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卷第16期2017年8月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认知及参与———针对微博活跃用户问卷调查分析张鹏翼1贺易之1周妍1虞鑫21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2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牛津OX26LU摘要:[目的/意义]探讨信息媒介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使用情况、对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公正与全面程度判断,与用户对公共话题认知程度、参与情况之间的关系.
[方法/过程]对585名微博活跃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他们对于各类型媒体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使用情况、公信力判断,以及对25个公共事件的认知和参与情况.
[结果/结论]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使用频率越高,对公共事件认知水平越高;对于负面特定事件,受社会媒体影响越高的用户自认为对此类事件的认知度越低,而受电视影响越高的用户自认为对这类事件认知度越高;尽管抽样用户认为微博较之传统媒体,报道全面程度和公正程度更高,但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用户选择相信电视、门户网站、报纸等渠道高于微博.
关键词:信息源信息获取公共事件微博社会化媒体分类号:G252DOI:10.
13266/j.
issn.
0252-3116.
2017.
16.
016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知识社区在线协作动态研究:构成、因素与演变"(项目编号:71603012)和北京醒客工场项目"网络虚拟社区的知识组织与共享"(项目编号:XK20121100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鹏翼(ORCID:0000-0003-0624-6776),副教授,博士,Email:pengyi@pku.
edu.
cn;贺易之(ORCID:0000-0002-3610-3648),本科生;周妍(ORCID:0000-0002-2848-7565),硕士研究生;虞鑫(ORCID:0000-0003-1962-3884),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7-07-07修回日期:2017-08-11本文起止页码:113-121本文责任编辑:王善军1引言近年来,以微博、论坛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迅速发展、用户规模不断增大.
截止到2017年3月,微博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
4亿.
微博因其及时性与草根性特点,成为了热点事件传播的重要平台,给公民提供了一个发布新闻、浏览新闻和发表见解的自由空间,改变了公民对公共事件的认知以及参与事件的传统形式.
然而受过度营销的影响,微博上各种"标题党"、歪曲和放大事实的虚假新闻也有所增加.
目前学界对于微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微博公信力的探究,尤其是各因素对媒介公信力判断的影响,而在微博使用方面的调查较少,特别是针对网民在微博上对公共事件上的认知和参与的研究很少.
本研究从微博的使用方面入手,对微博用户对公共事件的认知和参与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2相关研究综述在有关微博使用的调查研究中,张明等人的研究显示,使用微博的动机依次为:扩大关注的人群范围,广泛、快速发布信息,缩短与明星的距离,简洁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学生在微博上发布转发最多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他们对社会评论的转发也有一定兴趣[1].
在大众对微博的认识和评价上,特别是媒介的公信力判断标准、不同媒介的可信度比较、影响媒介的因素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
其中,张明等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认为微博功能主要是发布热门话题,其次是关注新闻可信度[1].
在公信力判断标准方面,许多学者都在尝试以前人的标准为参考构建媒介可信度的评价指标.
喻国明等人从权力取向和专业取向两个方面设立了6个维度23项的媒介公信力判断维度量表[2].
刘宇初等依据已有研究提出评价媒介公信力的5个综合指标,分别为报道和评论客观公正、报道真实准确、信息量大、揭露坏人坏事有力、反映群众意见充分[3].
在对不同媒介公信力判断方面,廖圣清[4]2007年和沈菲[5]2012年的研究均显示我国公众认为传统媒介比网络媒介上的新闻更可信,其中电视的公信力最311第61卷第16期2017年8月高.
雷跃捷2012年的研究中显示互联网的公信力有所提高[6].
在对互联网的信任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对新媒介的影响持肯定态度,而对网上信息的相信程度是一般,即半信半疑的态度[4,7].
在对自己网络信息判断的能力方面,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网上的信息有辨别是非的能力[7].
在媒介公信力与新闻类型的关系上,网络上的不同类型信息之间,可信度存在显著差异.
新闻信息和参考信息更为可信,其次是娱乐信息,商业信息则最不可信[8].
有研究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互联网公信力评价的影响.
在年龄方面,年龄越大,越信任传统媒介;年龄越小,越信任互联网[4,8-11]在文化程度方面,大多数研究发现文化程度越低,越认为互联网可信[8-9,11-12].
而廖圣清的研究认为文化程度越高,越认为互联网可信[4].
在收入方面,廖圣清发现收入越高,越认为互联网可信[4],张明新的结论却相反[8].
在性别方面也存在争议,廖圣清发现性别与网络媒介公信力无关[4],闫文捷认为女性更信任传统媒体[9],张明新等研究者则得出女性更信任互联网的结论[8,11-12].
