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篇总则1第二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第一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战略2第二章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3第三章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4第四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4第一节村镇空间结构4第二节村镇等级与规模结构4第三节村镇职能结构5第四节重点村镇发展指引5第五节村庄建设与发展5第六节土地利用与村镇建设用地规模5第五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6第一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6第二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6第三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7第四节供电工程设施规划7第五节邮电通讯工程设施规划8第六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8第一节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规划8第二节文化体育发展规划8第三节医疗卫生发展规划9第四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9第五节保险、社会福利及民政事业发展规划9第六节市场服务体系规划9第七节公安派出所和警务室规划9第八节社会服务设施配制规划10第七章县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11第一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11第二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13第三节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13第四节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14第五节耕地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15第八章县域综合防灾规划15第九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16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17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政策与措施17第三篇县城区规划18第十二章城市发展战略与建设目标18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18第二节城市建设目标18第十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18第十四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19第一节城市总体布局19第二节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20第三节城市居住用地规划21第四节城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22第五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22第六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23第十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3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规划23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3第十六章绿地系统规划24第十七章景观系统规划25第十八章环境保护规划26第十九章市政设施规划26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26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27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27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27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27第六节环境卫生规划28第七节殡葬设施规划28第二十章综合防灾规划28第一节防洪工程规划28第二节防震工程规划28第三节消防安全规划28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29第二十一章空间管制与"四线"控制规划29第二十二章城市空间发展时序30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30第二节城市远景规划构想31第二十三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31第二十四章附则32附表1:临武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目标指标体系汇总表33附表2:各乡镇城镇人口规模表33附表3:县域村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33附表4:县域行政区划调整一览表34附表5:县域村镇体系职能类型结构一览表34附表6:临武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34附表7:县城区规划用地汇总表34附表8:县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35附表9:县城区主干道一览表35第一篇总则为适应临武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县域村镇发展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科学指导县域村镇体系发展和县城区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郴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对上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编制《临武县城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以下称"本规划").
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指导临武县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指导县域内各相关下位规划的编制.
在临武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三县"(开放县、特色县、宜居县)为目标,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本原则1、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2、贯彻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3、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4、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保护法》⑥.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⑦.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⑧.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⑨.
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建规[1998]16号)⑩.
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2、相关规划①.
《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②.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③.
《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含郴州市城镇体系规划);④.
《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⑤.
《临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⑥.
《临武统计年鉴》;⑦.
《2001-2009临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⑧.
《临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⑨.
临武县提供的1:1000的现测地形图;⑩.
其它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县政府各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0—2020年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1—2030年规划范围1.
县域:是指临武县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375.
23km2.
2.
规划区:因县城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范围包括城关镇、武水镇、花塘乡、双溪乡的全部行政区范围,面积约为227.
0km2.
3.
县城区:城镇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10.
5km2.
本规划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与战略总体目标充分发挥临武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交通优势,凸显历史文化特色,将临武县打造湘粤产业新基地和古韵山水宜居城,把临武建设成为产业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越、社会融洽和谐、文化特色鲜明的开放县、特色县、宜居县.
具体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近期(到2015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5.
2%,总量达到108亿元,人均GDP达到2.
95万元.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42:40.
远期(到2020年),GDP年均增长率14.
8%以上,经济总量达到215亿元以上,人均GDP超过5.
39万元.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3:42.
2、社会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总人口36.
6万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0元和7000元;恩格尔系数降到34%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
0‰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40.
2%,初中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5%,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7%,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达到9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率达到99%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到2020年全县总人口39.
9万人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分别达到30000和15000元;恩格尔系数降到30%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5‰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47.
4%,初中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100%,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80%,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达到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率达到10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3、生态环保目标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0%,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100%;4、资源环境与生态发展目标近期(到2015年),围绕"三县"建设,夯实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县城区规模迅速扩张、对接高速公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两型两源"发展模式的村镇体系基本成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远期(到2020年),"三县"建设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县域村镇体系合理、全面和谐发展,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人文素质普遍提高,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迈向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新时期.
规划期内,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单位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研究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风电、沼气等新型环保能源建设初具规模.
规划期内,用水普及率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县城区污水、垃圾处理率达到95%以上,乡(镇)、中心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率60%以上.
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全县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80%以上.
重点采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严格控制和保护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利用与开发,加快县域河、湖、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实现山川秀美基本框架.
加大对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力度,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开发区域的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发展战略1、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中心村镇,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2)坚持"生态优先"和"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产业发展战略(1)第一产业发展战略①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②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③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2)第二产业发展战略①以建设"开放县"为目标,坚持"两型"引领、"两源"(以加工贸易经济为主的外源式发展和以矿业经济为主的内源式发展)驱动,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②进一步培育主导产业,着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能源产业(水电、风电、火电、生物质发电)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突出产业集群、结构优化、技术升级和规模经济,使其成为临武工业发展的"三大支柱";③实施"一园多区"、重点乡镇布局工业小区战略,使农村地区中小工业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促进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产业集群.
(3)第三产业发展战略①依托高速公路的发展及传统交通运输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同益、汾市等乡镇为中心,以汽车服务、农副加工产品、矿产加工产品等为主要业务对象,打造湘南粤北边界商贸物流中心,实现以煤炭运输为主的传统交通运输业的转变升级.
②加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繁荣城乡商品经济,加快发展中介咨询、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及人才市场战略工程,完善并提高县域中心村镇的职能.
③以生态森林资源、果木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3、新型城镇化战略(1)县域村镇空间发展战略完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做大做强县城区和重点镇.
以县城区为中心,金江、麦市为重点镇,在县域范围内形成城镇化发展的铁三角.
县城以现状城区为发展区域,实施"东绿西延,南扩北提"的扩容提质战略;金江镇以现状镇区为发展区域,建设用地沿省道S214线沿线向北、向南发展;麦市镇以现状集镇为发展区域,以衡武高速公路互通口为依托,建设用地向东发展,对接衡武高速公路.
(2)战略目标完善县域村镇体系的等级、规模、职能结构,建立产业特色突出、竞争能力强、就业空间广的村镇经济,组建人口规模合理、设施完善、生活居住环境良好的不同等级的村镇,形成村镇之间联系快捷、畅通的开放型、生态化的村镇网络.
(3)城镇化战略方针①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强化发展县城区,大力扶持重点镇.
②提高村镇人口聚集度,注重村镇建设水平和城镇化质量,降低村镇建设运营成本,促进村镇体系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③在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区转移的同时,积极鼓励各片区农村人口向重点镇和一般镇集中.
④优化县域村镇空间结构,建立高效区域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县域经济协同发展.
(4)城镇化战略模式临武县城镇化应强调中心集聚作用,以增长极模式为主.
县城区、金江、麦市可确定为核心增长极,其余建制镇和乡村集镇可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利用县域交通网络,实施点轴及环状发展模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5)城镇化实施措施①实行撤乡并镇;②改革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和制度;③整治村庄用地,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第二章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规划产业发展战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以体制创新与技术进步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空间集中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着力构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总体结构临武县产业布局总体框架呈"一心两轴三区"格局:以临武县城为中心,形成县域综合经济中心,分阶段推进省道S214线发展主轴、衡武高速公路发展次轴建设,以县域交通干道为纽带,以重点村镇为中心的区域性交通网络为支撑的三大特色产业区.
2、经济分区(1)东北部矿产资源开发区:以香花岭为中心(包括麦市、镇南、金江、东山林场),整顿提高矿产经济发展水平、壮大产业规模,加快水资源开发和水电工业发展,以标准化农业基地建设提升传统农业,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矿产经济为主的特色经济区域.
(2)中部新兴产业区:以县城为中心(包括五里堆茶场、汾市镇),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应接型工业发展体系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发展,壮大经济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成为县域经济增长高地和县域经济集聚洼地.
(3)西南生态产业区:以岚桥为中心(包括西山瑶族乡、南强),该经济区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生产环境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适当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和生态农业资源.
3、产业发展布局(1)农业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临武特色农产品,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蔬果产业、服务体系三大关键,积极加快产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步伐.
鼓励引导各乡镇按各自资源优势发展农业,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农业产业格局.
积极完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及农业物资配送点、农产品物流点等,进一步完善优势农产品检测网络,确保产品质量.
(2)工业构建"一点二线三区"工业产业经济格局:"一点"即以县城工业园区为中心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业经济增长点;"二线"即以省道S214线、衡武高速公路为轴的产业发展带;"三区"即东山、西山的水电能源产业区,以金江、水东、接龙、麦市等乡镇为主的煤炭产业区,香花岭、东山、万水三十六湾有色金属矿区.
(3)第三产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取向,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挖掘开发休闲旅游业,大力推进金融、保险、现代商务、信息、法律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化运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壮大发展主体,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增强消费的拉动作用.
加快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壮大服务业经济规模,用新技术、新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构建以物流行业为先导,商贸流通、劳务输出、科研教育、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农业服务等为支撑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第三章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2015年县域总人口达到36.
6万人,县域城镇人口达到14.
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0.
2%;远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达到39.
9万人,县域城镇人口达到18.
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7.
4%.
第四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节村镇空间结构村镇空间结构:构建"一心、三轴、四带"的村镇网络体系空间结构,加强县域村镇间的联系与分工协作,带动县域村镇的协调发展.
1.
一心:临武县城.
2.
三轴:衡武高速公路、省道S214线和省道S324线三条村镇发展主轴.
3.
四带:"三合—香花岭—东山林场—花塘铺—县城—南强—岚桥"、"麦市—万水—武源—西山"、"麦市—三合—香花岭—镇南—大冲—水东—接龙"、"西山—双溪—南强"等四条村镇发展带.
第二节村镇等级与规模结构县域村镇等级结构本次规划确定了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5个职能等级.
1.
县城是县域村镇发展的增长极和村镇联系的枢纽,应强化对全县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包括城关镇、武水镇、花塘、双溪乡、五里堆茶场.
2.
重点镇重点镇是县域村镇体系结构的二级核心,承担县城的部分职能.
重点镇主要是金江镇、麦市镇两个.
3.
一般镇一般镇是县域村镇体系结构的重要节点,发挥承上启下的功能,并通过集聚和规模扩张,发挥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中心作用.
一般镇共7个,即汾市镇、岚桥镇、香花岭镇、楚江镇、南强镇、镇南镇、西山瑶族乡.
4.
中心村中心村是县域城乡统筹的主要载体和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共64个.
第三节村镇职能结构规划指导思想突出综合型,改善工矿型,重视区位型,培育特色型.
即引导有条件的村镇向综合型发展,积极改善工矿型村镇发展质量,增加特色型村镇,使每个地域单元形成综合型、工矿型和特色型村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局面.
