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8课程编号:S010018课程编号:S010029课程编号:S0100310人文学院11课程编号:S0200111课程编号:S0200212理学院14课程编号:S0300114课程编号:S0300214课程编号:S0300315课程编号:S0300416课程编号:S0300517课程编号:S0300618课程编号:S0300719课程编号:S0300820课程编号:S0300921课程编号:S0301022课程编号:S0301122课程编号:S0301223课程编号:S0301324课程编号:S0301425课程编号:S0301526课程编号:S0301627课程编号:S0301728课程编号:S0301829课程编号:S0301930课程编号:S0302031课程编号:S0302132课程编号:S0302232课程编号:S0302333课程编号:S0302435课程编号:S0302536课程编号:S0302636课程编号:S0302737课程编号:S0302838课程编号:S0302939课程编号:S0303040课程编号:S0303141课程编号:S0303241课程编号:S0303342课程编号:S0303443课程编号:S0303544课程编号:S0303644课程编号:S0303745课程编号:S0303846课程编号:S0303947化工学院48课程编号:S0400148课程编号:S0400249课程编号:S0400350课程编号:S0400451课程编号:S0400552课程编号:S0400652课程编号:S0400754课程编号:S0400854课程编号:S0400955课程编号:S0401056课程编号:S0401157课程编号:S0401258课程编号:S0401359课程编号:S0401460课程编号:S0401561课程编号:S0401662课程编号:S0401762课程编号:S0401864课程编号:S0401965课程编号:S0402066建筑工程学院67课程编号:S0500167课程编号:S0500268课程编号:S0500369课程编号:S0500469课程编号:S0500570课程编号:S0500671课程编号:S0500772课程编号:S0500874课程编号:S0500975课程编号:S0501076课程编号:S0501177课程编号:S0501278课程编号:S0501379课程编号:S0501480课程编号:S0501581课程编号:S0501682课程编号:S0501783课程编号:S0501885课程编号:S0501986课程编号:S0502087课程编号:S0502189课程编号:S0502291课程编号:S0502392课程编号:S0502493课程编号:S0502594课程编号:S0502695课程编号:S0502796课程编号:S0502897课程编号:S0502998能动学院99课程编号:S0600199课程编号:S06002100课程编号:S06003101课程编号:S06004104课程编号:S06005106课程编号:S06006107课程编号:S06007107课程编号:S06008108课程编号:S06009109课程编号:S06010110课程编号:S06011111课程编号:S06012112课程编号:S06013112课程编号:S06014113课程编号:S06015114课程编号:S06016115机械学院116课程编号:S07001116课程编号:S07002117课程编号:S07003118课程编号:S07004119课程编号:S07005120课程编号:S07006122课程编号:S07007123课程编号:S07008125课程编号:S07009126课程编号:S07010127课程编号:S07011128课程编号:S07012129课程编号:S07013130课程编号:S07014131课程编号:S07015133课程编号:S07016134课程编号:S07017135课程编号:S07018136课程编号:S07019137课程编号:S07020138课程编号:S07021138课程编号:S07022139课程编号:S07023140课程编号:S07024141课程编号:S07025141课程编号:S07026143课程编号:S07027144课程编号:S07028145课程编号:S07029146课程编号:S07030147课程编号:S07031148课程编号:S07032149课程编号:S07033150课程编号:S07034153课程编号:S07035155课程编号:S07036155课程编号:S07037156课程编号:S07038157材料学院158课程编号:S08001158课程编号:S08002158课程编号:S08003159课程编号:S08004160课程编号:S08005161课程编号:S08006162课程编号:S08007163课程编号:S08008164课程编号:S08009165课程编号:S08010166课程编号:S08011166课程编号:S08012167课程编号:S08013168课程编号:S08014169课程编号:S08015170课程编号:S08016171课程编号:S08017172课程编号:S08018173课程编号:S08019174课程编号:S08020175课程编号:S08021175课程编号:S08022176课程编号:S08023177课程编号:S08024178课程编号:S08025179课程编号:S08026180课程编号:S08027181课程编号:S08028182课程编号:S08029183课程编号:S08030184管理学院185课程编号:S09001185课程编号:S09002186课程编号:S09003188课程编号:S09004189课程编号:S09005191课程编号:S09006192课程编号:S09007194课程编号:S09008195课程编号:S09009196信息工程学院197课程编号:S10001197课程编号:S10002198课程编号:S10003199课程编号:S10004200课程编号:S10005201课程编号:S10006202课程编号:S10007204课程编号:S10008205课程编号:S10009206课程编号:S10010207课程编号:S10011208课程编号:S10012209课程编号:S10013210课程编号:S10014211课程编号:S10015212课程编号:S10016218课程编号:S10017219课程编号:S10018222课程编号:S10019225课程编号:S10020227课程编号:S10021228轻纺学院230课程编号:S11001230课程编号:S11002233课程编号:S11003234课程编号:S11004236课程编号:S11005240课程编号:S11006241课程编号:S11007242课程编号:S11008244课程编号:S11009245课程编号:S11010246外国语学院课程编号:S01001课程名称:英语英文名称:PostgraduateEnglish开课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开课学期: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第一、二学期课程总学时:120学时*2学期=240学时学分数:6任课教师及职称:大学英语第二教学部研究生组教师适用专业:教学方式:学生参与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结合学生自学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根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要求学生在学期间既要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又应具有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书面交流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通过大学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快速阅读等系列教材的讲解,给学生打好"宽、厚、牢"的语言基础,巩固英语语言基本功;通过大量英语模拟题、真题的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应试能力;通过交际式口语教学、请外教做讲座进行口语交流、观看英语原版影片,使学生的英语语感、英语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综合、全面发展.
教材《大学英语精读第5、6册》,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大学英语听力第5、6册》,虞苏美、李惠琴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二版.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第5、6册》,余申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第二版.
《大学英语泛读第5、6册》,张砚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二版.
大纲撰写人:贾永芳课程编号:S01002课程名称:俄语英文名称:PostgraduateRussian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开课时间:第一、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时*2学期=120学时学分数:6任课教师及职称:王金凤副教授适用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目的:研究生俄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俄汉互译能力,使他们能以俄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
研究生俄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交流信息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要求: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有关专业的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其他参考资料,掌握较高的阅读技能;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一般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词,快速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120词.
掌握俄语翻译技巧,能将有关专业的俄语文章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50俄语单词.
能将内容熟悉的有关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俄语,译文符合原义,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为每小时200—250汉字.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计划学时为120学时.
第一学期为60学时,每周4学时,学习《研究生实用俄语》(上册).
第二学期为60学时,每周4学时,学习《研究生实用俄语》(下册).
教材《研究生实用俄语》(上、下册),刘颖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主要参考书《大学俄语教学大纲》(第二版),大学俄语教学大纲修订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2版.
《大学俄语科技阅读基础》,董宗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俄汉、汉俄实用翻译》,张永全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大纲撰写人:王金凤课程编号:S01003课程名称:研究生日语英文名称:Japanese开课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开课时间: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第一、二学期,时间为一学年课程总学时:60学时*2学期=120学时学分数:6任课教师及职称:边蒙亮副教授适用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研究生日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技能,较高的翻译和听的能力,较熟练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通过大学日语精读、泛读、听力等系列教材的讲解,给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巩固日语语言基本功;使学生的语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综合、全面发展.
教材《大学日语》第四册,徐祖琼、顾明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高级日语教程》,李士俊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日本语听力》第1、2册,徐敏民、杜勤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大学日语教学大纲》(第二版),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4级日本语能力测试核心词汇》,计纲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日语能力考试1991-1999年试题集(1级)》,贾杰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新编日语》(日语专业用)第1—4册,周平、陈小芬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第1—4册,陈俊森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新大学日语听力与会话》第1、2册,陈俊森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标准日语语法》,顾明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大纲撰写人:边蒙亮人文学院课程编号:S02001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名称:IntroductionforDialecticsofNature开课单位: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54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包红梅讲师适用专业:理工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自然辩证法课程和教学充分发挥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注重研究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锻炼研究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从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思维型向探索和创新的研究思维型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立足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要求研究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能与本专业的学习及社会实践相联系,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能力、科研能力及思维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自然辩证法概论》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篇自然观,主要讲述系统自然观及其演化,生态自然观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第二篇科学技术方法论,主要讲述科学方法论及技术方法论,科学精神,技术创新等内容;第三篇科学技术观,主要讲述科学技术系统的特征及其结构,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科学技术与社会,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教育改革等内容.
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5月修订版.
主要参考书《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自然辩证法原理》,舒炜光主编,吉林出版社,1984年6月.
《自然辩证法案例教学》,南同茂等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
《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吴彤编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大纲撰写人:包红梅课程编号:S02002课程名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文名称:Sciencesocialismtheoriesandfulfillment开课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课程总学时:36学分数:1.
5任课教师及职称:范景武教授适用专业:理工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方式:讲授为主,结合学生自学、讨论和撰写论文等考核方式:考试+撰写数篇论文教学目的及要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成果,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特别是搞清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课程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第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猜想;工业革命和现代工人阶级及其运动的形成;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未来社会发展的方法;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始终严格以客观事实为根据的科学,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根据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第一,社会主义革命首先比较落后国家取得胜利——资本帝国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和世界大动荡;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的胜利进军;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二,俄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国民经济计划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第三,苏联模式的功过和苏东剧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苏东剧变的教训.
第三部分: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飞跃——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今中国,高举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现在正处于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第四部分: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新课题.
第一,冷战后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后发达国家的发展态势和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和新课题.
第二,新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提出的挑战——当代科技进步改变了并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经济全球化加速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在新世纪的战略部署;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责任.
教材高放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十二版.
主要参考书第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邓小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第二部分列宁:《论我国革命》、《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论合作社》.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第三部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刘少奇:《论党》.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吸取历史经验,防错误倾向》.
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第四部分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总结经验,使用人才》.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大纲撰写人:范景武教授理学院课程编号:S03001课程名称:Fortran语言英文名称:FortranLanguage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0学分数:1.
5任课教师及职称:乌力吉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最优化理论与计算这一研究方向离不开设计算法并通过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算法,为此,我们通过开设这一课程,使学生掌握编程技术,培养学生实现科学计算问题中的各类算法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Fortran语言的基本知识,编程的基本技巧及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材Fortran90学习教程,赵翔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主要参考书其它介绍Fortran90的书均可.
大纲撰写人:乌力吉课程编号:S03002课程名称:测度论英文名称:MeasureTheory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闫在在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随机现象的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和信息论等学科日益深入到各个科学领域.
使测度论成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严格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与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等方面所常用的测度论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随机过程、多元统计等课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测度论的基础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书系统介绍了抽象测度和积分理论.
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所常用的测度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有:集类与测度(特别是单调类定理)、可测映射与函数、积分与空间与概率论基础知识选讲.
教材严加安著,《测度与积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主要参考书中山大学《测度与概率基础》编写组:测度与概率基础,广东科技出版社,1984.
严士健、王隽骧、刘秀芳,概率论基础,科学出版社,1982.
朱成熹,测度论基础,科学出版社,1983.
大纲撰写人:闫在在课程编号:S03003课程名称:抽样调查英文名称:SamplingSurvey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闫在在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本门课程的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抽样调查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它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学习多项实际抽样调查项目的背景、目地、设计与分析、评价.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分层抽样调查、比估计与回归估计、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系统抽样、敏感问题调查法、案例分析.
教材冯士雍、施锡铨著,《抽样调查-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主要参考书许宝,《抽样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林少宫,《抽样调查》,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1988.
CochranW.
G.
SamplingTechniquesed.
JohnWiley&S1977(有中译本).
大纲撰写人:闫在在课程编号:S03004课程名称:代数学英文名称:Algebra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80学分数:4任课教师及职称:朝鲁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这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开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1)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代数学的理论体系及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应用上代数学和其它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对代数学的主要理论成果必须有很好的把握,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修养.
(3)作为基础理论课的自身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书分上下两册.
上册主要讲述近代代数的初步知识,内容包括集合论与数论,群论,多项式论,线性代数以及域论.
下册主要讲述交换代数的相关内容.
教材《代数学》(上下),莫宗坚、蓝以中、赵春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近世代数》,熊全淹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抽象代数学》,谢邦杰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近世代数》,吴品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等代数》(第二版),北京大学数学系集合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代数学》(一,二),荷,B.
L.
范德瓦尔登著,科学出版社.
《抽象代数学》(一,二,三),N,贾柯勃逊著,科学出版社.
《代数学引论》,聂灵沼、丁石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纲撰写人:白玉山课程编号:S03005课程名称:微分方程对称及其应用英文名称:SymmetriesAndDifferentialequations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时数: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朝鲁教授、任文秀讲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Lie群基础知识,能体会计算微分方程(ODE及PDE)Lie对称群的机械化算法理论,熟悉具体的计算机实现.
利用不变性,掌握微分方程的解集结构思想,无穷小的作用.
学习本课程后,能够提高英文阅读能力,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并在计算机编制算法,进行有关课题研究.
具体教学要求如下:第一章量纲分析及不变性1.
知道量纲、量纲矩阵、量纲指数等概念,了解Buckingham-Pi定理条件、结论、证明、实例.
2.
通过量纲分析,理解BVP在标度变换群下的不变定义及有关结论.
第二章Lie变换群与无穷小性1.
握单参数Lie变换群的定义,Lie若干基本定理.
2.
熟练掌握无穷小算子、不变函数、经典坐标的定义、判别定理、计算.
3.
熟悉无穷小延拓思想,知道延拓算法.
4.
掌握多参数Lie变换群的定义、r维Lie代数、可解Lie代数定义.
第三章常微分方程1.
熟悉记号,掌握ODE允许Lie群的充要条件.
2.
掌握由给定方程确定所允许的无穷小算法(即获得确定方程组).
3.
掌握由给定的Lie变换群确定使方程不变的一般形式的Lie算法.
4.
熟练掌握利用无穷小建立方程(组)的不变解算法.
第四章偏微分方程本章与Ch3理论平行,要求同上.
第五章Noether定理及Lie_Bcklund对称1.
Lie_Bcklund对称概念,了解Noether定理.
2.
了解Euler-Lagrange方程,理解Boyer,s公式,知道利用无穷小建立、构造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状态函数的守恒律算法的思想.
3.
熟练掌握如何计算Lie_Bcklund对称,如循环算子法、积分—微分循环算子法等.
第六章、第七章选修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着重介绍了对称在微分方程(组)的应用,理论性强,主要内容有:量纲分析及偏微分边值问题的不变性、Lie变换群与无穷小基础知识、常微分方程(组)及偏微分方程(组)的不变解、Noether定理及Lie_Bcklund对称、建立微分方程的映射关系、位势对称等.
教材SymmetriesAndDifferentialequationsNewYork:Springer-Verlag,1989.
GW.
BlumanandS.
Kumei.
主要参考书ApplicationsofLiegroupstoDifferentialequationsNewYork:Springer-Verlag,1986,SecondEdition.
PeterJ.
Olver李群基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第1版,黄宣国.
英汉数学词汇,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版,齐玉霞.
大纲撰写人:任文秀课程编号:S03006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英文名称:MultivariableStatisticalAnalysis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闫在在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习、了解这个学科不仅对于概率统计方面的工作者是必要的,而且对数学的其他分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乃至经济管理等方面都是重要的.
本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学生掌握多元统计的若干统计方法,了解它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并在该课程中学习统计软件SAS.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多元正态分布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假设检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多长岛屿、多重多元回归分析、SAS初步.
教材于秀林、任雪松著,《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主要参考书《多元统计分析引论》,科学出版社,1982.
文爽,陈兰祥编《多元统计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成熹,测度论基础,科学出版社,1983.
大纲撰写人:闫在在课程编号:S03007课程名称:泛函分析英文名称:FunctionalAnalysis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朝鲁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鉴于泛函分析是现代数学的理论基础及考入我系的部分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不是数学,我们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抽象空间及相应的范数、收敛、紧性等概念,掌握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线性算子与线性泛函的一些著名结论,了解Lebesgue测度与积分.
有些研究方向的学生应了解变分法及变分原理.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集合与映射,空间结构与抽象空间,Lebesgue积分与Lp空间,线性算子与线性泛函,变分法与变分原理.
教材近代分析数学概要,陈景良,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主要参考书函分析讲义,张恭庆,林源渠,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程其襄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IntroductiontoFunctionalAnalysis,SecondEdition,A.
E.
Taylor,D.
C.
Lay,JohnWiley&Sons,NewYork,1980.
大纲撰写人:乌力吉课程编号:S03008课程名称:非光滑分析英文名称:NonsmoothAnalysis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乌力吉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传统的优化理论所能处理的问题都假设相应的函数是光滑的,但实际上,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并不一定满足这一要求,从而非光滑优化方法成为了当今优化问题的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为使学生理解、运用现代优化理论的成果,适应并跟上最优化理论和方法的前沿研究潮流,我们通过开设这一课程,使学生掌握一般Lipschitz连续函数的微分理论,并能利用该理论处理现代优化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Lipschitz函数的次微分及其运算,次微分的几何性质,非光滑最优化理论.
教材凸分析与非光滑分析,胡毓达,孟志青,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OptimizationandNonsmoothAnalysis,F.
H.
Clarke,JohnWiley,NewYork,1983.
大纲撰写人:乌力吉课程编号:S03009课程名称:非线性问题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英文名称:Mathematicalmethodandapplicationofnonlinearproblem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郑丽霞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非线性问题的数学处理越来越显得重要.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用于处理非线性问题的重要方法.
这些方法既适用于常微分方程也适用于偏微分方程.
围绕微分方程,同时介绍解析解,近似解析解和定性分析三种方法,对于扩大研究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主要内容包括:用于解析求解的Lie变换群方法;用于近似解析解的主项平衡法和摄动法;用于解的定性分析的几何方法.
最后对孤立子、混沌和分形作了简要介绍.
教材番祖梁著,《非线性问题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书林家翘、L.
A.
Segel,自然科学中的确定性问题的应用数学,科学出版社,1986.
康盛亮、桂子鹏,数学物理方程中的近代分析方法,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大纲撰写人:郑丽霞课程编号:S03010课程名称:互补问题英文名称:ComplementarityProblems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乌力吉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互补问题是目前最优化研究领域中最具潜力的方向之一,互补问题在经济均衡、工程设计、交通运输及力学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一课程,使学生了解线性互补问题、非线性互补问题、变分不等式问题及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线性互补问题、非线性互补问题、变分不等式及其应用,解的存在条件及基本的求解方法.
教材ComplementarityProblems,G.
Isac,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1992.
主要参考书HeLinearComplementarityProblem,R.
W.
Cottle,J.
-S.
Pang,R.
E.
Stone,AcademicPress,Inc,SanDiego,CA,1990Ite-dimensionalVariationalInequalityandNonlinearComplementarityProblems:ASurveyofTheory,AlgorithmsandApplications,P.
T.
Harker,J.
-S.
Pang,Math.
Programming48(1990),161-220大纲撰写人:乌力吉课程编号:S03011课程名称:计算代数英文名称:AlgorithmicAlgebra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朝鲁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是:(1)掌握算术代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其简单应用;(2)理解和掌握机械化数学方法的思想,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如C,或Mathematic)以便遍程序所用.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述了Grbner基的理论和应用(主要是在代数几何中的应用),量词消去法等.
教材《计算代数》,何青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
主要参考书ALGORITHMICALGEBRABhubaneswarMishra,科学出版社,2001.
现代数学手册,计算机数学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吴文俊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
高等代数(第二版),北京大学数学系集合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代数学(一,二),荷,B.
L.
范德瓦尔登著,科学出版社.
抽象代数学(一,二,三),N.
贾柯勃逊著,科学出版社.
机械化数学引论,石赫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大纲撰写人:白玉山课程编号:S03012课程名称:计算机排版系统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LATEX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四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乌力吉副教授、闫在在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鉴于目前国际国内的很多数学杂志均要求稿件以Latex出清样,我们将对计算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这一课程.
通过这一课程,使学生掌握美国数学学会(AMS)授权开发的数学文章排版软件Latex的使用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数学文章排版软件Latex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材Tex,AMS-Tex和Latex使用简介,李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任何一本介绍Latex排版系统的书籍或从提供Latex软件的网站下载的使用说明.
大纲撰写人:乌力吉课程编号:S03013课程名称:矩阵理论英文名称:MatrixTheory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庞晶副教授适用专业:各工程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矩阵理论的重要性愈加显著.
这是因为用矩阵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现代化工程技术中的各种问题,不仅表达简洁,便于进行研究,而且具有适应计算机处理的特点.
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矩阵理论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作为一种基本的工具,矩阵理论在数学学科以及其他科学技术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学好和掌握矩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工科研究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矩阵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某些应用.
主要内容有线性代数的基础理论:包括线性空间与内积空间,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矩阵分解理论:矩阵的Jordan标准形,初等矩阵与矩阵的分解,Hermite矩阵与正交矩阵.
范数理论,矩阵函数与特征值估计,广义逆矩阵及其应用.
教材叶介英编,《矩阵理论》,远方出版社,1996.
主要参考书《矩阵论》,戴华,科学出版社,2001.
《矩阵论及其应用》,黄有度,狄成思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
《矩阵计算的理论与方法》,徐树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大纲撰写人:庞晶课程编号:S03014课程名称:偏微分方程差分解英文名称:NumericalSolutionofPartialDifferentialEquations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郑丽霞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对于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问题中提出的许多偏微分方程,由于其边界和边界条件复杂等原因,寻求解的解析表达式相当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利用计算机研究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通过该课程,学习和掌握偏微分方程数值处理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课程内容包括:抛物型方程、椭圆型方程及双曲型方程的各种差分格式的建立;差分方程的稳定性与收敛性;数值解的精度的提高.
教材蒋叔豪、孙庆新编,《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浙江大学出版社,1985.
主要参考书徐长发编,《实用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大纲撰写人:郑丽霞课程编号:S03015课程名称:数值分析英文名称:Numericalanalysis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60+3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任文秀讲师适用专业:各工程专业教学方式:讲授60学时,上机30学时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熟悉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常见数值计算方法的构造思想与方法,进一步提高数值计算能力.
了解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初步数值解法.
要求用计算机语言(如Fortran、C、Mathmatic等)编制程序,程序尽量通用、结构化,完成至少4个数值计算程序,要求输出计算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学习本课程后,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有关的科学与工程计算,有一定的使用计算软件进行符号运算及进行数值分析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着重介绍了数值分析的一些现代方法,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主要内容有:误差与有效数字、插值与最小二乘法、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方程求根、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直接法与迭代法、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初步数值解法.
教材数值分析.
华中理工出版社,1986年第3版.
李庆杨、王能超、易大义.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补充讲义):内蒙古工业大学印刷.
侯乃戍整理.
主要参考书数值方法.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第1版.
易大义、蒋叔豪、李有法.
数值分析基础.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同济大学计算数学教研室.
数值计算方法.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1版.
李树钰主编.
现代数值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
李庆杨、易大义、王能超.
计算方法.
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
易大义、沈云宝、李有法.
计算方法教程.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陈明逵、凌永祥.
实用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
徐长发.
数值分析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车刚明、聂玉峰等.
数值分析复习与考试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李庆扬.
大纲撰写人:任文秀课程编号:S03016课程名称:随机过程英文名称:StochasticProcess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四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闫在在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随机过程经过半个世纪的蓬勃发展,学习、了解这个学科不仅对于概率统计方面的工作者是必要的,而且对数学的其他分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乃至经济管理等方面都是重要的.
本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学生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理论,了解它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学习测度论观点叙述随机过程基本理论的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随机过程的一般理论、正态过程、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过程、鞅论、平稳独立增量过程和平稳过程.
教材汪荣鑫编,《随机过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主要参考书钱敏平《随机过程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程士宏《高等概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严士健、王隽骧、刘秀芳.
概率论基础,科学出版社,1982.
朱成熹.
测度论基础,科学出版社,1983.
大纲撰写人:闫在在课程编号:S03017课程名称:凸分析英文名称:ConvexAnalysis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乌力吉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鉴于凸分析是最优化理论及其方法的理论基础,我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凸集、凸函数的基本性质,重点掌握凸函数的微分理论,并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领会,把握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本质.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凸集及其性质,凸函数及其性质,凸函数的微分理论,最优化问题的极值条件,广义凸函数和广义规划.
教材凸分析与极值问题,刘光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主要参考书凸分析,史树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R.
T.
Rockafeller,ConvexAnalysis,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inceton,1970大纲撰写人:乌力吉课程编号:S03018课程名称:吴方法英文名称:Wumethod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朝鲁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专业教学方式: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理解机械化数学思想,系统掌握吴方法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准确解的吴方法,了解计算机应用到几何定理证明中的概况,使学习后,初步了解此领域的现状,体会吴方法的操作,开拓思路,活跃思想.
具体教学要求如下:第一章代数预备知识(自学)掌握扩域概念,熟练掌握多元多项式理论第二章代数方程组求解熟练掌握多项式组初式、余式、升列概念及其对升列求余的余式公式.
掌握多项式组基列、特征列概念及其机械化算法.
掌握多项式组的零点结构定理与分解定理.
熟悉秩的概念和基本定理的证明.
第三章代数几何的构造性研究理解基本概念:不可约升列、代数簇的母元及维数、仿射簇、代数簇的不可约分解等.
领会代数几何思想,理解相关基本概念的定理及证明.
第四章几何定理机器证明掌握严格推出、非退化条件等概念.
掌握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吴文俊原理体会吴方法在此领域的应用及开拓.
第五章吴消元法应用举例(自学)通过实例,加深对吴方法的了解,体会吴方法的操作,开拓思路.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着重介绍吴文俊在机械化数学研究中的理论,即吴消元法,主要内容:吴方法涉及的基本概念(升列、基列、特征列、代数簇等)、吴文俊基本定理及证明、吴方法的应用(代数方程组求准确解及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基本原理及方法、实例.
教材机械化数学引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第1版.
石赫.
主要参考书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初等几何部分).
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版.
吴文俊.
高等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3版.
张禾瑞.
吴文俊文集.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版.
吴文俊.
大纲撰写人:任文秀课程编号:S03019课程名称:最优化理论与计算英文名称:OptimizationTheoryandAlgorithms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乌力吉副教授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达,数值计算已经成为科学发现的三大主要工具之一.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在经济、工程、交通运输等科学领域有着众多的应用前景.
通过这一门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最优化理论、方法及实现这些方法的算法,培养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一维搜索技术及理论:精确线搜索与不精确线搜索.
无约束最优化:最速下降法、牛顿法、共轭梯度法、拟牛顿法等.
约束最优化:约束优化最优性条件、线性规划与二次规划、罚函数法、乘子法、可行方向法、逐步二次规划法、信赖域法等.
教材最优化理论与方法,袁亚湘,孙文瑜,科学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书最优化方法,邓乃扬,诸梅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
非线性规划—分析与方法,M.
阿佛里耳著,李元熹等译,金福临等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大纲撰写人:乌力吉课程编号:S03020课程名称:图论英文名称:GraphTheory开课单位: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董进全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图论及其应用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近期图论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和方向.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能够掌握图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要能够将实际问题(可用图论方法解决的)抽象为图论问题,要对近期图论研究的主要方向有所了解.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介绍图论的主要内容和应用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研究方法.
内容包括:图的基本概念,流,连通性,匹配理论,图的染色,极图理论,Ramsey理论和随机图论等.
教材BelaBollobas,ModernGraphTheory(现代图论,影印版),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主要参考书J.
A.
bondyandU.
S.
R.
Murty,GraphTheorywithApplications,TheMicmillanPressLTD,London,1976田丰,马仲番,图与网络流理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87BelaBollobas,ExtremalGraphTheory,AcademicPressINC.
(London)LTD,1978T.
R.
JensenandB.
Toft,GraphColoringProblems,JohnWiley&Sons,Inc.
NewYork,1995大纲撰写人:董进全课程编号:S03021课程名称:组合数学英文名称:CombinatorialTheory开课单位:数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董进全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教学方式: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要能够将实际问题(可用组合方法解决的)抽象为组合问题并用组合方法解决之,要对近期组合数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有所了解.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介绍组合数学的主要内容和应用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研究方法.
内容包括:排列,组合,母函数,分划,容斥原理,Stirling数,Bell数,Fibonacci数,Polya计数定理,反演公式及相异代表系简介等.
教材Tomescu(栾汝书等译),组合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85.
主要参考书MarshallHall,JR,CombinatorialTheory,JohnWiley&Sons,Inc.
NewYork,1986.
毛经中,组合数学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1990.
Tuker,AppliedCombinatorics(2ndEdition),JohnWiley&Sons,Inc.
NewYork,1984.
大纲撰写人:董进全课程编号:S03022课程名称:弹性力学英文名称:ELASTICITY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王桂珍副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材料加工、机械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弹性力学属基础理论课,通过弹性力学课程的学习,理解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对弹性体由于载荷作用或环境改变等原因而发生的应力场、形变场和位移场的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讲授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研究弹性体平面问题和三维问题的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求解的应力法、位移法和能量法.
教材弹性力学,徐芝纶编著,高教出版社,1990.
5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弹性力学;杨桂通编著;高教出版社1998.
6第一版.
高等弹性理论;张行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6第一版.
大纲撰写人:王桂珍课程编号:S03023课程名称:实验应力分析英文名称:ExperimentalStressAnalysis开课单位:理学院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于丽英副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材料加工、机械工程教学方式:讲授与实验考核方式:考试和实验成绩各占50%教学目的及要求1、验证理论推导或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由于解析方法解决工程问题常常会遇到数学和计算方面的困难,只能对有限的一些简单问题给出精确解,对几何形状或受载复杂的构件往往需要进行一些假设及理想化,因此所得的结果为近似解,必须采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2、解决工程上的复杂问题采用解析法或计算法解决工程问题时必须建立力学模型,但对工程上的复杂问题有时模型很难建立,可用实验的方法解决这类复杂问题.
3、探索未知的科学通过长期对实验的观察、总结和归纳找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建立相应的理论.
实验是形成理论的重要基础.
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必须具备应用解析法、计算法和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更好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基础部分:内容有误差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构的相似性理论.
2、电阻应变测量技术:主要内容有电阻应变片;应变片的测量电路;电阻应变仪;记录器;静态和动态应变测量等.
实验一电阻应变片粘贴技术实验二电桥电路实验三利用动态测量系统测量材料常数实验四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及固有频率和阻尼的测量实验五悬臂梁各阶固有频率及振型的测量3、光弹性实验方法:主要内容有光弹性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等差线和等倾线;平面光弹性应力计算和三维光弹性的冻结切片法.
实验六光弹仪的调整及材料条纹值测定实验七高梁在横弯曲下的应力分析4、近代光测力学:主要内容有全息干涉法包括全息照相、全息干涉法测位移、全息干涉振动测量及全息光弹性法;散斑干涉法包括散斑干涉计量原理及散斑干涉法的应用;云纹法包括云纹法应变测量的基本原理、影象云纹法、反射云纹法及云纹干涉法.
