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科技产业园为什么说气象服务行业在未来会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中国气象科技产业园  时间:2021-09-23  阅读:()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科研条件

据2015年12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正研级科研人员54名,副研级科研人员99名。

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分别为122人和71人;45岁以下研究员占研究员总人数的71.4%。

全院有52名科研人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拥有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气象局特聘专家等青年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张人禾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联寿、徐祥德 据2015年12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拥有6个研究所(中心)、1个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和3个中国气象局部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监测与服务中心以及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创新基地也设在该院,另有与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联合共建的遥感与气候信息开放研究实验室,还设有遥感与气候信息开放研究实验室和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室,以及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中国科学院寒旱所联合共建的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开发实验室: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部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强风暴实验室、云雾物理实验室、大气化学实验室 信息系统建设 1.网络系统 建立了以CISCO6509为核心、CISCO3750为接入层的宽带局域网络系统,提供了气科院到中国气象局大院骨干网和的网络连接。

主干网上联带宽达到万兆,用户桌面带宽达到千兆。

2.存储系统 建立了以IBM DS8100和IBM XIV为主体的大容量数据存储系统,在线存储能力达到160TB。

该系统保存的数据主要是历次科学试验外场观测数据、灾害性天气研究个例数据、大气成分观测数据、雷电数据、雷达数据、中尺度再分析数据、长序列NCEP预报和再分析数据、经整理后的业务观测数据、实时业务数据等。

2012年将新增存储能力200TB。

3.计算系统 建立了以IBM P575服务器集群和IBM DS4800存储为主体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以及以刀片服务器集群为技术架构建立的重点实验室临近和短时预报业务系统,总体计算能力达到3.98 Tflops。

主要运行的系统和模式有大气化学数值预报系统、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Grapes-meso、人工影响天气准业务模式、气科院气候系统模式等。

4.网络应用系统 网络应用系统是气科院科研、业务和行政办公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NOTES办公系统、Email邮件系统、内网安全系统、防病毒系统、气科院外网网站等。

5.信息共享系统 为重大研究项目和重点实验室的灾害性天气研究建立专题数据库。

包括前两个973项目、青藏高原外场试验、jica项目、科技部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等。

在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暴雨外场试验数据库;大气环境基础信息库和大气环境综合信息库;灾害天气个例数据库;气科院实时数据接收管理和共享系统等。

技术支持建设 1.技术开发 为了更好地支持重大研究项目和科研成果的业务转化,针对中尺度天气研究和预报特点,研究院开发了集数据收集、处理、分析、预报为一体的中尺度灾害天气分析与预报系统综合显示平台(Meso Weather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System,MWAFS)。

实现了实时数据收集处理、综合分析、中尺度产品快速生成、快速浏览、细分析、数据监视、产品保存、打印等多项功能。

其主要技术特点: 基于WebGIS技术,开发了B/S和C/S两种技术架构的客户端应用,通过浏览器快速获取高时空分辨的中尺度信息,也可以进行本地细分析; 提供多种数据分析和显示工具,可方便地进行分析产品与观测数据和预报结果的叠加综合分析,为中尺度系统观测与预报互动提供了工具; 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通过采用高效的存储管理策略、动态数据调度和优化的绘制算法实现了海量遥感信息的快速可视化。

2.技术服务 人工资料服务:平均每年的数据服务约100人次,数据量约1TB。

日常技术服务:帮助用户解决用户端各类软硬件问题,平均每年提供现场技术支持与服务约800多人次。

其他服务:院属各单位托管设备的管理与服务。

项目承担 据2015年12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研究院主持和承担了6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7项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还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还承担几十项中央级科研院所修改专项、发改委重大专项、气象行业专项以及部委重大研究项目等,研究内容涉及到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各个方面。

“十一、二五”期间,研究院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大气部分)、“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和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气溶胶-云-辐射反馈过程及其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中国气象数值预报技术创新研究”、“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灾害天气精细数值预报系统及短期气候集合预测研究”、“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农林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还组织实施了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树轮及千年气候变化研究”和创新群体项目“东亚季风研究”。

在气象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项目来源起止年份项目首席科学家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科技部 2012~2016 翟盘茂 气溶胶-云-辐射反馈过程及其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 科技部 2011~2015张小曳 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 科技部 2006~2011张小曳 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科技部 2004~2009张人禾 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 科技部 1999~2005徐祥德 我国重大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 科技部 1998~2003倪允琪 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止年份负责人机载云降水粒子谱仪与成像仪研制 国家科技部 2012~2015 郭学良 GPS高空探测系统研制 国家计委 1998~2000 郭亚田 雾探测器研制 国家计委 1997~1999 曾书儿 新型催化剂研制 国家计委 1996~1999 游来光 0.8m风洞改造 国家科委专项 1993~1997 张佩龙 以上表格内容资料来源: 成果获奖 据2015年12月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近20年来,研究院获得国家级奖40多项。

