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生用书答案与解析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高考真题·体验1.
C【解析】C项错在"全部内容".
信息来源于第一段,"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基本课题"与"全部内容"相差甚远.
2.
B【解析】A项,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不准确,第一段主要论述的是"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核心以及它的作用".
C项,概括顺序错误,应该是"首先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再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
D项,应该是"全文首先论述了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核心以及它的作用",再论证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3.
A【解析】B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应该是中国哲学的特点,具体信息见第二段前几句话.
C项,第二段中原文是"'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所以应该是"中国的传统科技与中国的文学艺术一样……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项,分析所据信息源自第三段,原文说的是"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
第一讲理解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B【解析】A项,"人们看不见的"表述有误,原文说的是"肉眼看不见".
C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大多是单细胞生物".
D项,是"微藻"这一概念的外延,而非内涵.
考点二跟进训练B【解析】元宵节人们出门不是为了"走街串巷,走亲访友",而是为了娱乐.
理解巩固·运用一、1.
B【解析】要先确定答题信息区间,然后仔细对照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找出其不同点.
B项,由原文中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太庙建在宫城的左方"可知,"大都"说法错误.
二、2.
D【解析】A项,"现在已经没有了"不正确,原文第二段说的是"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B项,"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不正确,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
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项,"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不正确,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
3.
C【解析】A项,"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不正确,文中并无"无可挽回的趋势"之意.
B项,"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不正确,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说的是目前发展变化的趋势.
D项,"也是……迷惑"不正确,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忧患意识,但并未迷惑.
第二讲分析综合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C【解析】要通过对繁杂的信息材料进行比较甄别,来检验选项正确与否.
C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
作者在该段中分别阐述了老子的"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发展,人类应当维护生命自然的和谐状态"思想与庄子的"美就是万物对自己生命本性的顺应或伸张"思想,这整合为"对生命万物本性的维护、顺应的思想主张"是正确的,但该选项中的"这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生态美学的先河"在文中找不到相关的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考点二跟进训练C【解析】A项,"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参见第一段.
B项,"《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有误,原文第二段末说"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类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太虚幻境"只是通过一种想象形式构建的.
D项,"用先分后总的方式"有误,后面说的三个问题说明了三个段落是递进关系.
考点三跟进训练D【解析】D项,根据原文中的"唐人绝少题诗书款……以免影响对画面的欣赏"可知,"画面上写字题诗是元曲的独有现象"表述有误.
考点四跟进训练D【解析】首先要明确"文化乱象"的指向性,即现实中有关文化的负面现象,据此,可确定不属于"文化乱象"的应是D项,"网络文化中的娱乐文化",因为"网络文化中的娱乐文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其他三项说的都是文化的负面现象.
理解巩固·运用一、1.
B【解析】A项,强加因果,封禅直到秦始皇时代才成为事实,这与孔子未明确封禅礼制没有因果关系.
C项,"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不对,"历代帝王"属于以偏概全;"首先进行封禅"属于无中生有.
D项,"泰山因为儒家思想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不对,这种概括性表述不确切,它们不是因果关系;相关信息见文章最后一段.
2.
A【解析】A项,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而非"创立者".
二、3.
C【解析】C项,"相同的愉快效果"表述过于绝对,文中"电刺激奖赏通路时,机体会出现类似受到自然奖赏刺激时的愉快效果".
4.
D【解析】D项,"吸毒、滥用药物和吸烟成瘾其刺激强度更大,愉悦感更强烈"文中无依据.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高考真题·体验1.
D【解析】D项,"度"应该读duó,"揣测,估计"的意思.
A项,"笃"是常见词,如李密《陈情表》里就有"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的句子,两处的"笃"意义完全一样.
B项,"向"更常见,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寻向所志"、"便扶向路".
C项,"委"的意义现代汉语还常用,关键是对"奉委"的理解,"奉委"与"奉命"结构一样,就是"接受委派"的意思.
2.
A【解析】A项,两个"以",均是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
B项,"则"均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第二个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反倒".
C项,"于"均是介词,第一个相当于"向",第二个相当于"从".
D项,"为"均是介词,第一个与后面的"所"联合表被动,相当于"被";第二个相当于"给".
3.
B【解析】B项,"公船私用"错误,文中无此信息.
4.
【解析】第(1)句的得分点是:"咸"(都),"以为"(动词,认为),"因"(于是),语句要通顺.
第(2)句的得分点是:"虽然"(即使这样),"施设"(施政),"贵显"(地位高而显赫的人),"较"(比较),"歉"(不足,欠缺),语句要通顺.
【参考答案】(1)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没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边立碑来记下这件事.
(2)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借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难道比他们少吗【参考译文】许君,名叫曾裕,字高,又字南湖,是桐城人.
许君年少时就卓越出众,有远大的志向,才六岁,恰逢母亲病重,就知道庄重地跪在祖庙前面,为母亲祈福,十多天都不觉疲倦.
渐渐长大,就到学堂跟随老师接受学业,很聪明,出类拔萃,对书没有不读的.
可是他的父亲因为正直、信实被家族里的人怨恨,打起了官司,冤情十多年都没有得到伸张,竟至于愤懑而死.
许君将悲痛深埋于心中,再次向官府投诉,又过了十多年,冤情才得以伸张.
然而许君的精神力气、远大志向也消耗了大半了.
没能让自己得到功名,于是就出钱得到一个空缺的职位,被授予通判松江水利船政.
松江一带靠近大海,过去就设置了巡视大海的船只,它的名字叫鸟船.
过去,通判和监修,上上下下都从中侵吞牟利.
那船一遇到大风就坏了.
许君独身亲自去察看试验,其中的弊端才消除.
从前,远地方的人把东西运到松江来贩卖,松江一些乱法犯禁、不务正业的人拿取了他们的货物,可是欠人家的钱不给.
许君到后,惩罚了其中几个尤其狡猾诡诈的人,那些贩运货物的人感恩戴德,流下眼泪.
松江的河道细长、狭窄,极容易被泥土淤塞.
淤塞后船就不能通行,老百姓的田地也得不到灌溉.
因此,在冬天河水干枯时,就用人来挑泥疏浚,其中的费用都是从百姓中收取,钱财聚积至万.
官吏们也只是略加兴建,然而就浪费了其中一大半的费用.
许君独自认为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私利,却要收取那么多的民脂民膏,从内心上来说是不忍的.
于是就亲自测量深度、长度,使得那工程没有尺寸的差错.
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没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边立碑来记下这件事.
靠近海边,没有职业的人大多到大海里去获取利益来养活自己,官府也禁止不了.
许君接受朝廷的委派巡视察看,可是大海里违法贩运或来路不明的货物多于养活自己粮食的船只就有一百多艘.
许君想到这些穷苦的百姓中没有那些大的作奸犯科、盗窃作乱的坏人,仅仅是因为无知贪利而把自己送上违反法纪而遭杀头的地步.
(假如)一定加以详细报告,那么自己虽然有了抓住海贼的美誉,但处死的人是不可能重新活过来了.
于是就暗地里向布政辰公请求,恳请宽恕他们.
辰公明白许君爱护百姓的诚挚之情是出自内心,深深为之赞赏.
(朝廷)将要讨论提拔他,可是许君就在这一年得病了,六月十八日死在松江府自己的官舍中,终年五十八岁.
当初,许君年少时,怀有不一般的志向,想在天下建功立业.
了解许君的士大夫们,都猜测许君一定会被朝廷重用.
可是由于家中遭受了多次变故,没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等到出门做官,官阶居于闲官之类,仅能在众人之间为生活而奔走,常常愤懑郁结.
已经被地方长官所了解,希望有机会让他尽展才华,没想到却死了.
难道这就是命运吗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借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难道比他们少吗唉,可悲啊!
第一讲文言实词考点分解·突破考点考查点一:一词多义跟进训练B【解析】B项,"徙"在古代汉语中有"贬谪""迁移""调动(官职)"等义项.
根据原文意思可知,"徙"应解释为"调动(官职)".
A项,"属"是多义词,有"连接""撰著""向往"等多个义项.
这里解释为"撰著"是正确的.
C项,"辞"的解释有"口供""言辞""借口""告诉、解说"等,根据文意,此处应解释为"借口".
D项,"致"是一个多义词,有"送达""传达""招引""取得"等义项,根据文意可知,这里解释为"送达"是正确的.
【参考译文】终军,字子云,济南人.
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博闻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
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
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
终军告别大守离郡,到长安上书论事.
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年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巡视风俗.
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国煮盐铸铁.
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
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
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
张汤能定徐偃的罪名,却无法驳倒他.
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偃说:"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相同,所以《春秋》说'王者无外'.
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你让二国煮盐铸铁,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又反问徐偃说:"胶东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徐偃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日常的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竟然假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顺从百姓心愿,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必须加以严惩的.
"徐偃理屈词穷,承认有罪该死.
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
当初,终军从济南出发,到长安为博士弟子时,进入函谷关,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
终军问:"要这干什么"官吏说:"作为返回时的符信,回来要用这来合符的.
"终军说:"大丈夫西游进京,最终也不会返回合符的.
"丢下符信离开.
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记下来以便让皇上知道.
返回后上奏皇上,皇上很高兴.
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
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
但因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不能为国驰骋疆场.
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
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
"皇上问出谋划策的情况,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朝和亲,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
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
"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
南越的丞相吕嘉不想归属汉朝,出动军队攻杀南越王,南越王与汉使臣都被害.
终军死时,才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为他"终童".
考查点二:古今异义跟进训练A【解析】A项,"父子"古今都是名词,而且古今意义相同.
B项,"总督"现在是名词,而句中的"总督"带了宾语"税粮",是个动词,两者词性不同,意义自然不同.
C项,"开心"现在是一个词(形容词),而句中的"开心"则是动宾短语,即"打开心扉、推心置腹"的意思.
D项,"故事"是一个词,我们学到的"故事"是"故"和"事"两个词的组合,即"先例、旧例"的意思;但是此句中的"故事"又不同,因为从"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看来,前后是因果关系,这个"故"是"所以、因此"的意思,"事"是"事情、事业"的意思.
【参考译文】周忱字恂如,江西吉水人.
明成祖永乐二年进士.
被选为庶吉士.
第二年,成祖在其中选择二十八人,命他们进入文渊阁学习.
周忱向皇帝诉说自己年轻请求参进文渊阁学习,皇帝称赞他有大志,批准了他.
不久,周忱被提升为刑部主事,又晋升为员外郎.
宣德五年九月,皇帝因为天下资财赋税大多管理不好,江南更是严重,单是苏州这一个郡,累积拖欠赋税达八百万石,想找一个有才干的重臣去治理.
于是由大学士杨荣推荐,提拔周忱为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各府,总管监督当地的赋税粮食.
周忱用简单方便的方式来处理所有事情.
他长时间在江南一带担任长官,跟当地官吏百姓彼此熟悉,就像家里人和父子一样.
周忱时常在各村之间巡行,不带骑马的随从,跟农夫农妇面对面交谈,态度平和地询问他们的疾苦,给他们谋划处理问题.
他管理部下,即使是低级闲杂的官吏,也都坦诚地询问、采纳他们的意见.
遇到有才能的官员,像况钟以及松江知府赵豫之类的人,就推心置腹地同他们商量筹划,务必用尽他们的长处,所以事情没有不能完成的.
周忱常常到松江府视察水利情况,看到嘉定、上海之间,沿江长着茂盛的杂萍,多处淤积不通,于是疏通上游,让昆山、顾浦各地的江水,迅速流下来,淤积处全都被冲掉.
空闲时骑着一匹马在江边来来去去,看见的人不知他就是巡抚大人.
当时人们认为管理钱财的官员,才干没有能够超过周忱的.
钱财谷物数量巨大,周忱屈指一算全无遗漏.
他曾经暗中用册子记下天气阴晴风雨的情况.
有一人说是某一天在江中遇到刮风,失去官家一些米谷,周忱当即指出这一天江中没有风,那个人又吃惊又佩服.
有个奸诈的人故意搞乱自己过去的案子来试一试周忱(的本事).
周忱说:"你在某个时候来找我判决,我已经替你判决处理,你还敢来欺骗我吗"不久,皇帝下令催促制造几百万副盔甲.
周忱算明盔甲镀铁用工太多,命手下暂且用浇锡的办法,结果几天就完成制造盔甲的任务.
考查点三:通假字跟进训练C【解析】通假字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并非某个字总是能与其他字通用或假借.
A项,根据"国小处辟"一句可以知道,"小"是形容词,那么结构相同、位置一致的"辟"也应该是形容词,而不是动词,只能与"僻"相通.
B项,"说"与"悦"相通,是常见的通假字,如"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容易辨别.
C项,结合后一句,可以知道这里不是通假字,"殚"是"尽"的意思,这里是"学完、学尽".
"奉"古汉语中也常同"捧",如"相如奉璧奏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但此处是"侍奉"的本义,无通假.
【参考译文】鲁昭公的二十年,孔子大约三十岁了.
齐景公跟晏婴一块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既小地域又偏僻,他能够称霸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这个国家,国家虽然小,目标却很远大;地域虽然偏僻,施政却很正当.
秦穆公亲自举拔用五张黑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封给他大夫的官爵,才把他从奴隶的拘禁中救出来,和他一连晤谈三天,随后把执政大权交给了他.
从这些事实来看,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称霸诸侯还算成就小了呢!
"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
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干侯.
此后不久,鲁国大乱.
孔子到了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
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施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景公说:"讲得好啊!
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
"有一天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施政,孔子说:"施政在于节约财物.
"景公很高兴,将要把尼谿的田地封赐给孔子.
晏婴进言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
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
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烦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
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
"此后齐景公虽然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
有一天,齐景公挽留孔子说:"按照季氏上卿的规格来待你,我不能做到.
"于是就用介于鲁国季氏和孟氏之间的规格来接待孔子.
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听说了此事.
齐景公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
"孔子就上路(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考查点四:词类活用跟进训练A【解析】A项,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羞辱"就可以讲得通.
所以A项是不正确的.
【参考译文】我听说秦朝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其中一条现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违法判案的问题.
秦朝时候,看不起学问,崇尚武勇精神,轻视奉行仁义的人,重视负责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遏止错误的言论被说成是妖言.
因此按照礼教定制穿着服装的先生不被重用,忠臣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声天天响在当权者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当权者的心窍,而实际上存在的祸患被遮蔽、掩盖住了.
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啊.
如今天下仰赖陛下的厚恩,没有战争的危险和饥饿寒冷的忧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还未完全实现,原因就是判案的人把事情搞乱了.
理解巩固·运用一、1.
(1)B【解析】B项,"童"通"同",相同.
(2)D【解析】D项,至智: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
【参考译文】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
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而疏远才智相同的.
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相同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
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作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
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
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牙齿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作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
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
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
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高才大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
2.
(1)C【解析】A项,放/丢下、扔下.
B项,刚要/矩形、方形.
C项,都是"恰逢、正赶上"的意思.
D项,假使、假若/刚才.
(2)A【解析】A项,侧:翻倒.
【参考译文】有个人把瓦罐放在路旁,不小心翻倒在地上.
瓦罐已经碎了,那打破瓦罐的人刚要离开.
恰巧有个提瓦罐的人走过,那打破瓦罐的人便急忙抓住他,说:"你为什么打破我的瓦罐"便抢走他的瓦罐,把破瓦罐给了那提瓦罐的人.
集市上过路的人大多袒护那个先打破瓦罐的人,提瓦罐的人竟在无法申辩是非曲直的情况下离开了.
噫!
打破瓦罐的人假若不见到提瓦罐的人便会走开的;提瓦罐的人不幸遇到了他,竟然被迫用自己的好瓦罐换了那打破瓦罐的人的破瓦罐.
事情的变化竟然如此不合情理,而那些集市上的人也"失去了他们想维护公道的本意"了.
二、1.
A【解析】A项,读"yì",通"佚",逃跑.
【参考译文】晋平公射躌而躌受伤没死,便派竖襄去捕捉这只受了伤的躌,躌飞走了.
晋平公很生气,叫人把竖襄拘禁起来准备杀掉.
大夫叔向得知此事,傍晚去朝见君主,拜见晋平公,晋平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叔向.
叔向说:"你一定要杀掉这个人.
以往,我国的先祖唐叔在徒林那个地方猎取犀牛,射死后剥掉犀牛皮做成一副大铠甲,正由于他老人家射术高超,得以受封于晋.
你现在继承先祖唐叔的王位,一只躌没射死,叫他捉又没捉到,这简直是在宣扬你不光彩的行为.
你务必赶紧杀掉这个人,别让这件丢人的事张扬开去.
"晋君听了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便叫人快去赦免了竖襄.
2.
D【解析】D项,顿:使……劳苦,使……困顿.
【参考译文】齐国要攻打魏国.
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有名的快犬.
东郭逡,是海内共知的狡兔.
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绕山三圈,越山五次,兔在前面跑得困乏不堪,狗在后面也累得精疲力竭,结果两者都惫极而死.
一个老农看见了,捡起死狗死兔,毫不费劲地独揽其利.
如今齐、魏两国双方相持不下很久了,打起仗来士卒劳苦,百姓疲惫,我很担心强大的秦、楚会乘机袭击,像老农那样不劳而得利.
"齐王听了很害怕,便停止了军事行动.
3.
(1)C(2)A(3)D【参考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一连三个早上站在集市上,却没有人能识别出他卖的是一匹好马.
于是这个人便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好马,想卖掉它,一连三个早上站在集市上,都没人过问,劳驾您去绕着我那匹马转转看看,走开时再回过头看看,我愿按一个早上相马的费用酬谢您.
"伯乐于是到市集上绕着那匹马看,离开时又回头看看.
没多久,那马的价格涨了十倍.
三、1.
(1)C【解析】C项,相信、信任/随意、自由.
A项,两句中的"莫"均是不定代词,解释为"没有谁(哪一个)";B项,两句中的"假"均是"凭借、借助"的意思;D项,两句中的"若"都是"比得上"的意思.
(2)C【解析】C项,使……满意,合乎(心意).
【参考译文】在五官中没有能像眼睛那样明察事物的,但脸上有黑点子而眼睛却不能察觉,它的明察又在哪儿呢自己的眼睛能看见别的东西而看不见自己的脸,要借助镜子才能见到.
镜子的贵重比不上眼睛,镜子不求助于眼睛,而眼睛却反过来求助于镜子,可是世人不曾因为镜子帮助了眼睛而责备眼睛的失于明察,镜子对于眼睛有什么对不起的地方啊!
有个相信眼睛而憎恶镜子的人,他说:"真使我好难受,我自己有眼睛,何必要用镜子呢!
"时间长了,他看世上所称道的美人很少有符合自己心意的,而他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点子,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
左右的人都暗中发笑,那个人却始终不醒悟,可悲啊!
2.
(1)D【解析】D项,蹈,"踏,践行",引申为"冒".
(2)B【解析】B项,习,通晓,熟悉.
【参考译文】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
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地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
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看他的本领.
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前门外面对着我;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
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
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
酒喝足了,(他们)一起站在河边眺望.
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
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
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的地方断开了一条裂纹.
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
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
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
如此跳跃多次,力气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有所倚仗更大的了.
倚仗财物的终因财物而失败,倚仗势力的终因势力而失败,倚仗才智的终因才智而失败,倚仗力量的终因力量而失败.
(这是因为)有所倚仗,就敢于冒险的缘故.
四、1.
D【解析】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可根据词典中的多个义项,用"代入检验法"选义.
A项,举;B项,离开;C项,使者.
2.
D【解析】此题考查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亦可采用"代入检验法"选择.
A项,派、派遣;B项,诚实;C项,逃跑;D项,缘故/所以.
3.
A【解析】解答此题可采用"语法分析推断法".
A项,名词作状语,意为"在路上".
古汉语中名词直接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时用作状语,本句中名词"道"直接限制动词"飞".
B项,"诈"本义为"虚伪",形容词,作"造"的宾语后用作名词"虚假的经历".
C项,"出"和"饮"用在代词"之"(代"鹄")前面,表"使它出来""使它喝水"之意,故为使动用法.
D项,"倍"本为名词"倍数",这里表"增加一倍"之意,故为名词用作动词.
【参考译文】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鸿鹄.
出了城门,在道路上那只鸿鹄飞走了.
(淳于髡)只举着个空笼子,编造虚假的经历成了一套谎话,前去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献鸿鹄,(乘船)从水中经过,(我)不忍心让鸿鹄干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离开我飞掉了.
我想剖开肚子或勒紧脖子自杀,又恐怕别人议论我们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谋士自己伤害自己(或自杀).
鸿鹄,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行为.
(我)想逃跑到别的国家去,我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来承认错误,向大王叩头接受大王处罚.
"楚王说:"好.
齐王(竟)有这样诚实的士人啊!
"(于是)优厚地赏赐了他,(赏赐他的)财物比有鸿鹄在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倍.
第二讲文言虚词考点分解·突破考点考查点一:通过分析词性辨析虚词跟进训练C【解析】C项,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
A项,介词,用/连词,表承接.
B项,连词,而且,并且,表递进/副词,将要,快要.
D项,语气词,表示期望/语气词,表示反问.
考查点二:巧妙辨析不同语境中的虚词跟进训练D【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关系,却/连词,表示顺承关系,于是,就.
B项,动词,做/名词,心理活动.
C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都是介词,拿.
【参考译文】所以做国君的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是谗佞之徒站在面前也看不见,奸贼之臣紧跟在后面也不会发觉.
做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则)就只会株守常规之事却不懂得因事制宜,遇到突发事件却不知如何灵活对待.
做人君、人父若不通晓《春秋》的要义,必定会蒙受首恶之名.
做人臣、人子如不通晓《春秋》要义,必定会陷于篡位杀上而被诛伐的境地,并蒙死罪之名.
其实他们都认为是做好事,只因为不懂得《春秋》大义,而蒙受史家口诛笔伐的不实之言却不敢推卸罪名.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地步.
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冒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孝.
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把天下最大的罪过加在他身上,也只得接受而不敢推卸.
所以《春秋》这部经典是礼义根本之所在.
礼是禁绝于坏事于发生之前,法规施行于坏事发生之后;法规施行的作用显而易见,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隐蔽而难知.
考查点三:辨析清楚易混淆的虚词跟进训练D【解析】A项,介词,以……身份;B项,疑问代词,什么;C项,动词,到……去;D项,介词,给,替/动词,作出,制定.
【参考译文】大宛这地方是由张骞发现的.
张骞是汉中人.
汉武帝建元年间当过郎官.
这时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
月氏逃跑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没有(人)和他们一块去攻打匈奴.
汉朝正想攻打匈奴,听到这些说法,因此想派使者去月氏联络.
但是去月氏必须经过匈奴,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
张骞以郎官身份应招,出使月氏,和堂邑氏人原是匈奴奴隶名叫甘父的一同从陇西出境.
经过匈奴时,被匈奴抓到,又移送给单于.
单于留住张骞,说:"月氏在我们北边,汉朝怎能派使者前去呢我们要想派使者去南越,汉朝能允许我们吗"扣留张骞十余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张骞一直握着着汉朝使者的符节没有丢失.
张骞留居匈奴,匈奴对他的看护渐渐宽松,张骞因而得以同他的随从逃向月氏,向西跑了几十天到达大宛.
大宛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本想与汉朝沟通,却未成功,(如今)见到张骞,很高兴,(便向张骞)问道:"你想到哪儿去"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
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
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是用言语说不尽的.
"大宛认为张骞的话是真实的,就让张骞出发,并给他派了向导,到达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
这时,大月氏的国王已经被匈奴杀死,又立了他的太子当国王.
这位国王已把大夏征服并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地方土地肥美富饶,很少有敌人侵犯,心情安适快乐,自己又认为离汉朝很远,根本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
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对联汉攻打匈奴的明确态度.
理解巩固·运用一、1.
D【解析】D项,都是连词,来.
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B项,代词,用在动词后,……的人/代词,用于时间词后,表示"……时候".
C项,动词,担任/判断动词,是.
【参考译文】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
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
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经刑讯后屈招.
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
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率领民伕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伕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
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
薛奎慢慢地(劝)说:"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
"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伕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要州民赔偿.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
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认真统筹.
年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
又任枢密直学士、任益州知州.
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
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她儿子,(她儿子)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能力扶养.
"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钱给他,并告诫他说:"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他们母子于是就和好如初.
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
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征召回朝廷任龙图阁学士、掌管三司,就任参知政事.
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啊.
"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
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能够做到保持到终了的.
"薛奎说:"保全自身为官直到终了的做法,不仅是我一个人这样啊.
"于是就一一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复,皇上认为他说得正确.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饮酒大醉而沾湿衣服.
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处理全国的政务而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
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
"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二、2.
D【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句中语气停顿.
【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和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
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而黄庭坚在写作方面诗歌尤其突出,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
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
起初,黄庭坚游潛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那个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三、3.
C【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
B项,介词,把.
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D项,介词,在.
【参考译文】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
永乐二年进士.
仁宗继位,他才被召入宫做御史.
监管通州粮仓,巡视京城.
英宗即位三个月,罗亨信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带兵训练.
正统二年,蒋贵讨伐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与了军中事务.
到鱼儿海,蒋贵等以粮草军饷没有跟上为借口,停驻十天后带兵撤回.
亨信责备他说:"你们这些人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呢"蒋贵不听.
亨信把蒋贵停驻不前的情况上书告诉皇帝.
皇帝把这个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
第二年攻打敌人,大败阿台等.
亨信因为协助谋划之功,提高俸禄一个等级.
父亲去世,他回去发丧.
回朝,改任宣府、大同巡抚.
参将石亨请求选拔大同三分之一的百姓参军,亨信上书制止了这件事.
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仍任宣府、大同巡抚.
当时朝廷派官员测量这两个地方的军田,每军八十亩,超过的每亩全都要征收五升的税.
亨信说:"文皇帝在位时,下诏让边塞的军民尽力开垦荒田,不征税,陛下也重申了这个命令.
现在为什么忽然有这种举动呢边塞的军队守卫边塞非常辛苦,没有别的生计,只有从事农耕.
每年从冬天到春天,迎接、护送瓦剌使者,三月才开始种田,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缮关塞,算起来一年也不曾有休息空闲之时.
更何况边塞的土地贫瘠,霜降得早,收成很少,如果要再征税,那么百姓将不再种田,而一定会到处流亡.
计臣只专注于收粮食,不知道人心不稳定,即使有粮食,边关谁来守"皇帝接受了他的进谏,停止收税.
当初,亨信曾经上奏说:"也先专门等着挑起事端,以谋划进犯.
应该预先在北方要塞安排值勤,增加城池的护卫以备边患.
不这样,恐怕会遗留大祸患.
"兵部商议后,将之搁置没有施行.
等到了土木堡之变,人们情绪激动,纷扰惊惧,有人提议放弃宣城,官吏军民纷纷争着出城.
亨信拿着剑坐在城下,下令说:"出城者斩.
"然后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宣城,人心才安定下来.
也先挟持太上皇到城南,假传太上皇命令,让他开城门.
亨信登上城楼告诉他说:"奉命守卫城门,不敢擅自打开.
"也先迟疑后退去了.
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各守将弃城逃跑,都被追究了罪责.
正当这个时候,皇帝已经逃到北方,敌人的军队一天天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
亨信与总兵杨洪凭借这座孤城守卫这个要冲,对外抵御强敌,对内保护京城.
杨洪到京城守卫后,亨信又与朱谦共同守卫宣城,功劳显著.
景帝即位,他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第二年,亨信已经七十四岁了,请求辞官退休回家.
皇上答应了他.
亨信归家八年后,在家中去世.
四、4.
B【解析】B项,两个"为"都是介词,"被".
A项,动词,给/介词,和.
C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
D项,指示代词,这一类/结构助词,的.
【参考译文】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
士燮年轻时在京都求学,侍奉颍川人刘子奇,研究《左氏春秋》.
(他)被推举为孝廉,填补尚书郎一职的空缺.
他父亲士赐的丧事结束后,他被推荐为茂才,做巫县县令,升为交阯太守.
他的弟弟士壹,当初是郡督邮.
刺史丁宫被召回京都,士壹侍奉护送丁宫殷勤恭谨,丁宫感激士壹,临别时对士壹说:"我这个刺史如果能任职三公,一定征召你.
"后来丁宫任司徒,就征召了士壹.
等到士壹来到京都,丁宫已经被罢免了官职,黄琬代替丁宫任司徒,对士壹厚礼相待.
董卓作乱,士壹逃回故里.
士燮心胸宽厚,谦恭虚心,礼贤下士,前去依附他以避难的中原士人数以百计.
他沉溺于对《春秋》的研究,并为《春秋》作注.
陈国的袁徽在给尚书令荀彧的信中说:"交阯士府君既学问渊博,又精通政务,在时局非常混乱的情况下,能保全一郡,二十多年疆界无事,百姓没有失去家业,流落到这里的人,都蒙受他的恩德.
公务闲暇时,他就研究、学习典籍著作,对《春秋左氏传》的研究尤其精专细致.
我多次向他询问经书著作中的疑难问题,他的解说都有依据,释意十分严密.
同时他对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非常精通,对主旨掌握得详细全面.
听说了京都古文、今文两大学派的是非纷争,他打算分条陈述《左传》《尚书》的奥义呈献给朝廷.
"士燮就是这样被人们称赞的.
(交州刺史)朱符死后,汉朝廷让张津任交州刺史,张津后来又为他的部将区景所杀,而荆州牧刘表则派零陵的赖恭接替张津.
这时苍梧太守史璜死了,刘表又派吴巨来取代史璜,吴巨和赖恭一起到任.
汉朝廷听到张津的死讯,赐给士燮加有封印的诏书,说:"交州是偏远的地区,南临大海,皇上的恩惠不能到达,臣子的忠义被阻隔,得知逆贼刘表又派遣赖恭窥视南土,现任命士燮为绥南中郎将,监管、统率七郡,像以前一样兼任交阯太守.
"后来士燮派遣官员张旻到京都进献贡品,这个时候天下大乱,道路不通,士燮却没有中止进献贡品的行为.
后来吴巨和赖恭不和,就率军驱逐赖恭,赖恭逃回零陵.
建安十五年,孙权派步骘任交州刺史.
步骘到任后,士燮带领兄弟们侍奉得极有分寸.
而吴巨怀有异心,步骘就杀了他.
孙权加封士燮为左将军.
建安末年,士燮派儿子士入朝做人质.
士燮又诱导益州的豪门士族雍闿等人,他们率益州百姓从远方依附江东,孙权更加赞赏他,提升他做卫将军.
士燮每次派使节晋见孙权,送去的各种香料以及精细的葛布,常常数以千计,明珠、大贝、琉璃、翡翠这一类珍宝,没有一年不给孙权送去的.
孙权也总是给他回信,厚加赏赐,用来答谢安抚他.
士燮在郡任职四十多年,黄武五年,他九十岁时去世.
第三讲翻译(含句式)考点分解·突破考点考查点一:利用关键实词巧妙翻译文言语句跟进训练【解析】翻译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第(1)句注意"所以""安""鬻"等词的意思及对判断句、反问句的准确判断.
第(2)句注意"礼体""左右""批其颊"的意思.
第(3)句注意"岂""良""污暴"的意思.
【参考答案】(1)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2)(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
(3)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
考查点二:利用重要虚词巧妙翻译文言语句跟进训练【解析】(1)有两处省略,"(王湛)剖析入微","叹(其)不能测".
关键词有"因""共".
(2)关键词有"具""如此".
(3)关键词有"辄""以""调".
【参考答案】(1)(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
(2)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
(3)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
【参考译文】王湛脱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结庐居住.
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大多不去看望叔父,叔父也不等候他来.
王济有时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
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回答起来言语辞令很不错,出乎王济意料,王济非常惊愕,继续和他谈论,愈谈愈进入了精深的境界.
王济原先对叔父几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听了叔父的谈论后,不觉肃然起敬,神情举止都变得严肃恭谨.
王济便留下来和叔父谈论,一连多日,没日没夜地谈.
王济虽然才华出众,性情豪爽,却也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于是感慨地叹息说:"家中有名士,可是三十年来一直不知道!
"王济要走了,叔父送他到门口.
王济的随从中有一匹烈马,非常难驾驭,很少有人能骑它.
王济姑且问叔父:"喜欢骑马吗"他叔父说:"也喜欢呀.
"王济又让叔父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叔父不但骑马的姿势美妙,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
王济更加赞叹叔父难以估量,他的长处绝不只一种.
【邓粲在《晋纪》中说:"王湛字处冲,是太原人.
他隐藏自己的美德,没有人了解他,即使是兄弟和宗族里的人,也认为他痴呆,只有他的父亲王昶认为他有奇异的才能.
父亲王昶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结庐居住,他哥哥的儿子王济前往看望他,看见床头放着《周易》,他对王湛说:'叔父用这干什么曾经看过没有'王湛笑着说:'身体不好的时候,或许会看看罢了.
今日应当跟你谈谈.
'(王湛)于是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有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
王济生性喜欢马,并且他所乘马是良马,他内心很喜欢它.
王湛说:'此马即使走一小段路,它的力量也不能承受.
近日看见督邮的马,一定胜过此马,只是它没有养好罢了.
'王济要来督邮的马,用谷喂了十几天,与王湛比试.
王湛未曾乘马,仓促间上马便驰骋,步骤与王济没有不同,但马没有决出高下.
王湛说:'现在在车路直行,怎么能区别马的高下只有靠近蚁封小道才行.
'于是靠近蚁封小道让马盘旋,王济的马果然倒了,王湛赏识人才也是这样.
"】王济回家后,他父亲王浑问他:"为什么短时间外出竟去了好几天"王济说:"我刚刚找到一个叔父.
"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
王浑问:"和我相比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之上的人.
"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说道:"你家的傻子叔父死了没有"王济常常没话回答.
自从发现了这个叔父,后来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就说:"我叔父不傻.
"称赞叔叔实际上有良好的素质.
武帝问道:"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
"【《晋阳秋》中说:"王济有鉴别人才的能力,他看见王湛,感叹佩服他的才能.
