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政综〔2016〕95号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经研究,现将《莆田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莆田市人民政府2016年7月11日(此件主动公开)莆田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2016年5月目录前言-5-第一章发展基础-6-第一节发展现状-6-第二节发展环境-12-第二章总体要求-15-第一节指导思想-15-第二节基本原则-16-第三节战略定位-18-第四节发展目标-19-第三章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21-第一节打造妈祖文化蓝色经济带-21-第二节建设两大海洋经济核心区-22-第三节重点拓展八大产业园区-24-第四章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27-第一节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28-第二节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产业-34-第三节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39-第四节扶持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44-第五章实施科技兴海战略-51-第一节促进海洋人才集聚-51-第二节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53-第三节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54-第六章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57-第一节科学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57-第二节合理开发海岛-59-第三节加强海洋与海岸环境保护-61-第四节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与示范项目-63-第七章完善涉海基础设施与海洋防灾减灾体系-64-第一节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64-第二节加强临港工业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67-第三节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69-第四节健全海洋防灾减灾体系-70-第八章深化海洋经济开放与合作-72-第一节深化两岸海洋经济合作-72-第二节加强海洋经济区域协作-74-第三节提升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76-第九章保障措施-78-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78-第二节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78-第三节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80-第四节健全完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80-莆田市"十三五"海洋与渔业重大建设项目表前言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趋紧张,海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海岸线漫长、港湾多、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潜力巨大.
编制和实施《莆田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莆田市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开发和福建省建设海峡蓝色经济实验区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发挥莆田独特的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推进海洋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根本性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规划》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福建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和《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编制依据,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发展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是引导和推进海洋经济开发的行动纲领,是制定海洋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和安排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规划期限2016–202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我市积极参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建设工作,大力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全力打造升级版的蓝色经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形成了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能源产业为主体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主要成效海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莆田市海洋经济总量大幅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海洋经济成为莆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5年,海洋经济总产值预计达79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415亿元,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5.
0%,2010年到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9.
3%,高于全市GDP增速.
在海洋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进一步得到优化,全市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
2∶31.
2∶47.
6调整到2015年的13.
3∶33.
7∶53.
0,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良好趋势.
海洋优势产业发展较快.
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港口建设不断完善,一大批临港工业项目、海岸与海洋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临港工业已初步培育成为海洋产业的重要支柱,环湄洲湾海洋经济密集区初步形成.
2015年,全市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40亿元,是2010年的2.
61倍.
在海洋渔业方面,莆田市通过引进新品种、示范新模式、推广新技术来扩大优势品种健康养殖规模,实现渔业生态化、产业化、标准化.
2015年,全市预计完成水产品总产量88.
06万吨,同比增长5.
16%;实现海洋渔业增加值75.
55亿元,同比增长5.
1%,占海洋主要产业增加值的18.
2%.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莆田市充分发挥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和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一批涉海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整合莆田学院、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力量,海洋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海洋保健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研发取得突破.
2015年,全市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62%.
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
综合交通网络方面,重点推进湄渝高速、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罗屿、莆头、东吴作业区连片开发、平海至山亭段等重点项目,改善沿海和海岛交通网络.
能源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推进南日海上风电、湄洲湾第二发电厂、LNG5#-6#储罐、平海湾海上风电等重点项目,增强沿海和海岛地区的能源保障能力.
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妈祖城二期、湄洲岛市政提升工程、环湄洲湾北岸尾水排放管道工程、莆田垃圾焚烧发电厂、土海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打造宜居港城.
海洋防灾减灾设施方面,石城等3个一级渔港和文甲等8个二级、三级渔港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完成海堤除险加固20多公里;国家级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莆田监测站、海洋牧场气象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在上级部门支持方面,莆田市强化项目跟踪与衔接,争取国家和省级发改、海洋渔业等相关部门加大对全市涉海基础设施、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及示范园区等建设资金支持.
在金融机构支持方面,中国民生银行莆田分行为莆田市海洋产业提供不低于50亿元金融支持,海峡银行莆田分行合作发起设立"海洋渔业授信专项风险补偿资金",专项授信2.
1亿元资金定向支持海洋渔业发展.
在创新融资机制方面,作为全省海域海岛收储试点市,率先成立全省首家市级海域海岛储备中心,为促进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有序流转,盘活海域海岛资源,为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莆田市组织编制《莆田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持续开展海湾、海洋工程、重点养殖区、陆源入海排污口等海洋环境的跟踪监测,加大对全市6个典型海岛特别保护区的封闭管理力度;顺利实施湄洲岛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完成投资500万元的南日小麦屿西北部海域的人工鱼礁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与公安边防、海警、海事等涉海职能部门的协作机制,积极推进海上联合、联动执法模式.
2015年海洋环境监测结果表明,莆田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良好,大部分水质监测指标值达清洁(第一类)或较清洁(第二类)水质标准,为全市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莆田市不断加强与东盟、澳洲、美洲地区水产品加工技术合作,开发南日鲍罐头加工新品种,有效拓展国内外市场.
目前全市已有鲍鱼出口自营权企业6家,鲍鱼加工制品产量和产能稳居全国前列.
莆田市积极引进正大南美白对虾养殖、加工、饲料等全产业链项目,不断深化闽台合作水平,与台商合作开发红毛菜等休闲食品加工,建设闽台合作养殖基地,有效促进了水产产业转型升级.
二、存在问题海洋经济总量偏小.
201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415亿元,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5.
0%.
海洋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
6个百分点,但占比却比全省低2个百分点,丰富的海洋资源与偏小的海洋经济总量不相匹配.
这既说明莆田海洋经济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也说明莆田市海洋经济发展蕴含巨大的空间与潜力,可以成为当前和下一阶段区域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洋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与其他产业一样,莆田市海洋产业具有小、散、弱的特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从产业类型看,以传统的海洋渔业、临港加工业、港口航运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为主,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龙头企业、高端项目量少面窄.
目前,全市省级海洋渔业龙头企业仅15家,省级海洋产业"十佳"龙头企业尚未取得突破.
从产业布局看,产业项目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企业之间关联度不够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够,产业集群效应和优势不够明显.
据测算,莆田市海洋产业中除临港能源工业和滨海旅游业外,其他主要海洋产业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海洋产业发展中处于劣势.
港口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尽管莆田市拥有天然良港,但基础设施、产业规模和腹地等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口岸开放工作进展缓慢,港口物流发展缓慢.
从基础设施看,莆田市港口基础设施与我省主要港口的差距较大,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港口物流运输的效率有待提升.
从产业支撑看,全市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支撑港口发展的吞吐货物量有限,致使货运航线少且难以增加.
从港口腹地看,向莆铁路虽然建成通车,我省与江西也签订了协议、推进了项目,但目前铁路货运能力仅4000万吨,运价也处在高位,加快发展港铁联运、拓展港口腹地受限.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莆田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在海洋产业中的比例仍然偏低,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海洋科学和技术装备仍比较薄弱,在关键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健全.
海洋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海洋开发科技含量较低,加上缺乏较高层次的海洋产业开发研究机构以及创新型领军人才、技能型人才,使得目前莆田市海洋产业大多停留在对海洋资源初级开发的研究上,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于国内沿海发达地市水平.
海洋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呈现"工业滨海化,滨海重工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海域环境质量有所恶化,污染范围有所扩大.
个别项目业主把海洋作为陆地污染物排放的污水池和垃圾场,缺乏海洋环境保护观念.
同时,海洋陆源污染防控不够有力,特别是在临港项目推进过程中,往往存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不到位、源头把关缺失、过程疏于监管等问题,污染排放不达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海洋管理体制机制相对滞后.
在现行海洋行政管理体制下,海洋既作为一个区域由海洋与渔业部门统一管理,又根据行业分工由交通、水利、国土、环保、科技、旅游等部门实行行业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职责交叉.
比如在海洋资源开发上,对海洋矿产开发企业,海洋与渔业部门承担开采海砂、海洋油气的海域使用许可职责,国土资源部门承担海砂和海洋油气开采许可职责.
此外,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海域使用管理内设机构不齐全,海上执法机构设置过多,各执法机构职权单一,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海洋管理发展要求.
第二节发展环境一、发展机遇发展海洋经济成为振兴我国经济的重大措施,各级政府对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海洋管理和海洋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围绕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我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以及"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有力引导海洋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福建的海洋区位、资源、科技优势突出,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
2011年3月,《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面临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同时,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九条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这一系列政策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含金量较高,为我省加快海洋产业发展,推动体制机制完善,释放生产要素和活力,积极营造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机遇,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
莆田市主动融入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战略的重中之重,着力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与规划,对于莆田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海上丝绸之路"共同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妈祖文化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这有利于发挥妈祖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有利于推进莆田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的建设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面临挑战从国际环境看,海洋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海洋产业发展的竞争更加激烈.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东盟、印度、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竞争的双重压力.
特别是随着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我国制造业的综合成本已超过印度、越南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竞争优势正在弱化.
因此,莆田市海洋经济发展要顺应国际产业调整的趋势,积极迎接国际产业结构性调整的挑战.
从国内环境看,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等开发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对周边区域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资本、人才、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不断向其集聚;同时国家实施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临港工业被纳入新一轮的宏观调控范围,项目审批、核准的难度加大,如何趋利避害,这对莆田海洋经济的跨越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福建省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福建自贸区包括了福州片区、厦门和平潭片区.
莆田身处两大自贸区之间,自贸区建设对莆田市而言既是个重大发展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莆田市应积极应对自贸区"虹吸效应"带来的挑战,以及区域竞争中被边缘化的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紧紧抓住福建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按照莆田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南日岛海洋牧场建设的决定》的决策部署,立足莆田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环境和文化等综合优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陆海一体化发展思路,坚持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三群联动,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强化海洋产业载体培育,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强化海洋科技教育支撑,提高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完善沿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深化对外对台海洋开发保护合作,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线路支点,把莆田建设成为具有后发优势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湾海岛综合开发示范区,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
第二节基本原则——突出陆海统筹.
把握陆海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和区域的关联性,充分发挥莆田港口、岸线、滩涂、海岛海域资源优势,加强陆海资源、产业、空间的互动,使海洋资源优势在海陆经济联动中充分发挥,陆域经济的发展制约在海陆经济互补中逐步消除.
推动海洋资源优势向陆域扩展,陆域资源开发与技术向海洋倾斜,促进海陆经济相互渗透与交叉,形成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为莆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拓展新空间.
——突出先行先试.
充分发挥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战略区位优势,在闽台海洋合作、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岛科学有序开发、海洋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充分利用海洋经济试点机遇,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创新突破,不断完善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扩大开放的平台和载体,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开发开放格局.
——突出转型升级.
坚持海洋产业规模扩张与优化结构相结合、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与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相结合、重点培育海洋主导产业与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相结合、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与提高海洋经济效益相结合,着力发展高效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海洋先进制造业,培植经济效益显著、带动能力强的海洋龙头企业,形成技术先进、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海洋产业集聚,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产业密集区,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区域布局合理的海洋产业集群.
——突出创新驱动.
坚持科技兴海,整合海洋科技资源,大力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与提升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加强海洋经济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领域的科技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和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海洋资源从表层开发向深度开发转变、海洋经济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海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海洋管理协调机制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提升海洋公共服务和海洋管理水平,营造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突出人海和谐.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根本要求,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并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和海洋事业发展,增强资源环境对海洋产业、沿海区域持续发展的保障,促进海洋产业和沿海区域在可持续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
更加注重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强化生态建设,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永续发展.
第三节战略定位——具有后发优势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深化岸线资源整合,推进湄洲湾北岸和兴化湾南岸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开发,依托港口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产业,积极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设备等海洋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海洋文化创意等海洋服务业,提升现代渔业.
重点推进石门澳、东吴、莆头、兴化湾南岸等临港工业区建设,建成现代化的临港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基地、食品加工基地、高端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培育壮大海洋优势产业集群.
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港湾,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提升海洋产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打造全国海洋生态立体养殖示范基地,努力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的"蓝色硅谷".
——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湾海岛综合开发示范区发挥莆田市海湾优良、海岛众多的优势,加强海湾、海岛综合开发的科学规划、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体制创新,全面开发湄洲湾、加快兴化湾建设、有效保护平海湾,推动形成以"三湾环绕"为依托的临港产业密集区,构建以湄洲岛群和南日岛群"两岛兼辉",各具特色的海岛开发开放新格局,为全国海湾海岛综合开发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树立绿色生态、人海和谐的保护开发理念,科学利用岸线、滩涂、海岛、海域等资源.
统筹海岸带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严格涉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建立健全污染防治机制,限制高污染项目在重点海域沿岸布点,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
加快南日海洋牧场建设,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程.
积极发展海洋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弘扬特色海洋文化,建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
第四节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莆田要紧紧抓住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福建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到2020年,莆田市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增强,海洋经济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各类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达标,海洋生态环境保持优良,形成"北有獐子岛,南有南日岛"的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基地,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市.
——海洋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2个百分点左右,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75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5%以上,渔业经济增加值达150亿.
——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实力得到增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海洋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
5︰37.
5︰50.
0.
——海洋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海洋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改善,基本形成"一带(妈祖文化蓝色经济带)、两核(湄洲湾北岸和兴化湾南岸两个海洋经济核心区)、八园区(南日岛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示范区、后海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平海湾海洋渔业集聚区、石门澳工业园区、东吴工业园区、兴化湾南岸工业园区、莆头工业园区和东峤工业园区等八个产业园区)"的海洋开发新格局.
