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网站制作教程

网站制作教程  时间:2021-05-04  阅读:()

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电路基础—邓计算机编程基础—谭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曹模拟电子技术—曹计算机组成原理—谭Linux操作系统—罗电路分析—邓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邓嵌入式系统概述—罗内核程序设计基础—谭嵌入式系统I/O接口与编程—罗内核驱动程序开发I—谭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谭内核驱动程序开发II—谭网站建设初步--何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何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I--何数据通信与网络--何J2ME应用程序设计--何现代通信技术--何移动通信技术--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谭嵌入式系统原理—罗Linux操作系统基础—谭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谭Linux嵌入式系统I—罗Linux嵌入式系统II—罗嵌入式GUI程序设计—罗嵌入式系统案例分析与设计—罗信号与系统—邓电子工艺—邓自动控制原理—邓电子设计自动化—邓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邓过程控制—邓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邓课程名称:电路基础课程代码:LL1004计划学时:28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课程负责人:李芳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电路基础课程是电子、自动化、通信和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
通过讲授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熟悉实验环境,熟悉实验设备,了解电子类课程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并为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提供必要的电路知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熟悉实验环境,熟悉实验设备,了解电子类课程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并为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提供必要的电路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1章绪论教学内容:1.
1电路理论发展简史1.
2电路、信号与系统1.
3电路分析课程的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电路理论发展简史.
理解电路、信号与系统,明确课程任务.
第2章电路概念教学内容:2.
1电路及其物理量2.
2基尔霍夫定律2.
3电阻元件2.
4电源元件2.
5储能元件2.
6等效变换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压、电流、电位、功率的计算方法.
能够熟练地利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难点:电容器构成的积分和微分电路分析.
第3章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内容:3.
1电路的拓扑图3.
2支路电流法3.
3网孔分析法3.
4节点分析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电路的支路、回路、网孔等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节点电析法.
难点:节点分析法第4章电路定理与应用教学内容:4.
1叠加定理4.
2替代定理4.
3等效电源定理4.
3.
1戴维宁定理4.
3.
2诺顿定理4.
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难点是戴维宁定理中的电阻和电源的计算.
第5章正弦交流电路教学内容:5.
7变压器电路5.
8三相电路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三相电源的重要特性;掌握三相电路的连接与计算;难点是三相电源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重点是理论的教学,但在有限的课时下还是安排了如下几个实践教学环节:1、认识基本元件,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为后续教学做准备;2、学习proteus专业EDA设计软件,并安排一次实践操作课,重点在于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电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严密、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如下几点考虑:1、一般的概念和电路主要由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讲解.
并在课后提供个别辅导.
2、较难讲解的概念和电路主要通过动画文件或仿真软件进行辅助讲解.
3、重点的概念和电路教师通过相关动画或仿真软件进行演示,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提出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习;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
4、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相结合.
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考核标准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作业实验独立完成作业、实验操作,且作业认真、实验数据准确.
1010%课中检查课堂表现检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而不是等到考试时靠"突击".
1010%期末考试检查学生有没有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1章导论2第2章基本概念42第3章电路的分析方法64第4章电路定理与应用42第5章正弦交流电路20总复习2总计208注:综合成绩不及格(0-59)者必须重修本门课程.
八、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燕庆明主编,《电路分析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2、参考教材:[美]CharlesK.
Alexander等著,电路基础(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9课程名称:计算机编程基础课程代码:LL1008计划学时:26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课程负责人:徐礼国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计算机编程基础"是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专业的入门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的组成,建立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编程思想,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编程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编程技能.
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计算机编程领域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打良好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概述教学内容:1.
计算机发展简史2.
算法的作用3.
算法的科学4.
抽象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概念,理解算法的作用;能够熟练地运用抽象的方法,分析大型的计算机系统.
第二部分数据的表示和编码教学内容:1.
位和位存储2.
存储器3.
用位的模式表示信息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数字系统和数制的概念;掌握布尔运算的基本法则;了解英文字符、汉字、图像、音频等信号常用的编码方式,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第三部分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内容:1.
计算机体系结构2.
CPU基础知识3.
机器语言4.
程序执行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CPU的主要组成部件;存储程序的概念;理解指令和指令集的概念;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第四部分操作系统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历史2.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3.
进程的概念4.
进程管理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说明操作系统的功能作用;理解进程的概念;理解存储管理的内涵,文件管理的作用.
第五部分算法及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内容:1.
算法的概念2.
算法的表示、算法的发现3.
迭代结构和递归结构4.
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5.
程序设计语言历史回顾6.
传统的程序设计概念7.
过程单元8.
语言实现9.
C语言集成编译环境10.
程序设计实例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算法的含义,它是一个可终止过程的一组有序的、无歧义的、可执行的步骤的集合;熟练掌握迭代结构和递归结构;了解程序语言的发展过程,掌握程序设计的概念;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知识,掌握程序编译生成的过程和原理;掌握一种C语言集成编译环境的使用.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
熟悉C语言编程环境及编程过程2.
格式化输入输出练习3.
练习使用选择语句和循环语句4.
练习使用循环5.
函数的使用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计算机编程基础》是逻辑性很强,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如下几点考虑:1、较难讲解的概念主要通过动画文件或软件进行辅助讲解.
教师通过相关动画或软件进行演示,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提出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习;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大课中对理论进行重点讲解,小课进行针对性的实验.
让学生动手编程实践大课所学习的理论.
3、对于一般的概念,主要由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讲解.
并在课后提供个别辅导.
六、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相结合,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详细如下: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作业独立完成作业、且作业认真.
88%实验及课程设计实验操作认真,实验数据准确、课程设计有新意1212%期末考试检查学生有没有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课程部分课程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第一部分概述2第二部分数据的表示和编码4第三部分计算机体系结构2第四部分操作系统2第五部分算法及程序设计语言106小计206合计26注:综合成绩不及格(0-59)者必须重修本门课程.
八、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Brookshear[美]著,刘艺等译,《计算机科学概论》(第11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102、参考教材:(1)Patel,S.
J著,蒋兴昌等译《计算机系统概论》(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2)郑莉董渊编著,《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课程名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代码:LA1006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课程负责人:曹淑宽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又称是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获得适应信息时代的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建立逻辑分析的基本概念,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和专业应用打好基础.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数字逻辑概论教学内容:1.
数字电路与数字信号2.
数制3.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4.
二进制代码5.
二值逻辑变量与基本逻辑运算6.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7.
逻辑代数的基本规则8.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9.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二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等不同数制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规律.
能够熟练地利用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和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
第二部分逻辑门教学内容:1.
反相器2.
与门3.
非门4.
与非门6.
或非门7.
异或门8.
同或门9.
MOS门电路10.
TTL门电路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基本逻辑门(与、或、与非、或非、异或门);掌握逻辑门的外特性.
了解MOS门电路和TTL门电路第三部分组合逻辑电路教学内容:1.
概述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3.
若干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4.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重点掌握中规模组合电路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并熟练运用典型的中规模集成组合电路来设计组合电路,特别是数据选择器、译码器;了解组合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及消除方法.
第四部分锁存器、触发器和定时器教学内容:1.
概述2.
锁存器、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3.
锁存器、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4.
单稳态触发器5.
555定时器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触发器的动作特征.
555定时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集成电路,要求在熟悉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由它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五部分时序逻辑电路教学内容:1.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2.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3.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4.
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5.
若干典型的时序逻辑集成电路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时序逻辑电路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熟练掌握时序逻辑电路逻辑功能的分析方法;熟练掌握时序逻辑电路逻辑功能的设计方法;第六部分存储器和数模/模数转换器教学内容:1.
概述2.
只读存储器(ROM)3.
随机存储器(RAM)4.
存储器容量的扩展5.
A/D6.
D/A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ROM、RAM的分类及使用方法;掌握存储器容量扩展的几种形式.
A/D和D/A的概念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
TTL门电路功能测试2.
用集成逻辑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3.
译码器与显示电路的设计4.
触发器的研究5.
简单时序电路的设计研究6.
计数器的设计及应用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一门理论严密、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如下几点考虑:1、较难讲解的概念和电路主要通过动画文件或仿真软件进行辅助讲解.
2、重点的概念和电路教师通过相关动画或仿真软件进行演示,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提出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习;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
3、一般的概念和电路主要由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讲解.
并在课后提供个别辅导.
4、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相结合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详细如下: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作业与课堂提问独立完成作业、且作业认真.
积极回答问题,答案准确88%实验及课程设计实验操作认真,实验数据准确、课程设计有新意1212%期末考试检查学生有没有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课程部分课程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第一部分数字逻辑概论12第二部分逻辑门82第三部分组合逻辑电路146第四部分锁存器、触发器和定时器62第五部分时序逻辑电路124第六部分存储器和数模/模数转换器2小计5414合计68注:综合成绩不及格(0-59)者必须重修本门课程.
八、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美]ThomasL.
Floyd著,余璆等译,《数字电子技术》(第九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52、参考教材:(1)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2)杨志宗主编,《数字电子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3)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代码:LL2003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课程负责人:曹淑宽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
通过讲授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以及具备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计算机组成、单片机原理等提供必要的硬件知识体系.
该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同时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无不与电子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本课程也是自身素质提高所必须的.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以及具备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硬件知识体系.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1章绪论教学内容:1.
1引言1.
2电子技术的应用1.
3电子系统1.
4本课程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模拟、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
第2章半导体器件基础教学内容:2.
1半导体基础与pn结2.
2半导体二极管2.
3特殊二极管2.
4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示例2.
5双极型晶体管2.
6场效应晶体管2.
7fet的主要参数及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光电、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掌握PN结的基本原理,二极管的物理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等,以及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与应用.
理解BJT的结构和伏安特性;重点掌握BJT的工作原理.
了解场效应管的分类,理解结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及特点;重点是FET与BJT的区别.
难点:二极管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BJT的工作原理.
第3章晶体管放大电路基础教学内容:3.
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3.
2放大电路及其基本分析方法3.
3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3.
4共集电极和共基极放大电路3.
5多级放大电路3.
6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3.
7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直流偏置、基本分析方法和各种参数计算,总结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
了解FET放大电路三种组态形式(共源极、共漏极和共栅极)的电路结构.
难点: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各种参数计算.
第4章功率放大电路教学内容:4.
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4.
2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4.
3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4.
4集成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理解甲类、乙类和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点.
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难点: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第5章集成运算放大器教学内容:5.
1集成电路的特点5.
2电流源电路5.
3差分放大电路5.
4集成运放的组成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5.
5模拟信号的运算电路5.
6有源滤波器5.
7电压比较器5.
8集成运放的使用5.
9集成运放的应用示例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集成的BJT和FET的各种电流源.
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重要指标的计算.
了解集成运放内部主要结构和电路模型,了解两种集成运放的实际电路.
掌握理想运放模型及线性运用时的重要特性;掌握闭环运放的两种基本电路(同相、反相放大电路);重点是如何运用同相、反相放大电路、跟随器和叠加定理来分析运放构成的电路系统.

掌握有源滤波器的分类.
掌握你给我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与分析计算.
难点是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第6章负反馈放大电路教学内容:6.
1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6.
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框图6.
3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6.
4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6.
5负反馈的稳定性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性能影响.
重点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和分析方法.
难点是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第7章波形产生电路教学内容:7.
1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7.
2RC正弦波振荡电路7.
3LC正弦波振荡电路7.
4石英晶体振荡器7.
5非正弦波发生器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概念:反馈振荡的电路组成、一个振荡电路要正常工作需满足的3个条件.
重点掌握RC和LC正弦波振荡电路.
了解方波、三角波等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
第8章直流稳压电源教学内容:8.
1概述8.
2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8.
3滤波电路8.
4稳压电路8.
5集成稳压器8.
6开关式稳压电源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集成稳压电路的构成,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三端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元件识别测量实验2.
单管放大器实验3.
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4.
功率放大电路实验5.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实验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严密、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如下几点考虑:1、一般的概念和电路主要由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讲解.
并在课后提供个别辅导.
2、较难讲解的概念和电路主要通过动画文件或仿真软件进行辅助讲解.
3、重点的概念和电路教师通过相关动画或仿真软件进行演示,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提出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习;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
4、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相结合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详细如下: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作业独立完成作业,且作业认真88%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且实验数据准确.
1212%期末考试检查学生有没有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1章绪论2第2章半导体器件基础82第3章晶体管放大电路基础104第4章功率放大电路42第5章集成运算放大器102第6章负反馈放大器6第7章波形产生电路6第8章直流稳压电源62总复习4总计5612注:综合成绩不及格(0-59)者必须重修本门课程.
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廖惜春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12、参考书:(1)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2)RobertL.
Boylestad著,李立华等译,《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代码:LM1001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课程负责人:邓革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行业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理工科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对各行业专业知识提升的重要课程,是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一门课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掌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不仅包含总线、存储器和输入输入输出系统的知识,还包括COU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以及控制单元的功能和设计思想,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形象的学习计算机工作的特点,通过软件和硬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将枯燥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1章:概论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简介;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展望;第2章: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主要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第3章:计算机中数值运算主要内容:数的表示和运算;算术逻辑单元;第4章:处理器主要内容:机器指令;操作数类型和操作类型;寻址方式;指令格式举例;RISC技术;CPU的功能、结构;指令周期;指令流水;第5章:总线主要内容: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的分类;总线的特性及性能指标;总线的结构;总线的控制;第6章:存储器主要内容:存储器的分类和层次结构;主存储器简介,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高速缓冲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第7章:汇编语言主要内容:x86汇编语言指令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8章:输入输出系统主要内容: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和组成,I/O设备与主机的联系方式和信息传送控制方式;I/O设备,I/O接口;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方式;第9章:计算机外设主要内容:键盘;鼠标;课程重点: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特点,主要包括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CPU以及控制单元,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研究.
课程难点:掌握计算机硬件工作流程和软件工作的配合.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都在实验室进行,主要进行一些计算机内部结构的搭建,以及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编程,进行一些接近实际的硬件电路设计,还要在网上资料搜索,自发的组织爱好小组进行产品实际功能的应用和开发.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因为这门课程是讲述原理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简单的"讲和听"模式把内容"灌输"给学生,本课程则采用"实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亲身去做实验,调试程序来达到掌握的效果.
除此以外,以课堂发言、个人表达为主的考核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达到"无形"指导学生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作用.
理论性得部分在课堂上以PPT的格式演示,并在课后放到网上供学生浏览.
另外最重要是实验课和课外浏览参考书籍,要求学生自发的去接触一些实际的应用.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以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主要考虑.
能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积极思考和提问的学生应该给予优异的成绩.
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010%作业作业书写认真,答案基本正确,得10分;表现优秀者可适当加分.
10010%实验准时到实验室做实验,且认真完成每次实验者得8分;创新或提出新颖的想法,占2分.
10010%期末考试课堂讲授过的"专业"知识点要牢记,并可以举一反三.
10070%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1章概论20第2章计算机的体系结构20第3章计算机中数值运算22第4章处理器108第5章总线系统22第6章存储器64第7章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8第8章输入输出系统64第9章计算机外设20复习22总计3830八.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李东著,计算机组成技术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九.
本课程其他说明本课程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加强对微型计算机接口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接口与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技术,掌握各种接口的原理与实现技术,掌握计算机与外部设备间的通信技术.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代码:LA2004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课程负责人:夏国清一.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同学们能较顺利地进入单片机的领域,并能掌握单片机及几种常用芯片的特点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硬件方面,对于单片机的组织结构及工作原理,对于存储器、接口技术、中断系统等都有清晰的概念;在软件方面能够熟悉MCS—51指令系统和C51编程语言,并且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系统编程的能力.

二.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相应的实验,使学生建立起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整体概念,能对常用系统硬件的原理进行分析并能根据控制要求设计基本应用系统的接口电路;能分析和理解相关c51语言程序及编写相应简单的c51语言应用程序.