当时人评价王湛向上与山涛相比显得有些不足,向下与魏舒相比就绰绰有余.
"】考查点三:翻译文言语句应注意调整特殊句式跟进训练【解析】(1)"歉",粮食歉收;"乐岁",丰年;"去",除去;(2)"旌表",表彰;"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3)"已",后来,"风",中风,"竟",完成.
此句中"于淮南"句为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为正常语序.
【参考答案】(1)收成不好(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救灾,丰年再捐出粮食,其制略如社仓法而去除了它的弊端.
(2)(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来激励人们崇尚好的风俗.
(3)(陶澍)晚年的时候,将要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患了风湿病,没有能实施这项政策.
理解巩固·运用一、①郑相子阳探望先生并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吗!
②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谷子,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受他赠予的原因.
【参考译文】列子生活贫困,面容有饥色.
有人对郑国的子阳说:"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谷子.
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受悠闲安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
郑相子阳探望先生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我的.
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予我谷子,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受他赠予的原因.
"列子死后,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二、况且人所迫切关心的莫过于他自己,不能让自己不死,怎么能够让燕王长生呢【参考译文】有客卿教燕王不死的方法,燕王派人学习它,派去学习的人还没有学成,这个客卿就死了.
燕王大怒,杀了派去学习的人.
燕王不知道是客卿欺骗自己,反而认为学习的人学成太晚而诛杀了他.
相信不正确的东西,责罚没有罪过的臣子,都是缺乏考察造成的祸患.
况且人所迫切关心的莫过于他自己,不能让自己不死,怎么能够让燕王长生呢三、①鲁国人都喜欢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侠士而闻名.
②从函谷关往东,人们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参考译文】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
鲁国人都喜欢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侠士而闻名.
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余普通人被救的说也说不完.
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赏他对别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经给予过施舍的人,唯恐再见到他们.
他救济有困难的人,首先从贫贱的开始.
他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衣服破得连完整的有彩色花纹的都没有,每顿饭只吃一样菜,乘坐的不过是牛拉的车子.
他一心救援别人的危难,超过为自己办私事.
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灾难,等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
从函谷关往东,人们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
四、①你教我驾驭车马,没有把本领全教完吗②而你不管是领先还是落后,你的心思都在我这里,你还有什么心思去调整马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了.
【参考译文】赵襄子向善于驾驭车马的人王子于期学习,学习不久之后就与王于期进行比赛,赵襄子换了三次马而三次都落后了.
赵襄子说:"你教我驾驭车马,没有把本领全教完吗"于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使用得不恰当.
但凡驾驭车马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快速地达到目的.
现在你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
其实驾车比赛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
而你不管是领先还是落后,你的心思都在我这里,你还有什么心思去调整马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了.
"五、①这是益鸟,吃害虫,而且会飞到南方去过冬,你怎么能长久地饲养它呢②弟弟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小燕子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就把它放出笼子了.
【参考译文】我弟弟喜欢鸟,每天都想得到一只小鸟.
今年春天,有燕子从南方来,整天衔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得非常辛苦.
不久,听到啾啾的声音,原来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
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外,弟弟把它捡起来,非常高兴,将它装进笼子饲养.
母亲知道了,说:"这是益鸟,吃害虫,而且会飞到南方去过冬,你怎么能长久地饲养它呢"母亲催促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
弟弟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小燕子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就把它放出笼子了.
小燕子飞回了巢,和它的家人们和睦欢乐地在一起.
第四讲分析综合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D【解析】①说的是总督蒋攸铦对他的推荐和评价,⑤概括其品质,与"实心任事"无关.
考点二跟进训练C【解析】C项,"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错,原文是"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
考点三跟进训练C【解析】C项,"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的说法错误,文中说"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由此可知作者是因改变文风写文章而遭到毁誉的.
理解巩固·运用一、1.
A【解析】①②④表现郭躬通晓法律,掌法严明.
2.
B【解析】根据原文可知,"于法,彭得斩之"中的"之"代"那些人",不是"斩秦彭".
【参考译文】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
他的家族世代为官.
父亲郭弘,研习《小杜律》.
太守寇恂让郭弘做决曹掾,断案达三十年,执法公平.
那些被郭弘判罪的人,回去后没有怨恨之情.
郭弘活到95岁去世.
郭躬年轻时继承父业,讲授法律,学生常达数百人.
后来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
永平年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做他的副将.
秦彭带兵驻扎在另外的地方有时不经请示就依法杀人,窦固上奏皇帝说秦彭专权,(擅自杀人,)请求诛杀秦彭.
显宗于是请公卿朝臣评判秦彭的罪行.
郭躬因为通晓法律,也被召见参与审理.
大家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唯独郭躬说:"从法律角度看,秦彭该杀那些人.
"皇帝说:"军队出征,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
秦彭既然没有斧钺,怎么能专权杀人呢"郭躬回答说:"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那是说校尉与主将驻扎在一起.
现今秦彭另率一支军队驻扎于别处,情况不一样.
军情瞬息万变,有时不容许先禀告主将后再作处置.
况且按汉朝制度戟就是斧钺,(这样,)判秦彭死罪不符合法律.
"皇上听从了郭躬的意见.
又有一案,兄弟两人一起杀了人,但罪责还没有分清.
皇帝认为做兄长的没有尽到教育弟弟的责任,所以判了哥哥的重刑而免除了弟弟的死罪.
中常侍孙章宣读诏书时,误说两人判的都是重刑,尚书上奏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罪当腰斩.
皇帝又召见郭躬询问他的看法,郭躬回答:"孙章应处罚款.
"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杀人,怎么处以罚款呢"郭躬说:"法律上有故意犯罪和失误犯罪的区别,孙章传达诏书出现错误,事属失误,对失误者法律量刑要轻.
"皇帝说:"好.
"后来三次升迁,元和三年,被任命为廷尉.
郭躬一家世代掌管法律,务求宽容公平,等到做了法官,审案判刑,大多喜欢同情宽恕,于是写了条陈,对四十多条量刑过重可以从轻论处的条文进行了(修改),并上奏皇上.
都得到施行,并写到了法律文件中.
章和元年,大赦天下并对四月丙子日以前的在押犯减轻死罪,不加鞭笞,发配金城(守边),但大赦令没涉及那些没抓到的逃犯.
郭躬上奏皇帝说:"皇上施恩给死囚犯减刑使其戍边,原因是重视人的生命.
现在犯了死罪的逃犯总数不下万人,自从大赦天下以来,抓捕的逃犯很多,但赦罪的诏书没有涉及这些人,都判了重罪.
我私下想皇上福恩应该浩荡宽宏,但现今死罪已下的人都获得新生,唯独被捕的逃犯却未能享受皇上的恩泽.
我认为大赦令之前犯了死罪又在大赦令之后被抓捕的罪犯,都应不加鞭笞而发配金城,这样既保全了人命,又有益于边防.
"肃宗认为很对,就下诏赦免了那些抓回来的逃犯的死罪.
二、3.
A【解析】①说明杨业爱护百姓,④说明王侁贪功,⑥说明杨业有节操.
4.
C【解析】A项,杨业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安危;B项,"用鹰犬逐雉兔"只是杨业比喻;D项,杨业出战并不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勇敢.
【参考译文】杨业是并州太原人.
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
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
"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凭勇猛矫健而闻名.
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北汉至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招纳他.
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
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
(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
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
适逢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
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
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
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
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
"然而,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
(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
"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
"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
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瞭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
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灰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
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
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
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
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
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
"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三、5.
B【解析】①是说父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⑤是说督促丈夫判案要公正.
6.
A【解析】A项,"带着年幼的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是为了便于丈夫在外游历,不是亲戚和族人称道的原因.
【参考译文】我的母亲姓钟,年幼时与几位兄长跟随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的父亲.
当时我的父亲喜欢拿财物帮助人,分散给人家许多金钱,直到家中袋子箱子空空.
过了两年生下了我,家境越加衰落.
经历过困苦贫穷,人所不能忍受时,我的母亲还是安适愉快没有一点愁苦的样子,亲戚和族人都抢着称赞她好.
父亲因此能够再次游历北方一带地区,而叫我的母亲同我到外祖父家里去依靠他们生活.
我四岁时,母亲每天教我几句四书的内容,苦于孩子年纪太小不能握住笔,就把竹枝刻成丝再折断它,弯曲成撇捺点画,合并成汉字,抱着我坐在膝盖上教我认字.
已经认会了以后,就把这个字拆开.
每天教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着竹丝拼合所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完毕.
到六岁时,才叫我执笔学习写字.
外祖父家向来不富足,好几年来闹饥荒收成很坏,生活更加窘迫贫乏.
当时我的衣服鞋帽,都是母亲自己做的.
母亲善于纺织刺绣,凡是她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产品拿到市场上,人们就争着购买这些物品;因此我没有出现过衣服破烂的样子.
记得母亲教导我时,织带、搓绳、纺纱、缉麻线的工具,一起放在身旁,膝盖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腿上读书.
母亲手中一边纺织,口中一边教我读书,读书的声音和纺织的声音,相互交错在一起.
我稍有松懈,母亲就略打几下,随即又抱着我流泪说:"儿趁这时间不求学,我用什么见你父亲!
"到半夜寒冷极了,母亲就坐在床上,用被子盖住双腿,解开衣服用胸膛温暖儿的后背,同我一起大声读书;读疲倦了,就在母亲的怀中睡着了.
不久母亲摇着儿说:"可以醒了.
"我睁开眼看着母亲的脸上,正泪水满面,我也跟着流泪.
过了一会儿,又叫我读书;鸡叫了,才能睡觉.
几位姨妈曾对母亲说:"妹妹只有一个儿子,何必如此"母亲回答说:"儿子多,也就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如果不贤能,妹妹靠谁呢"我九岁时,母亲教我《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空闲时再抄录唐宋人的诗歌,教我将诗歌念出抑扬的声调.
我每次生病,母亲就抱着我在屋子里来回地走动,未曾睡觉;稍微病愈,母亲就指着抄录在墙壁间的诗歌,教我小声吟唱来作为游戏.
母亲有病,我就坐在枕边不离开.
母亲看着我,无言的悲伤就油然而生.
我也无比凄楚依恋,曾问道:"母亲有忧愁吗"母亲说:"是的!
""那么怎样解除忧愁呢"母亲说:"儿能背诵所读的书,这就可以消除了.
"我读书发出琅琅的响声.
母亲微笑着说:"病差不多痊愈了.
"从此母亲有病,我就拿着书在一旁诵读,而母亲的病就能痊愈.
十岁那年父亲回来.
父亲每次判决重要案件,母亲就手拉着我站在审判官的座位前说:"希望要记住这个孩子!
"父亲屡屡点头(表示同意).
父亲在旅居的寓所,督促我学习很紧;读书稍有懈怠,他就发怒不理睬我,好几天不说一句话,我的母亲流着眼泪打我,令我跪着读书直到读熟才停止.
所以我不能荒废在玩耍中,而母亲的管教也越加严格.
又过了十年南归,择居在鄱阳.
己巳年,南昌有位老画师游历鄱阳,能描绘人的形状相貌.
我请他替母亲画一张肖像,于是向母亲请示,并且问道:"母亲用什么游戏取乐,就当把画像作为娱乐.
"母亲神情严肃地说:"唉!
自从做了蒋家的媳妇,常常把没赶上给公婆侍奉饮食、洗涮作为遗憾;生活在忧患哀恸之间的几十年里,共经历了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儿夭折的痛苦,现在又哭失去丈夫了.
未亡人只差一死罢了.
还有什么乐事可为!
"我跪下说:"即使这样,母亲心里有什么喜爱而尚未如愿的,请寄托在这幅图里也该可以吧"母亲说:"假如我儿和你的媳妇能够习惯于勤劳,不就好了吗夜间在织机声中教儿读书,我的心愿满足了,别的还有什么快乐呢"我于是转身对画家说,就画秋夜的景象:厅堂四面敞开,一盏灯的灯光明亮,高高的梧桐稀稀落落,树影映落在屋檐边的地方.
厅堂中摆着一架织机,画我的母亲坐着织布,我的妻子握着纺车坐在母亲的身旁;屋檐下横放着一张桌几,亮烛自照,靠着彩画装饰的栏干而读书的,就是我自己.
台阶下有一座假山,陈列在台阶上的花草盆兰,草木茂盛互相靠拢,在微风凉月中颤动摇曳.
画中一个小男孩正蹲在树根旁捕捉蟋蟀玩耍.
像画好以后,母亲看了很高兴.
我认真地按照母亲生平勤劳的事迹,为她写了这样一篇概略的记叙.
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体验1.
(1)【解析】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明白该诗中的人物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的形象,从诗句的描写中明显感觉到诗歌塑造了一个闲适、喜爱自然景色的诗人形象.
【参考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即常说的"诗眼"的分析.
本诗语言浅俗,但用字讲究.
尤其是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一个"软"字,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
而一个"涌"字,更是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态之感,增添了情趣.
【参考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
(1)【解析】第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中的一系列意象来理解.
该诗意象鲜明,不难理解.
第二问,要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来理解.
该句属于以景起兴、借景抒情.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描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解析】对三个动作意象的理解,掌握常见意象的基本意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关系:"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3.
(1)【解析】从"天涯"可知抒情主人公远离故乡和亲人,"月"是表思念之物,结合题目"梦江南"判断,此"恨"应为"思念而不得之怅恨".
【参考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解析】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
诗中没有直接写人物,所以人物的形象只能从人物观景所感而得.
第三句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第四句又从"空"字可知,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自怜.
【参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解析】赏析题本着"名词术语"加"分析"的原则完成.
结句为写景句,故术语为"借景抒情",在此基础上对所写景物进行分析,结句意象为"摇曳"的"碧云","不宁"之意蕴含其中,在分析景物的基础上明确情感.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4.
(1)【解析】"怎样的景色"需要抓住原诗中的"雨""江乡""叶"等意象具体解说,"氛围"要抓住"萧萧"等景物特点加以理解.
【参考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解析】注意题干中"结合全诗"的提示,要与其他意象联系在一起;"孤舟",是景语,也是情语,结合诗歌的"羁旅"题材("道中""晓路""客程遥"等),则容易体味作者"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参考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5.
(1)【解析】从"豁我怀"的直抒胸臆和"清瘦出云"的描写可把握作者"惊喜而又亲切"的心情.
解答"怎样表现"有难度,要借助题干"结合全诗",分条具体解说.
【参考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2)【解析】抓住对"数峰"描写的两个关键词"清瘦"和"出",解说其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精神内涵"可以由物及人,结合注释"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第一讲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解析】赏析渔父形象需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开头一句表明自己放弃官场生活的坚决态度.
"披霜冲雪"、独钓寒江都是词人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
下片几个画面,进一步表现出了闲适生活的可爱.
【参考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
词人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坚决放弃官场生活的心志及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考点二跟进训练【解析】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的冲刷,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词人选取几种富有鲜明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了词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幽美、洁净的山林雨景图.
描写了兰芽、溪水、松树、沙路、子规等意象.
考点三跟进训练【解析】"子规"运用了典故,相传古蜀帝杜宇,号望帝,在亡国后死去,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死后仍对故国念念不忘,每每深夜时在山中哀啼,其声悲切,以至于泪尽而啼血,后成为思归或催人返乡之代名词.
诗中诗人送友人到北宋都城汴梁,那里早已经被金人占领.
联系下面"故园""愁"可以概括"子规"意象的含义.
【参考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理解巩固·运用1.
【解析】解答第一问时,一要认真分析首联,找出首联中描写的意象及各意象的特点,将其组合成一幅图景,要注意揭示图景的时间、地点、人物;解答第二问,要注意首联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这样描写对后文及表现全诗的主旨的作用.
【参考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秋日登临图:日暮时分,四野幽冥,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忧伤孤寂.
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实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2.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认真阅读诗句,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二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概括,就是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诗中所刻画的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诗中主人公是一个为了卫戍边疆而出征远行,具有高昂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既不同于书生,又迥异于一般的军人,有高超的武艺,豪爽而又雷厉风行的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侠客.
3.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认真阅读诗句,找出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二要明确首句在疑问中表示的含义;三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景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在不知不觉之间,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4.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认真阅读每一句,明确各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如一、二句看似写景,实际是写渔夫的活动场所,表明其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二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渔夫这一形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白朴的这首《沉醉东风·渔夫》塑造了一个理想的渔夫形象.
通过对渔夫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生活的情怀.
渔夫与人无争,没有刎颈之交,却与白鹭、沙鸥为伍,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
5.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词中描写了哪些意象以及词中的人物形象;其次要分析意象和人物形象的特点,用简练的语言将其组合成一幅充满诗意的图画.
【参考答案】这首词上片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残阳西下,小楼染上晚霞,朱帘斜斜地垂挂在门窗上,柔软的金钩弯曲下垂.
词人倚在小楼的栏杆上,心绪无聊,控制不了心中的忧愁.
6.
【解析】本题的注释比较详尽,做题时应注意这一重要提示.
赏析第三联的景物描写时应抓住关键意象"青菰""水""白鸟""山".
一"映"一"翻",动静结合.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展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
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
7.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结合诗句作好分析.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身.
这两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
因为贫穷,虽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凭一双巧手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天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己伤痕累累的心灵!
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参考答案】"蓬门未识绮罗香"写贫女衣着朴实.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写贫女手巧勤劳、不同别人争妍斗丽.
"拟托良媒益自伤"写贫女的苦闷哀怨.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朴实勤劳、不迎合流俗、忧郁神伤的贫女形象.
8.
【解析】描写的意象从词中不难找到,关键是要找全,不遗漏,否则容易失分.
由"风雨""残花""秋千影"等可以看出渲染了凄冷、伤感等氛围.
【参考答案】描写了风雨、庭轩、残花、楼头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意象.
渲染出凄冷、孤寂、伤感的氛围.
9.
【解析】要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片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
【参考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沙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10.
【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
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的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出处的高远,寄寓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第三句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瀑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
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全的表现.
【参考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第二讲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解析】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指出字词的意思;其次,要重点分析其所运用的手法;最后,分析其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和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答题模式:答案=含义+手法+简析+作用.
【参考答案】"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的性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考点二跟进训练【解析】羁旅他乡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乡啊,那就长醉不醒吧;大家相互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长"和"畏"是两句诗的诗眼.
【参考答案】诗眼是"长""畏".
"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的流离之苦.
"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考点三跟进训练【解析】针对诗句"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从修辞、炼字等角度易于展开赏析.
注意"碧"与"黄"既是色彩描写,又是用颜色代指野菊花.
【赏析提示】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等.
色彩:"碧"与"黄"映衬.
情感:喜爱之情.
考点四跟进训练【解析】要赏析这首词"新丽"的特点,首先要注意到前两句的暗喻,词人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其次要注意到下片把春比拟为人,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还能和友人在江南同住.
这样,词人就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一般,体现了"新丽"的特点.
【参考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理解巩固·运用1.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
"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运用该字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沉"字锤炼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的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
【解析】颈联写山中寡妇生活困难,只好不时地挖来野菜当饭吃;野菜也不够吃,还要连菜根一起煮着吃;不时地砍柴,柴火还不够烧,还要带着树叶一起烧掉.
写出寡妇难以想象的困苦状态.
【参考答案】"时""旋"均表动作的次数,经常而非偶尔,可见寡妇家里常常断粮,不得不常常挖野菜度日;常常砍柴也很困难,不得不连树叶一同烧掉.
两个表频率的虚词,突出了寡妇生活贫困、艰难度日的情景.
3.
【解析】把"砌"字放回原句"砌成此恨无重数",解释词义,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砌"本义是"把砖石一层层垒起",这里说砌恨,化无形为有形;"墙"隐含其中,写出这种恨的沉重坚实,牢不可破.
4.
【解析】阅读诗歌可先从标题入手,再关注整首诗.
赏析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而应放在诗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从标题中的"闲居"和诗歌最后一句的"闲看"可以看出"闲"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参考答案】闲.
闲居的诗人,在初夏长长的午睡之后,内心无所牵绊,在绿荫环抱的庭院,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格外舒畅.
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把诗人心中的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5.
【解析】应从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作答.
"寒压花梢颤"一句词人以景衬情,化虚为实,意在表达浓重的寒意.
注意"压"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通过花枝的颤动来表现浓重的寒意,不仅渲染了初春季节天气的寒冷,还揭示了人物因思人而产生的凄凉之情.
6.
【解析】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
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
【参考答案】运用夸张手法写云、鸟飞去之快,与下文的留滞之久形成对比(或答由眼前景引出下文留滞之久的感慨),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
7.
【解析】从题目可知这首诗作于诗人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欢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去.
在这里住久了,连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分别之际,别情依依,鸣声悠悠,透出离别的伤感.
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意.
所谓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的"传神",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态,表现出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指黄莺鸣叫,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让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
8.
【解析】要赏析"乱"的妙处,势必要从写景的角度和抒情的角度两个方面去分析.
于景而言,"乱洒"是诉诸人的视觉,"真珠雨"是诉诸人的听觉,李商隐有"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真珠雨"也容易让人联想起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句.
而第二层意思可能被忽略.
于情而言,乱的形、乱的声正是主人公乱的心绪的外在体现.
【参考答案】"乱"字既写出了雨洒衰荷凌乱惊心的声响,又描绘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心绪之乱.
9.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
"千里""十里"都有道理,所以关键在于分析,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1)赞成"千里".
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诗人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一是心理的耳目.
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理的耳目虚见虚听.
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
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十万八千里.
(2)赞成"十里".
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
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10.
【解析】寒山是唐朝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
诗中描写寒岩附近高山深壑的景色,通篇浸透了寒意,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后两句才直接表现诗人情怀,让人联想起"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意出红尘、超然物外的情趣.
【参考答案】"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
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淡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解析】蕴含"哲理"的诗歌常常"寓理于景,理随景现",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和深刻的启示.
本题题干要求答出两层要点:①任选上述三首诗中的一首(或自选其他诗作),具体说明诗中"景"和"理"的内容;②在答出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关系.
须在规定的字数内,按要求有层次地组织整合答案.
【参考答案】《登鹳雀楼》是一首景理交融的小诗.
诗歌前两句写所见(即景),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的群山渐渐西沉,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在远处流归大海.
画面开阔辽远,气势雄浑.
后两句写所思(即理),要进一步看尽远方景物,就须要站得更高些,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景物描写为哲理抒发作铺垫,哲理抒发升华了景物描写的意境,景理交融,天衣无缝.
考点二跟进训练【解析】联系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赠别词,抒发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别后的思念.
但词人并不是直接地抒写内心的这种情感,而是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借"实"景以写"虚"情.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苦.
"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其中"孤雁""浮萍"是他们离别后的写照.
下片写别后之思.
"尘随"二句是虚笔,词意含蓄,"尘""马""月""舟"四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考点三跟进训练【解析】通过分析可知,"林下泉声静自来",营造了月夜静幽的氛围,而淙淙的泉水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宁静,所以这里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
要注意的是,不能只回答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还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运用该表现手法所起到的效果.
【参考答案】该句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淙淙的泉水声在宁静的月夜响起,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考点四跟进训练【解析】解答此类问题,一般应遵循以下思路:首先要解读诗意,抓住诗句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诗句所表现的意境还原成生活画面,对一些重点动词、形容词进行咀嚼、揣摩,从而体会理解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然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参考答案】写了两个层次.
开头至"风景疾如箭"为第一层,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第二层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后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理解巩固·运用1.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和对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答题时要先答修辞手法,再结合诗文阐释,并回扣中心思想.
【参考答案】夸张,拟人.
走出险境后,回首北望,走过的山峰正在飞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走过险途之后的轻松、欣慰和愉悦之情.
同时,诗人借描绘雄奇飞动的山势,抒写自己凌云的壮志和豪逸的情怀.
2.
【解析】回答该类题目,一是要弄清表达技巧的内涵,从基本的修辞手法入手;二是要明确该类题目的答题模板与得分点,表达技巧类试题的答题模板: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或作用.
【参考答案】(1)用典:如"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了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屈膝议和的不满及抵抗金人南下的决心.
(2)比喻:如"谩暗涩铜华尘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宝剑被弃来比喻李伯纪等主战人物受到罢斥压制.
3.
【解析】首联展示出一幅春日将临的画面.
包裹着积雪的山峦,起伏绵延,像一道银色屏风.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首联写"雪"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包裹着积雪的山峦,像一道银色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
形象地展示了一幅春日将临的明丽画面.
4.
【解析】这首诗抒发了离别后的伤感和思念.
首先找出物象"柳态"和"啼鸟",然后分析其手法是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上主要是通感.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离别后的伤感和思念;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使筝声更加形象可感.
5.
【解析】第一问可根据题干中"对比"的提示找到词中"当年""而今"这一组词语来解答问题;第二问可根据诗下注释理解"万岁山"的含义,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领起句是"想当年","到而今".
"珠翠",妇女佩戴的首饰,此处代指宫女.
修辞手法是借代.
6.
【解析】三、四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先写风涛迅疾,如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次写风涛气势,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气概.
【参考答案】比喻和夸张.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7.
【解析】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濛的初冬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
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参考答案】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①开头呈现的是一幅萧疏的景象:时值初冬,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庭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茫茫无际.
写出了词人失意惆怅的心情.
②结尾处词人回首远望,夕阳西下,天边一片残红.
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眷恋.
(开头或结尾选答一处即可)8.
【解析】虚实相生,相互映衬,运用对比手法彰显梅花的高洁.
【参考答案】对比.
下片描写山野之中这户人家的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
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衬: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
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
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情操.
9.
【解析】写景是抒情的基础与铺垫,抒情是写景的目的和升华.
【参考答案】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第四句卒章显志,"断人肠"直抒别情.
前三句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第四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解析】第一步认真阅读词句,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词中提到的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词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词中的重要词语.
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词的思想主旨.
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解读,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
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词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
抒发了词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考点二跟进训练【解析】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委婉细腻.
【参考答案】(1)惜春之情.
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2)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
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3)故国之思.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
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深忆念着的长安生活,它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考点三跟进训练【解析】本题的答案可以在两个观点中任选,但分析过程一定不要脱离诗句.
【答案示例】(1)我认为表达了诗人的旷达之情.
无论是首联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达了诗人对橘树的喜爱之情;颔联更是通过用典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因而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这正是诗人在贬谪后坚守节操的旷达体现.
(2)我认为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人被贬柳州,无论是写现实的还是写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诗人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自比更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
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橘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实际是感伤自己被贬谪的时日已久,也许难以再被重用,要在这柳州终老一生了.
理解巩固·运用1.
【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希望收复北方失地的爱国之情.
秋风卷浮云,传达出诗人"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无尽感慨.
后两联写曲终令人断肠,并引发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民族浩然正气充溢诗篇,感人肺腑.
最后以金谷园借代北方失地,以离离秋草和楼边斜月寄托对故土的深深怀念.
【参考答案】抒发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悲痛以及对故土的深深怀念.
2.
【解析】解答本题需在把握诗歌意象的基础上,分析诗歌蕴含的深层情感.
第二联中"燕子"和"梧桐"两个意象应引起重视.
秋天就要到了,燕子也该回到南方过冬了,但雨却阻断了行程.
另一形象是"梧桐",使人很容易想到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也成了文学作品中"愁"的象征.
诗人捕捉这两个形象的变化,表达了自己的怀旧、失落之意.
【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诗人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3.
【解析】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
颔联写景,极有气势.
这两联也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
颈联转为静态描写,诗的情调由昂扬变为低沉.
"通侯里"系达官贵人门庭显赫之所,本该热闹非凡,但此时傅公旧里却"寂寂"无闻,冷冷清清.
诗人又将陈胜乡里仍兴盛不衰与"通侯里"的孤寂相对照,令人思之凄然.
尾联反衬出傅公命运之悲,而诗人对明太祖诛杀功臣的愤慨,亦暗含诗中.
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悲慨为主.
【参考答案】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
颔联写草原广袤苍绿,鹰隼振翅竟使云气飞扬.
此联表面写景,实则暗写傅公劲健勇猛、挟带雄风之状,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情.
4.
【解析】诗中寂寥的天地正是诗人亡国后寂寥心境的写照,而梅花高洁的品格也表明了诗人的心志.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5.
【解析】结合整首词的主旨,紧扣"怅望""无言"具体分析.
结合注释可以看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
【参考答案】词人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对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词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
6.
【解析】首联点明地点、时令和心绪.
水国指的是蔡州.
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后还要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命运,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麻呢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积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总爆发,每一联又单独表达一层意思,颔联引屈原和白居易以自况,颈联是愤恨情绪的直接流露,包含了对小人的轻蔑,对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
尾联袒露了作者在前途渺茫申冤无望的事实面前暗悔当初的低沉心情.
【参考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浮沉宦海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7.
【解析】此诗为诗人熙宁七年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
诗中的清幽之景和闲适的乐趣,自然勾起了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
"野兴"即山居生活的乐趣.
"宛如"一句,表明诗人对仕宦生涯产生了厌倦情绪,同时也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诗中所写的清幽环境和与友人观画、品茗的生活,勾起了诗人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
"宛如"一句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8.
【解析】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览长安全景,"凄清"二字,衬托心境的凄凉.
颔联写因见归雁、闻笛声而思乡里、怀远人.
颈联写紫菊半开,红莲凋谢,移情于物,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
尾联则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钟仪的事抒写胸怀,表达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参考答案】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
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
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为与归隐之不宜迟.
9.
【解析】柳永首创《满江红》调名,全用仄韵,抒其悲壮情怀.
此词写的就是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悲愤之情.
"暮雨初收"几句写秋天雨后的萧瑟,表现词人的凄凉心境.
"几许渔人飞短艇"写渔人带着一天的劳动果实回到家中,心情喜悦,反衬出在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使词人更加感到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生活,回去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
下片几句,写桐江的美丽景色使忧愁一扫而光,江上环境之清幽和生物的自适情趣,引发了词人对于宦游生活的厌倦情绪,自然兴起归隐于云山泉石之间的意念.
"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用以代指词人对漂泊生活的怨恨和怀乡思归的心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
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词人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词人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
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10.
【解析】江诗写诗人辞官南归,心逐南云,形随北雁,思归心切,溢于言表.
又用陶诗典故,表达作者对归隐田园的向往.
王诗以急切询问的口吻,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牵挂之情.
【参考答案】(1)前者更侧重思归,归心似箭;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想和思归之情的同时,又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
用"云"向南飘动,"北雁"南飞象征思归.
"几花开"表现出了急切之状、痴情之态.
"篱下菊"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象征隐逸.
(2)后者更侧重牵挂,运用询问的口吻,选择梅花——家乡景物,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深切眷恋与牵挂.
专题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高考真题·体验1.
【解析】二选一的题型是今年安徽卷中变化最大的一题.
但难度不大,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准题目.
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情况.
【答案】甲(1)映阶碧草自春色(2)隔叶黄鹂空好音(3)三顾频烦天下计(4)两朝开济老臣心(5)出师未捷身先死(6)长使英雄泪满襟乙(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羁鸟恋旧林(3)还乡须断肠(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濯清涟而不妖(6)落红不是无情物2.
(1)发尽上指冠(2)徒慕君之高义也(3)悠悠我心(4)三顾频烦天下计(5)别有幽愁暗恨生(6)画船听雨眠3.
(1)洞庭波兮木叶下(2)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3)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4.
(1)圣心备焉万夫莫开(2)死当结草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执子之手穷岛屿之萦回(4)小人同而不和江南游子5.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2)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3)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4)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8)不亦重乎死而后已(9)或取诸怀抱放浪形骸之外考点二跟进训练(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3)落霞与孤鹜齐飞滕王阁序(4)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理解巩固·运用1.
甲(1)几处早莺争暖树(2)谁家新燕啄春泥(3)乱花渐欲迷人眼(4)浅草才能没马蹄(5)最爱湖东行不足(6)绿杨阴里白沙堤乙(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位卑则足羞(3)惟吾德馨(4)风急天高猿啸哀(5)长河落日圆(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2.
甲(1)左牵黄(2)右擎苍(3)锦帽貂裘(4)千骑卷平冈(5)为报倾城随太守(6)亲射虎乙(1)鼓瑟吹笙(2)石破天惊逗秋雨(3)磨牙吮血(4)不知东方之既白(5)竹喧归浣女(6)梧桐更兼细雨3.
(1)温故而知新(2)西蜀子云亭(3)孤山寺北贾亭西(4)金就砺则利(5)桂棹兮兰桨(6)而倔起阡陌之中4.
(1)天下云集响应(2)守拙归园田(3)长河落日圆(4)风急天高猿啸哀(5)嘈嘈切切错杂弹(6)往来无白丁5.
(1)万里悲秋常作客(2)烟笼寒水月笼沙(3)一蓑烟雨任平生(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揾英雄泪(6)声断衡阳之浦6.
(1)锲而不舍(2)樯橹灰飞烟灭(3)幽咽泉流冰下难(4)人比黄花瘦(5)气吞万里如虎(6)塞上风云接地阴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真题·体验1.
【解析】该题实际上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
"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出现在第六段,所以理由必须从下文找.
本题难在文本全是对话,寻找答案必须扣住"诗意"二字.
可以从文中第十六至十七两段"我"对看守灯塔美好生活的想象概括出答案.
【参考答案】(1)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悟自然的不变与永久.
(2)可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谊.
(3)可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化上与世界相通的乐趣.
2.
【解析】注意题目指定的梳理的文本范围——回忆往事部分.
难度还是文本的形式——对话,一定要扣住"我"的感情的变化,可以撇开父亲的话语,但又不能不顾及他的话语,因为"我"的情感变化是受其影响的.
仔细分析:开始"我"在与父亲的谈话中对做灯台守充满了紧张、期待,后来对灯台守生活充满憧憬,面对父亲的担忧,表现出一种执著,但毕竟自己是个女儿身,不能做灯台守,因而很失望和无奈.
【参考答案】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着失望无奈3.
【解析】这是个常规化的题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句子的作用.
内容的分析一定要扣住父亲话语的内涵.
