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轻博客  时间:2021-01-05  阅读:()

(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前前言言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此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已连续发布了27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撰写.
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8次报告加入了对网民网络消费安全环境的调查.
本次《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具体机构包括,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也对接受第28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目录前言.
1报告摘要4第一章调查介绍6一、调查方法.
6二、报告术语界定.
9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11一、网民规模.
11(一)总体网民规模.
11(二)家庭宽带网民规模.
12(三)手机网民规模.
13二、接入方式.
14(一)上网设备.
14(二)上网地点.
14(三)上网时长.
15三、网民属性.
15(一)性别结构.
15(二)年龄结构.
15(三)学历结构.
16(四)职业结构.
16(五)收入结构.
17(六)城乡结构.
18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19一、基础资源概述.
19二、IP地址19三、域名.
20四、网站.
21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2第四章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23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3(一)信息获取.
24(二)商务交易.
26(三)交流沟通.
2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四)网络娱乐.
31二、手机网络应用状况.
33(一)手机上网应用深度普遍提升.
33(二)手机微博成手机上网应用增长亮点.
34(三)手机上网仍以低流量应用为主.
34(四)手机安装软件比例不断提高.
34第五章互联网安全环境36一、互联网使用基础安全.
36二、网络消费安全环境.
37附录1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38附录2调查支持单位4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报报告告摘摘要要一、基础数据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
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
2%,较2010年底提高1.
9个百分点.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
18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4万人.
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
5%.
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
90亿人,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的98.
8%,较2010年底增加840万人.
农村网民规模为1.
31亿,占整体网民的27.
0%,较2010年底增长4.
9%.
5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数量增长较为突出,整体占比从2010年底的5.
8%攀升至7.
2%.
低学历网民继续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比从2010年底的41.
2%攀升至43.
8%.
91.
3%的网民在家上网,在网吧、单位和公共场所上网的网民分别为26.
7%、33.
0%和14.
8%.
网民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为74.
0%,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分别为65.
5%和46.
2%.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上升到18.
7个小时,较2010年底增加0.
4个小时.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为786万个.
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为183万个.
二、趋势与特点网民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增加2770万人,半年增长率为6.
1%,增长的绝对数量小于去年同期的3600万(2010年上半年).
从2010年开始,网民增长率就开始降低,当前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减缓态势,网民增长乏力.
微博用户数量爆发增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迅速增长到1.
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
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
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
8%提升到40.
2%.
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底的15.
5%上升至34.
0%.
网吧上网比例大幅下降在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为26.
7%,与2010年底相比下降9个百分点.
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减少3376万.
商务应用保持平稳增长在经历了2009-2010年快速增长之后,商务类应用迎来了一段相对较为平缓的发展期.
目前,大部分商务类应用依然保持上升,如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5.
6%,半年新增用户1215万,用户半年增长率为7.
6%;团购应用发展势头迅猛,用户已达到4220万人,使用率从4.
1%提升到8.
7%,用户半年增长率达到125.
0%.
与此同时,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
娱乐应用热度继续回落大部分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仍在下降.
截至2011年6月底,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分别为3.
11亿和3.
82亿,使用率较2010年底分别下降2.
3个和0.
5个百分点.
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3.
01亿,使用率与2010年底持平.
网络安全诚信问题严峻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
17亿人,占网民的44.
7%.
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
21亿人,占24.
9%,较2010年底增加3.
1个百分点.
商务应用的发展也滋生了网上诈骗等问题,有8%的网民最近半年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该群体网民规模达到3880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第第一一章章调调查查介介绍绍一、调查方法(一)网民个人调查3.
1调查总体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3.
1.
1样本规模用户调查总体样本30,000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15,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
1.
2调查总体细分调查总体划分如下:子总体A: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子总体B:手机覆盖人群;子总体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
3.
2调查内容用户调查侧重于了解中国网民数量与结构特征、上网条件、网络应用、网民对互联网使用的态度和非网民状况.
调查内容包括被访者是否上网,被访者背景信息,网民的上网行为、AB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7上网深度、上网体验等.
3.
3调查方式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
3.
4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CNNIC在2005年底曾经对电话无法覆盖人群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随着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目前该群体的规模逐步缩减(2005年底我国的电话用户数为7.
4亿户,2010年11月总数突破11亿户,达到114862.
8万户).
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针对该项研究,电话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
(二)网上调查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1年6月7日—6月30日进行了网上调查.
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国较大ICP/ISP网站与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
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
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3749份.
(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1.
IP地址总数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数据库.
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
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
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
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将来自APNIC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IP地址数.
2.
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由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得到:第一部分是.
CN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8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与网站数,由国内各类别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
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按.
COM、.
NET、.
ORG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
3.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9二、报告术语界定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
手机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电脑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电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指过去半年在家使用电脑上网的网民中,使用宽带(xDSL、CABLEMODEM、光纤接入、电力线上网、WIFI等)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农村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
城镇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网民.
