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评价及其利用进展

空间克隆网站  时间:2021-04-20  阅读:()
王志龙,伍丹丹,郭崇炎,陈秋红(水稻油菜抗病育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摘要:茶陵普通野生稻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保留并进化获得了许多栽培稻不具有的优良性状,是栽培稻品种进一步改良可供利用的天然优异种质资源.
从野生稻中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是当前水稻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茶陵野生稻种质资源评价及其抗病、抗寒等优异基因的研究利用情况,探讨了茶陵野生稻在今后水稻育种研究中的利用潜力,为更好地利用茶陵野生稻提供依据.
关键词:茶陵野生稻;种质资源;光合特性;抗病基因;抗寒基因;遗传标记EvaluationandUtilizationofGermplasmResourcesofChalingWildRice(O.
rufipogonGriff.
)WANGZhi-long,WUDan-dan,GUOChong-yan,CHENQiu-hong(Hunan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RiceandRapseedBreedingforDiseaseResistance/CollegeofAgronom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Abstract:Chalingwildrice(O.
rufipogonGriff.
)isavaluablewildresourceingeneticimprovementofeliterice.
Duetotgermplasmresource,whichhadgrownintheharshenvironment,retainedandobtainedmanyelitetraitsthatarenotfoundincultivatedrice.
Itcanbeutilizedingeneticimprovementofcultivatedrice.
Excavationandutilizationofelitegenesfromwildriceisthehotspotofriceresearchnowadays.
Here,wereviewedthecurrentprogressonevaluationofChalingwildricegermplasmresourcesaswellasidentificationofelitedisease-resistanceandcold-tolerancegenesandprovidedthefutureprospectiveanddiscussiononbetterapplicationofthiswildresourcevaluableinricebreeding.
KeyWords:Chalingwildrice(O.
rufipogonGriff.
);Germplasmresource;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Disease-resistancegene;Cold-tolerancegene;Geneticmarker稻属(OryzaLinnaeus)野生种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77个国家,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野生稻种共有20多个,因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被视为水稻遗传改良的宝贵资源[1-4].
1978年到1982年,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我国野生稻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Griff.
)、药用野生稻(O.
officinalisWallexWatt.
)和疣粒野生稻(O.
meyerianaBall.
),广泛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江西、湖南、福建和台湾等地[2,3],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
1982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张榜全省各地,广泛发动全省搜寻野生稻.
茶陵县的尹武,在该县的尧水公社艾里大队发现了野生稻的踪迹,经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派员鉴定,认定该处野生稻为普通野生稻,由于在茶陵县发现,故将其命名为茶陵野生稻.
茶陵野生稻及同时期江永野生稻的发现打破了湖南没有野生稻分布的错误结论[6].
茶陵野生稻生长在茶陵县尧水乡湖里沼泽地,地处东经113°40',北纬26°50',沼泽地海拔高150m左右,该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大年平均气温为17.
9℃,量三菱草、莎草、野茭白、野莲等野草与野生稻混生,比同纬度的安仁、攸县及江西省的莲花气温高0.
2~0.
8℃,极端最低气温为-9℃,最高气温为40℃[7-9].
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收稿日期:2017-10-30修回日期:2017-11-26网络出版日期:2018-04-10UR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9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1699);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1239)第一作者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与水稻抗逆分子生物学.
E-mail:zhilongwang@126.
com;伍丹丹为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陈秋红,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与水稻抗逆分子生物学.
E-mail:cqh924@163.
com蓄水养鱼导致茶陵野生稻濒临灭绝,之后周进等在该地进行种群恢复及后来野生稻保护区的建立才使茶陵野生稻种群保存至今[9].
1茶陵野生稻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茶陵野生稻为多年生水生植物,宿根性强,具有地下部稻芽萌发、多年生缩根越冬、黑色柱头外露、喜潮湿温和环境等特性.
3月上旬从越冬茎节上的蘖芽长出新苗,9月中旬始穗,10月中旬成熟,终花期在10月中旬,全生育期约195~200d[8,10].
刘贵华等[11]对茶陵野生稻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发现其种子具有高度的休眠特性.
