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长江现死亡江豚

长江现死亡江豚  时间:2021-04-26  阅读:()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五月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I目录概述.
11总则.
31.
1评价目的.
31.
2评价构思.
31.
3编制依据.
41.
4环境影响识别.
81.
5评价标准.
111.
6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
151.
7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161.
8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31.
9评价工程程序.
24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62.
1建设项目概况.
262.
2工程分析.
373项目建设区域环境概况.
443.
1自然环境概况.
443.
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83.
3生态环境现状.
523.
4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56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64.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64.
2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34.
3安徽铜陵淡水豚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分析.
845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15.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915.
2声环境影响评价.
925.
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分析.
955.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986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96.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996.
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006.
3噪声影响分析.
1006.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01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II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037.
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037.
2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
1077.
3安徽铜陵淡水豚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减缓措施.
108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118.
1环保投资概算.
1118.
2社会经济效益.
1129环境管理.
1139.
1环境管理.
1139.
2污染物排放管理.
1179.
3环境监测.
1199.
4环境监理.
12010评价结论.
12310.
1工程概况.
12310.
2工程建设必要性及相关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
12310.
3项目所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2310.
4自然环境概况及环境敏感目标调查.
12410.
5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12410.
6风险防范措施.
12810.
7综合结论.
128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概述(1)项目概况无为县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长江北岸,北依巢湖,南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
2016年汛期,安徽省长江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和水利工程损毁.
为推进灾后水利建设,加快提升水利工程防洪减灾能力,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着力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其主要任务之一即为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
根据《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实施方案》,安徽省划分为58个排涝片区,共建设85座排涝泵站,其中包括无为县西河凤凰颈东站和凤凰颈西站,设计流量均为75m3/s,其主要功能为增加巢湖流域西河洪水的外排能力,提高西河流域防洪排涝标准,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7月,无为县水利局委托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可研报告",工程推荐采用凤凰颈站址方案,并采用明渠出水布置,设计总抽排流量为150m3/s,并通过合理调度运用提高西河流域防洪排涝的目的.
(2)评价过程根据相关要求,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无为县水利局委托我公司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公司接到任务后,根据工程设计资料,结合现场环境现状,按照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编报《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编制完成了《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后,交由建设单位以现场、网络、登报等方式进行公示和公众参与调查.
(3)政策、规划符合性结论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本工程为防洪排涝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鼓励类"项目.
凤凰颈新站工程实施后,提高了上下九联圩的排涝能力,同时提高了西河流域洪水外排的能力,避免洪水侵入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对促进区域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建设符合《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实施方案》、《巢湖流域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及工作要求.
(4)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本工程凤凰颈新站位于保护区北岸,部分出水渠位于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不涉及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工程建设中,对泵站周边及沟渠沿线的居民点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合理施工组织、加强施工管理、采取防尘减噪等措施,减缓不利影响.
(5)主要评价结论本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流域防洪规划等,工程施工及运营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工程的建设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程的建设得到广大公众的支持.
环评认为,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工程建设可行.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无为县生态环境局、无为县水利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1总则1.
1评价目的通过对凤凰颈新站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区域环境的现状特征、主要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预测与评价工程建设对两侧影响区、施工区的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项目选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1.
2评价构思1.
2.
1评价原则(1)依法评价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
(2)科学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突出重点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1.
2.
2评价构思(1)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环境监测等手段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紧紧抓住泵站工程以生态影响为主的环境影响特征,按照新建工程环评报告的技术编制要求,认真分析拟建工程建设和运营可能对当地环境质量、生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在此基础之上,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原则,结合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有效避免或减轻环境污染和防止生态破坏的对策措施与建议,最大程度减小水电开发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从环境保护角度明确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进而维护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因工程建设拦河坝对河流水文情势有一定影响,根据生态评价导则,本工程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
由于工程建设和运行主要是对水生生态有较大影响,因此,本评价着重调查水生生态现状,以此来分析工程建设的影响,其他评价范围的陆生生态适当简化,采用咨询、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分析.
1.
3编制依据1.
3.
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正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正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正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28日修正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实施;(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正实施;(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5(1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正实施;(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15)《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国务院2015年4月2日发布;(16)《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国务院2013年9月10日发布;(17)《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国务院2018年6月27日发布;(18)《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国务院2016年5月28日发布;(1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第21号令,2013修正,2013年5月1日实施;(2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4月28日修订实施;(21)《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环水体[2018]181号,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2018年12月31日;(22)《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2011年3月1日施行;(23)《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2010年12月22日修订;(2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办[2012]50号发布;(25)《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农业部,部令第46号,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26)《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境保护部,部令第35号,2015年9月1日起施行;(27)《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部令第4号,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8)《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6(29)《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30)《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3月1日起施行;(28)《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29)《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皖政[2015]13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2015年12月29日;(30)《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皖政[2013]89号,安徽省人民政府,2013年12月30日(31)《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皖政[2018]8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2018年9月27日;(32)《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2014年1月30日;(33)《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皖政[2016]11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2016年12月29日;(34)《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2012年第238号令,2012年5月1日施行;(35)《关于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13]1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36)《安徽省环境保护厅、水利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皖环发[2014]53号;(37)《关于印发安徽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通知》,安徽省环境保护局,环水函[2009]268号;(38)《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目录(2015年本)》,安徽省环保厅,皖环发[2015]36号;(39)《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安徽省环保厅环评函[2012]852号文;(40)《安徽省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竣工验收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安徽省环保厅,皖环发[2013]91号;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41)《芜湖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芜湖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42)《芜湖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芜政[2014]28号,芜湖市人民政府,2014年4月17日;(43)《芜湖市建筑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细则》,芜市建通知[2014]189号,2014年6月20日;(44)《芜湖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2018年3月1日;(45)《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的实施意见》,芜市发[2018]18号,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2018年8月23日.
1.
3.
2技术导则及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
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
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
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
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54-2018;(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10)《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12)《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指南》,HJ2032-2013;(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范》,GB/T16453.
1-6-1996;(1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15)《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16)《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
1.
3.
3相关规划和资料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1)《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无为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3)《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2017年5月4日;(4)《安徽省灾后水利建设总体规划》,2017年4月;(5)《巢湖流域防洪规划修编》,2000年;(6)《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6月;(7)《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2003年9月;(8)《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2003年;(9)《无为县凤凰颈新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3月.
1.
4环境影响识别1.
4.
1环境对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凤凰颈新站外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4-1.
表1.
4-1外环境对工程的制约因素识别表序号外环境因素制约程度序号外环境因素制约程度1气候资源轻度10环境空气质量轻度2地形地貌轻度11地表水质量轻度3工程地质轻度12声环境质量轻度4地表水文轻度13交通运输轻度5土地资源轻度14电力供给轻度6陆生动植物资源轻度15医疗卫生轻度7水生动植物资源轻度16生产生活用水轻度8自然资源轻度17经济水平轻度9水土流失中度18人力资源轻度由表1.
4-1可知,拟建项目所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对工程的制约较小.
1.
4.
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凤凰颈新站为以水资源调节为主,施工内容包括场地开挖、泵站砌筑、弃渣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堆放、河道清淤等.
通过工程分析及环境概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及程度见表1.
4-2.
表1.
4-2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表时段工程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影响因子施工期土石方工程(包括土石方开挖、岩石爆破、洞挖)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水土流失陆生动物栖息环境变化山体结构破坏环境地质噪声声环境扬尘大气环境弃渣环境景观混凝土工程(包括拌和、搅拌、冲洗、浇注)扬尘大气环境噪声声环境施工废水水环境植被破坏生态环境基础施工河流水质SS浓度升高,石油类污染,水生生物环境变化,水土流失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材料采集、运输、堆放扬尘大气环境噪声声环境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钢筋、木材加工噪声声环境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植被破坏、地表土壤结构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植被带状或斑状裸露环境景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水环境、固体废物运行期调水防洪排涝社会经济环境工程管理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废气水环境固体废物大气环境由表1.
4-2识别结果可知,施工期可能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运营期主要是生态影响.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1.
4.
3环境要素及环境因子识别根据拟建项目施工及运行情况,结合工程地区环境功能和各类环境因子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受影响程度,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矩阵法,从环境要素和影响区域两方面进行环境因子的识别和筛选.
表1.
4-3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要素影响识别矩阵表环境要素环境因子工程因素重要性工程施工工程运行地貌地貌-1L-1LⅠ土地资源土壤侵蚀-2R-1RⅡ土地利用-2R-1LⅡ局地气候降水1L0湿度1L0水文水温1LⅠ流量-2LⅡ水位2LⅠ泥沙淤积-1R-1LⅡ冲刷+1LⅠ水质COD/BOD5-2R-1LⅡpH-1RⅠSS-3RⅢ石油类-1RⅠ大气粉尘-2RⅡ其他有害气体-1RⅠ噪声噪声-2R-2LⅡ固体废物弃土弃渣-3RⅢ生活垃圾-2R-1LⅡ陆生植物多样性-1LⅠ覆盖度-1RⅠ野生动物栖息地-1LⅠ分布密度-1LⅠ水生生物水生生物-1L-1LⅠ资源利用水资源-1R+3LⅢ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注:表中"+、-"分别表示影响性质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没有符号表示有利与不利影响均存在;1、2、3分别表示影响程度为小、中、大;0、Ⅰ、Ⅱ、Ⅲ分别表示各环境因子在本工程预测评价中的重要性质为不涉及、可忽略、相对重要、重要;R、L分别表示影响类型为可逆和不可逆影响.
1.
4.
4环境影响要素及影响因子筛选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及前文识别结果,确定本项目环境评价因子如下:(1)现状调查评价因子声环境:环境噪声;环境空气:PM2.
5、PM10、SO2、NO2;地表水环境:水温、pH、COD、BOD5、氨氮、总氮、总磷、SS、石油类;地下水环境:pH、氨氮、硝酸盐、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水土流失、陆生动植物、水生生物;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用水等.
(2)环境影响分析因子声环境:环境噪声;环境空气:TSP、SO2、NO2;地表水环境:水温、pH、COD、BOD5、氨氮、总氮、总磷、SS、石油类;地下水环境:pH、氨氮、硝酸盐、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固体废物:弃土弃渣、生活垃圾;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水文情势、河流水质、泥沙淤积、陆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土地利用等.
1.
5评价标准1.
5.
1环境质量评价标准1.
5.
1.
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凤凰颈新站排水口长江段、西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悬浮物指标参照水利部《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SL63-94)中相应级别水质标准.
表1.
5-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限值单位:mg/L(pH无量纲)序号项目标准限值Ⅲ类1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2pH6~93化学需氧量(COD)≤204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45氨氮(NH3-N))≤1.
06总氮(TN)≤1.
07总磷(TP)≤0.
28石油类≤0.
059SS≤301.
5.
1.
2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区域内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
表1.
5-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摘录)单位:mg/L(pH无量纲)序号指标Ⅲ类标准浓度限值1pH6.
5-8.
52氨氮≤0.
503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3.
04硝酸盐≤206硫酸盐≤2508氯化物≤2509总大肠菌群(MPN/100mL)≤3.
01.
5.
1.
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表1.
5-3环境空气评价执行标准相关值污染物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一级二级二氧化硫(SO2)年平均2060ug/m324小时平均501501小时平均150500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3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4024小时平均80801小时平均200200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44mg/m31小时平均1010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00160ug/m31小时平均160200颗粒物(PM10)年平均407024小时平均50150颗粒物(PM2.
5)年平均153524小时平均35751.
5.
1.
4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农村居住区声环境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标准,乡镇居住区及商业混合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
表1.
5-4声环境评价执行标准相关值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1类55452类60501.
5.
1.
5土壤质量评价标准评价范围内土壤质量评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基本项目).
表1.
5-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kg序号污染物项目风险筛选值pH≤5.
55.
57.
51Cd水田0.
30.
40.
60.
8其他0.
30.
30.
30.
62Hg水田0.
50.
50.
61.
0其他1.
31.
82.
43.
43As水田30302520其他404030254Pb水田80100140240其他70901201705Cr水田250250300350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4其他1501502002506Cu水田150150200200其他50501001007Ni60701001908Zn200200250300注:①重金属和类金属砷均按元素总量计.
②对于水旱轮作地,采用其中较严格的风险筛选值.
1.
5.
2污染物排放标准1.
5.
2.
1废水排放标准1、施工废水中的基坑排水经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排入西河河道内.
2、施工废水中混凝土养护及砼拌和系统冲洗水、机械维修、冲洗废水经处理后回用施工过程,不外排.
3、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用,不外排.
4、营运期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厂区周边绿化,不外排.
1.
5.
2.
2废气排放控制标准工程施工期废气评价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食堂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小型标准中相关标准要求.
表1.
5-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单位:mg/m3污染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标准限值0.
400.
121.
0备注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表1.
5-7《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小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
0mg/m3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浓度:60%1.
5.
2.
3噪声排放控制标准工程施工期噪声评价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5(GB12523-2011).
运行期排涝站泵站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区标准.
表1.
5-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表1.
5-9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2类区60501.
6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1.
6.
1评价等级(1)生态环境拟建项目占地面积为小于2.
0km2,凤凰颈新站位于保护区北岸,工程影响范围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本工程为调水泵站,仅在汛期启用,平常不运行,因此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要求,本工程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一级.
(2)地表水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投入运行后,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无废水外排;工程也不拦河取水、跨流域调水,仅洪涝期间排水,因此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中水文要素型影响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拟建项目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3)环境噪声项目所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声环境功能,项目建设前后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3~5dB,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
4-2009),拟建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6(4)环境空气拟建项目施工期会产生少量施工扬尘和机械燃油尾气,但源强较小且分布较分散,属于无组织排放;工程投入运行后,几乎不产生废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
2-2008),拟建项目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1.
6.
2评价范围(1)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包括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
陆生生态评价范围上至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上边界枞阳县老洲镇,下至皇公庙,以河段两侧江堤为界,护岸段施工向堤内外延500m,形成封闭区域,包含整个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陆域和水域,面积50830.
75hm2.
水生生态评价范围为上至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上边界枞阳县老洲镇,下至皇公庙,包含整个自然保护区的水域范围.
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现状,重点评价工程建设对淡水豚生境的影响和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
(2)地表水:凤凰颈新站所在江段上游500m至坝下1000m河段.
(3)环境空气:重点评价坝址及施工场地四周200m范围,施工道路两侧100m范围.
(4)声环境:施工区四周200m及主要施工道路两侧200m范围,运营期厂房周围200m范围.
1.
7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1.
7.
1国家产业政府相符性论证本项目新建泵站的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属于该目录中第一类(鼓励类)列举的水利行业中"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
7.
2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属公益性防洪保安工程,防洪安全是西河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是生态安全的基础.
工程的实施,可有效地增加巢湖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7流域西河洪水的外排能力,提高西河流域防洪排涝标准,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虽然在运行期对江豚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采取了相应江豚保护措施,在不放弃原地保护的同时,总体上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舒适的"中国生态山水铜都".
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1.
7.
3流域规划符合性分析1.
7.
3.
1《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做好《省三年行动方案》和《国家实施方案》在项目、资金和工期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2017年7月11日,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就有关事项,联合上报省政府《关于实施有关问题的请示》.
鉴于灾后水毁修复项目已完成,《省三年行动方案》调整为《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实施方案》,并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对其建设内容、投资内容、建设周期进行了局部调整和进一步明确.
其中:建设内容:主要支流治理项目15个,投资117.
89亿元;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53个,投资7.
07亿元;2016~2020年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97个,投资126.
38亿元;易涝区排涝泵站项目85个,投资62.
32亿元;小型水库加固1627座,投资26.
65亿元;县(市、区)基层防汛预警能力建设项目57个,投资3.
59亿元.
投资比例:总投资342.
9亿元,包括中央投资100.
1亿元,省级投资89.
2亿元,市县配套153.
6亿元(含地方债27.
7亿元).
其中,对列入《国家实施方案》中的易涝地区排涝泵站项目,中央40%,省级20%,市县40%;未列入《国家实施方案》项目和列入《国家实施方案》项目投资超出部分,省和市县投资比例分别为32%和68%.
建设周期:考虑当前省和市县财政的承担能力,并与《国家实施方案》建设周期相衔接,灾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建设周期由原来的三年调整为四年.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82017年9月22日,安徽省水利厅、财政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实施方案项目清单》的通知,长江流域重点易涝区共计58片,建设85座排涝泵站,总设计流量2442.
2m3/s.
无为县西河共列入2座泵站,分别为西河凤凰颈东站,西河凤凰颈西站,设计流量均为75m3/s.
本项目凤凰颈新站是凤凰颈东站和凤凰颈西站的合并建设方案,属于方案中建设内容,项目建设与方案是相符的.
1.
7.
4区域规划相符性分析1.
7.
4.
1《无为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无为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主要内容摘录如下:a)规划区范围无为县行政辖区范围,总用地面积约2206km2.
其中中心城区为无城镇范围,东至环城东路、西至巢无路—高新大道、南至西河—马口河、北至环城北路,总用地面积58.
22km2,建设用地规模45.
80km2.
b)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为2020~2030年.
c)城市性质无为县县域定位为"皖江北岸区域次中心城市、沿江产业基地和交通物流中心、宜居宜业的生态滨江新城";中心城区性质为"芜湖市域副城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西部综合型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d)城市发展目标经济活力更加凸显,人居环境更为优良,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全省县市前列,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发展目标.
e)县域人口与城镇用地规模需求到2030年,无为县域总人口为118万,城镇人口83万,城镇建设总用地为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93km2,无为县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为40万,城市建设总用地为46km2.
f)中心城区用地布局按照强化核心、分区发展,形成"一核一带一区三片"的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
一核——在老城区基础上东扩形成的城中片区,是中心城市的核心;一带——沿西河景观带,是体现无为滨水特色的主要场所;一区——指城东产业区,是中心城区主要的产业基地;三片——分别为城西北片区、城南片区、城东片区三个综合生活片区.
g)总体规划对排涝的要求中心城、次中心城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镇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农田圩区排涝标准不低于5年一遇.
项目泵站设计排洪标准为20年一遇,满足无为县排涝标准要求,项目建设与无为县总体规划是相符的.
1.
7.
5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1、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根据《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安徽省人民政府,2018.
6),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21233.
32km2,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5.
15%,包含3大类16个片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山地和皖南山地丘陵区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区域,长江干流及沿江湿地、淮河干流及沿淮湿地等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区域.
无为县涉及的生态红线类别包括Ⅱ-5大别山南麓山前丘陵平原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Ⅱ-6皖江东部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Ⅲ-3巢湖盆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Ⅲ-6皖江沿岸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
本项目选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刘渡镇的无为大堤凤凰颈闸址处(无为大堤桩号24+395),不在当地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亦不在当地饮用水源、风景区等生态保护区内,只涉及安徽省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2、环境质量底线营运期本项目无废气产生,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由隔油池、化粪池及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运行期泵站噪声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
本项目各污染物均能做到达标排放,不会破坏环境质量底线.
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用水主要为职工生活用水,来自市政供水;用电主要为排涝期泵站用电和办公照明用电,来自市政电网,不触及资源利用上线.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鼓励类项目,不属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且不在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中,建设项目符合"三线一单"要求.
1.
7.
6主体工程区划符合性分析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皖政[2013]82号),项目区属于规划的芜马片区,该片区位于皖江城市带沿江东部地区,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双核之一,包括芜湖、马鞍山市7个市辖区和繁昌、无为、当涂、和县4县.
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基地、精品钢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基地、创新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区域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综合交通枢纽.
(1)培育皖江城市带核心增长极和创新极,加快芜马城市组团建设,促进跨江发展,推进江北产业集中区和郑蒲港新区建设.
充分发挥深水港优势,将芜(湖)马(鞍山)打造成长江重要的航运中心.
(2)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点发展汽车、钢铁、家电、材料、光电、化工、造船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1等新兴产业,着力发展金融、物流、文化创意、服务外包、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3)加快种养殖结构调整,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畜产、水产等高效农业.
重点推进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4)实施长江干支流整治,完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
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推进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建设,构建宜居宜业环境.
本项目位于长江中下游芜湖段,为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排除该区域涝水,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可满足主体功能区划要求.
1.
7.
7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1.
7.
7.
1环境质量功能区划1、地表水环境根据《安徽水功能区划》,长江干流、西河及其支流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
2、环境空气项目区域属于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
3、声环境项目区域声环境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
1.
7.
7.
2生态功能区划1、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属于生态功能区划确定的皖江湿地洪水调蓄重要区.
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湖盆淤积严重,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
蓄洪、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湖泊湿地部分湖区网箱养殖强度过大,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水禽等重要物种的栖息地受到威胁.
生态保护主要措施: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退田还湖,发展生态水产养殖,控制水环境污染;建设沿江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保证湖泊湿地的洪水调蓄生态功能的发挥,从政策、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入手,保护湖泊湿地及其生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2物多样性.
本项目建设目的是为了减轻防汛压力,降低防汛风险,项目实施符合生态功能区划的总体要求.
2、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本工程选址位于Ⅳ3-1和无低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具体如下表及附图所示.
表1.
7-1项目涉及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分区单元所在区域与面积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Ⅳ沿长江平原生态区Ⅳ3皖江东部圩畈农业与城镇生态亚区Ⅳ3-1和无低平原农业生态功能区无为县大部、含山县南部及和县大部分地区,面积3343.
1km2(1)沿江地带地势低洼,容易受洪涝灾害威胁,本区长江北岸上自无为县牛埠镇果合兴,下止于和县方庄的无为大堤是国家一类堤防,全长124km,保护面积4520km2,是巢湖流域的防洪屏障,保护无为、和县、庐江、含山、肥东、肥西、舒城及合肥市、居巢区等近30万hm2的农田湖泊周边地区土地几乎完全被耕种,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有定威胁;(2)工业与城镇发达,污染物产生与排放量大,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农业生产的外部投入高,施入的化肥农药产生了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物,又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生态环境敏感性相对不高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应以控制和减轻洪涝灾害为前提,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无害安全农产品为方向,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以此为基础的商贸等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河流湿地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运营期废水不外排,不涉重金属,不在相关保护区范围内,因此,项目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1.
7.
8与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协调性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3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不涉及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长江是黄金水道,防洪安全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有不同于其它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其适应性管理措施明确"在核心区内,禁止捕捞作业,其土地、水域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由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统一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变更.
在缓冲区内,对捕鱼工具、捕鱼方式和时间应做出限制性管理".
工程经运营期流场涉及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不侵占和变更其土地、水域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也不存在捕鱼.
再采取适宜的施工时序控制,优化水闸设计和运行调度方案,维持夹江河道自然状态;通过上述措施,最大限度协调了凤凰颈新站工程建设与江豚保护的矛盾.
1.
8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5-2024)》,凤凰颈闸"毗邻保护区北岸、不在保护区范围内",即凤凰颈新站位于保护区北岸,部分出水渠位于保护区范围内.
项目评价范围内无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总体上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降低区域现有环境功能级别,具体保护目标如下:(1)环境空气做好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减免工程施工对区域空气的不利影响,保护项目拟建地周围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2)地表水尽量减免工程对区域水环境的不利影响,西河和长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4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3)声环境控制工程施工噪声和运行期泵站运行噪声,使区域声学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4)生态环境本工程周边主要生态保护目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确定为维持区内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重要水生生境等得到有效保护.
本项目主要保护目标详见下表,保护目标分布图见图1.
7-1.
表1.
8-1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因素保护目标名称方位分布距离规模(户)人数(人)环境功能影响时段环境空气月桥村SW1.
6-2.
8km6024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施工期大成村SW550m-1.
2km80320太白州S300m-2.
5km130520凤凰颈村E150-750m180720双沟(部分拆迁)NW150-2.
5km160640河北村NE1.
4-2.
5km130520黄口村NNE2.
5-3.
5km90360塘埂N2.
6-2.
9km70280桃园村N2.
5-2.
9km90360杨庄NNW1.
8-2.
7km60240水环境长江S1960m大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施工期营运期西河N500m小型/声环境厂界四周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营运期生态环境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S/国家级31518hm2保护淡水豚类、珍稀鱼类施工期营运期1.
9评价工程程序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如下.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5图1.
8-1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6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
1建设项目概况2.
1.
1地理位置与对外交通无为县上下九连圩位于长江下游左岸,是巢湖流域下游沿江一带最大的圩口,属无为大堤内成圈圩,其北依裕溪河,东南频长江,西临西河.
本次凤凰颈新站位于上九联圩内,长江太白洲段,原凤凰颈闸闸址处.
现有道路直通站场,交通便利.
位置见附图1.
2.
1.
2工程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2)建设性质:新建(3)行业类别:农林水利(4)建设单位:无为县水务局(5)建设地点:无为县九连圩内,原凤凰颈闸闸址(6)工程投资:总投资48859.
59万元2.
1.
3工程任务、规模与服务范围2.
1.
3.
1工程任务本工程为是一座排圩结合排洪的泵站,其主要任务是排除西河洪水.
2.
1.
3.
2工程规模(1)泵站排洪规模根据《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实施方案》、《巢湖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及前述确定的泵站布置方案,确定本次凤凰颈新站设计排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排洪流量为150m3/s.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7(2)自排自引规模根据《无为大堤凤凰颈闸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凤凰颈闸设计最大排涝流量112m3/s,对应闸上水位为8.
5m,闸下水位为4.
0m;最大引水流量150m3/s,对应闸上水位为8.
5m,闸下水位为11.
56m.
本次凤凰颈新站根据泵站布置,在泵站一侧布置自引自排闸,设计规模以不低于原设计标准为原则,即最大自排流量为112m3/s,最大自引流量为150m3/s.
2.
1.
3.
3工程等级凤凰颈新站以排涝为主,结合自引、自排.
其保护区内共有圩田约330万亩,泵站设计排洪流量150m3/s,设计装机功率12.
0MW,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表2.
1.
2,枢纽工程等别定为II等工程,属大(2)型泵站,由于该站位于无为大堤1级堤防上,因此其挡洪建筑物应与无为大堤一致,站身挡水建筑物级别为1级,拦污检修闸建筑物级别为2级,翼墙等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长江侧封闭堤为1级堤防,西河引前池及引渠两侧堤防等级同西河堤防,为4级;防汛交通桥根据其跨径确定为大桥,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
2.
1.
3.
4工程运行调度必须在保证工程安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根据《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实施方案》、《巢湖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及确定的泵站布置方案,确定凤凰颈新站设计排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抽排流量为150m3/s,泵站西河侧设计防洪水位为12.
5m,长江侧设计防洪水位为16.
34m,西河侧设计水位为11.
0m,长江侧运行水位为14.
6m,设计扬程3.
6m.
自引自排闸设计最大自排流量112m3/s,相应闸上水位为10.
4m,闸下水位为4.
0m;最大自引流量150m3/s,相应闸上水位为9.
5m,闸下水位为11.
56m.
(1)排涝泵站出口闸门正常悬挂在防洪闸门槽上方,一旦长江侧水位超过最高排涝水位,防洪闸门落入门槽,关闭挡长江侧防洪水位,在工程满足排涝要求的条件下,防洪闸门开启,泵站正常排涝.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8(2)排洪当江水顶托,裕溪闸、新桥闸关闭以后,西河流域遇暴雨,无为水位超过10.
5m时,为减轻西河的防洪压力,可动用凤凰颈站抽排西河洪水;在排洪过程中,在圩区发生降雨情况时,可根据雨量大小,在保证圩区排涝安全的情况下,控泄马口闸,同时排涝、排洪.
裕溪河和牛屯河虽有自排入江的条件,但西河上游降水较大,并预报无为水位将超过11.
5m时,为削减西河洪峰,可动用凤凰颈站抽排内河水;当西河无为水位降至10.
05m时应停机.
2.
1.
4项目组成凤凰颈新站组成具体情况见表2.
2-1.
表2.
1-1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组成一览表项目分类主要内容主要组成或指标永久工程拦污闸底坎顶高程5.
1m,单孔净宽8.
0m,总净宽48.
0m,顺水流方向长20.
0m.
三孔一联布置,中墩厚1.
2m,边墩及边墙厚1.
0m,每孔中间设0.
8m厚隔墩,用于布置拦污栅,拦污栅位置净宽3.
6m.
前池及泵站底坎顶高程5.
1m,单孔净宽8.
0m,总净宽48.
0m,顺水流方向长20.
0m.
三孔一联布置,中墩厚1.
2m,边墩及边墙厚1.
0m,每孔中间设0.
8m厚隔墩,用于布置拦污栅,拦污栅位置净宽3.
6m.
泵站拦原凤凰颈闸渠道布置,考虑到施工期间无为大堤的安全,泵站距堤脚约150.
0m.
进水池设计水位11.
0m,设计最高洪水位12.
5m副厂房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的西侧,与主厂房相连,两轴线一致.
副厂房共分四层,最底层地面布置有变电所、配电装置室、低压配电室和柴油发电机房等;二层地面高程为20.