至于媒介使用对互联网公信力评价的影响,研究结果则高度一致,即人们越依赖媒介,媒介使用频率越高,越信任该媒介[4-7,13-14].
也有部分学者对网络上公共事件的认知和参与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社会化媒体的认知和参与情况上,王正祥的调查结果显示37.
0%的大学生在BBS上留过言,主要是有关学习的,其次是交友的[15].
周葆华发现上海网民曾运用Web2.
0获取信息和发表意见的比例不低,但是使用程度不高[16].
在社会化媒体的公共事件的认知和参与的影响上,韩晓宁发现微博使用时间越长,网民的旁观意愿、发言意愿和网络政治关注度都越低[17].
周葆华通过假设检验研究了感知特征、感知流行、感知需求、个人背景、个体特征、传统媒介使用、上网背景是否是Web2.
0的知情与表达采纳与频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感知流行扮演重要角色,而感知特征作用有限;新媒介权衡需求可以显著影响使用,但无法影响采纳[16].
3研究方法本研究对585名微博活跃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他们对于各类型媒体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使用情况、公信力判断,以及对25个公共事件的认知和参与情况,探讨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认知及参与之间的联系.
3.
1样本选择参照艾瑞咨询发布的新浪微博人口分布数据[18],确定本调查的新浪用户样本人口分配方案.
根据此调查方案,委托某市场调查公司,从其样本库里选取符合条件的新浪微博用户.
抽样方案如下:女性约60%,男性约40%.
年龄均在18岁以上,其中18-25岁约占45%,26-35岁约占30%,36-45岁约占20%,46岁以上约占5%.
大学生约占30%,企业/公司一般职员约占45%,中层管理人员约占15%,其他约占10%.
学历:高中及以下约占20%,大专、本科约占60%,硕士以上约占20%.
为有效过滤以转发为主的大量水军用户,本研究抽样用户的最低要求为:①调查对象微博注册时间在3个月以上;②调查对象3年内所发原创微博60条以上.
最终共抽取620人进行问卷调查,删除无效被试35人(设置三道5点计分的重复题目,如果有两题以上前后回答得分的差异绝对值在2以上或者有一题前后回答得分的差异绝对值在3以上,都视为无效),最终有效被试585人,问卷有效率为94.
35%.
具体样本的人口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表1样本人口分布情况选项频次百分比性别男22237.
9%女36362.
1%学历初中及以下233.
9%高中8013.
7%大专10417.
8%本科24942.
6%硕士及以上12421.
2%职业企业/公司一般职员23339.
8%学生18130.
9%企业/公司管理者7913.
5%个体户、自由职业者325.
5%专业技术人员213.
6%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162.
7%其他162.
7%退休/无业/下岗/失业71.
2%收入2000元以下22438.
3%2001-3500元9816.
8%3501-5000元12220.
9%5001-10000元11419.
5%10001元以上274.
6%3.
2问题设置和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问卷设定为媒介使用情411张鹏翼,贺易之,周妍,等.
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认知及参与———针对微博活跃用户问卷调查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6):113-121.
况、媒介偏好及公信力、公共事件认知、参与情况3个部分,编制相应的题目.
正式投放问卷前,进行了前验测试,根据前验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对问卷题目进行修改,确保题目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问卷共20题.
其中公共事件认知情况2题,参与情况2题,媒介使用情况6题,媒介公信力10题.
利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等.
4社会化媒体使用及公信力判断4.
1媒介使用一般情况为了调查微博用户的媒体使用情况,问卷中提供了10个媒体并让受访者依据其使用频率分别打分(最高分为5分),按照媒介使用的频率由高到低排序如表2所示:表2媒介使用频率排名媒介平台平均分1微博网站4.
672门户网站3.
983视频网站3.
784手机微信3.
635社交网站3.
546博客网站3.
377电视3.
298报纸2.
889杂志2.
8210广播2.
25结果显示,在众多媒介中,微博网站是调查者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站,得分高达4.
67,且使用频率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媒介门户网站(得分3.
98).
其次为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手机微信和社交网站,其在使用频率上差距较小,且用户使用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的频率大于近年来流行颇广的手机微信.
然而,属于传统媒体的电视、报纸、杂志和广播使用频率较低,其中广播是调查者使用最少的媒体,得分低于2.
5.
新媒体成为了用户最常接触的媒体,而传统媒体的使用频率较低,尤其是广播这一形式已经逐渐地淡出了主流媒体的范围.
用户获取信息最常用的媒介及各媒介的使用时间如图1和表3所示:图1主要信息获取平台表3主要信息获取平台使用时间媒体类别媒体人数1个月6个月1年2年2年以上传统媒体电视33(5.