青少年网民指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我国网民1.
IP地址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域名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
)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
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
CN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
COM,.
NET,.
ORG结尾的域名等.
网站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
+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
CN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
如:对域名cnnic.
cn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cnnic.
cn或www.
cnnic.
cn,除此以外,whois.
cnnic.
cn,mail.
cnnic.
cn……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
11995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第50届会议通过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中,对青年人口规定为15~24岁的年龄组,本文将6~24岁人群称为青少年群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0调查范围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大陆地区,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11年6月30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1第第二二章章网网民民规规模模与与结结构构特特征征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
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
2%,较2010年底提高1.
9个百分点.
尽管网民规模仍然保持增长,但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2011年上半年网民增长率为6.
1%,是近年来最低水平.
新增网民为2770万,网民增长的绝对数量也小于去年同期(2010年上半年)3600万的水平.
图1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率及普及率网民规模增长放缓,是由于互联网应用普及缺乏新的促进因素.
2009年3G手机上网带动了网民增长的新浪潮,随着技术与应用能量的逐步释放,易转化群体逐渐被渗透和纳入网民群体,目前非网民群体互联网渗透的难度加大.
在8.
15亿非网民中,"不懂电脑/网络"是其不上网的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因素的影响力度还在加大.
2009年底,有32.
6%的非网民是由于不懂电脑/网络而不上网,2011年6月调查显示,由于缺乏网络技能而没有上网的非网民达到47.
9%,这些人群往往是高龄群体和农村人口.
而"不感兴趣"和"上网费贵"等制约非网民上网因素的影响力在下降.
因此,除了在接入条件和硬件设备上进一步降低门槛外,更需要加强高龄和农村地区人群对电脑和网络的基础知识普及,提升其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
210002530029800338003840042000457304850016.
0%19.
1%22.
6%25.
5%28.
9%31.
8%34.
3%36.
2%29.
6%20.
5%17.
8%13.
4%13.
6%9.
4%8.
9%6.
1%0%5%10%15%20%25%30%35%4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2007.
122008.
62008.
122009.
62009.
122010.
62010.
122011.
6网民数互联网普及率半年增长率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2图2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政府对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更为重视,通过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繁荣移动互联网,规范和鼓励网络零售交易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向更广泛的群体渗透.
在这种背景下,2011年下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将超过5亿.
(二)家庭宽带网民规模截至2011年6月底,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2规模达到3.
90亿人,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的98.
8%,较2010年底增加840万人.
图3家庭宽带网民规模2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是指在家使用电脑上网的网民中,使用宽带(xDSL、CABLEMODEM、光纤接入、电力线上网、WIFI等)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32.
6%45.
2%42.
7%47.
9%18.
1%15.
1%20.
7%13.
2%3.
3%2.
0%2.
1%2.
2%32.
4%23.
9%26.
1%23.
3%16.
9%14.
5%12.
6%10.
0%3.
5%3.
5%2.
8%2.
3%0%10%20%30%40%50%2009.
122010.
62010.
122011.
6不懂电脑/网络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当地无法连接互联网没时间上网不感兴趣上网费用贵3089438137389770100002000030000400002010.
62010.
122011.
62010.
62010.
122011.
6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3(三)手机网民规模2011年上半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稳步扩大.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3达3.
18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5万人.
中国的手机网民数尽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图4手机上网网民规模中国的手机网民规模经历了2008至2010三年的高速增长,其中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短短两年间手机网民数量净增达2.
04亿.
而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手机网民的增长呈现出疲态,手机网民规模发展进入了平台期.
2011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规模发展延续了这一趋势,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增长水平.
这种"慢、快、慢"的S型增长曲线符合一般的创新扩散模式4,是手机网民规模发展的必然规律.
但是,手机网民规模的发展应该是分阶段的,而每个阶段都将形成一个S型增长曲线.
目前,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发展正处于第一阶段的后期,处于增长速度较慢的平台期.

这主要是由于存量手机用户中第一阶段的潜在用户已经基本完成了向实际用户的转化,第一阶段末期的手机网民增长只能依靠新增手机用户来支撑;但随着用户体验的改进、新应用的出现(尤其是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应用)、网络的进一步优化、资费的下调等,我国的手机互联网发展将跨入第二个增长阶段,开始一个新的S型增长曲线.
总的来说,在没有应用、资费等方面的较大变化之前,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增长水平稳步发展.
3手机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4罗杰斯,创新扩散的S曲线理论.
730511760155482334427678302733176844.
90%61%32.
2%50.
1%18.
6%9.
4%4.
9%0%10%20%30%40%50%60%70%01000020000300002008.
62008.
122009.
62009.
122010.
62010.
122011.
6手机网民数半年增长率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4二、接入方式(一)上网设备2011年上半年,74.
0%的网民使用台式电脑上网,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分别为65.
5%和46.
2%.
与2010年底相比,网民中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减少4.
4个百分点,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小幅波动,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从0.
5%上升至1.
