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内存价格

内存价格  时间:2021-01-16  阅读:(24)

-1-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信息摘要2011年03月08日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元器件行业第二十一期本产品的目的在于为投资者提供半月度市场动态,希望能为投资者研究提供帮助本期要闻晶圆代工首季营运乐观,破库存过高顾虑集邦:今年行动式内存估增1倍我国LED产业创新难度与发展瓶颈双重显现平板电脑Q3市场开始拥挤明年市值达350亿美元尼尔森:美国智能机市场中Android手机最多国内光伏企业向海外迁徙直接投资取代单一出口国内触控面板的发展趋势分析评论我国IC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我国集成电路市场2010年市场增速达29.
5%,实现销售额7349.
5亿元;展望未来,从内部因素分析,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新政给予企业更大的扶持力度;目前本土IC制造产能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不到10%,SEMICONChina预计该产业今年将增长18%;从外部因素分析,据SEMI预计,全球半导体生产项目支持可能增长22%达到472亿美元,晶圆代工首季营运乐观,库存过高及产能过剩无忧.
PC市场短期看好,长期需谨慎:从短期来看,受英特尔芯片瑕疵影响,递延需求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得到释放,且需求在新兴市场和商用领域得到支撑.
反观年度表现,则将受到平板电脑的强烈冲击:苹果iPad2一石激起千层浪,高盛证券调降今年首季NB出货预测从季减11%至季减13%;Gartner(顾能)则调降对2011年及2012年的PC出货量预测.
中国山寨机市场出口井喷,仍处上升通道:据国家工信部数据,1月份我国手机出口额达42亿元,同比增长88%,无牌手机功劳不小;据印度手机协会,山寨手机在印度市场的出口量将达到3800万台;由于其物美价廉,在印度、俄罗斯、巴西、非洲等新兴市场需求仍将十分旺盛,3G网络的加速覆盖并不会对其主要市场构成影响,据iimediaresearch预测,我国山寨手机产量在今年还会迎来新的销售峰值.
光伏产业链中看好上游多晶硅行业:国内方面,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1月份多晶硅进口量为5521吨,同比增长74.
8,现货价格居高难下.
国外方面,多晶硅缺货愈益现象预估至少今年上半年都难获得解决,电池业者面临有单无料的难题,太阳能厂商拥料为王情况正快速发酵;面对欧洲部分国家年中将下调光伏电价补贴,抢装大潮或重新,同时北美等光伏新兴市场需求也十分旺盛,据iSuppli,今年全球光伏需求将达到22GW.
液晶显示利好因素增多,或将走出低谷:据WitsView,受厂商补库存和提前备货的影响,全球液晶显示器品牌和代工厂商1月份出货双双成长;据台湾《电子时报》,液晶显示器面板价格预计在今年3月份开始上涨,而液晶电视面板则会在4-5月份上升;两岸面板厂商互相参股的可能性也给液晶面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据奥维咨询,2011年LED液晶显示在B2B领域的渗透率将由5%提升至8%-10%.
长期竞争力评级:高于行业均值相关报告1.
《短期反弹可期,重点推荐莱宝高科》,2010.
12.
302.
《在创新革命中寻找泡沫化收益》,2010.
12.
33.
《重视基本面支撑下的超跌反弹机会》,2010.
10.
18程兵分析师SAC执业编号:S1130208120262(8621)61038265chengb@gjzq.
com.
cn沈建锋联系人(8621)61038200shenjf@gjzq.
com.
cn证券研究报告市场数据(人民币)行业优化平均市盈率48.
84市场优化平均市盈率29.
70国金元器件指数4459.
98沪深300指数3337.
46上证指数2999.
94深证成指13144.
18中小板指数7407.
5726403140364041404640100308100601100825101125110223国金行业沪深300此文档仅供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使用-2-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内容目录内容目录2半导体.
4经济平缓半导体厂商应对策略探讨.
4SEMICONChina总裁观点:中国本土供求缺口未来几年将得以填补5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正当时5赛迪顾问:解读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新政.
7晶圆代工首季营运乐观,破库存过高顾虑8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大幅反弹市场规模达7349.
5亿元.
9芯片生产项目开支将刷新纪录达472亿美元12分析师认为未来两年芯片价格势头良好.
12芯片13IDC:英特尔引领芯片市场销售复苏13台DRAM厂资本支出大减.
13尔必达带头DRAM喊涨19%13集邦:今年行动式内存估增1倍.
142月下旬NANDFlash合约价持稳,集邦预期3月缓跌.
15LED15中国成功研发出目前世界上最大功率LED光源.
15我国LED产业创新难度与发展瓶颈双重显现16拓墣∶今年全球LED成长42%17原料供应渐缓解,LED磊晶成本压力可望减轻.
172010年前十大LED制造商营收排名情况.
18两岸LED产业竞争加剧,企业面临资格淘汰赛.
19OLED产业:小尺寸已腾飞期待大中尺寸起步19产能明显不足蓝宝石基板供给持续紧张.
21由产能扩张走向技术升级是中国LED产业的必经之路.
22PC.
24平板电脑Q3市场开始拥挤明年市值达350亿美元24NB出货递延Q2恢复成长.
24被平板替代顾能大降今明两年PC出货成长25英特尔芯片瑕疵影响缩小笔记本出货年增19.
6%25iPad2出鞘,Q1NB出货预测降至季减13%26-3-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2015平板计算机出货1.
5亿台,Google平台将超越Apple26手机27中国山寨机出口井喷:印度每年进口3800万台.
27手机出口增幅显著品牌输出比例大幅上升27尼尔森:美国智能机市场中Android手机最多28生存空间变窄山寨手机今年或迎拐点29光伏30光伏逆变器迎来黄金发展时期30多晶硅进口量持续大增现货价格居高难下31中国光伏扩产路线图32国内光伏企业向海外迁徙直接投资取代单一出口.
37世界最经济高效太阳能电池问世.
38太阳能产业链重演抢料戏码掌控料源难度高过取得订单392014年将有40%左右的住宅光伏(PV)装置将使用MLPM.
40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41面板42国内触控面板的发展趋势分析42今年元月份液晶显示器出货品牌与代工厂商双成长43全球液晶面板提速本土企业如何转身自主44手机面板主流规格出现关键变化对高解析度需求大增.
46TV需求降面板厂找新利基.
468代线将占据液晶面板生产份额半壁江山472011年LED商用显示市场渗透率将达8%~10%48Ovum:2011年3D电视及便携设备销量将大增.
48液晶显示器将开启面板价格上涨潮.
49两岸面板厂参股有利上下游整合.
49面板厂发展In-Cell传统触控厂如临大敌50-4-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半导体经济平缓半导体厂商应对策略探讨时间:2011-03-01来源:SEMI2011回归正常据各市场调查公司和企业的预测,2011年半导体业还将保持在2010年的3000亿美元的规模,上半年相对是淡季.
同时2011年也将会回归正常,不会像过去两年过山车式地剧烈震荡.
回首过去,一些企业如何在危机中成长,对即将来到的淡季又将如何准备成功的企业是否有些经验可循我国本土半导体企业成长的根结在哪里2010年的后两月,笔者走访了一些企业老总和市场调查公司分析师,期待从中找到答案.
通过并购与合作高速成长目前在存储器行业,美光(Micron)堪称成长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随着2010年12.
7亿美元收购恒亿(Numonyx)等策略,该公司以92亿美元被iSuppli评为2010年第9大半导体销售企业.
而在1992年,美光还是一家年营业额仅5亿美元、在亚洲没有业务的内存厂商.
其成长秘诀主要是与合作伙伴合作和并购.
那么并购和自己开发技术是如何协调的呢"在发展企业时,我们的第一选择当然是自己开发相关的技术.
但是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所以我们不可能包打天下.
"美光科技全球企业发展部副总裁MikeSadler说,在自己开发的同时,Micron还专门有一个团队去寻找其他人的好技术.
这个团队去参加各种会议、看相关的文章、论文等,寻找美光所感兴趣的项目或技术.
这样Micron就能在很早阶段,尽快地通过收购或者其他方式,把美光的资源和相关技术整合在一起.
主要靠收购商业模式成长的半导体企业还有一些,如LSILogic、Intersil等.
另外更多地企业是靠收购小公司或合作来弥补自己的业务空缺,来进入一些新市场,例如Intel、TI等.
下行阶段应对策略:精打细算总体来看,半导体产业是一个较为振荡的产业,尤其内存市场以敏感和波动剧烈著称.
有预测认为,2011年开始,DRAM行业要开始面对下行周期.
但是与以前下行的周期稍有不同的是,这次的周期不是由供给不足引起的,而是供过于求驱动的.
但这次下行周期不会像以前那么严重,因为在供给方面没有新的产能.
尽管如此,Micron还是根据所预测的现金流情况,对开支进行了严格控制,使不管资本项目还是经营项目的开支,都不会耗尽现金.
因此,Micron对于那些最重要的资本投资项目还会继续推进;但对于那些可以推进也可以不推进的二、三级项目就会暂停,等市场稳定之后再做出判断,因为稳定之后,才能知道在未来一两年的反弹程度.
TSMC(台积电)是08年底金融海啸中没有出现季度亏损的少数大型代工企业之一.
谈及经验,TSMC中国业务发展副总经理罗镇球说:"就市场经济而言,不管在任何时间,你都要有做最坏的打算.
所以不管你成本的控制也好,或者人员的数量也好,在任何时间都要控制住.
"为此,TSMC随时随地都要求自己不能长肥肉,而且在组织内部开展竞争.
中国有句俗话:"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即使TSMC已经跑在很前面了,TSMC还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假想的敌人,随时跟自己竞争,任何项目都有人员的竞争.
新人进来时,就要培养这样的竞争文化,并有一套严密的考核和奖惩机制.
规模庞大、资金雄厚不是最重要的许多企业把成长不快的主要原因归结为规模和资金实力不够.
但TSMC的罗振球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规模大是会有帮助的;但是如果仅看规模大,美国据各市场调查公司和企业的预测,2011年半导体业还将保持在2010年的3000亿美元的规模,上半年相对是淡季.
同时2011年也将会回归正常,不会像过去两年过山车式地剧烈震荡;总结行业成功经验:可通过并购与合作高速成长,时刻都要精打细算,规模资金不是关键,工艺技术才是制胜法宝.
-5-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的通用汽车也一样会赔钱.
所以规模大的公司可能不太容易赔钱,但是也不保证不赔.
从TSMC角度看,一家晶圆代工厂有三件东西是重要的.
第一是好工艺,所以TSMC在此做大量投资;第二是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包含良率、生产周期或总产能;第三是服务,如果晶圆厂的IP核不足够,该晶圆厂是否能在外面整合一些合作伙伴来提供fabless(无生产线的芯片设计公司)的项目做完之后,晶圆厂的业务或销售人员能否给fabless客户很好的建议,把晶圆厂的经验分享给fabless等.
在存储器行业位列三星等企业之后的Micron也看中挖掘技术等潜能的重要性.
Micron的Mike分析道,三星的规模是Micron的两倍多,三星在内存市场占35%,Micron的份额是15%.
Micron目前不会想超过三星,反之,三星也不大可能把Micron赶出市场.
Micron的目标是增长速度要和整个市场的扩张速度基本一致,同时对研发进行投资.
Micron只想确保在给定的资源条件下,投资能够是最为明智、有效的.
Micron认为,在半导体领域,如果一家大企业没有强有力的IP(知识产权)组合,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拥有非常良好的专利池,就意味着这家公司不仅在生产制造方面有非常好的业界经验,同时能够更好地同对手竞争.
据PatentScorecard每年按照公司的专利和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排名,美光一直是列于排名前十名,2010年位列第三.
SEMICONChina总裁观点:中国本土供求缺口未来几年将得以填补时间:2011-03-01来源:SEMI由于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通常都需要大量的半导体芯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前景是非常良好的.
中国IC芯片需求正在稳步增长,目前已达到全球总消费量的25%.
当前,中国本土IC制造产能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不到10%.
这种情形为本土生产和消费都带来了机会,也预示着中国芯片设备产业的增长潜力,预计该产业今年将增长18%.
同时,我们看到了中国对以制造为导向的半导体、电子、光伏和FPD产业的支持依然强劲,而且基于广泛的生产技术学习和积累,其竞争力也将提升.
在未来几年,我们预期看到中国本土供求缺口将得以填补.
在SEMICONChina展会期间,我们将重点介绍半导体、太阳能和FPD领域最新的产品和方案.
我们将致力于满足中国晶圆厂提升产能的需求.
为了更有效地为中国太阳能市场服务,我们在西安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研发中心.
该中心将帮助我们的客户加速学习周期,更好地验证其面板产品.
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正当时时间:2011-03-02来源:中国电子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1440亿元,实现近30%的高增长.
不仅如此,在国家对研发创新给予重点投入与大力扶持的帮助下,在我国半导体企业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半导体技术与产品创新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总体来看,在半导体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创新仍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新兴产业带动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企业科技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应用开发水平亟待提高,产业链有待完善,我国企业在市场上还很难与跨国公司正面交锋.
如何瞄准差异化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是必解之题.
2010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1440亿元,实现近30%的高增长.
在国家重大专项、政策的引导扶持下,我们的企业要瞄准差异化市场,通过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将竞争提升到商业模式和产业链的层面而不是单一产品.
SEMICONChina总裁表示非常看好中国半导体前景,中国本土IC制造产能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不到10%,增长潜力大,预计该产业今年将增长18%.
-6-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副总裁高峰认为,国家近期公布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新型产品创新的重点必将出现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IC产品中,如LED驱动、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大功率IGBT/MOSFET、MEMS、高速通信用芯片等,而作为产业链一环的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也将是产业创新的重点目标.
"这些新兴热点市场从本质上来说是核心集成电路芯片在多个产业领域的交叉融合应用,重点新兴产业应用市场的兴起将衍生出多层次的集成电路市场需求.
这些新兴热点产品和应用为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创新空间.
"他说.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半导体企业应该在一些细分的半导体产品和技术领域方面进行突破:在应用领域,应优先在面向互联网应用的智能终端芯片及LTE/LTE-A终端SoC芯片领域取得突破,重点关注生物医疗电子产品、清洁能源和智能家居等方面的应用;在技术领域,应重点在多频段、低功耗的射频基带纳米技术(45nm/32nm)的SoC集成技术,面向软件无线电的射频/混合信号电路的可重构结构及其设计技术,基带、射频单芯片协同仿真设计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