种子的休眠与多种因素有关,Wu认为稃和种皮是两个主要因素[12];Roberts认为野生稻的稃和种皮对种子的休眠作用机理在于阻碍了气体和水分的渗透[13].
在自然环境中野生稻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都比较低[14].
与现代栽培籼稻和粳稻相比,茶陵野生稻颖果表现为长、窄、薄、轻、长宽比值高的特征,稃尖角度和退化外稃角度较小[15].
稻株株型较直立,高达160cm左右,根系极发达,节间紫色,茎节隆起明显,茎秆粗壮坚硬,基部节上有气生不定根.
穗大小差别较大,每穗60~150粒左右.
穗形散而直立,落粒性强,轻轻触碰便会掉落,谷粒瘦长,灰褐色,颖尖具6cm以内的长芒,种皮红色,种胚较小,胚乳蜡质透明,无腹白,米质好,碘反应呈深蓝色[6].
万常炤等[16]对野生稻的蒸煮品质进行了分析,发现茶陵野生稻的直链淀粉含量是所测普通野生稻中最低的,为14.
37%,另外其糊化温度中等,具有较软的胶稠度,展示出优良的蒸煮品质.
刘贵华等[9]对湖南茶陵野生稻的保护区群落进行调查,绘制了群落优势种水平分布图,发现各物种斑块在群落中呈异质分布,出现现实生态位分离,这种分离主要是由生境条件特别是生境水位决定.
茶陵野生稻分布于10~20cm的中水位生境,因此在茶陵野生稻的保护工作中,适宜生境尤其是适宜水位的维持十分重要.
2001年农业部启动了野生稻原地保护工作,在湖南茶陵建立了茶陵野生稻原地保护区,大大加强了当地居民对野生稻的保护意识,但是目前的保护措施能否使野生稻居群持续产生相当程度的适应变异而长久生存和持续进化还有待监测和评价.
2茶陵野生稻的光合特性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得生物能源的最主要途径,研究水稻的光周期反应特性、通过提高光合效率来提高水稻产量是近年来水稻研究的重要领域.
王国昌等[17]报道了稻属20个种在广州自然条件下的光周期反应特性,20个种的抽穗期从7月一直延续到11月,根据抽穗的早、晚,出穗期日长从长到短,可分为钝感型、敏感型、极敏感型.
湖南、江西的本地普通野生稻属于敏感型[18-19].
王明全等[20]对各类野生稻材料进行光周期反应实验,发现这些野生稻的地理分布与短日性强弱有关,愈南愈强.
茶陵野生稻属于光周期反应差异很大的一类,其短日性较药用野生稻及泰国O.
rufipogon弱.
康公平等[21]研究表明,茶陵野生稻的净光合速率(Pn)在下午极显著高于对照超高产或高产栽培稻,在高温(40℃,45℃)胁迫下亦是如此;光饱和点与对照9311无显著差异,极显著高于两优培九、汕优63、威优46,CO2饱和点(644.
5μmol·mol-1)明显高于对照(521.
1~581.
3μmol·mol-1),羧化效率(0.
1511mol·m-2·s-1)显著高于对照(0.
1277~0.
1384mol·m-2·s-1);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
这说明茶陵野生稻的光合性能强于目前的超高产或高产栽培稻,且在高温下表现更为突出.
XiangMo[22]对分蘖期的茶陵野生稻和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Y两优一号、粳稻品种日本晴进行冷处理(15°C)和正常处理(28°C),之后测定叶片光合参数,结果表明冷害处理条件下,茶陵野生稻的净光合速率、总叶绿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PSII的最大量子产量、表观量子产量和羧化效率都明显高于栽培稻品种.
从冷处理到正常处理,茶陵野生稻中这些参数的比率为47.
9~84.
9%,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稻品种(3.
1~73.
8%).
易向军等[23]以湖南茶陵普通野生稻和对照栽培稻为材料,测定了各品种叶片在低温、高温和干旱等逆境及非逆境下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茶陵野生稻在非逆境条件下表现出优良的光合生理性状,在低温、高温和干旱等逆境条件下亦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康公平等[24]发现以准S为核背景、茶陵野生稻为细胞质源的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光合效率相较于对照优势明显.