0%.
图5网民上网设备(二)上网地点2011年上半年,91.
3%的网民在家上网,在网吧、单位和公共场所上网的网民分别为26.
7%、33.
0%和14.
8%.
与2010年底相比,网民在家上网的比例提高2.
1个百分点,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从35.
7%降低至26.
7%,下降9个百分点.
图6网民上网场所78.
4%66.
2%45.
7%0.
5%74.
0%65.
5%46.
2%1.
0%0%20%40%60%80%100%台式电脑手机笔记本电脑其他2010.
122011.
689.
2%35.
7%33.
7%16.
1%91.
3%26.
7%33.
0%14.
8%0%20%40%60%80%100%家里网吧单位公共场所2010.
122011.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5(三)上网时长2011年上半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
7个小时,较2010年底增加0.
4个小时.
图7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三、网民属性(一)性别结构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5.
1:44.
9,男性群体占比有所下降,但是仍高出女性10.
2个百分点.
图82010.
12-2011.
6网民性别结构(二)年龄结构网民年龄分布重心继续向中高龄偏移.
除20-29岁的网民比重继续加大外,5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数量增长较为突出,整体占比从2010年底的5.
8%攀升至7.
2%.
而10-19岁的网民占比从27.
3%下降到26.
0%.
18.
318.
71516171819202010.
122011.
655.
8%44.
2%55.
1%44.
9%0%20%40%60%男性女性2010.
122011.
6小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6图92010.
12-2011.
6网民年龄结构(三)学历结构互联网继续向低端学历群体渗透.
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中低学历网民继续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比从2010年底的41.
2%攀升至43.
8%.
而高中以上学历群体从58.
9%降低为56.
1%.
图102010.
12-2011.
6网民学历结构(四)职业结构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
9%.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领导干部占整体网民的1.
7%,一般职员占2.
4%.
企业/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整体网民的0.
8%,中层管理人员占4%,一般职员为10.
9%.
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占8.
7%;制造业/生产性企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业职工分别占4.
8%和3.
6%;农民占5.
3%;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14.
6%.
1.
1%27.
3%29.
8%23.
4%12.
6%3.
9%1.
9%1.
3%26.
0%30.
8%23.
2%11.
6%4.
8%2.
4%0%5%10%15%20%25%30%35%10岁以下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2010.
122011.
68.
4%32.
8%35.
7%11.
8%11.
4%8.
7%35.
1%33.
9%10.
5%11.
7%0%10%20%30%40%50%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2010.
122011.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7图11网民职业结构(五)收入结构网民的收入分布结构继续向两端扩展.
与2010年底相比,无收入群体网民占比从4.
6%上升到7.
7%,月收入在2001元以上的网民占比也从33.
3%上升至37.
1%.
图122010.
12-2011.
6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29.
9%1.
7%2.
4%0.
8%4.
0%10.
9%8.
7%3.
6%4.
8%5.
3%14.
6%2.
7%9.
5%1.
0%0%5%10%15%20%25%30%35%学生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般职员企业/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企业/公司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职工制造业/生产性企业工人农民个体户/自由职业者退休无业下岗失业其他7.
7%19.
3%12.
2%11.
2%12.
5%17.
3%12.
7%3.
9%3.
2%4.
6%19.
4%15.
1%13.
2%14.
5%16.
2%10.
5%3.
7%2.
9%0%5%10%15%20%25%无收入500元以下501~1000元1001~1500元1501~2000元2001~3000元3001~5000元5001~8000元8000元以上2010.
122011.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8(六)城乡结构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1.
31亿,占整体网民的27%,较2010年底增长4.
9%.
随着农村互联网接入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网络硬件设备更加完备,农村地区网民规模在持续增长.
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网民规模增长相对不明显.
图132010.
12-2011.
6网民城乡结构72.
7%27.
3%73.
0%27.
0%0%20%40%60%80%城镇农村2010.
122011.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9第第三三章章互互联联网网基基础础资资源源一、基础资源概述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
32亿,较2010年底增长19.
4%.
我国拥有IPv6地址429块/32,全球排名第十五位.
我国域名总数为786万个.
其中.
CN域名总数350万,占比为44.
6%.
网站总数为183万个.
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182,261.
45Mbps,半年增长率为7.
6%.
表12010.
12-2011.
6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2010年12月2011年6月半年增长量半年增长率IPv4(个)277,636,864331,626,75253,989,88819.
4%域名(个)8,656,5257,861,400-795,125-9.
2%其中CN域名(个)4,349,5243,502,288-847,236-19.
5%网站(个)1,908,1221,830,100-78,022-4.
1%其中CN下网站(个)1,134,379931,869-202,510-17.
9%国际出口带宽(Mbps)1,098,9571,182,26183,3057.
6%二、IP地址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
32亿,较2010年底增长19.
4%.
2011年2月,IANA将最后5个A分配给五大区域地址分配机构(RIR),标志着全球IPv4地址总库完全耗尽.
