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 高一学晚不晚?
我是从高二开始接触NOIP的,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省一等。
一个暑假并不能把你从零弄到一等奖,但是这个假期的学习可以为你高二的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高一学过高二拿到保送资格(省一)是有很大希望的。
而且通过学习你也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终生受益的,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高一学一点都不晚,但是文化课也不能扔(保送的时候很多学校是要考试的)。
一个假期让你的思维开阔,即便是不学了对你的文化课学习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深有体会。
我劝你还是学吧。
一个暑假可以让你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省二),如果你聪明绝顶,一等奖都没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交流,我乐于助人。
QQ:703202780 Good Luck!
信息学奥赛?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担负着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国际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任务,它是经国家教委批准,中国科协具体领导,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
为促进计算机普及并兼顾提高,从95年开始全国举办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分区联赛。
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5个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获得一等奖者;自主招生(高考加分照顾)享受加5-30分,和保送大学资格;其它竞赛获奖者不享受此待遇。
关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早期称为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是旨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计算机教育,推广计算机应用的一项学科性竞赛活动。
全国从1984年开始举办全国性竞赛。
而自从1989年我国参加第一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IOI)以来,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也更名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NOI)。
参赛对象 组别 形式 性质 目的 备注
NOI全国分区联赛初赛
(每年10月底的最后一个星期六)
在校中学生
初中、高中组
笔试
普及
确定获初级选手证书名单及进入复赛名单
通信赛,95年第一届
NOI全国分区联赛复赛
(每年11月底的最后一个星期六)
初赛优胜者
初中、高中组
上机试
普及兼顾提高
确定全国分区联赛一、二等奖,省各等奖及全国各级证书获得者名单
在主要市进行,省派评委协助测评
广东省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决赛
(GDOI,称称省奥赛,每年7月)
动态分配(由上年成绩确定各市名额,约70-80人)
同一份题,分初、高中评奖
上机试
提高
确定省奥赛各奖项,确定参加NOI组队选拔赛人选
84-85年通信赛,92年制定并执行省竞赛条例
(注:湖北省的情况,可能不同)
冬令营省集训暨重点中学赛
(每年寒假)
各市及各重点中学尖子,约30-35人
不分高初中组
上机试
提高集训
确定各奖项
95年第一届
(注:湖北省的情况,可能不同)
NOI广东队组队集训选拔赛
(每年7月)
GDOI高(初)中前几名,人数不超过13人。
不分高初中组
上机试
提高
选拔参加当年全国赛省队队员
92年开始采用此形式
(注:湖北省的情况,可能不同)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NOI,简称全国赛,每年8月)
每个省队2男1女
不分高初中组
上机试
提高
确定全国赛各奖项,确定参加国家集训队员
84年第一届,92年开始采用此形式
IOI中国队组队选拔赛
(每年4月)
全国赛前15名组成的国家集训队
不分高初中组
上机试
提高
选拔参加当年IOI中国队员
92年开始采用此形式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IOI)
(一般每年7月)
每国4-5人
20岁以下中学生
上机试
提高
确定获金、银、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264643836铜牌选手
89年第一届
编辑本段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内容和考核方式
综观十多年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大体上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4~1986年,当时以BASIC语言作为主要的程序设计语言,主要考核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和熟悉的程度以及编程的技巧。
