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5月8日又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使馆,造成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
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激起了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集美学村、集美大学师生的强烈愤慨.
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连夜上街贴出大标语,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罪恶行径.
当晚,集大学生会以全校万名学生的名义向美驻华使馆发出抗议电.
第二天一早,5000多名师生冒雨在航院大操场集会,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
经公安机关批准,师生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游行,高呼"中国人民不可侮""反对霸权、维护和平"等口号,徒步从集美向厦门出发,经4个多小时的步行,到达火车站.
他们高呼口号,高唱爱国歌曲,强烈抗议霸权主义,充分表达了青年学生高涨的爱国热情.
连日来,集大师生纷纷以举行座谈会,发抗议电、抗议信等形式表达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愤怒心情.
大家纷纷表示: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声明,强烈抗议侵略者的空前暴行;强烈要求美国作出认真的调查,公布事实真相,严惩凶手;国家主权不容侵犯.
师生们认为,事实再一次充分证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不变;事实把一些人的脑袋炸清醒了:对帝国主义不能存有丝毫幻想.
对于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的事实,美国却辩解说是"误炸".
这真是欺人之谈.
1990年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导弹的准确性已是世人皆知,时隔十年的今天还会"误炸",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是对中国人民明目张胆的有预谋的挑衅行为.
过去,列强打着"帮助"中国的旗号,侵略、欺压我们,日本法西斯打着建立"王道乐土"的旗号,对中国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今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肆意践踏人权,践踏国际公约,践踏和平.
一百年前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对人类文明进行了极大摧残,犯下了滔天罪行.
一百年后的今天,新的"八国联军"轰炸我驻南使馆,再一次犯下了新的不可饶恕的暴行.
今天已站起了来的12亿中国人民是不可欺的.
师生们决心按照国家、人民的要求,弘扬"诚毅"校训,教好书、学好本领,在集美这块富有爱国光荣传统的土地上,继承和发扬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爱乡精神,学习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的英勇献身精神,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把我国经济搞上去,增强综合国力,坚决反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反华图谋.
(一文)(题头摄影映)2、集美校友总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1999年4月16日,集美校友总会第五届界事会在集美敬贤堂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
大会由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永水主持.
会上,王毅林理事长回顾了第四届理事会五年来的工作.
他说,第四届理事会在广大海内外集美校友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一定的成绩,特别在联络海内外校友呼吁并支持母校办学取得一定成效.
吴景宁副理事长受理事会的委托对陈村牧基金会令年首次颁奖主要事项进行说明.
《集美校友》任镜波王编向与会者汇报了五年来《集美校友》刊物的工作.
他说,《集美校友》做为联系海内外集美校友感情的桥梁,越来越显示它的作用.
广大集美校友和理事们出钱出力,关心呵护.
在历任责编和编委们的努力下,《集美校友》越办越好,越来越受校友们的欢迎和喜爱.
《集美校友》早就具有国内刊号、国际刊号,可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这在全国民间社团中是罕有的.
会上.
全体理事一致推选王毅林校友继续担任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吴景宁、张向中、李泗滨、陈永水、陈毅中、黄德全为副理事长,陈永水为秘书长(兼).
会上,由王毅林理事长提名,全体理事一致同意聘请蔡启瑞、黄长溪、张其华、林鹤龄、张乾二校友为本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李水裕、陈昆源、陈维钦、陈联合、陈聪辉、柯栋梁、郭晓菱校友为本届理事会顾问,并聘请一些校友为名誉理事大会在"诚毅"校歌声中结束.
(阿卢)3、集大举行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为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集美大学举行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于4月30日晚在福南堂举行.
经过精心设计和充分的准备,晚会从设计、音响、灯光、主持到演员的表演都体现出了较高水平.
晚会的主题明确《祖国项》、《我和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节目表达了师生对祖国的热爱,歌颂了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青春旋律》、《拥抱明天》等节目鲜明地体现了集大青年勤奋耕耘、团结开拓,锐意进取的精神.
今年是集大实质性合并后的第一年,集大青年将高举"五四"爱国主义旗帜,弘扬嘉庚精神,铭记"诚毅"校训,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为伟大祖国的美好明天,为集美大学的全面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陈洪海)集美校友总会第五届理事会组成名单(1999年4月16日第五届理事会通过)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计143名丁加荣、王元吉、王文祥、王起鵾、王毅林、王镇国、邓金山、卢俊钦、古华良、叶东波、叶亚伟、叶光煌、白坤生、任镜波、刘子奋、刘玉蓉、刘清辉、刘维才、刘惠生、孙敏、孙加庆、庄恭武、朱伟明、朱晨光、池津光、许碧凤、阮秀英、阮基成、何连金、吴天赐、吴南翔、吴景宁、张士芳、张亚辉、张仰仙、张向中、张克芬、张琦、张勤勇、李子平、李小平、李少菁、李庆福、李国美、李泗滨、李振宗、杨伟群、杨维生、杨雀林、杨惠碧、杨锦昌、汪佑喆、苏朱发、苏碧猜、邱元拔、邱凯华、陈子权、陈少斌、陈文章、陈文锥、陈文藻、陈月莲、陈永水、陈永定、陈田、陈延杭、陈凤梅、陈甲友、陈礼义、陈亚包、陈守芳、陈克俭、陈志良、陈国良、陈忠信、陈明达、陈和敏、陈经华、陈剑南、陈顺言、陈荣珍、陈呈、陈泰灿、陈雪红、陈惠琼、陈德庆、陈毅中、陈毅明、周冬月、林永佳、林两德、林茂今、林海水、林清明、林焕年、林锦伙、林耀坤、罗道贤、郑玉宗、郑旭旭、郑克诚、金幼春、施若谷、施恩雅、柯志敏、洪天来、洪秀辇、洪进益、洪诗农、洪涛、洪惠馨、洪蕴溟、钟国平、唐忠耀、徐胜年、翁新杰、商振泰、黄元祥、黄正忠、黄礼聪、黄志斌、黄金镇、黄帼英、黄德全、黄德棋、彭忍、彭炳华、曾讲来、曾瑞娟、程金玖、蒋玉钦、谢致和、蓝天、赖强谋、廖秋贞、廖超然、缪乐生、蔡金萱、蔡继明、蔡鹤影、薛钟寿、戴文曾、戴福震名誉理事:(按姓氏笔划序)计17名卢秀珍、白少山、刘明富、汪存龙、杨习之、陈清岛、陈德风、卓杰华、单斐、林歧锡、洪开渊、郑永华、康大岩、黄庆兴、黄国瑞、黄拔泉、蓝林川、名誉理事长:蔡启瑞、黄长溪、张其华顾问:(按姓氏笔划)7人李永裕、陈昆源、陈维钦、陈联合、陈聪辉、柯栋梁、郭晓菱理事长:王毅林副理事长:(按姓氏笔划)6人吴景宁、张向中、李泗滨、陈永水、陈毅中、黄德全秘书长:陈永水(兼)副秘书长:卢俊钦、陈亚包监事:陈文藻、陈荣珍宣传部:任镜波、陈经华联络部:林锦伙、邓金山财务部:林清明、张仰仙常务理事:(按姓氏笔划为序)计49名王毅林、邓金山、卢俊钦、叶东波、叶光煌、任镜波、刘惠生、庄恭武、朱晨光、许碧凤、吴景宁、张仰仙、张向中、张琦、李泗滨、汪佑喆、邱元拔、邱凯华、陈子权、陈少斌、陈文藻、陈永水、陈礼义、陈亚包、陈志良、陈国良、陈忠信、陈明达、陈经华、陈毅中、周冬月、林永佳、林茂今、林清明、林锦伙、林耀坤、郑旭旭、施若谷、洪天来、洪诗农、徐胜年、商振泰、黄德全、黄德棋、曾讲来、程金玖、蓝天、赖强谋、蔡金宣4、朱开轩来集大视察调研4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开杆同志一行四人来集大进行调查研究,并检查指导工作.
陪同的有省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奎民同志、省教委主任朱永康同志和市教委副主任陈爱京同志等.
上午,集大召开调研座谈会,张向中书记主特会议.
在听取了辜建德校长的工作汇报后,朱开杆同志肯定集大领导思路清晰,实事求是,很客观,认为这是形成我们工作决策的出发点.
他就集美大学工作谈四点意见:一是改革步伐应该坚定,思想认识应该统一,但要做过细的工作,操作要谨慎,工作要扎实;二是要有学校改革的总体思路,制订好学校总体发展现划,分步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三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要艰苦奋斗,搞好学校的改革,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四是要不失时机地深化教学改革.
会后,朱开杆同志在校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电子文献中心等一批现代化教学设施,以及海院水上训练中心,水院冷冻厂、财院培训中心、海院自动化机舱、水院新校区、师院艺术楼等,还观看了体院学生的武米表演.
朱开轩同志任国家教委主任期间一直非常关心集美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曾于1995年12月来集大检查指导工作.
这次莅临集大,他表示要从人大工作的角度继续关心和支持集大得改革和发展事业.
(季大)5、省委统战部、省教委到集大开展专题调研4月4日下午,省委统战部、省教委组织专家、学者一行12人到集大开展《教育振兴若干政策研究》专题调研.
陈志良副书记主持调研座谈会.
辜建德校长代表校领导作专题汇报,结合集大体制改革的实际,就若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苏文金副校长介绍了集大服务方向、学科调整、专业设置的设想,并要求给予政策和经费投入的重点支持.
参加座谈的集大与会人员围绕教育振兴的宏观环境、高校办学体制改革、教育经费投入、产学研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各抒已见,建言献策.
张向中书记在发言中提出了几点重要意见:(一)科教兴省,先兴科教;(二)依法给予高校应有的办学自主权;(三)依法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四)充分发挥高校在实施科兴省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
金惠钦副部长认为座谈会上发表的许多观点很精肆,很新颖,很有见地.
他感谢集大党政领导对调研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座谈会作了大量的准备.
(季大彤)6、同安二中陈嘉庚铜像落成1945年8月,陈嘉庚先生应家乡父老之请,在马巷创办了"集美初级中学马巷校舍"——同安第二中学前身.
方圆十多里的同安东半县子弟,从此无须再跋涉他乡去上中学.
为了缅怀嘉庚先生的伟绩,为了弘扬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爱国主义精神,1999年春,在校长蔡鹤影的倡导下,同安二中共青团员、校友及广大师生踊跃捐款,用他们共同的心意铸造了嘉庚先生铜像.
铜像座落在同安二中新教学大楼—星辉楼前的广场中央.
嘉庚先生面带慈祥的笑容,嘴唇微启,仿佛正语重心长地告诫学子们要"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胸像以黄铜为质,高1.
8米,由中国美术学院李秀勤教授精心设计铸造.
2.
5米高的汉白玉色基座象是翻开的书页,把铜像高高擎起.
基座正面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正昭示嘉庚先生伟大的人格.
基座下八卦形平台围拥着打磨得十分细致的石栏杆,簇拥在苍松翠柏和鲜花中间.
平台的前方两侧色草镶嵌着嘉庚先生题写的"诚毅"两个大字.
(王永富)7、泉州部分校友举行"亿师长"座谈会3月28日下午,泉州集美中学部分校友,举行"忆中学时代师长"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有:名誉理事长曾国杰、副会长吴秀晾及陈全法、骆朝宗、林树丹、林理永、张基柱、傅泉宗、方陆峰、林淑惠、林苑红、许景贤、陈金榜、卓开妙等校友.
座谈会上,校友们满怀激情,深切缅怀陈嘉庚校主.
他沤心沥血,倾资兴学,创办集美学校,其爱国主义精神永铭在校友们心中.
莘莘学子,在母校阳光雨露下,在师长亲切哺育下,长知识,长身体,学会做人处世.
诚毅伴着校友们走过了漫漫人生路.
回眸往事,尤其是学生时代,更加怀念母校,怀念尊敬的师长.
时间变化,世事变化,人也变化,但学子心系母校,缅怀师长之心永不变.
真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泉州集美校友会)8、新加坡华侨中学喜迎80华诞3月21日,新加坡华侨中学举行了隆重热烈的80周年校庆活动.
新加坡华侨中学,原名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
是新加坡第一所华文中学.
该校由陈嘉庚先生发起于1919年创办,当年仅收取学生78名,而今已发展成为新加坡著名的学府,培育了众多人才.
校庆期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3月21日上午,吴作栋总理为扩建的华中校舍落成剪彩,当晚,在大操场举行校庆万人宴,校友王鼎昌总统亲临参加并致词.
此外,还举办了《华中历史回顾展》、优秀学生颁奖典礼、话剧(屈原)公演等活动.
厦门大学校长林祖赓、副校长王豪杰、集美中学校长徐胜年应邀参加了华侨中学校庆活动.
(集美中学办公室)9、黄永玉画展在京开幕5月22日,"黄永玉画展"在首都中央美术馆开幕.
中外美术界名家、爱好者400多人参加开幕式.
黄永玉是蜚声海内外的画家,他画好,诗词、文章也好.
他作品的风格如同他的人格一样,很讨人喜欢.
他举办这次画展,在京都掀起了不大不小的一阵风,人们奔走相告:"黄永玉回来了!
"黄永玉自己也说:"我是从平时创作的作品中挑出一些,供'久违了'的老朋友看看.
"偌大的美术馆变小了,三个展厅展出200多件作品,琳琅满目.
行家都说:黄永玉的画越画越大,他的气魄越来越大.
很多人买他的画集,几百册八开本的《黄永玉画集》,不到一小时被购一空李尚大校友携夫人、子女,从海外专程七:来为老同学祝贺.
他还以集美大学校董会、厦门大学医学院、黎明大学校董会、慈山学校建委会的名义,为这次画展送了花篮.
(吉友)10、集大民主党派负责人游大嶝三岛4月18日,集美大学民主党派负责人20多人开展"游三岛、望金门、盼统一"活动.
他们参观了大瞪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
大瞪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同类市场.
区内兴建了400多个交易店面、保税仓库、海关联检楼以及边防险查站,码头区等设施.
他们乘游艇环游大金门.
金门岛上的景物建筑,与厦门无异.
大家感概地说:金门厦门本是一家.
(阙占彪)11、苏晨东获全国高中英语优质课二等奖集美中学高二年英语教师苏晨东,不久前代表本省参加全国第二届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荣获二等奖,为本省争得荣誉:全国第二届高中英语优质课竞赛是由中国教育学会英语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于今年三月份在安徽合肥市休育馆举行.
各省选派一名代表参加角逐,借当地学生进行公开教学,有近十名英语教师列席旁听.
苏晨东老师经厦门市教育学院英语科选拔、精心辅导,参加省再次选拔,获特等奖.
此后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竞赛.
她在公开讲课中,沉着、老练、条理清晰,获得在场的领导和师生的好评:终获二等奖,载誉归来.
(李文钦)12、公开招聘集美中学校长5月上旬,厦门市教委在《中国教育报》登公告,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集美中学校长.
陈嘉庚先生办学,十分注意选择校长.
他创办集美学校后.
曾亲自遴选叶渊、陈村牧、叶振汉三位校长,传为佳话.
这次公开招聘集美中学校长,是厦门市政府为办好集美中学的重要举措.
应聘集美中学校长必须德才兼备,同时还应具备5个方面的资格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担任中等以上学校领导,大学院校处级以上干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或企事业单位领导一年以上;(4)身体健康,年龄在45周岁以下,特级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年龄放宽至48周岁;(5)各职位专业要求的任职资格条件.
