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本科生科研实践项目指南(2020年)

河南网通测速  时间:2021-05-17  阅读:()
,"科研项目概况"本科生科研实践项目概况"校外项目(是校外项目时填写)",,,,"序号","名称","是否文科科研项目(指我校社会科学研究院负责的项目)","类别","负责人","批准号","依托单位","批准年度","科研项目简介(300字以内)","科研导师姓名","工号","依托学院","邮箱","电话","研究题目","研究内容与要求(300以内字数)","预期达到的成效((200以内字数)","成果形式","学生团队要求","研究年限","是否校外项目","校外导师工号","校外导师姓名","校外导师所在单位","校外导师邮箱","校外导师电话""1","信息时代网络犯罪立法理念与模式转型研究","否","国家社科基金","高艳东","18BFX100","浙江大学","2018","用信息时代的技术思维应对网络犯罪.
德日刑法是为了解决传统犯罪而建立的,随着信息、数据和智能成为人类发展的向导,传统刑法理论的适用空间将越来越少,如果恪守工业时代的德日刑法理论,既解决不了中国独有的新型网络犯罪,也会葬送中国刑法学创新的历史机遇.
各国都有网络犯罪,但中国千奇百怪、花样百出的网络犯罪,奠定了理论创新的犯罪学基础.
今天,中国刑法必须开创出新理论,独自解决信息时代的犯罪问题.
","高艳东","0007396","光华法学院","yandonggao@126.
com",,"数据使用中的企业责任","中外对信息科技企业的法律责任处理差异:Facebook,民营企业这方面更应该关注商誉,而非刑法,而且美国的个人信息法案非常完善的情况下.
美国同类型行业比如我们这类行业,在国外的实践操作和法律应用,比如Threatmetrix(艾奎法克斯).
","法律定义跟不上数字经济发展,而数字经济发展是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去界定数据行业的应用与法律责任,其中可以更多引用众多案例,比如电子商务法和淘宝,比如滴滴专车,比如拼多多.
既有过去和现在未来的对比,还要有横向的中外对比.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计算机或信息或软件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地方金融监管权研究","是","司法部课题","黄韬","18SFB3041","浙江大学","2018","本项课题力图针对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关注到当下金融风险治理的现实法治需求,并结合我国转型时期的政治与法律结构的特殊性从而在理论层面上探索如何有效地优化地方金融监管权力的配置,以把我国金融监管领域中的央地关系纳入国家法治建设的总体框架中去.
","黄韬","0018067","光华法学院","huangtao@zju.
edu.
cn",,"地方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考察我国现有的地方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发展趋势,从实证的角度阐释和说明地方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发挥以及存在的各种现实制约因素","(1)系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制发展脉络和规律特点;(2)对当下我国各地的地方金融监管实践及立法活动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剖析其中的制度性问题及其成因.
","研究报告","2-3人,法学或其他社科类专业","1年","否",,,,,"3","政府数据的权益配置与利用保障研究","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郑春燕","19BFX027","浙江大学","2018","本课题着重关注数据法治领域中政府数据的法律问题研究,将在反思实践、比较各国、提炼理论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的政府数据权益配置、保障与利用体系.
通过动态的数据权益配置与数据经营者义务设定、兼融共生的政府监管与企业自我规制,架构起具备中国特色的政府数据权益保障与治理体系.
研究的框架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开放与利用的保障机制;二是政府数据权益保障的基础议题与具体制度;三是政府数据治理体系的基本架构及风险防范.
重难点在于政府数据保护与利用间的衡平、分类分级数据的多元权益配置体系、政府监管和企业自治的协同治理机制等.
本课题将以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机理为基础,对学界一直存在的相关争论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并在实践应用方面与服务政策方面有所贡献.
","郑春燕","0010132","光华法学院","boxzheng@zju.
edu.
cn/boxzheng@hotmail.
com",,"大数据时代"欠薪"信用惩戒机制研究","本项目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调研欠薪问题的高发领域和典型情况,探寻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根本原因,并这针对欠薪问题的现有救济手段进行梳理,对比其他治理手段总结政府信用工具的优劣和预期效果,对政府信用工具规制欠薪问题展开可行性分析.
在此的基础上,项目将以信用工具对"欠薪"问题的规制机制为研究重点.
由于政府信用工具是包含采信、评信、享信和用信等多个阶段在内的"制度整体",实质是一种复合型行政活动方式.
对政府信用工具进行阶段性构造分析,理清其各阶段法律属性的关键性环节.
对于,本项目拟以行政过程论对政府信用工具分阶段研究.
对重点问题详细探讨,以期达到兼总条贯、点面结合的效果.
","一、预期成果(1)若干选题相关论文、报告(2)拟与挑战杯等学科竞赛关联(3)拟制作推广成果《农民工权利教济手册》(4)拟制作推广成果《地方政府操作指南》二、预期效益(1)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升政府治理水平;(2)缓解相关领城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性;(3)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学术积累,推动建设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论文、调研报告、《农民工权利救济手册》、《地方政府操作指南》","3人","1年(学校规定)","否",,,,,"4","硅基稀土掺杂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李东升","2018YFB2200102","浙江大学","2019","实现稳定可靠的硅基微纳光源是硅基光电集成技术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目标.
然而,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无论在发光效率还是波段都无法满足光通讯体系的要求.
拟通过阳、阴离子掺杂或共掺调控稀土掺杂薄膜晶格场,以及稀土敏化发光中心增加稀土离子激发截面,提升其发光效率,研制出硅基稀土电致发光器件.
","李东升","000201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mselds@zju.
edu.
cn","87953180","非金刚石相硅材料制备","通过动力学控制的方法合成具有非金刚石相的硅纳米线或量子点,透射电镜单分析方法,辅以光致发光光谱,对其进行结构和光学性能表征,获得新型硅基近红外光源材料,并研究其相形成机理和可控制备工艺.
","(1)获得非金刚石相可控制备工艺;(2)获得其晶体结构和光谱对应关系;(3)金刚石相到非金刚石相转变的机理和机制.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材料科学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5","Ca3Ti2O7基陶瓷的杂化非本征铁电性及其调控","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刘小强","51772266","浙江大学","2017","杂化非本征铁电性是指在具有钙钛矿结构单元的金属氧化物中由氧八面体面内旋转和面外倾侧耦合而诱导出的二阶铁电序,它有望在强磁电耦合多铁性材料中获得重要应用,并将极大地拓展铁电体物理学的内涵和外延.
因此,本项目拟着眼于Ca3Ti2O7基陶瓷的杂化非本征铁电性,通过原位结构分析手段研究其相变历程,确定其铁电相变机制;在分析其电学性能随温度变化规律,比较其与传统非本征铁电性的异同,揭示该铁电相变的物理本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成分裁剪调控平均许容因子及许容因子之差,实现Ca3Ti2O7基陶瓷铁电性能的优化与有效调控.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望揭示杂化非本征铁电性的物理本质,并为Ca3Ti2O7基陶瓷杂化非本征铁电体的应用奠定基础.
","刘小强","000342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xqliu@zju.
edu.
cn","87951410","Ca3Ti2O7基陶瓷的杂化非本征铁电性的调控","针对杂化非本征铁电体的矫顽场较高和铁电极化较低的问题,通过成分裁剪调控两层钙钛矿的平均许容因子及许容因子之差,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可望实现Ca3Ti2O7基陶瓷铁电性能优化与有效调控,获得具有较低矫顽场和较高铁电极化协调的杂化非本征铁电体.
","(1)掌握许容因子对Ca3Ti2O7基陶瓷的铁电性能影响规律;(2)探索出优化和调控Ca3Ti2O7基陶瓷杂化非本征铁电性的有效途径;(3)实现Ca3Ti2O7基陶瓷较低矫顽场与较大铁电极化的协调.
","论文","1-2人,材料学院","1年(学校规定)","否",,,,,"6","火箭发动机用铜合金设计与制造","否","科技部重点研究计划子任务","刘嘉斌","2017YFB1200802","浙江大学","2017","重型火箭是人类探索太空、载人航天活动的唯一载体,随着SpaceX火箭回收技术的成熟,高性能高可靠性重复使用火箭成为主流技术方向.
作为重型火箭的硬核--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用铜合金材料必须具有高热导率、高温强度、抗蠕变和耐低周疲劳四大特性.
因此,本课题针对重型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用铜合金开展材料成分设计和激光增材制备工艺探索,为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添砖加瓦.
","刘嘉斌","001075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liujiabin@zju.
edu.
cn",,"火箭发动机用铜合金设计与制造","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从火箭发动机铜合金服役要求出发,通过合金相图进行材料成分设计,研究合金元素对铜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探索激光增材制造的具体工艺参数,研究制备工艺对样品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高强高导耐疲劳的火箭用铜合金.
","(1)获得典型元素对铜合金组织性能影响规律;(2)建立高质量铜合金样品的激光增材制造工艺;(3)获得高强高导耐疲劳铜合金.
","实物、技术报告、专利","3人,欢迎材料、机械专业同学申请","1年(学校规定)","否",,,,,"7","硅基发光基础理论及器件关键技术","否","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杨德仁","2018YFB2200100","浙江大学","2019","将现有成熟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结合,实现硅基光电集成(硅基光电子),充分发挥硅基微电子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高密度集成、价格低廉以及光电子的高传输速率、抗干扰性好和低功耗的优势,已成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将会给信息科学与技术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而硅基光源则是硅基光电子领域亟待突破的重点及难点.
因此,本项目拟探索硅基光源高效发光途径,实现硅基近红外电致发光器件;解决锗锡、硅衬底上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高质量外延生长难题,实现硅基激光器.
","方彦俊","001800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jkfang@zju.
edu.
cn",,"硅基钙钛矿近红外发光器件的研究","拟通过掺杂及组分调控等手段,调节钙钛矿材料的能带结构或引入低能辐射复合中心,实现薄膜的近红外发光;通过薄膜的结构、组分、形貌以及稳瞬态发光特性及载流子动力学的表征,研究薄膜的发光机理及构效关系,并以此为基础优化薄膜发光效率;进一步地,将钙钛矿发光薄膜与硅基底异质集成,通过界面修饰等手段调控载流子注入势垒,实现载流子的平衡注入及高效复合,从而提升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
","(1)通过掺杂及组分调控等手段实现钙钛矿薄膜的近红外高效发光;(2)明晰钙钛矿薄膜的近红外发光机理及构效关系;(3)实现钙钛矿薄膜的硅基集成,通过界面工程等手段提升器件电致发光效率.
","论文","2-3人,其中至少1人为材料科学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8","核壳结构高储能密度复合电介质陶瓷的性能调控及内在机理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吴勇军","LZ17E020003","浙江大学","2017","高储能密度电介质材料是储能电容器的关键材料,在脉冲源和能量回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提高电介质材料的储能密度是当前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本项目选取具有良好电学性能、室温为线性电介质、环境友好的钛酸锶钡(Ba1-xSrxTiO3)基复合电介质为研究对象.
通过湿化学法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分别制备SiO2、Al2O3、MgO包覆钛酸锶钡的核壳结构复合电介质粉末.
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晶粒尺寸和形貌可控的致密复合电介质,系统研究核壳结构、晶粒尺寸和形貌、气孔率、组织均匀性对储能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成分和微观组织的设计提高钛酸锶钡基复合电介质材料的储能密度.
","吴勇军","000510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yongjunwu@zju.
edu.
cn",,"湿化学法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核壳结构钛酸锶钡基储能陶瓷","利用湿化学法分别制备不同壳层厚度的Al2O3和MgO包覆钛酸锶钡陶瓷粉末;通过XRD、SEM、TEM等测试手段确定核壳结构纳米粉末的相组成和形貌;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低温快速烧结的优点结合后续再氧化热处理获得致密的钛酸锶钡基复合陶瓷;利用阻抗分析仪在宽频宽温范围内对材料的介电性能进行评价;利用铁电性能分析系统和十万伏交直流击穿场强测试仪对材料的储能特性进行评价.
","(1)熟练掌握核壳结构钛酸锶钡基陶瓷的可控制备工艺;(2)系统地分析不同的微观组织(气孔率、晶粒的大小和形貌、组织均匀性)对材料储能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的制备手段来改变微观组织,进而调控材料的储能性能,掌握其变化规律.
","论文","1~3人,其中至少1人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9","极化调控的有机无机复合传感材料及其声表面波器件","否","NSFC-浙江两化融合联合基金","吴勇军","U1909212","浙江大学","2020","智能制造领域对运动部件的复杂环境在线长期监测有着迫切需求.
柔性声表面波(SAW)无线无源传感器是该领域传感监测的核心技术和重点突破方向.
以PVDF、PVTF为代表的压电高高分子材料在柔性SAW器件中极具应用潜力,然而这类材料对于剪切波的传递却存在较大损耗,导致器件损耗增大,无法满足监测需求.
针对这一难题,本项目提出以单晶、单畴钛酸铅铁电纳米片与衬底协同作用调控PVTF高度取向生长、结晶度与极化方向的新思路,系统研究阐明其生长与微结构调控的机制,探索出一条获取高性能无线无源柔性传感材料的可控制备技术,获得适用于SAW器件的低损耗、高介电常数与高机电耦合系数的柔性压电薄膜.
","吴勇军","000510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yongjunwu@zju.
edu.
cn",,"PVTF基压电薄膜的可控制备与性能调控","研究不同PTO纳米片浓度、厚度尺寸和衬底结构对PVTF压电薄膜中β相形成温度、结晶度与薄膜取向的影响,系统研究这些条件对薄膜晶体取向、晶粒大小、晶界密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探索调控PVTF薄膜微结构的有效方案和途径;研究铁电极化与衬底的协同作用下PVTF薄膜的成核-生长动力学的影响规律,深入探讨PTO纳米片铁电极化在诱导PVTF分子链中偶极矩的转动取向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与可能路径,获得一批晶粒尺寸、晶界密度可调、高度取向的PVTF薄膜材料.
","(1)阐明PTO纳米片诱导取向的PVTF薄膜铁电极化与衬底协同作用下PVTF薄膜取向生长与微结构调控的微观机制;(2)探索出一条获取高性能无线无源柔性传感材料的可控制备技术.
","论文","1~3人,其中至少1人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0","双层核壳结构钛酸锶钡基储能陶瓷的制备、性能调控及相场模拟","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黄玉辉","51802280","浙江大学","2019","开发高储能密度的电介质材料是推动脉冲功率系统小型化和轻量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项目选取介电常数高、介电损耗小且环境友好的钛酸锶钡(BST)基陶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湿化学法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并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BST@A@B(A=TiO2,ZrO2;B=SiO2,Al2O3,MgO)双层包覆核壳结构复相陶瓷.
阐明中间层(TiO2或ZrO2)在性能调控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实现BST基复相陶瓷介电强度和储能密度的显著提高.
此外,基于电-热-机械三者耦合的静电击穿相场模型,对复相陶瓷的击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其内部局域电场分布和空间电荷分布,揭示核壳结构的界面效应和储能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高储能密度复相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黄玉辉","061732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huangyuhui@zju.
edu.
cn",,"双层核壳结构钛酸锶钡基储能陶瓷的制备与性能调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ST纳米粉末并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对BST粉末进行表面修饰;液相法制备BST@A@B(A=TiO2;B=SiO2,Al2O3,MgO)双层包覆纳米粉末;放电等离子烧结结合后续再氧化热处理制备BST@A@B双层包覆复相陶瓷;利用阻抗分析仪在宽频宽温范围内对材料的介电性能进行评价;利用铁电性能分析系统和十万伏交直流击穿场强测试仪对材料的储能特性进行评价.
","(1)掌握均匀包覆的具有双层核壳结构钛酸锶钡基纳米粉末及陶瓷的可控制备技术;(2)阐明TiO2中间层在性能调控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论文","1~3人,其中至少1人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1","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多元结构、缺陷、畴界及层间耦合的显微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传洪","51761165024","浙江大学","2018","本项目的主要是通过国际合作,与港大物理系MaohaiXie小组合作,以分子束外延制备的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为对象,联合球差校正电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对该体系的多元结构、缺陷、晶界及层间耦合开展系统研究,揭示相关的物理.
","金传洪","001014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chhjin@zju.
edu.
cn",,"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晶界研究","内容:系统归纳、总结二维材料的晶界理论和实验进展,重点是二元体系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晶界,期望理清二元乃至多元、从理想双晶到多分叉多晶等对应的晶界构型及相关理论.
要求:材科基础课中位错和晶界部分掌握的较好,对相关内容有兴趣,有很好的独立性、自我学习和沟通能力.
","(1)获得杭州发生重污染时大气PM2.
5及其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2)给出重污染条件下气溶胶单颗粒的形貌、混合状态、粒径分布和化学元素组成等物理化学特性;(3)根据重污染期间气溶胶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气象条件,阐明杭州重污染的形成机制.
","论文","2-3人","1年(学校规定)","否",,,,,"12","金属液体结构与性能","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蒋建中","U1832203","浙江大学","2018","金属液体是国际的热点课题,本项目拟将采用先进同步辐射实验技术与先进的理论计算模拟方法相结合的思路,系统地研究金属液体的径向分布函数、原子三维结构排列和不同成分金属液体原子构型行为的差异,了解金属液体中原子构型随温度演变的规律,揭示在金属液体中发生液-液相变的本质.
","蒋建中","000301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jiangjz@zju.
edu.
cn",,"金属液体结构与性能","本项目拟将采用先进同步辐射实验技术与先进的理论计算模拟方法相结合的思路,系统地研究金属液体的径向分布函数、原子三维结构排列和不同成分金属液体原子构型行为的差异,了解金属液体中原子构型随温度演变的规律,揭示在金属液体中发生液-液相变的本质.
","了解金属液体中原子构型随温度演变的规律,揭示在金属液体中发生液-液相变的本质.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材料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3","单相室温磁电耦合新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调控","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陈湘明","51790493","浙江大学","2018","项目基于钙钛矿、钨青铜等相关体系的对称性、DM相互作用、氧八面体倾转以及畴结构的调控,系统研究强磁电耦合单相多铁性材料的物理内涵、材料设计原理、制备科学以及性能控制,结合对磁电耦合新机制的深入物理理解、发展出几种具有大铁电极化与强磁电耦合效应的单相室温多铁性材料.
","朱晓莉","001076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xiaolizi0618@zju.
edu.
cn","0571-87951410","充满型钨青铜铁电陶瓷的调制结构与性能调控","通过成分剪裁设计材料体系,采用标准固相反应法制备充满型钨青铜铁电陶瓷.
利用结构分析方法(XRD,TEM等)确定不同铁电行为的陶瓷晶体结构演化,利用介电铁电测试方法(介电性能测试,P-E回线测试,PFM观察铁电畴结构等)评价铁电陶瓷的相关物理性能,掌握铁电陶瓷正常铁电-亚铁电-弛豫铁电性的演化规律与调控原理.
","(1)揭示公度/非公度调制结构及其转变对铁电相变、铁电畴结构以及宏观铁电性能的影响规律(2)通过成分剪裁实现不同的调制结构,进而掌握在充满型钨青铜铁电陶瓷中正常铁电-亚铁电-弛豫铁电性的演化规律与调控原理,","论文","2人,最好为材料学院相关专业","3年(学校规定)","否",,,,,"14","具有光热效应和异相催化性能的二维硅复合材料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孙威","51902287","浙江大学","2020","纳米硅是硅材料发展的前沿方向.
将其进一步利用于能源催化中,是硅材料科学的突破.
研究组在纳米硅及二维硅催化二氧化碳转化方向于NatureComm,NatureCatalysis等发表了一系列先驱性论文,如今将进一步研究具有强烈光响应的金属与纳米硅的界面和空间作用,从而影响CO2还原或CO转化的催化反应性能、稳定性、选择性.
","孙威","001903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sunnyway423@zju.
edu.
cn",,"纳米金-纳米硅新颖复合结构催化剂","利用纳米硅的空间化学和表面化学,设计原位纳米金粒子形成新颖复合结构.
利用透射电镜和多种纳米材料分析方法,辅以光学表征,获取新结构的形貌和界面形态.
利用光热催化装置及常规光催化装置研究其反应活性、稳定性、选择性与结构的对应关系.
","(1)构筑Au-Si二维、三维复合结构;(2)给出金颗粒的形貌、与Si的复合状态、粒径分布和化学含量等;(3)探究根据其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和吸光性,阐明催化剂结构对于CO2还原、有机物氧化等范例催化反应的影响机制.
","论文","1-2人材料、化学、化工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5","玻璃等材料的表面改性新技术开发","否","企业重大","刘涌",,"浙江大学","2016","玻璃等无机硅酸盐材料在建筑、信息、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题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为驱动,围绕玻璃表面改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着手开发一系列疏水、疏油、抑菌、抗静电、抗磨等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涂层材料和配套工艺设备.
","刘涌","000646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liuyong.
mse@zju.
edu.
cn","0587-87951842","硅基疏水抑菌涂层的设计、制备与理化特性研究","在溶胶-凝胶框架下,以硅烷偶联剂、硅氧基化合物单体等为原料,工艺、组成对玻璃表面硅基涂层形貌、厚度,以及水接触角、滚动角、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
","(1)建立针对复杂组分的优化设计策略;(2)阐明硅基涂层工艺、组成与其理化性能的内在联系;(3)获得初步能够商品化的硅基涂层原料和工艺","专利","2~3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否",,,,,"16","玻璃精益熔制与产品性能精确调控的基础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联合项目","韩高荣","U1809217","浙江大学","2019","本项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契机,借助理论研究、计算机仿真、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从玻璃熔制理论、玻璃微观结构等基础问题入手,开展玻璃组成-结构-性能的基础研究.
相关工作结合传统材料研究手段和先进信息技术,对促进玻璃行业技术发展,实现玻璃制造走智能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刘涌","000646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liuyong.
mse@zju.
edu.
cn","0587-87951842","多场耦合条件下玻璃液流的数值工程仿真与定量评价","建立全氧燃气玻璃熔窑多相多场耦合的三维数值模型,深入研究空气助燃、全氧燃烧、电助熔、鼓泡、搅拌等加热与辅助技术对玻璃熔窑温度场、流动场的影响规律,揭示玻璃液流在热力、熔窑结构、辅助手段作用下的流动状态","(1)建立玻璃熔窑多相多场三维数值模型;(2)阐明多辅助条件下玻璃液流的循环机制;(3)构建玻璃液质量评价的定量标准","论文","2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否",,,,,"17","动力电池用单晶NCM6系正极材料前驱体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否","企业横向课题","谢健","2018-KYY-509107-0002","浙江大学","2019","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高镍正极材料已是必然趋势,但目前高镍材料的循环寿命不理想.
针对此问题,本项目提出制备单晶高镍材料,利用单晶材料的稳定性,提高高镍材料的循环寿命,并结合电解液的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单晶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特别是在高电压下的循环寿命.
","谢健","000905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xiejian1977@zju.
edu.
cn","0571-87952181","单晶NCM622材料的优化制备及配套电解液研发","研究制备条件(温度、时间、升降温速率等)对NCM622晶体结晶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NCM622形貌和微结构对电化学性能(倍率、循环寿命等)的影响机制;研究电解液成分对单晶材料循环寿命、特别是在高电压下循环寿命的作用机制.
","(1)获得优化的单晶NCM622制备工艺,得到尺寸合理、分布均匀的单晶材料;(2)获得优化的适合单晶NCM622的电解液配方;(3)获得性能优异的单晶NCM622材料.
","论文或发明专利","2-3人","1年(学校规定)","否",,,,,"18","金属二次电池负极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姜银珠","51722105","浙江大学","2017","本研究以钠离子电池"转化-合金化型"负极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钠离子嵌入/脱出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探讨晶体结构参数、结晶度等对电极反应活性和可逆性的影响.
研究充放电过程中材料成分、结构的变化规律,阐明储放钠机理和充放电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变机制,探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材料体系的选择、制备方法的调控、复合等手段的应用,制备出具有不同成分、微观结构、复合状态的电极材料,结合上述研究,探讨电极体系内电子/离子输运和反应过程,开发高性能负极材料体系和制备方法.
","姜银珠","001003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yzjiang@zju.
edu.
cn","0571-87953978","金属二次电池负极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以钠离子电池"转化-合金化型"负极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钠离子嵌入/脱出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探讨晶体结构参数、结晶度等对电极反应活性和可逆性的影响.
研究充放电过程中材料成分、结构的变化规律,阐明储放钠机理和充放电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变机制,探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阐明储放钠机理和微结构演变机制,结合电化学性能测试,探讨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索制备技术、材料体系、复合等手段对电极微结构、电子传输、离子扩散等的影响,掌握提升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通过以上研究,阐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充放电微观机制,开发具有高容量、长循环寿命和大倍率特性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推动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基础.
","论文","3人,材料、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学生","1年(学校规定)","否",,,,,"19","储能电池用凝胶电解质研制","否","探索性预研","谷长栋",,,,"针对目前市场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高容量的重大需求,研发环境友好、离子液体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的凝胶电解质材料体系.
优化离子胶的组成、结构、成膜工艺,寻求提升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的有效技术途径,为锂电池电解质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谷长栋","000905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cdgu@zju.
edu.
cn",,"离子胶的制备及电化学表征","利用蚕丝蛋白与室温离子液体复合的方法,制备蚕丝蛋白离子胶,研究离子胶的可控制备,揭示离子胶的力学、离子导电性能,探索离子胶作为锂电池的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
","(1)获得蚕丝蛋白离子胶的可控制备工艺;(2)阐明离子胶的力学性能和离子导电特性;(3)评价离子胶在锂电池中应用的可行性.
","论文","1-2人","1年(学校规定)","否",,,,,"20","柔性基板材料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吕建国","2017YFB0404703","浙江大学","2017","随着能源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目前国内外的热点研究方向.
本课题针对可穿戴产品的应用前景,开展柔性电子器件的研究,包括柔性产能、储能、用能等相关材料和器件,拟开发出高性能的关键材料,设计集成化的自驱动系统,制备出可实用化的柔性电子器件,实现可穿戴的实际应用.
本项目将提供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开创新型能源和信息电子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吕建国","000743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lujianguo@zju.
edu.
cn","0571-87952187","可穿戴柔性电子关键材料和自驱动器件","针对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前景,开展关键材料和器件的研究.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太阳能电池(产能),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储能),发光二极管、探测器和薄膜晶体管(用能)等关键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测试材料性能,分析器件特性.
研制出集产能、储能、用能于一体的自驱动柔性电子器件,实现可集成化的系统,评估器件系统的综合性能.
","(1)分三组开展工作,分别研究柔性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电池、探测器/TFT等关键材料,制备出相应的电子器件;(2)测试获得材料性能和器件特性,分析其内部机理;(3)研制出集产能、储能、用能于一体的自驱动柔性电子器件,评估集成系统的特性和耐候性.
","论文;专利","3人,其中至少2人为材料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1","基于笼形微球增强吸收和铝基包覆抑制猝灭的激光照明玻璃陶瓷","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乔旭升","51872255","浙江大学","2018","目前,激光照明(LD)被认为是代替LED实现大功率通用照明的有效途径,而实现大功率LD照明的关键在于发展一类可以将LD激光高效转换为宽谱补色光、且具有高热负载能力的荧光材料.
因此,本课题拟采用具有笼形结构的YAG:Ce3+和YAG:Mn4+荧光微球和低熔点玻璃,通过烧结方法研制一类均匀分散且荧光功能相保存完好的新型激光照明用荧光玻璃陶瓷.
","乔旭升","000723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qiaoxus@zju.
edu.
cn",,"基于笼形微球增强吸收和铝基包覆抑制猝灭的激光照明玻璃陶瓷","(1)选择硼硅酸盐低熔点玻璃体系,研究化学组成的变化对玻璃化温度、软化点、玻璃形成能力、玻璃网络结构、玻璃化学稳定性和折射率的影响规律,优化玻璃配方.
(2)采用快速溶胶-凝胶法和高温热处理制备具有笼型结构的黄色YAG:Ce3+和红色YAG:Mn4+荧光微球,研究其发光动力学,获得组成-结构-光谱学性能的关联规律,获得最佳的激光诱导荧光性能.
(3)在研究内容(2)的基础上,制备Al2O3包覆的笼型结构的黄色YAG:Ce3+和红色YAG:Mn4+荧光微球,研究包覆层对内部笼型结构颗粒的光谱学性能的影响.
(4)采用低熔点玻璃、YAG:Ce3+@Al2O3和YAG:Mn4+@Al2O3笼型微球经热压烧结工艺制备荧光玻璃陶瓷,研究玻璃陶瓷的发光动力学.
","(1)研制出氧化铝包覆的黄色YAG:Ce3+和红色YAG:Mn4+笼型荧光微球,使二者在相同的蓝光波段具有强的吸收、低的散射损失、高的发光效率和高的激光饱和功率,以及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2)研制出一类软化温度低的低熔点玻璃,使其具有和荧光微球相近的热膨胀系数和折射率,且在软化点不与荧光粉发生反应;(3)获得一类均匀含有黄色YAG:Ce3+和红色YAG:Mn4+笼型荧光微球的荧光玻璃陶瓷,使其在蓝光LD激发下具有强吸收、低散射、高发光效率和高饱和功率,以及具有良好化学稳定性和高热导率.
","论文","3人","1年(学校规定)","否",,,,,"22","高密度光存储的掺银纳米团簇磷酸盐玻璃","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乔旭升","51672243","浙江大学","2016","从2000年开始,全球产生的年数据总量每两年就会翻倍,信息的储存显得尤为突出.
多维度光存储利用存储介质对光的不同参数的选择性响应,从而在多个复用维度上记录数字信息使得容量提高.
银团簇发出的荧光强度比染料等荧光分子发出的荧光强度高得多,它的量子产率非常高,在掺银团簇的光致变色磷酸盐玻璃中,发射可以从黄色调到红色,荧光时间衰减约为几纳秒使得允许读取速度高达500MHz.
掺银团簇的磷酸盐玻璃非常适合作为光存储材料,但是其的分子荧光机理以及配位环境对分子荧光的影响调控规律尚不明确.
因此,本课题针对高密度三维存储的问题,通过DFT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研究荧光银量子团簇的分子荧光机理以及配位环境对分子荧光的影响调控规律.
","乔旭升","000723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qiaoxus@zju.
edu.
cn",,"高密度光存储的掺银纳米团簇磷酸盐玻璃","通过DFT模拟银量子团簇[Agm]n+在磷酸盐玻璃中不同配位环境的吸收,态密度,分子轨道和能级等.
结合模拟结果设计一系列银离子掺杂玻璃实验方案,进行结构分析与发光性能分析.
模拟与实验结合解决银量子团簇的发光机理问题,得到银量子团簇大小以及配位环境对分子荧光的调控规律.
","(1)解决荧光银量子团簇的分子荧光机理;(2)总结出银量子配位环境对分子荧光的影响调控规律;(3)合成出高密度光存储的掺银纳米团簇磷酸盐玻璃","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3","Sb2Se3基异质结复合结构的构建及光电性能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徐扬","51802299","中国计量大学(项目合作)","2019","薄膜太阳电池是当前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薄膜界面处杂质和缺陷过高引起的光生载流子猝灭问题一直阻碍其往规模化应用方向发展.
本项目拟设计一类基于硒化物玻璃陶瓷体系的CuMSe/Sb2Se3(M=Ge,Zn,Sb.
.
.
)无机体异质结互穿网络结构,利用异质结内建电场促进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解决光生载流子的界面复合问题,使其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
通过研究异质结复合结构的能带结构和载流子运输特性的关系,阐明无机体系体异质结复合结构对光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因素,为开发新型硒化物太阳能电池,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提供新的思路和应用途径.
","樊先平","008828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fanxp@zju.
edu.
cn",,"硒化物光电转换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采用熔融-淬火法制备硒化物玻璃,通过对硒化物玻璃进行可控热处理,使得材料中析出两种不同的硒化物晶体,并使两者相互结合形成异质结复合结构.
利用XRD、TEM、PEC等测试手段研究材料内部析晶结构的控制机理,掌握材料光电性能的变化规律.
","(1)获得硒化物光电转换材料;(2)给出玻璃陶瓷材料的内部结构、形貌和光电转换效率等物理化学特性;(3)根据硒化物光电转换材料的内部结构及性能,阐明异质结复合结构的构建机理及其对材料光电性能的影响.
","论文或结题报告","2人,其中至少1人为材料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4","Sb2Se4基异质结复合结构的构建及光电性能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徐扬","518023299","中国计量大学(项目合作)","2019","太阳能是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新能源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材料消耗少、易于集成、不断提升的效率和柔性便携等优点而广受欢迎.
近年来,Sb2Se3作为一种新兴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效率提升.
然而对于其元素掺杂和缺陷的作用研究较少,本课题基于第一型原理计算与高通量计算技术分析不同元素掺杂对Sb2Se3性能的影响,总结出不同元素掺杂的规律,为实验制备高性能薄膜太阳能电池提供理论支持.
","樊先平","008828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fanxp@zju.
edu.
cn",,"Sb2Se3薄膜太阳能电池掺杂性质第一性原理计算","利用MaterialStudio和VASP等软件进行Sb2Se3掺杂结构以及缺陷结构的建模,并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缺陷形成能,得到缺陷过渡级图.
同时根据最易形成的掺杂缺陷结构计算出Sb2Se3材料的能带结构等物理性质,分析不同元素掺杂的效果并总结出规律.
","(1)建立不同掺杂元素的Sb2Se3结构模型,并得到优化结构;(2)计算缺陷形成能,得到每种元素的缺陷过渡级图;(3)依据得到的缺陷过渡级图对一些易形成的缺陷进行研究,深入发掘材料的物理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趋势,总结不同元素掺杂对材料的影响规律.
","论文或结题报告","2人,其中至少2人为材料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5","技术变革与社会转型中的新闻业创新:理念、过程和社会影响——一项新闻民族志研究","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周睿鸣","18YJC860054","浙江大学","2018","本课题的核心问题是理解中国社会转型和传播技术变革过程中的新闻业创新.
通过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本课题将考察上述双重历史语境下中国新闻业创新理念的形成,关注它如何重构新闻生产过程,并评价它对公共生活的影响.
具体问题为:(1)从制度层面看,中国新闻业创新的理念是什么,如何形成并重构新闻业元话语;(2)新闻生产过程出现哪些改变,如何理解技术、权力、资本、公众和职业力量在新闻实践中结成的权力关系;(3)如何评价中国新闻业创新的后果,新闻业创新如何改变了以新闻实践观照公共生活的方式和图景.
","周睿鸣","0017070","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zhouruiming@zju.
edu.
cn",,"作为创新叙事模式的数据新闻:趋势与前瞻","将数据新闻看作新闻变迁过程中的创新叙事模式,对这一新闻风格在全球和中国的不同实践特征及其背靠的社会思想源流加以梳理,探寻中国数据新闻行业当前面临的现状、问题与挑战.
","(1)参与完成《中国数据新闻年度发展报告》撰写,通过传媒学院主办的中国数字新闻大会等多个渠道向公众介绍数据新闻行业发展状况,研判未来趋势.
(2)通过了解数据新闻行业当前状况,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优化互联网和社会治理准备行动方案.
(3)研讨新闻创新、数字技术与开源文化(open-sourceculture)之关系,从媒介社会学视角推进理论增量.
","论文或研究报告","3人,其中至少1人为传媒学院学生.
2017级、2018级学生优先.
修读过统计学课程或定量的传播/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学生优先.
","1年","否",,,,,"26","旅游文化传播学学科建设研究","否",,"陆建平",,"浙江大学",,"本研究旨在通过广泛调研,了解我国旅游文化传播的研究、出版和教育现状,提出启动建设旅游传播学学科,明确将旅游文化传播纳入培养方案的意义和目的,从理论构建、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法创新等维度全方位开拓,在相关高等、高职院校增设凸显文化传播的传播学系列课程,以培养具有文化传播意识的旅游业人才,在带动本国国民出国旅游领略异国文化的同时自觉而有效地践行中华文化传播使命,以自信的姿态、良好的形象、专业的知识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外国游客到我国旅游,帮助他们了解和认知真正的中国,以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陆建平","0095011","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lj6348@126.
com",,"我国旅游文化传播学学科建设研究","利用文案调研,了解以传播学视角开展的有关旅游与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全面调查了解我国与旅游与文化传播相关的出版物情况(包括教材和专著).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我国与旅游业人才培养挂钩的高职、高等院校有关旅游传播学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教法创新等情况,在对调研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旅游文化传播教育在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普及和发展程度,分析文化传播教育在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迫切作用,进而明确将旅游文化传播纳入培养方案的意义和目的,从理论教育和实践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在旅游学科体系中增设立足于传播学的相关课程,开发旅游文化传播教材,建设旅游文化传播课程体系.
","对以传播学视角开展的有关旅游与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了解我国与旅游与文化传播相关的出版物种类和总数;了解我国与旅游业人才培养挂钩的高职、高等院校有关旅游传播学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教法创新等情况;","论文","2-3人","1年(学校规定)","否",,,,,"27","环杭州湾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形成和消散控制因素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李卫军","L19D050001","浙江大学","2018","杭州位于长三角的中心区域,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杭州市冬季空气污染加重并多次出现重污染事件,严重影响杭州市民的日常生活.
因此,本课题拟针对大气污染形成及消散进行研究,拟通过理解城市区绿化如何影响空气质量特征,通过采集路边及住宅区、景区植物叶片,通过单颗粒手段观察不同植物叶片如何吸附颗粒物,那些颗粒物容易被去除等,从而为进一步为城市大气环境改善提供城市绿化规划方面的科学依据.
","李卫军","0016131","地球科学学院","liweijun@zju.
edu.
cn",,"杭州市植物叶片对大气气溶胶去除机制研究","采集不同季节不同植物叶片,在实验室利用透射电镜单颗粒分析方法,原位获取叶片表面气溶胶单颗粒的形貌、粒径、化学成分及混合状态等微观理化特性,阐明叶片表面结构如何吸附并去除大气颗粒物和那些类型的颗粒物容易被吸附.
","(1)不同大气污染条件下采集植物叶片并研究其表面附着的气溶胶单颗粒特征;(2)给出叶片气溶胶单颗粒的形貌、混合状态、粒径分布和化学元素组成等物理化学特性;(3)根据叶片表面特征、叶片数量特征,计算那些植物类型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有效,并作进一步评估","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地球科学学院有关专业","1年","否",,,,,"28","社交网大数据的地理位置语义关联与空间行为推测","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张丰","2017YFB0503604","浙江大学","2017","深度挖掘地理现象的时空模式,揭示地理要素互作用与协同机制,发现地理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实现地理大数据时空解析.
","张丰","0007304","地球科学学院","zfcarnation@zju.
edu.
cn","88273287","社交网大数据的地理位置语义关联与空间行为推测","通过集成数据挖掘与语义计算等先进手段,解决地理位置及空间关系的自动发现与匹配、位置语义多重感知与空间行为推测","基于社交大数据的地理位置信息的自动发现、提取、跟踪与匹配方法;位置语义关联与空间行为推测,研究位置上的活动、关联、交互、情感和特征等多重语义的大数据感知理论和方法,发现位置的深层知识,实现多重位置语义的深层信息感知,在此基础上研究位置语义关联、推理方法,支持基于位置语义的应用.
","论文","3人,有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背景","1年","否",,,,,"29","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地球动力学","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鲍学伟","41774045","浙江大学","2017","目前我国油气资源近一半以上依赖进口,而我国页岩气的预测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页岩油居世界第三位,如能安全有效开采可降低国家对外能源依赖度.
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府加大了对页岩油气资源的开采利用.
近年来,石油企业在四川盆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页岩气开采,产能有较大提高,但也可能导致该区地震活动性的增加,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
因此,分析工业活动对地震孕育的影响,研究诱发地震的产生条件、响应过程和震源物理参数,进而规避诱发地震风险迫在眉睫.
","鲍学伟","0016065","地球科学学院","xwbao@zju.
edu.
cn",,"油气开采诱发地震活动性研究","通过模板匹配进行地震识别,并进行地震重定位和震源机制和应力状态反演,分析孕震断层精细结构和发震过程.
此外,反演地震滑移量分布,应力降等震源物理参数.
","(1)获得四川盆地主要地震序列的详细地震目录,震源机制,发震断层的几何形态及区域应力场参数,探讨油气开采对地震活动的影响;(2)揭示主要诱发地震的滑移量,应力降等物理参数,探讨其与构造地震的异同.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地球科学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0","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有机质来源、转化及其地球化学意义探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何丁","41773098","浙江大学","2017","大江大河的筑坝拦截干扰了河流中有机质的传输、转化及沉积模式,对下游、河口以及近海地区碳的埋藏和循环转化产生重要影响,形成了"水库效应",是当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库区由于独特的水动力条件,水体有机质的转化、沉降过程十分复杂,是制约库区碳收支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项目以三峡库首区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大量观察资料和数据积累的基础上,采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的技术和手段,详细分析干支流水体可溶性有机质(DOM)、颗粒态有机质(POM)、以及库底沉积有机质(SOM)的分子组成、结构以及具有特定生源指示的生物标志物组成,探讨大坝截流下不同季节与水文特征下有机质的来源及其构成,并正确评估水体有机质在沉积过程中的降解机制及其控制因素.
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河流水库系统的碳收支平衡,完善陆地碳循环模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迫切的现实需求.
","何丁","0016066","地球科学学院","dinghe@zju.
edu.
cn",,"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有机质来源、转化及其地球化学意义探究","(1)三峡库首区水体以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研究①古老岩石有机质与现代有机质的识别研究②库首区原地生产力的贡献与评价研究③季节与水文特征变化对库区有机质来源的影响研究(2)三峡库首区有机质转化与沉积机制研究①库首区有机质降解培养实验研究②水柱剖面不同深度POM和DOM分子组成与结构演化研究③POM和DOM相互转化过程及其对有机质沉积的制约研究结合研究内容(1)和(2),再结合各项监测记录、人类活动和气候记录,进一步讨论库区有机碳循环与流域内气候、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变化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库区碳循环的影响.
","1)揭示三峡库首区干流与典型支流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及其动态变化与主要控制因素;2)系统剖析三峡库首区干流以及典型支流有机质转化和沉降的过程和机理.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三峡库区有机碳循环的研究,其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对于当今其它河流水库有机碳循环的研究也将具有启示作用.
","论文","2人,其中至少1人为地球科学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1","库布齐沙漠形成演变的动力过程及其机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杨小平","41672182","浙江大学","2016","库布齐沙漠,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缘、河套平原的黄河南岸,北面为阴山山脉狼山段.
总面积约1.
39万平方公里,流动沙丘约占61%,长400公里,宽50公里,沙丘高10~60米,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
初步研究显示库布齐沙漠形成于全新世,该区域的研究与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规划的重点研究对象"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领域"联系密切.
库布齐沙漠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朔方城,在汉唐两代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类活动.
清朝以前虽有流沙但并未形成沙漠,清朝末年起,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由草地景观向沙漠景观演变.
本项目拟综合运用环境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遥感、数值模拟、地球化学、历史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时期河流、湖泊和风力动力过程在库布齐沙漠的作用范围、强度,量化不同物源对库布齐沙漠沉积系统的贡献,探讨和重建库布齐沙漠各时期的气候与环境特征及人地关系.
","杨小平","0016089","地球科学学院","xpyang@zju.
edu.
cn","0571-88276228","自然与人类活动对中国北方沙漠变化的作用与影响-以库布齐沙漠为例","以库布齐沙漠为研究区域,以连续的遥感时间序列数据(如AVHRRNDVI,MODISNDVI,Landsat数据)为信息源,在3S技术和AW3D30DSM技术的支持下,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近三十年来沙漠面积、绿度、植被覆盖程度等沙漠化动态变化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分析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的沙漠化过程与机制.
特别关注当地人类活动影响,结合历史文献、近现代库布齐沙漠地区沙漠化治理,从地方统计资料中获取土地流向、耕地面积、牲畜数量、政策变化等人类活动相关数据,分析人类活动对于库布齐沙漠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
从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角度,揭示近现代库布齐沙漠景观格局演化过程,探讨和评价沙漠治理的方法和效益.
","1.
综述已有文献中论述分析的库布齐沙漠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2.
获得历史时期、近三十年来沙漠面积、绿度、植被覆盖程度等沙漠化动态变化数据;3.
从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角度,揭示近现代库布齐沙漠景观格局演化情况.
","论文","热爱科学研究、乐于钻研、已修过地理学的基础课程","1年(学校规定)","否",,,,,"32","中国沙漠变迁的地质记录与人类活动遗迹调查","否","科技部国家基础资源调查专项","杨小平","2017FY101001","浙江大学","2017","本项目综合采用地质学、地貌学、古气候学、地球化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我国沙漠及其毗邻地区典型沉积地层记录进行全面详细的科学考察和研究,确定不同沙漠环境的地质沉积记录、地质历史时期边界、内部古水文遗迹和水文环境等信息,获得一系列反映沙漠气候环境变化的数据和资料,以中国各个沙漠区的自然分布界限,按照典型的地质历史时期,全面展示沙漠地区环境以及边界带的变化.
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网络化、数字化的中国沙漠地质记录与·人类活动数据库和共享平台,服务于我国科研、教育和"一带一路"建设.
","杨小平","0016089","地球科学学院","xpyang@zju.
edu.
cn","0571-88276228","近30年来南疆塔里木盆地边缘沙漠化防治与绿洲发展变化研究","依托土壤湿度,降水,温度,风场、NDVI等公开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同时实地考察进行修正,探究现代沙漠景观变迁.
利用统计学方法做地理学解释,分析沙漠边缘植被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并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阐明沙区边缘绿洲动态变化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
","1)绘制近35年的塔里木盆地边缘植被动态变迁遥感影像图,对其变化有直观认识;2)收集该地区气候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风场等,构建气候变化模型;3)深入了解该地区防沙治沙工作,将人类活动纳入影响因素;4)阐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绿洲生态、植被动态的影响","论文","只限高年级学生申请,以此研究作为本科毕业设计(毕业论文)","1年(学校规定)","否",,,,,"33","配电网非理想负荷模拟及补偿装置研究开发","否","企业合作项目","邓焰","K18-510107-027","浙江大学","2018","随着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配网负荷呈现各种各样的非理想网侧特性,例如从电网抽取大量工频感性或容性无功电流、三相负载显著的不均衡、负荷输入功率因数差、谐波电流污染严重等等.
与此同时,用户对配电网供电质量又提出更高要求,例如电压/频率稳定度,电压总谐波失真度等等.
显然上述两个方面是互相矛盾的,这对配网运行设施提出了新要求.
本项目结合上述背景,向需求方提供了一种三相四线制的电能质量补偿装置,整机容量达到100kW,可以全容量提供感性、容性无功补偿,全容量提供5、7次谐波电流补偿,对11、13次谐波电流的补偿能力达到50%~70%认定容量,并且能够进行100%三相不平衡的补偿.
","邓焰","0000146","电气工程学院","dengyan@zju.
edu.
cn",,"模块化非主从式交流微网逆变器控制研究","微电网内部的微电源多釆用电力电子逆变器接口的分布式电源,针对这类逆变型微电源的控制方法有主从式控制以及非主从式.
显然从通信要求、可靠性等各方面都以非主从式更为合理.
本项目要求以50kW容量孤岛微网组网逆变模块为研究对象,进行其非主从式并网控制算法研究,使其具备多机并联运行、热插拔、自主稳定均流、具备黑启动能力、具备常规保护功能.
","采用对等控制原理,以储能以及光伏发电为对象,完成单机混合并网运行调试,满足各项基本指标要求.
","原理图、数控代码、原理样机、技术报告、论文等","2人左右,电类工科专业,学习成绩好,有深造意愿.
","1年(学校规定)","否",,,,,"34","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的大规模储能关键技术研究","否","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项目","董凌",,"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深圳前海益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9","青海省由于新能源发电与负荷增长不平衡,存在新能源消纳不足的问题.
储能是解决新能源发电和负荷用电时空不匹配的重要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以大规模储能电站为研究对象,进行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的大规模储能关键技术研究,提出利用共享储能电站规划及控制技术,开发适用于新能源共享储能的区块链交易规则及商业模式,形成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储能互动数据网络体系,最终研发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储能服务交易平台,为服务供应方与服务购买方提供直接交易渠道.
项目的实施将突破关键设备研制、系统开发、平台建设和工程应用的技术瓶颈,对指导青海储能规划,降低新能源弃电率,提高大型能源基地的并网能力和直流外送能力意义重大.
","林振智","0009676","电气工程学院","linzhenzhi@zju.
edu.
cn",,"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储能交易规则研究","1、基于区块链技术,考虑新能源电站、共享储能、调度中心等环节之间的信息与能量交互方式,研究具有配合能量调度、新能源电量交易等功能的共享储能交易方法;2、针对交易信息不透明、交易商业模式单一、清结算规则复杂等问题,研究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储能交易合约与协议,以保证新能源和储能的高效交易.
","(1)得到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储能交易方法;(2)给出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储能交易合约与协议.
","论文、研究报告","3人,其中至少1人为电气工程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5","高载重量无绳垂直提升系统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卢琴芬","LZ17E070001","浙江大学","2017","随着舰船向大型化发展,运载货物越来越重,货物的层间运输需要利用垂直提升设备来实现,因此高载重量垂直无绳提升系统的开发迫在眉睫,其采用直线电机驱动,初级作为长定子安装在整个提升范围内,短次级直接安装在桥厢上,由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桥厢上下运动,取消机房、钢丝绳与配重.
直线电机作为核心部件,需要具有高可靠性、轻量化、高效率等优点,也就是说需要尽可能提高推力密度,因此研究开发高推力密度的直线电机非常重要.
","卢琴芬","0099072","电气工程学院","luqinfen@zju.
edu.
cn",,"高推力密度直线电机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拓扑结构的永磁直线电机,揭示不同结构参数对推力密度的影响,寻找高推力密度的双边型动磁式结构类型.
通过结构优化,获得最优方案.
","(1)分析直线电机的结构类型,重点针对双边型永磁直线电机进行对比分析;(2)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双边型动永磁直线电机的性能;(3)优化电机结构,获得最优方案,制作小样机.
","论文","2人,2人均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6","偏远地区新一代能源供给系统示范研究","否","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重大横向)","年珩","K横20193052","浙江大学","2019","我国许多偏远地区远离大电网覆盖区域,电热供应短缺问题突出,落实"户户通电"工程投资成本极高.
因此,需要突破新能源供电和供热产业协同发展技术瓶颈,建设经济可靠的新一代电力热力综合能源供给系统,满足偏远地区用电供热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分别从系统设计、控制策略研究、装备研制以及工程建设规划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含:偏远地区电热综合能源供给关键技术及一体化装备研制、偏远地区热综合能源储存关键技术及一体化装备研制、偏远地区能源供给系统电热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及工程验证等.
","年珩","0005438","电气工程学院","nianheng@zju.
edu.
cn",,"偏远地区热电联供系统优化配置与协同控制策略研究","1.
根据热电联供系统设计方案分析系统各组成单元的工作特性,确定系统的容量配置的优化目标和评价指标,针对各评价指标确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建立优化配置目标函数,结合系统电热负荷数据进行优化配置求解;2.
分析系统电热负荷变化规律及所在地区典型气候环境,结合系统各组成单元特性,研究在不同供电供暖指标及不同环境场景下的系统协调运行控制策略.
","(1)建立热电联供系统优化配置模型,并通过求解计算得出系统各单元最佳容量配置;(2)提出热电联供系统协调运行控制策略,保证系统在光照、温度、负荷等因素波动时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电气工程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7","多项式逼近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中的应用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吴浩","51777184","浙江大学","2017","日益复杂、多变、不确定环境下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面对着众多不同因素对各种稳定性影响的问题.
大量的这些问题可统一描述为稳定性的参数问题,即研究稳定性状态和性能与各参数关系的问题.
对此类问题,现有研究方法较为零散,且不能很好地满足强非线性系统、大范围参数变化的研究需要.
