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的通信网络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主要是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
它将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硬件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用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并配备相应的网络软件,以实现通信过程中资源共享而形成的通信系统。
它不仅可以满足局部地区的一个企业、公司、学校和办公机构的数据、文件传输需要,而且可以在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范围进行信息交换、储存和处理,同时可以提供语音、数据和图像的综合性服务,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发展迅速,各国都通过建成的公用数据通信网享用各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设备资源。
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服务。
计算机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相基于两者基础上的联机检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信息服务领域。
从报刊、人工采集、会员单位组织的传统信息服务方式正逐步被以数据库形式组织的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供用户联机检索所代替。
信息量和随机性增大,信息更新加快,信息价值明显提高,信息处理和利用更加方便。
因此,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是信息社会的显著标志,在信息处理和传递中占重要位置。
计算机已经进入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时期,信息网络化、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自然离不开系统所处的网络计算环境。
当前,网络不仅是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而且是信息处理和服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可以为人们提供强大的计算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就是计算机。
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是因特网。
网络要成为计算平台,需要在网络原基础设施之上构造或装备一个支持一体化网络计算的软件平台。
其作用是:管理网络上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并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与集成,为信息系统等网络应用提供高效可信的开发、部署和运行环境。
正如在裸机上需要配备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才能有效开发应用软件一样,这种网络计算平台软件能有效支持快速构建网络应用,因而可视为网络上的操作系统。
但是,与单机不同,网络世界是开放的、不断演化的。
而且信息系统应用需求的变化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系统本身亦需要不断发展。
因此,分布性、自治性、异构性、可演化性已成为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的固有特征。
面对规模巨大、需求多变、环境异构、高度复杂的网络应用软件,SUN公司总裁Bill Raduchel指出,20年后软件的挑战不是速度、成本和性能,而是复杂度的问题了。
为适应复杂信息世界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不能简单套用工业化的做法。
如果说机械系统的综合集成是刚性的,那么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是柔性的。
一方面,需要以提高系统互操作性为主要目标,及时制订或修订信息系统的各种技术体系和标准;另一方面,更需要研究一套支持随需应变的敏捷软件技术,研制一种能适应信息世界各种可能变化的平台软件。
支持随需应变的敏捷软件技术是当前软件工程的研究热点,主要有:
(1)微内核集成总线技术。
支持软件模块的即插即用,适应软件功能需求的变化。
(2)软构件和对象代理技术。
支持程序代码的重用和分布对象之间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适应代码实现的变化与应用软件运行环境的变化。
这里,软构件,简称构件或组件,顾名思义,构之件也,一是构,强调其可构造性和可组装性;二是件,强调其信息隐蔽性和可包装性。
构件作为计算机中一组可重用的二进制代码,可视为对象的一种发展。
基于Agent的自适应构件还能支持动态适应运行环境的变化。
构件化是当今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的主流方法,也是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
(3)消息代理和各种适配机制。
支持不同应用代码之间的通信与调用,适应应用软件业务逻辑和业务流程的变化。
(4)软构件的组装、部署、动态重构与绑定等技术。
支持信息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搭建,适应应用需求与操作环境的变化。