(吉友)13、寻趣联谊白云端——集大归国留学生联谊活动侧记⊙阙占彪4月10日,集美大学留学生同学会一行28人在辜建德校长,苏文金副校长的带领下,到漳州云洞岩,举行联谊活动.
集大留学生同学会,全称是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集美大学分会,是集美大学留学归国同学自愿组织的群众团体.
该会成立于1996年4月,会长由辜建德校长担任,现有会员30多人.
同学会的宗旨是继承爱国优良传统,团结留学归国同学,广泛联系海内外同学、学人,增进友谊,沟通信息,交流学术,开展协作,共同为振兴中华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云洞岩,又名鹤鸣山,是我省省级自然风景区.
相传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夏弩翁养鹤修道于此,不时鹤鸣于山里,故得鹤鸣山.
另据地方志记载:山上石室,天将降雨时,白云从洞中飘出;雨霁天晴,白云又收归洞中,故又名"云洞岩".
云洞岩山形突兀,石美洞奇,绿树,岩石错落有致,其中不乏曲径通幽之处,远看犹如一座小巧玲珑的山石盆景.
岩石表面留有大量的摹崖石刻,字体或大或小绿树,或豪放或婉约,内容、题材更是各不相同,极俱特色,素有"闽南第一碑林"之美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云洞岩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当属漫长、高耸、狭窄的一线天和洋洋大观的千字岩了.
这次活动的组织者选择攀登白云洞岩为此次联谊活动的内容有其良苦用心.
留学生同学会的会员大都是院系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教学科研任务十分繁重.
许多人还兼有行政职务.
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难得余暇领略自然风光,调养身心.
而如今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出门踏青、舒展筋骨的绝佳时节.
刚进山门,大伙儿立即被眼前的景致所吸引,个个左顾右盼,仿佛想一下子把全部的景色看个遍似的.
几位年轻一点的立即加快脚步向山上奔去,撒下一路欢声笑语.
在我的眼中,他们哪里是循循善诱的大学教授,分明就是小孩子嘛!
穿过云洞古刹,同学们来到"渐入佳境".
转眼间,又来到千人洞.
穿过一线天,攀崖而上来到霞陆云丘.
眼前石壁千仞,岩面陡峭.
辜校长抖擞精神,攀岩而上.
看着他的背影,我们不禁打心底替他捏一把汗.
还好,才上了十来米,他便返身而下.
不料,辜校长下来后将脚下的皮鞋换成运动鞋,又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往上攀登.
辜校长的身影越变越小.
一位熟悉辜校长的老师说,"辜校长这个人就是这样,无论是搞科研,还是行政工作,做什么事都有一股执着追求、锐意进取的劲头.
"半天的活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然而留学生们的心中却深深地留下了一份眷念.
这是一份对云洞岩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留连,更是一份对同学之情的依依不舍.
以往留学生同学会的活动大多侧重于学术交流,大家的心境自然没有那么轻松.
在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之前,各学院相对独立,平日里大家交流的机会不多.
通过这次活动,彼此增进了解、加深认识.
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友谊.
14、集大设置30个教学教辅机构根据福建省教委的批复,集美大学现设置30个教学教辅机构.
其中包括航海系、轮机系、水产养殖系、食品工程系、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运动系、财税系、金触系、会计系、中文系、数学系、英语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计算机系、电气工程系、教育系、外经系、地理系、社会科学教学部(社会科学系》、艺术教育学院、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图书馆、成人教育学院,船员培训中心(航海职业教育部)、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集美大学水产分院、质量管理办公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航海技术研究所、水产生物技术研究所.
(吉友)15集大水院鲍鱼饵料研制取得重大成果致力科教兴海服务支柱产业由国家科技部立项资助,旨在解决鲍鱼养殖过程中技术难点和天然饵料不足的"八五"国家攻关计划专题,由吴永沛副教授主持的'鲍鱼养殖生态、营养需求及人工饵料制作技术",4月8日在集大通过省级鉴定.
福建省科委、厦门市科委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同行专家、新闻记者等20多人出席了成果鉴定会.
与会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报告和技术研究报告,审阅了鉴定材料,经过咨询质疑、答辩和认真讨论,对研究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鲍鱼属海味珍品,生长缓慢,产量低,价格高,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鲍鱼的天然饵料为海藻.
然而南方夏天炎热,水温高,海藻易老化、腐败变质,营养质垦差.
饵料不足,阻碍了鲍鱼人工养殖业的顺利发展.
吴永沛研制的鲍鱼人工配合饵料,营养成分丰富,制作简便,供给不受季节限制.
该种饵料在广东汕尾和我省东山、漳浦、同安大嶝等养殖场进行比照饲养,均获良好的效果.
课题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研制出一种适合我国南方海域生态条件的系列人工饲料,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技术,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黄永惠)16、集大外语教学部、师院英语系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6月1日下午3点,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国文教授来集美夫学作学术报告.
据告会由集大师院英语系霍金根主任主持,集大外语教学部陈经华主任作总结讲话.
集大外事办叶光煌主任到会并给予热情支持.
英语系大部分师生、外语教学部全体教师共约200人聆听了黄教授的讲学.
黄国文教授是我国外语界知名青年学者,此次来厦是受厦门大学外文系的邀请主持硕士生论文答辩,顺道来集美讲学.
黄教授用英语做了题为《功能语言学若干问你题之探讨》的讲座,就功能语言学的最新发展、句法分析、语码转换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并回答了师生们有关功能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委婉语的形成等方面的提问.
师院英语系霍金根主任希望以此次学术报告会为契机,活跃英语系学生的学习气氛,提高英语系教师的科研水平.
外语教学部陈经华主任在发言中说,黄教授此次讲学正值基集大外语老师们团结协作,讲科研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黎森娜)集大外事动态17、陈嘉庚后代支持集美大学3月11日下午,辜建德校长接见了来访的陈嘉庚孙子陈君宝,双方共同探讨了有关合作开发养殖科研课题的意向.
双方坦诚相见,探讨气氛热烈.
(集大外事办)18、陈玉和代表李成义来集美扫墓4月14日中午,新加坡陈玉和先生和外甥来到集美大学.
陈先生此行的目的是代表新加坡李氏基金李成义先生向归来堂、陈嘉庚墓献花.
为表示敬意,陈玉和先生献的二束献花是李成义先生亲自选购的新加坡国花胡姬花.
此行,陈先生还视察了李氏基金向体院捐建的竞武馆.
(集大外事办)19、加拿大BC省理工学院来访3月10日,加拿大哥伦比亚理工学院(BCIT)国际合作部主任亨利·阿瑟(HENRYARTHUR)一行四人,参观了我校校部和航海学院,辜建德校长接见了来访客人.
加拿大BCIT是北美规模最大、专业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高等学府之一.
今年起,该学院在北京还专门设立了办事处.
此次来访,双方介绍了各自学校的基本情况,加深了解,并就今后合作办学交换了一件.
(集大外事办)20、永田靖章来集讲学3月15日中午,日本爱知教育大学教授永田靖章先生偕夫人抵集大体院,进行为期4天的学术交流活动.
交流的内容主要有日本快乐体育的现状与发展、日本高校体育教育动态、日本社会体育学概况.
21、挪威礼诺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来海院考察3月24日,挪威礼诺航运有限公司船东副总裁、船舶管理公司总裁、船员公司总经理和该公司长驻东亚总代表一行四人在中泉公司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海院考察.
(群辉)22、常务校董余俊惠先生来校4月1日下午,辜建德校长接待了来校的集大常务校董、澳大利亚宏澳集团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余俊惠先生.
余先生此行的目的是为我校穿针引线,探讨我校以水产养殖方面的技术力量和日本友人合作在澳洲开发水产养殖业的可能性.
校外办叶光煌主任、水院养殖系副主任陈昌生教授等参加了接待.
(集大外事办)23、菲律宾钱江联合会青年组篮球队访问团和集美大学举行篮球友谊赛3月30日下午,在我驻菲律宾使馆的安排下,以施亨得副理事长为总领队的菲律宾钱江联合会青年组篮球队访问团一行25人来集大参观访问并和体院举行了篮球友谊赛.
(集大外事办)24、印尼实业家王盛本来参观集大5月25日上午,印尼实业家王盛本、王盛允昆仲和他们的朋友雷苑先生访问集大,参观了航海学院雷达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水上训练中心、受到校党委书记张向中和海员赖强谋书记、郑为民院长、翁跃宗副院长等的热情接待.
王先生昆仲在印尼创办的海运集团有100多万吨位.
他们此行是听了集大校董会副主席李尚大仙女山的介绍后,慕名而来的.
李尚大先生还委托校董会副秘书长任静波安排王先生昆仲一行在厦期间的整个活动,包括访问集大和参观嘉庚公园.
慈山农中将建成农科教示范基地本刊通讯员侨建的慈山农业中学,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办学的路子越走越宽.
安溪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其办成农科教的示范基地.
慈山农中,原为湖头农中.
十年前,学校面临倒闭.
旅外安溪乡亲李尚大先生为了发展家乡的农业,接办了这所学校.
他先后投入500万元,修建校舍、购置设备,使校园扩大到50亩,建筑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并拥有亩的果园.
李先生还经常鼓励师生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要学农爱农、务农兴农,要教之有用,学有所得.
因此,已经离校的多个毕业生,有不少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根据农村的需要,慈山农中设有畜牧兽医和园艺两个专业.
1997年秋,安溪县委、县政府为了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在这里增办了农村干部中专班,设置村务管理专业,设20多门实用的功课,学制两年.
从1995年起,福建农业大学还在这里设立了成人教育联合教学部.
这里每年还可以保送若干毕业生到福建农大深造.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慈山农中的作用.
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曾多次在全县的会议上强调,一定要把慈山农中现有的农科教基地扩大,并把它作为全县的农科教示范基地来建设.
经过实地调查、勘测和反复论证,县委、县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份《慈山农中农科教币范基地建设初步规划》.
6月2日,县委书记洪泽生和县长曾荣华等一行,还带着这份规划,专程到慈山农中,向刚从海外归来看望师生的李尚大先生征求意见.
根据规划,县里拟为慈山农中再征地亩,扩大山地110亩,并以与农民签订合同的方式,在学校附近增加100亩的币范田,同时把县里的50亩果场、20亩园艺场,也加盟进去.
其总体构想:以慈山农中为阵地,以省内外科研机构、院校为依托,统一协调使用全县科研机构的力量,共同承担农业实用技术的研究、攻关和农业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使慈山农中成为农、科、教相结合,种、养、加一起上,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常委、副县长谢保家和副县长龚培毓、方曦为正、副组长朗慈山农中农科教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并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具体抓规划的落实.
在近期,要扩大学历教育的招生规模,增设现代乡村综合管理、茶叶加工两个专业.
对全县村委成员、村妇代会主任、团支书,以及农技员、专业卢,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对全县部分中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初二、高二分流生,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建设高优粮食品种种植、畜牧养殖、名优水果、花卉、食慝菌、蔬菜、杯竹等7个示范基地.
开展茶叶农残降解、湖头米粉快熟、旱育秧、马铃薯种子保存、龙眼保鲜等技术研究.
为实现这个规划,县政府已筹资70万元,作为开发资金.
李尚大先生除了答应给慈山农中再建一幢多功能的教学楼外,还另捐50万元,以支持基地建设.
此外,县委、县政府还就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学校用地、加强农中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引进人才等方面,都采取了相廊的措施.
25、关于陈村牧基金首次颁奖的通知为了迎庆建国50周年,纪念校主回国参政50周年,经集美校友总会研究决定,于今年10月份进行陈村牧基金首次颁奖.
根据基金章程规定(已刊登在96年第六期《集美校友)上),现提出细则如下:一、评奖对象:凡在集美院校学习、毕业、工作过的校友,在教育战线勤勤恳恳,成绩突出的集体与个人;各地校友会在弘扬姗庚精神,团结校友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者;其他方面弘扬嘉庚精神.
事迹突出者均可作为评选对象.
二、评选办法:有校友会的地区,由当地校友会推荐写出书面材料后,并征得所在单位领导同意;没有校友会组织的,可由所在地集美校友3人以上推荐,写出书面材料,并征得所在单位人事、组织部门同意;集美各院校也可以推荐人选,并写出书面材料.
评选材料于今年8月1日前寄出到集美校友总会转评选工作委员会.
三、获奖名额:评奖分集体和个人两种奖项,优秀集体3-5个,先进个人10-15名.
四、奖励办法:以精神奖励为主,奖给奖金、奖品、奖状.
并将先进事迹刊登在(集美校友》刊物上.
对于由各校友会、各院校提名推荐而因名额有限,未能获奖者,可以列入提名5-10名(只给荣誉,鉴于陈村牧基金利息不多,木发奖金).
鉴于首次颁奖,名额有限,集美地区各院校应以有利于发展教育工作为主,优先考虑年纪大的为评选对象,外地的评选对象应以热心校友工作为主,优先考虑有突出贡献的年纪大的老校友.
集美校友总会1999年4月16日26、简讯四则5月6日.
王毅林理事长、黄德全、陈永水副理事长到集美医院与该院领导进行座谈,实地了解集美医院情况,听取他们对医院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集美医院是陈嘉庚先生创建的,但与其它区级医院相比较,比较滞后.
集美区政府、集美校委会及集美校友总会对此十分重视,积极呼吁有关部门尽早帮助解决.
(阿卢)5月13日,集美校友总会邀请集美学村各院校部分老校友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总会即将编写集美学校的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一书的意见.
与会者认为编写这样的一本书昨常必要和及时.
(阿卢)中等水产教育研究会发起组织的学校后勤工作会议,于5月9日至10日在水校举行.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19所水产学校的数十名后勤领导干部听取了专家关于现代管理理论的报告,交流各校后勤改革工作经验,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学校后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问题.
与会者对集美水校的各项工作给予好评,尤其是对于通过举债搞基拙建设来保障学校上规模、上档次的做法表示赞赏.
(爱文)受福建省水产厅的委托,集美水产学校于5月中、下旬开办两期研修班,水产系统加工、制冷、经贸、捕捞、轮机、电讯等专业技术人员和本校专业老师近百人参加学习.
研修班邀请有关专家、教授讲授各专业领域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以及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介绍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的挑战与机遇以及计算机在科技中的应用子.
学员们普遍觉得受益非浅,认为继续教育制度是专业技术人员实现知识更新、不断"充电"的一种有效途径.
(爱文)27、厦大化学系举办系列讲座校友蔡启瑞等院士带头上讲台为了强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厦门大学化学系从本学期起举办《今日化学》系列讲座,作为本科毕业班学生的选修课.
集美校友蔡启瑞、张乾二等五位中科院院士带头为学生开讲座、作报告,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3月5日吓午,中科院资深院士、我国分子络合催化奠基人之一、85岁高龄的集美校友蔡启瑞教授为《今日化学》开了第一讲.
他从科技知识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衡量、提倡锐意创新认真求实、以大协作精神,加快大科学时代的科技知识创新等六个方面阐述自己《关于科技知识创新的思考》这个主题,并举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说明一个国家科技知识创新能力薄弱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他说科技知识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
他指出,当今世界科技竟争十分激烈,我们只有努力拼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自立于世界科学之林.
