班学生讲授微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一些基地还积极探索国家化办学模式,尝试与国外名校开展联合办学.
近年来通过把中青年教师派往国外著名大学学习交流,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打下基础.

二、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面临的挑战(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2010年9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
《纲要》指出,"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纲要》把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历史新高度,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历史方位和崇高使命,鲜明提出了新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
《纲要》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纲要》提出了要加强建设不同层次类型高水平学校,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同时,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营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紧紧围绕"科教兴国"、"高校分层分类科学定位"和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层次经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经济学教育目前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基本任务.
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所在的13所大学,大多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在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创新,对高层次经济与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正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不断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我国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面临的紧迫课题.
基于此,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应主动面向国家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力图依托学校长期办学形成的学科优势和行业优势,以培养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为基本目标,加强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力度,系统设计和实施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此外,金融危机逐渐过去、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但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进行了调整,中国的经济、金融行业面临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的转型发展,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人才需求正转向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在此背景下,高等学校须主动根据经济社会需求变化调整人才培养策略,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国际化人才,才能适应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人才需求.

到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经济学类本科学生在校人数已达71万余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3.
31%,设有经济学专业点5377个(其中本科为1734个).
按照分类分层合理定位科学发展的原则,不同类型学校应承担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经济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应主要培养经济学的学术研究型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人才;专业型大学(包括部分211学校)和一般地方院校应主要培养应用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应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学及相关学科上的优势,着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以发挥在中国经济学教育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期,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个人发展的差异化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应合理分层.
本科层次着重培养一大批应用型人才和一部分理论创新的基础人才,要掌握基本经济学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突出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硕士层次着重培养应用型高级经济学人才,要熟练掌握基础理论,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博士生层次主要培养学术研究高级人才,要具有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要致力于产出原创性成果和和解决国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全国13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培养一大批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济学基础理论功底宽厚,专业知识丰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学理论创新人才.

(三)基地建设的任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设立以来,一直坚持三个基本的建设宗旨: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二是为国家、民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经济学基础人才;三是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当前,根据中国经济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我们认为,基地建设要承担起以下几个建设任务:(1)继续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丰富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阐释和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时代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需要我们立足于中国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作出自己的解释,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使经济学成为一门"面对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和"学以致用"的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些人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能够独立思考,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

(2)构建立足于理论创新和本土实践的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学更加开放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进入世界主流;同时,中国经济学教育必须立足于中国的本土实践,植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制度背景,构建适合中国历史、文化和制度背景,符合中国本土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经济学基地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立足于理论创新和本土实践的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科学研究,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和创新理论,促进学科发展.
基地建设需要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作为支撑,基地建设需要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和创新理论,促进学科发展,为基地建设提供持久的发展动力.
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丰富实践,为经济学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了鲜活的、深厚的土壤,中国必将迎来一个经济学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
因此,基地建设要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充分利用和挖掘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促进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为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中国经济学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挑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会议对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提出了方向,推进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

按照《纲要》的要求,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我们在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上努力与世界接轨对话,培养具有国际规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特别是如何将大学的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学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这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仍存在着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如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不适应性;单一通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单调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过于强调理论教学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训练不够;高度专业化的教育使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现有的学生选拔制度和评价制度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等等.
因此,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在各个高校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如何改革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需要我们对经济规律、经济原理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经济学的教育教学应及时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学学科的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解决好一些基本问题:如何给基地学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如何面对现代经济学学科发展和研究范式的转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我们是否要、如何融入经济学的国际主流如何面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质量竞争和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中国经济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培养规格、课程标准、训练手段等方面是否应该国际化如何面对已有的改革,如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理念的变化,如通识教育、学科交叉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全面素质教育、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等等,如何在新的理念下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2、近年来经济学人才需求和经济学教育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培养对象主要是"90后"(即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他们所处时代、年龄、思维方式、人生经历及面临的未来选择不同于"80后".
——人才需求及就业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
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人才需要变化主要反映在两个层面:一是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另一是国家需要一批经济学理论创新人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家、中国经济学学科未来领军人物和经济、金融机构中的高级经济学家.

——各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师资来源、构成及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大批拥有博士学位和海外学习经历的"海归军团"加入到高校经济学师资队伍中,他们接受了现代经济学的系统训练,掌握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学教育模式,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但他们中有较多的人不熟悉中国国情,也缺乏实践经验.

——经济学专业各类院校的特色、风格及培养目标的差异也已显现.
有的院校高度重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结合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的院校注重成规模地引进海外师资,聘请海归知名学者作为学院院长或学术带头人,高度重视经济学教育向欧美经济学教育规范和教育标准接轨;有的院校结合自身行业或区域特色,着力打造具有行业特色或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提升自己在行业和区域中的竞争优势.

