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花生壳连接失败

花生壳连接失败  时间:2021-04-03  阅读:()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JGJ/T*-20**备案号J*-20**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StandardforGreenPerformanceCalculationofCivilBuildings(征求意见稿)20**-**-**发布2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StandardforGreenPerformanceCalculationofCivilBuildingsJGJ/T***-2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年*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北京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场地室外物理环境;5建筑节能与碳排放;6室内环境品质.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清华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400A,邮政编码:100084).

本标准主编单位:清华大学本标准参编单位:(部分,排名不分先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林波荣王清勤周辉孟庆林郝斌冯雅郝军杨仕超燕达钱华燕翔罗涛刘加根杨柳刘京季亮刘建华丁勇彭渤周浩王鹏赵洋高庆龙李琼马扬闫国军潘振张德银李紫微余琼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44场地室外物理环境54.
1一般规定54.
2室外风环境54.
3热岛强度64.
4环境噪声75建筑节能与碳排放95.
1一般规定95.
2建筑供暖和空调负荷95.
3建筑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115.
4可再生能源165.
5碳排放计算186室内环境品质206.
1一般规定206.
2自然通风206.
3气流组织、热湿环境与空气品质226.
4室内光环境246.
5室内声环境26附录A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专项报告要求28附录A.
1日照计算分析报告要求28附录A.
2场地风环境及热岛计算报告要求29附录A.
3环境噪声计算分析报告要求31附录A.
4自然通风计算分析报告32附录A.
5气流组织计算分析报告33附录A.
6空气品质计算分析报告34附录A.
7室内光环境计算分析报告35附录A.
8室内环境噪声计算分析报告要求36B建筑及暖通空调系统模拟计算运行参数表37本标准用词说明45引用标准名录46附:条文说明48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inologies23BasicRequirements44SiteOutdoorPhysicalEnvironment54.
1GeneralRequirements54.
2OutdoorWindEnvironment54.
3HeatIslandIntensity64.
4AmbientNoise75BuildingEnergyConservationandCarbonEmissions95.
1GeneralRequirements95.
2BuildingHeatingandCoolingLoad95.
3BuildingHeatingandAir-ConditioningSystemEnergyConsumption115.
4RenewableEnergySources165.
5CarbonEmissionsCalculation186IndoorAirQuality206.
1GeneralRequirements206.
2NatureVentilation206.
3AirDistribution,ThermalEnvironmentandAirQuality226.
4IndoorLightEnvironment246.
5IndoorAcousticEnvironment26AppendixAGreenPerformanceofCivilBuildingComputingReportRequirements28AppendixA.
1SunshineComputingReportRequirements28AppendixA.
2SiteWindEnvironmentandHeatIslandComputingReportRequirements29AppendixA.
3AmbientNoiseComputingReportRequirements31AppendixA.
4NatureVentilationComputingReportRequirements32AppendixA.
5AirDistributionComputingReportRequirements33AppendixA.
6AirQualityComputingReportRequirements34AppendixA.
7IndoorLightEnvironmentComputingReportRequirements35AppendixA.
8IndoorAcounsticEnvironmentRequirements36AppendixBTablesofOperationParametersinBuildingandHVACSystemSimulation37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45ListofQuotedStandards46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48总则1.
0.
1为统一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的基本要求,规范结果的准确性,为民用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本标准.
1.
0.
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民用建筑工程的绿色性能参数和指标的计算和评价.
1.
0.
3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2.
0.
1民用建筑绿色性能Greenperformanceofcivilbuilding民用建筑绿色评价标识中涉及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室内外环境等性能参数和指标.
2.
0.
2建筑环境与节能性能Performanceofbuiltenvironmentandenergyefficiency民用建筑绿色性能中涉及的建筑室内外声光热物理环境性能、节能、碳排放及室内空气品质等相关的性能指标.
2.
0.
3数值模拟Numericalsimulation基于计算机软件,对建筑物理相关的问题建立虚拟的实验模型,设定反映客观情况的相关参数,并按定解条件,依托软件内置的数学工具进行数值求解,获得实验成果的方法.
2.
0.
4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使用数值方法在计算机中对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进行求解,从而可预测流场的流动特征的数值模拟技术,简称CFD.
2.
0.
5参照建筑Referencebuilding进行围护结构节能率计算时,作为计算满足国家或行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全年供暖和空调能耗用的基准建筑.
公建节能设计标准中所写: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满足标准要求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用的基准建筑.
2.
0.
6参照供暖空调系统ReferenceHVACsystem进行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率计算是,作为计算满足本标准及相应的国家或行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全年供暖空调能耗用的基准系统.
2.
0.
7围护结构节能率Energysavingratebyenvelope基于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在其他设计条件都相同条件下,由于围护结构不同产生的建筑供暖空调能耗的差异比例.
围护结构节能率=(1-设计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参照建筑供暖空调能耗)*100%2.
0.
8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率EnergysavingratebyHVACsystem基于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在其他设计条件都相同条件下,由于暖通空调系统不同产生的建筑供暖空调能耗的差异比例.
围护结构节能率=(1-设计供暖空调系统能耗/参照供暖空调系统能耗)*100%2.
0.
9照明系统节能率Energysavingratiobylightingsystem基于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在其他设计条件都相同条件下,由于照明系统的不同产生的建筑照明能耗的差异比例.
照明系统节能率=(1-设计照明系统能耗/参照照明系统能耗)*100%2.
0.
10地道风Tunnelwindventilation利用土建或预制风道,使得风道内的空气在地下与土壤进行换热,进而实现夏季冷却或冬季预热的通风系统.
基本规定3.
0.
1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应以单体建(构)筑物、建筑群或单个区域作为对象,并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涉及的场地室外物理环境、建筑节能与碳排放和室内环境品质等方面的性能指标要求作为计算依据.
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对象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计算和评价.

3.
0.
2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应包括场地日照、风环境、热岛强度、环境噪声、围护结构节能率、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率、照明系统节能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地道风、碳排放、自然通风、气流组织、空气品质、天然采光、室内声环境等专项内容.

3.
0.
2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应选择通过可靠性验证的行业内专业计算方法或软件工具.
3.
0.
3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分析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应经过专业培训.
3.
0.
4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设定应根据施工图或竣工图确定.
2物理模型的几何模型尺寸,应按照实际建筑1:1设置,并应包含重点组件;3当物理模型简化时,模型物理量不应受到影响,且应符合相关模拟软件性能要求;4可根据模型和边界条件的对称性设置对称面.
3.
0.
5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中的场地日照、风环境、热岛强度、环境噪声、围护结构节能率、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率、照明系统节能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地道风、碳排放、自然通风、气流组织、空气品质、天然采光、室内声环境等专项报告的编写应按本标准附录A执行,且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应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建筑信息;2计算依据应列出有关标准规范的具体条款要求等;3计算软件应包括软件名称、版本号、运行平台等;4计算设定应包括计算区域、物理模型、边界条件或计算条件等;5应有计算结果分析及结论.
场地室外物理环境4.
1一般规定4.
1.
1场地室外物理环境性能包括室外风环境、热岛强度、环境噪声、日照和室外幕墙光污染计算等内容,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相关规定.
4.
1.
2场地日照计算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执行,且专项计算报告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
1的规定.
4.
1.
3场地幕墙光污染计算,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附录B的相关规定,并参照本标准附录A.
1的要求准备专项计算报告.
4.
2室外风环境4.
2.
1室外风环境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的相关规定.
4.
2.
2室外风环境计算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其物理建模、边界条件和计算域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冬、夏和过渡季节的典型工况气象参数宜采用《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中典型气象年中各季节出现风频最大的风向和所对应的风速值;对不同季节,当存在主导风向、风速不唯一时,宜依据《暖通空调设计手册》或当地气象局历史数据分析确定.

2对象建筑(群)的外缘至水平方向的计算域边界,应大于对象建筑高度的5倍以上;与主流方向正交的计算断面大小,应满足3%以下的阻塞率.
3当进行物理建模时,在目标建筑(群)周边1H~2H范围内应按建筑布局和形状准确建模;建模对象中应考虑主要构筑物和既存的连续种植的高度3m及以上的乔木(群).
4应采用标准两方程模型(k-ε模型)或修正模型;地面或建筑壁面宜采用壁函数法的速度边界条件;流入边界条件需考虑高度方向上风速梯度分布,结合计算对象区域实际情况,风速梯度分布幂指数(α)应符合表4.
2.
4.
1的规定.

表4.
2.
4.
1风速梯度分布幂指数(α)地面类型适用区域指数α梯度风高度A近海地区,湖岸,沙漠地区0.
12300mB田野,丘陵及中小城市,大城市郊区0.
16350mC有密集建筑的大城市区0.
22400mD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0.
30450m5流出边界条件可采用自然流出或压力设定边界条件.
当计算域范围比较广时,侧边界和上边界可采用对称面边界条件;当计算域比较狭小时,可采用自由流入流出或压力设定边界条件.
4.
2.
3室外风环境计算中,计算域的网格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与人行区高度(地面1.
5m及以上区域)之间的网格不应少于3个;2目标建筑附近网格间距需满足最小精度要求,不应大于建筑尺度的1/10;3对形状规则的建筑宜使用结构化网格,网格过渡比不宜大于1.
3;4应完成网格独立性验证.
4.
2.
4室外风环境计算分析报告应符合附录A.
1的规定.
4.
3热岛强度4.
3.
1热岛强度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中的第4.
2.
7条为依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气象参数选取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的规定;2应计算夏至日17:00设计工况在设计下垫面、绿化、水景、场地空间平面布置和材料属性条件下的热岛强度,并对比同一时刻参照工况即全草地下垫面,相同建筑空间平面布置工况条件下的热岛强度,设计工况平均热岛强度不应高于参照工况热岛强度2.
5℃.