女儿孜孜以求的,正是清静伟大的生活,她的追求值得推崇;父亲的宽慰,则道出了更深沉的感情和深刻的意味:人生有多少同样美好崇高的生活呢!
平凡而伟大的事物并不限于灯台守,只要心怀美好,同样能找到照射光明的生活.
到此,散文的意旨已基本显露,引发后文女儿的思考.
【参考答案】(1)深化文意.
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
(2)为后文作铺垫.
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的铺垫.
(3)凸显父亲形象.
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慈爱.
4.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问题的探究.
第(1)题是对作者回到现实中再见灯塔并对之进行描写用意的分析,"用意"基本等同"作用",也要注意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内容上作者把赞颂的笔墨投向灯台守,借此聊补心中的缺憾,表达对光明使者的礼赞、对献身精神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结构上将往事与现实勾连起来,结构完整.
第(2)题探讨了"我"对当初的人生理想的态度,只要观点鲜明并言之成理即可,但答案内容必须从文本出发,不能脱离文本胡乱发挥.
【参考答案】(1)①交代"我"回忆往事的缘由.
②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来,展现"我"的成长过程.
③引发"我"对灯台守的颂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我"对"为着众生"的奉献者的赞美.
(2)示例:①"我"放得下.
"我"与父亲谈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想已"禁绝思虑";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着于无法实现的理想.
这说明"我"已与往日当灯台守的理想彻底告别.
②"我"放不下.
海上望见灯塔后,"我"回忆往事,心中产生了理想没有实现的悲哀;文末"我"对灯台守致以无上的颂扬与羡慕,这都说明"我"内心其实放不下当灯台守的理想.
③"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
"我"认识到当灯台守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但在海上望见灯塔后,"我"为理想未能实现感到悲哀,这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④"我"会慢慢放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会更深刻地理解父亲的教导,对理想的认识会逐渐成熟、理性,在今后宽广的人生道路上,用其他方式继续追寻心中"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的理想.
第一讲小说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解析】可以结合小说的三要素考虑情节的作用.
(1)与题目的关系:开篇点题,扣住题目.
(2)与人物的关系:借写什么来塑造相应的人物形象.
(3)与环境的关系: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抒情基调.
(4)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如背景、缘由、悬念、伏笔、首尾呼应等.
【参考答案】(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点明彭恩的身份;(3)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4)为下文作铺垫.
考点二跟进训练【解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一般有烘托、渲染气氛,暗示情节、主题,暗示人物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应结合具体情节、具体人物作答.
解答本题可分析"光秃秃""冷冷"等词语体现的环境特点和表达出来的情感等,同时,还要分析景物描写在结构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1)"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2)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3)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考点三跟进训练【解析】人物性格是通过情节发展来具体体现的.
画线句子的情节都和所送信件的内容有关,邮差和小城居民同欢共忧,可见其善良、仁厚.
【参考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
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考点四考查点一:考查表达技巧跟进训练【解析】细节描写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手帕这个细节在文本的第4段.
答题需要注意"人物"应包括老师和学生们,要说明的是"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是答题的重点,只要求"说明",不需要结合描写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
(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
(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考查点二:鉴赏语言特色跟进训练【解析】老舍小说的语言京味十足,口语化,并且都是短句,语言质朴、形象.
【参考答案】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例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考点五跟进训练【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的典型环境以及创作背景,推知小说主题.
对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可以有多元化的理解,但在对鸽子爷的褒贬评价上,要看到文章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对鸽子爷作最后选择的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人性的赞美和对生命的讴歌.
【参考答案】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歌颂人性的光辉.
小说开头之所以把鸽子爷塑造成一个愚昧迷信,甚至有点儿可恶的老头,是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当鸽子爷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他原先所憎恨的人时,他的善良战胜了根深蒂固的愚昧.
特别是小说的结尾,在海的衬托下,三个老人的形象是高大而感人的.
整篇小说充满了对人性的赞美,对生命的讴歌.
考点六跟进训练【解析】此题为探究题,要求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成.
探究的重点为故事性与小说内容的关系.
一般来说,小说都有很强的故事情节,可这篇小说没有.
联系相关情节,可知作者的用意:从邮差的角度看,小城人们的生活是祥和与安宁的,这种安宁正可形成邮差的性格;从小城居民的角度分析,小城的人们常年如一日地工作、生活,本就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事,这样写"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从题干中"作品叙述舒缓"的提示看,这样的叙述和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一致,可形成作品独有的风格.
【参考答案】有助于刻画邮差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淡化了情节,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
理解巩固·运用一、1.
【解析】筛选出有关坝坝村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厂子一天天地耸立起来,一根大烟囱,高得像要插进蓝天白云里面","坝坝村有条河,水清得像玉,甜得像泉","玉泉河成臭水沟了","直插云霄的烟囱和那些奔腾咆哮的黑烟".
对建厂前后分别概括,明确其变化之处.
【参考答案】建厂前:①蓝天白云;②河水清甜.
建厂后:①黑烟遮天,臭气弥漫;②玉泉河成了臭水沟.
2.
【解析】关注发出"咳嗽"的人物身份,注意在什么背景或场合下发出"咳嗽"声,这样含义可得出.
分析作用主要从情节结构、表现人物形象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意义:①第一处是村主任为显示权威,强调厂子的来之不易和重要;②第二处是表现污染严重;③第三处是既因空气臭,又在为自己想对策作掩饰.
作用:①前后照应;②推动情节发展;③凸显人物形象.
3.
【解析】找出情节,对其在情节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炼归纳出形象特征,用精练的语言概括.
【参考答案】①签合同,放弃田地:贪图安逸;②领奖金:贪图小利;③同意去厂里做工人:目光短浅;④听从村主任安排:易妥协.
4.
【解析】探究意义和作者的情感取向,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参考答案】意义:①大家毁田建厂:揭示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现象;②王老板逐利损人:揭示见利忘义、缺失社会责任感的现象;③基层干部(村主任、乡长)重商轻农:揭示一味追求利益、政绩的现象.
情感取向:①对村民的同情和批评;②对基层官员、商人的批判;③对美好环境逝去的叹惋(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批判).
二、5.
【解析】从古镇人们、姚五先生的关系思考"命系悬壶"的含义;从姚五先生作为医生只活到五十岁思考"命系悬壶"的含义.
【参考答案】①指古镇人们将生命维系在姚五先生身上,人们对他有很强的依赖心理;②姚五先生作为医生,其生活命运维系在行医之上,可谓生于行医,死于行医.
6.
【解析】从故事情节、描写方法、环境描写、作者倾向等方面思考,筛选出文中写姚五先生的有关文字,立足原文分析归纳.
【参考答案】姚五先生是一位被人崇拜神化的好医生,也是一个饮食挑剔、有自己嗜好的平常人;他体恤民情、治病救人,不为名扰、不为利动.
7.
【解析】抓住题干中"字里行间已经透露了"的提示,在文本中找出,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①名字可以治病,并非姚五先生亲力亲为,歪曲事实;②救人故事属于移植,牵强附会;③姚五先生对于别人的溢美之词,不置可否,态度暧昧;④姚五先生不能包治百病,祖传秘方也没有拯救自己的生命.
8.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指出其令人深思的东西.
【答案示例】①命运有时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
文中姚五治病不治命,"命"是性命,也是命运.
一方面,再神奇的医道也不能包治百病;另一方面,文中跳墙而死的人,就是被命运劫走,姚五先生也无能为力.
②医患的生命是联系在一起的,是相互依存的.
人们依赖姚五先生而生存,而姚五也依赖病人而生存,姚五先生最终吃多了患者送的斑鸪鸪而死掉.
③神是不存在的,任何人都是人,而不是神,我们不能将我们的生命完全寄托在别人身上.
文中人们崇拜姚五以至把他捧上神坛,而实际上不是所有人的病他都能治好,包括他自己.
第二讲散文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考查点一:考查文章线索或思路跟进训练【解析】先在文中找出与"杜鹃啼"有关的语段,再分析其作用.
可以看出"杜鹃啼"贯串全文,成了全文的线索,把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连接起来,让全文的结构更紧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答案】(1)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
(2)文章以"杜鹃啼"统率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考查点二:考查句段作用跟进训练【解析】开头一段讲述了一个突然发生的故事,在结构方面有"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内容方面,引出了男女主人公,由草帽的制作而回忆家乡,进而改变行程回家乡的故事.
【参考答案】制造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考点二考查点一:概括段(层)意跟进训练【解析】本题考查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应分两步回答.
画线段落在选文中是第15段,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去植物园看荷时的心理,抓住"诚心""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可以看出"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
而放在文章中间的段落,一定就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答案】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
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考查点二:概括作品主题跟进训练【解析】回答此类题目,需联系全文,准确理解文意作答.
全文重点写岳阳楼,从岳阳楼就可见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元和博大深厚,而岳阳楼还只是洞庭湖的一角,以"洞庭一角"为题,以点写面,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元和博大深邃,从而引发人们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答案】作者围绕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句写岳阳楼,引出"天下"这个话题,希望借此启迪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使命.
考点三跟进训练【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分析句子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再指出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及深层的含义.
【参考答案】(1)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3)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4)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考点四考查点一:考查表现手法跟进训练【解析】首先要回答第二人称的一般作用,即以直接倾诉的形式,拉近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直接抒情,有亲切感.
同时要关注作者以第二人称手法具体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感情.
画线部分最突出的是不能飞翔的"你"的难受、懊恼之情,运用第二人称有利于促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参考答案】(1)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2)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和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考查点二:鉴赏语言特色跟进训练【解析】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句式特点、词语使用的角度来考虑.
第①处突出使用了形容词,第②处突出使用了动词.
拟写答案时不能忽略这些描写对表现赵树理形象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①处:句子结构简单、紧凑,句式短小,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型、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
第②处: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生动传神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考点五跟进训练【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紧紧抓住爸爸这个形象,因为铁铃铛是爸爸给勉儿的.
爸爸为什么要给勉儿铁铃铛铁铃铛的铃声对勉儿和众草木的惊醒说明什么搞清楚这些问题就很容易回答铁铃铛的意义.
【参考答案】铁铃铛是文章的线索,实写铁铃铛虚写爸爸;铁铃铛的命运象征爸爸的命运;铁铃铛寄寓了勉儿与爸爸之间的深厚感情.
专点六跟进训练【解析】解答此题,要概括总结文章每部分包含的情感,特别注意最后一段,因为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尾段是在前文叙述基础上的议论抒情,卒章显志,自然是思想情感体现较为集中的地方.
【答案要点】(1)对生生不息的乡土文明和从容恬淡的劳作生活的敬重(或"赞叹").
(2)对奢华、喧嚣的城市文明的排斥与反感.
(3)对城市文明冲击乡村生活的现状深表担忧.
(4)对贫困落后的农村生活的同情.
理解巩固·运用一、1.
【解析】第一段写梅的形象,突出其平淡无奇,而后文则是写对梅的品格的特殊爱恋之情.
这样写梅的形象的目的就显现出来了,表现手法与作用也就明显了.
【参考答案】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梅的形象,说"难当花魁","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眼目",为后文突出表现梅花的品格作铺垫.
2.
【解析】明确梅花的特征,探求梅花与中国文人境遇的相似点是解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梅花的韵致高格、清雅幽香能寄予文人的远大志向,比拟文人意志与胸怀.
中国的文人往往自诩以天下为己任,正人君子和贤达官宦往往怀才不遇或屡遭贬谪,所以赋予了梅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骜的个性且广为传播,使其在中国文化中得宠.
3.
【解析】原文第三段说:"我委实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
"这些教益就应该是作者对梅的品行的思考.
答题区间在第三、四段,找出反映梅的品行的句子加以整合即可.
【参考答案】(1)梅花无怨无悔傲雪凌霜的品格,给人战胜挫折、摆脱磨难与不幸的勇气(信念).
(2)一个人通过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且不会轻易丧失.
(3)面对生活的苦难,人应当具备承受的能力和达观的心态,进而产生坚强生存的信念.
4.
【解析】谈认识应结合文本内容,从生存环境、内在品行等方面谈"人生一世"与"世上其他生灵"的一致性.
【答案示例】世界上的众多生灵没有选择生存环境的权利,有的是国色天香,魏紫姚黄,让人羡慕,但也有的如梅花一样,生存于恶劣的环境中,"难以招人眼目".
人的一生同样如此,得高官厚禄者少,平平淡淡者多,但我们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应当怀有一颗平常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足常乐.
即使面对生活逆境,也应当如梅花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受,永远不失生活的信念.
二、5.
【解析】关注标题"寻找疏勒河",整合与此句关联的"倒觉得冬日里的西域,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呢""哪里有我梦中的羌笛胡笳,哪里有我思之若渴的疏勒河啊"信息即可.
【参考答案】(1)欣赏冬日里西域特有的自然风光(或"听风赏雪是诗也是画").
(2)寻找"我"思念的疏勒河.
6.
【解析】首先是采用第二人称,然后是采用了排比、拟人、反问等修辞,对各自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直接呼告疏勒河,便于抒情,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2)采用排比的句式,同时将散句与整句有机结合,使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气势,抒情浓烈.
(3)采用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疏勒河无私的爱心和坚韧的内力.
7.
【解析】先筛选出描写疏勒河的相关内容,然后上升到精神层面分析归纳其品性.
【参考答案】(1)雄性奔放,生命力顽强,有着坚韧的内力.
(2)晶莹高洁,滋润万物,养育生灵,有着无私的爱心.
(3)质朴刚健,含蓄内敛,不张扬,不卖弄.
8.
【解析】"走失了的女人"的故事、地质勘探队和牧人们,都是由河到人,相互映衬,突出历史、生命和人文.
形散神聚,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答案示例】写"走失了女人"的故事,为疏勒河增添了厚重沧桑的历史感,与疏勒河相互映衬;写地质勘探队和牧人们的活动,为文章平添了鲜活的生命的律动,同时突出了西域特有的风光和人文特色,创设了一种悠远苍凉、静谧平和的意境,从而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意蕴.
专题六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高考真题·体验1.
B【解析】A项,"悚"应读"sǒng";C项,"牾"应读"wǔ";D项,"辗"应读"zhǎn".
2.
C【解析】A项,línɡ,lín,línɡ,línɡ;B项,dàn,dàn,dàn,dān;C项,sù,sù,sù,sù;D项,zī,zī,zhī,zī.
3.
B【解析】A项,wéi,ɡuō/tián,mú/mó;B项,qīnɡ/jīnɡ,yǐ/qǐ,chù/chǔ;C项,qí/jī,ɡǎn/kàn,jué;D项,yàn/yīnɡ,xùn,cān/cēn.
4.
A【解析】A项,jí,ɡuàn,bīn;B项,shān,jià,bó/bèi;C项,shè,zhāo/zhuó,dàn;D项,chàn/qiān,chǔ,bì.
根据题干要求选出答案,审题考查了形近字、多音字及音同形异字.
5.
D【解析】A项,"质"应读"zhì";B项,"露"应读"lòu";C项,"靥"应读"yè".
6.
B【解析】A项,"喝"应读"hè";C项,"蝎"应读"xiē";D项,"舷"应读"xián".
7.
A【解析】B项,"直"应为"执","蹙"应读"cù";C项,"励"应为"厉","舸"应读"ɡě";D项,"荫"应为"茵","臭"应读"xiù".
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B【解析】A项,"折"读"shé";C项,"弦"读"xián";D项,"蜷"读"quán".
考点二跟进训练A【解析】B项,"捺"应读"nà";C项,"哂"应读"shěn";D项,"癖"应读"pǐ".
考点三跟进训练B【解析】A项,tiáo,diāo,zhǎo,shào;B项,都读"fù";C项,chuànɡ,chuānɡ,cānɡ,cānɡ;D项,bì,bài,pí,bǎi.
考点四跟进训练B【解析】A项,jí,jì,jí,jí;B项,都读shì;C项,qīn,qīnɡ,qīnɡ,qīnɡ;D项,nì,lì,nì,nì.
考点五跟进训练D【解析】A项,"噱"应读"xué";B项,"数"应读"shuò";C项,"冠"应读"ɡuān".
理解巩固·运用1.
D【解析】D项,liào/liáo,zhěn/chēn,mú/mó;A项,chì,shàn/dàn,yù;B项,yì,yà/zhá,yān/yīn;C项,lì,qí,chèn.
2.
D【解析】A项,节骨眼(jiē);B项,撒手锏(sā);C项,泡桐(pāo),花骨朵(ɡū),饮鸩止渴(zhèn).
3.
B【解析】A项,喀斯特(kā),恭—躬;C项,提挈(qiè),题—提;D项,押解(jiè).
4.
C【解析】A项,供应(ɡōnɡ);B项,剽窃(piāo);D项,如椽之笔(chuán).
5.
C【解析】A项,燕—雁;B项,意—臆;D项,"与"读"yù",其余均读"yǔ".
6.
C【解析】A项,jìnɡ,hè/xià,tù/tǔ;B项,mú/mó,jué/jiáo,lěi;C项,jiàn/xiàn,shí/shè,kánɡ/ɡānɡ;D项,hònɡ,shù/shuò,zài/zǎi.
7.
B【解析】A项,jī,chái,jì,jì;B项,zǔ,qiè,jū,jǔ;C项,piǎo,piāo,biāo,piāo;D项,diān,chēn,zhěn,chēn.
8.
B【解析】B项,kànɡ/hánɡ,chì/zhì,tù/tǔ;A项,zhì/shì,zhù/shū,dānɡ;C项,rú,ruò/nuò,lù/lòu;D项,xiāo/xiè,huì,hènɡ/hénɡ.
9.
C【解析】A项,"揶"应读"yé";B项,"椎"应读"chuí";D项,"崴"应读"wǎi".
10.
C【解析】A项,"嚼"应读"jiáo";B项,"曲"应读"qǔ";D项,"掎"应读"jǐ".
11.
B【解析】A项,zhēnɡ/zhènɡ,shù/shǔ,biān/piān,jiān/jiàn;B项,xié,qiánɡ/qiǎnɡ,xiān/qiān,bǔ;C项,yūn/yùn,jìnɡ/jīnɡ,línɡ/lénɡ,zǎi/zài;D项,zhù/chǔ,wěi,jué/jiǎo,jiàn/xiàn.
专题七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高考真题·体验1.
D【解析】A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B项,"影牒"应为"影碟";C项,"结骨眼"应为"节骨眼".
2.
A【解析】B项,"渲"应为"宣","暴"应为"爆";C项,"彩"应为"采";D项,"儒"应为"濡".
3.
C【解析】A项,"倍受"应为"备受";B项,"轰堂大笑"应为"哄堂大笑";D项,"急言厉色"应为"疾言厉色".
4.
C【解析】A项,"精萃"应为"精粹";B项,"赔理道歉"应为"赔礼道歉";D项,"元霄节"应为"元宵节".
5.
B【解析】A项,"宁缺毋烂"应为"宁缺毋滥";C项,"赎职"应为"渎职";D项,"得垄望蜀"应为"得陇望蜀".
6.
A【解析】B项,"叠"应为"迭";C项,"证"应为"征";D项,"洲"应为"州".
7.
C【解析】A项,"具"为"俱";B项,"磐"为"罄";D项,"必"为"毕".
8.
D【解析】D项,"块"应为"快".
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C【解析】A项,"防犯"应为"防范";B项,"协从不问"应为"胁从不问";D项,"面黄饥瘦"应为"面黄肌瘦".
考点二跟进训练1.
B【解析】A项,"编篡"应为"编纂","沧海一栗"应为"沧海一粟";C项,"倾泄"应为"倾泻","磬竹难书"应为"罄竹难书";D项,"暮蔼"应为"暮霭","为虎作怅"应为"为虎作伥".
2.
B【解析】A项,"爆光率"应为"曝光率";C项,"自怨自隘"应为"自怨自艾";D项,"度过难关"应为"渡过难关".
理解巩固·运用1.
C【解析】A项,"诡密"应为"诡秘","天燃气"应为"天然气";B项,"长春藤"应为"常春藤";D项,"得鱼忘荃"应为"得鱼忘筌".
2.
C【解析】A项,"着"应读"zhuó";B项,"傩"应读"nuó";D项,"熟"应读"shú","薪贵"应为"薪桂".
3.
D【解析】A项,"挖墙角"应为"挖墙脚";B项,"旁证博引"应为"旁征博引";C项,"发韧"应为"发轫".
4.
A【解析】B项,"良霄"应为"良宵";C项,"报不平"应为"抱不平";D项,"笔竿子"应为"笔杆子".
5.
A【解析】B项,"莹屏"应为"荧屏";C项,"劈肝沥胆"应为"披肝沥胆";D项,"棉里藏针"应为"绵里藏针".
6.
D【解析】A项,"晴纶"应为"腈纶";B项,"修耸"应为"修葺";C项,"窗灵"应为"窗棂".
7.
B【解析】A项,"了以自慰"应为"聊以自慰";C项,"诽闻"应为"绯闻","面黄饥瘦"应为"面黄肌瘦";D项,"了无声趣"应为"了无生趣".
8.
B【解析】A项,"水蒸汽"应为"水蒸气";C项,"扭泱歌"应为"扭秧歌";D项,"奖腋后进"应为"奖掖后进".
9.
C【解析】A项,"吵作"应为"炒作";B项,"上坐率"应为"上座率";D项,"诛不知"应为"殊不知".
专题八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高考真题·体验1.
B【解析】前面有冒号,完全引用时,句末的句号移到引号内.
2.
C【解析】A项,"一个迷字"中的"迷"出自《踏莎行》词句中,属于引用,应该加引号.
B项,问号只能用在疑问、反问、设问等问句的句末,此处只是陈述句,所以改第一个号为逗号,改第二个问号为句号.
D项,课程的名称不应该用书名号,改书名号为引号.
3.
B【解析】A项,"模型"应该在引号外,因为此处仅"天安门"是个特殊称谓.
C项,应去掉冒号,因为"提出"后面没有大的停顿,无需用冒号.
D项,考查句子的内部层次中顿号与逗号的区别,"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后面都应用逗号,因为"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与"展览"及"经贸活动"等是一个层级的并列内容.
4.
A【解析】A项,"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后面的逗号都应改为问号,因为是连续问,各句都应用问号.
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A【解析】B项,应将第一个句号放在后引号内.
引文属于完整独立引用,所以引文中的句末点号不能放在引号外.
C项,应将"它从哪儿来呀"后的问号改为逗号,将"那歌声"后的句号改为问号.
"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这是一个倒装句,表疑问语气,所以倒装句中的问号应放在句末.
D项,应去掉"十四、五岁"之间的顿号.
"十四五岁"是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考点二跟进训练C【解析】C项,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考点三跟进训练D【解析】A项,"春天里,这激情的足音——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纪实"是一篇通讯报道的名字,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B项,冒号套用,可将第一个冒号改为逗号;C项,"文汇原创丛书"是丛书名称,不能使用书名号,而应用双引号.
理解巩固·运用1.
A【解析】B项,第一个破折号前的逗号去掉,"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官员"是对"儿时的伙伴"的解说,中间不需要加逗号.
C项,陈述句不应使用问号,应将其改为逗号.
D项,冒号要管到句子结束,根据句意应将逗号改为句号.
2.
C【解析】A项,"表示"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B项,"共筑诚信有你有我"是"3·15"电视宣传活动的主题,应用双引号.
D项,"3个月后"后的几个句子属于连续性发问,都应使用问号.
3.
D【解析】D项,已经用了省略号,不能再用"等等",应将"等等.
"删除.
4.
D【解析】A项,分号使用不当,冒号后面的三句话虽然是并列关系,但内部没出现逗号,所以不应使用分号.
B项,感叹号应为逗号,第一个句号改为感叹号.
C项,"这到底是在为城市解围还是添堵"选择性问句,前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5.
A【解析】A项,"既能提高劳动供给"和"又能减缓养老金支出"属于句子之间的并列,所以顿号应改为逗号.
6.
B【解析】A项,整句话是个陈述句,所以句中不应使用问号,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句号.
C项,分号使用不当,应改为逗号.
D项,属于间隔性引用,"茅健对儿子说"后面不应再使用冒号,应改为逗号.
7.
D【解析】A项,"等"与"……"重复,删去其一即可.
B项,全句只有两层意思,所以"而且"前面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C项,句中两个问号均应改为逗号,因其都不是疑问语气.
8.
C【解析】C项,"十七、八个"是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9.
A【解析】B项,"家丑不可外扬嘛"中的单引号使用不当,应将"嘛"移至单引号外.
C项,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D项,冒号应删除,原句是一个句子,不应用冒号将句意隔断.
专题九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高考真题·体验1.
D【解析】D项,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
A项,侧目:①眼睛不正视对方.
形容敬畏.
②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愤恨.
B项,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是"以至"的误用,"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的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
C项,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一般用来形容人的思想情感.
不能用来形容"竞技状态".
2.
B【解析】A项,芝兰玉树:芝兰,香草;玉树,用玉做的树.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后亦用作对优秀子弟的美称.
该成语不用于形容人的外在形态.
B项,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贬义.
此处用于反扒队员,属于感情色彩不当.
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使用对象错误.
3.
D【解析】A项,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
孚,信服.
从语境看,应为"不负众望".
B项,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
成语与语境不符.
C项,渐入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该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古典家具重新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D项,醍醐灌顶:用纯酥油浇到头上.
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
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4.
D【解析】"必须"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
"抑制"和"抑止"的区别在语素"制"和"止"上,"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
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没法"防治".
5.
C【解析】"改名换姓"指改换了原来的姓名;"移花接木"指把带花的枝条嫁接在别的树木上,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
"移花接木"含有贬义,不合语境,第一个空应填"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好像雷声传入耳朵,形容人的名声很大;"大名鼎鼎"指名气很大.
"如雷贯耳"更加形象,第二个空应填"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指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变成真事;"弄巧成拙",指想要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弄巧成拙"为贬义词,根据语境,名人的笔名原为假名,"千秋万岁后","真假难辨",假名变成了真名,第三个空应填"弄假成真".
因此应选C项.
6.
C【解析】A项,"对于"应改为"关于".
虽然两个词都可以将一个行为事件引进来,"关于"强调限定,揭示关联到的人或事物的范围,相比较而言,"关于"涉及范围大,而"对于"涉及的范围清晰而具体.
B项,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语义上与前面的"根本"重复.
D项,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
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不能形容令人震惊的事件.
7.
B【解析】"趣味"指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滋味"指美味或味道,引申指苦乐感受.
"韵味"指含蓄的意味或情趣风味.
"意味"指含蓄的意思或情调、情趣、趣味.
"个中"指其中,一般与"滋味"搭配.
"痛痛快快"指马上;毫不犹豫;尽情.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
要强调彻底挥洒,应该用"淋漓尽致".
"尽情尽兴"指尽量由着自己的情感使兴趣得到尽量的满足.
"便是"的意思为"就是",从搭配上看,放在第三处更恰当.
"遛""晃"感情色彩不当,"逛"强调到处游览,与本语段的"慢"不对应.
第四处应选"踱",体现出不慌不忙的生活状态.
第一讲实词、虚词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解析】"持续"指延续不断;"继续"指(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根据语境,①处应选"持续".
根据上下文可知,②处应填动词.
"提升"指提高(职位、等级等);"上升"指由低处往高处移动,(等级、程度、数量)升高,增加.
结合语境,②处应选"提升".
根据动宾搭配,③处缺少宾语中心语,所以③处应是名词.
"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指格调和趣味.
结合语境,③处应选"品位".
根据句意可知,④⑤⑥所在的句子表示逐渐递进的关系,所以④⑤⑥三处依次应选"不但""而且""甚至".
"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洽"指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根据词语的使用对象以及后一句中出现的"融合"一词可知,⑦处应选"融合".
根据语境,⑧处应选"共赢".
【答案】①持续②提升③品位④不但⑤而且⑥甚至⑦融合⑧共赢考点二跟进训练【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
①前后为转折关系,应填"但是";②表示严重的后果,结合语境可填"以致";③"就"和"一"搭配;④是让步关系;⑤解释原因.
【答案】①但是②以致③就④其实⑤因为理解巩固·运用1.
D【解析】"萌动"指(植物)发芽,(事物)开始发动.
"涌动"比喻人或事物像水一样冒出流动.
"青春的朝气",用"涌动"更贴切.
"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调剂"意思是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
"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用"调剂"更贴切.
"地久天长"的意思是时间长,日子久.
"山长水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相隔……一整块大陆",很明显选用"山长水远"更贴切.
2.
C【解析】"包含、饱含",都是动词,都有"含有"的意思;前者指里边含有,后者指充满.
此处应用"饱含".
"必须"是副词,"必需"是动词,都有"一定要"的意思.
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②加强命令语气.
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
很显然,生活用品是"必需"品.
"变幻、变换",都是动词,都有"变化"的意思.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改变车道应用"变换".
3.
D【解析】"记录、纪录",都可以作名词、动词,都有"记载"的意思.
前者指把会议或有关场合的讲话、发言或发生的事情写下来;后者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
"作客、做客"都是动词.
前者指寄居在别处;后者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精心、经心",都是形容词.
前者偏重于特别用心,指在某件事上非常用心;后者偏重于留心、在意,多用于否定句中.
4.
A【解析】"实行、施行",都是动词,都有"行动、做"的意思.
前者偏重于用实际行动去做,后者指推行、使事情开展起来.
"实验、试验",都是动词,都有"实际做"的意思.
前者指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后者指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熟悉、熟习",都能作形容词和动词.
前者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应用范围广,可以用在人、事、物上;后者指熟练地掌握或了解很深刻,应用范围窄,一般用在业务、学问、技术操作上.
5.
D【解析】"坚韧、坚忍",都是形容词.
前者指坚固有韧性,刚强不屈;后者指坚持而不动摇.
两个词在指人的意志或性格时可以通用.
"委屈、委曲",都是形容词,都有"冤屈"的意思.
前者指受到不应该有的责备或待遇,感到压抑,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一般指思想、情绪等内心活动.
后者指勉强迁就,曲意顺从,一般指外部行动表现.
"捉摸、琢磨",都是动词,都有"思考"的意思.
前者有猜测、预料的意思,多用于不确定的说法;后者有反复思索的意思,多用于对文章的加工.
6.
C【解析】"伫立",长时间地站着;"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①句形容灯塔应用"伫立".
"称"显得呆板,而"掂"突出一个估计、权衡的心理过程,故②句应选用"掂".
"体会",体验领会,含有理解感受的成分;"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③句应用"体会".
"原先",从前,起初;"原本",原来,本来.
④句应用"原本".
7.
【解析】答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总要",副词,多用在动词前,表示总归要;"却是",副词,表转折,多用在主语后谓语前;"更",副词,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更进一层;"但",连词,表转折;"随着",介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事件的发生所依赖的条件.
在正确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再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准确找到这些虚词的位置.
【答案示例】①(总要)夹杂②(却是)白字连篇③(更)应该④(但)同时⑤(随着)中国8.
B【解析】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
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
①句应用"弥补".
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熏染: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
②句用"熏陶"更恰当.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③句选"径自"合适.
9.
C【解析】"引领",引导,带领;"引导",带领,指引,诱导.
①句陈述的对象是"时代精神",应用"引领".
"短缺",缺乏、不足;"稀缺",稀少,短缺.
②句第一空只有用"短缺"才能与"相对""最大限度地……"照应;对"水资源"而言当用"稀缺"表明它的现有状况.
"误解",不正确的理解;"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
③句第一空应为"误解".
"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始终"表示从头到尾.
③句第二空用"一直"更合适.
10.
B【解析】A项,"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用在此句不恰当;C项,"不论",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此句中"不论如何"应改为"无论如何";D项,"况且",连词,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此处应用"何况".
第二讲熟语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B【解析】A项,"久假不归"指长期借去,不归还.
此处属望文生义.
C项,"津津乐道"中的"道",与后面"谈论"重复.
D项,"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
比喻处在未开化状态.
此处用于"残酷故事"不合适,属望文生义.
考点二跟进训练A【解析】A项,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使用正确.
B项,笔走龙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姿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写速度快,笔势雄健活泼,褒义词.
此处误用为贬义词.
C项,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
形容连续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褒义词,此处使用错误.
D项,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褒义词,此处使用错误.
考点三跟进训练D【解析】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的意料",此处用来形容高温的时间特长的现象,使用正确.
A项,"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使用对象有误,前后不搭配.
B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
适用对象不对.
C项,"出奇制胜"虽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
使用不当.
考点四跟进训练B【解析】B项,"东山再起"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不合语境.
A项,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此处的"洋"加引号,表示特殊用法,借指"外国企业".
C项,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D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A、C、D三项均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理解巩固·运用1.
A【解析】A项,呼天抢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痛.
B项,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
此处属望文生义.
C项,拔茅连茹: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可改为"拔出萝卜带出泥".
D项,不稂不莠:原指耕作精细,没什么杂草.
后指既不像稂,也不像莠,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可改为"不伦不类".
2.
B【解析】A项,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神情.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无精打采".
B项,黯然失色: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C项,嗷嗷无告:无告,指无处可以告贷和求救.
形容身陷饥饿和困境中无处可以求援.
可改为"嗷嗷待哺".
D项,白头相守: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3.
C【解析】A项,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该词语用于人物或某种拟人化的事物,而不用于某种行为或现象.
B项,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光说得好听而不去做.
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D项,耳鬓厮磨:指两人的耳朵和鬓发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小儿女).
此处使用对象错误.
4.
C【解析】A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惟妙惟肖".
B项,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豁然开朗".
C项,大块文章: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
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D项,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此处属望文生义,应改为"指日可待".
5.
D【解析】A项,愣头愣脑:形容鲁莽冒失的样子.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B项,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C项,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有序.
一般用于说话办事.
应改为"干干净净".
D项,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6.
C【解析】A项,坚持不渝: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改为"坚持不懈".
B项,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去掉"借此",把"小题大做"改为"借题发挥".
C项,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D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
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7.
A【解析】A项,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
B项,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C项,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此处属望文生义.
D项,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此处不合语境.
8.
C【解析】A项,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用于此处谦敬错位.
