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肥市产业链协同创新合作项目产业链名称技术需求领域备注(一)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1.
重点推进光电模组、液晶玻璃、背光源、液晶材料、偏光片等产业链核心项目,积极布局3D、激光显示等项目.
依托合肥京东方公司、鑫昊公司等,重点开展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等离子显示器(PDP)、超高亮度特种显示器、透明导电薄膜(ITO)等重点产品工程化研究.
开展上下游关键配套材料、整机技术及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器件及控制芯片研发,形成规模化配套能力.
2.
支持移动互联、模数混合、信息安全、数字电视、视频识别及传感器等芯片设计,积极推进晶圆制造以及先进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项目.
3.
支持大尺寸蓝宝石衬底材料加工和制作,扩大大功率芯片生产规模,加大LED产品应用领域设计开发.
4.
开发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语音等产品,发展软件外包.
5.
开发下一代互联网及通信技术,构建通信及网络产品产业链.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6.
依托合肥彩虹蓝光公司、瑞煌光电公司等,开展高效大功率LED衬底、外延芯片及其产业化制备技术、新光源复合导光板等研究,突破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实现应用产品集成化、平台化、系列化.
7.
积极发展与重大整机项目相配套的数字化音视频、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
(二)光伏及新能源1.
加快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积极发展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大型多晶硅提纯、硅铸锭、切片、光伏电站等,建立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
2.
积极推广应用高效、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推动太阳能在供暖、制冷和中高温工业领域的应用.
3.
支持建筑光伏蜂窝模块(BHPV)规模化生产,促进光伏发电分布式应用,推进以太阳能应用为主、综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打造全国光伏应用第一城.
4.
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发电及设备,风电、核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5.
依托海润光伏公司、阳光电源公司等,开展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等上游材料生产技术研发,提高配套能力;开展微晶硅、铜铟镓硒、染料敏化薄膜电池等中游电池关键技术研发,提高光电转化率;开展MW级并网逆变系统、MW级并网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下游应用集成技术研发,提高工程化水平.
(三)家用电器依托美菱公司、荣事达三洋公司、合肥格力公司、合肥海尔公司等,建设家电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家电产品研发,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高效节能型、信息智能型和个性化家电产品.
加快变频技术、绿色设计、短程通信、嵌入式技术、人工智能、柔性制造、节能技术等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提升家电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装备制造1.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等装备产业.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等产业用高端装备.
突破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强智能技术、智能测控装置和高性能零部件在汽车、电力、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
2.
在传统装备制造领域,提高自主设计和制造大型成套装备、高新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基础件能力,壮大工程机械、电工电器、锻压机械、仪器仪表、化工机械、水泥装备、环保机械等优势行业,积极发展农业和食品加工机械.
(五)汽车和零部件1.
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持续提升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水平,重点发展商用车、乘用车、专用车全系列整车产品,以及发动机、变速箱、动力总成等提升整车性能的系统化、模块化关键部件.
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2.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推进公共测试平台、试验验证和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建设,重点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客车及乘用车,大力推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电子驱动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等项目,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规模化、重要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品应用多样化.
依托江汽公司、安凯公司、国轩公司等,以电驱动平台为核心,开展整车控制、电机及控制、电池及管理、增程器、多能量加注、智能化充电站等关键技术研发,推动电驱动平台的扩展与应用,提高试验验证能力.
开展燃料电池技术的跟踪和预研究.
(六)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依托安徽丰大公司、燕之坊公司、丰原集团等,开展现代食品、功能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包装与物流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食品规模化、连续化制造、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加工节能减排技术、工程化集成放大技术等.
大力发展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休闲食品、饮料、烟草、饲料等7大产业.
争取在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快速冷冻、保鲜杀菌、包装分级、物流运输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方面研究取得突破.
(七)新材料1.
围绕新型平板显示、家电、汽车等产业,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膜材料、以及平板显示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新型陶瓷等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
2.
推进铁氧体、钕铁硼等磁性产品的深度开发,形成磁性材料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
3.
依托合肥中光电公司、合肥彩虹公司等,研究玻璃熔窑全氧燃烧技术、超薄超白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浮法玻璃节能环保技术等,提高高纯球形石英粉、高纯超细电熔氧化锆、超细硅酸锆、自洁净镀膜玻璃、电容式触摸屏面板玻璃、空心玻璃微珠、高折射率玻璃微珠、低辐射镀膜玻璃等产品的档次和规模.
(八)节能环保1.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成果,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高效储能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等节能新技术和装备,开发和推广高效节能绿色电器、照明器具、绿色建材等新产品,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
2.
积极发展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城市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环境检测技术及成套装备.
3.
积极推进高效膜材料及组件、生物环保技术工艺等材料和药剂的创新发展.
4.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资源再生利用,以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餐厨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废旧纺织品和废旧塑料制品资源化利用.
(九)生物1.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小分子药物等新产品,加快发展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生物试剂、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
2.
依托丰乐种业公司、荃银高科公司、隆平高科公司、省农科院等,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培育、种质性状鉴定与评价、种子产业化等关键环节,开展水稻、小麦、玉米、畜禽等生物育种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突破骨干亲本创制、杂交后代高效鉴定、优异性状聚合、广适性评价等关键技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完善和提升种质创新技术体系.
积极培育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动植物新品种,推进生物兽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3.
培育发展生物醇、酯等生物基材料.
(十)公共安全加快在北斗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应急指挥与救援现场通讯技术、空管雷达、安全生产监控、灾害监测预警、食品快速检测及安全控制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在反恐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城市安全等领域技术成果产业化.
(十一)量子通信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安徽量子通信公司等,开展系列化量子通信设备、核心器件及量子网控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发展系统集成技术,提高系统稳定性、易用性,研究制定量子通信产业行业标准,推进量子通信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拓展量子通信技术在国防、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把试验区打造成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应用基地.
(十二)新型化工重点发展日用化工、橡胶轮胎、新型建材及精细化工产业,加快盐化、煤化、石化等产业链整合发展,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十三)采矿与冶金1.
加强铁、钒、铜等金属矿产资源以及高岭土、绢云母、明矾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庐江钒矿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建设钢铁产业循环经济体系.
2.
积极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
(十四)新型建材1.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新型建材产品,推广应用建筑渣土、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利用再造技术,形成绿色建材产业体系,力争在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绿色环保装饰装修材料等生产上取得突破.
2.
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
3.
加快水泥、玻璃等建材成套装备研发制造.
(十五)纺织服装1.
加快传统纺纱织造、针织、印染等行业技术设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
2.
鼓励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加快产业化进程.
3.
加快发展服装和家用、产业用终端纺织品生产.
(二)合肥市产业基地合作共建项目序号产业分类合作单位需求名称合作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1生产性服务业蜀山区政府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研发平台共建项目家电、汽车、装备、动漫围绕我市家电、汽车、装备、动漫等产业,引进教育部有关高校专业研发平台入驻我市工业设计城,为我市相关产业创意设计、培训、展示、交易等活动搭建合作平台.
争取多引进一些高校专业研发平台或工作站入驻我市工业设计城选址在蜀山经济开发区自主创新产业基地四期项目C、D座两栋大楼,总建筑面积为58990.
8㎡.
该址周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基本完善,能够满足工业设计企业发展和人才生活需求的基本条件.
签约入驻2汽车和零部件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锂动力电池生产技术,交流感应电机及其控制,稀土永磁无刷电机及其控制,电池和整车能量管理系统,智能及快速充电技术建立科研、生产、市场三大平台,形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纯电动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制造,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锂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电机及电机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车载充电机及充电桩等.
目前开发区内已拥有广通汽车、塞帕特汽车、融捷科技、同赢锂动力、海容动力等相关企业涉及客车、专用车、乘用车制造,磷酸铁锂阳极材料,锂动力电池及电机、电机控制系统,新型铅酸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园区与合工大合作建立了合工大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分院.
共建3装备制造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装备制造城市轨道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集成电路、智能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大型成套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基础件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引进高端人才、技术与项目.
