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两朝太岁

两朝太岁  时间:2021-03-21  阅读:()
樟.
其中一棵大古樟,树围渌江水悠悠流过流星潭,流过状元洲,流过渌江桥,在西山脚下打一个回旋,才依依不舍向文笔峰下的姜湾流去.
原来西山之中有一片碧翠葱茏之处,这里就是渌江书院.
让我们到渌江书院去看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千年古余米,枝叶繁茂,绿米,高盖面近年),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平方米.
古樟植于何年一说植于唐,一说生于宋.
明朝正德二年(公元守仁行经醴陵,寓樟树旁的靖兴寺讲学,留诗曰:陵籍书法家李走过古樟,抬头就是渌江书院.
这是一片木石结构的建筑物.
门额上"渌江书院"四个大字,是当代铎的手迹.
赞颂皇恩浩荡和继承宋代吕祖谦(字东莱)道统的"恩承北阙,道接东莱"红底黑字门联,是清代留下来的.
老树千年惟鹤住,僧居却在云深处,深潭百尺有龙蟠.
别作人间境界看.
其一为渌江书院校友、美籍华人书法家潘力生所撰并书:酒宴嘉宾琴韵书声遥知渌水源头远穿过内院,拾级而上,步入讲堂.
正面上方的"为人师表"匾额赫然醒目.
堂中央四根石柱上有两幅对联,其一为长沙举人、清道光初年掌教渌江书院的黄旭所作:揆文教振文风山长勤能还凭邑宰端士习伸士气地方责任半属师儒陵云弘壮志地灵人杰独得西山爽气多通过讲堂到达内厅,这里是读书人瞻仰礼拜之处.
厅正面立着孔子画像,画像之上是康熙皇帝所书赞扬孔子"万世师表"四字.
厅两边挂有与渌江书院有关联的朱熹、吕东莱、王守仁、左宗棠的画像.
由内厅左门可进入考棚,一间间小巧的考棚保存完好,这里是举行县试和府试的地方.
考棚当时并作斋舍.
本来书院东西各有三个斋舍,东三斋舍为主敬、正谊、明道,西三斋舍为存诚、进德、居业.
可惜西斋舍后来因山洪暴发而倒塌,就再也没有恢复,于是只剩下东边斋舍.
渌江书院处一个风光秀丽、胜迹众多的所在.
它的前面有西山第一芳润"洗心泉",往前远眺可见"状元洲",左旁是相传唐代李靖为追思红拂所建的"靖兴寺"和后人追祀宋代吴猎、杨大易、皮龙荣三位醴陵籍名臣的"宋名臣祠",年.
宋淳熙二年()至淳后面是辛亥革命烈士宁调元墓,循山而上还有"红拂墓"、"李畋殿"等胜迹和景观.
渌江书院历来被称为"名教乐地".
这里依山临江,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气候宜人,应该是读书人求知识、做学问的好地方.
据《醴陵市志》记载,醴陵之有书院始于宋,至今已近千年间,醴陵先后建有昭文、西山、莱山书院.
明正德二年,莱山书院改为东莱书院,崇祯六年建超然书院.
清代建有江东、近思、渌江书院.
据考证,渌江书院是在宋元明学宫基础上建立的.
清乾隆十八年)始建于城东朱子祠右侧,道光九年()迁于西(山.
醴陵书院盛行,主要得益于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其在醴陵的广泛传播.
南宋学者张南轩、朱熹在长沙岳麓书院讲学时,陵学者吴猎与之交游甚密.
吴猎先从张南轩学,后拜朱熹为师.
吴猎曾任岳麓书院堂长.
朱熹任潭州知州时,又曾聘他的学生、醴陵学子黎贵臣执掌岳麓书院.
由于这些关系,醴人望风景从",热心创办书院.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曾两度到醴陵.
一次是乾道三年)他往潭州访问张栻回归崇安时,另一次是绍熙五年)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时,都在渌江书院的前身学(宫讲学,传播理学思想.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徽州(今江西)婺源人.
在朱熹之前,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历了两次重大变化.
第一次是战国时期,孟子把孔学发展为"人性本善"和提倡"王道仁政"的孟子学派;第二次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把孔孟儒学发展成"三纲五常"和"天人感应"一种神话了的今文经学.
朱熹完成了儒学的第三次变化,把儒学发展成为以人性和天道为核心内容,以理、气、心为主要范畴,融合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理学.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构成这个理学思想的,是他的"以理为本"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还有"知先行后"的知行学说、"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学说、"正本修身"的政治主张.
他的哲学思想是我国古代唯心主义发展的最高峰,对后世的哲学思想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后人以他和老子、孔子、孟子等并称为"朱子",后世享此称谓者独此一人也.
陵的学人有很大的影响.
朱熹在几近与醴陵讲学的同时说:"故圣人教人为学,非是教人缀辑言语,造作文字,但为科名爵禄之计.
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齐家治国,可以平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渌江书院门前竖有花岗岩华表,上镌"西山正学要传人",可见朱子十分注重的经世致用的"正学",对陵出过三个京官:吴猎、杨大易、皮龙荣,他在宋朝,醴.
朱子其像形象苍们既是一代名臣,又是热心传播理学的学者,对于此后湖湘学派的形成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吴猎(),字德夫,号畏斋,南宋淳熙十六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刑部侍郎.
他在学术上重视经世致用,敢于直言陈谏,提倡务实.
著有《吴氏解经》《畏斋文集》《洙泗言仁录》《吴文定公奏议》.
陵开国男.
曾在广东建曲江书院以祀张九龄,杨大易,字同伯,南宋嘉定十三年进士,曾任秘阁修撰大中大夫,封在广西建宣城书院纪念张轼和吕祖谦.
著有《春秋奥旨》《春秋签疏》.
卷.
文天祥称其有皮龙荣,字起霖,南宋谆佑四年进士.
官至刑部侍郎宝章阁侍制,曾封醴陵男,后进封醴陵伯.
他生性耿直,富有智略,精于《春秋》,有《皮氏文集》"晏殊之学问,杨亿之文章,仲淹之声名,器之之气节".
为纪念朱熹两次寓醴讲学,醴邑人士曾镌朱子像于碑,并建有朱子亭和朱子祠.
据知县许凝道在《近思书院记》中云:"宋朱子尝流寓醴陵,生时绘有画像,自提绝句:'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益怅然.
临深履薄量无几,且将余日付残篇'.
"至今,朱子祠不复存在,朱子石像犹保存完好,现嵌于醴陵一中青云亭旁的崖壁老,但道貌岸然,默默地注视着莘莘学子左宗棠清朝一代封疆大吏左宗棠曾执掌渌江书院.
,字季高,一字扑存,湖南湘阴人.
道光十二年举人,十三年上京会试不第.
道光三十年至咸丰初年在湖南巡抚幕,咸丰十年率楚军人浙江和江西支援曾国藩湘军,数败太平军.
后历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军机大臣.
卒谥文襄,人称左文襄公.
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那是在道光十七年(岁的左宗棠两次赴京会考不中后,获得醴陵一个"薪修俭觫"的教席,掌教渌江书院.
当时渌江书院的主讲者"类皆一时名流".
左宗棠虽是初出茅庐,但特别勤勉,致力振兴文教,培植英才.
他在渌江书院任全院监督和讲授,他依朱子《小学》为学规八则,严格教育学生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诵诗读书、诗歌舞蹈、穷理修身,"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
"他在致贺长龄书中说:"凡诸生进褐,以夫子之教为教,各给日记一本,令其功课随时注载,日入门头下锁,即查阅功课,如旷废不事及虚词掩着两次,将课本膏火除之,加与潜心攻苦之人.
""先儒云:制外所以养中,养中始能制外,二义互相圆足.
因于小学节文内摄取八则,订为学规,以召学者,月朔望日订功课日记,为之引掖而督勉,陵官绅为迎接陶澍设馆于育婴堂陵.
次召见陶澍,并亲之,其有不率则斥逐之.
迩来俱知勉强学问,不谓苦也.
"左宗棠还亲率诸生遍览山川形势,论道谈兵,指点某地可以攻,某地可以守,某地可以设伏,津津不倦,引导门生"读书当为经世之学".
左宗棠订立规矩,严格管理,理论联系实际,教导弟子立志报国,给渌江书院带来了好教风、好学风,此风气留存久远,并被发扬光大,使得醴陵晚清以来"英才蔚起".
左宗棠执掌渌江书院时,适逢两江总督陶澍阅边至江西,告假回安化时道经内,门联是左宗棠所撰: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一道光皇帝曾左宗棠这幅对联,洋溢着对陶澍的赞赏和敬佩,并写出了陶澍一生中的旷世之荣笔为陶澍幼年读书的印心石屋提写匾额.
陶澍一见联语激赏不已,即遣舆马接左宗棠至馆舍,彻夜畅谈,纵谈古今,并订立儿女婚姻.
),左宗棠率军援祁门,道经醴陵.
醴陵咸丰十年(文武官员匍匐郊迎,左宗棠仅颔首而已,及见渌江书院诸生至,左宗棠立即翻身下马,与之握手,偕行十余里,谈笑风生.
可见左宗棠对渌江书院感情至深,对学生器重有加.
后来他总督陕甘时,先后有渌江书院门生数十人跟随左宗棠从渌江书院自创办至光绪三十年()改办高等小学堂军从政,为国效力.
年,出任山长者不下于五十人.
渌江书院创办止,前后越人,讲习内容以四书之始肄业人数有名,光绪年间增至火田、修脯田,年收租五经、先秦诸子为主,兼设训诂、辞章之学.
书院原置有膏担,作为院长延聘教师薪水和肄业学生生活补贴、文具用品之需.
当时渌江书院对择聘山长十分慎重,其《择聘公禀》曰:"培植人材端由庠序,维持风化道在师儒.
故立教惟期有方,以言教当以身教,而择师尤所宜慎,求经师更求人师.
"虽然薪俸菲薄,但志于正学传人之师儒,仍热心乐于来这里传道授业.
渌江书院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不独左宗棠,山长中还有诸多贤俊,他们为醴陵教育、文化的发展和人文思想的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如下所列十余位山长中,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何等人物、休宁戴震、大兴朱彝尊同名于陈梦元,湖南攸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工诗古文词,与桐城姚世.
曾于乾隆年间两主渌江书院,前后掌教九年.
余廷灿,湖南长沙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其诗文与戴东原、纪晓岚不相上下.
曾掌教渌江书院四陵文士推崇.
年,学宗朱子,教人以闲邪存诚,澄澈心源,解脱缠缚,自治其心身.
张九钺,湖南湘潭人,乾隆二十七年乡试中举,次年会试得中通明榜.
晚年先主讲湘潭昭潭书院,嘉庆初年主讲渌江书院,深得李在青,湖南湘潭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官内阁中书.
嘉庆年间掌教渌江书院,乡人称为一代名师.
王继之,湖南湘潭人,嘉庆年间附贡生,历署湖南安乡、慈利、永兴教谕,嘉禾训导,道光十二年掌教渌江书院,前后凡三载,多士蔚起.
罗汝怀,湖南湘潭人,道光十七年拔贡,以文字之学称于世.
道光二十年前后主讲渌江书院,所撰《绿漪草堂全集》录存关于渌江书院诗文多篇.
黄兆麟,湖南长沙人,道光十七年举人,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工书法,善诗文.
道光末年至咸丰初年任渌江书院山长.
文岳英,湖南衡山人,道光年间拔贡,由举人官户部江西司主事,方略馆纂修,致仕归里后先后主讲雯峰书院、渌江书院、石鼓书院,咸丰年间任渌江书院山长.
萧玉铨,江西萍乡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记名御史,国史馆协修.
咸丰十年前后掌教渌江书院,善诗文,工八股试帖,教育有方.
邱庆浩,湖南浏阳人,道光举人,咸丰四年主讲浏东洞溪书院,后主讲南台书院,同治初年出任渌江书院山长.
府,罗正钧,湖南湘潭人,光绪十一年举人,官天津保定知辅、湖南、山东提学使,学崇船山.
光绪十七年主讲渌江书院一年,入门弟子受其熏陶,皆克自振拔.
秦炳直,湖南湘潭人,光绪元年举人,历官内阁中书、福州知府、江西按察使等职.
光绪十八年掌教渌江书院,主讲经世致用之学.
萧大遒,湖南益阳人,光绪十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学问赅洽,尤擅词章.
光绪二十七、二十八年主讲渌江书院.
吴德襄,湖南醴陵人,咸丰拔贡,同治三年主讲浏阳洞溪书院,光绪二十九年任渌江书院山长.
官城步教谕,宝庆、永州府教授四十余年.
擅诗文,兼工行楷,曾师事何绍基,著有《石笋山房诗钞》六卷.
王继之在离别渌江书院时,曾写下《解馆留别诗》二首:白云留我住三年,久居深山客亦仙.
百里莺声喧昼暖,六斋灯火破春眠.
新词旧句消前债,细雨和风认俗缘.
自笑兰亭成底事,永和赢得集群贤.
推挤欲去惜残年,此去难忘是列仙.
别泪已添湘岸水,梦魂犹绕渌江烟.
桂花秋后如云馥,芹草春来带雨鲜.
他日经行应忆我,静兴山下泮池边.
王继之还为渌江书院旁边的靖兴寺题写对联:久虚终必应,迅雷何日起鱼龙"可惜自英雄暂住亦留名,千百年此地布金,共仰神灯佛火豪杰挺生须立志,二三子他山攻玉,好听暮鼓晨钟从他的诗联中可以看出,此公对渌江书院寄予了多么深厚的情感,对渌江书院的学子寄予了多么深重的情谊.
陵历来有重教传统,陵人有一股延绵不绝的"状元情结".
醴陵的先人把渌江中的一方小洲名之为"状元洲",并传有"洲过县门前,醴陵出状元"之说.
明朝醴陵籍诗人唐寅扣问:"古人,举人题名名(据《醴陵教育志》),就是没有出隋代至清末整个科举期间,醴陵进士题名人,贡士题名过状元,历史似乎有意和醴陵人过不去,醴陵人始终圆不了状元梦.
,渌江书院停办,改为渌江高等小清光绪三十年(,渌江中学学堂,一年后又改为中学堂.
民国元年(年曾与并入省会长郡中学,民国二年复为渌江中学,民国八年更名县立中学.
民国十八年开办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年起改设原湘东中学、遵道中学合并为醴陵第一中学.
教师进修学校.
《警从渌江书院走出来,一大批学子成为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科技英才.
据《醴陵县志》载,罗正钧主讲渌江书院时,传船山之学,读船山《噩梦黄书》,"油然动种族之念","清末排满革命之士,吾醴独多,实造端于此".
潘昉就是在罗正钧的启发下,从渌江书院走出来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被奉派为同盟会驻醴通讯员,从事反清斗争,民国十六年出任湘潭县长.
宋江书院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裘从渌江书院走出来,走向反清革命的战场.
他在渌回乡后将《猛回头》世钟》(中国魂》等进步书刊向乡人散发.
光绪三十二年,他联络萍(江西萍乡)、浏(阳)、醴(陵)会裘被捕,历经审党密谋起义,推龚春台为主帅,自司法令,以"无惊闾里,无启外衅"约束义军,以"推翻帝制,实现共和"为政治目标.
起义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招致失败,宋讯,抗词不屈,曰:"士可杀不可辱!
吾起事时固已不计生死,尚何言!
"慷慨就义.
江书院后,入湖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萧昌炽从渌江书院走出来,走向组织护法军策应蔡锷起义的战斗.
他肄业于,蔡锷通电讨袁,萧昌炽回湖南组织四十九标排长.