B项,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
贬义词,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D项,受宠若惊: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意外的惊喜.
用于此处不符合语境.
9.
C【解析】A项,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此处望文生义.
B项,颠倒黑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应改为"颠三倒四".
C项,并日而食:两天吃一天的粮食.
比喻非常贫困以至不能吃饱.
D项,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独具匠心".
专题十辨析并修改病句高考真题·体验1.
C【解析】A项,句式杂糅,将"提出……目标"与"以……为目标"杂糅,可以改为"规划以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
B项,中途易辙,或曰前后主语不一致.
前三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中南大学",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却变成了"刘路",可以改为"并让他进入……".
D项,两面对一面,删除"能否".
2.
C【解析】A项,句式杂糅.
"造成……伤害"或"使……遭到伤害",两个句式选一.
B项,偷换主语.
前半句的主语是"她的创新设计",后面的主语偷换成了"她".
D项,语序不当.
后半句应为"严峻的形势给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
D【解析】A项,"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与"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不能构成递进关系.
B项,"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应为"企业把(或者'将')制度从决策……".
C项,"带给了……"和"带到……中去"两种句式杂糅.
4.
C【解析】A项,"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项,滥用介词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改为"粗粗一看,《品三国》似乎……";D项,"挑起了……任务"动宾搭配不当,可改为"挑起了……重担"或"承担起了……任务".
5.
【解析】"决定"是指"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而"快递服务的国家标准"是法规,因此用"规定"("规定"指"预先制定规则,以作为行为的标准).
【答案】②"决定"改为"规定".
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A【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提到"给公安部门"的前面.
C项,属多层定语的语序不当,句中"我国首部"是表"领属性"的词语,故应提到"全景式"之前.
D项,语序不当,应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
考点二跟进训练B【解析】A项,"引领……水平"动宾搭配不当,可把"引领"改为"提高".
C项,主谓搭配不当,"植被覆盖率"与"依然十分严重"搭配不当.
D项,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介宾短语"在……中"与谓语动词"得到"不能搭配,应改为"从……中".
考点三跟进训练C【解析】A项,成分赘余,"可爱"本身包含有"让人""使人"等使动意味,前面再加"惹人"则重复,应删去"惹人",或将"可爱"改为"喜爱".
B项,缺中心词,"高赢利"后应加"方向"一词.
D项,残缺主语,主语"科学家"淹没在了介宾短语"经过……努力"中,把"经过"放到"科学家"后面即可.
考点四跟进训练A【解析】B项,句式杂糅,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杂糅在一起,或去掉"对",或去掉"被".
C项,句子结构杂糅,两种句式出现了部分重叠.
可改为"靠的是艺术"或者"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在表达过程中既想采用甲说法,又想采用乙说法,结果两种说法同时出现,造成杂糅.
D项,句子结构杂糅,"出土……化石"和"成了……化石"两句话"拼装"在了一起,使整个句子成分不再是"一套",以致结构混乱.
将"出土"后的"了"改为"的"即可.
考点五跟进训练B【解析】A项,"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是个多义短语,不同的停顿方式会有不同理解:一是"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二是报社的"几十个编辑记者".
C项,"前者"指代不明确,读者可以理解为"等离子电视和钻石项链",也可以理解为"等离子电视"和"高端手机".
D项,这句话的意思自然是美国、俄罗斯、中国、伊朗四方的共同会谈,但由于在"伊朗"前误用了"和"字,读者也会理解为"美国、俄罗斯、中国"三方分别与伊朗谈判.
可以将"和"字换成顿号,或者在"伊朗"后加"四国(四方)".
考点六跟进训练D【解析】A项,并列不当,"生活习惯"包含着"饮食习惯",两者之间为种属关系,不能并列.
B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
C项,不合逻辑,"预防""免受"两词连用不当,应删去"免受".
理解巩固·运用1.
B【解析】A项,搭配不当,"风险大大减少"应改为"风险大大降低";C项,成分残缺,在"上网"后加"的习惯";D项,语意重复,可以去掉"约"或"左右".
2.
D【解析】A项,"这个问题"指代不明,因为前面有两个问题;B项,主宾搭配不当,在"排水系统"之后加"的构建";C项,搭配不当,"创作水准"与"匮乏"不能搭配,可修改为"想象力的匮乏和创作水准的低下".
3.
A【解析】B项,概念并列不当,把"和参观者"删掉;C项,成分残缺,在"经费不足"后面加"等问题";D项,句式杂糅,"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改成"根本原因就是"或"是因为".
4.
C【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把句中的两个"高"去掉;B项,语意重复,"悬殊"就是相差很远的意思,可以把"相差"去掉;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都有了明显的转变,消费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5.
B【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步伐"后加"的加快";C项,语序不当,把"不仅"与"更"后面的内容互换;D项,句式杂糅,在"新华发行集团主办"后加"的".
6.
B【解析】A项,搭配不当,"岁月"不能用具体数字来修饰,可把"岁月"改为"春秋";C项,成分残缺,应在最后加上"的尴尬";D项,不合逻辑,前面有两个问题,不能简单说"回答是否定的".
7.
C【解析】A项,主客体颠倒,在"誉为"之前加"被";B项,动宾搭配不当,把"进行"改成"参与";D项,有歧义,"一手提一个大皮箱"可以是提一个皮箱,也可以是两只手各提一个皮箱.
8.
B【解析】A项,语意重复,把"如果"去掉;C项,成分残缺,在"元件"后加"的方法";D项,结构混乱,"20多年前首台问世的医疗机器人"应改为"20多年前首台医疗机器人问世".
9.
【解析】第(1)句的语病主要是句式杂糅,"通过……下"不对,可改为"在……下".
【参考答案】(1)把"通过"改为"在".
10.
【解析】①句缺少主语,故需调整介词"在"的位置,②③属于用词不当,⑤"时刻之际"语意重复,⑦词序不当.
【参考答案】序号修改①"在"调至"参加"前.
②"反应"改为"意识".
③"与"改为"向".
⑤删除"之际".
⑦"多次"调至"主动放弃"前.
专题十一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高考真题·体验1.
【解析】下定义属于严格的解释,从句式上必须是一个判断性的单句,还要搞清属概念(被定义概念)与种概念(定义概念)的关系.
如本题首先拟定"年画是……图画"的主干句子,然后将相关体现年画特点的内容概括进去即可,但要注意各个定语的顺序.
【参考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
2.
【解析】本题是对压缩语段、变换句式和句意连贯的综合考查.
有字数限制,先要压缩删减掉次要信息,语段以介绍"飞行板"本身的特点为核心信息,"研制者"只能在删减之列,然后按照性质、使用方法、原理以及用途等顺序合理调整字句,组织语言.
【参考答案】飞行板是水上运动装置.
使用者将脚绑在特殊的鞋里,借附在鞋上的喷水器提供的上升力,双手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就可以在水中玩耍.
3.
【解析】对这一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的明确要求,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展开必要的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述出来.
【参考答案】苗圃在《高兴》中扮演的角色相当雷人,讲的陕西方言也相当给力,这不禁让苗圃的粉丝们感到妙趣横生.
4.
【解析】本题是语段压缩的变体,材料层次清晰,因果表述明显,将"因此"之前的三个句子,概括一下要点即可,难度不大.
【参考答案】(1)海区特点;(2)地质构造;(3)历史记载.
第一讲扩展语句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跟进训练【解析】本题是一道很新颖的扩展语句题,同时也考查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题中所给的词语是扩展后的语段的主干,题干中的"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是此段话的中心,写作应该围绕"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来进行.
可根据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和语意完整的要求,对所给词语的顺序进行调整,注意语言要流畅,字数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
【参考答案】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
考点二跟进训练【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添加修饰性词语.
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来修饰中心词.
可以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来描述事物,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简单为丰富.
可以运用表现手法.
运用衬托、象征、以动写静等表现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突出表达效果,丰富表达内容.
【答案示例】他瘦得皮包骨头:瘦高的个儿,细长的腿,看上去活像个衣服架子,要是身上一丝不挂,大可做骨骼构造学的标本,凡是从他身边经过的人无不惊异地回头看他.
考点三跟进训练【解析】除在文中要出现"流水""星辰"和"读"3个词语外,应做到突出重点,生动形象,想象要合理,特别是答题时不要忽略"描绘某种情境"的要求.
【答案示例】"馨园"内,绿树丛丛,鲜花盛开,前面是一条小溪,流水淙淙,景致特别幽美.
我静静地靠在一棵树上,入迷地读起心仪已久的《红楼梦》.
不知不觉,天空已是星辰点点,可我仍徜徉在"大观园"里,不能自已.
考点四跟进训练【解析】此题不是要求简单地对"中秋之月"进行描绘,而是要求在写景的同时,赋予"中秋之月"以人格化的色彩,从而做到虚实结合.
在写法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将使"中秋之月"具有人格的魅力,衬托手法的运用使"中秋之月"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突出、更为生动.
此外,整个文段还要表达一个中心,如表达思乡之情、念亲之情.
【答案示例】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想起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的月如一个银盘,在天空中垂挂着.
月把一片片皎洁的光辉洒向大地,轻轻地亲吻着小院的每一个角落.
桂花仿佛在等待着一次与月的约会,散发着令人心醉的芳香,她婆娑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为多姿.
面对圆月,对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愿天上的圆月把我的思念带给远方的亲人.
月是远的,而相思的人的心是近的,是相连的.
月圆之夜,思念和团圆是紧紧相连的.
让我们面对月亮,在月饼香的伴随下,进入梦乡,与亲人团聚.
考点五跟进训练【解析】回答此题应抓住毛泽东诗词的特点,恰当引用毛泽东的诗句进行合理扩展,应体现出诗人的艺术风格.
【答案示例】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感受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理解巩固·运用1.
【解析】要求进行情景描写,扩写后的语句要用"黄昏"创设出一定的意境,要有"我"的存在,要重点描绘"海风"的特点,还要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黄昏时,我漫步海边,咸湿的海风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从海面上悄悄地向我跑来,吹乱了我的头发,撩起了我的衣角,也搅乱了我的思绪.
2.
【解析】答题时,首先,要抓住《散文诗》这个主语,结合它的特点进行分析;其次,要注意此题为续写题,组织答案时一定要与上文联系紧密,使文意顺畅;最后,要注意题干要求.
【答案示例】与我结伴,一路牵手同行;是你,《散文诗》,为散文诗的爱好者默默地作奉献;是你,《散文诗》,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用武之地.
3.
【解析】这首诗中,春叶的态度是"轻慢"的,而"大地却"中的"却"表明大地的态度应该与春叶相反,所以横线上应该填入大地大度温柔的话语,以表现大地心胸宽广.
【答案示例】温柔地回答道:"来吧,亲爱的,我依然敞开怀抱,等待你的到来.
"4.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体会原诗的意境特点:清新自然.
然后,运用描写手法展示这一意境,注意不要对原诗进行简单翻译,而应在原诗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答案示例】一场春雨刚刚停歇,就听到林子外面有鸟儿在枝头啾啾地鸣唱;初升的太阳已跨过房顶,盛开的杏花在朝霞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繁茂.
5.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紧扣题干所给词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展开想象,要明确写出词句中所给出的意象"小楫""轻舟""芙蓉浦";其次要对词中的意象进行扩写,以达到生动描写的要求;再次要注意写出词句中的人物"渔郎"的活动;最后要突出题干要求的"思乡"的主旨.
【答案示例】我们登上小船,桨在岸上一点,小船便没入荷塘深处.
晓风吹拂,红日初照,荷叶绿净如拭,荷花随风颤动,在沁人的荷香里我们忆往事、叙离情.
远处传来邻家姊妹们结伴采莲的喧闹声.
6.
【解析】扩展后的语句要突出"春山夜月"的特色,要有对动作"掬"和"弄"的刻画和对月下景色的描绘,应突出花香的特点.
要在准确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突出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
【答案示例】夜晚,山中升起一轮明月,诗人俯身捧起一汪清泉,泉水清澄明澈,映出了月影,那月亮也便到了手中.
花香扑鼻,诗人不禁穿行花丛,尽情抚弄满枝的繁花,那山花的馥郁香气便沾满了衣襟.
7.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在给定的四个意象中选定两个来扩写一段文字(注意不是分别写一段);其次,要认真分析选定的意象,所写语句要符合意象的特点;再次要注意所写语句要富含哲理;最后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最好运用一至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1)简单的人心是路,直直地一通到底;复杂的人心是立交桥,看不透,走不尽.
社会没什么资本时修路;有了资本后,就喜欢建立交桥.
(2)在人生的道路上行驶时,总会遇到无数的立交桥,但只要朝着阳光奔跑,你就不会在生活的立交桥上迷失方向.
8.
【解析】在突出"赠言"的同时,所写内容不要脱离语境.
第一种"情境"要突出对对方真诚帮助的记忆与感谢;第二种"情境"要表达歉意与祝愿,另外语言要通顺.
【答案示例】(1)"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难忘你的关爱,难忘你的好.
祝好人一生平安.
(2)"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计小人过,昔日鲁莽,还望海涵.
祝前程似锦!
第二讲压缩语段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考查点一:拟写一句话新闻跟进训练【解析】本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是开始的第一句话,消息的后半部分限定了"上海市".
注意不要超过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上海2人家庭可申购两居室经济适用住房.
考查点二:拟写新闻标题跟进训练【解析】本则消息的核心是女航天英雄刘洋的母亲牛喜云获封"当代孟母",其余均属相关部分.
拟写标题应抓住主要信息.
【参考答案】女航天员刘洋母亲获封"当代孟母"考查点三:拟写导语跟进训练【解析】本则消息的导语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国际油价暴跌、国内油价将下调.
做题时应从消息中提取主要信息.
【参考答案】近日,国际油价暴跌4%.
业内预计,受此影响,国内油价下调窗口有望节后开启,迎来今年油价新一轮下调.
考查点四:拟写新闻点评跟进训练【解析】答题时要求结合新闻,以新闻报道为依托,从具体事实中进一步画龙点睛地点评,或褒或贬,旗帜鲜明地点明要害,既扩大了新闻的效果,又深化了对新闻所提出问题的认识,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显示出言论的力量与作用.
本题点评应重点分析袁隆平所说的话有什么深刻含意.
【参考答案】太多的人梦想着一夜之间功成名就,可是缺少的,恰恰是像袁隆平这样热爱自己的事业、扑下身子潜心研究的人.
很显然,一粒浮躁的种子绝不是健康的种子.
考查点五:概括信息要点跟进训练【解析】这则消息分为两段,但主要信息出现在第一段,后面是相关部分.
消息的核心是"政府正在酝酿对汽车征收排污费".
【参考答案】国务院智库官员透露,我国正酝酿征收"汽车排污费".
考点二考查点一:记叙类语段压缩跟进训练【解析】此题的题干明确地规定了三点解题要求:(1)"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与"开启过程"有关的是"移开""露出""清理""绘图""撬开".
(2)"不出现具体时间",据此可以把所有时间词删掉.
(3)"不超过35字".
解题时一定要紧扣这几点,否则,必定导致无谓的失分.
【参考答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
考查点二:议论类语段压缩跟进训练【解析】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选择这一素材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增强了试卷的文化意味.
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先确定主要信息的位置,明白从第二句开始才是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然后找出"隐士""忠臣""最近人情"等关键词,加以组合即可.
注意字数.
【参考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考查点三:说明类语段压缩跟进训练【解析】先寻找每句的要点,再加以整合.
第一句是激光造雨的定义,第二﹑三句是激光造雨的原理,第四句是与其他方式相比激光造雨的优势,第五句是激光造雨的研究现状.
【参考答案】激光造雨的定义、原理、优点及研究现状.
考查点四:描述类语段压缩跟进训练【解析】本题压缩的是描述性语段,景物描写一般不是文段的中心,因而需要舍弃,若保留,也要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
本段描写的特点是"秋天来到了森林""秋天很美丽",主要描写了树、山果子和松鼠.
【参考答案】秋天来到了森林,树木的叶子颜色美丽,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松鼠忙着储备果子.
考点三跟进训练【解析】从试题所给语段看,介绍对象是"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核心是"新进展","新进展"的核心性质与特征是"聚乳酸合成研究",梳理一下可提取出三个关键词为"聚乳酸"、"合成"(或研究)、"新进展";说明对象"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的主要价值是"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将其加以提炼,可提出"复合应用"这一关键词.
而前面"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是对介绍对象"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范围的限制,不是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时可忽略,不予以考虑.
将提取的关键词语连缀,检验能否概括反映语段主要信息,如能则提取准确,反之则要重新提取.
前面提取的"聚乳酸""合成""新进展""复合应用"四个词语连缀后,能体现语段介绍的主要信息,提取正确.
【参考答案】聚乳酸合成新进展复合应用考点四跟进训练【解析】本题作答时,需要从三个短句中选择一个句子来作为主体句,然后再抽取出其他两句中的必要信息,将其作为主体句的句子成分,最终形成一个句子长、成分多的长句.
【参考答案】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或: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
)理解巩固·运用1.
【解析】这则消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是消息的主体,核心是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的新型OLED采用了一种名为有机自旋阀的装置.
第二段则是OLED的特点,第三段是介绍这项技术目前的应用.
概括时应抓住消息的核心内容.
【参考答案】美开发出新型"自旋极化"有机发光二极管.
2.
【解析】本段文字首先提出了中国宏观经济已持续性加速回落的问题,但这不是本段文字的中心,因为后面主要阐述了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减税增收迫在眉睫.
3.
【解析】所概括答案应包括"浙江攻克……难题""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等内容,语言表达流畅.
【参考答案】浙江攻克高速公路边坡塌方预警技术难题.
4.
【解析】解答这道题目,首先要找准关键信息,也就是"日全食"的定义,其次压缩定义内容"日全食是自然天象",最后注意题干要求"提取两个反映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
【答案示例】日全食自然天象5.
【解析】这道压缩语段题难度不大,概括所给材料的前三句话就可以找出特点来.
答题时注意字数限定.
【答案示例】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
6.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所给材料,将材料内容划分为介绍微博小说的优点和缺点两个层次;其次要筛选出表述优点和缺点的关键语句;最后将筛选出的语句按照规定的字数进行压缩,压缩时要抓住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
【答案示例】优点:简洁有力短平快.
缺点:情节断裂多碎片.
7.
【解析】解答本题,审题是关键.
题目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其项目名称",而很多同学按惯性思维把本题误认为是对材料的总体概括,造成答非所问.
答题的范围在"于是……针对不同脸型进行发型设计",针对这些信息压缩提炼即可.
【答案示例】用函数模型设计发型.
8.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筛选出与《参考消息》有关的语句以备压缩,筛选时要特别注意果断地抛弃无用的语句,以免受到干扰,如文段第二、三、四句中许多内容看似信息量大,实则与《参考消息》无关.
其次要迅速把握有价值的信息,如主办单位、版面、刊载信息、发行量、读者、品牌价值等,并用准确简明的语言予以概括.
【答案示例】主办单位级别高版面少刊载信息及时、全面发行量大读者以男性为主品牌价值高专题十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含修辞)高考真题·体验1.
【解析】对偶句要求上下句结构要相同,词性要相对.
本题要抓住黛玉和宝玉初次见面都似曾相识、心有灵犀的情景来拟写.
【答案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2.
B【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
"满庭鸟迹印苍苔"是说人迹罕至,可以排除D项;"西斋""满庭"都表明在家中,不会在"林间",可以排除A项;而"过客稀"不会导致"满庭鸟迹印苍苔",因此只能是"人不到",而且"人不到"更显出清幽、僻静,更吻合诗歌的意境.
3.
【解析】要联系生活实际,选定"诗词"的喻体,同时传达"不能传情达意"、没有效用这一语意,并兼顾句式的一致性.
【答案示例】(1)做出的饭不能吃缝好的衣服不能穿(2)盖的房子无法居住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4.
【解析】做这道题,首先要研读例句,将句式"格式化",抽象化为"……是……中的……,使……感到了……";其次是"奉旨填词",另选话题并寻找恰当的喻体;最后梳理一下句意,注意前后连贯合理.
【参考答案】爱心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使航海者看到了光明.
爱心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方向.
5.
【解析】作答本题注意要求,从语法角度看,"没有……无论……都只是"是条件复句,从修辞角度看,三句都是比喻,且三句构成排比.
仿写时要形神兼备,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
比喻要恰当贴切,内容要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
【答案示例】没有信念,生活就如高山,无论怎么搜索,都只是找不到路径的徒劳攀登.
没有信念,生活就如大海,无论怎么眺望,都只是看不到海岸的盲目漂流.
没有信念,生活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寻找,都只是找不到生机的无谓抗争.
第一讲仿用句式(含修辞)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考查点一:命题式(话题式)跟进训练【解析】这是一道命题式仿写题目,注意仿写的内容必须要以"博大"为话题,所写句子前后要语意贯通,句式基本一致.
【参考答案】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博大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平静;博大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
考查点二:自由式(开放式)跟进训练【解析】本题示例所选两个意象"山"和"海",内容每句都构成对比,句式是三个排比句,并且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所仿写的句子要有一定的思想性.
【答案示例】(1)灯和星,一个在下,一个在上;一个近在眼前,一个遥不可及;一个装点大地,一个修饰苍穹,它们都是驱逐黑暗的勇士.
(2)大树和小草,一个高大,一个矮小;一个拔地而起,一个破土而出;一个翠色盎然,一个葱绿娇弱,它们都是美化人间的天使.
(3)阳光和阴影,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一个热力四射,一个暗淡无光;一个驱散阴霾,一个接纳阴凉,它们都是富有独立精神的精灵.
考查点三:嵌入式(填空式)跟进训练【解析】完成本题,既要对排比句的形式特点有准确的把握,分析例句,弄清分句间存在的转折关系,又要准确把握语意.
阅读此排比句的第一句,我们发现,需要仿写的部分,前后分句的对象之间存在一种小与大的对比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对比关系.
从而共同表达"你"额外的付出让"我"对"你"产生深深的谢意;同时要激发联想.
局部是"一簇浪花",整体自然就让人联想到大海、海洋;整体是"银色的世界",那么也很容易联想到局部应该是雪、雪花.
至于中间一句,只要符合上下两句的形式和内容即可.
不过,对象同样应是属于自然界的.
【参考答案】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考查点四:续写式跟进训练【解析】仔细研究原句,原句中使用了比拟,句式特点是"比拟+变成了".
要注意感情色彩的一致性.
【参考答案】扩大心胸就变成了海长出双翅就变成了雨考点二跟进训练【解析】对下联时要注意句式、结构一致,对应工整;所写对联要紧扣作品.
【答案示例】品《红楼》,识假意真情理解巩固·运用1.
【解析】仿写时,要注意所写句子的喻体要体现"亲切"的特点,并且要点明它们起到的作用.
【答案示例】这几句话,如一杯甘露,使他干涸的心灵得到滋润;这几句话,如一缕阳光,使他寒冷的身体感受到了温暖.
2.
【解析】解题时,首先应从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一个,根据其事迹仿照所给例子进行拟写.
拟写时注意句式与所给句子句式保持基本一致,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1)(庄子是寂寞的……)顿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2)(屈原是寂寞的……)坚守着高洁忠贞的灵魂为世人皆醉的社会点亮了一盏上下求索的灯(3)(史铁生是寂寞的……)领悟了人生的意义为失意消沉的人们找到了一扇通往幸福的门3.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回答的内容要与对方观点相对,观点要鲜明;其次要注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第一组反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二组正方:难道你希望做一匹被笼头套住的马,不再自由驰骋吗4.
【解析】仿写句子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由于句子比较长,所以句式等与示例大致相同即可.
基本的形式为"龙——龙在……中十分重要,既……又……,因此龙是……的象征;……更代表着……;与之相关的成语有……等".
内容上,注意所写句子要与龙相关,尤其是与龙相关的成语一定要恰当.
【答案示例】龙——龙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十分重要,既集多种动物之精华于一身,又可腾云驾雾上天入地,因此龙是皇权、祥瑞的象征;"中国龙"更代表着中华民族;与之相关的成语有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
5.
【解析】解答此题,分析例句内部逻辑关系是关键.
前一句中"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后一句运用对比,形象地表现了"勤劳"和"懒惰"的不同结局.
仿写时要注意前后的对比.
【答案示例】苦难是种折磨,也是笔财富.
坚强者能叫苦难化作一笔笔财富,怯懦者只能被苦难磨得意志消沉,一事无成.
6.
【解析】解答此题要运用丰富的想象,然后根据例句仿写即可.
【答案示例】假如时光倒流,你看见的战争都在向战前撤退,战死的将士全部复活,手中的刀枪自动变成矿石,赤手空拳的男儿们都返回和平的故乡.
7.
【解析】要求仿写句子的主要内容是比较不同作家作品风格的不同,形式上的要求就是用作品中的具体内容来表现这些不同.
【答案示例】如果说徐志摩是空中一朵浪漫飘逸的云彩那么"剧怜病骨如秋鹤"的郁达夫则是莫愁湖畔的一块忧郁的石头8.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前两个例句的含意,找出其突出的重点,并结合"名师授课"的实际,归纳出名师授课的特点.
其次,要分析前两个例句的句式特点.
最后,仿照其句式特点,将归纳出来的"名师授课"的特点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点到为止,贵在引而不发,促学生积极思考.
第二讲选用、变换句式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考查点一:语意衔接型跟进训练B【解析】做这道题首先要明确所选的语句是对上文的延伸,根据由近及远的层次步步深入,就能选出一个最佳的选项.
考查点二:语境表达型跟进训练【解析】答案符合反方的观点,且能够用反问句表达即可.
【参考答案】杜甫在饥寒交迫时如何能拥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广阔胸怀考点二考查点一:长句变短句跟进训练【解析】长句变短句,首先要认清长句的特点.
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个: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
根据这些特点,先抓住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排列的分句(短句).
【参考答案】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考查点二:短句变长句跟进训练【解析】这是一道短句改长句的题目,改写时应注意两点:①单句的形式,②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本题中的三句话句式完全一致,所以在拟写答案时就可以采用同位词语替换的方法进行整合,但要注意做到与原句内容的一一对应.
【参考答案】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考查点三整句和散句的变换跟进训练1.
尽管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彼此素不相识,性格也有所不同,但共同的语言却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2.
海在长江、黄河面前,还是在其他江河湖泊面前,她都是一样蔚蓝.
3.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
考查点四:重组句子跟进训练【解析】解答此题,应先分析整个句子的结构,再分析将作为开头的"地上的狮、虎"与"鹰、鹫"的不同,而后面的"狮、虎""鹰、鹫"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以"地上的狮、虎"开头也就意味着要把"而"字后面的分句调到前面.
【参考答案】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
理解巩固·运用1.
B【解析】①处,"心心相印"指彼此心意一致,而此处的语境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因此,应选"心灵沟通".
②处,可根据前后句式的一致性进行选择.
③处,"宽容"意为"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宽慰"则是指宽解安慰,由语境来看,应选"宽容".
2.
B【解析】从整个语段看,该语段使用了对偶的形式,对比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
①处按照横线前面的结构,只能选择A项或者B项;从②处来看,说到"唐诗"与"宋诗"的比喻的时候,究竟是先说喻体再说特点,还是先说特点再展示喻体呢根据说到"唐诗"时是先说喻体,后说特点,为了协调一致,"宋诗"也应如此,故选B项.
3.
【解析】原句是一个单句,"亚洲博鳌论坛是……国际组织",所以解答此题时,分析的重点就是"国际组织"的定语,其定语主要包含博鳌论坛的内容、作用、地址等.
答题时将这几个定语分开说即可,同时要注意语意连贯.
【参考答案】亚洲博鳌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它就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等重要议题进行商讨,为亚洲经济适时提供前瞻性思路和引导.
4.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改后单句的主干.
四个句子都与韩国有关,都提到了网络实名制,所以,可以确定改写后的单句的主干为"韩国实行了网络实名制管理",然后将其他信息添加成定语或状语.
【答案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世界上首个强制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韩国目前已通过立法、监督、管理和教育等措施,对邮箱、论坛、博客,甚至网络视频和游戏网站等实行了实名制管理.
5.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先找到一套句子成分.
通读原句,可以确定句子主干为"谦让使我们受益无穷",而对"谦让"的解释则应放在后面.
【参考答案】谦让这一在古代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充分地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们在得与失之间受益无穷.
6.
【解析】首先要确定一个句子主干——新唐山人文精神是科学理念,然后把其他内容作为定语成分添加进去.
【参考答案】新唐山人文精神是有着"感恩、博爱"的深刻理性内涵(内在诉求)和"开放、超越"的形象表现(外在要求)的科学理念.
7.
【解析】主干清晰、结构比较好切分的句子,不管句子有多长,都可采用这种先提取主干,再抽出修饰、限制成分使之独立成句的方法.
第一步,提取句子的主干:《祭十二郎文》流露出的悲恸之情催人泪下.
第二步,切分句子的辅助成分,以"且"为标志,分为两个层面.
【参考答案】(1)《祭十二郎文》流露出的悲恸之情催人泪下.
(2)其作者韩愈在中国散文史上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他并且被后人称为"百代文宗".
8.
【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结构"匀整对称"的要求,可以统一采取"不是……而是……"的句式进行修改.
【参考答案】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在花坛暖房里开放,而是在冰天雪地里怒放;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风秋露,而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
专题十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含图文转换)高考真题·体验1.
【解析】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但题型有所创新.
第一要搞清填写的是"相应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第二要注意读懂语段内容.
答题最关键的是抓住第一句话的"可游、可居、可望".
从所给的语段内容看,该语段主要是在谈"望",答案必须围绕此内容填写.
【答案示例】①"望"最重要②即便是"居"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④景色都不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2.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对话的情境,内容的补充要注意两人对话意思的进程,前后要能衔接得上,不能"答非所问";还要得体,要符合说话的情境和说话者的身份,要有礼貌等.
【答案示例】①你好!
我想加入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吗②请问协会近期有什么活动③我想参加,有哪些内容呢④太好了!
我们还打算跟他们联欢呢,你能出个节目吗3.
B【解析】③"之前的不对"承接上文"注入式教育",⑥"也"字是进一步补充说明,④转折然后与⑤构成递进,②①谈"教科书",语意连贯,应该连在一起,同时②的"读物"开启下文横线后的"读物",②①应为最后两句.
4.
【解析】阅读宣传语除了具有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的特点外,还要让人产生阅读的欲望.
先要了解《楚辞》或《史记》的特色,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总结,不超过40字.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其中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它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
【答案示例】(1)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读《楚辞》楚人再诵乡音,文化湖北续辉煌!
(2)史家绝唱,无韵离骚;读史明志,鉴古通今;史学经典,请读《史记》!
5.
【解析】注意公司招聘启事应该正式、庄重,应用书面语,用语要得体.
【答案示例】本公司为广州的一家中日韩合资企业,拟招聘行政秘书3名.
要求本科毕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有驾照,会英语、粤语.
电话168168,8月31日海心大厦908面试.
6.
【解析】画面上"是非"分明,画面中的文字是解答读图题的线索,面对"非",儿子说"我要……",父亲的步伐、表情和语言都表明他很乐意往儿子所指的方向前行.
题目中的"提醒"告诉我们应该从警示的角度概括.
完成漫画题(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①看标题.
标题往往透露了漫画的基本内容.
②看画面.
漫画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对表达漫画的寓意都有提示作用.
③看夸张处.
漫画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勒出幽默、诙谐的画面,说明某种观点.
④看文字.
漫画为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文字.
思考这些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这些观点有时会成为我们把握漫画寓意的敲门砖.
【参考答案】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考点分解·突破考点一考查点一:简明跟进训练【解析】①因为后面有"重庆马拉松赛",这里可以蒙后省略;④由于前面已经出现"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此处可以承前省略;⑤前面已经有了"热身",再写"正在进行准备"就重复了;⑦"尚在安排之中"也重复了"比赛还没有开始"的内容.
【答案】①④⑤⑦考查点二:连贯跟进训练C【解析】这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对艺术和科学的认识",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④提出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是"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第②句中的"这种看法",照应前文的④①⑥,⑤③具体阐释对艺术和科学的正确认识,由此可选C项.
考查点三:得体跟进训练【解析】解答时要注意书信的文体特征,把握谦敬辞的使用,并注意答题的条理性与规范性.
【参考答案】(1)"寄奉"改为"惠赐";(2)"过目"改为"拜读";(3)"些许"改为"莫大";(4)"惠存"改为"珍藏";(5)"光临"改为"前往".
(答对四处即可)考查点四:准确跟进训练【解析】既然是一则通知,用语当然不能模棱两可.
(1)导致9人死亡已是严重的后果;(2)不但要"停用",还要从源头上解决,即停止销售;(3)是完全不顾及患者的生命,不是"不大理会";(4)对这种行为应当"谴责",而不仅仅是"批评"的问题.
【参考答案】(1)"一定的"改为"严重的".
(2)"停用"改为"停止销售使用".
(3)"不大理会"改为"不顾".
(4)"批评"改为"谴责".
考查点五:鲜明跟进训练【解析】回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
谈自己的看法应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本题若持赞成观点,要抓住"核电成本低"这一关键点;若持反对观点,应主要从其安全性方面考虑阐述.
【参考答案】反对建核电站(观点).
虽然核电成本低,但一旦核泄漏,那是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还会给民众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危害.
(支持建核电站也可以,只要有理有据即可)考查点六:生动跟进训练【解析】材料要求写感言,大家就要根据材料中孙永海自愿、无偿捐献器官的行为,给予其饱含深情的赞美.
组织答案时,要尽量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还要使语言表达得体.
【答案示例】你以无私捐献器官的行动践行了人间大爱,传递出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和无私奉献的道德力量.
你用实际行动为奉献精神作了最生动的诠释,将爱播撒在更多人心中.
斯人已去,精神不息!
考查点七:图文转换(一)图表转换类跟进训练【解析】此题为两个小题,(1)考查图文转换中的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解答时,必须认真观察图表,特别要注意一些文字、数字的标注,这有助于准确理解图表的意思,然后按题目要求用明确简洁的话表达出来即可.
