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如何制作个人网页

如何制作个人网页  时间:2021-05-03  阅读:()

教会圣经辅导专刊22008年3月第2期总第10期March2008www.
churchchina.
org目录辅导信念与教会王一乐/在心的深处遇见神——认识圣经辅导06鲍力生/辅导就是教会辅导方法与理论11莉莉/人是如何改变的——圣经辅导的基本模式15鲍力生/心的偶像与"浮华市集"31李台莺/圣经辅导员的必要品质辅导实践与分享37小卫星艾鱼/婚姻的目的与婚姻辅导的方向43依依/使用圣经辅导教材做门徒训练48平凡等/圣经辅导初学者分享52本刊编辑部/圣经辅导相关资源介绍在心的深处遇见神——认识圣经辅导文/王一乐每一个人都需要被辅导在教会里,一提到辅导,常常让人联想到一些心理不正常的人,或者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有问题的家庭.
而所谓的圣经辅导也自然被框在相似的圈子里面,只不过使用的工具是圣经而已.
其实,发轫于美国威斯敏斯特神学院的"圣经辅导"(BiblicalCounseling)已经远远超越了大家常常想到、谈到的这些狭义的辅导概念.
与系统神学、圣经神学、前设护教学(Presuppositionalism)相呼应,圣经辅导自身是一个宏大的架构,这个架构的核心是关于基督徒的成圣,它涵盖了门徒训练、领袖品格、解决冲突、教育子女、夫妻关系、特殊需要(各种临床性心理问题)等等各个方面.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被辅导,需要被神的圣言辅导,在一生中不断悔改、归向神.
然而,这一原则,首先不是因为我们是罪人,而是因为我们作为被造的人需要神的启示.
我们需要被神的话语辅导,神是原初的辅导者,他的圣言是我们生命的光.
不仅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被辅导,教会的领袖首先需要被辅导、被改变,然后带领群羊、辅导群羊.

圣经辅导帮助我们认识罪"对不起,我错了;不过,下次你也不要……""妈妈刚才向你发脾气不好,可你为什么那样不听话呢你要是好好练琴,妈妈就不会发脾气了.
"结过婚、养过孩子的人对这两句话都很熟悉——我们常常讲.
身为基督徒的你我开始学习新生的样式,包括认错、认罪.
然而,即使在这个过程中,深深内驻于我们生命当中的罪却仍然狡滑地、倔强地、自然地把手指向别人,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我是错了,但别忘了,你也是罪人,也需要改变.
"这样讲似乎可以减轻我们的责任与罪疚感,让我们好受一点,更容易原谅自己.
而第二句话则是在说:"妈妈发脾气是因为你不听话,你不好好练琴,让妈妈生气,所以妈妈发脾气是你的责任.
"——我们毫无怜悯心地把罪责加到孩子身上.
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将是这样.
罪让我们眼瞎,让我们首先看不到的,就是罪本身.
我们要认识和承认的不仅仅是那些看得见的罪,更是深深嵌入我们生命中的自义.
自义使我们认罪不彻底;当我们彻底认罪的时候,自义又在耳边讲:"你还不错嘛.
"罪坚持不懈地告诉我们:"你没有罪.
"在人生的风景线里,罪与救赎是那条看不见的战线;许多时候,我们失败,是因为打错了仗.

我们常常忘却的是"罪的内驻"(indwellingsin)的教义,然而这是伟大的清教徒们每日生活自省的一部分.
罪的内驻让我们的生命时时被罪感染、影响,即使是在最"义"的事情上.
罪让我们眼瞎,让我们忽略我们的罪.
罪极其诡诈,深藏于我们的生命当中.
时刻试图动用所有的资源(神学正确、事奉结果、和谐婚姻)去祭奠我们心中的偶像(深深的自义、需要被接纳、得胜等等).
一个成熟的基督徒,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对罪的自知.
这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
我们的天路历程就是靠着基督的恩典,不断成长,不断更加认识自己心中的罪,不断除去罪的过程.

圣经辅导首先教导人,如何透过我们在人际关系与环境当中的自然反应,看见自己具体的罪.
第一诫命是爱神,第二诫命是爱人.
爱神与爱人是一体的两面,人若不会爱眼睛看得见的弟兄,就不会爱神;人不真正爱神,也不会真正爱人.
弟兄相爱的必然表达就是我们的言语行为,包括我们言辞的态度.
教会史上不乏神学正确,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内心另有所指的动机的驱使下,利用神学与"异端"问题伤害、打击、甚至毁灭别人的先例.
我们在人际关系当中的举措反应出我们的内心.
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只有两种关系:事奉的关系——为了对方的益处;利用的关系——为了自身的好处.
许多时候,我们自身的好处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好处或者利益,反而是一些深藏于内心的"需要".
比如,如果我生命的主旋律是"需要被人接纳",很自然,别人对我的接纳就成了我的定义;而我的言行通常也会被"获得别人的接纳"而左右.
在这种"需要"的驱使下,一个人可以做许多好事甚至"属灵的事"以换来接纳.
可就本质而言,这不过是一个交换,利用别人的接纳来满足自己心灵的需要.
在这种景况当中的人,常常在所盼望的接纳落空之时,心怀咒诅.
圣经讲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诚然.

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内心的反应——人心里所怀的,就从口里讲出来,手上行出来.
基于这个圣经真理,圣经辅导常常讲:"在环境与人心的十字路口,是我们的言行.
"在人生的细节当中,神的话让我们看到的是自己具体的罪.
只有当我们看见具体的罪,才能来到神面前,具体地认罪、悔改,经历神更深的救赎.

圣经辅导把盼望指向福音"妈妈刚才向你发脾气不好,对不起.
请你原谅妈妈.
明天我们去买你喜欢的玩具.
"一次让孩子从我们的过犯之中认识罪的交谈机会就这样被轻易错过,焦点很快转移到对新玩具的盼望和谈论上.
同时,买玩具的付出和补偿极大地安慰着我们的内疚,让我们不再记念、不再想起自己的罪.
通常最让追求圣洁的弟兄姊妹们灰心失望的,就是我们的软弱与失败——我怎么会这样!
以至于我们会陷在软弱与失败当中很难爬起来.
这是更深的自义,以为软弱失败不是我们的本相.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会这样我们的软弱与失败把我们更深地带到基督的十字架面前.
蒙恩之人需要的不是自己的义,而是时时刻刻披戴基督的义.

同样,在教会的主日讲台上,常常可以听到许多很好的讲章,努力进窄门、修复亲子关系、天国的新宪章等等.
然而我们不断要问自己的是,当我们努力去行的时候,我们的努力与不认识神的人的努力有什么区别,我们的努力与犹太人的努力有什么区别我们的讲章当中有基督与福音么我们不仅不容易看见自己的罪,其实也不了解什么是福音——我们忘了,基督已经担当了我们一切的罪,我们时刻可以来到施恩宝座前,求帮助、蒙怜恤,因此,我们可以坦然认罪——因为那是我们的本相.
相反,不了解福音使我们在看到自己的罪、经历自己的罪时,不是奔向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而是采取各样自我救赎的方法掩盖自己的罪,找出各种理由来蒙蔽自己的心.
罪不停地在我们生命中重复:"你不需要基督的福音.
"圣经辅导帮助我们把盼望定睛在基督和他的福音上.
圣经辅导牢牢地把个体的人生安置于上帝的救赎历史当中,每一个人是一个具体的救赎故事.
面对自己的罪,我们不再需要躲藏,因为那是基督救赎我们的过程.
此生此世不是关于我们,更不是关于我们的义,乃是关于基督,基督的义,我们的救赎,神的荣耀.
而我们所经历的救赎,是上帝在我们身上动工、引领我们成圣的过程.
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座前,求恩惠、得怜悯.
神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罪,是为了把我们引到基督面前,经历更深的救赎.
每一次看到自己的罪,都是我们经历基督的恩典、经历神的救赎的机会.

因此,在我们经历软弱与挣扎时,圣经辅导根据圣经教导,建构具体模型与步骤来帮助我们经历基督的十字架.
让我们悔改更理智,顺服更具体,信靠更真实.
对罪与福音的准确把握,不仅使圣经辅导成为实际而有效的一门实践神学,可以帮助信徒成圣,更使它成为贯穿所有实践神学的一个主线,可以应用于主日讲道、成人与儿童主日学、小组带领、门徒训练等等各项事工.
神已经在圣经里对我们讲话,我们要学习聆听,听到我们的心里,让神的道改变我们的生命;不仅如此,我们要学会在生活的过程当中宣讲,实际地讲到别人的生命当中,让神的道改变圣徒的人生.
这就是圣经辅导.

作者简介王一乐,威斯敏斯特神学院宗教学硕士生,网络基督使团总干事.
辅导就是教会文/鲍力生译/文睿校/小瓷耶稣给他的门徒一个极大的呼召.
使这位奇妙策士如此奇妙的,包括他的各种"可传递属性".
当然有一些属性是万有的主给自己保留的,就是他的不可传递属性:首先有全知和全能.
(这些属性岂不让辅导欢然高歌吗什么事情都知道,能够随心所欲按动所有的开关!
)但我们更好地辅导所需的一切,主已经慷慨赐下.
他教导我们用智慧之爱待人,这样的爱能够察验人光景的每一个层面.
救赎主把我们变成在他之下救赎别人的人,能够在人有需要的地方有效帮助他们的人.
这些洞察力、爱和技巧可以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帮助我们的个人和群体生活.
有智慧的爱、贤明的喜乐、与人和善的机智、从长远出发对待人和难题,辅导就是这些果实的一种主要表现.
这些就是教会理当有,及通过救赎过程正在成为的样式.
那位奇妙策士所训练的教会的功能和任务,就是辅导(Counselingiswhatchurchisabout).
这句话引发出上千个问题.
但我不打算专注于我们的"信与行"(从基督的角度对"理论与疗法"的说法),而要关注我们的组织结构(就是耶稣对我们要建立的社群性"体系"的看法).
听起来很沉闷吗不是的.
我们被造,是生存在社群中的人,不是刺猬,或者离群的雄性大象.
社交性的人形成社区,是按这种或那种的形式组织起来的.
而辅导这种工作要求有许多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本文要就我们的组织提出两组问题.

第一组问题是:"如果我们要讨那位群羊大牧者的喜悦,那么辅导的社群性结构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如何组织心灵医治(cureofsouls)要装备、监督一对一的服事,该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怎样进行草根关怀在心灵医治方面,领导能力和有根有据的专业精神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和特征彼此关系、友情和良师益友般的分享教导所起的角色是什么我们辅导的信与行,概念与方法应当如何变得丰富、受到调节,以致我们能对神忠心成长,并持守忠心第二组问题是:"在辅导方面,教会实际做得怎样"我们现在的组织安排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和存在理据我们满足了需要吗我们真的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吗基督的教会缺乏心灵医治所必需的、许多至关重要的组织环节,这对它有何影响圣经不仅讲到观念和实践的问题,还讲到社群结构的问题:机构、社区、组织事情的方式、项目等等.
圣灵要我们为了心灵医治而建立社群结构吗回答是"是的".
按照圣经所定义的,教会包括了领导角色和互相关系,特别角色和普遍呼召,诚实与爱心,生活的智慧,罪人和受苦之人面对一系列问题时所需灵活性的奇妙组合.
神的百姓按照神百姓的原本面目发挥功用,这就为医治那困扰我们的毛病提供了理想和令人满意的机构.
这个机构可以为了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而有效调整自己.

按照圣经,心灵的看顾和医治(支持受苦的人,改变罪人)是教会完全事奉的一部分(不管我们做得如何糟糕,事实如此).
主的眼目与心意是圣经启示的,他以灵魂医治为己任.
如果辅导确实就是关于认识人的光景,解决人光景的工作,如果它解决的是真实的人,以及他们身上真实的问题,如果它真的提耶稣基督的名(或应当如此,却没有),那么它就牵涉神学和灵魂医治.
"辅导"应当表现出教会的权柄和正统信仰,并服在教会的权柄和正统信仰之下.

在心灵医治方面,教会本身的光景如何对于那些相信这个异象的人,仅仅高呼"教会、教会、教会"是不够的.
这听起来似乎很好,而且,是啊,确实很好——在理论上.
但是还有许多必要的承诺声明、教育资源、培训安排、监管机制以及成就实事的实践渠道,教会目前还没有到位.
有一些良好的开端,有盼望的迹象——但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机能自主性和可能导致混乱和错误的问题,这些并不是局限在心理健康行业的问题.
在教会内部,心灵医治也是按照镜像自主性(mirrorimageautonomy)运作,有导致神学和实践方面麻烦的镜像自我怜爱的潜在危险.
让我举一个这种问题的实例.
我是美国长老会(PCA)的会员,我们聚会的一位带领人AJ,正寻求被按立.
为了在PCA得到按立,被认可有资格牧养带领神的百姓,AJ要在很多重要方面经受考验.
他的个人品格必须符合基督徒成熟,历经考验对基督忠心的标准.
他要通过圣经知识、神论(对神的认识)、救赎论(对救赎的认识)、释经(掌握圣经教导的能力)、教会历史(我们是如何身处现今光景)、教会治理(机制如何运作),以及传道(他向人群说话,传递真实、满有恩典的正统教义的能力)的考试.

但是对于心灵医治和辅导,情况又如何呢AJ不会接受考试,考察他在这些方面相信什么,他怎样服事个人.
他不会提交一份对破碎婚姻、或者患上食欲异常亢进症的妇女,或者深陷忧郁的某人所作的案例研究.
也不存在着一个传统,在其中AJ受专门、必修、系统化的培训,掌握心灵医治的智慧.
没有一个机制体系——信条、教育、预备和监督方面的——可以帮助他像思考救赎论、传道学和传福音等问题一样,按圣经来思考辅导的问题.
他对辅导的看法是本着个人意见和良心的.
辅导算是一张外卡(WildCard).
只要AJ能对关于成圣的技术性、神学性问题正确作答,他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去相信关于辅导的事情,实践辅导.
那么请设想,AJ必须处理一位陷入麻烦的教会成员罗杰的问题.
罗杰情绪波动很大,动辄大发雷霆、或忧郁症发作、整个人焦虑不安,不得安宁.
他和其他人关系疏远,他的工作记录也有污点.
作为PCA的牧师,AJ可以用许多根基上互不相同的方法帮助这位基督羊群中的一员.
罗杰可以被送到一位世俗的精神科医生那里,服用药物舒缓他的情绪.
或者被送到"迈尔新生活诊所",在服用精神类药物之外,学习《爱是一种选择》中的原则.
也许AJ本人可以辅导罗杰,查究他痛苦和失望的主要原因,重新把他内心深处对关系的渴望集中在主身上.
或者,AJ可以把罗杰当作一个在追求人生意义上失意,需要仰望耶稣赐他渴望的意义的人对待:"神不制造废物,耶稣把你拣选出来,为的是爱你.
创造和救赎可以帮助你自我感觉好起来.
"AJ可以尝试辨认并逐出那些怒气的灵,这些邪灵因着祖先的罪缠上了罗杰家族,现在捆绑着他.
罗杰可以被转介到世俗心理学家那里作认知行为重整,训练他建立以自我为参照的斯多葛派唯理观(selfreferentialstoicrationalism),而不是建立与永生救主的关系.
AJ可以给罗杰上基督教基础教义的学习课程,或者针对他特别喜欢的教义作强化教学,或者让他学习导航会2:7查经课程.
事实上AJ根本就不需要相信辅导,而是宣告,只要听讲道,参加集体敬拜,培养一种更坚持不懈的灵修生活,这就足以治愈那困扰罗杰的疾病.
或者AJ可以按照他理解的,按照某种形式的圣经辅导思路和作法(也可以包括上面提到的一些选择的部分内容)来尝试认识和辅导罗杰.

无论如何,是AJ自己来选择罗杰该接受何种的医治和照顾.
而AJ没有被教导、训练、质疑、监督、鼓励或操练如何做这选择.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让我指出五个需要.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人们("教会")需要变得在一对一的心灵医治方面有智慧.
我们不能融会贯通、实践、教导或调控那些我们不知道该怎样想、怎样做的事情.
富有见识、穿透一切的洞察力、分辨的技巧、忍耐和慷慨的爱心、有功效、受教、勇气,这些合乎圣经的智慧是极吸引人和有说服力的.
它们尊敬它们所公开承认并相信的真理.
人很容易挑战那些只是挥动口头承诺的旗帜,却笨手笨脚、无知和傲慢的人.
但要反驳那些实干的,一面讲圣经的意思,一面改变世界的人就不那么容易了.
实际情况是,教会在了解和启动人改变的过程方面做得不好,这就让许多教会内外的人以为心理疗法是有道理的.
教会一定要在概念方面清楚定义智慧,在方法论方面变得富有技巧,在组织结构方面具体落实.
请让我强调组织结构这个问题.
当人受到困扰、或者对他人形成困扰的时候,谁会帮助他们这种帮助的社群性场合是哪里它要持续多久提供的是什么形式的帮助因为所有的事工都会消耗金钱,怎样资助这帮助呢随着成熟的圣经辅导成为草根实践和耶稣基督教会的架构,耶稣和神的道对辅导有基本和决定性的教导,这种提法听起来就越有道理.
我们有能力行出需要行的事吗第二,我们需要心灵医治方面的信条标准,至少需要一个公认的实践神学作品体系.
一个实践神学的体系,是我们可以参考和认同的体系,是我们可以作为受教育目标的体系,我们受其监督和挑战,考察我们的信与行.
信条是出发点,为其后发展的轨迹订立方向.
目前,那必需的"信与行"并不包括辅导的视角(除了那对事奉的实质、人性和渐进成圣作普遍性论述的历史总结的延伸和应用部分之外).
信与行需要扩充到"人格理论","辅导方法论","改变的动力",以及"心灵医治的实施体系"等方面.
辅导方面信与行的标准是什么第三,我们需要有忠于圣经理解与改变人的特有模式的教育机构.
多年来神学院实际上没有教导任何关于渐进成圣,以及关于实用化、案例化、省察人心、生命重整的心灵医治的实质内容.
在过去30年间,各类"辅导"项目和部门一窝蜂地设立,但是在连贯一致符合圣经的思维方面,结果非常参差不齐.
基督教大学一般都设有心理学专业.
但是在典型的意义上,神学院或大学所教导的,和世俗化教育机构所教导的并无显著分别.
大部分教育机构教授的是世俗理论与方法的简化版本,或者预备学生毕业后接受心理健康职业的教育,或使学生在那些州政府颁发牌照的行业"够格执业".
极少人教导应该怎样与圣经对心灵医治的看法协调一致来认识人和辅导人.
人怎样学习成为按实例(casewise)辅导他人的人第四,我们需要把心灵医治变成教会资格认证程序的一部分,认可值得信赖、富有技巧的执业者.
需要在两个层面上建立对诚实、爱和技巧的认可形式.
一个层面是教牧领袖的认可:颁发执照、按立、认证等.
一定要把与个人、夫妻和家庭打交道的技巧看作向群众发言的技巧一样,是教义方面全备的重要方面.
人要成为候选牧者,他们不仅要证明自己有正统信仰,能向群众发言,他们还要举出一个案例研究,说明他们怎样看待和处理婚姻冲突、饮食性异常、或者忧郁症.
第二个层面的认可程序,是认可本地教会的会员在牧师和长老的授权下,在草根服事的工作上发挥作用.
这是明智和长期辅导工作将要涌现的地方,无论是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
小组带领人、受过训练的辅导者、辅导员、被挑选出来在意外危机怀孕中心作辅导的教会成员等等,应当在独特的基督教世界观限定的范围内行事.
目前大部分拥有世俗专业资格,进行辅导工作的基督徒,在教牧方面是外行而非专业人士.
作为自己跟从耶稣作主门徒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应心甘乐意把他们的理论、方法和结构服从在教会的监督之下,学习去认同基督教信仰对待人和改变的特有模式.
我们怎样认可和承认在个人交往层面服事上的智慧与忠心第五,我们需要在心灵医治方面建立以教会作根基的监督架构.
世俗的心理健康行业通常会提供再教育课程,对道德操守方面的违规(如在性关系问题、财务问题、或保密的事情上违背诚信的事情)进行处罚,对个案进行监督,持续提高辅导技巧和思维能力.
教会经常提供再教育机会(如书籍、各样的研讨会、教牧博士计划).
教会经常惩治在道德或教义方面的过犯.
但是心灵医治往往在当中被忽视了.
正如我曾经说过的那样,心灵医治是一种随意性的工作,其理念和操作也是随意性的:是一张外卡.
教牧监督——个案监督和讨论——这些很明显是本地教会和服事的其他领域所需的事情.
在心灵医治的信与行方面应该有广泛的互动和监督.
向接受辅导的人传递的生活观和意见至关重要.
一位世俗的心理治疗师可以自由采用诸多理论流派中的任何一种——行为主义的、认知主义的、精神动力学的、存在主义的、身体心理学的等等,或者可以对理论态度很松散,按多重模式行事.
教会并不相信这样的理论多样性,而是追求炼净它的真理和爱心,与圣经所启示的神看待事物的观点、耶稣基督的品格和旨意相符.
我们怎样才能保守和提高辅导的智慧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如何目前的胜任能力、标准、架构和功能常常是远远、远远不及我所建议的.
甚至教会应该处理心灵医治问题的提议听都起来很荒谬.
辅导背离了神与真理,是属于文化的事情;就算在教会内部,辅导也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正离教会而去.
没有这些真理、实践和社会结构的智慧,我们作为神的百姓就活得不像神的百姓.
如果以弗所书第四章讲的是实情,那么教会就是辅导,就是在做辅导的工作(Thechurchiscounselandcounseling).
改变生命的诚实与爱心是我们的天职.
如果把现代心理学的激励理论放在系统神学关于人性的标准下加以审视,它肯定连十分钟也站不住脚.
但是反之亦然.
在一堂关于如何与一个受到困扰的人深交,着眼长远与之维持关系的世俗辅导课上,为着心灵医治的大部分教会架构、理论发展和事工实践的现实情形,也是连十分钟也站不住脚的!
在圣经之内我们看到一个值得人去献身的社会模式(世俗世界为了得到甚至只是与之相近的模式,情愿付出九牛二虎之力!
):这模式就是专业能力与教会共同体和同侪资源的无缝连接,养育与医治功能的无缝连接,安慰受苦的人与改变那些生命错位的人的无缝连接.
但是在目前教会的实践方面,无论是进行心灵医治的专家,还是看顾人的集体,都离对圣经的认识和优良的辅导能力相差甚远.

