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1(二)专业设置情况1(三)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1(四)本科生生源质量2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2(一)师资队伍2(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4(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6(四)教学条件建设6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8(一)全力推进专业建设8(二)稳步推进课程建设9(三)优化推进教材建设12(四)深入推进教学改革12(五)持续推进实践教学13(六)突破推进双创教育.
15四、专业培养能力.
17(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17(二)立德树人落实机制19五、质量保障体系.
20(一)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20(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21(三)教学质量运行的监控22(四)教学质量评估的建设23(五)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23六、学生学习效果.
24(一)应届本科毕业、授位情况24(二)就业情况24(三)学生学习满意度26(四)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27七、特色发展.
27(一)依托三大育人平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27(二)因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法学28八、存在问题.
30(一)专业发展不平衡,制约一流专业建设30(二)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不够,需进一步强化联动机制311:西南政法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332:2017—2018学年各专业在校生人数统计表.
34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是综合研究型大学,以加快"双一流"建设为中心任务,坚定不移推进法学学科进入全国一流学科,坚定不移推进法学以外学科进入重庆一流学科,引领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把学校初步建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学校探索构建符合学校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和创新能力强、专业素养良好、职业伦理健全的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在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校训的基础上,坚持"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多元、多维、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专业设置情况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25个,涵盖6个学科门类,目前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专业1个占4%、文学专业4个占16%、法学专业8个占32%、经济学专业3个占12%、管理学专业7个占28%、哲学专业1个占4%(专业具体情况见1).
哲学,4%经济学,12%法学,32%文学,16%工学,4%管理学,28%0%5%10%15%20%25%30%35%图1各学科专业布局情况(三)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2017-2018学年本科在校生17,795人(一年级4,416人,二年级4,439人,三年级4,473人,四年级4,467人).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3,571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74.
81%.
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如表1所示(按时点统计)2(各专业学生分布情况详见2).
表1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统计表硕士研究生数博士研究生数普通本科生数普通高职(含专科)生数全日制非全日制全日制非全日制留学生数普通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函授学生数网络学生数自考学生数17,63304,9891655660364190004990365(四)本科生生源质量2018年,学校计划招生4,350人,实际录取考生4,368人,实际报到4,305人.
实际录取率为100.
41%,实际报到率为98.
56%.
自主招生77人,招收特长生25人,招收本省学生2,078人.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29个,文科招生省份29个.
2018年我校生源基地有序扩大,为学校持续输送优秀生源.
从2010年开始,学校发动在校师生及校友系统地启动建立优秀生源基地中学的工作.
2018年,我校坚持有序地扩大优秀生源基地规模.
如今,我校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建立优秀生源基地中学770所,其中今年以来建立了67所.
在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科或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基本上都高出当地重点线50分以上.
其中,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高出当地重点线50分以上的省份达到26个(2017年的省份数24个,2016年的省份数为19个,2015年的省份数为13个),增长至近年最高水平;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高出当地重点线60分以上的省份达到2个(2017年的省份数为28个,2016年的省份数为20个,2015年的省份数为12个),维持近年最高水平.
在全国范围内,文科或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高出当地重点线100分以上的省份有12个(2017年为11个,2016年为5个,2015年为2个).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1.
师资数量与结构截至2018年8月31日,学校专任教师总数1114人(其中包括担任专业课979人、3公共课130人、其他教学任务5人),聘请外校教师417人,折合在校总数为1322.
5人,按折合学生数27,409.
4计算,生师比20.
72.
为改善我校师资结构,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工作,2017年9月-2018年8月,引进专任教师人64人(未含已通过学校审批,正在办理入职手续的教师).
高级职称教师553人,占比49.
64%;拥有博士学位人数699人,占比62.
75%;学缘结构得到改善,最高学历外校与本校比为1:0.
67;年龄结构渐趋合理,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人数703人,占比63.
11%,详见表2.
表22017-2018学年西南政法大学师资结构统计表教授(人)副教授(人)博士学位(人)外校(人)本校(人)45岁以下(人)1843696996684467032017-2018学年,学校有效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新增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人,包括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领衔专家1人;重庆市名师奖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新增"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2.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和师风师德建设,提供平台助力教师发展,设立荣誉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待遇解决教师生活的后顾之忧,引导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立德树人中心任务,争做"四有"好老师.
(1)重引领,融思想引领于职业发展学校党委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
坚持2017年以来实施的每个月第一个周二下午固定的政治学习,引导广大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总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学校教师工作部与教师发展中心合署办公,以合理机制共同推进"德业并重"的教师全面发展工作.
此外,建立校情通报会机制,定期面向教授和离退休教职工进行校情通报,融思想政治工作的"盐"于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引领氛围.
(2)筑平台,提供干事创业广阔舞台立足教师实际,急教师之所急,为不同发展路径的教师提供个性化培养和支持方案.
以"品德、业绩、贡献"三结合的原则,修订完善《西南政法大学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实施细则》,全面承接教师职称评审权,优化完善评审流程,多元、全角度评价遴选优秀4人才,确保其岗位晋升;研究制定《高端人才支持计划》,遴选50名左右有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竞争实力的青年教师,按青年拔尖人才、骨干人才、领军人才和新秀人才分四类量身订制培养方案,孕育国家级、市级特支计划后备人才,推动和加快领军人才的培养进程.
坚持实施《教职工访学支持计划》,开展教职工发展境外培训和培养,组织遴选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开展六个月以上的访问和学习,2018年支持35名优秀教师出国出境进行6-10个月的访学,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
(3)设荣誉,发挥先锋模范示范作用为增强获得感,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继续以"师德师风"为首要要素实施《西南政法大学"三好一突出"荣誉制度》(3),设立西政"双一流"建设突出贡献奖、西政好教师、西政好干部奖项,每年评选近90名先进典型.
学校还设立了金平法学教育基金,下设西南政法大学教学贡献奖、教书育人奖与永泰教学贡献奖三个奖项,表彰优秀教师.
此外,学校每两年表彰一次的优秀共产党员主体均系一线教师.