以上研究表明茶陵野生稻光合特性优良.
3茶陵野生稻的遗传标记欧立军等[25]以典型籼稻、典型粳稻、普通野生稻以及1个超级稻父本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水稻籼粳性和广亲和基因进行分析,以便根据得到的结果选择含粳稻血缘的亲本应用于杂交育种,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结果表明,茶陵野生稻主要含粳型血缘,属于偏粳型.
黄光文等[26]利用ISSR和SSR分子标记发现野生稻的核DNA有籼粳分化趋势,茶陵野生稻粳型特异性标记比籼型特异性标记多,结果与欧立军等[25]研究一致.
高健等[27]以茶陵野生稻、安仁野生稻及籼亚种(subsp.
indica)栽培稻9311、南京11号、广陆矮4号和粳亚种)栽培稻秋光、日本晴、爪哇稻为实验材料,利用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序列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开发区分籼、粳亚种的分子标记,发现水稻rDNA的ITS序列的长度和G/C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其传统亚种分类和生态型分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遗传分化距离上茶陵野生稻近于粳稻而远于籼稻.
孙传清等[28]对来自亚洲各国的122份普通野生稻和76份栽培稻的核DNA进行RFLP分析,探讨它们之间以及籼粳稻之间的遗传进化情况,结果表明江西东乡、湖南茶陵及部分云南元江野生稻不与籼稻、粳稻聚在一起,而单聚一亚组,此亚组形态上较为原始,属于水稻原始祖先种.
蒋斌元等[29]对茶陵野生稻及其导入后代间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陵野生稻在进化上处于比较原始的位置,导入后代在遗传上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由于DNA片段的随机插入而引起.
朱世华等[30]对东乡、茶陵、江永的普通野生稻群体间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群体以地理位置相聚,按由南向北的地理梯度,线粒体DNA遗传变异从少到多,rDNA间隔序列长度由长变短,表明地理隔离导致遗传分化,即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必然导致基因型向地理生态型的分化.
东乡、茶陵、江永野生稻都有自己独特或主要的类型.
陈觉梁等[31]通过RMAPD分子标记对不同野生稻基因组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茶陵野生稻归属于AA基因组,认为普通野生稻比同样AA基因组的栽培稻具有更多的基因,非AA基因组野生稻又含有AA基因组野生稻没有的基因,表明野生稻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李小湘等[32]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普通野生稻自然居群交配系统,湖南茶陵野生稻居群的异交率低,母代居群的观察杂合度小于预期杂合度,表现为纯合子过剩.
同时湖南茶陵野生稻居群内存在亚结构,这与Xu等[33]报道的茶陵原位普通野生稻存在4个地理并不隔离的亚居群的结果相符.
4茶陵野生稻优异基因的发掘野生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经受各种环境的自然选择,形成了丰富有利的基因变异类型,育种家们已从野生稻中发掘了抗病、抗虫、耐冷、耐旱、高产、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它许多优异性状和基因[1,34-36],茶陵普通野生稻作为湖南的野生稻资源,株洲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纷纷对其进行了优异基因的挖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4.
1抗病基因4.
1.
1稻瘟病抗性基因稻瘟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
李友荣等[37]对68份茶陵野生稻和28份江永野生稻材料进行了稻瘟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茶陵野生稻较抗稻瘟病,其中有28份表现出中抗叶稻瘟,占41.
2%.
王胜利等[38]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茶陵野生稻、受体栽培稻R9810以及导入后代之间的遗传差异,发现后代材料与受体材料相比,抗稻瘟病遗传特性有了明显变化,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从茶陵野生稻及导入后代中获得了2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同源序列,与抗稻瘟病基因Pita比对,同源性高达92.
49%和92.
74%,说明很可能是一个新的稻瘟病抗性基因.
李强等[39]利用抗病基因的NBS保守区域设计兼并引物对茶陵野生稻的同源基因进行克隆和分析,获得了2个能推导出完整氨基酸序列并具有NBS-LRR类抗病基因保守区域的基因,且与水稻抗病基因RPR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利用电子定位将获得的基因定位在水稻基因组11号染色体上RPR1基因附近,根据序列比对结果,认为这些克隆的基因可能是新的抗病基因.