实验八用全息干涉法测量悬臂梁挠度实验九用散斑干涉法中的逐点和全场分析法测量悬臂梁的挠度实验十用云纹法测量圆环应变教材《实验应力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5月第五版清华大学张如一和西安交通大学陆耀桢主编主要参考书《实验应力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第一版潘少川刘耀乙钱浩生编著《密栅云纹法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年5月第一版曹起骧叶绍英谢冰马喜腾编《光弹性实验》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年9月第一版大连工学院数理力学系光测组编著《光测力学教程》高等学校教材1996年12月第一版赵清澄主编《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张如一沈观林李朝弟编《干涉与衍射》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第一版赵成美丁兰英编著大纲撰写人:于丽英课程编号:S03024课程名称:细观力学的金属学基础英文名称:BasisofMetallurgyforMeso-Mechanics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史志铭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专业教学方式:讲课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细观力学在固体力学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分支,该领域的研究者必须具备一定深度的金属学方面的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介绍金属材料的晶体缺陷、显微组织及相图相变;介绍金属材料强化、韧化、弱化以及断裂的细观机制,讲授金属学的研究方法和细观力学研究的成果.
教材《金属学》,胡赓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金属学》,廖健诚,冶金工业出版社,《金属学及热处理》,胡德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徐祖耀著,北京:科学出版社大纲撰写人:史志铭课程编号:S03025课程名称:先进陶瓷及其分析方法英文名称:AdvancedCeyamicsandAnalyticalmethods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史志铭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学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陶瓷材料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型的材料.
本课程通过讲解陶瓷材料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陶瓷材料的基本理论、制备方法、先进陶瓷材料的性能以及发展趋势.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介绍陶瓷材料的分类、陶瓷的制备方法、性能、分析和测试方法,陶瓷的用途.
介绍新型陶瓷以及功能陶瓷的新进展.
教材陶瓷材料概论,金格里等著,陈皇钧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
主要参考书陶瓷材料学,周玉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陶瓷材料的强韧化,穆柏春等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陶瓷的结构与性能,(澳)M.
V.
斯温主编,郭景坤等译,科学出版社,1998.
Ceramics,FrancesHannah,London:Bell&Hyman,1986.
大纲撰写人:史志铭课程编号:S03026课程名称:力学前沿讲座英文名称:FrontierofSolidMechanics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史志铭、田常录、邢永明教授;段志信、韦广梅副教授等适用专业: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专业教学方式:讲座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固体力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宏观力学为基础,以损伤力学、非线性科学疲劳和断裂力学、细观-纳观力学等一些新的分支.
它们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也非常需要这些学科的支持,如物理学、材料学以及显微分析技术.
固体力学的学生了解这么多丰富的知识对于开展力学研究很有必要.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介绍在上述固体力学分支领域的新的研究成果.
教材主要参考书大纲撰写人:史志铭课程编号:S03027课程名称:连续介质力学基础英文名称:IntroducetoContinuumMechanics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田常录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连续介质力学是开设是为了使研究生较快熟悉近代力学的基本内容.
固体力学强烈依赖于数学力学工具,本课程讲授连续介质力学的入门性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既拓宽固体力学硕士生的视野,又是后续的非线性有限元课程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必要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讲授内容包括张量分析的基础知识、物体变形运动描述和度量、如曲线坐标系、变形梯度、变形率、应变率等基本概念,不同标架下变形、应变、应力表达式,几何非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于虚功原理的大变形有限元基本方程的建立等.
教材主要参考书《连续介质力学导论》冯元祯等科学出版社,1984.
《连续介质力学引论》杜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基础》匡震邦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张量分析及演算》余天庆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大纲撰写人:田常录课程编号:S03028课程名称:固体力学中的非线性数值方法英文名称:NonlinearMethodinSolidMechanics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田常录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固体力学的复杂性使得许多工程问题不得不借助数值计算方法、这包括材料破坏数值模拟、工程结构整体或部件的受力和变形分析、以及强度计算和使用寿命预测等.
现代高速微机使数值模拟变得更有发展前途.
数值计算方法的实现强烈依赖于数学力学工具.
本课程的教学拔高了固体力学研究生的理论功底,加强了其数值计算的应用技能,又提供了解决工程问题的实用技术和手段.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固体力学非线性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力学概念和有限元表述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主要内容有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数值解法、材料非线性问题和几何非线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固体力学非线性问题的本构方程及有限变形下应力、应变的度量、非线性方程的建立及其在程序中的实现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等.
教材主要参考书《塑性力学有限元法》欧文等兵器工业出版社,1989.
《非线性有限元法》将友谅等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非线性有限元法》张汝清等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
计算固体力学》刘正兴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大纲撰写人:田常录课程编号:S03029课程名称:断裂力学英文名称:FractureMechanics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田常录,教授适用专业:工科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固体力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研究工程结构或构件的变形与破坏行为.
工程结构或构件中裂纹或缺陷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断裂力学研究具有裂纹缺陷的构件之剩余强度或使用寿命.
内容包括针对脆性材料的线弹性断裂力学和针对韧性材料制成的弹塑性断裂力学.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全面、介绍了弹塑性断裂力学的基本内容.
其中线弹性断裂力学中包括裂纹尖端场的数学推导,裂纹尖端能量平衡和能量释放率以及小范围屈服修正等.
弹塑性断裂力学中基于势能原理的J积分理论和弹塑性裂纹尖端场.
还有三维效应、复合裂纹等,断裂准则的建立和断裂韧系性测试原理及方法.
教材《断裂力学》徐振兴等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
主要参考书《弹塑性断裂力学》黄克智等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塑性力学与弹塑性断裂》.
扬南生等《宏微观断裂力学》杨卫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高等断裂力学》M.
V.
KANNINEN等,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7《工程断裂力学》陈篪等国防工业出版社,1977.
大纲撰写人:田常录课程编号:S03030课程名称:损伤力学引论英文名称:IntroducetoDamageMechanics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田常录教授适用专业:工科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损伤力学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科学,它是材料与结构变形与破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讲授损伤力学的入门性知识,主要讲授连续损伤理论和细观损伤理论以及由其发展的唯象宏观损伤理论.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讲授各向同性损伤理论、由一维几何损伤到三维热力学势的宏观损伤理论.
基于孔洞模型的Gurson塑性势和相应的细观损伤理论.
基于空穴多级形核的临界空穴扩张比损伤理论.
对于其它损伤理论,如蠕变损伤、各向异性损伤、疲劳损伤、脆性材料的微裂纹损伤等理论作简要介绍.
教材《损伤力学教程》J.
勒迈特著科学出版社,1996主要参考书《损伤力学》余寿文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金属韧性破坏的细观力学及其应用研究》.
郑长卿等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损伤力学及其应用》.
余天庆等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损伤力学基础》李灏等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大纲撰写人:田常录课程编号:S03031课程名称: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英文名称:MethodsofArtificialNeuralNetworks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四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2任课教师及职称:张永芝讲师适用专业:工程力学、机械电子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使相关专业研究生理解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其用于建立系统模型和行为预测的基本方法.
并能够利用大型商用计算机软件Matlab工具箱解决有关力学和其它工程系统的模型建立和行为预测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的拓朴结构和传输原理.
2)BP网络(误差逆传播)原理及其应用.
3)Matlab工具箱介绍.
4)模糊神经网络原理及应用.
5)遗传算法与BP结合型神经网络.
教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沈世镒.
主要参考书《神经网络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张际先等.
《Matlab神经网络应用设计》: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闻新等.
大纲撰写人:段志信课程编号:S03032课程名称:分形与混沌基础英文名称:BasisoffractalandChaos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2任课教师及职称:段志信副教授适用专业:工程力学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力学研究生理解分形几何和混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经典混沌吸引子的计算机图形生成技术以及重构相空间的塔肯斯方法和相应算法的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分形与分维的定义,如Hausdorff维数,相似维和常用的盒子维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分形图的生成方法(主要为自相似集和自仿射集).
3)Julia集及复变函数迭代.
4)守恒系统的混沌及KAM定理.
5)萨可夫斯基定理.
6)塔肯斯方法.
教材《分形学导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版,敖力布,林鸿益.
主要参考书《混沌动力学》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0年6月第一版,卢侃等编译.
《分数维》地震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日)高安秀树,沈步明等译.
大纲撰写人:段志信课程编号:S03033课程名称:线性振动理论英文名称:TheoryoflinearVibration开课单位:理学院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2任课教师及职称:张永芝讲师适用专业:工程力学、结构工程、机械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相关专业研究生理解工程中常规振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振动理论处理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及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
了解相关的实验方法,掌握常规的计算方法和软件应用技术,并能结合前述理论解决相对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单自由度振动系统及幅一频特性和相—频特性;2)二自由度系统.
3)多自由度系统与振型叠加法.
4)脉冲响应法与杜哈美积分.
5)数值方法(威尔逊θ方法、纽马克方法、龙格——库塔方法).
6)工程实例.
教材《振动分析及应用》:海潮出版社1992年9月第一版,王彬主要参考书《机械振动》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季文美,方同.
《机械振动》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大纲撰写人:段志信.
课程编号:S03034课程名称:随机振动理论英文名称:TheoryofRandomVibration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2任课教师及职称:段志信副教授适用专业:工程力学、结构工程、机械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课程教学使相关专业研究生理解工程中随机振动的基本概念;掌握随机振动理论处理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
了解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初步运用这些方法求解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与随机振动相关的常见随机过程介绍;2)随机振动的时域方法即相关函数方法;3)频域方法即付立叶变换与功率谱法;4)基于线性随机响应的模态分析;5)基于高斯矩法的幅值域的概率分析;6)工程实例.
教材《工程随机振动》: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方同主要参考书《随机振动》: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朱位秋.
《随机振动概论》:地震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庄表中,王行新.
大纲撰写人:段志信课程编号:S03035课程名称:非线性动力学的数值方法英文名称:NumericalMethodofNonlinearDynamics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2任课教师及职称:段志信副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结构工程、机械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理解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非线性动力学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初步掌握非线性随机振动等效非线性化方法,FPK方程近似解以及非线性振动的摄动方法等.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定性分析),2)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的数值解;3)摄动法;4)FPK前进与后退方程数值解;5)胞映射方法;6)工程实例分析.
教材《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数值研究》:上海交大出版社1989年6月第一版,凌复华.
主要参考书《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现代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第一版,陈予恕,唐云.
大纲撰写人:段志信课程编号:S03036课程名称:塑性力学英文名称:MechanicsofPlasticity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杨姝副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材料加工、岩土工程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讲授讨论等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塑性力学是以分析材料进入弹塑性状态下的应力、变形、位移为目地.
要求学生掌握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对弹塑性问题的计算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简单应力状态下的弹塑性力学问题;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屈服条件和加载条件;塑性状态下的本构关系;复杂应力状态下最简单的弹塑性问题;极限载荷的上下限定理与塑性变分原理.
教材《塑性力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王仁黄文彬著主要参考书弹塑性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杨桂通编塑性力学进展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王仁编塑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徐秉业编塑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余同希编大纲撰写人:杨姝课程编号:S03037课程名称:弹塑性力学的有限单元法英文名称:Elasto-plasticFiniteElementMethod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韦广梅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材料加工、岩土工程等教学方式:讲授及上机指导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有限元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计算步骤;能够编制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程序;掌握等参单元的构造方法及其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了解材料非线性、温度场及瞬态问题的有限元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及步骤;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及其计算程序的结构、流程和计算机实施;等参单元的构造方法及其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材料非线性、温度场及瞬态问题的有限元法.
教材王勖成、邵敏,《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与数值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0年.
主要参考书朱伯芳,《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第二版,1998年.
李景湧,《有限元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9年2月.
大纲撰写人:韦广梅课程编号:S03038课程名称:马氏体相变简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MartensiticTransformation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史志铭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专业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课程类别:必修课程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细观力学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新生长点,是一门力学与材料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材料在细观尺度上的力学行为,诸如材料在承受宏观载荷(力、电、热、磁等等)引发的材料细观层次的变化.
马氏体相变是钢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牵涉到大量力学问题.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知识,为研究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介绍金属材料的晶体缺陷、显微组织及其形成的原因;介绍金属材料强化、韧化、弱化以及断裂的方法及细观机制,讲授材料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材料细观点分析方法和手段.
介绍马氏体相变的特征、相变过程以及相变的材料机理.
教材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徐祖耀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主要参考书马氏体转变理论,邓永瑞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Martensitictransformationtheory,DengYongru,InternationalAcademicPub.
,1991.
大纲撰写人:史志铭课程编号:S03039课程名称:陶瓷材料学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Ceramics开课单位:理学院应用力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史志铭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学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课程类别:必修课程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陶瓷材料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型的材料.
本课程通过讲解陶瓷材料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陶瓷材料的基本理论、制备方法、陶瓷材料的性能以及发展趋势.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介绍陶瓷材料的分类、陶瓷的制备方法、性能、分析和测试方法,陶瓷的用途.
介绍新型陶瓷以及功能陶瓷的新进展.
教材:陶瓷材料概论.
金格里等著;陈皇钧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主要参考书陶瓷材料学周玉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陶瓷材料的强韧化穆柏春等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陶瓷的结构与性能(澳)M.
V.
斯温主编;郭景坤等译,科学出版社,1998Ceramics、FrancesHannah.
London:Bell&Hyman,1986.
大纲撰写人:史志铭化工学院课程编号:S04001课程名称:波谱分析英文名称:SpectroscopicIdentification开课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索全伶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利用波谱分析法鉴定有机化合物和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理、了解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的工作原理;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的谱图特点和解析方法并能综合利用谱图和相关数据提供的信息,互相参照,互相补充,有效地准确确定未知物的分子结构,使学生具备解析化合物波谱的基本技能.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
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实验技术、图谱解析和应用;2.
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实验技术、图谱解析和应用;3.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实验技术、图谱解析和应用;4.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质谱中的离子类型、离子的断裂机理、质谱解析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质谱的应用;5.
四种图谱的综合解析.
教材"波谱分析法",重庆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4),于世林、李寅蔚主编,梁晓天主审.
主要参考书"有机化合物的光谱鉴定",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2),唐恢同著;"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3),邢其毅、徐瑞秋等著;"有机结构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3),伍越寰著;"有机结构分析",科学出版社(第一版,1985),陈德恒著;"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89)宁永成著大纲撰写人:索全伶课程编号:S04002课程名称:催化原理英文名称:CatalysisTheory开课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秦海莉副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及讨论、自学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利用所学的催化理论分析具体的摧化反应,并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催化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系统地阐述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催化剂,论述各类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催化反应、催化机理、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及典型实例的剖析.
教材《催化原理》科学出版社1978年第1版黄开辉万惠霖著厦门大学主要参考书《催化作用基础》科学出版社1980第1版吉林大学化学系《催化作用基础》编写组《催化化学》科学出版社1995第1版吴越编长春应化所《催化作用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第1版王桂茹编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大纲撰写人:秦海莉课程编号:S04003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英文名称:PolymerChemistry开课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索全伶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学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原理;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聚合反应类型、聚合反应方法、聚合反应机理、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使学生具备在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应方面开展研究的基本实验技能.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
高分子化学简史及发展趋势;2.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3.
聚合物的分类和命名;4.
聚合反应类型;5.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玻璃化温度;6.
大分子的微结构;7.
连锁聚合的机理、动力学和热力学;8.
自由基共聚合反应机理和共聚物组成方程;9.
多元共聚;10.
聚合方法研究;11.
逐步聚合反应原理;12.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教材"高分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1997),潘祖仁主编主要参考书"高分子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97潘才元主编"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科学出版社(第一版,1987),夏炎主编"聚合反应原理",科学出版社(第一版,1987)G.
奥迪安著"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和应用进展"中国石化出版社(第一版,1997)金关泰主编"高分子科学实验方法",科学出版社(第一版,1987)[瑞典]J.
F.
拉贝可著大纲撰写人:索全伶课程编号:S04004课程名称:化工传递英文名称:TransportPhenomenaInChemicalEngineering开课单位:化工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武朝军副教授适用专业:化工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属化工工艺、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专业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掌握有关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机理、过程、物理-数学模型、边界条件和求解方法;深入理解"三传"现象的相似性.
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传递过程是在对化工单元操作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化工生产过程作的一次归纳与飞跃.
通过了解和掌握发展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的原理,对于深入细致地分析一切单元操作过程的内部机制;揭示过程间的内在联系,剖析现有生产设备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各化工单元操作中的传递速率;以至于对各种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的设计、研究、开发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深远意义.
该课程以类比方法论述了粘性流体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对三类传递过程的分析方法是首先建立基本微分方程,然后应用分子传递理论、边界层理论和湍流理论对各类传递过程的原理进行分析,在各种特定情况下对基本微分方程进行简化、求解,最后对结果的应用进行讨论.
教材王绍亭、陈涛,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
天津大学出版社,1980主要参考书夏光榕、冯权莉,传递现象相似.
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韩兆雄,传递过程原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戴干策、任德呈、范自晖,化学过程基础.
中国石化出版社,1991大纲撰写人:武朝军课程编号:S04005课程名称: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英文名称:AnalysisandSimulationofChemicalIndustryProcess开课单位:化工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简丽副教授适用专业:化工类所有专业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掌握化工过程系统分析与模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建立化工单元操作及化工过程系统数学模型的步骤及流程模拟的基本方法;掌握过程系统综合与优化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有关发展前沿.
了解最优化的基本概念及各种最优化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学习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概况、化工系统的稳态模拟与分析、化工过程系统综合、最优化方法、最优化方法应用等.
预修课程:化工原理、传递过程原理、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
教材姚平经编著,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杨友麒编著,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化学工业出版社大纲撰写人:简丽课程编号:S04006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英文名称:开课单位:化工学院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张通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讲授、演示、上机实习考核方式:考查(上机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力求讲授最新的计算机软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常用软件的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有大概的了解,需要时能利用合适的软件进行相应的工作.
重点掌握操作系统、字处理、常用工具,以便运用于学位论文的各环节.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计算机硬件常识操作系统Windows;(包括Bios的设置,注册表用途、编辑、修改)系统工具Windiws优化大师;MagicSet超级兔子魔法设置;VOpt磁盘整理字处理MSWord、Excel、PowerPoint;WPSOffice;UltraEdit压缩工具WinZip;WinRAR图文扫描文字识别杀毒工具Kv3000;Kill;瑞星;金山毒霸;媒体播放Winamp;超级解霸;RealPlayer图形软件ACDSee;HyperSnap-DX翻译工具金山词霸;金山快译;东方快车ChemicalOffice网络常识网络设置;网络浏览;邮件管理OutlookExpress、FoxMail;文件下载NetAnts网络蚂蚁;FlatGet网际快车常用小工具HDcopy拷贝工具;PartitionMagicPro硬盘分区工具;AdvancedOfficePasswordRecovery解密工具;阅读工具CAJViewer中国期刊网全文阅读器;AcrobatReader教材主要参考书Windows98(xp)(任意版本);MSOffice2000(xp)(任意版本);计算机期刊和报纸中有关软件的文章.
大纲撰写人:张通课程编号:S04007课程名称:金属有机化学英文名称:OrganometallicChemistry开课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索全伶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掌握金属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制备金属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研究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并使学生具备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实验技能.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
金属有机化学历史发展及展望;2.
金属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3.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反应类型;4.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成键规律;5.
主族金属有机化合物;6.
金属羰基化合物;7.
取代的金属羰基化合;8.
多核金属羰基化合物;9.
混金属羰基化合物;10.
金属茂合物和π烯基金属有机化合物;11.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教材"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基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86),戚冠发编著主要参考书"过渡元素金属有机化学",兰州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89),史启桢、高亿慈等译"无机化学新型领域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1988),项斯芬编著"高等无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版,1980),[美]F.
A.
科顿、[英]G.
威尔金森"空气敏感化合物的操作",兰州大学出版社,计亮年、史启桢译"金属有机化合物合成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版,1986),陈寿山、张正之等编"金属有机化学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版,1987),黄耀曾、钱延龙主编大纲撰写人:索全伶课程编号:S04008课程名称:精细化学品结构与性能(或高等精细化学品化学)英文名称:StructureandCharacterofFineChemicals开课单位:化工学院应化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0学分数:1.
5任课教师及职称:崔秀兰副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能够深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部分精细化学品的化学结构和其特殊性能间的关系规律,了解这些特殊性能在许多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要求学者具备较扎实的有机化学、有机波谱分析、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量子化学、普通物理等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及简介:"精细化学品结构与性能"是化学化工专业,特别是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重要课程.
该课程着重介绍精细化学品的化学结构和其特殊性能之间的关系规律.
并对一些重要精细化学品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物性进行讨论.
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和结构各异,所以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逐一介绍.
我们仅结合有关导师的研究方向,重点对一些精细化学品进行讨论,选定"表面活性剂"、"有机色素"及"高分子材料"作为重点内容.
随着科学的发展,精细化学品在各高科技领域的应用和渗透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例如:医药与农药、信息记录与显示、生物活性材料、环境等.
因此,本课程将重点介绍表面活性剂、有机色素及高分子材料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教材主要参考书《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原理》郑忠等编华南理工出版社1995《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赵国玺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马德柱等编科学出版社1999《高等精细化学品化学》陈孔常等编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精细化学品化学》程铸生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大纲撰写人:崔秀兰课程编号:S04009课程名称:生化反应工程英文名称:BiochemicalReactionEngineering开课单位:化工学院开课时间:第2学期课程总学时:30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张通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已具备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化学反应工程基本知识的学生拓宽生物工程知识面,加深对生化反应工程基本方法和数学模型方法的理解,提高运用生化反应工程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生化反应过程概述、生化工程与生化反应工程、生物反应过程细菌群体描述、微生物分批培养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连续培养微生物动力学、实验数据的拟合与动力学参数估算、微生物反应动力学的应用、生化反应器型式、生化反应器流体流动特性、生化反应器的搅拌功率、生化反应器中氧的传递、生化反应器的检测与控制、生化反应器的热量传递、生化反应器的放大教材主要参考书俊棠等生物化学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戚以政等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伦世仪主编生化工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JamesE.
Bailey,DavidF.
OllisBiochemicalEngineeringFundamentals1986俞俊棠等生物工艺学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刘国诠主编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大纲撰写人:张通课程编号:S04010课程名称:生化分离工程英文名称:BiochemicalSeparationEngineering开课单位:化工学院开课时间:第1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张通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生化分离工程是研究生化工业中生物制品分离和纯化的工程技术学科.
本课程讲授传质与生化分离工程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生化分离过程中一些主要的分离单元操作和分离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对于生物化工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专业理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讲授和专题调研,使学生系统掌握生化分离工程的发展和趋势、以及前沿研究方向,并训练学生的文献查阅和分析研究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概述、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发展动向、发酵液的预处理和菌体回收、溶剂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反胶束萃取法、凝胶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层析分离法、膜分离法教材主要参考书严希康生化分离技术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刘国诠主编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俞俊棠等生物工艺学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孙彦生物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严希康生化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大纲撰写人:张通课程编号:S04011课程名称:稀土英文名称:RareEarth开课单位:化工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时学分数:1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王颖讲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稀土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重要分支.
由于它们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它们在原子、分子结构和化合物性质上都有别于其它过渡元素,因而深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性能对无机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求学生了解稀土元素的基本化学和物理性质,掌握稀土元素的结构和性能,熟悉稀土元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原理及有关基本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稀土较系统地介绍了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稀土元素提取和分离的化学原理.
共分四章讲授.
第一章概述稀土元素的基本知识,第二章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稀土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及其光谱和磁学性质,第三章讨论各价态化合物和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及某些规律性,第四章介绍稀土元素的提取、近代分离方法、原理及有关基本知识.
教材主要参考书《稀土元素化学》张若桦编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7年1月第一版大纲撰写人:王颖课程编号:S04012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英文名称:Biochemistry开课单位: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开课时间:第一学期开课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张冬艳,副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专业-生物化工研究方向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生物化学是工科学校生物化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和辅酶的结构、性质和生物学功能;掌握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掌握生物氧化和体内产生H2O、CO2、ATP的过程;遗传的分子基础及代谢调控.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生物化学是生物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和现状;生物化学与各学科的关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教材魏述众主编,生物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主要参考书沈同等,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黄翠芬,遗传工程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1987年陈启民,分子生物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无锡轻工大学,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第2版大纲撰写人:张冬艳课程编号:S04013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英文名称:LaboratorialTechniqueofBiochemistry开课单位: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开课时间:第一学期开课课程总学时:20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张瑞兰,实验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专业-生物化工研究方向教学方式:实验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生物化学是工科学校生物化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实验一、混合氨基酸的滤纸层析分离和鉴定3学时实验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3学时实验三、蔗糖酶活力测定3学时实验四、紫外吸收法鉴定核苷酸3学时实验五、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制备3学时教材厉朝龙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主要参考书沈同等,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叶正祥,生物大分子离心分离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1月,第1版陈启民,分子生物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无锡轻工大学,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第2版大纲撰写人:张冬艳课程编号:S04014课程名称:微生物学英文名称:Microbiology开课单位: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开课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张冬艳,副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专业-生物化工研究方向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微生物学是当代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化工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以细菌、病毒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主要特征;了解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的特点;掌握微生物遗传变异的一般规律及传染与免疫的知识;掌握从灭菌操作和纯种培养为重点的基本实验技术,了解微生物育种的一般方法和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意义.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要求掌握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微生物所包括的主要类群,了解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微生物学的发展阶段和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教材无锡轻工大学编,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第二版主要参考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编,微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1979年沈同等,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东秀珠等主编,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徐浩,工业微生物学基础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第一版张文治,新编食品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大纲撰写人:张冬艳课程编号:S04015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英文名称:LaboratorialTechniqueofMicrobiology开课单位:化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开课课程总学时:15学分数:1.
5任课教师及职称:张瑞兰,实验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专业-生物化工研究方向教学方式:实验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微生物学是当代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化工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从灭菌操作和纯种培养为重点的基本实验技术,了解微生物育种的一般方法和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总学时为15.
微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和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
实验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的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特殊染色法3学时实验二纤维素酶的固体发酵及酶的活性测定3学时实验三微生物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法2学时实验四培养基的配制、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3学时实验五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4学时教材主要参考书钱存柔,微生物学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张文治,新编食品微生物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宋大新等,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第一版大纲撰写人:张冬艳课程编号:S04016课程名称:化学与催化反应工程英文名称:CatalysisandChemicalReactionEngineering开课单位:化工学院开课时间:春季学期(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牟占军副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程类别:学位课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化学反应与催化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动力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的专业知识.
预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Ⅰ)、化学反应工程(Ⅰ).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阐述化学反应工程基本原理,重点是催化反应及反应器,中心论题是反应动力学和反应器的分析与设计两个方面.
本课程授课内容共分为九章,即绪论、化学计量学、化学动力学基础、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流动模型、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多相催化中的传递过程、固体催化剂及其失活动力学、化学反应的稳定性、实验室反应器及实验数据处理等.
教材化学与催化反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李绍芬主要参考书固体催化剂;催化作用基础;催化剂的表征;化学反应器分析与设计;气固相反应动力学.
大纲撰写人:牟占军课程编号:S04017课程类别:高等有机化学英文名称:ADVANCEDOGANICCHEMISTRY开课单位: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王亚军副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为主考试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能够深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有机反应机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各类有机反应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高等有机化学是基本有机化学课程的后续和深化,是化学化工专业研究生的重要课程.
该课程着重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关系.
并讨论了一些重要的有机反应机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反应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入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规律来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机化学在各领域的应用与渗透也越来越广泛深入.
例如:环境、生物、制药、高分子材料等学科与有机化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些学科的发展必然带动有机化学的发展.
所以新的试剂、新的理论及方法层出不穷,而这些内容在基础有机化学中是涉及不到的.
所以高等有机化学教学的突出特点不仅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继续和深化,而且常常要通过讨论文献的实例来讲授.
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教材自编主要参考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何九龄主编《高等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王积涛主编《高等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美]马奇著陶慎熹,赵景旻译《高等有机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美]凯里R·J森德伯格著夏炽中译《高等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修订本)荣国斌主编大纲撰写人:王亚军课程编号:S04018课程名称:膜分离工程英文名称:MembraneSeparationEngineering开课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开课时间:一年级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张永锋副教授适用专业:化工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论文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全面了解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过程设计及其应用.
对各种膜分离过程进行分类总结,以典型的膜分离过程(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为例,从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讲授;并对各种膜分离过程的前沿问题进行论述,使学生了解膜分离领域的发展前景.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膜分离过程的基本概念,膜的结构、材料和分类,膜组件的构造、设计和优化;介绍典型的膜分离过程(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的工艺、原理和应用状况;并对膜萃取、膜蒸馏、渗透汽化、亲和膜技术和气体分离等新型的膜分离过程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
教材不指定教材,自编讲稿主要参考资料:黄策,夏其昌.
微孔滤膜及其应用.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
宋显洪,殷龙志.
微孔PE管压滤机处理重金属废水.
全国首届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有色技术学会,1999年9月张国胜.
无机陶瓷膜处理冷轧乳化液废水的研究[D].
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1997.
BhaveRR.
InorganicMembranessynthesischaracteristicsandappicationsVanRostrandReinhold[M].
NewYork1991.
德]RRautenbach著,王乐夫译.
膜工艺——组件和装置设计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高以恒、叶凌碧,膜分离技术基础,第一版,科学出版社,1989年李宽宏,膜分离过程及设备,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年大纲撰写人:张永锋课程编号:S04019课程名称:非平衡态热力学英文名称:Non-equilibriumthermodynamics开课单位:化工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任光平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热能工程、材料学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选修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研究生建立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理论基础,并且通过有关例子将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得将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理论应用于不同的科学技术领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是经典热力学的一个扩展,它提供了研究传输过程统一的标准方法.
特别是在研究同时发生的交互传输过程时,不可逆热力学是非常有效的.
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都存在着几个传输过程同时发生的现象.
例如:在物质传输或电传输的同时伴有扩散、电流引起的传输,以及热传输等.
在电化学、化工、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冶金以及地质等领域中,交互传输过程是十分常见的.
本课程首先针对最简单的体系,然后推广至较复杂的体系,再推广的更复杂的体系,为了明确数学运算的物理意义,对使用的量都做了定义.
对采用实验方法确定的有关量做出了详细解说.
适用于那些想利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来解决问题的研究人员.
第一部分:理论第一章:引言第二章:不可逆过程的熵增量第三章:通量等式第四章:浓差电池的传输过程第五章:离子交换膜中的传输过程第六章:温度场中的传输过程第七章:重力场中的传输过程第二部分:应用第八章:有液相连接和离子交换膜的电池电动势第九章:阳离子交换膜的传输性质第十章:生物体系中的能量转换第十一章:非等温体系的传输教材《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4第一版K.
S.
福兰德等著主要参考书《非平衡态热力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7第一版S.
R.
德格鲁托等著《非平衡态统计力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5第一版R.
BALESCU著大纲撰写人:任光平课程编号:S04020课程名称:化工分离过程英文名称:SeparationProcessesinChemicalEngineering开课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开课时间:一年级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王红旺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应用化学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课程类别:学位课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全面了解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学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对各种分离过程进行分类总结;以典型的平衡分离过程(吸收、蒸馏、萃取、吸附等任选两种)为例,从原理、工艺、流程和计算等方面进行总结;对过滤分离过程(包括传统的机械过滤,新型的动态过滤、电场动态过滤以及膜过滤—MF、UF、RO)进行系统总结.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分离过程的特点、作用、分类及在化学过程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机械分离过程、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教材不指定教材,自编讲稿主要参考书陈洪钫、刘家祺,化工分离过程,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陈树章,非均相物系分离,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英]L.