64%)3.
03%3.
03%93.
94%广播1(0.
17%)100.
00%报纸7(1.
20%)14.
29%85.
71%杂志2(0.
34%)100.
00%网络媒体门户网站132(22.
56%)0.
76%2.
27%11.
36%6.
06%79.
55%视频网站10(1.
71%)10.
00%90.
00%社会化媒体博客网站18(3.
08%)16.
67%27.
78%55.
56%社交网站20(3.
42%)10.
00%90.
00%微博网站349(59.
66%)1.
15%17.
19%24.
07%57.
59%手机微信10(1.
71%)10.
00%30.
00%10.
00%50.
00%其他其他3(0.
51%)33.
33%66.
67%在微博活跃用户中,59.
66%用户将微博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平台,22.
56%的用户将门户网站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平台,还有6%的用户将电视作为主要的信息获取平台,而仅有极少部分的用户将社交网站、博客网站、手机微信、视频网站和传统媒体作为主要信息获取平台(均不超过3%).
大多数用户对于其主要信息平台的使用时间都在两年以上.
传统媒体使用时间在两年及以上的比率基本都在九成以上.
在网络媒体中,视频网站的使用时间也集中在两年以上,而门户网站的部分用户是近些年才开始加入的.
作为社会化媒体的博客网站、手机微信、微博网站情况与门户网站类似,不断有新用户加511第61卷第16期2017年8月入,但使用时间在两年以上的比率更少,仅占半数左右.
有57.
59%的微博用户使用微博都已超过两年,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下的用户只有1.
15%.
4.
2媒介的公信力被调查者分别为微博和传统媒体对公共事件或话题报道的公正度和全面度打分(1代表非常偏激/片面,7代表非常公正/全面),结果如表4所示:表4微博和传统媒体的公正度与全面度指标微博报道传统媒体报道公正度4.
544.
42全面度4.
784.
20经过统计检验,被调查者对微博报道公正程度和全面程度的评价均值都显著高于传统媒体.
这意味着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相对于传统媒体,微博对公共事件或话题的报道更加公正和全面(差异显著性检验使用单边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
05).
进行纵向对比可知,微博在报道上的全面性比公正性更好,而传统媒体的公正度则优于其全面度,这可能与微博的消息来源广泛,而传统媒体经过多重把关,形式正式有关.
当信息相左时,被调查者对各媒介平台的信任度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如表5所示(第1名得10分,第2名得9分,依次类推):表5媒介信任度排名排名媒介平均信任度1电视8.
132门户网站7.
283报纸7.
174微博网站6.
935广播5.
386博客网站5.
257视频网站4.
838杂志4.
649社交网站4.
2710手机微信2.
78当媒介上的信息相左时,被调查者普遍最相信电视上的信息,其次是门户网站和报纸上的信息,接着是微博网站上的信息.
手机微信的平均信任度最低.
总的来看,传统媒体的平均信任度高于新型网络媒体.
虽然被调查者认为微博无论在报道的全面程度和公正程度上都显著高于传统媒体,但是在两种媒体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相信电视和报纸这两类传统媒体,以及经过编辑和审核的门户网站.
这可能与传统媒体信息来源确定,而社会媒体和自媒体的信息来源众多而杂乱、很难判断真伪有关.
4.
3用户对微博可信度的判断对被调查者在微博上看到一则信息时会关注的元素以及判断消息真实性时关注的微博元素进行调查的结果如表6所示:表6微博元素关注程度和真实性依据排名微博相关元素关注程度排名真实性判断依据排名相关图片14发布微博者26相关视频35信息来源41信息完整度53因果逻辑62相关链接77微博发布时间88微博转发/评论文本99微博评论数1010微博转发数1111微博文本长度1212用户对于相关图片、发布微博者、相关视频和信息来源非常关注.
在微博信息的真实性判断上,最看重信息的来源、因果逻辑和信息的完整度.
图片和视频作为多媒体信息,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虽然它们在作为用户判断信息真实性方面的重要程度下降,但仍是较为重要的判断依据.
在微博发布时间、转发和评论的情况以及微博文本长度上,用户对其的关注和真实性判断依据的得分上都较低.
由此可见,被调查者在判断微博消息是否真实时,主要还是依据微博本身的信息,包括微博的作者、信息来源以及内容上的因果逻辑和完整度等.
用户并不关注微博的发布时间、转发和评论的情况以及文本长度,也不把它们当作微博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依据,即用户认为微博的时间、转发评论情况和文本长度并不会影响它的真实性.
