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迅雷云播怎么看片

迅雷云播怎么看片  时间:2021-01-31  阅读:()

我校科研简报2016年3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第3期(总第29期)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主办2018年9月立足本土,放眼全球: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外成立9月28日,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宗明等出席揭牌成立仪式……中国西班牙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暨"上外—西班牙皇家学院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2018年9月18日至20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西方语系承办的中国西班牙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上外8项课题获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通知,我校8项课题获得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其中一般项目6项,青年项目2项,立项总金额160万……上外1项课题获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立项资助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通知,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我校德语系胡凯教授申请的"19世纪来华德意志人中国叙事文献的发掘与研究"获准立项……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II上外获12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日前公示,上海外国语大学共获12项,获奖数创历年新高,其中包括:学术贡献奖1项、学科学术奖10项、决策咨询奖1项.
其中,章振邦先生因创建新编英语语法体系为中国英语语言研究及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学术贡献奖,系上外学者首次获此殊荣……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III本期目录科研要闻资讯.
1第二届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高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1上外召开"中日韩合作与东北亚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
2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影响力报告发布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位居全国前列4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研讨会.
5首届"多语种+"视域下的国际组织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长三角学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6上外举办第六届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聚焦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发展.
7立足本土,放眼全球: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外成立.
9中国西班牙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暨"上外—西班牙皇家学院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
11科研项目进展.
13上外9项课题获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
13上外4项课题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科立项.
13我校4项课题获2018年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项目立项.
14上外8项课题获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14上外获批16项"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市级课题.
14我校1项课题获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资助.
15上外1项课题获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立项资助15上外3项课题获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资助.
16学术成果荣誉.
17上外国关学院学者科研成果在日本获奖.
17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获两项2018年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资助.
17上外期刊《中国比较文学》和《外语界》入选2018年上海市文教结合"高水平高校学术期刊支持计划"18上外获12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8中东研究所英文期刊《亚洲中东与伊斯兰研究》全刊资源在Taylor&FrancisOnline开放获取.
19上外中东研究所再次入选"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影响力榜单.
19学科人才建设.
20上外中东研究所多位学者入选中国亚非学会、中国中东学会新一届理事会20打造丝路学品牌:上外当选中国高教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理事单位20以人工智能技术开启智慧城市:上外教师被授予"嘉兴市领军人才"称号22学术会议交流.
23上外欧盟研究中心代表团访问法国和比利时多家智库机构.
23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的桥梁:上外国际教育学院承办"认知诊断与语言测试"学术研讨会.
23全国高校国际汉学与中国文化外译学术研讨会在上外召开.
24《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办"国际视野与中国话语"学术论坛.
26全国葡语国家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
28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上海市博士后学术论坛.
29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IV"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国际研讨会"在上外召开.
31学术讲座论坛.
33刘津瑜教授做客上外全球文明史研究所讲座.
33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在上外纵论全球治理与全球城市建设.
33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力法官来上外讲学.
34德国布兰登堡州经济与能源部长来上外讲座.
35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学者黄行在上外举办讲座.
35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1科研要闻资讯第二届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高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2018年6月23日,第二届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高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
论坛立足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新格局,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论.
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委员会、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舆情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本届论坛由主旨报告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传播新秩序、媒体和中国的全球形象、国际传播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三个分论坛组成.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埃及开罗美国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中国外文局、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智库的240余名学者出席论坛.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郭可教授主持开幕式.
党委宣传部部长衣永刚、科研处处长王有勇、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张红玲、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雪梅等出席会议.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热烈欢迎各位学者相聚上外、共同探讨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这一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议题.
姜书记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上外"多语种+"的办学理念,并深入阐释了语言与传播的关系.
提出要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努力打造中国国际话语权.
姜书记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新闻传播学院举办的"一带一路"媒体研修班,指出上外拥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这一领域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日报》周树春总编辑发表题为《在"建构"和"解构"中推进大国传播》的报告,指出新时代国际传播要展示中华民族的新形象,要构建面向世界的话语体系,要建设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大国传播,面对新时代严峻复杂的挑战,要保持忧患,通过影响主流社会,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群,影响未来,达到认识真实中国,认同中国发展,适应中国崛起的目标.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议程设置理论代表人物WayneWanta在《议程设置50年:我们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的报告中,回顾了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历史,指出该领域的第一项研究是在1972年,提出媒体报道事件越多,公众就认为这件事越重要的假设.
1996年,学者开始关注媒体报道是否会影响人们看待此事,也就是属性议程.
2004年理论再次发生了变化,学者们把研究目光转向了国家.
而议程设置的第三层不仅研究属性,还要研究其网络.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教授程红发表题为《战略性地在全球村中塑造中国形象》的报告,从广告营销的角度分析中国形象.
他指出,当中国品牌变强,作为华人在海外也会更加自豪,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份认同,会加深对中国的兴趣和对中国的理解.
比如阿联酋在20年前,有些人说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它,默默无闻,但通过国家品牌的塑造,现在都知道其旅游业发达.
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国家品牌战略,中国采用何种国家品牌战略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发表题为《关于国家传播战略的思考》的报告,阐释了国家战略与国家传播战略的关系,指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略,国家传播战略是希望通过建立强大的媒体展示理想的国家形象.

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传播体系,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正视文化差异,尊重传播规律坚持客观性原则,开展本土化与生活化传播;提升从业者跨文化沟通能力,包括认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2知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与争辩能力、整合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国家战略与国家传播战略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国家战略决定国家传播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而国家战略的最终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传播战略.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在题为《中国国际传播话语建设应有新思维》的演讲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和共同话语应当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基石.
它不但有助于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建立,还有助于突破"二元互斥"的思维逻辑和叙事框架,使中国的国际传播话语获得科学的支撑和道义上的支持.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于运全在题为《新时代中国形象塑造的新进路》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形象在国际传播上的现状存在"三差":国际上存在的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

新时代下中国国家形象定位是:"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
十八大以来东方文明大国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更加闪亮.
新时代下提升中国形象,可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发表《准确全面地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报告,首先指出当前讲"中国故事"存在的误区:片面地理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将其无限拔高,有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粗暴陈旧的方式来讲故事.
他指出,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做好中国事情.

影响一国国家形象的首要因素是国家行为,而包括讲故事在内的传播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原则是遵循传播规律,不是只讲"好故事",也不能一厢情愿,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要讲好世界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在题为《中国政党政治深水区政治传播的走向》的报告中指出,现代媒体和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固有的政治宣传效能面临挑战;基于国家—政党—社会三元结构中之"社会"的社交媒体会强势突进,未来中国的政治传播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局势.
闭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瑛主持.

本届论坛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102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智库的183篇论文,经过初选、匿名评审和终审等环节,有7篇论文荣获一二三等奖,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主任郭可教授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与会专家纷纷认为,论坛总结了对外传播的实践与经验,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为推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向世界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战略对策.
(新闻传播学院)上外召开"中日韩合作与东北亚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年7月14日,"中日韩合作与东北亚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隆重召开.
此次研讨会由上外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办,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韩梅、日本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副校长冯庆华等领导出席此次会议并发言.
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30名智库专家学者热烈参与学术会议讨论.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廉德瑰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韩梅提出,中日韩三国合作关系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三国能否真诚交流、能否寻求三国合作的最大公约数,能否共同抵御域外因素的干扰,不仅决定着未来三国合作的水平,也决定着本地区乃至整个亚洲的和平与繁荣.
三国应该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东北亚的美好未来.
日本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指出,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3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关系不应该停留在"搬不走的邻居"这一层面上,应该努力成为彼此的"友好邻居",希望中日韩三国能缔结东亚版的《爱丽舍宫条约》(又称《法德合作条约》),建立三国领导人的定期会晤机制,推动大规模青少年交流等等.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表示,上外很高兴能邀请到中日韩三国智库专家和学者参与此次讨论,相信此次大会能为中日韩合作与东北亚和平提供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从政治与安全、文化、"一带一路"等三个视角进行了深入研讨.

第一专题讨论为"政治与安全视角下的中日韩合作",谷野作太郎前大使主持.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教授、谷野作太郎前大使、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韩梅副秘书长分别就"东北亚区域安全态势与中日韩合作"、"中日韩合作的意义"、"中日韩三国与地区稳定"等做主题发言.
日本防卫研究所高桥杉雄教官、日本南山大学平岩俊司教授就"韩日关系的症结"、"绑架问题与日朝关系"等主题发表了观点.
上外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刘宏松教授、日本财团法人"亚太倡议"研究主干加藤洋一、韩国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东北亚研究室室长朴炳光分别围绕"美国因素与东北亚合作前景"、"地缘政治与中日关系的现状"、"中韩关系的障碍与解决途径"等展开讨论.
第二专题讨论为"文化视角下的中日韩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研究员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王少普教授、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相航一代理所长、日本同志社大学南海研究中心加藤千洋研究员、韓国庆熙大学朱宰佑讲师分别就"安倍价值观外交的文化意义"、"文化合作与中日关系"、"文化角度看中日韩关系"、"东亚价值观与韩中日关系"进行主题发言.
延边科学技术大学东北亚研究所所长李虎男教授、上外印度研究中心吴永年教授、韩国济州和平研究院院长韩仁泽教授分别就"中韩文化的共性思考"、"印度的佛教对中国的影响"、"韩国汉字的文化思考"等展开探讨.