(2)考查的是综合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如果对社会在汉字书写方面的要求没有感知,或者对学校关于汉字教学的情况没有一定的了解,就不好作答.
这个题的开放性较大,不只有一种答案,但无论哪种答案,都必须符合实际,并言之有理.
【参考答案】(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2)①社会:大量的信息,高速的工作节奏,不再允许人们慢慢用手写办公,社会对汉字书写也没有较严格的要求.
②学校:较多的学校单纯注重分数,对于正确书写汉字,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汉字书写的考查,也多成为语文试卷中点缀性的试题.
(二)漫画转换类跟进训练【解析】(1)应注意描述具体生动,要抓住人物表情动作的主要特征,不要遗漏主要内容.
(2)可联系当前的形势,揭示社会对异地高考这一问题的关注.
【参考答案】(1)漫画的题目是"希望当不遥远……",画面上一个学生背着书包奋力挣脱了高考户籍的锁链,举着"异地高考"的通行证向城墙上的父母冲去;而此时的父母,笑逐颜开,迫不及待地向孩子伸出了双臂.
(2)这则漫画揭示了人们对异地高考能够尽快得以实施的期盼.
(三)徽标转换类跟进训练【解析】阐述徽标的含意应抓住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另外要特别留意题目提示的标志的颜色.
【参考答案】标识整体为草书"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高公民素质的含意;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亲切感,也易于传播;动态的龙表明中国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表现了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弘扬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
理解巩固·运用1.
【解析】①"们"字与前面的"广大"重复;⑥"拟"是"打算"的意思,与"决定"重复;⑧"本刊"一词在前面已经出现,这里可省略;②⑤中"的"字不能省略,否则会导致结构混乱.
【答案】(1)①⑥⑧(2)②⑤2.
B【解析】答题时先整体把握语段的表述主体与中心,本段材料表述的核心对象是"引力波".
再注意上下句关键词语的提示和照应作用,在第一空和第二空之间,"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是个十分重要的句子,由此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两项.
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选④.
3.
【解析】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
排序题做题的关键就是正确把握这种规律.
本题第③句总说中国人欣赏山水画的态度,可从山水画中看出,第①句承接上句写山水画给人的总体感觉,第⑤句举例说明这种感觉,第②句和第④句对这种感觉作出理性分析且为因果关系.
【答案】③①⑤②④4.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题目中每个空缺处都能在材料中找到依据.
第1个空,"传说中的远古时期"对应"黄帝……";第2个空,"但是……"对应材料倒数第二句"但是……";第3个空,是由前文表述得出的结论.
【参考答案】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5.
【解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要根据场合、身份、氛围等来判断.
情境一是班主任劝解考试不理想的学生,作为老师,应该既有劝解又有鼓励,不能用"好好反省反省""更糟"等来打击学生.
情境二是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讲课速度太快"有明显的责备之意,不符合语境;学生对老师应该使用尊敬客气的话语来表达.
【答案示例】(1)你这次考得是不理想,心里难过我能理解,但你要认真反思没考好的原因,老师相信你下次会考好的.
(2)对不起,郝老师,打扰您工作了.
课堂上我有些内容没听懂,您现在方便给我讲解一下吗6.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确定宣传的主题.
材料主要介绍的是一个并不富裕的人的慈善事迹.
戴忠金17年如一日为敬老院老人捐助鸡蛋的事迹感动了林东,使这项"爱心鸡蛋工程"得以启动.
组织答案时要紧紧围绕着"慈善""爱心"等中心来写,突出慈善无大小、爱心永传递的主题.
其次,要做到感情真挚.
宣传语要抒发赞美善人善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要通过朴实真挚的语言表达出来.
最后,要运用比喻、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语言表达形象且具有内涵.
【答案示例】(1)慈善藏大爱,爱心无大小!
(2)爱心接力棒,传递暖大家!
(3)暖暖鸡蛋情,爱心永相伴!
(4)融点滴真情,铸无限大爱!
7.
【解析】要做到简明,须先说明人才资源构成各项,再分别说明所占的百分比;然后按逻辑顺序,根据所占百分比的大小,由大到小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在1.
2亿全国人才中,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分别所占的比例为:45%、24%、23%、8%.
8.
【解析】仔细欣赏漫画可以发现,画面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消费者,一个是经营者.
从漫画中彼此的共同语言"是真的吗"及双方的动作、神情中,我们可以推断出:消费者对经营者销售的特价品、经营者对消费者支付的钞票的真实性都存在怀疑,互相不信任.
漫画折射出人与人的交往中出现了诚信危机这一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诚信危机专题十四写作第一讲等级解读篇(一)——基础等级(内容)理解巩固·运用1.
【思维点拨】总体来说,这则作文材料体现出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坚持,也突出了时效性和准确性的矛盾.
因此,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对材料关键词句和中心句的把握.
例如从"自然历史纪录片"和"四年的时间"两处,可以判断时间对纪录片的真实和准确性达成的重要意义,而央视记者柴静对此的提问能引发对当今国人做事追求"短、平、快"的联想和由此引发的后果的思索;结尾句"准确比速度更重要"无疑是材料的主旨体现,联系材料中所说"这样的消息除了引起人们的担忧和恐慌,几乎没有意义,要告诉人们负责任的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中"准确"其实和"负责任"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因此,可以将文章的立意点定位在"责任与速度"的考量上.
根据结尾句的提示,以及愿意花四年时间拍摄自然历史纪录片的前提,进而明确材料中心更倾向于"责任",因此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产生矛盾时,"准确性"为先.
通过阅读材料,确立好立意,接着要注意选材.
其实这则材料不仅体现了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拷问了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各类有悖于新闻报道真实性的负面新闻.
负责人所坚守的原则还可以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相关的社会现象,挖掘出合适的论据.
在选择论据时,注意避免通篇都使用反面论据,以免降低文章的说服力.
好的作文素材,不仅能体现我们平时的阅读层次,更能反映我们的见识和思想的境界.
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时代气息,能体现关注时代和社会焦点的论据,正受到越来越多阅卷老师的青睐.
当然,要注意的是,尽管材料突出的是二元关系中的一方,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应尽可能避免落入简单的二元对立的窠臼.
机械性地进行中外对比,或过度拔高"准确"的意义,都会降低文章的思辨性.
【佳作展台】质量与速度的博弈英国广播公司(BBC)愿意花四年时间去拍摄《冰冻星球》.
负责人对柴静说起一个细节:他当年做记者时,愿意承担消息不及时的风险,调查核实飞机失事的详细数据后才发布消息.
简简单单一句"准确比速度更重要"体现的是媒体人的良知和底线,这是媒体对大众责任心的体现.
当今时代,速度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字眼.
追求发展本身是必须的,但盲目追求速度的做法却不值得提倡.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工具,其正确导向应是社会道德的标杆.
可是眼下很多媒体却盲目地追求速度,逐利的同时迷失了它的初衷,更不必说担负起引导舆论的责任.
从留美的中国学生被杀到大肆宣扬搀扶老人终有恶报,这样的结果是民众的视线被假象蒙蔽,产生信任危机,甚至摒弃助人为乐的美德.
BBC负责人所述的"准确"一词,应不仅仅是实话实说,更多的是以负责的态度思忖道德的导向.
当速度与质量不可兼得时,心中必须有一杆责任的秤.
速度往往会带来利益,但不是每一个人在十字路口都会以利益为先.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因电影《泰坦尼克号》出名后,却突然消失,12年后又创作出轰动一时的《阿凡达》.
他准确地处理所有细节,甚至请专人为影片里的生物设计了一种语言.
这种严谨处事、确保准确的态度不仅震撼了观众,也让他更好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恰如《冰冻星球》的负责人,他们深知追逐速度与效益所带来的负担将无法让他们践行自己的理念,唯有秉持负责任的心态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也许我们依然可以从老字号的历久弥新中获得一些启发.
著名的徽墨历经炼烟、和胶、杵捣等一系列工序,不追求速度,只确保工艺的细致与准确,因此徽墨被收藏五六十年后依旧墨色浓郁、乌黑亮泽.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徽州徽墨永远秉持"不追求速度,只确保准确"的制作原则.
同样,百年老店同仁堂门口的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也显得意味深长.
这些手艺行当的祖训有着超越一行一业的意义,身在其位,须谋其事,公共事业更要对民众负责才会得到认可,才会有生命力.
当然,准确和速度很多时候是不矛盾的,准确甚至可以造就速度.
德国的公共交通体系,将德国人的严谨守时表现得淋漓尽致,火车、地铁乃至公交车,站台都会有详细的时间表,准确到分钟,从不晚点.
在准确可靠的时间表下,才有了有序的交通和人们出行的方便,速度也由此产生.
所以,准确的追求并不违背高速的发展.
《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对于个人而言,守住自己应肩负的责任,才不会在质量与速度的博弈中迷失自我.
【点评】本文的立意准确且鲜明,将材料的内涵理解为"媒体对大众的责任心",以此为切入点,反思媒体片面追求速度的现象,并将质量与速度的博弈联系到社会的其他层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导演卡梅隆的事例,徽墨、同仁堂等具有文化气息的论据,让阅卷者能看出作者有着相当开阔的知识面.
本文最值得称赞的是倒数第二段,即列举德国的公共交通体系如何达到准确与速度的结合,从而突破了速度与准确的必然矛盾,可谓是认识全面而深刻.
2.
【思维点拨】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
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
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
"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
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
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
文体选择上比较自由,素材掌握多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叙述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
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
【佳作展台】不撇捺无以致远"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
"一撇一捺,成就了大写的"人".
凡世间之事,撇开虚名、幻想、得失,捺住方寸,才能有一颗坚守的心.
只要我们用坚守的心来对待万事,我们的人生终会走向成功.
不撇捺无以致远.
能撇能捺,如一阵风,静静地荡过湖面,却不愿掀起一丝波澜;如一缕烟,悠然地在屋顶上袅袅升起,不带走任何尘埃.
用坚守的心来感知万物,我们终会有所获得.
其实,人生就像是去参加一次宴会,没有必要一路喧嚣,惊得花草树木不安.
带着一颗宁静的心,我们采一束金菊,携一缕清风,以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精神去赴这次宴会,又何尝不是乐事呢走进历史的河流,我静静地感受着那些亘古的一撇一捺.
他,采摘一束菊花,在那条小路上静静地走着.
没有世俗的杂念,我看到了他眼中干净的风,看到了他脸上闲居的惬意.
撇开功名利禄,在动荡之中仍然安分如此,陶潜,他把心化成了一潭水,超脱世俗之外,流进了宁静之中,他的人生成功了.
撇开才能致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永远的碑塔,后人永远记住了他——隐逸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带着一身正气而来,却只能在惶恐滩头独自惶恐,在零丁洋里苦叹零丁.
当曾经的繁华不再,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坚守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们记住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更多的是折服于他在荣华富贵面前的平常心态.
不坚守无以致远,一身正气的他并没有随风而逝,反而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飘荡.
他,走进了人们的心中.
无论是旭日和风还是狂风暴雨,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着人生的"撇""捺".
如陶潜,在坚守中飘出一抹淡菊的幽香;如文天祥,在坚守中释放出一身傲然正气.
我们何不用坚守来书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呢坚守是一轮不落的太阳.
不撇不捺无以坚守,更无以致远.
倘若没有它,我们就不会越过重重困难,在迷途中觅得心灵的港湾、找到停靠的彼岸.
把人生当作一艘船吧,用一颗坚守的心慢慢地积蓄力量,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终有一天,我们会以饱满的精力渡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中,不撇捺无以致远.
【点评】这篇作文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点题意识强,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内容上,这篇文章化用警句开篇,开宗明义,举陶渊明的事例论证"撇开以致远",举文天祥的事例论证"捺住以致远",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化生疏为熟悉,把"撇捺"的话题引到自己熟悉的"坚守"层面上,并且紧扣住材料内涵展开论述.
表达上,作者借助细腻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不凡的想象力,恰当举例,充分论证,有的放矢,有放有收,收放自如.
发展等级上,这篇文章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得出"不撇捺无以致远"这一结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描写丰满细腻,语言鲜活华丽.
第二讲等级解读篇(二)——基础等级(表达)理解巩固·运用1.
【思维点拨】看过张潮的这句话,自然会感触多多,浮想联翩.
春日里的百鸟高喧,夏天里的众蝉清吟,秋夜里的蛩鸣切切,冬季里的雪落嘶嘶,都是警人清醒的声音.
能于春、夏、秋、冬四时,带着享受的情调去倾听四种有代表性的声音,可见此人已能与大自然融合统一,静赏其美了.
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白日里,能够去听别人下棋落子的声音,正说明自己是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人;明月下,能够听人情韵悠扬地吹箫,说明自己的韵致淡远,神清意爽.
这也是在说,一个人的白昼和黑夜里没有庸俗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一定充满了情趣.
有的人虽然悠闲,但却不知怎样去打发日子,不知道幸福的事情就在自己的身边.
在青山里,松风泠泠,声音清雅,沁人肺腑;而在那绿水边,渔歌悠悠,韵调绝远,爽人清听.
在那山中、水中有清音,有自然之妙处.
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尘心,走入自然,便可以得到宇宙与生命的妙音.
是的,一个人若是能够在那春夏秋冬四季、白昼月下、山中水际,谛听那自然的万籁清音,物我交融,情景浑然,那才不枉来此世一遭.
【佳作展台】美无时无处不在春夏秋冬,鸟蝉虫雪,声声不绝,生活何等宁静惬意!
昼夜山水,棋箫松瀑,处处相伴,人生何等潇洒逍遥!
总有人对古人怀有强烈的向往.
古老的沉静,间杂着些许轻灵与飘逸,就这样在时光的彼岸朦胧着,以一种神秘的向心力充当着无数后代的精神栖息地.
然而,有一个问题总是被不着痕迹的忽略:时光远去了,但这些美的事物可曾随之消失既然没有,为何我们现在对它们的美如此陌生我们丢失了一种心境,发现美、体会美的心境.
无论古今,生活总是生活,有喜乐,有愁苦;美总是美,无论表现形式怎样,它无时无处不在.
周国平这样说道:"人类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来了,这是一种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来了,这是又一种寂寞.
现代人对两种寂寞都体味甚浅又都急于逃避,旅游业因之兴旺.
"现代人很忙,忙着工作,还要忙着悠闲,忙着去匆忙看一眼世人口中的美,然后逢人便侃侃而谈,生怕自己显得不够见多识广.
美在变得廉价,美在失去生命力,美不再是个人独一无二的心灵享受,而正在成为文凭式的评价工具.
太多人打着自我保护的招牌理直气壮地冷漠,在功利与冷漠面前,美的力量太微弱.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话的普及程度之高反而阻碍了很多人对其含义更深刻的领会及实践.
发现美,用眼,用耳,归根结蒂是用心.
有了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美的含义便会无限拓展,超出世俗认可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遗迹,而涵盖一切有价值的事物.
美是真实的,生动的,可感的!
它无时无处不在.
如果你能用心培育一株植物,在自家阳台狭小的空间里看它沐浴着阳光散发勃勃生机,这美会胜过林海匆匆三日游;如果你能用心吟咏,品味《滕王阁序》,无论环境如何,它给你带来的美感,比之在人头攒动中瞥一眼那块石碑要珍贵、真实得多.
美与道德不同,它不是普世价值,因此,刻意体会美的过程也就是漠视美的过程.
我们需要做的,是回归美的本质,去珍惜事物与心灵契合的瞬间,迎回感动,迎回温暖,迎回一颗善感的心.
美无时无处不在.
我们都可以发现自己的"鸟蝉虫雪"与"棋箫松瀑",不论它们以何种面貌呈现.
【点评】这篇作文如盆景摆设,虽小巧却不失精致,不失大气,极尽腾挪跌宕之势,努力做到"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文章虽短小却精悍,说理透彻,语言老道,由一小段文字联想到时下社会中人们的麻木审美,切中时弊.
2.
【思维点拨】"荣辱"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释义为"光荣和耻辱".
很显然,这实质上是一个两面辩证式的话题,这类话题往往要注意兼顾话题两面之间的关系,从两者的关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来入手.
当然,由于本话题两者之间的特殊联系,重心放在其中一面,应该也是符合"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的要求的.
【佳作展台】站立在荣辱之上微笑汪曾祺说:中国人有一种很"皮实"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我想,更倾向于士大夫身上那种儒道互补的孑然气质.
天上云卷云舒,堂前花开花落,那种荣辱皆忘,宠辱不惊的淡然,正是皮实的精髓所在.
它弥漫在岳阳楼的滔滔江水之上,有了居庙堂之高的博大;它洋溢在快哉亭浩浩雄风之中,有了处江湖之远的洒脱.
时间的风吹过历史的长河,多少人的荣与辱在里面泛起浅浅的涟漪.
傅雷先生说:所有的荣与辱对于高贵的心灵都是一样的,折射出他们不中庸、不苟且的人格,而区别于小人.
确乎,荣与辱的界线早已模糊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傲然独立里,早已朦胧在司马迁受宫刑的屈辱与熠熠生辉的《史记》间.
那钟鼓馔玉、钟鸣鼎食之家的荣,那抑郁不得志、不容于世的辱,都只是时光里的昙花一现,最终留下的,是荣辱背后灼烧真我的眼睛.
约翰·克利斯朵夫从宫廷的演奏者到潦倒的钢琴家,冉阿让从偷面包的苦刑囚到德高望重的市长到再次变为深居简出的老人,老舍从写《骆驼祥子》的"人民艺术家"到自沉太平湖底,他们的人生里都充满了荣与辱的交替变换,他们在荣辱间艰难地前行,但他们并未如履薄冰或欢呼雀跃地来面对这些,他们以一种从容的、镇定的而又坚韧的态度走过了这一切,良辰美景,狂风疾雨,荣耀的光环,屈辱的包袱,并没有叫他们改变一点点神色和方向,在时光中他们守住了自己.
喜欢林语堂老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的荣与辱都不是生活的核心,而是一段小小的插曲.
它们本就是由世俗人界定的东西,又哪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值得在意呢一个人的荣与辱确实只是沧海一粟,伟大的心灵从不因此而增添或缺失什么,又想起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把草芥一样的生命汇入了浩浩荡荡的河流,以天下之荣辱为个人之荣辱,终于褪下黯淡的尘世杂尘,让呕哑的沉吟成为后世永恒的旋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贤者以洒脱看待荣辱,傲然成为挺立的风景,山水间有了其千古咏叹,而圣者以悲悯和博大看待荣辱,成为与苍生融为一体的高贵雕塑,屹立在岁月中.
千古共荣,千古同悲.
堂前依然花开花落,天上依旧云卷云舒,往来的时光,站在荣辱之上,我看见了伟大的微笑.
【点评】本文的标题令人耳目一新,一看标题,就让人感受到那种荣辱不惊的淡然、儒雅.
文章中最大的特点是始终把握住荣与辱的结合,从不同人的荣辱沉浮中显示出君子那种"皮实"精神,每段文字都共振着"皮实"的旋律.
全文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另外,作者旁征博引,把所有的文字都恰到好处地集中在主旨之下,古今中外,信手拈来.
第三讲等级解读篇(三)——发展等级(内容)理解巩固·运用1.
【思维点拨】读罢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则典型的"强调生活体验,提倡独抒性灵"的"材料+命题"作文.
命题人引导我们"借读书明理"的意图十分明显,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审题、立意的基本要义:提倡静心读书,感悟生活,修炼性灵,升华人生境界.
再来看怎么读、审材料.
"夜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题目,可写的东西很多,但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是写好本次作文的关键.
入题的最好方法是化大为小.
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者,可写夜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秋水》夜读""夜读《百年孤独》"等,写出这篇文章或这本书给你的感受,对你生活对你人生的影响.
二者,可写夜读某一个人,如"夜读李白""夜读苏轼""夜读张爱玲""夜读丛飞"等,来表达你的敬佩之情.
所读之人,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实的,只要能给我们以启示和鼓舞.
在方法上,我们可以在"夜读"前或后加上一定的限制成分,以达到将大化小的目的.
如"深山夜读""春秋夜读""享受夜读""夜读感怀""夜读之乐""夜读之美"等.
也可以借助所学课文或所读书籍中的材料如归有光夜读、苏秦夜读等来帮助立意,悟出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注意"夜读"的对象,即你读的是什么,如果读的是没有意义的闲杂书报,显然不妥.
写"夜读"对你有什么好处,即你在精神层面上有何变化,这样的立意才是准确和深刻的.
当然,立意时可从反向入手,如现时的社会很多人夜游网吧、歌舞厅、咖啡厅等,他们是在打发时光,是在消磨人生.
还需提醒的是,这里的"夜读"不要混同于"晚自习",二者内涵相去甚远,万不可混为一谈.
【佳作展台】夜读是夜,月朗星稀.
庭院中月光移花影于墙,珊珊可爱.
小城的夜是寂静的,这样的夜适合读书.
我坐在桌前,手边放一杯热茶,打开一卷《宋词鉴赏》,穿越时空,去体会长长短短的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愫和哲理.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是一幅让人心醉的图画;"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句令人心碎的哀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一声令人心酸的追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一句令人心痛的忠告……这是经过多少历练与磨难才能得出的人生箴言!
夜读宋词,让我感受到人生的变幻无常,世间的冷暖悲凉.
茶凉了,我起身换水,落座后轻轻掩上词卷,打开摆放在桌角的《红楼梦》,穿越历史迷雾,还原那梦幻般的凄婉场景.
粉面柔腮的贾宝玉,让我了解人心的柔软与善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让我见识奇女子的才华与风采;沉稳圆滑的宝钗,让我知道再小的年龄也能有一颗成熟的心.
含冤而死的晴雯,悲愤而死的金钏,被"中山狼"害死的迎春,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和尔虞我诈.
原来,世界的另一面如此黑暗.
夜读《红楼梦》,让我两眼潮湿,感叹那些鲜活的生命如此脆弱.
起风了,我去关好窗户,免得让不期而至的风扰了我读书的兴致.
轻轻合上《红楼梦》,翻开前几天未读完的《巴黎圣母院》,走进时空隧道,回到15世纪的法国,欣赏着穿着红裙的爱斯梅拉达的优美舞蹈,听外表丑陋的卡西莫多敲响了那口古老而沉重的钟,看英俊的弗比斯那张虚伪而奸诈的面孔,见证卡西莫多为心爱之人的生死搏杀,见证墓穴里那催人泪下的一幕……夜读《巴黎圣母院》,让我内心充满柔软的情感,让我明白外表并不代表内心,相貌丑陋不一定内心肮脏,外表英俊并非内心善良.
读《巴黎圣母院》,让我真正学会怎样判断人性善恶,让我知道如何生存在这繁杂的世界上.
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让我内心澄澈,神清气爽.
我更喜欢夜读,夜读中的那一份宁静、淡然更能让我深深领会作品中的深意,让我获得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我的内心因而变得丰富,我的思想因而变得深刻.
捧书夜读,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点评】作者对"夜读"的审题准确到位.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作者读了《宋词鉴赏》《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书籍,让自己的精神经受了一次大洗礼——"我的内心因而变得丰富,我的思想因而变得深刻".
这样的立意显然是从阅读的对象、阅读的效果等角度去考虑的,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位.
另外,文章的结构安排合理,构思巧妙,运用"我坐在桌前,手边放一杯热茶,打开一卷《宋词鉴赏》""茶凉了,我起身换水,落座后轻轻掩上词卷,打开摆放在桌角的《红楼梦》""起风了,我去关好窗户,免得让不期而至的风扰了我读书的兴致"等句子,把丰富零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行文流畅,一气呵成.
2.
【思维点拨】"我的晴天雨天"是个比喻性题目.
首先要正确理解"晴天雨天"的含义.
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自然景物,二是生命意义.
如果从自然景物的层面去写,就很容易写成纯乎自然界的晴天雨天,升华不出寓意深远的主旨.
那么,什么是生命意义的晴天雨天呢具体说来,生命意义的雨天,可以理解为人生中的坎坷、磨难、挫折、痛苦、打击、失败等等.
生活中,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呢生命意义的晴天,又可以具体理解为高兴、快乐、顺利、上进、收获、成功等.
再卑微的生命,也会有高兴、快乐、成功等.
此外,还必须注意的一点是,题中还有一个"我"字,它限定了人物范围,暗示着要写自己的亲历、亲受,而避免生拉硬扯,无情造文.
【佳作展台】我的晴天雨天雨夜,又是雨夜.
雨,密密斜织着,它的到来没有预兆,让人猝不及防.
雨打着柳叶也打着心灵的屋檐,敲着路面也敲着我的万千思绪.
为什么要有雨天,急走在路上我满是埋怨.
路灯照耀着积水的地面,雨不停歇地诉说着属于它的诺言.
因此我期待晴天.
晴空下,橙色的太阳投来温暖的一瞥,淡淡的清风送来慰藉,花摇曳着美丽,草展现着翠绿.
晴天里,一切都是那么安逸,那么顺利;晴天里,一切都充满活力.
喜欢晴天却必须学会接受雨天,这就是生活的无奈.
在我的雨天里,我曾迷茫,没有经验可谈就遭遇雨天,没有心理准备就要面对困难.
从雨天里走过的感觉很难言,但走过雨天后,就不再害怕下一个雨天.
是雨天,让我学会坚强,面对苦难多了一份坦然;是雨天,让我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多了一分勇气;是雨天,让我学会淡定,面对不解多了一分释然;是雨天,让我学会从容,面对误会多了一分欣然.
是雨天,让我学会成长.
于是,我要感谢我的雨天,虽然雨天里我曾被恐惧笼罩,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又一个雨天,教我太多太多生活的理念.
如果生命中全是晴天,那生命就会变得脆弱可怜;如果没有雨天,那生命又怎会有精彩可言正因为有雨天的存在,才会有拼搏的快乐,奋起后的欣慰,才会让晴天更妩媚.
没有雨天的生命是一种真正的遗憾,没有雨天的生活会索然无味,没有雨天的旅程会没有发自心底的愉悦.
所以,生命中必须有雨天,在雨天的突然袭击里,我的生命才更加有活力,也是因为雨天,我才会感到晴天真美丽,我才会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晴天,我才会有一次次对晴天的期待与憧憬.
是雨天,让晴天如此有魅力;是晴天,让雨天如此可贵.
同样,生命中必须有晴天,否则让我们如何度过连绵的雨天.
没有晴天的抚慰,怎能有面对雨天的信心百倍;没有晴天的滋养,怎能有面对雨天的活力四溢,是晴天,让我在面对雨天时,更坚强.
晴天,如此绚烂,雨天,亦如此珍贵;晴天和雨天,让我感受生活的无奈,雨天与晴天,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好,感谢我生命中的每一个雨天,每一个晴天.
【点评】这篇文章立意切合题意且蕴含深刻.
文章开篇从自然的雨天、晴天谈起,进而引出"生命"中的晴天、雨天,层层深入,从多个方面论述了"晴天""雨天"在生命历程中的意义,最后用"感谢我生命中的每一个雨天,每一个晴天"结尾,回扣题目,升华主题.
文章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
第四讲升格提高篇理解巩固·运用(一)【写作指导】1.
理性分析爱与害.
本题要求我们理性看待生活中的爱,要认识到有时不爱却是一种爱,有时爱反而是一种害.
写作时,要超越表象去辨析爱的真伪,领悟爱的实质.
2.
感性写出爱与害.
题目要求我们结合生活实际,用生活的事例来论述爱的真谛,这样既能写出思想高度,也能写出真情实感,让爱在生活的五颜六色中呈现出鲜明的形象.
在文体选择上,以写出情理交融的散文为佳.
如写成议论文,要有生活作支撑;如写成记叙文,要在精要处适当点题.
【病因简析】从本文来看,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谈对爱的理解,符合题意,内容具体,语言工整.
不足之处:一是记叙与议论基本各占一半,不知是以哪种手法为主,有杂糅拼凑的痕迹;二是记叙的事例缺乏个性色彩,给人的印象不太深刻;三是议论的文字有的抽象,有的空泛,有的略显累赘.
建议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补充故事和细节,适当议论点题,这样才能读来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升格示范】爱,但不要去爱许珺洁每年春阳最艳丽的时候,我家后面的刘奶奶总是在她的小菜园里种下一排果蔬.
等那枝叶将展、根茎已壮之时,日头已显了夏季的焦灼.
可刘奶奶总是任由这些幼小的植株曝晒在阳光之下,甚至一两个星期都不浇水.
她笑着向我解释,这是"蹲苗"啊!
("蹲苗"这个词来自现实生活的土壤,有着乡土的气息.
用这个事例引入,既新鲜,又贴切.
)这些果蔬只有经得起"蹲",才能真正"站"起来,因为这期间它的根茎已深入到土壤中水分最丰富的地方.
智慧的农民将它扔在险恶之地,竟逼它快速地成熟,"站"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蹲"为"站"蓄势.
两相对照,既是生活的智慧,也是人生的哲理.
)如果换成我们,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心头果蔬呢天天起草摸黑地除草、浇水、施肥,看见一粒虫卵就大呼小叫,叶子有点蔫黄就唉声叹气.
这种看似沉甸甸的爱真的能让它结出好果子吗(转向自我,以果蔬为喻,表达爱的疑问,引出观点.
以上三段,将原来抽象的议论换成生活中的故事,将"不爱"有时才是"爱"的道理寄寓在生活的经验之中,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爱并不都是好事.
有时放开所爱的,才能让他和世界融为一体,才不至于一手打造的是转瞬即逝的肥皂泡、娇不胜风的千金公主.
有时顺其自然,不用一惊一乍地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反倒无心插柳柳成荫.
万物比你想象的坚强,只有来自自然的选择才能真正教会他前行的信念.
前几天翻到高一的日记,空荡荡的几页却再现了当时的心境.
(删掉原作介绍小时候的一段文字,而以现在的行动转入高一的回忆,衔接自然,给人一种真实的现时感,也突出了中心.
)高一的时候,我住校了,可是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要自己做,一切都笨手笨脚的;当时身体十分虚弱,甚至连喝水都能喝出病.
与那些优秀的学生比,学习成绩更是惨不忍睹.
我对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对前途充满了恐惧与迷茫.
之后的两年我改变了好多,这是因为独立生活的寂寞、学习上的困难给予了我向上的力量,正是没有宠我宠得没了天理的父母在身边,温室里的我移到阳光下"蹲苗",积蓄力量重新站起,才得以茁壮成长.
(把自己与蹲苗联系起来,在结构上呼应了开头,在内容上把物理与人情结合起来,比原作直接地表达观点要形象生动,也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给人强烈的感染.
)据说我床铺的前任主人叫曹珊珊,现在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
两年前她离开这里时在上铺给我留了一张纸条,现在愈发觉得那些语句的力量.
她说:亲爱的学妹,欢迎你来到这里,首先请你相信自己,然后耐住寂寞,经得打击,这是我们一致公认的成功秘诀,这里会让你坚强的.
(借别人之口,表达观点,一个细节,却给读者深深的启示与不尽的回味.
观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方式把观点与人物结合起来,比原作更有生活感,也更有说服力.
)我相信,成功的人总是在风雨中成长起来的.
而那些始终没有离开爱与关心的人,很可能会在一场小小的风雨中彻底崩溃,被社会淘汰.
(两相对照,总结全文,比原作简明扼要.
)记住,爱,但不要去爱.
【升格点评】本文最主要的特色是生活感强,既有自己见过的蹲苗的事例,也有自己住校后的自我奋发,还有前任铺主留给自己的精神启示,这些都是鲜活的现实.
生活的经验,别人的话语,来自生活的细节,以第一人称描述,所以特别感人,引人深思.
此外,本文还有其他一些特色:结构圆润而严谨,开头以故事引入,生动贴切,中间提出观点,分析观点,再联系自我,总结全文,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语言既严谨又生动,特别是描述时采用了大量的比喻,为文章增色不少;由物及人,物理人情,相互对照,相得益彰.
【升格启示】议论文的写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不必拘泥于"中心论点——分论点——结论"这种刻板的形式,要学会把文章写活,这样文章才耐读,有感染力.
具体的写法有:一是寻找一个恰当的主体意象,以承载观点与哲理,如升格后的文章就以"蹲苗"为主体意象,围绕"蹲苗"议论叙事,把生活的经验上升到人生的哲理高度.
主体意象给读者的印象是深刻的,令人回味.
二是用故事来说理,比单纯的罗列铺叙要生动得多,一个故事可以抵得上几段空泛抽象的议论,而且其阐释的角度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能满足读者求知的阅读心理.
三是敢于现身说法,讲自我的优点和缺点.
有缺点反而使人物更真实可信.
四是气盛言宜,要有充沛的情感,这样议论才磅礴有力,描写才细腻生动,结构也容易圆合.
(二)【写作指导】这个作文题由两则材料组成.
第一则材料说的是岸壁效应,第二则材料说的是根雕共识.
在审题时,如果能从这两则材料中找到共同点,那将是最准确的切入角度.
这两则材料对同学们来说都比较新鲜,而且较难一下子找到共同点,因此审题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可以从两则材料中仔细寻找写作角度.
首先,第一则材料中说,船在靠近岸壁一侧航行时会产生岸壁效应,那么船在远离岸壁时会不会产生这种效应呢根据材料中的效应原理可知,只有在岸边行驶才会有这种效应,而在远离岸壁的情况下,船是不会偏向的.
基于此,我们就可以说,只有敢于远离岸壁,到更广阔的空间去,方能平稳远航.
第二则材料的中心与第一则材料有相通的地方.
沃土无根,只有敢于在千难万险中扎根,才会成为精美根雕的良材.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人们在温室的舒适环境中生长时,永远得不到磨炼,最终也不会成才.
相反,只有恶劣的环境,才能磨炼人的意志,而这正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病因简析】本文最大的毛病是扣题不紧,游离中心.
开篇漫数爱玲生平艰涩,但句式紊乱,表意不明,与话题游离甚远,须简洁入题以阐明中心.
文章试图从爱玲的洒脱角度论证中心,却没有分析其行为蕴含的意蕴,需要从扣题角度进行修改.
