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高等数学Ⅱ英文名称:AdvancedMathematics课程编号:x1080012学时数:160课外学时数:16学分数:11.
0适用专业:工学类相关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等数学是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是学生完成各专业课学习所必须学习的课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后继课的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数学方法.
同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熟练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函数极限与连续理解函数、极限及连续性的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了解函数特性,反函数、复合函数.
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及两个重要极限,并能熟练运用.
掌握初等函数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
重点:1、函数的概念、极限概念、无穷小.
2、极限的求法.
3、连续性概念.
难点:1、复合函数.
2、极限定义"-N语言"、"-语言"的理解.
3、分段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理解函数的导数、微分的概念,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熟练掌握导数、微分的运算法则和基本公式,能熟练地求函数的一、二阶导数,掌握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导数求法,会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凹凸性,会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掌握罗必塔法则,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高阶导数,了解柯西定理,能描绘函数的图形.
重点:导数、微分、极值的概念,拉格朗日定理.
难点:中值定理的应用、导数概念及综合运用.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概念、性质、变上限函数导数定理,熟练掌握不定积分基本公式、牛顿—莱布尼慈公式,熟练掌握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分部积分法,会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变上限函数的导数应用、定积分换元法、定积分应用.
难点:定积分换元法、定积分应用、综合题,利用定积分求数列的极限.
(四)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点乘、叉乘、两向量的夹角、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熟悉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及向量的坐标式,熟练掌握用坐标式进行向量运算.
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熟练掌握平面与直线方程的求法,掌握常用二次曲面方程及图形,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重点:1、向量的运算,两个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
2、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的建立.
3、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的求法.
4、利用结痕法讨论曲面的形状.
难点:1、向量积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律、几何意义.
2、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五)多元函数的微分法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全微分的概念,熟练掌握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会求隐函数的偏导数,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概念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了解方向导数、梯度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求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方程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方程.
会求函数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重点:各种偏导数的计算与二元函数微分法的几何应用及极值应用.
难点:多元函数复合函数的偏导数的求法,隐函数的偏导数.
(六)多元函数积分法理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两类曲线积分和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了解其性质,熟练掌握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及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格林公式及其应用,了解两类曲面积分、高斯公式.
重点:各类积分的计算法、格林、高斯公式等.
难点:各类积分计算法、格林、高斯、斯托克斯公式的运用及综合题.
(七)无穷级数理解无穷级数敛散性及和的概念,知道收敛级数基本性质及必要条件,掌握p级数与等比级数的敛散性,熟练掌握比值、比较审敛法及莱布尼慈定理,了解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及其关系,熟练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域求法,知道幂级数的运算性质,会求和函数,能用间接展开法将简单函数展开为幂级数.
知道函数展开为付氏级数的充分条件,能将定义在[-π,π]和[-L,L]上的函数展开为付氏级数,能将[0,L]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或余弦级数.
重点:1、常数项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概念、性质及收敛性审敛法.
2、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的求法.
3、初等函数的幂级数的间接展开法.
4、傅立叶级数的概念及在区间[-π,π]和[-L,L]以及[0,L]上的周期函数的傅立叶展开.
难点:1、熟练掌握并灵活使用常数项级数的各种审敛法.
2、幂级数的直接展开法.
3、傅立叶级数展开式的收敛区间的确定.
(八)常微分方程了解微分方程的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会识别一阶方程的类型,并能熟练求解.
了解二阶线形方程解的结构,会解齐次方程、贝努利方程.
熟练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
掌握两类特殊自由项的非齐次方程的解法.
会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重点:各类微分方程的解法.
难点:各类微分方程的区分及微分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函数与极限讲授122∶1二一元函数微分学讲授242∶1三一元函数积分学讲授302∶1四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讲授122∶1五多元函数微分学讲授222∶1六多元函数积分学讲授302∶1七无穷级数讲授162∶1八微分方程讲授142∶1九期中复习、辅导、讲评(课外学时)讲授6十期末复习、辅导(课外学时)讲授8十一数学史简介—研讨课(课外学时)研讨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习题课占总学时的23%,课外辅导占总学时数20%,每次课后作业为6—8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五、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高等数学是其他工程数学的基础,一般工程数学应设置在第一学年后.
六、教学参考书目《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微积分》(第一版),李辉来、孙毅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高等数学》(第三版),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大纲撰写人:沙秋夫大纲审阅人:张金海负责人:高首山X1080022高等数学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Ⅲ英文名称:Calculus课程编号:x1080022学时数:112课外学时数:16学分数:8.
0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等数学》(经管类)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的实践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拥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函数极限与连续理解函数、极限及连续性的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
了解函数特性,理解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概念,掌握经济学中的几个常用函数.
理解无穷小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无穷小的比较.
了解极限的性质,熟练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及两个重要极限.
掌握初等函数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
重点:1、函数、极限及连续性的概念.
2、各类极限的求法.
3、函数连续性及间断点的判定.
难点:1、复合函数.
2、极限定义的理解.
3、分段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理解函数的导数,微分,函数的极值的概念,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熟练掌握导数、微分的基本公式和运算法则,能熟练地求函数的一、二阶导数,掌握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导数求法,会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凹凸性,会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掌握常见的边际函数与弹性函数,掌握罗必塔法则,了解边际与弹性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经济意义及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高阶导数,能描绘函数的图形.
重点:1、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2、各类函数的求导方法.
3、导数应用.
难点:1、微分的概念.
2、复合函数及隐函数求导法则.
3、中值定理证明问题.
4、利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性质及变上限函数导数定理,熟练掌握不定积分基本公式、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熟练掌握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了解定积分的概念,了解广义积分,会计算简单的广义积分,会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及旋转体积,会用定积分求解简单的经济问题.
重点:1、变上限函数导数定理.
2、各类积分的求法.
3、定积分的应用.
难点:1、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概念的理解.
2、换元积分法.
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掌握向量运算,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掌握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和图形,了解多元函数,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和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了解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掌握复合函数一阶偏导数的求法,会求全微分,会求复合函数的二阶偏导数,会求隐函数的偏导数,了解多元函数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了解二重积分的性质.
熟练掌握二重积分(直角坐标系下、极坐标系下)的计算方法.
重点:1、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和图形.
2、各种偏导数的计算.
3、二重积分的概念及计算法.
难点:1、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和图形.
2、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
3、重积分化为累次积分的定限.
无穷级数理解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以及和的概念,了解无穷级数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掌握几何级数和p-级数的收敛性.
熟练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比值审敛法,掌握交错级数的Leibniz定理.
了解无穷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的求法,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会利用幂级数的性质求和函数.
了解和的麦克劳林展开式,并能利用它们将一些简单的函数间接展开成幂级数.
重点:1、常数项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概念及敛散性审敛法.
2、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和函数的求法.
3、幂级数的间接展开法.
难点:1、熟练掌握并灵活使用常数项级数的各种审敛法.
2、函数间接展开为幂级数.
微分方程了解微分方程及其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熟练掌握可分离变量的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
了解一般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熟练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掌握两类特殊自由项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重点:1、各类微分方程的求法.
难点:1、微分方程的分类.
2、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特解的求法.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函数极限与连续讲授222∶1二一元函数微分学讲授302∶1三一元函数积分学讲授242∶1四多元函数微积分学讲授242∶1五无穷级数讲授142∶1六微分方程讲授102∶1七总复习讲授4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并安排适当的习题课.
可选择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对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题或做一些框架式的讲解.
在作业和练习方面,除教材上的习题外,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任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一定量的习题,并适当增加应用题的数量,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除教材外,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本课程每学期中间都要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期末由命题组集体命题进行统考.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初等数学,且与后续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紧密相关,学生修完本课程后所获得的知识在他以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知识对学生顺利学习其它理论课及专业课都是必需的.
六、教学参考书目《微积分》(上、下册),李辉来、孙毅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微积分中的典型例题分析与习题》(第一版),朱来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大纲撰写人:郑维英大纲审阅人:沙秋夫负责人:高首山X1080042大学物理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Ⅱ英文名称:CollegePhysics课程编号:x1080042学时数:80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5.
0适用专业:所有非物理专业理工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的最基本、最普通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运用的初步知识,都是一个高级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另外,作为素质教育的实际载体,大学物理课对于培养和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大学物理课是我校所有理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我校非物理专业理工科各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的任务,一方面在于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使其对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正确的理解,并有初步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大学物理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世界中最普通、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从而牢固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而且对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正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于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力学教学内容质点运动函数、位移、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参考系变换、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参考系、惯性力、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火箭飞行原理、质心运动定理、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功和功率、动能定理、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刚体的定轴转动、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简谐振动、谐振子、同一直线上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简谐波、波动方程与波速、波的能量、惠更斯原理、反射与折射、波的叠加、波的干涉和驻波、牛顿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光速、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洛伦兹变换、时钟效应与长度收缩、相对论质量、相对论动力学.
(二)基本要求理解质点、刚体等物理模型和参照系、惯性系等概念.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熟练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理解功的概念,保守力作功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理解转动惯量概念;会计算简单情况下物体的转动惯量;熟练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定律.
理解角动量概念、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应用该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并会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确切理解简谐振动的概念及描述简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振幅、圆频率和位相.
掌握确定谐振动系统特征量的方法,同方向同频率两谐振动合成的规律及合振幅极大、极小条件.
明确波动是振动状态的传播,区分开质点振动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掌握、、、间的关系式,理解反映波的空间周期性,反映波的时间周期性.
掌握简谐行波波函数的导出及其物理意义,能熟练运用波函数作练习题.
明确什么是干涉现象,掌握位相差与波程差的关系式,熟悉干涉加强、减弱条件.
理解牛顿力学的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理解洛伦兹坐标变换,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概念,了解牛顿力学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以及二者的差异.
理解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并能用以分析、计算有关简单问题.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牛顿三定律,功的概念,保守力,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绕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简谐振动,波的干涉,惠更斯原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洛伦兹坐标变换,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难点:变力做功和变力冲量的计算,保守力的定义,转动惯量的概念,刚体绕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振动初相位的确定、波动方程、洛伦兹坐标变换,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概念.
第二部分热学(一)教学内容物质聚集态的宏观与微观描述、温度、实用温标、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的微观意义、能量均分定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范德瓦耳斯方程、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卡诺循环、自然界演化过程的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概率,玻尔兹曼熵公式与熵增加原理.
(二)基本要求能从宏观和统计意义上理解压强、温度、内能概念,了解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宏观量是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
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图象.
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及它们的物理意义.
通过推导气体压强公式,了解从提出模型、进行统计平均、建立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到阐明宏观量微观本质的思想和方法.
了解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及自由程.
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及速率分布函数,掌握麦氏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对应关系.
能用麦氏速率分布函数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
理解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会应用该定理计算理想气体的定压、定容热容量和内能.
理解功、热量和内能的概念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熟练掌握理想气体一些简单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的计算方法.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统计意义,了解热力学定律对提高热机效率的指导意义.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压强、温度、内能概念,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功、热量和内能的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难点:内能和熵概念,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不可逆过程以及它的相互依存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第三部分电磁学(一)教学内容静电场、库仑定律、高斯定律、场强环路定理、电势、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容器、静电场的能量、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介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自感和互感、磁场的能量、位移电流、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
(二)基本要求理解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场强分布和电势分布的方法;熟悉几种典型带电体的场强分布和电势分布.
理解静电场的规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明确这两个定理全面反映了静电场的性质;熟练掌握用高斯定理计算场强的条件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理解并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及静电平衡导体的基本性质;理解电介质的机构.
正确理解电容概念,掌握计算电容器电容的方法,并通过电容器的储能了解电场的能量.
正确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并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计算一些简单电流回路的磁感应强度.
理解稳恒磁场的规律,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正确理解并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并能熟练应用.
正确理解并掌握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理解磁力矩的概念;了解霍耳效应及引起霍耳效应的原因.
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理解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和规律.
明确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定义;了解计算自感系数的方法.
了解电磁场的物质性.
理解电能密度概念.
正确理解位移电流的概念,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并知道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定义及在电磁学中的地位.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库仑定律,电场强度,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
难点:高斯定理,电场强度的环路定理,毕奥-萨伐尔定律,感生电场,位移电流的概念.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力学讲授加演示实验322∶1二热学讲授加演示实验162∶1三电磁学讲授加演示实验322∶1四、课程其它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除课堂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外.
每次课后作业练习题数目:3-5题,练习题的类型为:计算题和思考题,题型的比例为4:1.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续课程: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六、教学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学》余虹编科学出版社2001《大学物理学》(第二版)张三慧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编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马文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大纲撰写人:姜丽娜大纲审阅人:赵汝顺负责人:高首山X1080052大学物理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Ⅰ英文名称:CollegePhysics课程编号:x1080052学时数:112其中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7.
0适用专业:所有非物理专业理工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的最基本、最普通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中运用的初步知识,都是一个高级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另外,作为素质教育的实际载体,大学物理课对于培养和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大学物理课是我校所有理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我校非物理专业理工科各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的任务,一方面在于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使其对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正确的理解,并有初步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大学物理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世界中最普通、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从而牢固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而且对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正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于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力学教学内容质点运动函数、位移、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参考系变换、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参考系、惯性力、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火箭飞行原理、质心运动定理、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功和功率、动能定理、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刚体的定轴转动、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简谐振动、谐振子、同一直线上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简谐波、波动方程与波速、波的能量、惠更斯原理、反射与折射、波的叠加、波的干涉和驻波、牛顿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光速、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和洛伦兹变换、时钟效应与长度收缩、相对论质量、相对论动力学.
(二)基本要求1.
理解质点、刚体等物理模型和参照系、惯性系等概念.
2.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
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3.
熟练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4.
理解功的概念,保守力作功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6.
理解转动惯量概念;会计算简单情况下物体的转动惯量;熟练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定律.
7.
理解角动量概念、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应用该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并会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8.
确切理解简谐振动的概念及描述简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振幅、圆频率和位相.
9.
掌握确定谐振动系统特征量的方法,同方向同频率两谐振动合成的规律及合振幅极大、极小条件.
10.
明确波动是振动状态的传播,区分开质点振动速度与波的传播速度;掌握、、、间的关系式,理解反映波的空间周期性,反映波的时间周期性.
11.
掌握简谐行波波动方程的导出及其物理意义,能熟练运用波动方程作练习题.
12.
明确什么是干涉现象,掌握位相差与波程差的关系式,熟悉干涉加强、减弱条件.
13.
理解牛顿力学的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14.
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5.
理解洛伦兹坐标变换,了解狭义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概念,了解牛顿力学时空观和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以及二者的差异.
16.
理解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并能用以分析、计算有关简单问题.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牛顿三定律,功的概念,保守力,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定律,刚体绕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简谐振动,波的干涉,惠更斯原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洛伦兹坐标变换,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难点:变力做功和变力冲量的计算,保守力的定义,转动惯量的概念,刚体绕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定理,振动初相位的确定、洛伦兹坐标变换,相对论中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概念.
第二部分热学(一)教学内容物质聚集态的宏观与微观描述、温度、实用温标、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的微观意义、能量均分定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范德瓦耳斯方程、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卡诺循环、自然界演化过程的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概率、玻尔兹曼熵公式与熵增加原理.
(二)基本要求1.
能从宏观和统计意义上理解压强、温度、内能概念,了解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宏观量是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
2.
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图象.
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及它们的物理意义.
通过推导气体压强公式,了解从提出模型、进行统计平均、建立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到阐明宏观量微观本质的思想和方法.
3.
了解气体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及自由程.
4.
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及速率分布函数,掌握麦氏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对应关系.
能用麦氏速率分布函数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
5.
理解气体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会应用该定理计算理想气体的定压、定容热容量和内能.
6.
理解功、热量和内能的概念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较熟练地掌握理想气体一些简单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的计算方法.
7.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统计意义,了解热力学定律对提高热机效率的指导意义.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压强、温度、内能概念,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功、热量和内能的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难点:内能和熵概念,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不可逆过程以及它的相互依存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第三部分电磁学(一)教学内容静电场、库仑定律、高斯定律、场强环路定理、电势、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容器、静电场的能量、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极其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介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自感和互感、磁场的能量、位移电流、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
(二)基本要求理解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场强分布和电势分布的方法;熟悉几种典型带电体的场强分布和电势分布.
理解静电场的规律,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明确这两个定理全面反映了静电场的性质;熟练掌握用高斯定理计算场强的条件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理解并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及静电平衡导体的基本性质;理解电介质的机构.
正确理解电容概念,掌握计算电容器电容的方法,并通过电容器的储能了解电场的能量.
正确理解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并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能计算一些简单电流回路的磁感应强度.
理解稳恒磁场的规律,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正确理解并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并能熟练应用.
正确理解并掌握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理解磁力矩的概念;了解霍耳效应及引起霍耳效应的原因.
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熟练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理解动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和规律.
明确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定义;了解计算自感系数的方法.
了解电磁场的物质性.
理解电能密度概念.
正确理解位移电流的概念,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并知道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定义及在电磁学中的地位.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库仑定律,电场强度,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
难点:高斯定理,电场强度的环路定理,毕奥-萨伐尔定律,感生电场,位移电流的概念.
第四部分光学(一)教学内容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光的时空相干性、分振幅干涉、迈克耳逊干涉仪、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光栅衍射、伦琴射线的衍射、光的偏振状态、起偏与检偏、光的双折射.
(二)基本要求理解光的相干性,说明获得相干光的方法,熟练掌握双缝干涉实验.
理解光程的概念熟悉光程差和位相差的关系.
了解透镜虽能改变光波传播路径,但不造成附加光程差.
知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相位突变.
通过薄膜干涉导出光程差公式,分析反射干涉及透射干涉条件.
掌握劈尖干涉及牛顿环原理及应用.
掌握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波带解释法,掌握光栅衍射公式.
理解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概念,理解起偏和检偏概念,掌握马吕斯定律.
明确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现象,掌握布儒斯特定律.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波的干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光栅衍射,薄膜干涉,布儒斯特定律.
难点: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薄膜干涉.
第五部分量子物理学基础教学内容量子物理学的早期证据、康普顿效应、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概率波与概率幅、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定态薛定谔方程、双态系统、一维定态问题、原子中的电子、激光.
基本要求1.
理解入射光频率对光电效应的影响,会利用光电效应公式计算有关的物理量.
2.
理解康普顿效应,会计算散射波长等有关物理量.
3.
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不确定性关系,并能计算德布罗意波长和坐标或速度的不确定量.
4.
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形成及理论解释,并能计算有关氢原子光谱的问题.
5.
理解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取值.
6.
了解黑体单色辐射本领与波长的关系,知道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7.
了解波函数与概率幅、定态薛定谔方程和一维无限深势阱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德布罗意关系式,不确定性关系式,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四个量子数.
难点:波函数与概率幅,定态薛定谔方程,一维无限深势阱.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力学讲授加演示实验322∶1二热学讲授加演示实验162∶1三电磁学讲授加演示实验322∶1四光学讲授加演示实验162∶1五量子物理学基础讲授加演示实验16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除课堂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外.
每次课后作业练习题数目:3-5题,练习题的类型为:计算题和思考题,题型的比例为4:1.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续课程: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六、教学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学》,余虹编,科学出版社,2001《大学物理学》,张三慧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五版《物理学教程》(上、下册),马文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大纲撰写人:赵汝顺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1080071高等数学IV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IV英文名称:Calculus课程编号:x1080071学时数:80课外学时数:16学分数:6.
0适用专业:建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等数学是建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完成各专业课学习所必需的课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后继课的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数学基础.
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数学方法同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熟练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函数极限与连续理解函数、极限及连续性的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了解函数特性,反函数、复合函数.
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及两个重要极限,并能熟练运用,掌握初等函数连续性,会求间断点.
重点:1、函数的概念、极限概念.
2、极限的求法.
3、连续性概念.
难点:1、复合函数.
2、极限定义.
3、分段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理解函数的导数、微分的概念,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熟练掌握导数、微分的运算法则和基本公式,能熟练地求函数的一、二阶导数,掌握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导数求法,会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凹凸性,会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
掌握罗必塔法则,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高阶导数,了解柯西定理.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概念、性质、变上限函数导数定理,熟练掌握不定积分基本公式、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熟练掌握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分部积分法,会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无穷级数理解无穷级数敛散性及和的概念,掌握收敛级数基本性质及必要条件,掌握p级数与等比级数的敛散性,熟练掌握比值、比较审敛法及莱布尼兹定理,了解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及其关系,熟练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域求法,掌握幂级数的运算性质,会求和函数,能用间接展开法将简单函数展开为幂级数.
重点:1、常数项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概念、性质及收敛性审敛法2、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的求法.
3、初等函数的幂级数的间接展开法.
难点:1、熟练掌握并灵活使用常数项级数的各种审敛法.
2、幂级数的直接展开法.
(五)常微分方程了解微分方程的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会识别一阶方程的类型,并能熟练求解.
会解齐次方程、贝努利方程.
重点:各类微分方程的解法.
难点:各类微分方程的区分.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函数与极限讲授142∶1二一元函数微分学讲授222∶1三一元函数积分学讲授242∶1四无穷级数讲授122∶1五常微分方程讲授82∶1六期中复习、辅导、讲评(课外学时)讲授6七期末复习、辅导(课外学时)讲授8八数学史简介——研讨课(课外学时)研讨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习题课占总学时的20%,课外辅导占总学时数50%,每次课后作业为4—6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五、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高等数学是其它工程数学的基础,一般工程数学应设置在第一学年后.
六、教学参考书目《微积分》(上、下册),孙毅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大纲撰写人:于君凤大纲审阅人:沙秋夫负责人:高首山X1080082高等数学V-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V-a英文名称:AdvancedMathematics课程编号:x1080082学时数:176课外学时数:16学分数:12.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等数学课是应用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完成各专业课学习所必须学习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后继课的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数学方法.
同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熟练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函数极限与连续基本要求:理解函数、极限及连续性的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了解函数特性,反函数,复合函数.
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及两个重要极限,并能熟练运用.
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间断点的类型判别.
重点:1、函数的概念,极限的概念,无穷小.
2、极限的求法.
3、复合函数.
难点:1、复合函数.
2、极限定义的语言及语言的理解.
3、分段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基本要求:理解函数的导数、微分的概念,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泰勒中值定理,熟练掌握导数、微分的运算法则和基本公式,掌握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导数求法,熟练掌握函数的增减性、凹凸性及函数的极值和最值的求法.
熟练掌握罗必塔法则,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高阶导数,了解柯西定理,掌握函数的图形描绘.
重点:1、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2、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二阶导数.
3、初等函数的一、二阶导数.
4、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罗尔定理及洛必达法则,函数的极值,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及对函数性态的综合分析.
难点:1、导数的概念与意义,高阶导数,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微分的定义.
2、中值定理的应用,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绘图.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基本要求: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概念、性质、变上限函数导数定理,熟练掌握不定积分基本公式、牛顿—莱布尼慈公式,熟练掌握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法、分部积分法.
理解无穷积分与无界函数的积分,掌握两类广义积分敛散性的判别法,了解函数,函数,了解含参变量的积分.
重点: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三种基本积分法.
积分与求导的关系.
有理分式函数的积分.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及中值定理;微积分的基本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及分部积分法.
广义积分的的计算与敛散性的判别.
难点:凑微分法的灵活应用,几种微分法的综合使用及常用的积分技巧.
定积分的定义及应用,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定积分的换元法,广义积分敛散性的判别.
含参变量的积分.
(四)空间解析几何与矢量代数基本要求:理解矢量和曲面方程的概念,掌握矢量的线性运算,掌握矢量的数量积、矢量积、混合积,两矢量的夹角、两矢量垂直平行的条件,掌握单位矢量,方向余弦及矢量的坐标式,熟练掌握用坐标式进行矢量运算,熟练掌握平面与直线方程的求法,掌握常用二次曲面方程及图形,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重点:向量的运算,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的建立.
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的求法.
利用截痕法讨论曲面的形状.
难点:向量积的定义及其运算规律,几何意义.
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五)多元函数微分学.
基本要求: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全微分的概念,熟练掌握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掌握隐函数偏导数的求法,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概念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了解方向导数、梯度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掌握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方程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方程的求法.