有日韩学者认为,在价值观方面与中国不同,这是相互信任的基础问题,即便是向青年人讲述我们有共同的如儒家文化,或者汉字圈,但他们也很少对此感兴趣.
对此,姜锋强调,三国学者有责任努力促进三国间的理解和信任,应该意识到,在国际关系中讲价值观,是西方两大意识形态阵营冷战的产物,冷战已经结束,我们亚洲人不应跟着西方后面受影响,应该更多向青年人讲述东亚文化的共同点,促进青年人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为他们创造更多深入交流的条件,比如设立三国学生同班学习的研究生项目等.
第三专题讨论为"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日韩合作",朴炳光室长主持.
杨伯江研究员、韩国光云大学国际学部主任申相振教授、等分别就"日本参加一带一路的政治考量"、"韩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等参与讨论.
日本东亚共同体评议会常任副议长兼事务局长菊池誉名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主干泉宣道分别探讨了"一带一路与日本的态度"、"一带一路与日本"等议题.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兰教授、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廉德瑰教授等分别就"中日韩+X合作模式分析"、"东海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考"等主题进行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在就学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也对本次会议以及中日韩合作的未来发展各抒己见.
最后,廉德瑰教授对此次会议做了总结.
廉教授指出,今天的讨论可谓是"不畏浮云遮望眼".
2018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既是《中日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也是《日韩共同宣言》发表20周年,同时又是三国首脑会晤机制建立10周年,而且今年5月初中日两国重启首脑会晤,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在这样重要的年份举办此次"中日韩合作与东北亚和平"研讨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此前大多数专家学者对中日韩合作的未来持悲观态度,但从此次会议的交流来看大家还是能够向前看,对中日韩合作充满希望.
此外,通过此次会议文化视角的研讨可以看出,政冷经凉看"文温",文化外交可以大有作为.
廉教授代表上外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提出建议,今年举办三国首脑会晤机制建立10周年特别会议.
今后还可以将三国研讨会定期化,在中日韩三国轮流举办,进一步扩大在中日韩合作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4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闭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冯庆华表示,非常期待上外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讨论,为中日韩合作研究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影响力报告发布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9月5日,陕西高校"一带一路"智库机构联盟和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建设5周年成果发布会,会议发布了《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2018年度影响力报告》.
据报告显示,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的智库综合影响力位居全国第4;在分项影响力排名中,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的决策影响力居全国第5、学术影响力全国第4、媒体影响力全国第3、国际影响力全国第7.
《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年度影响力报告》依据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先进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展开动态跟踪研究,并定期发布,以切实推进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建设.
在评价指标体系上,主要由四个准则层和十个方案层组成.
四个准则层包括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国际影响力.
十个方案层分别是智库专家参与决策咨询或与决策者交流的次数;智库专家中到政府部门中的任职人员比例以及智库人员曾在政府部门任职的人员比例;智库作为主办方举办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主题的国内国际会议的次数;智库人员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出访的次数;智库承担省级以上项目及公开出版学术专著、学术论文、会议论文集和连续型研究报告等的数目;智库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报道或在媒体上发表成果的次数;智库网络建设,包括智库专家拥有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的数量;智库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政策的宣传机构作用;国际知名度、国际声誉;与国外同类机构合作交流的次数等.
在研究方法上,《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2018年度影响力报告》主要采用了德尔菲法,获取了被访专家对现有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的主观评价信息,并运用AHP法及yaahp软件处理信息、计算权重等,从而获得了中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综合排名与分项排名的最终结果.
成立于2015年9月的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立足教科研、智库及教学建设,聚焦全球丝路学转型下的中国丝路学建设,以重大现实问题导向为主,与国内外智库机构协同创新,形成人文、经贸、安全"三路并举"的丝路学研究范式,构建中东、东南亚、中亚、美欧(含拉美)等四大板块的全球研究视野,着力深化中国丝路学学科建设的内涵.

2017年,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创办《新丝路学刊》(季刊),致力于打造中国丝路学研究阵地,坚持政策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既对"一带一路"和沿线国家与地区"战略对接"实践中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展开动态研究,还发掘并利用西域学、敦煌学、吐鲁番学及郑和学等最新静态研究成果来深化动态研究,更要对国际体系转型、国际关系变革、全球治理等丝路学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展开动研究.
与此同时,2017年,10卷本"丝路学研究·国别和区域丛书"问世,并获得学界及舆论的高度评价;同年,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伊斯兰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得以设立.
2017、2018年,上外丝路所连续进入上海市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先后获批战略研究项目2项,以及系列学术论坛"丝路学·国际论坛"等.
自2016年开始建设的"中国丝路学研究网",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5则旨在对接全球丝路学研究前沿与"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力图实现全球丝路学研究的大数据空间,为推进全球丝路学转型、提升中国丝路学研究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提供平台支撑.
在此基础上,丝路所又逐渐打造出了丝路茶坊、"丝路学·青年论坛"、丝路笃行、《丝路学·系列智库报告》《丝路要报》《丝路学动态》、丝路课堂等系列学术品牌.
2018年7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成立,上海外国语大学当选理事单位,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教授受学校委派出席会议,并当选为理事.
此外,由马丽蓉教授主编、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团队撰写的《中国新疆周边地区"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研究报告》《中国新疆周边国家"丝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研究报告》等即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

今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下一阶段推进"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则是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据悉,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将紧紧围绕"上外丝路学"建设,打造"特需强"的高校智库,为"一带一路"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
(丝路战略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研讨会2018年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在新学期研究生的第一堂课上,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举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研讨会.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杨洁勉教授以《论习近平外交哲学思想的建构和建树》为主题,以丰富的外交实践本原、中国传统哲学的当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以及新时代外交哲学的国际化等四个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进行了高度总结,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外译和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在研讨会上指出,上外教职员工要根据教育部党组和上海市的有关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将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上外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基地.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在研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学术心得,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传承与创新,植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原副会长朱威烈指出,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国际公共产品特点和属性,准确把握其新兴大国外交的特点,要重视发挥政治学学科在培育国民大国意识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人民立场,包括以"亲诚惠容"处理周边关系,以"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以"美美与共"推动文明互鉴,以世界人民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讨论环节,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方晓、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中心主任吴莼思、上外宣传部部长衣永刚、上外科研处处长王有勇、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交系系主任王联合以及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院毛瑞鹏等进行了讨论发言.

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教师代表江天骄、王昆、范心竹,政治学一、二年级博士生以及来自意大利、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6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讨论互动.
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根据上海市社联的要求,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推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进课堂活动,得到了上外校领导以及宣传部、科研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广大研究生和留学生群体中引发了热烈讨论和积极反响.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首届"多语种+"视域下的国际组织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长三角学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9月6日至9月7日,首届"多语种+"视域下的国际组织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长三角学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论坛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
上海市学位办束金龙主任,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会议服务司司长ShivonaTavares-Walsh;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译联副主席黄友义,纽约联合国总部新闻部新闻和媒体司司长姜华,欧洲议会多语种外联部笔译司司长AlisonGraves;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来自国内外兄弟院校师生一百余人出席本次论坛.
束金龙在致辞中提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会议及语言服务提出的新挑战,目前国际组织对复合型语言服务类人才有较大的需求.
而随着中国在国际治理中的担当与贡献与日俱增,高校应建立与国际组织需要相衔接的人才培养、储备、输送和选派机制,让更多优秀青年学生有机会和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黄友义强调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国际组织服务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专业精神"以及"具备国际交往的基本功".
李岩松表示,上海外国语大学一直将推进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在提升翻译水平、加强翻译队伍建设、促进翻译学术交流、推动翻译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积极组织引导作用.
论坛同时开设了题为"CognitiveTaskAnalysisasFoundationforTeaching""CompetencesofT&Igraduatesinthe21stcentury"的两个平行特设讲座;以及题为"国际组织制度研究""国际组织需求的口笔译人才培养""国际组织语言服务研究""国际交流背景下的翻译研究"等四个平行研究生论坛.
本次论坛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相关专业的学者及研究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创新、合作的平台,建构了更加开放、丰富、立体、广阔的交流渠道,营造了思想碰撞、学术争鸣的良好氛围;也有助于促进口笔译专业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推动学科的发展,使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向国际组织输出人才的摇篮.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最早与联合国建立合作关系的高校之一,是国内唯一同时与联合国、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建有机制性合作关系的院校,在对接国家培养国际组织人才的战略思路、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的语言服务人才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高级翻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7上外举办第六届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聚焦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发展中东地区集中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与治理难题,安全与发展问题十分复杂而又相互关联.
中东剧变以来,旧有冲突与新的转型交互作用使中东地区治理更加复杂和艰难,并加剧了安全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为破解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发展问题,推动中东研究向纵深发展和中东研究国际学术共同体的建设,2018年9月15日至16日,第六届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本届论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中国中东学会和英国牛津大学中东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和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西亚研究中心协办.
来自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埃及、伊拉克、阿尔及利亚、阿联酋、苏丹、土耳其、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新加坡、菲律宾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外交官、商界和媒体界人士共160余人出席论坛.
9月15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冯庆华教授主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教授,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宫小生,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杨光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中东中心主任尤金·罗根教授先后致开幕辞.
李岩松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以"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发展"为主题,广泛探讨中东地区安全与发展问题的现状与趋势、中东主要国家的发展转型、中东地区安全格局与安全结构、外部世界与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发展、"一带一路"与中东地区发展等议题,挖掘中东安全和发展困境形成的根源,探寻解决中东安全与发展难题的出路,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后第一单元的主旨演讲.
中国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中国前驻沙特大使李成文,英国牛津大学中东中心主任尤金·罗根教授,法国KEDGE商学院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海亚·祖必和教授分别以"中东的安全与发展:中国的贡献""反对革命与'阿拉伯之春'的终结"和"中东国家安全战略与政策"为题作主旨演讲.
第二单元的主旨演讲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主任朱威烈教授主持.

中国前驻阿联酋和约旦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刘宝莱,欧洲中东学会副会长、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名誉教授蒂姆·尼布洛克,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亚当·罗伯茨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李伟建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林聪研究员分别以"当前中东地区面临的安全与发展困境""安全、经济与稳定:沙特政权转型的动因分析""中国中东外交的总结与思考""'阿拉伯之春'的命运""当前中东安全问题及其治理"为题作主旨发言.
9月15日下午,与会代表以分论坛形式围绕"中东安全形势的历史与现实""中东安全形势的现状与前景""埃及与叙利亚的安全与发展""东地中海地区的安全与发展""海湾地区的安全与发展""西方、亚洲国家和中东的安全与发展"六大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中东地区安全与发展:理论与实践"分论坛第一单元的研讨由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余建华研究员主持.
来自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查塔姆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印度空军研究中心、丹佛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的7位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中东发展"先后作会议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8该分论坛第二单元的研讨由上海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图鲁·凯斯金教授主持,来自伊拉克纳赫兰战略研究中心、美国维克森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山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的8位学者围绕"恐怖主义与中东地区安全"先后作会议发言.
"中东安全形势的多重动因"分论坛第一单元的研讨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主持.
来自菲律宾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北京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7位学者围绕"中东安全形势的历史与现实"展开了深入研讨.
该分论坛第二单元的研讨由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主持.

来自伊拉克人力发展大学法政学院、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院、牛津大学中东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等机构的7位学者就"中东安全形势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
"埃及与叙利亚的安全与发展"分论坛第一单元的研讨由牛津大学中东中心主任尤金·罗根教授主持.
来自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8位学者围绕"埃及与非洲裔阿拉伯人"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该分论坛第二单元的研讨由《文汇报》编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智库理事唐见端主持.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英国爱丁堡大学、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湘潭大学海湾研究中心、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的6位学者围绕"叙利亚的安全与发展"进行了广泛且热烈的讨论.
"东地中海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分论坛第一单元的研讨由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林聪研究员主持.
来自美国堪萨斯大学、印度国立伊斯兰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四川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意大利都灵国际问题研究所、匈牙利佩斯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的9位学者围绕"土耳其的安全与发展"进行了讨论.
该分论坛第二单元的研讨由法国KEDGE商学院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海亚·祖必和教授主持.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等单位的5位学者围绕"巴以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海湾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分论坛第一单元的研讨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良祥副研究员主持.
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社会公正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和上海大学等单位的8位学者围绕"伊朗的安全与发展"这一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该分论坛第二单元的研讨由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杨光研究员主持.
来自广州大学外语学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牛津大学中东中心、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等机构的9位学者围绕"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安全与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
"西方、亚洲国家和中东的安全与发展"分论坛第一单元的研讨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主持.
来自印度国立伊斯兰大学西亚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阿联酋外交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以色列海法大学亚洲研究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10位学者围绕"亚洲与中东"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且广泛的研讨.
该分论坛第二单元的研讨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刘胜湘教授主持.