5公共事件认知和参与5.
1微博用户公共事件的认知情况在问卷中,通过7级李克特量表来测量用户对25个公共热点事件和话题的认知程度.
1为非常不了解,7为非常了解.
根据微博用户的认知度对以上事件/话题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旋转成分矩阵,见表7.
4个成分中,成分1主要为负面社会事件,成分2主要为一般社会事件,成分3主要为公平公正话题,成分4主要为一般专业话题.
此外,人民日报微博、新生代农民工为负面特定社会事件和公平公正话题的复611张鹏翼,贺易之,周妍,等.
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认知及参与———针对微博活跃用户问卷调查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6):113-121.
表7旋转成份矩阵热点事件/话题成份负面社会事件一般社会事件公平公正话题一般专业话题邹恒甫北大"梦桃源"事件.
792启东事件.
787什邡事件.
763唐慧事件.
748方大国空姐事件.
686香港国民教育风波.
645黄金大米实验.
636土豆优酷合并.
681电商大战.
612360百度(3B)大战.
574伦敦奥运会.
568苹果唯冠产权风波.
5247.
21北京暴雨.
524韩寒方舟子大战.
553钓鱼岛主权问题.
536贫富差距.
768学术造假.
714政府公信力.
639数字阅读.
792移动互联网.
777媒体公信力.
635人民日报微博.
440.
434新生代农民工话题.
468.
473校车安全问题.
501.
512异地高考方案.
267.
332.
312.
317提取方法:主成份.
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旋转在7次迭代后收敛合.
校车安全问题为中性特定社会事件和公平公正话题的复合,而异地高考方案话题在每个成分中都不突出.
将用户对这四类话题的认知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如表8所示:表8公共事件/话题认知度分类比较事件/话题类型均值标准差一般社会事件5.
4549.
98801公平公正话题5.
33331.
19407一般专业话题4.
98011.
35449负面特定事件3.
67911.
44927平均认知度4.
7916.
98888从结果上看,用户对不同事件的认知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一般社会事件、公平公正话题、一般专业话题和负面特定事件.
用户间对不同事件的认知程度的差异从小到大依次是:一般社会事件、公平公正话题、一般专业话题和负面特定事件.
对二者进行比较可知,用户对某类事件的认知程度越高,用户间认知的差异越小.
其中负面特定事件(如贫富差距)的均值最低,且标准差最大.
即用户对负面特定事件的平均认知程度低于其他类型的事件或话题,且不同用户对负面特定事件的了解程度差别很大.
一般社会事件(如土豆优酷合并)的均值最高,且标准差最低,即用户对一般特定事件都比较了解,且用户对于一般特定事件的了解程度差异不大.
5.
2用户在微博上的公共事件的参与情况5.
2.
1参与转发在关于是否转发过公共事件的调查中,有87.
5%的调查者曾经转发过有关公共事件或话题的微博.
调查用户转发有关公共事件或话题微博的原因、对应人次及比例情况如表9所示:表9转发公共事件/话题微博原因转发原因原因解释人次占转发者比例让更多人知道并关注让更多人了解,从而引起更多人关注16733.
74%有感而发看到微博后很有感触,产生共鸣,或产生愤慨、难过、不满、同情、感动等情绪7114.
34%发表个人观点通过转发表达个人见解或态度6212.
53%和朋友分享与讨论分享给朋友,并与之交流和讨论428.
48%感兴趣个人一直比较关注某些公共事件或话题7915.
96%认同事实或观点认同微博中报道的事实,或赞同微博中的观点408.
08%与自己或朋友家人相关与自己或亲朋好友的生活息息相关346.
87%"让更多人知道并关注"是最主要的转发原因,有33.
74%的转发者出于这样的转发原因.
14.
34%的转发者是由于产生了某种情绪而"有感而发".
12.
53%的转发者是要通过转发微博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外,"和朋友分享与讨论""个人关注""认同微博中的事实或观点""感兴趣"和"与自己或朋友家人相关"也是一些主要的转发原因.
用户转发公共事件或话题微博最主要的目的是将该事件分享和传播出去,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在此,用户起到的是传播者的作用,单纯传播他所看到的信息,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如果该微博激起了用户的某种情绪,用户也会转发,并且用户也会为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转发.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转发某个微博,并不一定代表着他认同该微博的事实和观点,用户也不仅仅因为该微博与自己相关才会转发.
12.
5%的被调查者没有转发过有关公共事件或话题的微博.
被调查者不转发有关公共事件或话题微博711第61卷第16期2017年8月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且同一个被调查者不转发微博的原因是相对单一的.
