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如何检测网速

如何检测网速  时间:2021-05-14  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0船舶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Limitsandmeasurementmethodsforexhaustpollutantsfrommarinecompressionignitionengines(CHINAⅠ,Ⅱ)(征求意见稿)20--发布20--实施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I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型式核准的申请与批准55技术要求和试验56船机使用燃料的规定77生产一致性检查78船机标签89确定船机系族的参数910源机的选择1011标准的实施10附录A(规范性附录)型式核准申报材料11附录B(规范性附录)试验规程19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体和颗粒物取样系统46附录D(规范性附录)基准柴油的技术要求1)64附录E(规范性附录)船机净功率测试所需安装的装备和辅件66附录F(规范性附录)型式核准证书68附录G(规范性附录)生产一致性71附录H(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72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发动机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船舶装用的压燃式发动机(简称: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内河船、沿海船、江海直达船和海峡[渡]船装用的第1类和第2类船机的型式核准、生产一致性检查和耐久性要求.
本标准也规定了船机实施大修后的排放要求.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主要采用欧盟(EU)指令97/68/EC(截止到修订版2004/26/EC)《关于协调各成员国采取措施防治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压燃式发动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的法律》的有关船机的技术内容;第二阶段的排放限值要求及对船机大修后的要求参照美国EPA法规40CFRPART94《压燃式船用发动机排放控制》中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和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附录H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汽车检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淄博柴油机总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即可依据本标准进行型式核准.
自2016年1月1日起,凡进行排气污染物排放型式核准的船舶压燃式发动机都必须符合本标准第一阶段要求.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实施本标准.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船舶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舶装用的压燃式发动机(简称: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内河船、沿海船、江海直达船和海峡[渡]船装用的第1类和第2类船机的型式核准、生产一致性检查和耐久性要求.
本标准也规定了船机实施大修后的排放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内河船、沿海船、江海直达船和海峡[渡]船装用的应急船机、安装在救生艇上或只在应急情况下使用的任何设备或装置上的船机.
额定净功率不超过37kW的船机执行GB20891-2014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52普通柴油GB/T6072.
3-2008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3部分:试验测量GB/T6379.
2-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GB20891-2014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T21404-2008内燃机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一般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内河船inlandvessel适宜于在江河、湖泊航行的船.
3.
2沿海船coastervessel适宜于在沿海各港口之间航行的海船.
3.
3江海直达船river-seaship适宜于在沿海水域和江河航道航行的船.
3.
4海峡[渡]船channelship适宜于在海峡两岸或岛屿间水域航行的船.
3.
5第1类船机category1marineengine额定净功率大于或等于37kW并且单缸排量小于5L的船机.
3.
6第2类船机category2marineengine单缸排量大于或等于5L且小于30L的船机.
3.
7船舶发动机型式核准marineenginetype-approvalGB2就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核准一种船舶发动机机型.
3.
8船舶发动机机型marineenginetype在AA中列出的船舶发动机基本特性参数无差异的同一类船舶发动机.
3.
9船舶发动机系族marineenginefamily制造厂按AB规定所设计的一组船舶发动机,这些船舶发动机具有类似的排气排放特性,同一系族中所有船舶发动机都必须满足相应的排放限值.
3.
10源机parentengine从船舶发动机系族中选出的,能代表这一船舶发动机系族排放特性的船舶发动机.
3.
11排气污染物emissionpollutants船舶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
3.
12气态污染物gaseouspollutants排气污染物中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
碳氢化合物(HC)以C1当量表示(假定碳氢比为1:1.
85),氮氧化物(NOx)以二氧化氮(NO2)当量表示.
3.
13颗粒物(PM)particulatematter按附录B所描述的试验方法,在温度不超过325K(52℃)的稀释排气中,由规定的过滤介质收集到的排气中所有物质.
3.
14净功率netpower在试验台架上,按照GB/T21404-2008规定的净功率测量方法,当发动机装有附录E要求的发动机净功率试验所需装用设备和辅助装置时,在曲轴末端或其相当零件处所测得的功率.
3.
15额定净功率ratednetpower制造厂为船机型式核准时标明的额定净功率.
3.
16额定转速ratedspeed制造厂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调速器所允许的全负荷最高转速;如果船机不带调速器,则指制造厂在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船机最大功率时的转速.
3.
17负荷百分比percentload在船舶发动机某一转速下可得到的最大扭矩的百分数.
3.
18中间转速intermediatespeed设计在非恒定转速下工作的船舶发动机,按全负荷扭矩曲线运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转速:—如果标定的最大扭矩转速在额定转速的60-75%之间,则中间转速取标定的最大扭矩转速;—如果标定的最大扭矩转速低于额定转速的60%,则中间转速取额定转速的60%;—如果标定的最大扭矩转速高于额定转速的75%,则中间转速取额定转速的75%.
3.
19有效寿命usefullife本标准第5.
2.
3条规定的,保证船舶发动机的排放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并符合有关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限值,且已在型式核准时给予确认的使用时间.
3.
20船机大修rebuildingmarineengine对船机或船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拆卸、检查和/或替换掉其中的零部件,重新组装船机或船机系统,提高船机的寿命.
33.
21缩写、符号及单位3.
21.
1试验参数符号所有的体积和体积流量都必须折算到273K(0℃)和101.
3kPa的基准状态.
符号单位定义APm2等动态取样探头的横截面积ATm2排气管的横截面积aver-加权平均值m3/h体积流量kg/h质量流量C1-碳氢化合物,以C1当量表示concppm(或Vol%)某组分的浓度(用下标表示)conccppm(或Vol%)背景校正后的某组分浓度(用下标表示)concdppm(或Vol%)稀释空气的某组分浓度(用下标表示)DF-稀释系数fa-实验室大气因子FFH-燃油特性系数,用于根据氢碳比从干基浓度转化为湿基浓度GAIRWkg/h湿基进气质量流量GAIRDkg/h干基进气质量流量GDILWkg/h湿基稀释空气质量流量GEDFWkg/h湿基当量稀释排气质量流量GEXHWkg/h湿基排气质量流量GFUELkg/h燃油质量流量GTOTWkg/h湿基稀释排气质量流量HREFg/kg绝对湿度基准值10.
71g/kg,用于计算NOX和颗粒物的湿度校正系数Hag/kg进气绝对湿度Hdg/kg稀释空气绝对湿度i-表示某一工况的下标KH-NOX湿度校正系数Kp-颗粒物湿度校正系数Kw,a-进气干-湿基校正系数Kw,d-稀释空气干-湿基校正系数Kw,e-稀释排气干-湿基校正系数Kw,r-原排气干-湿基校正系数L%试验转速下的扭矩相对最大扭矩的百分数massg/h排气污染物质量流量的下标MDILkg通过颗粒物取样滤纸的稀释空气质量MSAMkg通过颗粒物取样滤纸的稀释排气质量Mdmg从稀释空气中收集到的颗粒物质量Mfmg收集到的颗粒物质量pakPa进气饱和蒸气压(GB/T6072.
3-2008:psy=PSY测GB4试环境)pBkPa总大气压(GB/T6072.
3-2008:px=PX现场环境总压力Py=PY试验环境总压力)pdkPa稀释空气的饱和蒸气压pskPa干空气压P(n)kW试验转速下测量的最大功率(安装附录E的装备和辅件)P(a)kW试验时应安装的船舶发动机辅件所吸收的功率P(b)kW试验时应拆除的船舶发动机辅件所吸收的功率P(m)kW试验台上测得的功率q-稀释比r-等动态取样探头与排气管横截面面积比Ra%进气相对湿度Rd%稀释空气相对湿度Rf-FID响应系数SkW测功机设定值TaK进气绝对温度TDK绝对露点温度TrefK基准温度(进气:298K)VAIRDm3/h干基进气体积流量VAIRWm3/h湿基进气体积流量VDILm3通过颗粒物取样滤纸的稀释空气体积VDILWm3/h湿基稀释空气体积流量VEDFWm3/h湿基当量稀释排气体积流量VEXHDm3/h干基排气体积流量VEXHWm3/h湿基排气体积流量VSAMm3通过颗粒物取样滤纸的稀释排气体积VTOTWm3/h湿基稀释排气体积流量WF-加权系数WFE-有效加权系数3.
21.
2化学组分符号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HC碳氢化合物NOX氮氧化物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O2氧气PM颗粒物5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CH4甲烷C3H8丙烷H2O水PTFE聚四氟乙烯3.
21.
3缩写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HFID加热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NDIR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CLD化学发光检测器HCLD加热型化学发光检测器PDP容积式泵CFV临界流量文丘里管4型式核准的申请与批准4.
1型式核准的申请船舶发动机(简称:船机)的型式核准申请由其制造企业或制造企业授权的代理人向型式核准主管部门提出.
4.
1.
1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提交型式核准有关技术资料.
如果制造企业使用催化转化器和(或)颗粒物捕集器等排气后处理装置,则应提交相关的耐久性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资料.
4.
1.
2应向负责进行型式核准试验的检验机构,提交一台符合附录A所描述的"船机机型"(或"源机")特性的船机,完成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内容.
4.
1.
3负责进行型式核准试验的检验机构也可以在船机制造企业,对提交申请的船机完成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内容.
4.
1.
4如果检验机构认为申请者提供的源机不能完全代表AB中定义的发动机系族,应由制造企业提供另一台源机,按照第4.
1.
1条和第4.
1.
3条的要求提交型式核准.
4.
2型式核准的批准4.
2.
1型式核准主管部门对于满足本标准要求的船机机型(或系族)批准型式核准,并颁发附录F规定的型式核准证书.
5技术要求和试验5.
1总则制造企业应采取技术措施确保船机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在规定的使用寿命期内,污染物排放符合本标准要求.
应按照BD的要求进行耐久性试验,证明船机及其后处理装置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在正常的使用寿命期内能够发挥作用.
耐久性试验应通过成熟的工程方法来完成.
耐久性试验过程中,可以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如更换柴油滤芯、机油滤芯等部件,这些工作必须在技术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上述系统维护的要求必须包括在用户使用手册中(其中包括制造企业对排气后处理装置耐久性的保证书).
制造企业在型式核准申请时,使用说明书中与后处理装置维修、GB6更换有关的内容摘要必须包含在附录A所描述的型式核准申报材料中.
5.
2排气污染物的规定5.
2.
1试验规程及取样系统船机排气污染物的测量与取样规程按附录BBA的规定进行,试验循环按附录B中表B.
1、或表B.
2、或表B.
3、或表B.
4的规定进行.
船机的排气污染物应使用附录C描述的系统测定.
如果其他系统或分析仪能得到和附录C规定的测试系统等效的结果,则型式核准主管部门可以对其认可:—在原始排气中测量气态污染物所应用的系统(见附录C图C.
1);—在全流稀释系统中测量气态污染物所应用的系统(见附录C图C.
2);—在全流稀释系统中测量颗粒物,使用单滤纸(在整个试验循环中使用一对滤纸)方法或多滤纸(每工况使用一对滤纸)方法取样所应用的系统(见附录C图C.
12).
其他系统或分析仪与本标准的某一个或几个基准系统之间的等效性,应在至少七对样本的相关性研究基础上加以确认.
判定等效性的准则定义为配对样本均值的一致性在±5%内.
对于引入本标准的新系统,其等效性应根据GB/T6379.
2-2004所述的再现性和重复性计算作为根据.
5.
2.
2限值船机排气污染物中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的比排放量,乘以按照本标准BD确定的劣化系数(安装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船机),或加上按照本标准BD确定的劣化修正值(未安装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船机),在第一阶段不得超过表1中的限值,第二阶段不得超过表2中的限值.
表1船机排气污染物第一阶段排放限值船机类型单缸排量(SV)(L/缸)/额定净功率(P)(kW)CO(g/kWh)HC+NOX(g/kWh)PM(g/kWh)SV600K读数的±1%8排气压力±0.
2kPa(绝对值)9进气阻力±0.
05kPa(绝对值)10大气压力±0.
1kPa(绝对值)11其他压力±0.
1kPa(绝对值)12绝对湿度读数的±5%13稀释空气流量读数的±2%14稀释排气流量读数的±2%BA.
1.
4气态污染物的测定BA.
1.
4.
1分析仪的一般技术规格分析仪应该有适合用来测量排气组分浓度(见第BA.
1.
4.
1.
1条)所需精度的量程,推荐分析仪在满量程的15%到100%之间测量,应使测量的浓度落在此区间内.
如果满量程值是155ppm(或ppmC1)或以下,或读出系统(计算机,数据记录仪)在低于满量程15%时能达到足够的精度和分辨率,则低于满量程15%的浓度测量结果也可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要额外增加标定点以确保标定曲线的准确度(见第BB.
1.
5.
5.
2条).