了解二元函数的泰勒展式,掌握多元函数极值的求法,掌握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重点:各种偏导数的计算与二元函数微分法的几何应用及极值的应用.
难点: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的求法,隐函数的存在性,梯度及拉格朗日乘数法.
(六)多元函数积分学基本要求:理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两类曲线积分和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了解其性质,熟练掌握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及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格林公式及其应用,了解两类曲面积分的计算,了解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了解重积分在几何学及力学中的应用,了解矢性函数的极限、连续和导数,了解一些数量场和矢量场的概念.
重点:1、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的计算,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及应用,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及应用.
2、两类曲面积分的计算,高斯公式及其应用,曲面积分的应用.
难点:1、二次积分的定限,交换积分次序;三重积分计算中坐标系的选择和定限.
2、两类曲线积分的区别与联系,格林公式的应用.
3、两类曲面积分间的联系与应用,高斯公式和斯托克斯公式的应用.
(七)无穷级数基本要求:理解无穷级数敛散性及和的概念,了解收敛级数基本性质及必要条件,掌握p级数与等比级数的敛散性,熟练掌握比值、比较审敛法及莱布尼兹定理,了解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及其关系,熟练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域求法,幂级数的运算性质,掌握求和函数及间接展开函数为幂级数的方法.
了解函数展开为付氏级数的充分条件,掌握将定义在区间[-π,π],上的函数展开为付氏级数及将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或余弦级数的方法.
了解傅氏级数的复数形式.
重点:1、常数项级数的收敛与发散的概念、性质及收敛性审敛法.
2、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的求法.
3、初等函数的幂级数的间接展开法.
4、傅里叶级数的概念及在区间[-π,π],以及上的周期函数的傅里叶展开.
难点:1、常数项级数各种审敛法的灵活使用.
2、幂级数的直接展开法.
3、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收敛区间的确定.
(八)常微分方程基本要求:了解微分方程的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掌握一阶方程类型的识别,并能熟练掌握其求解.
了解二阶线性方程解的结构,了解齐次方程、贝努利方程.
熟练掌握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的解法.
熟练掌握两类特殊自由项的非齐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各类微分方程的解法.
难点:各类微分方程的区分及微分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函数与极限讲授182∶1二一元函数微分学讲授222∶1三一元函数积分学讲授342∶1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四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讲授142∶1五多元函数微分学讲授202∶1六多元函数积分学讲授342∶1七无穷级数讲授202∶1八微分方程讲授142∶1九期中复习、辅导、讲评(课外学时)讲授6十期末复习、辅导(课外学时)讲授8十一数学史简介——研讨课(课外学时)研讨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每次课后留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高等数学是其他工程数学的基础,一般工程数学应设置在第一学年后.
六、教学参考书目《高等数学》(第三版),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微积分》(第二版),朱来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大纲撰写人:石艳霞大纲审阅人:沙秋夫负责人:高首山X1080111高等数学Ⅴ-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Ⅴ-b(含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概率论)英文名称:AdvancedMathematics课程编号:x1080111学时数:96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6.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是学生完成各专业课学习所必须学习的课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后继课的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数学方法.
同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熟练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线性代数1、行列式教学内容:行列式定义,行列式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基本要求:理解行列式定义及性质、熟练掌握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和展开定理计算行列式;重点:行列式定义及计算.
难点:n阶行列式的计算.
2、矩阵代数教学内容:矩阵概念,矩阵的代数运算,逆矩阵与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转置于分块;基本要求:理解矩阵概念,熟练掌握矩阵的加法,数乘,乘法,转置运算,熟练掌握两种矩阵的求逆方法,理解矩阵的初等变换概念,了解分块矩阵;重点:矩阵的代数运算及求逆,矩阵的初等变换;难点:矩阵求逆,分块矩阵3、线性方程组教学内容:向量间线性关系,向量组的秩和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判定定理和通解结构.
基本要求:理解向量线性相关性的定义,熟练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判断方法,理解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向量组的秩及矩阵秩的定义,熟练掌握向量组及矩阵秩的求法,理解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示,熟练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利用矩阵初等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重点:向量组的线性关系,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难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无关)性判断.
4、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教学内容:线性空间概念,n维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定义,n维线性空间中线性变换的矩阵,矩阵的相似,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的对角化,欧几里得空间.
基本要求:理解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等概念,理解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理解向量内积运算及欧氏空间定义,掌握线性变换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理解相似矩阵概念,掌握判断矩阵可对角化的充要及充分条件,理解向量的内积运算,掌握施密特正交化方法.
重点: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难点:矩阵特征值求法,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概念.
5、n元实二次型教学内容:n元实二次型及其标准形,一般二次型化标准形,二次型的有定性.
基本要求:理解一般n元二次型及其标准形定义,熟练掌握配方法化标准形,掌握正交变换法化标准形,掌握二次型及矩阵正定性的几个充要条件.
重点:一般二次型化标准形及正定性判断.
难点: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二)常微分方程一阶常微分方程教学内容:一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一阶隐方程求解.
基本要求:理解一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了解其证明思想,了解某些一阶隐方程的求解方法.
重点:一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
难点:一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证明.
2、高阶常微分方程教学内容:n阶线性微分方程,高阶微分方程的降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尤拉方程,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和数值解法.
基本要求:理解n阶线性微分方程定义,掌握几种常见类型可降阶方程的降价方法,熟练掌握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掌握线性非齐次方程的特解求法,掌握尤拉方程的通解求法,掌握二阶齐线性方程的幂级数解法,了解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重点:n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求解,二阶齐线性方程的幂级数解法.
难点:高阶方程的降阶,常数变易法求特解.
3、微分方程组教学内容:线性微分方程组概念及其理论,首次积分,常系数线性方程组.
基本要求:理解线性微分方程组定义及其理论,理解首次积分并掌握简单方程组的首次积分求法,熟练掌握简单常系数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重点: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求解.
难点:首次积分求解.
4、一阶偏微分方程教学内容:偏微分方程概念,一阶齐线性偏微分方程,一阶拟线性偏微分方程.
基本要求:理解偏微分方程概念,掌握一阶齐线性和一阶拟线性偏微分方程解法.
重点:一阶齐线性和一阶拟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
难点:一阶齐线性和一阶拟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
(三)概率论基本概念教学内容:随机事件,事件间关系和运算,概率定义,条件概率和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事件间独立性,独立试验概型.
基本要求:理解随机事件、事件概率、独立性及条件概率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概率的性质,乘法公式,掌握古典概型及其计算,熟练掌握事件间关系和运算,概率的性质及乘法公式,熟练掌握全概公式及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重点:概率的性质,事件独立性,条件概率,古典概型,全概公式和贝叶斯公式,贝努里概型.
难点: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及贝叶斯公式.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学内容:随机变量,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基本要求:理解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及概率密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掌握关于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掌握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数,掌握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重点: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常见的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关于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难点: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性质.
3、多维随机向量及其分布教学内容:多维随机向(变)量及分布,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性质,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及其性质,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基本要求:理解多维随机变量概念,掌握二维离散型和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性质,掌握联合分布和边缘分布的关系,掌握随机变量间独立性的判断,掌握关于二维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
重点:二维离散型及连续型联合概率分布及其性质,边缘分布,随机变量独立性,关于二维随机变量的概率计算.
难点: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4、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教学内容:随机变量(或向量)的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矩等数字特征的定义及计算.
基本要求:理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矩等概念,掌握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矩的计算.
重点: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及方差的计算;难点:随机变量函数的期望和方差.
5、极限定理教学内容:切比雪夫不等式,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
基本要求:了解大数定律,理解中心极限定理,掌握切别雪夫不等式及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
重点:中心极限定理;难点: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行列式讲授63∶1二矩阵代数讲授83∶1三线性方程组讲授63∶1四线性空间及线性变换讲授123∶1五n元二次型讲授43∶1六高阶常微分方程讲授83∶1七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讲授43∶1八微分方程组讲授63∶1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九微分方程级数解法和数值解法讲授43∶1十一阶偏微分方程讲授23∶1十一概率基本概念讲授83∶1十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讲授83∶1十三多维随机向量及其分布讲授103∶1十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讲授43∶1十五极限定理及大数定律讲授43∶1十六机动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习题课占总学时的20%左右,课外辅导占总学时数20%,每次课后作业为3—6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高等数学(三)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与常微分方程三部分内容,是以高等数学(A)为基础的一门课,也是其他一些物理课程的必备基础之一.
六、教学参考书目《高等数学》第三册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常微分方程》王高雄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线性代数》卢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大纲撰写人:屠良平大纲审阅人:沙秋夫负责人:高首山X1080122高等数学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Ⅰ英文名称:AdvancedMathematics课程编号:x1080122学时数:176课外学时数:16学分数:12.
0适用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完成各专业课学习所必须学习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后继课的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数学方法.
同时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熟练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函数、极限与连续理解函数、极限及连续性的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了解函数特性.
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了解ε–N、ε–δ定义.
了解极限的性质和两个存在准则.
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及两个重要极限,并能熟练运用.
了解无穷小、无穷大、高阶无穷小和等价无穷小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
重点: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求法,连续性概念.
难点:极限定义"ε–N语言"及"ε–δ语言"的理解,分段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理解函数的导数、微分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熟练掌握导数、微分的运算法则和基本公式,能熟练地求函数的一、二阶导数,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二阶导数求法.
熟练掌握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凹凸性及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的方法.
掌握洛必达法则,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了解柯西定理及泰勒定理,能描绘函数的图形,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
重点:导数、微分和极值的概念,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复合函数求导,函数增减性的判断及极值的求法.
难点:导数的概念,中值定理的应用.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变上限函数导数定理,熟练掌握不定积分基本公式、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熟练掌握不积分、定积分的换元、分部积分法.
掌握用定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了解两类反常积分的概念并会计算.
重点:变上限函数的导数应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分部积分法,定积分应用.
难点:换元积分法,定积分应用.
(四)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会求两个向量的夹角,熟悉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及向量的坐标式,熟练掌握用坐标式进行向量运算.
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熟练掌握平面与直线方程的求法.
掌握常用二次曲面方程及图形,会求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曲面的交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重点:向量的运算、两个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的建立,常用二次曲面方程及图形.
难点:向量积,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五)多元函数微分学理解多元函数、偏导数、全微分的概念,熟练掌握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会求隐函数的偏导数,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概念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了解方向导数、梯度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求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方程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方程.
理解二元函数极值与条件极值的概念,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掌握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重点:各种偏导数的计算与极值应用.
难点:多元函数复合函数偏导数的求法,隐函数的存在性,方向导数与梯度概念的理解,拉格朗日乘数法.
(六)多元函数积分学理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两类曲线积分和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了解其性质,了解两类曲线积分、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
熟练掌握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及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格林公式及其应用,掌握两类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及高斯公式,了解斯托克斯公式.
了解散度、旋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会用重积分、曲线积分及曲面积分求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
重点:各类积分的计算法,格林公式,高斯公式.
难点:.
三重积分、第二类曲线积分、第二类曲面积分的计算,高斯公式和斯托克斯公式的运用.
(七)无穷级数理解无穷级数敛散性及和的概念,了解无穷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掌握一级数与等比级数的敛散性,熟练掌握比值、比较审敛法及莱布尼兹定理,了解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概念及其关系.
熟练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域求法,了解幂级数的运算性质,会求和函数,掌握用间接展开法将简单函数展开为幂级数的方法.
理解函数展开为付氏级数的充分条件,会将定义在(–π,π)和[-L,L]上的函数展开为付氏级数,会将定义在(0,π)和(0,L)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或余弦级数.
重点:常数项级数收敛性的审敛法,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的求法,函数展开成幂级数,函数展开为付氏级数的充分条件.
难点:常数项级数各种审敛法的灵活使用,幂级数的和函数求法,函数展开成幂级数,函数展开成付氏级数(八)常微分方程了解微分方程、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会识别一阶微分方程的类型,熟练掌握可分离变量的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会解齐次方程、贝努利方程和全微分方程,会用降阶法解下列高阶方程:.
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熟练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了解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熟练掌握两类特殊自由项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会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可分离变量的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自由项为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特解的求法.
难点:各类微分方程的区分及微分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函数与极限讲授142∶1二一元函数微分学讲授282∶1三一元函数积分学讲授342∶1四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讲授122∶1五多元函数微分学讲授202∶1六多元函数积分学讲授342∶1七无穷级数讲授182∶1八常微分方程讲授162∶1九期中复习、辅导、讲评(课外学时)讲授6十期末复习、辅导(课外学时)讲授8十一数学史简介——研讨课(课外学时)研讨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精讲多练.
习题课占总学时的25%,课外辅导占总学时数20%,每次课后作业为6—8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高等数学是其他工程数学的基础,一般工程数学应设置在第一学年后.
六、教学参考书目《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微积分》(第一版),李辉来、孙毅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高等数学》(第三版),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大纲撰写人:宋介珠大纲审阅人:沙秋夫负责人:高首山X204001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英文名称:TheoreticalMechanics课程编号:x204001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2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理论力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也是学生第一次用高等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一门理论物理课程,学好理论力学将为学习其它理论物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理论力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归纳机械运动所遵循的基本规律,用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或作用在它上面的某些力的性质.
理论力学所研究的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可以用来解决多自由度力学体系的运动问题,但本教程所研究的对象,主要还是有限自由度的力学体系,即质点和刚体.
理论力学和其它科学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的,应该说理论力学是包括物理各学科在内及许多其它学科的基础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质点力学掌握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在各种坐标系下的表达方式,牛顿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力矩与动量矩,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理解非惯性系动力学,有心力的基本性质,开普勒定律、宇宙速度;圆形轨道的稳定性.
重点: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在各种坐标系下的表达方式,牛顿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力矩与动量矩;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难点: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非惯性动力学.
(二)质点组力学掌握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矩定理、动量矩守恒定律;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质点组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对质心的动能定理、两体问题.
理解质心坐标系与实验室坐标系,变质量物体的运动、维里定理.
重点:质心运动定理、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质点组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对质心的动能定理、两体问题.
难点:变质量物体的运动、维里定理.
(三)刚体力学掌握刚体运动的描述方法,刚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平衡方程、动量矩、转动动能、惯量张量;刚体绕固定点的转动.
理解刚体的惯量张量和惯量椭球,平面平行运动运动学;转动瞬心;平面平行运动动力学.
重点:刚体运动的微分方程,刚体绕固定点的转动.
难点:刚体的惯量张量和惯量椭球,转动瞬心.
(四)转动参考系理解平面转动参考系;空间转动参考系,以及非惯性系动力学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影响.
重点:平面转动参考系;空间转动参考系.
难点:非惯性系动力学.
(五)分析力学掌握约束与广义坐标,虚功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基本形式及其应用,哈米顿正则方程,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哈米顿原理与正则变换.
重点:广义坐标与虚功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基本形式及其应用,哈米顿正则方程,哈米顿原理与正则变换.
难点:虚功原理,拉格朗日方程基本形式及其应用,哈米顿正则方程.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质点力学讲授202∶1二质点组力学讲授92∶1三刚体力学讲授102∶1四转动参考系讲授62∶1五分析力学讲授172∶1六理论力学创新综合实验实验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的要求理论力学课程的主体实验独立设课,见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
本课程设置2学时的综合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力学概念的理解.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理论力学是物理专业其它学科的基础,学好理力必须具有较好的高数基础,所以理论力学和高等数学、热力学、电动力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都有紧密的联系.
六、教学参考书目《理论力学》(第二版),周衍柏编,高教出版社,2003《力学》,梁昆淼编,高教出版社,1981《理论力学简明教程》,陈世民编,高教出版社,2001《理论力学》(第二版),金尚年编,高教出版社,2003大纲撰写人:高首山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李大卫X2080031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线性代数英文名称:LinearAlgebra课程编号:x208003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
0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线性代数是讨论代数学中线性关系经典理论的课程,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是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
它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计算机日益发展和普及的今天,该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更显得重要.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论证的能力,并为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及进一步提高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行列式基本要求:了解n阶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熟练掌握二、三阶行列式的计算法;掌握利用性质计算行列式的一般方法,化简、计算简单的n阶行列式;了解克莱姆法则.
重点:行列式的性质与计算.
难点:n阶行列式定义的理解计性质与计算.
(二)矩阵基本要求: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一些特殊矩阵及其性质;熟练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其运算规律理解逆矩阵的概念,熟练掌握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及可逆矩阵的性质;熟练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及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理解矩阵秩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求法;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重点:矩阵概念、运算;逆矩阵及矩阵的秩的概念、性质及计算.
难点:逆矩阵及矩阵的秩的概念、性质及计算.
(三)n维向量基本要求: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线性组合的概念,熟练掌握有关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主要结论;了解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的概念,掌握求向量组的秩及其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方法;了解内积、正交概念,了解正交向量组的性质,掌握施密特(Schmidt)正交化方法;了解正交矩阵的概念及性质.
重点:n维向量的概念、线性相关性及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难点:线性相关性的有关论证.
(四)线性方程组基本要求: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等概念;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及通解等概念;熟练掌握用行初等变换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重点: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及求解.
难点: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论证.
(五)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基本要求:理解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并掌握其求法;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阵对角化的充要条件和对角化的方法;掌握求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的方法.
重点: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概念及其求法、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难点: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六)二次型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了解二次型的秩及二次型的标准形的概念;了解合同矩阵的概念;熟练掌握用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及掌握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了解惯性定理;了解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的概念及它们的判别法.
重点:二次型的矩阵表示及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难点: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行列式讲授42∶1二矩阵讲授82∶1三n维向量讲授42∶1四线性方程组讲授42∶1五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讲授62∶1六二次型讲授6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每次课后作业为4-6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线性代数与向量代数联系密切.
学生最好是在学完空间解析几何之后再开线性代数课.
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为学习后继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和有关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六、教学参考书目《线性代数》(第一版),陈殿友、术洪亮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线性代数》(第三版),赵树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线性代数》(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线性代数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大纲撰写人:屠良平大纲审阅人:沙秋夫负责人:高首山X2080031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线性代数英文名称:LinearAlgebra课程编号:x208003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
0适用专业:工学类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线性代数是讨论代数学中线性关系经典理论的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由于线性问题广泛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而某些非线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线性问题,因此本课程所介绍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控制理论与应用中.
尤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该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更显得重要.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和推理论证能力,并为学习相关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行列式掌握二、三阶行列式的计算法;掌握利用性质计算行列式的一般方法、化简、计算简单的n阶行列式;熟练掌握行列式展开定理;了解克莱姆法则.
重点: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
难点:行列式的定义与性质及计算.
(二)矩阵理解矩阵概念;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对称矩阵及其性质;熟练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其运算规律;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熟练掌握矩阵求逆的方法;熟练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理解初等矩阵及其作用;理解矩阵秩的概念并掌握矩阵求秩方法;了解满秩矩阵定义及其性质.
重点:矩阵概念、运算;逆矩阵及矩阵的秩的概念、性质及计算.
难点:矩阵运算、逆矩阵求法.
(三)向量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定义;理解有关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主要结论;掌握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的概念,熟练掌握向量组的秩及其极大线性无关组;正确理解n维向量的内积、正交概念、掌握Schmidt正交化方法.
重点: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
难点:n维向量的概念、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
(四)线性方程组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等概念;理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及通解等概念;熟练掌握用行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方法.
重点: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定理、求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方法.
难点: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及通解.
(五)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理解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理解矩阵对角化的充要条件;熟练掌握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了解正交矩阵概念及性质.
重点: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概念及其求法、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难点:矩阵特征值矩阵相似对角化.
(六)二次型掌握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了解二次型的秩及二次型的标准形的概念;掌握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熟练掌握用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重点: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配方法、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难点: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行列式讲授42∶1二矩阵讲授82∶1三向量讲授62∶1四线性方程组讲授42∶1五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讲授42∶1六二次型讲授6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1、严格按大纲的要求及教学计划授课2、加强集体备课及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3、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必做作业,加强辅导答疑4、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线性代数与向量代数密切联系.
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开设计算方法、最优化方法、控制论及数理统计课程的专业应先开设线性代数课程.
六、教学参考书目《线性代数》(第一版),辽宁科技大学高等数学部组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线性代数》(第三版),上海交通大学线性代数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线性代数》(第一版),陈殿友、术洪亮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大纲撰写人:张金海大纲审阅人:沙秋夫负责人:高首山X208004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英文名称:ProbabilityTheory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课程编号:x208004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工学类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一门学科,是数学中与现实世界联系最密切、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是许多新发展的前沿学科(如控制论、信息论、可靠性理论、人工智能等)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训练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随机事件与概率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了解事件频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
了解概率的古典定义,会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
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及概率加法定理.
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概率的乘法定理,了解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并学会运算.
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
重点:条件概率、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
难点:古典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律的概念和性质、连续型随机变量及概率密度的概念和性质.
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会利用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了解均匀分布与指数分布.
会求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重点:分布律的性质、概率密度的性质、分布函数的性质,会利用它们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难点: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三)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联合分布律,理解联合概率密度的概念和性质,并会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理解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
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概念.
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函数(和、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
重点:边缘分布、独立性.
难点: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极限定理理解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计算.
会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了解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与指数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了解矩、相关系数的概念及其性质与计算.
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切比雪夫定理和伯努利定理.
了解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
重点:数学期望与方差的计算.
难点:相关系数的计算.
(五)统计量及其分布理解总体、个体、样本和统计量的概念.
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计算.
了解(2分布、t分布与F分布的定义,并会查表计算.
了解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重点和难点:(2分布、t分布与F分布的定义,及查表计算;正态总体的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六)参数估计理解点估计的概念,掌握矩估计法(一阶、二阶)与极大似然估计法.
了解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会求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会求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与方差比的置信区间.
重点:矩估计法(一阶、二阶)与极大似然估计法;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
难点:极大似然估计法.
(七)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了解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了解非参数假设检验重点: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难点:非参数假设检验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讲授+练习82∶1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讲授+练习82∶1三多维随机向量及其分布讲授+练习62∶1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讲授+练习62∶1五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讲授+练习22∶1六统计量及其分布讲授+练习22∶1七参数估计讲授+练习82∶1八假设检验讲授+练习62∶1九机动讲授+练习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每次课后作业为2—6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每周辅导答疑1次.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六、教学参考书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四版),沈恒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范大茵、陈永华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大纲撰写人:王金萍大纲审阅人:沙秋夫负责人:高首山X208004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英文名称:ProbabilityTheory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课程编号:x208004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从数量方面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的学科.
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他们解决某些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近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随机事件与概率了解随机现象、随机试验、样本空间、事件频率、条件概率的概念,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概率的古典定义、概率的公理化定义、伯努利概型和二项概率的计算方法.
理解随机事件、事件的独立性概念,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加法定理、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及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的方法.
重点:加法公式、乘法公式、贝叶斯公式、独立性.
难点: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利用事件间的关系和运算来简化概率的计算.
(二)随机变量的分布与数字特征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理解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函数、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熟练掌握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的一些简单函数的概率分布的求法,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均匀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熟练掌握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性质与计算方法,了解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和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在经济中的应用.
重点:分布函数与概率分布(或概率密度函数)之间的关系,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及其性质与求法,常用分布及其数学期望和方差.
难点: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三)多维随机变量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了解矩、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并会计算.
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及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边缘概率分布和边缘概率密度),掌握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和函数的分布的计算方法.
了解契比雪夫不等式、契比雪夫大数定律和伯努利大数定律,了解伯努利大数定律与概率的统计定义、参数估计之间的关系.
了解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并能运用棣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近似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重点: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联合分布的关系、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难点:边缘分布、随机变量的独立性、随机变量的和函数的分布、相关系数、契比雪夫不等式、中心极限定理.
(四)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理解总体、个体、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概念,了解直方图的作法、了解分布、分布和分布的定义,并会查表计算分位数,了解正态总体的常用抽样分布,掌握根据数据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方法.
重点:分布、分布和分布的分位数的查表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方差.
难点:分位数的查表计算.
(五)参数估计理解点估计的概念,掌握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了解估计量的评判标准(无偏性、有效性、相合性).
理解参数的区间估计的概念,会求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会求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置信区间.
重点:极大似然估计法、区间估计.
难点:置信区间.
(六)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了解单个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和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假设检验.