鉴于此,本项目拟:1)聚焦于静态稳定、小扰动稳定和暂态稳定性中的参数问题,将普适的多项式逼近方法与电力系统计算技术相结合,发展全局高精度的实用多项式逼近方法和广义多项式混沌法;2)提出针对稳定状态与参数的关系、暂态轨迹与参数的关系、稳定极限与参数的关系、稳定域和安全域、随机稳定性等问题的多项式逼近分析方法.
","吴浩","0002426","电气工程学院","zjuwuhao@zju.
edu.
cn",,"多项式逼近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中的应用研究","针对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中的参数化代数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等数学形式,研究伽辽金法、配点法等多项式逼近方法,结合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特征,提出稳定性分析、稳定域计算、模型降维等应用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
","(1)掌握多项式函数逼近理论和方法;(2)掌握电力系统参数化问题的建模和分析方法;(3)解决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论文","3人,均为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精通计算方法,并掌握一门科学计算的编程语言","1年(学校规定)","否",,,,,"38","基于GaN器件的高效率高密度dc-dc变流方法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吴新科","LR18E070001","浙江大学","2018","GaN器件拥有远超Si器件的导通和开关性能,随着GaN器件逐渐商业化应用,基于GaN的高效率高密度变换技术能够突破传统硅器件变换技术的效率和功率密度瓶颈.
因此需要","吴新科","0007601","电气工程学院","wuxinke@zju.
edu.
cn",,"基于GaN器件的高降压比高密度DC-DC集成模块","研究适合GaN开关器件的高频电路拓扑,发挥其导通损耗小和关断损耗低的特性,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
在此基础上,研究高密度磁电流放大技术,满足高效率的低压大电流应用场合需求.
研究多元件集成封装技术,满足高功率密度的需求.
","针对48V转1V/100A的高端XPU信息芯片应用需求,实现2MHz以上的频率和800W/in3的功率密度.
","论文,样机","3人,其中至少2人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气学院)","1年","否",,,,,"39","鳞翅目昆虫载脂蛋白D的功能分化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王华兵",,"浙江大学","2019","载脂蛋白D(ApoD)是昆虫脂质代谢的关键蛋白,对昆虫脂质代谢和胁迫响应至关重要.
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与哺乳动物和果蝇不同,鳞翅目昆虫ApoD家族最少有3个成员且其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与胁迫响应偏好性,但它们的进化和功能分化机制国内外尚无报道.
本项目将以鳞翅目昆虫为研究对象,比较3个ApoD在表达特征、配体结合、胁迫响应、抗氧化和抗细胞调亡等方面的差异,明确进化过程中关键氨基酸的变化对功能分化的影响,阐明鳞翅目昆虫ApoD基因的进化和功能分化机制,为系统揭示昆虫脂质代谢调控规律和抗逆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益虫抗逆育种和害虫防治提供重要启示.
","王华兵","0013089","动物科学学院","wanghb@zju.
edu.
cn","88982523","鳞翅目昆虫载脂蛋白D的进化机制和功能分化研究","(1)探究鳞翅目昆虫中载脂蛋白D基因家族的进化历史和选择压力;(2)研究进化过程中关键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对功能分化的影响;(3)分析和比较ApoD不同成员在胁迫响应、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差异;(4)比较ApoD不同成员的脂质结合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
","鳞翅目昆虫ApoD不同成员在生理与胁迫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揭示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功能分化的分子机制,阐明ApoD不同成员在脂质代谢和抗逆中的作用.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动物科学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40","母源SMAD2/3调控牛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机理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张坤","31872348","浙江大学","2018","奶牛繁殖率低下是世界性难题.
早期胚胎死亡是奶牛繁殖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卵子质量则是关乎早期胚胎发育的关键因素.
母源因子在卵母细胞成熟、胚胎基因组激活等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母源因子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本项目拟研究母源SMAD2/3对牛早期胚胎中母源mRNA清除、胚胎基因组激活的影响,分析母源SMAD2/3在胚胎第一次细胞系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CTGF是否参与介导,并探讨SMAD2/3对牛卵母细胞成熟的作用和机制.
本项目的开展将进一步加深对牛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母源调控机制的理解,有助于研发相关技术减少早期胚胎死亡,进而提高奶牛繁殖率.
","张坤","0015002","动物科学学院","kzhang@zju.
edu.
cn","0571-88982506","热应激对奶牛卵子质量的影响分析","通过奶牛卵子体外成熟、体外受精、转录组测序等技术研究热应激等环境因素对奶牛卵母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鉴定热应激对牛卵子中关键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候选生长因子的处理减小热应激造成的卵子质量的损伤.
","揭示热应激对奶牛卵子质量的影响;解析热应激对奶牛卵母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本领域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篇.
","论文","3人,动物科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41","基于多组学整合分析的皂苷类疫苗佐剂作用机制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孙红祥","31972726","浙江大学","2019","PD系从桔梗中筛选到的佐剂活性皂苷化合物.
本项目以代谢组学为切入点,结合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蛋白修饰组学,多组学整合筛选PD肌注小鼠股四头肌目标代谢物及其上游目标代谢酶和下游候选靶蛋白.
通过体内外功能获得性、缺失性和挽救性实验研究目标代谢物的功能及在介导PD佐剂效应中的作用;检测添加目标代谢物、对应代谢酶的抑制剂和基因沉默对PD诱导细胞候选靶蛋白表达和修饰的影响,确定目标代谢物调控的靶蛋白;检测靶蛋白基因过表达、干扰及修饰位点突变对目标代谢物和PD诱导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研究靶蛋白及其修饰位点功能,阐明作用机制,为佐剂机制研究开辟新思路和新型佐剂设计提供新靶标.
","孙红祥","0095294","动物科学学院","sunhx@zju.
edu.
cn",,"基于代谢组学的桔梗皂苷D佐剂作用靶标研究","通过检测添加外源性目标代谢物、目标代谢酶抑制剂和目标代谢酶基因siRNA对PD诱导C2C12细胞炎性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开展目标代谢物的功能获得性和缺失性研究.
采用模式抗原OVA,以PD单独或联合目标代谢酶抑制剂肌内注射免疫小鼠,通过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抗体效价、脾细胞增殖反应、抗原特异性刺激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能力、以及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研究目标代谢物在介导PD佐剂效应中的作用.
","⑴阐明桔梗皂苷D作用目标代谢物在调控C2C12细胞炎性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⑵明确目标代谢物在介导桔梗皂苷D佐剂效应中的作用;⑶揭示桔梗皂苷D佐剂作用的靶标.
","论文","2-3人,其中至少1人为动物医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42","大熊猫犬瘟热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研制","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郑肖娟","KLSFGAGP2020.
026","浙江大学","2020","犬瘟热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威胁大熊猫种群和生命安全的第一大传染病.
近年来,主要通过接种雪貂犬瘟热重组疫苗来预防,目前尚缺乏有效监测大熊猫抗体的ELISA试剂盒.
本课题拟以纯化的大熊猫血清IgG为免疫原制备获得特异的抗大熊猫酶标二抗,替换适用于犬的商用犬瘟热ELISA检测试剂盒中的酶标二抗,通过优化ELISA的各个反应参数,获得改良的适用于大熊猫犬瘟热抗体检测的ELISA检测试剂盒,用于大熊猫犬瘟热疫苗免疫的抗体消长规律的分析,为制定合理的大熊猫犬瘟热疫苗免疫程序提供参考.
","郑肖娟","0008202","动物科学学院","zhengxiaojuan@zju.
edu.
cn",,"兔抗大熊猫IgG的酶标抗体制备和反应性鉴定","纯化健康大熊猫血清IgG,免疫新西兰大白兔,经多次免疫后,收集免疫后血清进行抗体纯化,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进行标记,经进一步纯化后获得抗大熊猫的酶标二抗,采用ELISA和免疫印迹等方法对酶标二抗的效价和反应性进行鉴定.
","1)获得纯化的大熊猫血清IgG;2)获得兔抗大熊猫的抗血清;3)获得HRP标记的兔抗大熊猫IgG.
","论文","85%大肠癌患者存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突变,发现新的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将为大肠癌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此,我们分析了两个独立的大肠癌患者数据库,发现肿瘤组织中核受体基因COUP-TFII转录与Wnt活性在存在明显负线性关系,表明COUP-TFII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为了探讨COUP-TFII在肠道肿瘤发育中的作用,我们在肠癌动物模型(Apcmin/+小鼠)的在肠上皮细胞特异性过表达或删除COUP-TFII基因.
实验数据显示COUP-TFII蛋白的高表达可抑制Apcmin/+突变诱发的肠息肉生长,而COUP-TFII基因缺失则促进上皮细胞的恶变与增殖,表明COUP-TFII是一个潜在的肠道肿瘤抑制因子.
本项目将利用转基因小鼠、体外类器官培养和基因组学来进一步解析COUP-TFII在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和分子机制.
","谢昕","H118022","国际联合学院","xinxie@intl.
zju.
edu.
cn","0571-87572326","核受体基因COUP-TFII在大肠癌中的功能研究","本项目拟采用转基因小鼠,肿瘤类器官培养结合RNA-seq,ChIP-seq等基因组功能手段,系统研究COUP-TFII基因参于大肠肿瘤发生发展的转录调控机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结合临床病人样本,探讨COUP-TFII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是如何影响肠癌细胞生物学特征;进而揭示肠道稳态的生理机制和结直肠癌癌变的分子机理,为以COUP-TFII为靶点的抗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也为肠道肿瘤的早期筛查、治疗干预和评估预后提供新的切入点.
","1.
明确COUP-TFII在结直肠癌病变中的功能.
2.
系统阐明COUP-TFII调控结直肠癌发育的分子机制,揭示肠道肿瘤细胞Wnt传导途径的调控机理.
","论文","2人,至少1人为ZJE学生","1年","否",,,,,"108","转座子SVA元件在人naive胎干细胞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探究","否","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Q","刘琬璐","LQ20C060004","浙江大学","2020","人胚胎干细胞可以依据其对应的体内胚胎发育阶段分为对应囊胚期内细胞团的人naive胚胎干细胞,以及对应受精卵着床后状态的人primed胚胎干细胞.
转座子,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DNA序列,可以通过切割、重新整合等过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
转座子在配子或早期胚胎发育中的DNA的跳跃会引起基因突变,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甚至胚胎发育的停止.
研究表明,逆转座子SVA在人体内早期胚胎发育与体外naive胚胎干细胞中均高表达,然而SVA在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在此项目中,我们将结合分子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手段来研究逆转座子SVA在人naive胚胎干细胞中的功能、探究含有逆转座子SVA序列的TE-Enhancer如何调控人naive胚胎干细胞多能性,以及通过高通量遗传筛选发掘沉默逆转座子SVA的相关因子.
","刘琬璐","H119002","国际联合学院","wanluliu@intl.
zju.
edu.
cn",,"转座子SVA元件在人naive胎干细胞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探究","(1)逆转座子SVA元件在人naive胚胎干细胞中的功能研究(2)含有逆转座子SVA元件序列的TE-Enhancer调控人naive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研究(3)沉默SVA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探究","(1)明确逆转座子SVA元件在人naive胚胎干细胞中的功能,阐明含有逆转座子SVA元件序列的TE-Enhancer的调控机制以及发现新的SVA逆转座子的沉默因子.
(2)按时完成各年度课题目标,及时总结和汇报课题进展,力争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领域内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至少1篇.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参与1次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
(3)对具有可能临床应用价值的发现以及相关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工具申请国内、外专利.
","论文或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为生物医学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09","EfficientelectromagneticscatteringfromboundedperiodicstructuresoflargeelectricalsizesusingthebroadbandGreen'sfunctiontheory","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谭述润","61901411","浙江大学","2020","Recentdevelopmentsinquantumoptics,THzandopticalcommunicationtechniqueshaveposednewchallengesinpreciselycontrollingthepropagationofelectromagnetic(EM)waves.
ArtificialelectromagneticmaterialsbasedonEMwaveinteractionswithperiodicstructures,includingphotoniccrystals,metamaterials,andmetasurfaces,havedrawnattentionduetotheirexoticanddiverseelectromagneticproperties,andtheyhaveshownpotentialinactingasthefundamentalblocksofelectromagneticandopticaldevicesofthenewgeneration.
However,itisespeciallydifficulttoperformaccuratefull-wavesimulationsusingtraditionalapproachesonEM/opticaldevicesmadeofperiodicstructuresoflargeelectricalsizes.
Thedifficultyarisesintheextremelylargenumberofunknownsinvolvedindiscretizingtheboundedperiodicstructureandhasbecomethebottleneckinanalyzingandoptimizingthedeviceperformance.
Thisproposalistodevelopaneffectivenewtechnologyinderivingthefull-wavesolutionofboundedperiodicstructuresoverabroadbandoffrequencyofinterest.
ThenewapproachisbaseduponanoveltheoryofthebroadbandGreen'sfunction,whichlinksthescatteringsolutionofaboundedperiodicstructuretothebandsolutionoftheinfiniteperiodicarray.
ThebroadbandGreen'sfunctionisthewidebandpointsourceresponseinsideaninfinitearrayofperiodicscatterers.
Beingexpandedinfastconvergingseriesofthebandmodalsolutions,itistheconnectionbetweenthetwoproblems.
Suchanapproachhasthepotentialtoreducethecomputationalcomplexitybyoneorderofmagnitude:itconvertsthevolumetricdiscretizationovertheperiodicarrayintothesurfacediscretizationaroundtheprescribingboundaryoftheboundedarray.
Thus,itsignificantlyimprovesthecomputingefficiency.
Thenewapproachwillalsobeappliedtoanalyzingthenoveledgestatesarisingfromtopologicalphotonicsandacoustics.
Suchbosonictopologicalinsulatorshaveshownextremelyrobustwaveguidancecapabilityalongtheirinterfaces.
Theproposedworkwillprovidenewtoolstoanalyzeperiodicstructurescattering,improveourunderstandingtothewavescatteringmechanisminaperiodicstructure,andfacilitatetheengineeringapplicationsofperiodicstructuresinvariousEM/opticaldevices.
","谭述润","H118073","国际联合学院","srtan@intl.
zju.
edu.
cn",,"Efficientandaccuratebandcharacterizatoinofperiodicscatterers","(1)DevelopanefficientandaccuratenumericalcodetocharacterizethephotonicbandsofPECanddielectricperiodicscatterersusingournovelmethod;(2)simulatethebandsusingcommercialsoftwareandcomparewiththeproposedmethod;(3)fabricatephotoniccrystalsamples,measurethebandsandcomparewithourproposedmethod.
","(1)developthenovelmethod(2)comparetheproposedmethodwithcommercialsoftware(3)validatetheproposedmethodwithexperimentalmeasurements","(1)computercodeoftheproposedmethod,commercialsoftwaresimulationmodel,theexperimentsampleandthemeasurementmethods;(2)conferencepresentation;(3)journalpublications","composedof1-3students,perferablywithbasicelectromagnetictheory","1年(学校规定)","否",,,,,"110","SnowFEWS-FEWSSolutionstoSnowmelt-DominantWatershedsinTheUSandChinathroughSynergeticSnowRemoteSensing,HydrologicModelingandINFEWSAnalysis","否","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食品、能源、水"系统关联合作研究项目","谭述润","currentlyunderreview,andsupportedbystart-upfunds","浙江大学","2020","Thedemandforfreshwater,foodandenergywilldramaticallyincreasewiththeglobalpopulationgrowthinthenextdecades.
Twolargesteconomicentitiesoftheworld,theUSandChina,arefacingmostcomplicatedchallengeswithfreshwater,foodandenergysupplyandtheirsustainablemanagement.
Thisproposaldeliverssnow-basedoptimizedwatersolutionstotheFood,EnergyandWaterSystem(FEWS)insnowmelt-dominantwatershedsintheUSandChina.
Theoptimizedsolutionisobtainedthroughsynergeticanalysisofremotesensingofmountainoussnowpack,hydrologicmodelingofstreamflow,andInnovationsattheNexusoftheFood,EnergyandWaterSystems(INFEWS).
Thecriticalimportanceofsnowmeltandthespecialfood-water-energysystemdynamicsinthesebasinsjustifytheformulationofaunique'SnowFEWS'.
Twoofthewatersheds,includingtheWeberRiverbasininnorthernUtahintheUSandtheIrtyshRiverbasininnorthernXinjiangProvinceinChina,arechosentodemonstrateourtechnique,baseduponinterdisciplinarysynergyamongremotesensing,hydrology,andeconomicplanning.
Ourproposedworkfillsthreeprimaryresearchgapsin(i)establishinghierarchicalTwo-StepFEWS-basedwatersolutionstofood-energyproductionandflood/droughtpreventioninthesnowmelt-dominantwaterbasins,(ii)providingsynergeticFEWSanalysiswithreliableandsystematicwaterinformationfromimprovedstreamflowmodeling,(iii)supportingstreamflowmodelingwithreliablemountainoussnowwaterequivalent(SWE)informationthrougheffectiveandaccuratesnowmappingtechniquesbasedonmicrowaveandopticalremotesensing.
TheSnowFEWStechniquesareestablishedandappliedtothetwochosenbasinswithupdatedSWEestimationfrommicrowaveandopticalremotesensingtechniquestodriveandvalidatetheoutputsoftheappliedhydrologicmodel.
Then,predictionsofthestreamflowfromthesnowmeltinthedownstreamaretakentosupporttheTwo-Stepoptimizationschemeforboththeirrigation/energyproductionandtheflood-protectionbyusingseasonalanddailystreamflowforecasts,respectively.
","谭述润","H118073","国际联合学院","srtan@intl.
zju.
edu.
cn",,"Microwaveremotesensingofmountainoussnowpack","Examinethepossibilityofusing(1)C-bandSentinelradarobservation(2)L-bandsignalofopportunityfromGNSSand(3)X-,Ku-,andKa-bandbrightnesstemperatureobservationsfromAMSR-E/AMSR-2andtheircombinationsformountainoussnowpacksnowwaterequivalent(SWE)remotesensing;developaworkableSWEretrievalalgorithmandvalidatethealgorithmwithinsituobservations;produceaglobalSWEmapofmountainousareas","(1)developanoperationalSWEretrievalalgorithmformountainoussnowpackbasedonactiveandpassivemicrowaveobservationsfromsatellites(2)validatetheSWEretrievalalgorithm(3)produceaglobalmountainousSWEmap","(1)SWEretrievalalgorithmanditsimplementationcode(2)mountainousSWEmap(3)conferencepresentationsandjournalpublications","composedof2-3students,preferablywithbothECEandCEEstudents","1年(学校规定)","否",,,,,"111","新型半导体器件电热效应研究","否","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陈文超","61971375","浙江大学","2019","高性能、高可靠性存储器是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器件,是支撑大数据需求的关键器件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集成电路的三维集成与先进封装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现有存储器技术越来越难满足在高集成度条件下的高可靠性迫切需求.
阻变存储器(RRAM)作为新一代存储器的代表之一,其工作时始终伴随着电—热等多物理耦合过程,自热效应直接影响其可靠性与寿命.
为此,需要开展先进阻变存储器的电热耦合过程建模和可靠性研究.
","陈文超","H117015","国际联合学院","wenchaochen@zju.
edu.
cn","0571-87572550","新型半导体器件电热效应研究","研究阻变存储器中的电-热多物理过程建模方法;研究基于等效电路和等效热路的阻变存储器中的电热过程仿真方法;研究阻变存储器中电热耦合效应引起的可靠性参数建模方法;研究大规模RRAM阵列中的电热一体化管理、热串扰抑制等可靠性保障技术.
","建立阻变存储器中的电-热多物理过程模型;实现基于等效电路和等效热路的阻变存储器中的电热过程仿真;建立阻变存储器中电热耦合效应引起的可靠性参数模型;实现大规模RRAM阵列中的电热一体化管理、热串扰抑制等可靠性保障技术;发表会议论文1-2篇,争取发表期刊论文1篇.
","发表会议论文1-2篇,争取发表期刊论文1篇.
","最多3人,至少1人具备半导体电子学相关基础","1","否",,,,,"112","微电极的温度控制系统","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胡欢","61974128","浙江大学","2019","纳米尺度的打印是目前最前沿的科技.
其中的一个技术通过控制器控制通过微电极/微加热器的电流,实现30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控制,将聚合物融化成液体,通过纳米探针打印到衬底上.
该项目是搭建一个PID温度控制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控制输入加热电极的电流大小,是温度稳定,误差不超过1摄氏度","胡欢","H117053","国际联合学院","huanhu@intl.
zju.
edu.
cn",,"微电级的温度控制","纳米尺度的打印是目前最前沿的科技.
其中的一个技术通过控制器控制通过微电极/微加热器的电流,实现30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控制,将聚合物融化成液体,通过纳米探针打印到衬底上.
该项目是搭建一个PID温度控制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控制输入加热电极的电流大小,是温度稳定,误差不超过1摄氏度","1.
搭建一个PID控制系统(Arduino)2.
控制温度在1摄氏度之内,从常温到300度3.
利用该系统控制纳米打印机,实现纳米尺度打印","搭建出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实现纳米尺度打印","电子和机械各一名学生","1","否",,,,,"113","FastDesignofaResistor-basedTemperatureSensorthroughFullyAutomaticLayoutforIoTApplications","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王爱丽","CurrentlyunderapplyingforNSFC,andsupportedbystart-upfunds","浙江大学","2020","CMOSTemperaturesensorsarewidelyusedinconsumerelectronics,foodandbeverage,andhealthcare.
Accordingto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slatestresearchreportontheglobalsilicontemperaturesensormarketfortheforecastperiodof2019-2027,intermsofvolume,theglobalsilicontemperaturesensormarketistoreachabout688millionunitsby2027.
Suchmassiveproductionrequiresthetemperaturesensorcanbedesignedinashortperiod.
State-of-the-artCMOStemperaturesensorspushtheresolutionFoMto10fJ·K2,whichimprovestheenergyefficiencyaggressively.
However,thesehigh-resolutiontemperaturesensorsoftenrequireΣΔADCorPLLtominimizethenoise.
TheOpampinΣΔADCorchargepumpinPLLareanalogcircuitsinnature.
Thesecircuitsrequiredesignerstotradeoffperformanceandlayoutmanually.
Inmostcases,severaliterationsarerequiredtoreachthedesiredperformance.
Aboveworkslowsdownthedesignperiod,increasethecostofthedesign.
Inordertosolvetheseproblems,thisprojectaimstospeedupthedesignbyusingautomaticlayoutforthehighdigitalarchitecture.
ThetargetdesignistorealizeaboutmediumresolutionforIoTapplications.
","王爱丽","H120002","国际联合学院","AiliWang@intl.
zju.
edu.
cn",,"AutomaticallyLayouttheAnalogIntegratedCircuits","(1)generateanalogcelllayoutwhichhasthecharacteristicsofthedigitalcell;(2)developlayoutconstraints;(3)placetheanalogcell;(4)routtheanalogcell","(1)generateanalogcelllayoutautomatically;(2)placeandroutwiththelayoutconstraints;(3)showseveralcircuitexamples","(1)computercodeoftheautolayout;(2)conference/journalpublications;(3)dissertation","2-3students,preferablywithcodingandcircuitsfundamentals","1年(学校规定)","否",,,,,"114","杭州夜间经济多业态融合发展对策研究","是","杭州市-浙江大学市校战略发展研究平台项目","魏江","SX201902","浙江大学","2019",""夜间经济"因可以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现已成为城市经济的新蓝海.
2019年中国主要城市开始推行夜间经济发展模式,踊跃出台鼓励夜间经济的政策,以期通过进一步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服务第三产业发展.
本研究拟以杭州市区主城区为研究场景,通过与美团点评、杭州旅游经济实验室等企业与政府机构合作,利用大数据剖析杭州城市居民与游客夜间消费的时空与行为特征,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系统分析杭州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杭州市促进夜间消费,发展夜间经济的基本思路与对策,以及相应的政策与保障措施.
","应天煜","0015058","管理学院","yingtianyu@zju.
edu.
cn","0571-88206872","杭州夜间经济多业态融合发展对策研究","以杭州市区主城区为研究场景,通过与美团点评、杭州旅游经济实验室等企业与政府机构合作,利用大数据剖析杭州城市居民与游客夜间消费的时空与行为特征,从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系统分析杭州夜间经济发展现状.
结合杭州市发展夜间经济的优势与条件,从促进多元夜间消费业态融合发展,强化城市夜间经济的特色与文化内涵,助力城市品牌营销,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完善公共设施与服务,以及建立系统的夜间经济治理体系与机制.
","深入研究促进杭州夜间经济健康、包容、多元、和谐发展的关键要素与条件,借鉴国内外先进案例与成功经验,最终提出杭州市促进夜间消费,发展夜间经济的基本思路与对策,以及相应的政策与保障措施.
","研究报告","3人,其中至少1人为旅游管理专业","1年(学校规定)",,,,,,"115","深海热液与浅海热液中DOC含量、来源的差别以及对生物的影响","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邸雅楠","2016YFC0300606-03","浙江大学","2016","课题将通过对西南印度洋热液区和台湾龟山岛地区浅海热液区所获取的样品进行分析,对比深海热液与浅海热液中总溶解有机碳的总含量、组分的差别,配合无机碳含量的分析,揭示热液区DOC含量及组分差异的内在原因,并分析其对生物的影响.
","邸雅楠","0012175","海洋学院","diyanan@zju.
edu.
cn",,"深海贻贝的种属鉴定与生物信息分析","深海生物的研究目前是海洋生物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基于前期所获得的深海生物样品,本项目计划通过对不同深海环境中的贻贝样品开展种属鉴定、组学分析等研究,确定适用于深海贻贝的种属鉴定方法及其随生境变化的组学特征,对比深浅海贻贝的组学信息了解其转录水平的生境相应过程.
","(1)筛选并确定不同深海贻贝的种属鉴定方法;(2)分析深海贻贝的基因组、转录组等信息;(3)对比深浅海贻贝的生物学信息,分析确定其转录水平上的生境调控过程.
","论文","3人,要求海洋科学专业,能够进入舟山校区实验室开始工作","1年","否",,,,,"116","生物表面活性剂开发制备及其对水产废物高效处置关键技术的研究","否","浙江大学-舟山市校合作项目","章春芳","2020003","浙江大学","2020","目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发酵制备主要利用如植物油、废油和烃类等疏水性碳源或葡萄糖、甘油、乙醇等亲水性碳源,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是制约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浙江省是海洋渔业大省,鱼油资源丰富.
但由于鱼油精炼的成本较高,我省鱼油以粗加工为主,大部分粗鱼油被作为水产养殖业的饲料添加剂,附加值较低.
同时,鱼油精炼过程产生大量鱼油皂脚由于附加值通常会被废弃.
皂脚是在油脂精炼工序中利用碱性溶液脱除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而分离出来的肥皂胶体,其主要成分为中性油(8-27%)和皂(30-27%),总脂肪酸含量高达40-60%,有些富油皂脚甚至可以达到70%以上.
因此,选择低值的粗鱼油来发酵表面活性剂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
","章春芳","0014105","海洋学院","zhangcf@zju.
edu.
cn",,"以水产加工废弃物为原料发酵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1)筛选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利用水产废弃物中回收的粗鱼油进行选育,获得高产表面活性剂菌株.
(2)以水产废弃物中回收的粗鱼油为碳源,对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探究表面活性剂合成的最佳发酵条件.
(3)提取表面活性剂,并进行性能表征","(1)获得产表面活性剂菌株2-3株;(2)优化以粗鱼油为碳源的发酵条件;(3)在最优条件下,发酵萃取表面活性剂并进行性能表征","论文",,"1年","否",,,,,"117","微塑料存在对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厌氧微生物还原脱氯影响的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张冬冬","LY20C010001","浙江大学","2019","多氯联苯(PCBs)生物降解方法作为一种清洁、经济的处理方式颇具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微生物厌氧还原脱氯是PCBs生物降解的先决条件.
微塑料作为塑料垃圾的一种类型,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沉积物中,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疏水性强、难降解等特性,是众多疏水性污染物的理想载体.
微塑料可以通过吸附PCBs与表面形成生物膜等环境行为对PCBs的厌氧生物代谢产生影响.
本研究拟对微塑料存在对PCBs厌氧生物降解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揭示其微生物学机制,这对PCBs-微塑料污染共存环境下原位PCBs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冬冬","0016173","海洋学院","zhangdongzju@zju.
edu.
cn",,"微塑料存在对多氯联苯厌氧微生物还原脱氯影响的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明确微塑料对PCBs微生物脱氯代谢活性及途径的影响,并辅以分子生物学分析手段,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脱氯菌生长及脱氯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微塑料对PCBs厌氧微生物脱氯代谢的影响机制.
","(1)明确微塑料对不同氯代PCBs的吸附能力;(2)明确微塑料对培养物中脱氯菌脱氯活性,代谢空间,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3)根据以上分析及微塑料表面生物膜形成过程,阐明微塑料对PCBs厌氧微生物脱氯代谢的影响机制.
","论文","3人","1年","否",,,,,"118","次中尺度涡旋于Langmuir环流相互作用大涡模拟","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李爽","41876003","浙江大学","2018","海洋次中尺度过程在整个海洋系统混合耗散、能量再分配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项目旨在研究次中尺度过程与小尺度过程的相互作用.
","李爽","0012081","海洋学院","lshuang@zju.
edu.
cn",,"近岸海上风电场影响下的海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大涡模拟研究海上风电场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1)研究风电场(群)对海洋上层动力过程影响;(2)研究风电场(群)对大气低层动力过程影响;(3)研究风电场(群)对海气相互作用影响;","论文","2人","1年","否",,,,,"119","低水平抗生素胁迫下微囊藻的生理生化及水处理行为特征","否","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范佳佳","51708490","浙江大学","2017","藻类水华对水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及水质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抗生素等水中频繁检出的痕量新兴污染物可能通过影响藻类生理生化特征,进而对水处理控藻/除藻工艺的效率产生潜在影响,增加水质安全隐患.
本项目拟通过系列实验验证低水平(环境浓度)抗生素对藻细胞密度、活性、胞内胞外有机物质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深入探索抗生素刺激后藻细胞变化对后续控藻和除藻效率的影响机制.
","范佳佳","0014116","海洋学院","fanjiajia@zju.
edu.
cn",,"低水平抗生素胁迫下微囊藻的生理生化及水处理行为特征","选取国内水域常见的有害藻类,观察抗生素对其细胞生长率、有机质组分及细胞活性的变化;继而分析验证受抗生素刺激后的细胞,在后续水处理过程中的行为特征,进而阐明低水平抗生素对水处理控藻/除藻效率的影响.
","(1)分析低水平抗生素对藻类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2)评估低水平抗生素是否影响后续水处理控藻/除藻的效率;(3)根据藻细胞在抗生素作用下细胞特性的变化,阐明抗生素影响藻类处理的作用机制.
","论文","2-3人","1年","否",,,,,"120","墨西哥湾夏季底层水体pH变化历史","否","浙江大学-舟山市校合作项目","江宗培","2020011","浙江大学","2020","墨西哥湾夏季近岸底层水体缺氧和酸化现象频发,从70年代开始每年有常规调查对于底层水体溶氧水平进行观测,但对于水体pH的直接观测只在近几年开展,本项目拟建立底层水体耗氧量和pH的变化关系,结合端元混合模型,对过去几十年墨西哥湾底层水体pH的演变进行重建和分析.
","江宗培","0014117","海洋学院","zpjiang@zju.
edu.
cn",,"墨西哥湾夏季缺氧水体pH的变化历史及其年际变化规律","利用历史调查的墨西哥湾夏季底层水体溶解氧数据,综合密西西比河河流端元和大气对外海海水影响,建立物理-生物化学耦合模型,综合考虑物理混合和有机物氧化对于底层水体pH的影响,对过去几十年墨西哥湾底层水体pH的演变进行重建,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
","重建墨西哥湾底层水体pH变化的历史并研究其年际变化规律和调控机制","论文","2人,海洋科学专业","1年","否",,,,,"121","深渊生物学资源勘探、获取和开发的前沿技术体系研究","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方家松","2018YFC0310600","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主要参与单位)","2018","来自深海75%的海洋天然产物都有生物活性.
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富含微生物类群,但是,目前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多样性知之甚少.
本课题拟从马里亚纳海沟获得的7000和11000深的沉积物中分离培养海洋微生物,选择其中产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一株菌进行扩大培养,并对其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和抗肿瘤活性评估,以期发现高活性的抗胶质瘤海洋天然活性化合物.
","张治针","0011022","海洋学院","zzhang88@zju.
edu.
cn",,"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的微生物分离及抗胶质瘤活性代谢产物的发现","1.
利用实验室构建的海洋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对马里亚纳海沟深渊沉积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获得至少16株的海洋微生物;2.
对获得的海洋微生物进行小量培养,对其培养物的提取物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活性进行测试,获得2-3株具有抗胶质瘤作用的活性菌株;3.
选择一株活性菌进行扩大培养,分离提取其代谢产物,研究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发现1-2个抗胶质瘤的活性化合物.
","1.
获得16株以上的海洋深渊微生物资源;2.
分离纯化得到6个以上的化合物,并鉴定它们的结构和评估它们的抗胶质瘤活性,发现1-2个抗胶质瘤活性物质.
","论文或专利","2-3人,要求有足够时间从事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1年","否",,,,,"122",""两洋一海"区域超高分辨率多圈层耦合短期数值预报系统研制","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张继才","2017YFC1404000","浙江大学","2017","项目具体目标为:(1)阐明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机理,重点考虑波浪在海气界面通量中的作用,改进海气通量参数化方案;(2)发展超高分辨率大气-陆面耦合模式、浪-潮-流耦合海洋模式、大气-陆面-海洋多圈层耦合模式;(3)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于"两洋一海"区域的多圈层耦合短期数值预报系统,预报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继才","0013099","海洋学院","jicai@zju.
edu.
cn",,"百慕大海域海气相互作用对中尺度涡旋的响应机制研究","百慕大海域是中尺度涡旋的多发海域,而中尺度涡旋对于海洋混合、海气相互作用等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拟通过分析遥感、再分析以及BTM锚系现场观测数据,分析中尺度涡旋对研究区域海气相互作用和混合的影响,并讨论其影响机制和时间变化规律.
选择此课题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matlab语言,能够自主自主自主用matlab语言编写数据批处理、统计分析以及绘图的源代码,并具备基本的物理海洋学基础知识.
","(1)分析研究海域中尺度涡旋的时空分布规律;(2)基于COARE3.
0算法计算高影响中尺度涡穿越BTM站位前后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风应力;(3)结合风速数据和海洋混合层深度数据,与海表面温度数据进行线性拟合,以此研究中尺度涡旋对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水混合的影响.
","研究报告+论文初稿","1人,熟练应用matlab","1年","否",,,,,"123","近海潮控海域底摩擦效应时间变化机理及伴随参数估计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张继才","41876086","浙江大学","2019","底摩擦效应对于海洋动力系统至关重要,研究近海动力过程必然面临对其参数化的问题.
底摩擦系数(BFC)作为量化底摩擦效应的重要参数,具有时间分布性,大大增加了参数化的难度.
如何在模型中实现BFC的时间分布,前人工作极少涉及.
本项目提出如下假说:BFC以底切应力的形式影响边界层以上水体的动力场结构,二者具有动力相关性,从而模型时间分布的BFC可由水体动力场观测数据同化反演得到.
为验证此假说,通过同化底边界层以上水体的水位和流速数据,反演近海潮控海域时间分布的BFC,建立底摩擦效应新型参数化方案,进而研究底摩擦效应的时间变化机理及其对动力场结构的影响.
","张继才","0013099","海洋学院","jicai@zju.
edu.
cn",,"极端天气条件下浙江近海风场再分析数据的准确性评估","再分析风场在海洋动力机制研究及其数值模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主流的再分析风场包括CCMP、ERA、GFS、CFSR等,这些风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亟需实测数据评估.
本课题需要学生了解再分析风场的来源、再分析风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再分析风场的应用范围及其误差影响;通过分析浙江沿海多个站位的实测风场数据,对主流再分析风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并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
选择此课题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matlab语言,能够自主自主自主用matlab语言编写数据批处理、统计分析以及绘图的源代码,并具备基本的物理海洋学基础知识.
","(1)了解再分析风场的来源、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2)再分析风场的生成方法及其误差来源和范围;(3)使用浙江沿海多个站位的实测风场数据,对主流再分析风场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4)阵对浙江近海风暴潮和台风浪过程的模拟,给出风场优化选择方案.
","研究报告+论文初稿","1人,熟练应用matlab","1年","否",,,,,"124","全新世以来印度洋输入红海的海水通量演变和环境效应:基于生物标志物的重建","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张朝晖","41973071","浙江大学","2020-2023","红海相对隔绝的环境使其成为拥有最多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但脆弱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对红海全新世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非常缺乏.
本计划对红海水体和沉积物岩芯进行生物标志物及其单体同位素和古菌GDGTs分析,重建全新世以来印度洋输入红海的海水通量的演变,以及对应的盐度、初级生产力和中层水缺氧程等的变化,和北部、南部响应上的差异,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红海环境的演化.
作为SRTP的部分,将重点放在国内红树林的对比上,通过分析红树林沉积物作为磷源的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探讨全球变暖环境下其入海通量的变化","张朝晖","0015142","海洋学院","zhaohui_zhang@zju.
edu.
cn","05802092264","红树林沉积物作为磷源的季节性变化","1)实验室模拟正常潮汐条件下沉积物表层的红树林凋落物降解释放出不同形态的磷的动力学过程.
2)通过研究不同站位不同深度的红树林沉积物及其孔隙水中不同形态的磷浓度,来探讨孔隙水的磷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的扩散能力,同时结合潮汐、地下水等水文参数来探讨这些孔隙水中的磷能多大程度上被带到外海.
3)在实验室培养红树植物,使用红树林沉积物土壤和人工海水培养,给予人工海水不同的磷酸盐浓度(例如无磷人工海水和高的磷浓度的人工海水),研究该体系对磷浓度的响应,包括通过吸收磷到植物的生长,以及通过凋落物释放磷","1)获得亚热带红树林凋落物降解释放出不同形态的磷的动力学过程;2)红树林沉积物孔隙水的磷在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的扩散能力,以及输出到外海通量的季节性变化;","至少SCI论文1篇","2~3人,其中至少1人有比较好的化学基础.
肯吃苦,要出野外和做大量的实验室分析","1年","否",,,,,"125","海产养殖区贝类毒素的示踪和预警研究","否","浙江大学-舟山市校合作项目","佟蒙蒙","2019C81031","浙江大学","2019","课题通过对舟山海域海产养殖区贝类毒素在海水及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追踪贝类毒素的来源和归趋,为海产养殖区的食品安全提供预警预报的理论依据.
该项目拟从实验室入手,先针对不同贝类毒素的树脂吸附特性展开.
","佟蒙蒙","0012118","海洋学院","mengmengtong@zju.
edu.
cn",,"大孔树脂对不同贝类毒素的吸附解吸效率研究","(1)针对不同贝类毒素产毒藻进行实验室大量培养,(2)采用不同树脂对产毒藻进行吸附研究,(3)对树脂上吸附对不同毒素进行定量分析,(4)开展时间序列的毒素在树脂上吸附解吸特征分析,判定吸附效率","(1)针对不同毒素,筛选出效率最高的树脂;(2)针对不同毒素,优化液质分析的条件.
","申请专利1项;论文1篇","2~3人,需要有耐心,做事细心,认真负责.
会生物统计等分析方法者优先","1年","否",,,,,"126","海洋真菌来源聚酮合酶基因簇在构巢曲霉中的异源表达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王品美","LY18D060003","浙江大学","2018","项目应用酵母重组技术和构巢曲霉异源表达体系研究一株海洋曲霉属真菌的聚酮合成酶生合成基簇,挖掘其新型化合物和关键的酶活反应,揭示其生合成途径,丰富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库,为研究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品美","0010750","海洋学院","wangpinmei@zju.
edu.
cn",,"修饰海洋真菌天然产物广谱酶表达质粒的构建","课题拟通过生物合成与组合生物学手段,拓展海洋真菌天然产物的结构多样性,为药物高通量筛选平台提供多样化的类天然产物.
本项目拟从查找真菌广谱性糖基化转移酶、异戊烯基转移酶、卤化酶等修饰酶基因入手,通过基因克隆、拼接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在课题组已有穿梭质粒的骨架上构建修饰酶在真菌的表达质粒.
","(1)查找、挖掘光谱性的真菌修饰酶序列、来源及酶活等信息;(2)构建一个以上的修饰酶真菌表达质粒.
","研究报告+论文初稿","2~3人,对分子生学学感兴趣的同学,有一定分子生物学基础的同学优先.
","1年","否",,,,,"127","工程酵母菌产L-乳酸的工艺优化及放大生产","否","浙江大学-舟山市校合作项目","郑道琼","2019C81055","浙江大学","2020","乳酸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化学品.
本项目通过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操作提高酵母菌株产乳酸的能力;通过创新微生物分子遗传操作改进酵母的乳酸耐性;通过优化发酵参数提高乳酸发酵产量.
","郑道琼","0012740","海洋学院","zhengdaoqiong@zju.
edu.
cn",,"耐乳酸酵母菌株的构建与选育","(1)利用碱基编辑工具对酵母基因组进行诱变;(2)获得具有乳酸耐性的酵母突变株;(3)基因组测序鉴定突变位点;(4)分子遗传操作验证突变的表型效应.
","(1)建立一种新的微生物育种方法;(2)获得具有高乳酸耐性的酵母菌株","论文1篇","2-3人,要求有足够时间从事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1年","否",,,,,"128","北极圈高纬度海洋浮游藻类物候特征遥感提取研究","否","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乐成峰","R20D060014","浙江大学","2020-2023","由于极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观测条件,以及复杂的水体光学特性,水色遥感卫星对极地海洋水色的观测,特别对浮游藻类物候特征信息的提取仍存在图像处理的不完善性和反演模型的局限性,导致遥感水色观测数据严重缺失,遥感水色产品反演算法误差较大.
制约了极地海洋浮游藻类物候特征及变迁过程的遥感监测.
如何从模型和方法上解决这一极地海洋水色遥感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当前海洋水色遥感重要挑战之一.
","乐成峰","0015023","海洋学院","chengfengle@zju.
edu.
cn",,"高纬度海洋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水色遥感影像的影响机制,制定新的水色遥感图像控制标准,修复受环境干扰的水色遥感数据;通过分析海-气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结合机器学习方法,重构受干扰水色遥感数据的遥感反射率光谱特征;","获得高频次、高质量的水色遥感图像","至少SCI论文1篇","2-3人,要求有足够时间从事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1年","否",,,,,"129","船舰内燃机零部件用热塑性复合材料本构建模与轻量化设计","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开放课题(申报中)","刘鹏飞","51875512","浙江大学","2020","内燃机是将燃烧热能转换为动能的热力发动机,在汽车、船舶等领域应用广泛.
金属材料由于密度大、强度低等缺点,已不能满足内燃机发展要求.
寻求先进材料、减轻结构重量已成为内燃机发展趋势.
诸如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6(PA66,又称为尼龙66)等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可设计性强、可回收循环利用等优点,在发动机活塞、汽缸盖等部件上获得应用.
结合实验研究,本课题拟首先提出一套热粘弹-大变形热粘塑/损伤耦合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热动力本构模型,开展有限元分析,揭示不同载荷、温度环境下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损伤力学行为,然后开展复合材料活塞热-机械耦合场有限元分析,为提升内燃机活塞等零部件的轻量化研制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刘鹏飞","0006112","海洋学院","pfliu@zju.
edu.
cn",,"船舰内燃机零部件用热塑性复合材料本构建模与轻量化设计","拟提出一套热塑性复合材料本构模型,包括:(1)微分形式的复合材料热粘弹/损伤本构模型,(2)考虑静水压力、温度、拉-压不对称和随动强化等因素的非联合过应力热粘塑本构模型,对应基体开裂、纤维断裂和纤维/基体界面分离三种失效模式的失效准则和损伤演化律,(3)结合玻璃纤维/PA66复合材料拉伸、压缩加载/卸载力学实验和有限元分析,发展辨识复合材料初始、临界损伤以及损伤、塑性参数的方法,以及基于临界损伤的材料破坏判断方法,应用于内燃机活塞等零部件的高低温力学行为研究与轻量化设计.
","发展热塑性复合材料热粘弹-热粘塑/损伤耦合的本构模型、有限元算法和损伤参数辨识方法,以及基于临界损伤的材料最终失效判断方法,揭示各种因素对复合材料热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能够应用于内燃机活塞等零部件的热力学损伤行为研究,推动复合材料在内燃机结构上的轻量化设计.
","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1项","3人,其中至少2人为海洋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30","基于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技术的GSI数值模拟研究","否","高校合作项目","沈佳轶","529001-I51905","浙江大学","2019","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常受承受风、浪、流等荷载联合作用,其桩基也常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
水平承载装的桩土相互作用问题是海上风力发电单桩基础的研究重点.
江苏竹根沙(H2#)300MW海上风电项目本工程位于江苏省竹根沙海域,国华东台H2#海上风电场南侧,国华竹根沙H1#海上风电场北侧,风电场离岸距离采用大直径单装基础,直径达6m.
现有规范中的桩基应力-位移模型一般适用于细长桩,而海上风电单桩基础的直径通常为4~6m,现有的模型是否对大直径桩适用,还有待探讨,因此很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
因为当前海上风力发电主要依靠单桩结构基础且比较迫切的需要大直径单桩基础的研究,所以本项目对于推进我国海上风力发电事业有着比较重大的意义.
","沈佳轶","0013210","海洋学院","jiayi@zju.
edu.
cn",,"海上风力发电基础结构桩土相互作用研究","本项目以江苏竹根沙(H2#)3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为依托,结合工程实际环境条件和施工设计要求,展开桩基稳定性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复杂荷载合作用下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应力-位移模型(p-y曲线)研究;(2)复杂荷载合作用下海上风电基础土体稳定性分析;(3)复杂荷载合作用下海上桩基稳定性分析软件开发;","1.
提出复杂荷载合作用下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应力-位移模型,该模型可以可以将土里物理参数、风、浪、流等荷载联合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加以考虑,来计算用于海洋工程中水平受载桩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分布.
2.
开发复杂荷载合作用下海上桩基稳定性分析软件,实现输入桩基几何条件,岩土力学参数、外荷载作用下,自动计算桩基的位移变形,应力分布及基础安全系数的计算,可实现桩基础优化设计.
","论文,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为土木水利工程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31","型潜堤式柔性防波消浪结构研发与优化","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赵西增","51979245","浙江大学","2019","重力式防波堤沉箱结构,都是将沉箱一次并排安放,除了预制,沉箱的吊装,浮游运输,定位安装,都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并且,一般而言,重力式防波堤布防下去后就长期布置在其作业海域,很难能够使其移动而布防到其它需要的工程海域.
为改善这一情况,对重力式结构形式进行改进,达到增大消波效果、节省材料、降低造价和可移动重复使用的目的.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课题拟提出一种柔性重力式可移动水囊防波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此防波堤既能有效抵御波浪、减少材料使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又能在打桩困难的海域内工作,对海床的适应能力强.
","赵西增","0011170","海洋学院","xizengzhao@zju.
edu.
cn",,"新型潜堤式柔性防波消浪结构研发与优化","利用物理模型实验方法,辅以数值模拟分析手段,获取柔性水囊防波堤结构的优化方案,分析水囊材料和结构型式对防波堤消浪特性的影响,阐明水囊防波堤结构的消浪机制.
","(1)研发出一种新型柔性水囊防波堤结构,具有更强消波功能的同时兼具有安置简单快捷,可重复使用的性能,以解决目前重力式防波堤出现的问题;(2)阐明柔性水囊防波堤结构的消浪机制.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有关专业","1年","否",,,,,"132","植被水流条件下推移质运动规律的试验与理论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程年生","51979242","浙江大学","2019","植被是生态河流和护岸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被的存在改变了水流边界及其附近的水流结构和流速分布,进而影响床面阻力变化和泥沙输移规律.
由于水流与河床之间的质量、动量和能量交换,边界条件的改变使得植被水流与一般的明渠剪切流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目前针对植被影响下的泥沙运动机理,尚未存在统一的认识.
如何合理地把传统的流体力学和泥沙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拓展应用到植被水力学中,是目前相关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通过构建实验模型,对植被影响下的水流结构、泥沙运动特性进行探究,结合紊流现象学理论分析,阐明植被影响下的推移质输移规律.
","程年生","0016081","海洋学院","nscheng@zju.
edu.
cn",,"植被影响下的推移质输沙特性研究","使用现代化流场测量技术(PIV)和基于3D扫描的输沙率测量技术,对植被流的三维流场结构和相应的输沙率进行测量.
基于系统的模型实验数据,建立植被流水动力特性和推移质输沙特性的参数关系,揭示植被影响下的紊流特征和输沙规律.
","(1)获得系统的植被模型实验数据;(2)阐明植被影响下的水流结构和紊动特性;(3)提出适用于植被流条件下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论文","3人,具备较强的数理基础知识","1年","否",,,,,"133","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杭州湾和舟山海域水沙运动与综合治理","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胡鹏","R19E090003","浙江大学","2018","由于长江口泥沙的向南输运趋势以及舟山群岛岛链的存在,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的水体具有高浑浊的特性.
成百上千乃至万年以来,该地区的潮流动力和地貌已经发展到与高浑浊水体相适应的动态平衡状态.
然而,三峡工程的蓄水拦沙使得长江口入海泥沙减少;长江口大规模的围垦工程和深水航道工程等极可能进一步减少长江口泥沙向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的输送.
然而,长江口入海泥沙量减少在多长时间尺度和多大程度上影响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的泥沙物质输入量还不清楚.
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现有的动态平衡对新的水文泥沙条件将如何响应也未得到揭示.
本项目研究目标是揭示大量、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如三峡工程修建、长江口围垦、钱塘江围垦、深水航道、跨海大桥等工程群的修建)如何影响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的泥沙物质输入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时间尺度,探明新的水文泥沙条件下(即泥沙物质输入量减少,现有高浑浊状态可能减弱)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的潮流动力-物质输运-地形冲淤-工程群之间的耦合互馈机制和演变趋势,为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的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保障杭州湾以及舟山群岛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胡鹏","0012120","海洋学院","pengphu@zju.
edu.
cn",,"杭州湾和舟山群岛海域水沙运动与综合治理","(1)建立涵盖钱塘江-杭州湾-舟山群岛水域-长江口的径潮流-物质输运-地形冲淤耦合数学模型;2)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长江口入海泥沙减少驱动下,长江口向杭州湾-舟山群岛水域泥沙输入量变化趋势和冲淤分布","揭示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杭州湾和舟山群岛海域泥沙资源总量变化趋势和冲淤格局","论文","1-2人","1-2年","否",,,,,"134","基于抗滑桩与土石混合体相互作用的堆积层滑坡抗滑桩优化设计与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于洋","41807224","浙江大学","2018","抗滑桩作为治理堆积层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其与土石混合体的相互作用是加固堆积层滑坡的力学基础.
然而在堆积层滑坡治理实践中,一般采用修正的土体力学参数与极限平衡方法确定抗滑桩设计参数,忽略土石混合体物理力学特性及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过程.
这不仅导致抗滑桩设计缺乏科学依据,滑坡治理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安全事故,而且使得无法通过监测滑坡变形定量评价抗滑桩设计的合理性与加固后滑坡的安全性.
本项目基于物理模型实验构建抗滑桩与土石混合体相互作用模型.
考虑相关模型随机误差与土石混合体参数不确定性,构建以经济性、安全性和鲁棒性为目标的抗滑桩设计参数综合优化方法,并进行工程应用.
","于洋","0015167","海洋学院","yang-yu@zju.
edu.
cn",,"土石混合体与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与模型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桩与土石混合体相互作用的荷载-位移特征,构建考虑块石含量、含水量和桩径影响的荷载-位移数学模型,揭示桩与土石混合体相互作用机制,进而指导工程设计.
","(1)获得不同含石量、含水量与桩径组合的荷载—位移曲线;(2)给出以含石量、含水量、桩径和土体参数为变量的荷载—位移数学表达式;(3)根据量化的荷载—位移表达式,研究土石混合体中现有桩基(包括抗滑桩)设计方法合理性,提出新的设计流程.
