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刑是什么?
黥刑,在周朝被列入五刑之中,也被称作墨刑,墨刑类似现在的纹身,主要是在犯人的脸上或者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过刑的标记。
对墨刑最早的记录是在秦汉时期,当时墨刑叫“黥刑”当时英布就受过黥刑,所以英布也叫黥布。
所以在当时,一旦被使用墨刑,就相当于被钉上了耻辱柱,一辈子都需要受人嘲讽,永远都低人一等。
就算用特殊的办法去除了墨迹,但是疤痕也还是会留下来。
扩展资料
黥刑的发展:
西周初年的刑法中有五百条墨刑,在尚书—吕刑篇中甚至提出有上千条,可以看出,百姓稍有小过就会被处以黥面,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处以墨刑的人,不会影响劳作,这点是统治者及其乐意的,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很流行派黥面者去做苦役。
到了汉朝,初期墨刑沿袭了秦制,直到公元前167年,肉刑被汉文帝废除,把黥刑改为男子剃发,头戴铁具做四年苦役,女子则是改为去做四年舂(chōng)米苦役,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东汉末年。
汉朝以后,肉刑逐渐恢复,黥刑也渐渐被采用。
晋代时,如果奴仆逃跑,就要施以墨刑。
到了南朝宋明帝时期,对某些抢劫盗窃者施以黥刑,到了梁武帝时期又颁发了新的黥刑之法,然后515年被废除。
到了宋朝,黥刑统一改为用针刺,罪行不同,所刺的部位,刺的图案都不同,辽代和金代也有墨刑,只是在细节处有所差异,明朝实施黥刑的范围有所缩小,朱元璋规定,谋反的家属,或一些重罪者必须刺面,一些罪行较轻的犯人可不必刺面。
而清代的黥刑则是主要用在逃跑的奴仆身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黥刑
孙膑,黥布分别受了什么酷刑?
孙膑受膑刑,剜掉膝盖骨,英布受黥刑,脸上刺黑字。
膑刑是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膑辟:古代断足的酷刑;膑脚: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膑罚: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黥刑,又名墨刑,黵刑,刺字,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
是封建国家刑罚制度中的正刑;在汉文帝废肉刑之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黥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被废除。
扩展资料:
师弟庞涓做了将军,并没有忘记师兄孙膑。
孙膑当时在齐国,齐国又强于魏国。
庞涓怕孙膑被齐国重用后与自己为敌,便处心积虑地要去掉这个眼中钉。
经过周密策划,他假魏惠王之名邀请孙膑到魏国做客。
孙膑如约前往,庞涓却说孙膑来迟,怠慢了魏王,私自将孙膑处以膑刑,即剔除膝盖骨,使其不能行走。
孙膑后来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黥布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孙膑
你认为上官婉儿被黥刑的原因?
如果要我说,婉儿被施以黥刑,很有可能是因为朝政上的政治问题,与武则天发生冲突,婉儿认为自己正确,据理力争,所以才会惹恼一向自信的武则天,致使惨遭黥刑!这样才符合武则天的风度和上官婉儿本身的身份!毕竟上官婉儿时后宫侍婢,在怎样,也只是武则天身边的侍婢,又自幼成长在掖挺那种暗无天日的地方,怎么会为了武承嗣的事,和武则天闹得那样不可开交?何况,武则天应当知道武承嗣想娶太平公主,是为了成就他自己的野心,武则天又怎会将深深了解自己,自己一手培养起来,完全可以和自己才干相提并论的人嫁给武承嗣?那不是引狼入室,自取灭亡吗?毕竟武则天和婉儿之间有着血海深仇,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多少还是会有些戒备之心的吧!
故设黥刑以绝其源的意思
古人重视环境卫生,严禁在道路上乱倒垃圾,违者严惩不贷,绝不会姑息迁就。
《汉书·五行志》:“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
”颜师古注引孟康说:“商鞅为政,以弃灰于道必渫人,渫人必斗。
故设黥刑以绝其源。
”也就是说,为了断绝污染环境的行为,他们设了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后涂上墨炭)来惩罚犯人。
黥刑是什么?英布受了此刑后不会影响他带兵打仗吗?
在他脸上刺字,倒墨下去,以后一生都洗不掉。
。
。
。
最多也就是个破相,怎么会影响带兵打仗呢?宋朝有“刺字为兵”的制度,军士脸上都会刺了个字,狄青脸上也刺了个“制”字,也不会阻碍他成为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