我们这些呼吁教会在辅导工作中扮演中心角色的人面临着两难的困境.
我们所相信并渴望得到的东西本身就缺乏许多必要的成分,难以对心灵医治的实际运作进行定义、加力和调节.
心理治疗师在世俗性方面存在观念和架构的缺陷,而牧师和其他基督教的工人在信仰方面存在知识和架构的缺陷.
要求基督徒顺服本地教会的教训与生活,实践和追求心灵医治,这是好事;但是教会需要做得更好,可以让人到它中间来,顺服它的权柄进行心灵医治.

我认为,按照心理健康行业模式给面对面的心灵医治制订发展方向,这在根本上是一个错误,这错误甚至是灾难性的.
与此同时,投身于真正有智慧,以教会为导向的辅导事工,距离其明显在架构上成为现实还有数年、数十年之遥.
(按照主是如何掌管历史的方面来看,我们永远不会"达到";在我们睡了之前,或者在我们完全清醒之前!
我们不会"达到".
总有漫长的路尚未走完.
)我们现在必须做什么耶稣呼吁我们朝正确的方向摇桨前行,不管目的地看上去多么遥远.
让我们瞄准正确的目标.
让我们行在正确的方向上.
让我们朝正确的目的努力工作.
我们永活的主耶稣基督要使我们一同完全,满得他的智慧.
以弗所书第四章既给我们指明了目标,也给我们指明了工作方法.
在完善我们这些永生神的子民集体智慧、爱心和能力的方面,我希望本文可以起到小小的"用爱心说诚实话"的作用.
我们正被主救赎,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努力拆除(而非更进一步加以建造稳固)以人为自主的内行派头(autonomousprofessionalism).
我们必须努力,使我们认信的对教会的忠心成为现实,而不仅仅是口头表达我们的良好愿望而已.
作者简介大卫·鲍力生(DavidPowlison),基督教辅导和教育基金会(ChristianCounselingandEducationalFoundation,CCEF)辅导专家,《圣经辅导期刊》(TheJournalofBiblicalCounseling)编辑,威斯敏斯特神学院(WestminsterTheologicalSeminary)实践神学教授.
本文节译自CounselingistheChurch,《圣经辅导期刊》2002年冬季.
人是如何改变的——圣经辅导的基本模式文/莉莉I.
简介:信仰与生活的差距(彼后1:3-9,腓1:6)多数基督徒都能明了,那藉基督耶稣赐下的福音带给我们的极大祝福是:罪已蒙赦免,并对未来有盼望.
但有不少人困惑于福音对基督徒当下生活的果效和意义是什么.
福音如何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困难并做抉择基督如何帮助我处理家庭、学习或工作上最困难的情况当我仍在世时,神如何使我成长和改变圣经辅导能解答这些问题,借着将古旧福音带进我们现在的生命与生活中.
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他(彼后1:3).
改变是每个基督徒的目标,因为神在我们心里动了这善工,必成全这工(腓1:6).
圣经辅导以圣经为根基,装备我们去明白神在我们心中所做持续改变的工作,从而在信仰与生活的鸿沟之间搭建桥梁.

II.
福音透视五要点福音透视五要点,是认识圣经"生命改变"的基础.
1.
罪的范围与严重(创3:5,罗3:10)我们自出生就受到罪的污染,深陷罪中,无法自救.
罪,使我们活在自我中心和自大中,影响到我们每个层面,包括思想、情感、行为、语言、推理能力以及行为动机.
所谓全然败坏,并非指我们的败坏和自私达到极点(因神的恩典保守我们没有如此),而是指人的每个层面都受到罪的污染.
福音,这好消息就是"救赎主耶稣基督,将我们从罪中拯救出来";唯有在我们承认、接受那坏消息"罪带来的终极结果就是毁坏与死亡"之时,才能明白福音的意义.

2.
"心"是问题的关键(箴4:23,路6:44-45)"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
"(路6:45)我们所有外在的行为及思想,都是从内心所管制的信念流露出来的.
改变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心信念与动机的争战.
这就是为何箴言的作者警告我们要保守我们的心,即我们心中的根源.
若我们的心是对的,合乎神的旨意,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就必然是对的.
持久的改变必定从"心"开始.

3.
现今"在基督里"的福气(弗2:22,3,林前15:25-28,加2:20)我们的盼望不在于神学、经验或成就.
基督徒的盼望,远超过改变生命现况的道德规范与应用原则.
我们的盼望唯独在基督里.
只有在基督里,我们才能得到今日基督徒生活所需的一切.
借着圣经原则,他赐下智慧,以及我们遵行这些原则所需的力量.
我们活着能有勇气与盼望,是因基督今日活在我心里,并为我们的缘故掌管万事万物.
基督现今正在将一切罪的毁坏影响(包括在我们生活中的)都服在他的脚下.
(林前15:25-28)4.
神的呼召是要我们成长与改变(腓1:6,彼后1:4)借着为我们死与复活,基督成就了救恩.
同时,他的救赎之工,现今正实现和运用在他的选民身上和万物之中;要直到耶稣基督再来的日子才完全成就.
在这"既济未济"(alreadybutnotyet)的世代中,神呼召我们改变.
借着他的恩典我们已在改变中,借着他的恩典我们需要继续改变.
这改变的目标远不止是顺服的儿女、和谐的婚姻、成功的事业或从某些罪中得释放.
彼得后书指示我们,改变最终的目标是"改变成像基督".
圣经中"改变"的定义乃是:从罪,从自我,从偶像中得释放,以致披戴基督的性情.

5.
悔改与信心的生活方式(多2:11-13)我们既然属于神,就应依照他所定规的改变方式生活.
他所定规的,就是悔改与信心的生活.
将来仍会有新的罪出现,新的敌人要对付.
当我们继续走在藉信心悔改的道上,仍会有亏缺,但我们也庆贺这恩典能胜过我们的短绌.
基督徒悔改与信心的生活,就是以"神改变之工"作为我们生活的模式.
我们学习除去不敬虔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敬虔度日,等候有福的盼望,等候我们至大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荣耀的显现.

III.
宏观画面我们以上述的五要点作为圣经"改变模式"的根基.
此模式说明了:生活在这堕落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堕落的人类是如何的,基督又如何借着他的恩典渐进改变我们.
耶利米书17:5-10是该模式最好的摘要,在其中我们看到"依靠人血肉膀臂的人"(5-6节)和"依靠主耶和华的人"(7-8节)的对比.
这个对比带给我们日常生活的宏观画面,告知、引动、督责以及引导我们.
这个简单而又极具洞察力的宏观画面(见图1圣经辅导的基本模式)包括四个要素:炎热—荆棘—十字架—果子.

炎热(8节):你现在的处境为何——个人生活的处境,有困难,有福气,也有试探.
荆棘(6节):你怎样反应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相信什么——人以不敬虔的反应面对处境,包括行为,驾驭行为的心,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十字架(5、7节):神是谁在基督里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此处的焦点是神在其救赎的荣耀与爱中的临在.
他借着基督带来安慰、洁净与改变的能力.
果子(7、8节):神如何呼召我,在悔改与相信中来寻求他.
——人以崭新的敬虔反应来面对处境,借着神的能力在他心中动工所带来的结果.
这包括行为,藉恩典更新的心,以及随之而来的丰收结果.
图1圣经辅导的基本模式将这个改变的基本模式应用在我们每日生活的具体处境时,我们需要问自己八个问题,掌握耶利米书17章所描述的炎热—荆棘—十字架—果子这四个要素.
IV.
八个问题这八个问题中,前四个问题属于愚昧的恶性循环,后四个是智慧的恩典循环.
当我们以不敬畏神、自我中心的反应方式面对环境时,我们陷在恶性循环中自食恶果.
然而,当我们以敬畏神的智慧回应处境,则我们进入智慧与福气的良性循环,不断丰收.
当我们反省自我,或者辅导他人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应促使自己或他人回到那些事情所发生的具体情景中去,靠着神的带领和恩典,提出和回答这八个问题:愚昧的恶性循环我的处境如何发生了什么事,是在什么情景与环境之中发生的我是如何回应的我过去如何回应将来会如何被试探而回应在这情景中我的行为、思想、情感是如何的.
坏的结果常常包括:生气、焦虑、害怕、担心和逃避主义.
什么控制了我我心中的欲望、期盼、害怕、信念或其它什么事物坏的根源通常包括骄傲,"这一切要照我的意思行!
",惧怕人和别人的看法,敬拜玛门(钱财),怕死,错置的信心等.
我这样反应的后果是什么包括严重与轻微的后果.
智慧的恩典循环神是谁他说了什么与我和我的处境相关的话在我需要时,他将赐给我什么资源来帮助我神掌管万事,他的话是我的镜子与脚前的灯.
我有这位救赎主.
什么样的信念与愿望理应主导我我如何转向神寻求帮助在悔改与信心中寻求神.
我应该如何面对处境,在其中我应做什么以荣耀神现在就去做,以爱回应.
好的根源是将知道转为行动;好的果子,是从关注你自己转向关注他人.
活在信靠顺服中的结果如何同样的,这些后果有轻有重.
最重要的是,你要成为一个门徒,一个改变者.
V.
结论:"改变"成像什么在今世没有人能像基督一样完美,我们仍是"他的工作",仍然只是在被改变的过程中,要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才必成全(腓1:6).
所以我们不应该为自己或他人定下不实际的改变标准.
圣经指示我们,重要的是改变的过程、方向和道路.
我们可以借着"鉴别不同"来衡量,在老我里你会变成如何,相应地,在基督里你正在更新变成如何.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生命改变的进程也非常不同,有时我们跳跃得像只羚羊,有时则步履蹒跚,踌躇难行.
但关键是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改变.
正如一个人拿着悠悠球爬楼梯,虽然球本身上下移动,时高时低,但最终它总是会更上一层楼.
基督徒生活有高山、有低谷,有成功、有失败,然而,基督徒生命一直是靠着主恩,在圣洁上长进,迈向天家.
人生任何的阶段,正如有人说:"八福的第一福是'灵里贫穷的人有福了',这不是偶然的,这就是建造你整个人生的根基.
我们总是有所需要的人".
我们应该真实评估我们的景况,我们的反应,我们内心的掌权者,并将这一切与永活真神的目的相比较;藉此反省,我们必会在所面对的罪与苦难中,继续经历神的恩典.
我们的目标是:在等候他荣耀降临时,我们要越来越像主耶稣基督.

心的偶像与"浮华市集"文/鲍力生译/玲波校/煦在社会科学和咨询辅导行业领域里,基督徒面对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将圣经的主要概念和基督教传统,既不偏离原则而又有意义地,与行为科学的技术术语与及实测数据相结合在这个持续多年的问题内,有两类具体的附属问题长期吸引和缠绕着我.

第一类问题是与圣经相关联的:为什么偶像崇拜问题在圣经里如此重要显然,偶像崇拜是圣经里最常讨论的问题,那又怎么样呢如今除了在一些福音未达到的地区仍有朝拜偶像之外,偶像崇拜的问题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第二类问题是一个辅导方面的问题,一个"心理学"问题.
我们应如何理解那些塑造和决定人类行为的诸多重要因素具体地说,人是由内心驱动同时又是被社会塑造的,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是否可能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理解这些问题及其答案最终交织在一起,对我的个人生活以及劝导在困惑中的人都带来非常有成效的帮助.
个人动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圣经里有关偶像崇拜的大量经文的现实意义,取决于我们对偶像崇拜的理解.
我将通过新约中长期困扰过我的一节经文来阐述这一点.
约翰一书的最后一节劝诫我们:"小子们哪,你们要自守,远避偶像.
"在一篇论述如何与神子耶稣同行的,长达105节的论文里,这么一句意想不到的命令凭什么就成了结束语了呢有没有可能是后人校订的或是这位素常以简单、重叠的语言来表达深刻、有序内涵的作者的一个"狗尾"或许,这是个拖在这一篇最不受时间局限、着眼于天堂的使徒书信尾巴上的,局限于当时文化的实际应用这些回答都没有抓住约翰结束语的完整性和力量.

其实,约翰的结束语恰恰就是神一直对着每一个人心提出的那个最根本的问题:除了耶稣基督以外,还有什么人或事物占据了你心,成为你信任、专注、忠诚、服事、恐惧和欣喜的对象这个问题与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的直接动机有关.
动机的问题,在圣经的概念里,其实是"谁是主"的问题,谁或什么"主宰"我的行为是主还是替代物约翰一书2:15-17,3:7-10,4:1-6以及5:19对这个问题给出了最形象化的答案,这个答案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偶像崇拜",这是一个我们不想要的答案,这样的理解是我们想要逃避的.
这些经文令人吃惊地描绘出偶像崇拜的动机是"社会学","心理学"及"魔鬼学"三方面的融合.

动机的内在(心理学)方面被称为无节制的、骄傲的"肉体的情欲"(约一2:16),就是我们习惯性的自我中心、挤满我们内心的各种向往、希望、恐惧、期待和需求.
而外在(社会学)方面被称为教导我们撒谎的这个"世界"(约一2:15-17,4:1-6),就是那诱惑我们,使我们效法,巩固我们进入这种撒谎的惯性,并将我们限制在其中的所有因素的集合.
从"魔鬼学"的角度来看,动机就是奉魔鬼为决定行为的主(约-3:7-10,5:9),魔鬼是这个肉体和物质世界的统治者.
与此相反,"远避偶像"就是全心全意信靠耶稣,就是被"亲爱的弟兄啊"或"小子们哪"一语后面的各样教导约束(特别参看约一3:1-3,4:7-5:12).
耶稣的众多替代品,无论是透过肉体、世界或魔鬼,都是偶像崇拜.

一个内在问题偶像崇拜的概念通常出现在敬拜那些有形体的偶像的讨论中,也就是造假神.
但是圣经展现出来的偶像崇拜主题,至少在两个主要方面与本文所要讨论的有关.
首先,圣经把这个问题内在化了.
结14:1-8形象地描绘了"心里的偶像".
对有形偶像的敬拜,不幸的,正是心已背叛了耶和华你的神的一个表现.

"心里的偶像"只是众多比喻手法中的一个,这些表明了神的关注点在人心,并证实特定的心与特定的行为(手、舌,还有其它部位)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一大诫命"尽心,尽意,尽力爱神"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偶像崇拜的根本的"内在"性.
圣经一直用形容人与真神关系的词语,诸如爱、信任、恐惧、希望、寻求、服事等词来形容我们的假爱、假信任、假恐惧、假希望、假追求、假的主.

如果旧约中"拜偶像"一词贴切地概括了人对神的背离,那"私欲"(epithumiai)就是新约中用来概括这种背离的词汇.
两者都是对人类问题的缩写.
新约中错综复杂的"私欲"的说法就是对第十诫不可贪恋(epithumia)的巨大扩展.
第十诫也指出罪的问题的内在性,罪是内心驱动的,它揭露出人心贪得无厌的本性,正如保罗在罗马书第七章中有力的描述.
新约很有意思(也不奇怪)地将拜偶像与控制人生的无度私欲融合起来.
拜偶像成为人心的问题,形容人强烈的欲望、渴求、向往以及贪婪的需求.

一个社会问题第二,圣经认为拜偶像是社会("这世界)的中心特点,而我们在其中被塑造成型.
正如约翰·班扬在《天路历程》中令人震惊地写到:世界是个"浮华市集"(VanityFair).
班扬的整本书,尤其是浮华市集那部分,可被看作是强大、诱人、威逼的社会对行为的成型和塑造力量,与基督徒随己心所欲的欲望交互作用的描述.
基督徒会去服事又真又活的主,还是去服事那众多的(他的妻子、邻居、熟人、敌人、拜偶像的同路人……甚至他自己心里所造出来的)假神拜偶像既是由内部产生又是受外部渗入的,这种观点对现代咨询辅导业中的问题有启发性的意义.
当然,圣经没有用心理学的术语或观察数据来分析当代的问题.
但圣经没有花大量细节去描写被今天的心理学家称为"机能不良的家庭或婚姻体系",仅仅是因为圣经没有将人类行为的具体细节和相互影响放在显微镜下,这种所谓的"缺乏"仅止于具体的应用方面.
圣经确实了解个体人在一个家庭体系(或其它任何规模或形式的社会群体)中,如何彼此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例如:被(心理学)称为"相互依赖(codependency)"的生活模式,在圣经中被更精确深刻地理解为"共生偶像崇拜"(co-idolatry).
在"共生偶像关系"中,那两人的典型拜偶像模式会彼此强化和竞争.
它们会以某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共存搭配,但同时也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反馈回路.

酗酒的丈夫和想要拯救丈夫的妻子,是个典型的案例.
二者被困在一个偶像体系中,这个体系中的各部分彼此互补.
这个常见的假神模式有许多可能的配置,一种典型的配置是,丈夫酗酒的偶像群可能综合了他对具有支配性和奴役性的快感的爱恋,对生活中的痛苦和锉败想要寻求一个虚假的解脱,对妻子依赖他的方式扮演愤怒、自以为义的法官,对周期性自残的痛悔,对人的信任——企图通过其他酒徒的接受而寻求个人的肯定,等等.

