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经济运行状况评估与2018年经济形势展望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2017年12月本报告起草委员会主任:张新生副主任:周振华万大宁马俊贤成员:刘幸偕吴爱忠张宁金亮唐豪贺涛李卫东王坚庄晓玖汪亮君羊高平金煜许锦国刘小兵执笔:刘学华姜乾之毕晓航赖丹馨张亚军办公室:石珮莹卢坚峰王宏伟王馨馨孙传印徐颖本期特邀专家周伟张广生张国华沈瑞良王世豪权衡高骞王永刚上海2017年经济运行状况评估与2018年经济形势展望为进一步加强上海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科学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全市经济运行的各类因素,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上海2017年经济运行状况评估与2018年经济形势展望"课题组分别召开专家学者、委办部门、政协委员座谈会,组织赴各区及部分企业调研,形成分析报告如下:一、2017年上海经济运行状况的基本评估2017年上海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前三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7.
0%,预计全年GDP增速6.
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2017年上海经济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需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总体向好态势中价格支撑因素较大,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上海进入补库存阶段,伴随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及利润双升,长期来看上海经济持续向好仍需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不断深化推进来支撑.
(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好的势头持续凸显1、投资、消费、外贸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民间投资增速提高.
1-11月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166.
43亿元,同比增长6.
9%,较去年同期提高1.
4个百分点.
从主要领域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支撑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平稳增长,同比增长11.
8%.
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快,1-11月增长7.
2%,第二产业投资企稳回升,增长5.
2%,第一产业投资则陡降69.
5%.
从经济主体看,1-11月国有经济投资1789亿元,同比上涨20%,非国有经济投资4377.
43亿元,同比提高2.
3%,其中,私营经济投资为1002.
8亿元,保持4.
3%的较高增速.
消费增长稳中有升.
1-11月商品销售总额为102303.
51亿元,同比增长12.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767.
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
1%.
外贸增速反超投资与消费,1-10月上海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6456.
35亿元,同比增长16.
1%,其中出口增长10.
4%,进口增长20.
3%,已恢复到201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再现三大需求"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就业、收入、物价持续维稳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截至11月份,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7.
7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2.
12万个,同比减少1.
12万个.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60元,同比(名义)增长8.
5%,其中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分别增长8.
5%和9%,大幅高于同期的GDP增速.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增长良好.
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57.
23亿元,同比增长8.
7%.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
1-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
7%,涨幅同比回落1.
5个百分点.
1-11月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
5%,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
4个百分点,1-11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
1%,涨幅比上半年回落2.
2个百分点.
3、产业、消费、区域迸发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1-11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完成总产值9450.
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
3%.
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41.
5%,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8.
3%,生物医药增长8%,节能环保增长6.
7%,高端装备增长3.
5%,新材料增长3.
7%.
技术合同成交额上升.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50%以上,主要分布于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新消费加速迭代升级.
1-11月无店铺零售额1676.
8亿元,同比增长10.
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
6%,同比提高1.
1个百分点.
其中,网上商店零售额1330.
31亿元,增长10.
9%,增速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
8个百分点.
服务类消费增长迅猛.
据市商务委统计,1-10月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8020.
5亿元,同比增长22.
7%.
其中,B2B交易额12235.
8亿元,同比增长19.
1%;网络购物(B/C)交易额5784.
7亿元,同比增长30.
9%.
在网络购物交易中,商品类交易额2874.
3亿元,同比增长23.
6%;服务类交易额2910.
4亿元,同比增长38.
9%.
服务类、商品类网络购物消费之比从2016年的0.
87:1提高至近1:1.
区域加快形成赶超发展新动能.
例如,嘉定双创街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以"创新""创业"为内核、以"咨询与战略合作平台""创新技术研究院""双创学院""创业会客厅""智能制造实验室""创新产品展示中心""天使投资人中心""产业融合平台""双创人才公寓""创业综合服务体"等诸多创新创业服务构成了完整的创业生态闭环,从资本、空间、产业乃至生活服务一应俱全,嘉定双创街在双创核心的强大内驱下,成为影响大众创业生态的全新系统,推动嘉定乃至上海新动能建设的新引擎,从而形成嘉定经济结构转型新格局.
松江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实施"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旅游产业发展"三大举措,实现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局面.
临港积极打造智能制造发展的高地,推进汽车、工程机械、船舶海洋工程等优势产业发展,培育一批百亿级、数百亿级的产业集群.
(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1、总部经济持续向好总量持续增加.
自今年年初发布《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之后,总部企业进一步集聚.
1-8月全市共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总部型机构累计达到610家,其中亚太区总部67家,外资研发中心达到416家.
能级加速提升.
95%以上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具有两种以上功能,82%的地区总部具有投资决策功能、61%的地区总部具有资金管理功能、54%的地区总部具有研发功能、35%的地区总部具有采购销售功能.
仅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1%的地区总部,贡献了全部外商投资企业9%的营业收入和15%的利润总额,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以总部经济为主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目前已成为上海利用外资最重要的领域.
2、三次产业稳定发展三产比重保持稳定.
来自股市、房市的"红利"减退,实体经济走上复苏之路,二产增速反超三产,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6660.
45亿元,同比增长8.
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03.
18亿元,同比增长6.
6%,三产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稳定在69%.