60m,布置有中央控制室、电工二次试验室、备品备件间、电气二次设备间、计算机室、运行资料室、会议室和值班室等;三层地面高程为25.
60m,布置办公室、会议室和资料室等.
自引自排闸箱涵式结构,孔底高程5.
1m,单孔净宽7.
0m,孔高5.
3m,进、出口设防洪工作闸门.
排涝出水箱涵和防洪闸出水箱涵孔底高程6.
6m,单孔净宽7.
0m,孔高5.
3m,出口设防洪工作闸门.
防洪闸门孔口尺寸7.
0m*5.
3m,由快速固定式卷扬启闭机控制操作运行.
出水池顺水流方向长35m,底板为钢筋砼结构,顶高程6.
60m,厚0.
60m,下设0.
10m厚C15砼垫层.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9消力池及海漫顺水流方向长20m,池深1.
0m,池底顶高程4.
10m.
海漫紧接消力池布置,顶高程5.
1m.
管理处位于泵站西河侧封闭堤的东侧,占地约9亩,设生活、办公及防汛仓库等建筑.
进站道路自无为大堤从东端进入,路面宽7.
0m.
交通桥公路桥汽车荷载设计等级为公路-Ⅱ级.
行车道宽8.
0m,两侧各设宽0.
5m的防撞护栏,总宽9.
0m.
桥面顶高程为19.
00m,桥梁总长为120m.
临时工程临时堆土场就近布置,主要堆放在西河侧渠道内及西侧渠堤内.
砂石料料堆场靠近拌合站布置.
弃土占地工程区附近低洼处征地布置.
排泥区占地本项目在站场设置一处施工场地,占地面积0.
1hm2,利用厂区永久占地设置一处施工场地,主要承担施工机具停放、材料堆放、预制件制作、钢架结构件小型加工等.
土区占地襄安岗地征地.
施工布置占地布置在老闸东侧江堤边,扣除永久占地围堰临时工程中围堰填筑土方2.
3万m3,征取土,挡水任务完成后拆除作弃土处理.
临时道路主要临时道路按三级标准修筑,路面宽6m,路基宽7.
5m,沥青路面.
非主要临时道路路面宽3.
5m,0.
6m厚块石基层,0.
2m厚泥结碎石道路.
2.
1.
5工程总平面布置及工程设计2.
1.
5.
1总平面布置凤凰颈新站枢纽轴线方向为N14°00′00″W,与原凤凰颈闸上、下游河道中心基本一致.
自西河口至长江夹江口,西河侧引渠及拦污检修闸、西河侧前池与封闭堤、泵房与自引自排闸、长江侧出水渠及防汛交通桥等,站区还布置副厂房和管理处等.
2.
1.
5.
2泵站设计(1)拦污检修闸距离西河河口长约265m,现状河底高程5.
0m~5.
2m,底宽27.
0m~48.
0m.
靠近拦污检修闸15m范围为铺盖段,C25钢筋砼结构,铺盖顶高程5.
1m,厚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00.
6m,下设0.
15mC15砼垫层;铺盖前端采用C25砼护底与现状河底连接,护底顺水流方向长30m,顶高程5.
1m,厚0.
25m,下设0.
1m厚碎石垫层.
渠道两侧渠堤分别与西河防洪堤相接,堤顶高程13.
50m,顶宽6m,迎水面边坡1:2.
5,背水面边坡1:2.
5.
迎水坡11.
00m高程以下采用自锁式混凝土预制块护砌,预制块厚0.
15m,下设0.
1m厚碎石垫层,迎水坡11.
00m以上及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
拦污检修闸为开敞式布置,共6孔,底坎顶高程5.
1m,单孔净宽8.
0m,总净宽48.
0m,顺水流方向长20.
0m.
三孔一联布置,中墩厚1.
2m,边墩及边墙厚1.
0m,每孔中间设0.
8m厚隔墩,用于布置拦污栅,拦污栅位置净宽3.
6m.
闸墩顶高程为14.
0m,依次布置有闸门检修便桥、交通桥及拦污栅检修桥.
检修平台上部设启闭平台,启闭平台高程22.
00m.
闸室两端布置空箱岸墙,宽8.
5m.
西河侧翼墙顺水流方向长30m,钢筋混凝土扶臂结构;长江侧紧连泵房前池.
岸墙上部设桥头堡,为楼梯及电气设备布置提供空间.
(2)前池泵房前池顺水流方向长65m,顺水流方向分为三段,长度分别为20m、25m和20m.
靠近拦污闸20m段池底高程5.
1m,底板为C25钢筋砼结构,厚0.
6m,下设0.
15mC15混凝土垫层.
考虑到自引自排闸底板与泵站底板不在同一高程,拟在前池斜坡段与下水平段泵、闸分缝延长线位置处向设置导水墙,顺水流方向长45m,分为2节,导水墙顶高程10.
0m.
导水墙将前池一分为二,自引自排闸侧部分宽11.
95~14.
20m,池底顶高程5.
1m,底板为C25钢筋砼结构,厚0.
6m,下设0.
15mC15混凝土垫层.
泵站侧部分宽47.
05~50.
30m,斜坡段顺水流方向长30m,坡度1:5,池底高程由5.
10m降至0.
10m,底板为C25钢筋砼结构,厚0.
9m,下设0.
15mC15混凝土垫层;紧邻泵房段20m为下水平段,池底高程0.
10m,底板为C25钢筋砼结构,厚0.
9m,并布有直径50mm冒水孔,下设0.
6m反滤层.
(3)泵房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1泵站拦原凤凰颈闸渠道布置,泵站进水流道底板顶高程为0.
10m;水泵层地面高程为2.
90m,出水流道层地面高程6.
50m,中间层地面高程为11.
45m,电机层及安装间高程为15.
60m,泵房行车轨顶高程为25.
60m,屋顶底部最低高程为29.
00m.
主厂房内安装6台立式混流泵,全部用于泵站排水,安装间布置在东侧空箱岸墙的上方.
出水流道末端设拍门,拍门尺寸2.
3m*3.
5m(宽*高),每孔2扇拍门;后接箱涵控制段,控制段箱涵共6孔,孔底高程6.
6m,单孔净宽7.
0m,孔高5.
3m,出口设防洪工作闸门.
(4)主厂房主厂房平面尺寸为65.
30m*14.
90m(长*宽),在主厂房上游侧布置泵站进水流道工作闸门启闭平台.
(5)自引自排闸与主泵房西侧边墙紧凑布置,箱涵式结构,2孔,孔底高程5.
1m,单孔净宽7.
0m,孔高5.
3m,进、出口设防洪工作闸门.
(6)副厂房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的西侧,与主厂房相连,两轴线一致.
平面尺寸为66.
90m*17.
00m(长*宽),共分四层.
最底层地面高程为12.
10m,为电缆夹层;一层地面高程为15.
60m,布置有变电所、配电装置室、低压配电室和柴油发电机房等;二层地面高程为20.
60m,有中央控制室、电工二次试验室、备品备件间、电气二次设备间、计算机室、运行资料室、会议室和值班室等;三层地面高程为25.
60m,布置办公室、会议室和资料室等.
主厂房两端空箱岸墙内部各设一处楼梯,可从2.
90m通至15.
60m高程;副厂房内部设两处楼梯间,可从12.
10高程通至25.
60m高程.
(7)出水池出水池,顺水流方向长35m,底板为钢筋砼结构,顶高程6.
60m,厚0.
60m,下设0.
10m厚C15砼垫层;出水池末端接30m护砌段,C25砼护底厚0.
25m,下部设0.
1m碎石垫层,前15m为斜坡段,底板顶高程由6.
60m渐变为5.
10m,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2后15m为水平段,底板顶高程5.
10m.
(8)消力池消力池顺水流方向长20m,池深1.
0m,池底顶高程4.
10m,底板为C25钢筋砼结构,厚0.
6m,下设0.
6m厚反滤层;消力池接30m长海漫段,海漫顶高程5.
1m;首段15m为钢筋砼结构,厚0.
60m,下设0.
1m厚C15砼垫层,后接15m长C25砼护底,下设0.
1m厚碎石垫层;末段接15m防冲槽段,槽深2.
0m.
(9)出水渠泵站及自引自排闸出水末端为出水渠,渠底高程5.
10m,两侧为长江侧封闭堤.
渠道底宽由72.
0m渐变至30m,两侧封闭堤堤顶高程18.
4m,迎水坡12.
00m高程处设一戗台,宽10.
0m.
迎水坡12.
00m高程以下采用自锁式混凝土预制块护砌,预制块厚0.
15m,下设0.
1m厚碎石垫层,迎水坡12.
00m高程以上及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护坡末端与无为大堤迎水侧护坡相接.
(10)交通桥原凤凰颈闸址处新建一座防汛交通桥,公路桥汽车荷载设计等级为公路-Ⅱ级.
行车道宽8.
0m,两侧各设宽0.
5m的防撞护栏,总宽9.
0m.
桥面顶高程为19.
00m,桥梁总长为120m,共布置4跨,采用4*30m装配式部分预应力砼简支变连续小箱梁结构体系.
横向坡度为双向坡±2%.
桥墩采用桩柱式轻型结构,桥台采用桩柱式结构,桥台顶与引堤之间设搭板过渡.
(11)管理处位于泵站西河侧封闭堤的东侧,占地约9亩,设生活、办公及防汛仓库等建筑.
进站道路自无为大堤从东端进入,路面宽7.
0m.
2.
1.
6施工组织设计2.
1.
6.
1施工条件(1)建筑材料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3工程所用建筑材料主要有土料、砂子、石料、水泥、钢筋等,土料可利用工程开挖土料;其余建筑材料均可从市场采购,水陆运输方便、料源充足、质量良好,可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2)水力供应本工程施工用水可直接取长江水或西河水,水质满足施工要求.
(3)电力供应工程附近有220kV云龙变电站,距离新站直线距离约8km,闸址处现有10kV电力线路施工可以利用.
2.
1.
6.
2施工交通工程区对外交通条件较好.
无为长江大堤堤顶公路经过站址处,沥青路面,路面宽6m,路基宽约8m,路况较好.
场内交通因临时改道,改道长度约1.
0km,路面宽6m,路基宽7.
5m,道路结构为30cm厚碎石基层、20cm厚水稳层、6cm沥青路面.
本工程场内交通运输需修筑两侧主要施工公路,长约1.
5km;下基坑公路3条,总长度约1.
0km,合计场内临时公路3.
5km.
2.
1.
6.
3施工总进度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年,从第1年6月至第4年6月.
(1)工程筹建期:由建设单位组织完成施工招、投标,选定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工程永久、临时征地及拆迁工作;施工供电永临结合线路施工.
工程筹建期不包涵在施工总工期内,计划在第一年6月初完成.
(2)工程准备期:工程准备期第1年6~10月份,共4个月有,主要完成场内交通、现场施工临时房建、施工道路、施工水电供应系统及相关的施工工厂设施等;进场后尽快进行两侧围堰的填筑施工,为基坑开挖创造条件,完成基坑排水工作;汛后立即进行现有凤凰颈闸的拆除工作.
(3)主体工程施工期:23个月,第1年10月至第3年9月,共24个月,第一个枯水期主要进行长江侧防洪闸及西河侧拦污进水闸的施工,汛期停工,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4汛后在两侧水闸的拦挡下进行泵站、自排自引闸及两侧前池工程的施工,在第3年基本具备全年施工条件.
在第3年9月份完成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4)完建期:3个月,从第3年10~12月,主要进行水上边坡的防护、建筑装修以及场地清理等收尾工作,年底前工程竣工.
由建设单位组织完成施工招、投标,选定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工程永久、临时征地及拆迁工作;施工供电线路施工.
工程筹建期不包涵在施工总工期内,计划在第一年6月完成.
2.
1.
6.
4施工导流1、导流渡汛洪水标准(1)导流渡汛标准凤凰颈排涝泵站等别为Ⅱ等,泵站规模为大(2)型泵站,泵站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4级.
由于工程位置所处长江无为大堤为1级堤防,穿堤建筑物级别与堤防级别相同,因此本工程出水箱涵、防洪闸等建筑物级别为1级.
(2)凤凰颈新站导流时段凤凰颈新站新建泵站施工不改变流域现状,泵站及拦污闸施工需要在西河侧布置挡水围堰,长江侧前期利用现有的凤凰颈闸及江堤挡水,后期长江侧引渠及公路桥施工期间,在引渠外侧布置挡水围堰旱地施工.
根据水文条件,长江侧采用重现期10年的洪水位为10.
3m;西河侧采用重现期10年的洪水位为9.
5m.
在泵站及拦污闸主体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利用现有凤凰颈闸及江堤挡水挡水,在泵站及拦污闸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后,在一个枯水期内,拆除老闸、新建公路桥,同时完成与无为大堤连接堤等内容,具备防洪度汛的条件,确保汛期的防洪安全.
根据进度安排及度汛计划,本工程施工主要涉及第二年和第三年两个汛期.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5第一个枯水期进行泵站及拦污闸主体工程的施工,第二年汛期可根据情况进行工作面表面保护并主动充水,确保老闸及江堤的度汛安全,满足施工度汛的要求.
在第二个枯水期拆除老闸、新建江堤及跨引渠公路桥,第三年汛前主体工程完成,已具备防洪度汛条件.
2、导流建筑物施工本工程导流建筑物主要为施工围堰.
为保证泵站的正常施工,需在进出水口填筑施工围堰.
根据以上设计挡水位,考虑安全加高及波浪高度等因素,长江侧堰顶设计高程取11.
3m,西河侧堰顶设计高程取10.
5m.
采用均质土围堰,水上边坡1:3,水下为水中倒土自然边坡(约1:6),长江侧围堰结合临时交通要求,堰顶宽度取8m,西河侧堰顶宽度取5m.
根据布置,长江侧围堰轴线长约55m,最大堰高约9.
0m;西河侧围堰轴线长约90m,其中河槽段约50m,滩地(地面高程约7.
5m)段约40m,最大堰高约5.
5m.
主要工程量:长江侧围堰填筑1.
08万m3、西河侧围堰填筑1.
26万m3.
围堰填筑土方主要从土料场取土,采用1.
0m3挖掘机挖装8t自卸汽车运输,单向进占填筑,水上部分采用74kW拖拉机进行压实.
围堰拆除也主要采用旱挖施工,水下部分采用长臂挖掘机进行开挖,8t自卸汽车运输.
3、基坑排降水(1)基坑明排水基坑明排水含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
上下游围堰填筑完成后,长约800m渠道有近20万m3初期排水量,平均水深近5m,按日均降低0.
7m计算,最大抽排流量为950m3/h,考虑备用,设IS-125-100-250型离心水泵8台(单机11kW,Q=100m3/h,H=20m)、200QJ50-26/2型潜水泵6台(单机5.
5kW,Q=50m3/h,H=26m),配置总功率121kW.
初期排水在1周左右时间内完成,后期随着基坑下挖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沟通,在基坑外围设置截水沟,根据基坑内渗流量、降雨量及施工弃水量等情况,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6留一定数量的水泵用作基坑经常性排水.
(2)深井降排水泵站建基面高程-6.
75m,而细砂层顶高程多在-7.
0m,承压水头近8m,因此,为保持施工期基坑的稳定及基坑开挖的渗透稳定安全,拟采用深井降水措施,根据泵站施工规范,设计泵站基坑中心地下水位控制在建基面下0.
5m即-7.
25m.
深井群布置根据尽量靠近基坑中心、不影响建筑物基础开挖和砼浇筑施工的原则,沿泵站基坑四周共布置深井20口,井距10~15m,排距50m,根据井的布置及降水要求,井底高程宜控制在-15m左右,原地面高程9.
0~13.
0m,井深25~30m.
按承压非完整井计算井群总出水量约1950m3/d,单井出水量7.
5m3/h.
深井结构及技术要求:设计深井成孔直径Ф900mm,采用取土式大口锥钻头造孔,清水固壁.
为保证清水固壁效果,防止出现坍孔,首先开挖明沟抽排,降低地下水位2~3m.
井管内径Ф400mm,管壁厚度50mm,井管总长度25~30m,由下至上分别为砼管座及沉淀管段、无砂砼滤管段、普通砼管段.
为保证成井质量、滤管段及管座、沉淀管,包括外包滤层、滤料均在井口逐节安装,用土工布袋包裹中粗砂滤料,在井口用起重机配合,逐节下放吊放入井.
上部普通砼管段在基坑开挖时随开挖面下降逐层拆除.
滤管段四周按设计要求填入中粗砂及瓜子片石,普通砼管段四周用粘土(球)予回填封堵密实.
深井泵的配置及运行:每口深井内配置2.
2kW深井泵1台,井群电动机总功率44kW.
深井排出的水经排水管排至西河中,在泵站基坑开挖前提前半个月左右开始井群降水运行,至泵站底部工程完成时止,深井群运行期约7个月.
为防止抽水意外中断,施工期应加强检查与管理,并设应急备用电源.
2.
1.
7工程土石方平衡根据可研报告,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共产生总挖方量为33.
7万m3,总填方量为20.
8万m3,总废弃土方量为9.
47万m3.
工程弃土位于工程区附近的水塘等,弃土时先弃渣后弃土,弃土结束后对区域进行土地整治.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72.
1.
8工程占地与情况2.
1.
8.
1地统计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区和临时工程区.
项目建设区总面积18.
6hm2(279亩),其中永久占地11.
8hm2(177亩),临时占地6.
8hm2(102亩).
2.
1.
8.
2搬迁情况本工程移民迁房涉及45户,共165人,企业单位1个(已停产).
其中砖混房屋1113m2,砖瓦房屋2720m2,杂房368m2,围墙123m.
采用集中安置、货币补偿安置.
2.
1.
9劳动定员及管理拟定编制人员40人,管理人员考虑一部分由无为县水利局现有工作人员合理兼职和调整,一部分考虑新增.
其中管理岗17人,辅助岗3人,运行测试岗20人.
2.
1.
10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48859.
59万元.
2.
2工程分析2.
2.
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2.
2.
1.
1生态影响因素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因素表现为:(1)工程占地面积18.
6hm2(其中永久占地11.
8hm2,临时占地6.
8hm2),占地类型主要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造成局部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2)施工扰动破坏地表指标,加剧区域水土流失;(3)施工活动可能对陆生生态环境、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
2.
1.
2污染影响因素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8(1)废水(1)废水本工程施工期废水由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两部分组成.
①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的养护废水、施工机具清洗时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隧道涌水.
类比预计,混凝土养护废水产生量为10m3/d,主要污染物SS浓度大约为5000mg/L;含油废水产生量2m3/d,含有少量石油类,约30mg/L;隧道涌水产生量约8m3/d,主要污染物SS浓度大约为3000mg/L.
②生活污水:预计施工高峰人数为80人/d,平均施工人员数为50人/d.
由于大部分为当地农民,晚上回家住宿,因此按每人产生废水量40L/d计,生活污水最大产生量3.
2m3/d,平均产生量为2.
0m3/d.
污染物以COD、BOD5、SS、氨氮为主,浓度依次大约为300mg/L、200mg/L、120mg/L和30mg/L.
(2)废气本工程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尾气和生活燃料废气.
①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施工开挖、岩体爆破、砼拌和过程,以及水泥等易扬散物料的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主要污染物为TSP.
施工地段和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源强大小与施工强度、路面状况和天气状况有关.
②施工机械尾气:各种燃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在施工及运输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以NOx为主.
③恶臭:施工期含有有机物腐殖的污染底泥,在受到扰动和堆置地面时,夏季炎热气候条件下可能会引起恶臭物质(主要是氨、硫化氢、挥发氢、挥发性醇以及醛等).
(3)噪声与振动施工过程中噪声源主要来自推土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根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施工设备源强在80~100dB(A)之间,另一个是交通运输噪声,主要有自卸汽车,根据《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载重汽车的声级值约80-95dB(A),本报告中按均值88dB(A)计算.
噪声值见表2.
2-1~2.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39表2.
2-1施工期主要设备噪声源强项目施工机械噪声参考值(dB(A))项目施工机械噪声参考值(dB(A))搅拌机88装载机90自卸汽车90泥浆泵90挖掘机84打夯机100推土机86压路机90铲运机90钢筋加工设备95(4)固体废物①弃土根据土方平衡结果,主体工程开挖方中24.
5万m3用于填筑,总弃土9.
47万m3.
填筑土方全部利用挖方.
临时工程中围堰填筑土方2.
3万m3,征地取土,挡水任务完成后拆除作弃土处理.
②生活垃圾工程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为550人,按工地生活垃圾按0.
5kg/人·d计,产生量约为0.
275t/d,项目施工期约36个月,则生活垃圾产生量共计297t(99t/a).
③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加工废料、废弃混凝土等,均为一般性建筑垃圾.
主要材料中水泥用量为29154t,钢筋用量为6019t;建筑垃圾按原辅材料用量的0.
5%计,则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175.
865t.
2.
2.
2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废水产生情况(1)污废水:工程运行期污废水主要来自员工生活污水和实体废水.
本工程劳动定员40人,生活用水按照80L/人·d计算,用水量为3.
2t/d(1168t/a);产污系数按0.
8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
56t/d(934.
4t/a).
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为COD、BOD5、SS、氨氮;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300mg/L,BOD5:200mg/L,SS:250mg/L、氨氮:25mg/L.
食堂用水30L/人d,则用水量1.
2t/d(438/a),产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0污系数按0.
8计算,食堂废水产生量为0.
96t/d(350.
4t/a).
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300mg/L,BOD5:200mg/L,SS:250mg/L、氨氮:25mg/L,动植物油:100mg/L.
2、废气本项目建成后运行过程无废气产生,大气污染物仅为食堂油烟.
项目食堂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烟尘、SO2等污染物的外排浓度、外排量都非常小.
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高于屋顶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3、噪声噪声主要来自厂房内的水泵,单台噪声源强85dB(A),采叠加噪声源强约93dB(A),采取措施后,泵站各厂界减至45dB.
4、固废(1)一般固废泵站运行期间,定员共4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
5kg/人d,按365天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
02t/d、7.
3t/a,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置.
根据类比泵站进口拦栅截留的河道垃圾约为1.
5t/a.
泵站内设置垃圾桶,袋装统一收集后,统一交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置.
(2)危险废物①含油抹布及手套本项目车辆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含油抹布及手套,产生量约为0.
1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8月1日),废手套、废抹布属于危险废物豁免范围.
废手套、废抹布混入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处置.
②废润滑油项目在设备维修及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废润滑油,危险废物编号为HW08-900-217-08;废润滑油产生量约为0.
2t/a,统一收集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1③废润滑油桶润滑油采用桶装存放,使用后会产生废油桶,产生量为0.
01t/a,危险废物编号为HW49900-041-49;为含有或沾染毒性、感染性危险废物的废气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统一收集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2.
2.
3污染物产排情况汇总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汇总见表2.
2-3.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2表2.
2-2污染物产排汇总一览表内容类型产生量污染物处理前拟采取治理措施处理后浓度产生量浓度排放量施工期施工废气/TSPNOXCO无组织/浅孔松动爆破或预裂爆破,洒水抑尘和湿式作业//施工废水施工废水24m3/dSS5000mg/L120kg/d沉淀池处理后循环利用//含油废水石油类30mg/L0.
72kg/d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或用作施工洒水//生活污水18m3/dCODBOD5SS氨氮300mg/L200mg/L220mg/L30mg/L5.
4kg/d3.
6kg/d3.
96kg/d0.
54kg/d施工人员生活设施依托附近民房,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施工弃渣垃圾产生量约为175.
865t全部综合利用或外卖生活垃圾最大产生量275kg/d定点收集,交当地环卫部门施工噪声噪声源强82~100dB施工场界噪声达标,降低住户影响运行期生活污水2.
56t/dCODBOD5SS氨氮300mg/L200mg/L220mg/L30mg/L0.
28t/a0.
178t/a0.
234t/a0.
023t/a收集后进行厂区内绿化食堂用水0.
96t/dCODBOD5SS氨氮动植物油300mg/L200mg/L250mg/L25mg/L100mg/L0.
105t/a0.
07t/a0.
088t/a0.
009t/a0.
035t/a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3油烟/含油废气经抽吸后排至室外生活垃圾7.
3t/a定点收集,定期外运交当地环卫部门危险废物含油抹布及手套产生量约为0.
1t/a,废润滑油产生量约为0.
2t/a,废油桶,产生量为0.
01t/a收集后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44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43项目建设区域环境概况3.
1自然环境概况3.
1.
1地理位置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沿江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
全市东西长72km、南北长100km,地处北纬30°38′~31°31′、东经117°58′~118°43′之间.
芜湖市现辖芜湖、繁昌、南陵、无为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四区.
全市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65万,其中市区面积1064.
7平方公里,人口123.
8万.
市区座落在长江和青弋江交汇处,距安徽省会合肥市119km.
无为县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地处东经117°28ˊ8"~118°21ˊ0"和北纬30°56ˊ1"~31°30ˊ1",处于皖江经济带的中心部位,交通网络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东南与芜湖、繁昌、铜陵等市县隔江相望,西与枞阳、庐江县相邻,西北与巢湖市毗邻,北与含山、和县接壤,距省会合肥117km,距芜湖市45km.
全县总面积2206km2,下辖20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16年常住人口103.
7万.
3.
1.
2地形地貌无为县内地貌总的特征是"山环西北,水骤东南",大体可分为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
平原区又可分为低圩、洲地、平畈,低圩平原以县境东部圩区为主,沿西河延伸到县境西部,一般高程在19m左右,水网发达,面积98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0.
6%;沿江洲地由长江沿岸滩地和江心诸洲组成,地势平坦,地面高程9m左右,面积39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6.
2%;低岗平畈处于县境中部,既有低岗、残丘,又有平畈、田园,地面高程一般在12~14m,面积52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1.
8%.
低山丘陵自北部县界延伸至西南,岗峦起伏,海拔高程大多在40~200m,海拔最高点为三公山,高程为675m,面积51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1.
3%.
45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53.
1.
3工程地质工程区位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工程区内地表广泛出露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下伏地层为白垩系—第三系(K-R)基岩.
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第四系粉质壤土、淤泥质粉质壤土、粉质壤土与砂性土互层及砂壤土、粉细砂等.
3.
1.
4地质构造及地震工程区地处于扬子准地台(Ⅲ)下扬子台坳(Ⅲ2)沿江拱断褶带(Ⅲ2-2).
区域地质资料表明,震旦纪以来,沉积了以海相为主的地层.
本区主要褶皱运动发生于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则以岩浆活动及断裂变动为主,这是本区明显而剧烈的两场地壳运动,形成了长江挤压破碎带、含山挤压褶皱带;特别是燕山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各种构造型式的基本形态.
其河道发育受淮阳弧东翼及宁镇弧形构造控制.
燕山旋回剧烈运动形成的长江下游深断裂带.
侏罗纪以来,穹断褶束断块隆起,凹断褶束转变为断陷盆地,断裂发育,以北北东向及东西向断层、断裂最为显著.
郯庐深断裂带位于本区西北部,总体走向NE~NNE.
经过本区的深-大断裂主要有姥山逆掩断层.
本区属华南地震区扬州~铜陵地震带西北端,为地震活动较活跃的长江中下游地震区.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工程建筑场地类Ⅲ类,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
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3.
1.
5水文地质工程范围内地表多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下水主要是其中的孔隙水.
根据地下水的储存、埋藏条件、运动和排泄特点,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及承压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上部重粉质壤土、砂壤土及粉细砂中.
各土层富水程度受土性变化而有所区别,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受长江及马口河水位影响,长江是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
其运动特征随季节变化.
洪水期,长江及外河水位抬高,地下水向远离长江方向的圩区运移,并在堤内局部地段呈散浸、46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6渗漏、管涌的形式逸出;而枯水期,长江水位降低,地下水则向长江方向运移排入江中.
承压水主要赋存在下伏粉细砂中,因其上部有黏性土相对隔水层,因此具有一定的承压性.
主要受长江水的补给.
3.
1.
6地表水项目周边涉及的地表水主要是长江、西河.
(1)长江由无为县境西南灰河乡灰河口沿东北方向,至马口河(老神塘河),涉及岸线56km.
其北岸依次为县内的土桥镇、刘渡镇、姚沟镇、高沟镇、泥汊镇、福渡镇等6个乡镇.
长江水位,历年最高水位出现在7月份居多,达21次,极值为15.
35m(1954年8月1日);年最高水位在11m以下共7次,极值为9.
92m(1972年6月8日).
历年枯水期水位在3~7m之间,枯水期最低极值为2.
82m(1979年1月9日).
汛期与枯水期的水位差一般在7m左右.
长江江面汛期宽约2000m,枯水期在1000m左右,平均径流量为29200m3/s,径流深度为550mm,年产水量为9317亿m3,洪水年份(1954年)径流量为13590亿m3,少水年份(1978年)径流量为6760亿m3.