","论文","3人,要求有土木水利海洋工程背景","1年","否",,,,,"135","密度层结和刚性植被群环境下异重流运动特性的机理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林颖典","LY20A020009","浙江大学","2019","在近岸密度层结的水体中,污染物或泥沙形成的底层异重流,沿着陆架坡向深水区运动,当底层异重流密度等于周围环境水体密度时,底层异重流会从斜坡本体的密度,进而影响间层流形成的时间与位置,但是现有的研究对此现象关注较少.
本项目拟结合实验室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手段,揭示在层结环境下,刚性植被群对近岸异重流(组分驱动和颗粒驱动异重流)运动及演化机理的影响.
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不同影响因子对异重流速度、不同界面K-H及R-T不稳定性、小尺度漩涡的影响,并与理论推导及野外观测结果相互比较验证.
研究成果将为预测异重流运动的时空演化奠定力学理论基础,为减少异重流的危害、保护近岸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研究的依据.
","林颖典","0013208","海洋学院","kevinlin@zju.
edu.
cn",,"密度层结和刚性植被群环境下异重流运动特性的机理研究","利用实验室开闸水槽实验,分析在层结及植被环境下,异重流的运动特性,研究内容包括:(1)进行水槽实验;(2)分析实验资料,了解不同因子,包括层结度、底床坡度、植被群分布、长度、高度及密度、盐水浓度、泥沙浓度及粒径等,对异重流运动掺混及演化机制的影响.
","(1)建立层结水体中刚性植被群对盐水异重流及泥沙异重流运动动力机制影响的理论模型;(2)阐明不同因子,包括层结度、底床坡度、植被群分布、长度、高度及密度、盐水浓度、泥沙浓度及粒径等,对异重流运动掺混及演化机制的影响,阐明这些影响因子对不同流体交界面K-H及R-T不稳定性及湍流形成的触发机制,以及对间层流形成及异重流分离高度的影响.
","论文","3人,港航专业学生优先","1年","否",,,,,"136","无人机遥感测温","否","横向","瞿逢重",,"浙江大学","2018","面向温度远程测量,基于构建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和温度校正方法,优化拼接和校正算法,设计机载红外成像系统.
","黄慧","0013266","海洋学院","huih@zju.
edu.
cn",,"水表温度红外成像检测","基于构建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和温度校正方法,优化拼接和校正算法,设计机载红外成像系统.
","(1)补充采集图像和温度;(2)优化现有拼接和校正算法;(3)根据算法,设计机载红外成像系统,完成硬件搭建.
","实验样机,论文","3人,至少1人为光电工程有关专业,有熟悉遥感的队员","1年(学校规定)","否",,,,,"137","智能感知芯片与系统","否","浙江省之江实验室重大项目","徐志伟","2018DD0ZX01","浙江大学","2018","本项目研究毫米波雷达芯片、定制芯片加速的智能决策系统,支持从毫米波太赫兹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多源信息中识别提取信息并进行智能决策指导机器人的控制,形成一个含多种技术的优化实现方式,为机器人的智能化、拟人化提供技术方案.
","徐志伟","0014142","海洋学院","xuzw@zju.
edu.
cn","05802092420","用于智能感知的集成芯片研究","研究基于微波毫米波的集成感知与宽带通讯的相控阵芯片,重点研究高性能的微波毫米波前端电路设计方法、多波束相控阵列集成方法和大规模感知芯片SOC的设计方法.
","(1)支持未来智能感知的集成芯片与系统;(2)为微小型化感知雷达提供集成芯片;(3)研究相应的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方法.
","样片,论文","3人,熟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了解数字信号处理、射频信号处理和部分人工智能算法,成绩优秀且学有余力","1年(学校规定)","否",,,,,"138","深海微生物原位培养自动化装备研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樊炜",,"浙江大学","2020","深海区是指水深在1000m以上的海洋,是一个低温(0~4℃)、高压(超过100个大气压)和低溶解氧的极端环境,开展深海微生物资源的研究是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基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由于深海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得深海世界逐渐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深海微生物在适应复杂环境(一般为高压、低温、黑暗、高盐、寡营养等)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遗传代谢机制和化学防御机制;目前,只有极少部分的深海水体微生物在实验室培养中被分离或富集出来,其主要原因是实验室环境无法完全模拟原位状态,缺少某些微生物生长的必需因子,且多数微生物生长极为缓慢,在实验室环境中竞争不过部分快速生长的细菌,有些微生物则需要与其它微生物共存才能生长.
","樊炜","0012139","海洋学院","wayfan@zju.
edu.
cn",,"深海微生物原位培养自动化装备研制","研发一种深海微生物水体原位培养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体原位培养装置无法在深海环境中进行微生物长期培养的技术问题.
","现场船上缆绳投放到深海(1000m甚至更深);有3个培养袋(腔),原位注射试剂进培养腔,进行原位培养;每个腔有两个室(一个室放3H或14C试剂、一个室放固定剂);设计四次注射水样/试剂:第一轮原位海水洗腔、第二轮加注水样、第三轮加注3H、14C等试剂、第四轮培养结束后加注固定剂;加3H或14C试剂和固定剂的时候,注射针要在腔底部,不然加注进去的试剂不能扩散至整个培养腔.
系统的整体外观材料是特氟龙,特氟龙里面是:蠕动泵+储藏3H或14C试剂、固定剂的室+电池箱.
进样管是硅胶管.
但是培养袋(就是腔)不知道是啥的,培养袋是外挂在特氟龙外边.
","实物装备","3人,其中至少1人为海洋工程与技术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39","重载型磁吸附爬壁作业机器人研制","否","浙江大修机器人研究院自主科研项目","宋伟","KN813","浙江大学","2018","船舶、海工平台、石化储罐、跨海大桥等大型结构物通常具有较为恶劣的承载工况,需要定期开展表面除锈、涂装、无损探伤等作业.
上述大型结构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尺度,几十米到几百米,表面积多达几万平方,传统的人工壁面作业具有劳动强度高、人身安全风险高等弊端.
因此,本课题拟研制磁吸附爬壁作业机器人,通过无人化壁面作业技术,替代传统的人工作业.
","宋伟","0013783","海洋学院","weisong@zju.
edu.
cn",,"面向大跨度钢结构桥梁壁面检测的爬壁机器人研制","通过磁吸附组件与磁力控制组件,结合机器人多自由度本体、机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现桥梁U肋、加强筋的翻越、桥梁承载焊缝的跟踪与检测,从而为桥梁智能巡检提供智能作业平台.
","(1)完成桥梁U肋与加强筋的吸附-翻越-吸附等运动能力实现与控制;(2)基于摄像头、测距传感器和惯导,实现对桥梁环境的感知与理解;(3)基于图像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常见壁面缺陷的认知与信息统计.
","论文;样机","3人","1年","否",,,,,"140","无人船控制系统开发","否","企业委托横向课题","陈正","校合-2019-XYY-529017-0006","浙江大学","2019","近年来,海洋安全侦查和资源勘探逐渐成为热点.
由于无人船具有模块化和智能化等优势,能够长时间、大范围、低成本地执行复杂的海洋作业任务,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需求.
无人船在海上航行时,往往存在舰船、礁石等障碍物以及海风、海浪、海流等环境干扰.
为了提高无人艇的航行性能,本课题针对无人船的轨迹规划、跟踪控制以及虚拟仿真平台等进行研究.
","陈正","0015135","海洋学院","zheng_chen@zju.
edu.
cn",,"多无人系统的轨迹规划与协同编队控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学习,在理论上研究针对多无人系统的轨迹规划问题和协同编队控制问题.
轨迹规划问题中,需结合控制对象感知特性,实现复杂环境中的目标追踪、障碍物避让等行为.
同时针对多无人系统,要在满足轨迹规划条件下,实现编队控制,使多无人系统整体保持编队协同运动.
项目需要设计可行的轨迹规划策略和编队控制控制器.
进一步要能以实验室现有的QuanserUVS实验系统为对象,验证理论算法的有效性.
","(1)在Simulink软件仿真中实现单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具有避障功能,设计可行的规划策略.
(2)在Simulink软件仿真中基于单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实现多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协同和编队控制,设计可行的控制器.
(3)将上述所设计的算法在Quanser实物平台上用实物移动机器人进行验证,可用三台机器人来实现所设计的规划及编队功能.
","论文","3人以内的海洋学院相关专业","1年","否",,,,,"141","多自由度水下仿生软体机械臂的动力学机理与液压控制方法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王滔","51875504","浙江大学","2018","面向空间受限的水下作业场合,针对常规刚体机械臂在运动灵活性和载荷顺应性等方面的不足,项目提出基于液压软体执行器的多自由度仿生软体机械臂结构方案,探索三容腔液压软体执行器在水深压力和驱动压力复合作用下的形变特性,运用集中质量分析与拉格朗日方程揭示水下仿生软体机械臂的动力学机理及受浮力、水流等因素的影响规律,根据三容腔耦合机制提出实现方向与幅值独立调节的矢量调制方法,设计带扰动补偿的非线性位姿控制算法.
基于理论分析与设计,研制可在深度1000米左右水下环境作业的软体机械臂原理样机.
希冀通过项目研究,掌握水下仿生软体机械臂的动力学机理与液压控制方法,丰富仿生软体机器人的设计、分析与控制理论.
","王滔","0016210","海洋学院","twang001@zju.
edu.
cn",,"水下仿鳗鱼形软体机器人的建模与优化控制研究","针对由多关节液压软体执行器构成的水下仿鳗鱼形软体机器人,探索液压软体执行器在水深压力和驱动压力复合作用下的形变规律,运用集中质量分析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水下仿鳗鱼形软体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水下仿鳗鱼形软体机器人及液压驱动装置的特性设计能耗最优运动控制算法,通过合理的对照实验检验理论模型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1)建立水下仿鳗鱼形软体机器人及液压驱动装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2)提出水下仿鳗鱼形软体机器人的优化控制方法,实现运动过程能耗最低;(3)运用实验手段验证理论建模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论文","不超过3人","1年(学校规定)","否",,,,,"142","基于消费积分联盟机制的供应链优化策略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冯雪皓","71801191","浙江大学","2019","基于积分联盟机制的联合营销在许多国家得到实施,且存在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该机制为零售商决策带来了新的挑战,并提高了供应商参与的供应链博弈的复杂性,也对第三方平台设计积分联盟运营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项目从运筹优化的角度研究积分联盟机制下的供应链决策,将视野拓展至包含第三方平台及策略型消费者的博弈问题,进而用新的思路设计积分联盟运营模式.
首先,分析零售商与供应商均衡策略,揭示积分成本溢出效应的理论内涵.
第二,考虑策略型消费者并探讨第三方平台与供应链间的竞合关系.
第三,研究第三方平台主导的联合营销优化策略.
预期探寻该机制下供应链的均衡结构,设计以第三方平台积分联盟运营模式为核心的供应链优化策略.
","冯雪皓","0014122","海洋学院","fengxuehao@zju.
edu.
cn",,"第三方平台主导消费积分联盟情境下的供应链优化策略研究","重点研究第三方平台与供应链均衡策略、策略型消费者影响下的第三方平台与供应链竞合关系、以积分联盟机制为核心的供应链优化策略研究等三方面问题.
要求能够根据当前实践构建数学模型并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管理理论,构造新的积分联盟机制运行方案.
","(1)求解均衡状态下零售商群体结构及供应链整体利润水平;(2)分析零售商应对策略型消费者的营销策略,重点探讨此类消费者行为对积分成本溢出效应的影响;(3)揭示供应链成员局部最优决策与第三方平台在通用积分的出售价格、回购价格、回购比例等方面决策的函数关系,探寻为实现供应链全局最优及成员企业合作共赢所需的积分运营模式,归纳新模式下供应链成员利润随积分参数的变化特点.
","论文","1-2人,对该研究方向有浓厚兴趣、具备良好的数学建模能力","1年(学校规定)","否",,,,,"143","封闭水域光谱频率分布特征及水色统计推断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朱渭宁","41971373","浙江大学","2019","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内的水环境与水质相互关联与影响.
传统的水色遥感提供了一种在大范围内监控水环境水质变化的方法,其基本方式是基于水体光谱的建模反演与验证,但这种方式有时并不一定适用于遥感卫星大数据的快速与实时处理.
本课题与传统方式不同,并不基于水体光谱自身,而是基于光谱在研究水域中的频率分布特征,并将该特征与水体的地理、环境、光学、地球物理、生物化学等特征相关联,从而为水环境遥感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与方法.
","朱渭宁","0013212","海洋学院","zhuwn@zju.
edu.
cn",,"封闭水域光谱频率分布特征及水色统计推断研究","(1)封闭水域光谱频率分布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自然特征的关联分析研究;(2)水体内在光学属性的不同分布特性对其表观光学属性分布特性影响;(3)根据封闭表观光学属性分布特征推断其内在光学特征的统计推断方法研究.
","(1)提取全球范围,特别是我国沿海区域内封闭水体的光谱频率分布特征,确定这一特征与水环境属性的关联;(2)了解水体组分的不同分布特性对水面光谱频率分布的影响;(3)研究开发一到两种根据封闭表观光学属性分布特征推断其内在光学特征的统计推断方法.
","论文","3人,数学和数理统计能力较强,有一定编程基础.
","1年(学校规定)","否",,,,,"144","基于多像素光子计数器和二维分集接收的长距离水下激光通信系统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敬","61971378","浙江大学","2019","本项目需要进行坐底式水下激光传输实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要了解海底地形地貌,以便于安装实验装置.
为实现大面积、长时间的海底地形地貌监测,所使用的传感器需具备能在海洋复杂环境中较高精度工作的相关性质.
为此,该项目拟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强的特点,以光纤作为传感器主体,设计一款可用于三维曲面形变监测的传感器,并结合上位机实现监测曲面形状重构.
","徐敬","0012046","海洋学院","jxu-optics@zju.
edu.
cn","0580-2092208","基于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的三维形变传感器设计","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反射型无源光学滤波的特性,在二维曲线形变传感的基础上利用多个布拉格光栅的组合实现监测面上多点形变曲率数据采集,并设计程序、利用采集所得的离散曲率数据尽可能真实地重构出监测面的形状.
","(1)合理布置光纤光栅及相关设备,实现三维曲面形变数据采集;(2)在二维曲线重构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所得数据重构监测曲面形状;(3)对比三维重构与二维重构的误差传递情况.
","论文、实物","3人,参加过类似SRTP项目","1年(学校规定)","否",,,,,"145","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安全保障技术","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张秀梅","2019YFD090130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本项目主要是通过监测、管理手段实现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安全保障技术,本人主要负责子课题5海洋牧场的风险防控、效益评估与相关政策支撑研究.
","叶观琼","0014138","海洋学院","gqy@zju.
edu.
cn",,"海洋牧场风险评估、预测与管理","研究内容:基于生态风险理论,针对台风,高温,酸化,缺氧,赤潮和溢油等关键致灾因子,利用现场观测、卫星遥感和数值模拟,获得典型海洋牧场研究区域内海洋环境特征参数及牧场生物生态参数,依据"阈值评估-过程评价-集成评价-风险管理"的总体思路,建立生态风险评估与预测模型,形成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海洋牧场的生态风险预测预警模型,确定各研究区域预警等级,实现有效预警,建立相应的长期风险防控策略.
要求: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较优秀的文献搜索、资料查找和综述能力,对风险模型、数据处理、GIS等技术类软件和数学模型感兴趣.
","构建一个适用于我国海洋牧场风险评估预测的模型,并成功应用于某个海洋牧场实际案例.
","报告、软著、论文均可","3人,其中至少1人为海洋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46","超精度无障感知芯片","否","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项目","徐志伟","2018R01001","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2018","开发工作频段在80-110GHz之间带宽不小于3GHz的毫米波超宽带相控阵雷达收发芯片,全芯片集成多路收发通道、频率合成器、模数转换器,实现宽扫描角度和精细波束控制,并设计高增益和方向性天线结构提高电扫描精度.
","宋春毅","0013265","海洋学院","cysong@zju.
edu.
cn","0580-2092209","无人艇自主智能避障系统开发","毫米波雷达具有测距测速精度高、恶劣环境(雨雪雾和黑夜等)适应性强、成本低等优点,通过与视觉传感器等进行融合开发,则可有效提升其角度分辨率低的短板.
以实现无人艇敏捷的自主避障为目标,开发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感知与智能决策系统,拓展无人艇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应急救灾和海防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1)适应海洋环境的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障碍物融合感知系统;(2)基于融合感知信息的智能避障决策系统.
","论文/系统样机","3人,其中至少2人为海洋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47","水下直升机的样机研制","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豪彩","2017YFC0306103","浙江大学","2017","围绕提高潜水器的机动性能和丰富潜水器的工作模式等关键科学问题,提出研制一种机动性强的,具有海底至海底工作模式的新型潜水器——水下直升机.
完成水下直升机的总体设计和工程样机研制;在海底实现超机动性运动,即全周转向、定点悬停和自由起降;在较大范围的海底工作点之间往返作业并开展作业示范研究.
","黄豪彩","0010861","海洋学院","hchuang@zju.
edu.
cn","0580-2092203","超机动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完成水下直升机样机的控制系统设计与研制,实现水下直升机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并实现悬停、原地转弯和自由起降等超机动性运动,完成实验室控制性能测试.
","(1)水下直升机超机动控制系统;(2)超机动性能实验报告;","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海洋学院有关专业","1年","否",,,,,"148","水下机器人在海底管线检测与渔业养殖中的应用","否","重大横向项目","冀大雄","529302-I21902","浙江大学","2019","智能渔业养殖工厂是改变传统渔业养殖模式的一种新型产业.
该工厂利用循环水槽进行养殖,而水质极大影响着鱼类的健康状态.
水槽宽度0.
5米,每隔1米有一醒目标记条,用于判断机器人到达的位置.
利用水面机器人原理开发一种水面巡检机器人,能够在水槽进行自动航行,实现避障和转弯,实时检测水质,并将水质测量数据(PH值、温度、氨氮浓度)发送到远程终端.
","冀大雄","0015108","海洋学院","0015108@zju.
edu.
cn",,"面向智能渔业养殖工厂的巡检投喂机器人关键技术","围绕课题要求和目标,利用船舶动力学模型和航行控制方法对现有水面机器人进行技术改进,具体内容为:适于水槽航行的避碰控制策略;非健康鱼类的视觉检测识别算法;水质环境要素快速评估技术.
","(1)通过改进,研制一台具有良好航行控制性能的水面机器人,能够进行水质快速评估;(2)设计避碰控制策略,实现水面机器人在水槽中的安全通行;(3)形成视觉检测识别程序,能够识别不健康的鱼类;(4)完成学术论文1篇.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海洋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49","海上风力发电海底电缆保护装置研究开发","否","舟山市市校合作项目","朱嵘华","2019C81030","浙江大学海洋学院","2019","项目主要基于对海上风电桩基础冲刷原理、海缆在J型管出口处的受力情况、破坏机理的研究,研发专用保护装置以解决该处海缆的破坏问题.
","朱嵘华","0018151","海洋学院","zhu.
richard@zju.
edu.
cn",,"创新型桩筒导管架海上风电基础研究","固定式海上风电基础主要结构形式包括单桩、导管架、负压筒、高桩承台等,以单桩和导管架基础使用最为广泛,单桩的优点为结构简单、安装简便、用钢量较少,负压筒具有抗拔性能好,地质条件要求较低等优点,导管架具备刚度大,承载能力较强的特点,本课题结合以上三种形式的基础,提出一种创新型负压筒导管架基础,通过桩插筒的形式,结合导管架,一方面大大提升基础刚度,使其自振频率增大,降低了疲劳,另一方面,提升了基础水平和垂向承载能力.
该技术目前已经获取全球首创专利,将会大力提高海上风电建设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1.
获得桩筒导管架海上风电基础桩基、负压筒及导管架最优结构参数设计,包括桩基直径、负压筒直径、壁厚大小、连接段等参数,以此设计出适应大装机容量的风机基础2.
结合工程项目,在某风电场推广应用该基础一套,并取得良好的示范作用.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海洋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50","基于仿生设计主动控制界面粘附的高效转移印刷方法研究","否","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宋吉舟","11872331","浙江大学","2018","转移印刷是使用转印印章将生长在施主基底上的电子元件转移到受主基底上的一种技术,是可延展柔性无机电子器件制备的关键.
要实现高效的转移印刷,最大的挑战是调控印章/元件界面粘附的强弱转化.
本项目提出主动控制界面粘附的仿生转印印章,利用外加驱动载荷改变印章/元件的接触面积和作用力,实现界面粘附的调控.
通过研究驱动载荷、结构和材料参数对界面粘附的影响,建立转移印刷的结构-材料-载荷-性能的一体化设计准则,优化控制转移印刷效率的关键参数,发展高效转移印刷技术.
","宋吉舟","0811033","航空航天学院","jzsong@zju.
edu.
cn",,"仿章鱼吸盘的智能粘附","提出基于能量储存与释放机制的磁控仿章鱼吸盘设计,结合理论与实验,研究外加磁场、结构等参数对界面粘附的影响,揭示粘附调控的机理,并用于硅片的转移印刷.
","(1)制备仿章鱼吸盘印章;(2)获得粘附与外加磁场、结构等参数的关联规律;(3)实现宏观硅片的转移印刷.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航空航天学院力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51","考虑流体作用的超弹性结构的自由振动","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陈伟球","11872329","浙江大学","2018","超弹性材料因其变形大、质量轻、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而在生物医学、柔性电子、软机器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项目拟系统研究流体环境下超弹性材料结构的耦合自由振动.
针对膜、板、壳等典型的二维结构,考虑叠加于有限变形之上的小幅线性振动,计入流体的影响,针对性地引进位移和应力分布假设,建立高精度的简化结构理论,开展流固耦合振动的近似解析研究,形成较系统完整的超弹性结构简化解析研究体系.
","陈伟球","0096038","航空航天学院","chenwq@zju.
edu.
cn",,"流体作用下超弹性梁的自由振动","建立超弹性梁结构的简化控制方程,并计入流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相关参数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预变形和流体作用的影响.
","(1)导出流体中预变形下超弹性梁的自由振动控制方程;(2)给定边界条件下导出相应的解析解;(3)研究各参数或因素的影响.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工程力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52","凸多面体颗粒流动的本构模型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郭宇","11872333","浙江大学","2018","大量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的形状对颗粒物质的流动有显著的影响.
然而,现有的颗粒流连续介质理论基本上都是假设颗粒是球形的,不考虑颗粒形状的影响.
发展广泛适用的非球形颗粒流的连续介质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项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凸多面体颗粒的剪切流动,系统的分析颗粒表面棱角对颗粒流动微观结构和宏观力学表现的影响,诠释微观颗粒性质和宏观行为的联系,建立考虑颗粒形状影响的应力本构模型,实现复杂颗粒流的连续介质描述.
本项研究的预期成果将推动真实颗粒流动理论和数值模拟的发展,为涉及颗粒流的工程生产实践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分析工具,实现工业过程的优化设计.
","郭宇","0017007","航空航天学院","yguo@zju.
edu.
cn",,"大颗粒形状对"巴西豆"效应的影响","大颗粒浸没于粉体床,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振荡条件下,大颗粒会逐渐上升到床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之为"巴西豆"效应.
之前的研究基于球形颗粒,针对颗粒大小和密度对"巴西豆"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然而却忽略了颗粒形状的影响.
本项研究首先进行颗粒床振荡试验,通过改变大颗粒的形状,探索形状对大颗粒上升速度和模式的影响.
另外,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大颗粒与周围粉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
该项研究的结果,预期可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采矿等涉及颗粒材料的工业中,对于控制颗粒系统的混合和分离具有重要意义.
","(1)获得不同形状的大颗粒在振动床体中的上升过程的实验数据和影像;(2)总结出颗粒形状、初始姿态等对大颗粒上升速率和模式的影响规律;(3)通过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深入理解颗粒形状对颗粒系统力学和运动行为的影响机制.
","论文","1人,希望是工程力学或航宇专业的学生","1年(学校规定)","是","0017007","郭宇",,"yguo@zju.
edu.
cn","15157182957""153","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层状二维材料界面剪切行为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赵沛","11872330","浙江大学","2018","层状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崭新的物理特性与其层间界面的范德华力耦合作用密切相关.
但是,如何通过对其中相邻层和界面剪切行为进行力学控制,来调节它们的界面作用,从而改变其多场耦合特性,实现更多更好的器件功能,目前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深入研究二维材料中的这些界面剪切行为,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科学意义,而且对于二维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应用,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项目期望建立层状二维材料界面剪切行为检测的实验力学平台,寻找二维材料界面剪切行为调控的有效途径,发现界面剪切行为与多场耦合关系的新原理和新规律,并探索基于力学调控的新型电子器件.
","赵沛","0013186","航空航天学院","peizhao@zju.
edu.
cn",,"机器人电子皮肤","电子皮肤即可穿戴柔性传感器,能够赋予机器人以视觉、触觉等功能,能够让机器人感知到物体的地点、方位、硬度、温度、湿度等信息,但是因为各种技术限制,目前发展缓慢.
","本项目希望能够通过基于软材料和智能材料的电子设计,在课题组现有仿生机械手的基础上,为其附加上环境传感器件,并通过人机交互信号解析系统,来实现人手的部分功能.
","论文,样机","3人,力学、机电、控制、信息或计算机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54","多功能仿生软体机器人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曲绍兴","91748209","浙江大学","2017","基于智能软材料的多功能仿生软体机器人研究处于共融机器人领域的前沿.
本项目通过仿生学、力学和机械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理解并获得新的生命体多尺度仿生驱动机理,并进行仿生驱动结构设计与优化;在对材料宏微观变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智能软材料多场耦合作用下应力状态依赖的粘弹性本构关系、获得多场耦合失效机制以及变形与透明、调波、发光等多功能耦合机理,并基于力学机制设计高性能智能软材料及强韧界面;发展增材/压印复合的柔性多材料体系/物理结构的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方法,实现多功能仿生软体机器人的控形控性制造.
","曲绍兴","0006282","航空航天学院","squ@zju.
edu.
cn",,"水凝胶弹性体复合设计","发展新型多功能水凝胶和弹性体的设计与制备技术,开展水凝胶/高弹体复合方法,制备新型生物软机器,并开展材料与结构相关的力学分析.
","(1)发展多功能水凝胶及其先进制备技术;(2)建立水凝胶/高弹体复合方法及相关力学机理;(3)制备新型生物软机器2-3种.
","论文、专利","3人","1年","否",,,,,"155","云空化汽液两相湍流的建模及其时空演化机理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邵雪明","91852204","浙江大学","2018","云空化现象广泛存在于船舶推进、水力机械和水利工程领域中.
云空化现象的普遍性和工程应用的重要性,使得它吸引了不同领域学者的长期关注和研究,然而云空化两相湍流的复杂性,也使它成为水动力学中最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
本项目分析了传统空化湍流模型的不足,拟从介观尺度运动入手,解析泡液湍流的精细流场和统计特性,建立具有介观物理的云空化汽液两相湍流模型.
采用所建立的模型,并结合空化流场精细测量技术,揭示云空化两相介质湍流场多尺度演化机理.
本项目的研究,将形成云空化相变湍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提升理论模型的精度、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邵雪明","0099076","航空航天学院","mecsxm@zju.
edu.
cn",,"水翼云空化湍流结构时空演化机理研究","对水翼云空化湍流场的时空演化开展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具体包括:1)基于OpenFOAM平台开发针对空化流动模拟的数值模拟软件,分别采用RANS双方程模型、大涡模拟方法,对水翼云空化流场进行高精度数值模拟,分析云空化湍流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2)在空泡水洞中,对水翼云空化流场进行多变量同步测量,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云空化湍流的大尺度结构演化过程进行观测,利用PIV/PTV测速技术和光纤探针测量技术,对云空化液体流场和空化内部流场进行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揭示水翼云空化湍流结构的时空演化机理.
","1)开发针对空化流动模拟的数值模拟软件;2)给出云空化流场大尺度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3)给出云空化演化过程中汽相分布、速度分布、能谱结构等流场特征,揭示空化湍流场能量多尺度传递的机理.
","论文","3人,工程力学及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56","高动态智能无人机集群关键技术研究","否","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陈征","2020C05001","浙江大学","2020","面向国防和民用领域对高动态智能无人机集群技术的迫切需求,针对当前高动态无人机平台的"低智能化水平和高研制成本等严重影响无人机集群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卡脖子问题,紧紧围绕智能化和低成本化两个重要发展趋势,开展智能化和低成本化两个软件和硬件方面的核心内容的研究.
","陈征","0019048","航空航天学院","z-chen@zju.
edu.
cn","0571-87953045","高动态智能无人机集群关键技术研究","针对高动态智能无人机集群关键技术,对数据协同辨识与估计、快速任务分配、在线协同航路规划和导航与控制一体化设计等开展研究.
基于拟攻克的关键技术,研发一套可分析无人机集群系统在不同协同策略下工作效能的仿真分析系统,为提升高动态无人机智能化水平提供关键支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我国在该型仿真系统方面的空白;同时,研发一套导航与控制一体化设备,显著降低无人机集群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成本.
","(1)设计一套数据协同辨识与估计算法;(2)设计一套快速任务分配算法;(3)设计一套协同航路规划算法;(4)通过程序实现算法仿真.
","论文","3人,可来自航院与控制学院","1年(学校规定)","否",,,,,"157","压电光电子学器件多场耦合力学行为及调控","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张春利","11972319","浙江大学","2019","压电光电子学器件在信息、能源、生物、医疗以及国防等重大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是当前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对其关键力学问题开展研究至关重要.
项目拟针对具有变形-极化-载流子耦合的压电光电子学器件结构,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和半导体物理学基本方程,采用变形-极化-载流子的全耦合模型建立适用于压电电子学器件分析的高效结构理论分析模型.
研究压电光电子学器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多场耦合力学行为,揭示基于应力/应变的调控机理,为新型压电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张春利","0011670","航空航天学院","zhangcl01@zju.
edu.
cn",,"一种基于压电电子学效应的弯曲度传感器研究","弯曲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被测物体弯曲变形程度的传感器,在生物医疗和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项目将在对器件进行理论建模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器件进行结构设计并实验加工、测试,最终实现一种基于氧化锌(ZnO)压电半导体薄膜结构的测量弯曲变形的高精度传感器原型器件.
","(1)理论上得到弯曲度传感器的弯曲变形与器件结构几何参数、外载等参数的直接表达式;(2)基于ZnO薄膜结构实现一个高精度弯曲度传感器的原型器件.
","论文或申请专利","3人,欢迎航空航天、机械、生仪、信电学院学生或者相关工科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58","多功能仿生软体机器人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曲绍兴","91748209","浙江大学","2017","基于智能软材料的多功能仿生软体机器人研究处于共融机器人领域的前沿,通过仿生学、力学和机械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理解并获得新的生命体多尺度仿生驱动机理,并进行仿生驱动结构设计与优化;建立智能软材料多场耦合作用下应力状态依赖的粘弹性本构关系、获得多场耦合失效机制以及变形与透明、调波、发光等多功能耦合机理,并设计高性能智能软材料及强韧界面;发展增材/压印复合的柔性多材料体系/物理结构的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方法,实现多功能仿生软体机器人的控形控性制造.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利用智能软材料柔软、轻质、可透明等特性制造具备新型多功能仿生软体机器人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徐彦","0009701","航空航天学院","xyzs@zju.
edu.
cn",,"仿人手软体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及控制","1)基于软体驱动器,设计手指结构,并模块化设计仿人手机器人.
采用3D打印技术研制机器人样机;2)基于分段常曲率法等,建立软体手指和仿人手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方程,完成运动学仿真;3)基于PID控制以及视觉反馈,实现仿人手机器人运动的闭环控制,完成地面验证试验.
","设计一种新型仿人手软体机器人结构方案,建立单个手指和和仿人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采用视觉伺服控制技术实现仿人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研究报告","3人,其中至少1人为航空航天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59","大气污染精准溯源及事故预警技术研发","否","科技部重点专项","杨双华","2018YFC0214105","浙江大学","2018","精细化工园区产业结构复杂,其大气污染呈多源、多因子及时空多维度等复杂特征,对区域空气质量构成了重大威胁.
本项目以"构建基于工艺过程的园区特征因子库及污染溯源库"为主线,结合染料、制药等重点行业典型工艺过程的生产周期及排放规律,构建基于工艺过程的污染源成分谱,通过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等技术辨识出能够指示各类排放源在不同生产状况下的排放特征因子,完善特征因子的描述方法,建立园区重点排放源的特征因子库.
利用园区动态排放清单、气象参数(区域高频气象条件、偶发性极端气象条件及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设定污染情景,基于园区小尺度、多源、多污染物的条件下优选大气空气质量模式,模拟计算不同情景下各污染源的贡献值与分担率,同时完善污染溯源结果的描述方法,建立污染溯源库.
","杨双华","0091207","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yangsh@zju.
edu.
cn",,"大气污染溯源的代理模型法","利用本地化了的大气扩散模型产生大量仿真数据,基于这些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大气污染溯源的反模型,最后,将现场采集的大气污染检测数据应用于得到的反模型进行大气污染溯源.
","(1)建立可靠的本地化大气扩散模型;(2)建立大气污染仿真数据库;(3)建立合理的大气污染溯源反模型;(4)利用已有大气污染检测数据演示大气污染溯源.
","论文","1人","1年","否",,,,,"160","调节支撑层表面化学组成定向改进聚酰胺纳滤膜分离层结构","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姚之侃","21908192","浙江大学","2019","界面聚合是纳滤膜制备中最常规的方法.
由于界面聚合反应速率快,成膜时间短,以该方法制备的纳滤膜,其高通量和高选择性往往难以兼顾.
界面聚合反应在支撑层表面发生,其结构和化学组成势必会对纳滤分离层的结构和性能造成影响,为此,本项目拟以调节支撑层表面的化学组成为突破口,以改变界面聚合单体与支撑层表面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分离层的调控,以期归纳并总结出支撑层表面化学组成对界面聚合过程的影响机理和规律,提出并确立通过调节支撑层表面化学组成来制备高通量和高分离选择性纳滤膜的新策略.
","姚之侃","0019180","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yaozhikan@zju.
edu.
cn","0571-87953802","基于荷电支撑层的薄膜复合纳滤膜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首先通过对商品化超滤膜的表面荷电化改性或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得到荷电超滤支撑层;随后以界面聚合法制备薄膜复合纳滤膜中最常用的哌嗪/均苯三甲酰氯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超滤支撑层表面的荷电性质对该界面聚合体系制备的超薄分离层物理结构、化学组成以及分离性能的影响,并阐明相关影响规律与成膜机理;最终实现通过改变超滤支撑层表面荷电性质对聚酰胺薄膜复合纳滤膜分离性能、抗污染性能等的调控.
","(1)建立表面荷电性可控的超滤膜制备方法;(2)根据超滤支撑层表面的荷电性质对该界面聚合体系制备的超薄分离层物理结构、化学组成以及分离性能的影响,阐明相关成膜机理;(3)建立通过改变超滤支撑层表面荷电性质实现分离性能可控的聚酰胺薄膜复合纳滤膜制备方法","论文","3人,其中至少2人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61","纳米复合高阻隔可生物降解共聚酯","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吴林波","2016YFB0302402","浙江大学","2016","以可生物降解农用地膜替代传统的非降解聚乙烯地膜是解决目前已经很严重的地膜污染问题的必然之路.
但是,目前采用的可生物降解地膜普遍存在力学性能较低且在田间应用过程中下降过快、保水保墒性能不足、耐候性较差等瓶颈问题.
本项目将聚合物功能化和层状纳米复合改性想结合,实现纳米粒子的高度剥离和取向,从而制备高阻隔、高强度的可生物降解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农用地膜以及高端包装材料.
","吴林波","0003235","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wulinbo@zju.
edu.
cn","87952631","纳米复合高阻隔可生物降解共聚酯","利用共缩聚方法,合成功能化可生物降解共聚酯,研究功能基团的引入对其力学性能和极性、亲水性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并制得薄膜,研究功能基团对纳米复合膜中纳米粒子的分散剥离及其力学性能和气体阻隔性的影响规律.
","获得可生物降解共聚酯纳米复合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预期气体阻隔性提高一个数量级,阐明功能基团对纳米粒子剥离的影响机理和纳米复合高性能化的机理.
","专利/论文","1人,化工/高分子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62","高紫外阻隔可生物降解共聚酯","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吴林波","2016YFB0302402","浙江大学",,"以可生物降解农用地膜替代传统的非降解聚乙烯地膜是解决目前已经很严重的地膜污染问题的必然之路.
但是,目前采用的可生物降解地膜普遍存在力学性能较低且在田间应用过程中下降过快、保水保墒性能不足、耐候性较差等瓶颈问题.
本项目针对耐候性和紫外阻隔性差的问题,合成反应性紫外吸收剂,用于可生物降解聚酯的耐候和紫外屏蔽改性,制备高耐候和高紫外阻隔可生物降解材料,用于农用地膜以及高端包装材料.
","吴林波","0003235","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wulinbo@zju.
edu.
cn","87952631","高紫外阻隔可生物降解共聚酯","反应性紫外吸收剂合成与表征;反应性紫外吸收剂与PBAT的反应共混,力学性能和耐候性/紫外阻隔性测试","获得反应性紫外吸收剂、高耐候地膜用PBAT共聚酯专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阐明耐候和紫外阻隔改性机理","专利/论文","1人,化工/高分子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63","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其衍生材料对于电催化水分解性能的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侯阳","x","浙江大学","2020","电催化水裂解反应由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两个半反应组成,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高效生产氢能的方法.
目前,贵金属材料已被证明是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析氧催化剂.
然而,这些贵金属材料的稀缺性和高成本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商业化大规模应用.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低成本、高效的水分解催化剂来替代昂贵的贵金属.
近年来,直接利用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作为催化剂,利用MOFs结构的固有优势进行电催化水裂解反应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
因此,本课题针对MOFs电催化材料进行合成及探索,对其电催化水分解性能进行研究.
","侯阳","0016110","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yhou@zju.
edu.
cn","0571-87951142","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其衍生材料对于电催化水分解性能的研究","利用模板蒸汽生长法及相转化耦合策略或者水热法合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其衍生材料,并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技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并且对材料进行电催化水分解性能的研究.
","(1)采用适当的方法成功合成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其衍生材料;(2)对所合成材料进行一系列完整的表征,如形貌、组成和表面元素价态等;(3)对成功合成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及其衍生材料进行电催化水分解性能的研究并与商业贵金属催化剂进行比较.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化工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64","推进剂用可反应型二茂铁基聚合物燃速催化剂的合成、三维网络原位形成和抗迁移性能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王立","51873189","浙江大学","2018","航空航天工业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固体推进剂技术是支撑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燃速催化剂是最重要的组分之一.
本项目拟设计和合成系列推进剂用可反应型二茂铁基线型和树枝状聚合物燃速催化剂,探索各种新的合成路线和合成方法,揭示合成条件对合成的影响规律;研究所得二茂铁基线型和树枝状聚合物燃速催化剂在推进剂中三维网络的原位形成并研究其抗迁移及燃速催化性能,筛选出抗迁移性能和燃速催化性能优异的可反应型二茂铁基线型和树枝状聚合物,揭示其抗迁移和燃速催化机理.
","王立","0092110","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opl_wl@dial.
zju.
edu.
cn","0571-87953200","推进剂用抗迁移二茂铁基燃速催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调研二茂铁基燃速催化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参与实验路线的设计和二茂铁基燃速催化剂的合成制备,测试所得二茂铁基燃速催化剂的燃速催化性能和抗迁移性能,完成实验报告撰写,视科研结果形成论文和专利等成果.
","1)合成抗迁移二茂铁基燃速催化剂;2)对所得二茂铁基燃速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表征;3)研究其燃速催化性能和抗迁移性能;4)完成实验报告撰写,视科研结果形成论文和专利等成果;5)熟悉或掌握核磁共振、红外、TGA、电化学分析等分析测试方法.
","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论文、专利等","化工专业优秀本科生","1年","否",,,,,"165","苯硼酸基葡萄糖敏感凝胶的制备、性能与应用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俞豪杰","LY19B040007","浙江大学","2019","糖尿病是由于糖代谢紊乱引起血液中葡萄糖累积而产生的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它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致人死亡的疾病.
葡萄糖敏感凝胶在葡萄糖浓度检测、药物输送和控制释放及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本项目将苯硼酸基团引入到聚合物中,制备苯硼酸基葡萄糖敏感材料,探索其在葡萄糖检测、治疗葡萄糖药物释放等方面的应用.
","俞豪杰","0006334","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hjyu@zju.
edu.
cn","0571-87953200","用于糖尿病治疗药物负载的苯硼酸基糖敏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调研用于糖尿病治疗药物负载的苯硼酸基糖敏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参与实验路线的设计和糖敏材料的合成制备,测试所得糖敏材料的糖敏响应性能,探索其在糖尿病治疗药物负载方面的应用,完成实验报告撰写,视科研结果形成论文和专利等成果.
","1)合成糖敏材料;2)对所得糖敏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表征;3)探索其在糖尿病治疗药物负载方面的应用;4)完成实验报告撰写,视科研结果形成论文和专利等成果;5)熟悉或掌握核磁共振、红外、电镜等测试和分析方法.
","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论文、专利等","化工专业优秀本科生","1年","否",,,,,"166","多相催化选择性调控的新策略","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王亮","21822203","浙江大学","2018","从设计合成沸石封装金属纳米催化材料出发,致力于解决金属纳米催化材料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拟开展的研究包括沸石晶体和金属纳米颗粒的可控组装,沸石孔道环境的精准设计和调控,沸石晶体内多功能中心的调变与协同,构筑针对碳资源转化反应的高性能沸石封装纳米金属催化材料体系.
探索沸石分子筛和金属纳米颗粒的组装机制、沸石孔道结构和组成影响催化性能的规律,理解沸石分子筛和金属活性中心的协同催化反应机理和本质,发展系列新型的高效沸石封装纳米金属催化材料,期望能够在碳资源转化反应中取得性能的提升.
","王亮","0013836","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liangwang@zju.
edu.
cn",,"针对页岩气利用的低碳烷烃活化过程及机制","页岩气储量巨大,是重要的碳资源来源.
页岩气主要成分为低碳烷烃,具体以甲烷和乙烷等为主.
将这些烷烃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对于页岩气的利用和缓解石油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题针对低碳烷烃的活化,开发高效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过程,实现高效转化.
","(1)实现乙烷到乙醇、甲烷到甲醇的转化;(2)给出通过催化剂结构调控优化产物选择性的方法和规律;(3)初步阐明反应路径和机理.
","论文","2人,化学和化工相关专业","1年","是","0013836","王亮",,"liangwang@zju.
edu.
cn","18667006313""167","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否","校百人计划","姚思宇","188020-194521903/020/012","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2019","基于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的小分子烷烃、CO2活化转化催化剂的开发与设计;高选择性工业催化加氢;同步辐射X射线表征技术的开发和催化剂原位结构表征.
催化剂机理研究.
","姚思宇","0019874","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yaosiyu@zju.
edu.
cn",,"氢气低温高效制备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以氮化钼功能化载体为基础,构建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用于催化硼氨水解制氢反应.
研究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活性关系,开展反应动力学参数测定与机理研究.
","(1)开发高效硼氨水解的氮化钼基催化剂,实现高效产氢;(2)确定催化剂Mo/N比、载体晶相结构,负载金属类型,载量等参量与产氢速率的依赖关系;(3)研究催化剂产氢速率在不同催化剂表面活化能,对溶液pH值,底物浓度的依赖关系;测各底物动力学级数用于反应机理推断.
","论文","2人,需要有化学或化学工程专业背景","1年(学校规定)","否",,,,,"168","自修复性锂硫电池固态聚合物纳米复合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詹晓力","21978258","浙江大学","2020","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新型能源存储设备已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焦点.
目前,商业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面临了无法有效提高能量密度的瓶颈,且液态电池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本课题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为目标,基于对锂离子迁移机制的认识,通过分子设计辅以无机掺杂,获得具有较高室温离子电导率的复合型准固态电解质,利用电化学分析手段考察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再结合数据模型和理论分析,探究准固态电解质的工作机制,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准固态锂电池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詹晓力","0099111","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xlzhan@zju.
edu.
cn",,"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与电池性能","利用高分子聚合,辅以原位掺杂和二次交联等方式,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制备具有较高室温锂离子电导率和良好机械性能的电解质材料;考察电解质的结构组成、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将电解质应用于电池体系中,通过多种电化学分析手段,表征电池的容量、倍率性能、库伦效率、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利用表面元素分析结合电池数据构建模型,揭示电解质中锂离子的迁移扩散机制以及电解质对锂枝晶生长抑制的作用原理,获得高安全性、高容量的固态电池.
","(1)制备具有较高离子电导率的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不低于10-4;(2)电解质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或锂硫电池,库伦效率不低于98%,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在85%以上,且电解质可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3)根据实验数据及理论分析,阐明准固态电解质中锂离子的迁移扩散机制及电池容量的衰减机制.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化工学院有关专业","1年","是","0099111","詹晓力",,"xlzhan@zju.
edu.
cn","13906539183""169","磁响应/自修复型多功能超润滑表面(SLIPS)的构建与性能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张庆华","21676248","浙江大学","2017","在自然界中,由于表界面的结构化,尤其是纳微尺度结构而导致的奇妙性能,荷叶的自清洁,沙漠甲虫吸收晨雾,猪笼草捕食虫蝇,还有鱼在油污污染的水环境中保持洁净,都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的特殊界面结构与润湿行为,并不断启发研究者设计具有仿生结构的超浸润界面功能材料.
本项目以猪笼草的唇缘表面所形成超滑水膜为启发,通过在无机纳米材料表面可控接枝低表面能含氟链段与活性基团,再与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网络杂化交联构筑有机无机复合基材,引入反应性氟硅油,制备具有防猪笼草结构的超润滑表面,研究多尺度纳微结构、氟硅油粘度等参数对超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环保型海洋防污减阻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张庆华","0007280","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qhzhang@zju.
edu.
cn",,"仿生超疏水/抑菌共聚物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基于分子结构设计与仿生制备原理,从活性小分子出发,在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吡啶硼、季铵盐基团上修饰反应性官能团,再通过与低表面能氟硅单体进行可控水分散聚合,利用纳米硅溶胶调控其纳微粗糙结构,制备具有优异超疏水、抗菌性能的纳米复合涂层,用于户外纺织品、医疗防护用品的表面疏水抑菌改性.
","(1)制备的共聚物涂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具有较低的表面能和疏水抑菌性能.
(2)所制备的超疏水抑菌共聚物树脂可用于各种织物、无纺布以及医疗防护用品的表面处理,赋予其优异的防水抗菌性能.
","论文;或者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为化工学院有关专业","1年","是","0007280","张庆华",,"qhzhang@zju.
edu.
cn","13067757826""170","受激形变高分子","否","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赵骞","51822307","浙江大学","2018","自然界中不少生物体的变形行为(比捕蝇草捕食昆虫、向日葵向阳转动等)不仅有趣,还与其生存息息相关.
与此类似,合成材料中,受激形变高分子也可在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时会发生形状或体积的变化.
作为最主要的两类形变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与响应性水凝胶近期已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代表性示例包括微创手术器械、自展开空间结构、柔性电子转印等.
本项目拟引入可逆共价键,实现受激形变高分子三维形状快速构筑与复杂形变控制.
","赵骞","0009749","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qianzhao@zju.
edu.
cn","0571-87951689","基于可逆共价键的无方向性自焊接复合材料","将硼酸酯键动态交联环氧树脂与开孔泡沫材料复合,形成双连续相结构.
其中,动态交联环氧树脂在玻璃化温度以上展现出无方向性的快速自焊接性能,而泡沫材料起支撑宏观形状的作用.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类似于Lego积木的快速拼装/拆卸性质,并且拼装不受方向性的限制.
","(1)制备硼酸酯键动态交联的环氧树脂;(2)与开孔泡沫材料复合,形成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复合材料;(3)研究孔径与动态交联网络粘弹性对粘结强度的影响规律.
","论文","1-2人,高分子或化学化工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71","形状记忆高分子","否","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谢涛","21625402","浙江大学","2016","热固性高分子由于其优异的化学、物理性能,是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然而,热固性高分子的回收重加工一直是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
受限于热固性高分子的化学物理结构,其一旦成型,便无法再次回收重加工.
这也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白色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
项目旨在高分子网络当中引入一种全新的可逆共价键,这种化学键将赋予热固性高分子材料优异的重加工性.
同时,该共价键的可逆性,以及网络中广泛存在的氢键,将赋予高分子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
","谢涛","0013045","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taoxie@zju.
edu.
cn","0571-87951689","基于新型可逆共价键的高强材料的合成以及重加工","1.
研究新型可逆共价键-硫脲键的动态性能;2.
将硫脲引入交联高分子网络当中,调整工艺,合成高强性能的塑料以及橡胶材料;3.
研究材料的重加工性能;4.
通过在重加工过程当中引入不同刚性的单体,研究重加工前后材料的性能变化","1.
获得硫脲键动态性能与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2.
制备含有硫脲键的热固性高分子材料,并探索清楚工艺条件与材料性能的关系;3.
了解重加工的条件,并能够通过重加工方式的改变,在重加工之后,获得不同性能的材料","论文","1-2人,高分子或化学化工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72","形状记忆高分子","否","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谢涛","21625402","浙江大学","2016","形状记忆聚合物是一类智能响应材料,能够响应外界刺激,如光、热、电场、磁场、湿度、pH值等,并相应地改变形状,在航空航天、柔性电子、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现有的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响应速度往往难以控制.
而慢回弹材料具有缓慢变形的特点,使得从时间尺度上控制变形成为可能.
本项目拟将慢回弹机制与形状记忆高分子相结合,在可调的时间尺度上控制复杂形变.
","谢涛","0013045","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taoxie@zju.
edu.
cn","0571-87951689","基于4D打印的慢回弹形状记忆聚合物","本项目拟将硼酸酯键与形状记忆高分子相结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人体温附近.
形状记忆高分子的永久形状利用4D打印技术制备,临时形状则在高于硼酸酯键交换的温度下制备得到.
通过调控硼酸酯键的邻近基团,可以调节硼酸酯的水解速率,从而实现时间尺度可调的慢回弹.
","(1)利用4D打印技术制备含有硼酸酯键的形状记忆聚合物;(2)调节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探究温度对硼酸酯键交换的影响;(4)探究相邻基团和水解温度对硼酸酯键水解速率的影响","论文","1-2人,高分子或化学化工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73","复杂多相体系介尺度机制的基本问题与计算模式","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子课题","王靖岱","91834303","浙江大学","2018","介科学已成为研究多相体系传递和反应规律的学术前沿,但仍需强化对介尺度现象背后的介尺度机制的深层次认识.
本课题拟针对典型多相流反应体系——气相法聚乙烯流化床反应器中,冷凝液滴与颗粒碰撞的动态过程,研究液膜演化过程中流动、传递耦合的微尺度和介尺度问题,阐明液滴-颗粒相互作用模式、液滴-颗粒传热特性、液固耦合的介尺度竞争协调原理等,为气相法聚乙烯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王靖岱","0002263","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wangjd@zju.
edu.
cn","87951227","有机烃液滴-聚乙烯颗粒碰撞过程的动态特性研究","聚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合成树脂,广泛应用于薄膜、管材、生物仿生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全球近40%的聚乙烯产能为气相法流化床工艺提供.
特别地,当向流化床中喷入烃类冷凝液,反应器时空产率大幅提高,但由此引发的气-液-固相互作用及流动传递行为也更加复杂,使产品调控的难度显著增大.