斯瓦洛夫斯基著,朱企新等译,固液分离,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年朱自强等,流体相平衡原理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1985年小岛和夫著,傅良译,化工过程设计的相平衡,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年陈洪钫,基本有机化工分离过程,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81年蒋维钧,新型传质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年叶振华,化工吸附分离过程,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1992高以恒、叶凌碧,膜分离技术基础,第一版,科学出版社,1989年李宽宏,膜分离过程及设备,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年大纲撰写人:王红旺建筑工程学院课程编号:S05001课程名称:板壳理论英文名称:TheTheoryofPlatesandShells开课单位:建工学院土木系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时数:40学分数:2.
0任课教师及职称:曹喜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自学、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板壳结构的空间受力特点.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掌握薄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及其经典解法;了解薄板的振动特性和动力计算方法;了解各向异性板的物理方程和基本解法;了解薄板的大挠度弯曲特点及解法的基本思路;掌握壳体的一般理论;掌握柱壳的计算方法;掌握回转壳的计算方法;了解板壳计算的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教材《板壳理论》吴连元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壳体的一般理论,瓦·札·符拉索夫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板的理论和分析,[美]R·Szilard著,中国铁道出版社.
《弹性力学》下册,徐芝纶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大纲撰写人:曹喜课程编号:S05002课程名称:现代空间结构英文名称:ModernTimesSpaceStructures开课单位:建工学院土木系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时数:40学时学分数:2.
0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曹喜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结构工程、桥梁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了解现代空间结构的主要形式及现代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了解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国内外现状.
内容及要求:了解张拉整体结构的概念和结构形式及研究现状;了解索膜结构的结构形式及构造方法;了解开合结构的结构形式及其功能、构造;了解折叠结构的构造形式及用途;了解玻璃结构的概念及构造方法.
教材《现代空间结构》,天津大学出版社,刘锡良主编.
主要参考书有关的国内外学术刊物.
大纲撰写人:曹喜课程编号:S05003课程名称:结构优化设计英文名称:OptimumDesignofStructures开课单位:建工学院土木系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时数:40学时学分数:2.
0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曹喜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工程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自学、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了解结构优化的思路,建立结构优化设计的概念,掌握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
内容及要求:掌握结构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约束条件及工况下的准则设计方法;掌握线性规划法的原理和算法;了解非线性规划的原理及算法.
教材《土建结构优化设计》,张炳华、侯昶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数学规划与优化设计》,魏权龄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最优化计算方法》,席少霖、赵凤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最优化设计基础》,范鸣玉、张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大纲撰写人:曹喜课程编号:S05004课程名称:抗震工程学英文名称:SeismicEngineering开课单位:建工学院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时数:60学时学分数:3.
0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曹玉生教授适用专业: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震的基础知识和工程抗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工程抗震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地震与地震区划;强震地面运动的一般特征和反应谱;地震动参数和设计反应谱;多自由度体系的线性反应分析;线性结构随机振动分析;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土—结构相互作用;抗震设计原则;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高层钢结构抗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及抗震加固技术;结构抗震试验.
教材《抗震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沈聚敏,周锡元,高小旺,刘晶波编著.
主要参考书《地震工程学》,地震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胡聿贤著.
《抗震结构设计》,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丰定国,王社良编著.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刘大海,杨翠如,钟锡根编著.
大纲撰写人:曹玉生课程编号:S05005课程名称:高等钢结构英文名称:HigherSteelStructure开课单位:建工学院开课学期:第2学期学时数:50学时学分数:2.
5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曹玉生教授适用专业: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钢结构的稳定理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以及空间钢结构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稳定问题概论;轴心受压构件的弯曲屈曲;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刚架稳定;稳定计算的近似分析法;受压构件的扭转屈曲和弯扭屈曲;受弯构件的弯扭屈曲;板的屈曲;圆柱壳屈曲;钢骨混凝土及钢—混凝土组合梁及组合楼板;网架与网壳结构.
教材《钢结构稳定理论与应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陈骥编著.
主要参考书《钢结构构件稳定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第1版,吕烈武,沈世钊,沈祖炎,胡学仁著.
《钢结构的断裂与疲劳分析》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生讲义,1999年6月,李光甫,王元清编著.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计算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第1版,严正庭,严立编著.
《网架与网壳》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沈祖炎,陈杨骥编著.
大纲撰写人:曹玉生课程编号:S05006课程名称:高层建筑设计英文名称:ArchitectureofTallBuildings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30学时学分数:1.
5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田柱讲师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自学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应掌握高层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重点及相关规程.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高层建筑的基本概念、高层对环境的影响及总平面关系处理、高层建筑策划的最基本内容、高层建筑平面设计、超高层结构设计要点、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共分六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第三节:高层建筑设计策划第四节: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中防火设计要点裙房平面设计高层板式建筑平面设计塔式高层建筑平面设计标准层平面设计组织第五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第六节: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教材从参考书里节选及读研究生课程时的笔记结合而成.
主要参考书《高层办公综合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7年12月第一版许安之艾志刚主编《高层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美国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协会著《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4月第一版雷春浓编著《高层建筑结构方案优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7月第一版刘大海杨翠茹编著《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大纲撰写人:田柱课程编号:S05007课程名称:建筑创作与研究英文名称:ResearchandDesigningofArchitecture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开课时间:第二~第四学期课程总学时:120学时学分数:6任课教师及职称:张鹏举教授、唐乙龙教授、王卓男副教授、李鹏涛讲师、马玉斌高级工程师、温捷强高级工程师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教学方式:讲授(1/3)+自学(1/3)+讨论(1/3)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目的:培养学生建筑创作的能力和探索正确的建筑方向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创作的社会构成关系,理解和掌握建筑创作的立意、构思、具形、表达等全过程的辩正关系.
探索建筑创作中艺术、技术和文化等范畴的关系和作用.
掌握建筑与城市的宏观和微观关系及建筑与内部空间的整体关系.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一)建筑创作的意义和内涵(二)建筑创作的定位(三)概念性设计的意义和过程(四)中外名建筑欣赏(五)建筑的设计过程与意念表达(六)建筑认识实践(七)国内知名建筑家讲座(八)创作专题学术讨论(九)专题设计论文(十)综合性大型建筑设计教材自编教材作者:张鹏举主要参考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弗郎西斯.
D.
K.
钦(美)著邹德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的涵义》刘育东著天津大学出版社《建筑设计资料集》1~10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创作思维过程与表达》张伶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大纲撰写人:张鹏举课程编号:S05008课程名称:建筑防灾减灾英文名称:PreventioninBuilding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开课时间:第四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时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马玉斌高级工程师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教学方式:讲授(2/3)+自学(1/3)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系统讲授并结合一些工程实例,使学生了解建筑防灾减灾的有关内容和重要性.
通过20学时的讲授和自学,要求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及设计工作中准确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一、建筑防火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2、建筑物的总平面布局和防火间距3、建筑的安全疏散4、建筑物的防排烟5、建筑构造6、灭火装置7、电气二、建筑抗震(设计基本要求)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段防标准2、地震影响3、场地和地基4、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5、结构体系6、结构分析7、非结构构件8、结构材料和施工9、建筑的地震反应和观测系统教材与参考书:《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卤代烷121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建筑防雷设计规范》以及以下设计规范中有关防灾减灾的方法和内容:《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旅馆建筑设计规范》《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公共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抗震参考书如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手册》抗震验算与构造措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手册》《房屋结构抗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分析》《抗震设计》大纲撰写人:马玉斌课程编号:S05009课程名称:建筑节能英文名称:EnergyEfficiencyinBuildings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刘铮副教授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教学方式:教师讲授20学时,集体讨论14学时,查找资料与自学6学时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家建设部颁布的"民用建筑设计节能50%"的行业标准,熟练掌握建筑热工设计与计算方法、维护结构的构造措施、各种传统与新型绝热材料与产品的性能特点以及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建筑节能基本知识,新节能标准中有关适用范围、能耗指标、建筑热工设计和采暖设计的规定,建筑热工设计计算,维护结构设计,绝热材料及产品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
教材《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手册》杨善勤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主要参考书《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B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内蒙古采暖居住建筑部分)DB15/T259-1997《建筑物理》柳孝图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大纲撰写人:刘铮课程编号:S05010课程名称:建筑经济英文名称:BuildingEconomics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木莉副教授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教学方式:讲授20学时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技术与经济相互关系,例举在工程技术中经济问题;2、了解经济学相关基本概念,能初步认识日常生活经济问题及难题;3、初步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及其发展;4、熟悉项目管理的内容及基本方法;5、掌握常用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分折评估方法;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参考书目:序号教学内容课时参考书目第一章绪论2《工业技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凯恩斯经济学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项目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1学习建筑经济学必要性极其应用1§1-2建筑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1第二章经济相关概念4§2-1GDP、GNP、价格指数1§2-2需求支出和需求组成部分0.
5§2-3GDP和个人可支配收入0.
5§2-4重要性等式2第三章西方经济学概论4§3-1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2《投资项目评估》清华大学出版社§3-2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2第四章项目管理4§4-1项目及项目管理概念及应用举例1§4-2项目管理的内容及基本方法3第五章投资项目评估6§5-1项目评估极其应用1§5-2工程技术方案经济比选方法2§5-3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编制方法3大纲撰写人:木莉课程编号:S05011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视觉心理学英文名称:SightPsychologyofArchitectureArt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时学分数:1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温捷强高级建筑师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建筑艺术视觉心理学的讲授,使学生学到了本科期间未曾了解的一门知识,从理论深度上认识和理解建筑艺术视觉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方法和规律性,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建筑创作能力.
教材主讲教师自行整理、收集、撰写.
主要参考书《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H.
H.
阿纳森(美)著邹德侬、巴竹师等译《世界建筑》世界建筑杂志社1995—2002年北京《新建筑》珠式会社新建筑社1988—2002年日本《建筑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2002年《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2月第一版EN培根(美)著黄富厢朱琪译《丹下健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3月北京大纲撰写人:温捷强课程编号:S05012课程名称:近现代建筑引论英文名称:DissertofModernArchitecture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3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王卓男副教授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自学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应全面掌握近现代建筑成果,了解发展方向重点及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现代建筑流派、风格及各种流派风格产生的原因.
使学生对所熟知的著名建筑有进一步、深层次的了解.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共分六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第三节:现代建筑的开端第四节:现代建筑运动的高潮第五节: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第六节:当代建筑教材从参考书里节选及读研究生课程时的笔记结合而成.
主要参考书《20世纪西方建筑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吴焕加主编《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王受之主编大纲撰写人:王卓男课程编号:S05013课程名称:景园建筑学英文名称:LandspaceArchitecture开课单位: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30学时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范桂芳副教授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教学方式: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目的: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掌握东西方造园知识,了解景园建筑学的发生、发展,以及理论动向,清晰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区别的关系.
要求:掌握景观规划设计、评价的工作程序,以及风景的细部设计方法,将景园建筑学的文化内涵融入建筑设计之中.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古典造园的发展:(1)西亚造园系统(2)欧洲系统(3)中国系统2、现代景园建筑学的发展、理论方向3、现代景观代表作的分析教材暂缺主要参考书《风景建筑学的导论》美国《风景园标植物配置》英国《景园建筑学》美国,J.
O.
西蒙兹大纲撰写人:范桂芳课程编号:S05014课程名称:生态与可持续建筑英文名称:EcologicandSustainableArchitecture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刘铮副教授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教学方式:教师讲授20学时,集体讨论14学时,查找资料与自学6学时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目前环境与建筑所面临的危机,21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
掌握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含义极其精髓,探讨生态建筑技术与设计理论,在具体设计实践中应用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目前环境与建筑所面临的危机,21世纪建筑发展的趋势,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含义极其精髓,生态建筑技术的内涵与内容,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及对策,生态建筑在国际范围内的实践活动.
教材《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夏云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主要参考书《生态建筑》周浩明等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绿色建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建筑物理》柳孝图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大纲撰写人:刘铮课程编号:S05015课程名称:室内设计理论英文名称:PrinciplesofInteriorDesign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郑庆和副教授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自学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讲授现代室内设计的原理,对室内环境设计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阅读室内设计的理论书籍,互相讨论,作出读书报告,从而提高学生对室内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室内设计上升新的高度.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室内设计原理、原则及其方法,室内设计的审美意识,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室内设计的技术与艺术.
教材《现代室内设计原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室内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室内建筑学》王建柱编著艺风堂出版社《智巧与美的形观》陆建初编著学林出版社《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托伯特.
哈姆林(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室内设计方法》郝大鹏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大纲撰写人:郑庆和课程编号:S05016课程名称:结构可靠性理论英文名称:StructuralReliabilityTheory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道交系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
0任课老师及职称:宋云连副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力学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结构可靠性理论与结构工程中不定性的合理处理有关,也与评定土木工程结构和其他结构安全性和适用性的方法有关.
还要理解,大多数土木工程和结构工程的领域都存在着不定性,大多数荷载和结构的其他设计参数很少是确定性的量,都应当看作随机变量或随机过程.
学完本课程,会将它应用到结构设计和结构建筑中去,无论是通过规范间接应用它,还是对具有严重破坏后果的特种结构直接应用它,两者都要达到既经济又具有适当安全度的目的.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十三章,但本教学计划只讲其中七章.
本教学大纲介绍了荷载及抗力的概率模型、结构可靠性理论基础以及现在广泛使用的水准2和水准1方法,着重于水准2方法.
本课程还包括有关概率论基础、随机过程及其应用等数学内容,此外,还要阐述结构体系的可靠度,以及结构体系可靠度的界限分析和计算方法.
教材详细名称——结构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StructuralReliabilityTheoryanditsApplication)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年份——1988年2月第1版作者——P.
索夫特-克里斯坦森,M.
J.
贝克译校者——范水士、陈慰如、李学伟译;赵国藩,林安西校主要参考书何水清,王善.
结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徐雪玲,王善.
结构可靠性原理导论.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可靠性中心,1996胡云昌,郭振邦.
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原理及应用.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赵国藩,金伟良,贡金鑫.
结构可靠度理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CruseTA,WuYT,DiasB,etal.
ProbabilisticStructuralAnalysisMethodsandApplications.
Computer(Structure.
1988,30(1/2):163-170PR.
N.
Chowdhury(D.
W.
Xu.
Reliabilityindexforslopestabilityassessment–twomethodscompared.
ReliabilityEngineeringandSystemSafety.
1992,37:99-108PRackvitzR,FiesslerB.
Structuralreliabilityundercombinedrandomloadsequence.
Comput.
&Struct.
,9(1978):489-494PPalleThoft-Christensen,YoshisadaMurotsu.
ApplicationofStructuralSystemsReliabilityTheory.
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NewYorkTokyo,1986SamerHendawi,DanM.
Frangopol.
Systemreliabilityandredundancyinstructuraldesignandevaluation.
StructuralSafety.
1994,16:47-71PFengYuanSheng.
Amethodforcomputingstructuralsystemreliabilitywithhighaccuracy.
Computer(Structure.
1989,133(1):POveDitlevsen.
Taylorexpansionofseriessystemreliability.
JournalofEngineeringMechanics.
1984,110(2):193-307P冯元生.
结构系统可靠性设计.
航空学报,1987,8(5):A221-A229大纲撰写人:宋云连课程编号:S05017课程名称:随机有限元法英文名称:StochasticFiniteElementMethod(SFEM)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道交系开课时间:第4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
0任课老师及职称:宋云连副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在有限元法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会利用随机有限元这种数值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各种随机问题,并会编写一般简单的SFEM程序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十章,但本教学计划只讲其中七章,即在介绍随机分析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对蒙特卡罗(ManteCarlo)有限元法和纽曼随机有限元法作简单介绍,着重阐述摄动随机有限元法,给出随机有限元法的基本列式.
书中还讲述了随机有限元法在结构可靠性分析、固体力学、结构动力学和工程问题中的应用,其中随机有限元法在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和随机有限元法在固体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是本教学计划的另一个重点.
教材详细名称——随机有限元法及其工程应用(StochasticFiniteElementMethodanditsEngineeringApplication)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年份——1993年11月第1版作者——陈虬,刘先斌主要参考书SankaranMahadevan,(associatemember,ASCE),AchintyaHaldar.
StochasticFEM-basedvalidationofLRFD.
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
1991,117(5):1393-1412P刘正兴,王劲松.
随机有限元在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4,28(1):32-39页刘新培.
改进的随机有限元法.
固体力学学报.
1995,16(1):56-60页崔海涛,周厚强,彭兆行.
基于随机有限元法的山东某煤矿主井井架强度的可靠性分析.
计算力学学报.
1997,14(3):332-335页崔海涛,邓智泉,彭兆行.
随机有限元法中的常用算法的数值分析与比较.
(专题论文),机械设计.
1997,(1):4-7页秦权.
随机有限元及其进展.
I.
随机场的离散和反应矩的计算.
工程力学.
1994,11(4):1-9页;II.
可靠度随机有限元和随机有限元的应用.
工程力学,1995,12(1):1-9页李贤兴,陈虬.
随机有限元分析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工程力学.
1989,6(1):1-8页陈虬,雷震宇.
板壳结构的随机有限元分析.
工程力学增刊.
1998:424-428页雷震宇,陈虬.
板壳结构动力响应的随机有限元分析.
工程力学增刊.
1999:473-477页陈虬,戴志敏.
等参局部平均随机场和Neumann随机有限元法.
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1991,8(4):397-402页朱位秋,任永坚.
随机场的局部平均与随机有限元.
航空学报.
1986,7(6):604-611页SankaranMahadevan,(associatemember,ASCE),AchintyaHaldar.
StochasticFEM-basedvalidationofLRFD.
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
1991,117(5):1393-1412P大纲撰写人:宋云连课程编号:S05018课程名称:复合材料力学英文名称:CompositeMaterialMechanics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道交系开课时间:第4学期课程总学时:30学分数:1.
5任课老师及职称:宋云连副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力学教学方式:自学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完本课程后,要理解复合材料特点、种类、构造与制法、力学性能和各种用途,及复合材料优点;掌握各种不同性质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强度理论及其宏观力学分析方法;了解层合平板的弯曲、屈曲与振动等概念,以及复合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使用.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计划只学习教材中的六章,即复合材料概论、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基础、单层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分析、层合板刚度宏观力学分析、层合板强度宏观力学分析,及层合平板弯曲、屈曲与振动.
教材详细名称——复合材料力学(CompositeMaterialMechanics)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年份——1996年2月第1版作者——沈观林主要参考书蒋咏秋,陆逢升,顾志建.
复合材料力学.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JiangYouLiang.
OncompletenessforA3-DlineartheoryofCompositeLaminate.
AppliedMathematicsandMechanics.
EnglishEdition.
July1994,115(7):679-686P王人杰.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横向弹性常数.
复合材料学报,1996,13(2):98-104页江晓禹,张相周,刘雪惠.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三维研究.
应用力学学报.
1996,13(2):71-76王震鸣,杜善义,张恒,黎观生.
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力学、设计、应用和评价.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梁军,陈晓峰,庞宝军,杜善义.
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力学进展.
1999,29(2):197-210页大纲撰写人:宋云连课程编号:S05019课程名称:专业外语英文名称:SpecialityEnglish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道交系开课时间:第4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
0任课老师及职称:宋云连,副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教学方式:自学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完本课程后,要达到能熟练查阅和理解外文资料,并将其中新理论和观点应用到课题中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英文资料包括随机有限元法方面的、结构可靠性方面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方面的.
教材无统一教材,各个方面的部分英文资料可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书SankaranMahadevan,(associatemember,ASCE),AchintyaHaldar.
StochasticFEM-basedvalidationofLRFD.
JournalofStructuralEngineering.
1991,117(5):1393-1412PP.
D.
Spanos,(member,ASCE,)RogerGhanem,(studentMember,ASCE).
Stochasticfiniteelementexpansionforrandommedia.
JournalofEngineeringMechanics.
1989,115(5):1035-1053PR.
Ghanem,(member,ASCE),W.
Brzakala.
Stochasticfiniteelementanalysisoflayerswithrandominterface.
JournalofEngineeringMechanics.
1996,115(5):361-369PJiangYouLiang.
OncompletenessforA3-DlineartheoryofCompositeLaminate.
AppliedMathematicsandMechanics.
EnglishEdition.
July1994,115(7):679-686PC.
A.
Conceicao,A.
TorresMarques,J.
F.
Goncalves.
Reliabilitybaseddesignwithadegradationmodeloflaminatedcompositestructures.
StructuralOptimization.
1996,12:16-28PT.
Y.
Kam,S.
C.
Lin(K.
M.
Hsiao.
Reliabilityanalysisofnonlinearlaminatedcompositeplatestructures.
CompositeStructures.
1993,25:503-510PRackwitz,R.
*,Cuntze,R.
**.
Systemreliabilityaspectsincompositestructures.
Americaninstitute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technicalinformationservice.
555west57thstreetNewYork,MY10019.
429-434PMichaclC.
Shiao,ChristosC.
Chamis.
Aprobabilisticdesignmethodappliedtosmartcompositestructures.
Preparedforthe39thIntermationalSymposiumandExhibitionsponsoredbythesocietyfortheAdvancementofMaterialandProcessEngineeringAnaheim,California,1994,4:11-14PRobertC.
WetherholdandAnthonyM.
Ucci.
ProbabilityTechniquesforReliabilityAnalysisofCompositeMaterials.
StateUniv.
ofNewYork.
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NASA-ContractorReport195294),July1994.
45PYoshisadaMurotsu,MitsunoriMiki,ShaowenShao.
Reliabilitydesignoffiberreinforcedcomposites.
StructuralSafety.
1994,15:35-49PDitlevsen,Narrowreliabilityboundsforstructuralsystem,J.
Strut.
Mech.
,4(1),1979T.
Y.
Kam,S.
C.
Lin(K.
M.
Hsiao.
Reliabilityanalysisofnonlinearlaminatedcompositeplatestructures.
CompositeStructures.
1993,25:503-510P大纲撰写人:宋云连课程编号:S05020课程名称:结构动力学英文名称:DynamicsofStructures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道交系开课学期:第2学期学时数:40学时学分数:2.
0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宋云连副教授适用专业:岩土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固体力学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单自由度体系线性与非线性特性及响应分析,运动方程的建立、系统的动力特性及各种荷载下的响应分析,多自由度体系确立性动力分析.
了解复杂结构动力学性质与特点及空气弹性力学的性质与特点.
课程主要内容:结构动力学(DynamicsofStructures)属于技术科学范畴,它运用基础理论为工程结构动力设计、抗震、抗风设计和结构物的动态检验与监测提供计算原理和实验方法.
课时60学时,课内40学时,课外20学时,课程涉及下列几个方面:1、单自由度确定性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特性与响应分析,线性与非线性运动方程的建立,系统的动力特性,周期荷载,冲击荷载,一般动力荷载下系统的响应,非线性振动的常用解法.
2、多自由度与连续系统的确定性动力分析.
系统特性矩阵,杆,板、壳运动方程的建议,系统的质量、刚度、阻尼特性,正交性条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线性系统响应分析,物理非线性系统的解法3、动态系统识别与固体力波.
复杂结构系统动力学正、反问题的性质与特点,动态系统识别数学模型的建立,系统模态参数识别,系统物理参数识别,唯一性问题与不适定性问题.
一维固体应力波的传播,裂纹体的应力波.
4、流体诱发振动.
空气弹性力学的性质与特点.
风诱发的结构或构件的振动分类,结构的涡激振动,弛振、颤振、抖振,系统的运动稳定性.
上述1.
2两部分为本课程的主体;3.
4两部分为扩展的领域.
教材详细名称——结构力学(下册)(StructuralReliabilityTheoryanditsApplication)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份——1988年9月第1版作者——龙驭球、包世华主要参考书结构力学(下册)龙驭球清华大学出版社R.
W.
Clough,J.
PenzenE.
Simiu,R.
H.
Scanlan,WindEffectsonStructures,1986.
大纲撰写人:宋云连课程编号:S05021课程名称:边坡结构可靠性英文名称:SlopeStructuralReliability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道交系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时数:40学时学分数:2.
0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宋云连副教授适用专业: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固体力学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程类别:专业课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边坡结构的特点,尤其是公路边坡结构,以及边坡结构的各种形式,每种形式的特有功能、物理力学性能和受力特点.
边坡结构在各种地理和环境情况下的受力特点,以及国内外对边坡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时,所应用各种分析计算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并要求熟练掌握常用几种方法的理论依据,以及它们各自适用的边坡结构形式.
课程主要内容:国内外边坡结构研究现状边坡结构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山体自然边坡结构和工程上人造边坡结构两大块.
针对这两块分别所做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公路边坡结构可靠性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
国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研究者目前所进行的研究情况,条件容许时可以和他们合作研究.
2、边坡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各种边坡结构,尤其公路边坡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常用计算方法,如安全系数法,概率可靠性方法等的原理概述.
3、安全系数Fs计算方法熟练掌握主要几种安全系数法,如费伦纽斯法Fellunius、比肖普法Bishop,Janbu法等的详细计算原理,以及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4、概率可靠性方法基于安全系数法的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与安全系数法没有直接关系的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
教材主要参考书R.
N.
chowdhury&D.
W.
Xu.
Reliabilityindexforslopestabilityassessment-twomethodscomparedReliabilityEngineeringandSystemSafety.
1992,37:99-108PHongjieYang,JianhuaWang,YanqingLiu.
ANewApproachfortheSlopeStabilityAnalysis.
MechanicsResearchCommunications,Vol.
28,NO.
6.
pp.
653-669,2001R.
Y.
Lianga,O.
K.
Nusierb,*,A.
H.
Malkawib.
Areliabilitybasedapproachforevaluatingtheslopestabilityofembankmentdams.
EngineeringGeology54(1999)271-185CharlesHarrisandAntoniG.
Lewkowicz.
Ananalysisoftheatabilityofthawingslopes,EllesmereIsland,Nunavut,Canada.
Can.
Geotech.
J.
Vol.
37,2000:449-462P.
A.
LanelandD.
V.
Griffiths,2Member,ASCE.
ASSESSMENTOFSTABILITYOFSLOPESUNDERDRAWDOWNCONDITIONS.
JorunalofGeotechnicaland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Vol.
126,No.
5,MAY2000:443-450RadoslawL.
Michalowski,1Member,ASCE,andLiangzhiYou2,DisplacementsofReinforcedSlopesSubjectedtoSeismicLoads.
JournalofGeotechnicaland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Vol.
126,No.
8,August,2000:685-694T.
P.
Stoutjesdijk,M.
B.
deGroot,andJ.
Lindenberg.
Flowslidepredictionmethod:influenceofslopegeometry.
Can.
Geotheh.
J.
Vol.
35,1998:43-54TimothyD.
Stark,1HishamT.
Eid,2W.
DouglasEvans,3andPaulE.
Sherry4.
MUNICIPALSOLIDWASTESLOPEFAILURE.
II:STABILIYANALYSES.
JournalofGeotechnicalandGeoenvironmentalEngineering,Vol.
126,No.
5,May,2000:408-419H.
El-Ramly,N.
R.
Morgenstern,andD.
M.
Cruden.
Probabilisticslopestabilityanalysisforpractice.
Can.
Geotech.
J.
Vol.
39,2002:665-683D.
V.
Griffiths,TimothyR.
Martin,andGordonA.
FentonISBN:0-7844-0512-3.
SlopeStability2000GeotechnicalSpecialPublicationNo.
101陆峰,孙东亚,张国铭.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确定岩石边坡安全系数.
水力学报,JOURNALOFHYDRAULICENGINEERING.
2002No.
4陈祖煜,张建红,汪小刚.
岩石边坡倾倒破坏稳定分析的简化方法.
岩土工程学报,1996陈祖煜.
边坡稳定的塑性力学上限解.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孙东亚,陈祖煜,杜伯辉,曹永成.
边坡稳定评价方法体系及其修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张鲁渝,郑颖人,赵尚毅,时卫民.
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计算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精度研究.
水力学报,JOURNALOFHYTDRAULICENGINEERING.
2003No.
1大纲撰写人:宋云连课程编号:S05022课程名称:地基处理与检测技术英文名称:DisposalofFoundationandTest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道交系开课学期:第2学期学时数:30学时学分数:1.
5任课教师及职称:苏跃宏副教授适用专业:岩土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软土地基的形成和机理与特点,地基处理方法、原理与计算理论.
以及增加地基的强度,减少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渗漏问题,在动力荷载作用可能起地基特别是饱和无粘性土的液化,失稳和震陷危害,以及地基处理后的效果检测.
学习本门课程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主要内容一、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的原理是软粘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土中孔隙水慢慢排出,孔隙比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水压力逐渐消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大,地基土的强度逐步增长.
排水固结法常用于解决软粘土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可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使建筑物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
同时可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排水固结法是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合而成的.
排水系统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体(如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等),以及利用天然地基土层本身的透水性.
加压系统有堆载法、真空法、降低地下水位法、电渗法、以及联合法.
二、振密、挤密法振密、挤密法的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
三、转换及拌入法以砂、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弱地基中部分软弱土体,形成复合地基,或在软弱地基中部分土体内渗入水泥、水泥砂浆,以及石灰等物,形成加固体,与未加固部分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压缩量的目的.
四、灌浆法灌浆法的实质是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各种介质的裂缝或孔隙,以改善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
五、加筋法通过在土层中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拉筋、受力杆等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或维持建筑物稳定的地基处理方法称为加筋法.
六、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七、模型试验八、岩土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教材《地基处理技术》叶书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2.
10主要参考书地基处理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闫明礼地基处理工程设计计算与施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彭振斌.
基础工程处理与检测实录,中国建材工程出版社,1998年第1版,张秀超.
地下工程测试理论与检测技术,同济大学,1999年6月,夏才初,李永盛.
大纲撰写人:苏跃宏课程编号:S05023课程名称:高等土力学英文名称:HigherSoilMechanics开课单位:建工学院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时数:60学时学分数:3.
0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苏跃宏副教授适用专业:岩土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土的形成、土中水的作用和迁移、土的渗透性和渗漏、以及土的应力、应变、强度和稳定性,以及土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区域性土的基本性质等.
课程主要内容:1、土的结构与分类2、土的渗透和渗漏3、土的固结理论4、沉降分析5、土的抗剪强度6、岩土工程环境工程中应用7、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8、特殊土的工程性质教材《高等土力学》,龚晓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主要参考书《土工原理》,钱家欢,水利出版社,1990再版.
Yong,R.
N《SoilpropertiesandBehavior》,1975.
《土工原理与计算》华东水利学院土力学教研室编,水利出版社.
大纲撰写人:苏跃宏课程编号:S05024课程名称: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英文名称:AdvancedTheoryof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道交系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时数:60学时学分数:3.
0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王岚副教授适用专业:岩土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和安全度的概念,钢筋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受扭及复合受力下的强度计算问题.
了解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计算方法,构件裂缝应力及变形计算.
掌握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分类,抗弯强度计算、变形计算等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和安全度设计原则和安全度的基本概念;极限状态概念与分类;结构安全应用概率理论的分析.
二、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钢材的类型和应力应变曲线;钢筋的冷加工;钢材的徐变与松弛;钢材的应力腐蚀;钢材的疲劳.
三、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变形.
四、受压及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中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及受弯构件;长柱.