(4)提待遇,保障教师专注教学科研以"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绩效分配向教学科研人员倾斜"为出发点,根据重庆市完善绩效工资的政策,制定《西南政法大学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实施方案》,修订《西南政法大学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修订)》等绩效工资管理总纲性文件以及10余项配套文件,确保教学科研人员绩效分配的提升,有效激励了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保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学校以成果激励为导向,坚持实施《学科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奖励性绩效中,对聘期内获得教学与科研优秀成果的教师给予支持,实现校内专职科研岗位和教学科研岗位的平衡发展;以吸引和稳定校内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导向,继续实施《省部级以上人才实施年薪制方案》,落实校内现有17名省部级以上人才的年薪制待遇,实现校内高层次人才与引进人才同等待遇,使高层次人才成为带动学科发展、建设高水平学科团队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678,占总课程门数的61.
3%;课程门次数为2,201,占开课总门次的52.
01%.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33,占总课程门数的21.
07%;课程门次数为715,占开课总门次的16.
9%.
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30,占总课程门数5的20.
8%;课程门次数为707,占开课总门次的16.
71%.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80,占总课程门数的52.
44%;课程门次数为1,723,占开课总门次的40.
71%.
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62,占总课程门数的50.
81%;课程门次数为1,658,占开课总门次的39.
18%.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163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184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88.
59%.
图2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图3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我校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4人,本学年主讲本科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4人,占比为100%.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112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68.
71%.
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246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6程的比例为65.
78%.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经费共投入11972.
05万元,其中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3182.
02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1762.
11元.
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2081.
73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1152.
8元.
实验经费支出40.
73万元,实习经费支出113.
98万元,生均实验经费22.
56元,生均实习经费255元.
近年来教学经费投入虽有所回落,但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相比2016年支出增加88.
58%,说明学校严控支出浪费,同时优化教育教学经费支出结构,把经费使用到需要使用的地方,加强经费使用效率,也同时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图42014年-2016年本科教学经费支出统计图(四)教学条件建设1.
教学用房截止2017年8月31日,学校三个校区共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203,434.
86㎡,其中,教室117,693.
09㎡(多媒体教室293间,多媒体教室座位数29363个;计算机教室42间,共配备2686台计算机;外语语音室23间,语音室座位1582个),实验室、实习场所19,217.
04㎡,专用科研用房4,037㎡,体育馆24,804.
19㎡,行政用房65,559.
27㎡.
我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1.
41㎡,比去年增长8%.
详见表4:7表32016-2017学年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统计表学年折合在校生人数(人)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人)2016-201723571268994.
1319217.
0411.
412.
教学设备2017-2018学年,我校三个校区教学仪器设备共计26612台件,设备总值15806.
38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6705.
86元,较去年增加5.
6%.
其中,2017-2018学年新增教学设备总值为671.
51万元,主要是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更换,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实验室电脑的更换,东盟中心实时教学系统等.
详见图5:5870.
406357.
181200.
74588.
1681.
516348.
440.
001000.
002000.
003000.
004000.
005000.
006000.
007000.
008000.
002015-2016学年2016-2017学年2017-2018学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新增教学设备总值(万元)图52015-2018学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情况表3.
图书馆及图书资源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由渝北校区图书馆和沙坪坝校区图书馆组成,总面积38249平方米,各类阅览室15个,阅览座位3364席.
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181,815册,当年新增35,625册,生均纸质图书79.
60册.
图书馆还拥电子图书2,957,784册,数据库75个.
2017年图书流通量达到227,362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3,248,663次.
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文献资源数量、质量双提升.
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自214.
40万册增至218.
18万册,订购纸质期刊1311种、1396份,可使用电子图书折合册数295.
78万册.
增购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数图视频教育资源库、超星书世界、博看报刊阅读屏4个数据库.
可提供订购数据库71个、自建数据库4个、共8享数据库3个及免费数据库1个,总计可使用数据库达79个供广大师生教学科研使用,从内容方面进一步补充党的思想理论主要著作文献和世界名校精品课程资源,从形式方面兼顾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视频资料,同时逐步进行自建特色数据库平台升级,丰富数据库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对本科教学的保障力.
4.
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0Mbps.
校园网出口带宽20,480Mbps.
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15,980个.
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2,258个.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215,040GB.
信息化工作人员32人.
学校两校区建设多媒体教室397间,共27930个座位.
智慧教室1间,共36个座位.
计算机教学机房17间,共870个机位.
语言实验室19间,共953个座位.
学校建设了新的云电子邮件系统,已对全校师生开放;升级智能DNS系统,使得我校对外网站在教育网、电信网上建立镜像站点,加快了外界对我校网站访问;实施了"网站群系统工程",使得我校对外一级网站可靠安全运行,我校对外二级站点已经达到155个;和重庆市大学联盟合作,网络电视台在我校校园网播放;建设和推广了数十个网络专业职能管理应用系统,如本科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系统、干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本科远程招生处理系统、数字迎新系统、图书馆系统、移动图书馆、校园一卡通系统、协同办公平台等等.
这些系统已经深度应用,成为我校教学、管理、科研中不可缺少的专业管理系统.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一)全力推进专业建设1.
强化结构调整,推动专业转型升级立足于我校的办学基础和自身特点,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稳步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升级.
发展和强化已有的专业优势,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新设与"互联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亟需相关专业,2017年新增网络与新媒体、社会工作专业,2018年新申报的金融工程、电子商务及法律、德语专业已获重庆市教委审核通过;借教育部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契机,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优势特9色,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申报的"网络安全与法治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功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积极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双卓"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2.
加强过程管理,做实特色专业(群)建设学校高度重视以人才培养为基本要求和中心的优势、特色专业的打造和建设工作,依托学科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推动专业和课程建设,2013至2017年共有13个专业和6个专业群入选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2018年法学、新闻学、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4个专业点入选重庆市首批本科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重庆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过到学院调研、开现场办公会、召开推进会、开展自我诊断和请校外专家预评验收等措施,推进过程管理,确保法学、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新闻学、行政管理和英语6个特色专业顺利通过验收,同时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对在建的7个特色专业和6个特色学科专业群的建设现状进行梳理,指导其制定科学合理的细化建设实施方案(含时间表、任务书、对验时间表和经费使用预算等),严格规范预算经费的对标使用,召开专家论证会和预验收工作会,对建设期将满的特色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过程验收检查和指导.