来自印度世界事务理事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的5位学者围绕"西方与中东"这一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99月16日上午的大会演讲由法国KEDGE商学院地缘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叶海亚·祖必和教授主持.
中国前驻摩洛哥大使孙树忠、英国牛津大学中东中心迈克尔·威利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和全球治理研究所所长叶青研究员先后以"新时期的中国与摩洛哥关系""马格里布国家的领导人及其继承问题:危机或延续""以发展促和平:论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港口建设"和"新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为题作大会演讲.
随后的分论坛总结汇报环节由中国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中国前驻沙特大使李成文主持.
六个分论坛代表分别就各自论坛发言者的主要观点、涉及领域和研讨情况进行了汇报.
当天上午的闭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主持.

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先后作总结发言.
刘中民教授在发言中总结了有关中东地区安全与发展这一议题仍需深入研究的六组关系,即自主与依附的关系、改革与革命的关系、中道与极端的关系、对话与对抗的关系、团结与分裂的关系、威权与民主的关系.
姜锋书记在发言中强调,中东研究需要超越传统的学术话语和研究范式,指出当前许多中东国家转型艰难,改革乏力,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社会矛盾尖锐.
安全与发展是当前中东国家面临的两大任务,实现中东的安全与发展,是中东地区、全体亚洲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利益之所在.
本届论坛分为一个主论坛、六个分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在一天半的时间里,紧锣密鼓,围绕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无论是唇枪舌剑,观点相异的碰撞,还是超越不同认知所实现的共鸣,都是情系中东的世界关怀.
由中东研究所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志愿者组成的会务组为本届论坛的顺利召开付出了巨大努力,在前期联络、会务接待、媒体传播、食宿安排、紧急医疗、后勤服务等重点环节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强调团队协作和整体服务意识,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我校高翻学院同传团队为论坛提供了高质量的翻译服务;党办、校办、外事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宣传部、研究生院等部门为本届论坛的成功召开提供了大力支持.

上外中东研究所创立的"亚洲与中东"国际论坛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东研究学术平台之一,也是上外"一流学科"建设、国际化发展、区域与国别研究和建设"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中东研究所)立足本土,放眼全球: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外成立9月28日,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宗明等出席揭牌成立仪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李永智副主任宣读研究院设立通知.
仪式由上外校长李岩松主持.

该研究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下,发挥上外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依靠国内外伙伴高校、研究院所的特色优势而组建.
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精神,聚焦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对外交流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服务上海卓越全球城市、"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战略与实际需求,已于2017年被列入《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专项行动.
翁铁慧副市长在致辞中表示,研究院的成立对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10信、经济融合和民心相通,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研究院发挥特色特长,着力打造差异化优势;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推进实体化运作,着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许涛司长肯定了上外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期待研究院能整合资源,打造学术重镇,发挥"建言者"作用;面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发挥"高架桥"作用;立德树人,培养高端人才,发挥"育才池"作用;扎根田野,注重实地研究,发挥"践行者"作用.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介绍了研究院建设情况并强调,为治国理政服务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协同共进是高校发挥整体实力的有效路径,将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各个"岛屿"协作成为"群岛"提供支撑是研究院的基本服务宗旨.
上外校长李岩松指出,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是一个学术的共同体.
但它不仅仅是上海的兄弟学校和科研机构,也是包括全国的,甚至是世界的,真正地做学术、做有深度、有思想的研究基地.
据悉,研究院自筹建以来,充分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社情和民情研究,积极打造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专题数据库,开展海外田野调查,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专项课题,撰写《世界智库观点摘编》《区域国别动态周报》《国际焦点问题专报》等研究报告,众多咨询报告被各级政府采纳,积极接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专家和代表团,组建"海外田野调查队",多名专家先后在中东、非洲、南亚、中亚等开展田野调查,与权威出版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学术文库成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建言献策.
未来,该研究院将以"立足本土,放眼全球"(GlobalatHome)为建设理念,以推进学术管理机制、学术生产机制和学术支撑机制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建设,努力建成有鲜明特色的高端智库、高端人才培养储备基地、国际舆情研究高端平台和信息数据中心,积极构筑集"资政、咨商、启民、育人"功能于一体的国内、国际学术共同体.

为响应中央"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上海市"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的倡议,研究院还将设立特色研究生专业硕士班,开设"全球文明史研究"、"文明互鉴与融通"、"欧洲一体化研究"、"区域国别研究方法"等方向,加强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研究生的跨校培养.
近年来,上外以"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办学愿景,稳步推进战略语种人才培养、储备和应用体系建设,致力于培育"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战略语种人才,已经或即将开设的课程项目如"欧亚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班""拉美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世界语言政策特色研究生项目",卓越学院"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国别区域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外交外事人才实验班"等.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授出席活动并致辞.
来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等16家院校的校领导、52家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和备案中心的负责人、30家上海高校智库负责人一同出席揭牌仪式.
20多家媒体记者现场报道本次活动.
(党委宣传部)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11中国西班牙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暨"上外—西班牙皇家学院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2018年9月18日至20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西方语系承办的中国西班牙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西班牙皇家学院院长比利亚努艾瓦及其代表团、西班牙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歌华麓、西班牙驻华使馆教育参赞莫兰西娅、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院长易玛、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语言文学院院长圣地亚哥·费尔南德斯教授、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周敏康教授、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大学亚非学院院长达戈贝托安普罗特略教授、南京大学陈凯先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郑书九和常福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外事处处长张红玲教授和王征副处长、上外附中校长束定芳教授、西方语系历届系领导孙义桢教授、徐瑞华教授、陆经生教授、于漫教授等国内外五十多所高校和中学以及出版机构的逾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期间,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专门会见了西班牙皇家学院代表团.

开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和西班牙皇家学院院长比利亚努艾瓦致辞.

李岩松说"西班牙皇家学院为世界西班牙语学界的最高权威机构,自1713年创建以来,在维护西班牙语的纯洁性和规范化方面有卓越贡献,并与世界23个世界西班牙语学院组成的联合会,积极寻求西班牙语多样中的统一.
此次大会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西语教师和学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成果、互通经验的平台.
上外将大力支持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在美丽精致的虹口校区设立实体中心,并配备专业人员开展各类西语教研和学术活动,为中国西班牙语卓越人才的培养和高层次科研合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该中心将在广袤的西班牙语世界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对建立一个开放而包容的汉语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比利亚努艾瓦表示,中国西班牙语教学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上海外国语大学一直处于中国西班牙语教育教学领域的前沿,双方合作将有力推动西班牙语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随后,李岩松和比利亚努艾瓦为双方共建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皇家学院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会议期间,来自国内外的权威学者作精彩的主题演讲,分享西班牙语教学和研究的前沿资讯,如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吉列尔莫·罗霍和欧亨尼奥·马丁·富恩特斯共同介绍了西班牙皇家学院的Enclave数字平台、上外附中校长束定芳介绍"中国外语界的语言和语言教学研究"、皇家学院院士吉列尔莫·罗霍介绍"西班牙语外语教学中的篇章语料库"、北外郑书九教授"新世纪中国高校的西班牙语教学的机遇与挑战"、皇家学院院士萨尔瓦多古铁雷斯奥多涅斯概括"西班牙皇家学院的创新"、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教授华金加里多分享"中国西班牙语研究的话语分析"、上外陆经生教授报告"语言文化距离与中国西语教学策略"、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周敏康教授指出了"提升中国西班牙语教学质量的国际化道路"、上外于漫教授分享了"《西班牙语课程标准》发布背景下的西语语言能力规划与衔接"、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学莫斯克拉教授分享"指导中国研究生修读西班牙文学学位的经验"、《墨西哥与环太平洋地区》杂志主编诺拉普雷西亚多报告了该杂志有关中国的研究.
随后,在"高校组"、"国际合作组"、"智慧教学组"和"中学组"四个分论坛的深度交流会上,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的院长和系主任,以及苏州外国语学校和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的校长发分别主持并担任互动专家,和与会代表开展交流和讨论.
此外,在会议期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展示了国内西班牙语教学和语言文化相关书籍,为国内外与会者提供了最为全面的前沿参考.

闭幕式上,西班牙皇家学院院长比利亚努埃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主任于漫一致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12认为,中国的西班牙语教学机遇和挑战并存,西班牙皇家学院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建立的全球第一所联合研究中心,将极大促进中国高校、中学和科研机构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国的西班牙语的教学、研究和传播.
双方将以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开展系列西语教学研究和学术文化活动,拓宽双方交流领域,丰富合作内涵.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及"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皇家学院研究中心"的建立,是我系实践"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受到了国内外重要媒体的广泛关注.
(西方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13科研项目进展上外9项课题获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根据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我校共有9项课题获准立项.
其中,规划基金项目4项,青年基金项目5项.
按学科分类,语言学4项,外国文学1项,艺术学1项,经济学1项,管理学1项,交叉学科1项.
具体项目清单如下:项目名称负责人项目类别学科高校外语教师网络学术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研究孙钦美青年基金项目语言学普通话二语塞擦音感知的实验研究吴菲青年基金项目语言学中美EFL与CFL教材意识形态导入对比研究柳华妮青年基金项目语言学复数行为在量词型语言中的实现研究——基于现代汉语的考察桑紫宏青年基金项目语言学德国女性文学史论研究张帆规划基金项目外国文学日藏宋元画及其收藏认知差异研究吴爽青年基金项目艺术学多重异质性个体的经济波动福利效应:微观机制、数值模拟与政策研究张耿规划基金项目经济学在线服务型商品的选择过载效应及其神经机制研究徐四华规划基金项目管理学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社交媒体使用对其政治伦理影响的实证研究张军芳规划基金项目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科研处)上外4项课题获得2018年度国家自科立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国科金发计〔2018〕84号),我校4位老师获得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具体情况如下(经费单位万元):批准号项目名称负责人院系类别资助经费71873089股票市场崩盘的行为与神经机制研究:从个体非理性到集体非理性的转换杨晓兰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面上项目4971802135社交网络营销者生成内容(MGC)传播参与研究:基于控制威胁与秩序需求视角李玉豪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青年项目1871802136分享经济模式下供给者定价研究:从亲社会行为的视角万飞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青年项目1871802137任人唯亲,还是举人为贤领导者认知风格对家族企业继任者选择的影响机理研究曹春辉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青年项目18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14(科研处)我校4项课题获2018年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项目立项根据上海市教委关于公布2018年度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我校共有4项课题获准立项.
其中,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3项.
具体立项名单如下: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类别负责人1生态系统视角下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发展的资助培养研究一般项目王骏2身体活动对中国与加拿大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青年项目李凌姝3上海台北两市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中安全预防管理比较研究青年项目宋玉婷4高校体育双语化教学探究——以新兴项目旱地冰球为例青年项目何宁宁(科研处)上外8项课题获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通知,我校8项课题获得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其中一般项目6项,青年项目2项,立项总金额160万,具体名单如下:负责人项目名称项目批准号项目类型立项金额(万元)俞祖成我国慈善组织认定制度的实施困境及其对策研究18BZZ090一般项目20马丽蓉"一带一路"与中国新疆周边国家伙伴关系发展研究18BGJ020一般项目20王欢多元文化视阈下托勒密埃及的宗教和合现象研究18BSS021一般项目20杨波大国博弈视角下的中亚语言竞争与语言规划研究18BYY058一般项目20陈沛芹十九大后国际舆论新走势与新格局研究18BXW065一般项目20姜智彬人工智能重构下的广告运作流程研究18BXW105一般项目20郝诗楠中央全面管治权与香港民主政治发展的相互支持关系研究18CZZ040青年项目20陈越洋当代中东伊斯兰国家穆斯林青年极端化问题及其治理研究18CZJ017青年项目20(科研处)上外获批16项"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市级课题据沪府发研科委[2018]303号文通知,我校以下16项课题获批2018年度上海市人民政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15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化政策"研究基地专项课题.