从1987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逐步增加了数据结构方面知识等内容,对学生的要求除了要熟悉程序设计语言外,还要学习一些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知识,加强上机编程调试能力的培养。
自从1989年我国参加第一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整个计算机竞赛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了一个整体性的全面要求,也即整个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已成为智力和应用计算机能力的竞赛,涉及到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知识、程序设计知识、组合数学和运筹学的知识、人工智能初步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知识等,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编程和上机调试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广东省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从命题到评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整个要求和做法力求尽量与NOI和IOI竞赛衔接。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考核方式是采用封闭式(连续3~4小时)上机编程解题的形式,不限编程语言,竞赛题量通常较大。
程序完成后要通过严格的数据测试,这就对同学们编程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能编程,编好的程序能运行,而且所设计的程序还要能通过在各种边界条件下和各种环境下设置的测试数据。
这种严格的数据测试方法,对于培养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编辑本段
科学化、规范化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
省信息学竞赛委员会在组织竞赛中创造性地制订了一个使竞赛组织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竞赛条例。
这个行之有效的条例是92年制订并执行的,在执行过程中这个条例不断得到完善。
从而使整个信息学竞赛能按照竞赛本身的客观规律来组织,这对于促进我省信息学竞赛良好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个条例的基本精神是对各市参赛名额实行动态分配,建立A、B、C类市升级、降级制度。
也就是说,各市每年参加省奥赛决赛的名额,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按组织者的意志来分配的,而是根据去年参赛成绩来决定(当年竞赛结束时,每个市就可根据成绩计算出明年的参赛名额)。
因此,各市参赛名额的增加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达到。
这对于促进省内各市、各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掀起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条例,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主要内容:
参赛名额分配规则
参赛名额分为基本名额和奖励名额,奖励名额与基本名额比例约为1:2。
①基本名额:根据上一年竞赛成绩,分别定出各市参加决赛名额的基数。
获团体总分前三名的市(A类市)6人,获团体总分第四至八名的市(B类市)4人,其余的市(C类市)1~2人(去年有参赛的市2人,去年无参赛的市1人)。
②奖励名额:上一年竞赛每获一个高中或初中一等奖、女同学前三名、参赛队员全部获一、二等奖的市均给该市增加1个名额,C类市中成绩最好的2个市各增加1个名额。
并规定获校团体前三名的学校各奖励1个名额给原学校。
③根据91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提出的“开展一个鼓励女孩参加信息学竞赛活动”的精神,全国赛从92年开始规定每个省队至少有1个女同学参加。
因此,我们在条例中也规定了A、B类市基本名额中包含有1个女同学名额,如不派女同学参加,则该名额取消。
为了鼓励女同学多参赛,条例中也作了“女同学的奖励名额必须派女同学参加,否则该奖励名额无效”的规定。
④为既保证各市组队的自主性而又保证尖子培养后继有人。
条例作了“分配给各市名额,其高初中人数自定,但其差额不得大于1”的规定。
设立市级、校级团体奖
设立市级和校级团体奖,对于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促进各市及各校之间的良性竞争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市团体总分计算方法是:参赛选手3名以上的队按全部参赛学生按前N名平均成绩计算(含女同学最高分,其中N为各市基本名额数)。
计分时,由于省奥赛决赛是高初中组用同一份题但分开评奖的方式,所以,计算团体总分时,初中学生成绩按年级加权(初一为1.15,初二为1.10,初三为1.05),而高中学生不加权。
校团体总分计算方法是:参赛选手2名以上的学校按前2名平均成绩计算,初中学生加权方法同上。
十分有趣的是,采用这样的团体奖计分方法,对参赛市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和起到“不进则退”的自动调节作用。
例如,甲市去年进入A类市,今年基本名额为6名,乙市去年为B类市,今年基本名额为4名,如果甲市只有4名尖子,另两名的水平远不及前面4名,而乙市也有4名尖子,尽管其总体水平即使比甲市前4名尖子略逊一筹,但其最后平均成绩,很可能超过被第5、6名选手拖了后腿的甲市,即甲市今年会降为B类市。
也就是说,保住A类市的桂冠往往比夺取这个桂冠更难,因为要夺取A类市桂冠,只需4名尖子就够了,但要保住A类市桂冠,必须培养6名尖子选手。