而拯救丈夫的妻子,她的偶像模式综合了这些因素:扮演丈夫和家庭烈士般的救主,扮演论断丈夫无能的,骄傲、自以为义的法官,对人的信任——高看她朋友们的观点,对人的恐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男人的爱情无度的渴慕,甚至认为缺乏时不能生存,等等.
他们各自的偶像(及相应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在偶像体系内都是合理的,这个偶像体系就是二者共存的一个充满诱惑和威胁的"浮华市集".
他们各自的偶像有时被对方模仿、学习、鼓励.
她的唠叨和他的愤怒彼此反映并放大;他的酒徒哥们和她的女友又使他们都更认为自己有理并更自怜.
他们各自的偶像有时又挑衅、补偿对方:她越唠叨,他就越喝酒,于是她又越想要拯救、改变他.
浮华市集是一个如此有吸引力的……人间地狱.

属灵的赝品正如以上所述,偶像假冒了神的属性和特点,如:法官,救主,赐福者,替罪者,信任的对象,必须顺服其意志的权威者等等.
每个偶像都会给人假的应许或警告:"只要……就……".
比如,上述案例中妻子"拯救"的行为表现了想当救主这样一个偶像,这个假神应许并警告她,"只要你做正确的事,使状况变好,你的丈夫就会转变.
但是如果你不管他,就会有大难临头.
"因为这样的应许和警告都是谎言,服事这样的偶像会导致长期的痛苦和不幸.
偶像会撒谎、奴役人、杀人.
偶像是被撒旦——那从一开始就是骗子,奴隶主,杀人凶手的——巧妙地向人渗透的,他们直接在神的震怒下,神决不允许他们的作为在他的国度里得逞.

一个朝拜者顶礼膜拜一个木头、金属或石头的形象,这幅简单的拜偶像的画面被圣经强烈地扩展延伸了,偶像崇拜概念包含了个人内在动机和社会外部条件两者的错综复杂的交织.
心的偶像使我们从很多方面偏离神,他们无处不在,甚至渗透到内在和外在生活的细微末节.
这种心里的偶像与社会生活的浮华市集所提供的东西恰好吻合,我们在社会上受到的诱惑和威胁引诱我们偏离神转而敬拜偶像.
这个主题提供了审视圣经中弥漫的"坏消息"的基本透镜.

总之,圣经总是把行为上的罪描写成是被"小神"或"多神"引发或管辖的,人类动机的问题经常有效地被描写成偶像崇拜的问题,也就是人忠实于与神的盟约还是与其他替代品的盟约.
偶像崇拜是一个深植于人心的问题,同时又是透过社会环境强烈冲击我们的问题.

这正好把我们引到本文起初所提及的第二类问题——咨询辅导问题,我们究竟怎样才能把以下三件事综合起来呢首先,人要为自己行为上的罪负责.
人要为自己想过、感觉过或做过的有害的事情承担责任,不管那些事是被称为罪、个人问题还是功能失调的生活.
如果我很狂暴或畏惧,那是我自己的问题.
第二,有问题的人来自其他有问题的人所参与其中的家庭、婚姻或文化群体.
别人所想、所望、所畏惧、所看重、所感觉、所做的有害的事情,会对人们造成伤害和错误引导.
这些可能会是微妙的社会影响,比如模仿别人的态度之类;也可能是强大的心灵创伤,比如失败或伤害.
我的问题经常和你的问题紧密相关,如果你攻击我,我可能会还击或因惧怕而逃避,你的问题又造成了我的问题朝某种形式发展.

第三,人的行为是由内心复杂的生存动力模式所驱动,而这些生存动力模式是来源于一些几乎不为人察觉的思想、欲望、恐惧和世界观等.
我们对于决定自己行为的原因很会自欺欺人,但我是暴力还击还是躲开,却显明了我对自己的期望模式.
"你可能会伤害我,所以我要么离你远一些,要么先出击.
"我的行为策略显明我的动机:信任、欲求、恐惧及其"感受到的需要".
这样的动机范围可以从深思熟虑到盲目冲动.

我们以及我们所辅导的人怎样才能同时是被社会制约的、自我欺骗的、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而这几个因素之间又不相互影响或抵消呢这是社会学和行为学范畴的问题(同时也是这些学科失败的地方,因为他们将神排除在外),也是所有基督徒辅导者必须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寻求合神心意的答案的问题.
只有圣经的人论——既是个体又是群体的生命——才能把这一切联系起来.

三方张力动机就是推动我们、引发我们行为的原因,它既是触动生活的"跳板",也是生活的目标.
动机这个概念抓住了人类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麻烦的内在驱动和目标导向的本质.
所有的心理学理论都在努力对付这些问题,但全都没有足够的理念资源来弄清楚三者——责任行为、塑造性的社会环境、以及既自欺又对生命有决定作用的人心——之间的相互关联.

以下是这方面的一些例子.
道德主义是属世智者的实用心理学,它坚持行为责任,却完全忽视了各种复杂的因果关系;行为心理学虽然看到人的动机和对回报的追求,但认为社会环境最重要,而把动机视为一成不变的已知条件,这种学说忽视了人的行为责任,也忽视了虽不完全清醒但可以改变的人心;人本主义心理学看到了内心的欲求和外在的成败之间的关联,但最终强调人自己的决心,这种学说忽视了人的行为责任和外在环境的力量;自我心理学看到了内心欲求与已经内在化了的社会偶然事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但忽视了当前的环境和人的行为责任.
把这三个看似简单的因素融合在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

"与神相关联"的合一圣经,即来自人类创造者的声音,以独特又统一的角度谈及同样的问题.
毫无疑问,我们是有道义责任的,必须为我们行为和结果负责;毫无疑问,结果的根源是我们经常视而不见的内心,"心中的偶像"、"肉体的欲望"、"惧怕人"、"贪恋钱财"、"追逐"……"属世眼光"、"骄傲"还有其他许多说法,都形象地描绘了圣经所说的内在动机,也就是人体验到的,具有蒙蔽性的表面需要或目的;毫无疑问,社会力量也牢牢地把我们束缚住,"世界"、"浮华市集"、"恶者的劝告"、"假先知"、"诱惑和试探"都对我们有影响,还有一些人仿造和提供伪律法或伪标准,曲解价值与荣辱、恩惠与咒诅、该怎么活与怎么死,这些人对我们犯了罪.
神相当轻松自如地将这三个简单要素并列在一起,而在人的系统里它们却是分崩离析的.
如果说人要为自己的罪负责,那就是"约翰是个坏孩子";如果说人的意志被束缚,那就是"约翰身不由己";如果说人被别人欺骗诱拐,则是"约翰交友不慎",这三种说法怎么会同时成立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但所有的心理行为学和社会学都未发现,人的动机总是"与神相关联的".
这些社会和行为科学会忽略了这一"根本"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基于偶像式的动机.
具有极大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科学的理论规范和方法论,对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本质却视而不见.

人的动机本质上既不属于个体范畴,也不属于人类社会范畴.
严格地说,人的动机决不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或人体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不属于动态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或它们的任何组合.
这些名词术语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整体现象的局部性比喻描述,而这个整体现象本质上是宗教性的或契约性的.
动机总是与神相连的.
因此,人的动机本质上不是人类科学所研究的人类一元现象.
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和观察到的是本质上的二元现象,就是:信靠神或者拜偶像.
关于人的动机,唯一统一的是一个古老的神学构架:人类被造就是一种敬拜者,不管你愿不愿意.
基于这一点,单单圣经的观点就可以将在行为解释中看似矛盾的因素统一起来.

关于动机的深层次问题不是"什么东西激发我"最终问题是"谁是这种思维模式、感觉或行为的主宰"从圣经观点来看,我们具有宗教情结,不可避免地与这样或那样的神相联.
人们不是有需要,而是有众多的主人、主、神明,它们可能是某人自己,或别人,或有价值的东西,或撒旦.
拜偶像的心和拜偶像的社会这个比喻抓住了一个事实,就是人的动机自动与神相关系,即真神以外,谁是我的神让我来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深受行为主义者的推崇,第二个则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所青睐.

由饥饿而来的偶像崇拜当"饥饿动力"推动我的生活或某阶段的生活时,我实际上正陷入一个宗教行为.
我——肉身——已经成为我的神,而食物已变成我向往、渴望和敬畏的对象.
圣经描绘了被行为科学看作"原始驱动"的同样的动机.
当然,一些生物学的东西在发生,一些心理的甚至社会学的东西在发生,但圣经的概念有极大的不同,我不是"饥饿驱动的"(hunger-driven),我是"饥饿驱动而非神驱动的"(hunger-driven-rather-than-God-driven).

我们与食物之间应建立这样一种联系,即心怀感激地吃喝我们所得到的,并慷慨与别人分享.
当正常的饥饿感成为问题行为和错误态度的泉源时,我便是一个现行的偶像崇拜者,正常的欲望变得无节制,并使人成为它的奴隶.
内心的偶像可以表现为各样可见的罪,就如贪食、焦虑、不感恩、食物强迫症和饮食失调、因晚餐延迟就烦躁、为得到较大的一块蛋糕而处心积虑、吝啬、贪婪、用吃喝来安慰自己等等.
那些控制着我们的心的偶像,表现出来就是这样.

问题行为源于人心,并且和神有关.
然而,存在于我们与食物关系中的偶像崇拜,不但是生理性和心理性的,也是社会性的.
也许我的态度是仿效我的父亲;也许我的母亲利用食物来获得爱和压制忧虑;也许他们经历过大萧条,遭遇过严重的缺乏,那些经历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让他们特别为食物担心;也许食物永远是我们家的灵丹妙药,是一种可以表达爱、幸福、愤怒和权力的媒介;也许我被极具煽动性的食品广告狂轰滥炸.
如此的"也许"真是举不胜举.

作为亚当堕落后代所组成的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以不同方式成为一个食物的偶像崇拜者.
而美国的消费文化又赋予食物偶像崇拜一些典型的模式.
一套复杂的偶像崇拜的价值观体系附于食物之上,例如,我们总是贪图品种繁多的食物,食物成为我们所追求的美丽、力量的象征,在我们对健康的向往以及对死亡的惧怕中扮演重要角色.
食物的多少、种类、烹调及食用方式体现了社会地位.
而缺粮挨饿的埃塞俄比亚社会又赋予食物偶像崇拜其它的典型模式.
作为家庭这个微型社会单元的成员又有自己独特的食物崇拜形式:例如,也许在我们家,饥饿可以使焦躁合法化(谁饿了谁就可以发脾气),那么吃就成为救世主,使我们家不至于毁于怒火.
然而,在这些不同层次的社会参与中,我并未失去自己的个性.
我的食物偶像崇拜有我个性的烙印.
比如,当我对红色食用色素是否会致癌特别紧张时,我就会不可抑制地狂吃炸玉米条.

由安全感而来的偶像崇拜行为主义者谈到"驱动"时倾向于降低关注点,关注人与动物相似之处.
相反的,人本主义者和存在主义者谈到"需要"时则倾向于提高关注点,关注人的社会性及存在性目的.
但当"需要安全感"推动我的生活或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我同样陷入一种宗教行为.
我不是事奉真神,我事奉的是人(我自己或其他的人)的肯定和尊重.
我是一个偶像崇拜者,我的动机不是"需要安全感"(motivatedbyaneedforsecurity),我的动机是"摆脱神的掌管而去追求安全"(motivatedbyalustforsecurityratherthanruledbyGod).
欲望和恐惧是人类动机的两个互补层面,所以因为不想"敬畏和信靠神",人转而"惧怕人".
和驱动理论一样,需要理论永远无法理解深植于人类动机中"替代神"(ratherthanGod)的意念.
两种理论都无法理解偶像崇拜最根本的问题,即:人的驱动力确实存在,那就是无度的肉身欲望,它取代了对圣灵心意的顺服.
当然,人类对安全的渴望既是天生的也是后天习得的,像对待人类的饥饿一样,"浮华市集"也强有力地影响着人对安全感的需要,有权势的人恩威并施地让我们信任或惧怕他们,为了让我们明白我们虚假的信靠以及认识到我们所承担的压力,圣经再次给我们释放心灵的选择,就是认识神.

偶像:一种次要衍生发展当基督徒将人本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引入基督教辅导时,人类动机深处的"替代神"的意念就一直被忽略了.
比如,许多基督教辅导员将对爱的需要和渴求绝对化了.
作为善于观察的人,他们确实看到堕落、受诅咒的人追求稳定、爱、接纳、肯定,也看到人在空洞的偶像上去寻求这样的赐福.
作为虔诚委身的基督徒,他们往往想带领人归向耶稣基督,而不是偶像.
但是他们不恰当地放入一种先验的、单一的关系型需要,一种内在的渴望或对爱的缺乏,作为内心区分信仰和偶像崇拜的支柱.

他们给这种"需要"施洗,认为是神造的.
偶像崇拜被认为是满足一种合理需要的不当的方式,而我们不爱别人也成为未能满足那种需要的结果,基督的福音被重新定义为满足这种需要的正当途径.
按照这样的理论,偶像崇拜就只是一种次要、衍生的发展,我们的偶像是满足正当需要的错误方式.
因此,对偶像崇拜的悔改也成为次要的,只不过是满足需要的手段.
这种满足被认为是基督带来的福音的主要内容.
但是从圣经上看来,偶像崇拜是根本动机.
我们不能爱世人,是因为我们是既不爱神也不爱邻舍的偶像崇拜者.
我们在物质世界得不到安全是因为我们是在神的咒诅之下,而且别人也和我们一样以自我为中心,是我们造成并经历与神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
神的爱告诉我们要为"爱的需要"悔改,认识到那只是一种贪欲,同时领受那有恩慈的真爱,并学习如何去爱别人而不是仅仅贪求得到爱.

人类为了逃避神的主宰而去追寻各样的好东西和假神,也包括爱.
主张"爱的需要"的心理学并没有打碎我们心中偶像的祭坛.
从结构上来说,"爱的需要"的逻辑和"健康富有"的伪福音是相似的:耶稣会给你你真心渴望的,而不挑战你的这些渴望.

所以主张"爱的需要"的心理学与某些特定的寻求辅导的人产生共鸣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那些人的波长已被调到了我们所谓亲密偶像的波长.
这种理论在一些不拜"亲密偶像"而敬奉诸如权力、地位、感官享受、成功、钱财等偶像的地方就不适用了,要解释那些偶像,"爱的需要"体系就只能简化这些偶像,认为它们只是驱动人们"真正需要"的替代、补偿品.

圣经就简单多了.
圣经认为这众多的偶像在人心里都有各自的位置.
偶像可能会部分的彼此互换,比如一个沉溺于黄色影像的男子如果认识到,他的欲望其实是内心想要结婚的愿望受到挫败后的一种发泄,而他过去并未意识到,他想要结婚的愿望是他的偶像,他若为此悔改,他的状况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善.
偶像会彼此重叠,性欲本身也可以成为偶像.
对偶像崇拜情结符合圣经的认识,解释了为什么"爱的需要"理论乃是似是而非的,并彻底推翻重造这个理论.
在圣经的现实(即真正现实)中,人类动机的根源上并没有一个中立、正常、天生的爱的需要.

圣经关于偶像崇拜的主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的工具,帮助我们了解人的恶行源头和诱因.
犯罪的各样原因,无论是"生理冲动"、"内在心理压力"、"外在社会文化环境"还是"魔鬼的诱惑和攻击",都可以通过偶像崇拜这个透镜看个真切.
这样的理解使基督教辅导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基督的辅导,成为基督福音全方位的事工.

个案研究与分析本文将通过一个受伤-愤怒-惧怕的人的案例,揭示一些复杂而不正常的行为、情感反映、认知过程和态度的产生过程中,"世界"和"内心"关系的具体细节.
威利是一名33岁的男子.
与艾伦结婚八年,有两个孩子.
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他身兼二职,既为教会行政人员同时料理教堂建筑,又在为城市贫民服务的怜悯事工中作执事.
但他和妻子却常常有摩擦,在一次激烈争吵之后,他们夫妇来寻求婚姻辅导.
他在气头上打了妻子,离开了家,还扬言永不再回家.
三天后,他回来了,心里满是愧疚和极大的挫败感.

他们目前的婚姻问题是许多长期的问题积累恶化的结果:怒火,无法深层次和好,时而是暴力威胁,时而是自杀威胁,抑郁,工作狂或是逃避,压力下中度的酗酒,夫妻沟通不畅,黄色影像,还有孤独,威利没有知心的朋友.

几年以前,威利作执事时,在工作中与一位女子发生了性关系:"我知道那样不对,可是我就是非常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以至于想要从身体上安慰她.
"他主动中断了这场恋情,艾伦也原谅了他,可是夫妻双方都承认这件事还是留下了许多的内疚和不信任.

他在"火山爆发"和"冰库"之间来回摇摆.
一方面他会很伤人,喜欢操纵别人,发怒,记仇.
另一方面他会退缩,感觉受伤,不安,内疚,害怕与人交往.
他时而对艾伦生气,认为她"好发号施令,唠叨,想控制我,不支持我,不听我说话",时而又为他自己的罪陷入抑郁.
他们夫妻双方的行为模式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彼此都表现出并强化了最坏的一面.

威利生长在一个工薪阶层的世俗犹太人家庭.
他出生时父亲52岁,母亲42岁.
凭借努力工作,加班加点,省吃俭用,生下威利不久,他父母就在比较富裕的WASP区买了房子.
威利的父亲非常苛刻,极难讨好.
"如果我只有一个B,其余全是A,父亲就会说,'这个B是怎么回事'我要是割草,整理草坪,父亲就会说,'车库后面有一块地你忘记割了'.
"威利的父亲70岁退休之后,"脾气温和多了,加上我成了基督徒,也会努力去原谅他,在他生命的最后5年,我们的关系还算过得去.
"威利的母亲"心地善良,待人和善,但没有魄力,完全被我父亲震住了.
"威利在高中时有点"古怪":"我永远都达不到中产阶级的标准,在学校要么是太聪明了,或是太不协调了,或是太丑了,或是太腼腆了,或是太笨拙了,或是太穷了.
"威利在大学一年级就信了主,并很快投入到针对贫困、失意的人的事工中.
"我对有钱的、郊区(豪宅)的基督徒不感兴趣.
但我爱那些穷困的、单亲的、曾经是瘾君子的、有心理问题的、曾经犯过罪的、无父母的、丧偶的、残疾的、失败的人们.
"他的信仰非常坚定,占据他的生命,他爱耶稣基督,他相信福音,渴望与别人分享福音.
他知道他行了许多罪,可是他无法自拔.
"我只是本能地做出反应,而后便会内疚.
那种模式你很清楚的!
"在经济上,威利和艾伦也不宽裕.
他们花钱没有大手大脚,可是经常要面对一些经济上的决策:要不要带孩子们去看牙医要不要买房子要不要度假还是再打一份工挣点额外收入艾伦一周应在外工作几个小时我们真的能支付十一奉献吗我们应该满足孩子们的愿望,买一台录像机吗月复一月地,每逢要付账单时,都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压力.

基督徒的辅导员应该如何理解威利,从而达到帮助他的目的呢"浮华市集":偶像崇拜的社会学偶像对善恶的定义和神的定义正相反.
偶像的控制中心是属世的:或是物质的(如贪图钱财),或是他人("我得讨好我苛刻的父亲"),或是自己(如只顾追求个人的计划).
这样的假神会创造出假的律法,定义假的成功与失败、假的价值观、荣辱观.
对于那些遵守或违反假律法的人,偶像会承诺或警告咒诅.
"如果你存了足够的退休金,你就安全了.
如果我能让某某喜欢我,尊重我,我的生命才有意义.
"有许多的偶像价值观影响过并继续对威利施加压力,欺骗他,恐吓他,控制他,压抑他,奴役他.

在威利的人生中,他父亲完美主义的要求是重要的偶像之一:"只要我做了决定,你就必须得让我满意.
"威利相信他父亲具有罪性和欺骗性的要求.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这种层面是"对人的恐惧",是一种特定的"心的偶像".
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他父亲咄咄逼人的要求是一种"压迫"和"不公".
这位父亲对待儿子的风格是独裁的暴君,而不是为儿子正常人生着想的奴仆君王.