以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突破口,面向国防动力装备、分布式供能市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区内的大型制冷设备、仓储及重型叉车、轨道交通配件等项目,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环保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
已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1MW燃气轮机整机和4MW燃气轮机动力涡轮的研发及产业化;以TEU叉车、神功机械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圣三松冷热技术、金美菱为代表的制冷设备制造产业迅速聚集;以鑫铁、尚德为代表的轨道交通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
共建4食品和农产品加工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基地装备制造粮油制品、肉制品、休闲食品、饮料等产业化项目建设粮油深加工,肉制品冷链加工、运输、销售,依托巢湖当地农副产品生产休闲食品以及依托区内冷泉资源生产饮料.
巢湖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水产品资源,目前区内有安粮食品、五谷农庄、加多宝饮品、三星冷冻、嘉谊食品等企业落户共建5生物制造安徽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产业园生物制造我市围绕年产5万吨发酵法丙氨酸、多不饱合脂肪酸的高值油脂、秸秆糖原料的生物燃料与生物基产品产业化项目,需引进高端技术、管理人才;需引进项目建设资金1亿元.
加快生物产品核心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完成项目建设,实现高值和大宗生物基产品产业化.
在世界上独家拥有发酵法生产丙氨酸技术,也是国内最大的丙氨酸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
拟在新站区购置500亩土地合作共建6家电产业合肥高新开发区智能家电产业基地家电引进智能家电高端研发人才;建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家电配套项目及科技成果;建设资金.
主体园区入园2000家、规上200家,到2015年,形成家电产业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
园区已建成面积369公顷,已具规模.
多种合作方式7节能环保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引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节能环保产品、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企业及科研服务单位.
本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
一期规划约1000亩土地用于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
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可解决就业人员约3000人,规划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
2013年,园区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28.
6亿元,占全区33.
2%.
形成了以鸿路钢结构、根源光大为代表的节能建材;以万和电气、荣事达第六工业园为代表的节能家电企业;以明腾永磁机电、江淮朝柴动力、丰德科技为代表的环保节能装备制造企业;双赢再生资源集团为代表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合资、独资、土地出让开发8装备制造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再制造产业基地再制造产业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化项目、再制造科研中心.
建立科研、生产、市场三大平台,形成完善的再制造产业链.
开发区内已拥有长源液压、泰源机械、南亚机械等工程机械装备企业,这些企业也在积极发展再制造产业,已经形成集聚.
全省首个工程机械再制造交易中心已在筹备中.
签约入驻9电子信息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平板显示产业基地高世代线、上游原材料下游应用产品围绕我区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引进从上游玻璃基板、保护层材料、导电膜、半导体材料、液晶材料等原材料到下游驱动IC、PCB板、金属件、塑料件等原材料的完整的供应链,通过完善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链,将平板显示产业做大做强,增强我国平板显示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争取多引进一些高校专业研发平台或工作站入驻,在研发等方面合作拥有TFT-LCD6代线、8.
5代线,产业规模国内最大,上下游配套企业60余家,产业链基本完善.
签约入驻10装备制造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半导体装备、平板显示设备、数控机床依托现有产业,大力发展半导体装备、平板显示设备、数控机床产业,可进行科研项目产业化以及研发项目.
争取多引进一些高校专业研发平台或工作站入驻,在研发等方面合作目前开发区内已拥有欣奕华、长源液压、通彩自动化等相关企业,是合肥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签约入驻11创意产业合肥市庐阳工业区创智天地-中国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基地研发、设计创意产业(主导产业为研发服务业、设计服务业,辅助产业为文化传媒业、咨询策划业)、总部经济产业(主导具有研发设计功能的企业总部,辅助文化创意型企业总部)及科技创新型产业.
邀请众多国际精英团队加盟.
引进高、精、尖研发企业,建成集研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管理、商务居住为一体的合肥乃至中国科技创新产业示范基地、总部基地.
该项目占地面积达到320亩,规划建设面积约54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建设10万平米,预计12月底交付使用.
3年内全部建成交付使用,提供多种面积区间功能组合及完善商务及生活配套.
签约入驻12光伏及新能源合肥高新开发区、新站开发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太阳能光伏围绕转化效率、价格、储能等太阳能光伏技术关键点,引进教育部有关高校太阳能光伏专业技术平台和研发中心落户我市,与我市相关企业建立技术联合开发平台,并逐步培育一批光伏产品配套企业.
预计未来5年达到9GW的光伏产品产能,争取对接多家企业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推进光伏产业企业技术改造,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
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区和新站区,2013年产值157亿元.
我市高新区、新站区已有一定服务平台基础,2013年我市出台光伏专项扶持政策,每年政府投入光伏产业资金在1亿元以上,逐年增加,同时光伏应用需求巨大.
合资、独资、土地出让开发、合作开发(三)合肥市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共建项目一、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合作单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情况简介: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是以促进安徽乃至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技术集成创新为基点,以专业技术研究开发平台为依托的高技术产业化的应用开发与人才培养机构,于2006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院地合作共建.
主要从事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应用开发、产业孵化、技术转移和创新人才培养.
现下设节能环保材料与应用工程、光电检测与测控技术、系统集成、物联网等四大研究开发部.
工程院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安徽省科技厅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合作内容:1.
开展高效轻质阻燃真空绝热材料;新型轻质、高强、防火、快速成形胶凝材料;玻璃表面隔热贴膜/涂料涂层等节能环保新材料的研究开发.
2.
围绕精密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智能化仪器仪表研究以及工业现场控制与采集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工作.
3.
开展高性能计算集群技术、大型控制系统一体化集成技术、低温工程应用技术和超高真空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系统集成研发工作,提供从系统层到应用软件层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技术服.
4.
面向农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重点行业应用提供物联网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与系统开发综合服务.
二、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合作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情况简介: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是聚合公共安全技术领域的优势资源,共同打造的官产学研为一体,公共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安全院注册成立于2009年12月.
2011年,获批第三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截至2013年底,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4人,博士近100名,科研人员261名,成立了智能传感、太赫兹技术、视频感知、智慧消防等10个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了国内实力最为强大的公共安全技术团队;在融合通信、视频感知、消防电子、电力电子等各领域开发形成包括"国内首个光学电磁场三维成像仪"等多个"国内首个"的系列产品24个.
合作内容:主要在公共安全上述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吸引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官产学研金合作互动,促进形成公共安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三、合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合作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公司情况简介:2010年11月成立,下设技术委员会、若干专业和技术研发、综合管理部门.
研究院拥有研发和试验测试场地2500平方米(其中:合工大南校区500平米,江淮技术中心2000平米),成为国内首个推动企业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平台.
截至2013年底,建立了"多能源系统动力总成试验、电驱动性能试验系列、电池管理系统试验、环境试验系列"四大平台,形成了6支研发团队,各团队总人数100余人.
合作内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研究生培养、以及服务地方政府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与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开发及核心技术攻关包括:纯电动轿车、增程式混合动力轿车、电动汽车电机及其控制器、整车控制系统、电驱动系统、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整车正向集成开发、热管理等系列关键技术开发.
四、合肥语音信息技术研究院合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情况简介:2010年11月成立,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语音技术创新阵地、人才培养基地、工程成果转化基地.
研究院形成从技术研究、专利申请、标准制定、核心产品开发,到应用拓展的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优势产业环境.
截至2013年底,研究院累计拥有工作人员154人,引进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学者陈景东、佐治亚理工大学教授、IEEEfellow李锦辉等5名相关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已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128名;承担包括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电子基金招标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市项目支持2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等国家奖项3项;主持并参与行业标准制订2项.
合作内容:开展语音基础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及创新发展;知识产权、项目、技术标准、人才和产业技术联盟合作;开展语音应用引擎及行业系统的研制、设计和测试验证等技术工程化开发;建设"合肥语音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以中国科大、科大讯飞等为主体的合肥市语音产业技术资源的整合,形成语音基础研究技术、应用开发和成果的共享服务,打造本领域国际上规模最大、研究平台和设备国内最先进、综合性最强和最具开放性的技术创新平台.