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应达到使附加误差最小的水平.
BA.
1.
4.
1.
1测量误差分析仪不应偏离名义标定点读数的+2%或满量程的0.
3%,取其中较大值.
BA.
1.
4.
1.
2重复性对某一给定标定或量距气所测10次重复响应值标准差的2.
5倍,对超过155ppm(或ppmC1)的这些气体,应不超过该量程满量程浓度的+1%,对低于155ppm(或ppmC1)的这些气体,应不超过该量程满量程浓度的+2%.
BA.
1.
4.
1.
3噪声在所有的应用量程,分析仪对零气、标定气或量距气在10秒期间的峰-峰响应值应不超过满量程的2%.
BA.
1.
4.
1.
4零点漂移零点响应定义为在30秒的时间间隔内对零气(包括噪声在内)的平均响应.
对所用的最低量程,1小时期间的零点漂移不应该超过该量程满量程的2%.
BA.
1.
4.
1.
5量距点漂移量距点响应定义为在30秒的时间间隔内对量距气(包括噪声在内)的平均响应.
对所用的最低量程,1小时期间的量距点漂移不应该超过该量程满量程的2%.
BA.
1.
4.
2气体干燥选用的气体干燥装置必须对所测气体的浓度影响最小,不可采用化学干燥剂除去样气中的水份.
BA.
1.
4.
3分析仪第BA.
1.
4.
3.
1条~第BA.
1.
4.
3.
4条描述了所用分析仪的测量原理,测量系统的详细描述见附录C.
测量的气体应用下列设备进行分析,对于非线性化分析仪,允许使用线性化电路.
BA.
1.
4.
3.
1一氧化碳(CO)分析仪一氧化碳分析仪应是不分光红外线吸收型分析仪(NDIR).
BA.
1.
4.
3.
2二氧化碳(CO2)分析仪二氧化碳分析仪应是不分光红外线吸收型分析仪(NDIR).
BA.
1.
4.
3.
3碳氢化合物(HC)分析仪GB26碳氢化合物分析仪应是加热型氢火焰离子化分析仪(HFID),需对检测器、阀、管道等元件加热以保持气体温度在463K(190℃)+10℃.
BA.
1.
4.
3.
4氮氧化物(NOX)分析仪在干基情况下测量,氮氧化物分析仪应该选用带NO2/NO转化器的化学发光检测器(CLD)或加热型化学发光检测器(HCLD);如果在湿基情况下测量,在水熄光检查(见第BB.
1.
9.
2.
2条)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温度保持在333K(60℃)以上的带转化器的加热型化学发光检测器(HCLD).
BA.
1.
4.
4气态污染物的取样气态污染物取样探头必须装在离排气系统出口至少0.
5m或3倍排气管直径(取其较大者)的上游处,尽量远离排气管出口和靠近船机,以保证在探头处的排气温度不低于343K(70℃).
对于具有分支排气歧管的船机,探头进口位置应位于下游足够远的地方,以保证所取气样代表了所有气缸的平均排放物.
若多缸船机具有几组排气歧管,如"V型"船机,允许从每组排气歧管单独采样,并计算平均排气排放量,也可使用与上述方法相关的其他方法.
必须使用排气质量总流量计算排气排放量.
如果排气的成分受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影响,排气取样应在排气后处理系统的下游.
当使用全流稀释系统测量颗粒物排放物时,气态污染物也可以根据稀释后排气测量确定.
在稀释通道中,排气取样探头应该和颗粒物取样探头足够近(见第C.
1.
2.
1.
2条中DT和第C.
1.
2.
2条中PSP),CO和CO2的排放测量可以选择把样气取入样气袋中,通过测量样气袋浓度的方法确定.
BA.
1.
5颗粒物的测量颗粒物的测量需要使用稀释系统,稀释系统分为全流稀释系统和部分流稀释系统.
稀释系统的流量能力应足以完全消除水在稀释和取样系统中的凝结,并使紧靠滤纸保持架上游处的稀释排气温度不超过325K(52℃).
如果空气湿度高,稀释空气在进入稀释通道前允许除湿.
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93K(20℃),建议将稀释空气预热超过温度上限303K(30℃).
然而,将排气引入稀释通道前,稀释空气温度应不超过325K(52℃).
对于部分流稀释系统,如第C.
1.
2.
1.
1条图C3~图C11中EP和SP所示,颗粒物取样探头应该紧靠并位于排气取样探头的上游,排气取样探头由第C.
1.
1.
1条定义.
部分流稀释系统设计成把排气流分成两部分,其中一小部分被空气稀释后用于颗粒物的测量,准确的测定稀释比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使用不同的气体分流方法,使用的分流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用的取样系统和取样程序(见第C.
1.
2.
1.
1条).
测量颗粒物质量需要有颗粒物取样系统、颗粒物取样滤纸、微克天平和控制温度及湿度的称重室.
对颗粒物取样,可以使用两种方法:—单滤纸方法:在试验循环的所有工况使用一对滤纸(见第BA.
1.
5.
1.
3条).
在试验的取样阶段,必须特别注意取样时间和流量.
然而,在整个试验循环只需要一对滤纸.
—多滤纸方法:在试验循环的每个工况使用一对滤纸(见第BA.
1.
5.
1.
3条),这种方法对取样程序的要求更宽但需要多对滤纸.
BA.
1.
5.
1颗粒物取样滤纸BA.
1.
5.
1.
1滤纸规格型式核准试验应使用碳氟化合物涂层的玻璃纤维滤纸或碳氟化合物为基体的膜片滤纸.
对特殊应用,可以使用不同的滤纸材料.
所有类型的滤纸,当气体迎面速度在35cm/s~80cm/s时,对0.
3μm的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应该至少有95%的采集效率,当在试验室之间、制造企业和型式核准机构之间进行比对试验时,必须使用相同质量水平的滤纸.
BA.
1.
5.
1.
2滤纸尺寸颗粒物取样滤纸最小直径47mm(污染面直径37mm),也可以使用更大直径的滤纸(见表27BA.
2)BA.
1.
5.
1.
3初级滤纸和次级滤纸试验时,应该用一对串联布置的初级滤纸和次级滤纸对稀释排气进行采样,次级滤纸应该位于初级滤纸下游不超过100mm的地方并且不应该和初级滤纸接触.
滤纸应该分别称重或把滤纸的污染面对置后放在一起称重.
BA.
1.
5.
1.
4滤纸迎面速度气体通过滤纸的迎面速度应在35cm/s~80cm/s之间.
从试验开始到试验结束,压力降的增加量应不超过25kPa.
BA.
1.
5.
1.
5滤纸荷重对单滤纸方法,推荐的最小滤纸荷重是0.
5mg/1075mm2污染面积,对最常用的滤纸尺寸,推荐荷重见表BA.
2:表BA.
2滤纸直径(mm)推荐的污染面直径(mm)推荐的最小荷重(mg)47370.
570601.
390802.
31101003.
6对多滤纸方法,所有滤纸之和的推荐最小滤纸荷重应是上述对应的推荐的最小荷重和工况数的平方根的乘积.
BA.
1.
5.
2称重室和分析天平BA.
1.
5.
2.
1称重室条件在颗粒物取样滤纸预处理和称重期间,称重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295K(22℃)+3K,湿度应保持在露点温度为282.
5K(9.
5℃)+3K和相对湿度45+8%.
BA.
1.
5.
2.
2参比滤纸的称量在颗粒物取样滤纸稳定过程中,称重室内应无任何可能落在滤纸上的环境污染物(如:灰尘).
允许称量室偏离第BA.
1.
5.
2.
1条的条件,只要偏离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工作人员进入称重室进行称重时,称重室应符合第BA.
1.
5.
2.
1条的条件.
在对取样滤纸(对)称重后的4小时内,应同时称重两张未经使用的参比滤纸或参比滤纸对,参比滤纸(对)的尺寸和材料应与取样滤纸相同.
在取样滤纸两次称重期间,如果参比滤纸(对)的平均质量的改变量超过推荐滤纸最小荷重(见第BA.
1.
5.
1.
5条)的+5%(滤纸对+7.
5%),则所有的取样滤纸做废,重做排放试验.
如称重室不符合第BA.
1.
5.
2.
1条的条件,但参比滤纸(对)称重符合上述要求,则船机制造企业可选择承认取样滤纸的质量,或否定该试验,在调整称重室控制系统后,重做试验.
BA.
1.
5.
2.
3分析天平对于滤纸直径大于或等于70mm的滤纸,用来称量滤纸质量的分析天平应有20μg的精确度和10μg的分辨率.
对于滤纸直径小于70mm的滤纸,分析天平的精确度和分辨率应分别为2μg和1μg.
BA.
1.
5.
2.
4消除滤纸的静电效应为了消除静电效应,滤纸应在称重之前中和.
如,用钚中和器或有相同效果的装置进行中和.
BA.
1.
5.
3颗粒物测量的附加条件从排气管到滤纸保持架,与原始排气和稀释排气接触的稀释系统和取样系统的所有部件,必须设计成对颗粒物的附着和改变为最小.
所有部件应使用不与排气成分发生反应的导电材料来制造,并必须接地以防止静电效应.
GB28BB(规范性附件)标定规程BB.
1分析仪器的标定BB.
1.
1概述每台分析仪都应根据需要经常标定,以满足本标准对仪器准确度的要求.
对于第BA.
1.
4.
3条所列出的分析仪,本阐述了所用的标定方法.
BB.
1.
2标定气必须遵守所有标定气的贮存日期.
应记录制造企业规定的标定气体的失效日期.
BB.
1.
2.
1纯气体应具备下列工作气体,气体中杂质的含量不能超过下列限值要求:—纯氮气,其中杂质:C1≤1ppm,CO≤1ppm,CO2≤400ppm,NO≤0.
1ppm—纯氧气:纯度>99.
5%v/vO2—氢-氦混合气(40+2%氢气,氦气做平衡气),其中杂质:C1≤1ppm,CO2≤400ppm—合成空气,其中杂质:C1≤1ppm,CO≤1ppm,CO2≤400ppm,NO≤0.
1ppm;氧含量18%~21%v/vBB.
1.
2.
2标定气和量距气应具备下列化学组分的混合气体:—C3H8和合成空气—CO和纯氮气—NO和纯氮气(在此标定气中NO2含量不得超过NO含量的5%)—O2和纯氮气—CO2和纯氮气注:允许使用其他混合气体,只要这些气体之间不互相反应.
标定气和量距气的实际浓度必须在标称值的+2%以内,所有标定气和量距气的浓度应以体积百分比或体积ppm表示.
用作标定和量距的气体也可用气体分割器获得,用纯氮气或合成空气稀释.
混合装置的准确度必须使稀释标定气体的浓度误差在+2%以内.
BB.
1.
3分析仪和取样系统的操作规程分析仪的操作规程应遵守仪器制造企业的起动和操作说明书.
应包括第BB.
1.
4条~第BB.
1.
9条给出的最低要求.
BB.
1.
4泄漏试验应进行系统的泄露试验.
将取样探头从排气系统拆下,用塞子堵住端部,起动分析仪取样泵,初始稳定期过后,所有流量计读数应为零.
如不为零,应检查取样管路并排除故障.
最大允许泄露量为系统受检部分在用流量的0.
5%.
在用流量用分析仪流量和旁通流量进行估算.
另一种方法:在取样管路前端引入从零气到量距气的浓度阶梯增加的标气,假如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分析仪读数显示的浓度低于引入的量距气的浓度,则表示有标定或泄露问题.
BB.
1.
5标定规程BB.
1.
5.
1分析仪总成应该标定分析仪总成,并用标定气检查标定曲线.
标定气所用流量应与排气取样的流量相同.
BB.
1.
5.
2预热时间预热时间应按照制造企业的规定.
若无规定,建议分析仪至少预热两小时.
BB.
1.
5.
3NDIR和HFID分析仪29应按需要调整NDIR分析仪,并将HFID分析仪的燃烧火焰调至最佳(见第BB.
1.
8.
1条规定).
BB.
1.
5.
4标定应标定通常使用的工作量程.
应使用合成空气(或氮气)标定CO,CO2,NOX,HC和O2分析仪的零位.
将适当的标定气引入分析仪,记录其值,并按第BB.
1.
5.
5条建立标定曲线.
必要时,再次检查零点标定,并重复标定规程.
BB.
1.
5.
5建立标定曲线BB.
1.
5.
5.
1总则分析仪的标定曲线应由五个尽可能均匀分布的标定点(不包括零点)组成.
最高标称浓度应等于或高于满量程的90%.
标定曲线应用最小二乘法计算.
如所用多项式的次数大于3,则标定点(包括零点)的数目至少应等于该多项式次数加2.
标定曲线与每个标定点的标称值之差不得大于+2%,而在零点应不大于满量程的+1%.
