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ee域名

ee域名  时间:2021-01-19  阅读:()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16版)教务处编印二〇一六目录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基础(实验)6软件工程专业导论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1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13离散数学15电子技术基础19电子技术基础(实验)26数据结构Ⅰ29数据结构Ⅰ(实验)32计算机网络Ⅰ34计算机网络Ⅰ(实验)43计算机组成原理45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52数据库系统55数据库系统(实验)58操作系统60操作系统(实验)67Java程序设计Ⅰ71Java程序设计Ⅰ(实验)79软件工程Ⅰ81软件工程Ⅰ(实验)85编译原理Ⅰ87编译原理Ⅰ(实验)92软件项目管理94软件项目管理(实验)97软件体系结构100软件体系结构(实验)104软件需求分析106软件需求分析(实验)111软件测试技术113软件测试技术(实验)118软件测试工具120软件测试工具(实验)124软件维护管理126软件维护管理(实验)130软件系统设计132软件系统设计(实验)137软件配置管理139软件配置管理(实验)143软件过程管理145软件过程管理(实验)149统一建模语言UML151统一建模语言UML(实验)156算法设计158算法设计(实验)163J2EE架构(组件技术)165J2EE架构(组件技术)(实验)170.
net平台(组件技术)172.
net平台(组件技术)(实验)175Oracle数据库系统及应用177Oracle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实验)183Web技术与应用185Web技术与应用(实验)190XML技术基础193XML技术基础(实验)197多媒体技术199多媒体技术(实验)202软件系统设计实例分析204软件系统设计实例分析(实验)207嵌入式系统设计Ⅰ209嵌入式系统设计Ⅰ(实验)214Linux编程216Linux编程(实验)221移动平台开发技术与应用223移动平台开发技术与应用(实验)226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228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实验)231专业英语232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236气象信息系统工程239气象信息系统工程(实验)242气象传感与仪器244气象传感与仪器(实验)249综合实训251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53程序设计实训(实习)25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训(实习)259数据结构课程设计Ⅱ(实习)261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习)263计算机网络实践(实习)268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实习)270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实习)272.
net平台项目开发(实习)275移动平台开发技术项目开发(实习)277Oracle数据库系统实践(实习)279Java程序设计工程实践(实习)281程序设计基础ClanguageProgramm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1学期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含光、郑关胜,2015,第2版.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它为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的基础,又是其他专业课程的程序设计工具,C语言是当前使用最普遍和通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C语言的语法规则、数据类型、数据运算、语句、系统函数、程序结构的学习,较好地训练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编程思路和技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利用C语言编写软件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有较强软件开发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C语言概述(2学时)(1)了解C语言的发展历史和标准;(2)掌握C语言程序的结构;(3)了解C语言的特点;(4)初步认识程序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一般步骤;(5)掌握C语言程序编译、连接和运行过程;目的: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如何学好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并掌握常见的C语言编程环境.

重点:C语言程序的结构,C语言程序编译、连接和运行过程;难点:C语言程序的结构.
2.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4学时)(1)掌握C语言标识符的组成;(2)理解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占用内存、数据范围);(3)掌握变量定义的方法;(4)掌握定义变量的同时,赋初值的方法;(5)掌握常用的运算符(算术、关系、逻辑运算符等)的使用(功能、运算对象数目、优先级和结合性);(6)掌握混合运算的数据转换方法;(7)掌握各种表达式的含义与使用要点;目的: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常用运算符的功能、优先级和结合性,熟练掌握各种表达式的求值规则,如何把常见的数学问题(公式)转化为计算机语言来表达.

重点:C语言数据类型的本质,运算符的使用,混合运算的数据转换方法,表达式求值;难点:C语言数据类型的本质,混合运算的数据转换方法,表达式求值.
3.
算法和控制语句(10学时)(1)理解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特性;(2)了解算法的不同表示方法;(3)掌握算法的流程图表示法;(4)掌握常用的基本算法;(5)熟练掌握格式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6)熟练掌握if语句的三种形式;(7)掌握if语句的基本结构以及if语句的嵌套,并能将条件运算符给出的语句转化成if语句的形式;(8)掌握switch语句的一般形式,并能把复杂的分支选择性结构化成switch语句来解决问题;(9)掌握while语句与dowhile语句的结构与使用方法;(10)掌握for语句的结构,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11)会使用常见的循环嵌套形式;(12)能正确区分for语句、do…while语句与while语句三者的不同;(13)掌握break语句和continue的应用及其区别;(14)分析总结常用的程序设计方法及算法特点,并能编写较复杂的程序;目的: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与计算机进行数据输入输出,如何将常见的问题进行抽象,表示成计算机算法(用流程图和计算机语言表示),从而体验到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方便、高效和快捷.

重点:常用的基本算法,if语句的基本结构以及if语句的嵌套,switch语句的结构,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及其嵌套,break语句和continue的应用,较复杂程序的编写;难点:常用的基本算法,if语句的嵌套,switch语句的结构,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及其嵌套,较复杂程序的编写;4.
函数(5学时)(1)了解函数的分类;(2)掌握函数的声明和定义规范;(3)掌握函数的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的定义和用法;(4)掌握函数返回值的大小和类型;(5)掌握函数的调用方法和参数传递;(6)了解函数的嵌套调用;(7)掌握函数的递归调用及其程序规范;(8)了解变量存储类型的基本概念;(9)掌握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的概念;(10)能用函数的观点编写C语言程序;目的: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划分为相对简单的多个问题来进行解决,逐步建立模块化的编程思想.

重点:函数的定义,函数返回值的大小和类型,函数的调用方法和参数传递,函数的递归调用,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难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方法和参数传递,函数的递归调用;5.
数组(8学时)(1)熟练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数组元素的引用方法;(2)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数组元素的引用,了解二维数组的实际意义;(3)掌握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概念与定义方法,熟悉常用的字符串处理函数;(4)掌握数组元素和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的程序设计;(5)掌握应用数组进行应用程序的设计的一般方法与典型算法;目的: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如何把原来复杂的问题如何更方便地表示出来,掌握数据量比较多的问题处理算法(如排序,查找等)重点:数组定义的方法,数组元素的引用,字符串处理,数组元素和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应用数组进行程序的设计的典型算法;难点:数组元素和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应用数组进行程序的设计的典型算法;6.
指针(8学时)(1)深刻理解并掌握指针的概念;(2)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应用,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的用法;(3)掌握指向数组的指针与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的概念、定义和应用;(4)掌握指向字符串的指针的定义和应用;(5)理解指向函数的指针的定义和用法;(6)了解返回指针值的函数的定义和应用;(7)了解它与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的区别;(8)了解指针数组的定义和应用;(9)掌握指针的定义和应用;(10)了解它指针数组与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的区别;目的: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运行的本质,更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逐步使学生认识到从问题的表象如何过渡到解决问题的本质的方法,要设计出高效的计算机程序就要抓住解决问题的本质.

重点: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应用,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指向字符串的指针的定义和应用,指针与数组的关系,指针的应用;难点: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指针与数组的关系,指针的应用.
7.
预处理命令(1学时)(1)了解预编译的概念,掌握宏定义的方法;(2)了解"文件包含"与预处理的应用;(3)了解条件编译的几种形式;目的: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要编写出高质量的通用程序,必须保证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兼容性,便于程序的修改和维护.

重点:宏定义的概念与方法,文件包含;难点:带参数的宏定义和嵌套宏定义.
8.
结构体与共用体(6学时)(1)理解结构体的含义;(2)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方法;(3)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引用方法;(4)掌握结构体类型变量如何在定义的同时初始化;(5)理解共同体的含义,掌握共同体类型变量的定义方法;(6)理解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7)了解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的概念及使用;(8)理解链表结点的结构形式,链表的基本操作;(9)了解枚举类型的定义,及枚举类型的输入输出;(10)了解typedef的作用;目的: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用C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处理更加复杂的数据结构(能够同时处理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通过链表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复杂数据类型的处理和计算机内存的充分利用.

重点:结构体类型和变量的定义方法,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引用,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和数组元素的引用,链表结点的概念和链表的基本操作;难点: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引用,结构体数组,链表的基本操作;9.
文件(4学时)(1)了解文件的概念(2)了解文件类型指针的定义和含义;(3)掌握文件操作的相关标准函数;(4)了解文件定位的操作及相关的标准函数;(5)了解出错检测函数的作用;(6)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如何用文件的进行具体数据的操作;目的: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长期保存数据,如何利用文件来处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数据文件.

重点:文件类型指针的定义和含义,文件操作的相关函数;难点:文件操作的相关函数.
四、课程考核(1)作业和报告:作业:至少9次(2)考核方式:上机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70%,其中平时课后作业必须要求在计算机上完成,且每次的作业必须达到80分,才能参加期末考试,并把平时的作业情况定期向学生公布.

五、参考书目(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2)JeriR.
HanlyElliotB.
Koffman《C语言详解》方波,潘蓉,郑海红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1月(3)明日科技《语言经典编程282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4)明日科技《C语言函数参考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5)苏小红,王宇颖,孙志岗《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6)李文新,郭炜,余华山《程序设计导引既在线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制定人:李含光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程序设计基础(实验)ExperimentofClanguageProgramm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64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1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含光、郑关胜,2015,第2版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要学好这门课程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上机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熟练掌握目前流行的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锻炼程序设计能力,能熟练地运用C语言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具有较强的程序修改调试能力;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调试程序的技巧,为今后编写较复杂的实用程序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实验要求和达到的效果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必修选修实验一VisualC++6.
0和Dev-C++开发环境使用1要求学生熟悉VisualC++6.
0和Dev-C++集成开发环境;C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和C语言程序的结构;C语言上机步骤;能够熟练地掌握C语言程序的调试方法和步骤.
(验证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1要求学生理解常用运行符的功能、优先级和结合性;掌握表达式的求值方法.

(验证实验三格式化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1要求学生掌握格式字符使用的方法和格式化输入输出的方法.
(验证实验四分支结构程序设计1使学生了解条件与程序流程的关系;用不同的数据使程序的流程覆盖不同的语句、分支和路径;掌握if语句和ifelse语句的用法;掌握switch语句的用法.
(设计实验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2要求学生掌如何正确地设定循环条件,以及如何控制循环的次数;了解条件型循环结构的基本测试方法;掌握如何正确地控制计数型循环结构的次数;了解对计数型循环结构进行测试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嵌套循环结构中,提高程序效率的方法.

(设计实验六函数及其应用2要求学生掌握C语言函数定义及调用的规则;理解函数调用的参数传递的过程;掌握函数返回值的大小和类型确定的方法;理解变量的作用范围.

(设计实验七数组及其应用2通过实验掌握数组定义的规则以及使用数组的本质;掌握一些常用问题的算法;掌握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传递的方法.

(综合实验八指针及其应用2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变量的指针及其基本用法;掌握数组与指针的内在联系;掌握指针变量作为函数的参数时,参数的传递过程及其用法.

(设计实验九结构体及其应用2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结构体变量与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和使用;学会使用结构体指针变量和结构体指针数组;理解链表的概念,初步学会对链表进行操作;学会如何处理复杂的数据类型.

(综合实验十文件及其应用2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文件的概念;学会使用文件打开、文件关闭、读与写文件等基本的文件操作函数;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会用文件来处理相关的数据,实现数据的长久保存.

(综合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实验报告中除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外,还必须有自己对本次实验的体会.

(2)实验实习报告:6次(3)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实验报告占期末总评的10%,如果实验报告中没有自己的体会,本次实验成绩不能超过70分.
五、参考书目(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2)JeriR.
HanlyElliotB.
Koffman《C语言详解》方波,潘蓉,郑海红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1月(3)明日科技《语言经典编程282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4)明日科技《C语言函数参考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5)苏小红,王宇颖,孙志岗《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6)李文新,郭炜,余华山《程序设计导引既在线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制定人:李含光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工程专业导论IntroductiontoSoftwareEngineer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学分:0.
5学分课程总学时:8学时,其中讲课:8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1学期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无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性质、课程设置、主干课程的基本内容、本专业就业基本形势、本院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等.

(一)教学内容1.
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性质、课程设置、本校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2.
主干课程的基本内容简介(1)《软件工程》基本内容简介、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2)《软件质量控制与管理》基本内容简介、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的过程、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3)《软件项目管理》基本内容简介、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的过程、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4)《软件体系结构》基本内容简介、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的过程、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3.
专业方向课程的基本内容简介1)测试与维护方向(1)《软件需求分析(双语)》基本内容简介、本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的过程、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2)《软件测试技术》基本内容简介、本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的过程、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3)《软件测试工具》基本内容简介、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的过程、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4)《软件维护管理》基本内容简介、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的过程、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2)开发与部署(1)《软件需求分析(双语)》基本内容简介、本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的过程、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2)《软件设计》基本内容简介、本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的过程、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3)《软件配置管理》基本内容简介、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的过程、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4)《软件过程管理》基本内容简介、该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的过程、本课程中重要的概念以及基本的理论.

4.
相关学科发展情况与科研工作5.
本专业学生大学学习期间学习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的介绍与辅导.
6.
本专业的就业、继续深造和出国等基本形势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性质、课程设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本校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发展情况与科研工作,本专业的招生与就业基本形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专业主要的学习内容、大学学习期间学习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明确学习目的.

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本专业的招生与就业基本形势分析,学习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的介绍与辅导.

四、课程考核(1)课程论文:1篇;(2)考核方式:课程论文(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课程论文五、参考书目:无制定人:瞿治国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郑莉,董渊,何江舟编著,2010.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大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是吸收了软件工程领域有益的概念和有效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
它集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于一体,可以帮助人们开发出模块化的程序数据抽象程度高的,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易修改、易扩充等特性.
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C++语言的基本概念.
以C++语言中的面向对象机制为主.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逐步掌握C++的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功能,掌握有关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理解C++语言面向对象的重要特征,能够灵活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程序开发,增强实践动手技能,并能够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C++概述(2学时)(1)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要素,了解C++的发展过程;(2)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对象与类的概念,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对象、类、封装和隐藏、继承和重用、派生、多态性(3)掌握C++语言的特点、用途,C++程序的结构特征;重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与基本概念难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与基本概念2、C++的语句和简单的程序设计(4学时)(1)了解数据类型的概念和涵义标识符和保留字;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变量的命名、变量说明语句;数据类型的概念;(2)理解表达式的一般语法和第一语义特征,用if语句来实现分支程序设计(构造选择结构)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问题分析,简单的算法设计,程序设计),多重循环结构,能设计多重循环程序;(3)掌握数据类型、数据对象的概念,表达式的概念,复合语句的概念和语法,掌握if语句的语法、语义和用法;switch语句、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和while语句的语法;掌握dowhile语句、for语句的语法,语义;熟悉各种循环语句的用法;重点:分支语句和循环语句难点:分支的嵌套、循环的嵌套3、函数(4学时)(1)了解内联函数,C++系统函数;(2)理解带默认形参值的函数;(3)掌握函数的定义与使用,函数重载;重点:函数的定义与引用用,函数重载;难点:函数重载,带默认形参值的函数,引用作参数;4、类与对象(4学时)(1)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特点,UML(2)理解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类的组合;(3)掌握类和对象的定义和使用,结构体和联合体;重点:类和对象的定义和使用;难点: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5、数据的共享与保护(4学时)(1)了解对象的生存期,友元类,常对象,常引用,多文件结构和编译预处理命令(2)理解标识符的作用域与可见性,用const修饰的类成员(3)掌握类的静态成员,友元函数;重点:标识符的作用域与可见性;难点:静态成员,友元函数;6、数组、指针与字符串(4学时)(1)了解深复制与浅复制;(2)理解动态内存分配,字符串;(3)掌握数组、指针;重点:指针;难点:动态内存分配;7、继承与派生(4学时)(1)了解纯虚函数与抽象类;(2)理解派生类成员的标识与访问;(3)掌握类的继承与派、访问控制;重点:类的继承与派;难点:类型兼容规则;8、多态性(4学时)(1)了解类型兼容规则;(2)理解虚函数;(3)掌握运算符重载;重点:运算符重载;难点:虚函数;9、流类库与输入输出(2学时)(1)了解流的概念及流类库结构;(2)理解输出流、输入流;(3)掌握输入输出流;重点:输入输出流;难点:输入输出流;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8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计算五、参考书目《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郑莉,董渊,何江舟编著,2010制定人:王定成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Experimentof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2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学生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郑莉,董渊,何江舟编著,2010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面向对象C++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高效实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可进行过程化程序设计,也可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随着C++逐渐成为ANSI标准,这种新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已经成为了程序员最广泛使用的工具.
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实验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理解C++语言面向对象的重要特征,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灵活应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程序开发,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并能够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1C++程序的运行环境及简单程序设计21、熟悉C++程序的运行环境及简单程序设计2、简单C++程序设计√验证2函数21、函数的定义与引用;2、重载函数;3、函数嵌套√设计3类和对象21、类和对象的定义与使用;2、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过程√设计4C++程序结构21、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的作用域;2、类的静态成员的使用;3、多文件结构√设计5数组与指针21、对象数组与指针定义与使用√设计6继承与派生21、类的继承与派生;2、不同继承方式下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控制;3、虚基类√设计7多态性2定义一个复数类,采用运算符重载,实现复数+,-运算.
√设计8流类库与输入输出21、流类库中常用类及成员函数的使用;2、文件的应用√设计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1.
试验目的2.
试验内容3.
流程图(可选)4.
实现代码5.
程序运行结果(2)实验实习报告:不少于3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以上机实习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五、参考书目1.
郑莉等,《C++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学生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
制定人:王定成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离散数学DiscreteMathematic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相关专业教材:冯伟森,栾新成,石兵编著,离散数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数学中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是学习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不可缺少的数学工具,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结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主要研究离散量结构及相互关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的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提供学习本专业必需的处理离散对象的数学知识;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提供学习本专业必须的理论过程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处理离散结果所必需的描述工具和抽象、严格的数学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计算学科各领域的应用,初步形成使用理论过程描述问题的习惯,为今后其他计算机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数理逻辑(16+2学时)教学内容命题及其真值重言式范式联结词的扩充与归约.
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谓词和量词谓词演算的永真公式.
谓词演算的推理规则基本要求掌握命题、命题联结词的概念;理解命题公式的递归定义,熟练掌握命题符号化的方法,掌握命题公式真值表的求法.

了解范式的概念,掌握求命题公式的析取范式、合取范式和主式的方法.

了解与非、或非和异或等联结词及联结词的归约.
掌握常用的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
理解谓词、量词、谓词公式、自由变元和约束变元的概念.
掌握谓词演算基本的永真公式.
会利用谓词演算的推理规则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重言式与蕴含式;推理规则;谓词的概念;命题函数与量词;约束变元;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含式;谓词演算的推理规则难点:命题公式与翻译;推理规则;谓词的概念;命题函数与量词;谓词公式与翻译;约束变元;谓词演算的推理规则2、集合(3学时)教学内容集合论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运算集合的笛卡尔乘积基本要求掌握子集、空集、全集、相等、密集等基本概念.
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法;掌握集合的交、并、差和补等概念及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和DeMorgan律等运算律,证明集合等式.
掌握集合的笛卡尔乘积的运算.
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运算;序偶与笛卡尔积难点:序偶与笛卡尔积3、二元关系(10+2学时)教学内容关系的基本概念关系的运算关系上的闭包运算次序关系等价关系和划分基本要求理解关系及有关概念,掌握关系图、关系矩阵及关系的特性(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掌握关系的合成、关系的幂关系、关系合成及其有关性质.
掌握逆关系、关系的闭包运算(自反闭包、对称闭包和传递闭包)的性质及求法.

掌握偏序集合、拟序集合、线序集合、良序集合及特殊元素的概念及性质.

理解等价关系、覆盖及划分的概念,掌握求集合的等价类方法及划分的积与和.

重点:关系的性质;关系的闭包运算;复合关系与逆关系;等价关系与等价类;序关系难点:关系的闭包运算;复合关系与逆关系;等价关系与等价类;序关系4、函数(4学时)教学内容函数的基本概念特殊函数类逆函数基本要求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合成运算.
理解满射、单射和双射函数的概念,了解置换、特征函数的概念及运算.

理解逆函数和规范映射的概念及性质.
重点:逆函数与复合函数难点:逆函数与复合函数5、代数系统(9+2学时)教学内容二元运算及其性质代数系统及其特异元广群、半群和群子群和正规子群群的同态与同构环和域基本要求理解二元运算的定义,熟练掌握二元运算性质的判断及证明.
理解代数系统的基本概念.
理解代数系统中特异元(单位元、逆元)的基本概念,掌握这些元素的求解方法.

理解代数系统广群、半群、群、环和域的基本概念,掌握特殊代数系统的判定方法.

了解子群、子群的陪集以及正规子群的概念.
掌握群的同态和同构定义,会证明.
重点:二元运算及其性质的判断及证明;代数系统的特异元;特殊代数系统的判断与证明;群的同态和同构的证明.

难点:二元运算性质的判断及证明;特殊代数系统的证明.
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6-8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五、参考书目耿素云、屈婉玲编著,《离散数学(修订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左孝凌等编,《离散数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段禅伦、魏仕民编著,《离散数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Kenneth,H.
Rosen,《DiscreteMathematicsandItsApplications(Hardcover,6th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制定人:陈北京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电子技术基础BasicElectronicTechnolog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材:(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华成英、童诗白主编,2006,第4版;(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阎石主编,2006,第五版.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物联网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包含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两大部分.
(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类、电气类、控制类、仪表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很强.
其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和线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特性和参数,掌握放大器、比较器、稳压器等电路的组成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及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本课程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半导体器件基础、基本放大电路及其频率特性、多级放大器、恒流源与差动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包括基本运算电路、有源滤波电路、比较器电路)、反馈放大电路及其自激、功率放大电路、波形产生与变换电路、模拟乘法器应用、整流滤波电路与稳压电路等.

(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类、电气类、控制类、仪表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很强.
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使学生熟悉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基本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计算机等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1.
半导体器件基础(3学时)(1)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外特性、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2)熟悉自由电子与空穴、扩散与漂移、复合、空间电荷区、PN结、耗尽层、导电沟道等定义及概念;(3)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稳压管的稳压作用、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放大作用及其特性曲线;(4)了解影响半导体器件特性的因素;(5)初步了解器件的选用原则.
重点: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特性及其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难点:半导体器件工作的内部机理2.
基本放大电路(6学时)(1)掌握放大、静态工作点、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直流负载与交流负载、h参数等效模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等基本概念、定义及其有关计算;(2)熟悉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正确估算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正确分析电路的输出波形和产生截止失真、饱和失真的原因;(3)理解组成放大电路的原则和各种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能够根据具体要求选择电路的类型;(4)了解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的方法、复合管及其构成的派生放大电路.

重点: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相应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难点:微变等效电路的绘制及其物理意义3.
多级放大电路(2学时)(1)掌握零点漂移、温度漂移、共模信号与共模放大倍数、差模信号与差模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互补等概念及定义,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各种耦合方式及其优缺点、互补输出级(OCL电路)的正确接法及其输入输出关系;(2)熟悉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动态参数的估算;(3)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了解改进型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重点:多级放大电路相应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难点:差分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及其参数计算4.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2学时)(1)掌握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双端输入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2)熟悉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3)理解集成运放主要指标参数的物理意义及使用注意事项;(4)了解电流源电路的工作原理;(5)初步了解集成运放的应用.
重点: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工作在线性状态时的概念及其电路参数计算难点:集成运放内部电路工作原理5.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2学时)(1)掌握上限频率、下限频率、通频带、波特图、增益带宽积等概念及定义;(2)熟悉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高频等效模型、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3)理解多级放大电路频率响应与组成它的各级电路频率响应间的关系;(4)了解波特图的画法;(5)初步了解分析放大电路的频域法与时域法.
重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计算难点:频率特性相关参数的分析计算6.
反馈放大电路(3学时)(1)掌握反馈的概念和种类、反馈的类型和极性的判断方法,掌握负反馈四种组态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2)熟悉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根据需要正确引入负反馈的方法;(3)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在不同反馈组态下的物理意义,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4)了解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正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方法;(5)初步了解电流反馈运算放大电路等其它形式的反馈电路.
重点:反馈的概念和种类、反馈的类型和极性的判断方法,负反馈四种组态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难点:反馈类型的判断和参数计算7.
信号运算和处理电路(2学时)(1)掌握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和非线性区的特点,掌握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2)熟悉有源滤波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理解模拟乘法器在运算电路中的应用,理解低通滤波器(LPF)、高通滤波器(HPF)、带通滤波器(BPF)、带阻滤波器(BFF)的组成及工作特点;(4)了解干扰和噪声的来源及抑制方法;(5)初步了解电子信息系统预处理中所用的放大电路.
重点: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和非线性区的特点,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难点:有源滤波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8.
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2学时)(1)掌握产生正弦波振荡的幅值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以及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熟悉变压器反馈式、电感反馈式、电容反馈式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振荡频率与电路参数的关系;(3)理解典型电压比较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理解由集成运放构成的矩形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有关参数;(4)了解信号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重点:正弦波振荡的幅值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难点:自激振荡器起振条件的判断和振荡频率的计算9.
功率放大电路(2学时)(1)掌握晶体管的甲类、乙类和甲乙类工作状态以及最大输出功率、转换效率等概念及定义,掌握OCL的工作原理;(2)熟悉各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3)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功率放大电路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分析方法;(4)了解功放管的选择方法及其他类型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5)初步了解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重点: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原理难点:功率放大电路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分析计算10.
直流电源(2学时)(1)掌握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电压及电流平均值的估算方法;(2)熟悉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电路结构及其作用和工作原理;(3)理解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的估算;(4)了解滤波电路工作原理、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的估算以及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5)初步了解开关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重点: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估算难点:开关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1.
数制和码制(1学时)(1)掌握常用数制及其转换;(2)熟悉几种常用的编码;(3)了解补码的概念.
重点:常用数制、码制及其转换难点:补码的理解及其应用2.
逻辑代数基础(2学时)(1)掌握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用公式法和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逻辑变量≤4),几种常用的复合函数(与非、或非、与或非、异或、同或)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2)熟悉逻辑函数中的各种表示方法(真值表、逻辑式、逻辑图、卡诺图、波形图)及其相互转换方法;(3)理解最小项、最大项、约束项的概念及其在逻辑函数化简中的应用;(4)了解代入规则、反演规则和对偶规则.
重点: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化简难点:约束项的理解3.
逻辑门电路(4学时)(1)掌握TTL门电路常用种类(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三态门、OC门)的符号、逻辑功能,CMOS门电路常用种类(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三态门、传输门)的符号、逻辑功能;(2)熟悉二极管与门和或门、三极管非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CMOS和TTL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3)理解TTL反相器的电气特性-电压传输特性、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及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CMOS反相器的电气特性-电压传输特性及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4)了解其它门电路的改进系列,TTL电路与CMOS电路的接口.
重点:逻辑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外部特性难点:逻辑门电路内部原理及其参数计算4.
组合逻辑电路(4学时)(1)掌握组合电路的特点、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工作原理及应用;(2)熟悉加法器、比较器、编码器和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和分配器等常用组合电路的功能、应用及实现方法;(3)理解典型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的功能、应用及用中规模集成器件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4)了解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
重点:组合电路的特点、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难点:利用集成组合逻辑器件实现组合逻辑函数5.
触发器(3学时)(1)掌握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表示方法,触发方式及触发器间的相互转换;(2)熟悉触发器逻辑功能的特性方程、特性表、状态表、状态图、时序图等表示方法,集成触发器的特点和应用;(3)理解常用集成触发器逻辑符号、功能特点、异步置位、复位端的功能等;(4)了解触发器的几种常见结构及工作原理.
重点: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表示方法,触发方式及触发器间的相互转换难点:触发器的几种常见结构及工作原理6.
时序逻辑电路(3学时)(1)掌握时序电路的特点、分类、功能描述方法,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同步、异步计数器的工作原理;(2)熟悉计数器、寄存器、RAM、顺序脉冲发生器的功能及应用;(3)理解常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应用以及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构成N进制计数器的方法;(4)了解计数器的分频、定时等应用,计数器自启动的概念,寄存器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重点: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难点:计数器、寄存器、RAM、顺序脉冲发生器的的应用7.
半导体存储器(1学时)(1)掌握RAM的特点、种类和SRAM的结构及原理;(2)熟悉存储单元、字、位、地址、地址单元等基本概念以及存储器容量扩展的一般方法;(3)理解存储器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用存储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各类ROM的存储原理、读写原理.
重点: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功能和原理难点:各类ROM的存储原理、读写原理8.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4学时)(1)掌握555定时器、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熟悉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特点、参数计算;(3)理解电位触发、单稳态、双稳态、无稳态、脉冲宽度、振荡周期、占空比的概念,单稳态器对触发脉冲信号的要求;(4)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典型应用.
重点:555定时器、施密特触发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使用难点:多谐振荡器的参数计算9.
数-模和模-数转换(2学时)(1)掌握A/D、D/A转换的基本思想、共同性的问题;(2)熟悉典型D/A、A/D转换器电路基本工作原理,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特点及参数;(3)理解权电阻网络DAC、倒T型电阻网络DAC的工作原理,ADC的转换步骤、取样定理,逐次逼近型ADC与双重积分型ADC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4)了解ADC、DAC在数字系统中的作用及分类方法.
重点:D/A、A/D转换器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原理难点:ADC、DAC电路结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计算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14次(2)考核方式:学习过程全程考核与闭卷考试相结合(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包含考勤、作业、实验等)+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目所占权重比例.

五、参考书目1、华成英、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制定人:钱承山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电子技术基础(实验)ExperimentofBasicElectronicTechnolog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64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3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电子技术基础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教材:(1)华成英、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物联网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而开设的实验课程,在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并熟练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所做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电子线路的安装和调试,充分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能正确分析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及排除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和电子创新设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子技术领域的有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常用实验仪器仪表的使用2熟悉万用表、高低频信号发生器、单双踪示波器、毫伏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台(箱)的使用.

√验证实验二单级放大电路2掌握单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观察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学习电压放大倍数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度的测试方法.

√验证实验三负反馈放大器2理解负反馈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掌握负反馈放大器性能指标的调试方法.

√验证实验四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2比例、加法、减法等运算电路的计算与组装连接、测试.
√验证实验五正弦波振荡电路2正弦波振荡电路参数计算、连接电路、测试性能.
√验证实验六直流稳压电源2研究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特性;掌握稳压电源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综合实验七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2集成门电路的引脚分布,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逻辑电路输出状态的观测.

√验证实验八组合逻辑电路设计2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例如数据选择器、译码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利用常见的中规模集成电路根据要求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设计实验九集成触发器及应用2掌握集成JK、D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学习用触发器构成简单时序电路的方法.

√验证实验十计数、译码及显示电路2熟悉常用中规模计数器的逻辑功能,掌握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综合实验十一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性实验2掌握简单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掌握简单时序电路的调试方法.
√设计实验十二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2掌握用555集成定时器构成的单稳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及压控振荡器等电路.

√验证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及步骤、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实验心得体会等,书写规范认真.

(2)实验报告:8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根据平时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实验表现及预习占20%左右,实验过程占50%左右,实验报告占30%左右,成绩评定可按百分制给出,也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五、参考书目1.
周淑阁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
任国燕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3.
郭勇贞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
张虹主编,电路与电子技术学习和实验实习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5.
张秀娟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6.
许国华主编,模拟及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7.
金燕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8.
邵舒渊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第2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制定人:钱承山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数据结构ⅠDataStructure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总学时:64学时,讲课:48学时,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开课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数据结构是计算机教学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
它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准备.

数据结构的任务是研究非数值性程序设计中计算机操作的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程序设计工具和技术,即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和现实世界问题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方法,针对问题的应用背景分析,选择最佳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从而培养高级程序设计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绪论(4学时)(1)了解数据结构的三个方面:逻辑结构、存储结构、运算;(2)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3)理解算法的概念和特性;(4)掌握算法的描述方法;(5)了解算法分析的内容;(6)掌握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
2.
线性表(4学时)(1)理解线性表的基本概念,线性表有关的术语,线性表的特性;(2)熟悉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3)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表示及实现;(4)掌握线性表的链接存储表示及实现;(5)了解线性表的应用.
3.
栈和队列(8学时)(1)理解栈的基本概念,栈有关的术语,栈的特性;(2)熟悉栈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3)掌握栈的顺序存储表示及实现;(4)掌握栈的链接存储表示及实现;(5)掌握栈的应用;(6)理解队列的基本概念,队列有关的术语,队列的特性;(7)熟悉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8)掌握队列的顺序存储表示及实现;(9)掌握队列的链接存储表示及实现;(10)了解队列的应用.
4.
字符串(4学时)(1)理解串的基本概念,串有关的术语,串的特性;(2)熟悉串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3)掌握串的存储表示及实现;(4)理解串的模式匹配运算;(5)掌握朴素的模式匹配算法.
5.
数组和广义表(2学时)(1)理解数组的定义,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2)了解对称矩阵、三角矩阵、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3)了解广义表的定义,广义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6.
树和二叉树(8学时)(1)理解树的基本概念,树有关的术语,树的特性;(2)熟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3)了解树的存储表示;(4)理解二叉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有关的术语,二叉树的特性;(5)熟悉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6)掌握二叉树的顺序与链接存储表示;(7)掌握二叉树的遍历运算及实现;(8)了解线索二叉树;(9)掌握哈夫曼(Huffman)树及其应用;(10)了解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11)了解树和森林的遍历.
7.
图(6学时)(1)理解图的基本概念,图有关的术语,图的特性;(2)熟悉图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3)掌握图的邻接矩阵、邻接表存储表示;(4)掌握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遍历算法;(5)掌握以下图的基本应用及其复杂度分析:最小(代价)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8.
查找(6学时)(1)理解查找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掌握静态查找表:顺序表的查找,有序表的查找,索引顺序表的查找;(3)掌握动态查找表: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4)了解B-树;(4)掌握哈希表及其查找.
9.
排序(6学时)(1)理解排序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掌握常用的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二分法插入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3)理解各类内部排序方法的特点: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稳定性.
四、课程考核(1)作业和报告:作业5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共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4)是否使用多媒体:是(5)其他:无五、参考书目1、《数据结构与算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张铭、王腾蛟、赵海燕编著,2008年2、《数据结构》,电子工业出版社,吉根林编著,2008年3、《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描述),清华大学出版社,殷人昆2001年4、《数据结构(C语言篇)习题与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李春葆编著,2000年版5、《数据结构C和C++语言描述(第2版)》,(美)YedidyahLangsam等著,李化潇东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制定人:顾韵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数据结构Ⅰ(实验)ExperimentofDataStructure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64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3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数据结构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开课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由于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丰富,原理和算法较抽象,因此设置数据结构课程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理论与方法,学会分析研究各种数据结构的特性,针对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提高算法设计的能力和动手实验的技能.

三、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必修选修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1线性表的存储表示及实现2线性表的顺序、链接存储表示及实现√√2栈的存储表示及实现1栈的顺序、链接存储表示及实现√√3栈的应用1表达式计算.
√√4串的应用2(1)简单的文本替换加密;(2)实现朴素的模式匹配算法.
√√5二叉树的遍历2以二叉链表为存储结构,实现对二叉树的前、中、后序遍历,写出递归与非递归算法程序.