——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有了很大变化.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不断推进经济学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各个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又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对而言,北京、上海以及沿海地区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院校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

——以海归军团引进的国际一流大学经济学教育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以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院、人大汉青金融经济学院、上海交大经管院等为主)正在挤压过去以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代表的主流地位,其社会影响正在扩大;例一: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含数据库)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简称CENET),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经济学教育科研专业网站,其宗旨是为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工作者和有关学生、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其他经济学相关人士提供一个经济学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途径为发展中国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做出贡献.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海闻教授创办于1998年8月,网站于1999年1月1日正式试运行.
网站成立以来,不断更新网页,扩充栏目内容,整个网站采用了全新的数据库模式,启用新版本的论坛.
2003年7月以来,网站相继推出了自助建站系统、经济学资源库、经济学数据库、经济学搜索系统,并即将推出经济学博客(网络日志)系统.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现已发展成为全国访问量最大的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站,为有关组织机构、教师、学者、学生等相关人士提供了一个经济学综合信息平台.

例二:暑期夏令营这些院校每年举行的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吸引了国内大批优秀的大学生申请和参与,较好地介绍、宣传自己的学科实力和学科特色,为吸收优秀的研究生生源打下了基础.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从2004年开始,每年7月份都会组织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
在这个活动里面,主要包括这样几项内容:参观访问、专题讨论、讲座,以及学员要和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选拔出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直接进入光华管理学院进行硕士的学习.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每年夏季在北京举办全国"经济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夏令营旨在增进国内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优秀本科生对经济学研究的了解、对清华经济学科的认识,并为清华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项目选拔优秀人才.
在此期间,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将与清华大学经济系的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专题讲座、私下交流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感受清华经济系的研究气氛.
同时,夏令营还将通过论文答辩的形式,为接收的免试推荐研究生进行初步遴选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自2006年以来,至今已举办了五届"安泰优才夏令营"活动.
夏令营旨在增进国内高校优秀本科生对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了解,促进中国高校优秀本科学生之间的交流.
历届"安泰优才夏令营"均获得了圆满成功,来自各个高校的营员既展示了良好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大部分优秀营员均成功直升或考入学院研究生.

人大汉青研究院于2008年,在之前三届中国人民大学"全国金融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基础上,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全国经济学、金融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并选拔其中优秀学生直接进入研究院经济学和金融学实验班学习.
旨在依托人民大学在经济、金融学科的传统优势,建成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学院,提高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声誉.
研究院师资队伍包括由海归博士组成的全职教师、海外知名学者组成的特聘教授、国内优秀教师组成的双聘教授和业内精英组成的兼职教授.

例三:青年师资的培训这些院校重视青年师资的培训,开设了各具特色的暑期师资培训班,也起到宣传自己经济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作用.
例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0年起举办国际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师资暑期短期培训班;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从2007年开始向全国高校教师和研究生推出"现代经济学全国高校教师暑期进修班",为各高校培训现代经济学高级课程师资;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举办高校经济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例四:重要学术会议这些院校通过举办诸如中国经济学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凝聚学术力量,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经济学年会届次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情况第一届2001年10月北京大学会议议题:纪念严复翻译《国富论》100周年.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主要与会者: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经济学专家第二届2002年10月西北大学承办单位:秘书处和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主要与会者:50多所高校的经济学者、学士和各界人士第三届2003年12月复旦大学会议议题:经济学家、经济学和中国改革承办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要与会者:50多所高校代表、学生以及著名的经济学家、各界代表第四届2004年12月南开大学会议议题:"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承办单位:秘书处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联合筹备主要与会者:来自全国各地近90所大学经济学院的院长,以及来自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地专家学者第五届2005年12月厦门大学会议议题:中国的和平崛起、和谐社会承办单位:厦门大学主要与会者:80多位全国各高校的院长系主任以及优秀学者第六届2006年12月武汉大学会议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承办单位:武汉大学主要与会者: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的负责人、近百所大学的经济学院院长(系主任)、专家学者以及特邀嘉宾第七届2007年12月深圳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香港大学会议议题:香港经济问题承办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深圳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主要与会者:专家学者、院系领导、政府官员、论文作者及部分高校师生第八届2008年12月重庆大学会议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主要与会者:海内外100余所高校、经济学研究机构、商界的经济学专家、学者、企业家第九届2009年12月浙江大学会议议题:探索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承办单位: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浙江大学主办主要与会者海内外10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的经济学专家和学者中国留美经济学年会时间地点相关内容2003/6/19~2003/6/20北京人民大会堂承办单位: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与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会议主题:经济转型、区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来自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等国际组织、新加坡、韩国、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区以及国内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04/6/25~2004/6/27杭州承办单位: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会议主题:中国"三农"问题参会人员:原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国家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国家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福格尔教授等中外学者200多人.

