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阵列是什么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原理是利用数组方式来作磁盘组,配合数据分散排列的设计,提升数据的安全性。
说简单点就是在一个存储设备内放两块硬盘,存储数据时,一块硬盘用来存储,另外一块进行同样内容的备份
这样,万一其中一块硬盘发生故障,从另外一块硬盘里面也可以读取数据,不至于丢失
大部分人不懂技术,乍一听,感觉似乎RAID更安全,其实不然。
多年的实践证明,RAID出现问题多在主板和系统,
而不是在硬盘上。
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硬盘技术含量极高,全球能做的也就两三家巨头,品质把控极其严格,
虽然不会百分之百不出错,但事实上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而主板不同,一个主板需要几百个IC,任何一个IC出现问题,
都可能导致主板整体的故障,况且深圳能做主板的工厂不下万家,鱼龙混杂,品质管理很难严格,很多工厂为省成本,采购的
零配件虽可以使用,但不耐用,时间一长,就会出问题,现实中有很多因主板质量不过硬导致RAID几块硬盘都烧掉的案例。
磁盘阵列是什么?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便宜、容量较小、稳定性较高、速度较慢磁盘,组合成一个大型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
同时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磁盘阵列还能利用同位检查(Parity Check)的观念,在数组中任一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在数据重构时,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闲来无事,组了个raid 0,感觉还不错,速度有明显提高,加载游戏和启动程序速度有所改善
单碟速度下图:
raid0 速度下图:
用的硬盘呢是这个,俩希捷500g单碟
步骤方法
1、下面说说步骤吧,因为板子不一样,进入和设置的方法有所区别,下面以我的P55A-UD3R为例,intel板子设置基本相同:
首先在电源开启后B I O S在进行P O S T时,按下
键进入B I O S设置程序。
若要制作R A I D,进入
「Integrated Peripherals」将「PCH SATA ContrP Mode」选项设为「RAID(XHD)」,退出BIOS程序设置并保存设置结果。
如下图
2、然后需要进入RAID设置程序进行以下步骤设置:
步骤一:
在BIOS POST画面后,进入操作系统之前,会出现如下所示的画面,按+键进入
RAID设置程序。
步骤二:
按下+后会出现P55 RAID设置程序主画面。
建立磁盘阵列(Create RAID VPume)
在「Create RAID VPume」选项按键以制作RAID磁盘。
步骤三:
进入「CREATE VPUME MENU」画面,可以在「Name」选项自定义磁盘阵列的名称,字数最
多可为16个字母,但不能有特殊字符,设置好后按键。
选择要制作的R A I D模式(R A I D
Level)。
RAID模式选项有:RAID 0、RAID 1、Recovery、RAID 10及RAID 5 (可选择的RAID模
式视安装的硬盘总数而定)。
选择好RAID模式后,按键继续执行后面的步骤。
步骤四:
在「D i s k s」选项选择要制作磁盘阵列的硬盘。
若只安装了两块硬盘,则此两块硬盘将被自 动设为磁盘阵列。
接下来请选择磁盘窗口大小(Strip Size) ,可调范围是从4 KB至128 KB。
设置完成后,按键设置磁盘阵列容量(Capacity)。
步骤五:
设置好磁盘阵列容量后,按键移至「C r e a t e Vo l u m e」(建立磁盘)选项。
在「C r e a t e
Vo l u m e」按下键以开始制作磁盘阵列。
当确认消息出现时,确定制作磁盘阵列请按
,取消请按 。
3、完成后在「DISK/VPUME INFORMATION」中可以看到建立好的磁盘阵列详细数据,例如磁 盘阵列模式、窗口大小、磁盘阵列名称及磁盘阵列容量等,下面是我的阵列信息。
4、最后设置完成后在主画面按键或选择「5. Exit」,然后按键以退出此RAID设置程序。
按下来就可以进行SATA RAID/AHCI驱动程序软盘的制作及操作系统的安装了,安装完intel的raid程序后,可以查看raid信息和管理,
追求速度的朋友可以开启回写缓存,但其可能会导致突然断电时硬盘数据没有保存,我没开。
嗯,大概就这样了....感谢您能看到这里....
5、另上个AMD的方法,以770T-UD3P为例,因为用这个板子的人比较多,我前段时间也用这个,AMD的设置也是大同小异:
6、首先在电源开启后, BIOS 在进行 POST 时,按下 键便可进入 BIOS Setup 主画面,然后进入
“Integrated Peripherals” ,确认 “OnChip SATA ContrPler” 为开启状态。
将 “OnChip SATA Type” 选项设定为 “RAID” ;将 “OnChip SATA Type” 设定为 “RAID” 及 “OnChip
SATA Port4/5 Type” 设定为 “As SATA Type”.