三.
课程的主要内容,深度、广度、重点、难点1.
单片机基础知识2单片机的基本结构.
3.
单片机指令系统和c51语言程序设计4.
单片机I/O端口4.
中断系统5.
定时器6.
单片机串行口8.
接口技术(键盘、显示器、数模转换、I2C总线)9.
单片机系统应用设计本课程是电子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掌握的部分有:单片机基础知识、MCS-51单片机结构原理和时序、存储器及存储器扩展、MCS-51指令系统及C51语言和中断与定时、MCS-51系统的串行口、单片机接口技术及应用(键盘、显示器、IIC总线技术).

理解的部分有:单片机与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器的接口.
了解的部分有: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及开发方法.
四.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虑实践形式:实验共11次,36学时(课外上机不计入学时)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十一次内容分别为:学单片机预备知识、如何点亮一个发光管流水灯设计、蜂鸣器发声、继电器控制数码管显示的原理、数码管的静态显示数码管的动态显示原理及应用实现独立键盘、矩阵键盘的检测原理及实现AD、DA的工作原理及实现、运放电路串口通讯原理及操作流程1602液晶、12864液晶显示原理及实现IIC总线AT24C02芯片工作原理利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设计一个时钟用DS1307时钟芯片设计一个高精度时钟基本要求:实验后要按时交实验报告.
本课程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形式: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智能电子产品.
作业要求:按时分组独立完成,程序完整简洁,实物简约美观,操作人性化.
五.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本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有: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仿真演示(proteus仿真软件)、实物样品介绍以及分组课程设计等.
六.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算,主要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2小时).
本课程的总成绩计算: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见下表所示: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1010%实验跟上老师步骤,最终能能独立完成所有规定项目.
1010%课程设计设计有新意,所编程序简单、有效.
1010%期末考试填空、选择、判断准确;分析清楚,答案无误;综合应用能力全面.
10070%七.
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备注第1章单片机基础知识6第2章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10第3章MCS-51指令系统12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第5章中断系统4第6章定时器及应用4第7章MCS-51单片机串行接口10第8章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6第9章接口技术10总计68八.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李全利主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参考书:(1)张齐等编著,《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开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2)求是科技编著,《8051系列单片机C程序设计完全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3)周立功等编著,《单片机实验与实践》九、本课程其他说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状况根据实际教学条件进行调整.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概述课程代码:NN2008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罗家兵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应用技术方向)的一门必修课,是承接前面学习的计算机导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程序设计,连接后面将要学习的嵌入式编程等后续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应用技术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建立嵌入式开发的初步概念,对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能借助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简单的嵌入式语言的编程和程序分析;较为优秀的同学能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辅导结合书上给出的Bootloder源程序对较为复杂的嵌入式源程序进行分析甚至编写.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概述包括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组成、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等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
第二部分ARM概述主要讲述ARM处理器的发展历史、功能特点以及当前ARM处理器的应用现状.
第三部分ARM编程环境包括ARM编程结构和介绍特征、软件版本的发展、Thumb技术、ARM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寄存器组、异常中断、流水线技术、存储器接口和芯片技术等ARM嵌入式处理器核和处理器的特点.

第四部分keil开发环境的使用介绍ARM处理器芯片上ADS开发环境的使用,包括:如何建立工程、设置工程、建立源文件、将文件添加到工程以及如何编译调试.
第五部分ARM指令系统包括ARM的寻址方式、运算指令、控制转移指令.
第六部分ARM程序设计主要介绍ARM程序汇编伪指令、构成,ARM处理器上的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和汇编语言相互调用的方法.
第七部分S3C2410体系结构及bootloader主要介绍s3c2410体系结构及启动代码分析.
第八部分s3c2410接口程序设计主要讲书s3c2410中断控制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本课程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达到的结果,并结合前3学年专科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本课程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
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作用,使学习和教授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的上将针对学生的情况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要达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即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编程模型和指令系统两方面的内容.
对于有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同学逐步开始他们编程能力和编程兴趣的培养.

四.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基础知识,小课主要结合大课中讲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五.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虑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开发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六.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最高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
1010%作业共2次大作业,3次小作业,大作业每次5分1010%实验测试2次实验测试,每次2分1010%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七.
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概述22第二部分ARM概述22第三部分ARM编程环境48第四部分Keil开发环境的使用22第五部分ARM指令系统88第六部分ARM程序设计1010第七部分S3C2410体系结构及bootloader44第八部分S3C2410接口程序设计44总计3434八.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教材:刘洪涛.
ARM嵌入式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
人民邮电出版社参考书:杜春雷.
ARM体系结构与编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
课程名称:Linux操作系统课程代码:LE3003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谭石坚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系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嵌入式系列课程一门很重要的先修课程.
该课程可以为后续课程提供操作系统原理、linux驱动架构、linux应用程序编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本课程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有着全局性的作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电子系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Linux操作系统》是电子系本科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Linux内核四大模块(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运行的机制、基本能看懂linux内核源代码、掌握linux驱动程序的架构并能编写简单的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和块设备驱动程序.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发展、开远程操作系统linux/unix的发展及linux内核源代码结构.
重点是掌握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和linux源代码结构.
第二章:进程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进程的引入.
进程的描述,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进程的同步于互斥,进程之间的通信,线程的引入.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主要内容包括:作业的概念,作业管理,作业的调度,进程之间的调度,linux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以及死锁问题的产生和避免.
第四章:内存管理主要内容包括:linux内存管理概述、进程用户空间管理、请页机制、物理内存的管理等.
重点是进程用户空间管理、物理内存管理.
第五章:文件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文件管理的概述,Linux文件系统的特点结构,Ext2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
重点是Ext2文件系统和虚拟文件系统结构.
第六章:设备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管理概述,中断技术,缓冲与缓存技术,DMA技术,I/O控制方式,设备分配策略,设备驱动程序,Linux设备管理.
重点是设备管理的相关技术与设备驱动程序、Linux设备管理,难点是设备驱动程序.

第七章:linux网络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概述,linux的网络的配置,linux的网络服务的介绍,linux的网络安全以及常用的网络命令,重点是网络的配置.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在18学时的小课上.
每次小课都是根据前两周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安排的实践操作;每次试验都会让学生做一些破坏性的操作步骤来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由于该课程主要偏重于linux内核运行机制的讲解,表面上容易让人感觉讲授内容与上层应用关系不大进而失去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尽量多用图片、表格、动画来向学生展示每一个知识点,力求把内核的每一个模块和上层应用程序的运行联系起来,多给学生布置实践性较强的作业,并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对于实践性强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上小课时再上机操作一次;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要求、标准分别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最高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
1010%大课课堂表现根据上大课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性,上大课时遵守纪律的情况55%试验共4次实验报告,每次试验2分88%作业共5次作业77%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课程的学时分配课程部分课程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操作系统概述22第二部分Linux操作基础2第三部分进程管理64第四部分处理机调度与死锁66第五部分存储管理46第六部分文件管理42第七部分设备管理64第八部分操作系统接口42第九部分复习与答疑22总计3632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教材:任爱华编著,《操作系统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概述课程代码:NN2008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罗家兵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应用技术方向)的一门必修课,是承接前面学习的计算机导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程序设计,连接后面将要学习的嵌入式编程等后续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应用技术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建立嵌入式开发的初步概念,对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能借助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简单的嵌入式语言的编程和程序分析;较为优秀的同学能够根据老师的指导和辅导结合书上给出的Bootloder源程序对较为复杂的嵌入式源程序进行分析甚至编写.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概述包括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组成、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等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
第二部分ARM概述主要讲述ARM处理器的发展历史、功能特点以及当前ARM处理器的应用现状.
第三部分ARM编程环境包括ARM编程结构和介绍特征、软件版本的发展、Thumb技术、ARM处理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模式、寄存器组、异常中断、流水线技术、存储器接口和芯片技术等ARM嵌入式处理器核和处理器的特点.

第四部分keil开发环境的使用介绍ARM处理器芯片上ADS开发环境的使用,包括:如何建立工程、设置工程、建立源文件、将文件添加到工程以及如何编译调试.
第五部分ARM指令系统包括ARM的寻址方式、运算指令、控制转移指令.
第六部分ARM程序设计主要介绍ARM程序汇编伪指令、构成,ARM处理器上的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和汇编语言相互调用的方法.
第七部分S3C2410体系结构及bootloader主要介绍s3c2410体系结构及启动代码分析.
第八部分s3c2410接口程序设计主要讲书s3c2410中断控制机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本课程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达到的结果,并结合前3学年专科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本课程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
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作用,使学习和教授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的上将针对学生的情况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要达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即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编程模型和指令系统两方面的内容.
对于有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同学逐步开始他们编程能力和编程兴趣的培养.

四.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基础知识,小课主要结合大课中讲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五.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虑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开发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六.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最高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
1010%作业共2次大作业,3次小作业,大作业每次5分1010%实验测试2次实验测试,每次2分1010%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七.
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概述22第二部分ARM概述22第三部分ARM编程环境48第四部分Keil开发环境的使用22第五部分ARM指令系统88第六部分ARM程序设计1010第七部分S3C2410体系结构及bootloader44第八部分S3C2410接口程序设计44总计3434八.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教材:刘洪涛.
ARM嵌入式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
人民邮电出版社参考书:杜春雷.
ARM体系结构与编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
课程名称:内核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代码:LD2001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谭石坚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软件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和核心课程.
《内核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是对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原理》等课程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可以为后续《内核驱动程序开发》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linux内核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linux内核同步的方法、linux内核中断处理框架.
能够让学生基于ARM板编写linux的驱动程序.
由于本课程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须具备比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先修课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资源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该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做好教学规定的试验内容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试验来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主要内容:简述linux内核的历史,开发模式,内核在linux操作系统中的地位.
下载和编译内核的方法、步骤等重点:下载和编译内核的方法、步骤等难点:掌握下载和编译内核的方法第二部分:进程管理主要内容:讲述linux内核管理进程的方便,包括进程创建、消亡的API,内核使用task_strcut结构体管理进程,linux进程的状态等重点:linux进程的状态难点:linux进程的状态切换的过程第三部分:系统调用主要内容:介绍linux应用层调用内核系统调用的过程,添加系统调用的方法、步骤重点:linux应用层调用内核系统调用的过程难点:添加系统调用的方法、步骤第四部分:字符设备驱动程序主要内容:讲述linux内核模块设计的方法,模块的入口、出口函数怎么声明;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编写步骤,操作硬件的方法等重点: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编写步骤难点:操作硬件的方法第五部分:内核同步主要内容:讲述linux驱动程序设计中的同步方法,包括:原子变量、自旋锁、信号量、完成变量、大内核锁等方法重点:linux驱动程序设计中的同步方法难点:同步方法的使用第六部分:字符设备驱动程序主要内容:讲述linux内核处理中断的流程,注册中断处理程序的方法,中断处理的下半部怎么设计等重点:中断处理的框架难点:编写中断处理程序第七部分:时间管理主要内容:讲述linux内核中的时间概念,jiffies全局变量的作用,在内核中使用定时器的方法重点:使用动态定时器难点:理解linux内核时钟节拍第八部分:内存管理主要内容:讲述linux内核中内存管理的方法,介绍页、区的概念,介绍在内核中分配内存的方法.
重点:使用内核中的内存分配函数难点:理解linux内核内存管理的方法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并结合在华软多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该课程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
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起到的制约作用,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授难度.
教学上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区别对待:对于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主要包括内核结构和应用编程两方面的内容,知识和技能.
对于有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同学进一步培养他们内核编程的能力.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linux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linux开发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理论知识,小课主要结合大课中讲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
1010%测试测试分2次,每次5分,测试在小课进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检测实效果来评分.
1010%作业作业分为两次,一次作业满分7分,另一次8分.
要求按时交作业.
1010%期末考试对城市行政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10070%内容课时分配第一部分基本知识44第二部分进程管理22第三部分系统调用22第四部分字符设备驱动程序66第五部分内核同步66第六部分中断处理88第七部分时间管理22第八部分内存管理22复习复习4总计68七、课程的学时分配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陈莉君等.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6月2、参考书目:(1)魏永明,耿岳,钟书毅译.
Linux设备驱动程序(第三版)(2)宋宝华.
Linux设备驱动开发详解(第2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IO接口与编程课程代码:LE2008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徐礼国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嵌入式系统I/O接口与编程》是一门比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是继《嵌入式系统概述》课程之后,对嵌入式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该课程是对《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该课程的学习也将为《内核驱动程序开发》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该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能从寄存器这个层次掌握IO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根据IO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编写程序以驱动接口工作,同时还需要能看懂IO接口辅助电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到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该课程不仅综合性较强,而且实践性较强,所以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非常重要,要求学生不仅要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实验课,而且也要在上课实践之外多动手实践大课所讲的理论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概述主要内容:包括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安排的基本信息;课堂和考试要求;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ARM处理器工作模式、寄存器组织及常用指令回顾;基于ARM内核的嵌入式处理器硬件资源介绍;启动代码分析.

重点:ARM处理器工作模式、寄存器组织及常用指令;启动代码分析难点:片内外设资源的理解;启动代码分析;本课程的学习方法第二部分嵌入式系统IO接口原理与编程主要内容:S3C2410GPIO、中断控制器、串口控制器、定时器、存储控制、RTC、LCD控制器、ADC&触摸屏控制器、音频接口原理与编程、IIC总线接口原理与编程、以太网接口原理与编程、flash接口、重定位.