(2)西河西河上承庐江县境黄陂湖水系来水,干流从缺口开始,向东流,至横山折北流,至黄姑南又折东流;经梁家坝右纳郭公河,至湖陇北右纳湖陇河,至襄安镇南左纳永安河;至凤凰颈,流域面积2305km2(其中包括黄陂湖来水面积602km2),其中山区590km2,丘陵区791km2,平原圩区869km2,湖泊水面55km2.
西河缺口以上黄陂湖和白湖总集水面积为1138km2,大都是山丘区,来水经两湖调蓄后下西河.
西河续东又折东北流,至无为县长坝,左纳花渡河;经田桥至黄雒河口注入裕溪河.
西河是裕溪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2305km2(其中包括黄陂湖来水面积602km2),其中山区590km2,丘陵区791km2,平原圩区869km2,湖泊水面55km2.
西河缺口以上黄陂湖和白湖总集水面积为1138km2,大都是山丘区,47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7来水经两湖调蓄后下西河.
西河流域地处平原圩区,水流平缓,上游来水面积大,下游受长江、裕溪河洪水顶托,遇强暴雨水位上涨迅速难以自流外排,持续高水位极易造成沿河圩堤溃决.
西河干流缺口以下河道自缺口向东,经郭公河口、永安河口、凤凰颈至黄湾转向北,经过花渡河口、无为至黄雒河,全长85.
4km.
两岸圩口较多,西河缺口以下左岸有庐江县裴岗联圩、杨柳圩,无为县七联圩、临河圩、下十三圩、赵瞿佳圩、官圩、三闸圩等,其中官圩属于无为县城区范围;右岸有庐江县永定联圩、黄屯连圩,此两圩口属于龙桥工业园范围,无为县杨塘圩、查郑圩、练塘圩、西二十四圩、南都圩、上下九连圩和东西七圩等.
无为县上下九连圩位于长江下游左岸的平原圩区地带,地形开阔平坦,圩区地形呈南北向条形状,南北方向长约37km,东西方向宽约11km,总面积约360km2.
圩区地势总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四周高、中间低,呈倾斜的锅底状,地势高低起伏不大.
圩内地面高程一般在8~10m,沿无为大堤一线较高,达10~12m,中间局部最低地面高7.
5m左右,圩内沟港纵横交错,水系较为发达.
3.
1.
7气候气象无为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降水量年际变幅大,年内分布不均匀,洪涝频繁,并存在旱涝急转状况.
区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170.
5mm,圩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44mm,平均年雨日为126.
6d,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份,降雨量在700mm以上,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梅雨显著,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上旬,平均长23天,梅雨期雨日多,暴雨集中,易积水成灾;降水年际变化显著,1983年降水1986mm,1978年只有672mm;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最大一日降水量为248.
2mm(1969年7月15日).
历年平均气温15.
8℃,多年平均无霜期232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487.
8mm,日照时数2110h,区域1~6月份以东北东风为主,7月份以东南风为主,8月份以后又以东北东风为主,全年平均风速3.
4m/s,瞬间风速达21m/s(1976年4月22日).
48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83.
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3.
2.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芜湖市环保局2018年6月公布的《2017年芜湖市环境质量公报》其中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如下所述: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时间为364天,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进行评价,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50天,轻度污染93天,中度污染17天,重度污染4天,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重度污染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1.
1%.
2017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
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5ug/m3、49ug/m3、82ug/m3、49ug/m3,一氧化碳日均浓度在1.
1-2.
2mg/m3之间,臭氧日最大8h滑动平均浓度在55-235ug/m3之间.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
3.
2.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1)采样及监测分析方法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采样及监测分析方法.
(2)监测单位、时间和频次本次河流监测由安徽省中望环保节能检测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7日~3月9日进行,采样频率为一期,连续采样3天,每天采样一次.
(3)监测点位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共设4个断面,详见下表和附图.
表3.
2-1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河流断面编号位置保护目标西河W1凤凰颈新泵站西河汇入口上游200mⅢ类W2凤凰颈新泵站西河汇入口下游500m长江(夹江)W3凤凰颈新泵站长江(夹江)汇入口上游200mⅢ类W4凤凰颈新泵站长江(夹江)汇入口下游500m(4)监测项目49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9水温、pH、COD、BOD5、氨氮、总磷、总氮、SS、石油类等.
(5)评价标准及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Si=Ci/Cs式中:Si—i污染物标准指数;Ci—i污染物实测浓度,mg/L;Cs—i污染物评价标准,mg/L.
pH的标准指数为:sdpHpHpHS0.
70.
7=pH≤7.
00.
70.
7supHpHpHS=pH>7.
0式中:pH—pH实测值;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
3-93)的规定,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示该水质参数未超过规定的水质标准,监测时水质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示该水质参数已超过规定的水质标准,监测时水质不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6)监测及评价结果表3.
2-2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监测项目W1W2W3W4pH最大值7.
097.
157.
147.
07最小值7.
087.
117.
117.
0标准指数0.
04-0.
0450.
055-0.
0750.
055-0.
070.
035COD最大值13141718最小值11121516标准指数0.
55-0.
650.
6-0.
70.
75-0.
850.
8-0.
9BOD5最大值2.
72.
83.
53.
750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50最小值2.
42.
53.
13.
3标准指数0.
6-0.
6750.
625-0.
70.
775-0.
8750.
825-0.
925氨氮最大值0.
3430.
3510.
5060.
412最小值0.
2880.
3260.
4520.
375标准指数0.
288-0.
3430.
326-0.
3510.
452-0.
5060.
375-0.
412总磷最大值0.
160.
150.
150.
17最小值0.
140.
130.
140.
15标准指数0.
7-0.
80.
65-0.
750.
7-0.
750.
75-0.
85总氮最大值0.
6850.
7300.
8040.
832最小值0.
6540.
7020.
7790.
807标准指数0.
654-0.
6850.
702-0.
730.
779-0.
8040.
807-0.
832SS最大值8989最小值7777标准指数0.
233-0.
2670.
233-0.
30.
233-0.
2670.
233-0.
3水温最大值9.
99.
48.
98.
8最小值8.
48.
88.
17.
9石油类最大值0.
020.
030.
030.
04最小值0.
010.
020.
020.
03标准指数0.
2-0.
40.
4-0.
60.
4-0.
60.
6-0.
8由上表分析可知,西河和长江(夹江)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的要求.
3.
2.
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1)采样及监测分析方法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采样及监测分析方法.
(2)监测时间和频次本次地下水监测由安徽省中望环保节能检测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7进行,采样频率为一期,连续采样1天,每天采样1次.
(3)监测点位共设3个监测点位,具体见下表和附图.
表3.
2-3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断面编号位置保护目标GW1凤凰颈新站长江侧Ⅲ类51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51GW2凤凰颈新站西河侧西GW3凤凰颈新站西河侧东(4)监测项目pH、氨氮、硝酸盐、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
(5)评价标准及方法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
(6)监测及评价结果表3.
2-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监测项目W1W2W3pH监测值7.
107.
047.
13标准指数0.
0670.
0270.
087氨氮监测值0.
0470.
0630.
045标准指数0.
0940.
1260.
09硝酸盐(以N计)监测值7.
145.
7118.
4标准指数0.
3570.
2860.
92耗氧量监测值0.
80.
81.
2标准指数0.
2670.
2670.
4硫酸盐监测值37.
836.
555.
2标准指数0.
1510.
1460.
221氯化物监测值13.
311.
431.
6标准指数0.
0530.
0460.
126总大肠菌群监测值②>⑤>③.
3.
4.
5.
3贝类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段拥有极为丰富的贝类资源,构成淡水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相继发表的文献资料记载贝类计腹足类10科55种,常见的有铜锈环棱螺(Bellamyaaeruginosa)、方形环棱螺(Bellamyaquadrata)、长角涵螺(Alocinmalongicornis)、中华沼螺(Parafossarulussinensis)、折叠萝卜螺(Radixplicatula)、钉螺(Oncomelaniahupensis)等;双壳类5科54种,常见67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67的有湖沼股蛤(Limnopernalacustris)、圆顶珠蚌(Uniodouglasiae)、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woodiana).
其中双壳类28种为我国特有种,占全部种类的52%.
长江流域所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japonicasinensis)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弓蟹亚科,绒螯蟹属,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养殖对象之一,长江是其最重要的种质种苗天然保存地.
3.
4.
5.
4鱼类经调查统计,铜陵江段鱼类有80种,占长江鱼类种群的30.
7%,隶属于66属23科10目,其中鲤科(Cyprinidea)鱼类41种占55.
6%.
从生态型看,湖泊栖息的鱼类占70.
9%,江湖半洄游性鱼类占10.
6%,过河口性鱼类10.
5%.
与相邻江段比较,在鱼类区系方面无明显差异,亦无特有地方种.
由于过度捕捞,加之水质污染和修闸建坝,长江鱼类天然捕捞量逐年下降,其中半洄游性鱼类,如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四大家鱼所占比重的减少更为显著.
如铜陵大通江段1959年四大家鱼占总渔获量的90%,到1972年下降为70%,目前已不足10%.
2008年对铜陵江段部分渔具抽样调查分析显示,长江渔获种类主要是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鲹条(Hemicultersp.
)、鲶鱼(Parasilurusasotus),少量的铜鱼(Coreiusheterodon)、鲚鱼(Coiliasp.
)和鲫鱼(Carassiusauratus),偶见长吻鮠(Leiocassislongirostris).
各种渔具捕捞的渔获物,其组成差异大,但均有低龄化、小型化和单一化趋势.
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和白鲟(PsepHurusgladius),均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列为易危或濒危,IUCN(1996)列为极危(CR),CITES(1997)列为附录Ⅱ;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是胭脂鱼科(Catostomidae)分布在亚洲大陆的唯一的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非常珍贵的观赏性鱼类,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列为易危;鲥鱼68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68(Hilsareevesii)为我国特有的鲱科溯河洄游性鱼类,肉细脂厚,作为食用水产品久享盛名,由于70年代后期资源急剧衰退,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将其列为濒危.
此外,铜陵江段还盛产许多其他名贵经济鱼类,如鳗鲡(Auguillajaponica)、暗纹东方鲀(Tokifuguobscurus).
珍贵观赏性鱼类还有紫薄鳅(Leptobotiataeniops)、鰁(Sarcocheilichthyssp.
)类等.
3.
4.
5.
5两栖爬行类根据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芜巢沿江平原省"、"安庆沿江湖平原省"和"皖南山地丘陵省"三省交汇处,因而两栖爬行动物区系较为复杂,兼具三省的一些特征.
但由于保护区的地理特征属江段及其沿岸湿地,因而动物区系特征与前两省更为接近.
和其他地区相比,本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区系成分以东洋界成分为主,但组成本区两栖爬行动物的优势种群和普遍种群,多数是具有宽广生态幅的广布种,这些种类能适应人类活动频繁、栖息地受到极大破坏的环境.
两栖动物共有1目4科7种,其中中华蟾蜍(Bufogararizans)、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金线蛙(Ranaplancyi)和泽陆蛙(Fejervaryalimnocharis)数量较多,是常见种.
较少见的有无斑雨蛙(Hylaarborea)、中国雨蛙(Hylachinensis)、虎纹蛙(Ranarugulosa)和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等.
爬行动物共有2目9科25种,较常见的有乌龟(Chinemysreevesii)、鳖(Pelodiscussinensis)、赤链蛇(Dinodonrufozonatum)、红点锦蛇(ElapHerufodorsata)、短尾蝮(Gloydiusbrevicaudus)、多疣壁虎(Gekkojaponica)等,是本区的优势和广布种群.
其他的有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蝘蜓(Lygosomaindicum)、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脆蛇蜥(OpHisaurusharti)、黑脊蛇(Achalinusspinalis)、双斑锦蛇(ElapHebimaculata)、王锦蛇(ElapHecarinata)、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a)、赤链华游蛇(Sinonatrixannularis)和乌梢蛇(Zaocysdhumnades).
古北界的白条草蜥69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69(Takydromuswolteri)、赤峰锦蛇(ElapHeanomala)、白条锦蛇(ElapHedione)和东洋界的钝尾两头蛇(Calamariaseptentrionalis)罕见.
偶可见到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地丘陵省的种类如眼斑水龟(Sacaliabealei)、宁波滑蜥(Scincellamodestum)、渔游蛇(XenochropHispiscator)、草腹链蛇(AmpHiesmacraspedogaster)、滑鼠蛇(Ptyasmucosus)、灰鼠蛇(Ptyaskorros)和眼镜蛇(Najanaja)等.
3.
4.
5.
6鸟类共记录到鸟类203种,分别隶属于16目50科,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主要分布在江面、江滩沼泽,江边芦苇丛,树林、灌林丛及农田村舍.
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头白鹮(Threskiornisaeghiopica)、鸳鸯(Aixgalericulata)、黑鸢(Milvusmigrans)、毛脚鵟(Buteolagopus)、鹊鹞(Circusmelanoleucos)、白头鹞(Circusaeruginosus)、鹗(Pandionhaliaetus)、游隼(Falcoperegrinus)、红隼(Falcotinnunculus)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中黑头白鹮为安徽省鸟类新记录.
因保护区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于东洋界的华中区,正处于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因此其鸟类区系成分以东洋种和广布种为主.
留鸟和夏候鸟以东洋种和广布种为主,古北种分别只占22.
5%和8.
7%.
在冬季记录到的鸟类以古北种为主,占冬季鸟类的64.
5%.
记录到的繁殖鸟有54种,占总数的48.
6%,其中东洋种28种,古北种9种.
3.
4.
6保护区江段淡水豚资源现状调查3.
4.
6.
1淡水豚特性豚类属体形较小的鲸目哺乳动物.
该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呈纺锤形;颈不明显;前肢浆状,近端部缩短,远端具较多的指骨使鳍肢手部伸长;后肢退化,腰带仅保存两枚退化的骨骼,且与中轴骨不相连;具水平向尾鳍;多数种类有由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的背鳍;体表无毛,缺汗腺和皮脂腺,皮下具极厚的脂肪层70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0以减轻身体的比重并有保温作用;外鼻孔开口于头顶,一个,耳无耳壳,耳孔小,乳头一对,位于褶沟内.
豚类是最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哺乳类,靠尾部有力的上下运动,能快速地在水中游泳.
和其他鲸类一样,豚类广泛分布于各海洋,少数种类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江、河、湖泊等淡水中.
全世界现存淡水豚类共有四类4种:亚河豚类、恒河豚类、白鱀豚类和弗西豚类.
我国有淡水豚类两种,均为小型齿鲸,长江均有分布.
其中白鱀豚仅分布于长江.
分布于长江的江豚属于长江亚种.
(1)白鱀豚白鱀豚(Lipotesvexillifer),别名白鳍豚、白鱀,白鳍,白旗、白江猪、青鱀、白夹、江马等.
属哺乳纲(Mammalia),鲸目(Cetacea),白鱀豚科(Lipotidae).
白鱀豚成体长约1.
5-2.
5m,体重约70-230kg.
体呈纺锤形,体表无毛被,皮肤润滑.
头部具狭长的喙,上下颌每侧各具30-36个牙齿.
额部明显隆起,眼小,位置高,位于口角与额隆被缘间的中部,适于接受从上方和前方射入的光线.
每个眼的后方有一个小孔,是外耳孔,无耳壳,外耳道弯曲呈S形.
头部背面中央偏左侧有一个长形的呼吸孔.
体背中部稍后有一个三角形的背鳍,基部长约为高的3-4倍,和鱼一样适于在水中游泳时维持身体平衡.
前肢变成鳍肢,位于体前部1/3处,桨状,后肢退化.
尾叶大,水平向,后缘凹入呈新月形,是运动的主要推进器官,可使身体快速上下运动.
腹面中央有一脐,位于背鳍前基部下方,其后为长裂缝状的生殖裂,交配时雄性阴茎即由此孔伸出.
雌性生殖裂位于肛裂前,两侧略后方各有一较小的裂缝,称乳裂,哺乳期乳头由乳裂露出.
雄性生殖裂距肛裂较远,而雌性较近.
生活时,体背面、侧面、背鳍、鳍肢背面及尾鳍背腹面呈浅蓝灰色,下缘、下颌头侧及体腹面白色,全身色均较江豚浅.
白鱀豚类的化石大约在4500万年前出现,现存的只有白鱀豚一个物种.
白鱀豚具有声呐系统,借此可探知其生活环境的各种目标、获取食物、寻找配偶和逃避敌害等,它的重要活动场所一是水深流急的江心主航道,尤喜具涡流或回流水而又较深处,发水时也到岸边活动;二是江中沙洲的洲头或洲尾附近.
71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1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在内的各种鱼类是白鱀豚的主要食物.
胃内不同鱼出现的频率与栖息地可获得鱼的多寡有关,看不出有对某种鱼特别嗜好的习性.
鱼类在不同季节活动场所有所变化,白鱀豚的觅食场地也随之而变化.
由于白鱀豚常到渔民放置捕鱼滚钩的场所觅食,经常为滚钩挂上而被捕获,有时误吞被滚钩钓到的鱼,常连同滚钩一起误食进胃内.
白鱀豚约在4-6岁时性成熟,一般在春季发情,求偶时往往是雌雄个体之间轻轻相互摩擦身体或鳍肢,然后交配.
孕期约10-12个月,每胎产仔1头.
幼豚产下后靠母豚哺乳为生,一年之内即断奶,开始独立捕捉鱼类为生.
历史上,白鱀豚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在钱塘江曾有发现.
除分布于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等湖区,也见于汉江等支流水系.
但从1978年以来的历次考察结果表明:目前白鱀豚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江阴至荆沙段约1400km)中,已从其它水域绝迹.
与栖息地的缩小相应,白鱀豚的数量也在锐减,据最新考察资料推测,白鱀豚现已功能性灭绝.
现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鱀豚,其濒危状态远甚于大熊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列为濒危,IUCN(1996)列为CR,CITES(1997)列为附录Ⅰ(汪松,1998).
2007年8月19日,安徽铜陵市民曾玉江等3人在铜陵江段胥坝乡渡口(铜陵小港南夹江水域)曾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到一段录像,该录像远距离记录了一头水生动物出水活动的过程.
这段时长156秒的录像经铜陵淡水豚保护区和中科院水生所专业人员鉴定,认为所拍摄到的动物极可能是一头白鱀豚.
(2)长江江豚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G.
Cuvier),别名江猪、海猪、海豚、江猪仔、海猪仔、海和尚等.
属哺乳纲(Mammalia),鲸目(Cetacea),鼠海豚科(PHocenidae).
江豚成体长一般为1.
5m左右,大的也可达2m以上,体重差异较大,约50-100kg.
体形略呈纺锤形,体表无毛,皮肤润滑,皮下具发达的脂肪层,具有保温、减轻身体比重和贮藏营养物质等功能.
头圆而钝,额部前凸,吻短阔,口裂较宽,上下颌具铲状的齿,齿冠侧扁呈铲状.
近额部有单个外鼻孔;72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2眼小,位于头侧口角上方,视觉不发达;外耳孔极小,形似针眼,位于眼之后下方;体中部最粗壮,横断面近圆形.
雌体在腹面后部有生殖裂,其后为肛裂,两者相距3-5cm;在生殖裂两侧各有一条乳裂,其内有一个乳头.
雄性生殖裂则位于腹面稍前方,距肛裂开口约10-25cm,脐稍凹入,明显可见,近于腹面中部.
背部无背鳍,此为本种的主要特征之一.
鳍肢呈镰刀状,尾叶较宽阔,呈新月形,整个尾叶呈水平扩展.
江豚多栖息于热带和温带的港湾及海岸附近,也能上溯江河,是长江中、下游及我国沿海一带最为常见的一种小型鲸类.
江豚平时多在海湾、河口或江岸附近活动觅食,一般三五头结成小群活动,偶见结成数十乃至数百头的大群.
平时多在晨昏活动,早晚有两次活动高峰,尤其是傍晚,活动最为频繁.
食物主要有鱼、虾、甲壳类和其他水生小动物.
交配期大约在10月份至翌年2月份,怀孕期约8个月,每胎产1仔.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的《中国的海兽》一书的记载,江豚分布于西太平洋至印度洋近海的温暖水域中,从日本中部近海、中国沿海、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直至波斯湾等近海,也进入各大河流的河口区,以至淡水河流中.
我国沿海均产江豚,北起鸭绿江口,经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至广东、广西沿海都有它的踪影.
生活在长江中的江豚,一直可以上溯至湖北宜昌一带,在洞庭湖和湘江中也有所见,但以中、下游及长江口区较为多见.
近年来,我国学者将分布于中国水域的江豚订为三个亚种,即长江江豚(N.
p.
asiaeorientalis);南方江豚(N.
p.
pHocaenoies)和北方江豚(N.
p.
sunameri).
和白鱀豚一样,由于栖息地缩小等原因,我国水域的江豚种群数量近年来也呈迅速下降趋势,如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张先锋等根据1984~1991年的考察结果,认为约有2700头,最近研究资料表明长江江豚仅为1400头左右.
尽管长江江豚还有一定的数量,对环境适应能力和摄食范围较白鱀豚有较大的优势,但人类的经济活动严重威胁着长江江豚的生存,其种群数量在逐年下降已为不争事实,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势必将步白鱀豚后尘走向濒危灭绝之路.
长江江豚现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列为濒危,IUCN(1996)73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3列为EN,CITES(1997)列为附录Ⅰ(汪松,1998).
3.
4.
6.
2长江江豚现状调查1)调查方法长江豚类种群数量调查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调查某江段的江豚数量是根据密度来推算的.
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个体数目,一般用头数/km2来表示,实际应用时我们常用个数/km.
动物的分布密度有绝对密度与相对密度.
鲸类动物的绝对密度调查难度大,相对密度调查方法较方便,只要先后调查方法一致,系统性误差可以抵消,因此可用于某一江段或一段时间内的资源动态监测.
通常我们调查某江段的江豚数量动态变化有2种方法,一是用船航行的样带法,二是选择江豚出没最多的水域在岸上定点观察.
①样带法:观察者沿航线逐个记录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目标.
此方法的假设前提是:江豚在长江中呈均匀分布;在有效目视距离内(如左右各500m)江豚出水都能被观察到.
这种方法简便,所有长江豚类调查结果都采用此方法.
但是观察结果受下列因素干扰:(a)有效视野受天气状况影响;(b)动物行为受船舶干扰而影响江豚个数的计算.
对此,样带法计数的精确性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加以提高:(a)单船到双船,甚至多船并列考察,旨在缩短目视观察的有效距离;(b)沿缓水带向上航行,增大与江豚遭遇的机会;(c)利用声学设备或照像识别技术提高计数的精确性;(d)利用截样法数学模式消除误差,以提高观察结果的精确性.
N—江豚观察密度(ind.
km-1);L—江段长度(km);Mi—第i次样线法记录的数目(ind.
);n—样线法次数.
观察密度就是相对密度,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在某一江段内观察到的长江江豚密度总是低于该江实际存在的密度,因此需要一些参数进行校正.
本文引用张先锋(1993)Rn=r0*r1n*r2,并假定r0(静态可见能力)=0.
6,上行考察中所有长江江豚出水呼吸间隔与观察者集中精力扫描时间没有差距,即r2(时间差系数)=1.
0,当考察船距岸300m上行时,有效视野宽度约800m,74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4占整个江面宽度的1/2,即r1n=0.
5,所以Rn=0.
6*0.
5*1.
0=0.
30.
通过系数Rn除以各江段的观察密度,最后推算出评价江段的江豚数量.
②定点观察:在岸上或船舶固定在某个水域,记录有效目视距离内的江豚个数.
此方法用在记录保护区核心水域或特定环境如河口和缓水浅滩附近的江豚季节数量变动,简便有效,通常用头/天(SPUE值).
定点观察的记录有重复个体,而个体重复出现频率与生境质量呈相关,因此此种方法常用来研究江豚对生境选择.
如果结合照像识别技术,根据标记重捕原理,在某类型河道内如鹅头型江段(成德洲-铜陵沙)的定点观察,能精确估算江豚数目.
2)长江江豚现状调查结果分析根据2010年5次野外调查,18航次资料,我们认为在铜陵江段(枞阳县老洲—铜陵县金牛渡)中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为45头左右(表4.
3.
1-5).
江豚的观察密度为0.
363±0.
075头/km,高于安徽江段的平均观察密度(0.
321±0.
024头/km),长江江豚呈点块状、不均匀地分布在长江干流缓水区、洲头或洲尾,支流中有一定数量分布,约占该江段种群数量的10%;5头以下的长江江豚集群约占25%,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头以上的集群不足5%,且出现在特定的江段和季节.
表3.
6-1长江铜陵段水道中的江豚数量统计表采样点时间横港成德洲土桥铜陵沙2010年元月观察密度0.
113±0.
0230.
196±0.
0340.
212±0.
0460.
423±0.
015估计头数475172010年2月观察密度0.
123±0.
0560.
226±0.
0450.
228±0.
0750.
403±0.
025估计头数596152010年3月观察密度0.
187±0.
0640.
318±0.
0650.
362±0.
0360.
456±0.
012估计头数7128192010年4月观察密度0.
205±0.
0460.
375±0.
0640.
421±0.
0180.
557±0.
034估计头数81410222010年5月观察密度0.
225±0.
0860.
407±0.
0750.
456±0.
0860.
465±0.
054估计头数9161121平均观察密度0.
363±0.
07575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53)长江江豚历史资料分析1993—2008年,根据在铜陵江段的考察结果,在铜陵江段(枞阳县老洲—铜陵县金牛渡)中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为80头左右(表4.
3.
1-6).
长江江豚呈点块状、不均匀地分布在长江干流缓水区、洲头或洲尾,支流中有一定数量分布,约占该江段种群数量的10%;5头以下的长江江豚集群约占25%,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头以上的集群不足5%,且出现在特定的江段和季节.
表3.
6-21993-2008年铜陵江段长江江豚考察记录年份考察次数考察天数发现次数发现头数观察密度估计头数1993214014230.
213601994213215280.
226601995210918320.
31285199729817340.
21270199812212220.
18250199923220630.
32890200022632650.
299100200127223620.
36290200321437820.
392110200643025750.
36580200732536630.
33580200821618400.
30160均值0.
2947876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6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经现场踏勘,泵站站场附近主要为灌草丛,人为干扰也较为严重.
凤凰颈新站位于保护区北岸,部分出水渠位于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内.
工程施工期间,泵站的建设需有施工导流工程,施工期间需加强施工管理,禁止围堰内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向长江排放,禁止将施工废物、生活垃圾往长江抛弃,避免工程施工对长江水生生境的间接影响.
工程施工区在淡水豚保护区边缘,施工机械设备和混凝土拌和系统的固定噪声源;运输车辆的流动噪声源对淡水豚有一定惊扰,应从源头减轻机械噪声影响,只要环境噪声不超过一定的阈值范围,则不会对淡水豚造成明显的伤害.
部分出水渠疏浚工程位于淡水豚保护区边缘,工程疏浚活动产生的悬浮物可能会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淡水豚栖息生境,但悬浮物沉淀很快,影响只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施工结束,对保护区水质的影响消失,不会造成对整个江段的生态环境.
4.
1.
1施工期生态影响类型和范围确定本项目程施工期生态影响类型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
(1)工程施工的间接生态影响工程施工期间,人类活动频繁,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人为干扰度骤增,对工程区域相对独立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人为干涉,输入大量物质、能量和信息,对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产生较强干扰.
各类施工废水的排放,导致局部水域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使局部水生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到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生境以及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施工活动骤增、设备噪声的增加,影响到区域野生动植物及鸟类的正常生存和生长环境,其受影响的范围有不确定性和广泛性.
由于这些施工期生态影响具有潜在性、隐蔽性,并且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影77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7响显现(长期性),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很难对生态环境间接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因此评价在确定施工期间接生态影响后对其不予定量判定,只予以定性分析.
(2)工程施工的直接生态影响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工程施工挖掘、填埋扰动土壤,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地表植被;区域景观生态学和美学景观均造成很大破坏,人类干扰度骤增,景观生态嵌块被破坏,景观生态价值降低.
施工场地占地对陆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使区域生物量及生产量减少.
工程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将引入人工植物物种,改变局部种群优势度、植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
大量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存在,将造成鼠类等啮齿动物大量繁殖,改变局部动物种群优势度改变及食物链关系,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
根据工程施工特点,直接生态影响的类型和范围主要见下表.
表4.
1-7工程施工、建设活动直接生态影响类型和范围施工期间生态影响种类生态影响途径影响类型生态影响表现工程施工挖掘、填埋扰动土壤,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地表植被施工结束,部分恢复破坏植被和土壤环境,原有植被消失,区域生物量和生物生产量减少,景观生态学和美学景观均造成很大破坏工程永久、临时占地压占农田、林地和水塘施工结束,临时占地恢复,永久占地不可恢复改变土地利用性质,造成土地荒废,破坏植被,原有植被消失死亡,区域生物量和生物生产量大量减少工程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人工引入绿化植物和水保植物施工结束,不可恢复人工引入绿化植物和水保植物代替原有陆生植被,区域植物物种优势度局部改变生活污水排放和生活垃圾丢弃影响水质,鼠类等啮齿动物大量繁殖施工结束,可以恢复影响水质,对水生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鼠类等啮齿动物大量增加,影响食物链和区域生态系统平衡.