五、斜截面抗剪强度无腹筋简支架;有腹筋简支架;T形截面梁;复杂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架;伸臂梁与连续梁.
六、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单纯扭矩作用;弯、扭、剪共同作用.
七、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粘结的性质;粘结计算.
八、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粘结—滑动理论;无滑动理论;一般裂缝理论九、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刚度和延性土工试土短期荷载作用;长期荷载作用;重复葆载作用下受弯构件变形.
十、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计算抗弯强度理论;部分预应力梁;开裂后梁的抗弯性能.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大纲撰写人:王岚课程编号:S05025课程名称:高等桥梁结构理论英文名称:AdvancedTheoryofBridgeStructures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道交系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有限元分析学时数:60学分数:3.
0任课教师及职称:王岚副教授适用专业:岩土工程、桥梁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国内外桥梁发展概况,掌握各种体系桥梁受力特点、构造特点和设计计算方法,了解大跨度桥梁的受力特点及构造特点.
掌握各种桥、弯桥设计计算原理,了解有关各种体系桥梁的施工方法等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一、国内外桥梁发展概况二、桥梁设计计算方法各种体系钢筋混凝土桥受力特点、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各种体系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受力特点、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
各种体系钢材受力特点,适用范围和设计计算方法.
三、桥梁空间分析的实用理论和计算方法四、大跨度桥梁受力特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受力特点,大跨度钢桥受力特点五、斜桥设计计算原理六、弯桥设计计算原理七、桥梁施工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梁桥施工工艺、机具拱桥施工工艺、机具现代化大型桥梁施工工艺、机具大纲撰写人:王岚课程编号:S05026课程名称:住区规划管理及相关法规英文名称:RegulationandDistrictofUrbanResidentialAreasPlanning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50学时学分数:2.
5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崔为民副教授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教学方式:讲授20学时,集体讨论15学时,查找资料与自学15学时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认识,掌握住区规划设计管理内容,并且针对本科阶段未学过《城市规划相关法规课程》的学生,一方面以规划设计实践为主线,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规划实践,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使研究生对法规有深入了解.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住区规划背景分析研究2、管理模式及城市住区组织结构确定3、住区生活单位规划设计与住宅造型4、城市规划法5、城市规划条例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城市规划法规读本》同济大学主编主要参考书《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王受之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文件汇编》大纲撰写人:崔为民课程编号:S05027课程名称:预应力工程英文名称:PrestresseolStructures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总学分:2任课教师及职称:刘曙光,副教授适用专业: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固体力学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在大跨度及高耸结构中,为了使结构受力更合理,预先施加预应力,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提高其使用强度、刚度、抗裂性等.
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先张法、后张法、有粘结、无粘结、缓粘结、体外张拉等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计划共分10个部分,主要内容有:预应力材料;预应力锚具;预应力材料及锚具的试验检验及验收;预应力设计基本理论;先张法设计及施工;后张法设计及施工;无粘结设计及施工;缓粘结设计及施工;体外张拉设计与施工;斜拉桥设计与施工.
教材详细名称——现代预应力设计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年份——1998年5月作者——吕志涛、孟少平主要参考书陈惠玲、叶正宇,预应力混凝土有粘结及无粘结技术问答,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国交通出版社,2001、1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讨论稿),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规程编写组,2002、6郭正兴、李金根,建筑施工,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12建筑用钢筋标准汇编,编写组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YB/T111—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1997魏承景,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冶金工业出版社,1986蒋泽汉,预应力混凝土实用施工技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修订稿),2000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张学军,刘伟,高蕊,钢筋机械及预应力机械使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大纲撰写人:刘曙光课程编号:S05028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英文名称:TheRepairofConcreteStructures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开课时间:第4学期课程总学时:40总学分:2任课教师及职称:刘曙光副教授适用专业:结构工程、固体力学、岩土工程教学方式:讨论课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完本课程后,要掌握结构加固改造修复的原理和施工工艺.
掌握新的加固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能.
掌握结构加固改造中前沿的研究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计划共分6个部分,主要内容有:结构可靠性鉴定;传统结构加固理论及方法;粘钢加固原理及方法;碳纤维加固原理及方法;植筋加固原理及方法;预应力加固原理及方法.
教材无统一教材主要参考资料:吕西林,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科学出版社,2001、2,第1版卓尚木、季直仓、卓昌志,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分析与加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9,第1版万墨林、韩继云,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报批稿),北京,2003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赵国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海洋出版社,1991R.
T.
L.
ALLEN,TheRepairofConcreteStructures,CementandConcreteAssociation,1985李晨光、刘航,体外预应力结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海威姆预应力技术(内部),2002杜安亮等,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井式梁板结构技术,海威姆预应力技术(内部),2002、2陈必连、芮志平,体外预应力技术在险桥加固中的应用,海威姆预应力技术(内部),2002、2卫龙武、吕志涛、朱万福,建筑结构评估加固与改造,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大纲撰写人:刘曙光课程编号:S05029课程名称: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英文名称:FiniteElementAnalysisof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总学分:2任课教师及职称:刘曙光,副教授适用专业:固体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带裂缝工作,各自都存在徐变和温度应力,且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滑移,这些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带来了复杂性和特殊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共分6个单元,主要内容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单元模型;材料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平面线性问题分析;基本的非线性问题及基本解法;几何非线性问题;材料非线性问题.
教材详细名称——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单元法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1994年8月,第1版作者——宋玉普、赵国藩主要参考书江见鲸,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第1版朱伯芳,有限元法原理与应用,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宋玉普、赵国藩,混凝土内时损伤本构模型,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0,30(5):577~584Ngo.
D.
AndScordelis.
A.
C.
Finiteelementanalysisofreinforcedconcretebeams.
,ACI,1967,64(3):152~163Ajaya.
K.
G.
andHabibollah.
A.
Afiniteelementfortheanalysisof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Int.
Jour.
NumericalMethodsinEngineering,1983,19(11):1705~1712尹双增,试论损伤力学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1985,10(1):93~102大纲撰写人:刘曙光能动学院课程编号:S06001课程名称:换热器设计英文名称:HEATEXCHANGERDESIGN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席明智副教授适用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熟悉换热器基本工作原理,掌握高效间壁式热交换器的传热计算、结构计算、流动阻力计算方法,能够设计各类换热器,并具备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在传热计算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高效间壁式热交换器为对象,系统阐述其工作原理、传热计算、结构计算、流动阻力计算,扼要地探讨了试验研究方法、强化传热途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价.
教材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史美中、王中铮主要参考书高等传热学,上海交大出版社,2001(第二版),杨强生、浦保荣换热器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第一版),[徳]E.
U.
施林徳尔换热器原理与计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第一版),朱聘冠换热器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毛希澜大纲撰写人:席明智课程编号:S06002课程名称:优化设计英文名称:OPTIMUMDESIGN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席明智副教授适用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熟悉热工设备和系统的基本工作情况,掌握以提高效率、精简结构、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安全可靠为目标的设计优化方法,能够对热工设备和系统进行最优化设计,并具备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阐述了最优化技术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有约束与无约束、线性与非线性、单目标与多目标函数、间接与直接解法等优化方法,列举了优化设计在热工设备和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热工设备和系统的设计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第一版),黄为民主要参考书机械优化设计方法,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第二版),北京科技大学,陈立周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5(第一版),孙靖民换热器系统的摸拟、优化与纵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第一版),姚平经大纲撰写人:席明智课程编号:S06003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Engineering开课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温高教授适用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的处置与管理以及其它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它所含知识点对从事煤的清洁燃烧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污染控制工程和公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水质与水体自净1.
1水的循环与污染1.
2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1.
3废水的成分与性质1.
4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2.
1水中粗大颗粒物的去除2.
2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2.
3水中溶解物质的去除2.
4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2.
5水的其它物理化学处理方法3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3.
1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3.
2好氧悬浮及附着系统处理技术3.
3厌氧生物处理技术3.
4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4水的回用与废水的最终处置4.
1水的回用与废水资源化4.
2工业冷却水的循环与水质稳定4.
3废水深度处理技术4.
4废水土地处理技术4.
5废水的最终处置5水处理工程系统设计基础5.
1供水管路的设计5.
2污水收集系统的设计5.
3泵与泵站设计5.
4水处理厂的规划与设计5.
5配水及量水设备和水质监测6大气质量6.
1大气的结构及组成6.
2大气污染6.
3大气质量控制标准6.
4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7颗粒污染物控制7.
1除尘技术基础7.
2重力沉降7.
3旋风、静电、袋式及湿式除尘7.
4除尘装置的选择8气态污染物控制8.
1吸收净化及吸附净化8.
2催化转化及燃烧转化8.
3冷凝法8.
4生物净化及其它净化法9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管路系统9.
1固体废物的性质9.
2固体废物的产量与减少产量的途径9.
3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的管理10固体废物处理技术10.
1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及分选技术10.
2固体废物的脱水与干燥10.
3有毒有害废物的化学处理与固化11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理11.
1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意义与资源化系统11.
2材料回收系统11.
3生物转化产品的回收11.
4城市垃圾的焚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11.
5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12噪声、振动与其它公害防治技术简介12.
1噪声防治技术简介12.
2振动防治技术简介12.
3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治理技术简介教材环境工程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蒋展鹏主要参考书林肇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吴忠标.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高廷耀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杨国清等.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大纲编写人:温高课程编号:S06004课程名称:煤的清洁燃烧英文名称:Cleancombustionofcoal开课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刘启旺教授、温高教授适用专业:化学工艺教学方式:讲授、自学与讨论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煤的清洁燃烧》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我国的能源、大气环境及煤燃烧前的净化技术外,着重系统地介绍了煤燃烧中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以及在燃烧中及燃烧后烟气中各种脱硫、脱硝、除尘的技术及新一代高效低污染煤燃烧技术.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煤清洁燃烧技术方面最新的开发应用成果.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我国能源构成的特点1.
1我国能源资源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1.
2我国能源工业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特点1.
3煤的构成及我国煤质的特点1.
4工业用户对煤炭质量要求及主要煤质指标分级2燃煤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2.
1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问题2.
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及对森林、农作物的影响2.
3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臭氧层的破坏2.
4煤炭生产和燃烧对温室气体排放所起的作用2.
5大气环境管理及大气污染标准3煤燃烧前的净化3.
1减少和控制燃煤产生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主要途径3.
2发展选煤,降低煤炭的灰分和硫分3.
3型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动向3.
4新型燃料水煤浆4煤燃烧中硫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控制硫氧化物排放的技术4.
1煤燃烧中硫氧化物的生成机理4.
2煤燃烧设备脱离技术概述4.
3流化床燃烧脱硫4.
4煤粉炉脱硫4.
5型煤固硫及层燃炉脱硫5煤燃烧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5.
1概述5.
2NOx的生成机理5.
3NO2的生成和破坏5.
4煤燃烧方式对NOx排放的影响和降低NOx排放的主要技术措施5.
5低NOx燃烧技术5.
6炉膛喷射脱硝5.
7烟气处理降低NOx排放的技术6煤燃烧后除尘技术6.
1概述6.
2机械除尘装置6.
3湿式除尘装置6.
4电除尘器6.
5袋式(过滤器)除尘装置7新一代高效低污染煤燃烧技术7.
1我国燃煤技术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7.
2发展高效低污染超临界凝汽式发电机组7.
3大型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7.
4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发展7.
5燃煤燃气—蒸汽联合循环7.
6燃料电池用于清洁煤发电7.
7循环流化床煤气—蒸汽—电力三联产技术教材煤的清洁燃烧.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毛健雄、毛健全、赵树民.
主要参考书周凤起.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吴忠标.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高廷耀等.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杨国清等.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大纲编写人:刘启旺、温高课程编号:S06005课程名称:能源概论英文名称:ENERGYGENERAL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汪建文教授适用专业: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各种能源的资源状况(包括蕴藏、生产、消费及发展需求预测)、能源利用中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能源工业的发展及与其它行业的关系.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总论(地球上的能源、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能源资源的几个定义)、煤炭工业及其燃烧综合利用技术(煤炭生产及储量、我国煤炭发展中的问题、煤的运输方案、煤的燃烧技术、煤的转化技术)、石油工业及其应用(世界石油资源供需格局的演变、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我国石油工业"十五"规划概要)、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核能、工业企业中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小水电站、能源与环境.
教材无主要参考文献:叶大均,能源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世界能源理事会,新的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指南,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年4月;黄素逸,能源科学导论,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9.
大纲撰写人:汪建文课程编号:S06006课程名称:泵与风机理论及其设计英文名称:THEORYANDDESIGNONPUMPS&FANS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汪建文教授适用专业: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构造型式、设计方法、运行调节、性能试验及测试,达到对离心式和轴流式泵与风机进行设计计算.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泵与风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型式、相似理论在泵与风机中的应用、汽蚀的基本理论、离心泵的设计、轴流泵的设计、离心风机的设计计算、轴流风机的设计计算、运行调节、性能试验及测试、不稳定性运转、振动和噪声.
教材无主要参考文献:R.
K.
土尔敦、I.
S.
皮塞勒等,李世黄、吴桐林等编译,水泵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7;李庆宜,通风机,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9;B.
Eck,Fans,1973.
大纲撰写人:汪建文课程编号:S06007课程名称:风力机理论与设计英文名称:WINDMACHINESTHEORY&DESIGN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汪建文教授适用专业: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风力机的基本原理、构造型式、设计方法,达到对水平轴风力机能够进行叶片外形设计、风力机的空气动力特性计算、外载荷计算、桨叶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风力机的基本理论、风资源理论、风力发电机的发展历史及其构造、翼型及其低速气动特性、风力机的设计与制造、风力机的测试及利用、费用.
教材无主要参考文献:DesireLeGourieres,WindPowerPlantsTheoryandDesign,PergamonPress,1982;杰克.
派克(美),风能及其利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2;JensPeterMolly(原著),张世惠(译),风能理论、应用与测试,2000;陈云程、陈孝耀、朱成名,风力机设计与应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4月;н.
旋里希廷E.
特鲁肯布罗特,飞机空气动力学(上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年1月第1版.
大纲撰写人:汪建文课程编号:S06008课程名称:非牛顿流体力学英文名称:Non-NewtonianFluidsDynamics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汪建文教授适用专业: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阐述基本概念、流变特性和管道流动规律,给学生以较坚实厚实的非牛顿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同时注意联系工程实际.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非牛顿流体的概念、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及其测量、非牛顿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规律、非牛顿流体力学在某些工程上的实际应用.
教材沈崇棠、刘鹤年,非牛顿流体力学及其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主要参考书Schowalter,W.
R.
Mech.
ofNon-NewtonianFluidsDynamics,PergamonPress,1978;陈文芳,非牛顿流体力学,科学出版社,1984年;袁龙蔚,流变力学,科学出版社,1986年.
大纲撰写人:汪建文课程编号:S06009课程名称:高等流体力学英文名称:HigherFluidMechanics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沈炳耘副教授适用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高等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工程中的应用和一部分重要的近代流体力学知识,并具备进一步学习流体力学的专门知识或着手研究和解决工程以及自然界流动问题的扎实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阐述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流体的性质、模型、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原理;介绍了流体力学原理在各方面的应用,包括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动力学、气体动力学、水波动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湍流和涡动力学是近代流体力学中发展较快的部分,也做相应介绍.
教材流体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张兆顺、崔桂香主要参考书流体力学理论例题与习题,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朱之墀、王希麟流体力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大纲撰写人:沈炳耘课程编号:S06010课程名称:射流泵技术的理论及应用英文名称:TheoryandPracticeofEjectorTechnology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沈炳耘副教授适用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射流泵是一种流体输送机械及混合反应设备,通过学习本课程,熟悉射流泵的基本工作情况,掌握射流泵(液—液、液—固、液—气)的设计理论及试验方法和实验装置的设计方法,并具备在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介绍射流泵的概况及与它有关的流体力学、湍流理论及两相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系统阐述了液体射流泵(液—液、液—固)和液气射流泵的设计理论、试验方法和装置设计方法,以及液气—液射流泵的性能理论及试验结果.
简述气体喷射器设计理论以及大气喷射器、燃气射流自吸装置的设计方法和试验结果.
教材射流泵技术的理论及应用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陆宏圻主要参考书真空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樊丽秋蒸汽喷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1972年第一版,大纲撰写人:沈炳耘课程编号:S06011课程名称:两相流体动力学英文名称:FluidDynamicsofTwo---PhascSystems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沈炳耘副教授适用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两相流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二相流中的压强、声速和扩散等概念.
了解形式上不同的悬浮体二相流的基本方程及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具备二相留专门知识或着手研究和解决工程以及自然界流动问题的扎实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阐述了二相流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侧重各种介质和各种流型的二相流的普遍规律研究.
本书介绍了单颗粒运动,二相介质的平衡热力学性质和一维二相流方程及其应用;介绍了二相流研究所需的流体力学基础,重点是用双流体模型研究混合介质的运动;讨论了各种流动制式(层流、湍流等)的悬浮体流动及悬浮体流动中的扩散理论.
教材两相流体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刘大有主要参考书两相流体动力学,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张远君等气液两相流与传热基础,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陈学俊、陈立勋、周芳德等大纲撰写人:沈炳耘课程编号:S06012课程名称: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计算英文名称:Workingprocesssimulatingcalculationforinternalcombustionengines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孟昭昕教授适用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并掌握描述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基本微分方程式及其数值解法;各种热力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变化规律及其确定方法;典型(零维、准维、多维)燃烧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建立途径;整机性能(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等)的预测计算及分析方法等.
同时,结合课程学习,须完成指定机型的"工作过程模拟计算大作业",并按要求完成"计算与分析报告".
以期达到"学用结合,掌握理论,提高能力"之目的.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系统阐述内燃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主要包括:一般原理;直喷式、分隔式柴油机工作过程微分方程的建立、边界条件的确定、常微分方程解法;进、排气系统热力过程的计算方法;汽油机工作过程计算特点、燃烧过程的模拟和有害排放物的计算;放热规律数学模型及算法;典型燃烧模型的基本概念等.
教材林杰伦,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计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主要参考书刘永常,内燃机工作过程模拟,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朱访君,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计算及其优化,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GYORGYSITKEI,Heattransferandthermalloadingininternalcombustionengines,AKADEMIAIKIADOBUDAPEST,1974;大纲撰写人:孟昭昕课程编号:S06013课程名称:计算流体力学英文名称: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田瑞教授适用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流体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及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流体力学的特点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后,将数值计算与计算机有机结合且能将其基本方法应用于自己所关心的研究领域.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及其模型方程、有限差分法的理论基础、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数值分析、不可压缩流动的差分方法、可压缩流动的差分方法、特征线法、流体流动有限元法、边界元方法基础、数值网格生成方法.
教材计算流体动力学国防科大出版社1998年8月第2版忻孝康编著主要参考书傅德薰,马延文.
计算流体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苏明德,黄素逸.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大纲撰写人:田瑞课程编号:S06014课程名称:传热与流体流动的数值计算英文名称:NumericalComputationofHeatTransferandFluidFlow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田瑞教授适用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求解流动和传热问题的有限差分法,包括对模型方程的建立、离散及求解方法,熟练应用一种计算机语言编写数值计算程序,并对现有的在传热和流动问题中的具体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有所了解.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离散化方程的建立,离散方程的误差及性能分析,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对流、扩散方程的差分格式,边界层类型流动与换热的计算,湍流流动与换热的数值模拟,网格生成技术及多重网格技术,复杂换热问题的数值解.
教材数值传热学陶文铨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主要参考书郭宽良.
数值计算传热学忻孝康.
计算流体动力学.
国防科大出版社.
1998大纲撰写人:田瑞课程编号:S06015课程名称: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英文名称:ControlEngineeringofVibrancyandNioce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田瑞教授适用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振动和噪声的物理性质、评价标准、测量技术等基本理论,了解我国颁布的有关噪声的各种标准,目的掌握降噪技术及振动控制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振动基本概念,包括自由振动、受迫振动一般规律;振动控制一般方法;常用隔振器设计方法;隔振元件的安装和使用.
第二部分:声学和噪声学理论基础,包括声场、声传播、噪声和振动对人的影响及测量技术;噪声控制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一些主要噪声源、噪声处理方法的机理;噪声控制学在不同范畴的实际应用;教材噪声控制学马大猷编著科学出版社1987主要参考书周新祥.
噪声控制机应用实例.
海洋出版社.
1999马大猷.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徐世勤,王樯.
工业噪声与振动控制.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大纲撰写人:田瑞课程编号:S06016课程名称:流体声学(声与声源)英文名称:SoundandSourcesofSound开课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田瑞教授适用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有关声学基本知识,重点介绍管道中声波传播特性、室内声场的分析方法及噪声控制技术等.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CharacteristicsofSound;WavesinPipes;RayTheory;Resonators—formBubblesChambers;SourcesofSound;TheSoundFieldofMovingSources;FourierSyntheses,SpectralAnalysisandDigitalTechniques.
教材SOUNDANDSOURCESOFSOUNDA.
P.
DOWLING,B.
A.
,Ph.
D.
主要参考书马大猷.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马大猷.
环境声学.
科学出版社.
1987大纲撰写人:田瑞机械学院课程编号:S07001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英文名称:MicrocomputerInterfaceTechnology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侯守全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机电)、考查(机设)教学目的及要求计算机已成为工业控制、数据采集、系统控制等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微机接口技术也成为计算机应用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课程从计算机硬件接口、软件接口两个方面对微机接口技术进行了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机接口的构成、地址译码方法、各种接口的控制语言等知识,为今后的系统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章微机接口技术概论第二章总线技术(8259中断实验、DMA实验)第三章定时/计数技术(定时/计数实验)第四章并行接口(并行接口实验)第五章人——机接口第六章串行通讯接口(串行接口实验)第七章A/D、D/A转换器接口(A/D转换接口实验)第八章磁盘驱动器接口本课程在阐述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接口的设计原理及相应接口芯片的接口方法和编程使用,提供了应用实例,并分阶段安排了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过程的训练,使学生对微机接口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材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4次印刷、刘乐善等主要参考书现代计算机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第2版、洪志全等主编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6次印刷、戴梅萼编著大纲撰写人:侯守全课程编号:S07002课程名称:先进制造技术英文名称: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侯守全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先进制造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管理等各项先进技术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自动化技术和制造生产模式的基本原理与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章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及体系结构第二章现代设计技术第三章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第四章制造自动化技术第五章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本课程对满足新世纪制造技术向系统化、集成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制造工程专家、企业家等战略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教材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盛晓敏等主编主要参考书虚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刘宏增等编著并行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孟明辰等编著数控加工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周济等编著先进制造业运行模式,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陈禹六编著CIMS中的系统集成和信息集成,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白庆华等编著大纲撰写人:侯守全课程编号:S07003课程名称: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英文名称:ProgrammableControllerAppliedTechnology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侯守全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功能强,可靠性极高,编程简单,使用方便,是当今开关量控制中必选的元器件,被誉为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PLC的发展趋势和世界知名品牌的PLC产品;在理解PLC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学习PLC的各种编程语言,能够根据具体控制对象,设计出开关量控制系统的梯形图,为今后参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第三章常见可编程序控制器性能简介第四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语言与指令系统第五章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第六章顺序控制梯形图的编程方式第七章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本课程介绍的以顺序功能图为基础的梯形图设计法和6种编程语言,很容易被学习者掌握,大多数编程方法可以用于各种型号的PLC.
教材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0次印刷、廖常初编著主要参考书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第2次印刷、钟新肇编译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通讯网络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年9月第2次印刷、郭宗仁等编译大纲撰写人:侯守全课程编号:S07004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英文名称:MicrocomputerControlTechnology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侯守全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选修课程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工业控制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领域,计算机控制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领域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专业技术,它主要研究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并设计出所需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一部分工程中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设计最基本的工业控制系统.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I/O接口及通道第三章数字控制器的模拟化设计第四章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第五章数字控制器的最优化设计第六章微机控制系统设计教材: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5月第1次印刷、赖寿宏主编主要参考书: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次印刷、于海生等编著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年6月第1次印刷、潘新民等编著大纲撰写人:侯守全课程编号:S07005课程名称:C/C++程序设计英文名称:ProgrammingwithCandC++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一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郭志平副教授适用专业:全校各类专业教学方式:讲课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对C语言重点要求掌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对C++要求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C++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编程的特点和方法,以及培养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专业的学习和论文工作的开展都有重要影响.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部分C程序第一章C语言概述教学要求:了解C语言的特点,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了解C语言的上机步骤.
第二章程序的灵魂——算法教学要求:了解算法的概念和特征,会用流程图或N-S图描述算法,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第三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教学要求: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的使用.
第四章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教学要求:掌握标准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会设计简单的顺序结构的程序.
第五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要求:掌握C语言的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if语句、switch语句的使用.
第六章循环控制教学要求:掌握循环控制语句的使用.
第七章数组教学要求:掌握数组的定义和使用的方法.
第八章函数教学要求:掌握函数的定义、调用及返回的方法,了解变量的作用域和变量的存储类别.
了解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的含义,学习如何运行一个多文件的程序的示例.
第九章编译预处理教学要求:了解宏的含义、文件包含处理及条件编译.
学习宏定义的方法和宏展开的方法.
第十章指针教学要求:理解地址和指针的概念,掌握各种指针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第十一章结构体与共用体了解结构体类型的意义,掌握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方法、结构体变量的引用,了解结构体数组和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
第十二章位运算了解C语言中进行二进位的运算方法.
第十三章文件了解C程序中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方法.
第二部分C++程序设计第一章一个面向对象的C++程序实例教学要求:以实例形式,理解用面向对象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从分析、设计到编码实施的全过程.
第二章数据成员教学要求:理解面向对象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复合数据类型,指针与引用;理解及掌握描述对象属性的数据成员的各种方法:固定值数据、静态数据、动态数据.
第三章成员函数教学要求:掌握面向对象语言中的运算符和表达式,掌握面向对象语言的控制结构(若前已学过C语言,可只简单复习);掌握面向对象语言成员函数的概念和定义及使用方法.
理解函数的参数的传递机制及各类参数(若前已学过C语言,可只简单复习).
了解面向对象语言中静态成员函数及重载的概念;掌握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
第四章封装性教学要求:理解封装性的含义和优点;掌握面向对象程序中类与对象的定义和使用方法;理解对象成员、const对象与const成员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this的作用与使用方法;了解友元.
第五章继承性教学要求:理解基本概念:继承,派生,多重继承;掌握:继承、派生、多继承的定义和使用方法;理解:二义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掌握基类与派生类的转换方法.
第六章重载教学要求:理解重载的概念和运算符重载的限制与规则;掌握:运算符重载的语法,掌握重载=、++、--运算符的方法;了解类类型的转换.
第七章多态性教学要求:理解概念:多态性,静态联编与动态联编,虚函数与纯虚函数.
掌握虚函数的声明与使用方法.
第八章I/O流教学要求:理解I/O流的概念;掌握预定义类型的输入和输出,格式控制;了解自定义类型的输入和输出以及文件的输入与输出.
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安排研究生上机原则上由学生在课外时间自由安排,到本学院研究生机房上机,要求实践环节不少于20学时.
教材《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编第二版《BolandC++4.
0编程与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蔡明志编主要参考书《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二版大纲撰写人:郭志平课程编号:S07006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英文名称:COMPUTERGRAPHICS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50学分数:2.
5任课教师及职称:胡志勇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材料学、建筑设计及理论教学方式:讲授和自学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主要研究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来输入、表示、变换、运算和输出图形的原理、算法及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生成算法,能熟练进行图形的二、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熟悉常用的参数曲线曲面的生成及算法,了解几何造型、真实感图形及图象的有关知识,为以后进行各种图形处理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一.
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图形信息的计算机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的内容、交互式计算机图形系统,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等)二.
图形的生成算法(包括直线的扫描变换、圆的扫描变换等)三.
图形的几何变换(包括二维图形几何变换、三维图形几何变换等)四.
曲线、曲面(包括曲线曲面的基础知识、Bezier曲线、B样条曲面、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五.
立体的绘制及其隐藏线的消除(包括简单立体的绘制及其隐藏线的消除,同时简要介绍几何造型、真实图形、图象处理的有关知识).
教材《计算机图形学》陈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计算机图形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大纲撰写人:胡志勇课程编号:S07007课程名称:图形数据结构英文名称:GRAPHICSDATASTRUCTURE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胡志勇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材料学、建筑设计及理论教学方式:讲授和自学课程类别:选修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数据结构及其图形的常见组织形式有所了解和掌握.
培养学逻辑分析、抽象思维和程序设计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结构所定义的运算和应用.
对同一种逻辑结构的数据,讨论其不同的物理结构和相应的有关算法,掌握查找和排序的各种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一.
线性表1)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概念;2)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掌握特殊的线性表-栈和队列;4)了解循环线性链表和双向链表.
二.
串1)了解串的基本概念和存储结构;2)了解串的基本运算;3)掌握串的模式匹配.
三.
数组和广义表1)数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2)广义表的定义及其应用.
四.
树1)握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掌握树的存储结构;3)掌握树的应用;4)掌握二叉树的定义及存储结构;5)掌握二叉树的遍历;6)掌握二叉树的应用.
五.
图1)掌握图的基本概念及存储结构;2)图的遍历;3)生成树的概念,掌握最小生成树的算法;4)掌握拓扑排序.
六.
查找(4学时)1)掌握线性表的查找;2)掌握树表的查找;3)掌握哈希表的查找七.
排序1)掌握插入排序的各种算法并讨论稳定性等因素;2)掌握交换排序的各种算法并讨论稳定性等因素;3)掌握选择排序的各种算法并讨论稳定性等因素;4)掌握归并排序的各种算法并讨论稳定性等因素.
八.
数据结构应用示例教材主要参考书《数据结构》第二版,严蔚敏,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
大纲撰写人:胡志勇课程编号:S07008课程名称: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RealityTechnology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四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胡志勇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学、建筑设计及理论教学方式:讲授和自学课程类别:选修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虚拟现实的概念和虚拟现实的硬件基础;掌握虚拟设计中的建模技术;了解虚拟装配、虚拟制造的有关内容与技术;了解分布式虚拟现实的原理与设计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一、绪论1)虚拟现实的概念;2)虚拟现实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3)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二、虚拟现实技术体系结构1)虚拟现实技术与计算机仿真的关系;2)虚拟现实技术的体系结构;3)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4)虚拟设计/虚拟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三、虚拟现实硬件基础1)概论;2)3D位置跟踪器;3)传感手套;4)三维鼠标;5)触觉和力反馈的装置;6)立体显示设备四、虚拟设计中的建模技术1)概论;2)几何建模;3)基于特征的建模;4)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五、虚拟实验示例——虚拟风洞1)概述;2)虚拟汽车风洞的基本组成;3)虚拟汽车风洞的实现;4)虚拟风洞的流场分布与实验.
六、虚拟装配1)虚拟装配的概述;2)虚拟装配环境的软硬件配置;3)虚拟环境下的几何建模;4)面向虚拟装配的产品层次信息表达;5)装配序列规划;6)虚拟装配运动规划;7)零件装配过程扫掠体积;8)基于物理的装配建模;9)实时碰撞检测;10)虚拟装配数据到CAD系统的数据传输与设计修改;11)虚拟装配系统体系结构.