3.
落实"卓越计划",推动法学实验班改制基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培养特点,充分发挥学校法学专业传统优势,大力加强"专业对接产业"和"服务经济社会需求"的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除了继续开办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一带一路"法律人才实验班、基层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以外,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展趋势和发展需要,在全国率先开设监察法学实验班、监察调查人才实验班、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网络安全与法治方向实验班和侦查学专业海外利益保护方向实验班.
(二)稳步推进课程建设1.
打造"特色示范课堂",推进"课程思政"学校将"课堂思政"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旨在引导各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依托其学科领域知识与实践的积蕴,挖掘不同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价值引领融于相关知识传授,逐步摆脱单向灌输等传统教育方式的路径依赖,不10断增进内容的知识性、学理性及方式的多样性,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提升专业教师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形成学科、课程、教师、教学多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018年共建设25堂范围覆盖我校法学、新闻传播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诸多哲学社会学科的本科专业类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特色示范课堂".
2.
加强在线课程建设,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是未来教学的重要补充.
2017年学校组织开展了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荐申报及培育工作,截止目前共建成包括《法律基础》、《民法精神与社会文明》、《法理学》、《民事诉讼法》等在内的8门在线开放课程,其中《法律基础》荣获重庆市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另有4门在线开放课程已正式上线面向全国高校公开选课,选课人次超过5万人次.
2018年学校制定出台了《西南政法大学在线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办法(试行)》(西政校发[2018]394号),鼓励教师建设并运用在线课程资源开展多元化模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先行打造了2个智慧教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技术和方式的"革命",丰富和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依托课程改革项目,提升课程内涵发展2017—2018学年,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座谈会、邀请督导专家现场听课、召开本科课改推进会等措施,及时追踪首批立项的课程改革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了解课改中遇到的困境,强调课程改革需要深入研究课程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加强课改的质量监管与过程监控,鼓励课改团队针对教学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培育、提炼可推广适用的实践前沿性教育教学技术成果和重要教学成果,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并在此要求下完成了首批17个课改项目的验收工作和第二批4个课改项目的立项及验收工作.
对其中课改理念清晰、要求明确、方案精细、举措扎实具体、团队建设稳定、整体教学水平良好,课改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性和可推广性,值得借鉴的8个课改项目,均授以了"校级优质课程"称号.
2017-2018学年,学校共计开设各类本科课程958门(同一门课程,分属多个学期的计为一门).
详见图6:11图62014-2017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课程开课门数法学类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为25.
44%,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9.
15%;工学类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为27.
33%,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7.
15%;管理学类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为23.
33%,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8.
86%;哲学类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为36.
64%,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2.
22%;文学类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为37.
27%,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5.
48%;经济学类专业选修课占总学分比例为28.
60%,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5.
27%.
各本科学科类专业选修课课程占总学分比例平均为29.
77%,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平均为31.
35%.
详见图7:图72017-2018学年各专业选修课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按学科统计)12(三)优化推进教材建设1.
加强教材选用规范化,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为规范我校教材的选用管理工作,保证优质、健康教材进课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相关文件,结合我校实际,于2017年12月制定了《西南政法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教材选用管理试行办法》.
学校层面成立"西南政法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委员会",学院层面成立"院教材选用工作领导小组".
顺利完成2017-2018学年教材选用工作,两个学期分别选用252、283种教材.
选用教材体现正确性、科学性、适应性原则,把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已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相关课程,统一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其他课程优先选用国家教材目录内教材、国家规划教材、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
2.
全面总结教学经验,出版各类系列教材2017年,学校教师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更新知识结构,出版了《婚姻家庭继承法学》、《婚姻家庭继承法学案例教程》、《外国宪法》等教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出版了《涉外民事诉讼法律实务》《海关法律实务》《涉外知识产权法律实务》《涉外工程承包法律实务》《海商法理论与实务》《涉外投资法律》《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实务》《法律英语教程》等实践教学系列教材.
(四)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成果落地转化,大力培育优质教学成果奖,学校多措并举加强对各级各类教改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监控,促使教学研究成果提升服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能力.
1.
高度重视市级教改项目,建设情况突出本学年组织2017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集中开题会,组织申报2017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获批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14项.
组织申报2017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有12个课题获得立项支持,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9项;组织2次结题验收会,共计26项课题通过结题验收.
132.
广泛关注校级教改项目,教学方法改革落到实处本学年我校立项重点建设的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聚焦在有推广应用价值和实效的教育教学改革上,比如"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中心建设研究""新形势下西南政法大学《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探析""慕课在全日制法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高校人才供给改革视角下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法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培育优质教学成果为目标的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体系研究与构建""辅仁读书会"以国学经典教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实践(后期资助项目)""法学图书馆资源的高效利用途径研究"""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行业院校专业评估及建设研究——以西南政法大学为例"等包括重大、重点课题、后期资助在内共19个项目开展有应用推广价值和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研究.
学校依据《西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西政校发〔2016〕226号)及《西南政法大学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西政校发〔2017〕29号),继续加大对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激励力度,不仅按照"1:1且国家级、市级重大、市级重点教改项目不低于3万元、市级一般教改项目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给予经费配套",同时明确规定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涉及的所有项目(课题)是指取得相应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以来完成的项目(课题),以敦促项目负责人加快项目研究进程,促进项目按计划完成预期任务,早日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
(五)持续推进实践教学1.
严把质量,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根据《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的规定,为确保我校2014级以及往届补答辩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培育学生的学术诚信品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于2018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开展了2018年本科毕业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工作,检测率为100%,覆盖所有本科专业.
为提高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效率,此次检测工作由学院根据自身实际,对毕业论文各环节工作的计划及时间节点做出个性化安排,学院通过知网检测系统开展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工作,提高各学院对毕业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力度.
