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微信收钱吗

微信收钱吗  时间:2021-02-22  阅读:()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table_main]行业报告2013年04月06日行业报告通信服务[table_research]证券分析师:马军执业编号:S0360512110002Tel:010-66500868Email:majun@hczq.
com研究助理:束海峰Tel:01066500831Email:shuhaifeng@hczq.
comOTT持续成为热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观点综述1.
近期OTT事件持续的发酵,各方利益的代言人都纷纷跳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政府和运营商官方、腾讯等当事人的声音日益减少,我们认为几家机构正在政府的协调下进行谈判.
也许不久就有一个各方互相妥协的方案.
而目前民间的舆论很多,由于涉及到很多技术专业的知识以及复杂的业务背景,普通民众自然意见很大,网络媒体上的声音就更大了,同时还有一些行业性的协会公开出来强烈反对.
2.
我们认为未来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运营商现阶段对外先后向互联网厂商收费,并督促互联网厂商优化流量形式;运营商对内实施流量经营和流量管控,尽可能提高网络效率和网络性价比;未来在计费系统,流量管控系统完善的可能性下,最后推出定向流量套餐包.
3.
在上期的《OTT与运营商打响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中我们就OTT对产业的相关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论述,这里就不再复述了.
我们认为要充分理解本次OTT事件,可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的聚焦点,也是关注未来后续事件发展的定性关键问题:微信的属性问题收费问题运营商是拥抱还是抵制OTT业务为什么现在会出现中国移动与腾讯的直面碰撞不管是对于哪种结果,我们认为事件的发展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可否认的是,OTT发展的大潮,曾经一度将运营商边缘管道化,现在关于信令和微信的争议至少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一趋势,未来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我们仍持续强烈推荐中国联通.
推公司及评级公司名称及代码评级中国联通(600050)强推[table_stockTrend]行业表现对比图(近12个月)资料来源:港澳资讯[table_relation]相关研究报告《通信行业:OTT与运营商打响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2013-03-29《行业报告:需求旺盛和政策利好提升光通信行业景气》2013-03-01《通信行业周报接入网业务试点--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大门下一个动作》2013-02-04《移动支付热点不断,2013年规模启动》2012-12-10《行业性的ROE持续下行,带来的估值修复》2012-11-19《三季报中TMT行业性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2012-11-121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2/19目录一、本周观点:3(一)OTT的事件持续发酵.
3(二)OTT的事件可能结果:妥协合作,共赢可能是最后的结果.
3(三)OTT的事件的聚焦点.
4二、OTT与运营商近期要闻51、运营商围剿微信.
52、微信收费前夜马化腾的四张底牌.
103、中移动员工喊冤:微信收费中国移动背黑锅114、中国计算机学会:三大电信运营商涉嫌双重收费.
125、七个问题,厘清"微信收费"始末.
13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3/19一、本周观点:.
(一)OTT的事件持续发酵近期OTT事件持续的发酵,各方利益的代言人都纷纷跳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政府和运营商官方、腾讯等当事人的声音日益减少,我们认为几家机构正在政府的协调下进行谈判.
也许不久就有一个各方互相妥协的方案.
而目前民间的舆论很多,由于涉及到很多技术专业的知识以及复杂的业务背景,普通民众自然意见很大,网络媒体上的声音就更大了,同时还有一些行业性的协会公开出来强烈反对,事件持续发酵.
但是问题最终如何解决还是需要当事人之间的协调和谈判.
图表1:各家的态度和观点人员态度政府工信部部长有收费可能发改委官员史炜支持收费工信部官员陈金桥支持收费运营商联通董事长常晓兵未来收费移动总经理李跃应该有沟通电信董事长王晓初目前没有矛盾腾讯马化腾希望得到国家的支持学者北邮教授曾剑秋支持收费协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强烈反对网民舆论上大多数反对收费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整理(二)OTT的事件可能结果:妥协合作,共赢可能是最后的结果我们认为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厂商的博弈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1、运营商向互联网厂商收费,这个可以理解为超级利好.
不管收费多少,这个开创先例,表明主动权到了运营商手里,未来可以操作的空间太大,意味着运营商在这场斗争中的完胜,而互联网厂商要不停地发展和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否则讲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风险.

2、运营商和互联网厂商合作,这个可以理解为潜在大利好.
也就是意味着双方进行一个网络和业务上的互补,共同想办法来套取用户的口袋.
3、不收费,无限期拖下去,对当前没有什么影响.
也就是意味着该干嘛干嘛,但是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双方都不希望看到的,至少移动互联网厂商的用户体验可能面临着下滑的极大风险,运营商和互联网厂商之间的扯皮和官司不断.
不管是对于哪种结果,我们认为事件的发展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可否认的是,OTT发展的大潮,曾经一度将运营商边缘管道化越发明显,现在关于信令和微信的争议至少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一趋势.
我们认为未来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1、运营商现阶段对外先后向互联网厂商收费,并督促互联网厂商优化流量形式.

2、运营商对内实施流量经营和流量管控,尽可能提高网络效率和网络性价比.

3、未来在计费系统,流量管控系统完善的可能性下,最后推出定向流量套餐包.

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4/19(三)OTT的事件的聚焦点在上期的《OTT与运营商打响一场没有输家的战争》中我们就OTT对产业的相关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论述,这里就不再复述了.
我们认为要充分理解本次OTT事件,可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的聚焦点,也是关注未来后续事件发展的定性关键问题:1、微信的属性问题:增值电信与基础电信的争论焦点这是属于本次冲突的核心问题,只不过由于专业问题以及敏感性,现在还没有到撕破脸皮的时候,因为一旦撕破的话也就意味着产业边界的模糊性被打破,出现更大的动荡,这个是目前包括监管主体也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准备好如何来解决,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
说到这里不,不得不提到《中国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在最新的电信分类目录没有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微信可以是一种增值业务,也可以是一种基础电信业务.
一方面,从行业概念看,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工具,与其他互联网络增值应用(MSN、Skype,电子邮件服务,网络杀毒服务等)一样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应用(软件与服务),主要为用户提供信息、语音等即时通讯服务.
根据《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微信属于典型的增值电信服务,作为微信应用与服务的提供者,腾讯提供微信服务只涉及行业准入与行业管理问题,即国家对增值电信业务的行政许可.
另一方面,按照电信业务目录所言,其中对网络电话业务定义为:泛指利用IP网络协议,通过IP网络提供或通过电话网络和IP网络共同提供的电话业务.
网络电话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管理条例》第七条和第九条的规定,经营网络电话业务需要取得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现在问题的一个核心是,当时国家政策制定者就没有想到互联网的移动化,导致了包括微信等即时通信的模糊性,一方面腾讯公司先把自己撇清楚,把自己界定为增值业务,把舆论方向引向所谓技术机制问题,避而不谈政策红线在哪里.
2、收费问题:问题存在那里,只是一直没有公开解决微信收费目前不是运营商向用户收费,是运营商向腾讯公司收费,属企业间的合作成本分担与利益再分配,未来真的收费的话也是腾讯单独或者腾讯与运营商合作向用户收费既然大家都不把遮羞布打开的话,那么现在运营商向微信收费只能是拿着网络负担理由先做后向收费了.
在目前网络资源有限和OTT运营商没有明确盈利模式的情况下,OTT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在探索一种后向收费以补偿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升级、建设和运维的压力.