蔡锷在粤西办陆军小学,委萧昌炽助理教务.
民国五年(军队策应.
次年零陵镇守使刘建藩响应护法通电起义,督师前驱,萧昌炽代零陵镇守使兼江道区司令.
民国九年,参加驱逐张敬尧的战役,功震长岳.
宁调元从渌江书院走出来,走向孙中山、黄兴领导的辛亥年萍浏醴起义爆织的大成会、华兴会,后加入同盟会.
年长沙明德学堂读师范班时,就加入黄兴组革命.
早在发,宁调元受孙中山、黄兴委派回上海,与秋瑾等商议在湖南、浙江、江苏等地发动起义.
后萍浏折回上海途中被捕.
起义失败,宁调元年著名爱国诗人陈去病、柳亚子在上海发起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南社",致书宁调元,宁在狱中欣然应允,作大量诗歌鞭挞清王朝黑暗统治,"名士青山没后悲","铁锁锒铛带笑看",铁骨铮铮,坚贞不屈.
年冬宁调元被保释出狱,又全身心投入辛亥革命,在岁的生命年以讨袁为主旨的"二次革命"中,以年仅献身革命事业.
学.
袁家普从渌江书院走出来以后,留学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年起,任云南财政厅长、国税厅长,后任北京中国大学校长、国立法政学校教务长、湖南财政厅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等职.
蔡锷在滇首义时,他曾在沪遥相策应,至晚年还拳拳于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深得县人称赞.
年与宁调元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傅熊湘从渌江书院走出来,就读于岳麓书院,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
卷.
胡适等编《兢业旬报》,鼓吹推翻帝制.
后与柳亚子等结"南社".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先后在醴陵、长沙执教.
后主编《长沙日报》,著文反袁.
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署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沅江县县长等职.
留下《钝安遗集》刘彦从渌江书院走出来,致力于研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
他早年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研习政治,写成《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史》,唤醒国魂,拯救中华.
临时参议院议员、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
年任南京年应孙中山之邀,赴广州任军政府政务厅厅长,于处理政务之暇,继续研究外交史,著《欧战期间中日交涉史》《太平洋会议中国提案商榷书》《被侵害之中国》等书,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的罪行,鼓舞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争取民族独立.
从渌江书院和学堂走出来的,还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将主任王芃生,中国红军时期的杰出将领、中国革命军事家蔡申熙,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领袖李立三,中国革命军事家、著名抗战名将左权,湖南和平解放的功臣名将陈明仁,中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从渌江书院走出来,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成就事业,实现理想,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现代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成为后人景仰的楷模.
犹如悠悠不绝渌江水,注入滔滔湘江,奔向滚滚长江,汇入汪洋大海,兴波推浪,撼地摇天,千秋共存,万古不灭.
家陶渊明.
陶渊明(和作品,中华大地,泱泱文化之邦,处处都有文化名人留下的行踪陵亦然.
醴陵一地,历代有文人骚客过其境留下诸多作品,使得后人从中体味到这里文化渊源之久远和文化底蕴之深厚.
说到历代文人与醴陵之缘,当首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一生诗文颇多,风格平淡自然而耐人寻味,影响深远,《桃花源诗并记》最为著名,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归隐思想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他乐于搜奇志异,在其著《续搜神记》有云:长沙陵县有小水一处,名梅花泉.
有二人乘船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流出,有新砍木片逐水流下,深山人迹,樵人异之.
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上.
读来似又一桃花源境.
《续搜神记》本属寓言,且陶渊明应该没有到过醴陵,但据醴陵县志载,醴陵确有一山为天马山,山势雄峻,直出河间.
清道光初,于山上建凌云塔,下为张公石,有巨人坐卧迹,趾踵伸缩宛然.
下有渌天小洞,篇,诗歌颂骚三卷首,符、表、诏、启、泉水四时不绝,恰似《续搜神记》之梅花泉.
浅.
江淹(还是魏晋时期,有一位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与醴陵结缘不)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幼传家业,六岁能属诗,十三而孤,长遂博览群书,不事章句之学,而留情于文章.
他最有名的作品是《恨赋》《别赋》,是汉魏六朝骈赋之名篇,留下"春草碧色,春水年)封醴陵侯,晚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千古名句.
江淹历仕宋、齐、梁三代,晚年做官做到金紫光禄大夫,文思不如早年,故有"江郎才尽"之典故.
其实,"文章憎命达",古今皆然,何苛求于江郎哉!
江淹于梁天监六年(年他将自己的作品结集成十卷《醴陵集》,并撰自序:"淹尝云: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求身后之名哉故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谓如此足矣.
"江淹《醴陵集》其中赋二卷篇.
从其作品和历史对江淹行状的记、论、诔、传等五卷袭封醴陵侯.
后人附会江记载看来,江淹虽贵为醴陵侯,但他本人似乎没有到过醴陵.
江淹死后,其子江为"江陵文人卜世藩在为张子轩《退思遗草》题序云:沩"和"姜维",故醴陵有"沩山"、"姜湾"之名.
清末陵当潇湘北岸,渌水经县门而西,至津口与潇湘合流,是为渌江下游.
将要欲蹙羊城披象郡,则必取道津口,而不入县.
是故古骚人迁客,如唐之柳宗元、韩愈,宋之苏轼,足迹遍西南山水,而醴陵曾不一挂姓名,皆以不入县故,惟杜工部、韩冬郎数人各有题咏.
然杜工部留题处,又即渌江下游之津口也.
"唐大历四年春,诗圣杜甫溯湘江游衡山,经过当时醴陵之津口(即今之渌口),并登空灵岸,放眼风物,触景生情,伤时愤世,感慨系之,留诗传世.
过津口南岳自兹近,湘流东渐深.
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
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
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
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
瓮余不尽酒,膝下无声琴.
圣贤两寂寞,渺渺独开襟.
次空灵岸潭潭逆素浪,落落展清眺.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青春犹无私,白日亦遍照.
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
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缴.
向者留遗恨,耻为他人诮.
回帆觊延赏,佳处领其要.
唐天复三年五月,诗人韩偓侨居醴陵.
韩偓在昭宗朝官侍郎学士承旨,忤朱全忠外贬,避乱居醴年余,为诗甚多,留寺撰吴楚古下"西山爽气生襟袖"名句,其中咏靖兴寺杜鹃被誉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
且读《靖兴寺杜鹃》:一圆红艳醉陂陀,自地连梢簇茜萝.
蜀魄未归长滴血,祗应偏滴此丛多.
诗中既吟咏了靖兴寺杜鹃寄寓的李靖和红拂的凄美爱情,又寄托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沉痛感慨,红艳欲醉的血色杜鹃更衬托出诗人心底萦萦涌动的悲苦.
唐代诗人杜荀鹤曾寓醴留下《登唐兴寺小阁》一诗,引发"有处似家山"的感叹一雨三秋色,萧条古寺间.
无端登水阁,有处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时得暂闲.
情知老僧辈,未必恋关山.
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一段绵长无尽的山路,一腔落寞凄苦的离愁,唐代诗人李群玉行走于《醴陵道中》:别酒离亭十里强,半醒半醉引愁长.
无端寂寂春山路,雪打溪梅狼籍香.
唐代有一位太宗时的名相房玄龄曾为醴陵刹碑.
屏山寺位于醴陵王坊大屏山巅,唐大将尉迟敬德出检巡案到达大屏山时,见此处地势险峻,云雾缥缈,林木丰宋代除大理学家朱熹两次经过醴茂,谷泉涌流,风景十分优美,遂在此建寺名之曰"吴楚古刹".
房玄龄所撰碑云:南通岩岩平山,积石峨峨.
远瞻昆仑,近缀衡庐.
广,北达荆吴.
惟山之高,壁立千仞.
创建古寺,尉迟敬德.
鄜州都督,威振山河.
密金不受,公心如山.
百战瘢痍,实忠于王.
功臣图象,凌阁争光.
名胜古迹,风景悠扬.
名垂不朽,万古流芳.
陵讲学并留诗外,最值得一记的有欧阳修的记和范成大、刘克庄的诗.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为醴陵留有《御书阁记》:陵老佛陵县东三十里,有宫曰登真.
其前有山,世传仙人王乔炼药于此.
唐开元间,神仙道家之说兴,天子为书六大字,赐而揭焉.
太宗皇帝时,诏求天下前世名山异迹,而尤好书法.
闻登真有开元时所赐字甚奇,乃取至京师阅焉,已而还之,又赐御书飞白字使藏之.
其后登真大火,独飞白书存.
康定元年,道士彭知一探其私笈以市工材,复宫之旧,建楼若干尺,以藏赐书.
予之故人处士任君为予言其事,来乞文以志,凡十余请而不懈.
予所领职方,悉掌天下图书,考图验之,之居凡八十.
而所谓登真者其说皆然,乃为之记.
夫老与佛之学,皆行于世久矣,为其徒者尝相訾病,若不相容于世.
二家之说皆见斥于吾儒,宜其合势并力以为据宿里守,而乃反自相攻,惟恐不能相弱者何哉岂其生死性命所持之说相戾而然耶!
故其代为兴衰,各系于时之好恶,虽善辩者不能合二说而一之.
至其好大宫室以矜世人,则其为事同焉.
然而佛能箝人情而鼓以祸福,人之趋者常众而积,老氏独言清净远大灵仙尽化之术,其事冥深不可质究,则其为常以淡泊无为为务.
故凡佛氏之动摇兴作为力甚易,而道家非遭人主之好尚不能独兴.
其间能自立而不废者岂不贤于其徒哉!
知一是已.
当时区区醴陵一地竟有在册佛寺道观八十余座,可见佛道之盛.
从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著述十分严谨,验证确凿才为之写此记.
欧阳修认为,佛教和道教之徒因为本其生死性命之说对立而"尝相訾病",互不相容,所以兴衰系之于"时之好恶".
佛教趋者甚多,道家追求清净淡泊无为之道,不是遇到君主好尚是兴盛不起来的.
欧阳修由御书阁而登真观,由登真观而道教,感慨系之,所以对于复修登真观使其"能自立而不废者"的道士彭知一甚为推崇.
其实佛道虽然源出各异,学说不同,但相通之处很多.
佛道相容互尊的传统古已有之,于今更盛,如今佛道同山同寺观的现象处处皆是.
昔日之登真观演变为今日之屏山寺,就是佛道同供,前殿供佛祖,后殿供观音菩萨和关帝、包公神像.
宋乾道九年,诗人范成大经过醴陵.
范成大字致能,浙江东吴人,累官至参知政事,诗与陆游齐名,有《石湖集》传世.
他所著《骖鸾录》云:"闰正月二十九日发萍乡初入湖南醴陵界岩树阳阴夹途,出山欢喜见平芜.
田驿.
卅日宿潭州醴陵县.
数日行江西道中,林薄蔽塞,溪径欹侧.
比登一小岭,忽出山,豁然弥望,平芜苍然,别是一境.
出陆,盖已是湖南界矣.
县前渌水桥下小江,本名漉水.
比年新作桥,改今名.
江色黛绿可爱,流而汇于潇湘.
驿室景最胜.
"范成大在醴陵留诗二首,表达乍脱泥滑、豁然平芜的欣喜:一春客梦饱风雨,行尽江南闻鹧鸪.
过醴陵驿渌水桥边县,门前柳已黄.
人稀山木寿,土瘦水泉香.
乍脱泥中滑,还嗟堠子长.
槠州何日到,鼓拽上沧浪.
诗人刘克庄在满耳楚语俚音和满目渌水碧色中《过醴陵》,身在他乡为异客,离家奔波愈久愈远,离愁别绪愈重愈深,解鞍来倚店家楼.
县郭依稀隔渡头已攀丹桂吟招隐,因看梅花赋远游.
市上俚音多楚语,桥边碧色是湘流.
直南乡国三千里,目断羁魂起暮愁.
明代王守仁曾两次来到醴陵.
王守仁(字阳明,浙江余姚人,历官兵部尚书、提督两广军务,是中国明代的大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
正德二年,王守仁因触犯太监刘谨被贬贵州龙阳驿作驿臣,经过醴陵,寓泗州寺,留《过泗州寺》诗.
三年后,刘谨被诛杀,朝廷召还王守仁,回京又路过醴陵,仍寓泗州寺,作《重过泗州寺》诗,并在靖兴寺旁的渌江书院讲学,留有《过靖兴寺》诗二首.
过泗州寺风雨偏从险道当,深泥没马陷车厢.
虚传鸟道通巴蜀,岂必羊肠在太行.
远道近看连暝色,晓霞今喜见朝阳.
水南昏黑投僧寺,还理羲篇坐夜长.
重过泗州寺惭愧维摩世外缘.
渌水西头泗州寺,今过转眼又三年.
老僧熟认直呼姓,笑我清癯不似前.
每有客来看宿处,诗留佛壁作灯传.
开轩扫榻还相慰,过靖兴寺其一隔水不见寺,但闻清磬来.
已指峰头路,始瞻云外台.
洞庭藏日月,潭穴隐风雷.
陵诗,老僧熟认、笑我清癯、开轩扫欲寻兴废迹,荒碣满蒿莱.
其二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
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
诗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
读他第一次过醴陵诗,诗中充斥着风雨险道、深泥陷车、水南昏黑的景况,心情沉郁而苍凉.
而读其第二次过榻、诗留佛壁、鹤绕老树、龙蟠深潭,一派欣喜景象,诗人轻松游览西山靖兴寺和渌江书院一带景色,生发"别作人间境界看"的感慨.
,无住禅师昙晟自江西百丈山云教堂处,还有神祠醴陵的宗教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始兴于唐,而盛于明清.
清代基督教、天主教传入醴陵,构成佛、道、耶三教演绎中外文明交汇的景象.
处、基督和天主醴陵一地,自古至今,佛寺、道观和教堂甚多.
据民国版《醴陵县志》载:醴陵历代建有佛道寺观处.
又据到处,宗教教职人员年版《醴陵市志》载,年,醴陵有登记合法的宗教场所人,宗教信徒约万人.
人,一般信众逾唐贞观年间(,敕封为正一品荣禄大夫的雪庵法师李琼奉命自江西来到醴陵选址建寺.
他云游至醴陵长连冲狮子山,见山色迤俪,林木茂盛,泉水清芬,幽静致极,遂在此筑寺,名之为"大佛寺".
相传雪庵法师从山顶获七雉,寻皆化龙,穿池七孔而去,遂有"七星池"之名.
中国的佛教以禅宗为最盛.
梁武帝时,禅宗初祖达摩大师泛海东来传授心印,递传唐代庐行者慧能,是为六祖.
嗣后"一花开五叶",分为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五宗派.
醴陵法门丛林,以曹洞之云岩和临济之沩山为主.
除禅宗外,净土、天台、律宗和密宗均有流传.
唐宝历年间(游至醴陵贺家桥九峰山麓,见山岩陡峭,祥云环绕,寒林滴翠,古松参天,清泉涌流,俨然佛境,遂选一悬岩面壁坐禅.
后去澧州药山惟俨门下,于言下得法.
大和年间(再来醴陵,在原坐禅岩前建云岩寺,开坛说法.
昙晟与沩山灵祐禅师曾共侍百丈慧海禅师,沩山灵祐指示门下弟子良价转参云岩昙晟为师.
后良价传法曹山本寂,由洞山良价开创,经曹山本寂完善,形成禅宗五宗之一的曹洞宗.
云岩昙晟的《宝镜三昧歌》成为曹洞宗传法接引的主旨之一.
《宝镜三昧歌》云:昙晟于会昌元年()十月圆寂,得舍利千余粒,醴陵云岩和江西分宁云岩平分其舍利、灵骨建塔.
