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与云计算结合
IT S是交通和计算机融合的产物。近来交通和计算机技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通方面随着欧盟、北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以上各区域内的交通物流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与这种趋势相适应信息大集中模式的云数据中心的建设成为必然的选择。计算机技术方面 “云计算”模式的出现为计算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两者的最新发展结合提出“智能交通云”的概念。并以【交通卡数据交换中心】和【货物和集装箱RFID数据交换中心】为例加以说明。
一概要
1.1经济背景区域物流一体化
战后以德国和法国为核心欧洲启动了一体化的进程。 目前欧洲一体化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硕果。随后以美国、加拿大为核心 启动了北美一体化的进程。而最近的区域一体化的热点就是日本所积极倡导的以中日为核心的东亚一体化进程。尤其是在日本鸠山由纪夫首相上任以后提出“脱欧入亚”构建东亚新秩序。最近日本政府更是派出643人之多的代表图访华这一走向尤其引人注目。
尽管在政治上 东亚一体化还面临诸多复杂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经济上东亚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尤其是交通物流领域 比如最近中韩的海底隧道、 中国到东亚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延伸更成为东亚各国官方和民间机构所关注、研究的重点。
每个区域一体化的合作国家中间总是存在双子星类似的核心国家。欧盟的双子星是德法不言而喻东亚的双子星就是中日。伴随着一体化的进展合作会越来越密切两者之间的政治隔阂也会逐渐消融。随着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两者会合力加强对涉及到经济利益的主导权的控制。这集中体现在金融、交通和信息的主导和控制上。
经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某种意义上所谓经济就是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个结果。因此实现了对于三者的控制就掌握了区域一体化的主导权。
比如 目前中国的公路和铁路的延伸计划是各方关注的热点 因为如果中国的公路和铁路能往东南亚延伸那么我们就可以掌握东亚物流的主导权。可是从这一问题上我们同样看出目前的决策规划对“看的见”的公路铁路的重视而对“看不见”的信息的忽视。实际上随着物流运输逐渐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两者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融合性而且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金融和信息的发展融合轨迹加以说明。
1.2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融合资金流动、实物流动、信息流动是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当然还包括人员流动 。探讨一下金融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 以及金融监管机构如何通过主导信息的控制和管理来实现对资金流动的监管和控制这对于交通行业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工商银行为例。工行的某客户需要把某账户的一部分金额转账到工行的另外一个账户那么通过工行
自己的系统就可以完成转账。可是假如工行的账户想转账到建行的账户这就涉及到跨行转账问题。在以前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银行票据人工完成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的中央银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探索通过计算机手段进行跨行转账、支付、清算等问题。经过95年一个先导系统的建设。 目前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 ChinaNational Advanced Payment System基本建设完成并为各个商业银行比如工行、建行、农行以及诸多中小银行等提供服务。
CNAPS主要包括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 同城清算系统、银行卡授信系统等等应用。可是它除了为商业银行提供支付清算服务 同时还承担起中央银行很多诸如支持货币政策的实施,防范和控制支付风险,获取行业基础数据等监管功能。
借助于集中处理模式的信息系统 中央银行虽然并不直接涉及吸收存款储蓄、发放贷款等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但是通过对信息系统控制实现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在一个国家内部各个银行之间的跨行支付清算信息系统掌握的中央银行手里。而国际间的支付清算主要通过S WIFT系统进行。 S WIFT是有美国、加拿大和欧洲银行主导建设的国际银行间清算痛惜系统。该系统在1973年开始建设 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结算的基础性通信网络每天发送的电文多达500万条金额数万亿美元。这也反映出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某国家或者某机构对信息系统的控制级别实际上反映了该国家或者该机构在整个行业里面的控制力。
可以说信息化和金融行业的发展已经是密不可分这也为交通行业的信息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思路。随着交通信息化的发展为了更好的监管交通行业以及全面的把握交通行业的信息 因此建设一个大集中模式的云数据中心就成为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1.3技术背景云计算中心
计算机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变迁。因此述计算中心的建设之前简单回顾一下计算中心的发展过程。