3月26日,我国量子化学家、中科院院士、集美校友张乾二教授,作了"漫谈学习与研究"为题的讲演.
他说: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打基础.
学习要掌握方法,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间题,发现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他以创立"相对论"学说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为例,指出爱因斯坦在求学时,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得很认真,学得特别好,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不大用功,到考试时借同学的笔记本看看,只求考上及格就行.
爱因斯坦在四岁时对"罗盘"特别感兴趣,他的父亲就培养他兴趣,促进他日后成才.
这说明有兴趣,就能学得好.
张院士说:书是要读的,好的书,要百读不厌,勤于思考,才能获益良多.
他以"龟鹤问题"、"球谐函数"、"配位场理论"为例由浅入深地引人思考求解方法,而后归结到量子化学家唐敖庆教授的名言:"书要越念越薄"、"看书要带着分析批判的眼光进行学习".
研究问题要知难而进,敢于攻坚.
"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照片",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
在研究中要有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不计名利,实事求是,敢于创新,把探索科学真理当作自己的爱好.
勇攀高峰,要向校友陈景润学习.
张院士的独特见解,赢来阵阵掌声.
主讲《今日化学》系列讲座的中科院院士还有田昭武教授、黄本立教授和万惠霖教授.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院士们十分重视的问题.
他们的演讲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引人人胜,不仅让本科生大开眼界,而且令许多慕名前来听讲的硕士生、博士生和教师颇受启迪.
蔡启瑞教授,已85岁高龄,坚持站着做两小时报告,更令在场的师幸威佩不曰.
《今日化学》系列讲座本学期安排16讲,现已进行了8讲.
(白蓝)28、叶老我们默默地怀念你叶飞同志是第一批被授与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曾是福建省党、政、军的主要领导人.
叶飞同志的夫人王于畊同志,1966年前曾在福建省教育厅当了12年的副厅长、厅长.
我在教育厅工作时,就在她直接领导的一个办公室工作.
同办公室的除了主任以外、都是刚出校门不久的年青人.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们几个人常到王于畊同志家里,有时能见到叶飞同志.
叶飞同志有将军的威严.
我们知道他20岁当师长、31岁当军长,对他更有一种敬畏之情.
但他对我们这些一般干部顶和气的,嘘寒问暖、使我们感到倍加亲切.
当时,我们几人每见到他,回来就会小声地说:"我今天又见到了叶司令.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到他家里接王于阱去参加一次会议.
在车上,王于阱同志说,昨天叶司令同一位领导干部谈话,说我们派往学校的党员干部谈话,说我们们派住学校的党员干部,应该象刘备,会三顾茅芦.
刘备两耳垂珠,就是能听贤者的话;双手过膝,就是能团结人、团结不同意见的人.
后来,我到学校工作,常常回忆这些话,作为自勉.
1980年,我调回集美航专工作,每次到交通部开会或办事,都要去看时任北京师范大学副书记、副校长的王于阱同氛有一次.
我和叶振汉校长一起去,王于畊同志还请叶老接见我们.
叶老时任海军同令员.
因为他曾任过交通部部长.
所以十分关心集美航专的发展.
当叶振汉谈及航专应该办成学院时,他说,当年改大专时,我就主张集美航校同长沙、重庆的交校一样,同时改成学院.
1988,1989这两年,我常到交通部、国家教委办集美航专申报改学院的事,遇到难题,也常去请教王于阱同志.
1986年春节,叶老和王于阱同志来厦门,住悦华酒店,我去看望他们,同时带去了我写的《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应该改为集美航海学院》的文章,以及一些海外校友的信件,请他们支持.
事后得知,他们回京后,王于畊同志还同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商讨这件事.
叶老十分敬重陈嘉庚先生.
1953年,他应陈嘉庚先生的要求,立即批准调福州师范学校第一副校长叶振汉同志到集美中学担任校长.
1983年10月,省、市联合举行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70周年,他时任全国人士常委会副委员长、华侨委员会主任,亲自题词:"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热心创办教育的精神是永远值得纪念的.
"他还同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等亲临大会,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他说:"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的一生,他一向关心祖国的富强和国家的统一大事业,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他不仅是热心兴办侨乡教育事业的倡导者,而且也是不懈地为发展侨居国教育事业的带头人.
他对祖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84年10月,全国政协和省、市各界先后举行纪念陈嘉庚诞辰110周年的活动,他为全国政协出版的(回忆陈嘉庚)一书作序.
他在这篇序中深情地回忆说:"早在20年代,我从海外归来在厦门求学和工作的时候,就仰慕陈嘉庚先生的大名.
抗战中,我听说陈先生去延安并已成为共产党的好朋友,对他敬重的心情更油然而生.
1949年,我奉命率部进军福建,解放福州、厦门,新中国诞生后,我才得到机会和嘉庚先生见面,和他经常交往,成为朋友了,一直到他逝世.
我对先生爱国爱乡的精神,一向是敬佩的.
"他在这篇序中称赞陈嘉庚先生是"华侨爱国的典范",号召大家要学习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行.
1990年.
集美航海学院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水产航海教育70周年,我去北京请叶老题词.
他欣然答应.
过不久,梁国槐秘书就寄来了他题写的"纪念集美航海学校70周年"的横幅.
(后来,我们向他提出应该写"纪念集美航海学院70周年",他说:"航海学校才有70周年,航海学院才1周年.
")叶老崇敬陈嘉庚先生,还关心、爱护及为陈嘉庚的事业而做出贡献的人.
1984年,叶振汉同志病重到上海就医.
王于畊同志和上海卫生局局长左英同志都十分关心,为叶校长的就医作了妥善的安排.
叶飞同志得知叶振汉同志患重病,特地交代王于畊同志以他的名义写信向叶振汉同志问候.
同年6月25日,我从集美挂电话到北京,向王于畊同志报告叶振汉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她便要我代置一个以叶飞和她的名义送给叶振汉同志的花圈.
过了几小时,我们还收到了他们给叶振汉同志的唁电.
对叶振汉同志的逝世,他们说是沉痛地"失去了一位老战友".
后来,我主编《教泽流长—叶振汉校长纪念集》时,叶老还寄来了题词:"叶振汉先生一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84年,我给叶飞同志写了一封信,报告一位海外集美校友在家乡投资的事迹和一些情况.
信发出后好一段时间,在一次与王于畊同志的通话中,我问信收到没育.
经查,没有.
叶飞同志即交代王于畊转告我,把报告再写一次寄给他.
后来,我又给叶老写了一封信,由王于畊同志转给他.
叶老对这位海外集美校友的爱国表现和所反映的间题很重视,使这位校友和他的家属都感到叶老可亲可敬!
往事历历在目.
叶老在我的记忆中总是那么清晰,那么可敬可亲.
叶老,我们默默地怀念你!
29、叶飞遗作华侨爱国的典范——《回忆陈嘉庚》序早在二十年代,我从海外归来在厦门求学和工作的时候,就仰慕陈嘉庚先生的大名.
抗战中,我听说陈先生去过延安并已成为共产党的好朋友,对他敬重的心情更油然而生.
一九四九年,我奉命率部进军福建,解放福州、厦门,新中国诞生后,我才得到机会和嘉庚先生见面,和他经常交往,成为朋友了,一直到他的逝世.
我对先生爱国爱乡的精神,一向是敬佩的.
在《回忆陈嘉庚》一书出版的时候.
我怀着对这位著名爱国华侨领袖的深切怀念来写这篇序言.
陈嘉庚先生少年离乡到南洋谋生,那时的祖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俊略瓜分的威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陈嘉庚先生在海外艰难的创业时候.
十分关注祖国的安危.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挺身而出,为国难奔走呼号,不计个人安危得失,他的高风亮节,赢得了海内外同胞的高度尊敬.
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杜鲁门要求美国"不再援助蒋政府,以使中国内战得以终止,人民痛苦可以减少.
"新中国建立前夕,他以七十九岁高龄毅然返回祖国,参加全国政协筹备会,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后来,他又以一个老同盟会会员的身份,呼吁海外国民党人回到爱国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祖国统一的事业,直到临终,他还念念不忘祖国统一特地留下遗嘱,鼓励后人致力统一大业.
在追念陈嘉庚先生一生事业的时候,尤其值得纪念的是他对兴办教育,培育人才的贡献.
陈嘉庚先生一生热心于捐资兴学.
创办了厦门大学、集美学校和南洋的许多华文学校.
即使在外国资本的激烈倾轧使他陷于经济拮据的困境中,他对要他停止负担教育经费的银行的回答仍是:"我的经济事业可以牺牲.
学校绝不能停办".
他办教育的捐款,累计起来几乎相当于他的全部对产.
他以终生的艰苦经营,实践了自己"我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为社会服务"的信条.
陈嘉庚先生重视知识和人才的这种远见率识,今天看来,尤为可贵.
今年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我们现在出书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的爱国之心,报国之行,发扬他艰苦奋斗,勤俭奉公的精神,为早日实现陈嘉庚毕生所效力和盼望的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宏伟大业而努力奋斗.
一九八四年六月30、痛悼彭老部长我真不敢相信,老部长彭德清去世了.
4月26日我回清华大学参加校庆,还去看望过他.
敲门进去,彭部长从书房走出来,握着我的手说:"小陈,很高兴你来看我".
我给带去一些老家马巷的香饼、生仁酥.
部长说你来我就很高兴,不要老远带东西来.
我简要地向他报告了他一向很关心的泉州船模研制工作.
部长很高兴,拿了一套精装的"文房四宝"送给我.
接着,又拿了部新出版的书,《见证蛇口》,在扉页签名盖章,赠送给我.
书的首篇是部长撰写的《春天的故事》,介绍开发建设蛇口重大决策的经过.
他说他的图章太大,交代我如方便给他刻一方小一些的.
5月中旬,我还和老部长家通了电话,向彭部长问安.
才这么几天,他怎么可能就离去了呢!
我后侮没有早些把那方刻好的图章寄去,让他能看上一眼.
老部长曾在一次电话交谈中,很感慨地对我说:"小陈,我们是忘年之交,是老朋友呀!
".
我很受感动.
老部长平易近人,没有任何特殊化的官气.
有一次在北京,部长送我到火车站,我原以为他是顺路.
谁知他是专程送我的.
他说带行李转车麻烦,送送方便.
听司机说:部长的专车,谁都不能坐,家里有急事也不许用车.
一次老部长从厦门要去泉州.
我有一只船模要送去泉州,问老部长是否可以帮忙带去,省点运费.
老部长说行.
可是船模太大,怎么也放不进小轿车里.
彭部长从加长的奔驰轿车下来,把船模放进去,而自己却乘一辆很普通的小车走了.
司机非常感动,说这部车是厦门接待贵宾的,刚刚从机场接李光耀回来.
这是市领导专门为老部长安排的,部长却让给船模,让给工人坐.
彭部长十分关心航海学院的工作.
他鼓励我组织郑和宝船模型研究,并拨款在航海成立航海史研究室.
郑和宝船模型的研制成功,老部长花费了不少心血.
作为航海校友会名誉理事长,彭部长影响和团结了广大校友.
彭部长主编的《中国船谱》的编辑出版就是一个典范.
广大校友提供了他们收集保存的船舶资料,编辑人员忘我地工作,香港集美航海校友慷慨解囊资助印刷出版费用40多万港币.
为了编辑出版此书,老部长受到不少非议.
有人想挤入当"编辑",有人索要稿酬,他说校友慷慨无私捐赠,难道能容许有人来争名争利彭部长对大海怀有特别的深情.
号召多研究中华海洋文化这个课题.
他推荐我到泉州海交馆,要我对船文化进行研究.
1993年5月,老部长亲自来泉州主持中国古船模型研制中心成立仪式,还捐赠稿费作为启动经费,又向有关部门争取资助.
彭部长亲自审定了中心的宗旨.
确定领导人选,推荐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和特约研究员.
1995年初,中心召开工作会议.
彭部长因病不能出席,作了书面发言.
他充分肯定了中心的工作,说:"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打响了值得夸耀的第一炮",希望能"继续努力,研制出更多国内一流、国际一流的船模".
1998年,当彭部长得知中心研制的船模被国家选送去葡萄牙参加'98里斯本世博会展出时,非常高兴,多次向中心表示祝贺.
去年,彭部长日夜牵挂的《中华海魂》一书出版了.
老部长为宏扬中华海洋文化,执着追求,拼搏奋斗.
老部长特别崇敬陈嘉庚,对他所创办的航海教育事业给予极高的评价,说这就是切切实实的,具体的"中华海魂".
老部长90高龄还留给我们这部《中华海魂》,一份让我们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
安息吧!
彭老部长31、故土情深捐资育才汪碧辉王惠斌在"建筑之乡"惠安,东部海演一片空寂落寞的红土地上,奇迹般地创建起开成职业中专学校.
校园内外,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生机舀然,景色如画,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开成职业中专学校是海外乡亲王水九先生独资捐献1500万元兴建的.
1984年元旦奠基,1985年首期工程竣工,开始招收新生.
翌年,经福建省教委批准成为首批建筑职业中专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17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学校布局合理,教学和生活设施完善,成为培养和造就建筑人才的摇篮.
它凝聚着海外乡亲王水九先生兴学育才的毕生心血.
王水九先生,1917年4月8日出生惠安县东桥乡埔殊村的一个善良、纯朴的农民家旅.
由于穿境贫寒,王先生仅读了两年私塾,14岁就辍学去学木工,帮助维持家庭生计.
那时,闽南一带兵荒马乱,土匪横行,苛税繁多,天灾肆虐,民不聊生,为了逃避抓壮丁,19岁那年.
他只身南渡海外谋生.
在异地他乡,举目无亲,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他当过小贩,干过杂工,后来找到木工活.
他凭着一手精巧的,木匠技艺和正直的人品,投身于建筑界,经过多年的艰辛创业,终于成为旅居地两名的建筑商.
公司业务遍及东南亚和美国等地.
王水九先生的事业成功了,游子的桑梓悄更浓更深了.
多少年来,他心怀故园,情萦家乡;多少年来,他盼望着有机会回报家乡父老.
造福桑梓.
1971年,王先生第一次回到阔别36载的家园探亲,心中萌发了在家乡创办学校的意愿.
由于当时客观条件限制而未果.
1983年,王先生欣闻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按徐不住内心激奋之储,托人再次提出捐资办学的心愿.
惠安县委、县政府及侨务部门立即表示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王先生无比激奋,他多年的办学梦终于实现了.
惠安县素称"建筑之乡",缺乏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人员.
王水九先生决定以独资创建一所建筑专业学校,培养新一代能工巧匠.
同年五月间,年逾花甲的王老先生从新加坡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乡,不顾旅途劳粼,立即与有关部门领导一起到他儿时劳作滚爬的菜园山坡择定校址,描绘建筑监图.
王老先生深情地捧起脚下的红土,久久地凝视拍,不禁热泪盈眶,为其多年梦寐以求的夙愿成真而激动不已.
情真意切,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由于息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效率地完成了征地及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并修筑通往县城的4公里公路.
首期工程90万元的建设资金也同时全部到位.
学校以王水九先生父亲的大号开成命各.
1984年元日,升成职业中专学校隆重奠基.
东岭埔殊菜园山坡这块古老的红土地上开始涌动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浓浓春意.
机车轰鸣,尘土翻滚,数百名建筑工匠夜以继日地投入施工.