2011年4月,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宣布亚太地区IPv4地址也已经分配完毕,最后1个A只用于IPv6过渡.
五大区域地址分配机构(RIR)的分库,将在2011-2015年相继耗尽,全球IPv4地址将真正地枯竭.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图14中国IPv4地址资源变化情况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429块/32.
由于我国IPv6发展起步较晚,IPv6地址资源拥有数量落后于巴西、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全球排名第15位.
图15中国IPv6地址资源变化情况三、域名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为786万个.
其中,.
COM域名数量370万,占我国域名总数的47.
1%.
.
CN域名总数350万,占比为44.
6%.
表2中国分类域名数数量(个)占域名总数比例COM3,703,53847.
1%135271581418127205032324525045277643316314.
4%16.
9%14.
6%13.
1%13.
4%7.
7%10.
9%19.
4%0%10%20%30%4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07.
122008.
62008.
122009.
62009.
122010.
62010.
122011.
6IPv4地址数半年增长率3457586339540142901002003004005002008.
62008.
122009.
62009.
122010.
62010.
122011.
6块/32万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1CN3,502,28844.
6%NET518,0626.
6%ORG120,4791.
5%其他17,0330.
2%合计7,861,400100%目前CN域名中,.
CN结尾的二级域名比例最高,占到.
CN域名总数的61.
1%,其次是.
COM.
CN域名,为30.
5%.
表3中国分类CN域名数数量(个)占CN域名总数比例cn2,139,06361.
1%com.
cn1,067,75930.
5%net.
cn133,8383.
8%gov.
cn51,8651.
5%adm.
cn51,7841.
5%org.
cn51,0771.
5%edu.
cn3,8630.
1%ac.
cn3,0180.
1%mil.
cn210.
0%合计3,502,288100%四、网站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为183万个.
图16中国网站数量变化注:数据中不包含.
EDU.
CN下网站1922883063232791911830501001502002503003502008.
62008.
122009.
62009.
122010.
062010.
122011.
6万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2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继续发展,截至2011年6月底达到1,182,261.
45Mbps,半年增长率为7.
6%.
图17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变化情况表4主要骨干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国际出口带宽数(Mbps)中国电信678898.
45中国联通399207中国移动72869中国科技网19630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11655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2合计1182261.
45493,729640,287747,541.
00866,367.
20998,217.
451,098,956.
821,182,261.
4533.
8%29.
7%015.
9%15.
2%10.
1%7.
6%0%5%10%15%20%25%30%35%4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2008.
62008.
122009.
62009.
122010.
062010.
122011.
6国际出口带宽增长率Mbps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3第第四四章章网网民民互互联联网网应应用用状状况况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2011年上半年,受众最广的前五大网络应用分别为搜索引擎(79.
6%),即时通信(79.
4%),网络音乐(78.
7%),网络新闻(74.
7%)和博客/个人空间(65.
5%).
增长最快的前三个应用分别是微博(208.
9%),团购(125.
0%)和网上支付(11.
7%).
从数据看,当前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即时通信使用率增加,提升为第二大应用目前即时通信用户已经达到3.
85亿,应用使用率从2010年底的77.
1%提升到79.
4%,半年用户增长9.
2%.
即时通信已经提升为用户规模第二大的应用类型,仅次于用户达到3.
86亿的搜索引擎.
微博应用爆发,用户数量增长率超200%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暴涨到1.
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
32亿人,增长率达208.
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
8%提升到40.
2%.
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
5%上升至34.
0%.
商务应用稳步发展,团购使用率快速上升在经历了2009-2010年快速增长之后,商务类应用迎来了一段较为平缓的发展期.
大部分商务类应用使用率都在增加,如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5.
6%,半年新增用户1215万,增长率为7.
6%;团购应用发展势头迅猛,用户已达到4220万人,使用率从4.
1%提升到8.
7%,增长率达到125.
0%.
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1.
53亿,半年新增用户11.
7%.
娱乐应用热度继续回落,用户规模依然庞大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一直处于持平或下滑的状态.
2011年上半年,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分别为3.
11亿和3.
82亿,使用率较2010年底分别下降2.
3个和0.
5个百分点.
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3.
01亿,使用率与去年底持平.
娱乐应用的相对"衰落"和商务应用的稳步"兴起",表明了网民网络应用水平的提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4表52010.
12—2011.
6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2011.
62010.
12应用用户规模(万)使用率用户规模(万)使用率半年增长率搜索引擎3860679.
6%3745381.
9%3.
1%即时通信3850979.
4%3525877.
1%9.
2%网络音乐3817078.
7%3621879.
2%5.
4%网络新闻3623074.
7%3530477.
2%2.
6%博客/个人空间3176865.
5%2945064.
4%7.
9%网络游戏3113764.
2%3041066.
5%2.
4%网络视频3011962.
1%2839862.
1%6.
1%电子邮件2517251.
9%2496954.
6%0.
8%社交网站2298947.