从本质上说,这位父亲哄骗、欺负、奴役、谴责自己的儿子.
"我还记得我躺在床上,父亲一直不停地教训我,大喊大叫.
"威利逐渐变得非常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他.
同时,威利也相信了这个偶像,他同时既是受害者又是犯罪者.
他被操纵他家庭的强大的偶像所掌控.
他也本能地信奉那些偶像并自己又造出一些偶像来与之对抗.

人与人的关系很少是静止一成不变的.
在威利与他父亲苛刻观点之间有许多不同的层面和阶段.
有时威利一时博得父亲的欢心,他便自我感觉良好.
有时他被父亲看不起,被斥为是"废物,娘儿们似的多愁善感.
"有时他又近乎疯狂变态地想讨好父亲.
有一次,他花了整个暑假学习篮球运球,就是为了运起球来不要"像个6岁的小姑娘",可是收效甚微.
在这样残酷的考验中,自然萌发了最典型的"自卑"的症状.

威利有时也会叛逆父亲及其无法达到的要求.
他和父亲展开了拉锯战.
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叛逆起来也就很吓人,也很有创造性.
他在青少年时,自己弄了一套相反的价值体系(服事相对立的偶像),快把父亲给逼疯了:摇滚音乐、奇装异服、怪异的发型、左派政治观点、吸食大麻.
一个偶像("我得讨好父亲")导致了另一个偶像("我要随心所欲对抗父亲").

威利信主甚至也有几分原因是想给自己定位,他要对抗父亲世俗的、犹太人所推崇的人往高处走的文化.
他的基督教信仰有时也可以用来折磨他的父亲.
偶像是会变动的.
威利最初的叛逆立场最终成为他最重要的长期信仰,也掩盖了他对父亲某种程度的怨恨.
尽管父亲已去世5年,威利一想到父亲,心中还是会有怨恨.
但叛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其中可能夹杂着悔恨,失败感,甚至有时会变得慈悲、温柔.
"有时候,我觉得真正是与父亲和解了,是基督好不容易为我带来真正的宽恕的平安.
可有时我自己知道我又失去了它,我又成为以前那个受伤的,骄傲的动物.
"威利的父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脾气好多了.
威利的基督教信仰和他父亲的转变使得他们的父子关系多了几分善意和宽恕.
他们可以和平共处,但没有温情.
偶像是有历史的,有一段"束之高阁的生命"(shelflife).
浮华市集会变化.
一个苛刻的父亲变得不那么苛刻,其实也制造出了一个更友善的偶像:他想要享受家庭的温暖和退休的日子.
我们的心也会变化,一个总想讨好别人的少年成为一个时而想讨好时而又叛逆的青年.
当这个青年人到中年时,甚至在他肉身的父亲去世之后,他仍被许多自相矛盾难以抗拒的冲动所缠绕.
威利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另一方面又会叛逆,并在骄傲中把自己封闭起来.

众多偶像在我们的生活中偶像横行.
威利和父亲关系中的偶像模式也反映在他与其他人的关系中.
无论是在学校、部队、工作单位还是教会,他一直与领导不合.
他与妻子、朋友、甚至孩子也有类似的问题.
很自然地,他也把这种模式带到与辅导员的关系中,这就使得两者之间很难建立起信任,有效的关系.
他也继续表现出一系列典型的相关问题:一面卑躬屈膝地想被别人认可,一面又深信别人不会认可他,执拗地要保持中立.

我们已经具体分析了威利父亲的苛责如何形成了一个坚持要求得到威利爱慕的偶像体系.
下面我们将对其他方面的影响逐一进行粗略的分析.
威利母亲面对矛盾冲突的默默忍受,至今对威利与艾伦的关系有影响.
高中生文化中的"中产阶级价值观"——约会、运动、性生活竞赛、外貌、衣着、钱财、"酷"——也使威利成为失败者,并使他更为叛逆,他的无能、羞耻感也更加剧烈.
他认可这套中产阶级价值观,又不能达到其标准,于是便反叛那些价值观,而采纳了毒品文化的价值观.
在这套新的价值观里,他是成功者.
他既反叛主流文化又反叛瘾君子文化,使自己完全孤立.
所有上述的这些事情都发生了,有时是同时发生,有时有前后顺序.

甚至他的"极端基督教"次文化中反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在某些局部可以被认为是为了反对基督教中"美国梦"的偶像而形成的,偶像崇拜式的狭獈的基督徒生活.
圣经中有一些东西往往被人夸大,甚至排斥圣经中的其他内容.
威利仍然在许多方面体现出三重人格.
首先,他自然是要反叛主流的"成功人士"文化.
其次,他在帮助"弱势群体"文化的同时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
第三,同时,他也在自己的骄傲中创造他的个人文化,在其中他是主宰.
无论是晚饭该吃什么还是末世论,他的任何观点都是不辩自明的真理.

"谁能了解人心呢!
"谁又能了解与人心较量的世界呢!
我们无法详尽、理性地去分析威利和冲击他的各种力量.
但我们只需了解他复杂的内心和这纷繁的世界的一部分,足够让我们在基督里帮助他就可以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威利只是今天的威利,而不是在他的人生中其他阶段的威利.
我们可以为他提供合乎圣经的辅导,可以告诉他基督对他生命的旨意.
智慧,建造人的善言良语可以使人满足、知罪,而威利也可以学习在生活、思想、行为中运用这种智慧.

还有其他许多偶像体系和次体系冲击威利.
有些是班扬在浮华市集中提到的:文化态度、价值观、恐惧以及围绕钱财、性、食物、权利、成功或舒适等一些机会.
一些貎似温和的偶像诸如大众媒体、职业球赛、还有酒,都诱惑着威利.
这些偶像给他一些短暂的补偿,似乎可以把他从严苛的、可怕的、一直奴役他的偶像的压力下解脱出来:"我一定要表现好,我必须证明我自己,让每个我尊重的人都喜欢我.
我失败了怎么办"我们还发现其他一些婚姻家庭中的偶像体系每日影响着威利.
艾伦和孩子们的价值观和愿望在许多方面都会激怒、影响威利.
如果艾伦担心经济问题,孩子们过分抱怨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艾伦唠叨着要威利改善自己的品德行为,威利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心、生气、抱怨、沮丧、防范性很强、全盘否定或其他一些情绪,这取决于他如何面对那个特定的限制着他的微型社会.

"谁主宰我"是"社会学"探讨的问题.
假神很会诱惑人.
新旧约有充足的理由警告我们不要参与任何异教文化或结交拜偶像者、愚蠢的人、假教师、愤怒的人等等.
我们的敌人不仅会伤害我们,还会诱惑我们变得和他们一样.
欺哄的声音并不是人虚幻出来的.
这个"世界"迎合人的"肉体"构成了坚如磐石的罪恶,那就是人不去敬拜真神,而是不断地制造假神.

如果我们想帮助人们看见神,听见神,我们必须清楚知道那些抢夺了人们注意力的假神.
这些有塑造性的影响力不能决定也不能免除我们的罪.
但是却可以滋养、疏导、加剧我们的罪性.
它们往往是一种无形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有当我看见自己的扭曲,也看清周围环境的扭曲,我才会自觉地悔改.
这两种扭曲都很诱惑,我必须与之对抗.

圣经对社会力量很敏感,同时也没有忘记人的责任.
但是偶像无疑是存在于人心的,决定着人们生命的轨迹.
在上面的讨论中,威利的心对周围环境的反映,即心的偶像,长期干扰着他.
我们无法把人心和环境完全分开,但以下我将更具体地探讨偶像崇拜的心理学层面.

心的偶像:偶像崇拜的心理剖析最简单地说,威利一面吸收着他接触到的偶像,一面又创造着他自己的偶像.
对于各种价值观体系,他都不同程度地成功过,失败过,或叛逆过.
但每一次他都培育、服事了各种非圣经的价值观.
他的生命无形地成就了许多谎言.
他的内心深处在真神和偶像之间挣扎.
他是基督徒吗是.

但要想持续更新,他必须真正反省那些他用以代替基督信仰的偶像模式.
他的生命是结出了一些真正的果子,但他时而也会扭曲真神来迎合肉体的需要.
很少有单个的偶像,我们的生命里到处充斥着偶像.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威利被大量不同的假神所操纵.
比如说,他总是在"骄傲"和"惧怕人"二者间左右摇摆.
骄傲或"扮演神"导致了一系列的罪:愤怒、操纵别人、强制控制人或环境、"A型人格"、对父母和有产阶级的反叛.
"惧怕人"或"把别人当作神"导致了另一系列罪:过于敏感的自我意识、恐惧、抑郁、失败、焦虑、退缩、自惭形秽、善变.
这两种状态共同导致了他既焦虑又苛责的完美主义:"你看着我的一举一动,我也看着你的一举一动.
"还有其他许多假神也时而在威利的人生舞台上扮演着一些小角色.
有时候,威利的神就是一种拚命想要逃离他自己制造出来的"高压锅"的欲望,酗酒、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看黄片都可以让他暂时逃开.
有时候,他被想要"帮助"别人的欲望所控制,他沉溺于他的事工,谁阻碍事工,他就向谁发火,他想成为弥赛亚(甚至不惜沦落奸淫),他的任何不当行为都打着至高无尚的"我的事工"的旗帜.
当然,这只是举一些例子.
任何交通状况、天气、妻子的态度、孩子的学业等等,都会在他心里引发出好几十位他所敬奉的小神.

真实的威利是非常复杂的!
既便只看威利的粗线条,我们也很清楚他的生活交替充斥着各种假神.
明白这点以后,我们再来探讨威利的案例中是否存在着偶像的大小等级阶梯,是否有一些意义重大的偶像.
答案是肯定的.
威利的生活里常常有一些反复出现的主题.
我们可以广义地把他归为某一类,但无法把他固定拘泥于某个诊断类型,因为他的生活是被无数变动的偶像所限定的.
我认为威利身上有几个主要的偶像.
其中"骄傲"(我扮演神)和"惧怕人"(我把你视作神)是关键.
我们可以看出,威利的生活里一直反复出现"我要我行我素"和"你怎样看我"这两个主题的不同版本.
苛责和恐惧轮番上阵.
其他一些主要偶像,诸如性快感、钱财等,当然在威利的生活中也起一定的作用,但只是一个更低级,更琐碎的层次,但是不同的辅导员可能会非常重视.

不容忽视的是合乎圣经的分类方法——在本案例中是偶像主题——如此忠实于生活的具体细节,而不空谈各种抽象的类型学.
它指明了人的最根本的共通之处.
在我们这个凡事都要剖析心理的文化中,我们习惯于把威利或是其他人固定于某一种类型.
他是A型人.
他是讨好型人,他是控制型人,他是忧郁质和胆汁质的综合,他是典型的ACOA或来自不幸的家庭,他最根本的罪是愤怒.
他的问题是自卑,在DSM-Ⅲ范畴他属于某一类,等等,等等.
这样的说法似乎在传递一些重要的知识,事实上,这种说法并没有解释任何东西,而只是对常见症状的简单描述.

根源偶像鉴于上述分类方式的盛行,我们很可能会说:"他的根源偶像是……".
但是关于偶像崇拜的资料数据却并不支持这种将人心简单化的理解.
我们最多可以这样说:"他通常最典型的偶像是……,但有时……!
"出于启发性的目的,我们也许有必要明白有人尤其敬奉"亲密"偶像,有人敬奉"躲避"偶像,有人爱"权力",有人爱"舒适",有人爱"愉悦",有人爱"虔诚",等等.
一个人的犯罪的特征——或用里查·莱弗莱斯形象的说法"肉体特性"——往往会习惯性地围绕某些支配地位的偶像.

但是罪不仅有惯性,而且有创造力.
别忘了,圣经一贯描述的不是将人逐一区别开来的分类学,而是强调人类共性的总结:人人都背离了神,"各人偏行己路","行自己眼中看为义的事".
在这个大范畴下,殿堂里就充斥着各样潜在的偶像和假神.
肉身各种猖獗的、扩张的欲望与圣灵对抗,企图夺得我们的信仰和顺服.
类型学不是真正的解释.
尽管在一些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中,类型学被用作概念性的工具,似乎有解释的能力,但其实那只是描述性的,不是解释性的.
类型学至多也只是描述所谓的综合症——一些通常同时出现的经历和结果的模式.

当前的分类学并不能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真正问题,最佳情况下,它们只是对某人的细致分析和详尽冗长多余的描述.
最糟的是,它们会引发概念上的误导,因为它们避开了偶像问题.
尽管我们和威利有本质上一样的偶像倾向,这些偶像倾向包括:各种形式的骄傲和对人的恐惧;沉溺于感官享受;专注钱财;往往更信任自己的观点、计划和能力;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愿望臆想出错误的神观;渴望被别人认为正直、有价值,博得别人的尊重;等等.
但我们与威利并不完全一样.
我们怎么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呢亚当斯(JayAdams)精辟地论述了个人犯罪方式的共性:"显然,罪,从它的各个层面上,是基督徒辅导员必须对付的.
给辅导工作造成困难的是罪的次要层面——共同问题的变异.
尽管人人都生来有罪,并总是同样的犯罪和推脱责任,但却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犯罪风格.
这些风格(综合了犯罪和掩饰)因人而异,但其背后却有共同的问题.
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发掘各个个体背后的共性.
"浮华市集中的"街坊四邻"个人风格是如何形成的浮华市集中的"街坊四邻"无疑会有助于形成不同的偶像.
威利苛刻、难以取悦的父亲自然可以被看作是威利心中某种形式的"对人的恐惧"的重要偶像.
但是由于制造偶像的人心和提供偶像的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孩子的父母或许极能容纳和理解,可这个孩子"对人的恐惧"可能会类似地转化成一种不能被拒绝、不能失败的欲念.
我们的偶像既想要我们没有的,也深爱我们拥有的.

偶像崇拜的许多细微差别是由我们周围的机遇和价值观等社会因素造成的.
比如说,在一个认为某种形式的性犯罪是可能的、合法的或正常的文化里,会有更多的人成为同性恋(通奸者,沉溺于色情的人或其他)也就不足为怪了.
再比如说,威利成长在一个比较看重学业、事业上有成的家庭,他的邻居的家庭可能更沉溺于逃避主义的享乐,从小就热衷看电视里的"啤酒时间"和体育报道.
每人心中的偶像可能会在不同的人身上结出不同的果子.
例如巴力今天不会构成任何形式的宗教偶像,但摩门教却有这样的危险.
我们之间的各种差异是由"意外"的生活经历造成的:悲剧或顺利、残疾或健康、富足或贫穷,是在纽约市、爱荷华州或在乌干达,高中生或研究生、老大或老八、男或女,生在公元前1500年,还是1720年,或1920年,或1960年等等.
很多个人性的差异是由于遗传或性格的不同:智力、身体状况和性能、天资和能力、代谢和内分泌的差异等等.
总之,个人面对机遇和选择时所做的独特的抉择造成了在圣经指明的人所具备的"共性"范畴下近乎无穷尽的个性差异.

本文使用的分类是针对共性所做的诊断性分类,即"偶像崇拜与信仰".
这样的分类本身涵盖了威利的世界、肉体、魔鬼的变移性和相对稳定性,而且也包含了拯救他的真神.
这种分类简便地适用于每一个人,但决不简单,它可以解释一切复杂的问题.
尽管芸芸众生各有不同,圣经却对我们每一个人说话.

其他的诊断观点与福音:多角度分析正如上述,威利的行为、态度、认知、价值判断、情感、影响等等,都可以用圣经的偶像崇拜概念深入地理解.
威利生活的失调是因为他心中的偶像和社会环境的偶像相互作用造成的.
罪发生在混乱的内心动机与各种规模的迷失的社会文化体系的交汇之处.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讨肉体和世界之间的密切关系.
但是对从其它的角度来探究这些问题的方式也必须有所认识.

前面明显没有提到魔鬼同时与世界及肉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导致威利不良的、有罪的生活状态的作用.
"谁是我的主宰"这个问题唤醒我们对属灵势力的注意.
偶像和魔鬼在敬奉假神上从来都是携手同行的,在奴役威利的更复杂微妙的偶像崇拜中明显有撒旦崇拜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否意味着威利是"魔鬼附身",需要驱鬼呢断然不是.
当我们病态的害怕或愤怒时,我们就带有魔鬼的形象,而不是耶稣的形象.
对抗世界和肉身的程式同样也对抗魔鬼.
理性地信仰耶稣基督的福音是最终的答案.
但是意识到正在发生的属灵争战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基督教咨询辅导是个祷告的事工.

属灵争战的意识也帮助我们摆脱行为科学的理念,那种理念引诱我们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待人,而不是从神的角度看人.
黑暗之主的各种策略都是为了征服人.
撒旦有计划、有步骤地分解了威利的人际关系,使他陷入罪中,扭曲他的意识,形成偏见,令他绝望,使他灰心,千方百计使他的生活不顺利,将他正常的需要演化成紊乱的、不可自拔的欲望需求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世界和肉体",加上"魔鬼"就完全了圣经对不当行为之动机分析的三分法观点.

我们前面也没有细致观察威利的身体对他产生的影响.
各种过敏,过度劳累,食用过多的"垃圾"食品,性生活的不满,还有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都使他的问题更为恶化.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他焦躁、婚姻关系紧张、沉溺色情、抑郁的模式,就会发现身体状况一直是影响他的因素之一.
当威利控制咖啡因和糖的摄入量,保证更有规律的休息,性生活和体育锻炼,他的症状就得以缓解.
这一事实也说明身体状况对他的影响.
身体因素并不是造成威利问题的"质"的因素,但至少也影响到问题的"量".
焦躁可能会升级到狂怒、漫骂,情绪低落可能会演化成彻底绝望,与女人眉来眼去的倾向可能会变成购买色情杂志.
威利的身体状况不同程度地加剧或缓解他的罪,但不造成新的罪.

意志的作用还有一点没有讨论的是,威利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意志方面的,是可以控制的.
正如前面所强调的,根据圣经关注人的动机和这个世界,并不排除人的责任.
即使是在威利沉陷旧的生活模式,似乎毫无出路时,威利还是有选择的.
他曾在生命的不同时期毅然地约束自己.
他知道对错.
他可以说出有多少次他是闭着眼睛选择了错的,他也可以说出有多少次他靠着对基督的信仰选择了正确的.

承认有选择并没有否认这个世界、肉体和魔鬼的权势.
威利对自己和周围环境越了解,他就越清醒地知道并体会到他其实一直都在做出选择.
研究偶像(或当地文化中的偶像替代物,如:对人有辖制力的偶像崇拜的欲念、希望、恐惧、期待、目标等)其中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让威利明白,他在更大的范围内其实一直都在暗暗地做出选择.
人越圣洁就越能在更多的事情上做出清醒的选择及合乎圣经原则的自控.

还要讨论的另一点就是神的护理带给我们那些令人脱胎换骨的经历.
威利的信主是"从天而降",突如其来的,使得他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没有犯罪,给了他在基督里的喜乐,及增长对人的爱心.
作为基督徒,他还有过别的"兴奋":听完一场好的讲道,参加退修会,或日常生活中将心扉向神完全敞开的时候,他会有更大的异象,更多的爱和自由.

但是威利生命中的变化——无论是属灵争战中胜利的结果、生理变化、意志上的承诺、还是属灵"兴奋"的结果——似乎都是偶然的.
当上述四种状况发生时,威利便会思想他生活中的问题并考虑如何改变.
威利对他的生活会朝着稳定、明智、理想的,全身心的方向转变没有信心.
他的生活总的说来是一片令人不快的混乱,偶尔会有片刻的症状减轻.
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阐明能造成稳定、内在、自省、真正脱胎换骨的变化的几个因素.
依据我的经验,像威利这样的人,无论在教会内外,都看不见驱动他们的东西.
一个令人好奇但很常见的现象就是,像威利这种读过圣经的人,却无法有效的了解自己心中和周围的浮华市集诱惑自己的偶像这个主题.