醴陵云岩寺被尊为"曹洞祖庭",原有无住禅师塔、盂峰、放生池、老龙井等古迹,寺宇几经废兴,现有重建的昙晟舍利塔、大雄宝殿和观音堂.
美籍华人潘力生题联云:"松云禅趣永,曹洞祖庭尊.
"云岩寺一直香火薪传.
传至明末清初,一足和尚(字智子)住持云岩寺,著有《语录诗集》,兹录二首,其一《产难因缘》云:野渡寒亭外,孤齐万绿中.
贫闲宜我乐,澹泊谁更同.
如临宝镜,形影相睹.
如世婴儿,五相完俱.
婆婆和和,有句无句.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
不去不来,不起不住.
再读《颂古无位真人》:其二《师子尊者》:淡淡菜根忘客味,疏疏云影若山清.
丹枫一叶来何处,宛转风前作暮声.
洞山下三十四世孙、一足和尚法嗣德彬住持云岩寺有年,作《云岩赋》流传于世,并写诗多首,诗风清新雅丽,有维摩之韵,读来神清气爽.
且读《赠六和尚》:身同世外法同修,万象森罗尽点头.
镇日禅林风韵好,雨余山霁一声鸠.
面门出入弄精魂,无位真人满眼尘.
常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新.
相传清季有恶少欲拆无住禅师塔,斧凿才动,空中雷声骤然大作,于是只得作罢.
贺贵符有诗感其事云:师从百丈山,何年始茶毗,伐石造灵塔,恶少轻佛骨,七宝犹未拆,飞锡来此地.
会昌辛酉岁.
千年储舍利.
欲将浮屠废.
忽然霹雳坠.
始知师有灵,上能动天意.
醴陵东堡之沩山,群峰环绕,竞势争高,绵亘数十里.
山内有寺,扁曰"小沩山",联曰"古洞清幽地,沩山世外天",是唐代大缘禅师卓锡地,为临济宗法门丛林.
明罗汝芳有《小沩山寺》诗,云"世外谁开古洞天大缘祖师更千年.
"醴陵南乡有山峰峦高耸,圆梵如月,且山石白如月色,能照农夫夜耕,名之为明月山.
僧人释齐己有《寄明月山》诗赞叹其景致,表达"忘我在尘"的情趣山称明月好,月出山偏明.
要向诸方去,无妨半夜行.
白猿真雪色,幽鸟古琴声.
吾子居来久,应忘我在尘.
背有一位九峰道虔禅师唐时卓庵于醴陵东乡之明兰寺.
民国《醴陵县志》载有一则"禅话头":九峰"师久为石霜侍者,洎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
师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
'座曰:'先师有什么意'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万年一念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则不问,如何是一条白练去.
'座曰:'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
'师曰:'元来未会先师意在.
'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
'遂焚香,香烟未断,座已脱去.
师拊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
,还有一位从广东来的苇航和尚安止明兰寺三十八年,是曹洞宗二十九世,留下一些"棒喝"的禅话头:苇航一日同众僧在园中锄菜,僧问:"如何是园内事"苇航曰:"六地不收种.
"僧又问:"如何是园外事"苇航曰:"不碍往来行.
"僧拟进语,苇航喝曰:"堕坑落堑!
"醴陵黄沙乡钟鼓村有长庆寺.
传说观音菩萨携善财童子云游至钟鼓山,见燕窝形众山环抱,左钟右鼓,前有山狮守门户,后有展翅雁鹅,旁有山泉潺流,好一个人间仙境,便降下云头现大慈大悲之身留连不舍.
于是虔诚的人们在此建起了长庆寺,供奉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和玉皇大帝、五岳圣帝等神像.
寺内最有名的当数罗汉堂,五百罗汉形态和面目表情各异,充满人间情调.
长庆寺旁边有"神仙坡",石头上留有据说是善财童子深深的足印.
长庆寺有几幅楹联很有些意思,其中山门联:"长庆永乐,钟鼓常鸣.
"头进门联:"长沾雨露,庆衍生灵.
"观音堂联:"钟鼓震三乡应抱慈悲兴佛地,净瓶生百福多施甘露与人间.
"罗汉堂联:"果证吉祥云三千已遍,观融功德水五百非多.
"天宫门前石柱楹联:"佛法存心一片梵声长庆寺,繁华在望万家灯火醴陵城.
"有一位行脚四方的醴陵和尚名'大成'字竺庵,居南岳最久,著有《摄山南岳》和《会盛堂》等集.
其中《山居》诗:一株两株老松青,松下结个小茅亭.
三日五日来一次,肩荷榔栗手持经.
读经读到山月出,听松听到天落星.
适然抛卷松间卧,梦与松根乞茯苓.
醴陵东乡有王仙山,相传仙人王乔曾在此炼丹采药,山上建登真观,唐时建屏山寺,山门题为"吴楚古刹".
唐太宗时宰相房玄龄撰有《醴陵屏山寺吴楚古刹碑》文,赞其"名胜古迹,风景悠扬,名垂不朽,万古流芳".
据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所撰《御书阁记》载:唐开元间,唐玄宗为登真观赐书"王仙登真之观"六大字,宋太宗闻登真观有唐玄宗所赐字,乃取至京师阅览,已而还之,又赐御书飞白字使藏之.
可见唐宋两朝皇帝对此观之重视.
唐大历间云游至醴的江南僧人僧护国慕名登临此观,写下《题醴陵王仙观歌》:王乔一去空仙观,白云至今凝不散.
苔垣松殿几千年,往往笙歌下天半.
瀑布西行过石桥,黄精采根还采苗.
路逢一人擎药碗,松花夜雨风吹满.
自言家住在东坡,白犬相随邀我过.
南山石上有棋局,曾使樵夫烂斧柯.
醴陵仙人神迹很多,其中张果老神迹就有章仙山之张果漕,章仙山西南临渌水,漕岸巨石上有一处坐痕,深若尺许,宛若胫股、睾丸、阴茎之一面,相传张果老曾坐此石洗足.
还有张果老湾等地名.
如今醴陵都还流传"张果老出泗陵,在县城刘家巷建天主教堂,后附设俊民小学汾总是今日"的歇后语.
陵西乡有一处山势奔腾之处,曰"打醴陵除王仙外还有丁仙观、杉仙庙和真人古刹,都与仙人传说有关.
据说丁令威在晋代为青阳令,后弃官学道,云游至醴,筑观于县城西南山上,道成乘白鹤飞升成仙,此处即是仙岳山之丁仙观.
醴陵南乡明月山有杉仙庙,广东人陈皎在此修道跨鹤飞升,陈皎曾用神术帮助农民防治蝗灾,被老百姓尊为杉仙真人.
牛岭",岭上有"真人古刹",相传唐时有谭真人瘗兹山下.
傅熊湘留诗于真人古刹云:一径入林密,幽居僧寺开.
山从平壤起,人自日边来.
石瘗何年骨,松滋大古苔.
偶乘湔袚意,闲与立崔嵬.
明靖兴寺道士袁明空,因寺旁原李卫公祠废墟久矣,毅然募资修复.
徐一鸣感其事作四绝句赞之,其一云:世人解识求生计,施日月仙共有之.
可笑明空袁道士,殷勤来为李公祠.
与佛寺道观建于远离尘嚣的山麓不同,基督教则把教堂建在人来人往之闹市.
清光绪二十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将天主教传入醴堂.
时美国牧师来到醴陵传耶稣教,开办遵道会,筑福音堂,后在城东之青云山开办遵道中学和医院,并设成德小学日会警世堂近于福音堂,还在东南西北四乡设分校.
此后,基督教、真耶稣教也纷纷登陆醴陵.
意大利风格的天主教堂和欧式的基督福音堂点缀在醴陵东方格调的街区,构成中外文明交汇的景观.
民国末年,醴陵城区和四乡有福音堂、天主教堂、安息处.
基督教的传入和教会学校的兴办,为醴陵新式教育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佛道耶三教之外,儒家也曾被尊为宗教,称之为儒教.
陵曾是宋理学家朱熹、吕祖谦(字东莱)讲学之地,因此建有朱子祠和东莱祠.
而最为大观的是城东之祀奉孔子的文庙,又称孔庙.
醴陵于宋、元时即有孔庙建于青云山下,并设学宫于孔庙内.
清将文庙移建城东何家码头.
文庙大成殿子、亚圣孟子和祀至圣先师孔子,两侧配祀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宗圣曾位先贤,正殿东西两庑分别祀先贤、先儒各余人.
大成殿后建崇圣祠,祀孔子先世五代神位.
大成门内前厅左右夹室设名宦、乡贤、忠义、节孝四祠.
文庙之左建教谕署,右建明伦堂.
在中国古代,孔夫子是政教合一的祖师爷,不仅文化人尊崇他,连各级官员都要到文庙举行大典祭祀他老人家,历代皇帝更是把一顶顶王冠加在他的头上.
可惜醴陵文庙后来被改作它用,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
醴陵几乎处处名山皆有庙,佛火神灯保佑一方百姓,抚慰一方生灵,多少善男信女从这里获得精神慰藉.
佛寺道观为秀美山麓营造出一处处胜景,绿树丛中露出红墙碧瓦,既有远离尘嚣超然世外的意味,又落脚于民间不离人间烟火.
历代文人墨客无不登临拜谒,留下脍炙人口的诗颂碑联,不仅年起,日本国佛教徒和学者曾多吟咏其风月无边的美丽风景,而且以生动优美的文字传递着佛道的教义.
佛教提倡"慈悲为怀"和"因果报应"思想,道教主张"清净无为",佛道都劝人珍惜生命、乐善好施、爱护自然、造福社会,这些都积极地影响着世俗人们的思想意识.
特别是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张和"顿悟"学说,很适合世俗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口味,追求"禅风禅韵"成为唐宋明清众多学人的一时之好.
禅宗思想与道家、儒家思想的融合,对宋明理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醴陵宋明以来理学思想和文化教育发展之盛,也应该与此有关联.
宗教还起到了文化交流的作用.
禅宗自唐宋传至日本,曹洞、临济宗蔚为大观.
次到醴陵云岩寺寻根礼祖.
自此云岩寺名声大振,不断有国内知名人士和佛教信徒慕名前来参谒观光.
因内部分裂停止活年,,爱国民主人士陈去病、高旭、柳亚清宣统元年(南社,以诗文宣传爱子等在苏州发起成立进步文学团体国主义,抨击时弊,反对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前夕,有会员余人,后来发展到千人.
民国人为南社社员,谨列名如下:动.
醴陵有宁调元(字太一)、傅熊湘(字文渠)、卜世藩(字韵荃)刘泽湘(字今希)、刘谦(字约贞)、刘鹏年(字雪耘)刘德龙(字首春)、刘师陶(字啸樵)、刘声铿(字仲钱)朱可(字逸农)、朱德龙(字吕霞)、朱沃(字懒仙)朱建隆(字仲庄)、潘昭(字式南)、潘世汉(字民殊)潘世谟(字民訏)、文启灥(字湘芷)、文斌(字壮军)阳名传(字侠君)、谭觉民(字艺辅)、潘毅(字明诚)阳兆汤超举(字滨南)、钟藻(字爱琴)、袁家普(字雪安)(字惕生)、李发群(字芋禅)、张汉英(字惠芬)匡怀瑾(字槐静)、匡弼(字尧臣)、陶广(字思安)马卓(字惕冰)、朱师海(字伯深)、黄钧(字栩园)张翰陈允遐(字粹劳)、傅霖(字客仙)、王芃生(字大桢)(字若荪)、袁德宣(字俊明)、谢植黄(字浴淮)宁调元是在狱中加入南社的.
宁调元字太一(月,柳亚月陈叔渠(字石殊)、王麟(字祝鹏)、何元文(字少梯)左纪勋(字仲文)、许德彰(字岳岑)、文斐(字牧希)陈玄一(字啸樵)、傅道博(字绍高)、王启坤(字纪云)王启玾(字纪宣)、廖公侠、文广璜、左铭三、罗洁纲、傅绍禹.
学家.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杰出的诗人和文年宁调元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次年因首倡为在抵年初宁调元回国参加震惊朝野的萍浏醴起义时,制日本《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蹈海而死的陈天华烈士遗骨公葬于岳麓山运动中险遭被害,逃往上海创办反清革命刊物《洞庭波》,后因受清政府通缉而逃往日本,主编《民报》.
年在长沙被捕入狱,身陷囹圄两年多时间.
年子、高旭等致书狱中的宁调元,邀他筹创南社,宁调元欣然应允,并写下《南社诗序》.
宁调元出狱后积极从事推翻封建帝制的斗争,投身辛亥革命,在推翻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中又被捕入狱.
日,年仅岁的宁调元被袁世凯下令杀害.
余宁调元一生著有《庄子补释》《读汉书札记》《南幽杂俎》《南幽笔记》《译佛教圣典》《说文广义》《楚辞注补》《碧血痕》《幽室范言》《闲情集》《叹逝集》等种诗文集.
就义后,同乡傅熊湘等人将其所著诗文辞辑为《太一遗著》.
其诗苍郁沉雄,有陆放翁、文天祥之气概,特别是狱中之作,伤时愤世,忠烈之气拂人眉宇.
早年他有《拟古》一首,宣示出在"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乱世,应该崭露头角有所作为的志向,境界不同凡响:再读他的《武昌狱中书感》,诗人满腔抱负,生死置之度外,但无力回天,悲愤难禁:拒虎进狼亦何忙,奔走十年此下场.
岂独桑田能变海,似怜蓬鬓以添霜.
死如嫉恶当为厉,生不逢时甘作殇.
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芳兰生幽谷,野梅丛荆棘,君子处乱世,凡卉失其荣.
冰雪独主盟.
意气愈纵横.
寸心千古诉谁知,八尺龙须披短榻,美人红泪身前感,拍案长歌复长笑,犹是湘江独卧时.
三间蜗舍绕梳篱.
名士青山没后悲.
伤今吊古欲何为代文学家和诗人.
傅熊湘早年负笈渌江书院,后转入岳麓书,中国近傅熊湘字文渠一字君剑号钝安(请读他的《感怀》,披肝沥胆,以身许国,豪气凛然:年长沙大火图》《湘灾纪略》赴上海请愿.
同年在上海创办岁.
在主院,与宁调元、卜世藩等结为至交.
年通过宁调元介绍加入同盟会,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当时他和革命党人宁调元、秋瑾、陈伯平等一起从事革命的组织和发动工作,并和南社创始人高旭、陈去病、柳亚子结下深厚情谊.
他与宁调元等人一起创办《洞庭波》(后易名《汉帜》)杂志,与杨卓林等人一起创办《竟业旬报》.
宁调元被捕后,傅熊湘积极参加营救,并为狱中的宁调元提供图书和日用品,传递书信.
辛亥革命前夕,他经常往来于萍乡、醴陵和长沙之间,兴教办学,传播革命思想.
年出任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与张默君等一起编辑《大汉报》,为革命推波助澜.
《长沙日报》总编辑,"二次革命"失败后,傅熊湘受到袁世凯的通缉,他被迫遁归醴授徒,一面写诗著文.
沙日报》,又因反对张勋复辟险遭罹难.
陵兵上海举行,傅熊湘与文湘芷、袁雪安手撰《醴陵兵燹纪事》《年起投身政界,先后任《湖南月刊》及《天问周刊》.
年南湖南省长署秘书、省议会议员等职.
后又主编过《民国日报》,因讥评时事触怒当局.
傅熊湘撰有《醴陵乡土志》《离骚章义》《段句说文部首》和《钝安脞录》,年仅社分裂后与社友一道创编《南社湘集》.