本课题针对有机烃冷凝液滴与聚乙烯颗粒的碰撞过程,采用高速摄像、红外热成像、数学建模等方法,研究不同物系及滴粒比下,液膜动态演化行为、液滴-颗粒相互作用模式、液滴-颗粒传热特性等,为气相法聚乙烯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1)获得不同物系和滴粒比下,液滴-聚乙烯颗粒碰撞的液膜厚度、动态接触角、最远延展点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2)获得不同物系、滴粒比和颗粒温度下,液膜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3)尝试建立不同液膜演化模式的数学表达式.
","论文","3人","1年(学校规定)","否",,,,,"174","多区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流场间歇性的发生机制及对传热行为的定向调控","否","浙江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孙婧元","LQ18B060001","浙江大学","2017","多区循环流化床烯烃聚合是一类新型环境友好的气相法工艺,但聚合反应强放热、塑料颗粒易发粘的特性导致局部热点、熔融结块频发,成为制约反应器过程强化和新产品开发的瓶颈问题.
本项目拟建立多相流场间歇性的解耦表征方法,明确流场间歇性对床内局部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阐明流场间歇性的跨尺度发生机制,建立流场间歇性的调控方法,实现对床内温度分布和局部热点的定向调控,有效指导多区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过程放大和优化运行.
","孙婧元","0013890","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sunjy@zju.
edu.
cn","87951227","多区循环流化床流场间歇性的测量与发生机制研究","本课题提出利用流场间歇性调控反应器传热特性的方法,基于PIV-IRT协同测量、探针测量、声发射检测、CFD模拟等方法,通过气固相脉动信号的多尺度解析建立流场间歇性的解耦表征方法,研究流场间歇性对床内局部传热特性的作用规律.
在不同尺度上详细探讨流场间歇性与单颗粒动力学行为、颗粒聚团拟序演化、床层宏观流化特性的关系,结合量纲分析、非线性建模等技术阐明流场间歇性的跨尺度发生机制,构建耦合间歇性影响的颗粒脉动能传输标度律及对间歇性弱依赖的自相似性标度律.
","(1)获得循环流化床的脉动信号与流场间歇性变化规律;(2)阐明流场间歇性的跨尺度发生机制.
","论文","3人","1年(学校规定)","否",,,,,"175","聚乙烯初生态结构研究与聚烯烃材料的在线高性能化","否","石油化工联合基金","阳永荣","U1663222","浙江大学","2016","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制备除了需要进行分子裁剪,更加重要的是需要优化其聚集态结构.
本申请项目拟通过单活性催化组分的复合及气液法聚合新工艺,在单反应器内原位生成分子链解缠绕的、晶粒达到纳米程度分散的UHMWPE聚集态结构,以增强材料使用性能,降低加工要求.
本项目拟通过改变催化剂配比、温度、溶剂等,合成各种聚乙烯初生态样品,通过采用动态流变、DSC、SEM等分析手段,研究高分子链增长速率、链缠结、链段滑移扩散和结晶速度之间的关系,探索高分子链解缠结与结晶的机理;研究高分子链拟液相过渡层内分子链段从随机线团到受约束的伸展链的变化关系;研究UHMWPE串晶结构的最优形成条件,替代玻璃纤维填充,为在线增强聚乙烯管材料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阳永荣","0089197","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yangyr@zju.
edu.
cn","87951227","聚乙烯初生态结构及拟液相过渡层形成机理研究","分别考察研究UHMWPE组分、HDPE(高密度聚乙烯)组分、LLDPE(线形低密度聚乙烯)组分等高分子多链体系的粘度与分子量分布、支链种类和分布、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链扩散与分子链的柔软性和可迁移性之间的关系;结晶动力学与均聚序列的长度、缠结点密度、支链点的密度等参数的关系.
研究UHMWPE晶核生长以及UHMWPE与HDPE原位共混物的共结晶生长规律.
尝试描述拟液相过渡层对高分子链结晶、链缠结过程特性的影响规律.
","(1)阐明分子结构对不同种类聚乙烯链结晶、链扩散的影响规律;(2)初步建立初生态高分子链拟液相过渡层理论,掌握工业聚合温度条件下聚乙烯链结晶和解缠绕的规律.
","论文","3人","1年(学校规定)","否",,,,,"176","INFEWS:U.
S.
-China:基于生物质炭的生物滞留系统高效低耗处理稻田排水工艺技术研究","否","国家基金中美合作项目","朱亮","51961125101","浙江大学","2019","项目研究生物滞留系统滤料级配、工艺参数、系统构型对城镇、农田排水达标处理与回用系统的性能影响,解析滤池工艺生物膜附着过程结构特征与复合污染协同去除机理,从污染负荷、水力调控、菌群互养等角度揭示基于重要功能菌种内/种间互作机制,构建水质稳定达标-资源能源利用-食品绿色健康的稻田排水低耗高效生物滞留系统达标处理与回用工艺技术.
","朱亮","0008276","环境与资源学院","felix79cn@zju.
edu.
cn",,"生物滞留系统强化脱氮与新型污染物协同去除研究","运用同位素标记、微电极等技术,研究生物滞留系统填料和生长的生物膜对典型新型污染物、氮素等的吸附累积及降解转化过程,重点分析不同工艺工况对目标污染物吸附、累积、转化以及体系功能酶活的调控作用,揭示新型有机物与常规污染物协同去除机理.
","(1)获得生物滞留系统低耗达标处理与回用工艺技术;(2)揭示结构稳定、功能强化的多功能菌群调控机制.
","论文、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为环境与资源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77","基于强化种间电子传递的高效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机理研究","否","国家基金","徐向阳","51678519","浙江大学","2016","项目基于厌氧产甲烷过程微生物种间电子直接传递的新机制,在UASB反应器水平上研究强化种间电子传递对厌氧工艺性能与稳定性影响、厌氧污泥颗粒化过程种间电子传递特征以及污泥微生物种群结构功能调控机制,揭示UASB污泥颗粒化过程与种间电子直接传递互作机制,阐明基于强化种间电子直接传递的高效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的过程机理.
","徐向阳","0091290","环境与资源学院","xuxy@zju.
edu.
cn",,"基于DIET强化的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研究","通过磁铁矿投加强化种间电子传递(DIET),研发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分析反应器运行性能、厌氧产甲烷功能菌群及其代谢潜力,揭示磁铁矿对功能菌群代谢途径的调控机理.
","(1)获得基于DIET强化的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参数;(2)揭示磁铁矿对功能菌群代谢途径的调控机理.
","论文、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为环境与资源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78","纳米材料污染化学","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林道辉","21525728","浙江大学","2016","研究纳米材料-生物的界面过程及其环境应用与效应","林道辉","0098366","环境与资源学院","lindaohui@zju.
edu.
cn",,"铁基纳米材料联合紫花苜蓿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以多氯联苯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铁材料、紫花苜蓿及其共同作用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和影响.
研究内容包括:一、PCB在空白土壤中降解动力学,包括挥发(灭菌处理)和微生物降解作用(不灭菌处理);二、探讨紫花苜蓿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的可能作用;三、突出分析铁材料对植物根际修复PCB的作用过程.
","(1)分析PCB在紫花苜蓿根际的降解作用,探讨根系分泌物和微生物的可能作用;(2)了解铁材料和紫花苜蓿对PCB吸附、转移及体内代谢的作用:(3)研究铁材料与紫花苜蓿联合处理下,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对PCB修复效果的影响.
","论文","2-3人,其中项目申报人为2017、2018级全日制环资学院在校本科生","1年(学校规定)","否",,,,,"179","稻田厌氧氨氧化的适应性调节机制及其对土壤氮气产生的调控作用研究","否","国家基金","张奇春","K纵20181774","浙江大学","2018","以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厌氧氨氧化过程为主线,联合室内培养和水旱轮作定位肥料试验基础,运用乙炔抑制法、15N标记技术、qPCR、13C-PLFA、13C-DNA-SIP、高通量测序等先进技术,研究典型稻田生态系统土壤厌氧氨氧化的速率与活性及其对土壤环境胁迫的反应,解析环境胁迫下稻田土壤厌氧氨氧化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定向变化规律,结合土壤水分、养分和有机物结构变化响应特征的研究,明确水旱轮作体系稻田土壤厌氧氨氧化活性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调节机制,阐明这种适应性调节机制对稻田土壤氮气产生的作用,为揭示氮素在水稻生态系统中的循环模式与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张奇春","0005177","环境与资源学院","qczhang@zju.
edu.
cn",,"土壤环境胁迫下稻田厌氧氮转化通路及微生物机理研究","基于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15N同位素法测定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以及铁氨氧化途径对N2的贡献度,并结合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微生物丰度,探索三种转化途径的关键限制因素,以期进而探寻相关过程的调控途径,为厌氧氮转化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数据,进一步推动降低稻田氮素损失和负面环境效应的产生.
","(1)评价施肥、水分等对厌氧氮转化的影响;(2)明确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铁氨氧化对氮气产生的贡献","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土壤学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80","短程反硒化耦合硫离子催化处理水体硒污染及产物回收研究","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赵和平","QAK201903","浙江大学","2019","石油化工和烟气脱硫等废水含有大量硒酸盐和硫离子,严重污染了我国的环境水体.
由于硒单质不溶于水,硒酸盐的还原是环境硒污染修复的重要手段.
本团队最近研究表明,混合菌群对硒酸盐存在分步还原,微生物倾向于先消耗硒酸盐并积累中间产物亚硒酸.
而废水共存物硫离子已被证实能够催化亚硒酸的还原并产生硒硫共沉淀.
因此本项目以硒酸盐还原菌群为研究对象,以硒酸盐生物还原和硫离子化学催化为核心,设置不同HRT和电子供体浓度,探究短程反硒化的关键参数;调节S/Se摩尔比和反应pH,研究亚硒酸与硫离子共沉淀的最优条件;最后耦合短程反硒化和硫离子催化,利用X射线等技术,表征并回收沉淀产物,为废水污染去除与资源回收提供实验支撑.
","赵和平","0011007","环境与资源学院","zhaohp@zju.
edu.
cn",,"短程反硒化耦合硫离子催化的反应器建立及运行","根据化学方程式,调节电子供体甲酸的投加量,探究短程反硒化的最佳电子供体受体投料比;在非生物体系中,根据化学计量方程式设置不同S/Se摩尔比,探究亚硒酸盐和硫离子共沉淀的最优摩尔比;结合工程力学及流体力学,设计并优化反应器构型,实现生物化学过程的耦合.
","(1)获得生物还原体系内短程反硒化的最佳电子供受体投料比;(2)明确化学催化体系内硫硒共沉淀的S/Se最优摩尔比;(3)稳定运行短程反硒化耦合硫离子催化反应器,高效去除水体硒酸盐和硫离子污染.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81","利用生态功能分子防控害虫与杂草研究与示范(子课题)","否","农业部公益性行业项目","徐正浩","201403030","浙江大学","2014","利用水稻植株体向环境中释放出的化感物质(生态功能分子)抑制田间杂草,减少化学除草剂田间投放量,促进环境友好型的杂草防治.
","徐正浩","0003257","环境与资源学院","640909@zju.
edu.
cn",,"水稻秸秆降解产生的化感物质在土壤中的淋滤特性及其微生物响应","用HPLC-MS/MS技术,分离、鉴定水稻秸秆中的化感物质,提出化感效应的化学基础;用PVC管淋洗柱方法,解析化感物质的迁移能力及联合迁移特性;PLFA法分析土壤微生物及群落结构;用16SrDNA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化感效应"窗口期"的木桶效应和"后窗口期"的土壤微生物量.
","(1)化感物质的淋滤特性及联合迁移规律;(2)淋滤后各土层的化感效应及其微生物互作机制;(3)化感"窗口期"的木桶效应与后"窗口期"的土壤肥力提升特征.
","国家一级出版社专著1~2部;SCI论文1~2篇","3人","1年(学校规定)","否",,,,,"182","杭州湾大湾区海陆交错带微生物生态功能研究","否","浙江省自然基金委重大项目","马斌","LD19D060001","浙江大学","2018","本项目拟选取杭州湾海陆交错带典型样带采集土壤、沉积物和水体样品,基于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探明原核和真核微生物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动态,利用微生物群落数量生态学方法分析杭州湾海陆交错带微生物组的时空演替过程.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取杭州湾海陆交错带环境微生物宏基因组,对宏基因组中碳、氮、磷、硫、铁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关键基因及污染物降解相关基因进行数据挖掘,由此探明杭州湾海陆交错带微生物生态功能的时空动态.
基于杭州湾海陆交错带微生物组数据计算微生物相关性矩阵构建杭州湾海陆交错带微生物生态网络及其时空动态.
解析杭州湾海陆交错带环境梯度对微生物组及其生态功能的环境过滤效应,并构建微生物组及其生态功能的空间距离衰减模型确定扩散效应,由此阐明杭州湾海陆交错带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微生物组及其生态功能时空演替的驱动机制.
","马斌","0016116","环境与资源学院","bma@zju.
edu.
cn","88982756","土壤微生物暗物质资源挖掘","基于单细胞分选-原位培养技术挖掘土壤微生物暗物质,获取具有特定目标功能的未培养微生物类群,并对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1)优化土壤微生物暗物质挖掘技术;(2)发现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新种;(3)分析微生物新种基因组特征.
","论文","3","1","否",,,,,"183","生物质炭对森林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作用机理","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徐建明","41520104001","浙江大学","2016","本项目通过采集我国重要火灾后森林土壤生物质炭和人工制备生物质炭,运用RT-PCR、DNA-SIP、高通量测序、稳定性同位素示踪等技术,搞清森林土壤生物质炭的特性、演变规律及其对土壤特性的微域梯度的影响,揭示生物质炭影响森林土壤氮素转化及相关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和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阐明生物质炭上的优势微生物类型、对氮转化过程的影响及其定殖机理.
在上述此基础上,回答生物质炭对土壤特性、氮素转化及相关微生物的影响是否具有微域梯度效应、生物质炭是直接影响还是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性质间接作用于氮素转化功能微生物等科学问题,最终阐明生物质炭影响森林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制,为深入了解全球变化对地表过程的响应机理及生物质炭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科学依据.
","李勇","0012180","环境与资源学院","liyoncn@zju.
edu.
cn","88982410","磷限制对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不同磷水平稻田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了解磷水平对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合气候因素、环境因子等分生物因子,阐明稻田土壤硝化微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的驱动因子;同时进行室内培养实验,通过分析磷水平对土壤硝化活性的影响,阐释磷限制对硝化微生物功能的影响机理.
","(1)了解全国范围内磷水平对稻田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2)认识稻田土壤硝化微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的驱动因子;(3)分析磷水平对土壤硝化活性的影响,阐释磷限制对硝化微生物功能的影响机理.
","论文","3人,具体一定的土壤和微生物学知识","1年(学校规定)","否",,,,,"184","纳米颗粒物吸湿性和化学组分特征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王志彬","41805100","浙江大学","2018","新粒子生成是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也是重要的气粒二次转化过程.
纳米颗粒物的化学组分信息对研究新粒子的生成和增长机制非常重要.
本研究拟通过以水系颗粒物凝结计数器为核心,研发一套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稳定过饱和度分布的纳米颗粒物活化测量仪,保证其能够实现对环境大气的快速响应和长期稳定运行.
通过在实验室对不同体系和不同粒径气溶胶吸湿性的测量,建立和完善标定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结合传统热动力学模式探究纳米效应对颗粒物吸湿性的影响.
","王志彬","0017094","环境与资源学院","wangzhibin@zju.
edu.
cn","0571-88982787","高时间分辨率纳米颗粒物活化测量仪的研发","利用改变气体混合比的方法研发高时间分辨率纳米颗粒物活化测量仪.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标定方法,定量不同体系纳米颗粒物吸湿性和化学组分的关系.
","(1)研发高时间分辨率纳米颗粒物活化测量仪;(2)建立仪器标定方法;(3)完成一系列的不同粒径的代表性颗粒物吸湿性的测量.
","论文","3人,有编程基础.
动手能力强.
","1年(学校规定)","否",,,,,"185","基于碳源品质提升与优化配置的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微生物学研究","否","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逯慧杰","2017ZX07206-002-04","浙江大学","2017-2020","针对混合污水碳氮(磷)比低、碳源品质差等问题,开展低碳氮比、低碳源品质城镇混合污水强化脱氮除磷微生物学研究.
以A/O、SBR与中试设备等为研究对象,研究生化污泥与餐厨废物发酵产酸供碳、进水碳源分流、HRT与DO控制等工艺调控措施对污泥微生物结构影响,从功能菌群结构解释强化脱氮除磷微生物学机制.
","逯慧杰","0016038","环境与资源学院","luhuijie@zju.
edu.
cn",,"厌氧氨氧化系统胞外多聚物作碳源的反硝化特性研究","厌氧氨氧化工艺近年来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污水脱氮技术,但其仍存在启动慢、对低温和冲击负荷敏感、出水硝氮浓控制困难等问题.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产生的胞外多聚物含量丰富,可以作为反硝化过程的电子供体,促进硝氮的还原.
因此,发挥厌氧氨氧化微生物胞外多聚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提高反硝化活性是降低出水硝氮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项目以中浓度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分析群落胞外多聚物中蛋白、多糖的含量及组成特征;根据胞外多聚物作为碳源时的反硝化动力学参数,构建数学模型对内源有机物水解和再利用过程进行模拟;并探索外加水解酶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以上研究将为强化内源有机物驱动的反硝化过程提供理论支持.
","探明厌氧氨氧化系统中胞外多聚物的特征,获得其反硝化动力学参数,实现对内源有机物水解和再利用过程的精确模拟.
","论文","3人","1年(学校规定)","否",,,,,"186","土壤酸化与化肥养分互动机制及其调控原理","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卢升高","2016YFD0200302","浙江大学","2016","我国南方水稻生产区,由于高强度化肥施用下的土壤酸化问题,导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剧,稻米镉超标问题严重,研究耕地土壤酸化过程与重金属在土壤-作物系统的互动关系,阐明土壤加速酸化增强水稻重金属污染加剧的耦合机制和过程,以深刻理解土壤酸化与重金属污染的关系机制.
针对酸化土壤改良采用调理剂与农艺措施综合方法,联合阻控土壤酸化与降低重金属活性,开展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生产田间示范,发展阻控土壤酸化障碍及其消减重金属污染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原理,为构建我国特色的化肥减施增效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综合地力培育理论与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卢升高","0085105","环境与资源学院","lusg@zju.
edu.
cn","8898206","土壤酸化与重金属污染联合阻控技术与示范","针对酸化农田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与安全利用问题,开展酸化与中度污染土壤治理调理剂效果的田间盆栽试验,通过调理剂对土壤酸度、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化学形态和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等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中度污染酸化耕地治理的经济实用型改良剂.
针对严重酸化耕地,开展安全利用集成模式大田示范试验,通过大面积田间应用的水稻产量、农田地力和产品安全性,验证安全利用模式的效果,以实现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筛选出2-3种适宜酸化农田重金属镉中度污染耕地治理修复的调理剂;(2)提出轻度镉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推广模式,示范面积300亩以上;(3)揭示土壤调理剂和安全利用模式修复镉污染耕地实现水稻安全生产的原理.
","技术报告,示范面积","3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年","否",,,,,"187","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菌适应酸冷环境的代谢新机理及其对泥炭湿地甲烷循环的贡献研究","否","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奚传武","31828001","浙江大学","2019","甲烷是第二号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贡献高达20%.
泥炭地是面积最大的自然湿地,在全球甲烷循环中具重要作用.
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DAMO)是最近发现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氧化甲烷的生物过程,是自然生境重要的甲烷汇.
但DAMO菌在低pH低温生境的代谢机理及其对泥炭地甲烷氧化的贡献尚不清楚.
本项目针对DAMO菌适应泥炭地酸冷胁迫研究的"缺失",比较研究典型若尔盖高原泥炭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泥炭地,通过微观尺度机理解析、中观尺度微宇宙模拟、宏观尺度原位解析,在功能微生物个体和分子水平、微生物组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开展DAMO菌在典型泥炭地应对酸冷环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揭示典型泥炭地DAMO菌在酸冷胁迫下的代谢新途径及DAMO菌的协同竞争机制.
在此基础上优化并构建泥炭地甲烷排放模型,评估DAMO菌在泥炭地甲烷循环中的贡献.
研究结果可完善泥炭湿地甲烷循环并为全球泥炭地甲烷减排提供科学指导.
","胡宝兰","0098238","环境与资源学院","blhu@zju.
edu.
cn",,"pH驱动下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生态分异规律及生态潜能研究","pH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在全球尺度差异显著,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异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也影响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DAMO)过程是以亚硝酸盐或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氧化甲烷,由NC10门细菌和ANME-2d古菌分别介导,在甲烷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重要的甲烷微生物汇.
以往的研究表明,DAMO菌最适生长pH在中性范围,虽然在不同酸性/碱性生境中也广泛检测到DAMO菌的存在,但其生态分异规律和甲烷氧化潜能尚不清楚.
本项目基于中国7个区域土壤样本(pH4.
37~9.
82)的研究,通过物种水平,活性水平和转录水平3个层面解析DAMO菌对不同pH的响应模式.
","(1)通过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等手段探明不同pH土壤中DAMO菌的生态分异规律(2)运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和RT-qPCR方法解析不同pH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功能分异及DAMO菌的生态潜能(3)通过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别构建DAMO菌相对丰度和相对贡献的地理预测模型","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环境与资源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88","典型湿地中comammox的功能及其生态位形成机制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胡宝兰","41773074","浙江大学","2017","素有"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系统中氮循环相当活跃.
以往对湿地系统氨氧化过程的研究仅关注了氨氧化细菌(AOB)和古菌(AOA)的生态位和功能,最近全程硝化菌comammox的发现对湿地系统中完整氮循环过程提出了疑问.
本课题拟选取水稻田、淡水沼泽湿地和滨海湿地三类典型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转录组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comammox在典型湿地系统中的存在现状和氨氧化贡献,以完善原有的氮循环环节;并通过实验室模拟和菌-菌互作关系研究,探究comammox、AOA和AOB在湿地系统中的生态位分异及其形成机制,搞清湿地系统中氨氧化微生物种间互作关系.
以期完善湿地系统中的氮素循环过程,并为湿地的功能和物种多样性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胡宝兰","0098238","环境与资源学院","blhu@zju.
edu.
cn",,"ANAMMOX/DAMO细菌的铁吸收途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以大肠杆菌铁转运调控缺陷突变株为背景菌株,回补ANAMMOX/DAMO细菌的基因到大肠杆菌铁转运调控缺陷突变株中,通过测定生长曲线,铁含量,铁载体含量,基因转录水平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探明ANAMMOX/DAMO细菌的铁转运及调控通路,搞清ANAMMOX/DAMO细菌对铁的响应机制,为促进铁及铁载体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1)探明ANAMMOX/DAMO细菌外膜铁转运通路(2)探明ANAMMOX/DAMO细菌内膜铁转运通路(3)阐明铁转运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过程(4)探究ANAMMOX/DAMO细菌对铁浓度响应的调控机制","论文","3人","1年(学校规定)","否",,,,,"189","有机固废生物转化过程碳氮代谢分配和产物协同调控原理","否","2019年度"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胡宝兰","2019YFC190049","浙江大学","2019","本项目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证资源安全供给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
针对城市有机固废转化效率低、产物调控难等问题,探究生物转化系统中不同工艺条件下功能菌群演替规律;分离碳氮代谢核心菌种;揭示碳氮转化途径并明确关键核心酶和功能基因;探明种间电子传递过程;揭示基于碳氮代谢分配的产物协同调控机制及极端微域环境中阳离子通透性改变和应激蛋白响应机制;通过外加铁载体强化与构建铁载体单敲突变株形成生物转化强化新技术,最终形成高效生物转化新技术与新原理,提升生物质转化效率60%以上.
","胡宝兰","0098238","环境与资源学院","blhu@zju.
edu.
cn",,"城市有机固废生物转化过程核心物种及高效生物转化菌剂制备","利用多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揭示有机固废好氧生物转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探明核心物种及微生物互作关系;利用原位分离芯片技术获得高效生物质转化菌株并制备高效生物转化菌剂,提高生物质转化效率60%以上.
","(1)识别有机固废好氧生物转化过程关键核心物种并探明微生物群落演替;(2)揭示有机固废好氧生物转化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互作关系;(3)采用原位分离芯片分离10株以上碳氮循环功能菌株;(4)制备高效生物转化菌剂,提高生物质转化效率60%以上.
","论文专利","3人,其中至少3人为环境与资源学院有关专业","1年","否",,,,,"190","农田土壤有机污染阻控与修复纳米技术及其应用","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朱小萤","2017YFA0207001","浙江大学","2017","本课题将通过研制农田土壤有机污染阻控与修复用新型高效纳米材料,如纳米孔结构的生物炭、有机粘土材料、生物炭-纳米零价铁、粘土-纳米零价铁等复合功能纳米材料以及生物炭-功能菌共生体系,研发其低成本宏量制备技术,并阐明纳米材料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累积过程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希望构建经济、高效、绿色的农田土壤有机污染阻控与修复纳米技术,实现工程示范.
","朱小萤","0016152","环境与资源学院","zhux@zju.
edu.
cn","88982651","新型功能滤膜制备用于水污染控制","水污染的问题日趋严重.
滤膜作为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手段,在水处理中有广泛应用.
但是,目前传统滤膜也面临膜污染、通量低、选择性差等问题.
因此,亟需开发新型功能滤膜以改善滤膜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并拓展滤膜的应用领域.
","1.
了解通过相转换法制备滤膜的手段;2.
了解抽滤、电纺等其他制膜手段;3.
了解常用的表面改性手段;4.
了解死端、错流等过滤方案;","论文","1-2人,环境科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91","基于潜流带耦合分析的农业流域氮污染滞后效应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陈丁江","LR19D010002","浙江大学","2019","围绕农业流域氮污染滞后效应及其作用下的河流氮污染定量源解析问题,以椒江流域内的双港溪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河段尺度的多个代表性潜流带区域监测分析,解析地表、潜流及地下径流对河流流量的贡献及其年龄构成,明确潜流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规律及其对氮滞后效应的影响,定量识别及系统阐释河流氮污染的来源构成,主要入河途径及其水文滞后时长,探讨考虑滞后效应的农业面源氮污染控制对策,为突破当前水体氮污染控制困境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陈丁江","0007303","环境与资源学院","chendj@zju.
edu.
cn","88982071","基于同位素的水体氮转化过程及来源解析","利用文献荟萃分析方法,获取国内外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的氮氧同位素含量数据库,揭示硝化、反硝化等氮转化过程影响因素及作用关系,阐明氮的来源组成及空间分布规律.
","(1)识别典型水体氮转化的主导过程及作用机制;(2)阐明典型水体氮的贡献比例;(3)评价氮氧同位素方法的不确定性.
","论文","3人","1年(学校规定)","否",,,,,"192","不同地域土壤微生物对多环芳烃污染的响应及其分子机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汪海珍","41771344","浙江大学","2018","多环芳烃(PAHs)是指分子结构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构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土壤中16种PAHs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检出,而且检出率较高.
本项目采集辽宁、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云南七个省份部分锻造厂、冶炼厂等高能耗工厂周边土壤样品,分析土壤PAHs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健康风险;运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多元统计、网络拓扑学等方法,探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和PAHs污染间的交互关联作用,揭示不同地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PAHs污染的响应及差异性;获得不同地域土壤PAHs污染指示性和降解功能性微生物,解析功能菌中相关PAHs降解功能基因及其对PAHs的转化作用.
研究成果将为深入诠释我国不同地域土壤微生物对PAHs污染的响应差异及其分子机制、获得降解功能微生物及其功能基因等种质资源、推进PAHs污染土壤高效修复以及保障我国土壤安全等提供科学支撑.
","汪海珍","0002258","环境与资源学院","wanghz@zju.
edu.
cn","0571-88982063","不同地域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三域微生物群落特征","此次研究项目以不同地域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三域微生物群落特征为研究主题结合课题组开发的土壤微生物三域绝对定量技术,从三域尺度结合绝对含量揭示我国不同地域PAHs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合土壤性质和PAHs含量,揭示我国不同地域微生物群落和PAHs污染间的交互关联作用.
旨在进一步深入诠释我国不同地域PAHs污染的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和PAHs转化机制.
","(1)测定辽宁、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云南七个省份部分锻造厂、冶炼厂等高能耗工厂周边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及16种PAHs污染物浓度;(2)采用合适引物和qPCR技术,测定不同土壤中细菌、古菌和真菌三域微生物总量以及PAH-RHD[GN]、PAH-RHD[GN]和phnAc等典型PAHs降解功能基因绝对含量含量;(3)提取土壤DNA,利用三域微生物绝对定量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土壤三域微生物相对丰度、绝对含量的数据,并结合土壤性质和PAHs含量,揭示我国不同地域微生物群落和PAHs污染间的交互关联作用.
","研究报告或论文或专利","2-3人","1年","否",,,,,"193","不同地域土壤微生物对多环芳烃污染的响应及其分子机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汪海珍","41771344","浙江大学","2018","多环芳烃(PAHs)是指分子结构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构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我国土壤中16种PAHs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检出,而且检出率较高.
本项目采集辽宁、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云南七个省份部分锻造厂、冶炼厂等高能耗工厂周边土壤样品,分析土壤PAHs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健康风险;运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多元统计、网络拓扑学等方法,探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和PAHs污染间的交互关联作用,揭示不同地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PAHs污染的响应及差异性;获得不同地域土壤PAHs污染指示性和降解功能性微生物,解析功能菌中相关PAHs降解功能基因及其对PAHs的转化作用.
研究成果将为深入诠释我国不同地域土壤微生物对PAHs污染的响应差异及其分子机制、获得降解功能微生物及其功能基因等种质资源、推进PAHs污染土壤高效修复以及保障我国土壤安全等提供科学支撑.
","汪海珍","0002258","环境与资源学院","wanghz@zju.
edu.
cn","0571-88982063","降解菌对PAHs降解作用及对降解产物跨膜转运机制的研究","该实践项目中将已筛选出的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类土壤污染物的Massiliasp.
WG5和Paenibacillussp.
WH1菌株作为实验对象,主要研究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的跨膜转运过程和机制;分析菲、芘及其降解产物的跨膜运转机制与降解之间的关联作用;并结合全基因组信息,揭示多环芳烃及其降解产物的跨膜运转、降解的分子机制,寻找降低中间产物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的途径.
","(1)完成降解过程中降解菌胞内胞外菲、芘以及降解产物的动态测定,确定转运物质的种类和含量;(2)结合基因组得出菲、芘及中间产物降解的可能途径;(3)根据基因组信息预测降解菌与转运中间产物相关的蛋白质,推断出降解产物转运机制与其降解之间的关系.
","研究报告或论文","2人","1年","否",,,,,"194","卤代温室气体排放研究","否","浙江大学百人计划项目","方雪坤",,"浙江大学","2020","卤代气体排放是当前研究热点,因为大多数物质寿命长,同时会导致臭氧层损耗和气候变暖.
本课题将利用大气浓度观测数据、大气物理化学传输模型、数值算法,研究定量卤代温室气体的全球或区域排放,并总结排放规律和演变,为科学减排提供政策建议,从而为臭氧层保护和气候保护做贡献.
","方雪坤","0019093","环境与资源学院","fangxuekun@zju.
edu.
cn",,"机器学习在反演卤代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研究内容:结合大气浓度观测数据和大气物理化学传输模型,探索不同机器学习算法自上而下地研究精准定量卤代温室气体的全球或区域排放,并总结排放规律和演变,为臭氧层保护和气候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要求:希望对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大气模型、大气环境保护有经验或有兴趣的同学加入研究,本课题组将给予科研指导、国内外合作学习机会等.
","(1)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在排放反演的应用与探索;(2)不同算法在反演和模拟的表现评估与改进;(3)温室气体排放历史变化规律","论文、代码","至少1人,有编程的经验或兴趣,环境、大气、软件相关专业优先.
","1年(学校规定)","否",,,,,"195","华东废旧电器拆解场地污染区修复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沈超峰","2019YFC1803700","浙江大学","2019","历史上非正规废旧电器拆解造成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华东、华南等地区不同拆解场地均有一定程度的累积,该污染具有成分复杂、空间分布差异大、迁移转化跨介质特征明显、周边整体生态破坏严重等特点.
本项目重点围绕拆解周边污染区进行实地调查、实验模拟、生化检测等多种手段及其综合应用,开展微生物降解、植物萃取、生态重建等修复工程技术研究.
同时,解析微生物脱卤作用与生物强化、植物根际强化与叶面诱导、化学-生物与多种群协同调控机制,制定多种修复工程技术组合应用方案,建立应用效能综合评价方法,形成组合式修复工程技术决策系统.
","沈超峰","0008286","环境与资源学院","ysxzt@zju.
edu.
cn",,"酸性条件下RhodococcusbiphenylivoransTG9的休眠复苏及对多氯联苯的降解机制","利用酸化培养液诱导分选出能够进入VBNC休眠状态的TG9细胞.
对休眠细胞进行诱导复苏,测定其复苏条件和时长.
通过基因测序分析,对比受酸诱导的细胞与对照组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初步确定TG9的耐酸基因和酶,同时分析PCBs降解基因簇bph是否受酸诱导的影响.
对不同酸度诱导的TG9细胞进行PCBs的降解实验,对比各组细胞的降解PCBs能力差异,分析酸诱导对TG9降解能力的影响.
在酸化的土壤中模拟受酸诱导的TG9降解PCBs的过程,分析酸性条件下不同培养基质对TG9的环境功能的影响.
进一步改良土壤酸性条件,进行TG9降解实验,提出酸化环境中利用TG9对PCBs污染修复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方法.
","通过酸性条件下诱导TG9的VBNC休眠和酸性改善后的诱导复苏,明确酸性条件对TG9降解PCBs过程及其响应基因簇的影响.
阐明土壤酸化与PCBs污染共存情况下TG9的生存及污染修复机制,探讨改善土壤酸化对提高PCBs污染修复效率的潜力,为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基础.
","论文","3人","1年(学校规定)","否",,,,,"196","城郊镉砷污染农田防治与安全利用技术示范","否","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唐先进","2018YFD0800202","浙江大学","2018","研发镉砷污染土壤修复材料,集成低积累品种-稳定化修复技术模式,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保障农产品安全.
","唐先进","0011730","环境与资源学院","xianjin@zju.
edu.
cn",,"砷污染土壤铁锰基高效稳定化材料研发与应用","采用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锰和高锰酸钾等为原料制备铁锰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法制备铁锰氧化物.
并研究成铁锰氧化物的最佳铁锰比和最佳pH.
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分别用明胶、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对样品进行稳定化处理,改善复合材料的氧化性与吸附稳定性.
通过批次土壤实验,分别研究在水相、非饱和态土壤和饱和态土壤中修复材料对土壤培养体系下,铁锰氧化物对土壤中砷的氧化以及稳定化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稳定化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土壤砷稳定化的机理.
","(1)开发高效的土壤砷稳定化材料;(2)优化土壤修复应用参数.
(3)明确低渗透性土壤砷有效性调控的空间变异规律.
(4)申请发明专利1项.
","报告","1-2人","1年","否",,,,,"197","大尺寸单片式硅外延生长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否","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汪延成","2020C01034","浙江大学","2019","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是以单晶硅圆片为衬底,硅外延片是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传感器等的基础功能材料,需要在抛光的单晶硅片上生长单晶薄膜的外延层.
在硅片的外延生长工艺中需要采用机器人手或真空吸盘对硅片进行搬运,随着外延生长硅片尺寸的增大,大尺寸硅片搬运过程中的损耗难以避免.
为有效提高大尺寸硅片的搬运效率并降低搬运过程中对硅片的损伤,亟需优化伯努利真空吸盘结构,开展基于伯努利真空吸盘的大尺寸硅片搬运平台设计与搭建,进行大尺寸硅片的吸附搬运实验研究,实现大尺寸硅片的高效低损伤搬运.
","汪延成","0011640","机械工程学院","yanchwang@zju.
edu.
cn",,"基于伯努利真空吸盘的硅片搬运平台搭建及吸附搬运特性研究","1)针对6英寸硅片的搬运问题,优化伯努利吸盘结构,并选择合适材料及加工工艺完成吸盘的样机制作;2)基于硅外延片的搬运过程,设计硅片吸附搬运的实验平台,并使用Solidworks软件绘制系统装配图;3)建立硅片吸附搬运过程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模型,使用Abaqus软件仿真分析硅片吸附搬运过程;4)结合研制的伯努利真空吸盘搭建硅片搬运的实验系统平台,开展硅片的吸附搬运实验,研究吸附搬运性能.
","1)针对6英寸及以上尺寸硅片的搬运问题,优化伯努利吸盘结构,并研制真空吸盘样机;2)设计硅片吸附搬运的实验平台,绘制出装配图;3)建立硅片吸附搬运过程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模型,仿真分析硅片吸附搬运过程的特点;4)搭建出硅片搬运的实验系统,开展硅片吸附搬运实验研究.
","论文或专利","2~3人,机械工程专业,绩点4.
0以上","1年(学校规定)","否",,,,,"198","面向交通轨道的自动化在线相控阵超声成像巡检装备研发及其产业化","否","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杨克己","2020C01101","浙江大学","2019","针对轨道健康状况监控的现实需求,融合机器人与相控阵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创建扫查模式下异型构件内声波传播、缺陷散射声场及界面声学效应等计算理论,突破波束自适应控制、数据高保真重建、多模式超声成像及成像结果自动判读等关键技术,掌握机器人运载平台、相控阵超声探轮及其随动压紧机构和多卡式超声检测仪等核心部件,辅以巡检工艺和集成技术的研究,创新研发出面向交通轨道的自动化在线相控阵超声成像巡检装备及实现产业化.
","杨克己","0097103","机械工程学院","yangkj@zju.
edu.
cn",,"面向高铁轨道巡检的机器人视觉定位与检测关键技术","在明确轨道巡检机器人总体技术方案,协助完成轨道巡检机器人研发的基础上,通过机器视觉完成轨道路牌和枕木等固定参照物的检测,并融合GPS、IMU和编码器等信息,加之铁轨的线性约束,实现轨道巡检机器人的多信息融合高精自主定位;同时,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融合深度机器学习理论,在动态过程中实现轨道扣件缺失、松动等状况及轨道异物的强鲁棒识别与监测.
2.
扣件检测:4个结构光融合可见光视觉传感器,识别扣件缺失,松紧3.
轨道异物识别:","1)掌握轨道巡检机器人多信息融定位及轨道部件健康状态与异物视觉识别监测等关键技术,在15公里/小时巡检运行速度下,定位精度达mm级,识别监测技术体现强鲁棒性;2)完成相关软、硬件模块的研发,达到实用化的水平;3)实现系统集成,开展路试实验和性能评估.
","技术报告、算法和软硬件模块","3人,其中至少2人为机械工程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199","基于人体运动协同和意图识别的无动力助行机器人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刘涛","LZ20E050002","浙江大学","2019","外骨骼机器人产生助力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外骨骼将人体进行减重支撑,在人静止或者行走时将人体的一部分重力通过外骨骼传递到地面,减小人体关节的受力、冲击,提高人体负载能力,进而减轻由于负载过大造成的关节疼痛,或者非肌肉功能受损.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基于融合人体运动物理模型及数据驱动模型理论研究深入了解人体行走是下肢关节的能量转化机理;人体下肢步态、运动意图预测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研制能够适应人体行走的无动力外骨骼助行机器人.
项目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协同运动模型、运动意图识别、助行机器人协作控制.
","刘涛","0013132","机械工程学院","liutao@zju.
edu.
cn",,"无动力辅助减重外骨骼","研究内容:无动力辅助减重外骨骼分成两部分,(1)可变阻尼的浮动背包,用于负载与人体运动的解耦;(2)下肢支撑外骨骼,用于下肢关节助力与支撑.
两部分通过人机工学设计与人体曲线紧密结合,将负载与人体解耦后对人体的冲击力通过下肢支撑部分传至地面,达到负重减重的效果.
要求:(1)负载重量25kg;(2)外骨骼总重1.
6bits/base.
通过数据校正算法,实现数据的纠错.
开发完成的算法将指导信息序列的合成与非天然碱基种类的确定.
同时也会给形状索引模块的开发提供指导.
在纳米结构形状索引部分,需要根据DNA折纸纳米结构的理化性质进行形状编码,完成信息的索引.
","陈东","0016008","能源工程学院","chen_dong@zju.
edu.
cn",,"信息编码与超高密度存储新方法","基于天然碱基,设计合成多种人工碱基,构建完全基于DNA的从四进位扩展到八进位的信息编码算法.
通过对含有非天然碱基的DNA数据存储过程的动态分析,深入研究DNA存储基元种类与存储密度之间的内在关联","(1)构建完全基于DNA的信息编码算法.
并发展基于不同DNA纳米结构的形状索引方式.
(2)发表发明专利和论文.
","论文,专利","3人","1年(学校规定)","否",,,,,"246","污染源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否","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吴学成","2019YFC0214803","浙江大学","2019","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源治理技术发展迅速.
梳理、评估本阶段污染源治理技术取得的成果对全面提升污染防控能力、支撑我国空气质量根本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针对各行业污染源,系统梳理科技部大气专项实施期间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形成面向不同行业重点污染源可选择可复制的大气污染全过程控制成套技术方案;重点研究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技术方案,提出非电行业超低排放等技术体系与规范;调研欧美等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的成功经验,梳理我国现阶段大气环保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现状,构建我国大气污染源全过程治理技术产业化长效机制.
","吴学成","0007332","能源工程学院","wuxch@zju.
edu.
cn","87952805","大气污染源先进治理技术发展评估(2016-2020)","基于科技部大气专项集成项目组平台,获取专项实施期间大气污染源治理技术的标志性成果,并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采样等手段验证技术发展水平,建立先进技术目录数据库,实现对我国大气专项(2016-2020)实施期间污染源治理技术(以工业污染源为主)的评估.
","(1)建立大气污染源治理先进技术数据库;(2)完成我国大气专项实施期间(2016-2020)大气污染源治理技术发展的评估(以工业污染源为主).
(3)发表相关论文1-2篇","数据库、研究论文/报告","3人,具有能源、环境、计算机、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优先","1年(学校规定)","否",,,,,"247","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性与灵活性理论方法及分析技术","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子课题","钟崴;林小杰","2017YFA0700305","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18","针对先进控制与优化调度在响应与模型计算的时间尺度上存在不统一的问题,基于各单一能流的特性,采用硬件-软件相结合的仿真方法,实现多能流在发生、传输、消耗、存储、转换各个环节的实时仿真.
同时,在保证多能流园区供需安全的基础上,建立"信息-生产-能量"多层面多主体、跨尺度、跨能流、的园区能源协同协调机制,突破信息能量融合下多能流安全管理与多主体并行协同的挑战.
","钟崴","0004507","能源工程学院","zhongw@zju.
edu.
cn","0571-87951058","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性与灵活性理论方法及分析技术","依托某实际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以机理建模方式建立其动态仿真,并以实际园区运行数据作为对照进行模型验证;以机理建模为基础,通过采用数据建模(机器学习等)方式拓展系统工况,建立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工况集;基于运行工况集合研究多种能流并存的综合能源系统耦合性与灵活性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系统能源转化过程耦合性、灵活性并建立评价技术;以耦合性、灵活性为目标函数建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设计与设计评估方法.
","1、建立经验证的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并获得在典型工况下运行曲线2、建立基于数据建模方法的系统运行工况集合生成技术3、建立耦合性及灵活性分析理论及技术4、建立以耦合性与灵活性为目标的多目标综合能源优化设计方法.
","论文、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为能源工程学院有关专业学生","1年(学校规定)","否",,,,,"248","太阳能供热仿真技术研究","否","企业合作项目","何一坚","KH20191276","浙江大学","2019","我国严寒地区供暖主要目前仍然采用以燃煤为主的常规能源,这些地区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二类地区),利用太阳能满足供暖需求前景良好.
基于北方严寒地区的典型气候特点、太阳能资源禀赋、建筑热工特征及供热一次能源特性,研究太阳能与热网相结合的互补供热方式,分析其典型运行方式,在严寒地区条件下的适应性与经济性,从碳排放和经济性两个方面分析太阳能与热网互补供热的比例,给出了两者的最佳能源配比.
","何一坚","0004200","能源工程学院","yijian_he@zju.
edu.
cn","0571-87952464","严寒地区太阳能与热网互补供热系统仿真及优化","根据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典型气候、太阳能资源、供热一次能源消耗及需求,构建太阳能与热网互补系统仿真模型,研究太阳能与热网相结合的互补供热方式典型运行方式,开展关键技术的试验验证,从碳排放和经济性两个方面优化两者的最佳能源配比,结合工程实际给出设计建议.
","1)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太阳能与热网互补工程化系统流程与结构;2)发展构建太阳能与热网互补系统仿真模型;3)基于碳减排与经济性等约束获得最佳能源配比及系统结构参数.
","软件/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能源工程学院有关专业","1年","否",,,,,"249","汽车电子换挡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否","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边延凯","2019B10115","宁波高发汽车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2019","本项目是结合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科技专项,重点解决汽车电子换挡系统硬软件开发和功能安全问题.
随着汽车智能技术发展,电子换档系统已成为当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标准配置,电子换挡取代传统机械式换挡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配套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储备严重不足,在性能和功能安全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展开这一领域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周文华","0000142","能源工程学院","zwh114@zju.
edu.
cn",,"汽车电子换挡系统功能安全概念设计及硬件失效影响和故障诊断分析(FMEDA)","1、基于ISO26262标准对电子换挡系统的展开功能需求规划、失效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给出详细报告和功能安全等级;2、参与和熟悉具体的硬件电路设计和加工调试,给出系统功能框图和硬件电路图;3、对硬件电路展开详细的失效和诊断分析(FMEDA),以评估是否达到功能安全等级要求","1、给出功能需求、危害分析、风险评估报告,并根据ISO26262标准给出安全等级;2、给出系统框图和硬件电路图;3给出详细的FMEDA分析报告","论文","1~2人,其中一人务必是车辆工程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50","泡沫铜负载石墨烯基催化剂协同TiO2纳米管光电催化还原CO2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程军","51676171","浙江大学","2017","将石墨烯基催化剂负载于泡沫铜制成三维立体催化剂作为电阴极,与阳极氧化法制备的TiO2纳米管光阳极相结合,构建新型光电催化反应体系揭示CO2分子还原的能量质量传递和热动力学新机制.
优化调控CO2光电还原的能质传递和热动力学机制,实现CO2在低能耗下的高效还原.
","程军","0002008","能源工程学院","juncheng@zju.
edu.
cn","87952889","风光储能电催化还原CO2制合成燃料研究","针对风光储能电功率波动范围大导致电催化还原CO2制甲醇等合成燃料的转化效率低并且选择性差等难点瓶颈,研制能适应宽功率波动风光储能的电催化还原CO2制甲醇的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构建耐受风光废电宽功率波动的低能耗电解槽分解水制氢的催化材料,设计高产率高选择性的CO2加氢制甲醇的过渡金属催化剂.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能源工程学院有关专业","1年","否",,,,,"251","纳米中空沸石咪唑酯骨架强化聚乙二醇复合膜分离CO2的渗透传质机理","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程军","51976187","浙江大学","2020","利用量子化学和分子模拟计算,设计构建具有比表面积大、CO2吸收能力强、CO2选择性高、传质通道阻力低的纳米中空沸石咪唑酯骨架,优化调控热动力学条件提高复合膜分离CO2的选择性渗透传质性能.
","程军","0002008","能源工程学院","juncheng@zju.
edu.
cn","87952889","纳米颗粒强化复合膜分离CO2的渗透传质机理研究","将纳米中空沸石咪唑酯骨架负载于高灵动性的高分子链中,获得不饱和金属位点和气体吸附位分布评价其热动力学吸附性能,探索复合膜中CO2与杂质气体的竞争渗透机理.
","制备成功具有CO2渗透性强和选择性高的混合均质膜,揭示纳米中空沸石咪唑酯骨架强化复合膜中CO2的选择性渗透机制.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能源工程学院有关专业","1年","否",,,,,"252","基于数字全息法的燃油喷嘴油雾场测试及模型燃烧室流场测试研究","否","中国航发集团科研项目","吴迎春","KM20190324","浙江大学","2019","本课题将采用数字全息三维成像技术、高速摄像技术,对微米级液滴撞击硬壁面上的动态过程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液滴大小、撞击速度、壁面粗糙度、壁面倾斜度、液滴与壁面的相对速度等参数对撞击过程、撞击后子液滴场的影响规律,该研究对喷雾冷却、云层中液滴撞击飞行器结冰等实际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吴迎春","0018034","能源工程学院","wycgsp@zju.
edu.
cn",,"液滴撞击壁面破碎动态过程研究","1)研制温度可控、表面粗糙度各异的撞击表面,建立毫米、微米级液滴撞击试验台,搭建高速三维成像测量系统.
2)开展液滴撞击试验,编写三维图像处理程序,处理获得液滴撞壁破碎、飞溅、结冰等运动过程.
3)分析撞击过程流动、传热行为,研究液滴大小、撞击速度、壁面粗糙度、壁面倾斜度、液滴与壁面的相对速度等参数对撞击过程、撞击后子液滴场的影响规律.
","1)掌握三维制图、试验台搭建及运行、运动图像编程处理,熟悉研究报告、专利以及论文的撰写.
2)获得液滴撞击壁面的飞溅液滴、液丝三维信息.
3)实验验证已有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改进模型.
","研究报告、专利、论文","2-3人团队,涵盖机械制图、流体力学及传热学、图像处理编程以及光学知识","1年","否",,,,,"253","金属燃烧点火燃烧的全息光学诊断","否","国防重点实验室面上基金","吴迎春","KM20190455","浙江大学","2019","颗粒燃料燃烧是化石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包括煤粉、喷雾、金属颗粒等,这些燃烧的燃料颗粒三维位置及其三维运动是表征并优化其燃烧的关键参数,当前,先进的颗粒全息三维成像法测量燃烧颗粒流场时,由于颗粒浓度大、且大小颗粒同时存在等噪声,传统算法难以准确、快速进行颗粒识别及跟踪,针对这一问题,拟采用最新的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方法,研究其与颗粒全息三维重建图像的结合,对颗粒场进行识别和跟踪.
","吴迎春","0018034","能源工程学院","wycgsp@zju.
edu.
cn",,"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运动图像识别与跟踪研究","1)研究颗粒全息三维重建图像特征,建立三维图像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型.
2)基于CPU/GPU并行计算,编写模型程序,并制定标定集,训练网络.
3)将网络应用到全息三维重建图像中,识别被测颗粒.
4)建立运动颗粒三维跟踪的神经网络模型,对识别颗粒进行三维跟踪,获得颗粒三维运动速度.
","1)掌握深度学习处理处理方法,具备图像处理算法开发与编程能力,熟悉研究报告以及论文的撰写.
2)实现神经网络处理三维颗粒全息重建图像.
3)实现深度学习对三维运动物体跟踪匹配.
","研究报告、论文","2-3人团队,涵盖人工智能算法、图像处理编程以及光学知识","1年","否",,,,,"254","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化学、热化学转化液体燃料机理与调控","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骆仲泱","2018YFB1501400","浙江大学","2019","面向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的主要途径,针对制约转化效率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化学、热化学转化机理与调控机制研究,构建生物质液化过程的集成耦合验证系统并交叉优化,为纤维素类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突破提供科学支撑.
","骆仲泱","0082194","能源工程学院","zyluo@zju.
edu.
cn","+86-571-8795-2440","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在线提质及催化剂失活特性研究","针对生物质在线提质液体产物中芳香烃产率低、含氧量高以及整体碳收率低、催化剂失活严重等问题,尝试利用稳定性强、催化特性优异的固体酸催化剂,并对其进行改性(复合孔的引入、金属改性等)以优化整个在线提质体系,提高液体产物的品质以及系统的碳收率.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提升产物品质、改善产物分布的影响.
选取催化活性较高的催化剂,探究在线提质反应后,催化剂孔道内以及外表面积碳分布情况,研究催化剂不同孔径结构、金属种类及负载位置对于积碳生成的影响规律,总结出积碳生成机理,并分析积碳的生成对催化剂失活的影响,解决生物质在线提质中催化剂快速失活的问题.