威利总是在行动,冲动且情绪化.
对在神看来他的内心和他的世界的问题所在知之甚少.
当人开始领会自己生命中的偶像这个主题时,对"神在我生命做什么"这问题的回答才会比较自信.
我的分析主要是在"心理-社会"层面(是圣经盟约下的"心理-社会").
对于威利问题合乎圣经教义的完整分析是"心理-社会-信仰-肉体-意志-体验"分析.
显然,想要知道每个变量的准确值,从人的角度,最终是不会有答案的——虽然众多的社会科学家仍在努力.
然而圣经的答案总是非常可行的——转离偶像,敬拜真神,在真理中更新心思意念,"悔改与信靠"的行动.

主权问题人类动机的这两个方面也许会被抽离出来来看,但不要忘记我们是在一个统一体内研究其中的一些方面.
本文所关注的两个方面——人心和环境——无疑也是圣经花了大量笔墨的两个方面.
但人类动机这个问题说到底是多重视角的主权问题,是拜偶像与假神还是真实地信仰真神.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透镜来看这个问题.
透过人心看谁做主:充满恩典、"简单直接"的圣灵的意念,还是我肉体猖獗的、拜偶像的欲念.
透过社会影响看谁做主:接受神国和基督身体的群体影响,还是接受我们的世界的范例和价值观(从各种婚姻和家庭体系等微型王国;到逐渐增大的领域,如:同伴关系;邻舍、学校和工作场所的文化;种族、经济阶层、国家等).

透过属灵主宰看谁做主:是贤明的君王耶稣,还是暴君撒旦.
透过生理影响看谁做主:是在复活盼望中忍受身体的痛苦和困扰,还是立即满足肚腹,体贴肉体的痛苦、愉悦、缺失和欲念.
透过意志的选择看谁做主:是自觉地相信神的应许、顺服神的旨意,还是根据我自发的意志、欲望、观点、"看起来适合我"的想法去相信和抉择.
透过对神的经历看谁做主:是学习在神的祝福中喜乐,在神所赐的逆境痛苦中悔改和信靠,还是如意时狂妄、骄傲、自满,一旦生活有痛苦、受挫折、不确定时,便抑郁,愤怒,恐惧不安.
尽管本文重点阐述的是前两个透镜的相互关系,但我希望能拓展我们看待威利的眼界,而不是拘泥于局部.
在圣经原则的框架下我们可以完整地来看威利和他的世界.
了解行为受控的概念使我们将看似矛盾的事物统一起来.
威利对他的行为全权负责,威利的内心世界满是偏执、扭曲、盲目的冲动,威利总是被外界左右、诱惑、试探、欺骗.
但威利也是基督徒,圣灵与神的话可以行大能,既使他由内重新定位,又使他摆脱侵害.

偶像崇拜和耶稣基督福音的事工本文的重心偏向诊断问题:我们如何按圣经来了解人们但合乎圣经的诊断必然直接引发合乎圣经的治疗.
本文所描述的对人的了解,使福音的信息得以应用于与患者相关的问题上.
基督徒辅导员面对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深入应用神大爱的福音.
目前有许多应用的方式都是错误、扭曲或片面的.
当人们没有意识到或错误领会人心和浮华市集的偶像时,很容易将福音断章取义和削减.
如果我们可以确切理解负责任的行为、具有欺骗性的内部动机和强大的外界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督的丰盛就会直接与每个人相关联.
曾经只是"头脑中的知识","枯燥的教义"便会充满智慧、现实意义、吸引力、希望、喜乐和生命.
人们看待福音就不仅仅只是一张去天堂的门票,以及对屡犯不改的、行为上的罪的机械性宽恕.

有多少人像威利和艾伦一样,对于看似无法动摇,具有毁灭性的模式陷入一种茫然的罪疚.
但是一旦威利明白他内心真正的需要,和摆脱捆绑的需要,他就真正明白他实在是需要基督.
对于那些明白他们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基督就会显出大能.

作为基督徒辅导员,我们在个人生活中和辅导工作中,常常不能将福音直截了当地、敏锐地、有实际意义地表达出来.
我认为那些想帮助弟兄姊妹的基督徒有两大倾向:心理学化和道德化.
有心理学化倾向的基督徒辅导员对于问题行为的动机真正感兴趣.
他们试图同时解决引发和构成行为的内部与外部力量.
却常常错失了心的问题,"需要"的类别常常取代了圣经中的直指心灵与神的关系的类别——偶像崇拜、肉体欲望、对人的恐惧等等.
较之圣经的观点,对于环境因素,诸如受虐的经历、坏榜样、功能障碍家庭模式等的决定性作用也被夸大了.

这些关于内在和外在动机的观点,恰好可以解释行为方面和情感方面的问题.
"你感觉很坏,行为不佳是因为你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为你的家庭没有满足它们.
"治疗的逻辑也与诊断的逻辑一致:"我接纳你,神也真正接纳你.
你的需要可以得到满足,你可以开始改变你的感觉和行为.
"这种方式避而不谈行为的责任性,整个改变的过程变得更多的是满足需要的过程,而不是有意识的悔改:在基督里心意更新.

福音是什么当人们不理解偶像崇拜时,会如何对待福音呢最典型的就是"神爱你"成为一种工具,以满足那些感觉很失败的人自尊心的需要.
福音中的一些内容——给罪人的恩典,从罪的捆绑中得释放——降格或扭曲成"无条件地接受那不为人接受的人.
"分享福音时,就变成"神接受本来的你(Godacceptsyoujustasyouare),神对你的爱是无条件的.
"可是,那并不是合乎圣经的福音.
显而易见的,神的爱不是罗杰斯心理疗法的无条件的肯定.
动机的需求理论——而不是偶像理论——将福音歪曲成根本是错误的"另一个福音".

福音比无条件的爱更好.
福音说:"神把你当成基督来接受你(GodacceptsyoujustasChristis).
神对你的爱是'反条件'的.
"基督背负了你当受的咒诅.
基督是令父完全满意的,而他却将他的全然美好给了你.
基督以大能掌权,使你成为父的孩子,他靠近你,开始改变你身上无法被神接受的东西.
神从未接受我的本来面目,他是接受"基督里的我".
这中间的重心是不一样的.
真正的福音不允许神的爱被卷入灵魂所贪求的、被人接纳的自我价值的漩涡.
它彻底使人摆脱自我为中心来看自己以外的事物(即圣经中所说的"敬畏神"和"信靠").

有些人将神视为永远无法取悦的、最终的、最大的批评家,有心理学倾向的基督徒辅导员就非常喜欢向这些人宣扬神的爱.
但是由于他们不能抓住本文所探讨的问题的本质,他们所宣扬的福音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自由式的.
十字架仅仅成为神爱我的表征,而失去了十字架的力量,即无瑕羔羊替我负罪,令我彻底悔改渗透人心的罪.
"他们轻轻忽忽地医治我百姓的损伤.
"道德化倾向的基督徒辅导员则面对另一种问题.
当基督徒辅导倾向道德化时,基督的恕罪往往只局限于行为上的罪.
比起心理学化的福音内容,道德化的福音内容更正统些,可是应用的范畴却大大缩小.
心理学倾向至少注意到了我们内心的复杂和外部的挣扎,尽管二者都被系统化地扭曲了.
而道德化的倾向却体现了对本文所探讨的各种"坏消息"的片面理解.
道德化的基督教通常不关心社会环境对我们的压力以及造成的挣扎.
辅导员们担心,一旦关注这些问题,便会迎合我们心中蠢蠢欲动、怨天尤人的心理,而减少了人应担负的责任.
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了解施加在我身上的罪恶——即环绕我生活的浮华市集——对我更全面更深刻理解、感谢基督是至关重要的.
关注那些从负面压迫我、塑造我的力量会使我更有智慧,更负责任和更具怜悯心.
正如诗篇一篇又一篇所讲述的,正是我们的苦难使我们经历神的爱,那爱安慰我们,改变我们.
当我们在苦难中明白神的应许和大能时,我们就得到安慰.
当我们在苦难中学习投靠神而不是各样虚浮的偶像时,我们就被改变.

道德说教者对动机内因的理解也很薄弱.
内心动机可能会被片面理解成对于"自我"或"肉身"的意识.
但这样相应的解答往往是要么全有要么全无.
决志信主,即所谓的"一切都交托给神"和"完全降服",就成为用来解决所有的动机问题的孤立的一两次蒙福的行为.
福音只是对基督徒生命的开始或某种戏剧化的献身行为来说的,而几乎看不见漫长的、福音的更新心意的过程,这是像威利这样的人——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
耶稣要我们每天背负自己的十字架,向我们制造出来的偶像死,学习与那有丰盛恩典帮助我们的主同行.
接受主的爱,承认"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是任何形式的主动信靠主的行为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我研究过两种常见的对耶稣基督福音的断章取义.
二者对人心的背离和易受外界影响这两个事实的理解都很片面.
人是偶像的制造者、购买者和销售者.
我们穿梭在一个充满其他偶像制造者、购买者和销售者的小城里.
我们时而买,时而卖,时而追求,时而同意,时而威胁、操纵别人,时而从别人那里借贷,时而强加于人,时而攻击,时而逃跑.
但有一个更大的福音.
在浮华市集的入口处,有一个人这样恳求基督徒和他的同伴:"把天国一直摆在你们前面吧,坚定地相信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别让世界上的东西逮住你们,尤其要注意你们的心灵和欲望,因为它们非常邪恶,最靠不住.
下定决心;你们有天地间所有的权力做你们的后盾.
"基督徒经过浮华市集,沾染血污,心灵却更纯洁,在与世界、肉体、魔鬼奋力争战中,他记得他的目的地——天国和召他来得生命的主耶稣.
合乎圣经的福音使人摆脱个人的罪和环境的控制.
圣经所说的内心的偶像崇拜概念,使人们看到他们需要耶稣作他们满有怜悯的救主,救他们脱离心思意念和行为上的罪;社会-文化-家庭-种族的各样偶像崇拜的概念,让人们看见耶稣救赎的大能,救我们摆脱那被我们自动接纳的、虚假的主人和错误的价值体系.
基督的辅导显明我们的动机——我们的内心和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看见,只有真正的福音才是唯一可能的答案.

本文译自IdolsoftheHeartand"VanityFair",纽约真生命辅导传道会(TLCM)授权发表,原载《圣经辅导期刊》(TheJournalofBiblicalCounseling)1995年第13卷第2期,现收录于鲍力生文集SeeingWithNewEyes:CounselingandtheHumanConditionThroughtheLensofScripture,P&RPublishingCompany,2003,中文版即将由真生命辅导传道会出版.
圣经辅导员的必要品质文/李台莺在我们圣经辅导系列课程中,有一门检视辅导员本身的课程:《圣经辅导员的必要品质》,因为辅导过程中,常常是神借着被辅导者(以下简称当事人)来显明辅导员的生命质量与辅导技术,以致辅导员与当事人同蒙救赎主的恩典而更认识自己,靠圣灵大能来改变生命.

圣经辅导员与当事人一样,都是罪人,并不因为当事人有问题找他求助,他就比当事人更属灵或更爱主.
"我们相同的地方多过我们不同的地方.
"辅导员与当事人都有一颗诡诈的心,都有隐而未现的罪,在日常生活各个领域中,我们不愿全然降服在全能主上帝至高无上的主权之下,"五十步笑百步"的情形常常发生在辅导员身上.
辅导员常常拿自己的优点、自己所没有挣扎的,与当事人的缺点、有所挣扎的领域相比,而高抬自己,以为自己就比较属灵、比较爱主,这是骄傲,也是自欺.
并非所有人都能敏锐于自己的骄傲与自欺心态,一个人若想要成为优秀的辅导员,帮助人们走出心理幽谷,就必须警觉于生命品德的成长.

辅导员与当事人一样,都需要不断成长改变,越来越像基督样式,也需要在辅导技术上习练通达,而非只是有同情心、同理心倾听当事人的苦情.
华人教会传统的"辅导"就是倾听,然后要当事人认罪、悔改、祷告、信靠神,几个礼拜或几年下来,当事人痛苦挣扎依旧,问题未见改善,久而久之,对神的信心越来越减少;辅导员若非是怪罪当事人不爱主、不属灵,就是觉得圣经不管用、神也不大能,甚至向世俗心理学那一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改变,不能成为了解人心的专家.
辅导员不检讨自己技术不精,反而对神失去信心或怪罪当事人,是常有的情形.
在我任职神学院谘商研究所所长之时,学员在实习课程中对于辅导未见果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认为当事人不愿改变.
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做出实际的改变,不能只是凭着诚挚的信心和圣经知识,以为只要祷告依靠神,就可以上场辅导.
神做工,也赐聪明才干给我们,但他要我们接受装备,且不断精益求精、习练通达地从事属灵争战,有智慧地将人挽回到基督面前.

如果读者愿意在所探讨的问题上成长,可以找一天安静在主面前,求主光照,写下五、六页的反思作业,指出自己在辅导的生命品德和技术上的欠缺及缺点,并用自己过去帮助他人的实例来明白那些缺点是如何显明在自己的生命中,求主帮助你实际地突破,把改进的策略和成长的方法写下来,不断提醒自己靠圣灵帮助而改变.

圣经辅导员的必要生命品德圣经辅导员应在四方面的生命品德不断成长:谦卑、爱、忠心、灵性成熟.
在这四大品德之下所列举的大问题,是要学生从这些生命品德的特质中来评估自己,所以评估自己不应当是负面或不能承受的经验,因为身为辅导员,必须对自己的不足和缺欠看得清楚,只要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上,神就会继续在我们每一人身上动工.
因此在做此练习时,不要只是列出自己的罪状或将之视为及格或不及格的考试,否则就很容易使自己丧失信心.
反之,要用此练习来为自己的成长设定一个正面的议程,成为神手中有用的器皿.

神赋予你的长处提供给你有效服事的途径,甚至当你寻求在其它方面成长时,你仍可服事主、服事人.
神没有要你等候自己完全之后才服事他.
相反地,你现在就应是一个恩赐的好管家,同时神也会在你身上做工,他会因你的忠心而赏赐你更多(路16:1-10).

你应如何看待你的弱点呢是否只是视之为事工中的障碍当然不是,你要记住,它们也是神大能显现的机会.
(林后12:7-10)"专业"辅导只是运用神所给你辅导能力和训练的方法之一.
其它形式或背景里的事工并不表示你未能帮助人或失败.
辅导大师鲍力生在其文章《你的呼召是什么》中指出,没有不重要的人.
你生命的小细节也算数,因此我们的学习将着重于神为你做了什么神在哪里给你确定的机会来服事他神为你量身定做,让你在你的时间及地点做些什么你对呼召的警觉必须是在你的生活中被铸造出来.
你的呼召是含有五个支流的河川:你已被赋予恩赐及才干,能为你的主做"生意":主动的运作及获利.
你有生命中特殊经历及训练的领域.
你已被给予特定的机会及特定的人来触动他们的生命.
你有一个持续被揭开的故事,是神特别在你活在他光中特定做的工.
在某些事上显出你为此而造,你会发觉喜乐及满意.
如果你了解上述的五项关乎你自己及世界的事实,你会了解你的呼召.
随时随地,你都有可能去辅导有需要的人.
所以要在生命品德和辅导技术上长进,以便智慧地把人完完全全引到基督面前.
品德特质:谦卑圣经辅导员所需的谦卑,是指对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评估以及具有灵里的弹性,若偏极端,则是崇拜偶像的表达,而非真正谦卑在永生神面前,也非真正谦卑在人面前.
所谓正确的自我评估,乃是在神大能光照下,承认自己的软弱(林后4:7-12).
身为辅导员,我们被呼召成为福音的模范,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因此别人能享有我在基督里的所有一切.
很多华人教会领袖若非不能也不愿承认自己的软弱、有限及错误,不能接受更正,对自己的软弱不诚实,就是专注在自己的问题上,此等或偏于不能接受指摘或批评,或偏于过度专注在自己的"造就我",都不是出于信心的自我评估.

至于灵里的弹性,指的是出于对神至高无上的掌管、权柄和同在之信靠,而有的适应或改变的能力.
我们应敏锐于神的议题、他在辅导处境中所要成就的目的,对神带到我面前的当事人的需要应该敏锐.
更甚者,我们需要认识到基督身体(教会)里的恩赐和贡献,认知到我们并不是单独一个人在帮助当事人.
此灵里的弹性对辅导员十分重要,否则我们就会偏于支配、控制、权力挣扎,或偏于害怕失败、怕人、对神缺乏信心.
这两种极端,都不是出于信心的灵里富有弹性.

品德特质:爱圣经辅导员所具有的爱,是指鼓励和盼望,以及仆人的态度.
若偏极端,则是崇拜偶像的表达,而非真正爱永生神,也非真正爱人.
所谓鼓励和盼望,是指不论面临任何人或事,我乃是被呼召来坚持神的恩典和盼望.
我们是基督的使者,被呼召来代表那位差我们的.
在辅导关系中我是鼓励人的,因为我对神权能及福音盼望充满信心.
我既不会不诚实的乐观,或安抚当事人、拍马屁,也不会自我怀疑、不信任人、怀疑神.
这两种极端的表现,都不是出于信心的鼓励和盼望,乃是偶像崇拜.

至于仆人的态度,是把作仆人的心态带到辅导关系中,因为我看自己最主要的乃是神的仆人,将辅导视为与基督相遇,把自己看作神救赎恩手的器皿.
身为神的仆人,在辅导的时候,我的作用应与我的所是一致.
因此我既不为我的议程之成功而努力,沾沾自喜于我的辅导"又成功了一步",也不受制于当事人,或者受制于"接纳"当事人而害怕对质.
上述两种现象,都不是出于信心的仆人心态,乃是偶像崇拜.

品德特质:忠心圣经辅导员的忠心,是指我们可被信赖且有纪律.
若偏极端,则是崇拜偶像的表达,而非对永生神忠心,也对人不忠.
所谓可被信赖,指的是辅导员的可靠性:对神负责而导致人际间的忠心可靠(严肃地视我的职分是他的大使及代表).
许多人不容易信赖别人,特别是受过伤害的人.
辅导员的立场,乃是作为神信实可靠之人类模范.
因此我的辅导样式,应效法他的可靠性.
否则,我若非是律法主义、严格、没弹性,就是害怕承诺、容易放弃、不干、或守不住诺言.
这两种极端的表现,都不是出于信心的忠实可靠,乃是偶像崇拜.

所谓纪律,是指"辅导员的生活是归荣耀给神"的实践观,以致我对别人的服事不是受我自己的需要、想要、欲望所驱动,而是受神话语的原则所驱动.
对于别人,我是神大能的手从生活的混乱中带出次序的榜样.
因此我既不看重原则过于人,或以表面的纪律遮盖了内在弱点,也非没有计划地"看着办"辅导、或为失败找借口.
这两种极端的表现,都不是出于信心的纪律操练,乃是偶像崇拜.

品德特质:灵性成熟圣经辅导员的灵性成熟表现在个人的圣洁和圣经与神学智慧两大方面.
若缺乏这两大层面的成熟,则易偏向极端,成为偶像崇拜,而非信奉永生神的长大成熟.
所谓个人的圣洁,乃是渴慕要认识神、他的旨意和道路;渴望要讨神的喜悦;非常愿意悔改且活出没有邪恶的生活(腓3及主祷文).
当我辅导他人时,自己与神关系的活力就给我盼望和信心(彼前3:15ff).
此种真正的个人敬虔圣洁,既不会看自己"已做到了",或专注个人的灵命成就而忘记神的恩典,也不会被失败、自我怀疑所淹没.
凡有这两种极端,都不是出于信奉永生神的个人圣洁,而是偶像崇拜的彰显.