√√6哈夫曼树及其应用2写出对字符串进行哈夫曼编、解码的算法程序.
√√7图的建立与遍历2编写程序,由输入的顶点数目、弧的数目、各顶点的信息和各条弧的信息建立有向图的邻接表.
对所建立的有向图进行深度优先、广度优先遍历.

√√8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的实现与比较2随机10000个在指定值域内的整数,分别用顺序查找法、二分查找法进行10000次查找并比较二个算法.

√√9常用排序算法2编写程序实现冒泡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并进行比较次数和交换次数统计.

√√注:实验要求和实验类型选定后请打"√".
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8次(每章实验项目提交1份实习报告);(2)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以平时实习题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3)是否使用多媒体:是(4)其他:无五、参考书目1、《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张铭、赵海燕、王腾蛟编著,2005年3、《数据结构》,电子工业出版社,吉根林编著,2008年制定人:顾韵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计算机网络ⅠComputerNetworks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6学时,实验(含上机):12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4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计算机网络教程(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谢希仁编著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规模、覆盖范围和功能不断扩大,今天已形成了环球网络,并向着全球智能网发展.
计算机网络广泛地用于工业、商业、金融、科研、教育、军事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及先进程度已成为新世纪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产生和发展的概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应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概述(3学时)1.
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1)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
2因特网概述(1)了解因特网的发展阶段;1.
3因特网的组成(1)理解因特网的组成部分;1.
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了解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情况;1.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6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1)理解网络的性能指标;1.
7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的性能指标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第2章物理层(4学时)2.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
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3)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途径2.
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1)导引型传输媒体(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2.
4信道复用技术(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2)波分复用(3)码分复用2.
5数字传输系统2.
6宽带接入技术(1)ADSL技术(2)光纤同轴混合网(3)FTTx技术(4)无线接入重点: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传输媒体难点:信道复用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第3章数据链路层(4学时)3.
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所处的地位(2)数据链路和帧(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4)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3.
2点对点协议PPP(1)PPP协议的特点(2)PPP协议的组成(3)PPP协议的帧格式(4)PPP协议的工作状态3.
3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3.
4使用广播信道以太网(1)以太网概述(2)CSMA/CD协议(3)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4)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5)以太网的MAC层3.
5扩展的以太网(1)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2)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3.
6高速以太网(1)100BASE-T以太网(2)吉比特以太网(3)10吉比特和100吉比特以太网(4)使用以太网进行宽带接入3.
7无线局域网(1)无线局域网的组成(2)802.
11标准中的MAC层(3)其他无线计算机网络重点: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点对点协议PPP,使用广播信道以太网难点:高速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第4章网络互连(8学时)4.
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4.
2网际协议IP(1)虚拟互连网络(2)分类的IP地址(3)IP地址与硬件地址(4)地址解析协议ARP(5)IP数据报的格式(6)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4.
3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1)划分子网(2)使用子网时分组的转发(3)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4.
4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1)ICMP报文的种类(2)ICMP的应用举例4.
5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1)有关路由选择协议的几个基本概念(2)内部网关协议RIP(3)内部网关协议OSPF(4)外部网关协议BGP(5)路由器的构成4.
6因特网中的多播(1)IP多播的基本概念(2)在局域网上进行硬件多播(3)IP多播需要两种协议4.
7虚拟专用网VPN4.
8下一代的网际协议IPv6(IPng)(1)解决IP地址耗尽的根本措施(2)IPv6的基本首部格式(3)IPv6的编址(4)从IPv4向IPv6过渡(5)ICMPv重点:网际协议IP,划分子网难点:因特网中的多播,虚拟专用网VPN第5章运输层(6学时)5.
1运输层协议概述(1)进程之间的通信(2)因特网的运输层协议(3)运输层的复用与分用5.
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UDP概述(2)UDP的首部格式5.
3传输控制协议TCP(1)TCP的主要特点(2)TCP报文段结构(3)TCP的可靠数据传输(4)流量控制(5)TCP的连接管理5.
4拥塞控制原理(1)拥塞的原因与开销(2)拥塞控制的基本方法5.
5TCP的拥塞控制重点:TCP的可靠数据传输,户数据报协议UDP难点:运输层的复用与分用,拥塞控制原理第6章网络应用(6学时)6.
1应用层协议原理(1)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2)应用层协议(3)选择运输层协议6.
2域名系统DNS(1)域名系统概述(2)因特网的域名结构(3)域名服务器(4)域名解析的过程6.
3万维网WWW(1)万维网概述(2)统一资源定位符URL(3)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4)万维网的文档(5)博客与微博6.
4电子邮件(1)概述(2)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3)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4)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5)基于万维网的电子邮件(6)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MIME6.
5文件传输协议6.
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6.
7P2P文件共享(1)P2P文件分发(2)在P2P对等方中搜索对象(3)案例:BitTorrent6.
8多媒体网络应用(1)实时多媒体数据传输中的问题(2)实时传输协议RTP(3)流式存储音频/视频(4)流式实况音频/视频(5)实时交互音频/视频重点: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应用层协议,文件传输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难点:P2P文件共享,实时传输协议RTP第7章网络安全(5学时)7.
1网络安全概述(1)安全威胁(2)安全服务7.
2机密性与密码学(1)对称密钥密码体制(2)公钥密码体制7.
3报文完整性(1)报文摘要和报文鉴别码(2)数字签名7.
4实体鉴别7.
5密钥分发和认证(1)对称密钥的分发(2)公钥的认证7.
6网络安全协议(1)网络层安全协议:IPsec(2)运输层安全协议:SSL/TLS(3)应用层安全协议:PGP7.
7系统安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1)防火墙(2)入侵检测系统重点: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报文摘要和报文鉴别码难点:密钥分发和认证,入侵检测系统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6次,课程论文:1篇;(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共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参考书目1.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AndrewS.
Tanenbaum.
著,潘爱民译2.
《计算机网络(第6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谢希仁编著制定人:杨振启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计算机网络Ⅰ(实验)ExperimentofComputerNetworks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计算机网络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计算机网络教程(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谢希仁编著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组建技术和方法,网络的基本配置方法以及基本的网络应用设计方法与技术,从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应用.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必修选修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1常用网络设备1通过观察Rack实验台,了解常用网络设备√√2交换机基本配置1了解交换机基本配置环境和配置模式√√3VLAN配置1(1)掌握在一台交换机上基于端口(port)的VLAN配置方法.
(2)掌握跨交换机实现VLAN的方法.
√√4模拟器中交换机实验2(1)掌握模拟软DYNAMIPS的使用方法;(2)掌握VLAN的基本配置;(3)掌握VLAN及TRUNK的基本配置√√5静态路由实验1(1)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2)掌握静态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
(3)掌握模拟器中路由器静态路由的基本配置.
√√6动态路由实验2(1)掌握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
2)掌握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的通信.
(3)掌握RIP路由协议的配置.
√√7编写Socket通信程序2利用C语言或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基本的基于TCP或UDP的通信程序.
√√8TCP传输机制分析2用Sniffer或其它包捕获工具分析TCP传输原理√√注:实验要求和实验类型选定后请打"√".
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4次;(2)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以平时实习题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3)是否使用多媒体:是(4)其他:无五、参考书目1.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AndrewS.
Tanenbaum.
著,潘爱民译2.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刘丽敏等编3.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张敬忠等编制定人:杨振启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计算机组成原理PrinciplesofComputerCompositio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实验:1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电子技术基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薛胜军,2010.
3.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专业的各门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同时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并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掌握自顶向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计算机开发应用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概述(2学时)1.
1计算机的发展及系统组成(1.
5学时)(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熟悉传统上将运算器和控制器称为CPU,而将CPU和存储器称为主机.
存储程序并按地址顺序执行,这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也是计算机自动化工作的关键.

(3)理解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软件组成的多级层次结构,它通常由微程序级、一般机器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组成,每一级上都能进行程序设计,且得到下面各级的支持;理解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软件组成的多级层次结构,它通常由微程序级、一般机器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组成,每一级上都能进行程序设计,且得到下面各级的支持;(4)掌握计算机的硬件是由有形的电子器件等构成的,它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适配器、输入输出设备;掌握计算机的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不同于一般电子设备的本质所在.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两大类.
系统程序用来简化程序设计,简化使用方法,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发挥和扩大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它包括:各种服务程序、语言类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程序是针对某一应用课题领域开发的软件;1.
2计算机的特点、性能指标及分类(0.
5学时)(1)了解电子数字计算机,它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两大类.
专用和通用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了解通用计算机又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单片机六类,其结构复杂性、性能、价格、依次递减;了解计算机的生命在于它的广泛应用,应用的范围几乎涉及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
归纳起来,在科学计算、自动控制、测量与测试、信息处理、教育卫生、家庭电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成就最为突出;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了解多媒体计算机;(2)熟悉计算机性能指标;1.
3多媒体技术简介(自学)(1)了解多媒体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难点: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第二章运算方法与运算器(8学时)2.
1数据信息的表示方法及定点加减法运算(2学时)(1)了解字符信息属于符号数据,是处理非数值领域的问题.
国际上采用的字符系统是七单位的ASCII码;了解直接采用西文标准键盘输入汉字,进行处理,并显示打印汉字的过程;了解定点运算器和浮点运算器的结构复杂程度有所不同.
早期微型机中浮点运算器放在CPU芯片外,随着高密度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现已移至CPU内部(2)掌握一个定点数由符号位和数值域两部分组成.
按小数点位置不同,定点数有纯小数和纯正数两种表示方法;掌握按IEEE754标准,一个浮点数由符号位S、阶码E、尾数M三个域组成.
其中阶码E的值等于指数的真值e加上一个固定偏移值;掌握为了计算机能直接处理十进制形式的数据,采用两种表示形式:其中字符串形式,主要用在非数值计算的应用领域,压缩的十进制数串形式,用于直接完成十进制数的算术运算;掌握数的真值变成机器码时有四种表示方法:原码表示法,反码表示法,补码表示法,移码表示码.
其中移码主要用于表示浮点数的阶码E,以利于比较两个指数的大小和对阶操作;2.
2定点加减乘除法的运算(4学时)(1)掌握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2.
3定点运算器的组成与结构(1学时)(1)了解运算器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了解芯片功能;(2)理解为运算器构造的简单性,运算方法中算术运算通常采用补码加、减法,原码乘除法或补码乘除法.
为了运算器的高速性和控制的简单性,采用了先行进位、阵列乘除法、流水线等并行技术措施;2.
4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1学时)(1)熟悉算术移位规则与舍入规则;熟悉尾数的规格化;浮点数的表示范围;浮点数的运算步骤;重点:定点数的表示与加减乘除运算,运算中的相应规则难点:定点数的表示,定点数的加法运算第三章存储器及存储系统(12学时)3.
1存储器概述(0.
5学时)熟悉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3.
2主存储器及半导体存储器芯片(5.
5学时)(1)了解对存储器的要求是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
为了解决了这三方面的矛盾,计算机采用多级存储体系结构,即cache、主存和外存.
CPU能直接访问内存(cache、主存),但不能直接访问外存;了解存储器的技术指标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了解cache是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为了解决CPU和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而采用的一项重要的硬件技术,并且发展为多级cache体系,指令cache与数据cache分设体系.
要求cache的命中率接近于1;了解按照主存-外存层次的信息传送单位不同,虚拟存储器有页式、段式、段页式三类;(2)理解广泛使用的SRAM和DRAM都是半导体随机读写存储器,前者速度比后者快,但集成度不如后者高.
二者的优点是体积小,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缺点是断电后不能保存信息;理解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正好弥补了SRAM和DRAM的缺点,即使断电也仍然保存原先写入的数据.
特别是闪速存储器能提供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以及瞬时启动能力,因而有可能使现有的存储器体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理解双端口存储器和多模块交叉存储器属于并行存储器.
前者采用空间并行技术,后者采用时间并行技术;(3)掌握SRA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DRA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动态存储器的刷新;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Cache写策略;3.
3主存储器组织(4学时)(1)理解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页式虚拟存储器;段式虚拟存储器;段页式虚拟存储器;TLB(快表);虚拟存储器的工作过程;(2)掌握相联存储器不是按地址而是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在cache中用来存放行地址表,在虚拟存储器中用来存放段表、页表和快表.
在这两种应用中,都需要快速查找;掌握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有全相联、直接、组相联三种方式.
其中组相联方式是前二者的折衷,适度兼顾了二者的优点又尽量避免其缺点,从灵活性、命中率、硬件投资来说较为理想,因而得到了普遍采用;掌握虚拟存储器指的是主存-外存层次,它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主存空间大得多的虚拟地址空间.
因此虚拟存储器只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的存储器的逻辑模型,不是任何实际的物理存储器;3.
4存储保护和校验技术(2学时)(1)了解当多个用户共享主存时,系统应提供存储保护.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存储区域保护和访问方式保护,并用硬件来实现.
有些机器中提供特权指令来实现某种保护;(2)掌握奇偶校验编码;掌握常用的纠错码中的海明码和循环码的编码和纠错能力;重点: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存储器地址映射方式,校验编码与纠错码,多级存储体系结构难点: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存储器地址映射方式,校验编码与纠错码,多级存储体系结构第四章指令系统(6学时)4.
1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1学时)(1)了解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它的格式与功能不仅直接影响到机器的硬件结构,而且也影响到系统软件;了解不同机器有不同的指令系统.
一个较完善的指令系统应当包含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运算类指令、逻辑运算类指令、程序控制类指令、I/O类指令、字符串类指令、系统控制类指令;4.
2指令格式(2学时)(1)熟悉指令的基本格式、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2)掌握指令格式是指令字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结构形式,通常由操作码字段和地址码字段组成.
操作码字段表征指令的操作特性与功能,而地址码字段指示操作数的地址.
目前多采用二地址、单地址、零地址混合方式的指令格式;掌握指令字长度分为:单字长、半字长、双字长三种形式.
高档微型机中目前多采用32位长度的单字长形式;掌握堆栈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寻址方式,采用"先进后出"原理.
按结构不同,分为寄存器堆栈和存储器堆栈;4.
3寻址方式(2学时)(1)熟悉基本寻址技术及其工作原理,各种寻址方式中操作数有效地址的形成规律,各种寻址方式下的指令特点分析;(2)理解有效地址的概念;理解形成指令地址的方式,称为指令寻址方式.
有顺序寻址和跳跃寻址两种,由指令计数器来跟踪.
形成操作数地址的方式,称为数据寻址方式.
操作数可放在专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内存和指令中.
数据寻址方式有隐含寻址、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相对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块寻址、段寻址等多种.
按操作数的物理位置不同,有RR型和RS型.
前者比后者执行的速度快;4.
4指令系统的要求与指令分类(1学时)(1)了解RISC指令系统是CISC指令系统的改进,它的最大特点其一是指令条数少;其二是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和寻址种类少;其三是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均在寄存器之间进行;重点:指令格式,基本寻址技术及其工作原理难点:指令格式,有效地址,寻址技术及其工作原理第五章中央处理器(12学时)5.
1CPU的总体结构(1学时)(1)了解CPU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部件,具有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工等基本功能;了解早期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分组成.
随着高密度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当今的CPU芯片变成运算器、cache和控制器三大部分,其中还包括浮点运算器、存储管理部件等.
CPU至少要有如下六类寄存器: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地址寄存器、缓冲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状态条件寄存器.
;(2)熟悉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指令执行过程;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5.
2指令的执行与时序产生器(4学时)(1)了解与时序有关的实现电路的设计、改错、分析、描述,对微指令集合的确定;(2)理解时序信号产生器提供CPU周期(也称机器周期)所需的时序信号.
操作控制器利用这些时序信号进行定时,有条不紊地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理解不论微型机还是巨型机,并行处理技术已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流.
并行处理技术可贯穿于信息加工的各个步骤和阶段.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1)时间并行,(2)空间并行,(3)时间并行+空间并行;(3)掌握CPU从存储器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和称为指令周期.
由于各种指令的操作功能不同,各种指令的指令周期是不尽相同的.
划分指令周期,是设计操作控制器的重要依据;5.
3微程序设计技术和微程序控制器(4学时)(1)熟悉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编码方式;微地址的形成方式;CPU周期与微指令周期的关系;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用方框图语言表示指令周期;微程序控制器原理框图(2)掌握微程序设计技术是利用软件方法设计操作控制器的一门技术,具有规整性、灵活性、可维护性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在计算机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代了早期采用的硬布线控制器设计技术.
但是随着VLSI技术的发展和对机器速度的要求,5.
4硬布线控制器与门阵列控制器(2学时)(1)熟悉硬布线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5.
5CPU的新技术(1学时)(1)了解指令流水线的基本概念;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的基本概念;了解流水技术中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相关、数据相关和控制相关,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才能保证流水线畅通而不断流(2)掌握流水CPU是以时间并行性为原理构造的处理器,是一种非常经济而实用的并行技术.
目前的高性能微处理器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流水技术;重点:微程序设计技术,硬布线控制器的基本思想,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微指令周期难点:微程序设计技术,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微指令周期第六章系统总线(2学时)6.
1系统总线结构(0.
5学时)(1)熟悉总线的连接方式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三总线结构;(2)理解总线结构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总线的性能指标;1)掌握总线基本概念及总线标准化;掌握信息传送的方式;6.
2总线的控制与通信(1学时)(1)了解总线的分类、总线通道的组成、总线上的设备、总线接口、总线控制器;了解流行总线的特点及其带宽;(2)掌握接口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组成;掌握总线仲裁方式、定时方式和信息的传送;6.
3常用总线举例(0.
5学时)(1)掌握典型的微型机系统总线和使用最广泛的接口;重点:总线相关的基本概念,信息传送的方式,接口的概念及组成第七章输入输出系统(6学时)7.
1程序查询方式(1学时)(1)掌握程序查询方式及外设编址方式;7.
2程序中断方式(2学时)(1)熟悉中断方式的工作流程;中断与DMA的异同;(2)理解中断信号处理的电路实现;(3)掌握中断概念及中断方式;7.
3DMA方式(2学时)(1)掌握DMA方式基本概念,传送方式和DMA控制器工作原理;7.
4通道控制方式(1学时)(1)了解通道控制方式;重点:外设编址方式,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概念及中断方式,DMA控制器工作原理难点:中断信号处理的实现四、课程考核(1)作业:5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70%)五、参考书目1、计算机组成原理,科学出版社;白中英主编,2000.
5版;2、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王爱英主编,2001年版;3、计算机组成原理,高教出版社;唐朔飞主编,2000年版;4、计算机组成,复旦大学出版社;王德新主编,1999年版;制定人:马利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ExperimentofPrinciplesofComputerCompositio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64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实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薛胜军主编,2005.
7.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必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该课程的必要实践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设计和分析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在计算机硬件设计和实现方面的能力,适当了解提高计算机的部件和整机硬件性能的各种可能途径,为下一步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基础,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能对当前计算机的最新研究、发展与应用趋势有一般性的了解.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学时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必修选修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验通用寄存器单元实验2通过完成不带进位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运行过程.

通过实现通用寄存器移位操作.
了解通用寄存器单元的工作原理运用.
√验证实验二存储器和总线实验2通过熟悉存储器的读、写操作,理解在总线上数据传输的方法.
√验证实验三堆栈寄存器实验进位控制、通用寄存器判零实验2通过对4个堆栈寄存器进行读出、写入数据操作.
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堆栈概念,熟悉堆栈寄存器的组成和硬件电路;实现带进位位的算术逻辑运算,通用寄存器实现带进位的左移、右移功能,理解通用寄存器的判零电路.

√验证实验四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指令部件模块实验2通过微地址打入操作,微地址+1操作进一步理解与掌握设置微地址,微指令输出的方法、熟悉微程序控制器的原理,掌握微程序编制、写入并观察运行状态;掌握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IR1、PC计数器的重置,PC计数器自动加1和实现跳转指令的方法.

√验证实验五模型机的总体设计(一)2掌握了各个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将其组成完整的系统,构造成1台基本的模型计算机.

√设计实验五模型机的总体设计(二)2掌握了各个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将其组成完整的系统,构造成1台基本的模型计算机.

√设计实验五模型机的总体设计(三)2掌握了各个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将其组成完整的系统,构造成1台基本的模型计算机.

√设计实验五模型机的总体设计(四)2掌握了各个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将其组成完整的系统,构造成1台基本的模型计算机.

√设计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存储器和总线实验,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与指令部件模块实验,模型机的总体设计实验(2)实验实习报告:3次;(3)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根据学生实验后所完成的实验报告,按优、良、中、差评定成绩.
实验课的成绩由各次实验的成绩综合评定,并按10%的比例记入学生课程的总成绩.

五、参考书目1、计算机组成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薛胜军主编,2003.
11版;2、计算机组成原理,科学出版社;白中英主编,2000.
5版;3、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王爱英主编,2001年版;4、计算机组成原理,高教出版社;唐朔飞主编,2000年版;5、计算机组成,复旦大学出版社;王德新主编,1999年版;制定人:马利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6学时,上机:12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4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数据库基础教程(SQLServer平台)》(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顾韵华李含光编著,2013年.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类及相关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
该课程系统、完整地讲述数据库技术从原理到应用实践的主要内容.
该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内容,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开发方法,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究内容以及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为今后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数据库概览(4学时)(1)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2)掌握概念模型、数据模型的相关概念,常用的数据模型.
(3)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4)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及组成.

2、关系数据模型(6学时)(1)掌握关系模型三要素(2)掌握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及相关术语.
(3)掌握关系运算的特点、关系代数.
(4)掌握关系完整性的三个方面.
3、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8学时)(1)理解SQL语言的特点、SQL语言的组成部分.
(2)掌握SQL数据定义,包括基本表、视图、索引等的定义.
(3)掌握SQL查询语句结构、六个子句的作用、构建方法.
(4)掌握SQL更新操作的表达方式.
(5)了解SQL数据控制的作用(6)了解嵌入式SQL.
4、数据库设计(6学时)(1)了解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2)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六阶段任务.
(3)掌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
(4)理解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维护.
(5)熟悉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5、关系规范化理论(6学时)(1)理解数据冗余与操作异常问题(2)掌握函数依赖、码、范式、2NF、3NF、BCNF.
(3)掌握关系模式分解方法.
(4)掌握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及其在数据库设计中的作用.
(5)理解多值依赖、4NF.
(6)理解数据依赖公理系统.
6、数据库保护(3学时)(1)理解数据库保护的含义.
(2)理解数据库安全性及其实现机制.
(3)理解数据库完整性及其实现机制.
(4)理解数据库并发控制及其实现机制.
(5)理解数据库恢复及其实现机制.
7、数据库应用开发(2学时)(1)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2)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
(3)了解常用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
8、数据库新进展(1学时)(1)了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了解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XML、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
四、课程考核(1)作业和报告:5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作业、上机报告、考勤情况占20%,期中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70%.

(4)是否使用多媒体:是(5)其他:无五、参考书目1、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珊等编,20062、《数据库系统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珊,20043、《数据库系统导论(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C.
J.
Date.
,20074、《数据库系统概念(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AbrahamSilberschatz,HenryF.
Korth,S.
Sudarshan.
2006制定人:顾韵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数据库系统(实验)ExperimentofDatabaseSystem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数据库系统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数据库基础教程(SQLServer平台)》(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顾韵华李含光编著,2013年.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
该课程系统、完整地讲述数据库技术从原理到应用实践的主要内容.
该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内容,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开发方法,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究内容以及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为今后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必修选修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1SQLServerManagementStudio管理工具的使用1掌握SQLServer软件的使用,了解其系统安装、配置和管理等基本使用.
√√2创建数据库1数据库、表的创建,表数据插入、修改和删除√√2数据查询与修改12通过SQL命令的常规数据查询、多表查询、子查询与修改等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SQL命令.

√√3数据查询与修改22通过SQL命令的常规数据查询、多表查询、子查询与修改等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SQL命令.

√√4视图、索引和流程控制2练习SQL命令的视图、索引的创建与使用,并掌握T-SQL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方法.

√√5数据库的设计12通过设计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软件,使学生掌握开发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

√√6数据库的设计22通过设计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软件,使学生掌握开发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注:实验要求和实验类型选定后请打"√".
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4次;(2)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以平时实习题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3)是否使用多媒体:是(4)其他:无五、参考书目1、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珊等编,20062、《数据库系统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珊,20043、《数据库系统导论(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C.
J.
Date.
,20074、《数据库系统概念(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AbrahamSilberschatz,HenryF.
Korth,S.
Sudarshan.
2006制定人:顾韵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实验(含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C程序设计基础》、《汇编语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汤晓丹,《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配置的基本软件之一.
它在整个计算机系统软件中占有中心地位.
其作用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提供各种强有力的系统服务,为用户创造既灵活又方便的使用环境.
本课程是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和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及实施技术,具有分析操作系统和设计、实现、开发实际操作系统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着重让学生1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目标、作用、层次模型;操作系统的历史;2熟悉操作系统的四个基本特征,理解并发性的含义,熟悉操作系统的五个主要功能;3理解进程的概念和线程的概念和特征,理解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之间的转换原理;4掌握信号量的用法,能用信号量处理各种实际的互斥和同步的问题;5熟悉常见的调度算法,掌握用银行家算法避免系统死锁的原理;6了解一个程序从编译、链接到被装入执行的过程;7掌握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逻辑地址结构,页表结构,能根据页面大小和逻辑地址位数计算页表的体积.
掌握分段式系统的地址变换过程和原理,及段页式系统的地址变换过程和原理理解虚拟存储器的概念,知道请求分页、请求分段和请求段页式是如何实现虚拟存储器;8了解文件系统、文件、记录、数据项的概念,掌握SPOOLing技术的概念,理解引入SPOOLing技术的目的,做到能叙述出SPOOLing技术是如何实现的通过对本课程的了解,理解操作系统的编程方法,管理原理,进而可以读懂一个操作系统实例.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操作系统引论(2学时)§1.
1概述(0.
5学时)操作系统的概念、目标、作用、层次模型;操作系统的历史§1.
2操作系统的特征、功能;(0.
5学时)操作系统的特征、服务、功能§1.
3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发展(0.
5学时)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单用户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三种基本类型、通用操作系统§1.
4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0.
5学时)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和两个主要目标了解批处理的概念,理解单道和多道的区别,理解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区别熟悉操作系统的四个基本特征,理解并发性的含义,做到能区分并发和并行熟悉操作系统的五个主要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结构设计的几种方法,熟悉他们各自的优缺点了解操作系统提供给的服务和操作系统运行的环境重点:操作系统的作用,多道程序设计的概念,并发概念的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四个基本特征的表述和两个最主要的特征.

难点: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比较,操作系统的概念以及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接口.

2处理器管理(10学时)§2.
1中断处理(0.
5学时)§2.
2进程的概念(1.
5学时)前趋图;程序的顺序执行;程序的并发执行;§2.
3进程的描述(1.
5学时)进程的定义;特征;状态图;状态转换图;进程控制块§2.
4进程控制(1.
5学时)进程控制方式;进程控制机构;进程的创建与撤消;进程的阻塞与唤醒;进程的挂起与激活;§2.
5进程同步与互斥(2学时)概念;临界资源与临界区;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软件实现方法、硬件实现方法;信号量与p.
v原语;管程;经典同步问题: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2.
6进程通信(1.
5学时)通信类型:共享存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通信方式;消息缓冲队列通信机制;§2.
7线程概念与多线程模型(1.
5学时)重点:了解引入进程的原因,引入线程的原因理解进程的概念和线程的概念和特征,做到能找出进程和程序、进程和现场的区别理解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之间的转换原理,能列出引出转换的典型事件了解进程控制块的构造,了解进程控制的内容了解进程为什么要同步和互斥,同步互斥的区别理解临界区和临界资源的概念,能判读简单的两进程临界区算法的正确性掌握整型信号量和记录型信号量的伪代码定义掌握信号量的用法,能用信号量处理各种实际的互斥和同步的问题了解管程的优势和定义了解进程通信的几种方式了解多线程模型和实现临界区互斥的基本方法难点:进程和程序的比较,进程和线程的比较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的转换的因果关系判断临界区算法的正确与否整型信号量和记录型信号量的定义信号量的应用3调度与死锁(8学时)§3.
1进程调度(3.
5学时)调度的基本概念;调度的时机、切换与过程;调度的基本准则;调度的类型;调度队列模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进程)优先调度算法、优先权优先调度算法进程的时间片轮转法调度、多级反馈调度算法§3.
2多处理机调度(0.
5学时)基本概念;调度方式;§3.
3死锁(4学时)死锁的基本概念;死锁的成因及必要条件;死锁处理策略;死锁预防与避免;死锁的解除与预防;银行家算法防止死锁;死锁的检测、死锁定理、资源分配图理解处理机调度的三级调度各自的含义,会区分这三种调度理解抢占式调度和非抢占式调度这两种调度方式的概念,知道时间片轮转法等调度算法是抢占式的还是非抢占式的了解调度算法的准则掌握常见的几种调度算法,做到能根据系统中各个进程的属性和到达情况按常见的调度算法调度多个进程执行的顺序理解等待时间、周转时间、加权周转时间的含义,做到会计算他们了解实时调度理解死锁发生的四个必要条件,做到能举例子如何限制这些条件不成立,能判断当前系统有没有发生死锁理解处理死锁的几个方法,尤其是死锁预防和死锁避免的区别掌握死锁避免的重要算法-银行家算法,做到能用银行家算法调度一个系统的资源分配(10)了解死锁检测和解除的概念和方法重点难点:三级调度之间的比较和含义常见的调度算法的比较用常见的调度算法调度当前系统,并计算平均周转时间、平均加权周转时间、平均等待时间用死锁发生的必要条件来分析系统是否会死锁,提出解决方案用银行家算法判别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是否应该同意一个进程的资源申请4存储器管理(10学时)§4.
1存储管理的功能(1学时)程序的装入和程序的链接;存储空间的分配和去配;内存分配回收算法§4.
2连续分配存储区管理(1学时)重定位概念;单连续存储管理;固定分区存储区管理;可变分区存储区管理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内存分配算法: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4.
3连续分配存储区管理(3学时)基本的分页存储管理方式:逻辑页面和页表,地址变换机构基本的分段存储管理方式:段表和分段系统的基本原来、分页存储管理方式和分段存储管理方式得区别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的基本概念§4.
4虚拟存储器(3学时)对换(swapping)的基本概念和对虚拟存储管理的作用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硬件支持:页表机制、缺页中断机构、地址变换机构页面调度算法:最佳置换算法(OPT)、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最近最久未使用置换算法(LRU);时钟置换算法(CLOCK)请求分段存储管理系统:硬件支持,地址变换机构页面分配策略;抖动现象和工作集;§4.
5请求分段管理方式和请求段页式管理方式(2学时)主要内容:了解一个程序从编译、链接到被装入执行的过程,理解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含义了解静态链接和动态链接、绝对装入和可重定位装入理解几种基本的连续分配方式,能区分是否有内部碎片和外部碎片掌握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逻辑地址结构,页表结构,能根据页面大小和逻辑地址位数计算页表的体积掌握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地址变换过程,能画出分页系统的地址机构图了解快表和多级页表的作用和原理了解分段系统的逻辑地址结构、段表结构,地址变换过程了解分页系统和分段系统的区别和联系,优点和缺点了解段页式系统的地址变换过程理解虚拟存储器的概念,知道请求分页、请求分段和请求段页式是如何实现虚拟存储器的掌握请求分页系统的页面置换算法,能根据给出的引用串列页面替换情况表,会计算缺页率、命中率,知道几种常用置换算法的优缺点,了解Belady异常,了解抖动和对付抖动的方法—工作集模型了解请求分段系统的优点重点难点:内部碎片和外部碎片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内存分配策略分页的地址变换、页表的使用分页和分段的优缺点虚拟存储器概念页面置换算法和缺页率5文件系统(8学时)§5.
1文件和文件系统(1.
5学时)文件、记录、数据项;文件类型、文件系统模型、文件操作;§5.
2文件逻辑结构(1.
5学时)顺序文件、索引文件、索引顺序文件;§5.
3外存的分配方式(2学时)连续分配、链接分配、索引分配§5.
4目录管理(1学时)文件控制块和索引结点;目录结构的类型§5.
5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1.
5学时)空闲表法和空闲链表法位示图法§5.
6文件共享与保护(0.
5学时)主要内容了解文件系统、文件、记录、数据项的概念了解文件的几种分类方式,了解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掌握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的含义,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了解文件的逻辑结构,理解有结构文件(记录式文件)的类别掌握三种外存分配方式,理解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之间的优缺点,会用这三种分配方式寻找、删除、插入、移动数据块掌握混合索引结构的分配方式,以UNIX的索引节点为例,会计算混合索引结构所能访问到的外存空间的容量了解几种目录结构,掌握多级目录结构(树形目录结构)的访问方式理解文件存储管理中的空闲表、空闲链表法、位示图法和成组连接法了解文件保护的方法,了解文件共享的动机、方式和语义,理解文件共享的几种方法了解文件系统的实现重点难点:文件的打开操作和关闭操作记录式文件和流式文件的区别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及索引分配访问磁盘的次数混合索引方式访问的磁盘容量和读取所需的磁盘I/O次数树形目录结构的文件共享6设备管理(10学时)§6.
1I/O控制系统(2学时)主要I/O设备的物理、逻辑特性;I/O控制方式;§6.
2缓冲管理(2学时)基本概念;缓冲方式§6.
3磁盘调度算法(2学时)磁盘的结构磁盘的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最短查找时间优先;扫描算法;分步扫描;单向扫描§6.
4设备分配和管理(2学时)SPOOLING技术§6.
5设备处理(2学时)主要内容:了解I/O设备的几种类型掌握四种I/O控制方式,重点掌握DMA方式和通道方式,做到能列举中断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方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引入缓冲的目的,了解缓冲区的类别和结构,理解缓冲区和快速缓存的区别了解设备分配和回收掌握SPOOLing技术的概念,理解引入SPOOLing技术的目的,做到能叙述出SPOOLing7掌握几种典型的磁盘调度算法,重点掌握SSTF和SCAN算法,理解他们的优缺点,做到能为给定的一组磁盘访问请求按照这些算法调度了解几种提高磁盘I/O速度的方法,理解延迟写的过程了解I/O应用接口,出错处理.
重点难点:DMA控制方式的流程,DMA方式和通道方式以及中断方式的区别引入缓冲的目的快速缓存和缓冲区的区别SPOOLing技术的概念、目的以及实现过程磁盘访问时间的计算常用磁盘调度算法的使用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5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10%、考试成绩40%和论文成绩40%等综合计算五、参考书目1、《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尧学史美林,2000;2、《操作系统-习题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曾平李春葆,2001;制定人:岳健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操作系统(实验)ExperimentofOperatingSystem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64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4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操作系统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开课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操作系统质量的坏,直接影响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
一个精心设计的操作系统能极大地扩充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系统中各种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由于操作系统涉及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内容比较繁琐,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系统程序设计能力,是操作系统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操作系统上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编制清晰、合理、可读性好的系统程序的能力,加深对操作系统课程的理解.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功能,具有分析实际操作系统、设计、构造和开发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必修选修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1UNIX的命令控制界面和编程界面2使用UNIX的基本命令实现UNIX环境下的常规操作,并在此基础上使用UNIX的某些特殊命令实现某些特殊功能,使用UNIX的系统调用功能,实现有关文件管理的最基本系统功能调用√√2死锁的防止_银行家算法(1)2通过c语言或者VisualFoxpro编写银行家算法防止多个进程死锁√√3死锁的防止_银行家算法(2)2通过c语言或者VisualFoxpro编写银行家算法防止多个进程死锁√√4请求页式存储管理设计(1)21、通过随机数产生一个指令行列,共320条指令,指令中的地址按照如下原则生成—50%的指令顺序执行、25%的指令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25%的指令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2、将指令序列变换成页面地址流3、使用不同的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并计算不同实存容量下的命中率—先进先出算法、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5请求页式存储管理设计(2)2使用不同的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并计算不同实存容量下的命中率—先进先出算法、最近最少使用(LRU)算法√√6进程管理设计(1)2进程的创建,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2个子进程,在系统中就存在一个父进程和2个子进程,让每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

√√7进程管理设计(2)2执行一个文件的调用,编写一段程序,实现进程的软中断通信,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再使用系统调用signal()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按DEL键),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使用KILL()系统调用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父进程的信号后分别输出不同的提示信息后终止.