村镇职能结构按照村镇现状主要职能和在县域村镇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县域村镇分为综合型、农贸型、旅游型、工贸型、工矿型等5类.
到规划期末形成以综合型村镇为枢纽,以工矿型和旅游型村镇为发展重点,不同类型村镇相互协作的县域村镇体系.
第四节重点村镇发展指引县城区发展规划1、发展定位:湖南省南大门,郴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山水宜居城市.
2、城镇规模:规划县城区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8.
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
0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0.
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
5平方公里.
3、行政调整:规划期内将城关镇、武水镇、花塘、双溪乡、五里堆茶场并入临武县城.
金江镇发展规划1、发展定位:以煤碳、采掘业、旅游业为主的综合型重点镇.
2、城镇规模:规划近期2015年城镇人口达到1.
4万人,用地规模147公顷;规划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1.
7万人,用地规模178.
5公顷.
3、行政调整:规划期内将接龙乡、水东乡并入金江镇.
麦市镇发展规划1、发展定位:以采掘,矿产品加工、建材、物流主的工贸型中心镇.
规划近期2015年城镇人口达到1.
2万人,用地规模126公顷;规划中期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1.
5万人,用地规模157.
5公顷.
3、行政调整:规划期内将万水乡并入麦市镇第五节村庄建设与发展根据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对村庄建设与发展进行分类(发展型、稳定型、衰退型)指导,引导农村产业转型.
对于发展型村庄和需要进行整治的村庄,应积极编制村庄规划,实施村庄规划管理.
合理引导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村庄延伸,改善村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第六节土地利用与村镇建设用地规模指导思想1.
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必须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强化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2.
村镇用地的基本原则是:认真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
参考国家制定的有关村镇建设用地标准和临武县地形特征,统筹安排各项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使用的合理性.
村镇建设用地标准1.
近期:县城和建制镇建设用地标准人均100--105平方米;2.
远期:县城和建制镇建设用地标准人均105--110平方米;农村建设用地标准农村建设用地标准为人均125-130平方米用地规模1.
近期(2015年),县域城镇人口达到14.
7万人,人均用地指标为100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为14.
7方公里;县域农业人口为21.
9万人,人均用地指标为130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28.
5平方公里.
2.
远期(2020年),县域城镇人口达到18.
9万人,人均用地指标为105平方米,建设用地规模为19.
8平方公里;县域农业人口为21.
0万人,人均用地指标为130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27.
3平方公里.
第五章县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一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规划原则1、提高交通干线的道路等级和设施的建设标准,加强县城与周边城市及区域的交通联系;2、加快县域的公路网络建设.
3、提高通往西瑶绿谷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的公路等级;4、加强公路运输场站建设,连通全县各乡镇的路网体系.
公路网络体系架构临武县公路网划分为四个层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部分县级公路和乡村公路).
公路网布局1.
规划干道公路网是由以高速公路、省道和县道公路构成的"一高三互通,三横三纵"为主骨架,连接相关省道和县乡道,组成的一个快速安全、内外畅通的公路运输网络.
2.
"一高":指衡武高速公路.
3、"三互通":衡武高速公路在县城、麦市、楚江设置的三个互通口.
4、"三横":三条东西向的干线公路,北线是麦市—三合—香花岭—镇南—大冲—水东—接龙;中线是省道S324线,即楚江—花塘—县城—同益;南线是西山—双溪—南强—广宜.
5、"三纵"指是四条南北向的干线公路,是指省道S214,即金江—水东—汾市—同益—宜章迎春;嘉禾梓木—三合—香花岭—东山林场—花塘铺—县城—南强—岚桥;嘉禾泮头—麦市—万水—武源—西山.
公路枢纽1、在县城区、重点镇,分别设客、货运站场,其余一般建制镇设客货运综合站场.
2、在县城设二级客、货运站场,重点镇设三级客、货运站场;西山瑶族乡设三级客运站,满足旅游区升级需求;汾市镇建设三级客、货运站,为发展县级物流配套服务.
3、一般建制镇原则上设一处四级的客货运综合站场.
被拆除乡镇因工业小区或其他因素保留的集镇设一处五级的客、货运综合站场,中心村规划客运停靠站.
铁路将梅坪铁路延伸段(梅沙线)延伸至郴嘉铁路,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运输能力.
第二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规划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本县水资源,确保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为本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不断提高供水设施的投入—产出效益,以实现供水经营的良性循环.
分期分批新建、扩建自来水厂,近期内城镇居民自来水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农村居民应尽快用上自来水,争取远期实现农村自来水覆盖率80%的目标.
一方面合理利用地下水,另一方面又要严格控制对地下水的无序开采.
供水水源规划1、中、南部拟选水源点长河水库、湘塘坪水库,备选水源点土桥、黄沙坪水库,供水区域县城、楚江、土地、花塘、双溪、广宜、南强、岚桥等区域;2、西部拟选水源点万水洞、畔泥湖、临蓝水库,备选水源点两水口,供水区域万水、麦市、武源.
3、北部分两个供水分区,麦市、三合、镇南、香花岭拟选水源点为十八厅,备选水源点为茶里岩;大冲、金江、水东、接龙、汾市拟选水源点为水门塘、金江水库,备选水源点为斗水坪.
水厂布局规划规划期内全县各乡镇都应配备自来水供应设施,县城在原水厂扩建并新建二水厂,其他每个建制镇都要设置1家水厂.
在水厂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向周边乡村供水,较大乡镇可敷设专门的输水管线.
第三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规划目标1、县城排水工程规划县城近期排水体制采用部分分流制,远期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临武县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4.
0万m3/d,远期规模6.
4万m3/d.
污水处理率95%以上.
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
2、建制镇排水工程规划各建制镇近期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远期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污水处理率近期要求达到40%,远期达到60%.
3、中心村排水工程规划中心村排水体制采用合流制,在工业较多,条件允许的中心村可采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
在每个中心村逐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中心村的污水标准按用水量的80%计算.
污水处理排放出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按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标准来要求.
污水工程规划1、临武县域范围内地形复杂、河湖众多,河流分属不同的流域水系、排向多样,规划按不同的流域水系建立不同的排水分区.
2、污水处理厂等相关设施应根据生态环保的要求在专项规划中确定,原则要求人口规模1.
5万以上的城镇必须建设标准化的污水处理厂,人口规模1.
5万以下的城镇也要采取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防止污水直排,污染水体.
第四节供电工程设施规划规划目标合理规划变电站及电力设施用地,充分预留高压走廊,协调处理好电力建设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考虑到各行业的发展,适度超前建设电力工程,以确保各类用电的需求.
以《城市电力网设计原则》为基本依据,根据本县电网现状,在规划期内初步建成220KV高压电网,建成以110KV为主骨架电能输送电网和35KV为主的配电网络.
根据《临武县2011~2020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预测,近期县域全口径用电量10219万KWh,远期21001万KWh.
农村电气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电源规划1、水电规划期内主要扩建、技改的水电站:黄沙坪电站,金江水电站二级、三级,汾市水电站、黄木坳电站、昌源电站、昌龙电站、东山电站、高涵电站、皇龙坝电站、小水湾电站、扶家冲电站、四通电站.
另外,对乡办电站加强整合逐步并入地方电网走向市场,对村及村以下办的水电站加强改造、整治和管理.
2、风电场具备建设大中型风电场的条件,积极建设华润电力临武风能发电厂(首期48MW).
3、煤矸石电厂规划在金江等有色金属、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煤矸石电厂,发展循环经济.
4、生物质发电利用临武丰富的森林资源条件,积极建设能源林基地,建设生物质发电厂,发展环保能源.
电力网络规划1、规划220KV临武变,城南变110KV变增容工程(主要保证县城区工业园区用电),城关变改造为开关站,并建设以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和10千伏、380/220V相配套的优质电网.
2、规划改造东山35KV变,规划新建接龙、武源、麦市、岚桥4个35KV变,每个变电站占地0.
3ha、建筑面积1000㎡;接龙至水东、武源至楚江、麦市至万水、岚桥至南强4条35KV输电线路工程.
在各乡镇配套完善10(6)KV工程、0.
4KV工程.
高压线走廊预留大型变电站、高压线走廊的建设用地和控制范围,高压线走廊主要沿城市外围及规划绿化带敷设,走廊宽度(B)按照规范标准进行预留,控制宽度(单杆单回)一般为:220千伏:B=30~40米;110千伏:B=15~25米.
第五节邮电通讯工程设施规划邮政工程在县城区建立现代化的邮政中心局,重点建制镇建立支局,一般建制镇、集镇建设邮政所;建立完善的立体型邮政运输网,实现"三网、二机、一化".
在县城镇区内各村、社区全部实现自办邮路;中心村、基层村设邮政服务代办点,信报箱建设全部覆盖县城区;在建制镇规划建立配套物流配送中心电信通讯工程1、规划至2020年村镇电话普及率85%,农村电话普及率60%,中心村实现宽带互联业务普及率达到50%以上.
2、2020年实现移动通信交换能力30万门,全县移动通信用户达到2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00%以上.
3、规划期内,城镇街道逐步取消架空线路,转为地下直埋或通信管道,乡镇、中心村所在地家庭用户光纤入户,其他村光纤线路到村.
4、合理布置移动通信基站,2015年实现移动通信信号室内无盲区.
随着科技的发展,规划期内逐步减少基站数量,增强覆盖能力.
广播电视工程近期,实现全县所有乡镇有线电视与县城联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完成全县数字电视平移,城镇有线电视入户率96%,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80%,有线电视用户5万户.
远期,规划新的广播电视中心,完善乡镇广播电视站建设,全部设备更新,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城镇有线电视入户率98%以上,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85%以上,丰富城乡电视生活.
第六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第一节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1、逐步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
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2020年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2、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为未来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好基础.
3、广泛开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规划在各重点镇必须设置1所以上职业技术学校,有条件的一般建制镇和乡也应当设置.
4、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5、科技事业发展规划县财政要继续增加科技经费投入,确保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多层次、多渠道帮助企业引进外资.
以企业研发为主,以政府投入为辅,根据本县产业优势进行重点研发.
第二节文化体育发展规划文化设施发展规划1、全县建立县、镇、中心村、基层村四级文化站.
2、县城设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文化中心站、历史文化公园.
3、重点建制镇设电影院、文化宫、图书馆.
4、一般建制镇设图书室、文化站、科技站.
5、中心村设文化站.
6、大中型企业单位应设文化活动中心.
体育设施发展规划1、县城应设县级体育中心(含标准田径运动场),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2、重点建制镇设体育场.