3热岛强度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的相关规定.
4.
3.
2室外热岛强度计算应包括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分布参数计算方法和集总参数方法;计算时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分布参数模拟方法,.
4.
3.
3采用分布模拟方法计算室外热岛强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岛强度计算区域、网格划分、入口边界条件、地面边界条件、湍流模型和气象参数的选取应符合本标准第4.
2.
2、4.
2.
3条的规定;2室外热岛强度模拟计算应考虑太阳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影响,宜考虑各表面间多次反射辐射和长波辐射作用.
3下垫面及建筑表面参数应包括材料物性和吸收率、反射率、渗透率,蒸发率等参数等.
4建筑室外热环境模拟预测应考虑植物水体等景观要素的影响.
5热岛强度的计算分析报告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
1的规定.
4.
3.
4居住建筑热岛强度计算可参照行业标准《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及本标准第4.
3.
2条的规定方法简化进行.
4.
4环境噪声4.
4.
1室外环境噪声模拟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相关规定.
4.
4.
2室外声环境的计算域应满足下列要求:1由对象建筑(群)的外缘至水平方向的计算域边界,应满足对象建筑高度的5倍以上;2当噪声源处于对象建筑(群)较远的位置时,计算域的范围内外应延伸到噪声源处,并应涵盖噪声源与受声建筑物.
4.
4.
3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模拟过程中,应按原比例1:1建立对象建筑(群)和周边环境模型,且应包含重点组件,地面的覆盖范围满足计算域的要求,建筑物不应放置在空旷(无地面)环境中进行模拟.
2在目标建筑(群)周边水平方向2倍范围内应按建筑布局和形状准确建模.
3建模对象中除主要构筑物外,室外声环境模拟中应需要考虑地形.
4.
4.
4当进行室外噪声计算时,声接收面网格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外声场的水平声接收地面距离地面高度应为1.
2m~1.
5m;2建筑立面的声接收面距离墙壁和窗户应为1m.
3应将声接收面网格划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格,网格应完全覆盖计算的整体区域.
4声接收面网格宜采用3m~10m的正方形网格,也可结合建筑尺度和高度设定.
5对有起伏的地形宜采取优化接收面网格,网格面可随着地形过渡变化.
4.
4.
5室外声环境模拟中的计算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外声环境模拟时应设定温、湿度参数.
2应结合室外噪声源的现状,对公路铁路类型的交通噪声,在软件中可对线声源的声功率参数进行设定;对设备噪声,在软件中可对点声源和面声源声功率参数进行设定.
3应设定声屏障的吸声和隔声参数,在室外声环境中可准确的模拟声波经过透射和吸收对目标建筑的影响.
4应设定室外模拟区域的背景噪声,室外背景噪声应为目标噪声源以外的其他环境噪声的总和.
建筑节能与碳排放5.
1一般规定5.
1.
1建筑节能与碳排放计算应包括围护结构节能贡献率、暖通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幅度、照明系统节能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碳排放,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的相关规定.
5.
1.
2建筑节能计算应采用统一的气象设计参数设定基础气象边界条件,宜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
5.
1.
3建筑节能计算的算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计算全年8760h逐时负荷;2应分别逐时设置工作日和节假日室内人员数量、照明功率、设备功率、室内设定温度、供暖和空调系统运行时间;3计算模型应能反映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惰性的影响;4当进行逐时负荷计算时,应能够计算10个及以上建筑分区;5输出报告应包括计算原始信息和负荷计算结果,且应给出设计建筑与参照建筑中未满足设定室温要求的时间.
5.
1.
4建筑节能计算中人行为模拟的标准化应考虑实际建筑人行为的影响.
5.
1.
5照明系统节能率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照明检测与评价标准》(报批稿)附录B的规定.
5.
1.
6不同能源种类之间的转换系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JG/T358的规定.
5.
2建筑供暖和空调负荷5.
2.
1计算围护结构节能贡献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应分别计算规定条件下的全年供暖和供冷负荷;并应采用同一版本计算软件和相同的典型气象年数据.
2参考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根据国家现行建筑节能设计相关标准的规定设定,设计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按设计文件设定.
5.
2.
2建筑节能计算建模时,宜按建筑体型、朝向、房间使用功能和系统划分简化.
5.
2.
3建筑供暖和空调负荷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5.
1.
3~5.
1.
4条的规定,且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供暖和空调系统和运行时刻表的参数设置应符合规定.
5.
2.
4当比较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计算负荷降低幅度时,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供暖和供冷全年综合能耗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供暖和供冷全年综合能耗量等于全年供暖耗电量.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全年供暖耗电量按下式计算:(5.
4.
2-1)式中:EH——建筑物全年供暖耗电量(kW·h);QH——建筑物全年累计耗热量(kW·h),通过模拟计算确定;——热源为燃煤锅炉的供暖系统综合效率(综合考虑了锅炉效率与管网输配效率),取0.
60;q1——标准煤热值,取8.
14kW·h/kgce;q2——发电煤耗,取0.
319kgce/(kW·h).
2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供暖和供冷全年综合能耗量等于全年供暖耗电量和全年供冷耗电量之和.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的全年供暖耗电量和全年供冷耗电量按下列公式计算:(5.
4.
2-2)(5.
4.
2-3)式中:EER——热泵采暖系统总综合性能系数取值,为供暖量与热泵系统总输入能量(含热源、水泵、末端风机电耗)之比.
EER取1.
8;QC——建筑物全年累计耗冷量(kW·h),通过模拟计算确定;COPres——住宅空调供冷系统总综合性能系数,COPres取2.
8;3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供暖和供冷全年综合能耗量等于全年供暖耗电量和全年供冷耗电量之和.
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全年供暖耗电量按本标准的式(5.
4.
2-1)计算,全年供冷耗电量按下式计算:(5.
4.
2-4)式中:COPcom——公共建筑空调供冷系统总综合性能系数,为供冷量与空调供冷系统总输入能量(含冷源、水泵、末端风机电耗)之比,COPcom取2.
5.
4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的供暖和供冷全年综合能耗量等于全年供暖耗电量和全年供冷耗电量之和.
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的全年供冷耗电量按本标准的式(5.
4.
2-4)计算,全年供暖耗电量按下式计算:(5.
4.
2-5)式中:——热源为燃气锅炉的供暖系统综合效率(综合考虑了锅炉效率与管网输配效率),取0.
75;q3——标准天然气热值,取9.
87kWh/m3;——天然气折标系数,取1.
21kgce/m3.
5.
3建筑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5.
3.
1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应包含冷热源、输配系统及末端空气处理设备的能耗.
当计算参照系统和设计系统的供暖和空调能耗时,建筑及围护结构设置应按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第5.
2.
3条的规定确定.

5.
3.
2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算法除应符合本归成第5.
1.
3条规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具有冷热源、风机和水泵的设备选型功能;2具有热源、风机和水泵的部分负荷运行效率曲线;3将建筑全年累计耗冷量和累计耗热量折算为一次能耗量和耗电量;5.
3.
3当计算建筑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时,参照系统和设计系统的系统形式和参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室内温湿度和新风量.
参照系统的采暖空调室内设计计算参数(温度、湿度和新风量)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确定;设计系统应按实际设计情况设定.
2居住建筑的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计算参数设置应符合表5.
3.
3-1的规定.
表5.
3.
3-1居住建筑的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计算参数设置气候分区系统分类参照系统设计系统系统形式参数系统形式参数严寒地区寒冷地区供暖热源燃煤锅炉或燃气锅炉锅炉额定热效率及室外管网输送效率应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取值实际采用的热源系统形式1热源效率应根据设计工况确定2输配系统与设计系统相同循环水泵能耗应根据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中耗电输热比限值计算循环水泵能耗应根据耗电输热比计算耗电输热比折算参照系统水泵的功率,设计系统与参照系统水泵均按水泵曲线计算空调冷源家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性能参数应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取值实际采用的冷源系统形式冷源效率应根据设计工况确定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供暖热源家用空气源热泵空调器性能参数应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取值实际采用的热源系统形式热源效率应根据设计工况确定空调冷源冷源采用单元式空调冷源效率应按设计工况确定冷源采用冷水(热泵)机组冷源效率应根据不同负荷时的性能系数确定输配系统循环水泵能耗应根据耗电输热(冷)比计算温和地区参照夏热冬冷地区实际设计方案冷源效率应按设计工况确定注:1热源为市政热力时,设计系统的全年供暖能耗EH按下式计算:(5.
3.
3)式中:EH——建筑物全年供暖耗电量(kW·h);QH——建筑物全年累计耗热量(kW·h),通过模拟计算确定;q1——标准煤热值,取8.
14kW·h/kgce;q2——发电煤耗,取0.
319kgce/(kW·h);EHR1——供热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
2严寒和寒冷地区设计系统参数设置应采用耗热量指标的计算,对于燃气燃煤锅炉,应考虑管网与锅炉效率折算;对于地源热泵等其它系统,应折算出一个季节综合性能系数(COP).
3公共建筑的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设置应符合表5.
3.
3-2的规定.
在设置表中未提到的其余参数时,参照系统应与设计系统保持一致.
表5.
3.
3-2公共建筑的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形式和参数设置系统分类参照系统设计系统系统形式参数系统形式参数冷源水冷机组(离心式/螺杆式)电动离心/螺杆式冷水机能效值(或IPLV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取值实际设计方案冷源效率应根据不同负荷时的性能系数确定水源/地源热泵电制冷离心机能效值(或IPLV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取值风冷冷水机组、吸收制冷机组风冷冷水机组或吸收式制冷机组1其能效值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取值单元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或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与设计系统相同,台数与实际方案相同,其效率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单元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或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的空调系统的要求热源集中供热燃煤锅炉或燃气锅炉燃煤锅炉或燃气锅炉锅炉额定热效率应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取值,锅炉耗煤量或耗气量应折算为耗电量,折算方法参照本标准第5.
2.
3条执行实际设计方案热源效率应根据设计工况确定市政热力与设计系统相同-实际设计方案-风冷热泵严寒和寒冷地区燃煤燃气锅炉系统其效率满足相应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单元式空调机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或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的空调系统的要求实际设计方案热源效率应根据不同负荷时的性能系数确定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与设计系统相同地源热泵热源采用燃气锅炉锅炉效率满足相应的标准的要求冷热水输配系统一次泵/二次泵系统3与设计系统相同供暖水输送系统的耗电输热比EHR-h和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耗电输冷(热)比EC(H)R-a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取值的右侧的限值公式计算确定实际设计方案供暖水输送系统的耗电输热比EHR-h和空调冷热水系统的耗电输冷(热)比EC(H)R-a按系统额定风量计算确定风处理和输送系统全空气系统定风量全空气系统与设计系统相同单位风量耗功率Ws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取值实际设计方案风系统耗功W按本标准第5.
3.
5条确定变风量全空气系统定风量全空气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s按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规定取值风机盘管+新风系统与设计系统相同新风量或新风比、风机耗功W可按本按标准第5.
3.
5条确定实际设计方案风机盘管和新风的耗功W可按本标准第5.
3.
5条确定注:1采用吸收式机组进行供暖和制冷时,参考系统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18431和《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18362中规定.
2采用分散式房间空调器进行空调和供暖时,参考系统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
3和《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中规定的第2级产品.
3当设计系统的输配水泵为一次泵/二次泵系统,参照系统也采用对应的一次定频系统/一次泵定频、二次变频系统.
设计系统的变频的措施,水泵节能量可计入.
5.
3.
4当建筑供暖和空调能耗计算中考虑蓄能、热回收等技术措施或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形式时,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的系统形式和参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系统采用蓄能系统时,设计系统的热冷源、输配和末端能耗应按实际蓄能系统的设计方案计算能耗.
参考系统应按未设置蓄能系统相对应的常规方案设置,且应符合本标准第5.
3.
3条的规定.
2设计系统采用热回收技术和利用自然冷源等节能措施时,设计系统的热冷源、输配和末端能耗应按实际设计方案计算能耗.
参考系统应按未设置相应节能措施进行计算.
3当建筑由集中冷热源站提供冷热量时,应根据集中冷热源站的运行特点计算设计系统的供暖和采暖能耗.
参考系统的设置应符合本过程第5.
3.
3条的规定.
5.
3.
5当计算能耗时,冷热源及水泵的设备参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空调制冷机组能耗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制冷冷水机组根据满负荷制冷性能系数(COP)和部分负荷效率曲线计算用电量;2)单元机组根据设备性能系数(EER)计算用电量;3)多联机组根据满负荷设备性能系数(EER)计算用电量;4)直燃机组应按下机组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计算用电量,热量折电量系数取0.
45.
2当计算冷却水系统能耗时,参照系统水泵扬程应取30m;水泵流量应根据冷机制冷量、冷却水供回水温差、考虑10%的富裕量计算;水泵效率应按G≤200m3/h时取0.
69,G>200m3/h时取0.
71;却塔风机电量应按单位电耗制冷量170kW/kW计算冷;设计系统的水泵扬程和流量、冷却塔风机电量应按实际参数计算,水泵效率应按水泵设计工况参数计算.
3当计算供暖空调水输送系统能耗时,参照系统和实际系统的水泵能耗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
3.
5-1)(5.
3.
5-2)式中:Ep,r——参照系统的水泵电功率(kW);EHRl——供暖空调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Ql——建筑设计热负荷(kW);Ep,f——参照系统的水泵电功率(kW);EHRf——供暖空调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
5.
3.
6能耗计算中,空气处理系统的设备参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空调区域的全空气空调系统总新风比最小限值可取50%,其他情况可取70%;2在设置风机盘管加集中新风空调系统的热回收排风量与总新风送风量的比例时,当新风总送风量小于40000m3/h或不计入新风量时,最小限值可取0;新风总送风量不小于40000m3/h时,最小限值可取0.
25.

3未设置组织新风系统的房间,在设置新风换气机的人员所需新风量与总人员所需新风量的比例时,当人员所需最小总新风量小于40000m3/h时,最小限值可取0;当人员所需最小总新风量不小于40000m3/h时,最小限值可取0.
25.

4新风或空调系统送风耗功率可按下式计算:(5.
3.
6)式中,W——系统送风耗功风量耗功(W);Ws——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V——新风风量或送风风量(m3/h);P——新风机组或空调机组的余压或风压(Pa);ηcd——电机及传动效率,取0.
85;ηf——风机效率.
5.
3.
7设计系统和参照系统全年供暖、通风和空调综合能耗等各类型能源消耗量应统一折算成等价能耗数值,转换系数取值应符合本标准第5.
1.
6条的规定.
5.
4可再生能源5.
4.
1可再生能源计算应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相关规定.
5.
4.
2太阳能热水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阶段应采用生活热水的小时供热量与设计小时加热耗热量.
运行阶段应以全年为周期,计算太阳能对生活热水的加热量(不含辅助加热)与所消耗生活热水的总耗热量之比.
2住宅可采用住户比例判别的方式.
5.
4.
2当计算太阳能提供的电量比例时,应采用光伏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与供电系统设计负荷之比,光伏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可按下式计算:(5.
4.
2)式中,P——光伏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kW);A——光伏板安装面积(m2);Wp——每平方米光伏板,标准状态下的发电功率(光伏厂家提供)(W);——光伏系统效率,可取75%~-80%;k——考虑光伏电池性能逐年衰减的修正系数,可取0.
85~0.
9.
5.
4.
3当进行地埋管换热系统模拟计算时,应对场地状况进行勘察,并应根据土壤(岩土)结构、热物性、占地面积、全年动态负荷和机组性能等确定地埋管的埋管方式、规格和长度.
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和总吸热量宜基本平衡.

5.
4.
4当进行土壤源地源热泵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时,气象数据边界采用典型气象年,室内热扰的设置应接近实际运行状态.
地源热泵运行性能的模拟应考虑运行多年的累计效应.
5.
4.
5当进行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模拟计算时,应掌握水源流量、水温及水质条件,并应考虑气候变化和累计效应对水温边界取值的影响.
5.
4.
6当进行生物质能供能系统计算时,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热值等计算参数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5.
4.
7当采用地道风降温技术进行系统模拟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气象数据边界应采用典型气象年.
2土壤初始计算温度宜按照当地实际数据采用,无测试数据时,可根据气象参数及土壤热物性进行计算.
3当采用非稳态的全年计算程序时,应根据室外逐时温度作为计算输入条件,并应结合地道设计长度、数量、控制方案等,输出地道提供的逐时冷量.
逐时冷量应与建筑逐时负荷相比对,且应输出全年管道壁面温度曲线与土壤的冷热量蓄存结果.