√√8进程管理设计(3)21、进程的软中断通信2、进程的终止√√注:实验要求和实验类型选定后请打"√".
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4次,课程设计论文:1篇;(2)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以平时实习题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3)是否使用多媒体:是(4)其他:无五、参考书目1、《操作系统教程题解与实验指导》孟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傅秀芬广东工业大学出版科3、《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赢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操作系统实验指导——基于Linux内核》制定人:岳健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Java程序设计ⅠJAVALanguageandProgramming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专业导论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刘文杰等,Java7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涵盖Java语言概论、Java基本语法、Java类和对象、Java高级类、Java输入与输出、SWT用户界面、Java事件处理、异常处理和调试与打包、JavaApplet、多线程、JDBC数据库编程等Java基础知识和核心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运用Java语言和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系统开发),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和企业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Java语言概论(2学时)1.
1Java语言发展史以及Java语言特征(0.
5学时)(1)了解Java语言的发展历程;(2)掌握Java语言的特点;重点:Java语言的特点;难点:Java面向对象的概念1.
2Java7体系结构以及Java7编译环境、工具(0.
5学时)(1)了解Java7体系结构、Java编程语言特性;(2)了解开发环境、Java语言的开发工具、使用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重点:安装开发软件、设置环境变量;难点:设置系统环境变量.
1.
3Java程序分类(1.
5学时)(1)了解一个简单的JavaApplication、一个简单的JavaApplet;(2)掌握Java程序的注释方法;(3)掌握Java程序的编写规范.
重点:JavaApplication与JavaApplet的区别、Java程序的编写与注释方法;难点:Java程序的编写.
第2章Java基本语法(3学时)2.
1标识符和数据类型(0.
5学时)(1)掌握字符常量和符号表示的常量的概念和应用;(2)掌握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和布尔型变量的概念和应用;重点:字符常量和符号表示的常量、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和布尔型变量;难点:标识符的命名规则、数据类型的使用.
2.
2运算符(0.
5学时)(1)掌握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instanceof比较运算符、条件运算符、位运算符、逻辑运算符、运算符级别;(2)理解参数传递方式;重点:运算符的级别与使用、参数传递方式;难点:运算符的使用、参数传递.
2.
3流程控制(1学时)(1)掌握if和switch语句;循环和迭代器;(2)掌握循环控制语句、break和continue语句;(3)掌握带标号的break和continue语句.
重点:难点:2.
4数组与字符串(1学时)(1)掌握数组的概念;(2)掌握声明和构造数组、引用和初始化数组;(3)掌握String类、String类的重要方法、StringBuffer类和StringBuilder类;重点:数组的声明、引用、初始化;String类、StringBuffer类、StringBuilder类的使用;难点:数组与字符串的使用.
第3章Java类和对象(5学时)3.
1类和对象(0.
5学时)(1)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2)理解类与对象的关系、区别;(3)掌握类的定义;(4)掌握对象的创建;重点:类与对象的概念、定义以及类与对象的关系、区别;难点:类与对象的关系以及区别.
3.
2对象与类的成员(1.
5学时)(1)理解实例变量和局部变量;(2)掌握对象中的方法、变量;(3)掌握类中的静态方法、静态变量、实例变量、静态变量和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重点:对象中的方法、变量;类中的静态方法、静态变量、实例变量、静态变量和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3.
3构造函数(0.
5学时)(1)理解构造函数的概念;(2)理解和掌握无参构造函数、带参数的构造函数;(3)掌握构造函数的作用;重点:构造函数的概念、构造函数的作用、无参构造函数和带参数的构造函数;难点:构造函数的使用.
3.
4方法重载与方法覆盖(0.
5学时)(1)理解覆盖与重载的区别;(2)掌握一般方法重载、构造函数重载;(3)掌握方法覆盖;重点:方法重载、方法覆盖;难点:方法覆盖与重载的区别.
3.
5类的继承(0.
5学时)(1)理解继承的概念、继承的限制;(2)掌握类的继承.
重点:继承的概念、继承的应用;难点:继承的应用.
3.
6多态性与动态绑定(1学时)(1)理解多态性、动态绑定;(2)掌握多态的使用.
重点:多态性与动态绑定;难点:多态的使用.
3.
7Java访问权限(0.
5学时)(1)理解并掌握Java提供的访问权限修饰符:public、private、protected和默认修饰符;重点、难点:访问权限的使用.
第4章Java高级类(4学时)4.
1static与final关键字(0.
5学时)(1)掌握static关键字,static声明的属性和方法、static使用时的注意事项;(2)掌握final关键字的使用.
重点、难点:static与final关键字的使用.
4.
2this与super关键字(0.
5学时)(1)掌握this关键字,this关键字访问属性、this关键字调用方法以及this表示当前;(2)掌握super关键字;(3)this与super的区别;重点、难点:this与super关键字的使用.
4.
3内部类与匿名类(1学时)(1)理解内部内的概念;(2)掌握内部类声明与访问、成员内部类、方法内部类、匿名内部类和静态内部类;重点:内部类与匿名类的区别、内部类声明与访问、成员内部类、方法内部类、匿名内部类和静态内部类.

难点:内部类与匿名类的区别、匿名内部类的使用.
难点:内部类与匿名内部类的使用.
4.
4Java类库简介、抽象类与接口(1学时)(1)了解Java类库;(2)理解并掌握抽象类与接口.
重点与难点:抽象类与接口的使用4.
5包与Class类(0.
5学时)(1)了解包、Class类的定义;(2)理解类路径(CLASSPATH);(3)掌握一个简短的包的例子、引入包以及如何创建Class类;重点:包的定义、类路径.
难点:包的例子以及如何引入包、使用Class类.
4.
6反射(0.
5学时)(1)理解并掌握反射机制.
重点、难点:反射的使用.
第5章Java的输入输出(3学时)5.
1Java的输入输出概述(0.
5学时)(1)了解Java的输入输出;(2)理解并掌握Java的输入输出流的使用.
重点、难点:Java输入输出流的5.
2File类与字节流(1学时)(1)掌握File类的使用、对象创建、File类常用方法;(2)掌握字节流使用、输入流InputStream类、输出流OutputStream、一些常见的子类;重点、难点:File类的使用、字节流的使用以及输入输出流的使用.
5.
3字符流、对象流和对象序列化Serialization(1学时)(1)掌握字符流Reader类、Writer类的使用;(2)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对象序列化、自定义对象序列化、序列化时的对象替换、序列化与对象创建、序列化安全性;重点:字符流、对象流以及对象序列化.
难点:字符流Reader类、Writer类、对象序列化的使用.
5.
4键盘输入(0.
5学时)(1)了解Scanner实现从键盘输入功能、BufferedReader实现从键盘输入功能.
重点、难点:Scanner实现从键盘输入与BufferedReader实现从键盘输入.
第6章SWT用户界面(2学时)6.
1SWT简介(0.
5学时)(1)了解AWT、Swing、SWT以及SWT中的包;(2)掌握SWT程序开发步骤.
;重点:AWT、Swing、SWT以及SWT程序开发步骤.
难点:SWT程序开发步骤.
6.
2MVC模式、SWT以及SWT布局管理器(0.
5学时)(1)了解MVC模式与SWT;(2)掌握SWT的满式布局、行列式布局、网格式布局以及表格式布局的布局管理器.

重点:MVC模式、SWT以及SWT的布局管理.
难点:SWT的布局管理器.
6.
3SWT文本输入以及选择组件(0.
5学时)(1)掌握标签(Label类)、文本框组件;(2)掌握按钮组件(Button)、列表框组件(List类)、下拉框组件(Combo类).
重点:SWT文本输入、标签、文本框组件、按钮组件、列表框组件以及下拉框组件.

难点:SWT组件的使用.
6.
4SWT菜单与SWT对话框(Dialog类)(0.
5学时)(1)了解SWT菜单;(2)掌握SWT对话框;重点与难点:SWT对话框的使用.
第7章Java事件处理(2学时)7.
1SWT事件处理过程、Typed和Untyped监听器(1学时)(1)理解SWT事件处理过程;(2)掌握类型化监听器和事件的使用、用非类型化事件(UntypedEvent)来定制事件处理.
重点:SWT事件处理过程、Typed和Untyped监听器的使用;难点:SWT事件处理过程.
7.
2适配器Adaptor与常见SWT事件处理(1学时)(1)理解与掌握适配器Adaptor;(3)掌握常用的SWT事件处理(键盘事件处理、鼠标事件处理、焦点事件处理、窗口事件处理、选择与关闭事件处理、其他常用事件处理).

重点:适配器Adaptor、常用的SWT事件处理.
难点:SWT事件处理.
第8章异常处理、调试与打包(3学时)8.
1Java异常处理概述与异常处理语句(1学时)(1)了解Java异常的概念;(2)掌握抛出异常、声明异常、捕获异常及异常处理;重点与难点:Java异常处理.
8.
2异常处理语句(0.
5学时)(1)理解与掌握抛出异常、声明异常、捕获异常以及异常处理;(2)掌握自定义异常的创建与使用、throw关键字符使用.
重点:Java异常处理机制、异常处理程序编写、自定义异常的创建与使用、throw关键字符使用.

难点:Java异常处理机制、异常处理程序编写、自定义异常的创建与使用、throw关键字符使用8.
3Java调试技术(1.
5学时)(1)了解调试的意义;(2)了解MANIFEST.
MF文件(3)掌握一些调试技巧、使用调试器;(4)掌握Jar主要的命令及应用、利用eclipse打jar包.
重点:Java调试、调试技巧、使用调试器以及Jar的命令及应用;难点:Java调试技巧、调试器的使用.
第10章多线程(2学时)10.
1多线程基本概念及Java线程类(1学时)(1)理解多线程基本概念;(2)理解线程的生命周期;(3)掌握多线程编程中常用的常量和方法;(4)掌握多线程的两种实现方式及区别、线程的休眠;重点:多线程的概念、线程的生命周期、创建多线程的方法;难点:多线程的概念、多线程的两种实现方式及区别、线程的休眠.
10.
2资源的协调和同步(0.
5学时)(1)理解线程调度方法;(2)理解资源冲突与协调;(2)掌握线程的同步与死锁的概念;重点:线程调度方法、资源冲突与协调以及同步与死锁的概念;难点:线程的同步与死锁的概念.
10.
3线程间通信(0.
5学时)(1)了解线程的几种状态;(2)掌握线程间的通信;重点:线程的几种状态、线程间的通信;难点:线程间通信几种方法.
第11章JDBC数据库编程(3学时)11.
1JDBC概述与数据库连接(1.
5学时)(1)了解SQL常用操作;(2)掌握SQL增、删、改、查语句;(3)掌握JDBC组件、JDBC架构.
(4)掌握通过JDBC进行数据库连接的方法.
重点:SQL语句的使用、JDBC的连接方法;难点:通过SQL来操作数据库.
11.
2数据库操作(1.
5学时)(1)掌握Colleciton接口、Statement接口、PreparedStatement接口、CallableStatement接口、ResultSet接口、RowSet接口操作数据库;(2)掌握数据库SQL操作;(3)数据库编程的基本过程.
重点与难点:数据库编程第12章Java网络编程(3学时)12.
1Java网络编程基础(0.
5学时)(1)了解网络编程的概念、IP地址和域名、端口的概念、协议的概念;(2)理解数据传输方式;12.
2Java网络类和接口(1学时)(1)理解与掌握URL类、URLConnetction、InetAddress类;(2)了解网络类和接口的概念、熟悉使用.
重点:URL类、URLConnetction、InetAddress类和接口的使用;难点:URL类、URLConnetction、InetAddress类和接口的使用.
12.
3Java套接字通信与UDP通信(1.
5学时)(1)了解Socket类、ServerSocket类;(2)了解套接字的概念及使用;(3)了解线程的几种状态、线程间的通信;(4)了解JavaTCP通信;(5)理解基于UDP的C/S网络编程.
重点、线程的几种状态、线程间的通信、JavaTCP通信.
难点:理解基于UDP的C/S网络编程.
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6次,课程论文:篇;(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以平时实习题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按20%的比例记入学生"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总成绩.

五、参考书目[美]CayS.
Horstmann等著,周立新等译,《Java核心技术》卷I:基础知识(第9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美]MaryCampione著,Java语言导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制定人:刘文杰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Java程序设计Ⅰ(实验)ExperimentofJAVALanguageandProgramming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3开课学期:第3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Java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刘文杰等,Java7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而其实验部分是该课程的必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的熟悉和理解Java语言基础和相关技术,提高Java软件开发水平和能力.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Java环境安装配置与简单程序编写2掌握Java开发运行环境的安装、配置;熟悉JDK控制台命令;掌握Java简单程序的编写与实践;掌握JavaApplet程序的编写与实践√验证实验二Java基本语法2使用MyEclipse工具实现Java类、方法和变量的定义和使用;熟悉方法重载和覆盖、掌握this和supper关键字使用;掌握4类访问控制符的使用√验证实验三Java类2理解类和对象、掌握Java类的使用;掌握对象成员和类成员的区别;掌握方法重载的正确使用;掌握构造函数的使用.

√验证实验四接口和包2掌握接口的定义和使用;了解和熟悉接口与抽象类的异同点;掌握包的定义和使用√验证实验五Java输入输出流和文件操作2熟悉输入输出类层次结构,了解常用I/O类和使用方法;理解文件操作常用方法;能熟练使用I/O流进行文件的读写.

√验证实验六SWT界面编程2理解MVC模式和界面SWT框架;掌握SWT布局管理器;理解和掌握SWT基本控件的使用.

√验证实验七Java数据库编程2理解JDBC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数据库连接;掌握java数据库基本操作√验证实验八综合实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实现2复习并熟悉本书主要知识点;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结构和核心算法;能熟练使用Java进行信息的添、删、改和查√设计,验证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详细描述实现步骤,并附上结果图.
(2)实验报告:8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环节之一,以10%的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

五、参考书目[美]CayS.
Horstmann等著,周立新等译,《Java核心技术》卷I:基础知识(第9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制定人:刘文杰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工程ⅠSoftwareEngeering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软件工程案例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毕硕本等编,2007年9月.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软件工程》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编程与测试、软件维护等.

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方法以及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以提高软件生产的质量与效率.

根据培养科研型与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软件工程项目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软件工程概述(2学时)(1)掌握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软件工程的定义及特点,软件生存期各阶段的特点和内容.

(2)熟悉软件的生存周期模型.
(3)了解软件的特点,软件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软件危机的产生及其表现形式.

重点:掌握软件工程的5个阶段;难点:螺旋模型以及与其它模型之间的关系第2章可行性研究(2学时)(1)掌握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及步骤,数据流图的画法及数据字典的编写.
(2)熟悉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3)了解系统流程图的作用及符号表示.
重点:掌握可行性研究方案、数据流图的画法难点:依据问题,如何使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第3章需求分析(4学时)(1)掌握需要分析阶段的概念及任务,数据流图的细化及ER图,IPO图的画法.

(2)熟悉各种图形工具的应用.
(3)了解与用户沟通获取需求的方法重点:掌握数据流图、ER图、IPO图难点:如何运用数据流图等分析需求第4章总体设计(5学时)(1)掌握软件总体设计的基本任务,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模块独立性等概念,度量模块独立性的准则,七条启发式规则,结构化设计方法.

(2)熟悉将变换流类型的数据流图转换成软件结构,将一个复杂型数据流图转换成软件结构图并优化.

(3)了解将事务流类型的数据流图转换成软件结构将一个复杂型数据流图转换成软件结构图并优化.

重点:掌握总体设计的方式方法难点:熟悉运用总体设计的模块划分、软件结构图第5章详细设计(5学时)(1)掌握使用详细设计描述工具来设计模块中的算法及程序的逻辑结构;(2)熟悉Jackson方法的概念及程序复杂度的度量方法.
(3)了解结构程序设计发展史,结构程序设计定义;人机界面的设计问题、设计过程、设计指南.

重点:掌握详细设计方法以及结构化设计方法难点:熟悉运用详细设计方法进行算法和逻辑结构设计第6章实现及测试(6学时)(1)掌握白盒和黑盒测试技术,测试过程中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的任务及使用的方法,调试程序的方法,能针对某一问题采用白盒法或黑盒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2)熟悉自顶向下及自底向上结合模块的步骤;渐增式及非渐增式测试的区别;归纳法与演绎法调试策略;测试用例的设计.

(3)了解几种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领会程序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培养良好的编程风格;重点:掌握黑盒测试技术以及软件测试技术难点:依据软件实现,熟悉运用软件测试技术进行实例测试第7章维护(2学时)(1)掌握可维性的定义、可维性的度量及提高可维护性的方法.
(2)熟悉软件维护的内容,维护任务的实施(3)了解软件维护的各种困难,软件维护的特点,软件维护的文档.
重点:掌握软件维护的度量难点:精准掌握软件维护的重要性第8章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2学时)(1)掌握对象模型,功能模型.
(2)熟悉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3种不同形式的模型.
(3)了解面向对象方法学要点、优点.
重点:掌握面向对象的模型难点:掌握面向对象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第9章面向对象分析(5学时)(1)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建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2)熟悉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过程.
重点: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难点:运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第10章面向对象设计(3学时)(1)熟悉问题域子系统、人机交互子系统、任务管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

(2)了解面向对象的准则和启发规则.
重点:掌握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难点:依据面向对象的分析结果运用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0次,课程大论文:1篇;(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共30%,大论文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40%五、参考书目1、《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张海藩编著,2008年2月制定人:王金伟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工程Ⅰ(实验)ExperimentofSoftwareEngeering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3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软件工程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软件工程案例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毕硕本等编,2007年9月.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软件工程》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编程与测试、软件维护等.

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开发软件项目的工程化方法以及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以提高软件生产的质量与效率.

根据培养科研型与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软件工程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软件工程项目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1项目可行性研究2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2项目需求分析2编写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综合3项目总体设计(一)2编写项目总体设计报告√综合4项目总体设计(二)2编写项目总体设计报告√综合5项目软件实现(一)2编写项目软件实现报告√综合6项目软件实现(二)2编写项目软件实现报告√综合7项目软件测试(一)2编写项目软件测试用例报告√综合8项目软件测试(二)2编写项目软件测试用例报告√综合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每个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1)实验目的和要求2)实验设备3)实验过程4)实验效果分析和体会(2)实验实习报告:4次(3)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实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占期末总成绩的30%.
五、参考书目1、《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张海藩编著,2008年2月制定人:王金伟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编译原理ⅠCompilerPrinciples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40学时,实验(含上机):8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第三版),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陈火旺等,2003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编译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软件之一,对编译系统的理论基础、构造方法、实现技术的研究是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程也是软件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从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的基本理论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编译系统程序的主要功能、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重点解决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翻译器时遇到的普遍问题.
本课程讨论的概念和技术也可应用于一般的软件设计之中.
对软件工程特别是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要求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编译的基本理论、常用的编译技术,了解编译过程及编译系统的构造(机理和结构).
设置该课目的是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编译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及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使学生既掌握编译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基本知识,也具有设计、实现、分析和维护编译程序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引论(2学时)1.
1编译程序的概念(0.
5学时)(1)了解编译程序的起源(2)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3)理解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的区别重点:编译程序的概念,理解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1.
2编译程序的结构(1学时)(1)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工作过程(2)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结构(3)掌握编译程序各逻辑结构的主要功能;重点:编译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逻辑结构的主要功能1.
3编译程序的生成(0.
5学时)(1)了解编译程序与程序设计环境(2)了解编译技术的应用(3)理解编译程序的生成过程重点:编译程序的生成过程第2章高级语言及语法描述(4学时)2.
1程序语言的定义(1学时)(1)理解形式语言中语法的概念(2)了解语义的概念重点:形式语言中文法的定义2.
2高级语言的一般特性(1学时)(1)了解高级语言的分类(2)了解高级语言的结构重点:形式语言中语言的定义2.
3程序语言的语法描述(2学时)(1)理解上下文无关文法(2)理解语法分析树与二义性(3)理解形式语言的分类重点:形式语言中文法的分类难点:上下文无关文法、正则文法和对应语言的相互转换第3章词法分析(6学时)3.
1词法分析器的功能(1学时)(1)了解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形式(2)理解词法分析器作为一个独立子程序(3)掌握状态转换图及实现重点:词法分析器的功能难点:状态转换图及实现3.
2词法分析器的设计(1学时)理解单词符号的识别:超前搜索3.
3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4学时)(1)掌握正规式与正规集(2)掌握确定有限自动机(DFA)(3)掌握非确定有限自动机(NFA)(4)掌握正规文法与有限自动机的等价性(5)掌握正规式与有限自动机的等价性(6)掌握确定有限自动机的化简重点:DFA的概念和工作原理难点:正则文法、有穷状态自动机和正则式间的相互转化第4章语法分析——自上而下分析(6学时)4.
1语法分析器的功能(0.
5学时)了解语法分析程序的功能4.
2自上而下分析面临的问题(0.
5学时)掌握自上而下分析面临的问题重点:自上而下分析面临的问题4.
3LL(1)分析法(2学时)(1)掌握左递归的消除方法(2)掌握避免回溯、提左因子的方法(3)理解LL(1)分析条件重点:左递归的消除方法和避免回溯的方法4.
4递归下降分析程序构造(0.
5学时)理解递归下降分析程序的构造方法重点:递归下降分析程序的构造4.
5预测分析程序(1.
5学时)(1)理解预测分析程序工作过程(2)掌握预测分析表的构造(3)了解LL(1)分析中的错误处理重点:预测分析表的构造第5章语法分析——自下而上分析(6学时)5.
1自下而上分析基本问题(0.
5学时)(1)了解规范归约(2)掌握归约的方法(3)理解符号栈的使用与语法树的表示重点:规约的方法5.
2算符优先分析(2学时)(1)掌握算符优先分析算法(2)了解优先函数(3)了解算符优先分析中的出错处理重点:算符优先分析表的构造5.
3LR分析法(3学时)(1)理解LR分析器的工作方法(2)掌握LR(0)项目集族和LR(0)分析表的构造(3)掌握SLR分析表的构造重点:LR分析法的工作方法难点:LR(0)分析表的构造5.
4语法分析器的自动产生工具Yacc(0.
5学时)了解Yacc工具的使用第6章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4学时)6.
1属性文法(2学时)(1)了解基于属性文法的处理方法(2)理解属性的依赖图和属性计算方法(3)了解S一属性文法的自下而上计算(4)了解L一属性文法和自顶向下翻译重点:属性的分类难点:属性的计算方法6.
2翻译模式(2学时)(1)理解自顶向下翻译(2)了解递归下降翻译器的设计第7章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4学时)7.
1中间语言(0.
5学时)(1)理解后缀式、图表示法、三地址代码的中间代码表示方法(2)掌握四元式的表示方法重点:四元式表示形式7.
2简单语句的翻译(1.
5学时)(1)理解说明语句的翻译方法(2)理解赋值语句的翻译(3)理解简单算术表达式及赋值语句(4)理解数组元素的引用(5)了解记录中域的引用重点:赋值语句的翻译和数组的翻译难点:数组的翻译7.
3布尔表达式和控制结构的翻译(2学时)(1)了解数值表示法(2)掌握控制结构中的布尔式翻译(3)理解简单控制语句的翻译重点:布尔表达式和if控制结构的翻译难点:理解控制结构的目标结构第8章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4学时)8.
1目标程序运行时的活动(2学时)(1)了解过程(函数)的活动(2)理解参数传递(3)了解运行时存储器的划分(2)理解活动记录8.
2存储分配策略(2学时)(1)了解静态存储分配(2)理解简单的栈式存储分配(3)理解C的活动记录及函数调用、函数进入、数组空间分配和过程返回(4)了解嵌套过程语言的栈式实现(5)了解堆式动态存储分配重点:理解参数传递方法和C语言活动记录的结构第9章优化(4学时)(1)理解局部优化的基本方案(2)掌握基本块的DAG表示及其应用(3)了解循环优化、代码外提、强度削弱、删除归纳变量等常用局部优化方法重点:基本块的DAG表示及其应用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10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计算)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期中考试成绩*(15%~20%)+期末考试成绩*(50%~55%)五、参考书目1.
AlfredV.
Aho,RaviSethi,JeffreyD.
Ullman,Compilers:Principles,Techniques,andTools,Addison-Wesly,20082.
张幸儿,计算机编译原理,科学出版社,20083.
劳顿著,冯博琴等译,编译原理及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制定人:郑关胜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编译原理Ⅰ(实验)ExperimentofCompilerPrinciples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8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编译原理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第三版),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陈火旺等,2003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编译原理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课程系统地介绍编译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及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使学生既掌握编译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基本知识,也具有设计、实现、分析和维护编译程序的初步能力.
课程实验任务选择编译程序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两个部分的功能,每个环节作为一个实践课题,进行编程和调试训练.
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课程中的分析方法和过程.
课程实验的目的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掌握编译程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的编译技术与方法,为参与设计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或分析现有的编译程序打下基础.
其二,编译的方法也广泛用于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可以提高学生设计应用程序的能力.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一)2设计实现高级语言源程序的词法分析程序必开综合实验二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二)2设计实现高级语言源程序的词法分析程序必开综合实验三预测分析程序(一)2设计实现基于预测表的语法分析程序必开综合实验四预测分析程序(二)2设计实现基于预测表的语法分析程序必开综合实验五递归下降分析程序(一)2设计实现递归下降语法分析程序选开综合实验六递归下降分析程序(二)2设计实现递归下降语法分析程序选开综合实验七逆波兰式的翻译(一)2设计实现逆波兰式的翻译程序选开综合实验八逆波兰式的翻译(二)2设计实现逆波兰式的翻译程序选开综合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2)实验报告:2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提交合格程序及文档10分,突出者加分,最多5分五、参考书目《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第三版),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陈火旺等,2003年制定人:郑关胜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项目管理SoftwareProjectManage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软件工程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韩万江等,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间的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在《软件工程》等前导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并对软件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PMBOK、CMM/CMMI、软件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相互关系、技术和方法等,有整体的把握和了解.
认识项目生命周期中,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需求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学会如何确认项目的目标及范围,评估项目的资源、进度和成本预算;学会任务分解、绘制WBS图、编制项目计划,并了解计划执行跟踪和监督的方法.
了解在整个项目管理中配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确认和减轻项目风险的技能.
培养初步的项目组织、管理、控制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软件项目管理导论(3学时)(1)了解主要的项目管理组织及了解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2)理解项目与运作的区别理解;掌握项目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
重点:项目的概念和特点,PMBOK的9个知识领域的关系难点:PMBOK的9个知识领域的关系软件项目需求管理(5学时)(1)了解软件需求的类别划分;(2)熟悉软件需求的相关文档;(3)掌握需求工程的内容;(4)了解需求验证的内容;(5)初步了解需求验证的内容;重点:软件需求管理的重要性,难点:软件需求工程的内容软件项目成本管理(6学时)(1)掌握成本概念;(2)了解软件项目成本估算时机;(3)掌握软件项目规模估算(WBS、FP、LOC、PERT);(4)了解软件项目成本估算方法,如专家判定、类比、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算法模型等;(5)了解COCOMO模型(基本、中级、详细);(6)了解用赢得值分析法对软件项目成本进行监控;软件项目进度管理(6学时)(1)了解什么是软件项目计划;(2)了解制定软件项目计划的重要性和意义;(3)理解软件项目计划的内容;(4)理解软件项目计划对软件项目实施的影响;(5)掌握软件项目计划制定的方法.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4学时)(1)理解风险管理的特点;(2)了解风险管理计划的内容;(3)掌握风险识别的工具和技术;(4)掌握风险分析过程的内容与步骤;(5)掌握风险跟踪过程及步骤;(6)掌握风险应对过程及步骤;(7)了解风险管理验证的方法;软件项目配置管理(2学时)(1)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2)了解配置管理的功能;(3)掌握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的方法;(4)掌握基于构件的配置管理的方法;软件项目资源管理(4学时)(1)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方法;(2)理解人力资源分析与策划方法;(3)掌握Brooks定律、Norden-Rayleigh曲线及人力资源计划的平衡方法;(4)了解软件资源及硬件资源管理过程.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2学时)(1)质量管理的概念(2)掌握软件评审方法及流程(3)掌握软件测试类型及内容(4)了解软件缺陷跟踪及软件缺陷预防方法(5)了解ISO9000:2000质量认证体系(6)了解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5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计算)平时成绩(含实验成绩)(30%)、期末考试(70%)五、参考书目RogerS.
Pressman著郑人杰等译,《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七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Brooks著汪颖译,《人月神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覃征等,《软件项目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制定人:徐旦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项目管理(实验)ExperimentofSoftwareProjectManage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实验总学时:16学分:3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对应理论课程:软件项目管理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韩万江等,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集理论和应用为一体.
本门课程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给定项目实例估算项目规模,分配资源,制定项目计划;学习对给定项目实例分配资源;利用软件来熟悉项目的控制和跟踪,分析和更改计划.
加强学生对应用能力以及从网上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了解MicrosoftProject2了解MicrosoftProject工具的使用及相关知识.
熟悉Project的操作界面、视图及基本操作,并通过网络了解其它关于软件项目管理的软件.

(验证实验二MicrosoftProject中创建软件项目任务2学会利用Project创建任务列表,编辑任务列表,排定任务日程,建立任务相关性,拆分任务和任务限制等.

(验证实验三项目资源管理与成本管理2学会利用Project创建资源列表、利用资源信息对话框设置资源、资源分配及跟踪资源,学会成本分配及运作管理.

(验证实验四跟踪项目进度2学习利用Project操作跟踪项目进度的方法.
学会保存或更新计划,学会跟踪项目进度、查看日期差异.

(验证实验五比较基准和中期计划的应用2学会比较基准和中期计划的方法,学会更新比较基准和中期计划的方法,学会比较基准和中期数据.

(验证实验六利用盈余分析来分析项目绩效2学会利用挣值法测量项目绩效,根据迄今为止完成的工时量以及任务、工作分配或资源的比较基准成本等数据,进行盈余分析.

(验证实验七创建和打印报表2学会创建并打印基本预定义任务、资源和交叉分析报表,学会更改上述报表的相应信息来呈现所需的信息.
学会用可视报表快速修改报表的显示方式.

(验证实验八软件配置管理2掌握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SourceSafe的操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学会MicrosoftVisualSourceSafe工具的代码版本控制、配置管理、权限管理、历史记录跟踪等的使用方法.

(验证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具有下列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结果及分析、实验中的问题与建议、思考题的讨论等.

(2)实验报告:8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实验过程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表现来评定实验过程成绩.
出勤占总成绩的10%.

五、参考书目RogerS.
Pressman著郑人杰等译,《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七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Brooks著汪颖译,《人月神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覃征等,《软件项目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制定人:徐旦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体系结构SoftwareDesignandArchitecture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含上机):8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张友生等编著.
软件体系结构(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典型软件体系结构,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设计软件系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系统结构角度分析现有的软件系统,并能结合软件工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任务及主要内容:系统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全面反映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软件体系结构概论(2学时)理解软件危机的概念,了解软件危机的表现、原因及解决方法;掌握构件的概念及主流的构件模型;了解构件的获取途径、管理及重用;熟悉软件体系结构不同定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熟悉其发展史;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应用现状.
2软件体系结构建模(4学时)了解表示软件体系结构的五种模型;熟悉"4+1"视图模型;掌握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生命周期模型;初步了解软件体系结构抽象模型;3软件体系结构风格(4学时)掌握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概念;了解经典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及其优缺点;掌握客户机/服务器风格、三层C/S结构风格及B/S风格;熟悉CORBA的有关概念;掌握正交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了解其应用;熟悉基于层次消息总线的体系结构;理解异构结构风格,掌握C/S与B/S混合软件体系结构及其应用.
理解互连系统构成的系统及其体系结构;掌握特定领域软件体系结构的有关概念.
4软件体系结构描述(2学时)熟悉常用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方法;了解软件体系结构描述框架标准;掌握ADL的概念、特点及构成要素;了解典型的ADL,熟悉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掌握C2语言;熟悉UML;熟悉XML,初步了解基于XML的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5动态软件体系结构(2学时)理解动态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熟悉软件体系结构动态模型;了解动态体系结构的描述;掌握动态体系结构特征.
6Web服务体系结构(2学时)掌握Web服务的概念及特点;理解Web服务体系结构模型;了解Web服务的核心技术;熟悉面向服务的软件体系结构.
7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2学时)掌握设计模式的概念,熟悉设计模式的组成,了解其描述;理解模式和软件体系结构的关系,了解设计模式方法分类;掌握ABSD方法的有关概念和步骤;理解体系结构的设计和演化过程;理解ABSDM;了解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过程;初步了解软件体系结构演化模型.
8软件体系结构的分析与测试(2学时)了解体系结构的可靠性建模;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可靠性风险分析方法;了解基于体系结构描述的软件测试方法.
9软件体系结构评估(2学时)理解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所关注的质量属性;熟悉软件体系结构评估的主要方式;掌握ATAM评估方法的步骤及其阶段划分;了解SAAM评估方法.
10软件产品线体系结构(2学时)了解软件产品线的出现和发展过程;掌握软件产品线的基本概念、过程模型;理解软件产品线的组织结构、建立方式和演化过程;熟悉框架和应用框架的概念、建立方式及分类;熟悉软件产品线开发的基本活动;初步了解软件产品线体系结构的设计和演化.
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4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百分制(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共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参考书目1、冯冲江贺冯静芳.
软件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覃征等.
软件体系结构.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美)StephenT.
Albin著,刘晓霞郝玉洁等译.
软件体系结构的艺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刘真.
软件体系结构.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5、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余雪丽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8制定人:薛羽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体系结构(实验)ExperimentofSoftwareDesignandArchitecture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实验总学时:8学分:2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软件体系结构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张友生等编著.
软件体系结构(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软件逐渐趋于大型化、网络化、服务化的今天,软件设计模式与软件系统结构的选择与设计,面向对象思想的具体实施、可重用软构件的设计与应用以及可重用软件架构的设计与应用就变成当前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维护成本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课程将基于上述各类技术,结合实验过程中的开发实例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最新的软件设计和开发思想.
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和实践,并能合理将所学的只是有效的应用于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和接触的工程项目中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填写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必开选开实验一熟悉AcmeStudio环境2通过实例练习,熟悉开发环境AcmeStudio界面组成,并掌握常用操作,熟悉软件体系结构的建模方法.