重点:中断控制器、串口控制器、定时器、存储控制器、以太网接口的原理与编程难点:中断信号的请求与响应过程;串口、定时器、触摸屏接口、LCD控制器的原理第三部分综合项目分析与实践主要内容:利用现有硬件资源,以实际项目为例,系统讲解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重点: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难点: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课程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达到的结果,并结合以前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本课程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
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作用,使学习和教授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的上将针对学生的情况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要达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即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编程模型及常用接口编程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有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同学,逐步掌握更多的硬件资源的编程使用,BOOTLOADER的移植等.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主要实践部分是学生利用现有开发板动手编程实现具体功能;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开发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基础知识,小课主要结合大课中讲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1010%作业2次大作业,每次2分;2次小作业,每次1分66%实验实验完成、报告撰写情况及平时课堂表现1414%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概述44第二部分嵌入式系统IO接口与编程2424第三部分综合项目分析与实践44复习4总计68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文全刚.
嵌入式系统接口原理与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参考书:刘洪涛.
ARM嵌入式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年8月.
课程名称:内核驱动程序开发I课程代码:LD3002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谭石坚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软件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和核心课程.
《内核驱动程序开发I》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是对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原理》等课程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可以为后续《内核驱动程序开发II》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linux内核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linux内核同步的方法、linux内核中断处理框架;linux内核的阻塞非阻塞方法,异步通知方法.
能够让学生基于ARM板编写linux的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由于本课程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须具备比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先修课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资源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该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做好教学规定的试验内容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试验来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设计主要内容:讲述linux内核模块设计的方法,模块的入口、出口函数怎么声明;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框架,编写步骤,操作硬件的方法等.
重点:linux驱动程序开发的主要内容难点:掌握编写驱动程序的方法第二部分:高级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设计主要内容:讲述linux驱动中的ioctl方法,阻塞I/O,poll和select机制,异步通知机制等.
重点:linux的IO复用机制,异步通知机制难点:掌握编写阻塞I/O驱动的方法第三部分:中断处理主要内容:讲述linux驱动程序设计中的中断处理的框架,中断处理的流程,介绍中断处理程序设计方法重点:linux中断处理的框架的主要内容难点:掌握编写中断处理程序的方法第四部分:input子系统主要内容:讲述输入子系统的框架,符合输入子系统的按键驱动程序设计方法,包括按键,触摸屏驱动等等重点:输入子系统的框架难点:符合输入子系统的按键驱动程序设计方法第五部分:framebuffer驱动主要内容:讲述linux驱动程序设计中的framebuffer帧缓冲驱动程序框架,并介绍编写framebuffer驱动的方法.
重点:framebuffer帧缓冲驱动程序框架难点:编写framebuffer驱动的方法第六部分:设备模型主要内容:讲述linux内核中的设备模型,讲解device-bus-driver机制,介绍device-bus-driver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等重点:linux内核中的设备模型;难点:device-bus-driver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第七部分:内核中的数据结构主要内容:讲述linux内核中的数据结构,内核中的链表,队列,树等的表示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linux内核中的数据结构难点:linux内核中的数据结构的使用方法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并结合在华软多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该课程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
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起到的制约作用,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授难度.
教学上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区别对待:对于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主要包括内核结构和应用编程两方面的内容,知识和技能.
对于有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同学进一步培养他们内核编程的能力.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linux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linux开发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理论知识,小课主要结合大课中讲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
1010%测试测试分2次,每次5分,测试在小课进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检测实效果来评分.
1010%作业与实验表现共5次大作业,每次作业3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打分.
1010%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课时分配第一部分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设计44第二部分高级字符设备驱动程序设计44第三部分中断处理22第四部分input子系统66第五部分framebuffer驱动66第六部分设备模型66第七部分内核中的数据结构44复习4总计68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魏永明等.
Linux设备驱动程序(第3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年1月2、参考书目:宋宝华.
Linux设备驱动开发详解(第2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课程代码:LD3101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罗家兵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方向的践性课程,对本方向专业课程《嵌入式系统概述》、《嵌入式IO接口与编程》、《内核程序设计基础》、《内核驱动程序开发I》等课程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为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方向开设这样一门综合实践课程,不仅仅是要对学生几年来的专业知识起到一个梳理作用,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他们即将走入工作岗位打下一个好的专业实践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虽然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都采取了大、小课的教学模式,但小课的教学都是针对本周或者某个阶段的实践教学.
而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都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就非常有必要在教学计划的后期开设一门综合实践课程,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动手能力.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几个综合性的嵌入式案例来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具体的嵌入式任务.
通过对每个案例的讲解,一要帮助学生树立所学的专业知识,二是要让学生照我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一个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概述主要内容:包括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安排的基本信息;课堂和考试要求;c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内核程序设计等专业知识的复习.
重点:专业知识各模块之间的联系难点:内核程序设计第二部分: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城嵌入式系统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质量保证.
重点与难点:需求分析、架构设计难点:架构设计第三部分:嵌入式系统平台的构建主要内容:bootloader的移植、内核的移植、根文件系统的构建;重点:内核的移植、根文件系统的构建难点:内核的移植第三部分:嵌入式系统案例设计与实践主要内容:嵌入式mp3播放器、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车载系统;重点: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车载系统难点:智能车载系统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由于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所以实践环节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生按5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无论是大课还是小课均坐在一起,指定一位组长.
每一个案例实践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组内分好工,协作完成一个实践任务.
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开发有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实践案例的需求分析、难点,小课主要动手实践.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1010%作业2次大作业,每次2分;2次小作业,每次1分66%实验实验完成、报告撰写情况及平时课堂表现1414%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概述22第二部分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22第三部分嵌入式系统平台的构建44第四部分嵌入式系统案例设计与实践2626总计68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
教材:杨刚编,《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课程名称:内核驱动程序开发II课程代码:LD4001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谭石坚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嵌入式系统软件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和核心课程.
《内核驱动程序开发II》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是对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开发II》等课程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linux内核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块设备、mtd设备、网络设备、USB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
能够让学生基于ARM板编写linux的驱动程序.
由于本课程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须具备比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先修课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资源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该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做好教学规定的试验内容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试验来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Linux文件系统主要内容:简述linux内核文件系统的层次和实现机制等.
重点:文件系统的层次和实现机制难点:文件系统的层次和实现机制第二部分:块设备驱动主要内容:讲述linux内核的块设备驱动的框架,介绍内存块设备驱动程序设计方法等.
重点:linux内核的块设备驱动的框架标难点:内存块设备驱动程序设计方法第三部分:MTD设备主要内容:介绍linux内核中,MTD设备驱动的框架,并介绍该框架下的nandflash设备驱动程序设计方法和yaffs文件系统的实现重点:MTD设备驱动的框架难点:nandflash设备驱动程序设计方法第四部分:网络设备主要内容:讲述linux内核中网络设备驱动的框架,并介绍网络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等重点:linux内核中网络设备驱动的框架,难点:网络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第五部分:USB驱动主要内容:讲述linux内核中USB设备驱动的框架,并介绍USB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等重点:linux内核中USB设备驱动的框架难点:USB设备驱动程序设计的方法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并结合在华软多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该课程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
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起到的制约作用,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授难度.
教学上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区别对待:对于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主要包括内核结构和应用编程两方面的内容,知识和技能.
对于有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同学进一步培养他们内核编程的能力.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linux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linux开发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理论知识,小课主要结合大课中讲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课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
1010%测试测试分2次,每次5分,测试在小课进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检测实效果来评分.
1010%作业与实验表现共5次大作业,每次作业3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打分.
1010%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课时分配第一部分linux文件系统44第二部分块设备驱动44第三部分MTD设备88第四部分网络设备88第五部分USB驱动88复习4总计68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宋宝华等.
Linux设备驱动开发详解(第2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11.
2、参考书目:魏永明,耿岳,钟书毅译.
Linux设备驱动程序(第三版)课程名称:网站建设初步课程代码:LM2007计划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信息管理与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陈华珍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网站建设初步》课程是为了适应网站设计及网页制作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而设置的一门以网站设计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着重进行网站设计技术的教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网页、网站、主页和WWW服务器的基本概念,熟悉建立网站以及发布网站的步骤和过程;掌握使用可视化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建立静态网站、制作静态网页的方法;能够收集制作网页的多媒体素材,熟悉基本的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技术;掌握使用HTML语言的基本知识等.

依据"项目导向、案例驱动、突出实践、关注过程"的教学理念,通过项目和案例,介绍html语法及规范、图片、表格、层、超链接、表单、CSS以及行为和事件的使用方法,最终完成一个专题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设计和解答类似问题,能举一反三.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熟练掌握Dreamweaver的站点设置熟练掌握文本处理和图片处理熟练掌握超级链接的使用熟练掌握表格布局、框架布局、层布局熟练掌握表单域的创建与修改熟练掌握行为的应用熟练掌握html语法及规范,CSS样式表应用2、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掌握Dreamweaver8的参数设置掌握多媒体处理掌握表格基本操作掌握框架与框架集设置掌握常用表单元素及检查表单掌握模板设计掌握行为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掌握IIS的安装与配置掌握本地测试站点及发布站点的方法3、了解:要求学生能一般地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了解网页设计基本知识;了解URL与超级链接;了解表格基本操作、表格高级应用及网页设计基础;了解层的首选参数与辅助工具;了解框架与框架集;了解表单基本知识;了解库操作;了解JavaScript编程基础;了解CSS样式表的基本概念;了解ASP基础;了解ASP操作数据库;了解ASP动态网站配置;了解空间与域名申请;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网页设计概述2学时网页元素的基本操作4学时超级链接2学时表格2学时层4学时框架2学时表单4学时网页图像设计2学时模板和库2学时行为4学时动态网页设计6学时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虑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故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安排学生独立完成该课程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
(一)上机实验1网站建立与管理2网页制作基础3网页中的超级链接4表格设计5层技术的应用6框架在网站中的应用7表单设计基础8网页图像设计9模板与库的应用10行为的应用11CSS样式表的应用12留言簿的设计与实现13网站发布(二)课程设计该课程的课内课程设计要求如下:1、根据指定的主题,要求完成一个小型网站的设计.
2、使用DreamweaverMX完成网站的制作.
3、要求使用多种媒体,使用超级链接,并插入Javascript特效.
4、网站中的动态数据要使用ACCESS或MSSQLSERVER2000数据库进行组织和管理.
5、网页中的交互使用ASP编程实现.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从最基本的软件概述、网页布局排版到网站的管理,涵盖了网页设计人员的各项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
按教学环节力求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解.
1.
实际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以项目为主线索,逐步讲解各个知识点.
2.
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对实际应用广泛的知识点重点讲解,通过强化训练,力求熟练掌握.
3.
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交互式教学,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灵活运用.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算,主要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90分钟).
本课程的总成绩计算: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见下表所示: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1010%实验跟上老师步骤,最终能能独立完成所有规定项目.
1010%作业解答正确,设计有新意,所编程序简单、有效.
1010%期末考试填空、选择、判断准确;计算步骤清楚,答案无误;综合应用能力全面.
10070%七、课程的学时分配授课17学时,实验17学时章节内容学时备注第1章网页设计概述(理论)1实验1网站建立与管理1第2章网页元素的基本操作(理论)2实验2网页制作基础2第3章超级链接(理论)1实验3网页中的超级链接1第4章表格(理论)1实验4表格设计1第5章层(理论)2实验5层技术的应用2第6章框架(理论)1实验6框架在网站中的应用1第7章表单(理论)2实验7表单设计基础2第8章图像(理论)1实验8网页图像设计1第9章模版和库(理论)1实验9模板与库的应用1第10章行为(理论)2实验10行为的应用2第11章CSS(理论)1实验11CSS样式表的应用1第12章动态网页设计(理论)3实验12新闻站点的设计与实现3总共34学时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网页设计基础与实训》吴代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2、参考书:(1)魏聪等.
中文DreamWeaver8网页制作教程与上机实训.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李京文.
网页设计与制作.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杨选辉.
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课程名称: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课程代码:LM3001计划学时:72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信息管理与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何卫东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移动信息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计算机软件、网络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本课程是移动信息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他们面向对象编程的第一门课程,这一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I》、《J2ME移动开发编程》以及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主要讲授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要让学生在学习本门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时候,了解高级语言、机器语言、自然语言的区别,掌握关键字、运算符、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语句,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必备知识,解答他们的困惑.
这是本课程的第一个目的.

Java是纯面向对象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本课程的第二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理解:类、对象、包、继承、接口、多态、抽象等基本概念,在代码阅读和编程实践中逐渐熟悉、应用.
Java程序可分为application和applet两大类,要让学生能够区分这两类程序的不同,并能正确地编辑、编译、运行程序.
引导学生学会中英文API资料的查阅,鼓励部分优秀学生去浏览JDK中的源代码,运行sample和demo目录的程序.
这是本课程的第三个目的.

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Java技术的一些基本特性,特别是面向对象编程思想.
主要内容有:Java简介、Java应用程序和小应用程序的编写、语法基础、方法的定义、控制结构、数组、面向对象编程(类、对象、继承、多态、接口、包等).
使学生掌握Java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编制简单的Java程序.
要求学生具有计算机高级语言和程序设计等相关先修基础知识.

为后续课程《J2ME移动开发编程》的学习,在重点掌握以下前四部分内容的基础上,争取增讲第五部分:AWT组件及事件处理、输入输出流和JavaApplet基础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Java语言和Java程序的介绍这是Java课程的起始内容,要介绍Java语言的背景知识、编程工具的下载及安装,两类程序的区分及编辑、编译、运行等知识.
第二部分:高级语言的编程基础包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表达式与语句,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内容.
第三部分: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讲授类、对象、包、继承、接口、多态、抽象、内部类等知识,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四部分:数组和字符类的使用介绍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String类、StringBuffer类的使用.
第五部分:AWT组件及事件处理、输入输出流和JavaApplet基础介绍AWT、AWT容器、AWT组件和常用事件处理;介绍流与文件的I/O;介绍Applet的继承层次、生命周期、方法重写以及应用.
本课程从教学目的和教学结果来判断,其深度有了解、熟悉和掌握3个层次,"了解"是指要求学生能够知道所学的有关内容,例如:Java语言的发展历程、应用前景和基本特点,Java虚拟机等都可以归为这一类;"熟悉"是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JDK、编程工具的下载和安装,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等可按此要求来进行教学;"掌握"是指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比如:两类应用程序的区分、编辑、编译、运行,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规范等也属于这方面内容.

本课程是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重点是让学生掌握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具体为:Java编程环境的建立,application和applet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高级语言的编程基础(包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运算符、表达式与语句,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内容),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类、对象、包、继承、接口、多态、抽象、内部类等知识).
课程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都要服务于这些重点.

课程的难点有4点:第一是Java编程环境的建立;第二是application和applet两类程序的区分;第三是掌握高级语言的编程基础,特别是数据类型概念的建立、分支语句和循环语句的使用;第四是理解Java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如:类、对象、包、继承、接口、多态、抽象等.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小课,充分发挥小课的作用十分必要.
引导、鼓励学生课后多上机、多实践.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作为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信息管理与软件开发)专业的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应放在"理解"和"实践"两大环节上,大课以教材、powerpoint为媒介,讲授编程的基础知识和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达到理解的层次,为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可采用课堂提问等方式.
小课是对大课的知识点进行浓缩、强调、验证,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来体会、理解相关知识点,达到初步掌握的目的.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我们准备在2次小课中进行小测验(开卷),这样做的好处明显:把知识点的掌握、检查分布于平时,而不是过分依赖于期末考试,在学生的平时学习中保持适度的压力,即使有些知识点学生在小课中还未掌握,他(她)又有一次临时翻书、看课件"抱佛脚"的机会.
当然这样做肯定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值得的.

课外书面作业是督促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练手"的好机会,我们准备5次课外大作业,要求按时按要求上交.
教师每次登记作业上交情况,批改并给分.
小课时对作业中暴露的情况、问题进行讲评.
总结对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这样做对于学习自觉的学生较为有效,对部分差生来说效果不明显,杜绝作业抄袭是件长期的艰辛的事情.

另外,还将提供一些Java学习的视频资料、电子书籍、Java学习网址等供学生参考、选用.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以考核学生对高级语言编程基础知识和面向对象基本概念的掌握为主要内容.
对于那些能较好地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应该给予优异的成绩.
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作业本学期布置5次课外大作业,每次满分2分,小计10分.
必须按照规定时间提交word文档作业,其中包含源程序和屏幕截图.
阅过未批改的作业按2,未做完或补交的作业视情况酌减.
不交计0分.
1010%实验本学期共完成12次课堂实验.
1010%期末考试以理解、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主要考试内容,不考偏题、怪题、难题.
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10070%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Java语言和Java程序的介绍44第二部分高级语言的编程基础88第三部分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1212第四部分数组和字符类的使用44第五部分AWT组件及事件处理、输入输出流和JavaApplet基础64复习期末复习、课堂测验2自习第1周小课未作安排2"五一"休假总计3634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耿祥义张跃平编著,《Java2使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参考书:(1)朱喜福等编,《Java程序设计——示例与习题解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张孝祥编著,《Java就业培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3)BruceEckel著,侯杰译,《Java编程思想》(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4)IBM中国有限公司,《CoreJava》(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指定教材)本课程其他说明1、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UML图来说明类的组成;2、参照IBM公司Java培训教材要求,向职业培训方面靠拢.
课程名称: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I课程代码:LM3009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信息管理与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何卫东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移动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也是《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的后续课程.
讲授JDBC、Swing组件、输入输出流、图形与图像、网络编程、Applet等内容,让学生具备一定的Java程序设计能力,为Java方面后续课程J2me移动应用开发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在上一学期的《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I》教学中已讲授过:类、对象、包、继承、接口、多态、抽象等基本概念,经过一个假期后,很多内容学生可能忘记了,所以回忆、复习这些JavaI中学过的知识,是本课程教学的第一个目的.
本课程是JavaI的后续课程,将讲授Java程序设计的经典内容,如:JDBC、界面设计、事件处理、多线程、网络编程、Applet等,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借助于开发工具能够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本学期将以Eclipse为课程的主要开发工具,要求学生熟悉Eclipse环境下程序的编辑、编译、调试和运行等操作,能利用Eclipse进行界面设计和事件处理.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项目代码、了解项目设计、编码、调试等环节的相关内容,这是本课程教学的第三个目的.

本课程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实教学的各环节,逐步改变学生的模式和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多线程包括:多线程的概念、实现技术、同步及应用等内容第二部分:Applet包括:Applet与Application的区别、Applet的继承层次、生命周期、方法重写、执行、事件处理、安全限制等内容第三部分:事件处理包括:事件概念、事件委托处理模型,匿名内部类、适配器类第四部分:输入输出包括:流概述、File类、文件输入输出流、带缓存的输入输出流第五部分:图形界面包括:GUI概念、容器、组件、菜单、布局管理器等内容第六部分:Java数据库的连接(JDBC)包括:JDBC概念、驱动程序、数据库连接、查询、增删改操作、预处理语句等内容第七部分:网络编程包括: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基于TCP协议的编程,UDP编程本课程从教学目的和教学结果来判断,其深度有了解、熟悉和掌握3个层次,"了解"是指要求学生大体知道所学的内容,例如:Java中有关集合、反射的类很多,对于一些不太常用的内容,只要有点印象、实际应用时知道去查阅哪些相关资料就行了,教学时不必细究;"熟悉"是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多线程、网络编程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等可按此要求来进行教学;"掌握"是指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加以灵活运用,比如:输入输出流、JDBC等就属于这方面内容.