4%2350551.
4%-2.
2%网络文学1949740.
2%1948142.
6%0.
1%微博1949740.
2%631113.
8%208.
9%网络购物1726635.
6%1605135.
1%7.
6%网上支付1532631.
6%1371930.
0%11.
7%网上银行1503531.
0%1394830.
5%7.
8%论坛/BBS1440529.
7%1481732.
4%-2.
8%网络炒股562611.
6%708815.
5%-20.
6%团购42208.
7%18754.
1%125.
0%旅行预订36867.
6%36137.
9%2.
0%(一)信息获取1.
搜索引擎截至2011年6月底,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3.
86亿,较2010年底增长1153万人,半年增长率3.
1%,使用率79.
6%.
用户层面,自2010年搜索引擎超过网络音乐成为网民使用最多的互联网服务以来,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
搜索引擎用户规模的增长,首先是由于互联网信息量庞大且保持高速增长,网民需要一种有效的工具获取信息;第二,音乐搜索、视频搜索、位置搜索等服务在搜索引擎的引入,极大提升了网民搜索引擎的使用率和使用黏性;最后,搜索引擎不仅是信息搜集工具,其对于新闻、博客、SNS等服务引入以及平台的开放,已经使其成为一种与传统门户网站类似的互联网入口应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5图182010.
12-2011.
6搜索引擎用户数及使用率2.
网络新闻截至2011年6月底,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3.
62亿人,使用率74.
7%,较2010年底下跌2.
5个百分点.
半年内用户人数增长926万人,增长率为2.
6%.
网络新闻的用户规模庞大,但使用率有所下降.
网络新闻作为网民的基础应用之一,会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而上升.
此外,网络新闻在及时性、交互性方面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加之视频等内容的引入,有效的扩大了网络新闻的受众.
但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使用率提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微博等新兴信息传播渠道的出现影响了网民对于传统网络新闻渠道的使用;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逐步向低学历高年龄群体渗透,这部分人对于网络新闻的需求程度相对较低,网络新闻整体渗透率提升难度加大.
图192010.
12-2011.
6网络新闻用户数及使用率374533860681.
9%79.
6%0%20%40%60%80%100%0100002000030000400002010.
122011.
6搜索引擎用户数使用率353043623077.
2%74.
7%0%20%40%60%80%100%0100002000030000400002010.
122011.
6网络新闻用户数使用率万人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6(二)商务交易1.
网络购物截至2011年6月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
73亿,使用率提升至35.
6%,半年用户增长7.
6%,用户增长的势头有所减缓.
经历了2009-2010年网购用户迅速增长期,目前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正在转型升级,从鱼龙混杂的集市模式更多地走向了品牌化、品质化竞争时代.
2011年上半年,在B2C综合购物网站业务扩张的同时,一些垂直化、个性化的精品购物网站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服务商在一些新的品类市场上继续开拓,市场容量仍在增大.
但是,由于网络购物市场越来越多的欺诈和安全问题,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也成为支付、物流等问题之外阻碍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图202010.
12-2011.
6网络购物用户数及使用率2.
团购2011年上半年,中国团购用户数从2010年底的1875万增长至2011年中的4220万,半年增长率达到125.
0%.
2010年团购在中国出现以来,服务网站数量增加迅速,虽然鱼龙混杂甚至受人诟病,但团购这种模式迎合了网民对服务性商品的需求,填补了市场空白.
可以预见,网上团购将成为网民的生活常态.
160511726635.
1%35.
6%20%25%30%35%40%050001000015000200002010.
122011.
6网络购物用户数使用率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7图212010.
12-2011.
6团购用户数及使用率3.
网上支付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上支付用户数从去年年底的1.
37亿增至2011年中的1.
53亿,半年增加1607万,用户增长11.
7%.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子商务重要支撑的网上支付服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处于平稳发展期.
各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网上支付相关监管体系的完善将促进网上支付应用在网民中进一步普及.
与此同时,在拥有超过9亿的手机卡号、拥有3.
18亿手机网民的中国,随着手机支付相关标准和政策的明朗化,运营商、银行等各方机构正积极布局手机支付,手机支付也有望在未来取得较大的发展.
图222010.
12-2011.
6网上支付用户数及使用率4.
旅行预订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旅行预订用户规模为3686万人,使用率为7.
6%.
用户数比2010年底增长73万,半年增长率为2%.
2011年旅游市场发展面临良好机遇,随着我国人均GDP越过3000美元关键点,居民的消费结构在升级,旅游消费需求被激发,休闲旅游观念得到加强.
同时,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交通条件进一步优化,距离因素对旅游出行的制约将更加弱化.
但是,由于我国的线下旅行预订服务较为完善,在线旅行预订认知度相对较低,用户自主使用旅行预订的动力不187542204.
1%8.
7%0%5%10%0100020003000400050002010.
122011.
6团购用户使用率137191532630.
0%31.
6%10%15%20%25%30%35%0500010000150002010.
122011.
