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在现代可以理解成以下几种意思:
1:水利万物而不争
2:水往低处流(上级体恤下级)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4:水之公平(无论怎么倾斜,水都呈水平状态)
5:团结(遇寒冷就会凝结)
6:坚持不懈(水滴石穿)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楼主带来一些帮助
还有什么疑问还可以继续追问哦
满意答案还请采纳
谢谢了
道德经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
守微章第六十四【老子·第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翻译】安然平稳,便容易持守;未见兆端,可从容图谋。
脆弱不支的,容易瓦解;细微不显时,容易消散。
要趁事情未发生时努力,要趁世道未混乱时治理。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人为努力的,必然失败;人为持守的,必然丧失。
所以,圣人不是靠自己的作为,就不失败;不是自己努力去持守,就不丧失。
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
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 有失败的事了。
所以,圣人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圣人学世人以为愚拙而不学的,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
圣人这样做,是顺应万物的自在本相,而不是一己的作为。
【评析】本章紧承前章,是对如何保持系统化工程的合意稳态的论述。
老子认为系统在稳态时容易维持,异变在微弱时容易散失,所以,他认为要以预防先于治疗的原则来保证系统合意稳态的维持,并通过这种稳态的保持来求得工程目标的渐进实现。
这个对修身养生也是一样。
对渐进的演变过程,老子既主张保持警惕以防微杜渐,加以利用以求事业的成功,又主张加以因顺以保持平稳的演变,并要求圣人充分发挥他的调节指向作用以保证事态的匀称自然发展。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始于足下。
出处: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节选: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揭示了什么道理?
《老子》第六十四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
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 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说明万事起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
源自《老子·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任何事业都是从小事做起,离开了小事,亦无伟业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