","(1)通过引入复合孔及负载金属等改性手段,设计和制备多种催化特性优异的固体酸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在线提质中,获得优良的脱氧性能、较高的单环芳烃选择性以及体系碳收率,提升液体产物的品质;(2)分析提质反应后催化剂上积碳的分布位置与数量,探索催化剂的失活特性.
分析固体酸催化剂在生物质在线提质中积碳情况对于液体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其积碳机理,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在线提质提供新的思路.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能源工程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55","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化学、热化学转化液体燃料机理与调控","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骆仲泱","2018YFB1501400","浙江大学","2019","面向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的主要途径,针对制约转化效率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纤维素类生物质生物、化学、热化学转化机理与调控机制研究,构建生物质液化过程的集成耦合验证系统并交叉优化,为纤维素类生物质液体燃料技术突破提供科学支撑.
","骆仲泱","0082194","能源工程学院","zyluo@zju.
edu.
cn","+86-571-8795-2440","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利用AspenPlus软件建立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的发酵、热解、气化、水热四个基本路线以及交叉耦合路线的系统流程,从而获得各转化系统的能流以及物流信息.
然后采用不同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各转化系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计算出各转化路线总的环境影响、路线中各环境影响类型的归一化值、以及路线内部各环节的环境影响占比.
探究出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各转化路线间的环境影响差异、各路线内部显著的环境影响类型以及环节,从而对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系统的改进提供参考","(1)获得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各转化系统的物流以及能流信息(2)找出环境影响最小的生物质转化路线,以及各路线内部显著的环境影响类型以及对环境影响显著的环节(3)给出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系统的评价结果上的差异上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论文","3人,其中至少一人为能源工程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56","环保单级压缩复叠制冷系统设计","否","企业合作项目","吴杰","KH20191795","浙江大学","2019","复叠式技术运用于制冷系统已较为成熟,本项目为浙大台州研究院提供设计方案,采用环保新型制冷剂,实现低成本高能效制冷系统设计.
","吴杰","0002386","能源工程学院","wu@zju.
edu.
cn",,"复叠式高温蒸汽热泵技术研究","1)发展构建复叠式高温蒸汽热泵系统理论仿真模型;2)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复叠式高温蒸汽热泵的工程化系统流程与结构;3)基于成本、碳减排与经济性等约束获得最佳系统设计参数及变工况运行参数.
","国内现有的高温空气能热泵是制热出水温度高于60℃或出风温度能够达到80℃以上的热泵,然而通过热泵技术制取蒸汽的实例国内还没有,但100℃以上蒸汽在餐具消毒、烹饪等市场有着不小的市场需求.
本项目通过复叠式热泵技术实现产120℃蒸汽,代替传统燃煤或者燃气锅炉.
属于创新突破项目.
","软件、图纸、论文等","3人,其中至少1人为能源工程学院有关专业","1年","否",,,,,"257","虚拟模具工厂仿真软件开发","否","100-一般横向项目","单岩","校合-2019-KYY-533005-0043","浙江大学","2019","虚拟模具工厂仿真软件开发采用世界领先的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典型产品的全生产过程仿真.
虚拟工厂包含七个虚拟中心、部门或车间组成,分别设置设计车间、制造车间、装调车间等不同主题车间,每个车间匹配对应虚拟仿真软件.
用于企业员工训练和岗位培训等需求,软件选取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工艺编制、自动编程加工、模具装调维护、模具项目管理等典型模具工作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作为标准流程,完成模拟工作流展示、岗位任务展示和技能操作展示.
","单岩","0097227","能源工程学院","653528635@qq.
com",,"吸附式极速择定VR功能设计与开发","完成吸附式极速择定VR功能的设计与开发,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实现多种设备的极速选择确定,被选设备能够根据选择意向进行位置和大小的变化,具有被吸附的操作体验感,并实现被选物体的快速切换","1、开发虚拟场景中VR手柄和界面互动功能,点击手柄按钮可以调取交互界面,界面在VR手柄中心参考位置出现,选择物体后界面自动消失.
2、研究开发成吸附式功能交互,VR手柄位置和界面中物体位置会根据运动方向和距离进行位置变化.
3、研究开发择定功能,界面中物体和VR手柄在达到设定的距离时,物体会跟随VR手柄,并替换模型,并可设定参数播放物体动作.
4、研究功能参数化设计,实现界面模型、UI元素、吸附系数、择定距离系数参数化和模块化,从而可使用各种虚拟现实应用情况.
","软件插件",,"1年(学校规定)","是","0915570","潘常春",,"18058175560@qq.
com","18058175560""258","干旱及高温胁迫下啤用大麦麦芽品质稳定性的遗传调控","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张国平","31620103912","浙江大学",",2017","海大麦(Hordeummarinum)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个野生种,生长在沼泽地,具有耐盐、耐湿与多分蘖的特点,它与普通小麦具有一定的可交配性,因此其特异优良性状可通过常规杂交手段转育至小麦,从而改良目标性状;小麦、大麦等旱生作物耐低氧胁迫较弱,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小麦渍害严重,在遗传改良上则缺乏适宜的种质与基因;因此,本项目可望在耐渍(低氧)种质及基因鉴定上取得创新性结果.
","张国平","0085004","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zhanggp@zju.
edu.
cn","88981115","海大麦低氧胁迫耐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本项目将从解剖结构、呼吸与能量代谢、氧化胁迫耐性以及基因组(课题组已率先构建了全球首个海大麦参考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等方面比较水稻、大麦与海大麦的差异,揭示海大麦耐低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1)解析海大麦具有很强耐低氧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2)鉴定到海大麦调控响应低氧胁迫的关键基因或转录因子;(3)明确存在于海大麦的低氧胁迫耐性相关基因或转录因子在改良大麦等作物耐湿性的应用潜力.
","论文","2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学院农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59","浙江特色小杂粮作物产业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否","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关亚静","2019C02004","浙江大学","2019","小杂粮作物是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小杂粮混杂而导致的原粮、原料质量差等问题,已经成为我省小杂粮良种推广和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本项目以筛选的适宜浙江省种植的向日葵、粟米、赤豆等品系为核心,开展以其DNA分子标记指纹图谱构建为基础的种子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的质控技术研究,同时开展种子活力快速测定方法及贮藏方法的研究.
","关亚静","0011805","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vcguan@zju.
edu.
cn",,"浙江省小杂粮作物种子真实性与纯度鉴定研究","筛选适宜浙江省种植的向日葵、粟米、赤豆品系,采用新型DNA指纹图谱技术毛细管电泳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构建三种作物基于SSR分子标记的DNA指纹图谱,同时,采用该图谱鉴定品种纯度,为解决小杂粮品系混杂提供技术支撑.
","(1)鉴定三种小杂粮作物的籽粒形态及幼苗形态差异;(2)选出20-30个适用于不同作物的SSR引物;采用SSR-PCR与HRM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DNA指纹谱.
(3)采用该图谱鉴定品种纯度","数据库、技术规范","2-3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学专业种子方向学生","1年(学校规定)","否",,,,,"260","作物数量性状基因组选择新方法及软件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海明","31871707","浙江大学","2018","随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基因组选择(GS)已成为最具前景的育种新理论与方法,但现有GS方法仍存在较多不足,没有充分利用主效基因与微效多基因选择方法和效率上的差异及对显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有效选择,忽略了基因型频率对育种值估算及选择精度的影响等.
项目以水稻永久F2群体为实例,关联分析结合基于协方差结构的育种值估算方法,发展基于正交分解模型进行主效基因定位选择结合微效多基因整体选择的GS新模型、新方法,研制CPU与GPU混合并行计算的网络分析服务平台.
","徐海明","0097311","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hmxu@zju.
edu.
cn",,"数量性状遗传效应正交分解算法设计及软件研制","项目将基于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原理,利用个体间协方差结构及基因组高密度SNP标记,估算数量性状的总遗传效应方差,并利用各SNP等位基因频率,将单位点总遗传效应正交分解到加性、显性遗传效应,进一步拓展到上位性效应估算与分解;针对提出的分析方法,编写并行计算分析模块,设计分析软件.
","建立基于自然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数量性状遗传效应方差估算与正交分解算法,研制相应计算程序模块,为自然基金课题基因组选择新方法的发展与软件研制提供部分支撑.
","软件著作权","2-3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学院农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61","非编码RNA调控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机理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张启发陈月琴何祖华朱丹萌武亮李峰","91940301","华中农业大学中山大学上海生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2019","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关乎国计民生.
水稻的产量由产量要素性状、根系发育、抗病性等共同决定,稻米重金属含量关乎食品安全,雄性不育的利用是杂交稻培育的基础,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水稻开启了两系杂交稻新时代.
非编码RNA多样的生成和作用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非编码RNA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控还有待研究.
本项目拟在我们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lncRNA、siRNA、phasiRNA、miRNA等非编码RNA调控稻穗发育、根系发育、光敏不育、抗病性和稻米镉含量等重要农艺性状的作用机制,为水稻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
","武亮","0015007","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liangwu@zju.
edu.
cn","88982752","非编码RNA调控水稻耐镉等重金属离子的分子机制","本项目将综合利用遗传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水稻等作物非编码RNA在耐镉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探究调控水稻等作物镉含量的上下游通路,阐明通路基因调控镉含量的作用机制,创制可用于低镉含量水稻等作物育种的遗传材料.
","(1)鉴定水稻等作物响应镉胁迫的非编码RNA;(2)阐明非编码RNA和靶标基因耐镉和降低镉积累中的生物学功能;(3)建立非编码RNA和靶标基因在镉抗性和代谢中的上下游调控网络.
","论文","2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学院农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62","玉米籽粒镉低积累机理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Y","曹方彬","LY20C130007","浙江大学","2019","土壤镉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与农产品安全生产问题.
镉被吸收后可积累在作物的可食用部位,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
本项目以前期筛选获得的籽粒镉低积累和高积累玉米基因型为材料,主要研究内容有:(1)利用全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分离克隆籽粒镉低积累候选基因;(2)利用水稻异源表达系统,探讨目的基因对镉离子的转运能力;(3)采用免疫荧光和GFP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目的基因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4)采用CRISPR/Cas9诱导基因沉默技术,研究目的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网络;(5)探讨目的基因序列多态性与表达量和镉积累的关系.
研究结果将阐明玉米籽粒镉低积累机理,丰富作物镉积累理论,并为培育玉米籽粒低镉积累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曹方彬","0014769","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caofangbin@zju.
edu.
cn",,"玉米镉低积累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采用前期构建的转基因材料进行表型鉴定,明确候选基因对镉积累和耐性的影响;构建候选基因的35S-CDS-sGFP载体,在洋葱或烟草表皮细胞中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微电极粒子流技术(MIFE)研究镉胁迫下转基因植株Cd2+等离子流的变化.
研究结果将阐明玉米镉积累机理,并为培育玉米籽粒低镉积累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1)阐明候选基因对镉积累和耐性的影响;(2)明确候选基因的亚细胞定位;(3)明确候选基因对镉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论文","2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学生","1年(学校规定)","否",,,,,"263","油菜优异育种亲本创制与高产油量优质广适新品种选育","否",""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周伟军","2018YFD0100601","浙江大学","2018","油菜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50%以上,并具有菜用、蜜源、观花、饲用、肥用、轮作养地等多重功能,对维护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满足多元化消费具有深远意义.
本项目加强油菜优异亲本创制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分子聚合育种等多途径开展油菜"油、菜、花"优异组合优势利用,育成高产油量、双低优质且适合机械化种植的绿色油菜新品种,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力,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周伟军","0083000","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wjzhou@zju.
edu.
cn","88982770","油菜食用与观赏兼用的优质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本项目以甘蓝型油菜"油、菜、花"多功能利用与Serotonin和Melatonin等新化学调节物质对镉、砷等重金属胁迫缓解效用出发,筛选出彩色油菜花稳定的种质资源,同时利用转录组及蛋白组学等方法分析不同材料抗性差异,揭示油菜对重金属抗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1)鉴定筛选出白色、黄绿、土黄、橘黄、橙红、粉色、紫色等多彩花色稳定的油菜种质资源以及优质高产的油菜新品种;2)解析油菜调控响应镉、砷等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3)分析Serotonin和Melatonin对不同基因型油菜重金属胁迫的缓解效应,筛选出调控重金属胁迫的关键基因.
","论文","2-3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学院农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64","作物精准育种设计","否","浙江省引进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张天真","2019R01002","浙江大学","2020","以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为重点研究对象,整合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解析重要作物基因组,整合表型和基因组数据库,建立作物精准育种设计技术体系,培育和示范集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综合一体的新品种.
","张天真","0015092","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cotton@zju.
edu.
cn","88982870","大规模发掘优异作物基因理论与方法","新一代生命组学和育种技术的研发,大数据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完成10个研究对象的基因组测序/重测序的基础上,进行棉花资源评价与利用;通过作物泛基因组测序,摸清棉花底盘基因组,为合成基因组奠定基础;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代选育品种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挖掘产量、品质和抗病虫等性状相关的优异位点或特异基因资源;建立作物种质信息和组学信息的整合数据库,为棉花精准育种打下基础.
","利用第三和四代测序新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拼接技术完善提升农业基因组数据;构建基因组大数据应用平台,获得全基因组范围的遗传变异(标记)与特定性状关联模型,筛选重要育种价值的优异基因资源","论文","2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学院农学专业.
欢迎计算机和生物信息学的学生参加","1年(学校规定)","否",,,,,"265","大麦旗叶大小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戴飞","31871607","浙江大学","2018","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同化器官,其大小是对作物产量贡献最大、最直观的影响因子.
本研究通过GWAS和图位克隆鉴定到大麦旗叶大小相关基因,并在1000份野生和栽培大麦群体内对该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明确大麦旗叶大小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育种和生产实践,促进大麦遗传资源高效利用.
","戴飞","0009735","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fdai@zju.
edu.
cn","88982608","大麦旗叶大小相关基因的克隆","本项目利用188份西藏野生大麦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GWAS分析,初步确定大麦旗叶大小相关基因的遗传位点(已完成);进而利用GoldenPromise和藏青320为亲本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进行图位克隆,结合参考基因组序列及其基因注释信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关键候选基因.
","(1)测定并明确F2分离群体的形态变异;(2)构建遗传图谱并开展基因定位;(3)结合参考基因组序列及其基因注释信息获得关键候选基因","论文","2-3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学院农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66","水稻线粒体载体家族基因OsSFC1调控稻米垩白形成的分子生理机理","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项目)","潘刚","31971819","浙江大学","2019","线粒体载体家族(Mitochondrialcarrierfamily,MCF)蛋白是真核生物特有的线粒体内膜蛋白,参与氧化磷酸化、TCA循环、脂肪酸氧化、糖异生和脂合成等中间代谢物的转运.
其中与水稻MFC基因OsSFC1高度同源的酵母ACR1及拟南芥AtmSFC1是线粒体TCA代谢中间产物琥珀酸-延胡索酸进出线粒体的重要转运器,而琥珀酸在信号转导、组织缺氧、肿瘤发生和炎症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一旦线粒体膜电位增加,将导致琥珀酸氧化并产生过量ROS,进而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通过本项目研究,一方面将解析OsSFC1、琥珀酸以及ROS三者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将揭示OsSFC1参与水稻垩白等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控机理.
","潘刚","0004505","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pangang12@zju.
edu.
cn",,"水稻线粒体载体家族基因OsSFC1调控水稻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分子生理机理","本项目将从细胞学、代谢组学、分子生物学等角度解析OsSFC1影响水稻根系的形态结构、关键代谢物琥珀酸及H2O2等含量、根系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解析OsSFC1、琥珀酸及ROS三者间的关系,揭示OsSFC1调控根系生长发育的分子生理机制.
","(1)解析OsSFC1、琥珀酸及ROS三者间的关系.
(2)初步揭示OsSFC1的分子调控网络;(3)揭示OsSFC1调控根系生长发育的分子生理机制.
","论文","2-3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学院农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67","过氧化物酶体的乙醛酸循环酶系在水稻种子中的功能研究","否","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潘荣辉","LQ19C130004","浙江大学","2018","过氧化物酶体的乙醛酸循环酶系的功能在以水稻种子为代表的粉质种子中还不清楚.
水稻OsCSY、OsICL、OsMLS基因相对于其他组织和器官,在种子中高度表达,显示其功能可能与水稻种子发育和发芽等过程有关.
本项目拟(1)系统分析乙醛酸循环酶系在水稻种子中的表达模式和生理意义,利用粉质种子特性发现相关基因的未知功能,总结对比其在油质种子和粉质种子中的功能特点;(2)阐明OsCSY、OsICL、OsMLS这三个基因在水稻种子发育和发芽期间的特定功能及异同点,为提升作物品质和发芽能力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
","潘荣辉","0017063","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panr@zju.
edu.
cn","88982568","植物脂糖转化代谢与过氧化物酶体柠檬酸合成的关系与分子机理","脂糖转化是种子成熟、发芽、幼苗建成等过程中活跃的主要初级代谢活动.
脂肪酸降解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其产物如何进入糖异生或呼吸作用还不明确.
乙醛酸循环的三个酶被认为参与此过程,其中只有柠檬酸合酶在不同阶段和组织中均有较高活性,而不限于胚胎或种子,暗示柠檬酸合成在脂糖转化中具有特殊而关键的未知作用.
本项目拟用水稻和拟南芥这两个不同种子类型的模式植物,对比分析过氧化物酶体柠檬酸合成功能的缺陷如何影响种子的产量、脂糖组分和脂氧化物以及衰老和碳饥饿状态下的脂糖转化效率,结合多种蛋白功能研究手段,揭示其与脂糖转化的关系与分子机理,明确其在脂肪动员、源库运输和种子营养积累中的作用.
","1)明确过氧化物酶体的柠檬酸合成缺陷抑制种子发芽的分子机制;2)揭示植物脂肪酸降解产物的利用和转运机制;3)明确过氧化物酶体的柠檬酸合酶对植物源库运输和种子营养积累的影响.
","论文","1-3人,耐心和好奇心","1年(学校规定)","否",,,,,"268","建立气孔保卫细胞与副保卫细胞系统模型以探索提高大麦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王一州","31871537","浙江大学","2019","农业用水约占人类总用水量的70%,是粮食生产的重要要素.
气孔是控制植物光合生长和水分的关键器官,直接影响着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通过计算生物学模型模拟预测可以帮助人们深入研究植物气孔行为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探索提高大麦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
","王一州","0018046","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wangyizhou@zju.
edu.
cn","88982585","系统分析麦类作物气行为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本项目基于全球首个气孔计算生物学模型及气孔功能分析等方面比较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气孔行为的差异,揭示大麦气孔调控与水分利用的分子关系.
","(1)分析不同大麦品种气孔行为;(2)揭示气孔行为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3)明确存控制大麦气孔调节的分子机制","论文","2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学院农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69","果实成熟衰老及品质变化的转录调控机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殷学仁","31722042","浙江大学","2018","围绕采后果实软化调控及机制这一科学问题,探索基于AP2/ERF的采后软化相关的转录因子复合体及其调控机制,明确不同转录因子的协同效应,并利用同源或异源转化进行功能验证,为采后质地调控提供新靶标.
","殷学仁","0010068","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xuerenyin@zju.
edu.
cn","88982461","猕猴桃乙烯受体的基因编辑研究","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其成熟衰老进程受乙烯调控且对乙烯极敏感.
乙烯受体是植物激素乙烯行使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元件,前期研究显示猕猴桃中至少存在5个乙烯受体基因,且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暗示每个成员都具有其特定的功能.
本项目将进一步精细分析猕猴桃乙烯受体对乙烯的实时应答模式,利用已构建的基因编辑体系分析乙烯受体对猕猴桃果实成熟衰老的调控效应,为创制耐贮猕猴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项目执行期的主要目标是明确乙烯受体基因对乙烯的实时应答模式,开展乙烯受体基因的转基因/基因编辑工作.
","(1)获得猕猴桃5个乙烯受体基因在外源乙烯和1-MCP处理中基因表达变化模式;(2)构建5个受体基因的CRISPR-Cas9表达载体,并进行猕猴桃遗传转化;(3)获得乙烯受体基因核酸水平突变的猕猴桃植株.
","论文","3人,保障充足的科研时间,团队协作能力强","1年(学校规定)","否",,,,,"270","果实成熟衰老及品质变化的转录调控机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殷学仁","31722042","浙江大学","2018","围绕采后果实软化调控及机制这一科学问题,探索基于AP2/ERF的采后软化相关的转录因子复合体及其调控机制,明确不同转录因子的协同效应,并利用同源或异源转化进行功能验证,为采后质地调控提供新靶标.
","殷学仁","0010068","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xuerenyin@zju.
edu.
cn","88982461","猕猴桃果实淀粉合成相关结构基因鉴别与应用","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累积大量淀粉,并在采后降解转化为可溶性糖,因此淀粉含量与果实风味密切相关.
本项目主要研究猕猴桃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的相关机制,通过分析淀粉含量变化,克隆并分析淀粉合成与降解相关基因,明确参与淀粉积累的关键成员,进而开展部分基因的转基因分析.
相关成果不仅可探索猕猴桃果实淀粉积累的分子机制,且拟创制的淀粉含量变化的材料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以期提高猕猴桃果实风味品质.
初步明确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淀粉合成候选关键基因,获得部分转基因材料,完成结题报告/论文1-2篇.
","(1)发育过程猕猴桃果实果肉的淀粉含量测定(果实取样已完成),开展转录组数据与淀粉含量的关联性分析;(2)进行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利用定量PCR开展基因表达分析;(3)利用实验室已构建的转基因体系开展功能验证工作(仅苗期检测).
","论文","3人,保障充足的科研时间,团队协作能力强","1年(学校规定)","否",,,,,"271","猕猴桃溃疡病的纳米防控研究","否","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李斌","2020C02006","浙江大学","2019","猕猴桃原产我国,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维C之冠",深受消费者喜爱,但近年来日益高发的溃疡病成为制约浙江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本课题针对浙江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猕猴桃溃疡病,拟研发合成新型纳米杀菌材料,测试其对溃疡病菌效果,并评价其抑菌机制,为溃疡病的防治提供新视野.
","李斌","0005473","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libin0571@zju.
edu.
cn","0571-88982412","猕猴桃溃疡病的纳米防控研究","生物合成新型纳米杀菌材料,评价其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荧光染色等手段观察细菌的形态变化,辅以生长测定,生物膜形成和游动性等细菌学特性评价,以明确新型纳米材料的抑菌机制.
","(1)生物合成新型抗菌纳米材料并验证;(2)明确纳米抗菌材料不同条件下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3)根据细菌生长,生物膜形成以及游动性测定结果,结合细胞形态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荧光染色观察,阐明新型纳米材料抑制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机制.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学院有关专业","1年","否",,,,,"272","核心哲学概念的跨文化研究","是",""双脑计划"交叉创新团队","高洁","价值与认知","浙江大学","2019","近年来的实验哲学研究似乎表明不同语言文化对于"知道"、"理性"、"道德责任"等核心哲学概念的理解并非完全一致.
本项目旨在运用实验哲学、词源和语义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知识论和规范哲学领域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在中文、英语等多个语言文化中可能存在的区别进行系统研究.
","高洁","0018050","人文学院","0018050@zju.
edu.
cn,philobaikal@gmail.
com",,"核心哲学概念的跨文化研究","(1)围绕问题搜集相关文献材料,了解研究现状,确定项目研究重点;(2)对选定的核心哲学概念在词源、语义和语用层面进行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比较;(3)根据上一步分析,设计实验哲学的案例,进行实验者须研究.
","阐明核心哲学概念在中文、英文等其他语言文化中的语义和概念运用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并尝试对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
","论文","3人,欢迎具有二外知识背景的同学和具有语言学知识背景的同学参加","1年(学校规定)","否",,,,,"273","认识悖论","是",""双脑计划"交叉创新团队","DavideFassio","价值与认知","浙江大学","2019","本项目的研究对象包括当代知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认识悖论,包括彩票悖论、前言悖论、独断论悖论、可知性悖论和意外测验悖论.
这些悖论涉及知识的界限、信念与信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我们接收到新的信息时我们应该如何更改我们的观点等问题.
","DavideFassio","0016125","人文学院","0016125@zju.
edu.
cn,davidefassio@gmail.
com",,"认识悖论","在阅读相关介绍性材料之后,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一或两个认识悖论作为重点研究问题.
围绕所选问题搜集经典和当代的文献,基于自身视角对问题的解答方案进行细化和发展.
指导老师将会对研究中的每一步骤给予指导,包括介绍性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的选择,相关文献的手机和阐释,观点的形成和阐述,论文的细化等.
","项目结束时,学生应能深入理解并参与当代哲学研究.
由于本项目的研究范围限定狭窄、文献量可控、且涉及某些技术性层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深入具体体验当代国际哲学学术研究的研究模式,锻炼研究能力.
理想的研究成果为具有原创思想的学术论文.
","论文","最多3人,欢迎具有数学和统计学等学科背景的同学参加","1年(学校规定)","否",,,,,"274","对话的诠释学:比较经学视域中的中西经典阐释","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梁慧","17BZJ007","浙江大学","2017","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各自源远流长的经典解释与理解的传统.
本项目主要从比较经学的视域出发,探讨在本土多元化的经学传统处境下,如何建构以"对话的诠释"为重心的跨经典诠释方法论,尝试为汉语处境中的比较诠释学提供一种开放的、动态的诠释模式.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经学传统与以两希文明经典为代表的西方古典解释传统,将检视各自的主要治经路向,以及方法论的演变和不同时期的释经侧重,意在致力于中西经典解释传统之间的对话和沟通.
","梁慧","0096373","人文学院","huigraceliang@hotmail.
com",,"对话的诠释学:比较经学视域中的中西经典阐释","本项目将检视中西古代经典解释传统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现当代诠释学的重要影响,尤其重点追溯和检视这两大释经传统的开端,揭示其共同蕴含的诠释特征和解经机制,由此尝试为汉语处境中的比较诠释学建构以"对话的诠释"为基石的方法论前设与内在原则.
","(1)本项目是有关中西经典解释传统的"辩读"与比较,借助新兴的比较经学/比较诠释学之研究范式,揭示其各自所蕴含的"对话"的诠释特质.
(2)本项目无论在研究命题和方法论运用上,都具有重要的跨文化与跨学科意义.
(3)本项目系统梳理中西古代经学传统及其现当代发展走向,对于深入探讨与促进不同文明传统之间的相遇与对话,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论文","1至3人,其中1人为人文学院有关专业","1年","否",,,,,"275","面向社群网络的数字出版版权管理平台构建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陈洁","17BXW005","浙江大学","2017","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重要问题,版权管理平台构建研究又是数字出版当前发展的关键问题.
面向社群网络的版权管理平台构建更是突破当前数字出版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
移动通讯设备、手持阅读器等载体飞速发展和4G移动通信广泛普及,从邮件列表到社会性软件,构建了各种各样的社群网络,满足了用户分享、合作、协调一致,也为数字出版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研究面向社群网络的版权管理平台构建,有助于出版界及时调整方向、发挥特色和优势,从而构建起中国特色的数字出版发展对策.
本课题研究将紧密结合社群网络的数字出版新实践,延伸至网络自出版、定制出版、众筹等新业态,兼顾学理研究及实证分析,以期对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中的行业管理提供参考对策与指导.
","陈洁","0008279","人文学院","purechenjie@zju.
edu.
cn",,"面向社群网络的数字出版新业态研究","对社群网络、数字出版、版权管理平台等关键词进行界定和梳理,通过文献分析、深度调研来考察面向社群网络的数字出版版权管理平台,构建数字出版"路线图",提出可行的数字出版版权管理平台和发展对策建议.
主要包括:(1)提出面向社群网络的数字出版版权管理平台,如用户创造内容的开放创作、基于群组信任的数字内容在线销售等.
(2)探索教育出版、专业出版、大众出版等不同数字内容在社群网络中可研发的数字出版版权管理平台.
(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面向社群网络的数字出版可行版权管理平台,从消费的交叉补贴免费共享至生产的产业融合,到体制的终端需求带动重组.
(4)随着多种领域、多种形态的内容逐渐融合,着力推动发展智能化版权管理平台.
","(1)对社群网络领域数字出版变革特征进行提炼;(2)对数字出版产业链结构进行分析,如数字出版涉及到的定制出版、网络自出版等具体领域;(3)开展数字出版版权管理平台案例研究,剖析逻辑思维、微信读书频道等案例,对平台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前瞻性探讨;(4)随着多种领域、多种形态的内容融合,提出适用于我国当前数字出版版权管理平台构建建议,提出智能化版权管理解决方案,助力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论文",,"1年(学校规定)","否",,,,,"276","动宾式双音节动词带NP的弱组构性","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史文磊","18ZDA292","浙江大学","2018","本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动宾式双音节动词(Vo)带NP的表达式.
在现代汉语中,动宾式复合动词可以带宾语的数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如新近出现的"观光悉尼"、"感恩老师"、"给力环保"等.
本课题将在详细的语料调查基础上,对现代汉语正式语体系统的形成.
正式语体与口语语体互动等问题作出深入调研.
","史文磊","0010038","人文学院","wenleishi@zju.
ecu.
cn",,"动宾式双音节动词带NP的弱组构性","穷尽性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基础上,筛选出所有可以进入"动宾+宾"的动词.
将这些双音节词分为三类,动名类(VN)、动动类(VV)和动形类(VA),并从中选取可以考察演变路径的60余个.
本子课题主要以三个问题为导向展开研究:以上列举的动宾式复合动词(VN、VV和VA)本身已含有宾语成分,为什么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仍有能力携带一个宾语成分三类动宾式复合动词的词化模式及演化机制有何异同认知与语用因素等是如何制约这些复合动词构成的非常规表达式的","(1)通过语料库数据揭示研究对象所构成的弱组构性表达式在例频率和类频率两方面的情况,即展现它们形成的非常规结构之能产性等特点;(2)深入刻画三类动宾式复合动词的词化模式及演化机制的异同.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77","改革开放40年文学理论学术史研究与文献整理:四十年西方文论接受史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苏宏斌","19ZDA262","浙江大学","2019","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急需得到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便今后能够顺利发展,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本课题将对四十年来西方文论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理清西方文论与我国本土文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苏宏斌","0093336","人文学院","suhbin2005@aliyun.
com",,"新时期以来结构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研究","1、对西方现代文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明的梳理,弄清其思想来源、基本观点和话语体系;2、清理我国学者翻译、引进、研究和吸收西方现代文论的过程;3、探讨西方现代文论对于我国今后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的启示和意义.
","1、完成我国学者译介西方现代文论的文献整理;2、明确西方现代文论对我国当代文论发展的启示和意义.
","论文","2—3人","1年(学校规定)","否",,,,,"278","韩国古代词文学及全集笺注","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陶然","15AWW001","浙江大学","2015","以古代朝鲜半岛上的高丽朝、朝鲜王朝时期的词文学及相关的词学文献为研究对象,对高丽、朝鲜两朝词文学的创作主体、创作活动、文学风尚及沿革发展、词学典籍与文献、词史特质与定位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包括"高丽朝鲜词文学通论"和"高丽朝鲜词全集笺注"两个相互关联的板块.
前者重在勾勒词史的流变历程和词史发展中的特质性现象研究,建构域外词研究的新框架.
后者则是对现存的高丽朝、朝鲜王朝的所有词文学作品,进行完备的文献整理.
","陶然","0095372","人文学院","hztran@163.
com","88273631","韩国古代词文学及全集笺注","聚焦高丽朝鲜名家词如李奎报、李齐贤、曹友仁、赵冕镐等,利用文献整理的方法,围绕词人的生平行实、作品的版本校勘、词作的笺释、背景的考订、相关文献的辑录等,进行全面研究与整理.
","形成高丽朝鲜名家词笺证系列成果","文献整理校释与考订","3人,汉语言文学及古典文献学专业优先","1年","否",,,,,"279","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与日本思想场域之关联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张广海","16CZW059","浙江大学","2016","中国左翼文学的起源与日本思想场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在中国文坛最早系统提倡无产阶级文学的社团后期创造社主力成员,后来成为左翼文学骨干力量的鲁迅、周扬、胡风、夏衍等,也都是留日学生,即便未曾留日的冯雪峰,也大量译介了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论著,本项目便致力于研究中国左翼文学在起源阶段(约1928-1933年)是如何受到日本思想场域的影响,从而逐渐生成的.
","张广海","0011780","人文学院","zgh26@zju.
edu.
cn",,"中国左翼文学思潮与日本思想场域之关联研究","研究后期创造社成员(朱镜我、冯乃超、彭康、李初梨等)、太阳社成员(蒋光慈、钱杏邨、杨邨人、孟超等)、鲁迅、周扬、胡风、夏衍、冯雪峰等人如何接受日本左翼思想,阐明接受的机制以及效果.
","(1)考察清楚中国文学家接受日本思想的基本事实:阅读和翻译情况等;(2)论述清楚中国文学家在接受日本思想过程中有何选择及倾向性、接受重心、有何误读等;(3)进一步探明中国左翼文坛与日本文学及思想界的深度关联.
","论文","2-3人,最好能懂日语,中文及日语专业同学均可","1年","否",,,,,"280","浙江省手语盲文社会服务现状、问题分析及其对策","否","","方一新","","浙江大学","","我国有三千多万听力和视力残障人士,其中浙江省有十二多万视力残疾人、十八多万听力残疾人,手语和盲文是他们使用的特殊语言文字,也是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课题针对浙江省手语和盲文社会服务现状,通过实地调研综合分析其存在问题,寻求解决对策,推动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和有效推广.
","方一新","0085373","人文学院","fyxin@zju.
edu.
cn",,"浙江省手语盲文社会服务现状、问题分析及其对策","通过对浙江省手语盲文服务机构、特殊学校的调查,结合对书籍教材等使用盲文情况、公共服务场所手语盲文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手语盲文使用的规范化情况,找出其社会服务中的盲区.
走访高校、科研机构等,了解其提供手语盲文社会服务的措施及对手语盲文的研究,同时采访手语翻译工作者,了解一线情况,最后整合分析合理的改进方法,为视、听残疾人带来便利.
","(1)了解当下浙江省手语盲文社会服务整体情况;(2)针对手语盲文规范与推广情况展开调查,分析手语盲文社会服务所存在的问题;(3)针对问题寻找方法解决,推动浙江省手语盲文在社会范围内规范化并进行更有效推广.
","论文","3人","1年(学校规定)","否",,,,,"281","汉语普通话审音规范的研究与推广","否","","罗天华",,"浙江大学",,"2016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公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对自1985年开始使用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进行了再次修正.
然而,大众对于审音原理的不了解,各类辞书及考试标准的主张不一,都提升了规范普通话的推广难度.
本课题将以阐释审音原理、减少字音争议、帮助大众理解与接受为目的,通过字音溯源、学理分析、社会调查等手段,为《审音表》提供合理性证明;同时将在校园中开展系列语言文字推广活动,进行规范汉语字音的宣传和普及,激发更多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参与语言文字规范与推广工作的意识.
","罗天华","0013233","人文学院","tianhualuo@zju.
edu.
cn",,"汉语普通话审音规范的研究与推广","通过对2016《审音表》中重新审定字音与素来争议较大字音进行字音考证,辅以社会调查手段,分析其异读产生原因及审音理据,揭示汉语语音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项目后半期将通过举办语言文字相关系列校园活动,进行《审音表》相关内容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1)对2016《审音表》中重新审定字音与素来争议较大字音进行考证与整理,梳理音韵演变过程;(2)探究整理出的异读词的异读现象的产生渊源,进行社会调查,分析审音合理性;(3)举办汉字听写、普通话朗诵比赛等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母语、并积极参与规范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的热情.
","论文","3人","1年(学校规定)","否",,,,,"282","人工智能与智识生产","是","浙江大学"双脑计划"交叉创新团队","阮云星","\","浙江大学","2019","本项目是一项以"赛博格人类学"(cyborganthropology)为核心关切的跨学科研究.
面对人工智能等高新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社会化的现象,本研究试图整合人类学、社会学、科技哲学等多学科视野,结合理工学科知识,围绕赛博格("控制论有机体")概念开展广泛的多语种文献梳理工作,并尝试开展针对当今赛博格社会的具体民族志经验研究.
研究旨在提起针对人之后人类主体性的本体论、知识论与方法论思考,研讨当代人类学智识生产的范式转换,并以赛博格之视角理解时下的新兴社会与文化现象.
","阮云星","0004264","公共管理学院","ryx05@163.
com",,"信息社会中人—机互动之基础与表征","(1)通过阅读与研讨掌握项目基本理论方向,随后针对生活中高度依赖信息通讯技术的典型人群,开展以线下/线上田野调查及无结构访谈为主的经验研究.
(2)基于经验材料,在广义对称性原则下分析作为赛博格的当代人与当今诸控制论机器(如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互动样态,尝试追溯其物理与社会基础并探讨其社会后果.
","(1)针对研究主题开展调查活动,获取一批一手调研资料.
(2)通过分析经验材料形成研究报告,以此呈现研究成果并尝试提炼面向技术发展、社会治理或者赛博格理论的研究观点;研究成果如质量过关则可载入研究专著或改写发表.
","研究报告","人数3人.
主要成员具备社会学(人类学),或科技哲学,或公共管理学的知识背景;了解社会调查基本方法.
鼓励跨学科(如人文社科专业与电子工程或计算科学学科专业同学组成的)团队竞标.
","1年(学校规定)","否",,,,,"283","留守经历的长期影响、作用机制与对策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刘志军","71774138","浙江大学","2018","以1980年代及1990年代出生的曾有过儿童期留守经历的流动人口及其参照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无留守经历者的比较、不同留守经历者的比较、留守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建构,分析留守经历对于成年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服务管理对策.
所获结果将揭示留守阶段、留守类型、监护类型、亲子交流频率和方式等对成年后的不同影响,阐明留守经历的长期影响、时间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为政府、社会、流动人口家庭做出相应的政策部署、社会行动或家庭决策提供参考.
","刘志军","0003320","公共管理学院","liuzhijun@zju.
edu.
cn","0571-88208175","儿童福利主任试点项目绩效调查评估","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在5个省区(山西、河南、四川、云南、新疆)合作开展了"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其中"在村中设立儿童福利主任"的创新做法得到了认可并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全球推广.
本研究希望选取其中部分试点村落,对儿童福利主任这一制度创新的经验教训、推广实施难点与重点进行细致的调查评估.
","(1)对选定村落实施儿童福利主任的详细过程做出了解,包括发动、组织、实施、延续的具体做法及其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及应对策略.
(2)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村两委、社会组织、学校及村民等相关主体的参与程度、参与方式、参与障碍与困难等.
(3)对儿童及其家长或监护人等做深入访谈,调查评估儿童福利主任的试点做法对于儿童尤其是困境儿童发挥的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4)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探讨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影响因素,研判向全国推广的可行性及其前提条件、政策需求、资源需求等.
","调查报告","3人,其中半数成员需为社会学有关专业学生","1年","否",,,,,"284","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非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决策(2020年-2023年)","否","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子课题","王志坚","2018AAA0100900","浙江大学","2020","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应用,属于非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决策(2020年-2023年)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中的算法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部的课题.
社会新群体的可成型和可瓦解的控制变量.
","王志坚","0010316","公共管理学院","wangzj@zju.
edu.
cn",,"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社会群体形成机制中的应用","(1)为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社会新群体内生和极化提供整体性报告(2)建模,为分析社会新群体内生和极化过程提供分析框架(3)通过算法设计与实现,利用议题与叙事控制方法,实现社会新群体的认同内生和极化,证明社会新群体的可成型和可瓦解的控制变量.
","(1)整体性背景报告(2)建模提供分析数学框架(3)通过算法设计与实现,证明社会新群体的可成型和可瓦解的控制变量(4)发表论文","论文或报告","3人,其中至少1人为社会学系有关专业;绩点在1/2以上,4/5以下.
","1年(学校规定)","否",,,,,"285","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城市景观初探:以江南运河浙江段为例","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刘朝晖","18BSH141","浙江大学","2018","2019年,国家正式启动包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在内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中国首创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旨在站在"国家文化"建设的高度,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国家名片".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属于"国家公园"性质,但有别于现有"国家公园"概念内涵和外延,也与当下正在推行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存在区别.
尽管现在的运河城市基于自身的运河文化元素,已经开始大规模重建和新建各种类型的运河文化公园,但当下更重要的是需要从"国家"和"文化消费"的视角,通过实证的调研方式,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究如何把区域性、地方性的运河文化打造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城市景观.
","刘朝晖","0007399","公共管理学院","lzh687101@zju.
edu.
cn",,"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城市景观初探:以江南运河浙江段为例","在世界文化遗产标识与国家文化公园设想的影响下,大运河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场景.
运河支点城市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既要基于地方性的运河文化特征,更要站在国家的高度,在理论上重构话语体系,在实践中彰显国家形象.
本研究需要选择具体的运河文化区域,探究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话语体系和实践原则,包括:(1)"场景理论"的反思与批判;(2)对"运河遗产"文化价值的认知;(3)文化景观与城市消费形态的空间价值.
本研究运用民族志、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并提出批判性的讨论和结论.
该课题欢迎包括历史学、社会人类学、遗产研究、规划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跨学科的同学参与.
","(1)呈现和分析运河支点城市如何通过文化消费和空间再生产建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话语体系和实践原则;(2)新芝加哥学派的"场景理论"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一次实践原则初探;(3)以运河遗产元素和城市文化场景中文化消费模式为基点,探索其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系统设计中的典型意义.
(4)帮助学生培养跨学科的科研训练和团队合作.
","论文/调查报告","3人,其中至少1人为社会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286","高二氧化碳调控草莓采后花色苷代谢机制的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罗自生","31972114","浙江大学","2019","花色苷是植物重要次生代谢产物,花色苷积累是果实成熟的重要标志,广泛存在于植物各器官特别是果实中.
草莓果实富含花色苷,是理想的膳食花色苷来源,目前已鉴定出超过25种花色苷.
草莓果实采后迅速衰老腐烂,严重制约草莓产业进一步发展.
高二氧化碳气调是一种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维持草莓果实品质的采后保鲜手段.
但二氧化碳如何调控草莓果实采后花色苷合成目前仍不清楚,因此研究二氧化碳对草莓采后花色苷合成路径及关键位点的影响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罗自生","0002271","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luozisheng@zju.
edu.
cn","88982175","FaMTAE8介导的采后草莓花色苷转运机制及调控研究","高二氧化碳处理对采后草莓感官指标和品质指标(TA、TSS、硬度)的影响;高二氧化碳处理对草莓采后成熟过程中花青素单体和各单体含量的动态变化;高二氧化碳处理对草莓花青素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包括CHI、PAL、CHS、DFR、ANS、ANR以及UFGT等)表达水平变化.
","明确不同浓度高二氧化碳处理对采后草莓品质的影响;明确高二氧化碳处理对草莓采后成熟过程中花青素单体和各单体含量的变化规律;明确高二氧化碳处理对草莓花青素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丰度的影响.
揭示高二氧化碳处理延缓草莓转色和成熟的分子机制.
","论文、发明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成员可以为化学、园艺学专业学生","1年","否",,,,,"287","便携式传感器用于食品添加剂快速检测","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星宇","2019YFC1604504","浙江大学","2019","保证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也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针对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滥用、超标、非法添加等一系列问题,拟构建便携化传感器等快速甄别和检测技术,开展食品中常用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的快速检测,实现危害添加因子快速甄别、检测、追踪、溯源和精准定位.
","林星宇","0019092","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xingyu@zju.
edu.
cn",,"便携式传感器用于食品添加剂快速检测","利用前沿技术,构建便携式分析器件,实现食品中添加剂、防腐剂、保鲜剂的快速检测,揭示目前国家食品添加剂现状,保证食品安全.
","(1)研发出用于食品添加剂快速检测的传感器;(2)测定杭州市场上不同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及合法情况;(3)熟悉国家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食品有关专业","1年","否",,,,,"288","大豆肽、小麦肽及海参肽的功能研究","否","横向项目","冯凤琴","K横20170651","浙江大学","2017","通过动物试验,对生物酶解制备的食源性动植物蛋白肽(大豆肽、小麦肽及海参肽)进行功能研究及机制探索,为其产业化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冯凤琴","0098234","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fengfq@zju.
edu.
cn","0571-88982163","小麦肽改善肠道功能研究","前期研究已证明,低水解度(5-6%)小麦肽具有显著的改善肠道功能,可有效缓解盐酸洛哌丁胺诱导的小鼠便秘,已和企业合作进行小麦肽产品的产业化开发.
本项目将通过小鼠试验,对高水解度(10-12%以上)的小麦低聚肽和低水解度的小麦肽进行改善肠道功能的对比试验,随后将征集便秘人群,进行小麦肽缓解便秘的人群试食试验,确认小麦肽改善肠道、缓解便秘的功效.
","通过研究,明晰小麦肽水解度不同导致的分子量大小分布不同,对其改善肠道、缓解便秘功能是否有显著影响,为小麦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论文","最多3人,至少1人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1年","否",,,,,"289","竹笋蛋白肽的提取分离精制、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否","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张辉","2020C02036","浙江大学","2019","我国竹林面积占全球总量1/5,竹业年产值达2000亿元,其中浙江省的竹林面积只占全国的1%,但产值却占10%.
突破笋竹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竹业发展关键.
因此,本课题以浙江省特色农产品竹笋为原料,提取分离精制竹笋蛋白,采用蛋白酶水解竹笋蛋白,制备竹笋短肽,评价竹笋蛋白肽的抗氧化、ACE抑制等生物活性.
","张辉","0009797","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hubert0513@zju.
edu.
cn",,"竹笋蛋白肽的提取分离精制、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以竹笋为原料,分离竹笋粗蛋白水提液,采用超滤技术浓缩精制竹笋蛋白,筛选蛋白酶水解竹笋蛋白制备竹笋短肽,优化底物浓度、酶解时间及温度等工艺条件,分离纯化不同分子量的竹笋蛋白肽,评价抗氧化、ACE抑制等体外生物活性,明确不同分子量竹笋蛋白肽的构效关系.
","(1)建立竹笋蛋白肽的高效生物酶法制备工艺;(2)竹笋蛋白肽含量不低于60%;(3)明确竹笋蛋白肽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
","论文","3人,食品专业","1年","否",,,,,"290","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污染LIBS快速检测与评价方法","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刘飞","61975174","浙江大学","2019","土壤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田耕地质量、农产品品质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植物修复已成为低成本、原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本项目以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镉、铬、铅等)过程为主线,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研究富集增强、背景去除、环境调控等信号增强技术,重点突破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传递响应规律和土壤-植物重金属迁移与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和模型,构建定量评价方法,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和植物修复防治提供高效的方法和技术支撑,满足重金属污染修复过程动态监测和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
","刘飞","0011728","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fliu@zju.
edu.
cn","88982825","土壤重金属污染LIBS快速动态检测方法与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田耕地质量、农产品品质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土壤重金属的快速、精准、高效定量检测方法成为生态修复的瓶颈难题.
本课题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技术,围绕土壤污染检测和修复过程,研发土壤固态-液态两个相态重金属元素的快速、动态检测方法和技术,为土壤污染修复和动态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了解LIBS检测重金属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构建动态定量检测方法和模型,完成技术总结报告1份、提交或录用SCI论文1篇","论文","2-3人,其中至少1人是农业工程或农学类、环境类相关专业","1年","否",,,,,"291","冷压诱变冰晶形态致微生物细胞膜破坏机理及其杀菌效能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于勇","31871892","浙江大学","2018","微生物有效杀菌是食品安全保藏的关键问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对食品杀菌效果及食品品质保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首次提出了低温结合超高压的新型杀菌工艺,在国家自然基金一年的支持下,该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使该技术产业化应用从理论变为现实.
本项目将进一步探索冷结合超高压的杀菌机理,并尝试应用于超长货架期杨梅汁果的保藏中.
","于勇","0006219","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yyuzju@zju.
edu.
cn","88982181","冷压结合杀菌机理及其在杨梅汁果超长保鲜中的应用","利用实验室先进的高压腔体在线温度传感系统,研究冷压结合杀菌机理,尤其是冷压结合下冰晶体形态转变机理及其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
将该技术应用于杨梅汁果的杀菌加工,以期获得超长货架期的杨梅汁果商业产品.
","(1)探明冷压结合下冰晶体的形态转变规律;(2)获得冰晶体形态转变的冷压参数控制机制;(3)应用该技术,研发具有超长货架期的杨梅汁果产品.
","论文","1-3人","1年","否",,,,,"292","全局性调控因子在芽孢杆菌调节果实采后抗病中的作用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周文文","Y20C200037","浙江大学","2019","新鲜水果营养丰富但极易腐烂,利用拮抗菌进行采后生物防治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方法之一.
以往果实病害控制研究多集中在病原菌生存抑制与侵染阻遏、抑菌物发掘与果实抗性诱导等方面,对于全局调控因子对生防菌增效、果实抗病改善的报道很有限.
因此,本课题在细胞生理、代谢物、定殖干扰层面研究生防关键全局性调控因子对芽孢杆菌生防效力的影响,揭示其在芽孢杆菌发挥采后生防效力中的调控方式,为开发新型病害防治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周文文","0011006","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vivianzhou11@zju.
edu.
cn",,"全局性调控因子在芽孢杆菌调节果实采后抗病中的作用研究","检测生防Bacillus的全局性调控因子,确定与生防效力密切相关的因子,分析生防菌生物膜形成、运动性和抗逆性,分析抗菌物的种类和变化,生防菌处理果实采后病理学与储藏分析,揭示其在芽孢杆菌发挥采后生防效力中的影响和调控方式.
","(1)筛选并明确影响芽孢杆菌生防效果的关键全局调控因子;(2)完成芽孢杆菌全局调控因子缺失株的构建,克隆目的基因全长cDNA序列;(3)完成生物学特征分析以及果实采后病理学分析,构建完善调控网络.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生工食品学院有关专业","1年","否",,,,,"293","全可降解的摩擦生物发电机在环境能源收集中的应用","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平建峰","31922063","浙江大学","2019","以典型农产品化学性有毒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基于纳米界面电化学特性的农产品化学性有毒残留成分感知新机理,构建了基于生物特异识别-纳米高效增敏模式的电化学生物纳米感知新方法,研制了自适应农产品不规则表面的柔性自驱动电化学生物纳米感知新器件.
本课题拟通过研究植物电子纹身技术,研发兼具高特异、超灵敏、柔性、可拉伸、自驱动等功能的智能感知器件,构建柔性可拉伸自驱动感知系统,实现农作物表面农药残留的原位无损监测.
","平建峰","0012720","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jfping@zju.
edu.
cn",,"全可降解的摩擦生物发电机在环境能源收集中的应用","由于传统供能方式的诸多限制,以一种绿色方式利用环境中可再生能源(风能、雨滴能、太阳能等)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难点.
本研究拟提出一种全可降解的摩擦生物发电机,能将环境中源源不断的机械能高效转换为电能,用于传感器件的无源感知.
拟采用高导电的蛋白纳米线为感应电极,并用静电纺丝技术在蛋白纳米线薄膜表面制备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纳米纤维薄膜.
通过对薄膜厚度、电纺条件等进行优化,并将制备的柔性透明纤维薄膜贴合于叶片表面,能实现环境中风能、雨滴能等的高效收集,并可进行环境信息的无源监测.
同时,该薄膜具有生物全可降解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绿色发电电子器件,符合未来电子器件的发展需求.
","(1)高效收集环境中的可再生能源,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2)收集的能源能为传感器件源源不断地供能,解决传统电池有限续航能力的问题;(3)同时能对环境信息(风速、天气状况等)进行无源感知;(4)具有生物全可降解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新型能源供应方式.