3、一般建制镇设运动场.
4、中心村设篮球场.
第三节医疗卫生发展规划规划目标到2020年,规划建成门类齐全、专科配套、布局合理、技术优良、便利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并全面实施村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医疗卫生体系规划大力发展县域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好以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为中心的医疗机构.
继续巩固和加强农村预防保健网络,抓好基层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所、室)建设.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
建立县疾病控制中心.
第四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县城规划设置环卫管理机构,配置适当的环卫工作人员,并规划配备系统的环卫设施,街道两侧配置垃圾箱、公共厕所.
城市生活垃圾在处理场处理时,应对有用成份分类回收,对无用成份进行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
垃圾处理率远期95%,乡镇垃圾处理率远期达60%以上2、按"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模式规划垃圾处理设施体系,县城配套建设垃圾填埋场,建制镇(乡)建设垃圾运输队,村配套建设垃圾收集点.
第五节保险、社会福利及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保险、社会福利及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
县城设福利院、火葬场、殡仪馆,推进遗体火化制,城镇死亡人口火化率应达100%.
2、全面推进人寿、财产等保险事业,临武县城设保险公司总站,重点建制镇设保险分公司,一般建制镇设保险站.
第六节市场服务体系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1、完善中心市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三级市场体系网络,使临武成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完善各龙头市场和专业市场的配套设施,使其充分发挥功能,同时以临武县城为中心,兴建一批多功能、高档次、现代化的批发市场,并使之与现代化商品综合商场并网.
3、抓好农村市场和边贸市场建设.
以县内中心建制镇为农村市场建设的重点,以产业为依托,加快农村市场建设步伐.
第七节公安派出所和警务室规划公安派出所和警务室规划1、县城设立公安派出所,乡镇设立派出所,社区设立警务室.
2、公安派出所的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选择在辖区中心区域交通便捷的地点,至少应有一面临靠主要道路,尽可能在主要交通路口旁;(2)具有建筑、场地、出入口布置的必要条件;(3)有利于自身安全防卫和远离噪声、电磁干扰等污染源的地点;(4)具有较好的公共服务和附属设施条件.
3、公安派出所的建设用地规定:(1)公安派出所的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建筑平面布局应合理紧凑,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能建多层的建多层,能合并建的合并建.
(2)公安派出所建设用地面积,应根据所选择的建筑类型,按照建筑覆盖率确定.
县城区公安派出所建筑覆盖率不宜大于40%,建制乡、建制镇公安派出所建筑覆盖率不宜大于30%.
(3)有条件设置警用训练场时,其建设用地面积宜为400-600㎡.
(4)公安派出所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城市基地绿化面积指标的规定.
第八节社会服务设施配制规划临武县域各级社会服务设施配置类别项目县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一、行政管理1.
人民政府、派出所——2.
法庭、检察———3.
建设、土地管理机构——4.
农、林、水、电管理机构——5.
工商业、税务局(所)——6.
粮管局(所)——7.
交通监理站———8.
居委会、村委会二、教育科研9.
成人业余学校———10.
特殊学校————11.
科研设计机构————12.
高级中学、职业中学——13.
初级中学—14.
小学15.
幼儿园、托儿所三、文化科技16.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17.
文化站(室)、青少年之家18.
影剧院——19.
灯光球场——20.
体育场(馆)、展览馆——21.
科技站——四、医疗保健22.
综合医院———23.
专科医院————24.
休疗养院——25.
卫生院(所、室)—26.
防疫、保健站——27.
计划生育指导站—五、商业金融28.
百货店29.
食品店—30.
生产资料、建材、日杂店——31.
粮店——32.
煤店——33.
药店—34.
书店—35.
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36.
证券、信托投资——37.
饭店、饮食店、小吃店38.
旅馆、招待所——39.
理发、浴室、洗染店—40.
照相馆—41.
综合修理、加工、收购店—六、集贸设施42.
粮油、土特产市场——43.
蔬菜、副食市场—44.
综合市场——45.
燃料、建材、生产资料市场——46.
畜禽、水产市场—七、其它社会化服务设施47.
公园——48.
游园—49.
广场——50.
社会停车场—51.
汽车站(客运、管运)——52.
供配电53.
供水—54.
邮政局(所、代办点)—55.
电信局(所、代办点)—56.
污水处理—57.
垃圾处理—58.
殡葬设施————59.
消防、防洪—60.
福利院—61.
人才(信息)市场———注:表中——应设的项目;——可设的项目;———不设项目第七章县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第一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环境保护目标1、环境质量指标县城区大气环境稳定在国家Ⅱ级标准以内,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和NO2日均值浓度均低于二级评价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控制在100%;县域范围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Ⅲ类以上;区域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5分贝之内,适应各功能区的需求,达标率100%;城镇交通干线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控制在68分贝之内,达标率100%,达到"宜居县"建设目标要求.
2、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大气污染物SO2、烟尘、工业粉尘去除率,近期分别为85%、95%、96%,远期分别为90%、98%、98%;规划期末,工业废水处理率90%,达标率98%以上,循环利用率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0%以上.
3、环境规划管理目标县城区燃气气化率100%,农村地区85%以上;近期,县城区绿地率为35%以上、绿化覆盖率为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达到县级园林城市标准,远期,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以上,达到生态宜居县城要求;县域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
环境保护规划1、县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重点对城市污水和垃圾进行整治,根据城市建设规模提升现有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的能力,新建垃圾填埋场1个,至规划期末,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垃圾处理率95%以上.
2、水体环境保护规划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采取三级保护的措施.
其中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应当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应当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准保护区水质标准应当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湖南省水功能区划》确定水资源保护区:以江、河为水源的取水口上游不低于1000米,下游不低于200米的水域为一级保护区;以水库为水源的一级保护区范围为水库全部水域.
水源保护区水质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域标准控制,水资源陆域保护区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县城区饮用水水源地长河水库水质稳定控制在国家地表水II类水质以上标准,水库大坝以上集雨面积为一级保护区.
武水河水域水质达到Ⅲ类水质以上标准.
水域廊道与湿地保护1.
县域重要水域廊道包括:武水、沙市等;县域重要湿地控制区包括:长河水库、塘源江水库等.
2.
对县域内的水域廊道和湿地采取"绝对生态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两级保护的措施.
3.
控制要求绝对生态控制区包括:城镇建设区范围以内重要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各50米范围,一般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各30米范围.
城镇建设区范围以外重要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各100米范围,一般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50米范围.
建设控制区包括:城镇建设区范围以内重要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200米范围,一般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各100米范围.
重要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各500米范围,一般水域廊道两侧和湿地周边200米范围.
水源涵养林进一步加大水源涵养林的补充建设和养护工作.
水源地周边林带宽度应保证不小于500米,同时加强管理,严禁建设项目对水源涵养林的侵占和砍伐.
新增林带以营造乡土树种为主,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山体保护区1.
在县域范围内将坡度25%以上的山体划定为山体保护区.
2.
在山体保护区内的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对已遭破坏的山体、植被有计划地进行修复和治理,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对城镇用地内的山体保护区,以绿线形式进行控制保护,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城镇建设,结合山地城镇特点,通过建设城市公园和风景林地等方式保护和合理利用山体.
自然保护区1.
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2.
在保护现有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应根据具体情况,继续将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公布为自然保护区,逐步提高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建立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生物多样性通道规划建议在县域内主要的高速公路和省道设置陆生生物多样性通道.
通道的选址、模式和宽度由环保部门根据临武县物种类型、迁徙规律和公路两侧地形地貌确定.
旅游风景区和城市风景林地1、参照风景名胜区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旅游风景区的管理工作.
2、结合城镇内部的自然山体和植被资源,划定城市风景林地,统一进行管理、养护.
根据不同风景林地自身的资源特点,在保护原有植被基础上,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增加植物多样性,充分发挥城市风景林地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基本农田认真贯彻《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坚决保护基本农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利用区县域内划分出四个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和矿业经济区,分别为尖峰岭矿业经济区、香花岭矿业经济区、金江—接龙煤炭矿业经济区、水东水泥用灰岩矿业经济区.
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根据实际规划指标,结合临武县矿产资源赋存规律和经济发展需要,在县域划分重点开采区4个,限制开采区5个,禁止开采区5个,共计14个开采规划区.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临武县经济发展情况及工业布局状况,将其大气功能区分为三类:自然保护区为一级功能区,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城镇建设区为二级功能区,执行国家二级标准;工业园区为三级功能区,执行国家三级标准.
噪声环境保护规划按照城镇不同功能分区对环境噪声的不同要求,划定不同的控制区域,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控制.
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控制在55分贝、夜间控制在45分贝;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控制在60分贝、夜间控制在50分贝;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昼间控制在65分贝、夜间控制在55分贝;4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道两侧区域,昼间控制在70分贝、夜间控制在55分贝.
固体废物控制规划规划期内危险物排放量为零,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100%.
大力提倡废物分类收集,变废为宝.
各城镇设立垃圾转运站送垃圾处理场,形成产业化,防止地下水污染.
生态建设规划1、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县域范围内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风景旅游区、水源地、矿产资源开发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零星分布于周围山区、山间谷地和河流两岸.
这些区域是生态系统极端敏感区域,同时也对县域生态系统的协调共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态保护区控制措施:第一,不得占用该区域的任何土地用于建设,对该区域内已有的村落和工业用地应予以搬迁并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第二,加强管理力度,禁止在该区进行有损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
如在水源区游泳、捕鱼、堆放垃圾、排放污水,在森林公园砍伐和狩猎等活动.
2、生态控制区生态控制区主要包括以各生态保护区为中心的半径为1000米的过渡地带,具有饮水保护任务的水体周围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和一般农业发展区,这一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
生态控制区控制措施:第一,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性质的开发,可在生态保护区周围地带布局一些旅游项目,但要严格控制建筑的密度和体量,建筑风格要与区域自然环境相协调.
第二,已经开发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建设量,对已经破坏的山体、水体和植被应有计划的修复,严格用地审批,将耕地和林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要加强控制;泥土流失严重的山区要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禁止陡坡开垦.
第三,加强对这一区域生态环境特点的研究,为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服务.
3、生态引导区生态引导区除以上两区以外的所有区域均为生态引导区.
此区域覆盖了现状所有城镇建设区及其周围适宜城镇发展的生态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域.
该区域是未来城镇重点生长的区域,是城镇扩展的方向.
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较好,建设时要注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对规划和建设项目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引导区控制措施:第一,村镇发展中加强对村镇容量的研究,切忌透支环境容量的过度开发.