了解总体分布假设的检验法,会应用该方法进行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重点: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难点:单个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随机事件与概率讲授102∶1二随机变量的分布与数字特征讲授122∶1三随机向量讲授102∶1四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讲授42∶1五参数估计讲授62∶1六假设检验讲授6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开展教学,在讲授理论内容的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习题练习,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每次课后作业练习题数目:4—6道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学生在进入本课程学习之前,应学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提供了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可具备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向各基础学科、工程学科的广泛渗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发展成不少边缘学科,所以它是许多新的重要学科的基础,学生应对本课程予以足够的重视.
六、教学参考书目《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线性代数》(第一版),陈殿友、术洪亮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袁荫棠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实用概率统计同步教练》,于义良、安建业、李秉林、赵芬霞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版),杨荣、郑文瑞、王本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大纲撰写人:屠良平大纲审阅人:沙秋夫负责人:高首山X2080064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分析英文名称:MathematicalAnalysis课程编号:x2080064学时数:240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15.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学分析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门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许多后继课程,如: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数学物理方程等课程必备的基础,是数学系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使学生具备熟练的运算能力与技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应用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及难点(一)集合与映射理解集合及其相关概念、映射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及实数集合的表示法,函数的表示法与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
重点:集合、映射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
难点: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二)数列极限掌握数列极限的概念与定义、无穷大量和无穷小量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收敛准则;理解实数系具有连续性的分析意义,实数系的一系列基本定理.
熟练掌握数列极限的计算,利用Stolz定理计算数列极限.
重点:数列极限的概念,上(下)确界、无穷大(小)量的概念,数列的收敛准则,实数系的基本定理.
难点:计算数列极限,判断数列的敛散性.
(三)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掌握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阶的估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函数极限的计算;掌握连续函数的一些基本命题的证明;理解函数一致连续的概念.
重点:函数极限、函数连续、一致连续的概念,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极限的计算.
难点:函数极限的计算,函数一致连续、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有关判断、证明.
(四)微分理解微分、导数、高阶微分和高阶导数的概念、性质及相互关系;熟练掌握求导与求微分的方法;理解高阶导数的Leibniz公式.
重点:微分、导数、高阶微分与高阶导数的概念及计算,复合函数、隐函数、参数形式函数的导数计算.
难点:复合函数、隐函数的导数计算.
(五)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掌握微分中值定理与函数的Taylor公式,并能应用于函数性质的研究;熟练掌握运用L'Hospital法则计算函数极限,求解函数的极值及其作图问题.
重点:微分中值定理与函数的Taylor公式,L'Hospital法则,函数的极值与函数作图问题.
难点:应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有关问题,运用L'Hospital法则计算极限,求解函数的极值.
(六)不定积分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与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应用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求解不定积分;掌握求有理函数与部分无理函数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重点:不定积分的计算,应用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计算不定积分.
难点:利用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计算不定积分,有理函数与部分无理函数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
(七)定积分理解定积分的概念;掌握微积分基本定理(Newton—Leibniz公式);熟练掌握定积分的计算,能运用微元法解决几何、物理等实际应用问题.
重点:函数可积性的讨论,定积分的计算,利用定积分计算几何、物理与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难点:函数可积性的讨论,利用定积分计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反常积分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掌握反常积分的收敛判别法及计算.
重点:反常积分的概念及计算,反常积分的收敛判别法.
难点:反常积分的收敛判别法.
(九)数项级数掌握数项级数敛散性的概念;理解数列上级限与下极限的概念;掌握运用各种判别法判别正项级数、任意项级数及无穷乘积的敛散性.
重点:数项级数敛散性,上(下)极限的概念,正项级数、任意项级数与无穷乘积的敛散性的判别.
难点:正项级数、任意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
(十)函数项级数掌握函数项级数(函数序列)一致收敛性概念、一致收敛性的判别法及一致收敛级数的性质;掌握幂级数的性质,将函数展开为幂级数;了解函数的幂级数展开的重要应用.
重点:函数项级数(函数序列)一致收敛性、幂级数的概念,幂级数的性质,幂级数的展开及其应用.
难点:一致收敛性的判别,函数的幂级数的展开.
(十一)Euclid空间上的极限和连续了解Euclid空间的拓扑性质;掌握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及其与一元函数对应概念之间的区别;理解紧集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重点: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紧集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难点:紧集上连续函数的有关问题的证明.
(十二)多元函数的微分学掌握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及其与一元函数对应概念之间的区别;熟练掌握多元(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求导方法;掌握偏导数在几何上的应用,多元函数无条件极值与条件极值的求法.
重点: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及计算,多元(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求导,偏导数在几何上的应用,多元函数(无)条件极值的计算.
难点:多元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求导,多元函数(无)条件极值的计算.
(十三)重积分理解重积分的概念;掌握重积分与反常重积分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变量代换法计算重积分;了解微分形式的引入在重积分变量代换的表示公式上的应用.
重点:重积分与反常重积分的计算.
难点:重积分与反常重积分的计算,应用变量代换法计算重积分.
(十四)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掌握二类曲线积分与二类曲面积分的概念与计算方法,Green公式、Gauss公式和Stokes公式的意义与应用;了解外微分的引入在给出Green公式,Gauss公式和Stokes公式统一形式上的意义,场论的有关基本知识.
重点:二类曲线(曲面)积分的概念与计算,Green公式,Gauss公式和Stokes公式的意义与应用.
难点:二类曲线(曲面)积分的计算,Green公式,Gauss公式和Stokes公式的应用.
(十五)含参变量积分掌握含参变量常义积分的性质与计算,含参变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的概念,一致收敛的判别法;理解一致收敛反常积分的性质及其在积分计算中的应用,Euler积分的计算.
重点:含参变量常义积分的性质与计算,含参变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的概念及其判别法.
难点:含参变量反常积分一致收敛的判别,一致收敛反常积分在积分计算中的应用.
(十六)Fourier级数掌握周期函数的Fourier级数展开方法,Fourier级数的收敛判别法与Fourier级数的性质;了解Fourier变换与Fourier积分.
重点:周期函数的Fourier级数展开方法,Fourier级数的收敛判别法,Fourier级数的性质.
难点:Fourier级数的展开及其收敛判别法.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集合与映射讲授+练习42∶1二数列极限讲授+练习122∶1三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讲授+练习122∶1四微分讲授+练习142∶1五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讲授+练习222∶1六不定积分讲授+练习182∶1七定积分讲授+练习342∶1八反常积分讲授+练习122∶1九数项级数讲授+练习162∶1十函数项级数讲授+练习162∶1十一Euclid空间上的极限和连续讲授+练习82∶1十二多元函数的微分学讲授+练习242∶1十三重积分讲授+练习162∶1十四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讲授+练习162∶1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十五含参变量积分讲授+练习82∶1十六Fourier级数讲授+练习8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讲授为主,讲练结合;每一次课(两学时)留一定量作业(包含一定的证明题);每周(四学时)作业批改一次,答疑一次.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后继课程为: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数学物理方程等课程.
六、教学参考书目《数学分析》(第2版),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陈纪修、徐惠平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数学分析》,欧阳光中、朱学炎、秦曾复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费定晖、周学圣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数学分析的方法及例题选讲》,徐利治、王兴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大纲撰写人:姜本源大纲审阅人:王金萍负责人:高首山X2080072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代数英文名称:HigherAlgebra课程编号:x2080072学时数:144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9.
0适应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等代数是数学相关专业三大基础课之一,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由于高等代数的主要内容是线性代数,而线性问题广泛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因此本课程所介绍的理论与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
尤其是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该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更显得重要.
本大纲是根据教育改革发展和面向二十一世纪高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针对培养目标的需要进行设计的,从加强基础知识入手,以实际具体的内容为主,提高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对抽象定义和定理推导、证明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使学生学会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方法;同时使学生对初等代数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相关的课程及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而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及难点行列式理论中的行列式性质与计算、Cramer法则等;n维向量空间概念、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线性方程组的理论与方法;矩阵理论中的矩阵运算、矩阵的秩、逆矩阵、初等矩阵、分块矩阵及其运算;二次型理论;多项式理论中的整除、最大公因式、因式分解定理等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欧几里得空间的基本理论.
行列式了解行列式概念的引出及应用.
了解排列、排列的逆序数、偶排列与奇排列的概念与性质.
掌握n级行列式的定义;掌握对角形行列式的性质;熟练掌握行列式的性质;会用这些性质简化行列式的计算;熟练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掌握余子式及代数余子式的概念;熟练掌握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定理.
熟练掌握Cramer法则及应用.
重点:n阶行列式的定义、性质、计算及Cramer法则.
难点:行列式的计算和代数余子式.
线性方程组了解线性方程组初等变换的概念及性质;熟练掌握利用初等变换(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熟练掌握数域P上的n维向量的概念及运算规则;了解数域P上的n维向量空间的概念;了解线性组合、线性表出以及两个向量组等价的概念;熟练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性与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关系;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基本性质;会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与秩.
矩阵的秩熟练掌握矩阵秩的概念,齐次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的秩与齐次线性方程有无非零解的关系;掌握矩阵k级子式的概念及矩阵秩为r的充分必要条件;熟练掌握计算矩阵秩的方法;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及基础解系的概念;熟练掌握求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方法;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定理.
重点: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可解的判别法.
难点:向量线性相关性与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关系.
矩阵了解提出矩阵概念的问题及矩阵概念;熟练掌握矩阵的加法、乘法、数量乘法及矩阵的转置定义及性质;掌握矩阵乘积的行列式与秩和它的因子的行列式与秩的关系;掌握矩阵A可逆及逆矩阵的概念;了解伴随矩阵与逆矩阵的关系;了解可逆矩阵与矩阵乘积的逆与秩的关系;了解分块矩阵及分块矩阵的运算规律及应用;掌握初等矩阵的概念与性质;掌握矩阵等价的概念、任一矩阵都与其标准形等价;掌握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关系及矩阵A与B等价的充要条件;熟练掌握求逆矩阵的方法.
重点:矩阵的运算、可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矩阵的分块、初等变换.
难点:可逆与逆矩阵的概念,伴随矩阵与可逆矩阵的关系.
二次型了解二次型、二次型矩阵的概念及二次型的矩阵表示;掌握矩阵合同的概念及性质.
了解二次型的标准形概念,任一对称矩阵都合同于一对角矩阵;掌握用非退化线性替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了解复二次型、实二次型的规范形及规范形的唯一性(惯性定理).
掌握正定二次型及正定矩阵的概念;了解二次型为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及正定矩阵的性质.
重点:二次型的概念、复数域和实数域上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
难点:正定二次型的判定及惯性定理.
多项式了解数域的概念与性质了解多项式的概念;掌握多项式的运算及性质;了解一元多项式环的概念.
熟练掌握整除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带余除法定理及证明.
掌握最大公因式的概念与求法(辗转相除法);熟练掌握多项式互素的概念与性质.
熟练掌握不可约多项式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因式分解及唯一性定理.
掌握重因式的概念;熟练掌握多项式的微商及运算法则;掌握判别多项式f(x)有无重因式的方法;掌握余数定理、根与一次因式的关系;了解P[x]中n次多项式在数域P中的根不可能多于n个;了解代数基本定理、复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掌握本原多项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求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理论与方法;了解Eisenstein判别法.
重点:多项式的概念、运算、基本性质、因式分解.
难点:多项式的整除性理论和不可约多项式.
线性空间了解线性空间的定义与简单性质;掌握线性空间维数、基与坐标的概念;掌握过渡矩阵的概念及坐标变换公式;了解子空间的概念;掌握线性空间V的非空子集W成为子空间的条件;掌握由α1,α2,…,αr生成的子空间L(α1,α2,…,αr)概念及性质;了解子空间交与和的概念;了解维数公式;了解直和的概念;掌握V1+V2是直和的充分必要条件.
掌握同构概念及性质;了解数域P上两个有限维线性空间同构的充分必要条件.
重点:线性空间、子空间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有限维线性空间的结构.
难点:过渡矩阵、子空间的直和、维数公式.
线性变换掌握线性变换的概念、恒等变换、数乘变换;了解线性变换的简单性质;了解线性变换的乘法、加法、数乘、逆变换的概念与性质;熟练掌握线性变换在某基下的矩阵的概念;在取定一组基后,线性变换与n*n矩阵1—1对应;掌握用线性变换矩阵计算向量的象的坐标的公式;线性变换在两组基下的矩阵之间的关系;相似矩阵的概念与性质;熟练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以及求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了解特征子空间概念;了解Hamilton-Caylay定理;掌握n维线性空间的一个线性变换在某基下的矩阵为对角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及判别办法;掌握矩阵相似于一个对角矩阵的条件;掌握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的概念及主要性质;了解不变子空间的概念及主要性质.
重点:线性变换的概念、性质及运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线性变换对角化的判定.
难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线性变换对角化,线性变换的矩阵.
欧几里得空间掌握欧几里得空间的定义及基本性质、向量长度的概念、单位向量、柯西-布涅柯夫斯基不等式、夹角的概念;正交向量及性质;熟练掌握度量矩阵的概念.
掌握标准正交基定义;熟练掌握施密特正交化过程;了解欧氏空间同构的概念及条件;掌握正交变换方法.
重点:欧几里得空间的概念、结构,欧几里得空间的正交变换、对称变换.
难点:标准正交基定义,施密特正交化过程.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行列式讲授+练习182∶1二线性方程组讲授+练习162∶1三矩阵讲授+练习182∶1四二次型讲授+练习142∶1五多项式讲授+练习162∶1六线性空间讲授+练习202∶1七线性变换讲授+练习222∶1八欧几里得空间讲授+练习20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课堂讲授+适量的习题课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解析几何同时开设,为学习相关的课程数学分析、矩阵理论等打好基础,并为学生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而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六、教学参考书目《高等代数》(第三版),北京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高等代数》(第三版),张禾瑞,郝丙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高等代数》(第二版),丘维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大纲撰写人:沙秋夫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2080081解析几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解析几何英文名称:AnalyticGeometry课程编号:x208008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解析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代数为工具研究空间形式.
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是学习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射影几何、微分几何、力学等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解析几何直观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应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向量与坐标理解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加法,数量乘矢量,掌握向量的线性关系与矢量的分解,向量在轴上的射影,熟练掌握标架与坐标,两向量的数性积,两向量的矢性积.
重点:向量的各种运算,向量的分解.
难点:用向量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二)轨迹与方程理解曲线方程、曲面方程定义,参数方程定义,各类方程化简问题;掌握各类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空间曲线一般方程、参数方程、射影方程.
重点:常用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其图形,射影柱面.
难点:应用曲线的参数方程来解决与该曲线有关的一些几何问题.
(三)平面与空间直线理解异面直线的距离与公垂线方程,掌握平面的各种方程,直线的各种方程及各方程之间的互化,两直线、两平面的相关位置,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用平面束解决问题,熟练掌握平面、直线方程的求法,两平面、两直线之间的夹角,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
重点:平面与空间直线的各种形式的方程的建立,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的互化难点:点,平面,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了解椭球面、双曲面、抛物面的定义、性质及形成,理解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的定义,熟练掌握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的方程.
重点:柱面,锥面,旋转曲面的方程的建立.
难点:由方程认识曲面的大致形状.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向量与坐标讲授143∶1二轨迹与方程讲授63∶1三平面与空间曲线讲授143∶1四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讲授143∶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每次课后作业为3至5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数学分析课程同时开设,为数学分析等课程的后继内容开设打好基础.
六、教学参考书目《解析几何》(第四版),吕林根、许子道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空间解析几何引论》,南开大学几何教研室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空间解析几何习题试析》,陈绍菱、傅若男编,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1998大纲撰写人:石艳霞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2080091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力学英文名称:Mechanics课程编号:x208009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应用物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在学完高等数学的基础上,运用高等数学工具,全面系统阐述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对力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完整的认识,并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后继的理论力学课程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并培养一定的抽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本课程学习中结合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物理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质点运动学理解运动方程的概念.
掌握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熟练掌握根据运动学方程求解质点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理解自然坐标系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和极坐标系法向速度和切向速度的概念.
理解伽利略变换.
重点:质点运动学方程.
难点:各物理量的极坐标表示.
(二)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理解惯性质量、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掌握质点动量定理并掌握其应用.
理解质点系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
熟练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处理动量守恒问题的方法.
掌握主动力和被动力及非惯性系中的力学,了解火箭飞行原理.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
难点:非惯性系中的力学.
(三)动能和势能理解功的概念,掌握计算变力做功的方法.
理解动能的概念和质点动能定理.
理解质点系动能定理.
理解保守力的概念和势能的概念.
熟练掌握质点系的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理解碰撞的概念,掌握对心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问题的计算方法.
理解质心参考系的运用及粒子的对撞.
重点:功和能、质点动能定理、能量守恒.
难点:计算变力做功的方法.
(四)角动量关于对称性理解质点相对于某点的角动量和质点相对于z轴的角动量的概念.
理解力矩的概念.
掌握质点系角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熟练掌握质点对参考点的角动量的计算.
理解质点对轴的角动量定理.
了解质点系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了解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理解对称性、对称性与守恒律.
重点: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
难点:质点系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
(五)刚体力学理解刚体的动量和质心运动定理.
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转动惯量.
熟练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动力学.
理解刚体的平衡、自转和旋进.
重点:刚体平面运动的动力学.
难点:刚体的平衡、自转和旋进.
(六)振动掌握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理解简谐振动的运动学和能量转换.
掌握简谐振动合成的基本规律.
了解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现象.
重点:简谐振动.
难点:简谐振动合成的基本规律.
(七)波动和声理解简谐波、波形曲线、横波和纵波的概念,理解简谐波的特征量的意义.
理解平面简谐波的方程.
理解平均能流密度、声强与声压.
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的条件、驻波现象及其特征.
了解多普勒效应.
重点:平面简谐波的方程.
难点: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的条件、驻波现象及其特征.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质点运动学讲授72∶1二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讲授72∶1三动能和势能讲授62∶1四角动量关于对称性讲授52∶1五刚体力学讲授82∶1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六振动讲授62∶1七波动和声讲授62∶1八机动、习题课、总结自修或讲、练结合32∶1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预备课程为高等数学,后继课程为理论力学.
五、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每次课后作业为2-3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六、教学参考书《力学》(第二版),漆安慎、杜婵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力学》,史可信编,科学出版社,2003《力学计算机辅助教程》,潘武明编,科学出版社,2004大纲撰写人:王宏德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2080101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热学英文名称:Heat课程编号:x208010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热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有关物质的热运动以及与热现象相联系的各种规律的科学.
它与力学、电磁学及光学一起共同被称为经典物理四大柱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内容;知道热运动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学会处理热现象的基本计算方法;用统计的方法揭示出宏观热力学系统中热现象的微观本质;获得对热学基本问题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为后续的《热力学·统计物理》等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温度(一)教学内容:平衡状态、状态参量、状态函数、温度、温标,各种经验温标及其测温方法,摄氏温标,理想气体温标,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耳斯方程,热力学第零定律,昂尼斯方程.
水的三相点(二)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热动平衡状态、状态参量、状态函数、温度、温标等概念.
2、熟练掌握各种经验温标的测温方法(重点是理想气体温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耳斯方程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3、了解昂尼斯方程.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种物态方程,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理想气体温标的定义.
第二部分: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一)、教学内容:物质的微观模型、分子运动论的三条基本概念、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统计平均观点、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的微观解释、分子力、范德瓦耳斯气体压强.
(二)、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分子运动论的三条基本概念、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三点)、统计平均观点.
2、掌握并熟练应用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与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关系式,范德瓦耳斯实际气体方程.
能够使用分子力公式和与分子力相关的势能公式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了解范德瓦耳斯气体中分子体积引起的修正和分子间引力引起的修正.
了解其它类型实际气体物态方程.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理气压强公式,温度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关系式,范德瓦耳斯方程.
难点:分子力遵从的规律,范氏气体中分子体积和分子力引起的修正.
第三部分: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一)、教学内容: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用分子射线实验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玻尔兹曼分布律,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二)、基本要求:1、掌握并熟练应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玻尔兹曼分布律和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以及理想气体的内能、热容量.
2、正确理解各种统计规律的物理意义.
3、了解涨落现象.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上述四个统计规律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振动能和转动能对热容量的影响.
第四部分:气体内的输运过程(一)、教学内容: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二)、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三种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
2、正确理解三种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3、了解分子微观热运动图象.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三种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
难点:三种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第五部分:热力学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热力学过程、功、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量和焓、气体的内能、焦耳-汤姆孙实验、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
(二)、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热力学过程、准静态过程和无摩擦准静态过程等概念.
2、掌握并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以及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理想气体内能、焓的表达式.
会计算准静态过程中各种情况下的功.
3、了解焦耳实验、焦汤实验的过程和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
难点:理气内能、焓的表达式,准静态过程中各种情况下的功的计算.
第六部分:热力学第二定律(一)、教学内容:热力学第二定律,热现象过程的不可逆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卡诺定理,热力学温标,应用卡诺定理的例子,熵,熵增加原理、熵与热力学几率.
(二)、基本要求:1、掌握熟练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定理、热力学温标以及熵和熵变的简单计算.
2、正确理解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3、了解并知道熵增加原理,应用卡诺定理的两个例子.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卡诺定理,热力学温标,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微分方程,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难点:卡诺定理的应用,热现象过程的不可逆性,T—S图及熵增加原理.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温度讲授+演示42∶1二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讲授+演示62∶1三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讲授+演示102∶1四气体内的输运过程讲授+演示62∶1五热力学第一定律讲授+演示122∶1六热力学第二定律讲授+演示10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除课堂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外,每次课后作业练习题数目:4题,练习题的类型:证明题、计算题和问答题,各类题型的比例1:4:1.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力学,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
六、教学参考书目《热学》,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热学》,秦允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热物理学基础》,包科达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新概念热学》,赵凯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新概念热学》,哈里德、瑞斯尼克著,李仲卿等译,科学出版社,1979大纲撰写人:赵汝顺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2080121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磁学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sm课程编号:x208012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电磁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列为主干课程.
通过《电磁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发生从实物到场的思维转变,和较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学生能获得分析和解决电磁学最基本的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达到从学会到会学.
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为《理论物理》中的电动力学部分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静电场理解静电场中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熟练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迭加原则;掌握用高斯定理计算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的梯度关系和电场的能量和电势与电场强度的积分关系及电偶极矩的概念.
重点:高斯定理及电势与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高斯定理和微分变元的选取.
(二)静电场的导体和电介质熟练理解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理解电容及各向同性介质中D和E、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了解介质极化、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重点:电容及电势与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介质中高斯定理.
(三)直流电理解电流强度,电流密度,电流连续性方程等概念;熟练掌握电源,电动势,串、并联电路(简单电路),基尔霍夫方程式(复杂电路).
了解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重点:基尔霍夫方程式.
难点:对基尔霍夫方程式求解.
(四)静磁场理解比—沙定律,理解稳恒磁场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理解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熟练掌握用比—沙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掌握计算安培力的方法;了解磁矩的概念.
重点:用比—沙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
难点:安培环路定理,磁场的来源和方向的确定.
(五)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理解愣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涡旋电场,暂态过程.
熟练掌握愣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电动势的方法.
掌握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涡旋电场,自感和互感系数的求法和暂态过程;了解交流发电机原理和电子感应加速器.
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难点:磁通量的计算.
(六)磁介质理解介质的磁化,磁场能与磁场能量体密度,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磁路定理,磁化电流和磁化强度,掌握各向同性介质中H和B之间的关系与区别;了解铁磁质的特性,磁场能与磁场能量体密度.
重点: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路定理难点:磁化电流.
(七)交流电理解交流电复数法计算同频率简谐量的迭加,复电压,复电流,复阻抗的概念及串、并联电路的复数解法.
掌握交流电路中的元件—电阻、电容、电感.
元件串、并联的矢量图解法和复数解法及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了解交流电的功率,瞬时功率,平均功率,串联谐振,谐振频率与位相差,并联谐振电路,三相交流电,相电压,线电压,负载的联结,三相电功率.
重点:串、并联交流电路的计算.
难点:交流电路复数解法和矢量图解法.
