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ton cerf被称为internet之父之一.他主持或协助成立了哪些internet组织
互联网之父,指互联网的创始人、发明人,这一美称被先后授予多人,包括: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温顿·瑟夫(Vint Cerf 原名:Vinton Gray "Vint" Cerf )、罗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等, 所以“互联网之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蒂姆·伯纳斯·李爵士,是万维网的发明者,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
温顿·瑟夫博士,互联网基础协议——TCP/IP协议和互联网架构的联合设计者之一,互联网奠基人之一。
罗伯特?卡恩,TCP/IP协议合作发明者,互联网雏形网络系统设计者,“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创立人。
因特网的起源,在历史上被人民称为网络之父的是谁
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
第一阶段
1969年11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 ARPA 全称: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的网络,但是只有4个结点,分布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犹他州大学四所大学的4台大型计算机。
选择这四个结点的一个因素是考虑到不同类型主机联网的兼容性。
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它利用了无限分组交换网与卫星通信网。
通过专门的接口信号处理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联接起来。
起初是为了便于这些学校之间互相共享资源而开发的。
ARPANET采用了包交换机制。
第二阶段
到了1975年,已经连入了100多台主机,并结束了网络试验阶段,移交美国国防部国防通信局正式运行。
在总结第一阶段建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始了第二代网络协议的设计工作。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网络互联问题,网络互连技术研究的深入导致了TCP/IP协议(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的出现与发展。
到1979年,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到了tcp/Ip协议的研究与开发之中。
第三阶段
70年代协议成功的扩大了数据包的体积,进而组成了互联网。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 UNIX(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软件组作的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互联网)。
第四阶段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利用发展出来的IP的通讯,在5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广域网。
由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中。
互联网的创始人是谁?他的简介是什么?
互联网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
爵士(1955年出生于英国)是万维网的发明者,互联网之父,英王功绩勋章(OM)获得者,不列颠帝国勋章(OBE)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工程师学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简历:1989年3月他正式提出万维网的设想,1990年12月25日,他在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里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
他是关注万维网发展的万维网联盟的创始人,并获得世界多国授予的各个荣誉。
他最杰出的成就,是免费把万维网的构想推广到全世界,让万维网科技获得迅速的发展,深深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面貌。
历史起源 因特网,又叫国际互联网,英文是。
它最早是美国国防部为支持国防研究项目而在1960年建立的一个试验网。
它把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计算机联接到一起,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这个试验网随时进行交流,而不必再频繁地聚在一起开会讨论问题了。
同时,由于各地的数据、程序和信息能够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资源,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
?
因特网的发展70年代末,计算机远距离通讯需求开始实现,于是针对性的研究开始实施并最终在技术上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更广范围的计算机可以联接在一起,充分体验到这一全新通讯方式的优点。
?
1983年,因特网已开始从实验型向实用型转变。
随着对商业化使用政策的放宽,因特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信息的传递,网上信息服务出现了。
许多机构、公司、个人将搜集到的信息放到因特网上,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浏览服务。
人们把提供信息来源的地方称为“网站”,即因特网上的信息站点。
凡是连入因特网的用户,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可以从网站上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
可以说,此时的因特网才真正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正是从这时起,因特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团体和用户,这个网也随之越来越庞大了。
因特网的最早发明人是谁?