4.
1.
2对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泵站建设等虽然会直接破坏地表植被,使得施工区的植被受到一定的破坏,但护坡和堤顶路硬化有效缓解河流周边水土流失,并且工程完工后可通过道路、泵站等周边绿化等恢复原有植被.
施工期间由于运输车辆的碾压、建筑材料的散落等会造成施工期施工区域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施工结束后周边环境迅速得以恢复,因此施工所造成植被损失总体来说是暂时的,对周边环78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8境影响较小.
附近野生动物数量很少,没有大型动物.
仅有一些已适应泵站生态环境的小型动物、草食性动物和鸟类等常见种类.
工程施工时原来生活在区域内的动物大多数自然逃离现场,迀移至附近的荒地、溪涧和坑沟中生活,工程区域内种群数量有所减少.
工程建成后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种群数量逐渐得到恢复,所受影响较小.
4.
1.
3水生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影响清淤等水下工程施工对水体的搅动,将使工程区及其下游附近水体浑浊度增加,使得水体透明度下降,改变了水下光照条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水体初级生产力降低.
浮游植物作为生产者是第1环节(也称第1营养级),植食性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是第2环节.
浮游植物的产量(初级生产力)决定着植食性浮游动物的产量(次级生产力),而后者又决定着小型鱼类的产量(3级生产力)和大型鱼类的产量(终级生产力).
因此,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是水体生物生产力基础,是河流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环节,不但要为鱼类直接和间接提供天然活饵料,而且还是水体溶氧的主要制造者(占溶氧来源的80%90%).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位于枯水期内,在水下施工时,水体透明度的下降,浑浊度上升,将导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初级生产力阶段性减少.
研究表明大型植物和藻类在悬浮物浓度达到8mg/L时,初级生产力下降313%,悬浮物浓度达到40mg/L时,初级生产力下降1350%.
类比同类工程,工程施工期悬浮物浓度均一半在1030mg/L,工程对于浮游生物的初级生产力有一定影响.
根据以上浮游植物调查数据,通过估算,在施工期间,浮游植物的损失量为0.
05t.
表4.
1-8工程施工期浮游植物损失量估算表清淤范围生物量P/B系数影响水域体积(长*宽*深/m3)扩散死亡损失量凤凰颈1.
940200*30*0.
5=30001.
10.
20.
05注:P/B系数:初级生产力(P)/生物量(B)之比.
局部水域水质浑浊,一方面会直接造成浮游动物的死亡,另一方面这些施工79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79作业会造成作为饵料的浮游植物减少,同样也会加速浮游动物数量和种类的减少.
通过调查可知,评价区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4.
3mg/L,经估算,在施工期间,浮游动物的损失量为0.
04t.
经现场踏勘和查阅地方资料,拟建项目水域范围内无渔业三场(鱼、虾、蟹、贝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
4.
1.
3.
1对浮游动、植物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尤其是围堰施工会引起局部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增加,将使邻近水域中浮游动物数量降低,也降低水体的透光度,导致浮游植物光合速率下降.
同时施工时工程周边河流的流速和水量也会因为临时围堰修筑发生变化,随着流速的变化,河流水体与空气间的交换速率也将同步发生变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离施工点越近,水体中悬浮物浓度越高,由于底泥悬浮后边扩散边沉降,水体中悬浮物浓度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一般在施工作业停止后的0.
52h悬浮物含量可恢复到本底.
因此,工程施工对浮游动、植物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可逆的,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影响随机消除.
施工围堰拆除后河流形态和水文动力条件恢复,其对浮游动、植物的影响也会消失.
4.
1.
3.
2对底栖生物影响分析工程实施对底栖生物的影响主要由施工围堰修筑和工程设施占用水域引起,施工围堰修筑和工程设施建设等施工活动会造成水下地形条件的改变,直接压占会破坏底栖生物环境,使该区域内底栖生物的生物量遭受完全损失,区域内原有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被打破,等到工程结束后一段时间新的生态环境才能重改扩建立和逐渐稳定.
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围堰等临时占用水域内的底栖生物栖息环境可逐渐恢复,但工程设施占用水域内底栖动物的破坏是不可逆的,但本项目占用水域面积较小,对底栖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4.
1.
3.
3对水生植物影响分析80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0水生植物是河道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它在维持水体生产力、净化水体、促进营养物质循环、调节水文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河道开挖施工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较显著,主要体现在开挖过程中扰动水体,导致施工点周边水域悬浮物浓度继续增加,水体透明度下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影响,其生产和繁殖活动将减弱,继而导致其生物量下降.
待建设完成后水生植物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恢复.
本工程沿线施工较短,水生植被分布较少,因此施工期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是局部的.
4.
1.
3.
4对渔业的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渔业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悬浮泥沙.
由于施工建设带来的悬浮物质增加,对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产生影响,而水生植物和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和次级生产力,因此,悬浮泥沙从食物链的角度不可避免的会对鱼类和虾类的存活与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对渔业资源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同时,水工建筑施工过程中,悬沙沉积物将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高浓度扩散场,悬浮颗粒将直接对水生生物的鱼卵和稚仔鱼和幼体造成伤害.
主要表现为影响胚胎发育,悬浮沉积物堵塞生物的腮部造成窒息死亡;大量悬浮沉积物造成水体严重缺氧而导致生物死亡;悬浮沉积物填埋、有害物质二次污染造成生物死亡等.
悬浮泥沙对渔业的影响不是永久性的,而是可逆的,会随着施工结束而逐渐恢复.
施工结束运营一段时间后,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种群数量、群落结构会发生变化而趋于复杂,生物量也会趋于增加,使生态系统恢复生机.
4.
1.
4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影响工程施工期间,直接占地和破坏植被,使工程所在区域生物量减少,所以工程对生态完整性及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是存在的.
工程所在区域评价区域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生物,尤其是生产者植被.
由于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高低由生物量判断,稳定的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也相对稳定,所以可能通过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即生物量的增减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平衡,是否发生生态演替或衰退.
根据现状调查和占地统计,工程占用耕地、林地、草地等使植被破坏、生物81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1消失,导致生物量减少,生态系统生产力降低.
按照生态学土地利用类型生产力估算系数,评价估算得到工程评价范围内施工期间每年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减少量,见下表.
表4.
1-10工程施工导致每年减少生物量情况占地类型占用原有植被生物量生物量减少类型面积(hm2)t/hm2t永久占地草地0.
4920098其它用地0.
54105.
4水利设施及住宅用地2.
5300临时占地耕地0.
33206.
6林地0.
2930087其它用地6.
081060.
8交通用地0.
5600水利设施及住宅用地1.
5700合计257.
8由上表可知,评价区内每年的生物量减少达257.
8t,工程所在区域每年生物量约为4200000t,工程施工建设致使工程所在区域生物生产量减少约0.
01%,因此,工程施工对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的影响较小.
4.
1.
5生态完整性本项目所在地不是自然生物栖息地,河道沿线为居民、农田、林地、草地等,为内陆城市水域.
河流水系是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发育生物和维护生态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项目所在区域是一个人工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交织的复合生态系统,且人工生态系统占据主导地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已受到破坏.
项目实施后,随着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生态效益会得到显著发挥,区域生态完整性及其结构和功能不但不会减弱,反而更加完善.
(1)陆域生态影响工程实施前,评价区陆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是分布于工程河段两岸的杂草、82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2灌木以及一些农作物等.
工程实施后,为了满足生态、景观的要求,坡面防护设计选用能绿化、渗水和排水的生态型护坡,有利于植物生长,有利于工程河段两岸陆生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2)水域生态影响通过河道治理工程,原本对水体污染程度较高的底泥被挖走,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大幅降低,水流速度将会加快,水中溶解氧含量提高,这将使河水水质改善,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随着水质变好,各种生物的生境都将改善,使项目区域水系的物种多样性得以增加.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将更完善,食物链的断链环节重新恢复,食物网复杂化.
而生境异质性的恢复也使生态系统的水平和垂直结构更完整.
从而使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发育更成熟,其质量、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将得到提高,有利阻止或减缓生态环境的恶化.
4.
1.
6生态恢复及保护措施建议对施工场地进行封闭,同时注意加强场区内的绿化和临时堆土的防护,控制水土流失,加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建议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次序,大型运输车辆运行应避开交通高峰,尽量安排在夜间运行.
同时施工单位应和有关部门联系后,加强施工期交通管理,减缓工程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合理安排运输路线.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尽量少的破坏自然景观.
如在运输道路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原有道路的使用并设置运输廊道,与周边环境隔绝开,同时,可以对运输道路铺设草甸、定时洒水等,减少粉尘污染,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不得不新建施工通道时,同样要慎重考虑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尽可能的选择隐蔽性好和易于恢复或以后作为预留道路的地方,减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临时土堆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水体、堵塞排水管道.
83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3在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占用土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工程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撤出占用场地,恢复原有道路.
宣传教育,减少对野生生物的伤害:施工前,应积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避免就地砍伐当地树木取材.
并制定严格的赏罚制度,对侵犯生态保护的事件和人员加重处罚力度.
其次,应尽可能考虑本区物种的特殊性,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外来物种的入侵及林木害虫,尽量选择本地材料进行施工.
尽量避免在鸟类繁殖期施工,不用高噪声的机器施工,减少对当地栖息鸟类的影响.
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
工程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批准的红线内进行,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取、弃土.
不得在水域内清洗施工机械;不得在水域内钓鱼;钻孔出碴和护壁泥浆岸上处置,不得弃于水域、岸滩;禁止倾倒废弃油品、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4.
2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
2.
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本项目实施后,仅用于洪涝期间的排水,平常不运行,因此区域河流水系联通未发生变化、区域水系未做调整,水文情势不会发生改变.
4.
2.
2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工程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现有河槽,尽量维持河道原有的平面形态,均在两岸堤防内进行,河道平面形态变化不大,不会对原有河道的稳定产生大的影响;另外对整治河段进行护岸护坡处理,也有利于河道堤防的保护和河道河床以及河势的稳定.
项目的实施对现有河道的防洪无不利影响,不会影响河道河势,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后不会对河道行洪安全构成影响,也不会影响防汛抢险.
工程总体上满足防洪安全要求.
4.
2.
3陆生动物的影响分析泵站两侧增大的水域,为部分水鸟提供了生存条件,可能在该河段会增加喜84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4湿的动物物种,但坝前增大水域面积有限,因此水鸟种类及数量变化不大;施工期受施工影响而迁移的动物在运营期也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生境,项目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4.
3安徽铜陵淡水豚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分析4.
3.
1生境质量的影响工程的实施将会对长江淡水豚保护区段的局部生境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有些鱼如细鳞斜颌鯝和南方大口鲶等卵需要沉入沙滩中孵化,因此工程改变流场不利于这些鱼的繁育.
(2)工程施工造成下游局部河段泥沙含量升高,影响水质.
(3)工程运行将形成局部不确定的涡流,而且流态在不同水位下呈现出剧烈的变化,因此鱼类的洄游习性与生态习性发行变化,即底栖鱼种类与数量增多而洄游性和浮层鱼种类与数量降低.
(4)施工会使得施工区自然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对陆生动植物的生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4.
3.
2水生植物的影响施工期间的建筑材料的堆放都会使得工程主要集中区域的植被在施工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4.
3.
3渔业资源的影响(1)施工期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水下工程对鱼类索饵与繁育地场所破坏长江铜陵段水域渔业条件较好,长江江豚相对集中,鱼类索饵环境将有一定的退化.
施工期作业有可能致死、致伤水下栖息活动的鱼类.
(2)施工噪声对鱼类迁徙与聚集行为的干扰一般工程机械作业时的噪音都在90dB以上,抛石作业也会产生噪音,但噪85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5音声强可能相对较小.
因此,施工噪音将对施工区鱼类产生惊吓效果.
不过,只要环境噪音声强不超过一定的阈值范围,则其不会对鱼类造成明显的伤害或导致其死亡.
但在噪音刺激下,一些个体行为紊乱,从而妨碍其正常索饵、洄游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如果噪音处于产卵场附近,或在繁殖期产生,则会对其繁殖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施工对渔业水质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期等施工活动对水体形成的扰动,沉积在江底的有害物质二次释放,从而导致施工江段及其下游局部水域的水质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当然,抛石也会在局部水域产生悬沙.
不过上述水质污染物,因产生量较小,同时由于长江径流量较大,因此,影响程度轻微.
4.
3.
4鸟类资源的影响(1)施工期对水鸟停栖干扰施工期间,冬候鸟如雁形目的鸭类和鴴鷸类,不能在施工区觅食活动;一些鹤颧类在浅水沙洲的停栖活动会有干扰;对夏候鸟与留鸟的觅食与繁殖活动也会有部分影响.
但工程建设不会对其构成直接伤害,仅对部分水鸟的觅食行为、繁育行为有干扰.
(2)营运期流场变化形成的局部不确定性运动即混沌现象,可能为底栖鱼类营造良好的环境,枯水期可能吸引更多的鸭类在此觅食.
4.
3.
5淡水豚影响因子分析长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中的特有珍稀淡水鲸类动物,它是长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标志,是长江江湖生态体系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近几年,其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认为长江江豚在铜陵江段的致危因素主要有:(1)非法渔具根据历次考察结果分析,长江江豚的栖息水域与小型鱼类的分布区紧密相连,也是主要的渔捕场所.
使用非法渔具是一种掠夺式的捕鱼方式,对鱼类资源有着严重的影响,而鱼类资源量的急剧下降,必将导致长江江豚的食86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6物资源匮乏.
出现在铜陵江段的非法捕捞渔具主要有断箔、滚钩和电捕渔.
近年来非法渔具的使用在铜陵江段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电捕鱼活动最为猖獗,有些捕捞者甚至将十余条单船组成船队进行操作,这种电击范围较广,渔获量较大,对鱼类资源破坏更加严重的作业方式也可能对长江江豚造成直接的电击伤害.
(2)航运航运业的发展对长江江豚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通过铜陵江段的运输船只迅速增加.
据考察资料显示,目前在铜陵段长江干流中每千米至少有12艘千吨级的船舶在航行.
航运业对长江江豚危害主要有:豚类在长江中活动的水体空间被压缩,尤其是在冬季枯水期,繁忙的航运更加压缩了江豚的生存空间;深水噪音干扰豚类声纳系统,破坏豚类生态行为,当船舶噪声远而弱时,长江江豚会潜水回避声源,当噪声近而强时,它们则立即深潜逃避;同时豚类被螺旋桨击伤、击毙机会也会增多.
(3)水体污染铜陵市是以有色、化工行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市废水排放量的85%以上.
在铜陵江段,水体污染对长江江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急性污染事件,如工厂废水的无序排放、船舶漏油及沉船事故等,这些将会对长江江豚造成直接的伤害.
二是慢性中毒事故,铜陵江段的沿岸港口码头、露天散货场中堆放的工业原料,如磷矿及铜精砂中的重金属(As、Cu、Cd、Hg、Pb),经酸性雨水淋溶后,大量注入长江.
As、Cu被认为是必需元素,在生物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作为酶的成分、激活剂等.
Cd、Hg、Pb属于强毒性元素,对生物体生长和发育会带来严重危害.
然而,即使是必需元素摄入过量也会产生毒性.
以As为例,随着其毒性越来越被了解,它已变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影响人类健康的污染物.
重金属以及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毒性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放大,特别在鱼类、虾贝类富集程度更高,长江江豚是长江淡水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顶级捕食者,其不可避免地通过食物摄入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
这就会直接影响长江江豚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因此对其危害极大.
(4)大型涉水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典型的例子,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小河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遭到前所87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7未有的破坏.
随着铜陵江段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型涉水工程也逐年增多,如港口码头和桥梁建设、航道拓宽、裁弯取直、修建护坡等.
这些势必会影响河槽形态稳定性,改变河势和流态,对有机物集中沉降、鱼类索饵和长江江豚摄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长江江豚的栖息地被破坏.
(5)肆意采挖江砂在铜陵江段,对长江采砂的管理一直是水利部门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未经规划的肆意采挖江砂的行为不仅对长江堤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完全破坏了河床的生物群落结构,对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长江中,采挖江砂的区域表层水的流速较快,底层水的流速趋缓,形成大面积静水区,暗沙区发育充分,有机物和浮游动植物相对集中沉降于此,因此是鱼类索饵场所,同时也是淡水豚的摄食场所.
由于采砂活动破坏了水文条件、改变了流态,其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将是长期的.
(6)长江沿岸湿地植被的人为演替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铜陵江段沿岸不少地方的湿地生境植被被意杨(Populuscanadensis)的大面积种植所取代.
意杨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速生经济树种,其生长迅速,耐旱耐涝,吸水性强,被称为"湿地抽水机".
在人为干预下,意杨林面积迅速扩大,加速了长江沿岸滩涂湿地的旱生演替过程,使原有的湿地植物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适合于弱光照和干旱环境的植物种类逐渐成为意杨林草木层的优势群落,鲜生物量下降3.
2kg/m2.
更重要的是意杨的种植造成了洲滩湿地生境的单一化,使其生境多样性明显降低.
这种湿地植被的非正常演替导致了生物多样性荒漠化,加剧了水土流失,长江江豚的生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7)江湖通道阻隔铜陵江段的通江河流如青通河、永安河、郭公河以及沿岸的大小湖泊均不同程度地修建了涵闸.
这种江湖阻隔对长江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江湖阻隔导致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由原来的开放系统走向一个封闭的系统,从而改变湖泊特性向水库化方向发展;阻断了江湖之间的物种和基因的交流,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物种会大量消失;导致湖泊为洄游、半洄游鱼类提供"三场一通道"(索饵场、育肥场、繁殖场和洄游通道)的功能丧88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8失;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水平及指数降低,群落结构向单一化方向发展.
这些都在根本上影响了长江江豚的食物资源.
同时,通江支流的建闸也进一步压缩了长江江豚赖以生存的水域空间.
4.
3.
6淡水豚类的影响4.
3.
6.
1施工期对豚类产生的危害本工程施工期间对以长江江豚为主的淡水豚类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施工期船舶对豚类的直接伤害根据我国鲸类学者的统计数据,约有32%非正常死亡的豚类来自船舶的伤害.
根据生物声学原理和江豚生态学理论,施工期间,工程水域船舶密度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施工船舶撞死江豚是可能发生的.
从声学理论来看,江豚遭船舶伤害的原因:①由于江豚吞食较小的鱼,因此它的声频很高,但探测范围较窄;②江豚发出一串脉冲后,往往要保持5秒的静默期(即声呐关闭状态),向前游动约20m.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江豚遭船舶伤害的原因:①浅水沙洲是江豚抚育场所;②水深3-6m缓流带或浅滩边缘是江豚觅食的地方;③崩塌的堤岸能形成小范围的洄水区,江豚往往选择这些水域作为娱乐与休息地方.
根据工程施工地点与方法,结合铜陵水道的江豚分布与活动线路,施工水域船舶危害性简述如下:老洲头护岸段共分两段,共1.
3km,其所处的水道位于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水域,码头较多,运输繁忙.
野外记录资料表明江豚觅食地点在老洲头和新生洲之间的缓水边滩.
施工地点不是上行船舶的航线,但却是江豚活动水域.
施工期间,施工地点的上行船航线将向河道北侧偏移,从而对江豚的觅食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大同圩和和悦洲工程段所在水域也是豚类零星活动的重要场所.
例如,2007年8月19日,铜陵市民曾玉江等3人在铜陵江段胥坝乡渡口(铜陵小港南夹江水域)曾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到一段录像,该录像远距离记录了一头水生动物出水活动的过程.
这段时长156秒的录像经铜陵淡水豚保护区和中科院水生所专业人89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89员鉴定,认为所拍摄到的动物极可能是一头白鱀豚.
因此秋季在此施工船舶要格外留意,以防止直接伤害豚类的事件发生.
2)施工期深水噪声对豚类行为的影响施工期间抛石等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对豚类的生态行为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间断性、高频率的噪声(≥54KHz)对江豚声呐系统产生的干扰.
②许多船舶产生的深水噪声会叠加,例如180dB高噪声值,浅水域影响范围至少在声源195m处才开始衰减.
从而会干扰或破坏洲头浅滩水域江豚的集群交配、产仔与抚育行为.
这样会增加江豚活动的能耗,尤其是对幼豚十分不利.
4.
3.
6.
2营运期对豚类产生的危害工程运营期引排水会产生不同的涡流,这些涡流所形成的微生境,会吸纳水生生物在此聚集并沉降,成为底栖鱼类活动场所,但同时渔民可能会在这些水域增加钩具类捕捞.
枯水期,长江江豚在饥饿状态下可能吞食钩具上的鱼.
因此,浅水沙洲地貌变化对江豚觅食行为可能构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4.
3.
6.
3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的实施,对铜陵河段各汊道的分流比产生影响,进而河段各汊道的水位、流速等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保护区江豚栖息生境造成影响.
根据水文情势分析成果,长江主干道及汊道流速变化较小.
根据模型试验研究报告,保护区江段道流态基本不发生变化.
总体而言,工程实施后,保护区江段水文情势变化较小,基本不会对保护区江豚的生境产生不利影响,水下护脚工程侵占面积较小,适宜栖息地损失较小.
4.
3.
6.
4鱼类三场影响(1)产卵场影响保护区江段江心洲较多,水生植物丰盛,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良好的产卵介质,护岸工程破坏部分水生植被,难以恢复.
受工程影响较明显的地方主要有老洲洲头和成德洲洲尾的产卵场.
老洲洲头是粘性卵的产卵场,工程不直接占用产90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0卵场所,但施工期间等作业过程对周边水环境扰动剧烈,但施工期为枯水期与鱼类繁殖时间不重叠,施工结束后影响随之消失,但相邻区域水生植被和底栖生物的损失会降低该处产卵场的适宜性.
(2)索饵场保护区江段鱼类索饵场所较丰富,但幼鱼索饵场所相对较少,大体上有沙洲洲头、沙洲边滩,流速较缓,有机物丰富,水草茂盛是四大家鱼稚苗发育的理想场所.
工程距离幼鱼索饵场较远,施工期间对其影响较小.
(3)越冬场本工程主要在汊河施工,鱼类越冬场主要集中在河床审查,因此,工程施工不涉及鱼类越冬场,运行期航运不因护岸工程而增加,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4)鱼类洄游施工江段是许多重要水生动物的洄游通道,如保护物种中华鲟,经济性鱼类刀鲚等.
本项目不存在水下抛石等施工.
在长江中下游鱼类的的繁殖期和苗种洄游期是4月至6月,项目基本不会对鱼类洄游产生影响.
4.
3.
6.
5影响小节根据历史调查资料,保护区现有江豚约52头,工程施工噪声和施工机械造成的局部水域混浊,因运行期流场变化等可能会对江豚的正常生活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工程建成后,主干道水文情势变化较小,对江豚的主要影响为饵料资源的损失,栖息生境受到压缩及觅食风险增加,但影响相对较小.
91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15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5.
1.
1施工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基坑废水、混凝土养护及冲洗废水、机械设备冲洗废水.
(1)基坑排水工程基坑初期排水水质简单,稍作水力停留后悬浮物含量大幅降低,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可直接排入项目周边的西河河道内.
初期排水主要来源于河水加上渗水和降水,直接排放对河道水环境影响不大.
基坑经常性排水为间歇排放,每次水量不大,水质简单,悬浮物浓度达2000mg/L,pH值达11~12.
经自然沉降后(必要时可投加混凝剂),悬浮物含量大幅降低,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经排入周边的西河河道内.
(2)混凝土养护及冲洗废水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养护废水大部分挥发或吸收,仅少量部分自流进入基坑内,混凝土养护及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pH,pH值一般为9~12.
废水经沉淀池收集后经中和、沉淀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建筑施工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可回用于拌和或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不产生明显影响.
(3)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机械设备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采用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采用集水沟将含油废水收集后集中送至隔油沉砂池处理,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92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2地洒水抑尘,对地表水环境不产生明显影响.
5.
1.
2生活污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区是租赁附近房屋,尽可能利用就近已建公共卫生设施.
泵站建设区域内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修建临时厕所,生活废水收集后经化粪池处理,定期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不得直接排入周边水体.
因此,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不对周边水环境产生影响.
5.
2声环境影响评价5.
2.
1噪声源强分析工程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固定、连续的施工机械设备噪声;车辆运输的流动噪声.
工程施工所用的机械数量、种类较少,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自卸车等.
根据施工设备选型情况,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源强见表.
表5.
2-1施工期主要设备噪声单位:dB(A)施工机械噪声参考值施工机械噪声参考值搅拌机88装载机90自卸汽车90打夯机100挖掘机84压路机90推土机86钢筋加工设备95铲运机905.
2.
2施工噪声影响预测1、预测方法施工期机械设备噪声源可视为点源污染,根据点源衰减模式计算施工期离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00lg20RRLLii式中:Li—距声源Ri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dB(A);Lo—距声源R0处的施工噪声级,dB(A).
对于多台施工机械同时作业时,应按下式进行声级迭加:93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3niLiL11.
010lg102、预测结果由于施工区环境噪声背景值不高,进行声能叠加后总声压级增加较小,因此评价仅对噪声源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贡献值进行预测.
工程各种施工机械的噪声通常作为点声源处理,根据点源模式计算不同类型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工程施工中主要机械噪声影响范围预测见下表.
表5.
2-2施工期噪声设备在不同距离的衰减值和贡献值单位:dB(A)声源源强离声源不同距离(m)的噪声预测值2类区达标距离(m)10m20m50m100m150m200m昼间夜间搅拌机8868.
062.
054.
048.
044.
542.
0845自卸汽车9070.
064.
056.
050.
046.
544.
01056挖掘机8464.
058.
050.
044.
040.
538.
0528推土机8666.
060.
052.
046.
042.
540.
0635铲运机9070.
064.
056.
050.
046.
544.
01056装载机9070.
064.
056.
050.
046.
544.
01056打夯机10080.
074.
066.
060.
056.
554.
032178压路机9070.
064.
056.
050.
046.
544.
01056钢筋加工设备9575.
069.
061.
055.
051.
549.
018100由上表可知,打夯机的噪声影响范围较大,昼间影响范围分别为32m、夜间影响范围分别为178m.
由于本工程在河道整治、堤防加固等施工活动中一般以挖掘机、铲运机、自卸汽车等施工机械在同一施工点共同施工,因此所造成的点源噪声影响,需要进行叠加预测.
综上所述,由于噪声影响只在施工期较为明显,施工结束后随即消失.
因此,评价认为,工程施工只会在短期对当地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随之消失,工程施工对当地声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
3、敏感点防护94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4受项目施工噪声影响的敏感目标为凤凰颈村,距离施工场界的距离在120-180m范围,根据施工噪声预测分析,夜间施工对其声环境有影响较大.
因此施工单位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设备夜间禁止施工;若因工期紧张,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需采用移动声屏障,并提前告知村民,降低噪声影响.
5.
2.
3交通运输环境影响分析各种载重汽车的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均可视为流动噪声源,其噪声大小与车流量、车型、车速及路况等因素有关,场内交通流动声源预测公式:Lm=10lg(N/r)+30lg(v/50)+64式中:Lm—距声源r(m)处的A声级,dB;N—车流量,辆/h;v—车速,km/h;r—测点与声源的距离,m.
本工程场内交通主要为土方运输道路和建筑物施工时的场内交通道路.
施工流动噪声源主要是施工道路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噪声影响强度与车流量、车型、车速及路况等因素有关.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运输车辆主要为载重汽车.
交通流动噪声影响对象为沿途居民,根据现场调查,工程沿线部分区域有居民点,施工期部分居民可能受到交通噪声的影响,因此应对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施工交通道路为沥青路面道路,道路宽度为6m.
交通噪声的影响选取最不利的条件进行预测:昼间车辆通行密度40辆/单向小时、运行速度30km/h;夜间主干道车流量20辆/h、运行速度20km/h计算流动噪声源衰减.
根据上述情况,本工程施工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见下表.
95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5表5.
2-3施工交通噪声预测情况表声源离声源不同距离(m)的噪声预测值时间段102050100150200载重汽车63.
460.
456.
453.
451.
650.
4昼间55.
152.
148.
145.
143.
342.
1夜间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无隔声措施的情况下,昼间、夜间交通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标准的距离分别为22m、32m.
当车辆经过居民区时,运输车辆宜限速行驶,禁鸣高音喇叭,并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免夜间运输,尽量避免车辆噪声影响居民的休息.
5.
3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分析5.
3.