不转发的原因及其对应人次及比例情况如表10所示:表10不转发公共事件/话题微博的原因不转发原因人次占不转发者比例怀疑信息真实性3345%话题并未引起转发欲望1318%没有转发习惯1216%转发意义不大68%怕惹麻烦45%私人微博不想涉及敏感话题34%公司规定不得转发有异议的微博11%不希望转发给没有兴趣的人11%"怀疑微博信息的真实性"是最主要的不转发原因,有45%的不转发者由于不了解事实真相,难以确定微博报道的准确性而选择不转发.
其他不转发的原因包括话题并未引起转发欲望、没有转发习惯、转发意义不大、怕惹麻烦等.
由此可见,微博报道的真实度对用户是否转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就是说用户在转发微博扩大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时,还是会考虑该微博信息的真实性.
5.
2.
2参与评论在关于是否评论过公共事件相关的微博调查中,83.
9%的被调查者曾经评论过有关公共事件或话题.
被调查者评论有关公共事件或话题微博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且同一个被调查者可能会出于不同的原因评论微博.
主要的评论原因及其对应人次及比例情况如表11所示:表11评论公共事件/话题微博的原因评论原因原因解释人次占评论者比例发表个人见解发表个人想法、见解或表达个人立场、态度28358.
59%有感而评看到微博后很有感触,产生共鸣,或产生气愤、难过、不满、同情、感动等情绪,通过评论宣泄个人情绪6814.
08%感兴趣对某些公共事件或话题感兴趣5411.
18%反对事实或观点对原微博或相关已有评论中报道的事实提出质疑、反驳、辟谣等,或提出与原微博或相关已有评论不同的看法285.
80%希望参与讨论想通过评论参与到对公共事件或话题的讨论中204.
14%认同事实或观点认同原微博或相关已有评论中报道的事实或论述的观点163.
31%与自身或大众相关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或与广大民众生活相关142.
90%"发表个人见解"是最主要的评论原因,有58.
59%的评论者出于这一原因而进行评论.
14.
08%的评论者是由于产生了某种情绪而"有感而评".
此外,"感兴趣""反对微博或已有评论中的事实或观点""个人关注""希望参与讨论""认同微博或已有评论中的事实或观点"和"与自身或大众相关"也是一些主要的评论原因.
评论并没有转发作为信息传播的功能,而发表个人见解则成为了用户发表评论最重要的原因.
当用户对某一公共事件产生兴趣,不论他是认同或者反对该观点,其都希望参与讨论,发表个人的见解.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评论原因其实与转发原因是相同或相似的,反映出转发与评论这二者之间往往存在密切的联系.
另外可以看出,在转发时,因认同微博中事实或观点而转发的人多于因反对而转发的人,而评论时情况则正相反,说明人们对微博中关于公共事件的信息在持肯定态度时更多地选择转发(而较少评论),而在持否定态度时则会选择评论.
16.
1%的被调查者没有评论过有关公共事件或话题的微博.
被调查者不评论有关公共事件或话题微博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且同一个被调查者不评论微博的原因是相对单一的.
不评论的原因及其对应人次及比例情况如表12所示:表12不评论公共事件/话题微博的原因不评论原因人次占不评论者比例不了解事实真相,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2728.
72%不想评论1718.
09%评论没有意义1414.
89%怕惹麻烦99.
57%不关心99.
57%只转发不评论66.
38%难以用语言表达55.
32%先保持沉默,看情况发展33.
19%一般看别人评论,喜欢围观22.
13%没有意见11.
06%公司规定不得评论有异议的微博11.
06%可见,"不了解事实真相"是最主要的不评论原因,有28.
7%的不评论者因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无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不敢妄下评论.
其他不评论的原因包括就是不想评论、认为评论没有意义、怕惹麻烦等.
许多不评论的原因其实与不转发的原因也是相同或相似的.
与不转发的原因类似,用户在选择对811张鹏翼,贺易之,周妍,等.
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认知及参与———针对微博活跃用户问卷调查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6):113-121.
微博进行转发或评论时,都会进行慎重的思考,当用户不确定自己完全了解该微博涉及的事件时,其很可能选择不转发或不评论.
总的来看,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曾经转发、评论过有关公共事件或话题的微博.
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存在一些典型的转发原因与评论原因.
此外,转发与评论这二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转发原因与评论原因之间、不转发原因与不评论原因之间都存在着交叉重叠的现象.
5.
3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认知参与将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为社会化媒体、网络媒体、传统媒体进行统计,对各类事件的认知程度如表13所示:表13获取信息平台与公共话题认知程度(满分7分)话题/事件类型获取信息主要平台社会化媒体(397)网络媒体(142)传统媒体(43)其他(3)全部话题平均认知4.