徐庆国等[40]利用现有已经克隆的抗性基因的保守序列合成引物(WR-1、WR-2)对茶陵野生稻总DNA进行扩增、回收PCR产物、克隆及测序分析,初步得到4类不同的NBS-LRR抗性候选基因.
4.
1.
2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白叶枯病亦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李友荣等[37]连续两年在苗期和剑叶期用白叶枯病菌株HXO43对68份茶陵野生稻进行接种,结果发现茶陵野生稻C15材料表现出全生育期抗病,C54全生育期中抗,C4、C9、C41和C57表现成株期抗性.
继续将抗白叶枯病的茶陵野生稻C15和感病品种湘晚籼1号杂交,F2代抗性性状表现的遗传分离比为3:1,表明茶陵野生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进一步选择F3代抗病的栽培型单株与优质晚籼品系HA89-165复交及逐代定向选择,育成了具有湖南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外观和蒸煮品质良好的栽培稻新种质6个.
蒋斌元[41]等通过同源克隆法在茶陵野生稻、受体R9810及导入后代ys09004中均获得Xa26抗白枯叶病家族基因的片段.
将所得片段与Sun等[42]从籼稻Minghui63获得的基因家族进行对比,片段26LRR15与MRKa同源性为99%,片段26LRR16与MRKb同源性为97%,其中MRKb即Xa26抗白枯叶病基因,并且对比不同材料所得的类似片段发现都存在多个碱基位点上的差异,推测可能是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
4.
2抗寒基因在我国南方双季稻地区,早稻时常遭遇寒潮袭击,大部分水稻品种的幼苗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无常的不良气候.
寻找耐冷遗传资源、选育耐冷性强的品种,对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43].
茶陵野生稻是我国分布最北的两个居群之一,其地下茎在极低的温度下仍然保持着十分旺盛的活力,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寒性.
徐孟亮等通过自然冷胁迫与人工冷处理实验发现,茶陵野生稻苗期的耐冷性强于籼稻和爪哇稻,但弱于粳稻[44-45].
刘静雅等[46]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分离克隆了茶陵野生稻中的DREB转录因子基因,其全长有958bp,编码218个氨基酸,经BLAST及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其与水稻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8%.
DREB类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抗旱、耐低温和高盐等信号途径,对植物逆境胁迫下的抗性极其重要[47-48].
此DREB转录因子具有一个典型的与抗逆性密切相关的AP2结构域,说明该转录因子可能与抗冻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
陈淑媛等[49]采用水稻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分析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茶陵野生稻中鉴别出3个受低温诱导而显著上调的耐冷候选基因OrCr1、OrCr2及OrCr3(Oryzarufipogoncoldresponsivegene1,2,3),分别构建其超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对获得的转基因拟南芥纯系进行了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OrCr1、OrCr2及OrCr3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异位表达均能提高拟南芥的耐冷性,在OrCr3基因启动子序列区还发现了低温响应元件LTR.
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类物质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X)[50].
生物体一般通过SOD、POD和CAT三者协同作用,使活性氧自由基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从而防止自由基伤害,使生物在逆境中仍能健康生存[51].
陈志等[52]对茶陵野生稻及对照材料进行冷胁迫处理,发现茶陵野生稻苗期耐冷性强于冷敏感对照及部分耐冷品种,与部分耐冷对照相当.
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随着冷处理的增加幅度大于冷敏感对照,而下降幅度又小于冷敏感对照,阐明了茶陵野生稻苗期耐冷性与其抗氧化系统在冷胁迫后的适应性变化密切相关.
5茶陵野生稻的利用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亲缘关系较近,二者的基因组、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亦比较接近.
鉴于茶陵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的特异性和优良性,湖南一些科研院所开展了利用茶陵野生稻改良栽培稻育种工作的尝试,主要是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茶陵野生稻的DNA导入栽培稻,获得大量变异后代,经过多代选育,在导入后代中选择性状优良的材料.