厦门永红研究所所长助理彭淑合表示,今年是国家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局之年,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
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方面,需要对封装、引线精密制造、芯片导线接合、集成电路材料的选择、结构的设计和冷却的手段等进行技术创新;在LED照明方面,需要加大对硅衬底LED技术、核心装备MOCVD国产化、大功率白光LED技术的创新;在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高阶制程控制和整合、高精密度仪器、硅提纯、切片、深紫外光(EUV)或无光罩电子束、掺杂等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重大专项驱动创新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我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发挥国家意志.
国发4号文强调,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集成电路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整体突破,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事实上,"核高基"等重大专项的实施,已经带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一些核心领域取得突破.
"以华虹NEC为例,'十一五'期间,华虹NEC承担的两个重大专项'0.
25微米~0.
18微米通用BCD产品工艺开发与产业化'和'0.
18微米/0.
13微米锗硅BiCMOS成套工艺技术'已取得显著成绩.
其中,瞄准高端电源管理芯片市场需求而成功开发的0.
18微米BCD技术平台,已于2010年12月进入量产.
目前正在对世界上最前沿的0.
13微米/0.
18微米SiGeBiCMOS进行技术攻关,并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已有两款SiGe产品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填补了国内空白.
"高峰说.
当然,通过重大专项带动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还应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找准创新突破口.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副理事长魏少军认为:"重大专项要防止两个误区:一是要防止重大专项代替一切,二是要防止企业盲目跟进重大专项课题任务.
"协同发展加快创新随着技术的升级和竞争的加剧,市场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和产业链的竞争.
在发达国家掌控核心技术、完成专利布局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利用庞大的"中国市场",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增强企业的创新实力,改善创新效果,是从"追随"实现"赶超"的有效途径.
上海新进第二产品事业群总经理王裕仁告诉记者,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中国制造"正在吸引着全球生产要素的流入.
在技术东移背景下,我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公司有机会和系统厂商一起坐下来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IC设计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产品更加贴近客户需求,产业链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
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公司的创新实力会得到很多提升,未来的进步空间会更广阔.
-7-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蔚表示,一个半导体产品推出市场的时间长短、性能优劣、价钱高低等,跟企业与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与设备、物料供应商的相互合作程度相关.
"以晶方半导体为例,一方面它积极与上下产业链企业之间通力合作,建立战略联盟,相互提供平台,相互提供资源,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实力.
另一方面,在前沿技术研发过程中,注意把握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跟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紧密合作,互通有无,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步伐.
"王蔚说.
从整个产业链条来看,要想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不但企业本身掌控技术工艺要突破完善,上游支撑的材料设备也必须发展就位.
"因此,支撑材料业不但要提供优质产品,而且要指导下游厂商用好材料;反之,器件电路厂商也能就工艺发展对材料提出要求,反馈提升材料产品质量.
上下游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各种方式无论合资、技术交流等都是发展创新、抗拒风险的重要手段.
"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肖清华说.
赛迪顾问:解读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新政时间:2011-03-02来源:赛迪网为鼓励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00年制定发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以下简称"18号文件").
经过10年的发展,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还存在很大差距与诸多不足.
为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这一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11年1月28日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以下简称"4号文件"),对集成电路产业给予进一步鼓励与扶持.
新政策的发布,将继续推动产业的投资与创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4号文件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以及市场等多个方面对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诸多优惠.
具体来看,与18号文件进行比较,新的4号文件具有如下特点:1、政策扶持力度更大.
4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国发18号文件明确的政策,相关政策与本政策不一致的,以本政策为准",其中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更由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延伸至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见4号文件是18号文件的拓展与延伸.
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更进一步增强.
2、集成电路产业得到进一步强调.
18号文件共计13章,其中专门集成电路产业的内容仅有1章(第十二章),其余均为软件方面内容.
4号文件共计8章,各章内容对集成电路产业均有涉及.
政策内容上,4号文件全文共34条,其中与集成电路产业有关的政策达到29条,18号文件全文中"软件"一词共计出现106次,"集成电路"一词仅出现24次,而在4号文件全文中,"软件"一词共出现82次,而"集成电路"一词出现频次已增加到61次.
新政策中集成电路产业地位的提升由此可见一斑.
3、更加注重解决企业实际经营中遇到的不便与困难.
经过10年发展,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从小到大,并新建立了众多集成电路企业.
这些企业在几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遇到了不少与集成电路产业特点相关的实际问题.
4号文件中对这些问题给予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如项目建设中产生的短期内难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占用资金问题,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进口料件的保税问题,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需要临时进口的自用设备的进口关税问题,质检、通关时长时间等待导致对集成电路相关设备、仪器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以及文件给予的所得税优惠与其它优惠政策交*时如何处理的问题等等.
4、对政策的落实工作十分重视.
"落实难"是18号文件执行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国家已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4号文件突出强调政策的细化与落实.
18号文件规定:"各地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鼓励软件产新发布"4号文件"相对于原"18号文件"政策扶持力度更强,集成电路产业得到进一步强调,更注重解决企业实际经营中遇到的不便与困难,该政策将继续推动产业的投资与创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8-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尽快组织实施.
"4号文件则进一步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跟踪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取得实效".
新政策不仅强调要"高度重视"、"抓紧制定细则"、"切实落实"、"确保实效",更明确了督促政策实施的具体部门,可说是极大的注重实效.
分析4号文件对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坚定了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4号文件的发布,表明了国家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
这对于广大集成电路企业,以及计划进入集成电路产业的企业而言,无疑坚定了其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这一点在18号文件颁布后的10年中已经得到充分显现.
未来4号文件还将继续起到国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其次是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4号文件本身已明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未来集成电路产业无疑将继续作为各级政府优先发展的产业受到重点扶持.
同时,通过政府部门、产业界、投资机构,以及新闻界对文件的宣传,"集成电路产业大有可为"这一信息将传递到社会各界.
未来4号文件对于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将起到积极作用,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给予了行业急需的优惠与扶持.
4号文件已经在财税、投融资、研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等多个方面,对集成电路产业给予了多项行业急需的优惠与扶持.
借鉴18号文件的经验,有关部委正在制定的实施细则中,将在此基础上给予更多细节上优惠.
同时,未来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应地方性政策中,还将有更加细致、更加优惠的内容,4号文件的对产业扶持的倍增作用不言而喻.
晶圆代工首季营运乐观,破库存过高顾虑时间:2011-03-04来源:FM5科技研调机构iSuppli日前指出,去年第四季全球半导体库存天数季增7%达83.
6天,创2008年第二季以来新高,并警告若今年半导体产值成长小于5.
6%,晶片价格恐因库存水位过高而迅速下降.
而英特尔执行长欧德宁日前接受采访时亦表示,随着全球晶圆厂今年大举扩产,晶圆代工产能恐出现过剩疑虑,将造成晶片价格下滑.
不过,针对iSuppli及欧德宁悲观论调,不仅台积电董事长已率先驳斥,产能不是唯一影响价格因素,若非看到客户需求,以及技术支撑,也不会贸然扩产,晶片价格并不会下跌.
JP摩根分析师ChristopherDanely2日亦出具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半导体库存修正行动已即将结束,调高德仪(TI)及Xilinx投资评等.
事实上,由业界角度来看,今年半导体产值要达到年增5.
6%以上不成问题,而从国内晶圆代工厂商台积电、联电(2330)、世界先进(5347)1月份营收表现及第一季展望来看,均属相当乐观,甚至均较去年同期情况优.
台积电1月份合并营收达353.
71亿元,较去年12月再成长1.
4%,年增17.
4%.
虽然第一季为晶圆代工传统淡季,但台积电在通讯相关应用需求强劲,先进及特殊制程产能排队潮涌现,首季营运淡季不淡,合并营收预估落在1050-1070亿元间,仅季减2.
8-4.
6%,毛利率则约在47-49%.
法人估算,以台积电今年市占率将成长,以及全年营收将增2成估算,自第二季起,营收将成逐季成长态势,且增幅至少2位数.
联电1月份营收虽然跌破百亿元规模,为近9个月来新低,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成长10.
45%.
展望首季,联电因要协助客户产品技术及制程转移,营面对之前iSuppli指出全球半导体去年第四季度库存创新高并发出行业低增速的警告,晶圆代工厂商台积电和联电今年第一季度都在传统淡季交出了亮眼的成绩,企业对未来行业盈利持乐观态度.
-9-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运表现将些或受影响,晶圆出货量将季减1-3%,首季营收估小幅季减,毛利率则预计仍超过25%,表现也不算淡.
而世界先进更因LCD驱动IC客户库存去化动作完毕,重启拉货动能,1月营收反转回升12.
3%达14.
14亿元,年增23.
07%.
展望首季,公司更乐观预期,在客户库存回补、拉货力道重现下,出货量预计将季增30%,首季营运淡季不淡.
今年首季,台积电、世界先进客户端拉货动能仍强劲,带动营运淡季不淡,联电因支援客户制程移转,晶圆出货量受到影响,但仍仅估下滑1-3%,也不算淡,整体来说,今年首季晶圆代工仍旧处于营运乐观、优于往年的表现,为今年一整年的营运状况率先拉出一个好兆头.
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大幅反弹市场规模达7349.
5亿元时间:2011-03-04来源: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1、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7349.
5亿元,市场增长29.
5%201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2983.
2亿美元,市场增速达31.
8%,是继2000年以来市场增速最快的一年,在经历的2009年的下滑之后,市场大幅反弹,结束了连续多年来的低迷发展态势.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方面,市场也同样结束了连续多年来增速连续下降的趋势,2010年市场增速达29.
5%,实现销售额7349.
5亿元.
是继2005年之后市场增速最快的一年.
市场的反弹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市场对下游整机电子产品的需求旺盛,从而带动对上游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
此外,由于2010年下游市场对芯片需求强劲,因此整体上使得芯片价格相对往年较为坚挺,在某些产品领域甚至出现芯片价格上涨的现象,芯片价格因素也是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
整体来看,2010年之所以能实现市场的大幅反弹,关键的因素还是因为2009年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造成衰退,从而导致市场基数较低,因此2010年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双双实现高速增长.
图12006-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销售额规模及增长率市场进出口方面,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1569.
9亿美元,同比增速31.
0%,出口方面,中国集成电路2010年出口额为292.
5亿美元,同比增速25.
5%.
可以看出,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出口差额较大,中国所需的集成电路多数仍然需要进口,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发展速度也基本与进口规模的增速保持一致.
2、存储器增长快速,是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在产品结构方面,受益于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几乎每种集成电路产品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速,其中存储器受到来自各个应用领域的带动,增速最快,201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2983.
2亿美元,市场增速达31.
8%,中国集成电路市场2010年市场增速达29.
5%,实现销售额7349.
5亿元;在产品结构方面,存储器增速最快超过40%,市场份额达23.
9%;从市场应用结构来看,3C领域仍然是主要应用领域,三者市场份额接近88%;整体竞争格局基本不变,以英特尔为代表的欧美日韩厂商占据绝对优势,联发科技发展放缓;展望未来,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市场将会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预计市场增速将在10%左右,驱动力主要来自PC、手机和液晶电视.
-10-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增速超过40%,市场份额达23.
9%,依然是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
CPU和计算机外围器件则受到笔记本产量增速相对稍缓的影响,市场份额有所下滑.
图2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产品结构3、3C领域仍是主要应用市场从市场应用结构来看,2010年,汽车电子领域依然是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发展最快的领域,全年市场增速达36.
8%,其市场份额稍有上升,但由于其市场基数本身较小,因此对整体集成电路市场的带动作用有限.
计算机领域依然是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最大的应用领域,2010年市场份额为45%,由于2010年中国笔记本电脑相对于其他主要的电子整机产品产量增速稍缓,因此计算机领域集成电路市场的份额较2009年也稍有下滑.
网络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则分别受到手机以及家电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的带动,其市场增速都保持在30%以上.
整体来看,PC和手机仍然主宰集成电路市场的发展,二者所消耗的集成电路产品超过集成电路整体市场的一半,然而随着其它各类产品应用的增加,这两类下游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将缓慢缩小,但未来几年,这两类产品仍然将是集成电路消耗市场的主导产品图3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应用结构-11-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4、整体竞争格局基本不变,联发科技发展放缓竞争格局方面,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基本保持了之前的态势,欧美日韩厂商依然占据了明显优势,英特尔第一的地位暂时还没有厂商能够撼动,但是三星与英特尔的差距基本上市逐年减小.
其它企业方面,Micron和瑞萨则由于收购或合并,销售额大幅增加,排名有所上升,TI、英飞凌等企业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力,值得注意的是,前两年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中国台湾企业联发科技在2010年由于受到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其发展势头有所减缓,排名下滑.
5、未来几年市场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展望2011年,在经历了20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市场将会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预计市场增速将在10%左右,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仍然主要来自PC、手机、液晶电视已经其它产量较大的电子产品.
此外,未来新兴应用成为市场增长的推动因素之一,xPad等新兴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半导体市场的发展,随着医疗电子、安防电子以及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应用于这些行业的集成电路产品所占的市场比重将会越来越多.
未来3年,汽车电子的增速将会明显放缓,但依然将明显高于整体集成电路市场的增长,PC领域的增速也将会有所放缓,这将直接影响到存储器市场和CPU市场的发展,值得注意的MCU产品,未来随着社保卡发卡量的增加,用于IC卡领域的MCU将会受到带动,而且随着MCU应用范围的拓宽,中国MCU的增速将明显快于整体集成电路市场.
图42011-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及增长率预测未来几年,产品方面,存储器仍将是中国集成电路市场上份额最大的产品,其市场份额将会保持在20%以上,CPU、ASSP和模拟器件的市场份额也相对近较高,将保持在15%以上.
应用领域方面,3C(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仍然是中国集成电路产品主要的应用领域,三者的市场份额将一直保持在整体市场的85%以上.
-12-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芯片生产项目开支将刷新纪录达472亿美元时间:2011-03-04来源:SEMI根据SEMIWorldFabForecast的报告,2011年全球晶圆厂项目支出,包括建设、设施、设备,将较2010年增长22%,其中设备支出(包括新设备和二手设备)将增长28%.
该分析报告基于近期所宣布的资本支出计划,主要来自代工厂商和存储芯片厂商.
"晶圆厂项目总支出今年将接近472亿美元,较2010年的386亿美元大幅增涨.
"SEMIIndustryResearchandStatistics高级分析师ChristianGregorDieseldorff说道,"2011的支出将最终超过2007年464亿美元的峰值水平.
"芯片巨头英特尔已将今年的资本支出预算由2010年的52亿美元提高到90亿美元.
包括AMD、博通、高通和Nvidia在内的其他芯片厂商以及包括应用材料、KLATencor和LamResearch在内的芯片设备厂商今年的开支预算也均比去年有所提高.
Table1:FrontEndFabSpendingoverTimeSource:SEMIWorldFabDatabaseReports(February25,2011)分析师认为未来两年芯片价格势头良好时间:2011-03-07来源:EETimesICInsight的BillMcClean和FutureHorizons的MalcolmPenn两位分析师认为全球半导体业在2013年下降之前2011及2012年会持续增长.
本周在法国Grenoble举行的ISS欧洲年会上它们表示了上述观点,并重申是由于它们分析了全球芯片的市场需求而导致ASP将由持平到上升之故.
McClean预测全球半导体业的长期年均增长率可达9-10%,主要由于未来几年芯片的ASP可能稳定或者增长.
McClean认为ICInsight与Gartner及其它市场分析公司之间的差别在于它们都认为即使每年芯片的数量需求增长10%,但是ASP每年会有4%的下降,所以未来半导体业的增长才5-6%.
MalcolmPenn表示如果从近10年的ASP看,目前己出现拐点,从2009的Q4开始ASP没有下跌,而上升.
Penn预测2011全球半导体有9%的增长,而在去年12月时曾预测增长6%.
它认为ASP正在上升,而且有可能达到两位数.
尽管近期无论英特尔,三星及台积电都宣布大幅增加投资,但是2011与2012全球的制造产能仍是偏紧,fab的投资并没有过热.
Penn补充说,全球半导体业在2012年可能有16%的增长,而2013年可能下降2%,看来产能扩充过大论并没有打击市场的下降.
据ICInsight和FutureHorizons分析师,全球半导体今明两年将持续增长,区别于其他机构预测的观点在于认为ASP将持平或上升.
据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SEMI)称,今年全球半导体生产项目支出可能会增长22%,其中芯片设备生产的支出将增长28%,刷新记录.
-13-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芯片IDC:英特尔引领芯片市场销售复苏时间:2011-03-01来源:赛迪网据国外媒体报道,虽然2010年全球电脑芯片市场普遍增长,但在去年第四季度有些反常.
去年第四季度的微处理器销量,环比和同比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0.
04%和0.
21%.
然而,根据IDC的统计,2010年在芯片销售方面还是有17.
1%的增长,整体收入增长26.
7%,达到363亿美元.
IDC研究主管ShaneRau称去年芯片销量的增长主要归功于移动计算和高端计算机.
为了支撑上述论点,IDC给出了一些具体数据,移动PC处理器2010年的销售量增长了26.
2%,而桌面电脑芯片销量只增长了6.
2%.
在公司对比方面,IDC称英特尔销量在上升,而AMD则有所下降.
在2010年第四季度,英特尔占有了全球市场80.
8%的市场份额,上升0.
4%,而其对手AMD公司下降0.
4%,市场份额只有18.
9%.
2010年全年,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为80.
7%,上升1.
1%,而AMD的份额为19%,下降1.
1%.
台DRAM厂资本支出大减时间:2011-03-01来源:FM5DRAM厂因为去年度拉高资本支出,垫高比较基期,加上2011年PC用的标准型DRAM景气不佳,位出货成长远不及MobileRAM,导致台系DRAM厂2011年资本支出大幅衰退,华亚科(3474)、瑞晶(4932)跌幅达50%以上.
从已经公布资本支出的DRAM厂来看,2011年资本支出金额以华亚科的170亿元居冠,连续2年高居台湾DRAM产业第一位,但是与去年550亿元相较,呈现69%的衰退走势,减幅也堪称首位.
同为台塑集团的南科,预估资本支出也将从230亿元下降至120亿元,衰退幅度为48%.
此外,整个尔必达阵营的资本支出也纷纷出现下滑,尔必达日前公布的资本支出中,自身的资本支出预估达400亿日圆,较去年度大幅衰退33.
3%,而瑞晶的资本支出也会从400亿日圆降至200亿元,衰退幅度为50%,仅力晶因部分资本支出从2010年递延至2011年,使2011年的资本支出从70亿元增至130亿元,逆势成长85%,是唯一一家资本支出成长的DRAM厂.
今年DRAM产业虽然已经露出曙光,眼见3月就有机会起涨,但是至目前为止,DRAM厂几乎没有一家有具体筹资计划,瑞晶甚至连上市计划都已经延后,打算以自有资金支应今年的资金需求,尔必达社长坂本幸雄也估算出,瑞晶从40奈米制程转到30奈米制程,仅需2亿美元,这部分资金即使不从资本市场募资,自己的现金也足以支应,因此上市与否不会影响扩产计划.
今年有多家DRAM厂订出非PC的营运比重,希望在今年底之前,将非PC比重提升至30%至50%不等,尔必达内部预测,今年PC用DRAM的位出货成长将不到30%,但是MobileRAM位出货成长却可成长300%,今年DRAM产业景气回温,各家厂商受惠程度将不一.
尔必达带头DRAM喊涨19%时间:2011-03-01来源:FM5全球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大厂三星及尔必达自本月起将调涨DRAM价格,涨幅在9%到19%不等,业者强调,全球最大内存厂商三星加入涨价行列后,第二季DRAM涨幅将更明确.
iSuppliDRAM厂因为去年度拉高资本支出,垫高比较基期,加上2011年PC用的标准型DRAM景气不佳,位出货成长远不及MobileRAM,导致台系DRAM厂2011年资本支出大幅衰退;同时,多家DRAM提高非PC营运比重,尔必达预测PC用DRAM增长率不超过30%,而移动RAM可增长300%.
在尔必达率先宣布3月调涨DRAM价格后,全球最大内存厂商三星随后也加入涨价行列;据集邦科技预期,计算机系统厂在本季底和下季初将开始拉货,提高库存准备,到3月底以前DRAM价格有机会反弹20%至25%.
据IDC统计,2010年芯片整体收入增长26.
7%达到363亿美元,主要归功于移动计算和高端计算机;公司方面英特尔全年市场份额80.
7%,上升1.
1%,而AMD的份额为19%,下降1.
1%.
-14-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尔必达是率先宣布3月调涨DRAM价格厂商,社长坂本幸雄日前表示,虽然今年标准型内存成长仅三成,但由于全球无新增产能,加上下游陆续回补库存,尔必达决定3月起调涨价格,涨幅9.
5%到19%.
全球最大内存厂三星也自本月起,针对二线个人计算机委托代工厂(OEM)调涨DRAM报价,DDR32GB模块从16.
5美元涨到18美元,换算为DRAM颗粒,每颗报价涨幅近一成,至于一线PC厂,三星虽还未涨价,却明白告知只能限量供应,预料很快涨价.
台湾DRAM大厂目前还未表态跟进,不过业者透露,随英特尔新芯片组重新调整出货,加上个人计算机厂提升DRAM搭载率,DRAM价格确实应回到较合理价格,乐见三星和尔必达调涨DRAM售价.
台湾知名DRAM市调机构集邦科技预测,随着英特尔新平台SandyBridge本月正式出货,加上64位操作系统普及与内存较去年便宜甚多,预期个人计算机新主流规格单机将搭载4GB以上的DDR3DRAM.
集邦科技预期,计算机系统厂在本季底和下季初将开始拉货,提高库存准备,到3月底以前DRAM价格有机会反弹20%至25%.
坂本幸雄也呼应集邦的调查,强调DRAM供需在3月将趋平衡,5月将缺货.
主要是下游库存水位低,各DRAM今年资本支出保守,且转移很多的产能生产闪存、行动用内存(MobileDRAM)或高阶服务器用内存,不过,从市场应用端来看,今年行动用内存需求强劲,价格相对看俏.
集邦:今年行动式内存估增1倍时间:2011-03-01来源:FM5集邦科技旗下研究部门DRAMeXchange表示,由于行动式内存具有高效能低耗电的特性,可大幅延长手持式设备的使用时间,加上智能型手机需求与平板计算机的兴起,2011年行动式内存的成长将超过100%,占全球DRAM产出18%,成长居各DRAM产品之冠.
集邦分析,智能型手机如2年前iPhone3G搭载128MB成长至今iPhone4搭载512MB的内存,由Google主导的Android系统也不遑多让,主流机种内存需求已来到1GB.
平板计算机更是百家争鸣,除了Apple的iPad2内存尚待确认外,无论是HP的TouchPad或是Motorola的XOOM乃至于RIM的Playbook,内存皆是搭载1GB,明年内存规格更上看1.
5GB甚至2GB.
据集邦科技,由于行动式内存具有高效能低耗电的特性,可大幅延长手持式设备的使用时间,加上智能型手机需求与平板计算机的兴起,2011年行动式内存的成长将超过100%,占全球DRAM产出18%,成长居各DRAM产品之冠,市场主要由三星、海力士、美光及尔必达瓜分.
-15-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而在行动式内存价格上,更是各DRAM厂争相抢进的目的之一,以目前市场主流的4Gb及8Gb的颗粒来看,目前报价约在14美元与28美元间,平均1Gb单价约3.
5美元,比目前标准型DRAM1Gb的0.
88美元相比,高出将近4倍的价格,虽然行动式内存产出量在12吋晶圆仅有标准型DRAM的80%,但制作技术门坎较高,目前各DRAM厂仍能维持不错的利润.
从行动式内存市场现况来分析,集邦表示,去年分别由三星、海力士、美光及尔必达(916665-TW)囊括近9成的市场,其中韩系厂商市占率更高达7成,前3由于身兼Flash颗粒生产,故多以MCP出货为大宗.
三星可望于今年第2可以量产单颗原生4Gb颗粒,并采用35奈米制程,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尔必达仍以行动式内存为主,但未来能否以MCP方式出货,端看自行研发的SLC颗粒而定;美光目前出货比重仍不高,但在华亚科(3474-TW)加持下,服务器用内存及手机用记忆卡有机会于下半年大量产出.
而在台系厂商方面,目前以华邦电(2344-TW)耕耘最久,虽然目前产品皆以512Mb以下小容量为主,但去年第4季出货营收已达华邦的29%;南科(2408-TW)则是在近期行动式内存相当积极,目前正式积极地验证当中,有机会于下半年进入量产的行列.
2月下旬NANDFlash合约价持稳,集邦预期3月缓跌时间:2011-03-04来源:FM5市场观望,2月下旬的NANDFlash合约价大致平稳或小幅下滑,展望后市,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研究机构DRAMeXchange表示,后续在诸多多空因素的影响下,预期3月起NANDFlash将转为缓跌或部分持稳.
由于市场预期NANDFlash价格自3月开始将开始受到一些市场多空因素的影响,因此买卖双方在观望氛围下,2月下旬的NANDFlash合约价大致维持平稳,其中,部分供货商因受惠于系统客户稳定的OEM订单挹注,故合约价维持平盘,但部分供货商因受到记忆卡淡季效应及第一季底结帐因素的影响,故小幅调降某些产品的合约价.
展望后市,集邦预期NANDFlash价格主要将受到以下多空因素的影响,首先,记忆卡及UFD通路市场自中国大陆农历年长假过后,将开始进入传统淡季,因此记忆卡客户在今年中前将会采取较保守的库存回补策略.
第二,1到2月东芝/晟碟阵营受跳电意外而减少供货的因素,将在3月回复正常.
第三点,部分供货商来自某些系统客户的OEM订单预期仍可持续到今年第二季中.
第四,今年第二季起,主要供货商的2xnm新制程技术将会趋于成熟,因此也将会进一步增加市场的位产出量.
第五,制程技术提升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下降效益,将有利于供货商在3月的第一季底效应及第二季淡季效应下,实行降价促销策略以激励下游客户采用较高储存容量的NANDFlash产品的意愿.
第六,供货商的客户结构及不同应用的需求差异状况;因此,集邦预期,NANDFlash合约价在上述多空因素的影响下,自3月起将可能会转为缓跌或部分产品呈现相对持稳的状况.
LED中国成功研发出目前世界上最大功率LED光源时间:2011-03-02来源:ofweek由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微光机电系统研究部和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合作,共同封装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功率LED光源,开发出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封装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2月下旬NANDFlash合约价大致平稳或小幅下滑,据DRAMeXchange判断,在诸多多空因素影响下,3月起NANDFlash将转为缓跌或部分持稳.
由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微光机电系统研究部和华中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合作,共同封装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功率LED光源,开发出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封装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16-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据称,经过多次修改设计方案,并不断借鉴海内外先进封装技术,上述研究团队完成了一千五百瓦世界最大功率LED光源的封装.
该光源在多次长时间点亮后,性能稳定,满足照明功能需求.
经测试,该封装技术有效降低了LED结温,改善了光源出光效果,提高了光源可靠性,解决了LED光源体积庞大、散热能力不足、出光效果差的缺点,在单位面积内可提供更高的散热解决方案.
LED技术是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致发光特性,而将其制作成适于照明用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即LED)及其应用灯具的技术.
近几年,国外LED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日本、美国和德国等相关公司,已形成高度技术垄断.
自二00二年开展功率型LED封装技术研究以来,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微光机电系统研究部建立了一支涵盖光学、热学、电学、材料和机械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
通过多年的积累,研究部已掌握LED封装的核心技术.
二00六年七月,该研究团队已成功封装出二百二十瓦中国国内最大功率LED光源,并于七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深圳半导体照明论坛及展会上展出,得到中国科技部、国内外学者和厂商的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LED光源比白炽灯节电百分之八十七、比荧光灯节电百分之五十,而寿命比白炽灯长二十至三十倍、比荧光灯长十倍.
LED光源因具有节能、环保、长寿命、安全、响应快、体积小、色彩丰富、可控等系列独特优点,被认为是节电降能耗的最佳实现途径.
我国LED产业创新难度与发展瓶颈双重显现时间:2011-03-02来源:ofweek创新难度与发展瓶颈显现我国在LED行业起步较晚,从事上游LED外延、芯片生产的厂商屈指可数.
据LED专业咨询机构统计,目前中国LED芯片供应量仅占全球需求量的8%,在国内LED市场中,国产芯片仅约占需求量的52%.
虽然近几年来国内LED产业发展迅速,企业创新能力表现突出,但创新难度与发展瓶颈也逐步显现.
LED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和困难在于专利、人才、成本三大问题.
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内LED专利申请较少,而且起步较晚.
要获得核心专利,依然需要长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积累.
随着国产LED产业的快速发展,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成为中长期目标,由此,LED外延、芯片专利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也成为LED企业发展进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依然是LED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三是LED外延及芯片生产制造设备及主要原材料难以国产化.
目前,在以上需求中仍然依赖进口,随着LED产业向普级化终极目标迈进,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生产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因此,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组建高水平、稳定的研发团队,不断提升我国的科研创新能力.
通过自主创新形成部分核心专利技术,攻克国家急需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与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节能新兴产业.
应出台优惠政策目前,我国对半导体照明产业在扶持政策、支持力度及人才培养方面均有一定侧重,但就总体而言,与其他支柱产业还有较大的差距.
至于创新环境,目前最为迫切的依然是人才问题.
我国LED行业发展起步较晚,自有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短缺,国内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就必须高薪从国外或我国台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如此无疑会提高了发展中产业的制造成本.
据LED专业咨询机构统计,目前中国LED芯片供应量仅占全球需求量的8%,在国内LED市场中,国产芯片仅约占需求量的52%.
面对创新难度与发展瓶颈,LED企业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组建高水平、稳定的研发团队,同时国家应加大对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17-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建议国家在LED人力引进方面出台一些有利于企业创新与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大国内自有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墣拓∶今年全球LED成长42%时间:2011-03-02来源:FM5中国投资LED墣热度持续延烧,根据拓产业研究所调查,中国今年对MOCVD机台需求,占全球需求从去年的23%,增加到今年的7成,由于投入者众,未来总机台数不到50台者,将不具经济规模,中国对LED人才挖角频频,也成为台商隐忧.
墣受惠电视背光应用的需求,拓产研上海子公司研究副理黄盼盼表示,全球LED产值去年来到99.
83亿美元,年成长42%,其中背光应用成长率更达到60%.
预估2011年全球LED成长率将维持42%的高水准,年产值则冲上142.
17亿美元,高亮度LED出货贡献更占到8成以上.
中国挟国家扶植与庞大市场双重优势,成长相当迅速,从生产LED晶片的MOCVD机台需求,即可看出这个市场有多热.
黄盼盼指出,中国在今年对MOCVD机台需求量为全球第一,预计今明两年,年需求量达到300到500余台,占全球需求的7成,今年需求量达580台,大部分需求来自中资与台资LED厂商.
墣拓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杨胜帆指出,中国LED上游晶片业的发展去年才刚起步,但因广招台湾人才之赐,去年发光效率已有每瓦97流明的水准,与台湾晶片龙头晶电(2448)的每瓦110流明仍有差距,但与璨圆(3061)、泰谷(3393)相当接近,中国急起直追力道,不可小觑.
杨胜帆指出,中国竞相投入LED产业,也吸引庞大资本投入,2008年以来,中国LED产业融资加计上市挂牌,吸金超过200亿人民币,由于竞争者众,未来两年,机台总数不到50台,且实际量产产品发光效率不到每瓦100流明者,可能遭到市场淘汰,台湾虽有技术领先优势,但对中国挖角动作,应审慎看待.
原料供应渐缓解,LED磊晶成本压力可望减轻时间:2011-03-03来源:ofweek墣根据市场研调机构拓产业研究所预测,2010年供应短缺的LED磊晶主要原料之MO源气体,到2011年供应可望明显缓解,至于蓝宝石基板供需虽估仍将紧张,但将会渐渐趋向平衡.
主要系因为上游材料厂商正积极大规模扩产,而相较之下,LED磊晶/晶粒厂实际导入安装MOCVD机台的速度,却因对终端市场景气存有疑虑,而显得缓慢.
以此推估,LED磊晶厂如晶电、璨圓、新世纪、泰谷等,2011年成本压力将可望逐季减轻.
至于台湾LED磊晶/晶粒厂2011年的营运表现,能否随成本压力减轻而渐入佳境,则还要观察大尺寸液晶电视LED背光机种渗透率攀升速度、LED照明应用进展,以及中国大陆、韩国等竞争者扩产抢单的情况而定.
墣蓝宝石基板方面,拓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杨胜帆表示,现在全球蓝宝石基板厂商都很积极在扩产,去年全球蓝宝石基板的供给与需求比例大约是82%,也就是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如果今年全球LED磊晶业者的MOCVD机台扩充速度,也如各厂商原订计划般执行,则2011年全球蓝宝石基板的供给需求比例,可能还是会维持82%左右,还是供不应求.
但现在情况并非如此.
杨胜帆说,依据最近的调查,虽然蓝宝石基板产能还在积极扩充(尤其中国大陆的云南玉溪蓝晶规划2011年要扩产1.
6倍,若如期完成,可能成为全球最大蓝宝石基板供应商),但LED磊晶厂商导入MOCVD机台的速度,却有放缓现象.
据拓璞产业研究所,2010年供应短缺的LED磊晶主要原料之MO源气体,到2011年供应可望明显缓解,蓝宝石基板供需在考虑LED磊晶厂放缓MOCVD安装速度后,供不应求现象将有所缓解,LED磊晶厂成本压力有望逐季减轻,但对于其全年营收情况的表现,则要考虑下游需求因素.
据拓璞,全球LED产值去年来到99.
83亿美元,年成长42%,其中背光应用成长率更达到60%.
预估2011年全球LED成长率将维持42%的高水准,年产值则冲上142.
17亿美元,高亮度LED出货贡献更占到8成以上;预计中国今年MOCVD需求将占全球七成.
-18-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这是因为LED磊晶厂商很担心实际LED供给会突然有点太多,如果MOCVD机台扩充速度放缓,则2011年全球蓝宝石基板的供给需求比例,可能会提高到90%-95%,如此就会接近供需平衡,但倒还不至于供过于求.
以2吋墣英基板为计算基础,根据拓估算,2010年全球MOCVD新增机台数为720台,全球MOCVD机台安装总数达1521台,蓝宝石基板需求量约达4240万片.
若2011年全球MOCVD机台增加831台(依照厂商规划),全球MOCVD机台安装总数将达2352台,届时全球蓝宝石基板的需求量将会增至7210万片.
而依照各厂商扩产计画来看,2010年全球蓝宝石基板供给量大约是3785万片,2011年将增至5900万片.
以此推算回去,如果2011年全球MOCVD机台扩产数量仅在600台以内,则今年蓝宝石机板的供需就可会达到平衡.
MO源气体方面,目前主要供应商包括美国Rohm&Hass、韩国DOW、英国SAFC、荷兰AKZO、中国大陆江苏南大、日本Sumitomo、韩国UPChem,2010年全球MO源气体总需求约27-56吨,预估2011年需求将增至42-86吨.
但因各MO源气体供应商2011年也都有或多或少的扩产计画,而MOCVD墣机台实际安装数量却有放缓迹象,因此,拓预期,2011年全球MO源气体的供需也将逐步缓解,MO源气体价格亦将逐季走低.
2010年前十大LED制造商营收排名情况时间:2011-03-03来源:ofweekOFweek半导体照明网3月3日消息:近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iesUnlimited已公布了2010年前十大高亮度LED制造商的LED器件营收大排名.
日本制造商日亚位于排行榜榜首,该名单中还包括2个其它的日本公司(夏普和丰田合成),以及3家韩国供应商(三星LED、首尔半导体和LG旗下子公司LGInnotek).
美国的代表企业是飞利浦Lumileds公司和Cree,而德国和台湾分别是欧司朗光电半导体和亿光电子.
2010年LED前十大厂商排名StrategiesUnlimited公布了2010年全球前十大高亮度LED制造商的LED器件营收大排名,日本制造商日亚位列榜首,韩国三星LED和德国欧司朗分列二三位.
-19-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据StrategiesUnlimited公司的研究显示,位于排行榜上的韩国厂商,如三星LED、首尔半导体和LGInnotek,其主要是以液晶电视和LED背光显示器市场为主.
而欧司朗在中国的高亮度LED市场崛起,尤其是在汽车行业.
飞利浦Lumileds公司的成功在于其大功率背光源产品、手机闪光灯和建筑照明,促成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成功.
Cree公司致力于在固态照明的发展上取得突破,以保持其强有力的市场地位.
两岸LED产业竞争加剧,企业面临资格淘汰赛时间:2011-03-03来源:ofweek据报道,由于中国大陆近年来积极布建LED产业上游设备端、基板端,到LED磊晶片(外延片)、LED晶粒(芯片)端,无不积极发展自主技术并扩充产能,为台湾LED墣厂商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
拓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杨胜帆指出,未来两年左右的时间里,LED厂商的MOCVD机台规模数至少都要有50台以上、才有基本的竞争力,而且可量产的LED晶粒产品光源效率也都要达到100流明(lm)以上才行,不然恐怕就要面临被淘汰出局.
至于台湾LED厂商是否还有其他竞争优势,杨胜帆说,其实台湾LED产业发展得早,原本在技术上是领先的,如果能够取得较多的技术规格标准制定主导权,应该会比较有利基,但这些都必须要浮上台面成为两岸议题,而如今却是由各厂商自己去跑(规格).
这意味着,台湾LED厂商在错失主导技术规格制定之先机后,随着大陆厂商的LED磊晶、晶粒量产技术都已进入学习曲线(从2009年开始),台厂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也正渐渐流失.
目前中国大陆LED产业的发展正渐渐趋于完备.
在上游设备及原料方面,中国大陆的广东昭信、青岛杰生都可供应MOCVD机台设备,云南玉溪蓝晶占中国大陆地区蓝宝石基板供货市占率高达80%,目前不仅2吋基板技术成熟,4吋基板也已经送样,6吋基板则已经开发完成.
而MO供应商江苏南大正规划要上市,目前在大陆市占率也达70%.
萤光粉也有大连路美、广州科恒实业等供应商.
LED磊晶片和LED晶粒的发展,则更为快速,2009年中国大陆所有LED磊晶及晶粒相关厂商原本还不到20家,但是到2010年全中国已有超过100家已上的LED磊晶及晶粒厂商.
目前系以厦门三安规模最大,在芜湖和天津已共有70台MOCVD机台,预期2011年还要新增100台MOCVD机台.
目标在于站稳中国最大LED磊晶/晶粒厂之地位.
连同其他厂商的扩产计画来看,中国大陆在2011年规划要导入的MOCVD机台,估计达到1000台以上,不过,实际上会在2010年倒入装机的MOCVD机台被预期应该会在500多台附近.
其中,约有50%是由台湾厂商圓(包括晶电、璨、鼎元、新世纪、华上等等)登陆投资,另有50%则系由大陆本土企业投资扩产.
OLED产业:小尺寸已腾飞期待大中尺寸起步时间:2011-03-04来源:ofweek2011年3月3日,中国权威ICT研究与管理咨询机构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上发布《2010-2011年中国OLED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小尺寸OLED技术已经成熟并迅速进入手机市场.
OLED的自发光、超轻薄、响应速度快、宽视角、低功耗等特性使搭载OLED屏的手机令人追捧.
OLED已经初步确立了作为第三代显示器领导核心的地位,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大尺寸量产工艺的突破,OLED产品将向更大尺寸延伸.
中国内地近年来积极布建LED产业上游设备端、基板端,到LED磊晶片(外延片)、LED晶粒(芯片)端,无不积极发展自主技术并扩充产能,为台湾LED厂商带来极大的竞争压力,随着大陆厂商的LED磊晶、晶粒量产技术都已进入学习曲线(从2009年开始),台厂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正渐渐流失.
OLED产业发展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下,中国内地的OLED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小尺寸方面已初具规模;据赛迪咨询,2010年,中国OLED出货量达到135.
2万片,同比增长38.
2%.
但受到资金和技术制约,OLED尚处起步阶段,产业链尚未现成,几乎上游所有的材料配件都需从国外进口;面对国内强大的消费电子需求,OLED的出现,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20-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苹果iphone带动了大尺寸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使OLED屏幕进入了市场.
尤其是对主动式OLED(AMOLED)来说,目前主要的市场推动力基本都是来自于高阶手机及较大尺寸应用市场.
AMOLED的发展使其出货额继2009年首次超越PMOLED后,继续增长.
市场正随着技术的推动和应用产品的不断升级而不断成长壮大.
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随着手机和MP3/MP4等应用产品需求的推动,OLED显示屏市场自2005年开始快速成长,到2010年,中国OLED出货量达到135.
2万片,同比增长38.
2%,出货量的增加一方面来自于应用市场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来自于厂商产能的增加.
产业发展:中国OLED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目前,OLED面板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这三个地区.
随着三星SDI推出全球首款AMOLED面板,以及Sony和LG分别推出11英寸、15英寸AMOLEDTV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厂商在OLED的市场竞争实力越来越强,同时也在AMOLED方面取得了更好的竞争地位.
此外,包括LGDisplay、奇晶、TMD及三星电子等厂商,也都加快了AMOLED技术开发的脚步.
OLED产业发展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下,中国内地的OLED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8年10月,由清华大学组建的维信诺公司在昆山成功建成中国内地第一条OLED大规模生产线,实现了小尺寸OLED显示屏的量产.
截止到2010年年底,中国内地主要有昆山维信诺、汕尾信利、四川虹视、佛山彩虹等企业从事小尺寸OLED生产.
而中国首条AMOLED中试线已经在昆山建成投产并于2010年底打通全部生产工艺,上海天马和佛山彩虹都在建设4.
5代AMOLED生产线预计2011年即可量产,京东方及四川虹视等也在积极进行AMOLED项目研发工作.
内地的AMOLED产业即将见到丰收的硕果.
产业基础: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产业链还需要逐渐完善由于OLED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信息产业前沿技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站在战略的高度对OLED产业进行整体规划,集中资源,强化自主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入OLED产业链并给予资金支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政府支持方面,2010年主要是2009年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工作.
如工信部的电子信息产业专项资金和部省共建产业示范基地、财政部的关于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进口物资税收政策等.
广东省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传统大省一直重视OLED产业发展.
2010年1月,中国首个部省共建OLED产业示范基地落户佛山顺德,这为广东省在OLED产业继续保持领先打下坚实基础.
-21-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但就目前而言,中国虽具有一定的OLED产业基础,但产业链尚未现成.
中国没有面向产业化的成套OLED生产设备制造厂商,关键设备以及整套设备的系统化技术等都掌握在日本、韩国和欧洲企业手中.
ITO玻璃、光刻胶、干燥剂以及封装用的紫外固化胶等原材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的问题.
由于中国TFT技术发展滞后,面板的制备技术薄弱,生产管理经验积累不足,因此在AMOLED的生产工艺开发方面难度较大.
此外,中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企业融资的渠道狭窄.
国家在基础研究、行业标准、行业资源整合方面的角色还有待强化,同时缺乏OLED产业的生产、开发及管理人才,这些都是中国OLED产业化的弱点.
目前,全球已经有多家公司在从事OLED驱动IC的设计和生产.
OLED有源驱动面板受到价格高,硅材料与有机材料匹配性较差等限制,成为全球OLED产业发展的瓶颈.
而中国只能从国外引进驱动IC;在大尺寸和彩屏技术上由于设备条件相对落后,资金投入相对缺乏,目前与国外发展有很大差距.