2005/6/24~2005/6/27重庆承办单位: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与重庆市人民政府会议主题: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参会人员: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福格尔教授、联合国安南秘书长千年项目特别顾问萨克斯博士应邀参加了此次大会.
同时参加大会的还有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萧庆伦、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等近300名专家学者.

2006/7/2~2005/7/4上海承办单位: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会议主题:中国经济和谐发展:效率、公平与法治参会人员: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主詹姆斯米勒里斯教授(JamesMirrlees)、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研究负责人马丁拉瓦雷教授(MartinRavallion)、斯德哥尔摩大学阿萨林德贝克教授(AssarLindbeck),等400多名中外学者.
2007/7/28~2007/7/31湖南长沙湖南大学承办单位: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与湖南大学联合举办会议主题:经济转型、区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参会人员:美国著名数理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KennethArrow),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领域著名专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JamesMirrlees)在内的国内外400余名经济学家2008/4/18~2008/4/21天津南开大学会议主题: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参会人员:现代公共财政研究奠基人阿诺德哈伯勒、美国科学院院士斯瑞尼瓦森、著名经济学家邹至庄在内的200余海内外知名学者会议规模.
2009/6/12~2006/6/14广西大学承办单位:广西大学会议主题:地区及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参会人员: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JamesMirrlees)在内的来自海内外的250余位经济学界知名专家和学者参会.
2010/6/19~2010/6/21福建厦门承办单位: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与厦门大学联合举办会议主题:中国后危机时代的角色扮演参会人员:印度财政部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KaushikBasu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邹至庄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RaviKanbur教授,美国哈佛大学DwrightPerkins教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胡永泰教授,等中外学者200多人.
例五:社会影响力近年来,一批"海归"学者除了在高校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凭借其在国内和国际学界的影响,在大银行、金融机构和国际经济组织中也有重要的影响力,有的还成为政府经济决策的"智囊".

3、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如何面对国际化怎样认识21世纪经济学教育的世界主流要不要接受"西方标准"(或美国标准)在国际化面前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历史使命是什么这些问题给我们的理念和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学者认为,与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并高速发展相比,中国经济学的转型与现代化相对滞后,特别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上明显落后于西方现代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界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中国经济学的教育与研究水平,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国际标准指导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的改革,秉承"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大胆引进、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以及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加快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进程.
这是一个"拿来"或"输入"的阶段;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合作与竞争,通过在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举办和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开展联合办学与合作研究等多种渠道,使中国经济学的教育与研究成果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这是一个"输出"的阶段;三是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争取并利用国际学术资源,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中国经济改革服务,这是一个与国际完全"融合"并产生巨大效用的阶段.

我们认为,在国际化问题上要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我们的经济学教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出中国一流的经济学人才,也应要培养出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的经济学人才.
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国际化不等于单方面地向"西方标准"靠拢.
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丰富世界先进大学的内涵,努力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入21世纪经济学的主流,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和教育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愧于我们的时代与民族,承担起中国大学的使命和责任.

(五)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给"基地"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课题,我们认为,今后基地建设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
逄锦聚教授认为,在经济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必须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三者的统一.
我们培养的人才,归根结底是要为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
熟知中国的实际,掌握、创新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并能运用这些理论解决中国的问题,是这些人才必备的素质.
所以,在教学中,加强对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应该被放到突出的位置.
否则,我们的经济学教育有可能本末倒置.

其次,要加强对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和研究.
一些学者指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出现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重西方理论而对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讲授不够的问题,对引进的西方理论消化不良和联系中国实际不够的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以照搬西方理论中某些个别结论、个别模型、个别流派词句为荣的不正学风,这些学风对高校经济学教育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
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大学中的经济学教育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重模型、轻思想;二是重知识,轻方法;三是重西方理论,轻中国实际.
在这种倾向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形成了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理性选择、效用最大化、一般均衡等方法过分依赖的思维模式,而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却不了解、不理解,不会用中国的理论、方法和语言讲中国的"故事",研究中国的问题,为中国的发展服务.
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对中国经济理论的掌握和实践应用.