湖南农业大学和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1]将茶陵野生稻总DNA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受体栽培稻R9810,在D2代中发现有23篼株高超过150cm未见倒伏,3篼分蘖能力与茶陵野生稻相似,分蘖达到50根/篼以上,并且所有材料的抗寒性明显优于对照栽培稻.
在D3代植株中植株株型趋向于受体R9810,但是在抗性、分蘖、结实、米质各方面都优于栽培稻对照.
培育到D4代又出现一部分性状的分离,但大部分的植株仍然表现出野生稻的优良性状.
李颖邦[53]等对表型各异的导入后代进行RAPD多态性分析,筛选出了一份具有明显耐寒能力的后代材料Km16,Km16对低温胁迫响应更快,在低温胁迫时,其体内SOD和CAT酶活性都高于受体材料R9810.
湖南农业大学[54]对导入后代材料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获得了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0-249和e046A2表现为高抗的K3株系,表现为低抗的K17株系;K3株系同时还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195-2-2表现为抗.
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发现在当年诱发品种每蔸每穗全数发病的气候条件下,茶陵野生稻的导入后代株系Km2012-3、Km2012-4、Km2012-16表现高抗稻瘟病.
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还在晚稻抽穗扬花期用18~20℃的温度处理茶陵野生稻导入后代,发现在受体材料(普通栽培稻)基本不结实的情况下,导入后代D4代的结实率达到80%左右,这表明茶陵野生稻的抗寒基因在导入材料中得到了充分表达并遗传.
除将茶陵野生稻DNA导入栽培稻进行改良育种外,龚曼等利用茶陵野生稻中克隆的两个低温响应基因OrCr1和OrCr2进行了转基因育种尝试.
分别构建了OrCr1和OrCr2基因的超表达载体转化水稻品种中花11,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实验结果表明低温逆境时转基因植株中的脯氨酸含量较对照明显更高,而脯氨酸是植物抵御逆境及寒冷的重要物质,说明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耐冷性得到了加强[44].
6展望近二十年来,利用茶陵野生稻改良栽培稻种质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但至今还未有育成可供应用的稳定材料及推广品种.
相比部分其他野生稻资源,其真正应用的成果甚少.
如利用东乡野生稻培育出了强耐冷水稻新品种"东野1号",并实现大面积推广;育成了早熟、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早衰的优良品种赣D早和耐寒、可越冬的4193-1等系列品系;利用其雄性不育基因,育成了协青早A、国际油粘A、东B11A、中早35A等三系不育系[55-56].
利用普通野生稻中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育成了3个包含Xa23的新保持系.
小粒野生稻中克隆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已广泛用于栽培稻品种中抗稻瘟病性状的遗传改良.
药用野生稻中克隆的Bph14和Bph15已广泛用于褐飞虱的抗性育种工作.
国际水稻研究所利用尼瓦拉野生稻育成了抗草状矮缩病的IR系列品种[1,36,57-58].
分析茶陵野生稻资源利用成果不显著的原因,一是由于利用野生稻改良栽培稻存在的通病,即有利基因与不利基因连锁、栽野杂交后代遗传不稳定、分离世代长等问题;二是对茶陵野生稻的遗传背景了解较薄弱,没有高密度的遗传图谱,通过图位克隆技术获得基因较困难;三是对茶陵野生稻优势性状及基因的认识和挖掘不够深入,前期研究投入力度不够,优势性状和基因是利用的基础,对于茶陵野生稻很多性状的评价及利用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持续更多面及深层次的挖掘.
茶陵野生稻位于我国普通野生稻的第二北点,抗寒性是其可供利用的重要性状.
将茶陵野生稻北移至长沙,超过我国普通野生稻自然分布的最北限(江西东乡),其宿根依然连续多年成功越冬.
2007年冬季我国南方出现罕见冰灾天气,在供试的日本晴、秋光等7个粳稻品种全部死亡的情况下,经过低温胁迫的茶陵野生稻依然能够存活,这说明茶陵野生稻种茎具有极强的耐冷性[45].
除耐冷性外,前人研究表明茶陵野生稻还具有不少其他优异性状,有待进一步评价、挖掘和利用.