4模拟应考虑地道连续运行造成的壁面及附近土壤温升,供冷量能力下降的因素.
5.
5碳排放计算5.
5.
1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评价指标应为单位建筑面积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
5.
5.
2建筑碳排放计算应包括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量和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
5.
5.
3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应根据各类主要建材消耗量和建材生产碳排放因子,按下式计算:(5.
5.
3)式中,Cm——建材生产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kgCO2eq/m2);Mi——第i种建材的总用量(t);Fmi——第i种建材的生产碳排放因子,kgCO2eq/单位建材用量;A——建筑面积(m2).
5.
5.
4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应根据主要建材用量、平均运输距离和单位重量运输距离碳排放因子,按下式计算:(5.
5.
4)式中,Ct——建材运输阶段的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kgCO2eq/m2);Mi——第i种建材的总用量(t);Li——第i种建材的平均运输距离(km);Fti——第i种建材单位重量运输距离的碳排放因子(kgCO2eq/(t·km));A——建筑面积(m2).
5.
5.
5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应根据各系统能耗和对应能源种类的碳排放因子,按下式计算:(5.
5.
5)式中,Co——建筑运行阶段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kgCO2eq/m2);Ei——第i种能源的年消耗总量(单位能耗量/年);Fei——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因子(kgCO2eq/单位能耗量);A——建筑面积(m2);Y——建筑寿命(年).
5.
5.
6建筑碳排放计算中各类碳排放因子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材生产碳排放因子应包括建材生产所涉及的原材料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的碳排放,建材生产过程的直接碳排放、相关能源消耗的碳排放等;2建材运输阶段的碳排放因子应包括运输过程各类能源消耗的碳排放;3运行阶段的电力的碳排放因子应按照项目所在的不同区域电网确定.
6室内环境品质6.
1一般规定6.
1.
1室内环境品质包括自然通风、气流组织、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室内光环境和室内声环境等内容,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相关规定.
6.
1.
2室内自然通风、气流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以计算域内人员活动区的热环境参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可将空气龄作为补充评价指标;2计算内容应包括计算域内距地面1.
0m、1.
5m高处平面的速度和温度分布,以及计算域内主送风口剖面的速度和温度分布.
6.
1.
3室内空气品质模拟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以室内空气中典型污染物浓度水平、建筑各区域间污染物扩散为评价指标;2计算内容应包括计算域(单室)内距地面1.
0m、1.
5m高处平面的典型污染物浓度分布,和建筑各区域内典型污染物浓度逐时值.
6.
1.
4宜采用单区域或多区域网络模拟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等方法进行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模拟.
6.
2自然通风6.
2.
1自然通风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相关规定.
6.
2.
2自然通风模拟气象参数应按《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的规定选取.
6.
2.
3自然通风计算方法可通过多区域网络法和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分布参数方法.
当基于单个计算区域内空气混合均匀的前提下评估建筑各区域(房间)自然通风效果时,宜采用单/多区域网络模拟方法;当需要详细描述单个区域(房间)内的自然通风效果时,宜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分布参数计算方法.

6.
2.
4当采用多区域网络模拟方法时,应包括下列内容:1建筑通风拓扑路径图,及据此建立的物理模型;2通风洞口阻力模型及参数;3洞口压力边界条件;4风口压力条件或风压系数;5其他边界条件,包括热源、通风条件、时间进度、室内温湿度,以及污染源类型、污染源数量、污染源特性等;6模型简化说明.
6.
2.
6当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自然通风分布参数模拟计算方法时,宜采用室内外联合模拟法或室外、室内分步模拟法.
6.
2.
7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自然通风时,计算域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室内外联合模拟方法时,室外模拟的计算域按本标准4.
2节的规定确定;2当采用室外、室内分步模拟法时,室外模拟的计算域按本标准4.
2节的规定确定,室内模拟的计算域边界为目标建筑外围护结构.
6.
2.
8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分布参数方法模拟自然通风时,物理模型的构建应遵守下列原则:1建筑门窗等通风口应根据常见的开闭情况进行建模;2建筑门窗等通风口开口面积应按照实际的可开启面积设置;3建筑室内空间的建模对象应包含室内隔断.
6.
2.
9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分布参数方法模拟自然通风时,网格的优化应遵守下列原则:1当采用室内外联合模拟的方法时,宜采用多尺度网格,其中室内的网格应能反映所有显著阻隔通风的室内设施,且网格过渡比不宜大于2.
0;2当采用室外、室内分步模拟的方法时,室内的网格应能反映所有显著阻隔通风的室内设施,通风口上宜有9个(3x3)及以上的网格.
6.
2.
10当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分布参数方法模拟自然通风时,应根据计算对象的特征和计算目的,选取合适的湍流模型,其中室外风环境模拟时的边界条件应符合本标准第4.
2节的规定,室内模拟可使用方程模型(k-ε)或零方程模型.

6.
2.
11当采用室外、室内分步模拟法时,室内模拟的边界条件宜按稳态处理,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过室外风环境模拟结果获取各个建筑门窗开口的压力均值;2考虑热压效应引起的自然通风时,综合室内热源,围护结构得热等因素.
6.
2.
12自然通风模拟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时,应输出室内主要截面的风速分布矢量图、室内压力及温度分布云图,且可输出室内空气龄分布云图作为参考;2当采用多区域网络模拟方法时,应输出各开口流量和流向示意图;3输出室内通风量及各房间的通风换气次数.
6.
3气流组织、热湿环境与空气品质6.
3.
1室内气流组织、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相关规定.
6.
3.
2当基于单个计算区域内空气混合均匀的前提下评估建筑各区域(房间)污染浓度时,宜采用单区或多区域网络模拟方法模拟空气品质;当需要详细描述单个区域(房间)内的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特性时,宜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

6.
3.
3气流组织与空气品质的气象参数按本标准第6.
2.
2条的规定选取.
6.
3.
4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气流组织与空气品质时,计算域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模拟对象为封闭空间且采用机械通风、空调采暖系统时,计算域为该空间;2当模拟对象为敞开空间且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系统时,计算域按本本标准第6.
2节的规定确定.
6.
3.
5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时,物理模型的构建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气流组织、污染物扩散及分布有显著影响的计算域内物体,建模应精细;2对气流组织、污染物扩散及分布影响较小的计算域内物体应简化或忽略.
6.
3.
6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时,计算域网格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对送风口及壁面附近参数梯度较大区域的网格进行加密;2对形状规则的建筑宜使用结构化网格,网格过渡比不宜大于1.
3;3应进行网格独立性验证.
6.
3.
7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时,宜采用零方程模型、标准k-ε模型及其修正模型进行气流流动模拟;当计算域内存在热源、辐射源、污染源时,应考虑热浮力、辐射及污染物传输计算.

6.
3.
8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时,地面、建筑壁面或内部物体表面宜采用壁函数法的速度边界条件.
6.
3.
9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时,应对形式负责的机械送风口流入边界条件进行简化.
应给出送风口处实测得到的参数平均值、参数分布,或采用设计值.
6.
3.
10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时,回风口流出边界条件可采取自然流出、定流量、定风速或压力设定边界条件等方法确定.
6.
3.
11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时,热边界条件的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边界条件可采用恒温、恒定热流或第三类边界条件等方法;2人体、设备、照明、外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等的具体设定应按本标准第6.
2节的规定确定.
6.
3.
12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模拟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时,污染源边界条件的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污染源特性,将点污染源设置为有质量和动量的体源,或面污染源设置为有散发特性的面源;2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和性质(混合物或纯净物,气相材料或固相材料等)定义混合物中的组分,进行材料物性参数(比热容和相对分子质量等)的设置.
6.
3.
13采用单/多区域网络模拟污染物传输时,应按下列步骤执行:1建立模型;2输入边界条件,包括污染源类型、污染源数量、污染源特性、通风条件、时间进度、室内温湿度等;3计算各区域空气污染浓度;4分析室内污染源的组成情况.
6.
3.
14当采用单/多区域网络模拟污染物传输时,物理模型的构建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通风开口等的建模按本标准第6.
2.
8条的规定确定;2污染源选择各区域(房间)中对污染物扩散或模拟对象有显著影响的材料、构筑物或部品.
6.
3.
15当采用单/多区域网络模拟污染物传输时,应根据污染物的种类确定污染物发生模型.
6.
3.
16当采用单/多区域网络模拟污染物传输时,输出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1各计算区域污染浓度变化曲线;2房间污染负荷;3污染源组成比例(典型时刻或时间变化曲线);4典型时刻污染浓度建筑区域分布图;5其他根据模拟目的需要展示和说明的数据和图标.
6.
3.
17气流组织与空气品质的模拟结果的展示和分析应符合本标准第6.
2.
12条的规定,且应包括室内污染物分布图及分析过程.
6.
4室内光环境6.
4.
1室内光环境计算应包括采光计算和照明计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相关规定,包括采光系数、采光均匀度、采光达标面积比和窗眩光等指标.
照明计算应包括照度、照度均匀度和眩光等指标.
6.
4.
2室内光环境计算应包括直射光和房间内表面的反射光.
当采用光线追踪法计算时,光线反射次数不应低于5次.
6.
4.
3室内光环境采光计算的物理模型构建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上建筑模型应包括周边建筑物、建筑各个功能房间、建筑门窗(含窗台高)、建筑物各类外挑构件,和影响建筑采光的各类建筑构件.
2地下空间模型应包括地下空间中各个功能房间,影响地下采光的主要地上建筑物,地下空间上的结构.
3所采用的物理模型应包含显著影响采光或遮阳的构件,在不影响分析精度的前提下可对模型进行简化.
4建筑饰面材料的反射比和建筑门窗的光学性能应按现行国家标《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规定选取.
5特殊采光构件如导光管、百叶窗等可在不影响分析精度的前提下简化为窗.
6.
4.
4采光系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空模型应选择国际通用的全阴天空模型.
所在地区的采光系数标准值应乘以该地区的光气候系数(K).
2计算区域网格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光测量方法》GB/T5699的相关规定.
3参考平面应取距地面0.
75m高度处的水平面,公用场所取的计算参考平面应取地面.
4应以每个区域所有网格点的平均值作为采光系数计算结果.
5采光均匀度和采光达标面积比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光测量方法》GB/T5699的规定计算.
6.
4.
5窗眩光计算宜选择符合国际通用的全阴天空模型和全晴天空模型,眩光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中附录B的相关规定,眩光观测位置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采光测量方法》GB/T5699的相关规定执行.
6.
4.
6照明计算的物理模型构建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按单个房间或区域建模.
2应考虑室内主要构件和家具的遮挡影响,在不影响分析精度的前提下可对模型进行简化.
3应根据图纸选择相应的灯具配光文件.
4室内表面的反射比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选取.
6.
4.
7照明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照度计算区域网格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的相关规定.
2参考平面取距地面0.
75m高度处的水平面,公用场所取的计算参考平面取地面.
3应以每个区域所有网格点的平均值作为照度计算结果.
4照度均匀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的规定计算.
5眩光计算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执行.
6.
4.
8光环境计算分析专项报告应包括光环境各项指标的计算结果、采光系数分布图和照度分布图等.
6.
5室内声环境6.
5.
1室内声环境计算包括室内噪声级计算、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计算、轻质屋顶雨噪声隔声性能计算、大空间混响时间计算和民用建筑声学音质计算等内容,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规定.
6.
5.
2民用建筑室内隔声计算应包括室内噪声级预测分析、围护结构类型和隔声性能计算等内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进行室内噪声级预测分析,应包括基于环评报告的室外噪声级现状、场地环境条件变化(如道路车流量的增长)后对应噪声改变情况的预测及相应降噪方案与措施;2应进行围护结构类型及隔声性能计算,应包括建筑内部噪声源种类、噪声级大小、传播途径及隔振降噪措施;噪声敏感房间室内噪声源种类、噪声级大小、传播途径及隔振降噪措施等内容,以及根据上述内容分析确定的室内噪声级预测值.

3室内噪声级预测分析报告中应给出相关参数的取值依据和计算模拟方法.
6.
5.
3建筑轻质屋顶雨噪声隔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以屋面实际构件雨噪声实测数值作为依据,取实验室测量值为1m2屋盖正投影受雨冲击产生的噪声声功率,计算在某建筑屋顶受雨面积条件下室内总噪声声功率级,再通过房间容积和房间吸声量修正可计算的室内声压级.