第二,开发过程中强调生态环境的补偿和城市环境的美化,村镇建设的过程要与生态环境改善的过程相一致.
第三,沿河流进行村镇建设时要注意防止水体污染.
第四,现状已经是村镇用地的要加强村镇生态环境建设,扩大绿地面积,新建区域建设应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符合.
第二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1、对已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应严格按照文物的保护等级、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
2、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文物古迹,尚未确定保护级别者,亦应根据其价值大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对无法保护者,可采取建立健标志或资料存档方式妥善处理.
3、在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任何新建和改建工程,以保持其历史真实性,并严格按《文物保护法》进行精心保护和修缮.
4、在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控制其高度、体量、形式、色彩等,使之与文物古迹的环境风貌相协调.
5、对一些有保护价值的民居、历史性建筑和近代建筑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保护.
6、以地下文物古迹(如古墓葬)埋藏区,应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保护.
在文物埋藏选址基本建设,事先须经文物部门批准并进行勘探、发掘后,方可施工.
保护规划的重点主要控制地下文物的保护、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
有效保护全县已登记的文物古迹132处和其它待登记的文物古迹,严格保护18处文物保护单位.
必须按照各级政府公布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原真性"保护、修缮,保护周边其历史环境.
保护的层次县域内历史文化保护区: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建筑群等;传统民居及古村落历史文化保护区:在传统民居集中的古村落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
文物古迹保护区:主要是县域范围内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的统称.
地下文物的保护对城镇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重要拓展方向的确定应避开地下文物分布区.
将保护区域分为一般控制和重点控制区.
在这区域内进行基本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严格报批制度.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实施细则》对地下文物实施保护和试挖掘.
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富集的古城镇、古村落应控制建设、保留特色、发扬光大.
确定它们泊保护范围、层次、界线和面积;对建设进行保护整治;在保护原有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街巷的空间尺度、街巷立面和铺地形式提出保护整治要求;针对核心保护区内重点地段和空间节点采取具体保护整治措施.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对全县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严格保护.
第三节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全县旅游资源分为四等级.
其中,四级资源3个:仰天巨佛,西瑶绿谷森林公园,龙归坪和谐文化旅游村,三级资源9个:长河水库,金江温泉,东林庵,秀岩景区,韩张公园,舜华鸭业公司,石门龙洞,麦市上乔村,东山林场,二级资源6个:舜峰寨,香山岭,贝溪起义纪念馆,滴水岩,太阳岛度假村,武水河风光带,一级资源3个:东塔公园,三角坪庄园,春发农庄.
旅游市场定位临武客源市场以本地市场为主且主要是近域市场(即以临武县域和郴州市域为主),外市外省为补充客源市场(以广州为中心的粤、港、澳、福建省客源市场).
旅游总体布局根据旅游空间结构发展理论,结合临武旅游资源的分布、交通格局、城镇布局、旅游发展的主题及旅游区的划分,采用点、轴模式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规划形成临武县"一心三区"的旅游产品空间布局结构体系.
一心:临武县城旅游接待与集散中心.
三区:西瑶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区、临武鸭产业旅游综合发展区、香花岭林矿科普体验旅游发展区.
旅游线路组织1、临武鸭产业之旅线路组织:连州(地下河景区、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临武鸭养殖基地—秀岩景区—舜华鸭业生产基地—临武鸭文化展示馆—临武县城—龙归坪村—仰天巨佛—郴州万华岩(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2、西瑶生态休闲之旅线路组织:宜章(年关暴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武县城—西瑶绿谷森林公园—永州(瑶族的发祥地);3、香花林矿科普探索体验之旅线路组织:宜章(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临武县城—五里堆休闲体育拓展基地、果木场生态农业体验基地—东山林场—香花岭—嘉禾(特色民俗民风)—郴州苏仙岭(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4、自驾车之旅线路组织:郴州—金江—汾市—临武县城—西瑶—楚江—永州.
旅游交通规划完善外部交通路网建设,建设衡武高速公路,完善S324线、S214线的建设;完善岚桥镇、南强镇和楚江镇至西瑶乡的路网建设;完善金江生态温泉度假旅游区至金江镇的路网建设;加快"村村通"工程建设,并对已建县道、乡道进行提质改造.
旅游资源保护规划临武旅游资源以其所处载体区位,按照山岳、河流、温泉、城镇、村落和其他六类分别制定保护内容,实施有效保护.
第四节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规划目标建立保护有效、安全可靠、配置优化、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高效的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地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通过搞好水功能区划确定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的目标,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河道整治工程,保护城乡饮用水水源,全面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对地下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微咸水,少采甚至不采浅层地下水,积极开展征收地下水资源费,避免地下水污染.
水源保护区1、主要水源点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分为两类,即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又分河流型,水库、湖泊型,山泉水等.
2、水源保护区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备用的和规划的)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
3、水质标准武水长河水库,水库最大洪水淹没线以及南干渠4.
3公里水域,面积1.
5平方公里,饮用水源保护区,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武水长河水库一级保护区以外,水库集雨面积范围水域,面积1.
2平方公里,饮用水源保护区,达到III类水质标准.
第五节耕地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规划规划目标规划期末,全县耕地保有量18602公顷,基本农田保有量15300公顷.
耕地资源保护规划1、耕地保护区全县域分为三大保护区:东南、中部平原优质耕地集中保护区,北部丘岗、山地耕地保护区,西南山地一般耕地保护区.
2、基本农田保护区临武县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城关镇、武水镇、双溪乡、南强乡、土地乡、汾市乡、楚江乡、麦市乡等中部、东南部、西北部的乡镇,为保证基本农田的稳定性,根据城镇空间拓展和产业用地布局,适当调减涉及县城区的城关镇、武水镇及重点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出规划城镇发展区域内以及扩展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为城镇发展预留空间;将生产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的现有一般农田补划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不减少.
耕地资源保护一是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二是强化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四是积极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为确保耕地数量占补平衡,必须扎实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坚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难、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推动土地整理,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加大废弃地复垦力度.
第八章县域综合防灾规划防洪规划确定临武县城区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县域城镇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设防,通过防洪工程建设,使全县武水河、人民河、斜江河、高安水、腊水河、水东河(金江河)、钟水、猴子江、无利河、马尿江等大小河流和1座中型水库、11座小I型水库、58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的防洪工程能够达到其各自的防洪标准及治涝标准.
抗旱规划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在规划上坚持"以蓄水为主,蓄、引、堤相结合"的原则,千方百计增加基础水量,充分利用地表径流,增强涵养水源的能力.
防震规划逐步提高临武的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使村镇在遭到相当于国家规定的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要害系统不受较重破坏,重要工矿企业能正常或很快恢复生产,人民生活基本正常.
人防规划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布局合理的防护工程体系、灵敏可靠的通信警报体系、精干过硬的专业队伍体系、保障得力的人口疏散体系、现代化的科研和人才培育体系,努力提高人民防空的整体抗毁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应付现代战争及重大灾害事故,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消防规划县城区规划一个一级消防站,内设消防指挥中心,一个二级消防站;两个重点建制镇各规划一个二级普通消防站;其他一般建制镇设置消防值班室.
通过区域消防通道的建设,逐步建立起整个县域的消防网络.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建立符合本区特点的地质灾害防治运行机制和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研究程度;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预防和减少自然地质灾害,有计划、按步骤对地质灾害危险点进行治理.
将防治工作从过去分散的、被动应急的状况转变为有组织的、专门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使全县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危害明显减低.
雷电灾害防治规划加强雷电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活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九章县域空间管制规划空间管制分区标准将全县土地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三种空间管制地域.
禁止建设区规划1、禁止建设区范围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重点建设工程区域,地下矿产资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
2、禁止建设区管制措施(1)编制各类禁建区总体规划和保护专项规划,包括景区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自然山体及河流水系保护规划、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专项规划及其他保护专项规划等,严格保护区内自然山体、河湖水域、森林植被和各类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以及历史文化、矿产等资源.
(2)、严禁在生态敏感核心保护区进行开发建设;在生态敏感区外围保护地带控制高强度开发;适度开发建设应报上级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批,须保证生态敏感区环境和景观不受破坏.
(3)严禁在生态敏感区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严禁在该区进行任何破坏性活动,以维护该区自然的地形、地貌.
(4)严格保护生态区内的林木、动植物、水体、矿产等资源,不准无计划伐木、取水、狩猎、采矿等,进行此类活动必须得到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有国家政府有计划安排进行.
(5)禁止各类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排入生态敏感区.
固体垃圾排入该区须采取生物填埋、焚烧等措施,液体污染物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本区水体,严禁任何固体污染物、垃圾等直接倒入水体或堆放在水体沿岸50米范围内.
(6)严禁在上述各类严格控制开发地区进行开发建设或将其划为村镇建设用地进行高强度开发,并对村镇中属于禁建区的各类用地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护.
(7)各类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地址、文物保护单位等禁建区应根据相关法律和技术规定划定保护用地范围,划定的用地禁止进行非保护性的开发建设.
(8)未经开采的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区不得建设各种工程设施或者用于村镇建设,已开采弃置的原矿产资源分布区须进行生态治理,恢复其生态属性,不准随意弃置.
(9)禁建区内的自然山体不得进行新的非生态农业用地开垦,并应推行退耕还林政策或进行生态农业耕作,适当恢复其自然生态面貌.
(10)禁建区以保护为主,任何允许进行的行为都应有利于保护,杜绝任何形式的破坏活动.
限制建设区规划1、限制建设区范围二级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主要河流两侧,生态林地,城市生态隔离绿带,一般农业区,山体,限制采矿区等.
2、限制建设区管制措施(1)严格保护此区内的耕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
村镇建设确需占用少量耕地时,应按有关程序报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耕地先卜后占的原则进行占用补偿,维护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或将基本农田改为其他性质的用地.
(3)城镇、集镇、乡、农村居民点及工矿区建设严格遵照规划控制指标执行.
严格控制农房分散建设,农民建房应当适当集中,形成规模.
(4)编制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规划,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组织空心村改造、废弃工矿地复垦,基本农田整理.
撤并部分乡镇和自然村落,将农村空置房基地作耕地开发改造.
(5)须加强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增强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
(6)对需要在本区内安排的城镇市政设施和污染性生产企业等,须进行科学合理选址和可行性研究论证,并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7)本区发展建设应与村镇发展建设协调,本区内重大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道路交通等)建设应有利于村镇的发展,不能危及村镇的安全或者妨碍城镇建设发展.
(8)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内严格控制建设规模,禁止建设任何对水体水质有污染的生产项目和设施.
适宜建设区规划根据空间拓展战略,有计划、按时序进行建设.