中,傅熊湘仓皇乔装出走汉口,途中病逝,编《竟业旬报》时,傅熊湘奖掖提携后学胡适,促使胡适潜心究学,终于成就为一代国学大师.
胡适对傅熊湘推崇备陵,在醴居三年之久,一面设馆年袁世凯自毙,傅熊湘重主《长年南北议和在孤松茕高百尺,岁寒犹作青葱色.
夜摇环佩鸣长风,朝拂烟云弄晴日.
至,后写诗相赠:"我以何因缘,得交傅君剑",留下文坛一段佳话.
傅熊湘的诗词清丽隽伟,立意深远,用典出神入化.
且读《孤松行》,此诗寄托了诗人顶天立地、奋发有为的豪迈志向:空山谁惜龙鳞老,独立苍茫无限愁巢空凤去梧桐倒.
看汝长条矗云表.
《送黄兴蔡锷殡归麓山》,国难当头,痛失栋梁,悲切之情,溢于言表:百姓遭遇之苦忧心如焚:《题陵兵谁与重挥落日戈,一时龙虎都消歇,人民城郭是耶非,凄绝冻云帘雨后,谁省流民郑侠图,天高听远殊难问,江山憔悴泪痕多.
凄绝临歧薤露歌.
孤鹤重来累涕欷.
空余残堞恋斜晖.
哀鸿遍野待来苏.
哭向穷途泪已枯.
图》,对军阀劫掠百姓之惨状悲愤不已,对家人制药检药,岁立志专心读书,),少时在家协助文启灥字定源号湘芷(年考上秀才,年京师大学堂毕业后授举人.
此后从事教育工作,并参加南社以诗文会友.
为反对北洋军阀在湖南的残暴统治,他几遭捕杀,幸得朋友和学生救助而逃脱.
年北洋军阀张宗昌部在衡阳作战败退下来劫掠醴陵,文启伙同傅熊湘等将灾情拍摄照片,收集灾情报告,撰写专文,编成《醴陵兵年,正当他以燹图》和醴陵兵燹纪略》,公之于世.
湖南唐生智军方代表身份准备参加在北平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时,突患疾病,念出自挽对联"一水回环随人清浊,双丸钩转成我古今"后去世.
他的诗慷慨激越,风格高雅.
晚清慈禧太后专国,朝政不纲,外交失败,民生涂炭,慈禧却建宫园办万寿,备极奢靡,文启灥作《甲辰初至都门有感》讽焉,一句"红比斯民血更鲜"刺人眼目,动魄惊心:书成孤愤难为寿,十载重开阿母筵,东征遗恨以如烟.
有离骚怕问天.
关外风云还暗淡,宫中歌舞自神仙.
九州满地蟠桃熟,红比斯民血更鲜.
吹嘘不借东风力,历劫尽时春始觉,温暖甘心让众生.
化身应与佛同清.
《题墨梅》写出了革命者的洒脱、觉悟与豪迈:年自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刘泽湘字今希(,早年相继在渌江书院和岳麓书院深造,岁试名列一等,补贡生.
乡试房师推荐列为第一,主考官却以"文体奇辟,不中程式"而罢黜,自此绝意科举,家居执教讲学.
陵县警察局长和中小学院,参加同盟会,毕业归国相继任醴教师等,与弟刘谦、子刘鹏年一起加入南社,时称"南社三刘".
曾参与积极营救宁调元出狱的斗争,在反对张勋复辟的护法战争中立功,被授予五等嘉禾勋章.
有《钓月老人遗稿》传世.
谨录《梯云阁》诗于后.
梯云阁在醴陵县城之青云山,民国九年章炳麟、蔡元培、吴敬垣、张继来醴凭吊宁调元墓时,登梯云阁感民国七年兵燹县城半为灰烬而梯云阁巍然独存,蔡元培书"劫余"二字,章炳麟题"创巨痛深"四字.
振衣飞步上天梯,万里河山一望低.
卷地商飚成萧杀,当楼残照有余凄.
中年客感添丝竹,上将筹边正鼓鼙.
何事更挥闲涕泪,为君醉唱白铜鞮),早年赴省城求学时,选刘谦字约真(择数学作为科学救国的门径,后来因为时局变化,他离开课堂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并与革命志士宁调元结下至死不渝的友谊.
宁调元曾经两度入狱,第一次入狱时,还是学生的刘谦每周都去探监,为宁调元送去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
宁刘鹏年字雪耘(,刘泽湘之子.
年,时方岁、正在上海中国公学求学的刘鹏年由柳亚子介调元第二次被捕含冤就刑后的第三天,刘谦不顾个人安危由湖南赶到武汉,将烈士遗体运回故里安葬,表现了革命志士的大义大勇.
后又不遗余力搜集编辑宁调元的遗著.
自著有《无诤诗稿》《新生室诗稿》.
《哭太一诗》二首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兼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怕从旧箧拾君遗,断楮零缣系我思.
最是舍身先一日,狱中缄寄子由诗.
西山一冢倚长空,辟荔惊秋泣鬼神.
天亦为君留纪念,染枫如血满江红.
绍加入南社,此后走上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道路.
年起,和傅熊湘等一起编辑出版《南社湘集》,直到抗年他日战争爆发被迫中断.
抗战中,他曾在济南当公务员.
有一次他从湖南前往重庆述职途中,在飞机上邂逅南社同仁、弘一法师李叔同,两人互有酬唱,刘鹏年十分珍爱.
闻卢沟桥战讯》表达了对全民抗战必胜告老还乡,写诗著文.
有《鞭影楼词》《劫余残泪》《涉江集》《泰山游记》《清凉游记》传世.
他的诗词清新隽永,早年就因一句"红树爱冬晴"受到当时著名诗人吴芳吉的激赏.
他的《金缕曲年入日本陆军经理学校,广书籍,一面研究日本国情.
世纪有名的王芃生字大桢,是年加入国民党,一面研习日文翻译日本政经本通".
他的信念:怒竖冲冠发.
最伤心,边疆万里,等闲沦没.
射眼惊沙东北望,一片青磷碧血.
又云掩卢沟斜月.
鼙鼓秋风嘶战马,赋无衣,朝野精诚结.
桑乾水,正呜咽.
顶天立地男儿节.
报韩仇,沉舟破釜,死中求活.
振旆长驱寒贼胆,铁骑三千雄杰.
看日暮,捷书层叠.
收拾河山初发轫,算亡秦三户非虚说.
歌破阵,宝刀缺.
牡刘鹏年感情充沛,文思敏捷,情趣盎然,其诗词既有苏东坡之豪迈,又有李清照之婉约.
且读他的《浣溪纱丹》:沉醉东风又一年,胭脂红晕晚晴天.
含情不语自嫣然.
种向瑶台宜伴月,梦游洛水乍逢仙.
尊前吟赏总堪怜.
解日本外交、兵备、山川形势及民俗风情.
泛搜集和精心研究日本史料典籍、政论专刊和新闻杂志,了年再赴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归国后出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咨议,参与中国收回被日侵占长达年的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大片领土有关事宜.
后历任北伐事和湖南省政府顾问等职.
年湘边.
军第二师上校参谋、三十五军少将参谋长、江右军总指挥参谋长、中将总参议、驻土耳其大使馆参事、驻日本大使馆参月王芃生推断日本将于月上旬发动华北事变扩大侵略,果然"七七事变"爆发.
抗战八年中,他在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将主任任上,力主抗战,宣传抗日必胜主张,并对德军进犯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重大事件作出预先推断,为时人和后人叹服.
王芃生著有《时局论丛》《小梅溪堂诗存》《莫哀歌草》.
他有《浣溪纱闻故乡沦陷有怀而作》词曰:八载征尘志未纷,忽惊烽火满乡邻.
想君知我最关情.
江上晚晴疑七夕,枕边残梦说三生.
醒来挥泪惜伶仃.
别鹤无声倍觉哀,廿年甘苦忆相偕.
乱离谁与共安排.
前院笙歌朝未歇,问郎何独感情怀.
更堪垂老遇兵灾.
月王芃生在这两阕词的题记中说:"甲申首春,敌南犯及于日,大瑶铺之敌企渡渌水,被我军截阻.
乃转沿萍醴公路进犯.
故乡鸡犬不宁,亲故多逃避山中.
琴啸久无信,或侍老母往东堡耶心殊不安.
时陪都犹有深夜歌舞者,赋此遣闷.
"殷殷之心,念念之情,郁郁之思,寄托在字里行间.
陵诗人留下诸多好诗词还有许多南社袁家普《戊午兵燹县城后偕湘芷君剑赴沪请赈临行感云》:卜世藩字韵荃一字芸厂著有《韵荃精庐诗钞》,时人评曰:卜芸厂大令,为三湘名士,习古文辞,兼工骈散,于古今体诗,尤擅胜场,其诗波澜壮阔,有九曲奔腾之伟观也.
且读《答约真》一诗:突骑三千曳落河,中原近事问如何鲁连死不尊秦帝,项羽生犹听楚歌.
绝塞繁霜摧鬓影,空山夜雨了头陀.
五言却笑长城将,卧听吹笳自枕戈.
伤怀六七年中事,累我三千里外行.
半箧图书添惨史,万家创痛寄征程.
山河笑尔分南北,恩怨何心到弟兄.
东去孤帆天际远,江湖犹作不平鸣.
黄钧《菩萨蛮》:红楼几度曾相识,春风秋月多萧瑟.
门巷认依稀,垂杨鸦乱栖.
落花风正急,莫向花前立.
何处是红颜,夕阳山外山.
).
张汉英早年肄业于长沙女子学堂,(年南社陵诗人中,有一位女诗人张汉英字惠芬阳名权《渌江桥望月》:孤高皓月色,烟锁一江深.
临望空胸臆,趋游远市音.
沙中人语响,水际晃痕深.
追忆情如昨,于斯费苦吟.
陵疗治,廖公侠《游红拂墓》绝句二首.
红拂墓在醴陵西山,传唐时红拂随李靖远征进驻醴陵,不幸染病留寓醴却病故葬于西山.
水云漠漠荡晴空,夹道山花夕阳红.
回首李唐无片石,独留荒冢长秋蓬.
翠微深处独披襟,猎猎西风两鬓侵.
腰膂不支吾倦矣,惜红亭畔觉秋深.
赴日本东京实践女校学习,后加入同盟会,年留学中途年毕业归国在上海从回醴陵首创女子学堂并亲任校长,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张汉事革命活动,并加入南社.
英提议将女子参政权载入《临时约法》,终获通过.
又和留日同学创立湖南女子参政同盟会,创办《女权日报》.
年张勋复辟,张汉英的丈夫李发群死难,她回醴陵女子学堂任教,宣传男女平等,争取女子受教育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财产继承权.
后积劳成疾,咯血而死.
请读她的《咏厩头》诗:万里长江一望明,归舟无数自纵横.
何时一击中流楫,顿息遥天巨浪生.
其诗眼界开阔,大气浩然,有大丈夫之气概,是革命者高昂气节的写照.
其人为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可与鉴湖女侠秋瑾并称为"湘东女杰".
谈到南社诗人,不能不提到柳亚子先生.
他虽然不是醴陵人,但与醴陵情谊深厚,他不仅和醴陵籍诗人通信酬唱颇多,而且曾来醴游历留下描写醴陵风光名胜的诗作.
兹录一首《游靖兴寺》为证.
靖兴寺相传唐李靖为怀念红拂而建,与宋名臣祠、渌江书院并处于醴陵西山.
偶陪星履步晴峦,倒听疏锺度石澜.
薄暮江空渔响断,隔溪风细竹声寒.
波涵渌浦源头远,玉种蓝田地步宽.
佳句不须红袖拂,风云千载护岩端.
南社醴籍诗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人为诗道义第一,救国忧民一往情深.
其为人,处乱世而奋起求变革,"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大无畏敢牺牲的气概,故多为革命志士.
其为诗,则伤时嫉世,多为激愤之作,多作豪壮之声,即使偶为清丽之品,亦寄忧伤之思.
后人吟诵之,仍感铿然作响,胸中陡然升腾起一股豪气.
那是在世纪年代的上海暨南大学.
他身材并不魁梧,一脸红白相间的斑蚀,看起来象地图,背地里就有学生叫他"地球牌"的,他乐得别人这样叫.
他讲授的《人生哲学》课最受学生欢迎,每次讲课,一个大教室总是挤得满满的.
他讲课语速很快,条理分明,经常脱开讲义侃侃而谈,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下课后男女同学便一窝蜂地围住他,问个没完.
他是性情中人,为人倜傥不羁,富于情感,有时不免为情所累,学生中就有人知道他因一些风流韵事而惹下不少麻烦的.
他对学生平和亲切,十分随意,甚至还和学生谈论起女人来.
他说:"对女人,只要你懂得'体贴温存'就可以了.
你瞧我这副'地球牌'面孔,照理说女人看见我大概是不喜欢的.
其实不然,不瞒你们说,我还蛮有女人缘呢!
我无非善于在'体贴温存'上用功罢了.
"这就是作为著名教授的李石岑.
年他在日本东京留学时就编辑出版《民铎》杂志,由于抨击国内军阀专权、政治混乱和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行径,遭日本政府查禁.
在年归国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并在上海继续主编《民铎》,着重介绍和阐述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最新思潮",成为当时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刊物.
他还主编过上海《教育杂志》,兼任《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笔.
这就是作为编辑家的李石岑.
他对宗教和佛学研究颇深,曾与弘一法师等交往甚密.
他考察过欧洲的宗教,着重研究了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他说:"我以为佛学的提倡,不特为科学无抵触之处,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一层深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一层正确,科学的效用上加一层保证.
"他的这一段论述,后来经常被许多佛学和科学著作所引用.
这就是作为宗教家的李石岑.
世纪年代,他一边做编辑和教授,一边辗转东南各处做演讲.
举凡怀疑与信仰、哲学与人生、佛学与人生、教育与人生等哲学和生命人生的大题,他都有精彩论述.
尤其在演讲中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柏格森哲学与实用主义之异点、杜威与罗素之批评、尼采思想与吾人之生活的演讲,可以窥见他对东西方哲学会通的能力,给人以启迪.
他的演讲被辑为《李石岑演讲集》,当时就风生水起,学人争相阅读,后来又多次重印出版.
有学者认为他的演讲是"汉语言民族朝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
这就是作为演讲家的李石岑.
他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据民国版《醴陵县志》载,他"工书,幼与善书者较速度,兼五人,而工整过之.
喜临《石门颂》,化其疏朗而为茂密,有时逼近康南海(有为).
"这就是作为书法家的李石岑.
他还对游泳颇有研究,他著有《游泳新术》.
.
年,刚从日本回国的他来到长沙,比他小一岁的毛泽东专门请他到湘江教授游泳技术.
毛泽东当时兴趣盎然写下了"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诗句这就是作为游泳家的李石岑.
月,东京年学生团体"丙辰学社"和"华赢通讯社".
年在东京与友人发起组织"学术研究会",后参加留日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化科就读.
幼年聪慧好学,五岁入私塾,及长,赴长沙湖南优级师范理,原名邦藩,湖南醴陵视头洲人.
李石岑(群英之中,是因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
世纪二、三十年代济济然而,李石岑之所以卓立于中国华大学兼任哲学和心理学教授.
留日学生示威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遭警察镇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达压.
留日学生遂大举罢课回国,李石岑亦归国.
此后在上海年之久,期间还在上海大夏大学、光察法国和德国.
年夏天,李石岑自费考年回到上海,先后在中国公学、复旦大年"一学、大夏大学、暨南大学任教,并从事著述.