姓名项目名称周雨阳洛杉矶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周小舟伦敦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朱燕巴黎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胡凯汉堡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齐昕莫斯科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谢秦东京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王岩巴塞罗那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金慧婷首尔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余泳利雅得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华瑀欣蒙特利尔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孔令涛卡萨布兰卡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孙钦美约翰内斯堡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鞠舒文开罗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于漫布宜诺斯艾利斯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徐亦行里斯本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张维琪圣保罗提升城市品质的政策与举措(科研处)我校1项课题获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资助根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公示名单",我校1项课题获准立项.
课题负责人为新闻传播学院王庆福副教授,课题名称为《纪录片讲述"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研究》,项目类别为一般项目,资助经费18万元.
(科研处)上外1项课题获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立项资助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通知,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我校德语系胡凯教授申请的"19世纪来华德意志人中国叙事文献的发掘与研究"获准立项,项目批准号为2018VJX015,资助经费40万元.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由国家社科基金于2018年设立,实行限额申报,重点围绕对国家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投入不足的基础学科,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而亟需抢救的濒危学科,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具有重要作用而有待加强的特色学科等.
(科研处)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16上外3项课题获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资助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通知,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于9月19日公布.
我校3项课题获准立项,立项率为33.
33%,具体名单如下:负责人项目名称项目批准号学科院系任嘉欧元区宏观经济失衡与调整研究18FGJ006国际问题研究国际金融贸易学院章远全球化时代宗教冲突的地区比较研究18FGJ007国际问题研究中东研究所王蓓丽个性与文体——论塞维尼夫人的生活及书信世界18FWW013外国文学法语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类别之一,旨在鼓励和扶持在基础研究领域潜心治学、锐意进取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
(科研处)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17学术成果荣誉上外国关学院学者科研成果在日本获奖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俞祖成副教授于2017年4月在日本出版的专著《現代中国のNPOセクターの展開》,于2018年6月9日获得"日本NPO学会优秀奖".
日本NPO学会每年度组建由该领域最权威专家组成"选考委员会",基于公正公平的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评选出年度优秀科研成果.
俞祖成副教授获得日本NPO学会优秀奖,开拓了我校政治学科行政学(尤其是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研究,提升了我校中日非营利组织研究在我国学界的影响力,推进了我校政治学科在相关新领域的建设.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获两项2018年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资助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在上海市宣传文化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内设立,用于提高上海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依据《上海市市级宣传文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财教[2014]34号)、《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新出[2014]65号)及《2018年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申报指南》,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开展了2018年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经过"初核、初评、定评"三级评审,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和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分别获得资金资助20万元.
《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网罗人类思想史上最为经典的著作,如《孙子兵法》《君主论》《资本论》《梦的解析》等,由研究专家撰写深入浅出的简明读本,让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把握作者生平、学术渊源、原著精华、学术影响等关键信息,快速拓展知识面,打下扎实的人文功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编写学术委员会由牛津、哈佛、斯坦福等名校的教授、专家组成.
作者来自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学府.
译者包括来自上外、广外、复旦、华师大等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和青年教师等.
丛书首批共100册,涵盖11个学科(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文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配有音频、视频,适应互联网时代新需求.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专业从事外语学术出版工作,出版内容涵盖了语言研究、文学与文学史研究、翻译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跨文化研究等外语研究领域的主要分支.
中心隶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形成了全面、完整的外语学术产品体系,囊括了国际和国内外语研究领域取得的诸多重要成果,既包含从国外出版社引进的一流著作,又呈现了国内学者的优秀原创性研究成果,经典性与前沿性并存.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18上外期刊《中国比较文学》和《外语界》入选2018年上海市文教结合"高水平高校学术期刊支持计划"据沪教卫党[2018]241号文通知,2018年上海市文教结合"高水平高校学术期刊支持计划"入选项目41项.
其中我校有两项入选,分别为《中国比较文学》申报的"建设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比较文学学术期刊"和《外语界》申报的"《外语界》数字化服务质量提升计划".
我校将认真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确保两个项目的质量,按时完成项目.
两项入选项目的期刊单位将认真落实期刊质量提升计划既定目标,不断创新办刊模式,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为行业和社会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为发展本市学术出版作出更大的贡献.
(科研处)上外获12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日前公示,上海外国语大学共获12项,获奖数创历年新高,其中包括:学术贡献奖1项、学科学术奖10项、决策咨询奖1项.
其中,章振邦先生因创建新编英语语法体系为中国英语语言研究及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学术贡献奖,系上外学者首次获此殊荣.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学术贡献奖(1项)序号代表作获奖者1《新编英语语法》(系列)章振邦学科学术奖(10项)序号成果名称成果类型获奖者获奖等级1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中的中国意识成长及中国学派前途论文郭树勇一等奖2叙说的文学史著作乔国强二等奖3语言类型学探索著作金立鑫二等奖4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百科全书著作梅德明等二等奖5伊斯兰文明的反思与重构——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研究著作丁俊二等奖6郑振铎研究书系著作陈福康二等奖7冷战后美国中东军事基地的战略调整论文孙德刚二等奖8政府效率、社会决策机制和再分配偏好论文杨晓兰等二等奖9论《旧衣新裁》中的"衣服"与"裁缝"论文孙胜忠二等奖10语言社会功能的当代理解论文赵蓉晖二等奖决策咨询奖(1项)序号成果类型获奖者获奖等级1研究报告孙德刚二等奖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19(科研处)中东研究所英文期刊《亚洲中东与伊斯兰研究》全刊资源在Taylor&FrancisOnline开放获取为增强中国中东研究的国际话语权,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英文期刊《亚洲中东与伊斯兰研究》(AsianJournalofMiddleEasternandIslamicStudies)第一卷(2007年)至第十一卷(2017年)往期文章资源在Taylor&FrancisOnline网站全面上线.
《亚洲中东与伊斯兰研究》创刊于2007年,2009年迄今为季刊,2018年开始由Routledge出版社出版.
期刊作者群遍及东亚、南亚、中东、非洲、欧美等地区,所刊发论文议题涉及伊斯兰世界政治、安全、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其着力点在于向世界传递亚洲学者对中东与伊斯兰的观点与思考.
期刊严格执行来稿的专家匿名评审制度,侧重刊发高质量的原创性论文.

读者可登录网址https://www.
tandfonline.
com/action/showOpenAccessjournalCode=rmei20,登录《亚洲中东与伊斯兰研究》网站主页,免费下载往期文章.
(中东研究所)上外中东研究所再次入选"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影响力榜单2018年9月,在天津举行的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
我校中东研究所再次入选"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影响力榜单,排名较上一年度上升两位,位列第五,成为全国中东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校智库.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8》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编撰完成、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该报告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反映"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成效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报告推出了2018年中国"一带一路"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智库、地方性智库、社会智库和高校智库四大榜单.
其中,"一带一路"智库影响力指数从智库研究视角,围绕研究成果、传播平台、社会关注三个方面,评价"一带一路"相关智库建设进展及其社会影响.
报告认为,社交媒体正成为"一带一路"智库传播新渠道,微信平台、外文网站等对提升智库影响力作用明显.
中东研究所构建了集微信订阅号"上外中东研究所"(MESI_SISU)、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中外文官方网站"中东研究所"(http://mideast.
shisu.
edu.
cn/)、学术网站"中国中东研究网"(http://www.
mesi.
shisu.
edu.
cn/)于一体的学术传播网络,学术传播能力日益增强.
中东研究所于2013年9月入选首批上海高校智库;2015年4月成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2015年11月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首批理事单位;2015年11月和2016年12月连续入选"中国智库名录";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连续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17年1月加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跨学科智库联合体",10月入选"一带一路"高校智库影响力榜单,11月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榜单".
(中东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20学科人才建设上外中东研究所多位学者入选中国亚非学会、中国中东学会新一届理事会2018年7月13日,"中国亚非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亚非形势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共有来自全国50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会员代表参会.
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肖晗应邀就"非洲形势与中非关系"到会作主旨报告,刘贵今会长代表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上外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主持了"中东非洲形势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学术报告会.
根据大会现场公布的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选举结果,张宏明研究员任会长,副会长共13人,詹世明副研究员任秘书长,107名专家学者当选理事(该学会理事会暂未设立常务理事).
上外中东研究所刘中民教授、孙德刚研究员当选理事,刘中民教授任副会长.

7月14日,"中国中东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中东地区形势报告会"同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来自全国40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30多名会员代表出席了会议.
杨光会长作《中国中东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总结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五年来所开展的工作,经大会审议通过.
在地区形势报告会上,外交部亚非司副司长肖军正就当前中东学界和中东研究领域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根据大会选举结果,全国共有209位专家学者当选中国中东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在此基础上再选举产生72位常务理事,最后当选的领导成员包括会长杨光研究员,副会长13人,秘书长王林聪研究员.
学会还建议聘请外交部原副部长杨福昌大使继续担任学会名誉会长,聘请11人担任学会顾问,成红、陈沫继续担任学会副秘书长.
上外中东研究所共有8人入选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分别为刘中民、孙德刚、丁俊、汪波、刘胜湘、钮松、包澄章、余泳;刘中民教授当选学会副会长,朱威烈教授受聘学会顾问,孙德刚研究员、丁俊教授当选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亚非学会成立于1962年4月19日,是中国国内最早成立的一个研究国际问题的学术团体;中国中东学会成立于1982年7月,是中国国内最早成立的研究中东问题的学术团体.
目前,上外中东研究所全体研究人员均为中国亚非学会备案会员,全体高级职称研究人员均为中国中东学会会员.
此次共有10人次当选学会新一届理事、1人受聘学会顾问,特别是同时成为两个学会的副会长单位,反映了上外中东研究所的实力和水平在国内同行中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中东研究所)打造丝路学品牌:上外当选中国高教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理事单位2018年7月1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在云南大学成立.
来自中国351所高校的546位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当选理事单位,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教授受学校委派出席会议,并当选为理事.