适建区原则上可以进行城镇建设,具体地块的开发与建设指标应遵循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近期村镇体系发展规划做好乡镇和村庄行政区划调整工程,落实规划内容,调整产业结构,使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近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1、燃气设施建设继续完成县城燃气管道的敷设,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2、电力设施建设近期建设三十六湾风电开发项目,设计总装机容量100兆瓦;金江风电开发项目,总装机容量28兆瓦;建设生物技能电厂.
3、供水、排水、环卫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续建和水厂的改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的新建.
4、公路建设厦蓉、衡武高速公路的建设,省道S324、S214临武县城段的改建,临武县重要乡道改建工程X082万水至三十六湾、临武县S214深渡至羊头岭、临武县X085五里牌至梓木Y907、临武县S324朱禾铺至梓木X82、临武至西瑶Y926公路改造工程,保证2015年以前所有建制村都有硬化的对外交通道路.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公路、电网、饮用水源、农村饮水安全、排灌设施建设改造,建设村镇集中供水项目44处,基本解决村镇饮用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2).
发展太阳能、沼气、风能、地热等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加快发展农村通信,提高农村宽带信息网络覆盖面和使用率;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实施农村改厨改厕工程,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
6、旅游项目建设临武县西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把西山国有林场以及长河水库周边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21万亩.
7、生态环保建设近期完成湘江流域三十六湾、香花岭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含工业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土壤治理,区域污染治理四大类15大项目;临武县地质灾害区治理工程,对金江、麦市、万水等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综合治理;临武县内珠江支流综合治理工程.
近期社会服务设施发展规划全县乡镇卫生院的改建,基层计生服务站的改建;中小学危改.
近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精心规划秀岩、西山、长河水库、金仙寨、东林庵、舜峰寨等旅游景点,大力开发生态休闲游;逐步形成宗教文化游、工农业观光游、休闲游为一体的大旅游格局.
近期防灾减灾事业发展规划武水河、沙市河等河道治理工程.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政策与措施完善城镇空间规划体系以《临武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为依据,结合新农村建设,编制全县各乡镇和各部门的规划,确保县域村镇空间发展的有机协调.
保证村镇体系规划的实施提高临武村镇规划建设水平;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建立村镇规划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搞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入城镇.
完善协调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产业空间整合发展;拓展村镇建设投资渠道;制订财政补偿政策.
建立村镇体系规划监管机制依法实施临武县村镇体系规划;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体系;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审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控机制;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
第三篇县城区规划第十二章城市发展战略与建设目标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城乡统筹战略积极推行并乡建镇和迁村并点工作,促进村镇体系结构合理化,通过"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非均衡发展战略明确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沿线为重点发展区域,加强和完善中心城市作用,提高中心城市的发展"极核"作用,带动全县经济发展.
引导和鼓励重点镇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生态强县战略依托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主体功能区和珠江水源保护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要加快香花岭地区污染治理,申报西山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
县城要加强山系、水系的保护和利用,构建蓝脉绿网的生态体系,建设山水宜居城市.
产业对接战略临武要依托紧邻珠三角的区域和交通优势,产业发展要对接珠三角,加大产业承接力度.
全县农业应重点服务珠三角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农业园区.
工业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成为郴州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县域旅游景区建设,将临武建设成为粤港澳生态休闲目的地.
文化保护与传承战略加强县内历史文化古村保护,积极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加快建设临武历史文化园,改变临武县城"有历史无遗迹"的尴尬局面.
第二节城市建设目标城镇建设目标在规划期内,将临武建设成为交通发达、能源供给充足、区位优势凸显、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力度大的开放县;建设成为农业产业化和有色矿产品精深加工程度高的特色县;建设成为城镇基础设施配套、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休闲功能完善的一流宜居县.
建设目标1.
近期(2015年)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96.
22亿元,年均增速13.
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
2亿元,增长50%;财政总收入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亿元,分别增长15.
5%、16.
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2.
远期(2020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12.
0%,财政总收入达到9.
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
2亿元,分别增长15.
0%、16.
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
5‰以内.
第十三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城市职能1.
省级层面:湖南省南部对外门户;2.
市级层面:郴州市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基地;3.
县级层面:临武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性质临武城市性质确定为湖南省南大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山水宜居城市.
县城区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县城区城市人口规模约为8.
0万人;远期(2020年)县城区城市人口规模约为10.
0万人左右;远景(2030年)县城区城市人口规模约为15.
0万人左右.
县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县城区城市建设用地8.
0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县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0.
5平方公里;远景(2030年)县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5.
75平方公里.
第十四章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第一节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临武县城市用地发展以向西、向南发展为主,东部、北部适当发展.
规划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为"东绿西延、南扩北提".
用地布局原则1.
加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控制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在山地地形条件下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方法,因地制宜,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明确城市建设的底线,划定绿线、蓝线、紫线、黄线,预留区域性基础设施通道.
2.
阶段性与长期性兼顾,合理选择建设时序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条件的变化,既要满足当前快速城镇化对空间发展的需求,也要给城市提供一个长期发展的框架.
构建完整、开放、可延续的空间结构,合理选择建设时序,在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同时,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特别加强对近期建设的指导作用.
3.
改善城市环境,突出城市特色加强城市环境整治,重视园林绿地系统和景观系统的研究与建设,突出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空间结构从建设"大临武"考虑,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结构为"三区四园一圈".
1、三区以武水河、沙市河为界分为武北片区(武水北岸区域),武南片区(武水南岸、沙市东岸区域),沙市片区(武水南岸、沙市西岸区域)三个综合片区:2、四园(1)食品医药工业园:位于县城东南角,面积约1.
0平方公里.
规划容纳城市人口0.
5万.
(2)临武历史文化园:位于县城南部,含挂榜山郊野公园,总面积约3.
0平方公里,其中纳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0.
5平方公里,规划容纳城市人口0.
5万人.
(3)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位于县城东部,利用现有的基本农田,发展生态高效农业.
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
(4)西山郊野公园:位于县城西面的舜峰山.
不计入城市建设用地.
3、一圈即城市外围生态圈,包括大江山、挂榜山、西山、黄龙山和部分田园.
片区布局要点1.
武北片区规划布局要点(1)面积与人口:面积约2.
8平方公里,规划容纳城市人口3.
1万.
(2)主要职能:商业、教育、居住.
(3)规划目标:该片区将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完善路网结构和绿网系统.
2.
武南片区规划布局要点(1)面积与人口:面积约5.
5平方公里,规划容纳城市人口4.
8万.
(2)主要职能:行政、文化、体育、居住.
(3)规划目标:该片区将作为县城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建设片区,逐步形成县级行政中心和文化体育中心.
3.
沙市片区规划布局要点(1)面积与人口:面积约2.
2平方公里,规划容纳城市人口2.
1万.
(2)主要职能:商业、行政、居住.
(3)规划目标:该片区近期主要发展环城西路两厢用地,远期向纵深方向发展.
土地利用与管理控制规则1.
城市建设发展区管制范围:包括武北片区、武南片区和沙市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开发管制要求:区内的土地以城市建设为主,建设活动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进行控制;集约利用土地,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非耕地、闲置地,合理利用地形坡度在10-25%的山地,保持合理建筑密度;必须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加强园林绿地建设,突出山水城市的风貌特色.
2.
滨水绿带控制区管制范围:武水河和沙市河两侧各20-30米的建设用地范围为滨水绿带控制区.
开发管制要求:控制区内除布置园林绿化、景观小品、桥梁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之外,严格限制其他性质的城市建设;加强河道疏浚治理和堤岸砌护,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建设,积极改善滨水景观环境,建设具有共享性、游憩性和景观性的开放滨水绿带;严格保护河流水质,严禁向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严禁在河流沿岸随意堆放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防止对河流水系的污染.
3.
山体保护区管制范围:以城市绿线形式明确禁止建设的山地范围,确定地面坡度大于25%的山体为山体保护区.
开发管制要求:在该区域内保护自然环境和林地,严禁非农建设活动,严禁破坏山体地形和滥砍滥伐森林;保护山林环境,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有计划地对已遭破坏的山体、植被进行修复和治理.
第二节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规划原则按照"调整结构、分级配置、布局均衡、适度超前"的原则安排公共设施用地.
1.
调整结构原则:逐步将重点放在加强现状较为薄弱的教育、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
分级配置原则:公共设施分三级进行配置:县级(服务30-40万人)、居住区级(服务3-5万人)、小区级(服务1-3万人),其中部分县级公共设施应考虑满足县域中心城市的职能要求.
3.
布局均衡原则:处理好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的关系,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加强城市中心地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在空间上力求均衡,兼顾整体与局部两方面利益.
4.
适度超量原则:为应对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影响,需要适度增加规划弹性,强化适应性;同时完善区域中心服务职能,部分公共设施服务范围将超出县城区乃至于服务全县域,需要超量配置.
布局结构按县级—居住区级两级配置.
规划形成"三主三次六中心"由内向外逐步辐射的公共设施布局结构:三主即县级行政办公中心、商业金融中心、文化体育中心,三次即三处居住区级商业文化中心,共形成六处公共设施中心.
用地指标规划城市公共设施用地207.
0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9.
72%.
城市公共中心1、行政办公中心:位于武南片区,结合晴岚路两厢打造县级行政办公中心;2、商业金融中心:位于武北片区,结合解放路和东云路两厢打造县级商业金融中心;3、文化体育中心:位于武北片区的挂榜山脚下,结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中心以及游乐休闲设施打造县级文化体育中心;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58.
41公顷.
1、保留位于临武大道和晴岚路一带的现状县级行政办公用地.
2、规划将城关镇、广电中心及部分事业单位行政办公用地向西面布置,带动沙市片区的发展.
商业金融用地进一步完善县级、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和商业街的功能,积极发展以中型超市和大型专业店为主的大中型商业零售市场,合理配置小区商业服务网点.
推动农贸市场和日用百货批发市场等生活资料市场逐步向超市转化,其他类别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向专业市场转化,建设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生产资料专业市场.
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商业网点体系和商品市场体系.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106.
56公顷.
1、沿解放路呈带状分布,依托现状商业服务设施优势,完善咨询、金融、信息服务等高端功能,形成具有现代化职能的商业中心.
2、为便于服务市民,在沿解放路与主要道路的交叉口处形成重要商业节点,在完善各项综合服务职能的基础上,主要发展贸易、流通职能.
文化娱乐用地规划文化娱乐用地11.
44公顷.
1、规划在南面结合挂榜山公园和临武文化广场形成新的城市文化中心.
2、按照国家规范配置社区级文化娱乐设施,形成多点布局.
体育用地规划体育用地4.