建校期间,王老先生或委托亲人莅临工地视察、现场指导,或通过电话彻夜长谈,详尽询问工地施工建设情况.
王老先生务实、高效的办事作风,备受建筑界同仁钦佩和乡部的一致赞誉.
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二幢高层教学楼和一幢师生宿舍楼,以及厨房餐厅等教学、生活设施.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1987年农历8月18日,开成职业中专学校彩旗飘场、鼓乐喧头.
全校师生沉浸在节日的欢悦气氛之中,怀着十分激奋的心情迎接校主王水九先生的到来.
王老先生偕夫人陈玉莲女士及孙辈一行近30人返回家乡,参加了建校落成剪彩.
省、市、县以及东岭镇、埔殊村的党政领导前来参加开成职业中专学校校舍落成庆典.
王老先生在庆典会上即庸发狡了感人至深的讲活,表达了他决心继续为家乡的振兴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慷慨捐资的愿望,爱国爱乡之情溢于言表.
学校创办以后,王水九先生每次回乡省亲都要先到职校与师生见面,谈心,教勉有加.
当他了解学校生员增加,学生住宿拥挤时,当即决定投资再建一幢四层的学生宿舍楼;当他看到老师住宿困难,生活不便时,又毅然解囊120万元,派次子王汉章专程来到学校,主持兴建一幢30个套房的教师住宅楼.
欣闻教师乔迁新居时,王老先生立即电告桥务部门,表达其欣慰之情.
1991年,王老先生与其相濡以沫的爱妻陈女士迎来了结婚50周年的金禧纪念,国内外亲朋好友及其儿孙准备其热烈庆贺一番.
王老先生同夫人商里之后再三婉言谢绝,并决定禧庆简办,把节省下来的钱和个人平日积攒的90万元再为开成职业中专学校添建一座多功能的大礼堂,作为金婚留念.
为此,王老先生即偕夫人回国亲自商定寿建事宜.
王老先生这种超凡脱俗的义举和博大的爱心,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如台,这座命名为"金禧堂"的高大宽敞的楼堂,屹立在开成职业中专的校园里,常令身受其益的青年学生们追念校主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自己拼搏进取,成才报国.
王老先生不仅是捐资办学的楷模,而且是教育的行家和典范.
首先,他把子女个个培养成才,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学贯中西,精通管理,继承父业之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二,他对子女不断进行中华文化和乡土意识教育.
新加坡的人民精通英文,他要求子女还要学会国语,在家能讲闽南话,旨在永生永世不忘故乡情.
他一再谆谆教导学校领导和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爱国爱乡道理.
他孜孜教诲学生,做人要勤劳、俭朴、不忘本;搞建筑要重质量,守信誉,要有敬业精神.
为此,学校遵照王老先生的意愿,把"勤朴敬业"定为校训,作为学校的办学精神.
当我们缅怀王老先生捐资办学的丰功伟业时,我们同样怀着无比敬佩之情想念王老先生的夫人陈女士.
她一向深明大义,贤淑通达、鼎力支持丈夫爱国兴学善举,并积极献谋献策、典资相助.
开成职业中专确定创办之后,第一期工程款项一时未能凑足,她毅然兑掉自己的首饰.
为了帮助解决家乡埔殊小学校舍不足的问题,她主动同丈夫商量之后,捐赠35万元,为该校兴建教学大楼,并设立"陈玉莲教育信托基金",学生的学费由基金会统一拨付,让家乡的学龄儿童都能免费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尔后数年,王老先生不顾年事已高、路途遥远,偕同夫人多次携子孙回乡省亲、寻根谒祖,莅校视察,旨在让晚辈不忘这块血脉之地,这所他用心血构筑的学校.
1992年春,王老先生成立了开成职业中学学校董事会,次子王汉章先生任董事长.
1994年8月王老先生临终前一周,把儿子唤到病塌前,再三叮嘱:一定要继承他的意愿,无论如何也要把开成职业中专学校办好,多为家乡作贡献.
王汉章先生继承了先父的遗愿,并发扬光大.
他自任开成职专董事会董事长以来,与其母亲、兄长密切配合,倾注心力.
发展学校.
他到校每年多次往返解决学校的具体问题.
为激励师生们的教学热倩,促进教学相长,他把"王水九奖教金"增设为"王水九奖教奖学金"并成倍地提高奖金数额,每年颁发奖金达18万元.
1994年,他捐赠48万元铺设了校园里的水泥通道,构建花园式学校;捐赠50万元,铺设石井至开成柏油大道;1995年涓资177万元,兴建400米八跑道国家级标准运动场,以及体育器材室、司令台、观众看台和其他设施.
今年又捐赠110万元兴建建筑专业实践操作的大型施工馆,建筑面积1866平方米.
王先生每年携带子侄们回乡认祖省亲、瞻仰先祖铜像.
他表示:我们要把这种爱族爱乡的精神代代传下去.
王汉章先生不仅关心着开成职专的教育事业,而且对其他公益事业也热心赞助.
1994年,他捐资15万元,赞助泉州残联事业;1995年,他捐赠10万元,为泉州市政协大厦添砖加瓦;1995年,他在集美大学设立"集美大学王水九英语活动基金",赞助该校英语活动和奖励英语学科的拔尖人才.
近几年来,他多次组织海外惠安后裔访问团回乡探亲、旅游、考察,增强乡土情谊,兴办公益事业,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为民族繁荣昌盛竭尽全力.
王水九先生一家慷慨捐资、兴学育人的感人业绩饮誉八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有识之士的赞誉.
198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向王水九先生颁发了荣誉金质奖章和"乐育英才'纪念临匾.
1995年又授予"热忱支持福建省教育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荣誉证书.
1996年10月.
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开成职校校园为王水九先生立碑,予以隆重表彰.
《人民日报》等报刊相继载文介绍王水九先生一家的感人事迹.
32、集美工业基金会陈少斌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先生向海外亲友集资,修葺,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校舍.
当时,集美村民人均耕地只有0.
4亩.
但为了支持陈嘉庚先生爱国家育才,陈嘉庚先生需要土地,他们都乐意提供.
这是集美人民为国家作的特殊贡献.
耕地少了,村民生活成了陈嘉庚先生考虑的一大问题.
因此,陈嘉庚先生安排一部分村民到集美各校当职工,一部分到集美校委会建筑部当工人.
另一方面他于1955年1月组建了"集美社公业基金会".
陈嘉庚先生在管理简则中明确规定了基金会的宗旨和任务:"为促进益本乡(即集美乡)子弟品质的修养和提高乡民物质生活的改善,拨专款为基金,为助学、垦殖及救济而运用.
"同年2月10日,陈嘉庚先生又亲自决定:"由1951年起,香港、南洋如有捐款,除集美教育费外,倘有余剩可抽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三,助集美社会公业救济费.
"1956年,陈嘉庚先生把集美学校校董会改组为集美学校委员会.
校委会与公业基金会合署办公,并在香港集友银行开立了集美学校、集美、友记三个基金户.
1961年8月,陈嘉庚先生在北京病逝,国务院中侨委根据陈老生前的遗愿和亲属的请求,从其遗存国内的334余万人民币中,拨出50万元作为集美社公益基金.
1980年8月,国务院侨办根据党的侨务政策和陈嘉庚先生生前遗愿,恢复因十年动乱中断的集共社公业基金会活动,理事会开展工作.
从1984年至1998年,集美社公业基金会理事们,为集美社陈氏族亲及其子女的公益事业,做了许多工作:一、每年资助1千多名就读于集奖幼儿困、小学、中学的儿童学杂费;二、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奖励集美小学,中学评出的三好生和优秀生;资助考入大、中专院校、研究生、硕士生的子弟,发给一次性的助学金;三、每年资助集美托幼事业;每逢六一儿童节,教师节,慰劳幼儿园、小华教师;四、承担集美各个休闲场所的报刊、娱乐用具和管理人员的费用;五、设立敬老金(原称长寿奖),给80周岁以上无退休金收入的高龄老人按月发给敬老金;六、救急、扶贫、济困.
基金会为集美学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33、陈嘉庚先生的《跃进启事》陈少斌1958年85岁的陈嘉庚先生身患重病,在北京上海就医.
这期间大跃进之风也吹进了集美学校.
当时集美各校领导在上级的指示下,全力发动全本师生捐款办工厂,到处搜索各类铁器,炼钢铁,陈嘉庚先生在病重接获报告后,认为这是不实事求是的表现,立即指示张秘书于4月16日发电报组织.
电报曰:"本校不要发动师生捐献款项办工厂和其他事业等等.
已进行者应停止,款已收者切要退回.
"电文发出后陈嘉庚先生又于7曰10日由张秘书代书信函,从上海寄给集美校委会主任.
信中说:接到您们和叶校长来信,说"师生热心捐资,学校拟办工程和勤工俭学等问题".
"但我认为这与本校不适合,故以电报请其取消.
全国各地各项事业都在跃进,本校似乎不与人同,寂寂无闻,自感亦应做一些事".
于是,他结合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几项跃进措施.
陈嘉庚先生在他提出的跃进措施中说:"教育应以健身为第一,决定投资7.
8万元,把原有34个篮球场扩充到50个,概以水泥铺底;投资6万元,在福南堂门口建设一个四周筑有可容二万人看台的新式体育场;投资10万元建造二个淡水游泳池及羽毛球场等;聘请水平高、质量好的教师;充实图书、仪器等项设备.
"他要求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公布这些措施.
校委会负责人接信后,整理出一份报告寄给陈嘉庚先生,同时在福南大会堂向包括集美桥校在内的全集美学校师生演讲.
陈嘉庚先生接到报告后,于7月23日,寄来《启事》寄《厦门日报》,连续登载三天.
1958年8月2日,《厦门日报》刊登了《陈嘉庚先生为集美学校跃进措施启事,连续登载三天,广为宣传.
34、忆流金岁月话沧桑往事黄金陵每当我回忆起30多年前第一次跨出国门、远离祖国的情景.
一首《草原晨曲》便在脑际回荡.
那是当年赴苏6天多的旅程中,列车车厢内不断播放的轻音乐.
这首令人心醉的歌曲,与车窗外一晃而过的小白桦树、大草原、贝尔湖以及一连串异国风情一起,编织成心灵中的一幅幅美妙画卷,偶尔"翻阅"便感到甜滋滋的.
我是1960年以进修教师身份由厦门大学派到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的.
此前,卢嘉锡教授参加我国科学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曾经与莫期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我的出国便是协议的一项内容.
我在莫斯科大学晶体化学实验室师从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柏拉伊柯斯基教授,用x射线衍射研究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我在厦门大学跟随卢嘉锡教授期间已初步掌握,因此到了这个具有优异学术氛围和仪器设备的学术机构,做起来便得心应手.
我当时对来之不易的留学机会倍加珍惜,决心发奋发力,夜以继日投身于科学研究.
为了充分发挥仪器的工作效率,有一个时期,我索性睡在实验室隔壁的沙发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不到一年,导师交给的第一个化合物的结构,便被我解出.
记得1961年秋天,当导师看到我的研究成果时,开始不太相信,继则有点惊异,因为我的工作进度出乎他意料之外,加上当时他正愁没有新成果参加那年全苏晶体学会哩!
当他确认我的研究成果之后,高兴得叫起来.
导师的夸奖使同一实瑜室的人对我刮目相看.
接着他还让我帮助一位波兰留学生的研究工作.
一年多后,导师在我的年度工作鉴定上,除写了一些赞场询之外,还建议学校让我延期三个月,进行副博士论文答辫.
这与同期在该实脸室的两位苏联研究生形成鲜明对比.
这两人已经学了四年,其研究成果还不够答辩分量,而我才两年就达到要求.
记得当时卢嘉锡副校长还特地打电报表示祝贺.
当时中国科协王席周培源先生正好在苏联访问,他找我谈话,对我谆谆勉励,使我感到无比温援.
由于国内工作需要和当时的客观倩况,我谢绝导师的建议,如期回国.
三十多年过去了.
回想起来,当年留苏所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真正发挥作用的有两个时期.
一个是刚回国那一年多,我同时在福州大学化学化工系和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工作.
在福大,我为物化专门化学生开一门专业课,指导四位本科毕业生论文,协助卢嘉锡教授指导三位研究生和4位进修教师;在物构所,我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结构研究室副主任,指导10多位研究人员.
任务是繁重的,但当时精刀旺盛,家庭又不在一起,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协助卢嘉锡教授创建我国结构化学南方基地.
尽管初创时期条件很简晒,但两个单位合在一起,一个时期内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1963年,在长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物质结构学术讨论会上,我提交了4篇学术论文.
整个研究基地的工作,受到国内同行的瞩目.
在随后的国家基础研究重点学科规划(国重27)中,被列为全国结构化学四个基地之一,我也有幸被邀请列席规划会,参与草拟规划稿,在我国结构化学学术界崭露头角.
第二个时期是近20年间,三中全会以及全国科技大会带来了科学的春天,我得以重操旧业.
初期,面对着时隔十多年之后晶体结构分析技术出现了以四圆衍射仪为标志的巨大变化,一时跟不上.
但由于留苏那两年打下扎实的业务功底.
经过一番努力,很快掌握了新的实验技术,并开拓出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在化学学科的一个新领域——原子簇化学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受到国际上同行的关注,为我国结构化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这欺间,我六次作为我国晶体学会四名代表之一出席国际晶体学大会,被选为该会小分子委员会委员,两次接受该会委托,负责主持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分子结构学术讨论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在北京香山召开的分子结构学术会议是一次规格较高而且开得较为成功的会议.
在前来参加会议的两百多名外国学者中,有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因此那次会议受到中央领导和全国化学界的重视.
会上有两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是我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宴会,看到各国学者以能受到这样的招待引为殊荣,显示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从而受到学者们的景仰.
有一位70多岁的美国老晶体学家没被排上主桌,找我之后留在会客室不走,力争一定要在主桌.
这位老学者说这是他一生的殊荣,不能不争取.
后来当时任党中央委员的梁栋材教授把王桌的位子让给他,才圆满解决问题.
另一件事是我在大会作的报告.
当时,用英语作学术报告对我虽不是头一次,但场面之大和庄重却是没有过的.
为了淮备这个报告,86年夏天,我借用省电视台在鼓岭山上的一个房间,独自一人准备了十多天呢,把那些年的研究成果精心加以概括并在语言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尽管这样,报告之前,仍然提心吊胆,深恐有所疏漏,更担心能否准确理解并回答人家的提问.
结果那天报告之成功出乎我自己的意料,报告一完,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学者纷纷上台同我握手表示祝贺,有的还希望邀请我去讲学.
在那情景下,我的兴奋和满足,是任何物质享受所无法比拟的,仿佛多年来的辛劳一下子得到了报偿.
我于1978年被任命为福州大学副校长,1984年被任命为校长.
1994年担任集美大学首任校长.
我还担任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福建省科协主席等诸多社会兼职,其间还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一届福建省政协常委,教学行政和社会工作耗去我大量的精力.
在所有这些工作中,我都不啬耗费心血.
格尽职守,尽己所能做好工作.
我的童年时代,历尽日本侵华战争民族惨遭蹂躏的痛苦,少年时期目睹旧社会的黑暗、人民水深火热的情景,耳闻过长年在海外漂泊的父亲诉说海外华人受欺凌而忍唇负重的辛酸,内心中孕育着期望国家强大起来的强烈愿望.