五、合肥家电技术工程院合作单位:省科技厅、合肥市政府、中科院理化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中科绿色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情况简介:合肥家电技术工程院是在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分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的股份制法人实体,由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合肥高新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于2010年12月正式成立.
公司立足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及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资源背景优势,以省内家电产业科技需求为导向,力争通过合作各方的精心运作,打造家电领域具有较强自主创新水平和产业化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合作内容:家电领域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低温材料等新型材料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家电用改性材料、抗菌材料、微生物和特种物质吸附材料、降解塑料及其制品;制冷技术及制冷工质产品等研发.
六、合肥现代显示研究院合作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有限公司情况简介:2011年6月成立,合工大在现代显示领域已建成特种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现代显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特种显示技术和省现代成像及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
截至2013年底,研究院共有研发场地5000平米,建成了OLED材料和器件实验室,液晶材料和器件实验室,显示材料和器件测试中心,光机电仿真计算设计中心,立体显示中试线.
建成了含百级净化实验室在内的净化实验室1000平米,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拥有一支以国外引进人才为主的高水平研究团队.
并已与京东方初步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科大依托其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液晶方面权威专家欧阳中灿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激光显示界权威许祖彦院士的研究团队,与京东方合作开展新一代显示技术研究.
截至2013年底,研究院共有研发场地1200平米,累计拥有工作人员2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6人.
合作内容:重点推进光电模组、液晶玻璃、背光源、液晶材料、偏光片等产业链核心项目,积极布局3D、激光显示等项目.
依托合肥京东方公司、鑫昊公司等,重点开展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等离子显示器(PDP)、超高亮度特种显示器、透明导电薄膜(ITO)等重点产品工程化研究.
开展上下游关键配套材料、整机技术及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器件及控制芯片研发,形成规模化配套能力.
七、合肥光伏光热研究院合作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情况简介:2011年6月23日市政府批复设立,合肥工业大学依托光伏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等院校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科学与技术引智创新基地、安徽省新能源与节能省级实验室,与国外知名高校和国内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在太阳能光伏逆变控制系统、风力发电逆变控制系统、光伏电站系统集成、风力-光伏-储能控制系统、光伏电站测试设备研发、新型高效光伏电池、风-光-储分布式电站与微网系统、光伏与风电场建模与仿真、光伏电站与风电场接入电网分析、电力系统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能力评价等方面具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承担国家863、97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100余项;下设3个研究所,研发人员100余人,其中"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国外知名专家10人.
拥有研发场地6500平米,设备400余台套,申请和获得专利8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成果转化40余项,参与制定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中科大研究院拥有中科院"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研究示范中心"和教育部"太阳能光伏系统实验室",以季杰教授领衔的研发团队,在电池、材料、光热综合利用、太阳能中低温发电、太阳能热泵、太阳能供暖、集热器等方面具有技术开发、系统设计与集成优势,相关技术已形成产品.
截至2013年底,研究院拥有研发场所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累计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30项,在国际知名能源期刊发表论文47篇.
合作内容:1.
加快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积极发展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大型多晶硅提纯、硅铸锭、切片、光伏电站等,建立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
2.
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研发生物质能发电及设备,风电、核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
3.
开展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等上游材料生产技术研发,提高配套能力;开展微晶硅、铜铟镓硒、染料敏化薄膜电池等中游电池关键技术研发,提高光电转化率;开展MW级并网逆变系统、MW级并网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下游应用集成技术研发,提高工程化水平.
八、合肥节能研究院合作单位:安徽大学、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马钢合肥公司、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节能监察中心情况简介:2011年6月23日市政府批复设立,截至2013年底,研究院实际完成投资4118万元,建成了节电技术类研发平台和高能耗行业能源高效利用平台共12个,拥有119人的研究团队,其中海外特聘教授1人,高工3人,成果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2项.
合作内容:工业节能的相关技术研发,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为依托主体,重点开展节电、节水、节煤、节气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包括: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高效储能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等节能新技术和装备,开发和推广高效节能绿色电器、照明器具、绿色建材等新产品,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积极发展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城市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环境检测技术及成套装备;积极推进高效膜材料及组件、生物环保技术工艺等材料和药剂的创新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汽车零部件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资源再生利用,以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餐厨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废旧纺织品和废旧塑料制品资源化利用.
九、合肥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合作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合肥金润米业、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白帝乳品有限公司情况简介:2011年6月23日市政府批复设立,将建成粮油、畜禽、乳制品、果蔬饮料、坚果炒货、饲料等加工技术研究方向的国内一流装备和水平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平台;建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平台;建成1个国内领先水平的农产品加工中试基地和5个以上对合肥市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及集群发展带动显著的企业工程化技术中心.
研究院实行企业化运作,将进一步密切产学研合作,科研机构与企业针对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围绕全市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搭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成果孵化、产业化技术集成平台,形成从技术研究、成果形成、专利申请、标准制定、核心产品开发、检测平台服务,到产业化应用的无障碍枢纽中心,引领、支撑合肥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快速发展.
合作内容:粮油精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畜禽产品深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乳制品加工技术、果蔬饮料新技术、坚果炒货新技术、饲料加工新技术研究.
包括:开展现代食品、功能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包装与物流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食品规模化、连续化制造、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加工节能减排技术、工程化集成放大技术等;大力发展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休闲食品、饮料、烟草、饲料等7大产业;争取在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快速冷冻、保鲜杀菌、包装分级、物流运输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方面研究取得突破.
十、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合作单位:合肥学院、合肥热电集团、安徽南风环境工程技术公司、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情况简介:2011年6月23日市政府批复设立,研究院是一个涉及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工程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依托合肥学院现有的省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德合作环境技术转化中心等科研资源,截至2013年底,累计拥有工作人员89人,实现销售收入7900万元.
合作内容:污泥处置技术、城市垃圾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国际合作研发、废水处理工艺研究、固体废弃物检测、新型环保材料的生产与推广.
十一、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单位:合肥巢湖经开区情况简介:2013年以来我区一直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列入园区主导产业,截至2014年5月,园区已和中科九度(北京)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成立安徽省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并在开发区建设智慧城市模拟演练基地及示范体验基地、智慧城市市长班、物联网及大数据应用产业论坛等配套项目.
围绕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开发区高度重视与高校院所合作,通过高校院内专业学科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成果,进行密切的产业联合,在园区内建设一个国际知名,国内顶尖的物联网产业园.
合作内容:建设围绕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的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主题产业园;依托上述工程研究中心和主题产业园,组织展开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举办行业产学研论坛以及人才培养等.
十二、食品和农产品产学研合作平台合作单位:合肥巢湖经开区情况简介:2013年以来我区一直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列入园区重点产业,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抓手,高度重视与高校院所合作.
我区规划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产业园,计划依托安粮实业、加多宝饮品、五谷农庄等建成规模的冷冻食品加工产业、休闲食品产业、综合饮品产业、冷链物流产业等.
希望和国内知名高校的食品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合作,将前沿的、前景的研究成果、技术产业化,促进食品经济发展.
合作内容:希望可以围绕高校食品专业相关的项目储备申报和科技成果转化,有机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实现区校无缝对接,将拥有的人才、科研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可为食品加工企业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农产品深加工与相关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为传统风味食品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提供技术保障,让有技术需求的机构与高校专家建立合作,利用现场技术指导、生产规划与实施、项目联合申报等方式,为企业和园区实现发展目标.
合作领域:1.
食品化学与食品分析;2.
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开发研究;3.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卫生研究;4.
食品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研究;5.
食品发酵工程与生物工程研究;6.
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7.
农产品贮藏保鲜工程研究;8.
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运技术研究;9.
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10.
食品机械与工程研究;11.
薯类加工技术与工程;12.
油脂加工与功能性油脂加工理论和技术;13.
优质植物蛋白加工理论与工程技术;14.
动物食品科学;15.