35公顷.
1、规划在南面建设体育中心,并结合挂榜山郊野公园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2、沿江风光带和各公园内都配套设置了一定的体育运动设施.
3、学校和社区均设置必要的体育运动场地.
4.
各级体育设施应采取社会化运营方式,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医疗卫生用地10.
76公顷.
1、建立以县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的二级医疗卫生系统,均衡配置各级医院,逐步完善专科医疗机构.
2、在武南片区和沙市片区分别规划新建一座社区级医院.
教育科研用地规划教育科研用地13.
00公顷.
1、规划完善现有的党校、职业中专等教育设施用地,预留教育科研用地.
2、在县城区新建七所中小学.
在武南片区和沙市片区各规划一所中学.
3、小学、幼儿园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规范》的要求纳入居住区开发中配套建设.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重点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在民政局北面设置社会福利院,规划用地2.
56公顷.
以养老、助残、济贫为目标,逐步建立全县社会福利服务网络.
依据相关规范标准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初步建立社会福利设施系统.
第三节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规划原则加强住房保障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居住需求;推动居住用地开发和居住社区管理的社会化;改善居住环境,完善配套服务,培育地方特色,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住宅建设水平,建设宜居城市.
居住用地指标规划居住用地358.
6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4.
16%.
现状居住用地的整治与改善现状居住用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其采取保留、调整和改造的措施.
1.
保留居住用地:指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网络,环境质量尚可,配套设施齐全,在规划期内基本保留、继续完善的小区或组团.
主要包括质量较好、标准较高的单位住房和近年来新建的居住区.
2.
调整居住用地:指已基本成型,但在环境或服务设施方面需要改善或加强的小区或组团.
主要包括较早建成质量标准不高的住房.
规划建议在保留现有社会网络的同时,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3.
改造居住用地:指现状生活环境质量较差,服务设施配套严重短缺的小区或组团.
规划建议通过居住人口结构调整和有效的房地产运作,彻底改善其环境质量,形成新的住区.
住房保障系统的规划建设县城区分为3个功能片区,将各片区的居住用地进一步规划为若干个居住区及居住小区,住房保障系统的规划建设在空间上落实到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面积控制在50m2以内.
1.
经济适用房建设选址:武南片区和武北片区.
2.
廉租房建设选址:沙市片区和武北片区.
城中村与棚户区改造1、城中村改造(1)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通盘规划、分期实施进行改造.
(2)改造主要采取就地改造安置的方式.
改善居住质量和环境,保障一定水平的配套服务设施.
(3)位于社区以上级别中心区,城市重要景观区域附近或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周边300米核心影响范围内的城中村,以及其它现状居住环境较差、市场开发潜力较大的城中村,应当实施整体改造.
(4)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城中村,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城市规划要求实施局部改造,对村内的其它用地开展综合整治,在整体上改善居住环境.
2、棚户区改造(1)改造范围包括规划城市建成区内,使用年限长、房屋质量差、设施不配套、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大的集中连片平房区、简易楼以及因规划需要拆除的现状楼.
(2)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既要符合国家现行住房套型面积规定及比例要求,又要考虑棚户区居民实际,新建住宅套型建筑面积为在70平方米以内.
(3)新建小区要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有关建筑规范,按标准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按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标准,建筑节能达到50%以上,绿地率达到30%以上.
住房保障系统的管理指引为建立城市住房保障系统,在整体上提高城市弱势群体的居住条件,住房保障系统的建设管理应注意:1.
确定建设比例覆盖合理的保障面:政策保障性住房的总比例达到40%左右,其中经济适用房的保障面应控制在20-40%左右.
2.
控制合理的建设标准:体现城市住房保障系统的性质,建设标准不宜过高,保障性住房每套建筑面积标准应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经济适用房可放宽至60平方米以内.
3.
完善政策保障:为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实施效果,应当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政策,尤其要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过程的管理.
开发应在政府指导下,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如招投标、捆绑式等.
配售、购买对象标准确定与审批、价格的监控等,必须由政府直接管理确定.
第四节城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工业用地规划原则1.
集中布局原则: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整合工业园区空间分布,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有规模效应和乘数效应的工业园区.
2.
环境容量限制原则:工业园区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步建立与地区环境容量相协调的生产模式和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附加值,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工业用地126.
7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2.
07%.
县城区工业园区集中布置在位于城市的东南片区,长远期考虑往东面的三角坪发展.
主要引进和安排以食品和医药为主的无污染或轻污染的一类工业,作为临武未来新的产业增长点.
禁止发展三类工业,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物流系统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引导,高起点构建开放式的现代物流体系;不断完善物流市场发展的软硬件环境,积极培育物流服务品牌和物流企业群;仓储用地规划规划仓储用地9.
5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0.
91%.
县城区内的仓储用地结合工业园和货运站场设置,主要为县域服务.
城区内部的危险品仓库向城市外围搬迁,要切实加强安全防护工作,制定安全措施,确保城市安全.
第五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规划原则1.
建立由地下人防设施、地下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贮存设施、市政管线工程等组成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综合考虑地面土地的使用性质和建筑功能,做到地面地下相互协调,实现地下空间集约化利用.
2.
树立人防建设新观念和新思路,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来促进人防工程体系及城市综合防灾空间体系的建设,平战结合利用,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3.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与其环境特征相适应,通过竖向分层开发,确保安全第一,达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目的.
4.
保护好地下历史遗迹和考古文化遗址,尊重地下空间产权与公共权益.
规划布局1.
规划三处地下空间建设重点地段,平时作为商业、市政、社会停车等空间,兼作人防设施,分别位于沙市片区商业中心、文化体育中心、行政中心设置"平战结合"地下空间.
2.
在不影响城市广场正常使用和不破坏城市公园景观风貌的前提下,鼓励开发利用城市广场、公园的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商场、仓库等,服务周边市民.
3.
城市建设中鼓励利用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
4.
在人流交通拥挤的商业街建设地下人行通道.
5.
在城市建设空间密集地段以及旧城改造地段鼓励建设地下市政公用设施,主要包括地下垃圾转运站、地下公厕、地下燃气储配站,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布局.
6.
其他地下空间的安排和布局应依据相关专业部门的规定,并符合城市人防规划的要求.
第六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原则强调土地复合使用,形成多样性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活力.
疏解城市人口,综合平衡城市人口布局,缓解城市发展压力.
生态优先,控制建设容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土地使用强度管制的类型与控制综合评定城市环境对土地开发强度的承载能力,城市用地区划类型及控制要求如下:1、中密度区:在需要与环境协调的周边地区,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风格.
建筑密度:25~30%,建筑高度:12~20米,容积率:0.
8~1.
0.
2、工业区与仓储物流用地,建筑密度:20~35%,建筑限高:9~15米,容积率:0.
8~1.
0.
3、除特定区域之外的一般地区,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控制建设规模,强调环境建设,协调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塑造和谐、友好的城市形象.
建筑密度:25~30%,建筑高度:20~50米,容积率:1.
5~2.
0.
4、中高密度区:指城市重要公共空间节点地区,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城市最具有活力的地区,该地区鼓励用地复合利用,形成多样性的城市环境和景观,塑造现代城市形象.
建筑密度:25~35%,建筑高度:30~100米,容积率:2.
0以上.
第十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一节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公路规划构建"一横一纵"的绕城公路骨架.
"一横"为环城北路(S324线);"一纵"为衡武高速公路.
公路枢纽规划1.
公路客运站:规划新建汽车站,位于临武大道与官山路交叉口的东南角,新汽车站为二级汽车站,占地面积5.
58公顷.
2.
公路货运站:规划现有公路货运站外迁,结合城市对外交通流向和物流中心布局,新建三角坪公路货运站.
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发展目标及策略1.
发展目标:建立高效便捷、合理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
到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交出行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方式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能动态满足交通增长需求,有效支撑社会与经济持续发展.
2.
发展策略: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确定理想的机动化对策,合理引导小汽车发展;完善路网结构,明确道路功能,公平分配道路交通资源;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合理建设停车场.
道路分级及控制指标1.
城市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3个等级.
2.
主干路控制红线宽24-40米,次干路控制红线宽18-24米,支路控制红线宽12-18米.
主干路规划构建"三纵四横一环线"的主干路骨架.
"三纵"为解放路、晴岚路、官山路;"四横"为东云路、临武大道、大武路、隆武路.
"一环线"为环城北路(临宜路)—环城西路(舜峰路)—环城南路(南屏路)—环城东路(武水大道).
环城西路、环城南路和临武大道等道路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5—20米,用作绿化美化和停车设施建设.
次干路规划在大型交通枢纽及可能引发大量交通的公共建筑附近或连接重要骨架道路的次干路,应以交通通行为主;一般生活性次干路,应优先满足公交和行人的通行要求;景观性次干路,应满足其观赏、游览和休憩的需要.
主要交叉口规划1.
平面交叉口:主次干道交叉口近期完成信号灯控制的设置,对所有新建设的道路交叉口以及有改造条件的交叉口采取展宽进出道路红线、增加进出交叉口的车道等措施实施渠化,在距离交叉口70-100米范围内,增加2-4个车道宽度.
2.
立体交叉口:高速公路与主干道相交时,采用互通式立交;与次干路相交时,采用进入限制或跨线立交;对支路封闭.
游憩集会广场1.
市政广场:是市民进行集会、庆典活动的地方,保留舜峰广场2.
商业广场:成为商业建筑的扩展和延伸,在规模和形式上均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布置方法.
在县级商业商业中心设置大型商业广场.
3.
主题广场:挖掘临武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营造不同主题的广场,给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场所,如舜帝广场、挂榜山广场等.
交通集散广场在客运站东面增设交通集散广场.
公共交通规划1.
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以交通便捷、高效率、基础设施现代化为目标,建立以快速客运系统为骨架,多种客运方式相结合,换乘设施完备的客运系统.
规划期末县城区公交出行率达50%,规划公共交通线网覆盖县城区90%以上,线网密度达3-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车拥有量达到150标台.
2.
公交线网规划:公交系统由主干线网、次干线网、郊区线网组成.
其中,公交主干线2条:临武大道、晴岚路.
3.
公交场站建设标准:规划公交场站建设用地指标为200平方米/标车,选址位于武水大道以东,用地面积约3.
0公顷.
公共停车场规划规划期末县城区公共停车场七处,规划用地面积5.
84公顷.
第十六章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目标以建设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构筑层次合理、特色突出、服务方便的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城市绿地率近、远分别为35%、37%,人均公共绿地近、远期分别为9、12平方米.