","论文","2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业工程专业","1年","否",,,,,"294","鱼类循环水养殖工艺研究与智能养殖模式构建","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叶章颖","2019YFD0900504","浙江大学","2019","围绕我国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过程中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
针对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水质高效预警及氨氮高效处理难题,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结合递归神经网络,研究养殖鱼类时空行为与水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研发基于鱼群时空行为-水环境动态感知的水质智能预警技术;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光电协同催化氧化的水体氨氮高效去除技术;在鱼群游泳能耗仿真基础上,研发耦合鱼群游泳能耗、饲喂及水质参数的循环水流量智能调控技术与装备;在鱼类循环水养殖工艺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远程传输技术,研发适用于循环水养殖工艺-装备高效融合优化的智能管控平台,构建鱼类循环水智能养殖模式.
","叶章颖","0009867","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yzyzju@zju.
edu.
cn",,"基于UV-LED光电协同催化氧化的水体氨氮去除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新型UV-LED点光源结构紧凑、性能稳定、能耗低及寿命长等优势,结合经典流体动力学与数值计算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CFD)建模对基于UV-LED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反应器进行灵活结构设计、性能表征及优化等,探究其最优结构参数并进行试验验证.
根据紫外光激发后在电极表面的光电化学反应,深入分析UV-LED光电催化过程中氧化性自由基的产生机理,进而构建基于UV-LED光电协同催化新型水处理系统,以实现养殖水体氮类污染物去除,为工业化水产养殖新型水处理技术提供新思路.
","(1)以微电解氧化水处理技术为研究基础,充分利用UV-LED辐射波长多样性等独特优势,灵活构建基于UV-LED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反应体系;(2)根据紫外光激发后电化学单元电极表面及水基质中的系列光电化学反应,获取UV-LED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反应体系中活性自由基的产生机理;(3)以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为研究背景,探明不同影响因子(如水体流速、电流密度、紫外辐射强度等)下UV-LED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反应体系对水体中氮类污染物的催化氧化性能及效率.
","论文","3人","1年","否",,,,,"295","资中血橙品质提升、功能性评价及深加工新产品开发","否","横向东西部合作","刘东红","KYY-513110-0011","浙江大学","2019","党和国家一直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我国农产品也逐渐扩大化和丰富化,柑橘市场已经成为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柑橘中唯一含花青素的血橙及其加工副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成为了当前我国西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手段.
"资中血橙"可实现果农直接收益18亿元,但血橙产业仍存在血丝分布不均,严重影响果实品质稳定性及血橙工业化生产;血橙深加工产品缺乏及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低的问题.
本课题针对以上问题,优化采后贮藏,延长血橙保质期,增加血丝,提高果实花青素含量;鉴定血橙花青素结构及探究花青素形成和降解机制;研发血橙深加工新产品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完善血橙加工产业链.
","刘东红","0097246","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dhliu@zju.
edu.
cn","0571-88982451","血橙花青素品质提升及深加工产品开发","1.
研究目标:通过一体化研发,在血橙领域系统地实现深加工和产品创新,为血橙新产品创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
研究内容:(1)采后保鲜贮藏技术改进,探究花青素形成机制,增加血丝,提高血橙果实中花青素,并建立花青素定性定量方法建立;(2)血橙深加工系列新产品研发.
","(1)揭示采后贮藏保鲜过程中血橙花青素的变化规律及形成机制,提升血橙中花青素含量,提高果实品质;(2)阐明加工过程中血橙花青素的降解规律;(3)开发血橙深加工产品,提高血橙产业综合利用.
","(1)论文(2)血橙新产品","2-3人,其中至少1人为食品有关专业","1年","否",,,,,"296","茶叶加工实时信息感知与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李晓丽","2018YFD0700501-01","浙江大学","2018","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茶产业是传统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茶叶加工业是我国传统特色食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我国茶园面积4400万亩,比2016年增加130万亩,占世界60%以上;茶叶产量258万吨,比2016年增加17万吨,占世界45%左右;均位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数量35.
52万吨,同比增长8.
1%,位居世界第二.
在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中绿茶是我国茶产业的重中之重,占茶叶总产量60%以上.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绿茶加工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缺少加工品质感知评价技术;(2)关键设备数字化程度低;(3)缺少工艺参数自动监测、诊断和协同控制技术制约我国绿茶产业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加工.
","李晓丽","0009796","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xiaolili@zju.
edu.
cn","88982824","茶叶加工中品质指标在线检测设备研发","课题针对茶叶加工过程中实时信息难于数字化表征的难题,研发茶叶加工过程中原料及在制品信息和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技术及设备.
提出了基于波谱特性的茶叶原料品质和加工工艺信息快速智能感知方法,深入研究茶叶原料及在制品的波谱响应特性,揭示茶叶品质信息的实时检测机理,研发茶叶加工中在制品信息和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技术及设备.
","突破茶叶料波谱响应稳定性和普适性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点:①消除茶叶品质形态几何光学特性等因素对于实时信息检测的干扰,建立茶叶品质的波谱实时检测技术;②突破了加工过程中叶片实时动态检测的难题,采用光谱成像技术同时获取叶片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位置信息,融合光学特性和二维形态特性实现流水线上叶片含水率和温度的快速定量检测和空间定位探测.
","论文","3人,欢迎食品、茶学专业学生","1年","否",,,,,"297","纳米银/UIO66-超声波联用除菌吸附一体化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丁甜","31972166","浙江大学","2019","饮用水安全是全世界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
全世界数百万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源,每年都受到水传播疾病的威胁.
开发有效的水处理技术,特别是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灭活,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纳米银/UIO66-超声波除菌吸附一体化系统,探究该系统对污水中的水源性致病菌的灭活效果以及对污水中染料吸附的影响,从而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丁甜","0012027","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tding@zju.
edu.
cn",,"纳米银/UIO66-超声波联用除菌吸附一体化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以最小抑菌浓度为指征,进行参数优化,提高UIO66对纳米银的负载率,从而改善材料的除菌吸附效果;进一步加上超声波微射流效应促进吸附和杀菌,实现杀菌吸附一体化的污水处理系统;构建灭活动力学模型,促进水资源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
","(1)改善纳米银负载UIO66的负载条件,提高负载率;(2)灭活动力学模型的构建;(3)获得纳米银/UIO66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杀菌效果,给出纳米银/UIO66-超声波联用对水质色度、浊度、悬浮物等理化指标的改进程度.
","论文","3人","1年","否",,,,,"298","杂交水稻制种花粉运动学、动力学特性与气力式授粉方法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王永维","31971796","浙江大学","2019","针对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授粉基础理论薄弱不能为授粉装备开发提供有力支撑等问题,项目拟探明花粉的物理特性、空气动力学特性,优化获得花粉脱离花蕊的较佳气流参数范围;建立花粉在空气中运动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开展数值仿真、花粉示踪粒子轨迹实验、田间授粉试验,揭示气流对花粉运动轨迹、速度衰减、降落区间等的影响规律,优化提出较佳的母本种植厢宽;构建气力式授粉试验装置,探明父母本不同种植行比制种条件下工作参数对花粉分布、制种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规律.
","王永维","0004222","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wywzju@zju.
edu.
cn",,"杂交水稻制种花粉运动学、动力学特性研究","建立水稻花粉在气流中运动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模拟试验、田间试验,探明气流参数对水稻花粉飘移轨迹、运动速度与加速度、沉降分布等的影响规律,优化设计气力式授粉部件,建立杂交水稻制种气力式授粉气流控制模型.
","(1)建立花粉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建立气流参数与水稻花粉飘移轨迹、运动速度与加速度、沉降分布间的相关性;(2)试验获得气流参数对水稻花粉飘移、沉降区间的影响规律;(3)设计气力式授粉部件.
","论文或专利","2-3人,其中至少1人为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农业工程专业","1年","否",,,,,"299","基于仿生味觉与脑电双模态信息融合的黄酒味觉特征量化机理研究","否","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韦真博","31972200","浙江大学","2019","黄酒的味觉特征是"味觉属性"和"认知心理"两种模态信息的复合感知,是评价黄酒品质的重要指标.
味觉特征一般由专业人员通过感官品评,但是感观评价只能对味觉特征进行定性描述,且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本项目侧重于仿生味觉和脑电信息融合的黄酒味觉特征量化机理研究,建立基于双模态融合信息的黄酒味觉特征量化模型.
通过研究,为检测风味特征的仿生感官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韦真博","0011654","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weizhb@zju.
edu.
cn",,"基于仿生味觉系统的不同品质黄酒数据库的建立","基于已研发的仿生味觉系统,建立不同等级、不同年份、不同地域黄酒的数据库.
分析电极对黄酒不同味觉属性的响应规律和特性,优选能够反映味觉属性的特征参数(积分值、微分值、面积等);基于仿生味觉响应特征参数,建立黄酒品质模型,检验模型精度.
","(1)获取不同等级、不同年份、不同地域黄酒的仿生味觉系统的响应数据;(2)优选特征值;(3)建立黄酒品质预测模型","论文","2人,其中至少1人为生工食品学院","1年","否",,,,,"300","广东蜜柚品质在线检测和分级成套智能装备研发","否","广东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应义斌","2018B020240001","浙江大学","2018","以蜜柚为研究对象,根据产业迫切需求,针对蜜柚个体大小和形状差异大而高速输送精确分级难,以及蜜柚尺寸大而内外部品质同步检测难等关键问题,突破蜜柚个体化输送、动态快速称重、外观品质机器视觉在线检测、内部品质无损检测、高速精确分级等5项关键技术,创制广东蜜柚品质在线检测和分级成套智能装备,实现蜜柚的商品化处理,并在广东进行应用示范.
本项目研究成果可为广东省蜜柚等果蔬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装备支撑.
","徐惠荣","0097259","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hrxu@zju.
edu.
cn","88982282","水果定向上料机器人水果姿态识别与调整方法","设计水果姿态实时调整机构,构建水果不同姿态条件下的水果图像数据库,包含有果梗、花萼和缺陷等单一目标和多目标的水果图像;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研究识别算法对不同果梗、花萼、缺陷区域的检测能力,确定最佳的水果姿态识别方法.
","(1)设计一种水果姿态调整机构;(2)建立一批不同姿态下的水果图像数据集;(3)建立水果姿态识别方法.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业工程专业","1年","否",,,,,"301","马铃薯低损捡拾智能分级技术与装备研发","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徐惠荣","L19D050001","2016YFD0701603","2016","针对马铃薯挖掘铺放捡拾收获及低损储藏需求、以及马铃薯机械收获中薯土分离困难、杂质种类多、薯块大小各异等问题,研究马铃薯与杂质物料特性,重点突破电液仿形捡拾、异物在线视觉检测、储藏库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集成开发马铃薯高效低损捡拾收获机1种,能实现马铃薯的快速低损捡拾、去土、输送、分离与集果;开发马铃薯储前异物在线智能剔除与高通量预分装备1种,解决薯杂分离不彻底问题,并对储前马铃薯进行不同规格的预分选,促进低损储运.
","徐惠荣","0097259","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hrxu@zju.
edu.
cn","88982282","根茎类农产品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研究根茎类农产品瘀伤、内部缺陷病变组织结构及成分变化特点与光学特性,研究无损检测方法,并建立无损检测系统,开展试验研究,为实现根茎类农产品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提供理论基础","(1)开展基础研究,研究根茎类农产品瘀伤、内部缺陷病变组织结构及成分变化特点;(2)建立不同品质根茎类农产品的光学特性模型;(3)建立根茎类农产品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方法.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业工程专业","1年","否",,,,,"302","田间苗带精确识别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杨海涛","2017YFD0700901-3","浙江大学","2017","田间作物识别是田间作业质量自动评价、作业机具自动作业和自动行走的基础,课题通过构建田间作业下图像采集系统,获得优质图像,开展作物有效信息识别和作物群体几何参量信息提取等方法研究.
","饶秀勤","0096297","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xqrao@zju.
edu.
cn",,"高杆作物冠下行走路径识别方法研究","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深度学习方法等手段,对甘蔗图像进行分析,克服甘蔗叶片干扰,获取地块和甘蔗信息,提取行走路径,计算行走路径走向.
","(1)提取地块和甘蔗的识别特征;(2)地块识别方法;(3)行走路径走向计算方法.
","软件/论文/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为农业工程类有关专业","1年","否",,,,,"303","融合光系统-叶片-冠层多尺度叶绿素荧光的柑橘黄龙病田间早期诊断机理与方法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岑海燕","31971776","浙江大学","2019","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其潜伏期长,扩散速度快,且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已成为制约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柑橘黄龙病田间早期诊断对病害的有效防治和避免大面积传播、制定合理施药方案、促进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拟通过分析光系统-叶片-冠层多尺度叶绿素荧光变化规律,探明在光合水平柑橘黄龙病病菌侵染的早期应答机制;通过多尺度荧光图谱信号分析,构建柑橘黄龙病田间快速诊断模型.
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根本上理解植物病害侵染的荧光变化规律,从而为建立不同尺度的植物病害荧光遥感监测方法奠定基础.
","岑海燕","0015004","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hycen@zju.
edu.
cn","88982527","基于数据驱动的柑橘黄龙病胁迫表型诊断研究","采集健康、黄龙病侵染、缺素、以及3-4种其他病害侵染的柑橘叶片的RGB图像和叶绿素荧光数据,构建柑橘病害图谱数据集,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提取柑橘黄龙病侵染的图谱特征,建立基于知识图谱特征的柑橘黄龙病诊断模型.
","(1)构建柑橘黄龙病病害图谱数据集;(2)建立柑橘黄龙病快速诊断模型","23","3人,面向农业工程、计算机科学、光电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具有数字图像处理、叶绿素荧光信号分析等背景的同学优先考虑","1年","否",,,,,"304","基于新型多孔纳米结构的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否","沃尔玛基金会资助项目","傅迎春","无","浙江大学","2019","为保障优质家禽生产,以家禽生产链中的有害化学物(如抗生素和细菌)为对象,发展基于光学和电化学的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实现有害物在生产链中的进入、迁移和出口的监测,为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决策提供高效技术支持.
","傅迎春","0013041","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ycfu@zju.
edu.
cn","0571-88982534","基于新型多孔纳米结构的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针对农产品中的有害化学污染物,采用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和结构(如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通道或多孔三维石墨烯等),设计新型有害物的高效收集和检测器件,开发新型生物传感技术,实现对农产品中有害物的快速和灵敏检测.
","(1)熟悉农产品中常见有害物的收集和检测技术;(2)实现特定农产品中一类有害物(如抗生素、农药等)的快速收集;(3)开发出基于纳米多孔材料的生物传感装置;最终实现快速且灵敏的检测.
","论文","3人","1年","否",,,,,"305","鱼类疫苗自动化注射装备研制与开发","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李建平","2019YFD0900103-05","浙江大学","2019","鱼类疫苗注射免疫技术是鱼类防病的理想方法,目前我国鱼类疫苗注射依靠人工注射,存在劳动强度大、注射效率低等问题,迫切需要研发适应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疫苗注射装备.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鱼苗的形体特征及肌体组织质构特性、鱼苗自动注射夹持机构机理及力学特性、基于机器视觉的注射位置精准定位技术与方法、机械化疫苗注射装备的机械结构与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造.
通过项目研究解决鱼类疫苗机械化注射机构与注射机理,突破机械化疫苗自动注射技术,形成鱼类疫苗机械化自动注射装备系统,将技术与设备应用于水产养殖,提升水产养殖技术水平.
","李建平","0083123","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jpli@zju.
edu.
cn","0571-88982789","自动化鱼类疫苗注射机研究","研究内容:1)鱼苗形体特征研究;2)鱼苗自动注射夹持机构设计;3)注射位置精准定位技术与方法;4)疫苗注射机构设计;5)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要求:设计出自动注射样机,进行样机应用试验.
","获得鱼苗形体特征参数模型,研制出一种疫苗注射样机(主要针对鱼).
","样机/专利","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人员组成3人.
","1年","否",,,,,"306","草莓表面农药残留的太赫兹成像快速无损检测机理与方法研究","否","国家基金","应义斌","31971779","浙江大学","2019","农药残留是农产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
如何对的农残进行快速检测是研究的热点.
本课题采用太赫兹成像技术对草莓表面的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无损检测机理和方法研究,并利用成像技术的优势进行农药残留空间浓度分布进行研究.
","叶尊忠","0097258","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zzye@zju.
edu.
cn",,"快速抓取草莓的宽域低死区柔性机械手装置研究","研究一种适合抓取草莓等农产品的柔性机械手装置,避免传统机器手存在的所需空间大,操作空间存在较大的死区,以及对农产品造成机械损伤等问题,以便用于农药残留空间分布研究.
","1)研究开发相应的机械手装置;2)开发相应的控制电路;3)获得机械手的快速控制策略以及算法.
","样机","3人,其中至少1人为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农业工程专业","1年","否",,,,,"307","工厂化鱼类养殖应激反应监测生物传感器研制","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郭希山","2017YFD0701703","浙江大学","2018","鱼类养殖水质、疾病因子等对鱼类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早期预防和识别鱼类面临的疾病问题,本项目提出研制可对鱼类应激反应进行快速实时监测的生物传感器,特别针对能反映鱼类受到胁迫、压力等的皮质醇浓度进行快速灵敏检测.
本项目提出以石墨烯和纳米金颗粒等生物相容性纳米材料来提高抗体固定化率和电子传递能力,进而大大改善传感器灵敏度和线性检测范围.
并研制微创微针阵列芯片,实现鱼类皮质醇浓度可穿戴实时监测.
以此生物传感器发展的生物分子高效固定化技术,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还可用于其他生物分子(如致病菌、病毒等)的快速灵敏检测.
","郭希山","0005258","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guoxs@zju.
edu.
cn",,"痕量病毒快速灵敏检测生物传感仪研制","在皮质醇生物传感器研发基础上,借鉴前期技术积累,提出研制用于痕量病毒检测的纳米生物传感器.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研制低浓度(85%.
2)图像大数据定量处理与分析,研究细胞内亚细胞结构的三维定位信息与细胞的生理状态之间的关联,从而研究可能的细胞调节机制.
3)建立完整的囊泡目标检测与分类标注数据集;研发一套活体细胞在线检测、分类和跟踪系统.
","论文","2-3人,其中至少1人应有计算机编程基础.
对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在图像分析中的应用感兴趣.
","1年(学校规定)","否",,,,,"311","紫外诱导桑叶中Diels-Alderase合酶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田景奎","81872973","浙江大学","2019","中药桑白皮特有的Diels-Alder(D-A)型加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但含量很低.
我们运用紫外诱导的方法,使桑叶生成了足够的D-A型加合物.
Diels-Alderase合酶是D-A型加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植物中还没有Diels-Alderase合酶的报道,桑叶粗酶能高效地催化D-A型加合物的生成,为Diels-Alderase合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项目通过多步柱层析分离,特异性酶活跟踪监测,优化紫外诱导桑叶Diels-Alderase合酶的纯化条件,得到高纯度的Diels-Alderase合酶,测定其氨基酸序列;通过酵母异源表达验证后,优化蛋白结晶条件,运用低温电子显微镜解析其三维结构,阐明Diels-Alderase合酶的催化机理.
","田景奎","0004171","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tjk@zju.
edu.
cn","88273823","桑叶中D-A酶的纯化及其催化特性研究","桑叶经PBS提取粗酶,硫酸铵沉淀,依次进行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
通过酶活检测,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综合判定纯化效果,得到相对单一的条带.
条带经SDS-PAGE分离,进行还原、烷基化、酶解后,经nanoLC-MS/MS分析,得到相应的肽段序列信息.
根据序列信息,构建载体进行异源克隆表达,蛋白纯化,进行催化D-A反应验证.
","(1)获得高纯度的具有催化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的蛋白;(2)解析桑叶中Diels-Alderase合酶的氨基酸序列及酶学特性等信息.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生仪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12","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指南知识库构建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否",,,,,,"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冠脉疾病、房颤、心衰、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
一名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基层医生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存在挑战.
本课题基于循证医学临床指南,对知识进行标注、提取和建模,搭建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提高基层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吕旭东","0003440","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lvxd@zju.
edu.
cn",,"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指南知识库构建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全面收集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临床指南,对其进行标注和概念-关系抽取;将抽取出的概念和约束整理成openEHR的原型和模板;利用openEHRGDL指南建模语言构建出心脑血管疾病诊疗规则;基于诊疗规则开发出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
","(1)构建出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概念和约束关系的信息模型;(2)构建出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学规则;(3)开发出服务于基层医生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并开展临床试验.
","论文","3人,其1人为医学院临床医学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13","传染病临床指南知识库构建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否",,,,,,"传染性疾病仍然是我国医疗和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新冠疫情的爆发暴露出了非传染病相关专科对这些疾病诊疗和防护知识的不足.
本课题拟对传染病相关的循证医学临床指南进行标注、提取和建模,形成传染病诊疗知识库,搭建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基层和非专科医生对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护水平.
","吕旭东","0003440","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lvxd@zju.
edu.
cn",,"传染病临床指南知识库构建与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全面收集传染性疾病相关的临床指南,对其进行标注和概念-关系抽取;将抽取出的概念和约束整理成openEHR的原型和模板;利用openEHRGDL指南建模语言构建出传染病的诊疗规则;基于诊疗规则开发出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
","(1)构建出传染病病相关概念和约束关系的信息模型;(2)构建出传染病诊断、治疗和防护的医学规则;(3)开发出服务于基层和非传染病专科医生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并开展临床试验.
","论文","3人,其1人为医学院临床医学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14","基于多模态磁共振脑图谱库的婴儿大脑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吴丹","61801424","浙江大学","2019","婴儿大脑的在发育初期经历了巨大变化,而磁共振成像是无创研究大脑结构与功能变化的有力工具.
由于婴儿大脑图像对比度弱、动态变化大等原因,传统的脑影像处理方法对其并不适用.
本课题拟建立中国人群的婴儿大脑图谱,并研发基于多图谱多模态的婴儿脑影像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0-1岁婴儿大脑发育的时空变化模式.
","吴丹","0018021","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danwu.
bme@zju.
edu.
cn",,"婴儿大脑磁共振脑图谱的建立方法研究","基于脑图谱的分析方法是研究大脑发育的重要工具,目前国际上已建立了若干婴儿脑图谱,但基于中国人群的婴儿大脑的数据库和图谱集尚未建立.
本研究中我们将利用实验室数据库中已有的婴儿大脑磁共振数据,通过迭代的非线性配准算法,建立0-1岁婴儿大脑发育的时空图谱,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脑图谱的大脑发育研究.
","(1)熟悉文献,确定婴儿大脑图谱制作的最优流程;(2)建立0-1岁婴儿在各月龄阶段的大脑T1,T2加权图谱;(3)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脑图谱的图像分割和大脑发育研究","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15","集成式头部CBCT及术中影像快速处理技术研究","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何宏建","2019YFB1311803","浙江大学","2019","本课题面向耳蜗区域微创手术的影像相关需求,基于锥束CT成像硬件设计和影像处理算法的技术积累,融合统计大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头部锥束CT影像中植入物的定位精度以及组织分辨.
课题研究将为头部微创手术的术前规划、术中引导和术后评估各环节提供高质量三维影像数据和基于分割的精确解剖结构,为智能手术操作系统提供CT影像支持.
","何宏建","0011621","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hhezju@zju.
edu.
cn",,"高精度实时图像分割及识别技术","基于已有的影像数据集,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完成影像中不同器官的分割与识别,从而得到图像中不同器官的位置分布以及相关关联情况,以此绘制相应组织及器官的三维图,为机理研究及手术规划提供精准的影像数据.
","建立基于数据集学习的精准图像快速分割算法、耳周组织特征识别算法,实现耳周组织的快速识别和三维精准绘制,为机理研究及手术规划提供精准的影像数据.
","算法代码,软件著作权,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有python等相关编程基础","1年","否",,,,,"316","移动式静脉识别设备研发","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郑音飞","2018YFF0213000","浙江大学","2018","本项目是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关键技术标准研究》项目,浙江大学参与《信息技术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第6部分:指静脉》标准的制定工作.
为制定出准确性、实用性较高的标准,特在现有血管显像技术基础上,研发移动式静脉识别设备.
","郑音飞","0007204","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310058",,"移动式静脉识别设备研发","基于近红外血管显像设备,完成静脉识别算法;搭建嵌入式软硬件环境,开发移动式静脉识别设备.
","(1)完成移动式静脉识别系统;(2)静脉识别正确率大于99.
9%,识别时间<0.
5s","设备","3人,要求:了解Linux/android,善于思考,服务管理","1年(学校规定)","否",,,,,"317","1、慢病闭环管理国产医疗设备应用示范研究;2、慢病闭环管理创新服务模式研究与推广","否","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李昊旻;2、邓宁","2017YFC0114105;2018BFG02009","浙江大学","2017","针对基层慢病管理和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慢阻肺等区域常见多发性慢性病,着重开展面向慢病"防、诊、治、管"的闭环式管理创新服务模式研究.
通过国产创新医疗设备的应用,研究基于慢病诊断系列指标的精确快速诊断方法,建立规范化的诊疗评测体系.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管理服务能力,形成重大慢病的综合干预措施,构建可执行的、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慢病管理路径,形成打通"院前-院中-院后"的慢病防治闭环式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延伸医疗服务可及性.
","邓宁","0010092","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dengn@zju.
edu.
cn",,"基于多维度行为感知的慢阻肺患者运动康复智能技术与远程干预系统研发","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气流限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
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表征疾病的严重程度,其运动能力影响着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肺康复可是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多学科、综合性的全面干预,旨在帮助由于呼吸困难而很少活动的患者改善活动能力,是慢阻肺患者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
本项目拟构建基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肺功能监测新技术,建立可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应用的肺功能分级评估模型,适宜家庭和社区的肺功能监测智能化技术、远程肺功能康复新技术,辅助医生为患者提供肺功能的个性化预警、干预和康复处方推荐.
研究和开发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监测与康复全流程移动医疗系统.
","(1)研究出一种适用于运动康复的多维度患者评估分级标准及处方制定方法,实现医生可下达、患者可执行的运动康复计划;(2)构建以便携式智能医疗设备为基础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监测与运动康复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对患者心率、血氧和最大吸气量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并作为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推荐的客观依据;(3)研发相应的移动医疗智能系统,实现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全流程监测、个性化运动康复指导.
","论文、软件著作权或者专利等","3人,欢迎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控制等相关专业优秀学生,以及医学院相关专业优秀学生.
","1年(学校规定)","否",,,,,"318","激光接收特性测量用电子学系统设计开发","否","横向课题","俞建杰","GFJG-114202-E8180E","浙江大学","2018","随着传感和网络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技术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热点.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以激光作为信息载体,可突破微波通信技术瓶颈,实现大容量、高速率信息的实时传输,潜力巨大.
项目以无人机和地面间的动态激光链路为研究对象,研究适用于商用无人机平台的激光通信终端,实现无人机和地面激光终端间的激光捕获和动态跟踪,实现两者间不低于100Mbps的实时信息传输.
","俞建杰","0014083","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yjjhit@zju.
edu.
cn",,"无人机激光通信技术","(1)结合无人机自身的GPS、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等传感器信息,研究无人机和地面激光终端的瞄准、捕获和实时跟踪技术;(2)研究利用商用货架产品实现无人机激光通信终端方案设计,要求写出详细分析和选择过程;(3)研究低成本、紧凑型的无人机激光通信终端结构设计,要求给出SOLIDWORKS结构模型;(4)通过在无人机上安装光学角反射镜,研究在无人机上对地面发射的激光进行实时调制,实现无人机信息的实时下行广播;(5)完成无人机和地面激光通信终端间的通信验证试验.
","(1)无人机在悬停状态下与地面激光通信终端之间的定点下行传输数据率≥100Mbps;(2)无人机在飞行速度不小于5km/h状态下与地面激光通信终端之间的定点下行传输数据率≥10Mbps;","实物样机一套;完成演示试验;","3人及以上,其中1人为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19","拓扑量子材料和原型器件探索","否","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许祝安","2019YFA0308602","浙江大学","2019","全新的容错拓扑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力强烈依赖于合适的物理载体.
拓扑超导体中具有非阿贝尔任意统计的马约拉纳零能模是其中最有希望的载体.
最近几年马约拉纳零能模的实验发现开辟了一个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广阔探索空间的领域.
本项目在已有的对拓扑材料的研究经验上,在材料合成,器件制备,物性表证和调控等方面展开工作,主要包括:(1)寻找新型马约拉纳零能模载体材料,重点寻找超导电性和拓扑性质共存的块材.
(2)探索新的拓扑物态,探索不同拓扑态之间的拓扑相变、量子效应和强关联效应.
","许祝安","0094094","物理学系","zhuan@zju.
edu.
cn","8795325","拓扑量子材料和原型器件探索","利用单晶生长方法,结合能带结构计算结果,生长具有拓扑表面态的量子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表征方法,确认样品组分和结构;(3)利用PPMS,SQUID等大型仪器进行低温物理测量和数据分析.
","(1)制备出新的拓扑量子材料;(2)通过掺杂和压力等多种方法引入超导电性;表征超导体特性,获得新的拓扑超导体;(3)认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量子现象.
","论文或专利","2-3人,要求物理学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20","星系的形成和空间排列研究","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康熙","11825303","紫金山天文台","2018","银河系是人类的家园,一直是天文研究的重要对象.
目前已经在银河系内发现了50个左右的卫星星系,但是对这些卫星星系的性质,如暗物质含量,内部恒星分布,运行轨道等并不是很清楚.
本项目将利用数值模拟,结合最新的观测资料,研究银河系卫星星系的形成历史","康熙","0019833","物理学系","kangxi@pmo.
ac.
cn",,"银河系卫星星系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利用数值模拟,结合GAIA卫星资料,构建卫星星系的运动轨迹,限制其暗物质含量;利用卫星星系观测数据限制银河系质量分布;利用流体数值模拟数据,研究卫星星系的瓦解过程.
","1,给出10个左右卫星星系的轨道参数,包括:进入银河系的时间,速度,初始和目前暗物质含量,恒星结构.
2,给出银河系暗物质分布的模型.
3,理解卫星星系瓦解过程与银河系恒星盘之间的关系","论文","2-3人,具有一定的物理或数学背景","1年(学校规定)","否",,,,,"321","基于矩阵表示的若干量子力学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景俊","11974311","浙江大学","2019","量子力学原理和模型是理解微观世界的基础.
新兴的零力学前沿问题涵盖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学、量子调控和量子计算,同时它们在物理上又与热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学等发生深刻的交叉.
诸多模型和问题无法用简单的数学得到解析结果,而只能诉诸计算机建模和计算.
对于多数为离散变量描述的量子系统,其演化矢量、算符、空间都可以对应为矩阵表示.
因而方便使用Matlab之类的高级语言和程序加以描述、计算,且用图形的方式给出物理结果,从而加深对量子力学极其前沿应用的理解.
","景俊","0016250","物理学系","jingjun@zju.
edu.
cn",,"基于矩阵表示的若干量子力学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利用Matlab类高级语言编制少体或多体量子系统的数值模拟程序.
从而用数值方式考虑闭合以及开放量子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研究范围包括量子光学和凝聚态物理学中的诸多量子模型.
要求同学已经学过相应课程、且有足够编程基础,并对量子光学、量子计算、量子调控有一定兴趣.
","(1)熟悉并掌握希尔伯特空间中算符的矩阵表述,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执行简单量子操作的数值技巧;(2)对有限维度或少体系统的若干重要物理模型展开数值动力学的研究;(3)对无法得到解析解的多体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4)熟悉量子计算的程序实现.
","论文及程序包","1至3人,物理学系或学过量子力学的数学系同学","1年(学校规定)","否",,,,,"322","托卡马克内部输运垒物理的模拟研究","否","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肖湧","11975201","浙江大学","2019年","透彻理解内部输运垒物理是关系到托卡马克约束性能提升和长时间稳态运行的重要问题.
本项目采用三维回旋动理学程序GTC研究内部输运垒成因之平衡流的影响.
","肖湧","0010063","物理学系","yxiao@zju.
edu.
cn","57187952649","平衡流对湍流输运的调制作用","利用大规模回旋动理学程序GTC研究平衡流对于内部输运垒形成的贡献;综合分析平衡流和带状流对湍流输运的影响.
","(1)获得平衡流抑制湍流的参数区间.
(2)定量阐明平衡流和带状流对湍流的抑制作用","论文","1-2人","1年(学校规定)","否",,,,,"323","量子色动力学中的能量关联函数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朱华星","11975200","浙江大学","2019","能量关联函数是高能对撞机,包括强子强子,轻子强子,和轻子轻子对撞机上最基本的量子色动力学(QCD)观测量.
能量关联函数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其定义极为基本:n点能量关联函数可定义为n个能动张量算符的Wightman关联函数.
这个优点使得能量关联函数易于微扰计算,以及易于与量子场论的非微扰方法,如格点规范理论相联系.
通过研究能量关联函数,可以深入研究QCD的微扰和非微扰结构,如强耦合常数的精确测量,QCD的色演化,以及微扰和非微扰幂次修正的结构等等.
本项目拟立足于近年来该领域的进展,着重研究从强子对撞机到轻子对撞机上一系列能量关联函数的高精度微扰计算,特别是在端点区域的所有阶重求和,并密切与实验配合,力求提出新的更精确的抽取强耦合常数的方法.
此外,借助各种形式的能量关联函数,还将细致研究微扰QCD中的各种理论问题,如因子化破坏,色演化,幂次修正等.
","朱华星",""0017020"","物理学系","zhuhx@zju.
edu.
cn",,"夸克和胶子喷注形状的量子色动力学研究","质子由三个夸克构成,但自然界中从未观测到自由夸克,这是著名的夸克囚禁现象.
夸克存在的一个间接证据是高能对撞机上的喷注产生.
喷注是高能散射产生的夸克和胶子经过色演化后产生的高能强子束.
通过研究喷注內粒子的能量分布可以研究夸克色中性化为强子这一强相互作用过程的动力学,从而增进对强相互作用量子场论的理解.
","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推导,对量子色动力学和高能对撞机物理有初步理解.
","科研报告或论文",,"1年(学校规定)","否",,,,,"324","守恒量及其在经典和量子物理中的应用","否",,"胡倞成,糜晓宇",,"浙江大学","2020","在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中常常会需要求解相应的偏微分方程问题,特别是非线性问题,现有的方法大多集中于数值求解,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问题解的稳定性较差;而又注意到守恒量与对称性的紧密联系,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利用守恒量,使用群分析,以代数方法解析求解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中的问题,以获得一个简洁而富有物理内涵的图像,阐明解的物理含义;该方法在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晓光","0004110","物理学系","xgwang1208@zju.
edu.
cn",,"守恒量及其在经典和量子物理中的应用","利用守恒量隆格楞次矢量求解具有SO(4)对称性的系统;利用李群分析方法,利用微分方程对称性解析求解线性与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利用守恒量方法探究量子噪声对量子通信的影响,阐明相关机制","(1)对所给定的经典与量子系统进行守恒量的分析,并研究量子系统守恒量在经典极限下的演化状态.
(2)用群论方法给出(1)中所研究系统微分方程的解析解(3)对量子通信中的典型噪声探求其守恒量,阐明其形成的量子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降低其带来的影响.
","论文","2人","1年(学校规定)","否",,,,,"325","社会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与功能作用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在峰","LZ20C090001","浙江大学","2019","本项目属于省重点项目子课题.
社会工作记忆(Socialworkingmemory,SWM)是指负责对社会信息进行短暂存是指负责对社会信息(如生物运动工作记忆)进行短暂存储与操纵的认知加工子系统,有着独立于传统工作记忆的脑机制和功能作用.
尽管SWM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诸多核心问题仍亟需探明.
具体来讲,当前研究者主要关注SWM的存储认知机制,而对其神经与功能作用关注较少,极大阻碍了对SWM机制的全面理解.
为此,本项目拟综合利用行实验、脑成像等手段,以期全理解SWM的机制、填补现有工作记忆理论框架空白.
本项目成果可为社会功能障碍(如自闭症、社交焦虑精神分裂)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心理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心理学依据,为共情等关键社会能力提升供心理学技术支撑.
","高在峰","0011117","心理与行为科学系","zaifengg@zju.
edu.
cn",,"BiologicalMotionWorkingMemory:ComponentsandCorrelations","以生物运动工作记忆为代表,探讨社会工作记忆的内在结构与及其功能作用.
根据前期研究(Gao,Z.
,Ye,T.
,Shen,M.
,&Perry,A.
(2016).
Workingmemorycapacityofbiologicalmovementspredictsempathytraits.
PsychonomicBulletin&Review,23(2),468-47;Ye,T.
,Li,P.
,Zhang,Q.
,Gu,Q.
,Lu,X.
,Gao,Z.
(*)&Shen,M.
(*).
(2019)RelationbetweenWorkingMemoryCapacityofBiologicalMovementsandFluidIntelligence.
FrontiersinPsychology-Cognition.
;He,J.
,Guo,D.
,Zhai,S.
,Shen,M.
(*),&Gao,Z(*).
(2019).
Developmentofsocialworkingmemoryinpreschoolersanditsrelationtotheoryofmind.
ChildDevelopment,90(4),1319-1332)本研究团队发现社会工作记忆任务可能包含社会与认知两个因素,分别可能与共情与智商有关.
本项研究将首次把心理测量与实验法结合,利用结构方程、潜变量分析等手段在同一个研究中系统探索该问题,为该问题提供全景式回答.
","揭示社会工作记忆的内在结构,并阐明内在结构与不同功能作用的潜在联系.
","论文","3人,其中至少一人为大三学生","1年(学校规定)","否",,,,,"326","探讨对已注意信息的主动抑制:现象、机制及其神经基础","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陈辉","R19C090006","浙江大学","2018","在现今信息爆炸时代,每时每刻都有海量信息进入我们的感知觉.
但是,由于工作记忆容量有限,要想与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进行高效地交互,大脑对信息的存储必须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
传统理论将注意比喻成记忆的"闸门",认为只有已注意的任务相关信息会被存储,而未被注意的任务无关/干扰信息则被抑制过滤.
然而,本课题组提出的属性失忆这一新颖的现象挑战了"注意决定工作记忆"传统观点,提出"预期"才是信息选择性存储的决定性因素.
该部分成果入选"浙江大学2018年度十大学术进展".
本项目拟结合行为实验、眼动技术以及神经科学脑电技术等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借助属性失忆这一新颖现象,全面系统地探讨对已注意信息的主动抑制现象、机制及其神经基础.
","陈辉","0016029","心理与行为科学系","chenhui@zju.
edu.
cn",,"探讨对已注意信息的主动抑制现象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结合行为实验、眼动技术以及神经科学脑电技术(EEG/ERP)等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借助本课题组发现的属性失忆这一全新心理学现象,系统地探讨对已注意信息的主动抑制现象、机制及其神经基础:(1)通过行为实验从多种不同角度探讨是否存在对已注意信息的主动抑制现象,以及该现象的稳定性与普遍性.
(2)借助眼动技术,探讨视觉搜索不同阶段的眼球运动方式及其背后的机制.
(3)借助脑电技术,以N2pc和thedistractorpositivity(Pd)这两种分别反映注意选择和干扰子抑制的ERP成分为指标,进一步探讨对已经注意信息主动抑制的神经基础.
","(1)证实人们会对已注意加工、但无报告预期的任务相关信息进行主动抑制.
(2)阐明对已注意信息主动抑制现象的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
(3)进一步拓展并加深对工作记忆选择性机制的理解,建立新的注意与工作记忆交互模型,为研究注意、意识和工作记忆之间的交互关系提供重要理论框架,为目击者证人的记忆及证词可靠性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论文","该项目为认知神经科学相关交叉研究,鼓励不同学科背景同学组队参与,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生仪等专业.
","1年(学校规定)","否",,,,,"327","重识因材施教:儿童气质与教养的匹配研究","否","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何洁","19ZJQN05YB","浙江大学","2019","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0-6岁儿童激增,社会和学界越来越重视早期儿童的发展,今年的两会学前教育更是成为热点问题.
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在儿童的微观系统中,父母与儿童的关系最为密切,母亲的教养行为(maternalbehaviors)对于早期儿童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认为,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养行为标准.
母亲的教养行为是否与儿童的个体特点相匹配,可能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本研究拟基于儿童心理发展来探讨儿童天性与父母教养的匹配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将为不同气质儿童的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提供有效方案.
","何洁","0009693","心理与行为科学系","jiehe@zju.
edu.
cn",,"亲子对话中的母亲教养行为观察研究","本研究基于一项从儿童两岁开始的追踪研究,在儿童五岁时,研究者邀请母亲和儿童一起来到实验室,让他们自由谈论一件过去发生的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事情,考察母亲在亲子对话等场景中表现出的教养行为(敏感反应和敌对控制)与儿童产生的适应行为(服从性、坚持性、情绪调节、合作性等)的关系,以探讨母亲教养行为与儿童个性特点的匹配.
目前数据采集已经部分完成,参与项目的学生团队可以接触大量的亲子互动案例,学习对母亲的教养行为和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编码分析.
","本研究预期同样的教养行为放在不同的儿童身上,作用可能是不同甚至相反的.
比如,母亲一定的控制行为可能可以有效防止趋近儿童产生攻击、破坏等行为,而这样的控制行为可能会导致抑制儿童产生更多退缩行为.
同样的道理,看似积极的教养行为并非对所有儿童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比如,母亲的敏感和回应会导致儿童发展出更多焦虑和退缩,相反一定的放任可能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所以,本项目尝试构建儿童气质-母亲教养行为的匹配模型,已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初衷.
参与该研究的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儿童心理学的观察分析方法,也为将来从事儿童心理和家庭咨询等方面的工作积累经历.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心理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28","注意对人类视觉周边抑制的调控作用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蔡永春","61876222","浙江大学","2018","周边抑制是一种重要的视觉目标-背景整合现象,表现为背景会削弱目标的知觉或神经反应.
视觉注意是一种信息筛选机制,传统的注意增益控制理论认为注意通过放大目标刺激的信号来实现信息选择.
以往的研究发现只有当视觉目标处于复杂的背景之中,注意效应才最强.
这暗示注意与视觉目标-背景整合之间(如周边抑制)存在交互作用,近期的电生理研究以及申请人的前期预实验也符合这一假,而且增益控制理论无法解释该假设.
据此,我们提出注意会通过调节周边抑制来实现视觉信息的选择.
本项目拟:1)通过心理物理学研究,考察在行为上注意如何调节周边抑制强度;2)通过脑电SSVEP研究,探明这种注意调控作用在大脑视觉神经活动上有何体现;3)基于行为和脑电结果,通过神经计算建模研究,揭示注意调控周边抑制的神经计算机制.
本工作将有望揭示新的视觉注意调控机制,为理解视觉注意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可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提供借鉴和启示.
","蔡永春","0010131","心理与行为科学系","yccai@zju.
edu.
cn",,"注意对人类视觉周边抑制的调控作用--行为建模","本项目基于我在研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展注意如何调节周边抑制的建模研究.
我们已经发展了一些行为学和脑电实验,基于这些实验结果,本项目将建立神经计算模型,用于解释我们已有的结果.
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注意调控机制.
研究结果有望发表于国际专业期刊.
","建立注意调控周边抑制的神经计算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计算模拟,试图解释行为实验和脑电结果.
","论文","3人;要求团队成员对认知神经科学有兴趣,有较强的动手(编程)能力,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1年","否",,,,,"329","项目记忆与来源记忆的关系:电生理和社会合作视角","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聂爱情","17YJA190010","浙江大学","2017","从神经机制角度采用具有较高时间分辨率的ESI-128导ERP技术和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的fMRI技术,结合Curry系统的LORETA溯源分析、BEAST系统的ICA分析、ACT-R计算认知模拟和PPI功能连接等多种方法,旨在揭示促进和抑制项目记忆与来源记忆激活脑区分离的神经过程、溯源定位和功能连接的规律.
从社会合作角度探讨情绪调节促进和抑制项目记忆和来源记忆条件合作抑制和错误修剪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深入揭示两类记忆之间的内在联系","聂爱情","0005213","心理与行为科学系","nieaiq@126.
com",,"合作对记忆潜能的促进和抑制","一是从神经机制角度探讨定向遗忘、流畅性对两类记忆分离的影响,研究将采用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ESI-128导ERP技术和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fMRI技术,以揭示促进和抑制项目记忆与来源记忆激活脑区分离的神经过程、溯源定位和功能连接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并完善描述两类记忆分离的神经网络动态活动模型和ACT-R计算认知模型;二是从社会合作角度探明促进和抑制项目记忆和来源记忆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1)揭示编码方式影响情绪效价促进和抑制项目记忆和来源记忆条件合作抑制的特点和规律;(2)阐明与合作记忆的成本和收益有关的认知机制,构建描述不同情绪效价和注意方式促进和抑制社会合作规律的模型;(3)构建并完善反映促进和抑制项目记忆与来源记忆分离的神经网络动态活动模型和社会认知模型.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30","疫情危机下重点人群心理干预模式研究与在线干预系统开发","否","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应急项目","陈树林","2020XGZX046","浙江大学","2020","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一方面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使更广泛人群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本项目旨在为本次疫情事件乃至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的心理应对提供在线心理干预系统,把各类人群的心理干预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传递,有效缓解心理危机.
","陈树林","0008790","心理与行为科学系","chenshulin@zju.
edu.
cn","0571-88273337","疫情危机下重点人群心理干预模式研究与在线干预系统开发","根据已有的心理干预技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开发一套在线的心理干预系统,把自助式的和有人指引式的心理干预都结合在系统中,并进行系统的有效性检验,及用户使用体验研究.
","(1)一套在线心理干预系统;(2)用户使用体验报告.
","软件和研究报告","3人,其中2人为心理学专业,1人为信息、软件开发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31","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认知及脑机制研究","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科研创新专项","卫薇","2019QNA3016","浙江大学","2019","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问题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数学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和综合性的能力.
首先,以往的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将数学能力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数学能力包含多个维度.
其次,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表现,很少有研究关注其内在的认知机制.
因此,数学能力的每个维度有可能受到不同认知机制的影响,进而表现出不同的性别差异表现.
本项目将从基本数量加工、数字、计算、概念和问题解决的角度,以及符号性数学和图形性数学等多个维度,揭示各维度的性别差异表现,并探讨各维度数学能力的认知能力,尤其是语言和空间能力对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的作用.
此外,本项目将结合脑成像技术,揭示数学能力各维度性别差异表现及其认知机制的神经机制.
","卫薇","0014128","心理与行为科学系","weiwei820@zju.
edu.
cn",,"近似数量估计系统与计算能力的关系","近似数量估计系统与计算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二者关系的因素.
","揭示影响近似数量估计系统与计算能力关系的影响因素.
","论文",,"1年(学校规定)","否",,,,,"332","基于纳米线量子点的量子光源","否","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刘峰",,"浙江大学","2019","量子信息技术(包括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是后摩尔时代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量子计算机在处理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特定问题上具有传统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优势;而量子通信则从物理原理上保证了通信的绝对安全.
在众多量子计算机的备选体系中,基于光子的量子计算在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
其核心优势之一在于光子不仅可用于计算,而且天然地适合于进行远距离传输.
可产生单个光子的单光子源和可产生纠缠光子对的纠缠光源是实现光量子计算机和分布式量子计算的核心器件之一.
然而目前的单光子源和纠缠光源在光子收集效率和扩展性上都存在较大缺陷.
本课题的目的是发展一款基于纳米线量子点的可满足光量子计算要求的固态单光子源和纠缠光源.
","刘峰","0019025","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feng_liu@zju.
edu.
cn",,"基于纳米线量子点的量子光源","本项目的目标是提高基于纳米线量子点单光子源和纠缠光源的性能参数.
为实现此目标,我们将1.
与制备量子点的课题组合作,优化纳米线量子点的结构和量子点的质量;2.
在光学测量上用共振激发等方式来提高量子点所产生的单光子和纠缠光子的质量;3.
最后我们将通过光强关联测量的方式来测试单光子和纠缠光子是否满足量子计算和通信的要求.
","1.
将纳米线量子点的光子收集效率提高到90%;2.
将单光子的光子不可区分度提高到90%;3.
将纠缠光子对的纠缠保真度提高到90%.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物理系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33","基于群智感知的小型无人机入侵检测","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史治国","61772467","浙江大学","2018","近年来,小型无人机的"黑飞"、"滥飞"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个人隐私、公共场所安全、航空安全及国家安全.
本课题将综合考虑智能设备的感知能力与精度限制、网络的动态不确定性及用户的隐私保护等多个因素,重点研究检测率最大化的群智感知、多节点数据融合与定位、群智感知和用户隐私保护协同优化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本项目将对无人机声音信号的传播及检测进行建模,利用契约理论、拍卖理论进行用户激励方案设计,探求动态环境中用户位置隐私的收购设计方案,最后搭建出基于群智感知的无人机入侵检测系统平台.
","史治国","0006017","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shizg@zju.
edu.
cn","0571-87953855","基于深度学习的阵列信号处理算法研究","阵列信号处理作为信号处理领域的重要分支,在雷达、声呐、射电天文、无线通信等各类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世界各国长期研究的关键性物理层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与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波达方向估计、自适应波束成形等经典的阵列信号处理问题有了全新的求解思路.
本项目将研究深度学习理论及框架在阵列信号处理领域各类问题中的应用,探索基于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等准则的深度学习技术路线,形成面向稀疏阵列的算法设计,并通过仿真验证深度学习技术的性能效果.
","(1)了解阵列信号处理的研究背景与经典算法、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与基本思路;(2)理解深度学习的原理并研究其在阵列信号处理问题中的建模方案;(3)探索深度学习在提升阵列信号处理高效性、可靠性、鲁棒性等性能上的技术应用方法,并设计相应的深度学习算法.
","论文、专利","3人,信电学院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34","面向智能产线的工业物联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卓成","2018YFE0126300","浙江大学","2020","本项目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级工业物联关键技术,着力打造面向智能产线的工业物联行业示范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高效融合.
本项目从架构、技术、应用三个层面对工业物联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面向智能产线的工业物联网架构是实现工业现场与工业云平台融合的技术前提;以该架构为基础,分别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智慧互联互通技术与资源协同优化技术研究;并将上述研究成果在汽车零部件生产行业实现工业物联示范应用.
","卓成","0015020","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czhuo@zju.
edu.
cn",,"基于近似乘法的工业物联网神经网络设计","乘法是神经网络中能效的瓶颈,本项目拟设计通用型近似乘法器,以提高乘法能效,并结合工业物联网神经网络架构,实现高能效神经网络,帮助工业网关提升互联互通效率.
","(1)设计高效的通用近似乘法器;(2)乘法器设计的硬件实现;(3)结合工业物联网神经网络架构,设计基于近似乘法的神经网络.
,相较传统结构体现出能效的改善","论文","2-3人,应有相关研究背景和基础,至少一人为信息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35","全向自隐形材料的构造机理与方法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叶德信","61771422","浙江大学","2017","传统隐形技术通过在物体表面覆盖电磁波吸收材料减小物体在特定方向的散射来实现物体的单向隐形,这种技术对多站雷达失效.
基于坐标变换的隐身衣技术通过完美匹配绕行探测波来实现物体的全向隐形,但所用材料电磁参数复杂而难以应用.
本项目拟基于申请人的前期研究成果,利用人工电磁材料色散精确可控原理,研究构造具有与自由空间相同电磁响应的全极化、全向自隐形"粒子"及其构成的自隐形固态电磁真空材料的机理和方法,物理实现微波频段的金属-介质复合自隐形材料及全介质自隐形材料实验样品,并对其电磁特性展开相关的实验研究.
这种全极化、全向自隐形的固态电磁真空材料除了可直接用作完美雷达天线罩外,还可以用来建造各种隐形武器、飞行器、军事建筑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叶德信","0014983","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desy@zju.
edu.
cn",,"声波全向隐身结构设计与实现","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会发生散射.
声纳系统就是通过散射的声波来探测空间中的障碍物.
传统的声波吸收材料可以覆盖在目标物体的表面,以此来降低物体的声波散射,实现某些角度的隐身效果.
然而,当多个声纳系统同时工作时,声波吸收材料的隐身效果将失效.
本项目中,我们拟基于法布里佩罗谐振原理,在自由空间中实现全向匹配的声波隐身衣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处在内部的目标对特定频率工作的单个或任意多个声纳系统完全隐身.