肉品加工与保鲜理论和技术;16.
蛋品加工工程与技术;17.
乳品发酵工程与生物技术;18.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19.
畜水产品功能食品加工理论与技术.
(四)合肥市部分企业高新技术重点需求项目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1光伏及新能源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太阳能发电工程相关问题新能源1.
光伏储能蓄电池放电控制问题的解决;2.
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问题的解决;3.
孤岛效应检测并网保护功能问题的解决;4.
封装损耗较大问题的解决;5.
PID衰减、组件光伏发电站几年后衰减严重问题的解决.
提高太阳能组件发电率,降低成本,太阳能组件使用平民化.
已投入400万元购置仪器设备,招聘光伏行业人才,成立专门研究团队.
合作开发合肥斡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基站蓄电池在线检测仪蓄电池采用铅酸蓄电池单体等效成为一个电动势和一个电容与极化电阻并联再和两个极板的欧姆电阻串联.
1、传统仪表测量电池内阻(r)和端电压(U)来判断蓄电池的优劣程度,由于内阻上压降大小会影响端电压大小,内阻在容量为40%-100%之间变化较小,所以电压和内阻参数对判断电池优劣比较困难.
2、根据新的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电池电动势(E)、欧姆电阻(r+、r-)、极化电阻(rj)和极间电容(C)四个参数来综合判断蓄电池性能优劣,实现对蓄电池单体容量的快速估测.
3、系统组成:测试仪由主要由主机(CPU、电压测试模块、电流测试模块、显示输出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电压电流测试钳及电流取样钳组成.
解决目前蓄电池维护和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大大降低蓄电池的检测时间,提供非常有效的在线修复手段,有效延长蓄电池的生命周期、有效降低蓄电池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从而实现蓄电池精细化维护管理.
目前已经建立完整一套蓄电池性能优劣智能分析及传输系统,欠缺精确采集蓄电池基础参数仪器合作开发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2节能环保安徽省蓝天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循环水药剂稳定性技术改进能源工业循环水药剂稳定性延长工业循环水药剂有效期达到24个月,期间不出现絮凝及沉淀.
企业年产循环水药剂800吨,药剂有效期目前为12个月.
合作开发工业循环水总硬超过2000以上系统技术创新能源有效控制工业循环水总硬超过2000以上系统结垢问题.
控制总硬2000以上工业循环水不结垢企业年产循环水药剂800吨,药剂有效期目前为12个月,目前控制总硬1500以上.
合作开发2节能环保安徽省嘉信包装印务有限公司瓦楞纸箱等产品加热技术,原材料、过程、成品检验检测技术包装印刷我公司生产瓦楞纸箱等产品所用热能都是电加热或锅炉加热,既不环保,效率也低,急需一种环保高效的加热技术改变目前的状况;我公司原材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都是人工检验,易漏检并且效率低下,需要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来改变目前的检测现状.
需要一种环保高效的加热技术,改变目前的状况;需要一种先进的检测技术来改变目前的检测现状.
我公司现有7台覆膜机,2台上光机,两条瓦楞线.
合作开发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2节能环保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1、建筑节能设计与绿色建筑新技术推广应用2、建筑节能材料的研究开发3、建筑节能施工工艺研究4、建筑节能设备研制、检测与机理研究通过双方的技术力量,合作开发设计软件,通过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开发节能设计与绿色建筑新技术的推广,开发节能材料.
企业拥有建筑、结构、规划、园林、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工艺、建筑经济、建筑材料、工程检测和试验等近20个专业.
目前建筑节能试验室建设(土建、设备仪器)已投入2378多万元,从原材料检测、室内试验延伸到围护结构、门窗幕墙的现场检测.
合作开发合肥盛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脱硫系统加工工程全新的脱硫工艺技术,或者对传统工艺进行优化和创新.
要求有理论的可靠性和实施的可能性,以及明显的经济价值.
对核心技术,要有详细工作流程、技术要点、工艺参数,主要的设备清单,要有工艺系统的稳定性,技术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预算及控制.
工艺技术成熟,稳定可靠,质量检测符合最新的国家标准,排放达标,成本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设备运行稳定,易安装,使用寿命能达到要求.
本企业长期从事脱硫、脱硝、除尘、污泥处理扥该设备的加工,有较好的工作业绩,对新的工艺技术可以及时吸收掌握.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共建研发机构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2节能环保合肥盛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脱硝系统加工工程全新的脱硝工艺技术,或者对传统工艺进行优化和创新.
要求有理论的可靠性和实施的可能性,以及明显的经济价值.
对核心技术,要有详细工作流程、技术要点、工艺参数,主要的设备清单,要有工艺系统的稳定性,技术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预算及控制.
工艺技术成熟,稳定可靠,质量检测符合最新的国家标准,排放达标,成本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设备运行稳定,易安装,使用寿命能达到要求.
本企业长期从事脱硫、脱硝、除尘、污泥处理扥该设备的加工,有较好的工作业绩,对新的工艺技术可以及时吸收掌握.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共建研发机构除尘系统加工工程全新的除尘工艺技术,或者对传统工艺进行优化和创新.
要求有理论的可靠性和实施的可能性,以及明显的经济价值.
对核心技术,要有详细工作流程、技术要点、工艺参数,主要的设备清单,要有工艺系统的稳定性,技术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预算及控制.
工艺技术成熟,稳定可靠,质量检测符合最新的国家标准,排放达标,成本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设备运行稳定,易安装,使用寿命能达到要求.
本企业长期从事脱硫、脱硝、除尘、污泥处理扥该设备的加工,有较好的工作业绩,对新的工艺技术可以及时吸收掌握.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共建研发机构污泥处理系统加工工程全新的污泥处理工艺技术,或者对传统工艺进行优化和创新.
要求有理论的可靠性和实施的可能性,以及明显的经济价值.
对核心技术,要有详细工作流程、技术要点、工艺参数,主要的设备清单,要有工艺系统的稳定性,技术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预算及控制.
工艺技术成熟,稳定可靠,质量检测符合最新的国家标准,排放达标,成本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设备运行稳定,易安装,使用寿命能达到要求.
本企业长期从事脱硫、脱硝、除尘、污泥处理扥该设备的加工,有较好的工作业绩,对新的工艺技术可以及时吸收掌握.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共建研发机构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冰箱制冷系统热力循环动态仿真分析节能技术蒸汽压缩式电冰箱工作方式与其他制冷设备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压缩机周期性的开停,所以其制冷系统经历着压力、温度、干度、热质转移等较复杂的热力学过程.
热负荷、系统效率、系统能力等参数分析较为复杂和困难.
希望能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形成系统分析软件.
对冰箱开停周期的热力变化进行研究,对冰箱系统工作状态进行模拟和仿真,对系统的设计和匹配提供理论指导.
本公司成立了安徽省首家RoHS公共检测中心,在节能、无霜、深冷、智能化等多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先后研发出数百款不同型号的冰箱产品.
技术服务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2节能环保安徽省利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生态环保高分子复合滤材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大气污染治理开发出生态环保高分子复合滤材和一体化的环保装备,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1)通过共混改性与熔融接枝和键合反应方法,设计研发出系列丙烯酸接枝改性聚丙烯,β-萘乙酸化学键合聚丙烯,无机粉体抗紫外老化复合改性聚丙烯等生态环保聚丙烯复合滤材,具有长期抗紫外老化性能,显著提高滤袋寿命;(2)采用湍流涡旋过滤和双极性滤袋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设计开发出三级微细粒子除尘器,实现除尘后的排放浓度小于10mg/Nm3,PM10过滤效率大于99.
999%,PM2.
5的过滤效率大于99.
99%;(3)优化和创新了传统二级过滤电袋复合除尘器,开发出可用于工业烟尘治理的微细粒子新型除尘器,实现了微细粒子过滤效率99.
99%以上,除尘器的出口浓度小于15mg/Nm3.