——海洋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显著进展.
海洋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有效削减主要污染物入海总量;海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涉海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涉海基础设施基本覆盖沿海地区,港口功能优化整合有序推进,沿海港口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沿海港口航道等级实现提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船舶大型化对港口和航运的新要求.
——海洋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加快临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海洋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等防灾减灾支撑体系,海洋综合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表1:莆田市"十三五"海洋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基数(预计)2020年目标年均增长%指标属性1海洋生产总值亿元41575012.
6预期性2渔业经济增加值亿元75.
5515014.
7预期性3三次产业占比%13.
3︰33.
7︰53.
012.
5︰37.
5︰50.
0预期性4海洋科技贡献率%62630.
3预期性5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5880.
7约束性6海域一类、二类水面占比%70720.
6约束性第三章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十三五"期间,莆田市着力构建"一带、两核、八园区"的海洋开发新格局,精心打造若干省级海洋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培育高端临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
第一节打造妈祖文化蓝色经济带充分利用"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湄洲岛、妈祖城、平海湾片区、南日岛的旅游资源与海洋资源,加快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开展滨海旅游景区提升工程,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业、休闲渔业和海上风电产业,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和世界妈祖文化中心.
按照"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使用"的原则,推进海岛的保护与开发,探索生态、低碳的海岛开发模式.
加快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整合以妈祖文化主体的旅游产品,带动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
推进南日岛发展海珍品养殖和休闲渔业,加快岛上及附近海域的风能开发,建成特色渔业岛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基地.
第二节建设两大海洋经济核心区以湄洲湾与兴化湾为依托,坚持优势集聚、合理布局和差异化发展,整合现有工业园区,打造湄洲湾北岸海洋经济核心区与兴化湾南岸海洋经济核心区两个海洋经济核心区.
充分发挥湄洲湾沿岸产业基础、港口条件优良、集疏运体系较为完备和兴化湾南岸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形成引领莆田市工业经济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两大海洋经济核心区.
一、湄洲湾北岸海洋经济核心区湄洲湾北岸海洋经济核心区主要涵盖湄洲湾北岸开发区的忠门镇、东埔镇和山亭镇,秀屿区的月塘镇、东庄镇、笏石镇和东峤镇,城厢区的灵川镇和东海镇,仙游县的枫亭镇.
"十三五"期间,湄洲湾北岸海洋经济核心区重点推进石门澳工业园区、东吴工业园区、莆头工业园区、东峤工业园区、枫亭新材料产业园区等五个园区的开发与建设,对秀屿临港工业园区、太湖工业园区等现有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形成产业集聚、各具特色、优势突出的产业园区.
重点发展临港能源、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食品加工、港口物流等产业,通过落地一批符合莆田海洋经济特点的重大临港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园区与长链产业集群,推动临港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做大做强未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二、兴化湾南岸海洋经济核心区兴化湾南岸海洋经济核心区主要涵盖涵江的江口镇和三江口镇,荔城区的黄石镇、北高镇.
"十三五"期间,兴化湾南岸海洋经济核心区应加快涵江滨海产业新区填海造地工程进度,全力推进陆域形成工程、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申请调整北高作业区的海洋功能区划,争取变更为项目建设用海区,作为兴化湾南岸海洋经济核心区的拓展区.
该核心区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推进园区的开发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按照产业链分工和"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原则,促进入园企业资产重组和产业集聚,重点发展临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构建和发展具有上下游产业关联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第三节重点拓展八大产业园区依托现代海洋渔业和临港产业的现有产业基础,以"合理布局、集聚发展"为原则,重点拓展南日岛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示范区、后海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平海湾海洋渔业集聚区、石门澳工业园区、东吴工业园区、兴化湾南岸工业园区、莆头工业园区和东峤工业园区等八个产业园区,着力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一、南日岛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示范区推进南日岛海洋牧场建设,以南日岛及平海湾海域为载体,依托风电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养殖,探索海上风电场与海洋牧场建设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建设全省规模最大的海洋牧场生态养殖基地,打造现代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示范区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基地.
对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构筑海峡西岸海洋产业交流合作基地,建设福建海岛合作开发先行先试区,打造富有浓郁海洋文化特色的海峡西岸滨海旅游名镇,全力推动省级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
二、后海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在后海垦区现代渔业发展的基础上,遵循"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生态经营、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渔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以后海垦区为主导,辐射澄峰垦区和埭头、平海、南日一带,探索集约型、精养型、生态型的养殖新模式,实现了垦区水产养殖的特色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积极发展以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为主的海洋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以娱渔体验为主的海洋第三产业,打造全省最大的集海洋生态养殖、休闲渔业、海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制药、冷链物流、海洋科研基地为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综合体.
三、平海湾海洋渔业集聚区以埭头半岛为中心,依托兴化湾、平海湾,实施陆岛联动开发,拓展海洋牧场建设空间,打造形成全新的海洋渔业集聚区,作为连接南日群岛、湄洲岛与大陆的纽带.
依托南日岛水道和兴化湾的全面开发,在埭头半岛建设渔业加工贸易区和现代物流园区,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和以海洋渔业物流为主的专业物流产业;依托平海湾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大力推进海洋健康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海洋保健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咨询服务、疗养旅游、海上健康运动等产业.
四、石门澳工业园区以湄洲湾为依托,发挥港口优势,重点发展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临港工业.
在引进PA6和CPL两家企业基础上,辐射带动现有周边园区拉丝、染整、织造、服装等产业链发展.
形成以己内酰胺产品、丙烯产品为基础,以新型化纤、工程塑料、新型建材、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为特色,多产品链、多产品集群的大型临港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基地.
同时着力发展以港口物流、工业生产为主要功能的配套设施完善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和海洋新兴产业.
五、东吴工业园区依托港区深水泊位码头,创新国际粮油运输模式,重点发展"大进大出"的粮油食品加工及贸易产业,配套建设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海产业、农产品、粮油精深加工,带动冷链物流、纸箱包装、冠盖包装、物流运输、贸易储备等产业链发展.
积极推进和润粮油物流贸易与食品精深加工、洽谈引进中粮集团粮油储备贸易及深加工、印尼三林集团五洲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建成东南沿海大型粮油贸易、物流仓储、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稳步推进由哈纳斯集团在莆田投资的莆田国家级天然气战略储备基地项目.
六、兴化湾南岸工业园区依托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发挥国家火炬计划莆田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的平台优势,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发展集成电路、高世代面板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新兴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
规划建设兴化湾南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将产业园作为莆田高新园区的拓展区,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智能装备,兼顾发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型成套设备.
七、莆头工业园区依托莆头作业区港口及地理优势,与周边LNG项目形成联动效应,共同打造成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气供应中心.
同时规划布局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海洋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大型成套设备产业,打造建筑机械展示、交易及生产专区,建成全国性建筑机械集散基地.
八、东峤工业园区在原有峤江工业园区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开展前海围垦、规划修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
园区定位纺织产业,以华峰新材料、中锦PA6新材料为龙头,发展差别化纤维、功能性面料织造等相关产业.
同时承接城区纺织产业的转移集聚,形成"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产业链,打造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华峰生态纺织科技产业园、华锦纺织城、华彩无纺布等项目的建设.
第四章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坚持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的原则,立足优势领域,推动海洋经济产业优化升级,延伸海洋经济产业链,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
以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为载体,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培育一批海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提高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水平,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扶持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第一节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一、现代海水养殖业拓展养殖空间,改进养殖方式,加强水产养殖苗种工程建设,实施集约、高效、生态养殖.
扶持一批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设施水产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打造渔业特色品牌,积极扩大水产品的销售渠道.
推进南日岛海洋牧场建设,打造省级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
立体开发南日岛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牧场生态修复,推进人工鱼礁工程项目建设,打造南日海上风电与生态养殖相结合的渔业发展模式,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生态健康养殖业.
积极创新海洋渔业养殖模式,在南日岛海洋牧场推广海产品筏式养殖、多营养层次立体综合养殖、"陆海接力"养殖等养殖模式,加快建设增殖型、资源修复型浅海牧场,推动鲍鱼、海带等主导品种创新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
建立海陆互补的新型生态渔业示范基地,加快形成集海水立体养殖、物流加工、科技研发于一体海洋渔业新业态.
积极发展设施渔业和生态渔业,促进养殖方式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推进养殖基地建设.
科学发展立体生态养殖,以后海标准化池塘养殖、南日岛海洋牧场鲍鱼出口示范点养殖、中海源花蛤底播养殖、汇丰高位池南美白对虾养殖等为示范,开发贝、藻、鱼等多元化立体混合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拓展养殖空间.
着力实施渔业"五新"推广工程,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
在平海湾、南日岛、后海等沿海优势养殖品种产区积极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加快种业工程建设,改进海产品种苗的选育繁育.
充分发挥现代渔业项目资金的支持效应,对水产育苗场进行规模改建扩建与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加快海洋生物种业创新,改良品种.
全面开展鲍鱼种质修复与保护,加快鲍鱼、花蛤、双线紫蛤等莆田名特优品种的繁育与改良优化,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支持渔业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
利用国家支持现代渔业生产发展政策,引导民间资金,在南日岛和平海湾沿岸,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鱼贝藻育苗、养殖基地,发展规模良种繁育和工厂化养殖.
积极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升海洋与渔业标准化水平.
推动养殖生产单位采用标准化技术健康养殖,申报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
不断完善水产养殖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制度.
推进莆田市出口鲍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以建设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企业为契机,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技术服务保障水平,打造水产品出口绿色通道,保障出口鲍鱼质量安全稳定.
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切实提升海洋与渔业标准化水平,不断增强水产品的质量监管能力.
实施扶持海洋品牌政策,打造海洋特色品牌.
充分发挥市水产学会、秀屿区南日鲍行业协会、莆田花蛤行业协会、市海洋与渔业协会等渔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大渔业品牌宣传力度,着力实施品牌升级战略,培育、打造一批区域性、全国性渔业品牌,促进渔业区域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高效融合.
支持区域特色品种申报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进一步打响"南日鲍"、"莆田花蛤"、"莆田海带"、"莆田红毛菜"等品牌.
积极开展具有特色的区域渔业品牌节庆活动,以特色节庆扩大渔业品牌的影响力.
二、海洋捕捞业坚持捕捞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护近海内海渔业资源,鼓励支持远洋捕捞.
加快推进渔船和渔业机械设备标准化改造,推进海洋捕捞业的转型升级.
扶持远洋渔业公司,促进远洋渔业朝着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继续实施捕捞渔船更新改造工程,引导渔船"小改大、木改钢".
落实国家鼓励远洋渔船更新建造的优惠政策,贯彻省政府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六条措施,通过贷款贴息、建设补助等措施积极推动远洋渔船及船用装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
推进渔船装备的现代化,全面提升海洋捕捞渔船的装备和技术水平.
扶持远洋渔业公司,加快发展外海捕捞.
鼓励渔区民间资本投资远洋渔业,整合企业力量,支持组建多种经营模式的远洋渔业企业.
积极向农业部争取远洋捕捞指标,建造远洋捕捞船和远洋供给船.
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市投产的远洋渔船数量达到10艘,逐步形成一支质量过硬、结构合理的现代化远洋捕捞船队.
推进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
加快推进湄洲岛一级渔港、浮叶一级渔港、宫下二级渔港、埭头汀港等二级渔港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渔港配套设施.
形成以石城中心渔港、湄洲、浮叶、平海等一、二级渔港为骨干的标准渔港体系.
大力发展渔港经济,建设集渔船避风、仓储物流、冷藏加工、休闲垂钓、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渔港经济示范区.
积极参与开发新的国际渔业资源,开拓远洋渔业发展新空间.
加快专业化、标准化远洋渔船建造步伐,组建远洋捕捞船队,大力发展现代远洋渔业.
引导渔业企业到海外,特别是印尼、马来西亚等岛屿众多、海洋资源丰富、发展养殖优势突出的岛群国家,探索建设远洋渔业合作基地,尝试发展远洋渔业和渔船修造等,努力培育海外渔业合作平台载体,推动远洋渔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水产品加工进一步拓宽水产品加工广度,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积极推进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延伸加工产业链,集聚发展水产加工业.
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引导发展鲍鱼、对虾、花蛤、海带等水产品的精加工与深加工,推动水产加工企业通过重组整合、技术改造等方式,加快改造升级一批初级加工项目,提高加工技术水平,提升水产品附加值,促进加工产业链的延伸.
积极推进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
积极培育海洋产业示范园区,集聚发展水产品加工,建设后海现代渔业产业园、埭头半岛渔业加工贸易区和闽台现代渔业合作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申报省级海洋产业示范园区.
积极引导扶持培育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加大涉海企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力度,安排预算内资金,扶持蛤老大、汇龙、汇丰、海帝、谊来、涵江海一百等一批示范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海洋龙头企业,组织海洋龙头企业参加省级海洋产业龙头企业评选,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
四、休闲渔业与海洋渔业服务业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形成特色、示范带动"的要求,结合渔港建设、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发展滨海港湾、休闲垂钓、观光体验、观赏渔业、展示教育等多元化的休闲渔业,积极发展海洋渔业服务业.
推进休闲渔业项目建设.