工业投资与生产继续回升,全市工业形势企稳回升的基础正不断加固,随着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机制的建立,全市工业投资持续回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1-11月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
4%.
全市工业总产值32522.
39亿元,同比增长7.
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0807.
39亿元,同比增长7.
7%.
本轮工业回升主要依靠汽车产业带动,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
6%.
3、工业效益持续提高工业企业利润明显回升.
全市工业加快向产业链和产品线高端布局,产品需求扩张,利润不断回升.
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达到2550.
66亿元,同比增长10.
3%,已连续15个月保持增长.
全市六个重点工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1185.
67亿元,增长14.
3%,利润总额1816.
83亿元,增长12.
2%,分行业利润全面回升.
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进一步提升.
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利润率达到8.
3%,比去年年初提高1.
3个百分点.
六个重点工业行业从去年的"四降"变为"全面增长".
1-11月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21222.
62亿元,同比增长9.
9%,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9.
8%,汽车制造业增长19.
6%,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增长2.
2%,精品钢材制造业增长2.
3%,成套设备制造业增长4.
5%,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8%.
(三)功能优势深化提升1、"四个中心"核心功能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要素市场功能持续深化.
各要素市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上海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排名全球第二,期货交易成交量排名全球第十.
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枢纽优势进一步发挥.
1-11月,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64610万吨,增长9.
7%;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3682.
47万TEU,增长8.
2%,累计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TEU,继续位居全球第一;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继续保持攀升态势,且超过飞机起降次数的同比增长率.
国际贸易中心能级持续提升.
上海商品销售总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运行,金属、化工、棉花等6家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线运行,多品类的大宗商品市场功能更加齐全,部分商品价格和指数成为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风向标.
2、区域功能定位积极分化区域产业和空间结构出现积极分化态势.
2017年全市各区产业结构深度切换,产业空间分化逐渐明显.
一方面,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更加清晰,传统服务业加速升级,高端服务业与"体验经济"成为中心城区发展主要方向.
如静安区将发展高端商务商业、人文休闲创业作为未来发展重点;黄浦区大力拓展新金融、新消费、创意2.
0、大健康、互联网+等五大新领域.
根据统计,全市甲级写字楼空置率上升至15.
8%,但陆家嘴、静安寺等核心商圈写字楼却呈现面积紧缺、一房难求、排队求租现象,租金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围绕战略定位,郊区产业发展的选择更为明确.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郊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提升产业能级、淘汰落后产能成为各区主要工作目标.
(四)潜在风险总体可控1、金融领域"脱虚向实"成效明显信贷支持实体经济较快发展.
资金持续回流实体经济,1-9月全市各项贷款累计增加6106.
9亿元,其中61%是体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非金融企业贷款",高于全国51%的水平.
金融支持科创中心力度增强.
全市辖内银行科技金融和投贷联动试点业务稳步增长,整体运行态势良好.
截至三季度末,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存量家数达4781户,较2016年末增加478户,增长率为11.
11%.
贷款余额2015.
93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较2016年末增加515.
57亿元,增长率为34.
36%.
整体不良率较2016年末下降0.
07个百分点至0.
54%.
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存量客户数4409家,占比达92.
22%,贷款余额1060.
95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27%.
在银行业投贷联动业务方面,投贷联动项下贷款企业家数270家,较2016年末增加87户,增长率为47.
54%;贷款余额合计50.
81亿元,较2016年末增加24.
68亿元,增长率为94.
44%,均显著快于同期科技贷款增速,累计为311家企业提供投贷联动服务,累计发放贷款105.
91亿元,无不良贷款.
2、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持续显现市场成交量降价稳.
1-11月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5002.
63万平方米,增长1.
4%.
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825.
67万平方米,下降1.
8%,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350.
,下降7.
2%.
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26.
,下降4.
1%.
商品房销售面积1501.
24万平方米,下降38%.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00.
13万平方米,下降33.
7%.
11月份,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37.
45万平方米,同比下跌38%左右;成交套数为2800套,同比下跌38%.
成交面积和套数均为近七年来的新低,房地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持续降低.
同时,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
7月市住建委出台《上海市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聚焦两个体系,即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深化三个为主,即居住为主、市民消费为主、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优化"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即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和征收安置住房四位一体.
(五)动力转换中创新经济不断聚合1、科创中心建设纵深推进张江科学城进一步提升集聚度.
加快项目化推进,确定"五个一批"70个重点项目,即一批大科学设施项目、一批研发转化和认证服务平台项目、一批城市功能项目、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一批重大能级提升产业项目.
推进控规调整和专项规划编制.
推进8个重点片区控规调整,其中国家实验室等2个已批复,孙桥科创社区等3个已完成公示;结合科学城建设规划对人口规模、用地性质等要素的调整,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落地,进一步完善科学城的综合配套服务.
2、"新经济"动能加速集聚自贸试验区持续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
主动对接最高标准,不断改进符合中国国情的负面清单制度,2017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已经将限制措施从2013年版的190项缩减到95项.
"证照分离"改革一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先手棋",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的"组合拳",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起到重要作用.
截至9月底,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4.
9万户,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
36倍,其中新设外资企业9100多户,上海近一半外资企业落户在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占比从自贸试验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
同时,发布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精准服务计划,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打破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捆绑"的模式.
明确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的功能定位与实施路径.
