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两条供应链上的战争
3月9日联想收购IBM个人事业部的议案最终通过美国外国投资者委员会的审查。
购并的最后障碍被扫除后全球PC市场的观察家们把目光开始聚焦到新联想和戴尔身上。尽管位居全球PC市场第二的惠普也不容忽视但由于其CEO戏剧性的离职和业绩不佳使得惠普PC部门前途未卜。毫无疑问业界一致认为2005年的PC战争将在新联想和戴尔之间上演。
乍看上去这两个公司似乎不在一个层面上——戴尔的优势是直销而联想依旧依赖渠道。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里 “联想集团公布的库存天数为22.7日而戴尔公司中国业务的库存水平已经接近其全球业务库存4日的水平”是最常被引用的数据。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联想在供应链方面不如戴尔后者的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全球企业学习的榜样。人们甚至试图用表面现象来对比两者在供应链管理上的差别戴尔在厦门制造基地的仓库是平面的厂区的库存区非常小旁边堆的集装箱里装的还不全是物料 “有一些是市场活动用的礼品”。相比之下联想的库存是立体的占了几层楼 “你可以想像两者的差距”。
这些习惯性的观念究竟是否正确更多地需要因时因地、根据不同的前提进行判断。经过了2002年到2004年的一系列优化尽管联想供应链的整体水平尚达不到戴尔的水准但是因为有包括仓储、制造、人员、成品配送、管理在内的本土优势联想在中国的成本只是戴尔的一半左右这个数字在去年又降低了15%。戴尔在国内只有一个工厂联想有3个工厂且覆盖的地域很平均所以其响应速度比戴尔的1周要短只有4天。
到2004年底为止联想供应链在外人眼中的概况如下采购、生产、分销及物流统一进行上游是国际、国内供应商中间是北京、上海、深圳惠阳3个生产厂如今要加上收购成功后的IIPC 下游则是联想引以为傲的面对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庞大渠道网络及一部分直供的商业客户。由于在供应链上使用了供应链软件商I2的S C M软件。 2003年6月 I2所有的模块在联想上线后联想的3个工厂里的4个消费和家用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产品都被覆盖在了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之下。
这个概况其实是典型的“黑匣子” 其实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这个统一平台上其实跑着两种不同的供应链其中一个被联想人称为“推式” 一条则是“拉式”。这两条供应链的存在与联想的商业模式紧密相关既是其2004年坚定地进行PC战略转型的结果又有力地支持了这个战略。考虑到在2005年乃至之后联想必须面对全球供应链这盘棋因此对它而言在之前优化供应链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可以说是弥足珍贵。
手段
联想是国内最早应用I2产品的制造企业。 I2的作用简而言之就是使得联想的生产信息可以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完全共享让它的销售预测、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变得自动准确同时协同供应商尽量提高效率降低双方的库存占用。
使用了这个软件系统后联想助理总裁、运作管理部总经理郭明磊用“巨大变化”来形容前后的不同。举例来说在I2全面应用之前2005年3月10日一张订单下到联想 11日早晨生产计划人员把10日的销售订单提取出来用手工方式根据产能排产。 11日下午4点该订单才能进入生产计划、通知到工厂。此时大部分物料备在联想的自有库里工厂开始进行物料准备其中包括从供应商处征调库里没有的物料。这样一般要到12日早上工厂才能开始生产产品要到13日下午或14日早上才能入库中间花费48小时 。产品入库后由于要对客户的资金
情况等做信用检查又要花半天时间到14日下午联想才可能安排配送和安装服务。 “销售订单的整个交付过程要花掉近72小时。 ”而在供应链里产品交付时间是衡量其优劣的重要指标。
联想花了1年多的时间利用I2体统优化供应链后的结果是令人振奋的仍旧以3月10日的订单为例上午订单进来 1个小时内系统就能基本完成自动排产计划能细化到哪些产品在哪条生产线上生产。 下午就可以去仓库叫料用两个小时完成备料后物料通过第三方物流送到工厂立刻开始生产。 2004年联想特别完善了生产环节原来需要48小时的生产时间如今只需要24小时。之前因为生产计划信息非常模糊产品生产的准确时间和信息都没有工作只能像接力棒一样按照结果“传递”。现在因为做到了信息共享且有准确的开工和完工时间表在生产的同时联想就可以安排好客户资审和运输准备所需时间被大大压缩了。
“简单地说没有信息系统就没有供应链优化”。郭明磊说。如今供应商、渠道厂商和联想之间的联系都是靠信息系统——联想1个小时内准备好生产计划然后通知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把物料送到工厂后联想给供应商反馈双方共同监测仓库中物料的消耗状况等等……要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单靠手工传真单据是不可能的。