在"一岛两湾"区域选择若干个优势突出、环境优良、管理完善的海边村镇,培育发展成为"水乡渔村",打造"渔家宴"、"渔家乐"、"渔家客栈"、"水乡渔村"等独具特色的体闲渔业品牌,打造莆澳集团南日岛休闲渔业旅游文化广场项目,开展休闲垂钓、渔家乐、渔事体验等多种的休闲渔业项目,积极打造省级水乡渔村,发展多种模式的生态休闲渔业.
重点建设高级别休闲渔业工程.
依托渔业资源优势,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以一级、二级渔港为基地的集休闲垂钓、特色餐饮、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渔人码头",推进湄洲岛一级渔港暨休闲渔业工程,打造渔港经济示范区,构建"吃、住、行、娱、购、游"六位一体的旅游综合体系.
进一步扩大海峡两岸(矶钓)邀请赛的影响力,积极申报南日省级海钓基地.
支持举办具有渔村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以及渔文化展示、垂钓比赛等各类活动.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推广,为休闲渔业发展搭建平台.
大力发展渔业物流贸易产业.
加快渔区产地市场和水产品物流配送设施建设,打造以涵江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埭头半岛渔业加工贸易区为主要集散地的现代水产品流通网络.
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加工外包和仓储业务.
积极发展水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扩大水产品的销售渠道,强化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发展电子商务,探索建立水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产销有效对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扶持出口创汇企业加速发展,拓宽水产品出口渠道,完善养殖、加工及物流贸易产业链.
充分利用海洋会展平台,服务渔业企业.
组织渔业企业积极参与海峡(福州)渔业周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厦门)渔业博览会、厦门休闲渔业博览会、厦门国际海洋周、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活动平台,寻求在水产品交易平台合作项目、境外渔业基地建设、园区建设、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临港产业、休闲渔业、水产养殖、加工等产业上的合作机会,培育海洋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第二节集聚发展高端临港产业一、临港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业按照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推进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引进、培育大型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项目,延伸产业链.
推进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加快石门澳工业园区、东峤工业园区和枫亭新材料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和项目承载力.
培育产业龙头,打造产业集群.
石门澳工业园发展以永荣CPL项目为龙头的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产业,在引进PA6和CPL的基础上,辐射带动石门澳工业园二期、木材加工区、笏石工业园区、峤江工业园区拉丝、染整、织造、服装等产业链发展.
东峤工业园以华峰新材料为龙头,发展纺织产业,推进华峰生态纺织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承接城区纺织产业的转移集聚,打造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构建化工(纺织化纤)新材料产品设计研发平台.
鼓励企业加大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发并予以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设立产品技术开发中心,不断推进质量技术的升级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推动工业园区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检测等技术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临港食品加工业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食品工业体系.
依托莆田市食品加工产业基础,积极布局粮食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肉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业、饮料工业、发酵工业、酿酒工业等食品产业.
大力推进东吴临港食品加工园建设.
结合东吴港实际,重点发展"大进大出"的粮油加工产业.
推进和润集团莆田粮油物流贸易与粮油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引进中粮集团粮油储备贸易及深加工项目、印尼三林集团五洲食品产业园等项目.
规划建设兴化湾南岸食品加工产业基地.
依托新涵工业集中区的食品产业基础,依托英博雪津、东源水产等食品加工龙头骨干企业,以特色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以绿色、精深加工为特色的休闲食品、啤酒饮料、冷冻水产、罐头制品等食品加工业.
推进百威英博雪津啤酒厂搬迁扩建项目,打造一流的现代食品工业园区.
大力延伸食品加工产业链.
配套发展海产、蔬菜、果品、禽肉等食品加工原料特色资源,带动纸箱包装、冠盖包装、物流运输、贸易储备等产业发展.
同时,打造食品加工全产业链,包括各类食品设计、研发、品牌打造、电商营销等,提高食品附加值.
三、临港能源工业强化规划引导,在巩固传统能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潮汐能、海洋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LNG战略储备基地和电力供应基地.
支持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
支持新建或扩建LNG站,加快建设5#-6#储罐工程,推动中海油槽车物流基地扩建、闽台LNG跨海供应工程、汽车加气等项目建设.
积极支持国内大型企业开展第二个LNG站址选址等前期工作,争取建成国家级LNG大型战略储备基地.
大力发展冷能空分、精细胶粉、丁基橡胶等LNG冷能利用项目,延伸LNG产业链,建设热电冷多联供、冷能利用、汽车(船舶)加气等示范产业园区和项目.
加快传统能源项目升级改造.
推进湄洲湾发电厂二期工程和湄洲湾煤炭储运基地项目建设,以湄洲湾深水煤炭码头及大型配煤基地为龙头,带动发展中下游相关产业,培育煤化工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高区域内电力调峰调频能力.
四、临港高端装备业积极承接台湾及先进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转移,推动闽台机械产业对接合作.
加强与国家大型成套设备企业的沟通联系,引进培育整机配套基础产品生产企业,完善重大装备开发制造体系.
打造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重点建设兴化湾南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以威诺数控、中涵机为龙头,加大"三维"对接力度,吸引知名企业入驻,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激光精密机械,兼顾发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光机电一体化等新型成套设备.
以仙港工业园为载体,发展先进制造业.
依托新万鑫取向硅钢、东亚机械、仙游电机、通用电梯等龙头企业,发展环保机械、木工机械等先进制造业.
同时承接城区传统工业生产环节外移.
加快高端装备产业项目建设.
支持厦钨集团与中涵机合作,建设激光精密机械产业园.
推进省投集团与中涵机合作的共轨喷油器生产项目建设.
与省汽车工业集团对接,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着力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整车出口基地.
推进新万鑫取向硅钢迁建与技改项目.
推进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按照产业链分工和"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原则,推进基地企业资产重组和地区性产业集聚,构建和发展具有上下游产业关联特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带,使莆田市成为福建省机械装备制造业中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重要区域.
五、临港电子信息业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涵江),发挥"莆田国家液晶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平台优势,重点发展集成电路、高世代面板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的方向转化,着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产品.
加快兴化湾南岸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
加强对基地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基地园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和国家项目配套提供支持.
积极承接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工艺技术和装备.
走引进与技术开发相结合、合作与创新并重的发展道路,将兴化湾南岸建设成为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和省级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推动重大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落地.
重点推进欣兴电子软性面板和智能后视镜项目、华佳彩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福联砷化镓项目、安特半导体、莆田富士康手机配件生产项目,洽谈引进巴莫公司锂离子电子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鼓励基地和园区内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认定和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创新型企业和研发中心,支持骨干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技术开发,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推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进入基地和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支持在基地和园区内建设若干面向行业的公共技术、知识产权和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开放共享机制,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环境.
第三节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一、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充分利用海洋特有的生物资源,吸引国家和国际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重大项目落户,培育引进若干家高科技企业,聚力开发若干个具有资源特色的海洋药物,初步形成海洋生物医药新兴产业.
建设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园区.
按照海洋生物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制品等领域合理布局、错位发展.
推进海洋生物及医药保健品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中海源(福建)蛤老大生物科技产业园、后海海洋生物科技园、城厢太湖海洋功能食品产业园等若干个设施齐全、配套完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生物产业园区,争取获评省级及以上示范园区.
构建较为完善的海洋医药产业链.
加快对药源生物资源的培植,推进海洋生物医药关键技术产业化,围绕海洋生物毒素和海洋微生物高特异活性物质等聚力开发一批具有资源特色的海洋药物,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医药新产品,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扶持以涵江海一百公司水产生物药用中间体和蛤老大食品公司花蛤蛋白肽保健药物生物技术产业化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
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优先发展优势资源、天然资源及药食同源的保健食品,重点开展高端蛋白质、海洋藻类多糖、壳聚糖、维生素类、药物生物用酶、海洋渔用疫苗、海洋化妆品等具有市场前景的海洋生物制品.
支持涵江正源饲料海洋生物饲料工程重点实验室海洋科研平台建设和秀屿华海水产公司工业药用龙须菜生态高效养殖加工一体化项目建设.
二、海洋工程装备业依托现有基础,加快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基地,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专业化、高端化.
加快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建设.
重点发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装备、风电装备、海水淡化设备、海水循环冷却及海水脱硫成套设备等,打造特色产品优势明显、配套较为完善的海洋工程装备专业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培育1-2个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和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设备制造产业园区.
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改造、重组、联合等方式壮大规模,提升企业批量建造能力,不断提高海洋装备整体制造水平.
提高渔业船舶整体修造水平.
发展修船业务,努力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开发能力.
争取建造远洋渔船、运输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中小型船舶,开展新型高端远洋渔船研发和先进远洋渔船及船用设备的自主设计开发推广,提高远洋渔船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逐步实现远洋渔船的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
突破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
加快推进行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制造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逐步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比例,推动水动设备制造技术、海工装备的智能化、大型船舶及装备亲环境绿色拆解、深海运载和通用技术、深水探查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
三、邮轮游艇业利用莆田独特的岸线和岛屿资源,规划发展游艇旅游产业,积极拓展游艇产业链,构筑集生产、服务、经营为一体的游艇产业集群.
推进游艇帆船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海洋公园建设和南日岛全国海洋垂钓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推进游艇帆船相关设施的建设.
规划建设湄洲岛万吨级邮轮码头和国际邮轮访问港基地,建成符合国际邮轮标准的后勤服务与配套设施,支持企业筹建造国际邮轮.
支持游艇产业基地建设.
加强与厦门、泉州、漳州、福州、宁德等地区的产业协作,共同打造集游艇工业制造、产品研发、展览交易、旅游开发等为一体的海峡两岸游艇帆船基地.
加快发展游艇配套服务业,引进和培育各类游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推动与游艇产业相关的国家级、省级检测中心进入莆田,促进游艇零配件制造、游艇生产与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
发展帆船赛事业、游艇帆船休闲旅游和滨海观光业.
建设游艇休闲运动基地,引进游艇商务、会展、俱乐部经营商和商务旅游经营商,鼓励创建游艇俱乐部,开展全方位的游艇服务项目,包括游艇娱乐赛事、游艇旅游、游艇商务与会展、游艇俱乐部、游艇博览等活动.
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积极探索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加强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校的合作,实施海水利用示范工程,支持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鼓励海水直接利用与循环利用.
支持发展海水淡化.
鼓励支持沿海缺水乡镇、海岛组织实施较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综合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重点扶持南日等地建设海水淡化及循环开发利用示范区,规划建设北高海水淡化工程和湄洲湾北岸海水淡化产业基地,支持湄洲湾发电厂等有条件的发电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把莆田建设成为全省海水直接利用示范区和海水淡化产业示范基地.
加快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鼓励和引导大型盐场及盐化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联合攻克浓海水制盐技术.
加快研发海水化学资源和卤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推进海水提取钾、澳、镁等系列产品及其深加工品规模化生产,建立海水利用和海水化资源综合开发产业链,推动传统制盐业向海洋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鼓励发展海水的直接利用.
推进生产用海水工程、大生活用海水工程和海水能源工程.
鼓励海水直接利用和循环利用,在产业项目中推广海水冷却水和低温多效蒸馏技术,推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产业化.
引导临港石化、火电及重化等工业项目中推广海水循环冷却技术.
五、海洋可再生能源业加强海洋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普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加强海上风电等海洋能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推进沿海地区大型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
有序发展风力发电.
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风能资源,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平海湾、南日群岛、埭头半岛等海上、陆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建设海上风电基地,开展试桩工程、通航论证等前期工作.
加快项目对接建设,扶持以龙源集团、福建投资集团和福建能源集团海上风电场为龙头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企业.
切实加强对风电项目电力出线走廊建设和电源接入点的规划引导,打造莆田"海上风电走廊".
加强海洋能源的综合利用.
开展海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与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特种养殖等的综合利用示范,降低开发成本,促进海岛开发.
开展波浪能、温差能与海上科研仪器和海上自动化观测监测系统相结合的示范工程,扩大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利用效率.
第四节扶持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一、港口物流业以湄洲湾北岸、兴化湾南岸两大港口为依托,完善集疏运设施及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引进、培育一批现代航运物流企业.
力争在"十三五"末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
完善港区集疏运设施及服务体系.
做好做强港口深水航道、防坡堤、公共锚地等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实现联运无缝连接,降低物流成本.
重点建设湄洲湾北岸秀屿港区和兴化湾南岸涵江港区干散货码头,完善港口口岸设施条件,全面提升港口中转、采购、分拨、配送、贸易等服务能力,完善"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
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对台客滚直航运输业务.
加快推进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载体建设.
规划建设港口物流园区,重点推进普拉斯物流园项目、莆头木材集散物流基地、罗屿岛港口物流园和海丰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现代物流园区、专业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
培育发展仓储、超市、配送中心等新型物流业态,形成集加工、中转、存贮、贸易为一体的专业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
积极探索"物流+总部"、"物流+金融"等模式,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延伸港口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推动港口物流业信息化、高端化发展.
培育和壮大港口物流企业和航运企业.
积极吸引境内外大型航运、物流企业入驻莆田,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培育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航运物流企业.
通过联营、入股、兼并等方式对港口码头资产进行重组,培育具有影响力的航运龙头企业.
着力打造海洋贸易平台.
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海陆联运和多式联运.
鼓励航运物流企业到内陆城市建设"陆地港",支持内陆地市到莆田沿海建设"飞地港",拓展港口纵深腹地.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合作,打造木材和粮食交易中心、港口物流信息平台、海峡两岸水产业交易中心等贸易平台,拓展对外贸易空间.