这些环节上存在的不足都一定程度地制约了中国OLED技术的发展.
而在专利方面,小分子OLED材料和结构的基本专利主要掌握在美国柯达公司以及日本出光兴产等公司手里;高分子PLED材料和结构的基本专利主要掌握在英国CDT公司和美国DuPont等公司手中;在有源驱动方面,日本的三洋、Sharp、SEL、Eldis,韩国的三星、LG和中国台湾工研院都掌握一定量的核心专利.
总体而言,国内OLED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几乎上游所有的材料配件如驱动IC、导电玻璃、封装玻璃、有机材料、精密掩模板等都需要从日本、韩国等地购买;并且,OLED设备目前虽然已经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要求,但还没有标准化,设备厂家对OLED生产技术的了解远不如拥有长期研发和中试生产经验的OLED业者.
产业前景:OLED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由于中国在CRT和LCD的发展早期没有能够及时进入,使其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能力,中国因此只能依靠低廉劳力及强大的代工等方式参与产业链上利润较低的组装及测试.
而OLED的出现,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中国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OLED应用市场,其中45%以上的IT产品与显示器件有关;中国内地的手机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中国内地的MP3/MP4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
随着OLED面板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在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应用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如国产品牌已经开始出品采用OLED屏幕的产品,如联想在其乐phone手机上采用AMOLED屏,开创了国产品牌手机试水OLED的先河.
因此,中国发展OLED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
赛迪顾问基于对OLED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规律的长期研究,预测了2009-2011年中国OLED产业的发展规模.
在未来的三年,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终端需求的不断增加,对OLED面板需求迅速增长.
产能明显不足蓝宝石基板供给持续紧张时间:2011-03-07来源:ofweek受到全球LED市场需求复苏的刺激,相关市场研究机构指出,今年蓝宝石基板的供给将持续紧张,供给缺口将从去年的缺11%,提升至今年的19%,产能明显较去年更为不足,持续缺货在所难免.
墣根据拓产业研究所的统计,至2010年底,全球一整年蓝宝石基板供应量为3,785万片,需求为4,240万片,而今年蓝宝石基板供应量虽将提升至5,900万片,仍不足以应付7,210万片的需求.
据拓璞产业研究所,今年蓝宝石基板供给缺口将从去年缺11%升至今年的19%;从应用市场来看,照明需求增幅最大,LED背光渗透率提升.
-22-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目前推升LED市场需求的三大主力,包括手机、中大尺寸面板背光以及照明等应用墣,拓估计,手机用中小型尺寸背光平均年增10%至15%,中大尺寸照明背光则持续稳定增加,平均年增20%至25%,而未来照明应用将快速成长平均年增80%至85%,成长速度可说是最惊人.
根据业内预估,去年第4季LED背光在LCDTV的渗透率已达到30%,预估今年第4季将达65%,而监视器采用LED背光的渗透率也将从去年底的30%,上升到今年的75%,因此预估今年电视及监视器对LED的需求年增率分别为142%及182%.
此外,被视为LED产业发展指标的MOCVD设备需求,2010年以韩国需求最盛,但由于大陆LED快速渗透TV背光市场,加上各地方政府争先恐后提供购置设备补贴案与调高补贴金额,使得大陆成为推动2011年全球MOCVD设备需求成长的主要动能.
墣拓也指出,LED关键原料部分,供给吃紧情况将从2010年延烧至2011年,以2吋蓝宝石基板价格为例,2010年全球价格已由2009年底每片10余美元飙升至30美元左右,今年第1季每片基板报价将维持与去年第4季持平的水准.
由产能扩张走向技术升级是中国LED产业的必经之路时间:2011-03-07来源:SEMI中国问鼎全球LED制造新增产能之最至2009年以来,中国LED制造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新建LED厂数量之多,投资之大,令全球业界瞩目.
不仅是本土企业,三安、德豪润达、蓝光等均纷纷扩产或建设新厂,大陆以外LED巨头也加速了在中国大陆的布局.
台湾地区多家LED大厂如晶电、鼎元等及美国的Cree、SemiLEDs等全球巨头均已在中国大陆建厂,有很多国外大厂甚至在中国不同地方同时开工建设新的LED项目,全球LED制造产能正在往中国转移.
据SEMI统计,到2010年底,中国已有LED外延和芯片企业70余家(包括在建),在新建LED制造项目中,绝大多数都涉及了LED制造中的核心环节外延制造,这和过去中国上游LED制造业中有相当部分企业仅从事芯片制造有着很大变化.
另外,从2009到2010年新建的LED项目中,本土企业约占5成,另外是来自于海外投资建造的项目,特别是来自于台湾的LED制造企业投资建设的LED制造项目,已经占据3成.
自2009年以来,全球LED制造产能正在往中国转移,LED厂商中有外资背景的占46%,预计2011全球对MOCVD需求将有46%来自中国,但国内厂商必须意识到竞争力不仅仅是产能扩张,技术升级才是发展王道.
-23-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2010年全球MOCVD新增安装量中,由于受到LED背光在LCDTV渗透的加快带动下,LCDTV制造强国的韩国增量最多,其次是台湾地区.
根据SEMI统计,中国大陆2010年MOCVD新增量大概在177台,出货量居全球第三.
另外,根据SEMI统计和分析,结合MOCVD供应情况,2011年中国MOCVD新增量份额有望达到全球的4成,而其它地区的增量将会保持与2010年相当的水平或下降.
LED产业的竞争力不仅仅是产能扩张,技术升级是必然要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照明产品生产基地,在其它诸多电子产品制造领域中,中国也同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
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LED市场所在地.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LED上游制造产能扩张是一种必然的需求.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在高端LED市场,如大功率照明和背光市场,本土LED制造企业竞争力还是相对缺乏.
目前全球的LED产业正在加速技术创新,一系列新的技术使得LED的性能不断提升,而成本却不断下降,以迎接固态照明时代的来临.
AIXTRON和Veeco均在积极开发新型MOCVD,显著增加LED外延片的制造产能和降低成本.
台湾晶元光电2010年推出的高压LED产品,其中高压暖白光LED产品发光效率则达170流明/瓦水准,预计将于2011年第二季量产上市,一举解决了过去LED照明很难兼顾显色性和发光效率的问题,对于通用照明产品意义重大.
LED制造过程中,一些新的技术出现使得LED制造的工艺和良率均有了显著的提升,如KLATencor、DISCO、EVGroup等均推出针对于高亮度LED制造的设备产品.
而世界LED照明巨头Philips,、Osram以及CREE等打造了覆盖LED制造、应用的完善产业链,不断推陈出新.
SEMI在3月15-17日"SEMICONChina2011"期间推出LED制造专区展,并于3月16日9:00-17:00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办"LED照亮未来"国际论坛,集中展示最新的LED制造设备和工艺、技术发展和市场前沿.
包括Veeco、AIXTRON、CREE、晶元光电、KLA-Tencor、飞利浦、欧司朗半导体、林德气体、DISCO、NMC等海内外优秀企业汇聚一堂,共同探索中国LED产业的升级之路.
-24-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PC平板电脑Q3市场开始拥挤明年市值达350亿美元时间:2011-03-01来源:FM5摩根大通证券(JPMorganSecurities)周一(28日)上调今明年全球平板计算机市值预估,看好明(2012)年可扩大至350亿美元,且市场竞争将拉低高价平板计算机价格.
摩通今日发布报告,将今(2011)年全球平板计算机营收预估,由原本的249亿美元上调至261亿美元;出货量由4610万台增至4790万台.
明年的市值预估值,也由原本的341亿美元增至352亿美元;出货量由7820万台增至7960万台.
摩通预期,平板计算机的使用率将大幅成长;且越来越多产品出笼,将刺激平板计算机市场成长.
他们预估,市场于今年第3及第4季将更加拥挤;而苹果(Apple)(APPL-US)iPad等产品享有的高价情势,也将式微.
摩通认为,平板计算机市场成长,将归功于作业系统平台改善,以及产品深入企业及教育客层.
摩通分析师MarkMoskowitz还表示,预期平板对于个人计算机(PC)销量的负面冲击,将更加明显;「明年销售出的平板计算机,35%以上将影响到PC销量,尤其是小笔电及笔电.
」NB出货递延Q2恢复成长时间:2011-03-03来源:FM5集邦科技昨(2)日根据旗下研究机构DRAMeXchange观察发布最新报告指出,英特尔(Intel)在元月底已迅速解决芯片瑕疵问题,并随之推出全新的B3版本,预估芯片瑕疵问题对NB产业的影响期将缩小到只剩2-3周.
在NB代工厂迅速恢复产品供货下,第2季可望浮现出货递延商机,全球NB出货台数可望出现13.
6%的季成长率,优于历年同期水平.
而苹果即将在旧金山举行的记者会上正式发表iPad2,带动平板计算机市场话题.
国际研调机构顾能(Gartner)预估,今年全球平板计算机销量上看6,478万台.
集邦表示,虽然NB出货受英特尔芯片瑕疵问题导致出货递延,不过2月NB代工厂本身就有工作天数不足因素影响,因此英特尔芯片瑕疵造成的冲击,不如原来预期的大,预估全球NB(含小笔电)2月出货可达1320万台,月衰退12%.
集邦指出,在元月份NB出货不如预期及2月英特尔芯片瑕疵影响下,部分NB出货恐递延至3、4月,预估3月NB出货月增率将达到近30%,顺利挥别首季出货量季衰退11%的窘境.
不过,集邦指出,第2季在第1季订单递延带动下,加上品牌厂海运比重提升,返校需求的产品须提早在第2季进行拉货,因此预估第2季NB出货(含小笔电)将有13.
6%的季增率,优于2006-2010年平均季增率8%的水位,且增幅逾5个百分点.
研调机构认为,平板计算机虽不会取代笔记型计算机,但是的确对成熟市场的NB需求造成侵蚀作用,不过,新兴市场仍会以笔电或小笔电做为第一台NB的选择,平板计算机的侵蚀程度不高.
集邦指出,今年NB的成长动能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与商用市场的需求,近期公布的财报中,惠普与戴尔皆在商用市场上有所斩获,预期今年商用市场据集邦科技,NB二季度可望浮现出货递延商机,全球NB出货台数可望出现13.
6%的季成长率,优于历年同期水平,受到新兴市场的需求支撑,平板计算机对NB侵蚀程度不高.
摩根大通证券上调今明年全球平板计算机市值预估,将今年营收预估由原本的249亿美元上调至261亿美元;出货量由4610万台增至4790万台,将明年营收由原本的341亿美元增至352亿美元;出货量由7820万台增至7960万台.
-25-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将可维持成长动能,而新兴市场由于经济成长带动,第一台计算机的原生需求持续走扬,可望成减缓平板计算机对NB产业的冲击力道.
不过,集邦看淡小笔电的前景,并在报告中释出悲观预期,预估今年小笔电全年出货仅2680万台,年衰退19.
5%,而常规NB出货则达1.
92亿台,年增率19.
6%,全年含小笔电出货达2.
19亿台,年增率下修至12.
9%.
苹果引爆平板计算机需求,各大PC品牌厂,以及手机厂商纷纷切入平板市场,顾能指出,平板需求将带动国内零组件供应厂的出货.
顾能并预估,今年平板媒体的终端销售量可达6,478万台,预估明年突破1亿台,2013年上看1.
5亿台.
被平板替代顾能大降今明两年PC出货成长时间:2011-03-03来源:FM5基于对消费性NB需求减弱的预期,Gartner(顾能)调降对2011年及2012年的PC出货量预测.
Gartner初步预测,2011年全球PC出货量为3.
88亿台,较2010年增加10.
5%,低于原先预估的年增15.
9%.
而对于2012年的预测,则是从年增14.
8%,下修为年增13.
6%、出货4.
44亿台.
Gartner研究总监RanjitAtwal表示,调降预测结果主要是反映近期预期的出货量出现显着减少,以及对消费性NB需求减弱的预期.
而同时他也指出近期中国NB市场有趋缓现象.
Gartner表示,消费性NB在过去五年都是PC市场的成长引擎,平均年增幅度接近40%,然而随着低价嵌入式Wi-Fi模块的普及,消费者已能透过不同的行动装置取得网络,也改变了消费者的上网习惯.
Gartner预期成长中的NB替代品消费热潮,如iPad或其它平板媒体,将会剧烈地延缓家用PC的销售量,特别是在成熟市场.
同时Gartner表示,他们一度以为消费者会购买第二或第三台NB,促使NB的销售持续成长,然而,Gartner现在认为,消费者很可能会放弃购买额外的NB,转向平板计算机或其它行动装置.
因此整体来说,Gartner预期家用PC在2011至2015年于成熟市场的年平均成长将低于10%.
而虽说Gartner预期2011年及2012年商用PC市场预期仍会持续呈现二位数的成长,但同时也指出,即使在商用市场,平板媒体也被考虑做为PC的替代品,不排除也会因此延迟一些PC的汰换.
此外,除了替代效应,Gartner认为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在于消费者对新平板媒体体抱有期待,而对PC采取「观望」态度.
英特尔芯片瑕疵影响缩小笔记本出货年增19.
6%时间:2011-03-04来源:中国软件资讯网根据研究机构DRAMeXchange观察指出,1月底英特尔迅速解决芯片暇疵问题,迅速推出新的B3版本,对NB产业影响时间缩小到只有2-3周,也使NB代工厂能迅速恢复产品供货,不过却也造成部份需求递延至第2季,加上NB产品海运比重攀升,预估全球第2季NB出货将可季增13.
6%的幅度,优于往年同期水平.
虽然NB出货受英特尔芯片瑕疵问题导致出货递延,不过2月NB代工厂本身就有工作天数不足因素影响,因此英特尔芯片瑕疵造成的冲击不如原来预期的大,预估全球NB(含上网本)2月出货可达1320万台,月衰退12%.
在1月NB出货不如预期及2月英特尔芯片暇疵影响下,NB出货将递延至3、4月,预估3月NB出货约有30%的月增率,第1季NB出货季衰退11%;不过,DRAMeXchange认为第2季在第1季订单递延带动下,加上品牌厂海运比重提升,返校需求的产品须提早在第2季进行拉货,因此预估第2一方面平板电脑将导致消费性NB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平板电脑开始渗入商用PC市场,Gartner(顾能)调降对2011年及2012年的PC出货量预测.
据DRAMeXchange,英特尔芯片瑕疵对NB产业影响缩小,需求递延至3、4月;今年NB成长驱动来自新兴市场和商用市场,预计常规NB今年出货达1.
92亿台,年增率19.
6%.
-26-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季NB出货(含小笔电)将有13.
6%的季增率,优于以往2006-2010年平均季增率8%的水平.
不过DRAMeXchange仍强调,目前代工厂皆表示订单能见度仍低,因此终端需求状况仍是决定品牌厂下单多寡的风向球.
DRAMeXchange认为,今年NB的成长动能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与商用市场的需求,近期公布的财报中,惠普与戴尔皆在商用市场上有所斩获,预期今年商用市场将可维持成长动能,而新兴市场由于经济成长带动,第一台计算机的原生需求持续走扬,可望成减缓平板计算机对NB产业的冲击力道.
另外DRAMeXchange也对上网本释出悲观预期,估今年全年出货紧2680万台,年衰退19.
5%,而常规NB出货则达1.
92亿台,年增率19.
6%,全年含上网本出货达2.
19亿台,年增率12.
9%.
iPad2出鞘,Q1NB出货预测降至季减13%时间:2011-03-07来源:FM5高盛证券亚洲产业研究部主管金文衡今天出具硬件产业研究报告指出,苹果iPad2发表对第二季NB及平板计算机出货风险提高,将对NBOEM厂的平板计算机造成压力,在OEM碁厂中,看好华硕、联想优于宏,在ODM厂中,则较为青睐纬创、广达优于仁宝,并决议调降今年首季NB出货预测从季减11%至季减13%,并维持第二季NB出货季增11%的预测,二月NB出货可能下滑至低于先前预测,且随着iPad2发表后三月及第二季能见度也将递减.
金文衡分析,NBOEM厂必须抉择如何在新平板计算机及新款SandyBridgeNB的出货配置,由于第一季基期已低,维持第二季出货季增11%的预测,但预期在iPad2发表后,ODM厂SandyBridgeNB存货建置后,第二季出货能见度将降低,.
金文衡认为,尽管iPad2款式及表现符合市场预期,且维持同样低价策略,将对其他平板计算机推出造成压力,看好iPad2在硬件、软件、内容、价格及上市时间上都较其它平板计算机具有竞争力,PCOEM厂表示将对平板计算机发表计划没有改变,特别是Win7版本的平板计算机可望提早在Android版平板计算机推出,然而因为iPad2抢食市场,出货目标将会较原先计划保守.
金文衡分析,在ODM、OEM间的游戏理论中,鸿海(2317)将是关键,预期HP2012年上半年新订单将侧是鸿海价格策略是否维持积极,如果鸿海对争取新NB订单较不积极,这将有助于鸿海及NBODM厂毛利率,虽然大多数NB厂的逆风仍未解决,包括薪资成本走扬、原物料及R&D费用提高以及iPad抢食,如果鸿海及富士康对价格较不积极,将可降低NBOEM厂来自EMS厂的竞争压力.
金文衡表示,苹果iPad2发表将对NBOEM厂的平板计算机造成压力,在OEM厂中,看好华硕(2357)碁、联想优于宏(2353),给予华碁硕、宏评等分别为买进、中立,在ODM厂中,则较为青睐纬创(3231)、广达(2382)优于仁宝(2324),给予评等分别为买进、中立、中立.
2015平板计算机出货1.
5亿台,Google平台将超越Apple时间:2011-03-07来源:FM5研究机构Ovum预估,2015年平板计算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将达1.
5亿台,Google平台将超越Apple平台系统的设备,市占率以36%领先Apple的35%.
相较之下,2010年Ovum估计年底Google占10%和Apple占90%的市场占有率.
据研究机构Ovum预估,2015年平板计算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将达1.
5亿台,Google平台将超越Apple平台系统的设备,市占率以36%领先Apple的35%.
据高盛证券亚洲产业研究部主管金文衡,受iPad2发布的影响,该机构将调降今年首季NB出货预测从季减11%至季减13%,并维持第二季NB出货季增11%的预测;NBOEM厂看好华硕,ODM厂青睐青睐纬创.
-27-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Ovum首席分析师AdamLeach表示,Apple发表新版的硬件推出iPad2以维持领先地位,很明显的在市场拥有先行者优势,其它竞争者紧追在后,三星、摩托罗拉、HP、HTC和RIM等知名品牌厂商全都推出了平板计算机,都想复制众所周知难以匹敌的Apple使用经验.
平板计算机市场早期的成长大多可以归功于AppleiPad,占据2010年整体市场的90%,运行各式各样GoogleAndroid操作系统的平板计算机则创造了2010年剩下的10%的出货量.
多数设备制造商都利用Google最新版的Android操作系统Honeycomb,以传递足以匹敌Apple旗下的iOS使用经验.
HP和RIM等部分制造商却选择投入自己的软件平台.
Ovum认为,Apple和Google的平台优势将会延续到2011年以后,然预期Google平台的设备,要在2015年才会超越基于Apple平台系统的设备,估2015年市场整体出货量预计将近1.
5亿台,届时两者各自占有36%和35%的市场占有率.
手机中国山寨机出口井喷:印度每年进口3800万台时间:2011-03-01来源:ofweek据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国出口到印度的"无牌手机(即山寨机)"今年将达到3800万台,2009年-2010年时才2000万台.
印度手机协会(IndianCellularAssociation(ICA))称,过去三年里中国输往印度的无牌手机增长四倍,07-08年是不过550万台.
尽管印度政府极力管制,比如禁用一些没有IMEI码的手机,但依然难阻中国山寨手机的扩张.
ICA代表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等手机商,该协会日前说:"与过去几年不同,近年手机制造突飞猛进增长,但整个产业面临挑战,因为中国不合格手机大量流入印度.
到今天为止,大约每月大约300-350万台不合格手机输往印度.
"为了鼓励当地手机商生产,印度手机商希望政府推出各种激励措施,包括15年免得所税措施.
ICA说:"制造涉及大量的投资,如训练劳动力,但除了经济特区之外,整个产业没有税收减免.
在其它一些关键领域有免税,比如基础设施和能源,为了全球竞争手机产业也应推行免税.
该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消费者福利上有放大效应,特别是在教育和有效利用时间上更明显.
"大多的国外手机商都在印度设厂.
印度安全部门也准备进一步限制非法手机进入.
但是政府推行的无IMEI手机禁用禁令只是纸上文章,并未真正推行.
因为运营商继续向无IMEI码的手机提供服务.
IMEI是15位数字码,一台手机有唯一的IMEI码.
它可以防止盗用手机,并可以供安全机构锁定特殊用户.
不过,灰色市场销售的手机没有IMEI码,这引起了安全机构的担忧.
手机出口增幅显著品牌输出比例大幅上升时间:2011-03-02来源:南方都市报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公布了今年1月的电子信息产业外贸数字.
数据显示,在国际市场需求趋稳和国内企业节前突击出口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外贸延续去年以来较快增长的态势.
其中,手机出口额为42亿美元,增长88.
8%,成为拉动通信设备行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直以来,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手机制造重镇,珠三角在增长中始终扮演着据ICA,中国出口到印度的"无牌手机"今年将达到3800万台,为鼓励当地手机商生产,印度政府推出多种激励措施,且将进一步限制非法手机进入.
据工信部,1月份电子信息产品,实现进出口总额869亿美元,同比增长34.
6%,其中出口491亿美元,同比增长31.
5%;手机出口额42亿,增长88.
8%,品牌厂商和无品牌厂商都在海外市场赚到盆满钵满.
-28-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绝对的主力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据了解,随着长时间承接海外运营商及品牌ODM和OEM业务,不少珠三角手机制造企业在积累了相关经验后,开始实施自有品牌对外扩张的策略,以寻求更长远的发展.
使得整体出口中基于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大幅增加.
他们正尝试跨越,从无名无姓到有头有脸的距离.