这种计分方法表明:对A类市的要求比对B类市的要求更高。
这种竞争,同样会出现在B类市最后1~2名与C类市前2名之间。
此外,我们在奖励名额方面也制订了有利于C类市升级规定,所以C类市只要努力,也是能够在1~2年内升为B类市的。
再经过几年的努力,等到全省中等水平的市不是现在的4~5个市时,我们可以将B类市的范围再扩大。
由于条例中建立了A,B,C类市升降级制度,使上一年取得好成绩的市也必须居“高”思危,有“不进则退”的危机感,而上年成绩不太理想的市也有“再加一把力,就可升一级”的可能,从而增加了省内各市良性竞争。
条例经过几年初中,A、B类市激烈竞争,不断换位,C类市倔起的例子层出不穷。
这个条例对各市参赛名额分配为什么不采用平均分配的办法呢?原因在于各市计算机教育和科技活动发展不平衡。
我们承认这种不平衡,鼓励强者更强,保证了尽可能多的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有机会施展他们的才华,而不会因名额限制而阻碍他们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采取措施扶助弱者(暂时落后的市),从而保证我省能培养出相当一批计算机程序设计水平较高的中学生,他们在省级和全国信息学奥赛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使我省信息学竞赛水平连续多年一直站在全国最好的几个省(市)之列。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到今年一共举行了多少届.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基本信息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旨在推动计算机普及的学科竞赛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能力,使得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在竞赛活动中锻炼和发展。
近年来,信息学竞赛活动组织逐步趋于规范和完善,基本上形成了“地级市——省(直辖市)——全国——国际”四级相互接轨的竞赛网络。
现把有关赛事情况简介如下: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
在举办1995年NOI活动之前,为了扩大普及的面,并考虑到多数省、直辖市、自治区已经开展了多年省级竞赛,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
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层次,也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竞赛设提高组、普及组,并分初、复赛进行,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梯队,确保每年的竞赛活动有比较广泛扎实的基础。
从1995年起,至2001年共举办了七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分区联赛,每年举办一次,有选手个人奖项(省、国家级)、选手等级证书、优秀参赛学校奖项。
广东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决赛(简称GDOI):
省级信息学奥赛是一个水平较高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竞赛。
由各市组织代表队参赛,参赛名额实行动态分配制度,每年举办一次。
从1984年起广东省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奖项有个人一、二、三等奖,女选手第一、二、三名,奖励学校团体总分1-8名、市团体总分1-8名。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简称NOI): 由中国算机学会主办的、并与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接轨的一项全国性青少年学科竞赛活动。
1984年举办首届全国计算机竞赛。
由各省市组织参赛,每年举办一次。
奖项有个人一、二、三等奖,女选手第一、二、三名,各省队团体总分名次排队。
国际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简称IOI): 每年举办一次,由各参赛国家组队参赛。
信息学奥赛的各级比赛及简介???
1信息学奥赛(NOIP2008)简介,每年1次,初赛10月,复赛11月
全国学科竞赛能保送的有数理化生信5科竞赛.前4项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信"是指信息学,每年都会举办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简称NOIP).9月1日-10日报名,今年是10月18日初赛,然后11月复赛.
* 初试:初试全部为笔试,满分100分。
试题由四部分组成:
1、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每题有5个备选方案;前10个题为单选题且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后
10题为复选题(即每题有1至5个正确答案,只有全部选对才得分)。
试题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组成与原理、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科技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
2、问题求解题: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
试题给出一个叙述较为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一个合适的算法,并推算出问题的解。