2雨噪声隔声分析计算报告中应包括屋盖构造做法、标准要求、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及取值依据、计算结果、结论.
3有条件的可用建筑隔声模拟软件对建筑构建输入落雨参数模拟分析得到雨噪声结论.
6.
5.
4大空间混响时间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要求,应通过建立室内空间几何模型及设定吊顶、墙面、地面的吸声系数参数计算分析室内声学混响环境.
6.
5.
5民用建筑声学音质计算应包括体型设计、混响时间设计与计算、音质模拟分析等方面内容;扩声系统设计应包括最大声压级、传声频率特性、传声增益、声场不均匀度、语言清晰度等设计指标,设备配置及产品资料、系统连接图、扬声器布置图、计算机模拟辅助设计成果等.

附录A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专项报告要求附录A.
1日照计算分析报告要求A.
1.
1场地日照计算分析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项目地点、规模、功能、使用方式等;2)应含拟采用日照模拟所要解决的问题描述,及选用的模拟软件介绍.
2计算区域、几何模型、网格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详细描述计算区域选取原则和方法.
2)几何模型应反映实际项目的主要特征,可做合理的简化处理,应在报告中详细阐明简化处理方法与理由.
3)应详细描述计算域内网格的划分原则.
3边界和初始条件应满足下列规定:1)日照边界参数应包括模拟区域地形、模拟区域范围内的建筑等;2)日照模拟输入条件应包括项目地理位置、气候区、城市规模等级、日照标准日、有效日照时间、最小扫掠角、最小连续计算时间、底层窗台面等.
4模拟结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报告应包括底层窗台面高度处的水平模拟计算分析图,建筑立面的日照模拟计算分析图;2)报告应有明确的分析结论,结论应与计算结果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附录A.
2场地风环境及热岛计算报告要求A.
2.
1场地风环境及热岛模拟分析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项目地点、规模、功能、使用方式等.
2)应含拟所要解决的问题描述,及选用的模拟软件介绍.
2计算区域、几何模型、网格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详细描述计算区域选取原则和方法.
2)几何模型应反映实际项目的主要特征,可做合理的简化处理,应在报告中详细阐明简化处理方法与理由.
3)应详细描述网格划分的方法,壁面附近网格处理,网格划分应以最终得到网格无关解作为原则.
4)对于有网格质量检查功能的软件应提供网格质量分析结果;3控制方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报告应给出本项目中所采用的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2)当流动为湍流流动时,应给出湍流模型的具体公式或方程,并应阐明湍流模型的适用依据;3)当有辐射传热时,应给出辐射模型的具体公式或方程,并应阐明辐射模型的适用依据;4)当有传质过程时,应给出传质的具体控制方程;5)当有两相流动时,应给出两相流的控制方程;6)控制方程应反映实际项目流动与传热的主要特征,可做合理的简化处理,应在报告中详细阐明简化处理方法与理由.
4边界和初始条件应满足下列规定:1)报告应给出主要的边界条件处理方法和相应的数学表达式;2)当计算是非稳态问题时,应给出初始条件处理方法和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3)边界条件应反映实际项目流动与传热的主要特征,可做合理的简化处理,应在报告中详细阐明简化处理方法与理由.
5计算方法应满足下列规定:1)控制方程的每一项(广义源项除外)所采用的差分格式说明应详细;2)报告应说明压力-速度耦合采用的算法;3)报告应说明各项松弛因子的取值;4)报告应说明判定收敛的条件;5)对于非稳态计算,应详细说明时间步长和每个时间步长的迭代次数;6模拟结果分析应满足下列规定:1)模拟结果应是计算收敛后的结果,报告应提供相应的收敛曲线;2)报告应将主要位置的流场、温度场和压力场等以矢量或云图的表现方式进行展示,并应分析计算结果的合理性;3)报告应有明确的分析结论,结论应与计算结果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附录A.
3环境噪声计算分析报告要求A.
3.
1场地环境噪声计算分析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项目地点、规模、功能、使用方式等;2)应含拟采用环境噪声模拟所要解决的问题描述,及选用的模拟软件介绍.
2计算区域、几何模型、网格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详细描述计算区域选取原则和方法.
2)几何模型应反映实际项目的主要特征,可做合理的简化处理,应在报告中详细阐明简化处理方法与理由.
3边界和初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环境噪声模拟边界参数应包括噪声源、模拟区域地形、模拟区域范围内的建筑等;2)环境噪声模拟输入条件应包括目标区域范围内的建筑模型、区域范围内的地形、区域范围内街道、公路、声屏障,区域地块内实地测试的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数据报告和区域地块内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数据报告.

4模拟结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报告应包括水平噪声面(高度1.
2m)模拟计算分析图和垂直噪声面(建筑窗外1m)模拟计算分析图;2)报告应有明确的分析结论,结论应与计算结果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附录A.
4自然通风计算分析报告A.
4.
1自然通风计算分析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项目室内建筑概况、功能、使用方式等;2)应含拟采用自然通风模拟所要分析的问题描述,及选用的模拟软件介绍.
2计算区域、几何模型、网格划分应满足下列规定:1)应详细给出模拟方法的选取及理由;2)应详细描述计算区域选取原则和方法;3)几何模型应反映实际项目的主要特征,可做合理的简化处理,应在报告中详细阐明简化处理方法与理由;4)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时应详细描述网格的划分原则.
3边界和初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时应给出主要的边界条件处理方法(以及相应的数学表达式);2)采用多区域网络模拟方法应给出洞口压力边界条件、风口压力条件或风压系数及其他边界条件;4计算结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时,报告应包括主要截面的模拟计算分析图;当采用多区域网络模拟方法时,报告应包括各开口流量和流向示意图;2)报告应包括室内通风通风量及各房间的通风换气次数;3)报告应有明确的分析结论,结论应与计算结果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附录A.
5气流组织计算分析报告A.
5.
1气流组织计算分析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项目室内建筑概况、功能、使用方式等;2)应含拟采用气流组织模拟所要分析的问题描述,及选用的模拟软件介绍.
2计算区域、几何模型、网格划分应满足下列规定:1)应详细描述计算区域选取原则和方法;2)几何模型应反映实际项目的主要特征,可做合理的简化处理,应在报告中详细阐明简化处理方法与理由.
3)应详细描述网格的划分原则.
3边界和初始条件应满足下列规定:1)气流组织模拟分析主要的边界条件应包括地面、建筑壁面或内部物体表面的速度边界条件及热边界条件;2)气流组织模拟分析的初始条件应包括机械送风口及回风口的温度、湿度、风速、压力等.
4计算结果分析应满足下列规定:1)报告应包括主要截面的模拟计算分析图;2)报告应有明确的分析结论,结论应与计算结果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附录A.
6空气品质计算分析报告A.
6.
1空气品质计算分析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项目室内建筑概况、功能、使用方式等;2)应含拟采用空气品质模拟所要分析的问题描述,及选用的模拟软件介绍.
2计算区域、几何模型、网格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详细给出模拟方法的选取及理由;2)应详细描述计算区域选取原则和方法;3)几何模型应反映实际项目的主要特征,可做合理的简化处理,应在报告中详细阐明简化处理方法与理由;4)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时应详细描述网格的划分原则.
3边界和初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时应给出主要的边界条件处理方法和相应的数学表达式;2)采用多区域网络模拟方法应给出洞口压力边界条件、风口压力条件或风压系数及其他边界条件(包括热源、通风条件、时间进度、室内温湿度,以及污染源类型、污染源数量、污染源特性等);4计算结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时,报告应包括主要截面的模拟计算分析图;2)当采用多区域网络模拟方法时,报告应包含各计算区域污染浓度变化曲线、房间污染负荷、污染源组成比例、典型时刻污染浓度建筑区域分布图等;3)报告应有明确的分析结论,结论应与计算结果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附录A.
7室内光环境计算分析报告A.
7.
1室内光环境计算分析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项目室内建筑概况、功能、使用方式等;2)应含拟采用光环境模拟所要分析的问题描述,及选用的模拟软件介绍.
2计算区域、几何模型、网格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详细描述计算区域选取原则和方法;2)几何模型应反映实际项目的主要特征,可做合理的简化处理,应在报告中详细阐明简化处理方法与理由;3)应含计算平面的网格划分原则.
3边界和初始条件应满足下列规定:1)光环境模拟边界参数应包括天空模型的选取以及光气候区的选取;2)光环境模拟输入条件应包括建筑饰面材料的反射比和建筑门窗的光学性能、反射次数.
4计算结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报告应将应包括主要平面的模拟计算分析图及采光统计结果;2)报告应有明确的分析结论,结论应与计算结果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附录A.
8室内环境噪声计算分析报告要求A.
8.
1室内环境噪声计算分析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应包括下列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应包括项目室内建筑概况、功能、使用方式等;2)应含拟采用环境噪声模拟所要分析的问题描述,及选用的模拟软件介绍.
2计算区域、几何模型、网格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详细描述计算区域选取原则和方法.
2)几何模型应反映实际项目的主要特征,可做合理的简化处理,应在报告中详细阐明简化处理方法与理由.
3边界和初始条件应满足下列规定:1)环境噪声模拟边界参数应包括噪声源、室内模拟区域范围、模拟区域周围的建筑等;2)环境噪声模拟输入条件应包括目标区域范围内的建筑模型、区域范围内的室内概况、区域范围内街道、公路、声屏障,区域地块内实地测试的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数据报告和区域地块内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数据报告.