围绕贸易投资、金融开放合作、增强互联互通功能、科技创新合作、人文合作交流以及智库建设,提出6大专项行动及60项具体行动举措.
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包括自由贸易账户在内的金融创新,使得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降低,提高了资金结算效率.
自贸港建设先行先试.
目前已形成了探索自由贸易港区建设的初步方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
积极探索实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金融、外汇、投资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入境游热潮不减.
1-10月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为721.
49万人次,同比增长1.
7%,过夜人数同比增长3.
6%,其中外国人增长1.
3%,港澳同胞增长2.
7%,台湾同胞增长3.
1%.
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和日本入境旅游者人数增长幅度较大,分别为15.
4%、13.
9%、13.
3%和12.
8%.
中高端酒店业持续向好.
整体看来,2017年上海市星级酒店出租率发展趋势良好,1-10月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为68.
6%,同比增长0.
9个百分点,星级饭店平均房价增长2.
7%.
未来随着更多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继续推动全市中高端酒店的快速发展.
(六)2017年上海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经济稳态基础仍显薄弱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出现"双降"局面.
1-11月全市合同外资373.
58亿美元,下降22.
1%,实到外资156.
31亿美元,下降7.
6%,下降趋势较全国更为明显.
一直以来上海都是外资进入我国的首选地,外资也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功能提升的重要力量,"双降"态势的持续需要高度关注.
工业投资回稳的可持续性仍不牢固.
目前支撑长远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产业大项目仍然不足,2017年计划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仅15个,无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
受投资意愿下降、商务成本较高、新供地规模下滑较快等影响,直接对新建投资产生影响.
目前重大产业项目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引进,而重大产业项目涉及产业政策、土地、金融、人才等,需要调动投资、金融、产业等多种资源进行组织策划协调,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以及人口调控、规划留白、土地管理、安全环保等底线要求,部分区工业投资推进动力不足,大部分区取消了工业投资年度考核.
经济回稳的价格支撑因素较大.
1-11月全市PPI上涨对工业利润上涨贡献较大,11月份,本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升2.
9%,购进价格比去年同月上升5.
7%.
2、企业营商环境尚存"短板"2017年世界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上海仅位列第九位,在沪企业对营商环境优化的感受度偏低,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简政放权有待完善.
"该放不放",不少具备取消条件的审批事项仍未取消,部分审批事项取消不彻底;"不是真放",一些审批事项名义取消、实质保留,或以备案之名履审批之实,企业并未真正尝到甜头;"一放了之","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的传统方式存在着强大的制度惯性,而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也亟待提升,管活、管好的办法与手段不多.
另一方面,营商环境建设与企业和产业变化不相适应.
当前新业态和新模式大量喷涌、蓬勃而生,确实加大了营商环境的建设难度,政府往往面临着促进新经济发展和完善相应监管机制的两难.
在一些新兴领域,相关的法律规范、制度体系和实施监管尚未充分建立,甚至监管主体也没有明确.
二、2018年上海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环境(一)世界经济稳步复苏,周期性"两低、两高"并存,经济分化明显、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1、全球经济增长符合预期,但复苏缺乏内在动能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速触底之后缓慢回升,2017年主要经济体普遍呈现平稳向好的增长态势,全球经济增长符合年初预期,全球经济运行呈现新拐点,国际各大权威机构预计2017和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显著提升(表2.
1).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经济复苏并未带来贸易相匹配的复苏,根据世贸组织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增长3.
6%,增速高于2016年的1.
3%,与IMF预计的世界经济增速持平.
从结构上体现出周期性的"两低、两高"并存,即全球经济与贸易低增长、低利率与低通胀并存,以及高债务与高杠杆并存,这种局面隐含着诸多复杂矛盾,并给世界经济的平稳复苏带来了不确定性.
表2.
1各大机构对全球经济的预测(单位:%)指标地区20172018指标地区20172018经济增长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货膨胀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3.
53.
6发达国家21.
9发达国家22发展中国家4.
74.
4美国2.
12.
1英国共识公司欧元区1.
71.
6全球32.
8经济增长率日本1.
20.
6美国2.
12.
1发展中国家4.
54.
8欧元区1.
51.
4世界银行日本0.
50.
8全球2.
72.
9贸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达国家1.
91.
8全球3.
83.
9发展中国家4.
14.
5发达国家英国共识公司出口3.
53.
2全球33进口44美国2.
22.
3发展中国家欧元区1.
91.
7出口3.
64.
3日本1.
41.
1进口4.
54.
3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7年6月最新预测;英国共识公司《共识预测》2017年7月;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2017年6月.
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增长预测按照购买力平价法GDP加权汇总;世界银行、英国共识公司按汇率法GDP加权汇总.
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仍是支撑贸易复苏的重要条件,但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的高基数将对2018年增速造成压力,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也会对贸易增长产生影响.
WTO预计2018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3.
2%,预期增长区间为1.
4%-4.
4%,低于2017年,也低于IMF预计的同期世界经济增速.
因此,下一阶段全球经济的复苏对中国出口的带动不能过高预期.
虽然全球性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各国的共同需求,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服务、大数据协同成为新经济增长点,但整体而言新一轮科技革命处于蓄势待发阶段,尚未引发大规模设备投资热潮,高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加之发达国家收入分配不平衡加剧,中低收入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下降,居民消费能力受到抑制;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呈现阶段性放缓,短期内难以再次全面繁荣.