6网上支付用户数使用率万人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8强,导致旅行预订服务的用户相对较为固定,用户新增较慢.
从市场发展看,2011年上半年代理网站和服务商官网发展迅速,垂直旅游搜索在市场上的地位有所增加,旅游团购成为团购市场上的热门领域.
团购模式对酒店、旅游线路的冷热不均起到了良好的分流作用,这一服务形式已经在主要的旅游代理网站、门户以及论坛普遍应用,有利于培育用户预订习惯,促进旅游消费日常化.
随着人们旅行出行需求频次的增加,尤其是休闲自助游的比例的提升,以及服务商对网民的宣传和引导,会更多地推动用户使用在线旅行预订服务,预计旅行预订服务在未来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图232010.
12-2011.
6旅行预订用户数及使用率(三)交流沟通1.
即时通信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为3.
85亿,比2010年底增长3251万,增长率为9.
2%.
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回升势头,增长至79.
4%.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即时通信使用率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下滑后,近两年开始逐步回升,目前手机即时通信是使用率最高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这一领域成为众多厂商的突破口,2011年多款手机即时通信工具被推向市场,其中不仅有传统即时通信工具的手机版本,包括移动终端制造商、移动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等各类企业都开始进军这一领域,试图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产品.
而在即时通信市场比较集中、格局相对稳定的传统互联网领域,部分厂商也开始调整发展策略,多个即时通信产品推出了账号互通服务,以及支持用户通过客户端界面直接使用第三方应用,平台化、开放化成为重要趋势.
361336867.
9%7.
6%0%2%4%6%8%10%100020003000400050002010.
122011.
6旅行预订用户数使用率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9图242010.
12-2011.
6即时通信用户数及使用率2.
博客/个人空间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博客和个人空间的用户规模为3.
18亿人,较2010年底增长2318万,增长率为7.
9%.
博客和个人空间的使用率为65.
5%,较上一年底略微提升1.
1个百分点.
博客/个人空间已经成为众多网络应用的基本组件.
虽然纯粹的博客网站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但是由于即时通信、SNS等置入了博客和个人空间功能,大大增强了其社交性,这成为博客和个人空间使用率持续上升的主要动力:传统的博客虽然能够让用户生产内容,但是开放性、连通性的不足限制了内容的传播,IM产品集成个人空间功能后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建立起基于用户社交关系的内容推送和分享机制.
近期,针对博客使用门槛较高、社交性不足和微博客碎片化、信息质量不高的弊端,"轻博客"的概念开始流行,成为业界关注的又一个热点.
可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推陈出新,博客这一最早的web2.
0应用正在不断地改变着自身形态.
图252010.
12-2011.
6博客/个人空间用户数及使用率3.
微博2011年上半年微博用户规模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量达到1.
95亿,半年内增长了超过两倍,增长率为208.
9%.
网民使用率从13.
8%迅速提352583850977.
1%79.
4%56%60%64%68%72%76%80%0100002000030000400002010.
122011.
6即时通信用户数使用率294503176864.
4%65.
5%0%20%40%60%80%0100002000030000400002010.
122011.
6博客/个人空间用户数使用率万人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0升至40.
2%,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应用.
微博多方面的特性让其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用户:其一,微博形式精简,功能强大,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用户体验良好;其二,由于微博用户间关系的双向性,使用者可以构建起一个强关系和弱关系并存的网络,从而同时满足了其多层次的社交需求;其三,鉴于微博有可能成为未来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和互联网新入口,门户网站均投入大量精力发展微博业务,通过广告投放、名人效应等策略成功地吸引了用户;最后,用户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在微博上结成一个庞大的传播网络,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病毒式地大规模扩散,从而使微博迅速成为当前极具时效性和影响力的媒体,这也为微博自身带来了高知名度,推动了用户增长.
图262010.
12-2011.
6微博用户数及使用率4.
社交网站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社交网站用户规模为2.
30亿,相比2010年底减少516万,降幅为2.
2%,使用率也由上年底的51.
4%回落至47.
4%.
中国社交网站发展进入瓶颈期,用户规模出现萎缩势头.
从2010年开始,SNS的热潮逐渐退去.
由于过分倚重游戏类应用,无法对用户造成持续的吸引力,导致使用黏性降低,用户不断流失.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国内主要社交网站今年加快调整步伐,通过改进一系列功能来提升用户的社交体验和移动体验,继续深化开放平台放,与电子商务进行融合,拓展盈利渠道,从而尝试将网站建设成能够融合用户现实生活中社交、商务等行为的平台,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消遣网站.
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短时间内无法挽回用户流失的局面,目前不断更新游戏应用仍然是国内SNS的主要策略.
其中,由微博带来的挑战尤为明显,其用户数量在2011年上半年增长超过两倍,抢夺了大量的用户资源及其访问时间.
虽然专门的SNS网站用户增长停滞不前,但是SNS这一概念被业界广泛接受,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涉足这一领域,微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主要厂家尝试将SNS的基因置入到现有产品中,实现产品的"SNS化".