4计算结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报告应包括水平噪声面(高度1.
2m)模拟计算分析图2)报告应有明确的分析结论,结论应与计算结果在逻辑上保持一致.
B建筑及暖通空调系统模拟计算运行参数表B.
0.
1建筑节能计算中,供暖空调系统逐时负荷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要求确定:1当系统为间歇式运行时,建筑物的工作时间按表B.
3.
3-1确定;2供暖空调房间温度按表B.
3.
3-2确定,且考虑室内温度±1℃的正常波动;3照明功率密度值及开关时间按表B.
3.
3-3和B.
3.
3-4确定;4房间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按表B.
3.
3-5确定;5房间人员在室率按表B.
3.
3-6确定;6新风量和新风运行时间按表B.
3.
3-7和B.
3.
3-8确定;7电气设备功率密度和使用率按表B.
3.
3-9和B.
3.
3-10确定;8人员的散热量和散湿量按表B.
3.
3-11确定;9大型综合体建筑根据建筑功能,按表中相近功能建筑划分区域类型后取值.
10对办公、商业、宾馆、教育和医疗建筑中的房间类型详细分类,按表B.
3.
3-12、B.
3.
3-13、B.
3.
3-14、B.
3.
3-15、B.
3.
3-16确定;11针对每种房间类型,标准化的计算边界条件(包括人员、灯具、设备、系统等参数设置及作息规律)按B.
3.
3.
1~B.
3.
3-16确定.
表B.
3.
3-1建筑物的工作时间表建筑类别系统运行日期工作时间商场全年9∶00~21∶00公路客运站全年8∶00~22∶00铁路客运站全年7∶00~24∶00航空港-旅客公共区全年0∶00~24∶00体育建筑全年9∶00~21∶00观演建筑全年10∶00~22∶00展览建筑全年10∶00~21∶00宾馆建筑全年2∶00~24∶00办公建筑工作日8∶00~18∶00节假日-教育建筑工作日8∶00~17∶00节假日-医疗建筑全年8∶00~22∶00表B.
3.
3-2供暖空调房间温度日期时间室内空气温度(℃)冬季11月1日~3月15日正常工作18正常工作时间的前一小时15其他5夏季5月1日~9月30日正常工作26正常工作时间的前一小时28其他37表B.
3.
3-3室内照明功率密度(W/m2)建筑类别照明功率密度(W/m2)交通建筑-候车(机)、售票、出发大厅9.
0体育建筑7.
0观演建筑9.
0展览建筑10.
0表B.
3.
3-4照明开启率时间表时间照明开启率(%)正常工作90正常工作时间的前、后一小时20其他10表B.
3.
3-5房间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m2/人)建筑类别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m2/人)交通建筑10体育建筑4观演建筑4展览建筑4表B.
3.
3-6房间人员在室率时间表时间人员在室率(%)正常工作90正常工作时间的前、后一小时10其他0表B.
3.
3-7人均新风量建筑类别新风量(m3/h人)交通建筑20体育建筑20观演建筑14展览建筑20表B.
3.
3-8新风运行情况建筑类型时间新风运行情况宾馆建筑全天开其他建筑正常工作开其他关表B.
3.
3-9电气设备功率密度建筑类别电气设备功率密度(W/m2)交通建筑10.
0体育建筑10.
0观演建筑10.
0展览建筑10.
0表B.
3.
3-10电气设备使用率时间电气设备使用率(%)正常工作85正常工作时间的前、后一小时10其他0表B.
3.
3-11人员散热量和散湿量类别显热(W/人)潜热(W/人)散湿量(g/(h·人)交通建筑6173109体育建筑6173109观演建筑624668展览建筑6173109表B.
3.
3-12办公建筑房间分区参数表分区名称夏季温度℃冬季温度℃人员密度㎡/per人员散热量新风量灯光密度W/㎡设备密度W/㎡m/h.
per次/h高档办公室2620813430-1515普通办公2620813430-915设计室2618813430-1515会议室26182.
510814-915接待室2620813430-915报告厅26182.
510814-915多媒体区26202.
510830-1515展示区26202.
510830-915新风机房--500---415厨房27185235-28915餐厅26182.
513420-915附属用房915设备用房615健身房2419440730-915走廊、大厅26165013420-515楼、电梯间515工具间515卫生间28182013420-615开水间271820134--615资料室档案室2618813430-715阅览室2618810830-915文印间271820134--915视屏工作室2618813430-1515晒图室271820134-10915电子信息机房2323201080-1615收发室2620813430-915前台26183013420-915垃圾收集间515汽车库415库房515表B.
3.
3-13商业建筑房间分区参数表分区名称夏季温度℃冬季温度℃人员密度㎡/per人员散热量新风量灯光密度W/㎡设备密度W/㎡m/h.
per次/h高档商铺2620418119-1613一般商铺2620418119-1013卸货区613走道281850134--513返品262010134--1013后勤区26201013420-913垃圾运转站513机房等非空调房间613休闲空间2618413430-913卫生间2818-134--613楼梯间--50---513共享空间27185013420-1113电影院2618210820-613餐厅2618113430-1013厨房2718523530-913KTV26181.
518120-613溜冰场2020223519-913高档超市26182.
518119-1713普通超市26181.
518116-1113表B.
3.
3-14宾馆建筑房间分区参数表分区名称夏季温度℃冬季温度℃人员密度㎡/per人员散热量新风量灯光密度W/㎡设备密度W/㎡m/h.
per次/h前厅(大堂)28185013420-1115休息厅26181010810-1115客房25223010830-715贵宾室、会客2620810830-915服务间(布草间)26208134--615商店25201018130-1115办公室(商务)2620613430-915会议室(多功能厅)26182.
513414-915餐厅(餐饮)26202.
523530-1015厨房27185235-28915备餐间2620523520-915加工区27184235-28915储藏区27180---515清洗区27180---715卫生间271810134--615浴室2725540720-615健身房2419440740-915乒乓球室26161040740-2215保龄球室2419440730-915篮球馆2419440719-915羽毛球馆2419440719-915游泳馆24262.
540740-915设备用房281620134--615楼、电梯间--50---515走道261850134--515机房等非空调房间--500---615表B.
3.
3-15教育建筑房间分区参数表分区名称夏季温度℃冬季温度℃人员密度㎡/per人员散热量新风量灯光密度W/㎡设备密度W/㎡m/h.
per次/h普通教室26181.
3913424-95卫生间2816-134--65风雨操场2815640719-95餐厅2618213425-95办公室2620613430-95机房等非空调房间---134--65书库2810----75阅览室26201.
910820-95视听阅览室26181.
910820-155实验教室2618413420-95美术教室2618413420-155舞蹈教室2620423530-95音乐教室2618413420-95多媒体教室2618410820-95厨房(加工、冷藏、储存)27185235-2895更衣室26204181-665报告厅26182.
510814-95健身活动室2419423540-95楼梯间55走廊(过道)55高级办公室2620813430-155表B.
3.
3-16医疗卫生建筑房间分区参数表分区名称夏季温度℃冬季温度℃人员密度㎡/per人员散热量新风量灯光密度W/㎡设备密度W/㎡m/h.
per次/h药房262010134-21720设备间---134--620办公2620613430-920库房2815-134--520治疗室、诊室26226134-2920输液室26202.
5108-2920候诊挂号大厅2718413460-620抢救室26204181-2920急诊室26204181-2920挂号室2620613430-920化验室262010134-21520病例中心26201013430-920手术室26221023560-2520婴儿室2622410850-920早产室2622410860-920隔离室26221010830-920分娩室2622623560-920灭菌室201810108-6920标本室262010108-6920会议室26202.
513414-920B超26221013430-920病房26215108-2520餐厅26202.
513430-920重症ICU2621818160-920机房等非空调房间620护士站2620818130-920更衣室26204134-6620卫生间281820134--620楼梯间520过道--50---520休息室2620810830-520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采光测量方法》GB/T569910《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11《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5035612《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1843113《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1836214《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
315《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1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3《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5《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7《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8《绿色照明检测与评价标准》(报批稿)9《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JG/T358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1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12《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1843113《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1836214《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
315《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7《采光测量方法》GB/T5699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x—20xx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513基本规定544场地室外物理环境564.
1一般规定564.
2室外风环境574.
3热岛强度594.
4环境噪声615建筑节能与碳排放645.
1一般规定645.
2建筑供暖和空调负荷655.
3建筑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675.
4可再生能源695.
5碳排放计算716室内环境品质746.
1一般规定746.
2自然通风776.
3气流组织、热湿环境与空气品质796.
4室内光环境816.
5室内声环境86制订说明《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JGJ/Tx-20xx,经住房和城乡部20xx年xx月xx日以第xxx号文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绿色建筑性能评价指标的计算或模拟分析方法、软件以及相应的基础数据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民用建筑绿色性能指标的计算或模拟分析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试验,取得了大量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本标准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1总则1.
0.
1、1.
0.
2、1.
0.
3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评价中,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绿色建筑性能指标的计算或模拟分析,例如,室外风环境指标计算或模拟分析、建筑能耗指标计算或模拟分析、天然采光指标计算或模拟分析、自然通风指标计算或模拟分析、室外噪声模拟、室外热岛模拟、日照小时数达标情况的计算或模拟分析、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指标计算或模拟分析,等等.
但是现在的国家技术标准中都没有涉及具体的绿色建筑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标准化的问题.
这些基础性的计算或模拟分析方法的不统一,导致绿建设计或评价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不同工程评价结果之间缺少可比性,甚至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公平.

总则部分的三个条文,就是为了规范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使之标准化.
编制组调研发现,国家现行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和《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涉及规定的需要开展的绿色建筑性能指标的进行计算和模拟分析工作的性能指标包括:1场地环境噪声指标:在区域声环境中,很多情况可能需要对场地环境噪声进行计算或模拟分析,才能判断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进行指标计算或模拟分析.
2室外风环境指标:室外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的舒适度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需要进行冬季、夏季、过渡季节的不同工况风环境(如风速、风速增速比、建筑迎风面、背风面风压差等)指标的计算或模拟分析.

3热岛强度:现行标准要求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
5℃,这需要指标进行计算或模拟分析,且计算时需要规定统一的边界条件.
4日照: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
需要指标的计算或模拟分析.
5围护结构节能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当某个朝向的窗墙比或围护结构某个部位的热工性能不能达标的时候,需要进行全年空调、采暖负荷的计算及模拟分析,并与参考建筑进行权衡计算.

6系统节能率:供暖或空调能耗及照明能耗不高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需要进行指标的计算或模拟分析,并与参考建筑比较.
7建筑通风性能: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满足每小时2次的换气次数,需要对自然通风性能指标的计算或模拟分析.
8采光系数: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的室内采光系数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
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明确对采光系数、采光均匀度等指标的计算或模拟分析.
因此,绿色建筑性能指标的计算和模拟分析结果,已经成为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标识的重要方面.
然而,上述指标计算或模拟方法,目前国内并无直接相关的计算标准.
同时,大多数计算使用的软件的边界条件的确定也是出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对于软件开发、使用过程中的约定,没有明确的规定.
由于各类细分的绿色建筑性能计算方法越来越多,这些计算方法之间的准确性如何操作性如何规范,必须在使用过程中规范化和在评价过程中有所约束.
事实上造成了对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相应技术方案的优化带来了错误预测和导向.
通过调研发现,应用不同的模拟软件在进行绿色建筑各项性能模拟时,存在着许多不同方面的不规范的问题.
而这其中又有许多方面是比较有共性的问题,包括计算方法的统一,计算模型的建立,分析网格的设定,边界条件的设定,计算精度的控制等.
根据调研的结果,对建筑绿色性能计算和模拟分析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如下:1)计算方法和理论模型的统一问题:几乎所有性能指标的计算和模拟分析都会涉及到计算方法和理论模型的问题,而目前各类计算和模拟分析都缺乏对于计算模型的标准化规定,包括如何合理的简化模型,对于建筑各类构造和部件的考虑,以及对于周围建筑的考虑.
例如室外风环境模拟中,建立建筑体块时如何简化建筑形体的细节.
采光模拟中,是否搭建周围遮挡建筑、是否搭建完整多层建筑以及是否搭建模型厚度、内部分割和地面等细节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统一,窗洞的相关设定存在差异,包括窗口的位置,窗洞的形式,遮阳形式等.
2)网格的设定:在大多数的计算分析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设定计算网格的数量和大小来保证计算和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包括风环境、天然采光和噪声等.
目前对于计算网格的相关设定也没有统一标准和准则.
网格划分的大小,数量,位置等因素会影响到模拟计算的时间以及精度,对最后的模拟结果影响非常大.
例如风环境模拟计算中,网格划分太多会影响计算的时间,划分太少又降低了计算的准确性,天然采光的计算和模拟分析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而大部分调研案例都缺少对于网格设定的描述,因此无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3)边界条件的设定:不同性能指标的计算和模拟分析中都需要设定一定的边界条件,例比如风环境模拟中对入口风速的相关参数设定,风速风向,是否考虑梯度风等.
室内通风模拟中对于窗口的相关参数设定有差异,包括阻力模型,压力边界条件等.
采光模拟中对于天空模型的设定以及天空照度的设定.
噪声模拟中对室外噪声源的设定等.
4)计算精度的控制:目前,在模拟分析中对于计算精度的控制也没有标准化的规定,这个因素也会影响最后计算的结果.
比如风环境模拟中,对于CFD计算收敛的判断往往是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
室内天然采光模拟中计算的精度控制也没有统一要求.
能耗模拟中,对于模拟步长的设定也没有具体的规定.
5)各类参数的设定:各类参数的设定会直接影响最后的模拟结果.
目前在建筑负荷和能耗模拟方面有相对比较完善的规定,而其他性能模拟这方面还比较欠缺.
比如天然采光模拟中对于玻璃透过率,玻璃的洁净度,以及室内地面、顶棚和墙面的反射比没有明确的规定,而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最后采光的计算结果.
室外风环境模拟中,对于地面以及建筑表面粗糙度的设定.
能耗模拟中,对于包括围护结构的冷风渗透的设定,自然通风的相关参数设定(通风温度,作息,通风量等),以及对于人工照明的控制方式的考虑等也没有标准化的规定.

因此,总则部分要求,通过本标准统一民用建筑绿色性能指标的计算或模拟分析方法,为在绿色建筑设计、运行与评价等工作标识中准确、有效贯彻执行国家的绿色建筑政策,为绿色建筑性能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价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依据.

3基本规定3.
0.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对民用建筑的绿色性能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包括大量的定量化性能指标要求.
从计算复杂性及行业认知角度,本标准从场地室外物理环境、建筑节能与碳排放、室内环境品质三个方面进行规范.

3.
0.
2针对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明确了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涉及的建筑室内外环境品质、建筑节能性能指标内容的具体指标,即场地室外物理环境涉及条文第4.
1.
4、4.
2.
5、4.
2.
6、4.
2.
7条,建筑节能与碳排放涉及条文第5.
2.
3、5.
2.
6,5.
2.
16、11.
2.
1、11.
2.
11条,室内环境品质涉及条文第8.
1.
1、8.
1.
2、8.
2.
1、8.
2.
2、8.
2.
4、8.
2.
6、8.
2.
7、8.
2.
10、8.
2.
11、8.
2.
12条,整理得到场地日照、风环境、热岛强度、环境噪声、围护结构节能率、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率、照明系统节能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地道风、碳排放、自然通风、气流组织、空气品质、天然采光、室内声环境等专项计算内容.

3.
0.
2明确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应选用的统一的计算方法或软件工具,以减小软件工具差异对计算结果造成的偏差,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或评价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专项计算中不常见的计算软件工具,应同时提交软件工具的精度验证报告.
该验证报告可以是国家或行业相关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也可以是基于公开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报告.
除本规范推荐的计算方法或软件工具外,尚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3.
0.
3为保证计算结果的规范性,软件使用人员除应熟练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外,还应经过专业培训,其操作应严格按照软件使用手册或规范要求进行.
3.
0.
4为保证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设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必须保证所提供资料的有效性,不宜以方案阶段的图纸作为绿色性能计算的依据.
项目图纸必须是按规定通过审查的施工图、竣工图等,设计说明和设计变更等材料也需通过审查证明.
图纸的设计深度也应满足绿色建筑分专业分项的要求.
对以商住楼、城市综合体为代表的多功能综合建筑进行绿色性能计算时,应坚持建筑单体和建筑群的原则,避免以建筑中的一部分为计算评价对象.
对于综合体建筑各个功能区均应以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的各条/款为评价单元,只要有涉及即全部参评,不论面积大小或暖通空调系统是否独立.