手机出口增幅显著日前,工信部网站公布了1月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
当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外贸延续去年以来较快增长的态势,实现进出口总额869亿美元,同比增长34.
6%,其中出口491亿美元,同比增长31.
5%,占全国外贸出口32.
6%;通信设备出口增势突出,同比增长66.
4%,增速居于各细分行业之首.
细分来看,出口金额前三名产品为:笔记本电脑67亿美元,手机42亿美元,集成电路2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手机出口还不如笔记本电脑,但同比增长达到了88.
8%;笔记本电脑增幅则只有6.
1%.
也正因为手机出口的快速增长,整个通信设备行业出口的增势亦相当突出.
当月,通信设备出口总额为92亿美元,同比增长66.
4%,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统计数据还显示出了民营企业出口的快速增长,高出了出口平均增速29.
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出口(外资品牌在中国制造,出口海外的产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一些老牌国产手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出口市场亦成为了可圈可点的亮点.
ST波导(600130)近日发布的2010年年报显示,全年净利润为4225.
92万元,同比增长168.
88%.
"近年来,随着国内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及手机智能化的趋势,中低端手机在国内的销售量呈下降趋势,而非洲、南亚的印度与孟加拉国以及部分南美国家,手机销售的增速很快、绝对量越来越大.
"波导把增长归功于国外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并表示公司转型为以手机及手机配件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的模式,适应了这个趋势.
多年来主营业务以出口为主的TCL通讯(2618.
HK)2010年财报则显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5.
55亿元,同比增长97.
73%,实现净利润6.
11亿元(以港币计7.
02亿元),同比增长200%.
财报显示,2010年TCL通讯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55%;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同比增长109%;美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94%.
四倍增长的印度市场启示TCL和波导的例子还只是冰山一角.
每年,数以万计的在中国制造的手机,有品牌的没品牌的,为国外运营商代工的,为其他品牌代工的,远销海外.
而从去年开始,这个数字突然呈爆炸式增长,并开始危及行业中的既得利益者.
近日,在中国手机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印度,其手机协会(IndianCellularAssociation,下称ICA)称,过去三年里中国输往印度的白牌手机(没有任何品牌营销的手机)增长了整整四倍,"2007-2008年不过550万台,2009-2010年则飙升至了2000万台.
"ICA预计,今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800万台.
此前,印度政府曾极力管制这类未经过严格检测,或者说"无名无姓"的手机,但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
尼尔森:美国智能机市场中Android手机最多据尼尔森,Android、黑莓和苹果iOS平台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名列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29%、27%、27%.
-29-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时间:2011-03-04来源:科技资讯网北京时间3月4日早间消息,市场调查公司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显示,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间,Android、黑莓和苹果iOS平台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名列前三.
调查显示,使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机占据美国市场29%的份额;RIM黑莓手机的份额为27%;苹果iPhone以同样的份额并列第二.
微软Windows平台(包括WindowsMobile和WindowPhone7)手机位列第四,但份额仅为10%.
惠普Palm和WebOS手机排名第五,份额为4%;诺基亚塞班平台在美国市场显得微不足道,份额仅为2%,排在第六位.
但从厂商来看,苹果和黑莓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两家公司的份额均高达27%,远远超过排名第三、使用Android平台的HTC.
HTC的份额为19%,摩托罗拉则为11%.
三星是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其份额却只有5%.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调查并非基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间美国市场中智能机的销量,而是基于这段时间内智能机的保有量.
微软Windows平台之所以仍能拥有10%的份额,很大程度上是凭借WindowsMobile平台的长期累积优势.
随着消费者逐渐淘汰WindowsMobile手机,如果WindowsPhone7平台未来表现不佳,微软在这一市场中的份额很可能急剧下滑.
此外,在Android、iOS和黑莓三大平台中,Android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在34岁以下人群中,有14%的人在使用Android手机,而选择iPhone和黑莓手机的分别为12%和11%生存空间变窄山寨手机今年或迎拐点时间:2011-03-07来源:FPDisplay山寨手机市场好日子到头了艾媒市场咨询(iimediaresearch)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大陆山寨手机出货量2010年达到了2.
2亿部的高峰,但今年或将迎来拐点,开始由正增长转为负成长.
去年年底,美国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发布研究报告称,2010年中国大陆生产的山寨机销量约为2.
28亿台,据iimediaresearch,由于成本无法持续降低及政府打压,中国大陆山寨手机产量将在2011年达到2.
55亿台峰值后下降;但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山寨机转为品牌化将影响统计口径,3G在短期内对山寨机的主要市场影响小.
-30-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同比2009年增长了43.
6%,而随着成本难以持续大幅下滑与政府打压,中国大陆山寨手机产量将在2011年达到2.
55亿台的高峰,但从2012年开始,将呈现负增长.
"由于中国政府持续打压山寨机,加上不少零组件成本降低至底线、未来很难有进一步大降价的空间.
"iSuppli报告称,内销的山寨机从2010年起已开始出现市场萎缩的现象.
艾媒市场咨询跟踪数据则认为,山寨机销量下滑将从2011年开始,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2000家企业加入山寨行业,而从2006到2010年,中国山寨手机市场规模增长势头强劲.
2006年中国山寨手机出货量仅有0.
71亿部,到2010年达到2.
2亿部.
但从2011年开始,中国山寨手机会开始下滑,预计2011年、2012年中国山寨手机市场规模分别为1.
80亿部、1.
85亿部,2013年则将降至1.
52亿部.
艾媒市场咨询的报告也指出,2010年山寨手机在内销市场上已出现萎缩迹象,2010年中国山寨手机约有60%销往海外,在印度、俄罗斯、巴西以及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山寨手机尤其盛行.
国内一著名手机生产商负责人告诉表示,虽然目前还难以断言山寨手机是否会没落,但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山寨手机的出货量会开始减少,不会再像前几年那么凶猛地增长了.
3G终端是山寨手机杀手2010年,对于中国手机市场是一个分水岭,智能手机呈现爆发式增长.
艾媒市场咨询分析认为,随着2009年3G牌照的发放,中国手机市场焦点逐渐转向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市场激烈的竞争促使智能手机价格普遍下降,千元智能手机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山寨手机的竞争优势,而进入3G时代运营商开始捆绑销售3G手机,也制约了山寨手机的销量.
"国内的山寨机主要集中在2G手机这一领域,随着3G手机替换2G手机的整体走势,山寨机水降船低.
"艾媒市场咨询CEO张毅补充道,山寨手机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地位短时间内仍无法动摇.
国内山寨机的主要芯片提供商联发科大中国区首席代表吕向正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不认同山寨机市场将萎缩的结论.
他表示,因为在正规品牌2G手机低价战略的打压之下,山寨机生产商采取了"洗白"的应对方式,化身正牌手机,这使得产品不再归为山寨机的统计.
手机销售商家家购网站负责人刘辉也认为,山寨手机一直以来在外销表现上要强于内销,而在内销上减少,主要原因是不少山寨手机厂商开始走品牌化的道路.
手机业内观察家曾高飞则表示并不认同山寨手机会被3G终端杀死,因为未来10年中国的3G网络仍无法覆盖目前山寨手机在国内主打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而且从动态来看,目前联发科已经开始着力开发智能手机芯片,凭着山寨手机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发展前景仍不容小觑.
光伏光伏逆变器迎来黄金发展时期时间:2011-03-01来源:证券时报太阳能组件所发出的电是直流电,必须通过直流变交流后,才能接入电网或负载.
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必不可少的器件,在光伏系统中的成本占比约10%~13%.
欧洲是全球光伏最早兴起的地区,其逆变器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SMA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40%.
此外,美国和日本的几家厂商也具有很强的实力,全球前五位厂商的市场份额超过70%.
由于中国的太阳能终端市场启动较晚,国内的光伏逆变器厂商规模较小,国产光伏逆变器在工艺、性能稳定性等指标与进口产品有一定差距.
中国的光伏装机市场面临拐点,即将启动:2010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约500MW,是2009年140MW装机量的3.
5倍;预计2011年国内的新增装机容量接近1GW,2012年有望达到1.
5GW.
以目前光伏逆变器每瓦1.
1元~1.
2元的价格计算,未来两年国内的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1亿和17亿,国产光伏逆变器进去黄金发展时期.
-31-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国内的光伏装机市场,主要来自于能源局的大型光伏示范电站和"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
2010年,国家能源局第二批招标电站总设规模为280MW,共13个项目.
金太阳示范项目对关键设备(光伏组件,逆变器和储备电池)按中标协议价格给予50%补贴,其他费用按不同项目类型分别按4元/瓦和6元/瓦给予定额补贴.
由此推算,金太阳示范工程电站的建设成本约7-8元/瓦,2010~2011年可回收投资成本.
金太阳示范工程下,国内光伏电站已经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市场热情较高.
此外,2010年12月2日,四部门联合宣布将借助财政补贴、"太阳能屋顶"项目等举措,强力推动光伏发电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力求在2012年完成1000MW新增装机,保障实现2020年20GW的累计装机目标.
中国的光伏装机市场面临拐点,即将启动.
2010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约500MW,是2009年140MW装机量的3.
5倍.
我们预计2011年国内的新增装机容量接近1GW,2012年有望达到1.
5GW.
以目前光伏逆变器每瓦1.
1元~1.
2元的价格计算,未来两年国内的光伏逆变器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1亿和17亿.
国产光伏逆变器进去黄金发展时期.
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光伏逆变器的生产仅是向英飞凌、西门康、三菱、富士等国际巨头供应商购买核心元器件后进行组装.
由于不需要复杂和昂贵的生产设备,固定投资较小,行业进入壁垒不高.
未来1~2年后,随着竞争的加剧,具有优良技术功底和较高成本控制力的企业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光伏逆变器可分为大功率逆变器和中小功率逆变器,大功率逆变器技术门槛要远高于小功率逆变器.
目前,国内厂商进入者较多的领域是中小功率逆变器,其技术已与国外厂商处于同一水平.
小功率逆变器产品产异化较小,产品的稳定性、成本以及交货期是生产商主要的竞争领域.
海外企业的交货期一般为6~8个月,国内企业拥有地理优势,交货期相对较短.
同时,国内企业产能建设快,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在中小功率逆变器上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