获奖项目(部分)  序号等级成果名称主持单位授奖单位主要完成人员获奖时间1 一等奖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   国务院 丁一汇 、王馥棠 等 2004 2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国梅雨锋暴雨遥感监测技术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务院 倪允琪(气科院)、宇如聪、张文建、胡志晋(气科院)、许健民、周秀骥(气科院)、程明虎、徐幼平、刘黎平(气科院)、卢乃锰 2006 3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国新一代多尺度气象数值预报系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务院 薛纪善(气科院),陈德辉(气科院),沈学顺(气科院),杨学胜(气科院),万齐林,端义宏,金之雁(气科院),胡江凯,胡江林(气科院),刘志权 2007 4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人工增雨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科技部 郑国光,郭学良(气科院),姚展予(气科院),肖 辉,王广河(气科院),洪延超,楼小凤,刘奇俊,房 文(气科院),马舒庆 2008 5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陆地碳收支评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联网观测与模型模拟系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 国务院 于贵瑞,周广胜(气科院),黄 耀,陈泮勤,孙晓敏,赵新全,韩士杰,周国逸,何洪林,温学发 2010 6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 《防雷避险手册》及《防雷避险常识》挂图 气象出版社 国务院 (4)张义军 2011 《应用气象学报》(双月刊),1986创刊,主办单位为气科院、气象中心、卫星中心、气候中心、信息中心、大探中心,反映国内外气象科技领域理论研究最新成果以及这些新理论与新技术在气象学中应用的研究论文及信息,内容涵盖大气科学各领域,被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创刊于1986年(注册登记为英文版),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

1986-1998年刊载纯英文科技论文,1998年改为目前的中英文对照版,并在内容上进行了调整。

该刊综旨为报道气科院科研项目进展、科研成果、技术推广应用(6个所研究方向),及国内外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动态。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1973年创刊,双月刊,16开本,32页,内部刊物;追踪报道国内外大气科学领域相关信息。

内容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各项研究计划和规划、世界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的组织结构、最新科研成果、业务体制发展情况、业务技术标准、科技政策与管理、气象教育与培训、国际会议与学术动态,以及中国气象局和国内相关科研单位与其他国家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及科技交流等情况。

中国生态环境研究院所有哪些

近似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有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有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请问有哪位前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暑期学校有什么用吗?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其前身为1956年8月成立的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1978年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1991年更为现名;是中国大气科学领域学科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科研机构

为什么说气象服务行业在未来会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参考前瞻 《2016-2021年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的气象服务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多行业的气象服务需求和百姓的生活需要为气象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气象市场提供了商机。

专家认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首先要坚持政府在公共气象服务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气象服务的公益属性,同时要联合多方力量打造市场服务主体多元化,借助新技术推动气象产业转型升级。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气象服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气象服务收入快速增长,领域不断拓展。

2008年至2013年,气象科技服务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19.8%,气象服务已经从单纯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逐步向综合灾害影响评估、灾害风险管理和以天气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开发与利用方向发展。

  可以说,我国的气象服务市场从无到有,气象服务从简单的气象预报发展到面向社会公众和各行各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在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各行业发展效率、利用气象信息趋利避害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racknerd:美国大硬盘服务器(双路e5-2640v2/64g内存/256gSSD+160T SAS)$389/月

racknerd在促销美国洛杉矶multacom数据中心的一款大硬盘服务器,用来做存储、数据备份等是非常划算的,而且线路还是针对亚洲有特别优化处理的。双路e5+64G内存,配一个256G的SSD做系统盘,160T SAS做数据盘,200T流量每个月,1Gbps带宽,5个IPv4,这一切才389美元...洛杉矶大硬盘服务器CPU:2 * e5-2640v2内存:64G(可扩展至128G,+$64)硬...

95IDC香港特价物理机服务器月付299元起,5个ip/BGP+CN2线路;美国CERA服务器仅499元/月起

95idc是一家香港公司,主要产品香港GIA线路沙田CN2线路独服,美国CERA高防服务器,日本CN2直连服务器,即日起,购买香港/日本云主机,在今年3月份,95IDC推出来一款香港物理机/香港多ip站群服务器,BGP+CN2线路终身7折,月付350元起。不过今天,推荐一个价格更美的香港物理机,5个ip,BGP+CN2线路,月付299元起,有需要的,可以关注一下。95idc优惠码:优惠码:596J...

萤光云(20元/月),香港CN2国庆特惠

可以看到这次国庆萤光云搞了一个不错的折扣,香港CN2产品6.5折促销,还送50的国庆红包。萤光云是2002年创立的商家,本次国庆活动主推的是香港CN2优化的机器,其另外还有国内BGP和高防服务器。本次活动力度较大,CN2优化套餐低至20/月(需买三个月,用上折扣+代金券组合),有需求的可以看看。官方网站:https://www.lightnode.cn/地区CPU内存SSDIP带宽/流量价格备注购...

中国气象科技产业园为你推荐
中威电子中威保安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决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对象是什么决策红杉树视频会议视频会议系统,红杉树与小鱼易连那个好?声源定位内囊位于何处?杭州工作室我想找杭州最好的摄影工作室上海长宽上海长宽ftp的网址是多少?视维视频会议Vidyo视频会议好吗锁云《骗子X攻略X穿越》写的是什么内容?锁云大话西游2残梦和什么套装能搭配一起?网络培训系统远程培训具体是什么意思?
广东服务器租用 广州主机租用 arvixe 安云加速器 debian6 hinet 域名接入 电信托管 新睿云 网通服务器 shuang12 云营销系统 xuni 如何登陆阿里云邮箱 免备案jsp空间 谷歌搜索打不开 shuangcheng alexa世界排名 西部主机 文件传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