1扬尘影响分析施工扬尘主要包括物料露天堆场、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土石方、建材运输过程中车辆运行产生的道路扬尘及物料装卸扬尘,土石方填挖及抛泥区扬尘等.
1、物料堆放扬尘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泵站建设过程中开挖的表层土以及施工建材的露天堆放等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Q=2.
1*(V50–V0)3*e-1.
023W式中:Q—起尘量,kg/吨年;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V0—起尘风速,m/s;W—尘粒含水率,%.
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
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96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6的沉降速度有关.
以沙尘土为例,其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
当粒径为250μm时,沉降速度为1.
005m/s,因此当尘粒大于250μ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尘粒.
根据现场施工季节的气候情况不同,其影响范围和方向也有所不同.
施工期间应特别注意施工扬尘的防治问题,必须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文明施工,配置工地滞尘防护网,施工场地定时洒水,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在运输、装卸建筑材料时,采用封闭式车辆运输,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危害.
2、道路扬尘土石方、建材运输过程中车辆运行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75.
085.
05.
08.
6225123.
0PWvQ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查阅相关道路扬尘实验资料,一辆载重5t的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500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量见下表.
表5.
3-1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交通扬尘单位:kg/km·辆项目汽车速度,km/h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0.
10.
20.
30.
40.
51.
050.
02830.
04760.
06460.
08010.
09470.
1593100.
05660.
09530.
12910.
16020.
18940.
3186150.
08500.
14290.
19370.
24030.
28410.
4778200.
11330.
19050.
25830.
32040.
37880.
6371由上表可知,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情况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清洁程度越差,则扬尘量越大.
97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7如果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下表为行驶路面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
表5.
3-2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距离(m)52050100TSP小时平均浓度(mg/m3)不洒10.
142.
891.
150.
86洒水2.
011.
400.
670.
60结果表明采取每天洒水4~5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可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
因此,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清洁,同时适当洒水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
3、物料装卸扬尘土石方、建材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受到风吹、搬运或机械振动产生的物料扬尘,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也将是比较明显的.
本项目物料用量不大,主要由车辆运输至施工场地的临时堆场堆放,主要采用罐车运输成品砼,尽量采购袋装粉料.
类比同类堆场的情况,装卸(施工)阶段,1m堆高扬尘起尘量达到0.
22kg/t物料,其中TSP含量约占8%,起大风时,下风向100m的范围TSP浓度将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
本工程施工场地主要是施工场地占地,占地类型均为河滩地,施工场地布设时考虑远离保护目标,经现场勘查,本工程施工营地与周边敏感点距离均大于100m,因此物料装卸粉尘对保护目标不产生明显影响.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显著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保护目标的影响,对周边环境空气不产生明显影响.
5.
3.
2施工机械尾气影响分析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和建筑机械等设备的运转,它们以柴油为燃料,产生一定量废气,包括CO、氮氧化物、SO2等.
排放废气的特点是排放量小,属间断性排放,本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开阔,空气流动条件较好,有利于废气的扩散,对环境的影响甚微.
因此,施工机械和98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8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扩散迅速,加强设备及车辆的养护,其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小.
5.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固废均为一般固废,主要是弃土、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弃土影响分析本工程基坑开挖期间,由自卸汽车配合将开挖土方运至存放在临时堆土场,用于泵站周边场地回填和堤坝修筑,多余弃土运输至指定弃渣场.
土方周转过程中,若处置不当,易产生扬尘和沿途洒落,对沿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二次污染现象.
因此,弃土运输车辆要求覆盖,避免沿途洒落,运输路线尽可能避开闹市区,集中居民区等敏感点.
场地内土方堆置期间采取拦挡和遮盖等相应的措施,防止降雨和大风天气对堆体的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
2、建筑垃圾环境影响分析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若不及时清运,堆放在现场,遇雨天可能会产生流失,部分建筑垃圾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噪声水体漂浮物增多,浊度增加.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废气钢筋、废弃混凝土等,部分可直接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按照建筑处理要求进行处置,用于堤坝回填.
3、生活垃圾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约33个月,平均上工人数900人,高峰期上施工人数1050人.
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
5kg计算,共产生370t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不及时清运处理则会腐烂变质,吱声蚊虫苍蝇,产生恶臭,影响环境卫生.
工程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送垃圾填埋场处理.
综上所述,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均能得到妥善处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不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99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996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
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运行后,产生的废水包括员工的生活污水、食堂废水及少量机械维护或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
1、生活污水建设项目定员40人,不在厂内住宿,生活用水按照80L/人·d计算,用水量为3.
2t/d(1168t/a);产污系数按0.
8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
56t/d(934.
4t/a).
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为COD、BOD5、SS、氨氮;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300mg/L,BOD5:200mg/L,SS:250mg/L、氨氮:25mg/L;产生量分别为0.
28t/a、0.
187t/a、0.
234t/a、0.
023t/a.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与厂区绿化,不外排.
2、食堂废水本项目在场内就餐人数为40人,食堂用水30L/人d,则用水量1.
2t/d(438/a),产污系数按0.
8计算,食堂废水产生量为0.
96t/d(350.
4t/a).
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为COD、BOD5、SS、氨氮、动植物油;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300mg/L,BOD5:200mg/L,SS:250mg/L、氨氮:25mg/L,动植物油:100mg/L;产生量分别为0.
105t/a、0.
07t/a、0.
088t/a、0.
009t/a、0.
035t/a.
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
3、维修废水站房机房在设备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维修废水,产生量5t/a,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
站房内机械维修产生维修废水,这些维修废水具有量小和不定期的特点,其主要污染物为油类,由于水量较小,维修废水经隔油沉淀池沉淀后,进入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
项目生活污水、食堂废水处理设施采用隔油池、化粪池预处理,维修100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0废水采用隔油池预处理后,全部进入地埋式处理设施进一步处理,处理后废水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对项目区流域水环境不产生明显影响.
6.
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后运行过程无废气产生,大气污染物仅为食堂油烟.
项目食堂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烟尘、SO2等污染物的外排浓度、外排量都非常小.
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高于屋顶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6.
3噪声影响分析1、噪声源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运行期噪声源主要为轴流泵等运行噪声,项目建成后主要噪声设备声源源强见下表.
表6.
3-1设备噪声源强一览表噪声源源强dB(A)数量潜水轴流泵856台2、预测模型根据以往对大型泵站的监测结果,主要噪声源为水泵,在水泵房内单台泵站噪声源强值85dB(A),叠加后整个泵站内部噪声值可达93dB(A)左右.
经泵房隔声、减振处理,在泵房外噪声可降低至73dB(A)以下.
结合点噪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采用无指向性点声音几何发散衰减计算,可计算出不同范围的噪声强度,计算公式见下式:Lp=L0-20lg(r/r0)-Agr式中:Lp—距离噪声源r米处预测点的A声级,dB(A);L0—距离噪声源r0米处的A声级,dB(A);Agr—地面效应.
项目各厂界噪声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101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1表6.
3-2运行期泵站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项目点位预测值标准值泵站东厂界41.
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昼间:60夜间:50南厂界41.
4西厂界45.
0北厂界43.
5预测结果显示,本项目建成运行后,泵站各厂界昼、夜噪声预测值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对周围区域声环境不造成影响.
6.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后固废主要为泵站职工生活垃圾,泵站进口拦栅截留的河道垃圾,维修产生废润滑油、含油废水、含油抹布及手套等.
1、一般固废泵站运行期间,定员共4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
5kg/人d,按365天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
02t/d、7.
3t/a,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进行处置.
根据类比泵站进口拦栅截留的河道垃圾约为1.
5t/a.
泵站内设置垃圾桶,袋装统一收集后,统一交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置.
2、危险废物(1)含油抹布及手套本项目车辆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含油抹布及手套,产生量约为0.
1t/a,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8月1日),废手套、废抹布属于危险废物豁免范围.
废手套、废抹布混入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处置.
(2)废润滑油项目在设备维修及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废润滑油,危险废物编号为HW08-900-217-08;废润滑油产生量约为0.
2t/a,统一收集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102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2(3)废润滑油桶润滑油采用桶装存放,使用后会产生废油桶,产生量为0.
01t/a,危险废物编号为HW49900-041-49;为含有或沾染毒性、感染性危险废物的废气包装物、容器、过滤、吸附介质,统一收集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均可得到有效处理和综合利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103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3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7.
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7.
1.
1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废水.
(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机械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和基坑废水.
基坑初期排水水质简单,稍作水力停留后悬浮物含量大幅降低,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可直接排入项目周边的西河河道内.
基坑经常性排水为间歇排放,经自然沉降后(必要时可投加混凝剂),悬浮物含量大幅降低,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经排入周边的西河河河道内.
混凝土养护及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收集后经中和、沉淀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建筑施工杂用水水质标准后,可回用于拌和或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不产生明显影响.
机械设备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采用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采用集水沟将含油废水收集后集中送至隔油沉砂池处理,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对地表水环境不产生明显影响.
(2)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本项目施工人员租赁附近已建房屋,尽可能利用就近已建公共卫生设施.
泵站建设区域内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修建临时厕所,生活废水收集后经化粪池处理,定期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不得直接排入周边水体.
7.
1.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104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4施方案》、《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定》、《芜湖市建筑工程扬尘污染防治实施细则》以及行业要求等规定,施工期间应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护措施如下:(1)施工扬尘①施工场地、施工布置区在施工时,路面应随时洒水,减少扬尘污染,水域应设置渣土收集围栏,并保证渣土在施工完成后三日内清运完毕.
②土方运输必须使用密闭式车辆,施工现场出入口处需混凝土硬化,并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洗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同时建立值班保洁制度,落实专人24h值班,负责车辆出门前的清除冲洗工作.
③安排专门洒水车在运输路线定时来回洒水抑尘.
④施工布置区、施工场地不得有浮土、积土,暴露场地应当采取覆盖或绿化措施,砂石料堆场四周设置挡风墙.
⑤施工现场土方开挖后尽快完成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场地,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施工布置区物料(砂、石灰、水泥等)堆场要集中堆放场,采用覆盖等措施.
⑥施工开挖土方及时运往弃土区和临时堆土场,临时弃土堆放区进行定期洒水,防止风吹扬尘,或者使用薄膜覆盖防风和降雨.
⑦土方和水泥等材料在运输过程中要用挡板和蓬布封闭,车辆不应装载过满,以免在运输途中震动洒落.
⑧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等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⑨施工现场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⑩临时性用地使用完毕后应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2)施工车辆燃油废气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管理.
执行I/M制度(即定期检查维护制105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5度).
承包商所有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排放应执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和《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07),若其尾气不能达标排放,必须配置消烟除尘设备;同时施工机械使用优质燃料.
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
特别是对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应予更新.
机械及运输车辆要定时保养,调整到最佳状态运行.
(3)运输车辆交通扬尘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点;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土方和水泥等材料在运输过程中要用挡板和蓬布封闭,车辆不应装载过满,以免在运输途中震动洒落.
7.
1.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常用的机械设置有推土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自卸汽车等.
根据施工期噪声预测与评价可知,施工机械噪声在距离噪声设备200m距离外其噪声贡献值在40~54dB(A),低于建筑施工场界昼间噪声限值70dB(A).
为减少施工期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拟采取如下防护措施:(1)从声源上控制: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例如选液压机械取代燃油机械.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
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不得进行夜间施工.
(3)采用距离防护措施: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106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6中安排,并将其移至距离居民住宅等敏感点较远处.
(4)采用声屏障措施:要求在靠近居民点作业时严禁夜间施工;根据施工期噪声预测结果,要求在居民点附近(距施工场地150m范围内)施工需采取设置隔声屏障、加强施工管理等相关的降噪措施.
(5)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6)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施工企业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文明施工,避免因施工噪声产生纠纷.
(7)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并对附近居民点产生影响时必须首先停止施工,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在验证可做到噪声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方可继续施工.
在采取以上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施工期噪声可以做到达标排放.
7.
1.
4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弃土.
其中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及时清运送至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运送至建筑垃圾填埋场,土方除部分回填外,其余土方运至弃土区.
针对固废采取的措施有:(1)弃土暂时堆存于临时堆土场内,控制堆放高度,临时堆土表面、填方边坡应临时编织布覆盖,场地堆土堆料四周采用填土草袋维护.
(2)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在运输过程中应密闭车辆,严禁撒落、抛撒污染路面环境,严禁超载,在路线选择上尽可能避开闹市区,集中居民区等敏感点.
(3)加强施工工区生活垃圾的管理,生活垃圾应当放置于垃圾容器内,垃圾袋装收集,避免混入施工垃圾,并及时清运.
(4)施工单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保证粪便和生活垃圾107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7能集中处理.
综上所述,施工期固废防治措施合理可行.
7.
2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7.
2.
1水污染防治措施工程管理区工作人员的生活废水经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回用绿化,不外排,不改变周边地表水环境功能.
7.
2.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建成后运行过程无废气产生,大气污染物仅为食堂废气.
食堂使用液化气作为燃料,属于清洁能源,产生的废气主要是食堂油烟,油烟经油烟净化设施(效率75%)处理后,排放浓度低于《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的标准要求,厨房油烟经烟道引至楼顶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不产生明显影响.
7.
2.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行期噪声主要为泵站设备运行噪声,为防止振动产生的噪声污染,拟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①声源治理:在满足工艺设计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振动小、噪声低型号的设备;②隔声:闸门启闭机室及水泵房设备运行时关闭门窗,有效减少对室外声环境的影响;③减振:针对噪声源的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如水泵采取相应的减振降噪处理,可采用在水泵进出口两端安装挠性橡皮接头、设备基础安装防振垫等措施,有效减少设备的运行噪声;④管理: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杜绝设备因不正常运转而产生高噪声现象.
108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8在经过以上综合处置后,可以将项目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表明,泵站厂界四周噪声值均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因此,本项目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可行,不会对周边敏感点造成影响.
7.
2.
4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项目运行期产生的一般固废主要为泵站职工生活垃圾和泵站进口拦栅截留的河道垃圾,设置垃圾桶,袋装统一收集后,统一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危险废物经统一收集后,贮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妥善处理.
危险废物暂存设施建设要求:为确保项目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结合《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修订)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规定要求,危废暂存区域面积6m2,位于安装检修间内部专门区域,危险废物在贮存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风向下风向,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2mm厚其他人工材料.
危险废物堆放要防风、防雨、防晒.
7.
3安徽铜陵淡水豚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减缓措施7.
3.
1施工期保护措施(1)施工期保护措施施工期间租用渔政船对搁浅或受伤江豚进行救护,受伤江豚可安置在和悦洲夹江内;施工船只尽量远离成德洲和老洲岸线,如遇江豚应尽量避开或利用噪声驱赶;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关于江豚生态习性的短期培训;在施工船只上布设信号发射器,用于江豚驱赶;施工期间在施工江段周边和其他觅食区投放饵料鱼引诱其远离施工点,并实现对江豚的救济.
(2)栖息地保护措施109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09施工结束后,应对工程开挖,堤岸建设破坏的地表植被实施生态恢复措施,恢复被破坏的植被,维持河流至陆地之间的水生生态脆弱带的过渡态系统完整性,保证该过渡态在河流生态的物质过滤,湿生和水生生物群落,营养盐输入等方面的正常生态功能.
(3)渔业资源补偿与修复措施由于施工过程导致的局部区域生态环境变异,导致保护区相邻区域湿生生物,以及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的的损失,并通过食物网链关系影响到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而影响到江豚食物资源,在施工期,以及施工结束后一段时间开展鱼类资源增殖放流工作.
7.
3.
2运行期保护措施(1)跟踪评价运行期应加强对江豚重要栖息生境、施工水域及周边的水生生态调查,以及江豚活动的调查,建议对工程运行后保护区的江豚生境适宜性进行后评估.
(2)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长渔[2016]4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南夹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水域内的渔政管理,严格禁止在迁地保护水域内从事渔捕活动和人工养殖活动,同时根据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7]130号《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的通知》和《安徽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恢复工作,定期开展增殖放流.
(3)加强保护区的生态用水调度为发挥本工程的防洪和生态效益,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加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生态用水调度.
工程调度应满足长江江豚饲养水体常年110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0保持平均水深3-6米的基本要求,同时应考虑到灌江纳苗的需要,以利于恢复夹江河道内的渔业资源.
(4)恢复滩涂自然湿地植被本工程实施后,拆除南夹江沿岸码头、港口等设施,逐步伐除沿岸经济意杨林,人工引栽自然湿地植物,以恢复滩涂自然湿地植被7.
3.
3风险防范措施建设单位的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理管理部门人员组成应包括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技术人员,指导施工单位对各施工江段及其上下游各1km范围内的水生动物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测,以保护施工区域内可能出现的珍稀水生动物.
施工前应利用船舶噪声善意驱赶施工水域可能存在的淡水豚类,将其驱离施工水域,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淡水豚类出现在施工水域或有靠近施工水域的趋势,应暂停施工让其安全通过,以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111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1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8.
1环保投资概算本工程实施总投资48859.
59万元,环保投资为748.
7万元,约占1.
34%.
本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详见下表.
表8.
1-1环保投资估算表项目阶段污染源环保设施环保投资(万元)废水施工期施工废水采用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抑尘;含泥沙废水经调节pH及絮凝沉淀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回用于施工工段85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收集后经化粪池处理,定期用于周边农田施肥20运行期生活污水生活废水收集后经化粪池处理,定期用于周边农田施肥23噪声施工期设备、车辆噪声选用低噪音设备,减速慢行6运行期设备选用低噪音设备,减振,厂房隔声,绿化降噪8固废施工期弃土疏浚方及新开河道开挖土方用于原河道回填,多余弃土堆放在弃土区,回填于附近低洼地、废塘及堤防取土坑等35建筑垃圾运送至建筑垃圾填埋场堆放5.
2生活垃圾设置垃圾箱,交由环卫部门处理1.
6运行期一般固废设置垃圾箱,袋装化,交由环卫部门处理2.
4危险废物在维修车间西侧设置危废临时储存场所;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2.
5生态保护措施表土剥离,无纺布覆盖,场地绿化,草皮护坡等260安徽铜陵淡水豚级自然保护区保护300本工程环境损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具体表现为工程建设过程中,原材料的运输、堆放以及使用的施工机械及大量施工人员在现场的居住生活乃至整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但从总体来说,工程在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在采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下最大程度减小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累积性的损害.
112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28.
2社会经济效益本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具有防洪排涝及水环境改善等多项难以定量计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实施后提高该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因暴雨等造成的直接损失和给城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周边地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2)防洪排涝安全保障有效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为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3)工程实施后,通过水资源的综合调度,有效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环境质量.
113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39环境管理9.
1环境管理9.
1.
1环境管理目的环境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是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本项目环境管理目的在于保证工程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顺利实施,使工程施工和运行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得到减免,以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相协调.
9.
1.
2环境管理目标(1)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环境保护设计的要求实施,使各项环境保护设施正常、有效运行.
(2)预防污染事故的发生,保证各类污染物合理回用,使工程区及其附近的水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标准.
(3)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并通过采取措施恢复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
(4)做好施工区卫生防疫工作,完善疫情管理体系,控制施工人群传染病发病率,避免传染病爆发和蔓延.
(5)理清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工区环境美化,争创环保优秀工程.
9.
1.
3环境管理机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应设置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是工程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业务上接受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
(1)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为保证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在工程筹建114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4期开始组建环境管理办公室.
(2)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职责通过调查研究,组织拟定适合本工程特点的环境保护方针和经济技术政策.
贯彻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组织拟定工程环境保护的规定、办法、细则等,并处理环境法规执行中的有关事宜.
组织编制工程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规划和计划的全面实施,搞好环境保护年度预决算,配合财务部门对环保资金进行计划管理.
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工程环境保护的各项专题规划和实施计划与措施,保证将各种环保措施纳入各项目的最终设计中,并得到落实.
依法对工程环境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检查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
环境保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应作为检查、验收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组织编写工程环境保护月、季及年度报告和实施进度评估报告,并向领导和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工作汇报.
定期组织编写环境保护简报,及时公布环境保护动态和环境监测结果.
组织环境管理技术培训、鉴定和推广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技术交流和研讨.
组织开展工程环境保护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搞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组织必要的普及教育,提高有关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搞好环境管理的日常工作,做好档案资料和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9.
1.
4环境管理任务9.
1.
4.
1筹建期(1)审核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成果,并把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关环保措施列入工程最终设计文件.
(2)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中必须包括环境保护条款.
(3)筹建环境管理机构.
115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5(4)进行环境管理人员培训.
9.
1.
4.
2施工期按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工程的环保规定,统一管理施工区环境保护工作.
监督承包商对环保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并负责解释环保条款.
对重大环境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报告,责成有关单位限期纠正.
参加承包商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
参加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的审查会议,就环保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审查承包商提出的可能造成污染的施工材料、设备清单及其所列环保指标.
发现并掌握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对某些环境指标,下达监测指令.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环境保护改善方案.
对现场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处理结果作出记录,每月由环境管理办公室提交月报表,并根据积累的有关资料整理环境管理档案.
参加单元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负责组织和参加已完成的工程的限期清理和恢复现场.
9.
1.
4.
3运行期根据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确定工程运行期环境保护方针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运行期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负责落实环保经费,做好环境信息统计和数据管理.
监控运行环保措施,协调处理运行期工程影响区出现的环境问题.
9.
1.
5环境管理制度(1)环境保护责任制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中,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明确各环境管理机构的环境保护责任.
(2)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将环境保护列入施工招标,在施工招标文件、承包合同中,明确污染防治设施与环境保护措施条款,由各施工承包单位116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6负责组织实施,由环境监理部门负责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报建设单位环境保护办公室及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并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督促施工单位整改.
(3)监测和报告制度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部门获取施工区环境质量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依据.
从节约经费开支和保证成果质量的角度出发,采用合同管理的方式,委托当地具备相应监测资质的单位,对工程施工区及周围的环境质量按环境监控计划要求进行定期监测.
并对监测成果实行月报、年报和定期编制环境质量报告书以及年审的制度.
同时,应根据环境质量监测成果,对环保措施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所确定的标准和省、地市确定的功能区划要求.
(4)"三同时"验收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办法》,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有关"三同时"项目必须按合同规定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运行.
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闲置.
(5)制定对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工程施工期间,如发生污染事故及其它突发性环境事件,除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外,施工单位还要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和居民,并报建设单位环保部门与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受调查处理.
同时,要调查事故原因、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罚,触犯国家有关法律者,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并防止以后类似事故的发生.
(6)报告制度日常环境管理中所有要求、通报、整改通知及评议等,均采取书面文件或函件形式来往.
施工承包商定期向工程建设环保管理办公室和环境监117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7理部提交环境月、半年及年报,涉及环境保护各项内容的实施执行情况及所发生问题的改正方案和处理结果,阶段性总结.
环境监理部定期向工程建设环保管理办公室报告施工区环境保护状况和监理工作进展,提交监理月、半年及年报.
环境监测单位定期向工程建设环保管理办公室提交环境监测报告,环保管理办公室应委托有关技术单位对工程施工期进行环境评估,提出评估季报和年报.
9.
2污染物排放管理1、工程组成泵站主要建筑物自进水至长江夹江口,分别为引水渠、拦污闸、前池及进水池、泵房、排涝出水涵、出水池、出水渠,站区还布置副厂房和管理处等.
2、污染物参数施工期与运行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及其运行参数、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执行标准等内容见下表.
3、需向社会公开的信息(1)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2)环保投资和环境技术开发情况;(3)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浓度和去向;(4)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5)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的处理处置情况,污泥等综合利用情况;(6)与环保部门签订的改善环境行为的自愿协议;(7)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8)企业自愿公开的其他信息.
4、建议总量指标本项目运营期无大气污染物产生,废水经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因此项目无需申请总控控制指标.
118表9.
2-1污染物排放清单一览表类别时期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处理措施执行标准废气施工期施工扬尘颗粒物洒水抑尘、车辆限速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机械车辆燃油废气SO2、NOx等设备维修保养等运行期食堂油烟油烟经油烟净化设施(处理效率75%)处理后,经烟道引至楼顶排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废水施工期施工废水SS、石油类含油废水,采用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抑尘;含泥沙废水经调节pH及絮凝沉淀处理,回用于施工工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生活污水COD、氨氮生活废水收集后经化粪池处理,定期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不排入外环境运行期生活污水COD、氨氮、动植物油生活污水、食堂废水处理设施采用"隔油池+化粪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贮存于废水暂存池,定期用于厂区绿化不排入外环境噪声施工期机械噪声LAeq选用低噪设备、加强设备维护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行期设备噪声LAeq选用低噪设备、设备减振、隔声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固体废物施工期一般固废弃土弃土堆放在弃土区,回填于附近低洼地、废塘及堤防取土坑等,多余土方外运至指定地点《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建筑垃圾外运至建筑垃圾存放指定地点生活垃圾环卫部门收集处理运行期一般固废生活垃圾环卫部门收集处理危险废物废润滑油、油桶收集后与生活垃圾一起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修改清单要求含油抹布手套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199.
3环境监测9.
3.
1监测目的通过对项目涉及区环境因子的监测,掌握工程影响区各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提供依据;验证环保措施的实施效果,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环保措施,为工程建设、环境监督管理及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依据,使工程影响区的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
9.
3.
2监测原则(1)结合工程规模与特点,针对本工程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选择与工程影响有关的环境因子作为监测、调查与观测对象,经分析确认与工程影响无关的环境因子则不作专门的监测.
(2)监测成果应能及时、全面和系统地反映施工期的环境变化情况,监测断面与观测点的设置能对环境因子起到控制作用,满足相应专业的技术要求.
9.
3.
3施工期监测计划9.
3.
3.
1废水监测计划施工期对基坑废水、冲洗废水和含油废水进行监测,监测计划如下.
表9.
3-1施工期水质监测要求一览表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频率评价标准基坑废水泵站基坑pH、SS每季度监测1次《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冲洗废水砂石料冲洗废水池pH、SS每季度监测1次/含油废水机械车辆冲洗废水池石油类、SS每季度监测1次/9.
3.
3.
2废气监测计划对施工区域范围内废气排放进行施工期监测,监测计划见下表.
表9.
3-2施工期废气监测计划表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频率评价标准施工泵站施工场地场界颗粒物、SO2每季度监测《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0废气、NO21次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取(弃)土场9.
3.
3.
3噪声监测计划对施工区域范围内噪声排放进行施工期监测,监测计划见下表.
表9.
3-3施工期噪声监测计划表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和频率评价标准施工噪声泵站施工场地场界Leq(A)每季度监测1次《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取(弃)土场声环境田滩Leq(A)每季度监测1次《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湾塘三垄村9.
4环境监理9.
4.
1目的和任务环境监理工作主要目的是落实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
环境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主要在工程建设期对所有实施环保项目的专业部门及工程项目承包商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管理.
环境监理的任务包括:(1)质量控制:按照国家或地方环境标准和招标文件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监督检查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
(2)信息管理:及时了解和收集掌握施工区的各类环境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反馈、处理和储存管理,便于监理决策和协调工程建设各有关参与方的环境保护工作.
(3)沟通工作:按照环保措施的要求,监督承包商的落实情况,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环保措施的进展和发现的问题.
9.
4.
2环境监理范围本工程环境监理的范围包括:(1)施工布置区:泵站施工区域、混凝土拌和站、施工仓库、砂石料堆场、排泥场、弃渣场等;(2)施工场地;(3)施工区域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1附近敏感区域.
9.
4.
3环境监理内容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监督承包商落实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中有关环保条款,主要职责为:(1)编制环境监理计划,拟定环境监理项目和内容.
(2)负责审核施工招投标文件中环保条款内容.
(3)结合调查监测资料,全面监督和检查各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
(4)全面监督检查施工单位负责的渣场、施工场地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5)负责落实环境监测的实施,审核有关环境报表,根据水质、环境空气、噪声等监测结果,对工程施工及管理提出相应要求,尽量减少工程施工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6)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监理记录及监理报告,参与竣工验收.
9.
4.
4环境监理工作程序(1)确定环境监理机构.
建设单位应在建设项目开工前,自主确定或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环境监理招投标工作,确定环境监理机构.
建设单位应与环境监理机构签订监理合同,并积极配合环境监理机构开展工作.
(2)编制环境监理方案并进行评估.
环境监理机构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要求编制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方案,并开展环境监理方案技术审查工作,按照审查意见完善环境监理方案.
(3)开展设计阶段环境监理.
环境监理机构在项目开工建设前应完成设计文件环保核查,并向项目建设单位提交设计文件环保核查报告.
建设单位应在开工前将设计文件环保核查报告、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方案报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4)开展施工阶段环境监理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2a、环境监理机构应向建设项目现场派驻环境监理项目部和监理人员,采取驻场、旁站或巡查方式实行监理.