(1)通过接枝聚合改性在聚丙烯的分子链上接枝聚丙烯酸,实现了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具有较高吸水性和保水性的生态环保高分子复合滤材;(2)首次将β-萘乙酸经过化学键合的方法连接到高分子复合滤材中,使复合材料中的β-萘乙酸与水作用缓慢的释放出来,调节植物的生长;(3)在聚丙烯的复合材料中添加纳米级无机粉体抗紫外老化剂,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长期抗紫外老化性能,增加了生态环保高分子复合滤材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4)采用无纺针刺法制备生态环保滤布;(5)运用熔融反应挤出法接枝和键合复合材料,这种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能耗低、速度高;(6)采用湍流涡旋过滤和双极性滤袋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研发三级微细粒子除尘器.
公司现拥有国内先进的除尘器生产、检测设备158台,其中大型关键设备105台,53台实验室检测设备,生产、检测配置齐全,体系健全.
合作开发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3汽车及零部件合肥江淮新发汽车有限公司关于汽车CAN总线技术运用及产业化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目前汽车CAN总线技术运用逐步在拓展,在汽车设计中运用微处理器及其电控技术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最好方法.
目前这些系统有:ABS(防抱系统)、EBD(制动力分配系统)、EMS(发动机管理系统)、多功能数字化仪表、主动悬架、导航系统、电子防盗系统、自动空调和自动CD机等.
现有产品需要更新升级或是寻求与现有产品前、后关联的技术产品的拓展,汽车CAN总线技术,与我们现有产品汽车线束有着相互关联依附关系,企业想在此方面进一步产业化,但汽车CAN总线产品与我们现有产品技术领域存在着跨领域技术,技术能力和产业推广能力还比较薄弱.
能够在现有的产品中开发出CAN总线技术的1-2个产品,实现产业化的运用.
产品能够达到以下指标:(1)可以多主方式工作;(2)网络上的节点(信息)可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可以满足不同的实时要求;(3)采用非破坏性位仲裁总线结构机制;(4)可以点对点、一点对多点(成组)及全局广播几种传送方式接收数据;(5)直接通信距离最远可达10km(速率5Kbps以下);(6)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MB/s(此时距离最长40m);(7)节点数实际可达110个;(8)采用短帧结构,每一帧的有效字节数为8个;(9)每帧信息都有CRC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数据出错率极低.
目前企业正在进行相关技术的调研,初步了解涉及领域的相关技术信息和产品状态.
合作开发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4新材料安徽环瑞电热器材有限公司自限温电热带恒功率电热带电地暖技术防爆电加热产品技术1、自限温电热带生产技术2、恒功率电热带生产技术3、发热电缆生产技术4、低温自限温小功率、高温度电热带研发技术5、中温自限温电热带热稳定性技术6、低温自限温大功率生产研发技术7、高温自限温电热带生产技术8、串联恒功率电热带不同规格生产技术9、发热电缆(发热地席)研发生产技术能够实现小功率,最高表面温度高;大功率,启动电流小;增加使用寿命,减少热量衰减;不同绝缘护套材料,电热带的稳定性.
1、实验室具备实验条件,实验人员已到位.
2、研发资金已到位.
3、研发团队已建立,可随时协作.
4、生产团队已沟通,可随时配合生产样品.
合作开发安徽贝意克设备技术有限公司石墨烯材料和设备、碳纳米管材料研发设备、有机小分子提纯设备的研发、技术鉴定和技术标准通用设备制造业石墨烯、碳纳米管材料研发设备等属于国内前沿高端设备,目前国内没有可遵循和借鉴的行业标准,也缺少行业检测和鉴定的机关和设备.
这不利于我们公司的技术研发,在实践中也多走了许多弯路.
公司主要在研项目:石墨烯材料和设备,碳纳米管材料研发设备,有机小分子提纯设备.
公司一直与中科大、南京大学保持技术合作.
如果能够有可遵循的技术标准,在合肥市内有可以做技术鉴定的服务机构.
那么,对于我们的产品更新和技术发展有很大的优势.
目标:推进在研技术的发展,实现高端材料研发的创新.
目前公司的在研项目大部分处于研发的中试阶段.
公司一直与中科大、南京大学保持技术合作,由材料学领域的专家牵头.
合作开发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高耐蚀表面处理技术及高性能涂镀层工艺技术开发新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在当前湿法前处理工艺基础上,采用磁控溅射复合真空蒸镀的工艺路线,利用电化学方法对镀层的腐蚀行为进行系统研究.
利用正交试验对拟开发的电镀合金镀液体系及其工艺进行系统研究,确定镀液成分、优化工艺参数.
通过试验获得结合力强、孔隙率低的、耐腐蚀性能较好的合金镀层.
研发新型、高耐蚀性、适用于特殊使用环境的钕铁硼表面防护涂层,进一步扩大烧结钕铁硼产品的应用领域.
本公司是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烧结钕铁硼行业龙头企业、国内重要的烧结钕铁硼生产基地之一.
现有技术研究人员60人.
其他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4新材料安徽金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吸波涂料或其它吸波材料研制与生产复合材料计划将吸波材料多样化,寻求开发吸波涂料或其它类型吸波材料,能在军工或民用产品上广泛推广使用.
建立生产线,产品技术指标达到或高于相关领域对应的技术标准,形成稳定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合作,成功生产吸波蜂窝产品,在航空航天和船舶工业上广泛采用.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5装备制造合肥市神雕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桥门式起重机升级研发通用机械设备变频起重机设计制造标准及要求,变频起重机制造工艺,变频起重机安装工艺,变频起重机改造维修技术要求.
为公司增加产品种类,产品技术与世界接轨;成品应用合格率100%.
已具备合作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欧式起重机制造技术通用机械设备欧式起重机设计制造标准及要求,欧式起重机制造工艺,欧式起重机安装工艺,欧式起重机改造维修技术要求.
为公司增加产品种类,产品技术与世界接轨;成品应用合格率100%.
已具备合肥金德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智能配电箱的进一步开发、企业管理信息化、新型智能断路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1、智能配电箱的进一步开发方面的标准、技术;2、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定制研发;3、35KV级新型智能断路器的生产技术;4、新型节能变压器生产技术.
智能配电箱的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方面的标准需要、技术开发;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定制研发;35KV级新型智能断路器的生产技术的开发;新型节能变压器生产技术的开发.
本公司已与中国电力科学院合作开发了农网型智能型低压箱的;公司独立开发了节能型非晶合金铁心的制造;公司独立开发了非晶合金变压器的制造.
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5装备制造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汽车覆盖件冲压与焊装工艺技术汽车覆盖件冲压与焊装工艺技术1、汽车覆盖件冲压质量提升项目.
旨在提升公司冲压件产品质量,解决制件在成型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拉薄、拉裂等缺陷;配置合理的冲压工艺及模具结构;进行标准化作业及标准化流程.
2、汽车冲压件总成焊接质量提升项目.
旨在提升公司冲压总成产品件焊接质量;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焊接机器人、重新规划焊装生产线的工艺布局,提高焊接自动化水平1、在生产线导入与运用先进的冲压、焊接工艺技术;2、引入工业机器人运用技术,提高冲压、焊接自动化制造水平,提升生产效能;3、提升冲压、焊接生产线的现场冲压焊接质量,改进及优化总成质量的控制、分析;4、提高冲压、焊接零部件产品合格率.
本公司为整车厂提供的冲压焊接零部件占整车冲压焊接零部件65%以上,现主要为江淮汽车、东风汽车、陕汽集团、北汽福田、奇瑞汽车配套生产乘用车四门两盖、车架,商用车驾驶室、车架、货箱等金属冲压焊装件产品等.
共建研发机构安徽省湖滨机械厂传动、电工、橡胶等新产品、新技术引进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在工厂现有设备、加工能力、人员配备等硬件条件下,引进传动、电工、橡胶等行业的新产品及相关技术,力求工厂民品产品技术水平升级换代,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工厂新产品产值率,对市场前景良好的产品的重点投资和发展,争取新产品产值率≥20%.