电子计算机在1945年发明时主要用于军事用途。随着商业公司的加入计算机逐渐从军事应应用推广到商业应用。早期的计算机是一种非常昂贵的设备只有一些大型的商业公司才有财力拥有。即便对于财力雄厚的公司计算机也非常昂贵 由一个用户专享计算机资源是非常浪费的。为了提高利用效率这时候的计算中心的模式是大型机+终端的模式。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大型机以后相继有中型机、小型机问世但是整个应用的模式还是以大型机、 中型机、小型机为核心的集中式的应用模式。
进入80年代以后 IBM推出个人用计算机PC随着个人电脑的处理能力不断的提高人们发现很多计算中心处理的任务完全可以由个人PC所代替。 因此除了银行、保险、石油等专业领域还在使用大型机以外大多数的商业公司都在使用PC、或者PC服务器来处理。也就是说计算机的使用模式从集中走向了分散。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中心再次由分散走向了集中。这就是目前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热点概念——云计算。实质上它是以前的大型机+终端模式的回归只不过现在的云计算中心不再是以前那种物理意义的大型机而是许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
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这些服务器集群在物理上是分布的但是逻辑上是统一的通过这个统一的虚拟云计算中心为终端提供各种各样的计算和存储服务。就像我们访问新浪网站一样。新浪网站在世界各地拥有上万台服务器但是对最终用户而言新浪网站只有一个。
我们可以把云计算比喻成电网服务器集群比喻成发电站。发电站可以有很多个但是使用者并不关心发电站有几个在哪里就像连上电网就可以用电一样连上云计算网就可以使用云计算中心的各种资源来存贮数据和进行各种各样的运算。
二建设策略集中、共享、服务
在以往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总的模式是 由各省、各地区主导完成。这就造成了各地区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而且由于各地的具有当地特有的因素软件完全复制也是不可能的在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当地特点进行二次开发。这就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交通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也迟迟得不到提高。
在下面将要阐述的【交通卡信息交换和结算中心】以及【货物和集装箱RF ID信息交换中心】的建设中以两个数据交换中心为试点探索一条新的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和模式。下面将从数据集中、数据共享、数据服务三个方面对此加以阐述。
21数据集中
以云计算模式建设云数据中心实现数数据集中存储和处理具有以下优点。l集中建设避免重复投资
由于采用集中建设这就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成本。l安全性
服务器实现了集中管理 由中心统一维护实现了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l降低初次投入成本
在以往的云数据中心建设中为将来的业务增留空间设备的投资往往高于目前的实际需要。云计算云数
据中心在系统开始建设的时候只需要投入实际需要的计算设备。之后随着服务增的要求随时对设备进行扩充。
2.2数据共享
在实现了数据集中以后这就为数据共享提供了可能。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谓共享双方可以访问对方的数据他更多的意义是指双方的合作。这一点是由于云计算中心所具有的“物理分布、逻辑统一”的特点所决定的。
所谓物理分布是指计算中心的资源、设备在物理上是分布的 比如说天津、上海、长沙都可以设置区域的计算中心。这是以往的大型机为核心的计算中心所部具备的特点大型机在物理上是不可分割的但是基于云计算模式的计算中心 由于采用的分布式的计算机集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地域的计算中心。 当然金融等行业应用中也可以在机群中设置大型机不过这时候大型机已经融入到整个机群中成为整个机群的一个成员 。
所谓逻辑统一指的是这些计算资源虽然是分散的但是用户在访问这些计算资源的时候不需要意识到这些对使用者而言这些资源是统一的。这种模式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互联网网站。 比如谷歌(google公司它使用一个由100多万台计算机组成的巨型机群提供服务这些机群分布在世界各地很多个计算中心但是用户完全不需要意识到这一点。
“物理分布、逻辑统一”这就为中心和地方之间的数据合作和数据整合提供了可能。在数据中心信息整合的整体逻辑架构下在地理位置可以采取分布式的部署。 比如长沙面向设置长株潭城市带服务的云数据中心在天津设置面向环渤海带服务的云数据中心。在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上可以借助地方的资源和力量或者由地方主导。系统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与数据交换中心和整体框架的整合 因此对地方而言它可以和过去一样控制和使用自己的资源而对外部用户而言整个交通行业的信息是统一的这样数据共享就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
2.3数据服务
信息服务数据服务是目前交通行业信息化的方向和重点。那么什么是信息服务呢下面通过日本金融行业行业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日本银行主要包括下面几种类型的银行一国有政策性银行主要包括日本银行 日本进出口银行和日本发展银行等。二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代表是三菱东京银行三井银行等。三小型银行主要包括一些农业信用合作社渔业信用合作社和小型城市银