倒数第三段从爱玲的坚强、执着角度论证中心,与主题若即若离.
最后用两个独句段收束全文,虽句式整齐,看起来很有气势,却没有与题目勾连,没能圆合中心,如此结尾,确实给人游离中心之嫌.
【升格示范】岸壁花开,芳华人生屠瑞军你从《倾城之恋》的氤氲中走来,用淡然的笔调漫数细雨闲花的寂寞;你在《半生缘》的柔波里叹息,携一分傲岸品啜喧嚣红尘的荒凉无奈;你从旧上海的纸醉金迷中走来,在我的心湖荡起层层涟漪,引领我走出孤绝,绽放生命的美丽.
(排比开篇,独辟蹊径;文笔温婉,清新怡人,而"引领"一词暗点话题,言明一代才女对"我"生命的引导意义.
)哦,爱玲,用什么样的文字来形容你呢什么样的文字又能形容得尽你呢!
(怜惜、叹惋,抑或仰慕情感充沛的追问引出话题的阐述)是一尊残破的瓷器,在世俗的卑污中独守一份清高,还是一株清莲,经历了命运的捉弄之后坚守灵魂的孤傲但于我而言,你是岸壁心花.
浸润着你的芳香,红尘岁月中我的人生不再黯淡.
(明示中心,言明爱玲于"我"的人生作用.
)欣羡你,因由你的淡然、洒脱.
阴冷的家庭,灰色的童年……人们眼中的种种不幸却被你飘逸地一笔带过.
你说你不写战争,也不写革命,只写爱情,只写时代的回忆.
于是,你遗留给青石板一路的零碎,盛放给夜上海一生妖娆的妩媚.
然而正因为你的洒脱,我读不出那段不堪的沧桑,嗅不到你点燃的茉莉香片清苦的余味.
岸壁之花绽放,我不再因生活的琐碎而抱怨,不再为人情的冷暖而惆怅.
(欣羡你,因你"一分淡然,一分洒脱".
抓住爱玲生命中的飘逸,紧扣话题剖析,留给世人深刻的思索.
)欣羡你,因由你的孤绝、冷傲.
因为孤绝,你在这灯红酒绿的世界里站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因为冷傲,你在旧上海暧昧胭红的天空下唱出一季繁华,一生凄凉.
别人只能仰望着你,你心中的花冢究竟埋藏着多少不为人道的寂寞笑看红尘,你直呼李鸿章之名;不畏权势,你拒绝加入"大东亚共荣圈".
"年华弹指老,刹那芳华.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你沉溺在悲伤却不失美感的歌中,有谁堪与你一比岸壁之花粲然,我不再屈身世俗的丑恶,不再追逐稍纵即逝的浮名.
(欣羡你,"因为你的冷傲".
作者于爱玲"一季繁华,一生凄凉"中,熔典型事例、人生感悟于一炉,紧扣中心,启迪人心.
)欣羡你,因由你的坚强、执着.
钟情于生活,醉心于爱情,哪怕是面对着背叛,依然可以笑得从容.
固然"牵手之后必然是永久的放手",然而爱情是如此的高调,竟让你也失去了几分孤傲.
或许爱情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谁对谁错,胡兰成的离开只是一种必然,而我却愈加欣羡你的这份坚忍,这份执着.
青春被画下浓重的一笔,奢华,热烈,你却依然淡淡地拒绝.
离群索居,独啜这一份苦涩,悉品这一份寂寞.
岸壁之花璀璨,我不再因旅途的漫长而彷徨、不再因目标的遥远而绝望.
(欣羡你,因为你的坚强、执着,峰回路转,作者在爱玲的青春悲歌中"画下浓重的一笔",纵深开掘,再显话题.
)我很庆幸,生活中有你的文字、你的身影,我的生命从此不再黑暗;我很庆幸,旅途中有你的洒脱、你的孤傲、你的执着,我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缘于生活,悟于人生,作者在水到渠成中点明题旨,含蓄隽永,韵味无穷.
)我不再渴望旅途中的风雨小些,我不再渴求生命中的阳光灿烂些,我不再追求生命中的目标辉煌些.
因为风雨兼程的旅途,有心花粲然.
(心花常伴,人生自有不同.
文章紧扣中心,收束有力,"理""趣"交融,熠熠生辉.
)【升格点评】习作最鲜明的特色在于主旨明确,思路清晰,构思精致巧妙,文笔流畅完美.
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紧扣"岸壁花开"引领"我"的行程这一主题,用极具个性色彩的语言剖析人物,再现一代才女无奈、洒脱、孤傲的品性,清新、婉约的笔调中缓缓地流淌着细腻、幽深的情感.
同时,文章首尾圆合,紧扣话题,入情、入境、入理、入微的解读中渗透作者深邃的思索及丰赡的文学积淀.
文章通过矫正,处处圆合中心,既走出了初稿的青涩、散漫,也有效地克服了主题偏颇的弊端.
同时,"岸壁花开",点亮全篇,也点亮了读者的心房,确显不凡匠心.
【升格启示】本文通过学生的互评及作者的二次修改,得到了有效的完善.
在修改过程中文章紧紧扣住中心,联系观点,有效地避免了话题游离、中心不够突出的问题;在使用材料时,作者注意了必要的补充,并进行了适当的分析,使得文章观点明确、论述深刻.
同时,根据话题中心的需要,作者调整了相关段落的语序,使得材料的逻辑性更强.
而文章结构和章法上巧妙的处理,更使得文章首尾圆合.
第五讲素材运用篇理解巩固·运用一、【参考答案】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角度一:尽管没有人要求希拉里让给丹增,但他还是做了,因为他认为"只有和珠峰朝夕相处的夏尔巴人才有资格第一个登上珠峰",可见,他的这一行为是战胜自己欲望之后的自觉行为,他战胜了自己的欲望,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此时此刻,他的境界得以升华.
所以,我们可以写"战胜欲望""遵从心灵"等话题.
选材小贴士:这个角度的素材相对而言比较好选,但最好还是避开人们过于熟悉的"屈原""李白""陶渊明""苏轼"等,而是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比较新鲜的、不太为人熟知的素材.
比如曾国藩在湘军全盛时期拒绝分裂中国,这个例子就不错.
角度二:丹增是个向导,在许多人的眼中,他只是个服务者,是个配角,但在希拉里的眼中,他却是一个与珠峰朝夕相处的人,希拉里此举,表达的是对珠峰及夏尔巴人的一种尊重.
他将珠峰看作一个值得崇敬的生命,爱屋及乌,也因此而尊重与珠峰朝夕相处的人.
他谦让的行为背后,是对自然、对他人的尊重.
所以,我们可写"尊重""平等"等话题.
选材小贴士:在选择这类材料时,要注意不要把"尊重""平等"的对象仅仅理解为人,应该把范围放大到其他事物,比如自然、山河,只要把这些自然之物也看作一种生命,就会赋予它们同样的尊重,这样做可以让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比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诗句"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就体现了这种平等与尊重.
角度三:希拉里战胜了自己的欲望,突破了小我,突破了一己之私,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拥有了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他的选择虽然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对于他自己,不是屈服于外来的压力,也不是矫揉造作的作秀,而是一种心灵的抉择——就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一样.
所以可以写"抉择""胸怀""境界""气度"等话题.
选材小贴士:同学们可以选择心灵升华的例子,应该注意突出境界由小到大的突破过程.
比如李煜,由帝王之贵而成亡国之君,痛苦的遭遇使其内心世界发生剧变,词风由开始的追求字句的精雕细琢到后期的追求境界的高新清丽,可以说是一次蜕变,所以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就是一种境界的升华.
二、1.
【参考答案】运用方向一:相濡以沫,守望相助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金钱至上的当下,廖丹的故事让人泪奔.
他把"无论你贫穷、残疾都要爱你"的誓言谱写成了生命的绝唱,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续写成了奇迹.
为了挽救妻子的性命,他穷尽一个卑微男人之所能,甚至不惜铤而走险.
这样的人犯罪,法律不原谅,公众会原谅,而且还有同情和敬重:敬重他对妻子的那份责任和担当,那份做人的道义和良心.
运用方向二:以身试法,其情可悯廖丹用自己的方式暂时挽救了妻子的性命,虽然涉嫌犯罪,但是他的做法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
因为他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先让妻子不死",以犯罪作为代价捍卫了"人"的生命权.
也许等待他的将是冰冷的铁窗,但是妻子却因此得救,即使他身陷囹圄,也不会有所遗憾.
运用方向三:贫困不能成为犯罪的借口.
廖丹的家庭遇到了困难,但贫困不能成为其实施犯罪的借口.
试想如果所有贫困的人都去骗、去偷、去抢,那这个社会将成为一个无序、混乱的社会.
廖丹面对贫困,完全可以去求助政府和社会,可以到社区申请援助,可以请求医院减免相关费用,还可以通过媒体寻求社会捐助.
由于廖丹的行为侵犯了医院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廖丹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运用方向四:困难群体的生存,需要好的制度发挥效应.
廖丹夫妇是困难群体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
他们生活的艰辛,引发了我们对社会救助制度的叩问与反思.
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要及时发挥应有的效力.
只有用制度的护佑与社会的温情让那些处在困境中的人们得到应有的帮扶,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2.
【参考答案】运用方向一:处处留心皆学问.
有些人的成功看起来不可思议,就如雅各布·博尔推出的"雅各布·博尔规律",或者是约翰·马比克由原来的无业游民摇身一变成为大富翁.
但在不可思议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一次看似偶然的发现足以彻底改变人生,甚至彻底改变世界.
发现不是凭空想象就能够得到的,而是需要人们留心生活.
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情都隐藏着某种大机遇,只是你没有留心而已.
运用方向二:当思维禁锢一个人的时候,他只能墨守成规,只能与奇迹绝缘.
一些坏事能够转化为好事,甚至是伟大的成功,往往就是因为这些人敢于打破思维定式,瓶子摔碎了清理干净就好是思维定式,想想瓶子为什么会碎、碎的结果是怎样的、怎样才能让瓶子"破镜重圆",这就是打破思维定式.
雅各布·博尔在观察碎的结果时发现了著名的"雅各布·博尔规律",约翰·马比克在解决"破镜重圆"问题的过程中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敢于打破思维定式,人生自会有另一番精彩.
运用方向三:机遇只留给富有创造精神的人.
成功需要发现,成功也需要机遇,但机遇从来只垂青于那些富有创造精神的人.
即使有一个足以使人成功的机遇摆在你面前,假如你缺乏创造精神,又怎能把握住机遇对于这些人来说,机遇不过是一些毫无价值的琐事罢了.
像苹果落地、瓶子碎了这样一类的机遇,几乎人人都会遇到,但有谁能够像牛顿、雅各布·博尔和约翰·马比克那样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呢这说明,生活不是缺少机遇,而是缺少能够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拥有创造精神的人.
运用方向四:执着追求的信念永远不会破碎.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有些人从此一蹶不振,有些人却从失败的碎片上看到崭新的希望.
两位科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所有的东西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执着追求的信念不被打碎,就一定可以将破碎转化为完美;即使我们摔得遍体鳞伤,只要自己的信念不被打碎,重整旗鼓,从头再来,我们一定会打造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专项强化演练答案与解析专项强化演练一一、1.
D【解析】D项,"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属无中生有.
2.
D【解析】根据第④段中"这五条标准……过了头""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是有裨益的"等信息可以作答.
3.
C【解析】C项,强加因果,"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的标准,文中是借以说明"五字标准""难以使人认可".
二、4.
A【解析】A项,"在生活中也不拥有养尊处优的条件"错,原文是"体制内",而不是"生活中".
5.
B【解析】A项,"认为对农民作家的创作及其意义的评判仍需从'工具主义'的角度来定位"错,由第①段的后半部分可知,应是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角度进行评判.
作者对"工具主义"持否定态度.
C项,"但时常也是一种个人经历的宣泄"错,原文无此信息,属无中生有.
D项,"最后揭示了农民作家的创作实为谋生之举的生活本质"错,农民的创作是"在谋生之余"的行为,其创作体现了"文学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谋生.
6.
A【解析】B项,只是"空前",原文没说"绝后".
C项,"想要有可能拥有这个变革时代的特征性记忆"错解文意,原文的意思是这些行为本身将会"成为这个变革时代的特征性记忆",而非"拥有".
D项,"那么作品提供给读者的是'消费体验'"错,原文中所说的"只是类似快餐店,至多专卖店里出售的那种'消费体验'",是就文学提供给读者的体验打的比方,不是读文学作品就是"消费体验".
三、7.
A【解析】A项,文中内容表明是"痕迹"而非是"已经形成".
此外,把"痕迹"说成是"知识和观念"也不妥.
8.
C【解析】C项,文中信息表明大衍历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
而不是《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注意"它"的指代性.
9.
C【解析】C项,强加因果,"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与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无关.
四、10.
C【解析】C项,根据文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和"'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可知是故意曲解原意.
11.
B【解析】B项,"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远逊于杜甫"文中未提及.
12.
A【解析】A项,"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有误.
五、13.
B【解析】根据首段最后两句可知,B项内容是"果",不是"因".
14.
A【解析】B项,根据原文第②段内容可知,二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C项,"不能划分界限"不正确,原文第②段末句说的是"不能明确地划分界限".
D项,将第②段"乃至日常的普通事物和行为都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与第③段从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混为一谈.
专项强化演练二一、1.
D【解析】D项,"讽"应该翻译为"劝告".
2.
A【解析】A项,都是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
B项,介词,把,凭借/连词,表目的,用来.
C项,介词,被/介词,为了.
D项,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经由.
3.
A【解析】A项,"直到山脚下作者才下车登山"错,文中有"余因下舆……行数里始至山足",可见是下了车子,让两个仆人搀着走了几里到山脚的.
4.
(1)各种景色夺人眼球,让我没有时间记忆.
我回来想一想,记住的美景不到十分之一.
(2)路边的青松,树皮好像老龙鳞,高大的树木直入云霄,苍翠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奇异难以形容.
【参考译文】从贺九岭进去,别有一番洞天.
峭壁如刀削而成,两车不能并行.
两旁的山峰如飞楼横跨在头顶,车马从楼下经过.
越过贺九岭向西,田野平坦广阔,与青山、紫色溪水的边缘互相辉映.
此时正是仲春,晚梅没有完全凋谢,梅花瓣沾在衣服上,香雾袅袅,弥漫十多里,满眼都是白色,好像残雪挂在枝头.
奇形怪状的石头、艳丽的野花,间隔点缀其间,青竹翠柏,高低参差不齐,各种景色夺人眼球,让我没有时间记忆.
我回来想一想,记住的美景不到十分之一,只是在梦境中恍惚又见到了那情景,醒来还能闻到花香.
当地人以种茶为业,凡有空地都种茶.
房子不是很大,来的旅客也很少.
隐约有鸡犬之声,好像从云中传来.
于是吟诵苏轼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禅语,好像图画一样.
四顾官署同僚,没有一人能交流的.
我于是下车,让两个仆役搀着我前行,问他们这里的景色美不美(他们)都说:"太疲劳了,哪看到美景!
"走了几里才到山脚下,路边的青松,树皮好像老龙鳞,高大的树木直入云霄,苍翠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奇异难以形容.
刚刚到山腰,满山的青翠,美丽的山峦翠色欲滴,两年来(积攒的)满面尘土,被满山的青翠洗尽,流连片刻,好像战乱之后,时光飞逝,仿佛隔了一世啊.
天池在半山腰,面积大约十几丈.
天池的泉水像玉的颜色,平铺浸润山腹中.
山顶有块大石,极像莲花瓣,青翠的花蕊在空中摆动,艳丽芬芳十分可爱.
我当时因为勘察天池地形而来,没有时间爬到山顶,到今天仍然为此深感遗憾.
寂照庵在天池旁,庵内有三间石屋子,廊柱屋瓦都是石头,雕刻得都很精细.
石屋后面有一座石殿,大殿非常宏伟宽敞,内外的柱子也都是石柱,都有三尺多粗,禅堂僧舍,环绕在大殿两侧,也是风景优美的地方.
当时寺僧正在争吵,庵内的行脚僧要投寺寄寓的比较多.
我想要劝他们离开,于是在简板上写上:"种阿僧祇善根,亲非亲,怨非怨,阳焰空华,诸法皆如幻.
遍阎浮提佛土,去自去,来自来,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从此那些僧人慢慢散去.
二、5.
D【解析】D项,牧:治理.
6.
A【解析】A项,介词,至,到达;B项,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项,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
7.
A【解析】拉、打崔衍不是崔伦亲自所为,并且原文是"将鞭之".
8.
(1)李氏所生的儿子崔郃,经常借高利贷,让债主拿着契书向崔衍讨要.
(关键词语:"子母钱""征""负")(2)当时裴延龄统管度支,正致力于聚敛赋税,于是欺骗崔衍说,以前的刺史没有提及这件事的.
(关键词语:"领""务""绐")【参考译文】崔衍,是左丞相崔伦的儿子.
(崔衍的)继母李氏,对崔衍不慈善.
崔衍当时任富平尉一职,崔伦出使吐蕃,很久才回来,李氏穿着破旧的衣服来见崔伦.
崔伦问她(这么穿的)原因,李氏声称,自从崔伦出使吐蕃,崔衍不供给(她)衣食.
崔伦大怒,召来崔衍责骂他,命令仆人把他拉到地上,袒露他的后背,想要鞭打他.
崔衍哭了,却始终不自己陈述内情.
崔伦的弟弟崔殷,闻讯后赶紧前来,用身体遮住崔衍,使棍棒不能落下.
于是大声说:"崔衍每月的俸钱,都送到我嫂子那里了,我都知道,怎么忍心说崔衍不供给(她)衣食呢!
"崔伦的怒气才缓解.
从此崔伦就不听信李氏的诬陷之言了.
等崔伦去世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恭敬.
李氏所生的儿子崔郃,经常借高利贷,让债主拿着契书向崔衍讨要.
崔衍每年都替他偿还,所以崔衍官职做到江州刺史,而妻子儿女的衣食没有富余.
后来(崔衍)历任苏、虢二州刺史.
虢州地处陕、华二州之间,而赋税却(比其他两州)重了好几倍.
其中的青苗钱,虢州之郊每亩征收(收成的)十分之七.
崔衍就上奏此事,当时裴延龄统管度支,正致力于聚敛赋税,于是欺骗崔衍说,以前的刺史没有提及这件事的.
崔衍又上奏陈述百姓的困境,说:"我所治理的地区大多是山田,并且处在驿站传递的要道上,适逢歉收,很多百姓流离失所.
过去规定的赋税,非常希望能够减免.
臣看到近来诸郡议论民生,弊病在于官吏不为百姓向上陈述请求,不反映真实情况,不在于朝廷不减免.
有因不进言而受到谴责的,没有因进言而获罪的.
陛下提拔臣去治理大郡,委派臣去安抚疲苦的百姓,臣因此不敢观望,苟求自己安宁,(臣)斗胆说些无见识的话,(希望)圣上能明察.
"皇帝认为他词理中肯直率,于是特别下令给度支,令其削减虢州的青苗钱.
(崔衍)升任宣歙池观察使,政务简便,人们都很怀念他.
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大多是名流.
当时有权位者对待宾僚都很轻慢倨傲,只有崔衍(对他们)很礼遇恭敬,幕中之士,以后大多显赫发达.
贞元年间,天下官吏喜欢在税收之外进奉钱财以便巴结皇上获得恩宠,到处搜刮,因此州郡财力被耗尽了,为首的有韦皋、刘赞、裴肃.
刘赞死后崔衍代替了他的官位,崔衍虽然不能迅速革除过去的弊病,在宣州十年,还是很勤俭的,府库也很充实.
等到穆赞替代崔衍管理宣州时,宣州发生饥荒,于是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二万贯钱代替百姓交税,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
贞元二十一年,朝廷下令封(崔衍为)工部尚书.
三、9.
D【解析】D项,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
10.
D【解析】A项,动词,担任;B项,副词,于是,就;C项,连词,表承接;D项,动词,认为/介词,因为.
11.
C【解析】"韦机杖罚宦官得罪天后,终被免官"于文无据.
12.
(1)恰逢石国反叛,道路不通,韦机三年不能回归.
(关键词:"会""绝")(2)建造上阳宫,并且将洛水上的中桥从立德坊偏僻处迁到长夏门街,当时人们称赞这是既省功又方便的事.
(关键词:"徙""称""便")【参考译文】韦机是雍州万年人.
祖父韦元礼,在隋朝曾任浙州刺史.
父亲韦恪,曾任洛州别驾.
韦机,贞观年间任左千牛胄曹,充当使者前往西突厥,册立同俄设为可汗.
恰逢石国反叛,道路不通,三年不能返回.
韦机扯裂衣裳记录他所经各国的风俗物产,名为《西征记》.
等到返回后,太宗询问蕃中事情,韦机就献上所撰写的书.
太宗很开心,提拔(他)为朝散大夫,多次迁升至殿中监.
(韦机)在显庆年间任檀州刺史.
边远的州县一向没有学校,韦机督促劝勉门徒,创立孔子庙,画孔子的七十二位弟子以及古时贤达人物的肖像,给每幅画像都写了赞记.
正值契苾何力东讨高丽,军队到达檀州,而滦河泛涨,军队不能前进,韦机供给他们财物和粮食,使他们好多天都不缺少(军队的吃穿用度).
契苾何力全军返回,把这件事上报朝廷.
高宗认为韦机很有才能,破格授任(韦机为)司农少卿,兼管东都营田事务,很受信任.
有宦官在苑中犯法,韦机杖罚之后上奏.
高宗赞赏,赏赐绢数十匹,对他说:"再有犯法的,你就鞭打他,不必烦劳上奏.
"上元年间,韦机升任司农卿,管理园囿,建造上阳宫,并且将洛水上的中桥从立德坊偏僻处迁到长夏门街,当时人们称赞这是既省功夫又方便的事.
有个道士朱钦遂是天后所用的人,乘坐驿站车马到东都,所作所为横暴放纵.
韦机囚禁了他,于是就秘密奏报说:"道士假称皇后差遣,倚杖权势,臣担心有损皇上清明的名誉,成为祸患的开始.
"高宗特派宦官好言慰问韦机,将朱钦遂流放到边州,天后因此很不高兴.
仪凤年间,韦机因家人犯偷窃罪而受到牵连,被宪司弹劾,罢免了他的官职.
永淳年间,高宗前往东都,到芳桂宫驿,召见韦机,命令他以平民身份管理园囿.
皇上想要恢复他原来的官职,被天后排挤而作罢,不久命令他处理司农少卿的事务,韦机却在这时候去世了.
韦机有个儿子叫韦余庆.
韦余庆官至右骁卫兵曹,很早去世了.
韦余庆的儿子叫韦岳.
韦岳也因有治理才干而著名,武则天时,多次转任汝州司马.
正值武则天到长安,朝廷召他做尚舍奉御,随从皇上返回西京,因而召见.
武则天对他说:"你是韦机的孙子,勤勉能干确有家风.
你的家事,朕全知道.
"于是询问家人的名字,赞赏慰问了好长时间.
不久委任韦岳为太原尹.
韦岳从来不熟悉武事,坚持推辞边地的任职.
由此违背了皇上的旨意,贬任宋州长史,历任海州、虢州刺史,所到之处都扬显威名.
四、13.
C【解析】C项,穷:寻根究源,穷尽.
14.
D【解析】D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A项,动词,顺应/动词,因袭,沿袭.
B项,连词,相当于"和""同"/介词,相当于"为""替".
C项,连词,表方式/连词,表顺承.
15.
A【解析】A项,说法不合原文意思,文中强调"与其未离于地也无以异".
16.
(1)苦于地势低洼、积水繁多的人家,引导积水注入江中,积水也不会有快乐(的表示).
(关键词:"苦""洿""决")(2)形体辛劳不休,身心就会被拖垮;精神耗费无度,心力就会衰竭.
(关键词:"形""蹶""已""竭")【参考译文】造化者制造万物,犹如陶匠和泥制作陶器一样:从地里取土和泥做成盆盎之类的容器,(土)与其没有离开土地时的性质没有什么不同;那些已经制成的陶器又被敲碎而重返土地的,和制成盆盎时性质上也没有什么不同.
临江的地区,百姓引取江水来浇灌菜园,江水不会有憎恶的感觉;苦于地势低洼、积水繁多的人家,引导积水注入江中,积水也不会有快乐(的表示).
因此水在江里,和用它来浇灌菜园没有什么不同;水在低洼处,与其在江里也没有什么两样.
所以,圣人能顺应天时而安于自己的位置,顺随世俗而乐于自己的事业.
悲伤和快乐,是对德的偏离;欢喜和恼怒,是对道的损坏;爱好和憎恶,是对心的残害.
所以说:生就像天地自然运行,死就像物质的自然变化.
静处时与阴气同幽闭,行动时和阳气同舒展.
精神淡泊无执,且不随外物散失,天下自然会归服.
所以心是形体的主宰,而精神是心灵的瑰宝.
形体辛劳不休,身心就会被拖垮;精神耗费无度,心力就会衰竭.
所以,圣人把身体和精神看得很尊贵,不敢超越它们的承受力.
得到夏后氏宝玉的人,用匣子珍藏它,认为它是最珍贵的宝贝.
而精神的珍贵,就远非夏后氏的宝玉所能相比的.
所以圣人用无形的精神来对付有形之物体,一定能穷究其道理;用虚无的胸怀来穷究实物,必能洞察其细节;恬适虚静,以尽天年.
因此,(圣人对外界事物)没有太疏远的,也没有太亲近的.
(他们)只是怀抱着德而受着和气的熏陶,以顺从天性;与道融合,同德相依;不为求福而发作,不为防祸而先行;魂魄安处于形骸之中,精神守护着它的根本,死生都无法扰乱他的精神,所以说(他们)达到了神的精神境界.
五、17.
B【解析】鄙,乡野.
(类同"蜀之鄙有二僧")根据对称互译,这里应该解释为名词义.
18.
C【解析】A项,是/被动;B项,兼词,于此/语气助词,了;C项,介词,在;D项,连词,因此/介词,通过、经由.
19.
C【解析】没有"去除了玉版居的残存建筑".
20.
【解析】第(1)句关键词"向"(从前)、"乃"(竟然)、"为……所……"(被)、"不之惜"(不惜之),语句通顺.
第(2)句关键词"安"(怎么)、"乃"(于是),语句要通顺.
【参考答案】(1)从前诗人墨客吟咏赏玩的地方,竟然全都被砍柴的人践踏,他们并不珍惜这个地方.
(2)怎么能对这件事没有言说呢于是为此做了这篇记.
【参考译文】位于城市西南方向距城大约一里的地方,有一座古寺庙叫福胜寺.
寺院宏大开阔,宽敞明亮;与门屋相连接的廊屋回环延伸,大殿屋宇高高耸立.
环城内外佛寺有多处,唯有福胜寺最为著名.
大殿后面有一处园林,园中多有茂密修长的竹子,夹杂着杉树和松树.
每当步入园中,(就看到)翠绿的竹枝丛立天际,浓密的竹阴覆盖满地.
青翠茂盛的景物,与那清幽淡远的韵致,直扑游人的衣襟.
(在园中)闲坐片刻,顿时感到躁动的欲念逝去,而世俗的情怀也随之消解.
耳边再无聒噪之事,只有清风沙沙作响.
繁复的枝叶一齐鸣响,参差错杂的竹枝互相击打,如同轻轻地敲打美石,与诵经声、木铎敲击声相互交杂.
每当这时候,就不再意识到自己仍然处身于世俗之中了.
然而,这里并没有高耸巍峨的山峦、重重叠叠的山峰,能够供人攀登;没有广阔辽远的水泽、平坦空旷的原野,能够供人远眺;也没有奇形怪状的石头、珍贵奇异的花卉,能够供人赏玩.
只是凭借竹林的秀美姿态,袅袅娜娜,舒展飘拂;苍绿茂盛的枝干,回环交错,俯仰生姿.
日月辉映于其上,风雨兴起于其旁.
延续四季而不凋零,无论早晚没有异色.
每每增添了诗人墨客幽远的情思,又助长了文人雅士豪迈的情怀.
寺院的优美之处,只有园林最为突出;园林的优美之处,又只有竹林最为突出了.
在此之前,武林人黄寓庸先生看到这里土地开阔,就(让人)除去丛生的树木和杂草,并在这里建筑一座亭台,命名为玉版居.
每当公事闲暇,就头戴方巾独自前往,饮酒诵诗,自认为不差于古人.
来游玩的人渐渐多了,对这一处所在竞相赞美.
福胜寺的名声,大概就从此开始远扬.
等到黄先生离去,大约二十年.
门窗倾倒,院墙坍塌,沟渠堙没.
从前诗人墨客吟咏赏玩的地方,竟然全被砍柴的人践踏,他们并不珍惜这个地方.
竹林稀疏零落,剩下的竹子也只有几棵了.
现在皖城人王石云先生来到我们县(主政),百姓安宁,物产富足,连年丰收.
几案上没有积累的公文,监狱里没有未决的案件,官府里没有奸猾的差役和小吏,地方上没有不守法度、欺凌别人的百姓.
县上凡是有利于民的事,知道就没有不做的,做了就没有不恰当的.
凡是他所做的都是为子孙后代作长远考虑的事.
王先生看待县上的事就如同自家的事,正因如此,他又于闲暇之时沿袭黄先生原来的政绩,修葺那块废弃的土地,增添一些没有的设施.
于是就在亭台后面的旧址之上,观察地形,丈量土地,作了一些拓展,备齐材料,聚集工匠,建筑了两进屋宇,周边用围墙环绕,与竹林树木相互掩映.
又在下方建了一处厅堂,两间居室,让人可以闲居休息.
屋上开窗通向四方,以供游人放眼远眺,于是命名为花捧阁.
土地没有另行开拓,但增加了一些新的景观.
进入居室,只感到四周青葱迷濛,如同置身于幽深的峡谷之中、清凉的岩石之下.
清泠泠的流水声在岩石上鸣响,隐隐的光亮互相映照.
登临楼上,倚着栏杆,面对空地,临近轩窗,旷野尽收眼底,就像站在山顶之上,远观白云飞度,俯视林木森然.
唉!
寺院之美是因为园林,园林之美是因为亭台,亭台之美是因为竹林.
修筑完成后,王先生说:"这里不能凭空守持.
"于是就和高博士商量收集一些散余的钱财,为之购买了原非寺院所有的田产二十多亩,山地五十亩,交给寺院的僧人,对他说:"这样一来,这座寺庙就能够长期没有(经济上的)忧虑,而捧花阁也就能能够凭借寺庙的兴旺得以稳固存留.
"因此说,凡是王先生所做的,一定要求得长远利益然后才肯作罢,确实是这样的啊!
修建捧花阁这件差事,房柱、木椽都是从废旧房屋上取来的,只是稍微增添了一些砖瓦石料之类东西.
不奢侈浪费,也不过于节俭,没有耗费多少民力,也没有花费多少时间.
花捧阁建成的第二年冬天,王先生将要因为就任更高的职位而离开.
王先生为官一方,政绩突出,浸润人心,诗人所说的"甘棠遗爱",这也就是一个实例.
怎么能对这件事没有言说呢于是为此做了这篇记.
专项强化演练三1.
【解析】题目已经指明是写"月色之皎洁",所以解答第(1)题就是要在理解前面两句描绘了哪些景物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月明"之间有何关联.
这些景物及其特点是水清、石白、蒲草绿,如果不是月明,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不能显示出来的.
回答第(2)题,需要对全诗的内容作总体把握.
前面两句写景,月光皎洁、水清、石白、蒲草绿;后面两句写人,人是自由自在、闲适的.
在总体把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思考:景物美固然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但更有人的主观感受的融入.
据此推断,此处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美,就在于作者对这种生活环境的喜爱和追求.
【答案示例】(1)前两句诗通过描写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正暗示月光的明亮.
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
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
(2)这首诗所写景物,清新、纯洁,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2.
【解析】回答第(1)题要读懂诗句,第一句写了明月,第二句写了夜霜,三、四句写了梧桐,在语言上稍作提炼加工即可.
解答第(2)题抓住"不甘衰谢""迎风"便可品味出梧桐的一种精神,或对待秋天的态度.
然后进一步思考,文学作品中,写景往往是为写情服务的,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就这首诗来说应该理解为后者;据此可得出写梧桐就是写作者自己的结论.
回答第(3)题则需要回顾总结关于描写梧桐、秋天的古典诗词,此题侧重于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运用.
【答案示例】(1)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
(2)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
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3)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以及对生命凋谢的伤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等.
3.
【解析】第(1)题赏析炼字的传神之处,首先要明确该字的本义以及在语境中的词义、词性等.
"喧"即"喧闹",描绘的是喜鹊的热闹,体现的是喜悦之情.
"狎"即"亲近",描绘的是鸥鸟的动作,体现的也是喜悦、欢快之情.
第(2)题需要结合具体的诗句逐联分析.
首联用拟人的手法写浮云,颔联描绘雨后的凉爽,颈联写动物的喜悦,尾联写雨后山色的清爽.
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的喜爱之情.
【答案示例】(1)这两个字是"喧"和"狎".
"喧"为"喧闹、喧哗"之意,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
"狎"是"亲近、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
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
(2)表达了诗人对怡人山色的喜爱之情.
首联用拟人化手法写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议"天阴天晴.
颔联描绘了夏日山中雨后凉爽惬意的景象,"荷雨""衴风"说明风雨不大,让人感觉舒服.
颈联写喜鹊喜晴,鸥鸟嬉戏的情景.
尾联写明净秀丽的山色能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此处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
【解析】(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本题要求找出能点明江上早秋之景的意象,即找出诗人描写的体现早秋的自然景物.
(2)本诗突出一个"悲"字,诗人因何而悲呢两个注释给我们提供了帮助,诗歌中的"身世""飘零""干戈""头白"等词语需要重点分析.
尾联点出"宋玉",这是用典;由"连秋色"产生"悲"情,这是触景生情.