答案以字符串方式给出,考生给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字符串相同,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3、程序阅读理解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题目给出一段程序(没有关于程序功能的说明),有时也会给出程序的输入,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该段程序给出程序的输出。
输出以字符串的形式给出,如果与标准答案一致,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4、程序完善题:共 2题,每题 14分,共
28分。
题目给出一段关于程序功能的文字说明,然后给出一段程序代码,在代码中略去了若干个语句并在这些位置给出空格,要求考生根据程序的功能说明和代码的上下文,填出被略去的语句。
填对的,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 复试:复试的题型和形式向全国信息学奥赛(NOI)靠拢,全部为上机编程题,但难度略低。
复试为决出竞赛成绩的最后一个环节。
题目包括
4道题,每题 100分,共计
400分。
难度有易有难,既考虑普及面,又考虑选拔的梯度要求。
每一道试题包括:题目、问题描述、样例说明(输入、输出及必要的说明)。
测试时,测试程序为每道题提供了十组测试数据,考生程序每答对一组得10
分;累计分即为该道题的得分。
这个竞赛考察的主要是计算机的应用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
内容如下:
一.初赛内容与要求:
A.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1.计算机和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数字通信网络的主要特征、数字化)
2.信息输入输出基本原理(信息交换环境、文字图形多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方式)
3.信息的表示与处理(信息编码、微处理部件MPU、内存储结构、指令,程序,和存储程序原理、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4.信息的存储、组织与管理(存储介质、存储器结构、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5.信息系统组成及互连网的基本知识(计算机构成原理、槽和端口的部件间可扩展互连方式、层次式的互连结构、互联网络、TCP/IP协议、HTTP协议、WEB应用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6.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概念(窗口系统、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的途径(文本及交互操作))
7.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新特点、新应用等。
B.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1. Windows和LINUX的基本操作知识
2.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常识 (网上浏览、搜索和查询等)
3. 常用的工具软件使用(文字编辑、电子邮件收发等)
C.数据结构:
1.程序语言中基本数据类型(字符、整数、长整数、浮点)
2. 浮点运算中的精度和数值比较
3.一维数组(串)与线性表
4.记录类型(PASCAL)/ 结构类型(C)
D.程序设计: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2.阅读理解程序的基本能力
3.具有将简单问题抽象成适合计算机解决的模型的基本能力
4.具有针对模型设计简单算法的基本能力
5.程序流程描述(自然语言/伪码/NS图/其他)
6.程序设计语言(PASCAL/C/C++,2003仍允许BASIC)
E.基本算法处理:
1.初等算法(计数、统计、数学运算等)
2.排序算法(冒泡法、插入排序、合并排序、快速排序)
3.查找(顺序查找、二分法)
4.回溯算法
二、复赛内容与要求:
在初赛的内容上增加以下内容:
A.数据结构:
1.指针类型
2.多维数组
3.单链表及循环链表
4.二叉树
5.文件操作(从文本文件中读入数据,并输出到文本文件中)
B.程序设计
1.算法的实现能力
2.程序调试基本能力
3.设计测试数据的基本能力
4.程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估计
C.算法处理
1.离散数学知识的应用(如排列组合、简单图论、数理逻辑)
2.分治思想
3.模拟法
4.贪心法
5.简单搜索算法(深度优先 广度优先)搜索中的剪枝
6.动态规划的思想及基本算法
由于获得省级联赛一等奖以及参加全国决赛的选手均具有保送资格,而且大部分在全国决赛获银牌以上的选手都可以免试保送名牌高校,这就使得竞赛的目的性变强,部分学生为了保送资格才去学习信息学竞赛,甚至放弃文化课的学习。
2006年NOIP初赛的题目中更是出现了对于保送与信息学竞赛关系调查的题目。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要怎么做?
1.你是初学者建议你选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培训教材(中学初级本),这个是入门的书,当年我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不过网上也有很多很好的入门教程的,建议你可以看一看.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培训教材(中学高级本)这本书我觉得不是很好,很枯燥,不如<算法艺术与信息学竞赛>还有<算法导论>等生动透彻.那个等你以后再看吧.