工厂已具备各大中型机械加工、热处理、橡胶硫化、钣金、检验检测设备1200余套,高、中技术人才500余人.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动力机械试验技术、机械加工及工艺技术机械装置技术特殊热加工、高精密机械制造、特殊加工制造.
2018年实现年产(产能)40台/套燃机产品加工生产中心、2020年建成年产(产能)100台/套燃机产品加工生产中心.
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5装备制造安徽金美达机械有限公司产品物理尺寸检测自动化、机械加工自动化、家电行业内的节能创新、汽车行业内的节能创新、铸造工艺革新铸造业、机械加工1、对在产品的物理尺寸进行一个有效的自动化连续性检测;2、数控车床的专机化改造或添加机器人技术,以便能使加工自动化,达到节省用工成本、生产节拍及品质更稳定的目的;3、白色家电行业内节能技术或产品的推广应用;4、汽车行业内节能技术或产品的推广应用;5、黑色金属的铸造工艺的革新或者铸造设备的改良.
节省用工成本、降低不良品的流出率、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响应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大力引进此类新技术新设备.
目前所有车床全部数控化,且在与外资企业洽谈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方案.
家电类产品配套美的、格力、三星等大企业已进入市场十余年,并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
汽车类产品配套全球前三甲的客户,现有产品全部出口.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共建研发机构6光机电一体化合肥四维数控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空气中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光机电一体化本公司想联合相关机构,针对空气中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及快速检测技术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具体需求内容是:1、针对不同环境下,空气中微生物主要成份、含量及危害性,开展定量和定量研究,并形成数据报告;2、针对微生物含量及危害性,完善现有采样设备的功能,并进行中试生产;3、根据微生物含量及危害性,开展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并形成相关产品样机.
形成不同环境下的空气中微生物主要成份、含量及危害性的科研报告;完成采样设备的中试生产;研制出空气中微生物快速检测设备和技术.
本公司为从事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数控机床研发方面拥有较好的研发设施,较高层次的研发团队,并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同时,为研发智能型空气中微生物采样和检测设备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合作开发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6光机电一体化安徽驰纬电气有限公司电气自动化和智能配网技术电气自动化智能配网技术包括:1、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
2、智能环网柜技术人员.
3、SF6气体绝缘技术4、固体绝缘技术合作开发安徽锐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高速移动彩色物体的色彩和形状快速识别判断高速彩色视觉技术1、高速移动彩色物体的色彩和形状快速识别判断;2、工作气体压力0.
15~0.
5Mpa时,工作频率可达800Hz以上.
1、对速度为5m/s的运动物体,颗粒大小在0.
5~40mm之间,色彩为多种颜色或花斑.
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对其颜色特征和形状特征采样、存储和判断物体之间的颜色和形状差异,最后将高速运动物体分类.
2、高频电磁阀研制.
要求该电磁阀工作频率大于800Hz;工作气体压力0.
15~0.
5Mpa.
公司开发出了了矿用BeltScan系列履带式分选机、RS-B系列光电CCD色选机、RS-BH系列高速高精度CCD色选机等产品,研制的全新的CCD色选机产品,掌握了色选机的核心技术.
合作开发7生物医药安徽丰乐香料有限责任公司植物、中草药提取物精制产品与技术植物提取精制技术需求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血压、清除人体自由基、改善视力、防衰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的植物或中草药提取物的精制技术,此类产品主要用于药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行业,要求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工艺具有环保优势.
植物、中草药提取精制的中试或产业化技术,产品质量高于国内外市场同类产品,成本有优势.
公司拥有先进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
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安徽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关系.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7生物医药安徽深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抗原抗体的制备纯化技术新型疫苗和生物诊断产品深蓝医疗目前主要生产产品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各类抗原抗体目前均以进口为主.
我公司急需自主生产抗原抗体产品,为免疫诊断试剂盒解决原料来源问题.
具体需求内容包括抗体抗原纯化处理、胶体金标记、实验室配备及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等.
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色念珠菌等抗体抗原纯化达到批量生产技术.
本公司已按10万级净化建好细胞培养室,主要设备也已配备齐全.
(二氧化氮培养箱、高倍显微镜、全自动酶标仪)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共建研发机构安徽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生物经济相关技术研发生物工程基因测序研究中心、干细胞研究中心、生物介质研发中心、脑科学研究中心、干扰素研究中心、胰岛素研究中心、现代中药研发中心、生物能源研究中心、生物服务研究中心、生物智能研发中心、生物材料研究中心、生物装备研究中心、保健食品研究中心、生物环保研究中心、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建成半汤国家生物经济先行示范区,引领合肥乃至安徽区域经济的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00亿元.
十五大技术中心建筑规划设计完成,进入报批阶段;研究院组织架构已确定.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共建研发机构安徽科光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胶原蛋白技术生物科技、保健品技术人才要求有胶原蛋白专业研发和生产经验的人才,对生产设备、工艺有一定了解,对胶原蛋白深度加工,深度提纯肽,以及肽的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寻求技术合作.
生成制造胶原蛋白的高度提纯产品,以及高浓度肽的产品.
本公司项目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处于报建阶段,前期可以提供实验室记忆相关实验设备和器材.
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共建研发机构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8食品和农产品加工安徽省富硒香生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自热方便快食米饭生产技术生物技术合作开发方便快食米饭.
产品100%纯天然原料,不含任何人工合成色素、香精、糖精、防腐剂等对人体有害成分,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风味好,与传统方式烹饪的米饭有着同样的口感;自加热时间短,食用起来方便快捷;所配菜包口味丰富、营养配比科学.
利用纯天然原料,完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加热快,具备自然状态的色、香、味、形的米饭.
规模化生产每个发热包成本低于1.
5元.
公司系省级农业产业化、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主持国家星火计划、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等.
合作开发共建研发机构9电子信息安徽森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车载影音系统技术方案汽车电子汽车影音播放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收音机,USB/SD卡音视频的多媒体播放,iPod播放,GPS导航功能,蓝牙通信功能,wifi通信功能,支持多点触摸的电阻型及电容型触摸屏,TFT-LCD显示屏,CAN总线通信,手机与车机互联(APPlink、mirrolink、HML等方式)等功能,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
支持6寸~8寸(800*480)TFT-LCD显示模组的显示,支持GPS定位信息和惯导信息,U盘/SD卡等外置存储器可支持到32G,可解码mp3、wma、AAC、wav、ogg、ac3等格式音频文件,可解码mp4、MPG、MPEG、DAT、AVI、RM、RMVB、WMV格式的视频文件,可流畅播放1080p视频文件,可解码JPEG、GIF、bmp格式的图片文件,实现iAP协议,可控制Apple设备.
公司自主研发的MP3收放机系列、CD收放机系列、带导航功能MP5视频播放器系列,为江淮、奇瑞、昌河、众泰等配套,销量达40万台(套)/年.
合作开发技术转让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9电子信息安徽和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软件产品1、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等国家的行业标准,从顶层设计着手,构建基本数据结构;2、从文件、系统和管理三个层面加强安全性,解决病历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有效保证数字化医疗信息的安全性;3、对病历书写过程实施监控,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一种实时、高效、准确的手段,较好地解决在院病人病历的形式质量量化评价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4、创建一套独特的病人信息采集编辑功能,提高病人信息录入效率和准确性;5、在满足自由文本录入的同时,解决病历文档的结构化存储的问题;6、建立相关知识库,辅助临床医生诊断、治疗和检查决策;7、实现电子病历与HIS、PACS、LIS等数字化医学信息的集成,使电子病历系统真正起到面向以"病人为中心"、提供病人信息集成与服务;8、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行模块化扩展,如提供DICOM3.
0、HL7等接口.
提供各种基本框架的模块和模板,实现自定义功能强,方便用户自主、灵活扩展各种功能.
