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和项羽有没有真正的爱情?
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
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头两句是客观纪实,同时也是虞姬即将抒发感慨的情境铺排。
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和项羽的疑惑是一致的——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居然直接导致了对项羽精神状态直至未来命运的否定!大王您继续战斗的意气已经到头了,我也不愿苟活了。
虞姬凭什么判断出“大王意气尽”了?仅仅凭项羽闻楚歌而“夜起,饮帐中”吗?如果这是激将之辞,以自己不愿苟活激励项羽继续战斗,那么项羽和诸将的反应就不应该是“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而应该是怒发冲冠,决一死战。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话语的煽动力和传染性,虞姬精心设计的“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这一情境铺排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它真的让项羽和诸将失去了决战的勇气!
虞姬的态度是非常奇怪的。
作为项羽最宠爱的女人,当项羽遭逢末路,但尚未完全失败的时刻,她应该挺身而出,激励项羽,而不是附和项羽“时不利”的藉口,诱惑项羽在恶劣的形势面前低头。
毕竟项羽才三十余岁。
她深知项羽一生百战,出生入死,也曾有过“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从而击败秦军,起死回生的经典战例,也曾有过以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人,逼迫刘邦数十骑逃跑的经典战例;可是此时,虞姬非但不用以前的类似处境鼓励项羽,恰恰相反,反而哀叹“大王意气尽”!此刻项羽身边尚有八百余骑,俱是精兵良将,无不以一当十,即使打不过刘邦,起码可以保护项羽全身而退,以图东山再起。
事态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
项羽突围而出,到了乌江边,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
可见项羽不是没有渡江生息的机会,只是项羽固执地认为“天之亡我”,不愿渡河,“乃自刎而死”。
虞姬为什么不等所有的机会都用尽,再无生路时殉情,就这么匆匆忙忙就判了项羽的死刑呢?
虞姬这首被人赞誉为“坚贞爱情结晶”以及我国最早的五言诗(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的和歌,就这样散发出了可疑的气息。
我甚至怀疑她是刘邦效法西施而派往项羽身边的美女间谍。
以刘邦的智力和行事风格,以项羽的“妇人之心”和不听劝谏刚愎自用的性格,这是完全可能的。
可是史籍漫漶,不仅刘邦、项羽、虞姬的籍贯之间找不出丝毫的蛛丝马迹,就连虞姬最早追随项羽的时间也无可考了。
项羽与虞姬
楼上的全是废话
回答问题~不是那个时候认识的~据说虞姬是秦末的一个美女~因为欣赏项羽的英雄气概所以跟他在一起~所以是在咸阳
之后经历的战争比较著名的有彭城之战~那个打得爽啊~项羽带领3W骑兵把刘邦的56W大军杀得连家也不认识,并且俘虏的刘邦的爸~他老婆和子女若干.其次的就是破釜沉舟的那次战役了,它带来的历史意义就是使秦国终于灭亡了,其它的大大小小的战役还有很多,因为很多没名字,所以我也没办法讲了.大概有70多战吧~~其中这70多战均战无不胜,唯一输了的那次就是垓下之围~著名的霸王别姬的故事就这么发生了~内容不用我介绍了,是人的都应该知道吧.垓下之围其实也蛮经典的~但是充满了悲剧色彩.他当时准备带800骑兵突围(其实当时剩下的人已经不多了)当他们军队迷路的时候项羽问了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往左~于是就陷入了沼泽之中.后来也由此让汉军追上,当时项羽就决定快战(不是决战,意思不一样的),这个时候只剩下28骑~加上他总共29个人~当时他的老部下引船劝他回江东,而且手下的士兵也求他,但他拒绝了,于是他命令手下下马持短兵器和汉军交战~~最后他们这些人杀了几百个?几千个汉军,后面赶来的汉军都因此不敢上前,当然他自己也负了十多处的伤(司马迁说的),最后他怎么死的呢?他看见自己的老部下投奔了汉军,就跟他说这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听说汉王赏千金,分万户侯来买我的头~那就给你一点好处吧~说完就自刎了.唉.最后发生的一幕太惨了,尸骨未寒的他在一帮子丧心病狂的汉军的争抢之下~居然被分尸了~~~!!!!!!!!!!!太过分了~~~(个人情感),最后5人分得.最惨的事情终于来了.由于当时鲁过不肯投降,刘邦居然把他的头给他们看~~那个时候差不多根据我对史记描写的推断已经过了几个星期吧~(是冬天)~~~~就是这么对待他的.唉不说什么了.姐姐自己想去吧
虞姬的介绍?
虞姬,
虞姬
秦朝末年的著名女性人物之一 ,人称“虞美人”。
今沭阳县(沭阳,隶属江苏省宿迁市,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颜集乡人。
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相传容颜倾城,文武双全,舞姿美艳。
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史书中虽然没有介绍虞姬的结局,但后人根据项羽所作的《垓下歌》推断出她在楚营内自刎。
由此上演了一场“霸王别姬”的美丽神话。
她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虞姬,这个美丽的名字,将是我们心目中不朽的传奇。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按《史记》、《资治通鉴》载,项梁杀人避祸携项羽由下相奔吴中,即今日苏州地。
虞氏为会稽郡{秦末置春秋吴、越地域为会稽郡,以吴(今苏州)为郡治吴中望族。
项梁叔侄在此结交江东子弟。
虞姬,吴中虞氏美女(估计也是当地贵族)慕项羽英名,嫁与项羽为妻,陪伴左右。
抑或可以说是项羽有幸淂识虞姬,得此佳人,共谱华章。
虞常随项羽出征。
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项羽写)。
此际,这位叱
霸王别姬
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
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
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城东15华里、303省道南侧有虞姬坟。
后来清朝有位诗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诗一首:“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人民至今传颂不已。
更也有近代词人喋血赞扬虞姬的诗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英雄末路美人怨。
也持吴越薄钢刃,香魂血溅乌江岸。
”表现了虞姬忠烈的性格。
编辑本段姓名之谜 史
项羽与虞姬
书中对虞姬的介绍较少,甚至没有介绍她的姓名。
在《史记·项羽本纪》里记载道:“有美人名虞。
”因此后来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是有人推测“虞”是美人的名;二则“虞”是美人的姓,《辞源》备有此说。
而“虞姬”则是后人对其的称呼,关于“姬”这个字,也有一定的说法,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姬”就是她的姓;二则是“姬”是古代妇女的美称。
虞姬的姬可以归为第二义,即美称。
总而言之,人们目前只能得知虞姬的姓名与“虞”字有关,而她的真实姓名,却成为了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