加快海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以海洋渔业专业物流为核心,加快建设现代海洋渔业冷链物流集散地,加大与台湾地区合作力度,积极建设海峡两岸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大型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及综合性配套设施,打造两岸水产品冷链物流网.
二、滨海旅游业全面整合湄洲岛、南日岛、平海湾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重点培育莆田湄洲岛、南日岛、埭头半岛、忠门半岛等滨海旅游精品,提升莆田妈祖文化等旅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以妈祖文化为核心,整合湄洲岛、妈祖城、南日岛、平海湾等滨海旅游资源.
推动湄洲岛海洋公园、南日澳门(莆田)滨海旅游文化广场等海洋旅游示范点建设,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多种方式的旅游精品线路、旅游活动,打造旅游产业链条,创建富有妈祖文化特色的"海峡旅游"品牌,将妈祖文化融入滨海旅游开发,使莆田市成为海丝旅游圈、世界妈祖文化旅游的核心区.
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海上运动等新兴旅游项目.
努力打造集红色教育、渔业体验、休闲会议、海洋运动、岛上田园、生态观光、休闲垂钓、度假居住、渔家乐等为一体的特色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
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港湾资源,发展高端海上旅游业,开发邮轮、游艇俱乐部等高端项目,建设邮轮停靠港.
推进西罗盘、箭屿等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打造南日岛国家级垂钓基地和渔家游船游艇特色休闲旅游业.
举办滨海旅游节事活动,打响旅游目的地品牌.
积极办好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湄洲岛)沙滩音乐节等文化旅游节事活动,筹办湄洲岛沙雕节,争取印象·妈祖项目落地,举办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拉动力的文化、旅游和体育活动,提高宣传力度,扩大节事活动的影响力.
开展滨海旅游开发项目推介,扩大湄洲岛作为"福建十大美丽海岛"的影响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
三、海洋文化创意业以妈祖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等特色海洋文化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掘海洋文化内涵,培育文化博览、影视制作等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打造福建海洋文化品牌.
推进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展示馆、海洋文化博物馆、海洋渔业科普馆,形成一批有鲜明海洋特色的文化展示平台.
充分发掘妈祖文化内涵,通过拍摄妈祖海洋文化主题纪录片、举办音诗乐舞千秋妈祖常年性演出等方式,扩大妈祖文化影响力.
发展以妈祖文化为核心的集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把莆田市打造成世界妈祖文化创意设计之都,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海洋工艺美术产业.
设立妈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推进"妈祖文化+工艺产业"聚合发展,实现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工艺美术业的结合,在传统工艺领域积极进行创意探索,研发一批海洋工艺美术精品.
发挥工艺美术人才高度集聚优势,融合海洋元素,开发海洋贝瓷等工艺美术品.
加快建设中海源(莆田)海瓷艺术创作生产基地,形成融海瓷艺术产品科技研发、艺术创作、产品展示、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海瓷艺术中心.
扶持海洋文化创意企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重点培育一批自主设计创新能力较强、文化创意特征鲜明、品牌效应显著和运营规模、规范的龙头企业,推出一批原创优秀作品.
支持具有市域文化特色的自主品牌和设计产品的市场推广,积极培育以海洋为主题的演艺、展览、出版等海洋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一批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和项目,形成具有鲜明妈祖特色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四、涉海金融服务业积极培育涉海金融保险市场,改善涉海融资保险结构,优化涉海金融保险生态环境,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
打造金融支撑平台.
加强与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的合作,积极拓展海洋与渔业产业融资渠道,共同搭建涉海金融服务平台,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做大做强海洋牧场成长资金、渔船更新改造发展资金等"政、银、企"合作融资平台,探索创新面向中小微型涉海企业的专业金融产品,积极推进已投运各类船舶和在建船舶抵押贷款、探索"渔船抵押+油补质押"、"辅助船抵押+互惠贷"、"燃油补贴质押+互惠贷"等多种担保组合模式.
鼓励金融机构适当放宽航运企业建造或购置船舶的贷款额度与自有资金比例.
探索涉海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渔业权抵押贷款、岸线使用权抵押货款等多种涉海融资方式.
加大涉海信贷投放力度,提高海洋经济金融服务能力,为莆田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拓展涉海保险领域.
推动保险公司助力海洋经济发展,鼓励开发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海洋保险产品,在发展船舶险、货运险、渔工险等传统海洋保险的同时,开展水产养殖互助保险试点和远洋渔业的政策性保险,建立大宗水产品出口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开发海洋渔业险、码头综合险、海洋油污责任险、海洋矿产开发险和海洋旅游险等新型涉海险种,致力于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保险服务,推动保险公司与有保险需求的涉海企业对接.
创新保险模式,尝试建立跨银行、保险、企业互助体、政府等四方的共保体.
五、海洋信息服务业以创新、融合为动力,培育发展海洋信息服务业,加快"数字海洋"建设,启动"互联网+海洋"产业发展模式,推进海洋信息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全面提升海洋产业信息化水平,服务海洋经济.
建设以信息为主导的智慧海洋.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广海产养殖物联网应用,培植涉海物联网产业链,建立现代渔业管理与生产技术服务云平台,实现水产品网上全程溯源监控,打造安全优质的专业水产品购物网站和综合性水产品交易(展示)平台,实现海洋信息化与产业化的深度融合.
提升渔船救助、船员管理、出入港等安全应急管理效率,打造智慧船联网管理.
建立各类特色产业平台,形成一批海洋新兴产业网上智创平台与整合服务平台,推进产业聚集、资源共享,并实现与东盟国家产业平台互联互通.
推进涉海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海洋监测智能设备与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全方位海洋动态监测体系.
依托先进的电子信息、网络通信以及海洋装备相关技术,加快沿岸、海岛、近海的现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海上无线电管理与监测网,实现互联互通,海量数据共享,并为全市海洋信息互通提供保障.
积极推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媒体行业、增值电信企业之间的合作,发展海上通信增值服务.
加强公益性海洋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海洋动力环境立体实时监测网,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上位置服务的示范应用,继续完善渔业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建设,提供海洋经济信息服务.
第五章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海洋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需要高技术的支撑.
要根据国家和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建立健全海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切实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产业优势,促进海洋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第一节促进海洋人才集聚一、加强涉海院校建设和人才培养适当加强莆田学院、湄洲岛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涉海院系办学规模,促进海洋专业学院建设,加快海洋科技人才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更多的高科技领军人才脱颖而出.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海洋职业技术教育,着力培养先进实用技术人才,促进海洋人才培育与海洋产业发展融合.
突出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实施海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依托海洋产业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省级海洋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型人才,积极培育高技能实用人才队伍.
探索校地联合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促进高校与社会、企业合作,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共同参与的高校管理体制,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
发展海洋类继续教育,深入开展岗位培训、预备劳动力培训等教育培训.
加强渔民职业技能和职务船员培训.
二、加大海洋科技人才引进建立海洋产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围绕海洋产业升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建设等海洋产业发展需要,设立人才引进、鼓励、创业专项资金,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重点引进临港工业、船舶设计与制造、海水养殖、海产品精加工、海洋旅游管理、海洋文化等高层次海洋人才.
针对莆田市海洋科研教育、远洋渔业科研教育基础薄弱的现状,加强与厦门、青岛、大连、上海等海洋强市合作,依托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使莆田成为海洋中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落实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除了兑现资金奖励外,还要认真落实税收减免、住房补贴、医疗保健、子女就业就学、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等优惠政策,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
第二节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一、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科技资源,集聚创新要素,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成立涉海产业专家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涉海产业发展方向、技术难题进行诊断辅导、联合攻关.
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系统集成,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为提升海洋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建设后海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莆田水产良种繁育基地、莆田淡水增养殖科研中试基地、平海僧帽牡蛎原种场及秀屿鲍鱼、海参优质种苗繁育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二、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整合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科研单位和院校的海洋科技力量,开展重大海洋科技项目协作攻关,促进莆田市海洋产业高新技术发展.
大力推行海洋科技合作战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与国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采取技术合作、知识共享、共同开发的方式,加快构建以企业为立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强化激励机制,加强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人员的支持,营造有助于推进自主创新的环境.
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型骨干企业,发挥民营科技企业、中小科技企业的生力军作用,造就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企业.
积极参加海峡"618"虚拟研究院海洋分院网络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优化整合市内外海洋科技资源.
三、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基地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一批海洋科研创新服务基地,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水平.
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产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应用示范与推广.
完善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扶持政策和区域性技术交易中心功能,建立一批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形成孵化、转化、产业化相互协调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
加快形成集渔业科研、生物育种、工厂化养殖、水产品加工、滨海休闲渔业、海上风电开发于一体的海洋牧场现代产业链条,逐步打造水产养殖场和风力发电场两场整合的发展模式,建成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基地.
积极打造秀屿汇丰食品公司、城厢海源实业公司、荔城天然星农业开发公司、涵江正源饲料公司等现代海洋渔业企业技术中心科研平台,着力推进中海源(莆田)海洋生物、海洋贝瓷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
第三节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一、开辟科技成果转化绿色通道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
借鉴近年来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经济,结合莆田市实际,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为前提,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打造多元化合作模式,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
支持中小海洋企业采取联合出资方式委托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开发,鼓励支持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合作形式.
支持建设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采取技术转让、成果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加速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二、创建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平台加快现代渔业产业园规划建设,创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平台.
广泛吸纳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围绕产业发展,坚持科技引领、园区承载,有针对性地建立一批现代渔业园区,吸引科技企业聚集,汇聚创新要素,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
同时通过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加快建设科学研究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以科技园区和基地为推进器、孵化器、试验区、承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落实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各项政策,开通科技服务企业的信息平台,大力推广渔业"五新"技术,促进海洋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落地、投产.
充分利用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公共平台,加大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与企业的对接力度,促进海洋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落地.
三、激活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因子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激活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因子.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科技成果持有人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撑和引领莆田市经济发展持续跨越.
完善相关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促进海洋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
以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显著增强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对自主拥有、购买、引进的专利技术等进行转化,不断提升海洋产业创新能力.
四、营造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环境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环境.
培育一批专业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将技术市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
深入推进科技条件平台建设,鼓励科研院所采用市场机制,向企业开放自然科学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公共科技资源,鼓励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进行支持,推动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
积极培育信息、代理、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中介机构,提供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的技术支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第六章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人海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海洋经济的根脉,发展海洋经济既要"海里淘金",更要生态文明.
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加强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建设,确保海洋经济发展发展速度和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防治,构建蓝色生态屏障,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成人海和谐、宜居宜业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第一节科学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一、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树立集约节约开发的理念,强化海洋资源有序开发、生态利用和有效保护,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合理开发岸线资源和海岛资源,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切实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湄洲湾北岸妈祖城、兴化湾南岸涵江港等一批集中集约用海片区建设规划.
加强海域采砂的规划和监管,避免自然岸线侵蚀及海堤护滩丧失.
健全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海洋资源有偿使用机制.
加强海洋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技术创新,规划建设仙游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创建莆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秀屿临港工业园等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二、创新海岸带开发模式坚持陆海统筹,合理规划开发岸线和保留岸线,通过海岸带更新、改造和整理,按照"陆域配套+产业+自然岸线"的模式,构建新型的海岸线空间.
处理好岸线开发与陆域城区开发的关系,彻底改变传统的海岸带高密度开发模式,提升岸线作为经济、生态、景观、人文资源的价值,实现岸线的永续利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加强港口岸线管理,严格控制自然岸线的开发利用,保留公共岸线,开辟公共休闲岸线,严格审批企业业主岸线,发展可再利用岸线.
实施岸线有偿使用制度,有序开发利用岸线资源,严格保护深水岸线,推进项目沿垂直岸线方向布局,优先保证重要港口建设需要.
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加强重要岸线的战略预留,保证定向投放.
明确近岸海域港口、工业与城镇建设、航运、旅游、渔业等功能分区.
三、科学有序实施填海造地工程科学论证围填海项目,认真落实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扎实做好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环评,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实行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内湾填海造地.
克服按项目填海的传统填海模式的应急性和不经济性,实现整体规划和有序开发,避免海洋资源的低效率利用,实现海洋资源价值最大化.
创新围填海形式,推行透水平面设计,提倡人工岛式和区块组团式填海.
引导和推动围填海向湾外拓展,临港产业向湾外转移,根据海湾生态环境承载力、水下文化遗产分布情况、陆域产业布局以及市级立体功能区规划等,选择围填海备选区,科学编制湾外围填海规划.
推广离岸、人工岛式围填海造地方式,避免围填海造地对自然岸线造成破坏.
严格项目用海管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围填海计划,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重点选择石城海域作为可围填的湾外海域,依法加强围填海项目用海审批管理.
四、加强资源利用监管加强涉海项目区域规划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范海洋产业、海域围填、海洋工程的规划审批、建设监管和监测评估.
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禁止使用岸线、海域资源.
加强无居民海岛管理,严格控制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形成海洋科学开发长效机制.
优化海洋法制环境,健全海洋资源产权制度,实施资产化管理.
加强涉海立法与执法工作,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和平台,提高海洋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综合效益.
探索建立海域资源闲置处罚及海域使用权收回制度.
加快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力争完成莆田市管辖海域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建立海洋生态红线管理制度.
第二节合理开发海岛一、加强海岛保护与开发在充分认识海岛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基础上,制定海岛开发、利用、保护方案,合理利用海岛资源.