根据标定曲线和标定点就能检验标定是否正确,应表明分析仪的不同特性参数,特别是:—测量范围—灵敏度—标定日期BB.
1.
5.
5.
2低于15%满量程的标定分析仪的标定曲线至少应由10个间距大致相等的标定点(不包括零点)组成,其中50%的标定点在满量程的10%以下.
标定曲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
标定曲线与每个标定点的标称值之差不得大于+4%,而在零点应不大于满量程的+1%.
BB.
1.
5.
5.
3替代方法如果能表明替代技术(如:计算机,电子控制量程开关等)能达到同等的准确度,则可使用这些替代技术.
BB.
1.
6标定的验证每次工作前,应按照下列程序检查每个通常使用的工作量程.
使用零气和量距气检查标定,量距气的标称值为测量量程满量程的80%以上.
如果该两点的实测值与标称值之差不大于满量程的+4%,则可修改调整参数.
否则,应按照第BB.
1.
5.
5条建立新的标定曲线.
BB.
1.
7NOX转化器的效率检验按第BB.
1.
7.
1条~第BB.
1.
7.
8条的规定,检验转化器把NO2转化为NO的效率.
BB.
1.
7.
1检验装置利用图B1所示的检验装置及以下程序,用臭氧发生器检验转化器的效率.
GB30图B.
1NO2转换效率设备流程图BB.
1.
7.
2标定应根据制造企业的规范,用零气和量距气在最常用工作量程标定CLD和HCLD.
(量距气的NO含量应达到工作量程的80%左右,混合气中的NO2浓度小于NO浓度的5%).
NOX分析仪应置于NO模式,使量距气不通过转化器,记录指示浓度.
BB.
1.
7.
3计算NOX转化器的效率按下式计算:1001%*+=dcba)效率(a:按照第BB.
1.
7.
6条得到的NOX浓度b:按照第BB.
1.
7.
7条得到的NOX浓度c:按照第BB.
1.
7.
4条得到的NO浓度d:按照第BB.
1.
7.
5条得到的NO浓度BB.
1.
7.
4加入氧气分析仪置于NO模式,通过一个T型接头,将氧气或合成空气连续加入气流中,直到指示浓度比第BB.
1.
7.
2条给出的标定浓度低20%左右,记录指示浓度(c).
在此过程中臭氧发生器不起作用.
BB.
1.
7.
5激发臭氧发生器分析仪置于NO模式,激发臭氧发生器以产生足够的臭氧,使NO浓度降低到约为第BB.
1.
7.
2条给出的标定浓度的20%(最低10%),记录指示浓度(d).
BB.
1.
7.
6NOX模式分析仪切换到NOX模式,使混合气(含有NO,NO2,O2和N2)通过转化器,记录指示浓度(a).
BB.
1.
7.
7停止激发臭氧发生器31分析仪置于NOX模式,停止激发臭氧发生器,使第BB.
1.
7.
6条所述的混合气通过转化器,记录指示浓度(b).
BB.
1.
7.
8NO模式臭氧发生器停止激发的情况下,切换到NO模式,氧气或合成空气的气流也被切断,分析仪的NOX读数不应偏离按照第BB.
1.
7.
2条测得值+5%以上.
BB.
1.
7.
9试验间隔在每次标定NOX分析仪前均应进行转换器的效率试验.
BB.
1.
7.
10效率要求转化器的效率不应低于90%,但推荐最好超过95%.
注:在分析仪最常用量程内,若臭氧发生器不能按照BB.
1.
7.
5使NO浓度从80%降低到20%,则在试验时应使用能达到此降低量的最高量程.
BB.
1.
8FID的调整BB.
1.
8.
1检测器响应的优化应按制造企业说明书的规定调整FID.
应使用合成空气作平衡气的丙烷量距气来优化最常用量程的响应.
将H2/He混合气和合成空气的流量设定在制造企业的推荐值,向分析仪引入350+75ppmC1的量距气.
应根据量距气响应与零气响应之差确定给定H2/He混合气流量下的响应.
H2/He混合气流量应分别在高于和低于制造企业要求值下进行渐增调整,记录这些H2/He混合气流量下的量距气和零气的响应.
然后将量距气和零气响应之差绘制成曲线,并将H2/He混合气流量调整到曲线的高响应区.
BB.
1.
8.
2碳氢化合物响应系数使用合成空气做平衡气的丙烷量距气和合成空气标定分析仪.
分析仪在启用时和定期检修后,应测定响应系数.
某一特定碳氢化合物的响应系数(Rf)是指FID的C1读数与以ppmC1表示的气瓶气体浓度之比.
测试气体的浓度必须能够产生满量程80%左右的响应.
基于重量基准,用体积表示的已知浓度必须达到+2%的准确度.
另外,气瓶应在298K+5K(25℃+5℃)温度下预处理24小时.
所使用的测试气体和推荐的响应系数范围如下:甲烷和合成空气1.
00≤Rf≤1.
15丙烯和合成空气0.
90≤Rf≤1.
10甲苯和合成空气0.
90≤Rf≤1.
10以上各值均指相对于丙烷和合成空气的Rf为1时的响应系数.
BB.
1.
8.
3氧干扰检查分析仪在启用时和定期检修后,应检查氧干扰.
应按第BB.
1.
8.
2条的规定测定响应系数,所使用的检验气体和推荐的响应系数如下:丙烷和纯氮气0.
95≤Rf≤1.
15此值是指相对于丙烷和合成空气的Rf为1时的响应系数.
FID燃烧器中空气的氧浓度应在最近氧干扰检查时所用燃烧器中空气的氧浓度的+1mole%以内,假如相差很大,应进行氧干扰检查,必要时应调整分析仪.
BB.
1.
9NDIR和CLD分析仪的干扰影响除所分析的气体外,排气中存在的其他气体会以多种方式干扰读数.
NDIR仪器中出现的正干扰,是指干扰气体产生与被测气体的相同的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
NDIR仪器中出现的负干扰,是指由于干扰气体扩大了被测气体的吸收带;而在CLD仪器中出现的负干扰则是由于干扰气体的熄光作用.
分析仪在启用前和定期检修后,应按照第BB.
1.
9.
1条和第BB.
1.
9.
2条的规定进行干扰检查.
GB32BB.
1.
9.
1CO分析仪的干扰检查水和CO2会干扰CO分析仪的性能.
因此,应在室温下,将浓度为试验时所用最大工作量程80%~100%的CO2量距气从水中冒泡流出,并记录分析仪的响应值.
若CO量程等于或高于300ppmC1,分析仪的响应值应不大于满量程的1%,若CO量程低于300ppmC1,分析仪的响应值应不大于3ppm.
BB.
1.
9.
2NOX分析仪的熄光检查对CLD(或HCLD)分析仪有熄光作用的两种气体是CO2和水蒸气.
这些气体的熄光响应与其浓度成正比,因而要求用试验方法,在试验经验认为的最高浓度下,测定熄光.
BB.
1.
9.
2.
1CO2熄光检查将浓度为最大工作量程80%~100%满量程的CO2量距气通入NDIR分析仪,记录CO2值作为A;然后用NO量距气将其稀释到50%左右,并通入NDIR和(H)CLD,记录CO2和NO值,分别作为B和C;然后切断CO2,只让NO量距气通过(H)CLD,记录NO值,作为D.
按下式计算的熄光应不超过3%:1001%2****=BDADACCO熄光式中,A:NDIR测定的未稀释CO2浓度,%B:NDIR测定的稀释CO2浓度,%C:(H)CLD测定的稀释NO浓度,ppmD:(H)CLD测定的未稀释NO浓度,ppmBB.
1.
9.
2.
2水熄光检查这种检查仅适用于湿基NOX分析仪.
水熄光计算必须用水蒸气稀释NO量距气,并且使混合气的水蒸气浓度达到预期在试验中出现的浓度.
将浓度为常用工作量程80%~100%满量程的NO量距气通入(H)CLD,记录NO值作为D;NO量距气从室温下的水中冒泡流出通过NO分析仪,记录NO值作为C.
测定分析仪的绝对压力和起泡器水温,分别记录作为E和F.
计算对应于起泡器水温(F)的混合气饱和蒸气压力,记录作为G,按下式计算混合气的水蒸气浓度(H,%):*=EGH100按下式计算预期的稀释NO量距气(水蒸气中)的浓度(De):*=1001HDDe对于船机排气,假设燃料原子H:C为1.
8:1,根据未稀释CO2量距气的浓度(A,按第BB.
1.
9.
2.
1条测定),试验期间排气中预期的最大水蒸气浓度(Hm,%)估算如下:Hm=0.
9*A按下式计算的水熄光应不超过3%:**=HHDCDOHmee100%2熄光33式中,De:预期稀释NO的浓度,ppmC:稀释NO的浓度,ppmHm:最大水蒸气浓度,%H:实际水蒸气浓度,%注:由于熄光计算中未考虑NO2在水中的吸收,所以在该检查中NO量距气所含NO2浓度要尽量低.
1.
10标定周期至少每3个月按照第BB.
1.
5条规定标定分析仪一次,或在系统检修、调整后可能影响标定时进行标定.
BB.
2颗粒物测量系统的标定BB.
2.
1概述为了达到本标准的精度要求,每个部件都应经常标定.
本节叙述第BA.
1.
5条和附录C中所示部件的标定方法.
BB.
2.
2流量测量气体流量计或流量测量仪的标定应溯源到国际标准和/或国家标准.
测量值的最大误差应在读数的+2%以内.
如气体流量用差压流量测量法测定,流量差值的最大误差应使GEDFW的准确度在+4%以内(参见第C.
1.
2.
1.
1条EGA).
该值可用各仪器误差的均方根进行计算.
BB.
2.
3检查稀释比当使用不带排气分析仪的颗粒物取样系统时(见第C.
1.
2.
1.
1条),对每一台新安装的船机,通过运转船机及测量在原始排气或稀释排气中CO2或NOX浓度的方法来检查稀释比.
测量的稀释比应在根据测量的CO2或NOX浓度计算的稀释比的+10%以内.
BB.
2.
4检查部分流条件应检查排气速度和压力波动范围,如适用,根据第C.
1.
2.
1.
1条中EP的要求进行调整.
BB.
2.
5标定周期流量测量装置应定期标定,或系统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标定时进行标定.
GB34BC(规范性附件)数据确定和计算BC.
1数据确定和计算BC.
1.
1气态污染物数据确定气态污染物的确定,应将每工况最后60秒记录的读数取平均值.
应根据记录读数的平均值和相应的校正数据确定每个工况的HC、CO、NOX和CO2(如果使用碳平衡法)的平均浓度(conc).
如果能够确保获取等效数据,可以使用不同的记录形式.
可以根据稀释空气取样袋的读数或连续背景读数和相应的校正数据确定平均背景浓度(concd).
BC.
1.
2颗粒物颗粒物排放量的确定,应该记录每工况通过滤纸的取样质量(MSAM,i)或体积(VSAM,i).
试验完成后,应将滤纸送回称重室稳定至少1小时,但不超过80小时,然后称重.
记录滤纸的总质量并减去其净质量(见第B.
3.
1条),颗粒物质量(Mf对单滤纸方法,Mf,i对多滤纸方法)是在初级、次级滤纸收集的颗粒物质量之和.
如果进行背景校正,应该记录通过滤纸的稀释空气质量(MDIL)或体积(VDIL)和颗粒物质量(Md).
如果进行多次测量,应该计算每次测量的Md/MDIL或Md/VDIL并取平均值.
BC.
1.
3气态污染物的计算应该根据下列步骤计算试验的最终结果.
BC.
1.
3.
1排气流量的确定应该根据第BA.
1.
2.
1条~第BA.
1.
2.
3条确定每工况的排气流量(GEXHW,VEXHW或VEXHD).
当使用全流稀释系统时,应该根据第BA.
1.
2.
4条计算每工况的总稀释排气流量(GTOTW,VTOTW).
BC.
1.
3.
2干/湿基校正当应用GEXHW,VEXHW,GTOTW或VTOTW时,如果不是在湿基状况下测量,应该根据下列公式将干基浓度转换成湿基浓度:conc(wet)=Kw*conc(dry)对原始排气取样:21,,1wAIRDFUELFHrwKGGFK*=或222,,][%][(%005.
085.
111wrwKdryCOdryCOK+**+=对稀释排气取样:121,,200)%(85.
11wewKwetCOK*=或35*+=200)%(85.
111212,,dryCOKKwewFH由下面的公式计算:+=AIRWFUELFHGGF1969.
1对稀释空气:Kw,d=1-Kw1)]/1()/11([608.
11000)]/1()/11([608.
11DFHDFHDFHDFHKadadw*+**+*+**=式中:21022.