明确了这两种写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1)菰蒲菱(花、叶)(2)内容:①身世飘零之苦;②穷途落魄,光阴蹉跎、功业无成之伤感;③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不宁之忧虑.
写法特点:①触景生情,以眼前的秋景联想到战祸连年,社会动乱,个人生活不安定,诗人为此忧虑、叹息,同时也点明了江鹳所避之"风";②用典,以"宋玉悲"点明题旨.
5.
(1)【解析】从意象入手就可以明确本诗基本的感情特点是失意、悲愁.
分析时必须从意境、意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回答景中之情、象中之志.
【答案示例】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
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
(2)【解析】题干问的是情景关系,其实是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知和把握.
选用什么样的意象或意境,来表现什么样的感情,便定格了诗人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或抒情方法.
【答案示例】①托物抒怀,借杜鹃晚间雨中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②寓情于景,诗中的雨昏风冷、雨落影斜,以及杜鹃鸟的叫声,都融入了诗人官场的失意和思乡的悲切;③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雾,更反衬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6.
【解析】诗的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是写季节,也是暗点思妇之情.
"北雁"南来,是写眼前景,但古有鸿雁传书之说,所以下句接以"私书",表示接到了妻子的信,一语双关.
后两句大意是说:梦醒后推窗一看,只见桐叶凋落,池荷谢尽了,已下了一夜秋雨,但自己沉酣于梦境之中,竟充耳不闻.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西窗"二字暗用李诗情事.
言外之意:何日方能归家,与妻室共剪西窗烛,共话今日云梦馆夜雨之情事化用了李商隐的诗意,运用巧妙,不着痕迹.
【答案示例】(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愁绪.
第一、二句借"北雁来时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是勾起了诗人的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本当团圆,却要远行,无奈的诗人只能在梦中与家人团聚,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
(2)"一夜西窗雨不闻"中,化用了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巧妙地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回家的思想情感,既亲切又自然,又增添了诗的内涵.
7.
【解析】第(1)题,分析词人的感情,要抓住上片中的关键词语.
"轻""信""误""无计"等词语最能表现词人的感情,它们都是词人感情的外露,因而应结合词句及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分析其中的感情内涵.
第(2)题,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物总是服务于抒发感情的.
因此理解把握该词景物描写的作用,应将景物的特点与上片所抒之情结合起来,寻找相似点或关联之处.
【答案示例】(1)词一开始"醉漾"两句,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一个优美的境界,在醉眼蒙眬中,他划起了一叶小舟,向"花深处"进发,且是信流而行.
路上,一片春花烂漫,不知不觉来到了"花深处".
"尘缘"二句,是词人醉醒后怨恨之言.
悔恨自己当初不该误入仕途,这正是"尘缘相误"的结果.
"无计花间住",进一步说如今身不由己,为官场羁绊,想找一个没有尘缘干扰的和平宁静的桃花源,也不可得.
(2)词的下片通过各种凄凉景色,来映射词人感伤的心怀.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二句,勾勒出一幅令人销魂的黄昏图画.
"烟水茫茫"分明暗写前途渺茫.
"千里斜阳暮"则暗示其处境日下.
"山无数,乱红如雨"二句,象征阻力重重,风起花落,美好事物横遭摧残.
8.
(1)【解析】此类试题一般按照下面的步骤解答:第一步,概述塑造的形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第三步,分析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反映了作者何种情感、理想、追求或蕴含何种哲理等).
当然,第三步可根据试题要求取舍.
如此题,结合诗歌内容可知作者塑造的是一个贤臣,其特征是身居高位、致力于辅佐君王、心系国家和百姓.
【答案示例】词人笔下的"大丈夫"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荣与贵,视寻常"),致力于辅佐君王("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心系国家和百姓("事业光施社稷"),志存高远("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的贤臣形象.
(2)【解析】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可结合诗歌内容具体作答.
【答案示例】①用典.
如"要将尧舜致君王""荣比昔人衣锦",前者用了"尧舜"的典故,表达大丈夫要辅助君王,使君王与尧舜比肩的理想.
后者用"衣锦还乡"的典故,形容人功成名就后荣归故乡.
②类比.
"荣比昔人衣锦",用当今"仕宦至卿相"者功成名就,高车驷马,与"衣锦还乡"的古人进行类比.
③借代.
彝鼎,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文中代指史册.
④衬托.
以卿相追求归乡之荣耀的行为反衬大丈夫志存高远,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功载史册的追求.
⑤对偶.
"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
9.
【解析】第(1)题理解"一勺"的含义和用意,要充分利用注解中相关背景的介绍.
上片开头三句,即作当头棒喝,揭露了宋室南渡后统治阶级在西子湖上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全然忘记东南半壁之外的大好河山,相对于沦丧的大片河山来说,这西湖当然只能用"一勺"来计量了;另外还应结合统治阶级的眼界、心态来理解.
第(2)题理解这三句词的意义,要紧密结合上下文中相关的内容,即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生活,"问中流击楫谁人是"这一典故的含义等.
【答案示例】(1)南宋统治者耽乐于狭小的河山范围之内,将恢复中原、统一全国的大业全然不放在心上,作者有愤于此,故云"一勺";亦借昔人讽刺蜗角触蛮、井底之蛙来讽喻统治者眼界狭窄、心志低下,表达讥讽、愤激之情.
(2)既与歌舞酣醉、不管兴亡、毫无心肝的官僚士大夫作鲜明的对比,又同"问中流击楫谁人是"一句相呼应,表达了对国事深刻的危机感和悲愤但又无可奈何之情.
10.
【解析】(1)本曲一开始,描写燕子、鸳鸯、杨树时分别用了紫、翠、绿三种色彩鲜明的词语,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一派生机的明丽画面.
燕子冬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回寻找旧垒,报道着春的消息,抓住关键字"寻";"鸳鸯"在冬天也是藏起来的,如今春回沙暖,又栖止于"暖沙"之上了,抓住关键字"栖".
一"寻",一"栖",便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
对于第(2)题,首先要找到这"一问一答"是什么,把它先解释清楚.
接着再指出表达效果(妙处).
同时结合本首曲中的意境来思考,这是一首吟咏春天的曲子,写得明快简洁,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春景图,具有浓浓的春意.
【答案示例】(1)①色彩对比.
燕子紫,鸳鸯翠,杨树绿,色彩鲜艳,对比鲜明,如诗如画.
②动静结合.
紫燕飞来飞去寻找"旧垒",鸳鸯在暖暖的沙上栖息,一动一静,生趣盎然.
(2)行人问酒家何处有,回答是在那秋千下,有粉色墙红杏花的那家就是.
一问一答,化用杜牧《清明》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形象丰富,情趣盎然,一片春意,跃然纸上.
11.
【解析】第(1)题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分析曲中景物的特征,"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等景物都以衰败、衰落为主要特征,作者寓情于景,寄寓了浓重的悲伤.
第(2)题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需要联系全曲的主要内容.
作者将眼前所见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想融合在一起,"笙歌""罗绮"画就昔日昌盛,"菜花""荒甃""破瓦"织成一幅破败图画,对比之中抒发衰兴无常的感慨.
【答案示例】(1)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
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
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之景,让人体味到作者的悲伤情感.
(2)对比,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明形象地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或黍离之悲).
12.
(1)【解析】这一句中用得好的是"自"字,要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自"字用得好的原因.
【参考答案】"自"字用得好,很有情味.
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
诗人用月的无情反衬了女主人公内心深深的怨情.
(2)【解析】解答此题,一定要注意题目的提示,从而明确本诗采用的是间接描写的手法;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本诗是通过怎样的情景和细节来表现"怨"的.
【参考答案】诗人通过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及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图画.
专项强化演练四1.
甲(1)四面边声连角起(2)千嶂里(3)长烟落日孤城闭(4)浊酒一杯家万里(5)燕然未勒归无计(6)羌管悠悠霜满地乙(1)患不知人也(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3)恐年岁之不吾与(4)下者飘转沉塘坳(5)雕阑玉砌应犹在(6)山岳潜形2.
甲(1)月如钩(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剪不断(4)理还乱(5)是离愁(6)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乙(1)陟罚臧否(2)赢得生前身后名(3)夙兴夜寐(4)假舟楫者(5)来吾道夫先路(6)渺沧海之一粟3.
(1)长风破浪会有时(2)此时无声胜有声(3)纵一苇之所如(4)思而不学则殆(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6)朝菌不知晦朔4.
(1)亦余心之所善兮(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3)亦足以畅叙幽情(4)守拙归园田(5)一览众山小(6)浅草才能没马蹄5.
(1)一弦一柱思华年(2)荡胸生层云(3)纤歌凝而白云遏(4)干戈寥落四周星(5)玉盘珍羞直万钱(6)哀民生之多艰6.
(1)谣诼谓余以善淫(2)桃李罗堂前(3)大漠孤烟直(4)迷花倚石忽已暝(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6)宠辱偕忘7.
(1)学而不思则罔(2)三顾频烦天下计(3)谨庠序之教(4)塞下秋来风景异(5)所以游目骋怀(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
(1)浩浩汤汤(2)其不善者而改之(3)沧海月明珠有泪(4)齐彭殇为妄作(5)回首向来萧瑟处(6)赢得仓皇北顾9.
(1)青青子衿(2)奉命于危难之间(3)足以极视听之娱(4)云销雨霁(5)长风破浪会有时(6)几处早莺争暖树10.
(1)不尽长江滚滚来(2)长太息以掩涕兮(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乱花渐欲迷人眼(5)蜡炬成灰泪始干(6)不畏浮云遮望眼专项强化演练五一、1.
(1)"向东还是向西"就是受伤后先送水泥保工资,还是先上医院保身体的艰难选择;(2)小说以这种艰难选择为题,表现出了这对农民工夫妇的患难深情;(3)显示了农民工群体为了改变贫穷命运所作的抗争和苦涩的人生况味;(4)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与同情,引发思考.
〔其中(1)是保工资还是保身体的选择;(2)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关爱;(3)农民工的状况;(4)作者的情感倾向〕2.
(1)烘托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小说中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人物的坚毅与刚强.
酷热与暴雨中的人物表现出顽强的抗争精神和直面命运的不屈的气概,以及患难中互相关爱的可贵品格.
(2)推动情节发展:酷热使人更加疲惫,行动更加艰难;暴雨导致了交通的紧张与忙乱,下文的车祸也就有了必然性.
(3)凸显主题:胡小兵夫妇在水与火般残酷的生存环境里打拼,这个典型环境是农民工处境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作品以此表现了对他们的关注、同情与礼赞.
3.
(1)在行动描写中彰显人物性格.
酷热天气呼吸都很困难,胡小兵还在拉车;妻子坚持不把竹板放在车上,体现了她的体贴.
夫妻彼此都想为对方减负,患难夫妻感情深.
(2)用语言显示人物性格.
胡小兵的语言简单而强硬,显示人物粗犷而多情;妻子的语言简单而质朴,显示人物细腻而多情.
(3)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性格.
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的伤口;受伤的胡小兵拖着左腿拉起板车;不胜其重的女人"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摆".
这些细节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顽强与坚韧.
(4)在尖锐的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
受伤后保工资还是要身体,这种冲突表现了胡小兵渴望摆脱贫困的心理和坚毅的性格,同时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疼爱.
4.
(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夸张也可),刻画了胡小兵拉车艰难行进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坚毅的性格.
(2)运用了比拟(或拟人)的手法(反衬也可),以板车行进的缓慢反衬胡小兵的精疲力尽和急躁心理,生动形象,为下文事故的发生作铺垫.
二、5.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
分析小说的结构,要把握小说的情节.
根据情节的发展来概括小说的内容.
本题明确要求"分三点概括'我'说了哪些谎话",可根据原文中"糊涂二世"的发问以及"我"的回答,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谎称"我"是富裕的"一口之家";谎称俄罗斯家家户户从未发生过盗窃的事;谎称人人都爱国,"我们国家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
6.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描写以及叙述语言来分析鉴赏人物的形象特点.
如本文第二段中"我"的一番话以及对话等语言描写,与"完全是出于礼貌""为了国家的尊严"等叙述语言,都可以体现出"我"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爱慕虚荣(爱面子),有正义感,爱国.
7.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以及领会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来解答.
结构上,"国王的保镖们立刻把我们家的墙角旮旯都巡视了一遍"表达这一意思的语句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起到了前勾后连情节的作用,为后文"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作铺垫(或埋下伏笔);内容上,凸显了"我"及家人的爱慕虚荣,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意味.
【参考答案】为下文"家里凡是值点钱的东西都没了"埋下伏笔,暗示可悲结局;凸显"我"和家人爱慕虚荣的可笑、可怜,增强作品的讽刺意味.
8.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概括小说的主题,要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深意.
小说以"糊涂一世"为题,与小说中的"糊涂二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讽刺意味,喻指比"糊涂二世"还要"糊涂",而作品中的这种"糊涂"都是因为"我"及家人的爱慕虚荣,因此,主题主要讽刺"爱慕虚荣",但同时又倡导人们要说真话和正视自己现实的处境.
【参考答案】"糊涂一世"指的是糊涂到了极点;作品的主旨在于揭露因虚荣心(或"爱面子")而受骗的危害,倡导说真话与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
三、9.
【解析】从全文看,将军是非常有个性的,那么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
小说开头部分的叙写,往往是为下文张本,为塑造人物蓄势,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参考答案】小说开头部分写出了将军苦大仇深,爱憎分明,坚强勇敢但又有简单冒失的缺点.
交代由于特殊的环境和经历才形成了将军特殊的性格,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10.
【解析】大眼睛对将军的感情是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找出几个时间段里大眼睛对将军的情感态度,分析出不同之处,设置的情节也就容易归纳了.
【参考答案】(1)对将军"嫁给我"、"你一个月内爱上我"等不讲理的命令有些恼怒.
(2)亲眼见到将军在紧急关头不顾个人安危指挥大家脱险,使大眼睛对将军有了真切的了解,产生了敬佩之情.
(3)炮火硝烟中将军没有忘记救助一只"惊恐万状的小生灵"的细节,使大眼睛看到了将军的美好心灵.
(4)大眼睛到疗养所找将军,经历无数的战争的磨砺,大眼睛已深深地爱上了将军.
11.
【解析】分析两人表达爱慕之情的不同,应从人物的言谈举止着手.
大眼睛说:"沟上的桃花开得正艳,好看呢.
"表达委婉含蓄又富有深情.
而将军是伤愈了还要求大眼睛换药,显得粗犷而又率真.
分析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作具体阐述.
【参考答案】大眼睛借桃花盛开为名,隐含着希望将军能一同去看,以便表达爱慕之情的深意,表达爱慕之情委婉含蓄;而将军毕竟是武将出身,不懂得女孩儿的心思,对花儿也没有兴趣,但却也以他特有的方式——伤愈了还要求大眼睛换药,以此向大眼睛示爱,显得粗犷而又率真.
12.
【解析】探究"将军泪"的含义,要通过小说的某些情节与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来进行具体分析.
设置"不流泪"的情节与"流泪"的情节的原因以及反映出的人物性格,是探究"将军泪"含义的重要的落脚点.
【参考答案】(1)在父母被害、队伍上很苦以及受处分降职时都不流泪,表现的是将军"有泪不轻弹"的男儿本色;(2)在没有麻药就开刀疗伤时,仍然流汗不流泪,显示的是将军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3)最后,因为怕拖累大眼睛而违心拒绝迟到的爱情而流泪,这时是到了真正伤心处:无情未必真豪杰,他用拒绝来表达对大眼睛的真爱,这是独具特色的"将军之爱".
专项强化演练六一、1.
【解析】文章的第二段写作者青年时代读鲁迅先生的这篇散文的感受,第三段写现在读这篇散文的感受,第四段是解释原因,明确这个思路,回答问题就能把握住关键.
【参考答案】①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②时过境迁,如今知音难觅,令人感慨;③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
(意思答对即可)2.
【解析】"有哪些"其实就是"是什么"的问题.
根据文章内容,答题区间确定在第八、九、十段,原文中涉及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家、文学家的记录,记录工具,写的人等,稍加概括整理即可.
【参考答案】①被书写的对象在历史上的重要性;②书写历史的作者,如历史家和文学家的表现能力;③口碑、文字、金石、竹木纸帛等传播方式和载体.
(意思答对即可)3.
【解析】通观全文,把作者之所以能有时过境迁、今昔落差之感的原因、经过、结果按顺序表达出来即可.
关键在于抓住文章的线索,以情感为主线勾勒出的作者的构思过程.
【参考答案】①以收听朗诵开头,迅速切入主题,看似随意,实则精心;②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论述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原因,紧扣主题,层层深入;③以明确鲁迅文章与道义共存的主旨收尾,前后照应,顺理成章.
(意思答对即可)4.
【解析】句①重点抓住关键词"情景""声音""当前的文坛",结合上段的"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一句,就能得出结论.
句②回答两个问题,即"这里"指哪里,为什么"心又平静了下来".
结合倒数第三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综合概括.
【参考答案】(1)①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②他们的革命精神因世事变化似乎已被当前文坛淡忘了.
(意思答对即可)(2)①时间消磨了人的激情,情随事变是正常的;②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青年作家们青史留名,道义永存.
(意思答对即可)二、5.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及分析这种写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理解语句重在对"穿针引线"的双层含义的解读.
分析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1)指黑妮是一个湘西苗家女子,用手中的针绣着具有民族风情的苗绣,并教苗族妇女们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2)指黑妮在"负责任的旅游"中,她在帮扶者与被帮扶者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3)独句成段,交代黑妮的身份,强调她的爱心,点明全文叙写的中心.
6.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意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句(1)中的"倦容"和句(2)中的"亮"是理解的关键,可通过对原因的推究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写出了天色已晚,一方面表现了"我"跟随黑妮奔波一天,已十分疲倦.
(2)黑妮对"我"的慷慨解囊表示感激和为她的行为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感到欣慰.
7.
【解析】要想正确理解重点词语的含意,要从文中找出使用这一词语的句子,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字面意义到深层含义进行解读.
【参考答案】(1)指黑妮所从事的工作就像"针挑土"一样,虽然工作细微,但意义却伟大;(2)指黑妮身份普通平凡,却做着不平凡的工作;(3)人们从中感悟到不管任何事都要从小处着手,就像"针挑土"一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8.
【解析】要解决这一问题,先要在文中相关部分找到能表现"我"情感态度的词句,再依据题目要求进行综合概括.
然后联系全文主旨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1)从不理解为何她通过温和的话塑造她们美和丑的观念,到最后理解"针挑土"的概念,从中得到人生启迪.
(2)文中"针挑土"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衬托了黑妮的爱心,并达到了点题的目的.
三、9.
【解析】找出"小麦"的喻体,分析其相似点及其表达效果,说出传达出的情感.
【参考答案】将小麦比作日渐加厚的绿毡、厚可盈尺的绿绒被、隆起的有着金子颜色的海浪碧波,从厚度和颜色上展现了麦子日渐长高、饱满、成熟的全过程,形象地写出了丰收之景和人心情的快乐.
10.
【解析】分析"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明确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及其具有的生命力、文化厚重感.
【参考答案】①婆娘们虽不懂《诗经》的词句,但是她们理解父母的辛苦,感念父母的恩德,用孝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②《诗经》之歌融入秦腔,在关中平原上传唱,说明中华民族孝顺、回报父母的传统美德依旧具有生命力,这声音能够焕发出民族的淳朴本色;③体现"看麦熟"风俗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
11.
【解析】联系文本内容分析出"婆娘"们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传统美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后就是"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答案要点】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热情、孝顺、质朴的民族传统美德.
12.
【解析】选取麦收、婆娘、风土人情等角度,从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探究,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参考答案】①对丰收的期盼与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②对关中婆娘充满了赞美之情;③对关中风土人情和民族质朴本色的讴歌之情.
专项强化演练七1.
D【解析】A项,"貉"应读"hé";B项,"凹"应读"āo";C项,"咀"应读"jǔ".
2.
D【解析】A项,xié,jiān/chàn,xù/chù;B项,huò/hè,xī/qī,zài;C项,qiè/què,bàn,xǐng/shěng;D项,chǔ/zhù,náo/ráo,zhuàn/chuán.
3.
D【解析】A项,"解"应读"jiè";B项,"蒙"应读"měnɡ","讷"应读"nè";C项,"露"应读"lù".
4.
B【解析】A项,"棱"应读"lénɡ".
C项,"呱"应读"ɡū".
D项,"梵"应读"fàn".
5.
A【解析】B项,"帖"应读"tiè","帧"应读"zhēn".
C项,"庖"应读"páo".
D项,"掇"应读"duo".
6.
A【解析】B项,"看"应读"kān".
C项,"伫"应读"zhù".
D项,"婢"应读"bì".
7.
B【解析】A项,"哺"应读"bǔ".
C项,"谛"应读"dì".
D项,"冗"应读"rǒnɡ","据"应读"jū".
8.
D【解析】A项,"剖"应读"pōu".
B项,"薄"应读"bó".
C项,"殷"应读"yān".
9.
D【解析】A项,"瘪"应读"biē".
B项,"悭"应读"qiān","揣"应读"chuài".
C项,"蜷"应读"quán".
10.
C【解析】A项,"馁"应读"něi".
B项,"殄"应读"tiǎn".
D项,"饨"应读"tun","宁"应读"nìnɡ".
11.
B【解析】A项,"遄"应读"chuán".
C项,"杼"应读"zhù".
D项,"诓"应读"kuānɡ".
12.
D【解析】D项,dànɡ/dǎnɡ,féi/fēi,zhuó/chù.
A项,jié,ɡuǐ/ɡuì,xù/chù;B项,biān,zhì/chì,jié/jí;C项,shì,cuǐ/cuī,kē/ɡě.
13.
C【解析】C项,quàn/huàn,tiāo/tiǎo,qì/qiè;A项,zhì,jiàn/jiǎn,xuè/xuē;B项,huì,dī,jiǎo/xiāo;D项,lún/ɡuān,kǎ/kā,qiǎn.
14.
D【解析】D项,méi,qī,shuò.
A项,dú,piǎo/biāo,cānɡ/chuànɡ;B项,zhēn/diàn,wàn/wǎn,niān/diān;C项,wěi,mài/mò,yǎn.
15.
A【解析】A项,bàn,jiān,lánɡ;B项,yìnɡ/yínɡ,zhé/dí,dàn/dān;C项,pō,fǔ,mén/mēn;D项,jiàn/jiān,chōnɡ/chuánɡ,jǐ/yǐ.
16.
C【解析】C项,kuí/huái,yè/jié,chuànɡ/chuānɡ.
A项,hē/kē,dònɡ,pù/pū;B项,jù,pàn,nà;D项,qiè,měi/miǎn,bǎi.
17.
D【解析】D项,ài/shì,ɡuī/bǎn,bànɡ/pánɡ.
A项,jué,òu,bì/pì;B项,tónɡ,jùn,jiè/jí;C项,yì/qì,chǐ/chì,xiān.
18.
A【解析】A项,zhàn/chàn,shēn/cān,qiē/qiè;B项,lún/lùn,gōu,kōng/kǒng;C项,tuò/chuí,cuì/zhuì,nì;D项,hé/hè,cāng,lěi.
19.
C【解析】A项,jué/jiǎo,shèng,biàn/pián;B项,ào/niù,mú/mó,jiè/jiě;C项,luò,xiān,liàng;D项,yīn,pào/páo,dī/tí.
专项强化演练八1.
D【解析】A项,陨—殒;B项,骨—股;C项,烂—滥.
2.
C【解析】A项,慌—荒;B项,杆—竿;D项,和—合,梗—鲠.
3.
D【解析】A项,蜇—蛰,继—既;B项,慨—忾;C项,刊—勘,青—清.
4.
B【解析】A项,烁—铄;C项,防—妨,獗—蹶;D项,糜—靡.
5.
C【解析】A项,贴—帖,缈—藐;B项,辑—缉,澜—斓;D项,踏—沓,理—礼.
6.
B【解析】A项,贸—冒,苇—韦.
C项,估—贾.
D项,憾—撼,贮—伫,辰—晨.
7.
C【解析】A项,裹—果.
B项,皇—潢,成—程.
D项,博—搏.
8.
D【解析】A项,俱—具,赎—渎.
B项,察—查,奇—其,篷—蓬.
C项,驰—弛.
9.
B【解析】A项,遨—翱,绻—蜷.
C项,碳—炭,钉—订,提—题.
D项,捡—拣.
10.
D【解析】A项,蘖—孽.
B项,姆—拇,宏—鸿.
C项,殓—敛.
11.
A【解析】B项,坚—艰.
C项,措—厝.
D项,筹—畴,灌—贯.
12.
D【解析】A项,滥—谰.
B项,梨—犁.
C项,搬—班.
13.
B【解析】A项,份—分,辩—辨.
C项,减—简.
D项,敝—弊.
14.
C【解析】A项,煣—糅,诞—涎.
B项,穿—川.
D项,搓—撮.
15.
A【解析】B项,禁—噤,领—瓴.
C项,在—再.
D项,蕃—樊.
16.
B【解析】A项,"撷"应读"xié".
C项,志—致,"骨"应读"ɡū".
D项,壁—碧,"咋"应读"zé".
17.
C【解析】A项,怡—饴,"剐"应读"ɡuǎ".
B项,连—联,"嗤"应读"chī".
D项,留—流,"俾"应读"bǐ".
18.
B【解析】A项,布—部.
C项,力—利.
D项,讯—汛.
19.
C【解析】A项,查—察.
B项,匮—溃.
D项,鞠—掬.
20.
A【解析】B项,燥—噪.
C项,剔—惕.
D项,迭—跌.
21.
B【解析】A项,"发详地"应为"发祥地";C项,"风糜"应为"风靡";D项,"故弄悬虚"应为"故弄玄虚".
专项强化演练九1.
B【解析】A项,属于连续性发问,所以"为何被处理的超标公车中,全是'车型差、车况差'的"后面的逗号应改用问号.
C项,前一个"老男孩"是歌曲名,应改用书名号.
D项,说话人在句中,"问道"的后面应该使用逗号,所以冒号应改为逗号.
2.
B【解析】A项,"十三、四岁"是概数,中间不应用顿号.
C项,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和"即"重复,保留其一即可.
D项,"三好一满意"应用双引号.
3.
B【解析】B项,括号中的内容是指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诗的出处,所以应将它移至分号前.
4.
D【解析】A项,表示说话慌乱,断断续续,用省略号而不用破折号.
B项,"春"后边的逗号应放在后引号外.
C项,"大家"既然是个杂志名称,就应用书名号.
5.
B【解析】A项,"烦恼"和"苦闷"是词语间的并列,应用顿号.
C项,连续提问,应该在每个疑问句后用问号,"先贴哪面墙的瓷砖呀"后面应该用问号.
D项,两个分号使用不当,全改用逗号;"等等"后也不能使用省略号,二者删除其一.
6.
B【解析】B项,"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是作文的标题,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7.
C【解析】A项,"景区门票能不能'打包',价格如何定、定多少"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整个句子是陈述句.
B项,应该将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之内,因为这是完全引用.
D项,《顾老师谈美容丛书》,这里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这些书"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因为前面的冒号只能管到这里.
8.
C【解析】A项,"有一种精神叫萧敬腾"是演唱会名称,应用双引号.
B项,句末的句号应移至引号外.
D项,最后两句是选择性问句,应将"彭光琴"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9.
D【解析】D项,虽然含有疑问词,但是从整个句子来看是个陈述句,句末不能用问号,应将问号改为句号.
10.
C【解析】A项,属于部分引用,所以引号中的句号应移至引号外.
B项,有些并列词语相互联系紧密又为人们熟知,这些词组中间不用顿号.
句中的"中、西部"属于这类情况,中间不用顿号.
D项,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11.
B【解析】A项,顿号误用,"规模小"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句末应为句号;D项,虽是并列分句,但是句子中间再无较小的语音停顿,这种情况下还是用逗号,将分号改为逗号.
12.
D【解析】A项,引用的内容只是全句的一部分,所以句末的句号应移至双引号外.
B项,"名列前茅"后的分号应为冒号,"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起到总结上文的作用.
C项,冒号只能管到"但向上空间大于向下空间",这句话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13.
B【解析】A项,用了省略号后不能再用"等",两者必须删除一个.
C项,"精彩十年·相约2012"是演出名称,应改用引号.
D项,多层并列关系层次不明,"具有制冷、解冻迅速"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操作方便"后的顿号也应改为逗号.
14.
D【解析】D项,这里的"走"不是引用原话,同时本句也非感叹句,而是陈述句,所以,引号内不但不应当用叹号,而且不应用任何标点符号,而应当在"走"后的引号外用个逗号.
15.
B【解析】A项,"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C项,括号中的内容是对"中外哲学史家的著作"作补充说明,所以括号及括号内的内容应移至句号前.
D项,所以"多有意义啊"后的感叹号应改为逗号,"竞赛活动"后的句号应改为感叹号.
16.
【解析】①②应用双引号;③④是引用网络语言,应用引号;⑤⑥是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应用顿号;⑦与上文构成并列,用分号;⑧是不完全引用,用逗号;⑨是完全引用,用冒号.
【答案】专项强化演练十1.
D【解析】D项,"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为骆驼本来就比马大很多,即使这个骆驼是饿死瘦死的,骨架子还在那儿,还是比马要大.
引申为在一方面有特长的人,即使在这方面突然到了穷困的地步,也比一些在这方面刚出炉的人强,主要是指经济上.
使用对象有误.
2.
A【解析】B项,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改为"经年累月".
C项,李代桃僵: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改为"张冠李戴".
D项,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使用对象有误.
3.
C【解析】A项,不甘寂寞:指不甘心冷落清闲、置身事外.
应改为"不甘人后".
B项,奔走如市:形容为某种目的而奔忙、活动的人很多.
可改为"奔走相告".
D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可改为"惊天动地".
4.
A【解析】B项,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可改为"层出不穷".
C项,绰有余裕: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可改为"绰绰有余".
D项,掉以轻心:对某种问题漫不经心,不当回事.
应改为"漠不关心".
5.
B【解析】A项,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C项,闭门酣歌: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
形容沉湎酒色,尽情享受.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D项,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露一点儿留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
可改为"藏形匿影".
6.
A【解析】B项,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应改为"斩钉截铁".
C项,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
不合语境,可改为"独出己见".
D项,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可改为"风行一时".
7.
A【解析】B项,冷眼旁观: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多指可以参与而不愿意参与).
可改为"冷眼相待".
C项,冰消瓦解:像冰一样融化,瓦一样破碎,形容完全消释或崩溃.
"纠纷"可以"冰消瓦解",但"积案"不行.
D项,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
此处不合语境.
8.
C【解析】A项,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B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应改为"不以为意".
D项,补敝起废:修整破旧的东西,起用废弃的东西.
比喻恢复旧的制度.
可改为"补偏救弊".
9.
D【解析】A项,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语句的意思是轿车撞断树后,一直开到了水里.
可改为"径直".
B项,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此处不合语境.
C项,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可改为"心烦意乱".
10.
C【解析】A项,分辩:辩白.
此处应改为"分辨".
B项,有口皆碑:形容人人称赞.
此处不合语境.
D项,趁虚而入:趁力量虚弱时侵入.
改为"乘人之危".
11.
C【解析】A项,宽裕:宽绰富余.
应改为"宽余".
B项,唇齿之邦: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西藏高原各族儿女"不能说是"唇齿之邦",只能说"唇齿相依".
D项,凭借:依靠.
可改为"按照".
12.
A【解析】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用在此句中适用对象错误.
13.
D【解析】D项,"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此处使用对象有误.
14.
C【解析】A项,"安之若素"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B项,"青出于蓝胜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D项,"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
不能用于探究正确答案或道理.
15.
B【解析】A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借指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C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此处褒词贬用.
D项,"无风不起浪"比喻事出有因.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专项强化演练十一1.
D【解析】A项,搭配不当,把"功能"改成"作用";B项,主语残缺,把"使"去掉;C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欧洲乃至世界".
2.
B【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考验",或把"遭受"去掉;C项,不合逻辑,把"及"改成"等";D项,搭配不当,"崇高"和"希望"不搭配,把"希望"改成"目标".
3.
C【解析】A项,句式杂糅,把"把"改成"以",或把"为目标"改成"作为目标";B项,搭配不当,把"侵权"改成"侵犯";D项,主语残缺,把"使"去掉.
4.
A【解析】B项,句式杂糅,把"成员"及"等成员"去掉;C项,偷换主语,可在"一些文物"前加"用";D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把"使"去掉.
5.
D【解析】A项,搭配不当,"状况"与"提高"不搭配,把"提高"改成"恶化";B项,不合逻辑,"至少"后面接确数,把"以上"去掉;C项,成分残缺,在"利益"后加"的想法".
6.
B【解析】A项,语意重复,把"大约"或"左右"任去掉一个;C项,句式杂糅,把"为目标"去掉;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西方国家".
7.
C【解析】A项,成分赘余,把"的时间"去掉;B项,不合逻辑,应改为"不足400只";D项,搭配不当,"具有"和"享受"不能搭配,可以将"享受"改为"特色".
8.
B【解析】A项,不合逻辑,概念并列不当,可修改为"舞蹈、戏剧、音乐等艺术表演";C项,语意重复,把"由"去掉;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等问题".
9.
C【解析】A项,成分赘余,把"日"或"/每天"去掉;B项,不合逻辑,把"不再"去掉;D项,搭配不当,在"始终占据中国人话语系统的权威"后加"地位".
10.
D【解析】A项,语意重复,"愈加"与"更加"重复,去掉"更加";B项,语序不当,把"丰富灿烂的"移到"中华文明"之前;C项,有歧义,"修车人"既可指"修车师傅",也可指"车主".
11.
D【解析】A项,一面对两面,在"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之后加"是否";B项,语意重复,"截至……为止"不当,把"为止"去掉;C项,主语残缺,把"西安市"移到"针对"之前.
12.
C【解析】A项,句式杂糅,把"由于"或"的原因"去掉;B项,语意重复,把"正在"去掉;D项,介词残缺,在"三一重工梁稳根家族"之后加"以".