环境监理项目部的设置、组织形式和人员组成,应根据环境监理工作的内容、服务期限及工程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工程环境等因素确定.
b、环境监理机构应参加建设单位的项目施工例会、项目验收会,并组织项目环境监理例会,对建设项目环保工程进度、环境质量进行控制,提出工程暂停、复工和设计变更等要求或决定.
c、环境监理机构应按照环境监理方案实施监理,填写日志,定期向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监理月报和专题报告,同时报送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环境监理机构应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完成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并由建设单位报审批机关和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5)编制环境监理总报告并进行评估.
施工期环境监理结束后编制环境监理总报告.
环境监理总报告由建设单位提交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为该项目通过竣工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
(6)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业务完成后,环境监理机构应向项目建设单位移交档案资料.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310评价结论10.
1工程概况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无为县九连圩内,原凤凰颈闸闸址,是一座排圩结合排洪的泵站,其主要任务是排除西河洪水.
本次凤凰颈新站设计排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排洪流量为150m3/s,设计最大排涝流量112m3/s,对应闸上水位为8.
5m,闸下水位为4.
0m;最大引水流量150m3/s,对应闸上水位为8.
5m,闸下水位为11.
56m.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表2.
1.
2,枢纽工程等别定为II等工程,属大(2)型泵站.
排涝:泵站出口闸门正常悬挂在防洪闸门槽上方,一旦长江侧水位超过最高排涝水位,防洪闸门落入门槽,关闭挡长江侧防洪水位,在工程满足排涝要求的条件下,防洪闸门开启,泵站正常排涝.
排洪:当江水顶托,裕溪闸、新桥闸关闭以后,西河流域遇暴雨,无为水位超过10.
5m时,为减轻西河的防洪压力,可动用凤凰颈站抽排西河洪水;在排洪过程中,在圩区发生降雨情况时,可根据雨量大小,在保证圩区排涝安全的情况下,控泄马口闸,同时排涝、排洪.
项目总投资48859.
59万元.
10.
2工程建设必要性及相关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本工程为排洪排涝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鼓励类"项目.
神塘河泵站工程实施后,提高了上下九联圩的排涝能力,同时提高了西河流域洪水外排的能力,避免洪水侵入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对促进区域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建设符合《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实施方案》、《巢湖流域防洪规划》等相关规划及工作要求.
10.
3项目所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区所处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项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4目区域2017年环境空气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属于不达标区.
(2)水环境质量现状西河和长江(夹江)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的要求.
(3)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区域地下水各监测因子的监测值均能够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要求.
(4)声环境质量现状各监测点的监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10.
4自然环境概况及环境敏感目标调查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林草地,其余类型面积较少.
施工期间敏感点主要是工程周边、渣场周边的居民点.
长江铜陵河段分布有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工程完全位于保护区范围外,但工程引排水流场涉及了保护区的核心区.
工程施工噪声和施工机械造成的局部水域混浊,因运行期流场变化等可能会对江豚的正常生活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工程建成后,主干道水文情势变化较小,对江豚的主要影响为饵料资源的损失,栖息生境受到压缩及觅食风险增加,但影响相对较小.
10.
5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①施工期避免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保护水生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加强对施工人员自然保护教育,严禁利用施工之便随意捕鱼、电鱼、毒鱼甚至炸鱼.
同时,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管,施工前必须对可能影响到的河段进行认真调查,一旦发现珍稀水生动物,应立即将其迁移到人为影响小的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5河段,达到有效保护.
②建设期间,对施工场地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区域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布置措施进行防护,严格执行"先挡后弃"的平场施工原则,施工前修筑好截排水设施.
此外,合理安排工期,土石方开挖、填筑等应避开雨天作业.
③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加强施工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施工活动必须局限于工程征、租地范围,尽可能减小扰动区域,加强对施工区域范围的监管力度.
④施工期以公告、宣传册发放等形式教育施工人员,通过制度化措施严格控制施工人员捕杀各种野生动物,避免破坏周边植被,对工程建设区内植被尽量移栽,减轻施工对当地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一旦发现珍稀动物或植被,应立即停止施工,报当地农林畜牧局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⑤对永久占地及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前应预先将各场地的表层土剥离,并集中堆放于场地一角.
为防止剥离表土受雨水冲刷产生水土流失,表土堆存的外边坡坡脚采用土袋(编织袋装)拦挡,坡面用草袋覆盖.
施工结束后,原表层剥离熟土作为功能恢复覆土来源.
⑥结合当地生态规划与工程水土保持要求,在工程竣工前对施工迹地与裸露开挖面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
按照生态学原理,选择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遵循植被演化规律,在绿化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美化.
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及自然演替规律,增加多种林木成分.
⑦做好施工区域的迹地恢复工作,根据水土保持要求及时种植植物,撒播黑麦草等草种,控制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
(2)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及影响评价结论1)施工期保护措施①施工期保护措施施工期间租用渔政船对搁浅或受伤江豚进行救护,受伤江豚可安置在和悦洲夹江内;施工船只尽量远离成德洲和老洲岸线,如遇江豚应尽量避开或利用噪声驱赶;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关于江豚生态习性的短期培训;在施工船只上布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6设信号发射器,用于江豚驱赶;施工期间在施工江段周边和其他觅食区投放饵料鱼引诱其远离施工点,并实现对江豚的救济.
②栖息地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对工程开挖,堤岸建设破坏的地表植被实施生态恢复措施,恢复被破坏的植被,维持河流至陆地之间的水生生态脆弱带的过渡态系统完整性,保证该过渡态在河流生态的物质过滤,湿生和水生生物群落,营养盐输入等方面的正常生态功能.
③渔业资源补偿与修复措施由于施工过程导致的局部区域生态环境变异,导致保护区相邻区域湿生生物,以及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的的损失,并通过食物网链关系影响到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而影响到江豚食物资源,在施工期,以及施工结束后一段时间开展鱼类资源增殖放流工作.
2)运营期保护区措施①跟踪评价运行期应加强对江豚重要栖息生境、施工水域及周边的水生生态调查,以及江豚活动的调查,建议对工程运行后保护区的江豚生境适宜性进行后评估.
②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全面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南夹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水域内的渔政管理,严格禁止在迁地保护水域内从事渔捕活动和人工养殖活动,同时根据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的需要,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恢复工作,定期开展增殖放流.
③加强保护区的生态用水调度为发挥本工程的防洪和生态效益,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加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生态用水调度.
工程调度应满足长江江豚饲养水体常年保持平均水深3-6米的基本要求,同时应考虑到灌江纳苗的需要,以利于恢复夹江河道内的渔业资源.
④恢复滩涂自然湿地植被本工程实施后,拆除南夹江沿岸码头、港口等设施,逐步伐除沿岸经济意杨林,人工引栽自然湿地植物,以恢复滩涂自然湿地植被(3)声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7本工程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来自施工机具设备噪声以及运输车辆交通噪声等.
施工期应选择低噪声的先进设备,控制使用高噪声设备,对高噪声设备设置临时设备间、通过墙体隔声;各类施工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夜间一般不得施工作业;运输车辆经过居民住宅时采取缓速、禁鸣等措施.
上述环保措施布置方便、降噪效果好,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将得到有效减缓.
工程仅洪水季节排涝运行,对周边环境影响轻微.
(4)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工程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尾气等.
各类材料应采取密闭运输,堆放于工棚内,并进行遮盖;运输车辆限速行驶,减少路面扬尘;各施工区加强洒水抑尘,严禁高处抛撒;此外,通过采取选择尾气达标施工机械,注意机械的保养和维修等措施尽量减轻施工机械尾气不利影响;施工结束后对裸露地表及时绿化.
经上述各措施治理后,施工废气、扬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工程自身无大气污染源,烹饪过程产生的少量厨房油烟抽吸后排至室外,环境影响小.
(5)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清洗废水经收集后进行隔油、沉淀处理;基坑废水经收集后进行沉淀处理,各类污废水处理达标后首先综合利用于场地防尘洒水,剩余部分达标排放,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此外,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设置旱厕收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
各类污废水处理措施简便、可操作性强,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运营期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用作农肥,不得外排.
运营期间,业主应连同当地政府、农业部门一同加强区域集雨范围内的污染监督管理,避免违规企业建设和运行对水域的影响.
(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拟建工程施工期最大生活垃圾应定点收集,统一交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并无害化处理.
拟建工程弃方量分别堆放于工程设置的渣场内.
在做好渣场的安全设计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8和水土流失防护工作,弃渣环境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建筑垃圾运至弃渣场处置,生活垃圾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运输过程中需加盖、遮挡,避免二次污染.
运行期生活垃圾和拦污闸前的漂浮物,分类收集,交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10.
6风险防范措施建设单位的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理管理部门人员组成应包括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技术人员,指导施工单位对各施工江段及其上下游各1km范围内的水生动物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测,以保护施工区域内可能出现的珍稀水生动物.
施工前应利用船舶噪声善意驱赶施工水域可能存在的淡水豚类,将其驱离施工水域,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淡水豚类出现在施工水域或有靠近施工水域的趋势,应暂停施工让其安全通过,以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10.
7综合结论本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流域防洪规划等,工程施工及运营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后对环境影响较小.
工程的建设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程的建设得到广大公众的支持.
环评认为,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工程建设可行.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四月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长江铜陵河段分布有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工程完全位于保护区范围外,但工程引排水流场涉及了保护区的核心区,业主委托我公司编制了《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专题报告.
1.
1建设项目概况1.
1.
1地理位置与对外交通无为县上下九连圩位于长江下游左岸,是巢湖流域下游沿江一带最大的圩口,属无为大堤内成圈圩,其北依裕溪河,东南频长江,西临西河.
本次凤凰颈新站位于上九联圩内,长江太白洲段,原凤凰颈闸闸址处.
现有道路直通站场,交通便利.
1.
2评价等级工程影响范围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分级原则,确定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总体工作级别为一级.
1.
3评价范围陆生生态评价范围上至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上边界枞阳县老洲镇,下至皇公庙,以河段两侧江堤为界,护岸段施工向堤内外延500m,形成封闭区域,包含整个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陆域和水域,面积50830.
75hm2(见附图4-1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陆生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图).
水生生态评价范围为上至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上边界枞阳县老洲镇,下至皇公庙,包含整个自然保护区的水域范围.
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现状,重点评价工程建设对淡水豚生境的影响和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21.
4协调性分析1.
4.
1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属公益性防洪保安工程,防洪安全是西河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是生态安全的基础.
工程的实施,可有效地增加巢湖流域西河洪水的外排能力,提高西河流域防洪排涝标准,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虽然在运行期对江豚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采取了相应江豚保护措施,在不放弃原地保护的同时,总体上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舒适的"中国生态山水铜都".
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1.
4.
2与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协调性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不涉及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长江是黄金水道,防洪安全是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有不同于其它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其适应性管理措施明确"在核心区内,禁止捕捞作业,其土地、水域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由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统一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变更.
在缓冲区内,对捕鱼工具、捕鱼方式和时间应做出限制性管理".
工程经运营期流场涉及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3不侵占和变更其土地、水域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也不存在捕鱼.
再采取适宜的施工时序控制,优化水闸设计和运行调度方案,维持夹江河道自然状态;通过上述措施,最大限度协调了凤凰颈新站工程建设与江豚保护的矛盾.
1.
4.
3合理性分析凤凰颈段:凤凰颈段工程不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与《自然保护区条例》中有关规定复核,且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河段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建设的紧迫性,设计方案反复优化和复核后,尽量优化了工程布局,减少了工程建设及运行对自然保护区和江豚的影响,基本是合理的.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42.
1地理位置与对外交通无为县上下九连圩位于长江下游左岸,是巢湖流域下游沿江一带最大的圩口,属无为大堤内成圈圩,其北依裕溪河,东南频长江,西临西河.
本次凤凰颈新站位于上九联圩内,长江太白洲段,原凤凰颈闸闸址处.
现有道路直通站场,交通便利.
2.
2工程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2)建设性质:新建(3)行业类别:农林水利(4)建设单位:无为县水务局(5)建设地点:无为县九连圩内,原凤凰颈闸闸址(6)工程投资:总投资48859.
59万元2.
3工程任务、规模与服务范围2.
3.
1工程任务本工程为是一座排圩结合排洪的泵站,其主要任务是排除西河洪水.
2.
3.
2工程规模(1)泵站排洪规模根据《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实施方案》、《巢湖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及前述确定的泵站布置方案,确定本次凤凰颈新站设计排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排洪流量为150m3/s.
(2)自排自引规模根据《无为大堤凤凰颈闸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凤凰颈闸设计最大排涝流量112m3/s,对应闸上水位为8.
5m,闸下水位为4.
0m;最大引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5水流量150m3/s,对应闸上水位为8.
5m,闸下水位为11.
56m.
本次凤凰颈新站根据泵站布置,在泵站一侧布置自引自排闸,设计规模以不低于原设计标准为原则,即最大自排流量为112m3/s,最大自引流量为150m3/s.
2.
3.
3工程等级凤凰颈新站以排涝为主,结合自引、自排.
其保护区内共有圩田约330万亩,泵站设计排洪流量150m3/s,设计装机功率12.
0MW,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表2.
1.
2,枢纽工程等别定为II等工程,属大(2)型泵站,由于该站位于无为大堤1级堤防上,因此其挡洪建筑物应与无为大堤一致,站身挡水建筑物级别为1级,拦污检修闸建筑物级别为2级,翼墙等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长江侧封闭堤为1级堤防,西河引前池及引渠两侧堤防等级同西河堤防,为4级;防汛交通桥根据其跨径确定为大桥,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
2.
3.
4工程运行调度根据《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实施方案》、《巢湖流域防洪规划修编》及确定的泵站布置方案,确定凤凰颈新站设计排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抽排流量为150m3/s,泵站西河侧设计防洪水位为12.
5m,长江侧设计防洪水位为16.
34m,西河侧设计水位为11.
0m,长江侧运行水位为14.
6m,设计扬程3.
6m.
自引自排闸设计最大自排流量112m3/s,相应闸上水位为10.
4m,闸下水位为4.
0m;最大自引流量150m3/s,相应闸上水位为9.
5m,闸下水位为11.
56m.
(1)排涝泵站出口闸门正常悬挂在防洪闸门槽上方,一旦长江侧水位超过最高排涝水位,防洪闸门落入门槽,关闭挡长江侧防洪水位,在工程满足排涝要求的条件下,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6防洪闸门开启,泵站正常排涝.
(2)排洪当江水顶托,裕溪闸、新桥闸关闭以后,西河流域遇暴雨,无为水位超过10.
5m时,为减轻西河的防洪压力,可动用凤凰颈站抽排西河洪水;在排洪过程中,在圩区发生降雨情况时,可根据雨量大小,在保证圩区排涝安全的情况下,控泄马口闸,同时排涝、排洪.
裕溪河和牛屯河虽有自排入江的条件,但西河上游降水较大,并预报无为水位将超过11.
5m时,为削减西河洪峰,可动用凤凰颈站抽排内河水;当西河无为水位降至10.
05m时应停机.
2.
4项目组成凤凰颈新站组成具体情况见表2.
2-1.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组成一览表项目分类主要内容主要组成或指标永久工程拦污闸底坎顶高程5.
1m,单孔净宽8.
0m,总净宽48.
0m,顺水流方向长20.
0m.
三孔一联布置,中墩厚1.
2m,边墩及边墙厚1.
0m,每孔中间设0.
8m厚隔墩,用于布置拦污栅,拦污栅位置净宽3.
6m.
前池及泵站底坎顶高程5.
1m,单孔净宽8.
0m,总净宽48.
0m,顺水流方向长20.
0m.
三孔一联布置,中墩厚1.
2m,边墩及边墙厚1.
0m,每孔中间设0.
8m厚隔墩,用于布置拦污栅,拦污栅位置净宽3.
6m.
泵站拦原凤凰颈闸渠道布置,考虑到施工期间无为大堤的安全,泵站距堤脚约150.
0m.
进水池设计水位11.
0m,设计最高洪水位12.
5m副厂房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的西侧,与主厂房相连,两轴线一致.
副厂房共分四层,最底层地面布置有变电所、配电装置室、低压配电室和柴油发电机房等;二层地面高程为20.
60m,布置有中央控制室、电工二次试验室、备品备件间、电气二次设备间、计算机室、运行资料室、会议室和值班室等;三层地面高程为25.
60m,布置办公室、会议室和资料室等.
自引自排闸箱涵式结构,孔底高程5.
1m,单孔净宽7.
0m,孔高5.
3m,进、出口设防洪工作闸门.
排涝出水箱涵和防洪闸出水箱涵孔底高程6.
6m,单孔净宽7.
0m,孔高5.
3m,出口设防洪工作闸门.
防洪闸门孔口尺寸7.
0m*5.
3m,由快速固定式卷扬启闭机控制操作运行.
出水池顺水流方向长35m,底板为钢筋砼结构,顶高程6.
60m,厚0.
60m,下设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70.
10m厚C15砼垫层.
消力池及海漫顺水流方向长20m,池深1.
0m,池底顶高程4.
10m.
海漫紧接消力池布置,顶高程5.
1m.
管理处位于泵站西河侧封闭堤的东侧,占地约9亩,设生活、办公及防汛仓库等建筑.
进站道路自无为大堤从东端进入,路面宽7.
0m.
交通桥公路桥汽车荷载设计等级为公路-Ⅱ级.
行车道宽8.
0m,两侧各设宽0.
5m的防撞护栏,总宽9.
0m.
桥面顶高程为19.
00m,桥梁总长为120m.
临时工程临时堆土场就近布置,主要堆放在西河侧渠道内及西侧渠堤内.
砂石料料堆场靠近拌合站布置.
弃土占地工程区附近低洼处征地布置.
排泥区占地本项目在站场设置一处施工场地,占地面积0.
1hm2,利用厂区永久占地设置一处施工场地,主要承担施工机具停放、材料堆放、预制件制作、钢架结构件小型加工等.
土区占地襄安岗地征地.
施工布置占地布置在老闸东侧江堤边,扣除永久占地围堰临时工程中围堰填筑土方2.
3万m3,征取土,挡水任务完成后拆除作弃土处理.
临时道路主要临时道路按三级标准修筑,路面宽6m,路基宽7.
5m,沥青路面.
非主要临时道路路面宽3.
5m,0.
6m厚块石基层,0.
2m厚泥结碎石道路.
2.
5工程总平面布置及工程设计2.
5.
1总平面布置凤凰颈新站枢纽轴线方向为N14°00′00″W,与原凤凰颈闸上、下游河道中心基本一致.
自西河口至长江夹江口,西河侧引渠及拦污检修闸、西河侧前池与封闭堤、泵房与自引自排闸、长江侧出水渠及防汛交通桥等,站区还布置副厂房和管理处等.
2.
5.
2泵站设计(1)拦污检修闸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8距离西河河口长约265m,现状河底高程5.
0m~5.
2m,底宽27.
0m~48.
0m.
靠近拦污检修闸15m范围为铺盖段,C25钢筋砼结构,铺盖顶高程5.
1m,厚0.
6m,下设0.
15mC15砼垫层;铺盖前端采用C25砼护底与现状河底连接,护底顺水流方向长30m,顶高程5.
1m,厚0.
25m,下设0.
1m厚碎石垫层.
渠道两侧渠堤分别与西河防洪堤相接,堤顶高程13.
50m,顶宽6m,迎水面边坡1:2.
5,背水面边坡1:2.
5.
迎水坡11.
00m高程以下采用自锁式混凝土预制块护砌,预制块厚0.
15m,下设0.
1m厚碎石垫层,迎水坡11.
00m以上及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
拦污检修闸为开敞式布置,共6孔,底坎顶高程5.
1m,单孔净宽8.
0m,总净宽48.
0m,顺水流方向长20.
0m.
三孔一联布置,中墩厚1.
2m,边墩及边墙厚1.
0m,每孔中间设0.
8m厚隔墩,用于布置拦污栅,拦污栅位置净宽3.
6m.
闸墩顶高程为14.
0m,依次布置有闸门检修便桥、交通桥及拦污栅检修桥.
检修平台上部设启闭平台,启闭平台高程22.
00m.
闸室两端布置空箱岸墙,宽8.
5m.
西河侧翼墙顺水流方向长30m,钢筋混凝土扶臂结构;长江侧紧连泵房前池.
岸墙上部设桥头堡,为楼梯及电气设备布置提供空间.
(2)前池泵房前池顺水流方向长65m,顺水流方向分为三段,长度分别为20m、25m和20m.
靠近拦污闸20m段池底高程5.
1m,底板为C25钢筋砼结构,厚0.
6m,下设0.
15mC15混凝土垫层.
考虑到自引自排闸底板与泵站底板不在同一高程,拟在前池斜坡段与下水平段泵、闸分缝延长线位置处向设置导水墙,顺水流方向长45m,分为2节,导水墙顶高程10.
0m.
导水墙将前池一分为二,自引自排闸侧部分宽11.
95~14.
20m,池底顶高程5.
1m,底板为C25钢筋砼结构,厚0.
6m,下设0.
15mC15混凝土垫层.
泵站侧部分宽47.
05~50.
30m,斜坡段顺水流方向长30m,坡度1:5,池底高程由5.
10m降至0.
10m,底板为C25钢筋砼结构,厚0.
9m,下设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90.
15mC15混凝土垫层;紧邻泵房段20m为下水平段,池底高程0.
10m,底板为C25钢筋砼结构,厚0.
9m,并布有直径50mm冒水孔,下设0.
6m反滤层.
(3)泵房泵站拦原凤凰颈闸渠道布置,泵站进水流道底板顶高程为0.
10m;水泵层地面高程为2.
90m,出水流道层地面高程6.
50m,中间层地面高程为11.
45m,电机层及安装间高程为15.
60m,泵房行车轨顶高程为25.
60m,屋顶底部最低高程为29.
00m.
主厂房内安装6台立式混流泵,全部用于泵站排水,安装间布置在东侧空箱岸墙的上方.
出水流道末端设拍门,拍门尺寸2.
3m*3.
5m(宽*高),每孔2扇拍门;后接箱涵控制段,控制段箱涵共6孔,孔底高程6.
6m,单孔净宽7.
0m,孔高5.
3m,出口设防洪工作闸门.
(4)主厂房主厂房平面尺寸为65.
30m*14.
90m(长*宽),在主厂房上游侧布置泵站进水流道工作闸门启闭平台.
(5)自引自排闸与主泵房西侧边墙紧凑布置,箱涵式结构,2孔,孔底高程5.
1m,单孔净宽7.
0m,孔高5.
3m,进、出口设防洪工作闸门.
(6)副厂房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的西侧,与主厂房相连,两轴线一致.
平面尺寸为66.
90m*17.
00m(长*宽),共分四层.
最底层地面高程为12.
10m,为电缆夹层;一层地面高程为15.
60m,布置有变电所、配电装置室、低压配电室和柴油发电机房等;二层地面高程为20.
60m,有中央控制室、电工二次试验室、备品备件间、电气二次设备间、计算机室、运行资料室、会议室和值班室等;三层地面高程为25.
60m,布置办公室、会议室和资料室等.
主厂房两端空箱岸墙内部各设一处楼梯,可从2.
90m通至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015.
60m高程;副厂房内部设两处楼梯间,可从12.
10高程通至25.
60m高程.
(7)出水池出水池,顺水流方向长35m,底板为钢筋砼结构,顶高程6.
60m,厚0.
60m,下设0.
10m厚C15砼垫层;出水池末端接30m护砌段,C25砼护底厚0.
25m,下部设0.
1m碎石垫层,前15m为斜坡段,底板顶高程由6.
60m渐变为5.
10m,后15m为水平段,底板顶高程5.
10m.
(8)消力池消力池顺水流方向长20m,池深1.
0m,池底顶高程4.
10m,底板为C25钢筋砼结构,厚0.
6m,下设0.
6m厚反滤层;消力池接30m长海漫段,海漫顶高程5.
1m;首段15m为钢筋砼结构,厚0.
60m,下设0.
1m厚C15砼垫层,后接15m长C25砼护底,下设0.
1m厚碎石垫层;末段接15m防冲槽段,槽深2.
0m.
(9)出水渠泵站及自引自排闸出水末端为出水渠,渠底高程5.
10m,两侧为长江侧封闭堤.
渠道底宽由72.
0m渐变至30m,两侧封闭堤堤顶高程18.
4m,迎水坡12.
00m高程处设一戗台,宽10.
0m.
迎水坡12.
00m高程以下采用自锁式混凝土预制块护砌,预制块厚0.
15m,下设0.
1m厚碎石垫层,迎水坡12.
00m高程以上及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护坡末端与无为大堤迎水侧护坡相接.
(10)交通桥原凤凰颈闸址处新建一座防汛交通桥,公路桥汽车荷载设计等级为公路-Ⅱ级.
行车道宽8.
0m,两侧各设宽0.
5m的防撞护栏,总宽9.
0m.
桥面顶高程为19.
00m,桥梁总长为120m,共布置4跨,采用4*30m装配式部分预应力砼简支变连续小箱梁结构体系.
横向坡度为双向坡±2%.
桥墩采用桩柱式轻型结构,桥台采用桩柱式结构,桥台顶与引堤之间设搭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1板过渡.
(11)管理处位于泵站西河侧封闭堤的东侧,占地约9亩,设生活、办公及防汛仓库等建筑.
进站道路自无为大堤从东端进入,路面宽7.
0m.
2.
6施工组织设计2.
6.
1施工条件(1)建筑材料工程所用建筑材料主要有土料、砂子、石料、水泥、钢筋等,土料可利用工程开挖土料;其余建筑材料均可从市场采购,水陆运输方便、料源充足、质量良好,可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2)水力供应本工程施工用水可直接取长江水或西河水,水质满足施工要求.
(3)电力供应工程附近有220kV云龙变电站,距离新站直线距离约8km,闸址处现有10kV电力线路施工可以利用.
2.
6.
2施工交通工程区对外交通条件较好.
无为长江大堤堤顶公路经过站址处,沥青路面,路面宽6m,路基宽约8m,路况较好.
场内交通因临时改道,改道长度约1.
0km,路面宽6m,路基宽7.
5m,道路结构为30cm厚碎石基层、20cm厚水稳层、6cm沥青路面.
本工程场内交通运输需修筑两侧主要施工公路,长约1.
5km;下基坑公路3条,总长度约1.
0km,合计场内临时公路3.
5km.
2.
6.
3施工总进度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年,从第1年6月至第4年6月.
(1)工程筹建期:由建设单位组织完成施工招、投标,选定施工单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2位及工程监理单位;工程永久、临时征地及拆迁工作;施工供电永临结合线路施工.
工程筹建期不包涵在施工总工期内,计划在第一年6月初完成.
(2)工程准备期:工程准备期第1年6~10月份,共4个月有,主要完成场内交通、现场施工临时房建、施工道路、施工水电供应系统及相关的施工工厂设施等;进场后尽快进行两侧围堰的填筑施工,为基坑开挖创造条件,完成基坑排水工作;汛后立即进行现有凤凰颈闸的拆除工作.
(3)主体工程施工期:23个月,第1年10月至第3年9月,共24个月,第一个枯水期主要进行长江侧防洪闸及西河侧拦污进水闸的施工,汛期停工,汛后在两侧水闸的拦挡下进行泵站、自排自引闸及两侧前池工程的施工,在第3年基本具备全年施工条件.
在第3年9月份完成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4)完建期:3个月,从第3年10~12月,主要进行水上边坡的防护、建筑装修以及场地清理等收尾工作,年底前工程竣工.
由建设单位组织完成施工招、投标,选定施工单位及工程监理单位;工程永久、临时征地及拆迁工作;施工供电线路施工.
工程筹建期不包涵在施工总工期内,计划在第一年6月完成.
2.
6.
4施工导流1、导流渡汛洪水标准(1)导流渡汛标准凤凰颈排涝泵站等别为Ⅱ等,泵站规模为大(2)型泵站,泵站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级别为4级.
由于工程位置所处长江无为大堤为1级堤防,穿堤建筑物级别与堤防级别相同,因此本工程出水箱涵、防洪闸等建筑物级别为1级.
(2)凤凰颈新站导流时段凤凰颈新站新建泵站施工不改变流域现状,泵站及拦污闸施工需要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3在西河侧布置挡水围堰,长江侧前期利用现有的凤凰颈闸及江堤挡水,后期长江侧引渠及公路桥施工期间,在引渠外侧布置挡水围堰旱地施工.
根据水文条件,长江侧采用重现期10年的洪水位为10.
3m;西河侧采用重现期10年的洪水位为9.
5m.
在泵站及拦污闸主体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利用现有凤凰颈闸及江堤挡水挡水,在泵站及拦污闸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后,在一个枯水期内,拆除老闸、新建公路桥,同时完成与无为大堤连接堤等内容,具备防洪度汛的条件,确保汛期的防洪安全.
根据进度安排及度汛计划,本工程施工主要涉及第二年和第三年两个汛期.
第一个枯水期进行泵站及拦污闸主体工程的施工,第二年汛期可根据情况进行工作面表面保护并主动充水,确保老闸及江堤的度汛安全,满足施工度汛的要求.