一、成立研究分会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2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下设的二级分会,旨在构建全国综合性、开放性的"一带一路"研究交流平台,其主要职能包括:一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开展培训工作,协助会员单位开展可以工作;二是发挥分会专业性团体作用,举办"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的学术会议;三是为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专项培训;四是组织会员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
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杜玉波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他强调,高教学会成立"一带一路"研究分会,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行动,是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实际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杜玉波在讲话中表示,"一带一路"研究分会"作为高教学会服务国家战略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具有学科、人才、科研、信息等独特优势,更应在工作中追求新境界、形成新机制、构建新体系、作出新贡献",使研究分会真正成为"'一带一路'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决策咨询的新基地、研究成果交流的云平台;成为"一带一路"教育信息服务的枢纽站、教育合作的助推器;成为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思想源、政策源.
"杜玉波指出,应通过"明确职责定位、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沟通交流、注重建章立制"等四个方面来努力,力争将"一带一路"研究分会办成高教学会的标杆分支机构,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三年砥砺耕耘打造"上外丝路学"品牌成立于2015年9月的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经过三年来的学科建设和研究开拓,已逐渐形成"上外丝路学"独具特色的学术智库品牌,在全国高校"一带一路"同类平台中位居前列,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除了引进海内外学者、完善队伍建设之外,已将整合校内外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作为抓住新机遇、谋求大发展的关键.
为此,丝路战略研究所通过创办《新丝路学刊》、主编"丝路学研究·国别和区域丛书"等,陆续打造了15个"丝路学品牌项目",彰显中国丝路学界使命担当.
今年以来,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进一步通过合作开展学术研究、举办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推动"一带一路"研究协作,深化丝路学学科建设内涵,打造中国丝路学研究对话空间.

6月1日,所长马丽蓉教授受邀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作题为"一带一路学暨全球丝路学派的理论溯源"的学术讲座,被聘为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并启动了"一带一路"学科共建的智库合作项目.
7月8日,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又与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西亚非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中国改革开放与中东发展道路"高端学术研讨会.
会上,马丽蓉教授作大会学术总结,受到与会学者高度肯定.
此次会议对学界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深化区域与国别研究,以及中阿合作论坛2018年北京部长级会议等均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成立三年来,始终以"振兴中国丝路学"为学术使命,致力于培育丝路学研究成果,做实做强"上外丝路学"学术品牌,积极贡献丝路学科发展与高校"双一流"建设.
(丝路战略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22以人工智能技术开启智慧城市:上外教师被授予"嘉兴市领军人才"称号2018年9月,我校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王挺在"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项目中申报的"人工智能立体视觉传感器系统"项目被评为C类人才项目,并获得200万经费资助,作为项目领队的王挺更被授予"嘉兴市领军人才"称号.
王挺率团队研制的多目立体机器视觉传感器系统,涵盖了多视立体机器视觉传感器和仿生立体机器视觉算法,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凭借着测量准,效果好,速度快,价格低,体积小,范围广,适应强等诸多优点,在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与生活紧密相关,也与新闻传播学科紧密相关.
王挺教师在上外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多门编程和数据分析实践课程,培育了大量计算新闻的人才.
由他指导的上外学子在各类竞赛中表现不俗——2018年上海市第十届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三等奖、imagineCup2018微软"创新杯"第16届全球学生科技大赛中国区总决赛三等奖.
今年6月3日,在上外召开的中国形象与全球传播高端论坛暨中国声音的世界表达智库论坛中,王挺就《基于新闻的影视大数据分析》进行主旨发言,成功展现了上外数据分析实验室的实验成果.
本次获此殊荣既是对王挺在机器视觉领域取得先进成果的肯定与支持,同时,也彰显着上外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的全新一步.
(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23学术会议交流上外欧盟研究中心代表团访问法国和比利时多家智库机构2018年6月3日至9日,在上外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曹德明教授的带领下,上外欧盟研究中心代表团前往法国和比利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
代表团成员包括:欧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忻华,国关学院副院长、欧盟研究中心兼职副主任刘宏松,法语系教师、欧盟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马小彦.
6月4日,上外欧盟研究中心代表团访问了法国外交政策智库:"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院"(InstitutdeRelationsInternationalesetStratégiques,IRIS),双方就建立学者互访机制、在各自核心刊物上联合发表论文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了初步意向.

6月6日,上外欧盟研究中心代表团访问了"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nstitutFranaisdesRelationsInternationales,IFRI),双方探讨了在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等领域的未来合作前景,并对中法关系、欧盟对外政策与欧洲一体化前景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和交流.
6月7日,上外欧盟研究中心代表团一行与"法国战略学会"(LaSociétédeStratégie)的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
双方就中法关系、欧美关系和欧盟战略安全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还探讨了进一步展开地缘政治研究的可能性.
6月8日,上外欧盟研究中心代表团一行访问了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UB),与该校外事处处长、欧洲研究所所长和该校运作的"布鲁塞尔中国与欧洲问题研究院"(BACES)的学者举行了会谈,探讨了双方今后在学术研究和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前景.

6月5日和8日,上外欧盟研究中心代表团还会见了上外法国校友会的代表和部分校友.

代表团此行也得到了中国驻法大使馆多名上外校友的协助.
通过此次访问,上外欧盟研究中心代表团不仅向外方介绍了上外近年来积极开展国别区域研究所取得成果和进展,还拓展了与法国战略研究界人士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为上外欧洲研究领域的学科建设与对外交流工作积累了信息与基础.
(欧盟研究中心)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的桥梁:上外国际教育学院承办"认知诊断与语言测试"学术研讨会2018年6月17日,由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的"认知诊断与语言测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
研讨会聚焦教育测量领域中的热门研究课题认知诊断(CognitiveDiagnosis)在语言测试领域中的应用,邀请了JimmydelaTorre、陈劲松和马文超三位知名专家做主旨发言.
近六十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前来参会.
研讨会由国际教育学院陈慧麟副教授主持.
全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专家组组长邹申教授致欢迎辞.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JimmydelaTorre教授作题为"计算机自适应认知诊断的原理和应用"(TheoriesandApplicationofCognitiveDiagnosisinComputerizedAdaptiveAssessment)的首场主旨发言.
Jimmy教授阐述了认知诊断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案例让听众直观地了解计算机自适应认知诊断的操作和实践.
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24中山大学心理学系陈劲松副教授进行了题为"诊断性测试的效度验证:理论和应用"(TestValidationforDiagnosticMeasurement:TheoryandApplication)的主旨发言.
陈劲松副教授在对认知诊断的相关理论介绍后,为与会者提供了认知诊断在语言测试中应用的实例—"广州英语中考认知诊断研究".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马文超博士作题为"认知诊断模型:多级数据处理与软件程序"(CognitiveDiagnosisModeling:PolytomousDataandSoftwareProgram)的主旨发言.
马文超博士通过实例介绍了多元计分认知诊断模型的开发原理和应用方法,探讨了对写作、口语、翻译等题型进行认知诊断的可行性,并生动展示了基于R语言编写的认知诊断模型分析程序的操作.
在问答环节,与会的专家学者就会议主题和教授专家的发言内容提出疑问并与专家开展了深入的讨论.
此次研讨会是一次跨学科的学术活动,为教育测量和语言测试两个领域搭建了研究合作的桥梁,为与会嘉宾和师生后期多方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
研讨会在全场嘉宾与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国际教育学院)全国高校国际汉学与中国文化外译学术研讨会在上外召开2018年6月23日至24日,全国高校国际汉学与中国文化外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国际汉学》编辑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正式获批以后的首次大型研讨会.
来自87所院校约一百六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6月23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上外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东厅召开.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冯庆华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王宁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会长张西平教授先后致辞,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王宁教授、张西平教授还向汉学研究会的首届理事成员颁发了聘书.
大会首日的主旨发言共有五场.
张西平教授讲述了"海外汉学研究展开所面临的几个问题",指出海外汉学作为跨学科研究的领域,研究者来自不同的学科,如何掌握研究方法论十分重要,在从事海外汉学研究中,历史学方法是首要的,从国内学术视角加以把握是基本出发点,从基础文献入手总结出中译外理论亟待展开,而比较文化是基本的方法.
谢天振教授的"文化外译: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新课题",运用译介学理论对国内学界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讨论主要存在的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
任大援教授从"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基督教主义"出发,分析在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基督教人文主义如何在中国发生影响,推动中国学术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而中国文化中的传统因素,又如何对传教士的"人文主义"发生影响,中西文化在这种早期互动中推动着人类知识的进步.
南开大学的阎国栋教授围绕"外语学科与汉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倡导外语人应充分发挥所长,积极投身汉学研究,定位自身角色,明确研究对象,用优秀的学术成果推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内涵的不断丰富,促进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融通.
查明建教授的发言"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则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重塑中国文化形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效来看,还有诸多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理论构建的思想资源,同时,中国文化"走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25出去"所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为比较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促使比较文学深刻地融入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战略之中.
首日下午的分论坛讨论在国际教育中心进行.
分论坛主题共计十个,分别为儒释道典籍翻译研究,国别汉学史研究,明清小说的译介与接受,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汉学视阈下的中国形象,汉学家研究,诗歌、戏曲翻译,典籍外译,汉字、科技与物质文化的海外译介与传播,比较文学与海外汉学研究.
154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发言.
东北石油大学龙宇飞教授、北大出版社张冰主任、河南理工大学姚军玲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王鹏飞教授、北外郭景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徐晓敏副教授、温州大学张真老师、湖北经济学院吴长青教授、中山大学范常喜教授、北外王洪涛教授担任各分会场主持人.
西南交通大学俞森林教授、上外张煜教授、北二外刘燕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谭渊教授、美国圣劳伦斯大学张振军教授、湖南文理学院李海军教授、复旦王建开教授、上外鲍晓英教授、北外李真副教授、青岛科技大学李玉良教授、郑州师范学院郭磊副教授、扬州大学陆振慧教授、北外杨慧玲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魏家海教授、复旦陶友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陶源教授、广外李斌教授、浙江大学沈弘教授、同济大学陈琳教授、上海海事大学何绍斌教授担任各分会场点评人.