6****=ddBdddRpppRH21022.
6****=aaBaaaRpppRH对进气(如果不同于稀释空气):Kw,a=1-Kw2aawHHK*+*=608.
11000608.
1221022.
6****=aaBaaaRpppRHBC.
1.
3.
3NOX湿度校正由于NOX排放与环境大气条件有关,NOX浓度应该根据下式给出的系数KH进行环境温度和湿度校正,NOX湿度校正系数公式如下:)298()71.
10(11*+*+=aaHTBHAK式中:0266.
0309.
0*=AIRDFUELGGA00954.
0209.
0+*=AIRDFUELGGBGB3621022.
6****=aaBaaaRpppRHBC.
1.
3.
4排放物质量流量计算每工况的排放物质量流量应根据下式计算:(a)对原始排气1):Gasmass=u*conc*GEXHW或:Gasmass=v*conc*VEXHD或:Gasmass=w*conc*VEXHW(b)对稀释排气:Gasmass=u*concc*GTOTW或:Gasmass=w*concc*VTOTW式中:concc是背景校正浓度concc=conc-concd*(1-1/DF)4210)(4.
13*++=concHCconcCOconcCODF应根据表BC.
1使用系数u—湿基,v—干基,w—湿基:表BC.
1气体uvwconcNOX0.
0015870.
0020530.
002053ppmCO0.
0009660.
001250.
00125ppmHC0.
000479—0.
000619ppmCO215.
1919.
6419.
64%BC.
1.
3.
5比排放量的计算每一种组分的比排放量(g/kWh)应该根据下列公式计算:∑∑==**=niiinniiimassWFPWFGas1)(1,)()(每种气体在上述计算中使用的加权系数和工况号(n)按照第B.
3.
8.
1条的规定.
BC.
1.
4颗粒物的计算颗粒物应该根据下列公式计算:BC.
1.
4.
1颗粒物的湿度校正系数由于船机的颗粒物排放与环境大气条件有关,颗粒物质量流量应该用下式的系数Kp对环境1)NOX浓度(NOXconc或NOXconcc)必须乘以KH(NOX湿度校正系数,见BC.
1.
3.
3),公式如下:KH*NOXconc(或NOXconcc)37空气湿度进行校正,用于计算最终结果的颗粒物的质量流量PMmass等于测量的颗粒物的质量乘上湿度校正系数Kp.
)71.
10(0133.
011*+=apHK21022.
6****=aaBaaaRpppRHBC.
1.
4.
2部分流稀释系统颗粒物的最终结果应该根据下列步骤确定.
由于使用不同的稀释流量控制方式,对当量排气质量流量GEDF或当量排气体积流量VEDF可以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所有的计算应以各工况取样阶段的平均值为基础BC.
1.
4.
2.
1等动态系统GEDFW,i=GEXHW,i*qi或:VEDFW,i=VEXHW,i*qi式中:)()(,,,rGrGGqiEXHWiEXHWiDILWi**+=或:)()(,,,rVrVVqiEXHWiEXHWiDILWi**+=式中:TpAAr=BC.
1.
4.
2.
2带CO2或NOX浓度测量的系统GEDFW,i=GEXHW,i*qi或:VEDFW,i=VEXHW,i*qiiAiDiAiEiConcConcConcConcq,,,,=式中:ConcE:原始排气中示踪气的湿基浓度ConcD:稀释排气中示踪气的湿基浓度ConcA:稀释空气中示踪气的湿基浓度应根据第BC.
1.
3.
2条,将测得的干基浓度转换为湿基浓度.
BC.
1.
4.
2.
3带CO2测量和碳平衡法的系统GB38iAiDiFUELiEDFWCOCOGG,2,2,,6.
206*=式中:CO2D:稀释排气中CO2浓度,以湿基体积%表示CO2A:稀释空气中CO2浓度,以湿基体积%表示下式的计算是以碳平衡假设为依据(即:供给船机的碳原子全部以CO2形式排出).
GEDFW,i=GEXHW,i*qi)(6.
206,2,2,,iAiDiEXHWiFUELiCOCOGGq**=BC.
1.
4.
2.
4带流量测量的系统GEDFW,i=GEXHW,i*qiiDILWiTOTWiTOTWiGGGq,,,=BC.
1.
4.
3全流稀释系统应该按照下列步骤确定颗粒物的最终结果.
所有计算应以各工况取样阶段的平均值为依据.
GEDFW,i=GTOTW,i或:VEDFW,i=VTOTW,iBC.
1.
4.
4颗粒物质量流量计算颗粒物质量流量应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对单滤纸方法:1000)(averEDFWSAMfmassGMMPM*=或:1000)(averEDFWSAMfmassVVMPM*=式中:整个试验循环中的(GEDFW)aver,(VEDFW)aver,(MSAM)aver,(VSAM)aver是取样过程中各工况的平均值之和.
∑=*=niiiEDFWaverEDFWWFGG1,)(∑=*=niiiEDFWaverEDFWWFVV1,)(39∑==niiSAMSAMMM1,∑==niiSAMSAMVV1,式中:i=1,…n对多滤纸方法:1000,,,,iEDFWiSAMifimassGMMPM*=或:1000,,,,iEDFWiSAMifimassVVMPM*=式中:i=1,…n颗粒物质量流量根据下式进行背景校正:对单滤纸方法:1000)(111averEDFWniiiDILdSAMfmassGWFDFMMMMPM***=∑=或1000)(111averEDFWniiiDILdSAMfmassVWFDFVMVMPM***=∑=如果是多次测量,则(Md/MDIL)或(Md/VDIL)应分别被(Md/MDIL)aver和(Md/VDIL)aver替代.
4210)(4.
13*++=concHCconcCOconcCODF或24.
13concCODF=对多滤纸方法:100011,,,,iEDFWDILdiSAMifimassGDFMMMMPM**=或:GB40100011,,,,iEDFWDILdiSAMifimassVDFMMVMPM**=如果是多次测量,则(Md/MDIL)或(Md/VDIL)应分别被(Md/MDIL)aver和(Md/VDIL)aver替代.
4210)(4.
13*++=concHCconcCOconcCODF或24.
13concCODF=BC.
1.
4.
5比排放量的计算颗粒物比排放量PM(g/kWh)应该根据下列公式计算1):对单滤纸方法:∑=*=niiinmassWFPPMPM1)()(对多滤纸方法:∑∑==**=niiinniiimassWFPWFPMPM1)(1,)()(BC.
1.
4.
6有效加权系数对单滤纸方法,每工况的有效加权系数应根据下列公式计算:iEDFWSAMaveriEDFWiSAMiEGMGMWF,,,,)(**=或:iEDFWSAMaveriEDFWiSAMiEVVVVWF,,,,)(**=式中:i=1,…n有效加权系数应在表B.
1、或表B.
2、或表B.
3、或表B.
4列出的加权系数的+0.
005(绝对值)范围内.
1)PMmass必须乘以KP(颗粒物的湿度校正系数,见BC.
1.
4.
1).
41BD(规范性附件)劣化系数的确定BD.
1概述本规定了劣化系数或劣化修正值的确定方法.
BD.
2劣化系数或劣化修正值的确定BD.
2.
1制造企业应以良好的工程方法为基础,采用能够代表在用发动机排放性能劣化的试验循环,运行耐久性试验.
耐久性时间应不少于表2中规定的允许最短试验时间.
BD.
2.
2耐久性试验可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也可采用加速老化的耐久试验方法,相关的加速老化因子由制造企业根据良好的工程方法来确定.
BD.
2.
3耐久性试验期间,除了制造企业推荐的日常维护外,不能对排放关键零部件进行维护或替换.
BD.
2.
4制造企业应采用良好的工程方法,确定排放耐久性试验发动机,试验发动机应能代表型式核准时采用该DF值的发动机系族的排放劣化特性.
在合理的技术分析基础上,不同缸径、不同冲程、不同配置、不同进气管理系统和不同燃油系统的发动机可以看作排放劣化特性相同.
BD.
2.
5应在磨合期结束时、耐久性试验结束时、耐久性试验期间选择的几个间隔点进行排放测试.
BD.
2.
6排放耐久性试验和排放测试可在制造企业进行,但应在型式核准机构的有效监督下.
BD.
2.
7应对每种污染物分别确定劣化系数或劣化修正值.
对于NOx+HC的劣化修正值,应根据排放耐久性试验过程中测量的NOx+HC总量来计算确定;对于NOx+HC的劣化系数,应根据排放耐久性试验过程中测量的NOx和HC分别确定劣化系数,分别计算NOx和HC有效寿命期终点的排放试验结果,最后把NOx和HC的计算排放值相加以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BD.
2.
8当排放耐久性试验没有覆盖整个排放耐久期时,排放耐久期结束时的排放值应根据试验期间确立的劣化趋势外插到排放耐久期结束点.
BD.
2.
9应周期性记录耐久性试验期间的排放试验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有效寿命期终点的排放值.
BD.
2.
10对于安装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各污染物的劣化系数(DFi)计算如下:DFi=01MiMi式中:Mi0—耐久性试验起点的污染物i的排放量,g/kW·h;Mi1—有效寿命期终点的污染物i的排放量,g/kW·h.
如果DFi小于1,则视为1.
BD.
2.
11对于不安装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各污染物的劣化修正值(DCi)计算如下:DCi=01MiMi式中:Mi0—耐久性试验起点的污染物i的排放量,g/kW·h;Mi1—有效寿命期终点的污染物i的排放量,g/kW·h.
如果DCi小于0,则视为0.
BD.
2.
12在合理的技术分析基础上,并经型式核准机构批准,生产企业可以将已核准的重型道路或非道路压燃式发动机确立的劣化系数或劣化修正值应用到相同型号的船用发动机上.
BD.
2.
13在型式核准机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良好的工程方法替代耐久性试验确定劣化系数或劣化修正值.
GB42BD.
3型式核准申请的DF值BD.
3.
1对于不安装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系族,应对每种污染物确定一个劣化修正值(DCi).
BD.
3.
2对于安装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系族,应对每种污染物确定一个劣化系数(DFi).
BD.
3.
3制造企业应提供型式核准机构要求的信息以支持DF值.
包括排放试验结果、耐久性试验计划表,维护程序及支持发动机技术等效性判定的信息(如适用).
43BE(规范性附件)船机大修的要求BE.
1概述本规定了船机大修的要求.
BE.
2船机大修要求BE.
2.
1本适用于标准适用范围船机的大修.
BE.
2.
2当对船机或船机系统的一部分实施大修时,应采有一种合理的技术手段确认,大修的船机和大修前型式核准批准的船机的配置(如:公差、标定、技术要求)是等效的、排放水平是等同的.
如果满足第BE.
2.
2.
1条~第BE.
2.
2.
2条就认为存在一种合理的技术手段.
BE.
2.
2.
1安装的零部件不管是新的、用过的或大修的,了解船机设计和功能的人采用一种合理的技术手段确认这样的零部件和大修前装用的零部件在排放控制功能方面是相同的.
BE.
2.
2.
2只有在第BE.
2.
2.
2.
1条~第BE.
2.
2.
2.
2条的情况下,才可以对船机参数进行调整或对设计要素进行修改.
BE.
2.
2.
2.
1根据船机制造企业的要求.
BE.
2.
2.
2.
2当存在参数调整或设计要素修改的工程经验数据或其它合理的技术基础,或当对船机采取这些措施后,不会对在用发动机的排放产生不利的影响.
BE.
2.
3当船机大修后仍然安装到相同的船上时,大修过的船机的排放水平应不低于型式核准批准的原机的排放水平.
或当船机被替换时,替换船机应是一种型式核准批准的发动机,且替换船机的排放水平应不低于被替换船机的排放水平.
BE.
2.
4船机大修时,不管安装的系统是否满足制造企业维护说明书的要求;或其它方面的原因,不管其形式或界面,在没有诊断系统和相应的诊断代码的情况下,与排放相关的OBD系统代码或信号应不能被搽除或复位.
当大修船机再使用时,诊断系统应对所有诊断代码免费,大修过程中诊断系统应能起作用.
BE.
2.
5船机大修操作实施规程BE.
2.
5.
1实施船机大修时,应按照制造企业推荐的操作规程,检查、清洗、调整、维修或替换(如有必要)第BE.
3条中列出的所有与排放相关的关键零部件.
BE.
2.
5.
2大修发动机安装过程中,应按照制造企业推荐的操作规程,检查、清洗、调整、维修或替换(如有必要)第BE.
3条中列出的所有与排放相关的关键零部件.
BE.
2.
5.
3应妥善保管本第BE.
2.
2条~第BE.
2.
5条船机大修实施的记录.
至少包括:大修船机所需要的工时数,对船机和排放相关的控制部件所实施的一系列的工作(包括:所使用的零部件清单,发动机参数调整,排放相关的代码或信号).