青年时期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随着人民共和国的成长而成长,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与国家的前进步伐紧相连.
50年生活历程形成了一种信念,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是自己的本份,也是个人幸福的源泉,从而形成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要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我便尽力而为.
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
谈不上大的成绩,但回顾起来,也没有什么大可自责的.
在我任职校长8年间,福州大学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有了显著的进展.
在规模上由原来的两三千名在校生增加到近万名,在水平上由原来只有学士、硕士授予权提升到有博士授予权,为近几年通过"211工程"立项奠定了基础.
这中间包含着我3000多日夜操劳和心血,这是堪以自慰的.
1994年,在我年过花甲卸任福州大学校长之后,省政府又要我出任新组建的集美大学校长.
当时我既高兴又感到为难.
高兴的是这件事情本身说明省政府对我以往工作的肯定,否则怎么会把这个难题交给我呢为难的是我正专注在学术上,力求有所开拓,若再分心于行政事务,势必会顾此失彼.
最终还是再次说服了自己,迎着困难上.
在近三年间,频繁奔波于福州厦门之间,同时肩挑两副重担——集美大学的创建和福州大学物理化学博士生的培养.
这期间的工作,不能说没有顾此失彼之嫌,但那是客观情况使然,自省未曾懈怠,于心无愧.
而今,看到以15层行政楼为中心的集美大学新建筑群耸立于南海之滨,我任职期间孜孜以求的集美大学的实质性合并已初步实现,自觉为此历经艰辛是值得的.
1996年,福建省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选我为主席,不少朋友向我表示祝贺,说迄今连任两任主席的唯我一人.
感谢组织上的信任和科技界同仁们的关顾,我自知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抱定坦诚为人,认真做事的处世态度,沿着一条扎实的道路走过来了.
在迎接共和国诞生50周年和澳门即将回归的特殊年份里.
看着我们祖国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中华大地.
万象更新.
生机盎然,祖祖辈辈炎黄子孙梦寐以求的理想正在实现,能够为这一历程献出绵力,难道不值得庆幸吗35、祖国·事业·拼搏——记集美大学留学归国的鳗鲡博士关瑞章⊙单晓樱1996年2月24日,在英国白金汉大学庄严隆重的毕业典礼上,身材顽长、脸庞清瘦、神采奕奕的关瑞章在全场热烈的掌声和羡慕的目光中第一个走上主席台,接受了校长、英国前首相撤切尔夫人的学位授礼.
当撒切尔夫人以热情的握手向这位年轻的中国博士表示祝贺时,大红的博士服同时映红了他那激动的笑局.
典礼后,许多国内外留学生纷纷向他祝贺,争先与他握手合影.
一位新加坡华人激动地说:"你为咱们中国人争了光.
"这,当然不仅因为他来自中国.
而且在此届毕业生中,他又是唯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的学子.
转眼三年过去,当年的这位留学生,如今已是集美大学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厦门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1999年4月29日上午,在鼓乐阵阵、鲜花挥舞的厦门人民会堂内,关瑞章作为厦门市96-98年度的劳动模范,踏着大红地毯步入了庄严隆重的表彰会场.
当披红戴花的他以教育系统劳模代表的身份走上主席台接受市领导授奖时,一双大手又一次与他紧紧相握,此时,他那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状.
"其实我回国才不到三年,说不上什么成绩,只是尽了一个高校教师的平凡职责.
事业是无尽头的,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讨、研究和完成.
"面对荣誉,关瑞章似乎不愿多谈自己,平淡一笑如是说.
但他那睿智明炯的目光,分明越过了禁锢无数科学家的狭小实验室,再一次注视着教改、科研的明天……一关瑞章博士出身于莆田江口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祖父母、伯父母及其近亲都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几位姐弟20多年前也到香港、澳门、台湾定居.
而他却认为在国内更有发展前途.
他的祖父、伯父生前经常为家乡的学校、医院等捐欲.
受家人的爱国影响.
自恢复高考第一年考上厦门水产学院之际.
他就立下了把根扎在祖国的坚定志向.
大学四载.
他刻苦学习.
历任文体委员、班长,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1984年.
关瑞章荣获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的全额奖学金,被选派到奥地利参加"国际湖沼学研究生培圳班"的学习.
井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受到我驻奥使馆的好评.
毕业后的第二天他就放弃了攻读博士的机会回国服务.
1991年I1月,他再次荣获中英友好奖学金.
被选派到英国白金汉大学深遗.
留学五年间,他以自己聪颖的天资和勤奋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从北美引人英国的淡水鳖蟹河流生态等进行认真研究,取得了累累研果.
井在国际权威专业英文刊物上发表了九篇论文(其中八篇为单独作者或第一作者).
间时.
他收集了大最有关科技文献.
为回国后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国内人才断层给我们这一代留学生提供了好机遇.
学有所成的留学生尽早回国服务,既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自己.
"在接受新华社驻英记者姜岩的采访时,他坦然表达了自己的朴实情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关瑞章以优异的成绩再次获得白金汉大学的奖学金,并提早获得生物学哲学博士学位.
此时他妻子在英国己有固定工作,女儿在英国一所重点中学学习,成绩优秀.
面对倒是的极力挽留,他不为所动:"在国外工作尽管收入很高,但毕竟是给别人干活,干出成果也是人家的.
国内条件困难可以克服,因为我们属于中国.
"1996年8月13日,关瑞章博士在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民族自尊之后,毫不犹豫地辞别师友,携妻带女登上了归国的班机,提早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二又一次踏上集美这块熟悉的生地,关瑞章开始了事业的新起点.
人,只要有那么一种执着坚定的信念,即使前面坎坷多舛,荆棘铺路,也能坦然前行.
回国后,关瑞章立即投入了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水院,他是养殖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又是院教改指导小组成员.
认真负责的管理工作使全系教学秩序有条不紊.
系实验室的人员配备、调整、近百万元仪器选购到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也都少不了他的重视和参与.
他热爱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并为之倾注了不少心血.
两年半来,他主动承担新课程.
分别完成《水产动物疾病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生物实验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分析》、《科技文献检素与科技写作》、《科技英语》五门课程的讲授,认真带领指导学生的校外实习和15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
他多次为省、市、县院等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讲师团讲授《现代淡水渔业动态》、《生物技术在水产方面的应用》、《欧鳗健康养殖》和《发展我国水产业战路与战术的探讨》等课程;98年国家科委委托厦门市科委举办"国际海水养殖培训班"期间,他积极参与课程设置与授课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受到好评此外,他还身兼多种社会工作,他无怨无悔地负重前行.
一路汗水一路芬芳.
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鳗鲡有着特殊、神秘的河海回游生活史,其养殖是福建的强项,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
在赴英国学习前的10年间,关瑞章就已从事鳗鲡的生物学和养殖学的研究回国后,他依然选择了以鳗鲡不同种类的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为研究对象,一头扎入了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
经费困难,他从原国家教委、省教委、市科委等多渠道积极争取;学校尚未有理想实验基地,他多方联系集美、杏林、同安、仙游、诏安等各养殖单位,不惜来回奔波开展鳗鲡的科学研究.
回国后不久,学校分配了一套集资房给他,可沉迷于科研之中的关博士根本顾不上新房的装修,将这一摊极繁重的家务甩给了在图书馆工作的妻子,尽管紧张忙碌使他无暇顾及生活的丰富多彩.
然而他心中感到是那样踏实舒畅,一股主人翁的自豪感在激发鞭策着他从未间断的热情探索和研究工作.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学院培养回来的第一个博士,关瑞章清醒地意识到:要使我国的高科技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必须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
为此,他把时间慷慨地撒在实验室和基地高温的鳗鲡育棚内,甚至休息一个星期天也是一种令他痛借的浪费.
一次次的观察记录.
对鳗鲡有关课题的全身心投人.
使他在对不同生长速度养殖鳗鲡的原因、美洲鳗的最适养殖密度、鳗鲡细菌性的疾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一些成果已直接应用于生产.
两年半来,他同时主持了厦门市科委下达的《异城鳗鲡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的研究》、原国家教委拨给的《福建省河口鳗苗资源调查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回国人员科研启动费和集美大学下达的《僵鳗与正常鳗生物学的比较研究》科研课题,并参加原国家教委下达的《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院校水产养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发表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十一篇.
最近,他又荣获福建省教委出国留学管理中心颁发的回国人员科研启动费.
带着对祖国母亲那份浓浓的情,赤诚的爱,回国近三年的关瑞章巴不得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力量都献给祖国和人民,献给我国的水产科技事业.
为此,他欣然接受南平市水技站,涵江区科委和仙游县外贸总公司等邀请,分别对当地的鳗鱼与甲鱼等的养殖进行实地考察、调查与指导;他参加"全国欧鳗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研讨会"、"厦门国际欧鳗养殖技术研讨会",并独担大会外围专家的英文翻译;他多次应邀参加国家、省、市等下达的课题《鳖的养殖生态研究》、《欧鳗精养技术研究》、《红罗非鱼制种技术研究》等的鉴定会和论讨会,为福建省水产厅科研成果评奖项目八个,省科委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奖项目三个;他利用自己英语的特长,为校内外师生中译英论文摘要,为泉州市和漳州市水产局等翻译有关水产科研项目可行性报告(送世行)等数十万字.
……从故乡到他乡,再从英国回到厦门特区,两度出国归来,十五载奋发拼搏,关瑞章选择了一条许多人都曾不经意地走过或错过的路.
在人们眼中,他是出类拔萃的时代弄潮儿.
由平常而为幸运,莫不浸透着关瑞章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一员,他的心和共和国休戚相关,和集美大学休戚相关.
他就象春蚕吐丝,不断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才干.
三三年前,《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福建日报》及国外宣传媒体曾报道宣传关瑞章博士的爱国之举;而今,他又以自己拼搏奉献的出色表现被学校推荐为福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科委中青年农业科技骨千、政府特别津贴候选人.
今年"五一"前夕,他又再次获得"厦门市96-98年度劳动模范"的殊荣,成为我市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
荣誉、鲜花,伴着祝贺的掌声;信念、欢愉,带着追求的渴望.
在集大校园内,关博士依然是那样步履匆匆、平常而又实在.
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离开英国前对记者吐露的一句肺腑之言:"近百年来,留学生对中国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我相信我们这一代留学生也不会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面对脚下的路,他始终充满着自信,正如他的一贯信念:"凡事只要用心付出,就一定会成功!
"有人曾经问爱因斯坦:成功的秘决何在爱因斯坦写了一个公式:A=X十Y十Z.
并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关瑞章博士正在用自己的行动验证这个著名的"成功定理".
这,不仅仅只是为着他那神圣的梦,为着他孜孜以求的事业,更是为了祖国母亲那欣慰的笑靥!
36、宁静诗意与地方特色——我的油画追求李家辉我自小受民间绘画艺术的熏陶,心灵深处早就有着许多写实的艺术形象.
姑妈家有几十张从新加坡寄来的夹在香烟盒里的画卡,上有《三国演义》人物,对此将其看成最珍贵的宝物,三天两头向姑妈讨来欣尝把玩.
也许这就是我选择美术为终生职业的缘由吧.
上大学时,我的老师是留学法国学习传统写技法的名画家.
在五年的绘画专业训练,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诱导和影响.
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全国美术界无例外地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体系.
泡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成了彻头彻尾的自然主义的信奉者.
在改革开放潮流的冲击下,很多人都在研究抽象和变形绘画,而我却不为所动,原因是我深信自己不是走那条路的材料.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里,偏爱乡村生活.
小时心中萌生的对广大农村和大自然的爱和美的感受,对于艺术生涯具有刻的影响.
家乡那此有趣的人和事至今还历历在目:林家的狗仔满月了,我同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去分红蛋和红铜币;旧历正月初四夜,全村的新娘都在洞房中,打扮得十分漂亮,把红枣、花生和瓜子撒在新床上让孩子们抢着吃,据说这会带来吉祥,新娘会早生贵子……;事过五十来年,孩提时代的美好回忆,还常常叩动我的心霏.
每次下乡,一些看起来极其平淡的小事,却能引起我的感情共鸣;一些极其寻常的人物和景观常常在我面前显现出特殊的美来.
我在闽南生沽了将近四十年,我对闽南乡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爱慕之情.
集美的浮江,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心里就深深地爱上了她.
真是一见钟情.
每次坐车从海堤经过时,我都被两边的景物迷住了,心里就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愿.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写生一幅海景.
在这幅油画的基础上,我终于创作出《渔光曲》这幅油画作品.
画中表现的是傍晚的海湾月色:粗糙的拉网台,简陋的草棚和空挂的四脚网;由于退潮,渔夫暂时不知去向:远处昏黄的天底下依稀可见的运输船,天空中飞翔着几只回巢的海鸟.
月光及其在海水中变形的倒影是这曲劳动赞歌的伴奏旋律.
我采用了最朴实自然的语言和旋律来表达我对浔江的热爱.
中国文化画虚静淡远,西欧古典派的严谨完美,印象派造化大自然的情调浪漫和色彩科学,各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表现力.
经过长期的探索希望能把多种手法操合起来,反应带有浓郁乡士气息的闽南人物、景物,去追求一种给人感到宁静和诗意的个人画风.
二十年来,我国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大大发展,国力强盛了,人民生活不同程度都得到改善,生活中充满了美.
我喜欢生活中美的东西,伟大的时代呼唤和崔捉着文艺工作者,用自己的画风去挖掘和表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
注国《渔光曲》经过多次反复修改,直至体现我的愿望——宁静诗意和地方物色,才定下稿来.
一九九八年是国际美术年,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委托,美国许多权威组织和机构联合起来举办第十届国际美术大赛.
我将《渔光曲》送去参赛,最后有幸被评委会看中入选并获得三等奖.
这或许是偶然的,但我觉得也不偶然.
我坚信:虽然油画是从西洋传进来的,但只要善于吸收并同我们传统绘画有机地结台,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表现语言和旋律,僳刻地表现出生活中的美,充分体现我们的民族特色,中国的油画仍会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37、武术硕士郑旭旭——1998年度陈嘉庚教育基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体彤·现任集美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郑旭旭,武术硕士,副教授.
从教十几年来,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作为一名专职的武术(散手)教师,长期担任院散手教学训练课,带领院散手队,教授散手普修,在专业方面(散手)颇有建树,成绩显著.
他的学生在全省比赛中共获得十余个冠军.
1988年春,在华东地区范围的邀请赛中,福建体院散手队曾在六个级别的比赛中获得四个第一名,轰动一时,1998年5月初,他从日本留学回校不久,再次率队夺回失去三年的全省武术散手擂台赛的团体冠军.
训练上所取得的成果,来自于他严谨的科学态度.
长期以来,他在本专业的科研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1988年和1989年两年,其论文入选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
91年两度被国家体委武术院借调为中国武术协会技术调研组专员,参加当年的"北京国际散手邀请赛"和"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技术调研,并执笔撰写第一届武术锦标赛的调研报告.
93年他编撰的《格斗空手道》一书共15万字,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94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授权台湾大展出版有限公司在台北再版已重印5次.
94年参加编写的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用书(普修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6年日本留学期间,在日本国武道学会第29届年会上,他宣读了"中日武术教育的比较"论文.