库存
供应链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在优化物流和库存后联想对价格变化快的进口元器件如CPU等交由香港国际采购中心统一负责。根据工厂的生产计划香港采购中心通常会备有1~2周库存。由于从香港报关到运付工厂大约需要2天因此联想的工厂会有2~3天的使用量的暂存库存。而对于一些辅助物料如外壳件、包装材料等器件联想推行了JIT模式——由供应商根据订单需求负责将物料及时运付到生产线上。
除去上述两种方法以外剩下90%的原材料联想推行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原来联想传统上的两周库存导致供应商为了及时供货也会有类似周期的库存。现在联想和供应商在工厂附近建立VMI仓库这部分原材料的库存不属于联想而属于供应商联想有需求就到VMI仓
库里去拿。联想与主要供应商之间每天通过2次数据交换调整真实需求和库存之间的误差。而且双方都可以通过可视库存管理共同监测仓库中物料的存量状况。供应商一旦发现物料的消耗到达了一定状况就会通过第三方物流往仓库中补货。未来为了让供应商看到更加贴近需求的真实数据使库存更精准联想和他们之间的数据交换次数有可能提高到每天4次以上。这种方法令联想在按单生产产品时其库存从原来14天缩减到5天。而且联想把物流操作层面上的业务全部外包给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因此在这方面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为什么国内其他企业做不好VMI”郭明磊解释说 “跟大家想的相反其实障碍并不在供应商处。 ”其实像联想这样规模的制造商向上游供应商推行VMI的概念十分容易因为它的大部分国际合作者都与戴尔有合作后者更是VMI高手。对于联想来说实施VMI的一大障碍是国际物料带来的——由于生产场地在境内联想的很多来自国际供应商的物料有通关问题。比如联想用的硬盘尽管是国际供应商希捷在深圳某保税区生产的但通常的模式是出口到香港后联想再通过复杂的报关手续把它进口到自己的仓库里。 “假如通关需要一天这个时间在供应链里是很难压缩的。 ”
在中国加入WTO后联想在第一时间内争取到了国家的优惠转关政策联想的信息系统和工厂所在的三地海关进行了数据对接其物料实现了快速通关。海关给予联想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加快了联想在供应链上的反应速度。联想之所以选择伯灵顿(Bax Global)和中外运两家第三方物流商为VMI模式服务也是因为伯灵顿在承运国际物料时更有优势而中外运管境内的本地物料十分便捷。
“国内企业在推动VMI时政策是很重要的一环。 ”郭明磊说。或许很少有人意识到联想在优化供应链两年里把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争取国家优惠政策上。
两条供应链
在I2完整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上很少有人意识到由于销售方法不同联想存在着两条供应链一条是和戴尔在中国相同的由客户需求驱动的“拉式”供应链一条是面对渠道网络提供现货供应的“推式”供应链。
供应链的精髓在于前端订单给出的数据要精准供应链中如果没有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而是直接由公司把产品卖给顾客就能一次性的准确而快速地获取订单信息。厂商如果想让供应商的库存尽量接近最低库存但又不会出现缺货的“险象” 就要给供应商一个大概的库存预测。一旦销售的真实订单数据进来制造商要不断地给供应商零件需求的真实数据这样一来预测数字就得以随着真实要求不断调整——不重要的零件是一周一次调整变化迅速且重要的零件需求的调整则是几小时一次。显然类似的动态刷新和调整频率越密集供应商库存量就越接近真实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 “拉式”供应链其实对应了2004年联想战略调整商用大客户和成长型企业这个增量。当时杨元庆冒着被误解为向直销转型的风险坚持认为联想需要一种新方法督促渠道一起直接“照顾好商用客户”。对于一些要求直接进行交易的特殊大客户 “比如华为” 联想则亲力亲为。联想甚至在江苏、浙江、上海、北京4个地区选出一些成长型企业进行电话销售。在这部分商业客户的战场上联想与戴尔做法极为类似已呈短兵相接之势。新联想COO刘军曾说过在2005年联想的商业客户增量要从2004年的不到10%增加到30%。而在靠客户来“拉”的供应链上由于都引进了I2的S R M系统联想可以做到“不输于戴尔”。
“2005年我们在拉式供应链上要做的是系统的增量优化。 ”郭明磊说。联想原来的大批量、 小批次生产尚且需要48小时现在小批量、大批次生产只要24小时。而且产品总量要从10%左右增加到30%。 “这就像压力测试由于压力增大不但对生产要求高而且要求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必须精准。比如联想现在送货不再只是送到渠道就可以了而要门到门、甚至门到桌送到之前要通知客服安装、安排培训。在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脱节都可能造成用户的不满。 “因此在2004年跑通的这条供应链要能承受压力。 ”