必开演示/验证/实验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2通过设计一个小型系统的体系结构,掌握Acme体系结构描述语言,熟悉常用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

必开演示/验证/实验三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通过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设计与实现,理解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模型.

必开验证/综合实验四智能分类器的需求分析、体系结构设计、智能分类器开发和智能分类器框架实现2通过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设计与实现,掌握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及软件设计工具和开发环境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必开验证/综合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参照学校统一的实验报告格式(2)实验报告:4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以平时实习题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五、参考书目1、冯冲江贺冯静芳.
软件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覃征等.
软件体系结构.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美)StephenT.
Albin著,刘晓霞郝玉洁等译.
软件体系结构的艺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刘真.
软件体系结构.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5、软件体系结构及实例分析,余雪丽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8制定人:薛羽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需求分析SoftwareRequirementAnalysi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4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BrueggeB,AllenH.
Dutoit等著,ObjectOrientedSoftwareEngineeringUsingUML,Patterns,andJava,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讲述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需求的获取和需求的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软件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步骤中的概念、原理和典型的设计技术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对需求分析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工作原理、原则和方法,为今后从事系统开发与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首先系统地介绍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然后重点介绍系统需求分析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其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未来应对不同类型系统分析的能力,最后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使得学生系统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
教学重点是掌握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功能模型、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的建立以及需求说明书的撰写等.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IntroductiontoSoftwareEngineering(4学时)1.
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1学时)(1)了解建模的基本概念;(2)理解软件工程开发活动的概念;(3)掌握非功能性需求和功能性需求的概念;重点: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难点:无1.
2软件工程开发活动和管理(1学时)(1)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2)了解日志管理的概念;(3)了解软件配置管理概念;重点:无难点:无1.
3ARENA案例介绍(2学时)(1)了解ARENA项目情况;(2)了解ARENA项目实例分析步骤;重点:无难点:无第2章ModelingwithUML(8学时)2.
1UML的基本概念(2学时)(1)了解建模的基本概念;(2)理解建模的优势和必要性;(3)掌握面向对象建模过程;重点: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难点:面向对象机制2.
2功能模型(2学时)(1)了解功能模型的基本概念;(2)理解功能模型的作用;(3)掌握用例图的基本画法和实现;重点:用例图的基本画法难点:用例图和角色2.
3对象模型(2学时)(1)了解对象模型的基本概念;(2)理解对象模型的作用;(3)掌握类图的基本画法和实现;重点:类图的基本画法难点:类图和面向对象基本概念2.
4动态模型(2学时)(1)了解动态模型的基本概念;(2)理解动态模型的作用;(3)掌握顺序图、状态机图和活动图的基本画法和实现;重点:顺序图、状态机图和活动图的基本画法难点:顺序图、状态机图和活动图的适用场合第3章ProjectOrganizationandCommunication(4学时)3.
1项目组织的概念(2学时)(1)了解项目组织的基本概念;(2)理解开发团队中角色的作用;(3)熟悉开发过程任务和工作流程安排的概念;重点:流程安排难点:甘特图和网络图3.
2组织活动(2学时)(1)了解团队情况通气会议的作用;(2)理解角色沟通的重要性;(3)熟悉组织客户和项目总结的意义;重点:无难点:无第4章RequirementElicitation(8学时)4.
1需求获取的概念(2学时)(1)掌握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基本概念和不同;(2)掌握需求的特性;(3)了解绿地工程和再工程以及界面工程的概念;重点: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基本概念难点:需求的特性4.
2需求获取活动(2学时)(1)了解角色的概念;(2)理解场景和用例的区别;(3)熟悉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4)理解初始的分析对象的过程;重点:场景和用例的结构难点:用例之间的关系4.
3需求管理(2学时)(1)了解需求获取管理的概念;(2)理解追踪性维护的作用;(3)熟悉需求获取的追溯性意义;重点:需求获取管理难点:无4.
4ARENA案例研究(2学时)(1)了解ARENA的需求获取过程;(2)理解ARENA中需求管理;重点:无难点:无第5章RequirementAnalysis(10学时)5.
1需求分析(2学时)(1)掌握需求分析的概念;(2)掌握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分析的不同;(3)掌握实体、边界和控制对象的不同;(4)理解泛化和特化的不同重点:实体、边界和控制对象基本概念难点:泛化和特化5.
2从用例到对象(6学时)(1)掌握如何标识实体对象、边界对象和控制对象;(2)理解使用顺序图将用例映射成对象的流程;(3)熟悉如何使用CRC卡的作用;(4)掌握如何标识关联、聚集和属性;(5)掌握单一对象的状态相关行为;(6)熟悉建模对象之间的继承关系;(7)熟悉分析模型评审流程;重点:难点:无5.
3分析管理(2学时)(1)掌握文档化的概念(2)理解分配责任的意义;(3)了解分析模型的迭代过程;重点:无难点:无5.
4ARENA案例研究(2学时)(1)掌握ARENA案例的分析过程(2)掌握ARENA案例的需求分析报告规范;重点:无难点:无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3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五、参考书目1、SystemsAnalysis&DesigninaChangingWorld,Fourth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美)JohnW.
Satzinger;RobertB.
Jackson;StephenD.
Burd,2008;2、softwareengineering(9th),机械工业出版社;IanSommerville,2007.
3、IntroductiontoSystemsAnalysis&design,机械工业出版社,JeffreyLWhitten,LonnieDBentley编著,2011年9月第一版制定人:王海彬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6日制定软件需求分析(实验)ExperimentofSoftwareRequirementAnalysi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软件需求分析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BrueggeB,AllenH.
Dutoit等著,ObjectOrientedSoftwareEngineeringUsingUML,Patterns,andJava,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实验课程是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主要实践软件需求分析中的分析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学生会掌握软件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步骤中的概念,并对需求的原理和技术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对需求分析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技术和流程,为今后从事系统开发与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实践教学重点是掌握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功能模型、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的建立以及需求说明书的撰写等.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需要掌握UML的建模技术,和各种UML图形的画法,以及需求分析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用例需求分析法和用例图2设计系统的用例,使用VisualParadigm把其中的用例图画出来.
√设计实验二用例和场景描述2任选实验一中的用例,进行用例描述.
√设计实验三对象模型-类图2对用例描述进行系统需求语法分析,画出类图.
√设计实验四动态模型-顺序图2任选一个用例,通过顺序图来描述其中的流程.
√设计实验五动态模型-状态机图2任选一个可能会有多种状态的对象,通过状态机图来展现状态的变化和事件享有.

√设计实验六动态模型-活动图2任选一个用例,通过顺序图来描述其中的流程.
√设计实验七需求分析管理2使用VisualParadigm来进行需求的管理.
√设计实验八需求分析报告的撰写2使用VisualParadigm自动生成需求分析报告.
√设计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按照学校制定的格式撰写,必须包含实习名称、实习目的、实习步骤、实习内容和实习总结.
实习内容包含程序和界面截图.

(2)实验报告:3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1.
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材料的准备和熟悉,工具的熟悉等20%2.
上机画图.
画图的完整性和美观性以及正确性等.
50%3.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条理性和完整性30%五、参考书目1、SystemsAnalysis&DesigninaChangingWorld,Fourth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美)JohnW.
Satzinger;RobertB.
Jackson;StephenD.
Burd,2008;2、softwareengineering(9th),机械工业出版社;IanSommerville,2007.
3、IntroductiontoSystemsAnalysis&design,机械工业出版社,JeffreyLWhitten,LonnieDBentley编著,2011年9月第一版制定人:王海彬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6日制定软件测试技术SoftwareTestingTechnolog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软件工程,程序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范勇等,《软件测试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主要讲授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和原理、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测试管理三大方面,使学生在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上,掌握白盒测试技术、黑盒测试技术、单元测试技术、功能测试技术、性能测试技术、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技术;掌握测试大纲、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文档写作,初步掌握测试自动化工具,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软件测试方面的技术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软件测试基础(2学时)1、软件测试的背景、目的和作用2、软件测试的相关概念3、软件测试的分类和测试原则4、测试用例的定义和标识5、错误与缺陷定义和分类6、测试案例重点:1、软件测试的目的和作用2、软件测试的原则3、软件测试的分类4、测试用例的定义和测试用例的标识难点:为什么不可能做到穷举测试第二章黑盒测试(功能性测试)(6学时)1、黑盒测试的概念、目标和方法2、边界值分析、健壮性测试、最坏情况测试、特殊值测试和随机测试3、等价类测试:等价类、弱一般等价类测试、强一般等价类测试、弱健壮等价类测试和强健壮等价类测试4、判定表的概念、判定表的结构和基于判定表的测试5、案例分析:运用边界值测试、等价类测试和基于判定表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设计.

重点:1、边界值测试,健壮性测试,最坏情况测试,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2、等价类的概念与划分规则3、各等价类测试方法的区别4、用等价类方法设计测试用例5、用决策表进行测试难点:用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第三章白盒测试(结构性测试)(6学时)1、白盒测试的概念、目标和方法2、逻辑覆盖测试: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3、基本路径测试方法:独立路径、圈复杂度4、数据流测试、5、其他结构性测试方法,如基于程序片的测试、域测试、符号测试等6、功能性测试和结构性测试的比较7、测试的有效性、漏洞和冗余,测试停止的标准重点:1、逻辑覆盖测试中的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路径覆盖、2、基本路径测试法难点:1、条件组合覆盖第四章测试模型与过程(6学时)1、软件测试过程与模型、测试层次的划分2、单元测试的概念、测试的内容、测试的环境和测试策略3、集成测试和单元测试的关系4、集成测试概念、基于分解的集成、基于调用图的集成、基于路径的集成5、系统测试的概念、测试内容和测试策略6、Web系统的测试7、C/S系统的测试8、案例分析重点:1、测试层次的划分2、单元测试的内容3、集成测试中基于分解的集成:自顶向下的集成,自底向上的集成4、系统测试的内容和方法难点:1、单元测试的内容2、集成测试的集成策略第五章性能测试(4学时)1、性能测试概念、目标2、主要性能指标(客户端、服务器上、网络)3、性能测试的分类(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并发测试、容量测试、可靠性测试等)4、性能测试方案(确定目标、环境设计、数据设计、场景设计、脚本准备)5、常用的性能测试工具重点:1、负载测试2、压力测试3、并发测试难点:性能测试数据的分析第六章面向对象的测试(2学时)1、面向对象测试的层次、面向对象的测试层次的划分2、以方法为单元的测试和以类为单元的测试3、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4、面向对象的系统测试5、图形用户界面(GUI)测试重点:1、面向对象测试层次的划分2、GUI测试第七章自动化测试(2学时)1、自动化测试定义、自动化测试使用领域、自动化测试的发展2、自动化测试技术(代码分析技术、录制和回放技术、测试脚本技术、虚拟用户技术和测试管理技术)3、介绍一些适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如:Junit(单元测试工具)、QuickTest(功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QualityCenter(测试管理工具))4、自动化测试的组织与实施重点:1、自动化测试技术2、功能测试工具和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难点:自动化测试的组织与实施第八章综合测试案例(4学时)1、以一个Web系统为例,介绍其特点和测试内容2、制定测试计划、选择测试策略、测试工具3、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4、撰写测试报告重点:1、测试计划的制定2、测试的实施难点:测试过程的管理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5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含实验成绩)(30%)、期末考试(70%)五、参考书目RonPatton著,张小松、王珏、曹跃等译,《软件测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蔡建平,《软件测试大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制定人:徐旦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测试技术(实验)ExperimentofSoftwareTestingTechnolog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实验总学时:16学分:3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软件测试技术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范勇等,《软件测试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软件测试技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软件测试技术和基本操作技能,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软件测试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实验所用的测试工具能够正确和熟练地使用,并能撰写规范的测试文档,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重点是与软件测试技术有关的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重点训练学生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和软件测试工具操作技能,并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综合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操作习惯和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鼓励学生独立、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创新.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黑盒测试(一)2理解黑盒测试的基本方法,使用等价分类法、边界值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

(验证实验二黑盒测试(二)2理解黑盒测试的基本方法,使用判定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验证实验三白盒测试(一)2理解白盒测试的基本方法,使用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验证实验四白盒测试(二)2理解白盒测试的基本方法,使用路径覆盖测试方法对给定的程序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验证实验五单元测试工具VisualUnit2学习掌握单元测试工具VisualUnit,安装,原理,示例工程.
学习自动用例与边界测试,掌握测试输出各窗口信息的含义(验证实验六系统测试工具2了解性能测试的引入,了解性能测试工具,理解性能测试基本概念,掌握LR简介与安装,重点掌握LR原理与工作流程.

(验证实验七测试脚本录制2练习LoadRunner的脚本录制,在给定的WEB网站进行操作行为录制.
理解VuGen脚本含义,能够读懂基本的LR脚本,掌握VuGen脚本录制、查看、回放、编译、调试,掌握Recordintoaction、录制参数设置、任务窗口.
(验证实验八Web系统测试2分析系统特点和功能,制定测试计划,运用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技术设计测试用例,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执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撰写缺陷报告和测试报告.

(综合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具有下列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实验中的问题与建议、思考题的讨论等.

(2)实验报告:8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实验过程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来评定实验过程成绩.
出勤占总成绩的10%.

五、参考书目RonPatton著,张小松、王珏、曹跃等译,《软件测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蔡建平,《软件测试大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制定人:徐旦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瞿治国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测试工具SoftwareTestTool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含上机):8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程序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1.
李晓鹏赵书良,《软件功能测试:基于QuickTestProcessional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魏娜娣李文斌裴军霞,《软件性能测试—基于LoadRunner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开课单位:计算机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软件测试工具》课程是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专业方向课.
软件测试就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软件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以确保开发的软件产品满足需求.
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软件测试相关工具有完整认识和总体把握.
课程立足学生已有的软件测试基础知识,主要介绍QuickTestProfessional、LoadRunner等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术,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软件测试的知识和技能测试一个完整的应用软件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软件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个测试流程及环节,能够综合运用软件测试的知识和技能测试一个完整的应用软件系统,为学生从事软件行业工作提供一定的软件测试技术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部分软件测试基础知识(2学时)(1)了解软件测试的背景、目的和作用;(2)理解软件测试的相关概念;(3)掌握软件测试的分类和测试原则;重点:软件测试的相关概念难点:软件测试的分类第2部分软件自动化测试基础知识(2学时)(1)了解自动化测试定义、自动化测试使用领域、自动化测试的发展;(2)理解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种类及作用;(3)掌握自动化测试的组织与实施;重点:自动化测试技术难点:自动化测试的组织与实施第3部分软件功能测试(共10学时)3.
1QuickTest工作流程和QTP程序界面(2学时)(1)了解QuickTestProfessional的基本情况,了解QuickTest的主界面;(2)理解QuickTest的工作流程;(3)掌握如何使用MercuryTours示范网站;重点:了解QuickTest的主界面难点:理解QuickTest的工作流程3.
2录制/执行测试脚本(2学时)(1)了解录制前的准备;(2)理解录制原理及相应窗口的作用;(3)掌握录制测试脚本的步骤;重点:分析录制的测试脚本,查看测试结果难点:分析测试结果3.
3建立检查点(2学时)(1)了解QuickTest的检查点种类;(2)理解QuickTest的各类检查点的作用;(3)掌握创建检查点的方法和步骤;重点:掌握创建检查点的方法和步骤难点:QuickTest的各类检查点的作用3.
4参数化(2学时)(1)了解参数化步骤和检查点中的值;(2)理解QuickTest的四类参数的作用;(3)掌握参数化脚本的方法;重点:参数化步骤难点:掌握参数化脚本的方法3.
5输出值(2学时)(1)了解QuickTest输出值类型;(2)理解QuickTest输出值存储类型;(3)掌握在脚本中建立输出值的方法;重点:QuickTest输出值存储类型难点:脚本中建立输出值的方法第4部分软件性能测试(共10学时)4.
1什么是软件的性能(2学时)(1)了解软件性能类型;(2)理解软件性能对软件产品质量的影响;(3)掌握软件性能中各项指标及含义;重点:软件性能各项指标类型难点:软件性能中各项指标类型及作用4.
2LoadRunner的运行原理(2学时)(1)了解LoadRunner的基本情况,了解LoadRunner的主界面;(2)理解LoadRunner的工作流程;(3)掌握如何使用WebTour示范网站;重点:了解LoadRunner的主界面难点:理解LoadRunner的工作流程4.
3用户行为模拟(2学时)(1)了解VuGen简介,了解协议相关捕获工具(2)理解VuGen录制原理,理解VuGen脚本含义,能够读懂基本的LR脚本(3)掌握VuGen开启及新建脚本,掌握VuGen录制前期协议的选择,掌握VuGen脚本录制、查看、回放、编译、调试,掌握Recordintoaction、录制参数设置、任务窗口.
重点:VuGen录制原理,VuGen脚本含义难点:VuGen新建脚本、录制前期协议的选择4.
4负载生成及监控(2学时)(1)了解Controller界面(2)理解手动场景类型和面向目标场景类型的区别,各类操作的含义(3)掌握手动场景和面向目标场景的创建,掌握Schedule配置,掌握场景组/场景脚本、Generator、Vuser相关设置,掌握集合点、IP欺骗、场景结果等设置重点:手动场景和面向目标场景的创建难点:Schedule配置,Generator、Vuser相关设置,集合点、IP欺骗、场景结果等设置4.
5数据收集分析(2学时)(1)了解Analysis工具界面,Analysis所支持的各类报告;(2)理解Analysis分析流程,理解Vusers图、事务图、Web资源图、网页分析图中的重点图的含义,理解生成各类报告的方法;(3)掌握各类报告的分析;重点:Analysis分析流程,Vusers图、事务图、Web资源图等重点图的含义及生成各类报告的方法难点:各类报告的分析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5次;(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等综合计算)平时成绩(含实验成绩)(30%)、期末报告(70%)五、参考书目1.
于涌,《软件性能测试与LoadRunner实战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
余杰赵旭斌,《精通QTP---自动化测试技术领航》,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制定人:徐旦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测试工具(实验)ExperimentofSoftwareTestTool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8学时学分:2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软件测试工具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1.
李晓鹏赵书良,《软件功能测试:基于QuickTestProcessional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魏娜娣李文斌裴军霞,《软件性能测试—基于LoadRunner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软件测试工具》课程是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专业方向课.
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软件测试技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软件测试技术和基本操作技能,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测试工具的理解,对课程所学的测试工具能够正确和熟练地使用,并能撰写规范的测试文档,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程主要练习QuickTestProfessional、LoadRunner等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术.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个测试流程及环节,能够综合运用软件测试的知识和技能测试一个完整的应用软件系统,为学生从事软件行业工作提供一定的软件测试技术基础.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LoadRunnerVirtualUserGenerator基础2了解VuGen简介,了解协议相关捕获工具,理解VuGen录制原理,掌握VuGen开启及新建脚本,掌握VuGen录制前期协议的选择.

(验证实验二LoadRunner测试脚本录制2理解VuGen脚本含义,能够读懂基本的LR脚本,掌握VuGen脚本录制、查看、回放、编译、调试,掌握Recordintoaction、录制参数设置、任务窗口.
(验证实验三Controller基础及测试场景设计2熟悉Controller界面,理解手动场景类型和面向目标场景类型的区别,掌握手动场景和面向目标场景的创建.

(验证实验四测试场景执行与监控2熟悉Controller运行界面,掌握测试场景的运行及相关设置,了解监控图的含义.

(验证实验五QTP工具初步2了解功能测试QTP工具,理解功能测试基本概念,掌握QTP简介与安装,重点掌握QTP原理与工作流程.

(验证实验六录制/执行测试脚本2了解录制前的准备,了解录制原理及相应窗口的作用;掌握录制测试脚本的步骤;(验证实验七QTP中建立检查点2了解QuickTest的检查点种类及各类检查点的作用,练习并掌握创建检查点的方法和步骤(验证实验八参数化QTP脚本2了解参数化步骤和检查点中的值,了解QuickTest的四类参数的作用,练习并掌握参数化脚本的方法(验证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具有下列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实验中的问题与建议、思考题的讨论等.

(2)实验报告:4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实验过程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观察学生的实现表现来评定实验过程成绩.
出勤占总成绩的10%.

五、参考书目1.
于涌,《软件性能测试与LoadRunner实战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
余杰赵旭斌,《精通QTP---自动化测试技术领航》,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制定人:徐旦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维护管理SoftwareMaintenanceManage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软件工程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PennyGrubb,ArmstrongATakang著,韩柯孟海军译,《软件维护:概念与实践(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属于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课程目的是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维护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软件维护是在软件产品交付之后进行的修改工作.
本课程将讲解:进行软件维护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软件维护框架的概述;软件更改的基本问题;软件更改的限制与经济约束;软件维护过程.
软件维护期间的活动,包括程序理解;逆向工程;重用性与可重用性;测试;管理与组织问题.
以及软件的配置管理和维护测量问题.

通过本课程学习,将对软件维护管理有清晰认识,并对软件维护的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软件项目的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基本概念介绍(3学时)(1)了解软件维护的背景;(2)理解软件维护的定义;(3)理解新开发活动与维护活动之间的区别;(4)了解为什么需要软件维护;(5)了解有效地维护系统;(6)掌握软件更改分类;第2章维护框架(1学时)(1)理解维护框架的定义;(2)了解一种软件维护框架;第3章软件更改的基本问题(2学时)(1)了解软件更改的定义;(2)理解软件更改的分类;(3)理解持续支持的意义;(4)掌握Lehman定律;第4章软件更改的限制与经济约束(2学时)(1)了解修改软件的经济约束;(2)了解软件更改的限制;(3)理解术语与映像问题;(4)掌握维护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第5章维护过程(3学时)(1)了解软件维护过程的定义;(2)理解软件生产过程;(3)掌握传统过程模型评价;(4)掌握维护过程模型;(5)理解更改时机;(6)掌握过程成熟度;第6章程序理解(4学时)(1)了解程序理解的定义;(2)理解程序理解的目标;(3)理解维护人员及其信息需要;(4)掌握理解过程模型;(5)掌握概念模型;(6)掌握程序理解策略;(7)了解阅读手段;(8)了解影响理解的因素;(9)掌握程序理解理论和研究的结论;第7章逆向工程(2学时)(1)了解逆向工程的定义;(2)理解逆向工程的抽象特性;(3)理解逆向工程的用途与目标;(4)掌握逆向工程的层次;(5)掌握逆向工程的支持手段;(6)了解逆向工程的当前问题;第8章重用与可重用性(3学时)(1)了解重用与可重用性的定义;(2)理解重用的对象;(3)理解重用的目标与好处;(4)掌握重用方法;(5)掌握领域分析;(6)掌握组件工程;(7)掌握重用过程模型;(8)了解影响重用的因素;第9章测试(3学时)(1)了解软件测试的定义;(2)了解为什么要测试软件;(3)理解软件测试员的工作内容;(4)掌握测试什么与如何测试;(5)掌握测试分类;(6)掌握验证与确认;(7)理解测试计划;第10章管理与组织问题(2学时)(1)了解管理与组织的定义;(2)了解管理层的责任;(3)了解如何提高维护生产率;(4)了解维护团队;(5)了解人员教育与培训;(6)了解组织模式;第11章配置管理(3学时)(1)了解程序理解的定义;(2)理解程序理解的目标;(3)理解维护人员及其信息需要;(4)掌握理解过程模型;(5)掌握概念模型;(6)掌握程序理解策略;(7)了解阅读手段;(5)了解影响理解的因素;(6)掌握程序理解理论和研究的结论;第6章程序理解(2学时)(1)了解配置管理的定义;(2)掌握配置管理的内容;(3)掌握变更控制的内容;(4)掌握文档方法;第12章维护测量(2学时)(1)了解维护测量的定义;(2)理解质量完整性的重要意义;(3)理解软件度量的目标;(4)理解维护测量的案例;(5)理解选择维护测量的方针;第13章建立与维持可维护性(2学时)(1)了解可维护性的定义;(2)理解影响分析;(3)理解质量保证;(4)了解第四代语言;(5)掌握面向对象范例;(6)掌握软件维护中的面向对象技术;第14章维护工具(2学时)(1)了解维护工具的定义;(2)了解工具选择准则;(3)了解工具分类;(4)了解用于理解和逆向工程的工具;(5)了解测试支持工具;(6)了解配置管理支持工具;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2次(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五、参考书目1、张人璜,计算机软件维护简明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2、谢莎莉等译,软件维护问题与解答,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制定人:余文斌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维护管理(实验)ExperimentofSoftwareMaintenanceManage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实验总学时:16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软件维护管理》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PennyGrubb,ArmstrongATakang著,韩柯孟海军译,《软件维护:概念与实践(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维护软件系统的技能,包括如何进行预防性维护、如何进行改正性维护、如何进行适应性维护、如何进行完善性维护.

本课程实验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相关维护工具的使用及维护相关技能的培养,包括如何进行调试以进行改正性维护、如何使用逆向工程工具对源代码进行分析、如何利用已有文档及数据进行维护,以及维护过程中保持文档、代码等的一致性.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上)程序可维护性及养成好的编程习惯2优秀的源代码案例,为源代码添加合理的注释,通过源代码中的注释生成文档.

√验证实验一(下)程序可维护性及养成好的编程习惯2优秀的源代码案例,为源代码添加合理的注释,通过源代码中的注释生成文档.

√验证实验二(上)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2配置管理的概念,版本控制工具的使用.
√验证实验二(下)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2配置管理的概念,版本控制工具的使用.
√验证实验三(上)调试工具的使用2调试技术分类,各种调试工具,如何定位错误源,如何读懂他人的源代码,如何让自己的代码易读.
.

√验证实验三(下)调试工具的使用2调试技术分类,各种调试工具,如何定位错误源,如何读懂他人的源代码,如何让自己的代码易读.
.

√验证实验四(上)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2数据库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类图源代码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验证实验四(下)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2数据库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类图源代码逆向工程工具的使用,√验证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学生要认真编写实验报告,内容应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及结果.

(2)实验报告:4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实验后所完成的实验报告,按优、良、中、差评定成绩.
实验课的成绩由各次实验的成绩综合评定,并按10%的比例记入学生该课程的总成绩.

五、参考书目1、张人璜,计算机软件维护简明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2、谢莎莉等译,软件维护问题与解答,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制定人:余文斌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系统设计SoftwareSystemDesig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软件需求分析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BrueggeB,AllenH.
Dutoit等著,ObjectOrientedSoftwareEngineeringUsingUML,Patterns,andJava,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讲述软件开发的设计阶段需要的各种理论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软件工程中系统设计的理论、步骤、方法和技术有一个较深入的掌握和理解,并能够对实际的系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实现.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工作原理、原则和方法,为今后从事系统开发与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该课程基于需求分析所得到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以及分析得到的功能模型、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等,首先是明确系统设计的目标,然后进行架构的设计、对象的设计以及数据库的设计和界面的设计等等,最后将这些设计映射为实现的代码,从而完成一个系统的主要设计和实现工作.
其中教学的重难点是对象的设计,其中包含主要设计模式的理解,需要学生对面向对象理论有一个较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6章系统设计:分解系统(4学时)6.
1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1)了解系统设计中的基本概念;(2)理解子系统和类的区别、层和块的区别、内聚和耦合的区别、服务与子系统接口的区别;(3)掌握不同的框架类型以及应用场合;重点:系统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难点:不同框架类型的应用场合6.
2系统设计活动(2学时)(1)了解系统设计活动的步骤;(2)掌握如何确定系统设计目标;(3)掌握划分子系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重点:划分子系统的基本原则难点:划分子系统第7章系统设计:确定系统目标(6学时)7.
1确定系统目标(2学时)(1)了解如何将子系统映射到组件和硬件上的方法;(2)理解如何存储永久性数据;(3)掌握确立系统服务、和权限控制以及边界条件的设计方法;重点:权限控制和数据存储难点:权限控制矩阵7.
2管理系统设计(2学时)(1)掌握如何进行设计文档的撰写;(2)了解如何分配设计的职责;(3)掌握设计阶段交流的意义;重点:设计文档的撰写难点:无7.
3ARENA案例分析(2学时)(1)熟悉将前面的设计步骤应用到具体案例中的方法;(2)掌握如何管理系统设计的实际方法;重点:无难点:无第8章对象设计:复用模式方案(8学时)8.
1复用的概念(2学时)(1)了解应用域对象和解决域对象的区别;(2)理解描述继承和实现继承的区别;(3)掌握代理的作用;(4)掌握Liskov替换准则(5)掌握代理和继承在设计模式中的不同之处重点:设计原则难点:代理的作用8.
2复用活动(2学时)(1)理解各种设计模式的适用场合;(2)掌握设计模式的不同之处;(3)了解如何选择和调整应用框架;重点:各种主要设计模式难点:各种主要设计模式的原理8.
2复用活动管理(2学时)(1)了解复用文档的作用;(2)理解分配职责的意义;重点:无难点:无8.
2ARENA案例分析(2学时)(1)掌握ARENA案例中适用的设计模式;(2)理解设计模式应用中的原则;重点:无难点:无第9章对象设计:确定接口(8学时)9.
1接口描述概念(2学时)(1)掌握类的开发者、类的扩展者以及类的用户之间的区别;(2)掌握类型、签名和可见性的概念;(3)理解契约中的常见概念;(4)掌握OCL语言的基本情况;(5)了解Set、Bags和Sequences的作用;(6)了解forAll和exists的作用;重点:OCL语言难点:Set、Bags、Sequences、forAll和exists9.
2接口描述活动(2学时)(1)了解补充属性和操作的方法;(2)掌握如何描述类型、签名和可见性;(3)熟悉前提条件和后置条件;(4)熟悉不变量以及继承契约的概念;重点:无难点:不变量和前提条件以及后置条件9.
3对象设计管理(2学时)(1)了解设计文档管理的概念;(2)理解分配职责的意义;(3)了解如何在需求分析过程中使用契约;重点:无难点:无9.
4ARENA案例研究(2学时)(1)了解ARENA案例中获取遗漏的操作和属性的技巧;(2)理解ARENA案例中如何实践契约;重点:无难点:无第10章将模型映射为代码(6学时)10.
1映射的基本概念(2学时)(1)掌握模型转换、重构、前向和逆向工程的概念;(2)掌握转换的基本原则;重点:模型转换和重构难点:前向和逆向工程10.
2映射活动(2学时)(1)掌握如何优化对象设计模型;(2)掌握如何将关联映射为集合的方法;(3)熟悉将契约映射为异常的方法;(4)掌握将对象模型映射为永久数据存储方案的方法;重点:优化对象设计模型,关联映射为集合,契约映射为异常,对象模型映射为永久数据存储方案难点:契约映射为异常,对象模型映射为永久数据存储方案10.
3ARENA案例研究(2学时)(1)掌握ARENA案例的实际映射过程重点:无难点:无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3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五、参考书目1、SystemsAnalysis&DesigninaChangingWorld,Fourth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美)JohnW.
Satzinger;RobertB.
Jackson;StephenD.
Burd,2008;2、softwareengineering(9th),机械工业出版社;IanSommerville,2007.
3、IntroductiontoSystemsAnalysis&design,机械工业出版社,JeffreyLWhitten,LonnieDBentley编著,2011年9月第一版制定人:王海彬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6日制定软件系统设计(实验)ExperimentofSoftwareSystemDesig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软件系统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BrueggeB,AllenH.
Dutoit等著,ObjectOrientedSoftwareEngineeringUsingUML,Patterns,andJava,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实验课程是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主要实践软件需求分析中的分析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学生会掌握软件工程中最重要的分析步骤中的概念,并对需求的原理和技术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对需求分析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技术和流程,为今后从事系统开发与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实践教学重点是掌握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功能模型、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的建立以及需求说明书的撰写等.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需要掌握UML的建模技术,和各种UML图形的画法,以及需求分析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系统架构设计2将一个完整的系统分解为几个不同子系统.
使用VisualParadigm设计组件图.
√设计实验二设计模式一:组合模式和桥梁模式2深入理解组合模式和桥梁模式的原理.
将这两个模式的应用到实际系统中.

√设计实验三设计模式二:适配器模式和策略模式2深入理解适配器模式和策略模式的原理.
将这两个模式的应用到实际系统中.

√设计实验四设计模式三:工厂模式和命令模式2深入理解工厂模式和命令模式的原理.
将这两个模式的应用到实际系统中.

√设计实验五系统界面的设计2熟悉界面设计的特点和原则.
设计系统界面.
√设计实验六数据库的设计2适用建模工具画出ER图,实现类图和ER图的转换并实践将ER图转化为具体数据表.

√设计实验七设计到实现2适用各种设计中的对象关系的java实现方法,对类图进行优化并前向工程和逆向工程√设计实验八由设计转实现和设计文档2根据设计的结果,按照规范写出设计文档.
√设计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按照学校制定的格式撰写,必须包含实习名称、实习目的、实习步骤、实习内容和实习总结.
实习内容包含程序和界面截图.