本课程是学生Java方面接触的第二门课程,重点是学习Java程序设计的经典内容,培养学生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为:文件与输入输出流,Java数据库的连接(JDBC),图形界面设计,事件处理,多线程,网络编程,Applet等,课程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都要服务于这些重点.

课程的难点有4点:第一是一部分学生对JavaI的内容掌握不好,会影响到JavaII内容的学习;第二是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平时的思考、积累和实践;第三是Java的知识点很多,要在课堂上一一介绍不现实,这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自学有关章节知识点,并上机实践;第四是要求学生用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
.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复习JavaI知识、编程练习(2)异常处理(3)多线程的创建(4)多线程的应用(5)菜单设计、布局管理器的运用(6)Swing组件(7)事件处理(8)数据库连接、查询与增删改操作(9)简单的TCP编程(10)TCP、UDP编程(11)Applet编程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精心准备,注重环节,逐一考核,不断探索"是本课程作为教改项目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精心准备"——是指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多方面都要进行认真准备;"注重环节,逐一考核"——就是要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解决教学诸环节松懈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改变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
为此,在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小课按要求操作、独立完成书面作业等环节设置了考核方式,并逐一落实.
另外,在教学过程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站等现代教育手段来辅助教学,例如:提供Java学习的视频资料、电子书籍、网址、参考资料、习题、课堂测试等,给学生更多的便利.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以考核学生对文件与I/O操作、JDBC、界面设计与事件处理、多线程、网络编程、Applet等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对于那些能够掌握JavaSE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利用开发工具编写Java应用程序,并能进行调试、运行,还能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就应该给予优异的成绩.
.

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具体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作业本学期布置5次课外大作业,每次满分2分,小计10分.
必须按照规定时间提交word文档作业,其中包含源程序和屏幕截图.
阅过未批改的作业按2,未做完或补交的作业视情况酌减,不交计0分.
1010%课堂测试本学期共完成2次课堂测试.
1010%期末考试以理解、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为主要考试内容,不考偏题、怪题、难题.
减轻学生考试压力.
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复习JavaI相关知识及课程介绍222异常处理223多线程444小应用程序及输入输出流445GUI设计及事件处理10106JDBC447网络编程448输入输出流44总计3434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Java从入门到精通》(李钟尉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参考书:(1)《Java程序设计——示例与习题解析》(朱喜福等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Java就业培训教程》(张孝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3)《Java编程思想》(BruceEckel著,侯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4)《CoreJava》(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指定教材,IBM中国有限公司)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代码:LM2008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信息管理与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王晓品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本科专业主干基础课程,其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已成为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计算机与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目的《数据通信与网络》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移动信息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紧紧围绕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讲述数据通信网的一般原理与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以后,了解网络与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和分层原理、网络设备的基本原理、局域网以及广域网等通信网的构成和特点,层次协议的基本理论及应用,了解网络安全互联、接入等技术,以及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高等数学、电路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
学习了本课程以后,在"识记"、"领会"、"分析应用"三个能力层次上,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基本要求是:(1)识记:能识记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的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涵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与非.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掌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能表述基本内容和基本道理,分析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通信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阐释现有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的理论问题,分析有关的技术过程和方法,分析有关的系统模型与结构,并能应用有关原理与技术测试和分析网络系统,解决有关数据通信的问题.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1:计算机网络概述1.
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1.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
4标准化组织2:数据通信基础2.
1数据通信系统2.
2数据编码与数据传输2.
3传输介质及特性2.
4数据交换技术2.
5多路复用技术2.
6数据压缩技术2.
7差错控制技术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
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3.
3TCP/IP参考模型4:计算机网络接口及其通信4.
1网络接口4.
2网络接口卡4.
3中继器和集线器4.
4网桥4.
5交换机4.
6路由器4.
7网关4.
8常用设备比较5:局域网5.
1局域网概述5.
2局域网体系结构5.
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5.
4以太网5.
5虚拟局域网6:通信网与广域网6.
1通信网概述6.
2广域网6.
3分组交换广域网6.
4综合业务数字网6.
5数字数据网7:Internet7.
1Internet概述7.
2Internet网络层协议7.
3Internet传输层协议7.
4Internet的服务和应用7.
5IPV67.
6物联网8:无线网络技术8.
1无线网络概述8.
2无线局域网8.
3无线城域网与广域网8.
4其他无线网络技术12:实验实训12.
3交换机的本地配置12.
4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课程深度和广度: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分层结构、分层协议、网络接口设备等,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网、无线网络的技术、标准和协议等,并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相关传输技术,以及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基本原理应用到不断发展的通信网络中.
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1常用网络命令2网线的制作与测试3交换机的本地配置4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作为一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在内容上应该以提高学生网络和通信方面的知识面为目的,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深入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各种网络技术的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真谛.

教学时,知识的传达在课堂上以powerpoint的格式演示,结合具体通信设备的实例.
并要求学生上网查询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目的.
考核的时候主要考虑学生的对现代通信技术的理解.
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课后作业结合课程的情况,每次作业须独立完成,如果抄袭,则不给分;1010%课程论文总结课程中的收获或者阐述对某一种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案设计,完成的评为优,基本完成的评为合格,未按时完成的评为不合格;1010%期末考试考试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评分标准请参考考试大纲10070%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概述2第二部分数据通信基础10第三部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0第四部分计算机网络接口及其通信设备10第五部分局域网、通信网与广域网,Internet10第六部分无线网络技术10第七部分网络互连与Internet接入技术4第八部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4实训及练习8总计68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邢彦辰主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92、参考教材:(1)BehrouzA.
Forouzan著,《数据通信与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2(2)李文海,《数据通信与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九、本课程其他说明无课程名称:J2ME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代码:LM3013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信息管理与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何卫东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采用基于Java的J2me技术来进行嵌入式和移动应用开发的基础课程,使开发者掌握J2me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了解移动开发中界面设计、网络应用和多媒体应用开发,从而为J2me移动应用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J2ME移动开发编程》可以让学生了解J2me的平台结构,了解CLDC和MIDP2.
0规范.
掌握J2me移动应用的开发流程.
熟悉MIDP2.
0规范中常用的包和类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MIDP提供的类进行移动应用开发高级用户界面、图形设计、网络应用以及多媒体应用.
通过讲解J2me的典型例程,以及大量的上机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移动平台应用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J2ME概述主要介绍什么是J2ME以及CLDC和MIDP规范、MIDlet的生命周期、J2ME应用程序开发平台搭建和MIDlet应用程序模型及它的工作机制.
第二部分:高级用户界面设计主要介绍构成MIDP高级用户界面的常用组件Form、Screen、Alert的使用方法,及高级用户事件处理.
难点与重点:Form、TextBox、Alert和List的使用方法及事件处理.
第三部分:图形应用设计主要介绍开发MIDP低级用户界面所用到的类及它们所提供的常用方法.
难点与重点:Graphics绘图及低级事件处理第四部分:记录管理系统(RMS)主要介绍介绍开发MIDP规范所定义的记录管理系统(RMS)的基本操作、记录的增删改、记录库变化的监视及记录的查询和排序.
难点与重点:RMS记录的增加、修改、查询和删除第五部分:网络应用主要介绍MIDP中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并重点讲解HTTP、Socket及SMS编程相关的类和接口的使用.
难点与重点:Socket及SMS编程*第六部分:多媒体应用开发(选讲)主要介绍MIDP规范中有关多媒体应用开发方面的知识,包括单音、音序、MIDI、音频和视频的播放、以及录音、照相、录像功能的实现.
重点:多媒体应用开发*第七部分:手机游戏开发(选讲)主要对MIDP中与游戏编程相关的类进行介绍,并对这些类提供的方法做较为详细的讨论.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熟悉j2me的平台结构,搭建自己的j2me开发环境;了解MIDlet应用程序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生命周期;掌握j2me显示和事件处理编程;熟悉MIDP高级UI编程,能熟练运用Alert、Form、List、TextBox进行编程;了解Form中CustomItem、ChoiceGroup、TextField、StringItem、ImageItem、Spacer、DateField、Gauge等类的使用方法;熟悉使用MIDP低级UI建立用户界面的方法;能熟练使用Canvas类进行直线、矩形、弧线等简单图形编程,以及Canvas低级事件处理;掌握图形和字体的编程方法;熟悉记录管理系统RMS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熟悉使用RMS创建和打开记录库,并对记录库属性进行操作,以及如何对记录数据进行增、删、改、查询和排序;了解HTTP协议,能熟练使用HttpConnection建立HTTP连接以及简单的应用;掌握TCPSocket网络编程思想;了解j2meWMA中用于发送及接收短消息的接口,并能实现简单的SMS的短消息的发送和接收;了解j2me中有关多媒体应用开发中Player对象的使用方法,并能对单音、音序、MIDI以及音频、视频播放进行简单的编程;能使用Player对象实现录音、拍照、录像等功能;简单手机的游戏编程实现;了解J2me移动应用开发流程,熟练掌握j2me应用的编译、混淆、预审、打包和安装部署;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课主要讲解J2me的平台架构、CLDC和MIDP规范、MIDlets应用程序生命周期、MIDP的常用类、图形设计基础、RMS的基本操作以及网络HTTP和TCP协议等理论知识;实践课主要采用讲解典型的例程和学生实际编程相结合的方式来巩固学生在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动手编程的能力.

另外,在实践课可以采取一两次编程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编程能力.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总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闭卷)分数作为考核依据.
平时成绩包含考勤、课堂表现、综合作业3部分.
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满分10分.
1010%课堂表现认真听课、练习,不做和本堂学习无关的事情;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满分14分.
1414%综合作业(3次)*(2分)必须按照规定时间提交word文档作业,其中包含源程序和屏幕截图.
每次满分10分、不对酌情给分,抄袭者0分.
66%期末考试(闭卷)期末考试满分70分.
10070%说明:考勤总分10分,占总考核成绩的10%.
迟到(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早退),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早退3次等同于旷课1次.
登分标准是全勤10分,缺勤按学校有关新规定扣分,10分扣完即止.
正式请假并批准的在考勤中不扣分.

课堂表现(课堂纪律、实验效果、随堂测验)满分占总考核成绩的14%.
共3次课外综合作业,作业必须按时、按规定的要求提交,过后不能补做.
每次满分2分、不对酌情给分,抄袭者0分.
3次作业共占总考核成绩的306%.
期末考试(闭卷)满分占总考核成绩的70%.
综合总评成绩90~100为优秀,80~89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及格,(0-59)为不及格.
总评成绩不及格(0-59)者必须重修本门课程.
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课程的学时分配课程部分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J2ME概述26第二部分高级用户界面设计614第三部分图形应用设计410第四部分记录管理系统(RMS)68第五部分网络应用8第六部分多媒体应用开发4第七部分手机游戏开发2期末复习2总计1854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郝玉龙、李向前编著,《J2ME移动应用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1)陈旭东、徐保民、张宏勋编著,《J2ME应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KimTopley著,《OReilly–J2MEinNutshell》,O'Reilly出版.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代码:NN2006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信息管理与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王晓品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其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已成为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计算机与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现代通信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移动信息管理方向的专业主干基础课程.
本课程紧紧围绕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通信网展开讲述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以后,了解现代通信技术与现代通信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掌握从不同角度来剖析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通信网络的构成和特点,以及网络管理和网络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高等数学、电路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
学习了本课程以后,在"识记"、"领会"、"分析应用"三个能力层次上,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识记:能识记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的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涵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与非.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掌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能表述基本内容和基本道理,分析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通信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阐释现有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的理论问题,分析有关的技术过程和方法,分析有关的系统模型与结构,并能应用有关原理与技术测试和分析网络系统,解决有关数据通信的问题.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1:绪论1.
1通信基本概念1.
2电信技术的发展1.
3通信的分类1.
4电信业务分类2:电信系统2.
1电信系统构成2.
2电信网3:电话通信3.
1电话通信过程3.
2多路复用技术3.
3数字通信技术3.
4数字程控交换技术3.
5信令系统4:数据通信4.
1数据通信概述4.
2数据传输4.
3数据交换4.
4数据通信网5:移动通信5.
1移动通信概述5.
2GSM移动通信系统5.
3CDMA移动通信系统5.
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5.
5其它移动通信系统简介6:光纤通信6.
1光纤通信概述6.
2光纤通信系统6.
3SDH6.
4WDM6.
5全光网络7: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7.
1微波通信7.
2卫星通信8:接入网、智能网8.
1接入网概述8.
2智能网概述9:传送网、业务网、支撑网课程深度和广度:深入理解现代电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数据通信、电话通信、移动通信的区别及特点,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及卫星通信的区别及各自原理,业务网、传送网及支撑网的区别及各自特点;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通信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通信技术应用到不断发展的通信网络中.
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1:课后练习Matlab7.
0软件的使用,完成通信系统工作原理的仿真和分析;2:参观或查阅相关通信网络的构成和工作原理;3:调查当前比较实用的通信技术,并进行4G通信系统的调研.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作为一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在内容上应该以提高学生现代通信方面的知识面为目的,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深入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各种通信及网络技术的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真谛.

教学时,知识的传达在课堂上以powerpoint的格式演示,结合具体通信设备的实例.
并要求学生上网查询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目的.
考核的时候主要考虑学生的对现代通信技术的理解.
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作业结合课程的情况,每次作业须独立完成,如果抄袭,则不给分;10010%课堂表现及平时测验课堂回答问题完整且正确,且每次练习都上交且优良者评为优,回答基本正确且练习基本完成的评为合格,未按时完成的评为不合格;10010%期末考试考试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评分标准请参考考试大纲10070%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第一部分绪论2第二部分电信系统6第三部分电话通信、数据通信、移动通信18第四部分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12第五部分智能网、接入网8第六部分传送网、业务网、支撑网12练习及复习、答疑10总计68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现代通信技术(第2版)》孙青华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82、参考教材:《现代通信网》穆维新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8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代码:LM3002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信息管理与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卢易苏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是通信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现代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进程及技术应用,建立全面、系统的移动通信网络及技术应用发展的概念.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的求职做好铺垫.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信息时代的移动通信技术的专业知识.
增加学生对移动通信原理、技术和系统的了解,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理解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理解移动通信的业务,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各种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一)课程的主要内容1、移动通信系统概述主要内容:移动通信的特点、组成、工作方式;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重点、难点:移动通信的特点、组成、工作方式;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2、移动通信系统信道主要内容:移动通信信道的多径传播特性;多径衰落信道的主要参数;重点、难点:移动通信信道的多经传播特性;3、组网技术主要内容: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蜂窝系统容量提高的方法;多信道共用技术;网络结构;系统的移动性管理;重点、难点: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蜂窝系统容量提高的方法;多信道共用技术;网络结构;系统的移动性管理;4、GSM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主要内容:数字调制技术;抗衰落技术;多址接入技术;重点、难点:数字调制技术;抗衰落技术;多址接入技术;5、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内容:GSM移动通信系统;CDMA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重点、难点:GSM移动通信系统;CDMA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6、无线网路规划主要内容:网络规划方法;网络优化工具;基站的认识、GSM手机的认识;重点、难点:网络规划方法;网络优化工具;基站的认识、GSM手机的认识;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理论的讲解,进行一些接近实际的讲座,还要在网上资料搜索,组织同学进行专题报告,可能的话,组织同学到移动公司参观学习.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因为这门课程是"理论结合实际应用"的课程,教学模式采用简单的"讲和听"模式把内容"分析"给学生,引导同学积极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除此以外,以课堂发言、个人表达为主的考核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达到"无形"指导学生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作用.
理论性的部分在课堂上以powerpoint的格式演示,并在课后放到网上供学生浏览.
另外最重要是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具有一定深度的专题报告,在小课中进行宣读,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以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主要考虑.
能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积极思考和提问的学生应该给予优异的成绩.
课程总评成绩中考勤占10%,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作业作业书写认真,答案基本正确;表现优秀者可适当加分.
1010%课程报告专题报告撰写规范,内容深刻可获得优秀,一般者良好,以此类推.
1010%期末考试检查学生有没有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0070%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移动通信概述60第二部分移动通信技术220第三部分移动通信系统180第四部分网络规划与优化60第五部分移动通信业务与展望80第六部分专题讨论6复习2总计626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魏红、游思琴编著,《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112、参考书:啜钢、李卫东编著,《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11九.
本课程其他说明本课程任务是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通信系统的理解,掌握移动通信布网、系统设计等技术,掌握各种实现技术,掌握系统容量的规划等技术.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代码:LE2012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谭石坚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专业的必修课,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培养编程能力,为后续课程(如:嵌入式GUI程序设计)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本课程应根据嵌入式专业的需要,重点讲解跟嵌入式相关的知识,重点讲解面向对象的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C++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主流语言之一,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一种优秀程序设计语言,有着其它语言不可比拟的优点.
所以,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掌握扎实语法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具体可概括为如下4方面:(1)掌握C++程序的基本结构,熟悉VC++2005/2008集成开发环境,能够编辑、编译、调试、运行C++程序;(2)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表达式、流程控制、函数、结构体、复合数据类型、类与对象,继承性、多态性等基础知识,并能阅读相应程序;(3)能够运用C++语言进行简单程序设计,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养成规范化编程的习惯;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绪论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C++语言的特点,熟悉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头文件、main()函数、输入语句、数据处理语句、输出语句、注释等,熟悉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方法重点: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运行环境和运行方法难点:C++语言程序的组成、VC++2005/2008环境第二部分: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这些内容是构成C++程序的"基石",涉及的知识点多,在教学时不宜面面俱到,而应选择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进行讲授.
重点:基本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常用的运算符、复合语句难点:不同数据类型的差异、常量与变量的区别、部分运算符的功能与优先级第三部分:程序的控制结构主要讲授:结构化程序的三种控制结构:顺序、选择(if、sweitch语句)、循环(for、while、do…while),熟悉输入函数、输出函数、break、continue语句的基本用法.