3、运营商是拥抱还是抵制OTT业务毋庸置疑,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没有人会逆天而行.
从有网络的那一天,运营商无时不刻的在想着如何推出更多的"杀手级"业务来把我们的钱包从消费量上和消费结构方面进行改变,在业务驱动、需求驱动的情况下,运营商才有不停的动力和压力来建设包括2G网络、3G网络、LTE网络甚至以后的4G、5G等网络,为的就是承载更多的业务来赚钱,电信产业在历史上已历经了三次收入狂潮.
第一波以语音业务为主,第二波以短信业务为主,第三波以数据业务为主.
第四波收入狂潮即为OTT及增值业务.
只不过这里面出现了一个变化就是由于先天基因使然,运营商在业务开发的过程中是敌不过那些移动互联网厂商的,不管是业务创新还是业务营销方面,这个也是目前大家所谓的运营商管道化的一个核心.
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5/19这里面有个路线问题,就是运营商如果完全的做好管道的话能够创造出来一种商业模式也行,关键是目前全球还没有看见更多的案例,而运营商又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管道上跑了很多车,但是收的过路费还不够维护道路,那还不如自己也开个车拉客.

现在问题是客源共同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出现竞争,互联网厂商开着好车好暂时免费这样自然挤占了运营商的客源甚至收入,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出现.
而运营商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是一方面自己加快创新提供好车,一方面对其他互联网厂商加强收费管理,甚至不小心设置一下障碍来阻拦车速.
4、为什么现在会出现中国移动与腾讯的直面碰撞,其他的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厂商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这个是两个阵营的战争,都需要一个领袖,不可避免的他们被代表了,因为中国移动的网络大部分是2G、edge等,网络压力更为明显,腾讯又是最大的威胁,目前只能是他们两个跳出来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其他的不管是看戏还是不看戏,在某种程度上都被绑上战车,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一的不同就是时点的不一样导致搭便车的收益程度略有不同而已,对于网络相对好的中国联通,则坐收渔翁之利.
二、OTT与运营商近期要闻1、运营商围剿微信微信会不会收费从2月底开始,一则关于电信运营商要向微信收费的传闻引发行业震荡.
有消息称,工信部已经在短短半个月内,两次召集三大电信运营商、相关OTT企业(OverTheTop,互联网企业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业务,如谷歌、腾讯),针对微信业务对运营商网络资源的占用问题展开讨论.
发起这场讨论的运营商认为,微信占用中国移动60%的信令资源,但仅带来10%的流量,而运营商只对流量收费,没有向信令收费.
在网络中传输着各种信号,其中一部分是我们需要的(例如打电话的语音、上网的数据包等),而另外一部分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用来专门控制电路的,这一类型的信号就称之为信令.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微信的问题上,目前反应和动作最大的是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不仅希望向微信收取信令费用,更希望政府将微信纳入"基础电信服务",并授予电信运营商单方面阻断或收费的权力,以增强对微信等OTT业务的可控性.
针对收费传言,在日前的IT领袖峰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和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口径一致,他们认为,运营商和腾讯的关系绝对不是"水火关系",而是"鱼水之情".
不过,常小兵再一次公开强调,收费不收费将基于基本经济规律,"违背经济规律的商业模式,都是难以长远的".
在同一天,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目前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主管部门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但严禁运营商利用垄断地位遏制微信等增值服务.
苗圩称,运营商对OTT业务的收费将是"合理的".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收费风波很有可能将是以"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付费"来收尾,运营商对微信的收费,或将成为OTT厂商全面向运营商缴纳网络资源费用的开端.
这亦将影响全国近8亿移动用户的产品体验,趋好或趋坏尚无法估计.
暗限微信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6/19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认为,在中移动面临的与传统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两种类型竞争中,来自后者的"替代性"竞争"更严峻、更可怕".
中移动前任董事长王建宙曾向《财经》记者表示过,微信刚推出时,中移动就召开过多次紧急会议.
限制微信或向其收费,或将只是运营商应对微信竞争的第一个本能反应.

对运营商来说,微信何以到了可怕的地步在微信业务方兴未艾之时,考虑到它带来的巨大流量,中国移动曾一度用最佳的网络资源来保证微信用户的业务体验,即使遭遇OTT业务带来的网络压力,一般也是采用扩容等技术手段来解决.
一位华为工程师告诉《财经》记者,运营商以前遇到类似问题,一般由其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
但是随着微信等业务用户数的迅速膨胀,单纯的技术扩容已经无法满足微信等OTT业务发展的需要,运营商网络维护成本也日益沉重.
与此同时,微信为运营商带来高流量却无法变现的问题亦愈益突出,这使得电信运营商陷入越来越危险的"增量不增收"的恶性循环.
以中国移动为例,在其2012年的营收结构中,话音收入占比仍然高达88%,无线上网业务流量比上年增长187.
6%,收入比上年增长53.
6%,移动流量的增长速度,显然要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
根据电信专家韦乐平的测算,电信运营业在整个信息通信产业链中成为利润率增长最低的环节,仅为9%,而CP/SP等内容商的利润增长则超过14%.
以腾讯、苹果、谷歌为代表的轻型运营商主导了较高利润的上层业务和应用,并用较小的成本,获取较大利润.
而电信运营商被管道化、边缘化、低值化的趋势,愈益明显.