(2)实验报告:3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1.
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材料的准备和熟悉,工具的熟悉等20%2.
上机画图.
画图的完整性和美观性以及正确性等.
50%3.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条理性和完整性30%五、参考书目1、SystemsAnalysis&DesigninaChangingWorld,Fourth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美)JohnW.
Satzinger;RobertB.
Jackson;StephenD.
Burd,2008;2、softwareengineering(9th),机械工业出版社;IanSommerville,2007.
3、IntroductiontoSystemsAnalysis&design,机械工业出版社,JeffreyLWhitten,LonnieDBentley编著,2011年9月第一版制定人:王海彬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6日制定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ConfigurationManage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含上机):8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徐晓春,李高健,《软件配置管理(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全面阐述了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并介绍了管理软件研发与维护过程及开发产品的方法.
课程着重介绍软件配置管理技术,并从技术角度向学生说明软件配置管理过程,使学生对配置管理系统模型、工具和软件部署过程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
本课程通过一些配置管理实际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管理工具评估与选择的过程,并向学生介绍常用配置管理工具.
本课程将讲解:软件配置管理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其概念、相关系统的内容、模型和应用以及评估、选择与计算机软件部署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将对软件配置管理有清晰认识,并对SCM等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深层次的软件配置管理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概述(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介绍软件配置管理概述、发展以及其能解决的问题.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概述(2)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发展历程(3)了解配置管理所能解决的问题(4)了解配置管理的益处第2章软件配置管理的主要内容(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介绍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版本控制与变更控制.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版本、标识、配置库等(2)理解版本控制相关操作内容(3)理解变更控制流程操作(4)了解过程支持相关内容第3章软件配置管理快速入门(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SCCB、SCM,自动软件配置管理,管理模板.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在开发组织中成立SCCB(2)掌握在开发组织中应用SCM(3)了解软件配置管理方案有关内容(4)了解自动软件配置管理(5)了解多样配置管理模板内容第4章软件配置管理的衡量尺度(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软件配置管理的相关标准与度量准则.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相关标准(2)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度量与度量准则(3)了解软件配置管理与SW-CMM1.
1(4)了解软件配置管理与ISO9001(5)了解软件配置管理与IEEE1074第5章软件配置管理方法论(3学时)教学内容包括:CM机制、方法论.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CM机制(2)把握多种CM方法论,了解并行开发模型第6章典型的配置管理模型(3学时)教学内容包括:CICO模型、组织模型、长事务模型、变更集模型、统一CM模型.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CICO模型的概念与使用(2)了解组织模型的概念与使用(3)了解长事务模型的概念与使用(4)了解变更集模型的概念与使用(5)了解统一CM模型与版本集模型的关系及版本集模型实例与经验第7章实用配置管理系统(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CCC/HARVEST,JBCM,CVS,CM.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CCC/HARVEST管理系统的概念与模型(2)掌握配置管理系统JBCM开发基本国策、结构功能、开发模型与用户控制等(3)掌握CVS相关使用(4)了解CM系统用户相关内容第8章软件配置管理实践(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SCM支持环境、利用NSE工具版本管理、C130J软件配置管理环境.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开发某编译系统的工作特点及CM环境定制、优化与测试(2)了解工具版本的组织选择与应用环境管理(3)了解C130J软件种类与SCM改善计划第9章配置管理工具评估/选择过程(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对配置管理的计划、工具或厂商的评估、SCM/PDM支持和工具采购.
具体教学要求:(1)掌握根据需求和市场分析指定计划(2)掌握评估标准与过程(3)掌握SCM/PDM支持和工具采购过程与标准第10章软件配置管理工具(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介绍相关常用软件配置管理工具.
具体教学要求:(1)CCC/HARVEST(2)ClearCase(3)PVCS(4)SCCS(5)RCS(6)CVS(7)VSS(8)Perforce(9)TrueChange(10)JBCM(11)MKSSourceIntegrity第11章计算机软件部署(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介绍软件部署的生命周期、系统分类和解决方案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软件部署的生命周期(2)了解软件部署的系统分类(3)了解软件部署的解决方案(4)了解科罗拉多大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2次(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五、参考书目1、《软件项目管理配置技术》,聂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制定人:余文斌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6日制定软件配置管理(实验)ExperimentofSoftwareConfigurationManage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8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软件配置管理》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徐晓春,李高健,《软件配置管理(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掌握软件配置管理技术.
本课程将讲解:软件配置管理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其概念、相关系统的内容、模型和应用以及评估、选择与计算机软件部署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将对软件配置管理有清晰认识,并对SCM等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深层次的软件配置管理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配置管理相关工具的安装及配置方法.
下面所列仅供参考.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准备软件配置管理的网络开发环境2规划、调整软件和网络开发环境学习准备软件环境建立网络环境.
√验证实验二VSS配置工具管理2掌握VSS使用方法初步创建配置项.
√验证实验三SVN配置工具管理2掌握主流配置管理工具SVN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创建配置库及管理配置项.
√验证实验四ALM工具实践和分布式配置工具2了解最新配置管理技术分布式配置工具了解安装√验证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学生要认真编写实验报告,内容应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及结果.

(2)实验报告:4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实验后所完成的实验报告,按优、良、中、差评定成绩.
实验课的成绩由各次实验的成绩综合评定,并按10%的比例记入学生该课程的总成绩.

五、参考书目1、《软件项目管理配置技术》,聂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制定人:余文斌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6日制定软件过程管理SoftwareProcessManage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朱少民左智,《软件过程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软件过程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过程规范、软件过程标准体系、软件过程成熟度及其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以及软件过程的组织管理、需求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集成管理等流程、方法和实践,还涉及软件过程评估和改进的框架、模型和实施细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全过程,深刻理解软件过程的框架、标准和内涵,能够将软件过程模型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之中,并掌握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方法,以解决软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软件过程.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软件过程规范(2学时)(1)了解过程的定义、分类和组成;(2)理解过程规范内容和作用;(3)掌握软件工程过程、支持过程、管理过程、组织过程和客户-供应商的过程,软件生命周期标准和软件过程建模;重点:软件工程过程、支持过程、管理过程、组织过程和客户-供应商的过程.

难点:软件生命周期标准和软件过程建模.
第2章软件过程成熟度(4学时)(1)了解过程成熟度标准和模型;(2)理解过程成熟度标准、过程文化和过程框架;(3)掌握CMM/CMMI、系统工程能力模型和集成化产品开发模型等过程模型的不同点,掌握过程成熟度级别及其特征,软件过程的可视性、能力和性能,软件过程框架,掌握注意区别过程能力和过程性能;重点:CMM/CMMI、系统工程能力模型和集成化产品开发模型.
难点:过程成熟度级别及其特征,过程能力和过程性能.
第3章软件过程的组织管理(4学时)(1)了解组织过程焦点及其活动、组织过程定义及其剪裁、PSP、TSP结构和实施;(2)理解组织过程焦点,区分组织过程和项目过程,PSP和TSP的思想、构成和流程等;(3)掌握过程剪裁的原则和方法,深刻理解PSP和TSP的思想、构成和流程等,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重点:组织过程焦点,过程剪裁的原则和方法,PSP和TSP的思想、构成和流程.

难点:深刻理解PSP和TSP的思想、构成和流程.
第4章软件过程的需求管理(2学时)(1)了解需求管理的模型和流程;(2)理解变更控制的重要性;(3)掌握需求获取、确认和控制的基本方法重点:变更控制难点:需求获取、确认和控制的方法第5章软件过程的技术管理(2学时)(1)了解软件过程资源的管理、软件过程的问题分析和决策方法,软件过程的技术路线,包括设计、编程和测试,知识传递和软件过程管理工具,了解设计、编程和测试中的流程、方法和技术;(2)理解过程技术架构的层次和内容,理解知识传递的重要性和渠道;(3)掌握问题问题解决的系统方法,包括原因分析和缺陷分析,并会使用软件过程管理工具.

重点:过程技术架构的层次和内容,知识传递的重要性和渠道.
难点:问题问题解决的系统方法.
第6章软件过程的项目管理(4学时)(1)了解软件配置管理,项目规模、成本和资源的估算和管理,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项目计划、跟踪和监督;(2)理解软件配置管理中的概念;(3)基本掌握项目估算方法、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办法,基本能够胜任项目计划、跟踪和监督的工作.

重点:软件配置管理,项目估算方法、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办法.
难点:项目估算方法、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办法.
第7章软件过程的质量管理(2学时)(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软件质量方针和计划;(2)理解软件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的度量;(3)掌握软件评审方法、缺陷分析和预防措施重点:软件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的度量.
难点:软件评审方法、缺陷分析.
第8章软件过程的集成管理(4学时)(1)了解集成项目的计划、管理流程和实施;(2)理解软件产品工程,IPD的思想、模式、方法和实践;(3)掌握集成项目的管理方法,对IPD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包括流程重整、产品重整.

重点:IPD的思想、模式、方法和实践.
难点:集成项目的管理方法.
第9章软件过程的评估和改进(4学时)(1)了解过程模型的剪裁、软件过程度量、过程评估参考模型,过程评估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软件过程改进的模型、方法和实施.

(2)理解软件过程评估和改进的重要性,熟悉各种软件评估模型(如ISO/IEC15504、Bootstrap、Trillium、CMM/CMM);(3)掌握软件度量、评估和改进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推广.
重点:过程评估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各种软件评估模型.
难点:软件度量、评估和改进的方法.
第10章软件过程的管理实践(4学时)(1)了解IBM-Rational业务驱动开发的过程管理、微软公司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式、敏捷模型的软件过程管理、面向构件的软件过程和软件过程的自定义体系;(2)理解不同的过程模式(模型)的优点和缺点;(3)掌握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软件过程体系.
重点:不同的过程模式(模型)难点: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软件过程体系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5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计算)平时成绩(含实验成绩)(30%)、期末考试(70%)五、参考书目[美]汉弗莱著高书敬译,《软件过程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卡恩,《软件质量工程的度量与模型》(第2版影印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朱少民,《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美]汉弗莱著吴超英车向东译,《个体软件过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美]汉弗莱著吴超英译,《团队软件过程-(修订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制定人:徐旦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6日制定软件过程管理(实验)ExperimentofSoftwareProcessManage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3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软件过程管理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朱少民左智,《软件过程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软件过程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过程规范、软件过程标准体系、软件过程成熟度及其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以及软件过程的组织管理、需求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集成管理等流程、方法和实践,还涉及软件过程评估和改进的框架、模型和实施细节.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全过程,深刻理解软件过程的框架、标准和内涵,能够将软件过程模型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之中,并掌握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各种管理方法,以解决软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软件过程.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软件过程模型分析比较2以"你会选择哪个模型"为目的,对不同的软件过程模型(RUP、MSF、XP等)进行对比分析.

(验证实验二软件过程管理工具学习及使用2了解软件过程管理工具的种类及特点,重点关注VisualStudioTeamSystem或IBMRationalMethodComposer,了解IBMRational其解决方案及能力所在.
(验证实验三IBMRational(1)2学习使用掌握项目管理软件IBMRationalMethodComposer的操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验证实验四IBMRational(2)2学习使用掌握项目管理软件IBMRationalMethodComposer的关键概念,学会创建方法内容和过程的使用方法.
(验证实验五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学习(1)2掌握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SourceSafe的操作界面和基本操作.
(验证实验六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学习(2)2掌握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SourceSafe工具的代码版本控制、配置管理、权限管理、历史记录跟踪等的使用方法.

(验证实验七软件过程评估方法2进一步了解CMMIⅢ/Ⅳ的评估标准和过程.
(验证实验八软件过程改进2针对某软件企业案例,就"如何开展软件过程改进的工作"展开分析与讨论.

(验证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具有下列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实验中的问题与建议、思考题的讨论等.

(2)实验报告:8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实验过程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来评定实验过程成绩.
出勤占总成绩的10%.

五、参考书目[美]汉弗莱著高书敬译,《软件过程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卡恩,《软件质量工程的度量与模型》(第2版影印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朱少民,《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美]汉弗莱著吴超英车向东译,《个体软件过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美]汉弗莱著吴超英译,《团队软件过程-(修订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制定人:徐旦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6日制定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ModelingLanguage(UML)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0学时,上机:12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4学期先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材:UML基础、案例与应用(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美)JosephSchmuler著,李虎等译,2006年版.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软件开发的指导原则,理解模型的概念.
(2)了解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概念;理解统一过程的四个工作阶段和五个核心工作流;掌握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的生命周期和特点.

(3)理解为何要建模;掌握UML概念.
(4)掌握UML的组成结构;理解UML中的事物:结构事物、行为事物、分组事物、注释事物;理解UML中的关系:依赖、关联、泛化和实现;掌握用UML对系统建模的方法.

(5)理解UML规则;掌握UML中的图:类图、对象图、用例图、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构件图、实施图.

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软件开发的分析、设计过程,能够使用UML进行软件分析和设计,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和设计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UML简介(2学时)(1)掌握UML的注释方法、关键字及构造型的用途以及表达方法;(2)熟悉UML的各个主要组成图型的画法,包括:类图、对象图、用例图、状态图、顺序图、活动图、协作图、构件图、部署图;(3)理解UML2.
0中的新图:组成结构图、交互纵览图、计时图以及有创新也有保留的包图;还要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种图;(4)了解UML的诞生及其发展过程;(5)初步了解在纷繁复杂环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重点:UML的发展与UML的概念难点:UML的概念2.
理解面向对象(1学时)(1)掌握一些面向对象的概念:抽象、继承、多态性、封装、消息传递、关联、聚集;(2)熟悉面向对象的基本术语;(3)理解面向对象思想的基本原则: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一类对象集合;(4)了解面向对象思想与现实世界的关联;(5)初步了解什么是面向对象,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重点: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难点: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3.
运用面向对象(1学时)(1)掌握类的可视化表示方法,其中主要是类的属性、类的操作的可视化表示方法;(2)熟悉类的职责和约束的含义及表示方法;(3)理解类为什么需要可视化表示;(4)了解类的附加注释的含义及表示方法;(5)初步了解类应该或者能够做什么如何从现实世界中去识别出它们;重点:类图的表示、发现类难点:发现类4.
关系(2学时)(1)掌握如何可视化类和子类的关系、如何对类之间的关系建模;(2)熟悉UML中表达关系的基本术语,如:关联、多重性、限定关联、自身关联、继承和泛化、依赖;(3)理解可视化类和子类的关系的意义;(4)了解为什么对类之间的关系建模;(5)初步了解类之间的关系建模对系统设计的重要性;重点:关系图的表示难点:类之间的关系5.
聚集、组成、接口和实现(2学时)(1)掌握如何对接口和类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如何画组成结构图,如何画类和接口以及实现;(2)熟悉UML中接口和类之间的关系建模的基本符号;(3)理解接口和端口的可见性和作用域,类和类之间如何连接的;(4)了解聚集与组成的区别,以及接口和实现的关系;(5)初步了解什么是聚集、组成、接口和实现的概念;重难点:聚集、组成、接口和实现的概念及表示6.
介绍用例(2学时)(1)掌握包含用例、扩展用例的画法;(2)熟悉如何进行用例分析和用例分析中的术语及符号;(3)理解实例――饮料销售机;(4)了解包含用例、扩展用例的含义以及用途;(5)初步了解什么是用例,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7.
用例图(2学时)(1)掌握用例之间关系的可视化表示(包含、扩展、泛化、分组);(2)熟悉用例模型的表示法,熟悉如何运用用例模型——获取需求;(3)理解用例图分析实例――"清查存货";(4)了解UML用例大图的含义;(5)初步了解用例图在分析过程中的作用;重点:用例图表示、发现用例难点:发现用例8.
状态图(2学时)(1)掌握状态图的可视化表示法;(2)熟悉状态图的基本符号集、状态图中的细节表示;(3)理解状态图的子状态以及历史状态;(4)了解面UML2.
0中状态图的新变化;(5)初步了解什么是状态图,状态图的重要性;重难点:状态图的表示9.
顺序图(2学时)(1)掌握顺序图的可视化表示法;(2)熟悉在消息序列中创建对象实例,熟悉组成顺序图的对象、消息和时间;(3)理解两个实例:汽车和车钥匙、饮料销售机的顺序图的分析与设计过程;(4)了解UML2.
0中帧化顺序图;(5)初步了解什么是顺序图;重难点:顺序图的表示10.
协作图(2学时)(1)掌握协作图的可视化表示法;(2)熟悉协作图的图符集以及在UML2.
0中的变化;(3)理解两个实例:汽车和车钥匙、饮料销售机的协作图的分析与设计过程;(4)了解协作图中如何创建新对象;(5)初步了解什么是协作图以及协作图的其他概念(如:发送给多对象的消息、返回结果、主动对象等);重难点:协作图的表示11.
活动图(2学时)(1)掌握活动图的可视化表示法、泳道以及混合图的可视化表示法;(2)熟悉活动图的图符集;(3)理解泳道的概念;(4)了解活动图中UML2.
0的新概念;(5)初步了解什么是活动图;重难点:活动图的表示12.
构件图(2学时)(1)掌握构件图的可视化表示法;(2)熟悉构件和接口;(3)理解构件图的接口表示法、黑盒和白盒表示法;(4)了解构件和接口中的替换和复用的概念;(5)初步了解什么是构件图;重难点:构件图的表示13.
部署图(2学时)(1)掌握部署图的可视化表示法;(2)熟悉部署图的图符集;(3)理解在家用计算机系统、令牌环网、ARCnet、细缆以太网以及Ricochet无线网的部署;(4)了解部署图应用的重要性;(5)初步了解什么是部署图;重难点:部署图的表示四、课程考核(1)作业和报告:作业:5次,课程论文:0篇;(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或课程论文(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论文成绩等综合计算)五、参考书目1、UML设计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赵从军,2004年;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2.
0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美]MikeO'Docherty著,2006年;3、UML与软件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徐宝文,周毓明,卢红敏著,2006年;制定人:王定成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修订统一建模语言UML(实验)ExperimentofUnifiedModelingLanguage(UML)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12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统一建模语言UML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材:UML基础、案例与应用(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美)JosephSchmuler著,李虎等译,2006年版.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软件开发的指导原则,理解模型的概念.
(2)了解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概念;理解统一过程的四个工作阶段和五个核心工作流;掌握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的生命周期和特点.

(3)理解为何要建模;掌握UML概念.
(4)掌握UML的组成结构;理解UML中的事物:结构事物、行为事物、分组事物、注释事物;理解UML中的关系:依赖、关联、泛化和实现;掌握用UML对系统建模的方法.

(5)理解UML规则;掌握UML中的图:类图、对象图、用例图、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构件图、实施图.

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软件开发的分析、设计过程,能够使用UML进行软件分析和设计,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和设计能力.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1UML用例图建模2了解和掌握Visual建模工具的使用;掌握怎样进行案例需求分析;掌握UML用例图建模技术√验证、设计2UML类图建模2掌握怎样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UML静态建模分析;掌握UML类图建模技术√验证、设计3时序图和协作图建模2掌握怎样进行UML动态建模分析;掌握UML时序图和协作图建模技术√验证、设计4状态图与活动图2掌握Rose或Visio建模工具的使用;掌握使用UML进行系统分析和动态建模;掌握UML状态图和活动图建模技术√验证、设计5构件图与部署图(一)2掌握软件分析设计过程,能熟练运用UML建模技术√验证、设计6构件图与部署图(二)2掌握UML构件图和部署图建模技术√验证、设计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2)实验实习报告:3次,课程设计论文:0篇;(3)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论文成绩或开卷考试成绩等综合计算五、参考书目1、UML设计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赵从军,2004年;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2.
0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美]MikeO'Docherty著,2006年;3、UML与软件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徐宝文,周毓明,卢红敏著,2006年;制定人:王定成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瞿治国2016年2月28日修订算法设计AlgorithmDesig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0学时,实验(含上机):12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4学期先修课程:数据结构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材:王晓东,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计算机算法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本课程将覆盖计算机软件实现中的大部分算法,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对计算机常用算法有一个全盘的了解;本课程首先介绍计算复杂性的定义和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结合计算机科学及应用领域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非数值算法,介绍了几种重要的算法设计方法:分治法、动态规划、贪心法、回溯法、分支限界法以及NP完全问题.
使学生在掌握各种算法的同时,掌握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针对给定问题设计和实现高效算法的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通过对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算法的研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技术;2.
培养学生分析算法复杂度的初步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使之了解算法理论的发展;3.
鼓励学生运用算法知识解决各自学科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算法概述(2学时)1.
1算法问题求解基础(1学时)(1)了解算法与程序的概念;(2)了解为什么学习算法;(3)理解问题求解过程;(4)理解系统生命周期;重点:问题求解过程、系统生命周期;难点:系统生命周期;1.
2算法复杂度(1学时)(1)了解影响程序运行时间的因素;(2)理解使用程序步分析算法;(3)理解算法的空间复杂度;(3)理解算法的空间复杂度;(3)掌握使用大O记号、(记号、(记号表示算法复杂度的方法;重点:根据程序步推算该算法的时间渐近复杂度;难点:程序步的统计以及根据程序步如何推算该算法的时间渐近复杂度;第2章递归与分治策略(4学时)1.
1递归与分治(2学时)(1)了解递归的概念;(2)理解分治法的基本思想;(3)掌握分析递归算法时间复杂度的计算方法;重点:掌握分析递归算法时间复杂度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分析递归算法时间复杂度的计算方法;1.
2分治策略设计技巧(2学时)(1)掌握用分治策略求最大最小元问题;(2)掌握用分治策略进行二分搜索;(3)掌握用分治策略进行合并排序和快速排序;(4)掌握用分治策略完成Strassen矩阵乘法;重点:用分治策略进行合并排序和快速排序,用分治策略完成Strassen矩阵乘法;难点:用分治策略完成Strassen矩阵乘法.
第3章动态规划(4学时)1.
1动态规划基本概念(2学时)(1)了解动态规划算法的概念与步骤;(2)理解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贪心法的异同;(3)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①最优子结构性质;②重叠子问题性质;(4)掌握设计动态规划算法的步骤;重点: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①最优子结构性质;②重叠子问题性质;掌握设计动态规划算法的步骤;难点:理解并掌握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①最优子结构性质;②重叠子问题性质.

1.
2动态规划算法应用(2学时)(1)掌握多段图问题、关键路径问题算法的设计与分析;(2)掌握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3)掌握每对结点间的最短路径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4)掌握0/1背包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重点:掌握关键路径问题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掌握0/1背包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难点:掌握0/1背包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掌握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

第4章贪心算法(3学时)1.
1贪心算法概念(1学时)(1)了解贪心算法的概念;(2)理解贪心算法的基本要素①最优子结构性质;②贪心选择性质;重点:理解贪心算法的基本要素:①最优子结构性质;②贪心选择性质;难点:理解贪心算法的基本要素:①最优子结构性质;②贪心选择性质;1.
2贪心算法设计范例(2学时)(3)掌握最优装载问题的算法分析;(4)掌握哈夫曼编码的算法分析;(5)掌握单源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的设计与分析;(6)掌握最小生成树的Prim和Kruskal算法的设计与分析;重点:掌握最优装载问题的算法分析;掌握单源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的设计与分析;难点:掌握单源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的设计与分析;第5章回溯法(2学时)(1)了解回溯法的思想;(2)理解回溯法的算法框架;(3)掌握装载问题、批处理作业调度问题、符号三角形问题、0-1背包问题、图的着色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4)掌握n后问题、最大团问题的回溯法的算法设计与分析;重点:掌握批处理作业调度问题、0-1背包问题、图的着色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难点:掌握批处理作业调度问题、图的着色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方法;第6章分支限界法(2学时)(1)了解分支限界法的基本思想;(2)理解单源最短路问题、0-1背包问题的分支限界法分析;(3)掌握旅行售货员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重点:掌握旅行售货员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难点:掌握旅行售货员问题的算法设计与分析;第7章随机化算法(1学时)(1)了解随机化算法的特征;(2)理解随机化算法的4种分类;(3)掌握产生伪随机数的算法;重点:掌握产生伪随机数的算法;难点:理解随机化算法的4种分类;第8章NP完全问题(2学时)(1)了解NP完全性问题的概念;(2)了解P类问题和NP类问题;(3)了解NP完全问题;(4)了解一些典型的NP完全问题;(5)典型的NP完全(或NP难度)问题的证明;重点:典型的NP完全(或NP难度)问题的证明;难点:典型的NP完全(或NP难度)问题的证明;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5次;(2)考核方式:课程论文(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0.
3+课程论文成绩*0.
7=综合成绩)五、参考书目1.
陈慧南.
算法设计与分析:C++语言描述(第2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2.
吕国英.
算法分析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3.
罗伯特.
塞奇威克,菲利普·弗拉若莱,算法分析导论(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制定人:郑玉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算法设计(实验)ExperimentofAlgorithmDesig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12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算法设计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材:王晓东,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计算机算法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
本课程将覆盖计算机软件实现中的大部分算法,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对计算机常用算法有一个全盘的了解;本课程首先介绍计算复杂性的定义和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结合计算机科学及应用领域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非数值算法,介绍了几种重要的算法设计方法:分治法、动态规划、贪心法、回溯法、分支限界法以及NP完全问题.
使学生在掌握各种算法的同时,掌握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针对给定问题设计和实现高效算法的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通过对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算法的研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技术;2.
培养学生分析算法复杂度的初步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使之了解算法理论的发展;3.
鼓励学生运用算法知识解决各自学科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递归与分治法12用分治法查找数组元素的最大、最小元必开设计实验二递归与分治法22用分治法实现归并排序算法必开设计实验三动态规划法120/1背包问题有一个背包容量为M,输入N个物品,每个物品有重量为Wi,以及物品的价值.
问如何选择物品放入背包,在不超过背包容量的情况下得到最大价值.

必开设计实验四动态规划法22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给定两个序列X和Y,根据动态规划的思想求X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必开设计实验五贪心算法2最短路径问题已知图G(V,E),边的权值矩阵为C,求某点到其他各点的路径最短.
必开设计实验六回溯法28-皇后问题在国际象棋棋盘上放八个皇后,要求任一皇后都吃不到别人,也不会受别的皇后的攻击,求出所有的解.

必开设计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实验报告要求按以下四点撰写:1.
实验目的;2.
实验内容;3.
实验步骤;4.
小结.
(2)实验报告:6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实验知识预习、实验考勤、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定,给出优、良、中、差.

五、参考书目1.
陈慧南.
算法设计与分析:C++语言描述(第2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2.
吕国英.
算法分析与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3.
罗伯特.
塞奇威克,菲利普·弗拉若莱,算法分析导论(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制定人:郑玉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J2EE架构(组件技术)J2EEPlatform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0学时,实验(含上机):12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郑阿奇,JavaEE基础实用教程(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JavaEE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日趋成熟,已经成为最佳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之一,学习JavaEE不仅是一种技术时尚,而且是一种技术需要.
《J2EE架构(组件技术)》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软件开发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讲述JavaEE企业级应用开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包括JavaEE平台及开发基础、JavaWeb开发基础、Struts2基础、Hibernate基础、MVC框架开发基础、Spring基础及应用、JavaEE多框架整合开发实战、Ajax初步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MVC开发模式,掌握J2EE应用程序的开发、组装和部署.
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长足的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JavaEE平台及开发基础(2学时)1.
1JavaEE的开发方式(0.
5学时)(1)了解JavaEE的开发方式.
1.
2JavaEE开发环境搭建(0.
5学时)掌握JDK的正确安装和配置;掌握MyEclipse的正确安装和配置;掌握Tomcat的正确安装;熟练开发环境的测试.
重点:JDK的正确安装和配置;Tomcat的安装和配置;XMLBubby等相关插件安装于配置难点:JBoss及其相关插件的安装和配置.
1.
3JavaEE开发入门(1.
0学时)(1)了解My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2)理解和掌握一个简单的JavaEE程序;(3)掌握JavaEE程序的调试(4)管理JavaEE项目.
重点:编写JavaEE程序、JavaEE程序的调试难点:JavaEE程序的调试第2章JavaWeb开发基础(4学时)2.
1HTML语言(0.
5学时)(1)了解HTML文件的基本结构;(2)掌握HTML文件的语言标记.
重点:HTML文件的基本结构、HTML文件的语言标记难点:HTML文件的语言标记2.
2JSP基础(2学时)掌握JSP语法;掌握JSP脚本元素;掌握JSP动作组件;掌握JSP内置对象;JavaBean及其应用.
重点:JSP基础知识;JSP脚本元素、指令元素、动作以及内置对象难点:JSP动作以及内置对象的正确使用.
2.
3Servlet技术(1.
5学时)(1)了解Servlet的概念;(2)理解和掌握Servlet基本结构;(3)掌握Servlet的编程方式;(4)理解和掌握Servlet生命周期;(5)理解和掌握Servlet的应用举例.
重点:Servlet基础知识;Servlet编程方式、Servlet生命周期难点:Servlet的编程方式、Servlet生命周期.
第3章Struts2基础(6学时)3.
1使用Struts2的动机(0.
5学时)(1)了解Model2模式的缺陷;(2)掌握简单Struts2应用.
3.
2Struts2原理及工作流程(2学时)(1)理解和掌握Struts2基本原理;(2)理解和掌握Struts2框架工作流程;(3)理解和掌握Struts2配置文件及元素.
重点:Struts2框架的原理难点:Struts2框架的理解和掌握3.
3Struts2数据验证(0.
5学时)(1)了解validate校验;(2)理解使用校验框架.
3.
4Struts2标签库(1学时)(1)掌握Struts2的OGNL表达式;(2)掌握数据标签;(3)掌握控制标签;(4)掌握表单标签;(5)掌握非表单标签.
重点:Struts2的OGNL表达式、数据标签、控制标签以及非表单标签难点:表单标签.
3.
5Struts2拦截器(1学时)(1)了解拦截器配置;(2)理解拦截器实现类;(3)掌握应用实例;重点:Struts2截器配置、拦截器实现类难点:拦截器实现类.
3.
6Struts2国际化应用(0.
5学时)(1)了解Struts2国际化应用;3.
7Struts2文件上传(0.
5学时)(1)理解和掌握上传单个文件;(2)理解和掌握多文件上传.
重点:Struts2国际化、Struts2上传单个文件、Struts2上传多个文件难点:Struts2上传单个、多个文件.
第4章Hibernate基础(4学时)4.
1使用Hibernate的动机(0.
5学时)(1)了解Hibernate概述;(2)理解和理解简单Hibernate应用.
4.
2Hibernate应用基础(2学时)(1)掌握Hibernate应用开发步骤;(2)理解和掌握Hibernate各种文件的作用;(3)理解和掌握Hibernate核心接口;(4)HQL查询.
重点:Hibernate应用开发步骤、Hibernate核心接口以及HQL查询难点:Hibernate应用开发步骤.
4.
3Hibernate关系映射(1.
5学时)(1)理解和掌握一对一关联;(2)理解和掌握多对一单向关联;(3)理解和掌握一对多双向关联;(4)理解和掌握多对多关联.
重点:一对一关联、多对一单向关联难点:一对多双向、多对多关联.
第5章MVC框架开发基础(2学时)5.
1MVC基本思想(0.
5学时)(1)理解和掌握MVC基本思想;5.
2MVC关键技术(1.
5学时)(1)理解和掌握DAO技术;(2)整合Hibernate与Struts2;重点:DAO技术、Hibernate框架与Struts2框架难点:Hibernate与Struts2结合.
第6章Spring基础及应用(2学时)6.
1使用Spring的动机(0.
5学时)(1)理解和掌握工厂模式(2)掌握Spring框架.
重点:工厂模式、Spring框架难点:Spring框架.
6.
2Spring应用基础(0.
5学时)(1)了解依赖注入应用;(2)理解和掌握注入的两种方式;重点:注入的两种方式难点:两种注入方式.
6.
3Spring核心接口及配置(1学时)(1)了解Spring核心接口;(2)掌握Spring基本配置.
重点:Spring核心接口、Spring基本配置难点:Spring基本配置.
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5次(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参考书目高洪岩编,JavaEE核心框架实战,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9月(美)珍兆科等著,苏金国等译,JavaEE7权威指南:卷1(原书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5月制定人:刘文杰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J2EE架构(组件技术)(实验)ExperimentofJ2EEPlatform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12学时学分:2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J2EE架构(组件技术)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郑阿奇,JavaEE基础实用教程(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J2EE架构(组件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课,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而其实验部分是该课程的必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的熟悉和理解J2EE相关技术,提高软件设计和开发水平.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J2EE环境配置与简单程序编写2完成J2EE开发环境的配置,并能熟练使用MyEclispse+JBoss平台进行简易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验证实验二JSP/Servlet综合编程2使用MyEclispse开发工具,(1)编写两个JSP页面,测试application、session和request对象的作用范围;(2)采用JSP+Servlet+JavaBean+JDBC方式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的网上留言系统.
√验证,设计实验三Struts2框架编程2采用Struts2相关技术,(1)实现"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添加学生信息"功能;(2)采用JSP+Action+JDBC方式设计并实现一个简易的网上留言系统.

√验证,设计实验四Hibernate应用编程2使用HibernateOR映射实现学生表、课程表的基本数据操作(查、增、改、删).
√验证,设计实验五Spring与Struts、Hibernate整合编程2(1)开发一个Spring与Struts2的整合项目;(2)通过一个实例,实现Spring与Hibernate的整合√验证,设计实验六综合实验2以"网上留言系统"或"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例,采用JSP+Struts+Hibernate组合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综合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详细描述实现步骤,并附上结果图.
(2)实验报告:5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环节之一,以10%的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

五、参考书目高洪岩编,JavaEE核心框架实战,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9月制定人:刘文杰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
net平台(组件技术).
NetFramework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0学时,实验(含上机):12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李春葆,《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23日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课程,课程目的是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
net开发技术.
.
net技术是当前最主流的两大软件开发技术之一,本课程将讲解:.
net框架下编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
net框架的概述.
通用类型系统,字符串数组和集合;.
net框架下的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net框架下的目录文件管理技术;ADO.
net技术;Web服务,.
net事件处理和.
net应用部署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将对基于.
net架构的编程有清晰认识,并对ADO.
net编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深层次的.
net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内容.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NET框架介绍(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介绍.
NET框架概述,.
NET框架的内容,命名空间和类,.
NET应用程序的编译,受控程序的执行过程,.
NET框架实用工具.
具体要求教学要求:(1)了解.
NET框架的历史与架构(2)了解常用的.
NET框架实用工具的功能及使用方法(3)理解命名空间和类(4)理解.
NET应用程序的编译过程(5)理解受控程序的执行流程第2章通用类型系统(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介绍通用类型系统概述,类型与引用类型.
具体要求教学要求:(1)了解通用类型系统框架(2)理解值类型与引用类型的区别(3)理解引用类型的机制(4)掌握应用常见的值类型第3章字符串、数组与集合(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字符串,集合与数组,数组,常用集合类型,创建和操作集合.
具体要求教学要求:(1)了解常用集合类型(2)理解典型Framework数组的功能(3)掌握集合相关操作(4)掌握字符串相关操作第4章面向对象技术(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类和对象,属性与方法,封装,继承,多态,接口.
具体要求教学要求:(1)了解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概念(2)理解封装、继承、多态的概念(3)掌握实现对象的初始化和调用第5章实现读写数据流和文件(3学时)教学内容包括:Streams,Reader和Writer,文件I/O操作.
具体要求教学要求:(1)了解Stream类(2)掌握Reader和Writer类应用(3)掌握常见的文件I/O操作第6章使用ADO.
NET访问数据(3学时)教学内容包括:ADO.
NET概述,连接数据源,使用DataReader检索数据,使用存储过程,使用DataSet和DataAdapter检索数据.
具体要求教学要求:(1)理解ADO.
NET的工作原理(2)掌握连接到数据源(3)掌握使用DataReader获取数据(4)掌握使用DataSet检索数据第7章使用ADO.
NET修改数据(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使用Command对象修改数据库,使用DataAdapter和DataSet更新数据库,操作DataTable.
具体要求教学要求:(1)理解本地更新和数据库更新的不同(2)掌握使用Command对象直接修改数据库(3)掌握使用DataSet更新数据库(4)掌握DataTable的增删改操作第8章ADO.
NET高级主题(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DataRelation,操作主从表,XML与DataSet.
具体要求教学要求:(1)理解ADO.
NET组件的层次关系(2)掌握使用DataRelation实现主从关系操作(3)掌握实现XML数据和DataSet相互转换第9章Web服务(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Web服务介绍,编写简单的Web服务.
具体要求教学要求:(1)了解Web服务工作原理(2)掌握编写简单WEB服务(3)掌握WEB服务调用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3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五、参考书目1、《.
NET大局观》,候捷等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Ado.
net技术内幕》,梁超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
NETFramework实战演练》,孙三才,张智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制定人:马瑞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
net平台(组件技术)(实验)Experimentof.
NetFramework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12学时学分:2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
net平台(组件技术)》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掌握.
net开发技术.
.
net技术是当前最主流的两大软件开发技术之一,本课程将讲解:.
net框架下编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
net框架的概述.
通用类型系统,字符串数组和集合;.
net框架下的面向对象基础知识;.
net框架下的目录文件管理技术;ADO.
net技术;Web服务,.
net事件处理和.
net应用部署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将对基于.
net架构的编程有清晰认识,并对ADO.
net编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深层次的.
net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所列仅供参考.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面向对象编程2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在C#中定义类、创建对象,掌握构造函数的使用、成员、属性的定义.