绿地系统结构1、构筑"蓝脉绿网、两湖三山"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蓝脉"—武水河、沙市河、湖泊、纵横交错的水渠形成城市的水系蓝脉.
"绿网"—由城市主要绿化点(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广场绿化)、绿化带(滨河绿带)和绿化面(风景林地、城市公园)组成,通过主要城市道路绿化带串联共同构成"点、线、面"相互渗透的绿化网络.
"两湖"—充分利用武水河、沙市河等城区主要河流的水资源,结合用地与水利条件,规划了两处5-7公顷的水面,构建"河湖互补"的城市水网,丰富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
武水河段规划了北湖,沙市河段规划了南湖.
增加湖面周围景观的维护和改造,营造出临武县城区的"两大景观湖面".
"三山"—指位于县城区内植被良好、历史悠久、山形优美的东塔公园、韩张公园和曾家岭公园构成城市"绿肺".
2、新建西山、大江山、挂榜山、黄龙山4处郊野公园.
3、城市道路按标准配套建设道路绿地,按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标准配套建设小游园.
公园绿地1.
县级公园在县城区规划县级公园6处,分别为:东塔公园、韩张公园、挂榜山公园、曾家岭公园、城北公园、沙市公园.
2.
小游园居住区公园以500-1000米为服务半径进行设置,每处面积不小于1公顷.
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结合主要道路交叉口及水系等设置,每处面积为0.
5—1公顷.
3.
滨水绿带加强河流滨水绿带建设,增强滨水地带的共享性和景观性.
武水河和沙市河两厢的滨水绿带控制宽度为两侧各20-30米.
生产绿地结合县城区周边的耕地、草地、鱼塘等进行布置.
县城区规划适量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主要布置在山体、水源保护区、大型工业区周围、交通干线两侧和高压走廊地带.
近期重点防护绿地建设项目主要为公路、工业区及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建设附属绿地县城区的道路、居住区、公共设施、工业区、仓储设施、对外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特殊用地均应按相关标准配套建设附属绿地.
生态林地将县城区外围坡度25%以上山体划定为山体生态林地,保护该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对已遭破坏的山体、植被要有计划地修复和治理.
第十七章景观系统规划总体风貌特色根据临武城市风貌特色的要素构成,确定临武城市总体风貌特色为:建设以山水景观城市为特色,融历史文化与时代气息于一体的山水宜居城.
总体风貌控制要求1.
"山水之城"是临武城市的总体风貌特色,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所有规划和建设活动应充分体现这一特色.
2.
所有城市建设活动要充分体现以下城市设计目标: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自然生态资源,充分体现城市中的自然风光特色;尊重地方历史遗产、体现地方文化;强化城市空间结构,创造具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城市空间;创造优美和舒适的观赏空间.
3.
分别确定城市道路空间的围合、道路界面、道路断面、建筑小品和道路绿化配置等方面的景观要素设计,并确保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
4.
加强绿地系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保证绿地系统的公共性、可达性和开放性.
注重植物配置的乔、灌、花、草比例,优先发展乔木,以本地乡土树种为主.
5.
结合地方特点,精心进行建筑单体设计,力求体现地方特色.
城市形象骨架临武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重点是打造"一轴两河四带多节点"的城市景观风貌骨架.
1.
"一轴"是指临武大道人文景观轴.
2.
"两河"是指武水河与沙市河,贯穿临武县城区的东西,是组成"蓝网"的主要河流景观.
3.
"四带"是指武水河与沙市河两岸的沿河风光带,加强对河岸风光的改造和保护,并将更多的人文色彩融入湖光山色中,形成"古韵山水宜居"的城市景观.
4.
"多节点"是指多个城市景观节点,包括:门户节点、交通节点、地标节点.
城市景观轴线1.
沿临武大道和晴岚路,串连众多景观片区和景观节点,形成城市景观主轴十字架.
加强景观建设,强化道路绿化带,形成丰富有序的景观廊道.
2.
建设武水河和沙市河两条主要河流的滨江景观带,形成城市的滨水景观轴.
同时结合水系整治,保护和修复沿岸生态环境,强化滨水景观设计,建立兼具连续性、共享性、开放性和景观性的滨水绿色景观带.
3.
在重要的对景轴线上必须保持视线的通畅,留出视线通廊.
城市景观节点1.
门户节点在衡武高速公路的互通口和主要公路入城处设置不同主题的标志性构筑物或雕塑.
2.
交通节点重要城市干道交叉口等节点加强绿化和夜景照明.
3.
地标节点包括城市广场、历史景观标志物和现代景观标志物等,并组织景观视线和对景.
城市建筑高度控制重点保护和强化城市天际轮廓,建筑高度和体量应与自然山水环境相协调,避免破坏城市主要制高点之间的视线通廊.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县城区建筑高度控制分为两类地区:1.
引导高层发展区:在县级商业中心、行政中心和文化体育中心周边,可以根据区域功能和用地布局,合理引导高层建筑发展,相对集中地建设高层建筑,形成新的城市地标节点.
2.
高层控制区:除上类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原则上不鼓励建设高层建筑,如确有建设必要,应严格审批手续,在规划论证中加强景观分析,避免对城市景观和天际轮廓线造成不利影响.
为突出城市风貌特色,山体周围的建筑不得对山体形成遮挡,山体保护绿线周围500米范围内的建筑设计必须进行视线景观分析,在城市主要道路的视线范围内,建筑物的透视高度不得超过山脊高度的2/3.
第十八章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将县城区水域划分为二类水体.
1、长河水库水质达到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武水河、沙市河水质达到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将县城区内的规划建设用地全部划分为二类大气环境控制区.
大江山、挂榜山、西山和黄龙山划为一类大气环境控制区.
声环境功能区划将县城区声环境划分为四类标准区一类标准区:指以居住、行政机关为主的区域.
二类标准区:指以商业、文化、教育为主的混杂区域.
三类标准区:指以工业区为主的区域.
四类标准区:指城市中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水污染防治1.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2.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工业污水排放,工业污水原则上由各厂自行处理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统;3.
减少建设耗水量大、污染严重或污水(废水)治理难度大的工业企业.
4.
开展县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落实管理,全面改善水体环境;5.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保护好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质恶化;6.
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95%.
噪声污染防治1.
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使噪声的污染防治从点和线的治理转向区域性治理;2.
控制工业噪声,改进内部工艺,搬迁扰民工业;3.
加强社会、商业、娱乐业、建筑施工等噪声的管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1.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2.
推行工业废弃物集中处理与处置,推动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减少堆物的二次污染;3.
严禁有害废弃物向水体排放,实施建筑垃圾、医院垃圾统一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空域进行功能分区,规定控制指标和规划目标,发射天线距离人口稠密区域的距离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的限值.
第十九章市政设施规划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用水量预测采用分类加和法,生活用水指标为450升/人.
日,工业用水指标为1.
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日,未预见水量和管道漏损按生活和工业用水量的10%计算,规划总用水量为8万立方米/日.
规划近期在现有水厂规模的基础上扩建,规划期末达到4万吨/日规模;新建二水厂,规划期末达到4万吨/日规模;取水口设置在长河水库.
取水口周围100米的水域内不得停靠船只、游泳、捕捞和从事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200米水域内为一级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水体.
城市管网采用多水源环网系统,输配水干管结合道路敷设,早期铺设管道管径小、管道老化或与规划道路走向不一致应逐步更新改造;高层建筑可自设地下贮水池,配置加压设备进行加压供水.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规划现状建成区近期排水体制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制,远期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新城区和工业园区采用雨污分流制.
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算,规划期末总污水量为6.
4万立方米/日.
至2030年为8.
8万立方米/日.
县城区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用地规模6.
8公顷.
采用二级处理.
污水管道沿道路敷设,污水干管一般布置在道路西侧或北侧机动车道下,在道路红线宽度大于40米时,可在道路两侧布管.
污水的收集采用分片区收集的方式进入武水河和沙市河两岸布置的截污干管内,再收集至污水处理厂.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规划到2020年县城区用电量为用电量为6.
3亿千瓦时,电力负荷为14.
2万千瓦.
电源建设临武220千伏变电站是城市的主要电源和电力枢纽,位于衡武高速公路东面,用地规模4.
68公顷.
同时保留现状110千伏变电站.
高压线走廊1.
220千伏高压线走廊,沿东部山区城市边缘地带敷设,走廊控制宽度40—50米.
2.
城市中心区、繁华商业区以及电力负荷大、电力线路较多的地段架空线应逐步采用电力电缆地下敷设.
3.
电力线路一般沿道路中心线西、北侧方向敷设,周围建筑物与电力线路应按安全规范要求保持必要的防护距离.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建立畅通的信息通信网络,逐步实现电信网络IP化、无线化、分组化、宽带化;近中期实现光纤到路边、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远期实现光纤到户.
电信主线普及率近期达50%,远期达80%.
保留现状的电信局和中心邮政局,规划再新建一座电信端局和邮政支局,电信端局和邮政支局均采用合设方式.
加强无线电空域管理,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合理规划各类无线电台、站的选址和通道,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空域环境;新建邮电干线微波站应布置在规划建设区之外,新建微波干线通道避免穿越县城区.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管道燃气气化率近期达50%,远期达85%以上,用气量为1100吨/月.
近期以液化天然气为主要气源,远期从郴州方向铺设天然气长输管道至临武,以管道天然气为气源.
规划在环城北路以北设置一个液化天然气储配站,用地规模0.
35公顷.
天然气门站、高压储配站、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输配管网等燃气基础设施必须按照相关安全防护要求进行防火、防爆、防雷等安全防护,确保燃气设施的公共安全.
液化石油气规划1.
对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液化气供应站,限期迁出城区或就地改变生产、使用性质,供应站点应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远离人口聚居地的独立安全区域.
2.
液化气供应站应加强防火安全,统一纳入城市规划和安全监督管理,并严格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建设,保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
第六节环境卫生规划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并达到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医疗垃圾等固体危险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
从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循环经济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近期规划在城东建设一座垃圾填埋场,用地规模9.
75公顷.
按建成区2-3平方公里建设一座垃圾转运站,规划期末共建设5座,每座用地面积控制在300-500平方米.
第七节殡葬设施规划规划近期将殡仪馆搬迁至北面黄龙山,并配套建设公墓陵园及专用道路,用地规模控制在150亩.
第二十章综合防灾规划第一节防洪工程规划防洪标准规划城市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
规划武水河下游堤距按照30米控制,沙市河堤距按照28米控制.
第二节防震工程规划县城区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所有建设工程必须按此标准进行抗震设防.