2012年,在总营收不及运营商的前提下,腾讯123亿元的净利润规模,远远将中国联通的71亿元净利润甩在身后,和中国电信的149亿元净利润亦差距甚小.
令运营商管理层更加焦急的是,在运营商内部,微信带来的业务冲击,并未引起管理决策层之外的员工和省市级公司业务主管的重视.
"我们更加关心的是完成季度、半年、全年的KPI考核,赚钱才是第一要务.
"某省级联通中层管理人员向《财经》记者坦言,甚至连省公司老总,也不是太清楚微信究竟带来多大的威胁.
体量过大、体系过于庞杂、反应过慢,这些大企业的管理通病,或将拖累运营商在竞争中失去时机.
此时,若能借助政策之手,将微信纳入政府及运营商自身监管视野之中,对于运营商而言,恐怕是最快速的解决之道.
运营商的多方游说已经开始.
一位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移动甚至用微信或将威胁国家信息网络安全为理由游说政府.
该人士称,微信威胁到国家信息安全的原因是,由于微信能够提供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语音服务、消息推动、多媒体内容推送,而这些内容采用的是腾讯私有的通信协议,并不具有开放性和公开性,用户之间的通信行为存在巨大的监管盲点.
同时,由于腾讯是一个在国外市场公开上市的公众公司,如果有国外资本力量控制了这一能向3亿用户提供基础通信服务的产品,将会严重影响我国通信安全.
基于这一论据,中国移动希望将微信定性为"基础电信服务业",按照电信服务进行管制,授权运营商对微信业务进行网络管理.
一旦这一诉求得以实现,微信的性质将发生本质性改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7/19变,其运营主体腾讯公司也将成为事实上的"虚拟运营商".
更为重要的是,电信运营商可以将腾讯微信纳入间接掌控之下.
例如,运营商可以随时以信息安全为由,阻断微信服务,影响微信用户体验.
此外,微信业务的网络出口将直接受制于运营商,"时不时卡一下,让微信的用户体验满意度下降,这些都是很有可能的.
"上述人士表示.
除了试图借助政府力量之外,运营商还在暗自尝试,对每一款手机应用做流量监管,并根据其消耗资源的多少做相应定价.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对微信等高消耗资源业务形成有效的收费模式,更能直接带动各级下属公司的经营动力.
如果能够借助政策之手,将微信纳入政府及运营商自身监管视野之中,对于运营商而言,恐怕是最佳战果.
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以上做法均非市场化手段,已落后于当下的移动市场环境.
以IM还击或成"花架子"对运营商来说,更正面的竞争手段是以IM还击IM.
近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不约而同传出了即将重构现有移动IM产品(即时通讯软件)的消息.
前者即将重构飞信业务,以其为主要平台应对微信竞争,而后者则将在现有"翼聊"的基础上推出功能更为强大的"翼信"业务.
运营商试图将两者打造成一个融合通信的平台,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三大运营商目前均在移动IM领域有所布局,移动在2007年就推出飞信,电信和联通在2011年才推出"翼聊"和"沃友".
飞信是目前中国移动用户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业务.
有中国移动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中国移动的很多技术、网络、业务部门,都将参与到本次对飞信的重构计划中.
中国移动甚至可能新建专门的音视频中心来与外围网络对接,以有针对性地支持飞信的基础通信服务能力.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电信正在秘密升级的"翼聊",最大的卖点在于其可以实现固话留言.
从目前流出的信息来看,翼信产品形态还比较单薄,只能算是电信在移动IM领域的提前布局.
飞信与翼信的核心卖点是:不仅具备目前微信所具备的视频、文字、多人群聊功能,还将推出VOIP语音对讲功能(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是一种以IP电话为主,并推出相应的增值业务的技术)、免费短信,跨平台、终端等功能,例如在飞信的新功能列表中,智能电视也将成为微信的支持平台.
此外,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均将结合自身的渠道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所有用户默认开通飞信.
定制终端预装、流量打包优惠等手段也将被用于飞信的市场推广.

甚至有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三大运营商正在秘密商讨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司,开发一款互联互通的移动IM产品,以应对微信带来的巨大冲击.
有分析称,这可能是运营商超越微信的唯一可能.
不过,联通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中国联通内部并不看好联合公司,"无论是联合开发还是独家开发,在短期内开发出的产品无法超越微信.
"其实飞信和翼信目前展示的产品功能,对微信来说并无技术门槛,只是做与不做的区别,例如微信目前不具备的IP语音对讲功能,主要是为了规避我国VOIP政策管制风险.
而且,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8/19在其最新推出的版本中,有一个在许多用户中流传的小秘密——只要关闭视频通话的按钮,就可以进行持续对讲的VOIP语音通话.
部分业内人士对于飞信和翼信的不看好,主要是诟病其"运营商血统".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是目前用户数最多的飞信,运营商的资源优势也并未被有效整合,其复杂的内部体系成为阻绊飞信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移动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飞信业务,并一度占据30%的移动IM市场,但飞信是中国移动的战略性互联网业务,除了神州泰岳,其业务、运营、推广方涉及中国移动多达几十个部门,所投入人力物力不可谓不巨,但制度设计的结构性缺陷令其在经历短期的用户高速增长之后,长期陷入停滞.
有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了一个未经证实的数据,飞信五年研发耗资约30亿元,这一数字还不包括负责该业务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的相关费用,和飞信推广费用.

值得一提的神州泰岳公司,是飞信产品的开发、运营、支撑和服务方,曾凭借飞信业务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但飞信业务的规划和推广并不受神州泰岳公司控制,而是由中国移动各级公司负责,这样的分工或将使神州泰岳的产品经理失去把产品做到极致的激励.

负责飞信业务销售和推广的中国移动各省公司也发现,在投入大批人力资源和巨额营销成本之后,除了完成KPI,这个产品的任何损益都与自己无关.
此外,目前飞信实际管理者——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远在广东,虽然接受来自总部数据部的指导和考核,但无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市场推广,都没有亲身参与,故无法完成有效的管理职责.
电信专家韦乐平指出,在互联网应用领域,电信运营商屡战屡败,几乎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成功案例.
他认为,电信运营商"体制僵化、技术理念落后、包袱沉重、创新乏力".