2、结构性"三轨分化"态势持续,全球贸易冲突进一步加剧从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来看,美国、欧元区及日本、新兴经济体"三轨分化"态势持续.
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工业生产加速增长,国内消费增长强劲,对外贸易持续好转,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就业市场态势良好.
另一方面,欧元区经济运行平稳、工业生产低速增长,消费逐步改善,对外贸易保持活跃,消费价格温和,就业市场持续改善;而日本出口大幅回升,工业生产加速增长,对外贸易保持活跃,消费价格上涨缓慢,就业市场保持稳定.
另外,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总体稳定,印度、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巴西、南非、马来西亚、波兰、越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经济体经济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速.
总体而言,发达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稳步下降,从2007年占全球的55%下降到目前的44%,而全球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为56%.
在特朗普总统"使美国再次强大"和"美国优先"的战略背景下,美国相继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气候协定,并试图主导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修改WTO规则.
据《全球贸易预警(GlobalTradeAlert)》统计,美国从2009年到2017年采取了12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占全球7833项的15.
4%,仅2017年上半年就采取了65项贸易保护措施.
据WTO报告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共发生309项贸易保护措施,其中G20成员国就占了256项.
发达经济体一方面呼吁贸易自由化,一方面为自身利益而实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给世界未来经济的平稳复苏带来了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通过多个双边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成为经济体间开放和合作的新选择,也为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带来了新机遇.
3、全球量化宽松时代宣告结束,新兴经济体需增强风险防控意识2017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区间调升25个基点,从1.
0%-1.
25%上调至1.
25%-1.
5%.
这是美国年内的第3次加息.
美联储的最新经济及利率预期还显示,美联储预计2018年将加息3次,2019年加息2次.
与美联储启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相对应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多家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
11月30日,韩国央行宣布加息25基点至1.
5%,为六年多来首次加息.
英国央行则在11月2日结束的议息会议后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0.
5%.
随着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势头持续加强,欧洲央行也开始释放退出信号.
在2017年10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欧洲央行虽维持了超低的基础利率,但从2018年1月起,将每个月购债规模由此前的600亿欧元缩减至300亿欧元,开始释放退出信号.
未来一旦金融市场过快收紧,可能加剧企业、金融、政府等部门的脆弱性,造成市场预期的快速逆转.
2018年受美国货币政策逆转的示范效应影响,未来欧元区和日本央行等其他经济体有可能全面退出量化宽松,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后资本的紧缩,不仅会阻碍发达经济体的增长,也将使新兴市场再度面临资本外逃、汇率动荡的巨大压力,对世界经济和对中国经济带来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要高度重视.
4、全球进入减税竞争时代,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在经济复苏"乍暖还寒"情况下,减税已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在特朗普大规模税改方案"靴子落地"前,不少国家就已经开始减税.
德国2017年1月宣布对税制进行彻底改革;英国一系列减税政策已于2017年4月新财年生效;法国2017年7月宣布减税;同月,印度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商品和服务税;意大利政府也在今年年初批准了一项计划,在2017年将减少企业所得税;据《日本经济新闻》12月5日报道,日本政府讨论将积极加薪和投资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降至25%左右,面对特朗普税改的政策,跟进减税似乎成了保持企业竞争力的必选项.
2018年,面对减税时代来临,新型经济体很难独善其身,势必面临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的双重压力.
资本外流还将带走就业机会,影响经济增长和政府税收.
因此,中国需要主动参与,以改革推动结构性减税,重点防范资本流出、货币贬值以及金融波动上升的风险.
(二)中国经济稳中有进,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但下行压力依然严峻1、中国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内需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区域发展呈现新格局2017年我国经济平稳,就业增加、价格趋稳,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趋于改善,工业增速稳定、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持续升级、进出口增速加快、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IMF、联合国等机构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延续2017年稳中向好的趋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速度6.
5%以上,OECD预期2018年经济增速将较今年的6.
8%放缓至6.
6%,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近期研究报告中表示,考虑到今年经济的增速超预期,将中国2018年GDP增速预期从6.
3%上调至6.
4%.
(如表2.
2)表2.
2世界权威机构对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分析机构增速预测重点关注的影响因素IMF6.
5%中国经济政策持续稳定,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流向经济的信贷政策,2018年中国可从能源价格下降和稳定中额外获利,能源输出国则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联合国6.
5%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大幅度的信用增长,以及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刺激了中国经济增长.
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由于中国仍在开展结构性改革,中国现在正在将增长的驱动力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工业部门增长转变为由消费和服务部门拉动增长.
OECD6.
6%随着中国政府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消费与服务业驱动型转变,预计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进一步增强.
世界银行6.
5%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保持稳定,经济再平衡不断推进将增强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不担心未来两三年中国经济"硬着陆",即使存在风险,中国也有财政空间来应对.
建议中国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转变增长方式,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穆迪6.
4%宏观经济的企稳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再平衡提供了机遇.
这也为中国实现其他目标,包括提升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缩小经济发展失衡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
预计未来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强调降低经济增长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加着力降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高盛6.
5%中国的政策将逐渐转向风险控制和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由于汽车消费增速的放缓,中国消费增速也将出现轻微放缓.
中国银行6.
7%新兴行业继续快速增长,新旧动能持续转换,服务业继续加快发展.