纠正目前我国SNS发展道路中过分娱乐化的偏差,让SNS更具实用性和工具性,成为国内互联网业界不断探索的方向.
63111949713.
8%40.
2%0%20%40%60%80%050001000015000200002010.
122011.
6微博用户使用率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1图272010.
12-2011.
6社交网站用户数及使用率(四)网络娱乐1.
网络游戏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
11亿,较2010年底增长727万,增长率仅为2.
4%.
与此同时,网民使用率也出现了下降,从2010年底的66.
5%降至64.
2%.
自2010年以来,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进入平台期:首先,网络游戏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游戏产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使用形式很难出现大的变革,同时,长时间的使用造成用户对于原有的游戏产品发生厌倦,最终导致用户流失;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用户基数庞大,在没有新游戏形式带动的情况下,新用户增长较为缓慢,以上两点共同作用造成中国整体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放缓.
未来,中国网络游戏产品细分重要性提升,对于运营商而言,更应该关注不同游戏类型间用户的转换,找到不同用户的产品诉求点,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为手机游戏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图282010.
12-2011.
6网络游戏用户数及使用率2.
网络文学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1.
95亿,与2010年底持平,渗透率有235052298951.
4%47.
4%20%30%40%50%6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0.
122011.
6社交网站用户数使用率304103113766.
5%64.
2%60%65%70%75%0100002000030000400002010.
122011.
6网络游戏用户数使用率万人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2所下降,从2010年12月的42.
6%降至40.
2%.
自2008年以来,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的增长态势逐渐放缓,这和网民结构、网络文学作品内容等因素有关.
网络文学用户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而近年来网民中青少年群体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网络文学的整体使用率.
此外,网络文学市场存在的文学内容同质化问题,也是导致网络文学使用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为迎合读者喜好而进行的类型化、流水线式创作,会导致情节雷同、类型单一的文学作品泛滥,从而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使用意愿.
这也提醒文学网站和文学作者以长远目光看待网络文学市场,通过创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292010.
12-2011.
6网络文学用户数及使用率3.
网络视频网络视频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1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
01亿,用户使用率为62.
1%,与2010年底一致,半年用户增长率为6.
1%.
网络视频行业经过高速发展之后,进入平稳期.
作为与线下电视最为相近的互联网服务,网络视频服务是使用最多的服务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盈利压力:版权成本和带宽成本较高,而视频广告价格较低、付费模式难成气候,造成了视频网站目前的主要困境.

图302010.
12-2011.
6网络视频用户数及使用率194811949742.
6%40.
2%0%10%20%30%40%5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0.
122011.
6网络文学用户数使用率283983011962.
1%62.
1%0%10%20%30%40%50%60%70%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2010.
122011.
6网络视频用户数使用率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3二、手机网络应用状况(一)手机上网应用深度普遍提升2011年上半年,手机网民对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深度进一步提升,各项应用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基本都有一定提升.
各类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率排名上没有太大变化,前三名与2010年下半年相同.
2011年上半年,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中,手机即时通信仍然是使用率最高的应用,使用率达到71.
8%,较2010年底的67.
7%略有提升.
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群体大、手机即时通信软件预装率高等都为手机即时通信应用的普及提供了保障.
其次,手机网络新闻在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使用率中排名第二,达到62.
6%,较2010年底也略有提升.
由于手机的随身性和及时性,信息获取类应用在手机上网应用中相对也是比较普及的.
搜索在总体网民的上网应用使用率中排名第一,但在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率中仅排名第三,达到59.
5%,较2010年底也略有提升.
这种差异是由于手机和PC的上网使用方式差异造成的.
由于PC较好的呈现效果,基于浏览器的上网行为还是相当普遍;但手机输入、展示方面的劣势,使得客户端模式逐渐侵蚀网页浏览模式的上网方式,而手机搜索的基础就是网页浏览的上网方式.
因此,搜索应用在手机上网中的使用率并不是最高.

图31手机网民网络应用2.
1%3.
7%5.
5%7.
1%7.
3%21.
3%24.
4%27.
3%28.
9%34.
0%41.
1%43.
3%45.
0%59.
5%62.
6%71.
8%0%20%40%60%80%手机团购手机旅行预订手机网络购物手机网上银行手机在线支付手机网络视频手机邮件手机网络游戏手机发帖回帖手机微博手机社交网站手机网络文学手机网络音乐手机搜索手机网络新闻手机即时通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4(二)手机微博成手机上网应用增长亮点手机微博成为2011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手机应用.
虽然目前手机微博使用率还不是很高,但增长速度惊人,2011年上半年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34.
0%,较2010年下半年的15.
5%增加18.
5个百分点.
手机微博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微博应用在2011年高速发展,提供了庞大的手机微博用户基础;另一方面,微博应用是一种能很好发挥手机上网优势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手机微博服务的使用率.