正在修订的《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中,也将继续贯彻严把质量的观念,继续规范和加强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
首检论文4346篇,首检文字复制比大于30%的共计196篇,大于50%的共计32篇,首检不合格率为4.
51%,较2017年不合格14率5.
23%下降0.
72%.
复检论文244篇,有5篇不合格,不合格率2.
05%,较去年复检不合格率4.
26%下降2.
21%.
正在修订的《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中,也将继续贯彻严把质量的观念,继续规范和加强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
图82017-2018学年本科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检查情况2.
打造品牌,维持传统实践教学活动举行庭审进校园活动已发展成为我校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品牌活动,为法学专业学生的实务教学、庭审观摩教育环节提供的直观、便利的机会,保障了我校法学实践教学方式的丰富性.
2017-2018学年全校共开展21场校园庭审活动,12个法院走进我校进行现场庭审,我校6个法学学院学生进行了旁听观摩学习,其中行政案件4场,经济案件1场,民商事案件2场,民事案件7场,刑事案件4场,商事案件4场.
学校根据案情类型,安排相关学院学生进行旁听学习,学习效果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9月27日上午由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负责审理的一起商事合同纠纷二审案件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自去年12月挂牌办公以来,在管辖区内高校开展的首场公开庭审活动.
庭审结束,重庆日报、新华网、网易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本次"庭审进校园"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3.
提档升级,改善我校实践实验教学条件2017-2018学年继续着手提高和改善我校现有实践实验教学条件.
经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证,购置经济学院、商学院拟在实验课程中使用的BizSim企业竞争模拟系统(V2.
0)、国际结算模拟系统、证券投资学模拟教学软件,购置刑事侦查学院电子取证15设备;优化使用方案,在保障正常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情况下,统筹软件功能,避免资源浪费.
组织新闻传播学院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建设融合媒体虚拟实验教学云平台,支持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将现有设备基础逐步升级建设成为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目标.
4.
加强管理,保障协同育人工作开展推进专业实习工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强化协同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2017-2018学年学校共组织3010人参加集中实习,集中实习比例为64.
28%,比上一年度有所提高.
其中国际法学院和刑事侦查学院集中实习比例达到100%,外语学院集中实习比例最低(5.
8%).
由于受学院领导的重视程度、各学院专业特点、实习基地建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各学院集中实习比例相差较大.
5.
依托优势,推动司法鉴定中心践行人才培养功能我校司法鉴定中心是全国十大国家级司法鉴定中心,也是建在高校的三个中心之一,负有人才培养的职责和功能.
然而,长期以来,受师资、场地等多种因素限制,该项功能长期没有得到应有发挥.
经教务处与司法鉴定中心的精心筹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起为2014级全校法学专业近2400名本科生开设了1个学分的《证据技术运用实训》课.
该课内容包括文书检验、痕迹检验、法医检验、电子数据检验,每个项目4个小时,共计16小时,安排在周末两天行课,教师团队由教授、博士组成,实训特色鲜明,学生兴趣浓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参与师生的普遍欢迎.
除此之外,2017-2018学年我校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平均为31.
35%,比往年有所提升.
(六)突破推进双创教育1.
搭建舞台,努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实训为鼓励我校师生积极投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实训活动,我校逐步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的前期培育、遴选、指导、孵化力度,打造了一条"教—赛—学"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数较2017年申报书增长了一倍,最终立项66项,其中国家级6项、市级28项、校级32项;对2017年立项并通过中期检查的3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2016年延期结项的项目1项进行结项评审,共16评出优秀项目6项、良好项目11项、中等项目10项、及格项目6项,其中一项优秀项目论文经遴选,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并获得"优秀论文"奖;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立项了10项具有"训、练、赛"一体化的训赛项目,大大丰富了我校创新创业活动内涵,参与培训学生超过3000余人.
表4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获奖情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等级数量国家级6市级28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校级32优秀6良好11中等102017年立项并通过中期检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格62.
推动转化,探索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教育目标在积极的运行和管理下,我校毓秀众创空间在2016、2017年绩效评估工作中连续两年获得"良好"等级,为我校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至2018年7月,累计有33个创新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进驻众创空间,19个项目经过孵化已经注册公司,并彰显出强大的示范效应.
6月,经市教委遴选,我校推荐的"食绿自然品牌推广有限责任公司"及"观澜成章法律咨询公司"参加了重庆市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洽会,充分展示了我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方面的成果.
3.
佳绩频传,学生实践及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富2018年4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对外发布了《2017年全国高校团学创业促进工作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文化建设、创新创业孵化支持情况、创业教育成效4大类60个分指标进行评价后,我校与同在重庆的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等8所高校共同入围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我校位居65位.
对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成效做出了充分的认可和肯定.
4月,经积极组织,我校报名参与第四17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数达264个.
学生参与度在去年已实现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继续翻倍增长,由2017年竞赛时的459余人参赛发展到2018年第四届竞赛时1028人参赛.
经评审,共计6个项目获重庆市优秀奖,4个项目将角逐重庆市金银铜奖,今年我校在此赛事上的获奖数量达到了历史新高,显示了我校在建设研究型高水平大学道路上着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4月,成功承办第九届(2018)全国高等院校暨第17届(2018)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现场总决赛,参与第33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西南政法大学专项奖的评审工作,并设立市级赛西南政法大学专项奖10项及全国赛专项奖10项,为我校获得了良好的美誉度和广泛的关注度.
5月,为备战参加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组织开展辩论队员选拔培训工作,最终获得全国第三名及最具人气高校的佳绩.
四、专业培养能力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
历经68载励精图治,学校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西政校训,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其中法学类专业8个,哲学类专业1个、经济学类专业3个、文学类专业5个、管理学类专业7个、工学类专业1个.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1.
法学类专业秉承高素质职业化法律人才培养理念,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依托,包括法学、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共5个专业获得重庆市级三特行动计划项目支持,教学科研队伍力量雄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本专业切实贯彻"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理念,根据"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功底、系统专门知识、良好职业能力"的一流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吸收近年来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政法特色、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并能够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一流法治人才.