与之相对的是,马化腾在总结微信成功经验时认为,微信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归因于腾讯敢于"自己革自己的命",在微信业务酝酿之初,首先解决了和移动QQ左右手互搏的问题,集中全力发展微信,消除不必要内耗.
韦乐平建议,在互联网业务的开发和运营上,运营商应该下决心,从以传统的地方为主的三层架构向独立的、垂直一体化的、扁平架构转型.
但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本次飞信业务重构并未涉及更多内部组织改革,着力点被放在具体的产品形态和功能设计上.
可以预见的是,重构了业务体系的飞信业务结构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将更加庞杂.
在飞信推出之初,就有中移动高层将其称为"插入互联网市场的一把尖刀",五年的发展过程中,飞信这把尖刀在体制缺憾之下并没有发挥出中国移动预想中的威力.
此次重构飞信,若不能打破体制限制,或又将沦为"花架子".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飞信重构一旦失败,中国移动将重新回归"微利+微增长"的管道运营商宿命,更遑论本身在移动IM战略上失去先机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正是基于此,有中国联通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随着事态的发酵,中国联通内部已经达成一致意见:依靠自主创新是不现实的,即使是联手其他运营商,在短期内开发出的产品也无法超越微信,不如与微信合作,吸引竞争对手用户.
联通内部反而认为,与其他运营商的竞争大于合作关系,与微信合作大于竞争.

微信机会与犯错概率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9/19在运营商明暗两面多管齐下限制微信的时候,微信的商业化尝试即将展开.

近期,马化腾透露了微信商业化尝试的消息:未来几个月,微信平台上将推出移动社交游戏,并将推出出租车等服务的"微支付"选项.
根据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财报分析会上的解读,微信的商业模式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移动社交游戏、O2O业务和增值服务.
业界普遍看好微信的盈利模式,腾讯在PC游戏和手机游戏领域十分成熟,这为手机社交游戏打下坚实基础;增值服务也是以QQ起家的腾讯公司的长项,分析人士称,按照微信3亿用户的基数,哪怕只有1%的用户愿意为某项增值服务付费,收益都将十分可观.
但微信也并非强大不可战胜.
腾讯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大型公司,内部产品体系和管理部门繁杂,微信的成长很大原因得益于腾讯的自我革命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腾讯今后仍会自我革命.
有腾讯内部人士曾透露,微信的快速发展,令QQ以及其他事业部面临被边缘化、利益被重新分配的危险.
腾讯内部各产品线之间的竞争亦在扩大.
在微信的每一次产品优化过程中,也伴随着移动QQ的相似提升,例如,手机QQ添加了语音对讲功能,同样能够查找附近商铺等,这些功能跟微信有重叠之处.
目前,微信的商业化目标已经清晰,但手机QQ和微信的战略区隔,双方的差异化发展路线,马化腾显然还没有想好.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微信很有可能变成一个中规中矩的产品,在波谲云诡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规中矩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在国内的商业化模式还未明确之时,微信已经急不可待迈出了国际化的脚步.
从年初开始,微信就已经开始在港澳台及东南亚开疆拓土,甚至在美国也有所动作.
马化腾称,微信是腾讯所有产品中,唯一有机会开拓国外市场的业务.
但微信国际化的进程并不太顺利.
在越南等国,竞争对手甚至以信息安全为由,制造话题抵制微信.
马化腾称,在一些国家,打上"中国制造"烙印的IT产品发展掣肘太多,"即使在台湾,我也常常被公开诘问微信是否会盗取用户信息,是不是中国政府派来的间谍"事实上,微信国际化的主要障碍并非信息安全.
国外用户消费习惯、市场环境均与国内不同.
生活在美国的电信观察者称,在北美,很少有用户接受在一款简单的移动应用软件里添加进聊天、游戏、购物、客服和支付等各种插件的应用,大多数用户都推崇简单,让一款软件最好只干一件事,而且不介意为它付费.
仅此一项,微信要迎合北美用户,或其他不同需求的东南亚用户,就有很多事情要做.
微信团队以出众的产品设计闻名,但是否要为每个国家和市场去设计一款独一无二的微信这一点,恐怕马化腾也没有想好.
移动互联网可以成就半年内打败所有竞争对手的微信,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造就另一个微信,微信需要尽快清晰其在腾讯内部的定位,尽快实现商业化,并明晰国际国内市场的轻重缓急.
一旦微信自己犯了错误,错失市场机会,对运营商来说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主管部门是否应插手舆情汹涌,主管部门陷入了沉默.
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10/19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工信部的态度已经开始有所松动.
"仲裁的前提必须是能清楚地找到矛盾,微信和运营商的矛盾还不清楚,需要时间去沉淀、发酵,并释放出来.
"该人士认为,运营商和腾讯之间的争端,很有可能最终在政府的调解下,以双方的"和解"收尾.
比如,运营商和腾讯达成类似法国电信和谷歌的合作框架.
如同腾讯一样,谷歌经常需要利用电信公司基础设施来运行它的私有网络,一旦联入私有网络便与运营商无关.
在美国,电信运营商还未就此进行收费.
但在法国,今年开始谷歌将要为自己发送的数据向法国电信公司支付一定费用,具体额度未透露.
这种收尾结果意味着,政府更多是调解员的角色.
目前的电信监管思路主要依据国务院2000年9月颁发的《电信管理条例》,13年过去了,现有的监管思路适用电信运营商内部"适度监管之下的有限竞争"法则,无法适用电信运营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之间的竞争.
一些学者认为,电信运营行业已经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格局转向"电信运营商+轻型运营商"的二元化运营格局,之前的监管方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当下.
苗圩多次表态,对于如何监管互联网公司和传统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工信部愿意"把市场交给市场".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亦向《财经》记者表示:"政府不需管得太细,不如只管好公平结算和资费总水平,其他的交给市场.
"风波过后,针对新老运营商二元化格局的监管改革或将不可避免.
年初工信部起草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只是第一步.
当前,在监管依据不具备时效性的前提下,"如果监管部门不清楚事情的本质,没有介入的理由和基础,最好是保守处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建议.

http://money.
163.
com/13/0406/19/8RQ67UUM00253B0H.
html2、微信收费前夜马化腾的四张底牌吕静仅仅一个月,运营商就完成了从探讨"微信威胁论"到提出向微信收费的过渡.
如今,局面主导方已不再是运营商和腾讯公司两位起初的主角,而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
3月3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参加第二届"岭南论坛"时表示,关于公众普遍关注的运营商对微信收费一事,工信部正在协调解决并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目前已要求运营商制定解决方案提交工信部.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说:"收不收费不由运营商决定,而是由市场来说话.
"可运营商在舆论上却没少给微信压力.
就在苗圩发言的同一天,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深圳举行的IT领袖峰会上表示:"至于说收不收费,我还是那句话,一个企业要可持续发展、一个行业要可持续发展,违背经济规律做事都是难以长远的.
"在这之前,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公开表示:"对于传统运营商来说,微信、Skype这些互联网的挑战竞争更可怕.
"业内人士分析,两家运营商的最高领导人公开出面谈微信竞争,收费应该已成定局,而一直按兵不动的微信商业化也可能随之加速.
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11/19马化腾的四张底牌1关系利用三大运营商在微信收费问题上非常一致,但由于各自现状迥异,微信对其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中移动"抵触",中联通"合作",中电信"中立",腾讯或在其中间有所作为.