BE.
2.
5.
3.
1可以采用任何形式或系统保留这些记录,只要这些记录在提交给型式核准主管部门时是可以理解的,或者当需要时,可以以一种可理解的格式提交给型式核准主管部门.
BE.
2.
5.
3.
2不需要保留那些通过正常的商业活动不合理获取的信息的记录,包括:不是大修实施者进行的活动的信息的记录,或大修实施者不能合理获取的信息的记录.
BE.
2.
5.
3.
3当大修过程是在流水线上进行时,应为一个船机系族而不是为单一的一台船机保留大修过程的记录.
BE.
2.
5.
3.
4船机大修完成后应至少保留记录2年.
BE.
3与排放相关的关键零部件BE.
3.
1往复式船机基础参数GB44BE.
3.
1.
1压缩比BE.
3.
1.
2进气型式(自然吸气、罗茨风机、机械增压、涡轮增压)BE.
3.
1.
3阀(进气和排气)---阀座尺寸;---气门挺杆或执行器型式和气门间隙BE.
3.
1.
4凸轮轴正时---阀开启---进排气(TDC或BDC的角度)---阀关闭---进排气(TDC或BDC的角度)---气门重叠角BE.
3.
1.
5气口---两冲程发动机(进气或排气)---流动区域---开启正时(TDC或BDC的角度)---关闭正时(TDC或BDC的角度)BE.
3.
2进气系统BE.
3.
2.
1罗茨风机/机械增压/涡轮增压标定BE.
3.
2.
2增压空气冷却---型式(空-空,空-液)---液体冷却型式(发动机冷却液,专门的冷却系统)---性能(额定功率和另一功率段,分别在80°F和110°F的进气条件下的3分钟和5分钟性能)BE.
3.
2.
3温控系统标定BE.
3.
2.
4最大允许进气阻力BE.
3.
3燃油系统BE.
3.
3.
1总述---发动机怠速BE.
3.
3.
2压燃式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参数和标定---瞬态加浓系统标定---空-燃比流动标定---海拔补偿系统标定---设备工作压力---喷射正时标定BE.
3.
4发动机冷却系统BE.
3.
4.
1恒温器标定BE.
3.
5排气系统BE.
3.
5.
1最大允许排气背压BE.
3.
6排放控制系统BE.
3.
6.
1空气喷射系统---控制参数和标定45---泵流量BE.
3.
6.
2EGR系统---控制参数和标定---EGR阀流量标定BE.
3.
6.
3催化转化系统---活性表面积---催化剂的体积---转化效率BE.
3.
6.
4背压BE.
3.
7曲轴箱排放控制系统BE.
3.
7.
1控制参数和标定BE.
3.
7.
2阀标定BE.
3.
8辅助排放控制装置(AECD)BE.
3.
8.
1控制参数和标定BE.
3.
8.
2部件标定GB46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体和颗粒物取样系统C.
1分析和取样系统气体和颗粒物取样系统(见表C.
1)表C.
1图号描述C.
1原始排气的排气分析系统C.
2稀释排气的排气分析系统C.
3部分流,等动态流,抽气泵控制,部分取样C.
4部分流,等动态流,压气机控制,部分取样C.
5部分流,CO2和NOX控制,部分取样C.
6部分流,CO2和碳平衡控制,全部取样C.
7部分流,单文丘里管和浓度测量,部分取样C.
8部分流,双文丘里管或孔板和浓度测量,部分取样C.
9部分流,管路分流和浓度测量,部分取样C.
10部分流,流量控制,全部取样C.
11部分流,流量控制,部分取样C.
12全流,容积泵或临界流文丘里管,部分取样C.
13颗粒物取样系统C.
14全流稀释系统C.
1.
1气态污染物的测定第C.
1.
1.
1条图C.
1和图C.
2中包含推荐的取样和分析系统的详细描述,由于不同的配置能产生相同的效果,完全符合这些图没有必要.
可以使用附加部件,如仪表、阀、电磁阀、泵和开关,以便提供附加的信息及协调部件系统的功能.
若其他部件对于保持某些系统精确度并非必须,则可凭成熟的工程判断加以去除.
C.
1.
1.
1气态污染物组分CO,CO2,HC,NOX对在原始排气和稀释排气中测定气态污染物的分析系统的描述是建立在使用以下分析仪的基础上的.
—测量CO和CO2的NDIR;—测量HC的HFID;—测量NOX的HCLD或等效的分析仪;对原始排气(见图C.
1),所有组分的取样可以用一个取样探头或两个相互靠近的取样探头并在内部分流到不同的分析仪.
应采取措施确保在分析系统的任何部位不发生排气组分(包括水和硫酸盐)的凝结.
47图C.
1测量原始排气的CO,CO2、O2、HC和NOX分析系统流程图图C.
2测量稀释排气的CO,CO2、HC和NOX分析系统流程图描述—图C1和图C2GB48总则:取样通道的所有部件必须保持各系统要求的相应温度.
(1)SP1原始排气取样探头(只用于图C1)推荐使用顶端封闭、多孔、不锈钢直探头.
内径不应该超过取样管的内径.
取样探头的壁厚不应该超过1mm,在三个不同的径向平面上,至少应有取样流量大致相同的三个孔.
取样探头必须延伸到排气管至少80%内径的地方.
(2)SP2稀释排气HC取样探头(只用于图C2)取样探头应该:—定义为HC取样管路(HSL1)前端254mm到762mm的部分;—最小内径5mm;—安装在稀释通道DT(见第1.
2.
1.
2条)内,稀释空气和排气充分混合的地方(如:距离排气进入稀释通道点的下游大约10倍管径的地方);—离其他取样探头和管壁足够远(径向),以免受涡流或尾流的影响;—加热,使取样探头出口气流温度保持在463K(190°C)+10K.
(3)SP3稀释排气CO,CO2,NOX取样探头(只用于图C2)取样探头应该:—位于和SP2相同的平面;—离其他取样探头和管壁足够远(径向),以免受涡流或尾流的影响;—在整个长度加热并绝热,以保持温度最低在328K(55°C)以上以防止水份凝结;(4)HSL1加热取样管路取样管把样气从取样探头输送到分流点和HC分析仪.
取样管路应该:—最小内径5mm,最大内径13.
5mm;—用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PTFE)制造;—如果取样探头处的排气温度等于或低于463K(190°C),保持每一个控制加热部分的壁温在463K(190°C)+10K;—如果取样探头处的排气温度高于463K(190°C),保持壁温在453K(180°C)以上;—保持加热过滤器(F2)和HFID前的气体温度在463K(190°C)+10K.
(5)HSL2加热的NOX取样管路取样管路应该:—当使用冷却器时,保持到转化器前的壁温在328K到473K(55°C到200°C);当不使用冷却器时,保持到分析仪的壁温在328K到473K(55°C到200°C);—用不锈钢或PTFE制造;由于取样管路的加热仅仅用于防止水和硫酸盐的凝结,因此取样管路的温度取决于燃料的硫含量.
(6)SLCO(CO2)取样管路取样管路用不锈钢或PTFE制造.
可以加热或不加热.
(7)BK背景取样袋(选用;仅用于图C2)用于测量背景浓度.
(8)BG取样袋(选用;仅用于图C2的CO和CO2)用于测量取样浓度.
(9)F1加热的前置过滤器(选用)温度应该和HSL1相同.
(10)F2加热的过滤器49样气进入分析仪之前,过滤器应该去掉任何固体颗粒物,温度应和HSL1相同,过滤器应根据需要进行更换.
(11)P加热的取样泵取样泵应该加热到HSL1的温度.
(12)HC测量碳氢化合物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HFID),温度应保持在453K到473K(180到200°C).
(13)CO,CO2用于测量CO和CO2的NDIR分析仪.
(14)NO测量NOX的(H)CLD分析仪,如果使用HCLD分析仪,应保持温度在328K到473K(55到200°C).
(15)C转化器在CLD或HCLD分析仪之前使用,把NO2催化还原为NO的转化器.
(16)B冷凝槽为了冷凝排气气样中的水份,应通过冰或冷凝器使冷凝槽的温度保持在273K到277K(0到4°C).
如果分析仪按照第BB.
1.
9.
1条和第BB.
1.
9.
2条测定免受水蒸气的干扰,则冷凝槽是可选件.
不允许使用化学干燥剂除掉样气中的水分.
(17)T1,T2,T3温度传感器用来监视气流温度.
(18)T4温度传感器NO2—NO转化器的温度.
(19)T5温度传感器用来监视冷凝槽温度.
(20)G1,G2,G3压力表用来测量取样管路压力.
(21)R1,R2压力调节阀分别控制HFID空气和燃料的压力.
(22)R3,R4,R5压力调节阀控制取样管路和到分析仪气流的压力.
(23)FL1,FL2,FL3流量计用来监视样气旁通流量.
(24)FL4到FL7流量计(选用)用来监视通过分析仪的流量.
(25)V1到V6选择阀用于选择流向分析仪的样气、距气或零气.
(26)V7,V8电磁阀旁通NO2—NO转化器.
(27)V9针阀平衡通过NO2—NO转化器和旁通的流量.
(28)V10,V11针阀调节到分析仪的流量.
(29)V12,V13拨钮阀GB50排除冷凝槽B中的水份.
(30)V14选择阀选择样气取样袋或背景取样袋.
C.
1.
2颗粒物的测量第C.
1.
2.
1条和第C.
1.
2.
2条图C3到图C14包含了推荐的取样和稀释系统的详细描述.
由于不同的配置能产生等效的效果,完全符合这些图是不必要的.
可以使用附加部件,如仪表、阀、电磁阀、泵和开关等,用来提供附加的信息以及协调各部件系统的功能.
如果其他部件对维持某些系统的准确度并非必须,可根据成熟的工程判断予以去除.
C.
1.
2.
1稀释系统C.
1.
2.
1.
1部分流稀释系统(图C3到11)本段描述了基于对部分排气气流稀释的稀释系统.
排气气流的分流和随后的稀释处理可以通过不同的稀释系统类型来实现.
关于随后的颗粒物收集,可以采用全部稀释排气或仅仅部分稀释排气通过颗粒物取样系统(第C.
1.
2.
2条图C13).
第一种方法称作为全流采样型,第二种方法称作为部分流采样型.
稀释比的计算取决于所用稀释系统的类型.
推荐使用下列类型稀释系统:—等动态系统(图C3和图C4)使用这些系统,进入输送管的流量与排气体积流量在气流速度和/或压力方面相似,因此在取样探头处需要获得无干扰或均匀的排气流.
这通常可以采用在取样点上游使用整流器或直管段实现.
分流比可以通过容易测量的管径值来计算.
应该注意的是等动态仅仅和流量条件相似而不是和尺寸分布相似.
后者一般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颗粒物足够小,可以随着排气流流线流动.
—带浓度测量的流量控制系统(图C5到图C9)这种系统通过调节稀释空气流量和和总稀释排气流量,从总排气流中采集样气.
根据在船机排气中自然地产生的示踪气如CO2和NOX的浓度计算稀释比.
需测量稀释排气和稀释空气中示踪气的浓度,而原始排气中示踪气的浓度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如果已知燃油组分,也可根据燃油流量和碳平衡公式计算得到.
系统可以由计算的稀释比控制(图C5和图C6)或由进入输送管的流量控制(图C7,8和9).
—带流量测量的流量控制系统(图C10和11)这种系统通过设定稀释空气流量和和总稀释排气流量,从总排气流中采集样气.
根据两流量之差进行计算稀释比.
由于两流量的相对差值在高稀释比时会导致很大的误差,需要准确的相互标定两流量计(图C8和上述各图).
需要时,只要保持稀释排气流量恒定而改变稀释空气流量来直接控制流量.
为了实现部分流稀释系统的优点,必须注意避免在输送管中的损失颗粒物的问题,确保所取的样气能代表船机排气,并计算分流比.
以上所述系统均须注意这些关键方面.
51图C3带等动态探头和部分流采样的部分流稀释系统(SB控制)原始排气从排气管EP,由等动态取样探头ISP采样,通过输送管TT输送到稀释通道DT.
排气管和探头进口之间的排气压差用压力传感器DPT测量.
这个信号传送到流量控制器FC1,FC1控制抽气风机SB使在探头末端维持零压差.
在这些条件下,在EP和ISP中的排气速度是相同的,通过ISP和TT的流量相对于排气流量是一个固定的比例.
分流比可以根据EP和ISP的横截面面积计算.
稀释空气流量用流量测量装置FM1测量,稀释比可以根据稀释空气流量和分流比计算.
图C4带等动态探头和部分流采样的部分流稀释系统(PB控制)原始排气从排气管EP,由等动态取样探头ISP采样,通过输送管TT输送到稀释通道DT.