二八"事变发生,上海各大学停课,暨南大学在广州中山大学设立临时办事处,收容部分学生南下就读,李石岑应约去年中山大学任教.
岁.
月年秋,李石岑回上海暨南大学.
日,李石岑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年仅李石岑少年时期是一名儒家思想的信徒,尊崇孔子,尤慕曾国藩之为人,言行以曾国藩为楷模.
留日期间,由于接触到西方新思想,对儒家学说日渐产生怀疑动摇,下功夫研究西方哲学,逐渐成为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的信仰者.
铿的精神论、尼五四运动前夕,李石岑由日本回国.
他目睹了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巨大变化.
他一方面赞赏新文化运动对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冲击,一方面认为运动有许多不足,最严重的是"思想之浅薄",究其原因是各地学生热心于救国而无暇于学问.
他主张走"学术救国"的道路.
于是李石岑在上海潜心著文,介绍詹姆斯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反理性主义、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学、罗素的逻辑实证主义等西方哲学思想.
他先后推出《民铎》专号专门宣传柏格森和尼采.
他特别契合尼采,推崇尼采思想表现出来的"酒神精神",以效改变这种状况的探索.
至到了"言必称尼采"的地步.
他说:"我们目前第一步的工作就在于打破中国人的固有观念,这便是改变中国人的因袭性而代之以创造性.
""完全是酒神的思想,完全是属于意志的世界,我们要在这个世界里面活动,才可以唤醒不进步的中国人,才可以救济带有黏液质的中国人,才可以根本改变中国人消极和廉价的肯定的人生.
"他认为尼采的权力意志是一种"生命之力",体现了"生生不已、自强不息"的活力和精神,中国人正需要这种精神.
这既表现出他对国家贫穷落后和民众思想浅薄的深深忧虑,又反映出找不到有月,李石岑陪同罗素、杜年威及章太炎、蔡元培、张东荪、吴稚晖等人到湖南讲学,他自己先后在长沙和醴陵作了五场演讲,介绍尼采、柏格森、詹姆斯、罗素、杜威的思想.
李石岑早年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拥护者.
他说:"宇宙间无论动、植、矿三界之中,无一处不是生机,生可以赅万有,故曰唯生.
"在认识论上,他是唯意志论者,以人的主观意志为出发点,又以不断实现主观意志为归宿,由不断满足人的要求而推动真理发展.
但他承认认识无止境和螺旋上升的特点,带有辩证法的因素.
年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了一场"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李石岑以自己的"人生哲学"理论投入这场论战.
他的人生哲学理论承继的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核心仍然是强调生的冲动,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生要充分表现"生命的渴望".
李石岑不仅著书立说和演讲宣传他的人生哲学,而且把它搬到了大学课堂上.
李石岑的"人生哲学"理论在当时的理论学术界和大学校园颇有影响,很受欢迎.
黄玉顺有《咏李石岑》诗云:人生哲学李石岑,当年信仰柏格森.
万有生命何以在只缘自我生命存.
年元旦,李石岑在致吴稚晖的信中阐述了他的学问和生活态度的主张.
他认为一种是为生活而学问,这种人追求的是个人生活;一种是为功利而学问,这种人追求的是社会生活;他主张为学问而学问,追求的是宇宙生活.
他说:我们极贫枯的中国里面,无论农工商医以至百业,都没有一种精深的学问作基础,无论谈什么主义,作何种运动,都是一些极脆弱的根据;无论解决何项困难问题,也很少可作学问上例证的价值.
……纵或有一二知道学问很重要的,也就不肯发大愿心,把学问当作一种终身的事业;又纵或有一二聪明绝顶的天才,也不愿意抛弃物质上的享乐,终于事业将要告成而又全毁.
孔子有言:"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他们虽知之而始终不好,更哪有乐此不疲的精神所以我以为为学问而学问的积极态度,正值得大提倡而特提倡.
多部中他做人作学问最恨庸庸碌碌的"中",讲究"偏",他说"偏"就是"个性".
但正因为自己"偏",所以更尊重别人的"偏",这就是"包容".
李石岑特别注重理论功底,总是强调客观对待和了解不同的哲学流派,不能在没有全面了解对方哲学体系的情况下就凭一己之好恶而随意臧否.
因此当时的学者都赞赏他的这种"包容"的品格和精神.
他在教学中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他上哲学课时,第一次发下的讲义,就是一份列出外哲学名著的参考书目.
他说浏览过这些哲学名著,才算对哲学入了门,才有研究的资格.
他还讲究科学之间的贯通.
他在他的论文集自序《思想方法上之一告白》中说:"余少时初习几何学,莫审所指;其后习伦理学,始稍稍能言其故,然仍未克举其内容,乃复重习几何学;如是者数岁,遂得略窥其义蕴,盖思想方法之达于绝诣者也.
吾人理知之运用,恒以几何学为鹄的,是无间于理知根本作用之归纳与演绎,固举莫能外;则几何学所造于吾人之思想方法,从可识矣.
"他认为"就思想方法言,数学实为一切思想方法之源泉".
他还多次论及科学与艺术相通之处.
了赫拉克利李石岑的哲学思想是与时俱进的.
在李石岑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不可能平心静气地"为学问而学问"的,凡有道义感和爱国心的知识分子都在艰难地探索着救中国的道路.
他对以往的思想信仰开始怀疑,感到西方的唯心主义理论不能提供救国救民的武器,柏格森和尼采的思想也不是灵丹妙药.
带着这种困惑,他决心到西方对当代哲学思潮作一番实地考察.
年便倾历年之所蓄,离妻别子,取道埃及先后到了法国和德国.
这时的欧洲正爆发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深入.
这种情况使李石岑受到极大震动,他看到了工人阶级的悲惨状况和伟大力量.
他研读了从赫拉克利特到费尔巴哈,一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并以极大的兴趣关注欧洲哲学的发展.
欧洲之行,使他的眼界大开,思想更加开阔.
通过对各派哲学的分析比较,他不得不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作出重新评价,他的哲学思想发生了深刻而根本的变化,落脚点已经转变到唯物主义上来.
在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存在与意识的关系上,他一反过去的看法,认识到事物不论人们承认或不承认都是客观存在的.
他开始重点介绍西方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学派.
这时期他通过译著和文论向国内详细介绍中脱离出来.
特、德谟克利特、费尔巴哈、达尔文的思想,并赞赏马克思主义.
他说: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十个范畴,康德发现了十二个范畴,却抵不过马克思、恩格斯一个范畴有力量.
生产力是历史上一切冲动力的基础,是一切冲动力的冲动力.
当然这时的李石岑还没有完全从柏格森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年回国后,正赶上国内哲学思想界围绕本体论与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问题展开一场大论战.
处在思想大转变中的李石岑,不顾反动政府和唯心主义学者利用他私生活方面的感情纠纷对他进行的非难与中伤,抱病参帜.
他在《哲学概论加论战.
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李石岑举起的是唯物主义旗新唯物论》中指出,"自然的整一性就是它的物质性",物质"离开我们的主观、意识、精神而存在","感觉世界从客观世界而来".
还介绍了唯物辩证法矛盾统一律、量变质变律、否定之否定律三大法则.
他说:"辩证法的对象是过程,过程是永久的运动、永久的变化,存在转变为不存在.
""有矛盾之处必形成一种对立,有对立必有统一.
但对立的统一是相对的,而对立的斗争乃是绝对的.
整个的自然界只是统一和斗争的过程.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认识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一样,由低级阶段的感性认识上升到高级阶段的思维,前者认识的是事物是"各个现象",后者认识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二者交互发展其内容".
他说:"认识随实践而发展而扩大,但实践周年,上海青年会邀请也随认识而发展而扩大,这是互为因果的.
"他还进而指出,社会实践是理解并把握整个现实发展过程的基础.
这时候的李石岑已经完成了思想的转变和升华,转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阵营.
他认为"未来的哲学必然的以新唯物论为主营",新唯物论的哲学作为方法论的科学,"在现在和未来,将有一个光华灿烂的发展".
年月,为纪念马克思逝世著名进步学者举办学术讲座,李石岑不顾白色恐怖的威胁,作了题为《科学的社会主义哲学》的演讲,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并预言"经过若干年军阀混战之后,又经过几次暴动之后,中国必然的走上科学的社会主义之路".
多部著述李石岑作为一个著名学者,他会通中西,融通古今,取各家之长,成一家之学,顺乎时世而不固守己见,这种对于真理的与时俱进的孜孜追求和探索精神,足可为后人示范.
他留给了后人一《人生哲学》《教育哲学》《哲学概论》《哲学浅说》《哲学大纲》《哲学词典》《现代哲学小引》《体验哲学浅说》《超人哲学浅说》《希腊三大哲学家》《郎格唯物论史》《西洋哲学史》《辩证法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十讲》《人生之价值与意义》《哲学上之讨论》《李石岑演讲集》和《李石岑论文集》等,这是他对于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宝贵贡献,也是中国哲学史一笔永久的思想财富.
哲人逝矣,学犹存焉!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她是学者,外国文学研究家,艺术史家.
早在年代末就著有《法兰西文学》年,编著丛书,亚、易卜生、哈代…袁昌英是个才女.
这位柔弱的陵女子,以她的戏剧、小说、散文成就和外国文学研究成果,在文化界占据一席之地.
作家李扬在《作家、学者袁昌英》一文中,是这样介绍袁昌英的商务印书馆),以后又陆续向中国读者介绍莎士比,年代又写了《法国文学》年,商务印书馆),此外,还著有《西洋音乐史》等.
她是大学教授,在讲坛上讲了几十年的戏剧、法文、希腊神话、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和欧洲近代戏剧等课.
孔雀东南飞及其他独幕她是作家,写有戏剧集剧》年,商务印书馆),剧本《饮马长城窟》年,正中书局),散文集《山居散墨》十》年,商务印书年,商务印书馆)、《行年馆)以及小说《牛》等.
她是翻译家,译有法国剧作家的剧本《玛婷:痛袁昌英,她从年苦的灵魂》年第四期《新文学史年,商务印书馆)等,还用英文写成《中国的爱国文学》.
(载料》)陵,长眠陵走出去,走到英国,又走到法国,归国后在北平、上海和武汉任教,晚年她又回到在故乡的怀抱里.
月日,袁昌英出生在醴陵八步桥的耿境坝,后迁入转步枫树塘.
父亲在外做官,任过山东、云南省的财政厅长等职.
母亲生了四个女儿,袁昌英是老大,三个妹妹都不幸夭亡,没有生儿子的母亲在邻里亲戚的白眼中抑郁早逝,对袁昌英心灵伤害最大.
她的一双天足被缠了又放,放了又缠,都变得有些畸形.
这些事,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很早就播下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奋发自强的种子.
她先是在家读私塾,后人上海教会学校中西女塾学英语,开始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年回国后即与经济年,袁昌英自费留学英国,入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英国留学期间,她不仅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而且结识了中国留学生杨端六.
学家杨端六结为伉俪.
婚后,袁昌英在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院教书.
一"我母亲在教学上一丝不年,武年,已是母亲的袁昌英把女儿托付给她的父亲和继母,离别丈夫,辞去工作,只身赴法国巴黎大学求学.
身在法国,她时常想念祖国.
在一个深秋的月夜,她与同学萧君步行回寓,"忽然又从天外,其实只是由邻近的巷内,飘来一阵洞箫音乐,音节的凄婉,情趣的别致,迥非西人所可能,入耳即我国人的特技.
我与萧君不约而同的立住了脚,敛神静听,将这一段清越如泉涓、浑厚似松涛的妙乐,揽人性灵的深处.
"(袁昌英《关于莎乐美》)比亚.
年,袁昌英归国后在上海中国公学任教,讲授莎士年武汉大学创办,袁昌英成为该校第一批教授,余年的教授生涯.
"大约是在这里开始了长达袁大珞珈山新校址建成,我们一家搬到了风景如画的东湖畔.
那时,教授们都住在山前的十八栋洋楼里,从这时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是我家生活最安定、最富裕的时期.
……所以我的父母亲能够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和著述.
"昌英的大女儿杨静远回忆说苟,精益求精,总是不断进行研究,积蓄新资料补充讲义.
她的书房里,沿两面墙摆满了书架,房中间还有一个卡片柜,一屉一屉的卡片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资料.
她教过的课,据我所知有:希腊神话、古希腊悲剧、现代欧美戏剧、莎士比亚、法文、英语散文、中英翻译等课.
教这么多的重课,没有深厚功底和常年的勤奋积累是做不到的.
可以看出,母亲在教育事业上作出过多大贡献.
在她的苦心培育下,造就了一大批外国文学人才.
知名作家、翻译家叶君健先生,就曾是她的学生.
"(杨静远《忆母亲袁昌英的二三事》,载《醴陵文史》第七期)这个时期也是袁昌英著述的高峰时期.
她专门从事文学论文、外国文学批评、散文和随笔的写作.
她的两篇记游南京的随笔《游新都的感想》《再游新都的感想》,被收入当时的中学国文课本.
袁昌英当时和女作家苏雪林、凌叔华交往密切,人们把她们并称为珞珈山"三女杰".
苏雪林在《记袁昌英女士》一文中说:"人是聪明而且敏捷,你同她谈话,才说上半句,她便懂得下半句.
读书也如此,艰深的意义,曲折的文句,只匆匆看一遍,便会涣然冰释怡然理顺地给你解释出来.
这虽然得力于她平时学问的修养,资质的明敏似乎占了更多的关系.
"她说袁昌英是一位英国式的"淑女","听说英国上流社会最讲究礼貌,所以我们的袁昌英女士礼貌颇为周到,仪容的整饬更为注意,头发梳得一根不乱,衣服熨得平平正正,不容有一丝皱折.
""她留学英法多年,研究希腊神话戏剧与其他文学,都有深湛心得.
平日一编在手,孜孜不倦.
每读一书,必提其要而钩其元,案头卡片不几日便是一叠.
我们说她是个作家毋宁说她是个女学者.
……写作魄力磅礴,气象光明,满含乐观前进气氛,近于理想主义.
她秉性慷慨磊落,富于丈夫气,文亦如其人云.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袁昌英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捐给了国家用于抗战.
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袁昌英全家溯江而上来到四川.
在那些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她的家被毁于日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袁昌英的挚友寇敌机轰炸,可她仍冒着生命危险照常上课教学,打起精神写作.
她在散文《忙》里记述了当时的状况:"其实,做主妇也得,做母亲也得,当教授也得,三职一身兼之,都是我分内之事,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可是,我这个不守本分的人,还有一个毛病,……因为我自命是个作家,就有许多杂志、书店、机关、社会要我做文章.
这么一来,就真把我忙杀了!
""您看,我最近几个月的生活,是不是装在这个'忙'字的木匣子里,使我吐不得气,伸不得腰,感觉浑身是束缚"年武年,袁昌英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汉解放后,她将部分毛泽东诗词译成英文传播国外,用英文写作出版《中国的爱国文学》,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杜甫、辛弃疾、岳飞、陆游、文天祥等人的作品.
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武汉市政协委员,当选为武汉市文联执行委员.
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周如松说:"袁先生为人胸怀坦白,开朗豁达,平易近人,朋友们曾笑她的字典上没有'愁'字.
但她思想单纯,心直口快,从不谙人间利害关系,因而也有无形开罪于人之处,招致大祸.
"袁昌英是中国政治运动和极左路线的受害者,晚年在迫害和寂寥中度过.
年被开除教授职务,一年后又被武汉市法院错判为"历史反革命",开除公职,由街道监督劳动,从此坠入痛苦的深渊.