√验证实验二常用控件的使用2学会编写Windows图形用户界用应用程序.
√验证实验三数据流和文件操作2了解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方法,掌握如何从文件中读取字符串,掌握将字符串数据写入文件的方法.

√验证实验四使用ADO.
NET获取数据2连接的打开与关闭,使用DataAdapter和DataSet获取数据,使用Command和DataReader获取数据.
了解不同理解DataSet获取数据的机制和读取数据的方法√验证实验五创建和使用WEB服务2创建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在Windows窗体中调用Web服务,在Web窗体中调用Web服务.
理解Web服务的运行机制,掌握通过VS.
NET创建Web服务的方法,掌握调用Web服务的方法.

√验证实验六部署Windows应用程序2了解基于.
NET架构的应用部署机制.
了解基本的安装文件制作方法.
创建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创建部署项目,制作安装程序,测试安装.

√验证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学生要认真编写实验报告,内容应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及结果.

(2)实验报告:6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实验后所完成的实验报告,按优、良、中、差评定成绩.
实验课的成绩由各次实验的成绩综合评定,并按10%的比例记入学生该课程的总成绩.

五、参考书目1、《.
NET大局观》,候捷等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Ado.
net技术内幕》,梁超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
NETFramework实战演练》,孙三才,张智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制定人:马瑞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Oracle数据库系统及应用OracleDatabaseSystemandItsApplicatio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0学时,实验(含上机):12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Java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Oracle数据库应用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方巍,2014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了解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
了解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情况,数据库系统的大致结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及Oracle的并行处理能力.
熟练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下的SQL语言运用及PL/SQL程序设计,了解应用程序开发中哪些用户逻辑适宜在客户端解决,哪些适宜在数据库服务端解决,熟练掌握存储子程序和触发器的使用.
进一步了解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的概念,掌握实现Oracle数据库系统下安全性,完整性的基本方法.
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下的物理设计技术.
了解对象数据类型和LOB数据类型的使用方法.
理解Oracle下事务的概念,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合理的使用事务控制命令.

本课程通过介绍Oracle数据库基本操作、体系结构与数据库基本管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大型数据库的管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Oracle数据库概述(2学时)1.
1数据库基本概念与Oracle产品(1学时)(1)了解数据库环境(2)熟悉常用数据库产品与Oracle的发展历程(3)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和关系数据库基础知识(4)了解Oracle的特性(5)了解Oracle11g的使用重点:常用数据库产品,Oracle的工作模式,Oracle应用结构难点:Oracle的工作模式1.
2Oracle11g环境(1学时)(1)掌握Oracle11g的安装与常用工具使用(2)了解Oracle启动过程常见错误问题解决重点:Oracle11g的安装与常用工具使用难点:Oracle11g在Linux平台上安装使用第2章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2学时);2.
1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1学时)(1)理解Oracle进程结构(2)掌握Oracle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3)熟悉Oracle的实例管理(4)理解Oracle的数据库实例与进程重点:Oracle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难点:Oracle进程结构2.
2数据字典(1学时)(1)理解静态数据字典概念与使用(2)理解动态数据字典概念与使用重点:静态数据字典难点:动态数据字典第3章Oracle数据库常用工具(1学时)3.
1SQL*Plus工具(0.
5学时)(1)了解启动、退出SQL*Plus(2)掌握SQL*Plus运行环境(3)掌握使用SQL*Plus命令重点:常用命令,如何在SQL*Plus中使用变量难点:SQL*Plus的报表功能3.
2企业管理器(OEM)(0.
5学时)(1)了解OEM的启动(2)掌握OEM的管理与使用重点:OEM的管理与使用难点:OEM的配置使用第4章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管理(1学时)4.
1Oracle数据库逻辑结构(0.
5学时)(1)熟悉表空间和数据文件概述(2)掌握表空间中的磁盘空间管理重点:表空间和数据文件难点:表空间中的磁盘空间管理4.
2创建和维护表空间(0.
5学时)(1)掌握创建永久表空间、创建临时表空间(2)熟悉创建撤销表空间、创建非标准块表空间(3)了解维护表空间和数据文件(4)了解查看表空间和数据文件信息重点:创建表空间难点:维护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第5章Oracle模式对象(2学时)5.
1表与表的约束(1学时)(1)掌握创建表与管理表(2)理解表的约束重点:创建表与管理表难点:表的约束5.
2视图与索引(1学时)(1)掌握创建视图(2)掌握视图的DML操作(3)熟悉修改和删除视图(4)理解索引概念重点:创建视图和DML操作难点:索引的使用第6章SQL语言基础(1学时)6.
1Oracle11g数据操纵语言(DML)(0.
5学时)(1)掌握SELECT基本查询(2)掌握INSERT,UPDATE,DELETE,TRUNCATE语句(3)了解其他数据操纵语句重点:SELECT基本查询难点:其他数据操纵语句6.
2使用函数(0.
5学时)(1)熟悉字符串,数值,日期时间函数(2)了解转换函数和聚合函数使用重点:常用函数使用难点:聚合函数使用第7章SELECT高级查询(2学时)7.
1SELECT高级连接查询(1学时)(1)掌握使用等号(=)实现多个表的简单连接(2)理解使用JOIN关键字的连接查询(3)熟悉SELECT查询的集合操作(4)了解UNION,INTERSECT,MINUS集合运算重点:多个表的简单连接,SELECT查询的集合操作难点:UNION,INTERSECT,MINUS集合运算7.
2子查询(1学时)(1)理解子查询的类型(2)了解其他语句中使用子查询重点:子查询的类型与使用难点:其他语句中使用子查询第8章PL/SQL编程基础(3学时)8.
1PL/SQL基本概念(1学时)(1)理解PL/SQL体系结构(2)理解PL/SQL程序块结构(3)理解常量和变量(4)熟悉使用%TYPE和%ROWTYPE定义变量重点:PL/SQL程序块结构,常量和变量难点:使用%TYPE和%ROWTYPE定义变量8.
2PL/SQL控制结构与游标使用(1学时)(1)掌握条件结构(2)掌握循环结构(3)理解游标的创建与使用重点: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使用难点:游标的创建与使用8.
3PL/SQL的异常处理与性能调优(1学时)(1)了解异常处理(2)了解PL/SQL应用程序性能调优重点:异常处理难点:PL/SQL应用程序性能调优第9章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和包(2学时)9.
1存储过程与函数(1学时)(1)掌握创建与调用存储过程和函数(2)掌握修改与删除存储过程和函数(3)了解与存储过程、函数相关数据字典(4)了解存储过程使用注意事项重点:创建与调用存储过程和函数难点:存储过程使用注意事项9.
2触发器与程序包(1学时)(1)了解触发器类型(2)掌握创建和管理触发器(3)了解创建触发器的限制(4)理解包的开发步骤与包的管理重点:创建和管理触发器和包难点:创建触发器的限制第10章Oracle安全性管理(2学时)10.
1用户与权限管理(1学时)(1)理解创建和管理用户(2)理解权限管理(3)理解角色管理(4)了解概要文件和数据字典视图重点:创建和管理用户难点:概要文件和数据字典视图10.
2审计(1学时)(1)理解审计启用与关闭(2)了解登录,语句,对象,权限审计(3)理解实例分析内容重点:审计启用与关闭难点:实例分析第11章系统性能及语句优化(2学时)11.
1Oracle系统性能概述(1学时)(1)掌握OracleSQL语句处理过程(2)理解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内容重点: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内容难点:OracleSQL语句处理过程11.
2SQL语句优化技巧(1学时)(1)掌握SQL优化的一般性原则(2)掌握有效使用索引方法重点:SQL优化的一般性原则难点:有效使用索引方法四、课程考核(1)作业:4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70%)五、参考书目1、《Oracle数据库应用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方巍,2014年.
2、《Oracle11g数据库应用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杨少敏,2010年.
3、《Oracle9i关系数据库实用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蔡立军、瞿亮著,2004年.

制定人:方巍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Oracle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实验)ExperimentofOracleDatabaseSystemandItsApplicatio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12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Oracle数据库系统及应用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Oracle数据库应用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方巍,2014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由于Oracle课程的内容丰富,原理和算法较抽象,因此设置Oracle课程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Oracle的理论与方法,学会分析研究各种数据模式对象的特性,针对问题的不同数据操作方法与管理操作,提高数据库操作和管理的能力和动手开发的技能.
实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Oracle数据库的编程和管理能力.
通过本实验教学,目的使学生加强对实际问题进行软件设计的动手能力,同时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数据库创建和SQL*Plus工具使用2创建数据库和SQL*Plus工具使用√验证实验二SQL常用语句操作2使用PL/SQL语句对数据库表进行数据的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验证实验三表空间管理,视图和索引操作2表空间管理,视图的使用索引、序列等使用操作√验证实验四SQL高级查询2SQL的子查询与高级查询操作√验证实验五PL/SQL编程I2运算符、控制语句,存储过程和函数的使用√设计实验六PL/SQL编程II2触发器和包的使用√设计实验七用户权限与安全2熟练掌握角色的创建、授权和回收等操作√验证实验八SQL语句优化2掌握SQL语句优化方法和原则√设计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按照实验模板完成每次实验.
(2)实验实习报告:3次;(3)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以平时实习、实习报告和课程设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五、参考书目1、《Oracle数据库应用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方巍,2014年.
2、《Oracle11g数据库应用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杨少敏,2010年.
3、《Oracle9i关系数据库实用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蔡立军、瞿亮著,2004年.

制定人:方巍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Web技术与应用WebTechnologyandApplicatio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适用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教材:顾韵华、田伟、王兴,Web技术与应用(第1版),科学出版社,2013.
3.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计算机语言与编程技术类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所讲述的程序设计思想,并能独立编写ASP.
NET程序,基本掌握ASP.
NET及其应用技术.
课程内容包括Web基础知识、Web网页设计及JavaScript脚本语言、C#程序设计、服务器控件、ASP.
NET内建对象、文件操作、数据库基础、ADO.
NET、Web数据库编程和高级应用等,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Web技术最新进展的内容,从而培养Web的框架理论和相关的Web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Web基础知识(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介绍Web基础知识、框架结构和环境配置,掌握网页和建网站设计方法的基本知识,为学习Web编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包括:(1)理解TCP/IP协议及TCP/IP协议模型;(2)理解IP地址和DNS域名;(3)了解Web技术,J2EE和.
NETWeb开发平台;(4)掌握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基本构成及基本标记;(5)掌握Web服务器IIS的安装和配置.
重点:IP地址和DNS域名应用,设置难点:TCP/IP协议及TCP/IP协议模型的理解第2章Web网页设计(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Web网页设计要使用多种技术,包括HTML、脚本程序设计、层叠样式表(CSS,CascadingStyleSheet)以及图形图像处理和矢量动画技术等,主要讨论前三种技术,它们是创建网页的基本技术.
其中;脚本语言是创建具有丰富客户端动态功能的工具,网页中最常用的脚本语言是JavaScript;而CSS样式表是用于增强网页样式控制功能、可以对样式进行集中管理并允许多个HTML文件共享样式定义.
具体要求包括:(1)掌握HTML文件结构及常用标签,;(2)掌握脚本语言JavaScript;(3)了解CSS样式表创建及使用.
重点:HTML标记语言难点:相对路径表达第3章C#语言(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介绍ASP.
NET编程的开发工具和语言C#,了解C#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和程序结构,为Web编程打下开发语言基础.
具体要求包括:(1)掌握程序结构;(2)掌握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3)掌握运算符和表达式;(4)掌握数组;(5)掌握过程;(6)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
重点:程序控制语句,数组难点:面向对象编程方法第4章服务器控件(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设计ASP.
NET应用程序界面需要使用各种服务器控件.
服务器控件是Web页面能够容纳的对象之一,是构建ASP.
NET应用程序的基础.
重点讲解Web和HTML两类服务器控件的语法和使用,以及此类控件的学习方法.
具体要求包括:(1)掌握服务器控件分类、属性、事件、方法与层次结构;(2)掌握HTML服务器控件和使用;(3)掌握Web服务器控件和使用.
重点:Web服务器控件和使用难点:验证控件第5章ASP.
NET内建对象(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ASP.
NET基本对象编程也是ASP.
NET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提供了基本的请求、响应、会话等处理功能.
重点讲解ASP.
NET各基本内建对象的概念、常用对象的含义、字段、属性以及应用.
具体要求包括:(1)掌握Page对象及其使用;(2)掌握Response对象及其使用;(3)掌握Response对象及其使用;(4)掌握Request对象及其使用;(5)掌握Server对象及其使用;(6)掌握Application对象及其使用;(7)掌握Session对象及其使用;(8)掌握Cookie对象及其使用.
重点:7个内置对象及其使用难点:Session对象和Application对象、其使用及区别第6章.
Net框架类库(3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在ASP.
NET中,操作服务器端文件有两套方法,一套是使用FileSystemObject对象,另一套是使用.
NET框架的System.
IO命名空间的文件与目录类.
重点讲解这两套操作文件的方法.
具体要求包括:(1)掌握FileSystemObject对象和编程方法;(2)掌握System.
IO命名空间;(3)掌握操作目录和路径;(4)掌握操作文件;(5)安全性命名空间.
重点:FileSystemObject对象和编程方法、安全性命名空间难点:FileSystemObject对象和编程方法第7章数据库基础(3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库技术始终是动态Web网站设计的核心.
将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常用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表建立、查询及更新等.
具体要求包括:(1)了解数据库基本知识;(2)掌握数据库和表的创建与维护;(3)掌握数据库语言SQL;(4)掌握存储过程.
重点:数据库语言SQL、存储过程难点:SQL语言多表查询,存储过程的设计与使用第8章ADO.
NET(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将讲解ASP.
NET访问数据库的核心—ADO.
NET,并通过实例讲解使用ADO.
NET对象和数据显示控件设计ASP.
NET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结构.
具体要求包括:(1)了解ADO.
NET模型、ADO.
NET的结构;(2)掌握ADO.
NET数据库操作;(3)掌握ASP.
NET数据库应用程序简例.
重点:ADO.
NET核心类难点:ADO.
NET核心类第9章数据库编程(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以详尽的示例详细讲解ASP.
NET的数据库编程的一般过程、具体的技术细节和编程规范等.
具体要求包括:(1)掌握通过Connection对象连接数据库方法;(2)掌握Command、DataAdapter对象以及存储过程等执行对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操作;(3)掌握数据显示控件:Repeater、DataList和DataGrid;(4)熟悉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实例.
重点:操作数据库的方法难点:操作数据库的方法第10章高级应用(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介绍ASP.
NET的高级应用技术.
具体要求包括:(1)掌握验证控件的语法和它们在程序中的应用;(2)掌握Web用户控件创建和使用方法;(3)了解XML在ASP.
NET中使用;(4)了解WebService创建以及WebService的使用;(5)了解ASP.
NET配置以及优化程序性能的高速缓存技术;(6)掌握程序调试与异常处理.
重点:WebService创建以及WebService的使用难点:ASP.
NET配置以及优化程序性能的高速缓存技术第11章综合实例(4学时)教学内容包括:通过一个在线学习网站——"媒体学习在线系统"的开发过程,介绍基于ASP.
NET和SQLServer2010开发Web应用程序的一般流程和主要技术,包括:媒体学习在线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如何分析并设计数据库、SQLServer数据库在网站中的应用、分层设计模式、公共类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如何设计业务对象并使用之以及在Web系统开发中运用面向对象思想,提高代码复用度等.

重点:开发的基本过程、设计数据库,编写功能模块难点:Web系统开发中运用面向对象思想,提高代码复用度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5次,课程论文:3篇;(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70%.
五、参考书目1、李春葆、谭成予、曾平、曾慧等编著,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顾韵华,《ASP.
NET程序设计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2、顾韵华、周淑琴、黄群,《ASP.
NET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93、顾韵华,《SQLServer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4、尚俊杰,《ASP.
NET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5、RobertW.
Sebesta著,王春智,刘伟梅译,《Web程序设计(第6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制定人:田伟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Web技术与应用(实验)ExperimentofWebTechnologyandApplicatio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Web技术与应用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顾韵华、田伟、王兴,Web技术与应用(第1版),科学出版社,2013.
3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所讲述的程序设计思想,并能独立编写ASP.
NET程序,基本掌握ASP.
NET及其应用技术.
课程内容包括Web基础知识、Web网页设计及JavaScript脚本语言、C#程序设计、服务器控件、ASP.
NET内建对象、文件操作、数据库基础、ADO.
NET、Web数据库编程和高级应用等,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Web技术最新进展的内容,从而培养Web的框架理论和相关的Web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实验1.
net环境及网页制作2HTML常用标记的用法、VisualStudio2010开发一个简单Web应用程序设计必开设计实验二实验2JavaScript程序设计2学会使用浏览器运行、调试JavaScript程序、学会使用if…else选择语句、学会使用for、while循环语句、学会使用JavaScript内建对象及其属性和方法和应用举例.

必开设计实验三实验3C#语言基本程序设计2C#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及运算符的使用.
必开设计实验四实验3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并设计类,使用类.
必开设计实验五实验4Web服务器控件的使用和内建对象的应用2用户权限检查、聊天室程序必开设计实验六实验5ADO.
NET模型及数据库操作及访问2掌握使用ADO.
NET模型操作数据库的基本步骤和数据显示的方法.
简单的数据库读写实例.

必开设计实验七实验6Web数据库编程2应用ADO.
NET进行数据库访问的方法;在ASP.
NET中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方法和步骤;必开设计实验八实验6Web数据库编程2掌握和验证控件和用户控件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丰富实验五程序功能.
必开设计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设计合理,模块实现,以及运行结果正确.
(2)实验报告:3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百分制打分五、参考书目1、李春葆、谭成予、曾平、曾慧等编著,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顾韵华,《ASP.
NET程序设计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2、顾韵华、周淑琴、黄群,《ASP.
NET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93、顾韵华,《SQLServer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4、尚俊杰,《ASP.
NET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5、RobertW.
Sebesta著,王春智,刘伟梅译,《Web程序设计(第6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制定人:田伟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XML技术基础IntroductiontoXML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8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系统,WEB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XML基础教程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孙晓非,冯冠,张银鹤,孙赝,2008,第1版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XML技术基础》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XML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它提供了一种描述结构数据的格式,简化了网络中数据交换和表示,使得代码、数据和表示分离,并作为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XML能够更精确地声明内容,方便跨越多种平台的更有意义的搜索结果.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ML相关的各种知识,包括XML语言的语法、文档类型定义DTD、XML模式定义XMLSchema、XML文件的显示方式CSS样式单和XSL样式单、文档对象模型DOM编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XML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和基本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XML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在软件设计中能运用XML技术灵活地进行信息的描述、交换和显示.
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逻辑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XML概述(2学时)(1)了解XML发展、XML的特点和应用前景;(2)了解XML的产生背景、XML的定义以及XML在web应用上的优越性;(3)掌握XML的基本概念、XML的应用和开发工具;重点:XML的基本概念和XML的应用;难点:XML的基本概念和XML的应用.
2、XML语法(2学时)(1)理解和掌握XML文档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以及XML的声明;(2)掌握XML的文档结构、文档规则,文档内容;重点:XML文档结构、文档规则;难点:XML文档规则、XML命名空间.
3、DTD规范XML文档(4学时)(1)理解DTD的基本概念、定义和构成;(2)掌握DTD的声明;(3)掌握DTD的语法;(4)掌握XMLSchema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声明、使用和引用方法.
重点:DTD和XMLSchema的元素声明、属性声明和实体声明;难点:掌握DTD的语法并能灵活应用;掌握XMLSchema的使用和引用4、CSS修饰XML文档(2学时)(1)了解级联样式表CSS基本概念;(2)掌握CSS的基本语法;(3)掌握CSS的属性设置;(4)掌握CSS样式表与文档之间的链接.
重点:CSS的基本语法、CSS的链接;难点:CSS样式表与文档之间的多种链接.
5、XSL转换XML文档(4学时)(1)理解XSL的基本概念、转换原理以及XSL与CSS的区别比较;(2)掌握XSL的模板及模板调用;(3)掌握XSL的节点选择;(4)掌握XSL控制指令.
重点:XSL的模板及其调用方法、XSL节点选择、XSL多种控制指令;难点:掌握XSL多种节点选择的方法;掌握XSL各种控制指令.
6、DOM解析XML文档(4学时)(1)理解和掌握XML文档解析的基本概念、了解和掌握XML解析器和常用的解析器接口;(2)了解和掌握文档对象模型DOM文档树模型;(3)了解和掌握DOM接口对象;(4)掌握DOM对象的创建和调用、访问Document、Element、Text、Attribute节点(5)掌握DOM对文档操作的基本步骤.
重点:DOM访问XML;难点:DOM与SAX的区别.
7、数据岛(2学时)(1)理解和掌握数据岛定义及其绑定方法;(2)掌握数据岛的使用形式、访问元素内容、访问标记属性;(3)理解和掌握DSO数据源对象的概念,操作、遍历、显示XML数据岛数据;(4)掌握DSO与XSL切换样式方法重点:掌握数据岛的使用形式、访问元素内容、访问标记属性;掌握操作、遍历、显示XML数据岛数据的方法难点:掌握操作、遍历XML数据岛数据.
8、XPath查询(2学时)(1)理解和掌握XPath的基本概念和数据模型;(2)掌握使用MSXML文档对象模型执行XPath查询;(3)掌握XPath定位路径和函数使用重点:XPath定位路径和函数使用;难点:XPath函数使用.
9、XML数据交换(2学时)(1)理解和掌握XML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2)理解XML与数据库之间的关系;(3)掌握XML与SQLServer的数据交换;(4)掌握使用HTTP访问数据库对象,掌握ADO实现数据交换.
重点:掌握XML与SQLServer的数据交换;掌握使用HTTP访问数据库对象,掌握ADO实现数据交换;难点:掌握XML与SQLServer的数据交换.
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5次,实验报告:4篇;(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五、参考书目1.
《XML入门经典(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DavidHunter,JeffRafter,JoeFawcett编著,2009.
2,第4版;2.
《XML高级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依维恩(美)等编著,2009.
2,第1版;3.
《XML基础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1出版,高怡新编著,第1版;制定人:瞿治国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XML技术基础(实验)ExperimentofIntroductiontoXML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8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XML技术基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XML基础教程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孙晓非,冯冠,张银鹤,孙赝,2008,第1版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XML技术基础》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属于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XML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它提供了一种描述结构数据的格式,简化了网络中数据交换和表示,使得代码、数据和表示分离,并作为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XML能够更精确地声明内容,方便跨越多种平台的更有意义的搜索结果.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ML相关的各种知识,包括XML语言的语法、文档类型定义DTD、XML模式定义XMLSchema、XML文件的显示方式CSS样式单和XSL样式单、文档对象模型DOM编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XML的基本概念、基本语法和基本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XML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在软件设计中能运用XML技术灵活地进行信息的描述、交换和显示.
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逻辑应用能力.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学时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必修选修1XML规范性认识2通过编写简单的编写XML文档,掌握XML的语法结构,掌握XML的应用.
选修设计2XML文档有效性检测2通过编写XML文档、DTD文档以及Schema文档,掌握XML、DTD、Schema的语法结构,掌握XML、DTD、Schema的应用.

选修设计3XML文档的显示2通过编写编写CSS文档、XSL文档,掌握CSS、XSL的语法结构及应用.
选修设计4XML与数据库之间的转换2通过建立数据库及数据表,编写XML文档,实现数据表与XML文件之间的转换,了解数据库与XML体系结构,理解数据库与XML之间的转换.

选修设计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1)、实验必须在2个学时内独立完成;2)、上机实验前进行充分预习;3)、每个实验按要求均需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空间;4)、每个实验及其实验结果均在本次实验所创建的工作区内;5)、每次实验结束后,需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分为四部分填写: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心得体会(2)实验实习报告:4次;(3)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每次实验报告占2.
5分,共计10分.
五、参考书目1.
《XML入门经典(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DavidHunter,JeffRafter,JoeFawcett编著,2009.
2,第4版;2.
《XML高级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依维恩(美)等编著,2009.
2,第1版;3.
《XML基础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11出版,高怡新编著,第1版;制定人:瞿治国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Technolog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含上机):8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材:赵子江,《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重点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素养和多媒体应用软件系统的实际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分析能力,掌握使用多媒体应用软件(如Photoshop、Flash等)完成多媒体应用系统创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从应用角度出发,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利用常用多媒体应用软件进行设计.
主要教学任务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多媒体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多媒体信息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学时)(1)掌握数据、信息、媒体和多媒体的概念;(2)熟悉多媒体技术的概念;(3)理解多媒体的特性;(4)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发展状况和主要研究内容;(5)初步了解多媒体中"多"的具体含义.
重点:媒体及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的特性.
难点: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2学时)(1)掌握声卡、视频卡、CD-ROM光盘驱动器的功能、技术指标和基本工作原理;(2)熟悉多媒体软件系统的分类;(3)理解多媒体软件系统应用领域;(4)了解常见数码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基本工作原理;(5)初步了解触摸屏的功能、技术指标和基本工作原理.
重点:声卡、视频卡、CD-ROM光盘驱动器的功能及技术指标.
难点:常见数码设备的技术指标;声卡、视频卡、CD-ROM光盘驱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
多媒体音频技术(4学时)(1)掌握音频的基本概念、声音的数字化过程;(2)熟悉一种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3)理解影响数字音频质量的技术指标;(4)了解常用音频文件格式;(5)初步了解常用的音频处理软件及音频处理内容.
重点:音频的基本概念;声音的数字化过程;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
难点:影响数字音频质量的技术指标;音频数据量的计算.
4多媒体视频技术(3学时)(1)掌握色彩空间、图形、图像、数字视频的概念;(2)熟悉色彩形成的原理;(3)理解视频的数字化过程;(4)了解几种常见的色彩空间及其转换方法;(5)初步了解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
重点:色彩空间;图像及视频的数字化.
难点:色彩形成的原理;图像数据量的计算;视频数据量的计算.
5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5学时)(1)掌握数据冗余的概念和冗余的种类;(2)熟悉霍夫曼(Huffman)编码的原理和方法;(3)理解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内涵;(4)了解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重点:数据冗余的概念及种类;霍夫曼编码的原理和方法;压缩编码技术的种类.

难点: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的基本原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6图形与图像处理技术(4学时)(1)掌握图形和图像的获取技术;(2)熟悉图形和图像的处理技术;(3)理解计算机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了解常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5)初步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
重点: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
难点: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
7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2学时)(1)掌握超文本、超媒体的基本知识;(2)熟悉超媒体系统的构成;(3)理解超媒体、流媒体的基本概念;(4)了解Web超媒体系统的构成.
重点:超文本、超媒体的基本概念;流媒体的基本概念.
难点:超媒体系统的构成.
8多媒体数据库与基于内容检索(2学时)(1)理解多媒体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2)了解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和方法.
重点:多媒体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难点: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
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5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60%;五、参考书目1、沈洪,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2、Ze-NianLi,MarkS.
Drew,史元春等译,多媒体技术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3、胡晓峰,吴玲达,老松杨,司光亚,多媒体技术教程(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制定人:王水平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多媒体技术(实验)ExperimentofMultimediaTechnolog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8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网络多媒体技术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教材:赵子江,《多媒体技术应用教程》(第7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重点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素养和多媒体应用软件系统的实际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分析能力,掌握使用多媒体应用软件(如Photoshop、Flash等)完成多媒体应用系统创作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从应用角度出发,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利用常用多媒体应用软件进行设计.
主要教学任务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多媒体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多媒体信息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实验课的内容应紧紧围绕着上述目标,包括音频数据的采集、使用、编辑和转换;图像处理和文件格式的转换;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Flash多媒体动画的制作及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等.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1音频数据的采集、使用、编辑和转换2内容:利用声卡及几种声音处理软件,实现对声音信号的采集、编辑和转换.

要求:了解音频文件和采样频率等的关系;掌握录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音频处理手段.

√设计2图像处理和文件格式的转换2内容:利用photoshop制作艺术相框要求:学会使用选择工具等工具选取图像区域;了解蒙版、通道的功能及用法.

√设计3图像高级处理2内容:利用photoshop制作阴影字、制作按钮.
要求:学会运用图层选项制作特殊效果;掌握制作艺术字的途径和方法;学会用滤镜制作特殊效果;了解如何存储图像并将其压缩为所需格式.

√设计4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2内容:利用Premiere软件进行视频音频的编辑剪辑.
要求:熟悉Premiere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如时间轴及各种视频切换效果;掌握视频音频过渡效果处理;了解最基本的视频音频编辑剪辑.

√设计5Flash基本动画制作2内容:利用Flash软件进行基本位移动画、形变动画、引导层动画及遮罩层动画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6Flash制作多媒体作品2内容:利用Flash软件进行多媒体动画的制作.
要求:掌握Flash制作动画的基本操作;掌握文字动画、图像动画的制作方法.

√综合设计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体会等内容;(2)实验报告:4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五、参考书目1、沈洪,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2、Ze-NianLi,MarkS.
Drew,史元春等译,多媒体技术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3、胡晓峰,吴玲达,老松杨,司光亚,多媒体技术教程(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制定人:王水平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软件系统设计实例分析SoftwareSystemDevelopmentCaseStud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含上机):8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软件需求分析,软件系统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BrueggeB,AllenH.
Dutoit等著,ObjectOrientedSoftwareEngineeringUsingUML,Patterns,andJava,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内容是对一个功能较丰富的系统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较实用的软件系统设计技术、方法和技巧以及原则,并对软件设计过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软件工程的作用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用之前学过的软件工程类知识和开发语言对一个综合性实用系统进行设计和部分功能的实现,为后面的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并为今后从事系统开发与研究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教学重点是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熟悉架构设计、对象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掌握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以及设计说明文档的撰写等.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IntroductiontoSoftwareEngineering(2学时)1.
1ARENA案例介绍(2学时)(1)了解ARENA项目情况;(2)了解ARENA项目实例分析步骤;重点:无难点:无第4章RequirementElicitation(2学时)4.
1ARENA案例研究(2学时)(1)了解ARENA的需求获取过程;(2)理解ARENA中需求管理;重点:无难点:无第5章RequirementAnalysis(2学时)5.
1ARENA案例研究(2学时)(1)掌握ARENA案例的分析过程(2)掌握ARENA案例的需求分析报告规范;重点:无难点:无第7章系统设计:确定系统目标(2学时)7.
1ARENA案例分析(2学时)(1)熟悉将前面的设计步骤应用到具体案例中的方法;(2)掌握如何管理系统设计的实际方法;重点:无难点:无第8章对象设计:复用模式方案(2学时)8.
1ARENA案例分析(2学时)(1)掌握ARENA案例中适用的设计模式;(2)理解设计模式应用中的原则;重点:无难点:无第9章对象设计:确定接口(2学时)9.
1ARENA案例研究(2学时)(1)了解ARENA案例中获取遗漏的操作和属性的技巧;(2)理解ARENA案例中如何实践契约;重点:无难点:无第10章将模型映射为代码(4学时)10.
1ARENA案例研究(2学时)(1)掌握ARENA案例的实际映射过程重点:无难点:无10.
2ARENA案例研究(2学时)(1)掌握ARENA代码的实现方法和技术(2)熟悉实现的原则和代码优化方法;重点:无难点:无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2次,课程论文:1篇;(2)考核方式:软件设计文档和系统代码(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五、参考书目1、SystemsAnalysis&DesigninaChangingWorld,Fourth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美)JohnW.
Satzinger;RobertB.
Jackson;StephenD.
Burd,2008;2、softwareengineering(9th),机械工业出版社;IanSommerville,2007.
3、IntroductiontoSystemsAnalysis&design,机械工业出版社,JeffreyLWhitten,LonnieDBentley编著,2011年9月第一版制定人:王海彬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6日制定软件系统设计实例分析(实验)ExperimentofSoftwareSystemDevelopmentCaseStud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8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7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软件系统设计实例分析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BrueggeB,AllenH.
Dutoit等著,ObjectOrientedSoftwareEngineeringUsingUML,Patterns,andJava,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实验课程是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内容是对一个功能较丰富的系统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较实用的软件系统设计技术、方法和技巧以及原则,并对软件设计过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软件工程的作用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用之前学过的软件工程类知识和开发语言对一个综合性实用系统进行设计和部分功能的实现,为后面的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并为今后从事系统开发与研究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教学重点是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熟悉架构设计、对象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掌握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以及设计说明文档的撰写等.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系统架构设计2将系统分解为几个不同子系统.
使用VisualParadigm设计部署图.
√设计实验二对象设计2设计系统的类以及类之间的关联,并应用设计模式.
√设计实验三数据库的设计2使用建模工具画出ER图,实现类图和ER图的转换并实践将ER图转化为具体数据表.

√设计实验四系统界面的设计2给自己的系统设计主要界面,将界面设计原则应用到设计活动中去.
√设计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按照学校制定的格式撰写,必须包含实习名称、实习目的、实习步骤、实习内容和实习总结.
实习内容包含程序和界面截图.