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它们有实力在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为自己开展金融业务服务。对于小型银行而言它们显然不具备实力大规模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这就限制了它们的业务发展。可是他们也需要同样的服务面对这种情况 由日本金融厅主导 由日本电信电报公司主持开发了面向中小银行提供信息服务的“共同利用中心”。它的逻辑结构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在“共同利用中心”的逻辑框架下为众多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业务系统。 同时设置“数据交换中心”为整个系统内的各中小银行之间提供数据交换服务这样就把众多中小银行的数据资源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这就为中小银行的客户带来的便利对中小银行客户而言只要该银行是这个网络的一个成员那么该用户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获得银行的服务。
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前面论述的“物理分布逻辑统一”的特点。该系统把硬件和软件系统整合以后以“数据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提供大大降低了中小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门槛它们不需要自己投入巨资去购置昂贵的计算机设备也不需要开发复杂的业务处理软件只需要付出一定的信息使用费就可以得到全面的信息服务。对中小银行而言与独立开发和维护一套软硬件系统相比信息建设的费用大大的降低了。因此系统推出以后收到中小银行的广泛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由于系统由日本金融厅主导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升级维护也集中进行系统建设的水准和质量也获得保障。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中小银行系统分散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整体提高了中小银行的信息化水平。此外金融厅通过对中小银行信息系统的集中也有效的实现了对中小银行业务的监管控制。
其实在交通领域 同样存在这样的“数据服务”的需求 比如“道路实时监控系统”。在北京的主要路口都安装有摄像头摄像头由交通控制中心集中控制交通控制中心可以随时得到道路的通行情况。可是这样的系统只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型城市才有财力去建设和维护对于一些中小城市、县城而言它们就没有这样的财力。这种情快下利用上面提到的逻辑整合的方案 同样可以为中小城市提供“道路监控”的数据服务。该系统的示意图如下。
这种结构同样利用了上面提到的“逻辑整合”的概念。设置在各地的摄像头信息集中到统一的“道路实时监控系统”中来 由于系统是由数据中心负责整合这样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它们不需要投资建设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只要把当地的摄像头和此系统相连即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道路实时监控的建设费用。一般的地方都可以负担得起。 同时系统利用公共的因特网和中心连接 由于采用专有的系统这样一般大众也可以得到道路的实时通行情况。改变了目前“道路实时监控系统”不能向社会大众开放的弊端。
以下将通过【交通卡信息交换和结算中心】以及【货物和集装箱RFID信息交换中心】两个具体的实例 阐述如何通过“数据集中”和“服务导向”的模式来建设交通运输云数据中心。
三交通卡信息交换和结算中心
随着储蓄卡、信用卡的推广各类卡片的使用越来广泛。 “刷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出行、消费的快捷、便利的支付手段。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建设和推广“城市一通卡”并逐渐把“交通卡”和“金融支付”相融合从而实现公交、地铁、超市购物、小额支付和自来水、供电、煤气等公用事业收费结算等功能为市民生活提供服务和便利。
可是如同交通系统大多数的信息系统一样各地的一卡通同样面临“信息孤岛”的问题。也就是说北京发行的一卡通只能在北京才能做到“一卡通”上海的“一卡通”只能在上海附近有限几个城市通用。全国的城市交通一卡通迫切需要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全国范围内真正的“一卡通”。
下面将沿用在概要部分中论述的“数据集中”和“服务导向”的观点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3 1日本交通卡银行卡互联互通现状
和中国的状况一样 日本的金融行业的信息化电子化水平要领先于交通运输行业 日本的银行卡的发展比交通卡的发展要早一些但是目前两者的发展已经日益融合充分体现了两者的“竞合关系”。因此研究一下日本交通卡和银行卡的现状对于国内的交通卡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日本地铁和轻轨电车承担了公交交通的绝大部分 因此日本普通市民接触最多的就是轻轨电车交通卡而且多数采用RFID非接触卡。从2001年开始東日本旅客鉄道开始发行Sui ca卡到2009年发卡量已经达到3001万枚。 2006年开始東海旅客鉄道开始发行TOICA卡。 2007年开始北海道旅客鉄道发行K it ac a卡。上述以外还有很多地铁公司发行了各种各样的乘车卡。卡的功能也基本类似。
上述各种卡是有各地的铁路公司发行的除了作为乘车卡之外还可以在车站内的超市、 自动售货机等购物消费。这些卡发行之初也和国内类似相互不能够通用功能也不够丰富。从2006年开始随着发行卡的公司逐渐增多互联互通被提上议事日程。从2006年开始各个铁路公司的信息集中到日本铁路总公司进行汇总并且和日本的信用卡金融数据系统CAFIS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了“交通卡”和“银行卡”的融合可以乘车消费和加油等等极大地拓展了交通卡的使用领域促进了交通卡的发行普及。
32交通卡信息交换和结算中心
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内家通卡的互联互通交通卡信息交换和结算中心建设思路和上面的日本的互联互通的做法一致在保持区域的独立性的前提下设置数据交换中心为交通卡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数据交换服务。此外数据交换中心还和银行之间实现数据交换实现“交通卡”和“银行卡”的融合这就是“交通卡”和“银行卡”的联名卡。 所谓联名卡是和单一用途的卡相对应的概念。 比如说乘车卡加油卡航空里程卡信用卡这些都是单一卡。而联名卡就是上述卡的一个组合。 比如加油卡和信用卡的联名卡就是指石油公司和银行联合发行的卡既可以加油也具备一般信用卡所具备的所有功能。