大功率逆变器(300KV、500KV等)因功率较高,对稳定性提出了较大挑战.
未来光伏逆变器的技术竞争主要在高端大功率逆变器领域.
国内光伏装机市场的启动,使国产光伏逆变器进去黄金发展期.
短期内,率先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拥有先动优势.
但光伏逆变器行业进入壁垒相对不高,暴利之后,成本和技术优势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
上市公司中建议关注入围金太阳示范工程的科士达和许继电气.
多晶硅进口量持续大增现货价格居高难下时间:2011-03-01来源:ofweek春节后多晶硅现货价格上涨、国内产能供应吃紧情况终于有了数据佐证.

海关总署在上周末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多晶硅单月进口量连续第3个月超过5000吨,同比大幅增长75%.
业内预计,多晶硅现货价格还将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
国内检修1月进口量同比增75%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1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521吨.
虽然按月环比减少1.
6%,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74.
8%的同比增长.
这显示我国多晶硅进口量在去年11月份创下新高后,依然维持在高位.
去年11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达到6153吨,同比暴增160%,环比增幅则为45%;这个数字刷新了同年9月4757吨的单月记录.
之后12月份回落至5612吨.
去年,我国总计进口多晶硅4.
75万吨,月均进口规模在3958吨左右,2011年首月进口量较上年月均水平高出40%.
安泰科分析师谢晨表示,这显示国内供给仍然偏紧.
安泰科是直属于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的市场调查公司,为目前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权威研究机构之一.
据海关总署,1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5521吨.
虽然按月环比减少1.
6%,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74.
8%的同比增长,多晶硅大厂惯例检修是导致供应偏紧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从目前产能恢复情况和订单情况来看,多晶硅现货价格还将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全年看来,在下游需求不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多晶硅产能和需求基本匹配.
-32-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不过谢晨也强调,供应偏紧并不是因为下游需求增长引致.
他介绍,春节前后,国内多晶硅大厂纷纷展开惯例的停产检修,直接导致产量降低;同时也导致多晶硅现货稀少,2月中旬曾缺货到有价无市的地步,并由此引发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在春节后出现上涨.
2月28日,谢晨表示,据他了解国内多晶硅产量目前还未完全释放,预计2月份的进口量还会继续保持在高位.
订单饱满现货价格维持高位节后多晶硅现货价格的上涨刺激相关概念股表现,乐山电力(600644,收盘价16.
60元)、川投能源(600674,收盘价16.
13元)、南玻A(000012,收盘价22.
36元)、江苏阳光(600220,收盘价5.
78元)等都在上周大涨.
谢晨认为,按照目前格局看,3月上旬现货市场报价还会在维持在当前高位.
国联证券杨平分析师表示,对多晶硅厂商来说更具意义的是长单价格,不过当前国内只有赛维LDK、保利协鑫等一线厂商以长单为主,A股上市公司中川投能源、乐山电力、南玻A等或者供应关联企业、或者自用,其他公司的多晶硅会接下一部分散单.
"但就总体来看,多晶硅价格本来就比较敏感.
"杨平说.
他表示,作为上游原材料的多晶硅,扩产的难度、进度以及速度本来就慢于下游电池片、组件,因此一旦看到下游有什么变动,很快在多晶硅现货报价上就会有所体现.

杨平称,根据目前各主要厂商的扩产规划以及开工进度,今年多晶硅可以释放的产能基本能与下游需求匹配;但是如果后续下游出现变化,不排除对多晶硅需求继续看涨的可能.
从国内光伏大厂反馈的情况看,今年订单依然爆满.
在2月23日于上海举行的SNEC第五届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论坛上,CSI阿特斯的首席执行长瞿晓铧、HanwhaSolarOne(即更名前的林洋新能源)的董事长谢平都表示,订单目前已经排至年底.
中国光伏扩产路线图时间:2011-03-01来源:北极星太阳能网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全球光伏业逐渐由经济复苏过渡到新一轮迅猛发展期,随着光伏产业链下游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市场对光伏电池和组件的需求也大量增加,国内外光伏企业纷纷扩大自身产能,以求最大限度地分享到此轮光伏产业大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享受着光伏市场复苏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果实.
当今光伏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型产业,企业规模速度制胜已不是秘密,但是,在这新一轮复苏的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光伏企业再次爆发出惊人的制造能力.
一方面,以英利、保利协鑫、赛维LDK等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加快脚步完善自身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特别是扩大其硅料业务的产能;以尚德、天合、阿特斯、晶澳等为代表的光伏企业基本上都在计划将自身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产能提升到更高一个层面,纷纷进入GW时代;另外一方面,一些新进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也大踏步投资进驻,动辄几十亿的投资架势丝毫不弱于现有光伏大鳄们,国内光伏行业又迎来一轮投资热潮,产能扩张竞争日趋激烈.
对于目前光伏行业的扩张速度,连许多业内人士都直呼"吓死人",那么,我国光伏企业的扩张规模现状及成果究竟如何直接造成的后果是产能过剩还是行业整合本期我们对国内走扩张路线的企业做了一个简单的疏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查寻扩张背后不为人注意的原因.
多晶硅:短期缺口,扩产产能兑现才是金去年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价格已经达到了80美元/公斤,需求超预期是最主要的原因.
这一方面跟去年迅速增长的全球光伏装机容量有关,去年装机容量从年初预期的9GW升至14GW左右,较上一年度实现了近100%的增长,预计2011年全球装机容量增速仍有望实现30%的增长,达到18GW的规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全球光伏业逐渐由经济复苏过渡到新一轮迅猛发展期,随着光伏产业链下游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市场对光伏电池和组件的需求也大量增加,国内多晶硅厂商纷纷扩产应对多晶硅持续短缺的问题,反观国外厂商,我们应该堤防产能过剩,更多考虑核心技术的攻克.
同时,全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模式成为"时尚",光伏厂商纷纷向上下游扩张,面对市场供求关系,企业合理、有计划的扩产是有道理且符合发展规律的,然而整个行业不论新老企业,不论大中小型,都大幅扩产,那就有问题.
2011年,不论是乐观的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还是跟风的中小型企业,平稳发展、安全第一才是发展路上的硬道理!
-33-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模,快速增长刺激了对上游多晶硅原料的需求;另一方面多晶硅受建设周期的限制,无法快速拉高出货量,导致现阶段产能供不应求.
有人曾质疑,保利协鑫18000吨、赛维11000吨、英利3000吨、天威硅业3000吨、乐电天威3000吨、东汽峨半厂2200吨、宜昌南玻1500吨等项目都达到上千吨产能的规模,近期又有不少企业扩产多晶硅项目,如博尼斯硅业在沈阳建一座年产6000吨的电子级多晶硅现代化生产基地,还有渑池光伏产业园总投资14.
6亿元的多晶硅一期生产项目也开始启动,加上国外供应,难道多晶硅还会供不应求这里要区分产能与产量的概念.
有时候我们不能过多地关注企业标榜的产能,产能是全部生产线达产后的产量,这个数据与实际产出量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鄂尔多斯、国电、景德、中旺刚投产,如果这些扩产企业产能兑现70%以上,那么整个行业都有可能出现过剩,但实际情况是:一些企业的产能充满着不确定性,都还没量产或者产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过多的企业宣称过大的产能容易误导政府,为什么国家会出台38号文件提高多晶硅项目的进入门槛,就是看多了产能没看到产量.
笔者认为,虽然目前国内有这么多家企业宣布了其多晶硅扩产计划,但从准备建设到达产需要一个时间段,其产量未必达到了市场真正的需求量,至少目前是处于缺口状态,根据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今年多晶硅需求还将持续旺盛.
供不应求的局面引来了多晶硅价格的上涨,其可观的利润也吸引了行业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加快了扩产、投资的步伐.
在国内多晶硅企业迅速扩产、国内同行纷纷投资的背景下,高位运行的多晶硅价格显然也将坚挺不了多久,相信在持续去年至今年上半年价格相对上涨后,预计今年下半年后多晶硅价格将会逐渐趋于平稳并呈现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是:在面对强劲需求的情况下,国外七大多晶硅企业并没有迅速大规模扩产,背后的原因耐人深思.
光伏产业是一个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及政策支持的行业,政策一旦变动,多晶硅很可能出现过剩.