在第二个枯水期拆除老闸、新建江堤及跨引渠公路桥,第三年汛前主体工程完成,已具备防洪度汛条件.
2、导流建筑物施工本工程导流建筑物主要为施工围堰.
为保证泵站的正常施工,需在进出水口填筑施工围堰.
根据以上设计挡水位,考虑安全加高及波浪高度等因素,长江侧堰顶设计高程取11.
3m,西河侧堰顶设计高程取10.
5m.
采用均质土围堰,水上边坡1:3,水下为水中倒土自然边坡(约1:6),长江侧围堰结合临时交通要求,堰顶宽度取8m,西河侧堰顶宽度取5m.
根据布置,长江侧围堰轴线长约55m,最大堰高约9.
0m;西河侧围堰轴线长约90m,其中河槽段约50m,滩地(地面高程约7.
5m)段约40m,最大堰高约5.
5m.
主要工程量:长江侧围堰填筑1.
08万m3、西河侧围堰填筑1.
26万m3.
围堰填筑土方主要从土料场取土,采用1.
0m3挖掘机挖装8t自卸汽车运输,单向进占填筑,水上部分采用74kW拖拉机进行压实.
围堰拆除也主要采用旱挖施工,水下部分采用长臂挖掘机进行开挖,8t自卸汽车运输.
3、基坑排降水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4(1)基坑明排水基坑明排水含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
上下游围堰填筑完成后,长约800m渠道有近20万m3初期排水量,平均水深近5m,按日均降低0.
7m计算,最大抽排流量为950m3/h,考虑备用,设IS-125-100-250型离心水泵8台(单机11kW,Q=100m3/h,H=20m)、200QJ50-26/2型潜水泵6台(单机5.
5kW,Q=50m3/h,H=26m),配置总功率121kW.
初期排水在1周左右时间内完成,后期随着基坑下挖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沟通,在基坑外围设置截水沟,根据基坑内渗流量、降雨量及施工弃水量等情况,留一定数量的水泵用作基坑经常性排水.
(2)深井降排水泵站建基面高程-6.
75m,而细砂层顶高程多在-7.
0m,承压水头近8m,因此,为保持施工期基坑的稳定及基坑开挖的渗透稳定安全,拟采用深井降水措施,根据泵站施工规范,设计泵站基坑中心地下水位控制在建基面下0.
5m即-7.
25m.
深井群布置根据尽量靠近基坑中心、不影响建筑物基础开挖和砼浇筑施工的原则,沿泵站基坑四周共布置深井20口,井距10~15m,排距50m,根据井的布置及降水要求,井底高程宜控制在-15m左右,原地面高程9.
0~13.
0m,井深25~30m.
按承压非完整井计算井群总出水量约1950m3/d,单井出水量7.
5m3/h.
深井结构及技术要求:设计深井成孔直径Ф900mm,采用取土式大口锥钻头造孔,清水固壁.
为保证清水固壁效果,防止出现坍孔,首先开挖明沟抽排,降低地下水位2~3m.
井管内径Ф400mm,管壁厚度50mm,井管总长度25~30m,由下至上分别为砼管座及沉淀管段、无砂砼滤管段、普通砼管段.
为保证成井质量、滤管段及管座、沉淀管,包括外包滤层、滤料均在井口逐节安装,用土工布袋包裹中粗砂滤料,在井口用起重机配合,逐节下放吊放入井.
上部普通砼管段在基坑开挖时随开挖面下降逐层拆除.
滤管段四周按设计要求填入中粗砂及瓜子片石,普通砼管段四周用粘土(球)予回填封堵密实.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5深井泵的配置及运行:每口深井内配置2.
2kW深井泵1台,井群电动机总功率44kW.
深井排出的水经排水管排至西河中,在泵站基坑开挖前提前半个月左右开始井群降水运行,至泵站底部工程完成时止,深井群运行期约7个月.
为防止抽水意外中断,施工期应加强检查与管理,并设应急备用电源.
2.
7工程土石方平衡根据可研报告,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共产生总挖方量为33.
7万m3,总填方量为20.
8万m3,总废弃土方量为9.
47万m3.
工程弃土位于工程区附近的水塘等,弃土时先弃渣后弃土,弃土结束后对区域进行土地整治.
2.
8工程占地与情况2.
8.
1占地统计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区和临时工程区.
项目建设区总面积18.
6hm2(279亩),其中永久占地11.
8hm2(177亩),临时占地6.
8hm2(102亩).
2.
8.
2搬迁情况本工程移民迁房涉及45户,共165人,企业单位1个(已停产).
其中砖混房屋1113m2,砖瓦房屋2720m2,杂房368m2,围墙123m.
采用集中安置、货币补偿安置.
2.
9劳动定员及管理拟定编制人员40人,管理人员考虑一部分由无为县水利局现有工作人员合理兼职和调整,一部分考虑新增.
其中管理岗17人,辅助岗3人,运行测试岗20人.
2.
10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48859.
59万元.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63.
1历史沿革及范围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12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皖政办[2000]104号).
2006年2月11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6]9号).
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淡水豚为主的珍稀动物、沿江湿地鸟类和长江淡水生态系统.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位于长江下游铜陵江段,涉及池州市、安庆市和芜湖市的部分江段,上始安庆市枞阳县老洲(北岸:东径117°39'30"、北纬30°47'40";南岸:东径117°39'50"、北纬30°46'20"),下至铜陵市铜陵县金牛渡(北岸:东径117°55'25"、北纬31°05'25";南岸:东径117°54'56"、北纬31°03'31").
全长58km,总面积31,518ha,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面积分别为9,534ha、6,360ha和15,624ha,分别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
25%、20.
18%和49.
57%.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是长江大堤以内(包括滩涂、江心洲等陆地)以及与长江相连通的河口的水域和陆地区域.
具体描述如下:北岸:枞阳县老洲镇——保家——永新——沙池——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合铜黄高速公路经过,坐标:东径117°43'00"、北纬30°51'33")——姚厂——红杨——北埂——无为县土桥镇(土桥河汇入长江,坐标:东径117°43'05"、北纬30°02'07")——胡家沟——马家池——刘家渡——凤凰颈——刘家坝——姚沟镇——新坝——铜陵县金牛渡.
南岸:池洲市前西——惠许村——同心——铜陵市大通镇(青通河汇入长江,坐标:东径117°44'18"、北纬30°48'30")——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合铜黄高速公路经过,坐标:东径117°43'57"、北纬30°51'28")——横港——成德洲头(沿南侧岸线)——章家洲头(沿南侧岸线)——紫沙洲(沿南侧岸线)——铜陵县金牛渡.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位于铜陵市大通镇铁板洲,坐标:东径117°43'29"、北纬30°48'51".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国自然区划中属于华东丘陵区、植被区域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7归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动物地理区系为东洋界华中区,在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中列为沿江平原区.
保护区的规划重点放在资源管理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方面,重点保护长江中的国家一、二级水生野生动物白鱀豚(Lipotesvexillifer)、长江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以及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白鲟(PsepHurusgladius)、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等及其栖息地.
其他保护目标有:长江水域中的鲥鱼(Hilsareevesii)、刀鲚(Coiliaspp.
)、河鲀(Tokifuguobscurus)等名贵经济鱼类;长江青(MylopHaryngodonpiceus)、草(CtenopHaryngodon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鳙(Aristichthysnobilis)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各种水禽及其栖息地河漫和滩涂湿地的保护.
3.
2功能区划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1518公顷,具体如下:核心区面积:9534公顷(占总面积30.
25%).
其中核心区范围:成德洲尾——太白洲尾的长江主航道水域和部分江心洲陆地区域(东:117°52'33",31°09'31";西:117°43'45",31°02'57";南:117°45'57",31°02'46";北:117°50'03",1°10'12");缓冲区面积:6360公顷(占总面积20.
18%).
其中:(1)成德洲缓冲区范围坐标(东:117°46'40",31°00'58";西:117°42'31",31°00'01";南:117°44'38",30°59'45";北:117°43'45",31°02'57")(2)太阳洲缓冲区范围坐标(东:117°54'21",31°08'09";西:117°49'49",31°08'34";南:117°51'45",31°04'59";北:117°52'33",31°09'31")实验区面积:15624公顷(占总面积49.
57%).
3.
3适应性管理措施在核心区内,禁止捕捞作业,其土地、水域和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由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法统一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变更.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8在缓冲区内,对捕鱼工具、捕鱼方式和时间应做出限制性管理.
在实验区内,应建设保护、监测、执法、科研和宣教所必需的设施和条件,并适当开展生态旅游和示范性经营等活动.
3.
4淡水豚保护区的各种功能3.
4.
1淡水豚保护区的保护功能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河流,居世界第三,拥有得天独厚的种质资源、苗种资源、名特优鱼类资源、珍稀水生动物资源及鸟类资源等,与我们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淡水豚类是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是生态系统中的最终捕食者,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已几乎没有天敌,所以被称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关键种或"旗舰动物".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来看,它们处于最高营养级.
因此,长江流域淡水豚类是维持长江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不可或缺的一个链环,也是在生态系统受到冲击时发挥缓冲和调节作用的重要生态因子.
由于淡水生态系统较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更具开放性,且最终接纳流域内各种污染物(如泥沙、农药、油污、重金属离子等),加之人口稠密,经济活动频繁,给淡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带来相当严重的影响,首当其冲受到这些负面影响的就是这些大型水生兽类,因此它们也是最脆弱的.
如果白鱀豚和长江江豚能够长期存活在长江中,表明长江生态系统相当稳定和完整.
而如果它们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势必导致食物链上关键环节的缺损,继而导致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阻,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因此保护淡水豚类也就是保护长江中所有的生物资源,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从生态监控和评价的角度看,淡水豚类的数量和种群结构等状况,是反映生态系统平衡和健康非常可靠的指示和指标.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12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皖政办[2000]104号).
2006年2月11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发[2006]9号).
主要保护对象是以淡水豚为主的珍稀水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19生动物、沿江湿地鸟类和长江淡水生态系统.
建立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以淡水豚为主的珍稀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保护、恢复其自然种群,最终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3.
4.
2淡水豚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能自然保护区最重要的作用是保存物种.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下游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水域.
加大对该江段的保护,同时对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种群动态加强监测,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其遗传资源,为恢复和重建种群奠定基础.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江段位于长江下游,人口密集,农耕兴盛,尤其是其长江干流中有长江船运主航道,水运繁忙,因此保护区不可能保持较高的自然性,也正是这些人类生产和经济活动加剧了豚类资源的退化.
因此,建立保护区,适度控制人类活动对豚类的干扰,尽量恢复豚类栖息地的自然性,无疑是保护豚类的一个有效措施.
此外,由于一些江心洲的存在,在保护区内形成一些自然性相对较好的夹江水域,可为豚类提供较安全的避难所.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致力于对区域内江河湖泊、河口、滩涂和湿地等生态多样性的保护,依法对保护区沿岸污水、噪声、电网、断箔和涉水工程建设等进行监督,从而保护该区域内的水生生物多样性.
3.
4.
3淡水豚保护区的社会发展功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充分利用了区内的水族馆、豚馆、标本室、多媒体课件等教育资源,定期和不定期向广大民众普及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知识.
长江淡水豚类属于鲸目兽类.
约5000万年前,鲸类的有蹄类祖先在特提斯海(古地中海)近热带的浅水区逐渐适应水中生活,演化出类似鱼类的体形和鳍等身体构造,所以是活生生的生物进化教材.
这些普及教育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我们进入生命科学的21世纪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由于水生哺乳类的特殊性,除了在进化论方面,淡水豚类还在动物地理学、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20环境科学、声学、仿生学等研究领域存在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保护区逐步建成了长江水域水生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学科学实验基地,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在珍稀水生动物保护生物学理论的发展和就地迁地保护实践经验的积累方面,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数年来,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已发表研究论文45篇.
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必须要有全社会的参与.
自然保护区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建立保护区本身就是对野生动物保护的一个宣传.
保护区还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向社会公众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和法规,使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和认识到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的文明的道理,认识到保护长江豚类、珍稀鱼类等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的重大意义,从而积极参加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
此外,保护区还利用区内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半自然养殖水域,适度开展生态旅游,使人们回归大自然,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通过观光旅游,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真切地感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高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促进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保护区的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已有多起渔民在江中误捕到江豚后向保护区报告,然后在保护区科研和管护人员的协助下放回江中.
3.
5保护区江段生物资源现状3.
5.
1浮游生物根据保护区和农业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调查,长江铜陵段浮游植物藻类共74属(种).
其中绿藻门22属(种),硅藻门17属(种),蓝藻门16属(种),金藻门4属(种),黄藻门3属(种),裸藻门6属(种),隐藻门1属(种)和甲藻门5属(种).
总体密度为137.
6*103–227.
3*103个.
无明显优势种,各段面的生物量也无明显的差异性.
表3.
5-1长江铜陵段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生物量(*103个/L)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21采样时间地点总数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09.
12.
4永丰乡(S)182.
715.
787.
573.
20.
534.
51.
315:00坝埂头(N)163.
513.
567.
476.
30.
723.
22.
409.
12.
5横港(S)147.
513.
658.
669.
61.
42.
81.
510:00横港(N)157.
113.
963.
271.
52.
35.
40.
809.
12.
5王家套(S)179.
413.
585.
175.
40.
83.
31.
315:00王家套(N)205.
912.
4101.
986.
51.
71.
81.
609.
12.
6老洲头(S)170.
58.
378.
277.
42.
12.
61.
910:00老洲头(N)141.
47.
469.
358.
71.
51.
43.
109.
12.
6梅埂(S)206.
916.
691.
589.
40.
88.
6+15:00王家套(N)163.
315.
466.
777.
51.
35.
32.
309.
12.
7横港(S)174.
616.
979.
469.
42.
44.
12.
410:00横港(N)205.
519.
398.
582.
20.
782.
91.
809.
12.
7成德洲(S)152.
78.
755.
577.
90.
939.
7+15:00成德洲(N)152.
27.
864.
267.
41.
111.
7+09.
12.
8扫把沟(S)167.
810.
975.
472.
31.
85.
51.
910:00横港(N)137.
69.
863.
258.
60.
92.
82.
309.
12.
8梅埂(S)171.
611.
578.
368.
91.
810.
8+0.
315:00王家套(N)184.
618.
789.
971.
42.
30.
81.
509.
12.
9灯笼地(S)194.
913.
693.
382.
61.
63.
810:00灯笼地(N)227.
325.
1102.
595.
40.
743.
6同期铜陵江段各采样点种群数和生物量见表4.
3.
1-2,各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种类名称及分布见表4.
3.
1-3.
共采集浮游动物共19属(种),其中原生动物(Protozoa)4属(种),轮虫(Rotifera)6属(种),枝角类(Cladocera)5属(种),桡足类(Copepoda)4属(种),有些种类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性,如原生动物中的沙壳虫(Difflugiasp.
),轮虫中的臂尾轮虫(Branchnasp.
)和晶囊轮虫(Asplanchnasp.
);枝角类中的象鼻溞(Bosminasp.
)和秀体溞(DiapHanosomasp.
);桡足类中的哲水溞(Sinocalanussp.
)等.
分布密度原生动物为1500-5700个/升,轮虫为8-19个/升,枝角类为0-0.
8个/升,桡足类为0.
5-4个/升.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22表3.
5-2长江铜陵段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物种数和生物量(个/样品)时间地点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种数个数种数个数种数个数种数个数09.
12.
4永丰乡(S)4500041220-0.
42315:00坝埂头(N)3450061320-0.
32209.
12.
5横港(S)3320061120-0.
32410:00横港(N)3410051420-0.
32109.
12.
5王家套(S)4510051610-0.
210.
515:00王家套(N)4280041020-0.
221.
509.
12.
6老洲头(S)331504820-0.
812.
010:00老洲头(N)3279051130-1.
011.
509.
12.
6梅埂(S)4470051020-0.
522.
515:00王家套(N)3420051530-0.
821.
509.
12.
7铜陵大桥(S)4390041330-0.
512.
010:00成德洲(N)3380061820-0.
222.
509.
12.
7成德洲(S)4470051330-0.
523.
015:00成德洲(N)4360061420-0.
212.
009.
12.
8横港(S)3270051020-0.
222.
510:00横港(N)315004930-0.
811.
509.
12.
8梅埂(S)3270061930-0.
511.
515:00王家套(N)4480051330-0.
811.
509.
12.
9灯笼地(S)4570051530-0.
842.
510:00灯笼地(N)4480061820-0.
531.
5表4.
3.
1-3长江铜陵段浮游动物物种组成种类09.
12.
409.
12.
509.
12.
609.
12.
709.
12.
809.
12.
9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下午上午SNSNSNSNSNSNSNSNSNSN原生动Protozoa砂壳虫属Difflugia表壳虫属Arcella似玲壳虫属Tintinnopsis匣壳虫属CentropHysis轮虫Rotifera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23臂尾轮虫属Branchionus裂足臂尾轮虫B.
diversicornis龟甲轮虫属Keratella晶囊轮虫属Asplanchna多枝轮虫属Polyarthra三枝轮虫属Filina枝角Cladocera象鼻溞属Bosmina秀体溞属DiapHanosoma仙达溞属Limnosida++僧帽溞属Cucullata++++裸腹溞属Moina桡足类Copepoda哲水蚤属Sinocalanus剑水蚤属Ectocyclops猛水蚤属Canthocampyus++++镖水蚤属Neodiaptomus++注:09年12月4日下午S为永丰乡,N为坝埂头;09年12月5日上午为横港.
下面为王家套;09年12月6日上午为老洲头,下午S为梅埂,N为王家套;09年12月7日上午和下午都为成德洲;09年12月8月上午为横港,下午S为梅埂,N为王家套;09年12月8日上午为灯笼地.
3.
5.
2湿地维管束植被植被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组成要素之一,也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
作为水生动物主要生物环境因子之一的湿地植被,由于苔藓(BryopHyta)等低等植物无论是数量或是对环境的影响力都较小,所以我们重点考察了湿地维管束植被.
施工江段涉及保护区的湿地维管束植被包括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这两类植被由于均要求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的生境而相互联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24系,因此具有某些近似的特征.
前者以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iae)为主,主要分布与演讲平原圩区、湖泊湖滨低地、江岸边湿地、旧河床等处的淤泥沼泽土上;后者以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等占优势,生长于湿地水域中.
两类植被的区系成分和群落类型比之许多陆生植物群落,往往无十分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但地带性的烙印仍然可见,它们与同纬度的长江下游地区的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比较一致,而与东北或华南地区的则有一定差异.
湿地维管植物的种类和主要植被类型,根据《安徽植物志》(安徽植物志协作组,1986-1991)记载,沿江湿地维管植物有101种,分属37科67属,占安徽省已知湿地维管植物种类的39%.
芦苇(PHraymitescommunis)群落是保护区水域和岸地过渡的浅水地带中最常见的一种沼泽群落.
群落中芦苇占优势,因其盖度大,枝叶荫蔽,地下部分盘根错节,其他种类不易生长,较常见的伴生种有水烛(TypHaangustifolia)、茭笋(Zizaniacaduciflora)、荻(Miscanthussacchariflorus)、稗(Paspulumsp.
)、假稻(Leersiajaponica)、小碎米莎草(Cyperusmicroiria)和水蓼(Polygollumhydropiper)等.
其他尚有少量的水烛群落等.
水生植被以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malaianus)群落最为习见,盖度约为50%,主要分布于沿江湖泊和夹江.
该群落生长的水域底基一般比较平坦,多为淤泥底质,冬、春季节的水深在1米左右,汛期可达2.
5-4米.
该群落常见的伴生植物有黑藻(Trapablispinosa)、苦草(Vallisneriaspiralis)、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等,水面有细果野菱(Trapamaximowiczii)、荇菜(NympHoidespeltatum)、芡(Euryalaferox)等浮水植物稀疏漂浮.
其他尚有苦草-黑藻群落、荇菜-水鳖(Hydrocharisasiaticus)群落和细果野菱群落等.
保护区少数丘陵上生长有落叶阔叶林,以及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和黑松(Pinusthunbergii)林等针叶林,青冈栎(Cuclobalanopsisglauca)、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等常绿阔叶乔木树种可以自然分布于针叶林间.
栽培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25的常绿经济林木如樟树(CinnamomumcampHora)和棕榈科(Palmaceae)植物等比较普遍.
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小麦、大豆等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及少量茶等.
果树有桃、梨、柿、枣等.
造林树种有旱柳、楝、臭椿、刺槐、槐树、枫杨、桑、榆、马尾松、水杉等.
湿地维管束植物的生物量:生物量的比较以植物群丛为单位.
群丛是湿地植被的基本单位,依据结构和外貌特征,长江沿岸湿地植被群丛可划为10类型:①、芦苇-荻群丛;②、旱苗蓼(Polygonumlapathifolium)-水车前(Otellaalismvides)-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群丛;③、菰(Zizaniacaduciflora)群丛;④、莲(Nelumbonucifera)群丛;⑤、芡(Euryalaperox)菱(Trapablispinosa)-黑藻群丛;⑥、菱-苦草-黑藻群丛;⑦、苦菜(NympHyoidespespeltata)-槐叶萍(Salvinianatans)-黑藻-聚草(MyriopHllumspicatum)群丛;⑧、黑藻-聚草-小茨藻(Najasminor)群丛;⑨、苦草+黑藻群丛;⑩、苦草群丛.
上述10种植被群丛生物量前四位依次为①>②>⑤>③.
3.
5.
3贝类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段拥有极为丰富的贝类资源,构成淡水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相继发表的文献资料记载贝类计腹足类10科55种,常见的有铜锈环棱螺(Bellamyaaeruginosa)、方形环棱螺(Bellamyaquadrata)、长角涵螺(Alocinmalongicornis)、中华沼螺(Parafossarulussinensis)、折叠萝卜螺(Radixplicatula)、钉螺(Oncomelaniahupensis)等;双壳类5科54种,常见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26的有湖沼股蛤(Limnopernalacustris)、圆顶珠蚌(Uniodouglasiae)、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woodiana).
其中双壳类28种为我国特有种,占全部种类的52%.
长江流域所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japonicasinensis)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弓蟹亚科,绒螯蟹属,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经济养殖对象之一,长江是其最重要的种质种苗天然保存地.
3.
5.
4鱼类经调查统计,铜陵江段鱼类有80种,占长江鱼类种群的30.
7%,隶属于66属23科10目,其中鲤科(Cyprinidea)鱼类41种占55.
6%.
从生态型看,湖泊栖息的鱼类占70.
9%,江湖半洄游性鱼类占10.
6%,过河口性鱼类10.
5%.
与相邻江段比较,在鱼类区系方面无明显差异,亦无特有地方种.
由于过度捕捞,加之水质污染和修闸建坝,长江鱼类天然捕捞量逐年下降,其中半洄游性鱼类,如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四大家鱼所占比重的减少更为显著.
如铜陵大通江段1959年四大家鱼占总渔获量的90%,到1972年下降为70%,目前已不足10%.
2008年对铜陵江段部分渔具抽样调查分析显示,长江渔获种类主要是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鲹条(Hemicultersp.
)、鲶鱼(Parasilurusasotus),少量的铜鱼(Coreiusheterodon)、鲚鱼(Coiliasp.
)和鲫鱼(Carassiusauratus),偶见长吻鮠(Leiocassislongirostris).
各种渔具捕捞的渔获物,其组成差异大,但均有低龄化、小型化和单一化趋势.
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和白鲟(PsepHurusgladius),均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列为易危或濒危,IUCN(1996)列为极危(CR),CITES(1997)列为附录Ⅱ;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是胭脂鱼科(Catostomidae)分布在亚洲大陆的唯一的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是非常珍贵的观赏性鱼类,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列为易危;鲥鱼(Hilsareevesii)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27为我国特有的鲱科溯河洄游性鱼类,肉细脂厚,作为食用水产品久享盛名,由于70年代后期资源急剧衰退,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将其列为濒危.
此外,铜陵江段还盛产许多其他名贵经济鱼类,如鳗鲡(Auguillajaponica)、暗纹东方鲀(Tokifuguobscurus).
珍贵观赏性鱼类还有紫薄鳅(Leptobotiataeniops)、鰁(Sarcocheilichthyssp.
)类等.
3.
5.
5两栖爬行类根据安徽省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芜巢沿江平原省"、"安庆沿江湖平原省"和"皖南山地丘陵省"三省交汇处,因而两栖爬行动物区系较为复杂,兼具三省的一些特征.
但由于保护区的地理特征属江段及其沿岸湿地,因而动物区系特征与前两省更为接近.
和其他地区相比,本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区系成分以东洋界成分为主,但组成本区两栖爬行动物的优势种群和普遍种群,多数是具有宽广生态幅的广布种,这些种类能适应人类活动频繁、栖息地受到极大破坏的环境.
两栖动物共有1目4科7种,其中中华蟾蜍(Bufogararizans)、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金线蛙(Ranaplancyi)和泽陆蛙(Fejervaryalimnocharis)数量较多,是常见种.
较少见的有无斑雨蛙(Hylaarborea)、中国雨蛙(Hylachinensis)、虎纹蛙(Ranarugulosa)和饰纹姬蛙(Microhylaornata)等.
爬行动物共有2目9科25种,较常见的有乌龟(Chinemysreevesii)、鳖(Pelodiscussinensis)、赤链蛇(Dinodonrufozonatum)、红点锦蛇(ElapHerufodorsata)、短尾蝮(Gloydiusbrevicaudus)、多疣壁虎(Gekkojaponica)等,是本区的优势和广布种群.
其他的有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蝘蜓(Lygosomaindicum)、北草蜥(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脆蛇蜥(OpHisaurusharti)、黑脊蛇(Achalinusspinalis)、双斑锦蛇(ElapHebimaculata)、王锦蛇(ElapHecarinata)、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a)、赤链华游蛇(Sinonatrixannularis)和乌梢蛇(Zaocysdhumnades).
古北界的白条草蜥(Takydromuswolteri)、赤峰锦蛇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28(ElapHeanomala)、白条锦蛇(ElapHedione)和东洋界的钝尾两头蛇(Calamariaseptentrionalis)罕见.
偶可见到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地丘陵省的种类如眼斑水龟(Sacaliabealei)、宁波滑蜥(Scincellamodestum)、渔游蛇(XenochropHispiscator)、草腹链蛇(AmpHiesmacraspedogaster)、滑鼠蛇(Ptyasmucosus)、灰鼠蛇(Ptyaskorros)和眼镜蛇(Najanaja)等.
3.
5.
6鸟类共记录到鸟类203种,分别隶属于16目50科,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主要分布在江面、江滩沼泽,江边芦苇丛,树林、灌林丛及农田村舍.
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头白鹮(Threskiornisaeghiopica)、鸳鸯(Aixgalericulata)、黑鸢(Milvusmigrans)、毛脚鵟(Buteolagopus)、鹊鹞(Circusmelanoleucos)、白头鹞(Circusaeruginosus)、鹗(Pandionhaliaetus)、游隼(Falcoperegrinus)、红隼(Falcotinnunculus)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中黑头白鹮为安徽省鸟类新记录.
因保护区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属于东洋界的华中区,正处于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过渡地带,因此其鸟类区系成分以东洋种和广布种为主.
留鸟和夏候鸟以东洋种和广布种为主,古北种分别只占22.
5%和8.
7%.
在冬季记录到的鸟类以古北种为主,占冬季鸟类的64.
5%.
记录到的繁殖鸟有54种,占总数的48.
6%,其中东洋种28种,古北种9种.
3.
6保护区江段淡水豚资源现状调查3.
6.
1淡水豚特性豚类属体形较小的鲸目哺乳动物.
该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呈纺锤形;颈不明显;前肢浆状,近端部缩短,远端具较多的指骨使鳍肢手部伸长;后肢退化,腰带仅保存两枚退化的骨骼,且与中轴骨不相连;具水平向尾鳍;多数种类有由结缔组织和脂肪构成的背鳍;体表无毛,缺汗腺和皮脂腺,皮下具极厚的脂肪层以减轻身体的比重并有保温作用;外鼻孔开口于头顶,一个,耳无耳壳,耳孔小,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29乳头一对,位于褶沟内.
豚类是最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哺乳类,靠尾部有力的上下运动,能快速地在水中游泳.
和其他鲸类一样,豚类广泛分布于各海洋,少数种类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江、河、湖泊等淡水中.
全世界现存淡水豚类共有四类4种:亚河豚类、恒河豚类、白鱀豚类和弗西豚类.
我国有淡水豚类两种,均为小型齿鲸,长江均有分布.
其中白鱀豚仅分布于长江.
分布于长江的江豚属于长江亚种.
(1)白鱀豚白鱀豚(Lipotesvexillifer),别名白鳍豚、白鱀,白鳍,白旗、白江猪、青鱀、白夹、江马等.
属哺乳纲(Mammalia),鲸目(Cetacea),白鱀豚科(Lipotidae).