重点: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判断条件的设置、输入输出函数难点:判断条件的设置、输入输出语句、选择结构的嵌套、循环结构的嵌套第四部分:复合数据类型主要讲授:一、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结构体的定义,指针的使用,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使用.
重点:一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字符数组与字符串,指针和结构体难点:数组的初始化和引用,字符数组、字符串的联系与区别,结构体和指针.
第五部分:函数主要讲授: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形参与实参的参数传递,嵌套调用与递归调用,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类别、作用域和生存期,内部函数与外部函数重点:函数的定义、声明与调用,变量的作用域难点:函数的编写、调用,递归函数,局部变量与全局变量的比较第六部分:类与对象主要讲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类的定义,类的成员,类的成员的存储访问属性,this指针,静态成员,常成员,友元.
重点:类的定义,对象的使用,this指针,静态成员难点:类定义中成员的存储访问属性,this指针,静态成员.
第七部分:继承与派生主要讲授:继承与派生的概念,C++类的继承特性,继承后的成员访问属性,单继承,多继承,类型兼容性.
重点:类继承是,成员的存储访问属性,类型兼容性.
难点:单继承,多继承的存储访问属性.
第八部分:多态性主要讲授:多态性介绍,函数重载,运算符重载,虚函数,抽象类.
重点:函数重载,虚函数.
难点:通过函数重载,虚函数理解多态性.
第九部分:模板编程主要讲授:泛型编程概念,模板函数,模板类重点:模板的概率,模板类难点:通过模板编程方法理解C++的泛型编程.
第十部分:异常处理主要讲授:异常介绍,C++的异常处理方法,抛出异常,处理异常.
重点:抛出异常,处理异常;难点:理解程序什么时候需要异常处理.
本课程从教学目的和教学结果来判断,其深度有了解、熟悉和掌握3个层次,"了解"是指要求学生大体知道所学的内容,例如: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异常处理、条件编译等,对于一些不太常用的内容,只要有点印象、实际应用时知道如何去查阅相关资料就行了,教学时不必细究;"熟悉"是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如:运算符,继承与派生,异常处理,多态性等可按此要求来进行教学;"掌握"是指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加以灵活运用,比如:main()、程序的三种控制结构、数据类型、类的定义、对象的使用、引用类型等就属于这方面内容.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而不是死抠语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之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等方式来组织,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方法(2课时)(2)数据类型和表达式(2课时)(3)运算符与表达式(2课时)(4)程序控制语句(2课时)(5)复合数据类型(2课时)(6)函数(2课时)(7)类与对象8课时)(8)继承与派生(4课时)(9)多态性(4课时)(10)多文档结构(2课时)(11)模板编程(2课时)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作为IT类专业计算机语言的入门课程,教学目标的是"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落实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上,通过"多看、多写、多上机实践"来实现教学目标:(1)大课以教材、powerpoint为媒介,讲授面向过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理解的层次;(2)C++语言的功能强大、使用灵活,涉及的知识点多,仅靠大课、小课的教学是不够的,应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
为此,可以将大课课件提前放到FTP上,让学生预习;大课时给出几个小问题,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学生通过举手抢答方式回答问题.
对于学生的课堂提问、回答问题情况,老师要有记录,并给予相应的分数奖励;(4)小课是大课的补充和细化,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来验证、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为检查、督促学生学习,我们将采用随机抽查方式来考核,本学期我们计划在小课中进行7次实验任务完成情况抽查;(5)书面作业是督促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练手"的好机会,计划布置3次书面作业,使学员掌握重点理解的知识点;(6)编程能力要通过"多看、多练、多上机实践"来培养,教材的每一章后面都附有一定数量的编程题,应引导学生先思考、先练习,只有经过苦思冥想之后再去查阅才有意义;阅读、理解、运行参考代码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增加感性认识.
对于上述两方面内容,态度积极、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额外加分.

另外,还将提供一些C++语言学习的电子书籍、C++语言学习网址等供学生参考、选用.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以考核学生对C++语言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为主要内容.
对于那些能较好地掌握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方法、编程能力较强、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应该给予优异成绩.
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具体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实验完成情况及课堂测试小课时老师抽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
1515%书面作业书面作业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
每次大作业满分为3分,抄袭与被抄得低分或0分.
55%期末考试期末考试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绪论22第二部分基本数据类型和运算符44第三部分控制语句22第四部分复合数据类型22第五部分函数22第六部分类和对象88第七部分继承与派生44第八部分多态性44第九部分程序结构、预处理和命名空间22第十部分输入输出22第十一部分模板编程22总计68学时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参考书:(1)洪洲、蔡木生、罗林编著,《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冶金工业出版社(2)StanleyB.
Lippman等著,李师贤等译,《C++Primer中文版(第4版)》,人民邮电出版社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原理课程代码:LE2013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徐礼国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嵌入式系统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课程承接前面学习的《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连接后面将要学习的《LINUX嵌入式系统》、《嵌入式GUI程序设计》等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系统地讲授ARM处理器内核的结构、ARM指令系统及基于ARM内核的嵌入式处理器外围接口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嵌入式处理器ARM的架构、指令系统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初步掌握基于ARM的嵌入式芯片片内外设裸机程序设计的方法;在实际的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先修课程与本课程知识的理解,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概述主要内容:包括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安排的基本信息;课堂和考试要求;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组成、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等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

重点: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难点:嵌入式知识体系的理解及学习方法第二部分ARM概述主要内容:ARM处理器的发展历史、功能特点以及当前ARM处理器的应用现状;ARM的数据类型及流水线;ARM处理器的工作模式、寄存器的组织及程序状态寄存器CPSR/SPSR每一位的含义重点:ARM的不同工作模式及各个模式下寄存器的组织;CPSR/SPSR的含义难点:程序状态寄存器每一位的含义第三部分ARM程序设计基础主要内容:ARM处理器的编程环境、ARM处理器寻址方式、ARM处理器指令系统、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重点:常用ARM汇编指令与伪指令的含义与用法;APCS规则中ARM寄存器的使用难点:子程序参数传递;ARM寄存器在函数调用中的保护第四部分嵌入式接口原理与编程主要内容:s3c2410GPIO、中断控制器、串口控制器、定时器、RTC、lcd控制器、adc&触摸屏控制器、存储控制器的原理与编程、重定位.
重点:中断控制器、串口控制器、定时器、存储控制器的原理与编程难点:中断信号的请求与响应过程;串口、定时器、触摸屏接口、LCD控制器的原理本课程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达到的结果,并结合以前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本课程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
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作用,使学习和教授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的上将针对学生的情况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要达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即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编程模型、指令系统及常用接口编程等几方面的内容.
对于有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同学,逐步掌握更多的硬件资源的编程使用,BOOTLOADER的移植等.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主要实践部分是学生利用现有开发板动手编程实现具体功能;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开发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基础知识,小课主要结合大课中讲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1010%作业2次大作业,每次2分;2次小作业,每次1分66%实验实验完成、报告撰写情况及平时课堂表现1414%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嵌入式系统概述22第二部分ARM概述22第三部分ARM程序设计基础88第四部分嵌入式接口原理与编程2020复习4总计68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刘洪涛.
ARM嵌入式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年8月.
2、参考书:杜春雷.
ARM体系结构与编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
九、本课程其他说明无课程名称:Linux操作系统基础课程代码:LS2001计划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考查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何卫东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嵌入式软件开发(本科)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Linux操作系统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可以为后续课程《Linux嵌入式开发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Linux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编程环境.
由于本课程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须具备比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先修课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资源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该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做好教学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验来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Linux简介主要内容是介绍什么是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组成,Linux系统版本介绍.
第二部分Linux系统的安装主要内容是Linux的系统的安装,Linux系统安装后的升级以及系统安装过程中的故障排除.
第三部分Linux的图形界面介绍Linux系统图形界面的登录、注销和关闭系统,使用图形界面进行系统设置.
第四部分Linux字符界面操作讲述Linux操作系统字符界面的基本操作,shell的基本命令以及shell变量的用法,vi编辑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五部分Linux文件系统讲述Linux文件和目录结构,以及文件和目录的基本操作.
第六部分Linux用户和组群账户管理讲述Linux用户账户管理、组群账户管理,以及账户相关文件或目录.
第七部分shell编程主要内容是shell变量、shell程序的执行和跟踪、shell编程实例讲解.
第八部分C语言编译器GCC简介主要介绍Linux系统C语言编译器GCC编译C语言程序,以及如何使用makefile文件.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并结合在华软多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该课程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
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起到的制约作用,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授难度.
教学上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区别对待:对于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主要包括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管理以及Linux操作系统的C语言编程环境两方面的内容.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虑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开发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小课实验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五级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考勤成绩占10%,期末随堂考试成绩占9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最高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
1010%期末考试机试10090%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第一部分Linux简介2第二部分Linux系统的安装4第三部分Linux的图形界面4第四部分Linux字符界面操作8第五部分Linux文件系统4第六部分Linux用户和组群账户管理4第七部分shell编程4第八部分C语言编译器GCC简介4总计34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IT同路人编著.
《Linux标准学习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年3月.
2、参考书:刘胤杰、岳浩著.
《Linux操作系统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4月.
课程名称: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课程代码:LE3008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谭石坚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嵌入式操作系统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是对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I》等课程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可以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实时操作系统uc/os-ii的架构、内核数据结构、内核各部分关键函数的功能及其实现;uc/os-ii在x86上的移植;uc/os-ii应用编程的实现.
由于本课程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须具备比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先修课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资源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该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做好教学规定的试验内容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试验来验证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初识uc/os-ii通过四个范例来说明如何使用C/OS-II.
让学生对uc/os-ii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二部分实时系统的概念简述实时系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可剥夺型内核、不可剥夺型内核、可重入函数、优先级反转等.
第三部分内核的结构介绍uc/os-ii内核的结构,并重点阐述了临界段的处理、任务相关数据结构、任务的时钟中断、任务的初始化和启动第四部分任务的管理讲述了任务的建立、删除、挂起、恢复、通信以及时间的管理,并重点强调了任务间的通信:时间、信号量、邮箱、消息、消息队列.
第五部分内存的管理讲述uc/os-ii如何对内存进行管理.
为了便于内存大的管理,在uc/os-ii中使用内存控制块的数据结构来跟踪每一个内存分区,系统中的每个内存分区都有它自己的内存控制块.
第六部分uc/os-ii的移植讲述uc/os-ii移植所需要修改的函数及进行移植的通用方法.
本部分具体结合80x86的架构具体说明了uc/os-ii移植的方法第七部分串讲把本课程做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全部系统地给学生复习一遍,重点简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并结合在华软多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该课程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
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起到的制约作用,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授难度.
教学上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区别对待:对于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主要包括内核结构和应用编程两方面的内容,知识和技能.
对于有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同学进一步培养他们内核编程的能力.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虑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开发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理论知识,小课主要结合大课中讲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最高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
1010%平时表现满分15分,根据大课课堂表现、实验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小作业完成情况扣分,扣完为止1515%作业共2次大作业55%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初识uc/os-ii20第二部分实时系统的概念22第三部分内核的结构44第四部分任务的管理1818第五部分内存的管理44第六部分us/os-ii的移植44第七部分串讲44总计3634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任哲.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
2、参考书:邵贝贝等译.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第二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
课程名称:Linux嵌入式系统I课程代码:LE3014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罗家兵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属于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专业核心课程.
是对《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嵌入式系统原理》等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该门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linux嵌入式系统II》、《嵌入式GUI程序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对其以后工作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嵌入式linux下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嵌入式Linux文件IO编程、嵌入式linux多任务编程、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以胜任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c语言编程工作.
由于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小课所要求的实验内容外,还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来练习任课老师布置的课外练习.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嵌入式C语言程序开发工具主要内容:嵌入式Linux下的c语言概述、linux下几种常用的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嵌入式linux下的远程调试.
重点:gcc编译器的使用难点:调试第二部分嵌入式linuxc语言基础主要内容:预处理、c语言在内存中的分配、程序的可移植性考虑、c和汇编的接口、ARMLinux内核常见的数据结构.
重点:c语言在内存中的分配难点:c和汇编的接口第三部分嵌入式linux文件IO编程主要内容:Linux系统调用及用户编程接口、嵌入式linux文件IO系统概述、底层文件IO操作、标准IO编程.
重点:底层文件IO操作难点:底层文件IO操作第四部分嵌入式Linux多任务编程主要内容:Linux下多任务概述;进程控制编程;进程间通信;多线程编程.
重点:多线程编程难点:进程间通信第五部分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主要内容:TCP/IP概述;网络基础;网络编程.
重点:网络编程难点:网络编程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并结合在华软多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起到的制约作用,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授难度.

教学上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区别对待:对于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属于嵌入式应用开发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课程,教和学都要围绕实践展开,老师除了小课实验外,还要布置一些课外实践作业.
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开发有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实践案例的需求分析、难点,小课主要动手实践.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1010%作业2次大作业,每次2分;2次小作业,每次1分66%实验实验完成、报告撰写情况及平时课堂表现1414%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嵌入式linuxc语言程序开发工具44第二部分嵌入式linuxc语言基础22第三部分嵌入式linux文件IO编程66第四部分嵌入式linux多任务编程88第五部分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1212第六部分串讲22总计3434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赵苍明.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课程名称:Linux嵌入式系统II课程代码:LE3015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罗家兵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属于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专业核心课程.
它是《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I》的后续课程,是对该课程中嵌入式Linux文件IO编程、嵌入式linux多任务编程、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等知识的更高级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嵌入式linux下高级IO编程、高级进程通信、高级网络编程、嵌入式数据库编程等内容.
相比于《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I》,本课程是对嵌入式linux下c编程的更深层次的学习.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高级IO编程主要内容:记录锁、IO多路转接、异步IO、存储映射IO.
重点:IO多路转接难点:存储映射IO第二部分高级进程通信主要内容:基于STREAMS的管道、unix域套接字、传送文件描述符.
重点:unix域套接字难点:传送文件描述符第三部分高级网络编程主要内容:寻址、套接字选项、带外数据、非阻塞和异步IO.
重点:套接字选项难点:非阻塞和异步IO第四部分嵌入式数据库编程主要内容:函数库、实现概述、集中式或非集中式、并发、构造函数库、性能重点:函数库难点:性能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并结合在华软多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起到的制约作用,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授难度.