排气管和探头进口之间的排气压差用压力传感器DPT测量.
这个信号传送到流量控制器FC1,FC1控制抽气风机PB使在探头末端维持零压差.
稀释空气流量由流量测量装置FM1测量,从稀释空气中取一部分稀释空气,并用一气动孔板把它送回TT.
在这些条件下,在EP和ISP中GB52的排气速度是相同的,通过ISP和TT的流量相对于排气流量是一个固定的比例.
分流比可以根据EP和ISP的横截面面积计算.
稀释空气是用抽气风机SB通过DT吸入,其流量用流量测量装置FM1在DT进口处测量,稀释比可根据稀释空气流量和分流比计算.
图C5带CO2和NOX浓度测量和部分流采样的部分流稀释系统原始排气从排气管EP,由取样探头SP采样,通过输送管TT输送到稀释通道DT.
原始排气、稀释排气和稀释空气中的示踪气(CO2或NOX)的浓度用排气分析仪EGA测量.
这些信号传送到流量控制器FC2,FC2控制排气风机PB或抽气风机SB,以保持期望的排气分流比和DT中的稀释比.
根据原始排气、稀释排气和稀释空气中示踪气的浓度计算稀释比.
图C6带CO2浓度测量,碳平衡和全部取样的部分流稀释系统原始排气从排气管EP,由取样探头SP采样,通过输送管TT输送到稀释通道DT.
稀释排气和稀释空气中的CO2浓度用排气分析仪EGA测量.
CO2和燃油流量GFUEL信号传送到流量控53制器FC2或颗粒物取样系统(见图C13)中的流量控制器FC3.
FC2控制压力风机PB,而FC3控制颗粒物取样系统(见图C13),这样即可调节进、出系统的流量,以保持期望的排气分流比和DT中的稀释比.
根据CO2浓度和GFUEL使用碳平衡方法计算稀释比.
图C7带单文丘里管,浓度测量,部分流取样的部分流稀释系统由于在DT中由文丘里管VN产生的负压,原始排气从排气管EP,由取样探头SP采样,通过输送管TT输送到稀释通道DT.
通过TT的气体流量取决于文丘里管区域的动量交换,因此受TT出口处气体绝对温度的影响.
从而在给定稀释通道气体流量下的排气分流流量不是恒定的,低负荷的稀释比稍低于高负荷的稀释比.
用排气分析仪EGA测量原始排气、稀释排气和稀释空气中的示踪气(CO2或NOX)的浓度,稀释比根据上述测量值计算.
图C8带双文丘里管或双流量孔,浓度测量,部分流取样的部分流稀释系统GB54通过包含一对孔板或文丘里管的流量分流器,原始排气从排气管EP,由取样探头SP采样,通过输送管TT输送到稀释通道DT.
第一个(FD1)位于EP内,第二个(FD2)位于TT内.
此外,必须有两个压力控制阀(PCV1和PCV2),以便通过控制EP中的背压和DT中的压力保持一个恒定的排气分流比.
PCV1位于EP中SP的下游,PCV2位于压力风机PB和DT之间.
用排气分析仪EGA测量原始排气、稀释排气和稀释空气中的示踪气(CO2或NOX)的浓度.
为了检查排气分流比及为了实现精确的分流控制而调节PCV1和PCV2,则必须测量示踪气(CO2或NOX)的浓度.
根据示踪气浓度计算稀释比.
图C9带多分流管、浓度测量,部分流取样的部分流稀释系统通过安装在EP内若干相同尺寸(相同直径,长度和弯曲半径)的管子组成的流量分流器FD3,原始排气从排气管EP,通过输送管TT输送到稀释通道DT.
在这些管路中,其中之一管路中的排气被引入DT,而其余管路中的排气被引入缓冲室.
因此,排气分流比是由管子总数量决定的,恒定的分流比控制要求在DC和TT出口之间的压差为零,用差压传感器DPT测量该压差.
通过在TT出口处把新鲜空气喷射入DT,实现该压差为零.
用排气分析仪EGA测量原始排气、稀释排气和稀释空气中的示踪气(CO2或NOX)的浓度.
为了检查排气分流比及为了实现精确的分流控制而调节喷射空气量,则必须测量示踪气(CO2或NOX)的浓度.
根据示踪气浓度计算稀释比.
55图C10带流量控制和总取样的部分流稀释系统原始排气从排气管EP,由取样探头SP采样,通过输送管TT输送到稀释通道DT.
通过稀释通道的总流量由颗粒物取样系统(见图C15)的流量控制器FC3和取样泵P调节.
稀释空气流量由流量控制器FC2控制,使用GEXH、GAIR或GFUEL作为命令信号来获得期望的排气分流.
进入DT的取样流量是总流量和稀释空气流量的差.
稀释空气流量用流量测量装置FM1测量,总气体流量用颗粒物取样系统中(图C13)的流量测量装置FM3测量.
根据这两种流量计算稀释比.
图C11带流量控制和部分流取样的部分流稀释系统原始排气从排气管EP,由取样探头SP采样,通过输送管TT输送到稀释通道DT.
排气分流和进入DT的流量由流量控制器FC2控制,根据需要,FC2调节压力风机PB或抽气风机SBGB56的流量(或速度).
由于颗粒物取样系统的样气又返回到DT,这种控制方式是可能的.
GEXH、GAIR或GFUEL可以作为FC2的命令信号.
稀释空气流量用流量测量装置FM1测量,总气体流量用流量测量装置FM2测量,根据这两种流量计算稀释比.
图C3到图C11的描述(1)EP排气管可将排气管绝热.
为了降低热惯量,推荐排气管的壁厚和直径之比小于或等于0.
015.
柔性管路部分应该限制长度和直径之比为12或更小.
为了减少惯性沉积应尽量少弯曲.
如果系统包括一个试验台消声器,则消声器也应该绝热.
对等动态系统,应至少在探头末端上游六倍管径和下游三倍管径的之内,排气管应免受涡流、弯曲和管径突变的影响.
除了怠速工况外,取样区域的气流速度应该超过10m/s,排气管内的平均压力波动不得超过+500Pa.
除船舶排气系统(包括消音器和后处理装置)外,任何降低压力波动的措施均不得改变船机的性能或引起颗粒物沉积.
对没有使用等动态取样探头的系统,推荐在探头末端上游六倍管径和下游三倍管径之内为直管.
(2)SP取样探头(图C5到11)最小内径应为4mm,排气管和探头的最小直径比应为4.
探头应为开口管,正对着排气管中心线上游,或在第1.
1.
1.
部分SP1中描述的多孔探头.
(3)ISP等动态取样探头(图C3和4)等动态取样探头必须安装在排气管中心线上,面向上游,EP部分必须满足一定的流量条件,且ISP设计成能提供一定比例的原始排气采样.
最小内径应为12mm.
控制系统必须通过保持EP和ISP之间的压差为零,实现等动态排气分流.
在这种条件下,EP和ISP中的排气速度是相同的,通过ISP的质量流量是排气流量的一个恒定部分.
ISP必须与一个压差传感器相连.
利用风机速度和流量控制器使得EP和ISP之间的压差为零.
(4)FD1,FD2分流器(图C8)一套文丘里管或流量孔板分别安装在排气管EP和输送管TT中,以提供一定比例的原始排气样气.
包含两个压力控制阀PCV1和PCV2的流量控制系统是必要的,以通过控制EP和DT内的压力实现一定比例的排气分流.
(5)FD3分流器(图C9)在排气管EP中安装一组管(多管部件),以提供一定比例的原始排气样气.
其中之一把排气输送到稀释通道DT,其他管子把排气送到缓冲室DC.
这些管子必须有相同大的尺寸(相同直径、长度、弯曲半径),因此排气分流取决于总的管子数目.
控制系统对比例分流是必要的,以保持进入DC的多管单元的出口和TT的出口之间的压差为零.
在这种条件下,EP和ISP中的排气速度是成比例的,通过TT的质量流量是排气流量的恒定比例.
这两点必须连接到压差传感器DPT上.
由流量控制器FC1控制提供零压差.
(6)EGA排气分析仪(图C5到9)可能使用CO2和NOX分析仪(用碳平衡方法时,只用CO2分析仪).
应该按照分析仪测量气态污染物一样校准分析仪.
可能使用一个或几个分析仪,以测量不同浓度.
测量系统的精度应使GEDFW或VEDFW的精度在+4%以内.
(7)TT输送管(图C3到11)颗粒物取样输送管应该:—长度应尽量短,但不超过5m;—直径等于或大于探头直径,但不超过25mm;—在稀释通道的中心线上排出,面向下游.
如果管路长度小于或等于1m,用最大导热率为0.
05W/(m.
K)的材料绝缘,其径向绝缘厚57度相当于探头直径.
如果管路长度大于1m,该管必须绝热,并加热到最小壁温523K(250°C).
相应地,输送管的壁温需要根据标准传热计算来确定.
(8)DPT压差传感器(图C3,4和9)压差传感器的量程应小于或等于+500Pa.
(9)FC1流量控制器(图C3,4和9)对等动态系统(图C3和4),需要采用流量控制器以保持EP和ISP之间的压差为零.
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调节:(a)在每一工况内,控制抽气风机(SB)的速度和流量,以保持排气风机(PB)的速度稳定.
或(b)调节抽气风机(SB)使稀释排气的质量流量稳定,并控制排气风机的流量,因此调节在输送管末端(TT)(图C4)一定区域内的排气取样流量.
在压力控制系统中,控制回路内的误差应不超过+3Pa,稀释通道内的压力波动不应超过平均值的+250Pa.
对多管系统(图C9),为了达到比例分流,必须采用流量控制器,以保持多管单元的出口和TT的出口之间的压差为零.
通过控制TT出口处进入DT的空气流量进行调节.
(10)PCV1,PCV2压力控制阀(图C8)对双文丘里管或双流量孔板系统,为了达到比例分流,必须采用两个压力控制阀,以控制EP的背压和DT的压力.
两阀应分别安装在EP中SP的下游和在PB和DT之间.
(11)DC缓冲室(图C9)缓冲室应该安装在多管单元的出口,以降低排气管EP的压力波动.
(12)VN文丘里管(图C7)文丘里管安装在稀释通道DT中,以在输送管TT的出口区域产生负压.
通过TT的气体流量是由文丘里管区域的动量交换确定的,与压力风机PB的流量成一定比例,导致恒定的稀释比.
由于动量交换受TT出口温度和EP与DT之间压差的影响,实际稀释比在低负荷时比高负荷时稍低.
(13)FC2流量控制器(图C5,6,10和11,选用)流量控制器可以用来控制压力风机PB和抽气风机SB的流量,它可与排气流量或燃油流量信号和/或CO2或NOX等差动放大信号连接.
当应用压缩空气供给装置时(图C10),FC2直接控制空气流量.
(14)FM1流量测量装置(图C5,6,10和11)使用气体流量计或其他流量测量装置测量稀释空气流量.
如果PB经校准来测量流量,则FM1是可选件.
(15)FM2流量测量装置(图C11)使用气体流量计或其他流量测量装置测量稀释空气流量.
如果抽气风机SB经校准来测量流量,则FM2是可选件.
(16)PB压力风机(图C3,4,5,6,7,8和11)为了控制稀释空气流量,可把PB连接到流量控制器FC1或FC2.
当使用蝶型阀时,PB不需要.
PB经校准后,可以用来测量稀释空气流量.
(17)SB抽气风机(图C3,4,5,8,9和11)仅用于部分流取样系统.
SB经校准后,可以用来测量稀释排气流量.
(18)DAF稀释空气过滤器(图C3到11)建议将稀释空气过滤,并用活性碳消除背景碳氢化合物.
稀释空气应该保持在298K(25GB58°C)+5K.
应制造企业的要求,应该按照良好的工程经验取样稀释空气,以测定背景颗粒物水平,然后从稀释排气中的颗粒物测量值中扣除.
(19)PSP颗粒物取样探头(图C3,4,5,7,8,9和11)该探头是PTT的引导部分且:—应该面对上游,在稀释空气和排气充分混合的地方安装,即在稀释系统稀释通道DT的中心线上,在排气进入稀释通道处的下游大约10倍稀释通道管径处安装;—最小内径是12mm;—可通过直接加热的方法把壁温加热到不超过325K(52°C),或只要在排气进入稀释通道前的空气温度不超过325K(52°C),也可通过稀释空气预热;—应该绝热.
(20)DT稀释通道(图C3到11)该稀释通道:—应该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使排气和稀释空气在紊流条件下充分混合;—应该用不锈钢制造并有:—对内径超过75mm的稀释通道,其厚度和直径比应小于或等于0.