但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调整、传统动能由强转弱、金融政策易紧难松、环保督查力度加大等都将对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不确定性.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展望》(IMF10月),《全球经济展望》(世界银行6月),《经济展望》(OECD11月),《世界经济展望》(联合国5月),穆迪、高盛、中国银行等相关报告.
从2017年的经济增长数据来看,三大产业发展平稳,物价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工业生产价格高位波动,主要工业品价格上涨,大宗商品总体上保持稳定,就业形势稳定,财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房地产市场回稳,国际收支平衡进一步改善.
消费需求拉动作用显著,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
5%,比上年同期上升2.
8个百分点.
在全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分化的背景下,一方面突出重点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带动效应,长三角、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成为引领新一轮投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另一方面把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国家整体发展布局,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新动能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2017年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业延续了较快增长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
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8.
8%.
去产能方面,前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76.
6%,同比提高了3.
5个百分点.
去库存方面,中央层面做好包括税收、土地、金融等在内的房地产制度顶层设计,同时赋予地方政府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调控权限,提高调控的差异性和精准性.
去杠杆方面,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
降成本方面,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增强我国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补短板方面,突出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在世界银行《2017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第78位,与先进经济体相比,在企业的产权保护、市场监管、企业服务等制度保障方面还有许多改进空间.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据《2018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18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全面回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效果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投资不断升温,产业创新不断涌现,成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
3、长三角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带动效应2017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积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区域经济发展平稳,产业结构、动力结构转换明显,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继续提升.
从宏观数据来看,长三角地区在2017年度内经济运行比较平稳,投资和消费实现较快增长,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单位面积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虽然长三角地区新兴产业总体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在区域经济中的促进作用提升,但地区和行业之间发展情况差异较大.
从区域经济发展数据看,2016年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16.
5%,其中浙江七市、江苏八市和上海生产总值3.
54万亿元、6.
01万亿元和2.
75万亿元,分别增长7.
8%、8.
3%和6.
8%.
从增长速度看,16个城市中除绍兴(5.
5%)外,其余城市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GDP增速超过8.
0%,其中舟山GDP增速达到了两位数,增长11.
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为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因此长三角还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L型底部虽已基本夯实,重点行业风险仍需防范由于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已接近14%,在国际贸易中已属极限,在全球经济大幅度走强背景下,全球贸易增长的空间有限,因此,中国的消费品和投资品出口增长均缺乏有力支撑.
从国内经济来看,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而2017年1-11月份仅增长6.
9%,另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持续下降,至10月份已降至增长8.
8%,M1增速仅为13%,M1、M2的剪刀差巨大.
因此,我国经济回稳的价格支撑因素较大,2018年金融、房地产等重点行业风险仍需防范.
三、2018年经济走势判断及展望(一)2018年经济走势研判2018年上海经济将延续"十九大"提出的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更加注重发展中的质量和效益,并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总体经济走势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多项风险因素仍在累加.
具体来看,GDP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不会出现大幅下滑,消费、出口需求将维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同时,房地产、股市等资产价格高位震荡概率比较高,通胀压力加大,预计2018年CPI增速将达到2.
3%,受高基数、上游价格涨幅回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18年PPI增速将回落至3.
0%左右.
消费增长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将保持在7%左右.
投资增速将回落,双向投资下降幅度明显,利用外资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税收和财政收入预计将会降低,对金融和房地产的依赖可能会上升,包括租赁住房等因素,形成2018年上海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明年上半年,预计房地产还不会有大的增长,租赁住房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也较为有限,这可能成为经济增长减速的因素之一.
明年上海经济可能会走出一个从低谷向上的态势,同比数据可能会略有下降.
综上所述,结合2017年数据情况,初步预计2018年全市GDP增速为6.
7%,呈现"前平后升"特征.
重点指标如下:2018年上半年主要指标预测经济指标GDP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社零总额CPI财政收入增长率6.
7%-1.
0%5%7%2.
3%5%(二)充分把握2018年面临的重要机遇2018年,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上海将在新时代背景下承担新使命、新作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新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更好服务全国、带动区域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品质的生活.
结合国内国际形势,2018年上海经济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六大机遇,对经济运行的支撑效应将逐步显现,有利于增强上海经济发展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2018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于拉动上海经济、提升口岸功能的机遇.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2018年11月在中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包括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和企业商业展两个部分,预计将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加.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利于增强上海口岸和进口集散的功能,促进上海贸易的便利化、自由化,对上海无论是经济的拉动还是其他功能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为上海培育新动能、促进企业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国务院《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部署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撰文强调,"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对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上海自由贸易港初步方案正围绕货物、资金和人员三大要素的自由流动展开,在外汇管理、税收优惠、外籍人士领取中国绿卡及外地员工落户等方面有望取得突破.
此外,自由港将力争实现"境内关外"的整体监管策略,以发展离岸贸易、离岸金融为发展方向.
自由贸易港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将促进国际中转及离岸贸易的发展,也将促进服务贸易尤其是技术服务贸易的发展;自由贸易港"区内自由"的制度红利更有利于"原进原出"的全球维修、加工制造、仓储物流、跨境电商等企业的发展;在外汇管理及跨境结算支付方面的便利性改革可以催生第三方金融服务及投资服务新业务的发展.