大会第二日上午的主旨发言共有三场.
王宁教授的发言主题为"作为跨文化阐释的翻译",指出翻译与跨文化阐释存在密切关系,文学和文化的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的形式,通过这种"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一些文化含量较高的文学作品才能在另一种语言和文化语境下获得持续的生命或"来世生命",在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苏州大学季进教授以"麦家现象"为案例考察"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分析现状,解剖问题,指出中国文学本身的巨大变化有时已超出了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想像的范围,但是中国当代文学所展现的独特的认识与情感,以及它立足于中国的历史、社会现实所发生的变化,本身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特质,也是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一部份的独特定位,中国文学需坚守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价值立场.
上海外国语大学陈琦副教授"汉学教育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从一线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中国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有"中国文化"这一板块,阐述在英语专业培养体系里增设以英文为主要授课语言的"中华文化"板块的必要性和基本框架,并以《国学典籍翻译》课程为案例,探讨如何在以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国别区域研究为核心的人文通识教育的体系中,进一步通过完善此类以英语为讲授语言的中国文化课程建设,培育英语专业的学生文化比较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出融通中西文化的英语专业高端人才.
在随后的闭幕式上,查明建教授、张西平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张西平会长对于上外英语学院的人文化教学改革以及将国学研究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李斌副院长代表下一届研讨会的承办方进行了发言.

(英语学院)上外中东研究所代表团赴新疆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2018年8月15日至20日,上外中东研究所代表团一行8人赴新疆调研,联合主办以"一带一路"倡议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为主题的全国学术研讨会,参加"中巴经济走廊喀什研究院成立暨首届喀什—瓜达尔研讨会".
8月18日,"国际反恐形势新发展与中巴经济走廊安全环境评估"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喀什成功举办.
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喀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四家单位共同主办,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智库和政府部门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同喀什大学的6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和学术研讨会.
喀什大学校党委书记吴红展,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李文良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等分别作大会致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26辞.
在《国际安全研究》主编谭秀英研究员的主持下,阮宗泽、恽文捷、朱素梅、刘中民、周戎、顾定国、李新烽、项久雨等8位专家先后作主旨演讲.
研讨会聚焦"国际恐怖主义和新态势与治理"、"中东和中亚地区国际反恐形势评估"、"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国际反恐形势评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安全环境评估"等议题,举办了4场平行小组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发言和学术交流.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之一,上外中东研究所积极策划会议选题,邀请国内著名国际问题专家.
所长刘中民教授应邀作大会致辞和主旨演讲,还在会议第二小组担任评论人并向大会作总结汇报;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王涛副教授(上外中东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在第一小组会作专题发言,题目分别为"国外'去极端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恐怖主义动荡弧:基于体系视角的解读";邹志强、余泳、章远三位副研究员和王晋老师(上外中东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在第二小组会作专题发言,题目分别为"土耳其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及其治理启示"、"海湾五国政治生态与伊斯兰极端主义消长"、"全球化时代的恐怖主义研究光谱"、"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几个特征";钮松研究员在第三小组会作专题发言,题目为"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发展主线及治理前景".
此外,上外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武心波教授也应邀与会作专题发言,题目为"对'恐惧'的政治经济学解读:'发展的悖论'视角".
8月20日,喀什大学举办了"中巴经济走廊"喀什研究院成立暨首届"喀什—瓜达尔"研讨会.
上外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孙德刚研究员、钮松研究员、邹志强副研究员在研讨会上发言,题目分别为"中国参与瓜达尔港建设的机遇与风险评估"、"从伊斯兰朝觐看中巴关系中的宗教影响因素"、"中东港口开发竞争及其对瓜达尔港的影响",邹志强副研究员还应邀担任研讨小组点评人.
此外,上外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教授也应邀与会作专题发言,题目为"恰巴哈尔港的现状及其与瓜达尔港的比较".
参会期间,代表团成员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分别深入北疆和南疆作实地考察,了解新疆地区在反恐维稳、去极端化、民生建设、内地援疆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今后努力方向,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合作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上外中东研究所高度重视与国内学术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新疆各高校和研究机构成为上外中东研究所建立学术共同体的重要合作伙伴.
2016年11月,上外中东研究所与新疆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此次与喀什大学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为上外中东研究所落实"十三五"规划、加强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学术联系、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东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办"国际视野与中国话语"学术论坛8月24日,由CSSCI核心集刊《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办的"国际视野与中国话语"学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深入探讨外国文学类期刊建设,聚焦如何融通国际视野、建构中国话语.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本次论坛.
会议上午场由《论丛》名誉主编虞建华教授主持.
主编李维屏教授首先从"历史沿革"、"办刊特色"、"国际视野"、"中国话语建构"和"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论丛》的工作情况和发展思路.
自2000年创刊以来,《论丛》经历了18年的建设,迄今已出版了28期.
2007年,《论丛》入选CSSCI来源集刊目录,此后连续入选,并成为我国外国文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27类核心集刊中唯一的国别文学研究刊物,其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

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许多著名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与会专家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国际视野和中国话语进行了重点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郑克鲁教授肯定了《论丛》过去的成绩,指出国际视野的拓展和中国话语的建构,需要中国学者在具体研究中稳扎稳打,尤其是做好对经典作家作品的深入考察.
郑克鲁教授认为,文学刊物需要发挥导向性作用,针对关键问题、热点问题,以约稿、组稿等方式体现鲜明的办刊特色.
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以叙事作品中人物内心声音研究为例,从"二分心智"理论的角度阐释了内心声音因何产生,并指出在机器人的意识已经成为人们热烈讨论话题的时候,人类自己的意识问题仍需要得到深入的研究.
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完全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从期刊主编的视角对《论丛》予以充分肯定.
在主题发言部分,聂珍钊教授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创新与话语建构"为例,介绍了中国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现状,以及它在国际上受到的关注和评价,并指出学术理论创新是中国学术走出去的关键.
中国社科院陆建德研究员从19世纪英国小说中常见的"心中只有他人"的人物出发,对比了中西小说人物内在对话机制和自省机制的差异,探讨了其中潜在的伦理关怀.
他认为中国学者在研究域外文学时,应反观本土文学.
中国话语千姿百态,研究者需在阅读文本时用心体会,细致考察,让原创的学问自然生发.
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书面发言)回顾了自己与《论丛》多年的渊源,认为《论丛》多年来坚守"时代性"、"专业性"和"扶持性"的原则,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此基础之上,王守仁教授为《论丛》提出了宝贵建议,希望《论丛》能够发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研究优势,设计英文专栏,凝练具有前沿性、引领性的话题,坚持中国立场,融通中外,有意识地构建"中国话语".
清华大学王宁教授从"世界文学研究与中国视角"出发,探讨了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所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他认为,应通过与西方以及国际同行的对话和交流,把中国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从而实现文化全球化战略的另一个方向:从东方(边缘)向西方(中心)推进,最终消解单一的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建波教授认为研究应关注国际视野中文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宜将外国外语学者研究范式纳入国际视野,宜关注和理解外国文学研究新话题的语境,关注外国文学批评的新定位,自觉在外国文学研究中增加中国语境关照,从而实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陈勇教授从学报主编的视角为《论丛》提出了宝贵建议,并指出现阶段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应提升文学理论创新的本土意识,增强研究视角的创新,适量引入其他学科的优秀研究方法.
《中国比较文学》主编宋炳辉教授与在座学者分享了办刊经验,指出学术性刊物应增强问题引导意识,通过组织与问题相关、具有对话效果的稿件集中发表,以突出研究的专题性和前沿性,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
会议下午场由《论丛》副主编乔国强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胡全生教授从全球化语境下的后现代研究切入,指出在西方后现代文学已经开始自我反思的时候,国内的研究仍集中于技巧的讨论,中国立场的反思较少.
国内研究需增强中国关照,从而实现视野的拓展和中国话语的建构.
复旦大学张冲教授认为中国话语的本质是学术话语,它代表个人的学术成就,不应过分强调政治和意识形态.
国际视野的实现应体现于研究成果对文献的跟随,以及国内研究与国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28际研究的接轨和对话.
张冲教授从栏目设计、技术细节、学术水准等方面为《论丛》提供了宝贵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金衡山教授认为国际视野体现于对国外理论发展特征和趋势的梳理和反思.
中国话语的建构需要融入、拥抱中国问题意识,虽在研究中未必直接提"中国"二字,但作者心中应隐含着对中国问题的思考.
研究者不宜用对立和对峙的思维来理解文学研究中的中国话语.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以中英翻译问题的为切入点,指出中国的研究不应放弃自己的特色,迎合他人.
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应同翻译活动一样,具有文化自信和自觉,不应采用仰视或俯视视角,而应平视,从而实现平等对话.
上海交通大学何伟文教授认为中西方在国际视野方面其实都有缺失.
在看与被看的关系中,强者俯视弱者、弱者仰视强者都是不恰当的姿态.
要改变以往的看与被看的方式,既要强调主体性,也要消除自我中心的成见、偏见,将自身的文化和异质文化视为水与盐的关系,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影响、文明互鉴,建立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连结.
在自由发言环节,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
华东理工大学颜静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金雯教授、复旦大学朱建新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晓冬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容新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李锋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王卫新教授、上海电力学院陈慧莲博士等专家学者先后在会上发言.
与会者发言踊跃,会场气氛热烈.
《论丛》副主编张和龙教授主持自由发言并做会议总结.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隶属文学研究院)的刊物,至今已出版了28辑.
根据清华同方数据库的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至2016年底,《论丛》文章被引用次数达到1693次,篇均被引3.
49次.
2008年至2017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34篇,刊物在全国的学术地位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刊物学术影响力,积极推进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从2007年至2017年主办和承办了7届"英美文学国际研讨会",以高级别、国际化的办会风格和刊物优良的学术品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在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时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需要研究者放眼世界,走向融合,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思想体系的建构;而且也需要研究者立足中国,增强学术自信,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构建既有独创见地又能被国外同行理解和接受的中国话语.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将在总结国内外一流外国文学研究刊物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未来,用心打造具有国际视野、体现中国话语的学术刊物.
(文学研究院)全国葡语国家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2018年9月21日至22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专业和巴西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葡语国家:国别区域教学与研究"研讨会暨首次葡语专业负责人年会在我校成功举办,共计四十余位来自国内19所高校的葡语教师和国别区域研究专家参加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杨力、巴西驻上海总领事乐思哲、副总领事马安文和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伊萨瓦致辞.
杨力强调了当今时代变化与全新挑战下,高校加强和扩大葡语教学的力度和辐射、深入开展葡语国家国别研究的必要性,希望上外与其他高校借由此次会议作为分享探讨的平台,共同推动葡语国家区域国别的教学与研究,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功能上收获更多成果,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
乐思哲在发言中指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合作关系日益密切.
在提及中巴合作时他表示,巴西作为今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将不遗余力地推动各成员国的合作与交流;此外,巴西政府正不断深化改革对外葡语教学项目,即巴西外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29教输出计划,以促进葡萄牙语及巴西多元文化在国外,尤其是在中国的推广.
他还希望能与中国的出版社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为巴西经典作品及国内年轻作家的文学作品争取更为广阔的中国市场.
伊萨瓦表示,葡语同其他语言一样不仅作为一种沟通工具、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还在跨国学术研究、海外学习交流、商贸合作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对中国高校将葡萄牙语教学同经济学、国别研究等学科相结合的做法表示赞赏,希望中、巴、葡三国高校能够在交流活动上有更深入的进展.
据联合国信息统计,葡萄牙语已成为世界第五大语言.
对此,伊萨瓦表达了葡语国家共同体(CPLP)加强合作、推广葡语文化、为葡语跻身联合国官方语言之列的目标而共同努力的希冀.
研讨会上,中国葡语国家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成安教授、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郭树勇教授、上外欧盟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启秀教授做主旨发言.
王成安教授指出,我国的葡语教学事业正处在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因此,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应不断提高.
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一带一路"的时代潮流,单纯的语言人才培养也需要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并逐渐实现语言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他还强调,国别研究是国际形势、国家发展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
只有做到统筹联系,我们的判断才会更加宏观,分析才会更加准确.
郭树勇向参会老师分享了国别区域研究的常用理论和基本思想,并且兼顾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重点介绍了国别区域研究的沿革脉络及发展方向.
戴启秀则对国别研究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她将国别研究所涉理论,与欧盟和德国研究的具体实例相结合,强调了进行国别研究时应注重的两个能力:一是"以内部视角看内部"的能力,二是"实地进行田野调查"的能力.
以语言为专业的学习者则可以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在国别区域研究这一领域有所作为.
随后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葡语教学现状展开热烈讨论,总结出许多有效促进教学的对策,如对学生进行对象国家教育,应当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让师生共同搭建起思想交换的平台;吸取葡语专业参与传媒领域国别研究的经验,创造机会让一些优秀的学生论文发表、出版,这样既能使资源有效利用,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此外,我校葡语专业负责人徐亦行提议定期举办此类研讨会与专业负责人年会,促进建立国内外同行定期交流、信息共享机制.
代表们表示,此次学习和探讨大有收获,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此类交流.
本次研讨会与专业负责人年会为国内葡语教学研究提供了高水平交流平台,促进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互相学习、共同合作,达到共赢效果,同时是葡语专业积极参与一流学科和一流人才培养建设的有益尝试.
(西方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上海市博士后学术论坛2018年9月27日,上海市"中国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博士后学术论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
此次论坛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上外英语学院和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承办.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林华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承副校长以及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王宏印会长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查明建院长主持.
周承副校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上外博士后教育的发展历程,认为此次论坛为专家和青年学者之间的沟通搭建了平台,也将促进积极推动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林华处长总结了近年来上海市在博士后科研和管理工作上取得的进步,并充分肯定了上外在博士后相关工作上做出的突出贡献.
王宏印会长结合中国文学、文化典籍翻译的现状,对博士后课题的选择和今后学术领域的拓展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
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30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塑造中国文化形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而文学是沟通不同国家人民心灵的重要途径.
本次上海市博士后学术论坛的承办者上海外国语大学,结合上外的特点和学术优势,将博士后学术论坛的主题确定为"中国文学在海外译介与研究",得到众多海内外学者的支持,也吸引全国各大学的博士、博士后踊跃参加.