1、建立合理的电子病历的基本数据结构;2、建立半结构化病历生成技术;3、建立辅助的专用医疗知识库、建立规范合理的模板功能、控制病历书写过程中的复制粘贴功能和通过特殊技术记录和保留修改痕迹控制病历书写的修改和删除操作;4、通过实时动态质量控制方法,对病历书写过程中的时效和质量进行控制;5、通过自主的安全技术,对使用者进行权限分级管理设计,并保留操作者的登陆和操作日志,保存编辑、签名时间;6、建立医学知识库,辅助医生、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诊断、治疗、分析、合理用药等操作;7、通过特殊功能设定,保证病历可以进行连续打印、新页面打印等,并保证打印中不显示修改痕迹;8、提供良好的数据库维护功能和模板维护功能,方便操作者的各类维护工作.
本公司先后自主研发了医院信息系统(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医疗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安全电子文件密码服务中间件系统等一系列优秀软件产品.
共有十余项产品通过安徽省软件检测中心检测,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著作权证书;两项产品获得国家保密局颁发的涉密信息产品检测证书;一项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
合作开发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9电子信息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LED背光源自动化制造产业升级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背光源属于新型液晶显示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本需求是针对背光源的生产进行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实现背光源制造的自动化产业升级.
本需求分为以下5个部分:1、自动组膜机工艺路线确定;2、自动组膜机气动布局优化,膜材定位技术优化,生产效率的提升,良率提升;3、背光源成品不良检测技术,CCD画面检测技术,异物的识别与自动化定位,mura识别技术;4、背光源机械结构设计优化,以适应于自动化组装;5、背光源半成品自动组装技术研究.
1.
对13000平方米的厂房进行升级改造;2.
引入8套自动化组装设备;3.
前期开发出3款新型LED背光源,以符合自动化组装需求,进行初步产业化;4.
进行自动化组装关键工艺技术的突破,实现产品稳定量产,背光源年生产能力达到1100万片,实现年销售收入4.
18亿元.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是安徽省首家规模性背光源生产制造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背光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司掌握背光源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已获授权专利43项,年产LED背光源产品超过1000万片,近3年销售收入累计达到20亿元人民币.
合作开发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9电子信息合肥维尔思信息发展有限公司计算机及网络人才计算机及网络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公司决心引进更多的IT人才,包括项目管理人才、服务器存储及网络安全工程师、软件APP开发人员等.
提升技术水平,增强支撑能力,保障用户业务系统.
本公司专注为客户提供信息产品、服务与解决方案的专业供应与服务商.
目前是联想行业合作伙伴,Intel菁英合作伙伴,提供从桌面级(台式机、笔记本、办公外设)到企业级(服务器、存储、虚拟化),从客户端(瘦客户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到整体网络、安全、云解决方案.
技术服务合肥肥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技术人才互联网行业根据目前的网站规模,合肥论坛对互联网技术人才有较大的需求.
提升整体网站性能,保证网站稳定性,提升访问速度.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合肥论坛目前已成为省内论坛规模最大、用户数量最多、口碑最好、社区服务最完善的综合社区.
拥有近230万的正式注册会员,日浏览量超过400万次.
已经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
技术服务序号产业分类企业名称需求名称技术领域需求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技术指标已具备实施条件合作方式10其他志邦厨柜股份有限公司厨柜先进的制造技术、工艺家具制造业1、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箱体板加工工艺流程、台面加工工艺流程、门板加工工艺流程的研究开发.
3、新型环保材料的开发.
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
4、打造高科技智能化厨房.
板块尺寸误差≤1mm,翘曲度≤mm,板块封边≤0.
3mm,板块钻孔误差≤0.
3mm,实现快速制造,批量加工的生产流程.
占地182.
56亩,一期生产厂房在建,将建成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为实现百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合作开发金鹃广告股份有限公司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文化科技融合、新媒体技术、现代广告服务业1、2014年公司研发项目:RD1:金鹃手机台;RD2:微影特攻-金鹃微电影制播平台;RD3:微影特攻-微电影互联网集成平台;RD4:安徽省经济消费形态大数据研究平台;RD5: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视频内容生产应用平台;RD6:日常费用报销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软件开发2、2015年公司研发项目RD1:移动终端文化内容创作生产和文化传播平台;RD2:移动终端APP量产平台;RD3:移动终端微信公众账号量产平台;RD4:安徽省经济消费形态大数据研究平台;RD5: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视频内容生产应用平台;RD6:日常费用报销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软件开发.
通过新媒体技术研发,构建公司项目谋划标准化平台,建立成熟的项目申报标准模式.
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及工程技术中心,使项目研发相关工作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系统化操作.
通过大数据项目、移动终端营销平台等相关科研项目建设,在2013-2015年期间每年申报并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以上,这3年内转让或独占许可发明专利一项.
(1)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全媒体商业运营广告企业(2)安徽省首家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广告企业(3)首家研究基于安徽省的消费者形态分析大数据的企业(4)2013年度合肥市企业技术中心技术转让共建研发机构合肥市与在京中央高校产学研合作支持政策汇编一、《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一)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开放发展.
加快"引进来"步伐,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围绕省主导产业和各市首位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建设一批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和合作基地,着力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和高层次人才.
鼓励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
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深化合芜蚌试验区与中关村示范区等战略合作,促进区域经济技术联合协作.
(二)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扶持计划,以市或县为主,省、市或县共同支持,每年面向全球公开引进10个左右来我省创办企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省里按不超过市或县支持额度,对每个落地团队参股支持1000万元.
财政投入形成的股权按合同约定,部分或全部奖励给科技人才团队.
推进国家"千人计划"等各类引才、引智计划实施,对引进的特殊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国家和省"特支计划"为牵引,造就一批推动主导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
二、《安徽省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细则(试行)》省、市(或县)对下列机构购置用于研发的关键仪器设备,分别按其年度实际支出额的15%予以补助,单台仪器设备补助分别不超过200万元,单个企业补助分别不超过500万元.
省外或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我省企业设立的国家级应用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用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
三、《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一)省、设区的市(简称市,含省直管县)对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来我省创办公司或与省内企业共同设立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活动的省(境)外科技团队,给予支持.
(二)各市主动与省科技团队备选库的科技团队进行对接,商定组建公司方案,签订创业合作协议(市里支持每个科技团队不少于1000万元),项目成功落地后可申请省科技团队来皖创新创业扶持资金(以下简称"省扶持资金").
(三)省、市对省政府审定的科技团队,重点进行以下支持:1.
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亿元作为省扶持资金,支持10个左右的科技团队来皖创新创业.
2.
对来我省创新创业的科技团队,省对每个团队出资参股1000万元.
3.
科技团队创办的企业5年内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成功上市的,省扶持资金在企业中所占股份全部奖励给团队成员,每延迟1年上市奖励比例减少20%;或达到协议约定的主营业务收入、上缴税收等,按照协议约定给予奖励.
4.
科技团队可以其携带的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资金及研发技能、管理经验等人力资本入股,团队在所在企业的股份一般不低于20%.
5.
相关市在土地供给、基础设施配套、前期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提供以及科技团队成员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合肥市优惠政策合肥市2014年对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进自主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五大政策进行了调整,形成了"1+3+5+N"的政策体系框架:(一)政策框架体系"1"指的是一个若干规定,即《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试行)》.
"3"指的是三个管理办法,即《合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合肥市财政资金"借转补"管理办法(试行)》.
三个管理办法对新的投入方式作出了统一规范.
"5"指的是五大产业扶持政策,即《2014年合肥市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2014年合肥市推进自主创新政策》、《2014年合肥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2014年合肥市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和《2014年合肥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依据一个若干规定和三个管理办法,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分别拟定五大政策具体条款,确定重点扶持的产业和采取的具体投入方式,把"1"和"3"细化、实化、量化.
"N"指的是各产业政策执行部门按照"1"、"3"、"5"的规定,量身定制若干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
(二)四种投入方式1.
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安排1亿元,根据《合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新兴产业增长源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承担的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2.
天使基金安排4000万元,根据《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对高端人才创办的企业及省科技团队备选库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所创办企业给予优先扶持.
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3.