所谓圣经/神学智慧,乃是灵活地、自由地、有信心地用圣经经文,让我在辅导处境中自如地引用圣经.
清楚地了解基督教教义,使我能具体、实际地应用在特定的生命议题上,以致别人能了解他们在处境中如何思想及反应.
我应从神话语中给予当事人指引,我自己也应清楚地受神话语所指引.
我应该总是能对特定生活处境给出明确的圣经解释.

以下是圣经辅导员所必须熟悉的基本教义之部分清单:创造论人论神的形象罪/败坏神论/属性救赎计划盟约/圣约称义成圣收纳成为神的儿女神的旨意启示出来的定旨神的全权恩典赎罪祭十字架/复活与基督联合苦难神学基督第二次再来如果辅导员在圣经神学教义上不爱受教,或觉得不需继续进修、充实自己,或是摇摆、没有坚定的原则、经文运用模糊不清、不确定、或不实际、给当事人甜头(只给安慰的好处,而不呼召悔改成圣),其辅导就不是出于信奉永生神而有的正确圣经神学的智慧,乃是属地的、属鬼魔的、偶像崇拜的智慧.

圣经辅导员的必要功用品质圣经辅导员必须在"爱、知、说、做"此四大功能技术上操练再操练,才能有果效、有智慧地将人引到基督面前,恢复神造他的功用.
在此四大技术之下所列举的各大问题,是要学生从这些功用技术特质中来评估自己,知道自己偏于极端的缺点,故学生在答问题时,要诚实面对自己在技术层面上的软弱和缺点来改进,而非以为自己生命品德及圣经神学尚可,就可以不在技术层面上操练.
华人教会若非看不起技术,以为那是雕虫小技而不为,就是采用世俗心理学的辅导技巧,以为圣经没有提供辅导技术.
这些极端,都是辅导员应该避免的.

功用技术:爱爱的特质包含三方面:温柔/恩慈,敏锐/同情,以及使人和好.
温柔及恩慈:能够对别人的需要、经历、现今处境中的责任及压力、并其与主同行之敏感;能鼓励别人实际信靠神并结出喜乐顺服的果子,以此种方式呈现神的呼召.
既然我是在把神的恩典服事传递给别人,我要我的关系被恩典及与温柔所刻画出来,并带着复和的议程(帖前2:6-12;加6:1-5).
因此学生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可反思自己在鼓励、安慰、辅导方向上,做得如何一般而言,辅导员若非偏向律法性辅导而没有恩典、因罪而轻视人,就是无目标的温柔、要使当事人喜欢自己.

敏感度及同情心:查觉到自己对恩典的需要,因此认同被辅导的人,被他们的软弱所触动,而进入他们处境中的困难,将主耶稣基督的怜悯带到他们的痛苦中(来2:10ff;4:14;林后1:3-11).
我所辅导的人应能看到,对提供给他们的福音,我自己深具信心.
神的呼召必须合宜地运用到他们生活背景中,并以合宜关心他们每天所面临挣扎的样式来给出神的呼召.
辅导员可能会对当事人痛苦不敏锐、或模式化、刻板化地同情之,要不然就是给予错误的"赎罪"安慰、或讨好当事人.

使人和好:是要使当事人在基督里与神和好、与人和好.
身为辅导员,你将会处理愤怒、受伤、情绪化及自我防御的人,他们通常对你的响应是非常过敏的,他们会带着他们的偶像到你面前,这意味着辅导室里存有巨大潜力的冲突.
若处理不当,辅导员会陷入与当事人对抗性的关系中,或是将神的议程妥协折衷、害怕与当事人面质、怕当事人.

功用技术:知辅导的目的不光是辨明问题所在,也是要了解人;不光是解决问题,也要看到人的改变.
辅导员所不能明白的事,有力的圣经解释无法被带进来,因此,辅导员要进入当事人的世界,才能带出圣经的解读.
知的技术包含收集资料、圣经式的解释、发觉心的议题三大领域.

资料收集:从当事人那里收集一切必要资料,以便提供从内心"根源"到外在"果子"之辅导.
藉收集到的资料,辅导员才能把神的真理带给人.
在收集时,宜避免所提问题将人刺透,或胆怯于收集数据.

圣经解释:教导当事人合乎圣经地思考自己和处境,而非被其经验、情绪、文化标准所控制.
除非当事人已经了解并接受神对他及他的世界的观点,否则他的改变不会长久.
辅导员或者会生硬地、形式化地、不切实际地使用经文,或者流于非以圣经带动辅导、或不敢去做应用.

发觉心的议题:学习处理更深的层面,技巧地处理"为什么",即心的动机,而非仅是基本的"如何".
终极目的乃是重新导正我们的心,使我们单单事奉神(结4:1-6).
在发觉心的议题时,辅导员可能会扮演神而论断、审判当事人,要不然就是流于行为主义,不挖掘当事人的根源问题,只着重外面行为的修正.

功用技术:说辅导员要智慧地说话.
说的功用技术包含倾听、以当事人为中心、以及清楚地呈现福音.
倾听:辅导的目标是将神的真理带到当事人的特定处境中,辅导员不能辅导所未听到的.
所以倾听的技术是非常需要的.
听的不好,就不能说出合宜的话,结果辅导员说话时,若非流于私人讲道而非辅导,就是思想奔腾,总想着要怎么反应.

以当事人为中心:在爱中说诚实话,聚焦在当事人和他的问题身上,以一种与他沟通的最佳方式说话(弗4:29).
重点乃是:我要我的沟通能够符合两大诫命的要求;沟通内容应受神的真理所引导,过程应受当事人之需要所雕塑.
辅导员应避免两大缺点,看重原则过于看重于人,或者成为当事人及其议程的奴隶、害怕说重话.

清楚地呈现福音:要能清楚地把福音表达出来.
如果辅导员在经文的使用上不能雕塑当事人,那么别的东西就会雕塑他.
辅导员必须要委身于明显清楚、绝对合乎圣经的辅导.
辅导员常犯的两大错误,一是全然律法而无恩典、不合背景、无同情心地呈现真理,另一种就是对神的应许没信心.

功用技术:做仅仅让当事人看见自己的根源问题还不够,还要帮助当事人做出生命的改变.
做的功用技术包含应用、监督/交帐、以及鼓励/告诫三大技术.
应用的技术:指将神话语的原则应用到当事人身上,以便于当事人知道神要他在生活处境中所想、所欲、所做的是什么.
辅导并不止于真知灼见.
当事人必须被鼓励成为一个实践神话语的人,而非只是听道者.
在运用上,辅导员若非容易持守固定的计划,而未留下失败的空间,就是没有具体的改变计划.
圣经辅导员必须在这两极化的缺点中,有智慧地给予如何将圣经真理运用在当事人日常生活中的指导.

监督及交账:指当事人委身于对改变之负责交帐制.
辅导员须是神的器皿,帮助被辅导者结出对基督的信心及顺服的果子.
辅导员必须避免两极化的缺点:没耐心、律法主义、以行为称义,或害怕叫当事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和交账.

鼓励和告诫:辅导是属灵争战,非常疲累且代价高昂.
当事人需要经常被鼓励并警告不要迷失道路.
辅导员容易论断、审判人、批评过于鼓励,或者害怕去指责当事人.
这两个极端都必须避免.
结语谁有资格做圣经辅导员呢圣经教导我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
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加6:1-2)"同时,神也要我们天天彼此相劝,免得我们心里刚硬(来3:13及其余关乎"彼此"的经文).
因此,让我们这些基督的门徒不断自我省思,在生命品德上及劝诫挽回人的技能上操练成长.
虽然读者不见得都会被神呼召、引领并装备成为专业辅导员,但是我们身边总是环绕着困苦流离的人,神要我们以基督恩典的福音帮助他们,对此我们无可推诿.
虽然本文不是教科书,无法把四大生命品德和四大辅导技术这些要项之下的自我反思问题一一列举,然而所述之概要,足以供读者靠圣灵教导而反思长进.

最后,以我的老师,也是我母校威斯敏斯特神学院的辅导教授大卫·鲍力生博士的作品《你的辅导预备有多健康》中的八大要点,供读者在真正辅导人之前有所预备.
第一,答应被辅导者的事,我一定会去做.
打电话、写信、预备作业等.
因为这是爱的表现.
关注被辅导者作业做得如何简单来说,这就是第二大诫命(爱人).
第二,我会很小心地检查我的态度和生命.
当我生命中有害怕的问题时,我会先让神好好对付我,否则我辅导人时,被辅导者会感受到我的害怕.
第三、我要常常读圣经.
因为做圣经辅导就是用神的话来辅导.
如果不用神的话,就一点都没有救赎的意义.
而且我自己要被神的话更新.
第四、我会好好花时间仔细思考怎样辅导被辅导者.
要去思考、了解,也要自己去翻书查资料,自己要做功课!
神会管教他爱的人,所以我们要自己做功课.
也要专心在一个主题上,"玛门"问题要悔改、解决,就不会牵涉到"怕人".

第五、要祷告!
为这人祷告,求圣灵做工在人身上,也在自己身上.
我们需要为自己祷告,我需要智慧,知道为何被辅导者会有此反应我需要在爱心中说诚实话.
第六、我需要有计划.
计划讲"玛门"的问题.
然而被辅导者一来就说我昨天跟丈夫吵架,你不要打断,因为有可能最后还是回到"玛门"的问题.
我们不用太局限自己.
辅导时遇到不是自己计划的第一条怎么办其实辅导是很活的.
家庭结构复杂,但若没有结过婚怎样辅导呢要祷告!

第七、我要常常复习基本的辅导原则:这处境如何证明是救恩、救赎的处境有一个处境呈现在你面前,你如何看它很重要.
有没有用救恩的眼光去看这件呈现在你面前的事情每一件事都是神所预备的,你是否有用救赎的眼光来看这件事应该要用救赎的眼光来看!

一个人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外面,而是在他们的心里面.
今天当事人来到我面前,我要对着他的心来对话,而不是对着没来到我们当中的当事人的先生.
爱、知、说、做.
我们要熟悉辅导方法(这是我们另外一门课程).
我们做所有事,都是奉耶稣基督的名而做.
非奉老师或牧师的名来做.
要详细分析人心里的问题.
而不是给大方向.
生命不是立即成圣,而是渐进成圣.
不要马上强迫人、指出问题或要求他马上成长.
否则可能会勒死人.
在辅导中,一看到当事人有一点点朝向神的成长,就要感恩.
圣经辅导没有魔法、技巧、以及确定治愈.
第八、我做以神事工为方向的事情.
神说他会供应我们,我们要向神感恩,因为一切都是神伟大的计划,而神呼召我们来服事他.
再怎么样都是神在掌控,这是神的国度.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掌握在神手中,我们只是在做神的事情,最后结果是在神手中.

作者简介李台莺,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教牧学博士,真生命辅导传道会会长、真生命关怀协会会长.
婚姻的目的与婚姻辅导的方向文/小卫星艾鱼一、前言现在,国内城市教会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每年步入适婚年龄、进入晚婚年龄和跨进婚姻的信徒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对婚姻的认识、憧憬和期盼,还有失望、绝望,并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婚姻问题,都是教会牧者所要教导和面对的.
虽然婚姻辅导在城市教会正逐渐受到重视,一些教会也已开始对信徒做婚前辅导,但整全的、完善的辅导体系还远远没有建立:充当辅导员角色的大部分还都只是教会传道人或同工(其中绝大多数是姊妹),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婚姻辅导培训,也没有专业的辅导教材.
最主要的是,他们所做的辅导基本上还都属于"婚姻危机辅导",是被动的,以解决已发生问题为目的.

由于牧者数量缺乏,专职的婚姻辅导员更是奇缺,所以当信徒遇到婚姻问题在教会内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时,往往只能求助于信主时间较长,灵命比较成熟的姊妹,甚至去教会之外寻求帮助.
但因着辅导员信仰情况和属灵生命的参差不齐,很容易导致在婚姻教导上的不一致,有些教导甚至偏离了圣经,而辅导员却浑然不知,信徒们也毫无察觉.
这种情况必然会为婚姻埋下更多的不安定因素,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婚姻危机.

教会中有关婚姻教导的偏差有多种表现形式,本文将以"独身恩赐"和"家庭暴力"两个问题为例,从圣经辅导的角度来看婚姻的目的与婚姻辅导的方向.
二、独身的恩赐1.
你有独身的恩赐吗A:姊妹啊,你现在还是一个人吗快三十了吧,还没找到对象B:嗯,还是一个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一脸沮丧)……我不知道,神是不是要让我守独身(一脸迷茫).
A:你觉得你有独身的恩赐吗B:不知道……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独身的恩赐呢A:那就看你是否愿意结婚,你独身一个人生活的时候,是否觉得开心、满足.
如果心里有挣扎,总觉得一个人生活不好的话,那估计是没有独身的恩赐了.
B:哦,这样……类似这样的教导或许你并不陌生,或许你本人也这么被教导过.
按照这位辅导员的逻辑,如果一位大龄的弟兄或姊妹在单身的时候很想结婚,并为此经常挣扎,过得不开心、不满足,那么,就意味着她没有独身的恩赐,她就应该结婚,以解决她的孤独感和不满足感;如果她一个人生活得很平安、很喜乐,甚至很享受与神单独同在的日子,那么她就有独身的恩赐,就可以安于现状,而不急于结婚——或者不结婚.

A姊妹的辅导是否有偏差呢一个人是否有独身的恩赐,或者相应地,一个人是否应该进入婚姻,是否取决于她对于单身状态的感受呢神设立婚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填补一个男人/女人单身生活的孤独和不满足感吗2.
婚姻的目的"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创2:18)这句话是圣经中涉及婚姻主题的最重要的经文之一,也是在基督徒的婚礼上被教导最多的经文.
许多人单单根据这句话儿就得出结论,认为神设立婚姻就是因为那人"独居不好",要找一个伴儿来陪他,好让他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

其实,这里所谓的"不好",不能简单理解为与人"孤独"的感觉有关,而是和"上帝的形象样式"有关.
我们的神是三位一体的神,圣父、圣子与圣灵彼此之间虽然不同,却有完美的相爱与相交;因此,神造人的时候,也把人设计成了一种社会性、群体性的被造,好反映出神自己的形象与样式.
所以,婚姻首要的目的是为着神的荣耀而设立的,而不是为了满足人"孤独"、"寂寞"的身体和灵魂.
而如今的我们,无论是结婚或单身,都是活在群体的里面,因此都可以在这一点上反映上帝的荣耀.
因此,单身并不能表示一个人的灵性或品格比结婚的人更有问题.
况且,人会孤独寂寞,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我们犯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所产生的后果,并不是因为没有结婚.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在婚姻中仍然寂寞,而将来在天上没有嫁娶,但人却能全然满足的原因.

因着同一个目的,人在堕落之后,那位"让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就是按他旨意被招的人)得益处"的神,更让婚姻成了帮助他儿女成圣的一种社会性、群体性场所.
神照着他自己的美意,让有些弟兄姊妹进入婚姻,在夫妻彼此委身的关系中造就他们的生命,改变他们的性情,使他们的个人和婚姻都能反映出神的荣耀;神也按照自己的美意,让另一些弟兄姊妹在单身生活中被磨练,生命越来越有主耶稣的荣光与馨香.
婚姻与单身,其实都是神实施救赎我们计划的不同工场.

所以,我们若以个人的喜好或感受来判断是否要进入婚姻或逃避婚姻,都是违背了神设立婚姻的目的.
而它的根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行事,是不讨神喜悦的.
因为"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5:15).

3.
错误教导的后果如果基督徒不能正确地理解神设立婚姻的目的,就不能正确看待单身和独身.
如果对她来说,"婚姻"意味着神的祝福和赐福,那么,"独身"可能就是个烫手的山芋,她会想方设法摆脱掉,直到进入婚姻.
她可能会祷告说:"神啊!
我知道你没有给我独身的恩赐,因为我一个人实在是难受、痛苦,可你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赐给我配偶呢你要我等到什么时候你不是说'祈求,就给你们.
寻找,就寻见'吗"也有许多的信徒,在热情地持守了多年"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的原则,盼望能寻找到一个合乎自己心意的主内配偶,而却苦等不来之后,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教导与及时的帮助,心中对婚姻的渴望,往往就会转变成孑然一身、孤苦伶仃、青春枯萎的自怜;在这段单身的日子里可能会遭遇的挣扎、痛苦和疑惑,也会变成抱怨,然后累积成苦毒:是神把她的生命搞得乱七八糟,让她痛苦不堪的.
在她的心里,神常常变成了她整个人生悲剧的制造者,而不再是对她守约施慈爱的天父.
由此,甚至还会产生诸多的信仰问题和心灵的痛苦.

4.
荣耀的盼望如果基督徒能够从神学根基的层面建立正确的婚姻观,那么当他们处在单身时——甚至是一辈子守独身——即使面临父母、亲戚朋友众多的压力甚至猜疑时,他们的单身生活同样也可以过得很快乐,很满足,同样也可以荣耀神.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
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
"(哈3:17-19)使徒保罗不就是为了神的缘故一直守独身吗并说,"我愿意众人像我一样"(林前7:7).
甚至,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完美、最满足的一个人——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他就是独身.
所以一位传道人讲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如果一位特别爱主的基督徒,又有着强烈的末世论意识的话,那么,结婚才会是他不得以的选择,而不是独身!
"5.
正确的辅导教会在面临大龄信徒这方面的挣扎和痛苦时,很多时候除了想办法帮她们找到结婚对象,鼓励她们结婚之外,好像就没有别的办法和回应方式,连为她们祷告也只是求神让她们能够结婚.
教会之所以没有办法安慰她们的痛苦,是因为教会往往也认为只有"结婚"才是唯一的出路;除非要面对的是那些不结婚也很开心的人——其实,很多不结婚很开心的人也总被认为是有问题.

如果教会的辅导者认识到神设立婚姻的真正目的,也深知基督徒活着应该有的样式,就可以以正确的态度来辅导单身或已婚的弟兄姊妹,提供真实的盼望与帮助了.
首先,我们对"神的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回应.
对于很多早已进入晚婚年龄的弟兄姊妹来讲,他们最急切想知道的,就是自己会不会结婚,什么时候结婚.
如果知道自己早晚会结婚,那就不用再焦虑,等着神安排就好了;如果知道自己要守一辈子独身,那也不用在找朋友、谈朋友上浪费时间了,更没有必要挣扎,只要安心事奉神就好了.

寻求神的旨意并不是不对,但我们的挣扎背后,常常是一种不完全符合圣经的预设立场,认为在面临人生选择时,一定要先明白、确定了神的答案之后,才能决定该怎么办.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情况是,神在当时并没有要给我们指明确切的方向——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属灵,或者祷告不够认真,而是神有权"不让我们知道",这也是神的旨意之一.
因此,如果神的美意本是如此,我们是否就愿意降伏下来,说,"你不让我知道,我就可以不知道"因为,即便在不知道的当中,仍然无损我们活出神的荣美来.
"凡等候耶和华的必至不羞愧",只有神才是我们唯一的喜乐和盼望,才是唯一值得我们去守候的;不是丈夫或妻子.

其次,要有正确的婚姻观.
单身的弟兄姊妹有很多的挣扎和痛苦,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把婚姻本身当成了一个"必需得到"的东西,它被需要到一个地步,成为代替神的一个偶像,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看不见真正的神.
他们害怕独身的绣球落在自己身上,只要没有结婚,就没有安全感,人生就不完整.
可是,如果我们清楚,婚姻其实和独身一样,都是天父按着他的美意,量着他儿女的力量给我们免费的礼物的话,我们要寻求的就是:"主啊!
我知道你总是把最合适的礼物,在最合适的时间赐给我.
求你帮助我,在我还不知道你心意、看不清方向时,依然能够去信靠你.
让我不管是单身,还是结婚都能够荣耀你的名.
"而不是单单向神求一个配偶.
否则的话,不论我们是独身还是结婚,在神眼中都会被看作是"不好"的.