教学上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区别对待:对于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属于嵌入式应用开发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课程,教和学都要围绕实践展开,老师除了小课实验外,还要布置一些课外实践作业.
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开发有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实践案例的需求分析、难点,小课主要动手实践.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1010%作业2次大作业,每次2分;2次小作业,每次1分66%实验实验完成、报告撰写情况及平时课堂表现1414%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高级IO编程88第二部分高级进程通信88第三部分高级网络编程88第四部分嵌入式数据库编程88第六部分串讲22总计3434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
教材:尤晋元.
UNIX环境高级编程(第2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课程名称:嵌入式GUI程序设计课程代码:LE3009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罗家兵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的一门必修课.
主要讲述基于QT的嵌入式GUI程序设计,主要包括:对话框设计、主窗口设计,布局管理,2D绘图,文件处理,网络编程,多线程编程等,为嵌入式设备上的GUI程序设计以及上位机程序开发打下好的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专业主干课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GUI程序设计的事件处理机制、窗口管理方法,为嵌入式设备上的GUI程序设计以及上位机程序开发打下好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章预备知识包括c++的基本语法、GUI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二章QT入门包括QT的基本框架、连接、部件布局.
第三章对话框的创建主要讲述对话框的创建、子类化、信号与槽机制、内置窗口部件类和对话框.
第四章主窗口的创建主要讲述主窗口的创建:子类化、菜单栏、工具栏和状态栏的创建以及多文档的创建.
第五章布局管理主要讲述三种布局方式的使用、切分窗口、滚动区域和多文档界面.
第六章事件处理主要讲述事件处理器的重新实现、事件过滤器的安装、处理密集时的响应保持.
第七章二维图形主要讲述QPainter的绘图、坐标系统的变换.
第八章输入与输出主要讲述读取和写入二进制数据、读取和写入文本等.
第九章多线程主要讲述读线程的创建与同步等.
第十章网络编程主要讲述HTTP编程、FTP编程以及TCP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
本课程从教学目的和教学要达到的效果,并结合以前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作用,使学习和教授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的上将针对学生的情况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要达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即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gui事件处理和窗口管理两方面的内容.
对于有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同学逐步开始他们编程能力和编程兴趣的培养.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虑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开发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基础知识,小课主要结合大课中讲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最高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
1010%作业共2次大作业,大作业每次5分1010%实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1010%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章预备知识22第二章QT入门22第三章对话框的创建44第四章主窗口的创建44第五章布局管理44第六章事件处理44第七章二维图形44第八章输入与输出22第九章多线程44第六章网络编程44总计3434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教材:闫锋欣,C++GUIQT4编程(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年9月.
本课程其他说明无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案例分析与设计课程代码:LE4001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查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课程负责人:罗家兵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嵌入式系统案例分析与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是继《嵌入式系统原理》、《linux嵌入式开发与应用》、《嵌入式GUI程序设计》等专业课程后的专业知识综合实践;同时,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积累项目经验.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理顺三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综合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项目实践经验.
要求学生不仅要扎扎实实地上好每堂实验课,而且在课外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更多的课外试验.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部分u-boot的移植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把纯净的u-boot源码移植到试验平台.
第二部分linux内移植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把纯净的linux源代码移植到试验平台(要求驱动触摸屏、lcd、网卡等).
第三部分文件系统构建通过busybox构建自己的文件系统,并能把c库、qt库移植到目标平台.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设计通过qt前端mp3播放器、vod系统、嵌入式web服务器等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并结合在华软多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该课程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
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起到的制约作用,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授难度.
教学上将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区别对待:对于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主要包括系统平台的构建和项目开发的步骤.
对于有进一步学习要求的同学进一步培养他们内核,开发的能力.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虑如果时机合适能组织全体学生或学生的代表去从事嵌入式开发的企业参观一次,使学生对嵌入式开发有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教学主要采用大小课结合的形式进行,大课主要介绍理论知识,小课主要结合大课中讲述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实际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并尽可能的能让学生以直观的形式感受到.
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时要利用现有的教学实验设备,让来做实验的同学都能动手独立操作完成.
并且鼓励先做完的学生辅导后做完的学生.
另外考虑对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和经常能帮助本组其他同学完成实验的同学提高其平时成绩即在总成绩中设立一个平时加分部分,以此鼓励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在自己学好的同时能带动别的同学学习的学生.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考查课程,总评成绩为等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最高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
1010%期末项目答辩根据项目完成情况、答辩情况以及考勤给出考查等级优秀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一部分u-boot的移植66第二部分linux内移植66第三部分文件系统构建44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设计1818总计3434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俞辉.
嵌入式Linxu程序设计案例与试验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本课程其他说明无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电路基础计算机编程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工艺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过程控制数据通信与网络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名称:电路分析课程代码:LA2015计划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负责人:李芳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课程是电子自动化、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
通过讲授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路分析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分析方法.
以及具备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电路知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路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以及具备进行实验的技能,并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电路知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5章正弦交流电路教学内容:5.
1正弦信号与相量5.
2电中物相量模型5.
3阻抗与导纳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阻抗和导纳,掌握相量的分析方法.
第6章选频电路与谐振教学内容:6.
1网络函数6.
2典型网络的频率特性6.
3多频信号的电路响应6.
4串联谐振电路6.
5并联谐振电路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典型网络的频率特性、多频信号的电路响应;掌握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7章双口网络分析教学内容:7.
1双口网络的参数方程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H参数方程.
第8章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教学内容:8.
1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8.
2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8.
3一阶电路:三要素法8.
4冲激函数与冲激响应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一阶电路与冲激函数、冲激响应;第9章非线性电路分析教学内容:9.
1非线性电路元件9.
2直流分析与应用9.
3小信号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非线性电阻的特性与小信号分析;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主要实践部分是在电子实验室时行电路教学实践,经过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增加学生的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严密、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如下几点考虑:1、一般的概念和电路主要由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讲解.
并在课后提供个别辅导.
2、较难讲解的概念和电路主要通过动画文件或仿真软件进行辅助讲解.
3、重点的概念和电路教师通过相关动画或仿真软件进行演示,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提出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习;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
4、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2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方式要求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1010%作业2次大作业,每次2分;2次小作业,每次1分66%实验实验完成、报告撰写情况及平时课堂表现1414%期末考试闭卷笔试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5章正弦交流电路4第6章选频电路与谐振82第7章双口网络分析20第8章动态电路的瞬态分析82第9章非线性电路分析60总复习2总计304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电路分析教程》,燕庆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2、参考教材:电路基础(第3版)[美]CharlesK.
Alexander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9九、本课程其他说明无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代码:LA2016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自动化专业课程负责人:邓革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获得研究信号分析和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理解傅立叶变换、拉氏变换、Z变换的概念及物理意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有关通信理论、控制理论、信号处理和信号检测理论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主要讲授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分析、系统分析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任务是:深刻理解信号的描述方法,各种信号的定义,掌握信号在时域内的各种运算、变换方法,能熟练地直接计算信号的卷积.
深刻理解傅立叶变换、拉氏变换、Z变换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牢记典型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拉氏变换、Z变换.
牢记傅立叶变换、拉氏变换、Z变换的性质,掌握部分分式展开法,能熟练地计算傅立叶正反变换、拉氏正反变换和Z正反变换.
了解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系统性质及确定方法,掌握系统响应的时域和变换域计算方法,理解和判别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与稳定性,能熟练作出系统的框图.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1.
基础概念主要内容:(1)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定义、表示式和波形(2)信号的基本运算,奇异函数及信号的时域分解(3)信号的分类和系统的分类(4)系统的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基本要求:(1)了解信号、系统的基本概念(2)理解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与非时变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差异(3)掌握几种基本信号、描述方法及信号运算;信号和系统的分类;系统的性质(4)熟悉基本信号的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概念2.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内容:(1)连续时间系统的经典解法(2)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3)卷积积分及主要性质,响应的时域求解(4)系统的自然响应与受迫响应、稳态响应与暂态响应的概念基本要求:(1)了解从物理模型建立连续时间系统输入输出模型(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方法(2)了解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3)理解自然响应与受迫响应等概念(4)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求法,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5)熟练掌握卷积积分的定义、计算及主要性质,系统响应的时域求解方法3.
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主要内容:(1)周期信号分解为傅里叶级数、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周期信号的功率(2)傅里叶变换与反变换(3)傅里叶变换的重要性质、非周期信号的频谱(4)抽样信号和抽样定理基本要求:(1)了解信号的正交分解,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2)理解幅度频谱和相位频谱,单边频谱和双边频谱,信号的能量和频带宽度的概念(3)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包括三角函数形式和和复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傅里叶变换,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包括线性特性,时延特性,移频特性,尺度变换特性,奇偶特性,对称特性,微分特性,积分特性,频域微积分特性,卷积定理)(4)理解抽样定理,奈奎斯特取样频率和取样间隔4.
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内容:(1)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法(2)线性系统无失真传输的条件(3)理想低通滤波器(4)调制与解调基本要求:(1)了解系统延时、失真、物理可实现性等概念(2)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的特性,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3)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线性系统无失真传输的条件5.
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主要内容:(1)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收敛域(2)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主要性质(3)拉普拉斯反变换(4)系统的复频域分析、微分方程的变换解,电路的s域模型(5)连续系统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的关系基本要求:(1)了解连续系统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的关系(2)了解双边拉普拉斯变换(3)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收敛域,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主要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微分方程的变换解),电路的s域模型及分析6.
系统函数分析主要内容:(1)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及求法(2)系统零、极点分布与时域响应(3)系统零、极点分布与频域响应(4)系统的稳定性及罗斯—霍维兹判据基本要求:(1)了解系统函数的概念与求法(2)理解系统零、极点分布与时域响应、频域响应之间的定性关系(3)掌握连续系统的系统函数的概念及求法,系统的稳定性及罗斯判据,系统模拟方法7.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内容:(1)离散系统的时域描述、差分方程(2)阶跃序列与单位取样序列(3)系统的阶跃响应与单位取样响应(4)卷积和及其主要性质(5)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基本要求:(1)了解离散时间系统的递推解法,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自然响应、受迫响应、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之间的联系(2)理解离散时间系统因果性判据(3)掌握离散系统的时域描述、差分方程,阶跃序列与单位取样序列,系统的阶跃响应与单位取样响应,卷积和及其主要性质,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求法8.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主要内容:(1)Z变换及其收敛域(2)变换的主要性质、反Z变换(3)Z域分析、差分方程的变换解(4)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及朱里准则基本要求:(1)了解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2)理解Z变换的定义,Z变换的收敛区以及左边序列、右边序列以及双边序列的Z变换的收敛区间的一般形式(3)掌握Z变换的主要性质,反Z变换,Z域分析法(差分方程的变换解),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离散因果系统的稳定性.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是在小课中进行实验,用Matlab仿真工具,对理论课的进行验证,加深对大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大课使用CAI课件辅助授课,CAI课件作为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配合文字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两者互相补充,彼此配合.
理论教学采用大屏幕投影教学,着重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小课通过Matlab仿真进行实验,学生独力或合作完成综合实验.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课程采用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其中考试为期末的课程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领导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掌握的程度.
平时考查部分包括考勤,课堂提问及回答、课堂表现、作业的综合评分,实验成绩.

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课堂表现及作业参加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对老师的提问主动回答,回答内容逻辑性强,表达清晰;作业完成较好.
1010%实验每次实验独立完成,对实验过程认真分析,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1010%期末考试对信号与系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1、理论教学安排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序号内容授课时数1第一章基础概念42第二章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63第三章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104第四章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65第五章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86第六章系统函数分析87第七章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68第八章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6合计542、实践教学安排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序号内容授课时数1实验一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22实验二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23实验三抽样定理与信号恢复24实验四信号卷积实验25实验五矩形脉冲信号的分解26实验六矩形脉冲信号的合成27实验七谐波幅度对波形合成的影响2合计14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信号与系统》,燕庆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目:(1)郑君理,《信号与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徐天成,《信号与系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年(3)梁虹等,《信号与系统分析及MATLAB实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九、本课程其他说明修读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课程名称:电子工艺课程代码:LA2017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自动化智能电子课程负责人:徐小云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电子工艺是一门工艺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该课程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学生工艺知识的入门向导,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
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在于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知道在电路方案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到产品加工的可行性、商品的用户适应性和使用环境下的可靠性设计指标的要求.
本课程讲述由讲授和电子实训两部分组成,电子实训分为基础训练和课题实训两大部分.
并以实际操作为主,是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筑一个基础扎实而又充满活力的基础平台.
通过两三个完整的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学习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认识和理解电子工艺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工艺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树立起电子工程意识.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培养懂理论、会操作等能力,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电子产品生产实际,了解和掌握一般电子工艺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及材料识别、型号规格,主要性能及参数;熟悉电子焊接工艺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电子产品制作工艺流程,掌握印制电路板制作工艺及生产流程,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工艺和电子整机产品(包括配件)的安装、制造工艺和生产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树立起电子工程意识.
从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方法与技巧;焊接方法、技巧的学习及焊接训练;电子测试仪器的使用;电子产品的调试与检修;电子产品装配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实践产品的工作原理,学习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装配和调试一个电子产品.

教学方法上尊重客观认识和规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示讲、示演,了解电子工艺技术的基础知识;通过电子课件、实物展示、操作练习、加工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手段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其检测、电子产品装配中的常用工具、专用设备和基本材料、准备工艺、焊接工艺、电子产品的设计和装配工艺、调试工艺、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电子实训等.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万用表等基本仪器的基本使用;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识别方法和参数测试方法;学会看懂实践电子产品的电路原理图;掌握Protel软件的使用和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基本的焊接技术;学会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了解装配技术有关常识;了解实践产品的工作原理;实践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学会调试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1章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其检测(8学时)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是一项基本功,如何准确有效地检测元器件的相关参数,判断元器件是否正常,不是一件千篇一律的事,必须根据不同的元器件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判断元器件的正常与否.
特别对初学者来说,熟练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检测方法和经验很有必要.