182.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作为我校唯一的工科专业,以丰富的法学优质教学资源和侦查学学科优势为依托,是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和重庆市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和管理团队均为重庆市教学和创新团队,拥有全国首批国家级鉴定机构、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证据技术实验中心,重庆高校物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平台.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法治理念、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现场勘查、物证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及管理工作、调查取证、物证技术鉴定等工作以及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务实创新人才.
3.
管理学类专业是学校发挥法学学科优势、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培养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专业群,现有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审计学、劳动关系、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7个专业.
其中工商管理学科为重庆市"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学科,实行大类培养,强调法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探索形成了"教-赛-学"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行政管理专业获得重庆市级三特行动计划项目支持.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实际管理、理论宣传、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具有政法特色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一流专业人才.
4.
文学类专业现有新闻学、英语、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5个专业.
其中新闻学专业作为全国第一个以法治新闻为专业特色的本科专业,充分依托学校法学学科优势,不懈开展新闻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新闻学专业和英语专业均获得了重庆市级三特行动计划项目支持.
本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实现与人才培养功能、需求相契合,并特别突出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功底、系统专门知识、良好职业能力和具有政法特色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一流人才培养目标.
5.
哲学专业依托现为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的哲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实验、实践设备齐全,现有研究中心四个,包括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法哲学研究中心、历史现象学研究中心、国学经典与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两个,包括道德心理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
本专业旨在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96.
经济学类专业现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共3个专业,围绕学校建设基本目标和务实创新人才培养定位,适应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数据化和社会管理科学化的人才培养要求,依托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教学科研队伍力量雄厚,建有"金融模拟实验室"、"证券期货研究所"、"法律经济学特色实验室","复合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重庆市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得重庆市级三特行动计划项目支持.
本专业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坚持"法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功底、系统专门知识、良好职业能力和具有政法特色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立德树人落实机制2018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打造了25堂"特色示范课堂",范围覆盖法学、新闻传播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诸多哲学社会学科本科专业,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与思政功能,系统提升学校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同时,在习近平教育思想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提出的"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要求,学校结合教育部3月份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了《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适当调减必修课学时学分,增大选修课学时学分比重,严格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要求等,还新增了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选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旨在将第一课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的主渠道.
另外,为激励教师回归教学本分,学校将在下一学年出台《西南政法大学教学评价实施办法》,加大本科教学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及推优评优中的权重,将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的硬指标.
20五、质量保障体系(一)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全校的核心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本科教学为基础的理念.
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政策激励教师投入教学的良好局面,全力保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1.
领导重视人才培养学校领导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经常研究人才培养相关议题,主管领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布置本科教学工作,并且召开全校教学教育工作大会.
2017-2018学年,学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共有70次相关会议涉及本科教学工作,内容涉及本科专业调整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运行情况、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等,出台教学相关制度文件10项.
学校各级领导每学期都会保证一定时间深入教学第一线.
每学期开学前和开学第一周,校领导带队进行教学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或研究.
学校对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本科听课做了详细规定,2017-2018学年,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到本科课堂听课13节(次);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及党政班子成员共计听课541门次.
学校有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校领导每年都会到联系学院进行座谈交流、师生访谈等,及时了解各学院工作情况、师生动态,解决问题.
2.
政策激励教师投入教学学校在"十三五"规划中将人才培养和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作了专项规划.
在学校新修订的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绩效工资改革等方案中均着重考虑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激励向一线教师倾斜的制度,引导教师将教学作为首要职责,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对各类教师都有相应的基本教学工作量要求,严格执行《西南政法大学课堂教学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本学年为本科生授课教授比例达88.
59%.
把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必要条件,在教师聘用、职称晋升等方面本科教学具有"一票否决权".
大力开展"西政好老师、西政好干部"等活动,通过培育名师、树立典型,打造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21(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加强统筹,多维立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为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
以赛促教,构建教学为中心的激励机制以奖励制度为基础,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2018年,根据绩效制度改革,为激励广大教职员工投入教学,学校根据教学工作实际情况组织校内专家论证并征求全校意见,制定并实施《西南政法大学教学质量奖励办法》,逐步建立起以双一流建设为中心,多位一体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
以各类竞赛为支撑,夯实教学激励机制.
学校坚持"课程教学、教师培训与教学竞赛"三位一体的理念,创新教学竞赛组织形式,激励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式,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推动本科教学品质的提升.
为展示教学能力,搭建青年教师经验交流平台,激励青年教师立足讲台,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组织开展第五届西南政法大学"精彩一课"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经过全校共15个教学单位推荐41名青年教师参加了"精彩一课"课堂教学竞赛;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全校范围组织开展移动教学比赛、校内微课教学大赛,法学专业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取得重庆市第三届微课比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专项奖1名的好成绩;为提高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开展了"锦上添花"教学新秀奖等奖项的评选,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老师进行激励,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本科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
与时俱进,制定并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学校对本科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教师的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水平综合测评等都做了进一步的要求.
2017-2018学年,为激励教师潜心教学,以本为本,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西南政法大学"精彩一课"课堂教学竞赛评选办法》《西南政法大学教师教学工作水平综合评价实行办法》;为加强质量监控队伍建设,学校修订并实施了《西南政法大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有效提高教学督导队伍建设水平,完善院校两级督导管理机制;为规范课堂教学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对《西南政法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管理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要求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和贯彻,切实发挥起本科课堂人才培养主渠道和主阵地功能.
22(三)教学质量运行的监控1.
落实听课制度,持续开展全覆盖的评教工作为保障教学质量,坚持全程全员全覆盖的评教制度.
教务处注重评教结果的反馈与改进,加强评教实效.
2017-2018学年,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组对全校进行了随机听课,听课699门次,超额完成听课任务122%;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及党政班子成员共计听课541门次;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辅导员对学院授课教师进行课堂质量测评1610门次;学生通过网上评教2664门次.