第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科研上要处理好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实践性的关系.
我们认为,基地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内化在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而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科研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核心.
不容忽视的是,在高校经济学的课程中,政治经济学既受到西方经济学的挤压,又受到来自当代实践的挑战.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我们认为,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又要注重结合市场经济一般,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实践,重点回答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着重给予回答,以增强现实性和针对性.
要正确处理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如,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当代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关系的新调整、所有制和分配关系的新变化、金融创新和金融危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论阐释.
在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上,我们认为,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发展创新.
一是要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运动规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在剩余价值生产、分配过程和劳资关系等层面上发生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二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用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前沿意识对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重大问题进行经济学解释和理论创新.

三、加强基地建设,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发展创新:思路和措施(一)确立认识经济学基地的性质和人才目标1、经济学基地的性质经济学基地,就其性质而言,是一个培养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这一属性的表现是,在课程设置上突出鲜明的理论色彩;在人才培养上特别注重学生理论素质的养成.
基地的毕业生将成为未来的经济学家,专门从事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研究,为政府、企业和家庭进行各种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经济学基地在经济类专业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它是各类新型经济类专业的孵化器,是新经济学科的生长点.
经济学基地专业建设的水平,在根本上决定着经济类专业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讲,基地的建设水平反映着整个经济类专业的建设水平.

经济学基地着重培养理论经济学高层次创新性人才,意义十分重大.
加强理论经济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提高经济和管理类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正确定位理论经济学人才的应有素养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已经或正在步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代.
相对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对创造力的挖掘、训练、强化,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创造力.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特别是创造能力培养,被提到相当高的程度加以认识,这主要是因为知识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新的时代,单纯地获取知识是完全不够的.
知识作为商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独一无二性和不可替代性,形成自身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至高无上的任务.
同时,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和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从而任何知识都只有暂时性的意义.
所以,对于新时代的人才来说,是否具备不断掌握最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比掌握多少现存的知识,要重要的多.
毫无疑问,在新的时代,教育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它能否把人变成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即具有随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能够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和素质的人.
基于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特征的认识,可以说,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以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即培养经济学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秀的创新型经济理论人才.

具体来讲,基地经济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独有的素养:(1)具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深厚基础,能够用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2)系统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概念.
(3)系统了解和把握数学和统计分析工具.
(4)在前述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经济学的广泛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有更高的看问题的起点和更开阔的视野.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为满足国家对理论经济学基础研究人才的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培养一批有智慧、有思想、哲学思维良好、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与素养、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对现实经济问题有独立见解的创新型基础研究人才.
为此,我们认为,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坚持因材施教,建立拔尖学生重点培养制度,实施特殊人才特殊培养,构建以本科"通识+专业"教育为基础,硕士或博士学术创新为出口,本硕博贯通一体化的培养机制,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有跨学科知识和创新思想,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与国际交流能力的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使之能够成为经济学领域的行业精英和领导者,以及在经济学或相关学科领域内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军人物.
取得了相应经验后,力求在全国高校经济学专业中推广,起到良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是:以学科优势为支撑,以教学改革为动力,紧紧抓住基础理论教学、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三个基点,着力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和科学精神,构建开放型、创新性、本土化的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
(1)在课程设置上,从大经济学科的视野出发,构建以"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中国经济改革与实践"为内容的三大板块的经济学理论课程体系,建立强化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的长效机制.

(2)在培养环节上,要结合教学,强化基地学生的科研训练,通过课堂写作、导师指导、课外研讨等多个环节训练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3)在教学范式上,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单向传递知识和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在课程教学上确立"知识传递-融通应用-拓展创造"的梯度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在实践应用上,在夯实理论基础和强化科研训练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构筑课内外一体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5)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跟学科前沿,立足当代实践,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取得一系列有广泛那影响的成果,以这些成果带动了教学内容更新和教材建设,建立了以研促教、研教互动的良性机制.

(6)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依托教育部、各学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提高基地师资的整体实力;以团队建设为核心,构建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理念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机制,推进广大教师共同学习教学理论、教育技术与专业知识,共享课程知识、教学经验和教育信息,建设一流教学科研团队.

(三)构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1.
课程设置在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目标一经确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结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论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知识结构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知识结构不是一个静态范畴,而是一个动态范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人们对主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总是有新的知识不断产生,不仅在数量和门类上日益增多,而且在合理性和科学性上不断提高.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生活对经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从注重专业技能转变到注重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对拥有新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在经济学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在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把调整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以使人才培养紧紧跟上科技进步和知识进化的步伐,不断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规范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学专业属于人文和艺术学科,所开设课程覆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了经济学的所有学科门类,课程体系很庞大,从理论经济学到应用经济学,从基础理论到政策分析,从课堂讲授性课程到阅读、讨论和写作性课程,从国内到国际,从发展中经济到发达经济都包括在内.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课程设置中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和核心地位,这个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认识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发展规律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使学生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学习其他经济学课程所遇到的问题,正确理解和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突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课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就是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同时,有足够数量的课程和课时保证系统完整地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历史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作用则是指其在各类课程的建设中发挥导向和旗帜的作用.
具体说来就是,课程体系中任何课程的讲授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研究、总结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分析和评价各种经济思潮和流派,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4、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经济学基地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强化基础,拓宽口径,深化培养,提高能力.
强化基础,就是要加强基础课教学,特别是加强那些对于经济学专业人才培育来说是永久性基础的课程的教学.
基础课不仅是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骨架,体现经济科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是进行专业研究和获取新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基础.
因而必须加大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力度,要根据基础课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的课时量和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基础课教学获得较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
在这方面,主要是强化三类课程的教学,一是导论性课程,二是中级性课程,三是数量方法课程.