去年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国家纷纷调整光伏补贴政策,且多以降低补贴标准与抑制装机量为主,特别是前段时间法国还拟叫停所有新建太阳能项目,反观国内众企业的扩产力度与速度,国内应用市场的缓慢步态,不禁令人心生担忧.
有专家建议,我国应在做好产业整体规划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围绕多晶硅提纯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从而缓解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制约我国光伏产业上游发展的瓶颈.
中下游:垂直大跃起在国际市场中,中国的多晶硅企业未能占据有利位置,这一缺憾却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得以弥补.
这个环节的企业将国内的硅料搜刮一空后,仍然满足不了生产线的要求,其余不足全部依赖进口,先是硅片,然后加工成电池片,最后封装成组件后再出口.
在去年光伏市场火爆的形势下,硅片、电池、组件商纷纷吹响扩张的冲锋号,扩产势头惊人.
在这股扩张浪潮中,经营全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模式成为"时尚",这其中尤以几大上市公司动作最大,他们引领着这一潮流.
见下表:-34-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说明:黄色为主营产品,蓝色为生产线及延伸产品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各大上市企业在主营产品的基础上延伸扩展其上下游环节.
以英利为例,作为我国光伏行业内垂直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其经营触角延伸几乎涵括了整个产业链,历年来其扩张步伐从未停止,即便在金融危机时也呈现增长趋势(见表2),进入2010年后,其产能扩张更达到了表1所示的硅片、太阳电池各1000MW,其主要产品组件预计2011年将达到1.
7GW.
表2英利光伏垂直产业链扩张路线图(数据来源:英利)-35-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英利扩张势不可挡,但细心观察英利2010年三个季度的财报会发现,其营销也有侧重点,主体还是组件,净营收比率占到97%以上,其他环节上生产的多晶硅、硅锭、硅片和电池几乎全部用于内部消化.
除英利外,其他光伏企业也快马加鞭加紧扩张.
据悉,由于订单排期长,产销情况良好,在产能迅速扩张的情况下,今年尚德有望实现销售额36亿美元.
这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其他企业垂直一体化倾向明显,但尚德一直定位明晰,就是做最专业的电池及组件制造商,其扩张主线也着力于这个定位点,是这个行业里做专做精的代表企业.
还有赛维LDK,垂直一体化的产能计划也是相当全面,2011年硅料产能计划18000吨、硅锭2.
6GW、硅片2.
6GW,对于目前占其总业务量份额不大的太阳电池及组件,计划扩产产能也分别为1.
26GW和2.
5GW,这是很惊人的扩张速度.
已成为全球最大太阳电池供应商的晶澳太阳能也没有满足于"老大"的位置,2010年总销售额将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前段时间晶澳三期工程在宁晋奠基,设计规模20条太阳电池生产线,预计该工程将于今年4月建成投产,可年产600MW,另外,除了对太阳电池的规划,在光伏组件的产能规划上也在发力.
保利协鑫,不久前举行了3.
5GW硅片产能全面达产庆典仪式,至此,保利协鑫取代赛维LDK成为全球最大的硅片生产商,开始从多晶硅生产向多晶硅铸锭、切片业务全面挺进.
2011年,天合光能除将扩产组件产能外,该司近日宣布计划在常州天合光伏工业园投资8亿美元,并在2011-2013年期间扩大产能.
去年年底,在天威新能源的年会上,总经理高正飞表示:"2010年底天威二期项目全面投产,硅片、电池、组件的产能都达到500MW,目前三期项目已经启动,2011年将形成1GW的产能规模,2012年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1.
5GW.
"2011年,HanhuaSloarOne(林洋新能源)计划投资20亿元添置22条太阳电池生产线,继续大幅度提升产能,预计2011年组件产量达1.
3GW,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30亿元.
根据最新制定的五年规划,韩华集团提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计划到2015年将HanhuaSloarOne在中国地区的太阳电池组件产能提高到4GW,相当于HanhuaSloarOne目前产能的4-5倍.
中电光伏,2010年末投资1.
3亿美元开工新建一栋25000平方米、五层高的研发大楼,建设一个高科技研发检测中心,并计划新增400MW太阳电池生产线项目.
据悉,研发大楼将于今年6月落成并投入使用.
建成后,中电光伏的太阳电池产能会在现有基础上翻倍增长,同时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
2013年,正泰太阳能产能将超过1000MW.
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太阳能光伏基地项目开工,生产太阳电池及组件,一期工程投资25亿元,建设40条生产线,产能达到1200MW,预计在今年6月投产.
南玻集团,2010年预期电池片产能达到100MW、组件120MW,年营业额8亿元,2011年电池片、组件各300MW,年营业额期望做到30亿元.
除已有光伏上市公司,许多国企、外来投资商加盟到这一扩产浪潮中,日前兵装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宣布将投资44亿元在武汉临空经济区建设光伏产业基地,两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500MW单晶硅片、500MW单晶硅电池的年生产能力,年产值将超过60亿元.
还有恒星科技、特变电工、钱江生化等公司,都先后披露其太阳能用硅片建设项目的相关消息及动作.
扩产迎来节点,这是企业发展的周期定律这么多企业都在扩产,这一扩产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是市场政策还是企业本身的发展要求回顾2010年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笔者找出几点主要原因:原因一:经济复苏、订单增多.
2010年全球光伏界处于一团火热、供不应求的状态,仅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就达到7GW左右,不仅远超金融-36-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危机前的水平,更与2009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持平,国内组件企业接单接到手软,在此情况下,企业选择扩产是必然.
原因二:政策变动、供求双增.
热火朝天的光伏复苏引来欧洲主要光伏应用国家的"抑制过快发展",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纷纷在去年年中宣布将下调2011年光伏补贴政策,导致许多光伏工程提前抢装,骤增的需求促使国内多数光伏企业的生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转,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扩产成必然.

原因三:抢抓发展点.
业内研究人士指出,中国光伏产业之所以如今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国内企业产能扩张的速度与世界光伏市场迅猛发展的步伐相一致,显然,在此次世界光伏行业又迎来一轮发展期之际,国内光伏企业想"故伎重演".
原因四:降低成本,盈利需求.
在企业管理能力足够完善的情况下,光伏企业的产能规模越大,其控制成本的能力就越强,那么生产成本也就会越低.

而垂直一体化已让一些企业尝到甜头.
受盈利驱动,企业很自然地扩产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原因一一例出,有理有据,火热的市场下,企业不扩产似乎没道理.
不过,笔者经研究发现,这些仅仅是扩产原因的表相,其中还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发展定律原因,即螺旋式上升发展周期定律,透过这个发展定律,也许我们找到这样扩产后的结果与临界点.
一直以来,光伏企业以"螺旋式"的规律在发展上升,如下图.
根据这个发展周期循环图,我们对号入座看看去年的光伏企业处在哪一个节点.
回顾2010年的光伏市场,很明显可以得出结果:由年初时从周期底部的"产品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上升"—"企业盈利上升,股价上涨"—"大量融资,技术进步",到现在的"产能快速扩张".
现在的光伏企业是,产能快速扩张,价格还未大幅下降.
如同朝代更迭,光伏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这样一种此起彼伏的发展定律.
发展似乎又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后面的阶段还没有到来,什么时候到来什么时候下滑,下滑的时间段、影响程度、恢复时间等,这些有待明年所有企业产能的释放才能最后得知.
2011,安全第一通过以上分析,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企业合理、有计划的扩产是有道理且符合发展规律的,然而整个行业不论新老企业,不论大中小型,都大幅扩产,那就有问题!
大批新增产能的投入将会极大地增加产品供应量.
相关统计显示,2011年太阳能光伏行业将面临25千瓦特的供应与14千瓦特的需求矛盾,并且欧洲主要光伏国家由于受政策补贴下调的影响,其需求会有相应的下滑,主要光伏应用需求地有向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印度转移的趋势,但新兴市场还没有完全完善或有进入瓶颈,充满不确定因素,这将增加光伏企业进驻-37-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及发展的难度,而那些增加的产能不仅可能出现供过于求,还将压低现货价格.
2010年11月,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上,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表示:"欧洲需求下降,明年全球光伏市场肯定出现过剩.
"在大发展趋势中,企业既要做到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又要将"船大难调头"的风险降到最低,那么理性扩张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如阿特斯2009年扩产200多兆瓦,去年是300多兆瓦,今年约在400MW-500MW之间,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瞿晓铧曾表示:"我们不会大跃进式地扩产!
"日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对众多光伏企业呼吁:"光伏企业需要在今年底(2010年)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预计2011年光伏产品可能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在今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明年(2011年)可以看作光伏产业的调整年.
"一方面供需可能出现不平衡,另一方面由于扩产,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业内企业,不论大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攀比情况,比扩产速度,比扩产产能、产量,导致出现不合理建设、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不合理合同、不合理方案等问题,这将为未来的发展埋下安全隐患.
据悉,2011年产能超过1GW的中国太阳电池生产厂家将达到11家,还有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加入扩张大军,这无疑将加剧市场竞争,从电池到组件都可能因为产能集中释放而出现阶段性过剩,最后遭受打击最大的将是那些远离终端市场、规模较小的企业.
而大企业也未必能安然恙.
虽然业内诸多大企业纷纷表示2011年订单已经排满,客户都打来了预付款,短期内市场怎么变化也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位光伏上市企业高层向笔者透露:"客户给企业支付预付款,企业是多了一层保障,也能进一步巩固以后的合作,但一旦遇到市场不景气或环境不好造成的整体市场下滑,还是会出现毁约的情况,很多客户甚至不会在意那部分小额预付款而逃之夭夭,金融危机时就已有先例,因此大企业也要谨慎对待.
"2011年,不论是乐观的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还是跟风的中小型企业,平稳发展、安全第一才是发展路上的硬道理!
国内光伏企业向海外迁徙直接投资取代单一出口时间:2011-03-01来源:新华网随着近期德国上网电价补贴的进一步下调,欧盟各国的补贴下降趋势已非常明显,相比之下,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美国、加拿大等新兴市场越发成为国内光伏企业的必争之地.
面对庞大市场以及贸易争端的风险,中国光伏企业开始瞄准另外一个策略,在海外当地建设工厂,扩大销售.
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光伏厂商布局北美等新兴市场的动作已接连不断.
欧盟市场逐渐饱和美国等新兴市场起步目前,欧盟是中国光伏厂商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中国光伏电池组件的六成产品供应欧盟市场,但随着欧盟市场逐渐饱和,加上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纷纷开始削减上网电价补贴,中国光伏厂商已经将开拓市场的视野瞄向了美国、加拿大等新兴市场.
2009年初,西班牙对其国内的太阳能产业补贴规模缩减为500兆瓦;2010年1月,德国宣布下调光伏上网电价;与此同时,法国也宣布,其国内屋顶太阳能面板的电力强制收购补助费率由2006年制定的每千瓦小时0.
55欧元下降至0.
42欧元.
反观美国,积极释放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信号,公布了23亿美元的绿色能源税收优惠政策.
现今光伏企业迁移潮已起,美国无疑成为最受企业瞩目的宝地.
GTSolar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mGutierrez表示,美国一些州已强制要求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联邦和州采购机制、补贴和税收也有一定优惠,照此发展,预计美国随着欧盟光伏市场逐渐饱和,国内光伏厂商已将开拓市场的视野瞄向了美国等光伏新兴市场,且倾向采用直接投资方式取代出口以规避贸易风险.
-38-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太阳能市场将保持每年40%的强劲增长.
据了解,美国有10个州正在制定光伏发电补贴政策.
但美国市场的大门也不易开启,此前美国政府已经针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启动了"301调查".
在美国看来,中国政府的补贴提高了中国新能源产商的竞争力,影响了美国本土的就业.
业内人士认为,"301调查"可能会影响未来国内新能源企业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但如果直接将生产厂设在目标国家,就能够规避出口的麻烦.
对于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而言,以直接投资取代单一的出口或是更好的选择.
规避风险光伏企业投资取代出口向海外迁徙记者23日从2011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上了解到,中国光伏企业开始在美、加等国的本土建设工厂,规避贸易争端的风险是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95%销往海外,而国外政府出于振兴经济的考虑,纷纷要求中国光伏企业在当地建厂,为扩大销量,不少中国光伏组件企业开始在看似成本较高的海外投建新工厂.
2010年10月,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就宣布在美国凤凰城投资1000万美元建设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阿特斯阳光电力也于2010年11月宣布,将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投资建设200兆瓦/年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2011年1月,赛维LDK对外宣布,同意用大约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70%的股权;同时英利、天合光能等企业也纷纷加大对美国市场的开发力度,意欲在2011年着力提高在美国的出货量.
22日,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瞿晓铧在2011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上对记者表示,阿特斯的研发基地和全部生产设施原先都在中国.
现在选择海外建厂是因为加拿大当地有一个新能源政策,规定如要在当地做光伏项目,那么成本中的60%附加值需要在加拿大获得.
"这意味着作为光伏产品的销售者,你需要在当地投资建厂,为当地经济作贡献.
"瞿晓铧说,公司储备了近200兆瓦的地面电站许可批准书,期待大干一场.
值得注意的是,韩华新能源有限公司CEO谢平还表示,国内人力成本的逐渐上涨也将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一项支出,"尽管现在人力成本占公司整体成本还不高,但今后情况不好说.
我们公司有上万名员工,今年江苏要求员工薪水要提高至少18%,这对公司是一种压力.
"世界最经济高效太阳能电池问世时间:2011-03-03来源:中国能源报近日,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揭开了其近年来一直致力研究的Amonix7700聚光光伏(CPV)太阳能发电机的神秘面纱,并称Amonix7700系统是太阳能发电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将使太阳能电池扭转与化石燃料相比的劣势,并与之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Amonix7700系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在地面上使用了航空级别的太阳能电池,并将这些性能很高的太阳能电池置于凸透镜之下.
凸透镜起到聚光的作用,如此形成的Amonix7700系统的太阳能利用率更高.
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试验数据显示,如果按照市政规模建设,新的聚光光伏太阳能矩阵的发电效率将是传统太阳能电池矩阵的2倍.
另外,由于使用了凸透镜,该系统还有另一个优势:它是世界上土地密集型程度最低的太阳能利用形式,即Amonix7700的占地面积比其他太阳能电池都小.
Amonix7700聚光光伏太阳能电池使用了复杂的三重连接技术,依赖的电池是嫁电池.
一直以来,嫁电池因其稳健性成为了太空探索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比而言,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会在高温下损坏.
由于凸透镜的聚光作用,照射在Amonix7700系统上的太阳光强度要远大于普通太阳能电池,因此嫁电池也成为了不二之选.
嫁电池的使用让新系统基本可以对高温免疫,从而近日,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公开了其近年来一直致力研究的Amonix7700聚光光伏(CPV)太阳能发电机,此系统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以及土地占用少等优点;数据显示Amonix7700系统最高的实验室发电效率达到了42%,将成为化石燃料强有力的竞争者.
-39-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经聚焦的太阳光极大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
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公布的数据显示,Amonix7700系统最高的实验室发电效率达到了42%.
此外,为控制系统成本,Amonix7700使用的是低成本的菲涅尔透镜(菲涅尔透镜多是由聚烯烃材料注压而成的薄片,相当于阳光的凸透镜,效果好,但成本比普通凸透镜低很多——编者注).
阳光在经过菲涅尔透镜后,强度增加到了一般阳光的500倍,是一般硅基太阳能电池不能承受的.
总体上,嫁电池将转换如此强度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在26%左右,相当于目前已实地应用的太阳能电池平均转换效率的2倍.
据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介绍,发电能力为每千瓦模块的Amonix7700系统要用到36套透镜和接收板.
每块接收板的规模为10*49英寸,并被置于一个双轴的、可跟踪阳光的支架上,这样的精心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这些技术由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与Amonix能源公司共同开发.
技术开发得到了美国能源部的资金支持,美国媒体将该系统称为是世界上最具成本效益,同时占地面积最小的太阳能电池技术.
新系统的优势在于,它将安装太阳能电池对土地的破坏性降到了最低.
同时,由于所有的电池板都置于一根可追踪阳光的支架上,也不必人为地经常调整电池的角度.
而每块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由很多小型接收板组成的事实,也让系统更易于运输,大大简化了物流.
据称,系统的整体安装成本只有非晶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安装成本的1/3—1/2.
基于成本低、效率高,以及土地占用少三方面因素的考虑,Amonix7700聚光光伏太阳能系统让太阳能这个本就非常有潜力的行业的前景更加光明,更让美国可再生能源室信心满满地表示,它将成为化石燃料强有力的竞争者.
也许,Amonix7700的问世,将为太阳能行业带来又一场技术革命.
太阳能产业链重演抢料戏码掌控料源难度高过取得订单时间:2011-03-04来源:DigiTimes太阳能多晶硅及硅晶圆缺货愈益严重,预估至少2011年上半都难获得解决,加上料源价格恐将持续向上攀升,产业供应链相关业者为争取料源,近期可说是全体出动涌向上游厂抢料,太阳能厂商拥料为王情况正快速发酵中.

太阳能多晶硅及硅晶圆缺货情况持续,尤其是太阳能电池端新产能陆续开出,对料源需求迫切度不断提升,近期在大陆所举行第5届上海太阳能光电展(SNEC),便明显看到许多太阳能业者前往展场,主要都是以扫料为目标,争取订单反而是次要考量.
台系太阳能电池厂指出,现阶段掌控料源比订单取得难度还高,电池业者目前面临难题是有单无料,因此,许多电池厂纷减少国际展览参展规模,反而在每次展览大幅动员采购人员前往展场,直接约谈多晶硅及硅晶圆厂进行扫料动作,业者纷预期后续缺料情况恐将更加严重.
太阳能业者表示,太阳能厂拥料为王情况从2011年初发酵至今,整个产业链相关业者可说全都涌到料源市场抢料,只要拥有价格合理的料源,便可有效掌控生产进度,因此,包括硅晶圆厂、电池厂、模块厂、通路商、甚至是产出量仍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晶硅厂,都成为料源买家.
值得注意的是,上游料源缺乏问题与产业链预期心理有相当大关连,多数业者认为由于欧洲地区包括德国、意大利等第2季末或年中才会决定新补助方案,2011年上半补助费率下砍前的需求乐观可期,而供应链业者均出动扫料,价格上涨走势已可预期,卖家可争取获利空间更大,惜售情况亦更明显.