2收费预案腾讯并不缺乏对用户收费的经验.
像QQVIP会员和服务,采取的模式就是让用户以包月或包年的形式获得更多独享权益.
3商业开发在微信上,尤其是移动社交、游戏,这些应该有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
腾讯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在体验比较好时才会推出来自建系统.
4自建系统如果真的对微信收费,腾讯非常有可能做运营商,建立自己的基础渠道http://mobile.
163.
com/13/0406/11/8RP9EIKJ0011671M_2.
html3、中移动员工喊冤:微信收费中国移动背黑锅近期"微信收费"成了IT行业的热点话题,这其中,批评的矛头直指中国移动与工信部,对此,中国移动的一名员工在博客上"喊冤",称从近期官方表态来看,除了曾偶尔一次提及"收费"之外,中国移动再也没有主动提过对OTT业务收费的事情,而工信部说对OTT业务收费,本也指的是运营商对腾讯收费,根本未涉及对用户的收费问题.
而且,在中国移动和工信部领导的讲话中,都再三强调过与OTT的共赢合作.
但结果中国移动成了"众矢之的",遭遇缺席审判.
作者表示愿找人查证一下:"到底是谁散布要对微信客户收费的,到底是谁有意把中国移动放在了创新的对立面,而这么做的目的,到底又为了什么"以下是原文:最近"微信收费"的事情越炒越热,互联网和官媒已经逐渐把矛头对准了中国移动,让外界认为是中国移动为对抗OTT业务,借助政府力量抵制创新.
那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中,中国移动为数不多的五次官方表态吧.
第一次:2012年12月5日在"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李跃总裁有一番讲话,而这番讲话被作为"中国移动推动微信收费"的起点和重要证据.
那么当时跃总说了什么呢一段话是"腾讯QQ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原来的一些机制不太适合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设计,中国移动和腾讯相互之间应该有沟通.
全世界运营商网络被即时通讯系统干扰,甚至出现大规模阻断案例的不少,如果大家没有沟通,如果没有相互合作的好机制,所提供的服务就不能长久,不能优质.
因此运营商和OTT企业间也有一个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问题.
"而另一段话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传统运营商业务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尤其是OTT企业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这些业务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话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最明显的就是腾讯.
"从语境来看,谈互联网挑战是为中国移动推进自己的互联网业务造势,谈腾讯之后就在谈应对之策是成立互联网公司,从这个角度来看,此番言论并无不妥.
第二次是奚董事长的表态.
在2013巴塞罗那MWC移动世界大会上,中国移动携TD-LTE高调亮相,2月底时奚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对TD-LTE充满信心.
同时也谈到,"中国移动面临着很大压力,而来自互联网的竞争比来自联通、电信等传统运营商间的竞争更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12/19可怕.
"但接下来奚总就说:"OTT是一种技术进步,通过技术革命,互联网企业推出价廉物美的产品,你让老百姓不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关键看传统运营商如何应对.
"而说这番话的目的,也是为了引出中国移动"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的应对策略.

在采访过程中,奚总提到了与之前跃总类似的观点,认为微信在技术方面需要优化,以及应该考虑收费等,但这并不是重点,事后在拿这个说事,有过渡解读之嫌.
在社会上刚刚传出"微信收费"的风声时,中国移动的高层就迅速作出反馈.
进行了第三次和第四次表态.
两会期间,奚总用"是挑战、也是机遇"来形容微信对中移动的影响;而在3月14号的业绩发布会上,两个老大再次表态态度,其中跃总的发言是:"我们曾经多次表示,应该学习互联网公司的创新精神,努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在和OTT企业竞争过程中强化我们自身的优势.
"业绩发布会后,22号移动研究院黄晓庆院长有过一次对"微信收费"传言的回应,在阐述了技术观点之后,认为微信收费"应由市场来决定",这算是第五次表态.
自此之后移动官方就再没说过啥,而是联通的常总和工信部接过了大旗.

同样是3月31日,先是常总在2013深圳IT领袖峰会上称"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一个企业要可持续发展,一个行业要可持续发展,违背经济规律做事都是难以长远的.
"而后说"运营商和OTT公司不是水火关系,我个人更期盼发展成为鱼水关系,大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繁荣.
"而苗部长在"第二届岭南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说,"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但严禁运营商利用垄断地位遏制微信等增值服务,微信不会大幅收费.
"从表态来看,常总、苗部长与中国移动两位领导的发言并无本质差别,都是两边的话都讲了,因此运营商和工信部的发言都放在了"民众"的对立面;只不过在后来的报道中有些正面引用常总"不是水火而是鱼水"的言论,因此不说话的中国移动显得更突出了.
事实是:除了在早期一次采访中奚总曾偶尔提及"收费"之外,中国移动再也没有主动提过对OTT业务收费的事情;而工信部说对OTT业务收费,本也指的是运营商对腾讯收费,根本未涉及对用户的收费问题.
而且,在中国移动和工信部领导的讲话中,都再三强调过与OTT的共赢合作.
但是互联网圈和媒体不管这些,一拥而上,开始对中国移动进行缺席审判,一致认定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砸了中国移动的饭碗,所以中国移动伙同工信部对腾讯下黑手.
此时的中国移动百口莫辩,一语未发就被浑身泼了一身脏水.
总结下来,还是中国移动这些年一家独大,早就成了出头鸟还一个劲地往前飞,对外对内树敌甚多,被群殴也就成为必然.