茶陵野生稻归属于AA型基因组,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杂交亲和性好,这给茶陵野生稻栽野杂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应合理利用其特性广泛构建群体,结合其他方法,大量选育优良材料.
虽然野生稻资源利用困难重重,但正是野生稻资源的利用实现了全球水稻种质改革的飞跃.
随着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的深入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野生稻资源的利用手段将更加多样化.
高代回交QTL(advancedbackcorssQTL,AB-QTL)分析法是将QTL的分析推迟到回交的高代群体(如BC2或BC3等),在回交一、二代群体时不进行选择,这样不会让有利基因随着选择而被淘汰,此方法非常适用于野生资源中有利基因的研究和利用[59].
另外大量建立含野生稻有利基因的短片段渗入系结合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改良栽培稻品种个别性状的好方法[1,60].
随着基因克隆方法的发展,大批量克隆野生稻有利基因将变得更加便捷,尤其是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野生稻全基因组测序将更加经济、高效,这将加速野生稻资源挖掘工作的进程.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将对茶陵野生稻资源的利用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鄂志国,王磊.
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遗传,2008,30(11):1397-1405[2]汤圣祥,魏兴华,徐群.
国外对野生稻资源的评价和利用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2):223-229[3]高立志,张寿洲,周毅,葛颂,洪德元.
中国野生稻的现状调查.
生物多样性,1996,(03):38-44[4]云勇,韩义胜.
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3):472-476[5]傅立国主编.
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14-316[6]湖南省稻种资源普查考察组.
湖南江永、茶陵发现野生稻初报.
湖南农业科学,1983,(01):44[7]张公武,邹培云.
茶陵野生稻与稻作起源发展关系初探.
株洲工学院学报,1999,13(6):38-41[8]孙桂芝.
湖南野生稻的生境及其特征特性研究.
作物研究,1988,(2):14-16[9]刘贵华,王海洋,周进,郭友好.
湖南茶陵普通野生稻保护区优势种的空间分布和生态位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2001,25(1):65-70[10]雷驰,刘丽.
湖南野生稻原生境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作物研究,2006,(2):187-189[11]刘贵华,周进,王海洋,郭友好.
不同处理对普通野生稻种子萌发及水位对幼苗存活的影响.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2):146-150[12]WuL.
SeeddormancyofaTaiwanwildricepopulationanditspotentialforricebreeding.
BotanicalBulletinAcademiaSinica,1978,19(1):1-12[13]E.
H.
Roberts.
DormancyinRiceSeed:III.
Theinfluenceoftemperature,moisture,andgaseousenvironment.
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1962,13(37):75-94[14]高立志,张寿洲,周毅,葛颂,洪德元.
中国野生稻的现状调查.
生物多样性,1996,4(3):160-166[15]张文绪.
湖南茶陵普遍野稻(0.
rufipogon)的特征观察.
株洲工学院学报,1999,(5):46-48[16]万常炤,范洪良,陆家安,邹馥梅.
我国三个野生稻种的稻米蒸煮品质.
上海农业学报,1993,9(2):37-42[17]王国昌,卢永根.
稻属植物种在广州自然条件下的光周期反应和分系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6(2):12-18[18]孙桂芝.
湖南野生稻的生境及其特征特性研究.
作物研究,1988,2(2):14-16[19]潘熙淦,饶宪章.
江西东乡野生稻考察及特性鉴定报告.
城乡致富,1982,(7):5-8[20]王明全,唐明.
野生稻光周期反应研究.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8,16(3):213-218[21]康公平,徐国云,陈志,徐孟亮,陈良碧.
茶陵普通野生稻光合特性研究.
作物学报,2007,33(9):1558-1562[22]MoXandXuM.
The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of'Chaling'CommonWildRice(OryzarufipogonGriff.
)underColdStress.
NotBotHortiAgrobo,2016,44(2):404-410[23]向军.
茶陵野生稻逆境下的光合特性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2010[24]康公平,戴小军,欧立军,李文嘉,梁满中,陈良碧.
同核异质温敏核不育水稻光合特性的细胞质效应.