规范海岛开发利用行为,保护海岛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保护好海岛及其周围海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坚持高标准规划、分阶段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推进南日岛、湄洲岛等海岛资源科学开发.
编制海岛保护规划,合理确定海岛主体功能,构建有居民海岛为主体、无居民海岛为补充的海岛联动保护、开发体系.
加大海岛特别保护区建设力度,对领海基点岛屿、具有特殊价值的岛屿及其周围海域实施严格的保护制度.
二、创新海岛开发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海岛投入机制,允许在海岛管理、建设及投融资体制机制方面实行先行先试.
积极推进无居民海岛资产市场化配置.
继续完善南日海洋开发建设集团公司市级国有海洋渔业集团的管理模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形式参与南日经济经营管理,提高海岛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南日岛海洋牧场建设,着力打造养殖场与风电场复合型多层次立体化产业群,大力发展海珍品养殖,加快岛上及附近海域的风能开发,建成特色渔业岛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基地.
充分利用妈祖信仰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突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人文交流,加快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和世界妈祖文化中心.
三、推进无居民海岛规划建设本着"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完善无居民海岛有序利用和管理,有效推进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重点完开发已列入南日十八列岛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规划的海岛,开展无居民海岛旅游项目招商及开发利用试点,充分发挥每个海岛各自的特色.
第三节加强海洋与海岸环境保护一、完善陆海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坚持以海洋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为基础,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陆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大海洋污染治理力度.
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对重点海域实施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建立海洋环境容量陆海统筹的保护模式;加快陆上污染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配套管网完善,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
加强海域环境的污染监督和监测力度,控制海域污染物排放;严格管理船舶污水排放,制定渔船废水排放标准,建立港口码头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废弃物的海上倾倒管理,强化倾废管理报告制度;对近岸水体和海域沉积物进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评估,制定污染源控制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减排措施.
二、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继续深入实施"碧海银滩"工程,切实把好项目环境保护关,开展海洋与海岸工程环境跟踪监测,减少对近岸海域的污染.
探索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与预警机制,对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施限制性措施;实施《福建省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生态赔偿试点;完善陆源污染物排放溯源追究机制.
强化对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预警;加强海域、海岛等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在三大海湾和重点岸段开展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防治;运用《福建省沙滩资源保护规划》成果,推进湄洲岛等重要滨海沙滩系统逐步得到恢复.
逐步完善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网和生态监测站,充分利用常规技术和卫星、航空遥感等高新技术,建立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络,加强对重点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的预警,全面开展对重要海洋功能区、污染源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监测和评估.
三、推进跨区域海洋污染防治强化海陆统筹,以海湾为单元,推动建立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协调机制,开展三大海湾、主要渔港、重点养殖区等环境整治.
在湄洲湾和兴化湾两片港口的开发和保护方面,要分别加强与福州、泉州等地协作,建立对口部门协商会议制度,加大近海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市际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在入海污染源联合监控、海洋污染协同治理、重大海洋污染事件防范应对、海洋生态修复建设、涉海环境联合执法、废弃物海洋倾倒监管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第四节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与示范项目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近海海域水生资源的保护和生态修复,确保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组织实施平海湾、湄洲岛等海洋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僧帽牡蛎、皱纹盘鲍、硬壳蛤等重要渔业品种和白鹭、海鸥等珍稀鸟类生态保护区以及海洋珍稀、濒危生物重要栖息地自然保护区.
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完善落实补救措施,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严格实施伏季休渔制度,继续推行增殖放流、封岛栽培、人工鱼礁建设,恢复近海海洋生态种群资源.
加强海洋和沿海外来物种入侵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完善莆田出入境检验检疫海洋渔业专用实验室建设.
二、实施海洋生态示范项目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继续在平海湾、南日岛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加快南日岛海洋生态工程和人工渔礁建设,建立南日红毛菜、紫菜、双线紫蛤等一批海洋珍稀、濒危生物重要栖息地自然保护区.
完善海洋生态保护与管理,推进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和后海局"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一批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三、加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大力加强河口港湾、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立并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有效保护自然岸线及其景观,开展生态化人工岸线和人工滩涂湿地建设.
加强湄洲岛红树林等重要滨海湿地保护,结合湄洲岛海岛生态修复计划,着力实施红树林种植等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加强具有特色的海岸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
加强南日岛等海岛生态建设和整治修复,推进海岛防护林体系、海岛植被恢复、近岛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项目建设,巩固和完善海岛绿色生态屏障.
加强木兰溪、萩芦溪河口的湿地保护.
第七章完善涉海基础设施与海洋防灾减灾体系根据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地配套建设交通、电力、供排水、通讯电信等基础设施,推进一体化发展,增强对海洋保护开发的保障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进一步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快捷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安全高效地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第一节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一、加快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结合莆田自身发展优势,充分把握区域枢纽港口、区域性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构筑以港口航运为龙头,以铁路和各级公路为骨架的高效便捷对外交通体系,加强湄洲湾北岸和兴化湾南岸临港区域的对外联系及辐射力,有效发挥港口的吞吐能力.
通过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交通引导,有序分行客货运交通、过境及内部交通,形成与区域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推进湄洲湾北岸、兴化湾南岸两大港口通往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的铁路、公路网络建设,形成拓展纵深腹地的便捷通道.
重点加快长乐—惠安铁路主要港口支线铁路和莆田至炎陵高速公路建设.
规划建设涵江、黄石综合交通枢纽,完善枢纽站场配套体系和通港交通体系,提高换乘、换载效率和港口疏通能力.
加强空港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机场发展布局和设施配套,加快推进莆田机场规划建设.
二、加快港口群整合建设加强港口资源整合,完善港口布局,推进管理体制一体化,充分发挥港口综合优势.
加快发展湄洲湾北岸、兴化湾南岸两大港口,加强港口协作配套,完善疏港铁路、公路和口岸配套设施,打造面向全国、连接两岸,定位明确、布局优化,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海峡西岸中段现代化港口群.
莆田港要以服务临港产业发展和拓展大宗散货运输为重点,加快港口开发,推进合理布局,建成覆盖湄洲湾北岸、兴化湾南岸等主要港区,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相协调的重要港口.
加快港区连片开发建设.
全面开发湄洲湾、启动建设兴化湾、保护利用平海湾,把莆田港口建设成为海峡西岸具有深水中转和物资储备等多功能的综合性主枢纽港.
加快推进以大宗散货为主兼顾集装箱的专业化、集约化的港区连片开发建设,完善配套航道、疏港通道、监管救助基地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
三、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推进大型深水航道建设,加快湄洲湾北岸港口整体连片开发,重点推进东吴、莆头、罗屿作业区等一批深水码头建设,同步推进兴化湾南岸港口及湄洲湾深水航道工程建设,扩大港口能力.
全面推进铁路支线、疏港公路等运输通道建设,进一步提升铁路、公路覆盖水平和等级标准,实现港口交通网络的无缝对接,积极推进多式联运.
以向莆铁路和湄洲湾铁路支线建设为契机,加快铁路莆田港湾站场站建设,培育海铁联运市场,筹建秀屿海铁联运信息体系.
全面推进涵港大道、石城疏港公路、平海疏港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联十一线建设,拓展港口纵深腹地的便捷通道.
培育和壮大一批货运代理和船运代理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莆田港区效应,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港口在航运体系的物流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
积极推进莆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福莆宁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区轨道交通建设,实现港口交通网络的无缝对接,全力构建"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格局.
第二节加强临港工业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加强能源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湄洲湾北岸等煤炭储备中转基地建设,推进东吴港区石油储备基地项目建设,扩大石油储备周转的市场覆盖范围.
加快秀屿和东吴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完善天然气储存设施及港口配套设施.
根据兴化湾南岸区域六大产业园的用电负荷,做好近、远期区域电源和电网规划,电源由莆田北圆顶500kV变电站、江阴火电厂220kV变电站供电,启动区内建设南北2座220kV变电站,以及4座110kV变电站.
根据对兴化湾南岸区域用电负荷估算,为确保产业发展用电需求,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应加大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电源和电网的协调发展,合理增设变电站并预留相应电力高压走廊.
二、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具有跨区域、跨流域调节功能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功能的综合水利枢纽,确保临港产业基地供水安全.
完善区域和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做好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提高用水效率.
落实完善莆田金钟水利枢纽工程的引水配套工程建设,推进乌溪水库工程、湄洲湾北岸供水二期工程、兴化湾南岸供水工程等供水工程建设,优化东圳水库调蓄方案,提高可供水能力.
必要时可考虑开发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向大型临港产业项目和海岛地区供应淡水,以解决沿海地区和重要工业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此外,远期要规划建设萩芦溪、延寿溪、木兰溪的引水工程,统筹考虑全市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使用,以保障沿海地区临港工业生产用水以及周边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三、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莆头、罗屿物流园区,重点推进国投湄洲湾煤炭储运基地、石门澳液体化工码头等重大港口项目建设.
湄洲湾北岸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和产业基础,利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构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结合高速铁路港湾站建设,按照物流节点––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的布局模式,在铁路港湾站和秀屿港区之间布局综合大型物流园区,加快组建海西国际航运物流园区和枫亭现代物流园区,促进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的发展.
努力将莆田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辐射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
发挥兴化湾南岸地处海西沿海经济带、与福州保税港区和湄洲湾相邻的区位优势,建设现代物流园区,重点发展物流仓储、加工、配送及中转、组装、包装、分拣等商贸物流平台,满足兴化湾南岸和经济腹地的物流需求.
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或专业配送中心,重点发展以港口为枢纽,公路、铁路、民航一体化的陆上集疏运网络和陆海联运的集疏运网络,推行海、陆、空多式联运,促进港口集疏运体系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把经济腹地延伸至福建内陆、湖南、江西等腹地,增强港口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第三节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一、加快海岛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南日岛、埭头半岛中心渔港等渔业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南日岛水道、兴化湾、平海湾航道建设,加快南日岛贯岛路、环岛路和埭头半岛沿海高等级公路建设,提升埭头半岛至莆田市区公路等级,强化南日岛轮渡和岛内公交设施,有效实现南日岛海洋牧场"陆岛联动"发展.
加大财政性资金对海岛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建设湄洲岛、南日岛等主要海岛的陆岛码头、岛上公路改造建设,实现主要海岛交通现代化、便利化.
加快规划建设湄洲岛跨海通道,改善旅游交通码头和对台客运码头设施,完善岛上交通条件.
二、完善海岛水电气网络体系坚持陆岛统筹、经济与生态兼顾的开发原则,加强海岛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排水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耦合利用示范试验,解决岛上居民用电、用水难题.
进一步完善大陆向湄洲岛、南日岛等重要岛屿供电工程建设,以及清洁能源天然气供气工程建设,保障海岛能源供应安全.
发挥南日风能资源优势,加快南日岛风电场、南日海上风电场和海底送出电缆工程建设,形成风电场规模效益,构建陆岛联动电网体系,实现在满足岛内用电的同时向岛外供电的新格局.
围绕湄洲、南日等重点海岛开发,加快推进湄洲岛对外联络应急通道、南日跨海供水工程扩容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黄瓜、筶杯等岛屿的岛外调水和岛上蓄水、供水工程建设,实施秀屿南日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着力解决海岛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
第四节健全海洋防灾减灾体系一、建立健全海洋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体系整合完善海洋环境监测观测机构和设施,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观测与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
建立全市统一、权威的台风、热带气旋、风暴潮、赤潮、海啸、浓雾、地质等海洋灾害预报预警和防御决策系统,提高防灾减灾、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快建设渔港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一批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提升渔港标准化建设水平,完善渔港配套服务设施,增加有效避风面积.
加快实施岸线减灾工程,加强海堤除险加固、沿海基干林带培育和保护,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和实际需要的防潮工程体系.
建设和完善海岸线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系统,加快完善3个验潮站并纳入国家海洋观测网,完成沿海5个警戒潮位的核定和重点岸段高程测量项目.
加快完善渔船安全应急系统,对莆田现有4千多艘捕捞渔船全面安装集防碰撞、船体定位、语音通讯和报警、北斗卫星导航等功能于一体的船用信息终端,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构筑海洋安全生产和海上船舶应急救助体系制定完善船舶溢油事故等海洋污染应急预案,加强船舶溢油事故、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故等监测观测、应急救助设施建设.
建立海事、海洋与渔业、海上搜救等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与应急制度,加强船舶安全管理,保障港口海运、渔业生产安全有序.
完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健全管理机制,构筑海上安全生产和海洋灾害应急救助体系.
加强与省级海洋预报台的合作,加快建设市县级海洋观测预报机构,开展台风、风暴潮、海啸等灾害的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
建立海事、海洋、渔业、海上搜救等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与应急机制,加强船舶安全管理,提高海运、渔业生产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与福州、泉州等地在通讯和海上救助等方面开展合作.
建立快速高效的抢险救灾联动机制.
三、加强海洋基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海洋基础数据调查、统计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海洋开发基础数据、海区环境状况、区域海洋气象、海洋科技研究等信息发布和服务.
完善近海海洋资源综合调查,开展台湾海峡渔业资源、海上安全通道、海岛保护开发等专项调查,依托莆田市海域使用监视监测系统,推进海域动态监管中心海洋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龙头,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努力提升信息服务业能级和竞争力,基本建成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的海洋信息服务体系.
第八章深化海洋经济开放与合作突出妈祖文化、港口区位等对台优势,全面推进两岸在海洋经济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围绕莆田市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加强两岸产业对接合作,积极开展对台招商引资,兑现落实惠台政策,全力推进两岸经济融合,构建两岸海洋开发深度合作平台.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加大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形成大开放、大合作的新局面,为海洋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坚强动力.