"文化大革命"中屡遭批斗,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当作"五类分子"遣送回家乡醴陵,住在一个远亲的家里,年《袁昌英作品选》由湖年袁昌英的"右派"错案得年月日病逝于故里.
到改正,法院错判案被撤消.
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袁昌英首先是一位话剧作家.
她的话剧作品,关注平常人的生活悲苦,注重反封建和民主、自由和进步的主题,情节简洁,语言平实而优美,人物性格特征明显.
她是用写诗和散文的手法来写剧本的,她的一些剧本是可以当作一首首散文诗来读的.
《孔雀东南飞》是一出三幕话剧,题材取自汉乐府五言长诗《焦仲卿妻》,剧中主要人物是焦仲卿、兰芝和焦母.
岁的焦仲卿倜傥俊秀,是一个孝子,却正害着相思病,因此神态厌倦,容颜憔悴,郁闷焦躁.
焦母本想借儿子结婚"冲喜"为其治病,但结果焦仲卿与妻子兰芝的恩爱却"冲"出了焦母的嫉恨.
一边是焦仲卿与兰芝的纯洁真挚的爱情,一边是焦母对儿子的扭曲病态的爱,构成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焦母这种病态的"恋儿情结",由对儿子畸形的爱引发对儿媳无端的恨,终于酿成将兰芝逼回娘家、拆散恩爱夫妻、进而逼死儿子儿媳的悲剧.
作者既写了母子爱和夫妻爱的对立,又细腻深刻地揭示了焦母的内心世界,倾注了作一社会的弊端充分揭示出来,这里反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有独到的见地.
袁昌英借汉乐府诗本有的进步主题,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抗争,是对汉乐府诗的另一种解读和诠释.
苏雪林在《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一文中评论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说:"婆媳同居的结果,那个做媳妇的固然痛苦,做婆婆的何尝不痛苦.
作者能看出焦母的隐痛,用极深刻极细腻的笔法,中在她身上,这就是作者的独到之见.
分析她的心理,把她写成悲剧的主人公,使我们的同情都集李扬在《作家、学者袁昌英》一文中评论说:"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是与众不同的,但她把母爱和夫妻之爱的矛盾绝对化了.
没有把这一矛盾冲突的本质映出袁先生早期研究和创作中存在的局限性的一面.
她往往被一种超阶级超现实的理念所支配,充满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思想.
但是袁昌英对于戏剧的艺术力量是刻意追求的.
"确实,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用弗洛伊德的"恋儿情结"铺写焦母对焦仲卿的变态的爱,多少冲淡了这个题材本身所含有的反封建意义.
袁昌英的戏剧语言是十分美丽的,请读焦仲卿和兰芝在殉情前的一段对白:仲:我的兰芝,你上天,我上天,你入地,我入地!
我永远不能离开你.
你的肉是我的,你的灵魂是我的,你的一切是我的!
…任兰:是你的,是你的……领我去,领我去你领我到天的尽头去,地的极边去!
仲:我领你到满是桃花的国里去,我领你到满是杏花的村里去!
那里,相爱的夫妻,骨与肉,魂与魄,混成一片的夫妻,可以永远相抱着!
兰:我愿跟你到千层白雪的山顶去,吸受冰风,冻死在你怀里!
我愿跟你到万丈的渊底去,吞饮凄泉,凝死在你怀里!
仲:我愿托你沉醉于金光灿灿的晚霞中,我愿捧你轻浮于温软浅漾的午潮上,那里过着我们的永生!
兰:我愿和你吻死在白焰炙骨的太阳里,我愿和你净化在血样红的火山口里!
仲:骨与肉,血与命,永远在一起!
兰:正如清水塘里的那对鸳鸯颈挽颈死在清流里!
这种对白简直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活诗人》也是一出散文诗式的独幕话剧,剧情很简单,青年女郎李雪梅在家里设茶点邀请作诗的同学陈若海、王君雨、叶仙仕,比赛诗作看谁是真正的诗人,并请了张教授做评判.
结果王君雨为救一黄狗恶爪下的小白猫而手足受伤流血,用行动写成了一首充满爱心的诗,被张教授誉为"活诗人",从而揭开李雪梅借赛诗选择中意郎君的"秘密".
作者设计的黄狗追咬小白猫的情节,舞台演出时可能难以如愿,但以此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人格胜于美的诗作的主张,拿张教授的话来说:"诗人必有诗人的人格,诗人必有诗人的情感.
没有真挚的情感与高尚完美的人格,任他的诗写得天花乱坠,也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活生生的诗人.
……王君,你的这种心灵向前探过去,将来的诗的世界是你的.
"李雪梅说:"张先生的话,正合我意.
我认为不是真正的活诗人总创造不出真正的活诗!
"于是,她从地上拾起那枝代表爱情的鹅黄色的蔷薇,凝神默祷了一顷,然后双手捧与王君雨说:"这枝花和它代表的赠者的心永远属于你的!
"独幕话剧《人之道》的剧情是:欧阳若雷留学外国前曾在山东娶一房王姓太太,生有两个儿子,后移情别恋,写一纸离婚书给王,并置两个儿子不顾.
王听说欧阳已经回国,因生计无着,王一边到上海给人家做保姆,一边领两个儿子寻找他们的父亲.
小儿子得了猩红热病,无钱医治.
想不到王做保姆的顾主李莲是欧阳的新妻,当欧阳回家时,儿子忽逢父亲,惊恐不已,病儿在惊诈中死去,王奔出时撞车而死.
作者借剧中李莲的朋友梅英(其实是作者自身的影子)之口说:"现在这种幌着西洋文化作护符的鬼男女,简直是些野鬼饿兽……你看现在这班称为新男女的罪恶!
这种灭绝信义,不顾羞耻,欺善凌弱,自私自利的举动,就是他们所谓人道,所谓人权,所谓新信仰,所谓新生活!
"对见异思迁玩弄女性的爱情骗子进行无情鞭挞,表达了作者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和对弱者的同情.
袁昌英的戏剧创作有浓厚的社会功利意识,注重用话剧的形式影响于社会改良,这也是袁昌英的文艺思想所在.
正如阿英在《现代中国女作家》中对袁昌英和陈衡哲的评论:"她们的意识形态和新文艺运动初期的一般女性作家有很不同的所在.
般的女性作家,虽然和她们同样的不为封建阶级所有,但在一般女性作家所表现的资产阶级的意识看来,却潜藏了相当浓重的残余的封建意识,而陈衡哲和袁昌英所反映到创作中的意识形态,至少,在所有的女作家的前面,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世纪年代,袁昌英在武汉珞珈山写了大量的散文、小说和评论,发表在《现代评论》《独立评论》《现代文艺》《武大文哲季刊》等杂志上.
袁昌英后来把这些作品汇集起来,编成《山居散墨》交由出版社出版.
这本集子是袁昌英这一时期从事教学、研究和创作的成果结晶.
理论方面的著作,包括了她的《论戏剧创作》《文学的使命》《法国近十年来的戏剧新运动》,以及介绍莎士比亚、易卜生、哈代、皮兰德罗等著名作家创作特色的文章.
这本集子中的散文写得十分精彩,有些记录她在国外生活的所见所闻,写得又象小说又象散文,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模朗吟教授》是一篇一气呵成的短文,写袁昌英在英国经历的一个片段.
"记得这是欧洲大战中一个朔风怒啸、霜封大地的清晨.
一间暗淡阴森的课堂内,已经坐定了不少男女学生,一个个呵手蹬脚,意在驱寒.
"这时有一个女生说,因为模朗吟教授的儿子在战场上牺牲了,她今天的希腊悲剧课肯定上不成了上课钟终于发出暮鼓晨钟的音节,全堂顿时静肃如缄.
呵手蹬足所抗不住的厉寒,却为这沉肃所征服了.
大家精神焕发地凝视着讲台左侧的门,默伺它的移动.
各人的眼膜上果然触着一种波击.
门开处,一个五十来岁,头戴黑色方巾博士帽,身披黑色宽大博士袍的女教授,憔悴容颜,惨淡面目,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
全体同学,不约而同地,如触电般,同时站起,向她整整低头五分钟.
她不胜了,眼泪如泉奔如川决,簌簌然直流而下.
这神圣的五分钟纯为无声的悲哀所占据.
最后,她拭干了眼泪,一声"请坐",就开始讲述七军攻笛搏城的伟大悲剧了.
声音洪亮,气概激昂,可是哀思凄恻,痛隐眉杪,仿佛哀蒂呵克利就是她的儿子.
身世坎坷,人生不免.
可是以一弱女子,能以这种不屈不挠,敛神忍痛的态度担当之,而孜孜不息地履行自己的职务,这是多么沉毅而悲壮的精神!
年,是一篇亦记亦议、文笔《游新都后的感想》写于"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优美的游记散文.
与其说它的景物描写优美,不如说它的感慨议论精当.
作者在追慕南京的古迹之后,接着评点新名胜和新文化,一叹中山陵气势不够的发扬光大常在它的纪念胜迹上面看得出来.
……我觉得正墓如果再上一层,中间隔离一层敞地,看上去,一定更雄伟"假如这样一个硕"这里不是明明些.
"二叹男金陵大学建筑看了不舒服白白站着一个着西服的西洋男子,头上却戴上一顶中国式的瓜皮小帽吗"三叹江苏大学建筑没有综合的调和美"这里一栋红的,那里一栋白的,再那里又一栋灰的、黑式的……这里是西洋式,那里是中国式,再那里又是不中不西…东边一座,西北边一座,不东不西、不南不北又一座……中国人做事素来没有计划,只图远大的脾气,由此可以见其梗概了.
"四叹女子金陵大学设备和陈设太富丽"这一班青年女子习惯了这样华侈的生活,将来回到贫困的这个社会里面,怕不容易相安,还许反因教育而惹起一生的烦苦呢.
"五叹江苏大学图书之不足大重要的学府还让师生感到图书不足之苦,那真是不应该之至.
"她感慨良多,恣意挥洒,无拘无束,痛快舒畅.
年,袁昌英写了《再游新都的感想》,心六年之后的情再没有这般轻松了.
她一方面为东北三省沦陷于日寇之手哀痛不已,一方面感叹六年来政治没有进步和社会人生没有多大改善……陵园及谭墓的茂林修竹,暗柳明花在我干枯的心灵上,正如沙漠上的绿洲对于骆驼队一样的新鲜可爱.
在这里,我感觉人生不是完全无希望的,这里一切似乎指示给我看出宇宙中原不调和的可以培植出调和来,原无秩序的可以整理出秩序来,原是丑恶的粗暴的可以蜕变出优美雄壮来!
政治家若是能有治园者的手一驯腕,我们这丑陋杂乱的社会岂不也能变为一个有调和性的优美壮健的国家吗……六年中政治的进步在哪里社会民主的改善在哪里虽是不能完全曰无,可是显明的进步是不易标明出来.
结症究在何处难道治园者的手段果然比政治家高强吗事实是,植物易治,动物难尤其是我们这自命为万物之灵的这种怪动物.
然而我以为还有一个至理在其中,就是治园者以人的资格来治植物,是以异类治异类,政治家以人的资格来治人类是乃同类相治.
……然而碧眼红须的动物却能组织出相当完善的社会国家,并无所谓另一种更高明的什么类来治理他们,这又是什么理由我以为只有自治或自然的演进可以答复这疑案.
再不然,那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精神的压力,一个大家认为较诸自己的生命还更重要的信仰在治理他们.
我们这黑发黄脸的动物,虽然自然演进的程度相当高,却尚不知自治为何物,更无有所谓一种共同信仰或精神力量来维系他们,而要勉强求治,是岂非缘木求鱼吗袁昌英是一个思考着的作家.
她的思考,看起来是游览古迹名胜触动起来的感慨,实际上是长期观察思考积蓄的结果,只不过借此而展开发挥罢了.
袁昌英是一本书,一本平易而深刻的书.
她有十分娴熟地驾驭语言的功力,她的戏剧、小说和散文文辞优美,既有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温柔敦厚,又吸收了英法文化的恣意放达,还有东方女性细腻亲切的感触,抒发出独特的审美情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感,表达唯美而深邃的思想意境,表现力丰富多采,感染力极强.
她的创作理论和实践成果,以新时代女性作家的魅力,成为世纪中国历史学术界的星空中,有一颗耀眼的星在星,他就是黎澍.
年月日,这颗星星敛起光芒,燃烧着,从天空陨落.
中国学术界是这样评价他的:黎澍,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家,杰出的历史学家、编辑家,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
他是醴陵人.
醴陵人爱吃辣椒,黎澍的一生是火辣辣的一生,黎澍的思想也透着火辣辣的风格.
黎澍,原名树苍,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市茶山岭乡.
少年时期在醴陵北乡有名的开元学校读小学和中学.
开元学校是由王力天、潘疆爪、李味农等一批爱国进步人士主办的,学习的内容都是五四运动前后风行的新文学.
少年黎澍观察日报》因为全文转载毛泽东在中共年年加入中月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们教学生唱《国际歌》.
一"这是一首呼唤奴隶们和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自己救自己的歌.
尽管人们未必全知道真理和英特纳雄耐尔到底是什么,但是仿佛看到前面闪现了一线光明.
"黎澍后来回忆说.
年,黎澍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读高中,读到了鲁迅的作品和苏联的小说,"知有普罗文学和唯物辩证法,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学问,有追求的欲望",参加了"九八"事变后的学生爱国运动.
九"学生爱国运动.
年,黎澍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商学系读书时投身革命,积极参加"一二年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七七"事变发生后,黎澍结束大学生活,到长沙从事新闻工作,投身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
先是创办抗日刊物《火线下》,后又筹办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并任总编辑.
年至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论新阶段》被迫停刊,黎澍不久又担任了《开明日报》的总编辑.
年间,他受党组织委派,先后在桂林、香港任国新通讯社经理.
年调任成都《华西日报》主笔,他团结进步编辑记者一改报纸灰色面貌,突出抗战和民主主题.
年黎澍在《华西日报》期间发起、领导的"拒检运动",是当时最有声色的一次向国民党黑暗统治抗争新闻出版自由的民主斗争.
日是愚人节,《华西日报》这天发表一则新闻,"据谓重庆国民政府将于是日宣布废除新闻检一一黎澍后来回忆说:们不度.
年日起废查".
这本是一个画饼充饥的玩笑.
但紧接着月日又发表了《我们对于抗战结束时期新闻业的六项建议》,要求立即取消新闻检查,立即释放被捕的新闻记者,严惩附敌记者.
随后《华西日报》联合成都新闻文化界于月日发表公开信,宣布从即日起自动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公开信发表后,成都新闻界和各文化团体纷纷发表宣言联署响应,参加拒检运动.
这项运动终于迫使国民党政府取消了新闻检查制月月日,重庆《大公报》以《新闻检查制度定于下月起废止》为题发表中央社讯说:"(中宣部)吴部长宣布,遵照蒋主席之指示,我政府已决定自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
"至此,黎澍和他的同仁们深感快慰,是他们在半年时间里,从玩笑开始,弄假成真,亲手把新闻检查制度埋葬的.
郭沫若当年写诗赞叹:"五年振笔争民主,人识华西有烛龙.
"年底,黎澍奉党组织之命调到白色恐怖的上海,创办并主编《文萃》周刊.
他把一个报刊文摘性的刊物办成了时事政治刊物,使《文萃》成了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喉舌.
这得到了各党派民主人士、中共党内新闻记者、作家、诗人和艺术家的广泛支持.
仅积极写稿,而且表现出一种革命同志间的战斗友谊和相互关心的高尚感情.