论坛上午邀请了香港岭南大学陈德鸿教授、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金介甫教授(JeffreyC.
Kinkley)、上海师范大学的朱振武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和河南大学刘泽权教授等分别做了大会发言,内容涵盖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民族典籍外译等领域.

陈德鸿教授在其开场发言中谈到了20世纪中国文学、哲学作品被译为西方以及其它亚洲语言的情况,重点聚焦在不同文化传统中几种不同类型的接受.
他从理论的高度肯定了"对外翻译"(outwardtranslation)的意义,探讨了中国学者提出的"翻译典籍时中国翻译家应当起带头作用"这一主张的深刻影响.
金介甫教授作为沈从文名作《边城》的第四位英译者,畅谈了自己比之前译者所拥有的独特优势.
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在翻译《边城》过程中学习到的经验,这些经验很多来自他的文人朋友们.
朱振武教授以葛浩文的翻译为例,总结了葛浩文翻译成功的秘诀在于适当的异化、巧妙的归化和恰当的删节.
他认为,中国译者和研究者应当摒弃那种译入时机械忠实源语文本而不顾目标语读者的审美趣味与阅读心理,而译出时则尽量迎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口味而不顾源语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学形式的双重标准;要自觉清理与反思作为政治无意识的各现代学科中的"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同时要有自我建构的自觉和主动.

李正栓教授对我国民族典籍翻译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也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
他指出,我国的民族典籍翻译正在逐渐受到关注.
从个人层面,许多人从事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既有实践又有深入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整体也收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从国家层面,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批准的课题越来越多,足以说明国家对民族典籍翻译实践和研究的充分肯定.
刘泽权教授则利用语料库对王际真和麦克休的《红楼梦》英语节译本风格进行了对比,从词汇(类形符比、丰富性、词长及实词分布)、句法(句长、句子/语气类别)、思想/话语投射(报道动词、直接/间接引语)等方面量化考察了两译本的语言特征,对比分析了其异同.
下午的三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博士、博士后和相关学者,他们分别围绕"中国古典文学在海外的翻译接受与研究""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中国文化形象的形成""中国文学海外研究者、翻译家研究"三个议题展开讨论.
各参会成员畅所欲言,研究文本从传统的佛经、唐诗、明清小说到现当代小说,研究视角从文献学、叙事学到传播学和译介学,研究手段从文本细读到平行语料库的数据分析,研究落脚点从翻译策略到译本的传播与接受,研究译本语言从英语、日语、德语到中东欧的小语.
来自全国各高校近60余位博士生和博士后报告了在文学外译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心得.
在场专家做了精彩的点评.

论坛闭幕式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
上海外国语大学杨祎辰、中国人民大学朱丽娟、同济大学王峰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魏泓获得了优秀论文一等奖并现场陈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林嘉新等五位博士后获得了优秀论文二等奖.
上海外国语大学刘全福教授对获奖论文做了精当的点评.
作为本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会议"也在上外同期举行,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三十余所设站单位博士后管理人员出席会议.
此次会议由市人社局专技处、市博管办刘栋主持,会议围绕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聚焦博士后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通过专项介绍、现场问答等形式为管理办公室与设站单位提供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31双向对话机会,为各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博士后管理经验交流平台,为与会博士后管理人员提供工作新思路.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本次博士后学术论坛为博士后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切磋的平台.
一天的学术活动安排,日程紧凑、内容丰富,无论是大会的主旨发言,还是分论坛的交流、讨论,还是专家对论文的点评,与会博士后都感到受益良多.

(英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国际研讨会"在上外召开2018年9月28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主办,《今日中国文学》编辑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中国文学翻译档案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国际研讨会在上外成功举办,包括国际知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教授在内的130余名海内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学、外国语言文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翻译、传播和接受现状,共商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经典化的有效途径.
美国著名翻译家、汉学家葛浩文教授、金介甫教授、石江山教授、林丽君教授、香港翻译学会会长、《翻译季刊》主编、香港岭南大学陈德鸿教授、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涂笑非教授、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会长王宏印教授等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
开幕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查明建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张峰、美国翻译家与汉学家葛浩文教授致辞,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美国圣母大学、有"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家"之誉的翻译家、汉学家葛浩文教授与其夫人林丽君(SylviaLi-ChunLin)教授带来了大会主旨发言"忠实的限度".
聚焦"忠实的限度"这一重要翻译伦理主题,他们援引多年阅读与翻译中国现当代小说过程中积累的丰富例证,探讨了究竟该如何看待"译作优于原作"这种评价,"创造性翻译"究竟是违背译者天职的"原罪",还是翻译中必然存在的现象等具有高度争议性的问题.
谈到中西文化交流,葛浩文表示:"译者应当在忠实与可读性的角力中采取抵抗文化同化的立场".
此后,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石江山(JonathanStalling)教授作为《今日中国文学》的创办者与主编,介绍了"中国文学翻译档案库"的历史渊源,描述了其对翻译研究范式正在产生何种影响,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行动者网络翻译研究"(Actor-Network-TranslationStudies),作为对既有的阐释学与社会学导向的翻译研究方法的一大补充.
南开大学的王宏印教授、苏州大学的季进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孙会军教授也分别带来了主题为"当代陕西作家作品的英译研究""夏氏兄弟书信的意义""翻译中的合作"的大会发言.
当日下午的研讨会分组论坛中,来自海外高校、内地高校与港澳高校的逾60所高校的学者聚焦"从中国文学到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模式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在海外的翻译与接受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研究""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行为者研究""中国诗歌戏剧散文的英译研究"六大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28日当晚,葛浩文、林丽君这一对翻译经验丰富的译界伉俪还将主持主题为"文学翻译那些事儿"的圆桌会议,与译者、学者、读者面对面交流讨论.
此前,受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邀请,葛浩文和林丽君夫妇曾为上外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译者合作"的精彩讲座.
自16世纪欧洲传教士将中国文化典籍与文学作品译介到西方之后,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32介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接受日益引起海内外文学翻译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此次国际研讨会,旨在促进学界与业界关注与探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翻译、传播与接受,展现西方译者、编者、出版社等行为者(agents)为中国文学传播所付出的努力,总结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经验和教训,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翻译学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英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33学术讲座论坛刘津瑜教授做客上外全球文明史研究所讲座2018年6月15日下午,美国德堡大学古典系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津瑜博士应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新·全球文明史讲坛"之邀,为上外师生带来了一场以"古代社会的信任机制:以罗马帝国时期的社团行会为例"为主题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所长王献华教授主持,来自上外各院系的20余位师生到会听讲.
刘津瑜教授200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罗马史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德堡大学古典系系主任.
刘教授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罗马城市内部社会关系、罗马帝国下层民众的生活、拉丁铭文学,以及拉丁文学汉译等,她的学术专著Collegiacentonariorum:theguildsoftextile-dealersintheRomanWest由Brill出版社在2009年出版,并撰写PaulErdkamp主编的CambridgeCompaniontoAncientRome中"ProfessionalCollegia"章.
此次讲座中,刘教授通过分析罗马帝国时期社团行会的规约等文献,对罗马社团行会提出了新的解读,对学术界关于罗马社团行会的史学阐释做出了回应.
刘教授指出,新制度主义经济史对罗马社团行会的阐释有所偏颇,以"非正式网络(informalnetworks)"来描述罗马社团行会所体现的社会网络要更为合理.
刘教授对史料运用的谨慎准确和对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为在座的师生提供了一次学术的盛宴.
刘教授的演讲结束后,在座的师生就罗马社团行会的地域性等问题和刘教授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刘教授对上外同学们的提问高度、问题表述和思考精确性做出了高度评价.
最后,刘教授参观了全球文明史文献中心和研究所办公室,并与王献华教授就进一步的合作计划进行了深入交流.
(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多位国际知名学者在上外纵论全球治理与全球城市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和治理是全球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更具开放性的中国外交的重要推进方向.
为加强对这一新议程的深度理解,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承办的上海市"全球治理与全球城市建设"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于7月10日-7月21日在上外召开,邀请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国的19位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授课.
既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又有对中国城市的深刻理解.