(八)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和电磁波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的能量与能流密度矢量(玻印亭矢量)掌握位移电流的概念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光的电磁理论,电磁波谱,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静电场讲授+练习6+22∶1二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讲授+练习6+22∶1三电流电路讲授+练习4+22∶1四静磁场讲授+练习4+22∶1五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讲授+练习8+22∶1六磁介质与磁场的作用讲授+练习6+22∶1七交流电讲授+练习8+22∶1八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和电磁波讲授+练习4+22∶1九机动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的要求1、实验部分:实验课另行安排.
2、作业要求:题型主要是分析题、计算题和综合设计题,每次课2-3题3、课外教学:安排组织学生组成课外专题讨论小组或学习小组.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后继课程为理论物理中电动力学课程.
六、教学参考书目《电磁学——及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陈义成编,科学出版社,2002《电磁学》(第二版),赵凯华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电磁学》(第二版),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大纲撰写人:靳永双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2080131光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光学英文名称:Optics课程编号:x208013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
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它具有渊远的历史和丰富的积累,并正在迅速发展.
光学不仅作为基础的学科研究成果而有其本身的学术性,而且它还有极强的应用性;它的进展和成就已经和必将在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此,光学不仅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而且是深造和参加实际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学好光学不仅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智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重要作用,而且能够在实践中发挥非同寻常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振动基础基本要求:了解描述谐振动和简谐波动的各物理量(特别是位相)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旋转矢量法,并能用其分析有关问题;理解谐振动的基本特征.
能建立弹簧振子或单摆谐振动的微分方程.
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掌握同一直线上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相互垂直的简谐运动的合成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
重点:简谐振动本身的特征和规律(动力学方程、运动学方程、及其中各量的意义与计算);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的规律;描述简谐振动的解析法和旋转矢量法.
难点:周相的概念及有关的计算.
第二部分波动基础基本要求: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掌握根据已知质点的谐振动方程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以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理解波形图的意义.
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
掌握波的相干条件.
熟练掌握用位相差或波程差概念分析和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重点:波函数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波函数的建立.
难点:波的干涉现象及驻波形成的理解.
第三部分波动光学(一)光的干涉基本要求:理解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了解获得相干光的两类方法,即波阵面分割法和振幅分割法;了解光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掌握杨氏双缝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及波动理论对条纹规律的解释;了解等倾干涉原理;掌握光程的概念及光程差与位相差的关系,熟练掌握用光程差的概念分析劈尖和牛顿环实验中条纹的分布规律;掌握增透膜、增反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会运用基本理论去解释光的干涉现象的某些应用.
重点:掌握光程差的概念,会用其分析杨氏双缝干涉和薄膜等倾、等厚干涉现象及规律.
难点:光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的理解.
(二)光的衍射基本要求:了解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掌握用菲涅尔半波带法分析菲涅尔圆孔和圆屏衍射的光强分布;了解产生光波衍射现象的条件,熟练掌握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分布规律,能用菲涅耳半波带法对此分布规律进行解释,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掌握用菲涅尔积分法计算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光强随衍射角分布规律;理解多光束干涉的规律,从而进一步理解光栅谱线形成的原因;熟练掌握光栅方程及光栅光谱的缺级条件,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谱线分布的影响;了解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重点:用菲涅尔半波带法分析菲涅尔圆孔和圆屏衍射的光强分布;用菲涅尔积分法计算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光强和平面衍射光强分布规律;运用单缝衍射的明、暗纹条件和光栅方程及其有关知识解决衍射中的某些问题(如计算波长、条纹的位置及光栅常数).
难点:菲涅耳半波带法和积分法解释衍射现象.
(三)光的偏振基本要求: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理解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熟练掌握马吕斯定律,对一般问题能进行熟练计算;理解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掌握布儒斯特定律;了解光通过单轴晶体时的双折射现象,会分析光在晶体中的波面以及光在晶体中的传播方向.
了解尼科耳棱镜的工作原理;理解椭圆和圆偏振光的产生机理和波片的作用,以及检验它们的方法;了解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及偏振光的干涉原理;掌握用简便方法检验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
重点:偏振光的定义及产生偏振光的几种主要方法,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难点:其一是椭圆偏振光产生的机理和波片的作用,其二是理解偏振光干涉的规律.
第四部分量子光学(一)光的量子性基本要求:掌握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两个效应的解释;了解基尔霍夫定律,黑体的经典辐射定律,普朗克辐射公式;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及电子衍射实验.
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理解描述物质波动性的物理量(波长、频率)和粒子性的物理量(动量、能量)间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两个效应的解释.
(二)现代光学基础基本要求:掌握激光产生的原理、激光的特性及其主要应用;了解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了解全息照相原理及应用.
重点:激光产生基本原理、激光特点及应用,全息照相基本原理.
难点:激光产生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振动讲授21.
5∶1二波动讲授21.
5∶1三光的干涉讲授+演示141.
5∶1四光的衍射讲授+演示101.
5∶1五光的偏振讲授+演示81.
5∶1六光的量子性讲授61.
5∶1七现代光学基础讲授41.
5∶1八总复习讲授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1.
制定预习纲要,在纲要中指明每章重点、难点、基本要求,提出预习思考题,讨论题、计算题等.
2.
要求学生按教师所发预习纲要提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
3.
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通过拷盘来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4.
及时批改作业、辅导答疑.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有力学、电磁学、热学等作基础,为其它后续课程如量子力学及应用物理各专业课程等打基础.
六、教学参考书目《光学教程》(第三版),姚启钧原著,华东师大光学教材编写组改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光学》,易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光学教程》(第二版),章志鸣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大纲撰写人:姜丽娜大纲审阅人:王开明负责人:高首山X2080151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英文名称:AtomPhysics课程编号:x208015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
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基础课.
《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主要介绍物质结构的重要层次:原子和分子,既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它们内部的主要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
2.
本课程讨论的对象是微观现象,一些概念和原理都是学生以前的学习中没有的.
此外本课程涉及的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现象、新数据和新理论不断涌现.
3.
本课程保持物理学的特点,既贯彻"实验—理论—实验"的原则.
从实验事实出发,参考已有的知识,提出一个初步的假设;如果这个假设能够说明已有的实验事实,或者还与进一步的实验符合,就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究较深入的理论;依据理论推测新的实验结果或接受新的实验结果的检验,据此修正或完善先前的假设和理论.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原子的基本状况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学生获得原子的有关知识,了解原子的质量及大小和数量级,掌握α粒子的散射理论,理解并掌握库仑散射公式,卢瑟福散射公式.
并了解同位素的概念,理解瞄准距离、碰撞截面及库仑散射因子的概念.
重点:库仑散射公式及卢瑟福散射公式的推导,通过核式模型的建立肯定原子核的存在.
难点:中心力场、角动量守衡、在极坐标下推导库仑散射公式.
(二)原子的能级和辐射通过光谱的观察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使同学理解光谱的实验规律是研究原子的重要途径之一.
掌握氢原子光谱所满足的规律,掌握玻尔的氢原子理论,了解类氢离子的光谱及里德伯常数的变化.
掌握夫兰克-赫兹实验原理.
了解电子的椭圆轨道与氢原子能量的相对论效应.
重点:氢原子光谱的谱线系公式,玻尔半径及氢原子的量子化能级,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难点:电子的椭圆轨道和氢原子能量的相对论效应,较高的激发电势的测定.
(四)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了解碱金属原子的变化规律,掌握锂的四个光谱线系公式,了解原子实的极化和轨道的贯穿的机理,及电子自旋同轨道运动相互作用的情况,掌握单电子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了解碱金属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重点:锂的四个光谱线系公式,既主线系、漫线系、锐线系、柏格曼线系.
单电子辐射跃迁的选择定则.
难点:碱金属原子光谱精细结构的形成机理.
(五)多电子原子了解氦及周期系第二族元素的光谱和能级,掌握泡利原理、辐射跃迁的普遍选择定则、确定具有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的方法.
重点:泡利原理、辐射跃迁的普遍选择定则(L-S耦合).
难点:泡利原理.
(六)在磁场中的原子了解原子的磁矩,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掌握原子受磁场作用附加能量的计算,掌握正常塞曼效应和反常塞曼效应的规律.
重点:塞曼效应.
难点:拉莫尔旋进和塞曼效应.
(七)原子的壳层结构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掌握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学会确定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
重点:原子基态电子组态的确定.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填充次序的规律.
(八)X射线了解X射线的产生及其波长的强度测量,掌握连续谱和标识谱产生的机理,了解产生X射线标识谱的跃迁遵守的选择定则,掌握莫塞莱定律及康普顿效应.
重点:莫塞莱定律及康普顿效应.
难点:X射线标识谱的跃迁遵守的选择定则.
(九)分子结构和分子光谱了解分子光谱的规律和分子的能级、分子的键连种类掌握分子的电子运动状态和电子能级,分子之间振动和振动能级,分子转动和转动能级.
重点:分子运动状态的不同描述种类.
难点:原子态的确定.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列一绪论原子的基本状况讲授82∶1二原子的能级和辐射讲授82∶1四碱金属原子和电子自旋讲授82∶1五多电子原子讲授82∶1六在磁场中的原子讲授82∶1七原子的壳层结构讲授22∶1八X射线讲授42∶1九分子结构和分子光谱讲授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1、课程讲授:提高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每周安排一次答疑(2小时)3、每章收一次作业,逐本批改学生作业.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有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等作基础,为其它后续课程课程如量子力学及应用物理各专业课程等打基础.
六、教学参考书目《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原子物理学》,顾建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大纲撰写人:赵宝明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2080161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法英文名称:MethodsofMathematicalPhysics课程编号:x2080161学时数:80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5.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学物理方法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和特殊函数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给学生打好必要的学习理论物理的数学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相关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复变函数论(一)解析函数理解复变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复平面拓扑概念;掌握主要初等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熟练掌握解析函数的判定及其微分方法.
重点:解析函数的判断.
难点:多值初等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二)解析函数的积分理解复变函数的积分概念;掌握积分方法;理解Cauchy定理和Cauchy公式;熟练掌握使用Cauchy定理和Cauchy公式求积分;了解Cauchy不等式、刘维尔定理及Morera定理等相关定理重点:柯西定理.
难点:复变函数的积分,柯西公式计算.
(三)无穷级数了解复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的概念,及逐项微分、逐项积分定理;理解幂级数的收敛概念;熟练掌握函数展开成幂级数、泰勒定理;了解解析延拓的概念;掌握洛朗级数展开,孤立奇点的分类.
重点:泰勒级数展开和洛朗级数展开.
难点:洛朗级数展开,孤立奇点的分类.
(四)解析延拓函数了解函数解析延拓的概念与方法;掌握函数的定义与主要性质.
重点: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难点:函数的解析延拓.
(五)留数定理理解函数在孤立奇点留数的概念;熟练掌握留数的求法;掌握应用留数定理计算积分和实变函数的定积分;了解辐角原理和Ruche定理.
重点:留数定理的应用.
难点:应用留数定理计算实变函数定积分.
第二部分:数学物理方程(六)数学物理方程定解问题了解偏微分方程的概念,三类典型数理方程的导出;掌握定解条件的确定及物理意义.
重点:数学物理方程的定解条件.
难点: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出.
(七)行波法理解无界弦振动的物理意义;掌握解无界弦振动的行波法,及其达朗贝尔公式解;了解反射波、纯强迫振动和推迟势的概念;理解三维无界振动问题及其泊松公式解.
重点:达朗贝尔公式、泊松公式.
难点:反射波、纯强迫振动和推迟势.
(八)分离变量法熟练掌握有界弦自由振动的分离变量法;掌握非齐次方程解;了解非齐次边界条件如何处理;初步了解本征函数的概念.
理解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分离变量.
重点:运用分离变量法解数理方程.
难点:非齐次振动方程边界条件的处理.
(九)积分变换法了解Fourier变换的意义及性质;掌握应用Fourier变换解方程的方法;了解Lapiace变换的意义及性质;掌握应用Laplace变换解方程的方法.
重点:Fourier变换和Laplace变换的应用.
难点:傅里叶积分与傅里叶变换.
(十)格林函数法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求解泊松方程的边值问题;理解格林函数的概念;掌握电像法求解特殊区域的狄氏问题.
重点:用格林函数法解数理方程.
难点:求格林函数.
第三部分:特殊函数(十一)勒让德多项式理解勒让德多项式的概念;掌握勒让德多项式的性质;了解球函数的概念.
重点:勒让德多项式的性质.
难点:利用勒让德多项式求解球坐标系下的拉普拉斯方程.
(十二)贝塞尔函数理解贝塞尔函数的概念;掌握贝塞尔函数的性质;了解柱函数的概念.
重点:贝塞尔函数的性质.
难点:应用贝塞尔函数求解柱坐标系下的拉普拉斯方程.
(十三)斯图姆—刘维本征值问题理解斯图姆—刘维方程;了解自然边界条件;掌握斯图姆—刘维本征值问题.
重点:斯图姆—刘维本征值问题的性质.
难点:自然边界条件.
三、教学方式及教学分配以下为参考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作适当调整.
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第一部分复变函数论解析函数讲授+练习82∶1二解析函数的积分讲授+练习62∶1三无穷级数讲授+练习82∶1四解析延拓函数讲授+练习32∶1五留数理论讲授+练习52∶1六第二部分数学物理方程定解问题讲授42∶1七行波法讲授+练习62∶1八分离变量法讲授+练习102∶1九积分变换法讲授+练习82∶1十格林函数法讲授+练习82∶1十一第三部分特殊函数勒让德多项式讲授+练习72∶1十二贝塞耳函数讲授+练习52∶1十三斯特姆-刘维本征值问题讲授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布置作业:原则上在课后习题中选择.
作业题数:宜与对应章节学时数成正比,教学时可以适当调整.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作为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习;同时作为近代物理学的基础课程,它也是其他专业课程如固体物理学课程的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
六、教学参考书目《数学物理方法》,姚端正、梁家宝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数学物理方法学习指导》,姚端正、史新奎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版),梁昆淼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矢量分析与场论》(第二版),谢树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大纲撰写人:于永新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2080181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常微分方程英文名称:OrdinaryDifferentialEquations课程编号:x208018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常微分方程是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打下基础.
同时使学生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为实践服务.
学习本课程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反映常微分方程的实际背景及其应用,要抓住基本内容重点介绍线性方程及线性方程组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方法.
对定性理论和稳定性理论要强调思想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及难点(一)基本概念本部分通过几个具体例子,粗略地介绍常微分方程的一些物理背景和方程的建立问题,并讲述一些最基本的概念.
了解物理学中的一些常微分方程的建立,理解常微分方程及偏微分方程,解与通解等基本概念.
难点:微分方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重点:微分方程及解、通解的概念.
(二)一阶微分方程本部分主要介绍若干能用初等解法求解的方程类型及其求解的一般方法.
要求熟练掌握变量分离方程,线性方程,恰当方程等基本方程的解法,掌握一阶隐方程与参数表示方法.
理解一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了解解的延拓,解对初值的连续性、可微性定理等.
要求熟练掌握存在唯一定理的条件,结论,解的存在区间,掌握皮卡逐步逼近法求解简单的微分方程.
理解皮卡逐步逼近法证明问题的思想步骤.
难点:存在唯一性定理的证明.
重点:一阶微分方程的各种初等解法.
(三)高阶微分方程重点讲述线性方程的基本理论和常系数高阶方程的解法,简单的介绍了高阶方程的降价和幂级数解法等问题.
熟练掌握常系数线性方程的解法,掌握线性方程的一般理论,了解高阶方程的降阶和二阶线性方程的幂级数解法.
本章对常系数方程的解法归类明确,易于记忆,但推理较为复杂,线性方程基本理论部分易于理解.
难点:常系数线性方程解法的定理推导及某些高阶方程的降阶.
重点:常系数线性方程通解解法.
(四)线性微分方程组研究了线性微分方程组的理论,常系数线性齐次(非齐次)微分方程组的解法.
要求了解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基本概念,理解常系数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的一般理论,熟练掌握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组(常系数)的解法和非齐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和一般理论,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应用.
难点:系数矩阵含重特征值时的微分方程组求解.
重点:一阶常系数微分方程组求解.
(五)非线性微分方程和稳定性主要论述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将非线性微分方程简化成线性微分方程来处理且不致产生较大的误差,以及当问题不允许线性化时,如何提示物质运动的规律及其属性.
理解零解稳定性的定义及相应概念,要求熟练掌握按线性近似决定微分方程组零解稳定性条件和方法.
掌握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及二次型V函数的构造.
本部分属于定性问题讨论,自然难度较大,特别是稳定性理论.
难点:稳定性理论.
重点:判断零解稳定性的两种方法.
(六)一阶线性偏微分方程介绍了一阶线性偏微分方程概念及其求解,要求掌握一阶齐线性和一阶拟线性偏微分方程的一般求解方法,掌握柯西问题求解.
重点:一阶齐线性和一阶拟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
难点:一阶线性偏微分方程特征方程的首次积分求解.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基本概念讲授、练习42∶1二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讲授、练习102∶1三一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讲授、练习82∶1四高阶微分方程讲授、练习102∶1五线性微分方程组讲授、练习102∶1六非线性微分方程和稳定性讲授、练习122∶1七一阶线性偏微分方程讲授、练习82∶1八总结讲授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的要求课堂认真授课,做到讲练结合,力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适量加入习题课,作业适中,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后续课程是数理方程.
六、教学参考书目《常微分方程》,王高雄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常微分方程讲义》,叶彦谦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常微分方程》,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大纲撰写人:屠良平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208019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英文名称:ProbabilityTheoryandMathematicalStatistics课程编号:x2080191学时数:72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5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性的一门学科,是数学中与现实世界联系最密切、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是许多新发展的前沿学科(如控制论、信息论、可靠性理论、人工智能等)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概率思想"、"统计思想",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随机事件与概率理解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理解事件频率的概念,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
理解概率的古典定义,会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
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及概率加法定理.
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乘法定理,理解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并学会运算和计算.
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
重点:条件概率、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
难点:古典概型、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和性质、连续型随机变量及概率密度的概念和性质.
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会利用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与指数分布.
会求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重点:分布律的性质、概率密度的性质、分布函数的性质,会利用它们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难点: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三)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了解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联合分布列、联合概率密度的概念和性质,并会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理解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了解条件分布.
理解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概念.
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函数(和、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
重点:边缘分布、独立性.
难点: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条件分布.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极限定理理解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计算.
会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与指数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了解矩、相关系数的概念及其性质与计算.
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切比雪夫定理和伯努利定理.
了解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棣莫弗—拉普拉斯定理,并会用中心极限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近似值.
重点:数学期望与方差的计算.
难点:相关系数的计算.
(五)统计量及其分布理解总体、个体、样本和统计量的概念.
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计算.
了解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并会查表计算.
了解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重点和难点: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及查表计算;熟悉正态总体的常用统计量的分布及计算.
(六)参数估计理解点估计的概念,掌握矩估计法(一阶、二阶)与极大似然估计法.
了解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掌握区间估计的计算步骤,会求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会求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与方差比的置信区间.
重点:矩估计法(一阶、二阶)与极大似然估计法;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置信区间.
难点:极大似然估计法.
(七)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掌握单个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了解非参数假设检验.
重点:正态总体的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难点:非参数假设检验.
(八)方差分析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
重点:了解与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难点: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
(九)回归分析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
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
重点: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
难点:一元回归分析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讲授+练习102.
5∶1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讲授+练习102.
5∶1三多维随机向量及其分布讲授+练习102.
5∶1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讲授+练习82.
5∶1五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讲授+练习42.
5∶1六统计量及其分布讲授+练习42.
5∶1七参数估计讲授+练习102.
5∶1八假设检验讲授+练习82.
5∶1九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讲授+练习42.
5∶1十机动讲授+练习42.
5∶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每周辅导答疑一次,每次课后作业为2—6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六、教学参考书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沈恒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范大茵、陈永华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大纲撰写人:王金萍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2080201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离散数学英文名称:DiscreteMathematics课程编号:x208020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离散数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缜密概括的能力,学会如何应用数学工具处理实际问题,也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为迎接未来数学、计算机科学的挑战作些必要的理论储备.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命题逻辑理解命题公式的生成及利用真值表对命题公式的判定;掌握命题的概念联结词的含义及其真值,熟练掌握命题的等价公式和蕴含式,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的求法与表示,用P规则、T规则与CP规则进行命题演算的推理.
重点:等价式、蕴含式、范式,命题演算的推理.
难点:命题演算的推理.
(二)谓词逻辑理解谓词与量词的概念,约束变元与自由变元的概念,掌握谓词公式的等价公式和蕴含式,掌握前束析取范式与前束合取范式的求法,用P规则、T规则与CP规则、UG规则、US规则、EG规则与ES规则进行谓词演算的推理.
重点:谓词公式的等价式、蕴含式、前束范式,谓词演算的推理.
难点:谓词演算的推理.
(三)集合论了解n元组,理解笛卡儿积的概念,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幂集的概念,熟练掌握二元关系的概念、性质及其运算,熟练掌握等价关系序关系.
重点:关系的性质,等价关系、序关系.
难点:关系的性质,等价关系,序关系.
(四)代数结构理解代数结构概述,同态与同构的概念,理解子群的陪集,理解子群、循环群以及群的生成元素的概念,熟练掌握群的运算及其性质,掌握拉格朗日定理及其应用,熟练掌握群及其子群的判断定理重点:群的概念、性质及运算.
难点:同态与同构.
(五)格和布尔代数理解分配格、有补格,掌握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重点:格及相关性质.
(六)图论掌握图的基本概念、掌握路与回路的概念、掌握图的矩阵表示.
熟练掌握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平面图.
掌握树与生成树.
重点:图、路、图的矩阵表示、平面图、树与生成树.
难点: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数理逻辑讲授202∶1二集合论讲授162∶1三代数结构讲授162∶1四图论讲授1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作业与练习题的类型以证明题与计算题为主,数目为2~4题.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线性代数、程序设计语言.
后继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等.
本课程与计算机和相关科学关系非常密切,是许多计算机有关课程的基础,如:高级语言、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可计算机理论、人工智能、形式语言与自动机、信息管理与检索以及开关理论等,离散数学也是研究自动控制、管理科学、电工工程等的重要工具.
六、教学参考书目《离散数学》,左孝凌等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离散数学理论.
分析.
题解》,左孝凌等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离散数学》,耿素云、屈婉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离散数学结构》(翻译版),D.
S.
MALIK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大纲撰写人:孙岩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2080221数学物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程英文名称:MathematicalPhysicsEquations课程编号:x208022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
0适应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学物理方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运用高等数学等的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数学、物理、热能工程等诸多学科所涉及的偏微分方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物理方程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物理方程这一工具,分析和解决有关的数学、物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讨论三类典型的二阶偏微分方程的定解问题的求解方法(分离变量法、格林函数法及积分变换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及难点(一)一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理解基本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概念及提出.
重点:基本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概念及其导出.
难点:基本方程和定解条件的建立.
(二)分离变量法熟练掌握一维波动方程和热传导方程的齐次问题的分离变量法;掌握一维波动方程和热传导方程的混合问题(包括非齐次方程和非齐次边界条件情形)以及圆域内的二维Laplace方程的定解问题的分离变量法.
重点:波动方程和热传导方程的混合问题的分离变量法.
难点:用分离变量法求一维波动方程和热传导方程的非齐次问题.
(三)行波法与积分变换法了解三维波动方程的Poisson公式和用Laplace积分变换求解热传导方程的Cauchy问题;熟练掌握一维波动方程的D′Alembert公式;掌握用Fourier积分变换求解热传导方程的Cauchy问题.
重点:D′Alembert公式,利用Fourier积分变换求解热传导方程的Cauchy问题.
难点:热传导方程的Cauchy问题求解的积分变换法.
(四)Laplace方程的Green函数法教学要求:了解Laplace方程及其定解问题的提出,掌握Green公式及其应用,掌握Green函数的概念并利用其求简单的Laplace方程的定解问题.
重点:Green公式及其应用,静电源像法求解Laplace方程的定解问题.
难点:利用静电源像法求解Laplace方程的Dirichlet问题.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习题课6学时;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一些典型方程和定解条件的推导讲授+练习42∶1二分离变量法讲授+练习122∶1三行波法与积分变换法讲授+练习102∶1四Laplace方程的Green函数法讲授+练习6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讲授为主,讲练结合;每一次课(两学时)留一定量作业并批改一次;每两周答疑一次.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先修课程为:高等数学;后继课程为:工程热力学、传热与传质学、流体力学.