导论性课程旨在提供给学生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原理和概念,指导他们如何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导论性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概论;微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导论.
这类课程的教学在突出基本原理教育的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中级课程包括《资本论》导读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专题;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
这类课程主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说明经济学家如何提出和运用经济理论以及如何缜密地进行思考和解释经济现象.
二是提供进行经济分析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是向学生提供重要的信息,它包括什么是经济学专业,哪些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达到应有的水平的标准等.
由于这类课程主要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为其他课程提供可资利用的知识和基础,为学生进一步学好后续课程创造条件.
二是要对已有的理论进行比较和做出评价,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已有理论进行经济分析.
三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此基础上来创造新的知识、新的概念和新的理论.

数量方法课程主要包括统计学和数学,如,统计学、数理统计、微积分、线性代数、计量经济学等.
数量方法课程主要是向学生提供经济学的经验工具,借助这样的工具,可以检验和评价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这些课程通常都比较强调代数方法和统计技能.
数量方法课程的教学不但要说明什么是数量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在进行经济分析时如何运用数量方法,特别是告诉学生如何像经济学家那样运用数量方法进行经济研究.
数量方法课程的教学量要扩大,使学生可以更加注意研究设计和可以运用数量分析的范围.
关于研究设计,就是形成运用数量工具进行经济分析的意识,这种分析包括提出问题,到进行研究,直至最后完成.
关于运用数量分析的范围,就是要求学生懂得如何度量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如何选择、组织、评价和处理经济资料,有能力检验假设,懂得如何解释各种统计方式的结果.
数学与统计学在现代经济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学无论是在发展新的思想和论断,还是揭示新知识方面都是有用的,它往往是揭示经济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
统计方法用于以一定量计算来制定预测理论,并测试这些预测家庭、公司和国家经济数据的一致性.
大学阶段的经济学研究并不需要优秀的数学能力,但它却需要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能够用数学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去推理和沟通.

拓宽口径,就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从更为广阔的领域观察和思考经济问题.
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外延性课程,一是国际性课程,一是公共部门课程.
外延性课程包括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产业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国际性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等.
这类课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全球性视野,使学生能够站在全球化的起点上运用他们的经济分析工具.
公共部门经济学课程包括公共财政和税收、公共选择理、劳动经济学.
拓宽口径课程主要是选修课,为了防止学生选课的盲目性,真正使学生通过选课来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要加强教师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深化培养,就是通过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更为扎实的经济学基础.
深化培养主要是通过开设一部分超出教科书范围的高水平选修课程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掌握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和前沿观点.

强化能力,就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使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加以解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亲自检验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这方面的课程主要有:社会实践;实验教学;科研实践;高年级论文写作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真实或者模拟的现实中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
这种课程的设置是不可或缺的,它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5、经济学基地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6、经济学基地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议)经济学基地的教育内容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部分的相关知识体系所构成,它们又都最终体现为具体的课程体系,因此,构建反映经济学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的设置依照课程的性质和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来确定,具体体现为学分比例的安排.
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学分总数为150,在总的学分数中,通识教育课程占30%;专业教育课程占60%(核心知识课程占40%,可选知识课程占20%);综合教育课程占10%.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通识教育类课程政治课12172外语课12172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库应用580体育232军事理论和训练2/高等数学12172合计45628专业核心知识课程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348中级政治经济学696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348中级西方经济学696《资本论》及经济学经典著作导读448外国经济学说史348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348中国经济史348计量经济学448产业经济学348发展经济学348国际经济学348财政学348货币银行学348会计学348统计学348毕业论文432合计60896专业可选课程经济学方法论国际贸易信息经济学世界经济转型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博弈论与经济分析空间经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外国经济学流派产业组织比较制度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中国经济企业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公司理财外国经济史公共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国际金融法和经济学行为金融和经济学合计30学分综合教育课程实验教学6科研创新2社会实践4文化素质3合计15学分(四)基地学生培养方式和培养制度改革1、实施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基地建设的任务,在人才培养上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和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工具;具有较强的数理经济学功底,掌握现代计算和分析技术,对现实经济问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以及较强的获取和分析经济数据、经济信息的能力;具有熟练的外语交流能力,能看懂英文经济学教材、文献;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具备进入更高层次理论经济学培养、深造的潜力.
通过培养方式和培养制度改革,旨在探索一个经济学本科教育连续培养计划的实验基地,实施理论经济学创新人才本硕博连读培养计划,并在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搭建一个全面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学教学平台.
该计划从基地学生中选拔知识、能力和素质优秀的学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拔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和潜质的学生进入"硕-博"连读的培养程序,形成一个"4(本科4年)—6(加硕士2年)—9(加博士3年)"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保证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层次性和连续性.