但是我还想问一下,有没有媒体或者行业人士愿意查证一下:到底是谁散布要对微信客户收费的,到底是谁有意把中国移动放在了创新的对立面,而这么做的目的,到底又为了什么http://www.
c114.
net/news/118/a757695.
html4、中国计算机学会:三大电信运营商涉嫌双重收费《中国青年报》报道4月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在北京就"微信收费"事件发表特别声明,反对三大电信基础运营商对微信收费,认为这是一场垄断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利益之争,三大国有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未经有关法律程序的情况下试图增加收费名目是没有依据的,涉嫌双重收费,建议国家加强对电信领域垄断行为的监管.
中国计算机学会认为,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是通信设施服务,已经向客户收取了使用通信设施费用,如果再收取客户的费用(无论是对增值服务商还是终端客户),则涉嫌双重收费,于法于情于理均站不住脚.
电信运营商是对网络上的信息流量收费,而对于网络上传输的内容则在法律框架内不应予以干涉.
如果开启对微信的收费,则所有中国增值电信业务都可能被强制收取所谓的"信令费",如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网上交易、搜索等.

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13/19中国计算机学会是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团体,汇聚了大量专业科学研究及技术人员.
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微信服务可能引发"信令风暴"而造成基础电信网络瘫痪为由,试图收取所谓"信令费",对此,该学会认为,在全球仅有的数例"信令风暴"事件后,国外基础电信运营商均通过技术创新、加强自身基础建设来解决,而不是通过收取"信令费"的方式解决.
此外,目前电信基础运营商并没有充分的由第三方认可的数据说明微信的"信令"造成了电信网络的瘫痪.
该学会认为,三大基础运营商在提供传输线路之外,还凭借其垄断地位收取高昂的传输内容费用,如短信每条0.
1元(限定字数)、彩信1元等.
而微信则可以通过网络数据线路传输信息,价格上便宜得多.
显然,微信对电信运营商短信等业务构成了挑战.
在这份声明中,该学会还从技术角度对电信基础运营商进行了批评:"多年来,这些垄断企业仅凭借垄断经营便可获取高(昂)额的垄断利润,不思进取,不在技术上加以创新,而对于出现的新技术的应用,不是改进自己的技术、提高竞争力,而是(企图)借助于垄断地位和行政手段加以限制、阻扰和封杀,这和当年中国电信[微博]企图封杀IP电话、强制手机不能使用WiFi如出一辙.
"由于任何增值电信服务商的服务都必须依托且依赖于基础电信运营商,该学会担心这些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有可能罔顾增值服务和终端客户的利益,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和产业链优势地位,限制在其上的增值业务并擅自增加收费项目,进而加大社会经济运行成本.

该学会希望政府主管部门继续依据《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打破垄断,扩大电信业的改革开放,降低收费,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电信领域,进入实质性的良性竞争发展阶段.
http://money.
163.
com/13/0407/09/8RRM8M8A00253B0H.
html5、七个问题,厘清"微信收费"始末近期沸沸扬扬的微信收费事件,如果抛开争论,在一滩浑水下寻找矛盾的根源,或许,正是因为当事各方或有意或无意地混淆了事情的因果,才让事情在错位与混乱中被越炒越凶.

第一、向谁收费这个关键问题被混淆了微信收费这件事,从一个产业内部的讨论问题,升级为一个公众热点事件,也就是最近一周的事情.
最关键的原因,是几位政府、运营商的领导,以及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都就在公开场合,就微信的矛盾表态发言.
他们的观点各自不同,但都提到了一个敏感的词"收费".

最重要的问题,其实不是收费,而是向谁收费,然而,这个问题却诡异地被混淆了.

一开始,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工信部部长苗圩的透露的信息,是"运营商希望向微信收费",但在随后的网络上,这个说法被大量地解读为了"运营商正要求,让微信以后进入收费模式".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一消息被广泛传播的几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铺天盖地出现了一条"明天下午6点以后开微信要付$25",并要求"看到就转发,不让这几个坑人企业继续挣坑人的钱,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的消息.
这显然是一件犯众怒的事情,更何况,微信用户已经超过3亿!
毫无悬念地,骂声铺天盖地,运营商灰头土脸.
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14/19但真正的情况是,此前相关各方争论的,只是运营商要不要向腾讯收费,并未有丝毫涉及用户.
这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中国目前的网络环境中,没有谁会傻到向所有用户直接收费,就像腾讯QQ,这么多年没有直接收费,一样能够赢利.
只要有了用户,有的是赚钱的办法.

更不用说,傻到去逼腾讯向用户收费.
但无论如何,当3亿用户的权益被裹胁进入这个漩涡时,整个事件的性质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二、中国移动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中国移动自己说,是网络越来越堵了.
好吧,这个坑爹的说法我们可以忽略,下面再来谈它.
有人说,这是运营商想通过收费遏制腾讯的发展.
这个说法其实很扯蛋.
以腾讯目前的体量、收入结构、产业链布局以及银贷关系,如果不是一个天文数字级别的收费规模,已经不可能让企鹅帝国伤筋动骨.
流量费这个坑太小,绊不了大象的脚.
有人说,这是坑人的企业,想赚更多坑人的钱.
这个说法显然过于情绪化.
任何企业都想赚钱,但运营商如果只是想赚钱,有的是办法,不用这样鱼死网破.
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运营商如果收了这笔钱,要花在什么地方答案是,填窟窿.
填微信为运营商带来的收入窟窿和成本窟窿,尤其是成本窟窿.

收入的问题重要,OTT厂商对运营商的威胁趋势不可阻挡,运营商也在准备应对,但这并不紧急.
而在成本问题上,牵扯到一个关键的问题:网间结算.
2010年,我曾在一篇报道中写过一句话,"自中国互联网普及至今,接入市场大多数的恩怨、沉浮与矛盾,背后都与网间结算有关.
围绕这一核心命题的争议之多,矛盾之烈,讨论者之众,远超其他产业问题.
"在微信事件上,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症结.
如同前面故事所讲,中国的网间结算制度,是不论用户如何行为,只要在不同的运营商之间产生流量,都是中国移动要向联通或电信结算费用.
这个制度最早是为了用移动业务的高利润补贴固定网络基础建设,后来结算价格有过多次调整,但大的补贴政策一直没变.

而微信3亿用户产生的流量,不但给中国移动产生负担,而且因为中国超过90%的服务器和骨干网都掌握在中国联通和电信手中,所以中国移动还要为微信的免费再买一次单.

这是一个大坑,而且随着微信的用户增长,正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比较靠谱的办法,就是向腾讯收费,用这笔钱来填这个坑.
这也是运营商为什么收费的最合理逻辑.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件事上,最着急的还是中国移动,另外两家运营商要悠闲得多的原因.