六、教学参考书目《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王元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数学物理方程》,谷超豪、李大潜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数学物理方法典型题》,李惜雯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大纲撰写人:姜本源大纲审阅人:王金萍负责人:高首山X3050161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VisualBasic程序设计英文名称:VisualBasicProgramming课程编号:x305016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16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VisualBasic程序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与重点,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根据VisualBasic程序设计的特点,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应用程序设计过程,由浅入深地介绍VisualBasic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VisualBasic程序设计概述掌握VisualBasic功能特点,VisualBasic的启动与退出及其程序开发环境.
重点:VisualBasic主窗口菜单的应用.
难点:工具箱窗口的应用.
(二)简单的VB程序设计掌握VisualBasic的对象及对象的属性设置;对象的方法和事件;了解工程的管理及环境的设置及使用帮助系统.
.
重点:VisualBasic的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
难点:对象的方法和事件.
(三)语言基础掌握VisualBasic的数据类型;变量与常量;常用内部函数;运算符和表达式;编码规则.
重点:VisualBasic的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及编码规则.
难点:表达式的执行顺序.
(四)基本的控制结构熟练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其他辅助控制语句.
重点:条件选择语句(IF条件语句,多分支选择语句),循环语句(FOR循环语句,DO循环语句).
难点:多分支选择结构和多重循环结构.
(五)数组掌握数组的概念,静态数组、动态数组及其声明;掌握数组的基本操作,了解控件数组,自定义数据类型.
重点:数组及其声明,数组的基本操作.
难点:控件数组及自定义数组.
(六)过程熟练掌握函数过程的定义;调用过程和事件过程;掌握参数传送,变量、过程的作用域;递归算法,常用算法.
重点:过程的建立;函数和过程的调用与调试;变量的作用域.
难点:参数传送,递归调用.
(七)控件熟练掌握单选按钮和复选框;框架;列表框和组合框控件对象的属性和事件过程;掌握滚动条和Slider控件;时钟控件对象的属性和事件过程;了解ProgressBar控件;UpDown控件;Animation控件;SSTab控件;鼠标和键盘控件对象的属性和事件过程.
重点:单选按钮和复选框;框架;列表框;组合框;滚动条;时钟控件的属性和事件过程.
难点:列表框和组合框的事件过程.
(八)界面设计熟练掌握通用对话框;菜单设计方法;掌握多重窗体和多文档界面,工具栏和状态栏;了解RichTextBox控件.
重点:通用对话框及窗单设计.
难点:多重窗体间的数据引用.
(九)文件了解文件的结构与分类,掌握常用的文件操作语句和函数.
重点:顺序文件的读写操作,随机文件的打开与读写操作,随机文件中记录的添加与删除.
难点:文件系统的应用.
(十)图形操作掌握图形操作基础,绘图属性,了解图形控件,图形方法.
重点:图形操作基础.
难点:图形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VisualBasic程序设计概述讲授22∶1二简单的VB程序设计讲授+实验6+22∶1三语言基础讲授42∶1四基本的控制结构讲授+实验4+62∶1五数组讲授+实验6+22∶1六过程讲授+实验8+22∶1七控件讲授+实验6+22∶1八界面设计讲授+实验6+22∶1九文件讲授22∶1十图形操作讲授22∶1十一总复习讲授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一)理论教学环节理论课全程CAI教学.
(二)实验环节:实验项目及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六、教学参考书目《VisualBasic6.
0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罗朝盛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Visual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龚沛曾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VisualBasic实验指导与测试》,龚沛曾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VisualBasic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与习题》,罗朝盛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大纲撰写人:郑丽群大纲审阅人:姜本源、高峰负责人:高首山X3050171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英文名称:Datastructure课程编号:x305017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16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数据结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所讨论的知识内容和提倡的技术方法,无论对进一步学习计算机领域的其它课程,还是对从事软件工程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讨论如何分析现实世界中的数据的逻辑关系(逻辑结构),如何设计数据及其逻辑关系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表示(存储结构),以及分析数据结构应有的操作和这些操作的实现,从而培养学生数据抽象能力,为今后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高级应用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会从问题入手,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特性,以便为应用所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机构及其相应的操作算法,并初步掌握时间和空间分析技术.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概述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包括:数据、数据元素、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结构上的操作集合、算法及算法特点等.
了解和掌握算法效率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抽象数据类型表示;难点: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和表示形式.
(二)线性表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基本操作,理解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实现方法;理解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和实现方法;了解单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的概念和基本设计方法.
重点:顺序存储结构和顺序表的设计方法.
难点:单链表的存储结构设计及算法的实现.
(三)栈和队列理解栈的概念、顺序栈和链式栈的设计方法;理解队列的概念、顺序循环队列和链式队列的设计方法;了解优先级队列以及优先级队列和一般队列的差别;了解堆栈和队列的应用方法.
重点: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及其各种操作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难点:栈的应用算法和循环队列的实现.
(四)字符串理解字符串的概念和字符串的基本操作;理解字符串的静态存储结构、动态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了解字符串的基本操作的实现方法;了解字符串的BF模式匹配方法和KMP模式匹配方法.
重点:字符串操作算法的设计和实现;难点: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五)数组掌握数组的概念和数组的静态、动态存储结构;了解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稀疏矩阵的基本压缩存储方法.
重点: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
难点: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的存储结构设计及其算法设计.
(六)树掌握树的定义、存储结构;熟练掌握二叉树的五个性质、遍历算法及其实现;了解树和二叉树的转换.
重点:二叉树的性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二叉树的的遍历算法和二叉树的遍历算法的应用;哈夫曼树在编码方面的应用方法.
难点:有关树和二叉树的的各种递归算法.
(七)图理解图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存储结构以及图操作的实现方法;理解图的深度和广度优先遍历方法和算法设计;理解最小生成树的概念及生成算法.
掌握图和树的转换,拓扑排序,图的连通性问题;了解最短路径算法.
重点:图的邻接矩阵和图的邻接表存储结构;图的深度和广度遍历算法及最小生成树生成算法.
难点:图的两种遍历算法以及各应用问题的求解算法.
(八)查找了解查找的基本概念和查找方法的评判标准;理解顺序查找、索引查找的基本结构;掌握有序查找的算法设计方法;了解二叉排序树和B-树的基本结构和插入、删除方法;掌握哈希函数、哈希冲突函数和哈希表的构造方法.
重点: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删除方法;哈希函数、哈希冲突函数和哈希表的构造方法.
难点:二分查找,二叉排序树的构造,哈希表冲突处理.
(九)排序掌握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算法的评判标准;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算法思想和算法设计方法;理解各种排序方法的性能特点.
重点:希尔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算法思想.
难点:堆排序、快速排序、二路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的算法设计方法.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1绪论讲授22∶12线性表讲授+实验4+22∶13栈和队列讲授+实验4+22∶14字符串讲授22∶15数组讲授42∶16树讲授+实验6+42∶17图讲授+实验8+42∶18查找讲授+实验8+22∶19排序讲授+实验8+22∶110总结讲授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数据结构》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上机实验,通过上机实验验证算法的正确性,掌握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本课程有16学时的实验安排,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C语言,离散数学.
六、教学参考书目《数据结构》,严蔚敏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数据结构算法实现及解析》,高一凡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数据结构学习指导与训练》,蒋盛益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数据结构习题与解析——A级》(第三版),李春葆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大纲撰写人:郑丽群大纲审阅人:姜本源、高峰负责人:高首山X308002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英文名称:ThermodynamicsandStatisticalPhysics课程编号:x3080021学时数:80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5.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这是一门物理学中与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并列的物理学理论的重要课程,它描述了物理体系在温度环境下必须服从的物理规律的理论(原则上任何实际的物理体系,都在温度的环境中,只是在有些情况下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而遵从纯力学规律),特别是近年来物理学出现的许多新进展诸如量子流体、临界现象、输运理论和有关的输运现象等,离开了统计物理是无法理解的.
本课程系统讲授热力学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热运动的基本规律、热运动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懂得处理这类物理问题的原则途径;同时了解现代物理前沿新进展的一些新知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部分:热力学的基本规律(一)、教学内容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麦氏关系的简单应用、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基本热力学函数的确定、特性函数、热辐射的热力学理论、磁介质的热力学、获得低温的方法.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状态极其描述、热平衡定律和温度、物态方程、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量和焓、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定理、热力学温标、克劳修斯等式与不等式、熵和热力学基本方程、理想气体的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熵增加原理的简单应用、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
(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物态方程、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系统一般过程做功规律、熵增加原理、卡诺定理、克劳修斯等式与不等式、热力学基本方程、理想气体熵的表达式、熵增加原理、温度、热平衡、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压缩系数κT、功、内能、热量、热容量、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
正确理解温度、热平衡、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等温压缩系数κT、功、内能、热量、热容量、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等基本概念.
了解最大功原理.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物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
难点: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熵增加原理;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
第二部分: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一)、教学内容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麦氏关系的简单应用、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基本热力学函数的确定、特性函数、热辐射的热力学理论、磁介质的热力学、获得低温的方法.
(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麦氏关系极其应用、基本热力学函数的确定、特性函数和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辐射场的热力学理论;磁介质的热力学;偏导数的循环关系式.
正确理解热力学状态参量、三个热力学基本函数、特性函数等基本概念.
了解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磁致冷却过程以及一般低温制冷技术.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热力学基本方程;麦氏关系极其应用;基本热力学函数的确定.
难点:热辐射的热力学理论;磁介质的热力学;偏导数的循环关系式及设置.
第三部分:单元系的相变(一)、教学内容:热动平衡判据,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单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单元复相系平衡条件,临界点和气液两相的转变,液滴的形成,相变的分类.
(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热动判据、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单元复相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稳定性条件、相变的基本方程、克拉珀龙蒸汽压方程、液滴的形成、范德瓦耳斯等温线的分析.
正确理解相、相变和相图、化学势等概念.
了解相变的分类.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热动判据;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单元复相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稳定性条件.
难点:液滴的形成;范德瓦耳斯等温线的分析.
第四部分: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一)、教学内容粒子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系统微观状态的描述,等概率原理,分布与微观状态,玻耳兹曼分布,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三种分布的关系.
(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系统运动状态的描述、粒子运动状态的经典和量子描述、泡利不相容原理、玻色分布、费米分布、玻耳兹曼分布、等概率原理.
正确理解相空间、态密度、全同粒子等概念.
了解概率统计的一些基本内容.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系统运动状态的描述;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相空间;等概率原理;玻耳兹曼系统;玻色系统和费米系统.
难点:相空间和等概率概念的理解.
第五部分:玻耳兹曼统计(一)、教学内容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热容量,理想气体的熵,固体热容量的爱因斯坦理论,顺磁性固体.
(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玻耳兹曼系统的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配分函数的经典和量子表达式、玻耳兹曼统计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熵的统计解释(玻耳兹曼系统)、能量均分原理、固体热容量爱因斯坦公式.
正确理解玻耳兹曼统计和热力学函数的一般关系、遵从经典力学规律的近独立粒子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物理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了解顺磁性固体的热力学理论.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配分函数;玻耳兹曼统计表达式;玻耳兹曼统计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难点:能量均分原理;固体热容量爱因斯坦公式.
第六部分: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一)、教学内容: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弱简并理想玻色气体和费米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光子气体,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气体.
(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玻色系统和费米系统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玻色统计对光子气体的应用、费米统计对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气体的应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正确理解巨配分函数的物理意义.
了解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最新科研进展.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巨配分函数;热力学量的统计表达式.
难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第七部分:系综理论(一)、教学内容相空间、刘维尔定理,微正则分布,微正则分布的热力学公式,正则分布,正则分布的热力学公式,实际气体的物态方程,固体的热容量,巨正则分布,巨正则分布的热力学公式,巨正则分布的简单应用.
(二)、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系综分布函数、刘维尔定理、微正则分布、正则分布、巨正则分布、用系综理论解决和处理热力学实际问题、粒子数和能量的涨落公式.
正确理解系综、系综平均等概念.
了解涨落理论.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微正则分布;正则分布;巨正则分布.
难点:用系综理论解决和处理热力学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热力学的基本规律讲授与练习162∶1二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讲授与练习102∶1三单元系的相变讲授与练习102∶1四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讲授与练习102∶1五玻耳兹曼统计讲授与练习102∶1六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讲授与练习102∶1七系综理论讲授与练习14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除采用课堂讲授、练习教学外.
每次课后作业练习题数目:2~4题,练习题的类型为:证明题、计算题和问答题,各类题型的比例为4:1:1.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各门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量子理论初步、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应用物理各专业课程.
六、教学参考书目《热力学·统计物理》(第三版),汪志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热力学》(第三版),熊吟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热力学简程》(第一版),王竹溪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统计物理学》(第一版),熊吟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统计物理学》(第一版),苏汝铿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大纲撰写人:赵汝顺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3080031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动力学英文名称:ClassicalElectrodynamics课程编号:x308003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电动力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物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电磁场的基本属性,它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与带电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课程在电磁学课程的基础上系统的介绍电磁场的基础理论.
通过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及洛伦兹力公式的学习,掌握电磁场的普遍规律,加深对电磁场的理解.
通过应用麦克斯韦方程组研究静电场和静磁场的主要特征及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的基本性质,进一步掌握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学习理论物理学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通过狭义相对论及电磁场与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学习,建立新的时空观念,并了解近代物理对高速和微观现象的一些处理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熟练掌握电场和磁场的基本规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理解电磁场边值关系,了解介质的电磁性质和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
重点: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场边值关系.
难点:数学知识,电磁场边值关系.
(二)静电问题熟练掌握静电场问题的分离变量解法和电象法;理解静电场基本方程和电场的基本属性及电偶极距;了解利用静电势表示静电场能量的方法,静电场唯一性定理,电多极矩,电势的多级展开,电荷体系在外电场中的能量.
重点:分离变量解法,电象法.
难点:分离变量解法.
(三)静磁问题熟练掌握静磁场问题的矢势和矢势微分方程;理解静磁场基本方程和磁场的基本属性及A的展开;了解磁标势及磁荷的概念.
重点:矢势及微分方程及磁偶极子.
难点:磁场的多极展开.
(四)狭义相对论熟练掌握洛伦兹变换,时空的物理性质及洛伦兹变换的四维形式;理解物理规律的协变性和四维空间变量,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协变性;了解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的实验基础,四维速度和四维电流密度矢量,四维势矢量,相对论力学方程,相对论时空观念.
重点:洛伦兹变换及其四维形式.
难点:狭义相对论的时空理论和物理规律的协变性.
(五)电磁波的传播熟练掌握平面电磁波和电磁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理解电磁波的能量和能流,有导体存在时电磁波的传播和波导管;了解电磁波的偏振及一些性质.
重点:平面电磁波及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难点:介面连接条件的使用.
(六)电磁波的激发熟练掌握用势描述电磁场的方程和达朗伯方程;理解规范变换和规范不变性,推迟势和电偶极辐射;了解辐射场的一般公式和矢势的展开式,运动电荷的电磁场.
重点:达朗伯方程,电偶极辐射.
难点:推迟势和电偶极辐射.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讲授+练习102∶1二静电问题讲授+练习102∶1三静磁问题讲授+练习82∶1四狭义相对论讲授+练习162∶1五电磁波的传播讲授+练习102∶1六电磁波的激发讲授+练习10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1、实验部分:实验课另行安排.
2、作业要求:题型主要是分析题、计算题和综合设计题,每次课2-3题3、课外教学:安排组织学生组成课外专题讨论小组或学习小组.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前导课程为《电磁学》,本课程的后继课程是场论及量子电动力学.
六、教学参考书目《电动力学力学简明教程》,俞允强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电动力学》(第二版),郭硕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经典电动力学》,J.
D.
杰克逊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经典电动力学》,蔡圣善、朱耘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大纲撰写人:靳永双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3080041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量子力学英文名称:QuantumMechanics课程编号:x308004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量子力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是学习核物理、固体物理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必不可缺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现代物理思想、方法必需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初步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学会处理一些简单的量子力学问题,初步掌握量子力学的手段和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今后从事应用物理方面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波函数与Schrdingger方程正确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诠释;正确理解Schrdingger方程的建立与理解;正确理解量子态的叠加原理,测量与波函数坍塌.
难点:Schrdingger方程的建立与理解、测量与波函数坍塌.
重点:Schrdingger方程与正确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诠释.
(二)一维势场的粒子一般了解一维势场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熟练掌握Schrdingger方程对一维有限方势阱的求解与分析;正确理解Schrdingger方程对无限方势阱与一维谐振子的求解与分析;一般了解Schrdingger方程对一维方势垒与δ势的求解与分析.
重点:Schrdingger方程对一维有限方势阱与一维谐振子的求解与分析.
难点:Schrdingger方程对一维谐振子的求解与分析.
(三)力学量用算符表达正确理解算符的运算规则;熟练掌握厄米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熟练掌握共同本征函数;一般了解连续本征函数的归一化.
重点:厄米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共同本征函数.
难点:共同本征函数.
(四)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正确理解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一般了解波包的运动Ehrenfest定理;正确理解Schrdinger图像与Heisenberg图像;一般了解守恒量与对称性的关系;一般了解全同粒子体系与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
重点: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Schrdinger图像与Heisenberg图像.
难点:Schrdinger图像与Heisenberg图像.
(五)中心力场熟练掌握中心力场中粒子一般性质;正确理解无限深球方势阱;一般了解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正确理解氢原子.
重点:中心力场中粒子一般性质、氢原子.
难点:氢原子.
(六)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正确理解电磁场中荷电粒子的运动两类动量;正确理解正常Zeeman效应;一般了解Landau能级.
重点:正常Zeeman效应.
难点:正常Zeeman效应.
(七)量子力学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正确理解量子态的不同表象,幺正变换;正确理解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正确理解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正确理解Dirac符号.
重点: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和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
难点:Dirac符号.
(八)自旋熟练掌握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正确理解总角动量的本征态;正确理解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Zeeman效应;一般了解自旋单态与三重态.
(九)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正确理解谐振子Schrdinger因式分解法;正确理解角动量的本征值与本征态.
重点:谐振子Schrdinger因式分解法;难点:谐振子Schrdinger因式分解法.
(十)微扰论熟练掌握非简并态微扰论;正确理解简并态微扰论.
重点:非简并态微扰论.
难点:简并态微扰论.
(十一)变分法正确理解能量本证方程与变分原理;熟练掌握Ritz变分法;一般了解Hartree自洽场方法.
重点:Ritz变分法.
难点:能量本证方程与变分原理.
(十二)量子跃迁正确理解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Hamilton量含时体系的量子跃迁的微扰论;一般了解突发微扰论与绝热微扰论.
重点:Hamilton量含时体系的量子跃迁的微扰论.
难点:Hamilton量含时体系的量子跃迁的微扰论.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波函数与Schrdingger方程讲授82∶1二一维势场的粒子讲授62∶1三力学量用算符表达讲授62∶1四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讲授62∶1五中心力场讲授62∶1六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讲授42∶1七量子力学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讲授62∶1八自旋讲授62∶1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九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讲授42∶1十微扰论讲授42∶1十一变分法讲授42∶1十二量子跃迁讲授4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的实验独立设课,见近代物理实验.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原子物理学,后续课程为固体物理.
六、教学参考书目《量子力学教程》,曾谨言编,科学出版社,2003《量子力学》,张林芝编,高教出版社,2000《量子力学》,苏汝铿编,高教出版社,2002大纲撰写人:周英彦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3080051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固体物理英文名称:SolidPhysics课程编号:x308005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固体物理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与原子、分子一样,固体是物质结构的重要层次之一,固体是凝聚态最重要的形态之一(与气态、液态和等离子态等并列).
固体物理学着重讲述固体的结构,组成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内部组成的粒子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阐明固体的基本物理性质及上述理论应用的原理.
本课程是应用物理的专业基础课,是应用物理专业材料科学方向(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1、使学生获得固体的结构,组成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内部组成的粒子的运动规律,固体的基本物理性质及上述理论应用的原理的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关于固体物理学上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应用物理的专业、应用物理专业材料科学方向打好基础以及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晶体结构1、一般了解晶体的特征、正确理解空间点阵、晶格的周期性、原胞和基矢,正确理解固体物理学原胞和结晶学原胞、熟练掌握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
难点: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的结晶学原胞基矢.
重点:固体物理学原胞和结晶学原胞.
2、一般了解晶列、晶轴、正确理解晶面方程、晶面指数、熟练掌握密勒指数及其计算.
难点:晶面方程、密勒指数及其计算.
重点:晶面方程、晶面指数、密勒指数及其计算.
3、一般了解倒格子,熟练掌握倒格基矢,正确理解倒格点阵.
难点:倒格子与倒格基矢.
重点:倒格基矢.
4、正确理解晶体的对称性、对称操作、晶体的对称操作,熟练掌握周期性对旋转对称性的限制,一般了解点群、空间群.
难点:周期性对旋转对称性的限制.
重点:晶体的对称操作,周期性对旋转对称性的限制.
5、正确理解晶系、布喇菲原胞,正确理解配位数、熟练掌握密堆积及其配位数.
难点:晶体的对称性、密堆积及其配位数.
重点:晶系、布喇菲原胞,配位数、密堆积及其配位数.
(二)X射线衍射熟练掌握X射线衍射方程、一般了解反射公式和反射球、一般了解原子散射因子和正确理解结构散射因子.
难点:X射线衍射方程的推导.
重点:X射线衍射方程.
(三)晶体的结合1、正确理解晶体的几种结合类型、熟练掌握结合力的一般性质、一般了解结合能与晶格常数等的关系.
2、一般了解非极性分子的结合能、正确理解范德瓦尔斯-伦敦力理论.
3、熟练掌握离子晶体的结合能理论.
4、一般了解离子半径;一般了解原子晶体的结合.
难点:范德瓦尔斯-伦敦力理论.
重点:离子晶体的结合能理论.
(四)晶格振动和晶体的热学性质1、一般了解一维原子原子链的振动理论,熟练掌握一维布喇菲格子的振动理论(含周期性边界条件).
难点:周期性边界条件.
重点:一维布喇菲格子的振动理论(含周期性边界条件).
2、正确理解一维复式格子的振动理论:声学支、光学支(含周期性边界条件).
难点:声学支、光学支(含周期性边界条件).
重点:一维复式格子的振动理论:声学支、光学支(含周期性边界条件).
3、正确理解晶格振动的量子化理论、正确理解声子的概念.
难点:声学支、光学支(含周期性边界条件).
重点:一维复式格子的振动理论:声学支、光学支(含周期性边界条件).
4、正确理解固体比热理论.
5、一般了解非简谐效应.
(五)晶格缺陷与运动1、正确理解晶格缺陷的类型:点缺陷、线缺陷,一般了解面缺陷.
2、熟练掌握热缺陷数目的统计计算.
3、正确理解热缺陷的运动、产生于复合.
4、熟练掌握位错的产生和滑移理论.
5、一般了解位错的各种性质及其影响.
难点:热缺陷数目的统计计算、热缺陷的运动.
重点:热缺陷数目的统计计算、热缺陷的运动、产生于复合、位错的产生和滑移理论.
(六)固体电子论1、量子固体电子气理论①正确理解电子气的能量状态理论、费米狄拉克统计分布.
②熟练掌握零温费米能级(费米狄拉克统计分布)、正确理解非零温费米能级.
③正确理解电子气的的热容量理论.
难点:非零温费米能级、电子气的的热容量理论.
重点:电子气的能量状态理论、费米能级、电子气的的热容量理论.
2、初级能带理论.
①熟练掌握布洛赫波概念与布洛赫定理证明.
②正确理解克龙尼克-潘纳模型能带理论.
③正确理解自由电子近似-微扰法/简并微扰法(散射波较强的情况)能带理论.
④一般了解晶体中电子运动的速度、加速度.
⑤正确理解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空穴的概念.
难点:克龙尼克-潘纳模型能带理论、微扰轮能带理论.