通过自由贸易港建设,政府监管模式、企业生产模式都将有重大突破,许多产业将由现在的许可制变成备案制和豁免验证,必将助力上海在更高层面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自由高效流动,推动上海经济转型与发展.
三是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集中力量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出现颠覆性技术的可能性加大,有助于形成新产业和新发展模式,并将世界经济带入创新经济时代.
上海如果能够洞察趋势、把握态势,积极主动拥抱创新,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着力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上开疆拓土,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上做足文章,就能够成功的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自国务院批准上海加快建设科创中心方案以来,上海科创中心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一大批科研项目已经建成,并且开始逐步产生效益,产出了一批重要成果,突破了一批制度瓶颈,健全了一批工作机制.
2018年上海将集中力量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力争张江实验室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大科学设施、重大科研项目等建设布局;推动张江科学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因此,2018年,在深入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创新活力和创造力方面,以及如何立足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来提升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方面,上海面临新一阶段的发展机遇.
四是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对于上海拓展新发展空间、提升创新生态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其中,东部地区要通过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优化发展.
城市群的协同发展,通过拓展发展空间,解决中心城市"城市病"和过度拥挤的问题;通过科技创新资源和新兴产业资源在更大范围的集聚,有助于营造更加优化的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通过城市群发展模式,产业链、价值链的增值性和创业创新的成功率也将得以提高.
长三角区域制造业基础较好,有利于上海集中精力培育集聚研发设计类企业,与周边制造业基地进行协同融合创新,形成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链条.
上海如果能率先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掌握优势,将有可能突破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瓶颈约束,占据制造业升级发展的高点.
因此,加快发展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尽快促成国家层面围绕都市圈规划落地出台相关举措,是上海2018年拓展新发展空间、聚集新发展动能的重要机遇.
五是"一带一路"综合性平台建设加快的机遇.
10月11日,为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共8个部分,聚焦6大专项行动,提出了60项具体行动举措及具体的实施路径,即: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制度创新载体,以经贸合作为突破口,以金融服务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人文交流和人才培训为纽带,以同全球友城和跨国公司合作为切入点.
在"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功能上,闵行区、宝山区等区都已经有一批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8年上海将加快研究推进建立"一带一路"综合性经贸投资促进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投资并购海外先进技术,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中心;加强"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措施企业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争取上海成为仲裁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探索在沿线国家(地区)开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标准国际化试点.
凭借上海在贸易、金融、航运、科创中心建设中的经验,结合未来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2018年上海将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平台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开一些颇有特色的举措.
六是消费取代投资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机遇.
人均收入提升和精准扶贫对消费需求的拉动将体现在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升级以及脱贫人口对生活必需品有效需求回升两个维度.
2017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60%,比投资的贡献率高30个百分点,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且"经济向好支撑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拉动经济继续增长"的良性外溢循环正在形成.
按照城市发展规律,上海有望进入后工业化、后城市化和高收入阶段的"两后一高"的发展新阶段.
进入高收入阶段,市民更加向往美好生活,对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上海应当积极把握以人民美好生活为中心的发展机遇,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应对2018年面临的主要挑战2018年,从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导向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来看,上海主要还将面临七个方面的挑战,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以此为重点进行"补短板".
一是工业投资后劲不足的挑战.
上海工业投资的问题分两类,一方面要看它的总量到什么规模,另一方面要看它到究竟是增量还是存量改造.
2017年的数据来看,新增投资量很少,技术改造的量占整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0%左右.
新增投资量中分成两块,一块是基础投资,另一块是真正的设备投资.
上海近期土地投资成本比重在上升,真正用于设备能力提升的投资比重是下降的.
技术改造也分为固定资产投资(硬投资)和软投资,作为固定资产的硬投资固然重要,但软投资的管理、软件的提升同样重要.
若按照固定资产总规模1.
5万亿来计,上海每年工业投资仅有一千亿左右.
上海工业投资增长慢,关键还是产业分工之后企业新投资的意愿下降,从而影响了上海工业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018年上海工业可预见的新增量不多,会有部分新品,但是大幅增量不多,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二是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面临多重发展压力的挑战.
目前上海经济对金融业、房地产和传统行业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
传统产业升级难以找到突破点,上海原有的六大支柱以重化工业为主,主要面向企业生产,缺少面向消费者的产业,而新一轮互联网创业以面向消费者的行业为主,传统产业难以适应和谋求突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郊区招商引资引进的部分项目质量不高,对产业升级的作用不大,一些龙头企业将产能向外地转移,郊区面临被动的"二次转型"风险.
随着发展形势发生巨变,在多重竞争压力之下,上海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动力不足的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增速较慢,缺乏以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较慢,经济发展新动能尚未成熟.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为13.
9%,从2012年到2016年仅提升了1.
3%左右,新兴产业规模尚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退出后形成的空白,新兴产业集群效应不突出,缺少特别有全球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难以形成优势产业集聚.
从全国的态势来看,上海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上并没有领先优势,引领作用不强,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增长乏力;规模小的产业则不足以支撑.
因此,第二产业的增长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能不能持续保持良好势头,进一步提高占比,是2018年上海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是防范金融系统风险和发展新金融的挑战.
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到金融的核心就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体系隐含系统性风险,有可能影响经济金融稳定,上海需要加强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
从趋势来看,影子银行等"灰犀牛"隐现,金融机构之间风险传导加快,金融机构杠杆率上升趋势明显,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性造成了威胁.