鉴于郑旭旭突出的专业成绩,97年被集美大学确定为首批"跨世纪中青年骨干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师德修养是一个教师成长立业的加油站,也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郑旭旭认为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成功的教育.
训练中,他以真诚的爱护和优质的教学,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威信.
他认为武术教学和训练不能停留在运动技能的提高上,而是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敬业、认真的人生态度、勤奋耐劳的习惯、自信刚毅的心理品质.
一个运动员竞技成绩仅仅维持短短的3-5年,而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习惯的形成则贯穿在人的一生中.
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要培养好的学生,首先要有好的教师.
教师的人格形象,师德修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1995年初,为了提高自已的专业技术水平,郑旭旭自费到日本留学,以此借鉴日本的武学精髓.
在日本期间他参加过剑道、合气道的培训班,参加过大学毕业生的论文答辩,参加过日本武道年会,观摩过日本警察大学的武道课,参观相扑比赛,应邀为日本上越大学、早稻田大学作有关中国武术的专题讲座,与日本空手道人士、体育人类学的权威当面交流.
他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两年后,他毅然选择了回国的道路.
他认为自己的事业在祖国那片热土上.
他要回国为家乡、为学院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的职业是他选定的终身职业.
他在教学、训练和与学生交流中找到人生的乐趣.
一个普通体育教师的事业极其平凡,但只要有敬业认真的精神,锲而不舍的追求,平凡的工作就越发显得实在而崇高.
38缅怀爱国老人张殊明先生·林鹤龄·荣枯依祖国,毁誉在清时.
正义须珍惜,刚肠不可移.
这是张老殊明述怀言志的一首诗.
言为心声,他说的是这样,做的真的也是这样.
他年青时到南洋谋生,曾在陈嘉庚公司工作,受到嘉庚先生的熏陶提携,终生学习嘉庚先生的爱国榜样.
他热爱文艺,自学成材,在"五四"运动大潮中,他和新加坡热血爱国青年一道搏浪反对北洋政府丧权辱国的巴黎和会签约;在新文化启蒙运动中,他热情参加,任过报社的特约通讯员,曾在著名的创造社《洪水》杂志发表过白话诗作,担任过创造社驻新加坡的经理,为《洪水》在海外播种,并与郭沫若结下了友谊.
抗日战争期间,他和菲律宾爱国社团领导抗日宣传活动,号召华侨出钱出力支援祖国抗战.
在菲律宾沦陷期间,日寇用威胁利诱政策,妄图转化爱国志士仁人,他躲入深山密林,不为所动,作《爱莲曲》赠友,以莲不沾泥,菊能傲霜相勖勉.
抗战胜利,他回香港参加香港各界反对内战大同盟,任宣传部长并任达德学院董事,1949年秋回国参加新中国人民政协筹备会,被选为候补代表.
新中国成立,任中侨委委员兼联络司副司长,全国侨联常务委员.
他的一生是热爱祖国,追求进步,热心文化教育事业的一生,终生实践"荣枯依祖国"的诺言.
我虽早就知道张老的大名,而认识他却是在1960年初期.
那时他与夫人元华女士从北京来集美探望哲嗣咏青、翠兰夫妇.
我与咏青兄同住一宿舍楼,得有机会认识张老.
他和蔼可亲,没有架子,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
那时,咏青住所较小,儿女较多,张老夜间到集美学校委员会去住在嘉庚先生那里,白天才回来咏青家,因此请教的机会不多.
不久,他就回北京去了.
第二次和张老见面是在1974年,那时我已退休,咏青夫人翠兰也下放归来,赁居集美海边友明楼.
居处比较宽敞,我较常去看张老.
他住在那里,白天可望无际碧波,渔舟点点;夜间可听涛声,潮起潮落,有如天籁.
他风趣地说,这种清趣在北京是无法领略到的.
张老喜欢蚝(牡蛎),念念不忘厦门风味小吃"蚝仔煎",而集美又是盛产蚝的地方.
他说,这次回来要大快朵颐.
蚝的胆固醇含量高,有人劝他别多吃,他却风趣地说:"苏东坡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则爱蚝,宁可饭无肉,不可食无蚝.
"这说明他对蚝情有独锺.
集美产有蟹、蚝、虾、鳗诸美味,张老有《浔江四珍》之咏.
咏青善烹调"蚝仔煎",张老蚝诗里有"买得鲜蚝厨下去,烹工味美胜华筵"的称赞.
集美产鳗虽不多,但浔江与鹭江相接,风浪较小,每届春天,鳗苗浮游集美龙舟池外堤一带.
当地渔人持罟趁潮打捞鳗苗,卖给日本繁殖生息,他很有感慨的写出"忍将良种尽输出,望断东诚万里遥"的曦叹.
这次.
他住集美不久,却是享过天伦之乐,饱尝蚝煎美味.
兴尽而回北京.
1981年,张老重来集美,仍住归来堂,与我赁居维熊楼比邻.
那时,集美侨校受厦门外事办和侨务办的委托,办英语大专班,培训旅游导游人员,我被邀滥充讲授《八闽名胜风光》,工作较忙,但每逢星期六晚我必去拜望他.
到了七点半,他必站在窗前等候.
我很不安,请他千万不可如此,他却不依,古道照人使我感佩交并.
张老知道我编写《八闽名胜风光》教材,向我索阅.
他是泉州人,对当地开元寺、洛阳桥等名胜古迹了如指掌.
正要向他请教,而他却先下问,真是求之不得,便于翌日送上.
过后,他问我:你为什么对那些名胜的景观、掌故、题刻甚至游览途径都那么熟悉我说,在编写之前,除参考当地文献和有关材料外,还实地调查访问,得了一些实质性知识,但自知还很肤浅,有待您的指教.
他欠身说:"不,你写得好,可谓知识性、真实性、趣味性、可读性兼而有之,是一本好教材.
我介绍你去北京出版.
"我自知距出版要求还很远,而且那时厦门名胜景点有的还是军事要地,禁止参观,该编人的尚未编入.
很不完备,因而敬谢他的厚爱.
他还鼓励我教学编写,仍要为我介绍出版,还说要请国家爱旅游局某负责同志为书作序.
顾爱之情,时感五内;然终负其所望,一则因为旅游培训班停办,不再任课;二则改革开放后旅游书籍如雨后春笋,当时我已年逾七十,没有精力去修订旧稿了.
张老厚爱,现在想起还觉愧对.
张老为人刚正不阿,不趋时附俗,文革期间他幸逃劫数,却遭到外调人员的麻烦.
他任联络司副司长,接触面广,难免有些人被认为有"问题".
外调人员向他了解材料,都扳起脸孔,以"革命"者地位,用"诱、吓、压、逼"的手段来勒索他们所需要的材料.
如没有达到目的,就瞪眼睛,拍桌子,破口大骂.
张老不为所动,坚持正义,刚肠不移,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宁可自己受凌辱,绝不写假材料.
外调人员无可奈何,只好使出他们独特骂人的语言:"花岗岩头脑,不坦白,死路一条",愤愤而去.
在那万马齐暗,一家独鸣的年代,大家都"逢人只说三分话,未敢全掏一片心",特别是同事间更加小心谨慎,以防横祸飞来.
可是,在北京和平里中侨委宿舍群里,其中住着几家老侨领、老归侨,却被认为是例外,张老便是其中之一.
一位缅甸侨领,归国定居首都,后来旅居香港,他出版了一本《一个归侨的经历》,里面有这样的话:"这几家,在'文革'后期,几乎变成了老华侨感情维系的场所.
在那苦难日子里,这里简直是沙漠的绿洲.
人们在这里可以互诉心声,互相勉励鼓舞,说些老实话、知心话而不怕被人揭发告密.
"为什么张老会被人家认为信得过的人,他在述志咏怀诗里"正义须珍惜,刚肠不可移"已作了正面答复.
他坚持正义,言行一致,是一位可钦可敬的长者.
1994年1月,张老最后一次来集美仍住归来堂,是为编订他的诗词选而来的.
此时,他已97高龄,需要一位助手,帮他整理、编排、校订以至誊稿,工作不多,但须熟悉这一行.
我以为陈水扬先生是适当人选,张老遂邀约他,没多久就完成了任务,也很快便在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了.
张老为酬谢水扬先生的协助,坚持要送他"稿费",而水杨认为少者任劳是应该的,坚决辞谢,相持不下,要我作"仲裁".
我知道水扬不久将有新加坡之行,建议他拿这些钱到星洲书城买一些合适的书,带回来放在张老处作"公共图书",任相关朋友借阅,获得双方同意,张老、水扬都笑了.
张老寓归来堂,我是常客,每星期至少要来探望一次,听他作上下古今谈.
他长我17岁,蒙他不弃,屈尊成忘年交,称"林兄",使我惶恐.
他说,古有少兄少弟之谊,明代官场中知府和知县来往,知府也谦称学生.
我称你林兄,这样才亲切,要是称你先生,那就有了隔膜,不能无拘无束地交谈了.
我呢,虽说是"恭敬不如从命",但初听起来终感到不安,可是听多了也就渐觉习惯了,真所谓"始而渐焉,久而安焉".
不过,在我内心里仍尊他为老前辈,言行不敢有所偕越.
张老学识渊博,见闻广博,听他谈经论史,赏析诗词,纵谈中华民族文化、古往今来的文杰佚事,间或谈及民国时代风云变化·浮沉不一的人物,都好像听了一堂生动的文史课,真是最好的精神享受.
他经常和我通电话·说是一日不见如三秋,见爱之深使我既惭且感.
也许是他对我过于怀念,有一次,天还未亮他忽然打来电话:"林兄,雨下得这么大,你还来看我,回去有没有被雨淋湿"我猜想这是他"梦里成真"打来的电话,连忙安慰他说:"我已到家了,没有淋湿,您放心睡吧.
"第二天早晨,随侍他的工友告诉他昨夜打电话的事,他不禁失笑.
1996年3月30日是张老百岁华诞.
他很谦逊,不计人家知道,只在孙女克芬家举行家庆.
事后,水产学院原院长蓝天同志、航海学院原副院长吴炳煌同志约我和部分集美老年大学学员去向他祝寿.
那天大雨滂沱,我因有关节炎未能前往,深感歉仄.
翌日备薄礼祝贺.
他笑着说:昨日天下大雨,你不能来,今天"罚"你作诗.
我事先知道他会出"难题",便把昨夜想好的顺口溜唸给他听:"唯仁者寿,有德者昌,殊公双修,福寿无疆.
"他谦辞过誉,要我另纸书写以作纪念.
我的字难登大雅之堂,理句亦不堪入目.
不敢应命.
1997年,张老已101岁,在他殷切盼望香港回归的前一天,蓝天、吴炳煌二同志约我去看他,同行的还有一位航海学院为我们拍照的陈宗琼同志那天,他精神特别好,兴奋地说:明日是"七一",我盼望香港回归终于盼到了.
明日集美区各界举行大游行,热烈庆祝香港回归,我年老未能参加,但要站在归来堂门外观看游行队伍,以表我的衷心祝贺.
他还说如果我能活到1999年看澳门回归.
那是莫大的喜悦与幸福.
可惜天不假年,张老于1998年5月10日逝世,享年102岁.
我敬佩这位忠心耿耿、热爱祖国、坚持正义、紧跟时代前进、热爱文化教育事业的长者.
我感念他对我的沐浴熏陶与关怀勉励.
他没有走,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9、示朴锁记黄永玉老了,才晓得世界真大.
我一辈子都忙.
为吃饭穿衣:为自己艺术的长进;为自己教育自己;没有空干别的了.
人家问我为甚么那么多同班同学因为初中三年总共六学期,我留了五次级;五五二十五,五四二十,起码五三一十五,一百五十个老同学总是有的.
几十年后回到厦门,集美的老同学聚在一配,有时也开玩笑地帮我计算老同学的名字,现在在哪里当什么大医师、院长、教授、将领、各类专家……我书读得所谓的"坏.
,是因为学校不好吗不是的;集美学校在全国论师资,论设备,论风水,不是第一也是第一.
是我不好吗不是的,只不过那些国文课本都是我小时候念过的;另一些数、理、化、英文,费那么多脑子去记,而我长大以后肯定用不上.
一开学,我便把领来的新书卖了,换钱买袜子、肥皂.
一头钻进图书馆去,慢的也看,不懂的也看.
"书读成这副样子!
留这么多级!
你每回还有脸借这么多书,不觉羞耻·……这是管图书出纳的婶娘骂我的话.
有时她干脆就说"不准借!
"我间或故意从她办公桌边走过假装到报章杂志桌子那头去,让她看到我,如果她微微笑了一笑,这说明她一早起床情绪好,我马上进书库乘机抱一堆书到她面前.
她会摇摇头,再笑一笑,留下了书卡,叹口气,暗示我无可救药,而她慈祥无边.
我甚至计算着叔叔、婶婶哪天寿诞、结婚日、孩子生日之类的喜庆日子去借书,钻个吉利的空子.
是的,留那么多级还借那么多课外书羞不羞耻唔!
不要紧的!
我只是烦!
那些数、理、化、英文课本让我烦!
不借书给我也烦!
有没有脸借书这句话我至今好笑,借书还要脸吗集美学校我第一个美术老师是郭应麟,他是真正正式的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毕业(有的人不是),油画人物和风景都行.
我敬畏他是因为我不懂油画,他提到的一些外国画家我大部分不认识.
他原是集美毕业才去巴黎的.
他说话喉音、鼻音都重,带点洋味,穿着又很潇洒.
跟在他后面去美术馆,穿过油咖哩树和合欢树林荫,心里很神气.
走廊里挂着大幅他从巴黎攀回来的油画,装在框子里.
其中一个老头子在钢琴边教一个漂亮之极的女孩子弹钢参的画,让人心跳,仿佛她是郭应麟先生的亲生女儿,怕郭先生生气,只好偷偷多看了几眼.
郭先生后来到印尼去了.
几十年后我们又见过一次面,不赘叙.
郭先生走后,来了也是集美校友的朱成淦先生,听说他念过中大美术系.
教务处有位教务员吴廷标先生,也是位美术家,会剪影、雕塑、漫画.
劳作教员任其骏先生是日本留学生,也画画,竹器编织真是了不得;编出的竹器像九层象牙那样,玲珑剔透,完全看不出所以然;一经他点化,只要细心却又人人会做.
我佩服、欣赏这手艺却是不耐烦专心破那些根根一样齐整的蔑所以我也少跟许先生亲近.
几十年后他老了,我去拜望他,还给他画了张速写.
后来又来了施游艺先生和也是集美出去的黄羲先生.
施先生教音乐也教美术,教了两下子美术见到我们这帮学生可能心里有点虚,便专门教音乐.
他歌唱得真好,嗓子抖得听来舒服之极,对艺术十足真诚.
不知怎地萧然地隐去.
黄羲先生在杭州专教过国画,我们一听就佩服立正.
他瘦而黑,留微微上竖的西式长头发,声音温婉,约带点福建仙游地区腔调的普通话让人听来舒服.
他用了不少深时讲笔墨.
铺张纸在桌上,又是墨又是水的讲笔墨浓淡交错效果,浓先淡后如何,淡先浓后又如何,很抽象.
除了我和另一个高师姓郑的同学听了入昧之外,别的同学都希望他马上画个关人、雀鸟看看,有点等得不耐烦了.
他不急,周围的人也不敢开口.
他让我们照着他的办法做,品味品味自己做不做得来.