重点:布洛赫定理证明、克龙尼克-潘纳模型能带理论、微扰轮能带理论.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晶体结构讲授102∶1二X射线衍射讲授42∶1三晶体的结合讲授102∶1四晶格振动和晶体的热学性质讲授122∶1五晶格缺陷与运动讲授102∶1六固体电子论讲授18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的实验为独立设课的课程,见近代物理实验.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
六、教学参考书目《固体物理》,周英彦自编教材,(改编自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上海科学出版社,1980),2005《固体物理学》(第二版),陵栋、徐至中编,上海科学出版社,2005《固体理论》(第二版),李正中编,高教出版社,2003大纲撰写人:周英彦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3080091复变函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复变函数英文名称:ComplexAnalysis课程编号:x308009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复变函数是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大学生必修的数学基础课之一.
它是继数学分析后开设的分析类课程.
复变函数处理的对象是复变量函数,主要涉及解析函数理论.
复变函数的理论和方法直接应用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和其他数学分支,在热学、电磁学和流体力学等物理、力学学科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及难点(一)复数与复空间了解复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复数的运算;了解单连通区域与复连通区域;理解并掌握复变函数的概念、极限与连续性;了解复球面与无穷远点的概念.
重点:辐角函数、复变函数的概念、极限与连续性.
难点:无穷远点的概念、辐角的集合等式.
(二)复变函数理解解析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充分必要条件;了解函数在一点解析与函数在一点可导的区别;熟练掌握利用柯西-黎曼条件判别解析函数的方法;理解初等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主要是幂函数与指数函数;了解初等多值函数单值化方法(限制辐角或割破复平面);掌握解析函数在单叶性区域内由初值确定终值.
重点:利用柯西-黎曼条件判别解析函数的方法.
难点:解析函数的定义初等多值函数分出单叶解析分支.
(三)复变函数的积分理解柯西积分定理、柯西积分公式、高阶导数公式;熟练掌握利用柯西积分定理、柯西积分公式、高阶导数公式计算函数沿闭曲线的积分;理解Cauchy积分定理的推广(推广到函数在区域内解析,在上连续的情形和推广到复围线的情形);了解Liouville定理、Cauchy不等式,掌握证明它们的方法;掌握利用Morera定理判断解析函数的方法.
重点:Cauchy积分定理和积分公式.
难点:Cauchy积分定理的推广(推广到在区域内解析,在上连续的情形).
(四)级数了解复级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复变函数项级数的收敛与一致收敛,一致收敛的和函数的分析性质,解析函数项级数的和函数的解析性质;理解解析函数的幂级数表示,理解收敛圆,收敛半径的概念;掌握幂级数的和函数在收敛圆周上的奇点的存在性,解析函数的零点唯一性定理,最大模原理;熟练掌握一些初等函数的Taylor展式;了解双边幂级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孤立奇点的概念,掌握判断孤立奇点类型的方法;了解Laurent定理,熟练掌握将函数在孤立奇点展成Laurent级数的方法;了解解析函数在孤立奇点邻域内的性质.
重点: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圆的确定;一些初等函数的Taylor展式;零点的孤立性;唯一性定理;最大模原理;将函数在孤立奇点展成Laurent级数;收敛圆环的确定;判断孤立奇点类型.
难点:判断在无穷远点的孤立奇点类型.
(五)留数理解留数的定义,熟练掌握留数的求法;理解留数定理,熟练掌握用留数定理计算实积分;掌握辐角原理,Rouche'定理,熟练求解解析函数在指定区域内的零点个数;了解整函数与亚纯函数的概念,对数留数.
重点:留数的求法;考察区域内函数的零点分布状况;用留数定理计算实积分.
难点:对数留数;辐角原理;Rouche'定理的证明.
(六)保形变换理解解析函数的映射性;掌握幂函数、指数函数、根式函数、对数函数的映射性质;熟练掌握分式线性变换的映射性质;会求将区域G映射为单位圆或上半平面的保形映射.
重点:分式线性变换的映射性质.
难点:保形变换的黎曼存在定理与边界对应定理.
(七)解析开拓理解解析开拓的概念,解析开拓的幂级数方法,对称原理;了解透弧解析开拓.
重点:解析开拓的概念.
难点:对称原理、透弧解析开拓.
(八)调和函数理解调和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熟练掌握"已知解析函数的实部(或虚部),求该解析函数"的方法;了解中值公式与泊松公式、极值原理;了解狄利克雷问题.
重点:已知解析函数的实部(或虚部)求虚部(或实部).
难点:狄利克雷问题.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复数与复空间讲授、练习62∶1二复变函数讲授、练习82∶1三复变函数的积分讲授、练习82∶1四级数讲授、练习122∶1五留数讲授、练习82∶1六保形映射讲授、练习102∶1七解析开拓讲授42∶1八调和函数讲授、练习62∶1九机动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课堂授课,布置作业,按时辅导答疑,习题课总结练习.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先修课程为:数学分析、解析几何.
后继课程为: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方程.
六、教学参考书目《复变函数》(第三版),余家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复变函数论》(第二版),钟玉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复变函数》,李庆忠编,科学出版社,2000《复变函数学习指导》,马立新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大纲撰写人:于永新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3080101数学物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程英文名称:MathematicalPhysicsEquations课程编号:x308010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应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学物理方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物理方程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热能工程、经济等诸多领域.
本课程要用到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和复变函数的有关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物理方程中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物理方程这一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有关的数学、物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及难点(一)波动方程理解波动方程的概念及其导出、定解条件;掌握齐次化原理;熟练掌握D'Alembert公式,波动方程初边值问题的分离变量法;了解高维波动方程的Cauchy问题及波的传播与衰减.
重点:D'Alembert公式,波动方程初边值问题的分离变量法,齐次化原理.
难点:利用分离变量法和齐次化原理求解波动方程的非齐次问题.
(二)热传导方程理解热传导方程的概念;了解热传导方程定解问题的导出;熟练掌握热传导方程初边值问题的分离变量法,Fourier积分变换并利用其求解热传导方程的Cauchy问题;掌握Laplace积分变换并利用其求解热传导方程的Cauchy问题;理解极值原理并能利用其讨论热传导方程定解问题解的唯一性和稳定性.
重点:热传导方程初边值问题的分离变量法,齐次化原理,积分变换法解热传导方程的Cauchy问题.
难点:热传导方程定解问题的求解.
(三)调和方程理解Laplace方程及其定解问题;掌握Green公式及其应用,熟练掌握Green函数并利用其求简单的Laplace方程的定解问题;了解强极值原理.
重点:Green公式及其应用,静电源像法求解Laplace方程的定解问题.
难点:利用静电源像法求解Laplace方程的Dirichlet问题.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波动方程讲授+练习183∶1二热传导方程讲授+练习183∶1三调和方程讲授+练习123∶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讲授为主,讲练结合;每一次课(两学时)留一定量作业;每周(三学时)作业批改一次,每两周答疑一次.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为: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后继课程为:微分方程数值解.
六、教学参考书目《数学物理方程》,谷超豪、李大潜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数学物理方程》,陈恕行、秦铁虎、周忆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数学物理方法》,吴崇试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数学物理方程》,严镇军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数学物理方法典型题》,李惜雯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大纲撰写人:姜本源大纲审阅人:王金萍负责人:高首山X3080111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值分析英文名称:NumericalAnalysis课程编号:x3080111学时数:80其中实验学时数:24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5.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值分析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基础课程.
数值分析是一门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计算问题的学科,在科学与工程的计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计算机与计算技术的发展使数值分析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数值模拟方法已成为实验与理论两大科学研究方法之后的第三种方法.
因此,学习和掌握数值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算法设计和误差分析,对于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课程讲授数值计算的基本内容:数值代数,数值逼近,方程数值解,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然后转入特殊矩阵及其快速算法.
要求学生了解这些数值计算问题的来源,理解求解它们的数学思想和理论根据,掌握相应数值分析及其计算步骤,能够分析计算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能采取减少误差的措施,还希望学生能够解释计算结果的意义,根据计算结果作合理的预测.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数值计算的工具Matlab这一部分主要是Matlab入门知识,让学生认识Matlab,学会用Matlab处理矩阵、绘图及熟悉MATLAB的基本命令来编程.
(二)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数值计算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学会选用相对较好的数值计算方法;数值计算中的误差分析和误差的传播.
理解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效数字的概念.
理解计算机中的数系,舍入误差和浮点运算.
重点: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有效数字的概念和避免误差危害的原则.
难点:避免误差危害的原则.
(三)线性方程组求解的数值方法掌握解线性方程组的几种基本常用的直接法:Gauss消去法、Doolittle分解、Crout分解、Cholesky分解,能对矩阵做LU和Cholesky分解,并能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了解向量范数和矩阵范数的概念,并会计算常用的向量和矩阵的范数,了解方程组的状态和系数矩阵的条件数的关系,会计算矩阵的条件数,会求大型的稀疏矩阵.
掌握解线性方程组的几种基本常用的迭代法:Jacobi迭代法、Gauss-Seidel迭代法和松弛迭代法,掌握构造迭代格式的基本原理与技巧,能判别迭代法的收敛性,并能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重点:Gauss消去法、LU分解、Jacobi迭代法、Gauss-Seidel迭代法和SOR迭代法.
难点:LU分解、Cholesky分解及迭代法收敛的判定定理.
(四)函数的数值逼近掌握插值问题的提法与求解原理,能对表格函数作出插值的结果与拟合.
熟练掌握几种常用方法:Lagrange插值、分段插值、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及函数的最佳平方逼近,了解插值余项及误差估计,理解高次插值的Runge现象.
重点:Lagrange插值、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及函数的最佳平方逼近.
难点:三次样条函数插值及函数的最佳平方逼近.
(五)数值积分了解数值积分的基本思想,能够熟练地确定具体求积公式的代数精度及确定求积公式的节点和系数.
熟练地用梯形公式、Simpson公式、复化求积公式、Gauss公式及Monte-Carlo方法等进行数值积分.
重点:求积公式的代数精度、复化求积公式、Gauss公式(只要求掌握两点、三点公式即可).
难点:复化求积公式计算及Monte-Carlo方法.
(六)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初步掌握微分方程离散的原理和技巧,能对格式作误差估计.
掌握求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Euler方法、改进Euler方法、Runge-kutta方法等;掌握数值方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的概念;掌握高阶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和常微分方程组初值问题的解法.
重点:Euler方法、改进Euler方法、Runge-Kutta方法.
难点:Runge-Kutta方法.
(七)非线性方程熟练掌握计算机上常用的一些求非线性方程的近似根的数值方法(二分法、迭代法、牛顿法、割线法),并能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点;掌握迭代法的收敛性定理,收敛阶的概念.
正确应用所学方法求出给定的非线性方程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数值解.
重点:牛顿法及迭代收敛的概念;难点:迭代收敛的判定.
(八)矩阵特征值计算熟练掌握求矩阵主特征值及相应特征向量的幂法,掌握求按模最小特征值及相应特征向量的反幂法,了解求实对称矩阵全部特征值及相应特征向量的Jacobi方法,掌握求一般矩阵全部特征值的QR方法.
重点:幂法及QR方法;难点:QR方法.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数值计算的工具Matlab讲授42:1二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讲授42∶1三线性方程组求解的数值方法讲授+上机实验182∶1四函数的数值逼近讲授+上机实验122∶1五数值积分讲授+上机实验102∶1六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初步讲授+上机实验82∶1七非线性方程讲授+上机实验102∶1八矩阵特征值计算讲授+上机实验102∶1九机动4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课堂授课和上机实验,按时辅导答疑,上机实践要求利用所掌握的编程语言实现相应的算法.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
后续课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六、教学参考书目《数值计算引论》,白峰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数值计算方法》,林成森编,科学出版社,1998《数值分析》,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MATLAB6.
0与科学计算》,王沫然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大纲撰写人:陶玉敏、陆立娟大纲审阅人:姜本源、高峰负责人:高首山X3080131运筹与优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筹与优化英文名称:OperationalResearchandOptimization课程编号:x3080131学时数:96其中实验学时数:32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6.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运筹学是从系统观念出发,运用数学模型去研究如何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等资源)以取得最佳效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决策者提供学决策的依据的应用科学.
最优化方法是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学科.
它所研究的问题是讨论在众多的方案中什么样的方案最优以及怎样找出最优方案.
通过最优化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课.
其目的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经济管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前提下,使学生了解最优化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定量分析的基本技能,掌握科学决策的过程和决策分析的方法,具备数据加工与分析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介绍运筹学与优化的基本理论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该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定量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确立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求解数学模型的计算能力;编写计算机程序能力;运用运筹学软件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实践部分是通过一些典型的实际管理工作问题,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上建立该题的数学模型,使用高级语言编写求解数学模型的程序,最后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绪论基本要求:1.
了解运筹学的产生、发展及最新发展动向和成果.
2.
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内容:运筹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运筹学的主要分支.
重点及难点:运筹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二)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基本要求:1.
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概念,会建立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
2.
理解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概念及性质,理解单纯形法的思想,并熟练掌握此法.
3.
掌握大M法和两阶段法.
4.
了解线性规划的图解法,了解线性规划的应用.
内容: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及其标准形式;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线性规划问题解的基本性质;单纯形法,大M法与两阶段法;线性规划的应用.
重点:单纯形法、大M法、两阶段法的计算.
难点:有关单纯形法几个定理的证明.
(三)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基本要求:1.
理解对偶问题及其基本性质.
2.
理解对偶问题的经济意义.
3.
熟练掌握对偶单纯形法.
4.
掌握bi、aij及ci的灵敏度分析.
内容:对偶问题及其基本性质;对偶问题的经济意义;对偶单纯形法,解的灵敏度分析.
重点: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对偶单纯形法.
难点:灵敏度分析.
(四)运输问题基本要求:1.
了解运输问题的特点;熟练掌握产销平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2.
了解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的求解方法.
内容: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及其求解方法.
重点:表上作业法.
难点: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的求解方法.
(五)整数规划基本要求:1.
掌握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
2.
掌握0-1规划问题的解法,并会简单应用.
内容:整数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及解的特点;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隐枚举法;指派问题与匈牙利法.
重点:分支定界法、割平面法和匈牙利法.
难点:割平面约束的构造.
(六)非线性规划基本要求:1.
了解非线性规划的概念与数学模型.
2.
掌握无约束问题和约束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内容:无约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黄金分割法;外推法;最速下降方法;古典牛顿法;有约束极值问题的最优性条件及乘子罚函数法.
重点:黄金分割法,梯度法,共轭梯度法,拟牛顿算法.
难点:共轭梯度法,拟牛顿算法,罚函数的构造.
(七)动态规划基本要求:1.
了解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和规划方法.
2.
能解决简单的无后效性多阶段决策过程优化问题.
内容:多阶段决策问题;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动态规划的应用.
重点:最优性原理,动态规划的求解.
难点: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
(八)图与网络分析基本要求:1.
理解图论的基本知识.
2.
掌握网络分析方法,能熟练地求解简单网络最短路问题及最大流问题.
内容:图的基本概念;树;最短路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网络计划与图解评审法.
重点:最短路问题,最大流问题,关键路线法.
难点: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网络优化.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绪论讲授22∶1二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讲授+试验122∶1三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讲授+试验122∶1四运输问题讲授+试验82∶1五整数规划讲授+试验62∶1六非线性规划讲授+试验322∶1七动态规划讲授+试验102∶1八图与网络分析讲授+试验14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1.
课堂讲授在多媒体教室.
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讲授为主,讲练结合;每一次课(两学时)留少量作业;每两周(四学时)答疑一次;2.
上机实践要求学生能利用所掌握的编程语言实现相应的算法,求解运筹和优化问题的最优解.
3.
实验要交试验报告(包括试验题目、内容、算法分析、试验结果).
4.
要求独立完成作业.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后续课程是数学建模等多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定量优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参考书目《运筹学》,运筹学课程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运筹学基础及应用》,胡运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运筹学》,熊伟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最优化理论与算法》,陈宗存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1《运筹学》,杨超编,科学出版社,2004《运筹学》,沈荣芳编,机械出版社,1997《运筹学》,施泉生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最优化原理与方法》修订版,薛嘉庆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大纲撰写人:孙俊锁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3080141数学模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模型英文名称:MathematicalModeling课程编号:x308014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18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学模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数学模型课程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准确掌握快捷的计算方法,锻炼出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应用所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建立数学模型了解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掌握数学模型的特点和分类.
重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难点: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初等模型掌握几个初等数学模型,深化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重点:录像机计数器的用途;双层玻璃窗的功效;汽车刹车距离;动物的身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实物交换,量纲分析.
难点:以上提到的模型以及量纲分析方法.
简单的优化模型掌握简单的优化模型.
重点:存储模型;最优价格;消费者的选择;冰山运输.
难点:优化问题的建模方法.
数学规划模型掌握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模型.
重点:几个数学规划模型.
难点:各种数学规划的求解算法.
微分方程模型掌握微分方程建模方法.
重点:传染病模型;经济增长模型;人口的预测与控制.
难点:应用微分方程建模问题的特点分析,变量的选择.
稳定性模型掌握几个确定性模型.
重点:捕鱼业的持续收获;军备竞赛模型.
难点: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基础.
离散模型了解层次分析法建模及其在旅游地点选择上的应用.
重点:层次分析法建模.
难点:成对比较阵的构造.
不确定模型掌握几个不确定模型,了解不确定模型的特点及处理手段.
重点:报童问题;随机人口模型.
难点:不确定问题的特点以及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共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课18学时,一个学期完成.
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建立数学模型讲授32∶1二初等模型讲授32∶1三简单的优化模型讲授+实验72∶1四数学规划模型讲授+实验72∶1五微分方程模型讲授+实验72∶1六确定性模型讲授+实验72∶1七离散模型讲授+实验72∶1八不确定模型讲授+实验7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实验共18学时,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在修完以下课程后进行: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数学物理方程,解析几何,计算机应用基础.
六、教学参考书目《数学模型》(第三版),姜启源、谢金星、叶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数学建模》,杨启帆,方道元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数学运算大师Mathematica4》,洪维恩编著,魏宝琛改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大纲撰写人:李大卫大纲审阅人:姜本源、高峰负责人:高首山X4050101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VisualFoxpro程序设计英文名称:VisualFoxproprogramming课程编号:x405010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学时数:16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Visualfoxpro程序设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以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算法,掌握程序调试的基本技能,学习以数据库为核心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设计方法和规范,并通过具体开发工具的使用,初步掌握面向对象技术及可视化编程思想,为今后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根据VisualFoxpro程序设计的特点,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实际应用程序设计过程,由浅入深地介绍VisualFoxpro6.
0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数据库系统及VFP概述了解VisualFoxpro的语言特点,掌握VisualFoxpro的启动与退出、项目管理器的应用、各种类型文件的应用.
语言基础掌握数据与数据类型(常量、变量、数组、变量的作用域),常用函数,运算符与表达式、命令结构、赋值命令与显示命令.
重点:运算符与表达式.
难点:函数.
数据表的有关操作熟练掌握数据表的操作(建立、记录追加、修改、删除),掌握表的索引(主索引、候选索引、普通索引、唯一索引),排序及多表操作.
重点:数据库和数据表的操作.
难点:表的索引的应用,建立数据表之间的关联.
查询和视图及SQL语句熟练掌握查询和视图的基本概念,视图的建立和维护,掌握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的各项功能,了解远程视图.
重点:查询和视图的建立、SQL语句.
难点:SQL语句.
表单设计理解控件的基本概念(对象、类、对象的属性、事件和方法程序);熟练掌握表单设计方法及有关操作;了解一对多表单的应用;熟练掌握常用控件的使用.
重点:表单及控件的属性、事件及方法的各项应用.
难点:控件的属性、方法、事件.
建立报表和标签了解报表和标签设计技术;利用向导创建报表、使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使用标签设计器建立标签.
重点:报表设计器的使用菜单设计熟练掌握使用菜单设计器创建菜单,建立主选项,为菜单项定义访问键、快捷键,掌握创建快捷菜单的方法.
重点:菜单设计.
难点:菜单编程.
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熟练掌握过程调用,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了解软件开发过程.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数据库系统及VFP概述讲授22∶1二语言基础讲授42∶1三数据表的有关操作讲授+实验8+62∶1四查询与视图及SQL语句讲授+实验6+22∶1五表单设计讲授+实验10+22∶1六建立报表和标签讲授+实验4+22∶1七菜单设计讲授+实验6+22∶1八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讲授+实验8+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一)课堂教学理论课讲授全程CAI教学.
(二)实验教学:本课程有16学时的实验安排,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六、教学参考书目《VisualFoxpro数据库设计教程》,杨佩理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VisualFoxpro实验指导与测试》,杨观全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VFP程序设计简明教程》,鲁俊生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VisualFoxPro程序设计实验与学习指导》,余坚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大纲撰写人:郑丽群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405012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英文名称:ComputerNetwork课程编号:x405012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6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计算机网络从开始发展至今,已从小型的办公室局域网发展成全球性的大型广域网,对人类的生产、经济、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此,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21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特别是掌握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思想,掌握OSI、TCP/IP分层参考模型,为网络应用和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概述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网络的各种分类,掌握计算机网络概念,通过通信模型引出数据通信技术所应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初步认识网络体系结构与分层协议的概念.
(二)物理层掌握网络通信常用的一些传输介质,以及它们的性能指标和用途;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分清数据通信时有关信道的基本概念;模拟传输系统和数字传输系统;调制解调器原理;信道复用技术,如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
了解其它数据通信系统.
重点:网络通信常用的一些传输介质,以及它们的性能指标和用途;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难点:信道复用技术.
(三)数据链路层掌握两个重要的协议:停止等待协议和连续ARQ协议;掌握差错检测和校正算法:奇偶校验和CRC校验,了解数据链路层实例HDLC协议和PPP协议.
重点:停止等待协议和连续ARQ协议;差错检测和校正算法.
难点:数据链路层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
(四)介质访问子层掌握以太网的介质访问协议CSMA/CD协议,以太网利用率问题,帧格式以及硬件地址;信道分配的基本概念,集线器、交换机、网桥的区别和联系,局域网和广域网的IEEE802标准.
重点:以太网的介质访问协议CSMA/CD协议,以太网利用率问题,帧格式以及硬件地址.
难点:信道分配的基本概念,集线器、交换机、网桥的区别和联系.
(五)网络层掌握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协议,IP地址分类,IP数据报格式、子网划分、路由器转发分组流程和拥塞控制算法;掌握网络层设计的有关问题.
重点:IP地址分类,IP数据报格式;难点:子网划分、路由器转发分组流程和拥塞控制算法.
(六)传输层掌握传输层的两个协议,分清它们的区别;掌握传输服务基本概念和传输协议的要素以及这两个协议的适用范围.
重点:传输层协议;难点:它们的应用(七)应用层掌握域名系统DNS、文件传输协议FTP和电子邮件协议;掌握WWW、BOOTP、DHCP和SNMP协议,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多媒体相关协议和TELNET协议.
重点:域名系统DNS、文件传输协议FTP和电子邮件协议;难点:它们的应用.
(六)网络安全了解安全技术,授权和数字签名.
重点:网络安全保护;难点:安全技术.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概述讲授21∶1二物理层讲授+实验6+21∶1三数据链路层讲授81∶1四介质访问子层讲授61∶1五网络层讲授61∶1六传输层讲授+实验6+21∶1七应用层讲授+实验6+2八网络安全讲授2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一)课堂教学:理论课讲授全程CAI教学.
(二)实验教学:本课程有6学时实验安排,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实验教学大纲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
六、教学参考书目《计算机网络》(第三版),谢希仁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计算机网络技术》,刘敏涵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局域网组建与安装》,丁勤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教程》(第二版),吴功宜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李冬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大纲撰写人:郑丽群大纲审阅人:姜本源、高峰负责人:高首山X4050391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英文名称:MultimediaTechnologyApplication课程编号:x405039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16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以计算机领域的各种媒体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性质很强的课程.
其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并有极广泛的实用性.
因此,本课程将从应用角度出发,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构成和典型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掌握一些多媒体的应用技术.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多媒体技术概论掌握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技术的内容;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特点与分类,了解多媒体系统的运行环境.
(二)多媒体信息的表示与压缩掌握:位图、矢量图的定义,压缩与解压的概念.
了解: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视频图像的压缩编码等.
(三)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掌握显示卡、音频卡、视频卡、扫描仪、打印机等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的作用、结构与性能.