设计阶段,建筑模拟是对建筑环境性能的优化过程,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除模型建立的准确性外,应根据建设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模拟精度要求,保证建筑模拟工况与周边环境相符,不能相差太大.
例如,某建筑建立在高楼群中,在模拟过程中,应按原比例建立建筑周边环境模型,不能放置在空旷环境中进行模拟.

3.
0.
5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专项报告需要规范,以确定民用建筑绿色性能专项报告应包含专项计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以及可供判断的详细资料.
这既有利于对数值模拟的质量进行审查和把控,也有利于对不同计算结果做横向比对分析.
本条文规定了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专项报告应包含的基本内容,专项计算报告的详细要求可按本标准的附录A确定.

4场地室外物理环境4.
1一般规定4.
1.
1本条文涉及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下列条文:14.
1.
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24.
2.
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
2,得2分;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得2分.
34.
2.
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评价分值为4分.
44.
2.
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2分;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得1分;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2分;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
5Pa,得1分.
54.
2.
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遮荫措施的面积达到10%,得1分;达到20%,得2分;2)超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
4,得2分.
4.
1.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中第5.
0.
2.
1规定了住宅的日照标准,同时明确: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
此外,行业标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中规定: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布置在当地最好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h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遮阳设施;国家标准《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中对建筑物间距的规定是: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因此,建筑的布局与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技术要求,最大限度地为建筑提供良好的日照条件,满足相应标准对日照的控制要求;若没有相应标准要求,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即为达标.
为了规范化其计算分析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附录A.
1统一规定了其计算分析报告应包括的详细信息,以便检查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利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
4.
1.
3幕墙光污染主要是通过窗的不舒适眩光等参数进行计算和评价.
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附录B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本标准直接引用其计算和评价方法.
为了规范化其计算分析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统一规定了其计算分析报告应包括的详细信息,以便检查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利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
专项计算报告参照本标准附录A.
1.

4.
2室外风环境4.
2.
1在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第4.
2.
6条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室外风环境的计算指标和工况.
本条参考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第4.
2.
6条为依据,即:1冬季典型工况下,距地面1.
5m高度处的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50%以上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风压差大于0.
5Pa.
4.
2.
2确定合理的计算域范围.
计算域过小,不能真实反映建筑物后尾流流场情况;计算域过大,造成网格过多,计算时间加长.
阻塞率为计算区域内建筑(群)在与主流方向正交的计算断面上的投影面积与该断面总面积之比.

H为对象建筑或建筑群特征高度.
在实际较大尺度的风环境CFD模拟中,建筑数量往往较多、形状和分布不规则、表面凸凹不平,若在建模时完全再现实际状况,则工作量太大及容易造成计算不稳定.
对于实际工程问题来说,没有必要去试图掌握计算域和建模对象的每一个细节.
可以对计算物体进行大胆的简化处理,包括对相邻建筑物进行适当合并或削减、对凸凹的建筑表面进行适当的光滑处理等.

乔木等植栽对气流的阻碍和衰减作用,可通过多孔介质条件进行设定.
树木的孔隙率会因为树木的植栽疏密度,植被的类型、枝叶特性及排列组合方式等产生各种变化.
研究表明,在冬季树木因树叶脱落具有较大的孔隙率,此时约为0.
74;在春秋季节树木树叶的覆盖率适中,孔隙率约为0.
65;在夏季树木枝叶繁盛,此时孔隙率最小约为0.
55.

综合不同高度人行区所在位置,将考察平面确定为距地面1.
5m高度处.
屋顶花园、空中连廊、平台、露台等其他人行区的1.
5m高度也应作为考察平面.
对建筑布局相对规整、计算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模拟来说,标准k-ε二方程模型是首选的湍流计算模型;当对风压系数重点关注或计算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RNGk-ε模型或Realizablek-ε模型等修正模型.
从必要的计算精度和工程实用性考虑,不推荐采用零方程模型或DSM、LES等对使用者理论和操作要求较高的模型.
无滑移(no-slip)边界条件适用于壁面附近网格划分需要非常细密的湍流计算模型,如低Re数k-ε模型或LES模型等.
此时距壁面第一层网格的无量纲距离y+值应大约在1.
0左右甚至更低(使用者可根据商业软件输出y+值进行确认),在实际的较大尺度模拟中往往造成网格数太多,增加计算量.
对于标准k-ε模型来说,采用包括幂乘律法和对数律法等的壁函数法,壁面附近的网格不用像无滑移边界条件设定得那么细,距壁面第一层网格的无量纲距离y+在30-500之间即可,极大节省了计算资源.
另外,对于粗糙表面,可采用引入粗糙长度z0或粗糙高度ks的修正对数律法进行设定.

风速梯度分布的幂指数分布,即:(1)式中:U—距地面z高度处的风速,m/s;U0—基准高度z0处的风速,即气象观测点高度处风速,一般取10m或15m,m/s;α与计算对象区域内下垫面粗糙程度相关.
自然流出边界条件强制认为流出边界处所有物理变量梯度为零,即所谓充分发展的出流现象.
此时需要保证下游边界的位置能够满足本标准4.
2.
2中关于计算域的要求.
对称面处理方法强制认为边界面法线方向速度值为零,而其他方向的速度梯度为零.
这就可能和流入边界条件产生差异(实际计算域顶部速度垂直方向梯度不一定为零).
因此采用该类型边界条件时要注意计算域范围需要比较广,顶部应高于边界层之外.
否则可能会带来误差.

4.
2.
3风环境模拟的网格应以计算结果能充分反映模拟对象的物理特性为原则.
宜采用多尺度网格,使目标建筑较远处网格疏松,目标建筑近处网格加密.
网格独立性验证是指检查网格是否足够细密,即使再进一步增加网格数也不会对计算结果产生大的影响的方法,可按照总网格数大致1:3.
4(三维CFD模拟时,每一维度网格数增加到1.
5倍,总网格数=3.
375)的比例逐次增加,直至计算结果不发生显著变化.
4.
2.
4为了规范化室外风环境计算分析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统一规定了其计算分析报告应包括的详细信息,以便检查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利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
4.
3热岛强度4.
3.
1在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第4.
2.
7条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热岛强度的计算指标和工况.
热岛强度计算时,应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或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发布的《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
《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以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收集的全国270个地面气象台站1971-2003年的实测气象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整理、补充源数据以及合理的插值计算,获得了全国270个台站的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
当项目所在地有实测值时,也可作为太阳辐射模拟的依据.

为了体现景观绿化、下垫面对热岛强度的影响,本条款明确了热岛强度的评价指标和具体时间要求.
条文明确了是夏至日17:00的热岛强度为计算和评价的指标,同时明确了设计工况和参考工况的详细要求.
一般说,14:00-20:00期间的是夏季热岛现象较强的主要时段,为了简化计算,以17:00作为比较时段,同时根据调研比较,热岛强度的差别设为2.
5℃;这不同于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的要求.

本款条文也是为了规范热岛强度模拟计算的比较基准,同时避免常见的一种错误的计算方法,即:热岛强度计算域和风环境计算域尺度近似,然后将对象区域的平均温度和入口边界的温度之差定义为热岛强度.
然而这种情况下的热岛强度,存在一种问题,即计算区域越大,热岛强度越大,因为发热的下垫面越大.
从而导致热岛强度不取决于下垫面材料和设计优化,而取决于计算域的大小.
这与常理不符.

4.
3.
2热岛强度的评价方法有现场测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
计算机模拟方法有分布参数模拟和集总参数模型.
分布参数模型方法一般需要和CFD方法结合,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增加和科研的推进,近5年得到较多应用.
CTTC模型及其改进模型是应用比较方便的集总参数模型.
在集总模型中,可以通过调整场地平均绿化覆盖率等参数来研究绿化对热岛强度的作用,可分析建筑几何位置、建筑材料对近地层热岛强度的影响.
不足之处是忽略了气流组织对环境热岛强度的影响,网格尺寸一般较大,计算比较简单,结果相对粗劣,难以刻画并评价复杂组合方式及绿化方式对热岛强度的影响的差别.

4.
3.
3建筑室外热岛模拟应建立在建筑室外风环境模拟的基础上,求解建筑室外各种热过程从而实现建筑室外热岛强度计算.
(城市居住区涵盖之外的城市)建筑室外热岛模拟中,建筑表面及下垫面太阳辐射模拟是重要模拟环节,也是室外热岛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实际应用中需采用适当的模拟软件,若所采用软件中对多次反射部分的辐射计算或散射计算等因素未加以考虑,需对模拟结果进行修正,以满足模拟计算精度要求.

上述参数设定是准确计算太阳辐射和建筑表面积下垫面传热过程的关键.
不同的材料的吸收率、反射率、渗透率、蒸发率差异较大,选取合理的参数,是模拟计算结果准确的前提.
常见下垫面的吸收率可参考表1.

表1下垫面及建筑表面吸收率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土壤(黑土)沙漠草水吸收率0.
8-0.
950.
65-0.
90.
6-0.
80.
65-0.
80.
6-0.
960.
55-0.
850.
74-0.
840.
9-0.
97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水的吸热(喷泉的蒸发吸热)对于热环境影响显著.
对于植物,可根据多孔介质理论模拟植物对风环境的影响作用,并根据植物热平衡计算,根据辐射计算结果和植物蒸发速率等数据,计算植物对热环境的影响作用,从而完整体现植物对建筑室外微环境的影响.
对于水体,分静止水面和喷泉,应进行不同设定.
工程应用中可对以上设定进行适当简化.

4.
3.
4考虑到大多数居住建筑排列特征具有相似性,为了有利于推进工程进度和方便评审,居住区的热岛强度计算可参考行业标准《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中的5.
0.
6条的要求简化进行.

4.
4环境噪声4.
4.
1室外场地噪声模拟计算时均应依据该地块区域噪声限值的要求,对于噪声限值可参考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第5.
1条规定的各类声环境功能区规定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具体要求如表表2.
表2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A)时段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0类50401类55452类60503类65554类4a类70554b类7060注: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分类见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第4条中的详细规定.
4.
4.
2确定合理的计算域范围.
计算域过小,不能真实反映建筑物外声场物理传播特性情况;计算域过大,造成声接收面网格过多,计算时间加长.
合理设置计算域的范围,当噪声源距离对象建筑物(群)较远时,计算域应延伸到噪声源处,可合理划分接收面网格,优化计算.
4.
4.
3室外声环境模拟的建模过程中,应结合整个模拟的区域,标注出建筑红线,体现出道路的宽度和车道,如果是高架的道路,应按照实际的道路高度建立高架桥模型.
如果有声屏障,则需要在模型中体现出声屏障的造型和高度.
如果该区域有地形高差,需要对地面按照实际的高差来划分建模.
建筑模型简化时,模型物理量不应受到显著影响,且应符合相关模拟软件性能要求.
建筑物不能放置在无地面的模型中进行模拟计算,地面会对噪声产生反射,缺少地面反射客观条件下的模拟则不准确.

对目标建筑(群)周边水平方向2倍范围内的建筑物应准确建模,反映出建筑物体的真实造体型,且应符合相关模拟软件性能要求,室外的声场模拟中可较为准确的模拟分析噪声的分布和传播规律.
而在目标建筑(群)精确计算区域以外建筑数量往往较多、形状和分布不规则、表面凸凹不平,若在建模时完全再现实际状况,则工作量太大及容易造成计算耗时,可结合实际需求做简化建模.
例如对建筑物进行大胆的简化处理,包括对相邻建筑物进行适当合并或削减、对凸凹的建筑表面进行适当的光滑处理等.

室外声环境模拟中,模拟计算区域有地形高差,则需要对地面按照实际的高差来划分建模,真实的体现出地形的高低和起伏.
声波在室外传播时遇到平地和有起伏的地面时,声能传播方向和衰减区别很大,室外声环境模拟应加入真实的地形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同时也要求模拟软件应包含有地形绕射传播的模块来配合模拟计算.

4.
4.
4室外声环境模拟的声接收面网格应以计算结果能充分反映模拟对象的物理特性为原则.
结合建筑物尺寸进行划分网格,接收面仅计算室外环境噪声,故水平面的声接收面网格需要避开建筑物体.
建筑立面的声接收面网格可结合建筑楼层的高度划分3m或4m层高的网格,便于统计分析建筑楼层噪声影响比例.

4.
4.
5室外噪声模拟计算时,温度和湿度对声波在大气中衰减有明显作用,设定合适的参数,可准确模拟在该区域气候条件下噪声的分布.
因不同等级的道路的交通流量、通过车型不同,所受到的环境噪声影响也不同,应采用较为准确的实测道路交通噪声数据.
因此室外声环境模拟中结合噪声源类型的输入准确的参数,交通噪声是非稳态噪声线声源,可采用昼间、夜间整个工作时段的等效声级Ld和Ln,或采用昼夜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20min的道路等效声级Leq,设备噪声的稳态声源可采用lmin的等效声级Leq.