该培养计划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组织方式改革为重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加强现代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直接为学生授课和指导科研;加强研究型、实验型、实践型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针对不同的学生特质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

2、推进培养方式改革(1)进一步强化工具性学科教学——加强英语运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语言是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基本工具,在全球化背景下,熟练掌握英语是对外学习交流的客观需要.
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英语,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第二外语.
针对要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计划外通过适当增加课时、增开英语口语课、外聘教授授课等方式,集中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以达到强化和提高口语能力的目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将英语学习融于专业学习之中,使学生能逐步达到听、说、读、写自由运用的程度,扫除交流的语言障碍.

为了保证学生英语能力能够得到保持和提高,要加大双语专业课程教学.
增加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中的双语课程,双语课程的教学至少1/2以上以交流式教学形式进行,突出学生参与,让学生真正使用英语进行学习与交流.
双语课程的期末考试统一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更加重视数学工具学科,提高学生的数理分析能力强化学生《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课程学习中的数学能力训练,以及结合现代经济学对数学分析的要求,可以在高年级通过专题课的形式,进一步弥补、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以突出了数学学科在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更好地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研究奠定基础.

——加强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开设与经济数据分析相关的最新计算机软件课程,增强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以及获取、分析数据的能力.
(2)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巩固学生理论基础,拓展学生现代经济学视野,提高其研究能力——进一步巩固经济学基础理论开设《政治经济学》、《资本论》、《中国经济改革》等基础理论课程,强化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同时,在开设《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可开设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等课程,强化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

——加强经济学前沿理论、分支学科的教学通过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可开设大量的介绍现代经济学前沿理论、相关分支学科的课程,例如,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工业组织理论等,使学生对经济学最新发展以及分支学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这些课程在学分、学时的安排上,都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

——增加研究型、实验型、方法论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开设一些研究型、实验型和方法论课程,例如,经济学实证研究、应用微观经济分析、应用宏观经济分析、工业组织实证、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与实践等.
通过这些课程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强化实践性教学进一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亲历实习基地,了解现实经济发展.
(3)增设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课程根据现代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开设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史、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课程,在学生中树立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理念.
3、教学组织方式创新(1)设定严格的教学管理规则,但在规则内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度.
学生选修课程必须在专业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并获得其认可,学生在选修难度等级较高、授课内容有所深化的专业课程之前,必须完成预备课程的学习,达到相应的学分要求,等等.
这些规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时形成良好的理性预期,明确自己在本科阶段该学什么,怎样学;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各自领域学习发展提供较为公正的竞争环境和评价标准.

(2)全面推行导师制.
指导教师的工作内容包括:指导学生熟悉课程,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的平时学习;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原则上每5—7个学生配一名指导教师;进入本硕连读的学生原则上2-3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
导师制可实行双向选择,(3)循序渐进,分层次安排课程教学,拉开课程的难度级差.
为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在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学素养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后,才允许修读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等方面的课程;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等课程可在高年级阶段开设,作为研究生课程允许学生把学分带入研究生阶段.
从授课内容上看,各个层次并不是相关知识的简单增减和拼凑,而是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设计出准确的课程定位和不同层级的教学要求.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从内容难度、要求水准方面予以必要的划分,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爬楼梯"的感受,激励学生更上一层楼,力争在高层次专业学习中做出成绩.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鼓励冒尖、创新、标新立异.
例如:在课程设置上,专门设有一些经济学研习班(seminar)、专题性的研究小组(workshop)作为选修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的两到三门进行研修.
各种研习班、专题研究小组涉及学科的不同领域,但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参与课程讨论以及撰写论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和汇报各自的学习情况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促进,使学生从知识运用、技能训练、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诸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表现.
当然教师也参与学生的集体讨论,但是侧重于提问题、设障碍、启发思想和引导争议,而不是"抱着学生走".