四 货物和集装箱RFID跟踪识别信息交换中心在国际间区域一体化的进展的同时 国内的省间、城市间区域一体化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比如环渤海城市带长株潭城市带长三角城市带等等区域一体化对交通物流的信息集中提出了要求。所谓现代物流指的是将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而物流信息化完成这一切的基础。
根据交通部在2006年的一次调查在交通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中 中国远洋集团一家企业就占去了全国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30%左右的份额。可见物流运输业对交通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可是并非所有的企业有中远的实力和规模全国还有很多中小规模的运输物流企业它们没有实力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而且就算是以中远的实力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物流信息的整合 以一个企业的力量同样是不足的。因此就迫切需要比企业、区域更高层面的信息整合。
41日本RF ID信息交换中心现状
随着国际贸易量的急剧增加集装箱运输成为目前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每个集装箱具有唯一标识箱号 在整个运输链条中集装箱就是通过箱号识别和管理的。 目前箱号的识别主要通过人工进行出错率高效率低每年给物流运输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目前人们逐渐采用RF ID射频标签技术来对集装箱进行识别和管理。在集装箱上黏贴RF ID射频标签记录集装箱箱号箱型装载的货物种类和数量等数据。在经过装有识别设备的公路入口铁路入口和港口码头时读写器读取RF ID中间所存储的信息实现集装箱的动态跟踪和管理。用于RF ID的识别准确度高识别速度快有效地降低了人工管理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差错率提高了集装箱的运输和进出港速度。
42 RFID跟踪识别信息交换中心建设方案421层次结构
从上面的应用可以看出要提高整个RFID跟踪系统的效率必须把整个物流链条的系统集中起来进行数据交换。否则公路和港口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系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目前的物流信息交换多采用层次结构分为若干个层次这就每一层都需要设置数据交换机构很容易造成信息孤岛。而且不同的信息中心都要购置计算机硬件开发计算机系统建设成本高。
采用集中模式以后 中间层次的信息中心都被整合到了同一的逻辑框架下层次变得极为简洁而且中间层次的数据中间之间 由数据中心统一负责企业与企业之间各地方之间各港口和海外港口之间的信息互联极大的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出现。
五 总结
目前交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往往各省、各地区主导完成这就造成了各地区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虽然交通部所期待的目标是由某省某地区试点建设示范项目积累经验然后推广。然而所谓推广往往是同样的系统在全部范围内的复制设备的重复投资、软件的重复开发在所难免。
集中模式却改变了当前模式的弊端。 比如说“道路实时监控系统” 以往的示范到推广的过程 中小城市也要购置计算机安装软件部署摄像头这样做的成本极其高昂。但是新的模式下从示范项目到推广却变得非常的简单 中小城市只需要在本带道路安装摄像头即可计算机硬件软件的购置维护都不再需要。 由此可见 同样是示范项目推广的模式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以前的推广是技术和应用方案的推广而现在的推广是产品和服务的推广。
通过“数据集中”为社会提供“数据服务”这样的做法摊薄了成本使之前不具备信息化能力的边远地区也可以获得高水品交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这些交通信息整合推广是由数据中心所主导的并且数据中心在整合国内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后所推出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省、一个地区所无法组织和提供的。这就整体提高了交通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由于信息集中管理,实现了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为交通行业的集中监管、集中控制提供了信息基础。因此信息管理实现集中不仅仅是指资源的集中 同时也是管理的集中和服务的集中 因此可以称之为“服务导向”的“大集中”。
ucloud云服务器怎么样?ucloud为了扩大云服务器市场份额,给出了超低价云服务器的促销活动,活动仍然是此前的Ucloud全球大促活动页面。目前,ucloud国内云服务器2元/月起;香港云服务器4元/首月;台湾云服务器3元/首月。相当于2-4元就可以试用国内、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这三个地域的云服务器1个月了。ucloud全球大促仅限新用户,国内云服务器个人用户低至56元/年起,香港云服务器也仅8...
进入6月,各大网络平台都开启了618促销,腾讯云目前也正在开展618云上Go活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香港/新加坡/硅谷等多个地区云服务器及轻量服务器秒杀,最低年付95元起,参与活动的产品还包括短信包、CDN流量包、MySQL数据库、云存储(标准存储)、直播/点播流量包等等,本轮秒杀活动每天5场,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本页。活动页面:https://cloud.tencent...
Krypt这两天发布了ION平台9月份优惠信息,提供一款特选套餐年付120美元(原价$162/年),开设在洛杉矶或者圣何塞机房,支持Windows或者Linux操作系统。ion.kryptcloud.com是Krypt机房上线的云主机平台,主要提供基于KVM架构云主机产品,相对于KT主站云服务器要便宜很多,产品可选洛杉矶、圣何塞或者新加坡等地机房。洛杉矶机房CPU:2 cores内存:2GB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