互联网是谁发明的
大多数网站的域名都有“www”标识,它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缩写。
10年前,英国科学家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的方式,在互联网中引入了直观的图形界面,取代了抽象难懂的命令格式,从而使“上网”不再是专业人员的“特权”,互联网因此得以迅速普及,数以亿计的人能够方便地使用上了浩瀚的网络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伯纳斯·李并没有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或是限制它的使用,而是无偿地公开了他的发明成果,从而使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发展。
为了表彰伯纳斯·李的贡献,英国王室日前册封他为爵士。
伯纳斯·李1990年开发出最早的浏览器,那时万维网的应用似乎只有浏览器一个工具。
而现在,各种网络工具早已蓬勃兴起,互联网已经从最初“连接世界的电子百科全书”的理念,向以音乐、视频以及亲朋好友之间轻松交流为主的全新娱乐工具转变,使用浏览器以外的工具访问互联网的人正逐渐增多。
当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带宽的不断提高,有了宽带连接,开发音乐和视频等娱乐性工具就变成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伯纳斯·李并没有忽视这一潮流,他正在积极地进行新的研究。
比如,进一步提高现有Web速度;开发新一代搜索引擎,使其更具智能化,并能理解用户的模糊要求……此外,伯纳斯·李还在致力于语音浏览器的开发,其目的是为了让视觉障碍者也能方便地上网。
万维网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它的发明人初衷。
伯纳斯·李,这位48岁的IT英雄,一直过着低调的生活,他一再解释自己并不是发明了互联网,只是发现了一种更为便利的利用原有资源的方法。
面对爵士头衔,他说:“虽然觉得这件事有点奇怪,但我还是感到非常荣幸。
令人高兴的是,荣誉也偏爱那些碰巧解决了某一问题、比如互联网问题的普通人。
”
前美国副总统戈尔,被业界称为“因特网之父”。
因特网的原理也是有了将近30年的历史,最早是美国的两个网,一个是科技教育网,一个是国防网。
后来,因为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也搞军转民,就将这个技术应用到民用上去,产生了因特网。
因特网技术本身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因特网的大量使用比蜂窝移动通信更短,只有五六年的历史。
1994年,在阿根廷召开首次世界电信发展会议,当时国际电联请美国副总统戈尔去做主题演讲,戈尔讲,1993年美国已经提了NII,就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现在提出GII,就是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当时他举的内容就是因特网,这是美国人第一次向全世界推荐因特网,作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
因特网到现在发展也是非常之快,一共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
最早,因特网上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美国人,现在别的国家发展也很快,现在美国大概占了1/3左右。
全世界已经有了5亿的用户。
除此之外,还有雷达、导航、定位、各种传感器等技术也发展很快,当然这里边大量是军用的。
现在最新的一些战斗机、导弹大量应用这些技术
/%BB%B6%C0%D6%B9%C8/blog/item/def05366a55c0024ab184c33.html
网络之父是比尔盖茨吗?
因特网之父是文特·瑟夫,因特网是很多人一起研发的,而文特·瑟夫则最有资格称为“因特网之父”。
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软件大亨,他的软件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率极高。
中国真正的互联网之父是谁
“中国互联网之父”
让我们从以下这些马云式的话语中探寻这个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之父”人的商道智慧吧。
他坚信,创业的首要条件是“创业激情”,
他说:“从事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最重要的是永远为你所激情的事情激情下去。
”
而阿里巴巴的成功则为这一论点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
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都很浮躁,针对这点,他说:“我们必须比兔子跑得快,但又要比乌龟更有耐心。
”
阿里巴巴上市之后,他又这样说:“上市只是一个加油站,目的是为了走得更远。
”
对于电子商务的作用,他的看法十分务实,他强调:
他对于融资十分谨慎,他不仅挑选投资人的品牌,
甚至还特别要求对方不能投资太多。
他说“太多的钱会坏事”,而且“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痛苦”。
关于人才任用,他的观点就是“只要普通人”,
因为在阿里巴巴这个团队里,“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件不平凡的事。
”
他提出了一个Yes理论,他认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当然也需要赚钱,但是光会赚钱的公司不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
所以,企业家既要创造财富,又要影响社会。
他把大企业比作鲸鱼,小企业称为虾米。
阿里巴巴就是为那些中小企业服务的,
所以他提出“让别人去跟着鲸鱼跑吧”,为阿里巴巴明确了服务方向,即踏踏实实地为目标客户做到最好。
…… 事实上,马云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启迪,
以至于我们迫切地想带着读者们进入关于马云,关于阿里巴巴的这个真实而宽广的世界中去。
写于七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