太阳能业者表示,多晶硅主力供应商供料策略以合约为主,使得现货市场料源流通量受限,另外,现货价是确保每季多晶硅合约议价重要指标,若增加现货流通量,反而影响市占率高的合约价走势,在需求不缺情况下,上游厂不担心竞争对手在现货市场倒货,限制现货市场流通量,反而成为料源供应商最佳策略.
据太阳能多晶硅及硅晶圆缺货情况持续,尤其是太阳能电池端新产能陆续开出,对料源需求迫切度不断提升,预估至少2011年上半都难获得解决,电池业者面临有单无料的难题,太阳能厂商拥料为王情况正快速发酵.
-40-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目前主力老字号多晶硅厂包括美国Hemlock、挪威REC、德国Wacker、美国MEMC,以及日本德山(Tokuyama)、Sumitomo、三菱(Mitsubishi)等,多数以供应合约客户为主,新进主流的韩厂OCI、大陆保利协鑫(GCL)、江西赛维(LDK)、友达M.
Setek等,亦采相同策略.
若依台系太阳能多晶硅领域来看,目前有能力供应料源厂以友达转投资M.
Setek,以及荣化与亿光转投资福聚为主,受到此波料源缺乏影响,亦成为业者追料焦点之一.
2014年将有40%左右的住宅光伏(PV)装置将使用MLPM时间:2011-03-04来源:IHSiSuppli据IHSiSuppli公司的研究,由于能够提高太阳能系统的效率,模组级电源管理(MLPM)解决方案势必会快速增长,预计2014年将有40%左右的住宅光伏(PV)装置将使用MLPM.
预计2014年全球MLPM出货量将从160MW增长到6.
2GW,增长近39倍,如图3所示.
MLPM包括微型变频器和优化器.
到2014年底,全球38%的住宅PV装置将使用MLPM解决方案,而2010年该比例是2%.
微型变频器把单一太阳能模组的直流(DC)功率转换成交流(AC)功率,而优化器则利用DC-DC转换器技术充分利用PV系统采集的太阳能.
由于能够把太阳能装置的发电量提高达25%左右,MLPM系统为提高PV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这将推动MLPM系统迅速增长,尤其是在住宅领域.
MLPM的其它优点包括节省安装商的劳动力、可以监控每块太阳能板和改善安全性.
PV系统通常利用所谓的"三种高效"来提高其能量采集量,即高效的能量转换、高效的制造方法和高效的材料使用.
但是,MLPM通过第四种途径来提高能量采集量:利用半导体技术实现太阳能模组的高效管理.
MLPM解决方案可以简化安装商的工作,简化项目设计,而且不需要太多的高压DC技术,所以在住宅PV系统方面特别受欢迎.
美国和加拿大目前在住宅MLPM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主要采用微型变频器技术.
MLPM解决方案目前比使用普通变频器的太阳能系统有一定的成本溢价,微型变频器每瓦成本增加0.
20-0.
25美元,优化器每瓦成本增加0.
15美元.
但是,由于半导体含量较高,MLPM受益于服从摩尔定律的成本下降.
微型变频器的平均销售价格(ASP)到2014年将从2010年的0.
88美元下降到0.
29美元.
优化器的ASP将从2010年的0.
18美元下降到0.
08美元.
EnphaseEnergy公司目前主导微型变频器领域,市场份额超过90%.
EnecsysLtd.
和SolarBridgeTechnologies最近才进入这个市场.
SolarEdgeTechnologiesInc.
在优化器市场占据将近70%的份额.
据IHSiSuppli,由于能够提高太阳能系统的效率,模组级电源管理(MLPM)解决方案势必会快速增长,预计2014年将有40%左右的住宅光伏(PV)装置将使用MLPM,目前该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41-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由于MLPM市场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竞争者开始涌入这个市场.
MLPM领域至少有15家公司,还有更多的公司即将加入,包括变频器市场巨头SMAGroup,据信该公司的一种解决方案即将准备就绪.
2011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时间:2011-03-05来源:路透社欧洲部分国家年中将下调光伏电价补贴料引发新一轮抢装潮,一些组件商开始补充库存静候需求爆发,产业链价格亦获推升.
不过,受产能释放和供求等因素影响,预计此轮热卖结束后,光伏产业上下游将面临不同局面.
分析人士称,上游原料多晶硅供需仍显紧张,在产能释放缓慢的情况下,其价格仍受到支撑;而今年以来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大举扩张,全年看供大于求,年内仍将重新面临降价压力,上游硅料商今年的好日子要比下游组件商更长.
瑞银证券驻香港分析师杨路表示,今年国际光伏市场整体料保持健康增长,上游方面多晶硅的合约价格可能保持稳定,其生产成本也在下调,毛利率应有保证,"不过组件价格在下半年有压力,下游企业的毛利率也会有一些压力.
"进入3月后,从上游多晶硅到下游组件现货价格全线上涨,全球光伏行业调查机构PVinsights.
com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现货多晶硅报价已升至每千克78美元,较上周大幅上涨8.
33%;目前的硅料市场仍以合约供应为主,多晶硅产量多用于履行合约,同时市场也存在一些囤货炒作现象,这也是造成多晶硅现货供应趋紧涨价的原因之一.
而受累于供过于求压力,下游组件价格涨幅远不及上游硅料.
同期相比,中游硅片价格涨幅在3%上下,下游电池组件环比涨幅不足1%.
料组件价格在获此轮抢装大潮小幅推升后,后期仍将重新面临降价压力.
据行业观察机构Solarbuzz预计,2011年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出货量将达到23.
8GW,需求量料为20.
4GW.
由于供过于求,组件出厂价可能将面临高至17%的跌幅.
中国已是全球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大国,占据全球光伏市场半壁江山,其中逾10家大厂在美国上市.
中国的尚德电力、晶澳、英利及常州天合与美国FirstSolar去年出货量均超过1GW.
抢装大潮或重现欧洲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光伏发电市场,其中又以德国市场份额最大.
继去年德国和意大利下调光伏发电补贴引发抢装大潮之后,今年这两个国家计划继续下调补贴.
从现有方案来看,意大利将在2011年每四个月下调一次补贴,削减幅度将在5%-27%之间;而全球最大光伏市场--德国将视3-5月安装量年化水平,于7月和9月对不同类型项目削减补贴,最大减幅达15%.
为享受相对更高的安装补贴和项目回报,终端用户和项目投资者自然愿意抓紧时间购买安装光伏组件.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华就在报告中称,"在补贴下降前,当地投资者的逻辑是等待价格下跌到项目内部回报率可接受程度即进行迅速抢装,以赶在补贴下调之前并网.
"莫尼塔投资(CEBM)研究报告认为,德国市场上网电价下调前的抢装现象将主要在6月爆发,3-5月安装量大幅增长可能性不大,期间年化装机规模可能在5-7GW区间,按其方案,该区间对应的中期电价下调幅度在6-12%.
由于其电价下调议案本质上是将2012年的部分下调提前,这也会令需求提前释放.
光伏产业上游原料多晶硅供需仍显紧张,在产能释放缓慢的情况下,其价格仍受到支撑;而今年以来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大举扩张,全年看供大于求,年内仍将重新面临降价压力,上游硅料商今年的好日子要比下游组件商更长;面对欧洲部分国家年中将下调光伏电价补贴,一方面抢装大潮或重新,另一方面国内厂商纷纷转战欧洲以外的光伏新兴市场;据iSupply预计,去年全球光伏需求为15.
7GW,较上年增一倍,不过今年全球需求量为22GW左右,增速下降至三至四成.
-42-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而国内主要组件厂也已经对欧洲市场下调补贴后的市场格局严阵以待.
它们一方面仍对该市场抱有信心,另一方面也在抓紧时间开拓其他地区市场.

已在美国设厂的尚德电力首席执行官施正荣表示,该公司一半的太阳能面板将销往欧洲,今年该数字仅会小幅下降,同时约10%的产量将销往意大利,与去年基本相同.
英利绿色能源首席战略官(CSO)王亦逾上周亦称,其在美国设厂的计划,预计今年将会有实质性进展.
全球知名IT咨询机构--iSupply预计,去年全球光伏需求为15.
7GW,较上年增一倍;不过今年全球需求量为22GW左右,增速下降至三至四成;今年德国装机量为7.
3-9.
4GW,而意大利市场则由3GW增至4GW.
上下游厂商喜忧参半去年全球对光伏组件需求升温,各大厂商毛利率大多不错,争先恐后扩产.
从组件大厂无锡尚德电力、天合光能,到硅片和硅料龙头赛维LDK、保利协鑫等行业上下游企业,都没有停下扩张产能的步伐.
就上下游扩产速度而言,切片和组件技术相对简单、成熟,扩产后数月就可达产;而多晶硅生产工艺复杂,设备组装后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试产,产能完全释放甚至以年计算.
如此来看,组件商在下半年毛利率受压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王亦逾就表示,"今年组件价格压力较大,再说公司的全球销售铺得较开,有一些在低毛利市场,估计今年毛利(率)会略低一些.
"而多晶硅厂商的情况则稍显乐观.
目前该行业的生产成本普遍在每千克30-40美元,部分行业领先者可以做到30美元以下,保利协鑫等国际大厂则可以做到24美元左右,且随着技术不断改进、扩产带来规模效应,成本还有压缩的空间.
但也有观点认为,若组件价格后期降幅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也会拖累多晶硅走势.
湘财证券分析师候文涛就表示,"如果下游组件价格一直保持下降的话,上游的支撑也不会太大,短期上涨后还是会回落下来.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呢当全产业链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将会激发新的需求,重新让价格受到支撑.
施正荣就称,今年虽然会暂时出现供应过剩,不过"一旦出现供应过剩,价格将降低,需求将会上升.
"陈华也分析称,目前全产业链价格上行趋势将会持续到补贴下降之前.
而之后需求是否会再次回升,要看到时全产业链成本和价格下降的程度.
"这种周期性是欧洲固定电价(FIT)补贴方式和光伏产业链不断扩产、成本不断下降带来的特殊效果,将在未来的欧洲市场不断出现.
"他在报告中出.