学校每学期对全校听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西南政法大学听课情况报告》反馈给全校各教学单位,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表52017-2018学年听课情况汇总听课部门听课门次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组听课699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及党政班子听课541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辅导员课堂质量测评1610学生网上评教26642.
做实过程监控,强化各类教学专项评估工作为落实过程质量管理,学校坚持专项检查与常规评价相结合,强化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2017-2018学年,学校先后组织校内督导专家组对全校13个教学单位开展试卷专项检查、毕业论文专项检查、教研室集体备课专项检查工作,并形成专项检查报告,召开了检查反馈会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相关学院,帮助教学单位针对相关问题及时整改.
3.
加强教学评价制度建设,完善我校质量保障机制为坚持以本为本,让教师回归课堂,强化教学中心地位,2018年教务处坚持做好各类资格评议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学校制定并实施了《西南政法大学教师教学工作水平综合评价试行办法》,填补了我校在教师同行教学水平评价中制度空白.
2018年,教务处组织完成了本年度教师教学工作水平综合评议工作,13个教学单位的46名参评教师通过评议,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评议结果的有效性、科学性,完善了本科质量保障体系;为保障双语课程质量,2018年教务处坚持开展双语教师资格23认证工作,提升我校国际化水平,共有7个教学单位的9名教师通过了双语教师资格认证.
4.
开展各类学生舆情调查,畅通学生信息反馈渠道为畅通学生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教学问题,为教学规划、教学管理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学校以学生教学信息中心为依托,2017-2018学年,学校开展各类学生教学相关舆情调查共计5期,涉及主题包括法学核心课程、公共选修课质量、学生课堂教学评价、学院教师教学水平、图书馆环境、自习室情况等教学各方面,并形成调查报告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
(四)教学质量评估的建设开展本科专业自查工作,逐步建立专业评估机制.
2017-2018学年,全校23个本科专业完成自查自评工作.
各专业严格按照重庆市本科专业评估工作方案,对照重庆市属高校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专业自查自评工作,形成了各专业评估指标数据及专业自评报告.
各专业从专业规划、师资队伍、科研能力、课程教学、培养效果、存在问题等六个方面深刻分析专业现状及问题,探索专业建设及改革路径.
开展本科专业调研工作.
2018年,教务处组织完成了对全校23个本科专业的走访调研工作.
从在线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改革等方面与学院党政领导、各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及教务办主任开展专业调研座谈会,深入了解我校专业存在问题及困境,探索专业建设及改革路径,最终整理形成《西南政法大学专业调研报告》,为学校专业评估及专业设置调整提供参考.
(五)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1.
以数据为依托,发布学年本科教学运行报告学校坚持按学年编制并公布《本科教学运行质量报告》.
《报告》依托学校综合教务系统,以学年内教学运行过程中各质量控制环节的实际记载和评价(包括各种定量或定性)数据为基础,以培养方案为逻辑主线,选取培养方案课程开出情况、任课教师授课情况、教材选用工作、课程考试分析,以及毕业论文工作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诸方面作为观测点,对照各环节预期的质量标准进行自我诊断、分析和总结.
2017-2018学年教学运行质量报告,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设情况、课程考试情况、质量监控、24实践教学情况、教学研究情况等11个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数据分析.
该运行报告同时成为学校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核心内容和依据;同时也是考核评价教学院部以及学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成效的基本依据,是学校持续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指针.
2.
以督查促改进,发布每周教学质量信息简报本着"重在督查、重在反馈、重在改进、重在提高"的原则,学校加强对本科课堂教学秩序的监督,每周编制并公布《本科教学信息简报》.
《信息简报》包括学生每周到课率情况统计、教学督导课堂秩序检查情况、学生违反课堂秩序情况以及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学生到课率依托本科教学学生信息中心组织,以课堂学生到课率情况以及学生课堂教学秩序情况等数据为基础,分别以学院、年级、专业、课程类型等观测点进行分类统计.
学校每周将《信息简报》反馈至相关学院和任课教师,督促相关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17-2018学年,全校共查课32034门次,实到人数1909169人次,平均学生到课率为91.
05%.
从课程门类上来看,必修课到课率最高93.
05%,限定选修课平均到课率较低,平均到课率为85.
59%;从学生年级来看,学生年级越低到课率越高.
六、学生学习效果(一)应届本科毕业、授位情况2018届共有本科毕业生4,467人,实际毕业人数4,397人,毕业率为98.
43%,学位授予率为99.
95%.
(二)就业情况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促进"就业指导全程化、职业教育规范化、就业服务精品化",有效推进各项就业工作.
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6.
14%,其中经济犯罪侦查、刑事科学技术、政治学与行政学等3个专业初次就业率在85%以上.
25表62018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初次就业率序号专业毕业人数(人)就业人数(人)就业率1经济犯罪侦查555090.
91%2刑事科学技术786785.
90%3政治学与行政学554785.
45%4会计学12810783.
59%5市场营销786482.
05%6英语16713782.
04%7公共事业管理614980.
33%8工商管理846779.
76%9经济统计学544277.
78%10金融学19114877.
49%11知识产权886877.
27%12广播电视学513976.
47%13哲学463576.
09%14审计学1259576.
00%15法学2359179175.
92%16国际经济与贸易14010675.
71%17劳动关系483675.
00%18传播学453373.
33%19治安学433069.
77%20新闻学1127869.
64%21思想政治教育604168.
33%22侦查学16811367.
26%23行政管理15710264.
97%全校本科生平均初次就业率4393334576.
14%26我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共3345人落实就业,签订就业单位人数共计1928人,占实际就业人数的57.
64%,其中机关就业人数占比只有2.
87%;升学(含出国)1205人,占比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6.
33%;自主创业学生比例占实际就业人数的1.
02%,作为缺乏创业基础和有力支撑的传统文科学校,毕业生创业人数较少;灵活就业266人,占实际就业人数的7.
95%.
详见下图:签订就业单位,58%升学出国,33%自主创业,1%自由职业,8%签订就业单位升学出国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图9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三)学生学习满意度学校注重学生对本科各项工作的反馈意见.