744.
994.
644.
95一般社会话题4.
955.
24.
633.
89公平公正话题5.
295.
525.
15.
78负面特定社会事件3.
593.
933.
64.
43一般特定社会事件5.
415.
625.
375.
42上表结果显示,获取信息主要平台为网络媒体的用户,对于各类公共话题的平均认知程度较高,其次是以社会化媒体为主要信息获取平台的用户,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信息获取平台的用户,对于各类公共话题的认知程度最低.
MannWhitney检验的结果表明这种差异在p=0.
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为探究社会化媒体使用情况与用户对公共事件的认知和参与情况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4所示:表14社会化媒体使用情况与公共事件认知情况的相关分析话题/事件类型微博网站使用频率微博公正程度判断微博全面程度判断受微博影响程度全部话题平均认知.
166.
285.
304.
193一般社会话题0.
037.
215.
220.
115公平公正话题.
252.
260.
300.
205负面特定社会事件.
201.
211.
233.
151一般特定社会事件0.
077.
188.
214.
156注:p微博网站使用频率、用户对微博报道的公正程度和全面程度的判断,以及受微博的影响程度与用户对于公共话题的认知程度成正相关.
其中,对公共事件认知与微博报道全面性程度相关程度最高.
分析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参与情况(是否转发和是否评论)的关系,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如表15所示:表15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参与情况的卡方检验社会化媒体使用情况是否转发是否评论ChisquarePChisquareP微博使用频率17.
4890.
00220.
7570.
000微博报道公正程度18.
5700.
00520.
0540.
003微博报道全面程度31.
6050.
00025.
5660.
000受微博影响程度12.
0800.
0348.
4310.
134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3.
8020.
9567.
4470.
683可见,接触使用频率越高、对微博报道的公正程度和全面程度判断越高的用户,参与转发和评论有关公共话题的比例越高.
受微博影响程度越高的用户转发公共话题的比例越高,但对于评论没有影响.
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是微博还是传统媒体对于是否参与公共事件或话题没有影响.
对转发和不转发的用户、评论和不评论的用户对公共事件的认知程度进行统计,结果如所表16所示:表16公共事件的认知程度与参与情况话题/事件类型转发不转发评论不评论全部话题平均认知度4.
844.
464.
914.
17一般社会话题5.
024.
705.
094.
42公平公正话题5.
394.
925.
454.
72负面特定社会事件3.
723.
383.
812.
97一般特定社会事件5.
495.
195.
564.
92参与转发的用户对各类公共事件和话题的认知度普遍高于不转发的用户,参与评论的用户对各类公共事件和话题的认知度普遍高于不评论的用户.
MannWhitney检验的结果表明各类事件或话题认知程度在转发者和不转发者之间,评论不评论者之间的差异在p=0.
0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6结语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了社会化媒体的使用情况及其公信力的情况,社会化媒体用户对公共事件的认知和参与的情况,并利用统计检验探讨了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的认知和参与的关系.
整体来说,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是当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体并成为了最主要的信息获取平台.
用户偏好的微博用途依次为获取信息、社交用途和消遣宣泄.
在公信力方面,微博的公正度和全面度都优于传统媒911第61卷第16期2017年8月体,但是当媒介上的信息相左时,用户更倾向于相信电视上的信息.
用户在判断微博消息是否真实时,主要依据微博本身的信息,多媒体信息虽然最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却并不是判断信息真实性的主要依据.
在公共事件的认知上,用户对一般社会事件、公平公正话题、一般专业话题和负面特定事件的认知程度由高到低,认知差异由小到大.
在公共事件的参与上,绝大多数的调查者曾经转发或者评论过有关公共事件或话题的微博.
用户转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评论的主要原因是发表个人见解.
"怀疑微博信息的真实性"和"不了解事实真相"分别是用户不评论和不转发的主要原因.
在获取信息主要平台为网络媒体的用户,对于各类公共话题的平均认知程度较高.
微博网站使用频率、用户对微博报道的公正程度和全面程度的判断,以及受微博的影响程度与用户对于公共话题的认知程度成正相关.
使用微博频率越高、对微博报道的公正程度和全面程度判断越高的用户,参与转发和评论有关公共话题的比例越高.
受微博影响程度越高的用户转发公共话题的比例越高,但对于评论没有影响.
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对于是否参与公共事件或话题没有影响.