图32手机微博用户发展(三)手机上网仍以低流量应用为主2011年上半年,3G服务发展开始加速,但总体上3G用户的数量仍然偏低.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3G用户总数达到7376万户(含部分3G上网卡、3G座机),而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
1亿户,3G用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占比偏低.
因此,大多数手机网民的手机上网条件仍然是2G的窄带移动互联网,无法流畅的使用手机视频等高流量手机上网应用.
而另一方面,目前手机上网的资费仍然偏高,主流手机上网流量套餐还是低于100MB的,这也制约了手机网民对高流量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
受到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宽带移动上网服务仍然没有成为手机上网的主流,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高流量互联网应用在手机上网中的使用率排名靠后.

(四)手机安装软件比例不断提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网民在手机中安装软件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达到46.
8%.
随着手机安装软件的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基于客户端的应用型服务将逐渐超越基于网页的浏览型服务,成为手机上网应用的主流方式.
46921080115.
5%34.
0%0%20%40%60%80%0300060009000120002010.
122011.
6手机微博用户使用率万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5图33手机网民安装手机软件比例44.
5%46.
8%43%44%44%45%45%46%46%47%47%2010.
122011.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6第第五五章章互互联联网网安安全全环环境境一、互联网使用基础安全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基础保障.
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到2.
17亿,比例为44.
7%,与2010年底相比下降1.
1个百分点,但是遇到病毒或者木马攻击的网民数半年增加735万人,达到2.
17亿.
图34网民半年内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比例2011年上半年,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
21亿人,半年增加2107万人,占到网民总数的24.
9%,较2010年底增加3.
1个百分点.
图35网民半年内遇到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比例45.
8%44.
7%0%10%20%30%40%50%2010.
122011.
621.
8%24.
9%0%10%20%30%2010.
122011.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7二、网络消费安全环境商务应用的迅速发展滋生了网上交易中诈骗、犯罪等问题.
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不仅是提高现有用户使用频率、吸引新用户的重要因素,也是行业良性发展,企业有序经营的重要保障.
2011年上半年,有8%的网民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该群体规模达到3880万人.
网上消费欺诈造成了用户对互联网商务类应用的担忧、抵制和排斥情绪,影响了商务类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网民商务类应用的深化,管理部门需要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通过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用户多方参与,共同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

HostKvm新上联通CUVIP线路VPS,八折优惠后1G内存套餐$5.2/月起

最近上洛杉矶机房联通CUVIP线路主机的商家越来越多了,HostKvm也发来了新节点上线的邮件,适用全场8折优惠码,基于KVM架构,优惠后最低月付5.2美元起。HostKvm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国人主机商,提供基于KVM架构的VPS主机,可选数据中心包括日本、新加坡、韩国、美国、中国香港等多个地区机房,君选择国内直连或优化线路,延迟较低,适合建站或者远程办公等。以洛杉矶CUVIP线路主机为例,...

Digital-VM暑期全场六折优惠,8个机房

Digital-VM商家目前也在凑热闹的发布六月份的活动,他们家的机房蛮多的有提供8个数据中心,包括日本、洛杉矶、新加坡等。这次六月份的促销活动全场VPS主机六折优惠。Digital-VM商家还是有一点点特点的,有提供1Gbps和10Gbps带宽的VPS主机,如果有需要大带宽的VPS主机可以看看。第一、商家优惠码优惠码:June40全场主机六折优惠,不过仅可以月付、季付。第二、商家VPS主机套餐1...

hostodo:美国大流量VPS,低至$3,8T流量/月-1.5G内存/1核/25gNVMe/拉斯维加斯+迈阿密

hostodo从2014年年底运作至今一直都是走低价促销侧率运作VPS,在市场上一直都是那种不温不火的品牌知名度,好在坚持了7年都还运作得好好的,站长觉得hostodo还是值得大家在买VPS的时候作为一个候选考虑项的。当前,hostodo有拉斯维加斯和迈阿密两个数据中心的VPS在促销,专门列出了2款VPS给8T流量/月,基于KVM虚拟+NVMe整列,年付送DirectAdmin授权(发ticket...

轻博客为你推荐
云主机租用云主机到底是什么?租用以后该如何使用?域名注册申请域名申请有什么要求域名注册查询如何查域名有没有被注册代理主机电脑店卖组装机,怎么赚钱。免费域名空间免费空间和免费域名重庆虚拟空间重庆虚拟主机租用那家好?asp网站空间说ASP空间是做网站的空间是啥意思?免费网站空间申请哪里有免费申请空间的(网页制作)网站空间申请网站空间申请香港虚拟主机想买一个香港虚拟主机,大家推荐一下吧
apache虚拟主机 域名信息查询 vps教程 ipage hostmaster 美国翻墙 国外服务器网站 payoneer gitcafe debian源 个人免费空间 100m免费空间 创梦 100m空间 泉州移动 免费申请个人网站 环聊 什么是web服务器 湖南idc 创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