除每学期开展网上课程教学评教、组织学生座谈会外,2017年学校开展了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调研.
此次调查从目前大学生学习的现状出发,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走访学生寝室,发放纸质问卷,共计约1000名在校生参与了本次调研,覆盖了全校本硕博学生.
本次调研涉及以下10个问题:对教材选用满意度,对课时、课程量设置满意度,对必修与选修课程设置满意度,对实务、实践课设置满意度,对教师水平满意度,对教学设施满意度,对自习条件满意度,对学习风气的满意度,对自我自学能力满意度以及对自我学习状态满意度.
大部分学生认为我校的学习风气良好,学生学习满意度较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认可度高,在学习的软硬件配套、教务安排方面比较满意,对于自我的自学能力以及学习状态与成果的满意程度也很高.
学生对学校整体学习的环境条件大多持肯定态度,学校的学习安排与学习相应配套较为合理,能够较大程度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改进与学习成果的加强起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调查显示,学校在下一步工作中应该合理安排课程,增加选修课种类、实务课程,开拓实践合作单位种类;加强硬件设施维护,增设楼梯,加大楼道面积;开设长期稳定自习室,多进非27法学书籍报刊;教师进行学术型与实务型互补教学;随机进行课堂秩序与自习秩序检查.
(四)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学校一是继续委托第三方高等教育数据与解决方案专业机构麦可思,实施用人单位跟踪评价项目,即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向用人单位(单位性质包含企业、事业单位等,涵盖教育业、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政府及公共管理、机械五金制造业等各大行业)发放问卷,调查录用毕业生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等.
目前调研仍在进行中,就部分反馈情况,大体可知聘用过本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未来愿意继续招聘本校应届毕业生的意向较高.
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跟进用人单位评价,目前接收到的反馈较好,"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工作踏实认真"等评价较多.
建立了日常来校招聘单位沟通回馈制度,通过宣讲时与来校招聘单位的沟通交流,直接了解用人单位意见建议和具体反馈;通过QQ群、微信群、讲座等形式,与校友类用人单位沟通交流,不定期了解毕业生情况.
七、特色发展(一)依托三大育人平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西南政法大学打造三大育人平台,大力推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1.
课程与活动平台.
将《创新创业基础》纳入面向全校所有本科生的通识必修课范畴.
推出"创响西政"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依托学校在实验、实训、实习、科研基地以及其他方面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特色,以"训(培训)、练(练习)、赛(比赛)"一体化为路径,2017年以来先后推出18个创新创业教育"",参赛学生达8000余人次,切实建成一条跨界思维培养、专业技能实训和以赛促学相得益彰的创新创业教育高速路.
2.
制度与机制平台.
出台《西南政法大学本科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西南政法大学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就业与素质教育绩效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对学生的学业绩效、教师的教学绩效和教学单位的工作绩效评价与动力机制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3.
众创空间平台.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汇聚多方力量,建起上千平米的众创空间1.
0版,每年孵化20余个模拟律所、创业企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带动28就业效应日渐明显.
(二)因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法学学校注重前沿问题研究引领法学等学科发展方向,先后组建成立了人工智能法学院、生态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和国家安全学院,全面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我校尤其积极关注人工智能及相关高科技产业发展对法学教育与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7年12月,我校率先在全国成立人工智能法学院,积极进行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
增设二级学科,厘清人工智能法学内涵与方向为回应人工智能新技术对法学理论和法律职业造成的冲击,西南政法大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自主增设了"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现已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完成公示,并已报教育部备案.
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的设置,对于完善我国现有法学学科体系,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人工智能+法律"横向复合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晰的学科内涵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前提.
西南政法大学从AIandLaw的译名之惑、人工智能法学的学科归属之争以及人工智能法学学科的内涵之选三个维度,厘清了人工智能法学的学科内涵,将人工智能法学定义为"以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及其在各法律职业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规则'"和"'技术'的取得为其研究目的的新兴交叉学科",为人工智能法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奠定了基础.
凝练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西南政法大学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为指引,以法律人工智能产品研发技术人才和人工智能治理法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庆经济建设急需,凝练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研究"、"人工智能法学基础理论"、"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学"和"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的法律规制"四个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2.
搭建学术平台,营造浓厚人工智能法学学术氛围学术平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
人工智能法学院着眼于人工智能法学的交叉学科属性,在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倾力打造涵盖多个学科在内的学科平台,以打破分科治学的学术藩篱,促进人工智能法学学科知识的创新和人工智能法学科学研究的繁荣.
现有学科平台包括重庆市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以及案例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
人工智能法学以讲座、沙龙、兴趣小29组为载体,大力营造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学术氛围.
一是召开西南政法大学首届人工智能法学教育论坛,全国130余人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各抒己见,精彩纷呈,《中国高等教教育》对此进行了报道;二是打造了"法律与科技"学术讲坛,举办了首届人工智能法学学术活动月,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法律科技公司的总裁和核心技术人员为全院师生作人工智能与法律的专题讲座;三是派遣学院教师参与全国范围内的"人工智能+"学术会议,激发教师研究兴趣,拓宽教师研究视野;四是组建人工智能法学兴趣小组,搜集整理国内外人工智能法学研究方面的书籍、论文等学术文献资料及会议、课程、产品等机构动态情报,在此基础上建设人工智能法学学术资源库,为人工智能法学学科提供丰富的科研与教学资源.
3.
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人工智能法学课程体系西南政法大学根据AI介入人际社会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迁与法律职业的变革,结合人工智能法学的学科内涵,倾力打造了与人工智能法学两类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着眼于培养法律人工智能产品研发人才的人工智能技术导论、法律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法律信息管理、智能办案辅助系统研发、律师业务计算机编程等课程和着眼于培养人工智能法律规制人才的人工智能法学原理、人工智能智能政策与伦理、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学、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的法律规制以及人工智能典型案例研讨等课程,以期实现"人工智能+法律"人才的体系化培养.