白鱀豚成体长约1.
5-2.
5m,体重约70-230kg.
体呈纺锤形,体表无毛被,皮肤润滑.
头部具狭长的喙,上下颌每侧各具30-36个牙齿.
额部明显隆起,眼小,位置高,位于口角与额隆被缘间的中部,适于接受从上方和前方射入的光线.
每个眼的后方有一个小孔,是外耳孔,无耳壳,外耳道弯曲呈S形.
头部背面中央偏左侧有一个长形的呼吸孔.
体背中部稍后有一个三角形的背鳍,基部长约为高的3-4倍,和鱼一样适于在水中游泳时维持身体平衡.
前肢变成鳍肢,位于体前部1/3处,桨状,后肢退化.
尾叶大,水平向,后缘凹入呈新月形,是运动的主要推进器官,可使身体快速上下运动.
腹面中央有一脐,位于背鳍前基部下方,其后为长裂缝状的生殖裂,交配时雄性阴茎即由此孔伸出.
雌性生殖裂位于肛裂前,两侧略后方各有一较小的裂缝,称乳裂,哺乳期乳头由乳裂露出.
雄性生殖裂距肛裂较远,而雌性较近.
生活时,体背面、侧面、背鳍、鳍肢背面及尾鳍背腹面呈浅蓝灰色,下缘、下颌头侧及体腹面白色,全身色均较江豚浅.
白鱀豚类的化石大约在4500万年前出现,现存的只有白鱀豚一个物种.
白鱀豚具有声呐系统,借此可探知其生活环境的各种目标、获取食物、寻找配偶和逃避敌害等,它的重要活动场所一是水深流急的江心主航道,尤喜具涡流或回流水而又较深处,发水时也到岸边活动;二是江中沙洲的洲头或洲尾附近.
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在内的各种鱼类是白鱀豚的主要食物.
胃内不同鱼出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30现的频率与栖息地可获得鱼的多寡有关,看不出有对某种鱼特别嗜好的习性.
鱼类在不同季节活动场所有所变化,白鱀豚的觅食场地也随之而变化.
由于白鱀豚常到渔民放置捕鱼滚钩的场所觅食,经常为滚钩挂上而被捕获,有时误吞被滚钩钓到的鱼,常连同滚钩一起误食进胃内.
白鱀豚约在4-6岁时性成熟,一般在春季发情,求偶时往往是雌雄个体之间轻轻相互摩擦身体或鳍肢,然后交配.
孕期约10-12个月,每胎产仔1头.
幼豚产下后靠母豚哺乳为生,一年之内即断奶,开始独立捕捉鱼类为生.
历史上,白鱀豚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在钱塘江曾有发现.
除分布于长江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等湖区,也见于汉江等支流水系.
但从1978年以来的历次考察结果表明:目前白鱀豚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江阴至荆沙段约1400km)中,已从其它水域绝迹.
与栖息地的缩小相应,白鱀豚的数量也在锐减,据最新考察资料推测,白鱀豚现已功能性灭绝.
现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鱀豚,其濒危状态远甚于大熊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列为濒危,IUCN(1996)列为CR,CITES(1997)列为附录Ⅰ(汪松,1998).
2007年8月19日,安徽铜陵市民曾玉江等3人在铜陵江段胥坝乡渡口(铜陵小港南夹江水域)曾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到一段录像,该录像远距离记录了一头水生动物出水活动的过程.
这段时长156秒的录像经铜陵淡水豚保护区和中科院水生所专业人员鉴定,认为所拍摄到的动物极可能是一头白鱀豚.
(2)长江江豚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G.
Cuvier),别名江猪、海猪、海豚、江猪仔、海猪仔、海和尚等.
属哺乳纲(Mammalia),鲸目(Cetacea),鼠海豚科(PHocenidae).
江豚成体长一般为1.
5m左右,大的也可达2m以上,体重差异较大,约50-100kg.
体形略呈纺锤形,体表无毛,皮肤润滑,皮下具发达的脂肪层,具有保温、减轻身体比重和贮藏营养物质等功能.
头圆而钝,额部前凸,吻短阔,口裂较宽,上下颌具铲状的齿,齿冠侧扁呈铲状.
近额部有单个外鼻孔;眼小,位于头侧口角上方,视觉不发达;外耳孔极小,形似针眼,位于眼之后下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31方;体中部最粗壮,横断面近圆形.
雌体在腹面后部有生殖裂,其后为肛裂,两者相距3-5cm;在生殖裂两侧各有一条乳裂,其内有一个乳头.
雄性生殖裂则位于腹面稍前方,距肛裂开口约10-25cm,脐稍凹入,明显可见,近于腹面中部.
背部无背鳍,此为本种的主要特征之一.
鳍肢呈镰刀状,尾叶较宽阔,呈新月形,整个尾叶呈水平扩展.
江豚多栖息于热带和温带的港湾及海岸附近,也能上溯江河,是长江中、下游及我国沿海一带最为常见的一种小型鲸类.
江豚平时多在海湾、河口或江岸附近活动觅食,一般三五头结成小群活动,偶见结成数十乃至数百头的大群.
平时多在晨昏活动,早晚有两次活动高峰,尤其是傍晚,活动最为频繁.
食物主要有鱼、虾、甲壳类和其他水生小动物.
交配期大约在10月份至翌年2月份,怀孕期约8个月,每胎产1仔.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的《中国的海兽》一书的记载,江豚分布于西太平洋至印度洋近海的温暖水域中,从日本中部近海、中国沿海、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直至波斯湾等近海,也进入各大河流的河口区,以至淡水河流中.
我国沿海均产江豚,北起鸭绿江口,经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至广东、广西沿海都有它的踪影.
生活在长江中的江豚,一直可以上溯至湖北宜昌一带,在洞庭湖和湘江中也有所见,但以中、下游及长江口区较为多见.
近年来,我国学者将分布于中国水域的江豚订为三个亚种,即长江江豚(N.
p.
asiaeorientalis);南方江豚(N.
p.
pHocaenoies)和北方江豚(N.
p.
sunameri).
和白鱀豚一样,由于栖息地缩小等原因,我国水域的江豚种群数量近年来也呈迅速下降趋势,如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张先锋等根据1984~1991年的考察结果,认为约有2700头,最近研究资料表明长江江豚仅为1400头左右.
尽管长江江豚还有一定的数量,对环境适应能力和摄食范围较白鱀豚有较大的优势,但人类的经济活动严重威胁着长江江豚的生存,其种群数量在逐年下降已为不争事实,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势必将步白鱀豚后尘走向濒危灭绝之路.
长江江豚现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列为濒危,IUCN(1996)列为EN,CITES(1997)列为附录Ⅰ(汪松,1998).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323.
6.
2长江江豚现状调查1)调查方法长江豚类种群数量调查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调查某江段的江豚数量是根据密度来推算的.
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个体数目,一般用头数/km2来表示,实际应用时我们常用个数/km.
动物的分布密度有绝对密度与相对密度.
鲸类动物的绝对密度调查难度大,相对密度调查方法较方便,只要先后调查方法一致,系统性误差可以抵消,因此可用于某一江段或一段时间内的资源动态监测.
通常我们调查某江段的江豚数量动态变化有2种方法,一是用船航行的样带法,二是选择江豚出没最多的水域在岸上定点观察.
①样带法:观察者沿航线逐个记录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目标.
此方法的假设前提是:江豚在长江中呈均匀分布;在有效目视距离内(如左右各500m)江豚出水都能被观察到.
这种方法简便,所有长江豚类调查结果都采用此方法.
但是观察结果受下列因素干扰:(a)有效视野受天气状况影响;(b)动物行为受船舶干扰而影响江豚个数的计算.
对此,样带法计数的精确性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加以提高:(a)单船到双船,甚至多船并列考察,旨在缩短目视观察的有效距离;(b)沿缓水带向上航行,增大与江豚遭遇的机会;(c)利用声学设备或照像识别技术提高计数的精确性;(d)利用截样法数学模式消除误差,以提高观察结果的精确性.
N—江豚观察密度(ind.
km-1);L—江段长度(km);Mi—第i次样线法记录的数目(ind.
);n—样线法次数.
观察密度就是相对密度,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在某一江段内观察到的长江江豚密度总是低于该江实际存在的密度,因此需要一些参数进行校正.
本文引用张先锋(1993)Rn=r0*r1n*r2,并假定r0(静态可见能力)=0.
6,上行考察中所有长江江豚出水呼吸间隔与观察者集中精力扫描时间没有差距,即r2(时间差系数)=1.
0,当考察船距岸300m上行时,有效视野宽度约800m,占整个江面宽度的1/2,即r1n=0.
5,所以Rn=0.
6*0.
5*1.
0=0.
30.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33通过系数Rn除以各江段的观察密度,最后推算出评价江段的江豚数量.
②定点观察:在岸上或船舶固定在某个水域,记录有效目视距离内的江豚个数.
此方法用在记录保护区核心水域或特定环境如河口和缓水浅滩附近的江豚季节数量变动,简便有效,通常用头/天(SPUE值).
定点观察的记录有重复个体,而个体重复出现频率与生境质量呈相关,因此此种方法常用来研究江豚对生境选择.
如果结合照像识别技术,根据标记重捕原理,在某类型河道内如鹅头型江段(成德洲-铜陵沙)的定点观察,能精确估算江豚数目.
2)长江江豚现状调查结果分析根据2010年5次野外调查,18航次资料,我们认为在铜陵江段(枞阳县老洲—铜陵县金牛渡)中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为45头左右(表4.
3.
1-5).
江豚的观察密度为0.
363±0.
075头/km,高于安徽江段的平均观察密度(0.
321±0.
024头/km),长江江豚呈点块状、不均匀地分布在长江干流缓水区、洲头或洲尾,支流中有一定数量分布,约占该江段种群数量的10%;5头以下的长江江豚集群约占25%,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头以上的集群不足5%,且出现在特定的江段和季节.
表3.
6-1长江铜陵段水道中的江豚数量统计表采样点时间横港成德洲土桥铜陵沙2010年元月观察密度0.
113±0.
0230.
196±0.
0340.
212±0.
0460.
423±0.
015估计头数475172010年2月观察密度0.
123±0.
0560.
226±0.
0450.
228±0.
0750.
403±0.
025估计头数596152010年3月观察密度0.
187±0.
0640.
318±0.
0650.
362±0.
0360.
456±0.
012估计头数7128192010年4月观察密度0.
205±0.
0460.
375±0.
0640.
421±0.
0180.
557±0.
034估计头数81410222010年5月观察密度0.
225±0.
0860.
407±0.
0750.
456±0.
0860.
465±0.
054估计头数9161121平均观察密度0.
363±0.
075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343)长江江豚历史资料分析1993—2008年,根据在铜陵江段的考察结果,在铜陵江段(枞阳县老洲—铜陵县金牛渡)中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为80头左右(表4.
3.
1-6).
长江江豚呈点块状、不均匀地分布在长江干流缓水区、洲头或洲尾,支流中有一定数量分布,约占该江段种群数量的10%;5头以下的长江江豚集群约占25%,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头以上的集群不足5%,且出现在特定的江段和季节.
表3.
6-21993-2008年铜陵江段长江江豚考察记录年份考察次数考察天数发现次数发现头数观察密度估计头数1993214014230.
213601994213215280.
226601995210918320.
31285199729817340.
21270199812212220.
18250199923220630.
32890200022632650.
299100200127223620.
36290200321437820.
392110200643025750.
36580200732536630.
33580200821618400.
30160均值0.
29478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354.
1生境质量的影响工程的实施将会对长江淡水豚保护区段的局部生境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有些鱼如细鳞斜颌鯝和南方大口鲶等卵需要沉入沙滩中孵化,因此工程改变流场不利于这些鱼的繁育.
(2)工程施工造成下游局部河段泥沙含量升高,影响水质.
(3)工程运行将形成局部不确定的涡流,而且流态在不同水位下呈现出剧烈的变化,因此鱼类的洄游习性与生态习性发行变化,即底栖鱼种类与数量增多而洄游性和浮层鱼种类与数量降低.
(4)施工会使得施工区自然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对陆生动植物的生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4.
2水生植物的影响施工期间的建筑材料的堆放都会使得工程主要集中区域的植被在施工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4.
3渔业资源的影响(1)施工期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水下工程对鱼类索饵与繁育地场所破坏长江铜陵段水域渔业条件较好,长江江豚相对集中,鱼类索饵环境将有一定的退化.
施工期作业有可能致死、致伤水下栖息活动的鱼类.
(2)施工噪声对鱼类迁徙与聚集行为的干扰一般工程机械作业时的噪音都在90dB以上,抛石作业也会产生噪音,但噪音声强可能相对较小.
因此,施工噪音将对施工区鱼类产生惊吓效果.
不过,只要环境噪音声强不超过一定的阈值范围,则其不会对鱼类造成明显的伤害或导致其死亡.
但在噪音刺激下,一些个体行为紊乱,从而妨碍其正常索饵、洄游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如果噪音处于产卵场附近,或在繁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36殖期产生,则会对其繁殖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3)施工对渔业水质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期等施工活动对水体形成的扰动,沉积在江底的有害物质二次释放,从而导致施工江段及其下游局部水域的水质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当然,抛石也会在局部水域产生悬沙.
不过上述水质污染物,因产生量较小,同时由于长江径流量较大,因此,影响程度轻微.
4.
4鸟类资源的影响(1)施工期对水鸟停栖干扰施工期间,冬候鸟如雁形目的鸭类和鴴鷸类,不能在施工区觅食活动;一些鹤颧类在浅水沙洲的停栖活动会有干扰;对夏候鸟与留鸟的觅食与繁殖活动也会有部分影响.
但工程建设不会对其构成直接伤害,仅对部分水鸟的觅食行为、繁育行为有干扰.
(2)营运期流场变化形成的局部不确定性运动即混沌现象,可能为底栖鱼类营造良好的环境,枯水期可能吸引更多的鸭类在此觅食.
4.
5淡水豚影响因子分析长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中的特有珍稀淡水鲸类动物,它是长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标志,是长江江湖生态体系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近几年,其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认为长江江豚在铜陵江段的致危因素主要有:(1)非法渔具根据历次考察结果分析,长江江豚的栖息水域与小型鱼类的分布区紧密相连,也是主要的渔捕场所.
使用非法渔具是一种掠夺式的捕鱼方式,对鱼类资源有着严重的影响,而鱼类资源量的急剧下降,必将导致长江江豚的食物资源匮乏.
出现在铜陵江段的非法捕捞渔具主要有断箔、滚钩和电捕渔.
近年来非法渔具的使用在铜陵江段有增加的趋势,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37尤其是电捕鱼活动最为猖獗,有些捕捞者甚至将十余条单船组成船队进行操作,这种电击范围较广,渔获量较大,对鱼类资源破坏更加严重的作业方式也可能对长江江豚造成直接的电击伤害.
(2)航运航运业的发展对长江江豚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通过铜陵江段的运输船只迅速增加.
据考察资料显示,目前在铜陵段长江干流中每千米至少有12艘千吨级的船舶在航行.
航运业对长江江豚危害主要有:豚类在长江中活动的水体空间被压缩,尤其是在冬季枯水期,繁忙的航运更加压缩了江豚的生存空间;深水噪音干扰豚类声纳系统,破坏豚类生态行为,当船舶噪声远而弱时,长江江豚会潜水回避声源,当噪声近而强时,它们则立即深潜逃避;同时豚类被螺旋桨击伤、击毙机会也会增多.
(3)水体污染铜陵市是以有色、化工行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市废水排放量的85%以上.
在铜陵江段,水体污染对长江江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急性污染事件,如工厂废水的无序排放、船舶漏油及沉船事故等,这些将会对长江江豚造成直接的伤害.
二是慢性中毒事故,铜陵江段的沿岸港口码头、露天散货场中堆放的工业原料,如磷矿及铜精砂中的重金属(As、Cu、Cd、Hg、Pb),经酸性雨水淋溶后,大量注入长江.
As、Cu被认为是必需元素,在生物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作为酶的成分、激活剂等.
Cd、Hg、Pb属于强毒性元素,对生物体生长和发育会带来严重危害.
然而,即使是必需元素摄入过量也会产生毒性.
以As为例,随着其毒性越来越被了解,它已变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影响人类健康的污染物.
重金属以及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毒性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放大,特别在鱼类、虾贝类富集程度更高,长江江豚是长江淡水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顶级捕食者,其不可避免地通过食物摄入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
这就会直接影响长江江豚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因此对其危害极大.
(4)大型涉水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典型的例子,当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38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小河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随着铜陵江段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型涉水工程也逐年增多,如港口码头和桥梁建设、航道拓宽、裁弯取直、修建护坡等.
这些势必会影响河槽形态稳定性,改变河势和流态,对有机物集中沉降、鱼类索饵和长江江豚摄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长江江豚的栖息地被破坏.
(5)肆意采挖江砂在铜陵江段,对长江采砂的管理一直是水利部门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未经规划的肆意采挖江砂的行为不仅对长江堤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完全破坏了河床的生物群落结构,对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长江中,采挖江砂的区域表层水的流速较快,底层水的流速趋缓,形成大面积静水区,暗沙区发育充分,有机物和浮游动植物相对集中沉降于此,因此是鱼类索饵场所,同时也是淡水豚的摄食场所.
由于采砂活动破坏了水文条件、改变了流态,其对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将是长期的.
(6)长江沿岸湿地植被的人为演替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铜陵江段沿岸不少地方的湿地生境植被被意杨(Populuscanadensis)的大面积种植所取代.
意杨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速生经济树种,其生长迅速,耐旱耐涝,吸水性强,被称为"湿地抽水机".
在人为干预下,意杨林面积迅速扩大,加速了长江沿岸滩涂湿地的旱生演替过程,使原有的湿地植物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适合于弱光照和干旱环境的植物种类逐渐成为意杨林草木层的优势群落,鲜生物量下降3.
2kg/m2.
更重要的是意杨的种植造成了洲滩湿地生境的单一化,使其生境多样性明显降低.
这种湿地植被的非正常演替导致了生物多样性荒漠化,加剧了水土流失,长江江豚的生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7)江湖通道阻隔铜陵江段的通江河流如青通河、永安河、郭公河以及沿岸的大小湖泊均不同程度地修建了涵闸.
这种江湖阻隔对长江江湖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39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江湖阻隔导致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由原来的开放系统走向一个封闭的系统,从而改变湖泊特性向水库化方向发展;阻断了江湖之间的物种和基因的交流,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物种会大量消失;导致湖泊为洄游、半洄游鱼类提供"三场一通道"(索饵场、育肥场、繁殖场和洄游通道)的功能丧失;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水平及指数降低,群落结构向单一化方向发展.
这些都在根本上影响了长江江豚的食物资源.
同时,通江支流的建闸也进一步压缩了长江江豚赖以生存的水域空间.
4.
6淡水豚类的影响4.
6.
1施工期对豚类产生的危害本工程施工期间对以长江江豚为主的淡水豚类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施工期船舶对豚类的直接伤害根据我国鲸类学者的统计数据,约有32%非正常死亡的豚类来自船舶的伤害.
根据生物声学原理和江豚生态学理论,施工期间,工程水域船舶密度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施工船舶撞死江豚是可能发生的.
从声学理论来看,江豚遭船舶伤害的原因:①由于江豚吞食较小的鱼,因此它的声频很高,但探测范围较窄;②江豚发出一串脉冲后,往往要保持5秒的静默期(即声呐关闭状态),向前游动约20m.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江豚遭船舶伤害的原因:①浅水沙洲是江豚抚育场所;②水深3-6m缓流带或浅滩边缘是江豚觅食的地方;③崩塌的堤岸能形成小范围的洄水区,江豚往往选择这些水域作为娱乐与休息地方.
根据工程施工地点与方法,结合铜陵水道的江豚分布与活动线路,施工水域船舶危害性简述如下:老洲头护岸段共分两段,共1.
3km,其所处的水道位于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水域,码头较多,运输繁忙.
野外记录资料表明江豚觅食地点在老洲头和新生洲之间的缓水边滩.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40施工地点不是上行船舶的航线,但却是江豚活动水域.
施工期间,施工地点的上行船航线将向河道北侧偏移,从而对江豚的觅食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大同圩和和悦洲工程段所在水域也是豚类零星活动的重要场所.
例如,2007年8月19日,铜陵市民曾玉江等3人在铜陵江段胥坝乡渡口(铜陵小港南夹江水域)曾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到一段录像,该录像远距离记录了一头水生动物出水活动的过程.
这段时长156秒的录像经铜陵淡水豚保护区和中科院水生所专业人员鉴定,认为所拍摄到的动物极可能是一头白鱀豚.
因此秋季在此施工船舶要格外留意,以防止直接伤害豚类的事件发生.
2)施工期深水噪声对豚类行为的影响施工期间抛石等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对豚类的生态行为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间断性、高频率的噪声(≥54KHz)对江豚声呐系统产生的干扰.
②许多船舶产生的深水噪声会叠加,例如180dB高噪声值,浅水域影响范围至少在声源195m处才开始衰减.
从而会干扰或破坏洲头浅滩水域江豚的集群交配、产仔与抚育行为.
这样会增加江豚活动的能耗,尤其是对幼豚十分不利.
4.
6.
2营运期对豚类产生的危害工程运营期引排水会产生不同的涡流,这些涡流所形成的微生境,会吸纳水生生物在此聚集并沉降,成为底栖鱼类活动场所,但同时渔民可能会在这些水域增加钩具类捕捞.
枯水期,长江江豚在饥饿状态下可能吞食钩具上的鱼.
因此,浅水沙洲地貌变化对江豚觅食行为可能构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4.
6.
3水文情势变化的影响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的实施,对铜陵河段各汊道的分流比产生影响,进而河段各汊道的水位、流速等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保护区江豚栖息生境造成影响.
根据水文情势分析成果,长江主干道及汊道流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41速变化较小.
根据模型试验研究报告,保护区江段道流态基本不发生变化.
总体而言,工程实施后,保护区江段水文情势变化较小,基本不会对保护区江豚的生境产生不利影响,水下护脚工程侵占面积较小,适宜栖息地损失较小.
4.
6.
4鱼类三场影响(1)产卵场影响保护区江段江心洲较多,水生植物丰盛,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良好的产卵介质,护岸工程破坏部分水生植被,难以恢复.
受工程影响较明显的地方主要有老洲洲头和成德洲洲尾的产卵场.
老洲洲头是粘性卵的产卵场,工程不直接占用产卵场所,但施工期间等作业过程对周边水环境扰动剧烈,但施工期为枯水期与鱼类繁殖时间不重叠,施工结束后影响随之消失,但相邻区域水生植被和底栖生物的损失会降低该处产卵场的适宜性.
(2)索饵场保护区江段鱼类索饵场所较丰富,但幼鱼索饵场所相对较少,大体上有沙洲洲头、沙洲边滩,流速较缓,有机物丰富,水草茂盛是四大家鱼稚苗发育的理想场所.
工程距离幼鱼索饵场较远,施工期间对其影响较小.
(3)越冬场本工程主要在汊河施工,鱼类越冬场主要集中在河床审查,因此,工程施工不涉及鱼类越冬场,运行期航运不因护岸工程而增加,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4)鱼类洄游施工江段是许多重要水生动物的洄游通道,如保护物种中华鲟,经济性鱼类刀鲚等.
本项目不存在水下抛石等施工.
在长江中下游鱼类的的繁殖期和苗种洄游期是4月至6月,项目基本不会对鱼类洄游产生影响.
4.
6.
1影响小节根据历史调查资料,保护区现有江豚约52头,工程施工噪声和施工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42机械造成的局部水域混浊,因运行期流场变化等可能会对江豚的正常生活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
工程建成后,主干道水文情势变化较小,对江豚的主要影响为饵料资源的损失,栖息生境受到压缩及觅食风险增加,但影响相对较小.
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435.
1施工期保护措施(1)施工期保护措施施工期间租用渔政船对搁浅或受伤江豚进行救护,受伤江豚可安置在和悦洲夹江内;施工船只尽量远离成德洲和老洲岸线,如遇江豚应尽量避开或利用噪声驱赶;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关于江豚生态习性的短期培训;在施工船只上布设信号发射器,用于江豚驱赶;施工期间在施工江段周边和其他觅食区投放饵料鱼引诱其远离施工点,并实现对江豚的救济.
(2)栖息地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对工程开挖,堤岸建设破坏的地表植被实施生态恢复措施,恢复被破坏的植被,维持河流至陆地之间的水生生态脆弱带的过渡态系统完整性,保证该过渡态在河流生态的物质过滤,湿生和水生生物群落,营养盐输入等方面的正常生态功能.
(3)渔业资源补偿与修复措施由于施工过程导致的局部区域生态环境变异,导致保护区相邻区域湿生生物,以及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的的损失,并通过食物网链关系影响到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而影响到江豚食物资源,在施工期,以及施工结束后一段时间开展鱼类资源增殖放流工作.
5.
2运行期保护措施(1)跟踪评价运行期应加强对江豚重要栖息生境、施工水域及周边的水生生态调查,以及江豚活动的调查,建议对工程运行后保护区的江豚生境适宜性进行后评估.
(2)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长渔[2016]4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南夹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水域内的渔政管理,严格禁止在迁地保护水域内从事渔捕活动和人工养殖活无为县西河凤凰颈新站工程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评价报告44动,同时根据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7]130号《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的通知》和《安徽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恢复工作,定期开展增殖放流.
(3)加强保护区的生态用水调度为发挥本工程的防洪和生态效益,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加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生态用水调度.
工程调度应满足长江江豚饲养水体常年保持平均水深3-6米的基本要求,同时应考虑到灌江纳苗的需要,以利于恢复夹江河道内的渔业资源.
(4)恢复滩涂自然湿地植被本工程实施后,拆除南夹江沿岸码头、港口等设施,逐步伐除沿岸经济意杨林,人工引栽自然湿地植物,以恢复滩涂自然湿地植被5.
3风险防范措施建设单位的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理管理部门人员组成应包括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技术人员,指导施工单位对各施工江段及其上下游各1km范围内的水生动物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测,以保护施工区域内可能出现的珍稀水生动物.
施工前应利用船舶噪声善意驱赶施工水域可能存在的淡水豚类,将其驱离施工水域,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淡水豚类出现在施工水域或有靠近施工水域的趋势,应暂停施工让其安全通过,以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美国高防云服务器 1核 1G 26元/月 香港/日本站群服务器 E5 16G 1600元/月 触摸云

触摸云国内IDC/ISP资质齐全商家,与香港公司联合运营, 已超8年运营 。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双12特惠活动,美国高防|美国大宽带买就可申请配置升档一级[CPU内存宽带流量选一]升档方式:CPU内存宽带流量任选其一,工单申请免费升级一档珠海触摸云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https://cmzi.com/可新购免费升档配置套餐:地区CPU内存带宽数据盘价格购买地址美国高防 1核 1G10M20G 26...

DediPath($1.40),OpenVZ架构 1GB内存

DediPath 商家成立时间也不过三五年,商家提供的云服务器产品有包括KVM和OPENVZ架构的VPS主机。翻看前面的文章有几次提到这个商家其中机房还是比较多的。其实对于OPENVZ架构的VPS主机以前我们是遇到比较多,只不过这几年很多商家都陆续的全部用KVM和XEN架构替代。这次DediPath商家有基于OPENVZ架构提供低价的VPS主机。这次四折的促销活动不包括512MB内存方案。第一、D...

HostSlim,双E5-2620v2/4x 1TB SATA大硬盘,荷兰服务器60美元月

hostslim美国独立日活动正在进行中,针对一款大硬盘荷兰专用服务器:双E5-2620v2/4x 1TB SATA硬盘,活动价60美元月。HostSlim荷兰服务器允许大人内容,不过只支持电汇、信用卡和比特币付款,商家支持7天内退款保证,有需要欧洲服务器的可以入手试试,记得注册的时候选择中国,这样不用交20%的税。hostslim怎么样?HostSlim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荷兰托管服务器商,...

长江现死亡江豚为你推荐
toupian小学语文 拼音表linux防火墙设置怎么更改linux的防火墙设置?centos6.5centos 6.5服务器基本配置有哪些支付宝账户是什么好评返现 要支付宝帐号 支付宝帐号是什么啊ipad代理苹果官网购买ipad要几天河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指引(试行)瑞东集团请问富源集团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集团?300051三五互联请问300051三五互联还会继续盘升吗?站长统计打开http://www.139my.com/网站,没有显示主页。显示站长统计是什么意思?jiseo基础教程新手做SEO需要学习哪些东西
申请免费域名 网站挂马检测工具 宁波服务器 cdn加速原理 太原联通测速 服务器维护 国外在线代理服务器 浙江服务器 广东服务器托管 tracker服务器 wordpress空间 聚惠网 cpu使用率过高怎么办 server2008 西部主机 卡巴斯基免费下载 内存 9929 kosspp 网易轻博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