学习要点:1、学会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学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主要参数、标志方法.
3、学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检测方法.
主要内容: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会用相关的仪器仪表对相应元器件进行检测.
电阻、电容、电感和变压器、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开关件、接插件及熔断器、电声器件、表面安装元器件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主要性能参数、识别方法和检测方法.
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分类、主要性能参数、识别方法和检测方法.
重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检测方法与实践难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检测方法与实践实训一: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1、数字万用表与指针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测试技术及使用注意事项.
2、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3、信号发生器,了解面板上旋钮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4、示波器,了解示波器前面板上开关、旋钮的作用,会使用示波器进行正常测试,包括直流电压、交流电压、信号周期、信号频率、相位.
实训二: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1、熟悉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各种外形结构,掌握其标志方法.
2、掌握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器的阻值并计算电阻的实际偏差.
3、学会用万用表检测判断电容器容量的大小、测量电容器的漏电阻及判断电容器的好坏.
4、学会用万用表检测判断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二极管的类型及其好坏.
5、学会用万用表检测三极管的管型、引脚极性、放大倍数与三极管性能的好坏.
第2章电子产品装配常用工具及材料(2学时)通过学习要求了解电子产品装配中常用手工工具的类型、作用、使用方法及外形结构;了解电子产品装配中所使用的基本材料,掌握基本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主要用途.
1、电子产品装配常用五金工具2、焊接工具3、焊接材料4、常用导线与绝缘材料5、其他常用材料重点:焊接材料难点:焊接材料使用方法第3章焊接工艺(4学时)本章详细介绍了焊接的基本知识、焊接方法及操作步骤、焊接技巧及要求.
重点介绍电烙铁的结构与选用,电烙铁的握法,分析锡铅合金状态图,焊剂、阻焊剂的作用及拆焊的方法和要求.
1、焊接的基本知识,包括焊接的分类与焊接的方法2、焊接工具,学会电烙铁及其他装配工具的使用3、焊接材料与焊接机理,学会看锡铅合金状态图及杂质对焊锡的性能影响,了解焊剂和阻焊剂的作用与要求,以及焊接的条件与特点.
4、手工焊接技术,了解电烙铁的使用方法、焊接操作的基本步骤、焊接操作手法、焊接的温度与加热时间、合格焊点及质量检查与拆焊操作.
5、实用焊接技术,焊前准备、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集成电路的焊接.
6、电子工业生产中的焊接简介,了解浸焊与波峰焊技术.
重点:安装和焊接技术难点:焊接技术实训三:手工焊接1、掌握去除元器件和印制板的氧化层、污垢的方法.
2、学会元器件的成型方法及其在印制板上的排列方法.
3、掌握电烙铁的使用方法与使用技巧.
4、掌握焊接"五步法"和"三步法"的操作要领.
5、学会在印制电路板及其他焊接部位的焊接,学会在万能板上拉焊(排焊).
第4章电子电路图的读图(4学时)本章详细介绍了电子电路图的基本知识,以及读图的步骤和方法.
1、电子电路图的基本知识.
2、电子电路图的读图步骤和查找元器件资料的途径.
3、实际电子产品电路图的分析.
重点:常用图纸的功能及识读方法.
难点:电子产品电路图的分析.
实训四:电路原理图与印制电路板图的识读1、学会对照方框图看懂原理图,了解电子整机的结构、原理.
2、掌握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之间的规律及识读方法.
3、通过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的对比,提高识读能力.
第5章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14学时)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1、ProtelDXP2004概述,介绍Protel软件的特点,Protel软件的安装及其启动和工作界面,简要介绍Protel软件的工作流程及基本操作.
2、印制电路板的基础知识,了解印制电路板种类及印制电路板设计前的准备.
3、印制电路板的排板设计,掌握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原则、元器件的布局、布线原则,了解印制电路板干扰的产生及抑制、元器件的排列方式,掌握焊盘及空间的设计,掌握印制导线的设计草图设计.
4、印制电路板制造工艺,了解印制电路板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印制板加工技术要求、印制板的生产流程与手工自制印制板.
重点:掌握印制电路板的基本知识,覆铜板构成,元器件的布局布线原则,了解印制电路板的制造工艺.
难点: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
实训五: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1、通过印制板的设计与制作,熟悉并掌握其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
2、了解室温和腐蚀温度对腐蚀印制板的影响.
第6章调试工艺(2学时)了解电子产品调试的目的与调试要点,了解调试的主要过程,了解整机检验的一般方法及整机产品防护的意义、技术要求、方法等.
1、调试的目的与调试要点,了解调试的目的与过程、调试的安全措施、调试工艺文件及调试方案.
2、静态的测试与调整,掌握直流电流的测试、直流电压的测试及电路的调整方法.
3、动态的测试与调整,了解波形的测试与调整,以及频率特性的测试与调整.
4、整机调试,了解整机调试的工艺流程,以及整机调试过程中的故障查找及处理.
5、整机产品的防护,了解整机产品防护的意义、技术要求与防护工艺.
重点:调试方法、故障分析、仪器配置.
难点:调试过程中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
第7章表面装配技术SMT(2学时)了解SMT技术的发展及工业生产中的锡焊技术.
1、表面装配技术概述.
2、表面安装器件.
3、SMT装配方案和生产设备.
4、SMT印制板及装配焊接材料.
重点:SMT印制板及装配焊接材料.
难点:表面装配技术的发展.
第8章电路仿真(12学时)介绍Proteus软件的特点、功能及工作界面,学会Proteus软件的使用,可以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
1、Proteus概述,简单介绍Proteus软件的特点、功能及工作界面.
2、电路仿真,介绍Proteusisis交互式仿真的工作界面、过程及电路仿真的基本流程,学会如何利用图表进行仿真,并介绍仿真的方法与技巧.
重点:软件的使用及电路仿真的基本流程.
难点:基于图表的仿真波形的分析.
实训六: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训练1、利用老师所给一模拟电路进行仿真,包括模拟激励源的设置、模拟虚拟仪器的使用、探针的放置及模拟电路仿真方法.
2、利用老师所给一数字电路进行仿真,包括数字激励源的设置、数字虚拟仪器的使用、数字调试工具的使用、探针的放置及数字电路仿真方法.
第9章电子产品的整机设计和装配工艺(18学时)通过本章节内容,学习电子产品整机的结构形式和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及措施;学习自动焊接技术、无铅焊接技术;学习印刷电路板的组装;学习电子产品总装的顺序、基本要求及其总装的质量检查.
1、电子产品的整机结构形式与设计.
2、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流程.
3、印刷电路板的组装.
4、电子产品的总装.
5、总装的质量检查.
重点:元器件的选用、元器件的布局与排列难点: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抗干扰措施.
实训七:课题实训课题实训是综合性的训练项目,是以整体电路为训练项目,从设计、安装到调试、维修的一个整体训练过程.
通过课题实训,主要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培养了学生从电路的设计、制作到调试、维修等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生产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将基础课程如电路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综合,并转化为实践技能,可以提高电子综合素质及应用能力.

第10章电子产品生产管理(2学时)介绍电子产品的特点、电子产品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电子新产品的开发;学习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中各类文件的概念、分类、作用及管理知识;学习电子产品的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以及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等知识.
1、电子产品生产的组织形式.
2、电子新产品的开发.
3、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及其管理.
4、技术文件、设计文件、工艺文件、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
重点: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中各类文件的概念、分类、作用.
难点:电子产品的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本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培养懂理论、会操作、能管理等能力,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示讲、示演,了解电子工艺技术的基础知识;通过电子课件、实物展示、操作练习、实际操作等多种手段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由讲授和电子实训两部分组成,电子实训分为基础训练和课题实训两大部分.
并以实际操作为主,是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在学习一定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技能的操作训练,可以达到熟悉并熟练掌握电子产品装配的操作能力,从而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技能的目的.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以总评成绩为最终考核成绩,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总评成绩由两大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10%,课堂表现、作业10%,课堂实训10%,期末考试70%.
每一部分成绩的要求、标准分别如下: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考勤按学院的统一规定考核和记录.
迟到和早退15分钟内为迟到,15分钟以上为旷课,迟到3次等同于旷课1次1010%课堂表现、作业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完成并上传作业,包括实训报告,每次满分2分,基本完成,为1分,抄袭为0分.
另外,每次举手回答一次问题有1分.
1010%课题实训设置课堂定时动手训练,如拆焊、焊接训练,PCB画图设计等1010%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课程部分课程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1章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35第2章电子产品装配常用工具及材料20第3章焊接工艺22第4章电子电路图的读图22第5章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410第6章调试工艺20第7章表面装配技术SMT20第8章电路仿真39第9章电子产品的整机设计和装配工艺216第10章电子产品生产管理20总计2444八、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教材:《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王成安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基于Proteus的电路及单片机设计与仿真》(第2版),周润景等编著,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参考教材:《电子技能训练》王成安,王春主编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二版《电子工艺基础》王卫平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技术工艺基础》廖爽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廖先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代码:LA3011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自动化专业课程负责人:安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自动控制原理(又称为自动调节原理、反馈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等),是研究智能系统的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它是一门技术基础理论课,主要研究智能系统的组成,及其分析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还介绍MATLAB软件在智能系统中的仿真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以智能控制系统的构成原理以及智能控制方法为重点,学习线性、连续系统的基本理论,介绍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三大经典方法.
通过学习,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技能,并能在后续课题设计中应用其理论及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
主要内容:智能控制系统简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1章绪论[目的要求]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教学内容]1.
1自动控制系统简介1.
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术语1.
3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1.
4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1.
5自动控制系统实例[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
第2章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教学内容]2.
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
2传递函数2.
3结构图[难点]梅逊公式.
第3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与校正.
[教学内容]3.
1性能指标3.
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3.
3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3.
4高阶系统的时域响应3.
5自动控制系统的代数稳定判据3.
6稳态误差[重点难点]一、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计算.
第4章根轨迹[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教学内容]4.
1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方程及相角条件、模(幅)值条件.
4.
2绘制常规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
3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
[重点难点]利用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
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
[教学内容]5.
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5.
2典型环节和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频率特性.
5.
3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5.
4映射定理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5.
5稳定裕度5.
6用闭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重点难点]典型环节和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频率特性.
第6章控制系统的校正[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线性控制系统校正方法和步骤.
[教学内容]6.
1系统的设计及校正问题6.
2基本控制规律6.
3串联超前校正6.
4滞后校正6.
5滞后-超前校正6.
6串联综合法校正6.
7反馈校正6.
8复合校正[重点难点]串联超前校正.
第7章离散控制系统[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教学内容]7.
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7.
2采样过程和采样定理7.
5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7.
6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重点难点]采样定理和差分方程.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一、MATLAB操作基础实验二、搭建典型环节的仿真模型实验三、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实验四、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五、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六、PID控制器的应用实验七、串联校正环节的设计实验八、智能系统的数字化应用(1)实验九、智能系统的数字化应用(2)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严密、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如下几点考虑:1、一般的概念主要由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讲解.
并在课后提供个别辅导.
2、较难讲解的概念主要通过仿真软件进行辅助讲解.
3、重点的概念教师通过相关动画或仿真软件进行演示,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提出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习;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
4、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相结合.
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详细考核标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作业独立完成作业且作业认真,按时上交作业.
55%实验和课堂表现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且实验数据准确.
检查学生平时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而不是等到考试时靠"突击".
1515%期末考试检查学生有没有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节学时分配讲课实验小计第1章绪论44第2章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8210第3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628第4章根轨迹628第5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8210第6章控制系统的校正6410第7章离散控制系统448MATLAB工具入门426总复习44合计501868注:综合成绩不及格(0-59)者必须重修本门课程.
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丁红、李学军,《自动控制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参考教材:(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科学出版社(2)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析》,科学出版社九、本课程其他说明暂无.
课程名称: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代码:LE2003计划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自动化专业课程负责人:曹淑宽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也是一门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的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VHDL的语法知识和程序结构,会使用VHDL语言描述、设计简单的数字逻辑电路和最基本的计算机硬件系统.
主要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数字系统的设计作必须的基础准备.

教学目的和要求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路设计自动化EDA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进入电子设计的领域.
对电子线路设计人员来说,掌握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该念,并能熟练运用有关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QuartusII进行数字系统设计,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种通过软件的方法来高效地完成硬件设计的设计技术,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思想为主,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

本课程主要是进一步巩固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和扩大计算机系统硬件组成等基本理论.
使学生掌握硬件描述语言VHDL,较熟练地掌握开发平台QuartusII使用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用VHDL语言来设计硬件系统的能力.
通过实训等手段对VHDL语言及EDA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利用QuartusII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逻辑设计和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初步掌握当代国际数字技术设计领域的最新技术;激发并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在数字技术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探索和进行创新奠定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1章VHDL概述了解EDA技术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趋势,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了解VHDL语言的应用领域FPGA和CPLD,了解FPGA和CPLD的应用范围.
本门课程的所需基础知识和后续课程.
掌握利用VHDL进行数字系统设计的流程.
(利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数字电路向VHDL程序转化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程序与实际电路之间的关系.
补充内容逻辑设计基本原理回顾数字逻辑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
复习逻辑门电路和触发器等基本器件,重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理解一个简单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重点与难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利用习题提高简单逻辑电路的设计能力.
第2章VHDL代码结构掌握VHDL代码的3个基本组成部分:库声明,实体和结构体的作用、格式和功能.
重点与难点:掌握一个完整的VHDL代码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补充内容QuartusII软件的使用掌握QuartusII软件中VHDL设计输入方法进行开发与设计.
利用实例讲解设计流程,包括项目的建立、编辑设计文件、编译、仿真、定时分析及器件编程或配置等.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掌握VHDL语言在QuartusII软件中的设计方法及流程.
并利用实训加强.
难点是设计电路的编译及仿真分析.
第3章数据类型掌握VHDL的基本数据类型,特别是可综合的数据类型,以及它们的用法和转换.
重点与难点:常用数据类型的用法和它们之间的转换.
第4章运算操作符和属性掌握各种操作符及属性的用法,及使用范围.
用实例说明.
重点与难点:常用的操作符使用数据类型,常用的属性的用法.
第5章并发代码掌握VHDL的并行语句,主要包括赋值、生成、块等语句的作用及语法格式.
掌握利用VHDL语言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能利用VHDL语言实现中规模的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实现逻辑功能.
难点是VHDL的结构体中的并行语句的运用,能灵活利用VHDL设计实现电路设计并在开发平台中进行编译仿真.

第6章顺序代码掌握VHDL的顺序语句,主要包括进程、if、case、wait、loop等语句的作用及语法格式.
掌握利用VHDL语言进行组合、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能利用VHDL语言实现中规模的组合、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实现逻辑功能.
难点是VHDL的结构体中的顺序语句的运用,能灵活利用VHDL设计实现电路设计并在开发平台中进行编译仿真.

第7章信号和变量掌握VHDL的数据对象常量、信号与变量的定义、使用和区别.
优化VHDL代码在编译时会产生的寄存器数量.
重点与难点:信号与变量的区别,如果优化寄存器数量.
第8章状态机理解有限状态机设计的机理,并能掌握简单Moore型和Mealy型有限状态机的描述方式.
重点与难点:难点是理解有限状态机设计的机理,及有限状态机的描述方式.
第9章典型电路设计分析利用设计实例总结前一部分的学习.
例如桶型移位寄存器、数据比较器、加法器、数码显示器、存储器等.
重点与难点:掌握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思想.
第10章包集和元件了解简单程序包的定义与使用,掌握元件的定义与使用.
利用元件进行层次化设计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利用generic参数进行扩展VHDL代码的通用性.
第11章函数和过程掌握函数与过程的定义与调用.
了解函数与过程的区别.
重点与难点:函数与过程的定义.
补充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总体逻辑结构,利用VHDL语言进行最简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设计.
包括运算器、存储器、同步计数器、控制器、总线等的设计.
重点与难点:计算机的各部分基本组成之间的信息流处理部分的设计.
本课程从教学目的和教学结果来判断,其深度有从了解、理解到掌握3个层次;而内容的组织限于掌握使用QuartusII软件,利用图形输入法及文本输入法设计较简单的数字系统,并利用适用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仿真,按大三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水平,及学时数,应能达到教学目标.
为了学生能掌握重点,课程内容应突出重点,多操作实践.

本课程属于专业工具课程,所以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使用QuartusII专业软件,利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多模块的中大规模数字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系统.
所以课程内容和讲授方式都服务于这个重点.
课程的难点有3点:第一是VHDL语言是硬件描述语言,与计算机语言有较大不同;第二是设计电路的编译与仿真;第三是利用VHDL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验练习,课外作业.
在课程最后需要检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还有实验课.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作为一门实践工具的课程,因此,在课程教学方法的整体考虑上,将采取"课堂演示+实践练习"的学习模式,以大量的具体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熟练使用该软件.
另外,利用助教式教学,充分调动助教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带动其它同学进行学习帮助与交流,促进良好学习氛围.