辅导员在辅导信徒时,要提醒他们时刻省察自己的心:"我是不是真的相信,即使我单身时,神的恩典还是够我用,我的一生只要在神的手里都会是最好的我是不是真的已经决定,这一生为主而活即使他让我独身,我还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而喜乐吗婚姻在我的心里是否已经重要到一个地步,成为超越神的偶像"三、家庭暴力1.
隐而未现2001年,"禁止家庭暴力"条款被写进了修改的《婚姻法》总则中,这意味着"家庭暴力"这个破坏婚姻的杀手,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全国妇联在200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2.
7亿个中国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85%以上是妇女;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此解体.

受"家丑不可外扬"、"清官难断家务事"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暴力的问题往往被刻意隐藏不报,所以真实的数字往往高于那些统计数字.
社会上如此,教会中更是如此.
一些基督徒认为,这是属灵的事,不能让世俗的权力干预,不可以去报警.
而且,即使教会信徒中有这样的问题发生,往往也只有当事人和辅导者知道,不会在教会内广为传播.
所以如果你在教会中很少听到家庭暴力的事情,并不表示它真的没有或很少.

2.
问题初探由于家庭暴力问题的隐密性,它还没有引起教会的普遍重视,而婚姻辅导尽管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却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些担当辅导员的传道人或教牧同工在处理家庭暴力问题时,很容易把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妻子问题:没有好好顺服;另一方面是丈夫问题:脾气不好.
在有些教会的教导中,很多时候是把责任归结到妻子的那一方,而忽略了对丈夫的教导.
但神是怎么看待家庭暴力的呢"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说,休妻的事,和以强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恨恶的.
所以当谨守你们的心,不可行诡诈.
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玛2:16)显然,施暴的人是耶和华神所恨恶的.
神在新约中清楚地教导作丈夫的,说,"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不可苦待她们.
(西3:19)"家庭暴力问题要更多地从丈夫身上找原因,而不能仅仅归咎于妻子不够顺服.

那么,丈夫的问题仅仅是脾气不好吗当然不是.
脾气只是人外在行为的一个强烈表现而已.
心理学对家庭暴力的问题有一个重要的观察:夫妻双方在权力与控制上的不平衡;一方是特别的强,一方特别的弱;强的那一方要掌权,要做主,要完全地控制另外一方.

丈夫认为自己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做主、控制妻子,的确是造成家庭暴力的重要因素.
然而,这样的控制欲又是怎么来的呢丈夫这样的行为是在正确地履行神所赋予他的"作妻子的头"的权柄吗我们该怎样正确看待"家庭暴力"与"丈夫权柄"的关系经上说,丈夫"是妻子的头","要爱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可见,圣经中所讲的权柄本身所要表达的,就是爱、是舍己,并且是要用来确保"爱会化为行动被执行出来".
如果丈夫以强暴待妻,那么,他就是在滥用他的权柄,是在犯罪得罪神;并且神对这种行为的恨恶,就和他对离婚的恨恶是一样的!
(玛2:16)3.
追根究底那么,如何判断丈夫是否是在滥用权柄呢这只能从根源——人的"心"——找起.
人,就是"心"所活出来那一位.
"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箴4:23)婚姻中,丈夫可能因为妻子没有满足他的某个愿望,就以打骂妻子作为对她的一种惩罚,这一切都由他内心的欲望所驱使:我想要……;我一定要……;而你应该满足我……;你没有……;所以我就要…….
"是你让我不舒服、不满意,我就要教训你;你让我觉得控制不了你,我就要打你,让你乖乖地听话.
"显然,对妻子施暴是因为他内心要做主、要掌权、要控制妻子.
他把自己的感觉和私欲——其实也就是他自己——当成是第一位的,取代了神在他生命中该有的位置,成了他心中的偶像.

因此,如果辅导者没有帮助施暴的丈夫认识到婚姻中的头不是他,而是神;没有帮助他认识到自己心中的偶像才是怒气的根源的话,就不可能帮助他从根本上改变.
因为怒气只是根所结出来的果子,而他心里的偶像才是"根"的问题.
如果只是对付"果子"的话,那将是徒劳无功的.
就好像把无花果用胶带黏到荆棘上一样,虽然好看,但这果子很快就会枯萎,而且还会继续生出荆棘来.
只有把根换过成了无花果树的根,才能结出无花果来.
"好树结好果子.
"所以,施暴的丈夫不仅是没有好好作头,更没有好好作仆人.
他要完全掌控妻子,是为了要满足他的欲望,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一旦他觉得自己不能掌控时,就会用心理、肉体、甚至精神上的虐待,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然而这从根本上违背了神设立婚姻的目的,滥用了神赋予丈夫"作妻子的头"的权柄.
这样看来,家庭暴力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丈夫要如何控制脾气,变得有节制;而是要先对付自己的罪,建立正确的婚姻观,才能正确使用神所赋予给他的权柄.

4.
如何辅导在教会中,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的夫妻,也可能隐藏着家庭暴力的问题.
因为有暴力倾向的人在外面跟在家里往往是两个样子,所以有一天当你发现熟悉的一位彬彬有礼的弟兄一回家就是个暴君时,千万不要太惊讶.
这样的人在外面所面对的是他不能掌控的世界,他就用正常的言行,让他的工作或社交圈中不会出现超出他控制范围内的麻烦;但是在家里,当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小孩时,他什么都不用怕了,就会现出真面目.
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姊妹不愿意主动讲出她正遭受的伤害,怕别人不信她.

所以,辅导员除了要有圣经整全的真理装备外,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大的爱心.
当发现某一位姊妹会提到先生不愿意她跟她自己的朋友来往;或者身上经常有伤,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谈及她与先生的关系;甚至一提起她先生就有恐惧害怕的反应时,辅导员就要有智慧地去引导她、鼓励她,使其敞开心扉.
在尝试了解对方情况时,要视状况尽量用比较平常、温和的词语代替"虐待""暴力"等敏感、刺激性的言语.
一旦证实她的确在家中受到先生的暴力伤害时,就要立刻肯定她所受的痛苦和挣扎,并用圣经上的话来安慰她,帮助她明白神完全明了她现在所遭受的一切,并且痛恨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帮助她明白神是怎么看待家庭暴力及施暴的丈夫的,什么是她应该负的责任,什么不是;同她一起祷告并为她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但要避免事情恶化;对她的生命安全状况做出一个评估,并且帮她制定一个保护计划,帮助她评估如果真的有生命危险时应该怎么办.
通常有施暴问题的丈夫感觉妻子有离开的可能时,他的控制欲会受到极大的刺激和威胁,甚至于会把妻子杀死.
因此要帮助受虐的妻子离开,一定要做好各样的准备.

对于施暴者,作为辅导者必须告诉他,他这样的行为是在犯罪,要帮助其重新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并一定要警戒他停止一切的暴行.
帮他分析内心的挣扎和问题,同他一起祷告,求圣灵做工,使其看到自己的罪,并需要耶稣的拯救.
他要学习如何敬畏神,如何正确使用丈夫的权柄.
帮助他学习如何面对挫折,当事情不是按照他的愿望发生时,他应该怎麼样敬畏神、有正确的反应.
如果他不听劝诫,可以考虑让他们夫妻暂时分开,但要考虑姊妹的安全并妥善安置孩子.
如果教会纪律和夫妻分开都不能禁止他继续施暴的话,甚至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这一点上,教会和作妻子的不要担心面子问题,而应该为了"爱"他、"建造"他的缘故,让他尝到自己行为的苦果,在其中去学习成长.
但要记得,是以爱为出发点,不能贸然行事.

四、小结教会辅导者在处理婚姻问题时必须清楚,婚姻辅导的首要目标,不在于解决个别的婚姻问题.
并不是说个别具体的问题不重要,它们很重要;然而唯有先建立个人与神之间的正确关系,真正的和谐婚姻以及痛苦的减轻才有可能发生,并且持久.
因此,如何帮助被辅导者在他们的挣扎与问题中更深地认识神,建立与神之间正确的关系,应当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因为只有靠着神信实的恩典,人才能在神的圣洁中看清自己的问题,并靠着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与圣灵的大能悔改、过敬畏神的生活.
所以,辅导者的工作也决不是教导他们一套律法和行为规范,使其去遵守就够了,还要用真理引导他们,用爱心、信心和行动陪伴他们,把个人完完全全引到神面前来.

每一位正面临单身挣扎或陷入婚姻危机的人,他们在其中的痛苦是很真实、很厉害的;我们相信,只有回到真理的本身——主耶稣基督——那里、在与主的正确关系中,我们才能看到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也才有真正帮助他们的可能!
"lovecanhealwhentruthisfound(寻到真理处,被爱医治时).
"使用圣经辅导教材做门徒训练文/依依我于2005年儿子上大学后,因着神的引领,透过基督徒辅导与教育基金会(CCEF)在威斯敏斯特神学院修辅导课程.
在这些课程中,透过神的话,清楚明白我们的生命是被心来塑造,而不是被爱的缺乏、家庭背景、苦难甚至所谓"祖宗来的咒诅"所塑造.
我们的心决定我们的生命(箴4:23).
过往和环境只是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如果事实如此(也的确如此),那么我们的生命就充满希望,因为耶稣来了,他赐我们新心,一个肉心,一个可以向神柔软的心,可以用合神心意的方式回应出现在我们周围的人、事、物.

CCEF将最基础的两门课分别编写成为《人是怎样改变的》(HowPeopleChange)及《如何帮助人改变》(HelpOthersChange)两份教材.
我上完这两门神学课后,决定去上《如何使用教材》的训练,准备自己,可以用这两份教材来做门徒训练.
2006年夏,我首次在我和先生所服事的团契中使用《人是怎样改变的》教材,与我一同上课的A姊妹与我同工.
开始时参加的连我们共有15人,是30~35岁的专职人士,每隔一周在我家聚会两个小时.
开始有祷告、诗歌,会后有简单饭食.
头几次我预备饭食,后来大家轮流.
预备饭食的原因有二:1)有人很快要去教会参加晚上聚会;2)藉此建立一个爱的团体.
在开始这训练时,我已经知道7个月后团契预备有读经训练课.
因此我们这个聚会最多只能14次.
《人是怎样改变的》的12课加上第一次简介彼此了解,及外加一次查腓立比书,总共14次.
这意味着每一次聚会我们必须上完一课.
这个做法恰恰违反我们受训时老师的提醒:12课程是12个单元,不是12次.
当人心敞开时,我们要放慢脚步,因为这是圣灵工作的时候.
在我们的聚会中,好的教材给予我们好的教导,但在人多、时间受限的情况下,弟兄姊妹的疑惑不易提出,或提出后无法深入探讨.
我们作业讨论分成三组,然而因着时间有限,功课没好好做,彼此间不熟,不易敞开深入.
在这期间,人数慢慢减少至9人,委身人数少于不委身人数.
在这14次后,我原计划很快有一次全体聚集,分享"个人成长计划"(教材要求的关键学习步骤),弟兄姊妹因功课尚未做,要求延期了两个月,我则因为功课忙碌,也因着灰心,就再没有跟进.
然而之后,我有机会得知其中一专心来上课的姊妹生命大大转变.
她提及她是抱着生命一定要改变的心态来的.

在我不知将来要如何使用这教材时,A姊妹所带的另一个七人家庭妇女小组结束,她分享了她小组的丰硕成果.
她们的聚会时间有弹性.
刚开始时虽然大家学习心态不是非常火热,但慢慢熟悉后,渐渐分享出内心的挣扎.
因着真理的教导,当场祷告,彼此扶持,一个爱的救赎团体慢慢形成.
思想老师的提醒及这两个训练的不同结果,发现我需要改变的有两点:如果神设计改变是在一个充满爱的救赎团体中发生,那么人数必需减少,增加互动敞开的可能.
并且聚会方式要给予分享、问话的空间,来形成这样的团体.
当弟兄姊妹不火热时,我要持续主动以爱来提醒,帮助他们.

如果改变是圣灵的工作(也的确如此),当弟兄姊妹敞开心时,我的确需要缓慢脚步.
这是在爱中辅导、祷告,让圣灵在人心深处做工的时候.
2007年秋,我又开始另一个训练,来自我团契的四位30~35岁的专职姊妹每隔一周在我家聚会.
我提醒她们委身的重要(上一次也提醒过),也告诉她们课程设计需要她们的敞开分享.
四位姊妹中有一位曾参与上一次的训练,我想栽培她以后带领别人;一位姊妹并不稳定出席我所服事的团契.
我的教导常按着她们的情况来作调整:设计恰当的问题来针对某些人的情况.
当她们对第二课《你是基督的新妇》有疑问时,我就缓慢下来.
我们彼此辅导,当场祷告.
很快,一个爱的救赎团体形成了.
其中一姊妹在第五次(才上到第二课)就说这个训练对她生命有革命性的影响.
那一位不固定参加团契的姊妹生命也大大改变.
最近她在团契小组第一次带查经,博得好评.

2007年秋,我与A姊妹配搭,使用第二册《如何帮助人改变》来栽培姊妹.
参与者都是家庭主妇,其中五位来自A姊妹"人是怎样改变的"小组,有三位尚未学过第一册.
我决定给这三位姊妹补上.
原计划是补课三次,其中一姊妹希望能两次补完此课.
我们是每周在我家聚会,开始时连我4人.
但第一次的聚会,神就大大地在人心里做工,因此连原来希望二次补课的姊妹都改变初衷,要好好上,甚至有两位新的姊妹加入.
因为这次起因是补课,我也不愿她们功课太重,所以没有为她们买教材,"作业讨论"就是分享她们上周发生的事,来应用所学,并且当场祷告.
我仍记得当我们谈到第三课《改变是集体工程》时,其中一姊妹平静地提及这个真理对她的冲击,因她以往的服事经历,所以她现在在服事时就是专心把该做的事做好,比较不考虑关系上的栽培.
我们那天有机会为她祷告,知道她一定走过一些不容易的路.
神自己安慰她,也帮助她在服事中的人际关系上往前跨了一步.

我仍记得有一姊妹上完第九课《基督里的新身份及新潜能》的挣扎.
上此课时,我们对所学的都极为振奋.
但她回去面对家人,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脾气,对孩子破口大骂,心中极其失望,觉得上课的结果仍是如此,不想再上了.
然而上第十课时,她选择来了.
透过讲解,她了解到原来成圣过程是混乱而缓慢的;同时当天教材内容也正好解答"神不接纳她"的挣扎.

在教导及生活实例讨论中,我尝试着将有些真理以图画在白板上,尤其是本教材的人生大图画(耶17:5-10).
这个做法很快就把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反应、结果、心、十字架的大图画显在眼前.
后来姊妹们分享,这个大图画深印心中,生活中碰到事情时,这图画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
最让我惊奇的是,这个小组每个姊妹都认真地做了"个人成长计划".
有一姊妹分享她挣扎了至少二十几年的问题.
她从未好好思想面对这问题,这个功课逼得她好好面对她的心,及神是怎样的神,神如何看待此事,等等.
这个训练因属于补课,加上我时间有限,我尽量一次上完一课,总共上了14次,但每次时间有弹性,有时超过了3个钟头.
这个训练是每周聚集,而且这些姊妹原属同一团契,原本就熟,学习的动力从一开始很足.
训练结束时,我询问姊妹们的反馈意见.
她们一致同意这可能是她们所受过培训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
她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1)扎实的真理教导,真理以图解明,容易记得,生命大图画深印脑海;2)在一个爱的团体,可以敞开分享生活困难,当场应用真理,并且祷告,让圣灵服事人.

所以当我们使用此教材时,有哪些要留意的不是教材改变人,乃是教材所指向的基督.
门徒训练乃是要我们建立与基督有新郎、新妇深爱的关系.
我们习惯于一种想法,就是只要走过这份材料,人就会改变.
我第一次训练的失败就表明这想法的错误.

神改变我们的方式是透过改变我们与他的关系.
同样地,神透过爱的救赎团体,在其中做改变的工作.
我们常希望透过一套干净利落的系统来叫人改变,然而神要使用我们介入人的生命,在一个看似混乱挣扎的过程中,成就他改变的大计划.

课程的中心不是心,乃是由心开始,引到神荣耀的恩典.
过度的检视内心会造成病态的绝望.
认识并领受神荣耀十架的恩典才能真正改变人.
弟兄姊妹需要了解成圣过程是缓慢而且常是混乱、不干净利落的,有时进两步,退一步.
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走得与神多近(有时我们好像原地踏步如同约伯),重要的是我们的方向是否面对着神.
参与的成员可以有不同层面,现在同工、未来同工及小羊.
在这样团体中,同工不单成长,并且服事小羊,看到小羊成长,特别喜悦.
最近询问CCEF主任TimLane是否可以在主日学中使用此教材.
他的答复是"这不是最理想的状况,但若人数不太多(比如不到20人)也还可以(当然有分组讨论),教材使用仍要有弹性".
在形成爱的救赎团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带领同工的爱及谦卑,不灰心,持续关怀、引领组员.
在软弱上与组员谦卑认同,向他们坦诚自己也需要请求祷告.
在这世代,人们躲避软弱,期望并追求能力,我们有这自由活出新的方式:坦诚软弱,人前谦卑,因为我们与所服事的弟兄姊妹并无不同,我们需要基督的程度与他们没有两样.
我们可以学习保罗的样式:坦诚挣扎,但同时知道有宝贝在这瓦器里,是要显明神莫大的恩典与能力(林后1:8-9;4:7-8;12:9-10).

圣经辅导初学者分享编者按:下面是几位基督徒在利用有限的材料自学圣经辅导的过程中的心得,标题都是编者加的.
他们是一群初学者,缺乏人带领和指导,彼此相聚的时间又十分短少,对于圣经辅导的方法和理论远未能准确和全面掌握,更不用说相关的辅导经验了.
但是神依然在这群人中,借着他们正在学习的基础课程做改变生命的奇妙工作,彰显出自己的荣耀.
愿他们的分享也能帮助你!

一人的方法与神的真理文/平凡我们人生在世,最希望寻求的就是"方法".
基于种种压力,在不明白真理,也不理会生命之恩的时候,急功近利,想方设法要解决问题,寻找出路.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约14:6)主耶稣明确地启示我们,他就是真理的本体,生命的本源,是所有道路(方法)的出发点和全过程,也就是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法.
人类从巴别塔开始,甚至从亚当无花果树叶子做的裙子开始,无不是要努力寻出一条方法、捷径来,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正如传道书7章29节所言,"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也正是这些巧计,使人类从亚当夏娃开始,就与神隔离了.
"巧计"又生"巧计",使人在撒旦的国度里,成了无止境的牺牲品……这牺牲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的、有形有体的,更是惨痛的,是心灵的伤害.
面对这些伤害,无论是主内、主外的人们,都想给予医治.

时下的中国,经济、物质、科技高度变化,迅速不及猝想,各方压力骤然加剧,人们被伤害的心愈巨,无论是婚姻、子女教育、领导与被领导之间、财产所有权等等,均因关系的伤害而导致心理伤害,使爱心茫然……也就是在此时,心理医治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心理学在中国悄然兴起.

我们基督徒当怎样面对那些受伤的弟兄姊妹怎样面对受伤的自己,我们该明白什么,我们该做什么这正是在这个时代中神使我们灵里成长的必修之课.
我是一个年过六旬,信主已有十多年的信徒.
在教会时间长了,认识弟兄姊妹就多了,他们也愿意与我谈到自己的苦恼与问题,尤其是面临婚姻、夫妻关系问题的姊妹较多.
面对着痛苦万分、流泪心碎的姊妹,我不知从何着手.
很多时候只能陪她们流泪到深夜.
我开始求助于一些心理学人士和书籍,参加心理学课程,抱着心理学非常高深的尊崇之心去听课.
似乎从"情商"、"智商"、"原生家庭"等方面有顿开茅塞的感觉,但终不能满足,总觉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感,没有找到心与脑调和所能带来的医治和"到位"的解答,无非是按照人的心所能理解和设计的办法,去循"心"的"理"吧(我绝不敢藐视心理学).