025;—对内径小于或等于75mm的稀释通道,稀释通道名义壁厚不低于1.
5mm;—对部分取样型,其内径至少为75mm;—对全流取样型,推荐内径至少为25mm;—可通过直接加热的方法把其壁温加热到不超过325K(52°C),或只要在排气进入稀释通道前的空气温度不超过325K(52°C),也可通过稀释空气预热;—应该绝热.
船机排气与稀释空气应充分混合.
对部分取样系统,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在船机运转状态下,用通道内的CO2浓度分布图(至少4个间距大致相等的测量点)检查混合的质量.
如必要,可使用混合流量孔板.
注:如果靠近稀释通道(DT)附近的环境温度低于293K(20°C),应采取措施防止颗粒物在稀释通道上的冷壁损失.
因此,在上述推荐的温度范围内,加热或绝热稀释通道.
在船机高负荷时,可采用诸如循环风扇那样不太剧烈的方式冷却通道,只要冷却介质温度不低于293K(20°C).
(21)HE热交换器(图C8和9)热交换器应有足够的能力,以保持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抽气风机SB进口的温度在所测平均工作温度的+11K内.
C.
1.
2.
1.
2全流稀释系统(图C12)所述稀释系统是基于使用定容取样(CVS)的概念,对全部排气稀释的系统.
必须测量排气和稀释空气混合的总体积.
可使用PDP或CFV系统.
为进行随后的颗粒物收集,将稀释排气样气引入颗粒物取样系统(第C.
1.
2.
2条图C13和15).
如果直接这样做,则称作为单级稀释.
如果把稀释样气再在次级稀释通道内稀释,则称作为两级稀释.
如果使用单级稀释,其滤纸表面温度不能满足要求,则使用双级稀释.
尽管双级稀释是稀释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具有典型颗粒物取样系统的绝大部分部件,双级稀释系统可作为第C.
1.
2条图C14中的颗粒物取样系统的变型.
也可在全流稀释系统的稀释通道中测定气态污染物.
所以,气态组份的取样探头在图C12中标明,但没有出现在描述表中.
在第C.
1.
1.
1条描述了其相应的要求.
描述—图C12(1)EP排气管从船机排气歧管出口、涡轮增压器出口或后处理装置到稀释通道的排气管长度不得超过5910m.
如果系统长度超过4m,超过4m的部分应该绝热.
使用串接烟度计时,烟度计处可除外.
绝缘材料的径向厚度不少于25mm.
绝缘材料在673K(400°C)时的传热率不得超过0.
1W/(m.
K).
为了降低排气管的热惯量,推荐其壁厚与直径之比应小于或等于0.
015.
使用的柔性部分应限制在长度和直径之比12或更小.
图C12全流稀释系统全部原始排气需在稀释通道DT内与稀释空气混合.
稀释排气流量可用容积泵(容积式泵)PDP或临界流文丘里管CFV测量.
可使用热交换器(HE)或电子流量补偿器(EFC),以进行比例颗粒物取样和流量测定.
由于颗粒物质量测量是基于总稀释排气流量,不需要计算稀释比.
(2)PDP容积泵PDP根据泵的转数和排量测量总的稀释排气流量.
排气系统背压不应该被PDP或稀释进气系统人为降低.
在相同的船机转速和负荷下,连接CVS系统测得的静态排气背压与没有连接CVS系统测得的静态排气背压的差值应保持在+1.
5kPa内.
当没使用流量补偿时,PDP前的气体混合物的温度应为试验过程中平均工作温度的+6K以内.
仅当PDP进口温度不超过50℃(323K),才用流量补偿.
(3)CFV临界流量文丘里管通过使流动保持阻塞状态(临界流),CFV测量总稀释排气流量.
在相同的船机转速和负荷下,连接CVS系统测得的静态排气背压与没有连接CVS系统测得的静态排气背压的差值应保持在+1.
5kPa内.
当没使用流量补偿时,CFV前的气体混合物的温度应为试验过程中平均工作温度的+11K以内.
(4)HE热交换器(如果使用EFC时,选用)GB60热交换器应有足够的能力,以保持温度在上述要求的范围内.
(5)EFC电子流量补偿(如果使用HE时,选用)如果PDP或CFV的进口温度没有保持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为了连续测量流量,且在颗粒物取样系统中的进行比例取样控制,需要使用流量补偿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连续测量的流量信号用于修正通过颗粒物取样系统的颗粒物取样滤纸的样气流量(见图C13和14).
(6)DT稀释通道该稀释通道:—其直径应足够小,以形成紊流(雷诺数大于4000),其长度应足够长,以使排气和稀释空气的充分混合.
可使用流量混合孔板;—直径至少为75mm;—可以进行隔热处理.
在船机排气引入稀释通道处,船机排气应面向下游且充分混合.
当使用单级稀释系统时,来自稀释通道的样气被输送到颗粒物取样系统(见第C.
1.
2.
2条图C13).
为了使在稀释通道初级滤纸前的稀释排气温度保持不超过325K(52℃),PDP或CFV应有足够的流量能力.
当使用双级稀释系统时,来自稀释通道的样气被输送到次级稀释通道,在此进一步稀释,然后通过取样滤纸(见第C.
1.
2.
2条图C14).
PDP或CFV应有足够的能力,以使在DT取样区内的稀释排气温度保持不超过464K(191℃).
次级稀释系统应提供足够的次级稀释空气,以使在初级颗粒物取样滤纸前的双级稀释排气气流的温度保持不超过325K(52℃).
(7)DAF稀释空气过滤器建议稀释空气被过滤并用活性碳消除背景碳氢化合物.
稀释空气应该保持在298K(25°C)+5K.
应制造企业的要求,应按照良好的工程经验进行稀释空气取样,以测定背景颗粒物水平,然后从稀释排气中的颗粒物测量值中扣除.
(8)PSP颗粒物取样探头探头是PTT的引导部分且—应面对上游,在稀释空气和排气充分混合的地方安装,即在稀释系统稀释通道DT的中心线上,在排气进入稀释通道处的下游大约10倍稀释通道管径处安装;—最小内径12mm;—可通过直接加热的方法把壁温加热到不超过325K(52°C),或只要在排气进入稀释通道前的空气温度不超过325K(52°C),也可通过稀释空气预热;—可以进行隔热处理.
C.
1.
2.
2颗粒物取样系统(图C13和14)为在颗粒物取样滤纸上收集颗粒物,需使用颗粒物取样系统.
对部分流稀释,全部取样情况,全部稀释排气样气通过滤纸,稀释系统(见第C.
1.
2.
1.
1条图C6和10)和取样系统通常组成一个整体.
对部分流稀释或全流稀释系统,部分取样情况,仅仅部分稀释排气通过滤纸(见第C.
1.
2.
1.
1条图C3,4,5,7,8,9和11和第C.
1.
2.
1.
2条图C12),且取样系统通常为其他单元.
在本标准中,全流稀释系统的双级稀释系统DDS(图C14)可当作如图C13所示的典型颗粒物取样系统的特定变型.
双级稀释系统包括颗粒物取样系统的所有重要部件,如滤纸保持架、取样泵和其他一些稀释系统特征,如稀释空气源和二级稀释通道.
为了避免控制循环的任何影响,推荐取样泵在整个测试循环中运转.
对单滤纸方法,为了让样气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取样滤纸,应该使用旁通系统.
开关过程对控制循环的影响必须最小.
61描述—图C13和14(1)PSP颗粒物取样探头(图C13和14)图示的颗粒物取样探头是颗粒物输送管PTT的引导部分且—应该面对上游,在稀释空气和排气充分混合的地方安装,即在稀释系统稀释通道DT的中心线上,在排气进入稀释通道处的下游大约10倍稀释通道管径处安装;—最小内径是12mm;—可通过直接加热的方法把壁温加热到不超过325K(52°C),或只要在排气进入稀释通道前的空气温度不超过325K(52°C),也可通过稀释空气预热;—可以进行隔热处理.
图C13颗粒物取样系统利用取样泵P,稀释排气样气通过颗粒物取样探头PSP和颗粒物输送管PTT、稀释通道DT从部分流或全流稀释系统中取出.
样气通过包含有颗粒物取样滤纸的滤纸保持架.
样气流量由流量控制器FC3控制.
如果使用电子流量补偿器EFC(见图C12),稀释排气流量可以作为FC3的控制信号.
图C14稀释系统(仅用于全流系统)GB62稀释排气的样气从全流稀释系统的稀释通道DT,通过颗粒物取样探头PSP和颗粒物输送管PTT传送到二级稀释通道SDT,在那里被进一步稀释.
然后,样气通过装有颗粒物取样滤纸的滤纸保持架FH.
当取样流量由流量控制器FC3控制时,稀释空气流量通常是稳定的.
如果采用电子流量补偿装置EFC(见图C12),总稀释排气流量通常作为FC3的控制信号.
(2)PTT颗粒物输送管(图C13和14)颗粒物输送管长度不应该超过1020mm,并应尽可能短.
该尺寸是指:—部分流稀释部分取样系统和全流单稀释系统,从探头顶端到滤纸保持架;—部分流稀释全取样系统,从稀释通道顶端到滤纸保持架;—全流双级稀释系统,从探头顶端到二级稀释通道.
输送管:—可通过直接加热的方法把壁温加热到不超过325K(52°C),或只要在排气进入稀释通道前的空气温度不超过325K(52°C),也可通过稀释空气预热;—可以进行隔热处理.
(3)SDT二级稀释通道(图C14)二级稀释通道的直径最小应为75mm,且二级稀释通道应足够长,以对双级稀释的样气提供最小0.
25秒的驻留时间.
初级滤纸保持架FH应该位于SDT出口的300mm以内.
二级稀释通道:—可通过直接加热的方法把壁温加热到不超过325K(52°C),或只要在排气进入稀释通道前的空气温度不超过325K(52°C),也可通过稀释空气预热;—可以进行隔热处理.
(4)FH滤纸保持架(图C13和14)对初级滤纸和次级滤纸,可以使用一个滤纸过滤室或分开过滤室.
需满足第BA.
1.
5.
1.
3条的要求.
滤纸保持架:—可通过直接加热的方法把壁温加热到不超过325K(52°C),或只要空气温度不超过325K(52°C),也可通过稀释空气预热;—可以进行隔热处理.
(5)P取样泵(图C13和14)如果没有使用FC3进行流量修正,颗粒物取样泵应位于距通道足够远处,以便其进气温度保持恒定(+3K).
(6)DP稀释空气泵(图C14)(仅用于全流双级稀释系统)稀释空气泵应能提供温度为298K(25°C)+5K的二级稀释空气.
(7)FC3流量控制器(图C13和14)如果没有其他的合适措施,应使用流量控制器,以补偿由于取样路径内温度和背压的波动所造成的颗粒物取样流量波动.
如果使用电子流量补偿器,则需要流量控制器FC3(见图C12).
(8)FM3流量测量装置(图C13和14)(颗粒物取样流量)如果没有使用FC3进行流量修正,则气体流量计或流量测量装置应位于距离取样泵足够远处,以保持进气温度恒定(+3K).
(9)FM4流量测量装置(图C14)(稀释空气,仅用于全流双级稀释)气体流量计或流量测量装置应位于进气温度保持稳定在298K(25°C)+5K的地方.
(10)BV球阀(选用)球阀直径不应低于取样管内径,且开关时间小于0.
5秒.
63注:如果靠近PSP,PTT,SDT和FH附近的环境温度低于293K(20°C),应采取措施防止颗粒物在稀释通道冷壁上的损失.
因此,推荐对这些部件加热或进行隔热处理,使其温度在各自描述的范围内.
也推荐在取样过程中滤纸表面的温度不低于293K(20°C).
在船机高负荷,上述部件可以用非剧烈的方式冷却,如风扇冷却,只要冷却介质温度不低于293K(20°C).
GB64附录D(规范性附录)基准柴油的技术要求1)表D.
1型式核准用基准柴油限值2)单位最小最大试验方法十六烷值3)-457)50GB/T38620℃下密度kg/m38358458)GB/T1884、GB/T1885馏程-95%点4)℃-365GB/T653620℃下粘度mm2/s3.
08.
0GB/T265硫含量%(m/m)0.
29)(2013年6月30日以前)0.
035(2013年7月1日开始)GB/T380闪点℃55-GB/T261冷滤点℃-5SH/T0248铜腐蚀--1GB/T509610%蒸余物残碳%(m/m)-0.
3GB/T268灰份%(m/m)-0.
01GB/T508水份%(v/v)-痕迹GB/T260中和数(强酸)mgKOH/g-0.
2GB/T258氧化安定性5)mg/100ml-2.
5SH/T0175添加剂6)----注:1)如果需要计算柴油机的热效率,燃料热量值可用下式计算:比能量(热值)(净)MJ/kg=(46.