第三、用户交了流量费,运营商为什么还要"重复收费"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15/19好吧,这是我最近听到最多的一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如同前面所说,运营商与微信争执的矛盾焦点,不是用户要不要向腾讯交费,而是腾讯要不要向运营商交费.
如果是前者,那是一个涉及面巨大的社会问题,而且因为运营商已经向用户收取过流量费,再重复收费是不合理的.
但如果是后者,就纯粹只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问题,和用户没有直接关系.
最关键的是,运营商向腾讯收费,也是有原因的.
最核心的逻辑是,以前,只有运营商能向用户提供打电话、发短信的业务,而且用户要购买移动互联网应用,只能通过运营商交费,所以运营商掌握了客户的付费渠道,所以在流量费之外,运营商可以从移动互联网公司手中拿到一定比例的业务分成.
这也就是说,运营商修的路上,只有一家自己的汽车公司在拉客人,所以可以通过交叉补贴,实现总体收入的平衡.
为了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所以向用户收取的流量费其实是相对较低的,因为运营商可以在话音业务、短信业务、以及合作伙伴分成中获得弥补.
就像报纸和杂志,零售价其实经常比印刷成本还便宜,因为还可以靠广告来补贴.

但现在,与其他的互联网产品不同,微信这样的即时通讯业务,不再是运营商的业务补充,而是逐渐能替代彩信、替代短信、甚至未来替代电话,直到成为运营商传统业务的"掘墓人".
过去,运营商制定话音业务、短信业务等价格的时候,是把自己的建网成本、牌照成本与频率成本(这个成本主要是国外运营商)、运营成本等等全部打包在内的,但现在,由于微信不用承担网络、牌照、频率等巨大的成本,可以以更便宜的"伪免费"方式来发展用户,这对运营商将造成致命的打击.
与此同时,网银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让移动互联网公司不再被运营商卡住脖子.
比如一个手机QQ用户要买个Q币,可以直接用财付通付款,而不用给中国移动结算分成.
这意味着,运营商原来的"交叉补贴"来源都被掏空了.
那就不补贴吧.
反正中国移动又没有入股腾讯.
但这下问题出来了.
微信3亿用户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如果没有补贴,只收取用户的流量费,运营商是赚不到钱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靠着中国移动的网间结算还好一些,中国移动甚至可能越亏越多.
所以,运营商傻了.
所以,中国移动向腾讯收的"流量费",真正的理解,应该是用户交的流量费,与运营商成本之间的剪刀差.
从道理上来讲,只要费用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是说得通的.
因为毕竟微信使用了运营商的网络与资源,也不是运营商自己的公司,运营商没有义务为它也提供补贴.
第四、中国移动挖了个坑,结果把自己给坑了问题在于,中国移动没有直接跟腾讯说,你让我亏钱了,你来帮我填吧,而是遮遮掩掩找借口,结果把自己给坑了.
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16/19大家都知道,中国移动说法是,微信带来的"信令风暴",正让中国的移动网络越来越堵,甚至有可能网络崩溃.
这是实话.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或许比中国移动所说的更加严重.

这个问题过于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已经有很多报道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网上一搜便知究竟.
但问题是,这跟向腾讯收费有什么关系呢显然没有关系.
即使运营商向腾讯收费,也不能阻止用户继续使用微信,"信令风暴"依然还会存在.
这个逻辑错误,是很多人质疑中国移动的重要理由.
一些运营商内部的朋友的理解是:可能是过去的习惯,让中国移动认为,突出强调网络的风险问题,更容易引起政府及公众的重视与担忧,从而获得更多支持.
但它忽略的问题是,当这个手段被附加在一个商业目的上的时候,反而会被外界视作给腾讯"扣帽子",从而起到了与预期截然相反的效果.
惯性思维害死人啊.
第五、如果腾讯"被收费",用户会不会也"被收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从经济学上来讲,企业的成本增加后,必然会转嫁给用户,才能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
所以从总量来看,如果被收费,腾讯要么降低自己的利润率,要么只能增加向用户的收费.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逻辑.
不过,绝大多数的微信用户,是不可能感受到这个变化的.
中国当前恶劣的互联网竞争环境,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必然处于"伪免费模式"横行天下的局面.
所谓"伪免费模式",即向用户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同时销售各种增值服务包,并以用户资源为商品,在其他的环节赚钱,比如广告、流量倒入等.
在QQ时代的腾讯即是如此,未来微信也不会例外.
说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话,不用管其他任何理由,也不用看任何国内国外的案例,只要有一个周鸿祎在那虎视眈眈看着,马化腾哪还敢提收费第六、腾讯给监管者出了道两难命题腾讯是怎么应对这件事的中移动下错棋,让腾讯获得了3亿用户的舆论支持,但这并不是治本之道.
因为只要腾讯的服务器还在运营商的机房里,还使用着运营商的网络,它就始终不能真正脱离运营商而生存.
即使变成再强大的鲨鱼,依然离不开基础网络这片海水.

所以,在今年两会上,马化腾提出,开放网络建设.
这是直击底线的一着,但也给监管层出了难题.
如果开放网络建设,整个国家的信息通信产业结构就可能受到冲击,国防、安全等领域也会面临更大风险,但如果不开放,移动互联网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越过运营商,以"免费的午餐"一寸一寸摧毁运营商的防线.

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17/19那么,监管者应该怎么办第七、政府不出手,事态将如何演变在过去的很多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几家大企业争吵不休时,坐小板凳上喝茶看戏,坐等政府最后出手拍板定调.
但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政府的出手正越来越少——至少在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是如此.
因为政府已经越来越准确地把握到了自身的权力边界:除了对市场关键秩序的确立,以及对越过法律边界者的治裁,政府对市场干预越少,产业反而越健康.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在被所有网民痛骂的垄断行业中,两桶油、水、电等,提供给民众的产品都在涨价,只有通信是在逐年降价,而在互联网行业,免费为王更是一直没有任何改变.
而在微信事件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的两句话值得咀嚼.
一句话是,工信部正在"协调"各方,而不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正在研究如何处理".