杂交水稻,2016,31(5):65-69.
[25]欧立军,许栋,廖亚西.
水稻籼粳亚种ISSR遗传差异分析.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1):22-25[26]黄光文.
运用分子标记对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2006[27]高健.
野生稻与栽培稻rDNA的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学意义.
湖南师范大学,2003[28]孙传清,王象坤,吉村淳,土井一行,岩田伸夫.
普通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核基因组的RFLP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1997,30(4):37-44[29]蒋斌元,张齐,康敏,王胜利,龚建华,洪亚辉.
茶陵野生稻及其导入后代间的遗传差异RAPD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2012,(13):5-7[30]朱世华,汪向明,王明全.
中国普通野生稻线粒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1998,(04):11-16.
[31]陈觉梁,欧立军,刘平,陈良碧.
不同基因组野生稻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遗传分析.
生命科学研究,2007,11(3):248-252[32]李小湘,刘勇,段永红,王淑红,詹庆才,孙桂华,高立志.
利用SSR分析普通野生稻自然居群交配系统.
中国水稻科学,2010,24(6):601-607[33]XuX,LuBR,ChenYH,etal.
Inferringpopulationhistoryfromfine-scalespatialgeneticanalysisinOryzarufipogon(Poaceae).
MolecularEcology,2006,15(6):1535-1544[34]张祥喜,罗林广.
野生稻优异基因分子标记定位与利用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2002,(6):1-4[35]张明伟,徐飞飞,郝巍,王春连,赵开军.
野生稻基因导入系W6023对白叶枯菌的抗谱及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2):298-309[36]潘英华,陈成斌,梁世春,黄娟,徐志健,曾华忠,梁云涛.
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4):9908-9910+10009[37]李友荣,候小华,魏子生,孙桂芝.
湖南野生稻抗病性评价与种质创新.
湖南农业科学,2001,(6):14-14,18[38]王胜利,洪亚辉.
茶陵野生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
湖南农业大学,2013[39]李强,李磊,田志坚,邢俊杰,崔玲玲,曹孟良.
三种野生稻候选抗病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2007,5(5):704-708[40]徐庆国,杨剑,曹孟良.
野生稻抗性候选基因筛选和克隆.
江苏农业学报,2008,24(增刊):5-11[41]蒋斌元.
茶陵野生稻总DNA导入栽培稻后代的遗传差异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2012[42]SunX,CaoYL,WangSP.
Pointmutationswithpositiveselectionwereamajorforceduringtheevolutionofareceptor-kinaseresistancegenefamilyofrice.
PlantPhysiology,2006,140(3):998-1008[43]黄力士,刘凌峰,刘之熙.
水稻耐冷性研究进展与前景.
湖南农业科学,2008,(1):3-6[44]龚曼.
茶陵野生稻中两个低温诱导基因OrCr1与OrCr2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2012[45]徐孟亮,陈志,肖媛,崔延春,徐国云,夏新界.
茶陵野生稻苗期耐冷性研究.
激光生物学报,2009,18(06):805-809.
[46]刘静雅,程建强,龚建华,康敏,洪亚辉.
茶陵野生稻DREB类转录因子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06):630-633[47]GuoZJ,ChenXJ,WuXL,etal.
OverexpressionoftheAP2/EREBPtranscriptionfactorOPBP1enhancesdiseaseresistanceandsalttoleranceintobacco.
PlantMolecularBiology,2004,55(4):607-618[48]TangW,CharlesTM,NewtonRJ.
OverexpressionofthepeppertranscriptionfactorCaPF1intransgenicVirginiapine(PinusvirginianaMill.
)confersmultiplestresstoleranceandenhancesorgangrowth.
PlantMolecularBiology,2005,59:603-617[49]陈淑媛.
转茶陵野生稻三个耐冷候选基因拟南芥的创制及其表型分析.
湖南师范大学,2014[50]刘少华,陈国祥,胡艳,吕川根,吴国荣,杨艳华.
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功能叶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作物学报,2004,30(12):1244-1249[51]李海林,殷绪明,龙小军.
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1):50-53[52]陈志,易向军,张俊,徐孟亮,陈良碧.