该设计还能直接拓展到水下声波隐身,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性.
","(1)搭建声波测量平台;(2)组装声波隐身结构;(3)得到二维声波场分布.
","论文","2人,动手能力较强","1年(学校规定)","否",,,,,"336","高灵敏快速传染病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便携式荧光检测系统","否","横向项目","曹臻","K横20180189","浙江大学","2018","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日益增长及国际间人员之间的相互流动,流行性传染病呈现抬头趋势,特别是今年在我国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疫情,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在潜伏期症状不明显,预防和检测较为困难.
因此,本课题利用微纳加工手段,开发一种高灵敏的快速现场检测微流控芯片及相关荧光检测系统来提早诊断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流行性传染病.
","曹臻","0016159","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eezcao@zju.
edu.
cn",,"高灵敏快速传染病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及便携式荧光检测系统","利用微纳加工手段制备单步免疫测试的微流控芯片,用以对疾病标志物进行快速检测,同时基于智能手机开发便携式光学系统和相关应用程序,能够对荧光信号进行读取、分析和处理.
","(1)制备能够实现单步免疫测定的微流控芯片;(2)基于智能手机开发荧光检测系统和相关程序应用,能够对荧光信号进行分析处理;(3)测试制备的芯片和检测系统,能够对相关疾病标志物.
进行快速检测","论文","2-3人","1年(学校规定)","否",,,,,"337","扶梯客伤行为分析","否","横向","王曰海","校合-2019-KYY-536010-0006,","浙江大学","2019","随着城市地铁的不断发展,地铁用自动扶梯数量不断增加.
以上海地铁为例,截止2018年12月,投入运营线路已超过700km,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上海地铁拥有超过4000部自动扶梯,它们每天输送着超过3000万人次客流,承担着上海公共交通超过50%的运量.
据统计,发生在自动扶梯上的客伤约占地铁客伤总数的60%,是地铁站客伤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上述痛点,本项目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功能安全技术构建更为智能、安全的自动扶梯监控系统,加快应急响应速度,提高安全性,重点开展乘客摔倒行为的识别与","王曰海","0099184","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wyuehai@zju.
edu.
cn",,"扶梯客伤行为分析","围绕扶梯客伤主要类别,网络爬取有关视频图像,设计网络模型,开展模型训练与调优测试","掌握深度学习方法,设计扶梯客伤网络模型","软件与报告","1、脚踏实地和坚持努力的实践态度2、对视频处理有浓厚的兴趣3、每周的工作进展汇报","1年(学校规定)","否",,,,,"338","地铁屏蔽门异物分析","否","横向","王曰海","K18-536010-016","浙江大学","2019","地铁屏蔽门处的异物会对屏蔽门的开关产生影响,并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设备损坏和地铁事故.
面对上述痛点,本项目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功能安全技术构建更为智能、安全的地铁监控系统,加快应急响应速度,提高安全性,重点开展屏蔽门异物的识别与分析.
","王曰海","0099184","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wyuehai@zju.
edu.
cn",,"地铁屏蔽门异物分析","围绕地铁屏蔽门安全检查需求,设计异物识别模型,实施模型训练与部署","掌握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方法,设计屏蔽门异物检测模型","软件与报告","1、脚踏实地和坚持努力的实践态度2、对视频处理有浓厚的兴趣3、每周的工作进展汇报","1年(学校规定)","否",,,,,"339","安检递包行为分析","否","横向","王曰海","K18-536010-008","浙江大学","2019","地铁安检门以内是已经安检过的区域,但也有部分人员在安检栅栏内外进行递包,这时传递的包裹相对危险性高,本项目拟对递包行为基于人工智能分析进行识别,主要识别靠近、传递、包裹的识别.
","王曰海","0099184","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wyuehai@zju.
edu.
cn",,"安检递包行为分析","围绕安检需求,设计递包行为分析程序与识别模型,实施模型训练与部署","掌握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方法,设计安检递包检测模型","软件与报告","1、脚踏实地和坚持努力的实践态度2、对视频处理有浓厚的兴趣3、每周的工作进展汇报","1年(学校规定)","否",,,,,"340","影片大数据推荐","否","横向","王曰海","K18-536010-002","浙江大学","2019","本项目将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影片特性、用户评价等进行相关性分析,形成影评的排序和推荐.
影片数据将采用常见公开数据集,在熟悉经典算法的基础上,形成对影评问题的深入理解并进行相关的创新.
","王曰海","0099184","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wyuehai@zju.
edu.
cn",,"影片大数据推荐","调研影片推荐方法,设计影片推荐新模型","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影片推荐模型与算法","软件与报告","1、脚踏实地和坚持努力的实践态度2、对视频处理有浓厚的兴趣3、每周的工作进展汇报","1年(学校规定)","否",,,,,"341","基于干细胞的新型基因靶向传递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高建青","81620108028","浙江大学","2017","本项目聚焦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新型基因靶向传递系统研究中的三个重要科学问题:1.
构建干细胞基因重组安全、高效的基因转染体系;2.
疾病微环境与干细胞的相互作用;3.
干细胞输注后在体内的分布及其作为基因传递载体的安全评估,展开系统而深入研究.
通过构建三维反向磁转染体系实现干细胞的高效基因转染;通过细胞友好支架材料构建、细胞3D打印和循环培养等技术构建模拟疾病微环境的体外模型,研究干细胞与疾病微环境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进一步通过新型造影剂的构建实现干细胞的稳定标记,采用MRI等技术观察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及消除,并系统评价干细胞作为传递载体的安全性.
通过研究将为构建安全高效的多功能生物基因传递载体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高建青","0096554","药学院","gaojianqing@zju.
edu.
cn","0571-88208436","不同活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对疾病微环境的影响及作为细胞传递载体用于疾病的靶向治疗研究","分别考察健康、失活和凋亡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标志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基因转染试剂的易感性以及对炎症因子的趋向能力.
进一步,初步研究上述不同活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肺损伤等疾病模型中对于病变组织的靶向能力,对炎症微环境的改善作用及用于治疗基因的传递载体对相关疾病进行靶向治疗的初步疗效评价.
","(1)体外不同活性的MSCs制备;(2)不同活性的MSCs对炎症因的抑制能力和与巨噬细胞的作用程度;(3)不同活性的MSCs对炎症因子的趋向能力和对疾病组织的归巢效率;(4)不同活性的MSCs基因转染后的表达水平;(5)不同活性的MSCs对炎症组织微环境的影响,为干细胞再生治疗提供相关实验数据的参考.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药学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42","JOSD2调控LKB1激酶活性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异常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朱虹","81973349","浙江大学","2019","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虽然分子靶向药物使部分患者获益,但多数患者仍面临靶点不明、治疗药物匮乏的困境,因此亟需发现全新驱动蛋白,并探索有效干预手段.
我们前期发现去泛素化酶JOSD2可有效抑制肺癌细胞增殖,提示JOSD2是重要的促肺癌新蛋白.
我们进而发现JOSD2的促肺癌功能与其去泛素化肿瘤抑制因子LKB1的作用紧密相关.
在此基础上,本项目深入研究JOSD2促肺癌增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阐明其与LKB1的结合模式,明确其介导LKB1发生去泛素化的具体形式及分子过程,及该过程负性调控LKB1激酶功能的具体方式,并发现干预JOSD2去泛素化酶活的小分子抑制剂,探索其作为抗肺癌新靶点的可行性,为发展新型的肺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朱虹","0008238","药学院","hongzhu@zju.
edu.
cn","0571-88208401","基于去泛素化酶的JOSD2抑制剂发现和抗肿瘤作用研究","采用Ub-AMC为底物,构建JOSD2体外去泛素化酶活性检测模型,进行化合物筛选;考察化合物和JOSD2纯化蛋白的亲和力,获得与JOSD2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化合物;采用体内外肺癌模型,考察候选JOSD2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与JOSD2的相关性,从而确证JOSD2作为抗肿瘤新靶点的可行性.
","(1)构建基于JOSD2去泛素化酶活的小分子化合物发现和筛选体系,对候选化合物进行研究和发现;(2)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方法检测JOSD2与候选化合物的亲和力;(3)发现有效的JOSD2抑制剂,进行抗肺癌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明确JOSD2作为靶点的可行性.
","论文","2-3人","1年(学校规定)","否",,,,,"343","干预肿瘤免疫检查点蛋白PD-L1的药物再发现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杨波","81930102","浙江大学","2019","以靶向PD-1/PD-L1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该类抗体药物仍存在有效率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问题,因此,有望克服这些缺点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
我们前期发现了若干可显著抑制PD-L1的药物,通过药物作用前后基因表达谱、亚克隆细胞差异蛋白等实验研究,发现他汀类、列净类和芳基丙酸类药物分别在基因转录、蛋白降解和内膜系统穿梭等三个不同环节对PD-L1进行调控.
本课题将进一步研究上述药物对转录因子KLF12转录激活PD-L1的调控方式,去泛素化酶USP32介导PD-L1泛素化降解,以及影响PD-L1蛋白在细胞内膜系统间穿梭的分子机制,并基于新靶点筛选模型开展化合物结构优化研究.
","杨波","0096555","药学院","yang924@zju.
edu.
cn","88208400","基于PD-L1蛋白稳定性的药物筛选模型建立","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建立PD-L1蛋白的融合报告基因质粒,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稳定表达PD-L1融合基因的细胞系,采用获得的细胞系筛选上市药物库,发现可影响PD-L1蛋白稳定性的药物,并对其机制作初步研究.
","(1)构建PD-L1荧光素酶融合基因质粒;(2)将构建的融合基因质粒导入肿瘤细胞中,建立稳定细胞系;(3)应用获得的细胞系进行药物筛选'(4)初步研究阳性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论文","2人,均须有专业学习背景","1年","否",,,,,"344","WSB1调控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再克服PARP抑制剂天然耐药中的机制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曹戟","81872885","浙江大学","2018","PARP抑制剂是第一种成功利用"合成致死"概念研发上市的抗肿瘤药物,目前临床仅适用于BRCA1/2突变的肿瘤病人.
如何克服PARP抑制剂在BRCA野生型肿瘤中的天然耐药,拓展其应用范围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
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WSB1正性调控了BRCA野生型肿瘤细胞对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且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泛素化修饰XLF蛋白使细胞偏好性启动NHEJ修复DNA双链损伤,进而导致致死性突变形成.
本项目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WSB1正性调控NHEJ修复途径的方式及其在PARP抑制剂敏感性中的分子机制.
","曹戟","0014977","药学院","caoji88@zju.
edu.
cn","88208401","基于DNA损伤修复的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研究","围绕三阴性乳腺癌HR修复能力不足的特点,特别是BRCAness的特性研究新辅助化疗方案,包括使用Chk1/2抑制剂与顺铂合用,研究其合用效果和分子机制","(1)研究Chk1/2抑制剂与顺铂合用在三阴型乳腺癌上的合用效果;(2)研究三阴性乳腺癌BRCAness对合用效果的影响;(3)研究Chk1/2抑制剂与顺铂合用的初步分子机制","论文","2-3人,均须有专业学习背景","1年","否",,,,,"345","中印尼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大专项)","俞永平","2017YFE0102200","浙江大学","2018","基于中印尼生物资源及生物技术的互补性,开展重要资源中活性天然产物成分的发现及来源解决研究、活性天然成分的作用机制及潜在产业化研究.
邹宏斌课题组承担的分课题主要研究通过生物催化的方式进行重要活性天然产物的来源解决问题.
生物催化具有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及环境友好等独特优点,常用于难以完成的有机化学反应,是化学、生物学和药学最活跃的交叉研究领域之一.
挖掘利用重要活性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关键酶,进行底物适应性研究,以发现新的全新结构可专利的活性天然产物,并研究其生物催化机制.
","邹宏斌","0007288","药学院","zouhb@zju.
edu.
cn","88208451","基于酶识别机制的异戊烯基酶生物催化色氨酸衍生的研究","利用生物、化学及药学等交叉学科优势,通过全新底物的设计、合成,酶的表达纯化和生物化学检测,以及结构生物学等手段,分析异戊烯基酶PriB或(及)DMATS-Cp对全新色氨酸衍生物的催化,鉴定新结构母核吲哚生物碱的结构.
","(1)完成新色氨酸衍生物底物的设计与合成;(2)实现两个酶的异源表达及纯化;(3)结合生物化学实验,取得异戊烯基酶的底物检测实验结果,并得到新结构母核产物的结构;(4)实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完成蛋白结晶研究.
","论文","2人,药学院大三或大二同学,也欢迎生命科学学院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同学参与.
","1年(学校规定)","否",,,,,"346","肿瘤新抗原及其特异性T细胞受体的生物信息预测和定向进化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周展","L19D050001","浙江大学","2019","肿瘤体细胞突变产生的肿瘤特异性新抗原,可被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识别从而引起T细胞响应,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理想靶点.
但是新抗原特异性TCR存在亲和力低、难以可溶性表达的问题,限制了其开发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项目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精准的肿瘤新抗原预测和免疫原性评价体系,并建立新抗原与TCR相互识别的结构和序列预测模型;通过对新抗原和TCR可溶性表达建立体外亲和力评价模型并建立蛋白质序列-活性相关性驱动的TCR分子定向进化策略,指导亲和力成熟;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TCR文库,筛选获得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TCR分子,为肿瘤精准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方案.
","周展","0014170","药学院","zhanzhou@zju.
edu.
cn","0571-88208410","肿瘤新抗原及其特异性T细胞受体的生物信息预测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综合考虑体细胞突变产生突变蛋白的表达、胞内水解、转运、MHC结合、TCR识别响应等过程,建立肿瘤新抗原预测及其免疫响应评价的综合预测方法.
并通过系统分析肿瘤体细胞突变产生的新抗原,筛选在肿瘤患者中分布较广、高质量的肿瘤特异性新抗原.
并建立pMHC与TCR相互作用预测方法和ProSAR驱动的TCR分子定向进化策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辅助设计方法指导TCR亲和力成熟优化.
","(1)建立肿瘤新抗原预测、免疫原性评价及pMHC-TCR相互作用预测方法;(2)开发基于机器学习指导TCR分子定向进化的软件工具;(3)构建并升级肿瘤特异性新抗原数据库及特异性TCR序列数据库","分析软件或数据库","1-3人,鼓励药学、计算机、生物信息等相关专业同学申报","1年(学校规定)","否",,,,,"347","二芳基恶唑类HBV衣壳蛋白调节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盛荣","21877097","浙江大学","2018","HBV衣壳蛋白在HBV生命周期中具有关键作用.
衣壳蛋白组装调节剂能阻断cccDNA.
有望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但该类药物结构类型较少,部分临床分子存在缺陷.
研究表明HAP类阻断完整衣壳形成,其他类型则促进空衣壳形成,但内在原因不明.
课题组前期通过虚拟筛选,发现2-芳基喹啉酰胺衍生物为全新结构衣壳蛋白组装调节剂,但是其活性和理化性质有待提升.
本课题以其为先导物,将经典药物设计与分子对接相结合,开展二芳基恶唑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研究,调整分子与该关键位点的作用方式,获得典型分子,结合分子对接等研究手段,阐述分子结构与衣壳蛋白组装机制之间的联系.
","盛荣","0097497","药学院","shengr@zju.
edu.
cn","0571-88208458","二芳基恶唑类HBV衣壳蛋白调节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经典药物设计策略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合成二芳基恶唑类HBV衣壳蛋白调节剂,并用于抗乙肝活性筛选.
优选活性分子开展药代动力学和急性毒性评价,力争获得具有开发前景的HBV衣壳蛋白调节剂.
","1)根据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目标分子10个以上;2)采用切断法设计目标分子的合成路线,制备目标化合物,并用核磁质谱等确定结构;3)对目标分子进行体外抑制乙肝活性测试,优选出高活性分子,开展成药性评价,力争获得有前景的候选分子.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药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48","中药制药过程智能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瞿海斌","2018ZX09201011-002","浙江大学","2018","以中药提取、醇沉、柱层析、渗漉、干燥、混料、制粒、制丸和压片等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实验和工业研究获取数据,比较机理模型、经验方程和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后的模型预测准确性、模型稳健性和计算量大小,优选数学模型描述上述制药过程;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建立醇沉、柱层析、混料、制粒、制丸和压片等过程的工艺参数智能前馈控制策略,实现过程终点智能判断,优化获得工艺参数的设计空间.
采用光谱等技术监测中药提取、醇沉、柱层析、渗漉、干燥、混料、制粒等过程,计算获得HotellingT2、DModX和主成分等多个统计量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制定过程轨迹上下限,建立过程状态快速检测方法,实现过程终点判断,并进一步建立反馈控制策略.
","龚行楚","0009631","药学院","gongxingchu@zju.
edu.
cn",,"苦参渗漉工艺及控制方法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等功效,用于癌肿疼痛、出血.
项目将采用液液平衡法测定苦参碱的解离常数和分配系数,研究苦参渗漉工艺的影响因素,建立渗漉过程机理模型,计算过程设计空间并优化工艺参数.
项目也将建立苦参渗漉工艺的过程监测方法.
","(1)获得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等分子的解离常数和分配系数;(2)建立苦参渗漉过程机理模型,并以此优化参数;(3)建立基于在线光谱等技术的过程监测方法.
","论文","1-3人","1年(学校规定)","否",,,,,"349","抗衰老活性物质预防治疗老年痴呆症药效及机理合作研究","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向兰","2019YFE0100700","浙江大学","2020","我们研究团队长期以来以神经元再生和抗衰老为研究方向,从事着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研发.
本项目主要在前期我们发现的20多种抗衰老活性化合物的基础上,发现活性先导化合物并对其预防、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效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进一步通过作用靶点的发现阐明作用机制,为成药性及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为辅助治疗老年性疾病的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向兰","0008351","药学院","lxiang@zju.
edu.
cn","0571-88208627","抗衰老食品因子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对在前期工作中已发现的抗衰老活性组分或单一化合物使用不同的细胞及痴呆型动物病理模型进行药效性评价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1)通过本项目的研究,熟练掌握抗衰老生物活性鉴定系统的评价方法及利用该系统评价目标天然产物中的抗衰老物质的生物活性.
2)正确理解研究工作的意义,培养作为研究人员应具备的责任及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熟练地使用细胞或动物模型对目的样品进行药效评价及机理分析.
","实验报告或论文","1-3人","1年(学校规定)","否",,,,,"350","生物技术药物稳定化策略及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否","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方伟杰","2018ZX0918107","浙江大学","2018","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药逐渐成为研发热点,但它们普遍不稳定,极大地限制了这些药物的临床使用.
因此解决这些药物的不稳定性是生物技术药物当前国内外的研究重点.
通过生物制剂方法调节其微环境(如pH、离子强度、保护剂等)以及所处的物理状态(如玻璃态)来提高其稳定性是切实可行的途径.
本课题将以不同类型生物药(如单抗、重组蛋白等)为研究对象,开发并完善先进的"三维集成"生物制剂技术平台,开发新型生物药原液和制剂玻璃态固化冻干技术以及检测运动活性和稳定性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分析技术,形成生物药稳定性关键系统性技术体系,解决这类药物不稳定性、容易发生降解失活的问题,满足生产、储存、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需求.
","方伟杰","'0016236","药学院","wjfang@zju.
edu.
cn",,"生物技术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降解因素及解决方案","生物技术药物普遍面临不稳定问题,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一系列的降解条件,如振荡、光照、高温等,不仅会影响药物疗效,更可能产生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包括生物药所特有的免疫原性.
本课题将调查生物技术药物在浙江省不同等级医院的使用情况,分析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规操作并进行汇总,通过一些列先进的生物药表征发方法对产品进行质量监控,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尽可能降低由于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所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1)对浙江省不同等级医院在进行生物药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对药物质量产生影响的操作进行汇总;(2)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表征方法对这些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监控;(3)对省内使用生物药的医院和医护人员提出改进建议、意见和方案;(4)相关研究结果也会以论文形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在更大范围内呼吁生物药使用人员关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相关问题.
","报告、论文","3人,药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系等相关专业","1年","否",,,,,"351","神经药理学","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张翔南","81822044","浙江大学","2018","申请人主要从事线粒体自噬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药物靶点发现研究.
证实线粒体自噬在脑缺血的复灌过程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提出通过干预线粒体自噬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新策略.
近五年发表SCI论文25篇,包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utophagy(4篇)、NatCommun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及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课题组发现缺血脑内线粒体自噬障碍与Nix通过蛋白酶体降解有关,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可抑制Nix降解.
本研究拟利用Nix及选择性Atg7基因敲除动物,明确卡非佐米通过抑制Nix降解并逆转缺血神经元线粒体自噬障碍进而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及机制,为寻找通过精准干预线粒体自噬抗脑缺血的药物新靶点提供依据.
","张翔南","0010826","药学院","xiangnan_zhang@zju.
edu.
cn",,"神经药理学","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自噬通过清除损伤线粒体发挥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然而,永久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自噬发生缺失,其机制尚不明确.
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伴随缺血过程,线粒体自噬受体Nix的二聚体形式蛋白发生降解,并且是导致线粒体自噬缺失的关键因素.
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Nix二聚体丢失导致线粒体自噬缺失的现象,阐明Nix二聚体丢失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通过逆转上述过程中Nix二聚体的丢失,寻找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潜在药物干预新靶标.
","(1)明确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Nix二聚体丢失导致线粒体自噬缺失的现象;(2)阐明Nix二聚体丢失的细胞生物学机制;(3)相关成果撰写论文发表于领域内一流的学术刊物上","论文","2人,药学院大三","1年","否",,,,,"352","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磁性纳米粒子组装用于肝癌的可视化治疗","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凌代舜","2016YFA0203600","浙江大学","2016","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利用物理、化学等手段对纳米粒子进行修饰、组装而获得的纳米组装体,会具备不同于单分散纳米粒子的特殊电学、磁学、光学等性质.
本项目通过对磁性纳米粒的可控表面修饰和组装,开发肿瘤微环境响应型磁性纳米组装体用于肝癌的可视化治疗,创新性地将靶向、成像和治疗效果都与肿瘤微环境刺激结合起来,构建一种定点靶向肿瘤细胞,并对肿瘤细胞微环境(如胞内胞外酸度)响应实现组装体结构变化,进而触发MRI等成像信号增强和药物释放以实现肝癌可视化治疗的智能磁性纳米组装体.
","凌代舜","0014054","药学院","lingds@zju.
edu.
cn","0571-88208623","磁性纳米医学造影剂的构建及其磁共振成像性能研究","整合药剂学和化学、材料学、医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利用热分解法可控合成形貌尺寸均一的磁性纳米材料(如:氧化铁纳米粒、氧化锰纳米粒等),基于纳米材料表面修饰技术,制备得到多功能磁性纳米医学造影剂,并进一步研究其体内外磁共振成像性能以及针对恶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效果.
","(1)可控合成尺寸形貌均一的磁性纳米粒;(2)对制备得到的磁性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构建具有靶向性、微环境响应性等的多功能磁性纳米医学造影剂;(3)利用9.
0T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考察材料的体外成像效果;(4)构建肿瘤动物模型,评价材料的体内成像效果.
","实验报告或论文","2-3人,其中至少1人为药学、化学或材料学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53","近红外光控CRISPR-Cas9基因编辑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精准治疗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平渊","81872807","浙江大学","2019","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已在基因治疗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其体内递送系统的匮乏和脱靶效率的不可控已成为制约CRISPR/Cas9基因编辑走向临床的瓶颈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基因编辑元件的体内高效递送,近红外光的控制释放和远程激活,实现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精准治疗.
","平渊","0017058","药学院","pingy@zju.
edu.
cn","0571-88208606","新型基因编辑纳米生物药物制剂的研究","研究基因编辑作为疾病治疗的制剂基础,通过制备纳米制剂,来治疗基因水平异常引发的疾病,阐明基因编辑药物理化性质与基因编辑效率及治疗效果的关系.
","(1)合成及表征具有高性能基因编辑药物递送载体;(2)评价基因编辑药物载体在细胞水平的编辑效率及治疗效果;(3)设计小动物基因编辑的给药方案及开展相关实验;(4)掌握基因编辑技术在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基本研究手段及实用技术.
","论文","3人,要求至少有大学药学、生命科学、医学或化学的背景之一","1年(学校规定)","否",,,,,"354","基于GSK3β/Rac1/NF-κB通路的骨折血肿微环境中MFG-E8促骨愈合机制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薛德挺","81871759","浙江大学","2018","骨折血肿微环境对骨愈合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促进骨愈合的机制尚未阐明.
申请者前期研究发现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MFG-E8)在骨折血肿炎症微环境中表达显著升高,并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
我们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在血肿炎症微环境中,MFG-E8通过调控p-GSK3β、Rac1水平和NF-κB信号通路促进BMSCs成骨分化.
本课题探讨MFG-E8促进血肿炎症微环境中BMSCs成骨分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为丰富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的治疗提供学术依据.
","薛德挺","2510065","医学院","xuedeting@163.
com",,"MFGE8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PCR、Westernblot技术、ARS染色等技术评估MFGE8对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和相关信号通路,明确MFGE8促进骨愈合的机制.
","(1)证实MFGE8促进BMSCs成骨分化;(2)阐明MFGE8促进BMSCs成骨分化的相关信号通路;(3)MFGE8体内促进骨愈合的作用.
","论文","2人,医学或生命科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55","髁突软骨干细胞通过HIF-2α通路对颞下颌关节OA软骨改建的影响","否","无","施洁珺","无","无","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致病因素众多,压力过载一直被认为是因素之一,异常的机械压力往往会破坏关节内稳态进而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甚至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而髁突软骨干细胞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引起了各研究者的注意.
本课题针对髁突软骨干细胞受到压力负荷时,其内源性HIF-2α通路相关因子的变化,以及调控此通路后骨关节炎的相应进展,得出压力引起的骨关节炎中,HIF-2α对髁突软骨干细胞的作用机制.
","施洁珺","7306031","医学院","sjiejun2013@163.
com","87217222","髁突软骨干细胞通过HIF-2α通路对颞下颌关节OA软骨改建的影响","研究兔髁突软骨干细胞,在压力条件下内源性HIF-2α通路以及软骨细胞向分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
通过过表达髁突软骨干细胞中HIF-2α通路相关因子,以及HIF-2α抑制小分子,探索HIF-2α通路、软骨细胞向分化的关系.
构建兔压力致TMJOA模型并加以验证,通过体内或体外对HIF-2α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调控,进行髁突软骨的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
","(1)明确HIF-2α通路相关因子在压力条件下髁突软骨干细胞中的作用;(2)获得HIF-2α通路、软骨细胞向分化的关系;(3)证实HIF-2α能够通过抑制髁突软骨干细胞的软骨细胞向分化加剧压力条件下TMJOA髁突软骨破坏,HIF-2α抑制小分子能够促进髁突软骨修复.
","论文","3人,均为医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56","脑观测与脑机融合大科学装置--课题磁兼容的精准光遗传学光操控模块","否","浙江省之江实验室重大仪器项目","龚薇","2018EB0ZX01","浙江大学","2019","大脑观测技术是认识大脑、利用大脑的核心支撑平台.
脑科学中对意识和认知的本质研究、仿脑的智能计算、以及脑机融合的混合智能研究首要条件是深入了解脑信息的输入、传递、输出的机制,进而了解大脑的思维规律.
本项目研究集光、声等多种手段,实现在体脑行为观测与调控,为脑认知、脑疾病和类脑智能研究提供全新的综合信息手段与工具.
该技术和装置的研究与我国即将开展的两个重大专项"脑计划"与"下一代人工智能计划(AI2.
0)"主题密切相关,有助于推动脑认知研究,促进智能产业发展,为下一代神经网络、新型互联网、大数据开辟新领域、推动类脑智能与脑机融合为基础的新兴产业.
","龚薇","0013281","医学院","weigong@zju.
edu.
cn",,"三维红外全脑成像","调研并理解用光学等手段实现全脑成像的方法和技术,理清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调研并理解现有基于红外探针材料/热等的红外成像方式,选择可用的红外材料,制定可行的3D红外全脑成像技术路线;设计三维重构算法,从二维数据中重构三维结构,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在活体动物等上验证其可行性.
","(1)理解全脑成像的方法和技术,了解红外材料的发展趋势(2)研发一种适用于活体动物的三维红外全脑成像技术(3)根据生物实验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论证.
","实物/论文/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擅长编程等,最好具有化学、材料等背景","1年(学校规定)","否",,,,,"357","超微创脑组织毫米级深度下单细胞尺度精准光调控技术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龚薇","81771877","浙江大学","2018","以睡眠障碍、抑郁症等为代表的重大脑疾病,其发病率近几年持续升高(中国17.
5%,全球25%),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并将长久和广泛地困扰人类社会.
此外,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未来的脑疾病负担可能高达每年上万亿元.
未来,神经调控技术将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原理是调节大脑内部状态,而不是控制.
如针对重度抑郁症患者仍没有有效的药物疗法,我们可以探索药物治疗的替代疗法,但是受限于电的物理特性,目前开发的用电直接刺激大脑的疗法,虽然对难治性抑郁症有一定疗效,却极不稳定.
因此,研制非侵入的、量身定制的、模式可变的或多靶点的物理刺激方式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龚薇","0013281","医学院","weigong@zju.
edu.
cn",,"非侵入神经调控技术研究","调研脑功能调控的方法和技术,理清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调研并理解现有基于电磁场等非侵入的脑功能调控技术;通过数值仿真等方法,制定可行的脑功能调控参数,建立理论模型;设计实验原型样机,测试调控效果和精度,尽量在活体动物等上验证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1)理解脑功能调控的方法和技术(2)基于电磁场理论等,研究一种非侵入脑功能调控技术(3)设计实验原型样机,测试调控效果和精度,并进行安全性等验证","实物/论文/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最好具有电磁场等方面的知识.
至少1人具有良好的电路设计能力","1年(学校规定)","否",,,,,"358","面向血脑屏障机制研究的扰动补偿纳米分辨显微方法","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斯科","LZ17F050001","浙江大学","2017","脑科学被视为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终极疆域",它不仅要解决最具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而且决定着未来人工智能的深度发展方向.
如何理解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脑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
近15年兴起的纳米分辨光学技术,使得人们有可能能在分子尺度层面,活体状态下观察和分析细胞这一生命的最小单位的动态学行为.
可望发现各种亚细胞结构的行为,如:细胞粘附的重塑、突触囊泡和细菌肌动蛋白的运动与信息传递规律,加深我们对生命结构本质及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但是,目前的纳米分辨光学技术成像深度极其有限,只能应用于离体培养的细胞.
众所周知,离体培养的细胞所处周围环境跟自然在体状态截然不同,导致细胞的活动表现迥异.
因此,开发具有深穿透纳米显微技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是参悟生命本质的关键所在.
","斯科","0013129","医学院","kesi@zju.
edu.
cn",,"面向脑科学的深穿透纳米分辨显微技术研究","学习并初步掌握matlab等数值仿真工具;调研并理解光经过散射介质后引入相差的原因,了解常用的相差校正技术;采用透过率、振幅、相位或极化等一种或多种光场调控手段,辅以深度学习等分析手段,研发经过散射介质后的点扩散函数重建技术;调研生物实验的实际要求,以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论证该技术的实际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生物应用.
","(1)掌握基于matlab等的数值仿真方法(2)研发经过散射介质后的点扩散函数重建技术(3)根据生物实验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并进行生物实验应用.
","论文/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擅长编程,最好具有光电背景.
","1年(学校规定)","否",,,,,"359","深穿透多尺度光遗传学精准操控方法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斯科","61735016","浙江大学","2018","纳米分辨荧光成像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推进了现代生命科学对细胞内新构造和新的动态过程的钻研.
但是,受限于较宽的发射光谱及光毒性,其仅能对有限几种荧光标记同时成像,难以用于细胞内不同细胞器间简单代谢过程的钻研.
即便在活细胞的纳米分辨荧光成像中,依然也需面对荧光漂白效应对三维成像速度、成像总时程的限度.
无标记成像则不受荧光标记物引入的各种限度.
因此,亟需将无标记的光学成像模态与纳米分辨荧光成像模态相联合用于活细胞成像,以同时完成细胞内全景的分子特性同时成像.
该技术的研发对生命科学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神经信号的相互传递,为精准操控打下良好基础.
","斯科","0013129","医学院","kesi@zju.
edu.
cn",,"无标记结构光纳米分辨显微技术研究","学习并初步掌握matlab等数值仿真工具;调研并理解基于结构光照明的纳米分辨显微技术,了解其研究历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调研并理解现有无标记成像技术种类及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采用数值仿真的手段,辅以深度学习等分析手段,研发无标记纳米分辨显微技术;调研生物实验的实际要求,以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论证该技术的实际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生物应用.
","(1)掌握基于matlab等的数值仿真方法(2)理解基于结构光照明的纳米分辨显微技术和无标记成像技术,(3)研发一种无标记纳米分辨显微技术(4)根据生物实验的要求,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并进行生物实验应用.
","论文/专利","3人,其中至少1人最好具有光电背景.
至少1人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1年(学校规定)","否",,,,,"360","脑机融合康复训练促进重建的脊髓神经环路发挥生理功能的方法和机制研究","否","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杰出青年项目","王绪化","R20H090004","浙江大学","2019","脊髓高位损伤会导致患者全身肢体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他们意识清醒但是四肢瘫痪,这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严重的伴随终生的身体和心理伤害,还会对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受限于脊髓本身三维结构的复杂性和中枢神经再生能力的有限性,目前尚无一种完善的重建受损脊髓并促进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计划采用计算机算法建立自主学习数学模型,模拟正常状态下脊髓控制前肢抓取动作所对应的运动神经元活动,设计一个功能性脊髓硬脊膜刺激系统,来对大鼠颈段脊髓损伤模型进行康复训练.
然后,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包含干细胞的脊髓组织并移植到脊髓的损伤部位,进而联合基因疗法刺激本体神经轴突的再生,重建脊髓的三维结构.
最后,采用所研发的功能性脊髓电刺激系统对脊髓重建后的大鼠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强重建脊髓伸进环路的连接,最终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
总之,本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发明基于3D打印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技术来重建受损脊髓三维结构的方法,明确功能性脊髓电刺激康复训练方法加强重建脊髓环路发挥生理功能的机制.
","王绪化","0019028","医学院","xhw@zju.
edu.
cn",,"脊髓损伤的修复","计划采用计算机算法建立自主学习数学模型,模拟正常状态下脊髓控制前肢抓取动作所对应的运动神经元活动,设计一个功能性脊髓硬脊膜刺激系统,来对大鼠颈段脊髓损伤模型进行康复训练.
然后,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包含干细胞的脊髓组织并移植到脊髓的损伤部位,进而联合基因疗法刺激本体神经轴突的再生,重建脊髓的三维结构.
最后,采用所研发的功能性脊髓电刺激系统对脊髓重建后的大鼠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强重建脊髓伸进环路的连接,最终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
","1)设计一套功能性脊髓硬脊膜刺激系统,来对大鼠颈段脊髓损伤模型进行康复训练.
2)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包含干细胞的脊髓组织并移植到脊髓的损伤部位;3)探讨重建脊髓伸进环路的连接,实现功能恢复的机制.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医学工程或计算机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61","触觉丰富改善应激所致认知与焦虑障碍的环路机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王晓东","81971260","浙江大学","2019","应激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可损害认知功能并诱发焦虑障碍.
然而,应激所致认知和焦虑障碍的机制有待明确.
既往研究和本课题组前期工作表明,慢性应激可引起小鼠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及海马神经元激活异常.
反之,触觉经历丰富可调节相关脑区活动并改善记忆、缓解焦虑.
这提示应激和触觉丰富通过改变触觉信息加工相关环路的可塑性与功能调节认知和焦虑水平.
本项目拟采用慢性应激和触觉丰富小鼠模型,结合活动依赖性神经元标记、跨突触神经环路示踪、化学遗传学和行为学等手段,解析以海马为重要节点的触觉整合环路,明确海马等脑区内触觉响应性神经元在学习、记忆和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进而揭示触觉丰富改善认知与情绪并缓解慢性应激(尤其是早年应激)不良效应的环路和分子基础.
本项目有望发现应激扰乱触觉信息整合进而损害记忆、诱发焦虑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明确触觉丰富缓解应激不良效应的效果,为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崭新思路.
","王晓东","0013172","医学院","xiaodongwang@zju.
edu.
cn","88208506","触觉丰富改善应激所致认知与焦虑障碍的环路机制","本项目拟采用慢性应激和触觉丰富小鼠模型,结合活动依赖性神经元标记、跨突触神经环路示踪、化学遗传学和行为学等手段,解析以海马为重要节点的触觉整合环路,明确海马等脑区内触觉响应性神经元在学习、记忆和焦虑样行为中的作用,进而揭示触觉丰富改善认知与情绪并缓解慢性应激(尤其是早年应激)不良效应的环路和分子基础.
","本项目有望发现应激扰乱触觉信息整合进而损害记忆、诱发焦虑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明确触觉丰富缓解应激不良效应的效果,为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崭新思路.
","论文","3人,医学或生命科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62","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评价研究","否",,"余运贤",,"浙江大学","2020","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标准进行了修改,GDM的发病率急剧上升,高达20%的孕妇被诊断为GDM,如此高发的GDM发病率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孕妇的担忧情绪,目前GDM的诊断标准是否合适需要重新评估,为建立合理的GDM诊断标准提供基础数据.
","余运贤","0008362","医学院","yunxianyu@zju.
edu.
cn","88208191","新旧GDM诊断标准对孕妇和子代健康的比较研究","1.
通过meta分析评价新旧GDM诊断标准对孕妇和子代健康的影响;2.
利用已有数据建立新的GDM推荐标准","1.
了解新旧标准在孕妇和子代健康的影响差异,明确新标准是否存在过度诊断的问题;2.
建立GDM的推荐标准,为合理管理孕妇血糖提供数据.
","论文","3人,主要为医学专业学生","1年","否",,,,,"363","新的棕色脂肪发挥体重调节的mRNA及lncRNA筛选、功能鉴定及机制研究","否","自选项目","杨菲",,"浙江大学",,"同样饮食模式下个体出现不同的肥胖易感或抵抗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
棕色脂肪在肥胖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
项目组前期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抵抗或易感的小鼠棕色脂肪进行RNA测序,发现棕色脂肪中一些可能参与体重调节的、未见报道的mRNA或lncRNA.
本课题拟进行深入的细胞及小鼠体内研究,筛选、鉴定出棕色脂肪细胞中参与细胞增殖、分化、活化、产热等作用、参与高脂饮食下体重调节的新的mRNA、lncRNA,有望为新的肥胖治疗靶点提出提供思路.
","杨菲","0012715","医学院","yangfei919@zju.
edu.
cn","88208601","新的棕色脂肪发挥体重调节的mRNA及lncRNA筛选、功能鉴定及机制研究","利用细胞及实验动物模型,RNA干扰技术,在细胞水平检测前期测序筛选到的mRNA、lncRNA对棕色脂肪增殖、分化、活化、产热等作用;建立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模型,检测细胞实验中验证的mRNA、lncRNA在模型鼠棕色脂肪中的表达及对体重的调节作用;对鉴定出的mRNA、lncRNA进行分子水平的机制验证.
","(1)明确测序筛选的mRNA、lncRNA是否对棕色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活化、产热等功能具有调节作用;(2)体内实验明确筛选的mRNA、lncRNA在高脂饮食条件下的体重调节作用;(3)对鉴定出有调节作用的mRNA、lncRNA进行机制分析","论文","3人,其中至少2人为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64","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社会经济模式对生物学年龄的影响研究","否",,"刘足云",,"浙江大学",,"个体生命周期中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其中老年期众多慢性疾病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机制可能涉及到生物学衰老.
生物学年龄相比于年代年龄(即日历年龄)能更好地反映个体的生物学衰老过程,与疾病风险相关.
但目前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探索社会经济状况对生物学年龄的影响研究非常有限.
本课题将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HealthandRetirementLongitudinalSurvey)生命历程调查数据,首先厘清我国中老年人群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发展模式/轨迹,其次,分析这些模式对生物学年龄的影响.
研究结果将加深对个体社会经济状况动态变化及其对衰老影响的理解,为促进健康老龄化提供重要线索,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刘足云","0019121","医学院","zuyunliu@zju.
edu.
cn",,"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社会经济模式对生物学年龄的影响研究","首先进行描述性研究,在生命周期中各个重要时间点,选择/构建社会经济状况的评价指标,描述研究人群的相应特征,对研究人群生命周期中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得到不同的模式/轨迹.
其次开展关联分析,探究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发展模式对生物学年龄的影响.
","(1)厘清我国中老年人群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发展模式/轨迹;(2)阐明社会经济不同模式对生物学年龄的影响.
","论文","2-3人,其中至少1人来自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具有统计分析背景.
其他要求:如果还有来自社会学系的学生则更佳.
","1年(学校规定)","否",,,,,"365","多领域生活方式干预对延缓认知衰退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理学机制研究","否",,"徐欣",,"浙江大学","2020","衰老及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的神经生物标记物虽然被广泛报道,但是这些标记物同多领域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认知功能改善之间的关联尚未在亚洲、由其是中国被研究过.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多领域生活方式干预可能导致的神经生物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变之间的关联.
","徐欣","0019078","医学院","xuxinsummer@zju.
edu.
cn","87077127","多领域生活方式干预对延缓认知衰退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理学机制研究","我们希望征集200名有血管性衰老风险的老年人,将他们随机分配到多领域生活方式干预项目中.
我们将对他们进行为期24个月的营养指导、体育锻炼、认知训练、以及血管性和代谢危险因素的管理.
干预结束时,通过神经影像及生物学技术,评估脑血管疾病发展、认知功能改善、及血液生物标记物改变等指标,进而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该项目的具体研究目标为,研究实施这项多领域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1)神经心理学指标的影响和机制:神经心理测试(NTB)总分从基线起至24个月的变化.
2)神经影像学指标的影响和机制:个体脑血管疾病从基线起至24个月后的变化.
MRI扫描会在基线和24个月时进行.
3)神经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和机制:个体生物标记物从基线起至24个月的变化","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有临床相关经验","1年(学校规定)","否",,,,,"366","射频电磁场和低剂量化学毒物复合暴露致MEF细胞遗传毒性及机制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陈光弟","81773382","浙江大学","2018","杭州位于长三角的中心区域,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杭州市冬季空气污染加重并多次出现重污染事件,严重影响杭州市民的日常生活.
因此,本课题针对杭州市冬季重污染天,利用单颗粒结合全样分析手段对重污染天下气溶胶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再结合重污染天的气象条件,得出杭州重污染天的形成机制.
","陈光弟","0010137","医学院","chenguangdi@zju.
edu.
cn","88208169","低剂量化学物复合暴露影响生殖健康及机制研究","孕期环境污染物(重金属、有机物等)暴露的健康危害备受关注,以往研究发现孕期多种重金属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关联关联.
课题组前期基于杭州出生队列,发现孕期典型重金属暴露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关联.
本项目拟进一步利用出生队列,分析典型重金属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建立典型重金属暴露孕鼠的动物模型,并分析低剂量重金属暴露影响孕鼠不良妊娠结局及机制","(1)基于杭州出生队列,建立典型重金属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2)建立重金属暴露孕鼠模型;(3)明确低剂量暴露影响孕鼠不良妊娠结局.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预防医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67","小儿青少年妇科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否",,"袁长征",,"浙江大学","2020","儿童及青春期的生殖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小儿、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甚至可能影响成年后生殖问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
然而目前小儿青少年女性妇科(PAG)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非常匮乏,疾病谱及分布特征不明确,疾病相关病因分析也尚属于空白.
因此,本项目将基于不同的研究设计探索PAG疾病的影响因素(包括一般人口特征、生长发育、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因素),为相关疾病预防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袁长征","0019064","医学院","chy478@zju.
edu.
cn",,"小儿青少年妇科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基于医院门诊的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横断面研究及小组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特征、家族遗传史、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体力活动、睡眠等)、生长发育、疾病史等信息,分析小儿青少年妇科相关疾病的疾病谱及分布特征;探索相关疾病的潜在影响因素.
","1)了解小儿青少年妇科相关疾病的疾病谱、分布特征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2)了解小儿青少年妇科门诊的临床症状及常规治疗方案3)探索不同疾病的影响因素(包括一般人口特征、生长发育、遗传、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因素)","论文","3人,其中至少一人为预防医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68","未定带脑区神经细胞多样性和行为学功能","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陈家东","81870898,LR18H090002","浙江大学","2018","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发展、社会竞争加剧、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愈来愈成为威胁国民生活健康水平和医疗卫生系统负担的主要因素.
然而,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发展却迟滞不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脑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不明.
自从1877年首次被发现并被描述为"功能不明的脑区",未定带脑区在大脑中的功能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研究逐渐揭示了未定带脑区在成年小鼠脑中调节睡眠、捕食与摄食、恐惧记忆等功能,揭示了未定带脑区的功能异质性.
项目结合功能性单细胞测序、环路示踪、在体光遗传学、行为学等手段,解析未定带脑区神经元亚型对脑功能的调控.
","陈家东","0017031","医学院","jardongchen@zju.
edu.
cn","0571-88981709","未定带脑区神经细胞多样性和行为功能检测","运用功能性单细胞测序、环路示踪、在体光遗传学、行为学等手段,解析未定带脑区神经元亚型对脑功能的调控,拟解决以下关键科学问题:1、未定带脑区神经元多样性、细胞亚类特异的转录组表达特征和发育起源;2、未定带脑区神经元亚类特异的脑连接图谱及调控特定行为的环路机制.
","(1)单细胞测序分析;(2)未定带脑区神经元的特异分子标志物染色分析;(3)光遗传学操控未定带脑区神经细胞活动的行为学功能分析.
","论文","3人以内,熟悉R语言编程、matlab编程和图像分析优先考虑","1年(学校规定)","否",,,,,"36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俊才计划"","否","浙大妇院人才项目","罗琼",,"浙江大学","2020","感染性疾病在母婴传播影响生殖健康、生育安全,甚至造成出生缺陷.
本项目拟分析母婴传播疾病阻断失败的主要临床因素、风险特征,并深入探索高危因素致传播阻断失败的分子机制.
","罗琼","5307003","医学院","luoq@zju.
edu.
cn",,"母婴传播疾病阻断失败的临床分析及分子机制研究","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分别从孕母病毒拷贝数,孕期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否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免疫球蛋白注射剂量等,分析母婴阻断失败病例相关的临床因素.
并通过采集母婴免疫阻断失败的孕母及新生儿外周血及胎盘组织,进行病毒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母婴阻断失败是否和病毒基因变异,病毒免疫逃逸相关.
","1.
初步明确乙肝免疫阻断失败可能的危险因素.
2.
为目前临床的乙肝免疫阻断提供可能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3.
明确后续机制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申请基础类科研项目提供前期数据.
","论文","1人,临床医学或预防医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70","催产素参与双相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聚焦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催产素之间的平衡紊乱","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包爱民","81971268","浙江大学","2020","双相情感障碍(BD)是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亚型之一,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为躁狂发作.
一系列研究提示OXT水平升高可能是BD的标志性特征,并可能与躁狂症状关系密切.
前额叶是参与BD临床症状发生的重要脑区,前额叶的GABA能、谷氨酸能神经元有大量催产素受体,过度升高的催产素可能介导了前额叶内GABA-谷氨酸能平衡紊乱,从而参与BD的发病.
因此,本课题在小鼠模拟脑内催产素水平升高,分析其参与躁狂样症状发生的机制.
","包爱民","0007091","医学院","baoaimin@zju.
edu.
cn","88208789","催产素参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状发生的的机制","在转基因小鼠中利用化学遗传手段短期或长期特异性激活下丘脑室旁核-内侧前额叶环路中催产素神经元,检测小鼠躁狂/抑郁症状相关行为学,及前额叶皮层中GABA和谷氨酸合成、转运相关的关键分子表达水平,阐明催产素升高所导致的前额叶中GABA-谷氨酸平衡紊乱在双相障碍中的发病机制.
","(1)利用化学遗传技术获得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神经元被短期和长期激活的小鼠;(2)分析室旁核催产素系统被激活对小鼠行为影响,如何造成前额叶皮层GABA-谷氨酸平衡紊乱,而参与躁狂样行为症状发生(1)利用化学遗传技术获得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神经元被短期和长期激活的小鼠;(2)分析室旁核催产素系统被激活对小鼠行为影响,如何造成前额叶皮层GABA-谷氨酸平衡紊乱,而参与躁狂样行为症状发生","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医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71","小片段非编码RNA对造血干细胞稳态的表观精密调控研究","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钱鹏旭","2018YFA0109300","浙江大学","2018","本项目整合国内在造血干细胞表观遗传调控研究领域具有理论和技术优势的科研团队和人才队伍,拟以小鼠和人的HSC为模型,聚焦小核仁RNA(snoRNA,60-250bp)和微小RNA(miRNA,21-25bp)这两类小分子非编码RNA,综合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痕量细胞转录本测序和组蛋白修饰测序、核糖体足迹测序、核糖体RNA的2'-O-Me测序和人源造血干细胞亚群分离纯化及体外培养等技术,全面解析稳态/应激状态下或者正常/疾病中snoRNA和miRNA的表达谱以及其对HSC稳态的表观遗传学精密调控机制;继而研究snoRNA和miRNA与白血病等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及发病机制,寻找诊断这些疾病的精准小分子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靶点.
","钱鹏旭","0017060","医学院","axu@zju.
edu.
cn",,"聚苯乙烯微塑料对小鼠血液系统的毒性效应","本项目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聚苯乙烯微塑料在体外培养及体内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及其他血液细胞的作用,以探究微塑料是否会对成体和胎儿的血液系统产生影响,危害哺乳动物健康,从而为微塑料污染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1)鉴定聚苯乙烯微塑料的物化性质;(2)测量聚苯乙烯微塑料在体内各主要器官的分布;(3)探究聚苯乙烯微塑料对成体和胚胎期小鼠造血干细胞和各类血液细胞的影响.
","论文","2-3人,对细胞体外培养、动物实验操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年(学校规定)","否",,,,,"372","炎症细胞中DNA损伤对肺损伤的免疫调控作用机制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颂敏","81870007","浙江大学","2018","急性肺损伤(ALI)的病理过程总是伴随着DNA损伤,而DNA损伤不仅可以诱导前炎症因子的释放,还可以激活固有免疫系统.
DNA损伤修复对肺损伤的免疫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揭示PICH、MUS81等蛋白在DNA修复中的关键作用(Nature2015、NatCellBiol2013),而细胞对损伤的应激反应是决定炎症病理的基础(JACI2017).
本项目利用PICH-/-、EME1-/-、MUS81f/f、PICHf/f,以及靶向气道上皮细胞(CC10-Cre)、肺泡II型上皮细胞(SPC-Cre)、造血干祖细胞(VAV-Cre)、髓系细胞(LysM-Cre)、巨噬细胞(CD11b-Cre)等小鼠,通过ALI动物模型、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DNA损伤修复对ALI的免疫病理调控,以及对粒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机制,为ALI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应颂敏","0012147","医学院","yings@zju.
edu.
cn","0571-88208059","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探究嗜酸性粒细胞谱系决定的转录调控机制","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探究嗜酸性粒细胞谱系决定的转录调控机制,挖掘与哮喘中嗜酸性粒细胞过度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为哮喘治疗提供可能的潜在靶点.
1)构建小鼠哮喘模型,利用流式细胞分选获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粒细胞-单核细胞祖细胞(GMP),利用10xGenomics进行单细胞测序.
2)利用RNAvelocity等算法鉴定嗜酸性粒细胞谱系决定相关的髓系祖细胞亚群,分析其表面标记分子和转录调控特征.
3)通过对哮喘模型与正常状态下嗜酸谱系祖细胞的转录组进行差异分析,揭示可能引起哮喘状态下嗜酸性粒细胞过度分化的转录因子.
4)通过体外克隆形成实验验证该转录因子在嗜酸谱系决定中的作用.