七、虚拟制造1)虚拟制造的定义;2)虚拟制造的分类;3)虚拟制造的研究任务;4)虚拟制造中的关键技术;5)虚拟制造技术与其他先进制造技术;6)虚拟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7)VM的应用实例;8)虚拟加工;9)一个基于INTERNET的图像与几何模型相结合的虚拟加工系统八、分布式虚拟现实1)分布式虚拟现实(DVR)的系统结构;2)CORBA技术;3)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实现中的若干关键问题;4)基于网络上的虚拟现实实现教材主要参考书曾建超俞志和.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大纲撰写人:胡志勇课程编号:S07009课程名称:科学计算可视化英文名称:VisualizationinScientificComputing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四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胡志勇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数学、固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材料学、建筑设计及理论教学方式:讲授和自学课程类别:选修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目前可视化技术方面的进展,了解和掌握如何把科学数据转换成可视的计算方法,熟悉一些可视化技术方面的应用知识,理解计算机图形学与图象处理技术应用于计算科学的综合原理及其相关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一、概述二、数据类型:标量、向量、张量(数据为3X3的矩阵)三、处理方法:1.
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的分布;2.
伪色彩方法(Pseudo-colormethods);3.
轮廓线方法(Contourplots);4.
轮廓面方法(isosurface);5.
体绘制.
四、由二维轮廓线重构三维立体断层扫描数据、三维重构问题分类及方法五、构造三维空间规则数据场中的等值面MarchingCubes(MC)方法、MarchingTetrahedra(MT)方法、剖分立方体方法六、体光照模型及绘制方法1.
源-衰减模型.
2.
变密度发射模型.
3.
材料分类及混合模型.
七、三维不规则数据场的可视化光线投射算法、体元投影方法八、散乱数据场的可视化数据来源、双自变量数据的插值问题.
教材主要参考书石教英、蔡文立编著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算法与系统》,科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大纲撰写人:胡志勇课程编号:S07010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英文名称:ModernControlTheory开课时间: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时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孔庆忠副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课程类别:学位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以介绍工程上广为应用的控制理论为主,是机电控制工程课程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对系统的要求、系统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方法,建立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系统的概念.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数学及工程数学、力学、电学方面的基础,有一定的机械、电子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系统的数学模型、时间响应分析、频率响应分析、稳定性分析、误差分析、系统的综合与校正;系统的状态空间法,在已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
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分析、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方法.
教材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王益群、孔祥东主编主要参考书1、自动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年7月第一版,蔡尚峰主编2、现代控制理论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王孝武主编3、控制工程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董景新、赵长德编著4、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王馨、陈康宁编著5、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薛定宇主编大纲撰写人:孔庆忠课程编号:S07011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英文名称:ControlSystemPrinciplesandDesign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孔庆忠副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以介绍工程上广为应用的经典控制论为主,是机电控制工程课程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对系统的要求、系统分析与综合的基本方法,建立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系统的概念.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数学及工程数学、力学、电学方面的基础,有一定的机械、电子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系统的数学模型、时间响应分析、频率响应分析、稳定性分析、误差分析、系统的综合与校正、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分析、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方法.
教材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王益群、孔祥东主编主要参考书自动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年7月第一版,蔡尚峰主编控制工程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董景新、赵长德编著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王馨、陈康宁编著反馈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薛定宇主编MATLAB5.
3应用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程卫国等主编大纲撰写人:孔庆忠课程编号:S07012课程名称:液压元件及系统设计英文名称:HYDRAULICPERNENENTANDSYSTEMDESIGN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雷秀副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液压元件与系统设计是为流体传动与控制研究方向开设的必选课程.
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为进入该领域的研究课题奠定基础.
也为深造或继续从事该技术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最主要最常用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步骤及过程,掌握基本回路组成、工作原理、特性及典型系统分析.
掌握节能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液压元件的结构分析、工作原理、几何参数设计及特性分析,液压传动基本回路组成及特性分析,液压系统能耗分析及高效传动系统设计,贯彻高效节能、结构简化、数字化、智能化设计思想.
教材李壮云·《液压元件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雷天觉·《液压工程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
官忠范·《液压传动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三版.
大纲撰写人:雷秀课程编号:S07013课程名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英文名称:HYDRAULICSERVOCONTROLESYSTEM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雷秀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液压伺服控制技术是实现自动控制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机械、航空航海、工业、农业、畜牧业、汽车、机器人等设备的自动控制中.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课程是流体传动与控制研究方向必选课程.
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为进入该领域的研究课题奠定基础.
也为深造或继续从事该技术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液压伺服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伺服阀结构及设计计算;液压动力元件静动态特性分析及设计计算;重点掌握机液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了解电液伺服阀及电液伺服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使学生能够在给定条件下分析和设计液压系统.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液压伺服放大元件;液压动力元件;机液伺服系统;电液伺服阀;电液伺服系统.
教材王春行,《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8月,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刘长年,《液压伺服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7月,第一版.
雷天觉,《液压工程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
大纲撰写人:雷秀课程编号:S07014课程名称:数字控制技术英文名称:NumericalControlTechnology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郝治国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考核方式:考试(机电)、考查(机设)教学目的及要求数字控制技术是一种现代自动控制技术,他的典型产品数控机床很好地解决中、小批量,多品种和复杂零件加工自动化的难题,能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本课程从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出发,重点讲解数控编程、机床的设计方法、微机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进给伺服系统、位置检测装置、机床精度、机床本体的结构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构成、各组成部分原理及其设计方法,为今后的数控系统开发工作和数控机床的应用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章数控技术概论§1-1数控机床简介§1-2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1-3数控机床的分类§1-4数控技术的发展第二章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数控铣床编程实验、数控车床编程实验)§2-1概述§2-2程序编制的代码及程序格式§2-3数控机床的坐标系§2-4G指令编程方法及程序格式§2-5程序编制中的数值计算§2-6自动编程第三章数控机床的位置检测装置§3-1概述§3-2感应同步器位置检测装置§3-3旋转变压器位置检测装置§3-4G磁尺位置检测装置§3-5光栅位置检测装置§3-6激光干涉仪位置检测装置§3-7脉冲编码器第四章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4-1概述§4-2插补原理§4-3刀具补偿原理§4-4STD80数控系统的硬件§4-5数控指令输入处理§4-6STD80数控系统的软件§4-7直流伺服电机的位置控制原理第五章进给伺服系统§5-1概述§5-2数控系统的伺服驱动装置§5-3典型进给伺服系统§5-4数控进给伺服系统的分析§5-5进给伺服系统的特性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第六章数控机床的结构设计和总体布局§6-1数控机床的结构设计§6-2数控机床的总体布局第七章数控机床的主运动部件§7-1主运动变速系统的参数§7-2主运动变速系统的设计§7-3主运动无级变速系统的设计§7-4主轴部件第八章进给系统的机械传动结构§8-1概述§8-2传动齿轮副§8-3丝杠螺母副§8-4蜗轮蜗杆、齿轮齿条副§8-5导轨§8-6回转工作台第九章数控机床的刀具与工件交换装置§9-1自动换刀装置的形式§9-2刀库§9-3刀具的选择方式§9-4刀具交换装置§9-5带刀库的自动交换刀具装置§9-6柔性制造单元的工件交换装置教材《数字控制机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廖效果等主要参考书《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林其骏等主编《数字控制机床》,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年、刘又午大纲撰写人:郝治国课程编号:S07015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计算机辅助制造英文名称:CAD/CAM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总学时数:60学分数:3任课教师:乌日图副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CAD、CAPP、CAM有关基本技术及原理;2.
学会CAD、CAPP、CAM有关应用技术;3.
了解CAD、CAPP、CAM集成的关键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CAD、CAPP、CAM技术基本概念2、CAD/CAM系统的硬件和软件3、CAD/CAM系统的支撑技术4、工程手册的数据处理技术1)数表的文件化2)数表的公式化处理3)线图的计算机处理5、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6、机械CAD/CAM建模技术1)机械CAD/CAM几何建模技术2)三维几何建模技术3)特征造型技术7、数据结构8、成组技术及CAPP的基本原理9、CAD/CAM集成的关键技术教材机械CAD/CAM,机械工业,2000第一版,王隆太主要参考书机械CAD,清华大学,1996第一版,童秉枢;CAD/CAM原理,清华大学,1991第一版,任仲贵大纲撰写人:乌日图课程编号:S07016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英文名称: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SingleChip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总学时数:40学分数:2任课教师:乌日图副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等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原理;学会MCS-51系列单片机有关应用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一、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原理1、MCS-51的内部组成及信号引脚2、8051的内部存储器3、并行I/O口电路结构4、时钟与时序5、MCS-51系列单片机的工作方式二、MCS-51指令系统1、寻址方式2、数据传输指令、算术运算指令3、逻辑运算指令、移位指令、控制转移指令三、存储器及I/O扩展1、单片机的三总线及地址锁存2、MCS-51的存储器空间3、存储器及I/O扩展四、中断与定时1、中断2、定时计数器五、单片机应用技术1、LED数码显示、键盘扫描2、应用系统开发教材MCS-51系列单片机基础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第一版,蔡美琴等大纲撰写人:乌日图课程编号:S07017课程名称:机器人学英文名称:Robotics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总学时数:40学分数:2任课教师:乌日图副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等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机器人技术的有关计算理论与计算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一、机器人运动学二、机器人动力学三、机器人视觉四、机器人控制五、轨迹规划教材机器人技术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第一版,熊有伦著大纲撰写人:乌日图课程编号:S07018课程名称:计算机视觉英文名称:ComputerVision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总学时数:40学分数:2任课教师:乌日图副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信息处理、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视觉信息处理的计算理论、表达与计算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一、图像特征提取二、摄像机标定三、立体视觉四、距离图像分析方法五、运动视觉教材计算机视觉,科学出版社,1998第一版,马颂德,张正友著大纲撰写人:乌日图课程编号:S07019课程名称:图像处理英文名称:ImageProcess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总学时数:40学分数:2任课教师:乌日图副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等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图像处理的有关计算理论与计算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一、数字图像的物理基础二、图像变换三、图像增强四、图像复原五、图像编码、压缩及传送六、图像的分割与描述七、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教材图像处理和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第一版,章毓晋著大纲撰写人:乌日图课程编号:S07020课程名称:测试与数字信号处理英文名称:MeasurementsandSignalProcessing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韩峰,温秀兰副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信号的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获得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一般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信号分析与信息论基础,信号的转换与传输,数字信号分析基础,数字滤波器原理以及机械工程中的信号分析技术.
教材卢文祥、杜润生编,《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主要参考书《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大纲撰写人:韩峰课程编号:S07021课程名称: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英文名称:TheoryofErrorandDataProcessing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温秀兰副教授适用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电子工程等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误差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利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对离散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各种处理与描述方法,动态测试数据基本方法、动态测量误差及其评定.
教材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主要参考书卢文祥、杜润生编,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大纲撰写人:韩峰课程编号:S07022课程名称:动态测试技术(2)英文名称:TechnologyofDynamicMeasurement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2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韩峰,温秀兰副教授适用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电子工程等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及实验内容1.
信号分析基础;2.
测试装置特性;3.
典型参量的测量(力学量、运动参量等);4.
噪声测量及其频谱分析;5.
典型参量的测量实验、噪声测量实验二、基本要求1.
掌握动态测试的基本概念;2.
掌握一般动态参量的测试方法3.
了解频谱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三、选用教材卢文祥、杜润生编,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主要参考书梁德沛等编,机械工程参量的动态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大纲撰写人:韩峰课程编号:S07023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英文名称:MechanicalDesignofComputerAidedDesign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学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刘卫教授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1.
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及应用.
2.
了解和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3.
了解和熟悉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
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概述.
2.
设计资料的数据处理.
3.
计算机模拟.
4.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
5.
齿轮、蜗杆传动的设计程序.
6.
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设计.
教材《机械CAD基本教程》余俊、周济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机械零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张羊言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零件程序设计》杨厚福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专家系统原理》赵瑞清等编,气象出版社《机械CAD基本教程》童秉枢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大纲撰写人:刘卫课程编号:S07024课程名称:智能设计英文名称:IntelligentDesign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刘卫教授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智能设计是决策水平的设计自动化,是设计知识的处理自动化,它是通过人机智能化设计系统来具体实现.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智能设计两大任务:(1)建立设计知识模型;(2)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以处理和使用这一模型.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设计理论研究、发展的现状;通用设计理论及建模框架;智能设计建模理论与方法;设计过程的动态模型及基于模型的规划设计;过程动态模型的建立;设计过程规划的策略;设计过程的控制及实现方法;设计对象模型;开发智能设计系统的几种途径;智能设计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面向CIM技术的智能设计——人机智能化设计系统.
教材《智能设计》周济、查建中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智能工程》查建中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专家系统原理》赵瑞清等编,气象出版社《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设计和实施方法》熊光楞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大纲撰写人:刘卫课程编号:S07025课程名称:复合材料力学英文名称:Mechanicsofcompositematerials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崔昭霞适用专业:工程力学、材料、机械、航空航天、土建等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材料,以其比刚度高、比强度高、可设计等优点,广泛地用于航空航天、能源、机械、建筑等各个部门.
本课程全面地介绍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基础以及若干专题,使学生掌握用复合材料进行设计所必备的基础与实际应用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章复合材料概论介绍复合材料的种类、构造及其制法、力学性能、应用情况等.
第二章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基础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各向异性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工程弹性常数等.
第三章单层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分析平面应力下单层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单层复合材料的强度等.
第四章单层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分析刚度、强度的材料力学分析方法,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分析,热膨胀的力学分析,刚度的弹性力学分析方法等.
第五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测定介绍纤维和基体性能的测定,单层板基本力学性能的实验测定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实验.
第六章层合板刚度的宏观力学分析第七章层合板强度的宏观力学分析第八章复合材料力学的若干问题混杂复合材料及其力学分析,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疲劳,复合材料的损伤与断裂,复合材料的蠕变,复合材料的连接等.
教材复合材料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沈观林著,1996年第1版主要参考书复合材料的设计基础与应用,航空工业出版社,理有亲等译,1992,第1版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力学、设计、应用和评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王震鸣、杜善义等主编,1998,第1版大纲撰写人:崔昭霞课程编号:S07026课程名称:机械动力学英文名称:Dynamicsofmachinery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崔昭霞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为适应机械的高速化、轻量化、精密化和自动化,机械动力学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课程是对本科教学中机械原理课程中动力学部分的深化和扩展,将机械动力学发展历程中的四种分析方法分为两大部分介绍,便于引导学生认识同类问题在基本假定、力学模型、求解方法等方面的共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静力分析、动态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弹性动力分析等动力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为掌握动态设计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篇机械刚体动力学介绍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解析法),连杆机构的平衡,机械系统的动力分析和含运动副间隙的机构动力学分析.
第二篇机械振动基础介绍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离散线性系统在确定激励作用下的振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第三篇机械弹性动力学介绍回转机械的振动问题,凸轮机构弹性动力学,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机械系统弹性动力学.
教材机械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张策著,2000年第1版主要参考书机械动力学,重庆大学出版社,王鸿恩主编,1989,第1版机械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唐锡宽,金德闻,1983,第1版大纲撰写人:崔昭霞课程编号:S07027课程名称:机械优化设计英文名称:Optimizationofmechanicaldesign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60学时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崔昭霞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机械优化设计是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
采用优化设计的机械产品,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及理论、优化设计的数学建模以及常用的优化方法;并通过设计实例使学生掌握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获得解决机械优化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章优化设计总论设计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数学模型,几何描述,迭代方法第二章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与基本性质第三章一维优化方法初始搜索区间的确定,格点法,黄金分割法,二次插值法第四章无约束优化方法坐标轮换法,鲍威尔法,梯度法,牛顿法,变尺度法第五章约束优化方法约束随机方向搜索法,复合形法,惩罚函数法第六章优化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机械优化设计的一般步骤,离散变量的优化设计问题,弹簧的优化设计,凸轮机构的优化设计,减速器的优化设计教材机械优化设计,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汪萍,候慕英编著,1991年第2版主要参考书机械最优化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刘惟信主编,1994,第2版机械优化设计,石油工业出版社,陈秀宁主编,1991大纲撰写人:崔昭霞课程编号:S07028课程名称:高等机构学英文名称:AdvancedMechanisms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时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张烨讲师适用专业:机械工程课程类别:学位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研究机械与机器的运动和动力特性及其简图设计的一门基础技术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器和机械理论中的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两大基本问题,从而能够应用机械分析所得结果进行机械综合.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数学、工程数学、力学、机械原理、计算机辅助分析等学科知识作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机械的结构理论、机械运动几何学基础、导引机构的综合、函数机构的综合、导向机械的综合、组合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机械系统的动力学.
教材《高等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第一版楼鸿棣邹慧君主编主要参考书《高等机构学》白师贤等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0《机械原理与机构学》美J.
E.
希格莱特著聂新译顾仁生审校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5.
9《机构学》V.
L.
道帝W.
H.
詹姆斯著敖仲宁、林永仁著晓园出版社世界书出版公司《机构学》陕西机械学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空间机构学》黄真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5大纲撰写人:张烨课程编号:S07029课程名称:现代设计理论(方法)英文名称:ModernDesignTheory(Methods)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武志云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教学方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传统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須运用新思维、现代计算工具和设计方法取代传统的方式方法.
课程将包括机械优化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可靠性设计、有限元技术、产品造型设计、价值工程、设计专家系统及其在各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现代设计理论从事产品开发与科学计算.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篇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第一章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与基本概念第二章一维优化方法第三章多元有约束、无约束优化方法第四章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第五章机械优化设计应用示例第二篇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第一章计算机辅助设计引论第二章CAD软件设计基础第三章计算机绘图与程序设计第四章数据结构与数据第三篇可靠性设计第一章可靠性设计概述第二章可靠性及维修性特征量第三章可靠性试验及数据处理第四章概率设计第五章系统可靠性分析本课程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通过讲授、自学和实际练习相结合教学来达到训练要求.
并通过一个大作业,学生基本能运用现代设计工具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主要参考书《机电工程现代设计方法》万耀青阮宝湘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现代设计方法》苏德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大纲撰写人:武志云课程编号:S07030课程名称:机械可靠性设计英文名称:MechanicalReliabilityDesign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开课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李强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可靠性设计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
它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基础,综合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机工程学、运筹学等多方面知识来研究机械工程最佳设计问题.
随着对机械产品和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日益增加,机械可靠性设计已成为机械设计领域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机械可靠性设计课程将系统介绍:可靠性指标分析与计算、机械强度可靠性设计、各态强度-应力分布模式的可靠度计算、疲劳强度可靠性分析、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等内容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篇可靠性概论介绍可靠性的定义、所研究内容及所涉及的数学基础知识第二篇机械强度可靠性设计介绍机械强度概率计算方法及各态强度-应力关系,机械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及步骤.
第三篇疲劳强度可靠性分析介绍疲劳寿命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及有限寿命条件下零件的疲劳寿命与可靠度分析.
第四篇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介绍可靠度指标约束条件下的强度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五篇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介绍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机械系统可靠性如何在各组成元件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求得最佳设计方案.
第六篇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介绍操作可靠性及人-机的功能分配,操作环境可靠性设计等内容.
教材机械可靠性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陈健元著,1988年第1版大纲撰写人:李强课程编号:S07031课程名称: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英文名称:Englishformechanicalengineeringspecialty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崔朝霞(博士)、赵卫国讲师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专业英语课程学习使学生能阅读英文科技文献资料,掌握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让学生更好的加强专业观念;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科技英语,特别是相关专业文献的英译汉的技能;能独立写出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和文章.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部分机械工程英语专业术语工程材料(engineeringmaterials)金属及其性能(metalandtheirproperties)应力和应变(stressandstrain)第二部分机械设计理论和实践生产工艺和设计(manufacturingprocessesanddesign):粗加工工艺(primaryprocesses)和其它工艺(otherprocesses)紧固和连接方法(fasteningandjoiningmethods)教材Manufacturingprocessesforengineeringmaterials.
SeropeKalpakjian,1984,Addison-Wesleypublishingcompany.
主要参考书魏万德,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英语阅读教程,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大纲撰写人:崔昭霞课程编号:S07032课程名称:CCD与数字图像处理英文名称:CCDandDigitalImageProcessing开课单位:测控系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韩峰,副教授适用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电子工程等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必修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CCD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完成对一般性计算机视觉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CCD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内容包括图像获取、图像变换、增强和图像分析.
教材CCD与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参考书阮秋琦编,数字图像处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方如明等编,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大纲撰写人:韩峰课程编号:S07033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英文名称:ComputerNetworks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武建新讲师适用专用:机械类专业教学方式:讲课课程类别:学位课、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1.
了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2.
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概念(尤其是数据通信以及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3.
了解和掌握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
了解和掌握各类主要的局域网技术以及局域网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尤其是客户机/服务器的网络结构);5.
了解和掌握网络互连以及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有关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章概论1.
形成与发展2.
定义3.
分类4.
拓扑结构5.
典型技术与应用重点是以ARPANET为线索系统介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前景.
难点是分组交换技术和网络分类第二章数据通信与广域网技术1.
基本概念2.
传输介质与特征3.
数据编码技术4.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5.
多路复用技术6.
数据交换技术7.
差错控制方法重点是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及特点.
难点是数据编码技术和传输及交换技术第三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1.
基本概念2.
ISO/OSI参考模型3.
TCP/IP参考模型重点和难点是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主要内容和各自特点第四章局域网技术1.
基本概念2.
拓扑结构3.
IEEE802模型与协议4.
局域网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特点5.
局域网组网方法6.
结构化布线技术重点和难点是IEEE802模型与协议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五章局域网操作系统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1.
发展与分类2.
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介绍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重点和难点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第六章网络互连与INTERNET技术1.
网络互连的类型、层次、要求和设备;2.
帧中继和ATM等互连技术3.
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重点是INTERNET技术的主要内容难点是帧中继和ATM等互连技术第七章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2.
网络安全策略的设计3.
防火墙技术4.
防病毒技术5.
网络管理重点是设计和实现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难点是防火墙技术实验实验一WINDOWS环境下局部对等网的安装与配置1.
目的:掌握局部对等网的安装与配置.
2.
实验要求:用一个硬盘初步安装Windows95/98操作系统;在Windows95/98下进行初步的配置:(网卡驱动、增加TCP/IP协议、共享权限设定、密码设置、发布信息等);配置网络地址及掩码等;配置NetMeeting;在网络上运行简单的网络程序:(网络邻居及NetMeeting程序以及网上资源共享).
实验二WINDOWS环境下互连网络的配置(局域网接入与拨号网接入)1.
目的:掌握互连网络的配置,包括局域网接入与拨号网接入.
2.
实验要求:用一个硬盘初步安装Windows95/98操作系统;在Windows95/98下进行初步的配置:(网卡驱动、增加TCP/IP协议、共享权限设定、密码设置、发布信息等);配置网络地址、掩码以及网关、DNS等;配置拨号网络,编写脚本程序,实现自动拨号上网;配置NetMeeting;配置网络代理Proxy;在网络上运行简单的网络程序:(除网络邻居、NetMeeting程序以及网上资源共享外,增加运行IE、Netscape、CuteFTP、FTP、TELNETSTerm等互连网程序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等).
教材主要参考书AndrewS.
Tanenbaum著,熊桂喜、王小虎译、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伍小明、伍丽华编:《计算机局域网络基础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课时安排如下第1章概述第2章物理层第3章数据链路层第4章信道共享技术第5章局域网第6章网络互连第7章网络安全大纲撰写人:武建新课程编号:S07034课程名称:三维实体造型设计英文名称:Three-DimensionalEntitativeformingDesign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开课总学时:50学分数:2.
5任课教师及职称:武建新讲师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方式:讲授教学目的及要求三维实体软件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和广为应用的设计软件,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与工具.
学习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新的设计理念、提高机械设计的水平有重要意义.
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一种3D-CAD软件工具完成具有50个以上特征元素的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3D建模;能完成具有10个以上零部件的简单产品或项目的虚拟装配以及爆炸分解与剖视等;能完成上述产品或项目及其零部件二维工程图的标准视图、轴测图、局部剖视图等的生成、关联修改、标注以及标题栏明细表等,并打印出图;能进行3D模型的色彩、灯光、材质、凸痕等三维渲染,并生成平面效果图;能使用完成简单机构动画的制作,并输出仿真动画文件;能完成变量与参数化设计,并能创建参数化图库;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章参数式剖面设计(6学时)主要讲解:PROE参数化设计的奥秘、剖面设计步骤、剖面设计指令构架、产生剖面几何图素指令、修改剖面几何图素指令、限制几何剖面指令、Regenerater探讨、Regenerater失败信息的处理、剖面绘制的一般要诀第二章三维视角控制(4学时)主要讲解:三维视角控制的主目录、3D物体的旋转、视角方向的控制、颜色的设定、视角环境的设定第三章基准特征的建立(4学时)主要讲解:基准面、基准座标系、基准点、基准线、基准轴第四章特征的建立(4学时)主要讲解:特征的基本概念、建立立体雏形特征、特征建立方式一EXTRUDE、特征建立方式二REVOLVE、特征建立方式三SWEEP、特征建立方式四BLEND、建立设计特征、规则形状特征、不规则形状特征、实体特征的复制、实体特征范例、环境的设定第五章曲面特征的建立(4学时)主要讲解:曲面特征的概念、曲面特征的设立、曲面特征的操纵、曲面特征范例第六章零件特征设计的变更(6学时)主要讲解:特征的父子关系、零件设计的变更方式、零件设计的变更范例第七章零件设计的其他功能(6学时)主要讲解:建立参数的数学关系、建立零件库、设定工程资料、MODELTREE的使用第八章零件设计实例应用及零件组合(3学时)主要讲解:零件设计实例应用、零件组合的步骤、零件组合的范例第九章工程图的建立(3学时)主要讲解:工程图的基本操作、工程图范例实验:(10学时)实验1:2D剖面、剖面约束练习;(作业)实验2:基准面、3D特征构建方法练习;(作业)实验3:3D特征构建方法、特征复制练习;(作业)实验4:装配、工程图操作练习;(作业)实验5:综合练习、机试操作步骤练习.
教材Pro/ENGINEER2001零件设计大纲撰写人:武建新课程编号:S07035课程名称:动态测试与故障诊断英文名称:DynamicMeasurementsandDiagnosis开课单位:测控系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韩峰,副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较为系统地掌握动态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获得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一般的工程技术问题以及机械系统故障诊断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测试信号与系统的分析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基础、分析方法及其在故障诊断等工程背景中的应用.
教材蒋洪明等,动态测试理论与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主要参考书卢文祥、杜润生编,《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大纲撰写人:韩峰课程编号:S07036课程名称:工程测试与信息、信号分析英文名称:MeasurementsandSignalProcessing开课单位:测控系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韩峰、温秀兰副教授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必修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信号的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获得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一般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信号分析与信息论基础,信号的转换与传输,数字信号分析基础,数字滤波器原理以及机械工程中的信号分析技术.
教材卢文祥、杜润生编,《机械工程测试、信息、信号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主要参考书《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大纲撰写人:韩峰课程编号:S07037课程名称:科技英语应用英文名称:EnglishApplicationinScienceandTechnology开课单位:测控系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韩峰副教授适用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电子工程等教学方式:阅读、讨论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任务考核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熟悉科技外语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法,掌握专业涉及的常用英语词汇、短语以及概念的表达方式和句型,能够用英语撰写试验报告和研究论文.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摘要内容包括:1、原版教材部分章节的阅读,2、反映当前先进科学技术的文献查阅、读书报告的撰写.
教材讲义或临时性文献汇编主要参考书ThomasG.
Beckwith等编,MechanicalMeasurements,Addison-wesley出版公司大纲撰写人:韩峰课程编号:S07038课程名称:智能仪器仪表英文名称:intelligentizedinstruments开课单位:测控系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刘彦伯,副教授适用专业: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电子工程等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够利用单片机和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设计完整的智能仪表系统,用于工程测量和控制.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智能仪器中的数据转换和控制及常用外设的软件控制,控制理论及智能仪表的控制算法,智能仪器的设计以及单片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
教材主要参考书赵新民主编,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82计算机控制系统大纲撰写人:刘彦伯材料学院课程编号:S08001课程名称:C程序设计英文名称:TheCProgrommingLanguage开课单位:材料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张守茁副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科学教学方式:讲授、上机实验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学会使用C语言,达到能自已编写、调试C程序的程度.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C语言是一种通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也具有低级语言的某些特征;因此,C语言是比较理想的系统软件开发语言.
整个课程共分九章,将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数据运算、各种语句和程序结构)以及使用C语言编写、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教材《C程序设计》(第二版1999年12月)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著主要参考书《C程序设计(二级)教程》(2000年3月)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等著《C语言程序设计应试指导及模拟试题》(2000年8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命题组编《TURBOC实用大全》(1996年5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徐金梧等著大纲撰写人:张守茁课程编号:S08002课程名称:爆炸力学英文名称:ExplosiveDynamics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马万珍副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为金属爆炸加工奠定一定的力学分析基础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爆炸与炸药、应力波理论、介质中爆炸及其效应等有关基础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主要包括:爆炸与炸药、应力波理论,介质中的爆炸及其效应、大气中与水中爆炸理论及其作用.
教材李翼祺,马素贞.
爆炸力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4.
主要参考书郑哲敏,杨振声.
爆炸加工.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
埃兹拉AA.
金属爆炸加工的原理与实践.
张铁生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佟铮,马万珍,曹玉生.
爆破与爆炸技术.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大纲撰写人:马万珍课程编号:S08003课程名称:焊接断裂控制英文名称:ControllingFractureWelding(CFW)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董俊慧教授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焊接结构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化工业的发展.
为了防止焊接结构出现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充分保证焊接结构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极大的促进生产发展是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对焊接结构本身特点的研究与分析,使学生了解焊接断裂的过程、特性,以便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焊接结构的断裂事故,提高其服役寿命和安全可靠性.
要求学生掌握断裂力学的基本内容、焊接结构缺陷评定和断裂安全分析.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线弹性断裂力学和弹塑性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能量释放率G,线弹性断裂K判据,弹塑性断裂J积分判据(H.
R.
R.
理论),COD判据在工程中的应用等,疲劳寿命估算,焊接接头不同部位的断裂韧性,焊接残余应力、角变形及错口对接头断裂的影响,防止焊接接头低应力脆断的途径,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断裂,焊接结构中裂纹的高速扩展及止裂等.
教材焊接结构的断裂行为及评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霍立兴编著主要参考书《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胡传炘编焊接结构工程强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第1版,霍立兴编著,断裂力学基础,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1版,天津大学焊接教研室编焊接结构疲劳强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第1版,D.
拉达伊编,熊第原译大纲撰写人:董俊慧课程编号:S08004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焊接技术英文名称:ComputerAidedWelding(CAW)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董俊慧教授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制造业的各个过程,大大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面貌.
焊接是制造业中十分重要的生产工艺.
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在焊接生产和研究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
因此,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同学们了解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焊接研究和生产领域应用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焊接技术的基本思路、方法和相关知识的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焊接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开发,焊接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焊接数值模拟技术,包括焊接熔池中流体动力学和传热分析、焊接电弧的传热传质过程、焊接冶金和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预测、焊接应力与变形和焊接过程中的氢扩散等.