另一句话是,"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
显然,政府不准备"出手".
归根结底,这就是一个人要钱,一个人不给钱的商业问题,而且为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有自己的委屈,也没有谁越过了法律与道德底线.
既然这样,你们就自己商量去吧,我不管了.
值得庆幸.
至少我没有想到比这更好的政府处理方式.
当然,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就是政府不出手的情况下,事态会如何演变1、腾讯向运营商交费或许难以避免,差别只在于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被放大的外部舆论走向,也将会成为双方讨价还价的砝码.
2、天底下没有真正免费的蛋糕.
微信商业化是必然趋势,运营商收不收费,微信都一样会商业化,区别只在于,在不同的成本情况下,它的价格方案可能会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仅此而已.
3、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用户来说,微信基础的服务肯定还是会免费的,马化腾不会傻到收费,运营商更不会傻到逼马化腾收费.
那些鼓噪"免费时代将结束"的人,要么不懂,要么就是黑.
至于其他的变化,大抵都已无关大局.
唯一的重要悬念,在于此次事件对于政策将带来多大的推动.
比如网间结算,这个问题已经是"老大难".
http://www.
huxiu.
com/article/12571/1.
html比如民资进入电信的改革力度,而这,将是今年工信部的重要工作,但其深度与广度,仍有待时间来观察.
在最近,最有可能有新动态出现的场合,或许会在博鳌.
4月7日在2013博鳌亚洲论坛的"移动互联:热点的冷思考"圆桌会议上,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与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将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行业报告敬请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18/19TMT组分析师介绍马军:华创证券TMT行业首席分析师TMT组长,曾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电信产业政策研究与运营商战略规划,支持和参与的项目包括通信业"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三网融合、信息产业、物联网等"十二五"规划,3G业务规划、3G发展评估、金融危机对中国电信业影响既对策等多项课题,获得多项奖励,在多种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
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学士.
束海峰:通信行业分析师,曾任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硕士,厦门大学经济学学士.
华创证券机构销售通讯录地区姓名职务办公电话企业邮箱北京杨晓昊机构销售总监010-66500808yangxiaohao@hczq.
com刘玄机构销售经理010-66500807liuxuan@hczq.
com石曌飞机构销售经理010-66500836shizhaofei@hczq.
com翁波机构销售经理010-66500810wengbo@hczq.
com赵翌帆机构销售经理010-66500809zhaoyifan@hczq.
com张春会机构销售助理010-66500838Zhangchunhui@hczq.
com广深李涛机构销售总监0755-82027736litao@hczq.
com张娟机构销售经理0755-82828570zhangjuan@hczq.
com孔令瑶机构销售经理0755-83715429konglingyao@hczq.
com宋唯瑛机构销售经理0755-83711905songweiying@hczq.
com刁建楠机构销售助理0755-88283039diaojiannan@hczq.
com上海魏媛红机构销售总监021-50589152weiyuanhong@hczq.
com王维昌机构销售经理021-50111907wangweichang@hczq.
com李茵茵机构销售经理021-50589862liyinyin@hczq.
com吴丽平机构销售经理021-50581878wuliping@hczq.
com晏宗飞机构销售经理021-50157561yanzongfei@hczq.
com熊俊机构销售经理021-50157561xiongjun@hczq.
com华创行业公司投资评级体系(基准指数沪深300)公司投资评级说明:强推:预期未来6个月内超越基准指数20%以上;推荐:预期未来6个月内超越基准指数10%-20%;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相对基准指数变动幅度在-10%-10%之间;回避:预期未来6个月内相对基准指数跌幅在10%-20%之间.
行业投资评级说明:推荐: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涨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中性: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变动幅度相对基准指数-5%-5%;回避:预期未来3-6个月内该行业指数跌幅超过基准指数5%以上.
分析师声明每位负责撰写本研究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研究分析师在此作以下声明:分析师撰写本报告是基于可靠的已公开信息,准确表述了分析师的个人观点;分析师在本报告中对所提及的证券或发行人发表的任何建议和观点均准确地反映了其个人对该证券或发行人的看法和判断;分析师对任何其他券商发布的所有可能存在雷同的研究报告不负有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可能责任.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
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
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本公司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
本报告所载信息均为个人观点,并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
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
本文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预期收入可能会波动.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
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华创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请您务必对盈亏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iON Cloud:新加坡cn2 gia vps/1核/2G内存/25G SSD/250G流量/10M带宽,$35/月

iON Cloud怎么样?iON Cloud升级了新加坡CN2 VPS的带宽和流量最低配的原先带宽5M现在升级为10M,流量也从原先的150G升级为250G。注意,流量也仅计算出站方向。iON Cloud是Krypt旗下的云服务器品牌,成立于2019年,是美国老牌机房(1998~)krypt旗下的VPS云服务器品牌,主打国外VPS云服务器业务,均采用KVM架构,整体性能配置较高,云服务器产品质量靠...

3C云1核1G 9.9元 4核4G 16元 美国Cera 2核4G 24元

3C云互联怎么样?3C云互联专注免备案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台湾云主机vps服务器,美国高防CN2GIA,香港CN2GIA,顶级线路优化,高端品质售后无忧!致力于对互联网云计算科技深入研发与运营的极客共同搭建而成,将云计算与网络核心技术转化为最稳定,安全,高速以及极具性价比的云服务器等产品提供给用户!专注为个人开发者用户,中小型,大型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核心网络云端服务部署,促使用户云端部署化简为零,轻松...

DiyVM:2G内存/50G硬盘/元起线路香港vps带宽CN2线路,香港VPS五折月付50元起

DiyVM是一家低调国人VPS主机商,成立于2009年,提供的产品包括VPS主机和独立服务器租用等,数据中心包括香港沙田、美国洛杉矶、日本大阪等,VPS主机基于XEN架构,均为国内直连线路,主机支持异地备份与自定义镜像,可提供内网IP。最近,商家对香港机房VPS提供5折优惠码,最低2GB内存起优惠后仅需50元/月。下面就以香港机房为例,分享几款VPS主机配置信息。CPU:2cores内存:2GB硬...

微信收钱吗为你推荐
找不到光驱找不到光驱,光盘,怎么办flash导航条如何制作flash导航条微信如何建群微信如何建群童之磊网文大学很强吗?qq空间装扮QQ空间装扮彩信中心短信中心的号码是多少qq空间打扮如何打扮QQ空间?ejb开发EJB是什么?bt封杀北京禁用BT下载,是真的吗?为什么?linux虚拟机怎么样在Linux下安装虚拟机
海外虚拟主机空间 联通vps 北京vps 域名备案号查询 国外免费域名网站 西安服务器 荣耀欧洲 冰山互联 圣迭戈 天猫双十一抢红包 国外免费空间 服务器架设 本网站服务器在美国 个人空间申请 165邮箱 hkg 新家坡 cn3 cloudlink web服务器搭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