","1)获得哮喘模型与正常小鼠的骨髓粒细胞-单核细胞祖细胞(GMP)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2)鉴定嗜酸性粒细胞谱系决定相关的髓系祖细胞亚群,并筛选得到其特异性表达的标记分子.
3)筛选得到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在哮喘模型组中显著上调的转录因子.
4)验证显著上调的转录因子在嗜酸性粒细胞谱系决定中的作用,为哮喘治疗提供可能的潜在靶点.
","论文",,"1年(学校规定)","否",,,,,"373","能量匮乏条件下Mec1/ATR在细胞核、线粒体、自噬体和溶酶体/液泡互作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易聪","91754107","浙江大学","2017","细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会启动体内一套精准而又高效的应急装置如诱导细胞自噬,改变细胞器互作网络等方式来应对并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能量匮乏条件下,DNA损伤感应蛋白Mec1从细胞核中出来并特异招募到线粒体上,随着饥饿时间的进行,Mec1离开线粒体,一部分被自噬所降解,一部分再次进入到细胞核中.
进一步研究发现,Mec1出核招募到线粒体对于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呼吸作用和自噬体形成非常重要.
此外,我们还发现细胞自噬与受损DNA的清除有密切关系,表明Mec1在细胞核、线粒体、自噬体和液泡互作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课题将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并同时结合哺乳动物同源物ATR稳定敲低细胞株,全面阐述能量匮乏条件下Mec1/ATR在细胞核、线粒体、自噬体和溶酶体/液泡互作过程中的作用、分子机制及生理功能.
","易聪","0016122","医学院","yiconglab@zju.
edu.
cn",,"能量匮乏条件下Mec1/ATR在细胞核、线粒体、自噬体和溶酶体/液泡互作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1)阐明能量匮乏状态下Mec1出核和进核的分子机制.
(2)解析Mec1招募到线粒体的信号通路.
(3)研究能量匮乏状态下Mec1调控线粒体形态和呼吸作用的分子机制.
(4)解析能量匮乏状态下Mec1离开线粒体被自噬降解的分子机制.
(5)研究自噬与细胞器互作网络以及动态变化的关系.
(6)阐述哺乳动物细胞ATR对细胞器互作网络及其动态变化的作用,分子机制及其生理功能.
","1.
解析出Mec1出核招募到线粒体上和进核对细胞核、线粒体、自噬体、溶酶体/液泡互作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
2.
鉴定Mec1/ATR调控线粒体形态和呼吸作用的磷酸化底物和位点.
3.
找出Mec1蛋白上与Atg8结合的LIRmotif并阐述Mec1可能作为受体蛋白介导能量匮乏诱导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理功能.
4.
理清能量匮乏状态下细胞自噬与核内受损DNA清除的关系.
5.
阐明ATR敲低在正常培养和饥饿条件下对细胞核、线粒体、自噬体、溶酶体/液泡及其它细胞器互作和动态变化的影响及相关生理功能.
","论文","1人,临床医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74","应用营养素度量法评价菜肴营养价值的研究","否","浙江省卫健委委托项目","杨敏","519600-I41901","浙江大学","2019","尽管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众多营养素的有效评价指标,但这些指标大多只从单一角度评价食物的营养价值高低,而不是食物营养价值的综合指标.
一种新的营养评价方法——营养素度量法(nutrientprofiling)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它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对其进行全面评价和分类,已成为管理营养标签、健康声称的基础.
通过营养素度量模型可综合评价食物营养价值,从而在同一类食物组中选择更为健康的食物.
本研究拟参考国外已有的营养素度量模型,根据我国居民实际情况,建立一种简单适宜的模型,并对常见食物和菜肴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并推动该模型在营养分析软件中的应用,帮助公众选择更健康的饮食.
","杨敏","0095524","医学院","ymin36@zju.
edu.
cn","88208361","应用营养素度量法评价菜肴营养价值的研究","参照国外已建立的营养素度量法模型,根据我国居民膳食摄入的实际情况,确定指标营养素(包括推荐营养素和限制营养素)、计算单位、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计算方法,建立一种适合于中国人饮食特征的营养素度量模型.
选择中国居民经常摄入的食物和菜肴,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基础数据,运用该模型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并将营养评价结果应用在几所有代表性的集体供餐单位,比较在应用该模型指导食物选择前后就餐人员饮食健康方面知信行的变化,以检验该模型是否可以指导公众选择更健康的饮食,讨论分析该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
","(1)建立一种新的食物营养价值评价方法——营养素度量法模型;(2)将该模型具体应用在集体供餐单位,研究在应用该模型指导食物选择前后就餐人员饮食健康方面知信行的变化;(3)评价该模型的适用性,优点以及局限性.
","论文","3人,食品、营养、医学或生物学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75","嗜酸性粒细胞通过对造血系统再生的影响调控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张超","81800024","浙江大学","2018","嗜酸性粒细胞(Eos)是过敏性气道炎症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炎症效应细胞,针对Eos的靶向治疗仍是目前哮喘临床控制的关键方法.
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哮喘小鼠中Eos对造血系统稳态的调控与造血干细胞(HSC)分化和炎症发生有密切关系——在Eos缺失小鼠中,不能构建哮喘的气道炎症模型,提示Eos可能具有通过影响造血系统来调控炎症的功能;在使用5-FU进行造血损伤和再生的实验中,Eos缺失小鼠存在明显的造血抑制,提示Eos对造血的影响还表现在HSC再生方面.
本研究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嗜酸性粒细胞影响造血系统再生的具体机制,以及其对哮喘炎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新的哮喘治疗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张超","0016803","医学院","zhangchaomedic2011@163.
com","0571-88981915","嗜酸性粒细胞对损伤造血干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嗜酸性粒细胞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炎症效应细胞,靶向嗜酸性粒细胞治疗是目前哮喘临床控制的关键方法.
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哮喘小鼠中嗜酸性粒细胞通过分泌趋化因子6(CCL6)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HSC),促进其活化、增殖以及促进气道炎症正反馈调节机制,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在造血稳态的重要作用;在化疗药物诱发的骨髓抑制和再生模型中,课题组还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的缺失小鼠(Eos-null)表现出HSC再生的显著抑制,提示Eos对HSC的影响还表现在调控再生方面.
本研究基于最新的实验基础:骨髓移植体系中加入相当数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以保护经致死剂量放射线照射的受体小鼠HSC的存活和分化.
基于此,我们将通过RNAseq、单细胞测序以及蛋白质谱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嗜酸性粒细胞对HSC存活和凋亡影响的机制.
","(1)建立骨髓移植模型,其中干预组加入与移植骨髓细胞数目成一定比例的嗜酸性粒细胞,在移植后4、8、12周观察小鼠嵌合率;(2)移植后4、8、12周分选骨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HSC,以及收集骨髓蛋白上清液,进行组学建库和数据分析,研究Eos影响造血系统再生的具体机制,筛选嗜酸性粒细胞保护HSC存活的细胞因子;(3)在Eos缺失小鼠中利用重组细胞因子建立挽救模型,观察对Eos-null小鼠HSC再生的影响.
","论文",,"1年(学校规定)","否",,,,,"376","猴子洞遗址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否","政府部门委托项目","郭怡","S19-504131-001","浙江大学","2019","粟黍是起源于中国黄河中上游的重要农作物,粟作农业的传播之路也是黄河流域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之路.
以往大量研究着眼于粟作农业的西传及其昭示的东西方人群和文化的互动,而对粟作农业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关注不足.
本课题对位于金沙江中游地区的四川会理县猴子洞遗址出土的人骨进行C、N稳定同位素分析,试图在揭示其食物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其生活在西南山地环境中所采取的生存策略,并结合其他考古材料,对粟作农业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传播进行初步探讨.
","郭怡","0010116","艺术与考古学院","guoyi10@zju.
edu.
cn",,"猴子洞遗址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利用C、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遗址出土的人骨进行骨胶原提取与分析;重建猴子洞遗址先民食物结构,探索先民经济方式;阐释猴子洞粟作农业的来源,重建史前西南地区粟作农业的传播之路","(1)对猴子洞遗址出土的人骨进行C、N稳定同位素分析,得到δ13C、δ15N值;(2)在所得数据的基础上,重建猴子洞遗址先民食物结构,尝试探索先民的经济方式;(3)结合西南地区的植物考古资料,尝试重建史前西南地区粟作农业的传播之路.
","论文","2-3人,其中2人需为艺术与考古学院有关专业","1年","否",,,,,"377","新疆曲曼遗址骨骼羟磷灰石污染鉴别和稳定同位素研究","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科研创新发展专项","郭怡",,"浙江大学","2017","帕米尔高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在丝绸之路正式开辟前,始终是东西方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在东西方外来人群的共同影响下,帕米尔高原形成了复杂而灿烂的青铜文化.
因此,本研究拟利用吉尔赞喀勒墓地(2600-2400BP)出土的人和动物骨骼羟磷灰石样品进行C、O稳定同位素分析.
在对比骨胶原和羟磷灰石数据的基础上,重建先民和动物的食物结构和人群迁徙情况,探讨帕米尔高原的东西文化交流情况,特别是对粟作农业在南疆的西传之路进行初步探索.
","郭怡","0010116","艺术与考古学院","guoyi10@zju.
edu.
cn",,"新疆曲曼遗址骨骼羟磷灰石污染鉴别和稳定同位素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吉尔赞喀勒墓地出土的人和动物骨骼羟磷灰石样品进行C、O稳定同位素分析.
在对比骨胶原和羟磷灰石数据的基础上,重建先民和动物的食物结构和人群迁徙情况,探讨帕米尔高原地区的东西文化交流情况,特别是对粟作农业在南疆的西传之路进行初步探索.
","1.
将羟磷灰石C稳定同位素结果与骨胶原进行对比,判断粟黍(C4作物)的少量摄入,证明羟磷灰石在研究C3环境下C4作物引入方面的优越性.
2.
结合人类学等其他考古学证据,判断遗址中的人口流动情况.
3.
探索该地区可能存在的东西文化交流情况,推测可能的粟作农业在南疆的东传路线.
","论文","2-3人,其中2人需为艺术与考古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78","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有机染料及其使用技法的研究","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张晖","19BKG045","浙江大学","2019","我国古代壁画通常用矿物颜料和胶结物混合绘制,画工也可能使用一些有机植物染料与矿物颜料配合使用,比如将有机染料罩染于矿物颜料之上,或对人物肌肤和衣褶进行晕染,或用作衬底敷于矿物颜料之下,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增强矿物色显色,达到调整和丰富画面色彩的效果.
我们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发现了使用有机染料的现象,本研究将通过多种分析手段,鉴别分析壁画中使用的有机染料的种类和使用技法,探究壁画原初的色彩特征,为比较克孜尔石窟和丝绸之路沿线其他石窟寺壁画在材料技法上的异同提供基础数据,为进一步研究丝绸之路沿线的物资贸易和佛教艺术风格的相关性以及壁画绘制技法的渊源和传播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张晖","0011030","艺术与考古学院","huizhang@zju.
edu.
cn",,"绘画中有机染料的无损光谱分析","根据古代壁画、日本浮世绘等绘画类文物的结构特点,在实验室制备含有常见有机染料的模拟绘画样品,包含有机染料单独使用、有机染料和无机矿物颜料配合使用的情况,并采用光纤反射/荧光光谱采集样品的光谱特征,配合拉曼光谱分析,获得绘画中有机染料的光谱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现场进行光谱分析,并对博物馆藏日本浮世绘进行无损分析,明确有机染料的使用情况,为这些绘画类文物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1)熟练掌握反射/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利用无损光谱技术分析出古代壁画和馆藏绘画中使用的有机染料的成分和技法;(3)策划实施馆藏绘画类文物无损光谱分析的展览","论文,展览","3人,其中至少1人为化学或材料相关专业","1年","否",,,,,"379","石窟文物微生物/苔藓病害绿色防治技术研究","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胡瑜兰","2019YFC1520503","浙江大学","2019","石质文物(包括石窟寺、石雕像、摩崖石刻和碑刻等)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石窟寺是石质文物最为重要的代表.
石窟寺暴露在自然界中,使得这些珍贵文物承受着多种病害的损坏.
其中,以微生物为主的生物病害最为常见,且特别难以治愈.
因此,为了提升我国石窟文物本体微生物/苔藓病害研究与治理水平,课题聚焦石窟文物微生物/苔藓病害问题,开展有害微生物/苔藓与石窟文物的作用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
","胡瑜兰","0009777","艺术与考古学院","0009777@zju.
edu.
cn",,"石窟文物微生物监测及防治研究","通过微生物监测、动态流平衡分析模型构建,明确不同石窟微生物时空分布、群落结构特征、种类和特性,揭示微生物/苔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和演替规律.
研发天然可挥发抑菌剂及抑菌复合膜进行现场应用,通过杀灭石窟文物表面主要有害微生物、抑制空气中污染物和微生物在石窟文物表面的沉积、调控微生态环境等综合作用应用于石窟文物有害微生物的定向防治.
","(1)获得不同季节下石窟文物微生物的组成、分布特征;(2)建立动态流模型,分析微生物对环境的响应规律;(3)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研发针对性的治理技术.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生物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80","中国丝绸博物馆观众评估及展览提升研究","否","横向课题","严建强,傅翼",,"浙江大学","2019","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中国多数博物馆类似,存在由于传播可达偏性低引起的公众参与程度和公共服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该馆观众的原生属性、参观行为、参观体验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对观众的参观效果的分析,评估该馆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的传播效果,并提出改善性建议和方案.
","傅翼","0012026","艺术与考古学院","yifu@zju.
edu.
cn",,"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博物馆实行分众管理策略的意义:以中国丝绸博物馆外地游客与本地观众的异同为切入点","基于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数据收集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分析手段,获取该馆本地观众和外地游客在原生属性、参观行为、参观体验、参观效果方面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博物馆实行分众管理策略的意义.
","(1)完成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和部分临时展览的观众调查问卷,得出观众的原生属性、参观行为、参观体验和参观效果的相关数据;(2)对部分观众和策展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调查策展人预想的传播目标和观众自我评估的参观体验和参观效果;(3)分析本地观众和外地游客在原生属性、参观行为、参观体验和参观效果这四个方面的异同;(4)探讨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博物馆实行分众管理策略的意义","论文","3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81","虚拟记忆宫殿的认知效应与教学运用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徐慈华",,"浙江大学","2020","随着知识社会的兴起,我们需要在认知科学的指引下调整我们的学习策略,改造我们的学习界面和学习环境,从而提升人脑的学习效率和知识加工能力.
本课题主要研究虚拟记忆宫殿(VMP)的认知效应,并制定能够满足不同学科具体教学实践需要的最佳耦合方案,从而推动文理交融,为符号学、学习科学、认知科学和信息科学开辟出一个全新的交叉研究领域,全面探讨虚实混合的学习环境下不同视觉符号表征方式对深度学习、团队协作和知识创新的影响.
","徐慈华","0007632","人文学院","xuch@zju.
edu.
cn",,"虚拟记忆宫殿的认知效应与教学运用研究","首先,对虚拟记忆宫殿使用过程中的复杂符号行为进行系统分析;其次,要寻找影响虚拟记忆宫殿认知效果的重要因素或因素组合;最后,制定能够满足不同学科具体教学实践需要的最佳耦合方案.
","(1)寻找到全新的三维沉浸式学习空间建设方案;(2)通过互联网拓展性现实(WebXR)技术的创新性运用,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学习界面革命,为自主学习、泛在学习和终生学习提供全新的知识载体;(3)为个体与组织提供低认知负担且高认知效应的三维学习界面,进一步丰富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知识载体,突破以PPT为主的教学呈现形式所存在的局限性,提高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传播效率.
","论文","3人,有教育学、心理学和博物馆学专业背景优先考虑","1年(学校规定)","否",,,,,"382","基于大数据的外语核心素养评价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胡洁",,"浙江大学","2020","核心素养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改革、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风向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2).
在我国,教育部正式将核心素养确立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举措(教育部,2014).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权威的核心素养考察项目.
2019年12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最新一轮PISA2018的测试结果.
此轮全球测试涵盖70多个参与测评的国家和地区,具有全球教育引领性.
研究表明,学生在外语核心素养的数字化阅读素养方面的表现与他们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喜好程度有着紧密的关系.
因此,本课题拟使用国际权威的PISA2018测评问卷结果,采用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深入分析参与此次国际评估的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数字化阅读素养成绩之间的影响因素,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促进数字化阅读素养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建议.
","胡洁","0016127","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huj@zju.
edu.
cn",,"基于大数据的外语核心素养评价研究","首先,对外语核心素养中的数字化阅读素养评价成绩的个人、学校、家庭等社会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其次,通过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对影响成绩的因素重要性进行排序,并挑选出关键的因素组合;最后,提出促进数字化阅读水平提升的方案.
","(1)研发评价核心素养的大数据算法,对接国际核心素养评价方法,促进和完善核心素养评价研究方法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融合.
(2)递归特征消除算法将用于筛选出和外语核心素养评价变量最具相关性的影响因素特征数据集:通过整合多重随机抽样、多种特征识别算法和排名稳定性的多步评价策略来建立不依赖于样本组和识别算法的稳定识别方法.
(3)通过比较对不同样本组的外语核心素养变量识别结果来评估所建算法的识别稳定性.
强调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性以及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论文","3人,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对科研项目具有兴趣","1年(学校规定)","否",,,,,"383","基于《量表》的写作评估模型建构","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马鸿",,"浙江大学","2020","2018年6月,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量表")正式实施,"量表"研究在国内外语教育、测试领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将现有英语考试与"量表"对接,即将考试分数对应到"量表"级别,对我国英语教学、学习、测评具有重要意义(刘建达,2015).
有助于推动教学改进及成绩使用机构合理决策,以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吴莎,2019).
对接方法虽有较为广泛接受的经典范式,但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在各领域的发展及应用,考试对接实践也应尝试新的思路.
本研究尝试将机器学习算法运用于"量表"书面表达评估模型构建,为"量表"与考试对接提供参考.
","马鸿","0016183","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0016183@zju.
edu.
cn",,"基于《量表》的写作评估模型建构","首先,从大型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筛选用于写作评估模型建立和检验的文本;其次,对筛选出的文本进行《量表》级别标注;然后,利用文本自动分析系统和多个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评估模型,并通过预测结果选取最优模型;最后,利用最优模型检验已与《量表》对接过大型考试的对接结果.
","1)建立基于《量表》的写作评估算法;2)检验传统方法的写作考试对接结果;3)探讨基于大数据对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异同,为产出能力考试对接提供新的思路.
","专著","3人,专业不限","1年(学校规定)","否",,,,,"384","考古遗址虚拟复原展示关键技术研究-以杭州圣果寺三石佛及千佛阁遗址为例","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陈筱",,,"2020","在当今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建筑遗址的复原是利用和展示链条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是考古遗址实现其公众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
将残破的遗址信息通过计算机平台整合,将复原模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叠加在古代遗址上,通过VR、AR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环境,可以有效帮助缺少专业知识的普通观众在最短时间内、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早已消逝的建筑形象、背景文化以及建成环境中的古人活动.
本课题将对杭州凤凰山圣果寺遗址中圣果寺三石佛与窟前建筑视为一整体进行研究,探索佛像、建筑虚拟复原的原则、方法、技术路线、标准、规范等,为建筑遗址的研究、保护和展示提供重要依据.
","陈筱","0016257","艺术与考古学院","344731957@qq.
com",,"考古遗址虚拟复原展示关键技术研究-以杭州圣果寺三石佛及千佛阁遗址为例","本研究拟整合浙江大学在文物考古、计算机虚拟仿真等不同专业和技术上的优势,将利用现代虚拟仿真技术更加准确、精细的复原考古遗址所反映的古代石窟寺、古代建筑、古代城市等物质空间,利用更具感染力、亲民化的虚拟展示方式传播中国优秀的古代历史、社会和文化,以多元手段利用和活化中国文化遗产的物质价值为核心目标,探索考古遗址虚拟展示的主要方法、技术、标准和规范等.
","(1)搜集、整理有关考古遗址虚拟仿真的文献资料和圣果寺文献、考古资料;(2)对数字化遗址进行现场数字化考古记录;(3)将圣果寺摩崖造像的考古遗址与遗迹与保存状况较好的同时期、同题材或相同文化背景的石窟造像进行对比分析.
综合研究,提出多个虚拟仿真复原方案;(4)综合专家意见,进行方案比选;(5)整理复原依据与成果,总结考古遗址虚拟仿真的关键技术与流程,形成建筑遗址的虚拟复原仿真的规范与流程.
","报告","3人,其中至少1人为计算机学院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85","符号主义与连接主义法律人工智能融合路径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魏斌",,"浙江大学","2020","法律人工智能演化出符号主义和连接主义两条特征鲜明的研究进路.
由知识驱动的符号主义法律人工智能应用现代逻辑工具,在建模法律推理、法律论证和法律对话领域历久弥新,形成了基于规则和基于案例的法律专家系统.
由大数据驱动的连接主义法律人工智能在机器学习的变革影响下进展迅速,在法律文本的信息抽取、分类、摘要、检索和法律预测等任务应用良好.
两种路径解决不同领域和需求的法律任务,结果的表现力各有差异,在算法可解释性等属性上也有所不同.
法律人工智能要实现从感知智能向高阶认知智能的跨越,两种进路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魏斌","0019135","光华法学院","srsysj@zju.
edu.
cn",,"符号主义与连接主义法律人工智能融合路径研究","综合两种进路的优势,实现两种进路的优势互补,为法律裁判说理和司法判决预测等任务提供可解释的辅助技术.
将尝试通过在法律大数据挖掘中嵌入逻辑关联要素,使得其具备最基础的逻辑可解释性,拟选择的突破口是法律大数据分析的因果关系挖掘,判决文书大数据中的法律论证挖掘等.
","(1)梳理符号主义的法律推理、法律论证和法律对话的人工智能研究;(2)梳理连接主义的法律信息抽取、法律文本分类、法律文本摘要、法律信息检索和法律预测技术;(3)融合符号主义和连接主义两种进路,一是构建基于规则和案例的混合知识推理模型.
二是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中嵌入数据特征的因果关系.
三是在法律文本大数据中挖掘法律论证.
","论文","3人以上,要求法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学生共同参与","1年(学校规定)","否",,,,,"386","学习困难的心理-神经机制及其干预","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耿凤基",,"浙江大学","2020","学习困难(LearningDisability,LD)是指儿童在智力正常、无感知障碍、无情绪障碍、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下,学业成绩达不到预期值,甚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的情况.
研究发现学习困难的儿童在多项认知能力上存在缺陷,比如认知控制、注意、语言发展、记忆等.
我们及其他研究组的研究表明儿童期是个体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在认知控制和情景记忆能力这两项重要的认知能力上有非常显著的发展.
因此,本项目拟结合脑科学、心理学、认知训练和教育技术等交叉领域的研究技术来探讨学习困难的心理和神经机制,并探究融入认知策略并整合多感官信息的干预方案对提高学习困难儿童学习能力的效果.
","耿凤基","0018112","教育学院","gengf@zju.
edu.
cn",,"学习困难的心理-神经机制及其干预","该科研实践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编程教育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干预效果.
因此,涉及的主要工作包括:配合团队筛选和测试学习困难儿童;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编程干预;干预后,测试儿童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最后,进行统计分析,阐明编程教育干预是否可以提升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1)建立学习困难儿童的筛选机制;(2)弄清编程干预是否是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干预的有效手段;(3)初步建立适合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干预的编程课程方案.
","论文","团队可以有3人,至少有一名成员具有编程学习经验,团队成员都对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研究领域有兴趣.
尤其欢迎来自不同院系相关专业的同学组队申请.
","1年(学校规定)","否",,,,,"387","一种可穿戴多维度步态检测技术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彭玉鑫",,"浙江大学","2020","人体的步态研究是当今姿态识别、动作技术研究、损伤分析、康复医疗、骨科以及足疾诊断等领域的支撑技术和理论基础.
足部作为人体唯一同地面接触的器官,其受力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近端髋、膝、踝的运动,表征了人体姿势变化的过程,是人体步态中变化最明显的参数.
目前的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只能在单点、单维度、或静态情况下进行测量足底受力数据,因此丧失了信息的精准性、全面性、动态性.
可穿戴、多维度、阵列式、扁平化的可穿戴足底阵列式三维测力系统的开发,可弥补传统测量方式的缺陷和空白,实现足底受力的精细性、多维度、动态性的全息实时智能检测,为足底受力以及步态分析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方法.
","彭玉鑫","0016048","教育学院","yxpeng@zju.
edu.
cn",,"一种可穿戴多维度步态检测技术研究","本项目主要分为两部分研究内容:其一,"可穿戴足底阵列式三维测力系统研发".
该部分通过足-鞋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可穿戴足底三维测力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单元标定与性能检测,来实现新型的可穿戴足底阵列式三维测力系统的研发;其二,"基于机器学习的人体步态自动识别".
采用第一部分的足底测力系统,该部分将通过人体步态数据采集、建立足底压力全息数据集、训练步态检测与识别模型等步骤,来实现人体步态的自动识别.
","(1)研发出一种可穿戴足底阵列式三维测力系统,可对人体行走时的垂直、前后及左右三维受力分布状况进行检测;(2)基于以上自研发可穿戴足底阵列式三维测力系统,采用机器学习,针对人体的不同的运动步态进行检测与识别.
","论文","1-3人,专业不限","1年(学校规定)","否",,,,,"388","基于机器视觉的人体运动智能分析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温煦",,"浙江大学","2020","本研究拟将机器视觉技术与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相结合,开展针对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发展人体运动姿态捕捉和分析技术研究和运动效果分析方法研究,建立基于机器视觉的人体运动智能分析方法.
","温煦","0010027","教育学院","wenxu@zju.
edu.
cn",,"基于机器视觉的人体运动智能分析研究","1)基于机器视觉的人体运动姿态估计技术研究.
利用深度学习中的神经网络的方法,训练出一个卷积神经网络以预测人体2D姿势;2)基于机器视觉的人体运动效果智能分析技术研究,以人体运动姿态数据为输入,运动能量消耗为输出,训练回归模型.
","(1)基于机器视觉构建1个能够评估某种人体运动技能的分析系统;(2)基于机器视觉构建一个能够自动分析和计算运动能量消耗的分析系统","软件/论文",,"1年(学校规定)","否",,,,,"389","从善念到善举:基于"助推(Nudge)"机制的个体捐赠实验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苗青",,"浙江大学","2020","该项目结合公共管理学科和心理学科优势,依据现有文献基础,力求紧扣个人慈善捐赠机制,从受助人、捐赠人捐赠动机、捐赠人捐赠行为等三方面切入剖析,以受助个体信息、社会比较信息、情感唤起信息等三维度为核心基础,通过显著型、社会型、启动型等全方位助推手段,深入揭示激励个人慈善捐赠的核心要素和影响机制.
","苗青","0006204","公共管理学院","mqok@163.
com",,"从善念到善举:基于"助推(Nudge)"机制的个体捐赠实验研究","首先,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识别受助个体信息、社会比较信息对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其次,选用田野实验的方法验证社会比较信息对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助推作用;再次,选用网络实验的方法探究情感唤起信息对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具体影响;最后,提出助推个体捐赠的联动机制.
","(1)根据同情理论,研究受助个体信息对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显著型助推"作用;(2)根据社会比较理论,研究社会比较信息对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社会型助推"作用;(3)根据道德认同理论,研究情感唤起信息对个人慈善捐赠行为的"启动型助推"作用.
","论文","3人,专业不限","1年(学校规定)","否",,,,,"390","疫情冲击对中国不同城市住房市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田传浩",,"浙江大学","2020","中国不同城市的疫情严重程度不一样,根据确诊人数、死亡人数将每个城市的疫情等级分为四等,以疫情最轻的对照组,其他的城市为实验组,通过获取这些城市疫情前后的房地产市场数据,构建DID模型进行估计,分析疫情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影响.
如果能够获得未来10年的数据,可以分析长期影响.
这是一个可以做成长期的题目.
","田传浩","0004147","公共管理学院","tch@zju.
edu.
cn",,"疫情冲击对中国不同城市住房市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疫情数据我已经获取,需要进行疫情严重程度的等级划分;需要采集房地产市场的城市数据,然后整理相关文献,提出待检验假说,第三需要通过模型构建进行估计.
","(1)城市疫情严重程度等级数据库;(2)城市疫情前后房地产市场数据库,包括价格、种类、规模等;(3)模型构建与估计结果","论文","其中1人为行管专业学生","1年(学校规定)","否",,,,,"391","智慧城市网约车流量预测和管理","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吴超",,"浙江大学","2020","交通是智慧城市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影响着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优步(Uber)、Lyft和滴滴快的(DiDi)等网约车公司提供的打车服务自2009年问世以来增长迅速.
滴滴在中国的400个城市每天提供超过2500万次的出行服务.
正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中一个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服务规模越来越大,网约车时空分配不均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往往就会伴随着由某个区域交通量突增而导致的交通拥堵.
所以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对网约车进行合理的时空分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提高对OD对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是越来越重要和急迫的一个课题.
本项目结合智慧城市管理和精确数据建模分析方法,以OD对流量预测为目标,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吴超","0017053","公共管理学院","chao.
wu@zju.
edu.
cn",,"智慧城市网约车流量预测和管理","把杭州整体区域进行细分,用网格化的方式,来统一描述交通量变化.
根据各区域的交通特点,通过机器学习无监督方法对区域进行划分,并判断划分区域是否合理.
若出现偏差,则对区域进行适当调整,使得它满足交通分布,为下一步实验准备;建立以深度学习模型LSTM为基础的模型,把一些能够影响交通的因素,作为一些区域特征,输入模型(残差网络)当中.
利用attention机制处理事件等特殊情况;并对比不同的模型(比如LSTM、MGCN等模型)效果.
","从交通情况入手,研究导致时空交通需求增多的原因.
研究OD的相关因果关系.
设计建模算法.
为了更好理解交通流量时序和异常事件的影响,采用基于LSTM的深度学习模型,并引入Attention(特别是self-attention)机制,利用项目组所拥有的杭州网约车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并验证模型的流量预测性能;依据杭州市实际交通情况,根据区域交通的功能性,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聚类等)把区域进行分块,最终交叉验证划分区域合理性;","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有计算机编程基础","1年(学校规定)","否",,,,,"392","中国膳食模式变迁对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和食物价格的影响","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汪笑溪",,"浙江大学","2020","本研究拟通过统计模型与动态局部均衡模型,刻画我国膳食模式变迁对居民健康、食物价格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构建一个系统评估的模型框架,从而全面测度膳食模式变迁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
","汪笑溪","001814","公共管理学院","xiaoxi_wang@zju.
edu.
cn","0571-88981492","中国膳食模式变迁对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和食物价格的影响","(1)现状分析和可持续健康膳食模式定义;(2)定量评估膳食模式变迁对居民健康的影响;(3)定量评估膳食模式变迁对食物价格和生态环境的影响","(1)分析1982年至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分析我国当前膳食结构模式依据官方指南和可持续健康饮食模式权威文献,定义适合中国人群的可持续健康膳食模式;(2)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梳理膳食不合理导致的健康问题及效应参数;(3)量化我国膳食模式变化在环境和经济方面的中期(2030)和长期(2050)的影响,着重刻画模拟由于膳食模式变化所带来的农产品生产的变化,从而明确反映其对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温室气体排放和食物价格的影响.
","论文","3人,要求有较强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有Stata/SAS/R经验的优先考虑","1年(学校规定)","否",,,,,"393","泡沫经济的概率统计分析","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庞天晓",,"浙江大学","2020","泡沫现象在经济和金融中很常见.
经济学家用不同的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刻画泡沫的产生、发展和破灭三个阶段,然后用经济学工具研究泡沫模型,但所得结论不够深刻.
在本项目中,我们将采用概率统计的工具研究泡沫模型.
","庞天晓","0007343","数学科学学院","txpang@zju.
edu.
cn",,"泡沫经济的概率统计分析","把泡沫模型看成统计学里的变点模型.
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并结合序贯估计或同时估计的思想进行变点分析,分解出泡沫的产生、发展和破灭这三个阶段,同时研究泡沫产生和破灭时的强度大小.
","(1)熟悉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的基本性质;(2)掌握变点分析的经典方法;(3)掌握若干渐近分析的概率统计工具,能进行变点统计量的渐近分析.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数学科学学院相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94","中国东部明清时期以来大气铅沉降的泥炭沉积记录及其考古学意义","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何毓新",,"浙江大学","2020","本项目将以浙江省大盘山泥炭沉积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铅的含量,重建中国东部明清时期以来大气铅沉降历史.
然后,基于铅的富集因子和铅同位素分析技术,区分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铅对该区域大气铅沉降的贡献,从而重建明清以年来中国东部人为活动铅排放历史.
最后,收集相关史料和考古信息,揭示人为活动铅排放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和中国明清以来东部地区社会工业化进程的相互关系.
该研究对现代工业布局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今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何毓新","0013277","地球科学学院","yxhe@zju.
edu.
cn",,"中国东部明清时期以来大气铅沉降的泥炭沉积记录及其考古学意义","(1)中国东部明清时期以来大气铅沉降的泥炭沉积记录:设计方案获取泥炭岩芯,建立年代学框架.
然后,对沉积序列进行高分辨率的铅含量分析,获得中国东部明清时期以来大气铅沉降的泥炭沉积记录,旨在回答中国东部明清时期以来,什么时间段大气铅沉降处于高值;(2)中国东部明清时期以来区域铅污染的来源解析:结合泥炭沉积序列中铅的富集因子和同位素的历史变化,区分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铅对大盘山泥炭沉积中大气铅沉降的贡献;(3)中国东部明清时期以来人为活动铅排放的史学意义探析:收集当地的史料和考古信息,尝试探讨中国东部近五百年来人为排放大气铅沉降演变历史和明清时期文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相互关系.
","完成项目预期研究目标,即揭示明清时期以来我国东部工业化进程演化的历史和大气铅沉降的历史,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工业化进程对铅沉降的制约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地球科学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95","从"智能机器人"到"社会机器人":机器人行为社会性的探索","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高在峰",,"浙江大学","2020","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目前,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服务机器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然而,以大数据驱动为特征的人工智能算法虽大幅提高了服务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但是这些机器人在和人的互动中依然还是主要依靠历史训练数据的映射,缺乏实时与人相互影响、共同协作的自主智能,即社会性.
本项目拟通过心理学与控制工程两个学科强强合作,探索机器人的社会性.
本项目以开发并赋予机器人社会性智能水平为终极目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拟采用心理学实验与建模等手段,聚焦拟人服务机器人行为的社会性识别和评估.
","高在峰","0011117","心理与行为科学系","zafengg@zju.
edu.
cn",,"从"智能机器人"到"社会机器人":机器人行为社会性的探索","课题将以拟人机器人作为研究平台来探索机器人和人互动过程中的行为社会性评估和矫正.
第一步,采用机器人运动控制科学中的"仿生学习方法"建立行为控制器来产生机器人基本行为库.
第二步,进行心理学实验,评估人-机器人交互行为的社会性,形成行为社会性评估模型.
第三步,评估结果输入到一个强化学习器中,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评估结果对机器人行为控制器进行修正,提高互动过程中机器人的行为社会性.
第四步,根据修正结果形成新的材料,重复第一步到第三步的内容,直至实验可以得到一个小范围场景下,机器人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感知互动信息,能够自主产生具有高社会性平均的行为.
","(1)建立机器人基本行为库;(2)形成拟人机器人社会性评估模型;(3)获得影响机器人社会性的核心影响因素,并基于形成新的高社会性的机器人算法","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控制系,1人为心理系","1年(学校规定)","否",,,,,"396","视频学习中的心智游移:行为测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王腾飞",,"浙江大学","2020","近年来,慕课(MOOC)、网易公开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在COVID-19爆发以来,在线视频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然而,大部分视频资源中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使得学习者在视频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因此,如何设计在线学习资源使学习者最大程度地将注意力聚焦于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腾飞","0016216","心理与行为科学系","tfwang@zju.
edu.
cn",,"视频学习中的心智游移:行为测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本项目拟:(1)系统探讨基于MOOC的视频学习过程中心智游移的发生率、时间进程等及其与学习绩效的关系;(2)从各个方面探讨影响心智游移的主要因素;(3)探索能有效降低心智游移发生率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项目研究,预期揭示在线视频学习中的心智游移发生率、眼动特点,及其与学习绩效的关系;澄清影响在线学习中心智游移的认知和动机因素;从降低认知负荷和提升动机两个角度,设计降低心智游移的策略.
","论文","3人,其中至少1人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熟练掌握了视频编辑技能和计算机编程.
用于本项目实验素材的准备和APP程序的开发.
","1年(学校规定)","否",,,,,"397","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浙中地区乡土建筑源流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王晖",,"浙江大学","2020","本课题以浙江中部金华地区的祠堂和民居等乡土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与研究方法引入建筑领域,通过实证性和跨学科的研究,为特征性的建筑形态建立较为统一的认知体系,揭示隐藏在地域乡土建筑空间中的深远文脉.
","王晖","0008247","建筑工程学院","wang_hui@zju.
edu.
cn",,"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浙中地区乡土建筑源流研究","(1)对浙中地区的宗祠、民居进行实地调研,把握其平面类型、地域分布、年代序列、空间特征与尺度关系等.
(2)通过文献阅读,重点对浙中祠堂的厅堂形态与古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3)针对具有典型古制特征的祠堂,将研究视野扩展到文化人类学层面.
在礼仪方面选择传统民俗如婚礼、丧礼、祭礼等进行考察,通过文献和场景调研探讨行为与空间的关系.
","(1)在多维度考察的基础上,对影响厅堂形态的文化/非文化因素、决定/非决定因素进行归纳总结;(2)结合文化人类学视点,从时间(历史传承关系)和空间(地缘关系和传播关系)两方面探索不同地域特征的历史渊源;(3)形成浙中地区乡土建筑特殊形态的解释体系,以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论文",,"1年(学校规定)","否",,,,,"398","基于历史大数据的文学群体可视分析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陈为",,"浙江大学","2020","该项目结合计算机专业与人文专业优势,最终希望能帮助人文专家解决群体传记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历史人物群体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索出新的研究视角,为他们今后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分析基础.
将数据、技术、文学、艺术结合,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陈为","00235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chenwei@cad.
zju.
edu.
cn",,"基于历史大数据的文学群体可视分析研究","为了帮助专家进行历史人物群体划分和分析,该项目首先需要完成一个面向专家的历史人物文学群体可视分析系统,它支持专家从不同维度对历史人物进行分析与群体划分,探索其中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性、制度性、文化性群体的特征,并且通过对划分过程的展现,让专家可以找出具有显著意义的变量,检测这些信息的相关性.
其次,以系统为基础完成论文,论文是对系统的理论补充和反思.
","(1)综合决策树和知识图谱的数据挖掘可视化方法;(2)一整套可视化组件,对群体特征和内部相关性进行了呈现;(3)提供一种面向群体分析的更高效的多维历史人物群体可视分析的流程.
","论文","2人,其中至少1人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399","利益还原、交易成本和保护地融资","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吴佳雨",,"浙江大学","2020","伴随世界范围地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重要生态栖息地的破碎化加剧了全球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及缔约国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地.
然而,保护地的设立、管理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保护地管理的资金匮乏在世界范围内都属难题.
尽管部分保护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来源,但现实情况却依旧不容乐观,很多保护地仍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传统的财政机制在巨大的保护地资金缺口前经常捉襟见肘,维护保护地资金稳定十分不易.
近些年,利益还原作为重要的政府融资手段,在西方国家逐步兴起,而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利益还原政策体系,更未用于保护地融资.
因此,本研究以利益还原理论为基础,辨析中国保护地融资法理基础,构建保护地融资的理论框架,比较不同利益还原工具在实施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对中国保护地体系的构建和融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吴佳雨","0018216","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wujiayula@zju.
edu.
cn",,"利益还原、交易成本和保护地融资","首先,归纳利益还原作为融资工具的国际经验;学习保护地利益还原的法理基础.
通过对比保护地空间管制与征收征用、产权限制之间的区别,探讨公共负担平等作为中国保护地空间管制利益还原法理基础的可能性.
通过对土地发展权概念的回溯和辨析,提出面向各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土地发展权概念边界;明晰空间管制导致保护地权利人公法发展权和私法所有权受损的补偿范围.
在中国保护地三层次利益还原的框架下,分别论证了每个层次利益还原的主体.
","(1)明晰保护地利益还原的法理基础;(2)建构保护地利益还原的理论框架;(3)探索保护地不同利益还原方式的交易成本.
","论文","3人","1年(学校规定)","否",,,,,"400","加速康复理念下的微创外科手术切口选择的心理学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梁霄",,"医学院","2020","当面对如何减轻手术造成的心理创伤这一命题时,外科医生往往采取被动的态度,实际上手术造成的心理创伤不容忽视.
虽然现有研究已在积极探索同时实现生理和心理微创的可行性,但未能深刻阐明微创外科手术切口选择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近期及远期的心理影响,也未能归纳和总结研究经验以得出普遍适用的规律.
本项目拟以腹腔镜手术为例,探究术前医患共同确定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前焦虑的缓解作用,手术质量的影响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近期及远期的心理微创意义;同时根据研究成果和已有实践经验,通过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建立基于术前医患共同确定手术切口等举措的"ERAS"理念的实践方案,以普遍适用的规律更好地指导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
","梁霄","3202120","医学院","srrshlx@zju.
edu.
cn",,"加速康复理念下的微创外科手术切口选择的心理学研究","首先,考察腹腔镜手术切口感知(如位置、大小等)对患者手术前后生活的影响,并探究产生影响的边界条件;其次,拟从增加患者在手术切口特征选择的主动性出发,通过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发针对腹腔镜手术切口选择的心理干预方案.
","本项目拟以腹腔镜手术为例,探究术前医患共同确定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前焦虑的缓解作用,手术质量的影响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近期及远期的心理微创意义;同时根据研究成果和已有实践经验,通过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建立基于术前医患共同确定手术切口等举措的"ERAS"理念的实践方案,以普遍适用的规律更好地指导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
","论文","2人以上,最好有医学院和心理系参与","1年(学校规定)","否",,,,,"401","基于现代妇产科学的汉唐孕产妇死亡研究","是","浙江大学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吴晓东",,"浙江大学","2020","本项目将以新出土各类文献中对女性丧亡信息的记载为基础,综合运用古代和现代妇产科学理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点分析汉唐时期孕产妇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以期能够对影响当时女性生命历程的重要原因有更加清楚地认识,也为祖国妇产科学发展史的研究尽一份力量.
","吴晓东","5514025","医学院","wuxiaodong@zju.
edu.
cn",,"基于现代妇产科学的汉唐孕产妇死亡研究","本项目拟在全面勾稽新出女性丧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妇产科学知识研究孕产妇的死亡情况,力争能够对汉唐时期孕产妇的死亡率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统计,对她们的死亡原因有一个较为科学的判断.
并将其与同时期的西方数据和前后朝代的数据作横、纵两方面的比较,分析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祖国医学的发展对孕产妇死亡情况的影响,为祖国医学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提供一份可靠的数据.
","1)运用现代妇产科学知识,对汉唐孕产妇的死亡原因做出基本判断,并加以归类;2)总结整个汉唐时期孕产妇的死亡情况和死亡原因","论文","1-2人,古代史、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中医学、妇产科学相关专业,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1年(学校规定)","否",,,,,"402","促神经再生和抗衰老中药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的合作研究","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戚建华","2017YFE0117200","浙江大学","2019","利用抗衰老活性评价系统对具有抗衰老功能的天然产物进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核心药效物质的发现确认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完整的发现或确认一种中药的核心药效物质或者物质群,阐明各个物质的作用机制,尽可能阐明药效物质群的作用机制,为解决中药药效物质的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中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为抗老年性痴呆症的新产品开发奠定一定基础,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参考方案.
","戚建华","0008062","药学院","qijianhua@zju.
edu.
cn","0571-88208627","抗衰老天然产物的化学及生物学研究","根据古典名著"神农本草经"或者"本草纲目"或者报道,选择具有显著抗衰老功能的目标中药或者食品,对选定的天然产物样品在抗衰老生物活性评价系统的引导下对中药或者食品进行提取、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对活性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
","1)学习本研究团队已经建立完善的抗衰老生物活性鉴定系统的评价方法.
2)利用该系统评价目标中药或者食品的抗衰老生物活性.
3)在该活性系统的引导下尽可能通过分离纯化获得抗衰老活性化合物.
","实验报告或者论文","1-4人","1年(学校规定)","否",,,,,"403","湖羊肉用系选育与应用-湖羊肉用系纯种持续选育","否","浙江省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王争光","2016C02054-8","浙江大学","2016","胚胎工程技术是快速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方法.
但目前胚胎着床失败率高,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
前期研究已证实外泌体影响子宫容受态、妊娠识别和胚胎着床,因此,揭示外泌体调节胚胎着床的分子机制有望成为提高胚胎着床率的一个新突破点.
本项目在提取湖羊子宫液外泌体的基础上,鉴定外泌体特异miRNA和蛋白质,进行功能验证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子宫液外泌体的分泌调控及特异性miRNA、蛋白质的分选机制;揭示外泌体影响胚胎着床的分子机制,筛选出调控湖羊肉质的基因.
研究结果可为提高体外生产胚胎的着床率提供技术基础,对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动物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王争光","0007285","动物科学学院","wzhguang68@zju.
edu.
cn",,"外泌体miRNA调节胚胎着床的分子机制","提取外泌体后,进行粒径分析和特异蛋白鉴定.
采用RNA高通量测序法筛选在胚胎着床期外泌体内富集表达的特异miRNAs.
研究特异miRNA在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量及表达部位,分析其在早期妊娠阶段的表达谱.
预测和验证外泌体特异miRNA的靶基因,进行靶基因功能注释和调控通路分析.
研究外泌体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上皮-间质转化等过程的影响.
最终揭示外泌体miRNA对妊娠识别和胚胎着床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1)成功提取子宫外泌体,解析外泌体的大小、形态、结构等,完成外泌体标志蛋白TSG101和HSP70的鉴定;(2)高通量测序分析子宫外泌体差异表达的miRNA,完成RT-qPCR验证和靶基因预测,以及靶基因功能注释和调控通路分析(3)揭示外泌体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上皮-间质转化等过程的影响.
初步揭示外泌体miRNA对妊娠识别和胚胎着床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论文","3人,其中至少2人为动科学院有关专业","1年(学校规定)","否",,,,,"404","基于说听不对称模型的汉语代词篇章用法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乐明","19BYY013","浙江大学","2019","确定代词的指称对象是言语交际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课题计划针对汉语语篇中常用的代词,依据说听不对称模型和贝叶斯定理,采用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三种范式相互结合、交互验证的综合方法解析说者/作者偏好的编码模式和听者/读者偏好的解码模式,尝试为汉语代词的动态消解构建模型.
","乐明","0094332","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yueming@zju.
edu.
cn","18257192667","汉英回指指示词对比研究","汉语只有两个用于回指的指示词,这和那;而英语可用于回指的指示词实际有三个:this/that/it.
尚未见对两种语言这五个指示词的系统研究.
本项目将建立英汉和英汉翻译语料库,在语义对等的条件下对于两种语言的回指词用法,以及更为一般的篇章连贯作用.
为此需要首先制定标注手册和标注规范,培训学生按流程标注相关语料,提取分析结果.
接着对照汉语单语、英语单语的语料库,进行对比研究.
最后撰写论文,争取发表.
","1.
收集高质量的语料,形成符合研究目的的英汉和英汉翻译语料库2.
阅读文献,讨论、修改并制定标注手册和标注规范3.
培训学生,按流程和规范标注相关语料,进行一致性检查4.
提取分析结果5.
对照汉语单语、英语单语的语料库数据,发表相关论文","论文","2人,为英语专业或翻译专业学生","1年(学校规定)","否",,,,,"405","基于说听不对称模型的汉语代词篇章用法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乐明","19BYY014","浙江大学","2020","确定代词的指称对象是言语交际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课题计划针对汉语语篇中常用的代词,依据说听不对称模型和贝叶斯定理,采用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三种范式相互结合、交互验证的综合方法解析说者/作者偏好的编码模式和听者/读者偏好的解码模式,尝试为汉语代词的动态消解构建模型.
","乐明","0094333","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yueming@zju.
edu.
cn","18257192668","汉语普通话指示用法问卷调查","马普所心理语言学系(MaxPlanckInstituteforPsycholinguistics)有一份近远指示词调查的指导性手册(Wilkins1999),内含很多图片,设计合理周到,已用于多种语言的指示调查,产生了重要的类型学影响.
尚未见按照此手册进行的系统的汉语普通话指示词调查研究,影响了类型学-认知科学视野下汉语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本研究计划首先讨论原调查手册对汉语研究的适用性,然后做出相应的修改并翻译成汉语.
接着培训学生按照统计学的抽样原则,结合社会语言学的相关传统,按流程进行田野调查,记录较大数量(200份或以上)的调查结果.
再进行结果的输入、整理和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如果进展顺利,时间充裕,将进一步在阅读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形成论文草稿.
","1.
阅读文献,翻译、讨论和修改原调查手册,使之贴近汉语调查的目的2.
培训学生,按照统计学的抽样原则,结合社会语言学的相关传统,按流程进行田野调查,记录较大数量(200份或以上)的调查结果3.
进行结果的输入、整理和统计分析,形成调研报告4.
如果进展顺利,时间充裕,将进一步在阅读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形成论文草稿","调研报告","1-3人,对语言学有兴趣,有基本知识","1年(学校规定)","否",,,,,

提速啦(24元/月)河南BGP云服务器活动 买一年送一年4核 4G 5M

提速啦的来历提速啦是 网站 本着“良心 便宜 稳定”的初衷 为小白用户避免被坑 由赣州王成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赣州提速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 投资1000万人民币 在美国Cera 香港CTG 香港Cera 国内 杭州 宿迁 浙江 赣州 南昌 大连 辽宁 扬州 等地区建立数据中心 正规持有IDC ISP CDN 云牌照 公司。公司购买产品支持3天内退款 超过3天步退款政策。提速啦的市场定位提速啦主...

RAKsmart:美国洛杉矶独服,E3处理器/16G/1TB,$76.77/月;美国/香港/日本/韩国站群服务器,自带5+253个IPv4

RAKsmart怎么样?RAKsmart机房即日起开始针对洛杉矶机房的独立服务器进行特别促销活动:低至$76.77/月,最低100Mbps带宽,最高10Gbps带宽,优化线路,不限制流量,具体包括有:常规服务器、站群服务器、10G大带宽服务器、整机机柜托管。活动截止6月30日结束。RAKsmart,美国华人老牌机房,专注于圣何塞服务器,有VPS、独立服务器等。支持PayPal、支付宝付款。点击直达...

月神科技-美国CERA 5折半价倒计时,上新华中100G高防云59起!

官方网站:点击访问月神科技官网优惠码:美国优惠方案:CPU:E5-2696V2,机房:国人热衷的优质 CeraNetworks机房,优惠码:3wuZD43F 【过期时间:5.31,季付年付均可用】活动方案:1、美国机房:洛杉矶CN2-GIA,100%高性能核心:2核CPU内存:2GB硬盘:50GB流量:Unmilited端口:10Mbps架构:KVM折后价:15元/月、150元/年传送:购买链接洛...

河南网通测速为你推荐
支持ipad支持ipadboxiphoneeaccelerator使用apmsevr中eAccelerator显示NO是什么问题netbios端口26917 8000 4001 netbios-ns 端口 是干什么的photoshop技术photoshop技术对哪些工作有用?ipadwifiipad的wifi打不开怎么办?用itunes备份如何使用itunes完整备份iPhone资料micromediawww.macromedia.com 是什么网站css选择器请给出三种Css选择器并举例说明
宿迁服务器租用 国外idc 海外服务器 免费ftp空间 ixwebhosting 2017年黑色星期五 免费个人空间 太原网通测速平台 无限流量 空间服务器 supercache 稳定空间 域名和主机 国内空间 深圳主机托管 fatcow winserver2008 alexa世界排名 web服务器 hosts文件修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