计算机在定量焊接冶金中的应用部分包括焊接金相组织的定量识别(WMSQRS)、焊接金相组织参数的自动测量、焊接缺陷的自动检测和焊接裂纹预测及诊断专家系统;焊接过程信息处理的计算机辅助技术;焊接设备的计算机控制,包括焊接电源的微机控制技术、焊接设备的智能控制技术.
此外,还列举了计算机辅助在焊接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教材计算机辅助焊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陈丙森主编主要参考书专家系统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吴信东主编专家系统设计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王树林、袁志宏编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黎达编计算机图象识别,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王积分等编图象处理与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徐建华编大纲撰写人:董俊慧课程编号:S08005课程名称:焊接物理冶金英文名称:WeldingPhysical—Metallurgy开课单位: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李建国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课及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研究焊接条件下的物理冶金问题,学习材料受焊后的组织、性能、化学成分变化的基本规律和产生缺陷的原因及机理,为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防止焊接缺陷提供理论依据.
学生应掌握焊接热循环的特点及数学解析、焊接HAZ的组织转变及HAZ的硬化、脆化、软化、韧化的形成机制、焊接条件下氢的扩散、聚集及其致脆、致裂的机理、焊接时的力学行为及焊接应力场因子的发展及应用、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对组织性能的影响、微量元素的变质作用、焊缝金属的强韧性控制、各类焊接裂纹的形成机理及其扩展行为,为从事焊接领域的研究工作和解决焊接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焊接热影响区的物理冶金、焊缝金属的强韧性、焊接时氢的行为、焊接时的力学行为、焊接冷裂控制因子、焊接冷裂判据及冷裂的微观本质、焊接热裂纹的物理冶金、焊接再热裂纹、焊接层状撕裂、焊接区的应力腐蚀裂纹、焊接裂纹的断裂形式及断口形态.
课程系统地讨论了焊接物理冶金领域中一些主要的基础理论问题,反映了当前本学科的一些最新成就和学科发展的前沿状况.
教材焊接物理冶金,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张文钺教授编著.
主要参考书焊接热效应,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D·拉达伊著,熊第京,郑朝云,史耀武译,关桥审校.
金属焊接缺陷及其防止,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第1版,印有胜编著.
焊接手册(第二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2版,陈剑虹,周昭伟,任家烈,张修智等编著.
大纲撰写人:李建国课程编号:S08006课程名称:焊接电弧物理及焊条设计英文名称:PhysicsofWeldingArcandDesignofCoveredElectrodes开课单位: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李建国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课及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和研究焊接电弧物理特性及其对焊条工艺特性的影响规律、探讨和指导焊接材料(特别是药皮焊条)的设计和开发.
学生应掌握焊接电弧的物理本质、物理特性、熔滴过渡形态的形成条件、焊条电弧焊的电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熔滴过渡主导力的概念及其应用、焊条工艺性能的预测、常用焊条的电弧物理特性及设计原则,初步具备焊接材料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焊接电弧物理特性及其研究方法、焊条熔滴过渡现象及工艺特性、熔滴过渡形态的形成条件、电弧形态及其对电弧稳定性的影响、碳钢焊条和不锈钢焊条的电弧物理特性、焊条工艺性设计的原则.
教材(全国高校重点图书)焊接电弧物理与焊条工艺性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王宝著.
主要参考书现代弧焊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潘际銮著.
电焊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第1版,张子荣,李鹤编著.
大纲撰写人:李建国课程编号:S08007课程名称:稀土在焊接材料中的应用英文名称:TheApplicationofRareEarthstoWeldingMaterials开课单位: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李建国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课及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学习和研究稀土元素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在焊接冶金过程中元素间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性质、稀土与杂质元素作用的动力学、探讨和指导稀土在焊接材料中的应用.
学生应掌握稀土元素的物化性质、稀土在相关溶液中的冶金热力学、元素间相互作用规律、稀土的存在状态及显微分布、稀土在焊接材料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稀土金属的物理性质、稀土元素在碳饱和Fe液中的热力学和相平衡、稀土元素、碳在Fe基溶液中与低熔点元素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稀土与杂质元素作用的动力学、稀土在钢、铸铁、铝合金中的存在状态及显微分布、含稀土熔渣的热力学性质、稀土在焊接材料中的作用及应用.
教材无主要参考书稀土碱土元素的物理化学及在材料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杜挺,韩其勇,王常珍著.
稀土,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年第2版,徐光宪主编.
大纲撰写人:李建国课程编号:S08008课程名称:纳米材料在焊接中的应用英文名称:TheApplicationofNanocrystallineMaterialstoWeldingTechnique开课单位:材料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时学分数:1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李建国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纳米材料的结构和优异性能、纳米材料在焊接中的应用、纳米科技的进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在焊接中的应用、纳米结构的测试技术和仪器、纳米科技的进展.
教材无主要参考书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张志琨,崔作林著.
国外纳米材料科技进展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版,朱屯,王福明,王学东等编著.
大纲撰写人:李建国课程编号:S08009课程名称:复合材料英文名称:CompositeMaterial开课单位:材料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王宁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加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不同基体复合材料所用原材料的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性能、应用和成型工艺,同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界面理论有一个较全面了解,为学生以后从事材料领域的研究和生产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课程介绍了复合材料的基础知识和界面理论,以及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突出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复合材料的种类、性能、结构设计、成型加工技术和应用等内容,同时对先进复合材料的前沿研究领域,如:碳/碳复合材料等做了重点介绍.
教材复合材料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王荣国、武卫莉、谷万里.
主要参考书复合材料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沃丁柱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美)邹祖讳陶瓷基复合材料导论,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贾成厂陶瓷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美]W.
D.
金格瑞等著,清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室组译.
大纲撰写人:王宁课程编号:S08010课程名称:陶瓷材料英文名称:CeramicMaterial开课单位:材料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50学时学分数:2.
5学分任课教师:王宁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加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陶瓷材料组分、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关系,了解常用工程陶瓷的性能及应用以及工艺制备过程,为学生以后从事材料领域的研究及生产实践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课程介绍了工程陶瓷材料的基础知识,总结了陶瓷材料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突出了陶瓷制备工艺、常用工程陶瓷材料和陶瓷力学性能等有关内容,同时兼顾了对有关陶瓷材料物理性能与功能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表面工程军工程陶瓷材料前沿研究领域的介绍.
教材《工程陶瓷材料》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0版,金志浩、高积强、乔冠军主要参考书《陶瓷基复合材料导论》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贾成厂《纳米陶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高濂、李蔚《新型功能材料》化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贡长生、张克立《陶瓷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美]W.
D.
金格瑞等著,清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室组译.
大纲撰写人:王宁课程编号:S08011课程名称:陶瓷型铸造英文名称:CeramicMoldCastingPrecision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董俊慧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区别于普通砂型铸造,作为"特种铸造"方法之一的陶瓷型铸造是在古代铸造技术和应用近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对陶瓷型铸造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与分析,使学生们了解陶瓷型铸造的工艺过程、特性,进而为提高铸件的表面光洁程度、尺寸精度以及内在质量和机械性能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陶瓷型铸造新工艺、制型原材料特性等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对铸造生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陶瓷型铸造生产中造型用耐火材料、粘结剂、催化剂和透气剂特性以及陶瓷浆料的配制与灌浆工艺,着重对陶瓷型铸造工艺过程和规律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了提高铸件的表面光洁程度、尺寸精度以及内在质量和机械性能的有效途径和新工艺等.
教材无主要参考书特种铸造,上海: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曾昭昭主编特种铸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年第1版,宫克强主编大纲撰写人:董俊慧课程编号:S08012课程名称:水玻璃砂基础理论英文名称:TheBasicTheoriesofWater-glassSand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时学分数:1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刘向东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水玻璃的发展历史,掌握水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商品规格和制取方法及水玻璃的各种参数.
掌握几种水玻璃(钠、钾、季铵水玻璃)的制备方法、特点;了解和掌握水玻璃中聚硅酸的结构及其聚合过程的测定方法;了解水玻璃的定量分析及基本成分的测定方法.
学习并掌握水玻璃的老化机理、改性机理及方法.
学习水玻璃砂硬化机理,了解并掌握工艺因素对水玻璃砂性能影响的规律;了解水玻璃砂再生方法及减少其对环境污染的途径.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水玻璃砂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预测、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介绍铸造用水玻璃及水玻璃砂的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以及近10多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水玻璃的新概念;水玻璃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分子层次和胶体化学方面的进展;减少水玻璃用量的途径;新型水玻璃砂的应用实例等.
教材《水玻璃砂基础理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朱纯熙,卢晨,季敦生著.
主要参考书胡彭生主编,型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第二版金文芷主编,型砂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第一版曹文龙,王文清编,铸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10,第一版大纲撰写人:刘向东课程编号:S08013课程名称:失效分析英文名称: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FMEA)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时学分数:1学分任课教师:董俊慧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失效分析(也叫故障分析)的目的是研究焊接结构、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发生失效的原因,提出防止失效事故重复发生,提高其服役寿命的措施.
要求学生掌握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的失效分析实验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失效分析方法的研究,即失效形式与分析方法的途径、步骤,主要包括循环载荷下的断裂问题,金属的腐蚀失效,蠕变断裂,磨损失效,压力容器失效方式等.
二是失效分析的实验技术,即采用各种仪器设备对失效零件进行实验检测与分析,如裂纹与断口分析,为准确的判断失效发生的原因提供实验依据.
教材机械零件失效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陈南平,顾守仁,沈万慈编著主要参考书破断故障金相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胡世炎主编金属的断口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6年第一版,上海交通大学编金属腐蚀与防护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叶康明主编大纲撰写人:董俊慧课程编号:S08014课程名称:塑性成形模拟英文名称:NumericalSimulationofPlasticForming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王鹏程副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介绍材料塑性成形数值模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在工作中正确地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解决塑性成形工程问题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所必需的数学基础是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专业基础是塑性成形原理和塑性成形工艺学.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阐述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模拟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方法,包括金属塑性变形力学基础,塑性成形过程的上限元模拟,有限元概述,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刚塑性有限元模拟及刚粘塑性有限元模拟等,分别讨论体积成形的有限元模拟和板料成形的有限元模拟.
教材李尚健主编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模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第一版)主要参考书董湘怀材料成形计算机模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第一版)肖景容李尚健主编塑性成形模拟理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12(第一版)谢水生王祖唐等金属塑性成形工步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第一版)大纲撰写人:王鹏程副教授课程编号:S08015课程名称:塑料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简称塑料模具CAE)英文名称:ComputerAidedEngineeringofDie&MouldforPlastics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学分2任课教师及职称:王鹏程副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介绍材料塑料成型尤其是注射成型数值模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在工作中正确地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解决塑料成型工程问题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所必需的数学基础是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专业基础是塑料成型原理和塑料注射工艺及模具设计等.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阐述塑料成型过程模拟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方法,包括塑料流变学、传热学基础、塑料模CAE技术的概念、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注射模流动过程分析模拟、注射模冷却过程分析模拟、注射模保压过程分析模拟和注射模变形与翘曲分析模拟、常用注射模CAE软件介绍.
教材无主要参考书李德群主编现代模具设计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第一版)陈立亮主编材料加工CAD/CAM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第一版)申长雨主编橡塑模具优化设计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7(第一版)大纲撰写人:王鹏程课程编号:S08016课程名称: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简称模具CAD/CAM)英文名称:Die&MouldComputerAidedDesignandManufacturing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王鹏程副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介绍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简称模具CAD/CAM)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在工作中正确地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工程问题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学习过计算机绘制工程图形、计算机程序设计等,以及有关专业课程,如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等.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阐述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方法.
课程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共性技术,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
第一章内容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和特点、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技术发展史、技术发展趋势等.
第二章内容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数据处理与数据交换技术、三维几何造型技术、参数化设计技术、智能化技术与优化分析技术以及图形矩阵变换技术.
第二部分介绍典型实用金属冲裁模CAD/CAM系统、级进模CAD/CAM系统和塑料注射模CAD/CAM系统的原理、功能及特点、结构组成、有关关键算法和设计示例等.
教材陈立亮主编材料加工CAD/CAM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221.
7(第一版)主要参考书李德群主编现代模具设计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7(第一版)李志刚主编模具CAD/CA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0(第一版第三次印刷)大纲撰写人:王鹏程副教授课程编号:S08017课程名称: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英文名称:ModernResearchMethodsonMaterials开课单位:材料学院材料物理系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李鹏飞副教授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及材料加工专业教学方式:讲课、实验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质结构显微分析的两种重要手段--X射线衍射技术和电子衍射与显微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通过讲授、实验等使学生对这两种手段的基本原理、相互关系及实用范围、实验设备、实验方法(技术)及分析方法得以基本掌握,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基本的结构分析,并能在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复杂问题的研究.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学基础和电子显微分析两部分内容.
其中X射线衍射学部分主要介绍X射线的产生和性质、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射线衍射强度、衍射几何及成相原理、X射线物相分析方法及点阵常数精确测定等;电子显微分析部分主要介绍电子显微镜结构及三级成像放大原理、电子与物质的交互作用、电子显微镜中的像差、电子衍射原理及简单电子衍射谱标定、电子显微像的衬度以及近代电子显微术简介等.
教材材料分析方法周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年主要参考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左演声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年金属物理研究方法(第二分册)陈梦谪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6年电子显微分析实用方法吴杏芳柳得橹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8年PracticalElectronMicroscopyinMaterialsScienceJ.
W.
Edington透射电子显微术及其在金属材料检验中的应用林保军夏向东梅敦编内蒙古工学院印刷厂1982年大纲撰写人:李鹏飞课程编号:S08018课程名称:稀土材料学英文名称:RareEarthMaterialogy开课单位:材料学院材料物理系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时学分数:1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李鹏飞副教授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及材料加工专业教学方式:讲课、自学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我国稀土资源及其开发应用情况;了解稀土元素的结构特征及材料学应用;了解稀土金属的制备与提纯方法;掌握主要的稀土材料(稀土金属、稀土化合物等)的性质及其应用情况.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有;稀土元素的提取和分离、稀土材料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稀土元素的结构特征与材料学性能、稀土化合物及其材料应用、稀土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加工、稀土储氢材料以及稀土材料的制备技术等.
教材稀土固体材料学刘光华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主要参考书稀土冶金原理与工艺张长鑫张新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大纲撰写人:李鹏飞课程编号:S08019课程名称:冶金传输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ofMetallurgicalTransport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刘向东教授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冶金过程中传输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动量的传输、热量的传输及质量的传输.
学习研究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冶金过程中传输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对冶金工程中的一些物理过程进行深入而精确的解析,提高学生对冶金过程中的一些现象的根本性认识,从本质上揭示这些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精确求解,解决工程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生产过程进行适时预测、控制,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篇介绍动量的传输.
采用对微元体的分析和控制体的分析两种方法来说明动量平衡时个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动量传输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应用于解决若干具体工程实际问题进行了阐述.
对相似原理进行了简明介绍,介绍了利用相似原理处理实验数据和进行模型适时的方法.
第二篇介绍热量传输.
对热量传输方程作较详细的推导,阐明热量传输的机理.
第三篇介绍质量的传输.
介绍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原理,重点阐述分子扩散传质、对流流动传质、相际传质,介绍质量的传输方式、传质模型.
对质量传输微分方程作较详细的推导,阐明质量传输的机理.
教材《传递过程原理及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查金荣,陈家镛著.
主要参考书SidneyH.
Avner,IntroductiontoPhysicalMetallurgy,Mcgraw-hillBookCompany,SecondEdition,1974G.
H.
GeigerandD.
R.
Poirier,TransportPhenomenainMetallurgy,AddisanWestryPublishingCompany,1980贺友多等编著,传输理论和计算;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1,第一版张先棹著,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10第一版大纲撰写人:刘向东课程编号:S08020课程名称:材料物理英文名称:Physicsofmaterial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杨殿魁副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掌握一些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基本知识,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材料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多种学科相互交差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领域.
它涉及物理、化学、金属、生物医学等一系列的学科.
开设《材料物理》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一些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基本知识,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材料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它主要分为三部分:⑴电子理论、能带理论;⑵金属塑性变形与位错理论;⑶固态相变;教材主要参考书《材料物理导论》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
8出版杨尚林教授主编;《金属物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年出版汪复兴教授主编;《金属物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7年出版冯瑞编者;大纲撰写人:杨殿魁课程编号:S08021课程名称:金属材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英文名称:TheNewTechnologyandProcessofMetalForming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5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杨卯生,刘向东,白朴存.
适用专业:材料加工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学位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金属材料加工技术发展前沿,掌握先进金属材料加工基本原理及工艺.
学习定向凝固与单晶铸造,金属超塑性及超塑成形,快速凝固技术,金属雾化喷射沉积,金属半固态加工的成形原理及传热特点、成形装置与工艺、过程特征及控制、成形产品的组织及性能.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定向凝固与单晶铸造,金属超塑性及超塑成形快速凝固技术,金属雾化喷射沉积,金属半固态加工等四部分.
定向凝固与单晶铸造:定向与单晶铸造原理及工艺,成型过程的控制,产品的组织与性能.
金属超塑性及超塑成形:超塑变形的力学特征,金属的超塑细晶化处理,超塑变形机理,超塑变形工艺.
快速凝固技术:传热特点,晶体形核与长大,快速凝固工艺.
金属雾化喷射沉积:成形基本原理,喷射沉积装置与工艺,成形件的组织与性能.
金属半固态加工:半固态加工基本原理,半固态加工工艺.
教材自编讲义主要参考书颜鸣皋.
航空材料.
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陈浦泉.
组织超塑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林柏年.
铸造过程流变学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大纲撰写人:杨卯生课程编号:S08022课程名称:板材成形塑性理论英文名称:Theplastictheoryofsheetfprming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马万珍副教授.
适用专业:材料加工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板材成形特点,并结合板材成形特点,学习和基本掌握塑性加工的基本理论;介绍板材成形各工序的变化规律,学习运用塑性加工的一般原理分析板材成形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结合板材成形特点重点介绍板材成形的应力应变状态,厚向异性的屈服准则,应力应变关系,板材成形问题的求解方法,简要介绍板材成形基本工序的变化规律、成形理论和主要结论.
教材《板材成形塑性理论》,北京:机械工人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梁炳文,胡世光编著.
主要参考书李云瑞,塑性加工导论,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肖景容等,冲压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人出版社,1990汪大年,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北京:机械工人出版社,1996吴诗主编,冲压工艺学,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大纲撰写人:马万珍课程编号:S08023课程名称:板料成形工艺英文名称:TechnicsofSheetMetalForming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学时:40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佟铮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板料成形工艺也称之为板料冲压.
板料成形时,板料在模具的作用下,于其内部产生使之变形的内力.
当内力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板料毛坯或毛坯的某个部位便会产生与内力的作用性质相对应的变形,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板料成形工艺也在不断革新和发展.
因此,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板料成形工艺在材料加工工程领域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要求学生掌握板料成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相关知识的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板料成形是材料塑性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
板料成形是靠模具与设备来完成加工过程的,所以它的生产率高操作简便,利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板料成形是利用模具来成形工件,所以可以获得其它加工方法不能或难以获得的、形状复杂的工件.
同时,板料成形工件的尺寸精度是由模具来保证的,所以工件质量稳定一般不需再进行机械加工便可使用.
因此,板料成形工艺是一种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的材料加工工艺.
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先进的板料冲裁工艺、弯曲工艺、拉深工艺、胀形工艺和翻边工艺等,以及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与成形极限.
同时分析了板料塑形失稳形式以及各类不同工序的应力应变状态.
该课程还讲述了不同工艺方法板料成形工艺的计算方法,各类不同工艺的模具结构特点与设计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深入应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在材料成形计算机模拟中的应用,为各类板料成形工序的应力应变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先进手段.
教材主要参考书板料冲压,武汉:华中工业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肖景容等编著冲压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肖景容,姜奎华主编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吴诗淳主编大纲撰写人:佟铮课程编号:S08024课程名称:金属爆炸加工理论与实践英文名称:PrincipleandPracticeofExplosiveMetalworking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学时:40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佟铮教授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金属爆炸加工技术是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能率加工新技术.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工业生产中,金属爆炸加工技术迅速发展,利用炸药爆炸瞬间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进行不同种类工业产品的爆炸加工,如爆炸成形工业球形容器、将金属板料爆炸拉深成形或爆炸胀形、将多层不同材料的金属爆炸复合为一体,将金属表面爆炸强化或爆炸硬化以及爆炸切割各类金属材料或者爆炸合成金刚石等等,并且这项新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
因此,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金属爆炸加工技术在材料加工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要求学生掌握金属爆炸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相关知识的主要内容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炸药是最廉价的能源之一.
金属爆炸加工的实质,就是利用炸药爆炸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对金属材料进行高速高压加工,制成人们所需要的产品.
这项加工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各领域的科学进步密切相关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炸药应用技术的不断改进;对炸药在水下爆炸和在空气中爆炸所作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高压和高应变速率条件下,材料形变过程的进一步认识以及对毫秒和微妙级应变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等等.
以上所述的科技进步,均为现代不断发展的金属爆炸加工技术,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目前,金属爆炸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造船、化工设备、电力等各个工业部门,并已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教材主要参考书爆破与爆炸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佟铮,马万珍等编著爆炸加工,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郑哲敏,杨振声等编著爆炸焊接、成形与压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英]T.
Z布拉齐恩斯基编著,李富勤等译大纲撰写人:马万珍课程编号:S08025课程名称:特种塑性成形英文名称:SpecialPlasticityForming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马万珍副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拓宽学生本专业的知识领域,并为课题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要求学生了解特种塑性成形的一些最新工艺及其成形的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重点介绍塑性成形新工艺,内容主要包括超塑成形、液态模锻、摆动辗压、旋压、高能率成形、充液拉深、液压胀形等.
教材王仲仁主编.
特种塑性成形.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5.
主要参考书李硕本主编.
冲压工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日]超塑性研究会.
超塑性与金属加工技术.
康达昌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王仲仁.
塑性加工力学基础.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
M.
Kiuchi.
AdvancedTechnologyofPlasticity.
Beijing:IAP,1993.
大纲撰写人:马万珍课程编号:S08026课程名称:材料加工理论基础英文名称:TheoryfoundationtoMaterialprocessing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分数:3任课教师及职称:曾怡丹副教授,朱宝泉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课程类别:学位课程考核方式:开卷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金属材料在现代工程材料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一直备受关注,也是目前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出现了复合材料、非晶材料、单晶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以及快速凝固、定向凝固、等离子熔化、激光表面重熔、半固态铸造、扩散铸造,挤压成形等先进的加工方法.
而凝固学及塑性变形理论在近代材料加工及新型材料的研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材料加工方法的实质,提高学生运用凝固理论、塑性成形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发展新的材料加工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凝固学,该部分着重阐述金属凝固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现象、凝固热力学及动力学、固液界面理论及晶体生长规律、近代凝固控制技术原理.
第二部分为塑性加工理论,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塑性条件,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典型变形分析和主要力能计算方法等.
教材《金属凝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二版,作者:胡汉起主要参考书近代材料加工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吴德海,任家烈,陈森灿.
铸件形成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安阁英.
SolidificationProcess,NewYork:McGrawHill,1974,M.
C.
Flemings.
塑性加工力学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王仲仁.
EngineeringPlasticityTheoryandApplicationtoMetalFormingProcessesFirstpublished1977THEMACMILLANPRESSLTD.
工業塑性力学、養賢堂発行、1984、益田森治、室田忠雄.
大纲撰写人:曾怡丹,朱宝泉课程编号:S08027课程名称:材料合成及制备方法英文名称:Themethodofmaterrial'ssynthesisandprodution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时学分数:3学分任课教师:燕来生教授,杨殿奎副教授.
适用专业:材料学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学位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材料合成与制备原理、方法和技术.
学习单晶体的生长,薄膜、非晶态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置备方法.
熟悉功能陶瓷的合成与制备.
了解结构陶瓷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等.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单晶材料的制备方法;薄膜的制备和非精态材料的制备方法.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功能陶瓷和结构陶瓷的制备方法;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等.
教材"材料合成及制备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主编:曹茂盛徐群杨郦王学东.
主要参考书吴人洁.
复合材料.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邱关明.
新型陶瓷.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张立德,牟季美.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赵文元,王亦军.
功能高分子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张勇等.
压电复合材料.
压电与声光,1997,19(2)大纲撰写人:燕来生课程编号:S08028课程名称:高效化焊接技术英文名称:AdvancedWeldingTechnique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时学分数:1学分任课教师:林文光副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专业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选修课程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现代焊接技术以高效、节能、优质及其工艺过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为特征.
国内外都十分重视高效化焊接技术在焊接生产和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同学们了解近年来焊接技术领域取得的技术成果以及高效焊接技术的发展方向.
要求学生掌握高效焊接方法、高效焊接技术的特点和相关知识的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高效化焊接技术,一是从焊接方法、焊接工艺方面,介绍高效化焊接方法、高速焊及高熔敷率焊等工艺;二是焊接材料方面,介绍高效专用焊丝、MIG焊的带状焊材以及各类药芯焊丝等焊接材料.
三是介绍焊接电源以及焊接自动化方面的焊接新技术.
教材实用高效焊接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应潮龙等主编主要参考书高效化焊接国际论坛论文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02年10月第一版高效化焊接方法、设备、材料的理论与应用论文集,中国焊接学会,2002年11月第一版现代弧焊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潘际銮著药芯焊丝,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田志凌等著大纲撰写人:林文光课程编号:S08029课程名称:高能束热处理英文名称:HighEnergyHeatTreatment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陈芙蓉副教授适用专业:材料工程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指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高能束热处理式8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类新型热处理技术.
它是一个涉及光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学等学科的综合交叉的新领域.
因此,了解并掌握高能束热处理发展历史及其最新动态,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实践中是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高能束热处理的基本原理、三种高能束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工艺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高能束热处理主要包括激光热处理、电子束热处理、离子束表面改性,即三束热处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介绍高能束热处理技术的特征,高能束作用下的固态相变、传热及传质,高能束与金属材料的交互作用基础及物理过程;激光热处理、电子束热处理、离子束表面改性的基本原理及其工艺技术.
同时也介绍了热处理中涉及的激光束、电子束、离子束的束流处理技术核安全与防护知识.
教材高能束热处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霍立兴编著主要参考书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胡传炘编焊接结构工程强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年第1版,霍立兴编著断裂力学基础,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1版,天津大学焊接教研室编焊接结构疲劳强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第1版,D.
拉达伊编,熊第原译大纲撰写人:陈芙蓉课程编号:S08030课程名称:焊接过程仿真英文名称:SimulationfoWeldingProgress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时学分数:1学分任课教师:陈芙蓉副教授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指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焊接学科自诞生的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诸学科尤其是材料和信息学科新技术的影响.
目前,焊接自动化、机器人化以及智能化已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
因此,充分了解国内外焊接智能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阶段水平,进一步研究焊接过程仿真技术,极大的促进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是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焊接过程仿真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研究的概况;了解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和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焊接过程中的仿真和应用,从而为开发研究焊接过程仿真新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该课程介绍了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在焊接过程中的仿真和应用.
首先以脉冲GTAW动态过程为基本对象介绍智能化方法在焊接过程检测、建模与控制中的仿真;然后介绍焊接工艺专家系统设计、机器人焊接智能化系统,焊接质量的监测与分析的智能化仿真方法.
教材智能化焊接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吴林、陈善本等编著主要参考书人工神经网络应用技术,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沈清、胡德文编著模糊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李士勇编著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开发原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美)D.
W.
罗尔斯顿编大纲撰写人:陈芙蓉管理学院课程编号:S09001课程名称:高级管理学英文名称:Seniormanagesciences开课学校: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学时:50学时课程学分:2.
5学分任课教师:马京生研究员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以第二学士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为主)教学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章:管理总论要点: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环境;管理者与管理过程.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要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第三章:决策要点:决策概论;决策过程与要素;群体决策;决策技术等第四章:计划与控制要点:计划与控制的内涵;计划系统;计划方法;控制的性质与控制系统;控制过程与有效性;计划与控制协调.
第五章:组织要点:组织的基础;组织结构类型;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组织变革.
第六章:领导要点:领导;激励;沟通.
第七章: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关经济组织理论要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内涵;激励与代理理论;协调与交易成本理论.
第八章:组织技术过程再造与学习型组织要点:制造服务和先进信息技术;企业过程和组织再造;组织演进分析;学习型组织.
教材《高级管理学教程及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作者赵西萍主编本书是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主要参考书目,是同等学力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进行结构水平考核的依据.
主要参考书《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主编徐国华《管理学》天津大学出版社主编薄宏本大纲撰写人:马京生并编写了教学授课提要,请到管理学院办公室联系.
课程编号:S09002课程名称:公司财务英文名称:CorporateFinance开课单位:管理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开课)课程总学时:60学时学分数:3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长青教授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方向)、企业管理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1、目的:通过课程学习,了解财务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的位置,公司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公司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学习如何通过财务管理提升公司价值的方法等.
2、要求:1)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欢迎学员在课堂上随时发问,有些问题要求并且也需要大家共同讨论.
讨论案例时,要求学员积极发表观点,积极参与.
2)考试为笔试.
考试内容为课堂讲授以及授课大纲要求的内容.
考前不划定范围和重点.
3)学员应该按时上课,教师会以各种方式检查学员的出勤率,出勤率达不到学校规定者,将自动失去参加期末考试的资格.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授课大纲)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论第二章财务管理的工具——时间价值的计算第三章项目投资分析第四章投资组合理论与应用第五章公司资金的筹措第六章资本成本与财务风险第七章资本结构理论与应用第八章营运资金管理第九章股利政策第十章公司价值分析与购并、重组教材公司财务学(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齐寅峰著主要参考书《财务管理分析》(美)罗伯特.
C.
希金斯著,沈艺峰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1998年.
《公司理财》(美)StephenRoss,RandolphW.
WesterfieldandJeffreyJaffe,McGraw-Hill.
吴世农、沈艺峰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8月大纲撰写人:长青课程编号:S09003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英文名称:Econometrics开课单位:管理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开课课程总学时:50学时学分数:2.
5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长青教授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1、目的:本课程重点在于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对基本原理的熟悉掌握.
能够根据经济理论知识,建立单一方程线性回归模型,以及联立方程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利用经济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能够对计算机回归结果理解和应用.
2、要求:1)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欢迎学员在课堂上随时发问,有些问题要求并且也需要大家共同讨论.
讨论案例时,要求学员积极发表观点,积极参与.
2)考试为笔试.
考试内容为课堂讲授以及授课大纲要求的内容.
考前不划定范围和重点.
3)学员应该按时上课,教师会以各种方式检查学员的出勤率,出勤率达不到学校规定者,将自动失去参加期末考试的资格.
4)先修课程.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经济学原理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授课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部分:单一方程回归模型第二章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第三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第四章非线性回归模型第二部分:放宽经典模型的假定第五章多重共线性第六章异方差第七章自相关第八章随机解释变量第三部分:联立方程模型第九章联立方程模型第十章识别问题第十一章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第四部分:时间序列分析第十二章时间序列分析教材《计量经济学》李子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主要参考书贺铿,经济计量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第1版;Robert.
Pindyck,DanielL.