4、推进培养制度改革(1)建立经济学经典著作导读制度为了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专业经典著作,要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量.
设立读书小组,请有经验的教师或博士生指导他们认真研读一些经典名著.
可以把经济学经典著作导读为一门独立课程,设2-3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在学期间阅读不少于20本经济学经典著作,教学环节包括教师课堂导读、课堂讨论、写作读书心得等.

(2)建立科研创新训练制度该培养制度旨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研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尤其是提出新见解,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
可以在高年级开设科研训练课程,设2-3学分,修读该课程的学生必须是前三年学分积排名前20名的学生;由学校或学院提供经费并设立研究项目,学生以团队方式申请项目,每个团队3至4人;每个项目配一名教学水平高、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立项选题和实施研究的过程指导工作;项目完成经过评审合格,给予成绩并计学分.
科研创新项目可以替代毕业论文.

(3)建立学生学术论坛与刊物出版制度组织基地学生定期举行学术论坛,旨在共享所学,集思广益,激发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论坛可以邀请校内外学者作讲座;组织开展学术研讨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
支持经济学基地学生自办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学生的科研成果,反映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其他高校基地学生之间开展交流.

(4)建立高水平学术讲座制度根据该制度,要邀请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高水平学者做讲座,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每学期安排不少于4次高水平学术讲座,基地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
(5)建立学生优秀论文竞赛和奖励制度强化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的学习和训练.
该制度的具体措施包括:每年组织一次全体学生参加的专业学术论文竞赛;实行学生自选题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论文指导机制,指导老师要就论文写作大纲的确定、资料查寻、资料整理和分析、论文写作、写作规范等对学生进行切实的指导;对学生提交的论文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根据论文的质量评出若干优秀论文给予奖励.

(6)建立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制度经济学基地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教育的国际化程度.
每个基地至少要与一所国外高水平高校的相关专业建立交流和联合培养的固定关系;可采取多种形式的交流机制,如互派学生修读课程和互相承认学分;在线修读课程并互相承认学分;合作举办双学位班并互认学历和建立博士培养合作机制;互派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合作;举办国际性教学和科研交流会议.

(五)创新育人用人机制,打造中国经济学教育人才高地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经济学基地、打造中国一流经济学教育的关键.
经过多年建设,各高校经济学专业师资队伍在规模和学术水平上已有很大发展,但缺乏一流的人才队伍特别是缺乏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科研的一流人才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基地的建设应该以改革新来优化各高校育人用人体制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起到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改革的重点着力突破制约高校经济学教学科研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关键障碍,完善高层次人才发展路径和环境,创新引进培养机制、用人机制、人才投入和地区、学校间合作机制,形成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的新模式,不仅支撑学科发展和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同时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打造中国经济学教育人才高地.

我们认为,在基地建设中可以通过以下计划来打造中国经济学教育人才高地:1、经济学学术大师成就计划各基地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围绕学科建设,着力解决经济学学术大师引进培养和可持续人才梯队问题,组建高水平学术研究中心,"学科领军人才+团队"运行模式,形成学术大师→学术领军人才→学术骨干→学术后备人才的结构合理、科学发展的学术人才梯队,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专业领域学术造诣很高、国际国内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的学术领军人才.

2、海内外英才引智计划该计划可围绕各基地学校发展使命和人才强校战略,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不足问题,破解人才引进的用人体制和动力机制,创新实施"年薪制+聘用制",在经济学专业重点引进一批海内外高水平学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理念,从学历、学术经历、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团队合作、思想品德等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借鉴国外大学有益经验,实施青年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竞争淘汰策略和晚期阶段性保护策略,试行终身教职制度,探索终身教职弹性考核评估机制,构建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新机制.

3、可持续发展师资人才储备计划该计划的实施旨在打造经济学学科后备人才和解决教学科研队伍的稳定来源问题,为经济学基地建设和经济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师资储备.
各学校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人才的需求情况,实施急需专门人才"订单式"培养,特别是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师资队伍来源即后继有人问题,建立优秀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术苗子培养培训机制,每年选拔若干优秀博士生及高年级本科生(本硕博长学制培养)作为未来师资培养,包括选送一批到国外一流大学攻读学位.
要优化"可持续发展师资人才储备计划"的配套制度,加大可持续发展师资人才储备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具有高激励的奖学金办法,为未来师资人才提供潜心研究的成长环境.

4、基地学校经济学科人才联盟计划该计划旨在推动经济学基地之间开展师资流动,促进基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基地高校经济学科人才联盟",探索各学校经济学学科联席机制,充分利用各学校的特有优势,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开展协同研究,构建基地学校人才资源共享共用机制.
依托"基地高校经济学科人才联盟",建立开放性的经济学教学科研人才信息库,定期发布各基地的师资课程供求信息,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基地之间的师资交流.