第一节深化两岸海洋经济合作一、提升两岸现代渔业合作水平全面深化对台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渔工劳务、远洋渔业、休闲渔业、水产品营销以及渔业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推进建设南日岛海洋生态渔业合作示范区、后海现代渔业产业园、南日岛浮叶中心渔港台湾渔民创业园等闽台现代渔业合作示范区,鼓励台商投资秀屿南日岛、埭头半岛水产品加工贮藏和冷链物流,在涵江、秀屿等地建立一批闽台水产业精深加工示范区.
二、推进两岸临港产业深度对接积极推进两岸在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海洋文化创意等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合作,推进两岸海洋新兴产业合作基地建设.
借助台湾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推进两岸机械、船舶等临港产业对接.
选择涵江、秀屿等地开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合作,建设闽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合作基地.
三、加强两岸海洋服务业合作推进两岸港区对接,增开两岸间集装箱班轮航线、滚装航线和散杂货不定期航线,发展对台贸易采购、国际中转等业务.
推动开通湄洲岛至台中客运航线,形成海峡快捷客运走廊.
推动两岸运输业、仓储业、船舶和货运代理合作,吸引台湾航运公司、商港服务等相关物流企业投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项目.
积极引进台资发展滨海旅游产业.
推动开展莆田与台湾两岸海上直航,做大两岸同胞经莆田口岸的双向旅游,推进湄洲岛与台湾的直接通航旅游.
四、加强两岸海洋环境协同保护推动两岸合作开展放流增殖活动,共同养护海峡区域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闽台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合作交流;扩大两岸在台湾海峡海洋资源调查、养护、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共同开展湄洲海域、南日海域海漂垃圾治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扩大两岸海洋环境整治的合作交流范围;推进台湾海峡防污治污合作,共同开展台湾海峡海洋环境监测,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及重大灾害动态监视监测数据资料共享平台.
五、深化两岸海洋综合管理领域合作加强两岸海洋与渔业执法交流合作,积极与台湾海洋、渔业管理部门开展对口交流,寻求实质合作,尝试建立台湾海峡海域海洋、渔业和文物联合执法机制.
建立两岸海洋与渔业案件的通报和协查制度,联合开展司法互助专项行动.
开展台湾海峡防灾减灾与救助合作,推动建立两岸渔业搜救沟通协调机制,主动为两岸渔民服务.
加强台湾海峡海事专业搜救能力和海上搜救辅助能力建设,形成全面覆盖的搜救网络,配合构建海、陆、空立体式的海难救助体系.
第二节加强海洋经济区域协作一、加强与周边地区海洋经济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海洋经济合作,推动莆田市与平潭自贸区、江阴港区和湄洲湾南岸港区的对接合作,推动区域间的协调联动发展,促进福莆宁同城化,扩大区域通关和直通放行覆盖范围.
与周边城市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合作新格局.
充分发挥沿海港口优势,构筑以湄洲湾为龙头向周边内陆辐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周边内陆地区合作建设"陆地港",发展多式联运.
吸引外地物流企业在莆设立"飞地港",不断完善口岸大通关机制,扩大区域通关覆盖范围,推进口岸通关规范化、便利化.
加快莆田电子口岸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畅通沿海港口与内陆腹地间的物流,进一步提升莆田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和门户作用.
二、加强与港澳地区海洋经济合作加强与香港贸发局、香港驻粤办、香港驻闽办、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福州联络处的联系,进一步提升莆田与港澳地区海洋经济合作层次和水平.
利用香港海洋服务业发展优势,吸引香港金融机构在莆田设立分支机构,投资海洋产业.
支持涉海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香港设立营销中心、运营中心,扩大对港贸易和转口贸易.
加强港口物流业合作,建立跨境物流网络.
推动莆田与港澳地区在滨海旅游、涉海商务服务等领域的合作,重点引进实施南日岛(澳门)滨海旅游文化广场等项目.
加强与香港投资促进、科技推广机构的合作,为港商来莆投资、开展两地贸易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等各项服务.
三、加大口岸开放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向内陆腹地的辐射能力,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上航线、友好港口数量不断攀升.
根据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港口发展情况,本着"建设湄洲湾,开发兴化湾,保护平海湾"的原则,兴化港区将着重建设发展涵江作业区,申报兴化港区口岸扩大对外开放.
拓宽湄洲湾主航道,保证30万吨级以上大型散货船舶乘潮单向通航,保证10万吨级LNG(液化天然气)船舶全天候通航;加快建设莆头支航道、石门澳支航道和东吴作业区航道;尽快开工建设兴化湾进港航道一期工程.
第三节提升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水平一、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充分发挥妈祖文化优势、侨乡优势以及莆商和区位优势,特别是港口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
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不断扩大传统优势海洋产品以及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积极培育诚信度高、出口潜力大的水产业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多方位多层次开拓国际市场.
建设水产品对外贸易平台,打造水产品进出口基地,扶持水产品出口企业赴境外参展,保持对外渔业贸易的稳定、持续发展.
支持有条件的涉海企业并购境内外相关企业.
鼓励企业建立境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积极参与开发境外海洋资源.
嫁接国外涉海企业与莆田海洋产业项目,吸引外资参与港口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港航合作.
二、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动力,利用海内外莆商侨乡创业合作平台的功能定位,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海洋经济贸易、科技创新、教育培训、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深化海洋环保和防灾减灾合作,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交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
立足莆田市的资源优势和当前的重点发展领域,分清轻重缓急,同时注意惠及周边,积极组织策划与申报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基金项目,储备一批优质项目.
三、助力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妈祖文化的独特作用,深化交流合作,积极融入海丝建设,推动妈祖文化传播,结合莆田妈祖文化,开展"巡安海丝路、重走东盟国"、"天下妈祖回娘家"等活动;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莆田市"海丝"发祥地、妈祖文化信徒众多、莆仙海外乡亲广布等优势,增进妈祖故乡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及世界各妈祖文化传播地的联谊交流借鉴;开展全球妈祖文化普查工程,全面了解国外妈祖传播发展现状;借鉴博鳌论坛等知名论坛峰会模式,建设世界妈祖和平论坛(海洋论坛)永久性会址,举办区域性、两岸间议事协调会议,为开展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妈祖文化交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点的对外对台开放新政策,特别全力促成免税商店、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等率先落地,逐步推进妈祖文化核心区产业发展、旅游服务等国际化进程,积极推进我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的建设.
第九章保障措施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协调,大胆探索创新,增强工作合力,切实把思路变成行动,把举措落到实处,不断开创莆田海洋经济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级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依托海洋经济办公室,加强组织协调和有序推进海洋经济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强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项目以及配套措施的督促落实.
各县(区、管委会)要进一步明确工作分工、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发展海洋经济的具体扶持政策措施,对接运作项目,着力推进重大政策、重点项目、重要资金的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市直有关部门要协调推进有关涉海重点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加快形成条块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基层和企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第二节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各县(区、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在土地利用、海域使用、环境容量、融资渠道、能源电力、水资源、人才科技、资金补助等方面加强对相关海洋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持保障力度,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程,争取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合力推进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
在用地用海保障方面,把海洋经济重大项目优先列入全市新增建设用地用海项目年度计划,市本级及相关区县优先配置用地用海指标,保障建设用地用海需求;积极争取列入省海洋经济重大项目,争取国家、省重点项目建设专项用地用海指标支持.
同时也要考虑环境容量因素,避免过度开发.
在财政扶持方面,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重大海洋产业项目、涉海基础设施、海洋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推动市海洋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优先补助(奖励)海洋科技创新项目及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梳理与海洋经济交叉的专项资金,加大信息、装备制造等其它各类产业专项资金对海洋新兴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在人才保障方面,营造招才引智和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培养、引进、留住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形成海洋经济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
努力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蓝色人才队伍,形成年龄结构配置合理、专业结构配置合理的人才群落.
在税收优惠方面,对新引进的海洋企业总部符合条件的实行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相应减免优惠政策;对新认定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减征优惠以及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鼓励海洋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实际发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科研设备享受加速折旧.
第三节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研究制订配套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海洋特色产业发展.
积极探索创新海岛开发运营模式,按照"政府推进、行业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探索"政府+科研+信贷+公司+基地+农户"的"六合一"模式,通过经济联合体或者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推进海洋牧场集约化经营.
积极探索创新投融资方式,吸引央企、外企和民营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办理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房屋产权登记等手续,提高滩涂围垦形成土地的利用效率,破解沿海地区土地要素制约.
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探索建立沿海重大建设项目联合选址审批制度,提高项目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项目前期工作效率.
第四节健全完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评价考核办法,把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情况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范围.
结合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开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做好对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评估实施情况提供依据.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和实施结束后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公众等参与听证评估、检查监督,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进建议.
加大对海洋经济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规范市场行为.
完善监管组织体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监管合力,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莆田市"十三五"海洋与渔业重大建设项目表莆田市"十三五"海洋与渔业重大建设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年限总投资(万元)"十三五"工作目标建设单位计划投资(万元)工作进度一、现代海洋渔业1海上风电区养殖项目秀屿区项目用海1万亩,采取浮筏式养殖、延绳式养殖、浮筏式网箱养殖等方式,养殖海带、紫菜、红毛藻、石斑鱼、鲍鱼、海参、海螺等种类,形成空中(风电)、海上(养殖)、海底(底播)的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
2016-20202000020000"十三五"期间完工莆田市南日海洋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莆田南日岛海洋牧场项目秀屿区在南日群岛潮间带滩涂区建设贝藻增养殖区,潮下带海域建设浅海增殖型牧场区,其他浅海海域建设立体式牧场区.
2016-20201000000250000完成部分建设任务莆田市南日海洋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南日生态立体养殖示范区项目秀屿区依托南日海上风电场建设生态立体浮携式的海区内进行鲍鱼、藻类养殖和贝类底播等多种养殖模式开发试验.
建设海洋牧场,养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2017-202010000001000002020年完工秀屿区人民政府4莆田南日人工鱼礁项目秀屿区制作人工鱼礁礁体,并完成投放.
2015-20192000002000002019年完工秀屿区人民政府5莆田正大集团南美对虾产业化(一期)项目秀屿区建设200亩水产良种基地,年培育优质种虾5000对、SPF优质虾苗50亿尾;建设2000亩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年养殖无公害南美对虾1万吨;建设100亩水产食品加工厂,年加工1万吨虾食品(虾馄饨、虾饼、冰鲜虾).
2017-202050000500002016年项目落地,2017年开工,2020年建成中国正大集团6莆田市海产品食品园建设项目城厢区规划用地面积约548亩,用于建设集水产品冷冻调理、加工、商贸物流、体验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贸加工园区;规划用地面积约405亩,用于建设集生物科研、生产、展示及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生物科技园;规划用地面积约350亩,建设莆田市海产品商贸加工园区和莆田市生物科技园区生活配套区域.
规划建设台湾食品加工区,引进台湾食品加工企业集中入驻.
2016-2023720000300000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招商引资城厢区政府7闽中食品工业园二期海洋水产食品精深加工扩建工程荔城区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引进建设冷冻真空干燥、罐藏、软包装罐头、微波干燥、速冻调理、热风循环烘干、膨化调理、方便调理等多条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先进生产线,生产加工以海带、牡蛎、鲍鱼、虾、鱿鱼为原料的冻干、冷冻、调理、方便调味的高附加值优质海洋食品.
2017-20193500030000"十三五"期间完工福建省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跟踪项目8东南亚南日鲍养殖出口示范区秀屿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南日鲍出口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万亩,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品加工出口质量安全标准.
2016-201820000莆田市南日海洋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9南日集团埭头半岛渔业加工贸易区项目秀屿区规划面积5k㎡,全力推进石城渔港码头配套设施建设,构建集渔港装卸补给、渔需物资供应、大型水产品交易流通、冷藏制冰、渔船修造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物流园.
依托物流园区建设,有效带动城镇海产品加工业、后勤服务业、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7-202050000莆田市南日海洋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0后海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后海垦区产业园规划面积4.
7万亩,建设集休闲渔业、海洋生物制药、海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海洋科研基地、海洋生态养殖等现代渔业产业的综合体.
2013-201840000莆田市后海管理局二、海洋新兴产业与临港产业11莆田后海海洋生物科技园建设项目秀屿区在后海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的海洋生物科技园,招引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药等企业项目落地,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2016-20206000060000"十三五"期间完工莆田市后海管理局12兴化湾南岸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荔城区开发原澄峰围垦地块,拟引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高端医疗器械、高档数据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示范应用等企业.
2018-202210000006000002018年争取开工荔城区南岸办13涵江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涵江区涵江港堤内1.
5万亩土地收储及征海项目:用地面积1.
5万亩,完成土地征用、项目报批等前期各项工作,实现路网开工建设,建设江口至三江口道路,标准化厂房、排污设施、绿化、电力、自来水等配套设施,布局临港装备制造产业.
2014-2017200000195000"十三五"期间完工涵江港口办、经贸局14莆田上海电气风电设备制造生产基地秀屿区拟征地100-15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设一条3.
0-6.
0兆瓦风机整机生产线,投产后可形成30万千瓦以上生产能力.
2016-2018100000100000"十三五"期间完工上海电气风电设备莆田有限公司15福能莆田海上风电场项目秀屿区建设石城渔港海上风电和平海湾DEF区海上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100万千瓦.