他说,凭这些笔墨水份在纸上来来去去,甚么具体东西都不画,很得到它的妙处,就算是悟得笔墨了.
到时候你再写山水花鸟人物时一定就快乐得多.
他画了一些山水花鸟让那些同学去临,单叫我和姓郑的同学到他屋子里去看他画人物.
福建仙游这地方非常了不起,出了许多大画家,李霞、李洁、李耕、黄羲,以后还陆续地一辈又一辈的年轻画家出现.
这一帮画家都是把纸绷在墙上画画的.
李耕老头用左手画画,手指夹缝里央几管不同颜色的笔,可以随意地换来换去.
他那时怕六十多了吧,一撮又硬又短胡子,一顶毡帽,不按季节换长袍子,趿拉着布鞋走四五里长街吃去云吞,后头跟一串小孩……李耕是我至今还很佩服景仰的人,我暗暗受着他的影响,他的佛,他的胖弥勒,他的岩洞、山脉有很渊锥的法度.
能说黄截先生和他有很好的关系,论年胎,该是个忘年交或是学生,我不敢说.
黄羲先生给我们两个人讲了些人物画规律的问题.
头发、胡子、衣褶、面容染色步骤……我记得点滴不漏.
我叔叔知道黄羲先生给我开"小灶",当普许多同事说:"你们这样搞是大学专科水平了!
"他是董事长,可以打官腔:"怎么你画屈原你懂得甚么屈原"在校展上,我画了张在江边的屈原,黄羲先生给题了两句鲁迅的诗句:"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傍边的声苇和江波都是黄先生帮着加添的,胡子上他也做了些工夫.
像爹妈在客人面前小儿子唱歌表演时忘形的帮腔.
我胆子来得很大,冲着叔叔说:"我当然懂!
不懂就不画!
""喔!
你讲讲看,屈原是做甚么的……""……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遭沈汙而浊秽兮,独郁结其谁语……""你晤哩晤噜甚么"训育主任王某人说.
我看到叔叔轻轻对王某人说:"屈原的《远游》篇……"又转过来对我:"你不好好读书,几时去啃这些东西""我小学时候啃的!
"黄羲先生为这件事偷偷得意,他怕我的叔叔,我表面怕心里不怕,我怕他干甚么有时是可以这样气气这些人的.
高中国文教员包树棠先生在场,后来他老是跟我套近乎.
他是个有学问的胖老头,除了旧诗还会做白话新诗,他写了一首追悼英年早逝的国文教员温伯夏先生的诗我还记得:"……这薄薄的桐棺一具,留给我伤痕深深……"有一回他问我:"你上回吟诵的《远游》,说是你小学读的,那时候你真懂吗!
'"小时不懂,大了就懂!
"黄羲先生的宿舍在膳厅右侧,每次排队用餐总要经过他的门口.
跟他同住一房的图书馆的管理员徐甚么衡先生.
徐先生是江浙人,很和气,走起路来自我得意,摇着右手,心里想着什么诗句的神气.
后来黄羲先生把他打了一顿,打得很厉害,黄羲先生被叫到校董办公室去挨训.
我去看慰他,他说这徐某人话多讨嫌!
看起来,这是"好人打好人,误会!
"黄羲先生打了人心里仍然不好过,后来就走了.
我可以证明是他自己要走而不是给学校赶走的.
打完了人仍然不好过的事是常有的,我清楚,我特别清楚.
这么好,这么温和的黄羲先生悄然而去.
使我难过得也想打人,后来多吃了几碗饭,总算平息好过下来.
(待续)(原载1999年5月19日《文汇子陀·笔会》)《文汇批》编者注:标题"示朴",据古籍记载,器之不成曰朴.
《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长兄以"良工不示人以朴"勉励马援.
作者用示朴为题,是自谦也.
40、林连玉精神[香港]庄汀(一)集美师范校友.
身后得到荣誉最高的.
当推旧五年制五组、旅居马来西亚的林连玉(采居).
林连玉逝世于1985年12月18日,此时,他已被吊销教师执照并褫夺公民权.
但是.
他辞世的消息一传出,新马最主要的华文大报《南洋商报》及《星洲口报》便立即郑重其事发表社论.
表彰他为"为民族教释和命运鞠躬尽瘁".
肯定他一生"光照日月.
维护与鼓吹侨居地独立.
号召华族人担负起作为国民应尽的责任,与各友族和衷共济,共存共荣',是位赤胆忠心的爱国者.
马来西亚教师总会主席沈慕羽惊悉林连玉逝世消息当日.
立即发起设立"林连玉教育基金会"以教育和培养后人继承与发扬其爱国爱族伟大精神.
全马各族各业群起响应,目前这项基金巳超过数干万元(马币).
林连玉去世当日移灵入吉隆坡中华会堂,三天内,全马各政党、各族团体或个人前去蟾仰吊唁的何止千千万万!
出殡时,送殡行列长达二公里外,中途摆祭及个人跪拜者不计其数.
郑良树博士称林连玉是"族魂".
他说如撰写华族史,要把林连玉的事迹编为"世家"的首篇,像司马迁看待孔子事迹一样,与历代帝王同列.
林连玉的周年祭上,全马教总主席沈慕羽宜布以林连玉辞世之日为"华文教育节",教总特为此发表《华教节宣言》.
(二)林连玉在马来西亚长年累月、夜以继日做的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一、领导反对52年华文教育法令马来西亚本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原住民仍山居野外.
先后入住的华、马、印三族中.
华、马二族约各占45%,印族约占10%.
三族向来各办各的母语学校,分头发展,相安无事.
但上述的教介法令,则只容许以英、马文为媒介语文的国民学校存在,强制实行日帝南侵时的同化政策.
林连玉看出这是个不利于三大民族团结、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各族有权传授母语、母文规定的落后政策,从52年起先后发表了28篇文章与信函,通过种种渠道.
指出其危害性;二、提出把华文语列为官方语文之一连玉出任教总主席后,率领教总、童总与马华公会陈祯禄会长一道,在马六甲与马族统一机构主席鸭都拉漫会谈,着重提出把华文华语列为官方语文之一的要求,奠定了教总关于华文教育代表华族发言的地位;三、推动动全马华人主动争取公民权.
提出非马族要效忠马来西亚马族也要抱有与华印二族共存共荣思想.
当时华族的一般倾向是堂堂正正的华人.
对独立后的居留国的政权不存在幻想,暂住不下就卷铺盖回国或去其他港口谋生,随遇而安.
林连玉提出这一主张,引起华、印族人的重视,解决了华、印族争取在当地正常生存的大方向问题.
(三)林连玉其所以会有上述的优秀事迹,主要是由于接受陈嘉庚思想的潜移默化.
接林连玉手担任教总主席的陆庭谕说"读过《献侨回忆录》与《陈嘉庚年谱》之后,(认识到)陈嘉庚的高大形象,完全是优秀的中华民族的化身.
从集美师范出身的林连玉与陈嘉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确实,林连玉的爱国爱族思缘,首先是陈嘉庚在海内外坚待办报办学的苦心孤诣领悟到个中奥秘而发扬开来的.
他毕业后的留校任教,学校因三次学潮而停课,便趁机到新加坡.
一抵埠,立即去向陈嘉庚汇报母校实况,说学生因忧国忧民所致,触独校规情有可原.
林连玉早就听说过校主于1918年创办师范之初,就宣布把其全份财产献给集美学校的事.
为了在校中增设国家迫切需要的科系,必须增建大批校舍,要求他提供大量资金,他因而要取之有道地去开展商务活动.
林连玉建议尽快复课,正符合校主心意.
林连玉的一席谈,使陈嘉庚体察出眼前的这个毕业生的成熟状况,仅此足以说明自己办学并不白费.
由于殖民者无力抵抗、也不想抵抗.
日帝南侵,势犹破竹,到处奸、杀、掳、掠.
陈嘉庚是抵制日货、支援祖国抗日最著名的南侨筹赈总会主席.
林连玉知道校主处境特别危险,为了校主的安全,他第二次去见校主.
具实汇报日帝入侵惨状,促使陈嘉庚于翌日即提早他避.
这是林连玉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顾日后日帝追捕自己的危险,而作出的永铭民族史册的贡献.
林连玉是学习陈嘉庚精神的典范之一.
他在集美学校学习与任教六年,耳濡目染陈嘉庚的爱国爱民思想.
他懂得接受外族越多文化越好,也懂得坚持母语母文的重要性,日帝投降后,在山芭里养猪三年的林连玉,拥有一群令人羡慕的猪.
这群猪变成资金,可建座舒适安乐的住房,也可以此为资本做起老板、当起侨领来.
但是他入市完,不建房屋也不做生意,而是去探候旧教师与旧校董,组成尊孔中学复校委员会,把卖猪所得资金全拿出来,雇来土木工人修理破败校舍及破旧椅桌,请来教师复课,使日帝统治时期荒废学业四年的超龄青年及适龄青年得以复学.
林连玉自己一家则随便租间房子安置.
林连玉的这一精神,可以从倾资兴学的陈校主事迹中找到根据.
41、砖的礼赞黄金镇出身寒微,亲娘就是泥土.
只因投入熊熊烈火之中,才炼出一身硬朗的筋骨,才煅就一副耿直的肝肠.
四四方方,堂堂正正,该站就站,应躺就躺,从不计较地位高低,决不借故突出自己,谁都坚守职责,心甘情愿承受自己应负的重荷,齐心攀起一座高楼.
为献广厦千万间,个个紧紧相靠,心心相印,谁也不愿留一丝裂缝遗祸世人.
呵,我们每个公民都是祖国的泥土所生所养,都应学习砖的坚贞、执着、忠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厦而呕心沥血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42、临江仙集美汪国真离去更觉集美好涛声扰胜蝉声.
白帆点点镜般平.
波中镶水岛,远暗近分明.
一道海堤围海浪,浪花泪水盈盈.
也知此地赛娉婷.
不能轻漫过,只好梦中逢.
43、词二首陈学新满江红人民子弟兵抗洪灾银河崩决.
瑶池漏、风狂雨逼.
三江地、九派横流,生灵呼泣.
黑云压城城欲堕,惊涛裂岸岸倾.
望乡关、桑田复沧海,心忧戚.
突击队,行雷厉;生死牌,显忠义.
战苍龙洪魔.
浩然正气.
万道人堤成砥柱,一片丹心昭红日.
保江城、功勋写春秋.
铭天地.
一剪梅赈灾情吴楚江河起蛟龙:浊浪排空.
城堤撼动.
可怜同胞遭洪凶,屋在波中.
人在涛中.
一浪一峰情关通.
衣被相送.
钱粮捐送.
世间爱心价无穷.
共济舟同.
血比水浓.
44、感时〔香港〕施学慨融融春景,分外妖烧.
几多事,涌上心头.
瞩目神州,展鸿图,庶绩政康,英雄在,伫立香江,火树银花不夜天,人们勇抗金融风暴,迎新禧!
更频天纬地,团结无猜,匡济时艰,开创伟业.
喜拾:(一)莫辜负誉腾华表,只赢得连绵苦辛.
高节民行天下计,西征东讨拨干钧.
(二)年光传语共相亲,仙乐香飘妙入神.
九夏芙蓉朝凤阙,一江灯火跃云津.
经纶邦国庶民兴,诚毅砺人老衬敏.
生意通缩悲冷热,金融泡沫喜匡新.
细推物理同心力,贤举货殖济世邻.
振宇金声挥玉斧,迎难而上竞争春.
45、迎难而上竞争春——喜读施学慨新作《感时》楚吟春意阑珊,乍暖还寒,偶读施学慨先生的新作《感时》(载香港《文汇报》1999年2月26日),莫名欣快,咀嚼再三,徐甘在舌.
全诗由序言、七绝和七言排律组成,议政抒情,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一)莫辜负誉腾华表,只赢得连绵苦辛.
高节戾行天下计,西征东讨拨千钧.
首章句式奇特,出语惊人,正是诗人一向"避俗"风格.
采用倒装句法,强调在困境面前不可气馁,先声夺人,发人深省.
三四句式自古以来甚为罕见,音调铿锵,达观之情溢放言表,使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臻至完美和谐和统一.
结句"西征东讨拨千钧",隐寓楚汉之争的历史典故,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去年香港特区政府"奇招"迭出,智斗国际大炒家对港元的狙击,成功捍卫联系汇率的"官鱷之战".
恰好为"拨千钧"作注脚.
(二)年光传语共相亲,仙乐香飘妙入神.
九夏芙蓉朝凤阙,一江灯火跃云津.
经纶邦国庶民兴,诚毅励人老衬敏.
生意通缩悲冷热,金融泡沫喜匡新.
细推物理同心力,贤举货殖济世邻.
振宇金声挥玉斧,迎难而上竟争春.
首章笔意空灵,格调超卓;次章则以写实的手法,着重论事和直抒胸臆.
开端以春节期间市民拜年的习俗引发灵感,亲切自然.
香港经济虽然至今尚未走出谷底,但却无损其国际大都会的美誉,依然是"仙乐香飘",进而联想到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团结,以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得到实现.
"一江灯火"初稿为"半江渔火".
其时考虑到澳门尚未回归祖国,但转念一想,澳门回归已成定局,便欣然改为"一江灯火跃云津".
据诗人自注,"跃去津"出自《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书曰:"君兄弟,龙跃云津.
"乃升腾誉兴旺的景象.
而伟业的开创,全赖于"经纶邦国",这里活用《周礼·天官·大宰》的典故:"以经邦国".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以邓小平的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当今世界是科技创新的时代,而创新的关键又在于有创新的人才.
于此,诗人自然而然地忆起他年轻时代就读的名校"集美中学",其创办人陈嘉庚先生倾家兴学创办集美学村,举"诚毅"为校训,桃李满天下,毛泽东誉之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诚毅砺人"凸显弘扬陈嘉庚精神,科教兴国.
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蕴含对先贤的崇高敬意.
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们饱受结业、失业、减薪的痛苦.
作为爱国商人,惯于商场驰骋,对政经风云变幻,感受尤为深切.
"生意通缩悲冷热,金融泡沫喜匡新",把商战中成败得失的感受表现得入木三分,读来感同身受,"悲""喜"自知.
"悲"字用得潇脱,绝无消极颓丧之感,与前首"只赢得连绵苦辛"互相呼应,带有调侃俏皮而不消沉的意味.
施君营商之徐,身兼多项社会公职,如福建省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常委等,一向以敢言见称,议政献策,备受各方重视.
金融风暴之后,曾在多个场合陈言.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泡沫.
优化营商环境.
"细推物理同心力,贤举货殖济世邻",是思想意识由宏观至微观的升华,强调必须研究经济规律,推选贤能上领导岗位,发展高增值产业,才能在全球一体化的商海中破浪远航.
诗人眼光敏锐,洞察力强,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精心提炼.
诗意盎然,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足见其立意、布局、炼字的身后功力.
尤其善于从平常通用的口语,经过加工组合,化平淡为神奇,达到平中见奇、淡中藏美的效果,诸如"老衬""生意"、"金融"、"泡沫","货殖",这些看似平淡的词语,由于调遣得体,变成了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产生强大的感染力.
正是:"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王安石诗句).
施君从事业家而为诗人,凭歌寄意.
所作词意雅正,自砺砺人,有益世道人心,正所谓金声玉振也.