7、然后进入RAID BIOS ,设定 RAID 模式:
系统启动在 BIOS POST (Power-On Self Test 开机自检 ) 画面之后,进入操作系统之前,会出现如
图所示的画面,请按 + 键进入 RAID BIOS 设定程序。
8、按 + 键进入RAID 设定程序-会出现“Main Menu”窗口。
(主菜单):Main Menu
若您想查看磁盘阵列中的磁盘信息,请按<1>进入“View Drive Assignments”画面。
若您要建立磁盘阵列,请按<2>进入“Define LD”画面。
若您想删除磁盘阵列,请按<3>进入“Delete LD”画面。
若您想查看SATA控制端口配置,请按<4>进入“ContrPler Configuration”画面。
9、若要建立磁盘阵列,请在主菜单中按 <2> 进入 “Define LD” 窗口。
此功能允许使用者依
照个人需求,手动指定要作为磁盘阵列的硬盘并定义磁盘阵列模式。
10、使用上下键移动至一个逻辑磁盘组并按下键进入磁盘阵列设定画面。
11、下面开始制作raid0:
1. 在 “RAID Mode” 项目下,按 键选择 RAID 0 。
2. 使用方向键移至 “Stripe Block” 项目下,再按 键切换至所需的区块大小。
( 默认值:
64 KB,建议设置为128K)
3. 然后在 “Drives Assignments” 项目下使用上下键选择要加入磁盘阵列的磁盘。
4. 在被选磁盘的 “Assignment” 处按下 键或 键使之切换至 “Y” 。
此操作将会将使该磁
盘加入您要制作的磁盘阵列中。
而 “Total Drv” 处也会显示加入阵列的磁盘总数。
5. 设定完成之后,按下 + 键保存设定值后将出现如图所示的画面。
6. 按 + 键选择清除主开机记录,或者按其它键忽略此选项。
接下来将出现如图
所示的画面。
7. 按 + 键选择自定磁盘容量,或者按其它键选择最大化磁盘容量。
8. 制作完成后将会回到“Define LD Menu”画面。
在此画面您可看到新制作的磁盘阵列。
9. 请按键回到主菜单。
若要退出RAID BIOS utiPty,请按键。
12、 查看磁盘状态
“View Drives Assignments”窗口显示连接至AMD SB710控制器的磁盘是否被指定为磁盘阵列中的
成员。
进入此窗口后,在磁盘的“Assignment”项目下您会看到它们所属的磁盘阵列。
若该磁盘没有建立磁盘阵列,会显示为“Free”。
13、接下来就可以进行SATA RAID/AHCI驱动程序软盘的制作及操作系统的安装了,安装完AMD的驱动和raid管理程序后,可以查看raid或ACHI及NCQ设置管理,如下图:什么是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是一种把若干硬磁盘驱动器按照一定要求组成一个整体,整个磁盘阵列由阵列控制器管理的系统。
冗余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技术1987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以降低大批量数据存储的费用(当时RAID称为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廉价的磁盘阵列),同时也希望采用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得磁盘失效时不会使对数据的访问受损失,从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
磁盘阵列的工作原理与特征:
RAID的基本结构特征就是组合(Striping),捆绑2个或多个物理磁盘成组,形成一个单独的逻辑盘。
组合套(Striping Set)是指将物理磁盘组捆绑在一块儿。
在利用多个磁盘驱动器时,组合能够提供比单个物理磁盘驱动器更好的性能提升。
数据是以块(Chunks)的形式写入组合套中的,块的尺寸是一个固定的值,在捆绑过程实施前就已选定。
块尺寸和平均I/O需求的尺寸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组合套的特性。
总的来说,选择块尺寸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性能,以适应不同特点的计算环境应用。
磁盘阵列优点:
磁盘阵列有许多优点:首先,提高了存储容量;其次,多台磁盘驱动器可并行工作,提高了数据传输率;...RAID技术确实提供了比通常的磁盘存储更高的性能指标、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可用性,尤其是在当今面临的I/O总是滞后于CPU性能的瓶颈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RAID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个缺口。
阵列技术的介绍: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我们常见的主板自带的阵列芯片或阵列卡能支持的模式有:RAID 0、RAID 1、RAID 0+1。
1)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它将所有硬盘构成一个磁盘阵列,可以同时对多个硬盘做读写动作,但是不具备备份及容错能力,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在理论上可以提高磁盘子系统的性能。
2) 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可以提高磁盘子系统的安全性,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
但它无法扩展(单块硬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严格意义上说,不应称之为“阵列”。
3) 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镜像。
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不能称之为经济高效的方案什么是磁盘阵列?它的工作原理?它的用途?
问题1:什么是RAID?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RAID的中文名字为磁盘冗余阵列,顾名思义他是由磁盘组成阵列而成的。
因此RAID需要至少两块硬盘组成。
RAID的基本想法就是把多个便宜的小磁盘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磁盘组, 使性能达到或超过一个容量巨大、价格昂贵的磁盘。
早期的RAID诞生初衷并不是为了数据的安全,而是为了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
RAID 0和RAID 1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定义的。
问题2:什么情况需要使用RAID?
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作为网络管理员的我们应该为服务器采取不同的RAID种类。
目前最流行的是RAID 0,RAID 1,RAID 5。
其中RAID1和RAID 5过多的用于保证数据的安全,最大程度的防止磁盘意外坏掉而丢失数据情况的发生。
而RAID 0则是为了提高磁盘读取的速度,他不提供任何数据备份和保障功能。
知道了不同RAID应用的情况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即可。
当然那些需要在硬盘上保存大量数据的人采用 RAID 技术将会很方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速度 ,服务器可以在同一时间从多个硬盘上读取数据。
(2)扩容了存储能力,多个硬盘组成更大的空间提供给服务器使用。
(3)可高效恢复磁盘,RAID提供了相当高的数据冗余功能,我们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