Rubinfeid,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第四版),钱小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1版;Damodar,NGujarati,计量经济学(第三版),林少宫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李长风,经济计量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大纲撰写人:长青课程编号:S09004课程名称:生产与运作管理英文名称: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开课单位:管理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赵红梅副教授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教学方式:讲授自学案例分析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生产运作活动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最基本活动,是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研究如何将各种资源要素组织成现实生产力,以便有效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们系统地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会综合运用生产运作管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社会组织在生产运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社会组织的生产运作水平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们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演进和前沿动态等.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作用、意义、组织机构、发展趋势)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生产系统的特征及管理要求、服务系统的特征及管理要求)生产运作战略(生产运作战略与竞争优势、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创造世界级企业的运作战略)运作系统的空间组织(选址规划与分析、布局规划与分析)运作系统的时间组织(三种移动方式、短期排程及方法)流水生产组织及成组生产组织(流水生产的概念、特征、适用条件、组织设计、成组生产的概念、特征、适用条件、组织设计)生产能力与生产计划(生产能力的概念、种类、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计划的层次、编制原则及方法、综合生产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MRPⅡ的产生发展及基本原理、ERP的发展及基本原理)JIT与精益生产(JIT与精益生产的产生发展及基本原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产生发展、根据供应链特点优化运作流程)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美)威廉·史蒂文森著,张群、张杰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主要参考书《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99年6月;《生产与运作管理》丁惠平、俞明南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99年12月;《服务运作管理》(美)ROGERW.
SCHMENNER著,刘丽文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生产与运作管理》(美)理查德·蔡斯等著,宋国防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99年7月;《生产与作业管理教程》(美)杰伊·海泽等著,潘洁夫等译,华夏出版社,99年1月;《生产与运作管理》刘丽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98年9月;《供应链管理》马士华、林勇、陈志祥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MRPⅡ/ERP原理与实施》刘伯莹、周玉清、刘伯钧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2版).
大纲撰写人:赵红梅课程编号:S09005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Nameofcourse:Microeconomics开课单位:管理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50学时学分数:2.
5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李长青教授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教学方式:讲授和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学会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解释经济和管理现象.
为进一步学习管理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讲、导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1-1.
案例:关于制度的争论---杨小凯VS林毅夫华山论剑第二讲、需求-供给分析2-1.
案例:价格机制与"布朗预测"2-2.
案例:为什么北京大学假文凭价格最低第三讲、弹性极其应用3-1.
案例:杜邦诉讼案第四讲、政府微观经济政策4-1.
案例:"大公家"与"馒头办"两则设租寻租案例第五讲、市场效率5-1.
案例:中国粮食保护价与粮食亏损挂帐5-2.
案例:美国对苏联粮食禁运为何失败5-2.
案例:公共产品供给与比较经济史现象的猜测性解释5-3.
案例:中国改革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第六讲、消费者行为理论(一):边际效用分析6-1.
案例:自助餐为什么能够存在第七讲、消费者行为理论(二):无差异曲线分析7-1.
案例:关于需求曲线的争论---张五常VS汪丁丁第八讲、生产者行为理论(一):生产理论8-1.
案例:国有企业改革:"减员增效"的理论依据和"公正操作"8-2.
案例:马尔萨斯观察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8-3.
案例:某印刷厂雇佣工人的案例分析8-4.
案例:某出租汽车公司安排出租车结构的案例第九讲、生产者行为理论(二):生产成本理论9-1.
亏损产品是否应该停产9-2.
某企业成本函数的估计第十讲、产业组织理论10-1.
案例:微软拆分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10-2.
案例:信息产品定价10-3.
案例:市场竞争与企业家市场教材《微观经济学十讲》;作者:李长青;出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内部讲义;出版时间:2001年主要参考书《PrincipleofEconomics》,N.
GregoryMankiw,1998,1Edition.
《Economics》,PaulSamuelsonandWilliamNordhaus,2001,17Edition.
《Economics》,JosephE,Stiglits,2000,2Edition.
《Macroeconomics》,RudigerDornbuch,1994,6Edition.
《Macroeconomics》,N.
GregoryMankiw,19994Edition.
《Microeconomics》,RobertS.
Pindyck,ThirdEdition,1995《管理经济学》,吴德庆,中国人民大学,1996《西方经济学》,高宏业(人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西方经济学》,宋承先(复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大纲撰写人:李长青教授课程编号:S09006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Nameofcourse:Macroeconomics开课单位:管理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李长青教授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教学方式:讲授和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根据要实现的宏观经济目标,能够设计合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
为进一步学习管理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讲、宏观经济分析原理(绪论)1-1.
案例:"宏观"概念界定与"宏观调控"合理性边界1-2.
案例:启动内需:"三大需求,两大政策"第二讲、宏观经济计量问题(核算)2-1.
案例:GDP是应该衡量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好指标吗2-2.
案例:中国经济是建立在沙滩上吗---关于中国GDP真实性的中外争论第三讲、宏观经济的长期问题3-1.
案例:考察100年,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了有的国家仍然没有摆脱贫穷3-2.
案例:关于技术和制度的讨论第四讲、货币中性和银行创造货币4-1.
案例: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给吗4-2.
案例:货币供给是一种货币现象,为什么还经常发生通货膨胀现象第五讲、开放宏观经济的长期问题5-1.
索罗斯是如何在泰国和香港进行金融阻击战的5-1.
美国限制日本汽车的进口额能改善美国的净出口吗第六讲、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问题6-1.
中国经济是否陷入了"流动性陷阱"6-2.
中国失业的特殊性:转型失业(下岗:中国独特的现象)与二元经济失业6-3.
治理通货膨胀与治理失业何者为第一位宏观经济长期问题与短期问题的混乱第七讲、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及其微观基础7-1.
案例:Pigou'sWealthEffect,Keynes'sInters-RateEffect,Mundell-Fleming'sExchange-RateEffect的案例分析7-2.
案例:错觉理论,粘性工资理论、粘性价格理论的案例分析第八讲、菲利普斯曲线8-1.
供给冲击与经济滞涨第九讲、宏观经济流派的理论比较9-1.
案例:对1930年代西方经济危机的现代争论第十讲、总结10-1.
案例:新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与争论教材《宏观经济学十讲》;作者:李长青;出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内部讲义;出版时间:2001年主要参考书《PrincipleofEconomics》,N.
GregoryMankiw,1998,1Edition.
《Economics》,PaulSamuelsonandWilliamNordhaus,1998,16Edition.
《Economics》,JosephE.
Stiglits,2000,2Edition.
《Macroeconomics》,RudigerDornbuch,1994,6Edition.
《Macroeconomics》,N.
GregoryMankiw,1999,4Editions.
《西方经济学》,高宏业(人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西方经济学》,宋承先(复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大纲撰写人:李长青教授课程编号:S09007课程名称:质量管理英文名称:QualityManagement开课单位:管理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50学时学分数:2.
5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白宝光教授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了解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客观规律;并掌握质量产生和形成过程中的质量优化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TQM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
了解国际上通行的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原理.
同时,使学生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质量概念及质量管理基本理论,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以及产品质量审核方法,统计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SPC),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理论,质量设计优化技术——三次设计理论与方法,质量成本管理,顾客满意度理论,6Sigma管理.
教材《质量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2,白宝光主要参考书《新编质量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张公绪《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刘广第《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3,郎志正《6Sigma管理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0,(美)彼得S潘德等《质量工程师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5,张公绪等大纲撰写人:百宝光课程编号:S09008课程名称:战略管理英文名称:StrategicManagement开课单位: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开课时间: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朝克副教授适用专业:管理科学、工商管理教学方式:讲授;自学国外教材;案例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课程教学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技能、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战略管理知识,学会用战略的眼光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时度势,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实际问题,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
战略及管理的基本概念(战略概念、特征、三种观点、过程);2.
战略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基本框架,组织使命及方针、政策的确定,战略方案);3.
环境分析(关键战略要素,行业生命周期,波特五种竞争力量,SWOT分析4.
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及价值活动、价值链的分解及其优化,竞争优势的选择);5.
目标市场与市场营销战略(整体产品,产品生命周期,市场细分及营销组合)6.
企业职能战略(财务、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研究开发等若干战略);7.
跨国公司战略(跨国公司的概念,多国性行业与全球性行业的选择,内外环境特征,跨国公司竞争战略选择跨国公司的管理机制).
教材企业战略管理,和金生主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
7(2002.
8重印)主要参考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国务院学位办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2(2000重印)战略管理,董大海编著.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9.
工商管理硕士(MBA)战略历程:综观战略管理学派,(美)明茨伯格等著;刘瑞红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9企业战略管理-概念、技能和案例,项保华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经营战略,MB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FredRDavid,StrategicManagement(FourthEdition).
MacmillanPublishingCompany,1993.
大纲撰写人:朝克课程编号:S09009课程名称: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英文名称:ModernStatisticswithApplication开课单位:管理科学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60学时学分数:3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董进全教授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学位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高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量化分析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统计分析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常用的统计软件(如EXCEL,SPSS等)的使用,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撰写学位论文乃至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提供分析和研究工具.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统计分析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常用的统计软件(如EXCEL,SPSS等)的使用,要能够利用统计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介绍现代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方法及计算机实现.
内容包括:统计学基础知识回顾、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使用的统计软件为EXCEL,SPSS.
教材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8.
主要参考书孙文爽,陈兰祥,多元统计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4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上海,1999吴世农,高级管理统计方法,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北京,1997洪楠等,SPSSfor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徐国祥,胡清友,统计预测和决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上海大纲撰写人:董进全信息工程学院课程编号:S10001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英文名称:ComputerArchitecture(AdvancedComputerArchitecture)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贾小铁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教学方式:讲授及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要求学生学过"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汇编语言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硬软件前续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课程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分类、设计技术等基本概念;数据表示、寻址技术、指令各式的优化设计;存储系统原理、虚拟存储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先行控制技术、流水线处理机、超标量处理机;向量处理机、数据流计算机、数据库机、知识库机和归约机以及多处理机算法和互联网络基本概念,并介绍SIMD计算机模型及结构.
教材《计算机系统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郑纬民、汤志忠著主要参考书《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三版,KaiHwang著,王鼎兴等译《计算机系统结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李学干著《计算机体系结构》,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二次印刷,石教英著《高级计算机结构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苏广川,张笈编大纲撰写人:贾小铁课程编号:S10002课程名称:面向对象技术英文名称:Object-Orientedtechnology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杨国林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是为了满足计算机应用领域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为以后从事应用软件开发提供合适的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1.
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和基本概念;2.
对C++语言有别于C语言的各种成分有较好的理解;3.
掌握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类和对象;4.
能设计合理的类,并使用继承和派生构造应用程序;5.
能熟练使用C++语言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编程方法,而且能在计算机上调试和测试程序.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程序设计与C++语言初步,基本数据类型,基本控制结构,函数,类与对象,复合数据类型,继承机制,多态性,类属机制,输入/输出流.
教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李师贤、李文军、周晓聪编著主要参考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与提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周晓聪、李文军、李师贤编著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吕凤翥编著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大纲撰写人:杨国林课程编号:S10003课程名称:电网络理论英文名称:ElectricalNetworkTheory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课程学分数:2学风任课教师及职称:李春明副教授适用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教学方式:讲课结合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电网络分析与设计的基础,掌握网络图论基本概念并了解其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通过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论文选题和文献阅读.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课程内容分五个专题,包括:绪论、电网络基本元件和网络基本性质;网络图论基本知识,网络拓扑分析基础,电路分析的信号流图方法;电网络方程的建立方法,主要介绍改进结点法、混合分析法、状态变量方程的公式法建立等;模拟电路CAD专题,包括电路仿真基础、Pspice使用、器件建模、网络灵敏度分析等;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专题,几种基本的网络模型及其算法、在故障诊断等领域应用方法简介.
教材李春明,现代电网络分析,自编讲义,2000年1月主要参考书邱关源,电网络理论,科学出版社,1986邱关源,现代电路理论,高教出版社,2001陈树柏,网络图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82汪惠等,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庄镇泉等,神经网络与神经计算机,科学出版社,1992大纲撰写人:李春明课程编号:S10004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英文名称:MultimediaSystem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2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董志学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
这些知识为学生在信息领域从事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多媒体技术涉及范围很广,属于多种学科和多种交叉的领域,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先修离散数学,组成原理、网络技术、数字滤波器等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多媒体技术概述;数字声音与语音编码;无损数据压缩;彩色数字图像及图像文件格式;彩色数字电视基础;MPEG简介、MPEG声音和MPEG电视;多媒体的存储;多媒体网络应用;多媒体网络编辑语言.
(详见附录)教材"多媒体技术基础"林福宗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主要参考书"多媒体技术教程"胡晓峰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钟玉琢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J.
K.
Buford.
MultimediaSystem.
Addison-WesleyPublishingCompany,1994大纲撰写人:董志学课程编号:S10005课程名称:工业计算机网络及分散控制系统英文名称:IndustryWeband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任课教师:陈爱国副教授适用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仪表等教学方式:讲课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计算机网络的基本体系结构和一般工作原理,了解及分散控制系统(包括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下同)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
达到会分析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为将来设计和应用大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自动化仪表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绪论2h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作用,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历史和发展方向,DCS的设计思想及DCS的层次结构.
第一章,工业计算机网络6h主要讲述工业计算机网络的特殊要求,基本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第二章,DCS的硬件结构6h讲述典型DCS的硬件系统结构,包括现场仪表,过程控制站和操作站第三章,DCS的软件结构6h讲述过程控制站软件,中央控制站软件第四章,典型DCS分析2h第五章,现场总线的标准问题2h讲述现场总线标准的确立第六章,基金会现场总线控制系统10h讲述FF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通讯栈的技术描述.
第七章,其它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简介6h教材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主要参考书王常力,《集散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6;王树青,《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DCS)》,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11.
大纲撰写人:陈爱国课程编号:S10006课程名称:现代电力电子学英文名称:PowerElectronics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秋季)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张润和副教授适用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现代电力电子学的系统学习,掌握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其分析方法,了解电力电子学中的一些特殊问题,为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部分:AC/DC变换技术1.
传统相控整流(6脉波和12脉波)电路分析;2.
相控整流的谐波和功率因数分析,谐波抑制技术和改善功率因数的措施;3.
相控有源逆变电路的分析;4.
整流和逆变的触犯控制;5.
三相高频PWM整流,多重整流.
第二部分:AC/AC变换技术1.
AC/AC变换的工作原理;2.
AC/AC变换器的典型电路;3.
矩阵式变换电路.
第三部分:DC/AC变换技术1.
基本的逆变电路;2.
负载谐振式逆变电路;3.
三相逆变电路;4.
逆变器输出参数及谐波控制;5.
多电平逆变器,大容量逆变器的复合结构.
第四部分:DC/DC变换技术1.
基本斩波器的工作原理;2.
四种斩波电路的分析;3.
输入滤波问题和斩波器电路的结构.
第五部分:谐振开关技术1.
器件的损耗;2.
谐振开关式DC/DC变换器;3.
谐振开关技术的发展.
第六部分: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1.
电力工业中的应用;2.
电机传动中的应用;3.
电源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部分:实验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性能研究;2.
直流斩波电路性能的研究;3.
单相交直交变频电路性能的研究;4.
半控桥开关稳压电源性能的研究.
教材赵良炳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5月主要参考书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及应用张一工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王汝文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电力电子学陈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大纲撰写人:张润和课程编号:S10007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英文名称:ComputerGraphics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张丽杰讲师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图形用户界面已经成为一个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图形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数据(可视化)已经成为信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而计算机图形学正是研究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图形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图形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算法,对与图形相关的应用及当前的研究热点有一个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践体会和相关的编程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处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计算机图形学概述;二维画图元的生成和二维填充图元的生成;二维几何变换;二维裁剪;三维物体的表示;三维几何变换和三维裁剪;面消隐;光照模型与面绘制算法.
教材(美)DonaldHearn著蔡士杰等译,《计算机图形学(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倪明田等,《计算机图形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刁宝成焦永和等,《计算机图形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孙家广杨长贵,《计算机图形学(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唐泽圣周嘉玉李新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唐荣锡汪嘉业彭群生汪国昭,《计算机图形学教程(修订版)》,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DavidF.
Rogers著,"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基础(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大纲撰写人:张丽杰课程编号:S10008课程名称:模拟电子系统故障诊断英文名称:FaultDiagnosisofAnalogElectronicSystem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课程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李春明副教授适用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教学方式:自学结合讨论考核方式:考查(读书报告与作业)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模拟系统故障诊断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学习并掌握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几种典型方法,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基本概念,阅读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并写出读书报告,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有读书笔记并完成若干次作业.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扼要介绍模拟电路与系统故障诊断的发展概况和几种有代表性的诊断方法的分类.
系统讨论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故障字典法,主要围绕直流和交流故障字典的构造方法进行讨论.
介绍故障参数辨识法,这一方法是利用系统参数辨识技术发展起来的.
介绍国际上研究较多的故障验证法,重点是线性电路的K故障诊断法.
最后结合最新的文献资料讨论目前诊断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智能诊断方法,重点是神经网络方法.
教材杨士元,模拟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可靠性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主要参考书周玉芬,高锡俊,模拟电路故障诊断,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赵国南,郭裕顺,模拟电路故障诊断,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3.
RWLiu,TestingandDiagnosisofAnalogCircuitsandSystem,VanNostrandReinhold1991大纲撰写人:李春明课程编号:S10009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开课单位:计算机系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0学时总学分: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苏依拉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教学方式:讲授、自学等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信息学院研究生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研究应用领域有所了解,使得学生今后可用人工智能的思想和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为其它软件与硬件设计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人工智能概述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知识表示人工智能的各种知识表示方法.
《3》搜索策略搜索的基本概念和状态空间、与或树的各种搜索算法.
《4》其它确定性推理、不确定与非单调推理、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及连接学习、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智能决策系统.
教材《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9第1版王万森编著主要参考书《人工智能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1版林尧瑞、马少平编著《人工智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第1版NilsJ.
Nilsson著大纲撰写人:苏依拉课程编号:S10010课程名称:《数据库理论》英文名称:Databasetheory开课单位: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开课时间:一年级第2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刘利民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结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数据库理论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的学位专业基础课.
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应用数据库系统开发技术和工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问题.
提高学生研制、开发和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部分:数据库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事务管理、SQLServer或Oracle第二部分:数据库新技术——数据仓库与决策支持、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并行数据库、网络与数据库课程各章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数据库基础理论第一章基础知识数据库系统的一般概念,关系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和关系代数及关系演算、SQL语言第二章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方法及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
第三章事务管理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技术、数据库安全性和数据库的完整性第四章SQLServer或Oracle数据库SQLServer或Oracle数据库工作平台的操作和维护第二部分:数据库新技术第五章数据仓库与决策支持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智能学习、决策服务第六章面向对象数据库对象数据库、对象/关系数据库第七章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概述、客户/服务器系统第八章并行数据库并行数据库系统概述第九章网络与数据库网络与数据库系统概述、Web数据库教材《数据库系统导论》,(美)C.
J.
Date著,孟小峰、王珊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现代数据库系统教程》,徐洁磐,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萨师煊、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撰写人:刘利民课程编号:S10011课程名称:线性系统理论英文名称:LinearSystemTheory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一学期(秋季)课程总学时:60学时学分数:3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王志和副教授适用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线性系统理论的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线性系统理论中的概念、方法、原理和结论,为学习和研究系统和控制理论的许多其他学科分支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矩阵论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以线性定常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传递函数矩阵的矩阵分式描述为基本的数学模型,以多项式矩阵理论为数学工具,着重研究根据已知系统结构分析系统性能和按照期望的性能要求综合系统结构.
主要内容包括:多项式矩阵理论、传递函数矩阵的矩阵分式描述、传递函数矩阵的结构特性、传递函数矩阵的状态空间实现、线性系统的多项式矩阵描述、线性定常反馈系统的复频率域分析和综合.
教材郑大钟,线性系统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主要参考书T.
凯拉斯,线性系统,李清泉等译,科学出版社,1985年T.
凯拉斯,线性系统习题解答,李清泉等译,科学出版社,1985年张志方、孙常胜,线性控制系统教程,科学出版社,1993年仝茂达,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年大纲撰写人:王志和课程编号:S10012课程名称:编译系统英文名称:CompilerSystem开课单位:计算机系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学时:40学时学分: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寿永熙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自学、讨论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计算机软件知识重要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高级语言程序的编译过程及其原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它将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高级语言程序翻译的基本原理,教学目的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翻译开发的能力,为其它软件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研究生具有程序设计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1)文法和形式语言掌握文法和语言的形式定义,推导、归约、语法树等概念.
(2)词法和语法分析掌握自动机理论,LL(1)、递归子程序法,算符优先和LR(1)分析法.
(3)语法制导翻译和中间代码掌握语法制导翻译的概念,翻译中间代码和高级语言的语句.
(4)符号表掌握符号表的组织和结构.
(5)目标程序运行时的存储组织掌握静态,动态,栈式存储分配.
(6)代码优化掌握优化的概念,表达式优化,局部优化,循环优化.
(7)目标代码生成通过模拟计算机,了解中间代码翻译目标代码的过程.
教材CompilerConstructionPrinciplesandPractic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第一版(美)KennethC.
Louden著冯博琴等译主要参考书吕映芝,编译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蒋立源,编译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大纲撰稿人:寿永熙课程编号:S10013课程名称:电磁场理论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FieldTheory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研究生二年级上半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信院教师,讲师以上适用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电子工程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电磁场理论是在长期实践中所得到的实验定律的基础上,经理论概括而成的一门科学.
它是通信、雷达、对抗等工程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由于电磁现象比较复杂和抽象,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功底,在理解理论的同时,又能理论联系实际.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增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系统学习矢量分析知识,然后讨论静电场、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的基本理论及其计算方法.
在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中电磁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δ函数的概念,严密推导出静态电磁场微分的和积分的基本方程,使学生对电磁现象的本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运用静态场的基本理论计算了工程上常用的电容、电阻和电感.
在计算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场的分析及解提的思路,便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课程还研究了时变电磁场和电磁辐射的基本理论,较深入的阐述了麦克斯韦方程解的对偶性,并把它用到磁基本振子和基本缝隙的分析中,对常见的似稳电磁场也作了较全面的讨论.
另外,本课程要求学生自行了解平面波在各种均匀、线性、各向同性媒质中的传播理论,在铁氧体和等离子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时变电磁场的边值问题,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和空间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教材电磁场理论,电子工业出版社,1985年2月第一版,毕德显主要参考书工程类电磁理论方面的书籍均可.
大纲撰写人:王艳荣课程编号:S10014课程名称:电力电子器件英文名称:PowerElectronicsComponent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0学时学分数:1.
5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田立欣副教授适用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发展概貌,掌握各种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原理、结构和特性;熟悉器件的典型使用电路,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为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及实践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以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为核心,介绍功率二极管、晶闸管(SCR)、电力晶体管(GTR)、可关断晶闸管(GTO)、功率场控晶体管(功率MOSFET)、绝缘门极晶体管(IGBT)等器件的原理、结构和特性.
应用技术上,讲述新型器件的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缓冲电路及典型应用电路.
教材李序葆、赵永健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主要参考书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器件、电路及应用)张立、赵永健编科学出版社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原理及应用张一工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电力电子变流技术黄俊、王兆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大纲撰写人:田立欣课程编号:S10015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英文名称:ComputerNetworks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目前是40,太少.
60才能基本讲完)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李维忠副教授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学位/必修/选修考核方式:考试/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立足于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原理,所学理论应能指导于分析解决网络工程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避免空洞的形式描述及烦琐哲学.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网络概况、数据通信基础、体系结构与模型标准、各层的工作原理及协议、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安全、现代网络技术等.
《计算机网络》内容大纲: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演变与发展一、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1.
分时多用户系统2.
点对点远程通信3.
远程联机系统二、ARPANETARPANET的由来,通信子网,资源子网,IMP,广域网WAN等概念三、局域网LAN局域网概念、拓扑、介质举例:Omninet,Ethernet,PLAN,ARCnet.
网络操作系统Netware,WindowsNT简介Netware特点:内存FAT,电梯式寻道,开放协议OPT,磁盘镜像,磁盘双工,磁盘阵列,异种网联,V3.
12与V4.
11区别.
四、城域网MAN:1.
IEEE802.
6DQDB2.
无线,3.
CATV与HFC,三网合一问题.
五、国际互联网InternetInternet的形成,IP地址与域名,DNS,Internet服务:Telnet,FTP,HTTP,Email,Gopher等.
万维网概念,Internet与WWW,HTML,超文本与超链接,Java、Javascript、DHTML、DOM,CGI及ASP、JSP、PHP、网页制作及交互技术现状.
Internet的接入方式:拨号,LAN,专线.
代理应用.
WWW的高级应用介绍(网上流行风):网上广播(视频、音频),网上电话与IP电话原理,网上传呼ICQ,网上传真服务,网上购物及相关技术.
Intranet.
第二节网络的计算模式*一、多机系统的耦合度*二、多机系统与分布计算三、网络计算模式分类服务器与工作站概念1.
对等网(Peer-TO-Peer)2.
基于服务器的网络(Serverbased),*磁盘服务器与文件服务器3.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原理与分布系统的关系.
胖服务器与瘦客户机第二章数据传输技术信号与信道,模拟与数字第一节数字编码技术一、数字信号,数字信道传输:归零制与不归零制,单极与双极、Manchester编码原理,*Manchester编码器与译码器实现原理.
二、模拟信号,数字信道传输(PCM技术)采样原理及标准,量化分级与量化噪音,PCM编码与差分码.
三、数字信号,模拟信道传输(MODEM技术)1.
三种基本的调制方法:ASK、FSK、PSK原理.
2.
信道的传输速率计算3.
改进的MODEM方法:最小频移键控MSK,正交幅值键控QAM.
56KMODEM原理.
四、宽带与基带,带宽概念辨析第二节数据传输方式一、数据传输的操作方式:单工、全双工、半双工.
二、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1.
异步,异步串行传输原理.
2.
同步,同步机理与帧概念,面向字符的同步,面向比特的同步.
第三节多路复用技术一、频分复用FDM技术及特点二、时分复用TDM:CCITTT1、E1原理及载波速率计算.
三、波分复用WDM及DWDM.
第四节数据交换技术一、线路交换:概念,*纵横制交换机、*空分交换机、*时分交换机原理.
二、报文交换,三、分组交换,数据报与虚电路,WAN的特点.
ATM简介.
第五节WAN常用的通信线路一、PSTN,POTS.
二、DDN.
三、ISDN.
四、X.
25公共分组交换网.
五、帧中继.
六、ADSL简介.
七、移动通信AMPS和GSM原理*八、扩频无线通讯原理及CDMA,九、卫星通信原理、铱卫星计划原理.
第三章网络的体系结构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第一节网络模型的基本概念一、分层模型1.
分层原则,2.
每层内容及实现,3.
层间关系实体,对等实体,协议,协议栈,网络体系.
二、服务的连接类型1.
确认,2.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3.
点对点与端到端.
4.
面向连接的实现方法.
*三、服务原语原语,网络原语类型、图示,举例,注意事项.
第二节ISO的OSI七层模型及其优缺点.
第三节IEEE802.
X网络模型第四节DoD网络模型(TCP/IP协议),TCP/IP的两大界面,TCP/IP优缺点第五节其他著名的标准化组织:CCITT(ITU),EIA,FCC第四章物理层第一节电气信号的传输类型第二节常用的传输介质一、同轴电缆:RG-58A/U,RG-11,RG-59U,RG-62.
二、双绞线:抗干扰原理,UTP、STP,CAT-1至CAT-5.
CAT与TYPE.
三、光纤:多模与单模,衰减特性分析.
光纤接口及速率.
第三节物理层接口标准一、EIARS-232:机械、功能、电气、过程.
实用的RS-232C线路(MC1488,1489,MAX232).
空MODEM接法.
二、EIARS-449/422/423*三、CCITTX.
21原理四、IEEE802.
3Ethernet介质规范:10BASE2,10BASE5,10BASET.
五、EIA-568B线序第五章数据链路层第一节IEEE802.
3总线型网络访问控制协议一、MAC帧格式二、CSMA/CD媒体访问原理三、截断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四、冲突检测、载波侦听、后退算法的技术实现.
五、分析纠正某些书籍中的常见错误.
第二节IEEE802.
5Token-Ring协议一、网络拓扑的特点及实现二、MAC帧格式三、Token工作原理四、优先级机制.
五、令牌维护六、澄清纠正教科书中的常见错误.
*第三节IEEE802.
4Token-Bus标准一、令牌总线的工作原理及初衷.
二、MAC帧格式三、逻辑环的建立与维护:(1.
建环,2.
退环,3.
令牌维护)四、优先级机制第四节IEEE802.
6城域网DQDB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第五节串行线路网际互联协议SLIP、点对点协议PPP.
第六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的作用、原理及帧格式.
*第七节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
*第八节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第九节SONET/SDH、ATM原理简介.
第六章网络层第一节TCP/IP协议一、逻辑地址的意义二、IP地址的寻址机制三、IP协议简析四、IP数据报MAC封装:Ethernet封装、IEEE802.
3封装.
五、TCP/IP协议与物理网络的接口方法.
ARP与RARP,DHCP.
*六、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第二节网络互联设备一、中继器,原理及距离因素分析.
集线器HUB简介二、网桥.
透明桥工作原理.
源路由桥.
交换机原理.
三、路由器、网关.
各种互联设备对冲突检测、距离、广播风暴、速率、协议的影响第三节实用路由算法一、泛射法.
二、V-D算法.
三、L-S算法四、自治系统.
*第四节拥塞控制一、缓冲区预留法二、分组丢弃法.
第七章传输层一、TCP/IP的Socket.
二、三次握手原理三、窗口协议及流量控制.
四、UDP与TCP协议简析五、TCP/IP、SPX/IPX、NetBEUI三种协议的比较.
*第八章会话层和表示层原理以NetBIOS及NetBEUI协议理解会话.
数据压缩原理,无损压缩算法:Haffman、算术编码、LZW算法、Rice算法RSA公开秘钥加密算法、数字身份认证.
.
代码转换讨论.
现实网络对该两层的处理.
第九章现代网络技术一、交换式以太网原理交换机结构:背板、模块、缓冲区管理、背压技术.
交换方式:直通(Cut-through)、存储转发(Store-forward)、帧头检测(或称自由分段Fragment-Free).
二、快速以太网100BASE:100BASET2、100BASET4、100BASETX、100BASEFX及距离分析.
三、自适应HUB原理、HUB的堆叠与级联、HUB的中继分类:比特中继(ClassI)与信号中继(ClassⅡ).
四、千兆以太网技术帧扩展技术、帧突发技术*五、三层交换原理与应用HP、Bay公司自学习方案3COM公司方案:1.
尽可能交换必要时路由(VLAN+Router)2.
一次路由随后交换(FastIP、NHRP)(注:*表示可酌情掌握)教材网络技术内容广发展快变化大,目前仍无合适教材,视时而定.
主要按照自编内容体系讲授.
主要参考书《计算机网络》(第三版)Tanenbaum,熊桂喜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98.
7第1版《计算机网络》蔡开裕范金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第一版$28.
00《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陈良宽科学出版社$22.
00《计算机网络技术》黎洪松电子工业出版社96.
7第1版$22.
00《计算机网络》(第2版)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99.
4第1版$32.
00《现代网络技术教程》清华大学张公忠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1第1版$34.
00TCP/IP网络原理与技术》周明天清华大学出版社97.