借转补安排6500万元,根据《合肥市财政资金"借转补"管理办法(试行)》,支持我市争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重大项目,并在本地产业化,给予其所获国家拨款额10%预拨专项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我市重点发展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项目,按单个项目研发费用一定比例给予预拨专项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支持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医疗卫生科研项目.
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4.
事后奖补(1)对下列机构购置用于研发的关键仪器设备,分别按其年度实际支出额的15%予以补助,单台仪器设备补助分别不超过200万元,单个企业补助分别不超过500万元.
省外或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我市企业设立的国家级应用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用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
(2)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企业建设的国家级质检中心,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组织的运行评估中获优秀等级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3)符合我市平台管理要求,经市科技部门认定或备案的各类新建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给予50万元资助;对批准组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组建期满后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考核优秀的,给予每家100万元运行经费资助;安排100万元用于新建院士工作站和在站院士生活补助.
围绕我市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新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资助.
合肥市情介绍一、基本市情合肥,安徽省省会,居江淮之间,拥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
辖5县(市),4区,4大开发区,市域面积1.
14万平方公里,人口761万.
自秦朝置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三国旧地、包公故里"之称.
半汤、汤池温泉闻名天下,享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区位交通优越.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中国中部最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KM的范围,覆盖中国东中部地区最发达的7省1市、5亿人口,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存在大量的机会,都是巨大的市场.
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已形成"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
铁路:未来几年将有10条高速铁路和电气化铁路交汇于此.
航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4E级、设计年吞吐量达2300万人次.
水运:2000吨级货轮可从合肥经巢湖、裕溪河通江达海.
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工程竣工后,年吞吐能力将超过50万标箱.
合肥已与长三角地区海关实行跨关区"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一体化通关.
拥有出口加工区和综合保税区.
科教资源丰富.
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表的《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中,合肥位列中国城市基础科研实力第三.
拥有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各类研发机构564个,中国科技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60所,在合肥工作的两院院士71人,在校大学生41万人.
福布斯《2011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中,合肥人才和创新指数均位居前列.
组建了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语音信息、现代显示、光伏光热、节能、环境工程、农产品加工研究院、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合肥家电技术工程院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
对外开放扩大.
先后与国外1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同18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
目前,已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在合肥投资发展,其中,有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5家,包括麦德龙、江森自控、日立、三洋、三菱商事、三菱电机、联合利华、ABB、可口可乐、伟世通、大陆轮胎、住友化学、法液空、家乐福、沃尔玛、乐购、丸红、韩国乐天、美国3M、丰田通商、威胜利、麦当劳、普莱克斯、东海橡胶、爱依斯、爱思开、百安居、三井物产、UPS、和记黄埔等.
先后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30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被列为未来10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其中合肥的社会公平竞争力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在第一位.
《日本大和证券》将合肥列为日资企业对中国大陆投资的首选城市.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肥是中国发展最快城市之一,"十一五"以来,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茅.
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发布世界增长最快都市经济体,按实际人均GDP计算,合肥排名全球第一;按就业计算,排名全球第二.
经过"十一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合肥的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大多从第17位、第18位,提升至或逼近前10位.
2013年合肥市围绕"新跨越、进十强"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在经济实力增强同时,多项经济指标实现更大突破:生产总值达4672.
9亿元,比上年增长11.
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
8和1.
1个百分点,人均GDP首次突破6万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7600亿元,实现增加值1907.
4亿元,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
4%,高于全国、全省4.
7和0.
7个百分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08亿元、增长23.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逼近1500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80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增长14%.
2014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63.
8亿元、增长10%.
1—4月,规上工业总产值近2700亿元,增加值680亿元、增长13.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1700亿元、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180.
4亿元、增长15.
3%;财政收入312.
4亿元、增长22.
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7.
6亿元、增长29.
3%.
一季度,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合肥生产总值居第10位(超过哈尔滨、石家庄、长春、西安市)、增幅居第5位;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第10位(超过福州、石家庄市)、增幅居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第2位(超过南京市)、增幅居第10位,其中工业投资总量居第1位、增幅居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居第10位(超过哈尔滨、福州、长春、济南市)、增幅居第2位.
三、产业基本情况合肥是一座新兴的综合性加工制造业城市,产业门类齐全,拥有机械、电子、化工、轻纺、食品、建材、医药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市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合肥工业实现跨越式赶超.
2013年完成工业投资1753亿元,增长18.
9%,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043.
3亿元,增长13.
8%.
全年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1位,增速居中部省会第1位;工业投资总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中部省会城市第2位,全市工业正朝着"新跨越、进十强"的目标奋勇迈进.
家电、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综合产能跻身全国前列,成为我市两大千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8.
5%、22.
9%,分别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4、8.
4个百分点.
成功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称号,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化率达56%,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制造业比重达到47%.
京东方8.
5代线、TCL、长安汽车、合肥联想、中国南车等一大批标志性大项目陆续落地或建成投产;新型平板显示、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公共安全、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我市今后更长时期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也先后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国家级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家电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称号.
我市已经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2013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612.
12亿元,增加值1907.
4亿元,同比增长14.
4%,已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家电、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
合肥是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公共安全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金太阳工程示范区".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拥有规模以上汽车整车及改装车生产企业1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300多家,2013年汽车产业产值715.
45亿元,江淮、安凯、长安等汽车产量达52.
06万辆,综合产能位居全国前列.
装备制造业:全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之一,重装变压器、锻压装备生产位于全国前列.
拥有日立建机、合力叉车、熔安动力、佳通轮胎、大陆马牌轮胎等知名企业.
2013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245.
62亿元.
家电产业:全国规模最大的"家电之都".
2013年家电产业总产值达1446.
31亿元,其中电冰箱、空调、彩电、洗衣机等"四大件"产量达5986.
9万台套,位居全国第一.
拥有海尔、美的、格力、三洋、荣事达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家电企业和500余家配套企业.
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全国重要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拥有伊利乳业、蒙牛、燕之坊、中粮粮油、娃哈哈、洽洽食品等一批全国著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13年规模以上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总产值637.
65亿元.
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总投资175亿元的京东方6代线已于2010年9月成功投产,实现了中国大陆32英寸以上液晶显示屏国产化的重大突破.
目前8.
5代线也已开工建设.
鑫昊PDP、住友化学和法液空、友达等一批项目陆续落户,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正在形成.
新能源产业:以晶澳太阳能、海润、彩虹光伏玻璃、阳光电源、美国3M等企业和项目为龙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正在形成.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做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重点打造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家用电器3个两千亿元级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4个千亿元级产业.
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公共安全等产业.
现代服务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旅游服务、社区服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和娱乐、城市综合体等.
zoecloud怎么样?zoecloud是一家国人商家,5月成立,暂时主要提供香港BGP KVM VPS,线路为AS41378,并有首发永久8折优惠:HKBGP20OFF。目前,解锁香港区 Netflix、Youtube Premium ,但不保证一直解锁,谢绝以不是原生 IP 理由退款。不保证中国大陆连接速度,建议移动中转使用,配合广州移动食用效果更佳。点击进入:zoecloud官方网站地址zo...
hostkvm怎么样?hostkvm是一家国内老牌主机商家,商家主要销售KVM架构的VPS,目前有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地的服务,站长目前还持有他家香港CN2线路的套餐,已经用了一年多了,除了前段时间香港被整段攻击以外,一直非常稳定,是做站的不二选择,目前商家针对香港云地和韩国机房的套餐进行7折优惠,其他套餐为8折,商家支持paypal和支付宝付款。点击进入:hostkvm官方网站地址hos...
近日华纳云发布了最新的618返场优惠活动,主要针对旗下的免备案香港云服务器、香港独立服务器、香港高防御服务器等产品,月付6折优惠起,高防御服务器可提供20G DDOS防御,采用E5处理器V4CPU性能,10Mbps独享CN2 GIA高速优质带宽,有需要免备案香港服务器、香港云服务器、香港独立服务器、香港高防御服务器、香港物理服务器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华纳云好不好?华纳云怎么样?华纳云服务器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