13.
C【解析】A项,语意重复,把"时速"改成"速度",或把"每小时"去掉;B项,否定失当,把"难免不会遭遇"中的"不"去掉;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造成的".
14.
【解析】第(2)项的语病类型属于不合逻辑中的否定失当,把"不再"改成"再次".
【参考答案】(2)把"不再"改成"再次".
15.
【解析】第(2)项中"目的是"与"旨在"语意重复,可以把"目的是"或"旨在"任去掉一个.
【参考答案】(2)把"目的是"或"旨在"任去掉一个.
专项强化演练十二1.
【解析】首先应给语段划分层次,概括的内容应包括"安全性差、成本昂贵、核电前景黯淡"等要素.
最后,要注意"一句话"的限制.
【参考答案】基于安全因素和成本因素,核电前景黯淡.
2.
【解析】作为一句话新闻,一般要交代清楚何时、何人、何事.
对材料作分析的时候,要注意辨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时信息和背景信息等,以便准确确定重点语段和语句.
【参考答案】西安市交通运输系统增加公交车辆,开辟公交接驳线、公交专线、园内观光线,开设电话叫出租等服务,为世园会的召开提供交通保障.
3.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找出文段中与答题有关的信息点;其次对找出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按照题目的要求和规定的字数,整合出相应的答案即可.
【答案示例】(1)情随境生(或"触景生情")(2)移情入境(或"融情于景""寓情于景")(3)无我物境(或"无我之境""自然物境")4.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所给文段,找出文段中的关键信息("但是"之后的语句).
其次要对找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并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示例】有心灵参与的,其中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
或:与金钱(物质)不成正比,而与审美、启迪心智等因素有关.
5.
【解析】本题要求从语段中准确筛选信息并在规定的字数内加以概括,作答时可以采用"分层法".
"分层法"是解答此类试题时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材料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将主要信息连缀成句.
【答案示例】(1)缩短中小学学制以应对劳动力短缺现象.
(2)缩短中小学学制,应对未来挑战(或"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6.
【解析】根据情境设置,面对高三同学,可运用一些天文、物理等方面的知识;面对小学生则要符合他们的知识水平.
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参考答案】面对高三同学:一秒钟虽是短暂的,但在一秒钟里,世界的变化是惊人的.
在一秒钟里,宇宙中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全球大气中减少了可供140万人用一天的氧气.
面对小学生:一秒钟有多久呢它很短,就如一滴眼泪掉到地上那么短;它又很长,一秒钟,光可传播约30万公里.
7.
【解析】根据题意,可运用比喻对白梅与白雪分别进行描写,然后将两者的不同特征进行对比.
注意字数要求,语言表达要准确、鲜明、生动.
【参考答案】怒放的白梅,像极了白雪,只是白雪融化之后,留下的是一摊污迹,美成了丑,虚假得很;而梅花留下的,是似有似无的清香,是真实的美.
8.
【解析】本文段谈了笔法、结字、章法三方面的内容,而这都是有关书法构成的因素.
因此关键词不是三个,而应是四个;并且"书法"这一关键词应排在前,其余三个按原说明顺序排列.
【参考答案】书法笔法结字章法9.
【解析】这段文字,第一句提出本段要阐述的观点,第二句是对观点的具体解释,后面几句引证名人名言来进行论证.
概括时,应抓住第一、二句进行,从中筛选出"方法"一词,概括出"重要性"一语.
【参考答案】方法的重要性.
10.
【解析】先筛选出关键词"加拿大""愤慨"或"愤怒","愤慨"在第一段中出现了两次,第二段对"愤怒"进行了具体的叙述.
然后找出引起加拿大人"愤慨"的原因是"裁判的偏向性判决".
最后将这些信息进行压缩整合,注意12字以内的字数要求.
【参考答案】加拿大为裁决不公愤慨(或加拿大为裁决不公愤怒)11.
【解析】根据环境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古代环境的复原",筛选出"复原","古代人类居住和活动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再概括为"复原古代人类生存环境";根据"人地关系",筛选出"发生过人类社会复杂的兴衰演化历史""古代的自然环境同当时当地的人类活动有何种关系"等,再概括为"古代人类社会及其演化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进行概括整合,注意字数要求.
【参考答案】环境考古学是在复原古代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上,探讨古代人类社会及其演化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12.
【解析】答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
《现代汉语词典》中新词的选择,一个是修订工作者们有个软件"语料库",工作人员24小时监控网络,"电脑智能根据词频来进行挑选",另一个是靠每个成员平时对阅读材料的记录与留心.
然后对此进行压缩整合.
【参考答案】利用软件"语料库"挑选,阅读材料发现.
13.
【解析】答题时应注意:所写文段中要有"诵读""月光""湖畔"这三个词语;要进行合理的想象;情景交融,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如水的月光露出柔和的笑容,轻轻地洒落在湖畔上.
透过这融融的月光,我仿佛看见一位姑娘的倩影.
她正在脉脉诵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14.
【解析】"换句话说",就是对一个意思,从另一角度进行解说.
首先要确定"换句话说"的内容,这内容是第二段第二、三句的内容.
这两句都是运用打比方的方法用具体的对象进行解说的,那么要补写的这一句必须对这两句话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从理性的角度进行解说.
"一座五星级酒店""一个豪华的剧场""一个人富起来"可概括为"物质的东西","文化""文化气质"可概括为"精神文化的东西".
由此便不难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物质的东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东西是不能用打造这个词儿的.
15.
【解析】要注意文段中的"然而"这个关联词语,它提示着这个文段分为前后两层,概括时可分层进行.
前一层是几个并列句,可用"平和是一种人人都能接受的美好风度"进行概括;后一层也是几个并列句子,讲做到平和的难与易,可用"并非人人能做到,时时能做到"概括.
【参考答案】平和是一种人人都能接受的美好风度,但并非人人能做到,时时能做到.
16.
【解析】成为唯一到达塔顶的青蛙因为是聋子听不到关于不可能爬上去的议论而最终成功,而那些退出了比赛的则是因为听到关于不可能爬上去的议论而中途放弃.
明白了故事的核心内容,便不难概括出答案.
【参考答案】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的议论(或:不要听信他人消极悲观的议论),坚定自己的意志.
专项强化演练十三1.
【解析】先分析例句的句式,它除了运用比喻外,还是一个假设句,续写的句式也必须如此.
另外,题干要求"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是要求所续写的句子在内容方面要相关,即从不同的角度设喻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答案示例】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丝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无限的生命2.
【解析】根据题干"结构大体与横线前的句子一致"的要求,先要分析横线前的句子,按照"不用……说你不……"的句式来写,同时根据横线后面句子的内容,所仿写的句子必须是否定性的内容.
【答案示例】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用计较世俗的人说你不随大流3.
【解析】这是一首短小的哲理诗,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是转折句式.
仿写时也应符合这些要求.
【答案示例】白云虽有棉絮的美丽却扛不住狂风的扫荡4.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仿照所给句子的句式,所给句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其次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是写给父亲的.
最后注意语言生动、简明、连贯.
【答案示例】您是一座大山,软弱时靠着您勇敢,困难时靠着您坚强,烦闷时靠着您开朗,调皮时靠着您幸福.
亲爱的爸爸,感谢您给予我的一切!
5.
【解析】形式上要仿照"有了……,……才能……"的句式,内容上根据语境,补写的两个比喻句的含意是有了条件,人的才华才能得到施展.
【答案示例】有了光源金子才能发光有了阶梯人才才能攀升6.
【解析】博喻即一个本体,多个喻体.
它的难点在于喻体的选择,既要和本体有相似点,能构成比喻关系,又不能在语意上给人以重复、雷同之感.
本题中博喻的本体是"青春",喻体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已经给定的条件"原野"和"江河大海";其次要考虑语境,要与全句积极乐观的氛围相合.
【答案示例】一棵向上的春苗一朵欢腾的浪花7.
【解析】注意,仿写时要与例句的句式保持一致,同时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十八岁使我想起扬鬃奋蹄、驰骋草原的骏马,使我想起含苞欲放、芬芳圣洁的玫瑰.
8.
【解析】本题要求针对"五四"写留言,因此,所写内容应是积极向上的.
另外,应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案示例】五四是火炬,指引前进方向;五四是号角,激励青年斗志;五四是警钟,提醒历史使命.
9.
【解析】既然是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么所选择的事物应该体现一种奉献精神,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赞扬某一类人的精神.
拟写时还要注意哪些词语需要保留,哪些需要更换.
【答案示例】蜡烛并非不知道/最弱的光/也比我耀眼/我还是一点一点地燃烧/尽管我只有这么短暂的生命10.
【解析】仿写时应注意,内容与主题词要一致且健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答案示例】(1)泉水垂柳声似扬琴泉吟唱状若处子柳梳妆(2)孔子庄周孔子育人有教无类庄周化蝶难成其梦(3)学生教师学生十年寒窗磨一剑教师三尺讲台度半生11.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事物的特点,如水滴的执着,小河的缠绵,垂柳的多情,梅花的高洁……确定了事物的特点后,再用其他事物衬托(铺垫),最后强调、突出其特征.
【答案示例】水滴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江河的奔腾,却以穿石般的毅力告白,——什么是执着.
12.
【解析】此题是一个嵌入式仿写题,仿写时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第(1)处基本的形式是"只要你用心倾听……的声音,……到处都是……".
第(2)处基本的形式是"感恩把……的门推开了,……则把……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的声音,……到处都是……".
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第(2)句中第一个省略号与第二个省略号的内容是相同的,且最后一个省略号的定语部分与第一个省略号的内容相照应;二是注意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
【答案示例】(1)只要你用心倾听鸟鸣的声音未来到处都是幸福的旋律(2)感恩把真诚的门推开了真诚则把心灵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虫鸣的声音心灵到处都是真诚的音符13.
【解析】仿写的句子,要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和例句的句式一致;二是和例句中的修辞手法一致;三是和例句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致.
在此基础上,调动平时的积累,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示例】人生如酒,有了微笑的美酒便飘着诱人的醇香人生如歌,有了微笑的歌声便多了动人的旋律人生如书,有了微笑的书籍便有了闪光的主题14.
【解析】仿写时,关键是要注意句子所蕴含的哲理,即解读出例句"浅与深、混与浊"的辩证关系,表面上怎么样,而实际上又怎么样.
把这层内涵搞清楚了,另选话题仿写即可.
【答案示例】一个人,看上去复杂,不一定是其深刻;如果内心很有城府,浅薄的人看上去也复杂.
一个人,看上去简单,不一定是其浅薄;如果内心很单纯,深刻的人看上去也简单.
15.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着眼整个文段,根据前两句设定的"磨难助人"这一主旨来选择意象,遣词造句;其次要考虑句式,应严格按照"一(量词)……,……却……"的句式来组织句子;第三,所写句子要合乎情理.
【答案示例】一株寒梅,风刀霜剑中却能吐放沁人心脾的幽香一波巨澜,腾起跌落时却能激起惊心动魄的雄姿16.
【解析】仿写句子不仅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分析例句可知,例句重在区分所给对象的不同之处.
这样考生能够找出二者的不同之处,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进行造句即可.
【答案示例】①知足者常常感到快乐贪婪者常常感到痛苦(或:知足者常常觉得得到的很多贪婪者常常觉得得到的太少)②成功者常有敬畏谦卑的心态骄傲者常有不可一世的傲慢(或:成功者时刻追求自身完美骄傲者时刻希望别人赞美)专项强化演练十四1.
A【解析】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
"营""成""整""成""症"等字同韵.
同时,"水到渠成"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
2.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作为新句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弄清原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确定长单句的主干和修饰语,将修饰成分按一定顺序排列.
【答案示例】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骚》中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
【解析】作答长句变短句类试题,首先要认清长句的特点.
长句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一种就是对修饰成分进行处理.
处理时,可以把修饰语分离出来,独立成句,使句子主干突出,条理清晰.
还可以重新组句,重新排序.
【答案示例】(1)英国国家档案馆去年公开了近6000页不明飞行物(UFO)的相关档案,(2)3月3日再次解密了35份记录目击UFO事件的档案材料,(3)这些档案材料是2005年以前由军方和民众提供的,(4)记录的事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4.
【解析】把康菲公司所做的三个方面切分成三句,再把国家海洋局的看法,作为总句置前,这样就自然地切分成了四句.
【答案示例】(1)综合各方面意见,国家海洋局认为康菲公司在落实"两个彻底"方面初期进度缓慢,但后期采取的各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康菲公司逐步加大了对溢油的处置力度,利用了多种手段查找溢油源,初步查找了事故现有的溢油原因.
(3)康菲公司调集了专业的海上溢油处置设备围控并清除油污.
(4)康菲公司安装集油罩回收B平台附近海底溢油,并派潜水员清除C平台海底油基泥浆.
5.
【解析】作答时要认真分析原句子的整体意思以及各个分句之间的关系,看看哪些句式要保留,哪些句式要变换,哪些要调整顺序,哪些要合并或重组.
注意重组后的句子应保持与原句的意思相同.
【答案示例】是对在作品中不缺少激情、想象、夸张和渲染,同样也不缺少对社会的深刻省察和对弱小群体的关心的没有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评价.
6.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题干中"长单句"的要求,做到不遗漏主要信息,语句通顺,没有语病.
做这类题,可以先在几句话中选出一句来作单句的主要框架,然后再把其他的分句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插入进去充当单句的修饰成分.
仔细审读题目所给的三个句子,会发现(3)句可以作单句的框架,(1)(2)句的相关内容可作(3)句的修饰成分.
据此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在今年春运中,南昌铁路局通过制定旅客列车晚点应急预案,破解了春运期间临时加开的以其低廉的票价深受众多学生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的欢迎的旅客列车让急于返乡过年的旅客倍感头疼的晚点的难题.
7.
【解析】短句变长句可以看成是长句变短句的可逆过程,首先根据语段的中心确定主要陈述对象,进而确定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合并表意相同的词语,提取各层次语句的主要信息,将其合理嵌入主干句;最后再作逻辑与语法上的检验,使变通后的语句表意明确,自然流畅.
【答案示例】被称为"世界教育领域的诺贝尔"的"孔子教育奖"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济宁市、曲阜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商而提出申请并于2005年10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批准的,以中国政府的名义正式设立的第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奖项.
8.
【解析】原句有"镜子""泉水""灯盏""人文知识分子"四个主语,按题意,改写后,前三个就不能再作主语了,全句只有"人文知识分子"这一个主语,"镜子""泉水""灯盏"都是喻体,然后按照逻辑顺序把它们串联起来即可.
【参考答案】如果人文知识分子都能像镜子那样映照自己并镜鉴他人,像泉水那样滋养自己并哺育他人,像灯盏那样燃烧自己并照亮他人,把智慧、清醒和热情结合起来,就能丰富自己的思想也能丰富他人的思想.
9.
【解析】长句变短句与短句变长句的思路相反,所给的长句有三个信息点:创作理念、作品的两个特点.
找出这些信息点,适当调整语序,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1)陈金章坚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
(2)陈金章的作品有视野壮阔、大气恢宏的特点.
(3)陈金章的作品有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乡间小景特点.
10.
【解析】答题的关键是,将整句中的重要信息点提炼出来,去掉重复的词语即可.
【答案示例】此时的长洲岛有鸣蝉声,叽喳的小鸟声,潺潺的流水声.
11.
【解析】首先要在5个句子中找出能体现重阳节的重要属性的句子,即(1)(4)(5)句,其中,以第(1)句作为定义的主干,(4)(5)两句作为阐释性语句.
【答案示例】重阳节是在战国时期形成的,于农历九月九日以登高、插茱萸、赏菊花来避灾驱邪,表达思念、祝福之意的民间传统节日.
12.
【解析】以原句中某一个词语作为开头重组句子,新的开头往往是原句中的某个对象,重组后要变换动词,如"不在于"要变成"不能代表",同时还要注意前后衔接自然,结构严谨.
【答案示例】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庞大的GDP数字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强大,普通百姓生活的充实感和安全感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
13.
【解析】先确定长句的主干"教育受惠人群越来越多";然后将"短短几年"调整为句中状语,将"从……到……再到……"部分调整为长句中的定语;再把"从点及面"的标点去掉,作"越来越多"的状语.
【参考答案】我国在短短几年内从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学生,到中等职业院校的贫困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再到高等教育部分师范院校的学生的教育免费受惠人群从点及面越来越多.
专项强化演练十五1.
C【解析】这几句话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茶作为饮品,都熟悉⑤——但"茶"字写作"荼",不是人人都知道④——"茶叶"是"荼"的多个义项之一⑥——饮茶习俗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高②——"荼"字的简写变化①——这种变化的年代③.
2.
A【解析】解题时,应首先明确该题的首句"国语课本定位",规定了语段的中心点.
其次,五句话,从正反两个角度揭示"国语课本"的特点:⑤是总括句,强调"国语课本""以母语教育为本",先提出了基础;⑤③①从正面强调了"国语课本"的特点;④则从反面强调"国语课本"的特点,②是总结.
3.
C【解析】解答此题,除了要注意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外,还要注意横线前后的关系.
根据横线前"冲破雾霭",可推断出描写太阳出来了的③与之衔接最紧密,这样可排除B、D两项.
按逻辑顺序,太阳出来后,应是阳光映照,使冰花像染了胭脂,接着写给人的感受,看到冰花像染了胭脂,便使你不禁想到名诗"霜叶红于二月花",⑤后紧跟②,这样可排除A项.
4.
【解析】要根据"人生"课这一情景,思考这三道题与它有什么关系.
第一题与孝道有关,第二题与对人的尊重有关,第三题与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有关.
【参考答案】记住父母的生日,就叫孝道;记住你身边每一个人的名字,就叫尊重;如果你没记住这些,应打自己一个耳光,这叫反省.
5.
【解析】解答此题,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
形式上要写成7个字或7个字以上的对偶句(不一定要对得工整),语言精练;内容上要扣住"人生要有信念"这一主题.
【答案示例】(1)不要把丧气书写在脸上,而要把信念落实于行动.
(2)没有信念的人生是灰暗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是辉煌的.
6.
【解析】(1)语言要富有鼓动性,必须简短有力,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富有激情.
(2)给田径场上跑在最后且已无希望获得名次的长跑运动员鼓励,必须对其坚持到底的精神予以赞扬.
【参考答案】(1)把弓拉满,一箭射出,前面就是鲜花和掌声.
(2)所有的观众都在准备鼓掌,不是为你的名次,而是为你的毅力将要开出的灿烂花朵.
7.
【解析】先要审清题干要求.
一是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二是要根据情境,语言要得体;三是要讲究文采.
【参考答案】(1)三年同桌,一起沐浴了金色的阳光,一起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共同谱写了多少友谊的篇章.
愿逝去的那些闪亮的日子,都化作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在心间.
(2)三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一支温馨和睦的歌,我们共同吟唱至今,真是一生难得.
当离别拉开帷幕,让我们牵手再唱一首歌.
8.
【解析】"亦"表示"同样""也",一般前边必须叙述同样的一件事或同样的一个道理,这里没有,所以应删除.
"凡是"相当于"只要是",与后边的"只要"重复,应删除.
"做到"前面的句子中有两个"做",语意重复,"做到"应删除.
"工作"与后边的"做"重复,并且使语言表达不流畅,也应删除.
【参考答案】①③⑥⑦9.
【解析】孩子的再次提问、爸爸的回答,都必须围绕前面的话题进行,即前后话题必须保持一致.
另外要注意孩子"若有所悟",即由眼前的蜡烛熄灭联想到了其他事物,但这悟还处于朦胧的状态.
最后要注意,"芯""心"谐音.
【参考答案】没有芯的蜡烛会熄灭,没有心的人呢没有心的人和没有芯的蜡烛一样,不能照亮别人.
10.
【解析】语言从语体风格而言,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一般而言,可分为两大类: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
在书面语体中,又可分为文艺语体和实用语体.
本题所要求的"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则分别属于实用语体和文艺语体的范畴.
实用语体要求表达准确、简明,故文段中的"也许"一词一定要保留;文艺语体除了表达要准确外,还要求生动形象,这就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1)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人的失眠症状也许源自对黑暗的恐惧.
(2)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人的失眠不一定是"举头望明月",可能是黑夜听窸窣.
11.
B【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来选择诗句.
A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项,谈读书的作用.
以上三项均不恰当.
12.
【解析】解答此题,应选择其中对你来说感想最深的一点来写,可揭示其重大意义,可赞颂其精神,可联系自身实际谈对自己的启发或激励,切忌面面俱到.
【参考答案】"神九"飞天的最大意义是把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送入太空.
因为若从男女平等的角度来看,中国首位女性航天员的登空,其意义实不亚于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号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载人飞行.
从科技的角度来观察,也是如此,因为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构造不同,在太空生活期间的生理变化和感受也不一样,亦即缺少了女性航天员参与的航天计划是不完整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杨利伟当年只是完成了中国航天载人飞行的一半事业,另一半是由刘洋来完成的.
13.
【解析】根据要求,应以描写为主,在描写的过程中插入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对描写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修辞手法可使描写形象,使议论、抒情更加生动.
【参考答案】俗话说女人是水做的,那我说妈妈就是水神.
妈妈很爱哭,眼泪像春雨一样,连绵不绝,特别是当我做了错事时.
有一次,我和外婆斗嘴,把外婆气得直对妈妈说:"看,这就是你教的好儿子.
"到了晚上,等其他人都睡了,妈妈来到我的房间,把我叫醒,给我讲了一堆大道理,可我还是有点儿不耐烦.
妈妈说着说着眼泪就像珠帘一样,我难过极了.
看见妈妈这个样子,我马上起床跑到外婆房里给外婆赔礼道歉,外婆笑了起来,然后指指背后,我看见妈妈在门口偷偷地笑了.
从此以后,妈妈的眼睛就成了我人生的航标.
母爱似水,把我的错误洗濯得一干二净.
14.
【解析】图文转换题,首先要读懂图表.
图表的横轴表示课外活动次数,纵轴表示学生动手能力值,从图表上可看出,随着课外活动的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值也增加.
最后,用简明的语言准确表达即可.
【参考答案】从上图可看出课外活动次数与学生动手能力成正比,它说明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5.
【解析】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强调的是讽刺的寓意.
然后要仔细观察画面,三名运动员一样吗不一样.
为什么后面一个特别看看他脚上的"户口本"就知道了,原来是"外地户口".
【参考答案】(1)B(2)在比赛的场地上,三名运动员的起跑线竟然是不同的.
左右跑道上两名运动员的起跑线比中间跑道上的运动员的起跑线要靠前一大截;并且中间跑道上的运动员的一只脚上还拖着一个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拖的是一个"户口本".
此时,裁判员已举起号令枪,发出了"预备"的口令.
16.
【解析】画面意思可根据漫画题目的提示与画面内容进行表述.
明白此漫画运用了象征手法,树苗是象征小孩或学生,寓意就容易揭示了.
【参考答案】(1)在一味的吹捧中,茁壮的幼苗也不能长成参天大树.
(2)对小孩(或学生)不能一味夸奖,特别是不能吹捧,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专项强化演练十六1.
【写作点拨】一个人做事,会有外在的要求,也会有内在的要求.
但最根本的,应该遵从什么就那些石匠们来看,作品无关大局,没有外人的注意,他们为什么没有偷工减料甚至放弃"他们的雕刻是给上帝看的"显然是理解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的关键.
正是因为为上帝而雕刻,才会这样不计回报、不图名利,发自内心地产生对工作的热忱、对工作的责任,产生对工作的神圣感和满足感,才会在寂寞而艰辛的工作中默默坚持,辛勤耕耘……那么,"上帝"就可以理解成:事业心——对事业的虔诚、责任、温情与敬意;工作理想——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做人的良心、良知;对工作的纯粹的信念;心中的道德律……这种不计名利、荣辱,在寂寞、平凡的工作中的默默耕耘、辛勤劳作,成就了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人格.
而那些为浮华时世所诱惑,带着满脑子功利思想去做事的人,却不能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
可以从职业精神(操守)的角度,谈专注的精神,谈真诚的态度,谈纯粹与神圣感,谈为人的本分与底线,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谈慎独,谈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精神……可以从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思考石匠们这样普通、平凡的人生有没有价值和意义,谈平凡与伟大,谈寂寞中坚持与努力的意义,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谈做好自己的本分、脚踏实地,谈细微之处见精神……可以从伟大作品、伟大人格如何产生的角度,谈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义,谈不图回报、不求关注的纯粹的心态……2.
【写作点拨】这类作文题在审题时注意一个审题原则:逐则分析、对比分析、综合分析.
(1)逐则分析:是叙述描写的材料要注意抒情议论的文字,是议论文字则要找到表明观点的内容,明确主旨.
如材料1:龙应台的质疑语言,其观点主张中国人应该要生气,即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
材料2:2012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其观点:主张中国人不要随便生气.
(2)对比分析:要明确多则材料之间是互补关系还是对立关系.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种对立关系.
(3)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多则材料的观点,而采取以下分析方法审题: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异中辨异、互补叠加.
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观点是对立的,一个主张人应该要生气,一个不赞成生气.
我们可以采取异中辨异方法来加以分析.
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第二则材料实际上是第一则材料的延伸与拓展.
为什么中国人不敢生气呢正是因为很多中国人由于受到不同的教育和社会影响,当自己遭遇不公平时,总是世俗地认为"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以至于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面前,都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沉默.
这种沉默最终变成麻木,最终失去了血性,失去了骨气.
据此,可确定如下立意:①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正).
众所周知,当今一些中国人面对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表现为自私、懦弱与不敢抗争.
如面对钓鱼岛事情,"表叔"事件,"小悦悦"事件,黑心食物等,中国人要敢于生气,敢于反抗.
②中国人,不要随便生气(反).
这是从第二则材料引发的观点,即在个人情绪控制方面,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生气,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和睦相处.
这种审题是符合题意的,但在立意上不够高雅.
③中国人,该生气时要生气(折中).
面对社会上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我们要敢于生气;当中国遭到列强侵犯时,中国人要敢于反抗.
不过,如果面对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我们要顾全大局,不要轻易生气,要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中国人,该生气时就生气.
3.
【写作点拨】这个话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我们不妨将这一话题变成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面对央视以"百家讲坛"如此大的阵容来推广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化,面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失色,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争论,我们不能不想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也不能不思考:我们民族的根又在哪里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把握,可立论,可驳论;可纵横古今中外,亦可单单针对当今社会现象进行褒贬.
写其他文体也未为不可,关键是在行文中透露出一种责任和使命意识!
4.
【写作点拨】何谓"坚守"不顾攻击、危险或任务的艰难,具有坚持做某件事的理想或信念.
"坚守"什么可以是具体的,如阵地、岗位之类;可以是抽象的,如承诺、底线、信念、理想、人格、高贵、正直、宁静等.
"坚守"会如何不"坚守"又会怎样是不是总要"坚守"把这些问题想透了,文章就有了思想和结构基础.
古老的中华文明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东西;纷繁的社会现实中,有不少发人深省的事件.
在写作时,一方面在素材选择上注意时新素材与经典素材都要有,用纵线来结构文章,体现"坚守"的主题;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行文.
5.
【写作点拨】命题者以寓言材料来命题,其命题意图比较隐晦,需认真揣摩材料,使之由暗到明.
首先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1)"再活一次"不可能,其希望自然落空;(2)材料处处在借对方之口说出己方的优势,实际上是互有优势,用不着羡慕甚至成为对方;(3)所羡慕的内容(即成为对方的理由)在价值观上是不足取的.
所以,材料隐含的倾向性是否定这种"希望"(成为对方).
那么,正面的表述就是"坚守自己的灵魂""信任自己""守望自己的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就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品尝自己生命的滋味""展现自己生命的大美"等.
6.
【写作点拨】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试题选取了李大钊的经典名言作为材料,告诫人们要珍惜"今天".
李大钊的话具有思辨性,第一句强调不要忽视今天的重要性,不要只是回想过去,也不要空想将来;第二句强调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为将来作打算;第三句用一"宜"字从正面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要善于抓住今天,为将来打下基础.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1)强调抓住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2)批评只活在回忆里而忘却今天的态度;(3)批评只活在梦想里而忘却眼前的态度;(4)着眼于过去和现在的关系立意;(5)着眼于现在和将来的关系立意;(6)着眼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立意.
7.
【写作点拨】这是一道童话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奥芝法则"告诉我们:要开启生命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只能靠自己.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立意:(1)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依赖别人.
这样才能发掘自身的巨大潜能,实现目标.
(2)树立责任意识.
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和失败负责,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消极怠工.
(3)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有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4)要有勇气、决心.
尤其是当我们面临困难和失败时,我们都应当有勇气面对,有决心改正.
8.
【写作点拨】这是一道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类作文题.
"富二代"是当前社会流行的热词,人们对"富二代"褒贬不一.
材料中的"富二代"作家毛可一、涅槃灰、姜晓彤都是成功的典型.
审视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1)着眼于"富二代"本身立意: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内动力,家庭的富有只是外在条件.
②"富二代"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这使得他们在社会竞争中的起点要高于普通人,但这并非成功的必然条件.
③内强自我,外借家富.
从内外因的关系角度立意.
(2)着眼于人们对"富二代"的看法立意,如针对社会上对"富二代"的偏见立意.
9.
【写作点拨】这则材料的深刻意蕴体现在富翁与小孩的对话上.
小孩之所以选择富翁,是因为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要报答富翁对他的帮助和关怀,这是善与孝的体现.
因此,作文的立意可以落在"人要懂得选择善"上.
从小孩选择富翁这一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善与孝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不要因为物质利益而遗失了善与孝"等立意.
在材料选择上,可以运用上面所列的正面素材,来说明传承善与孝的意义.
当然,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联系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孝行为,来论证如何行孝的问题.
10.
【写作点拨】这道哲理故事类材料作文题,意味深长,颇费思量,命题者重在考查学生分析、提取、整合和概括材料的能力.
故事采用对比的手法,讲述工匠一组将寺庙装饰得五颜六色,华丽而精巧;和尚一组将寺庙整修得非常干净,显出本色,光泽如镜.
皇帝对前者的反应是"满意地点点头",对后者的反应是"被这种庄严深深地打动了",由此可知后者胜过前者.
将这些故事要素转换成哲理,便是简朴的本色比华丽的装饰更能打动人心.
由此可以提炼出以下立意: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过分追求华丽有时会适得其反,简朴的本色更显自然之美;②与其浮华装饰,不如回归本真,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单位或个体,都不必过于包装、粉饰自己,展现本真就好;③与其文过饰非夸夸其谈,不如做回自己;④美丽源于本色,庄严来自朴素;⑤远离喧嚣,回归宁静才能尽显本真;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寺庙不是游乐场,恢复其本来面目就会美丽动人,同理,不是每株植物都能成为牡丹花,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乔布斯,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等等.
审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从哲理故事的整体入手,而是随意从材料中找一个或两个词语,然后以此为话题展开,从而偏题、跑题.
例如看到"美丽",便写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看到"点点头""打动",便写美是多元的,学会包容不同风格的美等,这些都是偏离主旨的.
11.
【写作点拨】这是一道材料+标题类的作文题,材料有引出标题、提示标题的作用.
材料通过对话的方式,强调了"同自己谈话的能力"之于提升人的思想和情感境界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安提斯泰尼从哲学中获得了与自己谈话的能力,那么"同自己谈话"是什么意思呢作为谈话的客体,同长辈谈话、同老师谈话、同领导谈话、同朋友谈话等都能很好理解,但同自己谈话怎么谈无非是把自己虚拟成长辈、老师、领导、朋友等,拿自己的疑惑向虚拟的自己请教,拿自己的苦闷向虚拟的自己倾诉,拿自己的颓废向虚拟的自己交流……其实质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安慰、自我鼓励、自我批评.
弄清了题意,写起来并非难事.
写议论文,通过"同自己谈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同自己谈话","怎样同自己谈话"三个问题来开启思维,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来阐述"同自己谈话"对人生的意义;写记叙文,可以描写一次或几次同自己谈话的经历,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烘托再现当时情景,诠释主题.
写作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忽略材料提示,改变自己同自己谈话的性质,写成别人同自己谈话,或者干脆写成"谈话",以此来强调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严重偏题的.
12.
【写作点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方法与效果密切相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从智者的角度立意:用引导的方法启发别人去思考,效果比直接告之要好得多,老师教学生也应如此.
②从母亲的角度立意:有时直言忠告,不如婉言表达的效果好.
③从钉木板的方法之一立意:硬碰硬,往往两败俱伤,做工作也是如此.
④从钉木板的方法之二立意:利用一定的条件,一方似乎达到了目的,其实效果并不好.
⑤从钉木板的方法之三立意:做人做事有时需要婉转曲折一些,这样或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SpinServers服务商也不算是老牌的服务商,商家看介绍是是2018年成立的主机品牌,隶属于Majestic Hosting Solutions LLC旗下。商家主要经营独立服务器租用和Hybrid Dedicated服务器等,目前包含的数据中心在美国达拉斯、圣何塞机房,自有硬件和IP资源等,商家还自定义支持用户IP广播到机房。看到SpinServers推出了美国独服的夏季优惠促销活动,最低月...
hostsailor怎么样?hostsailor成立多年,是一家罗马尼亚主机商家,机房就设在罗马尼亚,具说商家对内容管理的还是比较宽松的,商家提供虚拟主机、VPS及独立服务器,今天收到商家推送的八月优惠,针对所有的产品都有相应的优惠,商家的VPS产品分为KVM和OpenVZ两种架构,OVZ的比较便宜,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点击进入:hostsailor商家官方网站HostSailor优惠活动...
官方网站:点击访问火数云活动官网活动方案:CPU内存硬盘带宽流量架构IP机房价格购买地址4核4G50G 高效云盘20Mbps独享不限openstack1个九江287元/月立即抢购4核8G50G 高效云盘20Mbps独享不限openstack1个九江329元/月立即抢购2核2G50G 高效云盘5Mbps独享不限openstack1个大连15.9元/月立即抢购2核4G50G 高效云盘5Mbps独享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