2016-202020323662017366"十三五"期间完工福建省福能新能源有限公司16南日40万千瓦海上试验风电场项目秀屿区一期布置100台单机容量为4MW风电机组,装机规模为400MW;二期增加200MW,总规模为600WM.
2014-201912225561027556争取2020年全部建成投产福建龙源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17中闽平海湾海上风电场项目秀屿区一、二期拟在平海湾ABC三区建设装机容量30万千瓦海上风电,三期增加4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
2016-202014200001366000争取2020年全部建成投产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18福能陆上风电场秀屿区1、潘宅风电场:建设43台风力发电机组和集电线路,总装机86MW,升压站和莆田大蚶山、顶岩山风电场共用.
2、群力风电场:项目建设规模4万千瓦,拟安装16台单机容量2500千瓦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平均风速9米/秒,年等效满负荷小时2721小时,年上网电量10885万千瓦时.
2016-2018112000112000全部实现投产发电福建省福能新能源有限公司19龙源陆上风电场秀屿区晏井风电场装机容量为47.
5MW,拟安装19台2.
5WM的风电场,总投资约4.
5亿元.
2015-20164500034000全部实现投产发电福建龙源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石门澳产业园集中供热项目秀屿区建设两台660MW的燃煤供电联产机组,对石门澳产业园区集中供热.
2016-20195000005000002016年年底开工建设,2019年完工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1东峤纺织工业园热电冷联供项目秀屿区建设2台66万千瓦供电机组.
2016-20195000005000002016年年底开工建设,2019年完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22福建LNG站线项目秀屿站5#、6#储罐工程秀屿区新增2个16万立方米LNG储罐和相应配套的设施、BOG压缩机、火炬、BOG压缩机厂房、连接管道、管廊/管架、道路/地坪、陆域形成等以及扩容改造ICS控制系统、电气系统、通信系统、消防水系统、给排水、其它公用工程系统等.
2015-20182000001750002018年完工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23福建永荣石化已内酰胺项目秀屿区建设规模为60万吨/年已内酰胺(扩能后达100万吨),总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一个化工液体码头、一个散杂货码头及其产业链项目,产值约150亿元,税收10亿元.
2015-202014880001288000"十三五"期间建成投产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24莆田聚酰胺6(PA6)切片项目秀屿区年产60万吨聚酰胺6(PA6)切片,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税收5亿元.
2013-20176000003000002017年全面投产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25华峰再生纤维项目秀屿区用地面积约1000亩,建设厂房66万平方米;年产43万吨再生纤维项目,主要生产用于运动鞋服、箱包、汽车装饰等领域的功能性纤维面料.
2016-20183800003800002018年建成投产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26华峰生态纺织科技产业园秀屿区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化厂房、研发大楼、综合楼、仓库、员工宿舍等配套设施,年产8万吨高端运动鞋服面料.
2014-2016297900679002016年建成投产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27莆田华锦纺织建设项目秀屿区1期建筑面积142202平方米,其中2层车间4幢、1层仓库4幢、3层办公楼1幢、1层附房4幢、1层公共用房1幢;2期建筑面积255125平方米,其中2层车间6幢、1层仓库4幢、12层附房1幢.
年产9万吨高端纺织面料.
2015-20183500002500002018年建成投产福建华锦实业有限公司28华彩无纺布项目秀屿区年产2万吨无纺布,其中3层车间4幢,1层车间4幢,1层仓库4幢,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年产8400米无纺布,年产值4.
86亿.
2016-201830000300002018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福建华彩实业有限公司29和润集团莆田粮油物流贸易与粮油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北岸建设4000T/D大豆饲料蛋白加工生产线一条;2000T/D大豆兼菜籽生产线一条;1000T/D精练油生产线两条;棕榈油分提精练、水稻深加工及饲料生产线等.
原料筒仓容量40万吨,油罐储量容量20万吨及物流仓储;同时按规划在莆田市东吴食品工业园区配套建设15万吨级和5万吨级泊位各一个.
2016-20201000000980000"十三五"期间建成投产福建闽润粮食物流园有限公司30涵江食品工业生产基地项目涵江区建设涵江区食品工业生产集中区,引进龙头食品企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园区道路6公里,并配套建设污水管网、绿化带建设、水、电等基础设施.
2015-20177000065000"十三五"期间完工新涵工业区跟踪项目31哈纳斯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北岸建设600万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一期工程280万吨/年,用以接收及储存液化天然气.
由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专用码头组成,接收站占地约900亩,包括液化天然气再气化装置、储罐区(2个2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冷能利用装置、装车站.
专用码头包括两个26.
6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接卸泊位、两个4万立方米LNG出运泊位及一个工作船泊位.
2015-20201000000哈纳斯公司32平海湾潮汐发电工程秀屿区电站按单向落潮发电方式运行,总装机容量94.
5WM3,年发电量22735万KW.
h.
2018-2023500000待定33中粮集团食品加工项目北岸饮料、食品加工,港口物流贸易.
2016-2022100000中粮集团34中海源集团海洋贝壳医用精粉研发加工项目北岸规划用海3000亩,其中填海造地2000亩,开放式用海1000亩.
规划以海洋蓝色产业板块为核心,建设海洋贝壳加工区板块和配套生活区板块.
2017-201915000中海源(福建)集团35枫亭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仙游县规划用海2500亩,引入石化下游化工新材料龙头企业,配套建设园区土石方填海工程,建设配套道路、污水主干管、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
2016-2020160000仙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三、现代海洋服务业36普洛斯物流园建设项目涵江区引进亚洲最大的现代物流设施提供商与服务商,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共6幢仓库.
建设区域性的物流园区.
2014-201610000070000"十三五"期间完工普洛斯投资管理(中国)有限公司37莆田华力国际物流园项目秀屿区建成口岸联检区域、商务公务区域、海铁公联运物流区域和生活配套区域.
2015-2018120000100000"十三五"期间完工福建省华力国际物流控股有限公司38太湖临港产业物流园项目城厢区计划用地1000亩,计划建设30万平方米的仓储物流车间,建设总长6公里二级市政道路5条(含雨污、电力、电信建、排洪、绿化、路灯等管线).
2017-2020100000990002016年海域使用权办理,工可等前期手续办理;2017年完成填海工程动工建设莆田市城厢区太湖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39海西LNG物流配送中心二期项目秀屿区容纳360部大型槽车停,配套建设基地后勤服务中心,集应急指挥、车辆调度、可视监控、燃料配给的现代化大型LNG物流配送中心;成为海西最大的LNG物流配送中心.
2017-20192300002250002017年开工建设,2019年竣工福建中闽物流有限公司40莆头木材集散物流基地项目秀屿区临海水域建设5个3~5万吨级木材专用码头泊位;建设木材熏蒸库48个及木材产品堆放区、产品交易展示区、商务区等.
2016-20181200001100002016年开工,2018年完工福建标宏实业有限公司41莆田兴化湾(涵江)港口物流园区一期工程涵江区本工程建设规模:共形成场地面积35.
669公顷,其中保税物流区为14.
595公顷,非保税物流区为21.
074公顷,建设有集装箱和件杂货堆场、仓库、公铁水联运区以及给排水、供电照明、消防、环保等相关配套设施.
2016-20197750077500开工建设涵江区兴化湾港口开发有限公司42莆田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北岸利用LNG冷能资源发展冷链物流.
2017-20202000002000002017年开工,2020年完工浙江和润集团43妈祖故居民俗村工程项目二期工程北岸用地面积500亩,建设天后圣殿、朝圣广场等工程.
2014-2018150006000预计2018年建成妈祖祖祠董事会44湖石淉湿地公园湄州岛公园规划面积为66.
6公顷,其中陆域面积约56.
6公顷,水域面积约10.
0公顷,集防洪排涝、雨水收集、生态湿地、运动休闲、人文展示为一体的生态化运动主题公园.
2016-20201500015000完成湿地公园建设湄洲岛管委会45西亭澳"国家海洋公园"综合开发工程湄州岛①建设4公里长的路堤及附属设施;②对区域内3900亩的水域进行综合整治;③培育1000亩红树林公园;④建设国际型、中高端、低密度、园林式的高端生态休闲度假区;⑤建设以海洋风光、海洋科普体验、海洋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国家海洋公园.
2015-2020350000345000①4公里长路堤竣工;②完成国家海洋公园建设;③完成区域内水域整治和休闲度假区建设;④建成1000亩红树林公园莆田市湄洲岛旅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6海峡两岸"妈祖与海丝文化"综合开发工程湄州岛①世界妈祖朝圣中心:建设世界海洋和平论坛会址、妈祖信俗博物馆、天妃故里遗址公园、妈祖与海丝主题公园、湄屿潮音公园、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书院;②世界妈祖文化交流中心:一是与台湾妈祖宫庙共同建设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中心;二是海上主题乐园,包括沙滩狂欢活动、创意集市、特色酒店、体验馆等;③世界妈祖文化产业中心:打造影视动漫创作、文创产品研发、演艺节庆、艺术创作等四个基地为支撑的妈祖与海丝文化产业中心.
2015-2020150000110000完成世界妈祖朝圣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文化产业中心建设,把湄洲岛打造成"妈祖文化特区"莆田市湄洲岛旅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7妈祖城海上乐园项目北岸项目涉及妈祖阁、妈祖城水域、妈祖故居等周边约4.
33平方公里范围内土地及旅游资源.
主要建设内容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妈祖旅游公园主体、公园配套、道路、修缮妈祖阁配套设施、妈祖故居配套设施以及海上乐园配套设施.
2016-2020200000200000"十三五"期间完工莆田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48湄洲岛"闽台风情"旅游工程湄洲岛①对环岛东路3.
23公里进行立面改造和景观建设,打造集酒吧、美食、滨海休闲、文创于一体的台湾风情旅游文化街.
②湄东湾闽台风情小镇;③打造具有闽台风情的湄洲人家特色民宿;④两岸康疗养生中心:利用生态植物园3800亩的天然植被,建设画廊、艺术等主题生态园、疗养院、全民健身运动中心、老年人生态颐养中心;⑤"无人岛游乐平台":建设海上游乐平台及垂钓中心、观海游步道及景观小品、游艇俱乐部;⑥鹅尾山海蚀地质公园:建设海蚀地质科普体验中心、鹅尾神石园提升改造、恒温游泳馆改扩建及配套设施.
2014-2020300000280000完成湄东湾滨海休闲度假综合区、鹅尾山海蚀地质公园、北埭无居民海岛、生态植物园、国际康疗养生中心的滨海旅游综合开发,新增200家特色民宿,打造国家旅游度假区莆田市湄洲岛旅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49秀屿滨海旅游建设项目秀屿区项目包含:平海度假区开发项目,无人岛旅游开发项目和南日岛旅游项目.
南日岛拟打造成海上主题乐园,建立滨海生态养生和休闲度假酒店;平海度假村拟打造成滨海特色乡镇游艇度假区,一期50.
2亩土地整合招拍挂以及二期220亩左右土地的收储;西罗盘岛拟打造成滨海生态岛屿露营基地.
2016-2020500000250000"十三五"期间完工莆田市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50妈祖生态体育公园二期工程北岸占地面积2830亩.
项目分二期实施,一期建设住宅、运动区、会员及公园基础设施;二期建设运动区、住宅、高档酒店等.
2014-201810000040000预计2018年建成福建长盛投资有限公司51莆澳集团南日岛休闲渔业旅游文化广场项目秀屿区项目选址在南日岛九重山周边,规划面积3k㎡左右.
南日岛重要的海岛生态观光和康体疗养度假区.
重点发展滨海观光旅游、康体疗养、休闲度假、军事文化体验等新兴旅游业态.
2016-20201500015000"十三五"期间完工莆澳集团跟踪项目52莆田妈祖城游艇项目北岸建设大型商务游艇及配套码头和旅游设施.
2016-2020200000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53湄洲岛鹅尾山景区综合改造项目湄洲岛按照5A景区标准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包括鹅尾山海上、沙滩娱乐项目,恒温游泳馆改扩建工程.
2016-202030000莆田市湄洲岛旅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4湄洲湾北岸大屿岛观海园项目北岸项目占地227亩,主要用于开发建设别墅、酒店、商贸及娱乐设施等.
2016-2020250000福建湄洲湾观海园开发有限公司55南日岛和十八列岛旅游开发项目秀屿区项目包含:①开发完善南日本岛旅游设施,建设包括南日黄金沙滩、南日国家级垂钓基地、南日澳门旅游文化广场、南日原生态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面向全国的旅游景点;②开发建设西罗盘等十八列岛,形成旅游景点.
2016-2020100000莆田市南日集团四、海洋科研平台56东吴口岸服务中心(联检服务中心)项目北岸总规划建筑面积22.
36万平米,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
5万平米.
2015-20183000025000"十三五"期间完工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57湄洲岛"旅游+互联网"工程湄州岛推进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相关信息互动终端、物联网和智慧景区建设,到2020年旅游各领域与互联网达到全面融合,互联网称谓湄洲岛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
2014-20202000020000到2020年湄洲岛旅游各领域与互联网达到全面融合.
