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贷规模扩大
您好,信贷规模扩大指的是银行向外界贷款增加。
借钱可以使用“有钱花”,有钱花是百度信贷服务品牌,提供面向大众的个人消费信贷服务,打造创新消费信贷模式。
利用百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风控技术,为用户带来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联网信贷服务,具有申请简便、审批快、额度高、放款快、安全性强等特点。
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
财政部明确规定新增地方债限额避免债务过快增长是怎么回事?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新增限额分配管理应当遵循立足财力水平、防范债务风险、保障融资需求、注重资金效益、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
新增限额分配选取影响政府债务规模的客观因素,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并统筹考虑中央确定的重大项目支出、地方融资需求等情况,采用因素法测算。
各客观因素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地方财政预决算及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
新增限额分配应当体现正向激励原则,财政实力强、举债空间大、债务风险低、债务管理绩效好的地区多安排,财政实力弱、举债空间小、债务风险高、债务管理绩效差的地区少安排或不安排。
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避免债务过快增长和异常波动,保障年度间地方财政运行的稳定性,以全国人大批准的新增限额平均增长率为基准确定波动系数区间,即各地区新增限额增长率最高不超过波动系数区间上限,最低不低于波动系数区间下限。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汤林闽博士对记者说,该通知是财政部第一次对地方债新增限额的分配管理进行规范。
加强地方债管理,不仅需要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还需要规范管理新增债务,“既要管好旧,又要控好新,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地方债管理架构。
”
近年来,在经过甄别、置换等各种努力后,我国地方债存量管理效果明显,相关风险得到了有效化解。
汤林闽说,现阶段正是我国地方债管理由之前的侧重存量阶段进入存量、增量并重阶段,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方债管理的良好时机。
可以预见,今后可能还会陆续出台新增地方债的管理措施。
2014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为多少?
截止2014年底,中国政府债务总规模在将近38万亿元人民币。
据公布最新研究报告估计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可能达到35.9 -37.3万亿元,占GDP的38-42%,接近当前“官方”估算值的两倍。
而此前,渣打在其发布的亚洲债务报告中估算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20万亿元。
目前地方通过自有商业性资产产生能够产生良好的现金流者并不多见,其持有财产(通常为土地)的流动性较差。
而在外部信贷方面,银行信贷渠道在经历了2010 -2011年的狂飙突进之后被关闭闸门,债券市场在2012年经历类似的猛增之后被收紧。
削减地方投融资平台进一步获得银行和债市融资规模是中央政府遏制地方债务规模举措的一部分。
2013年信托和其他渠道信贷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地方投融资平台融资。
举借新债还旧债,以土地出让金弥补财政的亏空,成地方政府应对财政赤字的基本的、主要的途径。
地方发债,企业发债,为何大家都在发债
很多地方政府已经不再隐讳自己利用这些政府企业发行企业债,这些企业债,很多都被用在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
中央4万亿投资引发了地方空前高涨的热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
为了从4万亿中分一杯羹,各地政府挖空心思,八仙过海。
能发地方债的争发地方债,发不了地方债的发企业债,企业债发不了的,就改个名目,发行“政信富民”信托理财产品。
一句话,只要能把钱敛上来,好事自然来。
为的就是有资本争抢4万亿,因此各地展开了一场发债竞赛。
发债就是弄钱,关键是发完债,就有了同中央讨价还价的资本:你看我已经有配套资金了,你就放心把钱投过来吧。
这样,就有可能从4万亿中间再弄一笔钱来,可谓钱能生钱。
地方政府发债,《预算法》有严格约束,所以这次只让财政部代发,而且只在北京发行。
但居然开了口子,下一步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已经有很多人说出来了:一是修改法律,二是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因此,赋予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权只是早晚的事。
近些年,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很大,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向银行借贷,已经欠了一屁股的债,如果再公开发债,债务规模再扩大,就只好寅吃卯粮拆东补西了,再下一步也许就要加税。
地方财政破产,万万税,是并不遥远的前车之鉴。
超前消费,超前投资,无非是把将来抵押,如果像美国那样,即使银行破产,企业破产,仍有源源不断的钱来买你的债券,也许尚可补上窟窿。
中国地方政府有这样的能耐吗?因为发地方债很难,因此企业债就大行其道。
这么多年,一直在说政企分离,政府不能办企业,办市场,但结果是,几乎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或者地方政府没有自己投资或控股的公司,这些公司就成了暗度陈仓的通道。
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已经不再隐讳自己利用这些政府企业发行企业债,这些企业债,很多都被用在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
这一阵子,发企业债就像以前曾经有过的炒钢材,很多人都在到处找企业发债。
前两天,我就被以前的一位同事现在的证券公司经理请去吃饭:不是我有权发企业债,而是他看中了我以前的学生所在的央企,他要动员他们发企业债。
据他介绍,发企业债最积极的就是这些政府企业,特别是政府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
在发企业债这件事上,政府还是企业已经分不清了。
还有更高明的手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日前向社会公开发行该市首个信托理财产品——政信富民,因为向机关职工摊派遭致非议。
据说,此产品计划分三期发行,总额不超过20亿元,期限两年,每年付息一次,预计年回报率为4%,并经市政府承诺、人大批准到期溢价回购,回购资金支出已纳入牡丹江市财政预算。
这与拿财政做担保政府信誉背书发行政府债券其实没多大差别。
之所以要举债,原因在于,牡丹江市原来4家上市公司现仅存1家,多年来未能通过企业债券等其他方式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该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政府债务负担沉重,仅今年到期应偿还的本金和利息就达7.9亿元”,而市本级财政收入只有21.8亿元。
报道称,这样的融资方式并不限于牡丹江市。
政府有钱了,可以救企业,百姓购买政府的理财产品,也能从中受益,这是好事,但问题的另一面是,为何政府债台高筑,地方经济依然不如人意,为何4家上市公司只剩了1家,难道都是因为缺钱?正应了那句老话: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也不是万能的。
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
与其竭泽而渔,不如放水养鱼。
(20G1)
举债扩大企业规模的标准是什么?
你所说的举债我觉得是指通过间接融资,以拆借现金、延迟付款、提前收款等形式增加企业净现金流入,用于企业再生产投入。
如果是这种模式,增加企业负债应该统筹考虑一下几点以控制风险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1.投入的扩大企业规模的项目风险,包括市场风险、回款周期和风险、投资回报率,简单的说就是投的项目一能否稳定的支付我借款期内的各期利息和支出,二能否最终实现销售或交易且收入足以覆盖成本和目标利润。
2.借款的还款周期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回款节点,并做好预留。
3.一般企业负债率规模控制在60%以内属于风险较低,其中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的比例也应合理安排。
什么是“规模负经济”?
两者是同一概念,但是一般都说“规模不经济”,是指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企业继续扩大规模将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企业整体收益下降的现象。
因此,企业并非越大越好,不同的行业都有一个最优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