若无实测噪声源数据时可参考标准《汽车定置噪声限制》、《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铁道客车噪声的评定》、《铁道机车辐射噪声限值》、《声环境质量标准》等相关标准中的数据.
在模拟计算过程中,应对目标建筑物(群)有明显影响作用的声屏障赋予隔声和吸声参数.
设置在道路一侧的声屏障,随着材料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轻质金属类型材质、透明聚碳酸酯类型、条形水泥板材质以及有预制厚重水泥板类型材质的声屏障.
组成声屏障的材质不同其隔声量也不同.
模拟中应对模型中的声屏障设定隔声量和吸声系数参数,通过模拟来真实预测声屏障对目标区域和建筑物的降噪作用.

除交通、设备噪声外,室外声环境中还有该区域的背景噪声,应在模拟中通过软件设定背景噪声参数,设定参数后背景噪声与目标噪声源声级叠加计算,最后体现出敏感点区域的真实噪声.
建筑节能与碳排放5.
1一般规定5.
1.
1建筑节能与碳排放是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中最重要与核心的部分.
本条基本集中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版"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热工、暖通、照明和能量综合利用等专业的评分项条文.
建筑节能性能计算包括围护结构节能、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照明系统节能及可再生能源计算四方面内容.
建筑围护结构能贡献率、暖通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幅度、照明系统节能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对建筑供暖空调能耗、照明能耗都有很大的影响.
国家和行业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都对这些性能参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的地方标准的要求比国家标准更高,而且这些要求都是以强制性条文的形式出现的.
因此,将本条列为绿色建筑必须满足的控制项.
当地方标准要求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时,应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执行.
按照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条文设置,优选项第11.
2.
11条将碳排放计算也作为绿色性能的重要内容之一.
5.
1.
2建筑节能计算采用典型气象年为参数数据,可以统一节能计算的基础条件,消除由于气象参数取值的不同而带来的计算结果差异.
本条为统一不同地区的气象参数缺失问题,应使用行业普遍认可的统一的气象数据集.

当建筑节能设计采用相对法计算节能率时,宜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或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
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2014中450个站点的数据与《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中的数据可互相补充.
当两个数据集不足以满足本地气象参数时,应就近选择附近地点气象参数,或当地相关标准推荐数据.
当两个数据集中有重复站点时,应优先采用国家现行标准.

5.
1.
4设立该条文的原因是建筑人行为影响建筑能耗,对于相同的建筑系统形式,在不同的建筑人行为情况下,建筑能耗差异可达10倍.
需要考虑建筑人行为的建筑能耗计算范围主要有:建筑空调能耗计算、夏热冬冷地区采暖能耗计算、建筑照明能耗计算、生活热水能耗计算等.
建筑能耗计算考虑建筑人行为的影响,需要调研并使用实际建筑中的人员位移、采暖空调、开窗、照明等时间作息进行能耗计算.

5.
1.
5照明系统节能率是建筑节能率计算的重要方面,《绿色照明检测与评价标准》(报批稿)附录B中给出了其计算方法,本标准参照执行.
5.
1.
6建筑用能在建筑中常常以不同形式出现,比如空调耗能一般是电力,市政采暖耗能一般为95/70℃的热水,电梯、照明、动力等耗电一般为电力,自建锅炉房一般为天然气.
如何将这些不同的能源在同一平台基础上进行折算,需要一把同一的标尺.
本标准规定不同能源种类之间的转换系数采用行业标准《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JG/T358-2012附录B等效电换算系数法进行换算.
5.
2建筑供暖和空调负荷5.
2.
1针对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标准中第5.
2.
3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节能贡献率计算方法进行统一.
全年供暖负荷是指建筑围护结构传热、太阳辐射和围护结构渗风形成的热负荷,包括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太阳辐射得热量和渗风得热量,不包括通过机械设备主动通风的新风热负荷;对于全年供冷负荷是指建筑围护结构传热、太阳辐射得热、围护结构渗风得热以及室内人员、设备、照明产热与产湿形成的冷负荷,包含围护结构传热得热冷负荷、太阳辐射得热冷负荷、围护结构渗风冷负荷、室内人员、设备、照明产热与产湿形成的冷负荷,不包括通过机械设备主动通风的新风冷负荷.

5.
2.
2建模时对计算域进行合理简化,可以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建模效率,缩短计算时间.
计算域的具体简化符合下列规定:1常规模型的简化:在保证模型的体型、大小、朝向、立面或屋面倾角、房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建筑构造尺寸、窗墙面积比、屋面开窗面积应与设计文件一致前提下,建筑房间进深大于6m时宜划分内外区.
2建筑特殊部位的简化:建筑立面的凸(凹)处面宽与高度(深度)比大于5时,可视为齐平;建筑立面上宽度小于0.
5m或突出长度小于0.
2m的构件可忽略;高度大于1m的女儿墙上附属构件可忽略;圆弧形立面或屋面可按内接多边形处理;3建筑特殊区域的简化:层高大于8m的高大空间应合理区分竖向温度分区;当建筑有地下空间有供暖空调负荷需求时,应将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分开计算负荷能耗;单体建筑存在居住与商用两种及以上功能时,应按不同使用功能、内部负荷和暖通空调系统划分分开建模.

4建筑采暖空调空间和非采暖空调空间的简化:非采暖空调空间宜合理合并;对使用功能、外围护结构朝向、室内温度相同、相同温度控制面积总和不超过300m2的相邻房间宜合并;当3层以上建筑除首层和顶层的楼层存在平面布置相同、无竖向温度差异的标准楼层时,可采用标准层简化.

5建筑物的遮挡:应考虑距离150m以内周边建筑的遮挡以及建筑物的自遮挡.
5.
2.
3建筑供暖和空调负荷计算时,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供暖和空调系统和运行时刻表的参数设置是最主要的模型计算边界条件.
具体规定如下:1透光围护结构的设置.
设计建筑的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应与设计文件一致.
当设计建筑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ML>0.
75时,参照建筑取ML=0.
75;设计建筑屋面透光部位与屋面总面积之比MW>0.
20时,参照建筑取MW=0.
20;当设计建筑的ML≤0.
75,MW≤0.
20时,参照建筑ML和MW取值与设计建筑一致;当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均未规定SHGC时,SHGC取0.
83(或透光围护结构遮阳系数SC取0.
75).

2非透光围护结构构造的设置.
设计建筑应根据设计文件设定外墙、屋面、地面、架空外挑楼板、分户墙和楼梯间隔墙的主体结构层、保温层、找坡层材料的厚度和热工参数;参照建筑的外墙、屋面和地面的主体结构层构造应与设计建筑一致,参照建筑外墙、屋面和地面的保温材料应与设计建筑一致,并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

3不同结构体系构造的设置.
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应取相同的结构体系.
除自保温体系之外,设计建筑结构体系构造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构造时,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主体结构层构造热工参数可按照热工参数较差的结构层构造选取;自保温体系按照主体结构层构造选取.

4围护结构构造中冷桥设置.
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围护结构构造中冷桥的线传热系数应取值相同.
5供暖和空调系统设置.
计算公共建筑全年供暖和空调负荷时,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供暖和空调应采用两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冷热源应采用电驱动水冷式冷水机组,燃煤锅炉(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或燃气锅炉(夏热冬冷地区和温和地区);计算居住建筑全年供暖和空调负荷时,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冬季供暖应采用散热器+集中供热系统,夏季制冷采用房间空调器,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供暖和空调应采用房间空调器;除设计文件明确为非采暖空调区的建筑功能区,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房间均应按照设置供暖和空调计算.

6负荷计算运行时刻表设置.
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全年供暖空调系统逐时负荷计算参数应按照A选取.
5.
2.
4建筑物供暖全年供暖耗电量EH是指建筑物全年供暖负荷在第5.
2.
3条第5款规定的供暖系统运行模式下等效耗电量的累计值;建筑物空调全年累计耗冷量EC是指建筑物全年供冷负荷在第5.
2.
3条第5款规定的空调系统运行模式下等效耗电量的累计值.

5.
3建筑供暖和空调系统能耗5.
3.
1比较供暖空调系统计算能耗的目的是针对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标准第5.
2.
6条中供暖、通风与空调能耗降低5%、10%或15%如何做到,而非计算真实系统的全年能耗绝对值.
考虑到供暖空调系统模拟中的复杂性,需要对系统进行相应的简化,只计算会对权衡判断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

5.
3.
2在计算供暖空调系统能耗时,由于建筑系统的复杂性,参考系统的设立往往会具有不太确定性,不同的模拟人员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参考系统.
基于该出发点,因此要求模型能够有一定的自行选型功能,主要包括冷热源,输配系统(风机水泵).
同时,基于部分负荷的运行,要求这些主要设备具有部分负荷运行效率曲线.
为了避免供冷电量与供热热量的直接相加,要求建筑全年累计耗冷量和累计耗热量折算为一次能耗量和耗电量.

5.
3.
3对应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中第5.
2.
6条.
本条主要计算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贡献率.
采用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节能率为评价指标,被评建筑的参照系统与实际空调系统所对应的围护结构要求与5.
2.
3条优化后实际情况一致.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系统形式,提高设备与系统效率,优化系统控制策略等.

对于不同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形式,应根据现有国家和行业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统一设定参考系统的冷热源能效、输配系统和末端方式,计算并统计不同负荷率下的负荷情况,根据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的降低幅度判断得分.

由于冷热源的种类较多,如果完全按实际设计选择的设备进行能耗计算是很复杂的,本条考虑了设计能耗计算供暖及空调系统设备的选择,如下:1冷热源选择1)冷源部分(1)离心式水冷机组;(2)螺杆式式水冷机组;(3)溴化锂吸收式(蒸汽型、热水型、直燃型)冷(温)水组;(4)地源(水源)热泵机组.
(5)多联式空调(风冷热泵)机组;2)热源部分(1)市政供热管网;(2)集中供热燃气(燃煤)锅炉;(3)自备燃气锅炉.
(4)溴化锂吸收式(蒸汽型、热水型、直燃型)机组.
(5)多联式空调(风冷热泵)机组;(6)单元式(风管型、屋顶型)空气调节机组;(7)地源(水源)热泵机组2输送设备部分包括冷(热)水输送水泵;5.
3.
4设计系统采用除第5.
3.
3条所列之外的其他特殊设计方案时,例如蓄能、热回收等技术措施或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形式,应按照实际设计方案计算其能耗.
参考系统按照条文第5.
3.
3条的规定进行相应设置计算.

5.
3.
5针对计算供暖空调系统能耗时的冷热源及水泵参数设置进行了规定.
条款1针对不同冷源类型规定了能耗计算的方法,特别的,针对直燃机做了规定.
条款2和3针对规定输配系统的能耗计算方法,以及参照系统输配系统的水泵选取原则.

5.
3.
6针对计算供暖空调系统能耗时的风系统设置进行了规定.
条款1到3针对不同系统的新风取值进行规定.
条款4针对风机的能耗计算方法进行了规定.
5.
3.
7市政热力作为供暖热源时,系统能耗计算中应将市政供热转换为用电量进行计算.
市政热水的在行业标准《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及表示方法》JG/T358-2012附录B等效电换算系数为0.
232.
天然气的等效电换算系数是0.
659.
5.
4可再生能源5.
4.
1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对可再生能源的三种形式进行了规定,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生活用热水,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量和热量,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量.
这三种形式分别对应的是太阳能光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地埋管式以及水源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本节从应用最广及技术成熟角度出发,对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电、地源热泵系统、生物质能系统以及地道风系统这这几种技术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规定.
5.
4.
2通常来讲,计算太阳能热水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即为计算太阳能提供的生活热水热量与生活热水总耗热量的比值.
由于生活用水的随机性,故在设计阶段与运行阶段有两种不同的算法.
对于公共建筑以及采用公共洗浴形式的居住建筑,建议以耗热量方式进行生活热水比例计算.

特别的,对于住宅太阳能系统,可分为集中式,分散式,集中-分散式三种,为简化起见,可以利用住户比例判别的方式,但是需要校核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供热水能力是否与相应的住户数量相匹配.
5.
4.
2光伏、光热涉及到的绿色建筑评价条文为:第5.
2.
16条,该条主要是根据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确定评分值.
由于运行阶段可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得到,故本标准仅给出设计阶段的计算准则与方法.
5.
4.
3应通过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对浅层地能资源的勘察,确定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并应利用热响应试验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
5.
4.
4土壤源地源热泵要考虑全年冷热量基本平衡,衡量的主要依据就是进行全年的能耗模拟,在进行全年能耗模拟时如果按照暖通空调典型日设计状态设置内扰,会造成较大的偏差,应尽量采取与实际运行状态接近的内扰状态,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相关设置.
土壤源地源热泵在模拟时宜按照多年运行累计判定多年运行后累计效应,以保证热泵长久高效运行.

5.
4.
5水源流量应满足系统最大吸热量或释热量要求,应根据水体温度、水容量等条件分别验算水体所能承担的最大吸热量与释热量,当不能满足系统需求时,应采用辅助冷却或加热系统与换热系统合用的复合系统;水温应满足机组运行要求;进入水源热泵机组的源水水质应保持澄清、水质稳定、不腐蚀、不滋生微生物或生物、不宜结垢等.
地表水水深和水温是影响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温取值应考虑水温的逐日变化以及持续排热(冷)后水温的累计效应.