(5)面向Web服务的架构技术,支持信息系统松散耦合的跨域集成,适应更大范围的网络计算环境的变化,中间件(Middleware)是一种包含上述主要技术的平台软件,它以柔性的松散耦合方式应万变,是灵活响应网络环境变化、应用需求变化和软件功能变化的平台软件,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基础平台。
通信的基本原理
通信服务提供商(ISP)有电信、移动和联通,他们提供通信网络服务
通信的原理就是信号经过调制--无限信道传输--解调的一个过程,里面东西太多,你可以找一些无线传输类的书看看
傅立叶变换会正交的就够用了,除非你想去搞研发。
如果你是想要进ISP,了解常用的理论基础就够了,真正的技术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通信网优入门
其实做网优主要还是经验比较重要,培训一般在入司之后有针对性的培训的,基本上,只要熟悉无线通讯原理,即“绿皮书”里面的内容,就可以了。
外面的培训都是浪费钱。
网优是一种思路,当你工作久了,会发现每个人的优化思路是不同的,信令方面在实际工作运用中很重要,可以解释很多问题,可以着重学习下。
不过身为行内人,我能告诉你这几年这个行当不是很好,不论做为运营商还是代理优化的厂商,收入都有所下降。
Internet上的各种不同网络及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进行相互通信的基础是:()
TCP/IP协议。
互联网协议是一个网络通信模型,以及一整个网络传输协议家族,为互联网的基础通信架构。
它常被通称为TCP/IP协议族。
协议家族的两个核心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际协议),为该家族中最早通过的标准。
由于在网络通讯协议普遍采用分层的结构,当多个层次的协议共同工作时,类似计算机科学中的堆栈。
TCP/IP提供点对点的链接机制,将数据应该如何封装、定址、传输、路由以及在目的地如何接收,都加以标准化。
它将软件通信过程抽象化为四个抽象层,采取协议堆栈的方式,分别实现出不同通信协议。
协议族下的各种协议,依其功能不同,被分别归属到这四个层次结构之中,常被视为是简化的七层OSI模型。
扩展资料:
在对等进程利用协议进行通信时,实际上并不是直接将数据从一台机器的第N层传送到另一台机器的第N层,而是每一层都把数据连同该层的控制信息打包交给它的下一层,它的下一层把这些内容看做数据,再加上它这一层的控制信息一起交给更下一层,依此类推,直到最下层。
最下层是物理介质,它进行实际的通信。
相邻层之间有接口,接口定义下层向上层提供的原语操作和服务。
相邻层之间要交换信息,对等接口必须有一致同意的规则。
层和协议的集合被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每一层中的活动元素通常称为实体,实体既可以是软件实体,也可以是硬件实体。
第N层实体实现的服务被第N+1层所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第N层称为服务提供者,第N+1层称为服务用户。
服务是在服务接入点提供给上层使用的。
服务可分为面向连接的服务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它在形式上是由一组原语来描述的。
这些原语可供访问该服务的用户及其他实体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TCP/IP协议
通信及网络知识
通信网络技术
通信网是一种由通信端点、节(结)点和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连接起来,以实现在两个或更多的规定通信端点之间提供连接或非连接传输的通信体系。
通信网按功能与用途不同,一般可分为物理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等三种。
物理网是由用户终端、交换系统、传输系统等通信设备所组成的实体结构,是通信网的物质基础,也称装备网。
用户终端是通信网的外围设备,它将用户发送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电磁信号送入通信网路传送,或将从通信网路中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等转变为用户可识别的信息。
用户终端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电话终端、非话终端及多媒体通信终端。
电话终端指普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等;非话终端指电报终端,传真终端、计算机终端、数据终端等;多媒体通信终端指可提供至少包含两种类型信息媒体或功能的终端设备,如可视电话、电视会议系统等。
交换系统是各种信息的集散中心,是实现信息交换的关键环节。
传输系统是信息传递的通道,它将用户终端与交换系统之间以及交换系统相互之间联接起来,形成网路。
传输系统按传输媒介的不同,可分为有线传输系统和无线传输系统两类。
有线传输系统以电磁波沿某种有形媒质的传播来实现信号的传递。
无线传输系统则是以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来实现信号的传递。
通信网络有哪些类型?
通信网络种类繁多,结构不一。
在实际通信中,最简单的通信网络有环状式、栅格式、网状式和星状式等多种。
环状式也叫格形式。
甲、乙、丙、丁长途电话局之间都建立有直达电路(称点点相连),中间不需要经过接转。
当其中有任何一条电路发生障碍时,只要经过第三者一次接转,即可建立迂回通信。
例如,甲丁间的长途直达电路发生中断,可以通过乙或丙长途电话局接转,必要时也可经过乙和丙2个长途电话局联合接转。
建立环状式通信网,优点是接续迅速,可靠性高。
缺点是当通信业务量少时,电路的利用率低。
因此,它通常适于通信业务量大的通信点之间使用。
如果在环状网的基础上,将任一对角线之间用电路连接,就成了栅格式网;如果2条对角线之间都建立有直达电路,就构成了网状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