茶陵野生稻苗期耐冷性与抗氧化系统的关系.
生命科学研究,2010,14(1):67-72[53]李颖邦,康敏,宋伟,程鹏,洪亚辉.
低温对茶陵野生稻总基因组导入栽培稻后代耐冷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物研究,2015,29(1):1-4[54]杨永红,龚建华,康敏,洪亚辉,张学文.
茶陵野生稻资源保存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
大科技,2015(27):203-204[55]陈大洲,张巴克,熊文华.
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2):12-16+19[56]盛文涛,柏斌,吴俊.
东乡野生稻有利性状鉴定与育种利用研究进展.
杂交水稻,2016,31(6):1-6[57]周起先,姜明松,陈峰,朱文银,朱其松,徐建第.
野生稻主要抗病虫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研究概况.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2):112-116+122[58]郭嗣斌,韦宇,李孝琼,高国庆,邓国富.
小粒野生稻优异基因的挖掘与利用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2):371-376[59]李德军,孙传清,付永彩,李晨,朱作峰,陈亮,才宏伟,王象坤.
利用AB-QTL法定位江西东乡野生稻中的高产基因.
科学通报,2002,47(11):854-858[60]阿新祥,熊华斌,徐福荣,汤翠凤,张恩来,杨雅云,戴陆园.
转移定位野生稻优异基因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分子植物育种,2011,9(11):1071-1082

香港 E5-2650 16G 10M 900元首月 美国 E5-2660 V2 16G 100M 688元/月 华纳云

华纳云双11钜惠出海:CN2海外物理服务器终身价688元/月,香港/美国机房,免费送20G DDos防御,50M CN2或100M国际带宽可选,(文内附带测评)华纳云作为一家专业的全球数据中心基础服务提供商,总部在香港,拥有香港政府颁发的商业登记证明,APNIC 和 ARIN 会员单位。主营香港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美国OpenStack云服务器、香港高防物理服务器、美国高防服务器、香港高防I...

RackNerd 2022春节促销提供三款年付套餐 低至年付10.88美元

RackNerd 商家我们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商家,速度一般,但是人家便宜且可选机房也是比较多的,较多集中在美国机房。包括前面的新年元旦促销的时候有提供年付10美元左右的方案,实际上RackNerd商家的营销策略也是如此,每逢节日都有活动,配置简单变化,价格基本差不多,所以我们网友看到没有必要囤货,有需要就选择。RackNerd 商家这次2022农历新年也是有几款年付套餐。低至RackNerd VPS...

免费注册宝塔面板账户赠送价值3188礼包适合购买抵扣折扣

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我们使用宝塔面板免费版本功能还是足够的,如果我们有需要付费插件和专业版的功能,且需要的插件比较多,实际上且长期使用的话,还是购买付费专业版或者企业版本划算一些。昨天也有在文章中分享年中促销活动。如今我们是否会发现,我们在安装宝塔面板后是必须强制我们登录账户的,否则一直有弹出登录界面,我们还是注册一个账户比较好。反正免费注册宝塔账户还有代金券赠送。 新注册宝塔账户送代金券我们注册...

空间克隆网站为你推荐
thinksnsthinksns 好用吗?靠谱吗苹果appstore宕机苹果appstore打不开怎么办360退出北京时间电脑桌面右下放了时间不对了怎么可以准确调回北京时间人人视频总部基地落户重庆重庆总部城的项目简介解析cuteftp宜人贷官网宜信信用贷款上征信吗长沙电话号码升位湖南的电话号码什么时候从6位数升到7位数的?网店系统b2c电子商务网站前台系统主要分为哪几部分joomla模板网上下载的Joomla模板要怎么安装?localsettingsLocal Settings这个文件夹是干什么的?
代理主机 北京域名注册 高防服务器租用 域名商 腾讯云盘 华为云服务 siteground inmotionhosting 视频存储服务器 128m内存 表单样式 日本bb瘦 ntfs格式分区 t云 支持外链的相册 谷歌台湾 攻击服务器 数据湾 西部数码主机 电信测速器在线测网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