他们在《文萃》周刊发表的作品是当时群众思想情绪的气温表,从这个气温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广大群众对国民党态度的变化.
"尽管黎澍他们采取打游击的方式不断更换出版地点迷惑敌人,但还是逃脱不了国民党上海背大声叫道:'这颗脑袋算是保住了!
才.
"年特务机关的耳目,黎澍成了敌人缉捕的重要人物.
月,《文萃》终被破坏停刊.
此后,黎澍奉调香港,先后担任香港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和《华商报》编辑.
在此期间他着手研究中国历史,写出了《辛亥革命与袁世凯》一书,显示了他卓越的史识和史年月初,我从香港来到解放后的北平,见到久别重逢的战友范长江.
他把我拥抱起来,拍着我的肩黎澍说,在国民党统治下工作,生死置之度外,"哪怕在胜利前一刻死去,也是甘心的".
新中国成立后,黎澍出任新闻总署研究室主任.
年至年间,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室主任、报纸处处长、出版处处长、党史资料室主任,为发展新中国的新闻出版事业和党史研究工作辛勤开拓.
年以后,黎澍逐步脱离新闻工作,致力于社会科学研究和编辑工作,历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历史组组长,《历史研究》杂志主编,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近代史学会会长、监事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
黎澍学识渊博,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研究领域广阔,著述丰富.
年以前,黎澍受到种种排挤以及不公正对待,常常在艰难的处境中开展工作,他的才智和学识无法充分施展.
在极左路线肆虐的时期,他因讲直击,并多次下放到湖南、安徽、话求真理屡遭责难和攻甘肃、河南农村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诬为"旧中宣部阎王殿里的一个判官,阎王殿反革命修正主义头子周扬手下的一员干将,天",受到批判和迫害.
刘邓黑司令部安插在史学界的一个忠实打手,史学界的西霸一黎澍后来回忆说自己在解放以后算个"党内民主人士","本来民主人士没有什么不好,在党内就不好了,是个入了党的非党员.
真正的党内民主人士应该是受欢迎的,问题在于当时党内有对民主人士的不正确的看法,错误地认为应当歧视他们,才足以表现自己是革命党.
所以'党内民主人士'是个恶名,它意味着到某个时候就会要被推下悬崖绝壁,跌个粉身碎骨.
"一《辛亥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黎澍精神振奋,积极参与并推动思想解放运动,以巨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开展了富有创造性的学术理论研究工作,取得卓越成就.
这时候他写出了一批反映他独到而成熟的学术思想的主要著作命前后的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早岁》《再思集》《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等.
这些著作表明,黎澍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封建主义、清末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近代中国文化以及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等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地.
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揭露和批判"四人帮"对马克思主义的篡改,进行理论上的拨乱反正等方面,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对中国社会科学特别是历史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周年之际,这本书才以《黎澍自选月不贡献.
年他以'再思'命名自己的文李锐先生在《黎澍集外集〈序言〉》中说:"尊重事实,不说假话,不说套话,不悖良知,可以说是黎澍的本性.
""黎澍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他的思想极为活跃,对现实、对历史、对世界的思考和认识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时他已痛感有必要对自己以往的认识来一次再认识.
集,意即在此.
……他思想的锋芒所指,不仅仅是某个具体问题或某条理论公式,而是触及指导、规范我们所有人的思想、行为的根本理论原则和规章制度,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
""如果天假以年,相信黎澍一定还会提出一个又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使教条主义的假马克思主义和伪科学原形毕露.
"月,黎澍应一家出版社之邀,从自己的著作中选篇文章准备结集出版.
他在自序中感叹:"编一本选集年定惭愧'.
因为前半生从列为'学术精华',免不得叫一声'年事新闻工作,文章多谈时事政治,与学术无关.
解放以后政治运动频繁,动辄卷入漩涡,不但与学术无关,甚至连政治也只剩了捕风捉影的空谈.
比较起来,可以认为发表了一些颇具独立思考、并非人云亦云的文章,还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不料此书未及付梓,黎澍于幸去世,留给中国思想界不尽的怀念和恨惋.
直到年,在黎澍离开我们集》面世.
黎澍逝世后,新华社报道说:黎澍同志一生执着地追求真理,从不向邪恶势力妥协.
十年动乱期间,他横遭"四人帮"的诬陷和迫害,却从没屈服.
粉碎"四人帮"后,他积极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为推动思想解放运动大胆探索,在史学领域提出了许多新论点,特别是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封建主义、近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等问题,都有精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唐振常先生撰《黎君墓表》云:"君好学精思,博闻强识,读书既多,涉世亦深,具学人之精深,得通人之练达,毕生求真求是,权威非尽信,势力不能移,是以敢言常人之所不言,能发前人之未发.
……操守正直,人皆敬而重之.
"对黎澍的学术和风范作了精当的概括.
黎澍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思想财富,是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视角,提出了反封建专制主义的命题.
们"文化大革命"一结束,中华民族从十年噩梦中醒来,人待清理自己的思想.
这个时候,一直保持着思考姿态的世纪资产阶级黎澍,用他的独特视角和批判精神,勇敢地喊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口号.
年他在《历史研究》上发表的《评"四人帮"的封建专制主义》,就是一篇从历史学的角度声讨封建专制主义的檄文.
他说:"欧洲资产阶级还在封建社会母胎中形成的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全部政治理论.
这个思想上的变化历时一百多年之久,准备是很充分的.
这就使得他们能够经过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使生产力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因此,在革命以后,虽然也有过反复,但是再回到封建时代去已经不可能了.
中国的情况不是这样.
……封建主义思想一直未能得到彻底的清算.
"他一直认定"四人帮"至多不过是一伙封建专制主义者,连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都配不上,当然更不是他们自我标榜的"马克思主义者",揭露其封建专制主义本来面目才挖到了他们的根子.
黎澍总是指出他们所谓理论中的封建法西斯"杀气".
这为廓清被"四人帮"混乱了的思想,纠正被颠倒了的理论,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年,黎澍又发表了《消灭封建残余影响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一文,从分析封建势力得以继续存在的社会和历史根源入手,说明彻底完成五四运动开始的反封建思想革命,是实现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
他认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很长,小生产基础牢固,那一套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的思想道德影响深远.
近代在中国的社会条件下,社会主义制度如果不能以来虽然也引入制械练兵之术和民主自由思想,进行过变法和革命,但封建专制思想很少变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对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造成冲击,但很快转入政治斗争.
新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了反封建斗争,而在思想上却未能进行有力的清理.
旧中国留给我们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本来很少,而我们却还要"兴无灭资",实际上是保护了封建的东西.
让我们跟着他一起思考:中国的封建传统,确如恩格斯所说,是"历史的惰力",一种极端顽固保守而又难以觉察的习惯势力,在群众中无所不在,连革命者自己也在所不免.
一在进行政治和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不但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且有社会主义同封建势力的矛盾.
这两个矛盾无疑地都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如果以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应当集中解决前一个矛盾,就可以忽视后一个矛盾的解决,那是不切实际的,也是错误的.
尤其在思想领域中,清除封建传统影响和旧的习惯势力的任务,还显得格外繁重,也格外重要.
牢牢站稳脚跟,就必定倒退到封建主义.
他就是这样直截了当,这样斩钉截铁!
在当时的情况下年》这篇宏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黎澍提出这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影响甚于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的观点,指出中国如果倒退复辟的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封建主义的论断,有着超乎常人的思想见地和理论勇气.
黎澍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反封建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个人迷信、个人崇拜、个人专断,就是封建思想新的表现形式.
他在年同《光明日报》记者的谈话时说:个人专断是个人崇拜的基础,根子是封建时代的人身依附.
因为过去封建的东西实在太深厚了,以至无人敢反对,反对就砍脑袋,于是只剩下奴性,正如鲁迅所讲"求做奴隶而不可得".
他悲观地认为,如果不变更基础,历史还会重复,当然不可能原地原样重复,人物情节可能不同,但性质相近.
从这个话题出发,黎澍提出了政治言论自由的主张.
他在《中国社会科学为什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始终不能贯彻执行呢"多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这是没有分清或者故意混淆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不同性质.
其实这种看法根本错了.
因为它的前提是:人民在政治问题上根本不应该有发言权.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这个规定有普遍意义,并且首先指对政治的发言权,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艺术和科学的发展需要有不受限制的思想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适应艺术和科学的这个特点提出的.
但是这种自由必须以宪法规定的作为公民政治权利的言论自由获有充分的保证为前提.
"他认为现今任何进步的学术思想都有民主性质,马克思主义学术尤其如此,与专制主义水火不相容.
所的学术风格.
针对总是把学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健全,对科学,对文化,同对整个国家的进步,都至关重要.
黎澍还论及党对科学工作的领导问题.
他直白地说:"党对科学工作的正确领导,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按照科学本身的规律对待科学.
"他说:"科学研究和现行政策的一般宣传不同,它的目的是揭示客观真理,不是宣传政策.
……科学研究不应当是现行政策的注释,相反,政策的制定应当有科学的依据.
""那种认为科学研究不能对现行政策提出改进意见的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
"刚正无阿的胆识和严谨深刻的治学态度,构成了黎术问题混同于政治问题而置人不白之冤的情况,他曾经直白地指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学术问题上绝对不允许搞'集中制'.
有了争论,只能平等讨论,不能服从多数,不能服从个人,不能服从权威,不能服从定论.
任何情况下,都要允许坚持意见、保留意见,也要允许改变意见,要永远废除由领导机关或权威人士以行政手段为学术论争作结论的错误做法.
"他就是这样,以自己全面、丰富、深厚的知识为功底,从科学的态度出发,加上自己大无畏的精神,在新时期大力张扬思想解放的旗帜,高举独立思考的火炬,引导着人们前行.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黎澍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过:"科学是为真理而斗争的事业.
即使冒犯上帝,也要无所畏惧.
这里需要勇敢.
"黎澍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提出的质疑,挑起了一个长达五年的论战.
他这一方面的主要论著有:《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历史的创造者和创造历史的动力》(《历史创造者讨论中的几个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从庸俗化的教条中解放出来》(《与〈求是))杂志记者的谈话》(黎澍考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源自对《联共(布)历史》中某些观点的引申和附会,并被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黎澍说,这个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观点.
它的第一个错误是逻辑推理上的错误.
这个命题的错误逻辑推理可以排列如下:"人们创造历史必须先具备为生存所出非此即彼的回答.
必需的物质条件;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这些物质条件的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可以发现,这个推理错误在于把物质条件的创造者等同于历史的创造者.
它的第二个错误是对"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相对立而作世纪俄国民粹派说"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而视人民为"群氓",只能是英雄的追随者,从而否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回答又否定了英雄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二者都有片面性,都不符合事实.
任何个人(包括英雄或拥有最高权力的帝王),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上各行各业群众中也都有杰出的个人,如科学家、思想家、作家、艺术家等等,他们在历史上起着显著的作用,只不过政治家和军事家因手握大权,易见显赫而已.
把人民群众和个人对立起来,是不正确的.
它的第三个错误是把无所不包的历史看作是由一个独一无二的力量创造.
事实是英雄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创造一切历史;人民群众也一样,尽管在历史上作用很大,但不能创造一切历史.
如果说,全部历史,千秋功罪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都决定于人民,这等于说统治者不存在功罪问题,这完全不合事实.
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上,人民群众是被统治者,是奴隶,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
现在尊他们为全部历史的创造者,既使他们承受了非分的光荣,也使他们承受了不应有的罪责.
那么,黎澍的观点是什么呢他认为,还得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上来.
历史是人人的历史,所有的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他们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常提法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所有的人都在创造历史.
物质资料生产者、劳动群众、各国人民有他们的历史,非物质资料生产者、非劳动群众、各国统治者也各有其历史.
而且,无论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都不意味着任何人可以根据他的动机、观念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必须受既定条件的制约,只能创造出这个既定条件所能允许的历史.
与此相关联,黎澍还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质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吗他认为不同的历史有不同的主人.
一般地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似乎所有历史都是人民当主角.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是,群众长时期在黑暗中徘徊,既不认识历史发展的道路,当然也就不知道该怎么行动.
我们要研究社会发展史,还要研究政治史、军事史、艺术史、宗教史等,而在这些历史中,又怎么能离开帝王将相和其他剥削阶级呢在历史活动中,人民群众确实起着任何伟大人物无法与之相比的作用,决定历史结局的是被认为微不足道的人民.
然而他们总是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作为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而活动的,他们的历史作用经常是以曲折的、不显著的,有时甚至是被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只有在大规模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中,劳动群众才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但这种斗争在古代不是也不可能经常发也即是旧生,而且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吗恰恰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强调经济是一切动力的动力时,承认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接受了黑格尔关于"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个提法,恩格斯却指出"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动力".
如果说人民是历史创造的动力,那就不足以说明人类文明史直到资本主义为止全部是阶级剥削和对抗基础上发展的真相.
"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吗人类社会历史涵括了人类社会在哲学、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历史.
在有阶级的社会中,阶级斗争也不可能囊括自古至今历史的全部内容,何况在阶级产生以前和阶级消亡以后的历史.
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成就的创造就不可能是阶级斗争推动的结果,阶级斗争越激烈就越缺少科学赖以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
如果说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那么阶级斗争史的范围就不限于社会发展史了,而要扩展到不能用阶级斗争衡量的历史中去了.
那里没有阶级斗争,怎么办"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都是伟大的革命"吗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是统治者对老百姓横施暴政引发的结果.
农民所处的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以及封建意识形态对他们的影响,不能不深刻地影响农民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这种斗争只能打乱某些封建关系,并不能创造新的生产关系,年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让青春放出秩序的重建,而不能改变整个社会结构,农民阶级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统治者.
所以农民战争的结局,不是被镇压,就是被招安,或者被他人作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真正的革命,不可抗拒的革命,如欧洲在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近代的产业革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技术革命,都是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发展起来,如果动辄喊砸烂这个摊子,那就只有破坏,没有进步了.
黎澍的这些质疑,针对的都是一些公认的定论,甚至是领袖的观点.
这简直是太岁头上动土,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需要多大的理论勇气啊!
他不惟上,不惟书,不信神,不信邪,只是执著地追求真理,忠于科学.
他说:"在认识范围内,没有永恒真理.
一切认识的真理性都是相对的,都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个真理都在接受检验.
"黎澍在编辑自选集时,"文革"以前的著作都没有选,惟独收录了他光辉》一文.
可见他对这篇文章的看重.
黎澍写道:"革命的事业,创造性的科学和艺术事业,从来就是青年人在里面起重要推动作用的事业.
"他不厌其繁地列举了一大批科学家、理论家、文学家、政治家在青年时年被错划为右派,勒令期就成名的事例,鼓励年轻人关心政治和社会生活,奋发有为,刻苦自励,勇于探索.
他说:"青年是一切时代的最生动的力量.
我们时代的成年人有责任保护这个力量的生动性.
……青年人不应当等待,你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意气风发,努力向上,让青春放出光辉.
"可惜这篇文章发表后就受到了责难,被说成是用资产阶级成名成家的个人主义思想毒害青年,刮起了一股批判的风潮.
黎澍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为保护青年敢于仗义执言.
早在"反右派"时,他所在的历史组多是青年人,当时他们去北京大学看大字报,有一个叫徐宗勉的年轻人看后有些看法,认为又要别人提意见,又把提意见的人打成右派,想不通,于是在党支部谈心会上说了出来,有人说他站在右派立场上为右派辩护,也是右派.
黎澍不同意这样处理,他说:"徐宗勉是在党的谈心会上讲的,即使有不妥也只能批评帮助他,不能定为右派.