参与转发和评论的用户对各类公共事件和话题的认知度普遍高于不转发和评论的用户.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调查对象均为微博活跃用户,较之一般人群,他们对微博的依赖程度和评价可能会更高,普通用户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与其公共事件认知及参与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张明,田小平,黄冬雪.
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陕西八所高校为例[J].
教育学术月刊,2013(9):42-46.
[2]喻国明,张洪忠,靳一.
媒介公信力:判断维度量表之研究———基于中国首次传媒公信力全国性调查的建模[J].
新闻记者,2007(6):12-15.
[3]刘宇初,刘洪莲,黄伟群.
数字媒介与传统媒介在大学生中的公信力比较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0):29-33,66.
[4]廖圣清,李晓静,张国良.
解析中国媒介新闻可信度[J].
新闻大学,2007(4):66-73.
[5]沈菲,张志安.
媒介公信力再探:公信力评价个人层面效果分析[J].
新闻大学,2012(6):31-41.
[6]雷跃捷,沈浩,薛宝琴.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受众认知调查与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5):20-25.
[7]宋红岩,王天德.
大学生视域中的新媒体公信力[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6):52-54.
[8]张明新,曾宪明.
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与网络信息可信度之相关性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11-115.
[9]闫文捷.
网络时代重谈媒体评价: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网民与非网民之间的比较[J].
新闻大学,2012(6):20-30.
[10]张洪忠,季娇.
新媒介公信力考察———基于全国十大城市网络、手机调查数据的分析[J].
当代传播,2010(4):76-77.
[11]JOHNSONT,KAYEB.
Webelievability:apathmodelexamininghowconvenience,reliancepredictonlinecredibility[J].
Journalism&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2002,79(3):619-642.
[12]JOHNSONT,KAYEB.
Usingisbelieving:theinfluenceofrelianceonthecredibilityofonlinepoliticalinformationamongpoliticallyinterestedInternetusers[J].
Journalism&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2000,77(4):865-879.
[13]CARTERR,GREENBERGB.
Newspapersortelevision:whichdoyoubelieve[J]Journalism&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1965,42(1):29-34.
[14]WESTLEYB,SEVERINW.
Somecorrelatesofmediacredibility[J].
Journalism&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1964,41(3):325-335.
[15]王正祥.
传媒对大学生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的影响研究[J].
青年研究,2009(2):64-74,96.
[16]周葆华.
Web2.
0知情与表达:以上海网民为例的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4):75-82.
[17]韩晓宁,吴梦娜.
微博使用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基于心理和工具性视角[J].
国际新闻界,2013(11):88-102.
[18]艾瑞咨询.
2014年中国微博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简版[EB/OL].
[2017-09-05].
http://report.
iresearch.
cn/report/201406/2183.
shtml.
作者贡献说明:张鹏翼:研究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修改;贺易之: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修改;周妍:问卷设计、发放,数据清洗;虞鑫:问卷设计、数据分析.
SocialMediaUsageandPublicEventAwarenessandInvolvement:ASurveyofActiveWeiboUsersZhangPengyi1HeYizhi1ZhouYan1YuXin21DepartmentofInformationManagement,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2UniversityofOxfordChinaCentre,OxfordOX26LU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isresearchaims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ofmediause,awarenessand021张鹏翼,贺易之,周妍,等.
社会化媒体使用与公共事件认知及参与———针对微博活跃用户问卷调查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6):113-121.
involvementinpubliceventsandtopics.
[Method/process]Weconductedasurveyof585frequentWeibouserstogaininsightsabouttheirmediausage,judgmentofmediacoverageandfairness,andknowledgeabout25publiceventsandtopics.
[Result/conclusion]1)thepubliceventawarenessleveli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frequencyofmediause(regardlessoftheirtypes);2)fornegativeexposuresandscandals,socialmediausershavelowerlevelsofselfperceivedawarenessthantraditionalmediausers;3)althoughusersbelievedWeiboismorecomprehensiveandobjectivethantraditionalnewsmedia,theystillthinkinformationfromTV,newspapers,andnewsportalsaremorereliablewhenthereareinconsistenciesinreporting.
Keywords:informationsourceinformationseekingpubliceventsWeibosocialmedia2017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会议通知一、会议介绍开放获取已经成为学术信息交流的主流模式之一,开放期刊、开放预印本库、开放图书、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图像资源等正在迅速发展.
国际科学界积极推进以开放出版为默认机制的学术出版机制,已有28个国家的众多机构联合启动了推动订购出版期刊向开放出版期刊转换的OA2020倡议计划.
同时,开放科学也迅速发展成为科技与社会创新的基础模式之一,开放科研数据、开放科学社区、开放科研和公民科研平台、科研众包与众筹等蓬勃发展,并与学术信息开放获取相辅相成构建开放创新社会的基础平台.