5第9次印刷$15.
00《网络---以太网技术入门与实现》Charles机械工业出版社98.
8.
1$34.
00《COMPUTERNETWORKINGATop-DownApproachFeaturingtheInternet》JanmesF.
Kurose,KeithW.
Rose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影印版$39.
00大纲撰写人:李维忠课程编号:S10016课程名称:智能化仪表设计英文名称:IntelligentInstrumentsDesign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秋课程总学时:40学分:2任课教师:陈爱国副教授适用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仪表等教学方式:讲课课程类别:学位课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智能化仪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掌握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的配置和设计技术.
预修课程:1.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或单片机技术2.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主要内容简介本课程讲授智能化仪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主要内容有:第一章,仪表的标准化问题.
4学时.
介绍仪表的系列、标准,以及仪表总线.
第二章.
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设计技术.
14学时.
主要讲授微处理器系统的配置和设计,模拟和数字接口,人—机接口和通讯接口的设计方法.
第三章.
智能仪表中的程序设计.
6学时.
介绍智能仪表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常用的数据处理及算法介绍.
第四章.
仪表可靠性设计.
4学时.
简要介绍可靠性的概念及提高仪表可靠性的软、硬件措施,电磁兼容性设计.
第五章.
仪表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
6学时.
简要介绍人—机工程及其在仪表中的应用,以及仪表机械结构和外观设计.
本课程安排6学时的实验.
包括: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的使用,串行通讯技术三个实验.
教材暂无主要参考书智能仪器原理及接口技术,潘新民主编.
自动化仪表及装置设计基础,王家桢著.
大纲撰写人:陈爱国课程编号:S10017课程名称:控制系统仿真及CAD英文名称:ControlSystemSimulationandCAD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王生铁教授适用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学位课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软件平台(MATLAB/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的仿真及辅助设计,为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数值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从控制系统建模方法、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仿真平台(MATLAB/SIMULINK)和控制系统辅助设计(CAD)几个方面,着重讲授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建模方法及仿真软件;控制系统三种模型及相互转换,模型的离散化和连续化;MATLAB平台的数值运算、符号运算、可视化及动态仿真;控制工具箱及控制系统辅助设计.
教材张晓华,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主要参考书薛定宇,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张志涌等,掌握和精通MATLAB,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7陈桂明等,应用MATLAB建模与仿真,科学出版社,2001王沫然,SIMULINK4建模与动态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目录系统仿真概述仿真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仿真的分类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控制系统CAD的主要内容仿真软件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基本描述三种模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状态方程的标准型变换状态方程的最小实现模型的离散化和连续化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第三章MATLAB/SIMULINK基本操作命令窗基本操作演示及帮助命令目录结构及环境变量数值运算功能矩阵的创建\保存和数据格式矩阵运算和数组运算矩阵除和数组除矩阵乘方和数组乘方数组函数和矩阵函数多项式符号运算功能符号运算概念符号表达式和符号矩阵创建符号矩阵的基本运算因式分解、展开和化简符号微积分符号微分方程的求解计算结果的可视化最基本的绘图命令曲线图形图形的标注图形的控制与表现图形句柄的操作SIMULINKSIMULINK导引模型的构造数值分析仿真系统的线性化模型S函数及其应用MATLAB程序设计M文件的功能和特点M文件的形式程序结构数据结构及全局变量程序流的控制函数调用及变量传递数据的输入输出第四章控制系统CAD控制工具箱模型变换系统模型的连接模型降阶与实现模型属性函数分析函数设计函数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直接法间接法经典控制理论CAD控制系统固有特性分析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现代控制理论CAD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设计设计举例控制系统CAD举例(水箱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及数字仿真实时动画仿真实验一、数值运算及符号运算实验二、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实验三、SIMULINK大纲撰写人:王生铁课程编号:S10018课程名称:模糊控制英文名称:FuzzyControl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王生铁教授适用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学位课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模糊逻辑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拓展思路,为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模糊数学,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系统仿真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从模糊集合、模糊推理、模糊控制原理、模糊系统分析与设计几个方面,着重讲授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模糊集合、模糊关系、模糊推理、基于控制规则的模糊推理、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模糊控制应用举例、模糊逻辑控制工具箱.
教材孙增圻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主要参考书李士勇,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易继铠等,智能控制技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目录绪论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智能及智能控制的概念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智能控制研究的数学工具智能控制的发展概况智能控制理论第二章模糊逻辑控制模糊集合与模糊数学的概念模糊集合及其运算模糊集合的定义及表示方法模糊集合的基本运算模糊集合运算的基本性质模糊集合的其它类型运算模糊关系模糊关系的定义及其表示模糊关系的合成模糊逻辑与模糊推理语言变量模糊蕴含关系模糊推理模糊蕴含关系运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合成运算方法的选择基于控制规则库的模糊推理模糊推理的基本方法模糊推理的性质模糊控制中几种常见的模糊推理类型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模糊化运算数据库规则库模糊推理与清晰化论域为离散时模糊控制的离线计算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模糊模型表示模糊系统分析模糊系统设计基于Takagi-Sugeno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基于模糊状态方程模型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第三章模糊控制应用举例模糊全自动洗衣机洗衣过程洗衣过程特征模糊全自动洗衣机几点注释集装箱吊车的模糊控制第四章模糊逻辑工具箱模糊逻辑系统的基本类型模糊逻辑系统的构成与主要设计步骤利用模糊逻辑工具箱建立模糊推理系统模糊逻辑工具箱的图形界面工具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与SIMULINK的接口实验一、模糊逻辑工具箱使用实验二、基于模糊逻辑工具箱的仿真大纲撰写人:王生铁课程编号:S10019课程名称:神经网络控制英文名称:NeuralNetworkControl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王生铁教授适用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选修课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拓展思路,为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最优化与最优控制,模糊控制,系统辩识课程主要内容简介从神经网络模型、前馈神经网络、反馈神经网络、局部逼近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建模与辩识、神经网络控制几个方面,着重讲授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神经元及神经网络模型;感知器网络和BP网络;离散和连续Hopfield网络及Boltzmann机;CMAC、B样条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基于标准模型和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静态和动态网络的神经网络辩识;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工具箱.
教材孙增圻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主要参考书李士勇,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易继铠等,智能控制技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徐丽娜,神经网络控制,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李人厚,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目录概述神经元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生物神经网络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比较神经网络发展概况前馈神经网络感知器网络BP网络BP网络学习算法的改进神经网络的训练最速下降法反馈神经网络离散Hopfield网络连续Hopfield网络Boltzmann机局部逼近神经网络CMAC神经网络B样条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基于标准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基于Takagi-Sugeno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建模与辨识利用多层静态网络的系统辨识利用动态网络的系统辨识神经网络控制概述神经网络控制结构应用举例实验一神经网络工具箱使用大纲撰写人:王生铁课程编号:S10020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英文名称:DigitalSignalProcessing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李巴津教授适用专业:(1)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电力电子技术,(4)计算机应用技术(选修课)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类别:学位课程考核方式:考试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数字信号采集的基本理论、离散信号及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信号处理中的快速算法、滤波器设计方法、信号处理技术的软件实现方法,了解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及其硬件实现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具体内容与学时分配见)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实现及其应用,离散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系统,Z变换及离散时间系统分析,离散时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DFT,快速傅立叶变换,线性相位滤波器,无限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设计,有限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设计.
教材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胡广书著2000年5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科学出版社,[美]OPPNHEIM著信号处理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美]ORFANDIS著《数字信号处理》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0.
绪论: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实现及其应用.
1.
离散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系统:离散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系统的基本概念,LSI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频率响应,相关函数与线性卷积.
2.
Z变换及离散时间系统分析: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性质,LSI系统的转移函数,Z反变换,IIR系统的信号流图与结构.
使用Matlab进行离散时间系统分析3.
离散时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DFT:连续时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离散时间信号的傅立叶变换,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用DFT计算线性卷积.
4.
提高运算速度的途径,时间抽取(DIT)基2FFT算法,频率抽取(DIF)基2FFT算法.
FFT的Matlab实现方法.
5.
线性相位滤波器:线性相位,FIRDF线性相位特征,全通滤波器与最小相位滤波器,具有线性相位的FIR系统的结构.
6.
无限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设计:滤波器的基本概念,模拟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模拟高通、带通及带阻滤波器的设计,用冲激响应不变法设计IIR数字低通滤波器,用双线性Z变换法设计IIR数字低通滤波器,数字高通、带通及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IIRDF设计的Matlab实现方法.
7.
有限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设计:FIRDF设计的窗函数法,窗函数,FIRDF设计的Matlab实现方法.
各章学时分配:01234567上机合计13484484440大纲撰写人:李巴津课程编号:S10021课程名称:虚拟仪器英文名称:VirtualInstrument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时学分数:2学分任课教师及职称:李巴津教授适用专业: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教学方式:自学为主课程类别:选修课程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该课程了解虚拟仪器的概念、组成原理,掌握虚拟仪器的软件及硬件设计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具体内容见)虚拟仪器的概念,虚拟仪器常用传感器,虚拟仪器的数据采集,虚拟仪器的信号分析与处理,虚拟仪器面板的设计,虚拟仪器常用算法.
教材虚拟仪器的设计与实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张易知等主要参考书略《虚拟仪器》具体内容0.
绪论:虚拟仪器的概念、发展过程、体系结构以及虚拟仪器构建技术和实现方法.
1.
虚拟仪器的编程语言LabView:虚拟仪器的编程语言LabView开发环境的功能、使用方法及程序设计技术.
2.
虚拟仪器常用传感器:传感器的定义、分类、组成、工作原理.
3.
虚拟仪器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原理与数据采集卡,对数据采集编程的虚拟示波器,采用数据采集函数编程的虚拟示波器.
4.
虚拟仪器的信号分析与处理:信号时域分析,信号频域分析,信号的加窗处理,信号的滤波,信号产生与方针.
5.
虚拟仪器面板的设计:仪器面板控件的功能,用户界面库函数,仪器面板设计方法.
6.
虚拟仪器常用算法:FFT算法,低通滤波算法等.
大纲撰写人:李巴津轻纺学院课程编号:S11001课程名称:纤维化学与纤维物理英文名称:ChemistryandPhysicsonFiber开课单位:轻工与纺织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50学分数:2.
5任课教师及职称:李美真副教授适用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要求及目的:深入了解纤维材料的各种特性、工艺性能、用途和发展应用前景.
掌握纤维材料的基本结构、有关纤维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拓宽知识面.
了解并掌握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羊毛、蚕丝)的结构与性能,了解关于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与动态;熟悉蛋白质纤维的染色物理化学及后整理理论,了解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制品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课程主要内容:1、绪论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纤维材料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的关系.
纤维的共有特性.
纺织纤维和纺织品的发展前景.
2、纤维材料的基本结构纺织纤维的化学组成、超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和形态结构,结构对纤维材料性能的影响.
3、润湿性接触角和粘附力的概念,润湿的三种形式,表面状态与润湿的关系,润湿的调整,润湿的测试方法.
4、燃烧性质与阻燃燃烧的初始特性和基本知识,纤维材料的燃烧特点和燃烧机理,阻燃剂和种类和阻燃机理,常用纤维的阻燃处理方法.
纺织品的阻燃测试方法.
5、过滤性能纤维材料的过滤机理,过滤性质,纤维过滤材料的种类.
6、沾污与去污沾污的概念模型,污物的成分,纤维材料的去污机理和去污方法,助洗剂的种类.
7、摩擦性质纤维材料的固体摩擦、润滑摩擦和边界摩擦特性,影响纤维摩擦因素.
8、老化与降解纤维材料的氧化降解、热降解、光降解的机理、降解性能的测试方法,防止降解和促使降解的方法与措施.
9、等离子技术在纤维改性上的应用基本概念,等离子体对纤维作用的原理,等离子技术对各种纤维材料的改性.
10、高强力纤维高强力聚酰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碳纤维的制造、结构、性能和应用.
11、无机纤维玻璃纤维的种类、制造工艺、结构、性能和应用.
硼纤维的性能和应用.
氧化铝纤维的制造、结构和性能.
碳化硅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金属纤维的制造方法和特性.
12、超细纤维超细纤维的概念分类,超细纤维的制造方法,超细纤维的性能和用途.
13、高吸水性纤维高吸水性纤维的吸水机理,纤维的性能、种类和应用.
14、功能纤维消臭纤维的种类、消臭机理和制造方法.
抗菌纤维的抗菌机理、纤维种类抗菌方法.
芳香纤维的用途、种类和芳香的处理方法.
远红外纤维及其他功能纤维的种类、制造方法和应用.
15、可吸收性纤维可吸收性纤维的种类、原理、制造工艺和用途.
16、蛋白质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羊毛的生态结构、表皮结构、超分子结构、化学结构、了解各种结构和实验测试方法.
17、羊毛的物理性质及纤维表面性质羊毛纤维的定向摩擦效应、吸湿性、放湿性、毡缩性,羊毛的表面性能.
了解有关性质的测定、评价、表达及其在纺织成品中的作用,以及对成品风格特征的影响.
18、羊毛的化学性质酸碱、氧化剂还原剂及特殊试剂对羊毛的作用.
着毛吸附盐酸的理论分析,亲和力、吸附热、熵.
19、羊毛纤维的变性变性处理的理论、方法、技术的现状,发展与未来,变性羊毛的各种性能的变化,在毛纺工业中的实际应用.
20、其它蛋白质纤维蚕丝、人造蛋白质纤维与羊毛的结构、性能的对照.
21、染色物理化学染料吸附热力学、扩散动力学、活性染料的反应机理,羊毛用新型染料及技术.
22、羊毛的低湿染色低温染色的现状及未来,低湿染色的优越性,低温染色的理论与实践.
23、羊毛的功能整理形状记忆毛织物整理技术.
阻燃、防水、防缩、舒适整理的理论与实践.
24、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超舒适、易保养、多功能、高附加值羊毛制品的开发.
25、酶处理技术在羊毛加工中的应用生化理论、微生物及酶的应用技术.
26、纤维素纤维的丝光新技术热碱丝光、液氨丝光新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工业应用前景.
27、纤维素化学处理技术降解处理、漂白、煮练处理技术现状与前景.
28、纤维素制品的定型助皱、防缩、形态记忆整理、现状与前景.
29、纤维素制品的舒适整理柔软整理,防水透湿整理,防菌、防臭整理,芳香整理.
教材:赖志平主编,《实用纤维物理化学》台隆书店出版社1985年主要参考书王曙中等编,《高科技纤维概论》,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周晓沧等编,《新合成纤维材料及其制造》,中国纺织出版社薛迪庚编注,《现代纺织品的开发》,中国纺织出版社滑均凯编著,《毛和仿毛产品的染色与印花》1996年滑均凯、姚金波合编,《羊毛加工新技术》纺织出版社2000年王菊生主编,《染整工艺整理》纺织出版社1986年大纲撰写人:李美真课程编号:S11002课程名称: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英文名称:ProcessingandApplicationonSurfactants开课单位:轻工与纺织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杨原梅副教授适用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要求及目的:本课着重介绍各种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物性、合成原理和工艺以及表面科学性剂的应用.
主要任务为:1、介绍阴、阳、非、两性表面活性剂以及特种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品种的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能;2、介绍录同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原理,重要品种的合成路线及工艺;3、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内容:介绍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分类,疏水基结构和性能、亲水基结构和性能,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性能.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内容:介绍表面活性剂溶液,胶团化作用,胶团结构,CMC的测定,加溶作用,表面活性剂的非水溶液,胶团催化作用.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内容:介绍润湿作用,起泡与消泡,乳化与增溶作用,洗涤作用.
第四章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内容:介绍亲水基的相对位置与性,亲油基结构和种类影响,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
第五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内容:介绍碘酸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磺化剂,磺化工艺,影响因素,主要典型品种的合成.
硫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硫酸化剂,硫酸化和中和工艺,典型品种的合成,羟酸类和磷酸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和合成原理、磷酸化剂、工艺特点、影响因素.
第六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内容:介绍季铵盐及委铵化反应,直接连接型和间接连接型以及杂环类阳离子表活剂的结构特征,合成原理和工艺,几个典型品种的合成工艺及影响因素.
第七章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内容:介绍甜菜碱类,氨基酸及咪唑啉开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合成原理及工艺,影响因素.
第八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内容:介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和特性,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多元醇酯型以及聚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原料,原理,工艺特征、典型产品的合成方法.
第九章特殊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内容:介绍含氟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含硼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及性能,常用的合成方法及工艺,典型产品的合成.
第十章生物表面活性剂内容:介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概念,术语,物理化学性质,合成原理和方法,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内容:表面活性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在洗涤剂工业中的应用,在日用化妆品工业中的应用,在石油工业中应用,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教材:李宗石,《表面活性剂合成及工艺》,轻工业出版社,第二版,1995主要参考书1、赵国玺,《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32、孙绍曾等译,《表面活性剂——物性应用化学生态学》,化工出版社,19913、《SurfactantScienceSeries》EditedbyJamesM.
RichmondNewYork+5、方云等编译,《生物表面活性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4、蒋文贤,《特种表面活性剂》,轻工出版社,1995大纲撰写人:杨原梅课程编号:S11003课程名称:高能物理及生物技术与染整加工英文名称:HighEnergyPhysicsandBiotechnologyforDyeingandFinishing开课单位:轻工与纺织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李美真副教授适用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要求及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研究生了解高能物理技术,如:低湿高能等离子体,紫外线和其他辐射能新型的加工技术的应用,以及利用高能物理技术的"干法"加工,污染少,无污水排放等环境友好纺织品加工技术.
概要了解生物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史,着重了解酶在染整工业中的应用以及作用机理.
课程主要内容:1、低温等离子体及在染整中的应用1)等离子体的基本性质了解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及等离子体辐射、等离子体粒子间相互作用及基本性质.
2)等离子体产生方法及等离子体化工技术了解电晕和辉光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原理,等离子体对纤维表面改性,等离子体聚合和接枝聚合等化工技术.
3)蛋白质纤维等离子体改性改善羊毛毡缩、染色等性能.
4)纤维素纤维等离子体改性棉、麻纤维等离子体改性5)合成纤维等离子体改性主要为涤纶等离子体改性,提高润湿性、亲水性和讥静电性,改善染色性能等.
6)等离子体聚合的接枝聚合.
2、辐射能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1)紫外线辐射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紫外线辐射改善棉纤维、羊毛、蚕丝的染色、印花性能.
2)激光辐射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3、超声波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超声波在助剂加工中的应用超声波在纺织品前处理加工中的应用(退浆、煮练、漂白)超声波在纺织品染色加工中的应用超声波在纺织品后整理及水洗中的应用4、生物技术总论生物技术的含义;生物技术发展简史;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5、酶工程酶的基础知识;酶的发酵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分子的改造;生物催化剂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生物传感器.
6、生物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生物酶对改善环境的贡献;生物酶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①纤维素纤维;②蛋白质纤维;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果胶酶的作用机理;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教材: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生物技术概论》,科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2、《新型染整技术》,中国纺织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染整技术》,(中文期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等联办2、《印染》,(中文期刊)全国印染消息中心3、朱士尧编著,《等离子体物理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4、魏述众主编,《生物化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1996年5、孔繁祥主编,《环境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大纲撰写人:李美真课程编号:S11004课程名称:印染助剂及工艺英文名称:DyeingAsistantsandTechnology开课单位:轻工与纺织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杨原梅副教授适用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试教学要求及目的:了解常用印染助剂的性能及应用;掌握常用印染助剂的制备原理及作用机理;了解常用印染助剂的性能测定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助剂及其在纺织染整工业中的应用纺织纤维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化学第二章润湿剂与渗透剂概述润湿机理润湿剂的分类润湿剂的合成润湿性能测定第三章乳化剂与分散剂乳化作用乳化剂乳化性能的测定分散剂第四章洗涤剂概述洗涤机理洗涤剂的主要类型主要洗涤剂的合成洗涤剂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去污力的测定第五章起泡剂、稳泡剂与消泡剂概述起泡剂、稳泡剂消泡剂发泡力的测定第六章匀染剂概述匀染剂的作用机理匀染剂的类型主要匀染剂的合成匀染剂匀染效果的测定第七章固色剂概述固色剂的主要类型固色机理固色剂固色效果测定第八章防水整理剂概述防水整理剂的类型担水机理主要防水整理剂的合成第九章增稠剂概述增稠剂类型合成增稠剂粘度产生的机理主要增稠剂的制备增稠剂性能测定第十章粘合剂概述粘合剂的类型涂料印花粘合剂成膜机理粘合剂的合成工艺第十一章柔软剂概述柔软整理的机理柔软剂的分类主要柔软剂剂型制备柔软效果的测试方法第十二章防皱整理剂概述防皱整理的作用机理防皱整理剂的分类主要防皱整理剂的制备防皱整理作用的测定第十三章拒油整理剂概述拒油整理剂类型拒油机理主要拒油整理剂的合成拒油性测定第十四章防污整理剂概述防污整理剂类型防污整理机理防污效果测定第十五章抗静电整理剂概述抗静电剂的类型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抗静电剂的合成抗静电效果的测试第十六章阻燃整理剂概述阻燃剂的阻燃作用原理阻燃剂的分类主要阻燃整理剂的合成阻燃整理效果的测定教材邢风兰等编,《印染助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主要参考书1、冯亚清等编,《助剂化学及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2、罗巨涛主编,《染整助剂及其应用》,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03、董永春滑均凯编,《纺织品整理剂的性能与应用》,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1999大纲撰写人:杨原梅课程编号:S11005课程名称:专业英语阅读英文名称:TextileEnglish开课单位:轻工与纺织学院开课时间: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武志云教授适用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考核方式:考查教学要求及目的:熟悉并掌握纺织领域英译汉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掌握并巩固一定量的专业术语.
通过练习,能独立承担口译尤其是笔译的实际任务.
课程主要内容:1、英译汉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忠实于原文与符合国语言习惯之间的关系,翻译过程与方法.
2、纺织材料天然纤维(棉、毛、麻、丝),化学纤维(人造与合成纤维)的性能特性,使用领域.
3、纱线的生产加工纱线的种类,加工过程,质量控制,实验检测.
4、织物的生产加工针织工艺、机织工艺,各基本品的种类特性.
5、后加工整理一般整理、功能性整理的必要性,工艺过程及特性.
6、国际贸易中应遵循的规则纺织品进出口规则,合同的签定与履行.
7、学术论文的翻译学术论文的构成与特点,翻译技巧.
学术论文翻译要求独立完成一定量的练习,至少发表或待发表翻译或编译的文章一篇.
教材主要参考书1、TextilesandClothing,London19922、TradeDevelopmentScience,London19943、MaterialsManagementinClothingProduction,London1991大纲撰写人:李美真课程编号:S11006课程名称:纺织工艺过程自动控制英文名称:AutomaticControlonTextileProcessing开课单位:轻工与纺织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李美真副教授适用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教学方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要求及目的:掌握常用传感器的检测原理,选择方法,熟悉传感器在纺织工艺参数的检测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1、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作用,自动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
2、传感器原理及其在纺织工业的应用电位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自感式传感器,差动式电感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测量电路,应用.
霍尔效应及霍尔元件,霍尔元件的主要特性及传感器,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光电池,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光电传感器的分类、组成,光电器件的选择,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电涡流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导纤维传感器.
3、纺织工艺过程自动控制纱疵在线检测及工作原理,电子清纱器的组成及原理.
静止狭缝式光电整纬器的光电检测器、控制系统、矫正执行机构,旋转狭缝式光电整纬器.
回潮率的检测方法,回潮率检测和控制技术的应用.
温度检测方法,接触式温度测量,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温度的自动控制.
张力的检测与控制.
其它参量的检测与控制.
教材主要参考书1、李福刚、岳佩麟,《纺织检测技术及仪表》,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2、杨公源、马会英,《纺纱设备机电一体化》,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大纲撰写人:李美真课程编号:S11007课程名称:织物功能整理英文名称:FabricFunctionalFinishing开课单位:轻工与纺织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李美真副教授适用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教学方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教学要求及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品的化学整理已由传统的加工方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领域.
织物经过化学整理,不仅美观,而且具有舒适性和功能性,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场合或不同工作环境下穿着的要求.
本课程主要讨论赋予织物各种功能的整理技术.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各种功能整理的机理和有关理论、整理剂的结构与性能以及整理技术,了解国内外功能整理的发展现状及方向,为今后从事织物功能整理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1、防皱整理以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防皱整理为主,讨论织物交联工艺、交联原理、交联对纤维及织物性能的影响以及加工技术.
重点讨论具有实用性的整理剂,如:低甲醛和无甲醛整理剂等及其与纤维素的反应,以及反映新概念的具有潜在价值的防皱整理体系及加工技术.
本章对毛织物的尺寸稳定性整理也作讨论.
2、防护整理以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为主,重点讨论整理机理、拒水拒油整理剂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应用技术、评价拒水拒油性能的方法.
3、易去污整理主要讨论织物防污及易去污的机理、易去污整理剂的结构性能及应用技术、评价易去污性能的方法,并简要讨论织物抗湿沾污和防污.
4、阻燃整理主要讨论阻燃纺织品的要求、纺织品燃烧及热裂解、阻燃整理机理、阻燃整理剂及其他类及应用技术、评价纺织品燃烧性、阻燃性的方法,并简要讨论纺织品的阻燃.
5、舒适性整理在讨论服装舒适性的重要性和影响衣料穿着舒适性因素的基础上,着重讨论防水透湿织物,包括防水透湿机理、防水透湿织物的加工方法以及防水透湿性能和衣料舒适性的评价.
6、抗静电整理主要讨论改善织物导电性的机理及途径、静电的测试方法、抗静电整理剂的结构性能及应用技术.
7、卫生整理主要讨论纺织品的卫生整理机理、整理技术、抗菌整理效果与纺织品性能的关系、抗菌效果的评价方法,并简要讨论纺织品的除臭及防螨整理.
几点说明:1、本课程采取课堂教学与自学指定文献和参考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自学部分则通过写读写报告或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整理技术的发展趋向,每届不尽相同,重点是整理机理与整理剂结构性能的研究.
教材主要参考书1、HandbookofFiberScienceandTechnology:VolIIChemicalProcessingofFibersandFabricsFunctionalFinishesPartAandPartB(功能整理)EditedbyMenachemLewinandStephenBSello2、SurfaceCharacteristicsofFibersandTextiles(纤维和纺织品的表面性能)editedbyM.
J.
Schick3、ChemicalAftertreatmentofTextiles(纺织品的化学整理)editedbyH.
Mark4、ClothingComfortandFunctio(服装的舒适性与功能)editedbyL.
fourtandN.
R.
S.
Hollies5、有关的期刊文献大纲撰写人:李美真课程编号:S11008课程名称:颜色科学英文名称:ColorScience开课单位:轻工与纺织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李美真副教授适用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教学方式:讲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要求及目的: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掌握颜色测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掌握颜色测量在实际中的作用,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对颜色的科学评价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颜色测量的基础课程1、颜色的分类与特征2、颜色和混合3、颜色的表示与计算第二章颜色的计算1、均匀颜色空间2、色差计算3、白度计算第三章颜色测量的实际应用1、颜色测量与生产管理2、颜色测量与染色牢度的计算3、计算机配色中的颜色测量教材主要参考书1、色彩手册,(日)2、工业色彩学,(日)大纲撰写人:李美真课程编号:S11009课程名称:纺织染整新技术进展英文名称:ProgressandTheoryonSpinningandDyeing开课单位:轻工与纺织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20学分数:1任课教师及职称:闫亦农副教授适用专业: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教学方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要求及目的:了解并掌握各种纺织新材料性能及纺织新材料的产品开发.
掌握纺织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及适用性能.
进一步加深对纺织加工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够独立地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课程主要内容:1、高附加值纤维及其纺纱加工技术差别化纤维、功能纤维(远红外纤维、抗菌纤维等)、环保纤维(如天然彩色棉、天丝纤维等)、改性天然纤维的性能与纺纱加工技术.
2、高新技术在传统纺纱设备中的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在纺纱设备中的应用.
如:清梳联、清梳并联、细络联技术、电子式匀整技术等.
3、新型纺纱技术的进展介绍绵纤维转杯纺技术及非棉纤维转酹纺技术的进展,赛络纺纱加工技术、弹性纱和高密度纱线的加工技术.
4、纱线加工发展趋势纱线的高支化、复合加工技术,以及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如条干问题、毛羽问题等).
5、生物酶在纺织原料准备中的应用生物酶在羊毛等原料的改性、麻的脱胶、绢丝的精练等加工中的最新应用进展.
6、染整整理新工艺新助剂的开发与应用7、新型纺织染料的应用.
教材主要参考书纺织有关期刊、文献大纲撰写人:闫亦农课程编号:S11010课程名称:现代设计方法英文名称:ModernDesignMethods开课单位:机械学院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40学分数:2任课教师及职称:武志云教授适用专业:纺织化学与印染教学方式: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考核方式:考查教学目的及要求: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传统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须运用新思维、现代计算工具和设计方法取代传统的方式方法.
课程将包括最优化理论、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可靠性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价值工程、设计专家系统及其在各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现代设计理论从事产品开发与科学计算.
程主要内容简介:第一篇最优化方法第一章优化方法数学基础与基本概念第二章一维优化的方法第三章多元有约束、无约束优化方法第四章建立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第五章优化设计应用示例第二篇计算机第一章计算机辅助设计引论第二章CAD软件设计基础第三章计算机绘图与程序设计第四章数据结构与数据第三篇可靠性设计第一章可靠性设计概述第二章可靠性及维修性特征量第三章可靠性试验及数据处理第四章概率设计第五章系统可靠性分析第四篇专家系统介绍专家系统的概念、理论及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本课程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通过讲授、自学和实际练习相结合教学来达到训练要求.
并通过一个大作业,学生基本能运用现代设计工具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咖啡主机怎么样?咖啡主机是一家国人主机销售商,成立于2016年8月,之前云服务器网已经多次分享过他家的云服务器产品了,商家主要销售香港、洛杉矶等地的VPS产品,Cera机房 三网直连去程 回程CUVIP优化 本产品并非原生地区本土IP,线路方面都有CN2直连国内,机器比较稳定。咖啡主机目前推出美国洛杉矶弹性轻量云主机仅13元/月起,高防云20G防御仅18元/月;香港弹性云服务器,香港HKBN CN...
之前分享过很多次CloudCone的信息,主要是VPS主机,其实商家也提供独立服务器租用,同样在洛杉矶MC机房,分为两种线路:普通优化线路及CN2 GIA,今天来分享下商家的CN2 GIA线路独立服务器产品,提供15-100Mbps带宽,不限制流量,可购买额外的DDoS高防IP,最低每月82美元起,支持使用PayPal或者支付宝等付款方式。下面分享几款洛杉矶CN2 GIA线路独立服务器配置信息。配...
爱用云互联怎么样?爱用云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老牌商家旗下的服务器销售品牌,是正规持证IDC/ISP/IRCS商家,主要销售国内、中国香港、国外服务器产品,线路有腾讯云国外线路、自营香港CN2线路等,都是中国大陆直连线路,非常适合免备案建站业务需求和各种负载较高的项目,同时国内服务器也有多个BGP以及高防节点。专注为个人开发者用户,中小型,大型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核心网络云端服务部署,促使用户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