46、在"陈嘉庚"家作客·白少山·一九九三年底,应电视剧《陈嘉庚》剧组的邀请,我和民盛厦门市委会机关五位同志,还有几位正在鼓浪屿疗养的离休将军、教授、机关干部等,准时到鼓浪屿宾馆,参加该剧第六集拍摄工作.
群众"演员"到达后,导演就向大家说明该剧主要内容及今天拍摄场面的有关要求.
接着进行紧张的拍前准备工作.
我与两位将军被选中当绅士、管家之类的群众角色,当我们各自穿上黑绸长袍,套上马甲,或上帽子时.
对着镜子一照,三个人都笑开来.
一位将军对我说:"怎么,我变成了绅士"我说:"当几分钟绅士也不错嘛,等戏拍完了,再当您的将军.
"另一位将军笑着说:"那倒也是.
就这几分钟,我们也得装得象坤士才行.
"我机关有三位女同志,被请去当绅士太太或者阔少妇.
经过一番装扮之后,三位天天见面的人,一下子认不出来了:穿上全身的、色彩斑斓的旗袍,套上短外套,描上弯弯细眉,结了圆发结,挂着长耳坠……当三人从化妆室走列走廊时,大家都称赞:化妆师真了不起,几分钟就把人的模样全变了.
为了拍一场室内戏,剧组人员从导演、化妆、服装、美工……整整忙了三个小时,我们目睹了准备的全过程.
才进一步领悟到"一场戏的成功,蕴藏着若无数人辛勤劳动"的真正含义.
当我们这些群众"演员",被引进二楼拍摄厅时,我们看到那里摆了三桌酒莱,花瓶、字画等都布置好了,摄影师也在等候开机的指令.
这是,导员又把拍摄要求简要向大家作了说明.
于是,大家对号入座.
这场戏拍的是陈嘉庚先生在自己家以家乡菜、家乡酒宴请各方人士、宣布他不但要办中学,而且要办大学的消息.
出席的又他的好友、商界人士、财团绅士、阔少妇等等……在"陈嘉庚家里"这场戏,拍到下午一时才结束.
当工作人员送来快餐时,大家才意识到:我们还没吃午饭呢!
47、本色做人本色做文陈金山苏效明有什么能比学生拜读老师文集更令人欣幸呢阔别集美学村,一晃就是18年!
岁月如河,却淘洗不去对母校的萦萦怀念,仿佛师长,仍孜孜不倦耳提面命,亦步亦趋.
酷署炎炎,翻开散文集《林荫路上》更是如沐春风,倍感亲切.
林思义先生是我们的写作老师,他先后在厦门二中、集美师专、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执教,深受学生的爱戴.
教履留芳,那些关于粉笔生涯的回忆和轶事,尤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贯串在情感之线上,闪烁着师者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对学子本真的爱的德泽.
因此,这些篇章引起了我们的深深共鸣——"当老师不容易,更不敢把教育出好学生的功劳归于一已之私;所以,我们的师生关系仍是'同学'"(《同学》)在散文天地里,唯有真诚可以抵达另一份真诚,"课堂扑雀"、"越诘磕睡虫"、"呵护走'平衡木'者"几个片段,尤见师生之间春风化雨的默契与神交,在《苹婆与猴儿们》等若干篇章,也让人感受到这种宽厚仁爱的胸怀.
读万卷书.
行千里路,《面壁话读书》该是作家在书的旅途中"跋涉五十五年"的一个横截面;《忆仓山》,《打开了的回忆闸门》等忆旧之作,时空的跨度则更长,由学生而先生,再由先生而学生,文学艺术崎岖小路上不懈的求索足迹启示后生:散文是一个人的全面展示,一个散文家的修炼过程也是一个"人"的修炼过程,人生不到一定的境界又焉能作出真散文呢'《林荫路上》是先生的第4个集子,如果说,在《鹭岛情思》(散文集)更多的体现出如火的激情,《林》则进入了一种如水的心境了.
经历了《祖母与母亲及姐姐——写给我的女儿》、《我那堂嫂》的苦难沧桑,经历了《心与眼》的世相炎凉,经历了《似此星辰》的月圆月缺,萍散萍聚,作家逐渐进入了"菜淡如菊,我心悠然"的淡泊与超脱之境,把很多物事推远了,看淡了.
其中,《乔迁》当推为晚境悟道的代表作,此文曾入选《散文选刊》,颇获赞誉.
它记叙了从杜家园旧居搬迁往校园新窝的经过,通过与老伴、与女儿女婿们对书藏去留处皿的一波数折的论争,抒发了自己的生存价值,对人生定位的独特感悟.
在看似漫不经心话家常的絮叨中透出几分"老辣".
林懋义先生还是颇负盛名的书法家,对国画、篆刻也有一定的造诣.
记得在龙舟池畔读书时,同学们争着摹仿他的板书行、草.
所以一堂写作课,也是书品课了.
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至今,我们才悟出,他是"用一生的时光来备一堂课"啊.
著名作家郭风先生如是说:"懋义的散文艺术的成就,得力于他在文学、艺术之各方面的追求,其中(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成就便是他散文作品能随意(或无意中)吸取书法艺术,绘画乃至地方戏艺术的某些艺术运用方法,使得他的作品显得不同凡俗,显得洒脱和不拘一格……"(《林荫路上》)集子里约占一半篇幅的书论、艺论、人物论绝非一鳞半爪的片段和偶尔得之的感触,而是一个内构完整的艺术系列!
先生也是用一生的努力来写好每一篇文章啊.
告别了春天的繁华热闹,夏天的浮躁热闹,才能迎来秋天的天高云淡,宁静致远,吟罢低眉,掩卷沉思:恩师在教我们本色做文,本色做人呢.
48、集大文化艺术节古币展近日,集美大学举行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其中有钱币展.
收藏者是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的林智远和工商学院的纪志斌.
他们共收集古今中外钱币1000余种,4000多枚,其中19事迹的墨西哥鹰元、1799年的西班牙本洋、1870年的日本龙洋等中外银元近百枚,还有三千多年前的贝币、新莽时期的货布、战国时期的刀币.
(樱)49、来自南极的礼物钟国平黄丹平供稿中国第十五次南极考察以丰富的战果向世人宣告结束.
承担此次考察运载任务的"雪龙"号的船长正是集美大学航海学院86届校友袁绍宏.
袁绍宏已四次赴南极考察,两次担任"雪龙"号船长.
他以出色的表现赢得国内外的好评.
袁绍宏船长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
1998年10月,他驾驶的"雪龙"号首航厦门时,特地抽出时间到母校为全校学生做了一场生动的报告.
他还给母校增送了几件从南极带回的礼品.
50、朱鸣冈先生印象蔡鹤影⊙我对朱鸣冈教授心仪已久了.
他是著名的版画家、书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在四十年代,他就初绽艺术才华,其木刻艺术饮誉东南亚,被称作"通俗木刻家".
虽无缘识荆,却从友人处得朱老大作《朱鸣冈题画诗选》,拜读之余,深感朱老虽非诗人,但他把画当诗写,把诗当画绘,随意挥洒,情真意挚,蕴藏风趣、理趣、情趣和雅趣,真是"画成有诗,诗成画续",诗如画,人如诗,从中可以探索出朱老以诗画自娱娱人的心态.
我想,如今这社会,能有这样的心态,真不简单.
我和朱老结识,缘于构筑《舫山碑苑》.
为了营造优美的读书育人环境,氤氲校园文化氛围,我萌发了在菁菁校园里建碑苑的念头,让萃萃学子遨游于名人书家墨海之中,提高美的品赏能力,受美的熏陶,让中华民族瑰丽文化薪尽火传.
我们边建碑苑边征集墨宝.
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现实面前,要求得名人书家的墨宝谈何容易.
我的文友林懋义先生和书法家们有翰墨情,他热心支待我校建碑苑,不但寄来了碑苑《序言》,还积极代为征求书家墨宝.
有一次,我俩在叙谈中,他提起他的朋友朱鸣冈先生,想请朱老为碑苑题字.
对朱老,早在阅读他的诗选时,便油然而生敬仰之情,倘能得其墨宝,则碑苑生辉,真是求之不得.
过了不久,朱老寄来翰墨飘香的墨宝.
我感觉他的书法结体端庄严谨,笔墨浑厚苍劲,有碑板味,是心境的自然流淌,从中品味出他人艺俱老,炉火纯青,浑然天成的境界.
于是,我找来了介绍朱老的资料,解读他传奇人生.
朱老从安徽凤阳走出来,和乞丐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有点沾亲戚.
且是儒学大家朱熹的后人.
虽山穷人不穷,朱老走南闯北,在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艺途中跋涉了六十多个寒来暑往.
抗日战争爆发,他考进戏剧教育团体,随团辗转于大江南北,以画进行抗日宣传.
后来,他受到木刻家王良俭等人作品的影响,决心以刀代笔,用木刻做为抗战宣传工具.
抗日烽火焠锻了他坚强而乐观的个性,生活激流铸就了他煌煌之版画.
抗战胜利,他和夫人扬帆到光复的宝岛,以对下层市民无限同情,以刻刀作武器,深刻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其时,其木刻作品臻于成熟.
新中国诞生后,他毅然从香港回到祖国大陆,在鲁迅美术学院任教.
把主要精力奉献给美术教育事业.
滋兰树蕙,桃李芳菲,60多年的艺术生涯,他投身于时代洪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1985年朱老离休,他携同夫人林端正定居厦门.
半个世纪的惨淡经营,而今结庐于海滨一隅,过着祥和和温馨的生活,老画家欢愉而恬静的心境不觉流露于诗中:"结庐紧对学府门,愿借清荫远世尘.
门前何须五株柳,心底常怀四时春.
楼观沧海情难靖,思入风云气益平.
冲和可享期颐寿,犹有余热写丹青".
如此人生,如此襟怀,怎不令人心驰神往,与之结交呢我居马巷.
朱老住厦门岛内.
虽近在咫尺,但羁于校务,我很少上鹭岛.
时而往市区开会,也来去匆匆,无缘拜访先生.
去年岁末,《风帆集》出版.
我携了拙作,登门造访朱老.
朱老寓居下沃仔,前面正在拆迁重建高楼.
我们一行人左转右拐,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朱老的住处.
后来,还是朱师母下楼带路,才摸到他的寓所.
我们上了三楼.
只见一位身躯高大.
足有一米八的个子,脸容慈祥和蔼的老人早站在门口等候.
丝丝笑意从眼镜后绽开.
不用介绍,这就是我早己仰慕的朱老.
一跨进门槛,使是客厅.
没有任何装潢,也没有书画点缀,更没有眩目古玩,只有一茶几和几块再普通不过的椅子.
在这朴素自然的氛围中,和善慈祥的朱老坐在靠背椅上,笑吟吟面对着我们,朱师母热情地倒茶请糖.
朱老耳背眼又花,我们问候的话,都有劳坐在朱老身旁的师母附在他耳旁转告.
我把拙作送给朱老,他脱下眼镜,很吃力地看着,口中喃喃自语:"好,好,我一定拜读".
说着,又嘱咐师母寒出他的诗集和钢笔画册,赠送给我们学校图书馆,说是作为教学之用.
告别了朱老,我们徜徉在花红柳绿的人流中.
我心想,以朱老的盛名,身居闹市,能平心静气,闹中取静.
"人弃我取,人辍我续",不造作,不随波逐流.
只求心境的自然流淌,人称"通俗",他的艺品和人品宛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啊!
没过多久,我接到一封挂号信.
一看信封上熟悉的钢笔字.
知道是朱老寄来的.
拆开一看.
喜出望外,原来是朱老的墨宝《赞蔡君鹤影(风帆集)》.
真没想到,我的不成熟的习作,以朱老的高龄和眼花竞然看了,且作出了评价我想他是认真的、真诚的,否则,岂能写出如此的诗评:"文字声情并茂,叙事简洁清新.
眼前如展画卷,耳畔时聆南音.
少小合怀壮志,晚岁乐育群英.
书中篇篇文宇,实乃又一碑林.
古云文以载道,君书身体力行.
读哭掩卷沉思,不禁油然生情.
壮哉乡土画卷,真能启迪后人.
"朱老的过奖和勉励,象种子一样深深埋在我的心底,在真挚爱心的滋润下或能开花、结果.
后来趁着到厦门开会之机,我把朱老的墨宝拿去槐荫堂裱褙.
在槐荫堂里,我看到挂着几幅朱老的书画.
我顺便问一下,朱老的条幅标价多少老板说:"一千八.
但这是展品,朱老交代不能卖.
"我有点疑惑:"不卖,何必挂着""我父亲是朱老的学生,知道我要开书画店,朱老送来几幅助兴,特地交代只能让客人欣赏,不能卖.
他不为钱,只为中华瑰宝能得以弘扬啊!
"朱老就是这样,离休后以诗画自娱娱人.
欢愉而恬静的心境,恢宏而淡雅的情怀,悠远而深沉的志趣,令人仰慕不已.
"兴之所至,涂抹数笔,一以言情,一以志趣,不计报酬,不计毁誉".
此情此诗,企是我辈所能比拟当时,朱老给碑苑寄来墨水宝,我们汇去些微润笔费时,朱师母立即挂来电话说:"朱老要我转告,润资不能收,如数退还.
"朱老曾有诗云:"春风原无价,草木自含情,殷勤弄笔墨,全抛一片心.
"这首诗可说是他自己人生写照.
他的心比金子还珍贵啊"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艺术与人生的终极高度,不是金钱所能显示的,而是以情感,纯度来标示的.
友谊的价值,岂是几个铜板衡量得了!
饱经风霜的老人,才懂得宁静致远的含义;襟怀宽阔的老人,才明了淡泊明志的意蕴.
在朱鸣冈眼里,富有爱心.
淡泊名利.
是幸福的象征.
是人生的全部内涵;这种境界在今天如此喧嚣的世界更是弥足珍贵,但并非每个人那能拥有的.
云如故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国内企业IDC服务商,由山东云如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IDC ICP ISP CDN VPN IRCS等证件齐全!合法运营销售,主要从事自营高防独立服务器、物理机、VPS、云服务器,虚拟主机等产品销售,适合高防稳定等需求的用户,可用于建站、游戏、商城、steam、APP、小程序、软件、资料存储等等各种个人及企业级用途。机房可封UDP 海外 支持策略定制 双层硬件(傲...
亚洲云Asiayun怎么样?亚洲云成立于2021年,隶属于上海玥悠悠云计算有限公司(Yyyisp),是一家新国人IDC商家,且正规持证IDC/ISP/CDN,商家主要提供数据中心基础服务、互联网业务解决方案,及专属服务器租用、云服务器、云虚拟主机、专属服务器托管、带宽租用等产品和服务。Asiayun提供源自大陆、香港、韩国和美国等地骨干级机房优质资源,包括BGP国际多线网络,CN2点对点直连带宽以...
易探云怎么样?易探云是国内一家云计算服务商家,致力香港服务器、国内外服务器租用及托管等互联网业务,目前主要地区为运作香港BGP、香港CN2、广东、北京、深圳等地区。易探云服务器均选择当下热门线路,比如CN2 GIA、BGP线路、CN2线路等,所有云主机支持月付,并且首月优惠,年付优惠,优惠后香港沙田云服务器/独立ip/香港CN2线路,每月仅18元,188元/年。点击进入:易探云官方网站地址1、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