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 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破解儿童身体语言的密码》读书笔记
《破解儿童身体语言的密码》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马塞尔.卢弗是著名的法国儿童精神病学专家也是法国最优秀的儿童和青少年问题专家。本书中讲述的都是卢弗教授治疗过的儿童青少年案例通俗易懂娓娓道来既似在讲故事又不乏专业内容。
卢弗教授说他的职业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职业。从本书的字里行间就能深切感受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热情对儿童青少年的热爱。
他让我想起温尼科特但又与温尼科特很不同。
他们俩都是男性儿童精神分析家。
卢弗教授更热情开放
温尼科特给我的感受更温柔。
No.1
心理学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
这本书读完只花了二天。这二天中经常会有其他工作打断晚上还刷了二部电影。但只要停下来就让我惦记着要去继续读这本书。书中的一个个案例虽然写的不是特别详尽但却牵着我。
读到最后一个案例本书结束我松了一口气。脑海里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 “幸好在生活中不仅仅唯有心理疗法让人能够摆脱困境。心理疗法不会、也不应将人置于极权的控制之下进而影响人的发展。作为无意识的探索者这再次提醒我们应当更加谦虚谨慎尤其是无所不能的欲望正窥视着我们欲将我们转变成救世主。 ”
1 /4
本文来源 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是因为我们热爱这一行热爱这个专业是因为我们想要为来访者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我们知道心理学是可以帮助人们走出困境但心理学真的不是唯一的一条路。
此时突然想起很久以前与闺蜜的一次对话。那天相聚我与闺蜜谈起一位老师感叹那位老师这二三年内的变化和成就。 闺蜜说如果一个人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付出与执着也会有同样的成就和变化。
No.2
有时候不必对孩子说出所有真相
一开始读到这个观点时我有点惊讶。过去的受训经验里一直强调家庭中的秘密可能会导致成员(往往更可能是孩子)替这个家庭“生病”所以都会鼓励家长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把真相告诉孩子。但读了卢弗教授的案例赞同在某些情形下还是不告诉孩子真相更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十五岁的女孩从学校偷偷溜出去玩 晚上回学校时已经没有公车了 只能打的但是口袋里没有钱可以支付出租车费。 出租车司机答应女孩把女孩送回学校但在路上强奸了女孩。女孩回到学校不敢跟老师说更不敢告诉父母 内心屈辱又害怕。后来女孩发现自己怀孕了。几个月后女孩被转到另一所学校并生下一个男孩。女孩并没有放弃学业反而努力学习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孩子懂事后经常问妈妈 “爸爸去哪儿了?”妈妈给男孩编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故事里说一个年轻的女孩有一天在某个城市邂逅了一个年轻英俊的离家出走的男孩二人一见钟情相爱了但是几个月后男孩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女孩男孩不知道女孩已经怀孕了。男孩走后女孩决定为了这份美好的爱情生下这个孩子。
2/4
本文来源 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正如卢弗教授所说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哪怕已经长大的青年如果这位妈妈告诉孩子真相孩子很难接受。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妈妈?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呢?孩子无法理解和接受这样的现实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有一个对父母理想化的过程。在孩子的心目中有个很厉害的父亲有个很好的母亲。
卢弗教授说 “我并不鼓励家长什么都瞒着孩子也许要家长注意一件事是有益处的假话有时能让人虚构出传奇的故事而传奇的故事可以开创人富有诗意的能力 以支撑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幻想并不是事实但它是必要的。 ”
并非所有的真相都适合讲出来谎言或者说掩盖事实真相对于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还是有利的。
想起了我的外婆外婆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愿外婆身体好起来愿奇迹发生。
每个人的一生就好像一部电影而他们就是那部电影里的主角。有时候他们会以为自己也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但是可能他们只是一个配角只有一个镜头更说不定他们的片段早就被人剪掉了 自己居然还不知道。
——《如果爱》
No.3
我是全法国最出色的面包师
这是卢弗教授的另一个案例。 同样印象深刻。
3/4
本文来源 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一个男孩家境优渥从小就显示出很聪明但就是不爱读书爱捣蛋。家长找到卢弗教授孩子在卢弗教授这里接受了三年心理治疗没有丝毫改变。于是将孩子转入寄宿学校依然没有任何改变而且还开始吸毒。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卢弗教授坐在一辆出租车里 出租车因等候红灯停下来。路旁有一家面包店。此时面包店里走出来一个英俊的青年。青年看到了车内的卢弗教授于是过去让司机等一会儿先不要开走。青年很快从店里拿出一块面包放在车上对着卢弗教授喊道 “我现在是全法国最出色的面包师。 ”
卢弗教授感慨地说 “他应该把面包砸在我的脸上。 ”
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并不是一个孩子成才的唯一一条路。当家长和治疗师都以激励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习惯和行为作为治疗目标时可能离孩子真正想成为的自己越来越远。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