建设项目应避开崩塌、滑坡、断层地带;重大建设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大型水利工程、供水、供电、燃气、通信、医疗等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必须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防震避难疏散场地包括公园绿地、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学校操场等,疏散场地服务半径为300-500米,人均疏散场地面积4平方米以上;城市主干路为主要避震疏散通道,保证两侧建筑倒塌后有7-10米的疏散通道.
防止地震时可能诱发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和病菌散溢等次生灾害.
严格控制生产、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并将此类企业迁出城区.
第三节消防安全规划规划设一级消防站一个,规划位于在临武大道与武水大道交叉口处;二级消防站一个,位于解放路与隆武路交汇处西北角.
整个县城区设消防指挥中心一处,设在一级消防站办公用地内.
为保障消防用水的需要,规划在武水河、沙市河等流经城市的地段设置消防取水设施,建设供消防车辆通行的车道和取水时停靠的码头或加水泵站,以补充城市给水管网水源不足的情况.
各类大型公共建筑、重要交通设施、重要生命线工程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单位应保留建筑物外围30-50米的消防救灾工作场所,保留从不同方向进入现场的2-3条双向2车道的救援疏散通道.
生产、储存或使用工业危险品(如:爆炸类、易燃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类、放射性物品类、腐蚀性物品类等)的工厂、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或危及城市公共安全的单位应布置在城镇边缘,远离城镇和人口聚居地的独立安全地区,对已经在城镇和人口聚居地区的上述单位应逐步搬迁或就地改变生产、使用性质.
大型化学品仓库、油库、燃气储配站、门站、加油站、加气站等工业危险品工业企业统一纳入城市规划管理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爆炸品、剧毒品和过境工业危险品运输不得穿越城镇密集区,并避开水源保护区、水厂、大型电厂、风景名胜区、军事禁区和其他规定的区域.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按标准建设2B级人防地下指挥中心.
重要建筑及高层建筑地下按人防工事的标准设置地下室或地下停车场,新建、改建的居住区结合公建和绿地设置人防工程设施.
党、政、军机关办公楼修建附建式防空地下室,人口稠密区结合城市地下商业街等修建公用地下人防工程;居住区九层以下建筑按总建筑面积的4%建设人防地下室;重大交通设施修建地下物资库,城市主干路修建地下通道或过街通道.
人防工程做到"应建必建,应缴必缴,以建为主,建必达标",确保"配建"人防工程得到落实.
第二十一章空间管制与"四线"控制规划规划区空间管制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明确划定已建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
1.
已建区已建区包括现状城市建成区和村庄建设用地.
已建区一般保持现状,环境质量和开发强度较低的可以进行开发改造.
2.
禁建区禁建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
禁建区包括:河湖湿地及县城区水系绿化带、地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坡度大于25%的山体、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大型市政设施控制带、县城区绿线控制范围及城市干道绿化带.
3.
限建区限建区多数是资源环境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
对于限建区内的城镇建设,应按照相关保护要素提出具体建设限制标准,严格控制发展、严格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补偿政策,达到相应的保护要求.
限建区包括:县城区以外河湖湿地生态控制区、地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行滞洪区、坡度15-25%的山体、森林公园及防护林、经济林、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区、风景名胜区的一二级区、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地下文物富集区、工程地质不适宜和较不适宜区、采矿区及地下矿产富集区、绿化隔离地区、生态绿地等.
4.
适建区适建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
已建区、禁建区、限建区以外的地区为适建区.
"四线"控制为加强对城市不可再生的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维护城市安全,以定性、定量和定位的方式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的用地控制范围,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要求.
1.
城市绿线城市绿线范围内的所有绿地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有关部门不得擅自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2.
城市蓝线城市蓝线划定应统筹考虑城市河流水系、水源工程的完整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满足堤防建设、防洪安全、原水供应、环境保护、景观营造、生态修复的需要,并遵循强制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
城市蓝线划定对象包括河道、水库(湖泊)、滞洪区和湿地(包括公园湿地)、大型排水渠、原水管渠等5大类.
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1)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2)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范围,破坏河流水系与水体、水源工程、从事与防洪排涝、水源工程保护要求不相符合的活动;(3)影响蓝线保护范围内设施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活动;(4)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擅自建设与河道防洪滞洪、湿地保护、水源工程安全无关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5)其它对城市蓝线保护与控制构成破坏的活动.
在蓝线管理范围内禁止以下行为:(1)设置阻碍行洪物体或围垦、种植阻碍行洪植物;(2)堆放、倾倒余泥渣土及其他固体废弃物或阻碍行洪的物体;(3)堆放、倾倒、掩埋或排放污染水体的物质;(4)清洗装储过油类或有毒物的车辆、容器等污染水质的物品;(5)其他妨碍蓝线管理的行为.
3.
城市紫线遵循整体性、差异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与延续性原则,将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部分保存完好的传统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划入城市紫线范围,包括:(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界线: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地段+建设控制的地区;(2)历史建筑的保护界线:历史建筑本身的保护范围+风貌协调区.
城市紫线内的各项建设必须坚持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维护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的原则.
历史建筑的维修和整治必须保持原有外形和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展示.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不得进行其它建设工程,对保护范围内有碍景观的非文物建筑的拆除、改建以及为文保单位本身复原、配套而进行的建设工程,必须经文物和规划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
在保护范围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取土、开矿、采石、拦河截溪、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违章搭建、私设广告和其他有碍观瞻、破坏环境风貌的活动.
确因特殊需要必须兴建其它工程、拆除、改建或迁建原有古建筑及其附属建筑时,需经县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进行其它建设工程必须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同意.
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在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破坏性的拆除、爆破、挖掘、填河等工程.
新建、改建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其风格、高度、体量、色彩均须与文物建筑相协调,其设计方案经市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4.
城市黄线城市黄线的划定遵循"全面覆盖、完善系统、远近结合、节约用地、保持延续"的原则.
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1)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2)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3)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4)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城市黄线一经划定并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调整.
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黄线内土地的,在不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建设和安全正常运转情况下,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城市黄线划定前,在城市黄线范围内已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但尚未开工的建设项目,由县政府依法收回用地并给予补偿;城市黄线范围内已建合法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擅自改建和扩建,应按照基础设施建设时序,由县政府适时依法收回用地并给予补偿.
第二十二章城市空间发展时序第一节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目标1.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力度,深化以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业为主的产业,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建设"三县"城市奠定基础.
2.
加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聚集城市功能,完善基础配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近期建设重点地区1、近期将遵循"东绿西延、南扩北提"的原则.
主要是沿环城南路和晴岚路向南发展,沿东云路向西扩张,同时利用东面良好的田园风光打造成田园城市.
2、依托环城南路向东延伸大力发展发展食品医药工业园.
3、近期建设规划与县"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重大项目对接,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
4、依托环城西路和环城南路分别发展沙市片区和武南片区.
近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1、扩建第一自来水厂至4万立方米/日.
2、加快临武县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
3、新建220KV临武变电站.
4、新建电信局,邮政中心支局各一个.
5、新建垃圾填埋场,完善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
6、在武水河和沙市河建设临武县水上乐园;同时在城市周边建设四个郊野公园和东塔公园.
7、打造临武县文化体育中心,新建体育馆及文化活动中心.
8、延伸临武大道东段至衡武高速公路互通口.
9、打通东云路和临武大道西段与环城西路对接.
10、延伸晴岚路南段至环城南路第二节城市远景规划构想城市规模至2030年,中心城市的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5.
75km2,城市人口规模15万人.
发展构想规划城市远景主要向东南向西发展,向东南三角坪地段发展工业用地,向西拓展城市居住和商业用地.
远景用地布局结构县城区未来的城市用地将形成"一环五组团"的布局结构:一环—环城东路、环城北路和环城南路不变,环城西路向西面扩展;五组团—以临武大道和晴岚路为界形成的四个综合居住组团和一个工业组团.
第二十三章规划管理措施与实施建议本规划一经批准,由临武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临武县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切实保障城市总体规划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及时开展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滚动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和土地利用,把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原则和内容,贯彻于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制度.
发挥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的作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打击力度.
进一步完善临武县城市规划管理法规条例,制定并落实各层次规划的实施措施,优化实施机制,形成健全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
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突出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协调处理好多层次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全面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根据政府职能划分,理顺城市规划管理事权.
强化本级政府对下级规划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下级政府对规划的实施和管理职能.
规范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标准与审批程序,依法行政,保证规划实施的合法、公平和效率.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管理.
协同土地管理部门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
明确界定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两种性质的用地,严格审批公益性占地;除公益性占地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外,其余均应采用招拍挂方式.
保证土地的科学合理使用,以经济手段解决土地浪费问题.
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制度,增强规划编制和审批过程的透明度.
推进政务公开,增进规划透明度,使各社会主体都能自觉执行规划、支持和监督规划管理.
完善规划决策体制和制度,建立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论证制度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公示与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克服城市建设的盲目性.
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城市综合开发规模,提高城市开发的品位和效益.
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各自为政、零散布局、配套不全"的现行拆迁安置模式,引导村民安置集约化、规模化,按"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的原则实施村民安置,融入城市社区,增进社会和谐.
第二十四章附则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规划的解释权属于临武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本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无权变更.
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应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报市人民政府备案;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等方面的重大变更,需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涉及到强制性内容的,必须按照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mineserver怎么样?mineserver是一家国人商家,主要提供香港CN2 KVM VPS、香港CMI KVM VPS、日本CN2 KVM VPS、洛杉矶cn2 gia端口转发等服务,云服务器网(yuntue.com)介绍过几次,最近比较活跃。现在新推出了3款特价KVM VPS,性价比高,香港CMI/洛杉矶GIA VPS,2核/2GB内存/20GB NVME/3.5TB流量/200Mbps...
IonSwitch是一家2016年成立的国外VPS主机商,部落上一次分享的信息还停留在2019年,主机商提供基于KVM架构的VPS产品,数据中心之前在美国西雅图,目前是美国爱达荷州科德阿伦(美国西北部,西接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为新建的自营数据中心。商家针对新数据中心运行及4号独立日提供了一个5折优惠码,优惠后最低1GB内存套餐每月仅1.75美元起。下面列出部分套餐配置信息。CPU:1core内存...
青果云香港CN2_GIA主机测评青果云香港多线BGP网络,接入电信CN2 GIA等优质链路,测试IP:45.251.136.1青果网络QG.NET是一家高效多云管理服务商,拥有工信部颁发的全网云计算/CDN/IDC/ISP/IP-VPN等多项资质,是CNNIC/APNIC联盟的成员之一。青果云香港CN2_GIA主机性能分享下面和大家分享下。官方网站:点击进入CPU内存系统盘数据盘宽带ip价格购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