莆田市湄洲岛旅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8秀屿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秀屿区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①商业主体交易区包括国内名优农商品交易区,港澳台名优商品及进口名优商品交易区,精品高端蔬菜水果交易区,国内及进口冻品及水产交易区;②电子商务网络特色交易商城包括OTO中心,云商智慧城,打造网络特色商城;③联网络智慧中心,全国大中型物流企业总部及运营平台;④全国农商企业地区总部,批发总部营销总部及电商总部;⑤农产品,食品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平台;⑥大型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及配套设施,车队;⑦地区性社区平价农商品配送车队;⑧大型商业综合体及写字楼,SOHO公寓,商务酒店及其他综合性配套.
2016-20195000004980002016年年底开工建设,2019年完工中国农产品交易城投资有限公司59"海丝"文物遗产保护工程跨县区妈祖祖庙、平海天后宫、平海卫城隍庙、港里祖祠及港里古码头、宁海桥、释迦文佛塔、文峰宫、天中万寿塔、三清殿及祥应庙记碑、麟山宫等10处"海丝"文化遗产规划、维修方案编制和维修工程、环境整治工程.
2015-202011100111002017年前编制"海丝"文化遗产点保护规划、维修方案;2018年-2020年,实施保护规划和维修工程莆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跟踪项目60国家级海洋环境科研基地项目、国家级海洋环境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项目涵江区占地约100亩,建设国家级海洋环境科研基地项目,规划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
2017-2020120000莆田产业技术研究院61华峰集团海洋贝藻类生物纤维纺织研发平台项目荔城区利用改性贝壳研制生产功能性环保材料,建设海洋生物纤维、海洋生物涂层、海洋生物色素新材料生产线3条.
2017-202030000福建华峰集团五、标准渔港建设62湄洲岛一级渔港暨休闲渔业工程湄州岛①按照一级渔港标准建设36万平方米的港池,可供800艘渔船停泊;②陆域范围内布设管理房、海产品集散中心、海鲜大排档,以及建设加水、加冰、加油、船舶修缮等相关服务配套设施;③渔家乐(海上)体验中心;④集中建设渔村,发展休闲观光渔业.
2015-2019150000140000①一级渔港建成投用;②陆域部分现代休闲观光渔业形成规模和产业链.
湄洲岛渔港公司63南日集团浮叶一级渔港项目秀屿区规划建设东防波堤940m、西防波堤350m、拦沙堤改造290m、码头1020m、形成陆域面积27.
3公顷、水域面积71公顷.
2016-20202000020000"十三五"期间完工南日海洋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跟踪项目64蒋山一级渔港北岸规划避风水域20公顷,码头长度400米,配套形成陆域面积10公顷,可停泊大小船只500-600艘2016-20202000020000"十三五"期间完工莆田市兴岛海洋实业有限公司65南日集团石城中心渔港项目秀屿区修建防浪堤1000多米,形成30多万M港池的国家中心渔港,可停泊大小渔船1000多艘.
2017-201920000莆田市南日集团六、港口泊位与基础设施建设66北岸东吴临港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北岸实施填海造地和土地平整,造地及平整标高达到莆田市滨海新城防洪排涝工程(东吴园区)的防洪排涝高程要求;路网建设(含非经营性管网)约21.
5公里;建设经营性管网,涉及电力、燃气、污水、给水、联合通信等.
2015-2020200000120000建成投入使用北岸管委会67莆田市海产品加工区陆域形成项目城厢区在东进围垦内填海1300亩,建设防洪排涝设施及道路、排污、供水、供电等设施.
2016-201810000080000启动填海工程,并建设园区基础设施福建省莆田海洋丝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68兴化港区涵江作业区1-3#泊位及进港航道项目涵江区建设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2个、5-7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水工结构按5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以及相应的的给排水、供电照明、环保等配套设施.
2016-2019132000132000"十三五"期间完工涵江区兴化湾港口开发有限公司69罗屿作业区1-7#通用泊位工程北岸总体规划15万吨泊位码头2个;7万吨泊位码头2个;5万吨泊位码头3个.
2014-2020350000342000"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福建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0湄洲湾港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东1#、东2#、4#-6#泊位工程北岸①东1#、东2#泊位为通用泊位,东1#泊位码头结构等级为5万吨级(码头结构受力按靠泊20万吨级散货船设计),东2#泊位为5万吨级(码头结构受力按靠泊10万吨级散货船设计);②4-6#泊位为多用途泊位,4#泊位码头结构等级调整为2万吨级,5#泊位和6#泊位均为5万吨级(兼顾10万吨级集装箱船靠泊).
2009-2016250000500002016年底完成4-6#泊位水工建设、道堆及设备配套将根据临港工业及市场情况适时推进,力争在"十三五"末形成生产能力福建八方港口发展有限公司71东吴港区1-3#泊位工程北岸建设7万吨级多用途泊位,配套建设相应的生产辅助设施2015-2020220000170000"十三五"开工建设未定72湄洲湾港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9#、10#泊位工程北岸建设规模为9#泊位建设一个25万吨级铁矿石接卸泊位(码头水工结构按靠泊30万吨级船舶设计)及配套设施,近期年设计通过能力1000万吨;10#泊位建设一个10万吨级散货泊位的码头水工工程(水工结构按靠泊15万吨级船舶设计),视运输需求增长情况,再行配套装卸设备等形成通过能力.
2010-201615600056000预计2016年建成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73莆头作业区3-25#泊位秀屿区建设23个通用泊位及港口物流园区,同时具备对台滚装运输功能.
2012-20171790001000002017年完工福建省莆头港口开发有限公司74湄洲湾兴化港区涵江作业区陆域形成工程涵江区兴化湾南岸28.
4平方公里港造地工程、隔堤25.
8公里,包含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
2013-20191500000100000"十三五"期间完工涵江区兴化湾港口开发有限公司75国投湄洲湾石门澳产业区基础设施工程(北岸片区)北岸规划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北岸段约14平方公里.
涉及港区用地吹填,散货及集装箱泊位开发.
后方陆域交通、市政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工程.
2018-2020450000449500预计2020年建成国投湄洲湾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76湄洲岛轮渡第二通道项目湄州岛新建客渡泊位6对及相应配套设施,北岸一侧新建陆域面积25.
5公顷,湄洲岛一侧新建陆域面积11.
3公顷.
2015-20189000085000建成轮渡第二通道莆田市忠湄轮渡有限公司77兴化港区涵江作业区1-8#泊位工程涵江区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建设6个3万吨级通用泊位和2个7万吨级散货泊位,主要承担涵江临港工业园钢材、建材、水泥、啤酒、豆粕、集装箱等货物运输,年吞吐量为620万吨.
2016-20201300001250002016年动工建设,2020年建成涵江区兴化湾港口开发有限公司78石门澳工业园区配套码头泊位工程秀屿区建设化工码头10个,其中1-3#、6-8#,2万吨级码头6个;4-5#,5000吨级码头2个;泊位总长度约2331米,规划设计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
建设通用泊位5个,其中10-15万吨级泊位2个(规划12#、13#);5万吨级泊位2个(规划15#、15#);5千吨级泊位1个(规划11#)及后方配套设施.
2016-20204500004500002016年开工,2020年完工福建省石门澳港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79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装船泊位及二期一阶段工程(下水煤码头)北岸建设规模为码头设计年吞吐量490万吨,均为煤炭装船,拟建设1个3.
5万吨级煤炭装船泊位和1条煤炭装船流程及其他配套设施;同时作为二期工程的启动工程,配套建设二期工程预制场地.
2015-20207200027000预计2020年建成国投湄洲湾港口有限公司80秀屿港枫亭作业区1#、2#泊位工程仙游县建设2个3000吨级散杂货码头、护岸等,年呑吐量60万吨.
2017-20191880018800"十三五"期间完工仙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81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二期工程北岸本工程建设规模为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2100万吨,其中煤炭卸船1500万吨,煤炭装船600万吨,拟建10万吨级卸船泊位2个(水工结构均按靠泊20万吨级散货船设计)、3.
5万吨级装船泊位1个(泊位等级5万吨级)及相应的堆场、工艺系统及配套设施.
2016-2020290000280000①开展前期工作,力争2018年年底取得核准批复;②力争2018年度动工国投湄洲湾港口有限公司82湄洲湾北高作业区临港码头、泊位工程及陆域形成工程荔城区建设兴化湾南岸北高作业区5-10万吨级、西筶杯作业区10-15万吨级的临港码头、泊位25个,陆域形成工程.
2018-20231000000500000视落地情况配套建设部分临港码头、泊位.
荔城区政府83罗屿作业区8#、11-15#泊位及港口物流园区工程北岸建设25万吨级码头岸壁工程1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及物流园区工程,其中11-15#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810万吨.
2012-20172780001080008#、11#、12#及港口物流园区工程争取在2016年完工,其它在"十三五"期间完工福建省罗屿港口开发有限公司84湄洲湾航道三期工程跨县区航段按30万吨级散货船乘潮通航单线通航道建设,总长87公里.
2013-20173000001000002017年完工湄洲湾港口局85兴化港区进港航道一期工程涵江区南日水道航段按7万吨级散货船乘潮通航单线通航道建设,同时满足20万吨级集装箱船乘潮单线通航主.
涵江段按7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航单线航道建设.
2016-20183388928889"十三五"期间完工湄洲湾港口局86湄洲岛对外通航工程湄州岛①提升改造现有的通航设施,包括建设文甲1000吨级滚装码头、购置豪华客轮和滚装车渡船、提升文甲及宫下码头和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服务设施;②建设"妈祖与海丝文化"国际游轮访问港,开展"重走海丝路·巡安东南亚"妈祖海上直航文化交流活动;③建设对台万吨级客滚码头及相应配套设施;④轮渡第二通道:新建客渡泊位6对及相应配套设施.
2015-2020250000245000①对现有轮渡通道进行"空港式"提升改造;②开展对台万吨级滚装码头前期工作莆田市湄洲岛旅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87秀屿区南日环岛公路工程秀屿区规划建设一条宽30m,长24.
8km,集旅游观光、道路交通、滨海大道为一体的景观大道.
2016-201845000450002016年开工,2018年竣工南日镇人民政府88平海湾围海工程(双石围垦)秀屿区在秀屿石城以南海域("石城-石井"湾)进行围填海工程建设,滩涂浅海总面积2209公顷,岸段长3600米.
2016-202050000500002016年开工,2020年完工秀屿区人民政府89202围垦工程及盐场置换项目秀屿区前海围垦工程东起东峤镇下房村,西至月塘乡东潘村,直线长度3.
35公里,面积约1.
65万亩,用于制造高端盐田,与莆田盐场红线区域约1.
35万亩和备废转盐田0.
1736万亩置换.
2016-202060000600002016年开工,2020年完工秀屿区水务工程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跟踪项目90盘屿作业区陆域形成工程北岸规划陆域形成工程总面积约332万平方米,一期面积94万平方米,二期面积238万平方米.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围堤、引堤、导流堤、陆域形成、地基处理等.
2017-20201000000福建省港航建设发展有限公司91湄洲岛"闽台客滚"轮渡建设工程湄州岛①建设文甲1000吨级滚装码头,购置豪华客轮和滚装车渡船;②提升文甲及宫下码头和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服务设施;③轮渡第二通道,新建客渡泊位6对及配套设施,北岸一侧新建陆域面积25.
5公顷,湄洲岛一侧新建陆域面积11.
3公顷;④建设对台万吨级客滚码头及相应配套设施.
2015-2020250000待定92兴化港区进港航道二期工程涵江区按10万吨级船舶乘潮通航单线航道建设.
2018-202135000湄洲湾港口局93湄洲湾航道四期工程跨县区航段按30万吨级散货船全天候通航单线通航道建设,总长30公里.
2018-2025200000湄洲湾港口局94莆田石门澳港区9#化工码头建设项目秀屿区建设9#化工码头,10万吨级,泊位长度约为600米,设计年吞吐能力350万吨;12#货物运输码头,15万吨级,泊位长度约为280米,设计年吞吐能力450万吨.
2017-202060000莆田市秀屿区永荣港口公司95兴化湾南岸一体化开发项目秀屿区建设3个10-15万吨煤及储备集散中心码头、5-10万吨集装码头,发展能源、港口装备制造、化肥配送中心基地等项目.
iON Cloud怎么样?iON Cloud升级了新加坡CN2 VPS的带宽和流量最低配的原先带宽5M现在升级为10M,流量也从原先的150G升级为250G。注意,流量也仅计算出站方向。iON Cloud是Krypt旗下的云服务器品牌,成立于2019年,是美国老牌机房(1998~)krypt旗下的VPS云服务器品牌,主打国外VPS云服务器业务,均采用KVM架构,整体性能配置较高,云服务器产品质量靠...
Vultr 商家有新增韩国首尔机房,这个是继日本、新加坡之后的第三个亚洲机房。不过可以大概率知道肯定不是直连中国机房的,因为早期的日本机房有过直连后来取消的。今天准备体验看看VULTR VPS主机商的韩国首尔机房的云服务器的速度和性能。1、全球节点PING速度测试这里先通过PING测试工具看看全球几十个节点的PING速度。看到好像移动速度还不错。2、路由去程测试测试看看VULTR韩国首尔机房的节点...
georgedatacenter怎么样?GeorgeDatacenter是一家2017年成立的美国商家,正规注册公司(REG: 10327625611),其实是oneman。现在有优惠,有几款特价VPS,基于Vmware。支持Paypal付款。GeorgeDatacenter目前推出的一款美国vps,2核/8GB内存/250GB NVMe空间/2TB流量/1Gbps端口/Vmware/洛杉矶/达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