除此以外,以课堂提问与课堂实训相结合为主的考核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达到"无形"指导学生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及加强实操能力的作用.
文字性的内容分为2大部分:在课堂上传递的,以powerpoint及教学视频的形式演示,并在课后放到网上供学生浏览.
另外最重要的部分是实验课的操作,将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系统练习的机会.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以考核学生掌握使用QuartusII软件,利用VHDL语言设计较大规模的数字逻辑电路,独立熟练快速完成设计的学生应该给予优异的成绩.
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平时成绩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作业完成并交作业,每次10分,基本完成,为6分,抄袭为0分.
1010%实验认真完成实验,达到实验要求,每次10分,基本达到要求6分,抄袭为0分.
1010%期末考试考试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第1章VHDL概述1第2章VHDL代码结构1第3章数据类型1第4章运算操作符和属性1第5章并发代码22第6章顺序代码22第7章信号和变量2第8章状态机22第9章典型电路设计分析24第10章包集和元件2第11章函数和过程2补充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22总计2410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教材:《VHDL数字电路设计教程》,VolneiA.
Pedroni(巴西)著,乔庐峰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参考书:(1)《数字系统设计与VHDL(第二版)》,CharlesH.
Roth,Jr.
(美)等著,金明录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基于QuartusII的计算机核心设计》,姜咏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EDA技术与VHDL(第2版)》,潘松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代码:LA3007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自动化专业课程负责人:邓革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是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基本地学习和了解到信号传感、信号采集、信号转换、信号处理的整个过程,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用途及基本测量电路进行讲解,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打下一些基础.

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主要讲授工程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的原理,以及应用这些传感器测量诸如压力、应力、温度、位移、转速和振动等参数的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理论,掌握几何量、机械量及有关测量中常用的各种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及特点;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测量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的基本电路;使学生具有初步选用传感器的能力,为在今后工作中根据生产实际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传感器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难点、重点第1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1传感器的地位和作用2传感器的定义及其组成3传感器的分类4对传感器的一般要求5传感器的发展趋向6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6.
1检测技术6.
2自动检测系统7测量的基本知识8传感器的静态特性9传感器的动态特性10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1提高传感器的性能方法重点与难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第2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性2电子应变片的工作原理3电阻应变片的结构4电阻应变片特性5电阻应变计的测量电路6电子应变计的温度差与补偿7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重点与难点:电阻应变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参数,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
第3章电容式传感器1电容式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特性2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3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重点与难点:电容式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工作原理、特性及测量电路.
第4章电感式传感器1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2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螺旋管式电感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5电感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重点与难点: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测量电路.
第5章压电式传感器1压电效应2压电材料3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4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5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重点与难点:压电效应与压电材料、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等效电路与测量电路.
第6章热电式传感器1热电偶温度传感器2热敏电阻传感器3其他温度传感器重点与难点:热电偶材料、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传感器、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第7章磁传感器1霍尔效应2霍尔元件3霍尔线性集成传感器4磁传感器的应用重点与难点:霍尔元件与霍尔效应,误差与补偿第8章光电传感器1光电效应2内光电效应3光电式传感器重点与难点:光电效应.
第9章光纤传感器1光纤传感器的原理2常见光纤传感器重点与难点:光纤的结构及传光原理,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分类、调制形式.
第10章传感器的检测电路1信号的放大电路2测量电路及其放大电路3低漂移直流放大器4高输入阻抗放大器5低噪声放大电路重点与难点:信号转换、分析、处理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主要以传感器的应用案例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作业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掌握.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大课使用CAI课件辅助授课,小课通过介绍一些传感器的应用案例辅导学生理解课程的基本知识,学生独力或合作完成综合课题.
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作业/随堂测试/课堂表现20%,期末考试70%,考勤10%.
总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
课程的学时分配序号主要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1课程介绍以及绪论22第1章绪论传感器的一般特性63第2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64第3章电容式传感器45第4章电感式传感器66第5章压电式传感器47第6章热电式传感器68第7章磁传感器69第8章光电式传感器810第9章光纤传感器411第10章传感器的检测电路1212总复习习题讲解和答疑4总学时:68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钱显毅编著,《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2011年7月.
2、参考书:(1)魏学业编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2)王昌明等编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3)栾桂冬等编著《传感器及其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4)张存礼等编著《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课程名称:过程控制课程代码:LA3012计划学时:34学分:2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自动化专业课程负责人:安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过程控制是研究工业生产环节的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它是一门技术基础理论课,主要研究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分析和设计方法.
该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旨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分析、设计、参数整定和运行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工程实现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专业课,以《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作为先导课程.
要求通过学习了解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多种控制理论,熟悉常用的调试方法,具备一定的操作控制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1、检测仪表、显示仪表主要介绍温度检测仪表、压力检测仪表、流量检测仪表、液位检测仪表、成分分析仪表,掌握典型热电偶变送器、常用的压力测量传感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了解各种常用的流量、成分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

2、调节器主要介绍调节器的调节规律、PID运算电路、PID调节器的阶跃响应和频率特性、PID调节器的线路实例、数字控制算法、单回路可编程序控制器,了解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概念、自动化系统、调节规律及调节器再控制中的作用,掌握PID调节器的阶跃响应和频率特性等概念及线路实例.
熟悉1-2种PID调节器的线路及应用.

3、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主要介绍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组成、DCS操作站的功能、现场总线技术、基金会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了解DCS的基本概念及组成、掌握DCS系统及工作原理.
了解控制系统设计步骤、方案制定、防暴措施及选型等.

4、执行器和防爆栅主要介绍执行器和防爆器,了解气动执行器的结构及工作流量特性,掌握电气转换器及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安全防爆的概念,掌握安全栅的基本原理.
5、调节对象特性及实验测定主要介绍单容对象动特性及其数学描述,多容对象的特性、容量滞后、纯之后,对象特性的实验测定、实域法,测定动态特性的频域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最小二乘法.
掌握水槽水位的动特性、对象的自衡特性了解双容对象的特性和纯滞后特性.
熟练应用实验测定方法及测定动态特性的时域方法.
了解对象数学基本模型的推导过程,及如何用基本物理量描述对象的特性.

6、单回路调节系统的设计及调节器参数整定方法主要介绍对象动态性对调节质量的影响及调解方案的确定,调节规律对系统动特性的影响、调节规律的选择,调节参数的实验整定法.
了解调节规律的影响及调解方案的确定,了解干扰通道动特性对调节质量、调节质量的影响;熟练应用调节器参数的实验整定方法,了解典型控制形同的组成、变量选择、元件影响.

7、复杂控制系统了解串级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了解大纯滞后过程的控制、动态矩阵控制,时间最优的Bang-Bang控制基本概况.
8、计算机控制系统了解计算机控制的基本知识及PCS7过程控制应用软件的原理概况.
四、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电动阀单容液位控制2.
温度PID连续控制3.
变频器支路流量控制五、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严密、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如下几点考虑:1、一般的概念主要由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简要讲解.
并在课后提供个别辅导.
2、较难讲解的概念主要通过仿真软件进行辅助讲解.
3、重点的概念教师通过相关动画或仿真软件进行演示,首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提出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习;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从而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
4、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相结合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详细考核标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作业独立完成作业且作业认真,按时上交作业.
1010%实验和课堂表现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且实验数据准确.
检查学生平时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而不是等到考试时靠"突击".
1010%期末考试检查学生有没有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0070%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详见《考核大纲》.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学时过程控制系统概述:2被控过程数学模型2过程参数的检测与变送2过程控制仪表2简单控制系统4常规高性能过程控制系统2实现特殊要求的过程控制系统2复杂过程控制系统6集散控制系统2典型过程的控制系统设计4实践教学6总学时34八、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
教材:张李冬主编,《过程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
参考书目:(1)刘玉梅主编,《过程控制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潘永湘、杨延西、赵跃编,《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机械工业出版社九、本课程其他说明无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代码:LM2008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试面向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负责人:王晓品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本科专业主干基础课程,其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设计的内容较为广泛,已成为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计算机与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目的《数据通信与网络》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移动信息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紧紧围绕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讲述数据通信网的一般原理与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以后,了解网络与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和分层原理、网络设备的基本原理、局域网以及广域网等通信网的构成和特点,层次协议的基本理论及应用,了解网络安全互联、接入等技术,以及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高等数学、电路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
学习了本课程以后,在"识记"、"领会"、"分析应用"三个能力层次上,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基本要求是:(1)识记:能识记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的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涵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与非.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掌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能表述基本内容和基本道理,分析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通信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阐释现有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的理论问题,分析有关的技术过程和方法,分析有关的系统模型与结构,并能应用有关原理与技术测试和分析网络系统,解决有关数据通信的问题.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1:计算机网络概述1.
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1.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
4标准化组织2:数据通信基础2.
1数据通信系统2.
2数据编码与数据传输2.
3传输介质及特性2.
4数据交换技术2.
5多路复用技术2.
6数据压缩技术2.
7差错控制技术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
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3.
3TCP/IP参考模型4:计算机网络接口及其通信4.
1网络接口4.
2网络接口卡4.
3中继器和集线器4.
4网桥4.
5交换机4.
6路由器4.
7网关4.
8常用设备比较5:局域网5.
1局域网概述5.
2局域网体系结构5.
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5.
4以太网5.
5虚拟局域网6:通信网与广域网6.
1通信网概述6.
2广域网6.
3分组交换广域网6.
4综合业务数字网6.
5数字数据网7:Internet7.
1Internet概述7.
2Internet网络层协议7.
3Internet传输层协议7.
4Internet的服务和应用7.
5IPV67.
6物联网8:无线网络技术8.
1无线网络概述8.
2无线局域网8.
3无线城域网与广域网8.
4其他无线网络技术12:实验实训12.
3交换机的本地配置12.
4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课程深度和广度: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分层结构、分层协议、网络接口设备等,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网、无线网络的技术、标准和协议等,并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相关传输技术,以及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基本原理应用到不断发展的通信网络中.
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1常用网络命令2网线的制作与测试3交换机的本地配置4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作为一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在内容上应该以提高学生网络和通信方面的知识面为目的,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深入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前各种网络技术的具体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真谛.

教学时,知识的传达在课堂上以powerpoint的格式演示,结合具体通信设备的实例.
并要求学生上网查询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本课程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目的.
考核的时候主要考虑学生的对现代通信技术的理解.
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详细如下:考核内容学习目标分数百分比考勤准时到课堂,不影响其他人,准时离开课堂.
1010%课后作业结合课程的情况,每次作业须独立完成,如果抄袭,则不给分;1010%课程论文总结课程中的收获或者阐述对某一种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案设计,完成的评为优,基本完成的评为合格,未按时完成的评为不合格;1010%期末考试考试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评分标准请参考考试大纲10070%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概述2第二部分数据通信基础10第三部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0第四部分计算机网络接口及其通信设备10第五部分局域网、通信网与广域网,Internet10第六部分无线网络技术10第七部分网络互连与Internet接入技术4第八部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4实训及练习8总计68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参考书1、教材:邢彦辰主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92、参考教材:(1)BehrouzA.
Forouzan著,《数据通信与网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2(2)李文海,《数据通信与网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九、本课程其他说明无课程名称: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课程代码:LE3002计划学时:68学分:4课程性质:必修、考查面向专业:自动化专业课程负责人:卢易苏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是在《单片机原理》、《单片机应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实践》、《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基础上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班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实操课程.
通过提高性的综合性的实验操作训练学生对单片机系统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能够运用各类智能处理器系统强大的智能控制功能进行各种智能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该课程对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此外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智能产品设计与开发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在《单片机原理》、《单片机应用》和《计算机高级语言编程实践》、《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单片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各类智能处理器系统设计与开发智能电子产品的能力.
包括智能处理器综合仿真平台PROTEUS软件的使用、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及各种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为进一步设计和开发复杂和大型的智能电子产品打好基础.

通过一系列基础和综合实验的教学、实践与设计,运用功能强大的智能处理器综合仿真平台PROTEUS软件进行设计:包括中断,定时电路,各种接口电路(如单片机与LED数码管的接口;智能处理器与字符型LCD的接口技术;智能处理器与矩形键盘的接口技术;智能处理器与步进电机的接口技术;智能处理器与ADC0808/DAC0808的接口技术;智能处理器间的串口通信技术;智能处理器与PC间的串行通信技术等电路)和大型综合实验(如基于智能处理器的24X24点阵LED汉字显示屏的设计;基于智能处理器的电子万年历的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智能处理器的硬件和指令系统的设计于开发方法,能够自行设计、安装、调试以智能处理器系统为核心的智能电子产品.

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第一讲PROTEUS概述介绍PROTEUS结构体系、主要功能和主要模块与资源第二讲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基础单片机系统的PROTEUS源代码调试仿真方法KeilC与Proteus相结合的仿真方法第三讲AT89C51单片机基础实验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基本输出实验——发光二极管流水灯实验基本输入、输出实验——开关控制LED数码管单片机外中断实验单片机中断优先级实验单片机定时/计数实验1——方波发生器单片机定时/计数实验2——脉冲计数器单片机控制的60s倒计时实验基于单片机的按键发声实验第四讲AT89C51单片机接口技术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单片机与LED数码管的接口技术单片机与字符型LCD的接口技术单片机与矩形键盘的接口技术单片机与步进电机的接口技术单片机与ADC0808的接口技术单片机与DAC0808的接口技术单片机间的串口通信技术单片机与PC间的串行通信技术第五讲AT89C51单片机实际应用的PROTEUS设计与仿真基于单片机的24X24点阵LED汉字显示屏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电子万年历的设计本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本课程是单片机系统系列课程的提高课程,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单片机原理(包括硬件资源和指令系统)的基础上能够有一定的深入和提高,能够灵活使用单片机指令系统设计较为复杂的单片机系统.

本课程的重点:熟练掌握PROTEUS仿真软件设计单片机系统的方法.
本课程的难点;在单片机输入/输出电路和各种接口电路的设计方面对电路的要求有所增加,存在一定的难度.
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操作教学56个学时课时,在单片机实验室辅导学生实际操作(包括软件仿真和硬件电路设计),完成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考虑本课程侧重于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中单片机系统的设计实现,因此课程采用软件仿真(PROTEUS单片机仿真软件)和实验操作(主要应用单片机实验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各种实验(包括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进行单片机系统的软件仿真设计,电路设计和功能实现.

随风云-内蒙古三线BGP 2-2 5M 25/月 ,香港CN2 25/月 ,美国CERA 25/月 所有云服务器均支持5天无理由退款

公司成立于2021年,专注为用户提供低价高性能云计算产品,致力于云计算应用的易用性开发,面向全球客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IT解决方案与客户服务,拥有丰富的国内BGP、三线高防、香港等优质的IDC资源。公司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客户为尊、永续创新”的价值观,坚持”以微笑收获友善, 以尊重收获理解,以责任收获支持,以谦卑收获成长”的行为观向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互...

VPS云服务器GT线路,KVM虚vps消息CloudCone美国洛杉矶便宜年付VPS云服务器补货14美元/年

近日CloudCone发布了最新的补货消息,针对此前新年闪购年付便宜VPS云服务器计划方案进行了少量补货,KVM虚拟架构,美国洛杉矶CN2 GT线路,1Gbps带宽,最低3TB流量,仅需14美元/年,有需要国外便宜美国洛杉矶VPS云服务器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CloudCone怎么样?CloudCone服务器好不好?CloudCone值不值得购买?CloudCone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美国服务器...

HostDare($33.79/年)CKVM和QKVM套餐 可选CN2 GIA线路

关于HostDare服务商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介绍过几次,算是比较老牌的服务商,但是商家背景财力不是特别雄厚,算是比较小众的个人服务商。目前主流提供CKVM和QKVM套餐。前者是电信CN2 GIA,不过库存储备也不是很足,这不九月份发布新的补货库存活动,有提供九折优惠CN2 GIA,以及六五折优惠QKVM普通线路方案。这次活动截止到9月30日,不清楚商家这次库存补货多少。比如 QKVM基础的五个方案都...

网站制作教程为你推荐
primarily网易yeahphpweb破解wifi破解黑科技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第九章:导出和发布动画支付宝调整还款日蚂蚁借呗怎么设置还款时间dell服务器bios设置如何进入DELL电脑BIOS设置重庆电信dnsPSP上网急救!重庆电信的DNS是多少啊?腾讯公司电话腾讯总公司服务热线是多少什么是seoSEO网站优化是什么啊?香港空间香港有什么标志性建筑?站点管理谁有好的车站管理制度?
工信部域名备案查询 linuxvps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 网络星期一 最好的空间 吉林铁通 香港亚马逊 环聊 google台湾 cdn服务 美国代理服务器 phpwind论坛 免费网站加速 hosts文件修改 招聘瓦工 ddos攻击小组 国内云主机 网易轻博客 sockscap怎么用 免费邮件服务器软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