另外的那条“推式”供应链是指联想通过渠道卖产品的传统供应链。因为是通过渠道去卖给消费者这条供应链上的生产订单不可能像直接面对企业那样精准——联想要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也要加强对渠道库存的管理。由于对产量预测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供应链的运转因此在2004年对PC核心业务的调整上杨元庆把原有的7个大区划成18个分区同时让自己和分区经理之间只有一层之隔在组织结构上尽量扁平化。这样的变革实际上是在无法抛弃渠道的基础上重演了供应链原理——细分分区和缩短消息传递途径无非是让订单和配件的预测数据更准确、 调整频率更密集从而降低供应链成本。
2003年联想开始花大力气推动渠道库存管理 “渠道每天收多少货、出多少货库存是多少我们通过一个类似MINI ERP的信息系统进行监测。 ”以后联想会鼓励经销商和分销商之间的互动让它们的库存达到合理化和最小化。联想有可能采取的办法是把某地区内大部分分销商的库存集中起来进行可视化管理。这样做不但方便联想进行宏观调控而且到时经销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像联想与供应商一样。经销商没有货后通过第三方物流去库里及时补上库存不至于层层积压。 2004年联想建了以39个中心城市为结点的承运网络如果真正做到集中建库的话成本将会减少可能只需要在七八个中心城市建立仓库就够了。
“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论证。 ”郭明磊说 “目的我们主要是帮助渠道减少库存。 ”这样做会让联想整条供应链上的生产和供应商都受益。
挑战
联想在供应链上进行的这些优化使得其在中国的成本已低于戴尔。但仅凭这个并不能认为联想在供应链上已超越了戴尔。 一位供应链专家提醒 “供应链是一盘棋。 ”
联想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过去联想在上海的工厂只生产笔记本电脑不做台式机。 2003年~2004年 COO刘军带领的小组一直在论证在上海做台式机是否值得。当时这个小组发现新建工厂固然会导致制造成本上升。但联想的整体供应链却可以因为这个举措得到优化——在上海生产台式机华东三省一市和周边地区的配送成本相比从广东供货更低。经过计算后他们发现从整体供应链来看联想还是赚的。 2004年联想供应链成本因此节省了几千万元配送时间也缩短了。因此后来刘军对外形容 “供应链是要看整体一盘棋的。 ”
2005年联想的这盘中国棋就要被放到全球来下了尽管今年联想收购的IBM业务跟联想中国没有交叉但在未来18个月内新联想的管理者必然要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资源。在未来18个月内联想刚在2004年布好的中国供应链棋局将很快要被打散重新布局。
联想的管理者们需要慢慢考虑全球供应链这局棋怎么下一旦联想的产品卖到海外就不一定全在国内生产。尽管IBM的IIPC生产厂在台式机上的产量不够大但笔记本生产线却非常符合国际按需订制的趋势因此IIPC有可能只生产笔记本。在台式机的生产上联想显然比IBM更有优势。新联想现在正在忙着论证产能如何分布对未来的全球格局更有利。还有很多问题很快都会摆上桌面如IBM在印度的工厂怎么办在苏格兰工厂怎么办……
“实际上到了2006年联想会变成只有一条国际供应链。 ”郭明磊说。尽管一切都会重新布局但是她和她的同事已经发现从2002年到2004年联想在中国围绕着优化供应链优化所做的一切都没白费——这是为管理全球供应链所做的最有益的热身运动。
华纳云双11钜惠出海:CN2海外物理服务器终身价688元/月,香港/美国机房,免费送20G DDos防御,50M CN2或100M国际带宽可选,(文内附带测评)华纳云作为一家专业的全球数据中心基础服务提供商,总部在香港,拥有香港政府颁发的商业登记证明,APNIC 和 ARIN 会员单位。主营香港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美国OpenStack云服务器、香港高防物理服务器、美国高防服务器、香港高防I...
Hostigger 主机商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有介绍过几次,这个商家运营时间是有一些年份,只不过在我们圈内好像之前出现的次数不多。最近这段时间商家有提供不限流量的VPS主机,逐渐的慢慢被人认识到。在前面的介绍到他们提供的机房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土耳其、美国等。今天看到Hostigger 商家居然改动挺大的,原来蛮好的域名居然这次连带官方域名都更换掉去掉一个G(Hostiger )。估摸着这个域名也是之前...
官方网站:点击访问亚州云活动官网活动方案:地区:美国CERA(联通)CPU:1核(可加)内存:1G(可加)硬盘:40G系统盘+20G数据盘架构:KVM流量:无限制带宽:100Mbps(可加)IPv4:1个价格:¥128/年(年付为4折)购买:直达订购链接测试IP:45.145.7.3Tips:不满意三天无理由退回充值账户!地区:枣庄电信高防防御:100GCPU:8核(可加)内存:4G(可加)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