(四)多媒体开发工具—FLASH了解动画原理、FlashMX中动画文件的结构、掌握舞台和工作区、时间线和关键帧.
掌握FlashMX中基本变形动画技术、移动动画、图层技术、引导线技术、遮蔽图层技术、按钮制作与应用、影片剪辑、交互界面设计技术、多场景技术、动画发布技术.
(五)多媒体开发工具—Dreamweavermx掌握Dreamweavermx网面的创建和保存,网页属性设置,网页的组成元素,超级链接,文本和图形的插入和编辑,插入文本列表和分隔线.
了解HTML代码,站点建立和网页发布,站点的上传和维护.
(六)Powerpoint的使用掌握幻灯片的版式,幻灯片中文字的层次、图片和其它多媒体资源插入等操作.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多媒体技术概论讲授41∶1二多媒体信息的表示与压缩讲授61∶1三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讲授61∶1四多媒体开发工具—FLASH讲授+实验8+101∶1五多媒体开发工具—Dreamweavermx讲授+实验6+41∶1六Powerpoint的使用讲授+实验2+21∶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一)课堂教学理论课讲授全程CAI教学.
(二)实验教学:本课程有16学时的实验安排,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实验教学大纲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六、教学参考书目《多媒体技术教程》,钟玉琢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多媒体基础及应用》,吕辉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03《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彭波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大纲撰写人:郑丽群大纲审阅人:姜本源、高峰负责人:高首山X4050401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英文名称:SoftwareEngineering课程编号:x405040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软件工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从工程化角度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特别是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软件测试与管理的能力.
要求学生编写的程序结构清楚和正确易读,符合软件工程的规范.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规范,掌握软件工程建设与开发的传统方法和适应软件工程发展需要的新方法、新工具,为今后符合社会的需要,从事规范化软件开发工作做准备.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基本概念了解软件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特征;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及软件工程化方法的特点;软件研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软件质量的评价,软件计划,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术语.
(二)需要分析掌握需求分析的目标和任务;传统的数据流分析技术(SA),数据流分析策略,DFA描述方法,了解需求分析文档,需求分析工具.
重点:需求分析目标和任务及需求分析方法.
难点:建立需求分析文档.
(三)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即对象、类和实例、多态、继承性、多继承性等;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不同语言对面向对象基本概念及要素的表示方法;OOP计算模型;了解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开发模型:需求模型RM、分析模型AM、设计模型DM、实现模型IM、测试模型TM,并用实例阐明各模型及其实施方法和过程.
重点:面象对象的概念.
难点:面向对象软件系统开发模型.
(四)软件编码掌握语言理论基础、编码风格、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编码工具与环境.
重点:选择适合的程序设计语言,养成良好的编码风格.
(五)软件测试掌握测试的目标与原则,测试阶段的信息流向、测试方法、测试步骤,对象式测试方法,了解纠错技术.
重点:测试目标和原则,测试方法与步骤.
难点:纠错技术.
(六)软件维护与管理掌握软件维护的目的与特点;可维护性因素、维护的任务,软件管理的特点;了解维护模型、维护的副作用,开发计划与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和文档管理.
重点:对软件维护的理解,维护的任务和可维护性因素.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绪论讲授21∶1二软件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讲授121∶1三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讲授81∶1四软件编码讲授41∶1五软件测试讲授61∶1六软件维护与管理讲授61∶1七实例分析讲授101: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软件工程从工程化角度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特别是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软件测试与管理的能力,所以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还要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六、教学参考书目《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史济民等编,高教出版社,2003《软件工程》,张海潘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软件工程实践导论——有关方法、设计、实现、管理之三十六计》,金尊和编,2005大纲撰写人:郑丽群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4080021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物理英文名称:MaterialsPhysics课程编号:x408002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在材料物理方面入门性质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融会固体物理、物理化学、化学、晶体学、金属学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多学科知识、广泛了解材料学一些主要领域的内容,使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能够对有关近代材料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材料研究和开发工作,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材料的结构与缺陷熟练掌握晶体结构与晶体缺陷的基本知识.
重点:晶面与晶向的指数标定.
难点:立方晶系中常遇到的复式格子.
(二)材料的相变熟练掌握平衡状态图、相律、纯晶体的凝固以及金属固态相变的基本规律等知识.
对钢中过冷奥氏体转变热力学及动力学做一般了解.
重点:纯晶体的凝固以及金属固态相变的基本规律.
难点:钢中过冷奥氏体转变热力学及动力学.
(三)材料的组织变化与控制正确理解显微组织、结构等概念;一般了解热处理基础和回复再结晶等知识.
重点:钢中的显微组织及观察;晶粒度.
难点:回复再结晶机理及织构的产生.
(四)材料的力学性质熟练掌握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合金的强化.
重点:金属塑性变形机理、合金强化机制.
难点:颈缩、形变强化.
(五)金属高温力学性能一般了解金属蠕变及持久等高温力学行为.
(六)表界面的结构与行为一般了解吸附与偏析、表面扩散与界面扩散等现象.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材料的结构与缺陷讲授82∶1二材料的相变讲授62∶1三材料的组织变化与控制讲授62∶1四材料的力学性质讲授62∶1五金属高温力学性能讲授42∶1六表界面的结构与行为讲授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要求:结合课堂所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查阅资料等任务.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大学物理、固体物理.
六、教学参考书目《材料物理导论》,杨尚林、张宇、桂太龙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材料物理导论》,熊兆贤编,科学出版社,2001《材料物理学概论》,李言荣、恽正中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金属物理学:相变》,冯端等著,科学出版社,1990大纲撰写人:谷月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4080031溶液中固体粒子析出过程理论课程名称:溶液中固体粒子析出过程理论英文名称:TheoryofParticleSeparateoutfromSolution课程编号:x4080031学时数:40其中实验学时数:8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
5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固体粒子从溶液中成核并长大析出,是凝聚态物理、纳米材料—纳米粒子制备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辽宁科技大学对于固体粒子从溶液中成核、长大析出过程有重大创新研究,给出了溶液中固体粒子析出过程的数学方程组和边界条件,进而给出了"连续爆发性成核液相沉淀纳米粉体制备技术",已在我国和多国得到了发明专利授权;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粒径进入特小级.
本课程是我校应用物理专业材料科学方向(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独具特色的重要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最新的固体粒子从溶液中成核并长大析出过程理论以及由此给出相关纳米粒子制备工艺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关于溶液中固体粒子析出及纳米粒子制备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入应用物理专业材料科学方向打好基础以及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表面张力一般了解表面、液(固)体界面状态分子结构的特点;正确理解表面张力系数的力学定义、表面层的结构与张力的物理特点;正确理解表面张力做功、热力学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只有一个表面)、表面张力系数σ的热力学定义(表面能).
重点:正确理解表面张力系数的力学和热力学定义、表面层的结构与张力的物理特点.
难点:表面层的结构与张力的物理特点.
(二)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强Young—Laplace公式熟练掌握Young—Laplace公式推导;正确理解毛细管现象;正确理解在粉体干燥过程中附加压强的紧缩作用.
重点:Young—Laplace公式.
难点:Young—Laplace公式推导.
(三)蒸气压与溶解度与表面曲率的关系正确理解液体蒸气压与表面曲率的关系;熟练掌握液体(固体)的溶解度与表面曲率的关系的推导一般了解液体中固体粒子的陈化;正确理解在粉体制备过程中固体粒子的陈化.
重点:液体(固体)的溶解度与表面曲率的关系.
难点:液体(固体)的溶解度与表面曲率的关系的推导.
(四)液体与固体的界面一般了解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作用;正确理解沾湿、浸湿和铺展;一般了解接触角与润湿的关系.
重点:沾湿、浸湿和铺展.
难点:沾湿、浸湿和铺展的热力学条件.
(五)固体表面的吸附一般知识一般了解固体对气体的吸附作用;正确理解吸附量的表示方法;一般了解吸附等温线的类型;一般了解吸附量的变化规律和正确理解吸附热理论.
重点:吸附量的表示方法.
难点:吸附热理论.
(六)吸附理论熟练掌握单分子层吸附理论――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式;Langmuir方程推导及意义;一般了解混合吸附;正确理解多分子层吸附理论――BET吸附等温方程式及其性质.
重点:单分子层吸附理论――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式的推导.
难点:多分子层吸附理论――BET吸附等温方程式的推导.
(七)固体比表面的测定与化学吸附与催化作用正确理解固体比表面的测定一般了解从吸附量计算比表面;正确理解化学吸附与催化作用.
重点:正确理解固体比表面的测定.
难点:化学吸附与催化作用.
(八)表面活性物质一般了解溶于水的物质对水的表面张力影响;正确理解表面活性剂;正确理解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液(CMC);正确理解CMC与活性剂胶束结构联系的规律;正确理解胶束的加溶现象和构形.
重点: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液CMC与活性剂胶束结构联系的规律.
难点: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液CMC与活性剂胶束结构的关联.
(九)加溶现象一般了解加溶现象;正确理解加溶机理与胶束构形;一般了解加溶现象应用.
重点:加溶机理与胶束构形的规律.
难点:正确理解胶束的加溶现象和构形.
(十)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一般了解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吸附的三种类型;正确理解影响固体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因素;一般了解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吸附的实际应用.
重点:影响固体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因素.
难点:影响固体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因素.
(十一)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亲憎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正确理解HLB值的定义;一般了解HLB值的决定方法和HLB值测定法;一般了解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分子构型的关系;正确理解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面活性剂具体应用的关系.
重点:影响固体表面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因素.
难点: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面活性剂具体应用的关系.
(十二)前人关于溶液中成核、粒子制备的工作一般了解前人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气相法、固相法、沉淀法、胶体化学法和水热法;一般了解成核速率的Weiman公式(1908);正确理解Lamer图;一般了解均分散(单分散)溶胶Matijevic爆发成核制备理论;正确理解化学生成速率;正确理解扩散(扩散方程扩散系数);正确理解长大公式;一般了解溶液机械混合的规律.
重点:Lamer图、化学生成速率和扩散规律.
难点:化学生成速率和扩散规律.
(十二)经典成核理论及小粒子碰撞聚并长大理论正确理解溶液中胶粒析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正确理解临界核与临界自由能;熟练掌握成核速率公式;一般了解小粒子碰撞聚并长大理论.
重点:临界核与临界自由能和成核速率公式.
难点:临界核与临界自由能.
(十三)辽宁科技大学工作之一:关于溶液中成核、沉淀过程的理论与工艺研究正确理解成核速率理论公式的简明的近似表达式;正确理解溶液机械混合与扩散对成核的影响;熟练掌握液相胶粒析出相变过程数学方程.
重点:液相胶粒析出相变过程数学方程.
难点:液相胶粒析出相变过程数学方程.
(十四)辽宁科技大学工作之二:正确理解胶粒析出过程的变化方程组及它的解;正确理解液相反应和机械混合对成核的影响;正确理解各种因素对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
(十五)辽宁科技大学工作之三:辽宁科技大学连续有序沉淀法纳米粒子制备的专利方法介绍;一般了解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和纳米碳酸锶的制备.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表面物理化学概要表面张力系数的力学定义、表面层的结构与张力的物理特、表面张力系数σ的定义(表面能);弯曲液面的现象: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强,Young—Laplace公式;液体和固体的溶解度与表面曲率的关系;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作用讲授62∶1二固体表面的吸附固体对气体的吸附作用;吸附量的表示方法;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单分子层吸附理论――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式;多分子层吸附理论――BET吸附等温方程式;固体比表面的测定;化学吸附与催化作用讲授82∶1三表面活性物质溶于水的物质对水的表面张力影响;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溶液(CMC)与活性剂胶束结构联系的规律;胶束的加溶现象和构形;加溶现象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上吸附的实际应用;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亲憎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及其实际应用.
讲授82∶1四前人关于溶液中成核、粒子制备的工作1、前人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的简介:气相法、固相法、沉淀法、胶体化学法、水热法;2、前人留下的与成核、沉淀有关的规律:成核速率的Weiman公式(1908);Lamer图;均分散(单分散)溶胶Matijevic爆发成核制备理论;化学生成速率;扩散(扩散方程、扩散系数);长大公式;溶液机械混合的规律3、经典成核理论:溶液中胶粒析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临界核与临界自由能;成核速率公式;小粒子碰撞聚并长大理论讲授62∶1五辽宁科技大学关于溶液中成核、沉淀过程的理论与工艺研究1、成核速率理论公式的简明的近似表达式;溶液机械混合与扩散对成核的影响;液相胶粒析出相变过程数学方程;胶粒析出过程的变化方程组及它的解;液相反应对成核的影响;各种因素对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2、辽宁科技大学连续有序沉淀法专利方法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纳米碳酸锶的制备讲授42∶1六实验实验8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实验共8学时,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在完成了先修课程原子物理学以及量子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为学生进入纳米材料等专业方向作准备.
六、教学参考书目《溶液中固体粒子析出过程理论》,周英彦自编教材(说明:第一、二和三章是依据陈宗淇、戴闽光《胶体化学》修改,第一章改动较大;第四章为周英彦自编;第五章是周英彦的科研创新成果)《胶化与界面化学》,陈宗淇、王光信、徐桂英编,高教出版社,2001《胶体化学概论》,江龙,科学出版社,20025大纲撰写人:周英彦大纲审阅人:姜丽娜、高峰负责人:高首山X4080041纳米材料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纳米材料技术英文名称:Techno-nanophaseMaterials课程编号:x4080041学时数:16其中实验学时数:6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1.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在纳米材料方向的专业选修课.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各种制备纳米粉体制备的基本方法以及纳米技术的发展状况,并通过纳米材料的制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纳米技术和进行纳米材料制备实验作初步的引导,为将来实际工作和毕业论文、深入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纳米技术发展了解纳米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
(二)物理法制备纳米粉体理解物理法制备纳米粉体的主要方法及要点,包括蒸发法、激光法、电爆法、球磨法等,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重点:激光法、球磨法制备纳米粉体的技术.
(三)化学法制备纳米粉体1.
理解使用化学手段和方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各种技术,包括化学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气相反应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等,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制备诀窍,适用范围.
2.
连续有序快速沉淀法:辽宁科技大学特殊的连续有序快速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结合现场设备对该技术的实验操作、中试放大等技术进行分析.
重点:掌握纳米粉体制备的基本流程与操作方法.
(四)纳米陶瓷、功能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球磨、压片、焙烧等技术要领.
(五)先进陶瓷的制备实验(综合性实验)用连续有序快速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并制备出纳米粉体陶瓷片(重点在后部分,粉体材料的实验在"溶液中固体粒子析出过程理论"课程实验中进行).
主要环节包括:反应溶液的配置、连续有序快速沉淀法进行化学反应、低压清洗过滤、共沸蒸馏、真空干燥、焙烧成纳米晶体等过程.
纳米粉体的球磨、混料、造粒、压片、烘干与陶瓷的焙烧.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纳米科学技术发展讲授22∶1二物理法制备纳米粉体讲授22∶1三化学法制备纳米粉体讲授42∶1四先进陶瓷制备讲授22∶1五实验实验6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实验环节要结合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的实验设备,注意观察实验过程特点,注意纳米陶瓷制备中的注意问题,做好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共6学时,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材料物理、量子力学、溶液中固体粒子析出过程理论.
六、教学参考书目《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张立德、解思深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功能材料与纳米技术》,李玲、向航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纳米粉体的分散及表面改性》,高廉、孙静、刘阳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大纲撰写人:高首山大纲审阅人:姜丽娜、高峰负责人:李大卫X4080051计算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物理英文名称:ComputationalPhysics课程编号:x408005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数:14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物理是一门应用物理学专业选修课程,它是用数值计算方法来求解物理问题.
由于物理学中能够给出解析解的问题很少,因此很多物理学领域都需要用数值方法来进行研究.
计算物理学已经和理论物理学、实验物理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物理学中比较重要以及常用的算法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为从事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计算物理起源和发展及应用了解计算物理学的起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掌握Fortran语言一般编程方法.
了解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形式等.
难点:Fortran语言一般编程方法.
重点:Fortran与其他编程语言的不同点.
(二)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了解统计直方图的概念,掌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方差、标准差计算.
难点:对实验数据进行排序.
重点:数据的平均值、方差、标准差计算.
(三)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了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一般解法,掌握高斯消元法、列主元高斯消去法、简单迭代法和赛德尔迭代法的基本思想.
难点:列主元高斯消去法系数最大值确定.
重点:列主元高斯消去法解线性代数方程组.
(四)有限差分方法和常微分方程的求解理解差商代替微商的内涵,掌握几种常见的差分格式.
掌握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几种数值方法,熟练掌握常微分方程的欧拉解法.
难点:差分格式稳定性的分析.
重点:欧拉法解常微分方程.
(五)抛物型方程的解法了解偏微分方程求解的一般步骤,掌握抛物型方程差分格式的建立、初边值的处理,熟练掌握二维抛物型方程的差分解法.
难点:二维抛物型方程初边值的处理.
重点:二维抛物型方程的差分解法.
(六)双曲型方程的解法理解特征线上的微分关系式,掌握双曲型方程显式格式、隐式格式的建立,掌握边界问题的处理,熟练掌握双曲型方程的特征线法.
难点:用插值法求特征线上某点的值.
重点:双曲型方程的特征线法.
(七)蒙特卡罗方法的应用了解蒙特卡罗方法的起源,掌握赝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熟练掌握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定积分.
了解蒙特卡罗方法对随机过程模拟的一般过程.
难点:随机模型的构建.
重点: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定积分.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计算物理起源、发展及应用讲授+实验42∶1二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讲授+实验42∶1三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讲授+实验42∶1四有限差分方法和常微分方程的求解讲授+实验42∶1五抛物型方程的解法讲授+实验42∶1六双曲型方程的解法讲授+实验62∶1七蒙特卡罗方法的应用讲授+实验6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实验共14学时,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数学物理方法、高等数学;后续课:毕业设计(论文).
六、教学参考书目《AnIntroductiontoComputationalPhysics》,T.
Pang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计算物理学》,陈锺贤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计算物理学》,马文淦编,科学出版社,2005大纲撰写人:冯文强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4080061无损探伤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损探伤技术英文名称:TheTechnologyofnon-destructioncrackdetection课程编号:x4080061学时数:16其中实验学时数:8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1.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是对开设大学物理实验的工科各专业学生来说与生产实践联系较紧密的、实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无损检测定义、理论基础、基本内容、目的、无损检测的三个阶段、无损检测方法的采用原则和各种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
超声检测的基础知识,如:超声波的特点、分类.
仪器、试块和探头的选择.
超声波检测方法及其优点和缺点.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无损检测和超声波检测的基础知识,通过超声波测量厚度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使学生能够学到一项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一项技术,从而使学生受益.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
了解无损检测定义、理论基础、基本内容、目的、无损检测的三个阶段.
2.
理解无损检测方法的采用原则和各种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
重点:掌握超声检测的基础知识.
难点:熟练掌握超声检测的方法.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无损检测理论讲授32∶1二超声波检测理论讲授52∶1三超声波检测实验实验8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为了使学生对讲授的关于超声波检测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本物理实验中心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超声波测量厚度的实验.
实验共8学时,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处理,该课程应该在大学物理实验的绪论课程之后进行.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有所对比了解,建议后续课程为实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继续开设X射线检测、磁粉检测等.
六、教学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实验》,李学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无损检测》,李喜孟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无损检测技术》,邵泽波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声发射检测》,编审委员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大纲撰写人:李志大纲审阅人:姜丽娜、高峰负责人:高首山X4080071微分方程数值解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分方程数值解英文名称:NumericalSolutionofDifferentialEquations课程编号:x408007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8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微分方程数值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它是一门内容丰富、有自身理论体系的课程,既是纯数学高度抽象性与严密科学性的结合,应用十分广泛,同时又是一门与计算机使用密切结合实用性很强的数学课程.
本课程着重介绍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和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数值方法,侧重阐明三类典型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差分方法构造原理和相关理论.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不仅掌握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一些基本方法,而且能为今后在各自的工作中应用科学计算这一重要方法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法掌握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几种常用数值解法:Euler方法、梯形法、一般单步法、Runge-Kutta格式;了解线性多步法.
重点:Euler方法、一般单步法、Runge-Kutta格式.
难点:Runge-Kutta格式.
(二)抛物型方程的差分方法理解常系数线性抛物型方程初边值问题常用差分格式的构造及相关理论,尤其是利用算子的方法构造差分格式;了解系数依赖于x的一维热传导方程的显式格式;掌握差分格式稳定性分析的矩阵方法和Fourier级数方法.
重点:常系数线性热传导方程初边值问题差分格式的构造,差分格式稳定性分析.
难点:热传导方程初边值问题差分格式的构造,差分格式稳定性分析;非常系数线性热传导方程初边值问题差分格式的构造.
(三)椭圆型方程的差分方法掌握矩形区域的Laplace方程的边值问题差分格式的构造;熟练掌握五点差分格式;了解极坐标形式的差分格式.
重点:矩形区域的Laplace方程的Dirichlet边值问题及Neumann边值问题差分格式的构造.
难点:矩形区域的Laplace方程的边值问题差分格式的构造,五点差分格式进行数值计算.
(四)双曲型方程的差分方法掌握一阶常系数线性双曲方程的常用差分格式的构造,熟练掌握一阶拟线性双曲方程的特征线法,了解二阶双曲方程的差分方法.
重点:一阶常系数线性双曲方程的常用差分格式的构造;一阶拟线性双曲方程的特征线法.
难点:一阶常系数线性双曲方程的差分格式的构造及其稳定性分析;一阶拟线性双曲方程的特征线法.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讲练结合,理论教学32学时,上机实验8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法讲授+练习82∶1二抛物型方程的差分方法讲授+练习142∶1三椭圆型方程的差分方法讲授+练习102∶1四双曲型方程的差分方法讲授+练习82∶1五上机实验实验8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1.
本课程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讲授为主,讲练结合;每一次课(两学时)留少量作业;每两周答疑一次;2.
上机实验要求学生能利用所掌握的编程语言实现相应的算法,求出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和偏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数值解.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先修课程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程序设计、数值计算方法、数学物理方程等课程.
六、教学参考书目《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戴嘉尊、邱建贤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李立康、於崇华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微分方程数值方法》,胡健伟、汤怀民编,科学出版社,1999大纲撰写人:姜本源大纲审阅人:王金萍、高峰负责人:高首山X4080081等离子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等离子体技术英文名称:TechnologyofPlasma课程编号:x4080081学时数:16其中实验学时:4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1.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该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等离子体的概念、性质;气体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设备、原理;射频等离子体的一些基础知识,射频等离子源的构成,射频自偏压的形成;ECR等离子体源的结构,ECR等离子体产生原理;微波等离子体的产生装置,不同的微波模式;等离子体技术在刻蚀以及溅射薄膜沉积领域的应用.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等离子体技术相关知识,能够在遇到与其相关的领域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等离子体简介了解等离子体的概念、分类,了解等离子体技术在物理、化学、工程上的应用,理解等离子体的性质.
重点:等离子体性质,等离子体鞘层、等离子体判据.
难点:等离子体鞘层、德拜长度.
(二)气体放电等离子体了解气体放电方式产生等离子体的方法,理解气体放电特性与原理,理解气体放电伏安特性曲线,理解汤森放电、辉光放电、弧光放电,掌握帕邢定律以及直流放电参量的测量方法.
重点:气体放电的特性与原理,汤森放电,直流辉光放电.
难点:气体放电伏安特性曲线,帕邢定律.
(三)射频、ECR、微波等离子体了解射频放电的装置以及原理,射频匹配、耦合,射频自偏压,等离子体电位;了解ECR等离子体源结构、加热原理,ECR等离子体特点;了解微波等离子体反应器结构,大面积表面波等离子体源.
重点:射频、ECR、微波等离子体发生原理、特性.
难点:射频自偏压形成.
(四)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了解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的发展,理解等离子体刻蚀过程及原理,理解等离子体刻蚀过程中的各种效应及影响;了解溅射薄膜沉积历史、条件,掌握溅射机理以及磁控溅射.
重点:等离子体技术在刻蚀以及溅射薄膜沉积方面的应用.