如果这样,谁还敢讲真话"结果黎澍因为这件事被说成是同情右派,定为"中右",遭受批判后下放到安徽农村"劳动改造".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沈元年初,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退学,在农村改造三年,摘掉右派帽子后回到北京,在街道办事处做临时工.
副主任刘导生拿着沈元写的《急就篇研究》的文章向黎澍推荐,黎澍看后觉得能从《急就篇》这本蒙学读物研究出汉代社会的状况,很不错,便将文章发表在《历史研究》上.
事年》中写下了这样一段后黎澍又把他调到近代史研究所,沈元在史料上花大力气研后,究,写出了《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长文,《历史研究》刊登人民日报》分两期转载.
这个人,这篇文,当时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也招来了一些非议,有人说黎澍和《历史研究》这样重视一个摘帽右派是一件重大的政治错误.
黎澍不为所动,不久又在《历史研究》上发表了沈元的一篇文章,不过为避免再有人指责,发表时采用了笔名,《人民日报》发现后又全文转载,读者反应很好.
有人打听到作者是沈元时,又跑出来声讨,还联名向毛泽东告状.
此后沈元的文章得不到发表,黎澍也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文革"发生后,一些人终于又把这件事搬了出来,黎澍被冠以"招降纳叛,包庇重用摘帽右派"的罪名受到批判.
"文革"结束以后,黎澍为青年一代有了成长发展的舞台而欢欣鼓舞.
他在《中国社会科学热情洋溢的话:我国社会科学一个令人感到快慰的事实是一代新青年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
初生之犊往往不免于幼稚.
但是他们有一个为许多前辈所不及的特征,就是勇于探索.
他们要求研究那些未经前人研究过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他们敢于提出一些前人未曾提出的见解.
当然,谁也不能保证他们的探索和见解都是正确的.
要求青年一代没有任何错误,和要求我们的前人没有任何瑕疵一样,是不合情理的.
这里重要的是,他们的探索精神表明了我们的民族青春长在.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只追求真理,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抺杀了他们的这个可样难有老一辈的人在思考,那么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了.
所以我们要珍惜青年的这种积极性,鼓励他们研究问题,贵的特点.
同时要认真帮助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的前辈一年,《青年论坛》约黎澍写"前辈寄语",他却写了"寄语前辈".
他说,改革是青年一代的事业,"前辈一定要记得我们的前辈以卫道士自居的丑恶形象是多么难以令人忍受.
再想想自己在青年面前是否也象我们以令人忍受.
警惕封建卫道士的形象再现于今日.
"不管是在顺境中还是在逆境中,黎澍都对青年一代倾注着无限的热情,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他永远是青年的朋友和良师.
醴陵学术和文学著作书目辑览醴陵自古迄今重视文教,有识之士立德立功之外特别注重立言,著述颇多.
现将有宋以来醴陵人之主要学术和文学著作目录列之于后,留后人备览.
宋吴猎:吴氏经解、畏斋文集、洙泗言仁录、吴文定公奏议杨大异:春秋奥旨、春秋签疏皮龙荣:皮氏文集丁应奎:晴雪堂文集、丁侍郎奏议明唐寅:史学提要唐震:东轩集徐廷用:木斋稿、东曹奏牍丁淑:史论、读史汇编、周易辑要、会山文集、怀鲤堂诗集徐一昂:东台集徐一鸣:渌江集徐一举:呻吟蒿、政铎、遗爱集清徐卿成:管蠡漫稿匡宗舜:渌江漫集、芝卦辞、批评二十一史曹当省:介园诗存傅学美:三余草刘淑龙:漫兴稿杨佐明:观澜文集宋时儒:落花诗江元禧:玉台文苑释大成:会圣堂集廖志灏:天问释、燕日堂录曹之璜:柳航斋草、燕游日记、石斋旧诗、乐府新声、怀新堂文略李天祚:折桂斋集李天佑:柳游集、花萼斋杂著贺岩:华台文集、声闻诗文稿张邦柱:天籁山房集、啸松楼诗集张炯:敬悦斋诗集丁世琦:学易堂文集、梦觉寓诗草黎荣生:庶几堂稿瞿家锦:墨余草、苍峡杂纂、遗经山房文集彭培本:看云楼诗集彭培因:穆斋诗草贺之理:陶琴拟草丁宗懋:雪鸿诗草鄢正笏:澹园诗文集汤天焕:石岑遗稿彭之冕:纪善录陈中骐:天山赋、塞外竹枝词黎光烈:耕心草堂诗文集晏君显:周易衍义刘光犀:易解、梅塘诗草杨登荣:要言录罗之曛:好是闲吟馆诗稿刘相笏:刻香文集罗之瑞:见山草堂诗集匡光纶:茧庵诗草匡光亨:莲航诗钞杨嵩:龟山书阁诗集杨善湘:春晓亭诗稿杨善鸿:望古亭诗草黄大年:琳琅遗草贺之焕:彬雅堂杂录左辅:早梅轩诗草瞿榕:傲松轩诗集晏正亮:清溪诗草朱振绂:浪游草、晚香亭集朱敦源:枯潭亭诗集董庭焕:寄吾庐吟草杨白蔚:饲雀楼诗草贺贵符:双辉堂诗集龙有威:拍掌亭诗集杨白檀:农庆山房诗草杨传远:与古为新山房诗草丁德皋:啸经堂诗集张万青:镜花斋吟草罗之圭:守我庐诗文集丁周:筹济新编、农桑杂俎、救荒要录臧训:理气一贯图说汤泽生:迟云寮诗草张哲:吟绿堂诗草张澍申:世统纪年谭斯荣:百梅诗何遇隆:笑沦轩诗文集黄彭年:道德经集解、紫泥日记、陶楼诗文集、补武授堂经读考异、铜运考略、关隘津梁考存、金沙江考异、东三省边防考略、明代冠服图志考略、校刊朔方备乘、弟子职补正、畿辅通志、淮南子校刊记、乾坤正气集选编周宝壁:芙蓉别墅诗稿罗文谦:三国年表、三国宰辅年表、文庙礼乐谱易光焯:发新草堂周易解、发新草堂四书注、发新草堂诗解、文字入门余绍铨:是园诗草释明荫:云鹤堂集胡世荣:心经释义刘鹏龄:梦柯诗集廖鸿举:神峰辟谬、官蒲纪略、有真乐斋通书文浚:绿竹吟窝诗草易光莲:白鹤山房诗草张逢治:慎好亭诗草匡朝俊:乐道山房诗草匡朝佐:在山草堂稿、零墨蠹余黄国谨:训真书屋集、离骚草木疏纂吴德襄:石笋山房诗钞、石笋山房文存、石笋山房题咏集、石笋山房同人酬唱集、石笋山房尺牍、读史札记、金石书画跋尾陈昌广:删余诗草、渌江诗存(与友人辑)彭应魁:亦园吟草、冷香斋史记、禹贡释水(附渌江源流考)丁畹春:梦松书屋诗存杨德宪:青柏山人诗集刘绍昆:漱芳斋吟草龙养田:贻令堂杂钞、贻令堂诗钞杨德藩:铁江草堂韵语中华民国张子轩:退思遗草钟炳甲:小密山文稿刘名徽:愈愚斋诗草瞿在田:五松山房诗草易仕端:蕉尾诗集何近光:偶然吟草黄宗泽:读史杂咏卜世藩:韵荃精庐文钞、韵荃精庐诗钞、书牍胡德莹:昌颠遗草黎月华:停云山馆诗钞刘国英:石笔山房集宁调元:太一诗存、太一文存、太一签启、太一丛话、朗吟草、碧血痕、明夷诗钞、明夷词钞、南幽百绝句、南幽杂俎、南幽笔记、庄子补释、楚辞王注补、读汉书札记、说文广义正张青照:渌津吟草傅熊湘:钝安诗、钝安词、钝安文、钝安脞录、钝安杂著、更生日记、离骚章义、国学概略、文字学大意、段注说文部首、红薇感旧记、南社湘集(与友人编)朱德龙:清江诗集、盾鼻墨沈集刘泽湘:钓月山房遗稿刘鹏年:鞭影楼文集、鞭影楼诗稿文浚铎:劫余吟草文斐:幻园遗集、醴陵瓷业考朱懒仙:午梦痕贺澄清:望衡文集文启灥:论理学(辑)、文湘芷诗文集吴道南:渌石记闻丁澍良:国语学案大纲、国音折衷一是、字类音学合编、通音韵学、寒鲑文集李石岑:人生哲学、教育哲学、哲学概论、哲学浅说、哲学大纲、哲学词典、现代哲学小引、体验哲学浅说、超人哲学浅说、希腊三大哲学家、郎格唯物论史、西洋哲学史、辩证法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十讲、人生之价值与意义、哲学上之讨论、李石岑演讲集、李石岑论文集、游泳新术肖佩秋:佩秋诗存李万溥:平泉山房诗文全集阳子渔:一蠖诗、烬余草、南游诗草刘枚:悟庐遗草李秀冉:晚梅堂诗文集刘彦:中国外交史、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史、欧战期间中日交涉史左万盈:释老庄诗稿、小庐纪年录刘师陶:删余吟草、沧霞老人散稿辑存张汉皋:心经集解、金刚经集解、地藏经集解潘毅:尧典考、中国语文比较学、中国文学蜕变史、中国文学史、柔仲文存黄钧:栩园遗集袁德宣:游宁集、碧庐吟草王芃生:歌曲源流考、中日关系史之科学研究、日本古史辨证、孤军舌战三岛纪要、世界外交史索引、台湾交涉真相秘录、匈奴史之新研究、国际问题研究法、中国养兵考、隋唐宋明古乐流入日本朝鲜佚存录、时局论丛、词学管窥、旧梦片痕录、莫哀歌词草、小梅溪堂诗存邹宜澍:砚农遗草张玉清:玉清诗稿左铭三:抗战忠义节烈集、日寇暴行录汪泽楷:哲学的贫困刘谦:无诤诗稿、新生堂诗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傅角今:琉球地理志略、地理学导论、世界经济地理、世界地理志、湖南地理志、世界石油地理、重划中国省区论程潜:程潜诗集袁昌英:孔雀东南飞、活诗人、人之道、结婚前之一吻、究竟谁是扫帚星、饮马长城窟、牛、友谊、玛亭、痛苦的灵魂、法国文学史、西洋音乐史、中国的爱国文学、袁昌英作品选杨东莼:中国文化大纲、中国学术史讲话、何物自由主义陈粹劳:耷翁诗词选黎澍:辛亥革命与袁世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早岁、再思集、黎澍自选集、黎澍集外集唐弘仁:风雨回思录周验昭: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朱石川:晨风、走向新世纪杨慎之:屈原与中国和世界文化、谢华集宋时轮: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汤正华:星期天大观谭昌培: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左纪谷:话剧谭嗣同刘建兴:台湾经济介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荣开明:改革与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与现实、自由问题的反思、回答现实的呼唤、社会主义必由之路姜今:姜今诗词选、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中国画美学初探刘雪梅:永久的记忆宋家修:哲学门外谈、再论实践问题、上海脱险记程金明:列宁军事思想初探文质:武汉风云龚国才:瓦灰色的楼房邓文科:醴陵釉下彩瓷刘正伦: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张扬明:老子考证、老子学术思想、考学验证易进先:改革与探索凌愉:神秘的帕米尔山洞、西陲情、西部名流文席谋:海闾文集刘正洪:芙蓉铁流、永不撤岗、对联新天地易照峰:苏东坡、风流才子纪晓岚、晚清演义、欧阳伟:本色、世纪之门、橄榄情韵李陵:野人山传奇、灯火阑珊处刘骏永:曼痕吟草吴春桃:远方的怀念吴春桃、陈桂棣:中国农民调查桂新华:母亲的眼泪、美的平凡杨泽南:生命的亮色、大国瓷城朱萌力:雁字回时陈其林:红房子邓元汉:靓女风流、情锁紫禁城肖邦祥:瓷器王国的一号行动、科学寓言故事、丁水生:慈善大侠王宪贵:较量、李畋故里李花朝:家乡有风、思情鬼歌邓文仪:游踪万里、台湾游记、农村访问记耿飙:耿飙回忆录文家驹:南湖春兴邹明智:随心集辛追传奇建安山人刘放年、肖旭日:古邑神韵明显:千年书院肖家声:醴陵老乡黄绍纯:王室象尊姚武飞:筒车挽水屈良球:喜开财门(以上书目根据民国版《醴陵县志》录)醴陵市志》等辑作者致意虽然只是一本小书,但写作中还是翻阅了一些书籍,查看了一些资料,得到了有关人士的帮助.
陵市主要参考书目有:昌英作江书院》《醴陵县志》(民国版)、(醴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志》、品选》、《黎澍自选集》、《黎澍集外集》等.
醴陵市图书馆和王太霞老师提供了部分参考书籍,何楷儒老师给予了指教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作者才疏学浅,书中肯定有遗漏和错讹之处,望读者指正,不胜感谢.
明显《醴《袁《渌

TmhHost香港三网CN2 GIA月付45元起,美国CN2 GIA高防VPS季付99元起

TmhHost是一家国内正规公司,具备ISP\ICP等资质,主营国内外云服务器及独立服务器租用业务,目前,商家新上香港三网CN2 GIA线路VPS及国内镇江BGP高防云主机,其中香港三网CN2 GIA线路最低每月45元起;同时对美国洛杉矶CN2 GIA线路高防及普通VPS进行优惠促销,优惠后美国洛杉矶Cera机房CN2 GIA线路高防VPS季付99元起。香港CN2 GIA安畅机房,三网回程CN2 ...

老薛主机入门建站月付34/月,年付345元,半价香港VPS主机

老薛主机怎么样?老薛主机这个商家有存在有一些年头。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早年老薛主机是做虚拟主机业务的,还算不错在异常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到现在,应该算是在众多商家中早期积累到一定的用户群的,主打小众个人网站业务所以能持续到现在。这不,站长看到商家有在进行夏季促销,比如我们很多网友可能有需要的香港vps主机季度及以上可以半价优惠,如果有在选择不同主机商的香港机房的可以看看老薛主机商家的香港vps。点击进入...

野草云提供适合入门建站香港云服务器 年付138元起 3M带宽 2GB内存

野草云服务商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有多次提到,算是一个国内的小众服务商。促销活动也不是很多,比较专注个人云服务用户业务,之前和站长聊到不少网友选择他们家是用来做网站的。这不看到商家有提供香港云服务器的优惠促销,可选CN2、BGP线路、支持Linux与windows系统,支持故障自动迁移,使用NVMe优化的Ceph集群存储,比较适合建站用户选择使用,最低年付138元 。野草云(原野草主机),公司成立于20...

两朝太岁为你推荐
淘宝门户中国有哪些行业门户网站firetrap牛仔裤的四大品牌是那几个啊?www.765.com有没好的学习网站www.gegeshe.comSHE个人资料99nets.com制作网络虚拟证件的网站 那里有呀?66smsm.comwww.zpwbj.com 这个网址是真的吗?我想知道它的真实性.......谢谢 我就剩50了,都给你了..............鹤城勿扰非诚勿扰 怀化小伙 杨荣是哪一期ename.com怎么样才能拥有自己的网站啊?就想WWW.XXXX.COM的那种!酒仙琐事酒仙指的是谁?红玉头冠古剑奇谭红玉的外装都有什么,不是衣服,是外装
解析域名 vps是什么 vps租用 java主机 视频存储服务器 68.168.16.150 NetSpeeder 南昌服务器托管 华为4核 美国十次啦服务器 有益网络 gtt 四核服务器 in域名 www789 vul 新加坡空间 百度云空间 qq金券 实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