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一、河流、 乡镇、水利工程分布情况
武平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武夷山脉的最南端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 150491 16024 北纬2404825029 东与上杭县毗邻 南与广东省蕉岭、平远二县相连 西与江西省的寻乌、会昌县接壤北于长汀县相依。境内东西宽54 km南北长77. 3 km总面积2629. 62km2。 划分为17个乡镇总人口36. 5万人。
1、河流
武平县境内有汀江水系、梅江水系和赣江水系三大水系。
汀江水系主要有桃溪河和中堡河境内流域面积分别为665. 2 km2和124. 3 km2 其中桃溪河发源于大禾乡贤坑村流经大禾、桃溪、湘店于湘店乡河口汇入汀江。境内河道长53. 8 km河道比降9. 9‰ 多年平均径流量6. 2881亿立米是本县主要河流之一。
梅江水系主要有中山河、平川河、 中赤河县境内流域面积分别为
1064. 2 km2、 194. 44 km2和375. 5 km2 中山河发源于东留乡南洞村自北向南流经东留、 中山、下坝等乡镇于下坝河子口汇入广东长潭河、境内河道长91 km河道比降8. 8‰ 多年平均径流量11. 25亿立米为我县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流。平川河为中山河的主要支流发源
表1-1 武平县流域面积50 km2以上河流特性表
于万安乡贤溪村挡风岭流经万安、平川、城厢、 中山四乡镇于中山相公段汇入中山河境内河道长29. 9 km河道比降18. 4‰ 多年平均径流量2. 002亿立米。平川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城区对于武平县城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影响至为重要。
赣江水系主要有桂坑溪发源于东留乡泥洋福朝山境内河道长13. 2 km流域面积77. 5 km2 河道比降45. 5‰ 多年平均径流量
0. 806亿立米。
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特性见表1-1。
2、水利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县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兴建各类水利设施4385处总耕地面积34. 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27. 48万亩。其中中型水库1座 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27座 小山塘72座总库容3311. 78万立米有效灌溉面积5. 785万亩保证灌溉面积3. 945万亩 大小引水工程4230处有效灌溉面积19. 15万亩保证灌溉面积18. 01万亩提水工程51处有效灌溉面积0. 91万亩保证灌溉面积0. 65万亩。 小二型以上水库分布情况见表1-2。
二、气象、水文特性及洪涝灾害情况
武平县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春季受冷空气交替影响 雨多潮湿夏季多东南风气温高、湿度大、 多暴雨秋季受台风入侵影响带来局部大雨历时短冬季
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低、雨量少 出现阴寒天气一般有霜冻、冰冻或下雪。年平均气温1720℃之间城关地区年平均气温19. 4℃
表1-2 河流、 乡镇、水利工程分布情况表
年极端最高气温38℃年极端最低气温-6. 3℃ 多年平均无霜期283天平均年初霜月 11月28 日平均终霜日为2月 13 日。年平均风速
2. 1m/s最大风速18. 7m/s。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24小时大于零度
的总积温63007200℃大于10℃的活动总积温为5982℃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 65。
武平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684. 8 mm降雨量在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9月 约占年降雨量的80%梅雨季节 36 月约占降水量的60%。 多年平均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相对比较均匀最大
1855. 6 mm最小1568. 6 mm降水量在年际变化较大全县平均年最大降水量2452. 4 mm最小1162. 3mm。
径流主要依赖于降水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953. 9 mm 多年平均径流量25. 0839亿m3 径流在年内分配与降雨一样不均匀、汛期 49月径流量约占全年的7176%。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 5530. 581之间。县境内水面蒸发值在9001100mm之间 陆地蒸发值在710730mm之间。 西部林带大 东部小。