4.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人工智能法学培养模式西南政法大学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科大讯飞、恒图科技、元贞实业、安徽富驰、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等科技公司和律所,从产、教、学、研四个维度,在专业建设、课程打造、教材编撰、师资培训、培养模式、实践实训、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助力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根据日前教高司函(2018)47号公布的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安徽富驰支持西南政法大学的两个协同育人项目赫然在列,标志着西南政法大学在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以来自各学院的本科生为主,也包括人工智能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方向的研究生.
目前约有50名成员参与人工智能法学数据库项目的建设工作,搜集整理国内外人工智能法学方面的书籍、论文等学术文献资料及会议、课程、产品等机构动态情报,为人工智能法学学科提供丰富的科研与教学资源.
在人工智能法学数据库项目的基础上,AI&Law兴趣小组正筹办读书会项目,通过资源共享、互动交流、专题演讲、主题辩论等形30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法学数据库资源及人工智能法学学科的师资力量,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法学学科的专业兴趣与思辨能力,为后续的学术论文写作及创新创业项目作准备.
此外,AI&Law兴趣小组还筹办"Sail"网刊,将人工智能法学学科的前沿成果通过网刊呈现给广大师生.
八、存在问题(一)专业发展不平衡,制约一流专业建设问题原因:1.
专业发展不平衡.
法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发展不平衡,特色学科专业与新设学科专业发展不平衡,传统优势专业(如侦查学专业)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应当具备优势的法学以外专业特色亮点仍然不够凸显.
各专业第一志愿生源填报率差别较大,2015-2017年我校招生的15个专业(专业类)中,哲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高考填报率均在20%左右,2018年首次招生的社会工作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仅为7%.
2.
专业交叉融合度不高.
专业交叉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今年中国政法大学获得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四型人才"导向的"四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开办了英语专业(法律英语)、翻译专业(法律翻译)、法治信息管理等交叉融合专业;华东政法大学开办了有新闻学专业(法制新闻方向)、英语专业(涉外法商方向)、翻译专业(涉外法商方向)等交叉融合专业.
我校25个专业中迄今没有交叉融合专业,专业之间的整合与支撑度偏低,难以满足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新建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与产业实际需求明显脱节,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矛盾.
3.
专业建设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学校的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属于学院-学科的组织架构,学科由学科负责人组织建设,但专业建设则缺少明确的责任主体.
有的教研室承担了部分专业建设工作,但教研室更多是承担教学任务,难以承担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解决措施:本科教育教学的核心是专业建设,专业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石,以特色专业和四个重庆一流专业为重点,建设一批一流专业,争取有若干专业进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行列,显著提升我校专业建设水平.
311.
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专业布局的科学性.
统筹建立社会需求、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推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建立定期专业评估机制.
对专业实行抽检制度,每年评估1-2个专业.
建立专业红牌警告制度,根据专业评估结果,对一些专业实行挂牌警告.
结合近三年的本科专业招生数据,对连续两年第一志愿生源较低或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低的专业实施动态调整,对社会需求小、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缺乏社会竞争力的专业停止招生.
力争在2020年我校进入重庆市一流专业序列的专业数达到8-10个左右,若干专业进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行列.
2.
从不同层次入手,促进专业交叉融合.
一是学院内专业的交叉融合.
结合教育部正在推动的各省市高考改革,在商学院实行工商管理类大类专业招生、新闻与传播学院实行新闻传播类大类招生的基础上扩大大类招生范围,在1-2个学院探索大类招生,推动刑事侦查学院试行侦查类专业大类招生等;二是跨学院的专业交叉融合.
在已有的法商融合人才培养实验班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法学与新闻、外语、新工科专业等不同专业的交叉融合,做好教育部立项的"网络安全与法治专门人才"新工科项目建设.
3.
探索以"系"为单位,完善专业建设主体责任制.
国内很多大学早已开始以院系为组织架构建设专业,以"系"作为专业建设的直接责任主体.
我校目前仅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商学院采用这种专业建设模式,下一步将在法学以外专业探索实施以"系"为单位的专业负责人制度,专业负责人为系主任,具体负责专业建设工作.
4.
积极参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升级行动.
充分发挥法学专业的优势,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参与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升级行动.
积极参加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共同实施的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2.
0计划,确保法学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法学专业建设行列.
注重人才培养与前沿科技相结合,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二)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不够,需进一步强化联动机制存在问题: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教书与育人需要更加紧密的统一起来,就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机制没有形成,学院对就业工作的认识还不平衡、不到位,学院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全校上下引导就业观念的合力没有形成.
我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度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化视野需要培养,办学国际化水平还有很大空间,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需要强化.
32解决措施:面向市场需求,健全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
统筹规划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建立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将就业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中,融入到教书与育人的全过程中.
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面向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昔日数据,国内商家,成立于2020年,主要销售湖北十堰和香港HKBN的云服务器,采用KVM虚拟化技术构架,不限制流量。当前夏季促销活动,全部首月5折促销,活动截止于8月11日。官方网站:https://www.xrapi.cn/5折优惠码:XR2021湖北十堰云服务器托管于湖北十堰市IDC数据中心,母鸡采用e5 2651v2,SSD MLC企业硬盘、 rdid5阵列为数据护航,100G高防,超出防...
vpsdime上了新产品系列-Windows VPS,配置依旧很高但是价格依旧是走低端线路。或许vpsdime的母公司Nodisto IT想把核心产品集中到vpsdime上吧,当然这只是站长个人的猜测,毕竟winity.io也是专业卖Windows vps的,而且也是他们自己的品牌。vpsdime是一家新上来不久的奇葩VPS提供商,实际是和backupspy以及crowncloud等都是同一家公司...
Hostodo发布了几款采用NVMe磁盘的促销套餐,从512MB内存起,最低年付14.99美元,基于KVM架构,开设在拉斯维加斯机房。这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国外VPS主机商,主打低价VPS套餐且年付为主,基于OpenVZ和KVM架构,产品性能一般,数据中心目前在拉斯维加斯和迈阿密,支持使用PayPal或者支付宝等付款方式。下面列出几款NVMe硬盘套餐配置信息。CPU:1core内存:51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