2017年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2017ChinaOpenAccessWeek)将聚焦OA2020倡议计划和开放科学的新发展,围绕"开放科学与创新服务",邀请国内外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邀请科技界、教育界、出版界和图书馆界的同仁们对这些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共同讨论,共同探讨中国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的战略、政策和行动.
2017年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将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中国科学院自然期刊编辑研究会协办,于2017年10月25-26日在北京举行.
二、会议内容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从事开放获取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就实施开放获取的挑战与实践进行讨论.
主要内容包括:1.
OA2020倡议及其进展OA2020倡议与国际行动德国科技界推动开放出版的ProjectDEAL中国推动OA2020行动的挑战与建议2.
开放科学的创新服务与政策建议开放科学社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开放科研平台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国际预印本生态体系变化与中国选择国际开放知识云发展与中国选择开放科研数据的新发展与新挑战国际TDM法律框架与中国的挑战和选择开放科研数据的权益管理与政策建议3.
开放获取资源的新发展与新挑战开放获取图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开放获取教育资源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开放获取图像资源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国际出版社开放获取的发展与挑战三、会议事项1.
会议时间:2017年10月25-26日2.
报到时间:2017年10月25日8:00-8:503.
会议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一楼学术报告厅(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4.
本次会议不收取会议费,交通、食宿自理.
5.
乘车路线:地铁4号线中关村(B口出),或公交"中关村一街"公交站.
6.
会议网址:http://2017chinaoaweek.
csp.
escience.
cn/dct/page/1b四、报名方式请登录会议网站注册报名http://2017chinaoaweek.
csp.
escience.
cn/dct/page/1会议席位共440人,席位满员即截止报名.
五、会议联系人1.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秘书处联系人:姚伟欣老师电话:010-82626812电子邮件:yaoweixin@mail.
las.
ac.
cn2.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联系人:李翠霞老师电话:010-62539101电子邮件:stmjournal@mail.
las.
ac.
cn3.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顾立平老师(会议内容咨询)电话:010-62537995电子邮件:gulp@mail.
las.
ac.
cn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中国科学院自然期刊编辑研究会2017年9月5日121
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国内的腾讯云、阿里云、景安等商家促销活动一波接一波的进行,对于有需要的用户确实得到不小的实惠。但是这样给予国内的主机商确实是比较大的打击,毕竟这些商家的背景和实例强劲,即便是贴本补贴优惠,也是不怕的。前两年阿里一家各种活动促销,确实在国内市场占据主要的市场地位,腾讯云开始两年没有较大的吸引用户,不过这两年的发展还是比较稳健的。我们很多网友在之前肯定也享受到一些...
Ceraus数据成立于2020年底,基于KVM虚拟架构技术;主营提供香港CN2、美国洛杉矶CN2、日本CN2的相关VPS云主机业务。喜迎国庆香港上新首月五折不限新老用户,cera机房,线路好,机器稳,适合做站五折优惠码:gqceraus 续费七五折官方网站:https://www.ceraus.com香港云内存CPU硬盘流量宽带优惠价格购买地址香港云2G2核40G不限5Mbps24元/月点击购买...
无忧云怎么样?无忧云,无忧云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老牌商家旗下的服务器销售品牌,现由深圳市云上无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是正规持证IDC/ISP/IRCS商家,主要销售国内、中国香港、国外服务器产品,线路有腾讯云国外线路、自营香港CN2线路等,都是中国大陆直连线路,非常适合免备案建站业务需求和各种负载较高的项目,同时国内服务器也有多个BGP以及高防节点。一、无忧云官网点击此处进入无忧云官方网站二...
微博网站为你推荐
免费建站系统免费建站系统哪个好?网店系统也行阿里云系统阿里云系统用起来怎么样961556225317563152822是哪个银行的96155北京住房公积金电话96155经常没人接?无线路由器限速设置如何设置无线路由器局域网限速?免费开通黄钻如何免费开通qq黄钻依赖注入什么是侵入性?还有依赖注入?安卓应用平台安卓手机下软件哪个网站好唱吧电脑版官方下载电脑上可以安装唱吧吗?iphone越狱后怎么恢复苹果越狱后怎么恢复出厂设置
备案未注册域名 日本私人vps 网易域名邮箱 132邮箱 哈喽图床 debian源 网站实时监控 可外链网盘 爱奇艺vip免费领取 能外链的相册 联通网站 免费邮件服务器 lick 贵阳电信 cdn网站加速 测试网速命令 创速 石家庄服务器 美国十大啦 删除域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