<具体数学>也是一本不错的书,有电子版的,我研究了很久.你要想成为大牛就必须数学特别好,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2.今年就可以参加呀. 我是从初三开始学的,现在基础还不错,大部分人也都是从初中开始,多学了几年差距还是挺大的. 你要加倍努力哦~一定不能丧失信心.加油~~~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的竞赛形式
联赛分两个年龄组:初中组和高中组(普及组和提高组)。
每组竞赛分两轮:初试和复试。
初试形式为笔试,侧重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的基本能力,并对知识面的广度进行测试。
程序设计的描述语言采用Basic(2005年被取消)、C/C++或Pascal。
各省市初试成绩在本赛区前百分之十五的学生进入复赛,其分数不计入复赛的成绩。
初赛时间为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或者星期日下午2:30 - 4:30或者1:30-3:30举行。
复试形式为上机,侧重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抽象能力,驾驭编程语言的能力和编程技巧、想象力和创造性等。
程序设计语言可采用Basic(2005年后被取消)、Pascal、C或C++。
各省市竞赛的等第奖在复试的优胜者中产生。
复赛普及组时间为3.5小时。
只进行一试,约在当年的11月的第三个周六进行。
为加强竞赛结果的公信力,自2011年起,复赛提高组由一试改为两试,分由两天进行。
每天竞赛试题由原来的4题改为3题。
正常情况下:
初赛是十月的第2个星期六下午14:30-16:30在考试开始后一个小时可提前交卷(普及,提高)
复赛是十一月的第2个星期六下午14:30-18:00(普及)
十一月的第2个星期六上午8:30-12:00
星期日上午8:30-12:00(共2天,提高)
例如:
第17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CCF NOIP2011)初赛时间为2011年10月15日下午14:30-16:30,复赛一试为2011年11月12日(提高组上午8:30-11:30,普及组下午1:30-4:30)、二试为11月13日(提高组上午8:30--11:30)。
第18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CCF NOIP2012)初赛时间为2012年10月13日下午14:30-16:30,复赛一试为2012年11月10日(提高组上午8:30-12:00,普及组下午14:30-18:00)、二试为11月11日(提高组上午8:30--12:00)。
NOIP 2012 的竞赛时间为3.5小时,且初赛提倡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并且全省全部采用网上注册报名的省份,复赛获奖名额可奖励10%。
复赛将全部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
每次联赛的试题分四组:初中组初试赛题;初中组复试赛题;高中组初试赛题;高中组复试赛题。
其中,初中组初试赛题和高中组初试赛题类型相同,初中组复试赛题和高中组复试赛题类型相同,但初中组和高中组的题目不完全相同,高中组难度略高;以体现年龄特点和层次要求。
* 初试:初试全部为笔试,满分100分。
试题由四部分组成:
1、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
试题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组成与原理、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科技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等。
(普及组为20道单选题,提高组为10道单选题和10道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与答案完全一致才得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2、问题求解题: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
试题给出一个叙述较为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一个合适的算法,并推算出问题的解。
答案以字符串方式给出,考生给出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字符串相同,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3、程序阅读理解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题目给出一段程序(没有关于程序功能的说明),有时也会给出程序的输入,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该段程序给出程序的输出。
输出以字符串的形式给出,如果与标准答案一致,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4、程序完善题:共2题,第一题10分,共4空,每空2.5分;第二题18分,共6空,每空3分。
两题共28分。
题目给出一段关于程序功能的文字说明,然后给出一段程序代码,在代码中略去了若干个语句并在这些位置给出空格,要求考生根据程序的功能说明和代码的上下文,填出被略去的语句。
填对的,则得分;否则不得分。
(2009年普及组试题为第一题5空,每空3分,第二题前三空每空3分,后两空每空2分)
2010:3道问题求解题:每题5分;程序阅读理解题:每题7分;程序完善题:第1空,2分;其余2.5分。
2012:程序完善题:第一第二空2分,其余3分。
*复试:复试的题型和形式向全国信息学奥赛(NOI)靠拢,全部为上机编程题,但难度略低。
复试为决出竞赛成绩的最后一个环节。
题目难度有易有难,既考虑普及面,又考虑选拔的梯度要求。
每一道试题包括:题目、问题描述、样例说明(输入、输出及必要的说明)、数据范围(数据限制条件)。
测试时,测试程序为每道题提供了10~20组测试数据,考生程序每答对一组得5~10分;累计分即为该道题的得分。
其中普及组题目包括4道题,每题100分,共计400分;从2011年开始,提高组由一试改为两试,分由两天进行。
每天竞赛试题由原来的4题改为3题。
所有进入复赛的提高组选手均参加一试和二试,选手最终成绩由一试与二试成绩算术相加而得,即满分为6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