面板国内触控面板的发展趋势分析时间:2011-03-01来源:投影时代2008年之前,日商还在触控面板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后逐渐失去价格竞争力,触控面板供应链整个流向中国(大陆厂商及台商),这对中国是一个触控方向的发展优势和机会.
对于市场上主要的两种触控面板,电阻式触控面板部分,台商淡出低价产品,而将主要精力放于高阶产品上,出货量早已超越日商;而薄膜式投射电容触控面板则因制程相近且门坎不高,两岸厂商皆朝此方向迈进.
因SteveJobs(苹果创始人之一)的坚持,苹果可以说带动了玻璃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发展,这对触控行业的影响可以说是十分深远的.
但事实上,日商在触控面板行业的优势将逐步失去,供应链流向中国,对中国发展触控方向提供了机会;预计两岸业者在手机触控面板出货量在2011年预计将达到6.
3亿片;在Tablet触控面板出货量形成ipad和非ipad两分天下的局面,而在AIO触控面板方面,需求则稍显不足.
-43-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玻璃投射电容触控面板贴合这部分技术门坎很高,目前由台厂与台资陆厂主导,纯陆资厂仍以提供传感器为主.
手机触控面板市场分析iPhone的推出和火爆,使得几乎所有智能型手机均内建触控功能,由此引发的触控热潮真正的将触控技术推向人机交互领域的前台.
联发科将触控功能内建于手机基频芯片,大幅提升大陆手机内建触控功能的比重.
预料到2012年100%高阶智慧手机均内建多点触控的投射电容触控面板,联发科亦有机会将电容触控IC内建于手机基频芯片.
台厂因手机配备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而市占率回升,2011年将全面主导.
电阻式触控屏幕面板因其无法完成"多点触控",而逐渐淡出市场,虽然仍在市场上占有最大份额,但面临低价竞争,从2008年2.
2~~2.
4寸每块报价2.
4美元,下滑到2010年的0.
6美元.
台湾三大手机面板厂洋华、接口、时纬,目前出货比重九成以上仍偏重在手机.
大陆业者因玻璃投射电容触控面板前段半成品无法掌握,这部分市场机会仍需技术支持.
两岸业者在手机触控面板出货量,在2011年预计将达到6.
3亿片.
Tablet触控面板市场分析Tablet产品成功关键在于多点触控平台的普适性,iPad的成功给其他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尽管各大公司的平台纷纷推出,如:Android、WebOS、微软WP7、MeeGo等,但如何吸引第三方业者撰写足够软件仍是一大问题.
预计非iPad市场在2011年可达2691万台,而两岸在Tablet触控面板上占有供应链开放、先行者以及规模经济量产优势.
预料12.
1寸以下Tablet触控面板将全面投射电容化,大陆山寨Tablet使用投射电容面板的进度快过手机.
而2011年底,两岸业者对iPad触控面板出货近3000万片,对品牌业者出货1608万片、对山寨业者出货178.
7万片,对国际业者出货904.
5万片,达成非iPad总出货量进逼iPad的两分天下局势.
AIO触控面板市场分析受欧美日市场复苏迟缓,业界对AIO计算机导入触控面板的规划速度放慢.
因光学触控面板面对触控鬼影以及仅两点触控等的限制,在大尺寸投射电容触控面板良率提高之前,2011上半iMac使用触控面板的机会微乎其微,AIO无法为触控面板的成长带来动力.
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在手机的普及化关键在于产能与良率,大陆山寨机部分还要看联发科基频芯片整合投射电容式触控功能的进度;Tablet平板计算机这部分转移问题不大.
至于AIO计算机部分,仅展触为生产20寸投射电容触控面板的厂商,但成本过高,产能不足.
预计在2011年第2季结束前,台厂含国际大厂在AIO触控面板出货量仅在92~93万片.
今年元月份液晶显示器出货品牌与代工厂商双成长时间:2011-03-01来源:电子工程专辑根据WitsView最新的全球液晶显示器出货调查,2011年1月份前十大品牌厂商出货相较于12月份,成长10.
4%、达1,209万台;代工厂商出货相较于12月份亦成长7.
5%,总量达1,484万台.
WitsView指出,液晶显示器品牌及代工厂商1月份出货双双成长,主要原因是1月份为多数品牌厂商新会计年度开始,在库存结算压力解除后,品牌厂商开始回补库存,加上品牌厂商与通路商在1月份因应2月份代工厂商生产空窗期而提前备货,都是驱动1月出货成长动能.
展望液晶显示器品牌厂商第一季出货,WitsView预期,在新机种上市推动、品牌厂商积极促销及通路商库存回补等因素影响下,出货量季衰退幅度将在3%以内,甚至可望出现持平.
而代工厂商4月出货量将是全球景气是否好据WitsView,受厂商补库存和提前备货的影响,液晶显示器品牌及代工厂商1月份出货双双成长,4月出货量将是全球景气是否好转的重点观察月;从液晶尺寸来看,较大尺寸需求最为旺盛.
-44-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转的重点观察月份,目前在需求未明朗之下,厂商保守因应,以防淡季超额备货,旺季去化库存的情况重演.
此外,在前十大液晶显示器品牌厂商目前上市的LED机种尺寸方面,以21.
5英寸宽萤幕机种占24%最多,其次为23英寸宽萤幕约占15%,再其次为24英寸宽萤幕,约占14%;这显示消费者对液晶显示器产品价格高敏感度的特性,因此品牌厂商在规划LED机种时,会先以较大尺寸的高阶产品为主.
前十大液晶显示器品牌厂商目前上市LED背光机种尺寸比例WitsView表示,目前液晶显示器品牌厂商积极推出LED背光新机种,使得LED产品线更周延,加上LED与CCFL价差逐渐缩小,将加速提高2011年LED背光液晶显示器的渗透率.
全球液晶面板提速本土企业如何转身自主时间:2011-03-01来源:FM5虽然2010年面板需求量涨幅高达41%,但DisplaySearch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平板电视市场逐渐趋向于饱和,液晶电视面板需求将趋缓,据预测,2011年上涨幅度可能仅有8.
3%.
作为中国彩电业一直在弥补的产业链环节,面板产业近两年来吸引了中外诸多企业进入,特别是高世代面板更是让中国众多上市公司趋之若鹜,甚至许多之前就已因战略失误"吃尽苦头"的彩电面板企业不惜"血本"投入.
面对外资"一窝蜂"涌向中国市场,中国本土彩电面板企业如何突围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是否一直在被外资误导,投资的最佳时期是否已经过去行业整合是否大势所趋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中外液晶巨头正在掀起一股液晶面板项目的投资热潮.
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制造商LG此前表示,其8.
5代线将强于友达7.
5代线,2011年要做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供应商.
一面是外资声称2011年大规模投产液晶面板欲蜂拥抢占中国市场份额,一面是液晶面板需求趋缓的呼声四起,中国本土液晶面板生产企业正在为打开液晶面板商机浴血奋战,甚至变卖"家产"重金豪砸,随着高世代面板厂房封顶、开工甚至量产"好消息"不断传出,高世代液晶面板前景越发模糊.
8.
5代高世代面板成为主流虽然2010年面板需求量涨幅高达41%,但DisplaySearch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平板电视市场逐渐趋向于饱和,液晶电视面板需求将趋缓,据预测,2011年上涨幅度可能仅有8.
3%,同时国外液晶巨头蜂拥抢占中国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纷纷大举进入高世代面板的研发导致巨额亏损.
对此,作为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所做的更多的恐怕是需要摆正心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不能盲目跟风,可向苹果模式和三星模式学习.
-45-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液晶电视面板占到了整机成本的一半以上,这也是影响液晶电视造价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液晶面板从早些年的三代,迅速发展到四代、五代,然后跳过六代达到七代,更新至八代.
液晶面板世代线数只是业界一个约定俗成的称法.
它是按照生产线所应用的玻璃基板的尺寸划分而来的.
面板代数越高,面板的尺寸越大,切割的萤幕数量越多,利用率和效益就越高,代表着该面板厂的技术实力越强.
目前生产液晶面板的厂商主要为三星、LG-Philips、友达、京东方、TCL等.
对液晶面板投资最早的是日本企业,南韩和中国台湾紧随其后,大陆面板企业在近年不断冒出.
据了解,国内兴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少数为5代、6代线,多数为8.
5等高世代生产线.
连续巨亏仅限于前奏全球面板业蓬勃发展使得部分国际厂商尝到了甜头,而国内液晶面板企业也看到了商机,国内彩电面板企业上市公司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四川长虹、TCL、深天马等.
追赶固然是好事,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目前国内具备全产业链、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液晶面板企业寥寥无几.
如今国内液晶面板企业覆盖产业链最为全面的非京东方莫属.
自1997年携手冠捷电子,进入显示器领域后,这家在显示领域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科技企业,以近600亿的重金投入,造就其成为国内最大,全球排名第九位的TFT-LCD制造商.
十年业绩未亏损的京东方,义无反顾的在2004年投入液晶面板生产之后,由同年净利润2亿元变成2005年巨亏15.
87亿元,融资再融资,投入不断加大,然而亏损不止.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告诉记者:"客观的讲,任何行业的投资收益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仅仅是液晶显示产业.
"他同时表示仍看好液晶面板潜力:"液晶面板已成为当今新型薄型显示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也是未来电子资讯产业增长的核心动力.
该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本土企业"坐以待毙"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资彩电品牌为实现全年的业绩目标纷纷转战中国市场.
2010年外资品牌液晶电视的整体价格降幅较大,连续半年持续超过国内品牌4%以上.
激烈竞争之下国内品牌的价格优势几乎丧失殆尽.
国外品牌降价导致竞争加剧,国内面板企业一夜之间"集体失语".
如今液晶面板时代早已来临,部分国内液晶面板企业却乱了手脚,一时间,液晶面板究竟是否值得投资的质疑声四起.
令人诧异的一幕也实实在在发生,LG前脚表示,其8.
5代线将强于友达7.
5代线,2011年要做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供应商.
后脚不得不发出预测警告,市场需求疲软导致2011年液晶面板价格无法大幅反弹.
使得我们对液晶面板的前景看的更为模糊.
业界人士发出惊呼"液晶面板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究竟是'金矿'还是'陷阱'"业内相关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我们要看到外资品牌降价幅度很大,不等于价格低于本土品牌.
实际上,外资品牌降价之后,平均价格还要高出本土品牌约20%.
本土品牌销售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力弱于外资品牌.
外资的力量不容忽视,但是不能盲目跟从.
"中国彩电企业究竟如何突围有观点指出,全球目前消费电子行业中最成功的模式有两种,一是苹果模式,强大的终端产品与网上内容商店的完美结合,很多彩电巨头学习但是还未-46-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能复制成功;二是三星模式,依靠政府支援,在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OLED等领域全面布局.
嵌入式系统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柏斯维表示:"南韩的这种模式和欧美以及日本都不一样,南韩是把产业链内的企业产品都用三星或者LG的牌子,而中国液晶面板企业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
中国彩电企业还是以深耕某一领域的具体产品为主,拓展整条产业链为辅较为稳妥.
"苹果和三星都是成功的典范,却不是永恒的法则,作为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所做的更多的恐怕是需要摆正心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随着企业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欲加明显,企业更是难以做到统一、平衡,国家以行政力量统一整合固然没错,但却难免变成屏障.
万物没有永恒之道,行政和企业个性特点配合,才能更加完善,因地制宜,尊重个性发展.
手机面板主流规格出现关键变化对高解析度需求大增时间:2011-03-01来源:PCBTech.
Net根据DisplaySearch最新的市场研究报告,手机面板出货量在2010年第三季(Q3'10)呈现大幅成长,达到4亿1,320万片,较前一季成长6%;而总出货营收的部份成长更快速,较上一季成长13%,达到33.
8亿美元.
这是连续第三季呈现出货营收成长率超过出货量成长率.
DisplaySearch资深分析师谢忠利指出:"在第三季,我们看到手机面板的主要规格有关键性的变化,如面板尺寸与技术;这也影响到手机面板的平均售价,在Q3'10达到8.
19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4%,并且比上一季成长6%.
升级规格的需求增加(如面板尺寸、技术和解析度),以及手机显示技术的转变刚好弥补了下滑的平均销售价格,导致出货营收大幅成长.
"手机市场在Q3'10对于更高解析度萤幕(320x480/HVGA或更高)的需求达到22.
5%,其中解析度WVGA(400x800和400x864)比例成长至8%;该数字在Q1'10与Q2'10分别为3.
5%和5.
3%.
解析度DVGA(640x960,如AppleiPodtouch与iPhone4所使用的萤幕),比例也从Q2'10的1.
9%,在Q3'10成长到3.
2%.
以技术类型来看,三星(Samsung)和诺基亚(Nokia)提高其手机产品使用AMOLED面板的比例,使该类面板在Q3'10出货量达到13.
5百万片,是去年同期的132%,与前季相较则成长65%.
这也是AMOLED营收比例首度超过10%(从Q2'10的6.
4%成长到10.
7%).
DisplaySearch指出,AMOLED面板在智慧型手机市场上特别成功,像是解析度480x480的4寸萤幕,即占有整体AMOLED出货量的81%,三星GalaxySi9000即采用该款面板;SamsungMobileDisplay(SMD)的手机用AMOLED面板出货,在Q3'10占有98.
3%的比例.
AMOLED和低温多晶矽(LTPS)TFTLCD的占有率在手机显示市场持续成长,然而对于更大尺寸和更高画素的需求,使得主流的非晶矽(a-si)TFTLCD在手机市场上保持60%的占有率;LTPSTFTLCD面板在手机应用市场上的比例占据第二位,来到22.
5%.
TV需求降面板厂找新利基时间:2011-03-01来源:FM5液晶电视面板需求成长趋缓,面板厂纷纷另辟蹊径.
奇美电(3481)强攻触控面板;友达(2409)积极扩展太阳能电池市场;华映(2475)转型为中小尺寸面板供应商;彩晶(6116)也向触控供应链靠拢.
显示面板厂致力避开液晶电视面板低毛利的"艰苦"市场.
液晶电视面板需求成长趋缓,台湾面板厂纷纷另辟蹊径.
奇美电强攻触控面板;友达积极扩展太阳能电池市场;华映转型为中小尺寸面板供应商;彩晶也向触控供应链靠拢.
显示面板厂致力避开液晶电视面板低毛利的"艰苦"市场.
据DisplaySearch,手机面板出货量在2010年第三季(Q3'10)呈现大幅成长,达到4亿1,320万片,较前一季成长6%,升级规格的需求增加及显示技术的转变支撑了手机面板的ASP;高解析度的面板需求大增,320x480/HVGA或更高解析度屏需求达到22.
5%;从技术类型来看,AMOLED面板营收比例首度超过10%.
-47-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2010年面板需求成长幅虽然高达41%,但DisplaySearch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平板电视市场逐渐趋向于饱和,液晶电视面板需求将趋缓.
根据预测,2011年面板需求成长幅度可能仅有8.
3%.
奇美电执行长段行建宣布,2011年是奇美电破茧而出的"起飞年".
除了由奇美电自行开拓面板客户之外,也透过母集团–鸿海与索尼(SONY)、惠普(HP)、苹果(Apple)等各大品牌的密切系统组装业务,扩大面板出海口.
同时,奇美电展现力拚乐金显示器(LGD),挑战面板业龙头三星的强烈企图心.
更在今年红不让的触控面板市场积极布局.
据了解,奇美电分割触控及中小尺寸面板作业,可望于3月拍板,才来得及赶上今年完成简易分割,让新公司上市的规划.
友达执行副总经理彭双浪就指出,2005年以前,面板业跟着世代转换扩充产能,都会有获利.
但2005年之后,产能增加的效益开始递减,面板产业供应链形成上游及下游两端肥;然而,中间的面板制造投资金额高,获利频频下降,成为最瘦的一段.
友达确立"光能并进"的LCD光电、与太阳能电池的两大事业体,期望未来三到五年二者并进,能发挥加分效益.
其次,友达不再如以往追逐LCD产能扩充,而是转向"价值提升"的思考模式.
也就是资本支出以"新事业",及打通LCD瓶颈机台,也就是"价值关键技术"为投资重点.
友达布局太阳能产业的动作频频,2011年分割友达太阳能电池为两个事业体.
8代线将占据液晶面板生产份额半壁江山时间:2011-03-04来源:PCBTech.
Net据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液晶面板制造份额中8代线已占据41%,第四季升至42%,大尺寸面板和近来大热的LED面板基本都是由8带线生产出来的.
预计今年8-8.
5代线将占据液晶面板生产份额半壁江山.
液晶面板是由玻璃基板切割而成的,面板的生产代际是以玻璃基板的大小划分的.
目前所生产的玻璃基板面积最大的是夏普的第10代生产线,可达8.
7平米.
而目前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世代线是8-8.
5代的生产线,其玻璃基板的大小分别是5.
3和5.
5平米.
据Display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液晶面板制造份额中8代线已占据41%,第四季升至42%,大尺寸面板和近来大热的LED面板基本都是由8带线生产出来的.
预计今年8-8.
5代线将占据液晶面板生产份额半壁江山.
-48-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生产线的代际越高,面板生产的效率越高.
随着代际的升高,面板不但面积越做越大,而且越来越薄,并且根据面积来算也越来越便宜.
比如,32寸宽屏液晶面板之前都是有6代线生产,但现在70%的32寸面板都已转由8代线生产,6代线逐步换做液晶显示器生产线.
LG显示器(LGD)和两家中国台湾厂商友达光电(AUO)、中华映管(CPT)已经开始在其第6代生产线上制造笔记本面板.
友达光电、LGD和三星已经采用第7-7.
5代生产线来制造4.
1-4.
3平米大小的母板,而三星和LGD的一小部分显示器面板目前已经是在第8代生产线上制造的了.
另一种角度来看面板厂的生产策略,则是从玻璃基板投入量在各种不同应用产品上.
以面积来说,5代线只有5%用以液晶电视面板生产,5.
5代线则有25%,6代线则有65%,7代线有78%,8代线则有97%,10代线则有100%的生产液晶电视面板.
目前仍有50%的液晶电视面板还由6代线与7代线生产,而随着液晶电视尺寸的逐渐增大,其他液晶面板产能转移到8代线,以及京东方、TCL等众多8-8.
5代线项目投产,2011年8-8.
5代面板生产线将占据液晶面板制造份额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2011年LED商用显示市场渗透率将达8%~10%时间:2011-03-04来源:ofweek综合2010年中国B2B商用显示市场表现,奥维咨询(AV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B2B商用显示市场更加值得期待,将显现以下发展趋势.
由于轻薄、低能耗、低辐射等优势,目前LED背光液晶电视已经在B2C市场应用十分广泛,奥维咨询(AVC)数据表明,B2CLED液晶电视渗透率已达30%.
但由于价格、产品特性以及用户需求,其在B2B领域的应用率仍然不高,2010年其市场渗透比例不足5%.
然而,随着2011年LED新增产能的大规模释放,其产品价格将与CCFL的进一步接近,奥维咨询(AVC)预计,2011年,LED液晶在B2B市场渗透率将会达到8%~10%.
此外,目前在大屏幕拼接墙领域主要有三大技术,分别是DLP(基于德州仪器的数字光处理)技术、LCD(液晶)技术和PDP(等离子)技术.
在国内拼接系统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同技术类型产品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据奥维咨询(AVC)研究表明,DLP拼接产品作为最传统、应用最成熟的产品,近两年市场占有率维持在80%左右,并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长速度.
液晶拼接是近年来新崛起的大屏幕拼接墙产品,目前市场占有率达12%左右,其平均增长速度超过DLP市场的增长.
未来,随着高世代线的不断量产,三星、夏普、LG等主流厂商的大力推动,以及液晶拼接缝的不断缩小(目前最小达4mm,未来将会有小于3mm拼接缝产品上市)液晶拼接墙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势必进一步挑战DLP拼接墙的市场主流地位.
Ovum:2011年3D电视及便携设备销量将大增时间:2011-03-04来源:赛迪网3月4日消息,咨询顾问公司Ovum的分析师蒂姆·雷奥德(TimRenowned)表示,随着生产技术以及营销推广手段的不断改进,今年全球市场上的3D电视以及便携式设备的销量将出现明显的增幅.
雷奥德指出,LG、松下、三星、索尼以及东芝等公司眼下正积极研发可替代现有传统电视机的3D电视,而其平均售价高达每台1000美元.
他还认为随着3D电视产量的不断增加,电视的价格以及屏幕尺寸将会逐渐缩减.
目前大多数3D电视机的屏幕尺寸还保持在46英寸左右,但现在的3D技术也可运用在一些刷新率足够高的小尺寸屏幕上.
越来越多的厂家钟情于将3D技术应据奥维咨询,2011年LED液晶在中国B2B市场渗透率将会达到8%-10%;此外大屏幕拼接墙领域,液晶增速将超过DLP市场,进一步挑战DLP的市场主流地位.
据Ovum,随着生产技术以及营销推广手段的不断改进,今年全球市场上的3D电视以及便携式设备的销量将出现明显的增幅,同时越来越多的厂家钟情于将3D技术应用在便携式设备上.
-49-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用在便携式设备上,比如夏普已经在日本本土市场推出了两款3D手机、LG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Optimus系列3D手机、而任天堂已经开始了一项研发3D游戏操作手柄的计划.
与此同时,部分将于未来上市的3D设备已经不需要观众再佩戴3D眼镜而直接用裸眼即可观赏3D画面.
液晶显示器将开启面板价格上涨潮时间:2011-03-07来源:FM5台湾《电子时报》周一发表分析文章称,液晶显示器面板价格预计将在今年三月份开始上涨,而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则会在4-5月份上升,不过笔记本面板价格预计不会出现明显波动.
IT面板(显示器和笔记本)价格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已经出现了小幅增长,目前的价格也还在现金成本以上,倒是电视面板价格已经跌至接近现金成本.
整体来看,大部分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虽然都还在现金成本以上,但差距已经非常微小.
尽管面板制造商都在积极尝试提升面板价格,但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对实市场价格的上涨带来多少帮助.
不过面板界的格局近期发生了改变,劳动力短缺导致1月份的产能低于预期,再加上2月份的工作日太少,厂商们的存货已经处于一个较低水准,面板制造商也开始接到来自厂商和系统制造商的补充货源订单.
面板制造商表示,显示器面板价格增长强势,18.
5英寸和22英寸宽屏面板价格预计将在3月份上涨1美元.
电视面板的高需求将在晚些时候得以体现,中国五一劳动节的到来以及电视厂商们新机型的推出都将有助于增加面板制造商的订单量.
笔记本面板方面,目前大多数消费者都将注意力放在了苹果新发布的iPad2平板机上,10英寸和以上尺寸笔记本面板需求将不会有太大改观,笔记本市场也相对平静.
两岸面板厂参股有利上下游整合时间:2011-03-07来源:FPDisplay继开放陆资参股台湾面板厂,"经济部"可望在近日内取消面板厂登陆"N-1"世代限制,并开放参股大陆面板厂,产业分析师认为,有助面板上下游产业链整合.
近年内中国大陆可望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液晶电视市场,国际数据资讯(IDC)研究经理徐美雯表示,陆资参股台湾面板厂,可让大陆彩色电视大厂参股,确保台湾面板下游出口.
徐美雯指出,大陆希望台湾面板厂参股,主因部分已营运面板厂,状况不佳,希望藉重台湾面板厂成熟的管理经验,提升营运绩效,例如昆山市政府投资的5代厂,如能获友达的参股,营运管理将可具体改善.
两岸面板上下游产业链合作,有助产业整合,对于政府确定将开放参股大陆面板厂,她认为,可为台湾面板产业找到有利的地位.
由于台湾面板业主要竞争对手韩国,因自有品牌优势,与中国大陆电视品係牌有竞争关,所以大陆电视品牌业者普遍希望与台厂合作.
电子产业研究机构DIGITIMESResearch资深分析师黄铭章认为,台湾面採板厂最主要竞争对手,韩国面板厂登陆并无不得参股限制,政府可专桉审查方式,开放台湾业者参股大陆面板厂,以利取得竞争优势.
据台湾《电子时报》,液晶显示器面板价格预计将在今年三月份开始上涨,而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则会在4-5月份上升,不过笔记本面板价格预计不会出现明显波动.
继开放陆资参股台湾面板厂后,台湾方面可望近期内取消面板厂登陆"N-1"世代限制,并开放参股大陆面板厂,产业分析师认为有助面板上下游产业链整合.
-50-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面板厂发展In-Cell传统触控厂如临大敌时间:2011-03-07来源:FPDisplay延续去年的发烧热度,触控依然是今年当红的话题之一.
电容式触控面板(T/P)的快速窜红,已盖过电阻式触控过去的辉煌岁月.
现在,内嵌式触控技术(In-cell)可能成为另一颗闪亮的新星.
专家指出,In-cell技术最艰困的研发阶段已经过去,随着商用化量产并进入实用阶段,将成为触控领域一颗最具威力的震撼弹.
据了解,OnCellTouch指的是外挂于显示面板之外的触控面板,也是传统最常见的方式,电阻式、电容式或光学式等技术都有,通常都是由触控面板厂商生产后,再与显示面板进行贴合与组装的工作.
至于InCellTouch,则是将触控元件整合于显示面板之内,使得显示面板本身就具备触控功能,不需另外进行与触控面板的贴合与组装.
InCell技术通常都是由液晶面板厂所把持,尽管目前参与开发的面板厂商众多,但实际量产的较少,而且出货量也不多.
常见的InCellTouch技术包括电容式、PhotoSensor等,由于材料用量减少、制程也简化,可以降低终端产品设计方面的困难度,又可以提高面板的附加价值,因此才会受到面板厂及品牌客户的重视.
但相对地,由于技术新颖,使得面板制程在整合上也存在很高的门槛及挑战,现阶段在良率、成本方面,都还无法满足消费市场的要求.

InCell触控面板来势汹汹,友达光电早在2007年便抢先发表内嵌式多点触控面板技术,将触控功能直接整合于面板生产制程中,再加一层触控玻璃.

液晶面板厂抢做InCell生意,对于纯做触控模组的厂商而言,的确拥有生意被抢走的生存危机.
专家说,面板厂必须先有LTPS(低温玻璃)技术,才有机会研发内嵌式触控面板.
这是由于LTPS技术拥有较高的电子运动性,可将电子元件内建于画素中.
拥有这种技术,面板厂商如与专业触控面板厂合作,生产成本有效率降低,模组也能比传统的触控面板更轻薄、省电、耐用.
在电容式触控面板快速窜红盖过电阻式触控时,内嵌式触控技术正成为一颗新星冉冉升起,该项技术通常由面板生产商掌握,给传统触控厂商巨大压力;但该项技术目前商未完全成熟,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
-51-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半导体行业新闻摘要上海北京深圳电话:(8621)-61356534电话:(8610)-66215599-8792电话:(86755)-33089915传真:(8621)-61038200传真:(8610)-61038200传真:(86755)-61038200邮箱:researchsh@gjzq.
com.
cn邮箱:researchbj@gjzq.
com.
cn邮箱:researchsz@gjzq.
com.
cn邮编:201204邮编:100032邮编:518000地址:上海浦东新区芳甸路1088号紫竹国际大厦7楼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金融街27号投资广场B座4层地址:中国深圳福田区金田路3037号金中环商务大厦921室特别声明:本报告版权归"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证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
经过书面授权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的产生基于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但国金证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对由于该等问题产生的一切责任,国金证券不作出任何担保.
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在不作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时调整.

客户应当考虑到国金证券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而不应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惟一因素.
本报告亦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任何人作出邀请.
国金证券未有采取行动以确保于此报告中所指的证券适合个别的投资者.
国金证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报告本身、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也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国金证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

欧路云:美国CUVIP线路10G防御,8折优惠,19元/月起

欧路云新上了美国洛杉矶cera机房的云服务器,具备弹性云特征(可自定义需要的资源配置:E5-2660 V3、内存、硬盘、流量、带宽),直连网络(联通CUVIP线路),KVM虚拟,自带一个IP,支持购买多个IP,10G的DDoS防御。付款方式:PayPal、支付宝、微信、数字货币(BTC USDT LTC ETH)测试IP:23.224.49.126云服务器 全场8折 优惠码:zhujiceping...

Dynadot多种后缀优惠域名优惠码 ,.COM域名注册$6.99

Dynadot 是一家非常靠谱的域名注册商家,老唐也从来不会掩饰对其的喜爱,目前我个人大部分域名都在 Dynadot,还有一小部分在 NameCheap 和腾讯云。本文分享一下 Dynadot 最新域名优惠码,包括 .COM,.NET 等主流后缀的优惠码,以及一些新顶级后缀的优惠。对于域名优惠,NameCheap 的新后缀促销比较多,而 Dynadot 则是对于主流后缀的促销比较多,所以可以各取所...

华纳云,3折低至优惠云服务器,独立服务器/高防御服务器低至6折,免备案香港云服务器CN2 GIA三网直连线路月付18元起,10Mbps带宽不限流量

近日华纳云发布了最新的618返场优惠活动,主要针对旗下的免备案香港云服务器、香港独立服务器、香港高防御服务器等产品,月付6折优惠起,高防御服务器可提供20G DDOS防御,采用E5处理器V4CPU性能,10Mbps独享CN2 GIA高速优质带宽,有需要免备案香港服务器、香港云服务器、香港独立服务器、香港高防御服务器、香港物理服务器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华纳云好不好?华纳云怎么样?华纳云服务器怎么样?...

内存价格为你推荐
域名注册域名的注册是怎么回事?在不同的网站注册有区别吗?虚拟空间主机服务器,虚拟主机,空间,VPS主机是什么意思?服务器租用服务器租用需要多少钱企业虚拟主机一般的企业应该用什么样的虚拟主机?vps试用小弟是VPS新手,请问各位哪里有VPS主机免费试用和T楼活动啊?求网站..免费国内空间网站免费空间(国内的)那里有?美国vps租用VPS服务器租用哪里的好?海外域名我想了解一下“国内域名”,“国外域名”以及“海外服务器”这三个方面的一些知识虚拟空间哪个好国内哪个空间商(虚拟主机)最好asp网站空间说ASP空间是做网站的空间是啥意思?
域名解析 godaddy域名注册 郑州服务器租用 百度云100as 安云加速器 ix主机 59.99美元 免备案cdn 服务器日志分析 evssl 空间服务商 免空 hostloc 腾讯实名认证中心 百度云加速 photobucket 免费蓝钻 登陆qq空间 博客域名 服务器机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