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的一些评价
罗大佑曾用他的歌去概括引领了一代人的青春和回忆,有人指出他的音乐已经升华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包涵了太多思想:初恋的风花雪月、成长的年少轻狂、不愿随波逐流的愤世嫉俗、异乡游子的悲痛感伤……其间的苦痛与甜蜜都在那天然、不矫揉造作的音符里被心底流淌的节奏串起……所有的评价都是徒劳的,经典词曲的最佳结合至今无人媲美,然而,这一切都过去了,就像时间不会倒流、地球不会停止旋转,只有,只有在大佑再次用心唱起那《光阴的故事》,再现《童年》和《你的样子》,《海上花》将携带满怀的《乡愁四韵》把你带回到那永不再回来的日子……
这就是罗大佑的音乐本质,人们通过这种音乐文化媒介,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体感动。
尽管罗大佑本人一直在重申自己的演唱会将有三分之一的新歌,但更多的歌迷表示他们还是缘于对大佑难以释怀的老歌去的。
也许在潜意识里,大佑也在追溯,这也是他把这次演唱会称作“之乎者也”,和自己二十几年前第一张专辑同名的原因。
大佑想检查自己的歌在二十一世纪的2005年,是不是在现场的聆听和视觉上还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并用这次的北京演唱会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
而不再年轻的歌迷们也许对此无所谓,只要能在物质越来越丰富、情感却越来越贫瘠的今天,再次体会年轻的激情,哪怕只是沉默聆听,也好!思维
章子怡 罗大佑。
/p/ent/y/2013-06-09/182662529577 .html
把空格去掉 粘贴到网址栏里即可
罗大佑发飙,一次就是20分钟,台上的曾一鸣被骂懵了,然后背过身去扯起T恤抹眼泪。
而导师章子怡表情黯淡,突然间章子怡打断罗大佑:我们做老师,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该鼓励的时候你不能吝啬表扬他。
章子怡越说情绪越激动,中途哽咽离场。
罗大佑的个人资料
罗大佑(1954年7月20日-),台湾省苗栗县的客家人,祖籍广东省梅县,是台湾地区的创作歌手、音乐人,有“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
曾创作并演唱〈恋曲1980〉、〈恋曲1990〉、〈童年〉、〈光阴的故事〉、〈鹿港小镇〉、〈爱人同志〉、〈亚细亚的孤儿〉、〈野百合也有春天〉、〈皇后大道东〉、〈之乎者也〉、〈海上花〉、〈是否〉等国语、闽南语、粤语脍炙人口的歌曲,对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园民歌及整个华语流行音乐风格转变有划时代的影响,其歌曲也是许多歌手争相翻唱的对象。
罗大佑简介
罗大佑(Tayu Lo),1954年7月20日出生于台湾台北,是台湾省苗栗县的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州市区梅县区,台湾地区创作歌手、音乐人、纵贯线乐队成员之一。
[1]
1972年参加学生乐队担任键盘手。
[2] 1976年正式投入商业音乐创作。
[2] 1981年首度担任唱片制作人,制作歌曲《童年》。
[3] 1985年协同张艾嘉、李寿全等创作完《明天会更好》后离台赴港发展;同年,发表歌曲《皇后大道东》。
[4] 1990年于香港成立“音乐工厂”[5] ,为电影《衣锦还乡》担任配乐,获得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配乐奖。
[6]
1995年结合台湾多位幕后合音人员,制作推出罗大佑与OK男女合唱团合作的台语专辑《再会吧!素兰》。
[7] 2000年赴上海、杭州、南昌、昆明举办“世纪巡回演唱会”。
[8] 2002年《昨日遗书》于北京发行。
2005罗大佑发行专辑《美丽岛》。
[9] 2009年加入纵贯线乐队,与李宗盛、周华健和张震岳,展开一年世界巡回。
[10] 2013年3月罗大佑加入《中国最强音》,担任该节目的导师。
罗大佑是谁
罗大佑的崛起与校园民歌息息相关,却又保持相当的距离。
当各校园内风靡着流行的金韵奖、民歌风时,他却一脚踏入电影配乐与插曲的世界,而其作品之风格也明显的与当时的流行歌曲与校园民歌划下界线。
1980年罗大佑从医学院毕业,以考上医师执照的条件向父亲争取到录制唱片的经费,前往日本录制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由成立不久的滚石唱片发行。
其墨镜、卷发、黑衣的造型,为当时的台湾掀起一阵黑色旋风,其对土地的关怀(鹿港小镇)对爱情的新观念(恋曲1980)等,都在当时造成震撼,并成为日后加入台湾流行音乐的创作人努力跟进或企图颠覆的对象。
亚西亚的孤儿(1982)、未来的主人翁(1984)等,呈现出罗大佑中期作品的关心层面,亦给予流行歌坛另一种刺激与更多思考空间。
罗大佑于1984年年终告别演唱会后暂别台湾乐坛。
演唱会之实况录音于次年发表,为台湾第一张现场论因专辑。
1985年3月罗大佑离开台湾前往纽约习医,其间曾发表《明天会更好》一曲,隔年转往香港,并决定弃医专心从事音乐工作。
在香港发展之初,仍是以电影插曲开始,1986年一首“海上花”让他成为香港配乐的新宠,《东方之珠》甚至被香港人称之为“香港的歌曲”。
1987年于纽约获颁“亚洲最佳杰出艺人奖”, 1988年“音乐工厂”在香港成立,罗大佑再次表现他敏锐的观察力与挖掘生活的特长,在香港岛上为两岸三地的中国人世界作沟通,其影响力之深远在卡拉OK 风行的台湾,从其作品的高点唱率可见一斑。
1994年的《恋曲2000》则是非常个人的专辑,尽管其气势庞大的格局连罗大佑自己都还不知为整张专辑定位,但他表示,这是他很满意的一张专辑。
1995年底与1996年初,罗大佑的另一种创作风格在《罗大佑与OK男女合唱团》中呈现,两张台语的专辑以电子琴花车巡回台湾各大庙口演出,亦创新台湾流行音乐的表演空间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