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埃里克·J·海基拉(EricJ.
Heikkila)教授围绕"何为气候变化、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城市的角色"话题展开.
埃里克·J·海基拉教授认为,人类的活动造成了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导致剧烈的气候变化,工业革命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位居温室气体排放量榜首,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新兴国家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和碳排放量也在逐年增长.
他指出,亚洲是最脆弱也是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区域,气候变化主要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但也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政策应该尽量基于科学事实,产生的一切后果也需要人类共同承担,因此认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主要有两项机制,一种是碳税,一种是总量管制和交易体系.
埃里克·J·海基拉教授更偏爱更具有自主决定权和非强硬手段干预的"碳税"机制.
关于城市在全球治理所扮演的角色的问题,埃里克·J·海基拉教授认为随着大量人口积聚于城市、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在制定政策方面尤其是阐明议程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34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柯顿(JohnKirton)教授简要介绍了G7与G20创立背景、成员国情况以及对世界秩序的重要意义.
首先,他详细介绍2018年6月8日至9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举办的G7峰会,强调加拿大对于本次峰会的举办和相关议题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是本次G7峰会的主要议题是增长、就业、性别平等、环境与安全,其中加拿大最为关注性别平等;二是对于环境问题,加拿大最为关注气候变暖、海洋与清洁能源,经过成员国密切磋商,本次G7峰会共达成了315项决议.
约翰·柯顿教授指出,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退群行为和不当言论挫伤了G7成员国执行决议积极性,但仍有义务遵守峰会决议.
此外,关于G7与G20之间的联系问题,约翰·柯顿教授强调,G20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更加体现国际关系公平性和民主原则,有助于扩展G7议题,丰富全球治理概念和内容.
日本九州大学HongPyoLee教授指出2008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象征着中国成为世界认可的相对繁荣稳定的国家,世界开始以新的目光审视中国,并期待中国在国际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二是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欧美国家市场萎缩、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遭到严重挑战.
而中国凭借巨大的对外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优势使得中国在这次经济危机力挽狂澜,对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巨大作用.
"G2"构想由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提出,HongPyoLee教授表示,"G2"(中国-美国共治)作为另一种全球治理机制的构想,能够在治理效率与治理合法性之间取得平衡.
然而这一构想实现的可能性仍微乎其微.
一方面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差距仍然巨大,另一方面中国主观上避免承担过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事实上的发展也逐渐朝着与G2构想截然相反的方向.
HongPyoLee教授认为,相比于难以落实的G2方案,建立新的有效东亚国家合作机制更加迫切.
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和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机构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德烈·谢列波夫(AndreyShelepov)强调目前全球治理面临失灵的危险以及世界对有效全球治理的极大需求,他们努力分别定性定量研究并建立可靠的分析模型.
国际组织机构研究中心研究所将G20、"金砖国"与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分成三类,分别是"催生促进"、"核心小组"和"并行合作",即G20和"金砖国"对其它国际组织行动的促进作用、引领作用和协调合作.
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欧亚研究中心的岩下明裕教授从全球的视角来分析东北亚和边界问题.
岩下明裕教授对于东北亚地区的边界和发展合作前景进行了详细阐述,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的关键问题.
岩下明裕教授从东北亚的强权统治结构,从结合民族、人口流动特点与身份认同视角,分析了东北亚国家之间合作的困境及其原因.
他强调,海洋领土与权益具有特殊性,东北亚地区国家可以以海洋空间为合作契机,通过共同开发资源,超越这种被"边界"的观念束缚的想法,尊重多样性.
最后,岩下明裕教授提出"欧亚海"合作的概念表达了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积极态度.
他认为东北亚地区是大陆和海洋的连接点,南中国海、东海、日本海等海域就好像一串链条围绕了欧亚大陆,他期待创立这样一个多边合作组织来加强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
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郭树勇教授、刘宏松教授、杨成教授等主持演讲会,并代表学院与来访国际专家深入探讨了国际科研合作的方式方法.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力法官来上外讲学6月13日晚,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高级法官刘力博士应邀作客上外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35法学院"法意讲坛",为法律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选择及司法案例类型化分析"的精彩讲座.
法学院院长张海斌主持讲座.
法学院法硕中心主任王伟臣及专业教师沈志韬、法硕办周涵等参加活动.
讲座中,刘力副院长首先结合中外法律规定、相关司法判例和研究成果,对金融消费者特殊保护的理论证成、金融消费者司法保护的政策考量及方法论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并从消费者保护制度的历史发展、金融监管体制的路径变更、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理论演变、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现实情况等角度,细致论述了给予金融消费者特殊的保护的必要性.

刘力副院长指出,金融消费者既具有一般消费者的普遍特点,也具有其自身的个性特点,作为司法机关,要进一步研究金融消费者的含义和范围,明确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以更好地保障合法权利.
另外,在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过程中,司法既要有能动性,也要具有谦抑性,要遵守最后救济原则和有限救济原则,并在各类新型案件、疑难案件、典型案件的审理中,不断探索新型裁判理念,并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裁判方法.

张海斌院长最后作点评.
他认为刘力院长的讲座具有浓厚的实证色彩和鲜明的问题意识,讲座以案说法,条分缕析,系统梳理了司法实践中的一系列新型问题和疑难问题,并提出自己独到的法律见解和法律对策,充分彰显了司法的智慧和实践的魅力,令人受益匪浅.

讲座后,刘力副院长还与在场师生就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
(法学院)德国布兰登堡州经济与能源部长来上外讲座应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邀请,德国布兰登堡科特布斯工业大学校长、候任布兰登堡州经济与能源部长约尔克·施泰因巴赫教授于9月17日上午来上外做题为"德国布兰登堡州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的讲座.
校党委书记姜锋出席讲座现场,管理学院陈新力副教授、德语系周方副教授、德语系硕博研究生以及同济大学的董琦教授、胡春春副教授、俞宙明副教授共三十余人参加.
讲座由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毛小红主持.
施泰因巴赫教授首先追溯了布兰登堡州作为东德最主要能源生产工业区的历史,然而,受两德统一之后的社会经济转型影响,上百万布兰登堡人下岗失业,整个地区经济动能缺乏、农村地区发展滞后.
他指出,两德统一进程尚未百分百完成,布兰登堡州所经历的实际并不是"社会结构转型",而是"社会结构断裂".
为实现全球气候保护目标,德国联邦政府又对能源供应模式提出了"远离核能和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的要求.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物能、风能、光伏发电比例逐渐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来源,这对布兰登堡州原本以褐煤工业为支柱的地区经济结构来提出严峻挑战,加上社会老龄化问题,布兰登堡州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他呼吁布兰登堡州高校、联邦政府以及欧盟拯救布兰登堡地区的社会与经济,提出"经济社会、社会团结与环境友好的能源供给之间的科学创新思路",期望以当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新为引领,加强国际经贸、科研、人文交流合作,例如通过税收、政府补贴等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引进知名的研究机构入驻布兰登堡州,为布兰登堡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讲座后,专家学者及同学们纷纷提问,施泰因巴赫教授一一回应,气氛活跃.
最后,姜锋书记勉励同学们积极开展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德国社会,尤其后两德统一之后东德的社情民情,全面了解德国社会发展.
(德语系)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学者黄行在上外举办讲座9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黄行研究员应邀到上外举办讲座,讲座主题为中国语言多样性面面观,松江校区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黄行研究员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简报2018年9月36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和中国突厥语研究会会长,同时是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组评委和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政策与规划.
黄行指出,中国的语言无论从语言发生学还是语言类型学角度看,都是世界上语言多样性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讲座首先介绍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并着重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中国民族语言身份认证,即采用共时的语言沟通和认同标准与采用历时的语言同源标准可能产生不同的语言身份和数量的认证结果;二、中国民族语言谱系分类问题,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讨论汉藏语系语言在东亚六大语族格局中的重新划分;三、从语言共性,特别是历史类型学角度讨论中国民族语言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在互动问答环节,黄行研究员就同学们对语言分类标准、少数民族文字书写和地方方言等疑问进行一一解答,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hypervmart:英国/荷兰vps,2核/3GB内存/25GB NVMe空间/不限流量/1Gbps端口/Hyper-V,$10.97/季

hypervmart怎么样?hypervmart是一家国外主机商,成立于2011年,提供虚拟主机、VPS等,vps基于Hyper-V 2012 R2,宣称不超售,支持linux和windows,有荷兰和英国2个数据中心,特色是1Gbps带宽、不限流量。现在配置提高,价格不变,性价比提高了很多。(数据中心不太清楚,按以前的记录,应该是欧洲),支持Paypal付款。点击进入:hypervmart官方网...

易探云(QQ音乐绿钻)北京/深圳云服务器8核8G10M带宽低至1332.07元/年起

易探云怎么样?易探云香港云服务器比较有优势,他家香港BGP+CN2口碑不错,速度也很稳定。尤其是今年他们动作很大,推出的香港云服务器有4个可用区价格低至18元起,试用过一个月的用户基本会续费,如果年付的话还可以享受8.5折或秒杀价格。今天,云服务器网(yuntue.com)小编推荐一下易探云国内云服务器优惠活动,北京和深圳这二个机房的云服务器2核2G5M带宽低至330.66元/年,还有高配云服务器...

PhotonVPS:美国Linux VPS半价促销2.5美元/月起,可选美国洛杉矶/达拉斯/芝加哥/阿什本等四机房

photonvps怎么样?photonvps现在针对旗下美国vps推出半价促销优惠活动,2.5美元/月起,免费10Gbps DDoS防御,Linux系统,机房可选美国洛杉矶、达拉斯、芝加哥、阿什本。以前觉得老牌商家PhotonVPS贵的朋友可以先入手一个月PhotonVPS美国Linux VPS试试了。PhotonVPS允许合法大人内容,支持支付宝、paypal和信用卡,30天退款保证。Photo...

迅雷云播怎么看片为你推荐
百度空间首页怎样登录百度博客腾讯空间首页手机QQ空间首页从哪里进入!输入法哪个好用输入法哪种比较好用?电脑管家和360哪个好360卫士和电脑管家,哪个更好江门旅游景点哪个好玩的地方江门有哪些旅游景点,江门哪里好玩机械表和石英表哪个好手表中,石英表和机械表的区别和优缺点浏览器哪个好用浏览器哪个最好用?录音软件哪个好录音软件哪个好用又简单手机杀毒哪个好手机杀毒软件哪个好车险哪个好私家车买什么保险好
www二级域名 个人注册域名 xen 服务器架设 java虚拟主机 linux空间 ntfs格式分区 双11秒杀 速度云 可外链网盘 网通服务器托管 支付宝扫码领红包 ca187 闪讯官网 网通服务器 中国电信网络测速 我的世界服务器ip 西安主机 中国linux lamp架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