我县的水灾主要由梅雨季节、 台风季节的暴雨引起其次是局地性强热雷雨和春季锋面雨引起。 由于地形复杂河道狭窄坡度陡易造成暴雨后山洪暴发河水急涨造成短历时且破坏性极强的洪涝灾害。据统计从1950年至2000年共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32次其中1983年36月一年内发生三次洪涝灾害受淹农田13. 5万亩。冲毁水田0. 9784万亩冲坏水电站24处冲毁水陂、圳、公路1000余处 中赤的南坝、下坝的河东、河西、 园子渡等4个自然村成了废墟经济损失巨大。 2000年的8月25 日受10# “碧利斯”强台风影响全县范围内普降暴雨城区东门桥水位达266. 01米流量285 m3/s
造成全县范围内受灾县城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4. 75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越来越大制约了我县经济的发展。武平县特大洪涝灾害见表1-3。
三、社会经济、交通、通信、供电情况
表1-3 武平县特大洪涝灾害表
1、社会经济
全县按行政建制有11个乡 6个镇共17个乡镇 214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 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 人其中农业人口
为 人 国内生产总产值 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2002年县财政收入 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2、交通
2002年底我县先后完成了国道“先行工程”、 “通乡公路路面黑色化工程”以及行政村、 自然村“通路工程”并逐步改造等外路接通断头路公路建设累计投资 亿元新增公路里程 公里桥梁 座 米。 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及300人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公路。 目前全县拥有各级公路1579. 011公里其中省道
140. 403公里 国道30. 905公里沥青路面96. 274公里水泥砼路面
138. 726公里。二级路88. 126公里三级路23. 327公里四级路615. 729公里等外路445. 521公里。
3、通信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县的电信业建设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固定电话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形成通信两大支柱。截止到2002年底 固定电话网络已经拥有10万门的先进交换设备容量和网络能力覆盖全县的光缆线路以及铜线电缆线路可保证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和传输 目前实际安装的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已经达到5. 5万门可提供所有乡镇的ADSL和光纤上网能力 以及满足DDN、分组交换、 VPN等专线接入技术的需求并拥有覆盖农村所有乡镇所在地的小灵通无线通讯网络和应急海事卫星电话移动通信网络方面我县已拥有基站33座 用户4万余户移
动电话覆盖延伸到大部分行政村 实现国道沿线基本覆盖。 日益发展的通信事业已成为服务武平经济建设的主力。
4、 电力
全县2002年拥有高低压输配电线路3145 kw其中110 kw线路142km 35kw线路240km 10 kw线路1250km 0. 4 kw线路1513km。110 kw变电站2座容量51500kvA 35kw变电站11座容量45350kvA。配变压器474台 容量31960kvA。我县电网与地、省联网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电网系统其覆盖率达99%。并对电网进行了 “二改一同价”工作 形成了安全、可靠、低损、 同价的供用电网络。全县17个乡 镇 214个行政村均用上了电行政村通电率100%。
四、水利工程情况
1、 已建水库电站工程
至2002年底全县建有中型水库4座其中以灌溉为主的1座发电为主的3座正常库容合计为6742. 52万立方米小一型4座正常库容合计为840. 8万立方米 小二型27座正常库容合计为474. 6万立方米。
2、在建水库电站工程
武平县在建水库工程主有捷文水库。该工程位于武平县万安乡捷文村是以灌溉为主兼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9. 2km2 总库容1252万m3 灌溉面积7953亩坝后电站装机2500kw 多年平均电能920万kw.h并向城区供水1. 2万
吨 实施跨流域引水改善城区平川河水资源缺乏状况是一座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工程。
3、计划建设水库电站工程
根据我县“十五”规划及水利化建设规划规划建设水利工程主要有城厢旱片兴建云礤水库象洞旱片兴建大礤水库和荷畲水库。在建及规划建设水利工程情况见表1-4。
五、 已建成的洪水预警报系统站点情况
为适应防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县在1999年开始实施洪水预警报系统一期工程。该期工程包括2个雨量站、 3个雨量水位站、 1个大中继和1个小中继共7个站点和1个分中心。 2000年8月全部投入运行。武平县已建洪水预警报系统站点详见表1-5。
表1-4 武平县在规划建设蓄水工程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