(2)实验报告:3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1.
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材料的准备和熟悉,工具的熟悉等20%2.
上机画图.
画图的完整性和美观性以及正确性等.
50%3.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条理性和完整性30%五、参考书目1、SystemsAnalysis&DesigninaChangingWorld,Fourth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美)JohnW.
Satzinger;RobertB.
Jackson;StephenD.
Burd,2008;2、softwareengineering(9th),机械工业出版社;IanSommerville,2007.
3、IntroductiontoSystemsAnalysis&design,机械工业出版社,JeffreyLWhitten,LonnieDBentley编著,2011年9月第一版制定人:王海彬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6日制定嵌入式系统设计ⅠEmbeddedSystemDesign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1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1.
马潮,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第二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2.
王晓薇,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及应用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物联网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嵌入式系统融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半导体微电子技术,是为软件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任选课.
该课程围绕Atmega微控制器和uc/osII实时操作系统构成的嵌入式系统,在硬件上,讲述嵌入式微控制器的总体结构、存储器组织、片内外设的工作方式,进一步讲述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开发方法;在软件上,讲述uc/os-II操作系统的原理与工作机制,特别是操作系统实时性的实现方法,并进一步介绍uc/os-II操作系统在ATmega微处理器上的移植,同时讲述基于实时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实时操作系统的原理,熟悉操作系统的移植和掌握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并能够进行实际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绪论(2学时)1.
1嵌入式系统概述(1学时)(1)了解什么是嵌入式系统;(2)理解嵌入式计算机的特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3)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重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及分类,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难点:嵌入式系统的设计过程1.
2AVR单片机(1学时)(1)了解AVR单片机的特点和分类;(2)理解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片上可编程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2章ATmega128硬件结构(18学时)2.
1ATmega128内核(2学时)(1)了解AVR单片机的系统结构、状态寄存器、通用工作寄存器组、地址指针寄存器、堆栈指针寄存器、MCU工作时序、复位和中断处理;(2)理解状态寄存器、复位和中断处理;(3)掌握复位和中断处理;重点:通用工作寄存器组、状态寄存器、复位和中断处理难点:复位和中断处理2.
2ATmega128存储器组织(1学时)(1)了解程序存储器FLASH、数据存储器SRAM和E2PROM、I/O寄存器;(2)理解FLASH程序存储器结构、数据存储器SRAM的空间分配;(3)掌握数据存储器SRAM的空间分配;重点:FLASH程序存储器结构、数据存储器SRAM的空间分配难点:FLASH程序存储器结构、数据存储器SRAM的空间分配2.
3外部存储器扩展(2学时)(1)了解与外部存储器扩展相关的寄存器、外部存储器扩展与地址空间结构、外部扩展存储器的操作时序;(2)理解外部存储器扩展与地址空间结构;(3)掌握外部扩展存储器的扩展方法;重点:外部存储器扩展与地址空间结构难点:外部扩展存储器的扩展2.
4系统时钟和时钟选择(1学时)(1)了解系统时钟和时钟分配、时钟源、外部晶振、外部低频晶振、外部RC振荡器、外部时钟源、定时器/计数器振荡器;(2)理解系统时钟和时钟分配、时钟源的选择;(3)掌握外部晶振;重点:系统时钟和时钟分配、时钟源的选择、外部晶振难点:外部晶振的工作模式2.
5系统复位和中断向量(2学时)(1)了解复位源、与复位相关的控制和状态寄存器、内部参考电压、看门狗定时器、复位和中断向量表的移动、中断向量区的迁移;(2)理解看门狗定时器、复位和中断向量表;(3)掌握看门狗定时器的使用;重点:看门狗定时器、复位和中断向量表的移动、中断向量区的迁移难点:看门狗定时器的使用2.
6I/O端口(学时数)(1学时)(1)了解通用数字I/O接口、数字输入使能和休眠模式、端口的第二功能;(2)理解端口的输入和输出方式;(3)掌握端口作为I/O使用的方法;重点:数字I/O接口和端口的第二功能;难点:端口作为I/O使用的方法2.
7外部中断(学时数)(1学时)(1)了解外部中断相关的寄存器;(2)理解寄存器中每一位的含义;(3)掌握外部中断的使用方法;重点:寄存器中每位的含义难点:寄存器中每位的含义2.
8定时器/计数器(4学时)(1)了解三类不同定时器的特点、工作模式、输入捕获和输出比较的含义、与定时器相关的寄存器;(2)理解各种工作模式的特点、与定时器相关的寄存器每位的含义.
;(3)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使用方法;重点:各种工作模式的特点,与定时器相关的寄存器每位的含义难点:各种工作模式的特点2.
9同步串行接口SPI(2学时)(1)了解SPI控制与传输过程、SPI总线引脚功能、与SPI接口相关的寄存器;(2)理解SPI的传输过程;(3)掌握SPI总线的使用;重点:SPI的传输过程、SPI接口相关的寄存器难点:SPI总线的使用2.
10通用同步/异步串行接口USART(2学时)(1)了解同步通信、异步通信、波特率发生器、数据帧格式、数据发送、数据接收、USART寄存器、波特率;(2)理解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区别、数据帧格式;(3)掌握USART的初始化、发送和接收程序;重点:数据帧格式、USART的初始化、发送和接收程序难点:USART的初始化、发送和接收第3章uc/osII操作系统(10学时)3.
1任务的基本概念(2学时)(1)了解任务的状态、用户任务代码的一般结构、系统任务、任务的优先权和优先级别;(2)理解任务状态之间的切换;(3)掌握任务的优先权和优先级别;重点:任务的优先权和优先级别难点:任务的优先权和优先级别3.
2任务堆栈、控制块及其链表(2学时)(1)了解任务堆栈的创建和初始化、任务控制块的结构、任务控制块链表、任务控制块的初始化;(2)理解任务控制块的结构、任务控制块链表;(3)掌握任务控制块的结构、任务控制块链表;重点:任务控制块的结构难点:任务控制块的结构3.
3任务就绪表与任务调度(2学时)(1)了解任务就绪表结构、对任务就绪表的操作、任务的调度(2)理解任务就绪表结构(3)掌握任务的调度重点:任务的调度难点:任务就绪表结构3.
4任务的同步与通信(2学时)(1)了解任务间的同步、事件、事件控制块、操作事件控制块的函数、空事件控制块链表、信号量、邮箱、消息队列(2)理解事件控制块、空事件控制块链表、信号量;(3)掌握事件控制块和信号量的使用重点:事件、信号量、邮箱和消息队列难点:信号量的操作3.
5操作系统的移植(2学时)(1)了解可重入函数、时钟节拍的产生、任务堆栈的设计(2)理解任务切换函数、中断级任务切换函数的作用(3)掌握操作系统的移植重点:操作系统的移植难点:任务切换函数和中断级任务切换函数第4章应用程序开发(2学时)(1)了解串行接口的相关概念;(2)理解串行接口的作用;(3)掌握串行接口的通信方式;重点:串行接口通信的实现难点:寄存器的设置和任务的调度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4次,课程论文:0篇;(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0.
1+实验成绩*0.
1+期中考试成绩*0.
2+期末考试成绩*0.
6)五、参考书目1.
马潮,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第二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2.
王晓薇,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及应用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制定人:谢胜东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嵌入式系统设计Ⅰ(实验)ExperimentofEmbeddedSystemDesignⅠ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48学时实验总学时:16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1.
马潮,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第二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2.
王晓薇,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及应用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物联网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嵌入式系统融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和半导体微电子技术,是为软件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任选课.
该课程围绕Atmega微控制器和uc/osII实时操作系统构成的嵌入式系统进行讲授,其实验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本质,能进行简单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具体来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能够利用Atmega微控制器和接口芯片构造简单的硬件电路,进一步能够利用Protel进行原理图与PCB图的设计;2)在理解uc/os-II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Atmega微控制器的操作系统的移植;3)基于移植好的uc/os-II操作系统,进行简单的应用程序的开发.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原理图设计2利用Protel,基于Atmega微控制器和接口芯片进行原理图的设计√设计实验二PCB图布局设计2基于设计好的原理图,进行PCB版的布局设计.
√设计实验三PCB图布线设计2在布局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布线设计√设计实验四串口实验2编写串口通信程序,实现与PC的串口通信√设计实验五定时器实验2编写定时器程序,实现定时功能√设计实验六uc/os-II操作系统移植12基于设计好的硬件电路,进行操作系统初始化方面的移植.
√综合实验七uc/os-II操作系统移植22基于设计好的硬件电路,进行操作系统任务切换方面的移植.
√综合实验八应用程序开发2基于uc/os-II操作系统,利用C语言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
√综合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等方面.
(2)实验报告:4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根据报告内容的正确度,给予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五、参考书目1.
马潮,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第二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2.
王晓薇,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及应用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制定人:谢胜东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Linux编程LinuxProgramm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含上机):8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孟庆昌牛欣源编著,《Linux教程》(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Linux编程》是为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任选课程.
Linux是一个源代码开放的UNIX操作系统,具有广泛的可移植性、良好的编程环境和强大的网络功能,在众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和应用前景.
开设《Linux编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Linux下shell编程基础知识和C编程基础知识,为未来从事相关方向工作和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Linux系统基础知识、Linux内核简介、Linux下的shell编程、常用开发工具和高级编程、Linux下的系统管理.
课程重点主要集中于linux下的shell编程、常用开发工具和高级编程.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讲Linux系统概述(3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linux/unix历史渊源,领悟其中的计算机文化(2)了解linux的特性(3)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方法,理解安装过程中涉及的操作系统知识(4)熟悉linux系统操作环境知识点:(1)Linux的历史(2)Linux的特性(3)Linux系统安装(4)Linux系统发布版基本操作重点:Linux系统的安装及安装过程中涉及的操作系统知识;Linux的特性难点:Linux系统的安装与初使用第2讲Linux常用命令(5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shell的基本知识(2)了解Linux下文件系统和目录结构(3)掌握Linux下文件的命名规则、文件类型、路径表示(4)熟练掌握常用的Linux命令(5)掌握命令操作的一些小技巧知识点:(1)shell简介(2)Linux文件系统基础知识(3)Linux常用命令①Linux命令的语法格式②简单命令③帮助命令④文件操作基本命令⑤目录操作基本命令⑥文件和目录操作进阶命令⑦其它(进程相关命令、apt软件包管理命令、用户/组管理命令、关机/重启命令等)重点:Linux文件系统基础知识;linux下常用命令难点:linux下常用命令第3讲LinuxShell程序设计(5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shell程序建立和执行的方法(2)掌握shell中常用的特殊字符的使用方法(3)掌握shell变量的分类、定义、引用(4)掌握shell中算术运算的实现机制(5)掌握shell中基本的程序控制语句(6)了解shell中函数的定义和使用(7)综合应用shell编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1)shell程序建立和执行的方法(2)shell特殊字符(3)shell变量(4)算术运算(5)控制结构(6)函数重点:shell程序建立和执行的方法;shell控制结构;难点:shell特殊字符构成的正则表达式第4讲Linux内核简介(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Linux系统的基本结构(2)掌握进程的概念、进程的状态及相互转换(3)了解Linux系统中实现进程控制、进程通信、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的工作机制(4)了解Linux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通过使用系统调用进行编程理解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知识点:(1)Linux系统结构(2)进程的基本知识(3)进程管理与进程通信(4)文件管理(5)内存管理(6)设备管理重点:Linux系统结构;Linux内核工作的基本原理难点:Linux内核中进程通信、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机制第5讲Linux下常用开发工具与Linux环境编程(5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系统编程思想(2)掌握Linux中程序文件的组成、存储位置、命名约定(3)掌握编译工具gcc的基本用法(4)掌握调试工具gdb的基本用法(5)掌握维护工具make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知识点:(1)系统编程基础(2)Linux中程序文件(3)编译工具gcc(4)调试工具gdb(5)维护工具make重点:linux中程序文件组成;gcc、gdb、make基本用法难点:gcc、gdb、make在实际环境编程中的灵活、熟练应用第6讲Linux系统管理和网络管理(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linux系统管理涵盖内容(2)了解用户和组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命令(3)了解磁盘配额管理主要作用和基本方法(4)了解硬盘加载、分区及文件系统制作过程和方法(5)了解数据备份方法(6)了解Linux系统上常见的例行性工作及调度方法(7)了解网络配置及应用服务管理方法知识点:(1)Linux系统管理简介(2)用户账号和访问权限管理(3)磁盘配额管理(4)磁盘加载、分区、文件系统制作管理(5)数据备份与例行性工作管理(6)网络配置与网络应用服务管理重点:用户账号和访问权限管理;磁盘加载、分区、文件系统制作管理;网络配置与网络应用管理难点: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对用户账号及访问权限管理、网络配置及应用管理的实际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备注:教材内容目录是线性组织的,实际教学与时,可基于主题对章节内容进行选择、重组.

其中,教材第3章「文本编辑」(vi/vim编辑器)作为选讲内容,可安排在实验学时内示范操作;教材第6章「常用开发工具」和第7章「Linux环境编程」内容具有内在关联性,基于学时,可合并作为第5讲内容.
第8章「Linux系统管理」和第9章「网络应用及管理」内容设计Linux系统管理、网络应用及管理等高级管理内容,基于学时,可合并作为第6讲内容.
第10章「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可作为学生自学拓展了解内容.
四、课程考核(1)作业:3~5次;课内实验报告:3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实验完成情况、自学情况五、参考书目1.
(美)HarveyM.
Deitel,PaulJ.
Deitel,DavidR.
Choffnes著,施平安等译,《操作系统》(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2.
张红光李福才编著,《UNIX操作系统教程》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3.
RichardStones,《BeginningLinuxProgramming》(3rdEdition),WROXPR/PEERINFORMATIONINC,1988年8月4.
MarkG.
Sobell,《ApracticalGuidetoUbuntuLinux》(3rdEdition),PrenticeHall,2010年8月5.
鸟哥著,《鸟哥的私房菜》(第三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7月制定人:耿学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Linux编程(实验)ExperimentofLinuxProgramm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8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7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Linux编程》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孟庆昌牛欣源编著,《Linux教程》(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Linux编程》实验作为《Linux编程》课程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帮助学生熟悉Linux系统环境,实践、练习课程中shell编程、系统编程(主要是linux下的c编程,也可拓展到java等其他高级编程)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linux编程入门的基础知识,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为后续相关工作或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Linux系统安装与初用2安装Linux系统发行版,试用系统.
理解安装过程中涉及的linux基础知识,熟悉linux系统环境√演示+验证实验二Linux常用命令使用2练习shell命令,熟悉和掌握常用shell命令用法√验证实验三Vim编辑器2熟悉vim编辑器用法√实验四Shell编程2Shell脚本程序编写与执行√设计+综合实验五Linux常用开发工具2Gcc-gdb-make工具使用√验证实验六Linux系统管理2Linux用户账号管理、计划任务、源码包管理√验证+综合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根据实验内容,实验报告中附相应的程序源码或截图、必要的文字说明等.

(2)实验报告:3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记入《Linux编程》平时成绩五、参考书目1.
鸟哥著,《鸟哥的私房菜》(第三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7月2.
RichardStones,《BeginningLinuxProgramming》(3rdEdition),WROXPR/PEERINFORMATIONINC,1988年8月3.
MarkG.
Sobell,《ApracticalGuidetoUbuntuLinux》(3rdEdition),PrenticeHall,2010年8月制定人:耿学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移动平台开发技术与应用MobilePlatformDevelopmentTechnologyandApplicatio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含上机):8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6学期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材:DevDiv移动开发社区,《移动开发全平台解决方案:Android/IOS/WindowsPhone(第一版)》,海洋出版社,2012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通过多个移动开发过程中的经典问题的介绍与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移动开发过程与难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移动平台开发要点.
课程着重介绍Android平台应用开发的解决方案,基本涵盖手机开发中所面临的研发难题,通过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引领学生构建一款完整的移动应用产品.
本课程将讲解:Android移动应用平台的基础开发知识及实际开发案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对移动平台开发有清晰认识,并对移动互联网平台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实现移动平台应用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基础(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Android发展概述及配置开发环境.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Android发展过程(2)配置开发环境:JDK(3)配置开发环境:Eclipse(4)配置开发环境:SDK第2章Andorid(1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应用程序创建与案例分析.
具体教学要求:(1)创建Android项目(2)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第3章Android基本原理(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Android框架及应用程序简介.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Android体系结构与运行原理(2)了解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ContentProvider等应用程序第4章Activity及Intent通信机制(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Activity程序周期及Intent程序.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Activity的交互机制、状态和生命周期事件回调方法(2)了解Intent的属性、解析与Activity的跳转第5章UI设计(3学时)教学内容包括:View、Layout、对话框、菜单、Toast、Notification、列表、AppWidget、TabActivity与TabHost.
具体教学要求:(1)掌握View的设计方法(2)掌握各种Layout设计(3)掌握菜单设计(4)Toast设计(5)Notification设计(6)列表设计(7)AppWidget、TabActivity与TabHost第6章服务(1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本地服务、远程服务.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本地服务的启动方式和生命周期(2)了解远程服务第7章广播(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广播的发送与接收及广播小实例.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广播的发送、接收、声明、生命周期及常见Action常量(2)广播实例第8章数据存储和提供器(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SharedPreference存储、SQLite存储、ContentProvider存储及文件存储.
具体教学要求:(1)了解SharedPreference存储(2)了解SQLite存储(3)了解ContentProvider存储(4)了解文件存储第9章网络(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网络访问方式、数据解析与Java和JavaScript.
具体教学要求:(1)掌握HTTP与Socket通信(2)掌握JSON与SAX解析(3)掌握在WebView中使用JavaScript第10章重要概念应用(3学时)教学内容包括:进程与线程、Handler与AsynTask、Application.
具体教学要求:(1)进程模型、进程间通信、重要性等(2)线程模型、重要性(3)Handler基本概念与具体使用场合(4)AsynTask概述与使用(5)Application第11章综合案例(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客户端及服务端的案例讲解.
具体教学要求:(1)客户端的代码结构与功能模块(2)服务端简述及数据解析和控制流程第12章程序发布(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应用程序的发布.
具体教学要求(1)应用程序签名(2)应用程序发布与销售(3)应用程序的更新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2次(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五、参考书目1、《Android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黄宏程,胡敏,陈如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制定人:余文斌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移动平台开发技术与应用(实验)ExperimentofMobilePlatformDevelopmentTechnologyandApplicatio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8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移动平台开发技术与应用》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材:DevDiv移动开发社区,《移动开发全平台解决方案:Android/IOS/WindowsPhone(第一版)》,海洋出版社,2012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掌握移动平台开发技术.
Android平台开发技术是当前最主流的三大移动平台开发技术之一,课程着重介绍Android移动平台的解决方案,基本涵盖手机开发中所面临的研发难题,通过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引领该专业学生依靠专业背景构建一款完整的移动应用产品.
本课程将讲解:Android移动应用平台的基础开发知识及互联网应用平台实际开发案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对移动平台开发有清晰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为实现移动平台应用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Android平台开发的基础模式和调试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内容,须依据师生之间共同配合与努力情况来决定.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2掌握Android开发平台搭建的步骤,分别下载相关软件并安装配置√验证实验二Android模拟器的使用2学会创建Android模拟器,使用创建的模拟器运行Android开发实例√验证实验三Android调试桥的使用2了解Android调试桥的操作方法,使用调试桥查询模拟器、设备等命令√验证实验四Androidshell命令与logcat日志的使用2掌握Androidshell命令和logcat日志的使用方法,在实例上运行logcat日志√验证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学生要认真编写实验报告,内容应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及结果.

(2)实验报告:4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实验后所完成的实验报告,按优、良、中、差评定成绩.
实验课的成绩由各次实验的成绩综合评定,并按10%的比例记入学生该课程的总成绩.

五、参考书目1、《Android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黄宏程,胡敏,陈如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制定人:余文斌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CloudComputingandVirtualizatio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6学时,实验(含上机):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教材:李天目、韩进,《云计算技术架构与实践》,清华大学版社,2014,第1版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的选修课.
它在操作系统、算计网络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计算机前沿知识的又一门重要课程,又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继续研究生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深入了解云计算和虚拟化相关知识,掌握云计算的概念,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绪论(2学时)(1)了解云计算出现的历史背景;(2)理解云计算的特点;(3)掌握云计算总体结构;重点:云计算总体结构难点:云计算的特点2.
虚拟化(4学时)(1)了解虚拟化出现的历史背景;(2)理解网络、桌面、存储、应用虚拟化(2)掌握服务器虚拟化重点:服务器虚拟化难点:网络、桌面、存储、应用虚拟化3.
分布式计算(3学时)(1)了解分布式计算基本概念、基本原则;(2)理解分布式协同控制;(3)掌握hadoop计算框架;重点:hadoop计算框架难点:分布式协同控制4.
Web2.
0(2学时)(1)了解Web2.
0产生背景和定义;(2)理解Web2.
0应用产品;(3)掌握Web2.
0技术;重点:Web2.
0技术难点:Web2.
0技术5.
绿色数据中心(2学时)(1)了解云数据中心的发展(2)理解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原则;(3)掌握云数据中心管理和维护;重点:云数据中心管理和维护难点:云数据中心管理和维护6.
基础设施即服务(4学时)(1)了解基础设施即服务定义和特征;(2)理解IAAS云管理;(3)掌握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技术架构;重点: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技术架构难点:IAAS云管理7.
平台即服务(3学时)(1)了解PaaS的由来;(2)理解PaaS的功能;(3)掌握PaaS的架构;重点:PaaS的架构难点:PaaS的功能8.
软件即服务(3学时)(1)了解SaaS的由来;(2)理解SaaS的功能;(3)掌握SaaS的架构;重点:SaaS的架构难点:SaaS的功能9.
云计算安全(3学时)(1)了解云计算面临的安全威胁;(2)理解用云计算保障安全;(3)掌握保障云计算安全;重点:保障云计算安全难点:用云计算保障安全四、课程考核(1)作业和报告:作业:8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建议期末考试成绩70%,实验成绩10%,平时成绩20%.
(4)是否使用多媒体:使用五、参考书目1.
《云计算(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刘鹏等著,2015;2.
《云计算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唐国纯著,2015;3.
《云计算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邹恒明著,宋虹等译,2015;制定人:李天目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实验)ExperimentofCloudComputingandVirtualization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6学时学分:2开课学期:第7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教材:李天目、韩进,《云计算技术架构与实践》,清华大学版社,2014,第1版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实验,深入了解云计算相关知识,掌握云计算的概念,探索云计算发展趋势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的任务包括进一步实验虚拟机,实验域名系统,实验IPV6,探索云计算发展趋势.
通过实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计算机发展前沿,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继续研究生学习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所需学时内容提要项目要求实验类型必开选开实验一虚拟化2实验虚拟化√验证实验二域名系统2实验域名系统√验证实验三IPV62实验IPV6√验证四、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描述实验过程,说明实验结果并截图.
(2)实验报告:3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按优、良、中、差评定五、参考书目1.
《云计算(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刘鹏等著,2015;2.
《云计算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唐国纯著,2015;3.
《云计算之道》,清华大学出版社,邹恒明著,宋虹等译,2015;制定人:李天目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专业英语ProfessionalEnglish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金志权张幸儿.
2012年.
第5版.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跨学科课程,它将计算机专业与英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又区别于某一具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或者一般的英语语言课.
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丰富的英语科技文献为专业服务,同时提高英语和专业课程的文化修养.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英语科技文献的特点与常见表达方式;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述;计算机主干学科和研究领域的概论.

本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几个主要方面:通用科技文献的特点、计算机专业英语文献的特点、特殊应用英语的特点.
语言上的重点从"听、说、读、写、译"转成"以'读、写、译'为重点的科技型,'听、说'跟进"的特殊教学阶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对今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专业英语课程介绍/计算机专业英语简介(2学时)(1)了解专业英语课程教与学的特点;(2)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3)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阅读方法;(4)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5)熟悉计算机科技论文和书籍的构成.
重点和难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阅读方法和翻译技巧2、专业英语中特殊字体、标点符号以及图标的使用(2学时)(1)掌握专业英语中黑体、斜体等字体的使用场合和习惯(2)掌握专业英语中双引号、括号以及短横线等标点符号的使用场合和习惯;(3)熟悉专业英语中的常见图标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1.
1AcloserlookattheProcessorandPrimaryStorage"掌握特殊字体和标点的使用;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CPU和主存).

3、专业英语中图和表的使用以及快速阅读技巧介绍(2学时)(1)掌握专业英语中图的使用场合和习惯(2)掌握专业英语中表的使用场合和习惯;(3)掌握专业英语快速阅读的技巧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1.
5ComputerArchitectures"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图和表的使用、快速阅读技巧的使用;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计算机体系结构).

4、专业英语写作方法简介一(2学时)(1)掌握专业英语的描述式写作方法(2)掌握专业英语的说明式写作方法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3.
4IntroductiontoJava"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描述式和说明式的写作方法;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Java语言).

5、专业英语写作方法简介二(2学时)(1)掌握专业英语的因果式写作方法(2)掌握专业英语的对比式写作方法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4.
4MythsofUNIX"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因果式和对比式的写作方法;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UNIX操作系统).

6、专业英语中词汇、术语和专用语简介(2学时)(1)掌握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分类和来源(2)掌握专业英语的术语以及专用语的特点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5.
2TypesofConnection"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词汇、术语和专用语特点;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网络连接方式).

7、专业英语中的缩写词、缩略语简介(2学时)(1)掌握专业英语的缩写词(2)掌握专业英语的缩略语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6.
2CarrierFrequenciesandMultiplexing"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缩写词和缩略语特点;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通信技术中载波和分路复用技术).

8、专业英语中的定义与概念简介(2学时)(1)掌握专业英语中有关定义的书写习惯(2)掌握专业英语中有关概念的书写习惯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7.
1AnOverviewofaDatabaseSystem"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有关定义与概念的书写习惯;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数据库系统).

9、专业英语中的短划线与组合词的使用(2学时)(1)掌握专业英语中有关短划线的使用习惯(2)掌握专业英语中的组合词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8.
3.
1VideoCompression"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有关短划线和组合词的习惯;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视频压缩).

10、专业英语中的公式和数学表达(2学时)(1)掌握专业英语中的常见数学表达习惯(2)掌握专业英语中的公式表达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9.
4NeuralNetworks"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有关公式和数学表达的一般习惯;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神经网络).

11、专业英语阅读方法简介(2学时)(1)掌握专业英语中的泛读方法(2)掌握专业英语中的速读方法(3)掌握专业英语中的浏览方法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10.
4Divide-and-Conquer"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常见阅读方法.
12、专业英语中列表的运用(2学时)(1)掌握专业英语中列表的使用习惯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11.
1SetTheory"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有关列表的使用习惯;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集合论).

13、专业英语中的定义与概念以及列表的巩固训练(2学时)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12.
4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巩固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有关定义与概念,以及列表的使用习惯;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企业资源计划).

14、专业英语阅读方法的巩固训练(2学时)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13.
2ElectronicBussiness"巩固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常见的阅读方法;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电子商务).

15、专业英语中的英语写作(2学时)()掌握简单的科技英语写作重点和难点:结合范文"14.
2IntroductiontoGPS"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有关定义与概念的书写习惯;掌握范文中介绍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全球定位系统).

16、总复习(2学时)重点和难点:全面掌握并巩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四、课程考核(1)作业:5次(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五、参考书目1、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
高教出版社.
宋德富等.
2008年.
第3版.
2、计算机专业英语.
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强华等.
2007年.
制定人:刘琦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DocumentSearch&PaperWrit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1学分课程总学时:16学时,其中讲课:1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教材:王细荣,《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第4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该课程结合了学术研究入门与信息素养教育,将文献信息检索、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看作学术研究的基本要素,并置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范畴之内.
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种文献的特点与分布,一些常用传统文献检索工具的编排组织规则和使用方法,电子文献信息检索技术,境内外著名的开放获取资源以及经典的中外文题录或文摘数据库、引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和检索技能,文献原文获取的技巧和方法,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撰写方法、投稿技巧与校样审读要领等.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了解相关文献检索的工具与方法,掌握论文写作相关工具的使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1学时)(1)文献的分类、属性与基本规律(2)文献信息检索的含义、类型和基本原理(3)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步骤(4)选择检索词的原则2.
文献信息检索工具基础(2学时)(1)文献信息检索工具的概念、特点与分类(2)学科导航与信息共享空间(3)中文综合性检索工具(4)境外文献综合性检索工具3.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1学时)(1)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2)学术搜索引擎(3)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图书馆与信息服务(4)文献原文的获取4.
EV平台与EI的检索(2学时)(1)EI与EV平台简介(2)EI系列文献概要(3)EI的网络检索5.
引文索引及其检索(2学时)(1)引文索引概述(2)SCI与SSCI简介(3)引文索引网络数据库的检索6.
中文文献检索平台及其数据库的检索(2学时)(1)CNKI平台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2)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其检索(3)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及其期刊文献的检索7.
经典外文检索平台及其数据库的检索(2学时)(1)EBSCOhost平台及其数据库的检索(2)SpringerLink平台及其数据库的检索(3)SciVerse平台及其ScienceDirect数据库的检索8.
特种文献的检索(1学时)(1)科技报告(2)专利文献的检索(3)标准文献的检索(4)会议文献及其检索(5)学位论文及其检索9.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3学时)(1)学术规范(2)学术论文的撰写(3)学术论文的投稿(4)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课程论文:1篇;(2)考核方式:课程论文(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以平时实习题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五、参考书目1、《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李振华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2、《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邓富民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制定人:刘琦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气象信息系统工程MeteorologicalInformationSystemEngineer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含上机):8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大气科学概论适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教材:气象信息处理与系统设计基础,清华出版社,马利等,(出版中).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气象信息系统工程"是气象类课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系统性学习课程,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使学生能够达到掌握计算机系对气象信息数据处理与应用的知识,掌握相关软件的应用技能等教学目标.

开设"气象信息系统工程"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今后可能的技术应用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学习中能够有意识的借鉴、引用气象信息处理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处理气象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气象信息系统现状概述(4学时)1.
1气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学时)(1)理解资料库、程序库、图形图像库、预报员的基本定义;(2)掌握资料库、程序库、图形图像库、预报员的作用;1.
2气象信息系统现状;(1学时)了解各级气象信息部门的业务部局;了解目前气象信息系统的核心构成概述;理解气象信息系统的组成;1.
3气象信息系统发展历程(2学时)了解通信网络的发展;了解国内外预报工作平台系统介绍;了解高性能计算机的性能;第二章气象要素预报(4学时)2.
1气象的基本要素(2学时)(1)掌握大气的基本要素;2.
2气象要素的预报方法(2学时)掌握降水、云雾、温度、风的预报方法;了解其他天气预报方法;重点:气象的基本要素、气象要素的预报难点:气象的基本要素、气象要素的预报第三章常用气象资料(8学时)3.
1气象资料概述(2学时)(1)了解气象资料的定义;(2)掌握气象资料的种类;3.
2气象资料的处理技术(2学时)(1)掌握气象资料的处理技术;(2)掌握常用气象资料处理;3.
3气象资料产品研发(2学时)(1)了解国内气象数据产品研发现状39(2)了解气象数据产品研发主要问题39(3)了解综合数据产品研发方向403.
4气象资料存储管理和共享服务(2学时)(1)了解数据库系统结构;(2)了解数据库系统布局;(3)了解数据库系统应用实例;(4)掌握数据库业务流程;重点:气象资料的种类、处理技术、数据库系统结构、布局与业务流程难点:气象资料的种类、处理技术、数据库业务流程第四章气象图形图像软件的使用——GrADS(8学时)4.
1GrADS及其软件包;(2学时)4.
2GrADS的数据处理;(2学时)(1)理解各类数据格式的特点;(2)掌握GrADS处理FNL1.
0X1.
0(grib1)数据;4.
3用GrADS编写.
gs文件;(4学时)(1)掌握.
gs文件的基本内容(2)掌握系统运行环境的参数设置和功能定义重点:用GrADS编写.
gs文件难点:用GrADS编写.
gs文件四、课程考核(1)作业等:作业:3次,课程论文:0篇;(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笔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笔试*60%五、参考书目1、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气象出版社;朱乾根,第四版2、气象信息系统,气象出版社;赵立成、郑国光,2011.
3制定人:马利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气象信息系统工程(实验)ExperimentofMeteorologicalInformationSystemEngineer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实验总学时:8学分:2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气象信息系统工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教材:气象信息处理与系统设计基础,清华出版社,马利等,2013.
12.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气象信息系统工程"是气象类课程的系统性学习课程,该课程既要求学生在掌握气象数据处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上机实验,重点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处理气象数据的基本思路和技能,希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处理气象数据技术的理解,熟练地使用各种数据处理技术,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气象知识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学时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填写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必修选修实验一基础绘图命令的使用练习2练习使用GrADS基本命令√验证实验二使用GrADS处理FNL1.
0X1.
0(grib1)数据2练习如何使用GrADS处理FNL1.
0X1.
0(grib1)数据,并画出图形√综合实验三GrADS综合应用(一)2使用GrADS对系统运行环境参数的设置,了解功能的部分定义,编写.
gs文件√综合实验四GrADS综合应用(二)2使用GrADS对系统运行环境参数的设置,了解功能的全部定义,编写.
gs文件√综合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将程序截图与程序代码一一对应.

(2)实验实习报告:3次;(3)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第1、2次实验各3分,最后一次实验4分,共10分.
五、参考书目1、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气象出版社;朱乾根,第四版2、气象信息系统,气象出版社;赵立成、郑国光,2011.
3制定人:马利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气象传感与仪器MeteorologicalSensorandInstru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26学时,实验:6学时课程性质:选修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类专业教材:气象仪器基础,科学出版社,唐慧强,张自嘉,刘佳编等,2013.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气象传感与仪器"这门课,主要学习应用于自动气象站的气象仪器,特别是基于智能仪器的气象仪器,能够实现对气象要素的自动测量、数据传输和存储,对一些人工观测仪器也进行简要的介绍.
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编程技术,结合本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为了实现自动气象观测和数据记录,本课程首先学习了智能仪器方面的基本知识,暴扣传感器、信号调理、主控原件及电路设计、智能仪器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的传输技术.

由于这门课偏向于实际应用,较为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对气象仪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且本课程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技巧具有普遍性,适合计算机类各专业学生学习.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1章概论(2课时)1.
1气象仪器发展概况(1)了解气象仪器发展的历程1.
2现代气象观测业务(1)理解气象观测要素1.
3地面气象观测项目及仪器种类1.
4地面气象仪器性能要求第2章智能仪器基础2.
1概述(3课时)(1)了解智能仪器发展的趋势2.
2传感器与信号调理(1)熟悉传感器的分类(2)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2.
3模/数转换技术(1)了解为什么要进行模/数转换(2)熟悉常见的A/D转换器原理(2)理解A/D转换的步骤以及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
2.
4微控制器(1)了解微控制器的作用(2)理解常见额单片机的两种体系结构2.
5人机接口(1)了解人机接口所包含的四类技术,以及相应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2.
6低功耗设计(1)理解什么是低功耗设计以及如何做到低功耗2.
7数据处理技术(1)了解什么是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误差的来源(2)理解随机误差的校正方法第3章数据通信(2课时)3.
1数据通信概述3.
2RS232接口(1)了解RS232的定义(2)理解RS232的机械特性、电器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等3.
3总线技术(1)了解什么是总线及总线的主要特征(2)掌握总线得几种分类及总线数据的传输方式3.
4无线传感器网络(1)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概念(2)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及关键技术,并在气象仪器中的应用3.
5远程通信技术(1)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2)理解远程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3)掌握几种典型的远程通信技术第4章温度测量(3课时)4.
1概述(1)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及接触式测温仪器测量原理(2)理解温标的概念及三中常用温标和通用国际温标(3)掌握两种测温方法4.
2常用测温仪器(1)了解常用的测温仪器有哪些(2)理解玻璃液体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表,电测温度表的测量原理及误差和要求4.
3气温测量中的辐射屏蔽装置(1)了解百叶箱,通风干湿表,防辐射罩的结构及作用,4.
4土壤温度的测量(1)理解土壤温度表的使用和安装,以及读数的注意事项第5章湿度测量5.
1概述(2课时)(1)了解湿度观测的作用(2)理解空气湿度的定义及表示湿度的参量(3)掌握空气湿度的测量方法5.
2常用的测湿仪器(1)了解常用的测试仪器有哪些(2)理解测试仪器的测量原理及仪器的结构和测量时的注意事项5.
3标准仪器和校准(1)理解温度表校准的原理,校准周期和校准方法第6章气压的测量(2课时)6.
1概述(1)了解气压的定义,单位,气压测量水平的要求及测定方法6.
2水银气压表(1)理解水银气压表的工作原理及读书订正的原因和物理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订正6.
3空盒气压表和空盒气压计(1)了解空盒测压的基本原理6.
4电子气压表(1)了解常用的气压传感器(2)理解使用电子气压表的要求和电子气压表的误差和缺陷6.
5沸点气压表(1)了解沸点气压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第7章风的测量(2课时)7.
1概述(1)了解风的定义,单位以及测量方法7.
2风速的测量(1)理解风向标的结构及工作方法7.
3测风仪器的安装与检定(1)了解风杯式风速计和螺旋桨式风速计的工作方法(2)理解风速的传送和指示的方法7.
4风廓线雷达(1)了解风廓线雷达的结构,工作方式及优点第8章日照及辐射测量(2课时)8.
1日照的测量(1)了解暗筒日照计和聚焦式日照计的优缺点.
(2)理解暗筒日照计和聚焦式日照计的工作原理.
(3)掌握暗筒日照计的感光迹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何特点.
8.
2辐射的测量(1)了解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的区别以及用仪器测量太阳直接辐射时,会对测量带来的影响.