(六)关于进一步抓好基地建设的建议1、建议教育部以质量工程为载体继续支持基地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教育部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在2006年启动的一重大举措,这一工程以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名师、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等项目为载体,直接面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推动教学改革这一问题.
从2006年到2010年,质量工程走过第一个五年.
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纲要》明确提出将继续全面实施"质量工程",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任务,基地新一轮的改革将全面按照这些任务来展开,并力争在质量工程的各项建设改革事项中积累新的经验,起到更广泛的示范与带动作用.
建议教育部在高等教育新一轮的改革中继续加强对基地建设和各项改革工作的指导,并通过第二期质量工程立项,给与基地学校政策倾向和建设经费保障.

2、建议教育部把"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计划"列入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纲要》提出,2010-2012年,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完善机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
目前,理科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全医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都已进入立项或建设实施阶段.
建议教育部把"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计划"列入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中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通过实施该计划,实现理论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和培养模式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建议教育部(教指委)牵头建立基地的交流合作与协调机制为了在新一轮的建设改革中更好地发挥13所基地学校的合力,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合作,各基地的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也需要在统一标准下评估.
基地合作交流的经常性事项包括(1)学生交流互访如相互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相互参加各学校的暑期课程、夏令营;(2)每年召开基地工作会和学生科研讨论会;(3)共同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3)建设基地经济学教学科研网站,建设基地教学和课程资源信息库;(4)共同举办暑期经济学核心课程师资培训班;等等.
要办好这些事情,需要教育部的支持和指导协调.
我们建议教育部委托经济学教指委作为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来推动基地的建设工作和交流活动,经济学教指委可设立基地建设指导小组,牵头组织基地合作交流的各项活动;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对基地建设改革的事项进行检查和质量评估.

CloudCone(20美元/年)大硬盘VPS云服务器,KVM虚拟架构,1核心1G内存1Gbps带宽

近日CloudCone商家对旗下的大硬盘VPS云服务器进行了少量库存补货,也是悄悄推送了一批便宜VPS云服务器产品,此前较受欢迎的特价20美元/年、1核心1G内存1Gbps带宽的VPS云服务器也有少量库存,有需要美国便宜大硬盘VPS云服务器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CloudCone怎么样?CloudCone服务器好不好?CloudCone值不值得购买?CloudCone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美国服务...

JustHost:俄罗斯/新西伯利亚vps,512MB内存/5GB空间/不限流量/200Mbps/KVM/自由更换IP,$1.57/月

justhost怎么样?justhost是一家俄罗斯主机商,2006年成立,提供各种主机服务,vps基于kvm,有HDD和SSD硬盘两种,特色是200Mbps不限流量(之前是100Mbps,现在升级为200Mbps)。下面是HDD硬盘的KVM VPS,性价比最高,此外还有SSD硬盘的KVM VPS,价格略高。支持Paypal付款。国内建议选择新西伯利亚或者莫斯科DataLine。支持Paypal付...

OneTechCloud(31元),美国CN2 GIA高防VPS月

OneTechCloud发布了本月促销信息,全场VPS主机月付9折,季付8折,优惠后香港VPS月付25.2元起,美国CN2 GIA线路高防VPS月付31.5元起。这是一家2019年成立的国人主机商,提供VPS主机和独立服务器租用,产品数据中心包括美国洛杉矶和中国香港,Cera的机器,VPS基于KVM架构,采用SSD硬盘,其中美国洛杉矶回程CN2 GIA,可选高防。下面列出部分套餐配置信息。美国CN...

自助建站系统为你推荐
cornerradius怎么用代码写一个圆角矩形?绵阳电信绵阳电信营业厅哪家最大手机最全微信如何建群微信怎么建立群数据库损坏数据库坏了怎么办人人逛街人人逛街评论怎么不显示链接了?好像4月28日就不能显示了。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清理ie缓存怎么清理IE缓存首页无法修改主页为什么无法修改小米3大概要多少钱小米3换个屏幕大概多少钱?不要什么大概好像,答案准确点!nod32免费激活码nod32获取免费激活码端口是什么端口是什么
香港虚拟空间 深圳域名注册 php主机租用 嘉洲服务器 炎黄盛世 php空间推荐 cn3 drupal安装 优酷黄金会员账号共享 www789 测试网速命令 杭州电信 七牛云存储 杭州电信宽带 镇江高防服务器 ncp godaddy退款 godaddy中文 windowsserver2012 qq部落24-5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