5.
4.
6生物质成型燃料是指以生物质为主要原料,经过机械加工致密成型、生产的具有规则形状的固体燃料产品.
常见的原料有麦秆、玉米秸秆、大豆秸秆、棉花秸秆、花生壳、稻壳、稻草、木屑等.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条件》NY/T1878-2010、《生物质成型燃料》DB11/T541-2008、《生物质成型燃料》DB13/T1175-2010、《工业锅炉用生物质成型燃料》广东地方标准DB44/T1052-2012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中均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相关性能参数及检测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计算时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取值需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并且提供取值依据的相关证明文件.

5.
4.
7地道风技术在建筑领域主要用来进行夏季降温,冬季可以作为新风预热使用,同时作为季节性土壤温度恢复之用.
地道风降温模拟,关键在协助确定地道几何尺寸,通风量,管道埋深,供冷能力等,使地道通风能在供冷季提供建筑所需冷量,维持室内良好的热环境.
其中,埋深以及土壤温度是前提条件.
土壤温度可以通过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和对浅层地能资源的勘察得到,也可以通过全年温度曲线以及土壤热物性以及埋深计算得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2)(3)式中,y——土壤深度(m);t(y,s)——在夏季气温最高时刻y深度的土壤温度(℃);t0——土壤表面全年平均温度,该温度等于全年年平均气温(℃);Ad——土壤表面温度的全年波动幅度(℃);——温度波动的频率(rad/h),取0.
000717rad/h;a——土壤的导温系数(㎡/h);tmax——全年气温最高温度;tmin——全年气温最低温度.
本条强调采用非稳态计算,结合室外逐时温度,能够输出地道逐时冷量以及逐时壁面温度,从而与建筑负荷相比对,同时非稳态计算也可以考虑随着供冷的持续,壁面温升对于功能能力下降的影响,从而更有效的指导设计.

5.
5碳排放计算5.
5.
1二氧化碳当量即根据不同温室气体对辐射强度的作用对其进行比较所采用的衡量值.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前利用全球变暖潜能值(GWPs)作为计算二氧化碳等值的因素,单位为CO2eq.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

5.
5.
2根据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第11.
2.
11条的相关规定,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主要包括建筑固有的碳排放量和标准运行工况下的资源消耗碳排放量两个部分.
其中,建筑固有碳排放量即建筑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量.
这两个阶段的碳排放量是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的主要组成本部,而其他阶段如建造和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小.
因此在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时主要考虑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和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

5.
5.
3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主要考虑建筑主体结构材料和围护结构材料,对于其他装饰材料、家具、设备等可以不予考虑.
所选建材总重量不应低于建筑主体结构材料和围护结构材料总重量的95%;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重量占比小于0.
1%的建材可不予考虑.
建筑主要建材的消耗量应通过查询相关设计图纸、材料决算清单、工程采购清单等技术资料确定.

5.
5.
4建材的平均运输距离为建材从生产场地运输到施工现场的距离,该阶段的碳排放主要为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碳排放,根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单位重量运输距离碳排放因子进行计算.

5.
5.
5建筑运行阶段应考虑照明、插座、生活热水、供暖、通风和空调等系统的碳排放,设计阶段可通过能耗模拟对建筑运行阶段的各项能耗进行预测,能耗模拟的相关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相关规定.
运行阶段应该根据全年各类能源消耗总量进行统计和计算.
建筑寿命应与设计文件一致,当设计文件不能提供时,宜按50年计算.

5.
5.
6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计算的生命周期边界可选取"从摇篮到大门",即从建筑原材料开采和加工开始、包括建材生产全过程、到建筑材料出厂、运输至建筑施工现场为止.
需要明确建材碳排放因子的数据来源,可选用由厂家提供的经过第三方审核的碳排放数据,或者经过相关验证的第三方碳排放数据库.

电力的碳排放因子应区分不同的区域电网.
为了更准确、更方便地开发符合CDM规则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重点领域的CDM项目,以及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研究确定了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见表3),并逐年在进行数据更新.
在进行评价计算时,应以可以获取的最新数据为准.
表32015年中国区域电网排放因子——EFgrid,OM,y(tCO2/MWh)EFgrid,BM,y(tCO2/MWh)华北区域电网1.
04160.
4780东北区域电网1.
12910.
4315华东区域电网0.
81120.
5945华中区域电网0.
95150.
3500西北区域电网0.
94570.
3162南方区域电网0.
89590.
3648注:(1)表中OM为2011-2013年电量边际排放因子的加权平均值;BM为截至2013年的容量边际排放因子;(2)本结果以公开的上网电厂的汇总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出.
(3)本表取自发改委2015年公布数据.
6室内环境品质6.
1一般规定6.
1.
1涉及的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相关标准条文包括:18.
1.
1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18.
1.
2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28.
1.
3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
38.
1.
4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
48.
2.
1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评价总分值为6分.
噪声级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得6分.
58.
2.
2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构件及相邻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得5分;2)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标准限值和高要求标准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达到高要求标准限值,得4分68.
2.
4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进行专项声学设计,满足相应功能要求,评价分值为3分.
78.
2.
6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居住建筑: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比达到1/6,得6分;达到1/5,得8分.
2)公共建筑:根据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要求的面积比例,按表8.
2.
6(见表4)的规则评分,最高得8分.
表4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采光评分规则面积比例RA得分60%≤RA5011≤dq≤2采光均匀度可按下式计算:(5)式中,Cmin——参考平面上的采光系数最小值,用百分比(%)表示;Cav——参考平面上的采光系数平均值,用百分比(%)表示;U——采光均匀度.
采光达标面积比的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a)将房间各测量点的采光系数值按降序排列C=[C1,C2,C3,…,Cn],并按顺序相加求前j(j≤n)个值的平均值Cave(j).
b)当Cave(n)≥Caveb(Caveb为标准值),则房间的采光达标面积比为100%;当Cave(j)≥Caveb,且Cave(j+1)c)单个房间的达标面积可按下式计算:Aj=Adf(7)式中,Aj——第j个房间的采光达标面积.
d)建筑的达标面积比可按下式计算:(8)式中,Rb——建筑的达标面积比.
6.
4.
5全晴天天空亮度分布应按下列公式计算:(9)(10)(11)式中,L(Z,)——天空某点的亮度,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Z——天空某点的天顶角,单位为度(°);——天空某点的方位角,单位为度(°);——天空某点与太阳的夹角,单位为度(°);Zs——太阳的天顶角,单位为度(°);Lz——为天顶亮度,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
6.
4.
6照明计算只关注各个室内空间,建模时可以整体建筑建模,也可以按房间或区域单独建模.
室内构件或家具可能对灯光造成遮挡影响,建模时应考虑.
灯具的配光文件对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应严格按照最后的电气设计或室内装修图纸所标识的灯具规格型号选取.
室内饰面材料应根据设计说明,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相关规定选取.
如果现有的设计资料无法确定建筑饰面材料的反射比,则室内表面的反射比取值如下:顶棚0.
75,墙面0.
60,地板0.
30.
6.
4.
7国家标准《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2008的附录A中对各类场所的照度测点进行了详细规定,照度计算时计算网格可参照执行.
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附录A规定了统一眩光值(UGR)的计算方法,除体育场馆外,其他类型的室内所都适用;附录B中规定了眩光值(GR)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体育场馆的眩光评价.
眩光计算时,应根据场所特点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

6.
4.
8为便于使用和理解,除各项指标的计算结果外,还应给出采光系数和照度的分布图.
6.
5室内声环境6.
5.
1室内噪声计算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室外经建筑围护结构透射到室内的噪声,一部分是建筑内部设备噪声传播到室内的.
计算室内噪声时可用室外环境噪声模拟预测数据作为取值依据,减去房间建筑围护结构和门窗的综合隔声量(综合隔声量由不同建筑构建墙体、门、窗的隔声量性能做等透射量计算)得到从建筑立面1m外透射到房间内的噪声,再叠加室内的设备噪声后,最后计算出室内环境噪声.
具有隔声模块的模拟软件除计算室外建筑立面1m处噪声外,还可以对建筑墙体门窗设定隔声参数,并在室内设定风口噪声源,通过模拟软件可一次性模拟计算得到室内噪声分布数值,更加清晰直接的计算得到目标值.

计算后的室内噪声数值可查阅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住宅、办公、商业、旅馆、医院、学校等不同类型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噪声级限值应分别一一对应.
6.
5.
2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包括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构建隔声性能越好,越有利于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
住宅、办公、商业、旅馆、医院、学校等不同类型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建筑构件隔声性能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民用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计算分析专项报告中需包括以下内容:围护结构构造做法、标准要求、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及取值依据、计算结果、结论.
建筑围护结构类型包括外墙构造形式、楼板构造形式、门窗类型、大样图纸等.
有条件的可用建筑隔声模拟软件对建筑构建输入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隔声分析结论,或可提供实际构件隔声性能的实验室检验报告.

6.
5.
3近年来,大跨度、造型奇异的建筑增多,建筑设计中为了减轻荷载,越来越多地采用轻质屋盖.
下雨时,雨滴冲击屋盖将在建筑室内产生雨噪声,影响室内声环境.
当住宅、医院、学校、旅馆、办公、商业等建筑采用彩钢夹心板、膜结构、金属屋面、阳光板等轻屋盖时,常有雨噪声问题,为此本标准给出轻质屋顶雨噪声隔声计算的标准化方法,为设计提供保障.

计算中的轻质屋顶材料落雨噪声和计算观众听到的雨噪声声压级建议依据国际标准ISO140-18,标准ISO140-18:2006Acoustics-Measurementofsoundinsulationinbuildingsandofbuildingelements-Part18:Laboratorymeasurementofsoundgeneratedbyrainfallonbuildingelements确定.
6.
5.
4在商业建筑和会展建筑中都有大型的室内空间,医院前厅也是人流交汇的大型空间,大空间的室内是人流最大的区域,当人员汇集较多时往往人声嘈杂,听音不清晰,大大影响了室内环境的品质.
当考虑大空间的室内声环境品质时可进行大空间的声学混响时间模拟计算.

Kinponet是谁?Kinponet前身公司叫金宝idc 成立于2013年 开始代理销售美国vps。

在2014年发现原来使用VPS的客户需求慢慢的在改版,VPS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开始代理机房的独立服务器,主推和HS机房的独立服务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我们发现代理的服务器配置参差不齐,机房的售后服务也无法完全跟上,导致了很多问题发生,对使用体验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很多客户离开了我们。经过我们慎重的考虑和客户的建议。我们在2015开始了重大的改变, 2015年,我们开始计划托管自己...

麻花云-香港CN2云服务器,安徽BGP线路,安徽移动大带宽!全系6折!

一、麻花云官网点击直达麻花云官方网站二、活动方案优惠码:专属优惠码:F1B07B 享受85折优惠。点击访问活动链接最新活动 :五一狂欢 惠战到底 香港云主机 1.9折起香港特价体验云主机CN2 云服务器最新上线KVM架构,,默认40G SSD,+10G自带一个IPv4,免费10Gbps防御,CPU内存带宽价格购买1核1G1M19元首月链接2核2G 2M92元/3个月链接2核4G3M112元/3个月...

Virtono:€23.7/年,KVM-2GB/25GB/2TB/洛杉矶&达拉斯&纽约&罗马尼亚等

Virtono最近推出了夏季促销活动,为月付、季付、半年付等提供9折优惠码,年付已直接5折,而且下单后在LET回复订单号还能获得双倍内存,不限制付款周期。这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国外VPS主机商,提供VPS和服务器租用等产品,商家支持PayPal、信用卡、支付宝等国内外付款方式,可选数据中心包括罗马尼亚、美国洛杉矶、达拉斯、迈阿密、英国和德国等。下面列出几款VPS主机配置信息,请留意,下列配置中...

花生壳连接失败为你推荐
酒店回应名媛拼单泰国酒店写错入住人姓名有影响吗?敬汉卿姓名被抢注12306身份证名字被注册怎么办2020双十一成绩单2020年的期末卷子出来了吗?对对塔101,简单学习网,对对塔三个哪个好中老铁路一带一路的火车是什么火车老虎数码我想买个一千左右的数码相机!最好低于一千五!再给我说一下像素是多少?百度关键词价格查询百度关键字如何设定竟价价格?psbc.comwww.psbc.com怎样注册百度指数词百度指数是指,词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都会被算成百度指数吗?www.se222se.comhttp://www.qqvip222.com/
VPS之家 过期已备案域名 火山主机 独享100m 服务器评测 圣诞节促销 长沙服务器 云鼎网络 linux空间 柚子舍官网 免费全能主机 空间登陆首页 下载速度测试 国外的代理服务器 windowsserver2008 register.com cx域名 alexa搜 卡巴斯基免费版下载 饭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