人的心是神智慧的产物.
"人心"的"理",是神所掌握,并显明神的启示的.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罗(1:20)这就是神使人心能明白之理,使人心明白的方法.
就在这时,我得到圣经辅导课程的机会,六次课程的学习,虽然尚在浅处,但使我深感是在朴素与真实中:不是寻找方法,而是进入真理.

首先,使我在这偏离了神原本设计运行的世界中,再次看到罪和罪的后果的客观实在性.
承认和接受人类堕落后的现实,世界的败坏,犯罪的可能性,使痛苦欲绝的姊妹从自怜自怨中跳出来,看到神永恒计划的不改变,我们得救的事实不改变.

其次,当我们明白了世界的破碎带来了家庭的破碎时,我们的反应常常是"荆棘"的反应,都是人的本性所发出的天然本相.
神却正是借着这些,要带领、教导我们通过痛苦的过程,除去人性的渣滓,炼就我们顺服神,回归神所造我们的品质中.
所以改变自己才是最正确的心理辅导.

圣经辅导使我明白了,不是我们去寻找真理,掌握真理,更不是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而是被真理掌握.
顺服真理(也就生命本质)永远按生命的创造主的旨意去面对每个问题,才是人的健康心理.
二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文/安馨平日灵修,我喜欢看一些类似《每日天粮》的小册子,一天一篇,都很短,但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最近读的一篇主题大家都不陌生:"为什么好人会经历这样那样的苦难"讲一个17岁的男孩子,他母亲要做开颅手术,他质问神为什么许可这样的事发生在他善良又敬虔的母亲身上.
母亲回答说:"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每个人不管善恶都会经历各样的苦难.
但是我们有耶稣,如果我死了,他会带我到一个比这里好得多的地方去,那里再也没有眼泪,没有苦难,有一天我们还会在那里再见.
"不信主的时候,我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恶人横行却日益昌盛为什么好人的结局那样悲惨要是有神,他为什么不管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到底什么时候报没有人知道,到底会不会有报应,说不清楚.
看到很多不公的时候,我感到无力改变,又不愿同流合污,我开始变得清高冷漠,还有一些愤世嫉俗,很多时候选择逃避,不知不觉间在自己的周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垣,别人进不来,我也出不去.

信主以后,遇到不如意时,我愿意从圣经中寻求话语作安慰,诸如"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神的美意本是如此"、"神叫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这些话语使我重新在神面前得力,但我依旧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烦心的事,什么时候苦难才能到头,为什么不信的人还那么快乐不信的朋友说我内心比较脆弱,找到了所谓的精神支柱,我听了不知道怎么反驳,有时很困惑,甚至怀疑神.
不管怎么说,信主六年多以来,神常常藉着他的道改变我,让我看到自己的罪并为之悔改;他也常常使用教会的弟兄姐妹鼓励我、提醒我、帮助我,使我虽有软弱但从未放弃信仰,一直行在基督的正道上.
感谢主,我内心发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比以前诚实、正直,爱渐渐多了,脾气也改了不少.

但随着在基督里年日的增加,我对自己的信仰状态越来越不满意.
明知圣经重要,就是做不到认真地研读;明知不好好祷告就不能明白神的旨意,但祷告时总不能专心,等回过神儿来又很自责.
我常常自嘲自己是脑袋大、身子小的老婴孩,也跟很多人直言不讳我的软弱,保罗在罗马书7章18节说的"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是我深有体会且经常引用的经文.
我也会自我安慰:"我还是比较追求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这样并不能除去我的羞愧和亏欠,灵修时感到无趣,服事时感到无力,情绪化严重,没有安全感,对未来感到茫然.
想抓基督,感觉像抓空气;想抓世界,怕被神管教.
我妈妈是敬虔的传道人,她的一番话提醒了我:"你现在在基督里是白跑路程,两头都抓不到,比不信的人还可怜".
我承认她说得对,但很无奈,因为我已经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
我的信仰似乎到了瓶颈期,我对自己感到很失望.
看到教会的软弱和需要,我的内心越来越渴望真实的改变,完全地活在恩典之中,生命有力量,生活有见证.

神很爱我,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我,他鉴察我的心,知道我的需要,也期待我的改变,所以为我预备了圣经辅导课程.
通过半年的学习(每个月一次,到现在其实只上了六课),我的心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就好像是一个走在十字架道路上的天路客,大方向是对的,但是我却迷路了.
同路人都会告诉我神与我同在,但是我看不到,甚至也感觉不到,基于我的信仰知识和以往的经验,我确信问题不在神那里,而是在于我的心.
神给我选择的自由,他悦纳心甘情愿的奉献和服事.
我把我的心捧在手中,嘴上说"神,我愿意把自己完全交给你",但是伸出去的手却还紧紧攥在一起.
在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里,我生来就是罪人,自我中心是我的本能,一切事情都以我自己的喜好及感受为出发点.
我知道不可能超越自己,更不可能脱离自己犯罪的本性,若没有从耶稣而来的超然的力量,一切本质的改变都是不可能的.

通过系统的圣经辅导学习,我更确信了神无条件的爱,他按我们的本相接纳我们(从圣经辅导的角度这个看法其实不够准确.
——编者注),同时期待我们改变得越来越像他.
因他顾念我们不过是尘土,但更是他按自己形象所造的人,将来有一天要回天家,在永恒里跟他在一起.
这一切都是本乎恩,因着信.
若没有真实的对基督的信靠,我们依然是属血气的人,活在罪恶中.
感谢主,神为我们预备了全备周到的救赎计划——道成肉身,使我们藉着耶稣基督与神和好,神赐下圣灵,使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乃是基督宝血重价赎回来的儿女.

看到美好的将来,我心里很有盼望,但我知道,基督徒更需要在这个堕落的现实世界里按照神的心意敬虔度日,讨神的喜悦,活出自己被造的目的,并要传福音领人归主.
在神眼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我的人生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我被造的目的是什么基督又要如何改变我呢圣经辅导学用一幅图(见本期13页,圣经辅导的基本模式)简明且形象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从前,如果某一阶段环境比较顺利,我就很开心,甚至沾沾自喜,结果要么是引发骄傲的罪,要么就是在恩典中睡大觉;一旦环境改变,心情一下子变得很差,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也不想见到任何熟人,把自己封闭起来.
看到比较顺的人就会很羡慕,心里产生"神为什么对他们那么好"、"我犯罪了,罪有应得"之类的想法.
现在,我的想法改变了,不再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而是去思想神的心意.
环境如何都在神的旨意中,神在各样的事情中让我们寻求他、认识他.
我们身处的环境是神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他不会把我们担不动的担子加给我们,而是要藉着环境改变我们的心.
在顺境中,感谢神,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荣耀归给神,没有什么好自夸的,而更当尽力去服事,学习谦卑、感恩、靠神而不是靠无定的钱财;当环境不尽如人意时,先想到这幅图,告诉自己不要去跟别人比较,更不要怀疑神,神永远是信实的,坚信神知道我的痛苦,如果是因为犯罪,那就赶快悔改,不是罪的原因就学习凡事感恩,在逆境中学习以神为自己的满足和喜乐.

感谢主,整个救赎过程不是围绕一个拯救系统,而是围绕那位大能的救赎主.
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常晴无雨,却应许必将出人意外的平安赐给我们.
我们是基督的新妇,他会看顾保守我们到底,并且将他应许的丰盛生命赐给我们.
"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
"(歌罗西书2:9-10)如果将这幅图铭记于心,反复思想,就能在平日的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神的旨意,明白神的救恩,在各样的环境里操练信靠顺服,得着基督里的丰盛的人生.

其实这些真理我并不是第一次听到,但以前是比较零乱地散落在头脑里,这次的学习让我看到一幅全景,把一个信徒一生要学习的功课以如此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我印象颇为深刻,头脑里积存下来的很多圣经真理很自然地被这幅图串起来,再用它来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感觉从容了许多.
我很清楚地知道:我的喜好、感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神要在我有限的年月里指引我、改变我、塑造我,使我越来越像他,这个过程不是改变表面的行为,而是性情本质的改变.

谈到这里,我想到现在市场上正流行的成功人士的传记以及励志书籍,那些优秀人才的言语和个性或多或少都会对读者产生影响,其中的很多观念也是很正确、很积极的.
但是靠自我约束及坚持不懈就能走出人生的阴暗面,就能取得所谓的成功,这样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况且这些书籍对人有一定的误导,他们错误地定义成功,使得很多人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理想,到头来却始终得不到平安和满足.

很多错误源于人的无知,而人的无知又源于对造物主的无知.
箴言书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认识自己、活出自己的价值,要从认识我们的创造主开始.
我相信神的恩典能够把我改变为他喜悦的样子.

三植堂故事文/清心"神阿,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
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
"(诗139:23-24)因着发展的需要,我们教会准备植堂.
在推动这项事工的过程中,我经历到一场从未有过的挑战(如耶17:5-10所描述的"高温"),听到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质疑、反对;多数同工持不同的意见,只有极少数支持和认同我的观点.
植堂与否在事奉多年的同工中出现了伤害、不理解,以及无法解释的僵局.
特别是质疑我们的动机、目的,是否是神的带领……心里面非常难过、沮丧、无力.
随之而来的是放弃、逃避,挣扎非常激烈.
虽然是全时间的服事,但内心中仍然充满了情绪,而对亲爱的弟兄姐妹迎面而来的冲击,只有安静交托,求主带领.

诗篇139篇给我极大的帮助.
使我明白我的每个弟兄姊妹都是爱主的.
只是看法不同,真理是相同的,方向是一致的.
植堂的进程是否顺利不是我们人可以做的,我们只有将这一切交在神的手里,教会是神的,我们人也许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但是神不会错.
在这为植堂而争执的过程中,神看的是我们对他的心,对弟兄姐妹的态度,意图是要炼净我们内心的污秽,不合神心意的地方.

本以为自己的坚持,完全是为了教会的益处,但神让我看到,那里面也有深深的保护自己的动机和想法.
因着植堂,与弟兄姊妹有了更多更深的交往,在彼此更加熟悉之后,突然间发现,他们原来是这样的人!
怎么变得不认识了其实不是他们变了.
这不只是他们的问题,更是我自己的问题.
神本来就告诉我们"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我看到自己在其中的败坏,自己其实是跟他们一样的.
是神给我这样的机会等待,我只有甘心乐意.
任何环境神都知道,神操练我的是对他的忠心,是爱神、爱人、爱弟兄姐妹.
神要看的是我们在他面前的悔改和回应,而不是我们的服事.

植堂后,环境更是出现压力.
我们聚会在高层,电梯出现故障需要更新,停运十个月,这对弟兄姊妹实在是一个考验.
也正是这个时间里,我接触到圣经辅导的课程,让我学习面对环境,面对压力,虽然只是一个月一次,对我的帮助和修复有很大的作用.
神的话成为我生命里面的供应,植堂过程中的困难(那是神所赐的"高温")成为我成长的一次机会.
神要除去内心的苦毒和虚伪,使我的生命成熟.

每次经历高温,每次打击都是为着生命的益处,不是回应人,是学习正确的选择,回应神的心意.
虽然植堂经历如同刀割般疼痛,每个信徒都经历一次震荡,但这更是一次被激励,被激活,更多的肢体兴起参与服事.
借着彼此的服事,彼此的冲撞,不看人,只看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一切,使我们属天的生命向下扎根,向上结果.
经历植堂,学习到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爱弟兄姊妹,没有任何恶言对环境抱怨,只有以基督的爱拥抱环境,拥抱上帝赐给我们的每一次机会,转向神,归向神.

改变是从自身开始,以美好的见证影响我们身边的人.
四生活不是一声叹息文/后海早想写一点学习圣经辅导以来的心得,总是不知道从何写起.
头绪总是很乱,很难理出个脉络来,不过说出来也可能反映了一个初学者的境况,没准有借鉴意义.
我来参加圣经辅导学习小组的聚会是这样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开始就总是成为朋友们倾诉的对象,扮演辅导者的角色.
到了教会以后,听到弟兄姊妹分享什么的时候,总是很有负担想帮忙.
但是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
听某弟兄一宣传,觉得圣经辅导这名字不错就来了.
刚开始我还以为就是听听讲座,并不知道要花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否则很可能就打退堂鼓了.
开始的时候基础性的东西很多,有的弟兄姊妹认为进入主题太慢了,我倒觉得非常有帮助.
因为它给我提供了一个引导,去建立真实的盼望和对应许的信心,从而流出泉水一般的爱心.

这个课程强调了两个要点,"福音"和"门徒训练".
我的愚见是对福音更深、更多、更真的认识,远超过一个课程的边界,甚至一个基督徒的个体人生.
它既贯穿整个救恩历史,也赋予任何事物在历史中的意义.
因此我理解,在这课程中强调的"福音",就是找准这个课程的福音基础和在福音工作中的定位.
我现在还不能准确描述这个定位,但是模糊间,我似乎看到了一件基督徒可用以征战的兵器,尤其是对抗教会世俗化和神秘主义倾向的兵器.
在中国这块享乐主义和神秘主义倾向尤其显著的土地上,圣经辅导尤其显出它的宝贵价值.
在传福音、拓展神的国度方面,我理解圣经辅导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它可以通过塑造基督徒的生命来显明神的大能.
对于追寻个人救赎和其他得救方便法门的非信徒,圣经辅导也许可以提供一个较有亲和力的传福音切入点.

关于"门徒训练",我曾参加过为期约一年的门徒训练,相比之下,现在这个圣经辅导课程的神学内容更少,更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个人的生命成长.
这个差别我觉得只应该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因为既然是门徒训练,无论是带领的,学习的,无论是什么内容和形式,如果不寻求圣灵的光照,省查并对付自己的罪,努力长成耶稣基督的身量,"门徒训练"很难不流于形式.
技巧和经验都不是圣经辅导强调的根本力量所在,它们总是时灵时不灵的.
离开了对神单单的信靠,我们不就成了死马当活马医了么从第一次的引言到前三课,虽然没有深入涉及圣经辅导,但是对我帮助很大,认识到了圣经辅导与世俗心理学的分别,他们的根基是多么的不同,这让我有了崭新的看见.
在我,上这个课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也是对圣经真理的力量的一次品尝,一次真实体验.
从好像已经熟知的地方,看到神已经赐给我们尚不了解的祝福.
我用我习惯的数学方式重画了圣经辅导的经典画面: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我正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经常不能正常参加主日聚会,神却奇妙地保守我参加这个课程.
我在面对生活的艰难中体验到了圣经真理的力量所在——不是问题神奇地被解决,而是让我在其中尝到"在地如同在天"的滋味,知道属天的平安不在于人所处的环境,得胜也不在于外在的成功,唯有我们的主是鉴察人心的,就像一首赞美诗里唱的,"唯望得主称赞已足够".

过年回家,本来还想有一趟传福音之旅,结果一点传福音的感动都没有.
短时间内密集接触了很多人,包括亲戚、朋友和同学.
有嘲笑别人家穷和家庭纷争的,有整日打麻将赌钱的,有买淫嫖娼还很气势的,有滥用职权还引以为荣的,有和亲家大打出手闹离婚的,有为了家产兄弟翻脸的,有因为喝酒闹事伤人进监狱的,有骗走多年同学几万块钱的,我只能想到一个电影的名字《一声叹息》.
如此堕落的世界堕落的人,我觉得好像负担太重,又好像没有负担,颇有点虱子多了不咬的意思.
面对自己的生活时,对一切都充满了失望,好像得了抑郁症一样.
心里在说,我什么也不做了,倒要看看能发展成什么样子.
我知道我在和神生气,可我是他的孩子啊,他怎么不管我了.
我的父啊,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啊.

但是父神怎么会抛弃我呢,在我内心烦乱的时候,神让我看到"饶恕"(70个7次的经文),而且更讽刺的是让我看到别人对我的饶恕,而我却在怨恨.
感谢神让我挖掘到自己内心里隐藏的东西,看到我的自义、骄傲、没爱心、懦弱、犹豫、消灭圣灵的感动.

学圣经辅导之前,觉得自己对外面真实的世界有所认识,借着圣经辅导,发现对自己内心的真实世界才开始有所认识.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谁能识透呢"这句话就说的我自己啊.
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楚,一觉察到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首先想到要去省察自己的内心.
一想到我尚在未成就的时候,有已成就的事在将来为我存留,一想到我每天在顺境、逆境里数算神的恩典,直到末后的日子,心里就又满了平安.
赞美主!

圣经辅导相关资源介绍本刊编辑部辅导机构与网站:基督教辅导与教育基金会(ChristianCounselingandEducationalFoundation,CCEF)引领圣经辅导运动的主力机构之一.
出版《圣经辅导期刊》(JournalofBiblicalCounseling),提供圣经辅导培训课程.
网址:www.
ccef.
org.
真生命辅导传道会(TrueLifeCounselingMinistry,TLCM)第一个华人圣经辅导专业机构.
提供中文圣经辅导证书课程以及各种培训,出版各类辅导书籍和音像制品.
即将出版一套圣经辅导丛书以及数部重量级译作.
暂用网址:http://www.
truelifecounseling.
org/(功能更全的新网站正在制作中).

华人圣经辅导网张逸萍博士的个人网站,收集与圣经辅导相关的资料.
张博士毕业于美国印地安纳州三一神学院,主修哲学及护教学,致力于揭露和批判心理学的问题.
网址:http://www.
chinesebiblicalcounseling.
net/.

无忧云( 9.9元/首月),河南洛阳BGP 2核 2G,大连BGP线路 20G高防 ,

无忧云怎么样?无忧云服务器好不好?无忧云值不值得购买?无忧云,无忧云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老牌商家旗下的服务器销售品牌,现由深圳市云上无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是正规持证IDC/ISP/IRCS商家,自营有国内雅安高防、洛阳BGP企业线路、香港CN2线路、国外服务器产品等,非常适合需要稳定的线路的用户,如游戏、企业建站业务需求和各种负载较高的项目,同时还有自营的高性能、高配置的BGP线路高防物理...

cera:秋季美国便宜VPS促销,低至24/月起,多款VPS配置,自带免费Windows

介绍:819云怎么样?819云创办于2019,由一家从2017年开始从业的idc行业商家创办,主要从事云服务器,和物理机器819云—-带来了9月最新的秋季便宜vps促销活动,一共4款便宜vps,从2~32G内存,支持Windows系统,…高速建站的美国vps位于洛杉矶cera机房,服务器接入1Gbps带宽,采用魔方管理系统,适合新手玩耍!官方网站:https://www.8...

spinservers:10Gbps带宽高配服务器月付89美元起,达拉斯/圣何塞机房

spinservers是一家主营国外服务器租用和Hybrid Dedicated等产品的商家,Majestic Hosting Solutions LLC旗下站点,商家数据中心包括美国达拉斯和圣何塞机房,机器一般10Gbps端口带宽,且硬件配置较高。目前,主机商针对达拉斯机房机器提供优惠码,最低款Dual E5-2630L v2+64G+1.6TB SSD月付89美元起,支持PayPal、支付宝等...

如何制作个人网页为你推荐
wordpress模板wordpress的模版怎么用中国企业在线一般都在哪里找企业信息啊?全国企业信息查询想查一个企业的信息,哪个网站提供信息查询?360防火墙在哪里设置360防火墙怎么开启啊 我要9.3的瞄准的拼音碰的拼音是什么zhuo爱大涿爱— 金鱼花火 、 歌词给我翻译过来。!即时通平台有好的放单平台吗?站点管理有关站点的知识介绍?开源网店免费开源网上商城系统有哪些zencart模板zencart里那些目录分别对应MVC设计模式的模型 视图 和控制器呢?
韩国服务器租用 网游服务器租用 singlehop godaddy续费优惠码 外国空间 骨干网络 太原联通测速平台 坐公交投2700元 河南移动邮件系统 howfile 宁波服务器 免费个人空间 域名评估 新世界服务器 in域名 drupal安装 沈阳主机托管 主机管理系统 国外代理服务器 电信测速器在线测网速 更多