(2)理解辐射观测的主要项目,以及使用的仪器和他们的感应原理.
理解日照时数.

第9章天气现象观测9.
1降水测量(2课时)(1)理解降水的测量及仪器测量原理和实现.
9.
2降雪测量(1)理解降水的测量及仪器测量原理和实现.
9.
3蒸发量测量(1)理解蒸发量测量及仪器测量原理和实现.
9.
4能见度测量(1)理解能见度的测量及仪器测量原理和实现.
9.
5云的观测与测量(1)理解云的观测及仪器测量原理和实现.
第10章探空仪(2课时)10.
1无线电探空仪概述(1)了解无线电探空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0.
2高空气象要素的测量(1)理解高空气象要素的测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10.
3探空仪的误差(1)理解如何对探空仪的误差进行订正10.
4几款典型的探空仪(1)了解几款典型的探空仪的原理及结构第11章气象雷达及卫星探测概述(2课时)11.
1气象雷达探测(1)了解雷达发展状况(2)熟悉雷达的用途及其分类(3)理解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及频率,以及气象雷达的基本原理及概念.
11.
2气象卫星探测(1)了解气象卫星的分类第12章自动气象站12.
1概述(2课时)(1)了解自动气象站的作用12.
2自动气象站组成结构(1)了解自动气象站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12.
3软件(1)了解各软件的工作方式及特点12.
4功能要求(1)理解气象工作站的功能要求12.
5测量性能(1)理解气象工作站的测试性能12.
6嵌入式软件流程(1)理解嵌入式软件流程期步骤12.
7综合观测网(1)了解综合观测网功能12.
8物联网自动气象站简介(1)了解物联网自动气象站工作方式及特点四、课程考核(1)作业:3次;(2)考核方式:开卷考试,笔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10%+笔试*70%五、参考书目1、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气象出版社;朱乾根,第四版2、气象信息系统,气象出版社;赵立成、郑国光,2011.
3制定人:马利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气象传感与仪器(实验)ExperimentofMeteorologicalSensorandInstru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总学时:32学时实验总学时:6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7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对应理论课程:气象传感与仪器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教材:气象仪器基础,科学出版社,唐慧强,张自嘉,刘佳编等,2013.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气象传感与仪器"这门课,主要学习应用于自动气象站的气象仪器,特别是基于智能仪器的气象仪器,能够实现对气象要素的自动测量、数据传输和存储,对一些人工观测仪器也进行简要的介绍.
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编程技术,结合本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

为了实现自动气象观测和数据记录,本课程首先学习了智能仪器方面的基本知识,暴扣传感器、信号调理、主控原件及电路设计、智能仪器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的传输技术.

由于这门课偏向于实际应用,较为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对气象仪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且本课程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技巧具有普遍性,适合计算机类各专业学生学习.

三、实验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学时内容提要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填写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必修选修1自动站要素查询与分析实验2练习如何对收集到的气象信息集合进行分类、分析、再运算,形成可调用的第二级气象数据集√综合2多种卫星资料可视化实验2使用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图形形式表现卫星获得的气象信息的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变√综合3强天气实况资料可视化实验2使用可视化技术对强天气实况进行观测,了解该过程的实现原理√综合四、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自动站要素查询与分析实验,强天气实况资料可视化实验,探空资料可视化实验(2)实验实习报告:3次;(3)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第1、3次实验各3分,最后一次实验4分,共10分.
五、参考书目1、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气象出版社;朱乾根,第四版2、气象信息系统,气象出版社;赵立成、郑国光,2011.
3制定人:马利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综合实训ComprehensivePracticalTraining一、课程基本情况教学周数:2周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第7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软件工程相关专业课程及公共课程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无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习目标综合实训是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核心环节,是一门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进行实际能力训练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综合实训的训练,实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树立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等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开发、操作与管理系统的方法,重点把握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重点理解运用论文等形式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阐述的方式方法,缩小教学与实践的差距,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习基本要求综合实训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工作,要求为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引导、监督和促进学生的工作进程,发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具体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提前一个月进行系统调研,自行选择综合实训题目.
题目需要指导教师在综合考虑创新性、可行性和工作量等因素后最终确定.

3、选定题目后,可以独自一人完成,也可自由组合团队小组(不超过3人)进行实现.
要求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积极参与.

4、阶段任务可穿插进行,不必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
5、综合实训论文格式参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6、综合实训论文的撰写要求科学、客观、严谨,对小组成员要求撰写成员相应的负责部分,内容应明确体现所做工作,严禁互相抄袭.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内容一:调研、选题独立调研,自行选题具体待定不占用时间具体待定内容二:开题报告对系统的完成任务、实现内容以及进度安排等作出详细规划具体待定1具体待定内容三:系统设计基于软件需求分析,从系统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对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包括系统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测试设计等内容具体待定6具体待定内容四:系统开发根据系统设计内容,实现系统的运行与测试具体待定4具体待定内容五:综合实训论文撰写综合实训论文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系统详细设计、所开发系统、总结、参考文献、致谢等内容具体待定3具体待定五、课程考核(1)课程论文:1篇;(2)考核方式:课程论文+系统;(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系统演示+论文评分.
制定人:瞿治国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GraduationDesign(Dissertation)课程编号:7171075教学周数:12周学分:12开课学期:第7学期、第8学期适用专业(方向):软件工程教材:一、毕业论文(设计)的性质与任务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个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课题,指导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给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完成课题所提出的功能和要求.
以期通过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来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编写程序、外文翻译、撰写技术报告和绘图的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蓬勃的创新精神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作风,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目的.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1、课题的选择应是软件工程专业范围内的结合实际的工程与理论问题,要体现提高学生工程设计与理论分析能力的要求.

2、课题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以生产实际为背景,自拟工程类题目.
3、开展调查研究,阅读中外文献,收集资料.
弄清本课题的目的、要求、意义,了解国内外发展水平,写出报告,制订个人工作计划.

4、设计和选择、论证方案,确定一个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方案,写出方案分析报告.

5、设计和实现研究的主要内容:设计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软件结构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功能设计以及理论算法设计的内容;实现包括系统实施与测试、系统运行界面、或者实验结果初步分析.

6、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不少于15000字.
论文内容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内容摘要、引言、系统或算法设计、系统或算法实现、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

三、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题: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5字,主标题应简明扼要,将解释、说明、限定等内容放在副标题里.

(2)论文摘要:应以精炼、概括的语言,概括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
中、英文摘要以150-300字为宜,对应的英文摘要单独一页,附于毕业论文(设计)后面;撰写摘要时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在文字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3)关键词:对毕业论文(设计)起着关键作用的概念列为关键词,数量一般控制在3-5个.

(4)正文: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
它占全文的绝大部分,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问题的分析、计算,模型的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应用,研究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

(5)结论: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问题的见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体现,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还应包括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及本结论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6)注释、参考文献与附录:引用他人的观点与话语,必须在文中后面加以注释.
参考文献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也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但应列出主要的中外文参考文献,非外文专业的外文参考文献应不少于4篇.
注释和参考文献应采用统一的格式:中英文期刊杂志类,注文的样式为:作者.
文章题目.
期刊杂志名.
年份及期数.
页码.

中英文著作类,注文的样式为:作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年份.
页码.
网络类,注文的样式为:作者.
文章题目.
网址.
访问时间.
(7)致谢:致谢应以简短的文字对课题研究与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或说明,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品德.

2、字数要求对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字数要求原则不少于15000字(含图表).

3、书写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必须用A4纸,并打印成文,其标题采用三号黑体字,小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字,正文内容采用五号宋体.
毕业论文(设计)按要求装订.

4、表格要求每个表格应有表题和表序,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写在表题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着写表题,表题末尾不加标点.
全文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编序,不管采用那种方式,表序必须连续.
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此外,表格应写在离正文首次出现处的近处,不应过分超前或拖后.

5、插图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脱节.
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在图的正下方,全文插图可以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缺.

6、封面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统一使用教务处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封面》.

四、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分配序号流程学生指导教师系学院进度要求1准备学习毕业论文(设计)有关文件学习毕业论文(设计)有关文件教师资格审核教师资格、学生资格审核,杜绝同一老师指导学生过多12月20日前2任务书认真填写指导、审核监控监控3支持计划申报指导监控审核4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指导、审核监控监控该学期结束前5组建团队课题申报监控监控6外文翻译查阅并翻译相关外文文献指导,审核监控监控3月31日前7撰写论文撰写、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指导监控监控5月25日前8中期检查未按照进度进行的及时跟进认真填写审查学院中期检查工作安排;提交中期检查报告;监控第8-10周9答辩前工作准备答辩指导教师审阅;评阅教师评阅答辩分组答辩前准备5月25日-5月29日10答辩参加答辩指导答辩组织答辩组织答辩5月30日-6月3日11成绩审定查阅查阅查阅成绩审定12评选校优修改论文指导修改论文审核审定6月4日-6月9日13推省优修改论文指导修改论文,准备相关材料审核审定6月10日后14校内抽检该学期结束前15资料归档资料归档五、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1、答辩小组根据答辩情况书写评语并给出答辩成绩.
答辩委员会参考指导教师的评分、评阅教师的评分及答辩小组给出的答辩成绩,确定毕业论文(设计)总评成绩.

2、毕业论文(设计)总的评分采用五级分制:A(优秀)(90分以上)、B(良好)(80-89分)、C(中等)(70-79分)、D(及格)(60-69分)、E(不及格)(≤59分).

A(优秀):能正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学技能,圆满地完成所作题目,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毕业论文(设计)在某些部分有较深入的认识或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新见解,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文章逻辑严密,图表、计算正确,完整美观,文字表达清晰流畅.
答辩语言准确,思维明晰,解答、说明透彻.

B(良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较好地完成所做题目,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表、计算完整、正确,文字通顺,答辩时概念清楚,能较好地回答问题.

C(中等):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所作题目,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表及文字报告一般,答辩时能回答主要问题.

D(及格):尚能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完成所作题目,无原则性错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图表、计算有个别错误或模糊之处,文字表达尚可,答辩时尚能回答所提问题.

E(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判为不及格.
(1)毕业论文(设计)中有明显的原则性错误;(2)基本没有完成任务书中指导教师规定的任务;(3)没有参加论文答辩;(4)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成果.
六、有关说明1、学生必须按教学计划要求,参加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学院教学院长全面负责.
3、每位同学每周需与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
4、指导教师需具体指导学生的选题、材料的阅读与收集、提纲的制订、初稿的写作、论文修改、论文定稿、论文答辩等工作.

七、参考书目未尽事宜请参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制定人:瞿治国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程序设计实训(实习)ProgrammingLab一、课程基本情况教学周数:1周学分:1分开课学期:第2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程序设计导引与在线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李文新等,2007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习目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是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补充.
通过编程练习,逐步掌握基本的程序方法.
课程要求学生在具有基本的编程能力后,能够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成一个可计算的问题,并找出可行的计算过程;然后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将设计的计算过程写成具体的代码在机器上运行.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在能编写程序的基础上,强调学生会利用语言编写能够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常见问题,应该如何抽象计算过程,并将计算过程写成具体代码.

三、实习基本要求第1章C基础知识巩固1.
1掌握JudgeOnLine环境的使用方法1.
2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编程方法和结构重点:C语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掌握在线评测系统.
第2章数制转换问题2.
1掌握不同进制间数据的相互方法重点:掌握相邻数字的基数等比的确定数制的转换方法难点:掌握相邻数字的基数不等比:skew数3、字符串处理3.
1掌握关于字符串的编程方法.
重点:字符串操作函数的使用方法第4章问题模拟4.
1理解让计算机模拟人解决问题时的行为,并能够将这种行为编成程序.

重点:通过约瑟夫问题、数码显示器等问题,理解用计算机模拟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章高精度计算5.
1掌握高精度计算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5.
2了解麦森数的基本计算重点:高精度数的表示与运算的实现方法.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内容一数制转换1半天2学时亚培楼机房内容二数制转换2半天2学时亚培楼机房内容三问题求解1半天2学时亚培楼机房内容四问题求解2半天2学时亚培楼机房内容五字符串处理1半天2学时亚培楼机房内容六字符串处理2半天2学时亚培楼机房内容七高精度计算1半天2学时亚培楼机房内容八高精度计算21天4学时亚培楼机房内容九问题模拟1半天2学时亚培楼机房内容十问题模拟2半天2学时亚培楼机房内容十一递归问题1半天2学时亚培楼机房内容十二递归问题21天4学时亚培楼机房五、课程考核(1)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无(2)实验报告:0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系统中选择40~50题,80%的提交正确率为及格,否则不及格(无法参加期末考试)六、参考书目制定人:郑关胜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训(实习)PracticalTrainingof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一、课程基本情况教学周数:1周学分:1学分开课学期:第2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郑莉,董渊,何江舟,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习目标《面向对象C++程序编程实现》实习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灵活应用VisualStudio集成开发环境进行C++应用程序和系统的开发设计;(2)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通过独立或共同完成一个综合应用程序的开发,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基本要求(1)学生必须按照以下步骤完成课程设计,并提交相关课程实习材料:a.
系统分析.
分析系统的构成模块和开发流程,撰写可行性报告和软件开发说明书;b.
系统开发.
按照系统模块的划分和开发流程,编写程序代码;c.
系统测试.
按照软件开发说明书对程序进行测试;d.
系统提交.
根据测试结果,撰写系统说明书和测试报告.
(2)学生基本要求完成之后,可以进行创新设计,如对程序的主界面进行美化与完善,或者可以进行可视化程序设计,开发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实习内容可以从内容一和内容二中选择一项,完成相关内容的开发.
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内容一、公司人员管理系统某小型公司,主要有四类人员:经理、兼职技术人员、销售经理和兼职推销员.
现在,需要存储这些人员的姓名、编号、级别、当月薪水,计算月薪总额并显示全部信息.
要求:(1)人员编号在生成人员信息时同时生成,每输入一个人员信息编号顺序加1.

(2)程序对所有人员有提升级别的功能.
(3)月薪计算方法是:经理拿固定月薪,兼职技术人员按工作小时数领取月薪,兼职推销员的报酬按该推销员当月销售额提成(4)销售经理既拿固定月薪也领取销售提成.
(5)能按姓名或者编号显示、查找、增加、删除和保存各类人员的信息.

1周16网络中心或亚培楼机房内容二、高校学籍管理系统(1)能够从屏幕上读取一个学生的信息并将其存入数据文件中.
(2)能将指定信息从文件中删除.
(3)能够按编号、姓名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检索并将检索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4)可以统计全部学生总成绩及其在班上排名.
(5)能够统计各科的平均成绩及及格率.
(6)要求有错误提示功能,如性别只能输入男女,输入错误提示重新输入.
如果检索不到相应信息应提示用户.
1周16网络中心或亚培楼机房五、课程考核(1)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a.
系统结构设计b.
系统开发流程设计、程序代码编写c.
系统测试d.
撰写系统说明书和测试报告,提交系统(2)实习报告:1份(3)考核及成绩评定:考勤+上机态度+完成情况+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总体质量考勤+上机态度不超过30%.
六、参考书目郑莉,董渊,何江舟,C++语言程序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制定人:王定成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数据结构课程设计Ⅱ(实习)CurriculumDesignofDataStructureⅡ一、课程基本情况教学周数:1周学分:1学分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严蔚敏、吴伟民,2011年,第1版.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实习目标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编程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数据结构课程的主要内容.
加深体会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培养自顶而下、逐步细化的编程思维方式;通过一定的文档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包括程序结构形式,行文格式和程序正文格式等.

三、实习基本要求进行与线性表、栈和队列、树、图、排序、查找等相关的专题训练,利用C语言解决具有一定规模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题.
要求通过本实践性教学环节,能较好地巩固前导相关的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课程的相关知识,训练学生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程序设计的习惯.
培养学生课程设计的题目尽量覆盖多个专题,题目应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动态调整,使学生既有信心完成,又需面对一定的挑战,完成之后程序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内容一链表的应用/栈和队列的应用,在以下选题中至少选做一题:(1)通信录;(2)多项式运算;(3)表达式求值;(4)迷宫问题;(5)N皇后问题.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4学时机房内容二树结构的应用/图结构应用,在以下选题中至少选做一题:(1)Huffman编、译码系统设计;(2)交通咨询问题;(3)关键路径问题.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4学时机房内容三小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小型信息(可以是图书、人事、学生、物资、商品等任何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插入、查找、删除、计数、排序、输出等功能.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8学时机房五、课程考核(1)作业等:每个实验项目应提交源程序项目文件和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包括任务描述、问题分析、数据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测试计划、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2)考核方式:课程论文(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课程设计成绩以实验内容完成情况和课程设计报告作为考核依据,按等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给定.

六、参考书目1、教科书:《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苏仕华等编著,2006年.

2、参考书:(1)《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张铭、赵海燕、王腾蛟编著,2005年.

七、有关说明制定人:顾韵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02月28日制定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习)CurriculumDesignofOperatingSystem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周数:1周学分:1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C程序设计基础》、《汇编语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习目标以Linux为实验平台,进行源代码分析和修改,是一门系统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Linux系统结构、实现机理和各种典型算法,系统地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思路,运用内核开发环境实现对内核的修改,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并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三、实习基本要求设计项目一Linux初起代码的分析(4学时)[概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编制清晰、合理、可读性好的系统程序的能力,加深对操作系统课程和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功能,具有分析实际操作系统、设计、构造和开发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实验目的a)通过对Linux初起代码的分析,了解一个操作系统的初起过程,锻炼学生分析大型软件代码的能力b)通过与同组同学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验内容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基础知识和有关资料分析init/main.
c中关于系统初起的相关代码,得到相关的框图,写出报告实验准备实验指导书的准备,装有linux操作系统或者是linux仿真软件的电脑实验步骤a)了解基础知识;b)与同组同学一起讨论出任务的分配方式;c)对自己的任务部分的代码充分阅读,得到相应的框图;d)与同组同学讨论,得到整体的框图;撰写报告.
设计项目二Linux的fork、exec、wait函数的分析(4学时)[概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编制清晰、合理、可读性好的系统程序的能力,加深对操作系统课程和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功能,具有分析实际操作系统、设计、构造和开发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实验目的a)通过对Linux的fork、exec、wait代码的分析,了解一个操作系统进程的创建、执行、等待、退出的过程,锻炼学生分析大型软件代码的能力b)通过与同组同学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验内容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基础知识和有关资料,分析相关代码,得到相关的框图,写出设计报告.
实验准备实验指导书的准备,装有linux操作系统或者是linux仿真软件的电脑;代码的位置/include/linux/shed.
h:包含了相应的数据结构kernel/fork.
c:包含了get_pid和do_forkfs/exec.
c:包含了do_execvekernel/exit.
c:包含了do_exit、sys_wait4实验步骤a)了解基础知识;b)与同组同学一起讨论出任务的分配方式;c)对自己的任务部分的代码充分阅读,得到相应的框图;d)与同组同学讨论,得到整体的框图;e)撰写报告.
设计项目三Linux的消息函数的分析(4学时)[概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编制清晰、合理、可读性好的系统程序的能力,加深对操作系统课程和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功能,具有分析实际操作系统、设计、构造和开发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1.
实验目的a)通过对Linux的消息传递代码的分析,了解Linux操作系统中用于消息传递的msgget、msgsnd、msgrcv、msgctl的执行过程,锻炼学生分析大型软件代码的能力b)通过与同组同学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2.
实验内容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基础知识和有关资料,分析相关代码,得到相关的框图,写出设计报告.
3.
实验准备实验指导书的准备,装有linux操作系统或者是linux仿真软件的电脑代码位置ipc/msg.
c4.
实验步骤a)了解基础知识;b)与同组同学一起讨论出任务的分配方式;c)对自己的任务部分的代码充分阅读,得到相应的框图;d)与同组同学讨论,得到整体的框图;e)撰写报告.
设计项目四Linux的调度和时钟中断处理代码的分析(4学时)[概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编制清晰、合理、可读性好的系统程序的能力,加深对操作系统课程和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功能,具有分析实际操作系统、设计、构造和开发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1.
实验目的a)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基础知识和有关资料,分析相关代码,得到相关的框图,写出设计报告Linux的调度和时钟中断处理代码的分析b)通过与同组同学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2.
实验内容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基础知识和有关资料分析相关代码,得到相关的框图,写出设计报告.
3.
实验准备实验指导书的准备,装有linux操作系统或者是linux仿真软件的电脑代码的位置kernel/sched.
cinclude/asm-i386/spinlock.
h4.
实验步骤a)了解基础知识;b)与同组同学一起讨论出任务的分配方式;c)对自己的任务部分的代码充分阅读,得到相应的框图;d)与同组同学讨论,得到整体的框图;e)撰写报告.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设计项目一Linux初起代码的分析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基础知识和有关资料分析相关代码,得到相关的框图,写出设计报告.
集中实习4实验室设计项目二Linux的fork、exec、wait函数的分析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基础知识和有关资料,分析相关代码,得到相关的框图,写出设计报告.
集中实习4实验室设计项目三Linux的消息函数的分析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基础知识和有关资料,分析相关代码,得到相关的框图,写出设计报告.
集中实习4实验室设计项目四Linux的调度和时钟中断处理代码的分析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基础知识和有关资料分析相关代码,得到相关的框图,写出设计报告.
集中实习4实验室五、课程考核(1)作业等:课程论文:1篇;(2)考核方式:课程论文(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以平时实习题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六、参考书目1、《操作系统教程题解与实验指导》孟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傅秀芬广东工业大学出版科3、《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赢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制定人:岳健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计算机网络实践(实习)CurriculumDesignofComputerNetworks一、课程基本情况教学周数:1周学分:1学分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适用专业:网路工程,软件工程教材:《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谢钧谢希仁编著开课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网络工程系二、实习目标计算机网络实训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之一,是继计算机网络学习过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TCP/IP各层设计思想的理解,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特别是网络规划、交换、路由设备的基本选型,以及网络服务器的基本配置,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习基本要求1.
学习网络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
2.
学习网络常规设备的配置和实践.
3.
学习网络服务设备配置方法.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内容一进行网络需求分析,确定网络实施方案,绘出网络拓扑图1天4学时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网络工程试验室内容二网络常规设备配置与实践,子网划分,超网技术2天6学时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网络工程试验室内容三构建工作型局域网络,网络服务设备配置与实践2天6学时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网络工程试验室五、课程考核(1)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实习报告按照计算机网络实训要求、实习内容撰写,格式符合学校统一要求.

(2)实习报告:1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六、参考书目教材:《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谢钧谢希仁编著制定人:杨振启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6日制定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实习)CurriculumDesignofDatabaseSystem一、课程基本情况教学周数:1周学分:1学分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专业教材:《数据库基础教程(SQLServer平台)》,电子工业出版社,顾韵华、李含光,2009年,第一版.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实习目标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分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数据库设计理论的理解,熟练掌握数据库表创建、查询和更新操作,掌握并运用存储过程.
运用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应用背景的、具有较完备的数据维护和较复杂数据查询统计功能的信息系统.
通过一定的文档要求,培养学生撰写较规范的系统设计报告的能力和素质.

三、实习基本要求给定一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题目,学生进行选择,也可自主命题.
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系统提供的软件工具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编制相应的数据库需求分析文档、概念结构设计文档和逻辑结构设计文档.
使用一种开发语言和相应开发环境实现相应系统.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内容一数据库需求分析,编写数据库需求分析文档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2学时机房内容二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编写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文档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1学时机房内容三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编写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文档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1学时机房内容四数据库实现,在SQLServer中创建数据库表,视图,索引,存储过程等.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2学时机房内容五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测试,使用一种开发语言和相应开发环境实现相应系统.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10学时机房五、课程考核(1)作业等:课程论文:1篇;应用系统程序代码:1套(2)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和应用系统演示(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课程设计成绩以实验内容完成情况和课程设计报告作为考核依据,按等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给定.

六、参考书目1、《数据库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周爱武,2012年,第一版.
2、《数据库课程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陈根才、孙建伶,2007年,第一版.

七、有关说明制定人:顾韵华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8日制定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实习)ProjectDevelopmentofSoftwareEngineering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周数:1周学分:1开课学期:第3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软件项目开发实训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习目标本课程针对软件开发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所设置的具有综合性质的实训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综合运用软件开发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开发一个大型软件项目,如信息搜索系统,网络电子商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学生了解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学会从用户的需求分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各功能模块的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编码设计直至整个系统的调试、系统发布等软件开发全过程.
使文档编写与开发的软件符合软件工程规范,提高学生软件开发综合能力,积累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实现与软件开发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

三、实习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前期对软件的需求分析和软件的设计,中期的软件编程实现,中后期的软件测试和文档的书写.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内容一软件的需求分析,教师与学生确定题目后,由学生通过调研确定需求分析.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4计算机机房内容二软件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软件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要求对软件的各功能按照软件工程要求的方式模块进行描述.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4计算机机房内容三软件的编程实现,在软件设计的基础上编程实现.
可以采用学生比较熟练的编程语言进行编程,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目前社会需求量较大的编程工具,以便将来更好的就业.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20计算机机房内容四软件的测试,对已经编好程序的代码进行测试,对软件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软件结构和/或存在的Bug进行修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4计算机机房内容五软件文挡,按照软件工程和软件行业的要求整理文挡.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2计算机机房五、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每个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设备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分析和体会(2)实验实习报告:(3)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总评成绩=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提交文档与程序代码*70%+平时*30%六、参考书目1.
软件工程实践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刘冰、赖涵、瞿中,2008.
1.
2.
软件项目开发综合实训——Java篇,人民邮电出版社;王泰峰,2006年.
3.
学习OPENCV(中文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美)布拉德斯基,2009年.
制定人:周志立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
net平台项目开发(实习)ProjectDevelopmentof.
netPlatformDevelop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教学周数:1周学分:1学分开课学期:第4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教材: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实习目标通过对本课程实习,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使用NET平台开发各种应用程序的能力.
学生应对基于.

NET架构的编程有清晰认识,能够掌握.
NET开发技术,并对ADO.
NET编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深层次的.
NET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基本要求(1)了解.
NET编程技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2)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3)掌握.
NET编程技术与开发环境中的工程化实现方法(4)掌握.
NET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方法(5)掌握VS.
NET应用程序部署方法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内容一编写程序利用数据绑定控件和ADO.
NET存取数据库,实现一个设备管理系统.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8校内机房内容二编写程序,完成一个简单实用的Windows窗体即时聊天工具,包括服务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8校内机房五、课程考核(1)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学生要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应包括:封面(设计题目、指导教师姓名、设计者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设计任务、课题简介、总体设计方案、功能模块图,设计总结等.
程序清单放在附录中.
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要求采用统一的模板编排,同时上交电子文稿,文件格式为.
doc.

(2)实习报告:1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依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课题解决设计的合理及正确性,结合教师在学生开发调试过程中掌握的具体情况及调试结果和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撰写质量综合进行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按百分制进行记分.

六、参考书目1、《.
NET大局观》,候捷等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Ado.
net技术内幕》,梁超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
NETFramework实战演练》,孙三才,张智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七、有关说明制定人:马瑞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移动平台开发技术项目开发(实习)ProjectDevelopmentofMobileDevelopmentPracticeCourse一、课程基本情况教学周数:1周学分:1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材:DevDiv移动开发社区,《移动开发全平台解决方案:Android/IOS/WindowsPhone(第一版)》,海洋出版社,2012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二、实习目标通过对本课程实习,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使用Android平台开发各种应用程序的能力.
学生应对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应用编程有清晰认识,能够掌握基于Android平台的开发技术,并对使用各种Android组件编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深层次的移动平台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基本要求(1)了解Android平台开发技术的实用性(2)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3)掌握Android平台开发环境中的项目实现方法(4)掌握Android平台程序界面的开发方法(5)掌握Android平台网络通信程序的开发方法(6)掌握Android平台程序调试方法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内容一在Android平台上开发一款一定范围域内的用户进行通信和交流的产品.
功能包括用户管理,好友管理、私信、话题.
综合运用Android开发组件编写程序.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16校内机房五、课程考核(1)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学生要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应包括:封面(设计题目、指导教师姓名、设计者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设计任务、课题简介、总体设计方案、功能模块图,设计总结等.
程序清单放在附录中.
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要求采用统一的模板编排,同时上交电子文稿,文件格式为.
doc.

(2)实习报告:1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依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课题解决设计的合理及正确性,结合教师在学生开发调试过程中掌握的具体情况及调试结果和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撰写质量综合进行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按百分制进行记分.

六、参考书目1、《Android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黄宏程,胡敏,陈如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七、有关说明制定人:余文斌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Oracle数据库系统实践(实习)CourseProjectinOracleDatabaseSystemandItsApplications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7261088教学周数:1周学分:1学分开课学期:第6学期课程性质:选修先修课程:Java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教材:《Oracle数据库应用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方巍,2014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实习目标Oracle数据库系统及应用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完成一个典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使学生更好的了解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进而掌握Oracle数据库的管理和PL/SQL语言的使用.
通过本课程设计,目的使学生加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动手能力,同时为后续软件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习基本要求通过本次实习(课程设计),对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实现有个整体的把握,理解和掌握后台数据库的分析、设计与实现的整个过程,能利用一、两种编程语言实现Oracle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内容一选题和需求分析(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选题并完成系统得需求分析)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2学时实验中心内容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完成系统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2学时实验中心内容三数据库设计(完成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4学时实验中心内容四数据库实现及系统编码实现(完成数据库的创建和系统得编程实现)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6学时实验中心内容五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模块测试和集成测试)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确定2学时实验中心五、课程考核(1)实验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根据模板报告按质按量完成;(2)课程设计论文:1篇;(3)考核及成绩计算方式:学生应认真进行实验准备,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和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熟练掌握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和基于Oracle的信息系统得开发技术.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课程设计成绩以学生实验的实验内容完成的优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
结合最终信息管理系统的完成或演示情况予以评定成绩.

六、参考书目1、《Oracle数据库应用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方巍,2014年.
2、《Oracle11g数据库应用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杨少敏,2010年.
3、《Oracle9i关系数据库实用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蔡立军、瞿亮著,2004年.

七、有关说明可根据学校统一安排进入相关企业实训实习来完成本课程的实习任务.

制定人:方巍审定人:瞿治国批准人:刘琦2016年2月27日制定Java程序设计工程实践(实习)EngineerPracticeofJAVALanguageandProgramming一、课程基本情况教学周数:1周学分:1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专业导论适用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材:刘文杰等,Java7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开课单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二、实习目标"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Java程序设计工程实践"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该实践,学生可以更好的运用Java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即进行系统开发,从而提升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和编程水平,为从事科学研究和企业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基本要求1)学生需准时到达实习场所,完成阶段性指定任务;2)学生每次实习之前,需做好相关知识点的准备,实习后需对本次实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3)由于项目设计与开发工作量较大,拟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开展,组员间需明确分工,团结协作.

四、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具体实习内容时间安排所需时长或学时数场地安排内容一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第17周2学时机房内容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第17周4学时机房内容三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编程实现第17周6学时机房内容四系统调优与界面优化第17周4学时机房内容五撰写文档第17周2学时机房或课外五、课程考核(1)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参考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按照概述、关键技术介绍、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现、小结等章节进行本实习内容的撰写.

(2)实习报告:1次(3)考核及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系统各个环节完成情况、系统演示、以及提交的实习报告,按优、良、中、差进行成绩评定.

易探云2核2G5M仅330元/年起,国内挂机宝云服务器,独立ip

易探云怎么样?易探云是国内一家云计算服务商家,致力香港服务器、国内外服务器租用及托管等互联网业务,目前主要地区为运作香港BGP、香港CN2、广东、北京、深圳等地区。目前,易探云推出深圳或北京地区的适合挂机和建站的云服务器,国内挂机宝云服务器(可选深圳或北京地区),独立ip;2核2G5M挂机云服务器仅330元/年起!点击进入:易探云官方网站地址易探云国内挂机宝云服务器推荐:1、国内入门型挂机云服务器...

UCloud云服务器低至年59元

最近我们是不是在讨论较多的是关于K12教育的问题,培训机构由于资本的介入确实让家长更为焦虑,对于这样的整改我们还是很支持的。实际上,在云服务器市场中,我们也看到内卷和资本的力量,各大云服务商竞争也是相当激烈,更不用说个人和小公司服务商日子确实不好过。今天有看到UCloud发布的夏季促销活动,直接提前和双十一保价挂钩。这就是说,人家直接在暑假的时候就上线双十一的活动。早年的双十一活动会提前一周到十天...

Advinservers:美国达拉斯便宜VPS/1核/4GB/80GB SSD/1Gbps不限流量/月付$2.5/美国10Gbps高防服务器/高达3.5TBDDos保护$149.99元/月

Advinservers,国外商家,公司位于新泽西州,似乎刚刚新成立不久,主要提供美国和欧洲地区VPS和独立服务器业务等。现在有几款产品优惠,高达7.5TB的存储VPS和高达3.5TBDDoS保护的美国纽约高防服务器,性价比非常不错,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并且支持Paypal付款。官方网站点击直达官方网站促销产品第一款VPS为预购,预计8月1日交付。CPU为英特尔至强 CPU(X 或 E5)。官方...

ee域名为你推荐
免费注册域名如何注册免费域名免费注册域名怎样免费注册域名呢 要详细的步骤哦云南虚拟主机云南虚拟主机,公司网站用本地客户,云南数据港怎么样?淘宝虚拟主机请问在淘宝的代购国外虚拟主机可以买吗?深圳虚拟主机需要一个虚拟主机???很急!!com域名cc域名和cn或者com域名有区别吗?域名出售申请的域名可以卖掉吗?再那里能卖掉?以什么方式卖cn域名com域名和cn域名有什么区别qq域名邮箱QQ邮箱怎么设置域名邮箱?域名注册中心全国域名申请网站是一个服务商管理吗?
淘宝虚拟主机 武汉域名注册 未注册域名查询 移动服务器租用 sharktech 息壤主机 256m内存 pccw 20g硬盘 http500内部服务器错误 轻量 java虚拟主机 免空 老左正传 100m独享 傲盾官网 免费智能解析 免费网页空间 常州联通宽带 ca187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