423-8.
792*d2+3.
17·d)*(1-(x+y+s))+9.
42*s-2.
499*X式中:d-288K(15℃)的密度x-水的质量百分比(%/100)y-灰的质量百分比(%/100)s-硫的质量百分比(%/100)2)在技术规格中引用的值是"真值",在确定这些限值时,采用了ISO4259"石油产品-与试验方法有关的精密数据的确定和运用"中的条款,在确定最小值时,考虑了零以上2R的最小差值,在确定最大和最小值时,最小差值为4R(R=再现性)尽管有了这个为了统计原因而采取的必要措施,然而燃料制造企业应该在规定的最大值2R时,瞄准零值,而在以最大和最小表示的情况下,瞄准平均值,一旦需要澄清燃料是否满足了技术规格的规定,应该使用ISO4259中的条款.
653)十六烷值的范围并不符合最小范围为4R的要求.
但是,在燃油供应商和燃油使用者之间发生争议时,可以采用ISO4259中的条款来解决这类争议,只要为达到必要的精度进行了足够数量的重复测量,就比单一判断来得好.
4)所示数值表明总蒸发量(已回收的%+损失%)5)即使控制了氧化稳定性,燃油的储藏寿命也可能是有限的.
应向供应商征求关于储藏条件和寿命的建议.
6)此燃油应仅以直馏和裂化烃馏分为基础,允许脱硫处理,不得含有任何金属添加剂或十六烷值改善添加剂.
7)允许使用更低限值,只要基准燃油的十六烷值写入报告.
8)若基准燃油的密度写入报告,则允许使用最大值到855kg/m3的基准燃油.
为了根据本标准第6条的要求评估生产一致性,需要使用密度符合最小值和最大值在835-845kg/m3的基准燃油.
9)允许使用更高限值,只要基准燃油的含硫量值写入报告.
GB66附录E(规范性附录)船机净功率测试所需安装的装备和辅件表E.
1序号装备和辅件排放试验装用情况1进气系统:进气歧管曲轴箱排放控制装置双进气歧管控制装置进气歧管系统:空气流量计进气管路系统空气滤清器进气消声器限速装置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1)是1)是1)是1)2进气歧管进气加热装置是,装标准生产部件,尽可能调整在最佳状态3排气系统:排气净化装置排气歧管增压装置连接管消声器尾管排气制动装置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2)是2)是2)否3)4输油泵是,装标准生产部件4)5燃油喷射装置:粗滤器滤清器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进气门电子控制装置,空气流量计等调速器/控制装置全负荷自动油量限制器(根据大气状况调节齿条)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或试验台设备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或试验台设备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5)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6液体冷却装置:散热器风扇风扇防护罩水泵否否否是,装标准生产部件6)67节温器是,装标准生产部件7)7空气冷却装置:导风罩风扇或鼓风机温度调节装置否8)否8)否8电气设备:发电机是,装标准生产部件9)9增压装置:压气机(由船机直接驱动或由排气驱动)增压控制装置中冷器冷却泵或风扇(船机驱动)冷却液流量控制装置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或试验台设备10),11)否8)是,装标准生产部件10试验台辅助风扇是,需要时安装11防污染装置是,装标准生产部件12)12机油泵是,装标准生产部件注:1)如属以下情况时,应装上全部进气系统:-可能对船机功率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当制造企业提出此要求时在其他情况下,可以使用一等效进气系统,但应检查,确保进气压力与制造企业规定的,装有清洁空气滤清器时的进气压力上限值之差不大于100Pa.
2)如属以下情况时,应装上全部排气系统:-可能对船机功率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当制造企业提出此要求时.
在其他情况下,可以使用一等效排气系统,但所测压力与制造企业规定的压力上限值之差不大于1000Pa.
3)船机设有排气制动装置,则节流阀应固定在全开位置.
4)需要时燃料供给压力可以调节,以便能重新达到船机杂某一用途时所需的压力(特别在使用"燃料回流"系统时).
5)进气阀是喷油泵气动调速器的控制阀,调速器或喷油装置可以装有其他可能影响喷油量的装置.
6)只能用船机的水泵来实施冷却液的循环.
可用外循环来冷却冷却液,使该循环的压力损失和水泵进口处压力保持与原来船机冷却系统的大致相同.
7)节温器应固定在全开位置.
8)当试验装有冷却风扇或鼓风机时,应将其吸收功率加到试验结果中去,风扇或鼓风机的功率应按试验所用转速,根据标定特性计算或实际试验确定.
9)发电机最小功率:发电机的电功率应限于使船机运行所必须的辅件在工作时所吸收的功率.
如需接上蓄电池,应使用充满电的,有良好状态的蓄电池.
10)进气中冷船机应带中冷器(液冷或空冷)进行试验,但如制造企业要求,也可用台架试验系统来代替中冷器.
无论那种情况,均应按照制造企业规定的船机空气在经过试验台中冷器的最大压力降和最小温度降,测量每一转速时的功率.
11)这些装置包括诸如废气再循环系统(EGR),催化转化器,热反应器,二次空气供给系统和燃油蒸发防护系统等.
12)电气或其他系统的起动功率应由试验台提供.
GB68附录F(规范性附录)型式核准证书根据……(本标准名称和编号)的要求,对下列船机机型或船机系族给予型式核准/型式核准扩展1).
型式核准号:型式核准扩展号:型式核准扩展的理由(如适用):F.
1概述F.
1.
1厂牌:F.
1.
2船机机型或船机系族的名称:F.
1.
3制造企业的名称和地址:制造企业授权的代理人(如果有)的名称和地址:F.
1.
4船机标签位置:固定方法:F.
1.
5总装厂地址:F.
1.
6船机装用的船舶说明:F.
2使用的限制条件(如果有):F.
2.
1船机安装到船舶上应遵守的特别条件:F.
2.
1.
1最大允许进气阻力:kPaF.
2.
1.
2最大允许排气背压:kPaF.
3负责进行试验的检验机构:F.
4试验报告日期:F.
5试验报告编号:F.
6型式核准扩展的依据:F.
7型式核准的批准签章:签发日期:附属资料:制造企业提交的符合附录A要求的型式核准有关技术资料.
试验结果(见FA).
1)删掉不适用者.
69FA(规范性)试验结果FA.
1与试验相关的信息FA.
1.
1试验用燃料FA.
1.
1.
1十六烷值:FA.
1.
1.
2硫含量(m/m):FA.
1.
1.
3密度(20℃):FA.
1.
2润滑油FA.
1.
2.
1厂牌:FA.
1.
2.
2型号:FA.
1.
3船机驱动辅件(如适用)FA.
1.
3.
1列举并详述细节:FA.
1.
3.
2在规定的船机转速下吸收的功率(由制造企业确定)(见表FA.
1)表FA.
1不同转速下辅件吸收的功率,kW辅件中间转速(如适用)额定转速合计:FA.
1.
4船机性能FA.
1.
4.
1船机转速:怠速:r/min中间转速(如适用):r/min额定转速:r/minFA.
1.
4.
2船机功率(见表FA.
2)表FA.
2不同转速下柴油机功率,kW条件中间转速(如适用)额定转速P(m)试验台架上测得的功率,kWP(a)按附录E,试验中应安装的辅件吸收的功率,kW—如安装—如未安装0GB70P(b)按附录E,试验中应拆去的辅件吸收的功率,kW—如安装—如未安装0船机净功率P(n)=P(m)-P(a)+P(b)FA.
1.
5排放水平FA.
1.
5.
1测功机设定值(见表FA.
3)表FA.
3不同发动机转速下测功机设定值,kW负荷百分比中间转速(如适用)额定转速10(如适用)25(如适用)5075100FA.
1.
5.
2试验循环及排放结果所应用的循环2CO:g/kW·hHC:g/kW·hNOX:g/kW·h颗粒物:g/kW·hFA.
1.
5.
3用于试验的取样系统FA.
1.
5.
3.
1气体排放3:FA.
1.
5.
3.
2颗粒物2:FA.
1.
5.
3.
2.
1方法4:单/多滤纸2指明第3.
8.
1条适用的循环3指明表C.
1的图号4划掉不适用者71附录G(规范性附录)生产一致性F.
1总则为确保批量生产的船机的排放特性与型式核准的一致性,型式核准主管部门对制造企业提出了生产一致性保证的要求.
F.
2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G.
2.
1型式核准主管部门在批准型式核准时,必须核实制造企业是否已具备了为相应型式核准内容所作的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
G.
2.
2制造企业必须按照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进行生产,使其按照本标准型式核准的每一船机机型(或系族)与已型式核准船机机型(或系族)一致.
生产一致性保证应至少包括:G.
2.
2.
1具有并执行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系统、零部件或总成)与已型式核准船机机型(或系族)一致的规程;G.
2.
2.
2为检查已型式核准船机机型(或系族)的一致性,需使用必要的试验设备或其他相应设备;G.
2.
2.
3记录试验或检查的结果并形成的文件,该文件要在型式核准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一直保留,并可获取;G.
2.
2.
4分析试验或检查结果,以便验证和确保产品排放特性的稳定性,以及制订生产过程控制允差;G.
2.
2.
5如任一组样品或试件在要求的试验或检查中被确认一致性不符合,需进行再次取样并试验或检查.
并采取必要纠正措施,恢复其一致性;F.
3监督检查G.
3.
1型式核准主管部门可随时和(或)定期监督检查制造企业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的持续有效性.
G.
3.
1.
1由型式核准主管部门和(或)其委托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G.
3.
1.
2由型式核准主管部门确定监督检查的周期,确保制造企业的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的持续有效性得到监督检查.
G.
3.
2若监督检查发现不满意的结果,则制造企业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生产一致性.
72附录H(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GB/T386柴油着火性质测定法(十六烷值法)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1885石油计量表GB/T6536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GB/T261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380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燃灯法)GB/T5096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GB/T268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康氏法)GB/T508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GB/T260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GB/T258汽油、煤油、柴油酸度测定法SH/T0248馏分燃料冷滤点测定法SH/T0606中间馏分烃类组成测定法SH/T0175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加速法)ISO5167:2003Measurementoffluidflowbymeansofpressuredifferentialdevicesinsertedincircularcross-sectionconduitsrunningfull(使用圆截面全流喷嘴差压装置测量液体的流动)

LOCVPS(29.6元/月)KVM架构 香港/美国机房全场8折

LOCVPS商家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老牌的国内服务商,包括他们还有其他的产品品牌。这不看到商家的信息,有新增KVM架构轻量/迷你套餐,提供的机房包括香港云地和美国洛杉矶,适用全场8折优惠,月付29.6元起。LOCVPS是一家成立于2011年的稳定老牌国人商家,主要从事XEN、KVM架构的国外VPS销售,主推洛杉矶MC、洛杉矶C3、香港邦联、香港沙田电信、香港大埔、日本东京、日本大阪、新加坡等数据中心...

DMIT(季度$28.88)调整洛杉矶CN2 GIA优化端口

对于DMIT商家已经关注有一些时候,看到不少的隔壁朋友们都有分享到,但是这篇还是我第一次分享这个服务商。根据看介绍,DMIT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美国商家,据说是由几位留美学生创立的,数据中心位于香港、伯力G-Core和洛杉矶,主打香港CN2直连云服务器、美国CN2直连云服务器产品。最近看到DMIT商家有对洛杉矶CN2 GIA VPS端口进行了升级,不过价格没有变化,依然是季付28.88美元起。...

Megalayer美国服务器CN2优化线路30M带宽3独立IP限时月299元

Megalayer 商家算是比较新晋的国内主机商,主要方向是美国、香港、菲律宾等机房的独立服务器为主,以及站群服务器和显卡服务器。同时也有新增价格并不是特别优惠的VPS云服务器。上午的时候有网友问问有没有CN2线路的美国独立服务器的,这里我推荐他选择Megalayer看看,目前也是有活动截止到月底的。Megalayer 商家创办2年左右时间,如果我们初次使用建议月付体验。目前在进行且可能截止到6月...

如何检测网速为你推荐
腾讯周鸿祎三星iphone支持ipad支持ipad三星苹果5traceroute网络管理工具traceroute是什么程序127.0.0.1传奇服务器非法网关连接: 127.0.0.1fusionchartsfusioncharts曲线图怎么默认显示数量fusionchartsfusioncharts怎么生成图片至excel360chrome使用360急速浏览器,360chrome进程结束不了
naning9韩国官网 独享100m 主机测评网 inmotionhosting 表格样式 南昌服务器托管 hkg cn3 中国电信宽带测速器 创建邮箱 1元域名 重庆电信服务器托管 中国linux 贵阳电信测速 闪讯网 restart 百度新闻源申请 优惠服务器 服务器是什么 建站行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