2018年上海需要加强对金融创新和影子银行的监管,建立完善金融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增强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功能,使金融业发展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
一方面,上海金融也存在机会,比如上海的国企改革、创新产业等方面都需要资金,这对股市的集资功能而言是比较好的机遇.
但另一方面,上海的金融发展更面临挑战,发达的交通条件提升了人口、产业趋同性,互联网的信息、资金优势为去中心化创造了条件,在周边省市地区积极发展金融的情况下,上海更应该有危机意识,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金融.
五是民生领域补短板的挑战.
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民生领域众多的短板问题要尽快补齐.
尽管本市在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公共服务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供给水平明显提高,但随着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市民对优质公共服务需求不断上升,原来以保基本为主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难以匹配当前需求.
同时,市域范围内公共服务资源不平衡的矛盾仍旧突出,面向"一老一少"等特定群体的服务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城乡差距、户籍差距以及公共服务的可及性等诸多问题仍然存在,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服务有待健全.
民生领域诸多的短板,成为制约上海2018年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大挑战.
六是区域分化加剧的挑战.
与其他全球城市相比,上海的短板在郊区农村,潜力也在郊区农村.
上海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必须补齐农村这块最大的短板,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当前,上海城乡一体化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对于城区而言,郊区在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和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郊区正处于退出低端产业和引进高端产业的"换档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农村资源、资产配置效率有待改进,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是很高,农村发展活力急需激活,这已成为上海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一大挑战和制约.
七是吸引与留住人才的挑战.
全球城市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担负着吸引集聚优秀人才和前沿创新的使命,未来全球各大城市对人才和创业公司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同时,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竞争压力也日益上升,深圳、苏州等城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政策优惠力度极大,深圳、武汉、南京等城市相继出台宽松的落户政策和具有竞争力的购房补贴制度.
2018年上海要关注本市人口结构的变化,立足继续保持城市的竞争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大力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继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经济发展的环境友好度,增强人才吸引力,降低人才流失,积极应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人才挑战.
四、保持明年经济平稳运行的对策建议(一)进一步扩大开放,打造吸引外资新高地随着外资企业自身能级的提升,外资对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要素跨境流动、政府服务等方面有了更新更高的需求,需要上海依托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上海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吸引外资工作.
加大吸引外资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投资促进网络,加大重点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重大外资项目推进机制,促进项目落地.
促进各类开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大支持和服务外商投资企业的力度,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完善工作机制,系统推进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扎实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
二是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政策.
争取更多扩大开放措施先行先试,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支持外商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和采购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沪开展研发活动,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政府科技计划项目,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
便利外籍人士来沪工作,便利外籍人士申办在华永久居留,便利外籍应届毕业生来沪工作,便利外籍人士配偶、子女等申办居留许可.
三是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
在发展离岸贸易、中转贸易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制造加工、研发等功能.
规范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建立便捷高效的人才签证制度,为跨境务工人员出入境和停居留提供更大便利,吸引高科技人才和开放型人才,为高端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
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创新交易、物流、金融和海关监管模式.
加快建立国际物流数据平台,建立国际贸易物流链的舱单、状态及商品信息的物流数据和服务的标准化体系.
围绕货物、资金和人员三大要素的自由流动,把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
(二)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巩固提升发展能级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上海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
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要求,不断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防止资源、资金、资产脱实转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
一是打造新时代上海制造品牌.
开展上海制造形象塑造和整体宣传工作.
采用第三方评价机制,制定"上海制造"系列标准,推进企业自愿认证试点,突显上海产业转型和发展的特质.
加快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发展,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品牌.
参照上海自贸试验区模式,建立"中国(上海)先进制造产业示范区"的统一品牌,将临港、张江、汽车城、漕河泾、金桥等产业基地和一些零星工业用地纳入统一品牌管理,以统筹配置全市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政策、财政税收扶持政策资源.
二是加快占领产业标准制高点.
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实现标准化服务业的发展,以现有产业政策为依据和基础,充分考虑政策间的平衡与衔接,从支持标准化服务业集聚发展、支持标准化服务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机构实施标准化升级、支持标准化服务人才集聚和支持标准化服务领域技术交流等方面,搭建供需平台,整合优势企业、认证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资源,建设标准化服务创新功能型平台.
建立需求导向的服务机制,明确和引导标准化服务需求.
三是加快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
对标纽约第五大道、伦敦牛津街、巴黎香榭丽舍、东京银座等世界级商业街,推动南京路、淮海路等实体商业转型升级.
通过引导企业经营创新,聚焦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倒逼商业快速转型和全面升级.
加快上海商业征税模式创新,力争让上海成为国人购物最佳目的地,成为国外商品进入中国销售最佳场所.
积极帮助商业企业提升品牌的公信力,让上海成为全国居民靠得住、信得过的购物天堂.
创造更加便利的购物消费环境,汇聚更加丰富的全球高端品牌,打造更有特色的知名商圈,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重大机遇,把上海建成人人向往的购物天堂.
(三)加快整合国内外科创资源,深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应积极借力长三角各类科创资源,依托国家科学中心加快集聚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和团队,并进一步加大对外资研发中心支持力度.
一是加快打造沪嘉杭G60科创走廊.
推动松江与嘉兴、杭州三地将以G60高速公路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划,在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共建高度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共同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健全互联互通智慧基础设施网络、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化合作,鼓励在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嘉兴、杭州等地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紧密合作.