难点:刻蚀以及溅射薄膜沉积原理.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等离子体相关基础知识讲授22∶1二气体放电等离子体讲授加实验92∶1三射频、ECR、微波等离子体相关知识讲授32∶1四等离子体应用讲授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1、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手段开展教学.
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
2、认真做实验,把从理论课学到的应用到实际.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物理学相关专业课.
六、教学参考书目《气体放电物理》,徐学基诸定昌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许根慧、姜恩永、盛京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大纲撰写人:刘磊大纲审阅人:姜丽娜、高峰负责人:高首山X4080091色谱分离过程模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色谱分离过程模型理论英文名称:ModelingTheoryofChromatographicSeparation课程编号:x408009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在色谱分离方面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色谱分离过程在理论和实际方面有比较全面和系统地认识,了解色谱分离过程模型的建立、分析、求解及应用.
为将来实际工作和毕业论文、深入进入色谱领域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色谱简介了解色谱的发展、基本概念及应用,了解色谱模型理论的意义,熟练掌握色谱模型的建立及分类.
重点:色谱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的推导.
难点:色谱模型的建立.
(二)线性、理想、平衡色谱熟练掌握线性、理想、平衡色谱模型的分析,包括线性、理想、平衡色谱方程的特征线分析、求解及物理意义.
重点:线性、理想、平衡色谱方程的特征线分析和方程的物理意义.
难点:线性、理想、平衡色谱方程的求解.
(三)线性、理想、平衡、反应色谱了解反应色谱的概念,了解线性、理想、平衡、反应色谱方程的求解方法,熟练掌握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变化的特点,熟练掌握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流出曲线的面积总和与反应物的注入量相等.
重点: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变化的特点、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流出曲线的面积总和与反应物的注入量相等.
难点:线性、理想、平衡、反应色谱方程的求解.
(四)线性、非理想、平衡色谱了解非理想的含义,熟练掌握色谱分离过程中三种主要扩散的含义,掌握线性、非理想、平衡色谱方程的求解,包括方程的变换和相应的初始、边界条件的变换.
重点:色谱分离过程中三种主要扩散的含义,线性、非理想、平衡色谱方程求解过程中的方程变换.
难点:色谱分离过程中三种主要扩散的理解.
(五)线性、非理想、非平衡色谱了解塔板理论,掌握Van-Deemter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及Van-Deemter曲线的作用.
重点:Van-Deemter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及Van-Deemter曲线的作用.
难点:塔板理论.
(六)单组分、理想、非线性色谱熟练掌握单组分、理想、非线性色谱方程的特征线分析及间断的概念,掌握激波速度、激波运动方程、激波型流出曲线的求得.
重点:单组分理想非线性色谱的特征线分析及间断的概念;激波速度、激波运动方程、激波型流出曲线的推导.
难点:单组分理想非线性色谱的特征线分析及间断分析.
(七)色谱的实际应用了解色谱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及辽宁科技大学分离技术中心在色谱领域的具体工作及其理论基础.
重点:色谱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难点:辽宁科技大学分离技术中心在色谱领域的具体工作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色谱模型理论的意义及模型的建立、分类讲授62∶1二线性、理想、平衡色谱模型的分析、求解和物理意义讲授22∶1三线性、理想、平衡、反应色谱模型的分析、求解和物理意义讲授22∶1四线性、非理想、平衡色谱模型的分析、求解和物理意义讲授82∶1五线性、非理想、非平衡色谱模型的分析、求解和物理意义讲授42∶1六单组分、理想、非线性色谱分析讲授82∶1七色谱的实际应用讲授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一)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等手段开展教学.
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
(二)学生课后作业包括各部分练习题与文献查阅和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方法六、教学参考书目《非线性色谱数学模型理论基础》,林炳昌编,科学出版社,1994《色谱理论基础》,卢佩章编,科学出版社,1989《色谱柱技术》,刘国诠、余兆楼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大纲撰写人:周丹大纲审阅人:姜丽娜负责人:高首山X4080101遗传算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遗传算法英文名称:GeneticAlgorithms课程编号:x408010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数:16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遗传算法使用群体搜索技术,它通过对当前群体施加选择、交叉、变异等一系列遗传操作,从而产生出新一代的群体,并逐步使群体进化到包含或接近最优解的状态.
由于具有思想简单、易于实现、应用效果明显等特点,而在自适应控制、组合优化、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人工生命、管理决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基本任务是了解C++编程环境,掌握遗传算法搜索问题最优方案的原理及过程,及常用的编码方法,适应度函数、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的特点及设计.
由浅入深,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改进遗传算法,进而提高算法的寻优能力和运算速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基本要求:掌握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了解C++编程环境;熟练掌握几种常用的编码方法;熟练掌握实际问题的目标函数和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的转换方法;熟练掌握选择、交叉、变异算子的设计方法.
基本内容:遗传算法的简介,基本遗传算法描述及实现,遗传算法的基本实现技术以及应用.
(一)遗传算法简介遗传算法的生物基础和特点;遗传算法的发展及应用.
(二)基本遗传算法的描述基本遗传算法的构成要素;基本遗传算法描述;基本遗传算法的形式化定义.
重点:遗传算法的构成要素.
(三)基本遗传算法的实现个体适应度评价;比例选择算子;单点交叉算子;基本位变异算子.
重点:基本遗传算法的计算机实现.
(四)遗传算法的基本实现技术编码方法;适应度函数;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遗传算法的运行参数.
重点:各种算子的设计方法和特点.
难点:根据算子的特点在求解不同实际问题中应用.
(五)遗传算法的应用基本遗传算法在函数优化中的应用,求最优解或近似解.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C++编程环境了解实验22∶1二遗传算法简介讲授22∶1三C++编程环境下进行简单操作实验22∶1四基本遗传算法描述讲授+实验42∶1五编码、适应度讲授+实验42∶1六选择、交叉讲授+实验42∶1七变异、运行参数讲授+实验42∶1八遗传算法流程及改进算法讲授+实验42∶1九遗传算法应用实例及总结讲授+实验6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遗传算法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上机实践,通过上机实践来提高学生利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共16学时,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C语言与程序设计.
六、教学参考书目《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周明、孙树栋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李敏强编,科学出版社,2002《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张文修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大纲撰写人:王洁大纲审阅人:姜本源、高峰负责人:高首山X4080111高等代数选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代数选论英文名称:TheSelectionofHigherAlgebra课程编号:x408011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
0适应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本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高等代数的提高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更进一步系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理论、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深造和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高等代数等专业基础课程,已具备一定的代数知识基础之后开设的高等代数提高课程.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系统讲授线性代数和多项式理论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一元多项式和多元多项式理论,系统理解和掌握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二次型和实对称矩阵、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欧氏空间等内容.
使学生对高等代数的基本理论体系、高等代数的基本思想方法、高等代数的解题技巧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体会和准确的理解.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科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及难点(一)行列式熟练掌握行列式的性质,会用这些性质简化行列式的计算;熟练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掌握余子式及代数余子式的概念;熟练掌握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定理.
熟练掌握Cramer法则及应用.
重点:n阶行列式的计算.
难点:行列式的计算和代数余子式.
(二)线性方程组熟练掌握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性与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关系.
熟练掌握计算矩阵秩的方法.
掌握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
熟练掌握求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方法;掌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定理.
重点: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可解的判别法.
难点:向量组线性相关性与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关系.
(三)矩阵掌握矩阵A可逆及逆矩阵的概念;了解伴随矩阵与逆矩阵的关系.
掌握分块矩阵及分块矩阵的运算规律及应用.
熟练掌握求逆矩阵的方法.
重点:可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矩阵的分块、初等变换.
难点:可逆与逆矩阵的概念,伴随矩阵与可逆矩阵的关系.
(四)二次型掌握矩阵合同的概念及性质.
掌握用非退化线性替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了解复二次型、实二次型的规范形及规范形的唯一性(惯性定理).
掌握正定二次型及正定矩阵的性质.
重点:复数域和实数域上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
难点:正定二次型的判定及惯性定理.
(五)多项式掌握多项式的运算及性质.
熟练掌握整除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带余除法定理及证明.
熟练掌握多项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及重因式的概念与性质.
了解代数基本定理、复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实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定理.
掌握本原多项式的概念及性质.
重点:多项式运算、基本性质、因式分解.
难点:多项式的整除性理论和不可约多项式.
(六)线性空间掌握线性空间维数、基与坐标的概念.
掌握过渡矩阵的概念及坐标变换公式.
了解子空间的概念;掌握线性空间V的非空子集W成为子空间的条件;掌握由α1,α2,…,αr生成的子空间L(α1,α2,…,αr)概念及性质.
掌握V1+V2是直和的充分必要条件.
了解数域P上两个有限维线性空间同构的充分必要条件.
重点:线性空间、子空间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有限维线性空间的结构.
难点:过度矩阵、子空间的直和、维数公式.
(七)线性变换熟练掌握线性变换在某基下的矩阵的概念;掌握线性变换在两组基下的矩阵之间的关系.
熟练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以及求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了解特征子空间概念.
掌握矩阵相似于一个对角矩阵的条件.
了解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的概念及主要性质.
了解不变子空间的概念及主要性质.
重点:线性变换的概念、性质及运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难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线性变换对角化,线性变换的矩阵.
(八)欧几里得空间熟练掌握度量矩阵的概念.
掌握标准正交基定义;熟练掌握施密特正交化过程.
了解欧氏空间同构的概念及条件.
掌握正交变换方法.
重点:欧几里得空间的正交变换、对称变换.
难点:标准正交基定义.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行列式讲授+练习42∶1二线性方程组讲授+练习42∶1三矩阵讲授+练习42∶1四二次型讲授+练习42∶1五多项式讲授+练习42∶1六线性空间讲授+练习42∶1七线性变换讲授+练习42∶1八欧几里得空间讲授+练习4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外辅导答疑比例2:1,每次课后作业为2—6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高等代数为基础,必须学完高等代数并具备一定的数学修养.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抽象代数、高等几何、概率论、拓扑学、泛函分析、微分流形等课程的基础.
其基本概念与方法广泛应用于其它课程和其它学科之中.
六、教学参考书目《高等代数》(第三版),北京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高等代数》(第三版),张禾瑞、郝丙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高等代数》(第二版),丘维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大纲撰写人:沙秋夫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4080121数学分析选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分析选论英文名称:SelectedDiscussionofMathematicalAnalysis课程编号:x408012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数学分析选论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一门重要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强化数学分析的知识,加深对数学分析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熟练的运算能力与技巧,并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分析基础掌握Jensen不等式,Cauchy不等式,Schwarz不等式及积分不等式,熟练掌握利用单调性、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熟练掌握求极限值的各种方法,掌握Stolz定理.
理解实数完备性理论及其应用.
重点:求极限的各种方法,不等式的证明与应用,Stolz定理.
难点:不等式的证明与应用,极限的有关证明,实数完备性理论及其应用.
(二)函数的连续性熟练掌握一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一致连续性的证明与应用,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有关性质;掌握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应用重点:一致连续性的证明与应用,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
难点:一致连续性的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相关问题的证明.
(三)微分学熟练掌握各种求导方法,微分中值定理、Taylor公式的证明与应用,导数的各种应用.
熟练掌握多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多元函数偏导数的几何应用与极值问题,理解隐函数存在定理、方向导数与梯度.
重点:各种求导方法,微分中值定理,导数的应用,多元函数偏导数的几何应用与极值问题.
难点:微分中值定理,导数及偏导数的应用.
(四)积分学理解积分与极限的关系及定积分的可积性,熟练掌握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及其应用.
掌握反常积分、含参变量积分的计算.
熟练掌握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Green公式、Gauss公式的计算及其应用.
掌握Stokes公式.
重点: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含参变量积分、Green公式、Gauss公式的计算及其应用.
难点:定积分的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含参变量积分、Green公式、Gauss公式的计算及其应用.
(五)级数熟练掌握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及幂级数的有关判别、计算与应用,掌握Fourier级数的计算与应用.
重点: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及幂级数的有关判别、计算与应用,Fourier级数的展开.
难点:函数项级数(函数序列)一致收敛性的判别法及一致收敛级数的性质,函数的幂级数的展开.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分析基础讲授+练习83∶1二函数的连续性讲授+练习63∶1三微分学讲授+练习103∶1四积分学讲授+练习123∶1五级数讲授+练习123∶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与互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讲练结合;每一次课(两学时)留一定量作业;每两周(六学时)作业批改一次,答疑一次.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先修课程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六、教学参考书目《数学分析》,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陈纪修、徐惠平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费定晖、周学圣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数学分析的方法及例题选讲》,徐利治、王兴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裴礼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大纲撰写人:姜本源大纲审阅人:王金萍负责人:高首山X4080131应用泛函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应用泛函分析英文名称:FunctionalAnalysisandApplication课程编号:x408013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应用泛函分析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的选修课,本课程可以在修完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后学习,是数学系本科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泛函分析在物理、力学、系统与控制理论、电波通讯、军事工程甚至经济理论等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能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距离空间教学要求:理解距离空间的概念,距离空间中开集闭集,稠密性与可分性,连续映照的概念,掌握距离空间中完备性,第一,二类型的集,列紧集,紧集及其上连续映照,具体空间列紧集判定法及不动点定理.
重点:距离空间基本概念,稠密性,可分性,完备性,距离空间的完备化,紧集,列紧集,不动点定理.
难点:距离空间的稠密性,可分性,完备性,距离空间的完备化,紧集,列紧集,不动点定理.
(二)赋范线性空间与内积空间教学要求:理解赋范线性空间,Banach空间,内积空间,Hilbert空间的概念,掌握内积空间中的直交与直交系,熟练掌握Banach空间中的共轭算子及自共轭算子,特别是有界线性泛函表示定理.
重点:赋范线性空间,Banach空间,内积空间,Hilbert空间的概念,Banach空间中的共轭算子及自共轭算子,有界线性泛函表示定理.
难点:Banach空间中的共轭算子及自共轭算子,有界线性泛函表示定理.
(三)泛函分析的基本定理与谱论初步教学要求:熟练掌握Banach开映照定理,闭图像定理,共鸣定理及其应用,Hahn-Banach定理及推论,掌握弱收敛,弱*收敛,理解有界线性算子的正则集与谱集,谱半径,Riesz-Schauder理论.
重点:Banach开映照定理,闭图像定理,共鸣定理及其应用,Hahn-Banach定理及推论,弱收敛,弱*收敛难点:Banach开映照定理,闭图像定理,共鸣定理及其应用,Hahn-Banach定理及推论,弱收敛,弱*收敛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距离空间课堂讲练123∶1二赋范线性空间与内积空间课堂讲练183∶1三泛函分析的基本定理与谱论初步课堂讲练183∶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的要求本课程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以讲授为主,讲练结合;每一次课(两学时)留一定量作业;每周作业批改一次,答疑一次.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等课程.
六、教学参考书目《巴拿赫空间引论》,定光桂编,科学出版社,1984《泛函分析基础》,刘培德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程其襄、张奠宙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应用泛函分析》,龚怀云、寿纪麟、王绵森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应用泛函分析》,薛小平、武立中、孙立民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大纲撰写人:齐淑彦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4080141模拟移动床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课程名称:模拟移动床在药物分离中的应用英文名称:ApplicationofSimulatedmovingbedchromatographyontheDrugSeparation课程编号:x4080141学时数:16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1.
0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应用物理学专业选修课.
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模拟移动床色谱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掌握模拟移动床的分离原理、结构和分离条件的选择等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从批处理色谱到模拟移动床色谱了解色谱规模化的过程,从批处理色谱到模拟移动床色谱的发展过程.
了解发展过程中各种规模化色谱技术的主要特点,各技术之间的主要区别.
重点:色谱规模化的过程.
难点:各种技术的主要特点,与其它技术的区别.
(二)模拟移动床技术相关理论理解模拟移动床技术的分离原理、过程特征及结构特点.
了解模拟移动床的数学模型及其解,掌握不同的分离条件选择方法.
重点:模拟移动床的分离原理、过程特征和分离条件的选择.
难点:模拟移动床的数学模型及其解.
(三)模拟移动床技术的新发展了解模拟移动床最新技术的发展,如超临界萃取SMB、温度梯度SMB、压力梯度SMB、溶剂梯度SMB、Varicol等技术重点:模拟移动床的新发展.
难点:模拟移动床的各种改进及新技术的引进,使SMB克服那些不足,在那些性能方面得到加强.
(四)模拟移动床的配套理解模拟移动床分离的特点,需要那些技术与其相配套.
重点:模拟移动床需要那些技术与之相配套.
难点:各配套技术的作用.
(五)模拟移动床的应用了解模拟移动床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其特点.
重点:模拟移动床在石油、糖及药物分离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从批处理色谱到模拟移动床色谱讲授42:1二模拟移动床的分离原理及其过程特征讲授42:1三模拟移动床分离条件的选择讲授22:1四模拟移动床技术新发展讲授22:1五模拟移动床的配套讲授22:1六模拟移动床的应用讲授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课外教学的形式:参观分离中心实验室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色谱分离过程模型理论》,该课程是模拟移动床色谱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参考书目1、《色谱模型理论导引》,林炳昌、科学出版社、2004.
52、《非线性色谱的数值计算》,王际达,林炳昌、中国矿业出版社、2002.
3大纲撰写人:林炳昌大纲审阅人:王开明负责人:高首山X4080161金融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融数学英文名称:FinancialMathematics课程编号:x408016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金融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经济背景,理解金融数学中的主要概念和理论,掌握主要的建模工具以及重要的数学模型的应用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尝试解决金融领域一些问题的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金融市场简介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了解衍生产品的概念,了解衍生产品(期权)的概念及定价的有关知识.
重点:衍生产品(期权)的概念.
(二)股票市场投资分析了解股票与股票市场,理解普通股定价模型,掌握普通股投资分析.
重点与难点:普通股投资分析.
(三)期权简介掌握期权定价的二叉树方法,了解随机过程与布朗运动,理解B-S期权定价模型、风险中性期权定价.
重点:期权定价的二叉树方法.
难点:B-S期权定价模型.
(四)实物期权简介了解实物期权的概念、分类,理解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的关系,了解实物期权的应用重点:实物期权的定价与应用.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金融市场简介讲授42:1二股票市场投资分析讲授62:1三期权简介讲授162:1四实物期权简介讲授6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安排课堂讨论,布置部分作业.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程六、教学参考书目《金融数学》,J.
Stampfli,V.
Goodman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数理金融—资产定价与金融决策理论》,叶中行、林建忠编,科学出版社,2000《期权分析—理论与应用》,茅宁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大纲撰写人:胡煜寒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4080201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息论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ofInformationTheory课程编号:x408020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从长期通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信息的有效处理和可靠传输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它应用近代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传输、存贮和处理,并在长期通信工程实践中不断发展.
因而它是一门新兴科学,亦称为通信的数学理论.
建立在通信理论的数学知识基础之上的信息论在数据压缩、调制解调器、广播、电视、卫星通信、计算机存储、因特网通讯、密码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要使学生领会信息论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方法,特别重视信息论与社会实际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认识,要让学生清楚信息论的发展史及现今的发展方向、研究主流等,激发学生在信息论的某一方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与勇气.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信息技术和信息科学概论了解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了解信息论的产生、发展与应用,了解信息的概念重点:信息的概念.
(二)信息的度量问题掌握信源的数学模型,掌握熵、联合熵和条件熵及其基本性质与最大熵原理,以及互熵与互信息理论,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熵,了解最大熵原理.
重点:熵、联合熵和条件熵及其基本性质,互熵与互信息理论.
难点:熵的性质,互信息的性质.
(三)通信系统概论了解通信系统各部分的主要组成以及作用,掌握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
重点: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
难点: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
(四)信源编码问题了解一些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
熟练掌握信源编码的概念,原理及典型编码的方法(香农编码方法,费诺编码方法,哈夫曼编码方法),尤其重点掌握最优变长码Huffman编码方法,算术编码方法.
重点:信源编码的概念,原理及典型编码的方法.
难点:变长编码定理.
(五)信道编码定理掌握信道的数学模型,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的计算及信道正反编码定理,了解可加Gaussian信道重点: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的计算及信道正反编码定理.
难点: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的计算及信道正反编码定理.
(六)信息率失真函数了解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掌握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信息率失真函数与特性,R(D)函数的参数表述及其计算.
掌握率失真函数的定义和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的物理意义,离散信源率失真函数的基本计算方法.
重点:率失真函数及其基本计算方法.
难点:率失真函数的性质和迭代算法.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信息技术和信息科学概论讲授21∶1二信息的度量问题讲授81∶1三通信系统概论讲授21∶1四信源编码问题讲授61∶1五信道编码定理讲授81∶1六信息率失真函数讲授61∶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包括查阅资料,计算过程.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学习概率论、数理统计、应用随机过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的基础上用数学的方法定量研究信息的度量与传输理论及方法,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等专业其它主干课程的基础理论课程.
六、教学参考书目《信息论基础与应用》,沈世镒、吴忠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张宗橙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信息论基础》,傅祖芸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信息论基础》,叶中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大纲撰写人:孙岩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4080211模糊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糊控制理论英文名称:FuzzyControlTheory课程编号:x4080211学时数:16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1.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模糊控制理论作为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备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界广大科技人员的重视,自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L.
A.
Zadeh提出模糊集合到现在为止,模糊控制理论在相关领域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工业过程控制、家电行业、软科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高科技等领域;同时,国内外与模糊控制理论相关的文献也越来越多,如模糊逻辑、T-S模糊系统等方面的文献较多.
开设这门课程重点在与向学生介绍模糊控制理论在一些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一些科研成果,为本科生、研究生在写毕业论文方面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知识,也为学生在今后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中处理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本课以介绍模糊控制理论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一些科研成果为主,重点介绍与模糊控制理论相关的一些文献,而学生对有关这方面的基本理论,线性系统理论掌握的多少直接影响对这门课的学习与理解.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一模糊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讲授22:1二模糊系统稳定性理论讲授22:1三模糊控制理论的应用(一)讲授22:1四模糊控制理论的应用(二)讲授22:1五模糊逻辑系统讲授22:1六T-S模糊系统(一)讲授22:1七T-S模糊系统(二)讲授22:1八机动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师生相互讨论相结合.
五、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模糊数学、线性系统理论.
六、教学参考书目《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模糊数学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4《模糊系统与模糊控制教程》,王立新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模糊控制原理与应用》,诸静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鲁棒控制—线性矩阵不等式处理方法》,俞立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大纲撰写人:何希勤大纲审阅人:姜本源负责人:高首山X4080221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英文名称:TheoryandApplicationofOptionPricingModel课程编号:x4080221学时数:16其中实验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1.
0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期权定价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经济背景,理解期权定价理论的主要概念和方法,掌握主要的建模思想以及重要模型的应用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尝试解决金融领域一些问题的应用能力.
iWebFusion(iWFHosting)在部落分享过很多次了,这是成立于2001年的老牌国外主机商H4Y旗下站点,提供的产品包括虚拟主机、VPS和独立服务器租用等等,其中VPS主机基于KVM架构,数据中心可选美国洛杉矶、北卡、本德、蒙蒂塞洛等。商家独立服务器可选5个不同机房,最低每月57美元起,而大流量10Gbps带宽服务器也仅149美元起。首先我们分享几款常规服务器配置信息,以下机器可选择5...
racknerd怎么样?racknerd商家最近促销三款美国便宜vps,最低只需要9.49美元,可以选择美国圣何塞、西雅图、纽约和芝加哥机房。RackNerd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美国高性价比服务器商家,主要从事美国和荷兰数据中心的便宜vps、独立服务器销售!支持中文工单、支持支付宝和微信以及PayPal付款购买!点击直达:racknerd官方网站INTEL系列可选机房: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芝加...
LOCVPS发来了新的洛杉矶CN2线路主机上线通知,基于KVM架构,目前可与香港云地、香港邦联机房XEN架构主机一起适用7折优惠码,优惠后最低美国洛杉矶CN2线路KVM架构2GB内存套餐月付38.5元起。LOCPVS是一家成立较早的国人VPS服务商,目前提供洛杉矶MC、洛杉矶C3、和香港邦联、香港沙田电信、香港大埔、日本东京、日本大阪、新加坡、德国和荷兰等机房VPS主机,基于KVM或者XEN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