二是加快吸引和集聚国内外高端科研机构.
依托国家科学中心,聚焦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物质等科学领域,发起设立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计划,推动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
依托大设施,吸引海内外研究机构、高校来沪设立全球领先的用户实验装置、科学实验室.
引入国际顶尖科学大师,牵头承担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任务,形成国际化、高水平、跨领域的一流研究团队.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外资研发中心支持力度.
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外资研发中心落户,配置更多的全球创新资源.
进一步完善以司法保护为主导作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积极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在沪形成更多创新成果并落地应用.
重视基础研究、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形成更多发明专利和科研成果,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产品.
努力为外资研发中心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特别是要继续优化人才政策,在促进人才流动等方面采取更多便利性举措.
(四)防范金融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确保经济平稳运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之一.
同时,本市住房发展将进入新阶段,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肩负新使命,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挑战.
要坚持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全面深入排查整治金融风险点,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有效防范各类资产泡沫化,加强金融风险研判和预警,重点关注银行业资产质量和资本市场、各类交易场所、交叉性金融业务及非法集资等领域风险.
尊重市场规律,及时应对化解风险隐患,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使市场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推进绿色金融体系的落实,稳妥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
二是促进购租并举住房市场健康发展.
研究健全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的长效机制,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上市供应量.
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为主要方向,加强支持住房租赁消费,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健全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规模化住房租赁体系.
深化完善房屋管理体制,健全加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统一、规范的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机制.
继续贯彻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和税收政策,支持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防范市场风险.
三是优化"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
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深化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政策机制,优化多渠道建设筹措方式,健全实物和货币相结合的保障方式,促进住房保障从以保基本为主逐步向保基本和促发展并重转变.
继续坚持集中建设和分散配建相结合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多渠道筹措住房保障资金和房源.
健全保障性住房准入和申请审核机制,参考市场房价、居民收入、政府财力可负担等因素,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住房保障准入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严格规范保障性住房居住使用管理,加强保障性住房日常使用行为管理,明确各类住房保障机构的具体管理职责.
(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避免区域分化加剧当前上海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尤其是上海郊区与周边江浙地区发展存在明显差距,上海在城乡一体、统筹协调等方面的任务依然很重.
一是全面提升郊区发展水平.
紧密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和经济发展特色,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鼓励各郊区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结合当地历史人文和建筑风貌,体现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
推进更高质量更好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持续推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向郊区人口集聚地倾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向郊区倾斜,执法管理力量向城乡接合部倾斜,郊区要在生态环境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用地减量化等方面为全市作贡献.
二是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城乡一体化不仅有"林成带,河成网,路成环,宅成园",还要注重内涵,注重里子,实现"水更清,路更洁,居更安,人更美".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应注重水环境治理,制定详细、周密的"一河一策"治理方案,也应注重生活环境治理,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更要关注污水纳管、河道疏浚、土壤改良等.
三是着力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以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为着力点,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为群众办事服务的能力.
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标准,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六)继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补足民生领域短板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要求,上海要继续谋求新作为,惠民生补短板多措并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管理制度.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缩小本市城乡、区域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服务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探索创新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和运行机制,鼓励发展需求管理、合格供应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投资管理和共建共享等模式,突出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争取在条件成熟的领域开展试点.
二是不断提升健身休闲公共服务水平.
结合黄浦江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改造,增添健身步道、自行车绿道、小型球场、历史遗存景点等体育、休闲设施,努力将浦江游览打造成为上海旅游第一品牌.
加快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
在重大体育设施建设中,力求打造复合型、开放式的群众健身休闲与专业体育服务相融合的公共空间,结合市民身边体育设施的新建、改造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场地设施供给,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更高满意度.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聚焦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基本养老机构床位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健全涵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监管的全过程统筹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全区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的政策支撑和行业监管体系.
CloudCone发布了2021年的闪售活动,提供了几款年付VPS套餐,基于KVM架构,采用Intel® Xeon® Silver 4214 or Xeon® E5s CPU及SSD硬盘组RAID10,最低每年14.02美元起,支持PayPal或者支付宝付款。这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国外VPS主机商,提供VPS和独立服务器租用,数据中心为美国洛杉矶MC机房。下面列出几款年付套餐配置信息。CPU:...
前天,还有在"Hostodo商家提供两款大流量美国VPS主机 可选拉斯维加斯和迈阿密"文章中提到有提供两款流量较大的套餐,这里今天看到有发布四款庆祝独立日的七月份的活动,最低年付VPS主机13.99美元,如果有需要年付便宜VPS主机的可以选择商家。目前,Hostodo机房可选拉斯维加斯和迈阿密两个数据中心,且都是基于KVM虚拟+NVMe整列,年付送DirectAdmin授权,需要发工单申请。(如何...
触碰云怎么样?触碰云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商家。触碰云主营香港/美国 VPS服务器、独立服务器以及免备案CDN。采用的是kvm虚拟构架,硬盘Raid10,Cn2线路,去程电信CN2、移动联通直连,回程三网CN2。最低1核1G带宽1M仅20.8元/月,不过这里推荐香港4核4G15M,香港cn2 gia线路云服务器,仅115.2元/月起,性价比还是不错的。点击进入:触碰云官方网站地址触碰云优惠码: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